2023-11-10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免疫系統
共找到
1306
筆 文章
-
-
2023-11-09 養生.抗老養生
打太極拳有助長壽!降低血壓血脂、改善睡眠質量...醫師盤點對身體的10大益處
你打過太極拳嗎?太極拳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武術運動,它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還有許多其他健康益處。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打太極拳有益身體健康,除了可以提高平衡感、改善背部疼痛,還有助於減輕壓力和改善情緒。此外,根據2022年上海一項針對6萬名男性的跟蹤研究《Effect of long-term Tai Chi training on Parkinson’s disease: a 3.5-year follow-up cohort study》顯示,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比不做太極運動的人壽命更長。太極拳對身體的10大益處太極拳被認為對於改善一系列的健康狀況有好處,以下是一些研究發現的益處:1.改善平衡與協調:太極拳的動作涉及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能夠增強肌肉力量和靈活性,從而有助於預防跌倒,這對於老年人特別重要。2.心血管健康:一些研究顯示,練太極拳可以有助於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循環,並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一項研究中,針對208個高血壓患者進行測試,發現練習3個月與沒有練習太極拳的人相比,不僅血壓明顯降低,還有控制體重,減慢心率,改善新陳代謝等好處。3.提高心肺功能:太極拳的練習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這對於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心肺功能的提高可以增強心臟的泵血能力,使血液更有效地流向全身,為身體的各個部位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4.降低血壓:太極拳的練習可以降低血壓。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因此降低血壓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5.改善血液循環:太極拳的動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周邊造血功能。良好的血液循環可以將氧氣和營養物質有效地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並將廢物和二氧化碳從身體中排出,這對於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6.改善血脂:太極拳的練習可以改善血脂等體內機能指標。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因此改善血脂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7.減輕焦慮與壓力:太極拳強調呼吸和身心的和諧,這可以帶來心靈的放鬆,有助於減輕焦慮和壓力。8.帕金森病的緩解:有些研究顯示,太極拳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運動能力和平衡,有助於緩解部分症狀。太極拳中流暢動作和深呼吸,對於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經肌肉控制有正面影響。9.增強免疫系統:一些研究還發現太極拳能夠提升免疫功能,使身體更能夠抵抗疾病。10.改善睡眠質量:定期練習太極拳的人通常報告睡眠質量的改善。黃軒表示,雖然太極拳並不是治療所有疾病的萬靈丹,但它作為一種低強度的運動形式,對於許多人的整體健康和福祉都有積極的影響。但在開始任何運動計劃之前,最好先咨詢你醫生的意見,看你適不適合進行此項運動。延伸閱讀:.讓免疫系統更年輕!專家推薦9種適合熟齡族的運動,膝蓋無力也做得來.每天公園健走較健康?醫:快走、有氧和這幾種運動,提升心肺和認知功能.幾歲開始發現自己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
2023-11-08 養生.抗老養生
不只延長壽命更能健康老化 研究表明遵循8項指標讓你年輕6歲
現代人不僅關注延長壽命年限,更關注以健康的方式老化。雖然你無法改變你的身體年齡,但有研究表明,你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緩你的生理年齡,或者稱為細胞的年齡。該研究分析了2015年至2018年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中6500名的成年人數據,發現心血管健康狀況良好可能會減緩生物衰老的速度。研究結果表明,心血管健康狀況良好的成年人,其生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約6歲。不過,這些發現尚未在同行評審的科學期刊上發表。該研究的資深作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教授Nour Makarem在美國心臟協會的新聞稿中表示,「我們發現,透過表觀年齡(phenotypic age)來衡量,心血管健康程度越高,生物老化速度就越慢。我們還發現了一種劑量依賴性關聯,即隨著心臟健康狀況的改善,生物老化速度就會下降。」相反地,對於那些心臟健康狀況較差的人來說,表觀年齡會上升,這意味著他們在生物學上比預期「更老」。舉例來說,心血管健康狀況良好的人的平均實際年齡為41歲,但他們的平均生物學年齡為36歲。而心血管健康狀況不佳者的平均實際年齡為53歲,他們的平均生物學年齡則為57歲。該研究分析使用了美國心臟協會的「生命八要素(Life's Essential 8)」清單(一系列生活方式行為)來確定個人的心臟健康狀況。這八個步驟包括:1.吃得更好2.更加活躍 3.戒菸4.獲得健康的睡眠5.控制體重6.控制膽固醇7.管理血糖8.管理血壓研究人員發現,在美國心臟協會的「生命八要素」中得分較高的人,其生物學年齡更有可能比實際年齡平均年輕六歲。Makarem表示,遵循生活八要素並改善心血管健康可以減緩身體的老化過程,並且帶來許多好處。減少生物年齡不僅與慢性疾病(例如心臟病)的風險降低有關,而且也與延長壽命和降低死亡風險有關。然而,該研究的限制在於心血管指標僅測量一次,因此無法確定心臟健康的變化及其隨時間的潛在影響。什麼是生物老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遺傳學家Moshe Szyf博士告訴《healthline》,生物老化涵蓋了個體變老時發生的一系列生理變化。Szyf表示,目前的研究表明,這些變化主要受到與年齡相關的基因功能改變的影響。這些變化會影響免疫系統、新陳代謝、心血管系統和大腦的功能,並可能對我們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Szyf解釋,近期的研究表明這些變化與表觀遺傳修飾之間有著密切聯繫,尤其是與年齡相關的DNA甲基化變化。DNA甲基化涉及我們DNA特定位置上的化學標記,而這些標記調節基因功能。Szyf認為這些標記分佈的變化會影響基因的功能,進而影響器官的生理機能。Szyf指出,DNA甲基化變化的過程通常被稱為「表觀遺傳時鐘」。雖然典型人類的壽命約為100年,但不同個體之間可能存在差異。這個時鐘比身分證上的年齡更能反映我們的健康狀況。Szyf補充解釋,表觀遺傳時鐘前進的速度可能部分是遺傳性的,但越來越明顯的是,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和社會影響也會影響老化的速度。不過Szyf也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習慣影響DNA甲基化和其他表觀遺傳過程的確切機制是什麼。【資料來源】.Following “Life’s Essential 8” checklist may slow biological aging by 6 years.8 Ways to Age Slower, According to Research.Following these 8 steps for heart health may slow biological aging by 6 years, research shows.These 8 Habits Can Reduce Your Biological Age Up to 6 Years
-
2023-11-06 養生.營養食譜
日本人超愛的「小松菜」鈣含量竟比牛奶還高!4大營養功效預防骨鬆、抑制血糖上升
「小松菜」原產於南歐地中海沿岸和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地區,自從傳入日本後,多種植於東京江戶川區的小松川一帶,相傳日本江戶時代幕府將軍德川吉宗行至此處時,因非常喜愛這區域吃到的青菜,故賜名為「小松菜」。小松菜營養價值為何?小松菜怎麼煮?小松菜推薦料理方式一次看懂。小松菜功效為何?4大營養價值小松菜(學名:Brassica rapa var. perviridis,日文:コマツナ)又稱「冬菜」、「雪菜」及「日本油菜」,屬於十字花科的青菜。小松菜富含維生素C、鐵質、β-胡蘿蔔素、鈣質等營養價值,其鈣質含量甚至比牛奶還要高,因此成為生機飲食界的明星蔬菜。其營養價值功效如下: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之功效,可抗老化、預防心血管與腦血管病變,並保護維生素A、E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避免其受到氧化;製造膠原蛋白,保持皮膚、血管、關節、骨骼健康;可抑制環境中或細胞中多種致癌性亞硝基化合物之形成;減緩發炎反應;打擊體脂肪,幫助代謝脂肪酸;以及,幫助免疫功能運作。鐵質:鐵是組成紅血球的主要元素,可幫助血液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而鐵質為肌紅素的成分之一,肌紅蛋白則可幫助肌肉儲存氧氣。此外,鐵質有助於免疫系統維持正常運作,以抵禦外來病菌。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主要作用為轉化成維生素A,轉換成維生素A之後,具有促進眼睛健康之作用,可適度緩解眼睛疲勞;β-胡蘿蔔素對於夜間視力及淚液分泌也有相關,可避免夜盲症、乾眼症等眼部疾病;也有研究發現,每日攝取高劑量的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E、鋅和銅,有助降低老年黃斑部病變發病風險;β-胡蘿蔔素也具有抗氧化、保持皮膚健康之作用鈣質:鈣是人體必需礦物質營養素,有助於維持骨骼與牙齒健康、預防抽筋與肌肉拉傷、調控細胞生理,維持身體正常機能、減少入睡困難並提升睡眠品質,以及調節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之作用。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指出,每100公克的小松菜營養價值如下表所示: 此外,「嘉義大學新民校區溫室-安全農業實驗農場」也曾指出,小松菜的鈣質是綠色蔬菜類中最高,有助於鈣讓骨骼定型,預防骨質疏鬆症;其富含的營養價值也可促進腸胃蠕動、抑制血糖上升,具有預防大腸癌和糖尿病之功效。小松菜怎麼煮?料理方式、保存方法小松菜常見料理方式包括清燙、清炒等,也可搭配蘋果、奇異果等水果攪打為蔬果汁飲用以增加鐵質吸收,而日本也會將其製成漬物以增添風味;至於,小松菜的保存方式除了冷藏保鮮,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也推薦,可經清洗、瀝乾、切段後,放入保鮮袋急凍保存,取出後無須解凍,可直接料理或調味生食。小松菜料理DIY:小松菜蔬果汁、小松菜炒豆腐根據大享食育協會建議,小松菜蔬果汁的調理方式如下: 食材:黃金奇異果一顆、約200克的小松菜,以及約80克的優格。 作法:將奇異果洗淨切除蒂頭後切塊,將奇異果、小松菜及優格放入果汁機,不需另外加糖,可加入少許冰塊,使降低攪打過程產生的熱能。▲小松菜蔬果汁小松菜料理「小松菜炒豆腐」除了蔬果汁之外,小編以下推薦一道簡單的小松菜料理「小松菜炒豆腐」: 食材:200克小松菜、150克嫩豆腐、2瓣大蒜(切碎)、1個紅辣椒(可選,切片)、1茶匙食用油、1茶匙醬油、1/2茶匙糖、鹽和胡椒粉(可根據口味調整比例)。 步驟:先將小松菜剪去粗硬的部分,將其洗净並切段。將嫩豆腐切成小塊,並均勻地瀝乾。於在平底鍋加熱一茶匙食用油,加入切碎的大蒜和紅辣椒片(如果使用)熱鍋,並快速翻炒蒜末和辣椒片,直至散發出香氣。將切好的小松菜加入鍋中,繼續翻炒,直到小松菜變軟後,加入嫩豆腐塊輕輕翻炒,接著加入醬油、糖、鹽和胡椒粉(根據自己的口味調味),繼續翻炒直到嫩豆腐變得稍微金黃且熟透、小松菜變得較軟嫩。將小松菜炒豆腐盛盤,可作為一道素食菜餚,也可以搭配白飯一起享用。Q1、小松菜是油菜嗎?小松菜外型類似油菜,因此不少民眾將兩者混淆。根據農糧署表示,兩者皆是不結球白菜,雖然外觀長得很像,但油菜口感脆甜,而小松菜略帶苦味且回甘。Q2、小松菜禁忌?每個人都能吃嗎?雖然小松菜營養價值高,但每100公克的含鉀量為290mg,而腎病患者每日鉀離子限制應為40 mEq (1600mg) 以下,建議洗腎患者、慢性病患者應注意攝取量。【參考資料】.農糧署.大享食育協會【延伸閱讀】 「經營婚姻」就像吃鴛鴦鍋!吵架吵不完,鄧惠文:總說為對方好,其實你是想滿足自己(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生素A」顧眼睛、護皮膚!20種維生素A食物排行榜 它竟完勝胡蘿蔔
還記得小時候爸媽常說「吃胡蘿蔔,眼睛才會跟小白兔一樣漂亮又健康!」嗎?沒錯!這就跟維生素A有關喔!維生素A的好處不只在眼睛,它有三大功效;若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眼睛乾澀等問題。日常中我們可以攝取哪些食物補充維生素A呢?吃過量會中毒?以下為您整理20種維生素A食物。維生素A功效是什麼?每日建議攝取量是多少?維生素A功效是什麼?維生素A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對眼睛的好處,除了可以維持人體正常視力,也與皮膚健康息息相關。三大功效如下:.幫助製造視網膜的一種感光物質(視紫質),對夜間視力十分重要.促進成長、發育.維持皮膚、黏膜健康,免疫系統運作正常。根據衛福部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不同年齡的每日維他命A攝取各有上限:20種維生素A食物排行榜一次看,豬肝完勝胡蘿蔔日常中我們可以攝取哪些食物補充維生素A呢?根據食藥署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良醫健康網整理20種維生素A蔬果排行榜,其中以蔬菜以胡蘿蔔的維生素A含量最高。除了蔬果之外,動物內臟也是維生素A含量豐富的食物來源之一喔!如:豬肝(每100克)含有12203維生素A(單位:I.U.),勝過胡蘿蔔!維生素A蔬菜排行 維生素A水果排行 不是吃越多越好!恐出現噁心、嘔吐等8種中毒症狀維生素A好處多,但這並不代表維生素A攝取愈多愈好。食藥好文網指出,在食物當中,深綠色與深橙黃色的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先質」,而動物肝臟、蛋黃與奶油則富含「『既成』維生素A」。注意喔!這兩種維生素A是不一樣的,後者以視網醇(retinol)為代表,如果長期食用大量動物肝臟或服用高劑量補充劑,連續數月或數年每日攝入30,000微克的視網醇,會造成維生素A中毒,出現: 噁心 嘔吐 頭痛 腦脊髓液壓力增大 暈眩、視力模糊 肌肉不協調 嬰兒囟門鼓脹 骨骼異常缺乏維生素A常見於五歲以下之兒童,恐有5影響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維生素 A 缺乏於開發中國家仍普遍存在,常見於五歲以下之兒童。不過,台灣三次全國營養調查及老年健康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已少有嚴重之維生素 A 缺乏症發生。若缺乏維生素A,對人體會有哪些健康影響?香港衛生署指出,缺維生素A恐導致: 夜盲症 眼睛乾澀 表皮組織角化 妨礙生長 免疫功能受損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好文網、香港衛生署、食藥署延伸閱讀「維生素A」補過頭,小心中毒、視力模糊!6大中毒症狀一次看,營養師教你「這樣吃」才正確別亂吃營養保健品!美國研究:吃多不會活得比較久,維生素A還可能導致這種癌延伸閱讀: 減重第一步是要睡飽!台大醫師身體力行「斷糖4招」,兩年內瘦了15公斤
-
2023-10-31 焦點.健康知識+
嘴唇蒼白、鮮紅、發紫都不健康?5種類型唇色意義解密及保養對策
現代人最在意氣色好不好,每個人都希望容光煥發,脣紅齒白、皮膚透亮就成為大家最羨慕的樣貌,門診中經常遇到患者希望透過調理改變「唇色」,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對應相關?口腔徵象起源於脾胃機能 從唇色表現看身體狀況中醫臟腑理論提到:「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胃機能好壞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靈樞‧脈度篇》:「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脾胃功能正常則舌頭感官能識別五穀的味道,因此脾胃機能失調會影響味覺或唾腺的分泌,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典籍中提到脾虛者易覺得口中淡而無味,脾有濕熱則易感到嘴中有黏甜及膩的感受,脾陽虛者,其唾液分泌也多,脾陰虛者,唾液分泌量較少。所以口腔的許多徵象皆起源於後天之本的脾胃機能,透過唇色的表現可以提供中醫辨證身體健康哪裡出了問題。賴睿昕中醫師說明,嘴唇色澤與樣貌大多是天生的,從健康角度我們需要注意當唇部外觀起了變化時,代表身體發出警訊。健康的嘴唇樣貌呈現透亮微紅,色澤均勻,上下唇顏色差距不大,表面潤澤且有光澤亮度,唇肉飽滿而不腫脹,不會過度乾燥龜裂。唇色、乾燥脫皮、泡疹 象徵五種類型中醫將唇色歸類為幾個類型:唇色淡白而蒼:唇色淡最直接顯現的有脾氣虛無法布達血氣於唇、血虛造成無材料養分供給於唇,因此,現代人不正常飲食、不健康節食減重、病理性的貧血等都會造成唇色白淡。保養對策:常見養生中藥可以調理脾氣虛的有黃耆、黨參、白朮、甘草等,中醫師也會透過常見方劑黃耆建中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健脾養血來改善唇色蒼白的症狀表現。常見保養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闕穴,每日透過深按足三里穴10~15分鐘,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唇色就會慢慢因為氣血充足後轉為紅潤樣貌。唇色鮮紅:唇色紅赤主熱症,中醫將熱症分為實熱及虛熱,又利用臟腑辯證將熱症源頭歸類為不同臟腑形成,源頭臟腑形成熱症火氣之後可能會往腸胃系統蔓延,甚至影響全身,火氣透過腸胃系統傳導至舌及唇口就會顯現於唇色而表現紅赤狀態。中醫會根據不同臟腑用藥給予清熱藥物並且反佐使用一些藥物來平衡,避免寒涼藥物傷及脾胃,當身體有熱症時,民間常用青草茶、苦茶、椰子水或甘蔗汁等來清熱,短期飲用可以達到解熱生津效果,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寒涼茶飲久服仍會傷及脾胃,過度飲用寒涼類茶飲轉成虛症也可能轉為產生虛熱,建議尋求中醫師辯證處理給藥較為合適。保養對策:火熱型唇色的人平常需適量多飲水,每周1~3次足量有氧運動,透過運動流汗幫忙代謝體內累積的火氣。唇色青紫暗:唇色暗青屬寒症,中醫典籍描述的寒症為因陽虛、氣虛或是氣滯血瘀造成的不通,因不通導致局部血流循環效率不佳都歸類為寒症範疇。食物上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溫通效果的來對應唇色青紫症狀,如薑、蒜、洋蔥、茴香、胡椒或香料等,適量加入食物中烹調輔助食物改變寒熱調性,藥物使用上常見肉桂、附子、乾薑等溫陽藥,丹參、赤芍、當歸等活血養血藥物可以改善局部循環。保養對策:平日保養可以透過溫水足浴或丹田灸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來達到保健溫通效果。唇表面乾燥龜裂:唇燥主津少陰虛,津液不足可以分成脾不生津及肝腎陰虛兩個層次,中醫使用滋陰潤燥藥物幫助生津存陰,常見使用方劑包含沙參麥冬湯、甘露飲、六味地黃丸等,常見藥物如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等藥物需要良好脾胃機能支撐,透過脾胃運化能力可以將藥性及飲食中所含津液轉化成身體能存下來及使用於細胞及黏膜表層所用。保養對策:平日保養除了在皮膚黏膜適當使用乳液保濕外,飲食避免多食油炸及難消化食物,保持脾胃機能運化順利。透過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津液,幫助皮膚黏膜新生。唇泡疹:唇周圍泡疹屬於免疫力低下造成病毒侵襲,中醫調理透過臟腑辯證、陰陽平衡用藥治療,急性期以清熱宣透降低局部發炎反應,局部炎症緩解後,平補平瀉一邊穩定免疫系統一邊加強身體代謝,以利加速排出身體與病毒作戰後的病理產物,最後回歸到核心透過調整體質來強化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及穩定度。保養對策:平日保健需注意勿過度熬夜、適度尋找適合自己的宣洩壓力方式及健康低油低糖飲食,每日按壓合谷穴、足三里穴、太衝穴10~15分鐘,或透過針灸、艾灸、丹田灸等方式,有效強化免疫系統,減低外來病毒侵襲感染。【延伸閱讀】火氣大嘴角破? 中醫:脾胃之火非主因,這樣做降低發作頻率乳癌化放療食養調理 專業中醫師精闢解析【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9737】(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30 醫療.皮膚
蕁麻疹如何止癢?輕微跟中度發癢,止癢法不同!多吃一類食物緩症狀
秋天氣候變化大,也是蕁麻疹易發作的季節,主要症狀是搔癢、水腫,有如被蚊子叮到一般,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黏膜水腫,因此面對蕁麻疹不可不慎!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蕁麻疹的相關知識,包括蕁麻疹症狀、蕁麻疹止癢、蕁麻疹飲食等等,幫助讀者擺脫癢癢的蕁麻疹,重回健康好肌膚。隨著季節進入秋天,季節交替時人體免疫力會降低,進而導致皮膚病的發病率上升,而「蕁麻疹」就是秋冬容易發作的皮膚病。蕁麻疹的主要症狀為發紅、發癢或隆起的斑塊,常伴隨著搔癢、刺痛和灼熱感,紅疹可能在數個小時就自動消失,發作很少超過一天,因此又俗稱為「風疹」。蕁麻疹是排毒嗎? 常有人以為蕁麻疹是身體排毒過程,誤認熬過癢痛的發作期就好,實際上大大相反。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因為身體免疫系統誘發皮膚和深層組織的血管擴張,進而造成隆起的皮膚紅疹,需要儘速找出誘發的特定過敏原並移除。 據統計,約有五分之一的人都至少會有一次蕁麻疹的經驗,常見的急性蕁麻疹誘因包含:急性蕁麻疹6誘因食物:海鮮、酒類、水果(奇異果、芒果等) 花生、堅果、奶蛋製品、食品添加物如人工色素等。 藥物:中藥、西藥(止痛藥、抗生素等等)。 環境因子:塵螨、花粉、灰塵、寵物毛髮、皮屑、黴菌、有機溶劑。 物理性因子:冷熱變化、搔抓、陽光曝曬、運動、流汗、皮膚壓迫。 體質和精神因素:精神壓力、情緒起伏。 感染:病毒感染(孩童常見)、蟲咬、寄生蟲感染。若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6週以上,就是所謂的「慢性蕁麻疹」,治療上會需要更久的時間。慢性蕁麻疹的癢不是因為食物過敏,該疾病的成因複雜,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多半在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時容易誘發。蕁麻疹如何止癢? 蕁麻疹奇癢無比,發作時要如何止癢呢?建議民眾,當蕁麻疹發作且搔癢難耐時,千萬不要過度搔抓,否則可能出現「愈抓愈癢」的狀況,可依程度嘗試以下快速止癢方法:輕微發癢:可以用冰敷、沖冷水或輕拍的方式減緩癢感。 中度發癢:使用含有薄荷、抗組織胺等成分的涼感止癢藥膏。但若是已經嚴重發癢,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或睡眠,建議趕緊就醫治療。蕁麻疹在治療上,一般是給予口服抗組織胺類藥物治療,其安全性極佳,不至於危害身體健康,不過會有嗜睡、口乾之類的副作用。 蕁麻疹不能吃什麼?造成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其中「食物過敏」是造成皮膚發癢的原因之一,因此飲食上要避免容易誘發過敏的「發物」,例如羊肉、牛肉、鴨肉、鵝肉;其他像是花生、堅果、巧克力、沙茶、辣椒、胡椒等刺激皮膚的物質也盡量別吃。 建議民眾,可以多補充維生素C的飲食,例如像是甜椒、甘藍菜、芭樂、柑橘等都是良好的食材,因為維生素C可以降低發炎,減低蕁麻疹症狀。此外平常也要多喝水,以加速過敏原的代謝。 蕁麻疹會自己好嗎?蕁麻疹發作大多屬於急性,當蕁麻疹發作時可以回想在前幾天內,有沒有接觸到特別的物質,例如染髮劑、新買的衣服,或服用新的食物、藥物。只要找出病因,且避免再度接觸到過敏原,蕁麻疹很快就會得到控制。 事實上,輕微的蕁麻疹只要避免接觸過敏原,多休息、多喝水以加速過敏原的代謝,症狀就會逐漸減輕而自癒。然而,若是蕁麻疹合併出現眼皮、嘴唇水腫、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則須注意「血管性水腫」的可能,進一步可能惡化成呼吸衰竭或休克的可能性,甚至有致命的危險,需要盡快就醫治療。如何預防蕁麻疹? 大部分的蕁麻疹來得快去得快,而且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有很多,若找不到病因可能會反覆發作。民眾若想要預防蕁麻疹發作,平常應該要從生活上的保健做起,《優活健康網》也整理以下注意事項,提供民眾參考:.遠離過敏原,將會過敏的物質做紀錄。 .避免菸酒、辛辣與不新鮮的食物。 .保持生活作息規律、飲食均衡。 .避免搔抓,防止症狀惡化或造成傷口感染。 .避免對皮膚造成額外刺激,例如泡澡、穿著緊身衣褲。【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712.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26 養生.運動健身
每天總是覺得很累、老是睡不飽?三大招趕走慢性疲勞!
現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慢性疲勞成了現代人的通病,即使有足夠的時間睡覺。這樣的疲勞不僅影響工作效率,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今天影片中的林侑融博士,將分享三個有效的方法,擺脫慢性疲勞,重拾精力。編輯推薦追求完美就是愛自己?彩妝師的領悟:盡力了、學習放手,才能真正愛自己告別乾唇少女!10款「開架極保濕護唇膏」推薦 曼秀雷敦頂級滋養、妮維雅多重修護 養護唇部每一天2023第58屆金鐘獎亮點懶人包!頒獎人、表演嘉賓、轉播資訊一次看第一招戒除咖啡和能量飲料是第一招。根據林侑融博士的觀點,儘管咖啡因可以暫時刺激腎上腺分泌皮質醇,使人感到精力充沛,但長期下來,腎上腺可能會變得疲勞,將導致精神疲憊,並引起一系列的負面副作用,如女性荷爾蒙失調、更年期提前、卵巢早衰、男性性功能下降、憂鬱症、睡眠問題、發炎性免疫系統疾病等。第二招333自然醫學水療法是一種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的方法,類似於運動的效果。對於初學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避免燙傷,可以自行調節水的溫度。林侑融博士建議,如果你有慢性疾病或體弱的情況,最好使用溫水,同時要避免將溫水應用在有皮膚損傷的地方,以免感染。第三招林侑融博士也指出,疲勞可能是各種潛在疾病或問題的表現,因此必須釐清是因為不規則的生活作息導致的暫時性疲勞,還是症狀已經持續三個月或更長時間,需進一步進行疾病鑑別診斷。慢性疲勞可能有多達12種常見的潛在病因,只有確定了根本原因,才能針對性地進行治療,以實現長期的緩解和康復。還想了解更多健康內容相關資訊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運動場上最香是她!挺過選秀、才藝賽不斷失敗,啦啦隊女神小李 「只想著下一次要更好!」【心理測驗】你是伴侶眼中的神隊友?這八個題目告訴你答案!身材大誤區,很多人練身材,其實忽略了這一個重點!「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22 醫聲.醫聲要聞
想戒菸別光靠意志力 電話諮詢加藥物提升成功率
無論是一手、二手還是三手菸,菸品對人體的傷害不容小覷,不少人也有意戒菸但始終難成功。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表示,若想戒除煙癮,憑個人毅力再加專業協助,以階段性方式達成,成功率比採單一方法及靠意志力來得更高。國健署調查,2020年台灣18歲以上吸菸率為13.1%。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吸菸,3000人死於二手菸害,相當於全台不到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失去生命。羅素英表示,衛福部「多元戒菸服務」每年約服務平均63至70萬人次,以相關醫療單位提供藥物及衛教,戒菸成功率為26%,每4人就有1人成功戒菸。去年相關服務則為30至40萬人次,成功率約為30%。戒菸專線去年累計進線6.3萬人次,戒菸成功率為37%。羅素英說,透過個人意志力、階段性任務、藥物使用及電話諮詢等方法搭配,更可有效提高成功戒菸機率。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坊間流傳電子煙或加熱菸可用來戒菸減害屬錯誤訊息。電子煙煙油主要成份為尼古丁、丙二醇、甘油及其他化學添加物,且即便煙油標榜無尼古丁,經檢測卻有超過90%以上實有尼古丁。國外研究顯示,煙油加熱後將產生逾150種有毒物質,在菸防法修法後納管的電子煙,也與傳統紙菸相同。成分除尼古丁外,經加熱也將釋出焦油、甲醛、乙醛等有毒致癌物,恐影響免疫系統,並增加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相關肺部疾病等風險。另經科學實證,使用加熱菸與電子煙無助於戒菸,且可能會造成紙菸及其他新興菸品的「多重使用」。美國研究指出,使用紙菸及電子煙的雙重使用者,罹患肺部疾病的風險,比單使用紙菸者高出1.47倍。德國研究也顯示,加熱菸仍有二手菸及三手菸危害問題,甚至可能產生小於PM2.5的PM0.3(300奈米)之懸浮微粒,深入肺部及血管將增加呼吸及血液系統傷害,長期恐致癌。吳昭軍表示,吸菸與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關,為鼓勵吸菸者戒菸,提供多元戒菸服務。民眾可至住家附近的醫院、診所、衛生所及社區藥局等3500家醫事機構尋求專業協助,亦可撥打免付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以安全有效的方式戒除菸癮。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3-10-22 養生.聰明飲食
吃薑防感冒、驅寒已落伍 專家教你喝新鮮薑汁提高秋冬免疫力
老薑養生驅寒暖身及滋補的作用,是中國老祖宗5000年的智慧,現已獲得西方醫學界的確認及肯定。最近在社交媒體上,小杯新鮮薑汁更成為熱門飲料。專家指出,一般只認識老薑的辛辣對身體有好處,其實它真正的亮點是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抵抗感冒、流感和其他病毒。《超級免疫:21 世紀的自然療法(Super-Powered Immunity: Natural Remedies for 21st Century)》一書的作者、醫學專家庫克醫師指出,通常一小杯約為2盎司的薑汁,比乾薑或藥丸形式的生薑,讓人吸收得更快,意味著它可以快速有效發揮抵抗感冒、流感和其他病毒的作用,「一小杯的新鮮薑汁,是生薑最有效及最易吸收的濃縮提取物,使它成為絕佳的秋冬飲品之選。」亞利桑納州索諾蘭健康科學大學(Sonoran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教授泰勒說,如果不熟悉薑汁飲料,可慢慢開始以逐漸適應辛辣的口味,可用一小杯水或蘋果汁稀釋薑汁。也有人將生薑汁與檸檬、蜂蜜或薑黃等混合。泰勒特別提醒一些正服用抗凝血藥物的人,在飲用薑汁時要小心,因為研究顯示,生薑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她指出,薑汁的辛辣及其濃縮的形式,尤其不適合患有胃灼熱或胃酸逆流、胃潰瘍的人。波士頓麻州綜合醫院體重中心的臨床營養經理貝德表示,不一定每天飲用薑汁才能獲得健康益處,定期或偶爾喝也可以得到好處。她介紹一種薑汁製作法︰將二到三吋大小的新鮮薑去皮切成小塊,加入1/4杯水放到攪拌機攪拌直到綿密,如有需要可添加檸檬汁、1/2茶匙蜂蜜調味,過濾後即可飲用,如要熱飲,加熱即可。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7 養生.健康瘦身
輕斷食減重,還可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專家提醒健康斷食最重要一原則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提到斷食能「一鍵重啟基因」,但專家表示,基因為先天性遺傳,表觀遺傳學才有後天行為「調節基因表達」的說法,傳言有誤導之嫌。 (2)肥胖醫學會公開在指引中表示,斷食可有效減重及改善代謝,但與傳統的低熱量減肥法效果相當。國健署則公開宣導,「斷食為不正確減肥方法」、「尚未有足夠的實證證明斷食能夠治療癌症」、「糖尿病患者貿然斷食可能導致低血糖、腎臟損傷 」。專家則提醒,飲食內容比飲食時間重要,斷食必須配合飲食內容的調整才能有促進健康的效果。網傳描述「輕斷食挨餓對人體重新調整」的影片,片中提及輕斷食的好處包括「一鍵重啟基因」、「對付各種症狀的金牌手段」、「看上去的年齡至少年輕 5 到 10 歲」。但台灣肥胖醫學會表示,間歇性斷食因為降低攝取的總熱量及胰島素因素,雖可有效減重及改善代謝參數,但與傳統的低熱量飲食法效果相當;營養師也表示,患有第一型糖尿病、脂肪代謝異常、胰臟炎、肝衰竭等各種疾病的病患不可進行斷食、以免發生危險,斷食必須搭配飲食內容的調整才能達到促進健康的效果,傳言只講求飲食的時間,卻不提飲食內容,恐使民眾誤導而貿然自行嘗試。 輕斷食能夠重啟基因? 原始謠傳版本: 輕斷食 挨餓對人體重新調整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內容描述「我做整體自然健康療法這18年裡面,其中一個非常好的健康方法,那就是挨餓,當人體只有在挨餓的時候,我們的基因才可以重新再去啟動,所以我們的基因它都是為了挨餓存在,為了保護我們,那反而這近2、30年,為什麼那麼多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情況出現,其實更大原因是因為吃太多了,吃多了以後我們的基因就重新開始要去適應,過去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多、你現在扔給我這麼多食物,我處理不完,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就會形成高血糖、高血脂、血壓高或者是各種慢性疾病,都是因為胰島素而存在的。」 查證解釋: 官方專業指引:斷食的減重效果沒有更優 包括 168 斷食在內的各種斷食法近年引起注意,MyGoPen 實際查詢具有公信力的資料,衛福部國健署於 2023 年 1 月出版最新版的「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該指引由國健署長吳昭軍、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共同掛名,在這本高達 205 頁、具有官方立場及專業效力的指引中,其中第 109 頁引證諸多研究出處,指出「間歇性斷食法可有效減重及改善代謝參數;但與傳統的低熱量飲食法相較則效果相當」、「機轉上常歸咎於降低的熱量攝取及胰島素」、「欠缺一年以上的長期研究 」,其最後結論為「間歇性熱量限制法或可替代傳統低熱量飲食法,但效果沒有更優」。 十大族群不適合斷食 MyGoPen 諮詢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營養師蔡一賢,她表示傳言在沒有提到任何前提之下,直接就說輕斷食可以有種種好處,但其實醫學上的「間歇性禁食」並不適合某些特殊族群,這是民眾在討論間接性禁食前,一定要先特別注意的,不適合間歇性進食的族群包括: (1)18歲以下的兒童跟青少年 (2)懷孕或哺乳的婦女 (3) 飲食失調症患者:例如吃東西會覺得噁心,或是吃太多之後會自己催吐等厭食症的患者。 (4)嚴重的低體重病人 (5)糖尿病的酮酸中毒症 (6)急性或慢性的胰臟炎 (7)急性或慢性的肝衰竭 (8)家族性脂肪代謝異常 (9)脂肪酸氧化作用缺陷疾病 (10)第一型糖尿病患:因為注射胰島素,若又進行間歇性禁食,恐增加低血糖等風險。 蔡一賢強調,不管是傳言提到的輕斷食、或是任何有關身體健康的行為,在得到好處之前,首先要先避免壞處,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上述族群因為有特殊的生理需求,傳言不能一窩蜂地轉傳而忽略提醒相關的危險性;此外,蔡一賢強調,除了這些特殊族群之外,一般人要進行間歇性進食,也一定要在醫師或營養師的飲食計畫跟監督下執行,而不是自己 DIY,蔡一賢以第二型糖尿病病患為例,糖尿病患通常合併有肥胖症、使用多種不同機轉的降血糖藥物控制血糖,這樣的病患如果能把體重控制下來、達到理想體重,事實上對糖尿病也有很大的幫助,醫師或營養師會依據專業幫病患計算藥物、食物怎樣搭配安排,才能夠達到效果、減少風險。 應由醫師、營養師指導 不能自行嘗試 蔡一賢表示,間歇性禁食最常被提到的包括 168 斷食法、52 禁食法等等,168 就是一天當中連續16 小時斷食、只集中在 8 小時內進食,52 禁食法則是正常吃 5 天、挑 2 天減少飲食,蔡一賢提醒,即使要進行間歇性禁食,也必須慢慢導入,而不是一下子就完全進入狀態,就像運動之前要熱身、結束後要做收操的回復運動一樣,不是一下子完全嚴格斷食、禁食。蔡一賢指出,她曾有一位年輕女性病例,雖然也不胖但是想要減重就自行節食少吃不吃,後來出現皮膚粗糙、掉頭髮、月經停止,這就是明顯的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例子,蔡一賢強調,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可能有一些還沒發現的疾病,貿然進行斷食可能短時間瘦下來、自己也覺得很開心,但其實瘦得非常不健康,甚至瘦的是肌肉量的流失而不是體脂,所以必須呼籲民眾,間接性禁食應在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依每個人狀況不同、以專業漸進的方式進行。 蔡一賢呼籲民眾「吃什麼,比什麼時間吃更重要」,健康飲食的原則其實應該注重的是飲食的內容,而不只是傳言提到的飲食時間,蔡一賢指出,飲食時間的問題其實是源自於現代人 24 小時都能活動、都能吃到東西的生活型態,任何時間都能工作、上街,任何時間也都能買到食物、叫到外送,以她從營養學的觀點而言,168 斷食法也不過是比較回到之前的正常生活狀態、比較符合以前人的飲食型態而已;而傳言只提到斷食,卻完全沒提吃什麼,如果輕斷食之後暴飲暴食高油脂、高糖份、高熱量的食物,不但營養價值低又會造成身體負擔,這樣輕斷食後報復性進食對身體反而更不好,傳言偏頗地只說斷食的好處,卻沒有提醒相關的配套措施及注意事項,可能使民眾誤解而貿然自行嘗試。 飲食內容比飲食時間更重要 傳言提及「挨餓可以讓基因重新啟動」,「輕斷食是對付各種症狀的金牌手段」,蔡一賢強調,能夠長期維持的飲食習慣才是符合人性的行為,例如強調多吃大量蔬果、魚肉禽肉、少紅肉加工肉品的「地中海飲食」就會比斷食更容易做到;傳言說斷食能「一鍵重啟」基因的說法不是改變基因,而應該說成「基因的表現」比較適當,就像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探討在不改變 DNA 序列的前提下、調節基因的表達,每個人從父母身上得到先天性的遺傳基因,但後天好的飲食或運動等生活習慣,使得某些疾病基因不被啟動,但若是高油、高加工食物以及菸、酒、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就會刺激相關的基因、造成細胞病變。 斷食不能治糖尿病、癌症 蔡一賢強調,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輕斷食是一種激進、不符合日常生活習慣的方式,輕斷食的科學實證目前大多都僅限於動物實驗,極少有人體實驗的研究,而且這些鼠類的輕斷食研究也同時操作包括飲食內容的調配,這也是要特別提醒民眾的地方,不要一昧迷信斷食的好處,而忽略飲食內容的優劣才是關鍵。 傳言還提到「無論什麼身體症狀,只要輕斷食,身體症狀都會有很大的改善」,MyGoPen 查詢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資訊,其中國健署官網就曾於 2018 年發布「不正確減肥方法 」資訊,內容提到「斷食法可能造成各種重要營養素缺乏、體重掉落太快、肌肉流失,也可能造成腎臟及腦部的損傷」。而 2020 年保健闢謠專區的「斷食可以治療癌症嗎?」則公開宣導「目前尚未有足夠的實證證明斷食能夠治療癌症,雖有少數實驗研究和動物試驗結果顯示短期斷食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減緩特定癌症的生長和擴散速度等,但由於這些都是動物研究,因此尚不清楚人類是否有相同的結果」。而「斷食法可以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是真的嗎?」一文則強調,「糖尿病患者貿然採用此種斷食法,還可能因為熱量攝取不足,導致低血糖發生,甚而身體將脂肪分解燃燒產生酮體,造成腎臟損傷」。 結論 傳言強調輕斷食的好處,提出「輕斷食一鍵重啟基因」、「人體只有在挨餓的時候,基因才可以重新啟動」、「對付各種症狀的金牌手段」。但包括國健署、肥胖醫學會、營養師都指出,斷食無法治療糖尿病、癌症,而備受爭論的減肥效果則與傳統低熱量飲食法相當,傳言「斷食重啟基因」、「斷食治百病」為錯誤說法。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不正確減肥方法 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 諮詢專家: 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 - 蔡一賢(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8/gene.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5 養生.抗老養生
午睡不是對所有人都有益處 睡眠專家提醒有些人應該避免
許多人都會在中午擠出時間打個盹,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顯示,在平常日子裡,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都會午睡片刻。不過,雖然多數人都曾小睡過,但可能對有關午睡的事實和好處不太清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專家說,午睡並不適合所有人。對多數人來說 午睡有益處基本上,午睡有助為接下來的一天充電。睡眠醫學專家凱莉·沃特斯表示,午睡可以讓人在一天中稍做休息,對恢復體力和認知能力很有幫助。但是,《睡眠解決方案(The Sleep Solution:Why Your Sleep Is Broken and How to Fix It)》一書作者、睡眠專家克里斯多佛·溫特認為,午睡的許多好處與定期獲得充足睡眠的好處一樣。他說,最好每天晚上能睡足七、八個小時,但如果做不到,午睡也是彌補睡眠不足的好方法。溫特說,如果做得對,午睡有助減少睏意,提高工作、學習能力,更好地記住事情、控制情緒。午睡有助促進身體復原沃特斯說,生病時打個盹是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反應。她解釋,當人生病時,免疫細胞會釋放化學信號來指引身體的反應和修復。這些信號也會讓人昏昏欲睡。沃特斯表示,小睡一會兒也可讓免疫系統做它需要做的事,有助身體康復。她說,睡眠的功能是修復和恢復活力,因此當生病時,睡眠有助於身體修復和痊癒;如果疾病影響了晚上的睡眠,那麼適時小睡片刻尤其有幫助。午睡也有健康風險然而,午睡不是對所有人都有益。午睡與成年人的一些健康問題有關,其中包括高血壓與中風。最近發表在《高血壓(Hypertension)》雜誌上的一項針對35萬8451人的研究發現,與不午睡的人相比,白天經常午睡的人患高血壓的機率要高12%、患中風的機率高24%;而且,60歲以下的人,與從不午睡的人相比,有午睡習慣者患高血壓的風險會增加20%。較長時間的午睡,例如每次一小時或更長時間,也與較高的糖尿病、心臟病和抑鬱症風險有關。但溫特表示,很難說是午睡本身導致了這些健康狀況,或許經常小睡,代表了一個人有潛在健康問題。有些人應該避免午睡專家說,午睡對多數人來說都有好處,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該嘗試在一天中打個盹。沃特斯說,如果午睡醒來,沒有神清氣爽的感覺,反讓晚上難以入睡,或者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午睡,那麼可能就沒有幫助了。她說,有失眠問題的人,最好避免午睡。大腦會計算每天的睡眠配額,而午睡會消耗掉這個配額。溫特指出,如果有失眠的困擾,午睡會變得「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在度過輾轉反側的夜晚後,更須小心別在白天打盹,這可能會讓問題惡性循環。午睡時間過長也不好就像晚上的睡眠,身體也會在午睡時經歷不同的睡眠階段。溫特說,如果睡了30分鐘或更長時間,身體就會進入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會讓人在醒後感到昏昏欲睡,也就是所謂的「睡眠慣性」(sleep inertia)。溫特解釋說,如果躺下小睡兩小時,會感覺比沒睡更糟,因為身體開始進入難以醒來的睡眠周期。沃特斯說,這就是為什麼理想的午睡時間是15到30分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4 醫療.中醫
鮮紅、紫暗、蒼白...從唇色看健康!中醫師提醒:唇色及外觀變化恐是身體發出警訊
現代人最在意的是氣色好不好,每個人都希望容光煥發,脣紅齒白、皮膚透亮就成為大家最羨慕的樣貌,門診中經常遇到患者希望透過調理改變「唇色」,到底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對應相關?脾胃機能好壞 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中醫師吳宛容表示,中醫臟腑理論提到:「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胃機能好壞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靈樞.脈度篇》:「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脾胃功能正常則舌頭感官能識別五穀的味道,因此脾胃機能失調會影響味覺或唾腺的分泌。典籍中提到脾虛者易覺得口中淡而無味,脾有濕熱則易感到嘴中有黏甜及膩的感受,脾陽虛者,其唾液分泌也多,脾陰虛者,唾液分泌量較少。所以口腔的許多徵象皆起源於後天之本的脾胃機能,透過唇色的表現可以提供中醫辨證身體健康哪裡出了問題。唇色及外觀起變化 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吳宛容解釋,嘴唇色澤與樣貌大多是天生的,從健康角度我們需要注意當唇部外觀起了變化時,代表身體發出警訊。健康的嘴唇樣貌呈現透亮微紅,色澤均勻,上下唇顏色差距不大,表面潤澤且有光澤亮度,唇肉飽滿而不腫脹,不會過度乾燥龜裂。以下將唇色歸類為幾大類型,並進一步加以分析:▸唇色淡白而蒼唇色淡最直接顯現的有脾氣虛無法布達血氣於唇、血虛造成無材料養分供給於唇,因此,現代人不正常飲食、不健康節食減重、病理性的貧血等都會造成唇色白淡。常見養生中藥可以調理脾氣虛的有黃耆、黨參、白朮、甘草等,中醫師也會透過常見方劑黃耆建中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健脾養血來改善唇色蒼白的症狀表現。常見保養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闕穴,每日透過深按足三里穴10至15分鐘,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唇色就會慢慢因為氣血充足後轉為紅潤樣貌。▸唇色鮮紅唇色紅赤主熱症,中醫將熱症分為實熱及虛熱,又利用臟腑辯證將熱症源頭歸類為不同臟腑形成,源頭臟腑形成熱症火氣之後可能會往腸胃系統蔓延,甚至影響全身,火氣透過腸胃系統傳導至舌及唇口就會顯現於唇色而表現紅赤狀態,中醫會根據不同臟腑用藥給予清熱藥物並且反佐使用一些藥物來平衡,避免寒涼藥物傷及脾胃,當身體有熱症時,民間常用青草茶、苦茶、椰子水或甘蔗汁等來清熱,短期飲用可以達到解熱生津效果,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寒涼茶飲久服仍會傷及脾胃,過度飲用寒涼類茶飲轉成虛症也可能轉為產生虛熱,建議尋求中醫師辯證處理給藥較為合適。火熱型唇色的人平常需適量多飲水,每周1至3次足量有氧運動,透過運動流汗幫忙代謝體內累積的火氣。▸唇色青紫暗唇色暗青屬寒症,中醫典籍描述的寒症為因陽虛、氣虛或是氣滯血瘀造成的不通,因不通導致局部血流循環效率不佳都歸類為寒症範疇。食物上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溫通效果的來對應唇色青紫症狀,如薑、蒜、洋蔥、茴香、胡椒或香料等,適量加入食物中烹調輔助食物改變寒熱調性,藥物使用上常見肉桂、附子、乾薑等溫陽藥,丹參、赤芍、當歸等活血養血藥物可以改善局部循環。日常保養可以透過溫水足浴或丹田灸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來達到保健溫通效果。▸唇表面乾燥龜裂唇燥主津少陰虛,津液不足可以分成脾不生津及肝腎陰虛兩個層次,中醫使用滋陰潤燥藥物幫助生津存陰,常見使用方劑包含沙參麥冬湯、甘露飲、六味地黃丸等,常見藥物如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等藥物需要良好脾胃機能支撐。透過脾胃運化能力可以將藥性及飲食中所含津液轉化成身體能存下來及使用於細胞及黏膜表層所用。平日保養除了在皮膚黏膜適當使用乳液保濕外,飲食避免多食油炸及難消化食物,保持脾胃機能運化順利。經由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津液,幫助皮膚黏膜新生。▸唇泡疹唇周圍泡疹屬於免疫力低下造成病毒侵襲,中醫調理透過臟腑辯證、陰陽平衡用藥治療,急性期以清熱宣透降低局部發炎反應,局部炎症緩解後,平補平瀉一邊穩定免疫系統一邊加強身體代謝,以利加速排出身體與病毒作戰後的病理產物,最後回歸到核心透過調整體質來強化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及穩定度。平日保健需注意勿過度熬夜、適度尋找適合自己的宣洩壓力方式及健康低油低糖飲食,每日按壓合谷穴、足三里穴、太衝穴10至15分鐘,或透過針灸、艾灸、丹田灸等方式,有效強化免疫系統,減低外來病毒侵襲感染。延伸閱讀:.嘴破吃B群有用?覺得累就狂吞?吃「B群」10個正確觀念.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納豆激酶」有益心血管、遠離三高風險★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4 醫療.中醫
「臭嘴角」是體內火氣大?中醫對症緩解口角炎,養生茶飲、保健穴位1次公開
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口角炎又稱「臭嘴角」,常被誤以為是因為體內火氣過大引起,然而,口角炎病因並非火氣過大!口角炎發生時會造成嘴角單側或是雙側發炎、皮膚紅腫、脫皮脫屑、伴隨部分組織液、甚至慢慢結痂。口角炎引起的原因?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進一步分析口角炎引起的原因包含感染、過度刺激及營養素缺乏。▸感染源:有白色念珠菌、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過度刺激:包含唇口乾燥、日曬、過大張合等造成局部皮膚黏膜受損,▸營養素缺乏:為缺乏維生素B群、鐵、葉酸,其中又以缺乏維生素B2所引起的口角炎最為常見。中醫治療口角炎依實證及虛證對症下藥周宗翰指出,中醫將口角炎發生病因分為實證及虛證,並將脾胃之火視為加重因素,急性期的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口角局部發炎症狀則為實證中的實熱證,常使用清熱解毒藥物來降低發炎反應及袪除細菌病毒持續附著於口角傷口感染部位,如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連翹等。至於虛證,則包含營養素缺乏及脾胃機能不佳導致營養素無法轉化運化為身體可利用元素,中醫會以健脾補氣搭配滋陰藥治療,除了透過健脾養胃來強化脾胃運化機能外,部分滋陰藥能提供身體足夠津液及材料修復破損的口角黏膜,使用藥物包含黃耆、黨參、白朮、白芍、甘草、玉竹、麥門冬等。如遇局部發炎反應劇烈的實熱證,也可能同時伴隨脾胃的虛證,中醫則將此現象歸類為虛實夾雜,除了使用局部降低發炎及消除細菌病毒的清熱藥外,同時使用顧護脾胃的補養藥物同時治療,一方面降低局部發炎,一方面可以改善脾胃促進皮膚黏膜修復。口角炎養生茶飲▸材料:荊芥3g,薄荷3g,金銀花3g,蒲公英3g,黨參3g,玉竹5g,黃耆5g,甘草2g,蜂蜜1湯匙▸做法:將上述材料泡入300c.c至500c.c.熱水中,悶約15至30分鐘即可飲用。透過荊芥、薄荷祛風藥物搭配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藥來透散局部發炎症狀,黨參、黃耆、甘草健脾補氣,玉竹滋陰潤燥幫助修復黏膜,於急性期除了服用中醫師處方藥物外,搭配茶飲可以加速口角炎修復。口角炎保健穴位中醫透過穴位調理身體氣機能量,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增強可以降低外來細菌病毒侵襲外,可以強化身體器官運作能量來加速黏膜修復。▸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具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時常按壓有效調節免疫系統能力,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提升免疫力。▸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合穴,按壓足三里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有效調節消化系統及免疫系統雙向平衡。▸頰車穴:屬足陽明胃經,具利牙關、祛口頰風邪功效,於口角炎發作後每日按壓10至15分鐘至局部痠脹感,有助於口角炎加速修復。周宗翰提醒,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中醫師建議,有良好的低油、低糖、高纖健康飲食外,避免熬夜及適度運動可以降低口角炎發生頻率。延伸閱讀:.嘴破吃B群有用?覺得累就狂吞?吃「B群」10個正確觀念.每天吞顆維他命B2,一週就能改善嘴破?營養師破解常見B群迷思.嘴巴破別再不當一回事!這5種症狀快看醫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3 醫療.眼部
高慧君吃癌症藥物治眼疾,忍停經、落髮之苦!什麼是甲狀腺眼疾?必知5件事
出道超過20年的藝人高慧君,之前曾在節目上透露,因甲狀腺功能低下而出現眼睛現一高一低、斜視、重影等狀況,去年10月手術後,已漸漸恢復。當時她還曾在臉書分享術後照,寫下「珍惜重新得見的美好」, 並表示「甲狀腺疾病很複雜,大家也要多留意」。高慧君近日再接受聯合報訪問時透露,2021年眼睛開始出狀況時,當時透過一位粉絲介紹到台中就醫,醫生告知會用類固醇之外的方式治療,其中有兩顆藥是治療癌症藥物,會有停經和掉頭髮的後遺症,她也都接受了。等到身體指數都調到正常後進行眼睛手術。她一共進行兩次眼睛手術,第一次是眼睛肌肉增生手術,第二次是開眼皮修護手術。高慧君說目前眼睛恢復得不錯,之前因為類固醇發胖也受到控制,漸漸回到正常狀態,她終於可以復出演出她最愛的戲劇。四成的甲狀腺眼疾伴隨著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眼疾在臨床頗為常見,長庚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廖依琳曾受訪指出,甲狀腺眼疾不一定都與甲狀腺疾病有關,但有四成的機率,甲狀腺眼疾是同時伴隨著甲狀腺疾病,最常見是甲狀腺亢進,其次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女性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有16人、男性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9人,發生機率不高,全年齡都可能發生,而甲狀腺眼疾常被誤診,甚至未能即時診斷,導致患者延誤治療時機。在青光眼關懷協會網站上也清楚說明甲狀腺眼疾,三總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甲狀腺眼疾又稱「甲狀腺眼病變」,是一種複雜的眼窩發炎性疾病,並非由甲狀腺引起,而是與免疫系統有關。什麼是甲狀腺眼疾?1.成因: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因為錯誤攻擊甲狀腺或眼窩組織,如眼部肌肉、脂肪、眼皮等導致一連串發炎細胞反應,會影響眼睛功能及改變外貌。2.好發:30至50歲女性,此族群女性的甲狀腺疾病發生率同樣高於男性。但較嚴重病患多為50歲以上,而且抽菸男性風險增加8倍。3.外觀:眼外肌肥大造成眼球轉動受限,凸眼、兩眼不對稱、眼瞼閉合不全、結膜紅腫,視神經因受到壓損而傷害視力,面容像是怒目生氣亦可能影影社交圈。4.症狀:初期有乾眼、畏光、結膜充血、複視疊影、眼球疼痛及辨色力異常。中後期出現明顯凸眼、眼瞼攣縮、眼窩周圍水腫、斜視、角膜潰爛、壓迫性視神經病變及視野缺損,嚴重會出現視力下降惡化。5.治療:雙管齊下先控制甲狀腺機能回復正常,同時治療甲狀腺眼病變。初期控制發炎減緩病情進展,需依病情定期抽檢甲狀腺功能。必要時應施予類固醇、放射性治療或生物製劑控制。(資料來源: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甲狀腺眼疾初期症狀常被漠視 等到視覺變差只能手術甲狀腺眼疾初期症狀幾乎都會被漠視,等到出現嚴重的凸眼,或紅眼卻無法用藥物改善後,才會有意識。治療上得先確定患者是否有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功能低下,通常得先控制甲狀腺素分泌,並給予眼睛藥物的治療。而如果已經出現嚴重的凸眼,包含有眼窩脂肪增生、眼外肌纖維化、雙眼複視、暴露性角膜炎及壓迫性視神經病變,特別是眼球已經難以轉動時,就必須要立即接受手術治療。當這類症狀發生時,通常六個月到一年半左右就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呂大文提醒,甲狀腺眼疾病患由於眼球長期受到擠壓,視野較明顯會先從上半部開始缺損。病程若來到視覺功能變差的階段,可能靠藥物亦無濟於事,必須倚賴手術治療才能降低眼壓及視神經壓迫,但視力恢復狀態也許並不理想。由於視神經受損均不可逆轉,有甲狀腺疾病患者務必須至眼科定期做檢查,能早期發現才能提早控制,使視力危害風險降至最低。大部分甲狀腺眼疾早期發現可被治癒,平均治療時間約為1至2年。初期施予人工淚液、人工淚膏、淚管填塞及降發炎藥物以減少眼外肌水腫,並按時點降眼壓眼藥水減少視神經傷害。發展到中後期必須配合類固醇及免疫生物製劑治療;一旦產生併發症影響外觀或為維護美好面貌可能須借助眼整型矯治手術。【參考資料】.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噓新聞》
-
2023-10-13 退休力.健康準備
好好走路就不會老!87歲金融退休董座推薦CP值最高銀髮運動,這樣「健走」防失智遠三高
本人每日維持健走已有46年,迄今已走了地球三圈半,有幸被稱為「臺灣健走先生。」雖然已高齡87歲,但是健檢數字仍與60多歲的壯年人不相上下,這都是因為長期運動與重視養生所獲得的結果。2020年底,應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之邀,與臺北大學城高齡族介紹「健康學老」,透過五堂課與七百多人次分享個人實踐力行的體驗。本文謹摘錄五堂課的講授重點,鼓勵高齡者積極追求健康老化。2016年WHO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是「健康老化不只要免於病痛,還要維持身體功能,不失能、失智,就連心靈層面也要健康,擁有活躍社交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而要維持身心健康,便需要養成「三加一」的良好生活習慣。其中「健康均衡飲食(50分)、適量運動不傷身(30分)、充足睡眠(20分)、加上良好的情緒管理」,就會擁有健康百分百的效果。CP值最高的銀髮運動 健走有十大效益維持健康的許多方法當中,「健走的十大效益」對長輩而言是CP值最高的運動。不僅可以預防失智、遠離癌症、擺脫三高、強力瘦身、神奇抗老、強化心力等。持健走杖健走更能預防跌倒骨折、增進骨質密度,並可降低30%膝關節和髖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挺直上半身,避免駝背等,可謂益處多多。但在運動的同時,要多瞭解個人的體適能和運動性質,不要勉強,避免過度造成運動傷害。現實生活中對長者影響健康的七個殺手:包括有「高血糖症、高血壓症、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肝功能病變、骨質疏鬆症、阿茲海默症」,平時應定期進行健檢,同時關注健檢數據的變化。例如HDL(高密度膽固醇)維持在60至80之間,男性低於40、女性50(因有雌激素)是屬代謝症候群,應就診治療,以防突發心血管疾病。指數越高血管較不易堵塞,而健走運動也有助於大幅提升HDL。美國舊金山運動醫學會曾提出一項口號:「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一天走一哩,醫生遠離我(a mi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鼓勵中老年人要多運動。運動雖非萬能,但沒有運動是萬萬不能的。「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你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加上三力(知識力、意志力、實踐力),必能心想事成,實現「健康老化 活躍老年」的璀璨人生。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尤其不希望帶給後代照護的辛苦,更要持續運動。常聞道「一人中風,全家發瘋」,這句話彰顯出一人的不健康,會對家人帶來龐大的財力負擔與精神壓力。2021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女性84.23歲、男性77.69歲),但健康餘命僅有72.3歲,平均仍要遭受8.5年病魔的折騰。根據衛福部統計,平均一人臥床至離世需支出710萬元,一人不健康就會對家庭成員造成極大的負擔,何況如果是兩個人呢?讓食物成為最佳的健康醫藥「健康是要讓食物成為最佳的醫藥」,健康均衡飲食:飲食不傷身,要吃非加工健康食物。健康均衡飲食注意6件事❶ 用餐至少30分鐘,每一口細嚼慢嚥20~30下,如此有益腸胃消化,且咀嚼有預防失智之效。❷ 要三低三高選用低糖、低脂、低鹽、高纖維、高蛋白和高鈣質食物。❸ 均衡飲食,蔬菜、水果、脂蛋白、澱粉類各25%,腸胃健康者除鳳梨外,宜飯前先吃水果,可避免食道逆流,若有腸胃疾病者則飯後吃。❹ 適當補充營養品:如維生素B、C群;但A、D、E、K屬脂溶性,過多不易排出體外,會影響腎臟代謝。❺ 補充足量水分,每天喝水2000cc至3000cc,能預防中風及維護良好腎臟功能(有心臟病、腎臟病患者應遵醫囑限量)。❻ 每天攝取1800大卡熱量為宜;足夠基礎代謝、運動和工作等所消耗熱量(若長期累積7700大卡熱量,會增加體重1公斤) 。「水」是人類生命力的來源:生活當中可以養成隨身攜帶水的習慣,水可以讓身體完整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分。而茶和咖啡都含有單寧酸會破壞蛋白質、鐵質吸收,因此要避免餐前或隨餐飲用,最好在餐後一小時才喝茶或咖啡。預防失智殺手(阿茲海默症)的良方:睡眠、健走美國克里夫大學法克多拉(Factora)博士的研究指出,失智症是大腦認知功能退化所引起的疾病,但大腦卻是人體重大器官中最晚才開始老化者,大腦要到70歲才開始老化,但其他身體器官如耳朵於60歲開始老化,眼睛、肌肉、腎臟40歲開始老化,而肺臟30歲、心臟20歲起就開始老化。失智症的預防包括「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增加身心靈活動」:而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健走、游泳、慢跑、自行車、部分球類運動等)也可以讓大腦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腺上素,進而強化記憶力(認知功能),避免發生失智症。1998年的醫學研究指出,健走等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海馬迴」細胞再生,代謝腦部「β類澱粉蛋白」,同時也分泌多巴胺等物質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海馬迴」負責大腦記憶功能,透過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提高記憶力或延緩老人失智。不僅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延緩失智,良好的睡眠品質也能將大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代謝掉。「睡眠是健康長壽美容的良藥」,對高齡者而言「睡眠」的確十分重要,但大多數沒運動的高齡者都很淺眠,無法進入第四期深層睡眠狀態,因此大腦無法有效代謝「β類澱粉蛋白」,經年累月的堆積也易導致失智。健走之所以能被WHO稱為最完美的運動,除了施行便利之外,還具有預防失智(代謝大腦有毒類澱粉蛋白)、遠離癌症(腦內啡抑制癌細胞)、擺脫三高(增強血管彈性)、強力瘦身(代謝燃燒腹部脂肪)、甩掉憂鬱(陽光療癒心情愉悅)、神奇抗老(排泄系統良好)、強化心臟(迷走神經使心肌有力)、增強骨密(骨骼強健不易跌倒骨折)、舒緩壓力(交感神經轉化成副交感神經)、及激發創意(湧現靈感增強記憶力)等十大效益。只要「好好走路,就不會老」,這也是健康學老最簡單的方法。 正確強力健走:腳尖向上微翹+深呼吸「行禪」就是「動禪」,效益是「靜(坐)禪」三倍以上。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健走禪)。如何健走?首先要學習「走路」,「腳後跟先著地,再次腳板、腳尖向上微翹、腳離地時用腳尖頂住地面,身體往前推出(Push Off)」,這樣走路的時候速度就會快,「腳尖向上微翹」的用意在於避免跌倒,如果腳尖沒有往上微翹,可能會踢到路上的障礙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跌倒骨折,反而會造成傷害。其次是呼吸的方法,平時練吐吶,多運用長而慢的「深層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氣至腹部下丹田,再以口吐(呼)氣。以「吐」的時間,相對「吸」的時間長更佳(2:1倍)。「深層腹式呼吸」可以將肺臟使用的部分提高20%~40%,透過大量的氧氣來活化身體60兆細胞。在健走時,可用8步為一個循環,前4步用鼻子吸氣看向遠方,後4步用「嘴巴吐氣同時提肛(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視線焦距也可適時遠近調整。視距的調整有助於預防老花眼,而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也具有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或預防女性尿失禁的效果。健走若不使用健走杖時,要讓肩膀放鬆不用力、將雙手手臂往斜前方、斜後方擺動,這樣可以保護肩膀不受傷。健走也可以強化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而擺手可以強化手臂二、三頭肌的肌肉,都可以預防肌少症和跌倒骨折的風險。使用健走杖可以增強背部肌力、防止駝背、減緩髖關節和膝關節30%的壓力負擔。此外,用健走杖規律前後擺動時,肌肉連動和諧共振,也有助於防止脊椎側彎。健走速度是要每分鐘達120~140步(快走140/m以上)、心跳率達100~120下,每分鐘便可以消耗5大卡的熱量(300/H),同時排汗比排尿具有17倍(100cc 84mu/4.9mu)更好的排毒功能。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 Dr.White曾說過:「腳是第二個心臟」;經常健走可以逐漸增強小腿肚肌肉,強健的小腿肌和下肢微血管力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將靜脈血液強力輸送打回心臟,若小腿肌肉圓周男性<34cm、女性<32cm,有肌少症跌倒骨折的風險,易導致失智。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日出時間,因為太陽出來之後植物才會開始行光合作用,這樣呼吸到的空氣才會是氧氣,最好的運動時間是日出後一小時;在清晨運動可以呼吸空氣中的負離子、芬多精及少量臭氧,是上天恩賜有益人類健康的禮物。有「規律運動」生活化的人,睡眠品質一定好。每天應該要睡7–8小時,太短或太長對身體都不好。重視睡眠黃金時段,有利身體的器官排毒,褪黑激素修補細胞。以下為各器官修復時間:淋巴PM.9~PM.11膽囊PM.11~AM.1肝臟AM.1~AM.3肺臟AM.3~AM.5大腸在清除廢物的時候AM.5~AM.7,這時必須要清醒過來,以便如廁讓大腸排除廢物。小腸最佳的吸收養分時間是AM.7~AM.9,所以早餐在這時間吃完,對身體最好;但運動後30分鐘用餐可增加肌肉7%,減少腹部脂肪增加24%。「健康學老」不是單純壽命延長,而是要免於疾病、失能、失智、臥床。唯有實踐才能享有健康長壽的幸福樂活人生。生活習慣維持「三慢四快」「追求健康、熱愛工作、終身學習、美好人生」,這是我個人的座右銘。我過去觀察到許多事業有成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平時都會利用時間去運動,日復一日的閱讀、思考,也可以避免大腦失智。尤其保持每天學習金融、基礎醫學等新知識的習慣,這些維持數十年的生活習慣,更帶來健康和快樂的生活。我個人也有「三慢四快」的生活習慣。首先,「三慢」指的是「吃飯要慢、火氣上升要慢、脈搏要慢」。吃飯要細嚼慢嚥,每次用餐時間超過30分鐘,因唾液是最好的抗氧化劑,當牙齒嚼動時會衝擊大腦內皮細胞,有防止老人失智症之效;生氣不僅傷害大腦與心臟,同時也會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肝臟、肺臟、腸胃系統造成傷害;一般人靜息時脈博跳動每分鐘約在60–100下之間,正常人每分鐘脈博次數愈低,代表心肌越有力,以每分鍾55~65下最健康,特別是運動選手。「四快」則是「走路要快、反應要快、排泄要快、入眠要快」,健走時內心哼歌,可以促進體內產生大量HDL-C(俗稱好膽固醇),也是我的秘方(選定自我喜好歌曲);平時多動腦、多閱讀、多運動,可以維持大腦反應快速與靈活,也能預防失智症;平時飲食營養均衡、水分攝取充足、每天有運動習慣,自然睡眠品質會好,腸胃自然健康,排泄也會順暢;快速入眠可以讓身體確實得到休息,平日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到了晚上就寢時,也會很快進入深層睡眠。 日常作息遵守「三、八」制經營健康和經營一家公司一樣,企業對於各部門、各處室的運作是否順暢,經營體質是否健全良好等,都必須要十分用心注意。同理,個人經營健康管理,也要關心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和按摩12長壽穴位(百會穴、風池穴、迎香穴、膻中穴、神厥穴、命門穴、合谷穴、內關穴、湧泉穴,太衝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五臟六腑就像企業總公司的五大部、六大處室,而12個長壽穴位如同12家分公司。這些都需要每日用心經營。「健康的身體是需要意志力不斷努力實踐所得來的」,正如同公司透過財務報表來管理績效,自己也可透過健康存摺與健檢報告來檢視自我健康。生活作息要遵守「三、八」制,即睡眠8小時、坐姿8小時及站姿8小時。國人平均日坐10.5小時,美國人平均日坐12.5小時。醫學研究發現「久坐會短命」,每多坐一小時將減少22分鐘壽命;因此每天坐著時間要以8小時為目標,盡量不超過。韓國醫學大學研究,睡眠效益呈現U字型,U型底是每日睡眠7–8小時,每日睡足7–8小時對身體最健康,過少或過多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另外要切記「坐不如站、站不如動、動不如走、走不如健走」,期盼高齡者要盡量避免久坐。「三憂六怕」意識警愓人上了年紀之後,也要有「三憂六怕」的意識。三憂:憂失智(要健走)、憂肌少症(要運動)、憂骨折(要曬太陽)。六怕:眼睛最怕曬(要帶太陽眼鏡)、頸椎最怕吹(要圍圍巾)、喝水最怕快(喝一口水時要呼氣停頓半秒防嗆)、腸胃最怕冷(要喝溫水,少吃冰冷)、室內最怕灰(要維持室內空氣清新)、晨運最怕早(樹木要等日出後才行光合作用)。這三憂六怕也是我個人的養生心得,與大家分享。總之,你想要「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和三力「知識力(方法)、意志力、實踐力」,投資時間「持續健走」,就能心想事成達成願望。(本文轉載自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老誌》創刊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3 醫療.呼吸胸腔
有氣喘可以運動嗎?氣喘能藉由運動治癒嗎?哪些運動適合氣喘患者?
氣喘是一種導致氣道腫脹和狹窄的長期疾病。當你正常呼吸時,氣道周圍的肌肉會放鬆,讓空氣輕鬆安靜地流動。然而,當氣喘發作時,氣道周圍的肌肉收緊並產生額外的黏液,這些變化使得空氣進出肺部變得更加困難。某些觸發因素是導致氣喘發作和症狀惡化的元凶,這些可能因素包括灰塵、花粉、寵物、感染、寒冷天氣、煙霧、空氣汙染和運動。運動是許多氣喘患者的常見誘因。對某些人來說,運動和其他因素會導致氣喘症狀發生。對其他人來說,氣喘症狀僅在運動或體力活動時才會出現。無論哪種情況,描述這種情況的術語都是運動引起的支氣管收縮(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 EIB),這意味著運動導致氣道或支氣管變窄或收縮。即便如此,你的身體仍然需要鍛鍊,運動對於整體健康以及使與呼吸有關的肺部和肌肉保持強壯非常重要。以下為氣喘患者是否該運動的常見問題及解答。有氣喘的人可以運動嗎?運動對整體健康和肺部健康都很重要,而日常運動有助於提高你的肺活量,也就是提高你身體可以使用的最大氧氣量。同時,運動會增加流向肺部的血液,促進血液流向心臟,將氧氣輸送到全身。例如,運動的人更有能力從肺部吸入氧氣並進入血液,為肌肉提供能量,使我們保持活動。運動可以改善氣喘嗎?一般來說,運動可以帶來許多不同的健康益處,例如改善心臟健康、促進心理健康以及降低多種健康狀況的風險。另外,運動也為氣喘患者增進其他特定的健康益處,包括:.改善肺功能,增強整體耐力並減少呼吸困難的時間。.減輕體重,可以降低氣喘發作的風險。.改善免疫系統功能,進而降低引發氣喘症狀的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改善情緒和減輕壓力,進而減輕氣喘症狀。運動能治癒氣喘嗎?事實上,氣喘無法治愈,但可以控制。隨著年齡增長,兒童可能會擺脫氣喘。同樣的,運動引發的氣喘無法治癒,應該將重心放在預防和緩解症狀。適合氣喘患者的運動類型有哪些?任何活動都可能引起氣喘症狀,但對於氣喘患者來說,短時間的運動和活動通常比長時間的活動更好。一般建議,慢慢提高運動量可以降低氣喘患者在運動期間氣喘發作的風險。另外,專注於提高肺活量和調節呼吸的運動類型尤其有益。根據美國過敏、氣喘和免疫學學會的說法,某些運動可能不太可能引發症狀,例如溫暖、潮濕的環境、上半身肌肉的使用以及游泳時的身體姿勢可能對氣喘患者(無論是否由運動引起)有好處。需要提醒的是,用於處理游泳池的化學物質對某些人來說是一個問題。以下類型的運動可能特別適合氣喘患者:瑜珈瑜珈可以幫助人專注於呼吸。運動過程中受控的、有節奏的呼吸有助於增加人的肺活量,同時增強整體健康的肌肉力量。瑜珈和有節奏的呼吸也可以幫助減輕壓力。壓力是許多人氣喘的誘因,因此減輕壓力有助於減少氣喘發作。游泳游泳可以吸入溫暖潮濕的空氣,對氣喘患者有好處。游泳還可以幫助控制呼吸。它可以是一項溫和的活動,隨著身體素質和肺活量的提高,人們可以努力進行更密集的活動。然而,由於水中含有氯,在游泳池游泳會引發氣喘症狀。其他形式的鍛煉許多其他類型的運動也可以幫助改善肺部功能,而不會使肺部過度疲勞,包括:.高爾夫球.棒球.網球.排球.羽毛球輕度到中度的運動也很有效,特別是當它涉及穩定的運動時,可以提高耐力並避免肺部過度疲勞,包括:.騎自行車.步行.健行.使用滑步機.走樓梯而不是搭電梯其他較劇烈的運動和活動不一定對氣喘有害,但每個人最好在決定最適合自己的運動之前先諮詢醫師,醫生可以就跑步、籃球或足球等特定運動的風險以及如何控制在這些活動期間出現的症狀提供建議。如何分辨是正常運動症狀還是氣喘症狀?當我們進行任何劇烈運動時,呼吸更快或更深是正常的,但該如何判斷呼吸困難是因為負荷過度,還是因為氣喘症狀加劇?如果你在運動時出現以下任何症狀,請去就醫檢查你的氣喘情況:.感覺呼吸急促,或覺得無法呼吸足夠的空氣。.咳嗽。.喘息。.胸口有一種緊繃的感覺。如何降低運動時氣喘症狀的風險?透過事先規劃和準備,你也許能夠避免氣喘發作。在進行身體活動之前,你應該:.給自己一些時間熱身:在開始任何體能活動或運動之前,先熱身6到10分鐘。熱身程序會根據你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運動或活動而有所不同。.檢查花粉和空氣品質:外出運動前,檢查空氣品質指數。如果空汙和花粉過敏指數很高,你可能需要待在室內。.遮住口鼻:使用口罩、圍巾或圍脖保護呼吸道免受寒冷、乾燥空氣的影響。.管理氣喘症狀:如果你患有氣喘,在開始運動計畫之前控制症狀,並且在使用吸入劑和服用氣喘藥物時,請遵循醫師指示操作。.留意症狀:監測自己是否有運動誘發氣喘的症狀。如果你發現有氣喘發作的跡象,請制定一個應對計劃。請記住,症狀可能會在運動結束後幾分鐘,甚至幾小時才出現。【資料來源】.Hopkins Medicine: Asthma and Exercise.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 Being Active with Asthma.Asthma + Lung UK: Exercise and asthma.Cleveland Clinic: Exercise-Induced Asthma.What are the best types of exercise for asthma?
-
2023-10-11 醫療.耳鼻喉
4種痰的顏色看健康警訊!黃綠色是鼻竇炎、白色是...?止咳化痰食物+穴道一次看
痰咳不出來怎麼辦?痰液(sputum)泛指肺與支氣管等鼻腔以下的呼吸道粘膜產生的分泌物,多數人都有過在感冒、過度使用喉嚨、抽菸或過敏時,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感覺喉嚨卡卡的經驗,除了祛痰藥之外,本篇將帶您了解化痰食物、化痰穴道以及快速化痰的方法。痰的顏色看健康警訊感冒、呼吸道感染、空汙時等等都會引起咳嗽,但病因錯綜複雜,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表示,有無痰液及痰色就是判斷病因的線索之一,整理以下4種痰的顏色: 止咳化痰食物有哪些?坊間常聽到一些化痰偏方,例如:咳嗽要喝枇杷膏、蘿蔔泥可以解痰、烤橘子可以止咳化痰。對此,中醫師余雅雯指出,痰有不同顏色、質地,在中醫診斷也代表不同證型,有可能是鼻涕倒流或胃酸逆流等等原因所致,中醫將痰大致區分為熱痰、燥痰及寒痰三種,食療方式也不同。 余雅雯提醒,如果是熱痰就不適合服用枇杷膏等甜膩食物,會導致痰變多;若是咳稀痰、寒涼體質或年長者則不適合白蘿蔔泥,會導致咳嗽加劇且腹瀉。化痰喝什麼?除了化痰食物之外,多喝水及某些飲品如:蜂蜜檸檬、蘋果醋、薑黃熱飲也有助於止咳化痰。蜂蜜具有抗菌特性、熱檸檬茶可緩解黏稠的痰,一杯熱水加入半顆檸檬汁及兩茶匙蜂蜜;蘋果醋具有天然抗發炎、抗菌和抗真菌特性,可增強免疫系統、化痰並預防感染,混合2湯匙蘋果醋或柳橙汁,添加到 1/4杯的亞麻籽中,再加入一茶匙蜂蜜,可淋在沙拉享用;在溫牛奶中加入一些薑黃粉後飲用,可抑製痰液分泌。在中醫部分則根據秋季重養肺原則,中醫師陳潮宗建議,想要避免秋季咳嗽,可以喝以下4種茶飲。【秋燥乾咳】 甘草桔梗茶:有助於滋潤喉嚨和呼吸道,緩解和預防秋季乾咳症狀。甘草6克、桔梗3克、菊花3~6克(菊花依個人喜好調整比例),加入1500~2000c.c的水,煮15分鐘。 潤肺桔餅茶:具有止咳潤肺之效用。桔餅取金桔蜜釀後乾燥而成,或以10克八仙果取代,以1500c.c.開水熬煮20克桔餅,放溫後飲用。【過敏濕咳】 人參補氣茶:具補氣、調理脾胃功能及增強抵抗力之作用,可預防因溫差變化而引發的過敏性咳嗽。粉光參10克、人參鬚10克,以2000c.c.開水共同熬煮5~10分鐘,放溫後即可飲用。 黃耆補脾茶:有補脾健胃、調整免疫力及預防呼吸道疾病之作用。黃耆10克、黨參10克,以2000c.c.開水共同熬煮5~10分鐘,放溫後即可飲用。快速化痰的方法!化痰6穴道咳嗽咳不停、痰咳不出?以下整理幾個穴道有助於祛痰潤肺: 豐隆穴:位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具有和胃氣、化痰濕及清神志之作用。 列缺穴:位在腕橫紋上1.5寸處,當肱橈肌及拇長展肌腱之間。具有宣肺平喘、利水調腸之作用。 天突穴:位在頸前正中線,胸骨上窩中央。具有平喘、利氣之作用。 尺澤穴: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具有清宣肺氣,瀉火降逆。之作用。 肺俞穴:位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旁開1.5寸處,約與肩胛岡內側端相平。具有調肺氣、補虛、清熱之作用 少海穴:位在肘內側,屈肘時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具有疏心氣、清包絡、寧神志、化痰涎之作用。化痰藥物有哪些?根據劉宜涵藥師表示,有些吸入、口服藥物可藉由降低痰液黏稠度,使分泌物變稀薄以利咳出或抽出,以達到所謂「化痰」之作用,但藥物無法將痰變不見,仍需藉由外力把痰液清除。以下2種為常見的化痰藥物: Ambroxol(Mucosolvan沐舒痰錠):Ambroxol含有溴原子的藥物分子,為化痰藥Bromhexine的活性代謝物,具有降低痰液附著力和促進排除之作用,患者可能會感到分泌物增加但質地較稀薄,相對容易咳出。 Acetylcysteine(Actein愛克痰發泡錠/Encore):可打斷痰液中醣蛋白的雙硫鍵,使結構崩散並刺激支氣管分泌,以降低痰液黏稠度。【參考資料】Emedi Health、Positive Health Wellness、醫砭【延伸閱讀】 天天麵包加牛奶,就是害身體助溼生痰!中醫師眼中:台灣人最好的早餐是...
-
2023-10-08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成人生勝利組後從此幸福快樂?職場愈是成功,退休後可能愈不快樂
哈佛大學布魯克斯教授的研究發現,成就愈高的人,到了退休之後愈不快樂。一般的常識總以為,當我們努力工作,認真賺錢,達到職業上的高成就後,也就是所謂人生的勝利組,從此就幸福快樂。其實結果很可能剛好相反,職場愈是成功,退休後愈可能不快樂。只要稍加思考,這個答案是合理的,就像以前我們當笑話講的,一個原本日理萬機的總經理或大將軍,退休後沒有公文可以批,只好要太太將每日菜單上呈讓他批閱,滿足失落的成就感。布魯克斯認為,再怎麼成功的事業,或一輩子生涯奮鬥,總會由盛而衰或終究必須交棒讓出舞台,因此唯一解決之道,就是在原本的第一條生涯曲線還沒走下坡或還沒交棒,及時發展第二條曲線。他的建議,其實就是我多年來在講「退休進行式」的主張,只要是工作,也就是能為我們帶來金錢報酬的工作,一定必須退休,將舞台讓給別人。但現代人的壽命很長,退休後還有二、三十年的時間,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件到離開世界前都可以持續做、值得做的事情。以前的人追求長壽,現代人重視活躍老化,因為健康的長壽才是真長壽,但是當我們可以健康地活著之餘,就不免會思考,如何活出讓自己覺得很值得、沒有遺憾的人生呢?我的答案是,把時間花在自己在乎的事情上。真正的幸福,不是吃喝玩樂,而是能夠做自己覺得很值得的事,讓人生有意義。有一句很出名的話:「只要我們真心渴望一件事,全宇宙的力量就會來幫助你。」這個渴望,就是我們的夢想,也是那件值得而且可以做一輩子的事。但是要記得,不能只是懷抱夢想,夢想像孩子,要養才會大。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如果有伙伴同行,那是最能持久的方法,因此我們一定要到公益團體當志工,不只是對社會的回饋,更棒的是,當志工會接觸到許多人,這對大腦的刺激與活化有強烈的效果,可以預防失智。同時當志工可以拓展一成不變的生活,這種新鮮經驗也是大腦神經成長與健全的神奇肥料。到一個跟自己的興趣或夢想比較接近的公益團體當志工,假如當志工的過程能夠接觸到大自然,那就更完美了,像是荒野保護協會這類的保育團體,就很適合任何年齡層的人參加。這些年已經有很多設計得相當嚴謹的研究證明,接觸大自然對於疾病的復原,疼痛的控制,多種的精神障礙,有非常明顯的效果,而且能夠增加免疫系統裡自然殺手細胞的數量跟活性,讓我們比較不會生病。而且當志工在幫助別人同時,也能獲得被需要的存在感,心靈不再自我孤立、自我厭棄,研究也發現,付出是療癒自己最有效的方式。「助人為快樂之本」雖然是句老掉牙的話,但是近年真的有非常多的科學研究證明,這不只是道德教訓。古往今來許多宗教家也一再開示,如果能將我們的思慮焦點從自己轉到他人,把對自己的關心轉移到對別人的關懷,自己的痛苦就會立刻減輕,生命也會立即開展,同時也能獲得心靈的平靜。當我們能夠透過當志工的機會,做到無目的或不求回報的奉獻,自己的生命與世界都將會改變。或許不必等到退休或什麼天時地利人和的特殊日子,現在就出門當志工,世界正在等待著我們發揮多年人生經驗所累積的能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8 養生.抗老養生
影響老化的第一大因素 專家指睡覺沒做到一事會讓你衰老更快
睡眠品質是影響老化的第一大因素,再生醫學專家尼爾.保爾文指出,睡眠品質差,會讓你衰老得更快。睡覺時,身體會進行自我修復,每晚睡足7到8個小時,能幫助改善細胞和組織健康、認知功能、免疫力、能量水平和新陳代謝。同時,睡眠不足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包括高血壓、憂鬱、肥胖、中風、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睡眠不足還會導致:1.皺紋和皮膚提早老化皮膚由多種蛋白質組成,包括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這些蛋白質幫助皮膚在老化過程中,保持緊緻和豐滿。有研究顯示,睡眠不足可能會影響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質量和強度,因此導致皮膚出現皺紋和鬆弛或下垂。2.認知障礙短時間的睡眠不足,會導致運動機能下降、訊息處理速度減慢、注意力下降,且損害判斷力。長時間來說,睡眠問題可能會增加出現認知能力下降、記憶力受損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3.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統是身體第一道防線。睡覺的時候,免疫系統會產生能幫助身體抵抗病原體的細胞;然後在睡眠周期結束後,這些細胞就會遷移到身體需要的部位。有研究顯示,當睡眠受影響,身體就可能無法有效抵抗這些入侵者,且可能延長復原所需時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3 養生.運動健身
在冷水中游泳可能弊大於利?人體浸泡冷水中一分鐘內就有反應
在炎熱天氣中用進入冷水池中暨消暑又舒暢,不過當天氣轉涼時仍有人熱衷於此。對於有些注重健康的人來說,挑戰身體耐受的冷水療法有助養生。事實上,浸泡冷水中雖然能讓許多人精力充沛,但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危險的。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新聞稿指出,所謂的冷水療法是指透過將身體浸冷水或暴露在冷空氣中,增強免疫系統並改善心血管健康,但支持冷療法對健康有益的證據仍然很少。「冷休克」導致心率和血壓飆升朴茨茅斯大學(Portsmouth University)人類與應用生理學教授Mike Tipton告訴《每日電訊報》,進入冷水中會引發不自主的的喘息、快速呼吸或過度通氣,這是由於突然浸泡冷水引起的休克,從而導致心率和血壓突然升高。從數據上來看,60%死於冷水中的人死於這種「冷休克反應」(cold shock response)的影響。 鐵達尼號沉沒後的研究導致人們對於浸泡冷水中導致的低溫症(或稱失溫症)危險有了廣泛認識。現在人們明白,浸入水中後1分鐘即產生嚴重的危險。Tipton表示,當你喘不過氣並且呼吸無法控制時,你的心臟承受著很大的負荷。當皮膚突然冷卻會導致表面神經和肌肉冷卻,這會使你在10至20分鐘內喪失身體能力。Tipton指出,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你體溫過低之前。雖然你可以習慣於冷休克反應,這樣能讓體驗更安全,並且減少心臟問題或溺水的可能性,但Tipton表示,進入冷水中即導致溺水或心臟問題的先決條件,這已經有研究證實了。至於人們對於冬泳後的愉快感受,Tipton解釋,冷休克反應會釋放賀爾蒙,這些賀爾蒙會作為戰逃反應的一部分而引起警覺和喚醒。熱愛此道的人說這讓他們保持警覺並為新的一天做好準備,而這其實源於身體的壓力反應。 冬泳後的保暖為何至關重要?為什麼人們在冬泳後離開冷水後15分鐘會感到最冷?這是一種被稱為「體溫後降」(afterdrop)的現象,這會導致人體核心體溫的下降。因此,當你離開水面以後,如果你不採取非常積極的保暖動作,你可能會寒冷很長一段時間。另外,也有研究證據表明,若你的體溫太低,實際上會削弱你的免疫系統。更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有病史的人來說,浸泡冷水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根據英國心臟康復專業物理治療師協會的建議,對於有心臟病的人來說,水溫在攝氏26至33度之間是最安全的。Tipton建議,在參加冬泳活動之前應該進行健康檢查,以確保自己身體健康。由於這對人體生理學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如果你要嘗試挑戰,你就必須要做足充分準備,並且以安全的方式進行,最好在有經驗人員監管的情況下進行。即便你已經采取所有正確的預防措施,Tipton還建議,在水中停留超過兩分鐘是不必要的。人們報告的大多數好處來自前兩分鐘.你停留在水中越久就越危險。【資料來源】.Why cold water swimming might be doing you more harm than good.You're not a polar bear: The plunge into cold water comes with risks
-
2023-09-29 醫聲.Podcast
🎧|酒後脫序是因酒精中毒?宿醉要怎麼解酒?關於喝酒的8大迷思,專業醫師解惑!
酒後脫序行為、酒駕肇事的故事層出不窮,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表示,從醫學上來說,這些喝醉的行為就是酒精中毒的症狀;而酒精不僅傷肝又傷腦,尤其酒量越好的人越容易罹患酒精使用障礙症、成為酒鬼,情況嚴重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其列為影響全球十大疾病之一。🎧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以下我們整理8大喝酒相關的QA,大家喝酒前不妨多注意:Q1:酒後會吐真心話、亂性、斷片嗎?方俊凱澄清,酒精其實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少量喝會活躍血清素、多巴胺迴路,吐真心話、亂性,釋放平時被理性抑制的情感與本能的衝動,但隨著攝取更多酒精,接著運動、記憶功能被鎮定下來,喝酒者無法走直線,引發酒精性失憶症,也就是斷片,喪失酒醉至清醒期間的記憶,「從醫學上來說,這就是酒精中毒。」Q2:應酬喝酒會變胖嗎?酒精有「液體麵包」之稱,每1公克就有7大卡,與脂肪的熱量相相近,且會引發一連串身體反應,使得食慾增加、降低飽足感、脂肪堆積,尤其是讓腹部、肝臟變胖,形成「啤酒肚」和脂肪肝,所以建議民眾應盡量選擇低醣的酒,先吃蛋白質食物減緩酒精吸收,增加飽足感,最重要的是減少喝酒,「熱量不會騙人,有進去就會變胖。」Q3:社交場合中如何避免喝醉?在社交場合中,喝酒成為不可避免的事,那要如何避免喝醉?方俊凱表示,酒主要是經由胃吸收,所以應從阻斷胃吸收的方法著手,像是喝酒前,民眾可先吃油類食物墊墊胃,或吃胃乳,使其附著在胃壁黏膜上,形成保護薄膜;但喝水、牛奶的效果就有限。Q4:隔天的宿醉頭痛,有哪些解酒方法?當飲酒過量,身體無法完全代謝分解酒精,隔天就可能出現頭痛、腸胃不適、想吐等宿醉症狀,方俊凱說,為了降低酒精傷害、加速肝臟分解酒精,民眾可在喝酒前、後攝取蜆精或含有薑黃成分的物質,「日本藥妝店都有販售這些解酒品,但台灣卻不普遍,因為國人都沒有保護習慣,常常讓肝、腦壞掉。」方俊凱指出,酒精代謝會大量消耗、阻斷腸胃道吸收維生素B群,加上酒有利尿作用,讓水溶性維生素易被排出體外,其中又以維生素B1消耗最多,進而缺少合成血紅素的成分,造成貧血,讓人喝酒隔天感到疲倦,因此建議喝酒前、後應適當補充維生素B1,常常飲酒的人更應每天攝取100毫克。Q5:混酒容易醉嗎?調酒又稱雞尾酒,指的是含有酒精的混合飲料,常見的有瑪格麗特(Margarita)、莫西多(Mojito)、馬丁尼(Martini)、長島冰茶(Long Island Iced Tea)等等,因為加入果汁、糖漿、氣泡水、果醬等,減少酒本身的味道,所以受許多女生歡迎。也會擔心混酒是否容易讓人醉?方俊凱表示,原因並非是混酒本身,而是混酒讓人無法判斷實際的酒精攝取量,且添加物讓人覺得在喝飲料,忘了調酒的基底其實是高濃度的蒸餾酒,導致無形中攝取過多酒精,「威士忌一直喝、一直喝也會醉。」Q6:喝酒睡一覺醒來就可以騎車、開車上路嗎?方俊凱說,大部分酒駕班裡的人都是喝酒睡一覺醒來就上路,但忽略了喝酒會造成肝臟發炎,難以代謝酒精,理所當然過不了酒測,「即使不容易醉,體內累積的酒精濃度仍高。」而有酗酒傾向的人代謝完酒精,會出現抖、焦慮等戒斷症狀,此時也不適合開車,若無這些戒斷症狀,代表腦內還是有酒精,因此建議,民眾喝酒完後絕對不要駕駛交通工具,2、3天後再自行上路,對自己及他人安全較有保障。Q7:為什麼有些人不容易醉?酒量越練越傷身?每個人的酒量、喝酒後果依基因而異,方俊凱解釋,肝臟分解酒精的酵素可分為乙醇脫氫酶(ADH)、乙醛脫氫酶(ALDH),前者決定酒量好壞,功能差者易感覺飄飄然,但也會出現斷片、語言失控、運動失調;後者決定器官是否受損、宿醉,功能差者易臉紅頭暈、噁心嘔吐、心跳加速,「因此喝酒臉紅不是循環好,而是缺乏解酒酵素。」有些人會透過增加飲酒頻率、攝取量練酒量,減少酒後不適感,但方俊凱說,這只是增加身體對酒精的耐受力,酒精分解能力仍不好,「酒量好或練酒的人因為不容易醉,反而喝更多酒傷身。」根據2021年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資料,酒精會傷害大腦、心臟、肝臟、胰腺、癌症、免疫系統等,並會提高罹癌風險,現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Q8:飲酒上限多少?有不適合喝酒的族群? 「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最好都不要喝酒。」方俊凱表示,民眾社交應酬、日常放鬆無法避免飲酒,因此衛福部今年7月公布每日飲酒酒精標準量,以10公克純乙醇為一單位酒精,男性一日最多只能攝取2單位,女性則為1單位;因女性消化酒精酵素的能力較差,故為「男:女=2:1」。以酒精濃度5%的啤酒來例,男性一天不可超過4杯、約508毫升,女性別超過2杯、約254毫升,否則容易傷身且成為酒癮者。方俊凱也提醒,罹患特異性酒精中毒症的民眾喝一點點酒,就會精神錯亂或直接醉倒,完全不適合喝酒。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喝酒斷片要小心酒精成癮!馬偕醫院11月將成立台灣戒酒及酒癮防治中心方俊凱小檔案現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學歷: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經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滾宬瑋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馬偕紀念醫院
-
2023-09-29 養生.聰明飲食
疲倦、頭暈...你可能是缺鐵了!補鐵食物有哪些?16種「含鐵食物」排行大公開
國健署表示,缺鐵是世界各國共通的公衛營養議題,幼兒、兒童、青少年、育齡婦女和孕婦都是缺鐵高危險群。而缺鐵會造成頭暈、疲勞等症狀且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鐵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缺鐵不僅會造成頭暈、疲勞,長期缺鐵還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國健署表示,缺鐵是世界各國共通的公衛營養議題,幼兒、兒童、青少年、育齡婦女和孕婦都是缺鐵高危險群。缺鐵症狀有哪些?補鐵食物有哪些?每日鐵的建議攝取量多少?本篇讓您一次看懂含鐵食物排行。鐵質對人體的功能人體無法產生鐵,需從飲食中獲取,若每日鐵攝取量少於每日消耗量就會缺鐵。鐵是組成紅血球的主要元素,可幫助血液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肌紅蛋白可幫助肌肉儲存氧氣,鐵質為肌紅素的成分之一;鐵質有助於免疫系統維持正常運作,以抵禦外來病菌;鐵也是身體許多酵素不可或缺的分子結構。鐵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根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鐵質每日建議攝取量如下:年齡/鐵每日建議攝取量(mg).0~6個月:7 mg.7個月~9歲:10 mg.10歲~18歲:15 mg.19歲~50歲:男-10 mg;女-15 mg.51歲以上:10 m國健署也提醒,由於飲食中鐵質攝取量不足以彌補懷孕、分娩失血及泌乳時的損失,建議從懷孕第三期至分娩後兩個月內,每日應另以鐵鹽供給30毫克之鐵質。缺鐵症狀缺鐵會導致疲倦,但大多人很少意識到是因為鐵不足引起。根據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之陳炯瑜醫師表示,缺鐵有可能造成以下症狀:.指甲容易斷裂:指甲變薄、容易斷裂或凹陷。.臉色蒼白:缺乏血紅素會影響肌膚顏色,蒼白、沒有紅潤感。.常常疲累:缺鐵會影響細胞能量供應,易有疲累感。.心悸:血中氧氣不足,心臟跳動速度加快,就會出現心悸問題。.掉髮:缺乏鐵質會導致毛囊無法獲得充足氧氣和養分,容易掉頭髮 。.容易喘:如果連走路都會喘就有可能是身體缺鐵造成的。 不寧腿症候群:患者覺得腿部麻麻癢癢,如同有螞蟻在爬,目前研究認為缺乏鐵質也可能會導致不寧腿症候群。 頭暈、頭痛:血液攜氧量變少導致腦部供氧不足,容易讓腦部血管擴張,進而出現頭暈、頭痛。另外,長期缺鐵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可能出現疲勞、虛弱、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怕冷、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皮膚蒼白、脫髮、指甲脆弱,以及異食癖(如:冰塊或其它非食物物品的渴望)。補鐵食物有哪些?含鐵食物排行由於鐵是吸收率最低的必需營養素,建議攝取量是生理需要量的五倍以上,加上女性因生理特質與懷孕需求,需要量通常比男性為高。蘇祺媛營養師發文分享動物性、植物性含鐵食物排行: 影響鐵吸收的7大因素明明有吃含鐵食物,為什麼還會缺鐵呢?以下7點都可能是影響鐵質吸收的原因:.食物形態:動物性食物的鐵大多為血基質鐵,比植物中所含的非血基質鐵的吸收率更高。.維生素C:可增加非血基質鐵的吸收。.酸性物質:胃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酸性物質,可增加鐵質吸收。.身體對鐵的需求:體內缺鐵時,鐵的吸收率會加倍。.草酸、植酸、單寧酸:蔬菜所含的草酸,全穀類、豆類、核果類所含的植酸,以及茶和咖啡所含的單寧酸,都會與鐵結合而降低鐵的吸收。.過多其它礦物質:過多的銅、鋅、鈣等,也會使鐵的吸收降低。.過多纖維:過多纖維在腸道中與鐵結合,會降低鐵的吸收。補鐵過量當心6大副作用透過天然食物補充鐵質並不會過量而產生毒性,但大量服用鐵劑,則可能造成腸黏膜出血、血氧過少、代謝性酸中毒及腎功能衰竭等,若長期高劑量使用鐵劑則會造成血色素沉著而引起肝硬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期刊也曾指出:攝取含有25毫克或以上的鐵質補充劑會降低鋅的吸收和血漿鋅濃度,且高劑量鐵補充劑會引起胃腸道反應,包括:胃部不適、便秘、噁心、腹痛、嘔吐及腹瀉,建議從飲食中補充鐵,可減少這些副作用發生。參考資料:台中榮民總醫院、Healthdirect、國民健康署延伸閱讀:.貧血有哪些症狀?貧血該怎麼吃?肉食與蔬食補血食材排行榜.吃素、女性易缺鐵?櫻桃能補血?一圖看營養師「素食補鐵清單」.頭暈全身無力怎麼辦?改善貧血不只補鐵,5營養素助恢復好氣色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4 醫療.精神.身心
猶豫不決如何做決定?專家教你5招應對:幫你成為更果斷的人
猶豫不決應對策略─如何更容易做出決定我們已經看到,如果我們做出了一個「糟糕」的決定,心理免疫系統可以保護我們,因此我們應該勇敢去做,而不是退縮。還有其他的策略可以幫助你成為更果斷的人,我們一起來看看:1.學會承受風險你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在冒險。即使你是在決定一些相對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要看哪個電視節目,這也是在冒險:也許你不會喜歡這個選擇。而當你在做更大的決定,比如是否要搬到另一個城市,潛在的風險也就會更大:你會交到朋友嗎?能找到工作嗎?這裡的重點是,不要把決定推到未來或不做決定,而是要學會承擔做決定時伴隨的風險。為什麼這很重要呢?因為你的果斷程度會影響你對自己的看法。當人們長期猶豫不決,常常改變主意時,他們會開始對自己失去信任。比如說他們已經決定明天要打一通電話,但是當明天到來時,他們卻決定推遲,專注於迫在眉睫的最後期限。經常改變主意、時常答應了卻做不到,會讓你失去對自己的信任,失去堅持到底的信心。這就是為什麼做出決定,並學會承擔隨之而來的風險對你有好處。學會接受生活中存在著不可預測的因素,你越快學會接受這個事實,事情就會變得越容易。2.轉移焦點─慶祝你的果斷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更果斷的人,練習更快做出決定就很重要。在你花了足夠的時間(比如三十分鐘)考慮之後,確實做出選擇非常重要。然後,你應該要為自己的果斷而開心,而不是一定要做出「正確」的決定才開心。當你因為果斷行動而感到快樂時,就會激發你的動力,激勵你將來再次果斷地行動。3.什麼讓你充滿活力?如果你正在掙扎要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或職業發展方向,問問自己:什麼能讓你充滿活力?這可以讓你有個概念,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什麼讓你感到滿足,讓你覺得實現了理想。4.「如果我知道我不會失敗,我會怎麼做?」當你對一個決定感到不安的時候(比如是否要跟老闆請假,或要求伴侶多花些時間陪你),就問自己這個強大的問題。這個答案可能成為深刻見解的關鍵,你可以用來改變你的生活。5.為你的生活按下重啟鍵最後,我想要分享一個想法:有時候,當我們的決定沒有作用,我們會用各式各樣的原因批評自己,然後就會裹足不前,我們會停止嘗試與冒險。而當這種狀況發生時,能讓你感覺好一點的方法,就是按下生活的重新啟動鍵,重新開始。當我們犯錯時,通常會把它記在心裡─牢牢記住這件事。我們越去注意那些「糟糕的選擇」、錯誤和遺憾,心裡的筆記就會越堆越多。我們傾向於認為擁有越多這樣的筆記,下次就會做得越好,但這樣的事並沒有發生。真正要記住的是,所有的猶豫不決、錯誤和失敗,只會讓你感到無力,耗盡你的動力。所以我們必須採取別的方法:按下生活的重新啟動鍵,重新開始。我們必須拿一塊海綿,把心理石板上的所有東西都擦掉,刪除那些筆記。我們必須放下那些負面記憶。然後,重新從第一天開始,就從今天、這個當下開始,養成新的習慣,慢慢地重塑自己。其他機會就會隨之而來,我們會找到新的方式發光發熱。如果上個星期、上個月或去年沒有按計劃進行,你的決定沒有發揮作用,請把所有的自我批評都抹掉,重新開始。按下生活的重新啟動鍵,邁出前進的第一步。總結做決定是很多人都會感到掙扎的事情,這種掙扎的根本原因經常是恐懼─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害怕無法實現你要的結果。但矛盾的是,你越能擺脫這種恐懼,並學會接受有時候你的決定就是不如預期那樣發展,那你就會變得越果斷。你越常練習承擔做決定所帶來的風險,就越容易做出決定。如果現在要你試著使用本章中的一種策略,你會選擇哪一種?如果接下來的三個星期內,只要你需要做決定,你就開始使用這個策略,那麼你的體驗會有什麼改變呢?它會如何改變你的生活?選定你要使用的策略,把它寫下來,只要使用它,就在旁邊打個勾。然後寫下你這一天因此有什麼樣的改變。※ 本文摘自《即時情緒修復:2分鐘告別壞情緒,透過50個小練習,讓你擺脫焦慮、恐慌和壓力》。《即時情緒修復:2分鐘告別壞情緒,透過50個小練習,讓你擺脫焦慮、恐慌和壓力》作者:奧莉維亞‧瑞米斯譯者:吳宜蓁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3/06/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4 寵物.照顧指南
乾糧、濕食哪種好?獸醫師教你挑選3大重點
根據內政部、農業部的資料統計,2021年的毛小孩登記數量已正式超過新生兒,寵物經濟快速成長,其中,飼主最關心與營養相關的「日常飲食」。民眾最常詢問:該怎麼挑選飼料?乾糧和濕食哪一種好?博愛動物醫院院長林煜淳說,貓狗飼料上百種,又分為乾飼料、罐頭、濕食、生食再加上零食等,餵食不光是吃飽,重點在於依各成長階提供不同的營養素。貓狗身體結構不同,但都需要高比例的蛋白質,選購前,可依幼齡、成年跟老年調整營養需求。看懂標示成分,注意各年齡所需營養素。林煜淳表示,狗狗未滿一歲前,蛋白質的比例要高;到了一歲變為成犬,再根據體型與活動量調整營養成分;六歲邁入中老年犬後,蛋白質比例要調低、增加微量元素,提升愛犬的免疫系統功能。屬於肉食動物的貓咪也是分齡強調均衡營養,飼料挑選要含有完整的肉類蛋白,另添加牛磺酸、精胺酸以及維生素A、B、D、E,維持肌肉、骨骼和毛髮的健康。在量的掌握上,林煜淳建議固定二餐,或是運用定時定量的餵食機,太過溺寵毛小孩的「Buffet式供餐」會造成過度肥胖,且無法觀察食欲、身心機能健康。每一款飼料都有標示「克數建議」,對照貓狗的體型計算每天所需熱量;若運動量特別大的毛孩,例如陪主人訓練三鐵,不妨另外跟獸醫師討論餵食狀況,詢問專業意見。吃得頭好壯壯,注意包裝、品牌、合格標章。「喝水」是飼主另一個頭痛的問題,狗天生喜歡喝水,貓咪則是透過獵食來攝取所需的水分,所以針對不愛喝水的貓,可利用罐頭(主食罐、副食罐)增加食物中的水。林煜淳強調,不要用零食取代正餐,而是當作行為訓練的獎勵,例如梳毛、洗澡、剪指甲等,增進互動感情。可選擇天然製作的原肉凍乾,健康、無添加,看得到食物原型,飼主最放心。市售飼料琳瑯滿目,林煜淳說,除了大廠牌外,取得標章的商品代表通過一定的檢驗,以美國為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USDA美國農業部、AAFCO美國飼料管理協會均把關動物食品的安全性,協助快速判斷飼料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各項認證著重產品標示、重量資訊等,強調營養標準,讓寶貝安心享用健康每一餐。更多寵物健康資訊請上PFI粉絲團Pet Food Institute 美國寵物食品協會 關心您的寵物健康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紅斑性狼瘡是否發病 主要受外在環境影響
一名70多歲女性,不斷發燒、許多器官出現異常卻找不出原因,直到做過檢查,一一排除相關疾病後,才發現是紅斑性狼瘡造成。紅斑性狼瘡為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自我攻擊,身體健康的組織、器官都會成為目標,屬於全身性疾病。許多患者一輩子都不會發病,但即使發病,只要妥善控制,都能達到一般人的平均餘命。二成患者遺傳導致,其他為後天化學物質、壓力、病毒等誘發。紅斑性狼瘡中所謂的「紅斑性」,指的是皮膚症狀上的常見症狀「紅斑狀皮疹」,其影響範圍包括多項系統、器官,從皮膚、關節、心臟、肺、腎臟,甚至到全身的神經系統都可能被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臺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杜昀真表示,紅斑性狼瘡常見的誘發因素為化學物質、壓力、病毒感染等等。雖有二成患者被認為是遺傳導致,但免疫疾病大多為後天疾病,即使身上帶有因子,若未接觸到誘發源,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發病。杜昀真說,紅斑性狼瘡主要患者以女性為主,男女比約為1比10。疾病發病受荷爾蒙影響,女性從十幾歲到停經前為好發期,每十萬人口的盛行率為30至60位;種族也有影響,黑人較白人發病率更多一些;若為雙胞胎,一位發病,另一位則有三至五成的機率發病;基因方面,若父母任一方有紅斑性狼瘡,子女就有一成的機會罹患。症狀展現多元,確診方式複雜,也有停經才發病的罕見案例。杜昀真分享,曾在臨床上遇到停經後才發病的罕見病例。個案為70多歲女性,停經已久,但持續發燒不退,找不到原因,許多器官皆已受影響,腹部、胸部大量積水,醫師都以為是病毒感染,懷疑為「結核菌」感染,但經過檢查、診斷後,卻無法找到支持證據。一一排除相關疾病後,才確診為「紅斑性狼瘡」。紅斑性狼瘡的確診相當複雜,杜昀真表示,早前依照美國醫學會制定的11個紅斑性狼瘡標準,符合4項就確診。不過,由於近年來發現紅斑性狼瘡更多元的症狀展現,為了讓病患及早確診、及早得到治療控制,分出單純皮膚症狀,有圓盤狀紅斑、嘴破、掉髮等皮膚症狀一項2分;抽血檢驗、蛋白尿等一項4分;腎臟切片若有病變則一項8至10分,達10分就算確診。關節、身體各器官都可能受影響,最怕惡化到洗腎。「全身免疫系統失調部分與基因有關。」不過,杜昀真指出,紅斑性狼瘡患者會不會發病,主要受「外在環境」影響。例如,大量曝曬陽光,導致紫外線過量;食用過多「感光性植物」,如苜蓿芽、芹菜、香菜、九層塔等等,讓身體對陽光更加敏感;病毒誘發的種類則相當多元,臨床亦有個案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發病,甚至打疫苗也可能會誘發出狼瘡抗體。杜昀真說,紅斑性狼瘡最明顯的,就是如狼抓傷的皮膚症狀。由於是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關節、器官都會受到影響,發炎反應會造成心包膜炎、脊髓發炎等等,同時「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影響,會以癲癇方式呈現。「紅斑性狼瘡最怕惡化到需要洗腎。」杜昀真指出,由於免疫反應主要都是以發炎方式呈現,最典型的內臟器官受損即為「腎臟發炎」,當蛋白尿無法透過腎臟回收,導致水分蓄積在體內,連帶影響多個器官,在心臟周圍積水造成心包膜炎,或到其他部位成為胸積水、腹積水等等。杜昀真說,患者腎臟問題、蛋白尿是最難處理的部分,若未妥善控制,可能導致洗腎,是最常見的併發症。藥物選擇/用藥複雜且個人化,效果因人而異。紅斑性狼瘡的治療相當多元,且用藥複雜,涉及高度的個人化醫療。杜昀真指出,紅斑性狼瘡治療不像傳統類風濕疾病,並沒有一用見效的治療藥物,有時急性發作,後線藥物得提早投入,且用一段時間才能見效,效果也因人而異。唯一能確定的是,患者都需要長期使用「類固醇」,幫助紅斑控制,其他藥物則是矯正免疫系統的治療。不過,近來政府開放生物製劑後,愈來愈多新藥問世,讓患者除了類固醇外,有更多的藥物選擇,避免走向洗腎之路。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紅斑性狼瘡共病類型:腎炎最多 其次為骨質疏鬆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紅斑性狼瘡患者逐年增加,從107年的3萬7,702人,到了111年增至4萬1,602人。最大宗的患者族群集中在45歲到64歲間,111年總就診人數約4.1萬人,45歲到64歲就占1萬6,280人。若依照就醫人數分析男女比,111年男性就醫的人數為5,976人,女性為3萬5,626人,女性幾乎是男性的六倍。每年約6千人因紅斑性狼瘡住院,18歲到44歲最多。過去有多項資料顯示,紅斑性狼瘡的男女比約為1:8到1:10,多發生在18歲到45歲的育齡女性;從健保就醫數據分析,臨床現場與過去的研究資料相符。不過,依照健保資料庫統計顯示,未滿18歲的患者男女比約為1:2,18歲以上男女比才開始呈現1:6。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高羽璇表示,未滿18歲的男女比並沒有這麼懸殊,應與「荷爾蒙」有關,成年後荷爾蒙分泌穩定,也讓疾病發生率呈現差異。紅斑性狼瘡每年約有8,000名左右的新診斷患者,根據健保署近五年的統計,107年為9,067人,到了109年降至7,929人,再至111年則微幅上揚到8,023人。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呂姿曄分析,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低患者就醫意願,109年的新確診人數才會來到低點,若分析近五年的新診斷人數,並沒有明顯的變化。易有多重共病,最常見腎臟疾病合併骨鬆。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疾病,除了會侵犯關節、肌肉或是免疫系統,皮膚、臟器、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影響。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分析,近五年因紅斑性狼瘡門診、住院的患者,檢視其共病類型,以腎炎最多,約有3,200人,其次為骨鬆約有2,000到2,300多人,再者為中風,但人數在10人以下。不少紅斑性狼瘡的患者會有「多重共病」的情形,最常見的合併症為腎臟疾病合併骨鬆。住院人數、天數減少,與用藥精準與照顧良好有關。嚴重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很可能會造成器官損傷。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近五年主診斷為紅斑性狼瘡住院的人數,逐年下降,107年為1,744人,到了111年降至1,497人,呂姿曄表示,這與紅斑性狼瘡用藥精準度提升以及照顧品質增加有關。不只住院人數減少,住院天數也從107年的平均5.35天,降至111年的4.7天,不過65歲以上的高齡者住院天數仍平均在9.5天左右,而109年65歲以上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11.09天。呂姿曄分析,109年全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脆弱族群首當其衝,從111年因紅斑性狼瘡住院的人數分析其他診斷碼可以發現,新冠肺炎位居第9以及第10位,感染性疾病確實會增加紅斑性狼瘡患者住院的機率。數據也分析,所有紅斑性狼瘡的患者中,以「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的患者住院人數最多,其次是「全身性紅斑性狼瘡腎絲球疾病」、第三位則是「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侵犯其他器官或系統」的因素住院。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但無法因此判定與紅斑性狼瘡相關。紅斑性狼瘡如果未妥善控制,除了自體免疫細胞會侵犯重要器官,也可能因此引發死亡。健保資料庫統計近五年曾被診斷紅斑性狼瘡的死亡人數,107年有887人、108年有988人、109年有1,005人、110年有1,228人、111年有1,409人逐年增加。呂姿曄表示,由於死亡人數為落後指標,加上未能完全取得病歷資料,僅能從健保退保的人數中查詢,因此單從死亡人數無法絕對判定與紅斑性狼瘡有關。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紅斑性狼瘡若能穩定控制,即可降低併發症或是死亡率的風險,現行的存活率也已經愈來愈高,他呼籲患者若發現症狀,應盡速就醫,定期回診。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SLE紅斑性狼瘡病友 盼扭轉「全身器官毀壞」命運
「與我同期發病的一位紅斑性狼瘡病友,有一次,她突然視力不好、視力變得很模糊,然後很快就一隻眼睛失明,還有一位病友,是肺部受損傷,肺功能最慘時只剩30%、40%,後來插管撿回一命,現在動不動就會喘….」年約35歲的M小姐(化名)兩年前確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活潑開朗的她,生活、外貌很快產生劇變,正職工作也被迫中斷,即使如此,她還是努力維持正向、樂觀,只不過看到其他病友因這種自體免疫疾病而產生器官受損的慘狀,她還是非常擔心,害怕同樣的命運有一天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紅斑性狼瘡一發病,患者症狀、病程各不相同。「紅斑性狼瘡可能一開始的表現,就是中風、肺部出血,每個人的表現是不同的!」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梁培英解釋,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因為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加上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中壯年、年輕病患居多,常是重要經濟支柱。根據最新健保大數據資訊,從2018年到2022年,紅斑性狼瘡病患就醫人數從37702人上升到41602人,其中女性佔多數,約3.2萬人至3.5萬人,而新發生人數,每年約8千人左右,女性則約6千到7千人。而在衛福部健保署重大傷病統計資料中,截至今(2023)年7月底,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人數為2萬4686人,代表每兩位紅斑性狼瘡就醫病患,就有大約一位領有重大傷病卡。最新健保大數據也顯示,從2018年至2022年,在所有住院病患當中,每年約有6千人因紅斑性狼瘡住院,其中以18-44歲族群最多,其次為45-64歲族群,這兩族群都是社會、家庭重要經濟支柱。進一步分析顯示,在紅斑性狼瘡病友中,每年因紅斑性狼瘡發作住院的病患人數為1千5百人上下,平均住院天數為4到5天,年齡越大,一旦住院,住院天數越長,以65歲以上住院病患為例,平均住院天數約9-11天,與其他年齡層病患的住院天數4-5天相比,相差一倍之多。此外,統計紅斑性狼瘡共病情形可發現,合併骨質疏鬆症的病患約為2,000至2,300人,合併腎炎診斷者約為3,200人,除了骨質疏鬆症、腎臟發炎,其他像疲憊、關節疼痛、重大器官損傷等併發症,加上當病情沒有穩定控制,病患需反覆就醫,病患的生活品質、職涯發展,也會大受影響。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梁培英主任新型生物製劑問世,大幅降低疾病活躍度。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選項以免疫調節劑(也稱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與生物製劑為主,從最新健保大數據來看,用藥人數最多的藥物品項為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對於紅斑性狼瘡的治療,M小姐和許多病患一樣,都曾接受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治療,在這過程當中,M小姐因類固醇副作用在短短三個月就變胖14公斤,社交生活大受打擊。當紅斑性狼瘡病患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物,不只容易體重上升、影響外觀,還可能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皮膚變薄、瘀青與感染風險增加等副作用,且這類藥物僅能讓症狀暫時緩解,治標不治本,治療效果相對很有限。類固醇常見副作用.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火燒心。.食欲大增,導致體重上升。.失眠、難以入睡。.情緒、行為產生明顯變化,像易感覺焦慮、煩躁。.感染風險增加,特別是像帶狀皰疹、水痘、麻疹等發生機率,也會上升。.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壓。.骨頭變得比較脆弱、骨質酥鬆症。.庫欣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又稱皮質醇增多症),症狀包括皮膚變薄、容易瘀青,脂肪也容易堆積於頸部、肩膀,臉部也容易腫脹,形成水牛肩、月亮臉。.眼部疾病,像青光眼、白內障。.心理疾患,像憂鬱症或容易產生輕生念頭。資料來源:英國國家健康醫療服務NHS網站梁培英分析,治療紅斑性狼瘡,需要根據病患臨床表現、哪些器官受侵犯與嚴重程度等選擇適合療程,並非只用單一藥物,舉例來說,如果出現急性血栓,也就是有中風跡象,必須緊急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必要時,還要進行「血漿置換」、注射免疫球蛋白,幫助病患度過鬼門關,才能使用其他藥物做輔助治療。與傳統療程相比,許多證據顯示,生物製劑可有效幫助紅斑性狼瘡病患保護器官、減少器官遭受破壞、抑制發炎反應,並增加存活率,加上副作用較輕微而成為治療紅斑性狼瘡重要選項。近來,最新研究更發現,在紅斑性狼瘡病患的免疫系統運作上,第一型干擾素常是重要致病關鍵,隨著第一型干擾素的生成,很容易就會誘發疾病相關基因過度表現,而多達八成的中、重度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成年病患有上述現象。不少專家學者也發現,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增加,全身許多器官便容易受到破壞,目前已有新型生物製劑可抑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從根本降低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化,顯著降低全面器官疾病活動度及減少復發,亦可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次數及劑量。不過這類藥物並沒有納入健保給付,病患若需要用藥,費用負擔較沉重。年輕患者穩定控制疾病,才有機會翻轉人生。M小姐觀察到,不少紅斑性狼瘡病友年紀輕輕就確診,因此領有重大傷病卡,但因而無法投保商業保險。加上傳統藥物副作用、疾病症狀影響,且需要常常跑醫院就醫、檢查,工作只能斷斷續續,收入非常微薄,若使用生物製劑等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常只能自費,結果就是入不敷出,生活只能陷入貧病交加困境,希望政府讓紅斑性狼瘡病患有多一點健保用藥選項,她也期待未來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社交,同時也可以穩定控制疾病、避免全身器官毀損命運。梁培英認為,紅斑性狼瘡病患往往很年輕就發病,若任由全身器官毀損,病患常因此失去工作、賺錢能力,原本可以有很多夢想,且可以貢獻於社會、國家,也因此被迫中斷工作,實在非常可惜,若臨床證據證實使用新型生物製劑可以有較佳治療效果,副作用也比較少,建議未來可以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可以有更多治療選項,人生也可以有更多發光發熱的機會。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症狀百變、診斷不易 紅斑性狼瘡最愛找女性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部分與「家族性」有關,但並非家族有人罹患紅斑性狼瘡,下一代或是親友就會罹患。紅斑性狼瘡就像是「百變女郎」,臨床表現症狀多元,有時候可以表現得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痛,又或是用發燒、畏寒、類似感染的症狀表現,也讓臨床診斷不易。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內紅斑性狼瘡患者人數以及治療現況。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屬於「重大傷病」,如果沒有妥善控制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可能會胡亂攻擊健康的組織。臨床診斷的依據是患者身上是否有出現蝴蝶斑、圓盤性紅斑、口腔潰瘍、關節炎、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心包膜炎、溶血性貧血、光敏感等,另可以透過抽血檢驗史密斯抗體、抗雙股去氧核糖核酸抗體、抗磷脂抗體是否異常。目前無法治癒,醫學界努力尋找致病機轉。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紅斑性狼瘡的命名,與它的臨床表現有關,醫師認為「如被狼咬到」而稱之,紅斑性狼瘡的英文簡寫是SLE,而L即為Lupus,它的意思就是狼。紅斑性狼瘡好發於女性,目前難以確定罹病原因,現在治療紅斑性狼瘡的方式,僅能控制、沒辦法治癒,需長期透過服用類固醇或是其他藥物,控制身體的免疫系統。雖然紅斑性狼瘡僅能長期服藥控制,但醫學界仍積極找尋紅斑性狼瘡的致病機轉,期待能治癒紅斑性狼瘡。像台北榮總與陽明交大先前發表研究顯示,紅斑性狼瘡可能與NLRP12基因表現有關。研究發現紅斑性狼瘡的患者體內NLRP12基因的表現量普遍低下。NLRP12基因表現低下時,人體內第一型干擾素就會升高,干擾素是人體通知免疫細胞作用的細胞素,長久下來會使免疫韌性降低,處於發炎體質。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奎寧為主,目前已有新成分藥物。石崇良表示,紅斑性狼瘡使用的藥物,最大宗的以類固醇、奎寧為主,只要有看診的患者,健保都能提供照顧。現在使用的雖然都是老藥,但最近已有紅斑性狼瘡的新成分藥物,即一種免疫製劑,申請健保收載中,未來有機會成為患者健保用藥的新選擇。紅斑性狼瘡患者嚴重時,可能需要住院,也可能爆發全身性多重器官衰竭。依照健保署統計,107年到111年曾診斷有紅斑性狼瘡而死亡的人數,介於800到1,400人。脆弱族群慎防發病,列入疫苗的優先施打對象。石崇良說,紅斑性狼瘡的病患屬於醫療上定義的「脆弱族群」,無論是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的優先施打對象,紅斑性狼瘡的患者都會納入其中。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紅斑性狼瘡的脆弱體質,染疫後也增加住院的機率,患者需格外注意,避免感染。紅斑性狼瘡的患者也比較容易合併腎臟疾病、泌尿道感染以及有一定的機率會出現心血管疾病,如腦中風等。石崇良表示,有些患者是因為合併症,才發現自己罹患紅斑性狼瘡,現在紅斑性狼瘡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如果家族中有任何人有紅斑性狼瘡的家族史,自身又是女性,就得提高警覺,隨時檢視身體的狀況,不管是泌尿道感染或是腎臟疾病等,都得多一層思考是否有有免疫疾病的可能性。治療過程/想吃保健食品或中藥,務必與醫師討論。如果不幸罹患紅斑性狼瘡,一定要按時服藥,不要輕易減藥或是停藥。平時要保持情緒平穩,減少緊張刺激的環境,適當地舒緩生活壓力,同時也能參與紅斑性狼瘡的病友團體,相互交流用藥或是保健方式。患者如果有需要服用保健食品,或希望採取中醫治療,一定要與醫師討論,避免增加腎臟負擔,或是引起其他藥物交互作用等。石崇良說,強化免疫力除了均衡飲食以外,也建議要多運動,可以採取比較緩和的運動,如瑜伽、伸展運動等,強化免疫力,降低任何感染性的疾病上身,防止紅斑性狼瘡的病情惡化。
-
2023-09-23 養生.運動健身
想健康長壽到老嗎?歐洲研究:每周4次、每天走路至少15分鐘可延年益壽
運動有益健康這件事大家都懂,但很多人都覺得:「光說很容易,但真的要做卻很難。」不過研究發現想要運動強身一點都不難,只要花15分鐘走路,每星期做4次,就可以延年益壽,而且無論老小,運動都很有助益,研究刊登在《歐洲更年期期刊》、《小兒科期刊》。義大利的研究人員追蹤200位平均80歲的養老院老人長達10年,這段時間內監測老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習慣,包括心理狀態、飲食習慣、體重,是否吸菸或喝咖啡、是否鬱悶,而且沒有癌症等病症,其中80%的被研究者,都是有體力活動者。在研究的10年內,有2/3志願者死亡,在分析他們及存活者間的差異顯示,每週步行4次,每次至少15分鐘的老人,總體生存率最高。研究者表示,走路對老人來說是比較簡單的運動形式,加上散步時有新鮮的空氣,走路運動可提高免疫系統的效率,以抵禦病毒、強化骨骼、減少肥胖,也可提高平衡感、降低跌倒受傷的風險,對中老年人心臟疾病、中風和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也有影響。而無法運動的人也別氣餒,根據西班牙薩拉哥沙大學的研究顯示,只要利用類似近來在國內很流行的「血氧機」進行全身震動,利用平台從腳底傳遞震動到全身,就可以變得強壯、動作更敏捷。研究人員指出,對於難以自主運動的老人來說,全身震動能刺激肌肉及改善健康。而美國的研究人員也認為,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類似這類被動式的運動機好像是騙局,但也無法否認它增進人體循環的作用。這篇研究報告獲刊在《歐洲更年期期刊》中。運動對小孩也很有幫助,刊登在《小兒科期刊》中的研究顯示,兒童每天花在從事快走程度運動的時間愈多,體脂肪百分比就愈低。美國衛生暨福利部(HHS)建議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要以約每小時5.6公里的快走強度,運動60分鐘。延伸閱讀:.幾歲該結婚?幾歲該買房?專家:別給自己定人生時間表.想活到90歲以上嗎?最新研究揭一項數據可能是女性長壽的關鍵.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愈好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