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癌症.抗癌新知
搜尋
保險規畫
共找到
17
筆 文章
-
-
2023-09-21 失智.長期照護
南山「以人為本」價值 啟動社會公益「善循環」
「那時候,我是一個人推兩個輪椅在醫院…」2021年底,由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耗時一年多所製作的《有你相伴的旅程》紀錄片中,60歲的主角岳朝霖在一夕間陷入母親、繼父雙雙失智的困境,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照護壓力時,一度手足無措。可想而知,當時的他,不只需要穩定的工作、穩定的經濟來源,也亟需照顧資源以及幫手,才不會影響獨自照顧兩老的生活。認真、負責的他,當時就在南山人壽擔任保險業務員,因為有職場夥伴的支持,有時就直接帶著失智母親到辦公室,請同事們幫忙照看著,辛苦地撐了好一段日子,直到接觸到該基金會,上了相關失智照護相關課程,才逐漸找到方向,開始懂得運用一些資源,也終於讓那時幾乎身心俱疲的岳朝霖,漸漸安定下來。失智友善行動 為社會投注正向力量「保險本質上,其實是公益服務業。」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指出,全球都面臨著高齡化、少子化的衝擊,保險業不僅提供國人風險保障,更肩負「公益服務」的使命。因此,也早在2014年,便開始推廣長照關懷理念,呼籲社會大眾關注高齡化社會之下,伴隨而來的失智照護困境,透過一系列的失智友善行動方案,期待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重視並投入失智、長照關懷行列,為社會盡一份力。「失智,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只是一個家庭的事,受高昂的醫療費用和照護成本衝擊的,是整個社會!」南山人壽總經理范文偉也分享,自己過去曾陪伴失智親人走到人生終點,因此,對於失智症患者在逐漸失能的過程中所面臨的驚恐情緒,以及照護者的煎熬、無助,都有很深刻的理解、同理。在南山人壽六十周年的時刻,南山人壽落實「以人為本」核心價值,響應政府「2025打造失智友善台灣」政策,透過舉辦多項社會參與、永續活動,持續深耕失智症相關識能的提升行動。長照、失智服務需求 迫切性大增事實上,台灣民眾對長照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根據衛生福利部推估,台灣使用長照服務的人數,每年成長2至5萬人,從2021到2024年,有長照需求的人口數,也將從32萬人增加到41萬人。而在金管會日前公布長期照顧保險投保概況統計資料則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台2300萬人口中,長期照顧保險有效契約僅96.3萬件,占全國人口之投保率為4.08%,相當於每25人僅1人有長照險。這樣的長照險滲透率,不只政府感到憂心,保險業普遍也開始認知到,推廣相關保障風險觀念、讓大眾認識相關疾病的使命,迫在眉睫。南山人壽團隊在協助民眾進行健康風險評估、檢視,並執行保險規畫時也早有發現,雖然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許多民眾對長照、失智症相關知識所知不多。因此開始積極行動,從企業本身做起,逐步引領內外勤員工認識失智症,並鼓勵員工受訓完成失智友善天使認證、投入社區服務,隨著專業識能的提升,加上溫暖的陪伴、傾聽,對於保戶、失智家庭的守護,也會更到位。從2023年初開始,有超過兩萬三千名內勤員工、外勤業務員陸續完成「失智友善天使課程」認證培訓,全台109間的通訊處獲得「失智友善組織」認證,有效串連失智友善力量與各項資源,更引起廣大迴響,並啟動更多正向循環。期待追求永續發展,真正落實社會公益尹崇堯分享道,南山人壽長期致力於推動企業永續經營,以「用心付出,行動守護」(H.E.A.R.T.)為永續策略主軸,從「健康促進(Health)、地球守護(Earth)、關懷行動(Action for Good)、信賴承諾(Reliability)、人才賦能(Talent)」出發,擴大社會影響力,在追求企業穩健經營成長之際,也重視環境、社會永續發展,未來,南山人壽將不只持續關懷失智相關議題,也將持續了解社會各角落的需要,真正落實社會公益。延伸閱讀●南山人壽黃金60幸福指南 培訓逾2.3萬失智友善天使建構失智友善防護網●Action for Good!南山失智友善天使親手包裝關懷禮 傳遞真實溫度
-
2023-09-11 退休力.理財準備
少做兩樣規劃,一個人的「晚美」人生恐變「晚沒」人生!
楊小姐是一家貿易公司的中階主管,工作忙碌一天後,總是迫不及待地回到自己溫馨小窩,獨自享受著寧靜和自由。她從不浪費金錢,不叫外送或買外帶,而是親手準備食物。不僅能保證食物新鮮和身體健康,還能節省不必要開支。她也很少與朋友或同事聚餐,對於國內旅遊或出國度假,楊小姐也沒有太大的興致,她更喜歡在家裡閒暇時,讀書或聽音樂。抱持單身主義的她因為不想拖累家人,也知道老年必須靠自己,所以很早就買了自己的房子,也透過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及ETF,希望藉由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應為自己儲備足夠退休金;同時隨著年齡及收入增長,逐步補齊自己的保險,不論是第二份實支實付險或是長期照護保險,也都已經納入保險規畫藍圖內,一步一步往她理想中的「完美人生」前進!最近一次年度檢視時,退休金流及保險準備都已經超越計畫進度,但畢竟父母年事已高、且是家中的老么,她擔心若老年失能或失智時,兄弟姊妹可能已經比她早走;即使還在,也因為平時關係不好、不常聯絡,對彼此的生活要求及退休期待一無所知,所以不希望他們成為監護人。這時候,楊小姐應該要怎麼做才好?案例解析:忽略2件事情,一個人晚年生活恐變調!之前華視新聞報導『台灣正在進入單身社會時代,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全台灣一人單獨生活的戶數,已經突破三百萬大關,占所有家庭型態的34%。如果成長趨勢不變,2030年,單人家戶的比例,將會超過父母與未婚子女同住的家庭型態…』,我發現原來我的客戶群分布也如同統計數據,單身客戶佔比同樣也超過了30%。簡單來說,未來是「一個人」的時代,每個單身族群都必須思考及面對失能或失智後的問題。這時候,我建議楊小姐可以透過兩種方法做好規劃:(1)意定監護:過去成年人的監護宣告原則,是採用傳統的法定監護制度,當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不能與他人溝通或不瞭解他人表達的意思時,比方說,長期昏迷、植物人、嚴重的智能障礙或精神疾病等等,聲請人可聲請法院對其為監護之宣告,由法院根據受監護宣告人的最佳利益,依職權選定適合的監護人,若以楊小姐的例子來說,未來法院可能就會選定她的兄弟姊妹來當法定監護人。但,這樣真的是楊小姐的『最佳利益』嗎?因此,意定監護是民國108年開始施行,允許成年人透過委任契約,預先選定自己信任的監護人,以防自己未來因失能或失智而受監護宣告時,無法對監護人的人選表達意願的一種新監護制度,也就是楊小姐可以自己決定未來誰可以成為監護人,而不是等法院決定。於是楊小姐就約了相識二十幾年,未來打算退休後要同住的閨蜜,一起簽署了意定監護契約,成為彼此意定監護的受任人,因為這才是她心中的最佳利益!(2)安養信託:信託是一種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具有保全及有效管理運用財產的功能。以上這段文字是信託法第一條的說明,但相信很多人看了會滿頭問號,所以我們以三國時代的故事來當例子。劉備(委託人)即將離世的時候,委託諸葛亮(受託人)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受益人)至長大成人,這就是一種典型信託關係。為因應高齡及少子化趨勢,109年9月1日金管會發布信託2.0「全方位信託」推動計畫,之後各家銀行配合政府的政策也陸續推出了各種信託,而安養信託是其中一種可以照顧自己老年生活的信託制度。換句話說,安養信託就是現在的自己(委託人),委託自己信任的機構(受託人),能夠依照自己的意願,照顧未來的自己(受益人)的制度。所以為了解決楊小姐擔心被有心人士不當占用或詐騙的問題,我建議她到銀行成立安養信託,除了透過定期定額將資金放到信託中,未來也會在適當的時候將過去累積的退休資產轉到信託內。同時也協助她申請所有受益人是自己的保單,將受益人變更為信託專戶,例如重大疾病、失能及長期照護保險金等,這樣就能在未來保險事故發生時,讓理賠的保險金直接進到信託內,由受託銀行依信託契約內容,分散運用於存款、國內外共同基金及績優上市公司股票等收益相對穩定且風險低的理財工具,然後依照信託契約的約定做適當的規劃運用,包括日常生活所需、醫療照顧、失智失能照護等,避免老年生活無人照顧。透過這樣的退休安養信託安排,可以確保老年失能失智的時候,財產可以真正運用在我們自己身上,預防被有心人士不當占用及詐騙,或是可以指定未來給付給特定機構,事先安排老年生活,以確保老年生活品質。做好「意定監護」以及「安養信託」來保全財產,以及確保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的兩項安排後,楊小姐如釋重負,不用再擔心晚年萬一失能失智時財產可能不見的風險,理想中的一個人的晚美人生似乎已經近在咫尺。作者:吳士賢經歷:軟體業業務經理、壽險公司業務主任、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專業: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人身及財產保險經紀人國家考試通過
-
2023-07-29 退休力.理財準備
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長壽風險高 國人保障明顯不足
許多年輕時視為理所當然的事,老後都可能面臨挑戰,新單身時代,一個人變老無可避免,如何建構一個人生活的安全網,需要提前思考並且提前準備。「保險」被視為可遮蔽人生風雨的大傘,除了社會保險,及早並適切的規畫商業保險,也是退休力重要的一部分。保險保額偏低 卻只重視儲蓄 國人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一個人面對老後,必須對抗「長壽風險」並兼顧醫療、長照需求,保險規畫有助避免落入貧窮,或無人照顧的窘境。但調查顯示,國人雖愛買保險,二○二一年平均每人有二點六張保單,但每人壽險死亡給付保險金卻僅有五十七點三萬元,保險額度偏低,且國人重視儲蓄、回本,「保障」明顯不足。「保險規畫是以備不時之需的一本隱形存摺。」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退休理財規畫顧問(RFA)徐采蘩分析,一個人生活的單身族群最擔心老後照護及資產管理,透過事前規畫,例如接受安養信託、利用保險及早安排醫療保障並考慮長期照顧,有助建立一個人生活的安全網。金管會統計,國人買保險偏愛儲蓄還本型及投資型保險,顯示國人買保險重視「儲蓄」更甚於「保障」。癌症希望協會調查癌友保險保障也發現,住院日額兩千元以下占百分之五十五,實支實付保額低於十萬元以下有百分之四十六,治療時一旦需要使用自費藥物,保險就可能不足以因應。淡江大學會計系教授、台灣健康經濟學會副秘書長韓幸紋指出,儲蓄險和投資型保單可以想成委由保險公司處理的儲蓄跟投資,但儲蓄、投資與保險還是不同,保險是風險分擔,若儲蓄、投資是自助,保險則是互助。國人總擔心繳了保費卻沒有好處,買保險注重回本,相較之下,保障就較少。足夠保額應達798萬保額不足,也是國人購買保險常見的問題。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吳士賢指出,保險是為了解決未來看不見的擔憂,保險額度不足,也就是需要理賠時,金額不夠。依國際標準,足夠保額應為國民年平均所得十倍,以二○二一年平均所得七十九點八萬元,保額應有七九八萬元,但國人保額僅一三六萬元。吳士賢說明,壽險理賠金是一旦意外身故時,留給家人的錢,希望確保家人生活無虞,若倒下的是家中經濟支柱,目前壽險死亡給付的保險金不足六十萬元,難以支撐一個家庭;就算一個人生活,也不代表完全沒有家累,許多人還是必須承擔照顧父母或手足的責任。單身的人也許會想,「可以領到死亡理賠時,我也用不上了。」徐采蘩指出,有些保險條約可先提撥部分金額,例如「老年住院醫療提前給付」,提前用於醫療費用等。吳士賢也建議,退休後可考慮部分解約或貸款,轉變為可靈活運用的退休金之一。注意理賠年齡上限另外,醫療險雖提供保障,但也要注意理賠年齡上限。徐采蘩提醒,實支實付的醫療險被認為較有保障,但理賠年齡上限視保險合約,從七十五到八十五歲不等,一般醫療險最高理賠則是六十五到七十歲。很多人年輕時購買保險對「長壽風險」並不清楚,年紀漸長後才發現需要更長時間的醫療保障。因此,保險必須定期檢視,適時調整。徐采蘩說明,醫療險可續保至七十五到八十五歲,也有終身醫療險,少數保單提供七十五歲以上實支實付保險,但大部分是日額給付醫療費。 熟齡才發現保險不足,還能買保險嗎?吳士賢表示,如果有需要,「永遠沒有太晚的保單。」徐采蘩指出,視保單不同,直到七十歲都還能購買保險,雖然保費高,但透過保險解決最擔心的問題,分擔風險,只是年近中年,通常處於責任重大期,一定要和信任的業務員討論優先順序。數位版看這裡最懂保險急診醫 教你怎麼買保險林逸婷是衛福部台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她是醫師、保險的二刀流,一手看急診病人,一手經營「Eating醫師的保險箱」,被網友稱為「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來看看她提供哪些保險規畫建議。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延伸閱讀:.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買保險把握2原則:從大到小、從近到遠.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失能開銷大 長照須超前部署.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保險存摺 買的保險都能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9 退休力.理財準備
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失能開銷大 長照須超前部署
統計顯示,二○二一年國人平均餘命八十點八六歲,但國人需仰賴他人照顧的「不健康餘命」,卻高達八年。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總會估算,每位失能者每月的長照支出從三萬元到七萬元。長照是體力、心神與金錢的長期消耗戰,而如何減少臥床時間與風險,是一個人老後的重要功課。淡江大學會計系教授、台灣健康經濟學會副秘書長韓幸紋日前在家總舉辦的論壇,引用數據說明為老後長照準備的重要,她甚至表示,民眾單純僅依賴商業保險,無法全盤保障長照,風險太高者還可能被拒保,建議政府應暫考慮以社會保險機制來因應長照。至於一般民眾,韓幸紋指出,更應該為了自己未來可能面臨的長照需求,及早準備,長照險即是選擇之一。尤其是單身族群,雖然現在已不講究養兒防老,但如果真的是「一個人」,老來的照顧事宜必須完全靠自己,一定要事先準備與規畫。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退休理財規畫顧問(RFA)徐采蘩指出,長照風險最可怕的是「不知道照顧時間有多久」,一旦必須接受長照,不論是請移工照顧還是住進機構,都要有足夠的預算。一般建議應規畫長照,如果因為身體狀況被拒保,也要自己準備提撥一筆錢做為長照準備。 近年愈來愈多保險公司推出「外溢保單」,鼓勵客戶自主管理健康,例如每天固定跑步可折抵保費或增加保額,也降低保險公司賠率。徐采蘩指出,這類保單很受年輕人歡迎,覺得可以督促自己運動。數位版看這裡最懂保險急診醫 教你怎麼買保險林逸婷是衛福部台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她是醫師、保險的二刀流,一手看急診病人,一手經營「Eating醫師的保險箱」,被網友稱為「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來看看她提供哪些保險規畫建議。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延伸閱讀:.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買保險把握2原則:從大到小、從近到遠.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保險存摺 買的保險都能查.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長壽風險高 國人保障明顯不足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9 退休力.理財準備
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買保險把握2原則:從大到小、從近到遠
如何評估買的保險夠不夠?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吳士賢建議,應假設自己明天就無法工作,生活保障是否足夠?單身族群更應了解父母、手足的保險規畫,避免潛在風險。規畫保險,吳士賢建議,可以先問自己:一是若家裡沒有我,還能運作嗎?萬一不幸身故,是否有留下足夠的錢,支撐起一個家。二是當我失去行為能力時,誰可以照顧我?若有人可以照顧我,可以照顧我多久?三是如果我生重病,一段時間無法工作,醫藥費、生活費保障是否足夠。從上面三個問題,歸納出購買保險的兩個原則,「從大到小」和「從近到遠」。吳士賢說,「從大到小」是從風險大的情形開始準備,例如死亡、失去行為能力,應有哪些保險;或家有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應考量自己發生風險時,保險是否可以提供孩子及家庭足夠保障。另外,如不幸發生車禍,甚至與高價車發生事故或有人傷亡時,可能需支出一筆龐大費用,除規畫第三責任險,更應附加超額責任保險;房屋的火險、地震險也應準備,雖然發生機率低,一旦發生,造成的財產損失和衝擊卻非常大。第二是「從近到遠」,必須先從近的風險,再規畫到遠的風險。例如,七十五或八十歲之後的終身醫療規畫很重要,但別忽略了明天可能就有的高額自費醫療支出保障。最後三點提醒,吳士賢指出,一、規畫保險時,最好和家人、伴侶、孩子一起討論、規畫;二、單身族群愈來愈多,應了解手足保險規畫;三、尋求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畫顧問(CFP)等專業人士協助。數位版看這裡最懂保險急診醫 教你怎麼買保險林逸婷是衛福部台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她是醫師、保險的二刀流,一手看急診病人,一手經營「Eating醫師的保險箱」,被網友稱為「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來看看她提供哪些保險規畫建議。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延伸閱讀:.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長壽風險高 國人保障明顯不足.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失能開銷大 長照須超前部署.一個人的安全網 ─保險篇/保險存摺 買的保險都能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31 醫聲.癌症防治
商業醫療保險項目紛雜 專家促建立透明簡易保單資訊平台
七成以上癌友擁有商業醫療保險,卻有近五成癌友使用時,認為商保理賠「勉強」或「不足」。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國內商業醫療保單種類五花八門、破碎化,民眾獲得的資訊片段,加上對醫療資訊理解不足,不了解治療癌症要多少費用,加上「已有健保為何要商保」的想法,導致民眾「不會買、買不夠」,盼建立透明、簡易的保單資訊平台,協助民眾選擇。王正旭表示,許多創新的商業醫療保險屬於附約,需要附加於壽險等主約之上,疊加費用恐讓民眾無力負擔。他表示,保險資訊紛雜,在保發中心的平台檢索健康險,有逾萬筆保單須逐張檢視,對民眾保單規畫是一大考驗。王正旭也指出,澳洲、韓國等國,由政府主導,規畫商業醫療保險查詢網站,民眾只要輸入年收入、性別、年紀與保障範圍等基本條件,就可篩出合適的保單,協助民眾進行保單規畫。金管會保險局組長陳俐君指出,金管會已與健保署合作規畫查詢平台,民眾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進行查詢。她也表示,為增進國人基本保險保障,金管會已請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規畫「退休準備平台」,並於該平台建置「保障型保險商品平台」,提供重大疾病保險商品供民眾選擇。不過,立法委員林靜儀辦公室主任張媛婷表示,目前健保署的「健保協同商保」專區或者健保快易通APP,都是連結至不同保險公司頁面,內容為各家廠商各自呈現,缺乏不同保單之間的比較,就使用端而言,仍屬不便,對民眾而言,透明度仍然不足。她建議,資訊平台設計應該「老嫗能解」,民眾能夠看懂,並作出合適選擇是其中重點。王正旭指出,台灣身為資通訊強國,即便資訊複雜,應可借助人工智慧,設計出方便民眾進行保險規畫的健康保險資訊平台,相對於第二層保險等制度面的改革,資訊平台的建立具有立即可執行性,應盡快進行。
-
2022-12-20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三層保障 六大重點 理財專家施光訓教你老後財務獨立
「一個人的海嘯」襲來,現在正值中壯年的你,未來該如何部署幸福老後?多位專家在「高齡友善PLUS 幸福台灣無限」」座談會中都指向「財務獨立自主」是因應獨居老後的重中之重。對於老,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回想,前陣子參加高中同學會的場景記憶猶新,想像路人若都是同學,那麼他就不覺得自己特別老,這代表老和不老是相對的概念。但情況若是相對的,就必須有健全的財務和完善的社會保障,才能享有高齡友善與幸福老後。施光訓表示,自己最理想的老後是「財務自由」,最大的資源可能是不動產。台灣長者多數繼承來自父母的房產,而現今的高房價對年齡較高的長者或許相對是有利的。可以利用第一層以房養老,輔以第二層信託等財務工具,再加上第三層保險規畫,共三層保障確保老後的財務獨立自主。老後財務規劃怎麼做?元氣網彙整施光訓的專家觀點,掌握六大重點逐步落實:一、50歲之後理財是求保障未來,適度的保險規劃有必要,最好找大型、安全的機構。「50歲之前理財是為了改善生活,50歲以後理財則是要保障未來」,施光訓說,隨年齡增長,勞動收入可能下降,必須創造被動式或保證性的收入,因此不容差錯。以個人來說,適度的保險規畫有其必要,民眾最重要的要找到穩健的理財管理者。雖然近期因全球利率上調,短期金融資產價格大幅波動,很多保險公司面臨生存的危機,大環境也確實越來越辛苦,但保險、理財相關產業,大者恆大是國內外不變的趨勢。二、越年輕投保越有利,保險價格或保障內容也會相對較充沛。三、保險有順序。依序是意外險、癌症醫療險、壽險、長照險。過去民眾投保長照險的成本較高,現在保險公司有提供附加方式的長照險種,可以多做比較參考。四、安養信託可協助理財紀律。安養信託的問題是並非每個人手上都有很多現金去做信託。但安養信託也是一種確保理財紀律的管道,管理費約是千分之二到七,每個月管理費約500元左右,費用較低。五、莫過度盼望股息養老,或是基金養老,要審慎規畫。以股息養老來說,股票波動,影響心情,且有後續風險;基金養老則有附加費用率,如投資的是海外基金,有可能還沒賺到錢,就要付出相當費用在附加費用率上。六、以房養老需提防限制條件,年齡和屋齡是否在規定範圍內:以房養老比較有機會的仍是台北市的房子,平均可核貸額度約七、八百萬,換算下來每一年約30萬,是否足夠維持老後開銷,需要思考。另外,以房養老若申請人65歲以上,以承作年限30年為上限,申請人如95歲仍然健在,此時房子抵押給銀行,高齡者在無收入的狀況下,需面臨贖回房屋的經濟壓力,對申請人不利。施光訓笑著說,他給自己的幸福老後期許是追求「身心靈」,身心健康之外,靈是「靈活」,是從他父親身上得到的體會。他說,父親現在八十多歲,因是刑警退休,自覺體力過人,在他七十幾歲那年,隔壁遭小偷,父親還想幫忙抓捕小偷,最近父親也開始感嘆越來越不靈活,心情沮喪。可見靈活與身心是有牽動的,追求身心健康及靈活,也是他給大家幸福老後的建議。高齡友善PLUS 幸福台灣無限 線上直播●時間:2022年12月20日10:30●粉絲團:元氣網●活動網址:https://reurl.cc/oZXvb3
-
2022-07-23 退休力.理財準備
單身族老後的保險怎麼選?專家:健康老/不健康老/有錢/沒錢...一次看懂4種身分的保險規畫
對單身族而言,規避老後風險的重要性遠甚於有伴相隨的人,考慮到晚年生活可能面對的意外、疾病、長照、現金流來源等問題,盡早透過保險規畫,才能分散日後「走不了」,甚至是「活太久」等風險。問題是,在琳琅滿目的保險商品中,哪些是單身族非保不可的「標配」,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又該如何設定優先順序,讓專家為您一一解惑。1.不健康的老 實支實付醫療夠不夠磊山保經業務經理楊雅珽建議,可以從不健康的老和健康的老這兩種樣態,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為不健康的老預作準備,她認為要先檢視實支實付醫療部分是否足夠,當需要大筆醫療費用支出時,才能轉嫁到保險上。根據現行規定,民眾最多只能買三家保險公司的實支實付型保險,考量未來自費用藥的費用可能逐漸攀高,建議投保的醫療費用給付合計至少要30萬元;此外,醫療保障要每年檢視,就像健檢一樣,因應醫療環境去調整,額度若太高也可適度減少。此外,實支實付醫療要留意理賠收據規定是正本或副本收據,如果買的三張保單都是正本理賠,最後會面臨只有一張可申請理賠。楊雅珽說, 最常遇到的狀況是若保戶已投保公司的團體保險,因為團保保費相對較低,理賠單據多會要求正本收據,遇到這種情況,保戶要加保實支實付醫療,就得購買副本實支實付的商品。除了實支實付型保險,另一塊不能缺的保險拼圖則為失能險或長照險,楊雅珽指出,目前僅剩少數保險公司承保失能保險,基本上,失能險適用殘廢等級表狀態符合即可申請理賠,長照險方面,適用巴氏量表及評估失智的CDR量表來申請理賠。2.健康的老 創造被動收入現金流針對健康的老,面對勞保財務的不確定性,楊雅珽鼓勵在有能力時準備退休金,創造固定的被動收入,老後才能應付基本生活開銷。至於有哪些創造被動收入的保險產品,她表示,透過投資型保單可選擇有配息的基金,創造被動收入現金流,唯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投資風險屬性。另一種是還本型保單,特色是活愈久領愈多,目前市場上有美元以及台幣商品可選擇,其中美元利率較高,且能滿足未來出國旅遊的需求,但要留意匯率風險。3.有錢單身高齡 失能照護和資產保全永達保險經紀人業務儲備處協理陳淑芳則說,單身高齡族規畫退休可分兩種情況來談,分別是有錢和沒有錢的單身高齡族。對有錢族群而言,醫療費用的轉嫁基本上可有可無,要注意的是失能照護、資產保存和財富傳承等需求。透過投保失能險,萬一意外、疾病突然降臨,導致無法工作,可以轉嫁照護費用,讓生活更有保障。資產保全方面,除了要避免投資失利、詐騙等風險,把錢存銀行長期下來也會因為通膨等因素造成資產縮水,建議透過利變增額終身壽險,儘管操作比較保守,但一定領得到;如果是透過投資型保單,要注意面臨因為景氣和市場波動導致縮水。4.沒錢單身高齡 有重大傷病、意外險如果是沒有錢的單身高齡族,陳淑芳表示,醫療的部分要做好,其中實支實付一定要有,另外是重大傷病一次金的部分,以及癌症險、意外險等險種。此外,最好從年輕開始就用少少的錢做準備,讓老後有穩定的現金流,建議可投保增額終身壽險,利用其繳費期滿、保價複利增值的優勢,逼自己長期儲蓄。以51歲的單身女老師為例,如手邊有600萬元存款,但想補強醫療保障。陳淑芳說,首先會建議要補足實支實付醫療險及失能險,建構高品質的醫療保障,以及失能照護保障。至於退休問題,雖然退休老師領有終身俸,但年改不確定性高,她建議要多準備一筆退休金。並建議規畫總額540萬元、年繳36萬元、15年期的增額終身壽險,加上雙豁免,以杜絕失能風險;且保證繳滿享一次貼現,內含首期保費10倍壽險保障及每月失能給付。存款方面則規畫總額600萬元、年繳百萬、6年期的還本險,繳費第一年末即開始年年領,滿足即刻掌握現金的需求。透過這兩張保單,65歲時可享有1140萬元的退休金,未來再加上信託機制,即可退休無虞。
-
2021-12-17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怎樣才算準備好了?3個世代從3面向教你規畫退休
▍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退休準備是老後生活的基石,今年影響退休準備最重要的變數就是新冠疫情,聯合報日前舉辦「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邀請專家分享面對未來疫變新日常。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宣布,年底將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並展開「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計畫,邀請合作夥伴共同為幫助大家儲備退休力而努力。三位與談專家分別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以及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施振榮以投資報酬率的觀念分享,平均壽命延長,一定要避免老來臥床失能,40~50歲就要開始準備,及早投資。陳亮恭建議要「以終為始」,保持健康需要「套餐」,即運動、營養、社會連結及慢病管理缺一不可。最年輕的葉士愷也認為,退休準備應該提早規畫。游美月表示,去年我們開啟退休準備工程,找出五個核心能力,分別是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推出「五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近一年來獲得3萬人的熱烈回響。去年調查發現,國人退休準備分數僅54分,根本不及格,大部分的人對退休沒有規畫,年長女性的退休準備更明顯不足。近來遭逢百年大疫,這個變數讓大家都必須重新適應生活。因此,今年特別邀請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與擅長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宏碁智醫團隊,依填答內容找出6種退休準備樣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提供更精準的退休準備評量,也計畫推出「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希望對退休準備的各面向提供專業資源,幫助民眾進行退休準備,加強退休力以適應變局。【健康準備】保持健康需「套餐」 4要素不可缺陳亮恭指出,退休準備指標與其他工具最大的不同,就是問出「你動手準備了嗎?」,透過執行程度,問出實質準備狀況。初步發現,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通常是先意識到退休生活需要財務支持,但若以完成度來說,健康準備的執行難度最高。他認為,可以將健康準備視為退休準備的「粽子頭」,只要拉起粽子頭的結繩處,健康力提升,其他退休準備能力也會跟著提升。不過,健康準備的執行必須落實在生活上,例如每周運動三次、攝取足量蛋白質等,除了個人動機,也需要環境配合。游美月指出,疫情使她固定健身的習慣中斷,但一段時間後,認為再這樣下去不行,於是開始自我鍛鍊,每天提早一小時起床,做各15分鐘的有氧與瑜伽、5分鐘冥想、3分鐘倒立,重新調整運動習慣,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施振榮和陳亮恭對於健康維持也有新領悟,尤其是陳亮恭,他說自己向來是健康知識的倡議者,如今成為實踐者,把運動放上每天的時程表,甚至在跑步機上邊聽有聲書邊走路,維持體力。曾經中風的施振榮說,他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健康 自己顧」,他現在每天走路、天天動腦,想辦法讓身體和頭腦都更健康。【延伸閱讀】>>企業家施振榮裝13根支架的深刻體驗 【財務準備】疫情激發危機感 年輕人開始理財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指出,疫情使股市大熱,不少年輕人感受到疫情帶來的危機感,開始規畫財務,看見市場的投資機會,但楊淑惠提醒,投資行為不完全等於財務準備,退休財務準備必須有完整規畫。楊淑惠表示,台灣爆發社區感染以來,約有3%的民眾因疫情增加退休規畫的金額,其中以30~39歲占大多數,不過,有4.2%的民眾認為疫情讓他們思考提前退休。另外,疫情期間,許多行業受疫情影響,導致收入短少,若不幸染疫,後續的醫療照護費用、薪資損失等,也是不小的額外開銷,凸顯緊急預備金、醫療保險規畫的重要性。 中信銀專家提醒 健康風險是財務準備變數 楊淑惠建議,財務準備必須思考資金來源、規畫目的與用途、甚至創造財富的方式,並注意風險控管,建議先確認投資目的及對風險的承受力,切勿將資金壓在同一個籃子中,此外,也要考慮年紀漸增的健康風險。不同年紀應有不同的財務規畫重點,30多歲的人多半處在事業衝刺期,除了及早投資,最好趁著年輕先規畫基本的醫療保障;三明治族群多半為家庭經濟支柱,也邁入事業高峰期階段,一旦遇到變數或事故,對家庭影響大,建立緊急預備金及壽險、重大傷病相關保障顯得格外重要。「50+」的準退休族群,則建議以退休金及長照規畫為主,並建議增加固定收益標的。【延伸閱讀】>>三個世代退休財務準備如何更完整【社交準備】疫情來了 運動、社交玩出新變化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習慣,更凸顯退休準備需隨時調整。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雖然最年長,善用科技的他,卻很享受視訊帶來的便利,「我適應得很好」;但視訊會議對於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來說,有時反而是惡夢,因為曾經一整天有7~8個會議;葉士愷則經歷波蘭和台灣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印象十分深刻。 施振榮說,因為有科技,疫情對我沒有什影響,以前同學會五年辦一次,拜疫情所賜,現在同學會每個月辦一次,「台美一起空中聚會」;過去參與會議,總需要外出,光交通往返就占據大半時間,但現在用視訊會議,反而少了許多限制。相較於過去,疫情之下的生活反而更快樂。但談到視訊會議,陳亮恭說,「我最近開始受到這個苦了。」疫情爆發讓他工作量暴增,以前實體會議,如人到不了就不去,現在都用視訊,即使舉辦地點在國外,也不能不去,最高紀錄一天開了7~8個視訊會議。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說,去年在波蘭碰上當地疫情嚴重,生活受到高度管制。他幾乎沒有出門,社交生活嚴重受阻,復活節、聖誕節一樣冷清,今年四月返台,又碰上台灣疫情大爆發。他認為,大家都要學習與疫情共處。【延伸閱讀】>>看看作家、Youtuber葉士愷分享波蘭防疫經驗【退休想像】施振榮、陳亮恭:腦中沒退休這件事葉士愷表示,新世代對退休想像是可以健康自在過生活,不需要為了經濟煩惱;陳亮恭則表示,現在腦中沒有退休這件事;施振榮則說,自己雖從工作退休,但沒有從社會和人生中退休。三個不同世代,對退休人生各有不同看法。退休制度於1880年俾斯麥於德意志帝國實施,規定65歲退休,但當時德意志帝國平均年齡才47歲。俾斯麥為了讓老到無法工作的人得到政府照顧,提出退休制度,與如今追求第二或第三人生的退休已經不同。即將邁入77歲的施振榮說,台灣平均臥床時間是8年,若以現在的平均餘命80歲來說,「我現在應該是躺在床上的人」。他60歲從工作退休,從40歲就開始準備,50幾歲時發現冠狀動脈阻塞,於是減少壓力、注意飲食及多運動,如今他雖然從工作退休,但一直保持社會連結,「活在社會就是要不斷地有貢獻,必須不斷的學習。」陳亮恭說,他現在腦袋裡是沒有退休,英國經濟部智庫曾調查,勞工不管幾歲退休,退休後平均僅開心兩年,隨後就開始因健康問題看醫師;法國研究也發現,勞工每晚一年退休,可降低失智症發生風險3%~5%。其實目前為退休人士設計的許多健康促進方法,包括要有活動量、要用腦力,與人相處應對,退休後要排很多課程才能達到這些目的。陳亮恭認為,有些工作職務必須世代交替,但不代表不用繼續工作,他目前腦中沒有退休這件事。
-
2021-11-20 養生.人生智慧
退休力應變沙龍/疫情激發危機感 趁早規畫退休財務
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分享疫情下的觀察發現,疫情使股市大熱,不少年輕人認真開始規畫財務,疫情帶來的危機感、看見市場的投資機會,都成為大家開始關注財務的動力,但楊淑惠提醒,投資行為不完全等於財務準備,退休財務準備必須有完整規畫。楊淑惠以中國信託的調查說明,台灣自社區感染爆發,約有百分之三的民眾因疫情增加退休規畫金額,其中以卅到卅九歲占大多數。調查也發現,近八成民眾並未改變原有的退休計畫,但百分之四點二認為,疫情讓他們思考提前退休。另外,疫情期間,許多行業收入或獎金短少,若不幸染疫,染疫後的醫療照護費用、薪資損失等,也是不小的額外開銷,凸顯緊急預備金、醫療保險規畫的重要性。但楊淑惠指出,危機也是轉機,疫情雖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但更提醒我們及早規畫財務與退休準備。楊淑惠建議,財務準備必須思考資金來源、規畫目的與用途、甚至創造財富的方式,並注意風險控管。許多年輕人熱衷投資,但追逐風險下的短期資本利得,缺乏風險控管觀念,建議先確認投資目的及對風險的承受力,切勿將資金壓在同一個籃子中,也要考慮年紀漸增的健康風險,考量列入醫療支出。不同年紀各有不同的財務規畫重點,楊淑惠指出,卅多歲的人多半處在事業衝刺期,除了及早投資,最好趁著年輕先規畫基本的醫療保障;三明治族群多半為家庭經濟支柱,也邁入事業高峰期階段,一旦遇到變數或事故,收入中斷對家庭影響大,建立緊急預備金及壽險、重大傷病相關保障顯得格外重要。準退休族群建議以退休金及長照規畫為主,並增加固定收益標的。
-
2021-11-20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退休力應變沙龍4-2/疫情激發危機感 趁早規畫退休財務
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分享疫情下的觀察發現,疫情使股市大熱,不少年輕人認真開始規畫財務,疫情帶來的危機感、看見市場的投資機會,都成為大家開始關注財務的動力,但楊淑惠提醒,投資行為不完全等於財務準備,退休財務準備必須有完整規畫。楊淑惠以中國信託所進的調查來說明,台灣自社區感染爆發以來,約有百分之三的民眾因疫情增加退休規畫金額,其中以卅到卅九歲占大多數。調查也發現,近八成民眾並未改變原有的退休計畫,但百分之四點二認為,疫情讓他們思考提前退休。另外,疫情期間,許多行業受疫情影響,導致收入或獎金短少,若不幸染疫,染疫後的醫療照護費用、薪資損失等,也是不小的額外開銷,凸顯緊急預備金、醫療保險規畫的重要性。但楊淑惠指出,危機也是轉機,疫情雖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但更提醒我們及早規畫財務與退休準備。楊淑惠建議,財務準備必須思考資金來源、規畫目的與用途、甚至創造財富的方式,並注意風險控管。雖然許多年輕人熱衷投資,但許多人追逐風險下的短期資本利得,缺乏風險控管觀念,建議先確認投資目的及對風險的承受力,切勿將資金壓在同一個籃子中,也要考慮年紀漸增的健康風險,考量列入醫療支出。不同年紀各有不同的財務規畫重點,楊淑惠指出,卅多歲的人多半處在事業衝刺期,除了及早投資,最好趁著年輕先規畫基本的醫療保障;三明治族群多半為家庭經濟支柱,也邁入事業高峰期階段,一旦遇到變數或事故,收入中斷對家庭影響大,建立緊急預備金及壽險、重大傷病相關保障顯得格外重要。「50+」的準退休族群,建議以退休金及長照規畫為主,並建議增加固定收益標的。
-
2021-07-17 養生.人生智慧
家庭資產配置要有四種錢! 理財四宮格,做好退休財務長
巴菲特說過投資就像滾雪球,需要三個要素。首先,一開始的雪球本身最好要夠大,接著要有一個長長的下坡道,最後,坡道的雪要夠濕。這三要素講白話就是本金、時間和利率三個理財要素。運用這三要素再搭配標準普爾的理財四宮格,就可以累積到一定的財富,過個好的退休生活。家庭資產配置要有四種錢標準普爾是全球三大信用評等公司之一,它綜合和研究了家庭財富穩固的許多個案例後,得出了一個四宮格的家庭資產配置方式的結論,分別是要命的錢占比10%,保命的錢占比20%,保本的錢占比40%,生錢的錢占比30%。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本的錢,要占到所有財富的四成;其次是生錢的錢,達到了三成。要命的錢指的是家庭的日常開銷,這部分的錢是要能隨領隨用的,放在活儲或活存裡,提款機可提到,用來支付信用卡費、水電帳單和房租的。至於保命的錢指的是醫療支出和保險支出,它不一定是日常必要支出,但卻是為了讓生活能更穩固的開支,例如保險規畫。平常這筆支出看似無用,但等事情發生時它就能產生一定的補償作用,所以保險不是投資,是風險規畫,是為了一旦發生沒預料到的情況,可產生的事後補償機制。保本和生錢的錢占比最高要能進一步升級生活水平,就要好好規畫保本的錢和生錢的錢這七成的主要財富。首先,生錢的錢指的是投資,一般會透過機會財的工具來做,也就是股票這些風險等級比較高的工具。由於股票不保本不保息,但具備較高的資本增值回報的可能,也是最好用的生錢工具。至於保本工具就是債券了,投資等級債券具備低風險固定收益性質,可以保本保息,但缺點是收益固定沒有超額報酬的機會。如果搭配三成的股票和四成的債券就能提高財富整體的回報率,同時兼具穩定性。這也是標普家庭資產配置的精神。投資抓準時間財和機會財我多年理財和投資的經驗是自創的時間財VS.機會財規畫,和一套股票和債券的標的物選擇與進出場時機規畫。時間財是以時間創造財富,機會財著重於時機上,進出場時機很重要,時間財完全沒有進出場時機的問題。策略上,時間財著重長期投資,機會財著重買低賣高;條件面上,時間財著重資本能力,口袋愈深的人愈適合,但機會財給小資族參與的機會,需要學會預測和看懂市場的能力;本質面上,時間財是運用時間規避波動風險,但機會財正好是找抓波動賺取高低價差;機會面上,時間財需要時間可以長期致富,但機會財要的是快速致富;風險面上,時間財沒有太大風險,但不可以中斷投資,要堅持走完;機會財則有快速財富損失的可能;所以,時間財的應用面上著重停利不需停損,但機會財既停利也要停損。(本文摘自阮慕驊《錢要投資 賺到退休 賺到自由健康》)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活得太久、需要長照 預防2個狀況題保單這樣買
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9歲,其中男性77.7歲、女性84.2歲,創歷年新高。長壽最擔心的兩件事分別為「活得太久退休金不夠用」及「長期臥床乏人照顧」,可透過適當的保險規畫來做退休保障。狀況1:長期臥床乏人照顧首先是「長期臥床乏人照顧」。全球人壽表示,考慮到未來老年生活如果需要有人照顧起居時,需要多少費用,退休後不能像年輕時一樣,錢不夠了再賺就有,所以一定要提早精打細算。建議可選擇75歲起住院日額保障加倍,且提供高齡實支實付限額保障的終身醫療險,此外也可以附加失能扶助險,或是規畫長照險,預備需要長期照護的支出。● 失能扶助險:最好選分期給付10年以上的保單針對失能扶助險,富邦人壽表示,只要被保險人因意外或疾病,符合失能等級表1至6級認定,即按月給付失能生活扶助保險金,用來給付長期照顧所需的定期花費。每月給付分期金的多寡,可依個人需要的照顧條件來估算,例如申請外籍看護工,一個月基本花費至少2.1萬元,以此推算基本月給付金額至少2萬元以上;若是想入住專業的養護中心,金額就需再增加。另考量失能失智者的照顧時間平均7.3年,最好選擇分期給付時間10年以上的保單,避免因高齡長壽、保險給付突然中斷的情況。● 長期照顧險:有壽險保障與無壽險保障兩類至於長期照顧險,新光人壽表示,長照險大部分分為有壽險保障的主約,與無壽險保障的主約兩種。有壽險保障的主約,當被保險人發生失智或失能狀態時,可用每月給付的保險金支付看護費用,同時也有一筆身故保險金,為人生最後一哩路做準備;而無壽險保障的主約,相對有壽險保障的主約來說,保費較親民,民眾可視自身需求投保。狀況2:活得太久,退休金不夠用接著考量「活得太久,退休金不夠用」的風險。全球人壽表示,退休的基本生活就是要預估維持生活水平的費用,享樂生活就要計算那些未完成的夢想,還需要多少錢去完成。許多人打拚一輩子,卻發現身邊的錢都沒留住,沒時間投資理財,或是基金股票沒什麼獲利,或錢借家人一去不復返。可提早運用保險的功能加以規劃,若以退休後所得替代率約七成為資產目標,建議以規畫資產累積型的保單來完成。● 年輕族群:可選擇投資型保單如果是年輕族群,因為收入有限,可選擇投資型保單,比如變額萬能壽險,用小錢就可以做好保障,進一步還可累積財富。繳費方式可選擇負擔較輕的定期繳或彈性繳,在標的選擇上可依照對於投資市場的掌握度以自主選擇投資標的或是交由專家協助挑選標的。● 熟齡單身族群:可選擇利變終身壽險如果是熟齡單身族群,因距離退休年限愈來愈近,重點在於打造穩定的退休金流,可選擇利變終身壽險,具備壽險保障及累積保單價值的特色,且透過商品本身的宣告利率機制,有機會再享增值回饋分享金,進而增加保額或加速保單價值的累積。同時因為商品有多種的繳費年期及分期繳費方式,可以按照預定的退休目標、依照自身需求及繳費能力,選擇適合的繳費年期及繳費方式。若本身壽險已足夠,也可採用變額年金險。富邦人壽表示,變額年金險有些是專家代操,當每月提解基準日帳戶淨值位於特定區間時,保單即每月提供現金提解,創造穩定現金流,作為熟齡族的退休生活費。調查分析62%有醫療險 僅19.6%有長照險醫療保險準備方面,完全沒有保險者達26.9%,有壽險型儲蓄險45.2%,養老儲蓄壽險有15.9%,年金保險有11%,62%有健康醫療壽險,有長期看護失能險和失能殘扶險比率只有19.6%。醫療保險持有行為隨年齡變化,30~49歲民眾,持有健康醫療、壽險型儲蓄險、長照及失能殘扶險比率相對較其他年齡層高。女性醫療保險準備優於男性,女性在各項保險種類持有比率均高於男性,在未來退休保險方面財務保障較佳。對退休準備來說,年金、醫療和長照險是三大支柱,但有醫療險的比率遠大於另兩個。年金保險是為了長壽風險,讓你「不用擔心自己活一百歲」,因為活得愈久,領得愈多;長照險則是避免失能而落入貧窮或無人照顧。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退休財務規畫 先問自己要不要再工作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去年底推出「退休準備指標」,填寫人數近三萬人。高齡社會,以工作和年齡為界線的退休觀念受到挑戰;面對比想像中長的人生下半場,退休更要及早準備。「退休準備指標」是聯合報送給台灣社會的禮物,提醒大家超前部署百歲人生。在專家及典通公司的協助下,經一年籌畫與執行,多次專家會議及討論修正,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個核心能力,發展出20個子題,提供自我檢視。元氣周報將為您分析「退休準備指標」的題目設計及計分方式,說明攸關人生安老的基本KPI如何訂定。本期以「財務準備」為主題,未來將繼續說明社會心靈退休力,敬請期待。財務指標設計╱專家的話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白皮書指出,退休金可能在退休的頭10年就用完;在國內,勞保可能面臨破產危機,年金改革迫在眉睫,未來社會保險年金給付所得替代率占比將持續下降,退休財務準備更形重要。不同世代對退休的心境不同,準備重點也不相同,但有三大通則:首先應該建立退休準備的基礎知識,例如理想的退休老本計算、勞退、勞保、年金各是什麼?第二個觀念是退休準備金專款專用,不被其他用途花費吞蝕退休本;第三則是評估購買適合的保險。在「退休準備指標」中,先以「退休後有沒有打算繼續工作」破題,提醒因應高齡社會,延後退休和終身工作已成為人生選項之一;財務準備列出對社會保險、理財工具和退休後生活所需經費等認知,並考量老後醫療需求與長壽風險,提醒保險規畫也要超前部署。檢測你的退休準備分數「退休準備指標」,其實也是人生準備指標,在浮光掠影的忙碌人生中,或可稍停,為自己想一想,接下來,要怎麼過生活。這個評量不是考試,而是一次自我審視,邀請你,每年都跟著聯合報一起重新審視自己的退休指標。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08-20 橘世代.好野橘
把錢花在刀口上!專家給4、5、6年級生的建議:如何做好醫療保險規畫?
不管是保險、理財或資產規畫,都是一個動態的,而不是一勞永逸的靜態需求,必須隨著年齡、家庭結構、經濟能力、甚至是政府的醫療、老人福利等社會政策不斷檢視,並做最適當的因應,調整不同的規畫方向與商品組合,這樣才有辦法在風險來臨時降低衝擊造成的損害。《一生平安的保險規畫》精彩書摘:健康老化如何做好醫療保險規畫?事先做好可支配保費的預算分配未來要過怎樣的退休生活及品質,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例如每天花多少錢在三餐飲食上、一年花多少錢在旅遊休閒上,但唯獨疾病或意外事故的發生時間和醫療費用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常聽到有人提倡「自己準備好醫療費用,不需要買醫療險」的想法,這其實是相當危險的觀念。因為,本來準備好各項用途的錢,可能因為未預期發生的事件,而必須挪為他用,等到將來真正要用到醫療或照顧時,恐怕就會捉襟見肘而陷入無錢就醫的困境。但過於擔心未來的不確定風險,而犧牲各項退休生活計畫,「過猶不及」地把錢全部用在健康保險的保費支出上,也不是明智之舉。如果要建構完整的醫療保障防護網,保費支出也非一般民眾負擔得起,必須作取捨的抉擇。因此,如何判斷風險的高低來分配預算做為保費支出也是一門學問,當然,這也會與個人投保時間的早晚而有所差別。四、五、六年級生如何安排合理的保費支出?我的建議如下:◎四年級生(60〜70歲):此年齡層被保險人已接近退休或已退休年齡,主要保費來源是現有的存款或退休金,我們常聽到的合理保費支出「1/10原則」已不適用,投保商品的順序也須改變,因為此年齡的醫療險費率高,因此對於保障計畫便必須有所取捨,如果可支配的保險預算有限,要掌握「保大(病)不保小(病)」、「保定期、不保終身」兩大原則,並把一次性給付的重大傷病險、癌症險、意外險、失能扶助險的保費預算列為優先支付項目。其次再規畫實支實付及日額型醫療險,最後再考慮退休養老相關的儲蓄險、年金險;除非尚有房屋貸款債務、子女教育或孝養父母責任者,否則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的保費支出應做為最後的考慮,因為,如果規畫死亡壽險計畫,此時因保險年齡大、危險保費高,可能會吃掉大部分的保費預算,而影響未來醫療保障防護計畫。◎五年級生(50〜60歲):此年齡層離退休大概還有10年左右的時間,可以利用還有固定薪水收入時,規畫10〜15年期繳費終身醫療險,但也是要掌握「保大不保小」,可以優先購買終身保障型的失能扶助險、重大傷病險及癌症健康險。實支實付醫療險、日額險醫療險、定期險規畫,則以定期型或一年期附約方式規畫。如果還有貸款或家庭養育、教育責任需負擔者,再加保意外死殘、定期壽險做為身故保障,但所有年繳保費合計仍以不超過年收入的10%為原則。這樣的規畫內容,並非一勞永逸,一旦五年級生從職場退休,不再有固定工作收入時,就必須重新再檢視整體的保障內容,與可用資金預算後,看是否需要重新調整。◎六年級生(40〜50歲):此年齡層離退休還有20年時間,但家庭經濟負擔也是比較重的階段,例如子女教育、房屋貸款、父母奉養等固定開銷,因此,保費預算應優先把萬一突發疾病或意外死亡的保障先規畫充足,如果可用預算夠當然可以購買終身壽險,但如果預算不夠,則建議購買有保證續保的短年期或一年期定期壽險。如果有閒置資金作投資、理財,則可考慮搭配高危險保額的變額萬能投資型壽險,達到同時滿足保險與投資的需求,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健康醫療險的保費則一樣先掌握「保大不保小」的原則,再利用終身醫療與定期醫療搭配組合出最適合的保障計畫。如果因為保費預算有限,保障還有不足的部分,可利用產險公司的健康醫療險補足,但產險商品是一年期保單,並沒有保證續保功能,有些商品則是有最高續保年齡限制。因此,除了意外傷害險以外,絕不能因為保費相對便宜,而只購買產險公司的健康險。本文摘自《一生平安的保險規畫:教你分齡買對保險,兼顧理財和保障》,商業周刊 2019/04/18出版|更多保險理財大小事。防癌不可少! 三高纏身也有保障,你不可不知的「三高心安保險」。最敢說真話的保經:保險理賠分成「三種」,你都知道嗎?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1-11 橘世代.好野橘
名人看《橘世代周報》 預想熟齡生活 30後提早準備
台灣已是高齡社會,為因應高齡化浪潮及退休需求,聯合報針對熟齡銀髮族群打造《橘世代周報》,去年九月廿八日創刊,關注議題包括退休健康與金錢準備、熟齡美食、再就業、以房養老、養生、攝影等,主張樂齡學習、學無止境。橘世代周報推出後,回響極大,如「名人夢想清單」,闡述有夢去追就不老,獲得多位醫界名人、意見領袖等閱讀與支持;橘世代本周前進新光集團,直擊名人讀後看法與建議。新光金控副董事長李紀珠與新光人壽總經理黃敏義都認為,台灣人口老化已是不爭事實,透過媒體發起熟齡相關議題報導,會讓訊息傳布更廣、更快受民眾關注與討論。李紀珠表示,聯合報成立橘世代周報、關注熟齡議題,她認為有帶頭作用。李紀珠說,橘世代周報關注熟齡的人生下半場,是很好的開始,不只適合熟齡族群的人看,周報所提供的資訊,可讓更多人知道如何走入橘世代、準備自己的養分來因應;大家家中都有長輩,勢必面對照顧議題,年輕時「預作準備」很重要。為此,她也建議,橘世代周報可再針對35歲閱聽眾年齡層設計、思考未來的橘世代規畫,可偏重個人理財、經濟走向。新光人壽總經理黃敏義表示,他看過橘世代報導後,認為疾病、養生、失智議題等觀點都很詳盡。橘世代就是熟齡世代,長者身體狀況隨著年齡退化,總會面臨長期照護的問題,因此保險規畫相當重要。他直言,10年前新光人壽推出市面第1家「長照險」,當年還結合銀行合作推出信託制度,確保「專款專用」於看護等照護費用,只是那時「走得太前面」,民眾觀念還跟不上來,叫好不叫座。「現今環境已不同」,他樂見橘世代周報所做熟齡、養生等內容,再搭配失智、癌症相關粉絲團,提供實用知識,但民眾平均餘命延長,健康照護的認知顯得非常重要,他認為橘世代周報在這方面可發揮更大功能。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無恐懼退休 理財心法 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歡迎加入】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 好 野 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