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中暑
共找到
293
筆 文章
-
-
2024-06-01 寵物.寵物疾病
貓狗一直哈氣好可愛?獸醫提醒飼主要警覺,嚴重恐引發腎衰竭、死亡
今年夏天異常高溫,衛福部熱傷害通報個案明顯增加,各地頻傳中暑致死案例,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提醒,寵物身上披滿毛皮,如果久處高溫環境,容易熱傷害、中暑,嚴重時還可能引發腎衰竭、死亡。犬貓中暑時勿直接泡水 應採3步驟急救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毛寶貝醫療中心獸醫師陳縈語表示,中暑、熱衰竭原因為體內的調節中樞無法及時反應氣溫的變化所造成,犬貓因汗腺不發達,無法排汗散熱,多靠舌頭、唾液散熱,熱傷害風險更高。貓狗中暑主要症狀為「過度喘氣」,飼主務必提高警覺,如果發現毛小孩「哈」個不停,就應該立即幫牠補充水分,灑水降溫。如果症狀惡化,脈搏加速、大量流口水、嘔吐或四肢無力、步伐異常或昏迷,就必須立即就醫。另外,毛小孩如果食慾不振,耳朵、鼻子發熱,皮膚出現血斑,四肢冰冷,牙齦呈藍紫色或亮紅色等症狀,則可能是中暑引發脫水,也應尋求獸醫師協助。毛小孩如果中暑,飼主該如何急救?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組長謝侑達提出3大步驟:▸1.首先移至陰涼處,以電扇或冷氣來降溫。 ▸2.將毛巾浸泡在常溫水,再給予濕敷。不建議將貓狗直接放進裝滿水的浴缸,這樣可能造成毛小孩驚訝,更容易休克。▸3.等情況好一點,立即送至動物醫院,接受輸液治療,降低體溫。避免寵物中暑 民眾夏日應多注意謝侑達提醒飼主,高溫酷暑,容易造成毛寶貝中暑熱衰竭,外出散步時,應避免陽光直射,並適度休息、補充水分,切忌將毛寶貝留在密閉不通風空間,尤其是空調或通風差的車內,悶熱的車內如同烤爐一般,容易使耐熱度差的毛寶貝中暑,甚者致死。以下提供毛小孩消暑5妙招:▸1.注意室內溫度:室內保持通風,可以選擇開電風扇或是冷氣。▸2.補充水分:炙熱天氣再加上毛寶貝運動,容易因過熱導致脫水,補充水分可幫助散熱。▸3.利用水氣降溫:可用濕毛巾或是純水紙巾擦拭牠們的肉球、腹部及耳朵等容易感受到熱的部位,透過水氣蒸發帶走身體散發出的熱量,更能快速達到消暑的效果。▸4.選購消暑配備:依家中毛寶貝的喜好需求選擇合適的像是涼蓆、竹蓆、涼墊等商品。▸5.整理毛髮:梳理清除毛寶貝身上的廢毛,增加透氣。剃腳底毛讓肉球有更多涼爽的面積散熱,也能防止跑跳時打滑。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8 寵物.寵物疾病
「長壽狗」可以活多久? 研究揭密影響毛小孩壽命關鍵
多老的狗可以稱呼「長壽狗」?什麼樣的狗活得比較久?國際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最近1篇動物研究報告顯示,小型且鼻子較長的狗類壽命較長,至於面部扁平、鼻樑較短的品種則死亡風險較高。「長壽狗」可以活多久?該項研究係由英國學者麥克米蘭博士(Kirsten McMillan)擔任主持人,他表示,雖然先前的研究已證實性別、臉型和體型皆為影響犬類壽命的因素,卻沒有人研究過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沒有人探索演化歷程與壽命間的潛在關係。研究團隊共分析近60萬筆數據,結果發現,犬類的平均壽命為12.5年,而母狗的壽命略長於公狗。整體而言,體型較小、長鼻子的純種母狗壽命較長,中位數為13.3年。至於鬥牛犬或八哥犬等扁平臉品種犬隻,平均壽命為11.2年,較西班牙獵犬等鼻子中等長度的狗死亡風險增加40%。獸醫師蔡志鴻表示,短吻犬係指具有「頭比較短」、「扁臉」等兩大特徵的犬種,包括,英國鬥牛犬、法國鬥牛犬、巴哥犬、吉娃娃、西施犬、鬆獅犬、北京犬等,均為「短吻犬症候群」高風險族群。蔡志鴻指出,短吻犬的顱面較短,內部構造異常,鼻孔狹窄、鼻腔彎曲、氣管發育不良、喉頭塌陷,種種缺失,以致上呼吸道容易阻塞,長期下來,將造成慢性缺氧,肺部換氣功能愈來愈差,且增加心臟疾病風險。蔡志鴻建議飼主,想要購買上述短吻犬種之前應慎重考慮,因為這是人類刻意繁殖的高風險犬種,除了呼吸道結構缺損問題,如果血統純正,免疫系統相對較差,罹癌風險高於一般混種狗。如真要飼養純種短吻犬,蔡志鴻則建議飼主應該做好「狗狗短命、容易生病」等心理準備,且需先為愛犬準備一筆醫療預備金。另需固定帶至動物醫院接受健康檢查,到了夏天,可得開啟冷氣,避免毛小孩中暑。研究揭密影響毛小孩壽命關鍵此外,研究團隊實際觀察155隻純種狗,發現體型較大的狗壽命較長,而鼻子長度也是關鍵因素。例如,迷你臘腸犬平均壽命為14年,而法國鬥牛犬(短吻犬)平均壽命僅9.8年。再者,純種狗的壽命中位數長於雜交品種,兩者分別為12.7年和12年。對此,蔡志鴻認為,其結果與臨床觀察截然不同,一般來說,純種狗遺傳性疾病較多,壽命較短,以純種法鬥為例,除有「短吻犬症候群」風險,脊椎容易畸形,且免疫系統較差,罹癌風險較高,其平均壽命遠低於米克斯(一般混種狗)。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6 養生.聰明飲食
「多喝水」到底該喝多少水? 醫曝3常見喝水錯誤觀念,夏日泌尿道感染族群增加
你有觀察過自己的小便嗎?如果顏色變深,代表尿液太濃,大多是因為水分攝取不足;如果是運動後尿液呈現深黃,趕快補充水分即可恢復正常。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周固表示,在正常情況下,尿液為透明、淡黃色,若發黃混濁,且伴隨著頻尿、灼熱,甚至是發燒、腰腹痛、血尿,小心是泌尿道感染。「醫師,天氣一熱,我就會解尿疼痛,怎麼辦?」夏天到了,泌尿科門診的女性患者增加,主訴小便不舒服。周固說,天氣炎熱加速排汗,導致尿量減少,細菌易停留在私密處。多喝水可以增加排尿量及次數,把細菌排出體外,同時也減少細菌在膀胱內滋長的機會。一天到底該喝多少水? 所謂「多喝水」,到底該怎麼喝呢?人體的細胞、組織、器官都需要水來運行,成年人一天所需的量,以體重x30cc平均計算,以50公斤女性為例,最少需要1500cc。另外要再加上汗水蒸發,建議喝足2000-2500cc,周固提醒,每個人需要的喝水量不盡相同,從事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因水分大量流失,補充應增為2倍。有些人為了怕喝水量不足,購買2公升的大水壺,但可能到了下班時間還沒喝完,一次豪飲光。周固強調,「少量多次」平均分段攝取水分,才能讓身體維持恆定,一次灌進500㏄以上,會把胃撐壞,並改變腸胃道的酸鹼平衡,且喝水過量反而頻尿,身體流失更多水分。氣泡水正夯,有汽水口感卻沒有糖分,零卡無負擔,不少人視為飲水新選擇。周固提醒,氣泡水含有碳酸氣體,胃不好的人不適合飲用,易有脹氣、消化不良、引起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喝水不足除了泌尿道感染,出現脫水、中暑等現象,還容易產生結石。根據統計,國內每10人就有1人有結石問題,夏天是泌尿道結石好發季節,周固說,多喝水可以稀釋尿液、防止結石形成。如果結石造成尿路阻塞,會發炎、傷害腎臟,靠飲食及飲水已經無法改善,要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治療。錯誤喝水觀念1.為了喝足2500cc,一次狂飲500㏄以上,易傷胃。2.喝氣泡水或茶、咖啡,喝氣泡會刺激胃部,茶和咖啡會利尿,且咖啡因影響睡眠。3.等到口渴才喝水,這已經是身體總是「微脫水」的狀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0 養生.抗老養生
夏季宜養心、健脾、排濕! 小心暑熱型感冒,中醫師推薦「生脈飲」化濕行氣
立夏節氣後,夏天正式來臨,天氣漸漸變得愈來越愈炎熱,「濕氣」與「暑氣」讓身體感到疲乏沉重。台北慈濟醫院中藥局藥師陳昭元在廣播「名醫時間」中分享,中醫養生強調跟著四時變化規律,依寒熱涼溫而調整。夏季養生要掌握養心、健脾,避免濕邪導致暑熱型感冒。立夏保養著重於「養心」陳昭元以「黃帝內經」為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是健康養生的根本,立夏之後,要順應晝長夜短的變化,作息晚睡早起,多增加戶外活動排汗,並增加適當的午休養心。夏天屬火,中醫認為火氣通心,保養著重於「養心」,如果舌尖偏紅、暗黑,代表心火太旺,要多吃清心瀉火的食物。如果感到心氣煩躁,可以按壓膻中穴,用指腹輕揉人體前正中線與兩乳頭連線中點位置,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夏天為什麼會心火過旺?陳昭元提到,夏天濕氣重,容易造成暑症,中醫把暑症分成傷暑、中暑,同樣都會讓人感到心煩,有面紅耳赤、脈搏跳動加快等現象。傷暑與中暑的差異傷暑:身熱、多汗、頭痛無力、氣少倦怠、胸悶等,口渴喜歡喝飲料;治療以祛暑解表為主。中暑:頭暈、身熱、煩躁、無汗、突然暈倒、手足發冷、脈大而虛;治療宜用芳香開竅,醒後用甘寒清熱。中醫師推薦「生脈飲」 可化濕行氣過度炎熱的天氣,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出現中暑的現象,陳昭元推薦「生脈飲」,人參、麥門冬各3錢,五味子1.5錢,使用1000c.c的水小火煮30分鐘,放涼後當水喝。夏天煮生脈飲宜用白參涼補;有高血壓、易失眠與煩躁的人,人參可減量。腸胃不好的人,可酌量添加砂仁、白朮,可化濕行氣,顧好腸胃病提升吸收能力。夏天炎熱易讓人體毛細孔張開,流汗後吃下寒冷食物或吹冷氣,把暑邪、寒邪、濕氣都帶進體內,就引起「寒濕挾寒型」的暑熱型感冒。中醫可藉由食療達到緩和病症及治療的效果,推薦清暑湯、酸梅汁、綠豆薏仁湯,同時補充水分。.清暑湯:菊花、白銀花、白扁豆,可抗病毒、去除體內濕氣。.酸梅汁:酸梅、山楂、白朮,具有健脾胃及幫助消化。.綠豆薏仁湯:綠豆、薏仁、生甘草,可清熱、健脾、祛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0 醫療.中醫
按虎口好處竟那麼多!中醫教「3手法」有效緩解頭痛、軀幹、下肢痛
人身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穴道,其中「合谷穴」位置是在手部虎口,大拇指與食指掌骨間靠近食指處,因其功效多也被稱為萬能穴,不論身體不舒服、感覺疲勞、鬱悶、皮膚發癢,透過按壓穴道都能減緩不適。以下由中醫師解析合谷穴的功能、保養與禁忌,讓民眾更了解萬能穴道的功用。中醫的萬能穴之一不舒服的時候可以按一按虎口,其實人手上的虎口位置,就是中醫理論中的「合谷穴」。花蓮慈濟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郭昕典表示,合谷穴位在人體十二正經中的手陽明大腸經上,是該經之原穴,也是臟腑精氣經過和停留的地方,因此在調整內在氣血上是非常重要的穴道。按虎口好處有多少?郭昕典表示,合谷穴被稱之為中醫的萬能穴之一,可以調理許多症狀:五官疾病:舒緩眼、耳、鼻、口、舌的相關症狀止痛效果:降低人體對痛覺的敏感性,提升對疼痛的耐受力腸胃消化:舒緩便祕、拉肚子感冒調養:舒緩畏寒、頭痛、流鼻水、鼻塞或身體發燒症狀皮膚問題:改善起疹子、蕁麻疹、皮蛇的症狀婦女疾病:舒緩月經遲來或經痛等症狀能量補給:調整內在氣血補充能量,改善身體疲勞急救:按壓人中改善中暑、中風、虛脫合谷穴的保養原則如何按摩合谷穴?郭昕典指出,合谷穴常用的保養則分為「按摩保健法」與「艾灸保健法」。民眾可以用拇指持續按住合谷穴約5秒後鬆開,或者在按住內關穴後輕輕旋轉,此時會感覺到局部有痠脹感。至於艾灸保健法居家操作有一定的風險,建議使用吹風機在穴位上吹,吹到皮膚感覺熱熱的時候就關掉,反覆操作3次,也能起到保健的功效。若想要利用合谷穴止痛,可嘗試以下3手法:●靠近頭部的疼痛:可以在按壓穴位的同時,用理上的手法將力道往手指方向帶。●位於軀幹中的疼痛:用理中的方式直接按壓穴位。●靠近下肢的疼痛:用理下手法,在按壓同時將力道往手腕方向帶。如果痛的地方在左側就按左手,在右側按右手就可以了。郭昕典強調,如果是懷孕的女性朋友,千萬不要自行按壓此穴道,因為穴道刺激感強烈且操作不當的話,是有流產風險的。人體身上有許多穴道,如果刺激某個穴道對身體有不適反應的話,請到合格的醫療院所,找尋中醫師的幫助,日常也可以改用其他穴道做保養。【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418.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04 養生.抗老養生
立夏宜養心!「養生7指南」教你如何吃跟運動,袪燥解暑不生病
立夏,是陽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標誌著春季逐漸過渡到夏季,氣溫逐漸升高,陽氣逐漸盛行。到了這個時節,天地陰陽之氣相交,是一年中陽氣旺盛、萬物繁衍茂盛之季,植物開花結果。同時順應晝長夜短,民眾可以晚睡早起,不過這裡的晚睡不是凌晨時刻唷!在古時候夜間11點就算晚了,而早上則應該隨日出五六點鐘就起床。如果想出外運動,可選擇太陽較弱的早晨或是傍晚。立夏養生7要點立夏節氣的養生,既要順應自然的變化,也要注意適應氣溫的變化,保護身體健康。以下是關於立夏節氣的養生秘方。一、養生宜養心立夏之際氣溫逐漸升高,,暑易傷氣,濕邪黏滯,此時容易發生煩躁上火的情況,可能引發陽邪,導致多汗、心煩、倦睏、風濕、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症狀。因此,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要「養心為上」,即可人順、氣和,任何動作不急不緩,呼吸均勻有序,氣自然就和,即可平安、順心的度過此節氣。二、飲食多吃袪燥解暑食物立夏後氣溫漸熱,此時飲食也應做適當的調整。在飲食方面,可以多選擇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等,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多喝水也很重要,可以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預防脫水。飲食適量攝入一些涼性食物,如黃瓜、西瓜、苦瓜、蓮子、甘草、芥菜、紅豆等等,透過當令飲食可幫助緩解暑氣和燥熱,同時袪除心火,達到養心入靜、清熱利水的成效。同時,避免過多攝入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增加消化負擔,引起腸胃不適。三、適度運動鍛煉立夏之後,陽氣逐漸盛行,是進行運動的好時機。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力,提升免疫力,有助於保持健康與活力。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夏季的運動方式,如游泳、慢跑、打太極、散步等。此外,由於立夏節氣的氣溫變化較大,進行運動前應做好充分的熱身,避免受傷。四、保護皮膚做好防曬隨著氣溫的升高,陽光中的紫外線也變得更強烈。保護皮膚,防曬是非常重要的。在出門時,應該做好防曬措施,涂抹適量的防曬霜,選擇遮陽帽、長袖衣物等。此外,立夏是皮膚容易出現問題的季節,如痘痘、過敏等。因此,保持皮膚的清潔和護理很重要。選擇適合的護膚品,保持皮膚的水分和彈性,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的皮膚問題。五、注意飲食衛生隨著氣溫的上升,食物更容易變質,容易引起食品中毒等問題。因此,在立夏節氣中,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食材的選擇要新鮮,食用過期食品可能導致食品中毒。食物的保存也要注意,避免長時間放置在高溫環境中。烹飪時要注意食材的熟透,避免生食或半熟的食物。六、保持情緒平衡立夏節氣,陽氣盛行,人們的情緒也容易波動。一方面,春季的陽光明媚,有助於提升情緒,但另一方面,氣溫的上升也可能使人感到煩躁不安。保持情緒平衡很重要。可以通過適當的休息和放鬆,進行一些舒緩壓力的活動,如閱讀、聽音樂、做瑜伽等,來調節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對身心健康也十分有益。七、注意防暑降溫立夏之後,氣溫逐漸升高,容易引起中暑等熱射病。在外活動時,應注意適時補充水分,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如果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此外,適時降溫也很重要。可以選擇在陰涼的地方休息,使用電風扇、空調等降溫設備,保持適宜的室內溫度。立夏節氣,春季逐漸過渡到夏季,氣溫逐漸升高,陽氣逐漸盛行,是一個適應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在這個節氣裡,我們需要根據氣候變化和身體狀況,適時調整生活方式和養生方法,以保持健康與活力。在立夏節氣中,飲食養生、運動鍛煉、保護皮膚、注意飲食衛生、保持情緒平衡以及防暑降溫等方面都需要特別關注,能夠有效預防中暑等健康問題。我們應充分利用陽光明媚的日子,進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的空氣,增強體力和活力,迎接夏季的到來。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4-04-01 醫療.指甲.足部
跟著大甲媽祖走透透 5招不讓「遶境腳」上身
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即將熱鬧展開,將於4月5日深夜11時起駕,為期9天8夜。每年參與人潮眾多,考驗信眾的體力、耐力和腳力,三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謝嘉娟指出,長時間走路容易形成「遶境腳」,提供預防腳傷5方法,供信眾參考運用。腳痛可能破皮引發感染謝嘉娟說,每年進香期間和遶境過後,門診常見高齡長輩出現痼疾發作、中暑曬傷、鐵腿腳痛等,尤其是長時間走路形成「遶境腳」的腳傷,從腳跟痛到腳掌、小腿、膝蓋,若腳底起泡破皮,可能造成細菌感染。避免長時間徒步發生腳傷,謝嘉娟認為,出發前應先循序漸進訓練體能,每日健走2小時或練習走5至10公里,慢慢加強。選擇適合走路的鞋子也很重要,不要為了遶境買新鞋,反而走久了易磨腳破皮流血;還要有貼合腳部的襪子,搭配厚襪或五指襪,多帶幾雙替換,因為濕滑的襪子會增加摩擦生成水泡。另外,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因足部傷口不易癒合,要選擇寬楦頭、包覆性佳的鞋子,防止雙腳被悶壓住,腳趾頭互相磨傷了也沒感覺;襪子以寬鬆、彈性設計為主,減少壓力預防腫脹,幫助身體調節溫度;如果腿部痠痛別隨便貼藥膏,避免皮膚紅疹搔癢或起水泡,容易忽略而變嚴重。穿著護膝支撐保護下肢謝嘉娟建議,可以穿彈性襪改善腿部血液循環,或是使用護膝支撐保護膝關節,透過外部強力加壓,減少腿部承受的壓力。對於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來說,穿戴護膝運動或走路可增加活動時間,途中休息時,試著把護膝放開、讓關節伸展舒緩。春天的氣候不穩定,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悶濕易中暑,謝嘉娟提醒,遶境時應隨時多補充水分。有些尿酸偏高的民眾,要留意水分攝取不足易導致痛風發作,除了服用醫師開立的降尿酸藥物外,一定要喝水幫助代謝;也別喝手搖飲,果糖飲料會影響尿酸排出。跟著媽祖進香遶境,雙腳幾乎不停歇,晚上休息時,可以將雙腿抬高,促進血液循環。行進間如果腿部很痛,屬於過度使用發炎,先冰敷處理,建議中斷行程並就醫治療。5招減少遶境腿部傷害1.先行前訓練,循序漸進從家附近開始活動,再慢慢增加速度與強度,避免遶境時突然長距離行走2.選擇適合的鞋子、襪子,避免磨腳不舒服,尤其糖尿病患者易增加傷口感染風險3.穿彈性襪改善腿部血液循環,可減少腿部承受的壓力4.使用護膝支撐保護膝關節,可減緩疼痛5.休息時可做伸展減壓動作,睡前將雙腿抬高促進血液循環(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20 養生.生活智慧王
跟隨媽祖進香有什麼禁忌?2024白沙屯媽祖繞境日程、路線總整理,5件事保平安!
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於18日起駕,一連九天前往北港徒步進香,來回約400公里,吸引18萬名信眾跟隨。醫師提醒,媽祖進香人潮擁擠,春天氣候日夜溫差大,須注意身體保暖,避免血壓不穩定,引發心臟不適,甚至導致心肌梗塞。此外,跟隨進香的信眾三餐不定時,小心引起腸胃不適。針對白沙屯媽祖九天八夜的進香活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前主任、開業醫師高偉峰提出5大注意事項:跟隨媽祖進香5注意事項1.媽祖進香每年參與人潮眾多,尤其進香的民眾許多年齡偏長,且晚上可能在各地的宮廟、路邊等處席地而睡,現在氣溫早晚溫差大,提醒注意保暖,要隨身攜帶藥物按時服藥,一旦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2.流感、新冠疫情正在流行,參與進香人潮眾多,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待四周人潮較不多時,可以脫下口罩喘口氣。3.進香時,天氣可能較熱,務必多喝水、戴帽子,做好防曬工作,以防中暑、熱衰竭等急性熱傷害症狀4.徒步進香時間長,易誘發足底筋膜炎,建議應穿著舒適的鞋子,也可以利用鞋墊,或以手杖、長柄雨傘作為支撐,降低發作的機會。5.進香活動時常燃放鞭炮,應注意被炸傷的意外,若鞭炮不慎炸傷眼睛或引起外傷,得不償失,建議燃放鞭炮時,應該遠離。跟隨媽祖進香的信眾三餐不定時,常需要餐風露宿,恐增加罹患腸胃炎機會。開業消化內科醫師方冠傑表示,進香信眾可能三餐不定時,吃飯時往往是隨便吃一吃,且常以自己隨身攜帶的三明治、麵包果腹,在天氣炎熱時,食物可能加速腐敗,若吃入不潔食物,即可能引發腸胃不適。方冠傑說,當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症狀,應暫時不要進食,多休息,若有更為嚴重的發燒、一天腹瀉3次以上、脫水、全身無力等情形,務必盡速就醫。衛福部疾管署指出,目前有多種病毒會引起腸胃炎,包括諾羅、輪狀、腺病毒等病毒,主要症狀為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惡心、肌肉痠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1至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可以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疾管署表示,大部分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人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進香信眾5點預防腸胃炎疾管署提供5點預防方法:1. 注意個人衛生,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包括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2. 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3. 為預防疾病傳播,受病患汙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4. 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5. 出入公共場所及清理消毒病患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誰不適合參加媽祖進香?1.家有喪事者《白沙屯拱天宮》臉書特別說明,家中有喪事或守孝期間不宜參加進香活動。信眾應學習媽祖孝道,在服喪期間好好守孝,還沒對年之前不建議參加。此外,是大愛精神的展現,因進香是眾人的祈願,以白沙屯來說,這是數萬人對於媽祖的一種祈願,不要因為自己的不小心而去影響到別人的祈願。2.懷孕婦女懷孕者盡量不要參加進香,因進香人潮眾多,容易發生碰撞推擠,影響胎兒健康。參加媽祖進香有哪些禁忌?1.進香期間任何時刻都不可觸摸神轎。2.媽祖行轎時 須騰出空間不要簇擁在神轎旁。3.香燈腳在進香途中不能「鑽轎腳」,需把「鑽轎腳」的機會留給當地的民眾。4.不搶食、不浪費:香燈腳的吃與住需自行打理。但沿途信眾均會熱心準備各式餐點免費提供信徒食用,需遵守基本禮儀:不搶食、不浪費、公筷母匙及注重環保。參加進香建議穿著、必備物品1.個人換洗衣物及盥洗用品2.隨身攜帶的毛巾3.舒適好走的鞋子4.環保餐具6.睡袋或簡易睡覺休息用具7.防曬用品8.個人常備藥品,如三高藥品、止痛藥等9.個人隨身必須用品,如現金、手機、充電線。10.重要證件,如身份證、健保卡、駕照、提款卡等。其他重要資訊●2024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時間表●白沙屯媽祖路線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為全臺各媽祖進香遶境活動中,徒步距離最遠的行程,自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出發至雲林縣北港朝天宮,來回約400公里。●白沙屯媽祖直播:https://www.youtube.com/@Baishatun-Mazu●GPS追蹤媽祖神轎及頭旗即時位置:https://www.baishatungongtian.org.tw/article.php?id=4【資料來源】.白沙屯拱天宮網站.白沙屯拱天宮臉書.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14 醫療.骨科.復健
冬日關節痠痛難耐 日常5保養緩解不適!「八段錦」分解動作通血氣養筋骨
冬日天氣逐漸轉涼,甚至偶爾下個小雨,門診中就會有許多來看筋骨痠痛的患者。「唉唷,我最近都可以當氣象台了,只要膝蓋開始痠痛,就知道又要變天了。」「最近早上起床,手腳關節頂扣扣,都要活動伸展一下才會覺得舒服。」筋骨痠痛,凡是肌肉、韌帶、肌腱、筋膜等軟組織或骨骼損傷所引發的疼痛不適感,也就是中醫說的「傷筋」或「傷骨」,例如各類慢性損傷:網球肘、高爾夫球肘、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等,症狀表現有「痠、麻、抽、脹、痛、無力感」。常見筋骨痠痛的原因筋骨痠痛的年齡層發生範圍越來越廣,不只是老年人,就連年輕族群,如果平常保養不好,也很容易產生問題。肢體肌肉關節的痠麻腫痛,中醫稱之為「痺」,內在原因有慢性勞損及年老退化、外界因素則是天氣的寒冷或潮濕的侵襲(風寒濕邪)。1.慢性勞損:因姿勢不良或重複勞動造成肌肉過度使用,使得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不通則痛。長期下來,就會有筋骨痠痛、肌肉緊繃僵硬、關節轉樞不利的狀況。2.老化退化:年紀漸長,或過度勞累例如長期熬夜者,由於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筋脈失於濡養,不榮則痛(身體臟腑得不到足夠營養而發生疼痛訊號),或是骨質流失,逐漸有腰膝酸軟的症狀,甚至身體多處關節不適的情況。3.風寒濕邪:溫度或濕度的改變,中醫醫書提及「風寒濕邪留而為痹,筋脈痹阻,則筋骨僵硬、疼痛、活動不利。」寒風刺骨是有道理的,低溫會讓關節肌肉緊縮僵硬、筋膜延展性變差;濕度可能會使因退化而腫脹的肌腱韌帶更加惡化,造成筋骨關節更加疼痛。日常保養遠離關節痛筋骨痠痛的民眾,除了門診就醫時的針灸拔罐治療及傷科疏經通絡手法之外,在家還可以進行足浴泡澡,或是動手來煮些藥膳茶飲來進行補養。1.足浴方:利用乾薑、桂枝、赤芍、川芎、艾葉等藥材用紗布袋包好,放入適量溫水(小於45度c水溫),待3-5分鐘足浴包精華溶入,浸泡10-15分鐘。透過中藥本身的作用,加上薰洗時溫熱蒸氣可助藥力穿透,達到疏經活絡的功效。2.杜仲茶:杜仲可補肝腎、強筋骨,但性溫味甘,一週喝1-2次即可,切勿貪多,以免過量補過頭。3.刮痧:不只應用於中暑,當經絡氣血不通產生的瘀也可以使用。中醫說「不通則痛」,因此以刮痧板沿肌肉緊繃僵硬處刮痧,使經絡通順,有活血化瘀功效,且可以引臟腑穢濁之氣自腠理(毛細孔)透出,筋骨舒暢。4.中醫養生操八段錦:八段錦屬於中醫的導引法,民眾經常使用拿來當作健身氣功,主要是有八段招式,可以疏通人體經脈、暢通氣血。八段錦動作包含:(1)雙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開弓似射雕 (3)調理脾胃須單舉 (4)五勞七傷往後瞧 (5)搖頭擺尾去心火 (6)兩手攀足固腎腰 (7)攥拳怒目增氣力 (8)背後七顛百病消。5.食療養生食療養生-何首烏參雞湯(葷)及何首烏參菇湯(素)準備食材何首烏3錢、西洋參1錢、川芎3錢、當歸3錢、白芍3錢、熟地黃3錢(若體質燥熱者可以選用生地黃)、玉竹3錢。葷食者選擇雞腿200克,素食者選擇新鮮綜合香菇200克。料理方式1.(葷食)煮一鍋水至滾沸,放入雞腿汆燙去血水後撈出備用。(素食)各類新鮮香菇使用流水稍微沖洗,擠乾水分後備用。2.將中藥材放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煮沸後再加入雞腿或香菇,大火煮5分鐘,關小火續煮15分鐘。關火,調味,可以酌加鹽巴或枸杞、紅棗。食材介紹•何首烏:補肝腎、益精氣、顧筋骨、烏髭髮。•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川芎、當歸、白芍、地黃:是四物湯的組成,最初來自宋朝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又稱「理傷仙授方」,起初就是補血、養血、顧筋骨的傷科良藥,並非只有女性補身體才適合。•玉竹:滋陰潤燥、生津止渴。食用說明生地黃是清熱涼血、而熟地黃是滋陰補血,當民眾偏燥熱體質時我們就選擇生地黃、如果是偏寒涼體質則選用熟地黃,如果不是很清楚那麼就可以使用生地黃,或生地熟地各半,避免過補上火。
-
2023-10-26 焦點.健康知識+
慢跑可提升性能力、打呵欠能改善勃起功能!「10個GG冷知識」你知道哪幾種
你真的了解你的生殖器嗎?除了在意大小跟長度外,其他的資訊你是否曾深入了解?為了讓你更加認識你的生殖器,知名YouTuber谷阿莫推出了一支「你的GG是全台灣僅1%人擁有的稀有種嗎?10個關於GG的冷知識」的知識型影片,來看看你對你的生殖器認識多少?10個關於GG的冷知識自古以來,許多男性認為生殖器的大小代表著雄性魅力。但除了大小跟長度,許多人往往不了解自己的生殖器。一起來看看谷阿莫分享的以下10個關於GG的冷知識,看你知道哪幾種。1.睪丸大小跟性能力有關男人的性能力跟「睪丸的大小」有關係,跟陰莖的長短無關。2.溫度34度是睪丸最舒服的溫度溫度34度對陰囊來說,是最舒適的溫度。因為人體的平均溫度為36度,因此比身體的溫度低2度的34度,對於陰囊來說是恰到好處的溫度。若高於36度,很有可能導致精子中暑、品質變差導致精子活動力降低。而陰囊皮膚有許多皺褶,目的是增加散熱,使睪丸不至於太熱影響精蟲的品質。3.勃起時陰莖向右彎最稀有全台灣僅有1%的男性在完全勃起時,陰莖會有右彎的情況。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調查發現,台灣男性在完全勃起時,由上往下看陰莖呈「一直線」有89%、「向左彎」有10%,「向右彎」是超稀有種1%。3.臺灣男性勃起平均長度為10.78公分根據台灣醫學專家和相關數據統計,台灣男性勃起後平均尺寸為10.78公分。而世界第一名是厄瓜多,平均長度為17.61公分。泌尿科高銘鴻醫師補充,目前的紀錄保持人是墨西哥人Cabrera,擁有48公分,但因為太大沒有功能且有礙一切工作間行動,讓他領有殘障手冊。所以太大不一定好,好用最重要!而據說藍鯨是現在已知GG最大的動物,勃起後335有公分,比我們都還高。4.包皮是最好的燒燙傷復原材料根據《衛福部健康署》網站指出,男性生殖器外的包皮耐磨、延展性好、有彈性,一片小小的包皮,可以幫助一個成年人恢復整個大腿的皮膚。5.晨勃尿不出來4招解決若晨勃尿不出來,可以嘗試洗冷水澡、坐著小便、輕輕按摩或輕壓膀胱,或者往前彎腰再試著小便。6.慢跑可以提升性能力養成慢跑的好習慣,能讓心血管更健康,使小弟弟也跟著強壯。而時常勃起,可以減少生殖器萎縮的風險。7.打呵欠也能改善勃起功能經常有意識地打哈欠,有助於改善勃起的功能。8.穿子彈型內褲易導致不孕穿貼合的子彈型內褲是導致不孕症的根源之一,因為該內褲壓迫性高,會讓陰囊的溫度升高,長期會有不孕或精蟲品質下降的問題。9.人類的陰莖沒有骨頭馬跟人類一樣,陰莖皆不存在陰莖骨。泌尿科高銘鴻醫師也表示,在所有的靈長類動物中,只有人類的GG裡沒有骨頭,像是黑猩猩、大猩猩,都有陰莖骨幫助他們保持硬度。10.生殖器越短越愛買跑車根據2023年英國倫敦大學心理學家研究統計,生殖器越短的人,越會購買豪華名貴跑車來填滿自尊心。延伸閱讀:.做愛狂換姿勢較持久?專家曝「愛愛最佳時間」,持續一動作10分鐘易高潮.愛愛前吃菠菜、西瓜更易性高潮!高敏敏推薦必吃「10大催情食物」.顏射、口爆、內射...「射精最愛7部位排行」女性接受度最低是這部位
-
2023-08-30 醫療.皮膚
夏天一直流汗很正常?小心「這4部位」多汗 身體恐已出問題
夏天是個容易流汗的季節,就算不動都會出汗。一般來說,流汗具有調節體溫、平衡電解質的作用,適當的出汗對於健康是有正面幫助的,但出汗過多可能就是身體出狀況。這次《優活建康網》整理流汗的相關問題,包括流汗原因、流汗好處、汗液味道重、多汗改善等,讓你這個夏天擺脫流汗困擾。為什麼會流汗? 夏天天氣熱,常常出門沒多久汗流浹背,你知道為什麼會流汗嗎?事實上,人體中主要有2種汗腺,第一種是分部在全身的小汗腺,主要是調節體溫、散熱,另一種則是與遺傳有關,分部在腋下、乳頭、陰部等的頂漿腺。 汗腺平時僅會分泌少量汗水,受到刺激時,汗腺才會大量分泌而出汗。當大腦下視丘與前扣帶皮質偵測到人體的體溫與情緒變化,會發出神經衝動至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刺激汗腺分泌汗液。流汗有哪些好處? 人體排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降溫,避免中暑。當體溫升高時,排汗就會增加,此時汗液的排出和蒸發可以幫助身體帶走熱量,因此能達到散熱的目的。流汗會加快身體代謝,有助於腸胃蠕動、改善消化;適量的汗水也有溼潤皮膚、軟化角質的功能;汗水中的抗菌肽能夠有效預防病毒、細菌、真菌的侵襲,達到預防感冒的目的。汗流很多正常嗎? 流汗具有調節體溫、平衡電解質的作用,適當的流汗對於健康是有正面幫助的。然而,若是過度流汗,除了可能造成脫水外,也會造成觀感上的不佳,像是頭髮塌陷、手心黏膩、飄出汗臭味⋯等負面影響。 流汗也可以看出身體警訊?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於臉書粉絲頁指出,不同部位出汗代表身體的健康警訊,例如臉部出汗可能心肝火旺;鼻子多汗則是肺氣不足,民眾可經由對照,檢視身體哪些部分需要加強保養:.臉部多汗:可能會有長痘瘡、臉紅、心煩、失眠、食慾不佳等症狀,主因是「心肝火旺」;飲食上建議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並維持多喝水、作息正常的好習慣。 .鼻子多汗:可能是肺氣不足、免疫力低下,易被病毒侵襲;平時應多吃能「補氣」的食物,如山藥、百合、花生、白果、雪梨、杏仁。 .胸口多汗:心氣虛、心陰虛導致濡養心神的作用不足,可能會有面色蒼白的症狀,飲食上可用燕麥代替一部份主食。 .腋下多汗:可能是氣虛或缺乏鈣、鋅等礦物質;平時可多吃山藥、花生、桂圓、香菇、堅果、蝦子、牡蠣等補氣的食物。流汗是為了排除熱量,但若是交感神經異常,在不熱或緊張的情況卻狂流汗,可能就是多汗症前兆,慢性病、焦慮症也有可能引發多汗症。若是少汗、多汗、汗黏、冒冷汗,或是汗液味道重時,也有可能內分泌出問題,異常流汗狀況都不利於健康,千萬別以為流汗就等於排毒。當民眾自覺出汗狀況異常,甚至已嚴重到影響生活,建議至胸腔外科、神經外科或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尋求治療評估。 汗流很多要補充什麼? 夏天天氣炎熱,人體每天約流失2.5公升以上的水份,流汗時體內的鹽分、電解質也會隨之流失。我們都知道汗流很多要補充大量的水,那除了喝水外,要怎麼補充流失掉的電解質呢?事實上,除非每天進行長時間的激烈活動,一般民眾大量流汗,只要透過均衡飲食即可攝取運動時流失的電解質,不必刻意使用特定飲料或食品來補充。 市面上有很多飲品的廣告,讓民眾誤以為運動完就必須要補充電解質,甚至當作每日補充水分的來源,而且為了符合消費者口味,通常此類飲品會添加糖、人工香料,久而久之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若每日進行2~3小時之劇烈運動,身體大量流汗(超過2000毫升以上),此時補充白開水,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怎麼改善流汗? 雖然流汗是讓身體維持平衡的重要機制,但如果常常流汗,不但會覺得濕黏不舒服,也會造成觀感上的不佳,那要怎麼改善流汗呢?《優活建康網》整理以下方法,民眾可依身體狀況調整:.使用止汗劑 .選擇輕量、透氣材質的衣物 .使用抗菌皂來沐浴 .使用腋下襯墊及鞋墊 .避免辛辣的食物和酒精除了以上方式外,也能透過中醫調理。中醫處理汗流過多,會建議飲用「生脈飲」,中藥材只需黨參、麥門冬、五味子,黨參可補氣生津,麥門冬滋陰潤燥、五味子味酸收心氣。此外,若是擔心有汗臭味,也可喝養肝補氣茶、清熱降火茶、滋陰調和茶等3茶飲讓汗味退散,消除汗臭味。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運動後喝運動飲料比喝水好? .衛生福利部-夏日運動防中暑 補充水分最重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炎夏狂冒手汗 中醫療法可改善【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256.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29 醫療.骨科.復健
為什麼會腳抽筋?2種情況最常見!醫師教如何正確預防半夜腳抽筋
你會睡覺一半突然小腿抽筋,或運動過程中抽筋而疼痛難耐嗎?根據國外研究,至少4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有過腳抽筋經驗,醫師表示,腳抽筋多屬於良性的,民眾可多拉筋讓小腿肌肉放鬆;也有部分疾病會引起腳抽筋,若抽筋頻率過高且合併其他症狀,建議就醫檢查。為什麼會腳抽筋?腳抽筋是某些疾病的前兆嗎?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於廷表示,腳抽筋是一種異常的肌肉收縮現象,醫學上稱之為肌肉痙孿,發生時神經會突然衝動,亦可能與體內調節電位差的電解質不平衡有關。常見運動時發生腳抽筋及夜間睡覺時腳抽筋,大多是小腿腓腸痙孿,發作時肌肉緊繃、僵硬,產生疼痛感。根據國外研究,約40%以上的成年人皆有過腳抽筋經驗,潛在族群可能更多。林於廷指出,腳抽筋發生時間大多短暫,且可快速恢復,約8至9成皆是良性,民眾不必過度慌張。常引起腳抽筋的原因有哪些?腳抽筋原因,常見因姿勢不良引起,像長時間久坐、久站,或睡覺時棉被重量壓在腳上,腿呈現打平姿勢,小腿腓腸肌持續收縮,當肌肉維持某一姿勢過久,就容易引發痙孿。除了沒讓肌肉活動,過度運動、過度勞累也會引發腳抽筋。常見腳抽筋問題有小腿痙孿、不寧腿外,還有疾病問題所致,包括神經疾病如巴金森氏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如漸凍症等,周邊血管阻塞患者亦可能出現小腿抽筋,但會合併疼痛、皮發蒼白、走路跛行等症狀。此外,洗腎患者、懷孕婦女則因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容易引發腳抽筋。林於廷說,長期使用藥物也可能產生腳抽筋,包括支氣管擴張劑、利尿劑、血壓藥、化療藥、口服避孕藥等,如果抽筋情況嚴重,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調整藥物。腳抽筋如何治療?如何預防腳抽筋?腳抽筋發生如何治療?林於廷表示,腳抽筋如果可以自行緩解,或是拉筋後,數分鐘內可以快速消失,大多屬於良性小腿痙攣,在沒有合併慢性病或其他潛在疾病下,不必做抽血或影像學檢查。夏天民眾最怕熱傷害,包括熱中暑、熱衰竭,而熱痙孿就是小腿發生抽筋。林於廷說,在高熱環境下運動,因水分容易隨汗液排出,當體內的鹽分流失,造成體液鈉離子失衡,更容易引發腳抽筋,建議民眾從事戶外運動如馬拉松、球類運動等,要補充水分、鹽片及運動飲料,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坊間多稱避免抽筋可補鎂、鈣、鉀、維生素D等,不過,林於廷提醒,現代人飲食高油高鹽,較少出現鈉離子不足的問題,貿然補充過多鈉,恐引起高血壓,而腎功能不佳者亦不可多補充鉀,建議民眾可多補充水,有需要時可補充電解質、維生素B群,有助神經傳導,懷孕婦女可多補充鎂、鈣。預防夜間小腿抽筋 睡前重覆做拉筋動作若要預防夜間小腿抽筋,國外研究建議,可以採取拉筋10至20秒,中間休息1分鐘,重複做3至5次為一組,第一周每天做4組,後續每天做2組即可,可於傍晚與睡前做拉筋動作。林於廷表示,因小腿抽筋時腳踝會呈現往下壓,可採站姿或坐姿方式進行拉筋放鬆小腿。預防腳抽筋3動作1.站姿時,雙手可以扶牆壁,以弓箭步姿勢伸拉另一隻小腿。2.坐在床上或瑜伽墊上,用毛巾或棉被套住腳底板,往身體方向拉,讓小腿肌肉放鬆。3.不敢拉筋者,可用抖動腳的方式讓肌肉放鬆。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26 養生.抗老養生
夏天喝冷飲加重濕熱體質!中醫推消暑氣5茶飲解熱不傷身
台灣屬海島氣候,除了炎熱外也偏濕,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濕熱是影響食慾的主因,加上部分民眾一到夏天喝冷飲、吃冰品毫無節制,寒氣也隨之進入體內,傷害脾臟,常見的表現是舌苔白膩,輕則腹痛、腹瀉,重則噁心嘔吐。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他坦言,很多人患上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惡性腫瘤,這些病症都跟濕邪有關。懷疑身體濕氣重? 可從這些症狀明察周宗翰指出,現代人運動量越來越小,體內陰盛陽虛從而濕邪內鬱,而且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及嗜甜,一旦攝取過多肥甘厚膩的食物,會導致腸胃濕熱影響運化功能,當脾胃無法把這些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用的營養成分時,將變成濕邪留在體內,恐導致民眾渾身發沉無力、頭髮油,臉部油、腹部凸出、水腫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症狀的發生。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周宗翰說明,身體的濕氣就是無法有效調節的水分,所以夏天易疲勞、中暑、頭暈目眩的人要特別注意,另外,吃得不多但體重未減輕反而增加,甚至喝水都會胖也與濕熱有關係。周宗翰進一步說明,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水液代謝與肺、脾、腎三臟腑有密切的關係,當3個臟腑運化功能失調時代謝會異常,輕則體重增加,重則出現浮腫。許多人長胖,並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內停所致,稱為「水腫胖」,其他症狀如皮膚常起濕疹、雙腿浮腫、女性白帶清稀量大等,甚至大便易黏在馬桶上,3、5張衛生紙反覆擦也擦不乾淨,也證明體內有濕氣。清除體內濕氣! 中醫推薦多吃燕麥紅豆薏米粥民眾想要去除體內濕氣,平時可食用燕麥紅豆薏米粥,周宗翰描述,其具有祛濕排毒、瘦身健脾、潤腸通便之功效,且還可改善下身浮腫肥胖問題、降血壓及血脂、去水腫、調解血糖、解毒抗癌。薏苡仁又叫薏米、薏仁,不僅為常用中藥也是民眾常吃食物,周宗翰解析,其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謎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加上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常有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等情況,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養脾胃,食補非紅豆、薏米莫屬,而燕麥具有明確的降血脂功效,不但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還能讓臉迅速變小,也兼具讓皮膚美白水潤透亮的效果。此外,民眾夏季時如經常大量出汗、走路易喘,且到入秋後情況未改,可能是心氣虛弱,且一旦流汗過多會加重心氣消耗,引起難以緩解的疲勞!周宗翰指出,夏天時人體的氣血多在體表容易耗散,尤其消耗過多會使身體功能減損導致疲勞,這時若不補足心氣,心臟動力不足,秋冬就容易感到疲倦。因此養好氣、減少流汗耗損心氣,就是預防疲勞的最佳方法。周宗翰提到,有時民眾容易喘並不是肺出問題,而是心肺之氣虛弱造成,雖然心和肺共同負責全身氧氣運輸,但肺的能量來自於心,當心氣虛弱,肺的能量也會不足,因此夏天時喝「生脈飲」有助養陽,特別是容易出汗的人,在初夏時就可以開始飲用,避免大量出汗導致血鉀流失。生脈飲包含人參、麥冬、五味子3種藥,其中人參能夠補氣,麥冬和五味子則帶酸味,中醫認為酸味的藥具有收斂作用,能夠收斂汗及耗散的心氣。生脈飲▸材料:麥冬10g 五味子5g 人蔘片10g 清水適量。▸做法:將麥冬和五味子洗凈,放入砂鍋中,一次性加足清水,蓋鍋蓋以大火燒開後,轉文火煮15分鐘揭蓋、關火。另外將人蔘片放入玻璃壺中,把 煮好的水倒入,蓋上壺蓋浸泡20分鐘,即可飲用。夏日自製5款茶飲 美味又養身對於夏日沒食慾、體內濕氣重、容易疲憊者,周宗翰提供5款茶飲,民眾日常可以攝取補充營養。【第1款】山楂枸杞茶▸材料:山楂、枸杞各15克。▸做法:以沸水沖泡山楂、枸杞2小時,頻頻飲用,每日數次。▸功效:山楂能夠開胃消食、活血化瘀、提高人體免疫力、抗衰老、調節血糖和血脂,枸杞則能起到滋補肝腎、保肝降壓、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甚至具美容功效,2者沖泡同飲,男女皆宜,簡直可以說是全能的滋補茶。【第2款】竹葉薄荷茶▸材料:鮮竹葉10克,鮮薄荷葉2克,綠茶5克。▸做法:將食材以開水沖泡,隨時飲用。▸功效:具有清涼透表、解暑散熱、利尿的效果。【第3款】清暑瘦身茶▸材料:乾荷葉1錢,洛神茶 5朵,清水1000c.c.,代糖適量。▸做法:將藥材洗淨放入茶壺中,水煮開後沖入茶壺中煮5分鐘後至出味成紅色,即可加入適量代糖並飲用。▸功效:荷葉性味苦平,可清暑通氣,辟暑滌煩熱,更可沁肺悅心,加上洛神花對暑夏燥熱性的虛火上升、高血壓、全身倦怠有緩解之效,飲用後可消暑降火、提神解勞。【第4款】鳳梨冰茶▸材料:紅茶適量,鳳梨400g、冰糖(細砂糖)160g、檸檬汁20g。▸做法:將鳳梨切丁與檸檬汁、糖通通放進果汁機裡,按果醬或是濃湯模式即可,完成後用倒入密封罐中,待降溫冷藏保存(儘快食用較新鮮)。最後,再2舀適量的鳳梨淋醬加入冰紅茶即可享用。【第5款】蓮藕汁▸材料:蓮藕,冰糖▸做法:將蓮藕連皮洗淨、切段保留外皮,將蓮藕煮熟或蒸熟,就可以加水、冰糖,以果汁機打成汁。延伸閱讀:.晚上睡覺膝蓋痛醒怎麼辦?3解方助你擊退「痛風」,3類食物要慎選.痛風的人不能吃什麼?能不能吃海鮮、豆腐?低普林的這食物反而不能碰.痛風發作時該怎麼做?營養師建議做這5件事、避免4類食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2 養生.抗老養生
「處暑」潤肺防秋燥!飲食忌辛辣宜多酸,多吃白色食物 12養生方法一次看
今天(8/23)是24節氣的「處暑」,屬於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有止的意思,指暑氣到此打住,在立秋之後理應感受到秋意,但在台灣,即使處暑仍火傘高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毒如虎」,俗語稱:「處暑,會曝死老鼠」,就是形容天氣酷熱。處暑中午雖然炎熱,但早晚較涼,晝夜溫差大。習慣晚上吹冷氣睡覺的人,不妨關掉冷氣,開窗讓空氣流通。更記得要蓋被子,不要著涼了;出門最好帶一件薄外套,以備不時之需。處暑養生的四大要點秋天有燥邪,會影響肺臟,耗損人體津液,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皮膚乾癢等症狀,多喝水恐難以改善,不妨藉由日常飲食「顧肺管」。1、捂秋凍春捂秋凍是古人一條非常實用的生活諺語,「春捂」是為了幫助氣血走表散熱,促進陽氣生髮;「秋凍」是為了氣血入裡保存熱量,促進陽氣潛降。因此,處暑後要使身體有一些涼意,不要天一冷就馬上全副武裝,穿很厚的衣服。2、防秋燥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為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大便乾結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專家建議: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濕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不然的話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濕拖把擦地等。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便於生津潤燥、消熱通便。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3、潤肺初秋的氣候逐漸乾燥,最容易對肺陰造成損傷,伴隨著夏季眾多的細菌也會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感冒、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和肺炎等疾病,一些氣喘病也會在此時復發或者加重。所以,加強對肺陰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中醫上講肺喜潤而惡燥,燥邪傷肺,養肺不僅能使肺氣更加充盈,增強肺的主氣,也能治療由於肺虛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在食物的分類上,甘潤的食品對肺是最有益的,例如梨、荸薺、枇杷、蜂蜜、甘蔗、柚子等,還有眾多的粥品,更是養肺的首選,例如銀耳冰糖粥、百合蓮子粥等。4、少辛增酸而少辛的原因,同樣是為了減少肺氣的耗散。大家都知道,吃過於辛辣的食物會導致人體發汗,這是因為味辛的東西都有發散作用,能調動人體肺部的陽氣通過汗液從體內發洩出來,隨後身體便涼了。所以,處暑之後不應吃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狀。多酸則是強調應多吃酸性食物,如葡萄、石榴、橘子、山楂等,以此來達到保肝護肺的效用。12個處暑養生方法處暑的早晚溫差變化大,外出應該加件外套,但不宜穿厚外套以免中暑。養生以益腎養肝為主,多吃白色食物潤燥養肺....。以下12個處暑養生小撇布,讓你健康度過秋老虎的炎熱天氣。1、早睡早起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2、益腎養肝多吃蔬果處暑節氣,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3、多喝水去秋燥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4、多吃白色食物潤燥養肺中醫有「五臟配五色」之說。白色食物偏寒涼,可滋陰潤燥、養肺,因此白蘿蔔、白菜、高麗菜、白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或中藥材的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適合一般體質者補身。5、多喝蜂蜜水少吃薑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那麼,人體就必須經常給自己補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們對付秋燥的一種必要手段。6、通風透氣,早晚添衣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一定要確保室內通風,白天只要室內溫度不高就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7、護腸養胃對於消化功能低下的人來說,除了及時治療、避免冷飲冷食、避免過度刺激的辣椒等調味品、少吃傷害消化系統的藥物之外,還要消除不利於消化吸收的各種不良習慣。8、精神調養處暑時節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明顯,大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誌安寧,使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安排多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安神定志的課外活動。9、輕鬆運動秋高氣爽,到戶外進行跑步、打拳、舞劍、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園散步等,可以迅速使機體消除秋乏的感覺。尤其是舒展肢體的活動還能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要注意的是不宜進行高強度和劇烈運動,鍛煉時應以微汗為適,切忌大汗傷及津液。對於經常待在室內的辦公室一族,可利用辦公間隙到室外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提高身體興奮性。10、多睡一小時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11、多吃清熱安神食物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當心病從口入,。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12、少吹空調,多護關節處暑節氣後天氣轉涼,此時再吹空調,寒氣會入侵經絡和骨關節,會出現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建議開空調最好定時,半夜不適宜吹空調。延伸閱讀:.節氣「處暑」/炎熱不輸夏 飲食顧肺管.「處暑」酷熱溫差大 飲食忌辛辣、顧肺管.薏仁有助預防癌症,特別是「這2癌」!薏仁11個功效,7種人請少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7 焦點.健康知識+
安裝節能燈泡也有效降溫 12種不開冷氣的消暑秘訣
暑假進入下半場,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NIH)指出,雖然炎熱天氣可以促進有趣的夏季活動,但人體不可過熱太久,否則會損害大腦和身體器官。人體可以透過排汗自然冷卻,但若流汗仍無法讓人體降到適度溫度時,就會增加熱痙攣、熱水腫和中暑等風險。無論是停電、忍受酷熱還是想省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推薦12種方法,讓人不吹冷氣也能舒適生活。NG降溫法:冷藏或冷凍棉被或衣服有的人可能會將棉被或衣物拿去冷藏或冷凍。佛羅里達大學農業和生物工程名譽高級講師溫德爾波特(Wendell Porter)表示,這並非好主意,由於低溫的織品會從人體吸收大量熱量,因此會在短短幾分鐘內變熱,織物甚至可能因為潮濕而發霉,「你絕對不會想要這麼做的。」1、攝取足夠的水分當感到炎熱和臉潮紅時,給自己補水是降溫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水溫並不是重點,因為喝進人體就會加熱。如果身體感到炎熱,需要涼一下,沒有足夠的水分就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身體是通過排汗來冷卻體溫。2、沖冷水澡+薄荷肥皂洗冷水澡或泡澡有助於降低核心溫度,幫助身體降溫。如果想要增加清涼感,可以嘗試使用薄荷肥皂,薄荷油中的薄荷醇會刺激大腦受體,讓身體感到涼感。3、在脖子或手腕上使用冷感毛巾將冷毛巾或冰袋放在手腕上或掛在脖子上,能夠冷卻身體。這些脈搏點是血管靠近皮膚的區域,因此可讓人體更快速降溫。4、使用箱型風扇將箱型風扇朝向房間的窗外,將熱空氣吹出去,以冷空氣取代室內空氣。清晨與夜晚時打開房子兩側的窗戶,有助於促進通風,再加上開電風扇,可以讓降溫速度更快。不過,記得在日出時關閉窗戶,且在日落後再打開窗戶。只要待在電風扇附近,就能夠降低體溫。5、關上窗簾或百葉窗若窗戶面朝太陽的方向(東邊與西邊),建議拉上窗簾或百葉窗,以防止陽光直接進入房屋,並使內部升溫。另外還可以安裝遮光窗簾來隔離房間並減少白天升溫。6、睡在透氣的床單上棉花是最透氣的織品之一,因此睡在純棉床單上可以幫助人在夜間保持涼爽。棉紗的紗支數越低,透氣性就越好。這是因為每平方英寸的紗支數越高,編織的數量就越多。7、在地下室就寢如果溫度太熱而無法入睡,可嘗試睡在臥室以外的地方睡眠。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因此可睡在家中較低的樓層較低或地下室,即可在夜間體驗涼爽的溫度。8、關上沒人使用房間的門如果家中房間沒有通風口或沒人使用,可關上該區域的門,以將冷空氣控制在房屋內人會活動的區域。9、在廚房和浴室使用排氣扇打開廚房排氣扇的開關,可抽出烹飪後上升的熱空氣,或洗澡時打開浴室排氣扇,也可排出淋浴後的溫熱蒸汽。10、安裝節能燈泡白熾燈泡產生的溫度高於LED燈泡。專家推薦關注何時有促銷活動,以便逐漸更換家裡的燈泡。11、早上做飯或在室外烹調烤箱的熱量會蔓延到整個房子。專家建議將熱量集中在一個區域,例如使用慢燉鍋,或者在戶外的烤架上烹飪,以將熱量保持在室外。12、享受冰涼美食炎炎夏日大啖冰棒或冰淇淋,沁涼心脾。但專家表示,如果身體已經過熱或有過熱的危險,此時就不要攝取太多糖,「糖會加速新陳代謝,你會感覺體內很熱。涼爽降溫可能很好,但額外的糖就不好了。」適量攝取即可。原文出處:In extreme heat, here are 14 ways to keep your body and home cool without AC 【延伸閱讀】登革熱疫情再起 防曬乳和防蚊液哪個先擦? 藥師這樣說日頭赤炎炎!熱傷害就醫數多1.6倍 防暑4大招、APP「熱預警」農民必知【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8813】(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14 失智.大腦健康
水喝太少不只大腦變遲鈍 長期身體缺水可能提高失智風險
● 嚴重缺水,會導致記憶力及認知功能變差● 喝足水分,幫助身體、大腦代謝● 年紀愈大愈不易感覺口渴,應定時補水炎熱天氣容易過度流汗,許多人都是等口渴了才喝水,其實身體已經在缺水了。飲水充足才能正常代謝廢物、讓大腦靈活有精神,一般人的喝水量應為「每公斤體重×30毫升」,所以50公斤成年人每天最少要喝水1500毫升,才能讓各器官正常運作。感知退化 失智者不知道口渴身體缺水,大腦就會變得遲鈍,影響記憶、情緒、意識;對長輩來說,長期喝水不足有可能引發譫妄,甚至提高罹患失智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失智者因感知功能退化,對時序、溫度錯亂,夏天往往還穿著厚重長袖,思緒停留在「開冷氣很浪費電」的節省觀念,不知道自己過熱而導致熱衰竭或中暑,因此,充足水分是夏季失智症照護重點。林舜穀提醒,失智者無法正確感覺體溫或環境溫度變化,照顧者應主動調整家中涼爽環境,並引導穿著適合熱天的輕薄衣物,衣櫃只放當季衣物,不要有接觸毛衣、厚外套的機會。由於失智者可能無法表達或辨識口乾口渴的感覺,易不自覺陷入脫水狀態,應定時提供飲水或含水分的食物(如水果或果凍)。仔細記錄失智者的飲水與排尿狀況,可順便養成固定排尿習慣,有助於降低失禁頻率。科技輔助 監控體溫、心跳帶失智長輩外出,一定要確保防曬措施,並且避免在炎熱的正午時分出門,在戶外活動更要補充足夠水分。夏天也是蚊蟲最活躍的季節,有些人喜歡購買樟腦產品來驅蚊防蟲,要小心失智者嗅覺退化而誤食,樟腦產品應該謹慎存放使用。林舜穀強調,夏季高溫對失智者的健康狀況有一定程度影響,尤其是患有心臟疾病或呼吸問題者,可善用科技產品觀察體溫、脈搏,確保充足休息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林舜穀表示,高溫多濕令人不耐,當失智者無法清楚表達需求或困擾時,照護者需要耐心並緊密觀察他們的行為和身體狀況變化。需特別注意以下警訊:1. 身體過熱:當出汗過多、臉部潮紅、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頭痛、暈眩或昏厥、肌肉或腹部抽搐等,可能是熱衰竭或中暑前兆,應立即將患者移到陰涼處,並尋求醫療幫助。2. 缺水警訊:觀察長輩是否尿量減少、尿液顏色變深、指甲蒼白、疲倦、頭痛、心跳加速或混亂等,要改變日常飲水習慣,千萬別等到口渴才喝水。3. 意識狀態改變:夏季高溫可能使失智者的狀況惡化,導致行為或情緒的變化,例如變得更煩躁、混亂或抑鬱。其他包括突然的意識喪失、精神混亂或昏迷,可能是熱中暑症狀。掌握定時定量的飲水方法,一次喝水控制在200至300毫升,千萬別一次猛灌,身體無法在短時間內吸收。如果覺得無色無味的白開水難以下嚥,不妨添入新鮮的薄荷葉、檸檬片或其他水果增加風味,千萬別以手搖飲代替,含糖飲料只會愈喝愈渴,還會造成血糖升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8 養生.聰明飲食
夏季水果/西瓜熱量低?能壯陽?吃瓜必知10件事,8個細節挑到多汁味美西瓜
養生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吃當季食材,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為您整理四季盛產的蔬果有哪些,介紹當下季節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講到夏季水果,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西瓜。原產於非洲的西瓜,又名寒瓜、夏瓜、水瓜。西瓜(Watermelon)的英文名直譯,就是水分多的甜瓜。在台灣,有大粒紅西瓜、黃心的小玉西瓜、無子西瓜及黑美人等。吃西瓜該吃紅肉還是黃肉好?中暑能吃西瓜嗎?哪些人不能吃?吃西瓜的重點一次看!Q:黃肉西瓜、紅西瓜 哪個比較營養?開業中醫師長陳旺全曾受訪指出,西瓜性寒、味甘,能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因為水分含量多,吃西瓜還能利小便、降血壓,以及解酒。在傳統醫學上,西瓜又有「天然白虎湯」之稱,能用來緩解發炎性的發燒,像是扁桃腺炎、咽喉腫痛等,口角發炎的人也很適合吃西瓜。中暑後吃西瓜,則有退熱降溫的功效。而台灣的西瓜品種很多,許多人也常有疑問,吃西瓜該吃紅肉還是黃肉好?其實紅肉跟黃肉,各有不同營養價值。紅西瓜富含茄紅素、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具有抗氧化、防癌功效;黃西瓜雖也有,含量相對少了點。一般人較熟知番茄茄紅素含量高,往往不知紅西瓜含量也頗為豐富,若以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為例,紅西瓜明顯高於柳丁,比起木瓜也毫不遜色。紅西瓜:含有維生素A、Beta胡蘿蔔素與茄紅素,具有抗氧化、防癌功效,還能保護眼睛粘膜健康。黃西瓜:含有瓜氨酸,攝入後能夠產生精氨酸。Q:吃西瓜可以壯陽?衛福部食藥闢謠專區資料指出,西瓜中含有瓜胺酸(citrulline),瓜胺酸具有擴張血管的功能,但相關作用機轉仍在科學研究階段。目前西瓜的壯陽效果尚不確定,且食用量的多寡亦有待研究,建議有勃起障礙的患者應適時諮詢專業醫師,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新光醫院營養師廖淑芬也指出,黃西瓜含有瓜氨酸,攝入後能夠產生精氨酸,但還要考慮西瓜中瓜氨酸的含量和民眾吃下肚的量,未必真具有壯陽功效。Q:西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豐富?維生素C部分,西瓜含量不如一般人想像那樣突出,100公克的西瓜,只有8毫克維生素C。且含量最多的並非紅、黃色果肉,而是介於它跟西瓜皮之間的白色果肉,以及西瓜子。Q:聽說西瓜含水很多,熱量是不是相對比較低呢?西瓜含水量高達93%左右,每100公克去皮西瓜,熱量約35大卡,不算是高熱量水果。但要注意的是,一般人愛吃清涼西瓜解渴,一片接一片,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食用過量,飯後來個三、四片就接近百大卡,攝取的熱量往往不如想像中低。Q:西瓜那麼甜,升糖指數是不是很高?用甜度來判斷升糖指數(GI值)並不完全正確,有些水果甜度高,GI值卻不高,關鍵在於膳食纖維。例如蘋果、芭樂,有足量膳食纖維當緩衝,吃來甜蜜卻不刺激血糖飆升。反觀西瓜,膳食纖維不多,通過腸胃,馬上提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糖尿病人應控制食用量。誰不適合吃太多西瓜?1.體質虛寒、胃腸不好、胃腸潰瘍患者要避免吃西瓜。拉肚子、水瀉症狀者也應暫停食用。2.剛生產完的婦女、手術後患者也不宜多吃。3.西瓜雖不算高鉀水果,但三片下肚,鉀攝取量就有300毫克,需控制鉀攝取的腎臟病患尤其要留意,喝西瓜汁的量更要嚴格。4.西瓜糖分稍高,糖尿病患也要控制食用量。一次以三片(300公克)為限,每日最多可吃兩回。5.頻尿的老人家:西瓜也具有利尿作用,吃多了晚上起床上廁所機會高,會影響睡眠品質,建議少吃或選擇在白天食用。Q:為何空腹不宜吃西瓜?台灣有句俗話,「半暝吃西瓜反症」。主要是因為空腹吃下太多的西瓜,容易夜半肚子痛,起床拉肚子。西瓜屬性寒涼,對腸胃功能弱、體質虛寒的人來說,空腹食用,容易腸胃不適。頻尿的人要避免太晚吃西瓜,免得尿意不斷,影響睡眠。就營養吸收來說,茄紅素或維生素A都要靠油脂烹調提高吸收率,因此飯後吃西瓜比空腹吃好。Q:買西瓜怎麼挑1.頭尾兩端大小要一致。2.瓜頭果梗彎曲品質較優。3.瓜蒂略凹,成熟度較佳。4.瓜皮顏色綠亮,風味更好。5.底部愈黃愈美味。6.西瓜直條斑紋間隔要寬,橫斑紋要密,表示西瓜生長狀況良好,成熟度足夠。7.摸瓜臍,西瓜果臍窄小緊縮,甜度與口感較佳。8.聽瓜聲,一手握住瓜尾,另一手輕拍西瓜腰部,若聲音沉悶且有震動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Q:西瓜如何保存?買回家後一定要放進冰箱嗎?很多人西瓜一買回來便往冰箱丟,認為冰箱可以延長保鮮期。事實上,西瓜這類熱帶水果,並不適合存放冰箱,有研究顯示,室溫有助西瓜熟成,提高茄紅素等抗氧化成分,低溫則可能破壞其營養素。且西瓜含水量多,長時間冷藏會使水分蒸發,影響口感。建議買西瓜時別貪多,吃多少、買多少。美國曾有研究發現,攝氏21度室溫及通風處有助西瓜熟成,還能提高茄紅素、β胡蘿蔔素含量。不過現在天氣熱,西瓜一定要冷藏保存才不會壞掉。建議若一次吃不完,應以保鮮膜、保鮮盒包覆再放入冰箱,避免冰箱內生熟食交互汙染,造成腸胃不適。Q:市售藥品「西瓜霜」,是西瓜做的嗎?頗富盛名的西瓜霜,也是西瓜產物之一。西瓜霜原料的確是來自西瓜,但並不是西瓜果肉製造,而是西瓜皮。西瓜皮長時間放置後,會出現像發霉般的白色霜狀粉末,取下後就是最古早的西瓜霜,能清涼、解熱。而現代西瓜霜,還另外添加其他中藥材,用來治療牙齦腫痛、口腔炎等問題。【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闢謠專區.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8-07 醫療.中醫
刮痧並非顏色愈深愈好!中醫解析「出痧」刮出什麼顏色才有效?
● 刮痧可刺激血液循環,改善身體散熱● 控制力道,避免破壞皮膚表面微血管● 選擇多肉部位,不會傷到骨骼和關節炎炎夏日,高溫讓人容易出現煩躁、昏沉、胸悶、頭痛、惡心等症狀,若不及時降溫,可能有熱衰竭、中暑危險。若有上述症狀時,不妨可以刮痧減輕症狀,應善用器具刮拭肩頸、背部,由上而下輕輕刮出「痧點」,當出現紅紫色瘀點,代表血液循環獲得改善。並非顏色愈深愈好 小心傷到微血管刮痧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對皮膚進行刮擦,可刺激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身體的散熱效率。不過,民眾常有迷思,以為刮痧出現紅紅紫紫、甚至黑色的瘀斑才有效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刮痧出現類似瘀血斑點,是血液從微血管流出並浸潤到周圍組織的現象,只要刮出微紅色或淡紫色的「出痧」即可。很多人以為黑紫色的痧點代表排出毒素、經絡有瘀滯,常導致下手過重,其實刮得又黑又紫反而傷害皮膚,造成皮肉損傷疼痛。林舜穀強調,刮痧一定要適度,施力過猛或追求大量的出痧,會破壞皮膚表面的微血管,當血液在皮膚表面凝固,形成血塊阻礙血液的流動,會使散熱效率變差。刮痧要善用刮痧板、陶瓷湯匙等工具,千萬不要用鐵湯匙、錢幣,容易破皮受傷;刮痧前可塗些乳液、嬰兒油,減少摩擦力。選對位置下手 肌肉豐厚部位循環佳刮痧也要選對位置,才不會傷到骨骼和關節。林舜穀說,肩頸、背部、手臂、下肢等是肌肉豐厚部位,血液循環較旺盛,適合刮痧,包括背部的闊背肌和斜方肌、手臂的三角肌和二頭肌、腳部的股二頭肌與闊筋膜張肌等。適合刮痧的肌肉部位闊背肌:背部最大的肌肉群,起始於下背的脊柱和骨盆區,延伸至上方並附著在上臂骨的下部斜方肌:分上斜方肌、中斜方肌和下斜方肌,肌群位於背部上方,從頸部下方延伸至肩膀,主要參與肩膀和頸部的動作三角肌:位於肩膀,肌肉的基底附著在肩膀骨上,頂端附著在上臂骨上,負責手臂舉高和外展的動作二頭肌:位於上臂的前側,從肩部延伸到肘部,當手臂彎曲、彎舉時,主要就是二頭肌在運作股二頭肌:位於大腿的後側,由臀部延伸至膝蓋後面,蹲下和站立時主要使用的肌肉之一闊筋膜張肌:位於大腿的外側,從大腿外側延伸到腳踝外側;當移動腳踝或足部時,主要就是闊筋膜張肌在活動(責任編輯:葉姿岑)你中暑了嗎?一分鐘快速了解中暑症狀、治療以及如何預防,上網免費檢測:https://bit.ly/45hbTH1
-
2023-08-01 焦點.用藥停看聽
服用降血壓藥增中暑風險 專家曝4類藥物恐影響排汗和散熱功能
今年夏天特別炎熱,最近中暑案例頻傳,部分案例和用藥有關。醫師和藥師均提醒,民眾若有在服用抑制汗腺分泌藥物、促進身體產熱藥物、三環抗憂鬱藥、降血壓藥物時,身體恐加速水分流失,中暑風險大增,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外出務必做好防曬。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委黃世勳指出,服用三高相關慢性病藥物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尤其降血壓藥中會用到β-blocker(乙型阻斷劑),主要是心血管用藥,會讓心跳變慢、血流變慢、心血管擴張,但由於表皮血管不會因此擴張,產生散熱不易,一旦熱氣蓄積在體內太多,就會導致中暑。黃世勳說,三環抗憂鬱藥、抗組織胺等藥物,則會產生「抗膽鹼作用」,抑制腺體分泌、減少流汗,影響散熱;而血管收縮劑,會讓血管收縮不會壓迫到神經,可治療頭痛症狀,但同時也讓表皮的血管收縮,不利於人體散熱。利尿劑、甲狀腺補充劑也會導致中暑風險增加。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黃儀絜說,利尿劑會增加體內水分排出速度,熱天會導致脫水風險增加;甲狀腺補充劑則會刺激新陳代謝,增加身體熱能產生,都可能會導致中暑狀況發生。民眾若有在使用這些藥品時,應盡量避免外出曬太陽。常見增加中暑風險藥物1.影響排汗藥物:如感冒抑制流鼻水鼻塞藥物、腸胃炎抑制腸胃蠕動藥物,某些精神病藥物等。2.促進身體產熱藥物:如安非他命、搖頭丸、某些治療過動藥物,含麻黃素的減肥藥、甲狀腺補充劑等。3.增加缺水風險藥物:如利尿劑、緩瀉劑及治療憂鬱症的鋰鹽,含咖啡因的能量飲、咖啡、茶等4.降血壓藥物:可能減少心輸出量,減低皮膚血液循環,影響汗腺排汗速率。夏日使用中藥材也要特別注意,黃世勳提醒,溫熱性中藥材應避開服用,像常見的補藥人參、何首烏等,會促進血液循環產生高熱,因此服用藥膳時應注意;三伏貼中會使用白芥子,會讓局部血管擴張,可能引起充血、灼痛等類發炎情況,飲食、進補調養上都要特別斟酌。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曾接獲兩起中暑病例,一位中年人烈日下騎車昏倒被送至急診室,肛溫40.5度,詢問病史後,發現病人前一晚吸食安非他命,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及新陳代謝增加產熱,因在烈日下劇烈運動,所以導致中暑。另一位長者服用降血壓藥、憂鬱症藥物及甲狀腺補充劑患者,房間未開冷氣,日前昏倒在浴室而被送醫急診,肛溫42.7度,根據病史診斷為中暑,血液檢驗顯示有橫紋肌溶解及瀰散性血管內凝血。家屬發現長者住院前三天,就出現食欲不振、精神差、反應變慢,病人本人覺得整天都不想動,站著兩腿發軟,整天只想躺著,住院當天早上,家屬即發現病人昏倒在浴室叫不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6 醫療.腦部.神經
男中暑後大腦受損竟失智!專家:中暑可預防,5件事必知
中暑未及時處置送醫,容易造成腦損傷,恐引發失智症。一名50多歲鑽地工人,上午9點多開始在烈日下工作,約10點多時,他突然停止工作,走路遙晃,騎上機車,才騎幾公尺後跌到昏迷,立即送醫急救。男子到院後嚴重昏迷、體溫高達43.8°C已是中暑。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說,經搶救後約16小時清醒,但男子認知功能明顯退步、反應變慢,神經內科持續追蹤,3年後確診失智症。中暑程度愈嚴重、送醫時間過長 可能使腦部嚴重受損朱柏齡表示,此名病人中暑後,沒有立即通知救護車,也沒有移到陰涼處休息,而是放在無遮蓋的小發財車上,但貨車底板已在太陽下曬了數小時,把人放上去就像鐵板燒,到院時嚴重昏迷,昏迷指數3分(昏迷指數滿分15分、最低3分),且身體軀幹及四肢和貨車底板接觸部分,出現三度燒燙傷,約占體表面積21%,燙傷傷口可說是鮮血淋漓、皮膚起滿水泡,「景象十分恐怖」。朱柏齡指出,病人中暑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當天降溫後,於16小時後清醒,次日拔管,轉至整形外科處理燙傷傷口,經過多次皮膚移植後,於一個半月後出院。男子清醒後,認知功能明顯退步,問病人今年是幾年,病人回答民國79年,會客時家屬也感覺病人反應變慢,半年後在門診接受認知功能測試,結果為22分(滿分為30分,小於24分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病人持續在神經內科門診追蹤,於三年後診斷為失智症。疾病百科/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漸進退化的智能障礙病症,初期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特別是記不住日常、最近且立即的事物,其他像是語言、算術、空間感、時間概念、抽象思考、社交能力、判斷力等也會出現障礙,產生異常行為,過去熟悉的工作無法勝任,嚴重影響日常起居,伴隨這些行為的心態很可能變得疑心病重、被害妄想、憂鬱、焦慮、容易與他人起衝突。》看完整疾病百科朱柏齡說,中暑程度愈是嚴重、送醫時間過長,以及病人救治後距離清醒的時間愈長,均可能使腦部受到嚴重損傷,如該名病人送醫時,經測量肛溫高達43.8°C,中暑十分嚴重,並由小發財車送醫,時間約20至30分鐘,未由救護車送醫,而加重中暑病情,病人到院後的體溫,比當時昏倒時還要高朱柏齡表示,最後病人救治至清醒之間長達16小時,又血管內皮細胞受到熱傷害,引起瀰漫性血管內皮出血,研判是小的血栓阻塞腦部微血管,最後導致罹患失智症。另臨床上也曾收治一名男子,中暑後傷及小腦,造成走路不穩,且寫字像是小朋友寫的字十分歪扭。中暑可預防!避6個可能危險因子「中暑是完全可預防的疾病。」朱柏齡提醒,夏天戶外工作者中暑的可能危險因子包括喝水不足,或飲用高糖分或含咖啡因飲料,飲酒;體能差,工作超過體能負荷;穿著厚重不透氣衣物;睡眠不足;感冒、腹瀉,身體虛弱,或是體型肥胖。戶外工作時,更要注意環境是否溫度高、濕度高,尤其是熱指數大於40時,就必須多加注意。熱指數計算方式:溫度 + (濕度x0.1) 如氣溫為35°C + (濕度60 x 0.1) = 41朱柏齡表示,在酷熱環境工作的勞工,應穿著淡色、質輕、寬鬆透氣衣服;每15分鐘喝水200至300cc,勿等到口渴才喝水,也勿飲酒或含咖啡因飲料;若有感冒、腹瀉或身體不適時避免在高溫下工作;而要在炎熱環境工作,第一天上工時,應避免過度勞累,因在熱環境工作需要約10至14天,才能逐步達到「熱適應」,並隨時注意有無出現中暑症狀。衛福部最新統計,7月截至目前為止,熱傷害就診統計人次為783人,已超過去年7月整月的775人。中暑6危險因子喝水不足,或飲用高糖分或含咖啡因飲料,飲酒體能差,工作超過體能負荷穿著厚重不透氣衣物睡眠不足感冒、腹瀉,身體虛弱體型肥胖注意5件事防中暑1.在酷熱環境工作應穿著淡色、質輕、寬鬆透氣衣服。2.每15分鐘喝水200至300cc,勿等到口渴才喝水,也勿飲酒或含咖啡因飲料。3.若有感冒、腹瀉或身體不適時避免在高溫下工作。4.炎熱環境工作第一天上工時,應避免過度勞累,因在熱環境工作需要約10至14天,才能逐步達到「熱適應」,並隨時注意有無出現中暑症狀。5.戶外工作時,更要注意環境是否溫度高、濕度高,尤其是熱指數大於40時,就必須多加注意。4種散熱方式預防熱急症發生1.輻射:若氣溫25度、人體溫37度,靜止狀態下,人體溫較高會傳導至空氣中;若氣溫超過35度以上,輻射效果變差,若超過37度,外界溫度反而輻射至人體。2.傳導:人透過接觸物品、冰涼水,可將體溫傳導出去。3.對流:通風、水流皆可加速散熱。4.蒸發:流汗是有效散熱方式,液體從皮膚表面蒸發汽化,可帶走熱量,不過若環境濕度大或即將下雨,蒸發效果則不佳。(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24 寵物.照顧指南
「老公會背叛我,但我的狗不會」毛小孩驟逝 她憂鬱暴瘦15公斤!寵物過世假有可能嗎?
許多人視寵物狗貓為家人,寵物過世時,許多飼主痛不欲生,更陷入憂鬱。精神科醫師表示,人與人疏離,寵物狗貓成為最親近的對象,當寵物過世,痛苦程度有時已超過疏遠的家人,精神科門診曾有飼主爲寵物狗安樂死或承受狗被毒殺、年邁死亡等,感到內心痛苦、難過哭泣、吃不下、睡不好,甚至尋求自殺。快樂心靈診所院長、精神科醫師陳豐偉說,很多人平時透過網路與人溝通,但下班後很少社交,每天與寵物狗貓相處、吐露心聲,有些飼主養寵物十幾年,就像拉拔小孩長大,當寵物過世,常感到痛苦。這類患者在診間分為兩種,一原本病情穩定的憂鬱症、焦慮症病人,寵物過世使病情加重,幾乎每個月都會遇到。另沒有精神病病史的人,寵物過世後仍會覺得悲傷,但就醫較少,一個月平均不到一人。「老公會背叛我,但我的狗不會」 寵物意外死亡對飼主衝擊大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曾收治一名四十多歲獨居的單身女性,養了一隻吉娃娃,但吉娃娃不幸車禍全身癱瘓,不得已決定安樂死,為陪伴愛犬走完最後一程,女子隨側見證愛犬接受安樂死。但愛犬過世後,女子總是不自主哭泣、不願意出門,只待在家看著愛犬的照片,後續出現失眠、食慾不振、情緒低落,甚至試圖自殺。楊聰財說,問診發現,女子自認是害死愛犬的劊子手,導致強大情緒壓力,症狀持續長達三個月,暴瘦十五公斤,確診為重度憂鬱症。經藥物、認知行為治療,並透過親友陪伴,經一年治療病情才好轉。飼主要走過悲傷,除尋求家人、朋友支持及專業心理輔導外,也可製作繪畫、墓碑等寵物紀念品,或是舉辦一個儀式釋放悲傷,並允許自己在這段時間經歷情緒的起伏。「老公會背叛我,但我的狗不會,十分忠誠。」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說,診間一名女子如此形容她的狗,談到狗時總是深深的想念。門診還有民眾的狗在戶外誤食含毒食物,被人「毒殺」,但始終無法找到犯人,飼主充滿憤怒,久久不能平復。若寵物離世是生病、年老等已預見情況,飼主心理衝擊較小,但是,意外死亡對飼主心理很大的衝擊,恐引起病態性哀傷。在不銹鋼診台上躺著不動的毛小孩,是家人、親人另一名男飼主抱著一隻哈士奇衝進動物醫院,大喊著「趕快救救我的狗兒子」,獸醫師檢查後為中暑引發急性腎衰竭,經緊急搶救,打了強心針,還是回天乏術。聽聞寵物死訊時,飼主抱著狗狗癱軟身體,嚎啕大哭。新北市獸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蔡志鴻表示,動物醫院經常上演著類似場景,安慰開導飼主,也成為獸醫師的日常工作之一。蔡志鴻表示,如何讓毛小孩的爸媽釋懷、接受死亡,的確是一門學問,獸醫系養成課程中應開設這類生死學課程,讓獸醫師在關鍵時刻扮演心靈導師。因為對許多飼主來說,在不銹鋼診台上躺著不動的毛小孩,那是家人、親人,那種朝夕相處、陪伴互動,一旦離世,那種撕心裂肺的痛楚,絕非外人所能感受。寵物喪假/狗貓離世飼主如何請假? 勞動部說話了【記者沈能元、鄒尚謙、葉冠妤、編譯羅方妤/台北即時報導】許多人視寵物為家人,毛小孩離世,許多飼主痛不欲生,陷入憂鬱、失去生存意識等情緒,處理毛小孩後事也是心力交瘁,但目前各國針對「寵物過世假」沒有相關法規,就有精神科醫師表示,企業、雇主於准予寵物過世的休假上,應更有彈性,政府也應多關注「寵物友善」議題,讓飼主可以送毛小孩最後一程,紓解心理的悲傷。快樂心靈診所院長、精神科醫師陳豐偉指出,當寵物過世,有三分之一飼主會難過半年,約二成的飼主會經歷如同親近家人過世的痛苦。目前在歐美國家,寵物過世假已是熱門議題。「寵物過世,主管不准假,引發員工請願、網路串連,在美國已經發生好幾次。」陳豐偉說,但目前還沒有國家把寵物過世假寫入法規,主因是醫療業、服務業恐怕受不了這樣的衝擊。即使法規沒有,但企業主管要能理解,社會快速變遷,許多人放棄傳統的結婚與生育小孩的人生,這時寵物貓狗就取代了伴侶或小孩心靈陪伴、互相依附的角色。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美國加州舊金山金普頓酒店和餐廳提供員工3天寵物過世假。酒店創辦人金普頓自1981年起就一直帶著自己飼養的邊境牧羊犬工作,也鼓勵員工和客戶帶寵物來酒店,還提供員工寵物保險和過世假。美國亞歷桑納州鳳凰城就業律師西弗斯曾研究過寵物過世假議題,指出家事假法律沒有提供員工關於寵物生病或過世的休假。一些雇主則想知道如何劃定寵物過世假界線,如果給寵物狗過世的員工休假,那另一位員工的寵物魚過世,要不要讓他休假。有生理假也該有心理假 「寵物過世假」應更有彈性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說,社會進步,目前依「性別工作平等法」已有「生理假」,近期部分大學也設立「心理假」,對於寵物過世假應更有彈性。以往依不同假別,如病假需要醫師診斷書,事假需要理由,但現在許多假別已經不需要任何理由,企業、雇主應該尊重員工請假的權益。張家銘說,寵物離世在許多人感情上等同家人離世,雖然寵物過世假在假別上很難由政府制定,但企業主應重視員工的心理,請假應該給予更多的彈性,不應一概而論。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許多人與寵物親密如同家人,平時陪伴著飼主日常生活,提供情感支持和快樂,當寵物過世後,對飼主的影響可以是非常深遠的,飼主面臨的壓力指數,相當於親密家人或配偶死亡的程度,可能經歷強烈的悲傷和失落感,這種憂鬱情緒因人而異,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陳豐偉說,當員工為寵物過世哀傷時,主管應盡可能以事、病假通融,或協助調班,讓員工走過悲痛期。勉強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的員工來工作,反而更容易出錯,對公司也沒好處。也有少數員工會在寵物過世後陷入憂鬱、全身乏力、失去生存的意志,連來工作都有困難。這時會需要主管與同事支持,協助難過的飼主走出來,不要一直陷落在寵物過世的陰霾裡。美國公司「寵物友善」政策吸引年輕人應徵陳豐偉說,美國因年輕人不想返回工作造成缺工潮,所以愈來愈多公司推出「寵物友善」政策吸引年輕人應徵,讓員工可以在工作時有寵物陪伴,在寵物過世時可以請假,寵物要就醫可以調班。少數美國公司也明文規定,當寵物過世可以請1至3天假,或短暫改彈性工作、在家工作,以便員工處理寵物過世的事情。寵物過世假是值得台灣注意的議題。陳豐偉表示,寵物過世假應由各公司自己訂定,至少當員工提出這樣的要求時,社會大眾要能夠同理,不要覺得這種想法很奇怪。勞動部:目前社會沒共識,仍建議請事假或特休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表示,對寵物有深厚感情的人來說,寵物不只是寵物,可能已經是家中的一份子,一旦寵物離世,確實會感到哀傷。不過,到目前為止,關於寵物喪假這個議題,各國目前沒有這樣的規定,社會上各界也沒有共識。勞動部建議,若是有請假的需求,可以先運用目前有的事假或特別休假來處理。★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24 醫聲.醫聲要聞
39歲青農瓜棚下熱死!一張圖看懂何時該休息
極端氣候讓全球陷入熱浪,七月以來,台灣熱傷害通報人次也居高不下,超過去年同期數據。專家指出,國內訂有高溫作業指引,明訂高危行業需參考「綜合溫度熱指數」,制定工作與休息時間規定等,但僅納入鍋爐、鋼鐵等製造業,在戶外連續工作的建築工人、外送員等並未列入,建議勞動部考量並訂定相關規定,對戶外勞工落實「高溫保障」。高溫致死頻傳 綜合溫度熱指數規範工作與休息近來連日高溫,致死頻傳。上周,嘉義39歲瓜田青農在35度氣溫下工作,太熱到瓜棚下休息,竟然猝死。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高溫環境也要關注濕度,嘉義青農當時農務濕度達65%,計算熱指數都已達到危險等級。對於戶外工作勞工,應計入WBGT以提出預警,並規範工作與休息時間。根據氣象局說明,「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是「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的簡稱,也稱為濕球黑球溫度,同時考量溫度、濕度、太陽輻射及風速的綜合指數,與人體健康效應直接相關的熱壓力(heat-stress)指標,與體感溫度等這熱舒適度指數不同。舒適度是個人主觀感受,而熱壓力指標是測量大氣環境中對人體生理造成熱壓力,而可能造成不良健康後果的環境條件。WBGT與台灣熱傷書的急診及就診人數相關性強,因此以WBGT提醒大家採取自我保護措施,避免熱衰竭及中暑等熱傷害發生。既有指引落實率低 戶外勞工缺合適參考中研院研究員龍世俊說,勞動部訂有「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即依據WBGT規範適用職業員工的工作與休息時間,目前適用的高溫職業,包括鍋爐房、鋼鐵鍛造、玻璃熔料、燒窯、火車機房等,多在室內操作,工作在戶外且連續曝曬的勞工,未在規範之列。目前戶外勞工的高溫保障主要依勞動部六月修正「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計算熱指數,再提出工作與休息時間的建議。但朱柏齡與龍世俊都表示,指引沒有強制性,雇主落實機率低,加上指引修訂至今未有稽查,「別等到有人真的熱死了才來重視。」目前氣象局依WBGT,每天發布「健康氣象」,內有當天和一周熱傷害預警,分別是注意、警戒、危險、高危險等四類。朱柏齡說,氣象局熱傷害預警是以各縣市行政區域為單位,對於外送員、建築工人來說,參考價值有限。他舉例,以北市信義區為例,信義百貨商圈與商圈外的工地環境,可能大相逕庭。朱柏齡建議,只要是固定的戶外工作區域,如建案,現場就應購置相關設備,計算WBGT,依數值計算工人休息時間,有效避免熱傷害。戶外環境複雜難評估 職安署:提供雇主預防措施對於專家建議戶外工作者採用WBGT評估工作規範,勞動部職安署職業衛生健康組長張國明表示,WBGT較為精確,但通常用於人為控制下的環境監測,用在鍋爐、鋼鐵業等室內環境居多;戶外場所變數多,參數取得不易,所以用較好取得的溫度、相對濕度來評估。目前世界各國都沒有依熱指數強制休息的規定,張國明說,職安署將持續關注國際主要國家對於熱危害預防相關法制或採行措施,適時檢討精進必要作為。基於戶外高氣溫危害預警原則,職安署已開發手機版行動資訊網,並以分級管理方式,提供雇主及工作者採取對應的預防措施。(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7-24 醫療.中醫
穴位按摩可增大腦體溫調節能力 一圖看懂散熱5穴位避免熱傷害
.長輩對冷熱不敏感,按摩穴位增調節能力.刮痧刺激血液循環,可改善身體散熱效率.高溫恐使失智者狀況惡化,注意監控健康夏日熱浪來襲,民眾發生熱傷害機會較往年增加。嬰幼童、慢性病患、65歲以上長者、長期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等族群容易因高溫而發生熱傷害,如果不適時做好防護措施,大量流汗可能造成脫水,甚至引發心肌梗塞、昏倒及休克。室內也會中暑 中醫穴位降溫法別以為在戶外才會中暑,即使宅在家不出門也要注意降溫!若室內空氣不流通、太陽的輻射熱無法散出,不少人因「捨不得開冷氣」而熱過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新陳代謝和自我調節能力也逐漸下降,導致長輩對冷熱變化不敏感,容易出現穿著不合時宜,進而發生熱傷害。林舜穀表示,透過穴位按摩,可以增加大腦中樞的調節能力,進一步改善發汗排熱,可以幫助身體散發熱氣的穴位,包含大椎穴、清冷淵穴、膏肓穴、命門穴、曲池穴,可以指腹按住穴位慢慢施力,舒緩頭昏腦脹。.大椎穴:位於後背頸部與頭部交界位置,是頸部主要穴位,主要功效為升陽、益氣、退熱、補虛,多按摩有助於背部血液循環,進而影響全身溫度調節。.清冷淵穴:顧名思義有寒涼之意,位於上臂伸側面,屈肘時肘尖直上二寸,主要是用來清除身體兩側的熱氣,具有清熱解除中暑頭痛、脖子緊繃的效果。.膏肓穴:左右肩胛部內側偏上方的兩個凹點,即「膏肓痛」位置,這個穴位調節上半身的溫度,因無法自行觸摸,可使用按摩球按壓,消除燥熱。.命門穴:位於腰部的中線上,大約在第二腰椎的水平處,多按摩可以活血通絡、腎虛腰痠,也有助於身體熱量分散。.曲池穴:當手肘屈曲時,穴位就位在內側肘窩的端部,主要用於疏風清熱,可以疏通筋絡,緩解夏天中暑時的高燒、潮熱。喝水促進代謝 補充應定時定量熱傷害跟身體流失水分的程度有關。有些長輩不喜歡喝水,尤其是失智者的口渴敏感度降低,喝水不足引發譫妄、泌尿道感染,夏天則有脫水、中暑危機。林舜穀建議補水方式,應定時定量、增加風味、視覺提醒、容器輔助、製作水果冰塊等,增加飲水的誘因。並養成每天喝水至少1500至2000㏄,分多次喝、慢慢喝,要特別注意的是,避免飲用太多含糖飲料,除了造成肥胖、加重慢性病,糖分也會影響血液循環,不利散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4 名人.好食課
尿尿出現螢光綠該擔心嗎?一張圖看懂尿液顏色和飲食影響因素
我的天!尿液怎麼黃色帶有點粉色,難道是血尿了嗎?先別緊張~其實飲食會大大的影響排泄物,包括尿液以及糞便的顏色喔!今天就由好食課的Oliver楊哲雄營養師與您分享幾種可能會影響尿液顏色的食物吧!黃色系列一天水分是否喝足,尿液是最佳指標!如果接近透明色的話,可能是喝太多了!不用勉強自己一天喝3~4公升,喝多了還得一直跑廁所,其實也會造成不少的生活負擔。簡單教您計算一天所需的水量:體重(公斤)× 30毫升,所以60公斤的成人一天需要1800毫升的水分,其中食物、飲料、湯品等都算在內喔!不過當尿液呈現濃濃的黃色時,就要注意需補充水分了!這邊提醒如果是中暑的話,建議可以補充電解質水。不需要買市售含糖的飲品,在家就可以輕鬆調配出來,一公升的水+2公克(約半茶匙)的鹽巴即完成。如何判斷自己尿液顏色的改變是因為疾病,還是食物所引起的?身體若有不舒服的症狀,例如:發燒、小便不適、下腹痛等症狀,且多喝水還是沒有改善的話,那就有可能是疾病所導致,務必要就醫檢查!.黃色帶橘色:可能與富含胡蘿蔔色素的木瓜、紅蘿蔔有關,部分中藥也會導致尿液顏色變橘。.黃色帶綠色:可能大量攝取了深綠色蔬菜所導致,例如菠菜、蘆筍等。.黃色帶粉色:紅火龍果、甜菜跟都會導致尿液顏色變粉。尤其最近還是火龍果的季節,吃完後尿液與糞便的顏色改變都屬正常。.螢光色:由於維生素B2帶有螢光黃色,而這些水溶性維生素容易經由尿液排除,所以才會呈現亮黃色。【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尿液顏色學問大!】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2 醫療.中醫
2023「大暑」養生4指南!中醫師教你清熱祛濕:飲食清淡少辛辣,健脾袪濕忌生冷
明天(23日)是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也是炎熱酷夏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民眾在外要提防中暑外,也要小心濕疹、腸胃、泌尿道感染等疾病。中醫師教你大暑的養生4指南,一起來看看怎麼在酷熱的天氣裡清熱祛濕。炙熱的陽光,悶熱的空氣,屢破新高的氣溫,面對節節上升的溫度,伴隨高溫接踵而至的中暑、腸胃、皮膚問題,是否也讓你淹沒在夏季熱浪的不適中呢?為了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會透過出汗來調節體溫,適應暑熱的氣候,但夏季同時也是暑濕之氣最易侵犯人體的季節,尤其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夏季的氣候特徵是以「濕」和「熱」為代表,包括了6.7月的多雨悶熱潮濕,以及7.8月盛夏的高溫炎熱,若是人體本身汗孔調節功能不佳,或貪涼喜冰飲,除了容易產生中暑的症狀外,也常合併出現因「暑濕」引發之全身和腸胃症狀。適合夏季的飲食調養1.飲食清淡少辛辣夏季因為受高溫的影響,易讓人食慾降低,飲食上宜選擇口味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一般在料理時會利用些許辛味食物(如蔥、薑、蒜等)以增進食慾,但切勿過食辛辣,以免損傷脾胃或引發體內燥熱症狀。2.健脾袪濕忌生冷盛夏的濕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若因為過食辛辣後又飲用冰飲或生冷瓜果,很容易讓脾胃受損,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會造成水濕停滯,內外濕邪引動,讓原本已經虛弱的脾胃功能更加低落,出現胸悶、食慾不佳、四肢沉重倦怠、精神萎靡、嗜睡頭暈等濕邪引發的症狀。可多選擇健脾益氣、開胃消食的食材,例如薏仁、茯苓、白扁豆、大麥、蕎麥、燕麥、玉米鬚具有健脾或燥濕的作用;山楂、神麴、雞內金、白蘿蔔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常用藥材如陳皮、白朮、藿香、蒼朮、茵陳、石菖蒲等也可以沖泡做為茶飲飲用。3.益氣生津調營衛夏季因高熱使人體容易出汗,但若本身體質偏虛弱或汗孔開闔失調,易導致氣隨汗泄,出現氣津兩虧的症狀,常見的不適有大汗出後覺乏力倦怠,口乾渴,頭暈,手足心熱,身燥熱,便秘,小便色偏黃,脈細無力而稍數等症。可選用益氣生津的食材如蓮藕、銀耳、蜂蜜、烏梅加上黨參、太子參、五味子、麥門冬、黃耆等藥材,並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在高溫陽光下曝曬過久。4.增辛減苦養心氣夏季對應的臟腑是「心」,「養心」是夏季保健的一大關鍵點,由於暑熱逼人,容易令人煩躁傷心,心火過為旺盛時易出現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心煩易怒等症狀,又心與小腸相表裡,若心火重而導致小腸積熱,則易出現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症狀,名醫孫思邈曾提出:「夏宜增辛減苦」。認為夏季心火當令,苦味可入心,如果適當吃些苦味的食物以降火,可選擇蓮子、麥門冬、綠豆、百合等清心火、寧心的食材,但不可過量,否則會損傷肺氣,因為「夏三月屬火,主於長養心氣,火旺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主辛。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所以搭配吃點辛味的食物,如蘿蔔、蔥白、薑、蒜等,可有助於補益肺氣,防止火旺克金傷肺。另外,中醫理論中「汗為心之液」,出汗雖有利於養心,但並不意味著汗出得越多越好,汗出過多會耗傷心陰、心氣,出現心悸,短氣,自汗出,胸悶,面色蒼白,體倦乏力等症狀,因此夏季運動不可過量,儘量避免出現大汗淋漓的狀況,可適當食用酸味食物以防止耗散心氣,如烏梅、葡萄、山楂、五味子,它們的酸味能斂汗且能生津解渴。夏季推薦藥膳和茶飲蓮子豬肚湯:.功效:具有清心降火、健脾益胃的效果。.食材:取豬肚1個,蓮子50克,香油、酒、鹽、生薑、蔥、蒜各適量。.製作方法:1.豬肚內外翻洗乾淨,從邊緣切開十公分,用1湯匙粗鹽、1湯匙醋將豬肚搓揉至無黏液,然後用水沖洗淨,放入滾水內煮3分鐘取出,用刀刮去白色污垢,洗淨後切片。2.蓮子用水泡軟,去皮後將之和100克水放入鍋中,煮15分鐘。3.加入切片豬肚、酒、薑片和500克水,先大火煮沸,再小火燉2小時,加鹽、蔥蒜、香油調味即可。仙楂紫蘇茶:.功效:具有健脾去濕、消食導滯的效果.食材:紫蘇4g、藿香4g、仙楂6g .製作方法:將上三味藥分別搗碎布包後,放入杯中,加入800cc熱水,悶蓋15分鐘,每日一劑,可代茶飲。※本文由
-
2023-07-21 醫療.中醫
中暑竟分陰暑、陽暑,怎麼分辨?中醫師教你夏日消暑撇步,6種食物助清暑祛濕
炎炎夏日,近日氣溫屢創新高,全台各地高溫炎熱,像是燒燙燙的蕃薯,雖然夏日總是能讓人熱情奔放,但同時也令人浮躁不適,嚴重時也有可能造成中暑的現象!什麼是中暑?.陽暑的前兆與症狀在中醫的觀點來說,其實中暑可以分成兩種,「陽暑」及「陰暑」。「陽暑」是因爲長期處於酷熱的高溫環境,或高溫下過度運動,隨著體溫上升,感到噁心、頭痛、暈眩、臉色蒼白,甚至神智不清、脈搏微弱、呼吸逐漸加快,就有可能是中暑的前兆。輕微的中暑症狀會出現身體發熱、多汗、頭暈、頭痛、口渴、四肢倦怠等症狀;嚴重則有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症狀。.陰暑的成因與症狀「陰暑」則是由於在短時間內,身體接受劇烈的溫度變化所造成,造成皮膚表面毛孔急速收縮,讓體內原有的熱氣鬱在體內無法順利出汗,熱氣持續存在而造成的不舒服狀況。例如:長時間待在室內吹冷氣後突然走到室外炎熱處,或原本在高溫下大汗淋漓狀態下,突然進入冷氣房內或去沖冷水、喝冰飲。陰暑的症狀會出現微微發熱、無汗、疲倦、頭痛、噁心、流鼻涕、頭暈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其實以台灣的夏天來說,並不會是純粹的炎熱而已,梅雨、雷陣雨等等天氣變話使環境常常伴隨著極高的濕度,如此濕熱的環境,身體會像悶燒鍋一樣,造成許多不適的症狀,所以在夏天除了祛除暑氣之外,袪除濕氣也是需要注意的喔,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夏日清暑祛濕的食物!夏日清暑祛濕的食物.薄荷+檸檬薄荷可以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薄荷芳香可用治夏令感受的暑濕穢濁之氣,日常飲食中,常常會使用到薄荷,無論是茶飲還是入菜,薄荷清新爽口,芳香沁涼的滋味都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在夏季,適當的吃些薄荷不但能清涼解暑,還能提神醒腦!趕緊泡一杯蜂蜜檸檬薄荷水,清涼一下吧!.薏苡仁+綠豆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健脾益胃,利水滲濕,清涼退火等功效,因此很適合台灣濕濕熱熱的天氣。綠豆清熱消暑,常用於治療暑熱煩渴,炎炎夏日,煮一碗綠豆薏仁湯喝吧!但要注意煮湯的同時,糖可不要過多攝取喔!.苦瓜中醫學認為,苦瓜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祛暑、利尿涼血等的作用,可用於熱病煩渴、目赤腫痛、痢疾及少尿等症,平常可將苦瓜作為涼拌菜食用。.西瓜西瓜又被中醫稱為「天生白虎湯」。 所謂「白虎湯」,是中醫常用來退燒降溫的藥方,而西瓜性寒,是退熱高手,與「白虎湯」退燒之效相似,故得此名,夏日來片西瓜清涼解渴又消暑,但要特別注意,西瓜食用過多也容易會有腹瀉的情形喔!.烏梅夏天容易口乾舌燥,烏梅味酸澀、性平,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夏日習慣將其做成茶飲飲用,便是取其生津止渴、除熱煩滿的功用,來解除夏天容易口乾舌燥、身熱心煩的問題。.西洋參/花旗蔘夏日中暑後的暑熱後期,常常見到僅剩下口乾舌燥、疲倦及口渴等「陰傷」症狀時,就是使用西洋參的時機。西洋參又稱粉光參、花旗參,主要作用在肺胃,能補氣也能滋陰,在夏季適時服用,可使人擺脫由於氣陰兩虛所帶來的精神疲倦、乏力以及中暑等症狀。西洋參最簡單的服用方法是含服或當茶飲用。當然,由於西洋參是一味藥,而不是保健品,雖說適應人群廣,但也需辨證選用,民眾也不要過量使用喔。 ※本文由
-
2023-07-17 醫療.心臟血管
盛夏不只易中暑 也會腦中風!夏日中風4原因,狂喝手搖飲要當心
● 室內外溫差大,容易血管收縮● 身體水分不足,影響血液濃稠度● 中風與中暑的分辨差異是「體溫」連日熱浪來襲,讓人快要受不了,只想躲在冷氣房裡避開潮濕悶熱。但夏季炎熱容易中暑,更要注意預防腦中風。大多數人以為中風好發於冬天,其實夏天發生的比率也不少,主要是因為大量出汗、水分攝取不足,血液變得濃稠、血液速度減慢,因而腦部血管容易發生阻塞。流汗不補水 高溫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高溫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部主任周中興說,氣溫升高會使血管擴張,民眾頻繁進出冷氣房,也會遇到溫度變動的情況,當血管劇烈收縮和擴張時,中風機率隨之上升。而夏季中風的特殊性,在於「補水不夠」,許多人光是待在大太陽底下就汗流不止,應適時適量喝水,平衡身體電解質,也避免水分流失過多造成血液黏稠。預防腦中風,冬日要做好禦寒措施,夏日則要避免處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例如計程車、辦公室、百貨商場等。有些人一上車就將冷氣調到最大,血管在短時間內收縮、擴張,造成血壓不穩定,且神經系統會變得超敏感,恐引發「血管性頭痛」。周中興建議,要多注意室內外溫差,在冷氣房內,可以戴帽保暖、穿薄外套,避開風口直吹。頭暈應注意 中暑中風初期症狀相似高溫酷熱難耐,民眾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嘔吐、視力模糊甚至昏倒等症狀,很多人會聯想到中暑。周中興表示,中暑與中風初期的症狀相似,身體脫水而中暑的現象,包括頭暈目眩、容易疲倦、四肢無力;中風徵兆,則包含臉部歪斜、言語溝通障礙、單側肢體突然沒力。二者的初步分辨,應趕緊先量體溫,中暑患者體溫會高達40度以上,對人體傷害極大。若體溫測量正常,採用「微笑、舉手、說你好」的中風指標評估,是否有嘴角歪斜、手部無力下垂、說話口齒不清,做不到其中一個動作時,要趕緊撥打119送醫。周中興指出,中風要把握黃金治療期,及早打通血管、及早接受復健治療,可以加快功能恢復。>>【延伸閱讀】除了臉歪嘴斜、肢體無力,還有哪些徵兆可辨識?腦中風救命關鍵一次看!周中興強調,三高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應做好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才能遠離疾病威脅。運動後流汗要多喝水,補水對調節體溫、預防中暑和中風有幫助。夏日中風4原因1.夏日高溫增加出汗量,若沒有適量補充水分,易增加血液黏稠度,堵塞腦血管。2.頻繁進出冷氣房,溫差太大易造成血管瞬間收縮、擴張,引發心血管疾病。3.運動出汗沖冷水急速降溫,對高血壓或慢性病患者,會讓血管急劇收縮,增加心臟的負荷。4.喝手搖飲加速高血脂、高血糖惡化,高熱量會使身體流失更多水分。你中暑了嗎?一分鐘了解中暑症狀、治療以及如何預防,上網免費檢測:https://bit.ly/3K2A3ga(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6 焦點.元氣新聞
「嫌電費太貴」堅持不開冷氣!7旬長者室內熱到中暑住ICU三周
大陸高溫持續,出現30多歲母親捨不得開冷氣機,還將家中唯一電風扇讓給孩子,導致「熱射病」身亡。熱射病即是中暑,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三總今年至今已接獲3例中暑病例,除了一名爬山中暑的國中生,其中有兩例都是長者在家沒有開冷氣,等家人回家發現時,已昏迷倒地,送醫立即插管治療,送進加護病房。天熱捨不得開冷氣 當心中暑熱衰竭夏季高溫別忽視室內中暑的嚴重性,朱柏齡表示,過去大陸曾有婦女坐月子死亡的案例,原來是傳統觀念認為坐月子不能吹風,有婆婆不許媳婦開冷氣和吹電扇,甚至還要蓋棉被,導致中暑而死亡。在國內,許多長輩生性節儉,天熱捨不得開冷氣,三總幾乎每年夏天都會接到老人在家中暑的案例。朱柏齡表示,今年接獲的這兩名病例,差不多70歲,家人都因為外出工作,平常很晚回家,一回家發現長輩人事不醒,已不知昏迷了多久,於是緊急送醫。第一位中暑長者住進加護病房三周,最近才轉出,第二位在前天被送來三總,也是一來就馬上插管治療。第一位長者中暑送醫時,其實還不到七月。朱柏齡說明,中暑與溫度和濕度都有關,室內悶熱,散熱不足也是危險因子。除了中暑,朱柏齡最近還在門診看到兩名熱衰竭病例,一位在廚房工作,每天接觸很熱的鍋爐,另一位工作地點是鐵皮屋,同樣都是高溫環境,散熱困難。兩名熱衰竭病例的症狀都是食欲不佳、吃不下、全身無力,自己並不清楚這樣的症狀就快要中暑了。朱柏齡建議患者先休息幾天,以免從熱衰竭變成中暑,接下來回到工作,一定要注意每小時固定休息5到10分鐘,補充水分並降溫,同時留意惡心、頭昏,食欲不振是可能即將中暑的症狀。 朱柏齡表示,過去也曾接獲住頂樓的78歲婦人,未開冷氣,只開電風扇及窗戶散熱,家人摸她額並未發現異狀,但尿布完全沒有濕,不久後她竟然昏迷,緊急送醫發現肛溫已高達攝氏40.5度。朱柏齡提醒,長輩循環不好,用手摸額頭未必能了解真正的體溫,建議多留心講話、反應等,更要注意獨居長輩。 失智、獨居的老人家 更多加留意高溫炎熱下,朱柏齡請長輩千萬不要省冷氣費,若家中有失智、獨居的老人家,更多加留意;民眾外出最好撐傘或戴帽,避免陽光直射,還要補充水分。熱愛戶外運動的民眾,建議不要在上午10時到下午4時運動,戶外及高溫環境工作者,休息時間一定要增加,新手上工,雇主一定要給予熱適應期。延伸閱讀:.中暑處理不當恐致器官衰竭!首要治療是散熱:4種散熱方式一次看.天氣熱頭痛、噁心、肌肉無力…3字訣預防熱傷害.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 醫點名「2類人」要注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5 焦點.健康知識+
天氣炎熱多喝水竟也會「水中毒」?醫師解析如何知道身體缺水?運動前中後補水的原則有哪些?
【本文重點】:夏天運動時缺水易導致中暑,但短時間大量飲水會導致低血鈉中毒,也就是水中毒。專家建議運動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也要注意尿液顏色是否過深,過深表示嚴重缺水。此外,運動時應監測流汗量,超過體重的2%,此時缺水會明顯影響運動表現並增加中暑風險。運動超過一小時需補充含有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在戶外運動時,要注意適當的飲水量和避免飲用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美國傳出一名10歲男童由於天氣炎熱,在一小時內連續喝了6瓶水,將近3公升的水量,事後卻出現中毒現象昏迷,甚至差點因此喪命。夏天運動時水分不足易致中暑,但短時間飲用大量水分又有可能引起低血鈉昏迷,即俗稱的水中毒。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建議,運動前中後都要補水,勿等到口渴才喝水,更別讓若尿液顏色變得像蘋果汁,表示已嚴重缺水。如何知道身體缺水?【貼心提醒】身體需要補水的4大徵兆:•口渴時表示身體已缺水達體重的1-2%,運動時勿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尿液顏色顏色愈深,愈表示缺水嚴重•正常尿液顏色類似檸檬汁,若顏色像蘋果汁,表示已缺水•尿液比重 > 1.020,表示已缺水如何避免運動時因為水分攝取不足而中暑?朱柏齡提醒,運動前、中、後監測身體水分狀況,可在運動時避免中暑風險。缺水和運動量、環境溫溼度、運動時飲水量及流汗量有關,當缺水量大於體重2%時,將明顯影響運動表現及增加中暑風險。如何計算運動時的流汗量?運動時流汗量因個人體質、是否受過訓練、運動量、運動時穿戴裝備及環境溫溼度而異。單位時間流汗量 =「(運動前體重 – 運動後體重) + 運動中飲水量 – 運動時尿量」/運動時間(小時)市售的運動飲料,是否可補充汗水的流失?何時喝運動飲料較健康?朱柏齡解釋,首先要了解汗水成分的含鈉量約30-65mmol/L,正常血液含鈉量為135 mmol/L,汗水含鈉量會因每個人熱適應狀況不同而有差異。當運動超過一小時,需補充含有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以補充能量及汗水中電解質的流失。汗水含有重要的電解質鈉及鉀,大量流汗若只補充水分,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其次,市售運動飲料鈉含量約為20 mmol/L,約為汗水的1/3-2/3,若烈日下劇烈運動大量流汗時,飲用運動飲料比單單飲用白開水,比較不會導致電解質不平衡;但如果流汗量不大時,則喝水或運動飲料則無多大差別,因為人體腎臟可自動調整尿液電解質含量,避免電解質的不平衡。【貼心提醒】戶外運動時飲水注意事項: •運動前1小時飲水 400 - 600 ml(分2次,每次200- 300 ml)•運動中每15分鐘飲水 200–300 ml,並根據天氣、運動量及流汗量調整•運動超過1小時需補充含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運動前後量體重,運動後體重減輕量就是缺水量,須補足。•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的飲料責任編輯:吳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