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2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人生
共找到
4881
筆 文章
-
-
2024-03-01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流鼻水、打噴嚏未曾間斷!做好室內清潔,種植盆栽改善空氣品質
30年前居住在台中市大肚山嶺東地區山腳,屬於南屯區。小兒出生後,流鼻水、打噴嚏未曾間斷,曾經一天之內,擤鼻涕的衛生紙塞滿了垃圾桶,令人相當心疼。經醫師診斷,很可能是空氣汙染所誘發的過敏性鼻炎。頓時恍然大悟,除了一年四季台中火力發電廠為中部地區帶來相當大的PM2.5汙染濃度,我家西邊大肚山上的文山焚化爐,24小時燃燒垃圾所排放的微粒灰燼,也是空飄汙染源。然而,此地居民眾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推測僅是推測,只能從改善自家環境著手。首先是室內清潔工作。每天會用吸塵器吸地、濕毛巾擦拭木質桌椅,每個月會將門窗的紗網拆下用水沖洗,因為又黑又厚的灰塵順流而下,可見髒汙的程度;其次是要求小孩子上下學途中,一律戴上口罩,適度過濾空汙。隨著時代進步,家裡也買了空氣清淨機,逐漸改善我兒的症狀。專家建議,室內盆栽可以綠美化外,還可以減少落塵、二氧化碳、有害氣體等,改善空氣品質。我從善如流,也放置了幾盆盆栽,並保持植物本身的健康,才不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如今一對兒女都已長大成人,過敏性鼻炎化為過眼雲煙。然而,身體健康,永遠是人生的首要目標。責任編輯 陳學梅
-
2024-03-01 退休力.理財準備
律師認定財產這輩子花不完!何篤霖預習下半生5棟房全立好遺囑
今年58歲的何篤霖開始預習退休生活,甚至寫好遺囑做好財務分配。他坦言,這是一個梳理和身邊的人親密關係的過程,並驚訝從朋友口中發現,原來送別人房子,還得先替對方存一筆「稅源」,「如果我給的人沒錢繳遺產稅,房子在期限內被政府收走就沒意義了」。趁早寫遺囑 沒有寫下來你就給不了何篤霖說,3年前好友羅霈穎過世,告別式上,于美人提醒大家要趁早寫遺囑,「用嘴巴講的沒用,對你好的人,沒有寫下來,你就給不了,後來疫情時全球恐慌,意識到人隨時會走,會留下多少人都不知道,所以我才正式找律師處理這件事」。何篤霖預習下半生 5棟房全立好遺囑何篤霖不投資、不碰股票,20多歲開始工作後買了第1間房給媽媽,之後有了錢就存房買房,手上擁有超過5棟房產,律師攤開他的財務,直接告訴他「你這輩子都花不完」,而立遺囑的過程並不容易,該怎麼給才公平成了苦惱,「5個手指頭總有長有短,例如我給哥哥的孩子,誰努力、誰不努力,都給一樣的錢不公平,但給不一樣也是一種不公平,而且在過程中,人生回憶全湧上來。」最後他決定不管了,全部公平給一樣的,如果特別喜歡哪一個晚輩,可以在活著的時候多塞一點,「真的很難,所以新聞才會有這麼多新聞為遺產的事吵不完,我現在就用力花,最後花不完也沒辦法,遺囑目前已做好公證」。至於該如何花,他思考人生餘命,扣掉後面躺在病床、跑醫院的時間,大約算出還能好好吃喝多少年,「現在清楚剩下的人生很珍貴,房子也不留了,都正掛牌賣出」。想去不同國家 去嘗試不同生活他預習退休,是因為若沒想清楚,一旦突然退下來後,「接著大睡3個月,然後呢,很多人就憂鬱症了,所以退休是需要練習的」。當年出外景到美加宣慰僑胞給他很大震憾,「為何洋人能生活這麼悠閒,而亞洲人卻要一生庸庸碌碌,所以我想去不同國家去嘗試不同生活,但不需要移民,冬天我去曼谷,夏天我去加拿大,只需跟著舒服的季節去長住就好」。律師認定他這生錢花不完,但他也不會因此揮霍,何篤霖說,「我不可能每天吃米其林,它雖然好吃,但坐在哪裡等廚師花兩小時完成藝術品我受不了,我喜歡在市場裡吃陽春麵、乾麵,東西好不好吃跟米其林沒關係,我的個性,就是不會亂花錢的那種」,他想變的,是心境,接受無常,然後接受變老。●「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真長壽.運動防癌降低死亡!專家曝每周運動「這時間」抗癌,散步、腳踏車都算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9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揹相機、踩單車 追風追景追太陽
去年最後一天,打算掛上新月曆時,發現舊月曆上自己手寫的字:「追風、追景、追太陽」,那是幫自己訂下一年後退休的目標,全是我以前沒時間做,計畫用退休後的餘生來完成的夢想。10年前一度熱中於單車活動,當時夢想著有一天要背上我的相機、騎上愛車,踩遍台灣大小鄉鎮,記錄這塊土地的風土之美。奈何繁忙的工作總讓我假日只想躺平,看著愛駒蒙塵,相機被打入冷宮(防潮箱)。隨著新年到來,我即將退休,再也沒有後顧之憂,我決定要從容優雅的展開慢活的第二人生。首先要把塵封已久的單車牽出來,重新和它培養感情,未來鐵馬既是我的交通工具,也是健身器具,再慢慢展開長征,上山下海,享受「追風」之樂;相機也該重出江湖了,伴著我「追大景」。踩著單車,拍拍照,記錄所見所聞,騎累了便就近探索在地美食,這樣愜意、減碳又健康的休閒方式,很適合橘世代吧。但要落實這些目標前,得先克服我長久以來熬夜晚睡的惡習。慣性的熬夜讓我精神不佳,長期睡眠不足使我顯得蒼老。為了多「賺」一點餘生,我矢志要脫離夜貓族行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練習讓身心靈都順應自然。2024年,我將邁入人生下半場。期待迎著晨曦、背著相機、踩著單車穿梭都市及山林的身影,能成為我退休後無形卻閃亮的新名片。
-
2024-02-29 醫療.骨科.復健
減重初心者有效增肌減脂必須調整成「這口訣」!運動後要補充「這物」才能避免消耗肌肉!
「增肌減脂」是最流行的「減重口訣」,不少減重初心者(沒經驗的新手)對增肌減脂存有錯誤觀念。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黃雅婷說,許多剛開始準備減重者,身體組成大多是「脂包肌」即體脂高於肌肉,因此不建議「增肌」與「減脂」同時做,得「先增肌再減脂」,才能提升基礎代謝率,幫助後續快速減下脂肪,達到減重效果。增肌減脂得客製化 減重初心者建議先增肌再減脂減重最高指導原則,並不是增肌減脂,而是七成靠飲食、三成靠運動,增肌減脂僅是減重的方法之一。黃雅婷說,如果想透過增肌減脂達到減重效果,第一步得先確認自己的身體組成數據,包含肌肉量、脂肪量、含水量,建議使用「手握式」體脂計量測,數據較為準確,會得到體重、骨骼肌肉重量、體脂肪重量等三種數據,當三條數據依序排列,數值可將測量的人分為「C、I、D」三類人。三類人的特徵:C類人:體重高、肌肉量低、體脂高三條數據,依序擺在一起,會呈現「C字型」。I類人:體重、肌肉、體脂的數據一致,依序擺在一起,呈現「I字型」。D類人:體重低、肌肉量高、體脂低的數據,呈現出來為「D字型」。黃雅婷表示,減重初心者大多身體組成數據都呈現「C字型」,也就是肌肉量最低,體重與體脂偏高,此時如果要採取增肌減脂的減重方式,得先「增肌」再「減脂」。增肌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肌肉組織消耗熱量的能力是脂肪的好幾倍,因此先把肌肉養起來,後續減脂效果會比較好。增肌不能只吃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更重要黃雅婷指出,「負重訓練」可以最快達到增肌的效果,而肌肉增加的過程,是先破壞肌肉,再透過補充蛋白質,幫助肌肉修復,不斷循環下增加人體的肌肉量。所以,很多健身族會喝高蛋白或吃雞胸肉補充蛋白質來增肌。不過,有些減重初心者誤以為增肌只能吃蛋白質,三餐統統只吃便利商店販售的雞胸肉或只喝高蛋白,以一名60公斤體重的成人為例,每天建議攝取的蛋白質為1公克,三塊便利商店的雞胸肉確實可以達到每日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但只吃蛋白質卻沒有均衡其他營養素,反而會讓蛋白質被人體當作一般熱量消耗,無法實際補進肌肉中。採取增肌減脂的減重族群,除了要補充蛋白質,也得攝取碳水化合物,黃雅婷說,每餐至少攝取半碗米飯,如果身體沒有攝取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細胞會去掠奪肌肉,同時降低基礎代謝率,讓減重效果變差。因此也說明了過去常有人採取「餓肚子」減肥法,反而愈減愈肥的原因。運動後補充碳水化合物 避免消耗肌肉細胞每一個人補充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需「量身打造」,黃雅婷表示,除了要評估身體組成數據,也得觀察每個人生活型態,如果是每天「久坐」者,攝取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量,絕對與跑業務或晚上飯局很多者的建議量不同,建議找營養師協助擬定個人化的減重飲食,只要開始調整飲食、運動,體態很快就會出現改變,但三周左右就需要重新再做一次身體組成數據的檢測,再調整營養素的攝取。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黃雅婷建議,在運動前2個小時完成,運動後則補充碳水化合物,可以喝一杯含糖的豆漿或是無糖的珍珠鮮奶茶等,讓身體補充碳水化合物,避免消耗肌肉細胞。運動後也可以補充運動飲料,讓運動者即時補充熱量,避免能量不足,體力透支。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28 焦點.元氣新聞
醫病平台/好人
【編者按】:本週是繼續各醫學院各校分享「醫學人文的教與學」的討論,這次由台大醫學院師生團隊發表。小兒科陳教授以兩則故事說出將「拒絕檢查或治療」作為對病人或家屬的標籤之前,醫者需要先學習「傾聽」與「同理」,要了解拒絕只是一時的,病家需要時間去消化與理解,考量病人與家人的心情與接受度,以及家庭的安排。同時呼籲耐心與詳盡的專業病情說明,也需要在醫療系統及健保的支持,以及病家的理性溝通中,才能長遠的繼續下去。→想看本文一位在臨床實習的醫學生寫出她在照護生死一線間的柔弱生命,所感受到的各種衝擊。一位醫學二年級學生寫出在還沒有進入臨床階段的醫學生由課堂裡的體驗,敘述自己對「醫學人文」的學習脈絡,忠實的分享這階段的學生的領會、感受和目標。希望各醫學院校對醫學人文的教與學的經驗分享,可以使台灣醫學人文教育更上一層樓。引言:本文是吳婷茹同學於兒科加護病房,參與病人照顧和解釋病情的感想與省思,藉由臨床實習的過程,看到照護生死一線間的柔弱生命,對於醫學生所產生的衝擊。「醫師たるの前提は人となるにあり。」 欲為醫者,當先為人。 高木友枝人是由什麼構成的呢?陽光、空氣、水?碳、氫、氧、氮?對我而言,人是由情緒與記憶構成的靈魂,附著在脆弱不堪的肉體上所構成,如何成為人,又是如何才能被稱為「好」,我想我將一輩子在此叩問中尋求解答。先由情緒說起,此為統合自己內在感受與外在環境的綜合表現,以文學描述情緒,常見心中五味雜陳、肚子裡面有蝴蝶等等;以科學的角度,我們透過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支援多種感知處理功能,Papez circuit描述情感與生理在迴路中互相影響協調的關係,透過大腦皮質與邊緣系統的溝通,我們得以產生情緒面對外在環境。至於記憶,人類不似電腦,能透過數據和一行行的指令,儲存往事於晶片上面,我們仍依賴複雜神秘的傳導,將篩選過的知覺轉變為短期記憶,再經由圖書館管理員一般的海馬迴(hippocampus)將短期記憶分類編碼,放置於適合的地方,於是我們可以提取、可以反思、可以經由回顧進而創造更多記憶。情緒與記憶脫離不了大腦的掌控 當大腦失去功能時,「人」該何去何從?我曾在兒童醫院加護病房遇到一位病人,他是十二歲男性,這是多麼美麗的年紀,是詩的第一章,該是永不終結的故事!然而,一次突如其來的感染誘發了腦炎,引爆一場無聲無息的衰亡,病況又快又急,從發燒躁動到昏迷無波不過數日,神經學理學檢查、腦波、核磁共振報告再再顯示器質性與功能性不可逆的損傷,就醫學的角度來說,這位弟弟已然腦死,現在躺在床上的,不過是維生機器的一部份以及親人滿滿的思念,我思考,這還是一個人嗎?但對家屬來說,哪怕是腦波圖的一個擾動,那怕只要弟弟的肺能隨著正壓呼吸器收縮擴張,他們的希望永不減退。於是弟弟從某院轉至本院,祈求著在這家醫學中心的加護病房能看見一片曙光。而現實是,經由最先進的檢驗及影像及各種比照最先進國家標準的治療下,仍無法帶來家屬想要的奇蹟答案。雖動員了大量的人力及資源搶救,生命彷彿有自己的方向,我們再也追趕不上。看著熙熙攘攘的車輛快速奔馳,而弟弟的年華永遠停止於這一刻。「沒有什麼創新療法了嗎?幹細胞移植呢?」醫師與科學家們,在醫療不可及的最前線,一直致力於治療的突破,例如幹細胞移植,目前已經於研究證實有效且於臺灣核可臨床使用的適應症包含白血病、淋巴瘤、固態瘤、血色素疾病與血液異常、先天性代謝性缺陷、免疫缺乏病變等等,幹細胞移植對於腦瘤主要應用於轉移性腦瘤,治療機制為利用培養出的內皮前驅細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重建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減低腦內發炎反應,而非長出新的神經細胞填補受傷的空白。另一方面,仍在積極發展中的領域的確很多,科學家必須了解腦部再生的自然限制包含微環境(microenvironment) 的不確定性,神經細胞的分化、發育與傳導需要結構上的支持和化學物質誘導,而在尚未進入臨床階段的實驗室研究中,科學家們試圖克服限制,利用幹細胞、生長因子、胞外體(exosomes) 和 si/miRNA等等創作出許多修復腦部的實驗,可查閱的論文固然洋洋灑灑,能應用且通過安全及有效性審查的仍非常有限,實驗或成功或失敗,無論前途茫茫,人類終歸努力航向器官再生的海洋,倘若有一天真的能透過幹細胞長出有功能的腦實質,弟弟是否就能重拾停擺的人生?最近有一部電影【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華麗頹靡的場景搭配荒誕不經的實驗與冒險,演繹出學醫者皆欲一展長才的外科夢幻世界,故事起源於一位外科醫生,他做了腦袋移植手術,讓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相連,創造出新的「人」,當生命可以掠奪可以改造,「人」的本質又該如何定義。回到腦死弟弟的處境,假想他處在電影裡頭的科幻世界,科學家能利用他自己的幹細胞重新培育出一個全新有良好功能的腦袋,然後置換掉原本因腦炎而水腫、萎縮、空洞化的腦袋,那麼弟弟能夠繼續處理情緒、能夠產生動作並且聯繫到相對應的運動單位,然而卻缺少了記憶,曾經與家人的點點滴滴隨著開顱而逸散,於是在那個假想情境裡面,身體依舊是他、外表依舊是他、腦袋依舊是他的,弟弟回來了,但他卻不再是他,生命形成最大的弔詭,這也是醫學倫理未來可能要面對的議題。現實中,於加護病房的會談室,父母持續冷靜地和重症醫師、神經科醫師討論,從病因、病況、現行治療與未來計畫,一項項抽絲剝繭,彷若這不是一場家庭會議,而是一群專家在年會上的集思廣義,我在旁觀摩記錄著這過程,在當下,我總有一股違和感,很想要理解原來家屬在聽到醫師宣判自己的孩子腦死時,竟然仍能如此自持。這份異樣的迷惑梗在心頭,終於在老師的經驗分享下找到原因。老師說:「在醫師解釋嚴重病患的病情時,每一位病患家屬的反應差異很大,有的淚流滿面,有的表情毫無反應,有的人卻是如同外人一般的冷靜討論,甚至針對某些數據或治療方式執著。但對於醫師而言,反而是看到家屬如果哭了,表現出情緒反應,表示他聽懂醫師所說的;表情意外的冷靜者,常常是家屬還是聽不進去,或仍在晴天霹靂的空白狀態。」對於家屬而言,隱藏其中的訊息有可能是: 一旦哭了,就代表病情真如醫師所言,以目前的醫療能力已無挽救之地。但他還只是個孩子呀,這對父母不懂、一時也不能接受為什麼會發生在孩子身上,因此表面上他們只能武裝起來,只要自己足夠堅強,那麼那些客觀數據、那些主觀分析都無法迫使他們接受,對於醫療專業所判斷的「無效醫療,無實證支持的療法」,仍一再再的追尋,抱持希望,醫師本著以病人為中心,希望在生命末期可以接受到緩和的醫療,不用再經歷過度醫療的辛苦,也為病家著想,不用花費無謂的金錢,然而幾經會談,最後,這位弟弟再次轉院至另一家醫院,嘗試著更多積極治療。於理,面對醫療資源的有限性,許多病患正等待著床位,已經判定腦死病人,多次轉院使用加護病房資源,似乎並不符合資源分配及倫理原則;但於情,家屬的積極度與堅強使人敬佩,並能共感他們對孩子的愛,我們醫療人員本著職責給予專業的說明及最佳處置建議,但有什麼權力讓他們放棄希望呢?在生死瞬間,醫師必須要說實話,也必須將最好及最壞的預期告知家屬,這對於家屬而言絕對是「壞消息」,但我們有什麼能力使家屬背負後悔呢?我常想著要做個好人,要慈善、要勇敢、要睿智,不過這一切都相當困難,在這些情境中,一定要說出「壞消息」的角色中,我還能當個「好人」嗎? 有太多糾纏的難題等待被釐清,而大多本身不帶解答。我認為人是由情緒、記憶與肉體所構成,或許再加上一副矛盾和一縷不確定性,我們永遠無法看見另一個選擇下的平行時空,仍能盡力選擇做個「好人」,去溝通、去理解、一起淒風苦雨披星戴月、去嘗試在個人的悲喜與社會的框架下找到可行的路,路上未必能百花齊放,但願月色溫柔,撫平行人的痛。指導老師的話:在加護病房中,日日見著一個個在平常情境看到的生死離別,盡宇宙洪荒之力拉回一個個孩子,有喜有悲,每一個故事都是生命的精粹,但也常令人心碎。我們很少有時間寫出加護病房中的每一個感動的故事,也常常因為各種事情而煩惱沮喪,但每次看到困境中堅強的家長和小孩們,就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能在這裡陪著一個個小戰士奮鬥,且常常救回一個個的嶄新生命,自己受到的挫敗實在是微不足道了。此次吳同學能在加護病房的實習中,深度參與醫療層面,以及醫病溝通的全方位面貌,理解救治病患不僅是急救及重症醫療的SOP而已,面對家屬的傷痛與心情轉折,以及困難的醫療決定過程,面對「無解」的醫療現場,能以一個新鮮人的視角,反思生命的內涵,實在難能可貴。也希望家屬能理解,醫療人員有職責提供專業具實證的醫療及說明,但對於我們而言,每一次都很難,面對命懸一線的生命,我們同樣有著深刻的觸動及痛,但也因為這份有意義的工作,我們願意繼續走下去。參考資料Neurorepair and Regeneration of the Brain: A Decade of Bioscaffolds and Engineered Microtissue 延伸閱讀2/26 「甘苦人也有春天」——病人拒絕治療的背後。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28 養生.家庭婚姻
「看盡婚姻醜陋面」不婚比較好?38歲男被逼婚,沒做到父親臨終叮嚀,覺得自己不孝
結婚到底是幫人生加分,還是扣分?結了婚的你,覺得更快樂了嗎?還是只剩悲傷?後悔不已?婚後經濟問題、外遇、家暴、教養孩子問題,結婚生子後問題一堆。然後當個性不合訴請離婚,還得爭孩子監護權。感覺不婚還比較好!你也這麼認為嗎?當你看盡婚姻的醜陋面一位男性網友在臉書「匿名公社」發文,提到自己今年38歲,大約從高中時代就立志這輩子不結婚。因為他從小看盡婚姻的醜陋面,包括自己爸媽貧賤夫妻百事哀;舅舅對婚姻不忠,還會家暴,導致兩個兒子品德不好常常出包,傷神勞心。再來,自己許多男性朋友婚後因為個性不合訴請離婚,還得爭孩子監護權;女性朋友有的的老公出軌、有的外遇、有的欠債。基於以上遭遇,原PO始終認為一個人生活比較好,想去那就去哪、要吃啥就吃啥,不用在乎別人感受,不用面對上述可能發生的一堆爛事。他也開始慢慢規劃年老生活(存好錢不拖累別人)。而且,他也不太會覺得孤單。直到最近原PO姑姑跟堂姐、姐夫北上,要求他今年農曆七月去越南一趟,找個越南妹結婚。因為家族中的堂哥都沒結婚,年紀也徧大,加上他也沒結婚,形同斷後。更重要的是,他的母親要60歲了,很希望他結婚,不希望他一個人,有個人可以「幫忙他」,她也可以退休了!這樣原PO思考自己是不是很自私?他之所以有點心軟,是每次母親看到別人家的幼孩,都流露羨慕的眼神,加上父親臨終時的叮嚀,讓他覺得自己不孝。因此,他在臉書發文詢問,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網友回覆熱烈,多半建議他不需要屈從,如果覺得不結婚比較好,就不要因為「孝順」而結婚。也有許多人分享自己結婚後很後悔,認為不要結婚比較好。 答案見仁見智,但不要因為結婚而結婚面對這種問題,答案真的見仁見智,而且多半跟自己的遭遇有關。但可以確定的是,要結婚,要跟對的人結婚,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結就能結嗎?)除了交往時要睜大眼睛,有時候真的也是運氣問題。所以不應該問他人自己該不該結婚,而是你的是否有勇氣面對婚姻生活可能帶來的挑戰,而當婚姻如果走不下去,你是否有好好處理的智慧,與分手的決心。 有時候,你想的很容易,但遇到不對的另一半,人生可能近乎毀滅,同樣的就是有沒有勇氣重新開始。如果你有以下的覺悟,你就可以結婚:好好觀察另一半,選擇結婚了就無所謂好壞,盡量溝通,當緣盡了就勇敢分開。但千萬別因為結婚而結婚,這一定會後悔。 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2-27 養生.人生智慧
陳俊翰告別式!竹中同學寫下「當最極致的強大就在你身邊」:他真的超屌!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罕病律師陳俊翰於大年初二離世,享年40歲,各界惋惜。陳俊翰家屬今早(27日)在新竹市生命紀念園區舉辦告別式。陳俊翰竹中318班同學章至鈞說,希望陳俊翰激起的善意不要因時間的流失而淡化,也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身障議題,無論在法令或一般人面對身障者與病患,在心態與態度上都要更健康進步,這也是家屬希望看到的願景。章至鈞也在個人沙龍寫下他所認識的陳俊翰,字字句句令人感佩陳俊翰的精神。《元氣網》經作者同意轉載全文如下,一同與網友共同緬懷生命鬥士陳俊翰。當最極致的強大就在你身邊文/章至鈞好像我也已經習慣陳俊翰出現在一些與生命教育有關的勵志文章甚至影片裡了,在我們那個年代,這些文章的主角是鄭豐喜、劉俠,或是海倫凱勒。這些文章的結構大多相似,先敘述主人翁的身體遭受到上天多麼嚴酷的考驗,然後他們是多麼勇敢的面對先天的阻礙,用自身的才華和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創造了不凡的成就,最後勉勵讀者,如果他們可以克服這些困難,那我們有什麼逃避和自怨自艾的理由呢?這樣說法當然都是對的,大概也會是滿分作文的理想範本,也能夠讓大多數人覺得深受感動,甚至從而奮發圖強,面對逆境。我小時候也覺得就是這麼一回事,但是高中畢業之後讀到這樣的文章時,總覺得那「味道」不太對。因為此前我沒辦法親見鄭豐喜和海倫凱勒,但是我與陳俊翰同班了兩年。也就是說,如果介紹他的文章裡有「俊翰在新竹高中就讀時與同學們都相處融洽」這樣的段落,那非常榮幸的我也在那「同學們」三個字裡面被提及了。所以關於陳俊翰的故事,對我來說就不只是故事而已,而陳俊翰這個人也不就只是遙遠的典範,而就是作為一個「人」,一個高中同學,鮮活的在我美好的高中記憶中留存。那麼,如果是我來敘述這個人,大概會不太一樣。陳俊翰擁有非常優秀的大腦,這個部分通常在那些勵志文章中會這樣告訴讀者,他高中時一直是全校第一名、大學聯考不小心失常「只」考到台大會計系,後來心有未甘,挑戰雙修法律系,最後五年時間就把都非常吃重的會計、法律學分全部修完,順利畢業,還應屆考上律師榜首(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印象中上一個做到這件事的人是陳水扁)以及台大法律研究所財經法組榜首……這樣說當然沒問題,不過我自己在向別人介紹「我的高中同學陳俊翰」的時候,通常會這樣讓別人了解他的腦筋有多誇張:「他真的超屌,〔世紀帝國II〕裡面每個種族的每個兵種在每個時期的每個數值,以及經過每種科技加成之後的數值變化他都背得起來!」如果你也是像我們一樣在上個世紀末賭上前途瘋狂迷上這個遊戲的人,你就會知道這件事有多誇張,可能比陳俊翰高中數學考試都只靠心算還要誇張很多很多,或最起碼更有臨場感一點。十八個種族,每個種族都有將近二十個上下不同兵種,在四個時期的生命、近距攻擊、遠距攻擊、近戰防禦、遠程防禦數值都不同,某些兵種對上特定對象還有特殊加成,這還不提研發某些科技之後這些數值還會變動。他到底是怎麼背起來的?這件事我很肯定陳水扁絕對做不到。跟我們一樣,當時俊翰真的自己也有在玩,當然遊戲速度必須放慢,然後他使用的滑鼠也跟我們不一樣,到底使用了怎樣的黑科技我實在不懂,一方面不要要求我們文組班對這些新鮮的3C玩意兒如數家珍,二方面當時陳俊翰的種種無障礙設備已經被我們拿來開玩笑到搞不清楚到底哪些是認真的了。譬如我們可能會跟他說:「俊翰,這次陸上運動會大隊接力排你當最後一棒好了,你輪椅的火箭開一下TURBO我們就贏了。」俊翰可能會華麗地翻個白眼(喔對,附帶一提,他真是個翻白眼的高手)這樣回道:「運動會那天輪椅的火箭剛好要送回原廠保養,你們還是靠自己吧!」然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覺得我們拿俊翰的殘疾講這種爛笑話很不懂事嗎?或許是,真的,我現在這樣寫出來也覺得好像不太妥當,可是當時俊翰跟我們都那麼開心,除了「政治正確」這件事在那個世紀交替之際的遙遠從前還沒那麼張狂,我們其實可能都搞不清楚到底俊翰的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不會真正理解這樣的病會在他的心理造成什麼陰影和禁區,但他就是我們的同學,可能他每天都坐在輪椅上,跟我們不一樣,但是當時竹中的我們又有誰是全都「一樣」的呢?我們用盡青春的力量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自己的關卡、自己的課題,沒有任何一種困難是別人能夠代替你去突破的,俊翰的先天限制是如此,你和我生命中所遭遇的困苦亦復如是。17歲的我們和俊翰一起若無其事地把他自己的苦難當作別人數學考零分一般的調侃,或許尺度拿捏不怎麼高明,但我們當時就是這樣把他當作普通同學,把他的缺憾當作一個不比數學考零分更難跨越的障礙。不知道,這樣的作法或許會讓一些心理諮商專家搖頭,但是我覺得,能夠被更接近地當作一般人看待,而非時時顧忌會摔碎什麼般的處處小心,或許是俊翰更樂意的相處方式;能夠把俊翰的困境視為每個人人生中都可能經歷的苦難,則該是我們這些同學在人生旅途中更具智慧的成長。面對這樣的逆天強者,身為同班同學的我們在課業上幾乎沒有人把他當成對手,就像是在球場上我不會把LeBron當成對手,情場上我也不會把金城武當作對手一樣。不是對手,因為毫無勝算。如果還要更打擊我們的信心一點,就是其實陳俊翰真正能上課的時間不多,印象中當時他脊椎的狀況讓他大概連續上兩堂課就是極限了,下課後就必須去保健室躺至少一節課的時間,緩解一下身體給予脊椎的壓力。高二上學期,也就是我們剛成為同學的那一天下午,輪到我當值日生,意思是體育課的時候我可以留在教室,名為留守,實為打混。當上課鈴響所有同學都跑去揮灑汗水時,教室裡只剩下我和俊翰及陳媽媽。陳媽媽走過來,用很自然的音調跟我說:「魚丸(這是我高中的渾號,陳媽媽稱呼我們向來都是用綽號,跟其他同學一樣),我要帶俊翰去保健室,他的脊椎要去休息一下。」我唯唯稱是,16歲的我還不知道怎麼面對那樣的場面,或許到了40歲的今天也還是不知道。我向俊翰快速的瞥了一眼,他無可奈何地翻了個白眼。我突然覺得,他們的無可奈何似乎比較像是昨天在校外抽菸倒楣被教官抓到,現在必須去教官室報到聽教官碎念那樣的感覺。僅此而已。我沒有說什麼,然後陳媽媽就推著俊翰的輪椅走出了教室。他們當然不會知道,我也一直沒有告訴他們,當下我感覺心裡被劇烈的撞擊,那樣的撞擊到接近半個甲子後的今天仍然讓我感到被震得七葷八素。如果真要敘述那種感覺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覺得是一種自知「渺小」的挫折感,一種自覺「完敗」的罪惡感。經過高一一整年的震撼教育之後,原本在各國中名列前茅的我們,所有的傲氣大概也都被消磨殆盡了,課業上輸給人雖然不能說是麻痺,但也已經不是太嚴重的問題,但對於逆境,到什麼程度都還應該要能豁達面對嗎?段考輸給你從未輸過的同學?暗戀的女校同學被看見跟學長牽著手走在一起了?爸媽離婚?家裡經濟出問題?身體傷殘?身患絕症?我並不覺得我們應該無上限的去把人生遭遇到的所有苦難都視作雲淡風輕,也並不認同那些陳述俊翰故事的文字和影片中隱隱透露的:「你看陳俊翰這種狀況他都能克服,你的苦難又算得了什麼呢?」這樣太過容易且粗糙的殷殷期盼。寫到這邊,我覺得我才真正驚覺寫這樣一篇文章對我自己來說的必要之處,這或許是二十多年來如芒刺在背的一種自我詰問:我們是不是都有必要像俊翰一樣強大?又或者是如同俊翰一般的強大,是一種獨到的天賦,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靠著自己的意志去「選擇」的呢?我想說的是,我們接受每個人在學業、藝術、音樂等方面各有天賦高低,那對於苦難的感知與承受能力是也有天生的高低不同,還是說這是一視同仁,用「抗壓性」三個字就可以統一標準去衡量的後天努力差異呢?那麼俊翰的「強大」,是一種意志的展現,是一種上天賜予的恩寵,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拼命呢?我其實想當面問問我的同學陳俊翰,但是我找不到半個合適的語彙,這麼多年後,我成為了一個社會化處處顧忌的大人,這樣的問題益發難以出口。在所有說俊翰故事的文章或影片中,無一例外的會提到陳媽媽。當然陳媽媽在俊翰人生中的重要性無與倫比,沒有陳媽媽的一路陪伴俊翰無疑沒有辦法走到這裡。陳媽媽總是被當作「俊翰背後最重要的支撐力量」被聽故事的人們記憶。他們說的都對,但是吹毛求疵的我卻仍覺得有些可惜,陳媽媽自己在這個故事裡的角色應該遠不僅止於此。事實上,完整參與俊翰求學生涯的陳媽媽相當是以一個局外又局內的角色重新無比完整地再經歷了一次青春期,只是這次跟她自己的青春期不同,她經歷的是一個男孩的青春期。在我自己也遠離了青春期之後,有幾次我其實滿想問問陳媽媽,她是怎麼看我們的?對於有一個媽媽總是在班上,我們是那麼習慣且自在,在教室隨隨便便的打赤膊、罵髒話、聊女生,這件事現在想起來其實有點懸疑,那可是最彆扭的青春期哪!而且看起來當時陳媽媽好像也滿處之泰然的。但陳媽媽卻也並不是以一個刻意隱形的方式存在,事實上她也會順暢地與我們像朋友一樣聊天,幾乎是以同樣是臭男生的思考邏輯來跟我們對話(當然沒那麼多髒話)。這件事好像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她聽我們說話聊天的時候,會不會好像在感覺另一種以及另十幾種她的兒子沒有機會親身經驗的人生呢?那她會覺得安慰、遺憾、憤恨、羨慕、慶幸,還是怎樣我們不知道的情緒呢?我其實很想知道,如果我要寫一篇有關陳俊翰的小說,我想陳媽媽會是我最想切入的視角。十年前,某個同學要結婚,我們約好在婚宴結束後藉機開個同學會,當天因為我自己還在父喪期間,所以沒有去參加婚宴,而是直接在續攤的咖啡廳跟同學們會合。當天俊翰也有出席(他同學會出席的頻率應該是我們班同學的前幾名),那一年林書豪在NBA大殺四方,全台灣,甚至全美國都被「哈佛小子」林書豪的驚人表現而瘋狂。那次同學會我們則是在談論我們班的「哈佛小子」,記得當時陳俊翰應該是準備要啟程赴美去波士頓的前夕。然後我與他有了這樣的對話:「哇靠!你真的是要去念哈佛喔!」「欸,是啊。」「哈佛法學院……不好意思,就是瑞絲薇絲朋『金法尤物』那一間嗎?」俊翰笑了出來,「喔,對對對!」老實說,我關於哈佛法學院的全部印象大概也就僅止於此了,那太頂尖、太遙遠、甚至是太魔幻了,我居然有同學可以去讀哈佛法學院,那大概跟我說我有另一個同學生氣之後就會變大變綠然後到處砸東西我也會相信吧。今天聽說他已經取得了密西根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唉,說與有榮焉也只是純粹沾光,但是我想他也習慣給我們沾光了。在高中畢業二十幾年後的今天,我重新問自己,當那個被當作勵志教材的典範是這樣無比鮮活的真實存在於自己的生命中時,我究竟看見了什麼不太一樣的事情?我想,或許不是「不管遭遇什麼困厄艱險,我們都應該勇敢跨越」,而是一個更銳利,也更實際的詰問:「每個人生命中都可能會有不管你想盡辦法用盡努力還是無法跨越的困難,這個時候怎麼辦?」不知道,或許對俊翰來說,也就是翻個白眼,去保健室躺躺吧。【資料來源】.《章至鈞的沙龍》.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延伸閱讀】.台版「非常律師」 首位罕病SMA律師陳俊翰獲美法學博士
-
2024-02-27 醫療.皮膚
GPP放大鏡/皮膚流膿飄異味 皮膚重症疾病斬斷愛情夢
「我也想談一場幸福的戀愛,而不是看到心儀的女孩只能躲得遠遠地。」20多歲王先生外型帥氣有型,但外衣下,他的臀部會反覆長出大片膿疱,並流出伴有異味的膿液,導致每天需要用紗布、衛生棉包覆,才能穿上衣服。他罹患的是發炎性皮膚疾病「化膿性汗腺炎」,因病灶好發於私密部位,他以為今生與戀愛無緣。除了化膿性汗腺炎外,還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等皮膚發炎疾病,讓患者不僅皮膚飽受疼痛,也因病灶影響外觀,嚴重打擊信心,發展社交或感情關係都困難重重。好發私密部位 難啟齒拖延求醫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李政源指出,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並非單純細菌感染造成。患者皮膚會冒出大顆發炎性與化膿性的結節,像台語「疔仔」外觀,常被當成粉刺、青春痘、表皮囊腫等疾病。患部多出現於臀部、腋下、胯下等皺摺處,隨病情惡化,發炎性與化膿性的結節會融合,甚至形成大片疤痕與瘻管等。病患除感覺疼痛,外出時還要擔心膿液滲出陷入窘境,易導致心情憂鬱,對社交、戀愛都失去信心。因化膿性汗腺炎症狀位置尷尬,患者常可能拖到症狀嚴重時才前往求醫。李政源表示,目前治療方式包括戒菸、減重、口服抗生素、A酸等,必要時可透過手術,或針對腫瘤壞死因子或介白素17(IL-17)的生物製劑來改善。王先生回診時特別分享,原以為自己永遠無法談戀愛,沒想到經過治療,情況好轉,終於成功有了交往對象。李政源說,看見病患透過治療能恢復自信,找回人生熱情,替他們開心的感受難以言喻。GPP無預警發作 膿疱發燒擾約會事實上,重創患者外觀與自信的皮膚發炎疾病,還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同樣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發炎性皮膚疾病,患者也會長出膿疱,易合併紅疹、脫皮、紅皮症,病灶可能遍布全身,病患還會出現發燒、疲倦、全身無力、疼痛等全身性症狀。李政源表示,有些患者「不喜歡自己的身體」,不敢直視自己的身軀,也不願讓伴侶看見,也有患者會用衣物緊緊包裹每寸肌膚,造成傷口惡化,嚴重可能形成感染致命風險。由於GPP無預警的急性發作特性,病患較難自由安排行程,約會時也常因疾病發作而臨時取消,有苦難言。治療改善症狀 穩病情重拾自信李政源指出,過去治療GPP,以免疫調節劑、口服A酸為主。近年研究已發現,GPP的發生與人體中的介白素36(IL-36)有關,是GPP的關鍵致病機轉,因此陸續發展出針對此機轉的生物製劑,可抑制、阻斷IL-36所引起的一連串發炎反應,讓病患多一種治療選擇。只要病患病情穩定控制,就有機會恢復自信,部分病患在治療後,逐漸接納自己的身體,不再害怕展露肌膚,心情輕鬆自在,對疾病控制有較好的幫助。李政源提醒,不管是化膿性汗腺炎或全身型膿疱性乾癬,都不是傳染病,期待民眾對疾病有更多了解,當病患有嚴重憂鬱傾向,建議尋求專業協助。「希望每位病患透過治療的幫助,能在生活、身心都恢復光采,擁有更多自信。」📌還有哪些皮膚重症疾病?點這裡看更多📌GPP放大鏡系列專欄,深入了解看更多▶渾身痛癢 升遷被喊停…慢性蕁麻疹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留意身心危機▶滿身潰爛…天疱瘡、全身性膿疱性乾癬 被迫放棄退休旅遊夢▶皮膚9成潰爛 類天皰瘡、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家庭關係陷危機📢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4-02-26 焦點.元氣新聞
《驚奇隊長》男星病逝!為什麼會得漸凍症?比植物人痛苦的漸凍人平均壽命僅3年
去年8月才傳出影壇天后珊卓布拉克交往8年的攝影師男友因漸凍症57歲去世的消息。近日美國影壇又有病逝明星,他是曾在漫威大片「驚奇隊長」中扮演女主角的父親、並在「星際爭霸戰:發現號」中演出的加拿大男星肯尼斯米契爾,已因漸凍人症併發症而去世,享年49歲。把每一天都看成是上天的禮物…肯尼斯米契爾4年前宣布得漸凍人症根據歐美媒體報導,肯尼斯米契爾早在2020年受訪時承認自己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他當時形容被告知患病的那一刻,彷彿像是在自己的電影裡一樣,有如在旁邊看著別人驚聞自身得了絕症,徹底的難以置信與震驚。儘管如此,他還是在人生中最後的5年半,努力將生命活到最充實,盡情享受生活中的樂趣,把每一天都看成是上天的禮物,也沒有停止過演藝工作。「漸凍人」比「植物人」痛苦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指出,漸凍人症的全名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的一種。此病會導致患者的運動神經元在短短數年間漸進式的凋亡,使患者出現肌肉萎縮、四肢癱瘓、無法言語、無法進食吞嚥、甚至無法自主呼吸等症狀。但患者的意識與認知功能通常不會受到影響,且感覺正常,就像是活生生的靈魂被禁錮在一個僵死的軀殼裡,無法與外界溝通。潘懷宗曾在元氣網專欄撰文寫漸凍症治療新藥物,談及「漸凍人」意識清楚,全身卻漸進癱瘓的狀況,比起「植物人」實在更加的痛苦。》看完整「漸凍人症」介紹漸凍症無法治癒 患者平均壽命3年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冠佑曾受訪表示,ALS分為原發性與家族遺傳,家族遺傳通常發病年齡較早,但人數少;約9成漸凍症屬於為原發性,致病原因不明,導致運動神經開始退化,發病年齡大約60至65歲左右。漸凍症患者平均壽命為3年,因不同型態有壽命長短差異,有些患者可以活很久,但有些患者半年、一年就需要呼吸器協助,甚至不幸離世。目前漸凍症仍無法治癒,僅有藥物延緩患者使用呼吸器時機。但近年基因治療發展讓漸凍症治療有了更好的進展。2023年4月第一個獲FDA批准,針對「漸凍症」遺傳原因的治療藥物問世。【資料來源】.噓新聞.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26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龍年養生 每日運動1小時
每個人的生命中,一旦過了耳順之年,生理結構終將在體能與心智上,逐漸產生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老化。到了70歲,此現象更明顯。無論富貴貧賤,都免不了生、老、病、死的必然過程,因此如何調適正向的身心活動,藉以維繫並活化基本健康,是人們臨老後最大的願望。我一生從事教學與研究的過程中,深具高度挑戰性與海內外日以繼夜的長時間工作,使得老化跡象在70歲以後,漸趨明顯。所幸自幼在農村中歷練出之硬朗身體與堅強意志,還能延續到75歲後,才感到體能走下坡的明顯變化,因而開始落實「斷捨離」及「放下」之人生哲學,並輔以「身、心、靈」調適,與規律運動來因應。生活也因此能盡量避開了徬徨與焦慮。一篇發表於美國「生理學期刊」(Journal of Physiology)的研究顯示,每天持之以恆的規律運動,可協助活化細胞。因此,要活就要動。若能同時歷練「身、心、靈」的平衡、調和,與正向觀想,將可維繫老人最起碼的健康。我的經驗是身心忙碌了一整天而感到疲憊不堪時,就立即放下一切,到鄰近的大安公園去運動一小時,包括走路、超慢跑、四肢拍打、吐納調氣,以及太極拳運動。之後,果然精神抖擻。的確,運動後細胞活化使然。在金龍年裡,這種養生的運動規律,將持續落實。
-
2024-02-25 癌症.其他癌症
沉默殺手胰臟癌2大奪命關鍵 台大醫提醒這些人50至55歲該篩檢
胰臟癌因為初期往往無聲無息,有「沉默殺手」之稱,日前高雄就有名員警,本身不菸不酒且有規律運動,卻在確診胰臟癌1個月內病逝。家族史為胰臟癌的危險因子醫師指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和胰臟癌風險因子的連結尚未確定,但「家族性胰臟癌病史」、「帶有胰臟癌的遺傳性基因」等,則是確定的危險因子,建議如有家族史的民眾,可在家族中首位發病者年齡「減去5至10歲」時先進行篩檢。胰腺癌為由胰臟細胞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是一個高度惡性的疾病,約90%的病人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因為胰腺位於腹膜後,惡性腫瘤藏在體内,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症狀包括無力、體重減輕、腹痛、黃疸、背痛等。為什麼胰臟癌不一定有症狀?有些病人會問,「沒有這些症狀,為什麼是胰臟癌?」專長胰臟癌治療的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吳健暉說,胰臟癌「有沒有症狀」,其實要看癌細胞長在哪個位置,因為胰臟本身是不對稱結構,並有胰頭及胰尾之分,長在胰頭的腫瘤占60%至70%,其餘則在體部和尾部,如位置接近消化道,會導致阻塞、出現消化道相關症狀;接近神經叢會肚子痛;在膽道附近則是以黃疸表現。吳健暉表示,胰臟癌的病程,在所有癌症中的進展速度快,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約34%、第二期21%、第三期11%,且並非所有腫瘤都可以切除,依照治療方式和解剖構造分成可切除、可切除性未明、局部侵犯嚴重不可切除和轉移等。有些人認為罹患胰臟癌就是「沒藥醫」了,吳健暉說,臨床上的「有藥醫」,指的是疾病可以控制、腫瘤能夠縮小,化學治療就是有效的治療,但控制3個月、半年、一年等,每個人的狀況不同,但只要可以控制,對病人來說就有意義,例如可以好好安排身後事、和家人相處等。有家族病史何時該篩檢胰臟癌?據了解,在分局擔任民防組長的54歲李姓警官,原本身體無異樣,但1月中旬上班時,突然感到身體不明原因疼痛,分局同事見狀請他先休假就醫檢查,1月24日住院後,被診斷胰臟癌末期,由院方安排化療卻仍不敵病魔,從診斷至過世,僅短短不到1個月。吳健暉指出,病人未滿55歲,屬於早發性胰臟癌,目前證實風險倍率增加最高的為,「家族性胰臟癌病史」,以及「帶有胰臟癌的遺傳性基因」,如果家族中有1名以上胰臟癌患者,就會請其他家人定期追蹤腫瘤指標、進行核磁共振等早期篩檢。美國相關指引建議,可在家族中首位發病者發病年齡減去5至10歲時進行篩檢。吳健暉解釋,如家族中首位發病者在60歲時發病,就建議家人在50至55歲時篩檢;實務上,60歲歲發病的病人,小孩大多介於3、40歲,因為碰上親人罹癌,不少人會特別積極進行早期篩檢,有些人則視自身經濟狀況,也許每年、每2至3年,或在結婚、生子等人生重大事件發生時進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24 退休力.自在獨立
人生下半場想要什麼?退休後像一個人的自助旅行,須自己規畫行程與玩法
退休後,許多人以為可以過輕鬆愜意的生活,但根據英國經濟事務研究院報告,平均退休兩年後,生病、憂鬱、失能等風險上升,YouTuber章新(本名張炳文)以過來人身分談退休和預期不同的地方,沒算到的大筆支出有哪些?以及他的頻道如何成功變現?同時提供專家看法。精神科醫師朱仲翔指出,YouTuber章新的退休規畫符合日前他在「二○二三退休力論壇─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論壇提出的安全感、新鮮感、重要性、連結感、成長與貢獻等六大心理需求,「章新把原有能力延伸到退休的新生活,成功開創人生第二曲線」。退休後像一個人的自助旅行朱仲翔以出國旅行來比喻退休,退休前就像是跟團,跟著或帶著團隊一起走,過程和目的地都很明確;退休後變成一個人的自助旅行,必須自己規畫目標、行程與玩法,有些人會忽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一名跨國企業的高階主管,以往全部心力都放在工作,事業上很有成就,退休後常跟朋友出國打高爾夫球,卻漸漸感到生活單調,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另外有一名在公部門上班的女性,五十多歲被迫提前退休,雖經濟無虞,但遊山玩水兩個月後開始感到心慌。我的人生下半場想要什麼?朱仲翔指出,職場很容易找到目標,退休前以工作為重心安排生活即可,但退休規畫要把重心擺回自己身上,不妨自問:「我的人生下半場想要什麼?」上述的高階主管個案,因為太忙忽略健康、家庭關係疏離,可以定為新的生活重點,而被迫退休的五十歲女性,可以學習新的才藝,為自己帶來新的感覺。「退休後卡住的是心態不是方法,只要願意嘗試,就算是有進展。」朱仲翔舉例,大家都知道可以去社大上課,有些人卻覺得這不是一百分的作法而作罷,但他提醒,如果目前的滿足感是零分,只要評估有十分就應該去嘗試,就像章新開頻道的初衷是找事做,假設事前評估不值得而不做,就不會獲得如今的回響。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睡前忍不住滑手機 醫:3C影響睡眠恐惡性循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4 退休力.理財準備
人生分3階段!章新50歲提早退休過健康人生,教你估算退休金夠不夠用
YouTuber章新在年輕當道的網紅世界,以中年情懷另闢一片中高齡園地。身為中壢龍岡的眷村子弟,和太太豫魯在網路上實做眷村菜,太太做菜他引經據典說菜,兩年時間訂閱數從零衝破三十萬,自嘲突破了年輕貌美才能當網紅的既定印象。延伸閱讀/美好退休生活有4要素!熟齡網紅章新靠「妻做菜他說菜」2年訂閱破30萬,分享每日退休新鮮事人生分為三階段 到70歲享受第三人生YouTuber章新五十歲提早退休,他將人生分為三階段,出生到廿五歲是接受教育期,廿五歲到五十歲要創造經濟實力,五十歲後來到黃金期,趁身體健康退休,到七十歲享受第三人生,他解釋:「算到七十歲是因為健康平均餘命。」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男性平均壽命約七十六歲、女性八十三歲,但是,扣掉晚年平均臥床時間後,衛福部資料顯示,男性健康平均餘命是七十歲、女性七十五歲。他分配的第三人生,已比前兩階段少五年,所以五十歲退休不算早,「如果六十五歲退休,五年後就是健康平均餘命,我不希望退休沒幾年就進入長照」。教你估算退休金大家最關心的退休金,他分享一個不考慮外在因素的簡單計算:假設退休生活費每個月希望有五萬,一年即六十萬,如果六十歲退休、活到八十五歲,共廿五年,必須準備一千五百萬。這筆錢的三大來源是勞保老年給付、勞工退休金以及存款,扣除前兩項才是自己要預備的金額。民眾可至「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輕鬆查詢自己的退休帳戶。「提早退休」是為了夢想?還是逃避現實?章新和太太預計六十歲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兩人的勞工退休金屬於新制,須年滿六十歲申請,因此五十到六十歲的生活費必須靠自己存款。他一直住老房子、開小車,退休前收入不錯但花費很少,薪水存起來不做投資,五十歲碰巧拿到遣散費,才能提早退休。他強調不是鼓勵提早退休,先釐清是為了夢想,還是逃避現實?心有顧慮就先不要提,如果是工作不如意或跟主管發生摩擦,建議解決當下問題。定好退休時間後,提前跟家人溝通,包含生活開銷縮減以及日常作息改變,減少日後老夫老妻吵架的機會。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元氣網幫助大家打造退休力,首先可在元氣網快捷鍵找到「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登入會員即可直接填寫,得知自己的退休準備代表動物,同時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在「退休力」頻道,根據退休的五個核心能力,提供專家與過來人的準備心得及建議。章新的「六種動物測退休力」測驗結果是分數超群的王者獅子,還沒做過的讀者歡迎填寫作答。●「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睡前忍不住滑手機 醫:3C影響睡眠恐惡性循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4 退休力.理財準備
美好退休生活有4要素!熟齡網紅章新靠「妻做菜他說菜」2年訂閱破30萬,分享每日退休新鮮事
YouTuber章新在年輕當道的網紅世界,以中年情懷另闢一片中高齡園地。身為中壢龍岡的眷村子弟,和太太豫魯在網路上實做眷村菜,太太做菜他引經據典說菜,兩年時間訂閱數從零衝破三十萬,自嘲突破了年輕貌美才能當網紅的既定印象。「退休和你想的不一樣。」章新大方公開自己的退休支出。五十歲提早退休,至今近兩年,他跟太太每月生活費五萬,兩個小孩讀到大學畢業的學費也備妥。沒想到現實與想像有落差,多出不少意外開銷,其中以牙齒治療、父親長照、兒子升大學另購筆電和機車,以及過年紅包等四項最大筆。植牙長照 算進規劃四項意外開銷如下:1.牙齒治療與植牙:採訪前一天章新剛植牙,還有幾顆待治療,約需四十萬,他預估幾年後太太也需要治療牙齒,兩人合計所費不貲。2.外籍看護生活費:原本硬朗的父親手術後身體垮了需要人照顧,儘管父親用自己的退休金支付外籍看護費用,但看護住進來後,每月增加約五千多元生活開銷,占掉他原本生活費的十分之一。3.兒子升大學額外支出:兒子升大學另購筆電和機車,加起來大約十幾萬元。4.過年紅包:維持以往過年作法,父母紅包各約兩到三萬元,兩個兒子各約一萬元,再加上過年吃吃喝喝增加預算約兩萬,合計也要十萬元。退休以來,章新每半年盤點一次支出,發現扣掉額外開銷後,每月生活費五萬縮水剩三萬。他提醒大家一定要把植牙和長照費用算進退休規畫,「不只是父母的長照,還有自己跟另一伴未來的費用。」提早準備 先設頻道超支讓退休跟想的不一樣,但頻道獲得的迴響也超出預期。章新認為美好的退休生活有四個要素:健康、有錢花、有事做、有老伴,開頻道就是替自己找事做。退休前他待過食品工廠,做過外商藥廠業務主管,資歷跟自媒體沒有關聯,當時他最喜歡教育訓練以及被派至各地演講,「因為可以上台講話,我喜歡講話。」退休後沒人聽怎麼辦?所以他提早準備,退休前一年成立「章新漫談」,退休後隔天新開「天天都有新鮮事」,主張從退休或離職後的第一天開始,以開放的心情迎接每天都會發生的新鮮事。隨著觀看次數愈來愈多,頻道開始變現,他曾在節目中公開後台數據,「天天都有新鮮事」第一年收入逾十五萬,訂閱數持續增加中。觀眾中高齡 競爭少「剛開始根本沒人看,我照樣每天更新。」章新零成本經營,一支手機搞定,沒添購任何設備,不上字幕、不做特效,前幾個月零收入但是講得開心,除了眷村菜實做、食品小常識以外,退休話題也受歡迎,去年獲得台北網紅節太陽組人氣票選第一名。選擇在YouTube成立頻道是評估自己的觀眾以中高齡為主,普遍習慣看完一整段影片,而YouTube提供的收入即來自於用戶看片過程中觀看廣告。根據他計算,一千次觀看產出一美元收入,一萬次觀看大約就是三百元台幣,此外,中高齡族群目前願意開頻道的人相較年輕人來說不多,因此市場大、競爭者少。有人想跟他學,買一堆器材後沒了下文,差別在於,講話本來就是他的興趣,他建議大家退休前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即使沒有掌聲沒有收益,還是可以持續下去,從中獲得快樂。」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睡前忍不住滑手機 醫:3C影響睡眠恐惡性循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4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黑咖啡防癌防失智症!黃元德早餐喝黑咖啡,餐餐有蔬菜養生
60歲的黃元德行醫33年,疫情期間赴武漢參與包機接回台胞任務,令人印象深刻。行政經驗豐富的他,愛好走動管理、帶領員工正向思考,在院內名言就是「問題不大」。因經營衛福部嘉義醫院成效出色,去年12月履新接任衛福部台中醫院院長,透過拓展整合醫療、強化急重症,以及注入新血,為百年老店級醫院帶來新氣象。養生秘訣/早餐喝黑咖啡 餐餐有蔬菜黃元德年輕時就喜歡爬山,透過大自然森呼吸紓壓,但婦產科醫師休息時間不固定,隨時待命接生,所以休閒主要是到車程一小時內的步道走走看風景,後來擔任行政管理階層更不能跑太遠,改為走路、爬樓梯,在醫院到處看看可以知道員工在想什麼、病人需求是什麼,採「走動管理」兼運動。談到飲食養生,黃元德每天早餐只喝一杯黑咖啡,讓他有精神應付忙碌工作,黑咖啡還有防癌及預防失智症作用;因為家族有肥胖體質,他也少碰蛋糕、麵包等甜食,不吃零食,每餐都吃2種青菜,因此妻子每天都要採買青菜。接生上萬寶寶 見證生育率黃元德的媽媽是護理師,從小就立志從醫。實習時因當時婦產科生得多,且迎接新生命多為喜事,充滿朝氣祝福,因此選擇婦產科行醫。1992年到1996年住院醫師時,每月科裡約接生150到200名新生兒,每天眼睛睜開就是接生,曾經一夜接生10多名新生兒,至今接生的孩子超過萬人。隨著少子化,接生數明顯減少,近年接生平均每月約10人。中國醫藥大學畢業的黃元德,當兵時抽到外科醫官,在野戰醫院服役,後來到署立豐原醫院急診室服務3年,因有急診和婦產科雙專業,疫情期間時任嘉醫院院長的他,獲派赴大陸武漢接回台商。台中醫院成立128年,名列台灣百年老店級醫院,屬於都會型醫院。黃元德說,由於台中外來人口多,醫院應朝全面性、完整性的發展,醫院強項在老人照護上,未來將注入新血,讓年輕人進入醫療團隊,讓醫院年輕化,對急重症、核心醫療處理可以做得更好,能夠達到精準的現代治療趨勢。從搖籃到墳墓 打造一條龍他計畫慢慢提升醫院內小兒科、婦產科,讓年輕人敢生、願意生,把醫院從過去偏重長照,拓展為全線完整的醫療服務。「從搖籃到人生終點能連成一串,讓都會的社區民眾可以得到更好、更完整的照顧。」黃元德說,過去公立醫院較為封閉,有很多需要加強與社區結合。醫院未來將透過網站、媒體,盼能把正確醫療訊息,無論是健康的概念、疾病治療、醫療新知,以及疫情、冬天中風高峰期需注意的時事保健議題等,由醫院專家執筆,讓社區民眾都可以知曉,達到預防保健目的。他有特殊嗜好是喜歡做簡報演講,既工作又是樂趣,樂此不疲。以前年輕時常自己畫圖,兼任行政工作後就在電腦上畫圖、設計、做PPT,常常去演講就可以用上。「人生為了工作而工作,其實很累,如果把工作視為一種娛樂,心情就會愉悅。」他說,像接生、看診也很有樂趣,看診時與病人話家常,候診的病人還會問:「為什麼來看個病好像在跟醫師聊天?」「健康最重要是笑口常開,保持愉快的心情。」黃元德常跟同仁說,工作要做得好,第一個要保持正向思考,要有健康的心態,就是高興去做、快樂去做,不要把它當成負擔。因為人一有負擔就有壓力,失眠、高血壓等疾病就會跟著來,所以放輕鬆很重要。院內名言就是「問題不大」,事情都有它解決的方法,沒有太大問題值得困擾。黃元德小檔案.年齡:60歲.現職:衛福部立台中醫院院長.學歷: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博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碩士、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經歷:衛福部立嘉義醫院院長、部立台中醫院副院長、署立豐原醫院婦產科、急診科主治醫師、醫務秘書、台北市立忠孝醫院主治醫師.專長:高危險妊娠、腹腔鏡手術、婦科腫瘤、更年期保健、難產處理、醫院管理、社區健康.給病人的一句話:笑口常開,要有健康心態、正向思考,迎接快樂人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3 養生.家庭婚姻
完美媽媽容易養成無能的孩子!矽谷新創圈傳奇女性俞寧寧「2大育兒奇招」讓三個孩子都服她
矽谷新創圈的傳奇女性俞寧寧,成功締造七家公司的傳奇!她給孩子擁抱、給孩子愛,更沒忘記給孩子一個母親的背影,來看看她的兩大育兒奇招!工作與育兒都兼顧?別傻了俞寧寧,全球最大的內容推薦平臺「Taboola」全美國研發部副總裁,她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是矽谷新創圈的傳奇女性。先不說矽谷了,我們在提到女性創業家時,都不免關心,那她的家庭生活呢?俞寧寧在接接受《媽媽寶寶》採訪時,坦率提問:「你會問一位成功的男性企業家,工作和育兒如何兼顧嗎?」大多數人不會,因為一般人根本不關心這些。但非常殘酷的是,這個問題卻常是女性企業家的必考題。俞寧寧育有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她坦承,這個問題已經被問很多遍,答案卻不是人們預想中的完美回答,她說:「工作與育兒當然不可能兼顧!」她提到自己不會硬逼迫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那她是怎麼做的呢?如何抓住給孩子的最大值?她分享她的教養辦法:把養育孩子的重點分成三塊,包括「生活照顧」、「心靈陪伴」,以及「價值觀給予」。俞寧寧認為,生活照顧方面,有專人比她做得好,「因為我是個糟糕的廚子,鹽和糖都分不清楚,沒有天分啊,硬要把沒有廚藝天分的媽媽變成大廚是做不到的。」然而這樣的她,三個孩子竟然都很會做菜,讓她笑說:「媽媽有缺陷對小孩是好的,完美媽媽容易養成無能的孩子。」工作忙碌的她,自然無法全心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但她會趕在孩子吃完飯後回到家中;睡覺前,她會講故事,而且不論到哪裡出差,都會儘量回到家,陪伴孩子們寫功課。而最重要的一點是:當孩子想說話時,媽媽永遠會聆聽,以及把她的價值觀傳達給孩子。媽媽創業初衷,做給孩子看俞寧寧把小兒科醫師給她的育兒建議奉為圭臬,給他們擁抱、親吻、說我愛你,只要孩子一哭,就會在旁邊陪伴。她也很堅持的一點是:「告訴孩子們的價值觀,我會先做到。」記憶中,俞寧寧媽媽叫她不要做什麼,她都會問為什麼,所以她就想,若她要小孩做任何事,要給他這種價值觀,我自己要先做出來,否則孩子一定會說NO。當她想告訴孩子,世界無限大,要用創新追求人生,她當然也親身實踐。她在兒子三個月大時決定創業。「當你看到寶寶那一刻,你就會覺得,哇!『I would like to give him the most.』我一定要做到,即使我失敗,也要告訴孩子『I try』。」一位創業的母親,是俞寧寧想給孩子們的榜樣。放棄才算失敗,不服輸就永不會失敗女性在美國創業哪有那麼容易!創業最大的問題是資金,俞寧寧做了七家公司,花了無數時間在找錢,她說:「向十個人籌錢,大概只有一個人會給你,我一輩子在求錢,十次中只有一次會成功,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在忙著失敗。」但她從來沒被失敗打倒過!反而安慰自己:「女性創業的好處是不怕失敗,失敗是必然,如果不給我錢,我就回家睡覺,明天再來!」用樂觀看待失敗還不夠,她能夠成功,更因為懂得在失敗裡看見缺失,下次再做一些改進,「當你不斷在改進,總有一天有人會相信你。」這些話,光說很容易,認真經歷起來,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難熬。俞寧寧提到,大家看到她的創業成績單很漂亮,成功締造創立七家公司的成就,包括:Retix、Vertel、NetEffect、Thinque、Sendia、Accruent、Perfect Market等,次次都籌到錢,每一場打的都是勝仗,但只有她心裡知道,除了結果是成功,中間充滿失敗。有一次,她面臨掉進谷底的生存關卡,投資者的錢沒有進來。當時,她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讓公司倒閉,二便是掏出自己的信用卡。她笑說,「那時我完全不敢看信用卡帳單,每個月只能付利息。」只差一步就要失敗,但俞寧寧還是靠著堅毅的決心,熬過低谷,再次挺身。她最後創立的公司Perfect Market在2014年時跟Taboola合併,成為世界最大的內容推薦平臺,創業那時,有許多艱辛無人知曉。俞寧寧想跟《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合作,但美國媒體編輯部清一色都是白種男人,他們不相信東方女性能解決問題,但她不放棄,跟在要上廁所的男性編輯身後走,這時候男士比女人更害怕,也更無法抗拒,她開口:「Jerry,我最近想到一個新的idea,你看一看要不要做?」男士只好勉為其難地說:「好吧,你試試看!」俞寧寧回去跟團隊埋頭苦做了36次,最後把整個Model做出來了,他們就此一炮而紅!她說:「唯一會失敗的時候,在你承認失敗的時候,因為你放棄了。」創業一次成功已經很困難,俞寧寧竟成功了七次,並非她永遠不會失敗,而是她永遠都能找到絕處逢生的機會,「失敗就是經驗,如果不服輸,你就永遠不會失敗。」不只是台灣人!孩子英文要學好,做世界人俞寧寧創業的初心是好玩!她總是想解決好玩的問題,為此投入心力。她創立的幾家公司都是不同領域,做別人沒做過的新產品、新技術,總是需要暫時把過去學的東西放一邊,不斷的解決新的問題,也不停的超越自己,她說:「碰到新的問題,精神就來了,越挑戰越好玩!」事實上,技術越難、門檻越高,不代表越成功,她提到成功的關鍵。成功的關鍵是有沒有抓住客戶的需求?「客戶可能只需要很簡單的東西!要多聽,才知道客戶的問題,並了解如何讓大眾可以接受。」一路走來,俞寧寧想告訴下一世代的台灣孩子,腦海裡一定要存在「世界觀」,她提醒父母,儘可能讓孩子有機會跟國外建立連結,把英文學好、多看新聞,都是很好的方式,「從小就要給孩子世界觀,爸媽『Have to do it!』不只是台灣人,要做世界人!」而提到台灣,提到培育人才,俞寧寧接受《Cheers 快樂工作人》採訪時提到,她有很長一段時間,公司不雇用台灣學生,因為競爭力不足,但最後卻放棄了這樣的思維,甚至在台灣成立分公司,其中的原因可以呼應她提到的,她想給孩子什麼樣的榜樣。2017年,她開始跟科技部(現國科會)合作,接受兩位台灣的博士生來美國Taboola實習。其中一個叫Allen,為了幫助一個迷路的實習生,因此在一場重要的會議遲到。這讓她發現了台灣人和其他國家人才不一樣的優勢:利他,能為別人著想。現在台灣研發中心的員工每個人都是瘋狂的nice people。而除此之外,大家都願意做苦工、非常專注細節,而且十分好強。這段採訪文章讓人感受到俞寧寧的用人標準,相信也會是他教育孩子的準則,因為她身為母親,做每件事都會想到,她的身後有凝視她的目光。做你想做的媽媽.就是好媽媽「你覺得你是好媽媽嗎?」俞寧寧坦言:「我不是好媽媽,甚至是一個非常虧欠的媽媽。」兒子上中學時修過一門「創意寫作」的課,課後舉辦一場創作發表大會,但工作不容許她在平日下午三點前往參與。那一天,俞寧寧從老師寄給她的電子郵件讀到兒子寫的作文,題目是「媽媽」,通篇糗她是個很爛的媽媽,但兒子講了一件事,他說:「我媽媽有著非常高的道德標準,她非常堅持她的原則,我常常覺得沒有辦法達到。」她讀完後,眼淚掉了下來。因為從這篇作文裡,看到了她想給孩子最引以為傲的價值觀。「我可能沒有好好照顧孩子們或給他們好好吃一頓飯,但是我傳達了我的價值觀,他們將來會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那我覺得我還是可以的媽媽。」兩大育兒奇招,孩子變強大身為副總裁媽媽的俞寧寧,忙碌的工作之餘,對孩子的教養也有獨特見解,她大方分享她的育兒兩大奇招,只要肯堅持,能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1.不能犯錯3次「你可以犯錯,但你不能犯錯3次!」俞寧寧表示,可以犯錯,但不能犯相同的錯誤。而要徹底執行這樣的教養方法,必須要能夠狠下心,「孩子才能刻骨銘心的改錯,下次不再犯。」如果爸媽說話不算話,沒有誠信,小孩子不會聽你的。她提醒想要實行這一招的爸媽,要越早開始越好,「到10歲恐怕就沒有用了!」2.不給小孩零用錢在俞寧寧家裡,小孩一毛錢零用錢都沒有,想要錢必須自己賺。賺錢的方式還不能做份內的事,例如:洗自己衣服是不算的!當庭院長滿草,園丁好久沒來,孩子幫忙除草是能賺到錢的,她說:「當孩子推著除草機、一臉痛苦時,他們就會明白錢不能亂花。三個孩子因此精算要買的東西,變成小氣鬼!」長大後,他們也不會跟父母要錢,因為從小就知道父母不會給他錢,甚至還說:「媽媽,你要不要我給你錢?」但俞寧寧提到,她容許孩子買書可不用花自己的錢,各類書都能買,即使是漫畫書也不例外,俞寧寧笑說:「小孩喜歡占便宜就拚命買書,所以我們家沒有電視,小孩都愛看書。」這一招真是高招!只有媽媽開心了,孩子才能真正快樂人生每件事都有個先後順序,但做媽媽這件事,來了就是來了,常常令人措手不及,許多媽媽生完小孩後,侷限了自我,俞寧寧叮嚀媽媽們:「不要緊張!」當你覺得做得不好、沒有花時間給孩子時,這些緊張、焦慮的情緒,小孩都看得到也感受得到,他會感覺父母所有的喜怒哀樂,所以只有媽媽開心了,小孩才能真正的快樂。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媽媽,都要相信自己是孩子最好的媽媽,就如同對俞寧寧的孩子們來說,母親除了給他們愛,更是他們人生的榜樣。 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2-2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護理友善職場環境維護,沒有局外人——將心比心的教學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護理工作的學與教」。台灣目前醫療的嚴重危機是護理人力的流失,我們邀請到護理系學生、護理師以及護理系老師寫出他們的心聲。一位護生問,「保護病患安全和提供有效的護理是他們的首要任務,但是誰來保護我們?」這句「他們」、「我們」生動地表達了護理人員的無奈。但感人的是這護生同時道出「護理人員若真的罷工誰來照顧需要幫助的病人?當病人因疾病而受到身心衝擊時,沒有護理師怎麼給病人專業溫暖的照顧?」→想看本文另一位護理師在寫出他的委屈之後,還是說出:「但我相信在工作挫折中透過專業與關懷的照護,我依然可以在病人笑容與互動中獲得前進的動力。」 「我知道我熱愛護理工作,對護理有著滿腔的熱忱,我會一直喜歡我的護理專業,並努力讓自己在臨床與學術發光發熱!期盼自己未來可以讓大家看見護理的價值。」→想看本文最後關心護理教育的老師說出自己在每一次學生實習時,都告訴她的學生:「我在,你們一轉身老師就在你身邊,我會當你最堅強的後盾。」同時發出強而有力的「友善職場環境」的呼籲。當我們傾聽這三位護理師生的心語,我們能不動容嗎?社會的希望在教育,孩子未來的希望也是在教育,學護理的孩子更要用心栽培,這個學程結合教育與護理人文的專業價值,將愛的種子種在孩子心中,透過帶動愛與善的力量產生無限愛的循環。每年帶著護理學系學生們宣誓「加冠誓言」:「尊重生命、視病如親……發揮護理專業的服務熱誠……弘揚人傷我痛的慈濟人文精神。」期盼每一位護理學生於實習前發願,致力學習護理專業並身體力行,不論遇到甚麼挫折都不畏艱難,勇往直前不退轉,更要承擔護理的使命。回顧過去的自己也是保持著勇往直前不退轉的心情進入臨床工作,對資深護理師的我而言,我有絕對把握可以獨立照顧好6至8位病人,給他們最好的護理品質照顧;但是身為一位護理臨床指導老師,我就有責任讓6至8位學生的病人也要有一樣的護理照護品質。我也常常思考我真的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到嗎?一次實習過程中在醫院遇到一位長期藥物成癮的病人,經常在護理站對著護理師或護理學生出現言語暴力行為,雖然這位病人因病情不穩定並非學生們實習照護的病人,但病人的行為已造成護理師與學生極大的精神困擾。於是我和護理長討論如何處理此危機事件。護理長在晨間會議說明醫院處理策略,同時啟動危機處理團隊,提供護理師及學生們醫院法律顧問和心理師個別諮詢,為護理師及學生心理健康把關並減少未來發生危機。每天我都會和學生一起討論醫療團隊對病人的處理策略,跟學生一起檢視國際護理協會(ICN)中建議的護理人員權利宣言,告知學生們醫療保健人員的工作環境被認為是最危險的職業環境之一,經常暴露於健康危害中,累積的職業傷害和疾病增加了心理困擾和工作不滿,往往最後導致護理師流動率增加,進而使護理短缺問題更惡化。此外也讓學生們彼此分享擔心和想法,趁這個機會跟學生們說明精神科藥物成癮患者疾病變化和危機處理方式,並個別安撫學生焦慮情緒。十多年來擔任臨床指導老師,每次帶學生一起勇敢踏出學校舒適圈走入臨床實習體驗人生,我總是從護理養成教育的核心—同理心—開啟孩子踏入護理領域的第一步,我常在孩子們進入病房前,鼓勵孩子勇敢去體驗實習,告訴他們病人才是你的老師,而我只是在你們身後陪伴你、鼓勵你的堅強後盾。實習討論時也鼓勵孩子們珍惜照護每一位病人難得的經驗與緣分。但不得不說,護理工作真的不是人人能做的,每個病人的病情狀況、醫療處置,不僅要快、狠、準到位處理,中途更要安撫個案和家屬擔憂、急躁的心,甚至慌到不理智的情緒。每位個案都是一個寶貴的生命個體,每天要面對面觸碰這麼多生命,不是每個人天生就能具備勇猛的心,得以承擔這麼大的壓力和消化這麼多的負面情緒。護理實習指導老師如何在臨床現場傾聽、引導、進而輔導學生,都是第一線陪在學生身邊一起感同身受老師們很大的教學挑戰。但陸續類似的事件讓我了解到,紛亂的社會與病情越趨複雜的情境,相對於過去實習老師更需要同理學生實習的壓力,透過不厭其煩細心引導,向孩子們保證當他們感覺到害怕時,一轉身就會看見老師在背後支持,才能讓學生因壓力而慌亂的心漸漸安定下來。此外,我們也應與實習場域醫療部門討論如何提供優質安全工作環境,並在學校學程加入強化辨識危險情境、自我防衛、危機管理及精神疾病與問題行為個案之照護技巧訓練等人身安全訓練;以期建立友善之學生實習環境,讓護理學生得以安心進行個案照護,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慢慢強化自我,並帶著「同理心,視病猶親」的理念,逐漸蛻變為未來的白衣天使。在每一次學生實習時,我都告訴孩子:「我在,你們一轉身老師就在你身邊,我會當你最堅強的後盾。」期許在這護理人員短缺的艱難環境,我能透過一己之力透過教育與倡言友善職場環境,帶著學生們為著自己加冠典禮上的宣言努力不要軟弱退縮,堅強勇敢地升起勇猛心,並將心比心堅持以愛同理病人,期許自己未來成為醫療最棒的軟實力。延伸閱讀:2023/2/19 護生看醫療環境2023/2/21 我的護理志業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22 焦點.生死議題
為何人們不喜歡接觸將死之人?法醫曝人死前的「汙穢」狀況
也許很少人知道,法醫學有時也會和「生者」打交道。對兒童進行「虐待鑑定」就是代表之一。受到虐待的兒童會在兒童救助保護中心裡,被兒童福利督導員保護。送到醫院後,我們會確認他們身體上的傷痕以及骨折情況。什麼時候受的傷、是否出血等,我們替這些還不會說話的小孩或沉默寡言的青春期兒童發聲,訴說他們身心承受的痛苦。其實我負責診斷的受虐兒童人數不多。儘管如此,我碰過皮膚各處有菸頭燙傷痕跡的孩子,還有背部被刀多處砍傷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身材瘦小,大概是長期處於飢餓狀態所致。我再次感受到,不管是面對死者還是生者,我們的工作就是直面「生命」。現代社會,對於和自身沒有直接關係的生命,我們習慣保持距離。過去的日本,鄰居之間關係密切,鄰居去世和自己切身相關,整個地區都為亡者弔唁也不足為奇。那時的人們和他人的「生」與「死」更為貼近。近來,日本人很多都在醫院迎來終老。在醫院裡可以接受先進的醫學治療,但另一方面,也隔絕了與世間的聯繫。因此,我們能切身感受到他人生老病死的機會非常有限。也許這樣說不太恰當,但人在面臨死亡時,某種意義上是「汙穢」的。臥床不起就無法洗澡,會有痰,也會大小便失禁。「走向死亡」就是這麼一回事。對於如此「不願面對的現實」,現代人會不自覺地保持過度的距離。某種潔癖引發了一種現象:對社會無用之人,或接觸後會有損自身利益的人,會被大家排斥。現今所產生的不正是這樣的狀況嗎?於是,弱勢群體在社會中更加孤立,愈發感到無助。因為工作的緣故,我得以從「死」看世間。對我來說,「生」不是理所當然的。倒不如說,每日所面對的解剖台上的眾人才是我的日常。除了自殺,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死法。誰都不想被風吹來的傘尖戳中頭部而死,但誰也無法憑一己之力避免死亡。再怎麼認真本分生活的人,都有可能罹癌,也有可能被陌生男子刺死。從「無法選擇」這個角度來講,死亡也許確實是對眾人平等的。我的生死觀很簡單。至少,我不想去寺廟祈求無病無災,也不想寫遺書,我想在對死亡還沒有強烈意識之前終結生命。換句話說,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都只想盡情活著。並不是對「生」有多少執念,我只是覺得努力活在當下更重要。有「死」才有「生」近年,日本呼吸器官學會在肺炎治療中,開始嘗試徵求患者本人或家屬的意見。一旦到了臥床不起的地步,唾液就會殘留在氣管中,導致肺炎反覆發作,患者本人也非常痛苦。如果透過治療也難以恢復,醫生會按照當事人的意願,決定是否佩戴呼吸機維持生命。醫生容易把「患者的死」看成是「自己的失敗」,所以總是想嘗試各種可能的治療方法。但是最近開始出現爭論:這樣做,徵求患者本人的意願了嗎?真的有必要做到這種程度嗎?我曾在電視節目上,看過基督教醫院的醫生對待臨終患者的態度。那家醫院遵循基督教義,守護患者,為其禱告,和患者安然共度最後時光。我不是基督教徒,但是我覺得面對無法抵抗的「死」,本來就應該這樣,不是嗎?不過,一個人的「死」不僅僅是本人的事情,也和家人有關。我一般很少直接和死者家屬接觸。尤其司法解剖涉及調查相關的資訊,所以很難和家屬見面。但是,若許可解剖後仍不知死因,我們法醫有時會直接向家屬說明情況。警方告知家屬「為了查明死因,請允許進行遺體解剖」,以此獲得了他們的許可,但是解剖後,驗屍報告上卻只能填上「死因不明」,家屬當然難以接受。就算死因難以斷定,透過解剖也能確定一些資訊。比如,頭部沒有出血、不是異物堵住喉嚨而導致的窒息死亡等,有時就算只是告知這些能排除的可能性,也會成為家屬的救贖。特別是嬰兒或小孩死亡時,有的父母會感到自責,害怕是因為自己不夠小心。其實很多情況是即使父母守護在身邊也無法避免的。很多父母會問,是不是當時有做一些緊急處理就好了?是不是及時趕到醫院就能得救?死的時候痛苦嗎?……這時候告訴他們:「不是你們的錯。你們的孩子是突然死亡的,所以死時應該並不痛苦。」「氣管內沒有牛奶。不是餵奶方式而導致的窒息死。」這樣多少能減輕他們心中的負擔吧。有些「死亡」是透過解剖也無法知道真相我解剖過一具八個月大小的嬰兒遺體。說實話,解剖後並沒有查清楚死因。解剖完成後,我直接和死者母親說明了情況。由於未能查明死因,她只是一邊哭一邊重複著「為什麼」。有時便是這樣無奈,透過解剖也無法知道真相。我理解她的心情,所以對她說:「如果之後有什麼疑問,請聯繫我。」並把我的聯繫方式給了她。那之後大約有三年的時間,只要她在報紙上看到類似的嬰兒死亡案例,就會寫信詢問我:「我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同樣的死因?」孩子死因不明,永遠是她心中無法跨越的坎。有「死」才有「生」。從今而後在解剖台前面對遺體時,我依然會繼續思考生與死的意義。(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出版《不平等的屍體》)★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4-02-21 養生.家庭婚姻
送命題二選一!男子苦惱「老婆臨盆和母親罹癌末期」該選誰?面對兩位摯愛怎麼選都不對
要老公在媽媽跟老婆之間選邊站,恐怕真的難倒他們,答案不論是什麼,恐怕都很難全身而退啊!尤其這樣的疑問,是不分東西方的,近來國外論壇Reddit上就有一名36歲男子陷入為難發文抒發,他和老婆將要迎接第一個孩子,但在這段時間不巧70歲的媽媽被診斷出身患癌症末期,而且情況非常嚴重,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最讓他難過的是,醫生已經發出病危通知,說明情況非常不樂觀,能夠存活的機率非常低。與母親從小感情深厚這位準爸爸之所以這麼困擾,就是因為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母親不但獨自做兩份工扶養他,即使兩人過得很辛苦,但媽媽依然盡力讓他在成長過程中毫無顧慮的長大。因此,有了工作能力的他為了感恩母親從小的照顧,努力工作買了房子報答她外,並提供所需的一切,就是能讓她可以安享晚年。殘酷送命題二選一!豈料70歲的媽媽這時候被診斷出癌症末期,甚至情況嚴重,隨時都可能有憾事發生。不過,這時候已經即將臨盆的懷孕老婆卻突然問他,「如果到時候我要生了,或是你接到醫院病危電話,你會選擇哪個?」當下他表示自己會選擇媽媽,因為想和她好好的道別,不這樣做以後恐怕再也見不到她了,也希望她生命的最後一刻有人可以陪她。沒想到老婆很生氣的回問:「那我跟孩子呢?」他趕緊安撫她說,自己會在最快的速度的趕到她身邊,但也有可能趕不上,老婆一聽簡直要氣瘋,要他現在立刻出去,並且離開家裡。他困擾且無奈地說道,這段時間已經在工作上請假,能多多陪伴老婆,就是希望能夠安撫她的情緒。同樣是母親,卻是兩樣心情面對這樣的進退兩難的事,每個母親都希望孩子幸福!相信這位罹癌的母親一定會要孩子隨時陪伴在媳婦的身邊,同時能夠參與到第一個孩子降生的喜悅。不過,雖然身為母親心中一定有所牽掛,期望在最後一刻再見一眼心愛的孩子,只不過這樣殘酷二選一的考題,真的要好好的處理才是尤其初次懷孕的老婆極度缺乏安全感,各種合理或是邏輯在她身上都不適用,因為荷爾蒙會讓使她們說出或做出不智的選擇 ,這時候就是考驗老公的智慧了!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2-21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挑戰當保險業務 勇敢走出舒適圈
年近退休之際,卻在去年十月底突遭公司資遣,惆悵之餘,也只能默默接受。這年歲要應徵工作難上加難,即便機會渺茫我還是投遞履歷。值得欣慰的是年屆50歲被資遣,享有9個月失業補助,至少還有微薄的補償。數年前一場車禍,在辦理理賠時接觸保險證照考試訊息,利用工作之餘備考,之後陸續取得保險相關證照。這回失業期間利用平日早上到壽險公司學習業務,從內勤走向業務,抱著且走且學習的態度,一切都是新鮮。回首過往30幾年工作資歷,內勤人員都被關在辦公室裡,但身旁的業務朋友只要顧好業務,就可以自主安排時間,收入多寡但憑自身努力,也讓我下定決心跨領域挑戰業務工作。保險業務和內勤工作性質差別大,不僅要說、聽、讀、寫,保險知識就有許多面向,還需要獨自面對人群。如何克服畏懼,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如今對於業務工作較為熟悉,雖還不能面對客戶,但至少一步一腳印,認真觀摩和學習,至今略有心得。俗話說 : 「人一輩子當過一次業務,才能體會箇中滋味。」人生行到水窮處,哀怨於事無補,唯有激勵自己在新的一年將自己歸零,勇敢走出舒適圈,敞開胸懷看世界。雖然至今尚未有業績,但我相信只要有心,堅持到底,必能闖出另一片天。
-
2024-02-20 養生.家庭婚姻
結婚越久對另一半越不滿?不懂為何當初會嫁給他? 專家:婚姻中不要對伴侶有太多期待
結婚越久對另一半越不滿?不懂為何當初會嫁給他?專家勸夫妻婚後不對婚姻有太多不合理的期待,才能專注於當下的婚姻生活,看到已經擁有的幸福。夫妻的精神世界要在同一頻道上嗎?最近,有個朋友一直向我吐槽,她的老公不懂她的精神世界,兩人的精神世界經常不在同一個頻道上。我問她:「你認為精神世界在一個頻道上應該是怎樣的?你覺得他當初最吸引你的優點是什麼?」她說:「至少他應該知道我心裡想的是什麼,我說什麼,他應該都能理解我。當初他吸引我的主要是他這個人很有責任心和上進心,人品好,對我很體貼。」「那麼,現在呢?他的這些優點還在嗎?」我問道。她說:「嗯,他現在依舊如此,工作努力上進,只要他在家,我就不用做任何家事,他還是對我很體貼的。」我說:「那不就得了,你愛上的他一點都沒變,他還是那個他,你為什麼還要對他有其他要求和期待呢?」她沉默不語。記住,沒有任何人可以滿足你所有的情感需求其實,很多女人在婚姻裡都會如此,會不知不覺地把很多期待施加在另一半身上,漸漸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婚姻生活是漫長而瑣碎的,久而久之,很多人對自己的伴侶也漸漸失去了原有的新鮮感,有了更多的情感需求,希望對方可以滿足自己。可是,別忘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滿足你所有的情感需求,更沒有一段完美婚姻可以滿足你所有的期待。如果你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於一個人、一段婚姻關係,你一定會失望,因為只有你自己才能滿足自己的所有期待。我想找的是靈魂伴侶,他是那個人嗎?我和王先生相愛十二年,結婚六年。曾經有段時間,我們的關係也進入了「瓶頸」期。我本身是一個文藝女青年,而且內向敏感,心思細膩,想得比較多。有段時間,我突然對王先生很不滿,覺得他這個人不解風情,一點也不懂浪漫,還不會甜言蜜語,甚至有些木訥。我想找的是靈魂伴侶,他是那個人嗎?我甚至一度懷疑他是不是真的適合我。有了這種心理以後,我怎麼看他怎麼不順眼,完全看不到他的優點。我暗自跟自己較勁,對他也忽冷忽熱的。我慢慢回想起自己當初為什麼會和這個人在一起,我到底看中了他什麼。於是,我的腦海裡出現了這樣的一幕幕。他會坐在一個地方拿出一袋核桃,一邊看著球賽,一邊剝完整袋的核桃,自己一點都不吃,全都放在杯子裡,留給我吃。在大學四年裡,他幾乎每天都會陪著我自習。因為我喜歡讀書,他就申請了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這樣我就能每天隨時隨地在圖書館裡博覽群書。在大二時,我有一次無緣無故發熱,連續五天低燒不退。他每天帶著我去醫院掛點滴,時時刻刻都在我身邊照顧著我。他買了豆漿機,每天搾豆漿給我喝,還用電鍋給我煮稀飯、煮麵條,送到我的寢室。我的室友們都被他這日復一日送餐的堅持驚呆了。他正直善良、積極進取,總是無條件包容、支持、體貼我,時時刻刻把我放在心上。我和他在一起也感到從未有過的放鬆自在,可以一直做真實的自己。這些不都是我看上他的優點嗎?為什麼我會對他要求越來越多?既希望他是一個溫柔體貼的暖男,又希望他是一個幽默風趣、深諳女人心的浪漫男人。如果期望越來越多,失望也會越來越多,兩人都會越來越累,關係也就漸行漸遠。當我不再有所求,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努力發展自己時,我發現在我變得越來越好的同時,看他也越來越順眼了。當我專注於做自己喜歡的事,把每一天過得充實而滿足時,我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再去想他應該要怎樣對我。而他仍在默默地為我做著一切,總是主動做飯、洗碗、拖地,讓我騰出更多時間來寫作。他經常在我寫稿時默默地端上一杯牛奶、一盤水果,然後輕輕地關上門。他也會在重要的日子裡,給我一個個驚喜。有了寶寶以後,他更是成了全能奶爸,日常給寶寶換尿布、洗屁屁、穿衣服、陪玩、講故事、哄睡,駕輕就熟。只要他在家,帶小孩的事從來不用我操心,甚至於我們帶孩子出去時,別人問:是不是在家,爸爸帶孩子更多呀?因為他帶孩子太嫻熟了,總是圍著孩子忙前忙後。雖然他很少會說甜言蜜語,但是這種十年如一日細節上的關懷,對家庭的付出,勝過任何言語。他能給我充分的自由,支持我去發展自己喜歡的事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不斷給我鼓勵,以實際行動做我最強大的後盾,我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婚姻中不要對伴侶有太多期待在婚姻中,如果你對伴侶期待太多,很容易讓自己陷入無窮的期待,看不到伴侶當下所做的一切。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對他的各種期待上,從而忽略了伴侶已有的優點,如果你總是帶著挑剔的眼光去看他,就會越看越不順眼。他也一定能感受到你的這種不滿情緒,想要逃離你。這無疑會破壞你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心理學上有個「比較水準」的概念,說明太高的期望會對我們的親密關係產生很大影響。前文有提到相互依賴理論,該理論假定每個人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比較水準,即我們認為自己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應當得到的結果值。比較水準是衡量我們對親密關係滿意度的標準。如果交往結果超過了你的比較水準,你就會覺得很幸福;相反,如果交往結果低於你的比較水準,即使這個交往結果其實相當不錯,甚至已經比大多數人好很多了,你還是會不滿足。也就是說,即使你在這段親密關係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益,你的伴侶足以迷倒眾人,但這個收益結果沒有大到足夠滿足你的期望,你仍然不會感到幸福。有心理學研究者追蹤了八十二對新婚夫妻四年,結果發現最幸福的夫妻是那些從一開始就對婚姻生活有著現實看法的人。相比之下,那些持有不現實的積極期望的夫妻,一旦蜜月期結束,往往就會非常失望。研究還發現,幸福的配偶會控制自己的期望,所以他們的比較水準不會太高。很多不幸的婚姻關係都是源於太多不合理的期待,過多的期待會導致人們的比較水準過高,縱使婚姻很美滿,人們也很難滿足,導致幸福感很低。對婚姻的期待要與現實匹配有人或許會問:難道我對婚姻不能有任何期待嗎?那婚姻還有什麼意思?你當然可以對婚姻有期待,畢竟人生來就會對親密的人擁有更多期待。你決定和一個人走入婚姻,肯定對婚姻生活是充滿期待的。適當合理的期待能夠促進親密關係的發展。但是,你要注意控制你的期待,不要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比如,你的另一半畢業才三年,年薪一百五十萬元。你卻期待他能馬上年薪五百萬元,那怎麼能實現呢?又或者你的另一半工作很忙,很能賺錢,你又期待他能有更多時間陪你,這也很難平衡,不是嗎?隨著現實情況的不斷變化,你可能需要不斷調整你的期待,要使你的期待與現狀匹配,不要讓不現實的期待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忽視了另一半的優點。不對婚姻有太多不合理的期待,你才能專注於當下的婚姻生活,看到已經擁有的幸福。你的比較水準不太高,對親密關係的滿意度才能一直維持在較高水準,幸福感也就更強。本文節錄:《不是為了爭吵才跟你在一起:如何在溝通中改善親密關係》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9 焦點.長期照護
小感冒頻繁進醫院要小心!衰弱症是失能前兆 銀髮族檢視5指標
一名八旬婦人日常自理能力無虞,卻因行動緩慢、步伐不穩而跌倒骨折,緊急送至醫院開刀治療,結果術後因嗆咳而轉進加護病房,變得愈來愈衰弱,要靠插鼻胃管來提供營養,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健康狀況不佳,生活品質大不如前。小感冒頻繁進醫院 要小心跌倒是導致老人傷害、失能、死亡的主要原因,為什麼年紀愈大愈摔不得?起辰聯合治療所職能治療師林儒宜說,65歲以上長者因為身體機能退化、肌力漸漸流失,走路、爬樓梯、跑步都成了苦差事。若一不小心跌倒,後續容易產生併發症,包括身體傷害、心理恐懼,甚至不願意活動,出現焦慮情緒、社交外出受到限制。上了年紀,身體功能多少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一般自然正常的老化不至於影響個人生活能力,但當生理功能逐漸喪失且可能因小感冒而頻繁進出醫院,就要小心「老年衰弱症」上身。林儒宜表示,老化和衰弱並不同,老化是漸進式的過程,衰弱則是多重原因造成,生理能力下降超乎該有的年齡,更被視為老人失能的前兆。65歲以上長輩 是高危險群哪些人是罹患衰弱症的高危險群?林儒宜提醒,家中65歲以上的長輩要多加注意,尤其女性因少了荷爾蒙的保護,比男性更易有衰弱問題。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風險也很高,因為長期腎臟功能退化及多種合併症,會加速衰弱的發生。衛福部資料顯示,憂鬱、抽菸、喝酒、久坐、多重慢性病患等族群,要積極戒掉不良生活習慣,及早介入,預防高齡衰弱症。衰弱症目前沒有藥物可以醫治,但可藉由運動與飲食來預防改善。林儒宜建議,可以安排全身性的運動計畫,包括心肺有氧、柔軟度訓練、平衡協調等,每周進行2至3次,也可參加團體課程養成運動習慣;飲食方面,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奶蛋魚豆肉類都是非常好的來源,有助於減緩肌肉的流失。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衰弱的警訊,可觀察體重(過去一年減輕>5%)、疲憊感(一周三天以上做任何事提不起勁)、肌力下降(慣用手握力男生
-
2024-02-19 焦點.生死議題
在醫院被照護走向生命的終點就一定幸福嗎?看法醫眼中「幸福的屍體」
癌症引起的自然死亡希望最終能安然死去,是作為人類理所當然的本能願望。應該不會有人期望本書中提及的非自然死亡吧。不過,日常接觸各式各樣的死者後,我覺得大家對「幸福的死亡」的定義有著不一樣的見解。就算是一個人默默死去的獨居者,可能本人對這種人生的終結方式並沒有不滿。相反地,在醫院中被別人照護著走向生命的終點,這個人就一定幸福嗎?我認為這是個複雜的問題。我曾經在日本中國地區的某醫院內科研修過。有一位被診斷為「胃癌」的老年女性患者,十分抗拒後續的癌症治療。這位八十歲左右的女性在鄉下的偏僻地方,一個人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沒有家人,去鎮上的醫院單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主治醫生多次勸說:「做切除手術吧。現在動手術的話,還有治癒的可能。」但她最終還是沒有同意。作為醫生,只要眼前的患者還有治癒的可能,就不可能放手不管。所以醫生只好讓她至少一年來一次醫院進行複檢,以便繼續追蹤她的病情。由於完全沒有治療,癌症當然是繼續惡化了。但是比起接受手術,她寧願和以前一樣過著悠閒的生活。法醫學現場經常會遇到「被置之不理的癌症」──不及時積極治療癌症而自然死去的案例,但是這類情況在臨床現場應該很少見。在我研修期間,這位女性最終還是由於身體原因住了院。沒過多久我的研修就結束了,所以也不知道她最終病情如何。但這件事情的發生,為我這個剛踏上醫學道路的年輕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讓我不由得思考人類自然死亡的理想狀態。對「幸福的死亡」的考察前面已經提過,在法醫學現場,經常會碰到與酒精相關的死亡案例。我曾經解剖一名死者,他喝了酒,跌進路邊的排水溝淹死了。大概是酒醉後搖搖晃晃地走在回家路上時,發生了意外。他是在水深只有十公分的排水溝裡溺水身亡的。「這麼淺的水怎麼會淹死呢?」不少人可能有這樣的疑惑。但是人處於爛醉狀態時,就可能醉倒在路邊,或是在大馬路上睡過去。如果那裡正好有水窪,也許就會溺死。類似的情況還有酒醉後在道路施工現場死亡的案例。也許是被什麼東西絆倒了,也許是被提示禁止通行的告示牌間的繩子勒住了脖子,死者因窒息而亡。這只能怪地點和時機不好,但是突然的死亡往往就是這些偶然因素所造成的。除此以外,飲酒引起的死亡事故也很多,比如從車站月台墜落身亡。這樣的事故容易發生在週五晚上。週末前一天,和同事朋友結束愉快的酒席後,回家的途中突然從月台上墜落,頭部被撞擊,或者被電車輾壓,在此類事故中意外喪命的人出乎意料的多。此外,喝醉的人中,還有凜冬在樹叢裡睡覺凍死的,後仰倒下撞擊到頭部而死的,在路邊睡著被車輾壓而死的。從警察那裡得知,還有人頭骨骨折後,留下走了一段路的痕跡。也就是說,這人在頭骨骨折的狀態下走路。通常因為劇痛,人是無法走動的,但可能是酒精作用,他已經感覺不到疼痛。我每次在解剖台前面對這樣的遺體,都會為他們惋惜:「也許不喝酒的話,就不會死了。」但是從另一方面考慮──這樣說也許有些輕率──我有時覺得「這可能也算是幸福的死亡吧」。大多數人喝了自己喜歡的酒以後都會心情很好,然後就這樣還沒明白過來發生了什麼事就死去了。這對於死者家屬來說肯定是不幸的,但對死者本人來說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如果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我想這應該不算是什麼不好的死法吧。當然,如果你問我:「你也想這麼了結生命嗎?」我肯定不會主動選擇這樣的死法。但是人必有一死,不管是長時間對抗病魔最終死亡,還是心肌梗塞導致突然死亡,都是死。在法醫學現場,還會碰到被謀殺的無辜孩子和被迫一同自殺的親子,等等。我作為一名醫生,以及作為一個人,不由得對死亡的幸福與不幸進行深思。(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出版《不平等的屍體》)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18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以回家為名的金山療癒生活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將來百歲人生可能是常態。人生不是一輩子都要在場上征戰,下台的智慧也很重要。這幾年台灣各地出現許多鮭魚返鄉的新移民,根據商周整理移民署海關數據,去年1月至10月,本國籍人士淨流入數量高達25萬人,這個大轉彎著實驚人。年輕退休財富自由,是很多人的夢想,但誰有勇氣停下腳步重新開始?林琰堂先生在台商中國設廠的風潮中,賣掉東莞手機零件工廠,36歲就賺到人生一桶金,移民澳洲。在此之前,他過著爆肝人生,沒空陪孩子、忽略身體健康、無暇享受生活。澳洲長假放空自己,除了尋回健康,也投身有機保養品事業,找到人生下半場的拚搏商機。現在他回到北台灣的金山,近四百坪的土地除種滿了櫻花果樹,還有吃不完的地瓜葉,享受自給自足的山中小日子。到了冬天燃起柴燒火爐,最有家的感覺,利用熱能傳導做幾道下午茶料理,皮薄料豐的炭烤巧克力香蕉墨西哥餅、焗烤蘿蔔糕,用山泉水泡無農藥的高山茶,看似簡約卻不簡單,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用心的家庭料理,每一道菜都展現了林琰堂對品質的堅持與對食材的尊重。我也得以藉此機會,走一趟跟過去不一樣的金山之旅。衝浪、賞鳥、泡湯,可以青春沸騰,也可以放鬆。喜歡衝浪的朋友會選擇離台北最近的金山,中角灣衝浪中心是北台灣衝浪聖地,跟澳洲黃金海岸一樣,是讓年輕人熱血沸騰的地方。不衝浪的人,一旁有咖啡車,喝咖啡觀海,一樣浪漫。喜愛生態觀察的人,金山清水濕地是自然保護區,也是賞鳥的熱門點,前陣子的「嬌點」是豆雁。來到以溫泉知名的金山,自然不能錯過泡湯的機會,舊金山總督溫泉的大眾池可以遠眺北海岸美景,溫泉帶點淡淡的硫磺味,不刺鼻。烘焙、咖啡個性小店進駐,老街增添新風貌。至於金山的人氣美食,除了金包里老街大家熟悉的鴨肉和傳統糕餅舖,也新加入許多個性小店。「Le gros pain saill金山好麥手作烘焙」,麵包主廚是一位消防員,中年展開斜槓人生,以天然酵母搭配高級法國麵粉。走的是低鹽、不加奶油的低負擔路線,練主廚最滿意自己的法棍麵包,只要抹上少許乾酪,就是極簡豪奢的吃法;水果麵包內餡也是用台灣煙燻的龍眼乾泡蘭姆酒,以麵包刀切開後呈現出外脆內軟的組織,做出比手掌還大的巨人麵包。除了麵包,也自己進口雨林認證生豆,親自烘焙,才能成就每一杯好咖啡。衣索比亞厭氧日曬豆,微酸的發酵香氣很迷人。除了內行的老主顧之外,平常自己沖泡享受,咖啡只送不賣。歐豆麥ODOVAI位於金山老街附近,喜愛肉桂捲的你不能錯過。肉桂醬的顏色偏深,肉桂味道濃郁但不辛辣,麵包體很有口感,還有核果粒,店家親做限量版真的好吃。西西里冰咖啡喝第一口直接醒腦!老闆說不夠酸還可以再加黃色檸檬,有個性也不失親和力。軟綿紅心蕃薯、「得來速」手作蘿蔔糕,都是在地滋味。位在陽金公路上的金山楊家紅心蕃薯,選用在地含鹽鹼紅土種植台農66號地瓜,地瓜有許多品種,包括紅心、紫心和黃心地瓜,紅心地瓜口感像栗子一樣口感軟綿。楊家紅心蕃薯隔壁,有一家「得來速」的手作蘿蔔糕、草仔粿。金山多雨,這家由一對阿公阿嬤在自家門口賣的台式米糕粿店,對於開車族最體貼,只要把車窗玻璃搖開告知要買的品項,不用下車就直接送到手中。草仔粿跟芋頭巧,跟老街差不多,這次經過朋友介紹,吃了手作蘿蔔糕,令人驚艷。蘿蔔糕和油蔥肉燥芋頭糕,真材實料,超大一個100元,沒有加任何奇怪的添加物,吃起來不會粉粉的,所以在煎煮的時候千萬小心控制火候,才能煎得完美,當早餐或點心都很不錯。不過,老先生的蘿蔔糕只有周末才有機會吃到哦!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
2024-02-18 醫療.骨科.復健
現代人痠痛多來自久坐!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坐姿挺直就是很好的訓練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會不斷流失,從30歲開始,肌肉量每十年以3%至8%速度流失,肌肉不足會影響生活各種層面:平衡變差導致走路不穩、容易跌倒、身體痠痛,肌少症也容易有代謝問題,嚴重者甚至影響心肺功能。因此,要維持住健康,肌肉至關重要。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當人的肌肉不斷流失,又缺乏鍛鍊,身體會開始去配合沒有力量的肌肉,導致肌肉更加萎縮,駝背更嚴重、走路更容易跌倒,生活處處是危險。而人的腿部是我們的「第二心臟」,要好好訓練不一定要到健身房,光是把每天的「坐姿」坐端正,其實就會訓練到全身的肌肉了。大肌肉群、小肌肉群分別鍛鍊,身體不失衡。人體的肌肉群非常複雜,且相互牽動,有時「背痛」不一定是背部肌群出問題,而是其他肌群的過度拉扯,導致位移等狀況。簡文仁表示,一般民眾可透過「大肌肉群」、「小肌肉群」來分別鍛鍊即可,就像是電影中的主配角一樣,一旦任何一方偏廢,都會導致身體失衡。簡文仁指出,大肌肉群屬於人體常用的肌肉,像是拉單槓時用到的二頭肌,伏地挺身用到的三頭肌,深蹲時則會用到股四頭肌,但凡手臂、大腿、腹部、背部肌肉都可以歸類其中;而小肌肉群則較不常用,例如「指力」,捏、撕、夾都屬於手指小肌肉,通常靈巧的動作都得靠小肌肉,脊椎骨內連結每節脊椎的肌肉也是小肌肉的範疇,站立需要大肌肉群,但「平衡穩定」就需要小肌肉群。現代人痠痛多來自久坐,坐姿挺拔很重要。現代人動不動就腰痠背痛,時常得「進廠維修」,找中醫針灸、推拿整復,但其實關鍵點也在肌肉。簡文仁說,現代人痠痛現象普遍來自「久坐」,當坐姿維持太久,肌肉、關節都沒有移動,組織長期在相同位置上,容易給肌肉太大壓力;若加上坐姿不良,許多肌肉甚至器官都會受到額外的扭力與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肌肉慢性拉傷,甚至影響到神經血管,導致痠痛不斷。「坐姿挺直就是很好的訓練。」簡文仁指出,光是保持背桿挺直,腳好好地放在地板上,頭頸部維持不下彎,就可以訓練到全身常用的肌肉群了。把這些維持身體姿勢的耐久肌訓練好,痠痛情形就可以獲得根本性的解決;很多人光是要維持挺拔的坐姿10秒,就覺得受不了,不自覺就會肌肉癱軟,代表耐久肌非常欠缺訓練。簡單起立、坐下,就可訓練連結膝蓋的肌肉。簡文仁也分享自己維持肌力的方式,首先一定是養成維持挺拔坐姿的習慣,另外則是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運動,可以是很簡單的起立、坐下,就可以訓練連結膝蓋的肌肉,避免肌肉收縮力不夠,造成膝蓋不斷受到傷害;甚至在看書、辦公坐著時,也可以伸懶腰、拉筋,避免組織沾黏。若要加強訓練,也有許多運動方式可以選擇。簡文仁表示,人體的核心肌力包括骨盆底肌、背肌、腹肌、腹橫肌、腹直肌、腹斜肌、胸肌等等,彼此協作固定住全身,就是一項訓練。因此抬頭、挺胸、縮小腹,姿勢固定住後進行走路,就是一項全身核心肌群的訓練了,若要加強,則可以再加快、加大步伐,只要保持姿勢挺拔、不要讓身體肌肉垮掉,就可以強化肌肉的耐力,避免肌少症。補充肌肉原料咪唑胜肽化合物,搭配維生素D,增肌更有力。民眾日常選擇營養補充品時,避免骨質疏鬆得補鈣,而加強肌肉合成作用則可補充咪唑胜肽化合物。簡文仁指出,咪唑胜肽化合物是人體肌肉中既存的元素,是多項胺基酸的組合,就像鮭魚洄游一次好幾千里,要不斷擺盪魚身就得靠肌肉持久性,而維持肌肉持久性的成分之一,即為咪唑胜肽化合物。簡文仁說,現代人大部分營養過剩,年輕時吸收力強,但隨著年齡增加,營養流失速度加快,透過營養補充品來增加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確實是一種選擇。雖然人體會自行產生咪唑胜肽化合物,但一樣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加快流失,且較難從日常飲食中補足身體所需的量,所以額外補充保健食品很重要,另外,如果能同時補充維生素D,維持健康肌肉更事半功倍。他也提醒,並非補充營養素就不用運動,運動仍是最根本的方法,彼此相輔相成,才能保持身體肌肉不失衡,迎接健康的銀髮人生。維持肌力撇步1.維持坐姿挺拔,鍛鍊耐久肌。2.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運動。3.走路時抬頭、挺胸、縮小腹,就能練到全身核心肌群。4.加快、加大步伐可加強訓練。5.補充肌肉原料咪唑胜肽化合物,增肌更有力。
-
2024-02-17 醫療.精神.身心
退休找不到目標怎麼辦?「免費高齡諮商」幫你重新盤點人生,甩煩惱安心過晚年
退休後找不到目標,又或是把晚年過於理想化,加上「台式家庭」關係表面緊密,實質無深度溝通的能力,種種關係上的挫折,大幅增加「憂鬱」比率。六十五歲以上憂鬱盛行率,從民國九十六年的百分之三點三六到一○五年已攀升到百分之三點七八。衛福部心理健康司統計,光去年單一年度,約有兩千多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赴心理衛生中心求助,顯示長輩對心理健康的追求逐漸攀升。衛福部擬推免費諮商青少年自殺率攀升,衛福部心健司祭出青少年免費三次心理諮商,預防悲劇發生前,接住孩子的心理需求;比青少年自殺率還高的高齡自殺率,心健司也研擬推出免費諮商服務。心健司副司長鄭淑心說,心理諮商是眾多心理支持服務的其中一種,長者的心理需求逐漸增加,光是去年社區心衛中心,就有兩千多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求助。「高齡長者的心理需求絕對是非常高的,只是他們不知道怎麼踏出那一步」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林書如觀察,願意諮商的長者,可粗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自己認為有需要主動尋求幫助、經家人建議主動找尋資源的亞健康族群、機構轉介的長照住民、兒女「受不了」被送來做熟齡婚姻諮商的老夫妻。林書如說,高齡諮商多數談論的議題,與自我、退休規畫、死亡有關。曾協助過一位六十五歲屆齡退休的案例,初期滿懷期待與心理師討論退休規畫,但退休後約三年,討論的議題則轉為心理如何去適應身體退化;另一位八十多歲的案例,在諮商室中討論身體力不從心,而親友陸續死亡,自己該如何安排後事等議題。諮商伴長者找自我價值退休是長者面對人生後半場的最初期階段,許多長者對於退休會抱有幻想,進入退休後卻因幻想與事實不符而感到挫折,過去沒有過太積極的情感教育,也讓他們受困在高齡階段。林書如說,多數長者對諮商會有質疑與抗拒,除了不知道怎麼表達,也會認為諮商師大多年紀比他們小,能懂什麼?擔心他們受的苦及身體病痛不能被同理,另外則是對於諮商仍有「頭殼壞去的人才會去」的想法。台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高齡諮商的需求絕對遠高於其他族群。林書如說,高齡諮商就像是在陪伴個案認識老化、身分的轉變、慢性病、親友過世等失落情感,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有資源可以使用,接受自己老化的現況,保有自我價值,重新盤點人生,讓人生還沒完成的事情,可以努力到最後一刻,老化絕非是等著死亡。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7 醫療.精神.身心
八旬嬤跌倒臥病,不願拖累媳婦,想了結生命!「妳還可以教孩子」一句話點醒她
「如果妳是我,妳還想活嗎?」八十七歲的陳太太日前跌倒摔破骨盆,手術出院後臥病在家,長照居家醫療團隊探視時,她總是滿口抱怨,甚至說「別再來了,我想就這樣死一死。」長照團隊轉介心理諮商,她才漸漸地打開心房,講出人生困境。 八旬嬤心理諮商 講出人生困境陳太太的人生初期走過戰爭,從小家境不佳,家裡所有人都得外出賺錢,她說過去的婚姻沒有愛情,只有「經濟互助」。但嫁給丈夫不久,丈夫就不幸辭世,她得靠一己之力養大孩子。含辛茹苦多年,終於拉拔孩子長大成人,孩子也順利成家立業,原以為能放下辛勞,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沒想到孩子長期仰賴陳太太支援,眼高手低,「賺來不及花」,工作頻頻受挫,漸漸成了米蟲,家裡經濟全仰賴媳婦支撐。不捨媳婦,陳太太開始接代工、清潔工作貼補家用,自己養活自己,只是年紀大了,某天工作時不慎摔倒,摔傷骨盆。一想到昂貴的照顧費用,接下來拖累媳婦,她內心想著是不是唯有「死」,才不會讓媳婦難做。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說,當陳太太問出:「如果妳是我,妳還想活嗎?」彷彿要她找到一個理由告訴她,值得活下去。她當時回答,「妳活到這把年紀,還是可以教孩子,妳知道嗎?」陳太太眼睛亮了,自己一輩子最無能為力的事,居然從別人嘴裡聽見一絲可能性。長照心理諮商 幫助找回人生價值李玉嬋說,在諮商室中,從年齡來看,陳太太是最不可能出現的族群,但她在人生中找到可能的價值及意義,成為願意接受諮商的對象。台灣高齡憂鬱的背後,很多是自我價值迷失,及千絲萬縷的家庭關係,綁著他們無處可去。長照2.0大多針對「身體」健康,唯一相關心理適應服務,僅針對「困擾行為」提供照護。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長照2.0定義的「困擾行為」,指被照顧者有嚴重情緒問題,如抗拒照顧、妄想、幻覺、遊走、日落症候群等。申請困擾行為服務人次,一一○年二一六二人次、一一一年三四九九人次、一一二年從一月到八月為三八五三人次。李玉嬋說,年逾七十歲的長者,對於情感的認識極少,如果陳太太沒有諮商資源介入,可能墜入憂鬱深淵,台灣長者是高憂鬱、高自殺率族群,政府應透過長照體制,將心理資源帶進長照家庭,從源頭幫助長者重拾心理健康。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想要告解,但神父過春節了,只好自己反省!
「想要告解,但神父過春節了,只好自己反省!」春節期間,老友傳來的心中感言。人是高等動物,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但要反省,有時要靠別人的助力,這是心理師、神職人員、醫師及好友存在的理由。人在健康時或一帆風順時,通常意氣風發,不太會自我反省。等到有一天失敗了或失去健康了,才會自我反省,才會求人「告解」或求醫挽救,才會後悔自己以前應該如何如何,否則也不用走上求醫無門或是告解無門的地步。例如長期酗酒,因為肝臟沒有痛覺神經,加上只要四分之一正常的肝臟還在,人就感覺很正常,不知寶貝心肝已經慢慢在敗壞,等到有一天肚子大了,眼睛黃了,吐血了,才會求醫,但通常已是肝硬化末期。此時通常只能祈求孝子賢孫或善心人士往生時遺愛人間捐贈肝臟給他,才能重獲彩色人生,否則可能就會因肝昏迷而往生。除此之外,有些人有B肝或C肝,不知定期追蹤檢查,等到有一天肚子痛了起來,才發現肝臟長了一顆大腫瘤,若能開刀切除,還可能及時挽救,若不能切除,雖然近年來有各種其他療法出現,但通常療效不彰,而且也要天天提心吊膽,自己心裡難過,也需家人或朋友的心靈撫慰,或找神父告解了。俗話說:「及時悔改信XX」,龍年初始,規畫未來一年行程之際,除了事業工作之外,也要把健康課題放在行事曆上。例如有了B、C肝就要每半年抽血驗一次肝機能及胎兒蛋白,以及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萬一不幸長了肝癌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此外,規畫每年做個全身體檢,看各個器官是否生鏽了或零件鬆弛了,這樣有問題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才是給家人、朋友及神父最好的新年禮物。●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4-02-16 焦點.元氣新聞
2024市售5款苦瓜胜肽推薦!功效、食用方法、3大挑選原則一次看
上班族應酬聚餐多,難免吃下過多油脂和熱量,該如何輕鬆守住健康、減少負擔?「苦瓜」向來被視為養生品,富含水分、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等營養素,具有調節生理機能和穩定健康的功效。近年來,科學與醫學專家萃取出苦瓜的小分子蛋白質「苦瓜胜肽」,市面上也陸續出現「苦瓜胜肽膠囊」。如果想要獲取苦瓜的高營養價值,該如何挑選苦瓜胜肽?從功效、食用建議、各家品牌推薦一次看!苦瓜胜肽是什麼?跟直接吃苦瓜有什麼差別?科學研究證實,苦瓜富含水量、與高維生素C(每100公克有42.5毫克)等營養價值,讓人不只把苦瓜當成一道美味佳餚,還能當成開胃、降火氣、穩定身體機能的良方。如此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如果每天能固定攝取,除了吃苦瓜或喝苦瓜汁,還有更有效率的方法!「苦瓜胜肽」是從苦瓜萃取出來的小分子蛋白質,比起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搭配鉻、鋅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雖然直接吃苦瓜也能攝取胜肽分子,但人體較難吸收,大量吃苦瓜也會引發身體不適。而苦瓜胜肽是經由專利技術提取出的有效活性成分,讓人不用一直吃苦瓜,仍能促進健康、提升代謝力。苦瓜胜肽的功效和好處?誰適合吃苦瓜胜肽?補充苦瓜胜肽能促進新陳代謝,擺脫精緻飲食後的起起伏伏,減少負擔,建議三餐常外食和應酬的上班族、愛吃精緻澱粉與含糖食物的美食族,以及想促進新陳代謝的族群,可以固定補充苦瓜胜肽,改善營養失衡的情況,維持身體平衡。另外,「餐前」是補充苦瓜胜肽的最佳時機,記得搭配喝水,才能達到最大效果。苦瓜胜肽會有副作用嗎?在補充苦瓜胜肽的同時,建議要維持正常作息,均衡飲食與良好的運動習慣,並要選擇具有專利成分保障的胜肽膠囊。平時有服用固定藥物治療的族群,如:糖友以及蠶豆症患者、孕哺中的母親和小朋友,在補充苦瓜胜肽前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士。苦瓜胜肽保健怎麼挑?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苦瓜胜肽保健品,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怎麼挑選才能找到真正安全又有效的保健品?把握以下三大原則,就能吃出健康、少負擔的人生。【苦瓜胜肽挑選原則1】專利萃取、科學實證苦瓜胜肽的專利萃取技術很重要,萃取技術會影響功效,建議挑選有專利超臨界萃取技術的苦瓜胜肽,保持成分活性;此外通過科學實證、經臨床實證足量添加,對消費者來說更有保障。【苦瓜胜肽挑選原則2】搭配肉桂、鉻複方更穩當草本寶典中能促進新陳代謝的珍貴良品肉桂,與苦瓜胜肽是絕配,能將苦瓜胜肽的功效發揮加乘。市面上少見與肉桂搭配的苦瓜胜肽,因為肉桂成本高昂,需有專利技術萃取才能保證食用安全、足量保健。此外,搭配代謝幫手:鋅、鉻,可協助穩定調節,具有專利認證的鉻,維持醣類正常代謝。【苦瓜胜肽挑選原則3】具檢驗認證更安心確保產品通過檢驗認證,包括足量有效成分、國際文獻佐證、國際認可專利等,以科學數據確保安全,才是最佳保障。5款苦瓜胜肽推薦品牌!【苦瓜胜肽推薦品牌1】大研生醫 糖必穩苦瓜胜肽肉桂膠囊● 萃取技術:日本專利ConstanGI®超臨界萃取● 複方成份:美國專利Cinnulin PF®肉桂萃取物● 檢驗認證:7國功效專利、17篇以上的國際期刊文獻、通過農藥殘留相關的410項檢測● 特色:採用日本專利ConstanGI®超臨界萃取,科學實證足量添加、安全無毒,300倍濃縮製程,活性苦瓜胜肽高達800U,有效保留苦瓜胜肽活性,搭配美國專利Cinnulin PF®肉桂萃取物,讓新陳代謝力更上一層樓。此外還添加美國專利鉻,維持醣類正常代謝,以及鋅雙重礦物質,足量搭配協助穩定調節。這裡買>>https://reurl.cc/QeNRMq【苦瓜胜肽推薦品牌2】杏輝醫藥 優倍多YouBest苦瓜胜肽膠囊● 萃取技術:獨家低溫水萃● 複方成份:墨角藻萃取物、秋葵萃取物● 檢驗認證:多項美國專利、通過427項檢驗(重金屬、微生物、農藥殘留...等)● 特色:為愛吃澱粉、含糖食物的族群設計,囊括了四大穩定因子:專利苦瓜胜肽、專利墨角藻萃取物、秋葵萃取物,以及能夠促進代謝的礦物質鋅。使用獨家低溫水萃技術製程,保留關鍵的活動胜肽,並富含褐藻獨有的特殊成分褐藻醣膠、秋葵萃取物的異榭皮素,有助維持代謝。這裡買>> https://reurl.cc/RWOeYn【苦瓜胜肽推薦品牌3】日南製藥 日本定序苦瓜胜肽● 萃取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 複方成份:日本山苦瓜、專利紅麴、小麥低聚肽● 檢驗認證:榮獲日本效果專利、韓國製程專利、歐洲效果專利● 特色:使用日本鹿兒島的山苦瓜,採用超臨界萃取技術,萃取出珍貴的全定序苦瓜胜肽。三大專利成分:日本山苦瓜、專利紅麴、小麥低聚肽,提升代謝力。這裡買>> https://reurl.cc/v0mvLA【苦瓜胜肽推薦品牌4】赫而司 DGI專利山苦瓜胜肽/皂甘全素食膠囊● 萃取技術:美國專利低溫水萃技術● 複方成份:苦瓜萃取物(苦瓜胜肽、皂甘)、吡啶甲酸鉻、左旋離胺酸、維生素C、氧化鋅● 檢驗認證:6項檢驗、常見西藥和重金屬檢驗均合格● 特色:採用美國專利野生山苦瓜,經過低溫水萃技術,保存苦瓜的活性成分,植物膠囊方便保存,不易潮解。除了添加鉻與鋅強化代謝,還有左旋離胺酸與維生素C,添加吡啶甲酸鉻,與苦瓜胜肽搭配,維持代謝。這裡買>> https://reurl.cc/8N7NxM【苦瓜胜肽推薦品牌5】BHK's 專利苦瓜肽+BPF素食膠囊● 萃取技術:獨家低溫水萃技術● 複方成份:專利BPF香檸檬萃取、武靴葉、甘胺酸鋅、菸鹼酸鉻檢驗認證:符合美國FDA認可、取得數十國專利肯定● 特色:除了一般苦瓜胜肽產品皆有的專利苦瓜肽,還加入專利BPF香檸檬萃取物和武靴葉,富含甘胺酸鋅和菸鹼酸鉻,維持身體平穩,降低對甜份的慾望。適合常精緻飲食者、長輩和健康亮紅燈的族群食用。這裡買>> https://reurl.cc/gala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