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科別.皮膚
搜尋
傷口
共找到
1769
筆 文章
-
-
2020-08-26 科別.皮膚
獨木舟戲水雙腿曬成紫芋 醫:曬傷程度已達真皮層
夏日出遊,從事水上活動要小心。45歲陳先生,日前與家人安排熱門的獨木舟戲水之旅,但未防曬、穿輕便上衣短褲就上場,沒想到,一趟4小時獨木舟之旅,雙腿嚴重曬傷,皮膚起水泡,還出現「紫芋」色,嚇得趕緊就醫,曬傷程度已達真皮層。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該名患者未作任何防曬措施,從上午8點划到中午12點,過程中也忽略刺痛感、不知曬傷,隔天又參加步道行程,由於沒有休息,加上褲子不斷摩擦雙腳,曬傷部位受損更嚴重,就醫時下肢腫脹、疼痛不已,腿部布滿大小水泡。經治療後,患者腿部曬傷發炎狀況改善許多,建議恢復期要多抬腳、多休息,不要讓雙腳皮膚受外力摩擦,以免水泡發炎惡化。黃季怡說,皮膚過度接觸紫外線,容易曬傷,產生紅腫、刺痛及發熱症狀,曬傷範圍若達真皮層,皮膚發炎反應會更嚴重,出現水泡、滲出液,甚至脫水。當曬後皮膚出現刺痛感,即是曬傷的警訊,當下可以流動冷水沖或濕敷患部降溫,並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降低曝曬的傷害。曬後恢復期也很重要,黃季怡指出,曬後治療首要鎮定舒緩,如果有水泡或傷口,必須就醫治療;適時補充維生素C及蛋白質,可幫助傷口癒合。曬傷後的10至14天是恢復期,此時皮膚還很脆弱,盡量讓患部休息,不要外出曝曬,注意衣著材質,不要摩擦皮膚,避免傷口再度感染。此外,黃季怡強調,防曬措施一定要確實,耳朵及頸後是容易被忽略的防曬部位,除了勤擦防曬品,可搭配物理性遮蔽方式,如穿著長袖或防曬衣物保護皮膚,適時補充水分,才能降低曬傷的發生。
-
2020-08-26 科別.泌尿腎臟
泌尿道結石 無法手術考慮無創碎石
夏天泌尿道結石發生率高,66歲駱小姐過去曾因反覆血尿和泌尿道感染就醫,日前因高燒、敗血症休克,又進急診。經診斷後發現右腎結石合併複雜性尿路感染,經施行軟式輸尿管鏡碎石的無創手術後,將石頭粉碎後取出,術後一天順利出院。夏天喝水不足 結石可能上身健保資料庫研究,氣溫與結石發生率相關,每年七月至九月為高峰期。夏天氣溫高、流汗多、尿量少,結石發作的病人是冬天的3至5倍。男女生比約3:1,最常發生在30至50歲。此外,熱帶、乾燥氣候、高溫乾燥環境工作如:廚師、機械操作員,都是泌尿道結石的高風險族群。結石常見症狀:腰痛、血尿一般結石很少造成疼痛,因此常被忽略,石頭往往都被養到很大後才會就醫。較小的腎結石如果掉到輸尿管,因結石移動時易刮傷泌尿道,會造成腰痛、血尿症狀;疼痛也會隨著石頭移動的位置而改變,較高位的結石,可能會以腰痠來表現,愈靠近膀胱的位置,則可能出現鼠蹊部或外生殖器的疼痛,或以頻尿來表現。如果結石阻塞尿路且合併感染,可能會出現發燒、發冷、惡心、嘔吐等症狀,容易引發後續腎功能受損或菌血症,若不及時處理會有生命危險。逾2公分結石 可採無創碎石傳統的治療方式,根據石頭位置及大小決定,由於較大的結石無法用體外震波消除,對於大於2公分的腎臟結石,以往只有「經皮腎造廔碎石取石」手術的選擇,但因腎臟是血液流動經過的地方,手術可能會導致嚴重出血等併發症,因此高齡、過度肥胖、合併多重慢性疾病或易出血體質患者都不適合此項手術。過去無法接受經皮腎造廔取石手術的患者,建議可以選擇施行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此手術是從患者尿道進入到輸尿管腎臟,再利用高功率雷射去碎石,可將大於2公分的結石磨成細砂,讓石頭隨著尿液自行排出。因手術無傷口,降低出血併發症,住院天數較短,術後疼痛感較低,患者滿意度與恢復也比較高。
-
2020-08-25 科別.皮膚
夏日獨木舟之旅 熟男雙腿竟曬爆成「紫芋」
夏日出遊水上活動時要小心。45歲陳先生,日前把握暑假尾聲,與家人安排熱門的獨木舟戲水之旅,但未防曬、僅穿輕便上衣短褲就上場,沒想到一趟4小時獨木舟之旅下來,雙腿嚴重曬傷、起水泡,呈現「紫芋」般顏色,嚇得趕緊就醫,曬傷程度已達真皮層。收治該男子的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患者就醫時表示從上午8點划到中午12點,一時大意未作任何防曬措施,過程中也忽略刺痛感、不知已曬傷,隔天又參加步道行程,由於沒有休息加上褲子不斷摩擦雙腳,曬傷部位受損更嚴重,就醫時下肢腫脹、疼痛不已,腿部佈滿大小水泡。所幸患者經治療後,腿部曬傷發炎狀況改善許多,已叮囑該男恢復期要多抬腳休息,不要讓雙腳皮膚受外力磨擦,以免水泡發炎惡化。黃季怡說,曬傷是由於皮膚過度接觸紫外線,產生紅腫、刺痛及發熱的症狀,曬傷範圍若達真皮層,皮膚發炎反應會更嚴重,出現水泡、滲出液,甚至有脫水的危機。當曬後皮膚出現刺痛感,即是曬傷的警訊,當下可以流動冷水沖或溼敷患部降溫,並補充水份及電解質,讓曝曬的傷害降低。而曬後恢復期也很重要,她說過去曾遇過曬傷患者治療後不到幾天,以為沒事又外出運動,結果水泡惡化又趕緊回診。她說,曬後治療首要鎮定舒緩,如果有水泡或傷口須就醫治療,適時補充維生素C及蛋白質幫助傷口癒合,曬傷後的10至14天是恢復期,此時皮膚還很脆弱,盡量讓患部休息,不要外出曝曬,注意衣著材質,不要磨擦皮膚,避免傷口再度感染。此外,她表示,防曬措施一定要確實,臨床上以耳朵及頸後是容易被忽略的防曬部位,除了勤擦防曬品,可搭配物理性遮蔽方式如穿著長袖或防曬衣物保護皮膚,適時補充水份,才能降低曬傷的機會。
-
2020-08-25 科別.皮膚
九旬翁自剪趾甲沒感覺 竟連腳趾頭也剪斷了
92歲林姓老翁因腳趾頭有灰趾甲,又厚又硬非常難剪,家人平常會帶他到指甲店修剪,但上月患者因難耐腳趾甲變長,自己拿較鋒利的剪水果剪刀修剪腳趾甲,未料剪了腳趾甲,也把自己的腳趾頭剪斷,還剪掉骨頭一小部分,到院後因傷口無法完全縫合,將傷口覆蓋保護,讓它自然癒合。豐原醫院傷口外科醫師陳明澤表示,糖尿病病人容易併發灰趾甲,因趾甲受黴菌感染,造成趾甲變厚、變硬,修剪時如果發現平常所用的剪刀很難剪斷趾甲,就應就醫治療。豐原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欣說,治療灰趾甲的方式可分為外用藥治療,及口服藥物治療兩種。外用藥依藥物機轉、劑型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需使用直到痊癒為止,通常需治療9至12個月,甚至更久。感染情形嚴重或外用藥效果不佳,則建議以口服抗黴菌藥一天一次,手指甲受感染者需服用6至12周,腳趾甲需服用12至24周,治療時間視趾甲生長速度而有所不同。糖尿病、末梢循環不佳或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建議要積極治療,避免因肢端微小傷口併發細菌感染,導致嚴重併發症,有灰趾甲情形應該儘早就醫,尋求醫師協助治療。
-
2020-08-21 橘世代.健康橘
戽斗好困擾!45歲熟男靠正顎手術「改頭換面」翻轉人生
一張好看的臉形是許多人夢寐以求,但並非人人能如願,且咬合不正恐影響臉型。45歲的阿偉從小就覺得自己的臉比較長、且牙齒咬合不正,但幼時不以為意,直到長大後下巴前突而確定自己戽斗。單身的他直到事業小有成就後,決定求助整形外科醫師,經醫師建議進行正顎手術後,阿偉覺得自己「改頭換面」,戽斗改善、也變得更有自信。羅東博愛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唯農表示,齒顎不正是許多民眾的困擾,求診患者從年輕人到中壯年都有。牙齒咬合不正的原因多來自先天遺傳,如上顎前突、下顎後縮、先天缺牙、多生齒等;而後天環境也會影響顎骨及齒列發育,如乳齒早期喪失、恆齒萌發異常、恆齒喪失、不當的肌肉作用等,都可能造成上下排牙床不對等而出現咬合不正情形。另外,天生唇額裂、小臉症者,也會使顎骨發育不全,讓臉型離民眾自己理想有差距外,壞習慣也會提升齒顎不正風險。林唯農說如愛咬奶嘴、咬指甲、咬棉被,或是吞口水時習慣放在上下牙齒中間等行為,都容易導致暴牙、戽斗、上顎過突及下顎後縮等情形。而齒顎不正更可能造成蛀牙、牙周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共病,使民眾心理、生理都受到影響,更有人因此變得沒有信心。建議家長若發現孩子發育時期有上述習慣,最好在7歲前就改掉,有助降低成長過程牙齒咬合不正風險。若患者決定做正顎手術,林唯農建議18歲成年、齒顎發育已定型狀態下再實施,且通常必須搭配齒列矯正;18歲以下者,則建議先透過牙齒矯正、口腔與舌頭訓練做改善。正顎手術患者,需在牙科完成一段時間的牙齒矯正後,才會進行上下顎重整的手術,過程中需全身麻醉,將上下顎骨頭切開,重新對齊與組合,最後再以骨釘骨板固定;手術時間視患者情況跟手術複雜程度約3到8個小時,術後患者需持續搭配齒列矯正的調整與維持,直到完成所有療程。在一般情況下,術後只需住院1天即可出院。他說,雖正顎手術的傷口都在嘴巴內,外觀看不出傷口,但術後至少兩周需以流質食物為主,再慢慢進階到稀飯、麵條等軟質食物,術後約3個月才能正常進食。另外,術後患者須留意顳顎關節壓力增加,若出現張口困難、咀嚼時疼痛等副作用時,應向主治醫師諮詢。精選延伸閱讀↘↘↘。為什麼貧血不能先補鐵?小心身體越補越糟!。銀髮族「蛤蛤蛤」聽不清? 醫師曝:掏耳習慣很關鍵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21 科別.呼吸胸腔
LDCT揪出0.7公分肺部腫瘤 精準定位完成切除
60歲葉女士定期健檢,四年前接受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檢查,發現肺部有毛玻璃結節,開始追蹤。今年檢查時,結節從0.6公分變成0.7公分,決定直接切除,在台北榮總接受手術後,病理報告顯示為原位肺腺癌,術後恢復良好,隔日出院。肺癌有新國病之稱,也是醫療支出最高、死亡率最高、晚期發現比率最高的癌症。台北榮總胸腔外科主任許瀚水表示,每年肺癌新確診約一萬三千多人,死亡人數約九千多人,透過LDCT檢查可發現患者有微小的結節,多數僅需追蹤即可,通常0.8至1公分或醫師懷疑為惡性,才需要切除。收治葉女士的北榮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徐博奎表示,過去肺癌被視為不治之症,因為當出現症狀,透過X光檢查時,已是第二、三期,甚至轉移。近年因LDCT可作為早期肺癌檢查的工具,在腫瘤尚小且初期時就發現,此時發現還是第一期,切除病灶後存活率高達90%以上。由於透過LDCT抓出的腫瘤通常比較小,若進行切除手術,精準定位非常重要。徐博奎表示,台北榮總利用電磁導航精準定位,先用螢光綠染色對病灶做清楚定位標記,從體外穿刺也可以像開車導航一樣,設定路線,導引支氣管鏡在錯綜複雜的氣管分枝到達目標病灶。除了精準定位,許瀚水表示,過去切除腫瘤,必須先到檢查室進行定位,再回到病房等待,轉至手術室進行手術。目前電磁導航精準定位切除手術則可直接在開刀房完成病灶定位和切除,一站式完成,且微創手術傷口小,過去手術時間需五至六小時,現在縮減為二至三小時,住院時間也從一周縮短為三至五天。不過,此項手術健保常不給付,屬於自費項目,約需花費十萬元。許瀚水表示,北榮引進電磁導航系統已兩年,服務超過百位病友。
-
2020-08-20 科別.泌尿腎臟
夏天容易尿路結石 醫師:每天喝水超過2000CC防治
夏天是尿路結石易發作季節,天氣炎熱,汗流得多,如果水份補充不足,尿量減少,尿液的濃度增高,結石發作的機率便大幅提升。南投醫院泌尿科醫師李昇平說,尿路結石指的是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泌尿系統結石,是相當常見的疾病。結石的成因很多,家族史、飲食習慣,例如常吃大魚大肉、重口味等食物、水分攝取不足等,都是罹患結石的危險群。結石發作可能會有腰痛、腹痛、解尿困難、解尿疼痛、血尿、尿路感染等症狀。夏天溫度高,民眾流汗量較大,若水喝較少,尿量減少,結石發作的風險便大增。李昇平醫師表示,當尿量減少,會使尿液中的結石成分,例如草酸、鈣離子或尿酸等濃縮,造成結晶質的沉澱,形成結石,依結石阻塞的部位來判斷是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抑或是膀胱結石。小於0.5公分結石,有機會隨著尿液自行排出;小於2公分的結石則可考慮體外震波碎石術;大於2公分的結石則可能會以手術方式清除。由醫師會根據結石大小、位置等狀況來安排治療計畫。南投醫院引進新型體外震波碎石機,電磁震波頭可大幅減輕患者的疼痛感。過去的機型在療程後可能會出現傷口,新型體外震波碎石機也降低了對組織的損傷。李昇平醫師提醒民眾每日應喝超過2000cc的水,維持足夠的尿量,不要憋尿,均衡飲食,適當運動,預防結石發作與復發。
-
2020-08-20 癌症.大腸直腸癌
男子大腸鏡切除瘜肉等待解說 跑去抽菸引發腹部劇痛
50歲劉姓男子因糞便潛血篩檢呈陽性,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醫師發現他右下腹升結腸處有個約3公分瘜肉,以大腸鏡瘜肉切除術處理,但結束檢查等待醫師解說時間,他自行跑去抽菸、吃東西,結果右下腹出現劇痛,醫師為確認瘜肉切除處的傷口是否破裂引發腸穿孔,立刻安排電腦斷層掃描,幸好無大礙,男子休息2天後出院。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裕鈞表示,大腸鏡可直接檢查腸道有無潰瘍、發炎或惡性腫瘤的早期病灶等問題,當發現異常時能立即做切片供診斷分析、切除瘜肉處理;許多研究指出,透過大腸鏡發現瘜肉並切除,是降低大腸癌的有效方法。接受大腸瘜肉切除術後,雖可恢復一般飲食,但不可以立即抽菸、喝酒或暴飲暴食,以免產生腹痛、腹瀉、出血、腸穿孔等併發症,此外也要配合醫師建議,視情況停用幾天活血化瘀的藥物及食物,例如抗血小板及抗凝血藥物、銀杏、靈芝、魚油、中藥補品等。他指出,根據統計,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者,100人中約50人有大腸瘜肉、5人可能有大腸癌,因此建議篩檢為陽性的民眾,一定要立即接受大腸鏡檢查,趁瘜肉尚未轉變為大腸癌之前切除,才能降低風險。接受大腸鏡檢查前,應配合衛教指示服用清腸瀉藥、多喝水、多走動,將殘餘的糞水排乾淨到淡黃色半透明的程度,檢查的品質才會良好。林裕鈞提醒,預防大腸癌要少吃燒烤油炸類、多吃蔬果及膳食纖維、規律運動、維持適當體重、以及戒菸,並建議有抽菸、飲酒習慣、肥胖、大腸癌家族病史者,因長大顆瘜肉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較高,可考慮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確保自身健康。
-
2020-08-20 癌症.肺癌
長年吸二手菸健檢揪出肺結節 她超前部署切除心頭大患
50歲許姓女上班族因丈夫抽菸,擔心吸入丈夫的二手菸,癌肺癌風險高,在公司健檢時追加「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毛玻璃狀肺結節約0.5公分,醫師研判應是早期肺癌,經醫病溝通後接受電腦斷層定位術,以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肺結節,終於讓她卸下心頭大患。建議追蹤三個月觀察,但許女士返家後內心相當煎熬,深怕隨著時間推移,會使疾病更加惡化,諮詢積極治療的方式。自己長年士看新聞得知國內肺癌死亡率連10年蟬聯十大癌症首位,女性肺癌發生率增幅又高於男性,想到自己長年憂心「看不到孩子成家」,日前決定安排健檢,赫然發現0.5公分毛玻璃狀肺結節,經醫病溝通後同意採「電腦斷層定位術」和「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肺結節,讓她卸下心頭大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說,許女士平時生活習慣正常,也無不良嗜好,但因先生長期抽菸,擔心自己受二手菸影響,才會在健檢時特別追加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醫師依健檢結果研判應是早期肺癌,建議追蹤三個月觀察,但許女士返家後內心相當煎熬,擔心拖下去會更加惡化,諮詢積極治療的方式。劉柏毅指出,隨著電腦斷層檢查容易發現早期肺癌,但病灶往往太小,導致無法取得組織進行診斷,故目前醫療策略仍以追蹤觀察為主,只是觀察時間往往長達數月甚至一年,使患者相當苦惱;所幸目前可透過電腦斷層定位術,再搭配胸腔鏡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又能有效切除病灶,減少不必要的擔憂。劉柏毅介紹,電腦斷層定位術是藉由電腦斷層掃描先標示出肺結節的位置,再鎖定肺結節位置,將檢查過程中的不適及氣血胸風險降到最低,搭配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病灶,經由一個約3公分的傷口切除病灶,具有傷口小、切除乾淨、恢復快速等優點,手術前後再搭配個別化的肺部復健,將疼痛及併發症降到最低,讓患者盡速回歸日常生活及工作崗位。劉柏毅提醒,肺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仍為抽菸,但即便沒有抽菸,若有家族史、暴露於二手菸、室外空汙、室內空汙、化學藥劑暴露等,也應特別注意。因早期肺癌不易發覺,也難以診斷,建議民眾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2020-08-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再升溫!專家提醒:身體這部位不乾淨,也容易成防疫破口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再次逐漸升溫,除了依照衛生福利部的「防疫新生活」建議,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不用手觸摸眼耳口,進而降低病毒傳染的可能性,也應小心指甲藏污納垢,避免藏有病毒!大多數人為了避免指甲過長容易藏污納垢、躲有病毒,都會習慣將指甲修剪得短短的。手足保健教育協會理事長李安騏表示,反而會陷入另一種病毒入侵的風險!她進一步解釋,指甲如若留得太長,易藏匿細菌、病毒,的確不利於防疫;反之,若修剪太短,則會造成指甲下的脆弱皮膚露出,或產生傷口,讓細菌病毒有機可趁。提醒大家,千萬別為了防疫而矯枉過正,屆時感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更是得不償失。李安騏指出,正確的指甲長度,是將指甲前緣切齊手指指腹,指甲呈現「方甲圓角」的狀態,才是最佳狀態。另外,長期臥病在床或是糖尿病患者,指甲修剪更需要注意。由於這類病患的恢復能力,以及抵抗力較差,更容易因為細菌病毒入侵產生健康的重大損傷,所以,手腳的指甲絕對不可修剪過短。她特別提醒,經過大半年的防疫期,民眾已經習慣使用酒精進行手部消毒,長期下來,容易造成手部肌膚過於乾燥,產生龜裂或細小傷口,不小心就讓細菌大舉入侵,不可不慎!因此,李安騏特別呼籲,手部清潔應用濕洗手替代乾洗手,平時也應注意手部肌膚的維護與保養,千萬別讓藏在手中的小細節,成為防疫上的大破口。
-
2020-08-20 橘世代.健康橘
腎結石不再是長者專利 醫師建議3種方式徹底清除
根據研究,國內平均每10人中有1人有結石問題,男性又比女性高出2至3倍,甚至有人戲稱「讓男人嚐到生產疼痛經驗」的腎結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嘉宏指出,過去較常出現在40歲以上中年者,但近年來越多年輕人也有腎結石困擾,除了透過4指標自我檢查外,也能利用3種方式清除腎結石。結石較常見的是輸尿管結石,約占75%至85%,其次為腎結石,約占15%,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因4種壞習慣,包含不吃早餐、缺乏飲水及運動、飲食不當、夜生活過度成為腎結石高危險群。陳嘉宏指出,上班族生活節奏快,長期不吃或不正常吃早餐會導致膽汁長期淤積在膽囊,影響胃酸分泌、膽汁排出,誘發胃炎、膽、腎結石;大量進食醣類及含草酸類食物也會增加腎結石問題。很多上班族,尤其女性,因承受龐大競爭壓力,坐在辦公室的時間都很長,嚴重缺乏運動、造成脂肪過量儲存、工作緊張少喝水,甚至不喝;另外,大量喝酒或是飲用咖啡也會引發腎結石。陳嘉宏表示,腎臟有結石生成時,若石頭靜靜待在原地不動,通常不會有任何不適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做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若病患有疼痛感、反覆感染、持續變大、影響腎功能等4種情況,就要積極處理。通常病患被告知有腎結石後,一定會問,「需要去做震波碎石嗎?」陳嘉宏表示,目前清除腎結石最常使用的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腎造廔取石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等3種方式,各有優缺點。陳嘉宏分析,體外震波碎石術是使用X光或超音波定位,再以體外震波打碎,優點是非侵入性治療,門診就可施作,免住院,缺點是無法處理超過2公分、太硬的結石,沉在下腎盞的結石,也不易擊碎及排出。肥胖者震波穿透距離較遠,碎石效果不理想;正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不適合做體外震波,可能引發出血;孕婦也不能做,可能傷害到胎兒。經皮腎造廔取石術又稱「鑽洞取石」,從後腰部打洞放入導管,經導管使用超音波或雷射擊碎結石,再用取石鉗夾出碎石。優點是可處理2公分以上較大結石,清除也較為徹底,缺點是會留傷口,又因腎臟血液豐富,術後需放置引流管引流血水,疼痛感強烈、恢復期長,需住院約5至7天。若結石不只1顆且分散,就須多打幾個洞。而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則為近10年發展出的方法,主要處理2公分上下的結石,針對體外震波不易定位的結石也能擊碎,若同時有好幾顆結石甚至是兩側腎臟結石,都可一併處理。軟式輸尿管鏡是一種可彎曲270度的內視鏡,從膀胱經輸尿管到腎臟,搭配雷射及取石網,將腎結石打碎撈出。優點是沒有傷口、恢復快,住院3天就可出院,缺點為器械精密,需部分負擔、有輸尿管狹窄問題、無法全身麻醉、心肺功能不佳的人不適合。陳嘉宏舉例,一名病患阿海長期受腎結石所苦,雖做過體外震波,但結石太硬又卡在腎臟深處,改做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後才取出結石,完全不留傷口,術後沒幾天就可正常上班,一舉解決多年困擾。儘管這3種方式為目前常用清除腎結石的手術,但陳嘉宏提醒,每天攝取足夠水分,才是預防結石的不二法則,結石最怕細菌感染,最壞情況可能產生敗血症。精選延伸閱讀↘↘↘。排出咖啡色尿液!8點檔男星忍痛一流!結石忍8年...。喝豆漿會養大子宮肌瘤?手術摘除後是否會復發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20 科別.泌尿腎臟
腎結石年輕化 喝足夠水可預防
國內平均每10人有1人有結石問題,男性又比女性高出2至3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嘉宏指出,過去較常出現年逾40的中年者,但近年來愈多年輕人也有腎結石困擾,除透過4指標自我檢查,也能利用3種方式清除腎結石。結石較常見的是輸尿管結石,約占75%至85%,其次為腎結石,約占15%。近年來愈來愈多年輕人因4種壞習慣,包含不吃早餐、缺乏飲水及運動、飲食不當、夜生活過度成為腎結石高危險群。陳嘉宏指出,上班族生活節奏快,長期不吃或不正常吃早餐會導致膽汁長期淤積在膽囊,影響胃酸分泌、膽汁排出,誘發胃炎、膽、腎結石;大量進食醣類及含草酸類食物,也會增加腎結石問題。很多上班族,尤其是女性,久坐辦公室且嚴重缺乏運動,造成脂肪過量儲存、工作緊張少喝水,甚至不喝;另外,大量喝酒或咖啡也會引發腎結石。陳嘉宏表示,腎結石靜靜待在原地不動,往往不會有不適症狀,許多人都是健檢時發現,若病患有疼痛感、反覆感染、持續變大,或影響腎功能等4種情況,就要積極處理。發現腎結石,患者最常問「需要做震波碎石嗎?」陳嘉宏表示,目前清除腎結石,最常用的有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腎造廔取石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等3種方式,各有優缺點。陳嘉宏分析,體外震波碎石術是非侵入性治療,門診就可施作,缺點是無法處理超過2公分、太硬的結石,沉在下腎盞的結石,也不易擊碎及排出。此外,肥胖者碎石效果不理想,正服用抗凝血劑的人、孕婦都不能做。經皮腎造廔取石術又稱「鑽洞取石」,可處理2公分以上較大結石,清除也較徹底,缺點是會留傷口,術後需放置引流管引流血水,恢復期長,需住院5至7天。若結石不只1顆且分散,須多打幾個洞。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主要處理2公分上下的結石,若有好幾顆結石或兩側腎臟結石,都可一併處理。優點是沒傷口、恢復快,住院3天就可出院,缺點需部分負擔,有輸尿管狹窄問題、無法全身麻醉、心肺功能不佳的人不適合。陳嘉宏提醒,每天攝取足夠水分,才是預防結石的不二法則。
-
2020-08-18 科別.心臟血管
高血壓導管治療 減少口服藥物
國人平均四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但平均控制率不到五成。過去對於血壓的控制,主要是採取藥物治療,現今可經由高血壓導管治療,有效降低血壓,且可以減少口服藥物,有些人甚至不必再服用降血壓藥。70歲羅先生患有高血壓及第二型糖尿病,每餐需要吃19顆藥,一整天就要吃50幾顆,血壓仍難以控制,後經醫師建議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服用的藥物減少,收縮壓從180降到130毫米汞柱。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柏霖表示,高血壓口服藥物治療,往往需要合併多種藥物,才能將血壓下降約10至20毫米汞柱,但許多患者醫囑遵從性不高,血壓難以穩定控制。經高血壓導管治療可降低20至30毫米汞柱的收縮壓,並減少用藥一到兩顆,有些人甚至可以不再吃降血壓藥。導管治療是從腎臟著手控制血壓,林柏霖指出,由於腎臟在血壓調控扮演重要角色,若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導致腎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縮,而使血壓升高。高血壓導管則是從鼠蹊部以微創導管方式進到腎臟動脈,燒灼腎動脈旁的交感神經,降低交感神經活性,達到降血壓的效果。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過去高血壓導管用於吃三、四種降血壓藥仍無法控制的難治型病患,以及併發器官受損、用藥服從性低、服藥有副作用,以及次發性高血壓治療血壓仍不可控制等五種患者。美國心臟學院年會今年發布最新大型臨床研究顯示,在330名受試者沒有服用降血壓藥物狀況下,高血壓導管治療可以使患者於診間血壓平均下降9.2毫米汞柱。台灣目前也已執行約250例的高血壓導管治療,部分患者甚至下降20至30毫米汞柱。王宗道建議,診間測量血壓收縮壓15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24小時動態血壓的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即使不是難以控制的病患,也可考慮施行手術。林柏霖表示,高血壓導管治療手術,傷口小復原快,耗時1到1.5小時,不影響腎臟功能。但是目前健保並無給付,自費約需15萬元。
-
2020-08-17 名人.莉的自由
莉的自由/在疫情蔓延時還能有愛嗎?
26歲就被公司派往中國,小吳雖然離鄉背井,穩定的收入也讓年輕的他,跟著一些公司的老幹部,如同大多數的台幹、台商風花雪夜,應酬也好、排解鄉愁也好,小酒館、小酒店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在酒店認識了年紀相當、遠從內地農村北飄小女生小楓,同樣背負著鄉愁的年輕人,很快地談起了戀愛。雖然無法讓小楓非常的富裕,但中等的物質生活,讓來自貧困農村的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能碰到情投意合的小吳。中國待了5、6年,兩個相愛的人順理成章的結婚了,因為公司公務的調動,把小吳調回台灣,小楓也成了道地的外籍新娘。跟所有時下的年輕夫妻一樣,兩人過著雙薪家庭的生活,小女兒也到了就學年紀。一直很疼愛妻子的小吳,從未讓小楓負擔任何家庭開銷,他總是覺得她遠嫁到台灣,自己一定要扛起所有家庭的責任,老婆所有的收入歸她自己,讓小楓的安全感更充實。然而好景不常,一波疫情讓小吳被資遣了。40幾歲的小吳開始了打工的生活,外送、清潔工、計程車,只要是能賺錢的小吳都做,但房貸、家庭支出壓得小吳喘不過氣來,半年下來累積了不少銀行負債。真的扛不動的小吳開口跟小楓商量,把繳了只剩8年的房貸跟銀行重新調整為20年,雖然時間拉長但每月的金額降低到三分之一,一天打兩份工的小吳也勉強能撐起整個家。對此小楓沒任何意見,只要求房子要過到自己名下。疼老婆的小吳即刻就答應嬌妻,過戶程序也很快完成。房子過戶程序後,小楓對小吳的態度180度轉變,一天比一天差,甚至提離婚。錯愕的小吳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驅,靈魂更是空洞、渺茫。當初相愛、顧家的小楓不在了,就算回到家,她永遠是冰冷的對待。小楓從晚歸到夜不歸營,所有的行為經過半年的時間由誇張至離譜,小吳的好言相勸、溫情攻勢,都無法得到她一絲絲的溫暖。當初倆夫妻商量好延續銀行貸款,小楓也不願意配合,經濟與情感雙重壓力及變化,讓小吳極近崩潰。從種種的跡象小吳明白了,收入不穩定的他已不再是小楓的生活重心,老婆已經外遇了,把生活重心完全轉移了,仍然深愛小楓的他卻無任何能力能讓她回心轉意。現實是殘酷的,心痛卻必須面對。能找回小楓的心是他最想做到的,但現實卻告訴他,以她的想法及做法,辛苦拮据的生活是她不要的。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小吳每夜的淚水告訴自己,淚水總有流乾的一天,自己一定要堅強起來。為了女兒、為了自己,不懂得珍惜這份愛、這份親情,最大的損失是小楓,因為小吳相信自己一定會東山再起。莉的解析與小吳幾次深層談話,讓我清楚的看到小吳的堅強與韌性。每個人對情感、價值觀都是不一樣的,縱使是夫妻,也只能溝通再溝通。如果配偶是有心的,辛苦一點的日子,怎會有如此問題?以小吳的案例,負責任的他並無讓小楓吃到任何的苦,經過蒐證是小楓結識了有錢的男朋友,價值觀的差距讓這份接近20年的愛情、親情破裂了。在愛情的世界裡沒有誰是誰非,而只有如何取得平衡及如何取捨。心痛的小吳在關鍵時刻,用理性戰勝感性,我想這是我們大家都應該去思考的方向。時間能夠換取空間,眼淚會流乾。很痛,但傷口會痊癒。碰到情感的問題,只要戰勝自己,那人生就掌握在自己手裡。短暫的痛苦只要方向對,熬過它、克服它,自在快樂的人生就屬於自己。
-
2020-08-17 癌症.乳癌
洗澡摸到乳房有硬塊 微創手術切除良性腫瘤不影響外觀
「醫師,我的乳房有硬塊,怎麼辦?」新竹一名25歲陳姓女子無意在洗澡時發現右側乳房有硬塊,因害怕而到醫院求診,醫師觸診時,發現右側乳房明顯有一腫塊,立即安排乳房超音波檢查,右側乳房外上方約有2.4公分的腫瘤,邊緣平整,無明顯血管供應,再經過細針抽吸後發現為異常細胞,醫師以乳房腫瘤微創手術切除腫瘤,傷口只有約0.3公分,完全不影響乳房外觀,開完刀即可回家,不需住院,目前陳姓女病患已回復正常生活,持續追蹤。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乳癌的發生率在近10年來成為女性最常發生的癌症,乳癌也佔婦女癌症死亡排名的第4位,45至49歲為國人婦女乳癌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古君平指出,乳房良性腫瘤切除是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切除,但往往會留下2至4公分的疤痕,術後外觀較差,若患者有蟹足腫,過度增生的疤且會痛體質,疤痕將更為明顯,且許多病患的乳房良性腫瘤一長就是好幾顆,若以傳統手術切除,有時須開幾個傷口才能將腫瘤移除乾淨,導致乳房外觀「千瘡百孔」。而此次手術採用的乳房微創手術,是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腫瘤切除,可藉由移動探針來移除2顆以上的腫瘤,並且只要1個0.3公分的傷口即可,不需增加傷口,即可移除3公分以下的腫瘤,術後恢復時間較短,也不易有傷口感染的問題,並擁有較佳的術後外觀,適合腫瘤小於3公分、良性腫瘤,及有蟹足腫體質的病患。古君平也提醒,女性從20歲開始做自我檢查,40歲以上女性,每2年交替進行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檢查,至於乳癌高危險群婦女,應與醫師討論,何時開始定期檢查。
-
2020-08-17 科別.骨科.復健
側面肋骨骨折最痛!醫師告訴你最常骨折的肋骨在這裡
路邊新裝了分開行人與車子的黃色小柱子,老林沒注意騎腳踏車就撞了上去,整個人重摔在地,以為只是皮肉傷,但胸部很痛,照了X光後發現,右側第3到第7肋骨全斷了。最常骨折第7到第10根肋骨兩側各12支構成胸腔,保護肺臟、心臟等重要器官,與橫膈膜配合完成呼吸動作。1到7稱作真肋骨,完全固定在胸骨與脊椎;8至12則是假肋骨,其中8至10根靠軟骨連接到胸骨上,而11至12後兩根就只有一端固定在脊柱上,稱作浮動肋骨。很多原因會造成肋骨骨折,包括車禍、運動、高處跌落造成的撞擊,或是划船、游泳、打高爾夫球的重複動作,持續的嚴重咳嗽,甚至急救時的胸部按壓等。最常骨折的是第7到第10根,而第1、第2根在比較深處,所以很少骨折。側面肋骨骨折最痛不過,一旦受傷通常是嚴重頭頸部外傷的結果,且會傷及重要神經血管。中段肋骨骨折斷端容易刺傷肺部,下段骨折則容易刺傷脾、腎、橫膈膜。側面肋骨骨折最痛,後面次之,再來是前面。急性期的治療,主要是減輕疼痛、縮短插管使用呼吸器的時間、早日下床活動;長期治療的考量,是慢性疼痛控制、肺活量的維持、早日返回工作崗位、好的生活品質以及胸廓不變型。保守治療多在6周癒合以往肋骨斷採取保守治療,大多在6周癒合。但人一天約要呼吸2萬次,若肋骨斷掉,只要呼吸就痛,且斷掉的肋骨可能位移刺傷內臟。若傷及肺部、肋膜,造成氣胸、血胸,可能要插管使用呼吸器;若是左側背後骨折,可能刺傷主動脈,有生命危險。保守治療自行癒合,也易造成胸廓變型、肺活量降低,影響肺功能及增加肺炎機會;慢性持續疼痛加上無法使力,會嚴重降低生活品質。因此,對於肋骨骨折的治療,現在傾向積極手術內固定治療。2013年歐美專家的共識,採用手術有三大重點,包含病情一定要開刀、疼痛難以忍受及提升生活品質。其中包括3根以上的骨折、位移超過肋骨寬度、連枷胸(兩端斷裂)、情況惡化需要插管、使用靜脈注射止痛劑等。手術原則是側面固定有人會質疑疼痛難忍就要開刀嗎?其實疼痛不只是疼痛,還會讓你不敢用力呼吸、不敢咳嗽、不容易清除痰液而造成肺炎,讓你不敢翻身、不能好好睡覺休息,傷口不容易癒合。當然決定手術前,還是要評估其優劣。手術時並不是每一根斷的肋骨都要固定,一般原則是側面的、後面的、中間的優先,上面的、下面的其次。全部都固定反而會限制呼吸功能及造成術後不適。以往認為老人家手術風險高而採取保守治療,現因可減輕疼痛、改善呼吸功能、幫助排痰、降低死亡率,手術對年長者而言,反而比年輕族群更需要而且得到更多好處。要查是不是骨質疏鬆如何處理肋骨骨折要考慮很多狀況,採取對病人最有利、最適合的方式,不管是保守治療、手術,還是合併兩者。當然還要查一下為什麼會骨折,看看是不是骨質疏鬆了,或是多發性骨髓瘤等。
-
2020-08-17 科別.耳鼻喉
大吃大喝後嘔吐正常?醫:發生這事死亡率幾近100%
65歲楊先生日前與許久未見的親友相約吃火鍋、喝酒,一個晚上大吃大喝,相談甚歡,返家後因酒醉不適,如廁嘔吐,但胸口卻突然一陣劇痛,慘叫一聲後便不省人事。家人發現他遲遲沒出來,前往查看,才趕忙將昏迷的他送至醫院急診,施予急救並緊急照會胸腔外科,診斷為「自發性食道破裂」,且已引發敗血性休克,立即執行緊急手術搶救。自發性食道破裂 易發生在大吃大喝且酗酒後嘔吐食道上接咽喉、下接胃,是具有輸送食物功能,由肌肉組成的通道,長約20至25公分。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程建博主任指出,「食道破裂」多見於胃鏡、食道鏡等侵入性檢查處置造成的傷害,而「自發性食道破裂」則較少見,一般容易發生在大吃大喝且酗酒後嘔吐的人。因食道下段左後方的生理結構較薄,當吃進過多食物及酒精,腸胃蠕動變差,胃部膨脹,一旦嘔吐,喉嚨緊縮、胃部壓力往上擠壓,食道壓力劇增,即有破裂風險。然而,食道破裂的診斷必須倚賴病人的病史及胸腔影像檢查,當肺部影像發現肋膜腔有積氣、積水時,加上病人有大吃大喝、嘔吐等病史,醫師便會強烈懷疑食道破裂,進而造成食物從胃流到胸腔內的可能。以楊先生為例,程建博主任先以內視鏡檢查病人胸腔內部的狀況,在肋間開一約5公分的小傷口,清除食物、油漬、胃液,再以生理食鹽水大量沖洗整個胸腔,確定乾淨無殘留物,才能進行修補。考量術後病患無法由口進食,在手術時為他做一空腸造廔,以方便灌食、提供營養;術後,放置胃管引流,密切觀察是否有癒合不佳的滲漏情形;十天後,再行食道攝影,確定沒有滲漏、逆流、狹窄,即能採軟質、流質飲食;一個月後則能恢復正常飲食。食道破裂未即時治療 死亡率幾近100%程建博提醒,食道破裂若未即時發現而拖延治療時機,恐因食物、胃液積聚胸腔內,引起嚴重發炎反應,甚至導致敗血症,死亡率幾近100%。因此,在大量進食、酗酒、嘔吐後胸口劇烈疼痛、不適,即懷疑食道破裂可能,須盡早就醫,施予手術治療治療、修補,以提高治療成功的機會。最重要的一點,則是應盡量避免暴飲暴食與酗酒,以免因此造成腹脹嘔吐而傷及食道,危及生命。延伸閱讀: 「火燒心」未必跟胃有關! 盤點8大症狀恐是心臟血管出問題 食道癌最愛這3樣東西! 除了戒掉,日常還要做這些事預防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8-16 科別.骨科.復健
健保大數據/頸椎椎間盤病變 4大醫療院所
三軍總醫院頸椎手術選擇多 內視鏡全台少有全國「頸椎椎間盤病變」門診就診人數,由骨科聞名的三軍總醫院奪冠,成為排行榜前三名中唯一的醫學中心。三軍總醫院脊椎骨科主治醫師陳秋銘分析,可能與三總在頸椎手術治療方面,相較於其他醫院有更多元手術選擇有關,甚至連目前台灣少有人在做的頸椎內視鏡都可提供服務。陳秋銘解釋,三總頸椎手術方式選擇多,可以為患者提供最適合的手術,治療滿意度高,做出口碑。再加上三總本身就以骨科聞名,自然吸引不少頸椎、肩膀、後背疼痛的患者就醫。另外,國軍弟兄負重容易出現腰椎椎間盤突出問題,到三總就診,可能也會連帶發現頸椎問題。一般醫療院所執行人工頸椎手術多為脊椎融合術、頸椎椎間盤切除術或微創手術。陳秋銘說,頸椎內視鏡手術相對上述傳統手術是較新穎的方式,國內很少有醫院有在做,但三總有培訓相關專業醫師及設備。頸椎內視鏡手術雖無健保給付,但術後傷口僅1公分,是現有頸椎手術中最微創。但頸椎內視鏡手術並非每位患者都適用,陳秋銘表示,內視鏡手術專門治療頸椎椎間盤突出,且可否使用全視病灶位置而定,椎間盤突出位置在後外側才適合。若是椎間盤突出在前位或有頸椎狹窄問題,陳秋銘建議選擇傳統手術,如脊椎融合術、頸椎椎間盤切除術等較為合適。患者在選擇手術方法前,務必與骨科醫師討論。 林口長庚避免頸椎疾病 不要墊高枕頭治療頸椎椎間盤病變手術以脊椎融合術、椎間盤切除術為主要手術方式,而這兩種手術執行數都由林口長庚奪下冠軍。林口長庚骨科部脊椎科主任賴伯亮表示,頸椎椎間盤病變隨著人口老化加上「低頭」的不良習慣,加速疾病的發生,其餘的原因多為外傷所致。頸椎椎間盤病變最常使用的兩種手術為脊椎融合術、椎間盤切除術,兩種皆是從脖子前側的頸椎周邊肌肉畫開傷口,脊椎融合術則是利用顯微鏡放置人工墊片或是患者自身骨頭,以放鬆肌肉,改善神經狹窄導致的四肢麻痛感。椎間盤切除術則是磨掉椎間盤突出處,再視需求植入人工椎間盤。賴伯亮表示,林口長庚對於這兩種手術都有專門團隊,包含腦神經外科、脊椎科醫師等,主要的顯微鏡設備足夠,且複雜的頸椎椎間盤病變,也都能搭配不同的團隊處理。賴伯亮表示,頸椎椎間盤病變常被誤為五十肩,常有診斷錯誤,導致開錯位置送來林口長庚協助的案例。他呼籲,民眾盡可能預防頸椎椎間盤病變,降低低頭看手機、電腦的時間,特別是不要墊高枕頭,頭部跟身體呈現「L型」,此舉是頸椎椎間盤病變患者最常做的動作。當手部、肩頸麻痛感超過兩個月,透過復健等方式都沒辦法改善,就得懷疑是其他疾病引起。高雄七賢脊椎外科全程顯微手術 確保病患安全高雄七賢脊椎外科醫院是全台第一家獲衛福部核准創設的脊椎外科醫院,醫療設備比照醫學中心等級,吸引不少患者求治。院長黃旭霖表示,醫院除以高頻熱凝療法治療頸椎問題,更採用顯微手術置換人工頸椎,安全性更高。3C產品盛行,低頭族增多,不只年輕人滑手機滑到頸椎出毛病,銀髮個案也愈來愈多。有人因頸椎退化或壓迫神經,痛到手臂乏力,最終接受人工頸椎置換,七賢脊椎外科一個月就開幾十台刀。副院長蔡東翰表示,頸椎有七節,統管的神經系統僅次於大腦。一般頸椎造成的病變約可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自主神經型多種,輕則手麻、畏光、頭痛、胸悶,嚴重的會下肢癱瘓,多數醫院只注意到神經根型、脊髓型症狀,七賢脊椎外科則注意到較少被關照的交感神經型,解決許多病患困擾。院長黃旭霖表示,醫院除器械設備及「護病比」比照醫學中心等級,更網羅神經外科專業團隊。脊椎治療部分發展無鋼釘手術,開頸椎也採用顯微鏡手術,全程在顯微鏡底下操作,病人安全更有保障。黃旭霖說,過去置換人工頸椎,是將椎間盤切除再融進骨塊,骨塊分為自費及健保給付;另種選擇是換上陶瓷等材質的「活動關節」,不過費用偏高。不管哪種,手術時間及安全性都差不多,患者可視經濟能力決定。新北市佑達骨外科診所找到問題根源 才能對症解痛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位在新北市永和區的佑達骨外科診所,是基層診所頸椎椎間盤病變門診人數第一名。院長蔡宗穎表示,診治上會先了解病患不舒服的臨床徵狀,再從病痛的源頭治療,如果單純治療疼痛部位,並沒有解決病患的問題。「許多病患照了X光片無異狀,但身體還是不舒服。」蔡宗穎指出,一般民眾就診都會照X光,若無大礙醫師就會開藥、叮囑多休息。但很多問題並不是靠吃藥就能解決,身體的軟組織或韌帶受傷,無法靠X光找出來。蔡宗穎說,除了X光,還會配合超音波檢查,例如,病患腳踝扭傷,還會有撕裂傷,就可透過超音波定位出受傷確切位置,增加治療效果。他舉例,上班族因長時間久坐,覺得膝蓋不舒服,但其實根本問題是在臀部,因骨盆不穩造成臀部的薦髂韌帶受傷,因為不舒服進而改用大腿外側筋膜活動,才導致膝蓋磨損疼痛。他說,如果是扁平足治療,會看足弓是否對稱,但問題在於小腿肚筋太緊、有沾黏,或足弓不正內翻導致腳背延長,筋膜才會被拉扯。病患感覺到「疼痛」是結果,醫師要像偵探一樣找病痛源頭。蔡宗穎表示,只有10%的病患需要手術治療。一般診所會建議病患多休息,但他認為,要找到病患的「弱連結」,加強比較弱的部位,讓筋膜放鬆,搭配物理治療等一條龍治療,讓關節活動穩定度更好,進而得到改善,這也是診所的治療特色。
-
2020-08-16 科別.骨科.復健
健保大數據/患者破20萬!低頭催人老 頸椎病變年輕化
放眼望去,「低頭」是人類的日常風景,原本應該往前凸出的頸椎,硬是被反向硬凹,經年累月造成椎間盤病變。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三年的頸椎椎間盤病變人數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趨勢。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系列20,分析全台頸椎病變患者狀況,作為民眾就醫參考。患者逐年上升 中壯族群最多健保署統計,頸椎椎間盤病變患者逐年上升,106至108年就醫人數分別為19萬1965人、20萬1447人、20萬3512人,男女比率相當。就醫年齡以50到59歲的中壯年族群人數最多,連續三年超過五萬人,占所有就醫人數二成五,40到49歲、30到39歲族群緊追在後,分別占兩成及一成五,可見頸椎椎間盤病變有年輕化的趨勢。不過,60至69歲族群也值得關注,平均每年就診人數3萬7千多人。物理治療、復健費用 年年增長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滑手機、看平板電腦,現在的人長時間「低頭」,造成頸椎椎間盤壓力過大,頸椎椎間盤病變可說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常見導致劇烈疼痛或影響活動,症狀輕微者需復健、避免椎間盤壓迫神經;嚴重者若壓迫到頸椎神經,造成麻木感或影響生活,甚至須經醫師評估後開刀治療。除了就醫人數增加,統計也發現,106至108年頸椎椎間盤病變患者使用物理治療的人數、件數及費用,年年都有增長。李伯璋表示,不只頸椎、椎間盤病變疾病患者接受物理治療的人數及件數增加 ,健保在整體復健費用上,近年都呈現成長。骨裂不自知 舊傷不能輕忽除了低頭族容易發生頸椎等病變,李伯璋也認為不能忽視「舊傷」,也就是過去外傷造成的影響。他舉例,他的兒子日前半夜起床上廁所,未留意階梯而滑倒,整個人倒在地上。第一時間想說是否會到導致腰椎受傷,但當下還好能起身,感覺沒什麼問題。但仍不放心,他兒子隔了幾天又去醫院照X光,竟發現腰椎有裂痕。但進一步了解,發現那是舊傷,原來是小學時受傷留下的傷口。舊傷已不再疼痛,但因滑倒照X光被發現。李伯璋說,兒子近期運動、跑步時格外小心,後來疼痛感漸漸緩解。人工椎間盤 年輕族群接受度高值得一提的是,若頸椎椎間盤病變嚴重,必須接受手術治療,傳統使用頸椎融合術,但術後頸部活動度受限,近年臨床上多採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雖為自費且金額較高,但可保有原本頸椎活動能力,也較能避免後續關節病變,較受年輕族群歡迎。李伯璋說,因脊椎手術跟神經有關係,民眾會比較慎重,透過多比較、打聽甚至口耳相傳,從中挑選出適合自己、可信任的醫師。但有些骨科名醫自行開業,專業度與知名度獲民眾信賴,當然也成為民眾選擇因素之一。醫材價差大 先上網比價由於健保並未給付頸椎人工椎間盤,有民眾反應,同樣是椎間盤置換,有些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的價格落差很大,甚至可差到十幾萬元之譜。健保署曾經統計,治療退化性椎間盤等疾病的人工頸椎椎間盤,目前多數院所收費約25.5萬元,最高可達30萬元。透過健保署「醫材比價網」查詢,各醫療院所頸椎人工椎間盤價格不同,同一品牌在A醫院為24萬元,B醫院卻要近30萬元,價差高達6萬元。李伯璋建議,民眾在手術治療前,可先至健保署「醫材比價網」,透過醫材類別、品項代碼、縣市等欄目,先查詢醫材價格。
-
2020-08-14 科別.骨科.復健
腰酸背痛別輕忽,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8種方式可治療!
小廷是個有運動習慣的年輕男性,一次重量訓練後忽然感覺到腰酸背痛,起初認為只是訓練過量不以為意,認為只要休息自然會好轉,然而休息超過一個月不見改善,後續更有下肢無力、痠麻等症狀甚至影響正常生活作息,至醫院就診才發現竟是椎間盤突出...淺談椎間盤突出(HIVD)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有軟骨充當緩衝墊,這種軟骨就稱為椎間盤。椎間盤構造又分為內部的髓核與外圍的環狀纖維,當外圍環狀纖維產生破裂,造成髓核突出或者椎間盤變形、移位或破裂就會壓迫到附近的脊髓與脊神經,稱為椎間盤突出,可能就會造成患者症狀不適。突發性的椎間盤突出以青壯年者居多,有人統計20-50歲者達70%以上;男性多於女性(約4-6:1)。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與危險因子 ●年紀:好發於20-50歲●姿勢不正確、彎腰駝背、滑手機頸椎前傾●肥胖:體重過重,腹部突出導致腰椎壓力承受增大●腹肌背肌肌力不足或健身姿勢不正確:肌肉無力導致椎間盤支撐力不足壓力過大,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的症狀下背疼痛是椎間盤病人來求診最常見主訴,然而並非有下背痛的患者皆有椎間盤突出,較常見的特徵症狀有●有明顯舒緩與加重因子:噴嚏、咳嗽、彎腰加劇、躺下舒服●合併有神經症狀:疼痛輻射至腿足、小腿、大腿後側有抽搐痛、患肢皮膚上發麻、感覺異常、下肢遲鈍、深部肌腱反射減弱、坐骨神經痛●長期症狀造成姿勢上的變異:向健側傾斜、站立時骨盆傾斜●如病程拉長則有晚期症狀:背後看起來扁平、腿部肌肉無力萎縮、反射消失。疾病如何診斷病人來求診後,診間內會理學檢查作初步診斷,常會發現有: ●坐骨神經上深部觸診會感壓痛●受影響神經根皮節之客觀性感覺喪失●仰臥直抬腿測試(Single leg raise test; SLRT):仰臥在床上將腿伸直,抬起其中一腳,抬起的過程中讓臀部緊貼在床上。正常抬起的角度可至70度以上,如果抬起角度於30-70度時出現明顯的疼痛加重,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影像檢查包含: X光片、脊椎攝影、核磁共振攝影(MRI)、電腦斷層掃描(CT)等,醫師會依照病患之症狀與診斷安排適當的影像學檢查。 治療方式●保守治療: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多從完整的非手術治療計畫下開始,如非手術治療的復原不佳或持續惡化則需要手術治療。約80%的椎間盤突出可在保守治療下有良好預後●休息:在急性期盡量臥床休息、減少平時活動量,減少患部承受負重的活動。藉著減少患部承受正常負重的活動所形成的壓力,來緩解疼痛,同時減少髓鞘內壓力,如此通常可使突出之椎間盤自刺激神經根的位置上離開。纖維環裂縫可能形成疤組織,因此可以防止椎間盤繼續突出。●藥物治療:適當止痛藥物可以緩解疼痛、鬆弛肌肉,減緩病患急性期不適。除了使用藥物外還可以配合深部超音波熱療法與局部熱敷來緩解疼痛、鬆弛肌肉●物理治療:在急性期疼痛緩減後,可進行適當的運動訓練背部肌肉、核心肌群等,如仰臥起坐、將骨盆抬高及膝胸運動等幫助椎間盤穩定脊椎穩定度●矯正姿勢:養成正確的姿勢(包括站姿、坐姿與行走姿勢),減少復發的機會●運動:動作應平穩緩慢,不可快速,持之以恆才有效。在做運動時,如果疼痛增加或症狀變明顯應馬上停止該運動●手術治療:當個案對保守療法不發生反應時,或是神經功能障礙日趨嚴重造成運動或感覺麻痺、括約肌控制能力喪失、垂足、疼痛嚴重,影響到個案之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時,則必須採用手術治療來緩解病況。研究統計指出,手術治療有90%左右的成功率。●微創內視鏡脊椎手術: 隨著醫療進步與符合現代人生活需求,目前針對椎間盤突出使用微創內視鏡手術已經成為趨勢。相較傳統手術的優勢包含:傷口小破壞少、失血量少、住院與復健期縮短與併發症較低等好處。目前常用技術有單通道內視鏡手術與雙通道內視鏡手術,傷口約在1公分左右(一塊硬幣直徑約2公分),都能達到良好的手術效果。 小突出大影響多數病患可以保守治療治癒,然而對保守治療效果不彰或嚴重個案仍需要手術介入。本院脊椎骨科是台灣最早鑽研脊椎內視鏡手術的先驅之一,長期致力於發展微創脊椎手術,透過小傷口微破壞解決大問題、嘉惠病人。不僅於老年患者,椎間盤突出也是年輕人下背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小小的椎間盤突出就可能造成病患極大的症狀與生活困擾。各位朋友如有下背痛的問題或者擔心有椎間盤突出的情形,請洽專業醫師尋求完整的治療計畫,也歡迎到本院骨科部脊椎外科讓我們為您做進一步的診療與諮詢。
-
2020-08-13 科別.泌尿腎臟
老婦罹「股疝氣」 微創腹腔鏡手術解其心頭患
一名73歲婦人洗澡時發現右鼠蹊部突然鼓起一團,雖然平躺或休息後腫塊便會自然消失,但每當久站或咳嗽打噴嚏時,又會感覺腫塊突出,令她相當緊張,醫檢查發現是罕見的「股疝氣」,經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才讓她恢復正常。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醫師蕭子玄說,婦人育有5名子女,因疏於運動,體型較為肥胖,加上年輕時從事勞動力工作,造成腹內壓增加,當腹部下壓用力時,大腿與腹部交接處的組織在股骨窩處由上往下突出,所幸腸子、腹腔網膜等組織尚未穿過股環組織脆弱部份,免於腸子壞死的風險。他說,鼠蹊部疝氣可分為腹股溝疝氣和股疝氣,但兩者突出所經過的孔徑不同。腹股溝疝氣突出位置較高、較內側;股疝氣突出於腹股溝外下側的股孔,從腹股溝外側、大腿上方突起。因股疝氣比腹股溝疝氣更容易出現絞勒的危險,故一旦診斷出股疝氣,應盡快進行修補,以免產生腸壞死等併發症。蕭子玄說,股疝氣常見於女性,尤其是生過好幾胎的中老年婦女,發生率僅佔所有疝氣2-3%;因股疝氣會於鼠蹊部造成疼痛,常被誤認為腹股溝疝氣,此時需要由經驗豐富的醫師藉由觀察鼓起位置,以及觸診鑑別診斷,才能避免於術中開錯孔洞,造成更大的傷害。他說,當腹壁結構薄弱,進而造成缺損時,無法透過藥物改善,雖然可以利用穿戴式輔具「疝氣帶」緩解症狀,但治標不治本,仍需依靠外科手術才能根治。方法是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於下腹壁小傷口進入腹腔內,將突出的疝氣囊拉回至腹腔中,並於缺損處補上一塊人工網膜,術後隔天即可出院。蕭子玄也提醒,疝氣並非男性的專利,若是多產婦、長期便秘、咳嗽不止、肥胖的女性,平時都應多喝水、多吃高纖食物預防便祕,並良好控制體重,提重物時施力要正確,才能預防發生股疝氣。
-
2020-08-13 科別.消化系統
37公斤紙片人一天跑廁所10多次 原來闌尾長腫瘤
60歲詹姓婦人身高150公分,體重只有37公斤,身材猶如紙片人,她因連日頭暈、嗜睡送急診治療,經電腦斷層掃描確認是膽結石併發胰臟炎,原要安排切除膽囊,但術前檢查發現闌尾長腫瘤,經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高國堯與大腸直腸科醫師方佳偉跨科合作,以機器手臂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一舉切除兩個病灶,讓婦人回復正常生活。詹婦表示,她每天如廁10餘次,糞便幾乎都呈水狀,長期腹瀉,以致營養吸收不了,也曾經到大醫院檢查,卻都查不出原因,10餘年來一直靠胃腸藥度日。方佳偉表示,「闌尾腫瘤」是一種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幾乎沒症狀,要長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導致消化不良或食慾不振,引發類似腹脹、腹痛等急性闌尾炎症狀。一旦腫瘤越來越大阻塞闌尾,可能因闌尾發炎造成感染,出現敗血等症狀,有致死可能。方佳偉進一步說明,闌尾癌在大腸直腸癌症中,只有1~5%的發生機率,因初期症狀很不明顯,就算病人右下腹疼痛,也容易被當成便秘、吃壞肚子等一般問題處理。詹婦透過機器手臂實施腹腔鏡微創手術,一次切除2個病灶。方佳偉說,詹婦的腫瘤已出現早期病變,且闌尾擠壓到盲腸,單純切除闌尾已經不夠,尤其腫瘤已逾2公分,為避免闌尾腫瘤癌化,甚至有看不見的癌細胞轉移,因此一併切除右半邊部分結腸。詹婦表示,因為膽結石併發胰臟炎就醫,還好一般外科醫師術前仔細評估,發現闌尾長腫瘤,能一次解決兩個疾病,又是微創手術,手術恢復快、傷口只有一點點,真的很感謝。
-
2020-08-13 癌症.抗癌新知
早期肝癌存活率 最新統計嘉基領先全國平均值
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早期肝癌民國102年到106年平均治療存活率為59.87%,嘉義基督教醫院為63.84%,不僅領先全國平均值,也高於醫學中心,嘉基採「肝癌電燒」,降低治療危險性,一名劉姓男子利用電燒治療肝癌,當時住院僅4天,已5年未復發,許多朋友都不知道他得過肝癌,感謝嘉基讓他恢復健康身體。嘉基院長姚維仁、胃腸肝膽科醫師陳柏岳等人今天透過「嘉基早期肝癌存活率優於全國」記者會,慶祝近5年的亮眼成績,院方也以牛肝示範電燒狀況,被治癒的劉男也現身說法。劉男說,他是65歲的退休勞工,本身患有慢性C型肝炎數十年,過去由於沒有症狀,並未定期追蹤,5年前,他因稍感疲憊,前往嘉義基督教肝膽科求診,發現代表肝癌指數的胎兒蛋白暴增,於腹部超音波下發現3公分的肝癌,接受肝癌電燒治療,又服用C型肝炎的新式口服抗病毒藥,將困擾數十年的C肝病毒清除,如今都未復發。陳柏岳表示,過去的早期肝癌患者,多半只能接受開刀切肝或是風險更高的換肝手術,對於年紀較大、體能較差或是無法承受重大手術的患者而言,是高危險性治療,嘉基讓早期肝癌患者接受「電熱射頻燒灼術」,也就是俗稱的「肝癌電燒」,得到相當大的成效。陳柏岳說,肝癌電燒的最大好處,就是對於中小型的肝癌,可以達到與開刀或換肝相同的治療成功率,在患者身上只會留下微小的電燒針傷口,住院時間多半只有3到5日。陳柏岳表示,嘉基對較大型的肝癌,也能採取多針燒灼治療,2年前引進最新的肝癌微波治療,肝癌清除更迅速,也買入最新的腹部超音波機型,可以融合患者的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搭配去年台灣剛引進的超音波顯影劑注射,幾乎可以讓所有肝臟內躲藏的腫瘤全部現形。
-
2020-08-12 科別.耳鼻喉
忍不住挖鼻孔卻是防疫NG行為 醫師教你最佳處理方式
「挖鼻孔」、「揉眼睛」等小動作常在無意間把病菌帶進身體,尤其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國內面對境外威脅第二波疫情蠢動時,這兩種動作皆被視為「NG防疫行為」。每人每天分泌一公升鼻水但面對看不見終點的疫情,民眾即使能忍住一時,也沒辦法終生不動鼻孔的歪腦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榮哲表示,清理鼻垢不是不行,而是應該在乾淨的狀態下清理。「十人中就有九人,每天會挖一次鼻孔或無意識去摸鼻子。」陳榮哲指出,人體每天分泌一公升鼻水,與附著在鼻毛上的病毒、細菌、灰塵等結合後,從鼻腔往食道流動,進而保持鼻腔清潔與健康,換言之,每人每天至少會吃下一公升的鼻屎。不過,當鼻前庭太乾或鼻毛太短,都可能讓鼻水無法有效地與附著在鼻毛上的病菌結合,進而往食道流動,反而因太乾而卡在鼻孔內,成為鼻屎,讓人忍不住想清理。坊間常見的挖鼻孔方法,不脫3種類型,用手指、用衛生紙、用特別留的指甲挖鼻孔,但陳榮哲說,這3種方式都有各自的風險。鼻腔若有傷口 易增發炎機會陳榮哲表示,人類雙手每天接觸幾十萬種病菌,若用一指神功直搗鼻腔,等於是把數十萬種病菌直接放入鼻腔內,包含流感病毒、細菌、新冠病毒、感冒病毒等,體內免疫系統雖會在第一時間抵禦外敵,但當免疫系統沒這麼強壯時,就是病菌開始作祟的時刻。用手指頭挖鼻孔時,若鼻腔恰好有傷口,此舉就會增加鼻腔發炎的機會,傷口結疤後,一陣癢感襲來又誘發挖鼻孔的動機,反覆挖了結疤又挖,最終可能導致萎縮性鼻炎、鼻粘膜萎縮、鼻水分泌減少,降低鼻腔防禦功能,容易出現慢性氣管炎、鼻竇炎等疾病。愛用手挖 鼻內長痘痘機率高臨床也發現,愛用手挖鼻孔的民眾,鼻孔內長痘痘機率也比一般人高。陳榮哲說,幾乎所有鼻腔毛囊炎的患者都是愛挖鼻孔所致,且鼻腔內毛囊炎相對難處理,有些患者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而危及生命。陳榮哲表示,使用衛生紙或面紙揉成圓柱狀挖鼻孔,看似安全,其實造成鼻腔傷害的風險恐怕比手指更嚴重,衛生紙或面紙質地柔軟,但跟鼻腔內組織相比,仍是相對粗糙,且許多人常用旋轉方式把揉成圓柱狀的衛生紙放入鼻腔,非常容易造成鼻腔破皮、受傷。流鼻血 建議用手捏兩側鼻翼同理,當流鼻血時,也不要用揉成圓柱狀的衛生紙,放進鼻孔中止血,反而會更傷傷口,建議用手捏住兩側鼻翼,頭往前傾,約10分鐘內就能止血,也不會增加鼻孔內傷口的負擔。至於留指甲專挖鼻孔的民眾,這是最不建議的做法。陳榮哲指出,通常留指甲挖鼻孔的民眾,雖然自稱「專用」,實際上常兼具挖耳朵的功能,東挖西摳,殘留病菌恐更多,加上指甲尖銳,更容易讓鼻腔受傷。陳榮哲建議,若要用手指頭挖鼻孔,最好先徹底洗手,並在乾淨的環境中進行,例如在家裡;或者用「擤」的方式,將鼻屎擤出來,擤鼻屎時,不要兩個鼻孔一起出氣,而是壓住一側的鼻孔,單側擤鼻屎,才不會造成耳朵的壓力。最好方式 拿棉花棒塗凡士林最好處理鼻屎的方式,則是拿棉花棒塗抹凡士林,去除癢感後,透過人體自我機制排除,不需要特別刻意去清理。平時則建議讓鼻孔「暖一點」,戴口罩或是塗凡士林保濕,能避免鼻屎帶來的癢感,降低想挖鼻孔的欲望。
-
2020-08-12 科別.耳鼻喉
實在忍不住不挖鼻孔怎麼辦? 醫師教你這一招
「挖鼻孔」、「揉眼睛」等小動作常在無意間把病菌帶進身體,特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國內面對境外威脅,第二波疫情蠢動,這兩種動作皆被視為「NG防疫行為」。面對看不見終點的疫情,民眾即使能忍住一時,也沒辦法終生不動鼻孔歪腦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榮哲表示,清理鼻垢不是不行,而是應該在乾淨的狀態下清理。「十人中就有九人,每天會挖一次鼻孔或無意識去摸鼻子。」陳榮哲表示,人體每天分泌一公升鼻水,與附著在鼻毛上的病毒、細菌、灰塵等結合後,從鼻腔往食道流動,進而保持鼻腔清潔與健康,換言之,每人每天至少會吃下一公升的鼻屎。不過,當鼻前庭太乾或鼻毛太短,都可能讓鼻水無法有效地與附著在鼻毛上的病菌結合,往食道流動,反而太乾而卡在鼻孔內,成為鼻屎,讓人忍不住想清理。坊間常見的挖鼻孔方法,不脫三種類型,用手指、用衛生紙、用專門挖鼻孔的指甲清理,但陳榮哲說,這三種方式都有各自的風險。陳榮哲表示,人類雙手每天接觸幾十萬種病菌,若用一指神功直搗鼻腔,等於是把數十萬種病菌直接放入鼻腔內,包含流感病毒、細菌、新冠病毒、感冒病毒等,體內免疫系統雖會在第一時間抵禦外敵,但當免疫系統沒這麼強壯時,就是病菌開始作祟的時刻。用手指頭挖鼻孔時,若鼻腔恰好有傷口,此舉就會增加鼻腔發炎的機會,傷口結疤後,一陣癢感襲來又誘發挖鼻孔的動機,反覆挖了結疤又挖,最終可能導致萎縮性鼻炎、鼻粘膜萎縮、鼻水分泌減少,降低鼻腔防禦功能,容易出現慢性氣管炎、鼻竇炎等疾病。臨床也發現,愛用手挖鼻孔的民眾,鼻孔內長痘痘機率也比一般人高。陳榮哲說,幾乎所有鼻腔毛囊炎的患者都是愛挖鼻孔所致,且鼻腔內毛囊炎相對難處理,有些患者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而危及生命。陳榮哲表示,使用衛生紙或面紙揉成圓柱狀挖鼻孔,看以安全,但造成鼻腔傷害的風險恐怕更比手指更嚴重,衛生紙或面紙質地柔軟,但跟鼻腔內組織相比,仍是相對粗糙,且許多人常用旋轉方式把揉成圓柱狀的衛生紙放入鼻腔,非常容易造成鼻腔破皮、受傷。同理,當流鼻血時,也不要用揉成圓柱狀的衛生紙,放進鼻孔中止血,反而會更傷傷口,建議用手捏住兩側鼻翼,頭往前傾,約10分鐘內就能止血,也不會增加鼻孔內傷口的負擔。至於養指甲專挖鼻孔的民眾,這是最不建議的做法。陳榮哲表示,通常留指甲挖鼻孔的民眾,雖然自稱「專用」,實際上常兼具挖耳朵的功能,東挖西摳,殘留病菌恐更多,加上指甲尖銳,更容易讓鼻腔受傷。陳榮哲建議,若要用手指頭挖鼻孔,最好先徹底洗手,並乾淨的環境中進行,如在家裡;或者用「擤」的方式,將鼻屎擤出來。擤鼻屎時,不要兩個鼻孔一起出氣,而是壓住一側的鼻孔,單側擤鼻屎才不會造成耳朵的壓力。最好處理鼻屎的方式,則是拿棉花棒塗抹凡士林,去除癢感後,透過人體自我機制排除,不需要特別刻意去清理。平時則建議讓鼻孔「暖一點」,戴口罩或是塗凡士林保濕,能避免鼻屎帶來的癢感,降低想挖鼻孔的欲望。•鼻孔保濕防挖技巧1. 戴口罩讓鼻腔保持溫暖2. 別過度修剪鼻毛3. 減少接觸忽冷忽熱環境4. 鼻腔乾燥時可塗凡士林資料來源/陳榮哲醫師製表/記者陳雨鑫
-
2020-08-11 科別.心臟血管
男子腳靜脈曲張10年腫脹麻痛 微創勾除手術治療改善
50歲的林姓男子超過十年深受靜脈曲張之苦,腳長期腫脹麻痛,曾動手術一次,但手術完卻痛了1個月,直到無法忍痛,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醫師利用「主軸靜脈雷射燒灼封閉手術」,及傷口僅有0.1公分的「微創勾除手術」,精準移除病變血管,解決長年靜脈曲張問題。林男說,手術完隔天就覺得改善,現在「走路像是在飛」。中醫大新竹附醫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表示,全台灣有20%民眾有靜脈曲張的問題,工作久站容易造成靜脈曲張,如老師、專櫃小姐、髮型設計師、空中小姐及醫護人員都要特別注意。靜脈曲張跟遺傳或個人體質有關,當腿部腫麻痛、小腿浮青筋、皮膚乾黑硬、傷口不會好或是半夜腿抽筋,建議立即就醫診治,可能合併發生的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及周邊血管疾病等嚴重疾病。翁啟峰說,「微創勾除手術」,傷口只有0.1公分,精準移除病變血管,在超音波的輔助定位下,採用精細手術器械,以心臟外科高規格放大影像,全程配戴4倍顯微鏡進行手術,清楚辨識病變血管再行移除,避免盲目破壞動作造成軟組織的受損,減少術後不適,同時也降低手術併發症的機會,患者傷口小,出血量少,恢復快當日就可返家。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有完整「一站式」服務,包含下肢靜脈曲張診療、血管超音波檢查、周邊血管檢查、靜脈顯像儀和顯微皮膚鏡檢查,提供準確迅速的檢查和治療。翁啟峰說,超音波是靜脈曲張治療的靈魂,在手術前使用超音波,定位血管病灶,提高治療的準確性,降低復發的機會。過去常以為是周邊動脈阻塞或是糖尿病問題造成的慢性傷口,其實近7成是「靜脈潰瘍」,運用精密儀器檢查,安排完善的治療方式,別把慢性傷口當成絕症。
-
2020-08-11 科別.心臟血管
輕忽靜脈曲張 肺栓塞恐要命
久站或久坐的人要小心!如果長期有腳水腫、小腿浮起的青筋或蚯蚓狀血管情形,千萬不可輕忽,恐有靜脈曲張問題,倘若置之不理,容易導致肺栓塞而有致命的危險。髂靜脈被壓迫 放置支架改善55歲的李先生今年初發現,每到下午或傍晚左腳就開始腫脹,有時腫到連鞋子都穿不下,但隔日早晨就會自行改善,他不以為意。近日因為走動明顯變喘又常胸悶,就醫檢查發現,他的肺部血管被一個大血塊塞住,導致缺氧,左腿深層靜脈出現長段血栓,經診斷是慢性深層靜脈血栓,誘發急性肺栓塞。經血管內超音波導管併藥物溶栓治療,李先生的呼吸急促和下肢水腫消失。後續檢查發現,左側髂靜脈被壓迫狹窄,放置靜脈支架改善回流後,徹底解決困擾他已久的腳水腫問題。日常生活中,下肢水腫並不少見,但這類偶發的生理性水腫,多發生在需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如因工作需久站或久坐的人身上。有時吃得較鹹或水喝得過多,也可能出現類似症狀,只要抬高雙腿配合適當按摩,通常都會緩解。若是下肢水腫頻繁出現,就得當心可能有病理性成因。單側下肢水腫 血管功能異常病理性下肢水腫可分為雙側或單側性。雙側性下肢水腫多由心臟、肝臟或腎臟功能異常引起,也常合併軀幹或上肢等全身性水腫,經使用藥物治療相關慢性病後,通常會獲得改善。但若是出現單側的下肢水腫,可能是血管功能出現異常。回收下肢血液的血管有淺層和深層靜脈系統。淺層靜脈較易擴張,長時間久站或久坐會使靜脈擴大曲張,在小腿上出現浮起的青筋或蚯蚓狀血管。持續惡化的靜脈曲張,可能使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膜永久損傷,造成血液逆流惡性循環,出現下肢水腫長期不消。深層靜脈異常則多跟血液回流不良,造成血栓阻塞有關,常見發生在長時間久站或久坐、長期臥床、肥胖、懷孕、血液黏稠度高或有惡性腫瘤病史的人身上。部分人因血管構造先天異常,導致後腹腔的髂靜脈被壓迫狹窄,血液回流困難進而產生血栓。輕者出現長期的下肢水腫,嚴重會有下肢疼痛、麻木,甚至有難以癒合的下肢傷口。血栓在下肢靜脈累積後,還可能順著血流進入肺臟,塞住肺部血管引起急性肺栓塞。剛開始會有活動變喘或胸悶,嚴重時則造成缺氧或急性心臟衰竭的致命情況。避免久站久坐 最好常換姿勢預防靜脈回流不良和血栓,應避免長時間久站或久坐,每小時最好改變姿勢,活動5到10分鐘。尤其長時間開車或乘坐交通工具時,最好不定時活動雙腳或轉動腳板,幫助血液循環流暢。另外,適當增加水分攝取,也可幫助減少血液黏稠度,避免血栓產生。有需要時,穿著醫療彈性襪,也可加速血液循環回流。習慣性單側下肢水腫的人,宜盡早就醫檢查,接受靜脈血管功能及超音波檢查,提早發現靜脈回流異常或血栓阻塞,並依檢查結果,決定是否繼續進一步的電腦斷層或血管攝影檢查。專業診斷後,針對較小的血栓盡早以抗凝血藥物治療。有較大血栓或藥物成效不彰時,也可及早接受微創超音波導管溶栓手術,或針對狹窄病灶進行支架置放,才能避免血栓致命疾病的發生。
-
2020-08-1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在疾病中,重新認識自己!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癌症病人的心聲」。一位罹癌病人在連續遭逢兩種癌症的打擊之後,深入地描繪她的內心世界,而得到在癌症醫院工作多年的資深精神科醫師的誠懇回應。他引經據典,與癌症病人分享如何照顧自己的健康,並能成為堅強快樂的人生勝利者。最後一位本身也是正在與癌症奮戰的文字工作者,介紹她與一位藝術家、兩位心理師最近在癌症希望基金會策劃下,共同創作一本有關情緒的新書,希望能幫忙癌症病人在憂鬱、焦慮、憤怒、孤單時拿回主動權。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普通人,過著平凡的生活,但當醫生宣布我得了子宮內膜癌的時刻,我腦子裡浮現的是電視劇中的情節,我應該是淚流滿面、手足無措,但是現實裡卻只感到一股荒謬與不真實感。在聽到醫師安慰我說,現在很多三十多歲的女性都得了子宮內膜癌,我還想著:「哇!我是流行的尖端耶!」我告訴自己按著病人應該走的行程,再次找醫師確診,做N個必要的檢查,討論手術行程,考慮手術休養期後向公司遞辭呈,安排好工作交接。一個月內就從懷疑病情到完成手術,然而一直到手術後傷口的疼痛,才終於感受到一絲真實,而切除的子宮,明明應該沒有感覺,但總讓我覺得身體好像有一塊空洞告訴我永遠失去了什麼。我告訴自己我還有卵巢,我很幸運的是分化良好的一期患者,不需要後續治療,只要定期追蹤,我就跟子宮肌瘤的患者一樣,生活沒有受到影響,從頭到尾我沒有掉過一滴淚。在滿一年的電腦斷層檢查時,發現我又得了卵巢癌,感覺冥冥中有股惡意,好像想再次確保我得到了教訓。在癌細胞復發蔓延與化療的威脅下,我終於崩潰得哭了,如果認真積極得接受治療與健康飲食作息,卻無法保證脫離疾病的威脅,終於只能承認我的人生真的失控脫軌了。 我的父母一得知我罹患癌症後,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會得,後來知道體重過重是癌症誘發因子,就責備怪罪我把自己搞到這個處境,他們把我生得健康,我卻自甘墮落,胖到得到癌症,這是我的懲罰。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脫離這個陰影,因為內心深處害怕,他們是對的,我的痛苦都是自找的。後來慢慢經由醫師輔導與外界資訊,逐漸學著釋懷了,對自己承認這確實是其中一項影響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接受自己現在的樣子,專注於未來該怎麼調整生活,該怎麼與新的自己共處。 常會覺得自己應該感恩,因為雖然得了兩種癌症,但是都是分化良好的一期,還有一絲好運眷顧著我逃離了化療。常覺得自己應該慶幸,在趨近於無的親友照顧之下,手術後的我,在虛弱、身體控制力下降與些許後遺症的情況下,臉色紅潤的不像病人。癌症好像一個開關,從此從身體到心靈都截然不同,我需要重新適應現在的自己。找工作時,我不敢說我是癌症病人,不敢再有尋找未來伴侶的想法,因為覺得自己不完整,回醫院追蹤時,只敢說去健康檢查。在看似健康的外在下,癌症成為我羞於提及的隱疾,深怕別人會對我另眼相看,就連自己都會催眠自己,那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總有一朵烏雲永遠壟罩著我,每次回診都帶著一股恐懼與不安,深怕聽到復發的壞消息,子宮卵巢那些從身體中切除的器官,會在心靈脆弱時候質疑我身為女性的意義,手術後遺留的後遺症,身體有時出現失去控制力的感覺。我只能強迫自己屏除嫌惡的心情,學著認識與接納新的自己,不論是身體或心理層面。 「生命是短暫的」,從前是書中的一句話,現在是我的處境,雖然現在算是健康的活著,但是癌症就像是人生旅途上的地雷,不知道走到哪裡時,又會再度爆炸。我只想在不定時的軟弱與陰霾之下,在重新適應生活的蹣跚步伐當中,盡可能地讓找到微笑的理由。老朋友說我是面無表情難以接近,生病後認識的新朋友都認為我總是笑得很可愛,而我只是想在目前灰色調的人生中,添上幾筆鮮豔的色彩。讓活著不僅是呼吸與心跳,更是試著珍惜我能感受到與出現在生命裡的一切,既然我的人生已經脫離了原本的軌道,那就試著為新的道路找到新亮點。一位朋友曾經跟我分享一句話「生命總在轉角處」,重新擁抱好奇,認識不同視野中的新世界。癌症確實是人生的轉捩點,期許自己不要沉淪在悲慘處境中,而是與重新認識自己,試圖與新的自己一起探尋世界的另一種樣貌,人生總是有選擇的,不在於實際的作法,而是自己的心態。 疾病強行按下暫停鍵,逼得我不得不將生活中的一切全部停下來,在不知道還有多長的生命旅程中,思考活著的每一天,都應該是對「我」是有意義的。從前總下意識地去看別人的臉色,無意識地把別人的需求擺在自己之上,生病後我才正視身上的壓力與總是難以開懷的心情。現在我會盡量為自己尋找快樂元素,常抬頭看一下天空,充滿陽光的湛藍天空很喜歡,奇形怪狀的雲朵很可愛,偶爾快閃的彩虹是小確信。我只想讓自己成為「自私的」、快樂的人,不再顧及別人的看法而束手束腳,把別人的心情與我的感受切割,不要以為委屈是為了大局著想,最應該照顧的是自己,能夠相伴一生的也只有自己。
-
2020-08-09 科別.眼部
「視而不見」 未必是老化 黃斑部病變悄悄上身
年紀大了,髮蒼蒼、視茫茫,但別以為視力下降、把直線看成歪線,「只是老了」。要小心,可能罹患了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者恐失明。醫師建議,50歲以上成年人若有視力減退或視覺改變,建議接受眼科檢查,若發現有黃斑部病變,一定要及早治療。中央視力損傷 常造成老年失明造成銀髮族失明的三大疾病包括白內障、青光眼以及黃斑部病變。其中,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在已開發國家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第一大原因。「黃斑部」是視網膜中央的感光區,具有辨別物體清晰度及顏色的功能,若發生病變將導致視力衰退、影像扭曲、所見顏色偏黃或較暗,更甚者為中心視野缺損,視線正中央出現黑影。亞東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翁芯瑀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常發生在65歲以上的長者,可分為乾性和濕性。約有十分之一的老年人都有乾性黃斑部病變,症狀較輕微。但有些原本為乾性的病人,經過一段時間後,會從乾性惡化成為濕性,在黃斑部附近產生新生血管,是不好的血管,會產生滲出物、積血,造成正中央視力的損傷。葉黃素僅防惡化 無法治療有些民眾為了防止黃斑部病變,瘋狂補充葉黃素。但翁芯瑀表示,葉黃素僅能減少惡化的機會而非治療,若發現已有濕性黃斑部病變,還是要接受治療,最常見的是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藥物。然而許多病人聽到眼睛要打針便感到非常害怕,翁芯瑀說,這項治療在國內外已經進行十幾年,技術純熟,是常見的小手術。加上眼內注射的針頭非常細小,頂多第一天因有小傷口而略感刺痛,不要揉眼睛、碰水外,傷口會自己復原,且第二天便可正常活動,毋須害怕。至於注射次數,翁芯瑀表示,目前條件符合的病人,健保給付一個病患一隻眼睛有至多14劑的額度,必須於五年內打完。因此最好定期一至三個月追蹤一次,視情況是否需要再次施打。前五年治療關鍵 須定期追蹤有些人經過幾次治療可以恢復不錯,但也有些人可能會復發,因此前五年是治療關鍵期,最好定期追蹤,根據醫師建議是否需要再次施打。 翁芯瑀表示,濕性黃斑部病變不治療只會惡化,如果出現大出血、結痂或萎縮,視力就難以復原。因此建議50歲以上成年人,平時可兩眼交替遮眼檢查視力,以及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或看方格磁磚來測試是否影像扭曲,只要感覺視力異常,盡速就醫;若有乾性黃斑部病變也應每半年到一年至眼科持續追蹤檢查。一旦確診為濕性黃斑部病變,即早治療,有機會救回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