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3 醫療.百病漫談
搜尋
三叉神經
共找到
65
筆 文章
-
-
2024-10-05 醫聲.Podcast
🎧|老花不戴老花眼鏡,眼科醫師說後果比你想得更嚴重
過了50歲若發現眼睛看遠看近都不清楚,那你真的有「老花」了,即使你不想面對,但老花也不可能逆轉,不戴老花眼鏡的後果,遠比你想得還嚴重,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指出,不戴老花眼鏡時,眼睛為了看得更清楚,睫狀肌及眼輪匝肌會繃緊,連帶造成太陽穴附近的聶肌也崩緊,引起頭痛、肩頸痠痛等眼肩頸症候群。🎧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何謂老花眼,是指負責眼球調焦功能的水晶體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老化喪失彈性,實際上大約在40歲以後眼睛的對焦能力就開始下降,導致看近不清楚,必需將物體拿遠才行,最初老花度數可能不高影響不大,但隨著年紀漸長多數人在50歲之後,影響愈加明顯,到了65歲左右老花度數就固定。由於現代人都習慣使用筆記型電腦多於桌上型電腦,用眼時會不自主低頭,就已經造成肩頸無法放鬆,因此,一旦發生老花後,眼睛對焦要更用力,無論眨眼、瞇眼都要想辦法看清楚,而對此動作下指令是「三叉神經」,它的管轄範圍從頸部、肩膀、側頭部,連結到眼睛周圍,讓人先感到眼睛疲勞之後,就開始出現頭痛,甚至會痛到後腦勺,連到肩頸一帶痠痛,這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呂大文指出,有些年紀的人去打肉毒桿菌消除皺紋,會發現眼睛及肩頸痠痛也改善了,甚至認為老花也有好一些,原因在於肉毒桿菌可以放鬆肌肉,在減少皺紋的同時,痠痛也一併改善。為了避免老花帶來的困擾,呂大文認為,該要戴老花眼鏡就須要戴,至少可以減少眼睛過勞的情形,至於老花雷射矯正則須要看狀況,老花雷射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視差來矯正,再經過大腦自行融像,讓眼睛看遠看近都可以,被認為是「老花妥協式矯正」,但有些人對於調整視差難以適應,因此,比較好的方式是,要老花雷射前可以先戴老花隱型眼鏡適應,適合者再進行手術比較好。另外,因為老花一定會發生無法避免,不過,3C產品是助長老花提早發生的重要因子,呂大文表示,以前長輩都是從收音機獲取訊息,現在都被iPad或智慧型手機取代,機不離手也讓老花提高發生,40幾歲就有老花的人很多,有一名深度遠視的年輕人,在27歲時就發現早發性老花,因此,減少3C的使用,是護眼的第一步。至於補充葉黃素等營養素對老花是否有幫助,呂大文認為,葉黃素可提供黃斑部營養,它可抗藍光及抗氧化減少慢性發炎,但並無法阻止及預防老花的發生,但目前有些葉黃素會加上魚油,會覺得好像老花有好一些,原因在於老花會讓人不斷眨眼,易有乾眼症,魚油則可以改善乾眼情形,就覺得眼睛比較舒服。呂大文小檔案現職: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第二十屆監事經歷:台灣顏面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青光眼醫學會理事長世界青光眼高峰會常務理事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畢業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音訊剪輯:陳函腳本撰寫:蔡怡真音訊錄製:許凱婷特別感謝:三軍總醫院
-
2024-09-06 醫療.眼部
為何克制不了揉眼睛的衝動?專家提醒手癢可能導致4大風險
揉眼睛是我們每天都會不經意做一次或幾次的動作,但它可能不是一個良好的習慣。通常當我們的眼睛疲勞、發癢或發炎時會揉眼睛,這會刺激眼淚並潤滑眼睛,並且可以暫時緩解眼睛的不適。根據克利夫蘭診所的資料,人類還有一種叫做眼心反射(oculocardiac reflex, OCR)的機制。當你直接對眼球施加壓力時,三叉神經和迷走神經會沿著脊椎向心臟發送訊號,讓你知道自己很安全。當你的心率和血壓下降時,這有助於你放鬆。然而,專家並不贊同揉眼睛,尤其是經常揉眼睛。這種做法會給眼睛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角膜的病變。為什麼會經常揉眼睛?任何人都會有揉眼睛的衝動,但某些眼睛問題可能會使部分人更容易頻繁揉眼睛,例如過敏可能是揉眼睛的主要原因。專家指出,無論是由於季節性過敏還是其他某種原因,患有過敏性結膜炎或眼睛過敏的人經常會出現發癢、灼熱感和透明分泌物,這使他們更容易揉眼睛。 眼部疾病也會導致更常揉眼睛,像是眼瞼炎或結膜炎等疾病。另外,乾眼症也可能是常見的揉眼睛的罪魁禍首。即便沒有上述問題,頻繁揉眼睛對某些人而言,也可能只是一種習慣。揉眼睛通常會更糟專家提醒,揉眼睛往往弊大於利。1.過敏惡化過敏是人們揉眼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但這可能會弄巧成拙。如果周圍漂浮的灰塵、花粉或寵物皮屑足以刺激你的眼睛,那麼你的手上也可能有這些過敏原。此外,揉眼睛還會加速組織胺的產生,這意味著眼睛會更加發紅、腫脹和刺激。2.角膜磨損揉眼睛時,指甲可能會刮傷角膜,導致擦傷。過度揉眼甚至可能導致角膜變形並使其變薄,進而出現圓錐角膜(Keratoconus),也就是角膜凸出的症狀。在某些情況下,患有圓錐角膜的人將需要手術,如果病情進展,甚至需要進行角膜移植。3.視網膜剝離雖然你必須非常頻繁地用力揉眼睛,才會導致視網膜裂孔或剝離,但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並且視網膜裂孔和剝離是無法自行癒合。4.結膜炎和其他感染你的手並非無菌的環境,當你揉眼睛時,你的眼睛就會接觸到手上的病毒、細菌和各種的微生物,導致感染。最常見的感染是結膜炎,其他還包括眼瞼炎、麥粒腫和眼內炎。你能做什麼避免揉眼睛危害?專家建議,如果可能的話,最好盡量避免揉眼睛,如果感到眼睛乾燥時,可以使用人工淚液。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嘗試以下方法:1.在閱讀、寫作或做任何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時,定期讓眼睛休息一下。2.如果你患有嚴重過敏或乾眼症,和醫事人員諮詢你的狀況。3.為臥室、辦公室和其他人流量大的區域配備加濕器。4.保持門窗關閉,尤其是當花粉懸浮量很高且季節性過敏嚴重時。5.當過敏困擾你時,更頻繁地換衣服、洗澡及更換床單。6.外出時戴太陽眼鏡保護你的眼睛。【資料來源】.Can You Rub Your Eyes Too Much—And Is It Dangerous for Your Eye Health?.The Dangers of Rubbing Itchy Eyes
-
2024-06-20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精神科醫師黃國洋:不是一人生病全家被綁著才叫「孝順」
「醫師嘛,什麼事情都是先想最壞的狀況。」這是為人子的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黃國洋,在爸爸得到俗稱「皮蛇」帶狀疱疹時的想法;當身分轉換為同時養育一般生與特殊生的父親時,因為有醫學專業讓他調適得很快,也不害怕醫療介入,對於孩子們截然不同的特質,也給予相異的教養方式,「我的孩子其實教導我很多」。5年多前,黃國洋的父親因牙齦疼痛就醫治療,但未獲緩解改善,反而是右側眼睛附近皮膚出現疱疹症狀,「發現的時候已經有點侵犯到眼睛」,導致症狀變得棘手,急性期持續10餘天、住院治療逾一周,角膜出現會影響視力的斑痕,不時的疼痛也影響生活品質,治療2、3年才告痊癒。父住院獲照顧 他很感恩黃國洋說,國外期刊提到:「病人或家屬具有醫療背景時,往往都會想得比較多,但這種『自帶光環』的氣場,其實會造成醫療人員的壓力,甚至誤判,因而把簡單的狀況想得很複雜。」但父親在台大醫院住院期間得到很好的照顧,因此他相當感恩,也將這份心轉到病人身上,更能體現「視病猶親」的意義。台灣還是有很強的「孝道文化」,黃國洋認為,要盡量把孝順和陪病與否脫鉤,不是24小時都守候在病榻前才叫孝順,沒來照顧也不等於不孝順;理性上雖然清楚,但感性上卻難以掌握。也許還不知道未來會怎麼要求孩子們,但現在的黃國洋,面對的是從小成績優異的大女兒,以及有視覺、注意力、閱讀、書寫能力等多重學習困難的小女兒,兩種截然不同的教養情境,要如何不忽略老大的感受,又能引導姊姊知道妹妹需要幫忙的時機?對老二標準不能過高的同時,也讓妹妹明白同樣需要對家庭做出貢獻。「我的專業協助我很輕鬆地跨過門檻。」黃國洋是心身醫學科醫師,讓他能很快地做好準備,不害怕醫療介入。多數患者並不知道,他也是特殊生的爸爸,有特殊孩子的家長間相當有共鳴,可以交流、申請輔具資源,對孩子學習更有幫助。但他不會以此作為「情緒勒索」,不會告訴其他家長,「我的孩子也在吃這個藥,你為什麼不接受?」而是回歸醫療倫理,清楚說明藥物的預防效果與可能的副作用。學接納多元 懂彼此尊重曾有網紅戲謔地談及「資源班」議題,黃國洋認為,不需要責備對方,重要的是如何普及這個知識,因為現在的資源教育,較接近融合教育,因應孩子特殊的生理或心理狀態,調動所需資源協助他們克服學習障礙,核心精神則是讓孩子們學會接納多元,知道世界上有和自己不同的人,能彼此尊重、共同生活。黃國洋表示,注意力不集中的老二,有時上課會走神,在學校多多少少會遇到困難,不過並沒有發生嚴重霸凌。即便是一般生也免不了被同學「虧」幾句,家長該做的,應該是建立孩子的幽默感、輕鬆看待,但也要教導孩子意識到身體的界線,該反應就要立即處理。一人生病 別全家被綁住「不是犧牲所有、犧牲工作、人際、生活去陪病才是很棒。」黃國洋強調,應該要適時讓專業介入,看護有看護專業、護理有護理專業,家人生病時去探望很棒,但不是一人生病全家被綁著,才叫「孝順」或愛護某人的表現。黃國洋說,生病的家人總有一天要出院,但後續的居家照護可能很漫長很累,當照顧者覺得身心俱疲、壓力很大時,不用一個人撐起一切,「心上放著家人」,可找外部資源進到家裡,千萬要記得「自己不是單人作戰,很多社會資源可以協助幫忙減壓」,如長照喘息服務等。黃國洋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照顧對象:父親、女兒。.罹患疾病:父親帶狀疱疹侵犯到三叉神經的眼支;女兒有學習困難問題。.發病時間:父親76歲時發病,現在81歲;女兒現在13歲小學畢業。.症狀:父親有牙齦疼痛、神經疼痛,眼部刺痛等症狀;女兒有注意力不集中、視覺、閱讀、書寫等多重困難。.治療:父親服用多種止痛藥物及神經穩定劑;女兒接受融合教育。.陪病心得:家人患病過程中可運用自己的醫學常識與主治醫師討論,但不要變成治療的干預者,成為最難纏的家屬,應信任主治醫師的治療選擇,病人更需要的是關心與愛。
-
2024-06-16 名人.黃斌洋
牙痛不處理會怎樣嗎?8種常見原因及預防與護理方法一次看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其實充滿誤導。牙痛經常屬於神經痛,醫學上疼痛指數分類,甚至將「牙痛」列為僅次於分娩的「劇痛」等級。此外牙齒發炎病灶非常靠近頭頸,周邊又有緻密血管與全身重要臟器相通,嚴重牙疾甚至會包含:蜂窩組織炎、呼吸道阻塞、腦膜炎、失明甚至致命等風險,不可不慎。牙痛常見原因、如何自我檢視?1.蛀牙細菌透過蛀牙侵入或靠近牙神經引起發炎疼痛。疼痛聚焦在單顆至數顆,落差明顯。通常對於輕敲與酸食有反應。2.牙齒敏感因牙齦萎縮或琺瑯質磨損,牙齒受刺激產生酸痛感。通常在牙根與牙齦交叉處對冰冷有反應。3.牙周病牙齒周圍的組織發生細菌感染,破壞齒槽骨、牙齦等組織,造成牙齒搖動或脫落。疼痛通常會伴隨牙齦紅腫與刷牙流血的發炎反應。4.磨牙牙齒長期承受過大咬力,導致磨損甚至斷裂。牙面中央特定凹點酸軟咬合平面變平。5.牙齒斷裂跌倒、車禍、咬到硬物等突發事故造成。會有像骨折一樣碰不得的刺痛,伴隨牙齒明顯搖晃。6.顳顎關節症候群(MPDS)除外傷、肌炎、風濕關節炎與腫瘤等,更常見因齒列不整、缺牙導致單側咀嚼等問題都會造成MPDS。通常在「張口」時發生疼痛。口腔活動因而受限,伴隨偏頭痛等肌肉痛。7.三叉神經痛除了有些是三叉神經與頭部血管間的排列變異外,壓力、過勞、細菌感染都可能是誘發因素。電源開關般的閃電痛,沿著單側顏面三叉神經遊走。8.齒源性鼻竇炎鼻竇炎感染牙根 ,或牙疾逆行引起鼻竇發炎。上顎後牙痛伴隨惡臭、濃黃鼻涕倒流、異物感等。牙痛預防與護理1.牙齒本體相關(蛀牙╱牙根敏感╱牙周病)選用適當大小與軟硬的牙刷、正確潔牙、善用含氟牙膏漱口水與減敏牙膏、牙齒缺損盡快治療以避免塞牙縫、定期洗牙及檢查等,以上老生常談是維持牙齒健康的重要基本功。2.牙齒磨耗相關(磨牙、顳顎關節痛)食物避免「無堅不歡」,並紓解壓力以避免磨牙傷害。嚴重磨牙患者須請牙醫師做咬合評估與咬合板治療。合併顳顎關節痛者避免張口過大,並適度熱敷按摩或使用肌肉鬆弛劑。3.牙齒劇痛相關(牙齒斷裂、牙齒脫位、三叉神經痛、齒源性鼻竇炎)請牙醫師盡快依照狀況評估與緊急處理,會診相關科別。4.緊急牙痛處理當不幸遭遇牙痛,但是刷牙、漱口水、冰敷、避免咬合等都作了還是劇痛無比,又暫時無法看牙醫師時怎麼辦?廚房就有救命藥。調味料中例如肉桂、花椒與丁香油等,具有輕微麻醉與疼痛舒緩效果。此外,也可以考慮透過刺激穴道產生內生性嗎啡(endorphine),藉此暫時緩解疼痛。.合谷穴:食指與大拇指合攏後虎口肌肉最高處。.內關穴:心包經手腕與前臂交接線中央往上推三指處。.下關穴:開口閉口時,耳前感覺關節滑動的凹陷處。.頰車穴:當嘴巴用力咬,臉頰側咀嚼肌隆起最高點附近凹陷處。(內容摘錄自YT「柏登微笑牙醫黃斌洋之笑談口腔543」)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2 焦點.元氣新聞
身體紅疹是單純疱疹還是帶狀疱疹? 醫師:關注疹子的生長「位置」及「型態」二大關鍵
皮膚紅紅、腫腫的疹子是罹患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單純疱疹還是其他病因呢?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辨別帶狀疱疹還是單純疱疹,要關注疹子的生長「位置」及「型態」二大關鍵,且帶狀疱疹並不是傳染疾病,而是潛伏在體內的水痘病毒復發的疾病。帶狀疱疹與單純疱疹有什麼差別?帶狀疱疹顧名思義是呈現「帶狀」的疹子,通常只會出現在「單側」,鮮少會有雙側出現,帶狀疱疹是「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人體感染水痘疹子退掉康復後,水痘病毒仍可能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節中。醫師說明,當人體免疫力變差時,潛伏在體內的病毒有可能再次活化,此時就發生「帶狀疱疹」,多發生在單一處的神經節,從頭到腳的神經節都可能是帶狀疱疹發生的位置,不過臨床上,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在「胸部」及「腰部」的脊神經。反觀單純疱疹多發生在特定位置,第一型單純疱疹出現在嘴巴與口腔、第二型單純疱疹則是出現在生殖器。單純疱疹是病毒感染所致,可能從唾液、毛巾、食具等接觸感染,人體遭感染後,通常二到十天內就會出現疹子,單純疱疹會先出現水泡,接著破裂形成潰瘍傷口,最後結痂。至於症狀上,帶狀疱疹會有「刺痛」以及「搔癢感」,但帶狀疱疹是在疹子尚未出現之前,就可能開始出現局部神經痛,這種隱隱作痛,讓病患怎麼也找不到傷口,疼痛的感覺如針在刺。當隱隱作痛出現約一週,皮膚會長疹子,而帶狀疱疹的疹子會同時出現「各種時期」的疹子型態,包含已經收乾的疹子、正在化膿的疹子等,這也是帶狀疱疹的一大特色,可以從疹子的型態做診斷。不過,千萬別輕忽帶狀疱疹的併發症,應及時就醫治療,長在三叉神經上的帶狀疱疹可能影響眼睛導致角膜發炎、潰瘍等。此外,併發症還包含疱疹後神經痛、血管病變、聽力受損等。張皓翔醫師表示,通常帶狀疱疹發生過一次後,終其一生約有6%到10%的機率會再發生第二次,並非終生免疫。痛不欲生!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恐需抗神經痛藥物舒緩帶狀疱疹最令人懼怕的是「神經痛」,此神經痛可能從疹子出現持續到痊癒後,「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可能延續好幾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張皓翔醫師表示,根據統計,75歲以上的民眾發生帶狀疱疹,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會出現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另外,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比例也相對一般人高。*帶狀疱疹的治療主要以抗病毒藥物為主,在病灶出現的72小時內給予抗病毒藥物,減輕發疹期間的疼痛程度及持續時間,另外也會使用類固醇和消炎止痛藥物幫助緩解疼痛,對於疱疹後神經痛還可能需投以抗憂鬱藥物,或是抗癲癇藥物,才得以舒緩。積極提升免疫力 預防帶狀疱疹張皓翔醫師表示,預防帶狀疱疹最根本的方式是不要得到水痘,然而台灣過去曾有水痘大流行,只要得過水痘就有機會罹患帶狀疱疹。而現在的孩子出生後,雖然有施打水痘疫苗,仍有機會長水痘,因此帶狀疱疹發生的機率仍存在。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如5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較差的人,若希望降低帶狀疱疹的機率,就要提升自身免疫力,因此平時避免熬夜、多運動,維持正常作息很重要,若有需求,也可以前往醫療院所諮詢疫苗相關資訊,預防帶狀疱疹的發生。*Based on speaker’s opinions and experience.NP-TW-HZU-ADVR-240008|Date of preparation:May 2024This is intended for Taiwanese.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
2024-05-01 醫療.腦部.神經
台灣約有200萬偏頭痛的病人,該如何治療?如何避免走上每月頭痛15天的「慢性偏頭痛」?
偏頭痛在台灣族群有多大?病人因此請多少病假,你知道嗎?台灣頭痛醫學會統計,國內約200萬人飽受偏頭痛所苦,盛行率9.1%。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公布最新「偏頭痛認知大調查」顯示,逾7成受訪者會不定期頭痛,15%每月頭痛超過15天;近7成患者每月請假在家休息至少3天,推估平均每年短少6萬元收入。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說,根據最新「偏頭痛認知大調查」發現,3分之1民眾不知道自己偏頭痛,73%患者會不定時頭痛,67%患者須請假在家休息,平均每人每月病假3.22天,推估每年減少6萬1879元;90.2%患者認為偏頭痛已影響生活。偏頭痛是症狀還是疾病?聽聽專業醫師解說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頭痛視為失能疾病第二位,年輕族群失能疾病首位,足見偏頭痛影響人類健康的嚴重性。偏頭痛是一項「疾病」,成因為三叉神經血管系統發炎,有單側、脈動性、中至重度疼痛、運動走路會加劇疼痛、惡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症狀。偏頭痛該如何治療?如何避免成為難纏的「慢性偏頭痛」?林志豪說,偏頭痛治療分急性止痛藥與預防性治療2大類,急性止痛藥包括乙醯胺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血清張力素接受器活化體等,但長期頻繁使用止痛藥,恐會出現「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尤其每月使用超過8天者,會導致頭痛愈來愈難控制。預防性治療包括口服預防性藥物如乙型交感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抗憂鬱劑等,還有注射肉毒桿菌治療,可注射也可口服的CGRP拮抗劑等藥物。臨床上多以口服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但仍有2成病人服藥後反應不佳,出現嗜睡、體重增加等副作用,須尋求其他治療。林志豪說,偏頭痛若不妥善控制,易演變成每月痛逾15天的「慢性偏頭痛」,疼痛更嚴重,治療棘手,建議患者至神經內科就診,幫助了解偏頭痛誘發因子。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09 醫療.牙科
男性牙口好不好竟影響性功能!國際口腔學專家謝天渝曝:找女婿先看他「這顆牙」
精專中醫醫理的國際口腔癌專家謝天渝醫師研究發現,牙齒的穴位經絡對應人體五臟六腑,男性牙口好不好,除影響健康,也關係到泌尿、生殖等性功能,應了俗諺「找女婿,要先看門牙」的說法,口腔健康不可輕忽。找女婿,要先看門牙!40年前第1位主張嚼檳榔恐致癌而聞名的謝天渝,自小熱愛鑽研中醫,口腔外科專業外,也致力研究口腔經絡學。他發現牙齒周遭布滿經絡穴位,與全身五臟六腑密切相關,其中前牙穴位與肝、腎、脾有關,換言之就是和生殖、泌尿系統相關連。他指男人腎臟好不好,關乎泌尿系統健康,甚至關乎性功能,因此大家曾開玩笑,「要找女婿,就先檢查他的門牙牢不牢固,以免影響女性的性福」。謝天渝將口腔經絡的研究,寫成「口腔經絡與身心健康」一書發表,內容巨細靡遺分析牙齒與身體個別的關係。更說,從牙舌的狀況不只能看出一個人的健康情形,也看得出性格,像刷牙時牙肉易流血,常發炎、紅腫,表示這個人做事不夠積極或較懶散。容易蛀牙或發炎腫脹 易產生精神方面問題另指第3大臼齒和心經有關, 如果容易蛀牙或發炎腫脹,會產生精神方面問題,而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一定比例的偏頭痛、三叉神經痛或全身性疾病,都是因為口腔病灶引起,「口腔鄰近大腦、延髓、脊椎、腦幹等生命中樞,牙口不好的人,可能百病叢生」。謝天渝說,口腔經絡的理論,傳承自數百年老中醫的心血結晶,人體的經絡系統像一張巨大的網,包括口腔、舌頭、上下唇、面頰黏膜,甚至每顆牙齒,都有特定的穴道和經絡。「8020」觀念:80歲長者有20顆健康牙齒就是勇健研究發現,齒源性刺激與扁朓體和器官及組織系統的能量有關係,因此主張「8020」健齒觀念,即80歲的長者,如能保有20顆健康的牙齒,身體相對勇健。他建議民眾,平日潔淨雙手後,可刺激口腔內穴位經絡,或勤動舌頭,相對也能健腦。謝天渝畢業於高雄牙醫學系,畢業後赴日本愛知大學進修口腔外科,取得齒學博士學位,先後又獲得美國自然醫學博士及中醫學博士。學成歸國後,發現南台灣吃檳榔人口眾多,轉而從事口腔癌研究,當過高醫大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首任所長,期間研究團隊對於嚼食檳榔與口腔癌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越,引起國際注目,曾登世界名醫錄。
-
2024-01-06 醫療.耳鼻喉
為什麼會下船才暈船? 原來是「上岸症候群」,3原因對症下藥
在暈眩門診中,常會遇到病症持續數月或數年患者,某些人卻是起自於輪船航程結束後。他們的視力很好卻覺得模糊,一轉頭或改變姿勢,眼前景物還會晃一下;明明走在平坦的路面,卻感覺是走在泥濘地上,彷彿身體浮起來。奇怪的是,只要再回到船上,所有病症就緩解或消失,此狀況特別稱為「登陸不適症」或「上岸症候群」(Mal de Debarquement syndrome),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下船才暈船?原因1:耳石沉積 轉動頭部身體復位耳石一旦大量脫離橢圓囊耳石斑,會隨著內淋巴液迴流,散落於半規管各處。搭船時,人體搖晃,耳石得以均勻地散布於內淋巴液中。等到下船上陸,耳石因重力下沉,聚集成團,就會在患者轉頭或改變姿勢時,繼續帶動內淋巴液的迴流,產生暈眩。返回船上,耳石又被搖散,暈眩消失。→治療:以耳石復位術為主,醫師轉動患者身體及頭部,根據眼震,把耳石逐一歸回橢圓囊內。原因2:耳石卡住 搖晃患者解放栓塞顳骨經歷長期反覆的發炎、脫鈣及骨質再生,半規管不再是圓弧形,而是方形或其他形狀。若耳石掉入,卡在狹窄或轉角處,就會阻礙內淋巴液流動,當患者轉頭或改變姿勢時,無法即時調整眼球轉向,影像在視網膜上出現多餘的擾動,就會感到暈眩,儼然前庭神經炎。搭船時,人體搖晃,耳石得以均勻地散布在內淋巴液中,等到患者下船上陸,耳石又聚集栓塞,暈眩復發。→治療:須先適度搖晃患者身體及頭部,先「解放」耳石栓塞,再進行復位。原因3:前庭錯覺 矯正中樞神經改善在船上,兩側大腦顳葉、小腦小葉及腦幹前庭神經核,已經習慣於時時調控前庭平衡訊號,使人不暈。上岸後,前庭訊號突然減少,中樞神經依舊繼續,因錯覺產生暈眩,就像我們正在使用跑步機時,突然跳到地上,會覺得身體還在持續前進一樣。→治療:以口服或靜脈注射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為主,搭配平衡訓練,矯正中樞神經的錯誤認知,並解除焦慮。上岸後如有不適 再上船會加重症狀有人搭船時沒事,上岸後,開始惡心嘔吐,持續數小時至數日,只能臥床休息,其實是暈船時,腦幹為了調節前庭訊號,加強做功,局部需氧大增,動脈壁釋放出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 (CGRP),試圖擴張腦動脈,卻也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這時若再送回船上,只會加重病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6 焦點.杏林.診間
歷經8次手術逢凶化吉!陳清文醫師蹲跪扎針薰蒸,解我纏身頑疾
雖說人生無常不離病苦,但是面臨疑難或重大手術,每每會懷疑蒼天為何是我?歷經大小手術8次,幸得上天垂憐,總能在醫師精湛手術下,逢凶化吉。年過不惑時,經常因多種病痛頻繁往返醫院檢查,終由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診斷,我具侵犯性自體免疫的類風濕關節炎。或許正因該病,導致三叉神經痛及脊椎缺損,膝關節磨損及眼疾。我在北榮做了三叉神經的加馬刀手術及脊椎缺損鋼釘補強大手術,2年後由北榮骨科主任陳正豐進行雙膝金屬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之後又做了眼疾雷射手術。至此因體內的高金屬含量,被戲稱活體機器人。在此特別感恩天母中醫診所陳清文醫師,因加馬刀手術後一年痼疾復發,經友人推薦嘗試中醫耳針,遂與他結緣。在他精心調治下,終於除去心頭頑疾。陳醫師不論刮風下雨,騎乘機車準時往返診所。他的慈眉善目,親切把脈問診,投以深深關懷,病患莫不感到暖暖慰藉。他本著「藥有君臣佐使千變化,病無貧富貴賤一般心」的信念,行醫數十載,特別在扎針上,以其奔8之年,仍以半蹲半跪方式為之,並佐以22種中藥蒸薰患部,每天求診無數,常有自外縣市遠道慕名而來的患者。在我求醫過程中給予幫助的,均是我的貴人,至今歷歷在目。深感「醫師有你們真好」。
-
2023-07-21 醫聲.醫聲要聞
台北榮總宣布新任副院長 頭痛守護者的「他」實至名歸
台北榮總19日宣布,原副院長高壽延任期屆滿,由神經內科名醫、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正式接任。對此,院長陳威明也予以勉勵。王署君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1996年至美國賓州費城天普大學附設頭痛中心進修,醫學專長為頭痛、失智症、疼痛、不寧腿、三叉神經痛,目前同時擔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署君於本周一上午佈達上任。陳威明說,期盼王署君在臨床服務、教學、研究方面,繼續協助醫院成長,特別是教學、研究方面,加深與陽交大等學術或產業的相互合作,且王署君專長為頭痛,他是「頭痛的守護者」,在國內頭痛領域及獲得的殊榮可說是無人能及,「我一定全力支持」。任重道遠-來自院長對新任主管的勉勵:正直、清廉、能幹、圓融及和諧是威明用人的原則,主管只是科部的園丁和工頭,我們是來奉獻的,既然有了職位,就要全力投入,放大同仁、縮小自己,把同仁放在最優先的考量來幫助他們,當成寶貝來照顧,給同仁最好的環境,給同仁最大的資源,台北榮總只要團結一心,醫院一定會更好,成為名符其實全民的就醫首選醫院,期勉主管要展現團結、圓融,且大量的培育新人,臺北榮總的下一代一定會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比我們更強、更有能力。同時要鼓勵你們繼續創新研發,只有不斷的創新研發,才可以繼續居領導地位。威明循往例親自種了小植物要送給你們,期勉你們在心中永遠保有一顆良善的小樹,這些仙人掌植物上面都有很多的小刺,就如同你們未來即將面對的環境和人員管理,請用圓融和諧的態度、尊重不同意見的同仁、察納雅言、化解阻力成為助力,帶動部科的發展!
-
2023-06-23 醫療.牙科
愛吃冰塊原因不單純?醫曝有磨牙、咬冰塊習慣恐會有這些症狀
許多人睡覺都會有磨牙的習慣,背後的原因和影響恐怕並不單純,長期下來恐怕使得牙齒、顳顎關節受傷,更進一步影響到生活品質。八德牙醫診所洪牧仁院長指出原因,以及相關影響,並呼籲有磨牙習慣者盡早檢查。磨牙、咬冰塊多出於心理壓力,腦神經直接反應:想咬東西。洪牧仁院長表示,絕大部分的磨牙習慣都是從心理壓力所引起,腦神經第五對掌管上下顎動作的三叉神經,在出現緊張、焦慮、不安、躁鬱等心理壓力的時候,就會直覺地、直接反應地有所反應或有所動作,也就是咬,就會期待咬住什麼緩解情緒,其他也例如咬冰塊、想咬些有嚼勁的東西,像是珍珠奶茶、口香糖等,甚至據研究抽菸習慣也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出自於想咬東西,也就是「口腔期不滿足」,也正如所謂的「咬牙切齒」。正因為磨牙習慣大多出自於心理壓力,洪牧仁院長也指出,這類族群往往在生活節奏快速的都市會比郊外族群來得更多。長期習慣磨牙、咬冰塊,牙齒、顳顎關節恐受損!牙齒耗損:洪牧仁院長表示,不論是磨牙、咬冰塊,這種出自於壓力而養成咬硬物的習慣往往都會持續的發生,日久都容易造成牙齒耗損,許多人牙齒照顧得很好,但就因為磨牙使得磨平,甚至影響到神經而出現蛀牙、牙痛,特別是臼齒更是常見。顳顎關節相關疾病:另外,也容易出現臉頰兩邊的顳顎關節相關疾病,此處可說是人體關節中最複雜的關節,出現問題時可能出現喀喀聲、感覺卡卡的、張口閉口時感覺到疼痛、甚至是卡住、下巴脫臼等,而這也會進一步影響到飲食。耳鳴、頭痛:除此之外,也有許多人因磨牙太過嚴重,進而產生耳鳴、頭痛等情況,但卻遲遲找不出原因,很有可能就出自於此,可以合理的觀察。而若進展到上述這些情況就得留意,意味著心理狀態已經實際影響到身體健康了。防磨牙、咬冰塊傷牙、顳顎關節,醫籲盡早檢查可看這幾科!洪牧仁院長指出,磨牙、咬冰塊等情況因牽涉範圍較廣,問題不單單在於牙齒,因此就醫檢查及治療也會建議從多方面下手。牙科方面建議可找有顳顎專長的牙醫師,除了檢查牙齒耗損之外,也會檢查是否有出現顳顎關節相關疾病,並視情況透過肌肉鬆弛劑、消炎止痛藥等方式進行改善,較嚴重的也有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另也建議以「咬合板」進行改善,在睡覺時戴上可避免牙齒之間直接碰撞磨耗。而顳顎關節相關問題,也可尋求牙科專業分科的「口腔面顎外科」、或是復健科協助。另外,既然絕大多數的磨牙、咬冰塊等是出自於心理壓力,心理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特別是患者已經意識到磨牙對生活甚至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往往意味著已經有一定的嚴重程度,建議可尋求身心科、心理諮商等相關科別進行心理治療。若民眾日常習慣看中醫,中醫在治療上會透過中藥改善心理壓力,或是透過針灸等方式使得肌肉放鬆。了解磨牙的原因,並盡早尋求牙醫、身心科等專業科別協助,有助避免對牙齒、顳顎關節等處造成更進一步的影響,也更有助確保身體健康。《延伸閱讀》 .臉部關節痛?嘴巴張開更痛?醫教4招改善顳顎關節炎! .愛咬冰塊是健康出問題?醫:身體可能正尋求釋放管道!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6-17 醫療.耳鼻喉
耳朵癢是耳屎太多?6大原因、4招緩解 專家1次告訴你
不管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曾有耳朵癢的情形發生,一旦耳朵搔癢,不少人就會忍不住伸手抓個幾下,有些人還會認為是自己耳屎過多,直接拿起掏耳棒開始挖耳屎,結果愈挖愈癢。本文將為您整理耳朵癢的6大原因,並提供你舒緩耳朵不適的方法。耳朵很癢但沒有耳屎? 公開耳朵癢6大常見原因多數人以為耳朵癢是因為耳屎太多,但其實會造成耳朵癢的原因很多,若搞錯原因,過度用手指或掏耳棒挖耳朵,反而會適得其反。以下為耳朵癢常見的6種原因:耳朵癢原因1:耳屎太少或太多很多人都有定期用掏耳棒等硬物掏耳朵的習慣,但這麼做不只會損壞外耳道皮膚,如果一下子把耳屎挖得太乾淨,外耳道的皮膚還容易變得太乾燥,而引起耳朵癢的症狀。 一般來說,耳屎不需要特別清潔就會從耳內自行排出,但如果耳屎累積太多未排出,或者在挖耳屎的時候不小心將其往內送,也會因此造成外耳道阻塞,並刺激外耳道神經,而出現搔癢的症狀。耳朵癢原因2:耳朵發黴耳朵發黴又稱作「耳黴菌病」或「黴菌性外耳炎」,意指耳道遭到黑麴菌與白色念珠菌等黴菌感染,通常好發於頻繁掏耳朵、處於氣候高溫潮濕、免疫功能低下、慢性中耳炎、因外耳炎常局部使用類固醇或抗生素等類型的病患。一旦耳朵發黴,耳朵除了會搔癢難耐,還可能會流出濃稠物、疼痛、悶帳不適等,而且耳黴菌病容易復發,易造成患者長時間耳朵不適,應盡快至耳鼻喉科就醫治療。耳朵癢原因3: 外耳炎炎炎夏日,許多人為了消暑都會跑去游泳或參與水上活動,但如果耳朵接觸到不乾淨的水域環境,且沒有在戲水過後清潔且擦拭乾淨,就容易因致病菌感染,而罹患外耳炎。此外,如果經常挖耳朵或配戴長期未清理的耳機,也可能會降低外耳道對致病菌的防禦能力,進而引發外耳炎。此類病患不僅會感到外耳搔癢、疼痛,耳內的分泌物也會因此增加,最嚴重還可能導致耳殼周圍紅腫、頸部淋巴結腫大或發燒等症狀。耳朵癢原因4:神經性耳癢症耳朵由迷走神經與三叉神經分佈在內,若患者長期處於壓力過大、焦慮或憂鬱的情緒,而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就可能患有神經性耳癢症。雖然其耳朵外表看起來正常,但可能會因此造成此類病患的耳朵不時產生搔癢感,且感受異常強烈,不過不會有聽力障礙或耳朵疼痛的症狀。耳朵癢原因5:皮膚過敏如果患有異位性或脂漏性皮膚炎等皮膚病患者,也會因皮膚過敏,而有耳朵、鼻子、眼睛等部位搔癢的症狀,建議有此類問題的病患應及早就醫檢查、對症下藥,即可早點擺脫惱人的不適症狀。耳朵癢原因6: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主要是因吸入花粉、塵蟎等過敏原或攝取特定食物所致,典型症狀除了包括鼻子癢、流鼻涕、鼻塞、喉嚨發癢或眼睛紅腫,耳朵也可能出現異常的搔癢感。耳朵癢怎麼辦? 正確舒緩耳朵癢的方式看這裡若想要避免耳朵癢,建議平時洗澡或游泳後,應保持耳朵內部乾燥,以防黴菌滋生,也不要經常隨意地用手指或髮夾、原子筆套等物品挖耳朵,這麼做不僅會使耳道皮膚傷痕累累,表皮層不斷增厚,形成濕疹。若耳道再遭到葡萄球菌感染,長出耳疔,還會讓你痛到不行。因此,為了防止出現上述的狀況,下次耳朵覺得搔癢的時候,不妨考慮用手掌輕揉耳朵外部或冷敷,但若試了幾次後仍未改善,則應及早就醫、對症下藥,以免耳朵出現更嚴重的症狀。此外,平時配戴的耳機也應定期清潔,才不會使耳道遭致病菌感染,而罹患外耳炎;若覺得耳內的耳屎過多時,建議不要隨意地使用掏耳棒或小工具挖耳朵,不妨可至耳鼻喉科請醫師協助清理耳垢,以防耳道損傷,造成耳朵搔癢的症狀,甚至引發聽力受損的嚴重後果。延伸閱讀:.耳垢到底需不需要清?耳鼻喉科醫教你安全的清理方式.掏耳朵其實是把耳垢往內推 醫師:反而不利排出體外.掏耳朵掏到細菌侵腦! 醫:別再天天挖耳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10 醫療.腦部.神經
綠光能緩解頭痛!太弱或太強都反效果,眼睛勿直視光源
一名美國人每當工作壓力大時,就會安靜地坐在自家陽台上,看著庭園內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他這樣比較不會頭痛發作,即便發作,也會迅速緩解,完全不需服用止痛藥。他的醫師兄弟觀察到此現象,透過研究發現,在陽光下,植物綠葉所散發出的綠光(波長500–565nm),可緩解頭痛。這是為什麼?綠色可穩定心情在以往教育觀念中,我們習慣認定綠色是安全的,紅色是危險的,例如交通號誌、汽車儀表板或儀器螢幕的燈號設計,都離不開這原則,所以看到綠色,潛意識裡就感到安心與放鬆。至於國內股票看盤螢幕上,故意把下跌數字標示成綠色,則可舒緩投資人心情,減少賠錢時的焦躁、憤怒與絕望。難激活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光線進入眼球,投射在網膜上,不僅會刺激錐狀細胞及桿狀細胞,產生視覺,也會刺激一種含有視黑質蛋白(melanopsin)的神經節細胞,雖不會產生視覺,卻可發出訊號,經由視神經傳進中腦,接著向上傳遞至丘腦,進入大腦,誘發頭痛。亦可傳到中腦的頂蓋前橄欖核,接著向下傳遞至延腦,透過上涎核,活化副交感神經,眼球血管擴張,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或透過前方延腦,維持疼痛。恰好綠光難以激活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比較不會誘發頭痛或維持疼痛。影響皮膚光感受器當皮膚接受綠光照射時,含有光感受器的細胞(例如黑色素細胞)會把訊號傳進脊髓,直接促進腦內啡原(proenkephalin)生成,有利於體內合成腦內啡,抑制疼痛。或者在通過脊髓背根神經節(感覺性神經節)時,抑制N型鈣離子通道(N-typ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減少神經傳遞物質的釋放,阻礙疼痛訊號的傳遞,達到止痛效果。以上種種,可減緩頭痛發作時頭頸部皮膚、肌肉或筋膜的疼痛。綠光確實會影響中樞(大腦、脊髓)及周邊神經系統,只要照光量夠大,且持續數小時,不管是明眼人還是盲人,均可緩解頭痛或疼痛。在接受照光治療時,光線太弱會無效,太強會反效果,國外已有商品化之綠光燈(Allay lamp),可提供適當亮度及標準光波;在使用時,並非眼睛直視光源,而是把燈放在角落,盡量讓環境中充滿綠光,整個人沉浸於此,宛如身處大自然。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9 焦點.健康知識+
20種最痛疾病堪比自然產!皮蛇像被火燒、偏頭痛被尖物刺…還有這種病異常勃起超痛苦
生病之所以辛苦,在於疾病帶來的疼痛有多巨大!多數小病可能是輕微、短暫的症狀,但有些病的疼痛程度特別高,可能使患者極度痛苦到無法執行日常事務,對生活造成影響。根據英國媒體《THE SUN》引用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資料,NHS列出了被認為最痛苦的20種疼痛疾病。像是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皮蛇)、痛風、叢發性頭痛…等,都入列,有些疼痛指數堪比女性自然產,或更甚。(以下為隨機排列,並非依據疼痛強弱順序)帶狀皰疹(皮蛇)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就誘發病毒再度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出現群聚呈帶狀的水泡,並伴隨不同程度的神經痛、發癢等。看詳細疾病百科〉帶狀皰疹(皮蛇)新光醫院疼痛照護中心主任陳瑞源曾受訪指出,因為帶狀疱疹病毒會破壞神經,發作初期開始感到疼痛,多數患者以「火燒、電擊或針刺」形容發作時的痛苦,研究發現,皮蛇疼痛指數比生產痛還高。痛風痛風是體內尿酸代謝異常而引起的疾病。當人體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尤其是尿酸值變化大時,容易導致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裡形成結晶,進而結石、產生痛風石。痛風痛起來,不但不良於行,還會痛得要人命。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關節部位嚴重的疼痛、紅腫和炎症,疼痛感逐漸嚴重,甚至無法忍受,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疼痛發作時會在半夜熟睡中痛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腳趾被火燒一樣。看詳細疾病百科〉痛風心臟病發作心臟病發作有些前兆症狀,最典型的是胸痛,還有其他如上背痛、胃絞痛、腿部或腳踝腫脹、極度疲勞、感到噁心出汗…根據女性健康雜誌網《Womens Health》報導,有患者形容心臟病發作就像有一隻大象壓在胸口上或上背部,如果上背感到劇烈的壓力,可能是心臟病的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心臟病叢發性頭痛叢發性頭痛好發季節變換的1月到3月,根據病患描述,疼痛起來的程度不亞於生孩子,疼痛等級高達10分,教人生不如死,也稱做「自殺頭痛」。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中心主任王署君曾受訪指出,叢發性頭痛的病患常被誤以為是偏頭痛,根據研究,病患平均疼痛八年之後,才會被正確診斷為叢發性頭痛。看詳細疾病〉你是偏頭痛?還是叢發性頭痛?偏頭痛看詳細疾病百科〉偏頭痛很多人可能無法體會偏頭痛到底有多痛,台灣頭痛學會曾分享案例,患者指出,偏頭痛發作時,猶如大象在腦中奔跑或遭尖銳物穿刺,痛到想剖開腦袋。叢發性頭痛與偏頭痛經常會被混淆,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曾於臉書分享這二種頭痛的區別: ※偏頭痛1.好發於女性2.頭痛位置不一定侷限在一側3.搏動感的抽痛4.頭痛到需要休息5.怕光與聲音6.噁心嘔吐7.每次疼痛可持續4-72小時8.少數產生視覺障礙、聽覺障礙預兆※叢發性頭痛1.好發於男性2.疼痛位置在單側眼周及太陽穴部位3.嚴重頭部戳刺痛4.自律神經症狀:流淚、眼睛紅、眼皮腫、鼻塞、流鼻水等症狀5.是極難忍受的疼痛,又稱為自殺型頭痛6.發作週期像鬧鐘般準時固定7.每次疼痛可持續30分鐘-3小時8.頭痛時坐立難安與激動腎結石藝人胡瓜以前曾在半夜腎結石發作,痛到在地上滾不動,他形容像腰被扯裂,當時趕緊掛急診開刀。有結石的人都知道,痛起來真是要人命,有醫師指出,結石疼痛指數堪比女性自然產過程。不同位置的結石,症狀也有差異。振興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楊景偉曾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當結石掉入輸尿管,卡在輸尿管的結石發作,會出現血尿、解尿疼痛、腎臟水腫、發燒、惡心、嘔吐等症狀,若結石在上段輸尿管則易引起腰痛,發生在中段是腹痛,結石在下段會下腹痛。看詳細疾病百科〉腎結石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是大腦中最粗的一根神經,主管顏面感覺,分別位在額頭、鼻子下巴附近。通常會在眼周、耳周、牙齒周圍及臉部引起強烈疼痛、灼熱、電擊感,與隱隱作痛、或持續性的牙痛不一樣。嘉義長庚副院長暨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仁宗曾受訪指出說,據統計,三叉神經痛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發作前常沒有預兆,但可由觸摸臉部、風吹、咀嚼、說話或刷牙而引發如電擊般的疼痛。看詳細疾病百科〉三叉神經痛急性胰臟炎胰臟發炎可以是急性的或慢性的,急性胰臟炎意味着胰臟因某種因素受到重大傷害而受損,其病程緊急且持續數天至數周。急性胰臟炎主要以上腹部疼痛為主,通常進食後加劇、前傾身緩解,可能轉移痛至背部,還有腹脹、惡心、嘔吐、發燒等症狀。急性胰臟發炎程度,可能從輕微至相當嚴重的併發症,嚴重時死亡率甚至可達10~20%。看詳細疾病百科〉急性胰臟炎鐮刀型貧血鐮刀型貧血是一種紅血球異常的罕見遺傳性疾病,患有此症的病人,因紅血球變型成「鐮刀型」或「新月型」,造成紅血球攜氧量減少,並容易發生紅血球破裂現象形成貧血。如果患者體內的紅血球出現大量破裂,可能造成血液濃稠而阻塞血管,使患者出現骨骼、關節、腹部劇烈疼痛。鐮刀型紅血球也可能堵塞陰莖的血管,造成陰莖異常勃起,且經常久久無法消退,令患者很痛苦。泌尿科醫師指出,病患陰莖海綿體持續充血,時間一久會疼痛,痛到根本不會想發生性行為。看詳細疾病〉他太持久她喊救命 原來有怪病、中年男子勃起持久超過4小時,原因竟是「這種貧血」引起闌尾炎(盲腸炎)闌尾炎以病程可區分為「急性闌尾炎」與「慢性闌尾炎」,急性闌尾炎發病快且嚴重。常見症狀為噁心、嘔吐、發燒及右下腹悶痛感,當手按壓患者右下腹部,再放開時,疼痛會加劇,即「反彈疼痛」,必須立刻動手術切除。看詳細疾病百科〉闌尾炎(盲腸炎)胃潰瘍胃潰瘍有部分患者有出血、胃穿孔、阻塞等併發症,出血的症狀包括吐血、吐黑色物質、解黑便、頭暈,甚至於休克等,穿孔患者症狀則包括嚴重腹痛、發燒;有阻塞併發症的患者會有嘔吐、腹脹,吃了少量的食物就飽脹、便秘等。也有患者出現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胃潰瘍纖維肌痛症日前,24歲的日本知名AV女優結城莉乃才宣布自己罹患纖維肌痛症。「神祕的疼痛」纖維肌痛症是一種慢性全身疼痛,因壓力改變神經穩定性,出現全身廣泛疼痛,合併記憶力衰退、疲憊、失眠、頭痛、憂鬱和下腹痛等周邊症狀,也可能與其他疾病共存。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韋達曾受訪指出,肌痛症的疼痛感不見得是針刺、刀割,它類似深層組織疼痛,常見疼痛部位在肩頸、背部和四肢,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身體緊繃而非疼痛,增加診斷困難。看詳細疾病〉全身痛到想輕生 小心纖維肌痛症骨折很多原因會造成肋骨骨折,如車禍、跌倒、高處墜落等造成的外傷,甚至急救時的胸部按壓等。桃園孫德金診所醫師孫德金曾在《聯合報》撰文指出,一旦受傷通常是嚴重頭頸部外傷的結果,且會傷及重要神經血管。中段肋骨骨折斷端容易刺傷肺部,下段骨折則容易刺傷脾、腎、橫膈膜。側面肋骨骨折最痛,後面次之,再來是前面。痛不只是疼痛,還會讓你不敢用力呼吸、不敢咳嗽、不容易清除痰液而造成肺炎,讓你不敢翻身、不能好好睡覺休息,傷口不容易癒合。看詳細疾病百科〉骨折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的退化性疾病,因椎間盤脫水、失去彈性,造成上面的小神經發炎、疼痛,甚至產生肌肉緊繃、關節老化,這些都會引起下背疼痛。痛的程度要看壓迫到哪些神經,如果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坐骨神經,疼痛會往下延伸至腿部、腳部,甚至造成患者腳麻無力,就變成坐骨神經痛。少數還可能造成脊髓腔狹窄或壓迫到膀胱神經,出現馬尾症候群,導致患者大小便失禁、肛門會陰部周圍麻木等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是指疼痛感沿著坐骨神經的分佈區域,通常始於下背部與臀部,沿伸至大腿、小腿與足踝。典型坐骨神經痛的症狀為下肢刺痛、灼痛、麻木或感覺異常,患者在咳嗽、打噴嚏、舉重物等使腹壓增高的動作時,會使疼痛的症狀加劇。看詳細疾病百科〉坐骨神經痛五十肩(肩周炎)運動醫學名醫、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曾受訪指出,五十肩好發於50歲以上女性,保護身體筋骨的女性荷爾蒙減少,肌腱關節逐漸磨損老化,多重情況影響下,肌腱開始發炎疼痛,有的患者會痛到像刀割般,愈痛愈不敢動,愈不動關節就會慢慢沾黏起來,進而演變成五十肩。症狀包括肩頸部疼痛、肩膀僵硬、手舉不起來、肩關肩在某些角度的活動度受限等,患者夜間睡覺時疼痛感會更為劇烈。看詳細疾病百科〉肩旋轉肌袖病變(五十肩)關節炎關節炎是導致關節疼痛和炎症的病症,最常見的是退化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是老化過程的正常現象,但不只是年紀增長,發生挫傷、拉傷、扭傷、骨折等因素,也會引起關節炎,最終造成關節退化。主要症狀是疼痛、腫脹、畸形和功能障礙。看詳細疾病百科〉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成因複雜,可能受環境、病毒、細菌共同影響,導致免疫系統出錯,攻擊身體,病人全身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嚴重發炎。特殊症狀是「晨僵」,即早晨出現關節劇痛而痛醒,且關節僵硬的感覺會持續一段時間,通常要等到中午左右才慢慢改善。看詳細疾病百科〉類風濕性關節炎子宮內膜異位症許多女生都會經痛,經痛可能是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等不同情況引起。原本屬於子宮裡的內膜組織,剝落後在體內到處蔓延,若跑到卵巢內生長,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跑到子宮肌層的則稱做「子宮肌腺症」;跑到腸胃附近,就容易產生腹瀉、胃腸疼痛及腹腔內沾黏。婦科名醫劉偉民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的主要症狀就是經痛,特點為隨著時間延長,越來越痛。年紀越大,症狀越來越嚴重,且容易合併腸道炎,因為子宮內膜侵犯腸壁,甚至刺穿腸道,有人因此經常腹痛、腹瀉。看詳細疾病百科〉子宮內膜異位症複雜性疼痛症候群(CRPS)根據chatgpt解釋,複雜性疼痛症候群(CRPS)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慢性疼痛疾病。它通常發生在手臂、腿部、手腳等四肢,但也可能發生在其他部位。CRPS的疼痛程度超過了正常的傷害程度,例如,即使是輕微的刺激也可以引起強烈的疼痛。疼痛可能是持續性的、劇烈的、燒灼感、刺痛感或麻木感,且疼痛可能會向四肢的其他部位擴散。此外,CRPS還可能伴隨著局部的腫脹、皮膚變色(通常是紅色或藍紫色)、溫度變化、運動功能受限、肌肉痙攣、關節僵硬等症狀。手術後疼痛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衛教資料指出,手術後常因組織受損引發術後急性疼痛。通常疼痛程度在術後前1-2天最強烈,之後隨著傷口癒合而減輕。病患實際感受到的疼痛強度,會因傷口大小、深度、部位、是否合併感染或發炎、及本身對疼痛的敏感度而有所差異。常見症狀包括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速、臉色蒼白、肌肉緊繃、腸蠕動降低、皺眉冒汗等。初期疼痛劇烈時,多以強效類鴉片藥物止痛。【參考資料】.《THE SUN》PAIN THRESHOLD The 20 ‘most painful’ conditions that can affect your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NHS.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衛教資料
-
2023-05-11 醫療.腦部.神經
又暈眩又頭痛怎麼辦?醫指3種人易出現,改善不能只吃藥!
在暈眩門診中,約半數患者也苦於偏頭痛,其中20%,一來診,主訴「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會一陣暈,沒多久,開始視力模糊,頭悶脹,噁心想吐」、「睡前上床,都得慢慢地躺下,不然會頭暈,接著頭痛一邊,好像撕裂一樣」、「我的偏頭痛是不是眩暈引起的?」…,都是在描述一種先眩暈再頭痛之疾病,似乎偏頭痛就是眩暈所引起的,稱之為「眩暈性偏頭痛 (vertigo with migraine)」,那麼,眩暈為何會引起偏頭痛呢? (圖解說明:說明眩暈性偏頭痛的發作機轉。前庭病變功能失調,大量前庭訊號(藍色粗線)進入腦幹。腦幹循環不良,來不及供血給前庭神經核,局部組織缺氧,刺激三叉神經末梢,釋放出大量的CGRP。) 哪些族群容易眩暈性頭痛? ・腦幹小動脈管壁硬化 眩暈發作時,患耳發出大量前庭訊息,經由前庭神經傳進腦幹,前庭神經核加強做功,企圖抑制這種異常訊息。倘若患者年紀大,或有高血壓或糖尿病,腦幹小動脈管壁硬化,血管無法即時擴張,來不及供血給前庭神經核,缺氧性傷害刺激小動脈壁內之三叉神經末梢,釋放出大量的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 (CGRP),試圖擴張腦動脈,卻也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 ・頸部肌肉過勞 眩暈發作時,頸部肌肉反射性地收縮,長久下來,肌肉過勞,乳酸堆積產生疼痛,痛覺經由第二、三頸部脊髓神經,傳進腦幹,干擾三叉神經脊髓路徑核,啟動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 ・交感神經興奮 眩暈發作時,交感神經興奮,通過刺激腎上腺素受體,使四肢或軀幹表面的動脈管壁收縮,把大多數的血液擠向體內,顱內循環大增,突然撐開腦膜上動脈管壁,刺激分布其上的三叉神經末梢,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 如何改善眩暈性偏頭痛?找出關鍵原因才能治療! 治療此病,盲目使用止痛藥或止暈藥只能治標,最好能找到眩暈病因,加以治療。由於患者大多具有偏頭痛體質,在治療期間,最好能禁止飲食動物奶類製品,以免偏頭痛保持在容易誘發的狀態。若在眩暈發作時,立即口服乙型受器或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是可以預防偏頭痛發作。 若是半規管耳石沉積症或頂帽耳石黏著症,建議接受耳石復位術,把耳石歸回橢圓囊內。若是耳石漂浮症,大多是過敏性或感染性中耳炎所致,使內淋巴液比重增加,給予抗生素、抗組織胺或副腎皮質素。若是橢圓囊耳石斑陷落,大多是飲酒或高血壓,使內淋巴液比重降低,建議藉酒或口服降血壓藥物。若是外淋巴瘻管或上半規管裂,前者建議手術修補,後者則建議睡眠充足,避免飢餓或飲酒,腦幹會自動調節及適應,病症消失。若是內淋巴水腫(梅尼爾氏病),建議找出誘發病因,加以預防。 (圖解說明:醫師正以耳石復位術,治療眩暈性偏頭痛患者。) 需注意的是,腦幹/小腦中風或出血會先出現眩暈,在動脈梗塞或出血後,出現頭痛,治療必須緊急,有類似病症者,宜先就醫,千萬別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輕忽。 《延伸閱讀》 .暈眩檢查卻正常?還能做什麼?醫:電腦斷層,檢查「耳石脫落症」。 .常眩暈可能血栓、中風警訊?醫指共同風險,盡早超音波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4-12 醫療.腦部.神經
六旬翁突舌頭麻木、耳後異常紅疹水泡! 竟是這病毒惹禍
病毒感染可能造成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又稱「貝爾氏麻痹」(Bell's palsy)是一種急性顏面神經發炎,好發於春季及秋季,無特定的好發族群,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其原因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其中以帶狀疱疹病毒引起者最為複雜,除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外,常在外耳道與耳後出現紅疹與水泡。六旬翁突舌頭麻木、耳後異常紅疹水泡一名66歲的陳先生,長期罹患三高,某天晚餐突然發生左側舌頭麻木現象,起初不以為意,但幾個小時後竟出現左側臉部麻木、及明顯嘴角歪斜現象,馬上就近急診就醫,醫師懷疑腦中風,緊急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但皆無明顯異常,開立口服藥物後囑咐回家觀察。不料隔日早晨陳先生症狀沒有改善,左耳後出現許多異常水泡,到書田診所神經科門診就醫,檢查後診斷為疱疹病毒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進一步神經傳導檢查,也證實左側顏面神經傳導電位明顯下降,給予抗病毒藥物及類固醇,並安排後續復健治療,數週後症狀幾乎完全恢復。「貝爾氏麻痺」極易與「腦中風」混淆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貝爾氏麻痺是一種顏面周邊神經炎引起的單純臉部運動功能障礙,主要會出現單側的臉部肌肉無力、嘴角歪斜、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等現象,一般不會有感覺神經異常的麻木現象,這點經常被用來與腦中風做簡單的區分。黃啟訓說,但根據以往的醫學案例報導,極少數的狀況下貝爾氏麻痺也會有感覺神經異常造成的臉部及舌頭麻的現象,推測是由於病毒由顏面神經跨過神經節,再進一步破壞三叉神經所造成的特殊現象,此時極容易與腦中風混淆,需要特別留意鑑別診斷。以類固醇、抗病毒藥物治療 配合復健治療黃啟訓說,貝爾氏麻痺主要以類固醇、抗病毒藥物治療,並配合復健治療,促進肌肉的功能恢復。倘有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症狀時,還要注意眼部保濕,適度使用人工淚液,以免角膜因乾燥造成損傷。黃啟訓提到,單純的顏面神經麻痺只要在急性期給予適當藥物,加上後續復健治療,接近9成都可以幾乎完全復原,屬於預後良好的疾病,因此在症狀發生早期就醫鑑別治療相當重要。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2 醫療.腦部.神經
突然臉麻嘴歪不是腦中風!疱疹病毒惹禍,顏面神經麻痺預防8招
病毒感染可能造成顏面神經麻痺!66歲陳先生罹患三高,某天晚餐突然左側舌頭麻木,起初不以為意,但幾個小時後竟出現左側臉部麻木、嘴角歪斜現象,立即急診就醫,醫師懷疑腦中風,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皆無明顯異常,因此開立口服藥物後回家觀察。不料,隔日早晨他的症狀沒有改善,左耳後出現許多異常水泡,再轉至神經內科門診就醫,檢查後診斷為疱疹病毒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神經傳導檢查也證實,左側顏面神經傳導電位明顯下降,給予抗病毒藥物及類固醇,並安排後續復健治療,數周後症狀幾乎完全恢復。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春秋季 多因病毒感染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又稱「貝爾氏麻痹」,是一種急性顏面神經發炎,好發於春秋季,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其原因多與病毒感染有關,以帶狀疱疹病毒引起者最為複雜,除顏面神經麻痺外,常在外耳道與耳後出現紅疹與水泡。貝爾氏麻痺是顏面周邊神經炎引起的單純臉部運動功能障礙,黃啟訓指出,主要會出現單側臉部肌肉無力、嘴角歪斜、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等現象,一般不會有感覺神經異常的麻木現象,可與腦中風做簡單區分。黃啟訓說,極少數狀況下貝爾氏麻痺也會有感覺神經異常造成的臉部及舌頭麻現象,推測是病毒由顏面神經跨過神經節,進一步破壞三叉神經所造成,此時極容易與腦中風混淆,需要留意鑑別診斷。藥物+復健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近9成完全復原貝爾氏麻痺的治療,黃啟訓指出,主要以類固醇、抗病毒藥物治療,配合復健治療,促進肌肉的功能恢復。若有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症狀時,要注意眼部保濕,適度使用人工淚液,以免角膜乾燥造成損傷。黃啟訓提到,單純的顏面神經麻痺只要在急性期給予適當藥物,加上後續復健治療,近9成幾乎完全復原,屬於預後良好的疾病。顏面神經麻痺預防8法避免長時間工作及熬夜,保持正常作息。減輕壓力,養成運動習慣。多攝取蔬果,營養要均衡,少吃刺激性食物及加工食品。冷氣、電扇出風口,不要直接對著臉部。天氣寒冷時,注意臉部保暖。平時可多做臉部按摩,避免臉部肌肉僵硬。可補充維他命B群。臉部若有不適,請儘早就醫。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9 名人.劉秀枝
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會活化 如何預防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
外籍看護推著輪椅,上面坐著86歲重度失智的陳老太太,到公園賞櫻。她忙著拍照,回頭發現一隻蜜蜂正停在老太太的右耳上。回家後,她清洗老太太被蜜蜂螫傷的右耳,擦了藥膏,但沒告訴家屬。約五天後,老太太的兒子發現她整個右耳殼發紅腫脹,傷處出現潰瘍。於是,把耳朵拍照後,立刻帶老太太看耳鼻喉科。醫師認為是細菌感染,開立三天的抗生素、止痛藥與消炎藥膏。服用三天的藥後,潰瘍沒進步,於是回診。此時醫師發現老太太的右耳殼有不少小水泡,立刻診斷是右耳的帶狀疱疹。回頭仔細看三天前的相片,原來那時就有些小水泡,但因潰瘍處太明顯,這些小水泡就不引人注目。醫師開立六天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右耳的紅腫和小水泡在10天後都消失了,潰瘍也結疤,讓家屬大為放心。帶狀疱疹是小時候得過的水痘病毒,潛伏在人體的腦與脊髓的背根神經節中,當年紀大了或罹患癌症等導致免疫力降低時,病毒趁機活化而出,從一側神經節沿著感覺神經傳至末梢神經,造成神經痛,最後抵達皮膚,出現腫脹、紅疹與水泡等。疱疹好發部位在胸腹部,其次是頭頸部,包括三叉神經所支配的頭皮與額頭,以及顏面神經所支配的耳殼、外耳道和舌頭。顏面神經比較特別,它包含運動與感覺神經,運動神經控制臉部肌肉,感覺神經則分布在耳殼與舌頭的前三分之二。水痘病毒除了感染感覺神經造成耳朵痛、紅疹與水泡,有時也會感染運動神經而造成單側顏面神經麻痺,造成嘴歪臉斜,稱為「侖謝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 syndrome)。此症候群是美國的耳鼻喉科亨特醫師於1907所提出,因此以他命名。此症候群並不常見,每年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口有5位,約占所有顏面神經麻痺的7-12%,僅次於原因不明的「貝爾氏麻痺」,且預後較差,只有約六成左右會恢復。陳老太太很幸運,只有耳朵出現症狀,沒發生顏面神經麻痺。治療除了止痛藥和塗抹藥膏外,需盡快服用類固醇和抗病毒藥,才恢復較快,且比較不會出現惱人的疱疹後神經痛。這個病例還讓我聯想到:照顧重度失智者如同照顧嬰兒:重度失智長輩不會表達,不僅被蜜蜂螫時不會喊痛,也因手腳不靈活而無法揮走蜜蜂或保護自己,更不會抱怨耳朵痛。因此照顧者得像照顧嬰兒似的隨時觀察呵護。病史很重要,但也可能誤導:因為專注於被蜜蜂螫刺且感染的傷口,而忽略了小水泡。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常會造成「框架效應」而誤導醫療判斷,忽略其他診斷的可能性。回診追蹤非常重要:雖然初診時醫師很樂觀地說不用回診,但因症狀沒有進步,家屬帶陳老太太返診時,耳殼上的小水泡變得明顯,也就是病情成熟、明朗化了,讓醫師一眼就發現小水泡而診斷是帶狀疱疹,才能對症治療。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9 醫療.腦部.神經
別等發作才止痛!治療偏頭痛藥物有哪些?減緩頭痛穴位一次看
【本文重點】若每周至少偏頭痛一天以上,可考慮以四大類預防性藥物來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包括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劑等。偏頭痛預防性用藥常需每天服用,若使用一種預防性用藥後,頭痛發作頻率改善有限,醫師會考慮合併使用第二種或第三種預防用藥。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建議患者需記錄「頭痛日記」以了解自身頭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適當的紓壓方式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也有助於預防偏頭痛發作。--by ChatGPT偏頭痛治療不想偏頭痛頻繁發作,預防性用藥很重要。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部科主任楊富吉教授表示,若每周至少偏頭痛一天以上,可考慮以四大類預防性藥物來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包括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劑等。四大類預防藥物,多使用三至六個月,改善後可減量停藥。楊富吉說,偏頭痛預防性用藥常需每天服用,若使用一種預防性用藥後,頭痛發作頻率改善有限,醫師會考慮合併使用第二種或第三種預防用藥。這些預防性藥物可改善偏頭痛的發作頻率,但也可能會產生頭暈、嗜睡、記憶變差、心跳變慢、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因此須由醫師謹慎做藥物的選擇及劑量的調整。醫師開藥時也常需做足衛教宣導,尤其預防性用藥不像高血壓、糖尿病藥物,患者要吃一輩子,偏頭痛預防性用藥多半使用三至六個月,會逐量減藥或停藥。治療的目標為頭痛發作頻率降為一周不超過1天,一個月不超過4天。症狀出現「越早止痛越好」,但不建議長期依賴止痛藥。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威宏表示,偏頭痛發作依據頻繁度、嚴重程度進行分層治療,如果急性發作的偏頭痛不是太嚴重,可使用一般止痛藥,但不建議長期依賴使用,否則恐出現成癮性,甚至使用過度造成頭痛加劇;目前也有針對急性偏頭痛的藥物,但為處方藥需醫師開立。針對急性偏頭痛發作,楊富吉表示,坊間民眾熟悉的止痛藥,像是普拿疼(乙醯氨酚)、布洛芬或日本EVE止痛藥等,建議當偏頭痛症狀出現時「越早服用效果越好」。但若坊間止痛藥效果不佳,可就醫診治,由醫師評估開立翠普登類藥物(如英明格、羅莎疼)等處方藥物,減緩急性發作的不適。部分女性月經周期相關的偏頭痛,亦可使用英明格來做預防性治療用藥。寫頭痛日記,了解發作頻率與時間,有利診斷用藥。楊富吉說,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建議患者需記錄「頭痛日記」以了解自身頭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是否有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症狀,女性患者也可記錄月經周期,評估月經期間是否頭痛頻率增加。每次回診時,醫師也可藉由患者的「頭痛日記」,來檢視處方預防性用藥、急性用藥的治療效果。找出頭痛原因,「預防」優於「止痛」。陳威宏表示,偏頭痛其實不應等到發作才吃止痛藥,「偏頭痛預防」更為重要,需提早找出頭痛加重因素,像是壓力、睡眠不足、情緒影響等,確認真正的頭痛原因。現代人壓力過大,建議尋找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以及維持正常作息、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等,若頭痛頻繁,應使用預防性藥物,減少依賴止痛藥情況,不建議病人長期服用坊間自購止痛藥,可能會造成藥物過度使用,反而使頭痛加劇頻繁。偏頭痛治療新選擇注射肉毒桿菌、CGRP單株抗體 須符合健保規範才給付近年注射肉毒桿菌、CGRP單株抗體,成為治療慢性偏頭痛的新選擇。楊富吉表示,偏頭痛的發生與三叉神經血管系統過度活化有關,而CGRP是與三叉神經血管系統活化有高度相關的血液生物標記。過去研究發現,偏頭痛患者血液中CGRP濃度明顯較高,而使用CGRP單株抗體或CGRP拮抗劑等,皆可助於降低CGRP濃度,進而改善患者的頭痛。除了CGRP單株抗體的針劑治療外,未來口服的CGRP拮抗劑也會引進台灣。慢性偏頭痛診斷要件,為一個月超過15天頭痛發作,且連續超過3個月以上。陳威宏醫師說,肉毒桿菌、CGRP單株抗體可用於預防,但因價格不菲,肉毒桿菌約每3個月打一次,單次約1.5至2萬元,而CGRP單株抗體每個月皆要施打,單次約1至1.3萬元,施打時間至少要半年左右,若要健保給付需符合規定,包括曾使用過三種以上偏頭痛預防性藥物,因治療無效或無法忍受副作用等。若不符合健保規範條件,民眾需自費。中醫治偏頭痛碰上偏頭痛,再堅強的人可能也會暗自叫苦。看西醫吃止痛藥能緩解,中醫師則建議針灸「阿是穴(又稱壓痛點)」。頭部、後頸上方疼痛,也可自行按壓「風池穴」;若是因情緒波動引發頭痛,則可按壓「太衝穴」,對緩解偏頭痛都有幫助。找出可能的誘發因子,再施以藥物及針灸治療。在小學教書的馬老師,血壓偏高,需要服藥控制。3個月前出現陣發性的頭痛,有時單側疼痛,有時雙側都痛,且會有搏動脹痛的感覺。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醫師陳致舜問診後,得知患者多在上班日有症狀,假日很少發生,認為是教學和行政業務繁忙導致,施以藥物及針灸治療獲得改善。陳致舜說,部分人在偏頭痛發作前,會有視覺或觸覺等神經感覺異常的預兆,但也有人無預兆,突然發作。偏頭痛發作後,痛感可以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之久,或伴隨噁心、嘔吐、對光線及聲音敏感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如何改善偏頭痛患者的生活品質,是醫界重要課題。西醫對於偏頭痛的成因尚無定論,但有幾項誘發因子是已知的,包含有荷爾蒙變化、咖啡及酒類、情緒壓力、感官刺激、睡眠異常、甚至天氣變化等,均會增加偏頭痛發作的機率。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區分實證頭痛或虛證頭痛。陳致舜表示,中醫將偏頭痛歸入一般頭痛的系統中進行辨治,與肝、脾、腎三臟的功能失調有關。若因情緒波動,肝陽上亢,易有實證頭痛。若有肝血虧虛、脾氣或腎精不足等情況,則是虛證頭痛。因其虛實不同,需要不同的處方調治。除了藥物處方,有些穴位對偏頭痛有減緩作用。最常用的穴位是風池穴,位於後頭部的兩側,枕骨之下及斜方肌之外的凹陷處,以手指按壓深處會有痠感的部位就對了。陳致舜說,用力按壓風池穴,對發生在頭部側邊的頭痛效果較好,後頸上方的後頭部頭痛也適用。另一個常用的穴位則是太衝穴,位於腳背大腳趾和第二趾間,兩趾關節上約兩公分的凹陷處,以手指按壓會有痠感的部位。按壓此處對於與情緒波動相關,或者脹痛明顯的偏頭痛較有幫助。以針灸治療痛點「阿是穴」為首選,也要調整生活步調。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子瑜說,西醫止痛藥可緩解偏頭痛,中醫也有藥方,但以針灸治療痛點「阿是穴」為首選,針灸也會讓疼痛減緩許多。後續用藥要看引發偏頭痛的原因是睡不好、緊張還是其他原因,分別給予活血化瘀、驅風濕的藥。中醫治療偏頭痛除了針灸用藥,張子瑜也會建議患者調整生活和工作步調。平常也可按摩頭部穴位保健,或是頸部熱敷,睡眠充足也會讓偏頭痛發生比率下降。利用瑜伽、打坐、冥想訓練專注力,也有助神經平衡,防止偏頭痛。陳致舜推薦食療茶飲避免偏頭痛發作,可選用菊花、百合及甘草以熱水沖泡服用。菊花有平抑肝風、清熱明目及降壓的效果;百合寧心安神;甘草調和氣血、緩急止痛,適合因工作壓力或失眠導致偏頭痛的人飲用。燒烤、油炸、辛辣食物和咖啡、酒類,則是會誘發疼痛發生。荷爾蒙變化也會影響偏頭痛防經期偏頭痛 從調理月經下手除了受情緒影響,偏頭痛發作也跟荷爾蒙變化有關,女性在生理期偏頭痛好發風險也提高。陳致舜說,女性在經期前後好發的頭痛,要由調理月經出發,養血活血、滋陰活絡,讓月經來得順暢,就能減輕負擔。張子瑜表示,女性在懷孕前、經期來臨前後都會有偏頭痛,就中醫觀點來看,會配合婦科的經期周期療法調整,搭配一些止痛的中藥。如果是有規律的經期疼痛,可以事前就給藥物,類似預防。經期來的前一周,可自行頸椎熱敷、頭皮按摩,睡眠充足,都有助減緩經期偏頭痛的問題。
-
2023-03-09 醫療.腦部.神經
「殯葬天王」龍巖集團李世聰神經膠質細胞瘤逝!醫:幾乎是惡性,8症狀要懷疑腦瘤可能
聯合報報導,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今天(8日)驚傳病逝,享壽65歲。龍巖集團已證實此訊息,並表示相關治喪事宜籌備中。【相關新聞】·「殯葬業大亨」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今辭世 享壽65歲·名嘴陳立宏也是腦腫癌逝 醫:病程兇存活期短其實早在2021年即傳出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GBM)第4期。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腦瘤大致可分「原發性」及「轉移性/續發性」。原發性亦即腫瘤於腦中自然生成,最常見的類型為膠質細胞瘤,依照發生的位置以及細胞特性,可再細分為「髓母細胞瘤」、「腦膜瘤」、「腦下垂體腫瘤」、「神經鞘瘤」等。轉移性則是由其他部位之癌症細胞轉移而來,臨床上多由肺癌與乳癌轉移而來。【延伸資訊】·疾病百科/腦瘤另根據國泰綜合醫院醫訊謝政達醫師、張志儒醫師撰文指出,所有腦瘤中神經膠質細胞瘤占一半以上,幾乎都是惡性的,且惡性程度還特別高。當有下列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1. 視力逐漸模糊,視野逐漸狹窄:這是因為腦瘤造成腦壓增高,壓迫視神經,引致視力模糊,看東西迷濛而不真實。至於視野的缺損,則多在兩側,好像有布簾遮住般。少數視力差的老年病患,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並未獲得改善,也是因為長腦瘤之故。2. 眼睛外觀變形:包括眼皮下垂、眼球外突、眼睛無法往外看等,這是因為負責眼球運動的腦神經受損,問題在腦部而不在眼睛。3. 單側聽力變差:先是平衡及聽神經(第八腦神經)受壓,有陣發性的耳鳴、聽力逐漸變差、有可能伴隨著同側臉麻,接著腦幹處負責顏面感覺的三叉神經(第五腦神經)以及負責吞嚥的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及腦幹受壓迫,造成吞嚥困難、步態不穩、甚至視力模糊,這是典型聽神經瘤引起的症狀。4. 吞嚥困難以及步態不穩:吞嚥食物(尤其是流質)時常會嗆到,聲音沙啞,無法大聲,下肢緊繃,無法大步邁開,容易摔倒。這些是後顱窩腫瘤壓迫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以及腦幹所引起的症狀。5. 單側肢體麻木或者無力:類似中風的症狀,但不及中風來得急遽,而是漸進性的。這是因腦中負責運動功能的錐體束系統,受到壓迫所造成。6. 人格的改變:大腦的額葉或者顳葉受到侵犯時,會有記憶明顯變差、情緒失控、行為舉止錯亂、答非所問等異常的症狀。7. 荷爾蒙的異常:年輕婦女無故停經及乳汁過度分泌;手腳、鼻子、下巴慢慢變大,鞋子逐漸穿不下;月亮臉、水牛肩、身軀肥大、四肢瘦小,這些都有可能是腦下垂體腺瘤不正常的分泌荷爾蒙所致。8. 癲癇的發作:也有部分腦瘤是以癲癇形態表現:嘴角抽搐、手腳痙攣、然後全身性發作。以上是腦瘤可能產生的特殊症狀,至於一般常見的頭痛、頭昏、失眠、記憶衰退等,為功能性障礙,不代表有腦瘤的存在。而針對腦瘤的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必要時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加強或輔助之。
-
2023-02-04 焦點.健康知識+
常眩暈可能血栓、中風警訊?醫指3情況共同風險,盡早超音波檢查!
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是暈眩門診相當重要的檢查,可以評估受檢者腦中風風險。通常受檢者年紀愈大或慢性病愈多,動脈內膜愈易變厚,管壁愈易硬化,若發生在後顱窩循環,其實會引起眩暈,這是為什麼呢? (圖解說明:前方前庭動脈是迷路動脈發生硬化時,最易發生狹窄者,會影響到上半部橢圓囊、上及水平半規管的功能。) 眩暈可能是血栓、中風警訊? ・狹窄引起平衡器官缺血 兩側椎動脈離開頸椎孔進入顱內後,先分支出後下小腦動脈,接著匯聚成基底動脈。基底動脈分支出聽神經動脈與前下小腦動脈,後者會分支出迷路動脈,供血給內耳。 ・小腦動脈 若狹窄發生在後下小腦動脈,會影響後外側延髓及兩側後下方小腦,影響到前庭神經核功能。若狹窄發生在前下小腦動脈,會影響後兩側前下方小腦,特別是小腦小葉,使其無法協同前庭神經核一起對內耳前庭覺輸入進行調控(抑制)。最後,雜亂無章且大量的前庭覺,全數向上傳進大腦顳葉前庭皮質,患者感到眩暈,自覺身體向病變側旋轉。 ・聽神經動脈 發生狹窄時,會影響近端聽神經,造成許旺氏細胞缺血壞死,神經軸突上的髓鞘崩解,無法有效地傳遞內耳前庭覺,出現平衡失調。由於另一側的輸入較強,患者感到眩暈,自覺身體向健康側旋轉。 ・迷路動脈 若發生在前方前庭動脈分支,會影響到上半部橢圓囊、上及水平半規管,若發生在後方前庭動脈分支,會影響到下半部橢圓囊、球囊及後半規管。橢圓囊或球囊功能受損,不僅會出現平衡失調,耳石鬆脫掉進半規管,或是黏在半規管根部壺腹內頂帽上,就會在患者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時,誘發眩暈。 ・誘發救援性偏頭痛 狹窄引起末梢器官缺血時,會刺激小動脈壁內之三叉神經末梢,釋放出大量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CGRP),試圖擴張腦動脈,並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偏頭痛發作時,電位波動起自腦幹,通過前庭神經核時,使其功能失調,加重眩暈。 ・扭曲變形壓迫神經 動脈硬化發生時,健康的管壁會試圖擴張,以維持適當的內徑,經年累月下來,會使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動脈逐漸扭曲變形,若壓迫到聽神經或腦幹,就會在搏動時,干擾聽覺及前庭覺傳遞,患者不僅會聽見猶如打字機般「噠、噠、噠」的聲響,還會感到一陣一陣的眩暈,稱之為「陣發性前庭症候群」。 超音波檢查+穩控三高 防動脈硬化釀中風! 為了遏止動脈繼續硬化,改善眩暈,預防中風,我們會建議患者,若有三高,宜好好地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可規則服用高單位二十碳五烯酸(EPA),穩定血管內膜,但病況嚴重者,須長期口服抗血小板劑,穩定血小板,預防血栓。坊間流傳口服銀杏萃取物可以改善微細循環,但在攝取後,大多被肌肉所吸收,鮮少到達後顱窩循環,有眩暈者,仍宜先正確就醫找病因。 (圖解說明:醫師正在使用超音波檢查眩暈患者。) 《延伸閱讀》 .騎車、開車突然暈眩!?「駕駛座暈眩症」轉頭看車時最要注意 .換氣過度也會暈眩?醫教緩解,數分鐘未止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1-05 焦點.科普好健康
轉頭、起身眩暈又頭痛!醫:4原因造成,需找到原因治療
一名40歲女性,多年前發生過一次車禍,之後一轉頭或改變姿勢,就會頭昏,眼前景物會晃一下,有時會旋轉,持續一、兩分鐘,接著出現肩頸痠痛,會蔓延到頭頂,得趕緊服用止痛藥,否則會惡心、嘔吐,頭痛難耐。半數眩暈者 飽受頭痛困擾一名80歲男性,每次只要坐太久,一起身就會頭昏眼花,得趕緊回復坐姿,否則心跳加速、肩頸痠痛,整個頭好像被電到,又麻又痛,持續一整天。在眩暈門診中,約有半數患者飽受頭痛困擾,眩暈者也容易頭痛,不少患者是在眩暈發作後,接著開始頭痛,類似上述兩例狀況,究竟是麼回事?原因一:頸部肌肉反射性收縮當兩側內耳平衡失調時,例如前庭神經炎、耳石症、梅尼爾氏病發作,為了維持身體的平衡,頭頸部肌肉會反射性地收縮,擠壓肌膜上的本體感覺受器,過勞時乳酸堆積,刺激經由三叉神經或第二、三頸部脊髓神經,傳進腦幹,牽連到神經所支配的頭皮區域,導致頭皮周圍肌肉及肌膜收縮,就會出現張力性頭痛。原因二:交感神經興奮、顱內動脈擴張眩暈發作時,人體交感神經功能興奮,通過刺激腎上腺素受體,使四肢或軀幹表面的動脈管壁平滑肌收縮,把大多數的血液擠向體內,血壓會上升,顱內循環血容量大增,撐開腦膜上大小動脈管壁,刺激分布其上的神經末梢,再經由三叉神經傳進腦幹,產生血管性頭痛,會感到跟心跳一致的搏動。原因三:刺激周邊神經、續發偏頭痛頭頸肌肉緊縮或顱內動脈擴張,都會刺激三叉神經,或經由第二、三頸部神經根傳進脊髓,干擾三叉神經脊髓路徑核。以上種種,會直接促使三叉神經釋放出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CGRP),或者間接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原因四:罹患前庭性偏頭痛,先暈再痛在眩暈發作時,神經元的電位波動起自於腦幹,當通過前庭或耳蝸神經核時,即出現眩暈或耳鳴,很像梅尼爾氏病;當到達大腦時,出現振動視幻覺,最後整個腦部動脈會因神經性發炎而擴張,出現搏動性的頭痛。服藥僅治標 找到原因治療眩暈所引起的頭痛,服用止痛藥只能治標,最好能找到引發眩暈的主因,加以治療。若是前庭性偏頭痛,最好適時使用預防性用藥,同時預防眩暈及頭痛。例如那名40歲女性就醫時,先請她平躺,頭向後仰,出現眼振,確定是「耳石症」,經過復位術後,眩暈痊癒,不再頭痛;另一名80歲男性就醫時,經由穿顱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均發現基底動脈狹窄,在長期服用乙醯化水楊酸後,眩暈消失,頭不再痛了。中風會眩暈頭痛 宜先就醫值得注意的是,腦幹、小腦中風或出血會先出現眩暈,在動脈梗塞或出血後出現,必須緊急治療,有類似病症者,宜先就醫,千萬別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輕忽。
-
2022-09-26 醫療.骨科.復健
跌倒臉部骨折 出現複視、臉麻 精準手術助他恢復正常
一名高中生騎機車時跌倒,因撞擊地面造成右臉撞傷,看東西出現雙影,臉頰、鼻側及牙齦有麻木感。電腦斷層查出,他的右側顴骨眼眶骨有複合性骨折,經由精準顱顏導航及術中電腦斷層輔助手術,手術後三天出院,一個月消腫後,恢復對稱的臉龐及正常的對焦及視力功能,臉頰麻木感也改善。大里仁愛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廖漢聰說,一開始因為腫脹,看不出忠者臉部的不對稱,但依照經驗即判斷,可能是眼眶爆裂性骨折,導致眼球位置移位及眼球運動肌卡住,致使兩眼無法正常對焦,因而產生複視。臉頰麻木可能是因為顴骨骨折位移壓迫到三叉神經的下眼眶神經分枝。後來經進一步檢查,的確是如此。他說,臉部骨頭尤其中顏面骨 (顴骨、眼眶骨、上頷骨及鼻骨等) 是一個複雜的3D立體結構,除了可支撐臉部產生立體感,裡面也包含了許多的重要組織如眼球、視神經、三叉神經及血管。因此,手術除了恢復立體的對稱外觀外,也要避免傷到重要的組織。為了避免臉部因手術疤痕破相,手術的傷口只能經由口內、眼瞼內或眼瞼下等小傷口,或隱藏性傷口來復位及固定顴骨骨折處,並重建眼眶骨,手術困難度不低。廖漢聰說,即使經驗好的醫師,對於複雜性的骨折也很難做到兩邊對稱,因此就有術中電腦導航及術中電腦斷層等先進科技來協助,以達到精準的復位及重建,精確度可以達到1毫米以下。原理是,在手術前將病患的顏面骨電腦斷層資料透過軟體先做術前設計,將左邊正常的顴骨眼眶骨鏡像成影到受傷的右邊,如此在手術中就可使用導航來確認骨折的重建是否與對側對稱,也可以避免視神經等重要組織的誤傷。復位固定結束後,還可使用低輻射劑量的移動式電腦斷層再次確認復位重建的位置是否與術前設計位置相符, 如此可大大降低再次手術的風險。大里仁愛醫院說,廖漢聰從德國學習此項技術,回國後使用此技術服務病患,成效極佳,2021年榮獲國家新創獎。除了可用於急性顏面外傷骨折,也可用於顴骨眼眶骨復位不良導致的顏面變形之再次手術,以及國字臉顴骨下顎骨削骨手術、正顎手術等,提供更精準的顱顏面重建及美容手術。
-
2022-09-17 焦點.科普好健康
為何老人容易暈眩? 醫:老年暈眩有4原因,詳解不同症狀如何治療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近三成老年人有「暈眩」困擾,往往因為長期多重用藥、多科看診,他們總是很無奈地說:「老了,沒救了」、「身體整組壞光光,天天暈」、「一直暈,得一直吃藥」等等。老年性暈眩症儼然成為高齡社會的流行病,伴隨著意外跌倒、生活恐懼、自卑及憂鬱,成為日益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老年暈眩原因一、動脈硬化動脈內皮反覆受傷結痂,經年累月的鈣質沉積,攔截血液中膽固醇,形成斑塊,壓縮動脈容量,管壁失去彈性。若發生在內耳動脈,前庭半規管缺血,功能受損,出現持續性暈眩;橢圓囊缺血,耳石斑受損,耳石鬆脫,掉進半規管內,出現姿態性暈眩。若發生在椎基底動脈,就會在患者快速改變身體姿勢,如久坐突然站起,或勞動和運動時過度換氣,搬重物或解便時用力憋氣,使腦幹或小腦缺血,出現暈眩。二、半規管變形顳骨經歷長期反覆地發炎脫鈣及骨質再生,會使半規管不再呈現圓弧形,慢慢地變成方形、菱形或多角形,甚至扭曲狹窄。一旦有耳石顆粒從橢圓囊鬆脫,落進該半規管內,卡在狹窄或彎角處,很難順著內淋巴液的迴流歸回原位,變成頑固性姿態性暈眩症。三、多重器官退化人體在站立和行走時,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會迅速地做工,整合所有感覺輸入訊號,透過肌肉骨骼關節系統維持身體姿勢,利用視覺來維持眼球直視。只要老化造成脊椎椎間盤狹窄、膝關節退化、老花眼、白內障、肌少症等問題,超過神經系統所能代償的範圍,或是罹患糖尿病、腦中風或巴金森氏症,神經反射變慢,就會感到暈眩。四、既有病變作祟有些人上半規管的骨性外殼發育不良,直接暴露於大腦中,就會在咳嗽、聽到大聲聲響或改變姿勢時,震動膜性上半規管,年輕時,因腦幹及小腦功能良好,可抑制掉平衡失調訊號,尚無症狀。60歲後,腦幹及小腦萎縮,遂開始感到暈眩。不同症狀治療•動脈硬化引起暈眩者:要好好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建議每日服用大劑量二十碳五烯酸 (EPA),穩定血管內膜,並規律運動,清除血管沉積物。•半規管變形引起暈眩者:根據半規管型態,針對特定角度進行客製化復位術,把耳石歸回橢圓囊內,即可治癒。•多重器官退化或既有病變引起暈眩者:建議平衡訓練,加強腦部對平衡的調控,統合剩餘的肌力及感覺功能,並藉由醫病互動,改善情緒,避免社會退縮。任何暈眩發作,均有可能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使病況雪上加霜。目前並無任何方法可以遏止老化,頂多α-硫辛酸或輔酶Q10等線粒體抗氧化劑,在動物實驗時,提供了一點希望。
-
2022-09-02 醫療.腦部.神經
北榮創新 聚焦式超音波 治頑性癲癇
國內頑性癲癇病患列入身心障礙者已有近5千人,但患者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團隊進行為期一年半的突破性臨床研究,以「聚焦式超音波」治療患者,第一期臨床安全性試驗,證實超音波能量可安全地聚焦到癲癇發作點,相關研究於今年一月發表在癲癇學界國際期刊「Epilepsia」,期望三到五年內完成試驗治療患者。國內癲癇患者約有20萬人,其中三成對藥物反應不良,屬於頑性癲癇。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表示,癲癇團隊使用低強度聚焦式超音波脈衝技術,達到無創穿顱以調節或阻斷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傳導訊號,如癲癇發作症狀的訊號,且不造成輻射、感染、出血和組織破壞等腦部損傷。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任尤香玉表示,相較手術、射頻燒灼、腦深層刺激、迷走神經刺激及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等侵入式治療,低強度聚焦式超音波脈衝侵入性低,患者接受度高。比較經顱磁刺激,經顱直流電刺激和三叉神經刺激等侵入性較低的其他神經調節技術,也因空間解析度差,不具專一性或腦部穿透力小,效果也力有未逮。因此,低強度聚焦式超音波脈衝這種非侵入式治療同時具備安全性與精準性,可針對深部病灶治療頑性癲癇。尤香玉表示,於2020年10月完成6位頑性癲癇受試者第一期臨床試驗後,此治療為亞洲首創,臨床試驗除觀察到腦電波訊號於治療前後變化外,部分受試者也出現腦波頻譜改變的情形,但受限於此先導試驗觀察期的限制,目前正進行第二期有效性臨床試驗,預計收治12名患者,目前已收案4人。尤香玉說,非侵入且低能量聚焦式超音波神經調控,是未來治療癲癇可行的治療方式,目前臨床試驗個案須為成人,並於一個月發作3次以上的頑性癲癇確診患者,而無法進行手術或對手術有疑慮者。
-
2022-08-11 醫療.皮膚
一生中至少有1/3的機會得皮蛇 李秉穎揭高風險族群和預防方式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計畫報告指出,台灣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是32.2%,即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帶狀疱疹「皮蛇」,比罹患流感重症或新冠重症的機率更高!而帶狀疱疹常見的疹後神經痛更如同「長新冠」,即使皮膚病灶復原了,仍有可能一直無法從疾病中痊癒,轉而成為長期的慢性疼痛疾病。 高風險族群:高齡、免疫力低下 1/3機會可能得到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的主要原因是水痘病毒再活化,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表示,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得到帶狀疱疹。因為小時候得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就會終生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裡,等到年紀大或是身體免疫功能比較差,無法抑制病毒時,潛伏的病毒就會伺機活化,沿著神經分布、蔓延發病,最終在表層皮膚呈現出水泡的樣子,且伴隨著劇烈疼痛。 高齡之於帶狀疱疹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再來是免疫缺陷問題。此外,骨髓移植跟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因其長期使用化療藥物、生物製劑等免疫抑制劑,都會影響自體免疫力功能,屬於高危險族群。 ・罹患帶狀疱疹常伴隨急性疼痛 ・好發於身體單側、沿著神經走向表現 ・病灶宛如蛇紋、有「皮蛇」一稱 ・可能引發頭痛、疲倦、輕微發燒甚至留下後遺症「疹後神經痛」 帶狀疱疹雖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如果蔓延到重要的神經叢,例如顱眼神經、顏面神經等就可能會造成生命功能的缺損,使視覺、聽覺受到影響,或是感染到臀部附近的神經時,還有可能造成大小便失禁,影響生活起居。 疹後神經痛可能維持數年 痛到憂鬱、影響生活品質 李秉穎醫師認為,疹後神經痛是帶狀疱疹最嚴重的併發症。因為病毒沿著神經感染,會對神經造成傷害,雖然復原後的疱疹乾掉結痂,但底層受損的神經可能依舊非常疼痛,讓患者無法好好睡覺,導致長期失眠,甚至因長期疼痛而終至憂鬱,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是痛到讓人想自殺的那種痛」李醫師說。 疹後神經痛就如同長新冠一般,且更好發於確診者中,即便帶狀疱疹表面皮膚的病灶痊癒,仍約有30%的患者無法從疾病中痊癒,持續地有疱疹神經痛的痛感,疼痛時間可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之久,通常年齡越大疼痛時間越長。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志榮醫師表示,通常五十歲以上的患者有超過半數的機率,在痊癒後將留下疱疹神經痛,從此飽受長期疼痛之苦。陳醫師分享自己20歲長帶狀疱疹的過程「一開始是半邊頭在痛,兩天後開始沿著顱眼神經、三叉神經冒出一些水泡,大概痛了兩個禮拜才慢慢癒合。疼痛指數大約是量表中的5-6分,痛到無法入睡需要鎮痛藥物介入的程度。」事實上,帶狀疱疹發病前只有痛覺,經常是莫名疼痛卻找不到原因,因為還沒有皮膚病灶時是無法診斷的,疹子發出來通常需要兩天,其明顯沿著神經分佈的樣態,才能清楚診斷為帶狀疱疹。 及早預防避免病毒活化 作息正常、不熬夜維持免疫力 免疫力通常從五十歲開始走下坡,而帶狀疱疹及疹後神經痛都是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的疾病。因此,非活性疫苗就是一個很好的預防方法,疫苗的目標是不讓帶狀疱疹發生,幫助五十歲以上民眾達到92%的保護力,減少病毒活化的發生,還能預防疹後神經痛達八成以上。 因為社會走向高齡化及現代化,使得與免疫力息息相關的帶狀疱疹多了許多趁虛而入的機會。與免疫力相關的預防方式,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讓生活作息正常,不要熬夜、不要過度疲勞、不要日夜顛倒。及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擁有抑制病毒活化的抵抗力,人生從此不怕受到帶狀疱疹及疹後神經痛的急性及慢性疼痛。 《延伸閱讀》 .皮蛇長一圈會有生命危險?醫:帶狀皰疹長在眼睛、肛門要注意! .最難纏的3大病毒!新冠病毒第一,HPV居次不容輕忽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08 醫療.中醫
肩頸痠痛當心可能跟吃冰有關 6個吃冰NG時機一次看:飯後、吃火鍋皆是
走在炎炎日頭下,汗就像是泉水一般湧出,相信任誰都會想來上一杯冰涼飲料暢飲一番,雖然心裡也知道有「吃冰有害健康」這一說,但還是忍不住想要吃冰解熱的欲望,不過大口暢飲的快感之後,恐怕頭痛就會隨之而來,且連肩頸痠痛、經痛,都逃不過。什麼都要冰的 當心變成凍凍腦中醫科醫師田莒昌表示,很多人常會以為中醫觀念古老且不科學,或是舉出反證 「外國人吃冰當家常便飯,還有冷湯料理,也沒吃出毛病」,其實這是個人體質的問題,每個人對冰的耐受力不同,事實上據他臨床所見,因為痛經而就診的患者之中,血瘀型痛經患者,十之八九都和吃冰有關。中醫建議少吃冰並非沒科學概念,事實上之前就有做過一個研究,請自願者喝冰水,喝完馬上做胃鏡,從鏡頭下就發現食道胃壁黏膜都是蒼白的色澤,這就是缺血的現象。貪吃冷飲容易生濕,有些人會經常腹瀉,有些人則是胸悶、胃口變差,而內濕盛而形成外濕,就可能出現像是風濕痠痛的症狀; 除了腸胃功能不好之外,冰品也會直接影響各個器官,像是女性子宮就很容易受影響,除了白帶會變多外,還會形成子宮血瘀,而且會引發痛經。其實,不只是中醫師認為一口灌冷飲或是猛吃剉冰不好,西醫也認同這個觀念,國外有一種頭痛名稱叫「凍凍腦(brainfreeze)」,或稱為「冰淇淋頭痛(ice cream headache)」,其實就是指快速大量喝冰水、吃冰所引起的。肩頸痠痛 當心是吃冰害釀禍冰品會影響痠痛症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冰水順著食道而下,經過附近的肌肉及週邊組織,都會從正常體溫變冷,進而影響局部的血流,減少的血液循環無法帶走累積的組織廢物,因此造成附近軟組織的疼痛。和吃冰最有關係的痠痛,包括頸部、肩膀,喜歡吃冰的女性不妨自我評估一下,痠痛是不是常常從肩頸痛到肩胛骨附近的「膏肓」點?另外,還有胸前鎖骨內側的前鋸肌、中鋸肌等,因此做SPA被按壓到前胸時,常會有痠脹感,還有現在愈來愈常見的筋肌膜疼痛症候群,這些症狀都和吃冰脫不了關係。用對方法吃冰 5招不怕傷健康1、冰先含口中再吞下:吃冰的時候,先把吃下的冰含在口中,別急著吞下去,等到冰溶化後再慢慢吞入。2、含冰位置靠近嘴唇:吃冰會引起頭痛,主要是因為口咽接近腦部和頭部的神經節,因此可能引起鼻內神經節刺激,引起局部血管水腫而造成肌肉的緊繃,或是因為刺激到顎咽部附近的三叉神經,而引起像是偏頭痛般的抽痛,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眩暈。所以含冰的位置要在口腔較前面的地方,就是接近嘴唇的那一邊,而不要含在口腔中間及後面的上顎,也就是靠近喉嚨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冰直接刺激上顎上方的蝶神經節和附近的三叉神經,而引發疼痛了。3、吃冰不如吃冰紅豆湯:愛吃冰的人不妨把水果或是將加在剉冰上的紅豆、綠豆、蜜豆等材料冰在冰箱,吃冰涼的水果或是紅豆湯、綠豆湯,而不要直接吃冰,同樣可以達到清涼解暑的功效,也不會太冰。4、先吃料再吃冰:若真的很喜歡吃剉冰,最好也是先吃料,冰等化掉一些再吃,也可以降低傷害。5、中午時間吃冰:在高溫下不吃冰確實很難,建議吃冰的時間可選擇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因陽氣盛時吃冰的傷害最小。這些時候吃冰 恐影響身體機能即使已經有5個招式,讓大家可以比較安心的吃冰,但是有些情況下,還是不要吃冰來得好:1、月經前後1週:女性不管有沒有痛經,建議月經前後1週,最好不要吃冰。2、空腹的時候:很多人早上一起來就喝冰涼的精力湯,以為可以清腸很健康,但因為精力湯材料多是生冷的蔬果,有加冰或是沒加冰,空腹喝都不好。3、用完餐的時候:飯後胃部正需要大量的血流來消化食物,因此飯後不宜馬上吃冰,最好飯後半小時再吃。4、吃火鍋的時候:多數人都認為冰飲是火鍋最佳「涼伴」,其實腸胃忽冷忽熱傷害很大,所以,吃火鍋的時候,還是不要吃冰比較好,要吃就等吃完火鍋後半小時再吃。5、身體很熱的時候:身體很熱時吃冰,會讓身體組織急凍,不只引起痠痛、腸胃不適,也可能引起冠狀動脈暫時性痙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甚至可能因此發病。6、呼吸道不適的時候:有氣喘、咳嗽等呼吸道不適的時候,吃冰會更加刺激,讓症狀更嚴重。延伸閱讀: ·「15款手搖飲」熱量公開!愛喝正常冰、酸小心胖 第一名要快走85分鐘才能消耗 ·吃冰消暑不想變胖!選「冰淇淋or霜淇淋」? 1圖揭「各類冰品陷阱」
-
2022-07-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影/驚悚!確診遭病毒攻擊 5歲童眼睛遭「蛇」繞一圈
台中5歲男童上月高燒確診,用藥退燒後,家屬發現男童雙眼周圍竟出現紅腫與皰疹,趕緊就醫。院方診斷,確定為帶狀皰疹(俗稱皮蛇),男童確診造成免疫力低下,誘發皰疹,經住院療養,本月初回診男童已康復,皮膚症狀恢復良好。童綜合醫院上月底收治該名男童,小兒科醫師高佳慧表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除可能出現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症狀,因染疫導致免疫系統下降,容易誘發帶狀皰疹、抽筋等。高佳慧表示,個案男童帶狀皰疹出現在臉部三叉神經節部位,神經癢痛外,也影響視力。進一步了解,原來男童以前也長過帶狀皰疹,同樣在眼睛周邊,高提醒,人體一旦感染帶狀皰疹病毒,痊癒後病毒仍會潛藏在人體神經節,與人體共存。而存有帶狀皰疹的人體,容易因免疫力低下而誘發,例如個案男童新冠肺炎確診,造成免疫力下降,讓皰疹病毒復發在眼睛周圍。高佳慧表示,50歲以上中老年人好發「皮蛇」,主要發生在秋、冬季節交替季節,因為感染帶狀皰疹病毒後,水皰沿著神經節部位群聚擴散,患部會出現癢痛、就像一條蛇的鱗片,水皰沿著神經節出現。預防帶狀皰疹病毒感染,高佳慧提醒,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共食、避免肌膚接觸,幼童在1歲時接受水痘常規疫苗施打,50歲以上長輩建議打一劑皰疹病毒疫苗預防感染。
-
2022-07-08 醫療.腦部.神經
一般頭痛跟偏頭痛怎麼分?醫建議固定運動及避開3種食物 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
偏頭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前20大失能疾病之一,台灣的偏頭痛盛行率更高達約10%。只要頭痛就是罹患偏頭痛嗎?偏頭痛的症狀與成因為何?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陳龍主任逐一為大家解析。偏頭痛分為:有預兆、無預兆陳龍指出,偏頭痛是所有頭痛的最常見的症狀,簡單來說會分成2種部分,有預兆的偏頭痛、沒有預兆的偏頭痛,有預兆的偏頭痛在發病時,患者在視覺、感覺上會有一些預兆,包含會看到類似馬賽克、反光、彩虹、物質變形等,接著在約半小時內開始會有頭痛的症狀。至於頭痛症狀,陳龍說明,可能是太陽穴、單側、博動性的頭痛,在疼痛的程度上大概在中度到重度之間的疼痛狀況,除了頭痛以外,有部分會有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症狀,疼痛的時間可能會持續4個小時以上。陳龍補充,許多女生在月經前後會有偏頭痛的情形,若每個月的發作符合一定的比例,包含超過一週且持續三個月,就會診斷為偏頭痛。此外,據國際頭痛學會所制定的第3版國際頭痛分類(ICHD-3)診斷標準,若有下列狀況,即符合偏頭痛的定義,頭痛至今有超過5 次、每次持續4至72小時、伴隨著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且具有以下其中一項特徵,搏動性疼痛、單邊、至少為中等程度疼痛、頭痛因身體活動而加劇。父母皆有偏頭痛病史 遺傳孩子機率高達50%人體在疼痛時是透過「三叉神經系統」誘發導致,陳龍表示,這個管理系統如果被激活之後,就會釋放出一些物質,造成腦部的血管擴張,進而造成偏頭痛的發生。此外,若父母雙方有一位有偏頭痛,孩子罹患偏頭痛的機率大概為25%,父母皆有的話孩子則有一半以上的機率會遺傳到偏頭痛。紅酒、乳酪、起司恐誘發偏頭痛治療偏頭痛可分為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陳龍解釋,非藥物治療方面,要避免攝取紅酒、乳酪、起司會誘發偏頭痛的食物,養成運動習慣也可以降低偏頭痛發作的嚴重度、發作頻率;藥物治療則分為疾病發作時的治療與預防治療,疾病發作的藥物通常投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抗焦慮、抗憂鬱、止吐藥、血清素等;預防藥物則包含,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抗癲癇藥物等,來預防偏頭痛發作。最後,陳龍強調,並非做了什麼事情、不做什麼事情,就不會有後天的偏頭痛,目前偏頭痛的病理機轉載醫學上仍沒有定數。民眾一定要先確立診斷是偏頭痛之後,後面的治療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