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新聞.食安拉警報
搜尋
中毒
共找到
818
筆 文章
-
-
2020-12-09 養生.聰明飲食
切開番茄果肉是綠色的還能吃嗎?吃了會不會中毒?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番茄會是綠色的,是因為「生物鹼」。生物鹼是一種植物自我保護的機制,且在醫學紀錄上,沒有因食用番茄而中毒的案例發生。不管是網路上或者是LINE群組裡,總是充斥著各種關於食品的謠言,這則你一定也聽過!「番茄是綠色的,千萬不要吃!會出人命的!」,但你知道番茄是綠色的原因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又會被謠傳吃了會中毒,別緊張!《食力》這就來為你解答!別再以訛傳訛,綠番茄吃了沒事啦!「番茄是綠色的,吃了會中毒!」「綠色的是番茄的膽汁啦!」「綠色的就是毒素!吃了會危害健康,通通丟掉!」,相信在切開番茄發現是綠色的之後,上網尋求網路知識的協助時,一連串的中毒文,是不是讓你害怕地把手上番茄丟掉呢?先別急!先了解番茄究竟為什麼會是綠色的,全跟「生物鹼」這個成分有關係。生物鹼是來自大自然抵禦細菌、蟲害的禮物生物鹼其實是植物保護自己的一種天然成分,它具有抗真菌、抗微生物、殺蟲等特性,甚至可以抵禦草食動物的迫害,而番茄中所含的生物鹼成分為「番茄鹼(α-tomatine)」。食用生物鹼中毒在目前醫學及獸醫學的記錄上來看,機率近乎為零,目前仍未有人因為吃了這種番茄而對身體造成危害的紀錄。雖然沒有研究計算出人體對於番茄鹼的中毒劑量,但從醫學角度上來看,以正常適量食用番茄的量和頻率來說,是不會有中毒可能的,且隨著番茄果實的成熟,生物鹼的成分也會隨之降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相關公告中,也呼籲民眾不要過度恐慌,可以安心食用。生物鹼比你想的還常見談到生物鹼,最常被拿出來討論的還有馬鈴薯。番茄和馬鈴薯皆屬於茄科(Solanaceae)植物,這類植物一般皆含有生物鹼。跟番茄一樣,生物鹼的含量也會隨著馬鈴薯的成熟度而降低,但在馬鈴薯發芽之後,為了保護自己能夠健全發芽長大,馬鈴薯的生物鹼(龍葵鹼,亦稱為茄鹼)會隨之升高。不同的生物鹼有不同的機制反應,番茄中之生物鹼(α-tomatine)與馬鈴薯的生物鹼(α-solanine)結構並不相同,根據生物鹼的毒性來看,番茄所含的番茄鹼鹼其毒性比馬鈴薯的茄鹼低,且普遍被認為相較於其它生物鹼來說,對哺乳動物的毒性作用較小,因此在看到綠色的番茄別驚慌,正常食用即可,不會有中毒的疑慮。至於常被提出來討論的馬鈴薯的茄鹼,也不用太擔心,茄鹼多集中在馬鈴薯芽、芽眼及薯皮約1.5毫米處,因此只要將表皮削掉,即可大大減少茄鹼含量,一份削過皮的大薯中的茄鹼含量最多不超過18毫克,遠低於國際安全容許值。延伸閱讀▶維持番茄美味的秘訣:千萬別放進冰箱▶切開後的柳丁竟然變成紫色!這到底還能不能吃?▶美味薯條如何製成? 薯條「綠」了該怎麼辦?(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2-04 新聞.健康知識+
養生方式對了嗎? 這些錯誤觀念你中幾項
都以為養生是老年人的話題,沒想到,隨著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養生大軍,養生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養生年輕化的背後,是年輕一代對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視。但年輕人,你的養生方式對了嗎?下面這些保健錯誤觀念,你有中招嗎?補充維生素可以吃蔬菜乾?大多數果蔬,如果直接晾曬的話,可能會在其還沒有完全變乾之前,往往就先壞掉了。因此,我們現在能買到的果蔬乾,大多是經過特殊的加工處理過的,而且這種果蔬乾吃起來的口感往往是既甜(尤其是果脯等)又鹹,而且一咬還脆脆的。了解其加工過程就會發現,在製作果蔬乾的過程中,一般都會將果蔬過油或者油炸。而且配料表中也會標註有麥芽糖、食用油等成分。此外,還要留意鈉的含量,如果是高糖、高油、高鈉的果蔬乾,就放棄吧,遠不如直接吃果蔬更健康。吃飽喝足就有利健康?俗話說“三分飢寒保平安”,此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飽食終日又缺乏運動,則會造成能量過剩,容易引起肥胖,加速衰老,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八分飽才有利於健康。一日兩餐能減肥?有些女性為了身材苗條,每天只吃兩頓飯,認為這樣能減肥。其實,恰恰相反,一日兩餐的人更容量發胖。感冒了喝薑絲可樂?可樂是高糖飲料,喝多了容易導致齲齒、肥胖和高血糖等問題,甚至會引發骨質疏鬆,它的里邊並沒有可緩解感冒的營養物質。即使很多人感覺薑絲可樂確實對緩解感冒起作用,也是其中姜肉的功勞,因為姜屬於熱性,可以驅寒,對治療風寒感冒有一定作用。因此,與其喝薑絲可樂,還不如把薑去皮後,直接用水煮薑茶喝,對於風寒感冒還是有一些緩解作用的,若是風熱感冒,不僅不能緩解,或許還會加重,所以不能亂喝薑茶治感冒。喝牛奶會使膽固醇增高?許多人不喝牛奶是因為他們覺得牛奶會使膽固醇增高,而事實並非如此。研究發現,牛奶中所含的膽固醇並不高,而且喝牛奶還有助於減少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的發生。但是,不能空腹喝牛奶,因為空腹喝牛奶不利於營養的吸收和利用;空腹狀態下胃酸過高,乳酸菌很難存活,降低了牛奶的保健作用。老母雞補身體最好?用老母雞補身體最好,是民間長期流行的說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飼養多年的老母雞含有過多的雞油,其肌肉彈力纖維減少,結締組織老化,雞肉粗韌,久煮難爛,不易胃腸消化吸收。飼養一年的雞,無論煮、燉皆宜,容易煮爛變酥,肉質鮮嫩可口。多吃醋有好處?醋不僅能增進食慾,還能保護蔬菜中的維生素C,有利於胃腸對維生素C的吸收,且在降血壓、預防流感上也有一定的效果。於是有人認為吃醋有諸多好處而過量食醋,甚至乾脆喝醋。殊不知,醋食用過量,會灼傷食道、腐蝕胃黏膜、還會軟化骨質,加重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口香糖能健齒?有些廣告說口香糖能健齒,所以許多人吃了口香糖就不漱口,結果口香糖的糖分就會在口腔中發酵產酸,腐蝕牙齒形成齲齒。另外,口香糖中含有硫化物、防老化劑、增塑劑等添加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對人體健康不利。阿司匹林能抗癌?有著100多年曆史的阿司匹林除了作為解熱鎮痛抗炎藥外,還可用於預防和治療某些心血管疾病。近年,網上流傳一種說法稱阿司匹林能預防癌症,一夜間這粒小藥片儼然成為不少人追捧的“神奇萬能藥”。然而,很多人並不了解過量服用阿司匹林也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專家指出,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長期過量服用有可能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補鈣越多越管用?全民補鈣日漸成時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人體對鈣的需求量因年齡的不同而異。特別是兒童,如果補鈣過量,可能導致身體浮腫、多汗、厭食、噁心、便秘、消化不良,嚴重的還容易引起高鈣尿症。同時,兒童補鈣過量還可能限制大腦發育,反而影響正常發育。補鈣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維生素就是營養品?很多人把維生素當成保健營養品,殊不知服用維生素也要因人而異。如:感冒病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經常喝酒的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6,因維生素B6在脂肪及蛋白質的吸收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作為預防脂肪肝的輔助成分;喜歡運動的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1和維生素C,以補充由於出汗過多而引起的消耗;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因機體容易缺乏日常膳食中含量很少的維生素D,可適當補充一些。人體對維生素的需求是有定量的,攝入過量的維生素會引起中毒。三高就是老年病?很多人認為,高血壓是老年多發病,與年輕人沒有關係。實際上,基於國內外的研究,高血壓與年齡無關,而與幾個主要的危險因素有關,包括超重、肥胖、吸煙、飲酒以及家族遺傳等。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體力活動減少,合理膳食、健康生活的行為比例降低,促進了高血壓的低齡化。此外,生活快節奏、工作壓力、環境壓力等也與高血壓有一定關係。建議人們飲食清淡,主動進行體力活動和身心放鬆。(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2-03 新聞.用藥停看聽
硃砂、鉛丹難分辨? 執業38年老中醫師被告,自己也鉛中毒
九褔中醫診所老闆洪彰宏,是名執業38年的老中醫,委託欣隆藥廠負責人歐國樑以禁藥硃砂等中藥物製造「珍珠五寶粉」,但歐誤將鉛丹視為硃砂,製作珍珠五寶粉,洪不僅販賣給病患,自己每天也都有吃,經鉛中毒的病患提告後,他也去醫院抽血檢驗,驗出鉛含量為28.61ug/dL,高於正常的10 ug/dL,他也鉛中毒。洪彰宏販賣含有鉛丹的「珍珠五寶散」給彰化地區的白姓病患,造成白男1家4口鉛中毒,控告中醫師洪彰宏涉嫌故意傷害罪。洪彰宏辯稱「我認為五寶散是千年流傳下來的古藥方,對於治療重症很有效果,藥方內並不含有鉛丹,是歐國樑誤認鉛丹為硃砂才造成」,他自己也有長期服用,因告訴人白男反映後,他去醫院抽血檢驗後,才知道自己也有鉛中毒。檢察官查出,洪彰宏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治療,經抽血驗出血中鉛含量為28.61ug/dL,高於正常的10 ug/dL,洪也鉛中毒。倘洪明知他所製造的珍珠五寶散含有鉛丹,豈有自行長期服用,令自己受有鉛中毒傷害之理。檢方改依過失傷害罪將他起訴。
-
2020-12-02 新聞.健康知識+
只不過是流感而已?1918年流感造成美軍死亡人數超過越戰陣亡數
【文、圖/選自台灣商務《大流感:致命的瘟疫史》,作者約翰.M.巴瑞】這只不過是流行性感冒而已。不過對於一般家庭中不懂這疾病的人──那些照顧丈夫的妻子、照顧兒子的父親、照顧姐妹的兄弟──而言,這些症狀都極為可怖。送食物給失去行動能力家庭的童子軍被嚇到,在無人應門的屋中發現屍體的警察被嚇到,自願開車載運病患的義工也被嚇到。恐怖的症狀嚇壞了每一個對這疾病沒有認知的人。發紺把世界變成黑色。病人開始發病時有其他症狀,可是一旦發紺之後醫生護士就當他們已經沒救,只差一口氣而已。發紺嚴重的,就是確定即將死亡病例,然而發紺又是相當普遍的情形。一位醫生報告裡說:「重度發紺的景象極為嚇人,病人嘴唇、耳、鼻、臉頰、眼結膜、手指、甚至有時全身都轉成鉛灰色。」另一份報告說:「許多病人入院時已經發紺嚴重,特別是唇部,不像一般肺炎末期常見的蒼白藍色,而是一種發黑的深藍。」再有就是鮮血,由身體流出的鮮血。看到有人從鼻子、口腔,甚至耳朵中冒出或湧出鮮血非常駭人。七孔流血並不代表死亡,但對於醫師,對於那些職業上就習於把人體當成物品處理的專業人員,這種過去感冒從沒見過的症狀還是令人不忍卒睹。當病毒變得更兇猛時,血汙觸目都是。(造成黏膜組織出血的原因很多,但感冒為何造成這種現象還不是很明顯。有些病毒會直接或間接攻擊血小板,同時血小板也會變成免疫系統攻擊的目標。)軍營裡住院的的病患中有百分之五到十五的人流鼻血,類似出血性的伊波拉病毒(Ebola)一樣,有些紀錄中鼻血因為流出的力道太強,甚至噴到幾呎之遙。醫生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只能作成紀錄。「……百分之十五的人流鼻血……」、「一半的人當頭低下時會有泡沫狀帶血的液體從口鼻流下……」、「相當多的鼻出血現象……有人從鼻腔中噴出鮮血……」、「這些病例早期最明顯的症狀是身體多處出血……有六個病例嘔出鮮血,其中一位因此造成失血過多死亡……」。這到底是什麼病?「併發症中最嚇人的是黏膜出血,特別是從鼻子和消化管道。耳朵和皮膚出血的現象也曾出現。」德國研究人員記載著「眼窩內不同部位出血」經常發生,美國病理學家也記錄:「五十起眼結膜出血。十二起純咳血,嘔出的是不含黏液的鮮血……這些都是消化道出血……」「女性病患有陰道出血,開始時會被以為是遇到經期,但後來判斷出血來自子宮黏膜。」這到底是什麼病?病毒從不只引起單一症狀。紐約市衛生局首席診斷專家總結道:「病例中的劇痛現象像登革熱……鼻腔或支氣管的出血……痰液極多,間或帶血……大腦或脊柱局部或全部麻痺……行動能力受傷害程度輕重不等,可能是暫時也可能永久性傷害……身心沮喪。長期的極度虛脫造成歇斯底里、憂鬱症和自殺傾向。」病患在精神上留下的創傷則是嚴重的後遺症。流行性感冒期間,在美國占有百分之四十七的死亡人口,也就是所有死亡包含癌症、自殺、兇殺、和其他各種原因加總之中的將近半數,是感冒和併發症的受害者。由於病死人口數量龐大,甚至使美國人平均壽命減少十年之多。有些感冒或肺炎的受害者即使流感不發生也可能死亡。肺炎一向是最主要死因,所有流感造成的死亡數字可算是額外的。今天的研究人員相信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之間流感造成的額外死亡人數約六十七萬五千人。以當時美國的一億零五百萬至一億一千萬人口來和今天的二億八千五百萬人比,相當於今天有一百七十五萬人死亡的規模。一九一八年流感除了死亡數字龐大直接造成的恐怖之外,還給每個家庭,人口眾多的家庭帶來其他的影響。感冒的受害者一向都是身體較弱的族群,像是老人家或小孩,病毒隨機找對象,專門欺負弱小,而放過抵抗力強的青壯年人。甚至有人叫肺炎是「老人的朋友」,因為它特別容易侵襲老年人,並且發病的過程平緩,讓病人有相當長的時間準備面對死亡,和親朋道別。一九一八年的感冒可沒這麼客氣,它專門殺害年輕強健的族群,一向最健康的青年病死比率最高。正值人生最豐富階段──強健、忙碌、活力充沛、需要養育幼年子女的人,正是病毒殘害的對象。南非城市中二十至四十歲的人占了百分之六十的感冒死亡率。芝加哥二十至四十歲死亡的人數幾乎是四十至六十歲的五倍。瑞士一位醫生記載:「五十歲以上的人見不到嚴重症狀。」在美國保留較完整紀錄的地方,如果把人口依每五歲分階段,可發現最高的死亡率分布在二十五歲到二十九歲之間的男女身上,次高的是三十歲至三十四歲之間,第三是二十至二十四歲之間。這三個階層個別的死亡人數字都超過所有六十歲以上死亡人口的總數。如果把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之間的流行性感冒除外,把其他感冒的死亡率的關係和年齡畫成圖的話,總是嬰兒期最高,逐漸下降,到了谷底再上升,到六十歲以上形成另一端的高峰。在這張橫軸是年齡、縱軸是死亡率的圖上,曲線呈U字形。一九一八年的流感則不同:嬰兒和老人都有不少死亡數,但是最高峰在中央,曲線呈W形。這樣的圖形訴說一場悲劇。即使在法國前線的哈維.庫興也體會到那種不幸,說那些犧牲者是「英年早逝」。單是美國軍方,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越戰總陣亡數。每六十七個士兵中有一人因流感和它的併發症死亡,而且幾乎所有死亡都集中在九月中旬起算的十個星期之中。當然病毒殺害的不會只是軍人,美國平民的死亡數是軍人的十五倍。年輕的死亡人口中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懷孕的婦女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早在一五五七年就有人注意到感冒與流產和孕婦死亡之間的關連。十三件針對一九一八年感冒流行期間對住院孕婦的研究結果顯示,她們的死亡率從一般的百分之二十三驟升到百分之七十一。至於活下來的孕婦,則有百分之二十六失去了她們的胎兒。由於這些婦女很可能不是生第一胎,可以推斷有不少孩童在感冒流行中失去母親。科學界中「有趣」這個字眼涵義頗多,它暗示某種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和可能的潛在意義。當韋爾契要波士頓市立醫院的傑出病理學家柏特.吳爾巴研究迪文斯軍營的時候,柏特.吳爾巴曾說那是他「最有趣的病理研究題目」。這次疫情的流行病史是個「有趣」的課題,沒見過的症狀也是個「有趣」的課題,驗屍是個「有趣」的課題,特別是有些症狀不驗屍還看不出來。這次病毒造成的症狀和流行病史都是一團謎,還得等許多年後答案才會出現。這只不過是流行性感冒而已,但它的觸鬚不放過體內任何一個器官。一位名病理學家就注意到病人大腦「明顯充血」,可能是某種嚴重發炎造成:「腦回幾乎成為平面,大腦本身變得異常乾燥」。病毒也侵襲在周圍保護心臟、充滿液體的心包膜組織和心臟本身等器官。驗屍顯示病故的人「心臟鬆弛無力,與一般肺炎致死病人結實的左心室成為強烈對比。」對於腎臟的傷害程度不同,但「腎臟病變幾乎在每個案例都發現」,肝臟的病變則是偶爾出現。腎上腺發現「局部壞死,明顯出血,偶有化膿現象……即使沒有出血,也常嚴重充血。」肺部周遭肌肉會因為受到體內毒素,或是激烈咳嗽的結果而撕裂。解剖中發現許多肌肉壞疽或臘質化的現象。甚至睪丸也有「……驚人的病變……幾乎每個病例都發生……很難理解這些肌肉和睪丸的中毒現象怎麼產生的……」最後談到肺部。醫生們不是沒見過這樣子的肺,但現在的情形從來沒有在肺炎病人身上出現過。一位軍醫說,唯一相似的是曾有一種致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殺傷力非常強的腹股溝炎會對肺部破壞到這種程度,再有就是戰場上毒氣造成的傷害方可比擬。一位軍醫如此總結:「唯一可與之比擬的,就是藉空氣傳播的瘟疫,以及立即致命的毒氣。」流感過後七十年,一位終生研究感冒,備受尊崇的現代科學家愛德溫.吉爾本(Edwin Kilbourne)也同意這種說法:「其他病毒對呼吸系統的感染很少造成這種情況,令人聯想到吸入毒氣造成的損傷。」但這不是毒氣,也不是肺瘟,這只不過是流行性感冒而已。
-
2020-11-26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中毒導致上吐下瀉!專家教你把握烹調3秘訣,才不吃出病
秋天季節交替,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微生物生長,若食材保存或烹調不當,就很可能導致食品中毒。 食材3個保存或烹調不當 當心吃出食物中毒 食藥署替大家「抓漏」,列出3個最容易讓民眾忽略的小地方:1、海鮮這樣煮最安心海鮮、貝類等水產品可能留存有水域中自然存在的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等,若未煮熟就食用,就有可能造成食品中毒,引起發燒、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 另外,腸炎弧菌在攝氏10℃以下不容易生長甚至死亡,所以用冷藏方式可抑制其繁殖,再加上腸炎弧菌和諾羅病毒都不耐熱,建議可先將生鮮魚貝類用自來水洗乾淨,充分加熱煮熟就可以降低中毒的風險;至於烹烤貝類產品時,殼開並不表示裡面已經完全煮熟,務必要再多烹烤一會兒再吃,別因貪圖生鮮口感而忽略中毒風險。2、避免交叉污染這樣做生肉裡可能帶有沙門氏桿菌和病原性大腸桿菌等,必須充分烤熟後才會被消滅,因此在購買肉品時,生食與熟食要分開放,不要互相堆疊,特別是裝過生肉片的盤子不可再煮熟的肉片或食材,用於生食與熟食的刀子、筷子等用具,都要確實分開使用,才能避免交叉污染。 3、料理儘快吃光光準備食材時,應先評估用餐人數,適量烹煮,以避免食材浪費,若仍有剩餘,則務必裝在乾淨的容器內,避免餐點遭受污染,並儘快放進冰箱冷藏;但要注意的是,雖然存放冰箱細菌不易滋長,但無法達到殺菌的效果,所以還是要儘快食用完畢。食藥署提醒,在享用美食之前,先把雙手清洗乾淨再拿取食物,才不會把細菌、病毒都吞下肚,負責掌廚者,最好戴上口罩、手套,避免口沫污染食品,也不要用裝過生食的碗盤盛裝熟食。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
2020-11-25 養生.聰明飲食
柿子、蛋白質一起吃肚子痛? 營養師告訴你為什麼
柿子不能與螃蟹一起食用?這是農民曆常見的食物禁忌,但這是真的嗎?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以前沒有冰箱,海鮮容易腐敗,引發腹瀉,加上柿子屬於高纖食物,腸胃功能欠佳者吃太多,易引發腹脹腹痛問題,建議適量食用。 柿子含豐富維生素A、C 提升抵抗力、預防感冒 柿子被譽為秋季水果之王,因為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具有抗氧化效果,經常食用,可以提升抵抗力、預防感冒,加上口感柔細,適合牙口不佳的小孩與老年人。柿子含有豐富維生素C,每100公克就含有20毫克的維生素C,含量相當高,不輸給芭樂、奇異果。此外,柿子也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β-胡蘿蔔素,有助於抗老化。 柿子含有鞣酸 蛋白質一起食用易消化不良值得注意的是,柿子含有鞣酸,不建議與蛋白質一起食用,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腸道蠕動功能不好,更應避免同時食用蛋白質(肉類、蛋類)及柿子。劉怡里指出,柿子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相當適合有便秘困擾的人,不過,腸胃道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可得謹慎食用,因為每年都有老年人吃太多柿子且吃太快,引發腹痛、腸阻塞。 柿子糖分較高 糖尿病友、有血糖問題者應注意食用量再者,柿子糖分較高,糖尿病友以及有血糖問題的民眾,應該注意食用量,不可吃太多,以免造成血糖突然上升。另外,從中醫觀點來看,柿蒂具有降氣止嗝的功效,除了能夠治療打嗝、反胃,也可改善咳嗽、氣喘,或是慢性支氣管炎等症狀,不過,應在中醫師把脈評估後才能食用。(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柿子配螃蟹不會中毒! 但3種人吃多恐出事 鈣含量跟牛奶差不多! 飯桌上常見的這道「高鈣蔬菜」排毒又抗癌
-
2020-11-24 新聞.杏林.診間
追憶/病人再多仍能叫出名字「武林一代宗師」曾文賓
編按:台灣烏腳病之父、曾獲第15屆「醫療奉獻獎」的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曾文賓,11月22日傍晚於家中安詳逝世,享耆壽98歲。他是國內從事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的第一人,也是率先投入烏腳病研究,堅持到最後的學者;他在40餘年間,親自收治了1800多案例,所發表的井水含砷量與烏腳病、皮膚癌等砷病變關係,成為今日美國環保署、世界衛生組織(WHO)、乃至全球多數國家採行飲水含砷量0.05PPM標準的依據。出生鹿港鎮小康家庭的曾文賓,父母連小學都沒念,對他指望特別深。他投考台中一中時學科及格了,體檢卻被驗退,原因是頭部長白癬。那時還沒有治療黴菌的藥物,父親聽說台中有醫學博士很行,每個禮拜都帶曾文賓上台中找博士看病;看了兩個月沒效,再換一個、又換一個,半年後,仍未見效。後來聽朋友提到,有人用汽車黑油塗有效,曾文賓心想:死馬當活馬醫,試試看!於是,果然,洗了4個月黑油,博士沒治好的癬,居然痊癒了。有了這個經驗,第二年重考台中一中以第二名錄取,他便依父親的意思以念醫科為目標。醫科畢業後,曾文賓並未在台大佔到缺,只能當兼任醫師看診;為了養家,他到土地銀行當駐行醫師,且到處看診,一星期必須工作10個半天,那種奔波、勞苦,不是現代年輕醫師所能體會。慧眼獨具 堅持臨床流病調查的重要由於曾文賓當初博士論文做的是抗腫瘤對血管內壁細胞的影響,大家以為他要進血液科,後來研究烏腳病,接受陳萬裕教授指導,大家又以為他要進腎臟科;實際上,曾文賓說他從住院醫師第一年開始,就對高血壓治療藥物效果評估感興趣,總醫師一做完,就在台大門診開高血壓特別門診;所以轉到心臟科。在民國41年左右,流行病學根本未受到重視,曾文賓即一再主張地域的特殊性分析,應有助於對疾病的了解與掌握,因而投入流病調查,以獲取第一手資料。民國46年,中南部沿海地區傳出一種怪病流行,許多居民下肢不明變黑、潰爛,甚至節節脫落;已截肢的病患常發生「幻肢痛」,夜半裡啼哭、哀嚎,令人不忍;當時新聞界稱之為「烏腳病」,名稱便就此相襲而來。次年,台大公共衛生系及內外科組團到台南北門鄉、嘉義布袋鎮、雲林學甲等地勘查,曾文賓也以心臟科醫師身分加入臨床調查。曾文賓說,當時他四處看診、兼差,已分身乏術,卻還得抽時間南下,從事烏腳病研究,實在苦不堪言。但他一著手,便不放棄,直到做了兩年後才升上主治醫師。相關研究成為國際防治重要參考曾文賓說,這一段付出再苦,他從未抱怨、追悔;他持續追蹤自己收治的1千8百多烏腳病例,找出飲水含砷過量是當地除了烏腳病外,好發皮膚癌、慢性砷中毒的主因。由於這個結論,促成省政府提撥8億,在民國55年完成流行地區自來水管線連接工程,估計有萬人受惠;如今38歲以下人口已不見新病例。而曾文賓所做的砷含量研究,不但已成為全球各國採行的飲水含砷量標準,自1990年代後期,從孟加拉、印度、菲律賓、泰國到內蒙、新疆到貴州十餘國家地區,陸續發現慢性砷中毒流行,其防治策略都來自曾文賓發表的第一手資料。曾文賓強調,他大半生的奮鬥,不論是烏腳病研究或以心臟科醫師開創國內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先河,這些都不是他算計得失後所做的選擇;他憑藉的,只是證嚴法師常講的:「做,就對了!」這句話;從年輕到退休、從退休到現在,傻傻地堅持做下去,直至今日,始終無悔。也由此深刻體認到:很多事可以一試再試,人生卻不可以重來;要在社會上立足,做有用的人、或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一定要懂得把握機會,否則,便浪費了人生。高血壓防治、醫療諮詢服務 貢獻卓著曾教授的貢獻並不止於烏腳病和高血壓學術成就,在高血壓防治方面建樹更多。他很早就體會衛生教育的重要,不但在民國73年成立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出任首屆理事長,提倡社團或醫院廣設免費量高血壓站;利用周末周日帶志工在台北火車站宣導高血壓防治;旅客看到量血壓站的志工,便自動跑來量血壓。為了讓全民都知道高血壓這個「無聲殺手」的威脅,並提高警覺,他還說動前孫運璿院長中風後,出任防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長,由學會付資拍30秒宣導片,在三台黃金時段連續播出兩年;呼籲大家天天量血壓、時時知血壓;40歲以上的人對此都印象深刻。此外,民國67年從台北市生命線醫療服務專線分離出來而成立的醫療諮詢服務協會,也是由曾教授主持;初始靠志工用兩支電話提供醫療諮詢服務,並出版醫療或衛生、健康書籍,電話志工免費為來電民眾提供醫療常識、解答疑惑及就醫問題。曾文賓共擔任該協會理長6年。負責台大整建 退休成為慈濟人曾教授寡言、實幹的精神讓高層看在眼裡,因而他曾獲閻振興和葉曙同時舉薦,出任台大醫院院長;後來他只當上副院長,但負責當時台大最重要的整建工程。也因這個機會,他自台大退休後,即獲慈濟證嚴法師賞識,延攬出任花蓮慈濟院長。期間,他完成了慈濟護專及開設玉里分院、關山分院、大林分院、新店分院、還有潭子分院的籌畫工程。87年升格為醫學中心後,交棒給年輕人,從此出任名譽院長至今。自台大退休後,曾文賓從此便一襲慈濟人的藍西裝打扮;82歲的他不管任何時候,永遠神采奕奕、笑臉相迎;他的仔細和一絲不苟,成為許多病號最信賴的醫師。看病用心 病人再多仍能叫出名字曾文賓說,他看病沒撇步,只有用心、仔細;另外,他對名字、數字很敏感;只要是他的病人,他通常有印象,而且叫得出名字。他說了一個小故事:在慈濟看診時,一次,他與陪媽媽來就診的兒子聊起天來。這位兒子介紹家在艋舺開木材行,媽媽50幾年前曾住進台大第五病房,那時醫師對他媽非常好,讓他感恩至今。曾文賓一聽便問:「你媽媽名字是XXX?當時因XX病住院,對吧?」這位兒子聽得目瞪口呆,沒想到,感念了半世紀的醫師竟在眼前;曾教授大半輩子看過多少病人?何以50多年前的病人,老教授卻連名字、病名史都記得?」曾文賓說,看病也是一種人際關係的藝術;記住病患名字,表示醫者對他的重視與疼惜;這位病人當時住院20天,家住那裡、做什麼,受過流行病學訓練的他,往往不止看病,還注意病人生活史、家族史、地緣關係,所以連同這些資料都「輸入」他腦裡「硬碟」了。除了記名字,曾教授另一絕活是背數字。他提及年輕時到國外開醫學會,國外學者問起台灣心臟病、中風流行率等數據,他當場答不出來,覺得十分尷尬;自此後,他非常重視在每一領域的一些關鍵數據,要求學生博聞強記。重要的數據要背 專業才獲肯定曾文賓說:「最重要的氀字不是電話號碼,而是這些你費盡心血所研究的相關數據;遇到人家問起的場合,你答得出來,你的專業就得到肯定。」命運,將在什麼時候轉彎?曾文賓說,我們無從知曉;但,他深信:人生不論順逆,都有其價值;做研究當然也有熱門、冷門之分,但熱門的研究往往在你完成時,人家已經發表了;冷門的題目少有人要做;但是,只要認為重要、有價值,就先做再說,憑著信心、毅力去完成。他的謙沖自持 學生視為典範台大內科教授曾淵如說,自己進「白色巨塔」以來,便不斷尋覓如同「武林一代宗師」的醫界典範,最後決追隨曾文賓「學藝」;就是因為他像低垂的飽滿穗子,謙虛自持;他從不對部屬、學生耳提面命,卻凡事以身作則。有人說,他像一本書,而且是一本內容紮實、篇章豐富的巨著,不靠彩色扉頁招徠,字字用心血寫就,句句引人深思。【2005-04-22/民生報/A14版/醫藥新聞】
-
2020-11-23 科別.皮膚
同款洗髮精用太久,毛囊萎縮易禿頭?醫籲挑對成份不必每天洗
換季落髮加劇?當心脂漏性皮膚炎找上門 許多民眾換季時皮膚容易產生問題,尤其入秋後頭皮狀況增加,原本已控制穩定的病灶也開始復發。澤林毛髮診所皮膚科謝宗廷醫師表示,研究顯示每年三月是一年中毛髮量最多的月份,九月及十月則最少。不少民眾發覺秋天掉髮量開始變多,為季節變化所造成。醫師提醒,季節性落髮通常是暫時性,由於毛囊沒有萎縮,只是進入休眠狀態,因此不用太過擔心。 正值季節交替,溫度、濕度逐漸改變,年底又是工作的忙碌期,在龐大的工作壓力、生活作息不規律、熬夜等,都是影響頭皮油脂分泌的因素,當油脂分泌過多時,皮膚上的「皮屑芽孢菌」就會開始大量孳生,導致皮膚發炎、發癢,伴隨搔抓,使得落髮問題加劇,除了生理性落髮增加,也容易出現脂漏性皮膚炎,開始產生頭皮屑、頭皮癢等症狀。 同洗髮精用久會禿?醫教正確挑選洗髮精 食藥署說明市面許多宣稱抗屑、止癢效果的洗髮精,其實有些屬於藥品,有些則屬於化粧品。謝宗廷指出,可治療脂漏性皮膚炎兩大成份,第一是抗黴菌成分,可去除皮屑芽孢菌,包含酮康唑(ketoconazole)、環吡酮胺(ciclopirox olamine)。第二類則為消炎成分,可抑制頭皮發炎、減少紅腫發癢,包含焦油(tar)及含類固醇洗髮精。 謝宗廷表示,正確使用含藥品成份洗髮精方式,先把適量洗髮精擠在手掌,搓揉起泡後壓在頭皮上,再輕輕按摩,停留在頭皮五分鐘,讓有效成分在頭皮充分作用後再沖洗。建議2至3天使用一次,隔天使用一般洗髮精即可。 近期坊間流傳,同一種洗髮精用太久髮質變差,甚至會掉髮禿頭,其實並不正確。謝宗廷說明,洗髮精成分不會傷害毛囊,更不可能造成毛囊萎縮甚至禿頭。人體每天正常落髮量是80至100根,在洗頭、吹髮時掉最多,因此洗髮精不須多種輪替使用;但若使用到含藥品成分的洗髮精,建議購買一款一般溫和洗髮精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後,效果愈來愈差。 食藥署也提醒,出現頭髮或是頭皮症狀時,應先諮詢皮膚科協助,確定原因及正確治療方式,切勿輕信廣告推薦讓頭皮健康狀況惡化。 《延伸閱讀》 .防範筷子4大健康地雷 專家:留意發霉避免吃下致癌物 .防範塵蟎引過敏、氣喘 毒物專家6招:枕頭要用熱水洗 .避免隔夜菜長細菌引中毒 營養師:食物溫熱時就該冷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1-12 科別.皮膚
每天化妝怕爛臉?4招養出柔嫩雞蛋肌 選化妝品很重要
為何有些人每天都畫上完整妝容,即使卸妝,還能保持著光滑細緻的肌膚?很多人都以為,化妝可能會導致肌膚出現暗沉、痘痘、膚色不均勻等問題,究竟如何維持上妝,還能有著完美膚質呢?皮膚科醫師有4項建議。一、確實卸妝想要肌膚好,出門在外必須要有基本防護,防曬乳是肌膚的基本保護必備,但防曬產品有修飾膚色功能類型的、彩妝、眼影、口紅,即便只是這樣的淡妝,每天也是一定要卸妝的。二、慎選化妝品選擇化妝品前,要以適合自己的膚質,再去了解成分,但為了省錢而亂買亂塗可能會導致臉部越來越多瑕疵。購買化妝品前,先要注意盡量挑選不刺激皮膚的的成分,如有色素、香料、敏感性原料等要避開。評估過自己的膚質後,挑選質地也非常的重要,油性肌膚要挑選保水度較高的產品;乾性肌膚挑選含油成分較高使用,對應膚質才不會導致浪費錢又傷害了肌膚。含重金屬成分的化妝品也要小心,因為不但會被皮膚吸收,還會留在身體內,長年累月下來可能引起中毒反應。光敏性的產品在白天使用時,要記得做足物理性防曬要做足。三、化妝前一定要先打底許多女生為求快、求方便,化妝前都沒有習慣打底,不但讓肌膚變得更差,妝容看起來也特別蒼白。妝前打底的原因,是因為隔離霜內含有一些非油性和高脂溶性的成分,有助於彩妝的延展跟附著能力,想要一整天不脫妝、肌膚毛孔不卡髒,就不要省去這步驟。四、清潔化妝用具洗好洗滿化妝刷具若沒有定期清潔,每次使用在肌膚上,成千上萬的細菌都在跟著舞動。美妝蛋也必須定期更換,雖然外表看不出髒污或有定期清潔,但內芯沒有乾透,導致發霉,臉上會越來越多痘痘。
-
2020-11-11 養生.聰明飲食
香菇水煮湯添香氣又不浪費? 小心湯頭變農藥喝下肚
即將入冬,許多人習慣以香菇等蕈菇類作為燉補食材,不過,消基會日前抽查25件市售蕈菇商品,發現超過4成4成農藥或重金屬超標。提醒民眾在處理菇類時,一定要遵守「沖、洗、泡」等3大原則,香菇水一定得倒掉,千萬不要拿來當湯底。消基會於今年8月間於台北市及新北市等量販店、雜糧行、傳統市場、蔘藥行、食品行及網路等地購買25件售蕈菇,13件為乾香菇,12件為巴西蘑菇。在25件售蕈菇市售商品中,12件為包裝食品(9件標示產地為台灣、產地標示中國、巴西及韓國各1)、13件為散裝樣品。研究人員於9月完成檢驗報告,結果發現,4成農藥或重金屬超標,7件標示不合格、2件農藥殘留不合規定、9件重金屬含量超標,受委託檢測的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立即展開查察、下架。由於大部分違規商品的上游商家在其他縣市,須跨縣查察,耗時費力,消基會檢驗委員會召集人凌永健呼籲,行政院應設「食安緊急處理平台」,處理跨縣市、部門的問題食品,才能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在12件巴西蘑菇中,高達9件巴西蘑菇含有超標的鉛、鎘,不合格率達75%,其中1件鉛、鎘均超標,另有4件巴西蘑菇的鎘含量為限量5倍以上。凌永健指出,鉛會隨著血液侵入人體的各器官與骨骼,長久累積之後,引起慢性中毒,出現貧血、倦怠、反應遲鈍、下痢、噁心、食慾不振等,對發育中兒童影響更大,恐造成智力發展障礙、過動等。更強調,消基會2006年曾執行市售菇蕈重金屬檢測,當時就有7件乾燥巴西蘑菇的鎘超標,其中1件來自生機飲食專賣店,而鎘檢出量竟是標準限量8倍以上。凌永健表示,政府應強化海關抽驗,不要讓重金屬超標食品進入台灣。民眾在選擇蕈菇時,建議多選擇國產菇類,因為國產菇類大都生長於太空包或椴木栽種,但國外則通常直接種植於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較高。★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11-10 養生.聰明飲食
解決便祕的直通快車!3成份讓加州黑棗對便祕有功效
便祕是許多現代人共通的毛病,雖然沒有嚴重到算疾病,但是也非常惱人,不但讓人代謝沉重、消化不良,也會讓人心情很差。根據一些研究調查,現代人大約有20%的人有輕微到中度的便秘症狀,這與現代社會繁忙的學習與工作所帶來的心理壓力,還有大量外食造成飲食不均,絕對脫不了關係。便祕帶來毒素說自古就困擾希臘羅馬人但是便祕這毛病絕對不是現代人所獨有,從歷史來看,遠從醫學萌芽的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時代,就記載了古希臘醫學家對便祕的重視。當時希臘人把便祕稱為「百病之母」,又說「死亡始自於大腸」另一方面更說「生命源自於清淨的大腸」。當時的理論是,糞便是人體比較重、比較黏、密度比較大的廢物所形成的,人體腸道健康時,可以快速的將糞便排除,但是一旦腸道活力不足,這些廢物就會堆積在體內產生毒素,毒素就慢慢進入人體然後產生毒害。家樂氏醫師為了治療便秘發明優格灌腸這樣的理論日後被羅馬帝國承接,又一直源流到後世的歐洲。一直到十九世紀時,這說法進一步發展成為自體中毒(Autointoxication)或大腸中毒(Intestine Toxemia)的醫學理論,當代一些搞不清的怪病(包含一些精神疾病、口臭、消化不良、食慾不佳、胃食道逆流等等)都被歸因於此。像最有名於此道的家樂氏醫師認為,大腸裡的毒素就是萬病之首,所以每天都要積極清理。家樂氏醫師日後成立了一所大腸療養院,也發明了一系列的器具如灌腸器來清潔大腸,他的療程第一步是由灌入幾十公升的水來清腸開始,如果這還不夠乾淨,接下來還會灌優格(一半用吃的,一半用灌的)。如果這仍不足以治療,還可以坐上他特製的搖擺椅,他相信這搖擺椅提供的劇烈搖擺,可以強制大腸蠕動,甚至還可以配合進行通電的水療。最後這些比較溫和的手段還無法治癒的的話,他還會進行以現代眼光來看更極端的大腸切除術。因為當時的許多醫生相信,大腸也不過是個儲存大便的袋子,除此之外沒什麼用,只會讓毒素在裡面不斷產生,存得越久,毒素會產生越多,那還不如切掉算了。所以家樂氏醫師每天大概會為20多個人切除大腸,終其一生,他總共為了兩萬多人切掉了大腸。羅馬名君龐培引進歐洲(加州)黑棗所以自希臘羅馬時代,從醫師到商人,莫不四處尋找可以解決便祕的天然祕方,在各界尋尋覓覓之下,羅馬時代著名的明君龐培,在率軍佔領敘利亞之後,迎回了一個貴重的戰利品-歐洲黑棗,移植回羅馬本土,從此歐洲黑棗快速解決便祕的美名傳播整個羅馬世界,讓羅馬人把歐洲黑棗當成靈藥一樣,也讓這歐洲黑棗在高盧地(現在的法國)繁衍,而後在17世紀時,又由法國引進美國加州栽培,也讓這個神奇水果以加州黑棗之名廣為人知。其實加州黑棗的別名很多,又可以叫做蜜李、歐洲李、加州李、加州梅、加州棗、加州黑棗等等,學名都是Prunus domestica, 與我們常見的李子(中國李, Prunus salicina)是近親,但是跟紅棗(Ziziphus jujuba)是很不一樣的東西。如上面所說,它源自西亞的敘利亞,繁衍於歐洲,但是在加州行銷出名,所以現在我們叫加州黑棗反而比較頻繁。加州黑棗的鮮果顏色以紫紅色為主,除鮮果銷售外,最常見到的形式是乾燥後成為黑棗乾,或是萃取後為黑棗汁販售。人體研究證明加州黑棗對便祕的功效加州黑棗為什麼對便祕這麼的神奇? 幾十年來這特殊的功效引起各地科學家的注意,因此進行了各項研究。近年來有人體臨床實驗證明,便祕的人如果每天食用加州黑棗,可以明顯提高腸道運動的次數(每周6次),還可以明確提高糞便量(提高30%),還可以增加益菌(雙叉桿菌)的數量。因此對排便與腸道健康確實很有幫助。加州黑棗的神奇排便功效,來自於三大特殊成分:高單位的膳食纖維加州黑棗的纖維含量非常高,可以高達每100公克含7-10公克的纖維量,也就是大約1顆乾燥的加州黑棗就含有1克的纖維,對於平均一天都會短少10克纖維的現代人來說,無疑是纖維的寶庫,一天吃幾顆加州黑棗,就可以輕鬆補上膳食纖維。而且加州黑棗的纖維珍貴之處,在於它有一半是可溶性纖維、一半是不可溶性纖維。可溶性纖維可以吸收水分、增加水合能力,所以糞便會比較濕潤,就比較滑順啦。而不可溶性纖維可以增加糞便的質量,因此也有利於排除。高含量的山梨糖醇山梨糖醇(Sorbitol)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低熱量甜味劑,一般人乍看以為是一種食品添加物,其實在一些水果裡都含有它,像蜜蘋果結的蜜,其實不是蔗糖,而就是山梨糖醇。加州黑棗含有山梨糖醇的量特別高,可以高達每100公克含14公克的山梨糖醇。山梨糖醇可以調節腸道的滲透壓,所以可以產生刺激腸道蠕動的效果。特殊的咖啡綠原酸加州黑棗含有多種多酚,其中最特別的是咖啡綠原酸,咖啡綠原酸就是之前很流行的綠咖啡裡的主要成分,也具有軟便效果,所以有許多人說喝咖啡容易上廁所,其背後的道理是相同的。此外,咖啡綠原酸也具有抑制糖類代謝吸收的效果,這倒是加州黑棗額外的貢獻。黑棗益生菌相得益彰加州黑棗得天獨厚,有這三大功效成分具於一體,所以有特別神奇的助便功能,這是其他水果難以比擬的,也因此古今中外講到便祕,第一個想到的解法就是吃加州黑棗。近來還有人將黑棗益生菌結合在一起,對腸道蠕動與健康的幫助,從理論上來看可以更上一層樓,因為加州黑棗豐富的膳食纖維與山梨糖醇對益生菌來說,是很好的益生元,可以大大幫助益生菌在腸道內的增殖,兩者相得益彰,效果加倍。當然加州黑棗還有更多其他的好處,如含有豐富花青素,對於抗氧化、美容養顏也很有幫助,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硼,是其他水果少見的微量元素,所以對維護骨質也是很有幫助的,加上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等等成分,所以加州黑棗絕對是一種既能幫助消化代謝,又能補充多項營養的健康天然食物。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11-09 養生.聰明飲食
她在好市多買螃蟹打開裡頭冒詭異綠汁 家人一吃「屁股離不開馬桶」
螃蟹裡布滿濃厚的鮮美蟹膏,是不少老饕的最愛,不過近日有網友到了美式賣場好市多購買螃蟹回家,剝開後卻驚見裡頭充滿綠汁,讓她嚇得趕緊拍下來,將照片po網並詢問網友這是怎麼一回事。po文的網友發文寫道,「在好市多買了一隻活的處女蟳,裡面是綠的可以吃嗎?」引發不少網友在底下留言給她答覆,有人說是螃蟹吃了綠藻後還來不及消化完,也有人指出「生病的蟹有些內臟會產生這種綠色的黏液,經過烹煮後會成為膏狀,不會固體化,且有腥臭味」,建議別吃了。結果po文的網友後來更新貼文並再度寫說,「跟大家報告一下,我後來沒吃,但勇者家人吃了以後隔天屁股離不開馬桶。」然而,也有部分網友指出這其實可以吃,表示該螃蟹是因為吃藻類的關係才會出現綠色的情形,「吃起來苦甘苦甘」、「親戚是賣蝦的,也說吃藻類的確裡面會呈現綠色的」,還有網友表示自己曾在海產店工作過,滿常看見這種狀況。但因為照片中的綠汁可能還是讓很多人看了很害怕,不少人仍留言勸這名網友還是拿去退貨吧,萬一吃了食物中毒反而對身體不好。還有人認為不曉得有沒有受到汙染,「好噁,這我不行」、「綠巨人浩克嗎?」、「牠剛剛嚇到了,剉青屎」、「吃綠藻或被汙染…真的蠻難判斷。」根據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網站上資料指出,有網友曾在漁業問答類別項問中提問「請問紅蟳的蟹膏為何有些會有綠色?」並附上了一張螃蟹裡頭,白色蟹肉旁邊圍了一大圈綠色的膏狀物。水產試驗所則在下方回答說,紅蟳的來源無論養殖或野生捕捉,其蟹膏均有可能會出現綠色的現象,通常是因為紅蟳所攝食的餌料以螺類為主,或棲息環境有藻類的存在,皆會使其生殖腺 (膏) 及腸胃等內臟器官呈現綠色。
-
2020-11-03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中毒最常發生在秋季!烹煮時疏忽這3個小地方,小心上吐下瀉
秋天季節交替,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微生物生長,若食材保存或烹調不當,就很可能導致食品中毒。食材3個保存或烹調不當 當心吃出食物中毒食藥署替大家「抓漏」,列出3個最容易讓民眾忽略的小地方:1、海鮮這樣煮最安心:海鮮、貝類等水產品可能留存有水域中自然存在的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等,若未煮熟就食用,就有可能造成食品中毒,引起發燒、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另外,腸炎弧菌在攝氏10℃以下不容易生長甚至死亡,所以用冷藏方式可抑制其繁殖,再加上腸炎弧菌和諾羅病毒都不耐熱,建議可先將生鮮魚貝類用自來水洗乾淨,充分加熱煮熟就可以降低中毒的風險;至於烹烤貝類產品時,殼開並不表示裡面已經完全煮熟,務必要再多烹烤一會兒再吃,別因貪圖生鮮口感而忽略中毒風險。2、避免交叉污染這樣做:生肉裡可能帶有沙門氏桿菌和病原性大腸桿菌等,必須充分烤熟後才會被消滅,因此在購買肉品時,生食與熟食要分開放,不要互相堆疊,特別是裝過生肉片的盤子不可再煮熟的肉片或食材,用於生食與熟食的刀子、筷子等用具,都要確實分開使用,才能避免交叉污染。3、料理儘快吃光光:準備食材時,應先評估用餐人數,適量烹煮,以避免食材浪費,若仍有剩餘,則務必裝在乾淨的容器內,避免餐點遭受污染,並儘快放進冰箱冷藏;但要注意的是,雖然存放冰箱細菌不易滋長,但無法達到殺菌的效果,所以還是要儘快食用完畢。食藥署提醒,在享用美食之前,先把雙手清洗乾淨再拿取食物,才不會把細菌、病毒都吞下肚,負責掌廚者,最好戴上口罩、手套,避免口沫污染食品,也不要用裝過生食的碗盤盛裝熟食。 延伸閱讀: 腹瀉除了多喝運動飲料,還能吃什麼? 醫師告訴你拉肚子4大飲食調養重點 加熱、切除發霉都殺不死毒素! 換季食物保鮮有3撇步
-
2020-10-30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隔夜菜長細菌引中毒 營養師建議食物這樣處理
飯沒吃完當隔夜菜或帶便當,相信這對多數民眾來說相當不陌生,不過若是沒有注意相關細節,恐怕會吃出健康問題。日前就有媒體報導藝人的母親因為吃隔夜菜食物中毒,差點引發敗血症的消息引發關注。人們為了健康會遠離衛生不良的攤販,同樣的,自己準備的食物也應做好把關。營養師提醒,準備隔夜菜衛生觀念不能馬虎。 準備隔夜菜常見NG行為 細菌量恐暴增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導致食物中毒的因素繁多,一般常見主要為吃下被細菌所感染的食物所引起,也就是所謂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所公告的108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細菌性食物中毒前三名至病細菌包括了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等;前三名相關汙染食品則包含了複合調理食品(包括餐盒)、水產及相關加工品、蔬果類及相關加工品。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一般而言食物在經過烹煮過後,長時間放在常溫下未做好妥善冷藏,就容易孳生大量的細菌,時間月久數量越多,特別是食用過後的飯菜還會有受到口水細菌污染的問題,更不用說放太多天甚至放到過期,細菌量難以想像,這些行為都容易滋生細菌,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相當高。 細菌性食物中毒不可輕忽 輕者腹瀉重者恐致死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吃下被細菌所感染的食物對人體而言不只有拉肚子而已,情況較輕者可能出現腹瀉、腹痛、噁心、想吐、發燒、頭痛、虛弱等情況,但嚴重時卻也有致死的可能。因此也提醒民眾準備隔夜菜時應多加留意,特別是幼兒、年長者、慢性疾病者等體質較虛弱、免疫力較差的族群更是不能大意。 飯菜避免食物中毒 留意細節防止細菌孳生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孳生細菌的主要條件包括了環境、溫度、養份等因素,且時間越長數量越多,數量越多繁殖速度越快,感染的風險也會越來越高。 為避免細菌感染食物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簡鈺樺營養師提醒應多加留意相關細節: 1.不論在料理或用餐時都應注意手部清潔。 2.生食和熟食應清楚的分開存放,砧板也應依生熟食分清楚,以避免出現交叉感染。 3.若要準備隔夜菜,應先分裝保存再開始吃飯,以避免口水汙染。 4.分裝保存的隔夜菜應在摸起來溫熱時就放進冰箱冷藏,萬不可等放涼後再冷藏,7°C到60°C之間是對細菌生長最有利的溫度。 5.隔夜菜需應留意徹底加熱,讓食物的中心溫度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6.不論是當下或隔夜菜,都應盡早食用,不可放置過久。 最後簡鈺樺營養師也提醒,許多民眾會有直接準備一整週便當的習慣,在分裝後應直接放冷凍保存,但要注意解凍時應冷藏解凍,不可室溫解凍,以降低細菌感染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0-28 科別.婦科
只能靠零食擺脫經前症候群不適?營養師教你根本之道
【文、圖/摘自高寶《生理週期循環調理飲食法》,作者崔西‧洛克伍德‧貝克曼】經前症候群症狀的時機和考試前的緊張是差不多的。舉例來說,考試的前一週妳真的很緊張,考試當天妳的緊張程度完全失控,但考完試之後,妳就泰然自若了。妳甚至可能會表現得像是根本就從來沒有過考試這回事一樣。妳感覺最焦慮的日子,通常也都是經前症候群症狀最強烈的那幾天。經前症候群的症狀真的像大雜燴。嚴重程度和表現症狀都會因人而異。只因為妳的閨密沒有妳那些乳房脹痛或腹脹的症狀,不代表她就沒有經前症候群。雖然一般症狀像是腹脹、悲傷以及心情起伏不定都很常見,但這些病症很可能代表的是背後存在有潛在問題。由於身體自我調節和維持體內生態平衡的能力很強,因此當我們出現強烈的情緒和生理症狀時,那就代表內部出差錯了。多補充營養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而且能夠幫助妳永遠告別經前症候群。我們來治療它吧!當經前症候群出現時,我們都會特別受到美食照片誘惑,例如:沾滿濃濃起司的義大利麵、甜鹹口味的蛋捲冰淇淋,以及流心口感的巧克力脆片餅乾。我們發現自己會去親近零食來擺脫這種經前症候群帶來的「噁心」沮喪感。抱歉,我必須實話實說,但這些捷徑都不是解決之道。事實上,它們可能會讓症狀變得更糟。別擔心,補充更好的營養能夠幫助妳阻擋那些不愉快的經前症候群症狀。特定的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經證實和推薦能夠治療經前症候群,因為它們知道如何對症下藥、符合成本效益、容易取得,而且恰巧又很美味。除了在飲食方面更做出加明智的選擇之外,我也會建議客戶用撰寫經前症候群症狀札記的方式,來記錄幾個月中所發生的行為和出乎意料的特徵。這將能夠讓她們從記錄中所記載的心情、情緒或生理症狀來找出應對方式—所以我建議妳也應該這麼做!用智慧手機上的APP 來追蹤妳的症狀是個很輕鬆簡單的方法。拿出妳的偵探精神吧!對某些人而言,如果症狀和潛在的醫學病理變得過於嚴重時,就可能需要藥物和手術。這些女性應該要進一步求醫並獲得來自多部門團隊的照護,例如普通科醫生、婦科醫生、內分泌科醫生、精神健康專家,以及一位註冊營養師。請注意,經期前情緒障礙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除了營養指導之外還需要更多的關注。關於經期前情緒障礙症/經前症候群的一般準則以下這些都是透過更好的營養補充來對抗這些失調狀況的最佳方法。馬上行動吧!1. 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來控制進食慾望,穩定血糖。2. 戰勝想吃零食的慾望,用水果、優格、堅果、乳酪或爆米花等有真正營養的簡單零嘴來武裝自己。3. 多吃含有Omega-3 並讓人感覺良好的食物,像是鮭魚、橄欖油以及核桃來提振心情,藉由讓血糖保持平衡,來避免心情起伏不定。4. 每天至少吃一塊黑巧克力來提振心情和減少焦慮。5. 避免飲用大量果汁、汽水以及酒精,它們可能會讓經前症候群惡化。如果沒有任何纖維能夠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可能讓妳的血糖像雲霄飛車般狂飆。6. 攝取健康、富含抗氧化物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地瓜、胡桃南瓜和歐洲蘿蔔。7. 預防經前症候群便秘,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燕麥、梨、莓果、全穀類)來促進排便順暢並且延長飽足感,特別是當妳變得更容易肚子餓的時候。8. 預防腹瀉症狀,可以多吃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抗發炎反應食物,像是鮭魚和亞麻籽,或是色彩鮮艷的水果和蔬菜,像是莓果、櫛瓜以及地瓜。9. 想要維持腸道健康,多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像是優格或克菲爾,並攝取富含益菌生的食物像是燕麥、香蕉以及大蒜,或者也可以考慮補充含乳桿菌或比菲德氏菌的益生菌。10. 喝水或花草茶來減少水腫和腹脹。11. 每天都食用營養均衡的綜合維他命。請閱讀每個部分以了解成分詳情,但基本上如下:• 維生素D3,膽促鈣醇,400 至800IU• 鎂,檸檬酸鎂,200 至400 毫克• 維生素B6,100 毫克• 維生素B1,1.1 毫克• 維生素E,400IU• 鈣,碳酸鈣,每天1,000 至1,200 毫克(可分成兩次)• DHA / EPA Omega-3,1,500 至2,000 毫克如果妳有嚴重的經前症候群、經期前情緒障礙症、經痛,請向醫生諮詢是否能每天額外攝取50 至100 毫克的維生素B6,但不要超過200 毫克,以防神經受損和肝中毒。警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於任何維生素或礦物質或草本營養補充品並沒有像藥物那樣加以規範,因此在食用任何營養補充品之前,請先向妳的醫生諮詢。它們可能會和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並且可能造成危險的後果。
-
2020-10-28 科別.腦部.神經
腦傷昏迷不醒不放棄希望!暖夫300多天陪伴終喚醒愛妻
59歲黃姓婦人去年因心律不整造成心臟驟停,經CPR救回一命,但因嚴重腦部缺氧損傷昏迷不醒,癱臥在病床上。朱姓丈夫不放棄希望,經歷近一年,最後轉到衛福部台中醫院護理之家接受治療,朱姓丈夫幾乎每天從豐原到市區陪愛妻,並陪愛妻做高壓氧、針灸、復健,如今愛妻已能扶著站立、回應簡單的字句,家屬非常感謝台中醫院醫療團隊的幫忙。台中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黃敏旭說,改善腦損傷病人的運動和感覺功能需要較長的時間,透過腦傷跨團隊整合治療,包括復健治療、中醫調養針灸及高壓氧輔助治療,助患者重獲健康。黃姓女病患經過百次高壓氧後,現在恢復狀況良好,也持續復健。黃婦的丈夫說,妻子因心律不整加上過度勞累昏厥,雖保住性命,卻昏迷癱瘓臥床,期間也轉了二家醫院,最後轉到台中醫院,從昏迷臥床、插管治療、、氣切、帶3管(導尿管、氣切管、鼻胃管),到接受高壓氧治療,現在可以扶著東西靠著自己的力量站立,很感謝醫療團隊的幫忙。黃敏旭說明,高壓氧治療可幫助腦部血流的重建、血管新生和腦神經細胞修復,並經由抑制氧化壓力和發炎反應,可阻止腦損傷時缺氧和水腫惡性循環所造成進一步的傷害,藉由高壓氧治療可以增加循環血液中十五倍的氧氣分壓及血漿氧氣輸送量,提供腦組織充足的氧氣,「喚醒」那些因缺氧而呈靜止停頓狀態的腦細胞,恢復其原有的功能。黃敏旭指出,高壓氧治療運用在中風引起的腦水腫、腦傷後的復健輔助、一氧化碳中毒、二至三度的大面積燒燙傷、困難癒合或潰瘍傷口的照護等。應用腦神經系統的疾病包括腦中風(栓塞型及出血型)、腦外傷、急性心肺衰竭導致之腦缺氧、低血糖導致之腦缺氧、溺水、一氧化碳中毒,也同樣有相當好的成效。
-
2020-10-25 養生.聰明飲食
這4種被扔掉的果蔬皮 不僅可食用還富含營養!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每個人都學過,然而在糧食的生產過程中辛苦的可不僅僅是農民伯伯,還有我們的地球媽媽。農業生產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包括土壤、水、空氣等一系列的自然資源。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9年報告顯示,全球的食物浪費相當於排放了7%的溫室氣體,還浪費了6%的水資源和30%的耕地資源,因此浪費食物就等於浪費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所以說,節約糧食也是一種環保。提起食物浪費,人們往往只關註消費環節的浪費。其實,農產品從採收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在被浪費了,食物的損失和浪費貫穿了整個食物供應鏈。所以珍惜糧食,立刻行動吧!這4種果蔬皮能吃!我們每天都在攝取食物,然而我們真的了解它們嗎?生活裡,很多食物的可食部分被扔掉,也是一種“隱形”浪費。比如人們經常有這些疑問:水果、蔬菜的外皮能吃嗎?如果沒有足夠的營養健康知識,以下這些原本可以食用的果蔬皮就可能被白白“錯過”了。1.柚子皮中醫認為柚子皮性溫,味道苦甘,有止咳、化痰功效,在民間有“柚子皮鮎魚盅,不咳管一冬”的說法。為了避免味道的苦澀,可以削去表面青黃的那一層薄薄的皮,取裡面的食用。可以做成柚子皮燉雞、蜂蜜柚子茶等,秋冬季食用最好。2.梨皮中醫認為梨皮具有清心潤肺、降火生津之功效。梨皮可以洗乾淨直接食用,或者帶皮煮梨湯。做冰糖蒸梨的時候記得不要去皮哦。3.蘋果皮很多人習慣吃蘋果時先削皮,然而蘋果皮中含有多酚、黃酮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吃蘋果皮對健康有益。國外研究表明,蘋果皮較果肉具有更強的抗氧化性,普通大小蘋果的果皮抗氧化能力相當於800毫克維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因此,在吃蘋果時,可以洗淨帶皮吃。4.冬瓜皮冬瓜皮看起來比較厚而粗糙,我們在食用冬瓜時都會削掉冬瓜皮。其實,冬瓜皮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有很好的解暑、健脾、利尿的作用。食用冬瓜時,可以將冬瓜洗淨後帶皮做湯。有4種果蔬皮,最好不要吃1.馬鈴薯皮(土豆皮)馬鈴薯裡含有龍葵素,這種有毒物質主要集中在馬鈴薯皮和芽裡,人食用後可引發嘔吐、頭暈、腹痛等中毒症狀。成熟的馬鈴薯中龍葵素的含量較低,可以安全食用。但未成熟的或因貯存時接觸陽光引起表皮變綠和發芽的馬鈴薯中含有大量的龍葵素,食用後可能引起急性中毒。有些人喜歡用帶皮馬鈴薯燒牛肉吃,或者是炒馬鈴薯絲時也帶皮,此時一定要挑選未發芽變綠的馬鈴薯,否則會有食物中毒的風險。2.柿子皮成熟的柿子皮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吃起來會感到“澀澀的”。鞣酸在胃內經胃酸的作用,就會沉澱凝結成塊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結石”。因此,不要吃未剝皮的柿子,也不要空腹吃柿子。3.紅薯皮紅薯皮含大量生物鹼,食用過多會導致胃腸不適。呈褐色或有黑色斑點的紅薯皮更不能食用,因這种红薯受了黑斑病的感染,食用後會引起中毒。4.荸薺皮荸薺常生於肥沃的水澤,它的皮上聚集了多種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還可能含有寄生蟲。如生吃荸薺皮,易引發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此外,需注意的是,荸薺中含澱粉較多,糖尿病患者也應慎食。(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0-23 新聞.食安拉警報
專家:能量飲料添加物多 小心咖啡因中毒
能量飲料近年越來越夯,不斷推陳出新,但一般民眾對能量提神飲料中的內容添加物其實都相當陌生。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能量飲料大部分添加物對人體無害,真正會影響人體健康的是其中的咖啡因。營養師則提醒,能量飲料含有大量糖分,飲用過多很容易出現肥胖問題,千萬不可當水照三餐喝。能量飲料中添加物包括鹼醯胺、肌醇、酒石酸、L苯丙胺酸、精胺酸、異白胺酸、本多酸鈣等。新北土城醫院營養師邱怡文指出,鹼醯胺就是維他命B3,使用過量會影響肝功能,但提神飲料只加一點,不大可能超過限定值。肌醇是營養添加劑並無上限,酒石酸則是一種調味劑,能在飲料中添加酸味,同樣沒有使用上限。其他包括L苯丙胺酸、精胺酸、異白胺酸、本多酸鈣都是合法食品添加物,但每人身體狀況不同,建議適量攝取就好。顏宗海強調,依歐盟食安委員會2015年評估報告中顯示,民眾每日不應攝食超過自身體重乘以3毫克的咖啡因,譬如50公斤的民眾,就不該攝取超過150毫克。顏宗海說,咖啡因攝取過量的話可能出現咖啡因中毒症狀,輕微的話會焦慮、易怒、煩躁,嚴重可能引發胸悶、心悸、血壓上升等情形;另也建議懷孕婦女、嬰幼兒、肝腎不好民眾少碰。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許多青少年都誤以為能量飲料除提神還有維生素,當作健康飲品飲用。其實近半數能量飲料只要喝1罐,添加糖就會超過建議量。國外報告指糖分攝取過多,會提高得憂鬱症、高血壓、脂肪肝等風險。
-
2020-10-22 養生.聰明飲食
吃隔夜菜中毒險敗血症!剩菜最好別吃,保存遵行4原則
.隔夜菜保存不當易孳生細菌,吃下肚易引發腸胃炎、腹膜炎、菌血症.不建議吃海鮮、半生不熟的蛋、葉菜類等隔夜菜.剩菜以保鮮盒密封,冷藏4℃至7℃保存;剩菜復熱中心溫度須65℃至75℃藝人錦雯的媽媽日前因為吃了「隔夜菜」食物中毒就醫,差點引發敗血症。許多老人家都很節儉,對於吃不完的剩菜剩飯往往不肯倒掉,就成了「隔夜菜」或「隔夜飯」,一旦保存不當,容易孳生細菌、毒素,甚至產生致癌物,且不斷加熱再吃或復熱溫度不足,對抵抗力弱的長輩、腸胃功能不佳者的健康危害甚大。冷藏、復熱 溫度夠不夠幾乎每個家庭中都有冰箱,不只老人家,多數人都以為把吃不完的剩菜剩飯放進冰箱保存就可以安全地取出、復熱後再食用。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如此處理隔夜菜的作法,食安的疑慮很高,若是隔夜菜保存不當,例如冷藏保存溫度不夠、復熱溫度不夠等,恐遭細菌汙染,吃下肚後,易引發腸胃炎、食物中毒、腹膜炎、菌血症、敗血症等問題。「不建議吃海鮮、半生不熟的蛋、葉菜類等隔夜菜。」黃淑惠解釋,吃剩的魚蝦等海鮮不耐存放,裂變快,易產生細菌、毒素;太陽蛋、溏心蛋等半生不熟的蛋,若蛋切開了當餐一定要吃掉,以免孳生細菌;吃剩的隔夜葉菜,再加熱會釋出亞硝酸鹽,若又吃下蛤蜊、透抽等含胺類食物,容易產生亞硝胺致癌物,易食物中毒,也易致癌。紅燒肉、滷肉、魚肉、蔬菜、米飯等是家中餐桌上常見的「剩菜剩飯」,但常有亞硝酸鹽過量、鈉含量過高、細菌孳生等問題。黃淑惠強調,其實吃不完的剩菜剩飯有一定的保存方法,以及復熱的原則也必須注意,才能減少營養素的流失,更能避免病菌、致癌物的產生。飯菜上桌兩小時內該吃完一般煮好的飯菜上桌後兩小時內就該吃完,黃淑惠指出,如果吃不完變成剩菜剩飯,可以放入保鮮盒密封好,再放到冰箱保存、冷藏溫度至少在4℃至7℃間,避免細菌、致癌物質產生。黃淑惠說,不少人會將隔夜菜自冰箱取出加熱「有熱就好」,但復熱溫度不夠並無法將孳生的細菌殺死。建議隔夜剩菜復熱時,復熱食物的中心溫度須達到65℃至75℃。不斷烹調 營養成分流失事實上,如果剩菜剩飯保存不當、又不斷加溫烹調,食物營養成分會流失。黃淑惠強調,葉菜應該每一餐都新煮,吃不完就倒掉,尤其吃剩的葉菜再經加熱後,水溶性維生素,如B群及C會流失;魚肉類反覆加熱後,肉會變硬、鈉含量高,就不易消化,營養價值大打折扣,也可能致癌又傷身。
-
2020-10-22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轉涼剩菜保存仍得注意 以免腐敗變質食物中毒
最近天氣轉涼,南投縣陳太太認為食物不用擔心變質,剩菜直接留到晚餐吃,未料嚴重腹瀉就醫。營養師提醒,台灣氣候濕熱,食物在常溫下容易腐敗變質,提醒剩菜還是要放入冰箱,食用且也得充分加熱,避免食物中毒。陳太太說,婆婆飯後都將飯菜留置在飯桌上,覺得天氣漸轉涼,食物不會腐敗,就不冰存,直接留到下一餐食用。結果晚餐吃到中午的炒高麗菜,已經有酸味,接著開始腹瀉不適。南投醫院營養室主任蔡秀雯說,常見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原因種類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品等因素,均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因為食品中毒而死亡。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1周到10天。一般而言微生物生長最適合的溫度在30至65度,所以剩菜應盡快密封後放入冰箱內,避免放置在室溫下時間太久,細菌會快速增加。若一次烹煮量較多者,應在煮好之後,分成小包裝,放入冷凍,要食用時再解凍,避免反覆復熱,造成營養素流失也容易增加細菌。蔡秀雯提醒,食物食用前應充分加熱,將細菌降到最低。冷盤及需加熱之剩菜應分開盛裝,避免交叉汙染。食物中的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在烹調過後就會快速流失,應該要低溫快速烹調並盡快食用。
-
2020-10-21 養生.聰明飲食
不只有苦絲瓜會葫蘆素中毒 毒物專家:花椰菜等食物不明苦味也要小心
近日一名7旬老翁吃下變苦的絲瓜腹瀉數日,經急救後確定為「葫蘆素中毒」所致,新聞一出令民眾驚訝,沒想到平常大家所認知營養豐富的絲瓜竟會引起這麼大的問題。毒物專家招名威教授表示,其實葫蘆素不僅存在於絲瓜中,許多常見的食材也都會有,雖不用過度恐慌,但也要多加留意。 葫蘆素不只存在於瓜類 這些食材有苦味就別吃 招名威教授表示,葫蘆素一般而言廣泛被認為出現在葫蘆科的植物當中,常見食材如絲瓜、南瓜、小黃瓜、冬瓜、西瓜、哈密瓜等瓜類。不過其實像是日常生活中常吃到的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白蘿蔔、紅蘿蔔等十字花科也都含有葫蘆素的存在。另外食材較少見的像是秋海棠科、離水花科、毛莨科、薔薇科也都會有。而該案例所吃到苦味正是出自於葫蘆素,這種成分在尚未發育成熟的植物當中含量較高,也因為帶有苦味,動物嗅覺感知到便也不會食用,可說是植物在自然界中天然的保護機制。 葫蘆素微量影響食慾 重則上吐下瀉影響健康 葫蘆素對於前述這些植物而言是一種保護機制,換言之,對於人類及動物而言就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招名威教授表示,隨劑量不同,食用者輕則覺得苦澀、口感不佳、吞嚥困難等,較嚴重一點就容易出現如案例的腸胃不適、上吐下瀉等情況。而人體有約7成左右的免疫力存在於腸道中,不斷的嚴重腹瀉也可能間接影響到腸胃及人體健康。 日前也有國外新聞報導,民眾因吃下帶有苦味的南瓜,過數日之後出現嚴重掉髮的情況,雖目前原因還有待研究,前因後果也有待證實,但確實這樣的案例及專家指出種種對人體的負面影響,民眾不容忽視。 避免葫蘆素中毒 留意不明苦味及食材品質 綜合前述所敘述的,招名威教授也提醒,在挑選前述這些食材的時候,應選擇信譽度高、有相關認證的店家會更有保障。在食用時候應當留意不明的苦味,特別是近年來人們注重養生,許多人會自行栽種食材,這樣的情況下就很有可能誤食發育尚未成熟的植物,即便發育良好、外觀看似不錯,但實質上也還是有尚未完全發育的可能。據媒體報導,本次案例的老翁就是自行栽種絲瓜。 除此之外,其他不論食用的食材為何也都要注意,除了苦瓜等其他本身就自帶苦味的食物外,一般情況下出現非正常的苦味是一種的警示,代表該食材已不宜食用,例如本文所討論的葫蘆素,或是發霉、食物變質等也都常見會出現苦味。因此若在正常情況下出現不明的苦味,都應盡量避免食用,以避免影響到身體健康。 不慎誤食非正常苦味食物 喝牛奶稀釋留意身體狀況 若民眾真的不慎吃下了有非正常苦味的食物時,招名威教授建議,當下應立即停止繼續食用該食物,並留意身體的後續情況。而當下若情況允許,也可以多喝些牛奶或白開水作稀釋。若出現較嚴重的不適情況就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以避免間接引起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0-13 科別.消化系統
絲瓜變苦瓜?老農中毒腹瀉多日找到真凶
迎接後防疫時代,流行居家種菜。日前79歲吳姓老農民料理自家種的絲瓜食用,卻發現「絲瓜好苦」,老農捨不得浪費食物,忍著苦吃完,竟連三天腹瀉脫水,經送急診確診為「絲瓜葫蘆素中毒」,透過止瀉藥物和點滴治療後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曾晟恩懷疑,元凶可能是「苦味絲瓜」,才會刺激腸胃道造成腹瀉問題,讓老翁「廁所跑不停」。曾晟恩提醒民眾,絲瓜有苦味就要小心葫蘆素,並提高警覺。吳姓老農說,他平時飲食十分單純,鮮少大魚大肉,且泰半都吃自己種的蔬菜水果,唯獨日前吃到一條「好苦的絲瓜」,才開始出現腹瀉的症狀。根據農委會資料,絲瓜果實的苦味來自葫蘆素,一般種植情況下其含量微乎其微,但當絲瓜於栽種期間遭受日照不足、低溫、害蟲叮咬、不當使用肥料、農藥問題等,絲瓜會自行累積微量葫蘆素,以提高自身抗性;此外,專門做為砧木的絲瓜為稜角絲瓜和圓筒絲瓜之雜交後代,特性為生育旺盛且抗病性高,但果實帶有苦味,本身也不建議食用。曾晟恩指出,葫蘆素對腸胃道有刺激性,一攝取過多,不僅會苦,還會引起腸胃痙攣、嘔吐、腹瀉、脫水、虛弱無力,甚至低血壓,正常的絲瓜並沒有苦味,因此當吃到含有苦味的絲瓜,且合併出現消化道不適症狀,就代表葫蘆素超量,輕者服用止瀉藥物後即可緩解,並不需住院;症狀嚴重者,則必須住院透過止瀉藥物和點滴治療,以保持電解質平衡,通常幾天後症狀即能改善,並返家休養。曾晟恩提醒,舉凡蛤蜊絲瓜、絲瓜粥或絲瓜麵線等,都是十分常見的餐桌佳餚,加上熱量低、營養成分高,深獲國人喜愛,但若不慎吃到帶有苦味的絲瓜時,雖然不至於會致命,但務必立即停止食用,以免產生腹瀉問題。
-
2020-10-10 新聞.食安拉警報
蔡政府掛保證吃萊豬不會死 醫:何不提倡吃蟑螂
蔡政府八月底用「一張行政命令逼全民吃萊豬」,衛福部及農委會輪番為萊豬安全性掛保證,甚至指出沒有人因安全容許量的萊劑中毒,但家安診所院長江守山今在食安研討會上痛批,政府覺得萊豬吃了不會死,所以可以吃,何不提倡吃蟑螂、牛糞,反正也不會死。同樣在今天出席「食品安全的安與不安 萊克多巴胺的昨非今是」研討會的前衛生署食藥局技正文長安說,政府常引用的2013年的一份評估萊劑安全性加拿大研究,前半部雖認為安全沒問題,但後半部卻說動物腎臟殘留量多達15至29%,「對於常吃內臟的國人不會有影響嗎?」根據衛福部日前預告美豬各部位的最大殘留容許值,肌肉及脂(含皮)0.01ppm、肝臟0.04ppm、腎臟0.04ppm、其他可食部位如(胃、腸、心臟、肺臟、舌頭、肚、腦、血等部位)為0.01ppm。雖國內美豬萊劑容許量符合codex訂定國際公認安全標準,但文長安認為,西方人因基督教等宗教信仰,很少吃豬肉,更不吃內臟及血液,我國豬肝及豬腎應是全世界消耗量最高,考量萊劑藥理作用主要在心、肺、肝及腎,認為我國萊豬肝及腎殘留量標準應比照心、肺辦理。再加上台灣恐是全球唯一進口美國全豬的國家,文長安認為,儘管目前我國進口豬肉僅佔9.38%,未來可想像進口豬將大幅增加,雖農委會不斷保證「洗產地」不會發生,但產品加工實質轉型若達35%以上就可視為國產。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羅浚晅說,雖尚無萊劑可能致癌風險評估相關資料,但萊劑在食品安全性的最大疑慮,是可能產生不良心臟效應,應降低高暴露群族攝取量及萊劑容許濃度,文長安呼籲,心臟及肝臟功能不佳者、孕婦及老年人都不應吃還有萊劑的進口豬、牛。
-
2020-10-07 養生.聰明飲食
吃蟹易中毒、引發過敏?注意5要點安心吃
● 腸胃虛寒者不宜多吃螃蟹,可搭配薑、蒜等一起烹煮食用● 螃蟹易誘發過敏反應,對蟹過敏的人要忌口● 螃蟹含高膽固醇和高普林,高血脂、痛風的人不宜食用天氣變涼,時序進入深秋,又到了大啖秋蟹的季節,許多餐廳紛紛趁鮮推出肥美的螃蟹料理。但是醫師提醒,螃蟹性味屬寒,腸胃虛寒者不宜多吃,最好搭配薑、蒜等「溫性食材」一起烹煮;螃蟹也容易引發過敏反應,若有過敏體質的人建議忌口。高血脂、痛風者不宜食用中醫師陳潮宗表示,帶殼海鮮如牡蠣、螃蟹等可促進雄性荷爾蒙分泌,有壯陽的效果,但最好挑選新鮮的活蟹,否則容易變質發生食物中毒。螃蟹含高膽固醇和高普林,高血脂、痛風的人不宜食用。從中醫觀點,不論河蟹或是海蟹,性味都屬寒,陳潮宗建議,蒸煮螃蟹時,可搭配薑片一起烹調,蒜、醋作為調料,並用紫蘇擺盤一起食用;若用炒的方式,可與洋蔥一起拌炒,中和螃蟹的寒性。蟹肉是優質的蛋白質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認為,只要避免食用蟹黃、蟹膏,事實上螃蟹屬於低脂肪的奶蛋豆魚肉類。通常一隻三點蟹的大小約是兩份肉類的量(一份肉類約三根手指的份量),是優質的蛋白質,尤其蟹肉質地柔軟,容易消化,老人家牙口不好,以蟹肉煮粥、蒸蛋,都是補充蛋白質不錯的選擇。由於蟹胃、蟹腸、蟹心、蟹腮等內臟含有較多泥沙等汙穢部分,容易寄生細菌,黃淑惠建議,螃蟹外殼洗淨後,最好摘除內臟後再烹煮食用,而有些饕客喜歡吃未煮熟的醉蟹、嗆蟹,考量衛生疑慮,應盡量避免食用。為何不可與柿子同吃傳統農民曆常會在「食物相剋」的欄位提到,螃蟹不可與柿子同食,否則會導致中毒。黃淑惠則澄清,因柿子富含「鞣酸」,也就是「單寧」,如果與蛋白質結合就容易凝結成塊,不容易消化,造成腹脹。柿子並非和螃蟹才會作用,柿子和豬肉、牛肉等肉類一起食用,也會造成腸胃不適。許多民眾吃螃蟹會引發過敏。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由於蝦蟹的蛋白質和人體蛋白質結構很不一樣,容易被視為「外來物」而引起免疫反應,但對蝦過敏的人不一定對蟹過敏,必須透過過敏原檢測才能確認。蔡長祐說,過敏反應主要是免疫球蛋白IgE所引起,當IgE碰到外來抗原後會誘發肥胖細胞釋放組織胺和嗜酸性白血球增加,進而出現打噴嚏、流鼻水、腹瀉等症狀,若嚴重者則可能造成氣喘、呼吸道水腫、呼吸困難,有致命危險。首次沒過敏 不表示不會過敏有些民眾不解過去吃螃蟹從沒發生過敏,為何現在吃了卻過敏?蔡長祐指出,通常第一次碰到過敏原並不會誘發過敏反應,第二次再接觸同樣的過敏原時,才會喚醒免疫反應,將之放大引發過敏症狀,且愈接觸愈嚴重。因此若是知道自己對螃蟹過敏,最好避免再繼續食用。
-
2020-10-06 養生.聰明飲食
蝦腳上的蝦卵到底能不能吃?看看教授跟營養師怎麼說
有網友發現蝦腳上出現異物,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公開版」貼出照片,「請問蝦腳上面的是什麼?」只見蝦腳上有許多橘色顆粒,許多人勸他別吃,還說吃了會送醫院。蝦腳上的橘色顆粒是什麼 ? 真的不能吃嗎?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冉繁華為大家釋疑,說明蝦腳上的橘色顆粒是蝦卵,絕對可以吃。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昕新診所營養師夏子雯提醒,對蝦子過敏、血脂高、痛風的人少吃蝦卵,在蝦腳上的蝦卵有衛生安全的疑慮,則不建議食用。營養師宋明樺也認為,海鮮最重視的就是新鮮,若是包覆在蝦殼內的蝦卵相對安全,但已經外露的最好不要吃。冉繁華指出,蝦卵其實並不罕見,就像日本料理就經常有蝦卵入菜,絕對可以吃,但好不好吃,要看新鮮度和品質。對於網友留言指出,「好吃,但吃完馬上過敏」,冉繁華說,是否過敏,因人而異,就像有人吃雞蛋或其他食物會過敏一樣,就看每個人是否過敏,過敏原是那些,如果不會對蝦子和蝦卵過敏,便沒有食用上的顧慮。夏子雯表示,橘色顆粒就是蝦子的「卵」沒錯,但一般不建議食用,因為卵如果有外露,並無法得知養殖的水質是否遭受汙染,如果真的要食用,也要評估自身是否對蝦子及蝦卵過敏外,也要烹煮完全,全熟再吃。劉怡里、夏子雯分析指出,蝦卵的營養價值高,含有熱豐富的蛋白質、卵磷脂、脂肪、脂溶性維生素A、E、鋅及維生素B群等,適合體力虛弱的人或胃口的不好的老年人、小孩食用,但是蝦卵和蝦頭一樣,膽固醇、普林值含量都高,因此有高血脂、痛風的人,建議還是要少食用。黃淑惠說,蝦卵的膽固醇比蝦肉高很多,並不建議吃太多。至於在蝦腳上的蝦卵,通常都很髒,不易清洗乾淨,經汆燙也會殘留些許微生物,吃下肚會有中毒的危險,並不建議食用。如果發現購買的蝦子蝦腳上有蝦卵時,則應剝掉清洗乾淨,再烹煮後食用。劉怡里認為,與其吃蝦卵不如吃蝦子來得好,蝦子低脂肪、高蛋白,升膽固醇指數低,建議一餐可以吃5至6條蝦子,就能攝取到一份蛋白質。
-
2020-10-06 新聞.健康知識+
慢性鉛中毒會有這些症狀!生活常見5種重金屬暴露,教你該如何發現
59歲吳小姐本身職業是油畫家,長期以來一直有腹痛、頭痛的困擾,遍尋醫師但卻找不出原因,在一次健檢時,經健康管理團隊評估,因其職業為畫家,工作極有可能接觸大量的化學顏料、染料等,因此建議檢測體內重金屬含量,這才發現吳小姐體內「鉛」含量過多,與前陣子台中爆出的中藥中含重金屬事件雷同。體內鉛含量高 多因職業、環境所致體內鉛含量過多,常是因為在工作中接觸到殘留毒素,尤其是特定職業,如︰汽車工廠、焊接、油漆、染料、畫家等,都具有較高風險,需特別注意;另一個來源就是可能吃入由污染土壤所種出的農作物,或是攝取到含有過多鉛的中藥,因此,選購中藥一定要透過合法的中醫師及中草藥店取得,食用才有保障。美國IFM認證功能醫學醫師顏佐樺指出,其實重金屬暴露的人不在少數,因現代工業污染嚴重,鉛、汞、砷、鋁、鎘為最常見五大毒物,這些毒素被人體吸收後並不容易被排泄出去,若囤積在體內的脂肪、骨骼等組織內,長期累積會影響心、肺、腎、肝及損害神經系統,亦會引起胃腸道、免疫或認知功能的障礙,甚至增加罹癌風險。慢性鉛曝露 易對身心造成永久影響顏佐樺表示,慢性鉛曝露對許多器官皆有影響,若長期暴露會產生的症狀,包括腹痛、厭食、便秘、頭痛、貧血、焦躁、手腳麻痺、智能障礙、記憶力衰退等,可能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臟損傷、不孕、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造成一些永久的影響,且其早期診斷不易,故高危險群者,進行定期追蹤檢查有其必須性。此外,顏佐樺也點名重金屬超標高風險群:1、從事電腦、航太、光纖、金屬、電池、焊接等從業人員;2、養殖業者、農產品種植業;3、油漆、裝潢、建築從業人員;4、從事油畫人士、油畫顏料從業人員;5、有長期服用藥物,如中藥等;6、經常食用海鮮,如魚類、生蠔等;7、最近有異常掉髮情形者;8、經常覺得疲憊、沮喪、憂鬱、記憶衰退者 。重金屬檢測暴露風險 日常可多攝取高膳食纖維食物排毒不幸的是,這些重金屬超標的症狀並非特異性,因此不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是重金屬污染的結果,因而延誤早期治療的時機。因此,若有長期找不出原因、無法解決的症狀,且自身工作性質或環境為高風險族群者,顏佐樺建議,利用功能醫學「營養與毒性元素分析」檢測,協助檢查體中共15種常見重金屬含量,藉此了解平常是否有無形中暴露的風險,平時也可多攝取高膳食纖維、維生素C等幫助排毒的食物,如︰黑木耳、白木耳、海帶、藍綠藻、香菜等。延伸閱讀: 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 鉛暴露恐致骨鬆、頸動脈硬化! 台大醫列生活10條建議...用水前水龍頭先開1分鐘
-
2020-10-02 養生.聰明飲食
享受烤肉避免致癌物上身 顏宗海:留意6原則烤肉也能很健康
中秋烤肉可說是應景的必備活動之一,將肉烤得微焦再塗上烤肉醬,外皮酥脆、肉質鮮嫩、香氣撲鼻的總讓人想一口接著一口。不過也得小心其中可能暗藏致癌危機,今天就讓專家來教大家如何享受美食的同時避開致癌地雷!避開烤肉首要致癌地雷:過度加熱、食物烤焦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醫師表示,若想避開致癌地雷,最基本的觀念就是「避免過度加熱、避免食物烤焦」。像是油炸、油煎、大火快炒等方式溫度通常都相當高,火烤自然也排名在其中,這些高溫的烹調方式都容易使得食物產生有致癌疑慮的物質。 顏宗海醫師更進一步指出,像是牛、豬、雞、羊等動物肉類的蛋白質遇上高溫就容易產生異環胺,而油脂又會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玉米、甜不辣等澱粉類食材則容易產生丙烯醯胺。這些因為高溫烹調所產生的毒物,雖然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能夠百分之百證實對人體有致癌的危險,但以現有的動物實驗來看確實有致癌的疑慮。另外也要注意,烤焦部位雖然讓食材看起來更加美味,但這也是過度加熱的鐵證,其前述所提到的毒物含量自然也會更多。因此提醒民眾在烤肉的時候應盡量避免過度加熱,更要避免烤焦。 烤肉常見6大地雷,民眾多加留意除了食物過度加熱、烤焦,顏宗海醫師也指出各種常見的NG情況。像是許多民眾在烤肉的時候,常見大魚大肉卻忽略了蔬菜水果攝取的情況,如此的飲食行為即便只有一天也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 不少口味較重的民眾,烤肉前會先以醬料醃過,或在烤肉時邊塗醬料,這樣的行為不僅容易造成鈉含量超標使得身體鈉鉀失衡,也容易使食材更容易烤焦進而吃下前述所提到的毒物。 另外,烤肉時也常見不拘小節,生食、熟食放一起的情況,這樣的行為容易讓生食的細菌混入熟食當中出現交叉污染,輕者可能出現腹瀉等不適,重則有食物中毒的風險。 除此之外,肥肉、雞皮等脂肪較多的食材,在燒烤時除了容易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也容易有吃下常見於油脂部位的脂溶性戴奧辛等疑慮。 雖然不常見,但也還是出現過有民眾因為天氣因素不佳等原因,選擇在家中、車庫等通風不良的場地,卻依舊使用木炭烤肉的情況,這樣的行為則容易出現一氧化碳中毒。這些行為都是民眾較容易忽略的NG地雷,應多加留意。 避開NG行為,聰明烤肉更健康!不過顏宗海醫師也表示,指出這些常見地雷並不是要掃興,而是要提醒大家在享受節日的同時,也留意身旁的健康風險疑慮,讓偶爾為之的烤肉活動更加健康。 避免食物過度加熱、烤焦產生致癌的疑慮,烤肉時建議離大火遠一點,以小火慢烤方式進行。也可以先用鋁箔紙包起來或切成薄片再烤,如此受熱較平均。而像是雞腿、雞翅、大蝦、螃蟹等較慢熟的食物也可以先用水煮的方式煮熟再烤,如此也更有利省時。這些方式都有助於避免食物烤焦。 避免大魚大肉、營養不均衡造成身體負擔,在烤肉的同時可以用2:1蔬菜包肉的方式進行,不僅增加口感、解膩、蔬菜的纖維也可以避免過量飲食造成身體負擔。飲料則建議可以無糖綠茶取代啤酒、汽水等。 塗抹醬料的時機可以選在肉烤好的時候再進行塗抹,並且避免先以醬料醃漬,或者可以用天然的蔥、薑、蒜、洋蔥調味,如此便有利避免鈉含量超標、肉容易烤焦。 在烤肉的時候可以多準備容易以顏色或形狀辨別的容器,如藍色放生食、紅色放熟食等方式分放,如此有助於生熟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的情況出現。 在吃肉類的時候,可盡量先去除雞皮、肥肉等部位,如此可以避免吃下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或戴奧辛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的疑慮。 如果遇上天氣不佳或沒位子烤等情況,在室內、車庫等通方較差的地方烤肉,應以電烤盤等方式進行,切勿使用木炭烤肉,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0-01 新聞.健康知識+
路邊「野菇」不要採 認明這2種植物別誤食
中秋連假烤肉菇類不可少,但「路邊的野菇不要採」,尤其中秋節天連續假期出外踏青,別看到「白色雨傘菇」及「芋頭」相似的植物就採來吃。衛福部食藥物署提醒,「這兩種植物」有毒,千萬要認清楚,以免誤食中毒。食藥署近三年協助鑑驗民眾因誤食野外有毒植物而引起中毒案例共6例,尤其今年就發生三例。其中最常見的是將有毒的「綠褶菇」及「姑婆芋」等野外植物,當成一般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及「芋頭」吃下肚的中毒事件。「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是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之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似,常被混淆。但綠褶菇誤食後1至3小時會發生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姑婆芋」則長得像芋頭,但芋頭葉面具有絨毛,姑婆芋卻是表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且芋頭葉柄與葉面相接處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遠,姑婆芋距離則較近。姑婆芋植株全株有毒,因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鹼會,誤食的話會發生喉嚨痛、口腔麻木等症狀,甚至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和腹痛。食藥署呼籲,民眾應避免自行採摘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若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物剩餘的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吃蝦配檸檬等於吃砒霜? 中秋烤肉怎麼吃才安全
農民曆(黃曆)蘊藏老祖宗的智慧,幾乎成了家庭必備書籍,在封底的一張「食物相剋中毒圖解」圖,吃了相剋食物,不是「中毒」就是「必死」,要用「地漿水」、「雞屎白」才能救命,真的有這麼恐怖嗎?又到中秋全島烤肉節的時刻,豐富的烤肉食材一起吃下肚,有沒有飲食相忌的疑慮呢?依照農民曆「食物相剋中毒圖解」所繪,吃蟹吃柿會中毒、吃蟹吃橘會軟癱,而吃蝦配檸檬等於吃砒霜?!檸檬不正是和海鮮搭配的常用食材嗎?這樣看起來真的好嚇人!到底實情是如何。▌螃蟹和柿子一起吃會中毒?依衛福部食藥闢謠專區資訊,柿子富含單寧酸,而螃蟹富含蛋白質,學理上單寧酸容易與蛋白質凝結成塊,同時食用會相互影響,不易消化吸收,造成腸胃不適,甚至會引發腸絞痛的症狀;並非食物中毒。不僅僅是螃蟹,只要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海鮮、雞蛋、乳製品及豆製品等,若同時與富含單寧酸的食物一起食用,都可能會導致腸胃不適,建議民眾分開食用。▌蝦類+檸檬或維生素C=砒霜實際上,「砷」分為兩種「無機砷」以及「有機砷」,前者致癌,後者為無毒。甲殼類如蝦、蟹及貝類雖含有砷,但9成以上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可以很快排出體外,幾乎沒有毒性。蝦類中含有的砷屬於「有機砷」,且相當微量,有機砷就算與維生素C作用,也不會變成無機砷「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吃下去必死的傳言完全子虛烏有,民眾不須擔心。▌花生和毛蟹一起會中毒 要用地漿水解?毛蟹主要為蛋白質,而花生含豐富的油脂,保存上若未多加注意,可能會產生黃麴毒素,頂多吃到黃麴毒素中毒,不可能同時吃後被毒死。至於地漿水,是古代混濁的井水經一夜置放後,上頭那層清澈的水。由於這樣的水含礦物質,過去思維中,地漿水能解陰寒體質的毒,但現在來看還是未經殺菌的水。從過去解方來推估,毛蟹沒煮熟可能導致感染問題,花生的黃麴毒素會導致中毒,但絕對不是兩者同時吃了相剋產生的毒。▌菠菜和豆腐一起會中毒?菠菜含草酸,豆腐中含有鈣,草酸加鈣會造成結石,會造成結石、腎壞死?其實以化學理論來看,草酸加上鈣兩者會結合,但是在人體裡,兩者在腸胃道結合後直接進入到排便系統,完全不經過腎,而腸胃道不僅不會結石,腎更不可能因此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