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住院
共找到
3437
筆 文章
-
-
2021-06-18 名人.陳光超
陳光超/飛舞的火鍋蝴蝶
「上次的死亡病例討論會,有一位食道癌症末期,合併多處轉移的年輕女性,我查了一下病歷,」院長放下手中的公文,抬頭看著我。「在她過世的兩個禮拜兩個月前,怎麼會有你耳鼻喉科開刀的紀錄?」「而且主刀者是你?」院長的臉上滿滿的???這下子嚴重了,院長是在指控我開不必要的刀,違反醫學倫理?==========火鍋,我們大家都這樣叫她。 34歲的她,留著很短的頭髮,配上略為消瘦的臉龐。她不是我們科的病人,但我不得不注意她。因為她老是穿著寬鬆的病人服,罩在她可以當作衣架子的身上。自己推著點滴架, 搭配爽朗的笑聲,在病房走廊飛奔,像蝴蝶似的到處飛舞,看到人就熱情的打招呼。 我就是在病房經過幾個照面,迎來幾個燦爛的招呼之後,知道她叫做火鍋,就這樣跟著叫了。是不是她老是帶來歡樂,所以大家叫她火鍋,我就不得而知了。只是很好奇,是哪個人給她取了這麼不相稱的綽號? 因為她長得非常像一個混血兒,尤其是鼻子跟眼睛,跟西方人沒什麼兩樣。除了她為什麼叫火鍋,讓我覺得好奇之外, 還有另外一個讓我好奇之處,那就是她看起來明明就是一個OL上班族,怎麼有那麼長的時間,可以一直住在醫院呢?因為從第一次她從我身邊飛奔而過,到現在至少超過兩個月了。「主任,過來! 過來!」病房的護理師琳琳,看到我路過,趕緊叫我。「這裡有好康的!你真會選時間來查房。」「主任,這是我們米總叫我特別去買的排隊吐司,你也有一份。」一位我從來沒有見過的O L,把一包白吐司送到我手上。「這個可是要排隊很久才買得到的喔。」「蛤?米總?」這個吐司我吃過,不是很好奇,但「誰是米總?」「哎呀! 主任,米總就是火鍋呀!」琳琳很驚訝的說。「你到現在還不知道喔!」「什麼!你們叫我們米總...火鍋?」這位OL比護理師更驚訝的說! 她那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表明你們好大膽,怎麼可以這樣叫我老闆!「你們公司是做什麼的?」「我們是專門做重機維護服務的。」「米總愛騎重機?」我一邊問,一邊心裡想,就像「火鍋」跟「米總」不搭一樣,她的嗜好還真跟她的外型差很遠。「不是啦,重機是指重機械,像怪手‚吊車‚起重機等等。」OL 回答。「我看過病歷的記載,妳們總經理是出生於公務員家庭。她是繼承夫家的事業嗎?」原來好奇心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這次換琳琳護理師在問。「怎麼會去做這個像是黑手的事情呢?」「不是喔,我們老闆是先創業,成功之後才結婚的。」「我在公司這麼久了,從來沒有看過她的先生,今天可是我第一次見到,好帥呀。」OL有一點小興奮!「他現在就在病房裡,探視我們老闆。」「我照顧火鍋兩個月來,從來沒有看過他的老公。」琳琳也被撩地有一點小興奮,「主任,我們一起去跟火鍋說謝謝,順便看一下她老公嘛。」顯然說謝謝是假,看帥哥才是真。火鍋看到我們進來,坐在病床上雙手在空中,向著我們奮力地揮舞著,手臂上打著針的點滴線,不時撞擊著點滴架,發出叮叮叮的聲音。「主任,你們來啦。」露出紅唇下整齊又潔白的牙齒,很興奮的招呼我們。「我們主任是特別來謝謝你的。」護理師說,我注意到她的眼神,是瞄向了火鍋的老公。「小東西,我覺得很好吃,想跟大家分享,不要見笑了。」雖然外面天氣不好,但是火鍋的表情卻是充滿了陽光。「來來來,我跟你們介紹一下,這是我老公。」火鍋講的有一點得意的樣子。「主任你好,我是Douglas,叫我Doug就好。」道格從沙發站起來,伸出右手跟我握手,但是並沒有要跟我交換名片的意思。「好高呀!」兩個小女生在旁邊驚呼。道格一頭梳理整齊的頭髮,濃密的眉毛,擁有象徵有錢的鼻頭,穿著質地上等的白襯衫,袖子捲到靠近手肘,配上燙的線條分明的西裝褲,看起來氣場十足,不用問也知道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還有還有,這位是我的小妹妹。」火鍋拉著妹妹的手,向我們熱情地介紹。「我叫Casey!」凱西側坐在火鍋的床沿,長髮披肩,穿著黑色窄裙,蹬著長筒馬靴。「你們好!」語氣超冷超敷衍,不僅頭沒抬起來,還把手從火鍋的手中縮回去,擺明不想握手,超跩的!場面有一點尷尬,琳琳趕快說「沒想到米總還有一個這麼漂亮的妹妹啊!」「是呀,我們這個妹妹是最漂亮的。」火鍋用讚美的眼神,看著Casey說。「那我們還有其他的病人要忙,你們慢慢聊,我們先走。」我帶頭走出病房。「好羨慕火鍋呀,老公高富帥,他們是這麼的登對。」琳琳有一點嫉妒的下結論。根據琳琳的說法,火鍋是因為食道癌,手術切除了腫瘤,並用大腸做過重建。由於不是早期發現,又加做了電療及化療。不幸的是,手術不到半年,就因為局部復發,住到醫院來,這就是為什麼她這兩個月,一直在病房出現的關係。「這樣看起來不太樂觀喔,怎麼她還這麼陽光?」我問琳琳,「火鍋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情形很嚴重嗎?」「她一定知道,但她應該是一個生命鬥士吧。」琳琳的語氣有一點點的不敢肯定。「我看她電療化療兩個月來,這麼痛苦的過程,從來也沒有吭過一聲。」這時,我腦海裡浮現出的是,她那短髮俏麗陽光笑容的模樣。唯一可以跟她的狀況連結的是,她那漸漸消瘦的臉龐。==========「主任,你出國的時候,有一個指定會診,已經超過時間了,要趕快去看。」一回國,總醫師馬上給我一個溫馨的提醒。我看了一下會診單,病人姓名「米 xx,...」。「這個不是火鍋嗎?」看到姓,我就開始起疑問。「怎麼還沒有出院?」會診單上殘酷的寫著,這兩三個月來的電療化療,完全沒有效果,腫瘤不僅在胸腔內繼續蔓延,而且頸部的淋巴結也已經轉移。火鍋的生命已經沒有希望了,開刀化療等等都是枉然的。「關於米小姐,你為什麼要會診我?」我問火鍋的主治醫師。「她要求要開刀,」主治醫師很無奈地回答,「是強烈的要求喔!」又補充了一句。「開什麼刀?」我不了解,「要開刀也是胸腔外科的事啊,難道你沒有跟她說開刀沒有意義了嗎?」「當然說了啊,但是她怎麼也不放棄。」「那為什麼要會診我?」「因為她說她要把頸部的淋巴結拿掉。」「什麼?她要開脖子?」我更震驚了!她的問題是食道,不是我們耳鼻喉科的問題。「我全部解釋過了,我沒辦法,你自己去問她。」電話被掛斷了,我直接去火鍋的病房,一樣的夕陽,直接透入窗戶,照在火鍋笑盈盈的臉上。「嗨嗨,主任,你回國啦!」火鍋什麼都沒變,只是臉形更清瘦些。態度是一樣的熱情,一樣的陽光,但從她的笑容中,可以看到一股硬硬地倔強。「火鍋,我們開門見山,有話直說可以嗎?」我當著她的面,把手機關機,代表我是以很嚴肅的態度,要跟她溝通。「嗯嗯,OK 呀!」她還是笑笑地。「脖子的淋巴結是標,食道的問題才是本。」「你要切除脖子的淋巴結,是一個所謂鋸劍法的治療方式。」「這是白白受苦的,沒有意義。」「我懂,但是女孩子們總是愛漂亮愛乾淨,這一點你們男生不懂啦。」她竟然一點都不恐懼,還有一點撒嬌的跟我說。「主任,你看,」火鍋掀開她的衣領,「這些壞壞的淋巴結,若是爛出來了,多麼難看,味道也多麼的難聞。」火鍋是說的沒錯,這個的確會發生。「但.....」我還沒有講完,火鍋立刻插嘴,態度突然強硬起來。「沒有什麼但是,主任,我跟你保證,我的求生意志比誰都堅強,只要有那麼一點點的機會,我都會把握。」「要期待奇蹟的方式也有好幾種,不一定非得手術不可。」我覺得我還蠻殘酷的,「可以試試中藥,氣功,或是其他偏方。」「手術反而是最痛苦的一種方式!」「就算是我的最後請求,請主任幫我這個忙,把脖子的淋巴結清掉,」米總放軟音調,「要爛就讓它爛在我身體裡面,不要爛在外頭,讓外人看的到,聞的到。」她還是很重視形象的。對她這個要求,我一時無法反駁。於是我想換一個方式,「這麼重大的事情,我希望妳先跟妳的家人商量一下,取得共識之後,我再來跟你討論。」使出一招緩兵之計,希望時間可以讓她改變心意。「我自己可以決定一切,不需要跟家人商量。」火鍋真的是個女強人。「至少你可以先跟你老公商量一下呀。」我的回答,多麼的合情合理。「老公?」火鍋突然青筋暴露,「老公?」尖聲對著我高吼起來,「陳醫師,你在說誰?你在說什麼?你再說一遍?」我嚇一大跳,突然結巴起來,「我我我...說先跟你老..」「那個吃軟飯的傢伙,從結婚之後,就沒有做過一天的事情,沒上過一天的班,」她氣瘋了,就像其他的正宮夫人一樣。「只會用我的錢,在外面拈花惹草,他能幫我什麼事情?」「我第一次住院的時候,他就把外面的女人帶回家住了。」火鍋崩潰了,「我出院回家,那個女人竟然毫不避諱地,繼續住著。」- 她- - 用盡力氣的哭訴著,說那女人的態度就是「反正你快走了,我只是提早來接收而已。」「我不想死,我不能死,我不願死啊,主任。」她的雙手不斷地槌著病床, 「我要參加我女兒的畢業典禮,」「我要參加,主任我一定要參加....」絕望的哭聲,碰碰碰的捶床聲,夾著點滴線不時撞擊著點滴架的叮叮聲。這一幕我從來沒看過,因此吐不出什麼話來,全部梗在喉嚨,唯一能做的就是靜靜的等她平靜下來。看到火蝸這隻蝴蝶不再飛舞之前,我真還以為我已經看盡人間悲喜劇。風暴過去了,看到火鍋哭花了臉,不免同仇敵愾起來。想到這個女生這麼可惡,「哼, 這女的....」糟糕,哪壺不提提哪壺,我怎麼可以脫口而出,可是已經吞不回去了,會不會火上加油?「那個女的,你看過啊,主任。」火鍋情緒恢復不少,並沒有想像中再崩潰一次。「我看過???」「就是那個坐在我床沿的Casey 啊!」「坐在床沿的人通常是最親密的人呀,怎麼會是她在坐?」我想起來了,是Casey坐在床沿沒錯,火鍋的老公是坐在沙發上。「因為在你們進來之前,她要我把銀行的帳號印鑑全部交出來,我們起了爭執,怕你們聽到,所以Casey她就坐到我床沿。」火鍋已經沒有什麼火氣了,「造成你們誤會,抱歉抱歉。」「奇怪,妳道甚麼歉?」我心裡面想,「我還以為她是妳妹妹呢,」我說,「看你們兩個當天的相處,還蠻熱絡的。」「我這樣做,是希望將來Casey能夠善待我的女兒。」理智的米總又出現了,「超前部署嘛,超前部署!」虧她還輕鬆地說的出來。「要爛就讓它爛在我身體裡面,不要爛在外頭,讓外人看的到,聞的到。這樣我才能美美香香的去參加我女兒的畢業典禮。主任,要幫我開刀齁!」她認真地瞪著我,重申了一次她的訴求。==========「所以,院長,我也不知道這個刀開的對或不對。」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駐印尼代表處第10人確診 全員明日將快篩檢測
外交部今天表示,我駐印尼代表處新增一人確診,這是本月第10人確診,代表處將於明天再次安排全體人員進行快篩檢測,也將依據緊急應變計畫相關規定,自18日起改施行「分組分流、居家辦公」制度。外交部表示,自從本月有人員確診以來,代表處為及早釐清並阻斷感染源,近日持續積極追蹤確診人員的接觸史,並再度針對與確診人員曾有密切接觸者安排進行核酸檢測,昨晚駐處接獲印尼醫院通報,新增1名人員確診,屬輕症。確診10人其中2名仍住院觀察,其餘人員都已遵照醫生吩咐居家隔離治療中。外交部表示,對於駐印尼代表處人員確診案例持續增加,駐處除嚴格遵循防疫標準作業,定期安排全面性消毒作業之外,將於明天再次安排全體人員進行快篩檢測,以掌握每位人員的健康安全狀況,也依據緊急應變計畫相關規定,18日起改施行「分組分流、居家辦公」制度,同時要求人員落實自主健康管理,若出現身體不適,必須立即通報並進行必要處置。外交部表示,將持續密切關注當地疫情,隨時與駐印尼代表處保持密切聯繫,提供有效的協助,以保障駐處人員的健康與安全,同時維持駐處核心業務順利運作。外交部表示,駐印尼代表處在17日前仍進行居家辦公,領務服務採取預約制,18日起則恢復每周一、三、五對外開放,國人如有領務案件需要辦理,可隨時注意駐處對外網站相關公告(網址: https://www.roc-taiwan.org/id/index.html )。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90歲阿嬤打AZ後死亡 檢察官明天解剖查死因
台中市南屯區90歲的蔡姓阿嬤,罹有阿茲海默症病史,昨天上午接種AZ疫苗後,出現發燒、口渴,補充水分後失去意識,昨晚送急診後不治,醫護人員對她進行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為陰性,家屬懷疑阿嬤的死與注射有關,由警方報請台中地檢署相驗,檢察官今天下午相驗後,決定明天解剖以釐清死因。台中市衛生局說,南屯區90歲阿嬤有阿茲海默症病史,近年都在醫學中心就診追蹤,近三個月先後因泌尿道感染及胸椎骨折就醫住院,昨天上午接種AZ疫苗後,出現發燒、口渴,補充水分後失去意識,晚間送急診,抽血檢驗初步顯示心肌有極度缺氧的狀況,搶救無效。個案有進行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為陰性。蔡姓阿嬤的家人以阿嬤注射AZ疫苗後,就發燒失去意識,送急診後死亡,懷疑阿嬤是注射疫苗死亡,由市警四分局報請台中地檢署相驗,檢察官今天下午率法醫相驗後,詢問家屬的意見,決定明天上午解剖遺體,以釐清死因。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2例打完AZ返家死亡 通報再增80歲翁接種隔日喪命
疫苗大規模接種開打第二日,昨日台中市傳出2起老人接種AZ疫苗後死亡,其中一例90歲蔡姓婦人昨晚10時不治,另一例為94歲林姓老翁今早被家人發現無生命跡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台中2例案件發生不久尚未通報,但目前有一例個案通報不良反應事件,為一名80歲男性於接種後第二日死亡,本身患有慢性病史,若有詳細資訊會在發布。莊人祥指出,該名已知的疫苗接種後疑似不良反應的個案,是一名80幾歲男性,本身有糖尿尿病高血壓冠心症,於今年1月曾因心肌梗塞住院,可自行走路。昨日他自行去社區關懷站接種疫苗,6月14日下午接種,直到隔日15日下午,發現個案無呼吸心跳。他表示,目前家屬有通知衛生所行政相驗,目前已經轉通知地檢署會進行司法相驗,預定今天法醫會到家司法相驗,若有告知家屬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另外對於台中傳出2例接種AZ後死亡案件尚未獲通報,如果接到會盡快報告。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台中2長者打完AZ疫苗猝死 衛生局:協助受害救濟
台中市昨起85歲以上老人優先接種日本AZ疫苗,驚傳2名老人在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死亡案件。台中市衛生局說明,為釐清死亡原因與疫苗相關性,衛生局將協助家屬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協助收集相關病歷資料,提送中央審議,如確定因預防接種致死,最高將給付600萬元救濟金。台中市消防局說,昨晚受理南屯區一名90歲老婦人緊急救護案,民眾報案表示老婦人昨天至崇倫國中施打AZ疫苗後,出現意識模糊、發燒,經消防局派遣中港消防分隊救護車前往救護,到場後回報患者沒有呼吸心跳,經AED電擊一次後送往大慶中山醫院急救,老婦人在昨晚10時7分在大慶中山醫院宣告不治。台中市消防局在今天清晨7時8分獲報,西區一名年94歲老翁昨天到忠信國小施打AZ疫苗第一劑後,今天早上發現已無生命跡象,消防隊獲報到場後,發現老翁已明顯死亡,家屬拒絕送醫後,救護人員依規定通知警方報請檢察官相驗,釐清死因。台中市衛生局說,南屯區90歲阿嬤有阿茲海默症病史,近年都在醫學中心就診追蹤,近三個月先後因泌尿道感染及胸椎骨折就醫住院,昨天上午接種AZ疫苗後,出現發燒、口渴,補充水分後失去意識,晚間送急診,抽血檢驗初步顯示心肌有極度缺氧的狀況,搶救無效。個案有進行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為陰性,急診醫師已向陪同就醫的家人說明;西區94歲阿公有阿茲海默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昨天上午接種返家,今早家人發現已無生命跡象。
-
2021-06-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容易頭暈、眼睛黑矇?醫提醒腦血管狹窄恐中風
七十多歲的張先生每天都會出門運動,有天下午他突然感到左邊手腳不聽使喚,不太能動,於是趕緊到急診報到。檢查發現他的腦血管可能有狹窄的狀況,於是便安排住院接受藥物治療,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表示,患者的症狀在住院後持續惡化,所以便建議接受腦血管介入治療,利用微創導管氣球擴張將狹窄的部位撐開,恢復腦部血液循環。幾個小時後,患者的症狀便陸續改善,蘇亦昌醫師說,「在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一個多禮拜後,我們再度進行腦血管介入治療,置放血管支架,降低腦血管再度狹窄的機會。因為是在黃金時間裡打通血管,患者得以順利恢復,沒有留下神經學後遺症。」腦血管狹窄,中風前兆莫輕忽!人體的血管遍佈全身,負責將養分與氧氣送往各個器官,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器官才能正常運作。蘇亦昌醫師指出,腦部和身體各處的血管都跟水管一樣,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血管管徑慢慢變小,使血流量漸漸變少。動脈粥狀硬化是導致血管狹窄的重要原因之一,常發生在年紀較大、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族群,蘇亦昌醫師解釋,不過導致腦血管狹窄的原因還有很多種,臨床上也曾遇過十幾、二十幾歲很年輕的腦血管狹窄患者。腦血管狹窄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狹窄的程度惡化,血流量無法滿足正常生理需求、維持腦部運作時,便可能出現症狀。腦部的不同部位負責處理不同的功能,所以會因為腦血管狹窄的部位不同,而產生各式各樣的症狀。「有些患者會突然眼睛黑矇看不到、突然某一邊的手腳無力、手腳麻木、突然口齒不清說不出話來、臉部表情不對稱、或非常容易頭暈。」蘇亦昌醫師說,「這些都可能是腦血管狹窄導致腦部缺氧的症狀,即使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也不容輕忽。若出現中風前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卻未積極治療,後續出現中風的機會就很高。」我們的腦部構造非常精細,需要維持充足的血液循環才能夠發揮正常功能,蘇亦昌醫師強調,短暫的缺氧,腦細胞還有機會復原,若錯失黃金治療期,缺氧時間過久導致腦細胞死亡,便會留下永久後遺症,例如癱瘓、失能、臥床,嚴重可能死亡。出現手腳無力、口齒不清、突然失明、臉部表情不對稱時,請立刻就醫,分秒必爭!積極治療腦血管狹窄,預防中風找上門曾經出現中風前兆、或懷疑腦血管狹窄時,需要盡快接受進一步檢查,蘇亦昌醫師解釋,臨床上可以使用腦血管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腦部磁振造影等。超音波是非常實用的工具,相對容易取得、便利性高,而且非侵入性、沒有放射線。蘇亦昌醫師說,「我們可以透過超音波檢查腦血管、頸動脈,利用血液流速的變化,來判斷狹窄的部位。」腦血管狹窄的藥物治療會由兩個方向著手,首先要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避免血管狹窄惡化;再來會視狀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降低形成血栓、導致中風的風險。倘若腦血管狹窄、頸動脈狹窄的狀況較嚴重,便需要考慮腦血管微創導管介入治療,蘇亦昌醫師說,過去要解決腦血管狹窄的問題需要由神經外科醫師開刀,現在隨著微創導管介入治療技術的進步,已可解決大多數腦血管狹窄的問題。「一般來說,醫師會由鼠蹊處穿刺股動脈、放入導管,然後在X光導引下將導管延伸到腦部。」蘇亦昌醫師解釋,「導管通過狹窄的位置後,便能撐開氣球導管擴張腦血管管徑,恢復血流暢通。必要時還可以放置血管支架,降低腦血管再度狹窄的風險。」在非緊急的狀況,擴張血管與支架置放可以同時完成,蘇亦昌醫師說,至於較緊急的狀況,會先使用氣球擴張打通血管、恢復血液循環,然後讓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後續再安排放置血管支架,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險。接受腦血管微創導管介入治療後,請記得按時服藥,減少腦血管再度狹窄的機會。提高警覺、適時檢查,才能預防腦中風!腦血管狹窄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毫不自覺,而在突然發生中風時,措手不及。蘇亦昌醫師提醒,年紀較大、或具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的民眾可以考慮接受腦血管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至於已經出現手腳無力、眼睛黑矇、口齒不清、經常頭暈、表情不對稱等中風前兆的患者,更要把握時間、及早介入治療,才能降低腦中風的危險!原文: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再增14例疫苗不良事件 女接種莫德納20分鐘後嚴重過敏
疫苗持續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佈,6月12日至14日新增5萬4785人次接種,其中AZ疫苗4萬8940人次、莫德納疫苗5845人次。其中AZ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6月11日至14日新增12例,其中三例住院中,一例尚在加護病房住院中。而莫德納則新增2例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最快出現接種疫苗20分鐘後,即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目前全台累積85萬5125人次接種疫苗,其中AZ疫苗接種82萬3736人次,莫德納接種3萬1389人次。目前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累積1094例,其中127例為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指揮中心指出,疑似AZ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6月11日至14日新增12例,包括8女4男,發病年齡介於22歲至67歲,為接種疫苗後2至28日間發生,其中3例住院中(疑似膽囊炎、疑似左眼視神經炎與左側三叉神經炎、疑似慢性 B 型肝炎急性發作),1例加護病房住院中(接種後隔日透析時出現意識程度改變與呼吸窘迫)。另外8例持續追蹤中,包括1例疑似心肌炎(曾住院,接種後5日開始不適)、1例疑似注射部位蜂窩性組織炎(曾住院,接種後5日開始不適),另6例追蹤中(1例疑似顏面神經麻痺;1例疑似右腿膕靜脈栓塞;1例皮膚有瘀青疑似血栓通報,經抽血檢測血小板數正常唯D-dimer值升高;2例有視力模糊與相關症狀;另1例劇烈頭痛與大腿曾有瘀青,診斷尚不明確。)6月11日至14日間疑似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新增2例皆為女性,發病年齡介於48歲至51歲,為接種疫苗後20分鐘至 1 日內發生疑似接種後嚴重過敏反應,目前已出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這幾例都沒有血栓及血小板低下診斷。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是否跟進英國縮短疫苗兩劑間隔期? 指揮中心:再討論
英國針對疫苗對印度變異病毒株的保護力,建議民眾施打兩劑AZ疫苗間隔由12 周減至8周,讓易受感染者有最大的保護效力。我國是否也會修改接種時間間隔?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各國策略上都希望第一批疫苗能先增加涵蓋率,第二劑再看情況往下打,英國第一批已經涵蓋到高點,所以縮短時間。陳時中表示,英國第一批疫苗鋪貨下去已經在高點,第一劑接種者已到達一定程度,因此希望第二劑盡快打到而縮短時間,各國都會根據疫情調整公衛政策。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我國在四、五月間有偵測到三例境外移入個案為印度變異株,沒有本土案例,目前社區流行的是英國株。他說,英國衛生部在6月中旬針對疫苗對英國株和印度變異株的保護力進行比較,看起來AZ接種一劑或兩劑,對兩種變異株都有保護作用;接種一劑對住院者的保護力,英國株有76%、印度株為71%;打兩劑英國株為86%、印度株為92%。由於英國疫苗覆蓋率有六成,最近疫情微幅上升,而學者預測如果疫情持續往上,七月沒控制下來又會爆發,因此可能基於此種理由要加快縮短第二劑的間隔時間,希望民眾盡快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目前我國也會請ACUP專家委員討論,並根據疫苗量和流行病毒株做適當調整。而傳出我國也有許多民眾揪團出國打疫苗,是否確有此事?副指揮官陳宗彥則表示,六月出境人數看起來沒有到外傳的這麼多。不過六月初某家航空公司有加開班次,主要是因應之前返回台待一陣子陸續返回僑居地的民眾,還有些學生返美就學。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不到新冠肺炎疫苗改搶肺炎鏈球菌疫苗 診所一劑難求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不足,網路上傳出國外研究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降低罹患新冠肺炎死亡率3成,造成民眾搶打鏈球菌疫苗,即使有專家出面表示,不建議注射鏈球菌做為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法,但坊間仍然一劑難求。台南市診所醫師張金石表示,大約兩周前就有許多人詢問要打自費鏈球菌疫苗,而且大多不是老人,而是中壯年,主要是擔心自己沒有新冠肺炎疫苗可打,擔心染疫後併發重症,而希望先打鏈球菌疫苗,庫存的疫苗都打完,但現在叫不到新的疫苗,廠商說可能近期才會到貨。另一間診所則表示,約一個月前就有不少民眾詢問鏈球菌疫苗,但根本叫不到貨。台南市衛生局則表示,每年都有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但都是在10月配合流感疫苗一起打,現在早就沒有公費鏈球菌疫苗。網路上傳出美國柏克萊大學(正確應該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顯示,發現有接種過 PCV13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比沒有接種過PCV13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不論是新冠肺炎的確診、住院,還是死亡,都降低3成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院退休教授林慶順之前在媒體發文表示,經他搜尋這篇文章,文章傳達的訊息是「肺炎鏈球菌與新冠病毒在呼吸道中似乎有相互作用」。但是從頭到尾,完全沒有建議民眾需要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來預防新冠肺炎。他表示,另一個意大利的團隊最近發表的研究則顯示,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或流感疫苗,與新冠肺炎住院、重症、或死亡,都沒有關聯性。也有醫師在媒體呼籲,民眾搶打鏈球菌疫苗,造成市面上的疫苗被打光,將排擠到真正需要的人。
-
2021-06-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堪稱新冠第一戰神!亞東「台姐團隊」收治全國11%重症
全國和雙北專責病房、專責ICU收治人數都緩降,單日新增死亡數降至不到200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在臉書發文,點名亞東醫院的「台姐團隊」,收治全國11%的重症,堪稱是新冠第一戰神;並指出,今天新北疫情能反轉,真的要感謝亞東、雙和、慈濟、淡馬等醫院的前線奮戰。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自5月11日以來,已有11802確診、440人死亡,指揮中心於5月19日宣布提升四大醫療量能,但前陣子醫療量能仍一度緊蹦。羅一鈞今發文指出,全國和雙北專責病房和專責ICU收治人數都緩降,單日新增死亡數也降到1字頭,感謝全國急重症和病房醫護人員這一個月來的辛勞。羅一鈞說,特別跪謝「新冠第一戰神」亞東台姐團隊,一家醫院承擔了全國11%的ICU重症收治數,「曾為亞東ICU R2/R3的我,深知這團隊『能者多勞』開出58床專責ICU(遠超過衛福部對各大醫院加開20床專責ICU的要求)」。羅一鈞說,除了住院和重症,亞東也接下了新北市位於板橋、三重共兩家加強版檢疫所,還有篩檢、疫苗等服務。今天新北疫情能反轉,真的要感謝亞東、雙和、慈濟、淡馬等醫院的前線奮戰!羅並於文末附上標注「請收下我的膝蓋」、「醫學中心之真田丸」,以示敬意。
-
2021-06-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承擔全國11%重症收治 羅一鈞跪謝亞東台姐團隊
全國和雙北專責病房和專責ICU收治人數緩降,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在臉書表達對醫護人員謝意,特別點名跪謝亞東醫院台姐團隊,承擔全國11%重症收治。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趨緩,羅一鈞今天下午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上提及,在此波本土疫情中,亞東醫院一家醫院承擔全國11%的新冠肺炎重症專責加護病房(ICU)收治人數。羅一鈞也分享,自己曾為亞東醫院ICU擔任第2年、第3年住院醫師,所以深知這團隊「能者多勞」,在這次本土疫情中,開出58床專責ICU,遠超過衛福部對各大醫院加開20床專責ICU的要求。被羅一鈞稱為「第一戰神」的亞東醫院台姐團隊,肩上扛起的使命和背後的艱辛,除了住院和重症,也接下了新北市位於板橋、三重共兩家加強版檢疫所,還有篩檢、疫苗等服務。羅一鈞認為,今天新北市疫情能反轉,要感謝亞東醫院、雙和醫院、新店慈濟醫院、淡水馬偕醫院等前線奮戰。羅一鈞下午也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說明過去一個月國內專責病房及專責加護病房ICU使用趨勢。此波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全國及雙北地區專責病房收治最高峰為6月4日,全國收治人數達2539人、雙北收治1627人。羅一鈞表示,國內收治數6月5日起開始出現反轉,收治數持續下降至今,據指揮中心統計,全國今天收治數為2198人,較最高峰收治數下降14%。病床量能慢慢紓緩,優先安排染疫後重症風險分級較高的年長或慢性病患住院觀察已不成問題。重症專責加護病房部分,羅一鈞表示,收治高峰落在6月7日,全國收治435名重症患者,雙北地區收治294人,重症專責加護病房收治數已在本週持續下降。羅一鈞也提到,這次本土疫情到今,因為北部醫療量能吃緊,不僅須將患者分流送往南部加強版集中檢疫,更須「北病南送」,約16%的重症患者收治在中南部縣市的ICU,感謝中南部醫護伸出援手。
-
2021-06-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見父肺部X光片 確診女童嚎啕
「孩子,妳怎麼哭了?妳在哭什麼?」一名六歲女童日前在雙和醫院哭泣,醫師柯世祐詢問怎麼哭了?原來她日前確診被送至集中檢疫所,奶奶在她隔離期間身亡,父親陪她入住檢疫所遭傳染,她看著父親肺部的X光片,擔心這次隔離後就無法再見到父親,令人鼻酸。柯世祐在臉書貼文表示,一名四十多歲男子日前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旁邊跟著六歲女童,男子表示有咳嗽、喘不過氣等症狀。男子還說,女兒先發燒,他母親隔天出現症狀,他陪女兒住進集中檢疫所,母親送醫救治兩天便離世,他們都沒見到最後一面,他是單親家庭,全家僅剩下他與女兒相依為命。男子拍了X光片後,女童看著男子被檢驗罹患肺炎的X光片嚎啕大哭。柯世祐告知需要住院治療,男子看似早有準備,但又露出不捨神情。柯世祐隨即指著女童再問男子「那她怎麼辦?」男子無奈表示,只能想辦法看還有沒有親戚能來照顧女兒。隨後,男子轉頭向小女孩解釋自己病情,女童哭得更大聲了。柯世祐在臉書貼為感嘆,「孩子,妳怎麼哭了?妳在哭什麼?妳在哭病毒的無情嗎?它奪走了妳的奶奶,如今也許也要搶走父親?妳在哭,這一走也許就是永別?還是妳只是單純覺得害怕?」柯世祐滿心希望這名父親能度過難關、盡快出院,回家與女兒團圓,讓她得到最好的照顧。
-
2021-06-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奶奶已走了...染疫女童怕再見不到進院單親爸 淒厲哭
「孩子,妳怎麼哭了?妳在哭什麼 ?」雙和醫院醫師柯世祐問著醫院內一名小女孩。原來這名6歲女童日前先因確診被送至集中檢疫所,奶奶則是在女孩隔離時身亡,父親則因陪她入住檢疫所遭傳染,她在醫院看著父親肺部的X光片,似乎是擔心這次隔離後,一輩子都無法再見到父親。柯世祐在臉書貼文表示,一名40多歲男子日前被救護車載來醫院,他旁邊還跟著一名小女孩,男子對醫護說,自己有咳嗽、喘不過氣的症狀。柯世祐災先問男子身體狀況。男子回答,當初是女兒先開始發燒,奶奶則是隔天開始出現症狀,後來女兒被送至集中檢疫所,自己陪著女兒入住,奶奶則是送到醫院救治,僅2天便離世,他們都沒見到最後一面。由於他們是單親家庭,全家僅剩下他與女兒相依為命。過沒多久,急診室後傳出一片淒厲哭聲,柯世祐打開門一看,發現女孩看著X光片嚎啕大哭。原來影像顯示出男子也患得肺炎,他對男子說,這個需要住院治療,對方看似早有準備,但又露出不捨的神情。柯世祐指著女孩問,「那她怎麼辦?」男子無奈表示,只能想辦法看還有沒有親戚能來照顧女兒。隨後,男子轉頭向小女孩解釋自己病情,女童又哭得更大聲了。柯世祐心想「孩子,妳怎麼哭了?妳在哭什麼?妳在哭病毒的無情嗎? 它奪走了妳的奶奶,如今也許也要搶走父親?妳在哭這一走,也許就是永別?還是妳只是單純覺得害怕??」柯世祐滿心希望這名父親能度過難關,盡快出院,回家與女兒團員,讓她得到最好的照顧。
-
2021-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等不到新冠疫苗先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教授駁斥:完全無此建議
昨天(2021-6-9)LINE群組傳來一篇文章,標題是新冠疫苗等不到!醫籲先打這一支,而第一段是:新冠肺炎(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對此,醫師徐嘉賢就建議,除了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外,還需施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對新冠肺炎有「交叉保護作用」,建議民眾帶家人一起施打,增加彼此保護力。今天另一個群組又傳來發表在《CTWANT》的網傳肺炎鏈球菌疫苗也能抗新冠? 醫:死亡率降3成…診所公告「7月才有貨」,而它的第一段是: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有國內醫師建議,可先施打肺炎鏈球菌,以減少重症的機率;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更在接受《東森新聞》訪問中表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後,雖然不是在預防新冠肺炎,但若真的感染新冠,重症率、死亡率,皆可下降約3成左右。我到徐嘉賢醫師的臉書看到這一段:前陣子也有一篇美國柏克萊大學發表在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 的研究顯示, 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對於降低新冠病毒住院的死亡率有相關性。首先,「美國柏克萊大學」是錯誤的。應當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才是正確。再來,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21-3-9發表的論文,標題是Prevention of COVID-19 among older adults receiving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suggests interactions between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SARS-CoV-2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的老年人預防新冠肺炎表明肺炎鏈球菌和新冠病毒在呼吸道中存在相互作用)。這項研究檢查了 2020 年 3 月 1 日至 7 月 22 日期間南加州 Kaiser Permanente 醫院的531,033 名 65 歲及以上病患的電子健康記錄,發現有接種過 PCV13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比沒有接種過PCV13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不論是新冠肺炎的確診、住院,還是死亡,都降低三成多。從這篇文章的標題以及討論就可以看出,它所要傳達的訊息是「肺炎鏈球菌與新冠病毒在呼吸道中似乎有相互作用」。但是,從頭到尾,它完全沒有提出建議,說民眾需要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來預防新冠肺炎。Kaiser Permanente 醫院的網站也有發表Pneumonia vaccine may affect course of COVID-19(肺炎疫苗可能會影響新冠肺炎的病程),而同樣地,從頭到尾,它都沒有建議民眾要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來預防新冠肺炎。哈佛大學在2021-5-17發表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阻止冠狀病毒的傳播),其中的一個小標題是Will a pneumococcal vaccine help protect me against coronavirus?(肺炎球菌疫苗會幫助保護我免於受冠狀病毒感染嗎?),而答案是:針對肺炎的疫苗,例如肺炎球菌疫苗和 B 型流感嗜血桿菌 (Hib) 疫苗,僅有助於保護人們免受這些特定細菌感染。 它們不能預防任何冠狀病毒肺炎,包括可能屬於 COVID-19 的肺炎。一個意大利的團隊在2021-5-9發表(正式發表日期是2021-6-11)Influenza and pneumococcal vaccinations are not associated to COVID-19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admitted to a university hospital(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種與大學醫院住院患者的新冠肺炎結果無關)。這項研究檢查了 2020 年 3 月 1 日至 6 月 21日期間Fondazione Policlinico大學醫院的741名 65 歲及以上新冠肺炎急診病患的記錄,發現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或流感疫苗與住院,重症,或死亡,都沒有關聯性。它的結論是:我們的研究不支持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種對新冠肺炎結果的影響。從這項意大利的研究,以及那篇哈佛大學的文章就可看出,施打肺炎球菌疫苗來預防新冠肺炎並沒有得到醫學界的認可。縱然是那項加州大學的研究,也完全沒有提出「施打肺炎球菌疫苗來預防新冠肺炎」的建議。而且,請注意,那項加州大學的研究只是看「有沒有打過肺炎球菌疫苗」,但卻沒有看「疫苗施打的時間點」。所以,「臨時抱佛腳的施打肺炎球菌疫苗」是否能預防新冠肺炎,更是未知數中的未知數。當然,我可以預期一定會有人說「是因為沒有新冠疫苗,才會建議施打肺炎球菌疫苗來充數」,但是,請看那篇CTWANT文章的最後一段:「也因此,陸續有消息傳出,想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民眾增加,部分診所甚至排到要7月才有貨,想打疫苗的民眾還要先預訂,才能打到疫苗。」由此可見,「建議施打肺炎球菌疫苗」更是讓疫情恐慌雪上加霜。原文: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新冠?
-
2021-06-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罹惡性腫瘤 連戰打疫苗也被揭露
名嘴周玉蔻昨天影射前副總統連戰夫婦施打新冠疫苗,振興醫院私下證實,連戰四月因罹患惡性腫瘤住院,五月下旬出院,政府已宣布開放七十五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主治醫師因此建議八十五歲的連戰施打疫苗,連同陪病的連方瑀也一同施打。連戰辦公室批評,這是個人隱私,講出來沒道德。周玉蔻昨天上午在臉書貼文,「連爺爺、連奶奶,最近有沒有到北投某家醫院去打『特權疫苗』?」對於連戰辦公室批評,周玉蔻下午再透過臉書回應,有沒有特權,公道自在人心,社會自有公評。連戰辦公室主任彭國省昨天表示,前段時間連戰住院開刀,但屬於個人隱私,被周玉蔻強迫揭露非常不道德,連戰辦公室表達強烈遺憾。彭國省也指出,連戰在五月上旬住院,五月下旬出院,「當時的新聞報導,鼓勵六十五以上長者施打,這個時間點已經很清楚」,這也是醫院建議施打。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連勝文辦公室發言人錢震宇指出,現在政府不是想辦法解決疫苗荒以及國產疫苗的安全性,卻是用盡手段來修理連戰這種生重病的長者,轉移疫苗失策的焦點。
-
2021-06-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證實「連戰夫婦幾天前已打完疫苗」 振興醫院:人道立場
名嘴周玉蔻今在臉書影射前副總統連戰夫婦施打新冠疫苗。對此,振興醫院低調證實,「連戰夫婦幾天前已完成疫苗接種」。院方強調,連戰雖然不在前三類施打順序,但因其罹患惡性腫瘤且年事已高,必須經常進出醫院,容易受到感染,主治醫師建議施打疫苗。且最近得知政府即將開放75歲以上長者施打,基於人道立場,為連先生夫婦兩人施打疫苗。國民黨國政基金會副董事長連勝文昨在臉書發文,要民進黨及側翼快去打高端疫苗,「用生命實踐台灣價值」,遭周玉蔻在臉書回嗆,質疑連戰夫婦是否在北投某醫院打特權疫苗。連戰辦公室主任彭國省之前接受本報採訪表示,前段時間連戰住院開刀,但屬於個人隱私,被周玉蔻強迫揭露非常不道德。連戰辦公室對此表達強烈遺憾,認為現在欠缺疫苗人人自危,應負責任的是政府,不能責怪人民。針對連戰的施打疫苗時間是否違法,由於指揮中心上月表示5月28日以後非1、2、3類人員禁止施打。彭國省強調,連戰在疫情爆發前、4月底就出入醫院多次,5月上旬住院,5月下旬出院。「當時的新聞報導,鼓勵65以上長者施打,這個時間點已經很清楚」。他說,連戰施打疫苗的說法他尊重醫院,他也強調是醫院建議施打。
-
2021-06-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85歲連戰罹惡性腫瘤住院 醫生建議施打疫苗
名嘴周玉蔻今在臉書影射前總統連戰夫婦施打新冠疫苗,據了解,振興醫院私下證實連戰4月因罹患惡性腫瘤住院,5月底出院;而政府已宣布開放7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主治醫師建議85歲的連戰施打疫苗,連同陪病的連方瑀(78歲)也一同施打。連戰辦公室主任彭國省表示,前段時間連戰住院開刀,但屬於個人隱私,被周玉蔻強迫揭露非常不道德。連戰辦公室對此表達強烈遺憾,認為現在欠缺疫苗人人自危,應負責任的是政府,不能責怪人民。
-
2021-06-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端午連假返鄉潮湧國道 專家憂無症狀隱形缺氧恐大增
台灣本土疫情尚未停歇,近期死亡率飆升至2.7%,更出現許多死後確診、隱形缺氧。今起3天端午連假,昨晚開始國道湧車潮、塞爆各地匝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勸導無效,埋下疫情將連環爆、隱形缺氧暴增隱憂。專家建議,要避免隱形缺氧,民眾可購買品質較佳血氧機監測,也可參考去年英國推「虛擬病房」,透過遠端監測患者心跳、血壓,適時給予治療,可大幅降低死亡率。衛福部12日舉辦「COVID-19 Clinical Rounds:新冠病毒重症個案個案臨床處置」線上課程,由衛生福利部石次長崇良、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主持,邀請到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高國晉、亞東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古世基,針對隱形缺氧、藥物治療、氧氣治療主題講解。高國晉表示,新冠肺炎患者中,40%的人發病5至7天後出現喘、呼吸急促,14%的人病況惡化,5%會進展到用呼吸器、或引發敗血症。此外,若血氧飽和度低於90%(氧氣分壓低於60mmHg),病情可能在數天內急轉直下。高國晉提及,英國去年提出「虛擬病房」研究計畫,輕症患者在家隔離,搭配血氧儀監測其血氧濃度,病況惡化才即時送院。該計畫要求患者可用手機app、網站或紙筆,每天測量血氧3次並記錄,當血氧下降到93%或94%應通知醫師,若低於92%的結果,應該立即叫救護車,在1小時內到院治療。研究發現,透過遠端監測,可大幅降低死亡率、住院時間也縮短。目前已知國內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至少1天要回報2次血氧監測。高國晉說,台灣現在很多病人潛藏在社區,尚未被找出,即便重症醫師守在一線,病人沒送醫等於英雄無用武之地,要避免死亡後確診再發生,建議應廣篩。也可參照英國做法,在檢疫所、檢疫旅館監測血氧,若數值迅速降低,應儘速送醫。他提醒,市售血氧機標準好壞差很多,建議選擇品質較佳。長者若周邊循環差較難測量血氧,他建議可戴著血氧機走路,觀察自己症狀和平時是否有變化、或不舒服情況。石崇良表示,目前台灣已有1萬多人確診,民眾很關注在重症治療上面,高流量鼻管治療機這3天陸續到貨,周二會有進口抗體治療藥物會陸續到位。
-
2021-06-10 名人.黃軒
避免到院前因隱形缺氧死亡 重症醫:注意2個關鍵
為什麼到院前,會「隱形缺氧」死亡?台灣5月11日至6月7日,共有296人死亡,而其中有35位到院前已經死亡,佔了11.8%!指揮中心指出,這些到院前死亡者,都因隱形缺氧難察覺導致而成的。關於到院前死亡的隱形缺氧,為什麼會如此呢?上禮拜,科學家發表他們找到「隱形缺氧」的原因了,那就是COVID-19病毒攻擊紅血球,病人身體卻不自知。今天早上閱讀了這篇6月2日由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醫學暨醫科學院,發表在「幹細胞報告,Stem Cell Reports 」國際期刊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檢查了128名COVID-19患者的血液。這些患者包括:40位:入住ICU的患者,48位:中度住院的患者,40位:病情較輕, 且僅在醫院停留
-
2021-06-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疫苗已簽約1981萬劑 但確實比較難掌握進程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審查「紓困特別預算第三次追加預算案」,國民黨立委林德福質詢時指出,政府沒有沒有及早做準備,看不出來有何超前部署,向國人道歉有用嗎?列席備詢的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對於疾病及生命損失,道歉是一種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積極作為,「疫苗採購簽約已達1981萬劑,但確實比較難掌握進程」。林德福指出,疫情重創台灣不是沒原因,對國際變種病毒絲毫沒有警覺性,政府官員敷衍民意代表質詢,對於國人染疫擴散,受到的財損以及降不下來的死亡數,各機關是否準備好?陳時中說,疫情很嚴峻,去年雖然台灣有比較少的疫情,但過年時部立桃園醫院有感染,都提高緊覺,也隨著疫情在因應。林德福說,最近看到很多確診者在住院前已經猝死,有很多黑數,熱區要普篩快篩,這些黑數要另外做區隔,部長有何看法?陳時中說,會找出社區隱藏病例,在熱區廣設篩檢站。林德福說,民眾殷殷期盼疫苗,但政府看不出有何超前部署?疫苗總共簽了多少約?陳時中說,疫苗在去年9月底開始簽約,就是認為疫苗是很重要的事,也已簽了1981萬劑,但確實比較難掌握進程,一直跟總公司一直維持聯繫。林德福說,應大力協助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佛光山買疫苗。陳時中說,已跟佛光山談過,他們願意來捐款,但貨品談判由本部進行,郭台銘方面,衛福部也與BNT再聯繫。
-
2021-06-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屍體沒染疫跡象…6人中5確診 法醫:死亡案應全PCR
新冠肺炎嚴峻,雙北三級緊戒以來,台北地檢署、士林地檢署過濾出27具遺體染疫新冠肺炎,其中士檢轄區,有6具遺體原無跡象,竟有5具確診。前線負責採檢的法醫稱,現行相驗制度,必須因應疫情情勢變動,盼衛生單位第一時間到協助場篩檢送驗,才能有效保護死者家屬、殯葬業者及檢警,避免疫情擴散。士林地檢署統計,從5月15日至今,與肺炎相關案件的司法相驗案件共計11件,依序分為已知確診、疑似確診、一般案件等三類,數量依序為2、3、6件。疑似案件3具遺體,均為居家隔離匡列對象,法醫採檢後,核酸檢驗陽性;一般案件,檢方查無臨床與流行病學檢核表上的條件,也就是完全沒有任何跡象,採檢6具遺體,就高達5具遺體確診新冠肺炎。這5具遺體分別是水流屍、北投一家三口、內湖電視台死亡案。此面向顯示,現行的相驗程序,出現破口隱憂,應即時修正更改,防堵疫情擴散。法醫師建議,面對死亡案件,不管是行政或司法相驗,第一時間應全部採檢送驗是否染疫,再依是否染疫標準處置後事,用以有效保護家屬、殯葬業者、警察、檢察官、法醫等,也能防止染疫黑數。法醫舉例「這就像患者要住院前,一定要PCR檢測」新冠疫情期間,警察、檢察官、法醫,已經無法如同過往只處理刑案,必須負擔防疫重要角色,建議主動採檢遺體,送驗確認是否確診新冠肺炎,等後一天結果出爐,再進入下一步流程。檢方坦言,實務面上,各地檢署法醫人數有限,士檢法醫只有2人,若法醫染疫就沒有人手,因此建議有權責的衛生單位應站在第一線作戰,只要遇到死亡案件,接獲通報後,應隨即到場採檢遺體送驗。
-
2021-06-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增5例疑似不良反應 有2案視力模糊、眼睛痛
今日新增5例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有一人出現血小板數稍低,並有視力模糊、眼睛痛等症狀,另外還有一例自5月31日因單側眼睛腫脹、睜閉眼不適等症狀通報後,目前人在收治住院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研判中尚未歸類這兩例案例為血栓事故。指揮中心公布疫苗接種後疑似不良事件中5例的施打狀況,一例為接種後當天出現發燒、頭痛、噁心、肌肉痠痛及關節痛,約兩天後緩解,於接種6天後再發生相同症狀但新增視力模糊、腹痛、喘與眼睛痛而就醫,並收治住院診治,檢測到血小板數稍低,D-dimer值異常,目前狀況穩定,已出院,持續門診追蹤。一例為接種後3天出現 左下肢麻木感,後續因麻木感持續並延伸到左右臂而就醫,已安排相關檢查,持續門診追蹤;一例為接種後當天出現發燒、頭暈、冒冷汗、喘,頭痛、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但隔日喘的症狀未緩解且四肢出現皮疹而至急診就醫,疑似過敏反應,目前已無不適。一例為接種後隔日出現注射部位出現紅腫而就醫通報;一例為接種後3天出現 呼吸喘、全身與四肢瘀青而就醫,檢測到血小板數正常範圍,D-dimer 值異常,目前瘀 青症狀已較消退,持續門診追蹤。另有一例於5月31日通報,個案因單側眼睛腫脹與閉眼與睜眼不適等症狀而就醫,疑似視神經乳頭水腫,後續未改善而收治住院診治,故不良事件歸類由通報單位從非嚴重調整至嚴重不良事件。因此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個案今日新增5例,今日公告累計86例。
-
2021-06-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怎確效?陳秀熙:願當受試者與AZ疫苗PK
國產疫苗面臨確效的挑戰,該如何解套?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或許可以比較國產疫苗及AZ疫苗,進行生物相等性的試驗。若證明效力相當,或許就能解決確效問題、在國際上獲得認可。陳秀熙表示,變異株持續挑戰既有疫苗的效力,各國新疫苗研發都面臨到時間上不允許做第三期的挑戰,但如果有第一代疫苗的三期試驗,可以僅作二期就進行橋接。國產疫苗因沒有自己的三期試驗資料,無法用這種方法進行效力的橋接。陳秀熙表示,但若可以用生物相等性試驗,徵召確診者、接觸者、高風險族群如醫療機構、移工參與,一半打國產疫苗,一半打AZ疫苗,去觀察症狀、重症、住院、死亡等減少情況是否相當。陳秀熙預估,上述生物相等性試驗,AZ組、國產疫苗組各需收案6萬3940人,共需12萬7880人,且要搜集到661名個案,陳秀熙也表明自願當這個相等性試驗的第一個受試者。
-
2021-06-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苗栗以外區域疫情下降 65歲以上染疫死亡率高1.88倍
台灣新冠肺炎致死率高於全球,但三級警戒有看到防疫成效。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表示,隨防疫措施強度提高,雙北等縣市有效再生數(Rt值)都小於一,現在苗栗因移工小型群聚,Rt值達5以上最高。另外,各國首波疫情時致死率都會偏高,建議台灣也要每天監測康復率及住院率,可更加精準推估醫療需求。陳秀熙表示,過去歐美國家如英、義、西等國,首波疫情致死率曾經高達10%,隨著時間演進妥善調整醫療量能、大規模接種疫苗,致死率就會下降。陳秀熙也分析,相較於為沒有相關風險因子者,65歲以上(1.88倍)、癌症(2.19倍)、糖尿病(2.13倍)、高血壓(1.29倍)、心臟病(2.38倍)等共病,死亡風險都提高,應列入疫苗優先施打考量。陳秀熙指出,6月4日到7日最新資料顯示,雙北、彰化等縣市有效再生數(Rt值)都已小於一,現在苗栗因移工小型群聚,Rt值達5以上最高。他也提醒,不同行政區實施檢測和防疫措施的成效會有差異,例如永和區、萬華區Rt值小於一,但蘆洲區和大同區Rt值就還在1到2之間,因此警戒措施仍不能鬆懈,並持續透過快篩截斷隱性感染。陳秀熙強調,台灣目前最需要,就是控制好小群聚,不要讓疫情跑進家戶、醫院、長照機構的脆弱族群,也要嚴防矯正機關或社會經濟弱勢族群受到侵襲。陳秀熙表示,根據去年義大利倫巴底的疫情資料,在沒有好的治療準則、醫療能量調配不及下,輕微呼吸道症狀者有三成會自行康復,七成需要門診或住院治療。需要治療的人當中,有七成多會康復,但有兩成多會變成急性呼吸窘迫。一旦演變成急性呼吸窘迫,有高達47%會死亡。
-
2021-06-0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人生的最後可以這樣的詩情畫意 熱愛生命的她繼續活在我們心中!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人生的最後可以這樣的詩情畫意」。首先我們要在此向本週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朱俊光先生特別致意。我們非常感激他替夫人「舉辦生前告別式」圓夢之後,寄給我們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但因為一直等不到與此主題相近的來稿,而遲遲未能上報。直到最近我們才找到當年照顧過這病人的緩和療護團隊,而非常榮幸能請到侯心理師與張醫師在百忙之中,以團隊當年實際參與照護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希望朱先生與夫人與我們的分享以及緩和醫療團隊的心得,可以使我們知道,人生的終點可以是這樣的美麗與安祥。我承認我從來沒想過,榮鳳可以如此閃耀,至少在我們初次見面的時候。那是一個禮拜三的下午,門診來了一個新病人,由先生陪伴著。她包著優雅的頭巾穿著清爽的衣服,但遮掩不住削瘦的身軀,勉強露出微笑自我介紹,聲音卻虛弱得幾乎無法聽見,儘管躺在檢查台上休息,疼痛仍寫滿了臉龐。先生鉅細靡遺的敘述罹病和治療的過程,她靜靜地聽著,先生焦慮的報告最近的變化和衰退,她默默地點頭。根據病況與需要很快就判斷必須要住院治療,約好了兩天後住院,開立了住院證,先生鬆了一口氣,很俐落地將她帶離診間回去休息。在他們出診間之後,我和跟診的個管師交換了意見,感嘆病人的氣質、心疼先生的付出,這時完全沒想到,我們其實迎來了一個貴客,一個緩和病房的萬世巨星。很快的病人在禮拜五入院了,住進本院當時開張不到三個月的緩和病房,才不過兩天,榮鳳顯得更虛弱了,深鎖的眉頭裡有藏不住的疼痛,身上複雜的醫療問題急需關注。我很快的與團隊分工合作,決定了初步的治療與照顧計畫,安頓家屬與看護,希望能儘快把狀況穩定下來,以順利度過即將到來的週末。隔天,我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入病房,沒想到迎接我的,卻是一個燦爛到不行的笑容。那時還不到八點,榮鳳已經梳洗完畢,用完早餐,手裡捧著茶杯,悠閒地與先生和朋友聊著天。一看到我,馬上熱情招呼我,直說謝謝張醫師,我好久沒有睡得這麼好了。面對目瞪口呆的我,三人忍不住笑出聲來,先生連忙解釋說,榮鳳一直都是開朗樂觀的人,最近是因為被疼痛折磨的夜不成眠,才會顯得如此虛弱,謝謝張醫師和你的團隊,讓她能從整天忍受病痛的苦難裡解放出來,恢復往日的風采。看我還是啞口無言,三人又笑了,春風吹過了病房,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接下來的發展,完全超出我的預期。經過多科的會診和多專業的合作,榮鳳終於能坐上高背輪椅,一派輕鬆的穿梭在病房與醫院的每個角落,她熱心參與每一個病房的活動,也和所有工作人員打成一片。當醫學生參訪緩和病房時,她毫不猶豫就答應學生的訪談,現身說法上起了生死教育。當特別的節日來到,她與家人朋友竟展現意想不到的想像力與執行力,邀請米其林主廚來病房給我們一場美食巡禮。而她畫龍點睛的大師之作,當是她的「感恩歡樂會」,把她對生命的熱愛,全部化成滿滿的珍惜與祝福,與朋友和醫療團隊分享。榮鳳,點亮了緩和病房。她用她無盡的熱情與超脫生死的智慧,教導這個年輕的病房與團隊緩和照護的真諦。她讓我們領悟每個病人都只是沾上灰塵的寶石,細心拂拭便能耀眼如初。她讓我們知道生命不只是活著,而是毫無保留的享受每一天。榮鳳,謝謝你,謝謝你用生命帶領我們,謝謝你給我們機會見證你的華麗謝幕,謝謝你許這個病房有一個美好的開始。謝謝你的閃耀,讓我們好驕傲。
-
2021-06-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人次達72萬人 新增四例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
新冠肺炎疫苗今天開始將配送7萬劑莫德納到各縣市。而之前陸續到貨的AZ疫苗目前累計接種已達72萬4819人,其中公費 68萬3629人,自費41萬190 人。另新增四例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其中一名20幾歲女性因腹痛和食慾不振就醫,就醫後發現診斷深層靜脈栓塞的D-dimer(纖維蛋白分解產物)偏高;但已排除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侯群(TTS)。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名個案接種後三天因腹痛及食慾不振而就醫,D-dimer略為偏高,但檢驗結果血小板正常,因此排除為TTS。個案目前腹痛已改善,住院診治中。另外,三例嚴重不良事件,包括:一名70多歲女性接種後 20 天因視力模糊就醫,診斷為疑似視網膜靜脈阻塞,後續門診追蹤治療一名20歲女性接種後隔日因出現發燒、頭痛、身體左半邊麻痺無力而就醫,目前住院診治中;以及一名20歲女性,接種後 2 天出現頭痛,隔日因頭痛劇烈、身體痠痛、噁心及血壓升高而就醫,目前症狀已改善,持續追蹤中。目前接種對象中,第一類醫事人員已有43萬5303人接種第一劑、2萬1071人已完成接種兩劑;今天另將配發七萬多劑莫德納疫苗供第一類醫事人員中第一、二風險者,多一個接種選擇。
-
2021-06-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印度變種太強!症狀還包括聽力受損、血栓導致組織壞死
彭博資訊報導,印度一些醫生發現,迄今為止感染力最強的Delta變種病毒(原稱印度變種病毒 B.1.617)會導致患者出現聽力損失、嚴重胃部不適、血栓導致身體組織壞死、頸部腫脹和嚴重扁桃腺發炎等症狀。英國英格蘭公共衛生署日前表示,早期證據顯示,Delta變種病毒導致住院風險增加,且傳染力比Alpha變種病毒(原指英國變種病毒)還要強。印度傳染病專家厄富爾(Abdul Ghafur)表示,需要做更多科學研究,以分析這些較新的臨床表現是否與Delta變種病毒有關。他說,與第一波疫情相比,出現了更多有腹瀉症狀的新冠患者。「去年我們以為已經很了解我們的新敵人,但情況有所改變,病毒變得相當不可預測」。在印度各地治療患者的六名醫生表示,胃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聽力喪失和關節痛等都是新冠患者出現的症狀之一。此外,孟買心臟病專家曼努德漢(Ganesh Manudhane)表示,過去兩個月曾治療過8名血栓併發症患者,當中兩人要切除手指或腳。據當地媒體報導,還有醫生發現血栓問題出現在腸道血管的案例,導致患者出現胃痛問題。除此之外,截至5月22日,印度逾8800名新冠患者和康復者,患上罕見的毛霉菌病,一些醫生懷疑是重症患者過量服用抗生素、鋅來治療有關,屬於罕見疾病,多感染人類的鼻竇、腦部與肺部等部位,還可感染消化道、皮膚及其他器官。截至目前,印度今年通報1860萬例確診個案,去年通報1030萬例。根據印度政府最新的研究報告,Delta變種病毒是導致印度第二波疫情背後的主因,其傳染性比首次在英國發現的Alpha變種病毒高出約50%。
-
2021-06-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到美國打疫苗安全嗎?移居40年教授曝當地現況
一位在台中執業的醫師今天寄來電郵:林教授:您好。最近因爲新冠疫情,有一些人就跑回(去)美國,一直說美國比台灣安全。Santa Clara county 6/4 Covid 確診有39人,一天確診人數比台中一天還多,更何況台中人口比Santa Clara county 多,但大家一直說美國很安全(全美一天確診還有2萬人)。疫苗問題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最常聽到的就是Costco 新冠疫苗打免費,品牌任你挑選,喜歡打那一藥廠就打那一藥廠,不像台灣沒疫苗又沒得挑。要他們舉証的話就是我朋友說…、我親戚說⋯很少真正聽到當地人的説法。林教授,您如果方便的話,可以描述一下美國當地打疫苗的情況嗎?謝謝Santa Clara County(聖克拉拉縣)是在舊金山的南邊,它的最北端離舊金山大約是50公里。史丹佛大學就座落於聖克拉拉縣的最北端,而整個矽谷都包含在聖克拉拉縣裡。聖克拉拉縣人口是190萬,台中人口是280萬。聖克拉拉縣在6月6日新增57個新冠案例,而最近7日平均每日有25個新冠案例。台中在6月1日新增10個新冠案例。全美國在6月6日新增6076個新冠案例,而最近7日平均每日有13927個新冠案例。台灣在6月7日新增214個新冠案例。所以,就人口比例而言,目前美國的新增案例數是台灣的兩倍。當然,就案例數的趨勢而言,美國是在往下走,而台灣則是在往上走。在舊金山灣區,我認識的人大多是在兩三個月前就已經打完疫苗,所以關於這位醫師所問的「美國當地打疫苗的情況」,我認為最好還是看最新資料。加州政府有設立一個新冠專網,而其中一個有關外國人打疫苗的網頁(2021-5-11更新)是這麽說:接種新冠疫苗是免費的。 您可能會被要求驗證您的年齡,以確認您已年滿 16 歲。 您不需要國家頒發的身份證件或保險即可接種疫苗。無論您的移民或公民身份如何,您都可以免費接種疫苗。加州政府也有設立一個新冠疫苗專網,而其中一個有關Walk-ins的網頁。所謂Walk-ins,就是不需要預約,可以直接去打疫苗,但沒有保證可以打得到。這個網頁是這麼說:帶上一份寫有您名字的文件。 您不需要政府頒發的身份證件即可接種疫苗。 無證人士無論其移民身份如何,都有資格接種疫苗。 可接受的文件包括:學生證、借書證、租賃協議、水電費賬單、真實身份證明、州駕照或身份證、護照等。這個網頁也有提供Walk-ins場所的地址和時間。它是根據各個縣而可以點選的。我點選了聖克拉拉縣,看到它沒有Walk-ins的場所,但是在它北邊的San Mateo County(聖馬刁縣,舊金山國際機場所在地)則有14個。這14個場所裡有12個是提供輝瑞疫苗,1個提供莫德納疫苗,1個提供強生(嬌生)疫苗。由於強生疫苗只需打一劑,所以我就只列出這個場所的地址和時間如下:County Fair(縣博覽會)1346 Saratoga Drive, San Mateo, CA 94403;6月12和13兩日,早上10點半到下午6點半。以上所講的是加州政府提供的資訊。至於私人機構及藥房所提供的資訊,則是多不勝數。Costco在6月3日更新的最新消息是:(1)在美國,所有 12 歲及以上的人都有資格接種新冠疫苗,(2)輝瑞疫苗只被授權用於 12歲及以上的人,(3)莫德納和強生疫苗只被授權用於 18 歲及以上的人,(4)許多地點都可以Walk-in。舊金山灣區有非常多的Costco。由於美國有意願打疫苗的人是越來越少,各州各縣都各出奇招來鼓勵打疫苗(例如一個人可以贏得5萬美元的彩金),所以外地來的人應該很容易就可以打到疫苗。不過,搭飛機本身就會增加感染機率,打疫苗也可能會發生可能需要住院的嚴重副作用,打第二劑還需要等21天,再加上回國之後又必須坐疫監14天,所以利弊得失,應審慎考慮。原文:來美國打疫苗
-
2021-06-08 失智.照顧喘息
身心紓壓/失智者無處托顧 全家活在壓力悶燒鍋
疫情沒有起色,全台近30萬失智家庭陷入危機。許多失智者家庭,正面臨日照中心等據點關閉、無處臨托、請不到外籍看護工,也進不了安養機構,且連打疫苗都有困難。不少照顧者呼求,請政府要正視許多失智家庭正處壓力悶燒鍋中。醫院降載 淪為「流浪病人」全台有超過五萬多人住在長照機構中,其中泰半是失智失能的長者。「在疫情之下,長照機構和護理之家仿如成了戰場中的圍城。」一位安養中心的護理長說,因為很多醫院為應付疫情降載,許多尚在治療中的病人被動或主動出院,結果有的病人因病情尚未復元無法回家,但眼下護理之家和長照機構都因防疫拒絕接新病人,而成為了「流浪病人」。一位家屬就說,他已打遍台北附近十家護理之家,都無法收治他中風未癒還戴著鼻胃管的老母,有人建議他只能去非疫情熱區的中小型醫院試試運氣。暫停探視 翁叫兒叫到失聲全台一千多家的安養機構,停止探視且開放無期。台北市士林一家大型安養中心的照服員說,家屬不能來探視,失智長者易煩躁不安,會不停地叫人甚至不吃飯,有一位九十歲老先生可以連續叫喚兒子「阿弟」三天,叫到幾乎失聲。有的重度失智長者看似不會言語,但是沒了家人的探視,會不停轉頭、嘴巴發出聲響。更慘的是,這些長者如果併發其他疾病,例如大腿骨折、乳癌腫瘤腫到破裂,也沒有辦法送到醫院救治。因為經過視訊,醫師多說,「這些長者都還沒有打疫苗,現在去住院太危險。」視訊探視 中度患者講到哭很多人都說,不是可以視訊探視嗎?越南看護氏梨說,視訊和照片對家屬或許能安慰,但對失智長者沒有太大意義。他們多半不會理解鏡頭上的是家人,或是根本不會看鏡頭。中度失智還會看鏡頭的長者更慘,講著講著就哭了。而居家的失智長者,也成了家人的挑戰。許多日照中心和據點全數關閉,讓失智者無處臨托,有的家屬本想趕快找外籍看護工,如今這兩天又下來了新禁令,不准外勞轉換雇主。居家病友講不聽 家人叫苦在最大的失智者照顧者臉書「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及「愛長照照顧者聯盟」社團中,也看到有照顧者警告說,這波日照停課的三級警戒中,許多家庭在苦苦煎熬,需要政府更多關照,才能避免憾事發生。有的照顧者說,失智長者每件事都要重複五、六次、甚至數十次,睡午覺可以講六次但仍不去睡。有的長者執意要出門,好應付的可以坐車逛逛,不好應付的連口罩都不戴。很多家庭都由家人請假在家看護,但不知這樣的日子還能撐多久。預約打疫苗 失智者不會App這兩天在失智圈裡被熱議的話題是,你們家的失智長者會用手機嗎?因為指揮中心最新的規定,希望長者不要去超商排隊登記施打疫苗,儘量用手機上健保署App預約。但照顧者多半苦笑說,應該很少失智長者有手機且會用App。還希望政府對失智者能有更友善的預約施打疫苗方法。●疫情間您的失智照顧難題是什麼?請分享您的現況,即日起至6/14止。希望集合眾人之意見,反映給政府和相關照護單位,一起幫助失智症家庭。>>填寫疫情間失智照顧難題大調查問卷●遠距健康平台WaCare與國健署率先開放活躍老化線上live課程,每天開放民眾線上免費參加,且可和專家即時互動、提問問題。.洽詢電話:04-2652-0571(社區課程組).官方Line:https://bit.ly/3wbFvEF.社區線上課程網址:https://bit.ly/3ptah9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