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1 科別.消化系統
搜尋
併發症
共找到
1606
筆 文章
-
-
2021-02-18 科別.泌尿腎臟
退休族腰痠血尿動不了好崩潰 術後享受「好動」人生
70歲陳先生平日喜好爬山運動、打桌球,原本以為退休後可以好好享受退休人生,沒想到10多年前因輸尿管結石手術取出,飽受腰痛之苦,人生變黑白,即便裝雙J管二年多,但每3、4個月換一次,且走不到300公尺就血尿、腰痛,後經接受機械手臂口腔黏膜輸尿管重建手術,拔除雙J管,如今已可以走3公里,開心爬山、運動,享受退休人生。台中榮總泌尿外科醫師陳正哲說,輸尿管狹窄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其中後天性輸尿管狹窄的發生率在1%至24%不等,常見原因為骨盆腔、後腹腔手術或是輸尿管內視鏡手術後造成的併發症。陳正哲說明,輸尿管狹窄會造成腰部或是腹部疼痛,血尿,及腎功能受損。輸尿管狹窄的時間越久,腎功能損傷的程度也會越嚴重,甚至可能會導致腎衰竭。手術目的在於緩解症狀,保留或改善腎功能。陳先生說,他在10年前因輸尿管結石,並接受輸尿管鏡取石手術,但術後左後腰疼痛嚴重,在2018年就醫發現左腎嚴重水腫,輸尿管狹窄,放置一條雙J導管,但三個月後,輸尿管狹窄處仍無明顯改善,只能定期回診換雙J導管。陳先生指出,由於雙J導管滑動可能會造成血尿,泌尿道發炎,腰部及膀胱的不適感,連走幾步路都會血尿,不敢從事運動,複診時,心情低落。陳正哲說,去年初,他前往美國天普大學醫院進修,跟隨美國達文西泌尿道重建手術的大師Daniel Eun學習半年,去年8月回台,陳先生在8月底接受達文西口腔黏膜輸尿管重建手術,即陳先生輸尿管狹窄約2公分,從口腔黏膜取一塊皮瓣修補重建。
-
2021-02-18 科別.消化系統
重要警訊別忽視!糞便檢查有潛血 這種腹瀉不單純
腹瀉伴隨血便,問題恐不單純!三十多歲的王先生是位上班族,去年開始偶爾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到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卻發現潛血反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讓王先生大感意外。鹿港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林成行醫師表示,腹痛、腹瀉是腸胃炎典型症狀,一旦出現慢性腹痛、腹瀉、甚至血便就要當心,必須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是腸胃道出血、自體免疫疾病或大腸癌等病因。像上述王先生所罹患的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因腸黏膜持續發炎導致潰瘍而造成出血,嚴重時,肉眼可直接看到血便,但症狀較輕微時,必須透過糞便潛血檢查以偵測出血與否,如未妥善治療,放任腸道出血,可能導致患者貧血、身體愈來愈虛弱。棘手腸炎難確診 五管齊下揪病因發炎性腸道疾病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區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林成行醫師進一步說明,潰瘍性結腸炎侵犯範圍涵蓋直腸、結腸,深度達黏膜層為主,以連續性病灶呈現;至於克隆氏症侵犯的區域既深又遠,範圍則從口腔、胃、到腸等涵蓋整個腸胃道,其中約七成病灶會發生在小腸,病灶可能深達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等,以跳躍性病灶表現。發炎性腸道疾病之所以棘手,因為患者症狀時好時壞,又易與腸胃炎或腸躁症混淆,若未提高警覺,可能歷經數月到數年,甚至出現腸道狹窄、穿孔、瘻管、膿瘍等嚴重併發症才得以確診。正因為發炎性腸道疾病病情如此複雜且患者症狀表現不一,現階段無法靠單一檢查確診,醫師需綜合病史、症狀,搭配抽血檢查、糞便檢查、影像檢查、內視鏡檢查以及病理切片,再予以診斷。不只止瀉!黏膜癒合防併發症 才是理想治療目標林成行醫師指出,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並非單純止瀉,而是一場長期抗戰,應分為短、中、長期治療目標,初期為緩解腹痛、腹瀉、血便症狀;中期則應以降低發炎指數、促進腸道黏膜癒合為主;長期則希望病理切片未觀察到發炎現象,達到腸道黏膜癒合以降低併發症風險。發炎性腸道疾病現有傳統治療包含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近年隨著生物製劑問世,藉精準治療以減少併發症發生、需要手術的機會。王先生確診後隨即接受治療,腸炎症狀逐步獲得改善,但他卻輕忽潰瘍性結腸炎的嚴重性,任意停藥導致舊疾復發,腹痛、血便症狀再現,必須緊急住院,讓他不敢在任意「自」療。後續治療時,因擔心類固醇副作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卻出現胰臟炎,後來決定改採生物製劑治療,症狀逐漸好轉,後續追蹤,腸道黏膜逐漸癒合,疾病獲得穩定控制。林成行醫師提醒,發炎性腸道疾病雖無法治癒但可以控制,如果自行停藥,未定期回診追蹤,腸炎容易反覆發作,嚴重者恐導致腸子穿孔、纖維化、狹窄,甚至可能癌化;不僅如此,還可能提高腸道外症狀併發風險,如肝炎、胰臟炎、虹彩炎、關節炎、皮膚病變,提醒病友,唯有遵循醫囑、定期回診、規律用藥、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是「腸」保健康的關鍵。原文:
-
2021-02-16 新聞.生命智慧
為了把病人救回來...醫連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病人: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靠近秀美,他們繼續對秀美實施該有的治療。給她氧氣,在她的右頸部插上中央靜脈輸液管線,並且注射大量強心 劑、碳酸氫鈉,以及氯化鈣,來穩定她的酸中毒和心跳不穩定。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穩定秀美的生命跡象時,我注意到病床旁邊的生命徵象記錄器顯示, 秀美的心跳愈來愈快,每分鐘高達一百四十幾下,但心跳的強度卻愈來愈弱,而且不時出現不 整脈 ,以及不正常的心臟收縮。血氧濃度也從剛來急救室的百分之九十,漸漸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我馬上告訴外科急救室的陳醫師說:「可能要插管比較安全。」於是陳醫師囑咐護理人員 準備氣管插管。怎麼會突然間就停止心跳?我們幫秀美打了鎮定劑方便插管,突然間,心跳就變得亂跳起來,出現心室顫動和心搏過速的現象。這顯示心臟即將進入無法代償,接下來就會造成心跳停止,病人會因而死亡。陳醫師立即將氣管內管插好。這個時候心跳戛然停止,記錄器上心跳成一直線。一群人立即將病人的衣服拉開,開始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強烈的胸部擠壓按摩聲在空氣中瀰漫著,大家屏住呼吸、非常緊張。一旁的心搏復甦器、電擊器也已經準備好了,壓了一分鐘,看心跳還是沒有恢復。因此,急救室的醫師立即施予心臟體外電擊。當高伏特的電流傳過秀美的心臟以及身體,她的整個軀體跳了起來,心臟跳了幾下又停止。於是醫師們只好再輪流進行體外心臟按摩,並且按照一定的時間注射強心劑和碳酸氫鈉,來穩定酸鹼平衡,讓身體裡的細胞維持恆定。我在一旁看著急救室的醫護人員急救了大概五分鐘,心頭一涼,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所以我一個人走到外科急救室外,對秀美的丈夫和小女兒說:「情況很不樂觀,秀美剛剛心跳停止,我們正在急救中,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回來。」秀美的丈夫神情非常倉皇,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嘴唇顫抖。他拉著我的手說:「郭醫師,怎麼會這樣子?剛剛從電腦斷層室檢查回來,一路上我握著她的手還是溫暖的,怎麼會突然間就心跳停止呢?你一定要救救她,你要救救她。」我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會盡力,你放心,在這邊坐著休息一下,通知孩子們趕快過來陪一下媽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後一面,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力。」就這樣,我逃離了與秀美先生和她女兒見面的現場,回到外科加護病房,並且參與秀美的急救工作。急救進行了十五分鐘,當陳醫師放開手,發現秀美的心跳回來了,而且非常強。我握住秀美的手,心中默默的禱告著:「秀美你要撐下去,旁邊的我們都在努力著,病房外面有你的先生,還有在路上趕來的女兒們,他們都會陪著你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要堅強撐下 去。」我不知道秀美能不能聽到我心中吶喊的這幾句話,但是看著記錄器上她那強而有力的規則 心跳,我漸漸的安心,秀美應該有機會可以活下去了。病人第二次進行腎造瘻取石術這是發生在二○一八年一月的一個星期二。秀美是我的老病人,她在二○一七年五月,曾經因為右側腎結石到門診,我幫她進行了經皮腎造瘻手術,將她的結石拿得很乾淨。此後,秀美因為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C型肝炎,同時在院內的風濕免疫科以及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秀美的身體十分硬朗、個性活潑,住在臺東成功的小鎮;她喜歡交朋友,參加地區的社團活動,是一個非常好動的中年婦女。因為住在成功,不方便常常來花蓮返診,所以當秀美在去年一月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時,赫然發現她的腎臟又長出另外一顆結石。而這顆石頭伴隨著腎臟輕微的發炎,讓她常覺得右腰有點痠痛。秀美因為自體免疫的疾病和治療的關係,腎功能不是很好,所以她很擔心這顆結石會造成她腎臟出口阻塞而影響腎功能,因此,她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用手術方式取出結石。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在泌尿科醫師而言,是例行的手術方式。由於結石太大,無法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是經尿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來處理。所以,必須從腰部,在超音波指引下先做造瘻,再從這個造瘻口取出結石。這種手術是每位泌尿專科醫師應該要會,而且做得很好的。不過這種手術也潛藏著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例如,病人如果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不佳,手術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出血;或是病人有細菌性的腎盂腎炎,在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貿然接受手術,手術當中可能會使細菌擴散到全身,而引發細菌性敗血症。當然手術當中也可能因為麻醉或其他的因素,導致一些併發症,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預防,但是不希望發生的。雖然如此,手術做多了,還是難免會碰到一些併發症。不過在手術之後,仔細觀察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其實併發症都可以很快解決,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腎臟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少見且不妙就在秀美從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檢查送回外科加護病房,大家開始準備幫她做緊急處置的時候,她居然發生了心跳停止的嚴重狀況。這種心跳停止的狀況,可能是來自於出血後,大量輸液所產生的心肺功能代償失調;第二個可能是大量且快速的輸血,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心臟跳動不穩定,而產生的心跳停止。不過,當心跳停止的時候常常會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缺氧、組織壞死,加深酸中毒的危機。雖然在第一時間有氣管插管輸送氧氣,以及體外心臟按摩和電擊,讓心臟功能恢復了過來。但是十五分鐘的缺氧,卻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我們檢查了秀美的瞳孔,發現已經兩側都放大,對光沒有反應,我心裡暗叫一聲:「不妙!」但看著她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又不禁期望秀美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去。畢竟一個腎臟結石的手術,造成這樣子的心跳停止的後果是非常少見,而且不應該發生的。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就必須全力搶救。此後的十四天,我與秀美和她的家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我們一起努力搶救秀美,把她從鬼門關裡拉回來。在這十四天的奮鬥過程當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麼的長,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的內心交戰,受盡了苦難。但回想起來,卻是無比的甘甜。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那天晚上我在病床邊待到半夜兩、三點,秀美的兩個女兒也在父親通知之後從臺中趕來。秀美兩個女兒相差三歲,姊姊在臺中和姊夫一起開補習班,妹妹則在補習班裡面幫忙教課,也在生技公司工作。姊妹兩個對父母親都非常孝順,只要有空都會從臺中回到成功老家探望,也常常邀父母親到臺中小住一番。但是秀美因為在成功小鎮住久了,不習慣在大都會的生活,因此只是去幾天,通常不會久住。姊妹倆聽到媽媽有這種劇烈的變化,都非常震驚,也無法接受。在加護病房外面見到我,姊姊劈頭就一直逼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我耐心的把整個治療過程,還有可能的發生情形說明了一遍,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急轉直下。一般的情況都是可以控制,但秀美突然的心跳停止,卻讓我們措手不及,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現在只能就所知道的狀況趕緊補救,並且盡量補足我們可以修復的地方,期待狀況穩定,能夠讓她存活下來。 妹妹珮玟倒是非常冷靜,她聽完我講的話後跟我說:「郭醫師,媽媽那麼相信你,我相信她一定很有自信。我也相信你一定是她可以依靠的人,我會堅定的支持你對媽媽所做的一切治療。請你放心,也請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因為你不能累倒,你一累倒,媽媽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請你務必要好好休息,這樣才會有精神仔細的照顧媽媽。」聽了珮玟這一番話,我心裡其實非常慚愧。我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對。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擔心秀美的身體有劇烈的變化。但是秀美的心跳卻非常穩定,血壓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腹脹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那一夜我無法成眠,累到閉一下眼小睡一番,夢中老是夢到秀美腎結石手術的過程,到底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注意到?決定打開後腹腔找出真正的出血點我思考了從手術後一直到此時生理的狀況變化,深覺再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搶救時間點若錯過了,可能就來不及。我跟秀美的先生、女兒商量,我覺得真正的出血點還是沒有止血,再加上大量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輸血,使得全身的血液凝固因子不足,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出血點,加以止血。而這個手術必須打開後腹腔,而且手術的時候可能要拿掉她的腎臟。因為出血點既然是因腎造瘻管所造成的,要止住出血點,就非得把腎臟拿掉不可。不過秀美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從手術病情變化、心跳停止之後,到現在腎臟的尿都沒有出來,很可能將來必須要終身洗腎。但為了要救命,我們非得要下這個狠招不可。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不論外科醫師如何決定,我們並沒有把握這個手術一定能挽回她的性命。但我跟秀美的女兒講:「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手術,秀美應該是救不回來。但若勇敢的冒險,開進去把腎臟拿掉,找到出血點趕快修補,才有機會讓她不再出血,而且挽回她的生命。」這時秀美的先生不知道怎麼辦,女兒卻支持我,她說:「郭醫師,我們全家都相信你,你做的決定,我們會支持。縱使媽媽真的救不回來,我們也不會怪你,但請你在最適當的時候就 去做吧!」其實在下這種決心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我也跟外科李主任商量,李主任並不是很贊成這個作法。但他認為,如果我覺得該做的時候,他會支持,也會過來幫忙,真的有什麼狀況再做處理。我內心一直交戰著:做、不做、做、不做。心裡想著,萬一開刀進去時遇到無法挽回的大出血,很可能秀美就會死在手術臺上;萬一拿掉腎臟,找到出血點暫時止住了,可能秀美的身體狀況還是逐漸變差,最後依然挽回不了她的生命……開刀進去,我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不開刀進去,難道救不回來,我就不用負責了嗎?這種抉擇對一位外科醫師,尤其是當初造成出血的醫師而言,真的是非常難以決定。當然,最後我還是把秀美送上手術臺。我們備妥了血漿、血小板,很快的開刀進去,隨後一塊塊的拿掉大棉紗,整理傷口內部,觀察繼續出血的部位。手術過後,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秀美左邊腎臟的功能是否能恢復,尚不得而知。但救命要緊,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而生命若沒了,就沒有任何可能。我在手術房外告訴秀美的家人這個好消息,秀美應該有機會活下來。珮玟高興的抱了我,她說:「謝謝你,郭醫師,我就知道你會做正確的決定,謝謝你救了媽媽一命。」此後,秀美還繼續在加護病房裡面觀察,腹腔內的引流血液迅速的減少,從每天引流出五、六千毫升的血液,剩下兩、三百毫升的帶血腹水,後腹腔的傷口復原的也很快,秀美的情況終於趨於穩定。 「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手術後第十二天,因為腹部傷口可以關閉了,所以外科李主任在最後一次進到手術房,將她腹部的傷口做局部的清創,然後縫上人工網膜。因為長期腹脹的腹壁筋膜無法完全關閉,太過於勉強的關閉腹壁,很可能會使筋膜再裂開,所以使用人工網膜做一個中置物,使其逐漸纖維化形成新的腹壁。至此,秀美的手術終於告一段落。在第一次手術之後的第十四天,秀美終於拔掉氣管插管,在確定血氧沒有問題後,終於可以讓她清醒過來。記得秀美清醒過來看到我在床邊,看了很久。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嗎?」她點點頭說:「當然記得你,我也知道這些日子來,你經常在我身邊。你們不要以為我真的睡著,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一直鼓勵著我。我就是這樣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堅持活了下來。」這一番話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在夢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在旁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是有點反應的。有時候她的手指會動一下,有時候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她會皺著眉頭或是動一動她的臉部肌肉,或許她是在潛意識裡真的看得到我們吧!
-
2021-02-15 新聞.杏林.診間
連夢裡都在問,哪裡沒注意到?泌尿科權威憶那些手術臺上的意料之外
一起把媽媽救回來「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靠近秀美,他們繼續對秀美實施該有的治療。給她氧氣,在她的右頸部插上中央靜脈輸液管線,並且注射大量強心 劑、碳酸氫鈉,以及氯化鈣,來穩定她的酸中毒和心跳不穩定。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穩定秀美的生命跡象時,我注意到病床旁邊的生命徵象記錄器顯示, 秀美的心跳愈來愈快,每分鐘高達一百四十幾下,但心跳的強度卻愈來愈弱,而且不時出現不 整脈 ,以及不正常的心臟收縮。血氧濃度也從剛來急救室的百分之九十,漸漸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我馬上告訴外科急救室的陳醫師說:「可能要插管比較安全。」於是陳醫師囑咐護理人員 準備氣管插管。怎麼會突然間就停止心跳?我們幫秀美打了鎮定劑方便插管,突然間,心跳就變得亂跳起來,出現心室顫動和心搏過速的現象。這顯示心臟即將進入無法代償,接下來就會造成心跳停止,病人會因而死亡。陳醫師立即將氣管內管插好。這個時候心跳戛然停止,記錄器上心跳成一直線。一群人立即將病人的衣服拉開,開始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強烈的胸部擠壓按摩聲在空氣中瀰漫著,大家屏住呼吸、非常緊張。一旁的心搏復甦器、電擊器也已經準備好了,壓了一分鐘,看心跳還是沒有恢復。因此,急救室的醫師立即施予心臟體外電擊。當高伏特的電流傳過秀美的心臟以及身體,她的整個軀體跳了起來,心臟跳了幾下又停止。於是醫師們只好再輪流進行體外心臟按摩,並且按照一定的時間注射強心劑和碳酸氫鈉,來穩定酸鹼平衡,讓身體裡的細胞維持恆定。我在一旁看著急救室的醫護人員急救了大概五分鐘,心頭一涼,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所以我一個人走到外科急救室外,對秀美的丈夫和小女兒說:「情況很不樂觀,秀美剛剛心跳停止,我們正在急救中,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回來。」秀美的丈夫神情非常倉皇,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嘴唇顫抖。他拉著我的手說:「郭醫師,怎麼會這樣子?剛剛從電腦斷層室檢查回來,一路上我握著她的手還是溫暖的,怎麼會突然間就心跳停止呢?你一定要救救她,你要救救她。」我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會盡力,你放心,在這邊坐著休息一下,通知孩子們趕快過來陪一下媽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後一面,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力。」就這樣,我逃離了與秀美先生和她女兒見面的現場,回到外科加護病房,並且參與秀美的急救工作。急救進行了十五分鐘,當陳醫師放開手,發現秀美的心跳回來了,而且非常強。我握住秀美的手,心中默默的禱告著:「秀美你要撐下去,旁邊的我們都在努力著,病房外面有你的先生,還有在路上趕來的女兒們,他們都會陪著你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要堅強撐下 去。」我不知道秀美能不能聽到我心中吶喊的這幾句話,但是看著記錄器上她那強而有力的規則 心跳,我漸漸的安心,秀美應該有機會可以活下去了。病人第二次進行腎造瘻取石術這是發生在二○一八年一月的一個星期二。秀美是我的老病人,她在二○一七年五月,曾經因為右側腎結石到門診,我幫她進行了經皮腎造瘻手術,將她的結石拿得很乾淨。此後,秀美因為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C型肝炎,同時在院內的風濕免疫科以及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秀美的身體十分硬朗、個性活潑,住在臺東成功的小鎮;她喜歡交朋友,參加地區的社團活動,是一個非常好動的中年婦女。因為住在成功,不方便常常來花蓮返診,所以當秀美在去年一月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時,赫然發現她的腎臟又長出另外一顆結石。而這顆石頭伴隨著腎臟輕微的發炎,讓她常覺得右腰有點痠痛。秀美因為自體免疫的疾病和治療的關係,腎功能不是很好,所以她很擔心這顆結石會造成她腎臟出口阻塞而影響腎功能,因此,她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用手術方式取出結石。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在泌尿科醫師而言,是例行的手術方式。由於結石太大,無法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是經尿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來處理。所以,必須從腰部,在超音波指引下先做造瘻,再從這個造瘻口取出結石。這種手術是每位泌尿專科醫師應該要會,而且做得很好的。不過這種手術也潛藏著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例如,病人如果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不佳,手術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出血;或是病人有細菌性的腎盂腎炎,在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貿然接受手術,手術當中可能會使細菌擴散到全身,而引發細菌性敗血症。當然手術當中也可能因為麻醉或其他的因素,導致一些併發症,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預防,但是不希望發生的。雖然如此,手術做多了,還是難免會碰到一些併發症。不過在手術之後,仔細觀察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其實併發症都可以很快解決,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腎臟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少見且不妙就在秀美從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檢查送回外科加護病房,大家開始準備幫她做緊急處置的時候,她居然發生了心跳停止的嚴重狀況。這種心跳停止的狀況,可能是來自於出血後,大量輸液所產生的心肺功能代償失調;第二個可能是大量且快速的輸血,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心臟跳動不穩定,而產生的心跳停止。不過,當心跳停止的時候常常會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缺氧、組織壞死,加深酸中毒的危機。雖然在第一時間有氣管插管輸送氧氣,以及體外心臟按摩和電擊,讓心臟功能恢復了過來。但是十五分鐘的缺氧,卻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我們檢查了秀美的瞳孔,發現已經兩側都放大,對光沒有反應,我心裡暗叫一聲:「不妙!」但看著她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又不禁期望秀美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去。畢竟一個腎臟結石的手術,造成這樣子的心跳停止的後果是非常少見,而且不應該發生的。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就必須全力搶救。此後的十四天,我與秀美和她的家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我們一起努力搶救秀美,把她從鬼門關裡拉回來。在這十四天的奮鬥過程當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麼的長,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的內心交戰,受盡了苦難。但回想起來,卻是無比的甘甜。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那天晚上我在病床邊待到半夜兩、三點,秀美的兩個女兒也在父親通知之後從臺中趕來。秀美兩個女兒相差三歲,姊姊在臺中和姊夫一起開補習班,妹妹則在補習班裡面幫忙教課,也在生技公司工作。姊妹兩個對父母親都非常孝順,只要有空都會從臺中回到成功老家探望,也常常邀父母親到臺中小住一番。但是秀美因為在成功小鎮住久了,不習慣在大都會的生活,因此只是去幾天,通常不會久住。姊妹倆聽到媽媽有這種劇烈的變化,都非常震驚,也無法接受。在加護病房外面見到我,姊姊劈頭就一直逼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我耐心的把整個治療過程,還有可能的發生情形說明了一遍,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急轉直下。一般的情況都是可以控制,但秀美突然的心跳停止,卻讓我們措手不及,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現在只能就所知道的狀況趕緊補救,並且盡量補足我們可以修復的地方,期待狀況穩定,能夠讓她存活下來。 妹妹珮玟倒是非常冷靜,她聽完我講的話後跟我說:「郭醫師,媽媽那麼相信你,我相信她一定很有自信。我也相信你一定是她可以依靠的人,我會堅定的支持你對媽媽所做的一切治療。請你放心,也請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因為你不能累倒,你一累倒,媽媽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請你務必要好好休息,這樣才會有精神仔細的照顧媽媽。」聽了珮玟這一番話,我心裡其實非常慚愧。我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對。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擔心秀美的身體有劇烈的變化。但是秀美的心跳卻非常穩定,血壓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腹脹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那一夜我無法成眠,累到閉一下眼小睡一番,夢中老是夢到秀美腎結石手術的過程,到底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注意到?決定打開後腹腔找出真正的出血點我思考了從手術後一直到此時生理的狀況變化,深覺再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搶救時間點若錯過了,可能就來不及。我跟秀美的先生、女兒商量,我覺得真正的出血點還是沒有止血,再加上大量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輸血,使得全身的血液凝固因子不足,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出血點,加以止血。而這個手術必須打開後腹腔,而且手術的時候可能要拿掉她的腎臟。因為出血點既然是因腎造瘻管所造成的,要止住出血點,就非得把腎臟拿掉不可。不過秀美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從手術病情變化、心跳停止之後,到現在腎臟的尿都沒有出來,很可能將來必須要終身洗腎。但為了要救命,我們非得要下這個狠招不可。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不論外科醫師如何決定,我們並沒有把握這個手術一定能挽回她的性命。但我跟秀美的女兒講:「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手術,秀美應該是救不回來。但若勇敢的冒險,開進去把腎臟拿掉,找到出血點趕快修補,才有機會讓她不再出血,而且挽回她的生命。」這時秀美的先生不知道怎麼辦,女兒卻支持我,她說:「郭醫師,我們全家都相信你,你做的決定,我們會支持。縱使媽媽真的救不回來,我們也不會怪你,但請你在最適當的時候就 去做吧!」其實在下這種決心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我也跟外科李主任商量,李主任並不是很贊成這個作法。但他認為,如果我覺得該做的時候,他會支持,也會過來幫忙,真的有什麼狀況再做處理。我內心一直交戰著:做、不做、做、不做。心裡想著,萬一開刀進去時遇到無法挽回的大出血,很可能秀美就會死在手術臺上;萬一拿掉腎臟,找到出血點暫時止住了,可能秀美的身體狀況還是逐漸變差,最後依然挽回不了她的生命……開刀進去,我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不開刀進去,難道救不回來,我就不用負責了嗎?這種抉擇對一位外科醫師,尤其是當初造成出血的醫師而言,真的是非常難以決定。當然,最後我還是把秀美送上手術臺。我們備妥了血漿、血小板,很快的開刀進去,隨後一塊塊的拿掉大棉紗,整理傷口內部,觀察繼續出血的部位。手術過後,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秀美左邊腎臟的功能是否能恢復,尚不得而知。但救命要緊,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而生命若沒了,就沒有任何可能。我在手術房外告訴秀美的家人這個好消息,秀美應該有機會活下來。珮玟高興的抱了我,她說:「謝謝你,郭醫師,我就知道你會做正確的決定,謝謝你救了媽媽一命。」此後,秀美還繼續在加護病房裡面觀察,腹腔內的引流血液迅速的減少,從每天引流出五、六千毫升的血液,剩下兩、三百毫升的帶血腹水,後腹腔的傷口復原的也很快,秀美的情況終於趨於穩定。「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手術後第十二天,因為腹部傷口可以關閉了,所以外科李主任在最後一次進到手術房,將她腹部的傷口做局部的清創,然後縫上人工網膜。因為長期腹脹的腹壁筋膜無法完全關閉,太過於勉強的關閉腹壁,很可能會使筋膜再裂開,所以使用人工網膜做一個中置物,使其逐漸纖維化形成新的腹壁。至此,秀美的手術終於告一段落。在第一次手術之後的第十四天,秀美終於拔掉氣管插管,在確定血氧沒有問題後,終於可以讓她清醒過來。記得秀美清醒過來看到我在床邊,看了很久。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嗎?」她點點頭說:「當然記得你,我也知道這些日子來,你經常在我身邊。你們不要以為我真的睡著,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一直鼓勵著我。我就是這樣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堅持活了下來。」這一番話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在夢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在旁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是有點反應的。有時候她的手指會動一下,有時候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她會皺著眉頭或是動一動她的臉部肌肉,或許她是在潛意識裡真的看得到我們吧!※ 本文摘自《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作者:郭漢崇 出版社:發光體出版日期:2021/01/27《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書封。圖/發光體提供
-
2021-02-15 科別.新陳代謝
失眠是糖尿病的「元凶」還是「幫凶」?
很多年前,當我剛剛涉入這個行業的時候,與之相關的東西都一知半解,這也激發了我的興趣,越是不太明白的東西,就越想去弄明白。我有一個遠方親戚,我叫她姑婆,對我疼愛至佳。多年在外求學,很少機會回去,好不容易回去一趟,當然要看看她。但當我見到她的第一眼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印象中的姑婆是一個乾淨俐落、神清氣爽、說話很大聲、走路很快、笑聲爽朗的人,而現在在我面前的是一個面容消瘦、神情呆滯、說話聲音很低的坐在籐椅上的老人。看到這裡,我的心情難過極了。緊握著姑婆的手,聽她斷斷續續的講述著來龍去脈。原來,因為小兒子蓋房子,姑婆一個人既要操持家務,還要下田工作,重要的是還要每天做幾十號工人的飯,每天十二點多才睡,早上四點多就起床,幾個月下來,人都掉了十幾斤肉。又因為每天擔心自己睡過了頭,結果躺在床上也翻來覆去都睡不著,即使睡下了,過不了一兩小時就醒了。後來,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的血糖偏高,就更加擔心得睡不著覺了。睡眠少,會導致糖尿病嗎?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質疑:睡眠少,會導致糖尿病嗎?是不是姑婆原本就有糖尿病呢?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我姑婆身體原來特別健康,以我當年有限的醫學知識以及我所了解到的情況,就可以判斷出來。後來她得知糖尿病和睡眠減少有著密切的關聯。二〇〇六年,美國耶魯大學的亨利.克拉爾.雅吉博士和他的兩個同事針對睡眠時間長短對糖尿病的影響進行了長達十五年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排除了其他各項影響因素之後,每晚睡眠時間僅為六小時的被調查者,患糖尿病的概率要比那些每晚睡眠時間控制在七八個小時的被調查者明顯要高出很多,幾乎翻了一番。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是由免疫功能紊亂、遺傳因素、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種原因導致胰島功能衰退、胰島素抵抗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症候群,是一種代謝紊亂性疾病,臨床上其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除了引發患者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外,還常常影響他們的睡眠品質,造成失眠。人在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的時候,體內的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將變得更加活躍,從而從多方面影響到人體對糖分的吸收,進而帶來患糖尿病的後果。而一些已經罹患了糖尿病的患者,由於血糖高、口渴飲水多,導致夜間小便次數多,且心理負擔過重、常常憂慮、心煩,這些都會反過來導致慢性失眠症(長期性失眠),糖尿病患者往往失眠越重,血糖越居高不下。清楚了原因之後,我們就要找解決的辦法了。對因血糖波動而出現失眠的患者,一定要進行積極干預使血糖控制平穩達標;對糖尿病併發症引起的失眠,首先要控制血糖,延緩併發症的進展,同時予以對症治療。像我姑婆這種情況,就屬於早期的因血糖波動而出現的失眠,只要積極控制血糖,慢慢血糖降下來,失眠就會消失了。另外,平時生活中,要按時作息,避免晚上睡前進行體育鍛鍊、喝咖啡或濃茶等提神的飲品,睡前用溫水泡腳,這些做法對改善病人睡眠大有好處。當你「長夜漫漫無心睡眠」的時候,當你過度勞累而減少睡眠時間時,別忘了糖尿病的紅燈已經亮起。如果想遠離糖尿病這個目前醫學手段還無法治癒的慢性疾病,請你留心自己的睡眠狀況。總之,早一天安睡,早一點遠離糖尿病隱患!※本文摘自《失眠的年代:即刻救援你的睡眠,不睡這個殺手就在你身邊》。 作者:許承翰、高紅敏出版社:清文華泉出版日期:2020/12/16
-
2021-02-15 新聞.生命智慧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我是精神科醫師、寫過幾本暢銷書,同時是一名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孝順父母的女兒與媳婦;我在43歲、剛實踐夢想開設個人醫院時,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 這個疾病就像拿一條繩子,緊緊綑綁著身體,就算移動一小步,都能費勁到汗水浸溼整件衣服。在那之前,我被無止境的義務與責任追著跑,只顧著向前衝、扮演每個身分,但唯獨缺少了──自己。現在,我開始學習如何在綑綁的呼吸及人生中,一點一滴找回自我、練習『活著』。」──金惠男 (編按:2014年1月,因病情惡化,她停止看診,專心治療,不過仍然持續夢想著她的新人生。雖然,有時候連翻身都要別人幫忙,但病痛與病痛間,總有症狀比較輕微的時間,這段時間她運動、做家事、散步、寫文章、學習中文……做一切她想做的事。)我用12年,重啟43年的人生 2001年2月,我在遞愛援助福利基金會(Love Aid Foundation)有一堂課。而那天早上,我確診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當時的心情,就像是被鐵鎚狠狠敲了後腦勺,頭暈目眩。不過,課程不能說取消就取消,我仍是一如往常地上課。然而,直到下課準備搭計程車離開時,淚水終究潰堤了。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因腦部無法正常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進而引起四肢發抖、肌肉萎縮、身體僵硬、行動緩慢、無法言語表達等症狀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這是一種退化型疾病,好發於65歲以上的年長者。像是若望.保祿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美國拳擊手)、羅賓.威廉斯(Robin McLaurin Williams,美國演員)都患有此病。 不過,我才43歲,這真的太殘忍了! 帕金森氏症還會伴隨不少可怕的併發症,如憂鬱症、失智症、妄想症(也就是被害妄想症)等。我簡直不敢相信,人生竟要面對這麼殘酷的試煉。最可怕的是,至今仍然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這個「罕見疾病」通常在發病的15至17年間,就會出現嚴重障礙或死亡。也就是說,我的人生在60歲以前,就將畫下句點。 18歲時,姊姊因車禍離開人世,我一時無法面對,曾想過自殺結束生命。 不過心裡出現轉念,我開始覺得既然活下來了,就更應該認真過日子。爾後的人生,我比任何人都勤勉努力。 為什麼我會生病?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盡心盡力服侍公婆、辛辛苦苦生下兩個孩子,好不容易開了個人診所,卻突然跑出帕金森氏症這個不速之客。不久前,我甚至野心勃勃地想著要帶兩個孩子到美國留學,自己順便進修關於精神分析的課程。大兒子剛念國中、小女兒才國小,如果我不在了,這兩個孩子該怎麼辦?這一切實在太過荒唐了……! 我無法保持平常心,只好休診。後來,幾乎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我只躺在床上,什麼事也不想做。如果我不是醫生,就不會這麼了解帕金森氏症,也許不會像現在一樣恐懼。但是醫生的背景,讓未來的人生清清楚楚地刻畫在眼前。我陷入憂鬱,失去動力,躺在床上呆望著天花板胡思亂想。 我曾經天真地以為,就算自己得了絕症,只能活幾年,仍能比一般人冷靜,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現實。畢竟這種事,就算一哭二鬧三上吊也於事無補。事實上,我根本接受不了,也害怕面對一切,更恨透這個世界。我愈是憤怒,就被憂鬱的泥沼埋得愈深,甚至想一死了之。 不過,某一天一個念頭,我告訴自己:「妳到底在做什麼!不是好好的嗎?只是未來沒那麼光明燦爛,行動有點不方便,有什麼好自怨自艾的?竟然為了『未來』瞎操心,毀掉自己的『現在』。」 雖然疲勞的時候,右腳會有些無力, 寫字變得辛苦,但是只要適當休息,日常生活跟看診都沒有太大問題。何必因此毀掉自己?一開始,我懷疑自己得了「漸凍症」,漸凍症患者通常撐不過5年,所以我已經算很幸運了。 雖然目前帕金森氏症還沒有方法治療,不過醫學不斷進步,說不定以後就有了啊!就算腦中多巴胺細胞已經消失了80%,不過我還有20%。即使治不好,還是可以努力減緩發病速度。 我重新振作,繼續看診,教課,做家事,照顧公婆、老公和小孩。奇蹟就這麼發生了。一般來說,多巴胺致效劑(Dopamine agonists)只能維持3年,我卻靠著它撐過了12個年頭。直到2013年才開始左旋多巴(Levodopa)的療程。這12年間,我總共寫了3本書,持續教課,到目前都沒有痴呆症狀,憂鬱症也只是輕微而已。 如果當年我選擇躺在床上繼續憎恨世界,那麼我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呢? 也許身體已經無法正常運作,併發失智症,還患有重度憂鬱症,過著毫無意義的日子。人生總有許多不幸,誰都避免不了。然而,發現不幸之後是好是壞,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同樣的12年,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是2001年2月確診帕金森氏症後,我所領悟到的事。 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幸福2014年時,我跟媽媽一起從濟州島飛回首爾。兩人站在機場的行李轉盤前時,我突然動也動不了,「發作了。」我集中精神看著雙腳,內心吶喊著: 「一步,只要一步就好。」卻一點用也沒有。 好不容易支手撐著牆,看了眼錶上的時間,發現離下次吃藥時間還有兩個多小時。當時,所有人都拿完行李離開了,只剩下我和媽媽。禍不單行,我又想上廁所了。媽媽心急如焚,想攙扶我前行卻動也動不了。(編按:帕金森氏症患者非常頻尿,常常得勤跑廁所。) 那時,一個打掃的婆婆剛好經過,問我們發生什麼事了。聽完緣由的她,立刻推了臺手推車過來。如果不想尿褲子,就只剩下這個辦法了。我坐上手推車,上完廁所,不得已還是提前吃了藥。平常如果不遵守一天三顆的原則,過量服藥就會產生副作用,不過那天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到現在我還不敢想像,如果沒有那臺手推車,我會發生什麼事……。 「真的走不動了嗎?求求妳,再試試看吧?」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懂的。家人們對我的狀況雖瞭若指掌,但遇到這種情況,還是會一時心急、手足無措,說出這樣極其卑微的話。 我很清楚他們的心境,但還是會難過傷心。這種感覺,就像生孩子時椎心蝕骨的痛,不曾親身經歷的人很難體會。 不能走,就只能爬,連爬都爬不動只能躺著的時候,內心的煎熬比想像中更難受。有人這麼形容:「身上的骨肉都如蜻蜓翅膀般剝落一地,好痛。好想就這麼死去,就這樣不再痛了。」 聽到這段話,讓我瞬間淚流滿面。坦白說,面臨極度痛苦時,我曾想過從窗戶一躍而下,死了算了。每當夜深人靜,家人熟睡,我獨自在拂曉時分痛到難以入眠,我就會忍不住想,與其痛苦地活著,不如死一死好了。 不過,我並沒有這樣做。因為我知道總有不痛的時候。24小時裡,痛與痛之間,總會有緩解的時候。我等待,等待病痛緩和,等待吃藥後的自由活動。 在這段時間,我會做自己想做的事,吃飯、運動、散步、買菜,或者跟朋友一起談天說地。 等待變成一種希望!如果沒有不痛的時段,吃了藥也不能活動,也許我也會萬念俱灰。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只要等待,緩解的時刻總會來臨。 「昨天痛到連尾椎都痛,今天竟然可以側躺了耶!身體不能動,但手指頭可以亂動,蠻開心的。當今天的藥效只撐了兩個小時,我就會猜想明天會不會久一點呢?」 如果今天比昨天好,那便是一種幸運。當然,今天也可能比昨天更糟。不過,我不會輕言放棄,因為明天也許又不一樣了。羅馬思想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曾說:「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我不奢求痊癒,只希望惡化速度可以減緩,讓我做更多想做的事。 幸好在我前往濟州島療養後,急速惡化的病情好轉了不少。原本除了藥效持續的三小時外,寸步難行的「關機狀態」也已逐漸好轉。雖然還不到可以奔跑的程度,但走路的速度變快了,可以漫步到鄰近的地方逛一逛,甚至還能寫稿。 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奇蹟,因為六個月前,我甚至還想跳出窗臺結束生命。沙漠中,有與我不離不棄的小草。大火燒盡的森林中,有相信生命、屹立不搖的大樹。火山灰覆蓋、熔岩侵蝕的山腳下,有蟲兒與動物趕來掃走灰燼。我若放棄,無人伴我。若不放棄,不論身於何處,都將有萬物伴隨。成堆的石頭,枯竭的溪谷,仍會有水注入,再次化為涓涓不息的河流。唯要,永不放棄。這是韓國詩人都鍾煥的詩──《荒廢之後》。我想成為詩中的小草與大樹。如果就這麼放棄人生,實在太可惜了。 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人比我先離開,或是面臨更重大的挑戰,我能像現在這樣活著,已經謝天謝地了。 雖然沒有人能代替我承受痛苦,但是他們會握住我的手,關心著我:「很不舒服嗎?」甚至,為了我哭泣。我沒有理由絕望,即使病況繼續惡化,我仍會找到可以做的事。人生既然如此,快樂地活著不是更好嗎?書籍簡介書名:什麼時候,你才要過自己的人生?:一位精神科醫師,從捆綁的呼吸中,找回自我作者: 金惠男譯者:蔡佩君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16/12/03作者簡介/金惠男感動韓國120萬讀者的人氣勵志作家‧精神科醫師一九五九年出生於韓國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國立首爾大學醫院當了十二年的精神分析科醫師;二○○六年獲得韓國精神分析學會的學術賞。擔任慶熙醫大、成均館醫大、仁濟醫大的門診教授,以及首爾醫大的客座教授,同時是金惠男精神科醫院的院長。著作《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感動韓國六十萬名讀者;相關暢銷著作深受超過一二○萬名讀者喜愛。但是她的人生並非一直如此順遂,在二○○一年、四十三歲時,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當時,她才剛實踐夢想開設個人醫院不到一年。這本書記錄了她三十年來擔任精神科醫師,以及罹患帕金森氏症這十五年來所領悟到的人、事、物。她說,「就算病情再惡化,我也會找出那時候能做的事,有趣地活著!」
-
2021-02-14 新聞.長期照護
醫師:適當重訓有助老人減緩疼痛 降低跌倒風險
老年人常有身體疼痛,一旦跌倒即便康復,往往更不願意運動。不過復健科醫師指出,適當重訓能改善下背、膝蓋、肩膀疼痛,更可降低跌倒機會;但老年人常患有慢性病,建議先詢問運動醫囑,並由專業訓練者陪伴。卓新復健科診所院長卓彥廷受訪表示,文獻統計老年人最常見身體疼痛是下背痛,其次是髖關節、肩頸和膝蓋;疼痛問題源自身體退化、不當使用,或是肌肉流失。卓彥廷指出,適當運動、重訓,能有效改善身體病痛,他在門診時常給予病患「運動處方」。他舉例,如患有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老人,透過阻力訓練提升臀部、大腿肌群力量後,也會改善疼痛。雖然如慢跑、登山等有氧運動也有益老人心肺功能,不過卓彥廷說,若沒有增加足夠肌肉支撐,反而會加速關節磨損,建議有氧運動、阻力訓練、柔軟度運動、神經肌肉控制運動及平衡運動都併行。近年因肌少症被廣泛討論,越來越多老年人願意走入健身房開始重訓。卓彥廷說,這是很好的現象,但老年人可能自身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這都會導致運動限制甚至是傷害;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老年人運動處方,重訓應著重循序漸進提高強度,而非組數與次數,新手應從可負荷最大重量的40%開始。他強調,銀髮族在重訓前最好先尋求醫師醫囑,若無任何重訓經驗,建議由專業的健身教練或物理治療師循序漸進指導。內湖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王思恒指出,人類肌肉會隨著年紀增加流失,若不運動或重訓,40歲以後開始逐漸流失,65歲後可能會面臨肌少症,甚至走路困難。他回憶,曾收治70歲的肌少症患者,無法從椅子上靠自己力量站起來,甚至坐馬桶後無法起身,由於當時沒人幫忙,病患就在馬桶上坐了一整天。此外,台灣人10大死因排名第6名為「事故傷害」,而老年人事故傷害除了車禍,跌倒也是其中一項,不少老人更視跌倒為畏途。王思恒解釋,老年人跌倒因素除了視覺、平衡感變差外,肌肉量不足也是主因;即使耳聰目明,平衡感很好,若肌力不足,仍無法將快跌倒的身體「拉回來」;老年人因為骨質疏鬆,跌倒可能導致腦出血和髖關節骨折,即便身體撐過開刀,也易因長期臥床導致壓瘡、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因此死亡率較高。不過王思恒說,研究顯示運動與重訓能有效降低跌倒風險,以他曾收治患者的經驗為例,70歲的奶奶因長年有運動習慣,雖然浴室濕滑跌倒造成壓迫性骨折,但開刀術後恢復良好,沒有骨折患者的病態。王思恒比喻,即便長輩有運動習慣,但依然有可能受傷,「不可能是無敵鐵金剛」,不過遇到意外,身體恢復速度仍比沒運動的長者更快。
-
2021-02-14 科別.婦科
「13個子宮內膜癌因子」年輕女性要注意! 太胖、愛吃炸物快戒
50多歲的李太太是子宮內膜癌病人,在接受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開始出現下肢淋巴水腫,剛開始大腿有些輕微浮腫,休息後也無法消除,後來症狀加重,左邊腳掌至大腿的整個浮腫,直徑大小都約莫右邊正常下肢的近兩倍左右。不僅造成外觀的嚴重改變,也影響到活動、手臂或腿部的皮膚變得粗厚與乾燥,並隨時伴隨癢的症狀,造成生活上的不適,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子宮內膜癌淋巴廓清術後產生的併發症。子宮內膜癌 13個危險因子要注意子宮內膜癌是臺灣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統計資料顯示,子宮體癌(子宮體癌細分為子宮內膜癌和惡性子宮肉瘤,而超過九成的子宮體癌都屬於子宮內膜癌)列居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的第十名,且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林俊宏表示,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包含肥胖、高熱量高油飲食、賀爾蒙因素,如:不曾懷孕、初經早或停經晚、更年期服用雌激素,或是老化、缺乏運動、第2型糖尿病、近親或自身有子宮體癌或大腸癌家族史、乳癌或卵巢癌、子宮內膜增生、曾接受骨盆腔放射治療等。治療子宮內膜癌 易釀下肢水腫後遺症針對子宮內膜癌治療,多是以傳統開腹式手術、微創手術-腹腔鏡或達文西為主,儘管腫瘤僅限於子宮內,但在沒有生育的考量下,醫師一般會建議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骨盆腔、主動脈淋巴腺等,再依照病理化驗的結果確立病人的癌症期數,以準確預後和確定適當的治療方法。不過,許多子宮內膜癌病人在依照標準治療法接受全面淋巴結廓清術後,恐有淋巴水腫、下肢淋巴無法回流導致腫脹、手術時間較長、神經受損、增加術中出血量、術後形成淋巴囊腫壓迫或感染、疼痛等潛在的副作用問題;而2008、2009年發表的大型跨國隨機分配研究顯示,針對早期子宮內膜癌病人,淋巴結廓清術可能在治療上沒有太大的益處,若過度清除淋巴結,對病人後期的生活品質可能會有極大的影響。前哨淋巴結造影 減少後遺症、癌症復發機會林俊宏說,淋巴系統是腫瘤細胞轉移的途徑之一,前哨淋巴結是與腫瘤連接的前端淋巴結,當病人發生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結時,前哨淋巴結常是主要轉移處。而前哨淋巴結造影方法就是將造影劑注入腫瘤周遭組織,醫師可以精準的切除該前哨淋巴結,不必將所有淋巴結都移除;在歐美的研究發現,初期子宮內膜癌手術使用前哨淋巴結造影方式,可以減少下肢水腫的後遺症,也不會有較高的癌症復發率。此外,前哨淋巴結造影術已用於其他類型的癌症,約莫40年前,前哨淋巴結的觀念就被提出,主要運用於體表惡性腫瘤,後來才廣泛應用在乳癌上。近年來,也開始被應用在婦癌手術。不僅減少後遺症、不影響癌症復發率,因為取出的淋巴結較少、較精準,手術副作用也明顯降低,且減少手術出血量。林俊宏提醒,透過定期的子宮頸抹片篩檢和對於不正常陰道出血提高警覺,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增加存活率。延伸閱讀: ·常經痛、經血多小心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6大症狀」只要有月經就可能出現 ·停經、無性行為就不會得子宮頸癌? 國健署揭「女性宿命」
-
2021-02-12 科別.耳鼻喉
食物卡在喉嚨怎麼辦? 急診醫教正確自救法
冬天食補吃紅棗養生的人也大有人在,但被棗核卡住事件也有發生風險;1名67歲婦人吃紅棗誤吞棗核,經手術取出棗核。醫師提醒,發生棗核卡在食道的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千萬不可用吞飯、吞饅頭等方法強行咽下,應馬上使用「哈姆立克法」將異物推擠出來。 誤食異物 「吞食法」有危險彰基急診觀察室主任醫師倪渟淵表示,個案在吃紅棗時不小心將紅棗核吞下去,一直覺得喉嚨卡卡的有異物感,曾經前往診所求治,可是沒有改善,來到彰基急診的時候,生命徵象穩定,沒有發燒、吞咽困難及胸痛症狀,當時安排照X光發現咽後間隙有空氣,懷疑食道破裂,隨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倪渟淵強調,在個案食道竟然發現2.6公分紅棗核卡住,並且造成周圍有膿瘍的情形,經會診耳鼻喉科及胸腔外科,立刻進行手術取出紅棗核,幸好治療成功,病人也順利康復出院。一般老人家年紀大,有一些失智症或是退化的問題,常常會有誤食異物的情形,例如被魚刺哽住,一般民眾在被魚刺哽到時,常會先嘗試一些土法或偏方如「喝醋」企圖把魚骨頭軟化溶蝕掉,或是吃一些青菜或肉塊,希望順道將魚刺吞下,但「吞食法」實際上有危險,很可能讓魚刺掉入食道引起併發症。 立刻停止進食、輕咳 立即就醫倪渟淵指出,正確的處理方是立刻停止進食、輕咳後魚刺還是掉不出來,就應該立即掛急診請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夾除最安全;倪渟淵提醒,不正確方式可能讓魚刺卡得更深,或卡在食道,會增加醫師處理時困難。如果呼吸道阻塞仍有呼吸,應立即就醫,但完全阻礙呼吸或幾乎吸不到氣;彰化縣消防局彰化分隊員翁彬凱表示,一般碰到異物梗塞,經詢問如果是輕度梗塞,會鼓勵患者用力咳嗽將異物排除;如果患者氣道完全成阻隔,發出氣音或尖銳高亢聲明的時候,會請家屬協助使用「哈姆立克法」。翁彬凱講解,原則上會告知要協助他將異物排除,再繞到患者後面,前腳放在患者胯下,維持患者昏倒的時候不會重心不穩而摔倒,此時一手比「一」找到肚臍位置,一手握拳將拳眼朝內,在「一」的位置上方,雙手握住快速的往上往後,持續做到異物排除。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魚刺哽到喉嚨吞飯、喝醋都NG! 第一時間這樣處理才是正解 ·吃年糕噎到別用手挖! 用「這招」才能救命
-
2021-02-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壓力大疑長「唇皰疹」 陳時中:應該快好了
部立桃園醫院1月中發生院內感染群聚,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壓力好大!陳時中昨日在記者會最後短暫拉下口罩,被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眼尖發現,似乎長了唇皰疹。對此,陳時中今天表示,就是年紀大了併發症比較多,但應該快好了。施景中在臉書發文寫道,發現陳時中似乎長了唇皰疹。而皰疹病毒與人類共存,凡是身體處在過於疲累、壓力太大、生病,或是抵抗力較差時,就會冒出來。因此希望陳時中在桃醫群聚感染事件後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對於外界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陳時中表示,「年老了併發症就多嘛,但還是精神奕奕」。最近壓力比較大所以有些小毛病,如果兩個禮拜還沒好身體情況就真的很糟糕了,「但我覺得快好了」。許多看直播的網友聽到部長談到皰疹,也紛紛留言送上關心,表示「部長真的是拼老命,感謝」、「要多休息」、「皰疹很痛耶QQ」、「部長辛苦了QQ」。
-
2021-02-08 科別.心臟血管
突然心悸、胸悶別輕忽!醫:心臟胡亂跳大幅增加中風危險
「哎呀!」正在散步的陳先生突然摀住胸口。「你怎麼了?」陳太太憂心地問。「有點胸悶,心臟突然跳很快。最近偶而會這樣,應該休息一下就會好…」話還沒說完,陳先生便感到頭暈、眼睛黑曚。看到先生坐倒在地,陳太太嚇壞了,連忙打電話求救。忽然心悸、頭暈、胸悶,別輕忽正常時候心臟會持續不斷地跳動,但是我們通常不會有明顯的感覺。倘若突然感到心臟快速跳動、或跳動不規則,很可能是出現心律不整。有的人會伴隨胸悶、胸痛、頭暈、無力等症狀,嚴重的話還可能會低血壓、肺水腫、休克、昏倒。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江承鴻醫師指出,心律不整有很多種,其中心房顫動是成年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有很多種原因可能導致心房顫動,不過江承鴻醫師直言:「最主要的原因是年紀!到65歲附近,有5%到7%的人患有心房顫動;到75歲的話,則高達10%以上的人有心房顫動,根據統計男性罹患心房顫動的機會比女性高。因為心房顫動可能完全沒有症狀,所以部分患者可能毫不自覺。」平常有抽菸、酗酒習慣的人較容易出現心房顫動,而肥胖、高血壓、心臟衰竭、心臟瓣膜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也與心房顫動的出現有關。心臟胡亂跳,中風跟著來心房顫動的併發症中,最受到重視的就是腦梗塞,也就是俗稱的中風。「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梗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江承鴻醫師強調,「因為當心房快速且不規則收縮時,便無法有效率地推動血液前進,流動緩慢、滯留的血液會形成血栓。這些血栓可能隨著心臟搏動進入血液循環,若血栓流向腦部,阻塞腦部血管便會造成腦中風。」心房顫動不但會大幅提高中風的機率,而且因心房顫動導致中風的患者其嚴重度和預後都會比沒有心房顫動的中風患者還要差。除了腦中風之外,血栓也可能塞住腎臟血管造成腎臟中風、塞住腸子的血管造成腸中風、塞住肢體的血管造成肢體中風。無論是腦中風、腸中風、肢體中風,皆是可能致命的急症,猝然發作,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即使沒有中風,心房顫動也可能漸漸導致心臟衰竭,影響生活品質、增加住院機會及死亡風險。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心房顫動只是偶爾發作或沒有症狀就掉以輕心。心房顫動該吃什麼藥?了解心房顫動的嚴重性之後,患者都會很關心:「心房顫動該吃什麼藥?」「心房顫動的藥物治療有兩個重點目標,一個是預防腦梗塞中風,另一個是控制症狀。」江承鴻醫師表示,由於每位患者的年齡、體重、及各種身體狀況的不同,腦中風的機率並不一樣,臨床上醫師會用「中風之風險評估量表(CHA2DS2-VASc score)」來評估腦梗塞中風的危險性,得分愈高,代表患者因心房顫動而腦中風的機率愈高。目前建議得分大於或等於2分時,就要使用口服「抗凝血劑」,讓血液比較不會凝集,降低血栓形成、塞住血管的機會。江承鴻醫師解釋,如果要用藥物控制心房顫動帶來的心悸症狀,醫師會嘗試使用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毛地黃等藥物將心跳速率控制在理想範圍內。針對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患者,還可以考慮使用改善心臟節律的藥物,讓心臟跳回正常心律。不過,控制心臟節律的藥物可能有些潛在副作用,包括誘發其他心律不整、低血壓、或者心搏過緩等。治療心房顫動的微創導管手術江承鴻醫師說,根據2020年歐洲心臟協會心房顫動的治療指引,針對有症狀的心房顫動患者,無論是陣發性或持續性心房顫動,可以先嘗試以藥物控制心臟節律,也可以直接接受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另外近期發表在權威性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文章顯示,若陣發性心房顫動病人第一線接受冷凍球囊消融療法,與第一線接受藥物治療做比較,更能有效控制心房顫動,而副作用則是兩者沒有差異。針對使用藥物控制但效果不佳的患者,應該考慮接受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針對心房顫動合併收縮功能缺損的心臟衰竭病患,如果心臟衰竭的原因是因為心搏過速所導致,則應該接受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以改善症狀,增進存活率及降低住院的機會。江承鴻醫師解釋,「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的原理是減少異常電氣訊號影響心肌收縮,因為心房顫動導因於異常電氣訊號,若能隔絕這些異常電氣訊號,心房就不會紊亂收縮了。研究發現,大部分心房顫動的異常電氣訊號源自於肺靜脈,因此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的目標就是隔離肺靜脈與左心房之間的電氣活動。目前有兩種隔離心房顫動訊號的微創導管手術,一種是傳統的點對點熱能燒灼,另一種是環狀冷凍消融療法。醫師會從腹股溝處穿入導管,延伸至心臟。傳統熱能燒灼術是利用導管尖端在肺靜脈外圍一點、一點地進行電燒;冷凍球囊消融術是將冷凍消融球囊導管放入肺靜脈中,然後將液態氧化二氮(N2O)灌入球囊中,脹大的球囊便能接觸左心房與肺靜脈交界的組織,利用攝氏零下30到60度之間的低溫冷凍細胞,形成一圈連續性環狀疤痕組織,隔離異常電氣訊號。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可改善症狀、減少復發江承鴻醫師說,採用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來治療心房顫動的效果,通常比藥物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一般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患者在接受一次導管消融術治療後,就有七成到八成的機會能維持正常的心跳節奏與頻率;經過兩次導管消融術治療後,則有九成機會維持在正常心律。整體而言,導管消融術能夠顯著降低患者因心血管問題住院的機會,也能降低心臟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假使患者發作的時候較年輕,接受導管消融術的效益更大。江承鴻醫師指出,比較兩種隔絕異常電氣訊號方式的研究發現,以冷凍球囊消融術對比傳統點對點熱能消融術時,兩者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差不多,約在1%到2%之間,但冷凍球囊消融術的手術時間較短,可在2個小時內完成,而傳統點對點熱能燒灼術則需要4到6個小時才能完成。手術過程中,冷凍球囊消融術的疼痛感較低,熱能消融術的疼痛感較為明顯。相較於傳統熱能點對點熱能消融術,冷凍球囊消融術可以減少大約三分之一再次接受消融手術的機率,以及降低病患因心血管因素住院的機率。「曾經有個患者是遠洋漁業的船員,每次出海都要兩、三年後才能回到台灣。他在海上偶爾會突然發作陣發性心房顫動,卻難以就醫,對工作造成極大的困擾,」江承鴻醫師回憶:「他曾經嘗試過藥物治療,但成效不彰。後來經過討論後,決定用冷凍球囊消融術治療,術後症狀就明顯改善,經過一陣子的休息,又重新出海工作了。」貼心小提醒心房顫動發作時可能沒有症狀,也可能自行恢復正常心律,然而心房顫動會大幅增加腦中風機會,也可能因為心肌快速、不規則收縮而漸漸導致心臟衰竭。江承鴻醫師叮嚀,即使沒有症狀,還是建議積極治療,才能減少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喔!原文:
-
2021-02-08 科別.新陳代謝
愛吃甜食,體重卻意外下降!!專家提醒小心罹患這疾病
58歲的王太太,每天最期待的就是點心時間,一塊蛋糕、幾片餅乾,再搭配杯手搖飲料就完美。一向沒有運動習慣的她,近來卻發現體重掉了2~3公斤,還以為是喝水量增加使新陳代謝變好,意外減重讓她心情大好。 日前,與兒女一同進行健康檢查時,王太太的血液報告中,有不少數字是紅字。最讓她驚訝的是,自己近期的「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狀況,竟是初期糖尿病的病徵。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近年來,糖尿病盛行率越來越普及,以及有年輕化趨勢。主要原因來自飲食不均衡、多吃少動、偏好甜食和精緻化飲食等,尤其是現在隨手可得的「手搖飲料」,可說是造成糖尿病的元兇之一。 潘富子指出,攝取過多的精製糖,使體內累績過多熱量,除了容易發胖,內臟脂肪的堆積會導致胰島素產生阻抗性,需要更多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此時,若本身就有胰島素分泌障礙,胰島素分泌不夠,更容易引發糖尿病。 糖尿病的發生,不僅僅是血糖高而已,其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視網膜病變等,對健康影響更鉅。 根據WHO指出,第二型糖尿病友中有近5成未達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目標,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一般人4倍,且高達9成體重過重或肥胖。糖友應學習控糖自我管理技巧、定期追蹤相關危險因子,以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發生。 潘富子提醒,預防糖尿病上身,應從日常做起。均衡飲食、維持理想體重、戒菸、控制糖份攝取、避免攝取過多紅肉及加工食品、培養運動習慣、勿久坐不動等,都是遠離糖尿病的方法。 此外,她呼籲,也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因為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透過健康檢查才發現自己已罹患糖尿病。多數糖友都因為沒有症狀且缺少定期檢查,造成糖尿病控制破口,不可不慎!
-
2021-02-08 科別.消化系統
狂拉肚子可能不只是吃壞肚子!附加2情況當心潰傷
一名50歲男子持續腹瀉好幾週,起初以為是吃壞肚子導致,因此不以為意,直到拉出血便才緊急就醫,經醫師採以大腸鏡及腹部電腦斷層等檢查後,發現患者不僅整段大腸直腸嚴重發炎,甚至已演變潰傷,確診為潰瘍性腸炎,所幸經抗生素治療及靜脈輸液治療後,症狀已逐漸舒緩,目前也已出院,持續接受門診追蹤。持續腹痛且發燒 當心是潰瘍性腸炎若出現持續腹痛且合併體重減輕、發燒時,千萬別輕忽,恐是潰瘍性腸炎惹禍!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許家榮醫師表示,潰瘍性腸炎的症狀與腸胃炎、腸躁症類似,但也可能會出現血便、貧血等症狀,多是因腸道黏膜慢性發炎所導致的疾病;而其成因不明,恐與免疫系統失調、家族史、感染、生活壓力等有關。潰瘍性腸炎需長期治療 才能降低併發症風險許家榮醫師指出,潰瘍性腸炎症狀時好時壞,有時發炎症狀甚至會持續多年,嚴重時恐影響生活品質,因此若有相關症狀時,就應盡快就醫治療,且須接受長期治療後,才能有效降低併發症,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遵循醫師指示用藥 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潰瘍性腸炎一旦控制不佳或不規則治療時,也可能會惡化需接受手術治療,甚至埋下癌化的可能性,不得輕忽嚴重性。許家榮醫師強調,患者除了積極治療外,也應遵循醫師指示用藥,並定期追蹤,平時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與疾病和平共存,避免症狀惡化。(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胃潰瘍不能吃水果?山藥、秋葵、芥花油顧胃? 營養師解析急性期、慢性期飲食完整攻略 ·胃潰瘍、胃痛多吃胃藥可顧胃? 這些潛在風險先看懂!改善症狀具備5觀念才對胃好
-
2021-02-04 科別.腦部.神經
菲移工罹致命腦瘤視力模糊 雇主、醫齊力「拆彈」成功
菲律賓移工吉拉去年底因視力模糊、頭暈,查出罹患高度致命的「蝶骨嵴內側型腦膜瘤」,病況危急,但他擔心手術費用大,一度心情絕望。他的雇主不捨員工受苦,主動替他負擔6萬餘元醫材費用,後來由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許永信執刀8小時替吉拉「拆彈」成功。菲律賓駐台副代表留文克昨特別到亞大醫院表示感謝,直呼:「有台灣真好,謝謝台灣」。亞大醫院今指出,為讓吉拉能夠手術後順利且安心完成復健,許永信積極透過管道聯繫菲律賓駐台代表處,安排吉拉妻子以最速件來台,經過14天居家檢疫及7天自主健康管理,順利到院陪同後續治療,也經由院內社工師協助下,爭取社會資源補助。許永信說,蝶骨嵴內側型腦膜瘤生長於蝶骨嵴內側,常見症狀為視力減退、頭痛、癲癇等,嚴重時可能造成失明,雖是良性腫瘤,但因生長位置極為罕見,且鄰近腦部重要大血管、視神經、腦下垂體等,周邊有許多關鍵的神經血管結構,手術難度相當高。經過8小時手術,終於順利以特殊顱底手術完全切除腫瘤,不僅有效避免內頸動脈、中大腦動脈破壞出血,更完整保存第三條腦神經功能,術後無肢體功能損、失語等併發症。吉拉昨天出院,院方安排醫護團隊歡送,他的妻子聲淚俱下感謝各方援助,覺得自己和先生很幸運,能在疫情嚴峻之際,在台灣獲得完善的醫療照護,讓他們看到希望,也希望把這分愛傳承下去。吉拉的雇主廖福山說,吉拉與他們共事9年,上班 認真負責,感情如同家人一般,吉拉原本預計去年11月合約到期後,就回菲律賓定居,不再續約,豈料10月底發現視力模糊,確診為「蝶骨嵴內側型腦膜瘤」且此病治癒率不到50%,因此安排續約,並請亞大醫院積極治療。
-
2021-02-04 新聞.健康知識+
新年預防成人三疾病 醫籲:別讓流感、肺炎、皮蛇上身
新冠肺炎一週年,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型態,民眾也越來越注重自身保健。近期寒流接連來襲,氣溫變化極大的狀況下,民眾更應注意維持自身免疫力,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指出,秋冬是病毒及細菌活躍的季節,預防流感、肺炎、帶狀疱疹「成人三疾病」尤其重要,除了從作息、飲食、運動著手,更應該積極接種疫苗,以達到預防疾病的成效。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因應疾病衛教需求,更新成人三疾病衛教網站(https://adulthealth.com.tw ),除了疾病介紹外,更邀請名人如曾雅蘭、詹惟中及葉家妤共同呼籲大家提高警覺,一起遠離成人三疾病。其中曾雅蘭更分享二度罹患皮蛇的痛苦經驗,她直言「痛到像電擊,連穿衣服輕碰都不行。」秋冬嚴防 「流感、肺炎、皮蛇」上身黃信彰表示,成人三疾病包含流感、肺炎以及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等三種常見且可經由預防降低罹患機率的疾病。流感除了一般呼吸道感染造成不適之外,可能引發肺炎、腦炎或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肺炎初期以呼吸道症狀為主,並有咳嗽、胸痛、發燒、畏寒症狀,嚴重會引起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造成肺炎最主要的菌種就是肺炎鏈球菌。老人、嬰幼兒以及有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患都是高危險群。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主委吳至行指出,帶狀疱疹會列入成人三疾病,是因為發生率高,卻常被忽略,很多人覺得離自己很遠,事實上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發生,尤其50歲以上中老年人,發生機率超過50%,年紀越大風險越高。帶狀疱疹是潛藏在神經節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症狀表現為皮膚表層會出現紅疹、水泡,後續化膿、結痂等。要特別注意的是帶狀疱疹容易引發後神經痛,發生機率約每三個帶狀疱疹患者就有一位,這種疼痛常被形容像電擊、火燒般的痛,或風吹過便疼痛難耐,年紀大、慢性病患、免疫功能差,都容易因為無法抑制神經節裡面的病毒,而使帶狀疱疹再度發作。病毒活躍期 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之一維持健康,預防成人三疾病,要從作息、運動、飲食做起,正確概念大家都有,卻總是做不到,若很難徹底執行,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之一。流感每年有不同的流行病毒株,所以需年年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分多醣體、結合型兩種,建議年長者及高危險群至少接種一劑。至於帶狀疱疹疫苗,則有很多證據證實疫苗能預防50%以上的發生機率,尤其針對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預防效果高達近七成,建議50歲以上成人至少一生接種一劑,也因帶狀疱疹發生率會隨年紀增長,因此吳至行呼籲民眾及早預防。尤其去年因COVID-19造成全球嚴重疫情,大家更了解疫苗的重要性,且因近期疫情升溫,為避免多次進出醫療院所,民眾可以依照醫師評估,同時接種適合的疫苗,做好防範,得到良好的保護。加強預防觀念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衛教網站提供完整資訊對於成人三疾病相關資訊,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成人三疾病衛教網站(https://adulthealth.com.tw )提供淺顯易懂的衛教資訊,搭配動畫影片呈現,並且邀請病友及藝人朋友分享罹病之痛,透過醫師的專業訪談,提醒如何防範,只要上官網或Google搜尋「成人三疾病」就能取得完整資訊,用健康的身體開啟新的一年。
-
2021-02-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導致美國損失16兆 損害全球癌症慢性病與婦幼健康
「新冠病毒是一個很貴、很貴的病毒!」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持續召開防疫科學直播,學者指出,美國因疫情造成經濟與健康總損失高達16兆,排擠癌症與慢性病的研究和照護資源,大量人的診斷和治療都被延誤,預估十年內美國乳癌大腸癌死亡將增加1萬人,全球婦女和兒童的健康也因此有百萬人年規模的損失。公衛專業的醫師楊昆澈指出,美國因新冠肺炎經歷經濟大蕭條,損失GDP達7.6兆美元、提早死亡造成的健康損失4.4兆美元、長期健康受損2.6兆美元。去年有40%成年人罹患焦慮症,前年僅一成,精神心理損失1.6兆美元。上述總損失達到16兆美元,佔美國GDP的九成,是非常昂貴的疾病。根據發表於《科學》和《刺胳針》的研究,楊昆澈表示,預估美國2030年增加一萬人因乳癌或大腸癌死亡。這是因為疫情衝擊臨床量能,導致延遲診斷、延遲治療,也導致癌症研究延緩、研究資源轉移到苗、實驗室關閉。英國民眾就需要透過基層醫師轉診,需要等待兩週,疫情導致轉介人數減少,加上二線照護及醫療人力縮減,預估五年後癌症死亡人數將增加近一成。楊昆澈分析,在英國,五分之一癌症是在急診室診斷,但疫情導致侵入性檢查減少,特別是大腸鏡,延遲治療將導致癌症進展的風險。另外,去年4月英國醫療服務量下降九成,因為手術空間不夠,呼吸器也只能給緊急手術,為了取代開刀,只能增加放射線治療服務量,化療較不受影響。在美國,糖尿病服務量大減81到90%,用藥量也大降52到60%,是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慢性病,其次則是高血壓與肺阻塞,只能靠數位和虛擬科技等創新策略盡力彌補。婦幼健康也備受疫情衝擊,楊昆澈指出,研究預估未來五年,全球婦女因為新冠肺炎大流行失去的高達25萬到100萬人年。義大利研究比較去年3、4月和前年同期,15歲以下兒童糖尿病新發生個案數減少23%,重度酮酸中毒比例升高逾五倍,前年僅8.3%,去年卻高達44.3%。第一型糖尿病的即早診斷非常重要,新診斷個案少了,所延遲的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更高比例進入重症,有很嚴重的併發症。公衛學者范僑芸表示,印尼是目前東南亞疫情致死率最高的國家,單日確診死亡都在陡升,雖然COVAX承諾給2310萬劑疫苗,印尼也開始打Sinovax中國疫苗,但只有給18-59歲打,除了力求經濟復甦,也是因為Sinovax疫苗還缺乏長者研究。只是,政府集中防疫能量,結果導致印尼當局暫停了漢生病的介入措施,學童盛行率上升到9.4%,令人擔心。
-
2021-02-03 新聞.用藥停看聽
義大醫院開設腎移植藥師門診 多一層把關患者用藥安全
腎臟移植病患需服用抗排斥藥,並積極監控藥物血中濃度以防藥物過量導致發生毒性,而長年使用抗排斥藥也會有「三高」等併發症,因此服藥需格外謹慎小心,高雄義大醫院鑑此,今年2月起開設腎移植藥師門診,把關腎移植患者的用藥安全。義大醫院表示,腎移植藥師門診每周二上午與腎臟移植特別門診同時段看診,藥師在醫師看診前,會先與病人面談,進行現狀用藥評估,了解生活作息及服藥情形進一步提供用藥指導諮詢及衛教,最後整合用藥建議與醫師溝通,對病人的用藥安全多一層把關。藥劑部長項怡平表示,腎移植病人須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降低器官排斥發生率,並慎防藥物過量導致毒性發生或藥量不足發生排斥反應。但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也可能導致感染、移植後新生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等併發症,須額外用藥物治療;為恐免疫抑制劑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因此藥事照護更顯重要。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最新統計,2005年4月至2018年義大醫院腎臟移植病人82例,三年存活率達97.4%為全國之冠。義大醫院腎臟移植小組主任王華斌表示,義大醫院94年通過腎臟移植合格醫院,96年成立器官移植中心後,藥劑部即有專責藥師參與跨團隊照護,現開設腎移植藥師門診服務,可更提升腎臟移植病人醫療照護品質。
-
2021-02-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可怕!研究:14%新冠重症患者得糖尿病 原因仍是謎
目前已知糖尿病患者若確診新冠肺炎,有較高風險演變為重症或死亡,不過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新冠肺炎和糖尿病的關聯也許存在雙向關係,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引發糖尿病,而且發病者不僅限於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重症病患中,有14%罹患糖尿病。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郊區醫院(Suburban Hospital)醫學博士齊爾伯明(Mihail Zilbermint)平時負責照顧糖尿病患者,他表示,隨著院內接收愈來愈多新冠病患,他要處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數也激增,「以前每天大概處理18名患者,現在他的團隊要照顧多達30人」。這些患者中有許多人都沒有糖尿病史,有些人是在染疫後血糖升高,康復後已恢復正常; 還有些人則是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齊爾伯明說,「我們看到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的患者人數有所增加」。儘管新冠病毒通常會侵襲人類肺部,但還與一系列問題(包括血栓、神經系統疾病、腎臟和心臟損害)有密切關係。研究人員說,糖尿病可能很快也成為染疫後會出現的併發症,包括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兩者差別在於,第一型發病主因是由於先天性缺乏胰島素所致,而第二型多是受後天環境因素影響,像是生產較少的胰島素或對胰島素產生抵抗力。然而,科學家目前仍不清楚新冠病毒是否會加速已經存在的問題或是導致問題發生,又或是兩者兼具。根據去年11月27日刊登在國際期刊《糖尿病、肥胖與代謝》上的一篇全球分析報告,有14.4%的重症染疫病患得糖尿病。研究作者寫道,儘管這些診斷可能是長期觀察到對嚴重疾病或或類固醇治療的結果,但「新冠肺炎的直接作用」也應列入考慮。研究人員尚不清楚新冠肺炎如何觸發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或是造成短暫和永久的糖尿病。但他們正競相尋找答案,包括新冠病毒是否催生出一種全新的糖尿病,而這種糖尿病的表現可能不同於以往傳統的糖尿病。美國糖尿病患者已以驚人速度成長。根據聯邦衛生數據,全國估計有3420萬人(人口的10.5%)患有糖尿病。而大概有三分之一美國人(8800萬人)患有糖尿病前期,這代表他們即將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若不加以控制,就會伴隨著嚴重併發症,包括心臟病、中風、失明、腎衰竭和神經損傷等。
-
2021-02-01 科別.兒科
發燒該多穿衣服or少穿? 醫曝「正確答案」多數人都錯了
「唉呀~寶貝的身體怎麼那麼燙啊?」發燒的孩子病懨懨的躺在病床,還真是急慌了爸比媽咪的心。爸媽只要一發現孩子發燒,就怕頭腦也會跟著燒壞,變成智能不足,所以都急著退燒,但這其實是對發燒症狀認識不清,以訛傳訛所造成的不正確觀念。高燒不會燒壞腦 體溫過高是常見小兒發燒主因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通常小孩得了腦炎、腦膜炎或先天性感染等真正影響腦部的感染疾病時,才會導致腦細胞受損,而發燒只不過是伴隨這些疾病的一個症狀罷 了。通常41℃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極度高燒有時會使意識出現程度不等的異常,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高燒本身會對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為什麼會發燒?盧英仁說明,一旦人體因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時,發炎反應製造出的小分子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因而造成體溫的定位點上升,若是上升過於異常就是發燒。此外,另一種常見的小兒發燒,多半是身體沒有發炎、體溫定位點也沒有上升, 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且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這種情形稱為「體溫過高」;此種原因的發生,多半是太過保護孩子的爸媽,即便在炎熱的環境下,總是怕孩子著涼,依然給予多重衣服或包裹得很緊等。幼兒發燒的反應 這些情況別大意倘若當時幼兒體溫並未達到正常的體溫標準,就會感覺很冷、不自主地出現肌肉顫抖(以增加身體熱量,並讓四肢 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喪失)等症狀,因此,出現體溫升高卻手腳冰冷的迥異現象。盧英仁特別提醒,新生兒、小於3個月的嬰兒、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免疫缺損病童等發燒幼童,爸比媽咪千萬不可以掉以輕心,尤其若高燒超過41℃、發燒合併紫斑症狀的話,也要盡快帶給醫師診治。 幼兒發燒別驚慌 發燒照護4招倘若幼兒體溫上升的原因不是發炎性疾病,而是衣服穿太多或中暑之類的高體溫,對人體並沒有幫助,隨時都可予以退燒。至於是身體發炎反應而引起的發燒,盧英仁建議,若體溫並未太高,也沒有引起特殊的不舒服感時,就不需要積極退燒(尤其當體溫還沒超過39℃以上的時候)。爸比媽咪面對三更半夜時,幼兒突然的發燒不要驚慌,最好是先用溫度計(肛溫較佳)量一下體溫並記錄,才能送醫後,協助醫師判定症狀。若是安撫後,孩子比較能夠安穩入睡,就讓他好好休息睡到天亮;倘若孩子仍持續吵鬧不安,爸比媽咪可依照下述醫師建議的步驟處理,待天亮立即就醫診治:第1招、補充水分發燒時首先要補充水分,最簡單的方法是多喝水。盧英仁指出,尤其二歲以下的嬰幼兒有時會因水分攝取不夠,引起所謂「脫水熱」;由此可知,發燒需要多補充水分。此外,退燒後的人體流汗會散發體內多餘熱量,並因大量流汗而導致脫水,所以更應注意水分、電解質的適度補充。第2招、輕微發燒可躺冰枕若小孩體溫於38.5℃以下,可先行給予睡冰枕、洗溫水澡等方式來幫助退燒。值得提醒的是,因為酒精快速揮發散熱,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收縮,反而有礙散熱,所以,傳統老一輩使用酒精來擦澡的方式,並不適合作為退燒用途,以免產生不當的副作用。第3招、勿穿著厚重衣物發燒幼兒的衣服穿著和平常一樣即可,不用特別添加衣服,以免流汗太多反而更易脫水。此外,穿著的衣服應減少,才可幫助散熱,有出汗的話,可以用毛巾擦拭乾淨,以免幼兒著涼造成病情更加惡化 第4招、視情況給常備藥當小兒輕微發燒(體溫>38.5℃)時, 有非常嚴重的不舒服,那就先給予口服退燒藥 (如小兒普拿疼)。若吃完藥後發燒仍然持續,可讓孩子洗溫水澡;若是服藥後1小時, 仍然沒有流汗或退燒情形,則可加強給予栓劑。小於5歲的嬰幼兒發燒常伴隨有熱痙攣(抽筋)的併發症,尤其是最常發生於6個月∼5歲的小孩。若是發燒溫度超過 38.5℃,並在24小時內發生熱痙攣,且每次抽搐時間不超過15分鐘,一般都是良性的;本身若是熱痙攣體質的小孩,則應在發燒初期就服用退燒藥,並立刻就醫。盧英仁表示,口服退燒藥與栓劑兩者的效果一 樣,只差吸收速度不同;小朋友不建議打退燒針來退燒,因為曾有小朋友打退燒針導致過敏性休克而致死的案例。正確量體溫 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溫度傳統習慣以「摸皮膚」來判斷有沒有發燒的方法很不準確,體溫計量出來的體溫比較正確,而測量的方法則包括肛溫、口溫、腋溫、背溫、耳溫、額溫等,其中又以「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必要時可取代肛溫;但必須注意3個月大以下嬰兒的耳溫常不準確,5歲以上的孩童才能量口溫。由於口溫和腋溫容易受到皮膚黏膜及血管收縮的影響而偏低,所以,口溫平均比肛溫低0.5℃,腋溫平均比肛溫低 0.8℃。用額溫槍或紅外線測量發燒的皮膚表面,常有嚴重低估真正體溫的現象,並不建議常規使用;盧英仁建議,1個月大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可考慮量肛溫。延伸閱讀: ·量體溫有眉角! 一張圖秒懂5種測量方式發燒標準 ·發燒別急著吃退燒藥! 分3階段處置才能加速康復
-
2021-01-31 科別.耳鼻喉
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醫提點正確做法
每當季節交替之際,天氣忽冷又忽熱,最容易引起感冒症狀。林太太是育有兩名子女的家庭主婦,最近得了感冒久咳不止,而且咳到肚子痛,甚至還有漏尿的情況發生,她趕緊就醫,檢查之後醫師告訴她這是感冒引發的「急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 可分急性、慢性支氣管炎是指連接氣管和肺部的小氣管發炎。家醫科醫師羅佳琳指出,人體的支氣管黏膜上有微小的纖毛,有黏性分泌物潤滑,用以淨化吸入的空氣,支氣管發炎時,因受刺激分泌過多黏液,因此,導致呼吸困難或咳嗽。支氣管炎可分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支氣管炎的發生,多為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通常伴隨感冒症狀;慢性支氣管炎的成因則包括抽菸、吸入二手菸、空氣污染等,而哮喘、肺氣腫和其他慢性肺部疾病也會引發慢性支氣管炎。久咳超過3個月是警訊 「痰」要咳出來 臨床上慢性支氣管炎的判定,通常是指1年之內持久痰咳超過3個月以上,且連續2年時間。羅佳琳說,急性支氣管炎症狀,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4至5天後,出現咳嗽有痰、輕微發燒、感覺疲倦、胸悶或胸口不適、呼吸困難、喘鳴等症狀。羅佳琳提及,支氣管炎的症狀和感冒症狀可以說非常的相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症狀,就是會出現惱人的「咳嗽」問題,而之所以會咳嗽,主要是因為體內有「痰」,所以要將它咳出來。 當病毒棲息在支氣管時,體內會分泌黏液(也就是痰),這種黏液是含有「溶菌酶」的酵素,「溶菌酶」是跟白血球殺菌時的武器是一樣的,所以當我們的體內出現痰,通常都是有發炎的症狀,而那些痰就是白血球和病毒(細菌)奮戰後所剩下的廢棄物,因此,有痰一定要吐出來、清乾淨,才不會讓發炎的症狀惡化。 通常半個月可痊癒 治療不當恐影響心臟功能 急性支氣管發炎反應通常是暫時性的,當感染或刺激物消失,發炎反應也會慢慢緩解,只要經過完整的治療,通常可以在半個月內痊癒。不過,羅佳琳進一步說明,伴隨感冒症狀的急性支氣管炎,若治療不當或不完全,也有可能轉變成慢性支氣管炎,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支氣管擴張症、肺氣腫,甚至影響心臟功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支氣管炎與氣喘不同之處在於,急性支氣管是濕咳、痰多;而氣喘則是乾而無痰的咳嗽。 久咳、發生應就醫 理學檢查有無併發症因此,若發現感冒久咳不癒、有發燒等症狀時,就應該趕緊就醫接受治療,以免加重病情導致併發症的產生。然而,若急性支氣管炎發病接受治療 3週後仍未能痊癒,羅佳琳建議,應該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認是否有相關併發症的症狀出現,例如肺炎、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擴張症等。而若要預防支氣管炎,羅佳琳提醒,天冷時應戴上口罩、圍巾等,用以加強口、鼻、喉等部位的保暖,同時腳部的保暖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遠離過敏源、適當運動增加免疫力,且每天喝8-12杯水,以稀釋痰液,幫助體內的痰較容易被咳出,洗熱水澡也有助痰的排出。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需經麻醉、傷口恢復過程 剖腹產具短期和長期風險
自然產是胎兒經由陰道娩出,剖腹產則以手術方式切開孕婦腹部,從子宮裡取出嬰兒,侵入性較高、具有一定風險,風險隨剖腹次數增加而提高。理論上,若產婦未具備絕對的剖腹產適應症,醫師都會支持鼓勵產婦朝著自然產計畫努力,經適當評估,即便曾經剖腹產,下次也有機會安全順利地自然產。自然產導致母胎罹病、致命率,都低於剖腹產母胎醫學會創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主治醫師鄭博仁表示,站在健康促進和恢復觀點,都要謹慎考慮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自然產導致母胎罹病、致命機率都比剖腹產低,剖腹產需要經過麻醉、等待創傷恢復的過程,具短期和長期風險。鄭博仁表示,短期風險例如併發症、感染,傷及其他正常器官或組織,長期除了提高下一胎懷孕生產風險,也會留下一些後遺症,例如有些人剖腹後月經型態改變,因為經血可能滯留在子宮下段的疤痕裂隙,影響經血排出。若無絕對適應症,醫師和產家都值得為自然分娩努力;但若出現胎位不正、有危及產婦的高風險因素,例如子癲前症等,合乎剖腹產適應症,還是得接受剖腹產,兩害相權取其輕。併發症機率雖較高,但高齡產婦也有機會自然產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表示,許多人誤以為「剖腹安全、自然產不安全」,其實這是迷思,主要是考量適應症,不必要的剖腹產,就不應該開。很多人以為高齡產婦剖腹較安全,這也是迷思,他曾接生49歲生第一胎的自然產案例。黃建霈表示,高齡產婦出現孕期併發症的比率較高,例如妊娠毒血症,因此而需要剖腹,也使高齡產婦剖腹比率變高,但這不代表高齡就一定要開刀。前置胎盤分四等級,輕等級仍可試試自然產此外,前置胎盤是剖腹產適應症之一,乍聽很危險,其實分四個等級。黃建霈表示,最嚴重的兩個等級必須剖腹,但較輕等級仍可試試自然產,醫師通常會提醒產婦,如果胎盤位置較低,有可能需要臨時剖腹,產後大出血機率也會提高一些。2019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建議指出,若曾出現前置胎盤,每次剖腹產發生植入性胎盤(胎盤不正常緊密附著子宮肌肉層)的比率倍增,第二次懷孕增為1.3倍,第三次懷孕2.4倍,第四次懷孕9倍,第五次懷孕9.8倍,第六次以上29.8倍,如果有產婦有意願剖腹,醫師務必要與她討論未來的生育計畫,包括不預期懷孕的可能性。第一胎剖腹,第二胎想自然產,先評估子宮破裂風險黃建霈表示,現在漸漸有愈來愈多產婦第一胎剖腹,第二胎想嘗試自然生產,臨床上叫做剖腹產後的經陰道生產(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簡稱VBAC),兩胎懷孕時間相隔半年以上,便可考慮。但黃建霈也提醒,仍要看上一胎剖腹的原因。如果是因為骨盆狹窄等原因剖腹,這胎VBAC成功率只有一半;如果前一胎胎位不正,這次胎位正常,VBAC成功率高達80%。黃建霈提醒,VBAC有子宮破裂風險,若上胎剖腹的傷口是橫開,這胎VBAC子宮破裂機率0.5%,若是直開,風險高達25%,一旦破裂,母嬰都有生命危險,所以雖然機率低,產婦大多仍會卻步。鄭博仁表示,接受VBAC之前,可評估子宮破裂風險,以超音波觀察子宮條件、胎頭大小等,評估和溝通的過程相當花費時間,加上去有風險,即便「推廣VBAC」是各國努力降低剖腹產率的重要策略,在台灣接受度仍低。前置胎盤分四級1. 低位性前置胎盤是胎盤未蓋住子宮頸內口,但位於子宮下段。2. 邊緣性前置胎盤指胎盤蓋住子宮頸內口的邊緣。3. 部分性前置胎盤指胎盤蓋住部分子宮頸內口。4. 完全性前置胎盤為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內口。●等級1、2可嘗試自然產,等級3、4建議剖腹產。不管怎麼生 想要生得順 體重控制最重要黃建霈表示,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現在臨床上都會跟產婦說「要生得順,體重控制最重要。」1. 體重控制得宜產婦和胎兒的體重若能控制得宜,不要過重,可減少很多生產併發症和風險。2. 要吃對不是吃多很多人以為孕婦要多吃才有營養,但其實重點不在吃多,而是吃對。黃建霈提醒,葉酸、鐵等微量元素,孕婦務必均衡攝取。3. 適當運動很重要運動量少不但提高合併症風險,產後憂鬱發生率也會上升。4. 產檢要做,但不是愈多愈好如果聽到有人推銷各種自費檢查或產品服務,應保持客觀,詳細了解其目的、評估必要性、費用,再做決定。※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30 科別.消化系統
60歲婦人吃幾口飯就飽 竟是腹中出現「排球大小水泡」
南投60歲陳姓婦女容易脹氣、上腹悶痛,吃一點東西就覺得很飽。近日發燒,右上腹劇痛、噁心,到南投醫院急診,醫師檢查發現陳女罹患膽結石,加上膽囊炎引起急性腹痛,也發現她肝臟有顆直徑22公分的肝囊腫,經腹腔鏡切除肝囊腫及膽囊,解決腹痛問題,她的飲食也恢復正常。有些人吃點東西就有飽足感,讓人羨慕。陳姓女病患到南投醫院檢查時,醫師發現她腹脹和飽足感,竟是腹中有顆直徑22公分的水泡,如同一顆小排球壓在腹部,導致周遭器官產生腹脹、腹痛。南投醫院外科醫師廖師賢說,肝囊腫俗稱肝水泡,是囊腫裡頭充滿液體,為良性肝臟疾患,可能是先天或外傷導致。但跟「肝腫瘤」有極大的區別,許多病患擔心會不會惡化成肝腫瘤,廖師賢說,根據目前文獻資料,沒有跡象顯示肝囊腫會變成惡性腫瘤。而肝囊腫可能為一個或多個,大小也不一定,可的小於0.2公分,也可能大至20公分。肝囊腫如果無症狀,一般不需要處置,定期追蹤即可。如果囊腫過大或持續長大,則需進一步治療甚至切除。肝囊腫體積過大除了壓迫周遭器官產生腹脹、腹痛、噁心或嘔吐,也容易受到外力壓迫而破裂,導致肝臟出血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陳姓病患水泡大小達22公分,簡直像顆小排球,所以會出現食慾變差、容易腹脹等不適感。經腹腔鏡實施肝囊腫及膽囊切除術,腹腔鏡手術傷口較小、復原較快,她接受腹腔鏡手術後,除解決了膽囊炎造成的反覆腹痛,胃口也有明顯改善。
-
2021-01-30 科別.骨科.復健
會呼吸的痛! 隨著年紀增長,「肋骨骨折」每多斷一根死亡率增加
喜愛騎自行車運動的王先生一天在閃避突然轉彎的大車時摔了一跤,初時不以為意,後來發現胸部痛了起來,回家睡了一覺後起身發現幾乎痛到無法呼吸,急急忙忙到醫院急診掛診,照完X光後,醫師告訴他右側肋骨斷了4根,不用住院但要門診追蹤,他痛到無法想太多,去結帳領藥時只想著,我忘了問醫師我多久會好,還能騎自行車嗎...肋骨骨折是胸腔外傷最常見的疾病,任何胸腔的撞擊力,如車禍、跌倒、高處墜落,都有可能造成肋骨骨折。在19-64歲之胸部外傷成年人肋骨骨折約占50%的發生率,在65歲以上的胸部外傷病人肋骨骨折發生率則高達65%,更可怕的是跟隨著年紀增長,每多斷了一根,死亡率就會增加。因此肋骨骨折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單純。以下根據肋骨骨折的相關問題,治療方式做一簡介。肋骨骨折造成的問題有哪些?肋骨骨折除了呼吸疼痛以外,有時也會合併著肺部挫傷、氣血胸,更嚴重的外傷病人也可能合併有腹部實質器官的受傷(肝臟、脾臟撕裂傷等)。肺部挫傷輕微的話,一般在72小時內會改善,但嚴重的肺部挫傷會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症,甚至到急性呼吸衰竭,這種狀況則需要呼吸內管插管接受呼吸器輔助,最嚴重的狀況考慮葉克膜支撐。這類病人一定要到大醫院由外傷團隊評估處理方能保障安全。 由於肋骨骨折下緣有肋間神經及血管,肋間神經是胸壁感覺神經來源之一,不管肋骨斷裂的位置以外,疼痛的位置會沿著神經的走向表現。因此呼吸時疼痛加劇,有兩個原因:一、因為肋骨骨折導致胸壁不穩定,骨折斷面磨擦造成,二、骨折後肋間神經刺激導致的疼痛。每個人對疼痛的反應是不一樣的,疼痛會影響到呼吸的深度、咳嗽、翻身活動睡覺等,如果太痛了反而不敢深呼吸,肺擴張因此而受限,嚴重的話會造成肺塌陷,差的狀況是肺炎及呼吸衰竭,所以肋骨骨折後疼痛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氣血胸是怎麼來的呢? 胸腔裡面本身是沒有空氣的,肋骨斷裂常常會有微量的空氣在骨折周圍,通常這種微量的氣胸在X光是看不到的,通常是只有在電腦斷層檢查之下,才會發現這樣的氣胸。 明顯的氣胸是因為胸腔撞擊力較大,造成肺撕裂傷、甚至肋骨骨折嚴重錯位插進肺本身造成漏氣。明顯的氣胸通常會在第一時間需要放置胸管引流,但是持續漏氣無法改善的情形則需手術探查做修補。最嚴重的則是氣管支氣管裂傷及食道裂傷,會有生命危險。肋骨骨折伴隨的血胸多數的原因是胸壁肋間肌肉滲血留到胸腔內,大部分會自行停止,但是也可能因為呼吸起伏的關係,發生延遲性出血。除了胸壁肌肉流血的原因,肋間動脈斷裂、肋骨穿刺傷到肺、嚴重的肺部撕裂傷、肺動脈靜脈受傷等因素造成的血胸,如果一開始表現為出血性休克,放了胸管還是持續在流血,則需緊急開刀止血。 肋骨骨折怎麼治療?肋骨骨折的治療,重點是在於避免併發症的發生。所以肋骨骨折治療的第一個守則是疼痛控制。疼痛藥物首選是口服的止痛藥,譬如普拿疼即非類固醇消炎藥 NSAID (如Diclofenac, ibuprofen 等),急性期需要加強止痛則可使用靜脈注射的止痛藥及嗎啡藥品,通常急性期過了,大多數可以靠一般止痛藥控制疼痛。但是少數病人對 NSAID藥物過敏,也有些病人服用NSAID伴隨著胃痛、胃潰瘍,瑪啡類藥物也容易頭暈、噁心、全身搔癢及造成藥物依賴性的問題,因此除了口服及靜脈注射的藥品,還有神經阻斷的方式。 神經阻斷有兩種方式進行◎第一種是胸椎硬腦膜外止痛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TEA),基本上是將麻醉藥物注射在脊髓的硬腦膜外的空間,止痛效果很好而且可以很精準的控制疼痛的範圍,可放入導管的狀況下可以接上自控式止痛,但是比較容易有低血壓及頭痛的併發症。 ◎另外一種神經阻斷的方式則是胸椎旁神經阻斷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在胸椎旁的背部肌肉下施打麻藥,使肋間神經浸潤在藥物中達到止痛的效果。 優點是這個方式不需要進到脊髓的空間因而可避免TEA伴隨的併發症,止痛效果能維持大約24小時,缺點是沒有辦法像TEA這麼精準且目前沒有可以裝入導管上接自控式止痛,但是現在都利用超音波導引下,效果及精準度也上升許多。對於嚴重且有合併症的肋骨骨折,早期做肋骨骨折固定手術是目前的醫療趨勢;將錯位的肋骨盡可能復位及使用純鈦合金的板子及螺絲固定住。手術適應症包含有下列說明 ◎連枷胸◎至少三根以上肋骨骨折及錯位◎併發呼吸衰竭時困難脫離呼吸器◎持續氣血胸及懷疑肋骨斷面夾到肺(lung entrapment)◎肋骨癒骨折疼痛經過非手術性治療無法達到改善◎胸腔輪廓畸形及美觀考量手術通常會配合著胸腔鏡及3D影像處理,可以縮短病人的恢復期,更能大幅改病人止痛藥使用,改善病人的活動,減少肺塌陷及肺炎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期間,減少急性胸腔外傷併發症。 結論胸腔外傷造成的肋骨骨折除了疼痛,同時也可能面臨生命危險,處理效果不佳會有後遺症。到大醫院接受外傷團隊專家的評估治療,採取適當的治療方式可以減緩呼吸的疼痛及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
-
2021-01-27 科別.泌尿腎臟
車禍傷及胰臟致糖尿病洗腎 血液透析讓她重拾夢想
● 洗腎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常見洗腎併發症:皮膚搔癢、毛囊炎、手抖、不寧腿28年前一場車禍讓立志當舞蹈家的女孩,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她失去了胰臟及脾臟,注定要跟糖尿病一輩子為伍,四年前她出現糖尿病併發症,一年前拒絕父親捐贈腎臟,決定好好洗腎,採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讓我的人生可以回到正常軌道上。」不想讓父挨刀 開啟洗腎人生這是48歲陳小姐的故事,從大學時代至今,都知道糖尿病併發症會找上門,採訪當天她才因視網膜病變接受雷射治療。「會洗腎其實是我太輕忽了,2年前解尿就有大量泡泡,當時不以為意,回門診追蹤時,醫師看了抽血報告,就直接轉診到腎臟科。」陳小姐這才發現自己瀕臨要洗腎的邊緣,開始認真地執行飲食控制,但一年後還是逃不掉洗腎命運。「當時真的覺得人生是黑白,父親提議要捐腎,讓我覺得自己很不孝,不想讓父親挨這一刀,選擇從台北回到故鄉花蓮開啟洗腎人生,但沒幾個月皮膚開始搔癢、長膿瘡,手不停抖動,血壓控制不了,洗完腎隔天走路還會喘。」洗腎的併發症也隨之而來。清除「大的中分子」 效果較好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去除體內廢物,這些廢物稱為尿毒素,一般分為三種,包括「小分子」、「傳統中分子」及「大的中分子」,新一代的血液透析治療術對於「大的中分子」有較好的清除效果。陳小姐上網找尋相關資料,並詢問資深護理師,覺得可以採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但花蓮目前沒有醫療院所提供該治療術,所以她再度回到台北,也開啟了花蓮、台北雙邊洗腎的特殊情況。陳小姐到新北江生診所接受治療,腎臟專科醫師李柏葒指出,「陳小姐是位非常認真積極的病人,很少遇到病人會主動諮詢,她在接受治療後,也覺得毛囊炎狀況改善。」減緩不寧腿、皮膚搔癢併發症陳小姐感受很深,「了解治療技術對病人真的很重要,現在頭上長的膿瘡慢慢減少,以前常出現的貧血,得不定期的輸血打鐵劑,也不敢吃得太營養,怕蛋白質導致尿毒素累積太多,現在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她鼓勵腎友們多學習新知識,自己的健康自己要多留意。目前李柏葒的病人還有兩位年輕患者也是使用這種治療術,「年輕人對新知的吸收較高,也因可減少不寧腿或皮膚搔癢等併發症,因為這些症狀透過藥物控制不好,非常困擾患者的生活品質。」什麼都有了 樂觀看待每一天樂觀的陳小姐始終認為天無絕人之路,一路走來遇到關卡時,總有天使會出現。兩個月前她接獲台北榮總器官移植的通知,但她自認糖尿病併發症已多年,全身血管可能壞光了,就把移植順位讓給更需要的人。她大學生病後也被迫離開舞蹈系,但畢業後還是持續自己的夢想,當了舞蹈老師,洗腎後顧及體力,現在轉為銀髮族的體適能老師。「原以為人生什麼都沒有,但現在我最好命,什麼都有了。」陳小姐樂天知命看待每一天。
-
2021-01-23 新聞.生命智慧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手術檯上的無心跳病人,連心臟都被摘掉了,但透過葉克膜的支持,再加上心臟移植手術,竟然還可以再活過來。這讓我不由得思考,到底什麼叫做死,什麼叫做活?每救一個病人,無論成敗,累積的病歷都是厚厚一疊。在這些紀錄裡,有必須視為前車之鑑,永遠不可以再犯的教訓,也有可以繼續深入研究,說不定能延伸出全新治療的新思路。心跳沒了,人就死了?無心人不僅是全球首例和台灣奇蹟,也因為這個病例改變了我對於生死與人生的看法。這個案例發生在2008年,病人56歲,家住南部。據說他在這次生病之前,健保卡一次也沒用過,結果第一次被送進醫院就是一場大病,還差點要了他的命。他因為蛀牙,細菌侵入血液,隨著血液循環跑到心臟,演變成細菌性心內膜炎。住院後,很快就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外院緊急為病人的心臟進行清創手術,修修剪剪的結果,把整顆心臟給拿掉,只好替患者裝上兩台葉克膜,轉送到台大醫院,看有沒有機會做心臟移植。病人運氣非常好,等到第16天,居然得到了一顆心臟。移植手術也很成功,他在醫院裡休養一段時間後就康復出院。這樣敘述起來,好像整個過程都很順利,但其實在心臟移植前,我們非常猶豫要不要進行手術。試想,一個人被摘掉了心臟,裝上葉克膜,等了16天,這16天裡我們為了防止他中途醒來掙扎,或是昏迷中亂動導致管線鬆脫,於是給他下了大量止痛、鎮定及肌肉鬆弛的藥物。從外表看來病人一點反應也沒有,難以預料除了心臟問題,還有沒有其他的併發症。我們擔心就算做了心臟移植手術把人救回來,但萬一成了植物人、不會醒過來,那要怎麼辦?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先幫病患做了電腦斷層,確定沒有可見的腦中風或出血,然後大家就豁出去了,替他做移植手術。進行心臟移植時,把病人的胸腔打開一看,原本該是心臟的位置什麼也沒有,只看見幾條塑膠管子連接到外面的葉克膜機器。這個景象實在詭異!心臟移植手術後,病患意識清醒且復原狀況良好。其他人看到這則新聞,只覺得是醫學奇蹟,殊不知它徹底衝擊傳統的生死觀念。在傳統醫學的認知裡,心跳沒了,人就死了。可是手術檯上的無心跳病人, 連心臟都被摘掉了, 但透過葉克膜的支持, 再加上心臟移植手術, 竟然還可以再活過來。這讓我不由得思考, 到底什麼叫做死, 什麼叫做活?人生又是什麼?有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後來我想通了,人遲早都會死的, 所以死亡不是人生的目的, 人生只是一個過程, 在過程當中,我們尋找人生的意義。當然,奇蹟會出現,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所以葉克膜才會如此被重視和發展;不過實際上,失敗的經驗往往更是慘烈。很多時候看著病患裝葉克膜裝到最後,全身水腫、併發感染或器官衰竭,我知道他一定會死,但什麼時候關機?怎麼跟家屬溝通說明?每一個案例都不一樣,每一步都是醫師的考驗。每個病人都是不可取代的唯一有位剛生產的女性病患,因為肺動脈高壓,只能等待肺臟移植。後來她雖然等到肺臟,卻因為移植手術失敗而過世。她臨終的遺願,是將眼角膜捐出來,我們最後也幫她完成了心願。半年後,病患的丈夫寫了封信給我。 柯醫師你好,也許你已經忘記,我是去年11月因為肺臟移植去世的病人XXX的先生。時間匆匆已過半年多,這半年來我一直想提筆,感謝你在最後的時刻為我老婆做的總總。只是一觸及內心的創痛,總是無法下筆。今夜又是一個人面對這個靜靜黑夜,我想應該寫信謝謝你,在我太太漫漫苦等的最後日子裡,給了我們希望。雖然結果是那麼令人失望痛苦,但我和我老婆還是衷心感謝你對病人的付出。 還記得我第一次靦腆地去請求你幫助,想不到你竟在百忙之中立刻撥空去看我老婆。那時我和太太都非常驚訝,因為這與我倆在醫院那麼久的經驗和認知不符。我和太太都心想,手術後最要感謝的人是你,讓我們在等待中有了一絲光明。 對醫療,身為病患與病患家屬,實在無任何資格要求過多的關心與照顧。畢竟醫生是人,也有喜怒哀樂,沉重的壓力讓醫生們臉上不容易露出笑容,也不容易傾聽病人及家屬的心聲。畢竟有那麼多的事情要處理,不可能對單一的case 付出太多的心力。 但我常想,如果照顧的是自己最親最摯愛的親人,那又是如何?如果身為醫師能深刻體認到,或許自己多一些關懷,就可以讓一個原本快樂安詳的家庭, 免受親人離散; 讓一個出世未久, 還不會叫媽媽的小孩, 有母親溫暖懷抱可依; 讓一個伴同愛侶相知相惜走過十一年頭的年輕人,能更有希望地走向未來⋯⋯相信醫師們就能更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因為他們做的不只是救一個人,還有那個人背後傷心無助的家庭。 我太太手術前告訴我,萬一手術失敗,就把她所有可用的器官捐贈出去,因為她不願意有別的家庭,再有如我們般痛苦的等待與無助。看著她眼角流血,我的心也跟著滴血。我想人生無常,有機會可幫助別人的時候,我也會捐出全身器官,畢竟這可為多少瀕臨絕望的家庭,帶來多少的歡樂與希望。 寫這封信,除了感謝還是感謝。你為病人的付出,相信許多人都默默記在心裡。每次當你拖著疲憊的身心在巡房時,請了解我和太太以及每一位受你幫助的人都感念在心頭。也希望每位醫師都能有你的影子。謝謝你。這封信給我很深的感觸。對醫師來說, 每天看診的病人實在太多了, 所以每個病人不過是眾多病人的其中之一。但是對於病患家屬來說, 這個病患是唯一的、無可取代的, 她可能是丈夫深愛的妻子, 也可能是嬰兒依賴的母親。以前我當醫師時,住院醫師都知道柯P最好拜託。有時候我回到家已是半夜,躺下去睡沒幾個鐘頭,就接到住院醫師打來的緊急電話:「柯P,病人胸導管已引流1,500CC的血,怎麼辦?」我實在累得爬不起來,很想跟他說就繼續輸血,其他明早再說。但我總是會想起那句話:「他們做的不只是救一個人,還有那個人背後傷心無助的家庭。」想到那封信,我再怎麼累還是會奮力起床,黑夜中騎著腳踏車趕去醫院看病人。我們看到很多關於葉克膜的傲人成績,以及各方面的醫療進步,彷彿有葉克膜的存在,就能扭轉生死的命運。無疑的,葉克膜確實衝擊了一般人對生死的想像,然而生死是不可能改變的。做為急重症醫師,即使醫學再怎麼昌明、我們擁有那麼多的尖端醫療技術,但至今還是沒有人可以百分百確定哪個病人會活、哪個病人會死。我曾經歷多次眼看病人狀況好轉,隔天就可以離開加護病房,但當晚發生一個誰也沒料想到的意外,就直接掉落瀕死邊緣。也有那種送進加護病房時,我們都覺得希望渺茫的病人,結果卻慢慢一點一點好了起來。所以我常說,凡事盡力就好,不要問結果。可是,回歸人性,我會自問,除了盡力,我還能為病患或家屬多做點什麼?這是我站在醫療第一線多年,從生死中領悟到的真理;即便後來從政,我始終沒有改變這樣的初衷。書籍介紹書名:生死之間2︰葉克膜的故事作者: 柯文哲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0/12/26作者簡介/柯文哲台北市長。曾任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台大醫學院教授。台大醫院史上首位專責重症加護的醫師,引進葉克膜急救方式,建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系統。以「白色力量」為號召,打破藍綠對立,改變選舉文化;以急重症外科醫生的務實、效率、精準、誠實、尊重專業、要求細節為原則,打造SOP,翻轉政治,管理與擘劃市政。2019年成立台灣民眾黨。相關著作:《生死之間︰柯文哲從醫療現場到政治戰場的修練》
-
2021-01-22 養生.聰明飲食
薑黃護心好食材!營養師:小心副作用,建議這樣吃最好
近來,越來越多知名人士因心血管疾病而病逝,許多人甚至因此無預期的過世,讓人惋惜!社會大眾開始關心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擔心心臟疾病來得無聲無息,徒留遺憾。而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上身呢?許多人認為,除了吃藥,更容易而安全的健康投資是吃保健品,也因此使得訴求具有通血路、顧心臟的成分,人氣始終居高不下。本次,邀請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來談談「薑黃」到底能不能護心呢?過去,薑黃都做為香料使用,近年來,卻成為熱門的保健食品成分。黃淑惠表示,其營養關鍵來自於薑黃素(curcumin)。研究指出,薑黃素的絕佳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減少癌症、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等的發生。薑黃素能抑制膽固醇形成,預防心血管疾病。從肥胖動物實驗發現,於飲食中添加1~5%的薑黃粉,4週後可顯著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濃度,同時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含量,有效預防血栓形成,避免動脈粥狀硬化。她進一步說明,薑黃素亦是天然抗發炎成分,能抑制細胞內發炎物質(TNF α)的生成,降低發炎反應,預防多種慢性疾病;進而預防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所造成的心血管併發症。每天該攝取多少薑黃素量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一天攝取量以每公斤體重使用0~3mg來計算。以體重60公斤的成人來計算,每日建議攝取量為不超過180mg。而薑黃素是一種脂溶性的營養素,建議飯後食用,效果較佳;薑黃粉則與油脂混合,添加在食物中幫助吸收;此外,與黑胡椒一起服用,胡椒鹼亦可提高薑黃素的吸收率。黃淑惠提醒,因薑黃素有些許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腹瀉、皮膚過敏等。另外,懷孕、哺乳及15歲以下孩童應避免服用;有貧血、膽管堵塞、腎臟疾病、胃潰瘍、手術前的人不適合食用。不如從飲食中攝取,例如,薑黃、咖哩、薑、芥末等富含薑黃素的好食物來補充。薑黃粉的味道嗆而不辣,拿來做成燉飯、炒飯或醃肉的去腥劑,都是不錯的料理方式。
-
2021-01-22 科別.心臟血管
解除心頭大患!台中榮總發表治癒4高風險心律不整患者
台中榮總今天發表運用低輻射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冷凝燒灼導管等二項技術治癒四名高風險型心律不整患者。其中,26歲的翁姓護士8年前在醫院實習時,因胸悶、心臟跳動的厲害,向醫師反映,馬上送急診,確診為心律不整,卻因病灶非常靠近心臟房室結,反覆多次燒灼無法根治,慢跑、旅遊擔心太累會發作,直到轉診至台中榮總心臟內科救治,去年12月手術,終於解除心頭之患,如今可放膽旅遊、跑馬拉松。台中榮總院長、國際心律不整治療權威陳適安教授指出,台中榮總發表這四位病患使用結合二項技術於高風險型心律不整的治療方式,在全世界的醫學文獻中,僅有非常稀少的兒童病患個案報告,而同一醫學中心連續四例成功的成人案例更是罕見。台中榮總心臟電氣生理科主任謝育整醫師說,陣發性上心室頻脈是年輕族群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精準定位,降低輻射線的曝露劑量,新型冷凝燒灼導管可降低併發症,二者結合來治療高風險型心律不整,在全球非常稀少。台中榮總發表治療四名病患都因反覆心律不整,經由轉診至台中榮總心臟內科門診,醫師研判其心律不整的病灶可能非常靠近心臟的正常傳導路徑(房室結),透過使用低輻射立體定位併冷凝燒灼,成功治療高風險型心律不整。陳適安說明,台中榮總及嘉義分院的心臟電生理團隊,近年來發展低輻射立體定位電燒灼手術,對於常見的心室上頻脈使用低輻射立體定位技術,去年共服務了22位成人病患,輻射曝露量較傳統手術大幅降低約90%,使得年輕心律不整族群可以在極低輻射線的曝露下,精準完成定位及手術,也提高了病患的滿意。未來台中榮總及嘉義分院的心臟血管團隊,除了以此技術持續服務中南部地區的心律不整病患,也歡迎全國心律不整病患前來就診。
-
2021-01-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邁入老年的醫師做什麼想什麼」。一位剛屆齡退休的放射科醫師分享他第一年的退休生活,促成了我們邀請兩位年過八十的前輩醫師回顧他們的精彩人生,一位精神科教授退休後,改而投身宗教與社會服務方面,與我們分享他豐富的「退而不休」的生活;一位神經科教授將最近慶祝台大神經科四十週年的紀念會上,回顧自己如何在台大醫院神經科由教學與服務為主的臨床科成功地轉型為今日服務、教學與研究並重的大學醫院重鎮。我們接著會邀請年輕醫師發表他們行醫的心路歷程,希望這些文章可以幫忙社會大眾更了解醫師,而有助於醫病之間的溝通。2019年我像似無意中做了超前部署,安排了多次國內外旅遊。3月中旬參加台大醫學院我們班畢業五十週年的台灣環島旅行。我們包了二部遊覽車從台北出發。行程中台南至台東,以及花蓮至台北的兩段路程還安排改搭台鐵環島之星觀光列車。大家都非常珍惜這次的重逢,藉此機會大家暢談從大一開始,將近六十年來的往事。緊接著,4月初跟一些朋友組團去歐洲,行程特別安排去看舉世聞名的荷蘭阿姆斯特丹庫肯霍夫(Keukenhof)花園。 7月初,在我的兒女及孫子們的安排策畫下,包括兒子、女兒三家共10人,我們走了一趟加拿大洛磯山脈自助旅行。之前我去過幾次加拿大洛磯山脈,但都是跟團。這次是家人為我做八十祝壽的旅遊。在路易斯湖邊的(Lake Louis)路易斯酒店(Chateau Lake Louis)咖啡廳,我向兒孫們講述我的生涯故事,別有一番風味。行程的最後,我們去溫哥華拜訪親友。由加拿大台灣同鄉會會長張理滄和她先生潘立中安排,得以和我們的親人楊正昭醫師見面。他們在溫哥華非常用心的為當地社區奉獻。潘立中夫婦在2019年捐了百萬加幣改善溫哥華的癌症醫療設施。楊正昭醫師在許多年前,聯合當地的台灣人醫療人員捐贈第一台葉克膜給當地的兒童醫院。楊醫師是我的大前輩,算是台大畢業最早定居在溫哥華的婦產科醫師。不少台灣後輩醫師去溫哥華進修時,都曾獲得他的照顧。楊醫師最讓我敬佩的是,雖然患了非典型肌萎縮側索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既所謂漸凍人)及數種癌症,仍然積極正面看待人生。加拿大之旅後,11月又跟著教會的年長者去日本走了一趟賞楓之旅。 2020年全世界籠罩在武漢肺炎的陰影下,國外旅遊可說幾忽是停擺。可是這一年我在神學院開的課,比往年增加了。在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為一所超教派獨立神學院),在2月和7月分別開了三個寒暑假密集班外,2至6月學期中也分別於台北和台南開課。密集班的課有「精神診斷與DSM-5」及「物質成癮與處遇」,學期中開的課是「精神藥物學」。另外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神學院的推廣教育班,我也於9月開始的學期,在台中開了一門課「聖經人物的心靈探索」。這些課程需要整合精神醫學與基督教信仰。我之所以會在教會系統開這些課,想起來也算是另類無意中的超前部署。我在醫學院大一時讀了一本瑞士精神科醫師Paul Tournier的書,提到他搭配教會的牧師幫助人處理心靈需求的故事。當時心裡有一個感動,這就是我想走的路,也因此決定畢業後選擇走精神科。為了此志向,1990年代我開始利用晚上的時間,修讀台灣神學院的信徒神學系課程,1998年修完神學士課程。2001年利用台灣大學教授休假一年的機會報考台灣神學院,進入台灣神學院修讀文學碩士課程。先當一年全時間學生,然後分段研修,於2005年完成此課程,圓了我修讀神學的夢。2004年我在台大精神科部為我辦的歡送會上說,我沒有退休,只是換了跑道。除了保留參與住院醫師的精神藥物治療學的討論會,我不再維持臨床工作。一直到現在,我持續在神學院及教會開課,講授基督信仰與精神醫學相關的題材,這多少實現了我大一時的夢。在台大醫學院及台大醫院任職期間,我自知自己資質平平,我能做的最好服務是選擇未來有需要,但當時還待發展的領域。這就是早年我踏入精神藥物學、司法精神醫學和老人精神醫學的原委。至於後期投入精神醫學與神學領域,乃是出於個人的信仰。 2020年我的另一件重要記事是我的右眼第五度接受手術。1989年底我的右眼發生嚴重的視網膜剝離。不幸手術後發生併發症,因而又連續二次進手術室。2016年第四度進手術室。以前治療視網膜剝離放置在鞏膜上的扣環(buckle)因日積月累材質變化變成許許多多的碎片脫落,在右眼中到處亂闖,只好進手術室清除碎片。可是之後仍然斷斷續續會跑出碎片。到了2020年的9月情況變得嚴重,右眼頻繁出血。經請教眼科教授,認為以前是在局部麻醉下清除碎片,所以無法徹底清理。於是10月19日在全身麻醉下將右眼裏面的碎片及其他放置的異物全數清除。感謝上帝,到現在已術後三個月,一切情況良好。
-
2021-01-20 醫療.心臟血管
抽菸致命數字不可不知!預防心血管疾病從戒菸開始
● 「吸菸」是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頭號殺手● 及早戒菸,防猝死、降低長照風險● 戒菸成功,95%要靠專業介入一般人多知道心肌梗塞、腦中風、糖尿病跟三高有關,卻鮮少知道真正要命的頭號殺手是「吸菸」。一群來自心臟內科、神經內科、新陳代謝科的醫師,積極透過「在地戒菸」,建立個管團隊幫助病人從「根」治起。醫師認為,相較於用藥、裝支架或手術,及早戒菸是預防猝死、降低長照風險的高CP值良方。罹心血管疾病 患者年輕化 這群醫師鼓勵患者戒菸,每年還會票選戒菸王,互相經驗分享。由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主辦的「獎勵提供心血管疾病病人戒菸服務競賽」及「戒菸衛教師」頒獎典禮日前舉行,今年邁入第三屆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表示,以往多由家庭醫學、胸腔科醫師推動戒菸,但三年前七大科學會討論,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怎麼愈來愈年輕?」推估可能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戒菸是預防心血管第一要務,大家決定介入,掌握病患資料,配合個管團隊追蹤,提升戒菸效益。戒菸後血壓藥減為一種一位男性本來要吃四種降血壓藥,經過在地戒菸三個月成功後,血壓馬上下降,現在只需服用一種藥;另一名菸齡50年男性,三酸甘油脂數值高達800mg/dl,一天抽菸一到兩包,短期戒菸成功後,數值馬上掉到200mg/dl,後悔沒早點戒,可能省下菸費高達百萬元。葉宏一分享,三年來,經醫師推動的在地戒菸人數,第一年不到一千人,第二年2266人,去年增加到3716人,戒菸成功率更從第一年20%、第二年近30%,去年提升到34%。45歲以下中風 六成抽菸葉宏一表示,抽菸是呼吸道、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險因子,臨床上,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的病患中,45歲以下六成有抽菸,心血管相關疾病是糖尿病重要併發症,此活動也從心臟科、神經內科,去年再擴大到新陳代謝科,腎臟科也將納入。蟬聯兩年戒菸服務王的中山醫學院院長詹貴川指出,過去一年收治200多個心肌梗塞患者,都以為抽菸只影響肺部,與心血管、高血壓無關,他曾幫一位患者裝置塗藥血管支架時,開玩笑地說:「我已經幫你把買菸的錢花掉了,不可以抽了。」戒菸成功 血糖也跟著下降詹貴川表示,戒菸就像戒毒,並不容易,靠意志力戒菸的成功率只有5%,95%還是要靠專業介入,但戒菸絕對是遠離冠心症、中風,CP值最高的方式。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鹿基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杜思德表示,彰基糖尿病患多達近八千名,10至15%吸菸,男性為主。彰基糖尿病中心內有專屬衛教護理師、個管師,醫病關係緊密,推動在地戒菸的遵從性高。杜思德分享,一名菸齡長達40年的63歲男性,一天抽四包,健檢驗出高血糖而就醫,發現血管硬化指標小於0.9,進一步做心導管檢查,發現三支冠狀動脈全阻塞。經在地戒菸管理後,不到兩個月成功戒菸,血糖也下降了,戒菸過程配合飲食控制,沒有發胖,從「心」面對人生。聯合報提醒您 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