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2 醫療.精神.身心
搜尋
人生
共找到
4888
筆 文章
-
-
2024-02-12 醫療.懷孕育兒
想生龍寶寶?14個助孕方法與小物推薦!從居家風水、營養調理下手,讓你求好孕得好孕
擁有一個「迷你版」的自己,是不少人的心願呢,不過求好孕,未必能得好孕!有求有保佑,加上心誠則靈,除了大家熟知的好孕棉與金鏟子,想要新春「求開孕」,以下14個助孕方法一定要知道!9個求孕好物,上你龍年生龍寶寶第一招:好孕金鏟金鏟子取其諧音「緊產子」,同時「金」有台語諧音「緊」的意思,也就是有快點的意思。而「鏟子」等於「產子」,所以金鏟代表順利懷孕的意思。民間習俗也有一說,把開工動土用過的金鏟子放在床底下,能順利懷孕生子。要加強效果,可拿金鏟子到註生娘娘的神像前祭拜,回家擺放在床頭或床底。第二招:好孕筷將剛生完小孩家中的筷子,送給準備懷孕的夫妻,好孕筷取其「筷筷」有孕的美意,有助好孕快來,祝福夫妻早生貴子。建議放床頭櫃或衣櫃內。第三招:好孕棉就讓好孕的運氣繼續銜接下去!好孕棉就是這樣,懷孕媽媽把自己已開,但未使用完的衛生棉分給好友,期待收到的人都能感染「好孕氣」!建議放在枕頭下、外出包包裡。第四招:送子麒麟麒麟送子,是過去民間流傳的習俗。麒麟為是吉祥的象征,據說求拜麒麟可以幫助生育得子,尤其是想擁有男寶寶的夫妻。建議將麒麟放在臥房,像是梳妝台、臥房桃花位的位置,可以幫助助孕機會!如果希望生女孩,就在麒麟旁放顆金蛋。第五招:日本好孕御守日本的御守一直都是最佳伴手禮,尤其是好孕御守,把護身符裝在錦囊中隨身攜帶,隨時感受神靈的庇佑與祝福。第六招:百子圖聽說多看嬰兒的圖片,能夠增強生子意念。百子圖不但可以供欣賞及典藏用外,百子圖也具風水作用可以改變磁場,藉由百子圖帶來的旺氣,增加求子孕勢。建議放在家中桃花位。第七招:五色豆不論是豆子或是種子,都有播種美意,因此五色豆有著生生不息的意思。想求孕氣的人,建議照著綠豆、紅豆、黃豆、花豆、黑豆的順序從底部放起,裝滿透明罐後擺放在床頭櫃上。除此之外,瓶子旁再放一包瓜子,代表種瓜得瓜、種子得子,具有催生的效果;如果3個月沒有成功,記得更換五色豆及瓜子。第八招:好孕吊飾深受備孕女性喜愛的祈孕小物,就包括柿子與花生,取諧音代表「好事會發生」。一旦懷孕配戴,也有「生生世世」都幸福美滿、事事如意的意思。而不少人會拿紅色線跟神明祈求過香爐,除了可以保平安,也對求子助孕有所幫助。第九招:拜註生娘娘求助於註生娘娘也是不少人會嘗試的方法!拜註生娘娘的時間點可以在以下四天:農曆大年初一、註生娘娘生日(農曆3月20日)、七夕跟中秋,準備素果與鮮花,素果的數量以單數為主,水果則建議可準備香蕉、李子、鳳梨與多籽的果類。鮮花則建議準備12朵,若求男準備白花、求女則為紅花,如果不講求性別的話就紅白各半。3招居家好孕風水第一招:增加孕勢風水主臥房空間的整齊對於孕氣可以大有幫助!簡單、大方外,並營造溫馨、舒適、安穩的睡眠環境,相信晉身新手爸媽的時候很快就來到。第二招:注意主臥風水光線對風水也有影響!倘若臥房門窗白天有陽光直射,晚上有霓虹燈明暗閃爍,就犯了光煞,會導致女性精神渙散不易受孕,就算懷孕,也不利於安胎。第三招:小心浴室風水如果室內的正北方,剛好是在浴室空間,其實是不利受孕的,也比較容易有受孕後小產的危機。除了可以先暫停使用外,等到心想事成後就可以繼續使用。2招從吃的來助孕第一招:營養輔助品想要備孕也需要透過輔助營養品來調理身體,從中西合併的調理方式開始,除了攝取葉酸等營養品外,也不妨從中醫漢方的調理著手,包括滴雞精就是補充營養的極佳選擇。第二招:吃紅棗、喝桂花茶吃紅棗、喝桂花茶,象徵「早生貴子」。每天中午11時至1時,建議吃5顆紅棗,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幫助身體接收強烈的陽氣,而喝桂花茶,要用11時至1時的午時水沖泡為佳。 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媳婦最想要的婆婆人選!尹汝貞:「不喜歡就不見面,幹嘛製造問題」.人生充滿太多無預警!歐陽靖:當下能做的,就是幫孩子存滿快樂存摺※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2-11 養生.家庭婚姻
媳婦到婆婆娘家過年,初二想回娘家吃午餐被情勒:「回去這麼短,乾脆不要回去!」
婆婆要求媳婦初二先在她娘家吃完午餐再回娘家,不然待在婆婆娘家的時間太短,合理嗎?媳婦過年被要求在婆婆娘家待久一點過年好幾天,初二回娘家剛好卡在年假中間,很多婆家都會凹媳婦不要回去或晚點回去,但是凡事都要將心比心,連婆婆也想回自己娘家過年,要求媳婦晚點回去,怎麼想都不合理。一名媳婦在Dcard親子版發文,她說,因為老公的阿公阿嬤都過世的關係,每年過年都會陪婆婆回外公家鄉下過年,照往例除夕當天就會回去,初二一大早回自己娘家。但今年,婆婆特別跟老公囑咐,希望過年能在婆婆娘家待久一點,至少吃完午餐再回去,即使老公明確告知要回岳父母家吃午餐,婆婆還是一直堅持,「甚至用情緒勒索的方式,冷戰表達她的不爽!」最後居然烙下狠話:「你們要回去這麼短,乾脆不要回去。」之後,老公只好跑來問老婆:「可不可以晚點回去?」她聽完堅定回答:「我回娘家,你不回去我可以自己回,不是跟你們姓好嗎?」但老公還是要她妥協,「只為了讓大家和諧。」到了後來,老公甚至搬出:「岳母說可以!」原PO直接秒回:「我媽說可以,但我不可以啊!」她認為雖然娘家的媽媽不介意,但她很介意初二中午有沒有回娘家,「因為回娘家住,真的是每個女人被疼愛,在夫家受盡尷尬。」但老公完全無法理解她的心情,只強調:「他覺得他都可以,是他被夾在中間。」這名媳婦表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對我來說我很傳統,初二回娘家就是我的底線,踩到了,我受不了。」就像傳統要媳婦遵守除夕、初一待婆家的慣例,然而到了初二回娘家的時候,卻常常要媳婦妥協,難道傳統就是結了婚的女人沒有回自己家過年的權利嗎?網友一語道破:為什麼婆婆可以年年回娘家過年,你不行?網友一語中的:「過年為什麼婆婆可以每次過年就『回娘家』三天兩夜,但卻要影響你『回娘家』的天數?」還有網友說:「直接問妳婆婆,那妳陪自己的婆婆幾天?」「請婆婆同理,你們有一樣的權力選擇要當媳婦還是女兒。」許多網友也點名老公要幫老婆擋,一位網友說:「先生認真是豬隊友,你妥協換來的和諧不是真的和諧好嗎?既然你妥協了他又怎麼會被夾中間?」「你老公當然都可以啊,他是要在自己家裡自在的享受多一點時間或者去老婆家當尊貴的座上賓,問題是你會很累欸,他有沒有同理心啊?」一位網友前年過年跟婆婆吵架,因為她只生一個女兒就不打算再生,所以去年開始婆婆就放話她不用再回去,於是她就乖乖聽話沒有回婆家過年。「去年帶我家人去日本玩,今年打算去花東玩5天4夜,最好笑的是,去年我老公一個人帶小孩回去,大概有讓他累到嚇到,所以今年我老公主動開口說他也想跟。」很多網友看到後回應:「那就順應婆婆的意見今年不回去吧~」家人學會尊重、劃定界線,才能有真和諧其實直接不回家過年,可能對雙方家族的日後相處造成重傷害,最重要的是彼此都要尊重彼此,面對不合理要求,即使是長輩、親密家人也要劃定界線。有一位網友說得好,她結婚第一年,婆婆就開口問:「初二要不要回去我娘家那邊吃完午餐,之後再回你娘家?」當時她先生直接拒絕,4年來每年過年婆婆都要問一次,還跟先生說:「舅舅們都說很久沒有看到你,回去吃個飯吧。」但她老公夠挺,他說:「以前我爸也是大年初一晚上就帶我媽回娘家,沒道理現在我就要留下來。」這位網友說:「我也不懂我婆婆當人家媳婦的時候,初一晚上就可以回去娘家,當了婆婆之後為什麼硬要媳婦陪他回娘家,媳婦也是別人家的女兒。」拒絕家人情緒勒索,一定要踩住自己的底線,不然任何人會覺得媳婦是可以沒有限制地要求。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2-11 養生.家庭婚姻
過年婆媳有衝突怎麼辦?心理師:老公必讀2重點!有些話只有老公才能對婆婆說
過年是最容易產生婆媳問題的大節日,要怎麼化解婆媳衝突,是門大學問!當出現婆媳問題時,不應由媳婦單獨處理,而是老公要挺身而出,夫妻一起溝通討論如何解決。夾在老婆與母親中間的男性,常常會因為不知如何是好而逃避!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暨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心理師梁淑娟指出,先生不應該讓另一半獨自跟長輩應對,而是要挺身而出,適時擔任雙方溝通的橋樑。換句話說,讓老公更主動介入婆媳問題!當和婆婆之間發生衝突,該怎麼做讓老公更主動介入當溝通的橋樑,而不會想要拔腿就跑,因為不想當夾心餅乾而逃避呢?梁淑娟心理師指出,可以向先生解釋由他協助溝通,婆婆比較容易接受,並以「不希望和婆婆的關係變不好」、「家庭氣氛好,對孩子比較好」等做為理由,但不建議直接在老公面前批評婆婆,發洩對於婆婆的不滿,不然先生也可能因此感到更為難,或覺得受傷、生氣而更想逃避,甚至反而引發許多夫妻衝突。若由先生跟婆婆溝通會更加容易,因為先生比起太太,自然會對於自己的媽媽更加了解,因此有些話先生可以直接對婆婆說。「不論說好話、壞話,由兒子說,婆婆比較不會記恨,問題很容易化解,但由媳婦傳達,很容易讓婆婆覺得自已被拒絕、否定、被瞧不起。」1.老公別直話直說梁淑娟心理師提醒,值得注意的是,先生跟婆婆溝通時,要記得留意表達的方式,像是若太太因為和婆婆觀念不同感到生氣、委屈,私底下跟先老公抱怨、發洩情緒,老公千萬不要將這些話原封不動地傳達給自己的媽媽,像是說,「媽,你這樣做老婆會生氣。」梁淑娟心理師表示,這麼一來,不只問題沒有解決,也可能加劇婆媳之間的衝突。因此,先生在表達的時候,應更小心修飾語句,嘗試以更間接的方式向婆婆溝通。2.老公以「自己」的立場跟婆婆溝通另外,先生也不建議在對方面前,表態自己挺另一方,例如跟太太說,「你知道我媽就是這樣子,你就讓一下吧。」這麼做,往往只會讓太太更生氣、難過,感覺不被先生支持、理解。梁淑娟心理師提醒,當先生在跟婆婆溝通,建議以「自己」的立場主張希望婆婆配合哪些事,而非提及「老婆說、老婆覺得……」,以避免讓婆婆對媳婦產生敵意。例如,當婆婆想要帶小孩,但太太想請保母照顧孩子,先生應試著避免像是在附和某一方,以第三方的角度提出其他的觀點,如表達不希望媽媽因為照顧孩子而身體太勞累,想讓媽媽單純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等。當先生主動介入,對於雙方在意的事情提出不同的角度、觀點,就能協助降低婆媳之間產生衝突的機會!搞懂婆婆心理,理性化解婆媳衝突當能了解婆婆一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心理狀態,就更能對症下藥,開啟溝通的橋樑。婆婆由於具有較多人生經驗,因此會希望被尊重、可以有所貢獻,也因此有時會產生「為孩子好」、「幫忙」等念頭,而積極提醒媳婦要做哪些事情而跨越了界線,使媳婦感到困擾。當更了解婆婆的心理,多少能夠轉換心情,以較理性的方式化解婆媳衝突。跟姊妹聊天、訴苦,抒發壓力若因為和婆婆的觀念不同、產生摩擦而心情不佳,該怎麼辦?梁淑娟心理師指出,不妨多多跟有相同經驗的朋友聊天、談論媽媽經等。「同一個世代的媳婦,跟婆婆相處時,多半都會擁有相似的經歷、困擾。」跟朋友聊天時,也可以一同討論跟婆婆溝通的對策,以及發洩自己的委屈、不開心等情緒,有時候跟好朋友聊天,也能從中得到療癒,感覺「原來不只有我遇到這種事,原來我不孤單。」因為覺得被理解、同理而得以調適心情。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2-10 養生.保健食品瘋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吃 營養師曝3狀況才需要額外補充保健品
從藥妝店和藥局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可以看出台灣人很愛吃保健品。人體需要各類的營養素,來幫助維持健康,不過,一旦某種營養素攝取過量,就可能會衍生出毒性。正常人不見得需要 3狀況才需要吃保健品一般人平時飲食均衡、睡眠充足,沒有什麼症狀或毛病的人,其實不見得需要吃保健品。只有3狀況才需要額外補充保健品,分別是驗血報告中真的有缺乏、身體正在大量消耗能量、對於某種營養素的吸收或攝取較差等。市售常見10種保健食品,分別為綜合維他命、維他命A、維他命B群、維他命C、維他命D、維他命E、魚油、鈣片、葡萄糖胺、葉黃素等,但該怎麼吃?自今天起一連10天,將系列報導教您正確吃對保健食品方法。現代人生活忙碌,外食多,要均衡攝取營養並不容易,因此許多人會選擇吃綜合維他命補充營養,幫助維持健康。一般綜合維他命含12至26種營養素,除8種維生素B群外,會額外添加脂溶性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C,各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有些添加膽鹼、肌醇、生物素等。綜合維他命 含各類營養素維生素B群功能,與維持能量正常代謝、神經系統及皮膚黏膜健康相關,其中維生素B6、B12及葉酸,又與紅血球形成有關;維生素C能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具抗氧化作用;維生素D能促進鈣吸收;維生素E有抗氧化、維持細胞膜完整性。鈣幫助骨骼發育、鐵有助血色素形成、碘為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成分、鋅與生殖功能有關、鉻可維持醣類正常代謝。維他命過量 增加肝腎負擔許多市售的維他命劑量經常超過每日參考值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但任何營養素吃多了會傷身,譬如常見的水溶性維生素C及B群,若水分攝取不足或腎臟功能不好,如果吃了大劑量的綜合維他命,反而會增加肝腎負擔。綜合維他命含有維他命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溶解於油脂中才能有效吸收,建議飯後攝取較佳。要留意盡量挑選較天然的維他命,避免添加太多添加物如香料、甜味劑、食用色素、甘油等產品。4天然食物 取代綜合維他命1.發酵蔬菜:韓式泡菜、黃瓜、蘿蔔、大白菜等經過乳酸菌發酵的蔬菜,一周吃3次,每次100克,有益身體健康。2.綜合堅果:每天飲食中吃一把綜合堅果,如杏仁、核桃、腰果、巴西堅果、胡桃等,能提供天然的維生素A、E、D,以及人體必需維生素脂肪酸、鎂、鈣、鉀等營養素。3.海藻類:海藻富含碘、鐵、鈣、鉀、菸酸、磷、錳等56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每天可吃半碗的量可維持身體健康,但因海藻含碘高,有甲狀腺功能障礙的族群,食用前應諮詢醫師或營養師。4.貝類:牡蠣、蛤蜊、淡菜、扇貝等貝類,是低脂的蛋白質來源,富含礦物質。建議一周可吃3次,每次一個手掌大小。4族群適合吃綜合維他命1.外食族:總是在外解決三餐的人,吃綜合維他命可高效補充多元營養素。2.素食者:茹素的人普遍缺乏存在動物性食品的維他命B12、鈣、鋅、鐵等營養素。3.銀髮族:長者消化與吸收能力比較差,無法有效利用食物中的營養素。4.孕媽咪:懷孕及哺乳期間,需幫寶寶提供各種營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10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養成書寫習慣 表達感恩之心
過新年了,轉眼間,我已升上高年級,回首前塵,有如莎士比亞所述:我們這塊料像夢一樣構成,我們小小的一生,生前死後皆一眠。上了年紀發現記憶真有趣,該記的記不住,該忘的忘不了。古早時代的懺情錄縈繞於心,經年累月蘊藏腦海中落落長的帳本難以銷毀,近期的事卻怎麼也想不起來。出門忘了拿鑰匙、戴著眼鏡尋眼鏡、滿屋轉圈找假牙等糗事屢見不鮮。該吃的藥不記得曾否服用,遺忘與醫師約診、未及時繳納稅單等更是誤事。懊惱之餘,我決定放自己一馬,減輕大腦內短期記憶的工作負荷,重要的事書寫在記事本中提醒自己。人生上半場那些愛恨交織又算不清楚的糊塗帳,新的一年希望養成書寫習慣。腦中浮現曾扶持我的貴人,當年不知如何適度表達感恩之心,如今就藉文字表達吧。至於過去年輕氣盛,言行間無心傷人,如今回想起來,後悔莫及。藉著書寫,回到過去,重新觀想當時所發生的一切,與自己和解。總之,該道歉的、該道愛的、該道謝的,趁著還來得及,趕快表達。現實世界,人生無法重來,沒後悔藥。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在書寫世界中,藉著回憶,重新經歷,期待能更成熟圓融地度過餘生。
-
2024-02-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財神廟該怎麼拜?全台知名財神廟大公開! 正確的求財觀念讓你越求越好運
過年時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拜財神,祈求新的一年可以升官發財,最好可以中樂透。但其實財神不只一種,會因為行業不同,而有不同的「產業財神」。接下來,元氣網教你如何拜對財神發對財!拜財神前要思考的兩件事想要求財前,需要確定自己的求財類型與職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財神!一、確定你想要求什麼財?正財還是偏財所謂的正財,也就是從工作、業務、升官等表現所得到的收入,這些收入是屬於智慧與勞動所得,讓財神保佑你找到好工作、選到好產業、遇到好客戶,這樣的財源就屬於正財。我們常看到的文、武財神,關聖帝君等,都屬於正財神。如果是想要中樂透、抽到獎金獎品、部分投資等,這些就是屬於偏財,也就是透過機率或者是意料之外的財富,這些就是屬於偏財部分。通常偏財神有虎爺,以及一些陰廟系統,像是:十八王公、姑娘廟、水流公、水流媽等,都會是許多人求偏財的地方。二、確定你的工作類型,不同領域有不同財神與守護神財神的定義可以很寬、也可以很窄,如果是以單純管財的部份來看,主要是文財神與武財神,文財神掌管穩定的工資收入,穩定的上班族需要祭拜的是文財神,而武財神掌管流動的財富,所以包括做生意、做業務等工作的人,則需要祭拜武財神。想要知道拜哪些財神?看看自己在哪個族群因為收入形式不同,所以祭拜的財神也不同,以下粗略分成4種族群,看看你屬於哪一種,要拜什麼樣的財神!一、穩定上班族如果是工作穩定的上班族,希望在工作上有所表現,然後因此而升官發財,那麼需要祭拜的是文財神,也可以祭祀跟產業相關的神明。最常見的文財神是比干,在道教經典中被稱為守財藏真比真人,因為他剛正不阿,所以被賦予掌管天下財富的工作。二、提升業務族業務想要提昇業績,就需要祭拜有能力聚財的神明,其中天官武財神趙公明是最常受人祭拜的神明,而天官武財神率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與利市仙官一起,被稱為五路財神,五路財神匯集天下五方財富,掌控財富流動,所以四處跑業務的人可以祭拜五路財神求財運。此外,也有人認為,天官武財神座下黑虎爺有從外咬錢回來的能力,跟業務很類似,所以業務人員也會祭祀虎爺祈求財運。三、生意興旺族如果是做生意人,除了可以祭拜天官武財神外,也可以祭祀關聖帝君。因為做生意的人講求信用,而關聖帝君不背棄自己的兄長,依照約定保護大嫂,甚至一聽到兄長的消息,就馬上過五關、斬六將,千里相會,這種講求信用的行為,就成了商人眼中的模範,因此許多商人會祭祀關聖帝君,祈求生意順利。四、偏財好運族想要讓自己充滿偏財運,最常見的正神有土地公、虎爺、四面佛或劉海蟾祖師,其中瀏海蟾祖師有「劉海戲金蟾,一步一吐錢」之說,劉海蟾走到哪,就把錢撒到哪,周濟窮人,而劉海蟾也被視為有財神的能力。除了正神外,許多人認為,要想祈求偏財運,就需要求助偏門陰神,於是在大家樂、六合彩盛行的時代,石門乾華十八王公、大眾廟、萬善同、水流公、水流媽等有應公類型的廟宇也是人們求財的目標;包括日本時代的義賊廖添丁以及第一個搶銀行的李師科,也曾被當做求偏財的神明。不同產業的財神或守護神想要求財,除了剛剛所提到的財神外,也可以向自己的產業守護神祈求,幫助自己在專業技能上更上一層,賺取更好的財富。‧如果從事跟文教有關的產業,可以祭祀文昌帝君或孔老夫子。‧如果是跟藝術、戲劇有關的產業,可以祭祀田都元帥或西秦王爺。‧如果是跟金融相關的,可以祭祀陶朱公范蠡。‧如果是農業相關的,就要祭祀神農大帝或是后稷。‧建築相關的行業,可以祭祀魯班先師。‧如果是醫藥產業,可以祭祀神農大帝、保生大帝、臨水夫人或華佗仙師。‧如果是跟土地房屋有關的,就要祭祀土地公。‧如果工作跟「人」有關,有些人會祭祀月下老人,求人與人之間的善緣。‧如果是餐飲業,則是會祭拜灶神(九天司命真君)。全台知名財神廟大公開文財神廟‧嘉義文財殿武財神廟‧石碇五路財神廟‧松山霞海城隍廟‧桃園五福宮‧大溪迎富送窮廟‧台中廣天宮財神開基祖廟‧北港武德宮土地公廟‧中和烘爐地‧竹山紫南宮‧車城福安宮關聖帝君廟‧行天宮體系‧新竹普天宮‧台中南天宮偏財神‧虎爺:石碇虎爺廟、嘉義新港奉天宮虎爺‧有應公:石門乾華十八王公正確的求財觀念很多人到廟宇祭拜的時候,點香之後就一直跟神明抱怨,又或者是跟神明說自己需要錢,所以讓我賺更多錢,這些都不是正確的祈求方式。這邊提供幾個祈求要點,可以讓你越求越好運!第一、不要跟神明抱怨:抱怨只會讓你想起不開心的事情,沒辦法讓神明感受到你的渴望。第二、要懂得感謝神明:當我們跟神明祈求的時候,要先感謝祂們對自己過去的照顧,也可以感謝神明賜與自己目前還沒有的一切,因為當你先想像到了,神明才知道你真正想要什麼。第三、要保持臣服的心:臣服不是屈服,而是懂得有耐心等待神明的安排。要記住,神明不是你的員工,祂會用更高的視野在看待你。所以請任何對神明有所求的人,一定要盡自己的努力,保持臣服的心,來面對自己的人生。
-
2024-02-07 焦點.元氣新聞
「骨董級」寒假作業出爐!奶奶秀出兒時寒假作業,讓兒子孫女當場折服:傳家寶等級收藏
不論是暑假作業,還是寒假作業,我們都經歷過這一段邊玩邊寫功課的快樂時光!有些孩子會早早就完成,有些小孩則是開學前才開動,那段寫寒假作業的回憶,真的是回想起來都難忘啊!看到孫女寫寒假作業,沒想到這位奶奶,竟然秀出十幾年前的寒假作業,讓兒子孫女當場折服。奶奶的「骨董級」寒假作業不過這位奶奶的寒假作業可不是回憶,而是「骨董級」的見證!一位位在黑龍江的奶奶,就在孫女寒假回鄉過年時,看著可愛的孫女寫作業,竟然淡定地拿出她小時候的寒假作業,家人一看,竟然是3張來自1954年的考卷,至今已經擁有70年歷史的考卷,仍然被保存地很完整。工整字跡,孫女兒子都佩服從微博上的照片可以發現,這些骨董級考卷中包括了數學、地理、歷史等科目,而且奶奶小時候對作業可以一點都不含糊,不但字跡工整,考卷上也有不少批改紅勾勾的痕跡。尤其家人只知道80多歲的奶奶,一直以來都有著收藏與保留舊物的習慣,所以當下奶奶淡定拿出寒假作業的時候,反倒是家人們都很吃驚,也覺得很新奇,字跡醜陋的爸爸,甚至還被女兒取笑呢!網友:傳家寶等級收藏極具歷史意義的寒假作業立即引起網友們討論,紛紛回應這些考卷真的很有意義啊,「這個奶奶一定很有文化!(19)54年就這麼厲害了」、「這是大戶人家,1954年我的爺爺奶奶都是讀不起書的」、「那個年代能學到這些科目,是很了不起的家庭了」,最好笑的是有網友說到,「我的考卷都找不到了,別說我奶奶了!」誰規定要寫寒假作業寒假作業其實由一個叫羅伯特.納維利斯的義大利老師發明的。據說,羅伯特的本意是為了懲罰一些不聽話的孩子,給他們找點事情做,防止他們胡作非為。沒想到這個方法受到了家長的鼓勵和認可,到了現代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都規定要寫寒假作業。妳家的孩子開始寫作業了嗎?可別等到最後一刻才動筆啊! 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2-06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清淡飲食多運動 累積健康的財富
起床時伸懶腰,身體頓時感到舒暢,盥洗後再做些簡單的伸展操,活動筋骨、提振精神,這是我一日生活的開始。健康是人生一切的基礎,也是最珍貴的財富。工作勞動不等於運動,步入中年以後,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效率降低,時常腰痠背痛,手腳麻痺,身體好似正提醒你面對機能衰退的殘酷,若不多活動,身體機能退化更快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對健康有益,無論選擇何種運動,一定要避免運動傷害,須先做暖身操,讓身體各系統狀態妥適調整,才開始運動。實施體操活動,不受場地、空間、天氣等限制,健康受用一生。體操看似簡單重覆性的動作,可培養身體協調性及肢體控制能力,鍛鍊柔軟度、平衡感及心肺功能,緩和筋骨、肌肉、神經、呼吸及心血管系統。除了體操活動,我平時會多走樓梯、健走或慢跑,確實能活血通氣,改善痠痛,刺激心肺血管及皮膚排汗,我喜歡騎自行車或機車出遊,自在輕鬆地享受美景,忘憂解愁,紓壓效果極為顯著。飲食方面,我遵守「少糖、低鹽、減油」原則,多吃蔬果,少喝果汁,攝取膳食纖維,維護腸道機能,吸收天然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來吧,新年健康祈願,從飲食、運動及保持好心情開始,放下慵懶的藉口,持之以恆,蓄積健康的財富。
-
2024-02-06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終於,我參加了同學會
上周參加大學畢業35周年同學會,頗有感觸。命運的奇妙安排,不偏不倚地把我們一起放在人生啟蒙最重要的七年,變世故之前的最純淨青春。泛黃相片裡的熟悉臉孔,是我的終極認同。參加同學會需要勇氣。年輕時裹足不前,同學都太優秀,自己太寒碜,怕去了丟臉。人數往往也湊不齊。但仍有少數熱心熱情的同學年年參加,令人費解。如今人生已近耳順,有些疲憊,攀比炫耀的心不再強烈。飽漲的鄉愁使我顧不得顏面,於是我就「慷慨赴義」了。一開始還有點小冷場,聊著聊著,大家就很快丟下拘謹,開始眾聲喧嘩。我也不自覺提高嗓門,手舞足蹈起來。大家爭相提起那些少不經事的甜蜜迷惘。像在海邊漫走,無預警哪一顆小石頭會被拾起珍藏。同學會的餐點不必太講究,我只想保持飢渴,細細品味眾同學的過往。大夥兒一致慨嘆,花該死的大半輩子在符合別人的要求,卻忽略內心的真實渴望。在彼此分享,重新尋找連結的過程中,隱隱有一條堅固卻看不見的線,引導我們,重返一個不變的原鄉,找回失去的寶藏。不管如何被命運拋擲,我們曾經一起愚蠢,一起勇敢,一起做夢,一起擁有年輕。和老朋友回憶一些吉光片羽,分享曾經有過的念頭,看過的光景,走過的田野,一起輕輕吟唱屬於我們那個時代的歌……原來它們都還在那裡,我曾經活過那些日子。或許只是再平凡不過的雞毛蒜皮小事,可是每樣東西都讓我這麼想回味。我們在彼此身上留下印記,映照出至真至純的同學之情,可以抵禦時間和距離。開同學會是必要的,你終究不能在臉書上擁抱朋友。只有親臨現場,你才能更細微凝視同學的面容,你才知道自己變了多少。同學今非昔比。有院長、副院長、科學家、啤酒廠老闆、生技大亨、聲樂家、畫家、園丁……有人醉心攝像,有人淡出職場含飴弄孫,有人趁體力還好,四處旅遊……取捨萬殊,靜躁不同。同學臉上散發的光彩,旺盛的生命力,讓我既感到欣慰,又自嘆弗如。有為者亦若是。受到同學所走的不同道路的啟發,我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旅程,思考自己尚未開發的潛力。對我來說,在行醫過程中找到成就感,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用寫作和自己對話,感覺氣息依然溫熱,心臟仍砰砰地跳著,再加上同學友情的滋潤,便覺得此生足矣。人的一生,極其簡單,極其平凡。每人都一樣。總有一天,上帝會對我們發出交友邀請。死亡是人生盛宴的不速之客,暫時不動聲色,遲早要來鬧場的。如塞內加所說,人生短暫,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利用。所以不能浪費,要為自己活。感嘆時間無法存藏,一種無與倫比的急迫感追問我,是不是把很多時間浪費在世俗追逐和無效的社交?時光飛逝,要抓住與每一個老同學心靈相通的時刻,珍惜每一次「欣於所遇」的機緣。終於有點理解,是什麼將我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讓有些同學再遠再忙,也要趕來聚一聚。同學會是美不勝收的時光旅行。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繼續歡樂航行,以感激和驚喜的心情,去體驗生命中隱藏的美好,迎接未來的任何可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5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黃豆與法鬥
有一種愛千絲萬縷,層層疊疊,不斷交織、加深加厚「畫」成大愛;有一種食物平淡低調,經過發酵轉變,幻化出豐厚的滋味,為其他食材加分提味。我說的是一個因飼養法鬥(法國鬥牛犬)而開啟的藝術創作,我也同時在說製作味噌的因緣,兩者的關係是這樣發生的……北斗(Hokuto)是由美和舜子婚後養的第一隻法鬥。法鬥可愛的外型和無辜表情,令人難以抗拒,但是他們先天容易出現的健康狀況,也讓飼主費心甚至傷心。因為照顧多病的北斗,兩夫妻累積不少照顧的經驗。在北斗當天使後,由美和舜子決定認養全身病痛被棄養的繁殖犬,儘管預先知道每一隻在身邊的法鬥都不會長時間相伴,也都會令他們再度心碎,兩人還是願意全心付出。他們兩是在日本藝術學校相識相戀,回到台灣後,舜子持續以法鬥作為創作主角,從東京就一路追蹤他的法鬥迷們,也會追到台灣來搜尋他的新作品。透過日本媒體宣傳,法鬥飼主們也會委託舜子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他的創作媒材是厚實的布料和各種織線,在帆布上織出法鬥的臉型,一針一線密密麻麻的把每一隻受託的法鬥「畫」出來。那天,我去他們位在新竹的工作室,舜子正開始一張新的畫作。他對著朋友傳來的圖像,一針一線不停換線堆疊,圖像中的法鬥漸漸地出現在米白色的帆布上。冬天的陽光從窗口照入,由美和她那位很會做料理的朋友近藤香子也走入工作室,她們正聊到聽起來很好吃的雞肉味噌湯。據她們說,在日本自己做味噌是很平常的事,就像在台灣有些人會做豆漿、做泡菜一樣。做味噌並不難,而且原料單純,一學就會。我曾經做過同樣是以黃豆為原料的納豆,知道那並不困難。近藤香子一語點醒我,原來味噌也是簡單易做的家庭自製調味料。雖然傳統味噌要等待六個月的發酵時間,我還是迫不及待地準備材料,順利的話,龍年的年中就可以開箱我親手做的味噌。材料:黃豆200g、米麴200g、鹽80g方法:1. 黃豆泡水至少12小時,吸水膨脹後大約變成500g,加水煮透。2. 取一粒黃豆夾在拇指和小指間擠壓可輕鬆捏碎即可。3. 將熟黃豆搗碎,或是用調理機碾碎成泥。我是將搗碎和碾成泥狀的黃豆混合,以保留粗顆粒。4. 米麴和鹽充分攪拌後,把黃豆拌入其中,直到可以用手揉成小圓球。如果太乾無法揉成球,可加入煮黃豆剩下的湯汁,用手搓揉到可以成團,再搓成味噌球。5. 容器清洗消毒乾淨,將味噌球放入容器中壓扁,盡可能不留縫隙,直到味噌完全放入後壓平,在表面薄抹一層鹽,再用食用酒精或是高濃度米酒消毒瓶口蓋口。6. 如果味噌距離蓋口還有空隙,用裝滿鹽的袋子完整蓋壓住味噌,再封蓋並標註日期。為了擁有人生第一桶味噌,這次我用的容器是小木桶和粽葉,其實用玻璃密封罐更容易製作。自己做的味噌是活的,它會隨著發酵時間變化出不同的味道,發酵六個月後可以開始食用,時間越久顏色會加深,據說,味道也會越香醇。自己動手完成一件作品真是開心,你呢?是不是也想動動手做味噌!
-
2024-02-05 焦點.杏林.診間
這麼年輕,會有真功夫嗎?實力堅強女中醫師曾子寧對婦科患者更有同理心
一提到中醫師,大部分人常聯想年紀偏長的男性老師傅,把脈針灸,沉穩老練。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住院醫師曾子寧,年輕漂亮,留著一頭長髮,身材玲瓏有致,常被誤以為是瑜伽老師、健身教練,打破一般民眾對中醫師的刻板印象。阿公阿嬤看到「醫師妹子」,大驚問可不可以退掛。亮麗稚嫩的外表,讓曾子寧在執醫之初,承受不小的挫折,許多阿公阿嬤一進診間,看到這個醫師妹子,常面有難色,或嚇一跳,常有人直接說「這麼年輕,會有真功夫嗎?」並詢問一旁的護理師,是否可以退掛。為此,曾子寧自我勉勵,力求專業,累積臨床經驗,經常上網查閱中外醫療文獻。再者,對於病患誠懇相待,視病如親,願意多花時間與病人互動,瞭解其生活習性與狀態,希望藉此提高醫囑遵從性,增加療效。兩年多來,曾子寧逐漸建立起專業口碑及形象,就有病人改口稱讚,「原來這個漂亮的女中醫師也很厲害的,有兩把刷子。」【快來醫師百科分享曾子寧醫師診間的就醫經驗】青春亮麗外貌,也會遇到病患的鹹豬手。曾子寧成為許多患者口中的「漂亮寶貝醫師」,不少長輩到了診間,剛坐下來,就問「結婚了沒?有沒有男友?」想當媒人。有些則是想找媳婦,介紹起自家兒子、孫子,希望有緣,結成親家。對於自身感情生活,曾子寧可是直率回應,她說,「早已死會,男友也是中醫師。」兩人是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念書時的班對,已在一起七、八年,就快論及婚嫁。亮麗外貌,青春洋溢,也為曾子寧帶來一些小小困擾,必須提防患者突如其來的鹹豬手。日前幫一名住院男性患者會診時,彎腰聽診,對方居然動手拉扯她的醫師白袍,幸好一旁的護理師出手阻擋,才免於被吃豆腐。選擇婦科、內科,對女性病友更有同理心。曾子寧畢業於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學系,因為從小就對中醫感興趣,喜歡聞中藥草藥味道,大學畢業後,得知中國醫藥大學招考中醫學系學士後專班,經幾個月苦讀,幸運成為中醫系學生,也順利考取中醫師執照。中醫也分專科,曾子寧選擇婦科、內科,身為女性中醫師的她,自信對於經痛、經期異常等婦科患者更有同理心,而女性病友就醫時也會覺得自在,樂於傾訴身心不適症狀。愈來愈多年輕醫師經營自媒體,架設網站平台、經營粉專,成為網紅、知名部落客。對此,曾子寧也躍躍欲試,她認為,傳統一對一衛教方式,或有改善空間,如果能夠透過短影音,觸及更多民眾,傳播正確的健康訊息,這值得努力耕耘。未來執醫之路還很漫長,曾子寧期許自己,永遠保有初心,在醫師白袍下,擁有炙熱的心,熱心醫人,努力學習,也要盡興享受人生,她說,「千萬不要成為一個無聊的大人。」養生之道在將瑜伽融入生活,晨飲冬蟲夏草濃縮液。每個職場均存在世代差異,醫師也不例外。曾子寧表示,從運動項目就可看出其中不同,例如,資深醫師通常喜歡打高爾夫球;相較之下,年輕世代的醫師較重視外表、體格,運動項目偏向重訓、長跑、馬拉松、瑜伽。新冠疫情期間,外出受限,曾子寧養成在家運動習慣,在客廳擺放瑜伽墊,看著網路影片,邊做邊學,鍛鍊起核心肌群。沒想到,疫情結束後,她仍持續做著瑜伽,於每晚八點就定位,暖身、拉筋、有氧、簡單重訓,最後放鬆、大休息,透過冥想,探索內心世界,與自己對話。傍晚回到家後,先吃些蔬果、點心,固定做兩小時瑜珈,這已是曾子寧日常的一部分,變成一種生活儀式,她表示,幾年下來,自身小宇宙彷彿儲存了充沛能量,讓情緒穩定、寧靜,看診時,思緒更為清明透徹。在飲食上,曾子寧對於手搖飲敬謝不敏,不喝含糖飲料。每天攝取足份的五蔬果,開水超過2000cc,因在慈濟醫院工作,早午餐均為素食,久而久之,也不太吃肉。由於熟知中草藥的好處,她每早會飲用一杯冬蟲夏草濃縮液,視為食療的一部分,適用於勞心勞力的上班族。曾子寧醫師小檔案 .現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住院醫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給患者的一句話:女子以肝為先天,情緒與壓力皆會影響肝臟運行,女性應學習多愛自己一點。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5 焦點.杏林.診間
碩大胸肌成衛教題材 腸胃內科醫師周宜群帶患者一起健身養肌力
忙於門診、手術及照顧住院患者,加上長時間坐著,缺乏運動,許多醫師在步入中年後,幾乎都有個小肥肚;但對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周宜群來說,可是無法容忍自己腰圍有些肥油贅肉,十幾年來持續重訓健身,鍛鍊肌肉,要求體態,他預定年底參加健美比賽,為多年來的訓練成果留下紀念。曾是過敏小胖子,考上醫學系開始「養肌」人生。周宜群說,自己小時候是過敏的胖子,記得念國小時,身材圓滾滾,一動就滿頭大汗。上了國中,開始運動,跑步、打球,過敏症狀逐漸獲得改善。考上醫學系後,參加大學壘球隊,也踏入重訓世界,開始「養肌」人生。2017年任職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加入健身房,在專業教練指導、矯正下,重量訓練更有效率。透過健身器材與動作,訓練胸、背、腿部等三大肌肉群,雕琢股四頭肌、後腿肌、腰部核心肌群、小腿肌與臀肌。認真投入重訓健身,周宜群早上起床第一件事為量體重,身高165公分,體重63公斤,體脂率僅約10%。他表示,自己是腸胃科醫師,深知想健身、養肌肉,就得嚴格控制飲食,因此,他有意識地瞭解自己每天吃了哪些東西,以及主要組合成分為何,澱粉、蛋白質等占比,對於蛋白質攝取,更是嚴格,需斤斤計較。在院內營養師協助下,他更瞭解各種食材的特性。每天至少攝取體重1.6倍的蛋白質,例如,體重60公斤,就必須攝取100公克優質蛋白質,而最簡單的是吃舒肥方式處理過的雞胸肉。【快來醫師百科分享曾子寧醫師診間的就醫經驗】因為健身,他更了解好食物的重要性。慈濟醫院供應素食,這些年來,周宜群中午固定於醫院用餐,瞭解到蔬果、豆腐等素食對於身體的好處。即使外食,也會盡量選擇原形食物,以及少油、多汆燙的簡單料理,而不選油炸等加工食物。周宜群特別感謝妻子的支持,天天準備自然營養的晚餐,提供豆、蛋、奶等優質蛋白質,讓他持續健身十幾年,無後顧之憂。以自身為例,提醒年長患者多做重量訓練。因健身有成,周宜群上半身呈現倒三角,手臂健碩,有如健美選手,成為國內少見的型男帥哥醫師。穿上襯衫時,胸部位置緊繃,有時還會扣不上鈕釦,門診醫病溝通時,常有病人不自覺盯著他鼓漲的胸肌,突然問:「這應該要練很久吧?」「這問題變成良好互動的開始,可以展開機會教育。」周宜群說,大林慈濟醫院位處偏鄉,多數中老年人不知肌少症的嚴重性,更不瞭解肌力訓練的重要性。因此,他常在診間以自身為例,提醒年老患者要多做重量訓練,多養些肌肉,為日後健康老化奠定良好的基礎。許多上班族抱怨工作忙碌,沒時間運動,回家就躺在沙發上追劇、打電動,周宜群建議,先設法將運動變成一種習慣, 一旦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一兩天不動,就會覺得不自在。周宜群每周運動四至五天,每次至少重訓一小時,訓練不同部位的肌肉組織,健身七、八年,自覺最大好處就是體態挺拔,穿衣好看,與同年齡醫師相較,確實年輕許多。為了留下完美體態紀錄,他預定年底參加健美比賽,穿著窄小的褲褲,上台展現肌肉,迎接人生另一次挑戰。醫院附設健身房鼓勵長者練好肌力,認識運動之必要。周宜群目前擔任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四樓運動中心負責人,該運動中心成立於2022年,採一對一訓練方式,每小時鐘點費500元,費用只有外面商業健身房的三分之一。他表示,希望退休銀髮族能養成運動習慣,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從事肌力訓練,避免肌少症,減少跌倒風險,活得更健康,更有元氣。運動中心創立迄今,聘請三名專業運動教練,累積300多名學員報名上課,大都是65歲以上的年長者,周宜群表示,學員主要是從骨科、復健科、腸胃科等門診轉介過來,經醫師診斷評估,認為有接受肌力訓練的必要性。幾年前,周宜群考取了體識能教練執照,有空時,也會下場指導學員。常有患者在門診時問著,「等一下有空,一起練重訓?」此刻是醫師,等一下變成健身教練,讓他職涯生活多彩多姿。周宜群醫師小檔案.現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學歷:慈濟大學醫學系.經歷:大林慈濟醫院內科總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如能正確吃、持續重訓運動,一定可以活得健康長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5 焦點.杏林.診間
裝心律調節器會被雷打到嗎?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姝含開粉專衛教病患
進入診間,發現穿著白袍的醫師如明星般亮眼,愈來愈多專業與顏值兼具的醫者,致力守護病人的健康,今天推出高顏值醫師PART2,讓讀者一窺他們在醫學領域的丰采。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姝含留著一頭俏麗短髮,外貌舉止神似藝人,外人難以想像她是一位必須輪值夜班、隨時待命的心臟科醫師。因外型亮麗,從學生時期就容易遇到「閒言閒語」,從醫之後更時常有病人出言騷擾,林姝含都不往心裡去,而是把重點放在患者病情。視病猶親的她,為解決患者雪片般的衛教疑問,還創設臉書粉絲專頁與病友互動。亮麗外表引關注,閒言閒語她一笑置之。林姝含透露,選科時單純以個性為考量,因為自己很沒耐心,所以選擇疾病「一翻兩瞪眼」,不論病情變好、變壞都相當迅速的心臟內科。以心肌梗塞為例,病人過世或存活只在一線之間,病情不會拖延;反觀腫瘤科等科別,病人常要與疾病奮戰多時。因為外型亮眼,林姝含在大學時期,就因「特別待遇」被同學酸言酸語,認為她是靠外型取得機會。她表示,教授們對同學都是一視同仁,但外型確實讓自己取得較好的第一印象、比較容易被注意。有時課堂上需要有人示範導管手術,就容易被點名,有些同學會說,「老師對學妹比較好」。不過,取得好的第一印象後,接下來的表現才是關鍵。對於閒言閒語,她都是一笑置之,不會往心裡去。病人言語騷擾,自備兩招保住醫師權威。「心臟科病人年紀比較大,有時候在解釋病情,發現對方都沒在聽,只回說醫師您好漂亮。」林姝含表示,在看診時,偶爾會因外貌被模糊焦點,有些不禮貌的病人,還會語帶騷擾、不尊重,在衛教時要求對方控制三高、戒菸,病人回說:「為了來看妳,什麼都好。」也有病人主動詢問她目前有無交往對象,還主動「推銷」家中兒子、外甥等,希望促成姻緣。不過,林姝含也發展出一套因應之道,對於言語騷擾的病人,會嚴肅地稍微加重語氣,讓病人知難而退;面對不斷幫自己介紹對象的病人,則是先打趣感謝對方抬舉,再把話題拉回病情討論。只要使出上述兩招,病人通常不會繼續無理騷擾,「畢竟在醫病關係裡面,醫師還是比較具有權威的一方。」診間病人的疑難雜症,化為易懂的圖像衛教。醫師工作雖然辛苦,但為解決病人的衛教疑問,林姝含開設臉書粉絲專頁,經營不到半年已累積超過2000位粉絲按讚。她表示,病人在診間提出的問題,有些自己從未想過,例如擔心心律調節器是否會被雷打到等,所以透過粉絲專頁,以圖像化的方式或拍攝影片,讓民眾更容易理解基礎衛教知識。林姝含笑稱,自己的臉書發文都與外貌無關,每二至三周更新的內容都相當認真,靈感主要都是來自診間病人提出的疑難雜症。從區域醫院台大新竹分院,至醫學中心新光醫院服務,林姝含期待,新的一年在時間運用上能夠更有效率、更平衡,除在臨床工作、學術研究穩健發展,更希望著重個人生活。她坦言自己與許多醫護一樣,下班時間還是放心不下住院病人,會主動至醫院探視,時間規畫必須重新取捨。自我要求每周運動維持體力,緊急手術隨時上場。醫師工作繁重,心臟科更是必須夜間輪班的科別,半夜若有心肌梗塞病人,必須緊急進行導管手術,但林姝含總能充滿幹勁地登場,完全不見疲態。林姝含說,這項工作對體力要求很高,為維持體能,盡量每周末去健身房運動。至於值班是否影響作息,她認為「看個人體質」,自己天生容易入睡,半夜處理緊急情況後,仍可倒頭就睡。不少外科醫師都有獨門刀房幸運小物,林姝含雖是心臟內科醫師,但平均每周要執行三至五個心導管手術,她祈求順利平安的「小迷信」,是不在手術前接受病人或家屬的禮品,就連病家帶來的水果都不能吃,否則恐會導致手術不順利。她表示,在住院醫師時期就聽過這種說法,默默放在心上延續至今。林姝含醫師小檔案.現職: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經歷:新竹台大分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心臟內科研修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總醫師.臉書粉專:林姝含醫師 -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4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越早學習第二語言越好?錯過黃金學習時間就來不及了嗎?
你的語言多樣性有多高?你在這一方面有多「典型」?這個問題不太有意義,因為我得先知道你是哪裡人。舉例來說,如果你住在盧森堡,而你回答你只會一種語言,那你絕對是少數中的少數,但在大多數美國城市裡,你就不會屬於少數。 記住,這一章談的是你怎麼適應你的環境,所以我們才會碰上這個難題。語言畢竟只是你適應環境的其中一個環節而已,但我們清醒的時候會不斷運用它所依據的一套規則,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它來看看你大腦的適應能力有多好。假如你只會一種語言,或者你的第二語言能力有限(像是分數低於4分),或者你較晚(像是青春期之後)才學第二語言,你的大腦就會侷限在你第一語言的經驗裡。這樣有一個好處:跟會不只一種語言的人相比,你的大腦更能妥善使用你唯一會的那種語言。簡單來說,這是因為多語者在理解某一種語言,或者用某一種語言產出時,需要考量的條件更多: 在使用任何一種語言之前,他們需要化解語言之間激烈的競爭。這表示即使是最熟練的語言,每次使用任何一項語言資訊時,他們都必須多花一點點時間來處理才行。但你在這章會看到,廣泛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語言規則可能也有好處。接觸過多種語言的人不僅有更多種行為組合供他們選用, 在決定要怎麼行動的時候也更有可能考慮更多的資訊,像是當前的情境最適合用哪一種語言。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必須思考應該要用哪一種方式來回應當下的情境,所付出的代價累積下來可能相當可觀。簡單來說,大腦接觸的事物越廣泛,在任一特定的環境或情境下處理的速度可能會變慢,但反過來也讓人有辦法應付更多種情況。那麼,你的大腦的「調頻」範圍有多寬,或有多窄?在看你怎麼回答之前,我得先指出一件事:語言跟這本書裡談到的許多其他事情一樣,是多面向的概念,無法光用「單語」和「雙語/多語」單一軸線就能完整反映。我們在實驗室裡探索語言與認知時,會觀察的差異和四種語言經驗的面向相關:一、如果一個人有接觸過第二語言,接觸的年紀有多早;二、他的第二語言(或最不擅長的語言)能力有多強;三、他分別有多常使用他會的每一種語言;四、他會的語言有多相似。每一個面向都事關你的大腦怎麼運用你過去的經驗,來塑造你對世界的認知,以及你在世界裡行動的方式。但我們可以看到一件事:以上幾個問題完全沒問一個人會講幾種語言。這是因為,不同的語言會怎麼影響你的大腦,還得看其他的因素。本章接下來會以語言當作經驗的範例,探討這些因素為什麼重要,又怎麼能從中看到你的大腦如何適應各種其他的人生經驗。年齡為什麼重要:經驗的早晚造成的不同影響假如我們想探究經驗怎麼塑造大腦,語言是個不錯的範例,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語言是持續一輩子的經驗。舉例來說,大多數會英語的成年人懂大約兩萬至三萬五千個單詞, 但現今有人在使用的英語單詞超過十七萬個。因此,假如你愛看書或聽播客節目,或甚至跟別人談論你不熟悉的事情,你很可能會不斷碰到新單詞。搞不好你讀這本書時就學到一些新詞了?但大多數人也知道,兒童學習語言遠比成人容易,所以問題就來了:我們在童年期間摸索著「吱喳作響的龐然炫惑」,但有多少的學習行為在這個時候發生?童年以後,我們的適應能力又有多少?簡單來說,大腦不同部位有不同的適應期窗口。我們可以根據每個大腦部位什麼時候會被經驗影響、被影響多久,將它們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的功能幾乎全部是控管維生機能,這些是無經驗依賴(experience-independent)的部位,這些部位負責控管呼吸、心跳、體溫等不會因環境而異的關鍵機能。再來是經驗預期(experience-expectant)的大腦部位。這些部位先天就已經註定 要會解譯特定種類的外來資訊,因為它們已經有接收感官資訊的連結了。舉例來說,大多數嬰兒在成長時,進入眼睛的光線會傳到大腦後方的枕葉皮質,進入耳朵的聲音會傳到大腦兩側顳葉(temporal lobe)的聽覺皮質,進入鼻子的氣味會傳到大腦前方底部的嗅球(olfactory bulb)。我們學會辨認看到、聽到和聞到東西,人類嬰兒能夠精通自己所生長的環境,就是因為有這個能力。我們可以在法國紀錄片《寶寶的世界觀》(Babies)裡看到這個現象:世界各地的嬰兒在各自的成長環境裡,既有些方面出奇地相似,又有些相當有意思的差異。不過,我們的大腦演化出來時,可以讓我們輕易遊走世界各地的飛機和網路還沒出現,因此,大腦中許多經驗預期的部位會有接收經驗的「關鍵期」。 在你剛出生的時候,這些部位等著要接收資料,所以可塑性非常高。當你漸漸成長後,這些部位累積了跟周遭環境相關的資訊,也越來越穩定地處理它們預期會碰到的東西,因此比較不會被外面新的經驗影響了。一九七○年代有一系列的實驗,清楚證實了早年經驗對大腦經驗預期部位的影響有多深:這些實驗以幼貓為對象,分別讓牠們在非常特定的視覺環境裡成長,像是只有垂直線條的房間,或者圓筒型、牆上的東西只會往左移動的空間。在這些成長條件下,幼貓的大腦完全被牠們所受的視覺刺激制約,因此如果碰到早期沒遇過的東西,像是橫線或是往右移動的東西,牠們竟然看不到!還好我們不會把嬰兒關在圓筒裡,但派翠西亞.庫兒的研究發現,嬰兒聽到的語音也會對他們產生類似的效果。這裡再提一下她的發現:人類嬰兒到了一歲以後,就會對母語裡沒有的聲音不敏感。幸好,大腦裡還是有一些部位畢生保有可塑性, 這些就是經驗依賴(experience dependent)的部位。皮質裡大部分跟「聯想」有關的部位屬於這一類,其中有些部位讓我們能一輩子不斷增加字彙量。在經驗依賴的部位當中,一個重要的成員是額葉,如前一章所述,額葉讓我們的行為有彈性,而這正是人類適應能力的關鍵。你可能也猜到,基底核的各個部位也是經驗依賴的類型。事實上,它們可能是適應能力最強的大腦部位,因為裡面充滿促進神經可塑性的多巴胺通訊訊號。※ 本文摘自《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你的大腦為何與眾不同?神經科學家帶你深入你的腦袋,解開它的設計與運作之謎》。《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你的大腦為何與眾不同?神經科學家帶你深入你的腦袋,解開它的設計與運作之謎》作者:香蒂爾.帕特譯者:王年愷出版社:臉譜出版日期:2024/01/06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3 養生.人生智慧
長命百歲是祝福,還是焦慮?「4本好書」 教你面對自己,提升心靈正能量
我們小時候以「長命百歲」作為祝壽語送給長輩,以為百歲是祝福。等到我們成為「長輩」,活在人人可能「長命百歲」的時代,發現百歲不僅不是祝福,還帶來許多焦慮。「焦慮世代」系列報導將探討長壽社會裡的新焦慮,以及大家透過哪些方式來面對這些焦慮。延伸閱讀/老了怕老伴或自己先走!面對死亡恐懼,專家建議「提早做好1件事」療癒書店從閱讀中安頓身心「為什麼我在這邊特別容易找到想看的書?」女人走進「好朋友書店」,她稍早逛了幾間大書店都買不到書,卻在進入這間只有六坪大、一百多本書的獨立書店後,立刻找到想看的書。她覺得有趣,因此轉頭問店長許嘉諾。好朋友書店位於台北市文山區,關注孩子的教育、成人的心靈及老後的生活三個面向,成立於二○二二年七月,是連鎖書店陸續熄燈的時刻。許嘉諾想了一下女人的好奇後表示,大型綜合書店書雖多,但是除非讀者很有目的地找書,否則很容易迷失在茫茫書海中,反而是每間獨立書店都有自己的核心訴求與選書方向,書雖少,主題卻聚焦,當讀者選擇進入一間獨立書店的同時,某個程度也為自己的品味和需求做過初步篩選。在好朋友書店,最大的那面書牆,擺設的都是心理勵志、心靈成長的書籍。許嘉諾的選書反映了好朋友書店的追求,「那是我最想做的事情,認識自己、照顧自己、安頓身心。」很多人不解,許嘉諾明明本業是童書編輯,卻開了一間安頓身心的書店。她解釋,人生於世會身兼許多身分,是伴侶、是兒子女兒、是父母、是婆婆或媳婦,大家總是忙於回應這些身分,但是後來她發現,唯有自己的內心安頓了、情緒疏通了,才有辦法和他人產生好的連結,扮演好這些角色。書牆成為一種召喚,使得隱身樹叢的書店很容易被有需要的人看見,推門踏進去。曾有個大男生,透過落地窗看見牆上陳列的書都是感興趣的而進到書店,跟許嘉諾聊起他年少時心裡的困頓,這幾年透過取得諮商師執照來回應,他說,這件事部分療癒了自己,但旅程還未結束,他依然在療癒自我的路上。不久前一位五十幾位的女子進來,她長居美國,暫回台灣,她有先生、女兒、好的工作,所有「外在條件」都非常好,卻困於內在的荒蕪而不知如何訴說。許嘉諾和她聊起了幾年前相仿的感受,也交流了那時對她很有幫助的幾本書。不久前,有個做哲學諮商的朋友對許嘉諾說:「嘉諾,妳有沒有發現,這間店是妳拼湊自己的過程。」她全身一陣電流竄過,想起一年多前成立書店時,自己生活經歷重大改變,許多事情幾乎得從零開始,她依自己的需求選書、辦活動,一點一滴更新自己、認識自己、療癒自己。而在療癒自我的同時,似乎也療癒了許多相似的靈魂。療癒書單/4本好書 教你面對自己 提升能量《脆弱的力量》本書強調「脆弱」是人的本質,是所有創造力和情感的核心,是人性最強大的力量。展現脆弱真實,真誠面對自己害怕的部分,反而會提升能量。(布芮尼.布朗著,洪慧芳譯,馬可孛羅出版)《當下的力量》壓力來自於你身在現在,心卻想要去到未來。本書透過問答形式,喚醒人類內在平安的力量。(艾克哈特.托勒著,梁永安譯,橡實文化出版)《成為自由人》作者以自身生命經驗為本,分享對「自由」的想像及行動。她認為,真正的自由是擁有選擇權,在做選擇之前,「認識自己」是必要的。(李惠貞著,維摩舍文教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原本是經濟學家,功成名就之際開始質疑人生的意義,而後拋下一切到森林中修行十七年。在簡單規律的僧侶生活裡,「念頭」常常出來搗亂─這件事應該怎麼做、那件事應該怎麼想…,這些「應該」是造成現代人心理負擔的來源,唯有時時告訴自己「我可能錯了」,適時放下,才能幫助自己過得更平靜自在。(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納維德.莫迪里著,郭騰堅譯,先覺出版)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吳錫金日行萬步,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落實地中海型飲食,每餐7分飽、多喝水不吃甜食
30多年來守護雲嘉沿海偏鄉健康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媽祖醫院),近年來隨著醫療需求的增長,積極投入急重症醫療並獲具體成果,去年更榮獲美國Newsweek評選為2023年台灣最佳醫院第22名殊榮。中醫大北港附醫院長吳錫金是背後的重要推手,帶領醫療團隊在偏鄉打出一片天,個人也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養生秘訣/地中海飲食 日行萬步養身吳錫金求學時熱愛運動,是籃球班隊,更是西洋劍社長。他說,運動除了健康也學到團隊合作,如今年過6旬的他,唯一運動是走路,日行萬步,在醫院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堅持吃得簡單健康,以地中海型飲食為主,每餐7分飽,多喝水、不吃甜食,他也落實攝護腺疾病的飲食,早上、下午喝杯黑咖啡是不錯的選擇。面對高壓力工作,吳錫金認為,從住院醫師到管理醫院,壓力無所不在,正向思考是他面對壓力的態度,提升思想高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紓壓。感謝太太的支持,打點家務、教育小孩,讓他無後顧之憂,面對更多挑戰。「共好、利他」是吳錫金的生活哲學,只有捨得才能獲得,這也是他行醫的核心價值,「勤能補拙、化不可能為可能、做好風險管理」是他一貫的工作態度,「認真做不會錯」,以學習、面對替代畏懼跟放棄,如同醫師鼓勵病人積極接受治療,才能看見奇蹟與重生的可能。「全能外科」醫師 撐起偏鄉醫療一片天家住台中的吳錫金,1982年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從醫以來深造不懈,在學術領域更創造巔峰,除主攻泌尿科,腦外傷、取血栓、骨科、開胸等手術也都能執行,等同是「全能外科」醫師。他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主任,投入醫學教育改革,為醫學系設計5、6年級臨床醫學課程,以「醫院就是醫學院的概念」,從學習到工作全在醫院完成,建立專精訓練體系,強化醫療職能,培育不少醫學後進人才。2016年奉派到北港擔任院長,看見偏鄉醫療資源不足,決心投入更多心力改善,提升醫療品質。主攻泌尿科 赴美進修精進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第5大癌症,身為泌尿專科醫師的吳錫金,因為使命感,於1991年赴美國德州休士頓MD安德生癌症中心進修,該中心對攝護腺癌容易移轉到骨頭有深入研究,開啟了他在臨床轉譯醫學的研究之路。後又到美國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訓練中心,專研泌尿道腫瘤、攝護腺癌及微創、達文西機器手術,讓個人專業更上一層樓。吳錫金說,很多事情往往在不經意中出現,尤其醫療日新月異,更要隨時做好接受新挑戰的準備,面對問題或新領域、新智識都要勇於嘗試、持續不斷學習,觀念要隨時更新,充實充電是醫師的「日常」,更要有長遠規畫,及早做好準備,才能隨時迎戰多變的每一天,這也是他的人生態度。拚高齡醫療 為雲林留人才中醫大北港附醫服務雲嘉沿海偏鄉30餘載,2016年吳錫金接任院長後,推動醫院擴建,積極投入改善醫療設備、招聘優秀專科醫師,協助醫院通過JCI認證(國際醫療品質評鑑),建立口碑與品牌形象,贏得民眾信任。初到雲林時,吳錫金發現攝護腺癌診斷少且發現時多數晚期,因此親自走入社區宣導,成立樂活小站、失智共照中心,推動攝護腺特異抗原偵測,將每年8月訂為「攝護腺警覺月」,如今診斷晚期攝護腺癌比率已從4成降至3成。同時引進第2代荷爾蒙製劑、免疫、PARP抑制劑、細胞治療、鐳223及海福刀等,提供整合式治療。近兩年更增加顱內動脈(IA)取栓治療、EBUS支氣管內視鏡超音波、畸形脊椎微創手術等,引進雲林唯一「高壓氧氣治療艙」,裝設電子白板、病人量測數據自動上傳系統、AI智慧醫療紀錄-智海系統,打造科技智能治療,讓偏鄉患者獲得更先進的全方位醫療照護。雲林高齡者多,行動慢、聽力差,吳錫金與病人溝通腳步跟著放慢,無形中產生更多耐心包容和人情溫暖,真正有「視病如友」之感,讓工作更有動力。雲林務農病人多,不少更是弱勢獨居,不論就醫負擔或疾病照顧均需仰賴外援,身為海線標竿醫院,如何引進先進醫療、改善偏鄉就醫不便是重要課題,也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吳錫金小檔案.現職: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中國醫藥大學泌尿學教授.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亞洲大學健康暨管理學院健管所碩士.經歷: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主任、中國醫藥大學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專長:泌尿道腫瘤、攝護腺癌、微創及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給病人的一句話:積極參與疾病治療,您我才有機會共創奇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病平台」的歲末回顧與前瞻
【編者按】:本週有兩篇文章是繼最近討論過的主題,由兩位醫師抒發他們在行醫中遇到的「令醫師敬佩的病人」的故事,而第三篇文章是由編者寫出在下週開始為期兩週春節休刊之前的「歲末感言與前瞻」。僅此祝大家龍年事事如意。 「醫病平台」專欄是在2016年6月1日由七位老、中、青三代的醫界人士以及三位非醫界人士共同發起,最初在《民報》以每星期兩篇文章,週二由醫療人員寫出「照顧病人」、週五由社會大眾寫出「生病就醫」的經驗、感觸以及建議,我們的目的是希望透過這個醫病共同擁有的平起平坐的「平台」,發表彼此的看法,以了解不同立場的感受,從而進行建設性的討論,打破醫病之間的藩籬,達到互相了解、尊重與信任。我們也有機會聽到醫療人員分享,他們如何鼓勵病人願意向照護者傾吐他們的感受,增加病情的了解,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最好的成果;也聽到病人與家屬分享,因為個人或家人生病而產生的情緒壓力所造成的影響,以及由他們所提出的如何改善醫病關係的意見。2018年末我們在《民報》報社改組的關頭,有機會停下來重新檢討過去、策畫將來。從開創到2018年12月28日我們一共發表了266篇文章,這兩年七個月的經驗,我們更意識到許多醫病之間所發生的不理想情境,並不一定都是醫療團隊或病人群組的問題,而是社會方面,尤其是來自政府的醫療政策,或是醫院的管理制度都需要納入討論。因此當「醫病平台」決定在「元氣網」重新出發時,我們決定不再拘泥於週二醫療團隊、週五社會大眾的對話形式,而改以每週一、三、五的三篇文章,以某個特定的主題,除了邀請醫療團隊各專業的專家學者、病人與家屬之外,並且非常榮幸有更多的宗教、法律、倫理、醫療相關政府官員、以及更多影響或關心台灣醫療的「第三者」加入平台討論,並介紹政府某些醫療政策與願景,以增加討論的廣度與深度。過去的文章裡,對醫學生參與病人照護曾有不良印象的病人來文表達不愉快的經驗,也引起熱心醫學教育的醫學院教師以及參與「模擬病人」教學活動的志工分享他們對教導醫學生臨床醫學感人肺腑的討論。我們期待這種讓社會大眾了解醫學生如何透過這種與病人、家屬的互動所得到的溫馨互動,應該是「醫病平台」的一個重要使命。這五年來在這專欄裡,我們積極鼓勵醫學生的投稿。非常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許多在醫院實習的醫學生,分享他們如何珍惜病人願意給予他們參與照顧的實習機會,而呈現戒慎恐懼的學習態度,以學習對別人痛苦的敏感度。他們敘述自己學習「知識」、「技術」時,更能以同理心對待病人與家屬,學得臨床醫學更重要的「態度」與「行為」。他們透過用心聆聽病人與家屬的苦痛,學會將這些經驗用文字表達,因而對病人「因病而苦」有更深入的理解。這種年輕的習醫者與病人、家屬密切關係的建立,正是目前醫學教育在「敘事醫學」的努力,我們誠摯希望「醫病平台」能促成醫生對病人的病痛有能力辨認、了解、詮釋以及被感動,因此提高醫生對待病人的關心與誠意,而促成醫病關係的改善,這也正是當年「醫病平台」之所以成立的初衷。我們更珍惜的是最近國內眾多醫學院師生在「醫病平台」分享各校「醫學人文教育如何教?如何學?」的第一手資料,這無疑地將會對台灣醫學人文教育與臨床醫學教育的整合有很大的貢獻。2019年2月18日由「民報」轉到聯合報「元氣網」重新出發,迄今已經發表了756篇文章。坦白說,當初我們曾經因為這兩個報紙在政治立場被列於不同光譜而擔心讀者群的流失,但我們也證明了醫療沒有顏色之分,關心台灣醫療的社會大眾不會因為報社的改變,影響他們對醫病平台的支持。事實上,我們更擴大了讀者群與作者群。我們深信,如果這專欄能夠持續改善醫病之間的了解與關係,台灣的醫療品質將會更上一層樓。最後我誠懇地希望大家能繼續在這醫病溝通的平台分享更多的看法與建議,促進醫病的互相了解與尊重,也希望能因爲大家的努力而改善台灣的醫病關係。我們更期待因為台灣各醫學院校師生分享在醫學人文教育的努力以及醫學生對病人與家屬的誠摯感激,促使台灣的社會大眾更積極地參與醫學教育。在這歲末即將有兩星期(2/5-16)的「休業」,在此向大家道個早年,明年龍年萬事如意。希望台灣的醫療團隊與病人、家屬的關係可以因為大家的努力,促使雙方透過彼此的了解而改善醫病關係。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02 焦點.元氣新聞
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靠血便顏色辨別 恐錯失治療時機
血便是痔瘡?還是大腸癌?醫學衛教知識普及,不少人被深植血便顏色若是「鮮紅色」就是痔瘡,因出血沒伴隨嚴重疼痛感,多數人會選擇「自癒」不就醫,或自行買成藥改善,忽略痔瘡與大腸癌恐會「同時發生」,錯失治療時機。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歐金俊說,大腸癌出血也可能是鮮紅色的血便,民眾若自判是痔瘡,未做大腸鏡確認,等到其他症狀出現才被診斷,此時大腸癌通常都已經是晚期。「10人9痔」出血未再確認 大腸癌恐被忽略45歲的小陳5年前因排血便就醫,經診斷為痔瘡,當時他沒有依醫囑改善生活作息及使用藥物,近期痔瘡再次復發,但此次讓他痛到坐立難安,他一到診間就告訴醫師「我這是痔瘡直接開藥給我吃」,並說自己工作太忙,沒空再檢查。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歐金俊說,小陳急急忙忙就診,但小陳45歲且從未做過大腸鏡,光是這兩個訊息就讓他「警鈴大作」,說服他應該要做大腸鏡確認,費盡力氣勸服他檢查,結果出爐,小陳確實是位痔瘡患者,同時也被檢查出有「第二期大腸癌」。痔瘡與大腸癌的成因截然不同,不會因為得到痔瘡,就會得到大腸癌,但是現代人生活習慣不佳,久坐已經成為習慣,俗話說「10人9痔」,幾乎人人都有痔瘡,而痔瘡與大腸癌的共同症狀雖然都是「血便」,兩者的差異雖是顏色不同,倘若大腸癌出血的位置是接近肛門,顏色也極可能是鮮紅色,如果沒有透過大腸鏡確認,很可能錯失及早就醫的時機。顏色判定太主觀 肛門指診+大腸鏡助診斷判斷的血便狀態,可以依照糞便的狀態加上血液的顏色,粗略釐清。糞便呈現條狀但呈現整條「黑色」,可能是大腸癌出血、腸胃道出血、或是吃了大量含鐵的食物;糞便整條呈現「暗紅色」或「磚紅色」,很可能是大腸前段腫瘤或是小腸後段腫瘤;糞便混雜鮮紅色或是整條呈現鮮紅色,可能是嚴重痔瘡或是大腸後段腫瘤;糞便末段有鮮紅色的血,較可能是痔瘡。歐金俊說,顏色對每個人來說都很主觀,有些糞便明顯呈現「暗紅色」,但仍有人會認為是「鮮紅色」,醫師接觸過許多患者,對於顏色的辨識準確度一定會高於一般民眾,且醫師也不會僅靠血便就診斷患者是痔瘡還是大腸癌,最終還是需要透過肛門指診、大腸鏡等檢查方式確認。以小陳的狀況為例,他的大腸癌出血位置是在乙狀結腸末端與直腸交界處,肛門指診摸不到,出血顏色呈鮮紅色,雖然乙狀結腸結腸屬於「左側大腸」,比較容易會產生大腸癌的其他症狀,如排便習慣、腸阻塞改變等,但等到症狀出現,通常都已經是晚期,治療難度會大幅增加。大腸癌症狀不明顯 腫瘤長在右側更難發現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其症狀包含: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反覆便秘或腹瀉)、時常感受到腹痛、即使已多次排便腹部仍有便意感、貧血、臉色蒼白、容易疲倦等。歐金俊說,除了血便症狀最容易讓患者意識到「有異狀」,其餘的症狀都不容易提醒患者應該要趕緊就醫,都得等到摸到明顯硬塊,或是轉移到其他器官,感覺到疼痛才會就醫。大腸可以分為「左側大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與「右側大腸」(盲腸、昇結腸、橫結腸)。左側大腸屬於遠端大腸,比較靠近肛門,如果長腫瘤,症狀會比較明顯,也比較容易被發現,如排便異常、腸阻塞、血便等,如果是右側大腸,即為近端大腸,症狀常常是腹脹、貧血、腹痛等,較為不明顯也較容易晚期發現。生活習慣不佳 恐同時養出痔瘡或大腸癌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癌雖從連續蟬聯14年新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種,降為第二位,但大腸癌對於國人的威脅仍在。早期大腸癌經手術等方式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如果是晚期大腸癌,五年存活率僅剩二成。歐金俊表示,大腸癌是最可以透過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癌症,高風險族群包含家族史、外食、排便狀況不佳、生活作息不正常、年紀超過50歲都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特別是有家族史的民眾,建議40歲後,每2年就應該做一次大腸鏡。大腸癌是從息肉開始變化的,細胞病變變成息肉大約是3到5年,從息肉再變成腫瘤,大約也要3到5年,只要及早處理息肉,就有辦法阻止大腸癌的發生。不過,造成大腸癌另外的一大原因是生活習慣不良,歐金俊說,痔瘡與大腸癌雖然沒有因果關聯,但很多痔瘡患者的生活習慣不良,愛吃肉不吃蔬菜、久坐少運動等,都可能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呼籲民眾千萬別輕忽。歐金俊醫師小檔案現職: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兼任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學經歷: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大學醫學系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消化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專長:大腸癌、直腸癌、肛門癌、大腸炎、肛門廔管、發炎性腸道病變、大便失禁大腸直腸息肉症、慢性便秘、大腸直腸外傷、直腸脫垂、下消化道出血、腸阻塞、腸憩室症、痔瘡、肛門搔癢症、肛裂、克隆氏疾病等疾病
-
2024-02-02 焦點.健康你我他
安頓身心不應有過高期待,沉澱慢下來修復自己靠「這兩招」
從小習慣壓抑自己內心的感受,我不知不覺成為和自己失聯的人,生病後才明白疾病是要帶領我穿越層層迷霧找回自己,而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經過一路顛簸和疾病拔河的旅途,最後終於來到一個不得不停下來重新理解自己人生的時候,才發現必須在生命斷層中滋養重生之花,畢竟無法改變過去,只能夠轉念好好哀悼,然後與自我和解。新的一年裡,我對健康的新願望是先求有再求好,歷經屢次急切地想要脫離疾病的箝制,反而退回原點重創信心的波折及拉扯後,對於身心安頓之道,我不再有不切實際過高的期待,希望能夠先穩定下來,由於患病時日並非一朝一夕,我學會釋懷及放下。有些事急不得,無法強求立即見效,要修復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沉澱慢下來。首要生活作息規律化所以我會事先把當日的行事曆依重要性的先後順序排好,再按表操課,減少被不必要的外務影響;更要飲食清淡,多蔬果少肉類,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每天固定騰出時間運動做甩手功、按摩及伸展放鬆。其次是接觸大自然療癒紓壓喜愛透過閱讀吸收新知、開啟嶄新視角;我也經由宗教信仰和更高的力量連結,雖然不斷來回和自我對話的過程並不容易,可是經歷困頓,讓我學會感恩,並且更有同理、慈悲心。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01 焦點.元氣新聞
發錢了,6項津貼提前於過年前入帳!2024還有哪些好康補助?
春節將至,衛福部宣布6項社福津貼從1月開始調整至每月10日前入帳,因春節將至,衛福部社工司協調各縣市政府,將社福津貼提早於春節前2月7日撥付。多項社福津貼調整社會福利津貼調升,包括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長輩、身障、弱勢族群、兒少族群等相關社福津貼都調漲,重點如下:.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費,由現行每人每月3772元、5065元、8836元調升為4036元、5420元、9455元。.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由每人每月3879元、7759元,調升為4151元、8302元。.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由每人每月2047元至2479元,調整至2190元至2653元。.調整後國民年金的老年基本保證年金從每月3772元達到每月4036元。.老農津貼從每月7550元達到每月8080元。基本工資調漲基本工資連8年調漲,2024年月薪由2萬6400元調至2萬7470元,時薪由176元調整為183元,約239萬名勞工受惠;軍公教調薪4%,包括薪俸額、專業加給及主管職務加給等3項均調足4%,約73萬人受惠;調整公立大專校院助理教授以上教師學術研究加給15%,並補助私立大專比照辦理。健保費調漲、住院自付額上限調高2024年元旦起,因應基本工資調升,健保署配合修定 「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負擔金額表」,推估約818萬人健保費將受影響,其中700多萬人支出增加,每人每月平均多繳新台幣約20元。健保住院自付額單次上限也調高,同一疾病每次住院自行負擔費用上限從4.8萬元調高到5萬元,全年累計住院自行負擔最高額從8萬元調升到8.4萬元。預計影響約1.09萬人、健保住院負擔增加2337萬元。 若保險對象於今年入院,但明年初出院,這次住院仍可適用今年的每次住院部分負擔上限4.8萬元。遠距醫療範圍擴大2024年第一季擴大實施遠距醫療試辦計畫,除了偏鄉、離島,也會選擇都會區試辦,同時放寬實施場域,不只在家中,長照機構也將適用。受益者包含現行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病患約7至8萬人,其餘長照機構的住民也將受益。減稅2023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由19.6萬元提高至20.2萬元,預估235萬戶受惠,另調高2023年度營利事業及執行業務者之員工伙食費免列入薪資所得額度,由每人每月2400元增加為3000元,此2項於2024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適用。青春動滋券為鼓勵16歲至22歲青年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和觀賞運動賽事,教育部體育署常態發放青春動滋券,113年度青春動滋券將於113年1月1日上午10時起開放領用,符合資格者可至動滋網輸入基本資訊領取青春動滋券,讓運動開啟嶄新的一年。113年青春動滋券符合領用資格者為民國91年1月1日至97年12月31日出生民眾,於明年元旦上午10時起開放領用,領用期限至明年12月31日止。而112年青春動滋券符合領用資格者為民國90年1月1日至96年12月31日出生民眾,領用期限延長至明(113)年6月30日止,尚未領券之民眾,可把握機會儘速領券消費抵用。登記網站:動滋網文化幣擴大發放以及擴大成年禮金(文化幣)發放對象為16歲至22歲青年,每人每年1200點文化幣。換瓦斯熱水器最高補助3千元延長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購買能源效率一級之冷氣機或電冰箱,每台補助3000元,並新增住宅燃氣器具(瓦斯熱水器、瓦斯爐)節能產品補助。托育補助加碼一月起提高0至2歲托育補助,送托公共托育機構者,每月補助由5500元調高至7000元,送托準公共托育服務者,每月補助由8500元調高至1萬3000元,其中低收入戶及弱勢家庭、中低收入戶、第2名及第3名以上子女再調高補助金額。租金、房貸補貼增加為了減緩青年租屋、購屋壓力,行政院核定「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協助青年、新婚、育有未成年子女、經濟及社會弱勢租屋等族群,提供每戶每月最高2000元至8000元租金;另外內政部還推出房貸補貼3萬元,約55萬戶受惠,總計經費165億元。私立大學費補助為了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及其配套措施,政府也減免私立大專學生學雜費每年3.5萬元,經濟弱勢學生再加碼減免1.5萬元至2萬元,並推動高中全面免學費;大專校院學生校內住宿補貼,每學期補貼每名住宿生最高5000元,經濟弱勢身分每名補貼7000元。相關措施預計於民國113年2月實施。勞保老年年金滿64歲才能領勞保老年年金給付請領年齡每兩年調升一歲。目前勞保老年金給付必須滿63歲才能領,自2024年起再調升1歲,須滿64歲才能領。【資料來源】.行政院 .衛福部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31 養生.人生智慧
無形中縮減你的退休老本 專家建議注意最易花掉積蓄的4大開銷
忙碌了大半輩子,存了一大筆錢,準備離開職場,展開人生新階段的時候,最好先了解,有些支出會「意外」縮減你的退休老本,特別要注意最容易吃掉退休積蓄的四大開銷:一、健康保險The Money Couple理財網站和柯瓦財富管理公司執行長柯瓦(Taylor Kovar)說,即使有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看病時自付額還是很高,「包括醫藥費、手術費和長期照護費。」健康前景服務金融公司(HealthView Services Financial)2021年估算過,身體很健康的65歲夫婦,終其一生,根據居住地和個人壽命,平均要自行支付15萬6082元到100萬元不等醫療費。二、住屋維修擁有自宅雖然不必付房租,但維修費用也很可觀,可能損及你的退休老本。柯瓦說,「房子老了,大型維修如換屋頂或水管的必要越來越大,」根據勞動統計局,2016-2020年間,美國65歲以上老人每年花在房屋相關的費用,平均為1萬6880元。三、稅金從退休帳戶領出的每筆錢,大部分都要當作收入來繳稅,也許連社安金也有部分需繳稅。專家說,多數退休者是靠固定收入生活,高稅率會吃掉不少退休金,因此,稅務計畫得好好做。四、長壽由於醫藥和科技進步,現在的人越來越長壽。全國健康統計中心指出,2021年出生的美國人,平均預期壽命為76歲。晚年歲月加長,晚年的支出也會增加。柯瓦說,「很多人活到90幾歲甚至100多歲,退休計畫得把也許比你所預期更長的用錢期列入考量,這點至關重要。」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31 養生.家庭婚姻
熟齡婚姻沒有愛了,該成為陪伴還是離婚?諮商心理師:先杜絕4個關係地雷
「熟齡夫妻在孩子成年後,多半都面臨過不知道怎麼和另一半相處的過程。」若夫妻各自忙碌,長年沒有共同愛好、話題,甚至連對方平常做些什麼事都不知情,成了熟悉又陌生的伴侶,「這時就要自問,你們如何失去對彼此的興趣?」諮商心理師石瀝新說。 進行伴侶諮商工作多年,石瀝新接觸過種種與伴侶關係相關的問題:外遇、婆媳、教養、分手、復合、價值觀不同…然而在熟齡階段,若連最基本的共同話題都沒有,這段關係持續下去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 「雖然少了共同話題、興趣,不代表一定會有衝突,但極可能已是不親近的關係。」他說,不妨思考能否接受這樣的關係、氛圍,「或許不能找回幸福的感覺,但可以成為彼此老後的陪伴。」 然而,想維持這樣的關係,須努力經營信任、安全感、鞏固彼此建立的共識空間,思考在發生衝突時如何溝通,怎麼尊重、包容彼此的不一樣?對此,石瀝新點出了幾項熟齡後婚姻的關係地雷,給大家排排雷。 熟齡後的婚姻,請杜絕4個關係地雷:嫌棄、指責、抱怨、批評 以上這些行為,都很傷害關係,要努力避免。 石瀝新解釋,當伴侶一再被不信任、懷疑對待時,會出現壓抑、不再袒露內心,從而有防衛、拒絕溝通、讓對方感到被推開的表現。 因此,當關係出現分歧,應更留意自己話語是否尖酸刻薄、帶有攻擊性,「不要為了贏,而把對方壓著打。」他提醒每一對夫妻,若總想講到讓對方必須知錯,可能造成未來另一半不再與你溝通的原因,演變成「冷暴力」。 熟齡後的婚姻沒有愛了,應該成為陪伴,還是離婚? 而當關係出現「冷暴力」,可以思考對方冷暴力的原因。一方面排除上述的四個關係地雷,一方面試著了解其成長脈絡,可能複製過往父母的吵架模式。石瀝新分享,「冷暴力可能只是想保持沉默,或當下不知如何回應。」當冷暴力在關係中萌芽,就要正視這樣的關係危機,若置之不理,可能讓彼此慢慢走向沒有交集的平行線。 因此,想從混亂的關係中恢復秩序,可以先詢問彼此之間對對方還有沒有興趣,願不願意相處、花時間投入?「如果沒有要分開,就要調整自己的失望。」 不分開,考量的點可能是孩子的成長、家有長輩需要人手照顧,或是老後需要陪伴等,又或者對方能提供經濟保障;而相對情況下,你能接納對方的不完美、有時的冷淡、不傾聽等…。重新評估後,衡量自己能在最低限度內,接受多大程度的失望,那麼彼此趨於平淡的關係,也不一定要走向分離。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張藍圖,婚姻亦如是。」石瀝新說,感情並非要計較誰付出得多,但是在進入空巢期或退休階段,夫妻間要不斷思考兩人的道路是否還走在同一直線上,「如果已經走在無法交集的平行線,就要選擇是否能找到交集點,或者就此分道揚鑣。」 如果對於感情還存有情感,但問題重重,除了調整自己的期待,也可以考慮尋求婚姻諮商的協助,讓冷暴力、碎念指責,慢慢得到解決,「也許沒有過往的濃厚情感,但至少會是彼此老後的陪伴、照顧。」 鼓勵熟齡再婚嗎? 熟齡後的婚姻就算有愛,也會有許多平淡的日常,所以要有自己的興趣、喜好、社交圈來添加生命新生機,可以利用社群軟體、社區活動找到心靈相通的朋友,培養不同的人生重心,讓埋怨、失落可以有個地方安放和排解,「重視自我價值感也非常重要,要學會打從心底認可自己的價值。」 石瀝新鼓勵每個熟齡單身者找到第二人生的另一半,「熟齡後的再婚,要更重視自己現有在乎的東西,是不是彼此能給予的。」老後有個好的陪伴,有何不可?「我有時看見高齡的長輩夫妻仍在路上牽手,很感動。」石瀝新認為,能夠白頭偕老,很大部分是因為伴侶常反思,及懂得在對方身上找亮點,甚至不吝於分享和傾聽。 而這樣的夫妻之間,多半有一起度過難關的革命情感,彼此心裡感受過被看重、沒有被拋下、體會被需要的感覺,「一方感知到自己能保護到對方,而另一方能察覺自己可以給予情感支持。」這些夫妻並非生活中毫無衝突,而是每次鬥嘴之後,仍沒有影響到關係的本質、且更深知彼此連結的重要。 這才明白,熟齡後的幸福婚姻,是在歷經經營家庭的犧牲與付出後,還能在老後感受到和另外一個人的相知相惜,互相扶持、感激、被看見,或許沒有轟轟烈烈,卻是經歷過歲月洗禮的真愛。●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為什麼通訊軟體雖方便,卻常有誤會?請你正視8種問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老公迷戀單親離婚女!要挽回或放開走味的婚姻?劉黎兒:別再說相忍為孩子 .陪伴癌末先生的體會: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珍貴,一定要好好珍惜,活在當下(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31 癌症.癌友故事
「飛越比佛利」女星香儂道荷蒂乳癌復發,了解乳癌復發的危險因子有哪些?面對死亡幽谷有哪些環保葬可選擇?
曾主演經典偶像劇「飛越比佛利」而大受歡迎的女星香儂道荷蒂,罹患乳癌接受化療,一度抗癌成功,後來又發現復發,且已經是第4期,她雖然依舊勇敢面對、並沒有灰心喪志,還盡情在過自己的人生。台灣乳癌患者復發的情況:患者是復發高風險者,治療需改變策略台灣早期乳癌患者中約有七成都屬於較輕症的荷爾蒙陽性,也是以「治癒」為前題,可是一旦復發後,治療的目的就成了「延長生命」。台北榮總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指出,荷爾蒙陽性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後,仍有二到三成會遇到復發的問題,而在這群復發患者中,大約有五成的癌友在術後三年內復發,七成癌友在術後五年內復發。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及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也建議,針對荷爾蒙陽性、且為高復發風險族群的患者,前兩年的術後輔助性治療,建議可選擇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可降低三成復發的風險。早期乳癌復發的危險因子有哪些?醫師會從「淋巴結感染與否」、「腫瘤大小」、「腫瘤細胞分化程度」、「Ki-67指數」來判斷;只要四顆以上淋巴結感染,或是一到三顆淋巴結感染加上以下任一條件,如腫瘤≧五公分、腫瘤細胞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百分二十,都是屬於高風險族群。面對生死坦然面對,葬禮只要真正愛她的人參與很多人會覺得還活著就談到死,很不吉利,香儂卻沒啥禁忌,表示希望自己的葬禮是一個關於愛的盛宴,前來出席的都是真正愛她、喜歡她、真心想來跟她道別的人。她說道:「我想一定會有很多人參加的人是我不希望他們在場的,我不想他們來的理由是他們沒什麼好的原因出席,他們又沒那麼喜歡我,可是這樣子符合政治正確,他們還是會出席,他們不想看起來像壞人。」近期卻也在podcast節目裡透露,如果是哪一天先離開了,想要火葬,然後與愛犬和父親的骨灰都混在一起,永遠相伴,儘管還沒想好要葬在哪裡,卻覺得樹葬是個不錯的方式。友善環境,5種環保葬方式據內政部定義,環保自然葬指的是對環境更友善的安葬方式,「當人死亡後,將遺骸火化成骨灰,骨灰經再研磨處理後,於政府劃定之區域內進行樹葬或骨灰拋撒,之後不做永久的設施、不入塔、不立碑、不設墳,不記亡者姓名。」環保葬的種類:‧花葬和樹葬:將骨灰埋入公墓內的穴中,於上種植花苗或樹苗,差別在於生長出來的是樹或是花。‧海葬:將火化的骨灰經再研磨處理後,盛裝於可分解棉紙袋內,置於安息盒中,於追思會後出海,將安息盒拋撒入海,是最環保且節省土地資源的殯葬方式。‧植存:遺體火化後,骨灰研磨再處理,裝入無毒易分解環保容器,如種植般,於專區內挖洞埋藏覆蓋,並不作任何記號或立碑,數月後自然融入大地,土地可循環使用。‧灑葬:灑葬是在公墓內,將處理後的骨灰拋撒,讓骨灰歸為土地的一部分,永續循環於世上。環保自然葬不影響慎終追遠,安葬後變成花樹養分,化為春泥更護花,骨灰回歸大自然,想緬懷可在家中設立牌位,追思紀念靈魂與精神,同樣達到效果。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女星患第4期癌症 已規畫葬禮:這些人我不想看到他們來元氣網:安葬之地自己做主,體貼子孫生前交代怎安葬!5種環保葬方式,回歸大自然環抱元氣網:2023癌症論壇/早期乳癌防復發 定期追蹤淋巴結感染情形
-
2024-01-31 焦點.健康你我他
退而不休投入公益志工,秉持「此心態」達到「服務別人,成長自己」
年輕時進入大公司服務,講求高效率、高水準的概念,當時目標計畫與產銷倍增所得倍增,養成了年度新企畫迄今。92年與96年,我們夫妻先後離開職場,轉入公益服務人生,不知不覺志工生涯已經20多年,感覺時光不虛度,生命不虛耗,發揮所能奉獻餘生。多年來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縣政府衛生局食品科、南投市衛生所、南投市公所光明里關懷據點服務。退休後要讓生活有目標,保持愉悅的心,日復一日秉持「健康、快樂、無煩憂」心態做公益。志工不只助人,也使自己充滿正能量,讓身心覺得更年輕服務群眾。時代日新月異,為了跟上潮流努力多元化,學口琴、參加社團活動、參與志工受訓,體驗服務的重要性。服務別人,成長自己,是我從事志工最大的收穫,經年獲得獎勵,得獎不是目的,更不是終點,只是持續為公益盡些心力罷了。口琴是輕巧便於攜帶的樂器,無論何時何地,皆能輕易展現自己的才藝,自娛娛人、與眾同樂,音樂具有撫慰身心靈作用,並可舒緩緊張情緒,降低焦慮感。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與母校(台北市商)校歌不謀而合,也是我退休後座右銘。如今邁入80歲人生,今年將仍一本初衷服務,終生堅持理念,熱心公益,為社會盡些心力。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31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熱量怎麼算?營養師教你算出自己的健康體重,跟一日熱量需求
就如同汽車需要燃料或供電才能行駛一樣,我們人體也需要熱量來維持身體的各項運作,而這些熱量從哪來呢?就從每天吃下去的食物來啦~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後可用來產生熱量,作用在各種地方,如:保持正常體溫、心跳等維持生命現象的基本功能,或是進行思考、各式活動及生長發育等,所以不論是清醒時還是睡覺時,我們活著的每分每秒都需要消耗熱量,只是消耗多或少的差別而已。小客車、休旅車、大卡車…等,不同大小、型號的車在不同的環境下,油耗量皆不一樣;人體也是如此,依照個體差異,大家每天消耗的熱量不同,需求當然也不一樣,到底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的需求呢?現在就來看看吧!熱量單位一般汽車透過加油來補充能源,接著可以從剩餘油量來推算大概能開多遠;而我們則透過食物來補充熱量,那麼吃進食物後,又該如何知道它能提供多少熱量呢?在營養學上,熱量通常以大卡Kilocalorie(kcal)為單位,一般來說碳水化合物(醣類)及蛋白質1公克的熱量為4大卡,脂肪1公克9大卡,酒精1公克7大卡(1毫升5.6大卡) ,所以只要知道食物的成分,就能算出熱量是多少了!如果想知道各食物的實際熱量,可以參考衛福部食藥署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喔!影響熱量需求的因素影響熱量需求的原因有很多,比較常提到的如: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體組成及活動量等。因肌肉組織消耗掉的熱量比脂肪組織還高,因此若體重相當的話,肌肉較發達、體脂肪較少的人,熱量需求會比較高;活動量較大,從事體力消耗大的職業也會需要較多的熱量。另外,如果身體處在生長發育期、懷孕哺乳期、受傷或是疾病等特殊狀況時,因細胞生長、孕育新生命或是組織修復這些過程都很耗能,因此,除了原本的需求外,可能還得額外加點熱量才夠用。 特別的是,相較於成人體內多為儲存熱量的白色脂肪(white adipose tissue, WAT),嬰兒因為肌肉較不發達,難透過顫抖維持基本體溫,體內會有較多能產熱的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 BAT)消耗熱量並幫助他們維持體溫,但棕色脂肪組織長大後就會逐漸減少,而白色脂肪的比例會增加,所以由脂肪組織消耗掉的熱量也會逐漸降低。熱量平衡當自己熱量不足時,要怎麼察覺呢?身體是很聰明的!如果能量不夠,會產生飢餓感,催促我們去吃東西,但要吃多少?會不會不小心吃太多?這就比較難精準測量了。因此,當吃進去的熱量大於需求時,多餘的部分不會被浪費,而是以肝醣或脂肪的形式存在體內,等到哪天有需求時,再派上用場!相反的,當食物不夠時,就會開始消耗那些預先存好的能量啦~體重變化是觀察熱量平衡的方式之一,如果攝取的熱量持續低於消耗量,體重就會逐漸減輕;而吃下比身體需求還多的熱量時,我們會漸漸變胖。因此,不論是想進行增重或減重等體態管理,只要擁有熱量平衡的觀念,加上控制好熱量來源(均衡飲食)及有效運用熱量(適當運動),就能達成體態管理的目標,讓自己更健康、自信、有活力。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能量消耗的順序是先使用肝醣,後使用脂肪,所以想藉著運動來降低體脂肪,不但要注意運動強度,挑選適合自己的運動,還得注意運動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確實減少體脂肪!此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和擁有健康體重的人相比,肥胖者發生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問題的風險較高;而體重過輕則容易和營養不良、骨質疏鬆、月經失調等症狀掛勾,因此,將體重維持在正常範圍不但能更健康,保持理想體態也能讓自己更有信心,對現代人來說是值得重視的議題。簡易熱量計算看到這裡的你,是否會好奇,既然食物的熱量可以測出來,那我們可以測出自己的熱量消耗嗎?是有方法可以測量的!熱量測量的方式主要有「直接熱量測量法」及「間接熱量測量法」2種。第1種:直接熱量測量法請受試者進入一個絕緣的密閉空間,由於身體產生的熱會被儀器周圍的水吸收,使水溫上升,再以此換算出身體消耗的熱量。此方法較準確,但儀器造價昂貴且操作方式較複雜,故很少使用。第2種:間接熱量測量法分析受試者呼吸時的氣體,藉由計算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使用的氧氣量來間接計算熱量消耗。算出自己的健康體重+一日熱量需求除了上述實際測熱量消耗的方法外,現在也有衍生出一些簡單的熱量計算公式,只要經由輸入個人資料之變數,就能估出熱量需要~一般常用Harris–Benedict equation公式先得出基礎代謝率Basel Metabolic Rate(BMR)後,再乘上活動量係數來算出熱量。各種公式基本上都是以性別、身高、體重、年齡及活動量當變數做計算的。我們也在這裡提供另一個算法,並納入健康體重當變數,給大家參考。步驟1:算出自己的健康體重(BMI=22時的體重)健康體重=22×身高(m)平方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 = 體重(kg) / 身高(m)平方 (Kg/m2)BMI可以用來衡量成年人的肥胖程度(不包含未滿18歲、正在做重訓、運動員、懷孕或哺乳中女性、身體虛弱或久坐不動的老人)除了BMI≥27外,如果男性腰圍>90cm,或女性腰圍>80cm也算肥胖喔!步驟2:算出靜態代謝率(RMR)靜態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是指一整天都不做任何事的情況下所消耗的熱量。計算方式如下:男性: RMR(kcal/kg/d)=25.44-[0.01807×年齡]-[0.1448×體重(kg)]+[0.03797×身高(cm)]女性: RMR(kcal/kg/d)=23.1811-[0.01807×年齡]-[0.1448×體重(kg)]+[0.03797×身高(cm)]步驟3:依自己的生活習慣,對照活動強度指數步驟4:計算出一日熱量需求就如同汽車要定期回廠保養,才能保障行車安全;我們也要時時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疾病才不會悄悄找上門。現代人生活繁忙,也許很難去控制每天吃下的熱量,但依然要時不時提醒自己,注意吃下的食物是否適當,活動量是否充足,並透過定期量體重、做健檢的方式來觀察自己的健康狀態。多一份知識就多一份力量,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能對熱量有多一點認識!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30 醫療.皮膚
GPP放大鏡/渾身痛癢 升遷被喊停…慢性蕁麻疹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留意身心危機
「我也想全力投入工作,不用再擔心我的病隨時出現,只能仰賴別人幫忙收拾爛攤子。」由於蕁麻疹發作不分時間和場合,有此困擾的高階主管李先生發表重要專案時,皮膚奇癢無比,邊報告邊抓癢場面十分尷尬,更因皮膚癢而徹夜難眠,使得精神不濟影響工作表現。不僅蕁麻疹,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吳伯元表示,外界較不熟悉的嚴重皮膚病「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一旦發作同樣不分時間、空間,因有致命風險,需要立刻住院治療,嚴重困擾病患職涯及日常生活。蕁麻疹發作無預警皮膚疾病嚴重程度可大可小,吳伯元指出,急性蕁麻疹來得快去得快,發作超過6周都沒有好轉,就是慢性蕁麻疹,每次發作時間無法預期,出現症狀的部位也不相同,全身皮膚會出現大面積紅色浮起的膨疹,伴隨難以忍受的劇烈癢感;有時還可能出現血管性水腫,如果出現於呼吸道,病人會有脖子被掐住的感覺、呼吸困難。吳伯元表示,慢性蕁麻疹的致病原因較為複雜,大多原因不明,短時間內難以痊癒。為控制復發,治療無法間斷,需長時間透過抗組織胺或生物製劑等進行治療。平均2至5年才有機會完全痊癒。蕁麻疹病人在工作、學習或重要場合抓不停,常引來異樣眼光。研究顯示,30%的慢性蕁麻疹病人會合併焦慮及沮喪,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吳伯元分享,曾遇病人因工作時手上常可能沾有油製品,發作時無法抑制抓搔皮膚,抓得渾身都是混著油汙的傷口受到側目,身心飽受煎熬,十分痛苦。GPP急性發病恐致命慢性蕁麻疹外,還有同樣使病人職涯或升學發展受限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就像體內有顆不定時炸彈,病人不知道何時會急性發作,每次發作的嚴重程度更是無法預測,全身皮膚會出現大量膿疱,傷口造成劇痛外,會合併全身型反應如發燒、畏寒、倦怠等症狀,還可能伴隨關節痛、水腫、黃疸或電解質失衡,傷及內臟器官及合併敗血症等致命風險。由於GPP症狀嚴重又無法根治易復發,常帶給病人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吳伯元感嘆,病友一發病就需要住院,每次入院至少需要一段時間,無法好好工作,影響職涯發展及生活,連帶影響婚姻、交友、生育等人生重大計畫,病人身體、內心都是折磨,甚至還曾有病人出現輕生念頭。生物製劑穩定治療吳伯元說,GPP的治療方式,除急性發作的症狀治療,還需長期治療,嚴重度高的GPP會使用生物製劑,過往藥物多針對一般乾癬的致病機轉介白素IL-17、IL-23發炎路徑;近年國際研究已找出GPP的致病機轉與介白素IL-36基因變異有關,當IL-36細胞激素分泌過多或未受控的活化,就會引起全身發炎反應,引發GPP。所幸,近期已發展出針對此關鍵致病機轉的生物製劑,根據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部分病人在24小時內可達到顯著療效,超過半數的病人用藥一周內,膿疱症狀會完全消除。吳伯元提醒,蕁麻疹與GPP病友要正常作息、適當運動和飲食來減少惡化的機會,「治療技術日新月異,透過穩定治療將危機當作契機,不要因病放棄未來的工作發展。」📌還有哪些皮膚重症疾病?點這裡看更多📌GPP放大鏡系列專欄,深入了解看更多▶滿身潰爛…天疱瘡、全身性膿疱性乾癬 被迫放棄退休旅遊夢▶皮膚9成潰爛 類天皰瘡、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家庭關係陷危機▶皮膚流膿飄異味 皮膚重症疾病斬斷愛情夢📢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4-01-2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坦然接受生命裡的變故
【編者按】:本週有兩篇文章是繼最近討論過的主題,由兩位醫師抒發他們在行醫中遇到的「令醫師敬佩的病人」的故事,而第三篇文章是由編者寫出在下週開始為期兩週春節休刊之前的「歲末感言與前瞻」。僅此祝大家龍年事事如意。 七、八年前剛到這家醫院時,門診病人都是前一位離職醫師留下來的。很多病人為了讓我多了解,會從頭開始講他們的病史,以及為何需要看身心科。陳太太是少數的病人,從第一次到第三次門診,請她進診間,還沒坐穩,都是笑笑的說:「我的情況很穩定,就照前面醫師的處方開藥給我就好。」到了第四次我終於忍不住了,我請陳太太可以稍微給我多一點時間了解她的狀況,她有點不好意思地跟我說,對不起我趕時間,有機會下次再跟醫師好好說明。我問她趕什麼時間,因為從病歷上看起來,她的乳癌治療都已經完成,目前只需要口服抗荷爾蒙的藥物跟定期追蹤而已,病歷上也寫她是家庭主婦,似乎沒有趕著回去上班的問題。這時她才跟我說明必須趕著回去,因為家裡有位多次中風的先生在等她,先生對她很依賴,雖然有外勞照顧,但是一定要看到太太才會放心。所以為了不要讓她那麼趕,而且下次回診也不用配合腫瘤科醫師的時間,我把回診時間改成下午,讓她有充足的時間看診。接下來的回診她終於不再匆匆忙忙,因為下午的時段先生會睡個午覺,而且有外勞陪伴,只要在先生醒來之前到家就好。有充裕的時間看診,陳太太娓娓道來。原來幾年前她的生活就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結婚前有工作,婚後為了好好照顧家庭及帶小孩,便辭去了工作。剛診斷乳癌的時候,心情的確大受打擊,但是先生與小孩們都很支持她,所以陳太太並沒有因為罹患癌症而心情低落。會被轉介來身心科,是因為癌症治療開始之後,在化療期間因為副作用,出現了熱潮紅、燥熱、盜汗、失眠等問題。可是就在化療療程期間,先生中風了,而且相當的嚴重,住院一個多月,儘管積極的復健,還是不太能講話,身體右邊也無力,上下床、如廁、穿衣、走路、吃飯等,都需要有人幫忙。「看到他那樣,比起自己化療的副作用,我心裡還更難過。」陳太太說。還好女兒留職停薪回家來照顧爸媽,「所以撐完的化療,我就讓女兒趕快回去上班,照顧先生的事情就由我自己來。」可是哪想到,才過幾個月先生又二次中風,而且這次更嚴重了,幾乎都必須臥床,幸好可以申請外勞一起幫忙照顧。所以這幾年,陳太太都是拖著化療剛恢復的身體,一手包辦買菜,準備先生能吃的食物、帶先生復健,然後自己還是得定期做癌症的追蹤治療及回診,所以我總是看到她匆匆忙忙的身影。我好奇地問她,你難道不會抱怨老天怎麼會這麼不公平?她笑笑的回答我說,這大概是老天爺給她的功課吧?問到她這麼樣的辛苦,還把先生照顧這麼好,可是人總會累,是不是想過讓小孩來分擔照顧呢?她說二個小孩都有自己的家庭,先生是老伴,「老伴」就是要作伴到老,自己還能做的,就不想麻煩小孩。她看診都是一個人到診間,唯一一次女兒陪來,是因為在買菜途中,騎摩托車被撞造成腳骨折了。女兒在診間也跟我抱怨,媽媽就是這麼倔強,照顧爸爸的事情都要自己一手包辦,連爸爸或是她自己的就醫回診,也說不要麻煩年輕人,其實兒女們是很心疼媽媽的。大約是前年,陳太太回診時告訴我,她現在肩膀上的擔子終於放下來了,因為先生前陣子家裡昏迷,送到醫院是出血性中風,住院一個多月後走了。這是少數我看過陳太太露出難過表情的時候。我跟她討論接下來該怎麼安排她自己的生活,她說一下子沒有想那麼遠,只是有點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對於先生的過世,她倒是覺得,老天爺讓他先解脫了,因為幾年下來臥病在床,看著先生的狀況越來越不好,她也不忍心看著他受苦。陳太太也感謝我,先前幾次先生住院時,請教過我不急救的事情,這次先生昏迷在加護病房觀察時,醫生詢問家人的意見,她就希望順其自然就好,孩子們也支持這樣的決定。她很慶幸做了對的決定,沒有讓先生在最後一刻受苦。接下來的回診,看起來陳太太已經能夠適應一個人的生活。對,她決定還是自己住,雖然小孩不放心,希望能夠搬過去同住,但她還是覺得自己一個人比較自由。現在會跟一些姐妹伴四處去走走旅遊爬山。以前因為要照顧先生,所以對一些好友的邀約,只能很抱歉的拒絕,現在自己終於可以做一些想要做的事情。可惜這樣的時間沒有維持很久,陳太太開始覺得痠痛的問題變得嚴重,原先以為是運動量太大造成的,癌症追蹤的醫師為了慎重起見,安排了一系列的檢查包括骨掃描,很不幸的發現陳太太的癌症已經轉移了。問到她的心情,她說該來的就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我說難道不會覺得怨恨老天,剛送走先生沒多久,她終於可以輕鬆了,可是癌症又找上門。她說其實很感謝老天爺,多給了她幾年輕鬆自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時間,她反而覺得很感恩。後來她的癌症治療反應並不好,她主動提出要接受緩和安寧照顧。去安寧病房看陳太太時,如果她還有精神會跟我聊上幾句,但主要都是在感謝我這幾年對她的照顧,讓她有機會可以說說照顧先生的辛苦,以及肯定她的付出。她說自己已經盡力做好該做的事情,小孩也都獨立、有自己的家了,她沒有什麼好牽掛或是遺憾的。最後一次看她是過世的二天前,陳太太已經陷入昏迷,身邊有女兒陪伴。女兒跟陳太太一樣溫和有禮貌,謝謝醫療團隊的照顧與關心。我跟女兒說,謝謝陳太太讓我有機會認識這樣令我敬佩的人,面對自己的癌症、先生中風需要長期照顧,沒有怨天怨地,反而肩負起照顧的重責,遇到自己病重也坦然接受。我向女兒表達對陳太太的敬佩,我覺得她有大智慧與承擔,教我人生很難盡如人意,但是如果發生了,就盡最大努力。身體好時就把握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浪費人生。即使生命終點來臨的時候,也選擇最好的方式讓自己與家人有一個完美的句點。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9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搶救健保 全盤考量才是治本之道
台灣全民健保開辦近卅年,如今因為少子化、高齡化面臨巨大挑戰,惟有從健康照護的供給、需求及財源籌措全盤考量,才是治本之道。健康照護的人力供給需要重新規畫,在需求方面,可在質、量及結構上進行大幅度的調整,首先是減少無效且痛苦的醫療。推動善終觀念 減少無效醫療當年本人在立院答詢,稱癌末病人從事積極治療就是浪費生命,被當天晚報及電視新聞痛批為失言,然而第二天安寧照護之母趙可式教授立即全力聲援,且有多位家屬投書,不知有安寧照護的選擇,導致疾病末期家人被氣切插管受盡折磨,結果只是多活數十分鐘,實在不忍。本人隨即規定住院須知增加此項說明及選擇。傅達仁先生疾病末期痛苦不堪,只得前往瑞士從事安樂死。不分區立委楊玉欣力推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亞洲最先進的病人權利保護法律,並且經多次修訂更為完善。本人從2009年至2011年擔任柳營奇美醫院執行長,三年期間,即使在相對保守的南部民間,末期病患在醫師說明病情後,選擇不再急救者已在半數以上;依據本人觀察,目前在台灣已有八、九成民眾接受善終觀念,減少很多無效醫療,同時增進病人照護品質。增進民眾健康 可減醫療需求但是減少醫療需求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增進民眾健康。民眾最重要的健康照護者就是自己,對於沒有能力自我健康照護者,家人就是最重要的照護者,因此各國都將健康教育列為學校教育重要的一環,並且要求學校提供健康的環境以利學習;世界衛生組織並且倡議,各地方政府要由首長辦理健康城市,增進民眾健康,減少醫療需求。生命誠可貴,何況人生只有一次,對個人來說,只要有能力,必定期望得到最好的照顧;但對社會而言,資源永遠有限,需要考量到成本效益,以及整體而非少數人的健康。增加部分負擔 可能弊大於利財源籌措是另一個重大議題,全民健保主要以社會保險的精神,由個人、雇主及政府稅收的一部分(仍是來自就業者)負擔保費,但投保薪資如何計算,是否包括獎金及加班費等,均需思考。以往的改革均朝向擴大費基及加大投保薪資上限,增進社會保險的精神,讓收入高的協助弱勢者。當年本人將投保薪資上限5萬元提升為18萬2千元(署長或部長薪水近來提升至19萬9500元),加上費率從3.55%提到高5.17%,讓全民健保從2011年維持至今。若干醫界人士主張增加部分負擔,價量互動。但根據實證研究,此舉雖然可提升病患的費用認知,可能可以減少若干不必要的需求,但也可能阻卻必要的醫療照護,若以此為抑制費用及需求的方法,弊大於利。提高部分負擔,充其量只能拖延健保破產的時間,惟有全盤考量,才是治本之道。
-
2024-01-29 失智.大腦健康
「5種食物」少碰,起司每周別超過1次!營養師大推「護腦菜單」降失智風險
台灣在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同時,失智症也愈來愈盛行!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調查,在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輕微認知障礙者佔18.36%,罹患失智症者佔了7.94%。 麥得飲食 延緩認知功能退化 耕莘醫院郭素秋營養師指出,一種名為「麥得飲食」(MIND Diet),或譯為「心智飲食」的健康飲食法在2015年於美國被提出,針對使用麥得飲食型態的923位老人(平均81歲),經過5年追蹤後發現,他們的認知功能退化速度比較慢,罹患老人失智症的機會減少了53%,且愈認真執行麥得飲食者的大腦會愈年輕 (年輕7.5歲),就算非阿茲海默症的高危險群,也能得到好處,還可以降低 35%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10種有益腦力食物 5種不健康食物少碰 「麥得飲食」結合了「得舒飲食」及「地中海飲食」的特色,建議多吃10種有益腦力的食物,及避免5種不健康的食物。多吃10種護腦食物 1、深綠色蔬菜:如 菠菜、羽衣甘藍、綠花椰。每周食用6次或以上,健腦成效最佳。2、其他各類蔬菜:每天至少吃1次沙拉和1種其它類蔬菜。3、堅果:堅果類含有對健康有益的脂質、纖維以及抗氧化物。並有助降低膽固醇及預防心臟病。建議攝取量為每周至少5次。4、莓果類:莓果類又以藍莓的健腦力最佳,建議每周至少吃2次莓果類。5、豆類:豆類富含纖維和蛋白質又低卡路里、低脂。建議每周吃3次豆類。6、全穀類:全穀類是麥得飲食的主力分子。建議每日至少攝取3份全穀類。7、魚類:每周吃魚1次,有助腦力。8、雞肉:建議每周至少食用2份。9、橄欖油:研究指出以橄欖油為主要食用油能防止認知能力衰退。10、紅酒:建議每日不超過1杯。 注意5種應避免的食物 1、紅肉:每周不超過1份。2、奶油、乳瑪琳:每日不超過1大匙。3、起司:每周不超過1次。4、甜點:每周不超過5次。5、油炸食物和速食:每周不超過1次。 堅持良好日常習慣 預約健康老後人生 為何「麥得飲食」可以改善大腦狀況呢?郭素秋說明,因為鼓勵要攝取大量的綠色蔬菜、莓果,而這些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花青素、類胡蘿蔔素和葉酸等具有強大抗氧化力的營養素,有助於對抗自由基對身體的攻擊,並且抑制發炎反應;建議要吃魚及選擇好油,其中的omega-3脂肪酸、維生素E,都有助於保護大腦,漸少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而降低失智症的風險。除了健康飲食外,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多動腦(包含心理健康)、控制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危險因子、維持人際往來等,也是讓頭腦變年輕、改善老化,擺脫失智症威脅的重要關鍵。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不只記憶差!醫提「幾乎失智症患者都有的10個跡象」 走路跌倒別以為只是老化 ·「這6種情況」造成的失智都是可逆的! 肢體僵硬、步態不穩、顫抖都是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