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害性角膜炎
人體組織基本上都不透光,因為全身的皮膚會將大部分的光擋在體外,唯獨眼球會引導部分的光進入器官,以辨識物體形狀、顏色和距離,也就是視覺功能,但如果接收能量較高的光如紫外線,會傷害眼角膜細胞,導致「光害性角膜炎」。常伴隨眼睛針扎般疼痛感及大量流淚,患者甚至無法睜開雙眼,且可能有視力下降情形。經常白天工作或遊玩時沒有症狀,卻在半夜睡眠中痛醒。
- 症狀: 怕光 流淚 劇烈疼痛 異物摩擦感 灼熱感 眼瞼痙攣 張不開眼 視力減退 看燈光周圍有光暈或彩環
- 併發症: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人體組織基本上都不透光,因為全身的皮膚會將大部分的光擋在體外,唯獨眼球會引導部分的光進入器官,以辨識物體形狀、顏色和距離,也就是視覺功能,但如果接收能量較高的光如紫外線,會傷害眼角膜細胞,導致「光害性角膜炎」。常伴隨眼睛針扎般疼痛感及大量流淚,患者甚至無法睜開雙眼,且可能有視力下降情形。經常白天工作或遊玩時沒有症狀,卻在半夜睡眠中痛醒。
乾眼症指淚液分泌不足,或淚液過度蒸發,使眼球表面無法保持濕潤,造成結膜異常的慢性眼疾。乾眼症表現多樣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異物感、敏感怕光、眼睛易疲勞等,需預防與保養。乾眼症嚴重時會併發症如角膜炎、角膜潰瘍、角膜混濁等,乾眼症的發生與遺傳有關,好發在特定藥物使用、特定免疫疾病的患者身上。乾眼症成因多元,包括睡眠不足、壓力、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等。治療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包括人工淚液、抗發炎藥物、淚管塞,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
急性結膜炎俗稱為「紅眼症」,主要是因為眼睛結膜受到感染導致急性發炎所致。
過敏性結膜炎主要是由過敏原或刺激物引發過敏反應所引起,常發生的部位在眼瞼與結膜,上面具有許多肥大細胞(Mast cell),當受到常見的過敏原例如:花粉、灰塵和黴菌,就會刺激肥大細胞上表面的免疫球蛋白E(IgE)引發後續一連串的免疫反應,會導致病人感受到眼睛搔癢難耐、眼瞼充血等過敏症狀。過敏性結膜炎主要可分為兩種大類型: 1.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這類型的過敏性結膜炎與季節性過敏有關,常發生在春季和夏季,少見在秋季。主因是接觸大自然的花粉、花草或其他空氣傳播的過敏原,接觸後引起急性的過敏反應,導致眼睛癢,結膜和眼皮等處也會出現水腫,因此引起過敏性結膜炎,一般多在一天內緩解。 2.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常年型全年持續存在,主要由動物皮屑、灰塵和黴菌孢子等室內過敏原所引起,有時隱形眼鏡也會導致,這類的過敏原大多長久存在,經年累月的慢性刺激因而導致過敏性結膜炎。病人多半會眼睛癢和異物感,檢查多半會有結膜充血或水腫,嚴重時結膜也會出現乳突狀凸起等較為嚴重的發炎反應 另外三種眼科疾病也是免疫相關引起的結膜問題,引起的問題更為嚴重:異位性角膜結膜炎、春季性過敏性角結膜炎和巨乳突結膜炎就有可能傷害角膜,引起較為嚴重的後遺症。過敏性結膜炎一般可以使用冰敷、人工淚液沖出過敏原,藥物或發炎物質來緩解過敏症狀。最核心的問題,仍是避免接觸過敏原。 ★本文共同審稿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角膜科研究醫師 潘立岩
過敏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幾乎人人都有過類似經驗,當人體接觸到某些特定的小分子外來物,免疫系統會在體內起一連串的免疫反應,表現在外的就是打噴嚏、流鼻水、流眼淚等,大部分的過敏病都不至於危害性命,不過也有情況嚴重的,例如急性呼吸困難引發休克而死亡。如果長期反覆發病,也會對生活造成不小困擾。在台灣,常見的過敏性疾病有: ●呼吸道過敏:包括過敏性鼻炎、花粉熱、氣喘等,症狀多涉及上呼吸道症候群。 ●眼睛過敏:過敏性結膜炎。 ●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溼疹、蕁麻疹。 ●食物過敏:吃進某類食物後不久,胃腸道開始出現不適,或引發急性蕁麻疹。 ●藥物過敏:外用或吞入某些藥物所引發的類感冒症狀。
瞼板腺是一種會分泌油脂的腺體,它位於我們上下眼瞼裏面,上眼瞼約有50個腺體,下眼瞼約有25個。瞼板腺開口位於眼瞼邊緣,我們眨眼睛時油脂就會從瞼板腺排出,油脂會在我們眼球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淚水蒸發,維持淚膜穩定及減少微生物的侵襲。所以瞼板腺分泌異常時,眼睛就會生病。 瞼板腺功能障礙是一種「慢性」及「彌漫性」瞼板腺病變,其主要的問題為瞼板腺阻塞和其分泌的油脂質量改變。聽起來很複雜,其實「慢性」發炎的是指臨床上病人的症狀較長期且反覆,「彌漫性」是指不只一條而是多條瞼板腺功能出現異常。兩者綜合起來造成瞼板腺沒辦法正常的分泌油脂到我們眼球的表面,導致淚膜不穩定、淚水加速蒸發,造成眼睛表面發炎和損傷。
淚液(tears)是眼球表面一層很薄、透明的液體,提供眼球潤滑及眼角膜上皮胞的養份及氧氣,可排除異物及殺菌。若因淚液分泌過多或排泄不順暢,而累積於眼匡內部、下眼瞼處或溢流至眼外,使眼睛看起來水汪汪,甚至流到臉頰上,這種情況就稱為「溢淚症」。溢淚症多是鼻淚管阻塞,但造成溢淚症原因時不只如此。 溢淚症可分為先天性溢淚與後天性溢淚,先天性溢淚症多出現於幼兒身上,1歲以前多會自行痊癒;後天性溢淚則好發於中老年族群,患者多需進一步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