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9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g
共找到
219
筆 文章
-
-
2021-11-19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師認證「17種蔬菜」煮熟比生吃更營養! 沙拉最愛萵苣、紅蘿蔔、小黃瓜也在內
非常時期,要讓吃下的食物釋放更多的營養!那就要更掌握食材特性,你知道有些食物炒過比生吃更營養嗎?胡蘿蔔素加油脂 提升身體吸收率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胡蘿蔔素屬於脂溶性的營養素,如果和油脂一起烹調,可以讓營養更好釋放,以提升身體對胡蘿蔔素的吸收率;特別是顏色越深,胡蘿蔔素就越豐富。‧胡蘿蔔:β胡蘿蔔素/11274μg(推薦閱讀:胡蘿蔔不是蘿蔔類!胡蘿蔔、白蘿蔔誰的營養價值高? 營養師解答真相)‧紅肉蕃薯:β胡蘿蔔素/6285μg(推薦閱讀:蒸地瓜、烤地瓜哪一種營養多? 營養師告訴你答案) ‧菠菜:β胡蘿蔔素/3698μg ‧南瓜:β胡蘿蔔素/1981μg‧橘甜椒:β胡蘿蔔素/1231μg‧紅甜椒:β胡蘿蔔素/1072μg‧青椒:β胡蘿蔔素/269μg‧蘿蔓:β胡蘿蔔素/1166μg ‧大番茄:β胡蘿蔔素/1015μg‧青花菜:β胡蘿蔔素/359μg‧枸杞:β胡蘿蔔素/201μg‧紫菜:β胡蘿蔔素/154μg‧小黃瓜:β胡蘿蔔素/139μg‧玉米:β胡蘿蔔素/106μg‧結球萵苣:β胡蘿蔔素/64μg‧紫甘藍:β胡蘿蔔素/14μg‧茄子:β胡蘿蔔素/6μg(以上為每100g之食材β胡蘿蔔素之含量) 維生素A攝取量 男、女大不同每天應該吃多少呢?高敏敏說明,維生素A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600微克RE/日(=3600μg β-胡蘿蔔素);女性500微克RE/日(=3000μg β-胡蘿蔔素);而胡蘿蔔素吃進體內後,會轉換成維生素A,幫助保護眼睛視力、鞏固皮膚及黏膜組織健康、增強免疫力、促進骨骼及牙齒發育、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所以,想要吃到更豐富的胡蘿蔔素,不妨把紅蘿蔔、小黃瓜、萵苣等,這些常拿來當沙拉的食物給炒過,不僅能吃到原本的營養,吸收率也會大大提升,發揮食物本身營養價值。 延伸閱讀: ·洗菜用小蘇打、鹽巴水小心愈洗愈糟糕! 營養師授「各類蔬果洗法」防農藥殘留 ·美公布「2021農藥殘留最多」12種蔬果 「先洗or先切」差很多:第一名嚇壞一票人
-
2021-11-15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預防缺鐵降中年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率 葷食、素食可吃這些補鐵
預防缺鐵可降中年冠狀動脈疾病 但無法反推論2021 年 10 月 5 日德國漢堡大學心臟和血管中心的卡拉卡斯醫師/博士(Mahir Karakas)在歐洲心臟病學會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所出版的官方期刊《心衰竭》上面,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結論是:通過預防缺鐵(Iron deficiency),可以降低11%在中年時期新發生的冠心病以及12% 的心血管死亡率。筆者特摘錄美國每日科學網站上的報導,供大家參考,並同時提醒大家,這項觀察性的研究,不能反推論認為:缺鐵就會導致心臟疾病。前人的研究已知,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例如:心衰竭),如果再有缺鐵的現象,往往就會和住院以及死亡等糟糕的結果相關聯。 2009 年,針對慢性心衰竭且有缺鐵的患者,進行鐵注射液(Ferinject)治療的臨床試驗中(計畫名稱縮寫:FAIR-HF),缺鐵的心衰竭患者在使用靜脈鐵劑治療後,大幅改善了臨床症狀、心臟功能和生活品質。另外,FAIR-HF後續試驗中,也正在調查靜脈補鐵對心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影響。由於這些研究都是針對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果又再有缺鐵情況的時候會怎麼樣,但卡拉卡斯醫師則是希望能夠了解,本來沒有任何心血管疾病的普通人(General population),到了中年,如果體內缺鐵時,會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缺鐵常見健康問題缺鐵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健康問題,造成缺鐵的可能原因有: 疾病造成體內長期慢性出血(像是大腸癌和胃癌)、個人腸胃吸收鐵質能力下降(胃部切除或長期使用制酸劑)、洗腎病人、長期缺鐵的飲食(不正確素食者和不當飲食者)和鐵需求量高但未適量補充者(像是孕婦)等等。人體其實非常聰明,為了維持體內的鐵不虞匱乏,自有一套完整的儲存、運送和回收機制,但是當有任何上述的原因發生時,身體就會依序經歷(1)耗鐵太多,儲存鐵變少,稱之為鐵耗損時期(iron depletion),此時體內的血紅素數值依然能夠維持正常。(2)儲存鐵不夠,血紅素略低於正常值,有時覺得疲倦,這時就稱之為缺鐵時期(Iron deficiency)。但如果不管它,任由其再嚴重下去,就會到達(3)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aemia)時期,此時血紅素過低,而且會出現虛弱、皮膚蒼白、頭暈、呼吸急促等等的症狀,同時會影響到免疫系統,應該迅速找出原因,積極治療。儲鐵蛋白(ferritin)是人體內專門用來儲存鐵的地方,正常成人體內總共有4公克的鐵,其中大約65%主要是拿去製造血紅素。另外,約有25~30%的鐵質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庫藏在體內,以備不時之需,這其中約有2/3的鐵是庫藏在儲鐵蛋白內,所以,血液中儲鐵蛋白的數量,可以用來估計體內鐵的總貯存量。一旦當身體需要鐵當作原料的時候,鐵就會從儲鐵蛋白中釋放出來,並和運鐵蛋白(Transferrin)相結合,而運鐵蛋白這台貨車,就會把鐵原料運送到需要的地方。因此,儲鐵蛋白和運鐵蛋白在體內鐵的平衡與利用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這次漢堡大學的研究涵蓋12,164 名歐洲人,平均年齡為 59 歲,45.2% 為男性,每位參與者在研究期間內,新發生的冠心病(CHD; coronary heart disease)、心血管疾病死亡率(cardiovascular mortality)和任何原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都會做詳細紀錄,並對年齡、性別、吸煙、膽固醇、血壓、糖尿病、身體質量指數(BMI)等等的危險因子進行校正後,再進一步分析缺鐵後與冠心病、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如果參與者在尚未納入研究前,就已經有冠心病或中風病史的話,就會被排除。另外,根據兩個定義將參與者分類為是屬於何種缺鐵:(1)絕對缺鐵(AID;absolute iron deficiency),定義為儲鐵蛋白 < 100 μg/L ,但如果是儲鐵蛋白非常低,低到小於30 μg/L 時,就稱之為嚴重絕對缺鐵(severe AID)。(2) 功能性缺鐵(FID;functional iron deficiency),定義為只要運鐵蛋白飽和度 < 20%,不論儲鐵蛋白是正常(100~299 μg/L)或是略低(< 100 μg/L),都算是功能性缺鐵。結果顯示,缺鐵在一般人群中相當普遍,在研究開始進行前,就有60% 的參與者患有絕對缺鐵,16.4%有嚴重的絕對缺鐵,以及64.3% 患有功能性缺鐵。在平均整個13.3 年的研究期間,有 2,212 人(18.2%)死亡。其中,有 573 人 (4.7%) 是死於心血管原因,另外,有 1,033 (8.5%) 名參與者被診斷出冠心病。經統計與校正每個人的危險因子後,得到的結論是: 功能性鐵缺乏會導致冠心病機率增加 24%,心血管死亡率增加 26%,全因死亡率增加 12%。但絕對缺鐵僅對冠心病的發生機率有影響(增加20%),但與死亡率沒有關連性。論文第一作者施拉格博士(Benedikt Schrage)進一步說到,絕對缺鐵是評估鐵狀態的傳統方法,但它忽略了運送和利用鐵的效率,使用功能性缺鐵的定義會更加準確。研究人員同時詳細計算出了,一般人群如果能夠預防缺鐵,那麼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大約 5% 的所有死亡、12% 的心血管死亡和 11% 新發生的冠心病將可以避免發生。葷食、素食 如何補鐵?重點來了,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缺鐵呢?首先,應該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如果是因為某些疾病,才造成缺鐵,甚至嚴重到缺鐵性貧血的話,應優先聽從醫囑,把病治好。日常生活中,可以和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健康飲食,並在您的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鐵,含鐵食物可以被區分為兩大類:血紅素鐵(葷食)或是非血紅素鐵(素食),葷食鐵吸收率高,而素食鐵吸收率較低,因此素食者必須更加注意。葷食者:全麥穀物、肉類、家禽和魚類都是膳食鐵的良好來源,尤其肝臟是鐵特別豐富的來源,但當女性懷孕了,肝臟的維生素 A 含量很高,容易影響胎兒,要特別注意。素食者:每天所需的膳食鐵量就應該是葷食者的兩倍,來源包括: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和西蘭花等)、葡萄乾、堅果、李子、杏乾、種子和豌豆,以及鐵強化穀物、麵包和義大利麵。維生素C會增加鐵的吸收,所以要適量吃顏色鮮豔的水果。另外,減少喝茶和咖啡的量,尤其是在進餐時間,因為茶和咖啡中的單寧酸會與鐵結合並影響吸收。Journal Reference:1.Schrage B, Rübsamen N, Ojeda FM, et al. Association of iron deficiency with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ESC Heart Failure, 2021 DOI: 10.1002/ehf2.13589.
-
2021-11-01 養生.聰明飲食
吃魚補充Omega-3變聰明? 「16種魚類營養」曝光:這些人要注意份量
常聽人說:「多吃魚有益身體健康!」吃魚的人頭好壯壯、變聰明,既可預防心血管 疾病又可以防癌。真的是如此嗎?究竟吃魚有什麼好處?你愛吃魚嗎?為什麼長輩總說吃魚會變聰明呢?魚類富含Omega-3 幫助腦部發育營養師高敏敏解釋,因為魚肉的脂肪中含有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也就是DHA和EPA,它們是構成腦部神經細胞的重要成分、可幫助腦部發育。魚類熱量排行榜 你最愛哪一尾?1、鯖魚/417kcal碳水0.2/蛋白質14.4/脂肪39.4 (g)2、秋刀魚/314kcal碳水0/蛋白質18.8/脂肪25.9 (g)3、鰻魚/254kcal碳水0/蛋白質18.1/脂肪19.6 (g)4、虱目魚/179kcal碳水0.2/蛋白質21.8/脂肪9.5 (g)5、鮭魚/158kcal碳水0/蛋白質24.3/脂肪6 (g)6、香魚/147kcal碳水0/蛋白質18.5/脂肪7.5 (g)7、黃鰭鯛/136kcal碳水0.6/蛋白質19.2/脂肪6 (g)8、紅魚/118kcal碳水0/蛋白質19.9/脂肪3.7 (g)9、青甘/118kcal碳水0/蛋白質22.6/脂肪2.4 (g)10、紅甘/115kcal碳水0.2/蛋白質21.9/脂肪2.4 (g)11、白鯧魚/115kcal碳水0.2/蛋白質17.7/脂肪4.4 (g)12、台灣鯛/108kcal碳水1.3/蛋白質18.3/脂肪3.3 (g)13、鬼頭刀/107kcal碳水0/蛋白質21.8/脂肪1.5 (g)14、金槍魚/100kcal碳水0/蛋白質23.3/脂肪0.1 (g)15、鱸魚/98kcal碳水0.9/蛋白質19.9/脂肪1.5 (g)16、石斑魚/90kcal碳水0/蛋白質20.2/脂肪0.5 (g)(以上為每100g之數值)魚類好處多 深海魚、淡海魚輪流補充高敏敏指出,魚肉的纖維結構比較短,所以比其它肉類容易咀嚼吞咽、更容易消化吸收,供人體使用。而除了變聰明外,吃魚好處也很多,例如增強保護力、恢復體力、修補傷口、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等,都相當有幫助;建議不論是深海魚或淡水魚都有豐富的營養,可以輪流均衡攝取。吃魚份量要注意 去除內臟防重金屬此外,食藥署也曾建議,吃魚的份量可以依照年齡做調整:1-3歲:2份/每週、4-6歲:3份/每週、孕婦:7-9/每週(一份=約三根手指併攏的大小及厚度),但應注意鯊魚、旗魚、鮪魚及油魚等份量,若要攝取,孕婦及育齡婦女每週不宜超過1~2份,6歲以下兒童則每月不宜超過1份(35克);或是也可以選擇小型的魚種,如鯖魚、秋刀魚、鱸魚等,重金屬殘留量相對較低。高敏敏補充,通常魚內臟組織所累積之重金屬也較瘦肉組織高,建議去除內臟再吃。延伸閱讀: ·冷凍魚比較不新鮮? 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 ·魚油、魚肝油差在哪? 兩者用途不同!營養師揭「食用時機」過量會積毒&nbsp;
-
2021-10-21 養生.聰明飲食
桑葚保存不易 加工做成這形式花青素是果汁10倍!
桑椹鮮果保存不易,農委會苗栗農改場推出桑椹全果應用加工升級技術,加工的桑椹果乾果粉營養更加分,果渣機能性成分高,加工應用花青素比果汁多十倍,未來可朝烘焙、休閒食品發展。苗栗農改場表示,桑椹產期短且難保存,採收後多做成果醬、果汁或果醋,發展利用有限,透過加工將桑椹製作如葡萄乾的果乾、研製桑椹果粉,改變型態應用;果乾可作為糕餅或料理餡料,果粉可加入麵團,成為餐點或加工品的製作原料,使用方便且用途廣泛。苗栗場表示,加工後的產品,不僅保有桑椹富含的酚類化合物及白藜蘆醇等機能性成分,桑椹果乾的白藜蘆醇含量也比鮮果高2.5倍。而桑椹榨汁後的果渣總花青素為鮮果的2.7倍,高出果汁10倍,加工應用行情看好。苗栗場說,桑椹被譽為「21世紀最佳保健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等營養成分,機能性成分如花青素、類黃酮及白藜蘆醇等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及多種機能保健功效。由於桑椹植株生育強健,生產過程完全不需施用農藥,更增加其健康水果的優勢。但桑椹每年四月盛產,採收時間僅1個月,鮮果產期太短,不易保存;經由乾燥及粉碎等初級加工技術,將桑椹轉化為果乾及果粉加工素材,建立標準化及優化加工製程,可解決鮮果不易保存的問題,也可讓加工素材的應用更廣泛。苗栗場表示,鮮果或冷凍果糖漬後加工處理,可縮短乾燥加工所需時間,果乾糖酸比及風味更有明顯提升,且果乾水活性低於0.6,微生物不易滋生,密封常溫儲藏即可,並富含1.60mg/g花青素,也含有2.97 μg/g白藜蘆醇抗氧化物質。果粉可採用原味果乾或榨汁後果渣副產物原料,果粉仍保存大量花青素,具有粒徑小、不易結塊及耐保存優點,可為食品天然紅色素。
-
2021-10-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10/心心念念都是患者 白衣天使讓城市有了光
徵召期間除了被戳鼻子痠到飆淚,每次聽到這些事也忍不住紅了眼眶……20多年來,我時常在採訪醫護人員過程中,被感動到掉淚(有時當下忍住了,回家整理錄音檔才敢放聲大哭),這次支援前線,更能感受到他們、尤其是護理人員的沉穩篤定,以及在風尖浪頭上的無懼,如同一股安定的力量,穩穩撐住了疫情中的脆弱與不堪,是名實相符的白衣天使。上班像陀螺,一刻不得閒,忙到身體亮紅燈。他們從沒閒著,除了協調工作人員及動線、安排確診病患照X光、看診收住院,且要處理久候民眾怒氣沖沖咆哮:「為什麼要等那麼久?」或者打電話給遲到、忘記值班時間的醫師。採檢空檔,他們雙手也沒閒著,忙著清理消毒換藥車、門把及玻璃,把舊舊的換藥車擦得亮晶晶、採檢場所變得好乾淨,「這樣可以減少感染,比較安全。」「我想說年紀輕輕的人,怎麼走路會摔跤?」有次護理長不經意說起5月中旬急診人力不足,有一半人被隔離,大夜班只能排一人上班,她放心不下跟著陪班,累了就趴在辦公室的桌子睡,連著幾天下來,身體累到亮紅燈,雙腳水腫厲害,一走路就跌倒,她才驚覺這樣硬撐不行,趕緊休息。話說那時她為了避免感染家人,已離家住在旅館一個半月。護理師太太驕傲:「我把先生捐給醫院了!」個頭高大、30出頭的G是急診室男護理師,他是我心中的英雄,因為同為護理師的太太確診新冠,4個月來他被採檢戳鼻子超過20次。一結束隔離,他就等不及來上班。難怪太太笑說,「我把先生捐給醫院了。」這段時間他跟家人分隔兩地,太太8月底即將臨盆,我問他會不會緊張?他笑笑說,平常好事做得多,應該可以平安度過,「開玩笑咧,我在急診室救活了100多條人命耶,我會盡力做好事的。」他的篤定神情,我一輩子忘不了。前陣子他發現一位採檢民眾看起來不大對勁,「就是有(確診)病容。」當下要求立刻疏散所有人員,獨留他跟民眾採檢等候,結果正是確診感染力極強的Delta病毒,他的機警免去了一場可能爆發的災難。遊民來採檢,當老友親切問候,注意腳上有無傷口。資深護理師C,每次碰到遊民來採檢,就像老朋友一樣親切問候,且每回都特別留意他們的腳:「怕北北(伯伯)腳上有傷口不處理會感染,或是慢性病沒有控制好……」她笑說,這些人都是急診室的熟面孔,疫情期間也會特別關照他們。慈悲、喜捨、成全,人間最珍貴的寶藏。徵召期間,我不只一次驚嘆,這些人真的好善良!我想起王爾德的《快樂王子》:變成鑄金銅像的王子,以前住在皇宮,覺得生活快樂,後來變成一尊銅像照看著城裡人的悲傷疾苦,難過地掉下眼淚,請託燕子把身上的寶石、黃金,送給村中裡需要的人,最後,失去眼睛及一切的王子,被城裡人當成垃圾棄置不管,燕子也凍死在他腳邊。直到天神問起身邊的人,這個城市最珍貴的事情是什麼?於是侍者帶回了死亡的燕子及王子破碎的心,天神重新賦予他們生命,把燕子及王子變成天使,永遠在天國歡唱。以前總覺得這故事犧牲自己好悲傷,年紀漸長,愈能懂得這種慈悲、喜捨及成全,並不容易,看似什麼都沒有了,或許才是恆久閃耀的珍貴價值。我覺得護理的專業及付出很難被衡量,更不易被看見,但謀求患者福祉的心意,永遠會像寶石一樣,輝耀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待續)
-
2021-10-05 養生.聰明飲食
這種水果維生素是蘋果18倍 「霜降」是品嘗的好時節
中秋過後,是大白柚上市的季節,與文旦相比,大白柚不論果肉或是水分都更飽滿豐厚、甘甜中帶酸的獨特風味,食後口齒留香,吃起來更過癮,現正是嚐鮮好時節。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麻豆白柚或稱大白柚,原產台南麻豆區,全台種植面積682公頃,主要分布在台南市、彰化縣、台東縣、嘉義縣、雲林縣及苗栗縣等地,產期主要集中10至11月,以「霜降」(10月23日)前後為最佳採收適期。台南場表示,本年期(110年) 大白柚果實生長期間雨水及日照充足,果肉充實飽滿、風味及口感美味誘人,目前已陸續進入採收期。農改場專家提供大白柚的挑選原則,首要看外觀及色澤,選購果皮外觀光滑、油胞分佈均勻,色澤呈黃綠至黃色;其次看果形,果實形狀呈圓球或扁球形,要勻稱、不歪斜及尖頭;第三要看重量,果實要有沉重感,代表果肉豐厚、水分較多,重量約1至2公斤左右最佳。台南場表示,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表,每100g的大白柚果肉,含維生素C 55 mg,為蘋果的18倍﹅櫻桃的5倍;維生素E 0.35mg,為蘋果及西洋梨的2倍;鈣12 g,為蘋果的3倍。一顆大白柚(1000公克)可提供每日所需的膳食纖維量的60%,多食用除能幫助消化外,也富含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這是其他水果難以比擬的。台南場說,大白柚富含高膳食纖維、豐富的維他命C及多種礦物質等營養成份,果皮因具有濃厚宜人的香氣,消費者購買回家後若僅欲先品其香味,只要將果實置於室內陰涼、通風良好處,就可保存1至2個月,能緩慢地享受其甜美果實。
-
2021-09-23 新聞.健康知識+
有越複雜的器官會有更多基因?植物基因數量往往是動物的2倍
缺乏基因的基因組當年與美國總統柯林頓和英國首相布萊爾一起出席記者會的,是兩個定序人類基因組的競爭團隊之領導者—政府支持的計畫由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領導,私人資助的計畫則由克雷格.凡特(Craig Venter)指揮,而他們拿出來公布的只是簡單的基因組草圖。儘管當時基因組的公布轟動一時,不過在2000 年的記者會中,基因組中還有許多區域沒有定序出來,而且幾乎不清楚哪些區域對於人類的健康與發育而言是重要的。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最初的結果, 重點在於技術而非基因組。定序人類基因組的競賽引發的技術狂熱仍延續至今。1965 年,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對於微處理器的處理速度做出了著名的預言:每兩年速度會倍增。我們每次購買數位產品時都能感受到這種加速的結果:每年電腦和手機的處理速度都更快,價格也更便宜。基因組技術進展的速度甚至輾壓過微處理器的速度—人類基因組計畫耗資美金三十八億,所需的機器能填滿好幾個房間,花了十幾年才完成。但現在已經有可以定序的手機程式,市場上也有販售手持式基因定序儀。人類基因組圖譜完成後,每年都有其他物種的基因組圖譜完成。現在基因組定序的速度之快,唯一能減緩發表速度的是科學期刊的出版週期。我們有小鼠基因組計畫、百合花基因組計畫、蛙類基因組計畫,從病毒到靈長類的生物體全都有基因組計畫。剛開始有個物種的基因組發表可是重大事件,會刊登在一流期刊上,媒體也會大肆宣揚。時至今日,除非牽涉到重要的生物過程或是關乎健康議題,新基因組圖譜的發表基因已經不值一提。儘管定出基因組圖譜的論文逐漸失去光彩,但依然是能讓祖克康德、鮑林和威爾森高興與著迷的金礦。我們現在有了果蠅、小鼠和人類的基因組資料,能夠從中找尋生命的核心問題: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究竟如何,以及讓各個物種不同的原因是什麼?每個人的身體中有數兆個細胞,肌肉、神經、骨骼,與其他數百種組織彼此合作,它們全都位於適當的位置上,並以正確的方式連結。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只有九百五十六個細胞,如果這還不讓你感到驚訝,想想這個:儘管人類和線蟲的細胞數量、器官複雜性,以及身體部位的差異都很大,但是人類和線蟲基因的數量卻是差不多的,大約都是兩萬個。而且不光是線蟲如此,果蠅的基因數量也和人類差不多。事實上,就基因數量來說,與稻米、黃豆、玉米和樹薯相比,動物都輸了,植物的基因數量往往是動物的兩倍—在動物界中,讓複雜的新器官、組織和行為演化出來的,並不是更多的基因。更奇特的是基因組本身的組織方式。記得之前提到的規矩嗎?基因由一連串鹼基所組成,能夠轉錄成一串胺基酸,這些胺基酸序列是蛋白質的密碼。基本上,基因內含了蛋白質的分子模板。當某個基因序列發表了之後,作者得把序列資料公開並上傳到國家的電腦資料庫。幾十年來的基因研究,讓這個資料庫擴增的速度非常快,裡面有幾千個物種中無數個基因的資料。現在你可以坐在電腦桌前,只要輸入一串序列,就能看看哪個物種的哪個基因與這串序列相符。當你能用整個基因組比對資料庫中的基因序列,便可以從比對結果得知基因組中有哪些基因。過去二十年來,基因組序列一個個出籠,有個結果全無例外—就是基因組中的基因很少。如果基因組中的基因具備的是用來製造蛋白質的密碼,那麼基因組的絕大多數片段都沒有辦法用來製造蛋白質。人類基因組中只有2% 的區域中有蛋白質密碼,剩下的98% 中沒有基因。基因是DNA 汪洋中的島嶼,除了極少數的例外,這個模式適用於線蟲,也適用於小鼠。如果基因組的大部分區域中沒有製造蛋白質的密碼,那要用來做什麼? 細菌來救場富蘭索瓦.賈可布(François Jacob,1920~2013)和賈克. 莫納德(Jacques Monod,1910~1976)這兩位生物學家在二次大戰後,從法國反抗軍中退役,開始研究細菌消化糖類的過程。如果說有什麼科學問題比這個更象牙塔式、與人類健康關係更疏遠的,應該是沒有。賈可布和莫納德指出,常見的細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能消化所處環境中的兩種糖類,一種是葡萄糖,另一種是乳糖。細菌的基因組相當簡單,一長串的基因中含有能製造消化每種糖類所需蛋白質的資訊。如果環境中葡萄糖多、乳糖少,基因組就會製造消化葡萄糖的蛋白質。如果狀況反過來,基因組則會製造消化乳糖相關的蛋白質。這種狀態看起來簡單又顯而易見,但是其中的基本機制卻為生物學帶來了革命。科學家發現細菌基因組中的兩類區域。在第一類區域中, 這些基因包含了製造消化兩種糖類所需蛋白質的資訊。其中的A、T、G、C 序列會轉譯成胺基酸序列,組成蛋白質。基因與基因之間的序列也是由A、T、G、C 所組成,但是比較短, 其中並沒有製造蛋白質的密碼。當其他的分子附著到這些序列上,可能開啟或是關閉基因,這是第二類區域。你可以把這些比較短的區域想像成分子開關,它們會控制基因去製造蛋白質。在細菌的基因組中,基因和控制該基因的區域彼此相鄰。賈可布和莫納德發現,細菌的基因組本身就是一種生物性的製造工序,能在適當的時候製造適當的蛋白質。基因組有兩個區域,一個是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另一個是告知哪種基因在何時應該啟動的序列。兩人因為這方面的研究,於1965 年獲頒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賈可布和莫納德得到諾貝爾獎後幾十年當中,科學家發現這個蛋白質製造程序的雙重組織特性,是所有基因組的共同特徵。動物、植物和真菌全都有編碼蛋白質的基因,以及控制基因開啟關閉的分子開關。他們的發現提供了瞭解細胞、組織與器官之間區別的線索。人類的身體架構嚴密,具有四兆個細胞,組成了兩百多種組織,形成了骨骼與腦部、肝臟和骨架等等。軟骨組織的細胞能製造膠原蛋白(collagen)、蛋白多醣(proteoglycan)和其他成分。這些成分能和水與礦物質結合,讓軟骨柔軟但又具備支持的力量。不同的蛋白質組合讓神經細胞與軟骨、肌肉或是骨骼中的細胞各個不同。然而重點在於,身體中每個細胞含有的DNA 序列全都相同,都是由受精卵演變而成。神經細胞中的DNA 基本上與軟骨、肌肉或是骨骼中的細胞都是一樣。如果每個細胞所含的基因相同,那麼讓細胞不同的,就在於是哪些基因活動起來製造蛋白質。賈可布和莫納德所發現的開關,對於瞭解基因組打造不同的細胞、組織與身體而言極為重要。把基因組想成食譜,而基因密碼代表了材料,開關則代表何時使用那些材料的指示。如果基因組的2% 是由能製造蛋白質的基因所組成,其他的98% 則是告訴基因何時與何處要啟動的資訊。但是基因組如何打造出身體呢?在生物演化史中又如何讓物種出現變化?在人類基因組計畫的時代,沒人知道這點。但有少數基因在基因組中很罕見,像是冰山一角,造成了許多驚奇。※ 本文摘自《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作者:尼爾・蘇賓 譯者:鄧子衿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1/07/28
-
2021-09-19 性愛.性福教戰
性高潮其實有醫學標準 專家教如何改善性高潮障礙
「最美博士」的性事專家許藍方疑似與人夫醫師傳出不倫戀 ,引發關注,她之前在網路影片中所提及「女性五大高潮」論點,再度成為話題,不少女生抱怨另一半,為何同樣是女人,有的可以吃到「高潮全餐」,自己卻從不知高潮何物。老公要求A片姿勢,老婆抱怨從沒快感。確實如此,一項調查發現,全台高達三成三女性從來沒有享受過性愛高潮,罹患「性高潮障礙」,對於性事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另一半「想要就給」,交差了事。 性學博士、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銘表示,超過三成女生罹患「性高潮障礙」,老公、男朋友應該負起最大責任,除了不該讓女人流淚之外,更應該學習性愛技巧,傾聽女伴的需求。陳思銘說,一對輕熟齡夫妻尋求性愛諮商,進到診間後,妻子開始抱怨,老公做愛時,總要邊看A片邊做,並要求她有樣學樣,跟著影片女主角一起做動作。 妻子自述,剛開始還覺得有趣,但幾次下來,就覺得沒勁,要她比照辦理,做出高難度動作,但她可從沒嫌過另一半的尺寸,以及奮戰挺進的時間,最重要的是,結婚多年,從沒體驗過性高潮。三類高潮,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根據許藍方說法,女生高潮可分為陰道高潮、陰蒂高潮、乳頭高潮、混合式高潮、情感高潮等五種,還曾討論G點位置,約距離陰道口3至5公分,通常位於陰道上壁,每個女生G點位置不盡相同,需要另一半用心尋找。對於女性高潮,陳思銘表示,在性學上,女性高潮簡單分為陰蒂高潮、陰道高潮、混和高潮等三種,其中以陰蒂高潮最為常見,大部分女生自慰時,都透過陰蒂局部刺激,達到快感。 至於陰道高潮,比率較低,有賴於陰莖撞擊摩擦,或是按摩棒震動,屬於全身性的快感。混合高潮的比率更低,通常可遇而不可求,必須天時地利人和,才可能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事實上,女生性高潮有其醫學定義「每隔0.8秒全身不自主地產生收縮,時間達約20秒」。陳思銘表示,如果依照這個標準,曾有過性高潮的女生比率可能更低。女要勇敢說,男要有耐性,才有高潮的期待。如何改善「性高潮障礙」?陳思銘建議,婚姻生活必須溝通,性愛更需緊密溝通,女生應勇於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對方床上功夫只會橫衝直撞,如同郭靖初學「降龍十八掌」 時,怎麼打就是「亢龍有悔」,此時,自己毫無快感,直說無妨,因為另一半也不想自己累得半死,還被嫌棄做白工。 陳思銘提醒,女生應該瞭解自身性敏感帶,適時引導另一半,在床上扮演著老師角色,溫柔地指導另一半。至於男生,務必耐心傾聽,投其所好,瞭解女伴喜歡的體位姿勢,以及找到讓她最容易高潮的點。 男女高潮大不同,男生自慰時,平均兩分鐘就可射精,至於做愛,平均也就六、七分鐘。但女生在高潮之前,暖車時間較久,平均得花上10至20分鐘。陳思銘提醒,男生不要只顧著自己爽,以工作壓力沉重為由,成為床上的快打部隊。應慢慢地來,溫柔對待,傾聽另一半感受,且千萬不可將A片當成性愛範本,自己如無30公分 ,耐力也不行,怎能要求對方變成「波多野結衣」。
-
2021-09-19 新聞.元氣新聞
私密處是女人第二張臉 國內首間婦科美學診所開幕
全國第一間整合女性身心的私密健康照顧診所於今天成立,婦科名醫、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鄭丞傑表示,婦科私密領域的健康照顧涵蓋了婦產科、婦女泌尿科和肛門外科,在歐美國家逐漸形成婦產科次專科領域,叫做「婦科美學」(gynecological aesthetics),解決女性朋友從青春期到產後、更年期、停經期等問題。鄭丞傑表示,該診所的核心理念為「當妳的閨蜜」,除了婦產科醫師照顧女性私密健康,還提供性諮商、性治療,成為國內第一家整合了身心照顧的「婦科美學」診所。「私密處是女人的第二張臉」鄭丞傑說,從青春期發育開始,女生私密處問題伴隨一生,從美觀氣味顏色,至先天異常、產後的局部恢復、產後尿失禁、痔瘡、產後下腹部鬆垮、妊娠紋、大齡女子生育功能檢測、卵巢老化功能檢測與預防、萎縮性陰道炎、陰道痙攣症、性交疼痛、性欲低落,以及等更年期障礙,希望透過「婦科美學」全方位照顧18到88歲的女性整合性的私密健康。目前看診婦科醫師均為女性,不過,部分患者希望由男醫師看診,鄭丞傑表示,絕對沒有歧視男性,事實上,男性也有私密問題,為了照顧婦女朋友的男朋友或丈夫,該診所將邀請泌尿科醫師,一起來照顧男性的私密健康。鄭丞傑表示,該診所與台灣性教育學會舉辦「造福雙百位女性」公益活動,一為提供一百個可以改善產後尿失禁及加強骨盆底肌肉收縮能力的「G動椅」免費體驗療程,一為在女性私密保養品牌贊助下,提供免費施打九價子宮頸疫苗,攜手做公益一起呵護女性健康。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長鄭其嘉表示,許多女性對於私密處的健康問題,因為不好意思而羞於求助,提醒女性應該更重視私密處的健康保養和照顧,加強性健康的教育,這樣才能有助於女性的身心健康。今天特別到場祝賀和鼓勵的監察委員陳景峻表示,他是醫學的門外漢,但是特別欣賞鄭丞傑的醫德醫術和對普羅大眾做健康教育傳播的能耐,這次看到他鋪陳了這樣的一個舞台,讓年輕一輩的醫師來發揮,來照顧婦女的私密健康,同時又做了公益活動,表示非常敬佩。
-
2021-08-30 養生.聰明飲食
文旦柚上市!專家:符合這三種條件的最優
文旦柚上市,農委會台南農改場表示,文旦經過充足的消水後,吃起來更加飽滿多汁,挑選好吃文旦,以果實油胞細緻、果形底寬上尖、有沉重感品質最優。台南場表示,全台文旦種植面積4147公頃,產區分佈在台南市、花蓮縣、苗栗縣、新北市、雲林縣及宜蘭縣等地。文旦果實柚農習慣於白露(9月7日)前約1至3週採收,今年白露距離中秋節(9月21日)時間較長,採收後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消水」,待表皮略為皺縮轉黃,此時果肉會漸變軟,進嘴果肉Q軟、滋味甘甜,令人口齒生香。台南場表示,選購時把握外觀及色澤,果實呈黃綠色至淡黃色,果皮油胞分佈均勻、細緻,剝開後果皮較薄、果肉質地也會較細緻;形狀要挑選果實形狀勻稱、不歪斜,以底部寬而上尖,呈短三角形者,果肉較豐厚;另外重量不用拘泥果實大小,挑選有沉重感的果實,代表果肉發育充實、水分也較多;較大的果實(超過600公克)其果肉豐厚、大口吃最過癮、較小的果實(小於400公克)果肉相對較細緻、耐久放,各有其特色。台南場表示,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表,每100g的文旦果肉,含維生素C 51 mg,為蘋果的17倍﹅櫻桃的5倍;維生素E 0.35mg,為蘋果的3.5倍﹅櫻桃的3倍;鈣9.2 g,為蘋果的2.5倍。一顆文旦(600公克)可提供每日所需的膳食纖維量的39%,多食用除能幫助消化外,也富含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這是其他水果難以比擬的。農委會與國內28家電商業者合作,即日起到9月21日推出「台灣農產嘉年華-花好柚圓 人團圓」網購文旦季活動,提供滿500元送100元回饋。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高端疫苗傳多起不良反應 醫師:能打盡量打、不要苛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長周德陽今天被問及國產新冠肺炎疫苗「高端」傳出多起接種後不良反應一事的看法時說,病毒是非常厲害的,「國家有多少疫苗,能打盡量打」,不管它是哪個廠牌,畢竟都是合法機關通過的疫苗,副作用難免,就如同在打流感疫苗一樣,也沒有說每一個人都沒問題,所以不要太苛求。周德陽認為,副作用比率沒那麼高,是可以接受,畢竟病毒是非常厲害的,沒有一家廠商說它沒有副作用的,要視其比率,例如十萬分之一,廿萬分之一,值不值得?這是流行病學的問題,大部份還是認為值得,畢竟確診死亡率高,所以醫師的態度是「國家有多少疫苗,能打盡量打」。周德陽研究團隊今年最新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的論文指出,使用CAR-NK細胞標靶HLA-G蛋白,能將腫瘤細胞上的HLA-G免疫干擾訊號逆轉成免疫活化訊號,達到治療多種實體癌症的效果,包含三陰性乳癌、惡性腦瘤、胰臟癌和卵巢癌的效果。周德陽說明,這項嵌合抗體免疫細胞治療法,可用於多種實體癌症及血液體癌症,預計今年申請美國FDA臨床試驗。中國附醫與長聖生技聯手合作開發臨床異體HLA-G CAR細胞藥物,也期望不久將來CAR免疫細胞治療將會對癌症病人提供新希望及新生命。
-
2021-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師大:綠茶萃取物能減緩新冠病徵 抑制冠狀病毒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院長鄭劍廷今天發表研究成果,從綠茶萃取的多酚兒茶素群,能抑制冠狀病毒複製、強化免疫機制及改善急性肺損傷,不但可作為預防病毒傳播與變種的利器,同時能有效減緩新冠肺炎病徵。論文已於今年7月刊登於國際期刊「抗氧化物(Antioxidants)」。鄭劍廷說,當兒茶素濃度到達每毫升195微克(195 μg/ml)以上,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複製,原因是這類兒茶素能抑制一種促成病毒複製和感染相關的「冠狀病毒複製酶」,類似應用可有效防止病毒持續複製與變種。除此之外,動物實驗結果也顯示,多酚兒茶素群能有效治療肺損傷與降低免疫風暴等病徵。他表示,此研究模擬冠狀病毒在白老鼠身上產生肺炎、肺損傷、免疫風暴與多器官衰竭等病癥,並發現白老鼠服用兒茶素群,能增加與免疫相關的CD8+ T細胞百分比,以提升適應性免疫力、加強自噬機制等作用,減緩病徵。研究指出,人體服用兒茶素群的數據也顯示,免疫作用相關的CD8+ T細胞可維持4到5小時的高峰,因此建議每人(50公斤人)每天總劑量為2.5公克,可分為每次1.25公克使用2次,或每次0.83公克使用3次,血漿就可分別獲得239 μg/ml及359 μg/ml的兒茶素濃度,理應能抑制冠狀病毒在人體中的複製能力。此論文第一作者、衛福部技監楊芝青表示,正值新冠流行期,國外也常傳雖施接種過兩劑疫苗者,仍有確診病例,希望服用兒茶素可以提供增強免疫力及抵抗力,來對抗新冠病毒。鄭劍廷也說,若能將多酚兒茶素群使用於及時預防和治療,甚至開發成相關候選藥物,可降低使用風險與成本,開發時間也特別短,正好符合疫苗不足與疫情急迫性的需求。鄭劍廷說,兒茶素雖然可以靠喝綠茶攝取,但劑量恐怕也不足以抑制病毒,且實驗所用的兒茶素群是透過專業技術萃取,已去除咖啡因,和市售綠茶的兒茶素仍有不同。若想吃對抗新冠病毒的輔助治療食品, 要直接使用經衛福部食藥署核可的兒茶素保健品。
-
2021-08-17 新聞.食安拉警報
多款斯里蘭卡茶包農藥、防腐劑超標 遭食藥署退運銷毀
愛喝茶的民眾注意,斯里蘭卡多款茶包遭衛福部食藥署於邊境檢出農藥、防腐劑超標,全數退運、銷毀。另外,自中國大陸進口「HELLO KITTY運動搖搖杯」上周也因溶出試驗不符規定遭退運銷毀,本周再度查獲違規,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將針對該產品調升抽檢率至百分之百。食藥署公布20項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包括自萬那杜進口的冷凍魚肚、中國大陸進口的廣橘皮(陳皮)、自日本進口的櫻桃等,分別因重金屬含量或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而違規。其中,斯里蘭卡進口的多款茶包因農藥殘留含量不合格,也榜上有名。包括香港商利太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進口的「HIGHER LIVING經典英式早餐茶」、「「HIGHER LIVING檸檬風味綠茶」、「HIGHER LIVING經典白茶」,均因檢出不得使用於茶類的農藥「2,6-DIPN」,共銷毀、退運37.7公斤。另外,王策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絕世錫蘭水蜜桃香氣茶」檢出不可使用為食品添加物的防腐劑水楊酸0.07 g/kg,退運、銷毀14.4公斤。陳慶裕表示,這次查到違規的斯里蘭卡茶包在進口分類上共有三種貨類編號,分別為小包裝紅茶、小包裝綠茶和小包裝部分發酵茶。這次查驗不合格的「絕世錫蘭水蜜桃香氣茶」和「HIGHER LIVING經典英式早餐茶」均屬小包裝紅茶,而依據過去的查驗狀況,食藥署自年初即針對此類別產品不分廠商加強抽驗,抽驗率為二至五成。如今又有違規事項,將針對這兩家廠商的這類產品調升至逐批抽驗。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吃糖會降低免疫力長達5小時?教授破解吃糖迷思
我在昨天(2021-8-12)發表最大心率,目標心率:運動指標的一些眉角,不久後有一位署名G.D. Chen的讀者在回應欄裡留言:「教授您好:讀到這一篇報導,提到說 “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只要攝取75~100克的糖分,免疫功能就會下降一半,甚至影響時間可以長達5小時。"我心想,糖這麼可怕的嗎?! 那台灣南部人平常如果都是傳統飲食是不是很容易就超標?? 於是順藤摸瓜找到這個所謂《健康2.0》的片段。影片中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說:"腸胃病學家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攝取75-100g的糖 就會阻礙免疫功能,可降低免疫功能50%以上;吃完糖30分鐘後開始持續5個小時"。查了一下這位學者, 他是波蘭醫學院畢業的醫師(這對我來說腦海中就有警報聲響起), 雖然也是有M.D.資格, 但我不確定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到了pubmed也沒找到相關的研究(也可能是我不會查詢)。可以請教授解惑嗎?感謝您!」上面的第一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前天(2021-8-11)發表在《健康雲》的文章,標題是:吃糖會降免疫力!3族群最危險 醫警告:1杯手搖飲就超標。上面的第二個連結打開的是一個2021-8-5發表在YouTube的《健康2.0》影片,標題是:新冠肺炎 可能併發 糖尿病 ! 吃這些讓免疫力下降5小時!防疫先控糖穩定免疫力 健康2.0精華。影片中,陳欣湄醫師在高談闊論糖是會如何降低免疫力時,後面的看板顯示「胃腸病學家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攝取75-100克糖 就會阻礙免疫功能…糖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在吃完30分鐘開始 持續5小時」。Niket Sonpal的學位是在波蘭取得的。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的記錄顯示,他有6篇低檔的論文,但也都只是次要作者。更荒唐的是,他從未發表過任何有關吃糖,或跟免疫系統有關的論文。那,陳欣湄醫師所說的「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是怎麼回事?我搜到一篇一年半前(2020-3-23)發表在Huffpost的文章,標題是Eating Sugar Can Weaken Your Immune System. Here’s What To Know.(吃糖會削弱你的免疫系統。 這裡是要知道的。),而裡面有這麽幾句話:「根據 Niket Sonpal ,你可能需要攝入大量的糖才能看到真正的影響——但糖的克數會很快增加。他說:『研究確實表明,攝入 75 至 100 克糖溶液會阻礙身體的免疫功能。我應該提醒,75 克聽起來很多,很難想像你可能攝入了 75 克糖,但實際上它就只等於兩罐汽水。』」這段話裡的「研究確實表明」是一個連結,而它打開的是一篇快要50年的老論文(發表於1973年)。這篇論文的標題是Role of sugars in human neutrophilic phagocytosis(糖在人類嗜中性白血球吞噬中的作用),而它的作者名單裡根本就沒有Niket Sonpal(他應當是都還沒出生)。其實,早在一年前我就討論過這篇論文。我先是在2020-7-21發表最近瘋傳/醫師散播的新冠謠言,駁斥江守山醫師所說的《抗疫5方法》,而在這5個方法裡,有一個是「記住不要吃糖,精製糖吃下去,白血球睡覺睡5個小時」。隔天,我又發表吃糖,白血球睡5個小時?,指出「白血球睡覺睡5個小時」這個說法就是根據那一篇1973年發表的研究論文。這項1973年的研究是給志願者口服100克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蜂蜜或橙汁,然後在0.5、1、2、3及5小時之後採取靜脈血,然後把靜脈血和葡萄球菌一起放進培養皿裡,然後測定靜脈血裡的嗜中性白血球對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結果發現,口服葡萄糖,果糖,蔗糖,蜂蜜和橙汁都會減弱嗜中性白血球的吞噬作用,而5小時之後所採取的靜脈血還是有這種現象。所以,研究人員就說吃糖會減弱嗜中性白血球的吞噬作用長達5小時。要知道,這項研究只是在培養皿裡觀察嗜中性白血球的吞噬作用,而吞噬作用在免疫系統裡所佔的分量,也許只是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更何況白血球所吞噬的東西是細菌,而不是病毒(沒這個功能),所以把這麽一個實驗結果延伸成「吃糖會提升感染新冠肺炎風險」,想像力也未免太豐富了吧。不管如何,陳欣湄醫師所說的「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根本就不是Niket Sonpal的研究,而真正的研究根本就沒有說「吃糖會降低免疫力,長達5小時」。所以,這又是一個健康2.0的胡扯。原文:吃糖會降低免疫力?長達5小時?健康2.0又一胡扯
-
2021-08-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印度神童數度神準預言疫情! 醫轟:「供三X,根本在污辱科學家」
受到傳染力強的印度Delta變種病毒影響,全球疫情相當嚴峻,染疫人數居高不下,而國內疫情雖趨緩,仍要防範印度變種株。對此,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12日在「BillyPan 潘建志醫師」發文表示,科學家能做的就是不斷監測基因定序,了解新突變位置的作用,還有留意別的國家的新數據,不要輕易相信任何個人主觀判斷。潘建志特別點名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針對他多次預言疫情狀況,潘建志直言「供三X星座啊,根本在污辱科學家!」,呼籲民眾別再點他的新聞進去看。「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很煩,能找到什麼規則來預測病毒的未來嗎?」潘建志說,戴口罩、社交距離、打疫苗、死亡等行為都會影響病毒的進化方向,由於無法預測人類集體行為,科學家只能不斷監測基因定序,了解新突變位置的作用,還有留意別的國家的新數據,認為別相信任何人主觀判斷,尤其是「印度神童阿南德」,直言「供三X星座啊,根本在污辱科學家!」病毒沒有大腦,不會有狡猾的心思。是進化論在趨動病毒的生存行為。過去我們對進化的認知,優勝劣敗,想像中突變應該是慢慢累積,一點一滴變的越來越強,But,新冠病毒卻不是這麼一回事。請看附圖。Delta在S蛋白上的胺基酸變異,和之前成功存活下來的變種很不一樣。所有變種都有D614G突變,這什麼意思?是指在S蛋白的第614個胺基酸,由天門冬胺酸 (Aspartic acid, D) 突變為甘胺酸 (Glycine, G)。除了D614G,Delta和Beta還有一個K417N相同,就這樣,沒了,Delta其它的11個胺基酸變異,和別的變種都不一樣。沒頭沒腦的突然出現,而不是漸進式一個個累積出來。Delta變種,雖然特異獨行,但文成武德,一統江湖。其它變種快消失了。武漢原始株出現後,一統江湖的情況這是第2次發生。第一次就是D614G,之後所有生存下來的變異株都有D614G突變,100%。這是唯一的例子。Delta之後會怎麼演變,哪個基因會留存,還看不出來。胺基酸變異由RNA突變決定。而RNA突變的方式,可能是鹼基被取代,消失,重組,重覆出現等等,很亂。新冠病毒在人體內進化,人類各種行為比方戴口罩,社交距離,打疫苗,死亡,都會影響病毒的進化方向。這不是優勝劣敗的天擇,這是人類有意識無意識的行為推動的【人擇】。人類集體行為本就無法預測,何況是人類行為造成病毒的人擇現像,下一步推算不出來。科學家能做的就是不斷監測基因定序,了解新突變位置的作用,還有留意別的國家的新數據。實証最重要,不要輕易相信任何個人主觀判斷。
-
2021-08-06 養生.聰明飲食
88歲阿嬤也能執行168斷食,甩肉10公斤、血糖血脂都下降!營養師教一道「不挨餓的瘦身菜單」
Sunny營養師的88歲阿嬤,因為捨不得浪費食物常常飲食過量,加上餐餐過油過鹹,長期下來不僅「三高」上升,體重、體脂也過高。利用均衡飲食+分量控制+168斷食,不僅幫阿嬤瘦下15公斤,連醫師也說不用再打胰島素、吃血糖藥。高齡阿嬤也可以執行間歇性斷食?在阿嬤搬來臺北與我們同住之前,我和安媽已經進行168斷食一段時間了,加上阿嬤早睡早起的作息和我們差不多,所以就很自然的和我們在相同的時間一起用餐。不過由於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突然降得太低,會有即刻性的危險,所以在幫阿嬤控制飲食時,採取緩慢的方式進行,避免一下子大幅度的減少食物分量,並且早晚測量血糖值,觀察血糖是否安定。在這段期間,阿嬤也持續回醫院檢查,我們也和醫生保持密切的討論。一般糖尿病、慢性病等患者,不建議自行貿然進行斷食,務必尋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協助。阿嬤的瘦身飲食重點在幫阿嬤瘦身前,已經有安媽的成功案例,所以執行起來更為明確、有信心。主要原則仍是以「吃得均衡、控制分量」為主,從總熱量和營養素兩大方向來調整阿嬤的飲食習慣。阿嬤的用餐時間和我們相同,早上十點吃第一餐,六點前吃最後一餐,二點會有個小餐點,在進食的八小時期間,阿嬤吃得營養又均衡。重點在於全面攝取六大類食物且控制好分量,碳水化合物總量不要過量,蛋白質與蔬菜需要充足,水果、堅果需要適量。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執行起來還是需要花一點時間適應,畢竟以前阿嬤自己會默默吃掉一整條木瓜,現在規定她只能吃兩片,如果說以前是「豪飲」,那現在就只能是「小酌」了。阿嬤的瘦身計畫和安媽差不多,都是以168斷食+均衡飲食+減醣飲食為原則。不過阿嬤年紀大,又有血糖問題,更需要漸進式的調整飲食分量,不能調整得太快、太激烈,心態上也得更有耐心,不能心急。剛開始,阿嬤體重降得非常緩慢,我們一度也感到小挫折,還好阿嬤配合度很高,我們也耐心的堅持繼續,第一個月雖然只有減下了二公斤,但是到了第五個月,已經瘦下十公斤。正確的飲食方式,可以融入日常的持續進行,把時間拉長一點來看,效果還是很棒的!怕阿嬤又會想回臺東老家,我們每天都會找事情讓她做,讓她不會覺得無聊,或是請她做一些小加工,提升她的自我價值感。改變飲食後,不用再打針、吃藥阿嬤來臺北就醫檢查後,大約住院三個星期,靠著注射胰島素和吃血糖藥控制了高血糖,但出院後身體變得虛弱,也有水腫問題。幫她進行瘦身飲食三個月之後,當她再度回醫院檢查時,體重已經從原本的七十五公斤降到七十公斤以下,她的糖化血色素也降到6.4%,於是醫師判斷她可以不用再打胰島素,也可以不用再吃血糖藥了。在停血糖藥後的下一次回診中,醫生發現阿嬤的血脂也下降了,於是血脂藥也可以減量,從每天一次變成兩天一次,這些都是改變飲食後出現的正向回饋。這樣的改變,不只我們很開心,不用再吃那麼多藥的阿嬤也很開心,並且更相信改變飲食的力量,而持續執行。就在我寫書的現在,阿嬤的體重已經降到了六十三公斤左右。對阿嬤來說,減肥不是為了變更漂亮(當然穿衣服變好看她也是很開心),而是改善她的健康,以前的她晚上睡覺總是會抽筋,現在抽筋的頻率變少了、睡眠品質變好了、人也變得有精神了,這些一環扣一環的影響,都是從她改變飲食那一刻開始的。阿嬤驗證了當飲食不正確的時候,只靠吃藥是沒有效的;當飲食正確的時候,是可以不需要吃藥的,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好的食物,不是好的藥物。只要控制「吃下肚子的東西」跟「每天吃的分量」,八十八歲的阿環小姐不挨餓、不節食,也能瘦得健康,希望她的故事,也能鼓勵你或你家中的長輩。阿嬤體重減輕之後,我開始帶她做一些簡單的阻力訓練。食譜:全穀雜糧類 蒟蒻炒麵傳統炒麵需要用較多的油量拌炒,相對來說熱量也較高,利用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的蒟蒻麵,就可以聰明避開熱量地雷。這道料理的關鍵在於油量控制,建議使用量匙測量,就可以控制熱量。另外,加入黑木耳、高麗菜等蔬菜,即可提高膳食纖維的攝取量。餐餐吃飯吃得有點膩了嗎?不妨試試看這道美味又無負擔的蒟蒻炒麵。材料:蒟蒻麵 360g、香菜 10g、黑木耳 20g、青蔥 5g、紅蘿蔔 15g、蒜頭 5g、高麗菜 100g、 紅蔥頭 20g、洋蔥 50g、玄米油 15ml、辣椒 2g調味料:鹽巴 適量醬油膏 10ml作法:1.黑木耳、紅蘿蔔、高麗菜、洋蔥切絲;蒜頭、紅蔥頭、香菜切末;辣椒、青蔥切小段。2.熱鍋後加入玄米油,放入蒜末、紅蔥頭爆香,加入紅蘿蔔、洋蔥炒熟,再加入黑木耳、高麗菜絲、辣椒以及蒟蒻麵拌炒。Tips:蒟蒻不吸油也不吸水,烹煮時建議不要加太多水。3.加入鹽巴、醬油膏調味並拌炒。4.起鍋前撒上蔥花、香菜末即可。總熱量:353 kcal蛋白質 4.8 g脂肪 14.9 g碳水化合物 58.7 g膳食纖維 15.4 g書籍介紹Sunny營養師的168斷食瘦身餐盤:媽媽、阿嬤親身實證!6大類食物 × 95道家常料理,不挨餓的超強必瘦攻略作者:Sunny營養師(黃君聖)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08/04作者簡介 Sunny營養師(黃君聖):畢業於文化大學食品營養系,擁有臺灣營養師、美國ACE-CPT國際私人教練雙證照。當營養師前,為潮流服飾店老闆,在臺北擁有五間店面,長期作息不正常,體悟健康的重要,便嘗試轉換人生跑道,意外接觸到許多長輩,深感健康飲食的重要,便重新拾起營養專業,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建立正確觀念,提升更好的生活品質。成為營養師後,最先幫助的對象就是自己的媽媽和阿嬤,用健康且容易執行的方式,幫助她們成功瘦身,並將營養學實踐於家庭日常中。常在社群媒體Youtube、Facebook、Instagram分享專業有趣的營養知識,獲得廣大的迴響。也是許多企業與媒體力邀合作與採訪的對象,分享營養、健身、瘦身等知識,是兼具實力與人氣的營養師。延伸閱讀: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已經是世界第一!胃腸肝膽科醫師:早餐我絕不吃的4種食物
-
2021-08-06 養生.聰明飲食
10顆水餃=1個便當! 「12款水餃熱量排行&暴肥搭配」曝光:第一名是大家的最愛
你喜歡吃水餃嗎?你都吃什麼口味?覺得水餃是水煮的熱量就很低?小小一顆水餃 咬著噴汁,忍不住一口接一口,不論是吃湯餃、沾醬料等,都方便又美味,不過,吃錯餃子,一不小心就踏進肥胖地雷的圈套! 水餃熱量比一比 吃飽卡路里跟著升 營養師高敏敏奉上水餃熱量排行榜:1、韭菜水餃 69kcal2、辣泡菜水餃 56kcal3、韭菜鮮蝦 55kcal4、韭黃豬肉 54kcal5、咖哩水餃 53kcal6、高麗菜鮮蝦 52kcal7、高麗菜鮮肉 50kcal8、雞肉水餃 49kcal9、玉米水餃 49kcal10、干貝水餃 49kcal11、鮮蝦水餃 48kcal12、蔬菜水餃 36kcal (以上水餃熱量為每一顆約30g之估值) ◎加一碟30g醬油熱量+27kcal 含鈉+1499mg◎加一碟30g醋熱量+11kcal 含鈉+471mg 水餃加沾醬熱量爆 這樣吃均衡又營養若再加上醬料調味,高敏敏分析,一顆水餃熱量就快高達70大卡,只要食用4顆就相當於一碗飯,食用10顆就是一個便當的熱量,且還可能有營養不均的問題。綜觀來看,搭配一盤醬油烏醋鈉含量破千毫克,高敏敏建議,水餃口味可混搭,有蔬菜的、有肉平均食物類別,或者選擇純海鮮的料優於肥絞肉,另外,男生一餐吃10顆內、女生8顆內為佳;最後,搭配一碗蔬菜湯,像是紫菜蛋花湯,不過要避免勾芡的酸辣湯、濃湯等,否則熱量、油脂會更多。最重要的是,因為現在的水餃都很夠味了,盡量不沾醬,以減少鈉含量對腎臟負擔;或是自己動手包餃子,選擇瘦的後腿肉混合多汁的蔬菜,如絲瓜、香菇等,不但少了更多油脂、多了纖維,也更健康、更均衡營養! 延伸閱讀: ·低G飲食減肥怎麼吃? 專家解密「變瘦關鍵」:少了它小心更胖 ·降膽固醇怎麼吃? 醫曝「最佳飲食法」:常吃麵包、炸雞腿便當要注意&nbsp;&nbsp;
-
2021-08-03 養生.人生智慧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比別人堅持得更久一點。」鞍馬王子李智凱的無懼追夢之旅
【編按】李智凱於8/1東京奧運鞍馬項目以總分15.400摘銀,拿下台灣體操史上第一面獎牌。2005年推出的紀錄片電影《翻滾吧!男孩》,記錄了七位來自宜蘭的小男孩,在體操隊中從訓練到參加比賽的過程,劇情感人又勵志,該片也在當年度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16年過去,當初的孩子們逐漸成長,也紛紛因為某些因素離開體操隊圈,但當中有一位小男孩堅持了下來,不停地挑戰自己、突破自我極限,最終登上了奧運殿堂,他,就是李智凱。今年再次取得2020東京奧運門票的李智凱,在7/24首戰就傳出佳績,以高難度的「湯瑪士迴旋」完成鞍馬動作,在鞍馬項目獲得15.266分,以第一名之姿成功晉級鞍馬決賽,而同樣晉級體操男子全能決賽的他,也將於今天傍晚參賽,為台灣體壇寫下新歷史。從《翻滾吧!男孩》中青澀地跟好朋友說著:「要不要一起去奧運?」的小男孩,到參加多項世界比賽、奪得數面金牌,今年二度進攻奧運的專業體操競技運動員,李智凱的追夢路途雖然看起來一路順遂,但其實背後的努力過程,有著許多我們看不到的艱辛和淚水。努力苦練,直到做出完美動作體操其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運動,不僅要訓練全身的肌肉和協調性,也因為體操的動作難度非常高,訓練時會遭受到許多挫折,需要無比的意志力和努力,許多人會因為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而紛紛退出,到最後,體操隊裡那七個小男孩中,只剩下李智凱和當年比賽成績最好的黃克強堅持下來。當年帶領體操隊的教練林育信,曾在華視製作的紀錄短片中提到,黃克強是屬於天才型的選手,許多困難的動作一學就會,很快就能輕易上手。但李智凱不是,自認天份不及黃克強的他,儘管每個動作都要花上將近一個月才能做到極致,但他仍然不氣餒,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找到對的方式,也用比別人多上許多的時間練習動作,換取更極致到位的表現。李智凱分享,正因為黃克強總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把動作做得標準,讓他得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有了想達到更完美目標的動力,兩個人一起互相競爭、互相學習,遇到困難時互相鼓勵,一起朝向更好的自己邁進。「我可以接受失敗,但絕對不能接受未奮鬥過的自己。」在這十幾年的追夢過程中,李智凱歷經了訓練的疲憊、過度運動的傷害,好不容易踏入2016里約奧運聖殿,卻在比賽前一個月進行地板動作訓練時,右腳脛骨末端骨裂、踝韌帶撕裂傷。儘管積極治療、復健,最後打上鋼釘咬牙站上奧運舞台,仍在執行最高難度G旋轉時「落馬」。「我可以接受失敗,但絕對不能接受未奮鬥過的自己,」李智凱這麼說,堅強的他,並不因為遇到挫折就氣餒,他花上比從前更多的時間訓練,在2017年成為第一位在世大運拿下金牌的台灣競技體操運動員,爾後更接連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2019年杜哈體操世界盃的男子鞍馬項目奪得金牌,刷新紀錄,成為台灣體壇最亮眼的一顆新星。命運,又將他後空翻了一步2020年,李智凱好不容易再次拿到奧運的門票,離奪金夢想只差臨門一腳,但卻因為疫情的關係而延期,讓他的奧運奪金夢,被延了一年。「十幾年的努力,不要輕易說放棄,要繼續努力下去,」李智凱在長期贊助他練體操的贊助者華南銀行拍攝的守護你的初衷《夢不變篇》中眼神發光。不管追夢之路,必須翻滾過多少挑戰,要遇上多少的障礙,他都不會輕言放棄。而努力不懈的李智凱,也終於在2021年順利地進入東京奧運參賽,並以第一名之姿成功晉級男子鞍馬項目決賽,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奪金熱門人選。「嘗試過有50%的機會,不嘗試等於0。」「努力過、嘗試過有50%的機會,不嘗試等於0,什麼都沒有。給自己多一次的機會,不要苦了、累了、痛了、酸了就說要放棄,」李智凱在身為TOYOTA品牌大使拍攝的影片中堅定的說。從6歲開始接觸體操,一路堅持到現在,儘管當年在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離去,他也不願放棄夢想。李智凱憑藉著自身的努力,一路上堅持自己的信念,從世大運、亞運到奧運,完成了許多當年看似不可能的挑戰。李智凱曾說過,「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比別人堅持得更久一點。」期待如此努力的他,將會在2020東京奧運突破自我極限,用最完美的狀態,完成那一直放在心中的,奪得金牌的夢想。※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比別人堅持得更久一點。」鞍馬王子李智凱的無懼追夢之旅
-
2021-07-31 養生.聰明飲食
泡菜吃多易胃癌?營養師4觀念每天吃助養生!
泡菜常見於各種美食,是各種台式小吃、日本料理、韓式料理的靈魂腳色。而泡菜容易罹患胃癌又或者有助養生,位處兩端不同的看法也眾說紛紜,對此嫚嫚營養師指出關鍵,並解析胃癌一說的可能性,也建議有助養生的吃法! 多吃泡菜養生?致癌?營養師:要看哪種泡菜。 嫚嫚營養師表示,泡菜為延長保存期限會以醃製的方式製作,日前傳泡菜吃多容易致癌,大多就是出自於醃漬的製作過程,確實不少研究指出醃漬物吃多,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包括癌症,例如中式鹹魚、使用硝酸鹽、亞硝酸鹽醃漬的火腿、熱狗、培根等皆為醃漬物。不過泡菜也常見分「醃漬泡菜」和「發酵泡菜」兩種,對健康的影響也有所差異。 醃漬泡菜(常見台、日泡菜) 嫚嫚營養師淺談製作方式,純醃漬的泡菜,常見台式泡菜、日式泡菜,製作多以高麗菜先進行抹鹽,靜置待其出水後徹底清洗,接著裝進玻璃罐內並加入配料及主要以糖、鹽所製成的醃漬醬料,其後放置冰箱約三至四小時後即可食用。 發酵泡菜(常見韓式泡菜) 經發酵的泡菜常見為韓式泡菜,則多以大白菜等蔬菜先進行抹鹽,並且加壓徹底逼出水份然後徹底清洗,到這階段和純醃漬泡菜差異不大,不過接著就會放入大量以辣椒、薑、蒜等辛香料調製而成的紅色醃料中醃製,並置於常溫中發酵約3~10天。 兩者皆使用天然蔬菜,並抹鹽、逼出水份後徹底清洗,但在醃漬的過程就開始有所不同,而後者更經過發酵,這點是主要關鍵,營養成分、對身體的影響都會有所不同。 發酵泡菜(常見韓式泡菜)助養生,如同吃優酪乳配蔬菜! 養生關鍵一:蔬菜、辛香料營養 嫚嫚營養師表示,純醃漬的泡菜為醃漬物,吃多可能有容易致癌的疑慮。但發酵後的泡菜,本身除了具有蔬菜、辛香料的營養及好處,如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Beta胡蘿蔔素、辣椒素、槲皮素等各種植化素等,也具有最關鍵營養,那就是發酵過程當中所形成的乳酸菌。 養生關鍵二:乳酸菌、fHDMPPA 嫚嫚營養師表示,發酵後的泡菜據研究發現,每公克約有107~109 CFU/g菌數形成單位),台灣國內依相關規定,每罐乳酸、發酵乳等含菌量都需要大於或等於107 CFU/ml或g或,可見發酵後的泡菜乳酸菌含量是和優酪乳相當,吃泡菜時如同在喝優酪乳一樣攝取乳酸菌。 乳酸菌也有好壞之分,例如益生菌就是當中最知名的乳酸菌之一,而發酵泡菜中據目前研究多是好的、有助健康的益菌。對人體的好處,包括了抗氧化、降低身體發炎反應,且能透過「競爭性抑制」作用,減少致病菌的數量,如同十個座位有十個都是益菌,壞菌便無處可坐。而乳酸菌可產乳酸的特性,也會調整腸胃道的酸鹼性,較酸的環境不利壞菌生存,又更進一步降低壞菌處量。除此之外也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身體排除有害物質。再加上蔬菜本身的膳食纖維也有助腸道健康,且人體約有7成的免疫細胞存在於腸道周圍,腸道健康便也有助調節免疫系統。發酵泡菜大國:韓國,就曾做過不少研究,也發現每日吃一碗約300公克的泡菜者,糞便乳酸菌的含量有明顯提升。 發酵泡菜也被研究出當中含有一種名為fHDMPPA的活性化合物,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也就是所謂的壞的膽固醇,可間接減少動脈粥狀硬化問題。整體而言泡菜對人體的好處相當優越。 韓國胃癌人口高是因為泡菜?營養師指可能原因。 日前有不少研究指出,常吃發酵泡菜的韓國人,胃癌人口數也相當高,有、無吃泡菜者的比較,罹癌率約相差兩倍以上,此消息也引起廣大的注意,後續也有不少專家認為不論是何種泡菜都容易致癌。 不過對此嫚嫚營養師則認為,研究對象以韓國人為大宗,韓國人吃發酵泡菜也多常見於喝燒酒、直接飲用熱湯等場合,這些也都是容易形成胃癌的常見危險因子,因此韓國的泡菜是否真為引起胃癌的主因,可能還需要更確切的研究。而以營養學來看,好處是相當多的。 發酵泡菜(常見韓式泡菜)適量助養生,營養師教這樣吃更助健康! 嫚嫚營養師表示,發酵過的泡菜對人體健康很有幫助,適量的食用有助養生。不過重要的是,要吃到優良的發酵泡菜才有助健康,包括了其確實為經過良好的發酵過程、製作過程衛生安全無虞等。 因此嫚嫚營養師建議,一天可吃約100公克,約一小碗的量,可每天吃作為一日蔬菜所需來源,不過不可單吃泡菜而取代其他蔬果營養,身體要健康也需要各種多元、多色的營養。並且建議選擇大廠牌、商譽好的品牌,較能確保食安,並且時常更換廠牌,以分散風險。 另外也提醒,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患者需要注意泡菜食品鈉含量,若是每100公克超過600毫克鈉的食品都應盡量避免或少吃。而許多人吃泡菜若有拉肚子的情況,要知道這並不適身體正在排毒,而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起了發炎反應,若察覺與泡菜有關,便應停止食用。 《延伸閱讀》 .味增湯助防癌、養生、抗氧化!營養師:白天喝更有助健康! .綠豆湯清熱解毒、保護脾胃。醫:加薏仁更有助利濕。4族群不宜!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29 養生.聰明飲食
麵其實無防腐劑!營養師指出真正3地雷,簡單4招健康吃泡麵
不論是颱風天或居家防疫,泡麵是民眾日常不便出門飲食、又或是省錢的好幫手。絕大多數民眾認為泡麵含有防腐劑,不宜多吃,也笑說「泡麵吃多小心變木乃伊」,為吃得更健康,常見先「初泡」洗掉防腐劑。不過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泡麵真正有害健康的關鍵其實不在防腐劑,而是另有其因,若加以改善,泡麵其實也可以吃得健康。 泡麵本體其實沒有防腐劑,營養師指真正3地雷! 嫚嫚營養師表示,一般而言泡麵麵體本身其實完全沒有防腐劑,因爲食安法規定不能添加。依台灣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防腐劑目前有24種可用,且只有正面表列出來的食品可以添加,當中不包括泡麵的麵體。除此之外民眾常誤解的也包括罐頭和保久乳,這些也沒有防腐劑。 沒有防腐劑,泡麵為何可以長期保存? 嫚嫚營養師解釋,泡麵之所以可以長期存放,關鍵不於防腐劑,而是透過加工、包裝等技術達到此目的。食品保存關鍵在於去除或控制微生物的生存條件,主要包括了溫度、水份、氧氣。以泡麵而言,製作過程大致上會先將麵煮熟,再進行淋汁增添風味。其後早期的泡麵多以約140度的熱油進行油炸乾燥,將麵體當中的水份降到10%以下,因此含油量較高。而後期則多為熱風乾燥,含油量較低。 泡麵真正影響健康的3大地雷 泡麵本體沒有防腐劑,但調理包則可能添加,不過即便如此也不會有其他調味料來得多。嫚嫚營養師認為真正影響健康的主要問題,在於調料包中的飽和脂肪過高、鈉含量過高以及營養不均衡。 絕大多數的泡麵口味都偏重,皆有過鹹、鈉含量過高的情況,通常都是每100 g鈉超過1000mg的「高鈉食物」,且會普遍也有使用「棕櫚油」而有飽和脂肪過多的情況,關鍵包括了調理包及前述提到麵體也會經過淋汁調味等。而調理包內雖然也會有乾燥蔬菜,較豐盛的泡麵也可能會有肉類調理包,但蔬菜因加工營養大多已被破壞,且份量過少,而肉類調理包的蛋白質來源也並不多,因此營養缺乏。 綜合上述,一般泡麵整體而言會呈現一個高油、高鈉、低營養密度的食物。偶爾吃對健康影響不大,但若像疫情之下出門不便,民眾長期吃、甚至照三餐吃,雖然沒有防腐劑傷身的疑慮,但恐提升三高等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的風險,再加上營養不良,身體健康狀況恐得再多加留意。 營養師簡單4招,泡麵也可以吃得很健康! 選蒸煮麵條: 嫚嫚營養師表示,泡麵其實若多留意細節,其實也可以吃得很健康。建議在挑選泡麵時,可選擇較為健康的蒸煮麵條為主,這類型的麵體是以熱風風乾,可避開麵條因高溫油炸所帶來的高油問題,油炸麵體和蒸煮麵體經研究比較,光是麵體熱量可相差達100大卡以上。 先過熱水: 泡麵建議煮的勝於泡的,因為後面才有利於加入其他食材。在煮的過程中,可先泡過一次熱水,目的不是為了洗掉防腐劑,而是在洗去麵體製作過程中可能淋汁的調味,降低鈉含量,此動作也可以洗去一部份油炸麵體的油脂。 調味減半: 調味料建議放一半就好,如此可再將鈉含量減半。若是有肉類調理包,嫚嫚營養師建議就不用太執著在這一包,直接煮即可,後續還有可以再「降鈉」的方式。說到這,許多民眾會認為水加多一點,就不會太鹹比較健康,但其實若整碗湯都還是喝下去,整個泡麵的鈉也還是全數下肚,並無差別,這點要多留意。 加入配料: 泡麵原裝內容物調整完畢以後,接下來建議可加進各種簡單的配料,包括了雞蛋、豆腐、蔬菜、菇類、辛香料等。雞蛋建議可一次加一到兩顆,對健康成人不會有膽固醇過高的疑慮,已有不少研究證實膽固醇高與食物攝取關係比較小。蔬菜特別推薦可以加入橘紅色的蔬菜,如含有茄紅素的牛番茄、含胡蘿蔔素的胡蘿蔔等,此兩種營養皆為脂溶性,高溫烹煮後更有助吸收。而若覺得麻煩,也可以加進高麗菜等容易手剝或不用切即可烹煮的蔬菜。建議整體蔬菜量可超過整碗泡麵的一半或更多,越豐盛越好。如此一來便可填補調味料減半的味覺缺憾又能增加飽足感,且重要的是營養大幅提升。 【延伸閱讀】 .營養師推薦的8種零食!在家解饞又健康,黑巧克力還助減肥! .享受美食別讓鈉超標!避開高血壓等心血管地雷,這樣吃健康、美味同時兼顧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27 養生.人生智慧
靠美股年賺15%以上!美股達人Jenny投資心法,讓頂尖跨國企業幫你賺退休金
編按:近來,台灣人投資美股的風氣漸盛。曾有人分析,同樣投資大盤型ETF,定期定額購入台股0050的年報酬率是10%,而美股SPY的年報酬則是13%。財經作家、JC財經觀點創辦人王怡人(Jenny)認為,美股是全球選擇最多元、最強勢的市場。無論是積極或穩健的投資人,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投資美股,怎麼開始?投資美股,聽起來好像很難?想想你的一天,會用到多少跨國公司的產品:早上起床被iPhone鬧鐘叫醒,來一杯星巴克咖啡。打開電腦工作,用的是微軟公司開發的Windows系統,網頁瀏覽器則是Google。穿上NIKE運動鞋出門運動,戴嬌生的隱形眼鏡,用P&G的洗衣精洗衣。美股,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在全球化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跨國公司的股東。「以投資角度來看,美股是全世界最強的資本市場。」財經作家王怡人(Jenny)分析,同樣是走勢貼近大盤趨勢的ETF,台灣知名的「元大台灣50」(0050),成分股包含台股市場上市值前50名的個股,每年創造約10%報酬率。而美股的「標普五百指數ETF」(SPY),成分股則是美國500家大型上市公司,投資報酬率為每年13%。「台股沒有不好,但多一個選擇更好!」她說。為什麼投資美股?選擇多、容易懂、資金流動性高大學就讀商管科系、曾任職大型金融機構,Jenny指出,她的投資歷程和許多人一樣,先從買基金、台股開始。早期台灣人投資美股的風氣還不像今日火熱,她就曾在券商營業員的推薦下,買入由美國中小型企業股組成的「羅素二〇〇〇基金」,算是她的美股初體驗。2012年,當時政府推出證所稅方案,台股交易量下降,她轉以美股為主要投資工具。近10年來,她累積了一套自己的投資心法,目前每年的年化報酬率約為15~20%。「美股市場真的去了就回不來!」她笑說。為什麼要投資美股?Jenny指出,台股的領頭股以電子股為主,產業的技術門檻高,一般投資人較難確實掌握公司的營利狀況。她舉例,「台積電是一家好公司,但晶圓進展我真的不了解,也沒辦法斷言我未來10年能不能獲利。」相對的,美股市場有高達超過8,000檔股票,範圍涵蓋零售、餐飲、旅遊、消費等領域。即使不是專業投資人,也很容易從中找到自己能理解的商業模式。她剛開始買進的蘋果(AAPL)、星巴克(SBUX)、耐吉(NKE),就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大企業。再者,美股市場上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公司。例如飲料商可口可樂(KO)、生活用品商寶僑(PG)、綜合製造公司3M(MMM)等。股神巴菲特曾比喻,這些企業因為成立時間早、相較於同業有壟斷性的競爭優勢,「護城河」夠深,更適合長期持有。此外,美股是全球市場,資金流動性非常大,投資人可以更靈活操作。在市場恐慌的時候,美元也是許多人心中可靠的避險性資產。這些都是其他國家股市難以企及的優勢。買美股跟台股一樣簡單!關鍵是「找會成長的好公司」習慣投資台股的人,或許會擔心自己英文不好、認為把錢匯到國外有風險,對投資美股有所保留。但Jenny認為,新手無須擔心語言障礙。目前海外大型券商都有中文下單界面和客服,如果不放心,也可以在國內券商開設複委託帳戶。雖然下單會有手續費,但可以把資金留在國內交割,有任何問題也可隨時詢問營業員。如果交易頻率不是非常頻繁,不失為一個方便的選擇。在投資策略上,她認為,不論台股或美股,投資的核心理念都相同:找到會成長的好公司,股價就會上漲。台灣人投資美股即使看不懂英文財報,也可從認識的公司下手。例如亞馬遜(AMZN)、臉書(FB)、Google母公司Alphabet(GOOG)等。這些指標性企業在經營面上有任何風吹草動,中文媒體一定會有相關報導。喜歡主動選股的人,可以從美股市場中挖掘不少蓄勢待發的成長股。Jenny舉例,幾年前,台灣幾乎沒有以「訂閱經濟」為商業模式的上市公司。但在美國,軟體商Adobe(ADBE)從2012年就開始推動訂閱制服務,以「每月收費」的方式銷售旗下軟體,成功轉型並帶動股價強勢成長。近年來推行訂閱制的串流音樂服務商Spotify(SPOT)、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NFLX),股價也都有不錯的表現。「美股市場有非常多東西可以學。我每次看財報,都會發現國內很少人談的新趨勢,就像跟著世界的脈動一起成長。」Jenny說。而若是偏好存股領股息,美股也有所謂的「股息成長股」,例如科技股龍頭蘋果(AAPL)公司近5年來,每年的股息成長率都在5~10%左右,能帶來穩定的現金流。習慣被動投資的人,美股有好幾檔知名的指數型ETF,例如追蹤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DIA、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QQQ、追蹤標普500指數的SPY、VOO等。曾有人計算過,若從1997年開始定期定額投資SPY,年化報酬率約為7%。而若是在最近10年內進場,剛好碰上市場大多頭,年化報酬率更可達14%。複利再投資,長期下來的獲利將相當可觀。如何找到買賣時機點?3條線判斷股價趨勢,股票也要斷捨離找到了會成長的好公司,如何決定買賣的時間點?Jenny指出,她會利用技術分析,判斷股價的趨勢變化。最簡單的3條線,包括:20日平均線(近一個月的股價平均成交價格)、50日平均線(最近一季的股價平均成交價格)和200日平均線(最近一年的股價平均成交價格)。若當前移動平均線的斜率為正、股價在這3條線之上,顯示近期公司股價正在向上成長。反之,則是下跌的訊號。而股價在成長過程中,通常不會「只漲不跌」,而會有段時間波動趨緩。當成長股的股價在「整理」時,就是她買進的時機。如此一來,就可用較低的成本買進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股票。至於會賣出手中的持股,通常是公司基本面有變化,例如成長趨緩、長期獲利不如預期等。或者,當市場上出現了更好的投資標的,也是她會考慮獲利了結的時機。她強調,股票也要「斷捨離」,當虧損達到5~10%時,她就會當機立斷停損。如果股價反彈,再買回來即可,價差就當作繳保險費。千萬不要一開始捨不得停損,股價卻一路下跌,最終後悔莫及。例如,美國精緻速食Shake Shack(SHAK)的股價在2020年2月到3月間,曾一度因疫情影響重挫。她先賣出,等美國疫情緩和、股價開始反彈後再買回。從2020年4月過後,Shake Shack的股價一路上漲。她算算獲利已到一定程度,便再次將手中的持股賣出,轉為投資郵輪、旅遊、航空等下一波可能因疫情復甦而上漲的股票。Jenny坦言,主動投資確實較花心力。以她自己為例,幾乎每天都花4、5個小時閱讀《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財經媒體、研究各公司財報。有些消息是股價的「催化劑」,例如公布財報營收、更換管理階層、有重大併購案、整合業務並清算資產等。這些攸關公司治理的重大訊息都可能造成股價的劇烈變動,投資人不妨多加留意。退休理財需兼顧成長與避險 以大盤型ETF、債券建立穩健投資組合若不想花太多心力研究個股,Jenny建議,可將投資主力放在追蹤大盤指數的美股ETF,例如VTI、VT、SPY、VOO等。不管個別企業發展如何,只要美國整體經濟趨勢仍維持成長,就不太需要擔心獲利受影響。她也會將主動投資的獲利轉投資大盤型ETF,以兼顧投資組合的穩健與成長。此外,退休後少了固定收入,更要留意風險管理。她指出,債券的報酬率雖不如股票,但在股市劇烈波動時,可以發揮保護作用、帶來穩定收益。穩健、保守型的投資人,可維持投資組合中有5~8成的債券。她特別推薦年限長、流通性高的債券ETF,例如iShares 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TLT)、iShares美國核心綜合債券ETF(AGG)、Vanguard總體債券市場ETF(BND)等,都是不錯的避險工具。她也特別提醒退休族,若有遺產規劃,最好定期獲利了結、將錢分批匯回國內,或者一開始就透過複委託帳戶投資。先前曾有人投資美股獲利2千多萬台幣,繼承人卻得聘請海外律師、走完法律程序才能證明自己有合法繼承的身分。扣掉遺產稅、相關行政費用,原本兩千多萬的投資所得幾乎所剩無幾。除了遺產稅以外,台灣稅法也規定每年海外所得超過100萬以上者,應計入個人年度所得,如實申報。投資人如有疑慮可向國稅局確認,避免觸法。談及為何對美股情有獨鍾,Jenny認為,美股可說是全球選擇最多元的市場,也是所有創新趨勢發生的地方。不論是積極或穩健型的投資人,都能在此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熱愛學習的人,也會在研究投資標的的過程受益良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能賺錢,當然是最好的囉!」她笑說。原文:靠美股年賺15%以上!美股達人Jenny的投資心法,讓頂尖跨國企業幫你賺退休金
-
2021-07-19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飲食中補充鋅能幫忙控制高血壓嗎?研究結果給出這樣建議
2021 年 6 月 13 日美國今日醫藥新聞網站刊出了記者伯曼先生(Robby Berman)所撰寫的一篇文章,內容提到人體內相當重要的一個微量礦物質-鋅 ,由於大家常常會有一個概念,那就是男人要補鋅,女人要補鐵,或甚至有人談及性功能時要補鋅(或吃生蠔),感冒時要補鋅,頭髮變白要補鋅,甚至川普得到新冠肺炎時,白宮御醫開出的處方中也有鋅…等等,許許多多的講法,不勝枚舉。而此次伯曼記者關心的議題和高血壓控制有關,這是一個非常普遍又重要的議題,所以特別為文來為大家報導一下。醫學界都會呼籲國人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來幫忙控制高血壓,但若仍然無法將血壓維持在適當範圍內的時候,醫生就會使用降壓藥來一同輔助控制血壓。降壓藥的作用途徑不只一個,但其中有一個是放鬆血管壁的肌肉,降低血液流動時的阻力,進而降低血壓。大約在60 多年前,科學家就已經知道,血管壁周圍平滑肌內的鈣和鉀的水平,會影響血管的擴張和收縮,進而影響血壓。但萬萬沒有料到,2021年6月1日澳洲科學家卻因為一次意外,發現了金屬鋅可以放鬆血管平滑肌,進而降低血壓。這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文章,是由澳洲墨爾本大學失智症研究中心艾顿教授(Scott Ayton)和生化與藥理學科心血管治療小組赖特教授(Christine Wright)所共同完成的。其實艾顿教授每天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失智症,而不是高血壓,可是就那麼的偶然,一個驚人的發現浮出水面,當時他們正在研究鋅基藥物對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腦功能影響時,卻發現到使用這些藥物治療的大白鼠們,牠們的血壓顯著且出乎意料地下降。於是,艾顿教授就找上同校但專長是在化學和藥理的專家赖特教授來幫忙。搜尋一些關於鋅的科學研究文獻後發現,缺乏鋅與動物模型中的高血壓有關,另外,負責維持細胞內鋅水平的基因也與高血壓疾病有關,但是,在人類的研究中,並沒有證據表明膳食攝入鋅與高血壓之間存在關聯性,同時血液中鋅的含量與血管壁肌肉細胞中的鋅含量也沒有正相關。而澳洲的這項新研究發現,主要是和血管壁肌肉細胞內鋅的含量有關,而不是血液中鋅的含量。所以,首先回答本篇題目的問題,答案是“應該不行”。一般而言,當動脈壁的平滑肌細胞收縮,造成血管變窄時,就會升高血壓,因為血液必須強行通過這些狹窄的血管,供應身體各處所需,而當血壓增加把血管壁向外撐開時,過高的向外壓力就會產生潛在的破壞性,導致血管受損或甚至破裂。血管平滑肌中的鈣會導致這種收緊,而鈣又可以被血管平滑肌組織中的鉀調節,且這兩種金屬的數量也受周圍細胞的影響,像是血管內皮細胞和血壓感受神經。墨爾本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鋅也可以同時影響血管平滑肌細胞、內皮細胞和感受神經細胞,進而減少血管平滑肌中的鈣含量並使血管壁放鬆,降低血壓。為了進一步證明鋅在調控血壓上面的角色,艾顿教授和赖特教授特別使用了兩個模擬藥物,離子載體藥物(Zinc Ionophores)和螯合劑(Zinc Chelation)來看看是否會影響大鼠的血壓。離子載體是運輸離子(例如鋅)穿過細胞膜的化學載體,它會增加鋅在血管平滑肌中的濃度,而螯合劑則是和鋅結合,阻止鋅進入細胞內。結果顯示,使用離子載體可以使大鼠的血壓降低,血流增加,而且不會增加心跳。另外,當使用螯合劑對來自大鼠和人類的離體血管進行實驗時,發現會使血管收縮。雖然研究結果令人興奮,但仍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了解鋅是否會對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影響。研究人員特別指出,與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相比,心臟和大腦的血管對鋅的敏感性更高。這項研究的發現可以為降壓藥提供另一個作用的途徑,但是肯塔基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阿奈特教授(Donna Arnett)就特別提醒大家,根據之前在大鼠腸系膜動脈中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當飲食額外補充金屬鋅時,它並不會放鬆血管。只有當使用離子載體藥物,人為提高血管平滑肌細胞內的鋅水平時才有效,因此,在沒有人體實驗進一步證明前,不建議人類利用補鋅來幫助控制高血壓。當然,如果隨後的研究最終證實了鋅在血壓管理中的確定作用,那麼新的高血壓治療方案還是會受到歡迎,雖然目前已經有許多降壓藥物可以使用,但因為有些人可能產生了耐藥性,也有些人對現存藥物有副作用等等。一般成年男性及懷孕期女性,每天建議鋅攝取量為15毫克,未懷孕女性成年人則為12毫克,鋅的主要飲食來源為海鮮、動物性肉類、蛋、全麥穀類以及堅果,飲食正常不偏食者應該不必擔心缺乏鋅,除非是過於偏重植物性食品或者是全素飲食者,因為高量植酸的食物會影響鋅的吸收,而且動物性食品含鋅量比較多。另外,每日補充量上限為40毫克,個人情況不同,請務必諮詢你的醫生。參考文獻:AH Betrie, JA Brock, OF Harraz, AI Bush, G-W He, MT Nelson, JA Angus, CE Wright, S Ayton. Zinc drives vasorelaxation by acting in sensory nerves, endothelium and smooth muscl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3296.
-
2021-07-16 養生.聰明飲食
香蕉吃不同顏色竟會有不同效果!這時吃熱量低、碳水化合物少...營養師用一張圖教你看懂
身處在有「香蕉王國」美譽的台灣,我們有的確有必要了解一下這個我們從小看到大的水果,特別是在它正值盛產、價格便宜的時候。香蕉,這個有「智慧之果」別稱的水果到底有什麼營養?吃香蕉對健康又有什麼好處?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這個集便利、美味於一身的水果~香蕉!香蕉營養知多少?香蕉堪稱食用最方便的水果,在眾多水果中,它是唯一不用削、不需切,輕易就可撥開外皮食用的水果,故可說是外食族、上班族及懶得吃水果者最便利的水果選擇。一根中等香蕉約150公克重,可提供127大卡的熱量、2.2公克蛋白質、33公克的碳水化合物(醣)、2.4公克纖維,且富含鉀和維生素B6。若以每日營養需求來看,其纖維和鎂含量可滿足每日需求的10%左右,維生素C為16%,鉀27.6%、維生素B6則為41.3%。另外,香蕉還含酚類化合物、生物鹼、單寧、類黃酮、皂素等植化素;根據USDA資料庫,每百公克的抗氧化指數(ORAC)為795 µmol TE。雖然水果富含果糖和葡萄糖等單糖,但香蕉因含纖維及抗性澱粉,故升糖指數並不高,根據國際GI資料庫,香蕉的GI為51,屬於低GI食物(註),所以適量食用時並不需要過於擔心其對血糖的影響。(註)香蕉的GI值因成熟度與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其GI值約介於46~70間,屬於低GI及中GI食物。由於隨著水果的成熟,澱粉會轉變為單糖,因此成熟香蕉的GI會高於未熟的香蕉。舉例,未熟透的香蕉GI為30,有點熟但帶些綠色的香蕉為42,全熟的為52。綠香蕉vs.黃香蕉,香蕉成熟後營養的變化。健康解碼~吃香蕉好處知多少?一. 高鉀、低鈉,有益心血管健康!香蕉是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含鉀量最高的新鮮水果。每百公克香蕉含368毫克的鉀、0.2毫克的鈉。根據科學資料顯示高鉀、低鈉有助防治高血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甚至允許高鉀且低鈉的食物可宣稱「能降低高血壓和中風的風險」。故高鉀低鈉的香蕉也屬於有益心血管健康的好食物。二. 健身、運動的神補品!醣類的補充,對運動非常重要,因為它是運動初期主要的能量來源,也是脂肪完全燃燒必須的營養素。另外,在激烈或過度運動時會誘發氧化壓力,造成自由基傷害並引起發炎。因此,食用方便,且富含醣類、鉀、鎂等多種營養及抗氧化功能的香蕉變成了運動的神補品。根據2012年發佈在PLOS One上,針對14名腳踏車選手在75公里賽程所做的研究,比對食用香蕉和喝G牌運動飲料的效果,發現運動員的表現,及運動所誘發的發炎、氧化壓力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方面,兩者效果一樣好。研究人員並指出香蕉中所含的血清素和多巴胺是讓運動員對抗氧化壓力的原因。香蕉非常適合健身、運動者食用。因為相較於其他用來補充醣類的食物(如吐司等主食),香蕉方便又營養;而和具抗氧化功能的機能性運動飲料比,香蕉便宜又健康。於運動前半小時吃香蕉有助身體儲存備用能量;運動後吃香蕉除能補充肌肉所消耗的肝醣,還可補充鉀、鎂等電解質並改善運動所造成的氧化壓力。三. 幫助消化道健康,便秘、腹瀉兩相宜!很多人都知道香蕉具有軟便作用,可幫助排便。這是因為香蕉含纖維及果寡糖,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果寡糖則有助腸道益菌繁殖,改善腸道菌叢,幫助排便。另外,香蕉因含果膠等水溶性纖維,可吸附水分,改善腹瀉;且富含醣類可提供身體所需能量;富含鉀、鎂有助補充腹瀉流失的電解質,故非常適合腹瀉時食用。四. 穩定食慾,幫助體重管理!在減肥過程,若飲食不當很容易引發對甜食的渴望,而若食慾控制不當,可能會造成攝取過多甜食而發胖或引發暴食。香蕉富含果糖、葡萄糖等單糖,可滿足身體對甜食的慾望;但又富含抗性澱粉,消化較慢而有助維持血糖的穩定,進而幫助穩定食慾。五. 上班族的健康好點心。一根中等、150公克重的香蕉熱量為127大卡,和餅乾零食一樣食用方便,但熱量卻比較低且營養較佳。香蕉富含維他命B6,有助於血清素的合成,提升注意力,並調節情緒與食慾;富含單糖,可快速補充大腦與身體所需能量,維持工作所需的體能精力;具足夠的甜度但升糖指數卻不高,故可滿足食慾並舒緩對甜食的渴望,因此非常適合上班族做為兩餐間的點心。5個香蕉的營養和益處。總結來說,香蕉具有眾多健康益處,且具有價格便宜、食用方便的優點。不過要留意的是相較於其他水果,香蕉比較甜、熱量不低且纖維含量並不算高,因此食用不宜過量。以蔬果579的建議來看,水果的攝取量為每日2~4份,因此香蕉的攝取量宜控制在一天1~2根之間。5道超簡單的香蕉食譜1.香蕉冰棒~將香蕉剝皮,放入冷凍袋後放到冰箱冷凍,取出即可食用。2.相蕉奶昔~香蕉、牛奶及適量的水(或加入冰塊),以果汁機打成香蕉奶昔。3.香蕉冰淇淋~將香蕉去皮,加入牛奶打成泥後放入保鮮盒冷凍,即可製成冰淇淋。4.烤香蕉:香蕉連皮放入烤箱,烤至外皮變黑,剝皮食用。5.香蕉煎餅~香蕉剝皮切塊,壓成香蕉泥後再打入雞蛋攪拌均勻。用奶油熱鍋,放上適量的香蕉雞蛋糊,煎至兩面呈金黃色即可起鍋。可直接食用,或加入楓漿或蜂蜜。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呂宇真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amp;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老公是兒科醫師,我們卻生下重度腦麻兒...一個醫師娘的告白:障礙不是生命的全部
-
2021-06-18 養生.聰明飲食
西瓜紅肉or黃肉哪個好?營養師解析兩者差異:男性補充精胺酸要吃這顏色
盛產西瓜的季節來了!你愛吃紅肉還是黃肉呢?隨著天氣炎熱,吃西瓜消暑是可是不少人的妙方,但香甜多汁的西瓜分成紅肉與黃肉,哪一種比較好呢?西瓜營養價值豐富 紅肉、黃肉個別好處防疫在家,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應多攝取蔬果,例如可吃當季盛產的西瓜。以紅肉西瓜為例,每100g熱量32kcal、C/P/F8/0.8/0.1g、膳食纖維0.3g、鉀121mg、鋅0.2mg、維生素A 687I.U.、β-胡蘿蔔素412μg、維生素C 6.8mg;至於黃肉西瓜,每100g熱量熱量29kcal、C/P/F7.3/0.7/0.1g、膳食纖維0.3g、鉀99mg、鋅0.3mg、維生素A 1mg、β-胡蘿蔔素1μg、維生素C 5.4mg。紅肉西瓜 保護黏膜健康、對抗病菌而紅肉、黃肉西瓜都有各自的好處跟功效,高敏敏指出,紅肉西瓜的維生素A跟C豐富幫助身體抗氧化、增強免疫力,且β-胡蘿蔔素也高,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維持視力、使肌膚水潤,建議想要保護黏膜健康,對抗病菌,可以多吃紅肉西瓜。黃肉西瓜 舒緩情緒、熱量較紅肉西瓜低最近因為疫情人心惶惶、壓力大的,高敏敏建議,可以吃黃肉西瓜,因富含瓜胺酸,可以幫助血管放鬆、舒緩疲勞跟現在的緊張情緒;此外,黃肉西瓜的瓜胺酸在體內能夠轉換成男士們最愛的精胺酸,且熱量也比紅肉稍低一些。吃西瓜適可而止 過量恐致血糖超標不過,高敏敏提醒,「份量很重要」,一顆西瓜切一切放碗裡 8分滿就是一份水果了相當約60大卡,一天最多2份,若抱一整顆挖著吃,恐致血糖超標、 脂肪囤積,反而不利健康,因此吃一份就好,其它扣打吃其他水果,以均衡攝取各種植化素。值得一提的是,腸胃敏感者、血糖控制者、減肥者,都更要注意份量控制。延伸閱讀: ·西瓜從裡到外都是寶! 胃弱族千萬別在這時候吃 ·天熱喝飲料只會越喝越渴! 5種防暑蔬果現在吃正好&nbsp;
-
2021-06-08 名人.黃軒
居家防疫讓壓力鍋爆炸?醫籲當心新冠壓力症候群
由於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留在家𥚃,stay home 」,因為「家」,是疫情最安全的避風港。但人類,是很奇怪的動物。「大家天天在家,『家』,卻不一定是抗疫的快樂天堂。」A. 全球都在推行「留在家𥚃,stay home 」COVID-19 肆虐全球,各國專家陸續提出警告,「由於民眾因疫期無法外出或工作,將使家庭暴力發生的風險增加」。這些家暴數據,也真的隨著疫情爆發而一直增加,全球皆如此。例如巴西、西班牙、希臘等國,家暴專線通報數,都出現2成以上的增長。在疫情下,真實的氣氛⋯⋯在 2013 年,針對世界各地五大洲 42 個國家收集了 8943 份樣本(男性4013,女性 4887),在這篇研究結果中發現,在社交區域當中,人們傾向和陌生人維持 135.1 公分左右的距離,在和朋友相處時,則維持平均約 91.7 公分的距離,最後,在和伴侶相處時,則維持 31.9 公分的距離。而距離愈靠近,吵架的機會愈增加。原來天天「零距離」,不會確保「零吵架」的。「原本是避風港的『家』,在疫情期間,卻成了親情煉獄。」這些在COVID-19 疫情「壓力鍋」,炸出來的一切,我們專家學者,現在叫「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B. 在COVID-19 疫情「壓力鍋」,炸出來的一切去(2020)年進行的「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的一項研究,針對美國和加拿大7000名的一般民眾的心理測試。研究人員已經初步有了發現,加拿大和美國的民眾,目前已經開始有25%民眾,符合了這個新詞的出現,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CSS)!這些症候群表現在日常行為,會有完全莫名行為出現。C. 個人的壓力行為(Personal Stress Disorder)出現例如:1.常常追著COVID-19 劇情(不看了很焦慮,看了更焦慮)2.夜晚驚醒,起來檢查網路任何COVID-19 資訊3.產生易怒,情緒不穩、甚至歧視(Xenophobia)仇恨、心理變態 (psychopath)等等,至終引發暴力事件發生。4.對於身邊接觸的物品,產生了非常不安情緒(拿著瓶瓶罐罐,到處都在一直噴……)。D. 社會壓力行為(Social Stress Disorder)出現1.上學行為改變了,學生們很喜歡到學校,這情況已經不允許了,所有課程都設計在網上。2.上班開會模式改變了,取而代之要常用視訊會議確認工作。3.一群朋友再不能去shoppping 逛街或餐廳,紛紛在家,只有靠「吳伯益」或「婦胖達」,解決自己三餐溫飽和生活習慣的用品。4.這社會因為疫情,大部分都歸縮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也剝奪了人際關係真實的交流。有時你問這些人或勸這些人不要這樣,你會發現他們會聽了而莫名又不懂,反覆出現了不良適應的反應,其實,他們不是故意的,因為這些都會是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出現,不得已的壓力行為,我們得有「同理心」面對。在COVID-19 下,個人壓力行為模式出現、社會壓力行為模式出現,也就產生了這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E. 真實世界,被隔離(quarantine)了這同時也告知全球的人類,其實COVID-19 不只改變了人類的生命存活率或免疫能力,同時也正在改變人類的心裡行為。COVID-19 正在把全球的真實世界隔離(quarantine)了,我們全球紛紛祭出封城,封市,封國,封邊界,其實也封鎖了人心的一切,而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應景而生⋯⋯這個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發生在全球,告訴我們,這是目前活著的世界,我們唯有重新調整腳步,才能找到自己心裡壓力平衡(Stress Balancing)的適應。如何克服COVID 壓力症候群?F. 世界各地正在血淋淋上演生死離別面對全球COVID-19 大流行,世界各地正在血淋淋上演生死離別。人們不僅關心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面對封城、限制行動、工作經濟停滯,開始影響每個人心裡情緒中。心理學家,創造了「COVID 壓力症候群」一個新詞,來描述疫情大流行下,民眾心理的情緒影響。G. 避免過度依賴社群媒體訊息整天在家,會有太多的COVID-19 資訊。有些人會產生了,強迫性一直反覆查閱社群媒體所有關COVID-19 的報導,以為這樣的行為會使個人情緒壓力受到很好控制。其實你可以:1.訂閱固定新聞報導,也就是訂閱你僅生活需要的每日新聞即可。2.每天只要檢查一次或兩次可靠的主流新聞來源。3.你的社群媒體,僅有最親密朋友和家人的互動訊息。4.在自己的社群媒體談正向力量的事情。5.你反過來,甚至可以教育或鼓勵大家一起面對COVID-19 。當我們在疫情大流行,或對某疾病感到不知所措時,現在人通常會嘗試在屏幕(電視、筆記本電腦、社群媒體等)中在找尋答案,而迷失了自我。已經有很多研究証明,一直在上網,人的腦筋會麻木,也會一直在虛擬世界尋找溫暖。而這個人情緒壓力,往往卻在關閉電視或關閉手機後開始出現。這就是為什麼這些網路沈迷,那麼會令人上癮。而每當我們離開網路時,心理就會感到被懲罰。其實你可以:1.在家起來走動,甚至運動,例如做體操。2.和家人玩棋盤遊戲或做拼圖。3.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4.和家人一起完成一項工作。5.窗邊遙看賞街頭或遠處景點。其實,以上一切,就是要叫你離開手機或電腦或電視。(當然你可以把手機封鎖在抽屜,僅固定的時間使用。)H. 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其實你可以:1.和家裡的人保持說話聊天,是緩解壓力和焦慮的最佳良藥。2.可以每天一起做家事、娛樂和祈禱,甚至每次只有幾分鐘。3.簡單的、有意的活動,可能例如一起洗碗,玩幾張紙牌,討論一天中最美好、愛護和支持彼此的生活。4.別忘記給朋友和遠方的家人打電話、發消息或發短信,以確保他們沒事,並加強了您人際關係的支持系統。I. 不意味著孤獨被隔離了社交距離安全或限制的行動,並不意味著孤獨被隔離了。如果您的情緒壓力失控,已經影響你和家人衝突,甚至自己有暴力傾向,其實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專業幫助。因為人們可能因為禁足或行動限制,得天天在家𥚃,悶悶不樂而情緒低落引起,若你有受到暴力影響,也記得尋求協助的。※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6-07 養生.聰明飲食
端午如何吃粽? 營養師推薦補骨健康粽
端午節即將到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黃琳惠和黎姵吟推薦補骨健康粽,教大家把補骨食材加入粽子裡,讓應景的端午節吃粽子的同時,也能健康補骨。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報告顯示,50 歲以上女性每2位就有1位有骨鬆性骨折,男性則是每5位也有1位,貯存「骨本」刻不容緩。因此,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特別提供預防骨鬆四大飲食策略。策略一 : 補鈣根據台灣報告顯示,超過9成國人有鈣質攝取不足問題。衛福部建議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鈣,相當3杯250cc的全脂牛奶。「高鈣食物」:牛奶、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豆腐、豆干、深綠色蔬菜等。策略二 : 補鎂人體內鎂約有70%存在於骨骼中,與鈣同樣是構成骨骼及牙齒的重要成分。衛福部建議成人男性需攝取 320 毫克,女性 380 毫克。「高鎂食物」:全穀類、深綠色蔬菜、香蕉、杏仁、鱈魚、海洋深層水或礦泉水等。策略三 : 適量磷依營養調查結果,國人磷攝取量已足夠身體所需,無需特別補充。「含磷食物」:全穀類、堅果類、蛋黃、豆類、紫菜、牛奶等。慢性腎臟病患應依營養師指示減少食用。策略四 :充足維生素 D3維生素 D3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每天日照15分鐘,可獲得80-90%的維生素D,或可由食物中攝取。「含 D3 食物」:鮪魚、鮭魚、蛋黃、乳製品、起司、菇類、苜蓿芽等。黃琳惠和黎姵吟營養師也為端午節設計「補骨健康粽」,利用豆腐及糯米粉,搭配補骨食材內餡,製作有Q彈外皮的鹹粽以及甜粽。《補鈣健康粽》以下食材為6份,每顆100g、180大卡,鹹粽:含鈣量約140mg/甜粽:含鈣量約190mg●材料:(一)豆腐漿外皮糯米粉130 g、玉米粉15 g、去皮馬鈴薯50 g、板豆腐150 g、大豆沙拉油約1.5匙、水250 g、紅麴1克(可換成咖哩粉、菠菜粉或是抹茶粉)、粽葉6葉、粽繩3條(二)內餡1.鹹粽-瘦絞肉50 g、豆干丁40g、乾香菇2 g、紅蔥頭2 g、蝦米1 g、沙拉油約3匙、醬油、胡椒粉2.甜粽-芝麻餡:黑芝麻粉60g、無鹽奶油30g、糖20g●做法:(一)豆腐漿外皮1.粽葉前一天先洗淨,食材秤好後,將馬鈴薯去皮蒸熟後加入豆腐壓泥備用。2.糯米粉與水混合,加入上述備用食材攪勻即可,依喜好加入天然染色粉揉勻備存。(二)內餡1.鹹粽-乾香菇泡軟,蝦米泡水與紅蔥頭皆切細丁,入鍋中炒香後與瘦絞肉一同拌炒,加入少許胡椒粉、醬油提味炒熟。2.甜粽-全部食材拌勻分小團,並放冷藏10~20分鐘讓它更固體。(三)粽子1.取豆腐漿外皮包入內餡搓成球狀後塗抹沙拉油,填入粽葉中。2.以一般綁粽法開始包粽,入蒸籠或電鍋蒸約15~20分鐘即可。除了飲食,運動也是強化骨骼的重要一環,從事負重運動、阻力訓練、伸展運動、平衡訓練等,都是很好的方式。每個人的運動計畫及強度應根據自身健康狀態及心肺能力等,與專業醫師討論,不宜勉強進行。
-
2021-06-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病毒變,心態也轉變! 如何不讓疫情無止境影響心情?
【編者按】胡海國教授多年前成立精神健康基金會,在全國各地致力於推廣心理調適,免除煩惱,進而善用壓力,培養圓融處世之智慧。在這全國正為新冠肺炎疫情加劇而心煩氣躁之際,我們很高興能邀請胡教授以及兩位基金會的幹部提供三篇文章分享他們的心得。胡教授與韓副執行長分別介紹「精健道」一至十二道的應用,而湯執行長進而提出運用正念配合精健道,期望國人平安度過新冠疫情的衝擊。疫情起起伏伏,心情也跟著上上下下。不過,說句老實話,心情本來就會隨著外界世界的變動而跟著變化——這可是人類演化兩百多萬年以來的重要成就!我們能存活下來,正是因為我們能因應變化;無法跟著環境伺機而動的「人」,早已被歷史洪流給吞沒。因此,我們必須因應疫情,並做出相對應的合理反應,但不要有過度、不合理的情緒、認知、行為反應。適度了解疫情變化、補充防疫物資、依實際狀況提升防疫作為、採取「戒慎」態度面對等,都是合理反應;但成天盯著疫情新聞、瘋狂囤貨、因防疫衍生問題而大打出手、演變出「恐懼」心情等,就不是合理反應了。出現不合理反應,有何處理原則?一旦發現自己冒出不合理的情緒、認知或行為反應,首先要能靜下心來,全面檢視自己的身心狀況,例如:失眠多夢、沒精神、各種痠痛、身體不適、坐不住、無法專心、容易生氣、𠢕(gâu)操煩、負面想法揮之不去、失去希望、出現自殺念頭等,都是常見身心症狀。精神健康基金會提出精健12道,嘗試教導具體方法,增進國人的精神健康,其中的第7道是「精神健康評估」。透過心情溫度計、腦力壓力紅綠燈等APP,可以幫助大家適時檢測自己的身心症狀嚴重度,而這些檢測也會立即呈現結果,可以根據建議判斷如何因應。若檢測結果身心症狀屬嚴重,可以到附近的精神科診所、心理治療所、諮商所接受協助,以避免狀況惡化。若身心症狀結果屬中等,1925(依舊愛我)、1995(要救救我)、1980(依舊幫你)這些心理諮詢電話,都是不出門就能得到的心理協助。若狀況不太嚴重,則可以做點自我修復或心腦操練的功課,好讓自己維持住正常功能。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不讓疫情無止境的影響心情,但在一定時空範圍裡認真面對它。如何不讓疫情無止境影響心情?許多人被疫情影響,導致時時刻刻感到焦躁、心煩,一個最簡單的對治方法,就是讓自己與疫情相關事情有所隔離,並增加專注於疫情以外的事情。例如:減少自己一天之內接受疫情相關資訊的時間,不要時時刻刻守在螢幕前;這樣可以避免我們的大腦一直處在高度緊張狀況之中,也就不會讓壓力賀爾導致進一步的失眠、痠痛、易怒、煩躁等身心症狀。如果持續想到疫情相關的事情,那麼每一個小時裡,可以給自己3-5分鐘的時間,讓頭腦完全放鬆,並將專注力鎖定在呼吸、身體與四肢的感受。精健12道其中的第2道,就是強調「足定氣靜」的大腦基本操練。陶淵明的詩詞提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平時未能好好修練「靜心」功夫的人,可趁著這波疫情,在家好好練習。另外,運動也是減緩壓力衝擊的好方法。疫情期間雖然要盡量避免外出,但仍應該在家裡做些簡單的體操、瑜珈或重力訓練。運動可以加快壓力賀爾蒙的代謝速度,也可以減輕各種身心症狀。再來,如果有自己原本在家就可以從事的休閒活動,如追劇、唱歌、彈奏樂器、桌遊牌棋等,都可以讓自己專注於原本喜歡做的事情,而減少疫情相關訊息襲上心頭。此外,也多關懷周遭的人事物,和周圍環境多連結丶多關心,以找出人生幸福的源頭(精健道第5道),如此可以增加快樂、有意義的活動,對於轉移負面事件的注意力,同樣可以達成良好效益。如何認真面對疫情造成的威脅?除了轉移注意力之外,我們也必須認真面對疫情可能造成的威脅。實際上我們的文化存在一些既有元素,可以幫助我們抵禦攸關人生劇變的壓力事件。例如「愛拚才會贏」歌詞中提到「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提醒我們生命中的起起伏伏變動,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好運,壞運,都要照起工來行」也提醒我們無論狀況怎麼糟糕,該做的事情還是要一步一步把它做好。因此,如果待在家裡悶得發慌,唱唱這首歌或許也能幫助我們面對「無常」人生。儒家思想提醒我們「盡人事,聽天命」,因此盡全力防治疫情,但最後結果如何,就看天命如何安排,也是一種頗具適應力的因應之道。另外,「既來之,則安之」,提醒我們接納世間萬物的各種變化,好好安身立命於天地之間。聖嚴法師提醒我們遇到困難時,就逐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他、放下它」。生老病死,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份;冠狀病毒的出現,讓我們得到提早參透生命本質的機會。莊子的想法就更灑脫了,他藉由夢骷髏的故事,暗示人間勞苦,離開人世反而得到帝王般的快樂。他自己妻子去世時,也體悟到生老病死猶如春夏秋冬的轉變,因此留下「鼓盆而歌」的超凡事蹟。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在在考驗著人們的生命智慧!如何提升格局,超越疫情?通常與親友聊聊心中感受,可以降低焦慮恐懼情緒。精神健康基金會長年以來,推廣「三五成群,遠離孤寂」的概念,並且在精健第10-12道中,強調人我相互支持的效益。因此,不要把焦點放在一己之私的「小我」上,過去只顧自己身家性命的人,可以嘗試把「我」擴大,利用通訊設備關心遠親近鄰。如果能讓親友心情好些,自己存在的價值也就提升;當我們把心思放在別人身上,也就放下了自身的苦惱。人生在世,不斷迎接各種挑戰;挑戰成功,自己的格局就更上一層樓。新冠病毒不斷發生病株變異,身為人類也必須不斷轉換心態格局。防疫從「心」做起,創造全新防疫「心」生活,我們終能戰勝病毒,活出最高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失智者居家照護指南」協助照顧失智家人! 眾多線上資源,讓失智者防疫在家不無聊
當全國疫情警戒上升到三級,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及日照中心等服務都已暫停,家屬因此必須肩負起照顧失智者的全部工作,壓力倍增。台灣失智症協會了解家屬的辛勞,期盼能減輕家屬的照顧壓力,並成為家屬居家防疫中的支持與後盾,因此彙整國內外居家防疫照顧策略,提供家屬們參考。一、落實防疫措施,保護自己及家人各項防疫措施請遵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指引。◎請留意自己及失智家人是否出現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症狀,如: 發燒、流鼻水、咳嗽、喉 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請儘量待在家,必須出門時請配戴口罩、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返家後務必先洗手、丟掉口罩、更換乾淨衣物等完整清潔消毒。◎避免訪客及親友聚會,若有訪客,務必消毒手部及戴口罩,訪客離開後,所接觸過的地方也需清潔消毒。◎定時清潔居家環境,並以75%酒精或稀釋漂白水消毒常碰觸的地方如門把、桌面、手機、遙控器、電話等。◎有疫苗可打時,儘快施打疫苗,若有疑慮,請與醫師討論。二、 照顧失智家人之前,請先安頓好自己每位照顧者都是失智者的重要依靠,尤其在居家防疫時期,家屬更要注意自身健康,適時尋求協助。◎為避免不必要的焦慮及恐慌,請避免接收過多的疫情新聞資訊;照顧者穩定的情緒可帶給失智者穩定的力量。◎安排自己每日作息,與失智家人一起運動、手作、唱卡拉OK等,攝取均衡營養及水份;白天多活動,夜間定時睡覺不熬夜。◎肯定自己對家人的付出,安排時間放鬆一下,做自己喜歡的活動(請參考線上資源如線上博物館或線上電影院)。◎與可信賴的親友談談您的擔憂和感受,並參與線上家屬團體。◎如果可能的話,請安排替手,以利紓壓喘息。◎與親人召開線上會議,討論失智者防疫措施並共同分擔照顧工作。◎若失智家人由外籍看護照顧,請提供其國家語言之宣導訊息,幫助看護落實防疫措施,同時照顧到看護因疫情而產生之不安。◎若照顧者居家上班且與失智者同住,請評估是否申請防疫照顧假。◎心情鬰悶或照顧壓力大時,請撥打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 我幫您)與專業人員討論,或撥安心專線1925緩解壓力,長照專線1966了解照顧資源,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了解家庭照顧者資源,必要時請尋求精神科門診協助。三、 協助失智家人落實防疫措施失智家人也許會察覺到生活中的變化而感到疑惑不安(如不能外出活動),也可能無法理解防疫措施,需要照顧者耐心地引導,以下方法供照顧者參考。◎以失智者能聽得懂、簡單且不致引發焦慮的方式說明疫情。◎失智者記性差是疾病所造成的,照顧者需要耐心地重複向失智者說明。◎在大門口、洗手台或適當位置張貼告示來提醒失智者:常洗手、戴口罩、少出門等防疫措施。◎邀請失智者最信賴或最聽從的人,來叮嚀失智者遵守防疫措施,如醫師、孫子女、子女、親友、里長或警察等,也可請友善鄰居協助。◎以失智者能聽得懂的話,清楚說明戴口罩或洗手方式,並示範或適度協助。◎進食前、如廁後、咳嗽、擤鼻涕後要確保失智者確實洗手。◎運用失智者的喜好,讓防疫措施變得有趣,如讓他挑選喜歡的口罩花色,或附加特殊意義的口罩如「平安」、「招財」、「福」。◎失智者較難記得「不可到處摸」、「不摸眼口鼻」等防疫行為,建議隨時攜帶酒精噴瓶,以協助失智者消毒手部,並增加物品與環境的消毒頻率。◎避免指責失智者做不好,盡量鼓勵和稱讚做得不錯的地方。可提醒在意金錢的失智者相關罰則,若能配合防疫,照顧者可提供獎勵。◎出門時,請攜帶失智症診斷証明或身心障礙証明,於失智者不小心違反防疫措施時,能及時出示証明以免受罰,但仍要努力協助失智者遵守規定。四、 為失智家人安排活動並維持規律作息原本的生活因疫情受到影響,且為了防疫必須長時間待在家中,您可以引導失智家人從事一些活動,營造居家快樂時光。◎維持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固定運動與規律生活作息。◎與失智家人一起從事有趣的活動,如居家運動、音樂律動、打拳、看電視、聽廣播、看老電影、為失智家人錄影、唱卡拉OK、看相簿說故事、寫日記、繪畫、著色圖、拼圖、桌遊、摺紙、烘焙、園藝、整理衣物、打掃清理等,以降低失智者因減少外出活動所帶來的焦慮。◎多利用線上互動影片或參與線上即時活動(請參考線上資源如線上運動或線上手作課程)。◎透過電話或視訊與親友聊天、傳遞關心。五、 為染疫或隔離時期預作準備不論是失智者或是主要照顧者染疫或是被隔離,都是很大的挑戰,因失智者對改變較不容易調適,需要更多耐心與包容。◎請主要照顧者事先預備「防疫照顧包」,列出包含失智者常用藥品、慢性病診療事項、安撫性食物及物品、生活及飲食習性、照顧常規、應對溝通技巧、喜歡的活動及用物、喜愛的音樂歌曲等,以利他人接手照顧。◎平時主要照顧者即練習以視訊與失智家人互動,以利隔離時能藉此方式安撫失智家人。◎若失智者被隔離至不熟悉環境時,請提供失智者熟悉的物品,並透過與家人的視訊減少因隔離造成之不安。◎任何失智照顧問題,請撥打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 我幫您)與專業人員討論。防疫或確診後隔離等措施,請撥防疫專線1922。六、失智居家防疫線上資源台灣失智症協會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ada2002/台灣失智症協會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adatada2002/videos(十多位醫師的叮嚀影片、互動式運動影片、手作影片、律動影片等持續更新)1 .線上電影/綜藝節目居家照顧失智家人不知做什麼嗎?如果您家人喜歡看電影或追劇綜藝節目,以下節目也許可以試試看哦!每位失智者的喜好及專注度不同,請為失智家人選擇最適合的影片,以及觀看的時間。觀看影片時,請與家人分享或討論,並適時起身動一動哦!◎國家圖書館線上電影 (需要申請閱覽証)https://www.ncl.app.visionmedia.com.tw/video◎包青天(電視劇)https://pse.is/3h6wa4◎白鷺鷥的願望(電視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liw-5jp-g◎華視天王豬哥秀:現代嘉慶君(綜藝)http://yt1.piee.pw/3grqdc◎草地狀元 (台灣各行各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vuXgV5ng5IM9u5lI19-FA◎鑽石鑽石亮晶晶 (台灣之美)https://shows.cts.com.tw/shows_prog/society/140.html◎(我愛)冰冰show /中視(綜藝)下午13:00(周一-周五) 晚間20:00(周六) 下午14:00(周日)http://new.ctv.com.tw/ProgramList◎台灣的歌 /八大 (歌唱)周二~周六 上午06:00https://www.gtv.com.tw/mobile/programSchedule.php◎美鳳有約 /民視 (美食)周一~周日 中午12:30-13:00 下午17:30-18:00(六日無)https://reurl.cc/ZGa7WA◎大陸尋奇 /中視 (風景)上午08:00/下午14:00(六) 上午06:00/下午17:57(日)http://new.ctv.com.tw/ProgramList2. 線上博物館/美術館居家照顧失智家人不知做什麼嗎?如果您家人喜歡逛博物館或美術館,以下影片也許可以試試看哦!每位失智者的喜好及專注度不同,請為失智家人選擇最適合的影片,以及觀看的時間。觀看影片時,請與家人分享或討論,並適時起身動一動哦!◎谷歌線上展覽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search/exhibit?project=exhibits◎台北故宮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台灣博物館線上展覽https://www.ntm.gov.tw/onlineexhibitionlist_189.html◎台灣博物館https://www.youtube.com/user/NTMuseum◎科博館線上博物館https://www.nmns.edu.tw/online-museum/catalog/◎奇美博物館線上古典樂https://pse.is/3fttxs◎奇美博物館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1_h6BWlAbRLP0MnRi4LzQ◎國立台灣美術館線上展覽https://www.ntmofa.gov.tw/links_1208.html◎歷史博物館線上展覽https://www.nmh.gov.tw/informationimgs_69.html◎北京故宮https://www.dpm.org.cn/shows.html◎東京富士美術館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artner/tokyo-fuji-art-museum◎東京國立博物館https://www.tnm.jp/modules/r_exhibition/index.php?controller=hall&hid=10◎大阪市立美術館https://www.ss.net.tw/collection-84.html◎日本森美術館https://www.mori.art.museum/en/◎日本足立美術館https://www.adachi-museum.or.jp/en/◎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https://www.moma.org/collection/?=undefined&page=2&direction=fwd◎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20/gerhard-richter-painting-after-all/exhibition-guide◎紐約古根漢博物館https://www.guggenheim.org/collection-online◎荷蘭梵谷博物館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artner/van-gogh-museum◎巴黎奧賽美術館https://reurl.cc/rgdRpE◎巴黎羅浮宮https://www.louvre.fr/en/visit◎大英博物館https://britishmuseum.withgoogle.com/3. 大自然影片居家照顧失智家人不知做什麼嗎?如果您家人喜歡動物或大自然,以下影片也許可以試試看哦!每位失智者的喜好及專注度不同,請為失智家人選擇最適合的影片,以及觀看的時間。觀看影片時,請與家人分享或討論,並適時起身動一動哦!◎台北市立動物園(15支2-4分鐘)https://www.youtube.com/user/TaipeiZoo◎奇妙的動物(32分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ugAiynzJM◎城市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NS_RGXqljA◎山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R2gb0MKJlo◎叢林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Wr5TCbumI◎島嶼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QPbriKs_sI◎沙漠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RkWO5g2HE◎草原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sjbyeztpd4(需要時,可自行加快影片播放速度)參考資料英國Alzheimer’s Society UK COVID-19 tips for caregivers加拿大Alzheimer Society of Canada COVID-19 tips for caregivers美國Alzheimer Society USA COVID-19 tips for caregivers澳洲Dementia Australia COVID-19 tips for carers,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居家料理,教你怎麼吃增加抵抗力又健康!
疫情趨勢逐漸上升!許多人已經開始居家辦公減少外食,當然三餐也都得在家吃了,但在這疫情嚴峻情況下我們要怎麼樣挑選營養又精簡的食材,做出健康的料理呢,今天就來筆記一下吧。居家簡便料理一:豬肉片拌飯(1人份)攝取蛋白質料理,增加抵抗力!準備食材:豬肉片 150 g、生薑絲 6 cm、醬油 3 匙、酒 2 匙、味霖1大匙、米飯1碗。增強抵抗力來源:豬肉 - 多攝取肉能夠補充蛋白質,才能降低感染細菌、病毒之風險。薑絲 - 薑不但可以改善腸道健康,還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的作用,抵制身體發炎。居家簡便料理二:蝦仁飯(2人份)攝取豐富纖維素之食材!準備食材:白米2杯、劍蝦300克、韭菜3支、水2.2杯、白胡椒少許、柴魚醬油2大匙、米酒1大匙增強抵抗力來源:蝦仁-含有蛋白質、鈣、脂肪含量也較低,很適合當作主要食材。韭菜-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胡蘿蔔素、礦物質鈣、鋅和磷,纖維素相當豐富,還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居家簡便料理三:黑木耳蛋花湯(1人份)攝取維生素食材,維持身體正常機能!準備食材:黑木耳汁500ml、玉米粒 1/2 罐、蔥1把、黑胡椒適量、水300ml、雞蛋 2 顆、鹽適量 增強抵抗力來源:黑木耳-富有維生素B2含量是米的10倍,且含豐富的膠質能夠幫助身體排泄,幫助代謝體內雜質,才能避免病菌殘留在體內。玉米-富有豐富的纖維、蛋白質、生素B6、葉酸、礦物質鎂、鋅、銅、錳等,能夠護眼、調節血糖、降膽固醇、抗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