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養生.人生智慧
搜尋
伴侶
共找到
687
筆 文章
-
-
2022-07-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阮理瑛與另一半同時確診 喉嚨劇痛、失去嗅覺最震撼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阮理瑛,向來身體健康,4月下旬意外染疫,從醫師變成病人、確診者,還跟另一半Evonne同時染疫,居隔10天,身心承受極大壓力,讓她對於生命有著更深的體悟。 談起確診經過,阮理瑛表示,相守多年的伴侶Evonne在4月23日喉嚨痛,當時以為宿疾胃食道逆流所致,到了25日,症狀更為嚴重,快篩試劑結果為陽性,而她隨即做了快篩,同樣也是陽性。平常兩人形影不離,連染疫也是「妻妻相隨」。 由於Evonne罹患糖尿病,且有癲癇病史,疑似染疫後,症狀相對嚴重,口腔黏膜潰爛,說話、喝水就痛,根本無法服用藥物,阮理瑛相當緊張,緊急送她至急診,不料,到院時,一量才知,自己體溫偏高,處於發燒狀態,只因過於擔心另一半,渾然忘卻身體不適。 Evonne病情特殊,必須立即住進專責隔離病房,凌晨阮理瑛回到家,開始出現頭痛、流鼻水,且持續高燒,但仍掛心另一半的病情安危,以及10天居家照護期間的門診病人該由誰來照顧? 因為Evonne喉嚨劇痛,無法說話,必須施打嗎啡止痛,在住院期間,妻妻兩人透過LINE敲字聯繫。一人居家照護,一人在隔離病房,雖然無法照顧彼此,但心卻靠得更近。 至於門診病人,阮理瑛得知確診時,以電話告知秘書此事,並請託其他同事暫時照顧,及支援相關行政及醫療業務。阮理瑛說,和信醫院醫療團隊合作無間,自己染疫時,才能安心養病。 居家隔離時不能外出,阮理瑛擔心起一向固執、習慣在戶外散步的狗女兒白柴YUKI的大小便問題。沒錯,YUKI硬是不在陽台角落尿尿、大便,只好請朋友幫忙遛狗,一天兩次,算算近十天遛狗費用,就花了幾千元。 Evonne的劇烈喉嚨痛則持續了好幾天,差不多一個禮拜後,終於能夠開始喝水、吃清流質飲食。從住院後第一次能進食白粥,竟使Evonne感到「活著的滋味」。Evonne說,失去嗅覺的那段時間,讓她承受前所未有的震撼,原來身邊美好的事物都與味覺都有密切的連結,對於眾多確診者嗅覺失靈,有著深刻體會。例如,習慣清晨來杯黑咖啡,卻聞不到咖啡豆的香氣。隔離結束後,她牽著YUKI散步,經過公園熟悉樹叢時,總覺得哪裡怪怪的,有些不一樣,原來她竟聞不到狗尿味。 不過,10天居家隔離,也讓阮理瑛廚藝進步許多,她說,從小到大,自己生活技巧極差,料理食物也是如此,「做出來的食物,大概也只有自己能夠吃下去。」 這些年與Evonne在一起,她大都扮演著被照顧的角色,沒想到,居家隔離期間,讓她有時間靜下來學著做菜,除了餵飽自己,也希望另一半出院回家後,分享己的成長。居隔10天,家裡冰箱壞了,無法冰存食物,讓她覺得有點煩。再者,有著嚴重潔癖的她不想讓病毒散佈在主臥室,而計畫至客房休息睡覺,沒想到沙發床突然卡住崩壞,無法拉開使用,這讓她心理有些怪怪的,「難不成壞事會接踵而來!」 但阮理瑛向來相信科學,念頭一轉,就知這是錯誤連結,她表示,冰箱原本就有小問題,而沙發床也是如此,但平常不當一回事,不料,在染疫當下一股腦地全壞了。 「要壞不壞的東西都應該盡快處理」阮理瑛說,否則遇到困境時,會讓人覺得更煩。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覺得身體出現異狀,千萬不要忍著不管,務必盡快就醫,找出病因。 阮理瑛染疫後症狀輕微,但住在專責隔離病房的Evonne則狀況複雜,除了喉嚨極痛,還合併呼吸急促、血氧偏低,在解除隔離、出院後,使用往常的胰島素劑量,但血糖卻一直壓不下來。研判應該是新冠病毒引起的胰島素阻抗,在調整了胰島素劑量後,才讓血糖逐漸恢復平穩。為讓體能回到先前狀態,Evonne 說,回家後強迫自己運動,跑跑步、做瑜珈,不能把自己當成病人,一直躺在床上休息。 這幾個月來,本土疫情大爆發,眾多確診者透過視訊診療領藥,而醫療人員也用網路及軟體來協助許多病人,讓阮理瑛體認到遠距醫療的前瞻性。未來疫情獲得控制以後,在法規及實際操作上是否可以繼續善用遠距醫療看診,是政府相關單位需要積極考慮與討論的部分。 這次意外染疫,阮理瑛成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第一波確診醫師,阮理瑛感激醫院長官及同事的協助,讓她無後顧之憂,專心養病,也感激病人們的貼心問候、加油打氣。 重新回到醫院時,許多門診病人問起「怎麼休診快兩個星期?」,阮理瑛毫不隱瞞地回應自己確診,而病人均親切地說「醫師辛苦了,加油!」,讓她感到開心,「原來被病人關心的感覺,如此的美好。」 從醫師變成病人,讓阮理瑛對人生有更深一層的體悟,採訪過程中,她常與Evonne相視而笑,這次一起生病,兩人更珍惜彼此,期許未來一起學習成長。一起做菜、一起運動,她們認為全家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醫師小檔案姓名:阮理英頭銜: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確診時間:4月25日如何感染:不明來源 症狀:發燒、疲倦、食慾變差、嗅覺改變治療:使用症狀緩解藥物給確診者一句話:在門診中,常見到「堅信人定勝天」、「意志力可以戰勝一切」的病人,自己染疫後將更堅定地告訴病人「不要排斥用藥,服用藥物可減輕許多痛苦,如果不吃藥,而讓身體承受著諸多的不舒服,這一點都划不來。」
-
2022-06-30 醫療.精神.身心
心念決定了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
▌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佳媛長期受大腸激躁症所苦,看了幾個醫生都說是自律神經失調,加上去年工作有些調動,壓力大增,讓腸躁症更形惡化,最近一想到要去上班就很焦慮,覺得自己沒辦法把事情做好,也不知道怎麼跟主管、同事互動,佳媛說自己好像愈來愈笨,才會什麼事都做不好。佳媛整個人看起來極度緊張,能量緊繃又堵塞,從能量場上看起來更是能量完全平行的異常狀態,我跟佳媛說:「人一緊張,能量就容易從交叉的正常樣態變成平行,這會讓人變得很難專注、容易健忘,溝通表達也會詞不達意,這時不管閱讀什麼文件或資料,基本上都會覺得讀不進去,做事情也容易不斷出錯、忘東忘西、缺乏效率,如果不去改善,就會因為無法把事情做好而覺得自己很差勁,又因為覺得自己差勁,而更沒信心能把事情做好,結果導致惡性循環,愈來愈糟。但根源只是因為太大的壓力導致能量場出了問題,其實你並沒有變笨,這個不難調整。」 聽了我的話,佳媛都快哭了,她說:「我覺得壓力好大,工作、家庭、婚姻,還有爸媽的事,都快把我壓垮了,我根本應付不來,只好逃避不管,但又覺得自己很自私,怎麼可以不幫忙他們解決問題。」 「當家人很傷心或者生病時,你能替代他們傷心或生病嗎?」我問佳媛。 「不能。」佳媛回應。「那你的傷心是誰的情緒呢?」「我自己。」佳媛小聲的說。 「那他們的傷心是誰的情緒呢?」我再問。 「他們自己的……,但是我會跟著難過啊。」佳媛露出不忍的表情。 「你跟著難過,會對他們或對你自己比較好嗎?」「不會。」佳媛其實很明白。 「是的。別人的情緒,本來就是別人的責任,這跟自私有什麼關係,即使是家人父母,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我請佳媛跟我一起,把父母的責任還給父母,讓他們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不需要擔心,只要祝福他們就好,因為每個人都只能負責自己的生命。所有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只是在體驗和學習,橫豎我們的身體一定都會毀壞死去,遲早都要離開這個身體,繼續前往下一段生命旅程。 「不過,先生說我很自私,他說我現在的問題都是自己招惹來的,因為我愛鑽牛角尖,所以才會一直心情很不好,這都是我自己的問題。就連辦公室的同事,也覺得我都沒有長進,老是在工作上出狀況,我真的是很沒有用……」佳媛說著說著眼眶又紅了。 「別人貼在你身上的標籤,你不必照單全收啊!那是他們的看法和想法,跟你無關。」我跟佳媛說完後,測試她的情緒類型,發現她是聽覺型人,難怪會有鑽牛角尖的困擾。我讓佳媛跟著我一起對周遭的人說:「沒錯,我就是愛鑽牛角尖,但是我愛鑽牛角尖是我的問題,你們期待我要有所不同,那是你們的問題,跟我沒有關係,我把你們的期待還給你們,你們的期待是你們自己的責任,不是我的責任。」 「可是我會影響到別人,我的情緒會影響到周遭的人啊。」佳媛有些不解。 「你覺得你的情緒有影響到我嗎?」我問佳媛。「沒有。」佳媛小小聲的回答。 「是啊,如果對方沒有跟你一樣的功課,就不會被你所影響。別人之所以會覺得被你影響,表示他們也有跟你一樣的功課,才會和你產生共振,情緒才會被你帶動。所以他們其實要謝謝你,讓他們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功課,如果沒有你,他們可能一直都還看不到自己的這個問題。」我們之所以會和別人的問題產生情緒上的共振,就表示我們也有同樣的課題,也走不出來,情緒才會被對方帶動,所以我們不但不能去怪罪別人,反而應該感謝對方,讓我們有機會看到自己需要學習的功課。 「但是我跟先生常常吵架,已經影響到小孩,所以我覺得很對不起孩子。」佳媛深怕傷害到孩子。 「每一個人都有被家人影響的經驗,生命就是有難題,人才會有成長和學習。如果孩子在一個完美的家庭中長大,日後結了婚,萬一遇到不完美的伴侶,他們一定會無法適應,認為對方和對方的家庭怎麼那麼差勁,又因為從未面臨家庭問題,所以不懂得如何處理,很可能只是一直認為:『不對!家不應該是這樣的,家人怎麼可以吵架呢!我們家人都不會吵架的。』甚至也會以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應該有爭執。問題是,真實的人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來就常常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難免會有摩擦和衝突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根本沒有所謂的『完美家庭』,與其讓孩子活在溫室中,不如讓孩子瞭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會有衝突,但是當衝突發生時,我們應該學習如何面對,又如何解決。」 很多家長為了保護孩子,讓孩子在過度美化的環境中成長,但是無菌的環境對孩子而言並不健康,也未必安全,反而可能充滿危險。一旦孩子日後看到真實世界的樣貌,當他們面對與他人的衝突摩擦時,很可能毫無招架之力,只會認為都是別人的錯,別人怎麼會那麼糟糕、那麼差勁,變成一個想法偏頗的人。事實上,我們認為對孩子好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好;而認為對孩子不好的,也未必就是不好。夫妻之間有衝突或意見相左,並不是問題,如何一起面對和處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共識,才是衝突發生時,可以帶給我們的意義。 「但是當我情緒不好,甚至影響到孩子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內疚。」佳媛還是很不安。 「你可以誠實的跟孩子說:『孩子,媽媽現在心情不好。』這樣孩子以後也才能接受自己 可以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直接告訴孩子:『孩子,媽媽現在心情不好,我需要抱抱,你可以抱抱媽媽嗎?』也可以跟孩子說:『請給媽媽幾分鐘,媽媽心很亂,想要自己安靜一下。』這樣孩子就有機會學習如何跟心情不好、狀態不佳的自己相處。畢竟心情不好就不好,沒有什麼問題,也沒有什麼對錯,因為人本來就不可能永遠心情都一樣啊,情緒和感受總是來來去去的,我們只要接受情緒的發生和消失,讓它可以自由的來去就好了。」 「什麼事到了醫師這裡,好像都不是問題。」佳媛還是有點不放心的看著我。 「因為我沒有卡住啊。」 後續佳媛回覆,在那次門診之後,她覺得自己改變很多,不但睡眠品質大幅提升,和先生的關係也好很多,甚至幾乎忘記自己曾有腸躁症的問題,讓她很難相信幾個星期前自己還為了腸躁症而苦惱不已。 ※ 本文摘自《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作者:許瑞云, 鄭先安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2/06/07
-
2022-06-29 養生.人生智慧
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人真的在乎你...只有本人能決定自己的人生!3觀念打造以你為中心的未來藍圖
主動創造你想要的世界,比找到完美又適合的工作容易得多主人思維不只是「想要做自己」的口號;這樣的心態和精神,需要深度地自我覺察、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能夠肯定並發揮自己的優勢、理解並接納自己的劣勢和能力侷限,理解現實卻依然擁有積極的希望。 他們能夠把握自己前進的節奏:包含職涯發展的方向和速度。 界線清晰、信念不會受到外界噪音和雜訊的汙染和干擾,具備成熟的心智,不會反過來被自己內在的焦慮和匱乏控制。擁有駕馭自己人生風浪的強大力量。 曾經我也在大集團公司裡度過社畜生活,面對工作上的豬隊友和雷客戶不斷抱怨,覺得自己只是寄人籬下沒爹沒娘的孤兒、只是大機器裡面運轉的小螺絲釘工具人,沒有人會真正在乎和關注自己的工作。(廢話,公司又不是你家。) 從未想過自己可以重新找回主導權、只是和同事抱團取暖、發發怨言,不停重播受害者的悲苦劇情。老實說,要找到可以一起開罵的人真的很容易,大部分上班族只要罵公司或罵主管就超級來勁,畢竟批評別人總是比自己努力還要簡單很多。 我也曾經歷這樣的階段,不斷宣洩各種負面情緒、怨天尤人,但過了一陣子後我逐漸發現:沒有任何事情有所改變。一樣的問題、一樣的人,我停留在穩定而習慣的痛苦劇本中,期待下班之後暫時解脫,但隔天又要面對無解的工作地獄。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抱怨完了我的人生還是一樣痛苦。」心中逐漸出現這樣的覺悟。從那一刻起,我開始找回原本就應該存在的職涯主導權,自己規劃、自己決定、自己努力、自己負責。 那時候,我發現自己過去經常只是等待。 期待有美好的事情發生、有很棒的事情實現,但我只是等待這些事情發生。 後來我領悟到:行動比等待容易,創造合作機會比遇到夢幻工作容易,主動影響劇情比被動接受劇本容易,先為他人付出比擁有好友、認識人脈容易。 朝向你想要的目標付出的任何努力,都會加速你的夢想實現,但是等待不會,平白地等待只會等來失望。 【延伸閱讀: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那每一條路都可以!借鏡人生領域的三個Role Model,拼湊自己的未來藍圖】在自我覺醒的過程中,徹底領悟了幾件事情 一、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人真的在乎我們的人生 ‧不要期待有人幫你,你要先幫助自己。自助而後天助。 ‧人們只是過客,給一些陳腔濫調的建議和無關痛癢的安慰。 ‧他們的比手畫腳也不是因為關心你,只有本人才會那麼在乎自己的人生。如果連你也不為了自己的人生負責,就不會有任何人為你拚命努力。 當然,一些家庭、好友或伴侶例外,能遇到的都是幸運。 二、只有本人能決定和衡量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反覆提到一個重點:雖然有平均的人性趨勢,但細部來看每個人都有所不同。 ‧每個人對職場成功和幸福的定義都不同,這些全部都是自己的主觀感受。你認為成功就是成功、失敗就是失敗,最終都是由你來定義。‧你不敢主張和追求你真心想要的東西,對你的內心來說就是地獄。 你想要什麼只有你能決定。 ‧我們諮詢師會協助你找出線索,但最終的解釋權在你手中。所以我認為談職涯不能不談心理學。因為我們不是數據資料中的平均值,我們是活生生的人、有好惡和軟弱,是真實世界中的一個個體。 ‧每個人的人生和職涯都絕無僅有、與眾不同,那些想要活成其他人的人,最後都很不快樂。 三、人生是自己選擇的 ‧現在的生活,幾乎都是自己本人選擇和決定的。是我們的同意與否、接受與否、努力與否,自己選擇了現在的生活。 ‧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你就是選擇了一邊埋怨、一邊接受。 ‧沒有人的生命軌跡是被絕對預定的,先天和後天都會有所影響。當你相信命運可以改變,你才會努力到讓自己都感到驚訝的程度。 ‧當你認為人生都是宿命,你的努力也只不過是盡可能負責的水準。不夠豁出性命的努力,當然無法扭轉命運。 我也學過社會學,了解階級、貧窮和疾病是多麼抹滅一個人的努力、讓有些人的掙扎再怎麼樣也只不過是好不容易搆到其他人的起跑點。我知道。 但我相信我們學習這些,不是為了變得悲觀沮喪,而是想要在絕望的世界中開出一條希望之路、尋找破局的方法為之奮鬥,為人們創造更美好的世界、建設更美好的地上天國,才是我們學習那麼多學問和知識的目的。 有好多人逃跑了,也有很多人不曉得自己在逃跑。所謂逃跑,不是只有在戰場上兩軍交鋒才有逃跑。只要你不敢直視和面對真正的問題,耗費心思在其他彎彎繞繞的事物上,我們就是正在逃跑。 身邊很多人不就是這樣嗎?在外面努力工作拚命加班,只是不敢回家面對另外一半和小孩;每天都說今年一定要離開公司,結果過了十年都還死守原地。 逃跑的人,一輩子都在流浪;逃跑的人,一輩子都抵達不了終點。 希望你的職涯選擇,是出於追求而不是逃跑 是你知道你有想要的東西,也知道自己正在為此努力。 而不是即使光鮮亮麗依然換過一個又一個,真正的原因也許只是因為:你根本不曉得自己的人生想要什麼。 後來我終於成為自己職涯的主人,開始練習表達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聲音,對這個世界提出需要的東西、對這個世界訴說想要成就的願望。 「我要成為我想看見的改變。」如此在心中對自己說。 「你要成為你想看見的改變。」祝福你也能如此做到。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主人思維:自我覺醒世代必讀,用職涯心理學打造以你為中心的未來藍圖》
-
2022-06-26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1987年出版的小說,至今暢銷超過千萬冊。2010年法籍越南裔導演陳英雄拍攝成電影,入圍67屆威尼斯影展最高殊榮金獅獎。故事男主角渡邊和直子、木月三個人是高中死黨,直子與木月是男女朋友,有一天,木月卻自殺了,曾經三人緊密的世界嘎然中斷。一年後渡邊和直子在東京意外重逢並展開戀曲,然而木月的死亡卻是兩人無法跨越的鴻溝。後來直子精神疾病發作住進郊區療養院,並在寒冷的冬天自盡。故事背景設於1969年,全書充滿年少情懷與濃濃的懷舊氛圍, 披頭四的音樂旋律縈繞,男女主角強烈的情感糾葛卻幾乎命定的悲劇,讓這部作品成為村上春樹特殊且受歡迎的小說。男主角與直子在她20歲生日那天發生性關係。「當我進入裡面時,她卻感覺非常痛。我問是第一次嗎,直子點頭……一切結束之後,我問她為什麼沒有和木月睡,但這種事情是不應該問的。」直到直子住進精神療養院,才親口解答這個謎團:「完全不會濕潤……放不開。所以非常痛。乾乾的,好痛。用各種方法試過喔。可是怎麼做都不行。」讓直子困擾的可能是「女性性交疼痛」,是指性行為時經常於外陰、陰道或下腹部疼痛的疾病。因為疼痛與不適,使得陰莖不被允許進入陰道前庭以及陰道,無法進行性交。性交疼痛是讓女性痛苦卻難以啟齒的問題,卻並不罕見。根據統計,8%到22%女性曾有性交疼痛的困擾。它可以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導致抑鬱、焦慮、負面的身體形象和低自尊。因此,應該正視性交疼痛的困擾。性交疼痛症狀有多種表現,有些女性描述當男性生殖器接觸到陰道口時就感到疼痛,有些在陰莖深入後在陰道穹窿或骨盆底深處感到疼痛。原本應該是愉悅的性事反而成為痛苦的折磨。嘗試性交時的恐懼心理,與性伴侶之間出現摩擦,都會讓性交疼痛的狀況雪上加霜。造成女性性交疼痛的原因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感染:包括陰唇、陰道感染,或是皰疹,子宮頸或輸卵管的感染;惡性腫瘤:例如卵巢、子宮頸、陰道癌;受傷:例如手術分娩受傷後的疼痛;荷爾蒙:最常見的是停經後婦女雌激素缺乏造成陰道萎縮。心理因素╱例如陰道痙攣(vaginismus) :當陰莖進入陰道口時骨盆底肌肉產生不自主肌肉收縮、疼痛,讓陰莖無法進入。像「挪威的森林」中的女主角有可能是陰道痙攣。治療方面,由於性交疼痛成因複雜,找到致病原因「對症治療」是很重要的。村上春樹在親手設計的「挪威的森林」小說封面加註:「百分之百的愛情小說」,然而文字中看不見充滿浪漫火花、粉紅色泡泡的愛情,有的卻是痛苦與迷惘。而現實中的人們,愛情也可能參雜著酸甜苦辣,生命中無可挽回的逝去與無奈。關於愛情,無論您是身在其中,或是緬懷當年青春的歲月,都歡迎打開YouTube搜尋「披頭四」(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這首歌,或許也能感受到村上春樹書寫小說的心境。(Facebook請搜尋:鄒頡龍醫師聊生活,談健康)
-
2022-06-26 醫療.感染科
醫貼病例報告若得猴痘超痛…肛門、陰莖潰瘍 排便、睡覺都有問題
台灣24日出現首例猴痘確診個案,成為新加坡、韓國後,亞洲第3個出現猴痘病例國家,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指出,猴痘患者除長皮疹,還會出現肛門周圍及陰莖潰瘍、直腸疼痛等症狀,其中,直腸疼痛會痛到無法肛門指診、坐下,甚至連排便、睡覺都有問題,建議高風險接觸者使用牛痘或天花猴痘預防接種。姜冠宇表示,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15日發表最新一篇猴痘患者診治經過的病例報告指出,一名美國麻州31歲有梅毒病史的男性,因伴侶關係持續有HIV預防治療,住院前9天出現「肛門周圍和陰莖的潰瘍、惡臭分泌物、直腸疼痛及皮疹」,其中直腸疼痛,是痛到無法坐下,也影響睡眠排便。姜冠宇表示,一開始在診所盤尼西林G和valcyclovir治療並沒有效果,隨後出現發燒、畏寒、發汗,四肢也長出散發性水皰病變,充滿透明液體且周圍有紅斑,男子最終受不了去大型醫院感染科門診就醫。該個案住院隔離治療後,第9天病灶結痂脫落、上皮再生,不具感染性而出院,病程約為18天。姜冠宇說,針對猴痘確診診,醫療人員的防護建議為,穿戴長袍、手套、護目鏡和N95口罩、病人為單人病房、確診者應保持隔離,直到所有皮膚損傷消失並長出新的皮膚層,包含粘膜。感染猴痘病毒者被認為在出現症狀時就具有傳染性,病毒通過直接接觸(接觸體液或猴痘病灶)或間接接觸(接觸衣服或床上用品等汙染物)進入皮膚或黏膜破裂處;另該病毒也可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後的呼吸道飛沫傳播,在流行區及非流行區都紀錄了家庭傳播,醫院內傳播則為少見。姜冠宇表示,在持續約7至14天的潛伏期內,猴痘病毒最初會在感染部位大量複製,隨後擴散到局部淋巴結,並引起病毒血症,之後會出現以發燒、頭痛和淋巴結腫大為特徵的前驅疾病;淋巴結病的存在可以區分猴痘和天花,但「並非所有患者都報告有發燒」。姜冠宇指出,除了PCR外,血清也可以驗出猴痘IgM,猴痘病毒有兩個不同的分支,剛果盆地進化支在中非流行,與高達11%的病死率有關,西非分支相對不太嚴重,病死率< 3%。猴痘確診後,治療選擇有2款抗病毒藥,以及痘苗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病人在住院後第9天,病灶全部結痂脫落,上皮再生充分。姜冠宇說,任何接觸者在接觸後21天內,應監測所有接觸者的症狀,包含發燒、畏寒、淋巴結腫大和皮疹,「高風險接觸者,使用牛痘預防接種、或天花猴痘預防接種,共兩款選擇其一進行暴露後預防」,對於中等風險的接觸者也可以考慮。
-
2022-06-15 醫療.感染科
猴痘患者精液發現病毒 科學家:性行為可能傳播
科學家今天表示,在義大利少數猴痘病患的精液中偵測到病毒片段,讓科學家懷疑該疾病可能經由性行為傳播。路透社報導,猴痘病毒被認為是透過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皮膚病變而傳播。許多確診的猴痘病例都是和性伴侶有過這類親密接觸。然而其他性傳播疾病,像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HIV/AIDS),披衣菌和梅毒則被認為是由病原體藉由精液、陰道分泌物或其他體液傳播。羅馬的斯帕蘭扎尼研究所(Spallanzani Institute)研究人員在6月2日一份報告中,提出在4名病患的精液中發現猴痘病毒的證據。斯帕蘭扎尼研究所是一所醫院暨傳染病研究單位。此後,研究人員又在該醫院7名病患的其中6人精液中發現病毒遺傳物質。一名患者的精液樣本經實驗室檢驗顯示,裡面發現的病毒能夠感染他人並複製。研究所所長維亞(Francesco Vaia)告訴路透社,已提出準備發表的這些數據,並非足夠證據證明病毒的生物學特徵已經改變,以致傳播方式已經進化。他說:「但…從精液中檢測出具傳染力病毒,的確強力支持性行為是該病毒傳播方式的假說。」維亞表示,已通知世界衛生組織(WHO)這項最新發現。不過世衛尚未發表回應。自5月初以來,全球約30國已通報超過1300例猴痘病例,主要是在歐洲。大多數確診病例曾發生男男性行為。
-
2022-05-18 性愛.愛情診療室
女友生理期男友活下去的方法!如何助她度過生理痛?這行為暖心又暖宮
女生每個月總有一段時間需要經歷「生理痛」的煎熬,有些人在生理期還沒到時,心理、身體就已經明顯感到不舒服,常常因此影響到日常生活,讓人困擾!網路上也常有許多女網友分享自己的案例及緩解的「小撇步」,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吧!生理痛五大症狀引共鳴 網友喊:下輩子不當女生!《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生理痛」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討論的5大生理痛症狀網路聲量排行,及暖心暖宮的行為有哪些呢?觀察網友熱議的生理痛症狀,發現「腹痛腹瀉」、「頭痛」……等身體上的疼痛備受討論,其中「腹痛腹瀉」更是許多女性網友的一大困擾。網友紛紛表示,「生理期我是會肚子痛,然後拉肚子。」、「我生理期會胃痛或脹氣也比較容易拉肚子。」可見不少女性受腹痛腹瀉所苦;而經期所引發的「頭痛」症狀也常讓女性網友大嘆:「月經來的頭痛是最痛苦的」、「下輩子我不要當女生!我在經期前中後頭痛欲裂週期性疼痛」,認為生理期間的頭痛症狀難以忍受。另一方面,除了身體上的疼痛外,「長痘痘」及「情緒不穩」也是女性生理期會遇到的症狀,像是日前有篇「生理期都會痘痘爆炸」的網路貼文真的說到女性的心坎裡,不少民眾紛紛附和,「我也是,而且都是大悶痘那種」、「我也是⋯超級困擾」……等。而「情緒不穩」的問題,也讓網友感同身受地說,「我情緒起伏會變大,一下哭一下笑一下不爽」、「生理期來都會莫名情緒化很容易哭」,紛紛表示自己在生理期期間的情緒容易變得敏感。男性諮詢生理期存活方法 網友首推小物暖心又暖宮許多女性在面臨經痛難耐時,都有些緊急緩和身體不適的妙招,如在「泡熱飲」的討論中,常見女性網友分享伴侶貼心準備一杯黑糖水、桂圓茶或是紅豆湯……等熱飲,不只暖宮也暖心。同時「穴道按摩」也是不少女性網友推薦的應急方法,如有網友就分享「經期我都會做針灸、穴道按摩」、「生理期腰跟下肢都很痠,我男友會幫按摩舒緩痠脹感」……等。此外,「止痛藥」也被許多人點名,不乏有「包包裡永遠備著止痛藥,因為不知道哪時候生理期會來,乾脆備著。」的留言建議。有趣的是,很多男性網友也會關注「既暖心又暖宮」的行為方法,像是近期有一篇「求救 生理期男友活下去的方法」貼文,引來許多網友迴響,大家紛紛推薦「暖宮貼!不用半夜一直起來換熱水袋真的超讚!」、「有些人用暖宮貼或是暖暖包貼在腹部會舒服點」,可見熱敷品也是女性生理期期間不可缺少的好物。生理痛是女性常見的婦科問題,難免會影響到生活作息及情緒狀態,男性朋友不妨備好黑糖塊在身邊,隨時都可為經歷生理痛的老婆、女朋友泡上一杯溫熱飲品,幫助女性緩解生理期帶來的煩躁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5-17 新聞.長期照護
老老照顧…70歲顧80歲 有愛扛不住
〈此專題為願景工程基金會及聯合報共同倡議〉光是替丈夫換衣服,就被抓得全身是傷,甚至濺血。身高僅一米五的她,無力攙扶失去肌力的丈夫,兩人因此受困二樓,踏不出家門。這樣的個案在偏鄉很多,「我們沒辦法苛求他們能照顧得多好。」七十歲潘玉嬌(化名)從睡夢驚醒,黑暗中一雙大手緊掐她脖子,她近乎窒息。使出全身力氣拳打腳踢總算掙脫,衝出房門打電話向女兒求救:「妳爸爸差點掐死我!」潘玉嬌照顧失智丈夫將滿三年,這場「驚魂記」發生後,才意識到獨力照顧的極限。夫發病 性格行為大變潘玉嬌回憶,丈夫陳耀祖(化名)八十歲發病那年,先是忘記自己說的話、找不到回家的路,接著性格大變。「他真的變成不一樣的人,我心裡很害怕。」潘玉嬌說,症狀嚴重時,陳耀祖終日將自己反鎖房內,堅持不開燈,不論誰靠近,他都一拳揮去。失智症患者不只是健忘,常會合併精神行為症狀,例如妄想、怪異舉止、睡眠障礙,這些症狀才是照顧者最大壓力來源。親戚以為性格反常的陳耀祖是被鬼附身,在兩老的公寓內貼滿符咒。符咒無法改善「老老照顧」處境。潘玉嬌光是替丈夫換衣服,就被抓得全身傷,甚至濺血。身高僅一米五的潘玉嬌無力攙扶失去肌力的丈夫,兩人因此踏不出家門,一起受困在老公寓二樓。在偏鄉 老顧老逾一半「這十年,我們很常碰到『老老照顧』的案例」,台東聖母醫院承辦居服業務,護理部主任蕭燕菁表示,台東偏鄉中壯年多半離鄉工作,超過一半的居服個案都是老老照顧,「我們沒辦法苛求高齡者把伴侶照顧得多好,他們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衛福部一○六年調查,全台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照顧者」比率高達三成七,其中近六成發生過失眠、痠痛、憂鬱症等情況;更有六成三長者「必須獨力照顧」親屬,無人可接手協助。蕭燕菁說,高齡者體力有限,搬動照顧對象時受傷、跌倒的風險較高。此外,高齡者記憶力較差,要記住翻身的技巧,或者「軟墊該如何擺位防止關節壓瘡」等繁瑣的照顧細節,相對困難。高齡照顧者不見得願意接受外界的協助,原因之一是「自己顧不用花錢」。目前低收入戶申請長照2.0服務,政府全額補助,但中低收入戶要自付全額的百分之五、一般戶則是百分之十六。沒收入 省錢不找幫手台北護理大學長照系教授陳正芬說,我們常以為「長照自負額」只是一點錢,就可為照顧者減壓;但研究發現,即使小錢的「自負額」,對窮人或生性儉省長者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負擔。再者,「喘息服務應從長照給付中獨立,改變核定方法,改以照顧者的需求為優先。」陳正芬表示,喘息服務是要讓照顧者喘息,應該視照顧者的狀況而定,但前長照2.0是以被照顧者的失能等級來評定時數,很不合理。老小孩 怒氣只對家人外地工作的女兒曾提議聘外籍看護照顧爸爸,但潘玉嬌極力反對:「你爸爸會打傷別人!」直到陳耀祖那夜掐住她的脖子,她終於願意放手,請來外籍看護。請看護後,潘玉嬌終於能出門運動、與朋友相聚;陳耀祖也不曾「攻擊看護」,原來陳耀祖的怒氣只發洩在最親近家人身上。「照顧者信任看護,壓力就一定能減輕」,蕭燕菁說,照顧者與看護建立關係過程中,能找回社交,並慢慢學會「放手」。※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延伸推薦: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
2022-05-16 新聞.長期照護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他們的負重前行,換得其他家庭成員的歲月靜好。只是當照顧壓力衝破臨界點,「死亡」是當下所能想到的解答,他們成了「照顧殺人」案件的凶手。「照顧殺人」現象是高齡台灣無法迴避的重中之重。願景工程基金會與聯合報長期關注台灣長照制度,今起一連四天推出「照顧殺人」專題,數位報導同步上線。長照法七年了 照顧悲劇持續發生昨天五月十五日是「長期照顧服務法」三讀七周年,當時我國成為亞洲首個將「照顧者」權益入法的國家。法中列出國家須提供照顧者「長照知識、技能訓練、喘息服務、情緒支持」等,以「提升家庭照顧者能力及其生活品質」。但記者統計十年來,每年都有約十件「照顧殺人案」,幾乎一個月就會發生一件;近三分之一的加害者都在殺人後選擇自殺。凶器除了刀具以外,還包括枕頭、熱水瓶、延長線等家用品,顯示照顧者動手那刻,手邊拿到什麼就用了,並非預謀,是壓力讓理智斷線。二○一八年「長照2.0」上路,照顧殺人案隔年下降,但悲劇仍持續發生,且有已使用2.0者仍行凶。疲累的照顧者 臉書透露「大家解脫」去年疫情正熾時,長輩優先打疫苗,家屬憂心副作用。在臉書的照顧社團中,疲累的照顧者寫著:「我要趕快推我媽去打,最好一針下去,大家解脫。」同是天涯「照顧」人,大家知道他是氣話,看來仍是驚心。為數件照顧殺人案辯護的法扶律師周信宏指出,被告常是承擔最多照顧責任的人,其他家人只偶爾探望,但是「悲劇發生,法律責任是最苦的人在扛」。悲劇到了法庭 看不到疊加的創傷「社會要怎麼支持真正盡心盡力的人,讓他們有喘息和求救的可能?」曾是照顧者的周信宏說,法官不會去問,一個七十歲老人如何帶八十歲的伴侶出門洗腎;照顧悲劇到了法庭,只看事件當下加害者是不是心神喪失、有無辨識行為與責任能力,很難看到整個照顧歷程中疊加的壓力與創傷。周信宏建議,應如同「金融法庭」、「智財法庭」,設立「照顧法庭」,讓法官對長照有一定的專業認知。當這個人走了 要找出制度缺什麼律師賴芳玉認為,比照「家事法庭」,由心理師、社工、律師等專家擔任「程序監理人」,協助評估家庭困境;也效法香港「死因法庭」,除了找出為何死亡的法律責任,更要「找出制度缺了什麼,讓這個人死了」。「長照2.0上路四年後,最需要補強的是重度照顧需求」,家庭照顧者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強調,殺人事件多發生在重度階段,現行長照2.0的居服或日照無法滿足兩小時翻身一次、插管等重癱病人的需求。「七級以上重度失能者,國家必須提供機構選項」,長照2.0居服每月最高補助三萬六千多元,若能再補幾千元,家庭就能負擔機構費用;目前政府針對機構服務,一年只補助六萬元,是長照2.0居服等最高補助的七分之一,太不公平,且對減輕重擔是杯水車薪。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延伸推薦: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
2022-05-15 養生.人生智慧
與老伴鬥嘴容易越吵越冒火!薇薇夫人: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老奸巨猾是成熟的智慧終於,熱得讓人絕望的酷夏還是過去了。傍晚散步時路上有了落葉,繽紛的色彩是屬於秋天的。我一路挑剔地拾寶,因為美麗的落葉太多了。忽然一陣微風經過,落葉微微波動,抬頭見一位高大挺拔白髮男士從旁走過,一位瘦小的銀髮女士加緊腳步趕上來捉住他的手,嬌嗔著:「總是走那麼快,散步嘛,又不是競走!」男士趕快挽著她,低頭看著身邊人笑著說:「沒辦法,腿太長了嘛。」喲!聽起來竟像是撒嬌呢。我望著他們的背影,覺得秋景更美了。 然而,老怨偶的故事聽得太多了,有的老夫婦起床就吵,直到晚上閉眼才閉嘴,反倒是坐上牌桌,可安靜幾小時。有的是敵對敵,有話透過子女傳;有的則是諜對諜,互不信任;有的一起散步,中間隔著「社交距離」;更有趣的是一對老夫妻同居一室,共用冰箱,上層擺丈夫的食物,下層則是妻子的。 在刻板的印象中女性似乎比較嘮叨,事實上在我活到這種年紀後,耳聞目見,很多老先生比老太太嘮叨。 ▌與老伴鬥嘴,愈搭理愈冒火 曾有一位比我年輕的朋友訴苦說實在受不了丈夫,一件事反反覆覆說個不停。她應對了五、六遍,對方還是不住口,最後就變成大吵一架。有次吵完後,她坐著生悶氣想著想著忽然笑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值得吵。以後丈夫嘮叨時她就不疼不癢地應一句「啊!真的呀!」再過一會兒一句「對呀!」然後「就是嘛」……同時她忙著自己的事,完全不受干擾,或是裝著沒聽到。奇怪的是有時對方根本也沒注意到她沒有回應,她才領悟到對方嘮叨時愈搭理愈冒火花,我笑她,妳學到老奸巨滑了,她說這叫「成熟的智慧」! 看過很多小說和戲劇,主題都是家庭和家人之間的真實故事。有次讀到一個年輕人和家人爭吵後說:「都是有這個要命的家!以後我絕不結婚不要家!」接著把背包往肩上一甩奪門而出。我忍不住笑了,只要有人類就不可能沒有家啊。大多數家庭都像棗核,兩頭尖中間大,老年的家庭幾乎都走到最後的尖頭了,還有老伴的也不多了,很多只剩一人頂在尖上。按人情來說,有老伴是幸運的,可是常聽獨身老太太說她現在最自在快樂。老夫妻真的問題多多,是不是像作家維吉妮亞.吳爾芙說的:「人類有一份尊嚴,一份孤寂,連夫妻之間都有一道溝。」如何讓這道溝不影響生活,恐怕不能用吵架,而要用成熟的智慧。▌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相處和諧甜蜜的老夫妻當然很多,〈白髮吟〉多美的歌。我也曾見一對銀髮伴侶手牽手邊走邊唱,也曾見一對老夫婦坐在路邊椅子上,先生用手輕撫妻子被風吹亂的髮絲。不曾深讀《詩經》的我,前些時候赫然發現常常用來形容幸福的一句祝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竟完全不是我以為的意思。「原話」出自《詩經〈北風‧擊鼓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說的是兩位年輕戰士出發時,牽手互相鼓勵,要撐到最後,活到變成白髮,很悲壯的。但我又咀嚼再三,婚姻家庭也是個小戰場,一對年輕人也要牽手互相鼓勵,活到變成白髮,不是嗎?那就要用成熟的智慧處理問題,因為這「戰場」又比上真的戰場複雜多了!大導演英格瑪.柏格曼說:「兩個人下地獄比獨自下地獄要好。」哈哈!請珍惜老伴! ※ 本文摘自《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作者:樂茝軍 (薇薇夫人)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2/03/30
-
2022-05-02 養生.人生智慧
50歲後還有慾望嗎?《慾望城市》作者離婚後重啟人生:無論幾歲,最好的支持永遠是她們
編按:知名小說與電視劇《慾望城市》描繪90年代紐約都會女子的戀愛與時尚生活,推出後紅遍全球。20年過去,原著作者也步入50後熟齡階段,她一度面臨失婚以及中年後的種種衝擊,卻也因此重新找到新的生活方式與自我,並寫下剖析熟齡世代感情生活與人生體會的全新作品。在創造了那個充滿迷人友情、戀愛還有數不清的華服與高跟鞋的世界後,《慾望城市》的作者坎蒂絲.布希奈兒(Candace Bushnell)在2019年推出了新書《城市裡還有慾望嗎?》(Is There Still Sex in the City?),探討20年前的花樣女子們,在步入熟齡後,面對種種年齡與人生階段轉換帶來的變化。書中描寫的人物不是讀者們熟悉的曼哈頓閨蜜4人組,而是另外一群不同世代的50後女性們。坎蒂絲打趣地說,「書裡充滿了瘋狂而可愛的中年女子」:單身、離婚或是喪偶的她們在交友軟體上認識異性,或是參加聯誼派對──其中不少情節來自她和身邊朋友的真實經歷。她提出了如此疑問:如果單身、熟齡女子這些關鍵字會引發焦慮,那為什麼女人們在步入結婚禮堂、養兒育女之後,卻發現更多難題?熟齡單身女性的難題:我到底該和幾歲的人談戀愛,才不會太詭異?延續《慾望城市》中幽默而犀利的風格,坎蒂絲在這本新書中寫下熟齡世代女性面對戀愛與人生各面向的獨到見解,書中充滿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金句:「在變老過程所有大大小小的挫敗中,最可怕的一項就是發現自己已經從追求戀情的心境,被逼得轉移到只追求有人陪伴的境界。戀情意味著動態的關係,兩人會一起完成某件事。陪伴則相反,兩人主要只是坐在那,和對方共處一室。」「某個年紀後的交友約會,不是為了創造生命而在一起。來到這年紀的人們早已有了自己的生命——小孩、前夫前妻、父母或工作——所以在這個階段,男女關係只是為了豐富你的生命。這使我想起我們20、30歲時總喋喋不休強調的理論:男女關係應是你生命蛋糕上的糖霜,而非生命本身。」坎蒂絲說,熟齡女性處於單身狀態的原因比年輕時更複雜,在尋找伴侶時所要考慮的狀況也更多,包括「我到底該跟什麼年紀的男人談戀愛,才不會太詭異」,或是「我應該把條件放得多寬,才不會被認為是個眼高於頂的難搞女人。」53歲離婚後,目前單身的她,也大方坦白自己會使用交友軟體尋找約會對象,「雖然在系統的配對機制下,你的對象年齡也有一定限制。但我得說,來自年輕男性的邀請,比我同齡甚至年長的男性要來得更多,顯然他們更不在意比跟自己年紀大的女性約會。」伴侶與親友的離開 暫離大城市開啟踏實新生活坎蒂絲在43歲時和比她小10 歲的芭蕾舞演員查爾斯.阿斯加德(Charles Askegard)結婚,10年後因為丈夫外遇而離婚。這也促使她決定離開紐約搬到郊區,告別過去開始新生活。曾擔任雜誌專欄作家的她,經常被認為是「真人版凱莉」,《慾望城市》中的情節也有某部分是本人真實體驗。但遠離了五光十色的大都會,坎蒂絲的生活變得單純而自在,平時她喜歡在家種菜、做瑜珈或搖呼拉圈,並且每天遛狗1萬6千步以維持身材。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她也經歷了父親過世、好友輕生的悲傷,離開城市度過的這一段自在的單身時光,讓她的生活重新獲得整理和安頓,也更了解自己想要什麼。談到年齡所帶來的變化時,她有感而發的說:「當你達到生活的某個階段,你會自然開始放慢腳步,花更多時間和朋友在一起;但同時,我們也可能面臨離婚、憂鬱、失業或健康問題,或是某些人事物的失去——親人的死亡、孩子的離家等等。」人到中年,難免要會遭逢一些混亂。坎蒂絲說,自己並不後悔沒有孩子,「對我來說,這是我認為最適合的選擇。我熱愛我的生活,是否結婚、生育,兩者都是可行的選擇,我們只需接受這一點:某種選擇不一定比另一個好,而只有是否適合自己的差別。」無論幾歲 閨蜜永遠是最好的人生伴侶坎蒂絲也認為,從自己30多歲時寫了《慾望都市》以來,自己和周圍的環境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女性在30歲、40歲的階段都經歷了不同的過渡時期,30歲時我們急於確立自己或是擁有事業、家庭,40歲後我們急於在這個園地中前進、拚搏,但到了50歲的人生後半,女性來到了一個可以更專注於自己的時期。」「那時候我很難想像50歲後的女性單身會是什麼樣子,如今我自己也進入這樣的未知領域,但無論是30歲或50歲,閨蜜們永遠是最好的支持,幫助我們度過這些起伏不定的時刻。」她說。「在真實人生中,即使找到了想要的幸福,也不一定意味著你會永遠擁有它。而為了接近這個理想,我們需要不時調整自我。」不只是坎蒂絲自己,她在真實世界中的夏洛特、米蘭達和莎曼珊等好友們,也有不少人像她一樣再度單身,但選擇搬到郊區開始了新的生活、花更多時間與自己和真正重要的人們相處。這恰巧證明了她的小說裡一個歷久不衰的論點-友誼永遠是人生中最偉大的愛情故事。資料提供/Salon、FashionweekDaily、Publisherweekly、MSNBC原文:50後,還有慾望嗎?《慾望城市》作者離婚後重啟人生:無論幾歲,閨蜜永遠是最好的支持
-
2022-04-13 性愛.性病防治
維持單一性伴侶很難 打疫苗始能有效避免感染HPV病毒
男女接種HPV疫苗已是趨勢,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9至14歲是接種該疫苗的最佳時間點,可讓孩子擁有更佳的保護力,降低子宮頸癌、口咽癌、外陰癌、陰道癌、肛門癌等罹癌風險,並免除菜花威脅。統計顯示,台灣口咽癌患者逐年增加,且以男性為主,醫界認為,與上消化道組織黏膜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黃立民表示,傳統認為HPV與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等婦癌有關,但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感染HPV,還將引發口咽癌、口腔癌、頭頸癌,以及肛門癌。美國研究發現,在1999至2015年間,因HPV導致的男性口咽癌個案人數上升超過一倍,每10萬人男性個案數,已超越子宮頸癌患者,黃立民說,「台灣也是如此,頭頸癌新增個案同樣逐年增加。」黃立民指出,在歐美國家,HPV被視為一種性傳染疾病,且感染途徑相當多元,不管男生女生都可能被感染,研究顯示,每個人一生中感染HPV機率高達八成四。如何有效預防感染HPV?黃立民說,「性行為愈單純愈好」,維持單一性伴侶,不過,這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似乎有一定難度,何況自己擁有單一性伴侶,但難以掌握另一半是否也是如此忠貞。「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即是接種HPV疫苗。」黃立民表示,在尚未發生性行為之前接種疫苗,可以獲得較佳的保護力。世界衛生組織建議,9至14歲青少年接種HPV疫苗,藉此降低罹患菜花、子宮頸癌、肛門癌,以及口咽癌等機率,家長應及早做準備,當作是送給孩子的成年禮。全球新冠疫情嚴峻,如只打兩劑疫苗,幾個月後保護力明顯變差,增加感染及重症、死亡風險。黃立民表示,與新冠疫苗相比,HPV疫苗效價濃度可以維持很久,甚至可長達十年以上的時間。黃立民表示,衛福部國健署已提供公費接種HPV疫苗,所有國一女生均能免費接種兩劑,站在公衛角度,建議國中男生自費接種疫苗,在青少年時期完成疫苗接種,擁有更好的保護力,免於HPV相關疾病的侵害。
-
2022-04-11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癌症預後佳 癌友重建性自尊得性福
癌症希望基金會特約心理師、慈恩心理治療所所長邱似齡今在聯合報舉辦的2022癌症高峰論壇上指出,癌友治療後進入復原期就可恢復性生活,並透過道具、潤滑油及姿勢調整等方法,由性溝通來重建性自尊。 邱似齡指出,十年前她的第一份工作在醫院擔任安寧心理師,當她年紀輕進入職場就受到很大震憾,就是面臨生離死別!但令她好奇的是,「還有家屬和病人來問我,在這個時期,我如何和生病的先生和太太發生性行為?」邱似齡觀察到,多數男性患者仍積極想有性行為,女病人此時期大多想放棄。當時他們問邱似齡該怎麼辦?十年後邱成為性諮商師,可提供建議給癌友。邱似齡說,癌症治療經歷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也許部分器官必須切除,術後造成傷口疼痛,身體姿勢、肌力都有改變;或治療時影響血管流量;有人因女性因荷爾蒙治療而造成陰道乾澀或性交疼痛;大腸癌病友則因腸造口可能有氣味而影響性行為時的心情。癌症會有死亡威脅,但隨著醫學進步,癌症存活率好。邱似齡發現,現在有些癌友只有廿、卅歲,因此癌友的家庭關係、甚至是親密關係,都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回到現實的生活裡,癌友也會遇到擔心癌症復發?到底要觀察多久?身體好像和以前不一樣了?角色可能也不一樣了,不再是一家之主?或眼睛看得到的身體器官被切除,像是乳房切除造成身體意像的失落,我不再有女人味了?會不會被嫌棄?也擔心伴侶往外發展,或是質疑病人需要休息康復,發生性行為有這麼重要嗎?邱似齡表示,這時癌友會啟動兩種不安全的依附模式,包括緊迫盯人或完全放棄性行為。癌友的性心理產生什麼影響?邱似齡說,男病友若因手術造成勃起功能障礙,會衝擊男性的性自尊;女病友會認為自己變殘缺,自我概念低落,抗拒發生性行為,例如「怕看到自己身體,把整個房間弄黑,或乳房即使重建,摸起來也不一樣了,」即使答應和先生進行性行為,也不是那麼自然舒服。邱似齡說,癌友的性福需要調整,並不是沒有方法,可以有姿勢調整,避免傷口疼痛,一般性交姿勢大多男上女下,坊間有些書可以參考,可以用省力姿勢從事性行為,避免傷口的拉扯和疼痛,大家要諮詢醫師,進入復原期就可以開始性生活,婦癌醫師也建議病友可以做陰道雷射。癌友可能因為治療而性欲降低,邱似齡說,其實現在性輔助小道具做得很可愛,好比女性自慰棒、男性的飛機杯,觸感舒服,也可以用手交、口交做為前戲,大腦也是重要性器官,從大腦提升性欲便可重拾美好性生活。有的癌友擔心潤滑液有荷爾蒙成分而改用天然油品,邱似齡不建議使用天然油品像橄欖油等,她提醒可用無色的水性潤滑油,做會陰按摩或抹在男性器官上。
-
2022-04-0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當您失去老伴之後
【編者按】本週邀請三位文學藝術非常有造詣的醫師與音樂家分享他們如何在老、病、死的考驗下撥雲見日。一位精神科教授深信寫出不愉快的經驗有助於症狀的減低,而以自己因為「慢性腦膜下血腫」住院、開刀的經驗,娓娓道出身為病人的各種感受與反思,「化為較有頭緒的故事,讓自己無需怨天尤人」;一位神經科教授在罹患新冠病毒感染之後,在絕對的社交隔離期間心煩氣躁,卻在機緣巧合的網路搜尋,瀏覽各種文藝訊息,緩解心中的不如意,「發現藝術創作欣賞,讓我知道半空,但我選擇熱愛半滿的一面」;一位音樂大師在同為音樂人的終生伴侶過世後,更忙於各種音樂活動,而領悟「內人會希望在她走後,我不因此而沮喪,能夠照樣工作,她尤其會希望,我的餘生能過得有意義,能把所學所知,傳諸後起之秀,用我們累積的生活知識與經驗,進一步造福社會人群。或許這就是失去老伴之後,我們所應省思與實踐的生命旅程」。【醫病平台/寫作有益健康!精神科教授把自身醫病過程化為有頭緒的故事,讓自己無需怨天尤人】【醫病平台/醫病平台/緩解病痛:杯子半滿】「期待白頭偕老的夫妻,終究得須面對一人先走,一人留下來的現實。」這話聽起來很平常,但當事情臨頭時,我們才知道這確是生命旅程中的一大考驗。這種生離死別,即使我們已年過八十,它依然重擊我們的心靈。內人離開我們已四個多月,一開始,我和孩子在急忙處理喪事,幾乎沒暇顧及憂傷,但事情做完後,靜下心來,你才會發覺,你的身邊真的少掉了一個至親的人,尤其當你凝視著她的骨灰罈,孤零零地擺在靈塔上的時候,一些雜亂且未經梳理的思緒,就會一下子湧上心頭。這時我才了解,為何有些未亡人,會把丈夫或妻子的骨灰罈放在家裡,甚至置於自己的床櫃之上。我也曾經想過,要帶著內人骨灰甕,駕車沿海繞台一週,作為兩人一起最後的一趟旅行,但那天的追思行程緊湊,火葬後直接帶到晉塔儀式,這使我預想中,環島同遊的計劃無法實現,最後就改只在日光苑的枯山水管風琴廳堂,舉行了一場莊敬肅穆的緬懷音樂會。回想在內人住院的最後,我跟孩子向醫生說,決定內人不插管,也不進加護病房,這樣在那最終的時刻到來時,我們可以陪伴在她身邊,我跟兒子握著內人腫如壽桃的雙手,感覺到她的手心還是十分溫暖,想著,如果我們一放手,明天她就會被推進在冷凍的冰庫裡,想到這一點,就更難以割捨,甚至慶幸還能多擁有她一天,這是家人的貪戀,致使我們無法感知病人多待一天,她就須要強忍著多少的折磨。而其實我們所祈求的,只是想在這個艱難的時刻,讓內人不覺孤單,尤其在她踏上那擺渡冥河的小舟時,她雙手能有我們扶持,而更俱有安全感。我想到陪伴我們,和支持內人與病魔奮戰的醫護人員,他們能照顧個別的病家,更能構築整個國家的防疫工程。我感佩我們的醫護人員,即使我不叫他們做護國神山,也要說,他們是守護台灣生命力與國力的定海神針。內人離去,留給了我一種寧靜與孤獨的時空,但我似乎有著快速衰老的感覺。這讓我意識到,過去的這段日子,原來不是我在照顧她,而是她在支撐著我。她是真正的強者,這十年來,她與病魔纏鬥,就像羅馬競技場上的勇士(Gladiator),遍體鱗傷,仍然奮戰不懈,從不退怯!而越接近生命終點,她整個人越發祥和,她會感謝醫師,還不時讚美照顧她的護理師說,她們長得很漂亮。女兒從日本趕回來那段時間,我讓她們母女安靜交談。臨別的最後一刻,內人躺在病床上端詳著小女,也是說了一句:「妳長得很美! 」 一個母親讚美女兒也讚美自己。她在逐漸枯萎的生命中,舉目之下一切都是祥和,甚至連她顯現給我們的死亡,都是如此的美好。當一個人失去老伴,就像是你遲緩了一步,看著她搭乘早一台的捷運先走了,在月臺上,我望著她的列車尾燈沒入在黑暗的隧道中,心中難免悵然,但沒關係,下班列車馬上就到,我們會在終點站重逢!但在下一班列車到來之前,你要作的功課還是得要完成。在內人離開我們的前後,我指揮了「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音樂會的合唱,還有耶誕的音樂會,以及為「單親與未婚媽媽基金會」而唱的慈善歌劇公演,這些我都照常舉行和籌劃。或許有人認為,我是以演出來鎮定心緒和排解憂愁。事實不然。我的結論是:「我認為內人會希望在她走後,我不因此而沮喪,能夠照樣工作,她尤其會希望,我的餘生能過得有意義,能把所學所知,傳諸後起之秀,用我們累積的生活知識與經驗,進一步造福社會人群。或許這就是失去老伴之後,我們所應省思與實踐的生命旅程。」
-
2022-03-30 性愛.愛情診療室
「你是我碰過最優秀的人,我怕失去你」…恐怖情人不一定會打人,心理師教你看懂隱藏訊息
「我男朋友只是講話難聽,但他不會打我!」「我老公在外面工作很辛苦,說話大聲一點很正常」,你是否也曾有過這些想法,或常聽見類似話語出現在與親友的對話中?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提醒,所謂的家庭暴力及親密關係暴力,並非單指肢體暴力,有許多人可能正在經歷長期言語霸凌或精神壓迫這些暴力行為而不自覺。 以「關心」來包裝 精神壓迫常有意無意被忽略不像肢體暴力可以驗傷、有明顯證據,語言霸凌及精神壓迫不易驗傷,且在報案或提告時若未提供有系統性的蒐證,可能反遇上更多困難。再加上社會文化常常「勸和不勸離」,使受暴者有相當高比例去合理化對方的言語及精神暴力行為,也因此常未被察覺或被忽略。胡延薇分享,不管是家暴或親密關係暴力,受暴者常因對方是親近的人,而去說服自己接受對方已透露的「隱藏訊息」,例如:需時時報備自己的行蹤、跟誰見面等資訊。而初期施暴者常以「關心」作為藉口,或用「你是我碰過最優秀的人,我怕失去你」等話語來讓受害方卸下心防,進而忽略掉對方已展現的強烈控制慾。另外還有安全感、信任感及同理心缺乏等,受暴者持續隱忍,直到精神上無法負荷向對方提出時,對方一句:「為什麼過去可以現在卻不行?」反而會讓受害者更加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不離開or離不開 長期關係不正常恐致憂鬱有的人會好奇,關係不正常為什麼還不提分手?胡延薇解釋,首先要看受暴者自己有沒有意識到,有意識到的人通常可分成兩類:一是已結婚、有小孩,有親情、愛情的牽絆,希望能夠保有家庭完整性,或擔心通報後對施暴者不利,因此選擇隱忍。另外如果對方是家中經濟主要來源者,也可能成為受害者隱忍的因素;二是未結婚的情侶,通常初期都會將愛情放在首位,期待能用愛來感化對方。而有些個案是礙於面子問題,不想讓別人認為自己眼光不好,因此選擇隱忍,導致演變成「歹戲拖棚」的局面。若沒有意識到自己正處於不正常的關係,胡延薇指出,這類受暴者通常要到情緒已受影響,例如要與施暴者見面就會開始緊張,或出現冒冷汗、心悸、緊張、睡眠障礙等焦慮反應且越來越明顯,才會察覺不對勁。其中,少數人即使出現類似情形,也不會跟旁人求救,仍持續合理化施暴者的行為,進而惡化成憂鬱傾向。暴力行為前、中、後 受暴者「這幾點」自保如果已知對方曾有過暴力行為或暴力傾向,胡延薇強調,由言語、精神暴力演變成肢體暴力也不無可能,因此「自保」相當重要,平時可視個人情形培養下列習慣或做自我演練:(1)如何察覺對方情緒並停止持續激怒對方。(2)若有肢體上的衝突,要保護哪些身體重要部位。(3)設想如何在安全情形下錄音、錄影存證。(4)注意到快起爭執時,盡量讓自己處在周邊有人的狀態。(5)當發現對方情緒極度憤怒,可以多表現出「我是關心你的伴侶,是願意同理你的焦慮和委屈的人」,避免評論對方的想法是對或錯。(6)重新審視自己溝通方式是否適當,是否常出現攻擊性言語,因情侶或夫妻來自不同的成長環境,說話的習慣與方式本就不大相同,因此雙方磨合出適合的對話方式,也是經營親密關係的關鍵。(7)將婦幼防暴專線,社政、警政等求救電話設為方便施打。(8)讓周邊親密好友或可信任的人了解狀況,互相約定救命訊號,適時求救。(9)切記「遠水救不了近火」,也建議向距離較近的社區鄰里長求助,萬一發生什麼突發狀況才能及時求救。胡延薇提醒,受暴者長期壟罩在暴力環境,常常即便離開了該環境,仍會遺留下大大小小的心理創傷,如果已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可以藉由心理諮商或是創傷治療協助調整。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受暴者會因過去受到的言語霸凌、精神壓迫,感受到強烈「罪惡感」或對人的「不信任感」,這些都需要及早評估介入,以免發展成心理方面的問題。
-
2022-03-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緩解病痛:杯子半滿
【編者按】本週邀請三位文學藝術非常有造詣的醫師與音樂家分享他們如何在老、病、死的考驗下撥雲見日。一位精神科教授深信寫出不愉快的經驗有助於症狀的減低,而以自己因為「慢性腦膜下血腫」住院、開刀的經驗,娓娓道出身為病人的各種感受與反思,「化為較有頭緒的故事,讓自己無需怨天尤人」;一位神經科教授在罹患新冠病毒感染之後,在絕對的社交隔離期間心煩氣躁,卻在機緣巧合的網路搜尋,瀏覽各種文藝訊息,緩解心中的不如意,「發現藝術創作欣賞,讓我知道半空,但我選擇熱愛半滿的一面」;一位音樂大師在同為音樂人的終生伴侶過世後,更忙於各種音樂活動,而領悟「內人會希望在她走後,我不因此而沮喪,能夠照樣工作,她尤其會希望,我的餘生能過得有意義,能把所學所知,傳諸後起之秀,用我們累積的生活知識與經驗,進一步造福社會人群。或許這就是失去老伴之後,我們所應省思與實踐的生命旅程」。【醫病平台/寫作有益健康!精神科教授把自身醫病過程化為有頭緒的故事,讓自己無需怨天尤人】【醫病平台/醫病平台/當您失去老伴之後】生活就像扭曲的榛枝,彎上彎下,難以預料。病人求治,往往以為醫生能醫好我的病,自己不會有問題。然而,都是人,誰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我曾想站在醫生的立場,寫出他們會如何面對病痛生死。但因為答案很簡單,所以就暫擱一邊:「醫生是人,解決方法也是因人而異。」我很幸運,這些年來,每天常離不開醫院,但從來沒住過院。幾十年來,體驗不少病人經歷的悲歡苦樂。自己的一些長期疾患也不算什麼,每天服些藥,和一些病人一樣,不太樂意,但也不掛在心上。冠狀病毒爆發初期,我參與CAIPA籌集個人防護裝備給醫療工作人員,知道他們和在前線作戰的士兵一樣,職責所在,會盡力而為。沒想到自己卻很早就感染到病毒。那時人心惶惶,每天都有那麼多人因冠狀病毒而死。那我也會那樣嗎? (詳見 2020/4/13 醫病平台:我也感染冠狀病毒了!小心,誰都會感染冠狀病毒)好在常和病人討論,瞭解「杯子都是半滿,不是半空」。那麼自己有97%的存活率,又何必執著於3%的死亡可能呢?和大家一樣,絕對的社交隔離期間一久,心很煩!不過也因此有很多時間上互聯網,瀏覽許多現在與過去的記錄。不必親自到圖書館去查,就馬上可以從網絡上得到要找的信息。就像要在機緣巧合(Serendipidy)博客中,我想表達一些意外的機緣。網絡往往帶來許多的驚喜,從古人留下的記錄,我們可以知道他們經歷的病痛不如意, 他們的解讀和應對。例如網絡上我一再看到蘇軾的影子,從蔣勳、意公子、百家講壇等等的視野,體驗出蘇軾種種的不如意、他的超脫、他如何應對。當然他處在不同的時代和環境,跟我們一樣,他不是全部都做得對、處理得好。我也意外的在澳洲網絡上結識蕭耀漢。他用隸書寫宋邵雍詩【人生一世吟】,讓我得知這一千多年前邵雍寫下的規勸:「如何不喜歡, 強自生憔悴。」讓我們開解。從這個角度來看,冠狀病毒的社交隔離也是個變相的祝福,所以心就能不煩而高興。看到的不如意事,經年累積越來越多。例如「今天如果在烏克蘭,我會怎樣?」我參寫過幾篇親身體驗及解除了的動物逆境,如「 一隻小土撥鼠緊依在泳池的浮標上,命在旦夕。」 「紅千層花樹的葉叢裡有隻被線困綁著的小鳥在哀叫。」有時,真的身不由己,不能預料何時會處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但是,「每個人,不同時候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網把我們從不同的困境救出來。這些網,可大可小。有時是父母,朋友,或者是老師的教導、鼓勵。有時很巧,像我這片網,適時的給土撥鼠一臂之力。網有時只是一句話、一個手勢。施(安全)網的人也許無心,受益的,也不一定知道……」這幾篇被歐銀釧在「天人菊寫作班」引用,想不到竟得到學員們的共鳴。常常在自己不如意的時候,想到上面那些,心情就能開解。「那麼大的事,都能解決。我這點算得怎麼?讓我好好去面對吧!」我越來越喜歡讀紐約時報上的訃告,知道某人如何過他、她的一生,如何渡過許許多多的考驗。他們能,那麼,我們也能。友人要我寫下如何以藝術創作與欣賞來緩解心中的不如意。這是個艱難但也簡單的題目。網絡上都是緩解我心的例子:用正向的解讀,杯子都是半滿,榛枝扭曲都是向上的。不如意,是給我們解決困難的考驗。不是嗎?「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事情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當代醫學的傳奇」不就是運範所謂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嗎?我們身邊都有大大小小的美好,又何必因為執著於瑕疵,就視而不見呢?藝術創作欣賞,讓我知道半空,但我選擇熱愛半滿的一面。
-
2022-03-2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寫作有益健康!精神科教授把自身醫病過程化為有頭緒的故事,讓自己無需怨天尤人
【編者按】本週邀請三位文學藝術非常有造詣的醫師與音樂家分享他們如何在老、病、死的考驗下撥雲見日。一位精神科教授深信寫出不愉快的經驗有助於症狀的減低,而以自己因為「慢性腦膜下血腫」住院、開刀的經驗,娓娓道出身為病人的各種感受與反思,「化為較有頭緒的故事,讓自己無需怨天尤人」;一位神經科教授在罹患新冠病毒感染之後,在絕對的社交隔離期間心煩氣躁,卻在機緣巧合的網路搜尋,瀏覽各種文藝訊息,緩解心中的不如意,「發現藝術創作欣賞,讓我知道半空,但我選擇熱愛半滿的一面」;一位音樂大師在同為音樂人的終生伴侶過世後,更忙於各種音樂活動,而領悟「內人會希望在她走後,我不因此而沮喪,能夠照樣工作,她尤其會希望,我的餘生能過得有意義,能把所學所知,傳諸後起之秀,用我們累積的生活知識與經驗,進一步造福社會人群。或許這就是失去老伴之後,我們所應省思與實踐的生命旅程」。【醫病平台/醫病平台/當您失去老伴之後】【醫病平台/醫病平台/緩解病痛:杯子半滿】三十多年前我曾應洛杉磯台美人筆會之請,討論「為什麼寫作有益健康」。書寫無關名利,而是個人因應人生不時需要面對的種種挫折時的有效工具。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但這「幾希」之中,最重要的,還並不只是他老人家念茲在茲的「仁義」,而是不分賢愚都時時掛在心頭的「為什麼」。這個疑問,在諸事平順時,或許還不常浮現,一旦面對危機,就無由逃避。為了試圖回答這個看似單純的問題,我們不得不去追朔事情的來龍去脈,整理頭緒,釐清因果關係。如果因此而能編織出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我們也就比較能覺得安心,覺得不管世事如何紛擾雜亂、許多發生在我們周遭,或我們身上,出乎意料的災難、病痛,或都事出有因,我們到底還是活在一個理應有其秩序的世界。也正因如此,我們的先人,無分歐亞美澳,都遺留下無數的敘事性的石洞壁畫,詩歌、戲曲、神話。我們從來都愛聽故事、愛說故事、需要故事。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古人發明文字吧。有了文字,故事就更可以代代相傳、四向傳播,「傳道解惑」、安頓人心。面對困難與不安,不知何以應付時,如果能夠把心裡的感覺、思緒講出來、寫出來,一方面可以與人分享而比較不覺孤單無助,同時也由此有機會去比較客觀地評估情況,既不逃避,也不過度反應。除此之外,寫作(與其他類似的表達方式)也可能對身體的生理功能有直接的影響。近年許多研究顯示,高血壓、氣喘、關節炎等等問題的患者,在寫出他們過去任何不愉快的經驗後,症狀往往明顯減低。其他學者也發現,大一新生如有機會在課堂上寫出他們任何痛苦的回憶,他們的免疫力會明顯提升,此後一年因傷風感冒等而就醫的次數也跟著減少。寫到這裡,我想不妨分享我最近因「慢性腦膜下血腫」住院的經歷。幸而「死裡逃生」,沒想到出院後急著要做的,就是要把這次生病與住院的經歷寫下來。寫完重讀,發現這短文的確與「為什麼」有關。回頭細想,這場「橫禍」的源頭,應是住院十星期前半夜在浴室跌倒撞到頭,而之所以會跌倒,則應與長期失眠而多吃了安眠藥有關。如今痛定思痛、「亡羊補牢」,唯有痛下決心,尊重大腦的韻律脾性,不再走捷徑把它(祂?)當成可以隨意開關的機器。至於撞在左邊為什麼血腫卻在右邊,就只有歸諸機率,同時也感謝腦膜上下那麼多血管都撐住了,只裂開一個地方。雖然前此因爲置換髖關節、修補疝氣、盲腸炎等,曾與醫院打過交道,大抵時間短暫,又因早有心理準備,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此次事出突然,幾天之內,經歷急診處、影像攝影、手術房、恢復室、加護病房、一般病房到出院,從不知道問題的根源到等待手術、擔心手術的成敗、擔心開刀的後遺症,每一個環節都可能錯、沒有人能給你確切的解釋,更遑論保證。到此也才暸解,作為一個病患,是如何地無助、無奈。「為什麼還需要導尿管?為什麼全身上下,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管子?為什麼無分晝夜,每小時要被叫醒,查驗『今夕何夕』,我到底知不知道我在哪裡?為何在這裡?」 「手腳會不會麻,有沒有力氣?可以用手指碰自己的鼻子嗎?」作為一個學醫的人,我當然暸解這查驗都是需要的。但是每小時來一次、週而復始,還有入眠的可能嗎?醫院當然不是睡覺休息的地方。可笑的是,大半生與醫療場所打交道的我,直到這時才知道這個道理。加護病房設備齊全,處處是不知名(也看不到)的儀器,交替作響。響聲來時擔心,忽然不響時,更是擔心。「有任何疑問時,儘管叫我們,隨叫隨到」親切的護士如是說。但是呼叫器在哪裡?它早已神不知、鬼不覺地溜下床或躲到被窩裡去了。如果不自覺地離床去找,就馬上驚動大隊人馬。「你絕不能下床!如果再不聽話,我們只好把你綁起來。」這樣的話,我以前也曾對病人說過,沒想到現在應驗在自己身上了。直到快出院時,我才發現床旁不止有呼叫器,還有電視遙控器、電話線及調節病床頭尾高低的控制器。電話除了可與家人通話外,還可以用來點餐。電視遙控器除了用來挑選電視、電影之外,還讓你能找到醫院首頁、種種應用病房設施的資料及與個人的病況及治療應注意的種種資料。「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呢?」不過更有可能的是,醫護人員早已善盡告知的職責,不過由於出入院時的慌亂、注意力的不集中及手術後麻醉劑的殘留作用,讓我把這些基本資料都忘得一乾二凈。不過最讓我揪心的則是直到住院的最後一天,我才發現我頭上還有一個管子引流血腫移除後殘存的液體,滴入放在頸旁的液袋。我一時慌張了起來,想像這幾晚睡時壓到這液袋,阻擋引流的可能。這時主刀的神經外科醫生剛好來查房,看了一眼,說「是時候了」,一瞬間就把管子拔了出來。既然專家認為這引流管已經善盡其功能,我也就不再需要去擔心它了。手術後至今已四個多月,沒有再出現症狀,應不致再出血。逃過一劫、驚魂甫定,急著要把罹病及治療的始末書寫出來,應有助於把這場無端的「災難」化為較有頭緒的故事,讓自己無需「怨天尤人」,也讓許多關心我的親人友人,不至於太為我擔心。
-
2022-03-27 醫療.巴金森病
好好治療巴金森 壽命與一般人無異
巴金森氏症剛開始被發現的時候,被視為一種導致年長者動作緩慢的疾病,兩百多年過去,科學家發現巴金森氏症並非年長者的專利,症狀除了動作障礙,還有其他不容易分辨的非典型症狀。巴金森氏症病程可長達20年以上,只要接受治療,病友的平均壽命不比一般人短,若能具備正確的知識、獲得良好的照顧,可以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非典型巴金森病友問題更複雜,更難診斷。台大醫院神經部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治醫師戴春暉表示,巴金森氏症有很多種分類方式,第一種是用症狀分為「典型」和「非典型」。典型病友發病之初,主要症狀侷限在靜止型顫抖、僵硬、動作遲緩,通常要等病程發展十年以上,才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問題。不過,大約有15%巴金森氏症病友屬於非典型,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例如,有些人在巴金森氏症發病第一年就併發失智症;有些人除了巴金森氏症主症狀之外,會出現小腦退化引起的步態失調、自律神經功能異常、嚴重便祕、排尿困難、血壓不穩定。戴春暉表示,非典型有六種,其中四種比較常見,兩種比較少見,共同點是問題更複雜、更不容易診斷。九成病友是年長型,約一成是年輕型,通常有家族史。除了用症狀分,也可以用發病年齡分。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政霖表示,九成巴金森氏症病友都是年長型,只有大約一成是年輕型,通常都有家族史。年輕的定義在文獻中有不同的切分點,有的定義為40歲以下,有的是50歲以下。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也逐漸了解有某些基因可能與疾病進展速度較快有關,另外一些基因則是對藥物的反應較佳。戴春暉表示,巴金森氏症依照嚴重程度,可將病程分為五期,第一期症狀僅發生在單側;第二期症狀出現於雙側;第三期症狀發生在雙側,且軀幹平衡反射能力變差,行走時容易重心不穩,影響日常生活;第四期行動困難;到了第五期,患者無法行走,需仰賴輪椅或終日臥床。病程分為五期,通常在第二、三期停留時間較長。「我們看巴金森氏症的醫師,都覺得自己在跟病友一起變老,因為每個病友都會跟我們很久。」戴春暉表示,巴金森氏症的好發年齡平均在62歲,在有治療的情況下,病程可以長達20到25年,每一期大約是3到5年,但通常第二、三期會停留比較久的時間,到了第四期以後又進展比較快速。戴春暉表示,這是因為到了第四期以後,病友往往年紀大了,身體較虛弱,加上走路不方便、活動力下降、需要照顧的程度上升,發生跌倒意外、併發肺炎的風險也提高,所以病程會推進地快一些。戴春暉會算給病友聽,平均62歲發病,好好接受治療,之後還有20到25年,病友的平均壽命並沒有比一般人短,有正確的知識、良好的照顧,可以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注意是否有便祕、嗅覺喪失,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該怎麼留意巴金森氏症的早期症狀?李政霖表示,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容易察覺,特別是有些病友在手抖、動作慢、肢體僵硬發生之前,就有便祕、嗅覺喪失,以及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REM behavior disorder ,RBD)等非典型症狀。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的特色為常作惡夢、熟睡時腦部無法抑制肌肉張力,無意識地拳打腳踢,同眠的伴侶應提高警覺,提醒及早就醫。預防巴金森氏症減少接觸毒物 避免高壓生活要預防巴金森氏症的發生,戴春暉建議,可以從避免接觸危害物質、保持健康習慣、避免長時間壓力或過度工作做起。許多農民常會接觸到的殺蟲劑、焊接工作時可能接觸到的重金屬(錳),含有重金屬的地下水,都是危險因子。戴春暉多年臨床工作,看過許多病友是在一個很大的壓力事件後發病,可見高強度的壓力或許也是誘發因子,因此他建議避免長時間壓力和過度工作。最後是要保持身體健康、規律運動,因為巴金森氏症是運動神經系統退化的疾病,若能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也有助於預防巴金森氏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2-03-21 養生.人生智慧
相愛容易分手難!家事律師吳孟玲:當婚姻無法善終,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
編按:當一段感情無法善終,下一步該怎麼走?資深家事律師吳孟玲,在執業生涯中看過不少有如8點檔劇情的家事案件:家暴、外遇、詐騙……。若分手過程處理不當,很可能會使傷害擴大。想斷捨離孽緣,該做哪些法律、財務和心理上的準備?近來,只要談及親密關係議題,坊間流傳一種常見說法:「婚姻問題一律建議離婚,感情問題一律建議分手。」然而,現實生活中,深陷關係泥沼的男女,往往很難果斷說再見。「不論結婚與否,一段關係只要付出過感情,要結束時就會衍生很多問題。」資深家事律師吳孟玲說。她執業近30年,看過形形色色的「孽緣」:家暴、外遇、言語霸凌、婆媳紛爭。宛如8點檔的狗血劇情,在真實世界不斷上演。當事人不分教育程度、社經地位,都可能在關係中受傷。當愛已成往事,為何離開這麼難?相愛容易分手難!離婚女性可能面臨的現實困境吳孟玲指出,離婚容易歹戲拖棚,正是因爲共度了漫長的時光,雙方有太多共同的累積,需要釐清歸屬。例如,分開後小孩誰來照顧?財產怎麼分配?而一方為了成就對方,耗費的青春、心力,又該如何得到補償?這種不甘願的情緒,讓很多女性內心充滿糾葛。「先生常會說,錢都是他賺的,給妳這麼多還不滿足。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吳孟玲提到,她的客戶以女性為主,其中不少人的配偶從事醫師、教授等高收入的職業。回顧兩人的感情史,戀愛通常從學生時代開始。畢業後,女方為了讓伴侶有更好的發展,自願放棄原本的生涯規劃,選擇陪先生出國進修、到其他城市求職。等有了孩子,太太便離開職場,專心照顧家庭。在太太職涯暫停的同時,先生的事業則日益穩固,身邊也有愈來愈多誘惑。當外力介入、婚姻破裂,太太想重回職場,很可能必須回到基層重新來過。照顧家庭的責任,也會影響女性的職涯,導致離婚後的獨立之路充滿挫折。吳孟玲感嘆地說,以台灣的法律規定,離婚判決的結果未必符合當事人的期待。像是計算剩餘財產差額時,倘若先生有心脫產,太太不僅拿不到錢,可能還要自掏腰包倒貼。即使將小三告上法庭,損害賠償金額也不過10幾至幾十萬元。「如果期待在婚姻中受的委屈,全都能靠訴訟討回公道,我認為是不太可能的。」另一種「孽緣難斷」的情況,則是一方想離婚,但另一方不願意。例如,太太認為自己婚內失戀已久,不願意繼續和不愛的人共度下半生。然而,先生無意離婚,也沒有家暴、通姦、惡意遺棄等法律定義的重大過失。這時,急著想離婚的一方多半需要「讓利」,例如承諾將房子留給對方等,雙方才可能達成協議。吳孟玲也直言,法庭形同戰場。在離婚官司中,兩造都會用難聽的言詞攻擊彼此,並且拿出不堪的證據,證明對方有所過失。就算官司贏了,當事人往往也傷痕累累。「很多人在午夜夢迴時,還會不斷回憶當初打官司的場景,想著對方怎麼可以這樣講我?」她奉勸女性,別把婚姻破裂的責任全數歸咎於自己,「我們不是完美的人,可能或多或少會犯錯。可是把定罪的劍插在身上,妳會永遠走不出來。」當婚姻無法善終 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當感情無以為繼,眼看夫妻無法好聚好散時,該做哪些準備?吳孟玲指出,就法律而言,有幾種財產上的權利是離婚時可以爭取的。第一種是「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若夫妻並未辦理分別財產制,則一律適用法定財產制。離婚時,雙方各自累積的財產扣除繼承、贈與等非勞力所得,財產較多的一方需支付另一方兩人財產差額的一半。就算其中一方事前已轉移財產到他人名下,配偶可在知悉事實的2年內,或者離婚後的5年內,要求一併追加至剩餘財產內計算。第二種「贍養費」,則是其中一方因離婚而生活陷於困難時,可向經濟能力較佳的另一方請求支付。例如,太太因為被家暴、承受先生的言語暴力導致身心疾病,無法工作,名下又沒有財產,就有機會成功請求支付贍養費。此外,如果配偶在婚姻中有過失,例如家暴、外遇等,另一方可要求「精神賠償」。若掌握婚外情的證據,也可控告第三者侵害配偶權,要求「損害賠償」。只不過,吳孟玲坦言,「不要婚姻的一方,需要付出的成本其實很低。」以精神賠償為例,目前實務上判決的行情約為幾十萬元。「如果當事人已經在婚姻中賠上幾十年的青春,這筆錢真的很少。」她建議,在尚未開口談離婚以前,就要懂得保護自己的財產。例如,留意另一半名下的現金、房子,是否去向不明?雙方有過資金往來,像是太太借錢讓先生創業等,也要保留明細等證據,日後才有機會要回。熟女要小心愛情詐騙!設下財務界線,避免人財兩失除了離婚外,吳孟玲也注意到,近年熟齡女子遭遇的戀愛詐騙案有增加的趨勢。事務所裡,有不少「回頭客」,「我先幫她們處理好離婚的事,幾年後她又因為戀愛詐騙回來找我。」她指出,戀愛詐騙最典型的情節有兩種。一種是女性透過網路交友,認識了人在國外的「退休教授」、「軍官」、「企業家」。兩人相談甚歡後,對方便開始編織未來的願景,讓熟女心甘情願將錢匯到國外。即便周遭親友苦口婆心地勸告,當事人仍堅信「男友」不會是騙子,還拿出對方在社群網站上精彩的生活照舉證。「殊不知,那些都是從網路上抓來的!」另一種詐騙方式,則常見於熟齡交友團體。女性以為離婚後終於找到了良人,殊不知對方看上的是自己的老本。一句「買個老後一起住的房子吧」、「我知道有個獲利很高的投資機會」,就可能讓人血本無歸。想打官司,才發現對方的資料全是偽造,所謂愛情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姊姊們很難啟齒的是,自己不只被騙,還是被自認是男友的人騙。很多人有苦說不出,後來就得了憂鬱症。」吳孟玲指出,女性在離婚後,或許會覺得寂寞、想找個愛自己的人。但人在脆弱狀態時,很難做出理性的判斷。先好好療癒傷口,才能展開下一段戀情。熟齡離婚後,若要展開一段新戀情、甚至踏入第二段婚姻,吳孟玲建議,一定要設立財務上的防線:不輕易讓交往對象知道自己的身家,也不要隨意借錢給對方。許多大額的戀愛詐騙,都是從商借幾千塊的小錢開始。此外,訂定婚前協議,雙方可事先講明婚後財產、家庭支出如何分配,也是保護自己的重要方式。別把愛自己的責任交給別人!自我感覺對了,親密關係才會好「我相信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但受傷的花,只會吸引來啃食的蟲子;花會盛開,是因為它很健康。」面對熟齡離婚、戀愛詐騙的當事人,吳孟玲認為,當務之急其實是找回愛自己的能力。「自我感覺不好的人,很難期待關係會好。」她指出,長期與外界隔絕的狀態,會讓女性的世界愈來愈小,甚至因此產生自卑感。她看過不少太太,原本全心支持另一半的事業。但先生提出離婚時,卻說:「我講什麼妳都聽不懂。妳不覺得我們現在距離很遠嗎?」她鼓勵女性,在為家庭付出的同時,也為自己多想一點。像是發展第二專長,不只能賺取收入,也會開拓一個人的眼界。打開人生的多樣可能,「一個有自信的女人,是很吸引人的!」原文:陪熟女走過離婚官司、愛情詐騙!家事律師吳孟玲:愛消失以後,如何療癒自己的傷?
-
2022-03-20 癌症.卵巢.子宮
2022癌症高峰論壇/預防HPV相關癌症 男女都應接種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HPV)除了是子宮頸癌的重要危險因子,也有研究顯示,超過三成的口咽癌患者與HPV有關。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北馬偕醫學研究部主任張志隆指出,避免HPV感染可以施打疫苗來預防,無論男女都應考慮接種。即使單一性伴侶,仍有機率感染HPV。子宮頸癌是少數有方法可以積極預防的癌症之一,除了利用子宮頸抹片及檢驗HPV早期篩檢外,還可透過疫苗接種預防癌症發生。依國健署統計,從84年開始推動30歲以上女性做子宮頸抹片,子宮頸癌其發生率及死亡率皆下降約七成,很早就跌出十大癌症。張志隆指出,在台灣,近三成的婦女六年內沒接受過子宮頸抹片篩檢,而三年內沒做過抹片的則達到四成,篩檢覆蓋率已達極限,很難有進步空間;至於HPV疫苗在2018年針對國一女生全面公費施打後,覆蓋率大約八成多,離WHO 2030年要根除子宮頸癌的三大手段中,建議疫苗施打需達九成,仍有一點距離。加上有不少人認為自己「安份守己」,子宮頸癌與我無關,且沒有立即的威脅感,就不想打疫苗。實際上,依據研究,即使只有單一性伴侶、一年內仍有20-30%的機會感染到HPV。頭頸癌患者超越子宮頸癌,部分也與HPV相關。張志隆指出,年輕時施打疫苗是預防未來癌症的發生,有很多研究發現,只有單一性別施打疫苗要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需要有九成的施打率,若男女一起接種,大約六到七成的施打率就達到同等效果。HPV的感染除了子宮頸癌外,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頭頸癌也與HPV有關,目前頭頸癌的罹患人數已超越子宮頸癌患者,其中又以口咽癌最為明顯,研究認為這與性行為多樣性有關,由於口咽癌不若子宮頸癌有篩檢工具,癌前病變也不易早期發現,因此男性施打HPV疫苗有其必要性。最畏:HPV感染導致子宮頸癌已因篩檢大幅下降,但口咽癌成長快速。無畏:已有苗疫可預防HPV相關癌症。【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3-1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下體注射凡士林增大 外籍移工只有一開始爽...後來痛翻
在GG注射凡士林有增大效果?!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最近就接獲一起外籍移工的病例,造成陰莖發炎腫大並產生硬塊,最後只好開刀割除發炎部分,醫師董聖雍表示,不少東南亞年輕男性有注射凡士林增大的行為,台灣這是流行「入珠」,但事實上有安全的填充物,千萬不要錯誤嘗試,有可能帶來後悔終身的後遺症。這名25歲的菲律賓籍移工,5年前經友人分享可在包皮下注射凡士林讓陰莖增大,而自行嘗試,一開始的確有尺寸明顯增大效果,讓他很高興,在行房時也更有自信,但近來除注射部位開始逐漸變硬增厚,也經常嚴重疼痛,最近到安南醫院急診求助。董聖雍表示,患者陰莖前端包皮嚴重腫大,並且發紅有硬塊。病人自陳「非常後悔當年誤信朋友建議」,最近注射物的硬塊還會位移及擴散,疼痛也越來越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之後手術切除異物及發炎組織,所幸感染不嚴重仍可保住陰莖,但醫師表示,後續仍可能有包皮長度不足與陰莖慢性纖維化等後遺症,造成勃起及疼痛等問題,需繼續保持回診追蹤觀察。董聖雍說,東南亞國家有不少年輕男性,都會自行在下體注射凡士林希望陰莖增大,國人則是較流行以入珠方式增粗陰莖。但是,這些外來異物都很可能會造成陰莖發炎及慢性纖維化,而後發生疼痛及潰瘍,嚴重時甚至會化膿壞疽甚至惡化成壞死性筋膜炎。若是產生併發症時,除需要反覆清創及植皮外,也可能影響未來陰莖正常功能,嚴重感染時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對於陰莖增大有需求的男性,董聖雍指出,目前已有安全可靠的填充物,像脫細胞真皮是取自人體的真皮組織,在美國的皮庫內經過徹底殺菌及抗排斥處理後做成填充材料,已廣泛使用於整型醫學領域數十年。他表示,陰莖增大手術會在陰莖製造小的切口,將此種脫細胞真皮植入,可以和身體血管組織穩固融合,除自然均勻美觀,也不會有排斥反應,對於有相關需求的男性朋友來說,脫細胞真皮陰莖增大手術是可以考慮的選項。董聖雍表示,其實大多數國人男性陰莖勃起後的長度大小,都已足夠行房使用,不必一味的追求尺寸,更重要的是性愛技巧,才是讓伴侶滿足的關鍵。至於因生長發育等因素致陰莖較短小或陰莖大小嚴重影響到自信心的男性,建議可尋求專業泌尿科醫師諮詢,千萬不要道聽塗說親朋好友建議自行施打外來填充物,以免得不償失。
-
2022-03-17 養生.人生智慧
吵架吵不完,自己總是委屈的一方?鄧惠文:經營婚姻就像吃鴛鴦鍋
親密又獨立的鴛鴦鍋人和人交往的時候,需要保留一道適當的界線,夫妻之間也是一樣。很多尋求諮商的個案表達「希望另一半不要再用情緒虐待我」,因為他們的另一半每天苦著一張臉,「好像我欠他什麼一樣」。夫妻需要保持健康的界線,才能擁有長久的關係。玩過兩人三腳嗎?再怎麼契合的夫妻,兩個人感受不會一模一樣,更不可能完全同步。如果沒有距離,將會分不清哪些情緒與思考是屬於別人的、哪些是自己的,如此混淆攪和的人生,絕對無法愉快。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有自己要忙、要擔心的事情,如果隨時都得處理對方的喜怒哀樂,婚姻生活的壓力必然經常「破表」。親密感的意象,應該是兩人能夠牽手環抱,但中間留有緩衝的空間。就像抱小寶寶一樣,重點是給他巧妙的支撐,而不是抱得很緊,讓他動彈不得,無法表達情緒,更無法伸張自我。如果抱得太緊,小寶寶會掙扎著踢呀哼的,想辦法爭取玩耍的空間,希望可以自在的扭來扭去。「又來了!又選在我最忙的時候出狀況。」如果夫妻間沒有心理界線,所有情緒都要跟對方混在一起,伴侶常會感覺難以忍受,好像隨時都有麻煩。有一次,我在逛百貨公司時,看到一對夫妻,丈夫穿著拖鞋、沒刮鬍子,看起來不修邊幅。太太在公開場所大聲的數落他,抱怨他出門的樣子太糟,先生一臉不是滋味。原來太太在精品專櫃時,覺得店員的態度有點輕蔑,她認為那是因為先生穿著不體面,害她被店員看不起。如果這位太太能夠擁有心理界線感,不要把自己受的氣轉到丈夫身上,他們的相處應該會輕鬆多了。而且,就算真的覺得店員看不起自己的丈夫,也應該站在丈夫這邊,偷偷罵一下店員才對吧!伴侶之間的界線感,在於讓彼此保持個體性,當對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能夠時時記得那是另一個個體。不論對方好或壞,不等於我自己好或壞,這是婚姻中保留彼此喘息空間的要件。有界線感的夫妻不會過度要求對方,就算要求時,也要記得自己是在要求對方配合,而不是理應如此。很多人在婚姻中缺少這種心態,慣常挑剔對方,分不清自己的要求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對方,衍生無盡卻不必要的爭執。在婚姻裡,要求對方這樣那樣,總說是為對方好,但常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或是撫平自己的焦慮。我見過一位經常尖聲斥責丈夫「你又忘記吃維他命!」的太太,她認為一切都是為了先生好,爭執起來時,先生無奈的問,如果是為了我好,這樣大聲對我的血壓好嗎?其實,太太並沒有覺察自己害怕失去丈夫的恐懼,如果能把「為你好」的心態調整為「我需要」,互動的態度便會有所不同。「我很需要你健健康康的!請為我吃下這顆囉唆的維他命吧!」好像有點日劇的說法,但許多夫妻就是缺少了這種自覺與界線。經營婚姻就像吃鴛鴦鍋,一鍋紅湯和一鍋白湯之間,需要隔著一道板;若沒有這個隔板,雙方都不再是自己,而原本的吸引力也會消失。人們經常不經思索的、任性的試圖改變伴侶,或是一廂情願的為對方改變自己,最後只覺得另一方比本來還要不可愛。不能認可自己的人,常常對別人施壓而不自覺。以為在愛情中單方面犧牲著、配合著、委屈著的你,是否問過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另一半也如此感受嗎?或者,他也覺得很委屈?書籍簡介書名:有你,更能做自己作者:鄧惠文 出版社:親子天下出版日期:2015/10/26精神科醫師/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 鄧惠文 目前專職精神分析及榮格心理學的個人及伴侶治療。研究與教學主題為伴侶關係、個體化探索、性別與文化心理議題,持續參與並關注心理專業與大眾文化的共構。學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所碩士。曾任台大醫院、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於英國SAP榮格分析心理學會(Society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塔維史托克-波特曼中心(Tavistock and Portman Clinic)、塔維史托克伴侶關係中心(Tavistock Center for Couple Relationships, TCCR)、美國國際心理治療機構(International Psychotherapy Institute)進修榮格分析、精神分析及婚姻治療。著有《解開愛情的鈕扣》、《非常關係》、《還想遇到我嗎》、《寂寞收據》、《別來無恙》、《直說無妨:非常關係2》、《學習。在一起的幸福》等書延伸閱讀: 肝受傷,低頭看手就知道!中醫師吳明珠教你:發現肝的求救訊號 大S和具俊曄時隔20年重逢閃婚!大S自述閃婚觀:比起浪漫求婚、盛大婚禮,我更愛這樣的誓言
-
2022-03-13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發現自己精神出軌怎麼辦?心理師3招解套:自我坦承是關鍵
出軌以常人價值觀來看違反道德,發現自己精神出軌的人,往往更是感到恐慌、自責,卻又像中毒般深陷泥沼、不知該如何是好。不過其實精神出軌並不罕見,畢竟是個心理的想法,很多人都有發生過,只是他人未必知道。心煦心理治療所楊乃樺臨床心理師表示,精神出軌未必是自己願意的,多的是自然出現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如何妥善應對及處理。 我有精神出軌嗎?心理師:可從4點觀察 楊乃樺心理師表示,精神出軌和好朋友、好姊妹、好兄弟非常相似,常會讓人分不清楚,不過還是有幾點可以觀察,包括在乎對方,這種在乎甚至比其他朋友還多,想多關心對方、了解對方、多和對方相處或互動,甚至接觸等。再來,心中的優先順序會逐漸改變,例如新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或是空暇時想出遊會先找對方而非自己的另一伴。接著,也常見和自己的另一伴漸漸疏遠,甚至感到不耐煩、為了一些小事就大發脾氣、吵架等。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出軌因為對一般人而言非常考驗道德,畢竟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是渣男、渣女,在參雜著不同的情感、不好多聊的狀態下,也常見出現「掩藏」,例如無法和自己的另一伴分享這位朋友,甚至不敢讓身邊的朋友知道,又或者聊到時會感到不自在。若有上述這些情況出現,可以合理的懷疑自己是否有精神出軌的狀況。 為什麼會精神出軌? 心理師指常見4面向 「為什麼會精神出軌?」、「怎麼會這樣?」不少人在發現自己精神出軌時會驚訝地問自己。楊乃樺心理師指出主要可從4個面向觀察,包括外在吸引、內在吸引、尋求刺激、自我證明等。 外在吸引指的就是受到美色、身材、臉蛋等外表吸引,又或是權勢、家世背景等,而這點也可與性慾、虛榮心等有關,例如帶著稱頭的另一伴出席很有面子。內在吸引則指的是內含,包括因自身缺乏衍伸出的渴望,例如對方擁有原關係當中所缺乏的溫柔、良好互動、自信、多采多姿的生活等,像是經常吵架的伴侶,會經常吵架就是因為核心問題沒有解決,無解的狀態更容易感到心煩,就容易受他人的溫柔所吸引,且此情況常見原本的疙瘩不斷擴大、漸漸無法下手,進而尋求外面的溫暖。而尋求刺激,指的是有些人會對周遭平凡無奇、太安逸、太規律等感到厭倦,會想尋求新鮮感、刺激感。至於自我證明,許多自戀、自信者,會不自覺地為了證明自己魅力不減、魅力非凡,即便有另一伴、結婚了、年紀大了還是一樣有人喜愛,常會以出軌來提升信心、證明自己。而自我證明這件事,也不單是指有自信、自戀者會出現,也包括了缺乏自信者,試圖以此來證明自己其實不差。這主要的4大面向,都可以再繼續探索真正的原因出自於何。 發現自己精神出軌怎麼辦? 心理師3招解套:自我坦承是關鍵 自我坦承:楊乃樺心理師表示,精神出軌雖然普遍不被接受,但理性的來看,它其實是個中性的感受和想法,並沒有不對,後續的選擇才是關鍵。就像日常不高興時,不免會出現一些不好的想法,但可以選擇做和不做。精神出軌和真的出軌就在選擇的一線之隔。而在那之前就得先對自己坦承,就像日常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承認並正視問題,當發現自己精神出軌時也是如此,這樣才會有助於評估並選擇後續的路,這些都關係著接下來如何面對、如何處理。 舉例來說,許多人會因為發現自己精神出軌感到羞愧、自責,進而不願面對,甚至安慰自己、欺騙自己「不,我沒有,這不是精神出軌。」,但卻因為壓抑反而助長這份情感得到反效果。 全面分析:楊乃樺心理師更進一步說明,在對自己坦承後,便是做好全面的思考和評估。除了原關係的優點,也包括確認自己為什麼會精神出軌,如前述提到的尋求原關係中所沒有的、或是原關係破碎等、自己是否有何問題。例如認為關係破碎,但其實出自於自己的控制慾,控制慾即便換個對象也還在,且對還沒交往的對象並無法顯露,和新對象真的交往時就有可能出問題。若這些沒思考清楚,問題依舊存在,便有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精神出軌,這也是常見為何人人常說「出軌有一就會有二」,因為問題沒有解決。 妥善選擇:全面分析後接著是選擇方向,若是選擇新的對象,便建議和原關係好好分開,避免雙方更加受傷、甚至影響新的關係。若是選擇原關係,關鍵會在中斷精神出軌的狀態,以及修復根本問題,例如檢視感情中不斷爭吵的關鍵,尊重、友善且有效的作良好溝通,並提醒自己和精神出軌的對象盡可能保持距離等。 若發現自己精神出軌,也找不到原因、不知道該怎麼辦、不敢或不想和另一伴說,也可以尋求心理師協助,在專業人士以中立且保密的狀態下聆聽、分析、提供建議,更有助找出背後真正的原因,幫助突破當前的困境。 《延伸閱讀》 .感情、婚姻不順怎麼辦?如何好聚或好散?心理師道破關鍵! .另一伴是恐怖情人嗎?該怎麼辦?心理師教觀察2重點!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3-12 養生.家庭婚姻
比爾蓋茲與妻子結束27年婚姻的啟示!專家:「熟齡離婚」簽字前做好2準備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妻子梅琳達結縭27年,去年宣布離婚;亞馬遜(Amazon)創始人貝佐斯與結縭25年的妻子麥肯琪.史考特亦在2019年宣布離婚,為什麼夫妻攜手超過20年,卻選擇在人生下半場各自安好?諮商心理師廖偉玲提醒,熟齡離婚相較年輕離婚,承受的內心衝擊其實更大,在考慮分開前,一定要先做好經濟、心理兩個層面的準備。內心焦慮 修復期更長男女年齡超過50歲,稱為熟齡。熟齡離婚率近年在國內有攀升趨勢。根據內政部統計,民國102年至108年,結婚30年以上的銀髮夫妻,離婚對數從2435對,增加到3143對。熟齡離婚有好有壞,廖偉玲認為,決定離婚前必須仔細檢視、評估想離婚的原因,以及離婚後將面臨的問題。如果無法釐清,透過專業諮商是最佳管道,首先,熟齡離婚時的「心理層面」和「經濟層面」是最關鍵兩項。「熟齡離婚的中年危機感、死亡焦慮嚴重,若是被分手一方,恐需更長的修復期。」廖偉玲點出,熟齡離婚者的心理狀態,比起年輕時被分手,內心焦慮會更強烈,不僅對於找到下一個伴侶的心理預期不同,對自己的自信心也會大幅降低。所有人都需要陪伴,身心才會健康,人無法是一座孤島。熟齡離婚,經濟上、情感上、身體上都會有「陣痛修復期」,被分手的人修復期會更長,與年齡無關,而是跟心理韌性高低有關。財務無虞 離婚不恐慌廖偉玲坦言,尋求離婚諮商的個案以女性居多,除了考量小孩,還有「經濟因素」。許多婦女擔心離婚後,無法維持現有生活狀態,沒有收入,只好繼續在婚姻中煎熬硬撐,例如居住費、生活費、子女教育費等,許多婦女因沒有工作能力,很容易進入直銷行業,或選擇從事不熟悉的事業,病急亂投醫。廖偉玲建議,離婚前一定要事先做好財務規畫,離婚後才恐慌已來不及,經濟安全感是許多熟齡決定離婚的關鍵因素,經濟無虞就能灑脫離開,不被現實和心理層面雙重綁架。廖偉玲提到,不論是否為熟齡,離婚就是依附關係的結束,內心會產生強烈失落感,結束關係後情緒需要找到出口,千萬不能忽視,而她也提到,有不少人會選擇跟小孩抱怨父親或母親的缺點,讓小孩陷入矛盾痛苦,這種做法並不明智,如此會讓孩子心理一同受傷,恐是無法圓滿的離婚收場。
-
2022-03-12 癌症.癌友加油站
2022癌症高峰論壇/心理師邱似齡:性自尊重建 癌友及伴侶也可擁性福
子宮頸癌治療後,陰道好乾澀怎麼辦?陰莖癌治療後,陰莖變短,另一半還能滿足嗎?直腸癌病患肚皮上的腸造口,會讓另一半嫌棄我嗎?重建了美麗的乳房後,摸起來卻沒有感覺了?肺癌病患呼吸功能下降,性行為過程中會不會喘不過氣?癌友的另一半好想要,卻擔心如果開口要,對方會不會以為「我不關心他的身體?」慈恩心理治療所所長、癌症希望基金會特約心理師邱似齡指出,性是伴侶之間分享親密感,感受到自我價值和自尊的交流。然而突如其來的癌症,不僅造成自己生命上的威脅,對於性功能、性生活也造成衝擊,癌友跟伴侶面臨身體改變的挑戰,也會產生性焦慮。國內曾有醫師開設癌症性諮詢門診,想要幫助癌友的身心壓力調適,開設期間從未有人掛號,待關閉門診後,癌友才私下跟醫師探尋,「那個門診怎麼關了?」顯示癌友們普遍存在需要卻不敢問的現況。邱似齡呼籲,性生活需要被協助,是一件非常健康的事情,要相信自己可以被幫助,大家都希望被自己的伴侶喜歡,覺得自己有價值,以及擁有安全感,癌友談及焦慮跟不安時,伴侶能找到回應方式,都是很重要的經驗,也需要學習。透過種種技巧的協助,癌友及伴侶可以擁有性福。邱似齡舉例,陰道乾澀可以透過性感帶探索、性道具輔助、陰道雷射或潤滑劑協助,陰道變短可以改變性交姿勢,達到雙方面的滿足,後背式、側背式、站姿都更為適合。邱似齡說,不只是癌友會碰到性議題,事實上,一般夫妻也會有,只是透過癌症後被凸顯出來,如果雙方都希望保有性生活的親密,建議從診斷開始、治療以及結束所有療程,可以多聽、多討論、多收集資料,並尋求協助。癌友與家人照護者,要面對親密與性自尊重建,需要專業系統的支撐,邱似齡心理師,也是性諮商師,連結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兩大組織合作,一起重建癌症病人的性自尊,開啟癌症性健康的可能,翻轉過去國人對於性主題的避諱與污名化,為癌症病人、照顧者及醫護人員,建造三方都能有所獲益的性健康機會。【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3-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下跨國戀」入境嚴格 內行人曝已拆散數對伴侶
台灣藝人大S與韓國元祖級偶像團體「酷龍」的具俊曄結婚,表示疫情期間二人要見面須以夫妻身分來台,便決定先在韓國閃電結婚,今日飛抵台灣。而其異國婚姻也讓外界關注。內行人指出,並非所有跨國婚姻都如此幸運,她與保加利亞國的先生從結婚來台足足花上近半年之久,且過程充滿艱辛且不確定性,恐是多數伴侶將面臨的困境。對於疫情期間,外界好奇大S和具俊曄這對「台韓伴侶」如何跨國辦理結婚,外界十分好奇。駐釜山辦事處臉書就分析八步驟,首先需要線上視訊確認心意,而台籍配偶可在台申請英文版戶籍謄本和辦理單身證明,並將文件拿到「民間公證人事務所」、「外交部領事事務局」、「駐韓國台北代表處」確認效力才行。接下來若本人不克赴韓,可將文件寄至結婚對象所在地的「區廳」,取得「婚姻關係證明書」,之後便將證明書翻譯成中文,並連同正本攜至「駐韓國台北代表處」或「釜山辦事處」進行文件認證,後續韓籍配偶就可以頻「依親簽證」來台,完成在台的戶政事務所的結婚登記。而身為在台伴侶的李小姐,與住在保加利亞的男友分隔兩地,過程就不如「台韓結婚辦理」的流程順暢。兩人在去年九月台灣宣布開放外國籍配偶能返台相見,便決定許下終身大事,開始張羅文件辦理結婚,她直呼,「這段過程看不到一絲曙光之前,都相當受挫。」不少人捱不到這一刻就只能分手。由於保加利亞沒有台灣辦事處,因此保加利亞文件都需要經過「保加利亞外交部」、「駐希臘保加利亞大使館」、「駐希臘台北代表處」,三個地方驗證過後,才能在臺灣使用。光是信件往返就一波三折,遇上希臘百年難得一見的暴風雪,郵寄時間只能延宕,並且多次更改預定好的航班與旅館。李小姐與先生選擇去年9月18日於美國猶他州進行線上登記結婚,直到今年2月24四日才拿到所有需要文件,並搭乘2月25日的飛機抵台,她表示,「從老公在保加利亞為婚姻健檢、準備搭機PCR證明、落地篩檢,我很擔心會不會在哪一個環節確診了。」如今順利在宜蘭防疫旅館檢疫十四日,要多次外篩及PCR陰性才可於3月12出關。「看見大S與韓籍先生結婚,內心百感交集,疫情底下的跨國戀要見上一面真的太苦了。」李小姐表示,男友曾經想過不要來台灣了,那麼兩人多年的感情就將畫下句點,最後很幸運也衝動的許下婚姻的承諾、取得入境的簽證,但更多的是擋不住異國戀的艱辛而分開的伴侶,期盼國內兼顧防疫與人道考量能盡快鬆綁邊境。
-
2022-03-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跨國伴侶入境受阻大S閃婚「酷龍」 未來開放時機曝
國內知名藝人大S離婚之後今日宣布再婚,對象為韓國籍藝人具俊曄,具俊曄表示因疫情期間不能來台灣,唯有結婚二人才能見面。面對國內外還有很多熱戀情侶、同性伴侶和訂婚伴侶二年來都無法合法入境。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未來跨部會討論,不排除提前開放訂婚、同婚、情侶等人提前來台。去年九月指揮中心已經開放外國籍配偶和子女可以入境,但包含熱戀情侶、同性伴侶及訂婚者仍無法取得依親簽證入境,對於這些族群何時有放寬的可能。莊人祥表示,會滾動檢討訂婚、同婚伴侶措施,目前已有緊急或人道的協助處理,後續也會與邊境開放觀光客等政策進一步考量。莊人祥表示,有可能在觀光前先開放伴侶、訂婚者來台,但該議題屬於跨部會討論,仍需要進一步詢問外交部及移民署。
-
2022-03-08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情侶必看!5個會重新愛上對方的雙人運動!
周末想帶全家出遊卻不知道要去哪? 一家人在家相互對看好無聊!既然如此,不如找伴侶一起來場雙人運動秀吧!「黃君聖Sunny營養師」提供雙人運動五心法,教大家如何一邊調整體態還能一邊增進伴侶間彼此的情感。影片中營養師黃君聖號招父母來示範,在五個雙人合力的運動組合中,攻守交替,每組做40秒,每20秒就休息一下。據說這就是營養師黃君聖與家人邊運動邊增進情感的獨家心法。是不是很期待想知道完整的內容呢? 就趕快一起點開影片收看完整的教學步驟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強壯!對了!黃君聖Sunny營養師還要提醒大家,進行運動時記得先評量自身能力再選擇強度喔!黃君聖Sunny營養師 YT: 點我看 黃君聖Sunny營養師 原始影片:點我看 延伸閱讀逆齡臉部瑜伽!六招改善下巴鬆弛問題居家訓練超有感 空姐教你4組動作練出蜜桃臀「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2-25 性愛.愛情診療室
Tinder時代的約會方式?為什麼男人愛傳老二照給不認識的女性
▌解離造成貶值另一種視覺貶值的機制,可在「解離」(parcelization)的過程中看到。就其本質而言,視覺上的性化具有將性與自我(是組織價值觀、情感和目標的核心)解離並且專注於情色器官的能力。這是將自我分割為性的器官,使這些器官獲得了自己的作用力,進而產生認知性的行為者的新方法。在一個有趣的認知實驗中,研究人員透過大量的證據得到以下結論:如果人們以完整一體的方式關注某物體,那麼當這物體被倒置時,他們辨識和記憶該物體的能力就會降低。然而,如果他們以分解的方式關注某物體(即把它視為不同成分的集合),那麼無論該物體是以直立或者倒置的方式顯示,它都可以很好地被辨識和記憶。基於這項實驗,研究人員便證明了,無論以何種方式展示女性(直立或是倒置),都沒差別,但是如果以倒置的方式展示男性,那麼別人就比較難記住他或是回憶他。這反過來又暗示了,女性乃是以身體不同部位的集合體被對待的,而男性則是以一個整體被對待的。這是對性化作用影響極具說服力的經驗證明,這種影響傾向於關注「性的器官」(sexual organs),從而將女性的身體加以裂解。分割現象慣常發生在男性注視女性並與其建立關係的方式上(將女性視為「乳房」、「臀部」或「一雙腿」等性的器官),但也成為在科技文化中圖像傳播的普遍特徵。分割化是忽略女性自我的關鍵認知機制。安吉(Angie)是一位二十六歲的英國女性,目前在柏林擔任電影助理和創意編劇:採訪人: 妳有男朋友嗎?安 吉: 我剛和某個人分手。我想這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我無法立刻回到Tinder上再找另一個。採訪人: 為什麼?安 吉: 只要我再連上去,就會開始收到老二照。這不對我胃口。採訪人: 妳說妳會收到什麼?安 吉: 老二照。妳不知道這是什麼嗎?採訪人: 不太確定妳的意思。安 吉: (笑)他們會發給妳一張自己陰莖的照片。採訪人: 妳是說和妳聯繫的男人只向妳發送他們的陰莖照,而不是臉照?安 吉: 沒錯。只有陰莖。這就是大家現在約會的方式。採訪人:現在約會的方式原來是這樣嗎?安 吉: 絕對正確。歡迎來到Tinder時代。採訪人: 妳不喜歡這樣嗎?安 吉: 不喜歡,一點也不喜歡。採訪人: 妳能說說為什麼嗎?安 吉: 我的說法可能不很酷,不過我覺得挑一個人只看他陰莖的尺寸,這未免太粗鄙了。彷彿我們除了性器官之外,其它什麼都沒有。我覺得這樣做很下流。即使我是挑選男人的那一方,但如果我是根據他陰莖的尺寸或是形狀而選擇他,我還是會覺得被他傷害了。我知道自己明明是女權主義者,按照道理不應該在意這一點,但事實上我很在意。我只覺得這樣很損人,但不明白為什麼。將性器官的照片發送給別人的做法,形同將身體壓縮為性器官,此舉不僅令器官與人格解離,而且使器官與對於身體的整體視界隔閡開來。因此,身體的視覺化與性化使得身體與自我脫鉤,使得身體成為迅速一瞥的對象,又令器官成為互動的標的。安吉提到的那些男性自我裂解的現象,說明他們也將女性視為一組分割開的的器官。安吉在詮釋自己的反應時表現得猶豫不決:「女權主義」的觀念告訴她要夠酷(亦即見怪不怪),但這種要求自己得冷靜以對的心態卻與她那「展露性器官是低俗做法」的觀念相互衝突。誠如羅莎琳德.吉爾(Rosalind Gill)所深切提醒的那樣,這種自我性化(self-sexualization)與較早的那種性的物化(sexual objecti_cation)形式有所不同,因為前者是對女權主義的一種回應,是一種貌似內行和好玩的行為,來自於那些覺得自己有能力操弄大男性主義的符碼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的女性。最後這點也許最值得我們注意:我們無法清楚知道,在這種互動中誰是主體,誰是客體?男人和他的陰莖才是獨立的主體呢?還是他們與自己的人格脫離,以至於他變成被女人專用的客體呢?陰莖到底是被物化了,抑或它是物化的主體?這很難說,因為那是同時發生的事。男人藉由陰莖來自我呈現,而他本身也將自己潛在的伴侶視為一組性的器官的集合,後面這一方式不過是前者的鏡像。「以莖取人」的方式吸引女性參與一種特別類型的互動,在那其中,男性站在較強勢的一方,因為他們具有較強的解離能力。不過這也吸引女性採取同樣的解離辦法。自我的視覺化及其帶來的新視覺機制是一種「物化」的過程,因為這過程將自我分解成部件,並且將這些「部件」放置在市場上,以便讓大量互別苗頭、已商品化的性的器官透過高速評價的形式被人分類揀選。由於性化過程將身體分解為性的器官,它傾向於將身體與其它社會身分的來源分開,從而反映並放大了身體與自我之間的二重性以及割離。此過程便是造成色情簡訊越來越氾濫的主要原因。凱西.馬丁內斯—普拉瑟(Kathy Martinez-Prather)和唐娜.范迪維(Donna Vandiver)在美國一所南方的中型大學調查大學新生,發現「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高中時代曾使用手機向別人發送自己的色情簡訊或照片」。李.穆瑞(Lee Murray)等人也對雪梨不同教育機構的年輕人(十八歲至二十歲)進行研究,發現百分之四十七的年輕人表示自己會發色情簡訊或照片。這種做法將性、視覺和技術混合在一起,並將身體分解為器官。分割造成貶值,因為從定義上來看,器官不如整個身體或是整個人那麼特別或是獨一無二。這就是為什麼法律學者理查.波斯納提倡可以設立器官(腎臟)市場而非身體市場的原因了。實際上,器官比起一整個人更像商品,因為器官可以與身體的情感或是心理的自我解離開來,也因為它們數量較多且較容易替代。器官與身體不同,因為正如女權主義學者卡蘿爾.巴特曼所言:「身體與自我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係。身體與自我並不相等,但是自我與身體是密不可分的。」漢斯.喬納斯(Hans Jonas)區分了前現代技術與現代技術。他主張,構成現代技術的部分特徵是,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線性的,而是圈形循環的,以至於「新技術可以啟發、創造甚至強加新的目的,而且這些目的以前從不曾被設想過,因為新技術只提供可行性而已……因此,技術增加了人類慾望的標的,包括以技術本身為標的之標的」。我們可以說,技術確實增加了新的性標的,擴大了性的器官的商品化、分割化與流通。以上這一切都表明,性化和識別是處於道德光譜之相對兩端的東西。識別意味著有能力正確認識一整個人,認識其目標和價值觀,並且與其建立依存關係。評價乃是透過預先建立的標準來估量一個人的價值。評價和識別乃是兩種不同的認知態度,而前者比後者漸占優勢的事實,說明了被我稱為「消極選擇」的社會風氣漸占上風的原因,畢竟評價常常導致放棄。阿克塞爾.霍內斯在坦納講座(Tanner Lectures)的演講中主張,物化是識別(recognition)與認知(cognition)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並深具洞見地指出,物化會導致對識別的遺忘,同時提出如下問題:認知如何使先前的識別被遺忘,亦即我們所感知的東西以及我們感知的方式如何使我們無法正確地牢記他人的存在或是人性。性市場即提供了這種遺忘的有力證據。霍內斯提到,注意力(尤其是低注意力)的作用可以解釋得通這種識別行為是如何被遺忘的。我將再進一步主張,由視覺控制的注意力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尤其當視覺對象以商品形式呈現時(亦即商品大量存在、相互競爭,而且近在眼前、易於互換)更是如此。我們引用霍內斯的一段話,說明這可以是一種感知上的物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社會環境彷彿是自閉症兒童的感知世界,裡面盡是只能被眼睛看到但缺少心靈脈動或情感的物體。」視覺評價在這個人體的大型圖像市場中,便因注意力不足而導致人體的貶值。※ 本文摘自《為什麼不愛了: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為什麼不愛了: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作者:伊娃.易洛斯 譯者:翁尚均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