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傳染病
共找到
1397
筆 文章
-
-
2021-01-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師感染原因可能找不到 專家:快把防疫張力拉回去年三月
北部某醫院醫師照顧新冠肺炎重症個案後確診,波及同住護理師女友,外界關切此事件可能顯示醫院感染控制流程有需要補強的漏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個案都有照標準作業流程,「目前沒看到漏洞」,或許流程中有些「隙縫」,現在也還沒看到,會想辦法檢視 。專家則表示,感染原因不一定找得到,但近半年來,防疫心態確實有可能稍有鬆懈。現在最重要的是,醫院得趕快把防疫張力拉回來,即心情和態度要回到去年三月那時候。前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顏慕庸表示,一般院內感染有群聚會啟動調查,新興傳染病只要有一例就要調查,需要調閱紀錄、做訪談、甚至查看監視錄影,需要一些時間才有辦法釐清。「只要是人,都有機會出錯,醫師也是人。」顏慕庸表示,就算按照標準作業流程做,也會有「標準差」,還是有機會發生感染;除非每個流程都有全程被錄影,否則也不見得一定找得到原因。所以現在或許不需要這麼追究是哪個點出問題,更迫切的是一層一層往外擴檢驗,了解醫院受到影響的範圍。照顧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後出現症狀,是否應第一時間立即通報?顏慕庸說,應該是這樣沒錯,但他不是要苛責這位醫師。密集照顧高風險病患的醫護人員,應每天量體溫、觀察自身症狀,醫院也要給予管道,方便醫護人員上傳自我監測數據,幫助大家一感到不對勁就能積極通報。顏慕庸強調,面對新興傳染病要宏觀一點,現在更需要重視的是,過去半年疫情趨緩,漸漸鬆懈是人之常情。他呼籲,醫院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該有的防疫張力拉回來」,心情和態度上要回到去年三月那時候。
-
2021-01-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自主健康管理者過年聚餐怎麼吃?指揮中心這麼說!
春節即將到來,各家年節聚餐少不了,但根據疾病管制署新冠防疫問答第4題,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禁止聚餐或聚會,指揮中心發言中莊人祥今表示,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如果有年節聚餐,「出去吃不行,在家吃可以。」根據疾管署新冠防疫問答第4題,自主健康管理者應避免外出用餐並禁止聚餐或聚會。莊人祥進一步說明,「外出聚餐」是一定不能,若要在家中聚餐,需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並備妥風扇,聚餐成員盡量以自己原本同一戶的家庭成員為主,他舉例,若想邀請娘家朋友等應盡量避免,人數維持在原本的家庭為好。莊人祥補充,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若有症狀,任何聚餐、聚會都不要參加,也不要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如未確實遵守各項自主健康管理規定,係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48、58條,將依同法第67、69條,處新台幣6萬以下至30萬元以下罰鍰或1萬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為因應春節返國人潮,指揮中心釋出集中檢疫所1500間房間供返台隔離檢疫用,並於本月8日晚間8時起全面開放預約,莊人祥表示,目前已有947人訂房成功,國人、持居留證入境外籍人士皆可預約,距離1500間額滿還有距離,若有需要可來加訂。
-
2021-01-11 科別.感染科
日、韓禽流感來襲 彰化出動到芳苑禽場消毒
禽流感病毒好發於秋冬季節,嘉義縣鰲鼓濕地尖尾鴨寺日前檢出H5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高雄市茄定濕地候鳥(鴨科)排遺檢出H5N8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彰化縣為降低風險,縣府動物防疫所今天上午派遣消毒防疫車到芳苑鄉漢寶濕地及附近禽場加強消毒。彰化動物防疫所表示,這次檢出H5N8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與日本、韓國近期發生禽流感疫情的病毒有99%高度相似,目前已造成韓國48個禽場案例,撲殺家禽1490萬隻,及日本34個禽場案例,撲殺家禽數達500萬隻。彰化縣有陸禽1325場,水禽1132場,彰化動防所提高警覺今天出動前往禽場加強消毒,並向養禽戶宣導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強化消毒措施,以降低環境中病原量,減少禽流感發生風險。 彰化動防所長董孟治說,禽流感病毒容易隨著候鳥遷移,而攜帶病毒至台灣地區,漢寶濕地常有候鳥出現,彰化西南角也是禽場密度最高的區域,因此加強各項消毒,並提醒養禽農民加強各項生物安全防疫工作,禽戶應每日自主觀察家禽健康情形,若家禽有異常或不明原因死亡,或是飲水、攝食、產蛋率有異常下降情形,應立即通報。養禽業者務必依「H5、H7亞型家禽流行性感冒防治措施」落實各項生物安全防疫工作,如未落實「H5、H7亞型禽流感防治措施」中各項軟、硬體生物安全作為,將依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規定處以3萬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改善其防疫設施。
-
2021-01-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堅信科學證據、做對的事 「防疫烏鴉」黃立民 :不看不想就沒事
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台灣防疫有成,除了政府嚴守把關以外,時時給予建言的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更是幫助政府及時反思的重要角色。不過總是擔任「防疫烏鴉」的他,最大的壓力來源莫過於社會輿論,只是走過SARS,他認為科學證據就應該坦蕩蕩地說出來,網路上吐槽他的內容,則是不去想也不去看,過正常的生活是他自我紓壓的最好方式。堅信科學證據、做對的事,平靜看待輿論批評。去年6月7日,指揮官陳時中於記者會上宣布「防疫大解封」,連續多日「嘉玲」,後續卻連續爆出我國輸出確診案例,日本女學生、泰國移工、赴港台女、返日工程師等,黃立民多次提醒,國內仍有社區感染的風險,卻屢被網友出征。黃立民說,台灣因為防疫做得好,社會對於「唱衰」的言論非常反感,特別在6月以後,只要提出任何建議都被視為「批評」,連帶被懷疑他的發言是帶有目的,想紅、不團結等說詞他都曾聽過,但所有事件都是依照他的專業判斷提出的見解,他說:「科學證據就擺在那邊,我照實說而已。」黃立民說,雖然鮮少去看對自己的評論,這些話總會傳到耳裡,「不能指責指揮中心」的氛圍,他多少也感受得到,好幾次家人還會提醒他「麥擱貢啊」。特別是前陣子院內轉來一封投訴信,叫他別再搗亂,更讓他感受到這股無形的壓力。台大醫院每天早上10點,總是會有一批記者準備採訪黃立民,院內員工更稱之為「黃立民時間」。黃立民說,站出來講述對抗傳染病的科學意見與證據,他自認能對社會有所幫助,畢竟對抗傳染病的戰役是永遠打不完的,每一株病毒都不一樣,他就自己的專業知識,更簡化傳達給國人,他認為是有必要去做的事。他也笑說,每天花10分鐘到20分鐘,講講自己已經知道的事情,也不算是太有貢獻。台灣疫情沒有爆發,還是仰賴全民的力量,以及防疫人員於第一線守護國人的健康。至於民眾的閒言閒語,他說「就不理他就好了」每天還是正常上下班,過自己該過的日子,想太多也沒意義。疫情拉近家人感情,一起吃飯機會變多。過去一年,兒科門診量大減,取而代之的是開不完的會議,黃立民說,患者減少對醫師而言壓力變低,身處公立醫院,也不像開業診所需要扛收入壓力,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進行研究,其餘時間則是與家人多相處。黃立民說,疫情讓他與家人的距離拉近,過去晚上很難回家吃飯,疫情期間反而可以。不過吃飯的形式也得遵守「防疫原則」,以前外出吃飯會找很夯的餐廳,但現在就得找安靜、人又少的餐廳,找新餐廳吃飯,成了疫情期間的新任務。騎室內腳踏車,邊運動邊看電視才能堅持下去。黃立民說,平時沒太多運動的習慣,紓壓的方式還是以「凡事看開」為主,別把煩惱帶過夜。但身為醫師還是要有一點維持健康的責任,家裡客廳有一台固定式健身腳踏車,每周大概騎2到3次,每次最多騎個30到40分鐘,為了順利騎滿30分鐘,騎腳踏車「配電視」是必備的,否則撐不下去。疫情前,偶爾會在台大校園散步,或是騎UBike,但現在則是減少外出接觸人群。他期待新的一年可以盡快接種疫苗,讓一切恢復正常。我的小心願 最期待自由旅行那天到來疫情來襲,讓感染症專家也措手不及。黃立民說,新冠肺炎來勢洶洶,讓他最不習慣的應該是「不能自由旅行」,以前每年至少會因應國際會議出國至少兩次,去年統統取消,連國內的會議幾乎都不辦,疫情初期,許多會議更是東挪西挪,時間都浪費在確認時辰上。後續會議多改為「遠距」也讓他非常挫折,初期會議因為訊號不穩,開會變得很沒效率,一次會議得變成開兩次,因為第一次得先處理技術問題,第二次才能順利展開。黃立民說,每次都準備好講稿,最後卻不能講,「非常挫折」。當所有事情都亂了套,就得說服自己快點適應,黃立民說,一開始會怨懟會議開不好、不能出國「好倒楣」,但發現大家其實都一樣時,心情就好多了。既然沒辦法立即改變現況,快速適應才是最好的對策,後續看開了,也讓做事的方式更有效率。不過,不能夠出國這件事,對他而言仍有點「怨嘆」,黃立民說,重開國境推估至少要等到明年,屆時一定也會與一般人一樣,找機會出國,解除2020年及2021年不自由的悶。
-
2021-01-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年前入武漢查病毒 莊銀清:決定要去染病也無憾
台灣成功抗疫滿週年,專家莊銀清疫情初始就踏進武漢,窺探神秘病毒,帶回「有限度人傳人」資訊,助台超前部署。面對未知傳染病,他大手一揮說不怕,既決定要去,染病也無憾。2020年從開始到結束都寫滿了「新冠肺炎」。在疾病起源、一片混沌未明時,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莊銀清和疾管署防疫醫師洪敏南2020年1月12日踏進中國武漢偵察不明肺炎,15日帶回「可能人傳人」的關鍵訊息。當時台灣透過媒體得到的訊息有限,只知道不明肺炎發生在販有活禽的市場,不知道傳染力和傳染風險,也不知道會不會人傳人。但台灣有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經驗,民眾和媒體隱約有不安情緒,疾管署上上下下也繃緊神經,在獲知訊息的當天就決定啟動登機檢疫,整備工作先從可能人傳人、可能飛沫傳染準備。身為台灣第一名踏進中國武漢調查不明肺炎的專家,莊銀清說,他沒時間害怕。接到指揮中心要求他到武漢的電話時,也沒有太多猶豫,甚至連太太都鼓勵他去,「能為國家做事、不用想太多。」莊銀清背負的任務是釐清不明肺炎到底會不會人傳人;在第一天查訪行程中,中國的衛生官員只用口頭報告,莊銀清和洪敏南只能盡力聽、記筆記,找出對方言談中與傳染病常理不符之處,雙方迂迴交戰,試圖釐清疫情脈絡。當時中方告知有41起病例,其中28起和華南海鮮市場有關,對傳染途徑說法保守,也不願承認會人傳人。但莊銀清心想,41起病例有2起家庭群聚,其中一起群聚是一對夫妻,先生在華南海鮮市場工作,但太太行動不便,從市場直接感染的機率相當低。莊銀清說,這代表妻子被傳染的可能性有2種,一是被先生傳染,或是被先生帶回家的物品感染。他們試圖從各種角度去問問題,想釐清推論是否正確。但負責簡報的武漢官員仍試圖否認人傳人,但來自北京的衛生官員則說,「為什麼要給舊的結論?現在的結論是不能排除有限度人傳人。」除了病例探討,莊銀清等人也在中方帶領下探查了醫院,疫情初始,氣氛還不太緊張,他們一行人在醫院甚至連口罩都沒戴。莊銀清表示,那時候根本沒時間想這麼多,心中只想要完成任務,釐清不明肺炎的謎團;且當下氛圍是所有人都沒戴口罩,台灣專家只能一離開行程、回到車上就戴上口罩、用酒精洗手,一回到飯店就不要出門。中方還邀約觀光,他們也一律拒絕。記者問莊銀清,難道不怕被傳染?他說:「當然會擔心,但只能多小心,也希望自己多點好運。盡快把任務完成,在可控範圍就戴口罩。沒有時間想太多,既然都去了,染病就算了。」前往中國面對未知傳染病,洪敏南也是一樣豁達。他說:「很多防疫醫師都希望能去,可以站在第一線,發揮所長、守護民眾。」他也是此次防疫中首位執行武漢飛台灣班機登機檢疫的防疫醫師,難免有一些緊張,但站在歷史時刻,只有堅定抗疫、毫無畏懼的決心。台灣終年都有各式各樣傳染病,面對新興威脅也有策略對付,莊銀清和洪敏南從中國帶回不明肺炎的進一步消息,且可能會人傳人,也讓台灣確知,中方態度隱密曖昧,疫情不容樂觀,一定要高規格超前整備,及早決戰境外,也造就台灣至今本土僅56例的成績。台灣專家從武漢考察回台後,當時台灣還沒有境外移入個案,國境還沒嚴管,回國也還不需要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但莊銀清返台後,把農曆年間的活動全數取消,和太太2個人在家居家隔離,也幸好都沒有被感染。莊銀清表示,台灣防疫成功,靠嚴守邊境將病毒阻絕境外,且指揮中心定時開記者會、詳細解釋疫情,資訊公開透明安定民心,也讓民眾願意配合防疫;就算政策有不夠周到之處,也都能迅速補位。但莊銀清也說,民眾高配合度防疫是優點,但嚴格檢視他人、可能負面看待確診者、獵巫等則是缺點,尤其對疫情「零容忍」、追求完美主義,也讓防疫蒙上陰影。尤其現在疫苗已經問世,台灣不可能永遠嚴鎖邊境;但若民眾對疫苗失去信心,也會影響防疫。莊銀清說,現在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已經愈來愈瞭解,隨感染時間愈久、傳染力愈降,大家要正向面對,只要謹守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戴口罩、勤洗手」,就算身邊有可能感染源或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也不會被傳染。身懷數十年感染症專家資歷,走過SARS風暴,也經歷2015年台南、高雄的登革熱疫情,莊銀清領略,對抗傳染病的不二法門就是懷抱謙卑,遇到不懂的就請教、有錯就改正,有防疫隱憂就超前整備,與自然和平共處。
-
2021-01-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曾感染新冠肺炎是否需接種疫苗? 中疾控:不建議
各國開始展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計畫,對於曾感染新冠肺炎者是否還須接種疫苗?中國疾控中心表示,已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目前暫不建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據陸媒澎湃新聞報導,中國疾控中心昨日在微信公眾號發表「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表示對於多數傳染病,在感染病原體後,人體都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力,這部分人群通常不屬於疫苗接種對象,如患天花、麻疹、風疹、水痘等疾病後不再屬於疫苗接種對象。中國疾控中心指出,目前雖有感染過新冠病毒者發生二次感染的報導,但尚屬個案並未普遍出現,仍待後續更多研究才能得出結論。中國疾控中心稱,已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目前暫不建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對於沒有明確感染新冠病毒或患過新冠肺炎,符合接種條件者均可接種疫苗。
-
2021-01-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本將發布緊急宣言 學者估疫情降溫約需2個月
日本政府最快明天將對疫情嚴峻的首都圈(東京都、埼玉縣、千葉縣與神奈川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學者推估,要讓東京疫情降溫到每日僅新增確診100例,約需2個月的時間。東京都今天新增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1591例,首度單日新增超過1500例,再創新高紀錄;重症患者數也達到新高的113人。日本電視台報導,京都大學教授西浦博針對東京都的新冠肺炎疫情,模擬分析政府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對遏止疫情的效果。西浦使用判斷傳染病傳染力的指標「基本傳染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也稱R₀值)來進行估算,R₀值指的是一名確診病患會傳染給其他人數的平均值。西浦分析,若是在現在的疫情狀況下,沒有採取任何防疫對策,到3月底時,單日新增確診人數恐會高達7000例。而若是這次發布的緊急事態宣言,與去年4月第一次發布的緊急宣言有相同抑制傳染的效果的話,R₀值將會降到0.65,預估到2月25日時,單日新增確診可降到100例以下。西浦指出,也就是說,在現行無法強迫禁止民眾外出的情況下,最快也要花2個月才能讓疫情有效降溫。不過,若是緊急宣言只要求餐廳縮短營業時間,沒有其他防疫措施的話,到2月底時,單日新增確診仍約為1300例,幾乎沒有減少。共同社報導,西浦說,緊急宣言不能只要求餐廳提早打烊,還必須要大幅度減少人群在室內接觸的機會,才能發揮效果。
-
2021-01-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電子圍籬2.0過度監測? 陳時中:個資28天一定銷毀
去年12月31日起,強化自主健康管理者防疫規範,指揮中心透過電子圍籬防止自主健康管理者接近大型活動區域,啟動「電子圍籬2.0」,引起侵犯人權爭議,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個資最多存放28天,以供疫情調查與防治,之後必須刪除或銷毀。陳時中進一步說明,電子圍籬2.0的運作方式,是以大型活動區域範圍的行動電話基地台為設定參考,當自主健康管理者手機與基地台進行註冊溝通時,即判定接近大型活動區域,並透過系統對自主健康管理者發送告警簡訊,並知會警政人員。針對防疫資料蒐集,指揮中心於去年5月28日公布「實聯制措施指引」,實聯制精神主要是有疫調需求時,可立即聯繫曾出入同一場所人士;為確保個資保護,各場域所蒐集的民眾個人資料,以資料最少原則辦理。陳時中強調,若自主健康管理者手機不與該特定範圍基地台註冊溝通時,並不會對其進行定位。我國運用科技措施防範疫情,在傳染病防治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法規授權下超前部署,以維護國民健康。在採取科技防疫措施時,難免會涉及隱私等個人權利議題,為確保民眾個資獲得充分保護,及減少對個人自由干涉,指揮中心在符合比例原則下,遵循最小侵害原則、合目的性原則、衡平原則等三大法則下,期望能在個人隱私與防疫工作雙重利益取得最佳平衡。
-
2021-01-06 科別.感染科
史上最晚流感重症 77歲嬤沒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威脅,人人自危、乖乖戴口罩,過去季節性傳染病如腸病毒、流感都幾乎消失,但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國內傳出首例流感重症,為一名北部77歲女性長者,是史上最晚現蹤的重症病例。上周也出現本季首起流感群聚,為南部某托嬰中心,共五人確診感染H3N2。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該婦人感染A型H3N2病毒,去年12月底發病,未接種流感疫苗。在流感季出現首例重症,是否意味民眾衛生習慣鬆懈,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不分季節,流感病毒一直存在社區,每周醫院實驗室都可驗到少量流感病毒株。由於口罩政策及入境14天居家檢疫,流感疫情未起,莊人祥說,即使輕症疫情僅在社區散發,沒有造成大流行,A型流感分別為H3N2和H1N1兩種,H1N1感染者比較偏年輕族群,H3N2染感年紀比較大,嚴重度也比較大。社區一直有病毒,高危險群民眾感染,就有重症風險。莊人祥提醒,目前公費疫苗還剩15.3萬劑,呼籲符合公費接種對象盡速接種。據疾管署統計,去年10月至今年1月2日為止,流感重症人數僅1人、無人死亡,去年同期重症人數達583人、其中87人死亡。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1月現流感群聚急重症首例不稀奇。過去全民戴口罩前,流感群聚及重症個案約12月前就會出現,自109年2月起,口罩政策上路,流感確診人數減少八成,這都是戴口罩立大功,籲民眾繼續落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僅防範新冠肺炎,對各式各樣傳染病防治都有益。
-
2021-01-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何時才能擺脫疫情恢復正常 美8大專家這樣說
隨著部分國家陸續開始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人們想知道何時能回到往日正常生活。「華盛頓郵報」訪問8位專家,得出的答案是在2021年結束前,美國別想回復往日生活。華郵向專家們提問兩大議題,一是美國何時可達成群體免疫,二是請他們各自預期何時可恢復正常生活。要達成群體免疫,一般需70%的人口對新型冠狀病毒具免疫力,無論是病後痊癒或施打疫苗。美國約需2.3億人接種過疫苗才有望達成群體免疫,但截至昨天,僅400萬人接種過兩劑疫苗的首劑。● 美達標群體免疫 最樂觀也要今夏過後艾莫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醫學與全球衛生教授戴黎奧(Carlos del Rio):總統當選人拜登承諾在他就任後,一天要讓百萬人施打疫苗,若能按照這樣的進度,大約在8月底或9月初時,可讓2.6億人至少接種一劑。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創辦人兼所長托波爾(Eric Topol):若一天能有200到300萬人接種,疫苗也能快速讓人體產生抗體的話,樂觀來看我覺得7月底前可做到。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醫學教授巴塔查雅(Jay Bhattacharya)說:科學文獻有關群體免疫的門檻不一,「我不覺得負相關責任者能有信心地給出確切時間點或數字…重點是年長者與高風險群能多快獲得接種」。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醫學與傳染病學教授古德曼(Jesse Goodman):我不確定不久的將來能否讓一定人口對新型冠狀病毒達成免疫,一如我們對麻疹那樣…但我對到今年最後一季,醫療體系應不至於再被疫情壓垮、更少大規模疫情復燃抱持著希望。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流行病學副教授鮑爾斯(Kimberly Powers):這問題很難回答,一方面是我們仍不確定需要多少人口比例免疫才能算群體免疫,二是取決於大規模接種的速度。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公衛教授、前巴爾的摩市衛生專員溫麟衍(LeanaWen):當前疫苗分撥進度慢到難以接受,依目前速度恐需好幾年才能做到群體免疫;除非能在1月把速度提高好幾倍,才有機會在2021年達成群體免疫。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流行病學教授利普西奇(Marc Lipsitch):若你問的是美國能否有足夠人接種以達群體免疫,我的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我們不知道疫苗保護力,且病毒突變更會拉高達標(群體免疫)門檻。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對策中心」(Centerfor Infectious Disease Research and Policy)主席歐斯特荷姆(Michael Osterholm):須取決於3個因素,也就是何時有足夠疫苗可供每人施打兩劑、願意接種的人數是否足夠,以及疫苗效力多長。「考量3者,我當然希望今夏尾聲或初秋能達成,但希望不等同現實,我只有信心今夏尾聲或初秋能做到第一項。」● 2021年結束前別想重回昔日生活戴黎奧:我希望能在2021年12月底前後接近「正常」,但身為看診醫師,未來好一段時間,我還是會繼續戴著口罩與護目鏡。托波爾:2022年吧。巴塔查雅:有鑑去年對我職業與個人生活天翻地覆的改變,我甚至不期待能有回復到疫情前的一天,但我預料美國社會將在2021年4月前開始感受到日子變得比較正常。古德曼:希望今年底就能開始感受生活像是回到疫情爆發前,但這須保持高度警覺與持續保持一些社交距離雙管齊下才行。鮑爾斯:我個人期待今夏就能感覺到日常生活變得較正常,但我認為要到2022年才會看到防疫措施徹底解除。溫麟衍:我不知道。幾週前我還頗為樂觀,但看到疫苗計畫至今仍拖拖拉拉,且公衛體系資源如此不足,我想2021年大部分時間會跟去年差不多。利普西奇:我覺得要到下半年以後,美國與部分其他國家才會有足夠人接種疫苗,從而才能比照流感對待新型冠狀病毒。歐斯特荷姆:我不確定能有(回復往日)這一天,我們可能再也回不去疫情前的日子,取而代之的是改以一種新常態生活,即便要做到這樣,某種程度上也需視疫苗能否覆蓋高、中、低收入國家的每個人而定。
-
2021-0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五月天演唱會莊人祥也去聽 讚演唱會辦得好
樂團五月天去年12月31日在桃園舉辦「好好好想見到你」演唱會,卻有自主健康管理者闖入會場,而後台南的場次延後售票,外界好奇指揮中心是否有聯絡主辦單位研擬防疫措施,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並沒有跟他們有任何聯絡。針對指揮中心是否對五月天演唱會還有其他考量,莊人祥表示,「我有去喔!我覺得他們演唱會辦得滿好的,全場每個人都戴口罩,沒有人拿下來。」至於去哪一場?莊笑回,「過去式了」。另華航一名貨機副機師遭爆在去年11月居家檢疫期間,違反防疫規定外出打高爾夫。對此,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起事件是發生在去年,機組員是透過專案,透過航空公司管理,如有違反由公司做內部懲處;而今年元旦起的新措施不溯及既往,該案發生在去年,會由華航做內部調查,我們尊重他們管理措施。林詠青進一步表示,公衛部分,只要違反機組員專業管理計畫,就會喪失專案身分,回到一般居檢身份,就會和一般民眾一樣要完成14天居家檢疫,若有違反,便依傳染病防治法懲處。至於電子圍籬再次啟用條件為何?莊人祥表示,這部分我們和地方政府合作,只有地方政府才知道他們會辦什麼活動,由他們跟我們通知在哪辦、怎麼設置,所以我們會跟地方政府溝通。
-
2021-01-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日封城鎖國 專家預估台灣今年三月才能重啟國門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4日深夜透過電視談話,宣布全國封城,以對抗正在激升的確診病例與變種病毒蔓延。這是繼去年3月以來,英國第三次實施全國性封城,面對英國變種病毒,國內專家多認為,目前類鎖國防疫基調足夠,但研判重啟國門恐需等到今年三月以後。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鎖國」新制今年1月1日才上路,商務客都須回歸14天居家檢疫,認為這幾天都很順利,商務客還不需要限制 ,「制度不可能一個制度三天就改一次,需要觀察更長時間才要決定」,如否有本土個案增加趨勢,或變異株增加。邱政洵認為,台灣商務客沒有那麼多,相對於日本、新加波及香港等金融經濟中心,外籍商務旅客才有很多雖台灣鎖國政策無需加嚴,但開國門需要承接國際疫情及疫苗施打,研判三月才可能開放外籍人士來台,未來開放需要逐步開放,經濟活動、國際醫療不宜一視同仁。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莊銀清表示,「這一波沒有比第一波輕」病毒傳染力變強,國外疫情相對嚴峻,希望邊境防守可以更好一點,但還需要再觀察才能確認是否再加嚴,目前已掌握的資訊是變異株傳染力更強,台灣最重要的是邊境防守,有進一步消息再去滾動式調整。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也說,台灣目前封邊境封得很好,RNA病毒一定會出現變異,「我不認為英國變異株與之前的病毒有多大差異 」,最重要的是落實政策,如自主健康管理七天一定要盡量不出門,且需將政策翻譯成各式文字,避免外籍人士看不懂而違規。
-
2021-01-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仿效英國新策略!德國、丹麥都考慮延後施打第二劑疫苗
歐洲多國先後展開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種工作,但相繼出現疫苗供應不足的狀況,德國和丹麥可能會遵循英國的計畫,延遲為民眾注射第二劑疫苗的時間。英國日前表示,將延長施打輝瑞疫苗第二劑的間隔期,可從原定的三周延至最長12周,以確保讓更多人能接種第一劑疫苗。儘管美國表示不會跟隨英國腳步,但德國衛生部長斯潘(Jens Spahn)4日已要求該國疾病疾管中心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研究延遲為民眾注射第二劑疫苗的計畫。在德國因未能獲得足夠疫苗供應量和加速推動全國疫苗接種運動而遭受廣泛批評後,此舉獲得醫學專家肯定。柏林夏里特醫院(Charite hospital)疫苗研究小組負責人桑德(Leif Erik Sander)表示,鑑於目前疫苗數量不足,加上國內極高的感染率和住院率,盡可能讓更多人越早接種首劑疫苗的策略,可能更有效。除了德國,丹麥也在考慮此策略。丹麥傳染病研究所4日表示,將密切監控英國情況,據報可能將為民眾施打第二劑疫苗的時間延後至三到六周。輝瑞首劑疫苗具有短期療效,這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准的疫苗,保護效力達90%,科學家們建議,拉長疫苗間隔期是明智之舉。但歐洲藥品管理局說,注射兩劑疫苗的間隔時間不應超過42天或六周,以獲得全面保障。
-
2021-01-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天網正名「電子圍籬2.0」 莊人祥:不是全民偵測
五月天連兩天舉行「好好好想見到你」演唱會,將繼傳出7名自主健康管理者違反規定入場,經指揮中心的天網揪出。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將「天網」正名為「電子圍籬2.0」,強調只針對居家檢疫、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偵測,不是全民,確實可能有漏網之魚,所以歡迎民眾檢舉。天網恢恢,開始出現質疑其是否有法源可監控民眾,莊人祥表示,以前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做電子圍籬就已經制定非常清楚,也是依據防治法第58條來進行防疫措施,強調當時有找法治組相關人員研析,後續延伸到自主健康管理也是以傳染病防治法規範。莊人祥說,雖然當初指揮官陳時中是以「天網」命名該系統,但機制就是採電子圍籬模式,「不是追蹤每個人手機,也非利用每個人的GPS」,是用手機訊號與基地台有關,完全跟電子圍籬相仿,在此釐清,真的只有針對法律授權居家檢疫、隔離、自主健康管理三類監測。莊人祥說明,偵測到有違規者出沒在大型活動周圍,一定先勸離,是否開罰單則是由地方政府決定,「這部分尊重地方政府」,至於漏網之魚,呼籲參加民眾要帶手機,目前所有實名制地方也會登記所有參加人手機,避免漏網,事實上也歡迎民眾檢舉。
-
2021-01-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五月天開唱又逮自主管理者 桃市府證實有兩人
五月天昨晚在桃園國際棒球場舉辦跨年演唱會,有5名自主健康管理者到場,被警方帶離演唱會,後續將依法開罰。不料桃園市衛生局今晚7點許又查到有疑似自主健康管理者出現在五月天演場會。市府新聞處發聲明確認,有2名疑似自主管理入場。市府新聞處長詹賀舜表示,今天接獲通報後共有2名疑似自主健康管理者在五月天演唱會現場,市府防疫督導小組立刻將兩人帶至隔離帳篷,並即刻進行調查,確認兩位都還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後續將依相關事證以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處1至15萬罰鍰。詹賀舜說明,返國者於居家檢疫14天後,還有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期,自主健康管理人員及有疑似症狀者,請勿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勿至人潮聚集場所及參加大型活動,切勿以身試法。中壢警方表示,今天晚間7點10分獲報,有自主健康管理者前往桃園棒球場參加五月天演唱會,派員前往找人。警方也指出,偵測系統綁定自主健康管理者、警方、衛生局稽查小組等7人,只要系統偵測到自主健康管理者出入人潮熱點地區,就會同時發簡訊給7人,警方會協同衛生局人員前往找人。
-
2021-01-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五月天演唱會再現1自主健康管理者 五迷痛批:老鼠屎!
五月天昨在桃園的「好好好想見到你」跨年首場,傳出竟有5名自主健康管理者違反規定偷入場,經指揮中心的天網揪出後,引發粉絲一陣騷動。儘管相信音樂今天(1日)不斷鄭重呼籲:「全力配合指揮中心防疫與大家共同努力,我們繼續一起守護這得來不易的相聚機會!」沒想到稍早粉絲間再傳出又有疑似自主健康管理者被工作人員帶離現場,引發部分五迷痛批:「老鼠屎!」、「為什麼不能乖一點!」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上午澄清,是自主健康管理民眾,當下經指揮中心通報警局和衛生局,立即依照手機軌跡找出這6人,經確認其中有5名是自主健康管理者在棒球場內,另一名則是在附近卻認為誤報,而這5位自主健康管理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被開出1萬到15萬元不等罰款。至於網友討論今又有1名自主健康管理者偷渡,桃園市衛生局證實今晚7時許又查到1名自主健康管理者出現五月天演場會現場,目前正處理調查中。相信音樂剛再次回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敬告不要再有任何人以身試法、不要再有任何害群之馬!公權力佈下的天羅地網一定第一時間揪出少數害群之馬,即刻帶離出場,依法處以相當罰則。」同時工作人員也會加強詢問觀眾入境時間。其實相信唱片公司稍早前就已表示:「近期入境觀眾請特別注意,居家檢疫14天期滿應再自主健康管理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唱片公司再次以防疫宣導重申並提醒觀眾,目前包括今天(1日)、2日、8日、9日及10日的演唱會仍會照常舉行,鄭重呼籲大家嚴格自律,千萬不要以身試法,如有違反相關檢疫規定者,依法最高可處15萬元罰鍰。
-
2020-12-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陸官方宣布: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費
對於獲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價格問題,大陸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31日表示,疫苗的基本屬性是屬於公共產品,肯定是為全民免費提供,這是一個大前提。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工作組組長鄭忠偉稱,關於疫苗的價格,在定價的時候,一直堅持企業主體。但是在企業定價的時候,有兩個原則必須遵循。第一個原則就是公共產品的屬性,第二個原則,既然是公共產品,那就只能以成本作為定價的依據。曾益新則表示,疫苗的基本屬性是屬於公共產品,價格可能會根據使用規模的大小有所變化。但是一個大前提是,肯定是為全民免費提供。對於中國大陸何時能全民疫苗化的問題,曾益新表示,傳染病的消滅,最終還是得靠疫苗,所以大陸也在計畫通過新冠疫苗的接種,來建立一個全人群的免疫屏障,最終控制疫情。他稱,一般認為大概要做到60%甚至70%的接種率,才能建立對全民的保護。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1日宣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獲得批准附條件上市。據國資委新聞中心官方微信消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分別在北京和武漢建成新冠滅活疫苗生產廠房,已投入規模化生產,其中北京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為1.2億劑,目前正在擴建,預計明年產能有望達10億劑。
-
2020-12-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大陸宣布 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接種
大陸首款國產新冠肺炎疫苗已獲准有條件上市,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同時宣布,未來大陸的新冠病毒疫苗「肯定是為全民免費提供」。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公司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已獲大陸官方批准附條件上市。曾益新今天上午在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該款疫苗接種兩劑後,保護效力為79.34%。曾益新指出,傳染病的消滅,最終還是得靠疫苗,因此大陸計劃通過新冠疫苗的接種,建立全人群的免疫屏障,最終控制疫情。他表示,隨著疫苗附條件上市的批准,大陸將根據疫苗的供應保障能力提升情況,逐步擴大到到全人群的接種。但預計接種率要達到60%甚至70%,才能建立對全民的保護。在記者會上被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問到大陸這次獲批准上市的疫苗價格時,曾益新強調,「肯定是為全民免費提供,這是一個大前提。」
-
2020-12-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000萬劑新冠疫苗明年3月來台 1000萬劑來自AZ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指揮中心洽購COVID-19疫苗總計近2000萬劑,包含COVAX約476萬劑、AstraZeneca疫苗1,000萬劑及另一家洽談中。預期最早可能供貨時程為110年3月,疫苗所需冷鏈系統也已規劃,另尚與數家已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之疫苗廠商持續洽談中。陳時中表示,基於國際疫情持續嚴峻且不斷有復燃趨勢,疫苗對於其後我國疫情防治與國人防護是至為迫切且必要的防治策略,該項疫苗現階段仍屬賣方市場,指揮中心採取「國際投資」(參與WHO、GAVI、CEPI主導COVAX機制)、「逕洽廠商購買」及「國內自製」等多元方案同時進行。陳時中說明,由於國外疫情緊迫,故部分國家因疫情嚴峻已開始施打緊急授權使用之COVID-19疫苗,惟疫苗於社區大量接種仍存在諸多未確定之風險。指揮中心將持續蒐集國外疫苗施打狀況及因應作法,以更清楚掌握疫苗之安全性及有效性等資料,同時研訂國內疫苗接種實務作業準則及部署規劃。至有關疫苗護照部分,亦將協請專家配合國際共同使用規格研議開發,以應屆時國際通行所需。陳時中表示,為使疫苗能發揮群體免疫效益,指揮中心規劃採購涵蓋約65%人口之需求劑量,以每人接種2劑估算,預計購置3,000萬劑疫苗,並以公費方式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所訂之接種對象優先順序,提供醫事人員等風險族群接種。另將持續透過多元管道密切洽購足敷國人所需之疫苗,未來亦將視國內疫情狀況、疫苗取得數量及適用對象等滾動調整,同時評估開放緊急特殊需求之民眾自費接種方案。
-
2020-12-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為何美國新冠疫苗研發較快?陸CDC:因他們病人多
大陸聲稱,早在今年1月底2月初就展開新冠疫苗研發,但何以如今進展卻落後於美國?對此,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主要是因大陸很快就將疫情控制住了,因此當疫苗研發出來時,「中國沒有病人了」,不具備三期臨床實驗環境。「不像美國,現在仍然有很多新冠肺炎病人」。高福接受新華網專訪時指出,要防控傳染病,疫苗是最後能解決的辦法。今年1月底2月初,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病毒病所就開始篩選做為疫苗的病毒種子,甚至將P3實驗室借給中國生物的北京生物製品所、北京科興公司來聯合研發新冠肺炎滅活疫苗。高福稱,大陸現在走得最快的三種滅活疫苗三期臨床都已經接近尾聲,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結果。他說,「據我掌握的情況應該還是很好的」。對於歐美在這次新冠疫苗研發多未採用滅活疫苗,高福說,滅活疫苗的生產需要生產企業具備P3實驗室,「他們沒有,所以滅活疫苗這條線就沒有走」。高福表示,歐美走的mRNA疫苗路線,是為癌症病人研究的疫苗,「給病人用和給健康人用是不一樣的」。「我不說它未來到底會不會有副作用,但至少沒有排除,因為人類將是第一次把mRNA疫苗打在健康人身上,所以背後還有一個安全問題。」但高福也認為,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國家走不同的路子,最後證明某一條、某兩條或某三條最好,這對人類是好事。「如果大家追著一個路線做,萬ㄧ有問題呢?」他表示,當初就是因為對新冠肺炎病毒了解太少,因此大陸一開始進行疫苗研發時就布局五條路線:滅活疫苗、病毒載體疫苗、腺病毒疫苗、核酸疫苗、蛋白亞單位疫苗。高福還要求大陸民眾,「要對中國的疫苗有信心,要對中國的科學家有信心,要對中國從事公共衛生事業的人員有信心。」他同時又強調,要意識到疫苗防病的侷限性。新冠肺炎病毒是第7個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人類戰勝病原微生物的歷史還很短暫。高福說,「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這個病毒的隱蔽性、狡猾性」。他指出,大陸一開始照著MERS「照方抓藥」,照著動物源性疾病的方向追溯新冠病毒,但他親自去武漢「翻箱倒櫃」找動物,周圍的動物也找了一圈,都沒有找到。他表示,有可能在新冠病毒都已經沒有了,人類還是沒有找到它的源頭到底在哪兒。
-
2020-12-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組員違規與航空公司同罪?民航局:最高都罰一百萬
機師染疫釀成群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要求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研議落實機組員檢疫及航空公司管理的機制及罰則,今民航局出席指揮中心臨時記者會,報告初步研議結果。民航局副局長林俊良表示,不需要另訂辦法,按照現有法規,可對違規的機組員個人及督導不善的公司開罰,兩者最高罰金都是100萬元。面對外界詢問個人及公司的裁罰額度竟然雷同,是否符合比例原則?民航局低調表示,依法處理。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經過幾天討論,國籍航空公司機組員的機上全程防護由交通部監測管理,返台進入社區,原本機組人員返台後居家檢疫規範,飛航組員或貨機監貨人員僅需檢疫3天,客艙組員或機務人員則須檢疫5天。現在則要求必須7天居家檢疫,第7天採檢陰性,才能進入加強版的自主健康管理。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就是原本「避免」改成「禁止」,包括禁止搭乘大眾運輸、禁止出入不容易維持社交距離且會接觸不特定他人的場所,例如百貨公司、夜市、夜店等。林俊良表示,機組人員出國前,所有機組員都需要提報健康聲明書,所有症狀都要充分了解,飛航期間全程戴口罩。外站加強措施包括要求所有飯店組員原則都要住在同一樓層,以利大家知道是否有人離開;以前可以指定地點用餐,現在全部都在房間用餐。飯店的監測機制部分,要求航空公司與外站飯店建立制度,例如用閉路電視或專人進行監看,確保沒有組員離開房間或飯店。如果違規會面臨什麼罰則?林俊良表示,機組員違規開罰法源明確,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罰10到100萬元,若航空公司違規,則罰5萬100萬元。罰個人和罰公司,最高金額同樣都是100萬,是否有違比例問題?林俊良說,都是依法辦理。陳時中日前曾提及,要罰航空公司,目前缺乏相關法規,已責成民航局盤點現有法規,也不排除行使「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7條規定另訂規定。作為開罰依據。不過林俊良今表示不會令訂規定。林俊良表示,關於航空公司的法源及罰則,已經在走程序,內部法規已經討論過,「確定是有法可罰,這幾天會公告一個更新版的「加強國籍航空機組人員健康管控作業原則」,到時候就會有確定的法條文字內容,現在還在做最後的文字調整、等待指揮中心核定。
-
2020-1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證實:獲新冠抗體後 二度感染機率較低
最近公布的兩項研究結果顯示,當患者體內產生新冠病毒的抗體後,未來六個月內、或甚至更長的時間二度感染的機率較低。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疫苗預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因為疫苗的原理正是利用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並將體內的病毒消滅。國家癌症研究中心(NCI)主任夏普勒斯(Ned Sharpless)表示,研究發現若以自然方式感染新冠病毒而產生抗體的人,「再感染機率比較低,就好比接種疫苗的作用一樣,你的身體將獲得某種保護機制」,他強調「二度感染的機率非常、非常的低」。兩項研究都使用兩種試驗方式,其一為檢測血液中是否含有抗體,但自感染至檢測結果出爐可能耗時數月;另一種方式則是透過鼻腔或其他部位的樣本,檢測是否有病毒殘留,也可推斷是否為近期感染。其中一項研究被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研究對象為英國牛津大學醫院(Oxford University Hospital)內超過1萬2500名的醫護人員;其中在一開始就有新冠病毒抗體的1265人中,僅兩人在未來六個月內被檢測出二度感染,而且皆未出現任何病症,但另外沒有抗體的1萬1364名醫護人員中,未來六個月相繼223人確診染疫。至於NCI的研究對象則來自國內兩家私人實驗室的資料,超過300萬人的檢測結果中帶有抗體;其中初期就有抗體的人二度感染機率僅0.3%,剩下沒有抗體的人感染機率則是3%。夏普勒斯說:「這樣的結果令人振奮,而且牛津研究也提出一樣的結論,如果體內已有抗體,二度感染的機率是沒有抗體的十分之一。」田納西州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傳染病專家沃夫(Joshua Wolf)則認為:「雖然研究結果沒有太令人意外,但確實再次證明人體免疫系統能預防病毒。」
-
2020-12-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5人染變種病毒 日本強化邊境管控及基因分析
從英國返國的5名日本人確認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變種病毒株,讓日本政府進一步強化邊境管控,並做好能立即對有英國旅遊史人士檢體基因進行分析的相關工作。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本月抵達日本機場的5名日本男女,確認感染在英國擴散的變種病毒,這是日本境內首度查出新變種病毒株。因為這5人都是在機場檢疫後確認陽性,並被安排住進飯店內,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認為並沒有讓他人感染之虞的接觸行為。日本政府從24日起已拒絕除日本人及擁有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從英國入境,由於南非也出現變種病毒,日本政府從26日對南非入境人士採取跟英國入境人士相同管制措施。至於日本人及擁有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入境日本後原本不必隔離14天,現在須隔離14天;日本政府也要求日本人跟擁有居留資格的外國人一樣,入境時須檢附從當地出境前72小時的篩檢證明書。另外,到目前為止,日本機場檢疫都是累積一定程度檢體後,才送到國立傳染病研究所進行基因分析;現在將針對有英國旅遊史人士的檢體,做好儘速送到傳染病研究所、立即確認是否感染變種病毒的相關工作。
-
2020-12-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何時購買國際疫苗?陳時中:30日對外公布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仍延燒,媒體今詢問,國際疫苗購買期程何時能確定,且國內疫苗製作速度較慢,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加強國內疫苗的生產是重要任務,至於國外採購數目還不確定,30日他會對外公布。陳時中表示,將來疫苗有常態性需要,國內疫苗要持續努力,怎樣扶植國內生技產業,加強國內疫苗的生產是重要任務。另外美國傳染病專家佛奇說,要達到群體免疫,疫苗接種率要達到90%,陳時中說,疫苗接種率以65%為目標,不過,當然打愈多越好。
-
2020-1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佛奇:COVID-19要群體免疫 疫苗接種率恐得近9成
美國最傑出傳染病專家佛奇在今天刊出的訪問中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若要達到群體免疫,疫苗接種率恐怕要高達接近90%,才可能實現。路透社報導,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統計,自從美國14日開始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以來,全美有100多萬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僅占全國人口約0.3%。佛奇(Anthony Fauci)是美國現任總統川普與總統勝選人拜登(Joe Biden)的疫情顧問,他承認將自己今年稍早提出的達到群體免疫所需疫苗接種率預估逐漸提高。當時他傾向認為,要達到群體免疫,只需60%到70%的人口接種疫苗。佛奇告訴「紐約時報」:「我們現在需要謙虛一點。我們實在不知道真正的數字是多少。我認為真實的範圍是介於70%至90%。但我也不會斷言是90%。」美國正與這場全球最致命疫情搏鬥,昨天還創下連續第2天單日死亡病例超過3000宗的殘酷紀錄。據路透社統計,截至昨天午夜,美國累計染疫不治人數已達32萬6333人。
-
2020-1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上淳談台灣防疫關鍵 專家意見獲陳時中採納
指揮中心專家張上淳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專訪,分享台灣防疫成功經驗。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提出的重要防疫建議,包括入境隔離14天、強制戴口罩等,全獲衛福部長陳時中採用。朝日新聞網站今天刊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專訪。報導指出,台灣從4月起到12月22日,超過250天以上沒有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病例,今年經濟成長率維持正成長,防疫成功有其背景。張上淳在專訪中指出,台灣早期就能控制住疫情的主因,是徹底進行入境管制,讓病毒進不來。台灣政府去年12月得知中國發生詳情不明的新型肺炎,認為有必要提高警戒,立刻對搭乘直飛武漢航班的旅客強化檢疫,之後觀察疫情狀況,強化檢疫對象逐步擴及中國全境。張上淳說,台灣實施入境管制的地區範圍、時期等,是由專家小組決定,政府方面也採用。張上淳表示,他在今年1月2日接到疾管署署長周志浩電話,委託他成立專家小組,一開始召集傳染病專家6、7人,於1月5日召開首次會議。當時考量武漢肺炎有人傳人的可能性,在中國政府同意下,疾管署人員1月12日前往中國了解疫情。他透露,這名疾管署人員回報,當時中國當局表面上說武漢肺炎「不會人傳人」,但透過別的管道從中國方面得知會「有限的人傳人」。張上淳指出,台灣早在出現首例確診病例之前,就提早採取防疫行動,是因為2003年SARS疫情的教訓,因此進行相關修法,允許在緊急時刻成立擁有強力權限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讓專家可提供建議,並成立疾管署等。此外,台灣與中國往來非常密切,包括SARS、2009年的H7N9型禽流感都是從中國傳入,因此台灣平常就對中國的傳染病保持高度警戒。在專家小組與政府之間的運作方面,張上淳說,最終的政策都是由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來做決定,不過從疫情爆發至今,專家小組的重要建議都獲得採用,包括入境台灣者隔離檢疫14天、搭乘大眾運輸強制戴口罩等,這些都是專家小組的建議。對於防疫政策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張上淳說,台灣政府當然也有考量經濟,但是防疫優先的原則從未改變,因為只要能控制疫情,就能實施有效的經濟振興措施,例如振興國旅方案,是在疫情趨緩後的7月實施。他表示,雖然防疫期間會對經濟造成影響,但他認為要徹底防疫後,再力圖振興經濟才是正確方法。張上淳也說,台灣人願意遵守嚴格的防疫措施,跟政府徹底公布疫情資訊有關,到6月為止,疫情中心每天都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與防疫措施,建立民眾的信任感。至今有40多萬人入境後被強制隔離檢疫,但違規者僅約1000人左右。最後,張上淳表示,疫情一旦擴大,就非常難控制,重要的是盡早發現確診者並進行隔離,為了不要發生漏網之魚,必須徹底進行疫調;此外,戴口罩雖然無法100%避免傳染,但有很高的機率可以遏止病毒散播。
-
2020-1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堵破口航空檢疫延長至7天?林佳龍:今天送計畫討論
紐西蘭籍航空公司機師未遵守防疫規定導致台灣疫情出現破口,交通部重罰100萬元,外界撻伐航空業防疫規定過於寬鬆。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民航局與航空公司今天會提出改善計畫,初步研議以7天在居所進行檢疫方向規畫,檢疫期間若有執勤需要,能夠執行飛航任務。長林佳龍今早出席「國道 10 號燕巢交流道改善工程」動工祈福典禮。針對近日的航空機師未落實檢疫導致防疫破口一事,林佳龍表示,民航局與航空公司討論如何加強機組人員健康管控,今天會提報改善措施送疫情指揮中心審核,基本上要給予航空公司更大責任,以做好防疫追蹤與健康管理機制。目前航空業機師檢疫3天、空服員5天,衛福部長陳時中與交通部長林佳龍都認為有必要延長。林佳龍說,機組人員工作性質特殊,防疫優先落實,但另方面要確保他們有良好身心狀況,才能執行任務確保飛航安全,此情況下,參考社區居家檢疫規定,初步研議方向會以7天在居所檢疫,期間若有執勤需要,能夠執行飛航任務;居家檢疫比照辦理外,自主健康管理也有詳細規定,包括防疫追蹤健康狀況監測,整個標準作業程序都要進行詳細檢視來修正與落實。有關交通部罰100萬元一事,林佳龍表示,綜合疫調發現,另根據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傳染病防治法、民用航空法,課以最高罰鍰100萬元。
-
2020-1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紐籍機師案 交通部重罰長榮航空100萬元
前長榮紐籍機師確診新冠肺炎,因未遵守防疫規定、不配合疫調,導致台灣再現本土病例,引發社會譁然。該機師除將面對《傳染病防治法》的罰則,交通部長林佳龍更指示對長榮公司未能確實要求機組員落實防疫措施、未善盡查核追蹤等責任「從嚴認定」;交通部今(24)日敲定,將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對長榮航空(2618)開罰,處以法定上限100萬元罰鍰。根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7條規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 處置或措施。另於第16條規定,若有違反相關應變處置措施之情形,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政府處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交通部檢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國籍航空公司實施機組人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作業原則》,於今年3月通過,修訂版亦於今年9月7日經指揮中心核備通過,並由交通部民航局於9月9日函告各航空公司,該原則規定航空公司須負責執行組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交通部為航空業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鑑於紐籍機師案導致本土病例再現,恐成防疫破口,甚至引發國人恐慌及社會紛擾,林佳龍經與交通部法規會、航政司、民航局討論後,指示對航空業者之管理疏失及究責從嚴認定,並責成交通部民航局盡速完成調查。交通部今敲定,將以長榮航空未善盡《國籍航空公司實施機組人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作業原則》所訂之管理及執行責任為由,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6條之規定開罰。關於航空業機組人員防疫措施加嚴,交通部則將優先要求航空公司確實執行現行防疫措施,並責成交通部民航局加強監督管理,同時研商進一步加嚴措施,盡速送指揮中心審核後實施。
-
2020-1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長榮機師染疫趴趴走 林佳龍:將檢討修改檢疫規定
長榮航空紐籍機師因多次執勤未戴口罩,染疫後「趴趴走」,造成台灣維持8個多月的零本土案例破功,長榮昨天對外道歉並將該機師免職;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天出席屏東行程時,強調根據相關法令處罰外,也會全面檢討,修改國籍航空機組員檢疫規定。林佳龍說,當時指揮中心核定針對國籍航空公司機組人員檢疫管理措施,在實施上課予航空業者責任,做好內部管理,目前已經發生幾次機組人員違反防疫規定,甚至造成感染,經交通部及指揮中心討論,將依相關規定處罰外,也要修改規定。他說,最重要是航空公司的內控機制要落實,也看到航空公司祭出免職的嚴厲重罰,希望起警惕作用;防疫不能有破口,特別是進出國境的航空業者,全民支持他們可以維持正常營運,他們也該幫忙防守國境、守護國人。至於要如何開罰,林佳龍表示,有許多相關法令,如傳染病防治法、紓困特別條例、民用航空法等,希望航空業者能遵循所有法令,若法規有不足處也會補強,經過此次事件後會全面檢討,在執行面會要求要確實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