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3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搜尋
WHA
共找到
40
筆 文章
-
-
2023-03-15 醫療.牙科
刷牙不是有刷就好!牙醫師曝國人常見NG行為「漱太乾淨也不行」
【本文重點】口腔健康與整體健康息息相關,建議每次飲食後刷牙使用含氟牙膏,以預防蛀牙。2023年世界口腔健康日主題為「以口腔健康自豪」,民眾應落實「檢、刷、線、嚼」四大口腔健康守則,並避免刷牙不用牙膏和刷完牙用力漱口等不良習慣。刷牙時,不宜用力過大,可以使用減量漱口觀念來保持口腔健康。--by ChatGPT牙齒健康攸關整體健康狀態,過去常宣導「飯前洗手,飯後漱口」,不過牙醫師提醒,若只用水漱口或用清水刷牙,只是將食物殘渣除掉,但無法清除口中細菌,建議每次飲食後,應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且不要刷太用力、太乾淨,應讓氟化物留存在牙齒上,預防蛀牙,若民眾出門在外不方便飯後刷牙,可使用嚼食無糖口香糖、漱口水替代。口腔疾病是常見疾病的第一名依據2019 年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約35 億人罹患口腔疾病,當中最常見的口腔疾病為「恆牙未治療齲齒」,約有20 億(佔57.1%),其次為「嚴重牙周疾病」(牙周囊袋>6mm),約有10億(佔28.5%),第三為「乳牙未治療齲齒」,約有5.1 億(佔14.6%),第四為「全口缺牙」,約有3.1 億(佔8.8%)。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於300 多種常見疾病中,口腔疾病相較神經功能障礙、消化系統疾病、呼吸道感染、皮膚疾病等,是常見疾病的第一名。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副理事長黃耀慧強調,口腔疾病除了產生疼痛、造成功能喪失,也會影響自信心、孤僻、恐懼,影響社交互動、生產力降低等,甚至增加醫療處置時間與費用。每年3 月20 日為世界口腔健康日,傳遞「健康成人32顆牙齒0蛀牙」以及「兒童乳牙20顆」、「老年人至少20顆牙齒」等意涵,世界衛生大會(WHA)2021 年5 月發布「全球口腔健康狀況報告書」,督促各會員國評估各國口腔健康狀況,及應將口腔健康納入全民健康政策,2022 年5 月正式通過「全球口腔健康政策指引」。2023 年世界口腔健康日主題「BE PROUD OF YOUR MOUTH」(以口腔健康自豪),黃耀慧說,若人牙齒會痛會呈現緊皺眉、緊閉雙唇,但若能露出「燦爛笑容」,代表健康狀態極佳,連帶提升自信心、人際關係等。隨著口罩令解封,民眾也應落實「愛牙四守則」維持口腔健康,謹記「檢、刷、線、嚼」,包括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使用牙線,飲食後嚼無糖口香糖或用含氟漱口水。牙醫師曝常見民眾2大NG刷牙行為黃耀慧說,過去宣導「飯前洗手,飯後漱口」其實是錯誤觀念,應該改為「飯前洗手,飯後刷牙」,若不方便刷牙,才改為用漱口水或口香糖替代。常見民眾2大NG刷牙行為,包括「刷牙不用牙膏」以及「刷完牙用力漱口」,他表示,若只用清水漱口或刷牙,無法將細菌清除,刷牙必須要用含氟牙膏,才能達到保護效果。黃耀慧表示,刷牙力道不宜過大,而早在10 年前歐洲已建議,刷牙後只需把泡泡吐掉,讓氟化物停留在口腔中,無需以大量水漱口,國外文獻也建議,刷牙只需使用100c.c 水,刷牙前先漱口,刷牙後吐掉泡泡,再用剩下一點水漱口即可。現在於國小推行「減量漱口」觀念,不過難以推廣至大眾,主要是各國民情差異有關。若不方便刷牙可改嚼食無糖口香糖、漱口水清潔。黃耀慧說,飯後建議嚼食2 片口香糖20 分鐘,是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能中和掉口中牙菌斑產生的酸性物質,降低牙菌斑、致齲菌數量,保護牙齒健康。而漱口水則含有抗菌成分,幫助牙齒修復。他也認為,政府應積極宣導,也要教育民眾遠離菸、檳榔等有害物質,努力符合世衛口腔健康政策指引目標。延伸閱讀:.刷牙不乾淨導致牙周病!口腔最常見刷不乾淨的位置是這裡.牙醫師認證「6類含氟美食」多吃可防蛀牙!但吃完少一動作也沒用.牙醫授訣竅:刷牙後少量水漱口 保留部分含氟牙膏更能防蛀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3 醫聲.癌症防治
癌藥基金零進度 薛瑞元:還有很艱辛的路要走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上午審查「癌症防治法」草案,多位委員為癌友請命,希望儘速效仿英國,建立癌症藥品基金(Cancer Drugs Fund, CDF) ,縮短癌友取得新藥的時間、減輕沈重經濟負擔,也要注意罹癌第一年自殺率較高,應強化癌友心理支持。對此,薛瑞元表示,健保署對癌症新藥「先鬆再緊」的暫行給付措施已經啟動,但健保外的財源「顯然還有很艱辛的路要走」,要先去英國考察,今年底以前會有結論。民進黨立委吳玉琴表示,英國2011年設立第一代藥品基金(CDF),出現財務膨脹問題,2016年升級為第二代,規模達3.4億英鎊,第二代運作至2021年第四季已幫助7.1萬名癌症病人,共提供91項藥品,涵蓋204個不同適應症,還有完善還款機制,可確保財務不超支,維持在預算額度內,2021年起擴大為創新藥品基金(Innovative Medicines Fund, IMF),再加3.4億英鎊預算。吳玉琴說,今天衛福部的書面報告通篇只提到健保署本來就在做的的事,對於CDF的進度完全沒有答覆?癌症防治法是CDF唯一可能的法源,卻受限於主計處說的「財政紀律法」,公務機關不能設立基金,難道就這樣卡住了嗎?空污費和菸捐都沒辦法用嗎?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也說,現在看來就是遙遙無期,委員會和癌友在這個會期看不到任何結果,「這件事不是今年才提出來,為什麼官員現在連什麼時候出國考察都不知道?」薛瑞元回覆吳玉琴說,我們只是老實呈現,現在只能先從健保機制調整。「先鬆後緊」措施已經啟動,正在徵求廠商來申請,申請後要做醫療科技名估(HTA)看可能需要多少費用。至於健保外的財源,「我們問過主計總處,這一定是打槍的,顯然還有很艱辛的路要走」,所以才會先從「可操之在我」的健保先開始調整。吳玉琴說,國家政策應該要更有前瞻性,根據英國CDF3.4億英鎊換算成台灣人口規模,大約是30到40億台幣,這樣的經費就能協助癌友多一個管道取得救命藥。今上午13個癌症病友團體也發出聯合聲明指出,癌症新藥給付門檻太高,2013年至2022年資料顯示,病友等待癌症新藥納入健保所需時間為787天,超過兩年、是一般新藥2倍,即便等到健保給付,也只能涵蓋30.4%的癌友,高昂負擔拖垮家庭。病友團體呼籲透過基金支持癌友,將經濟負擔得以控制在一般家庭可承受範圍。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先鬆後緊」措施是在新藥有取得藥證後,與藥廠先協商一個價格,暫時給付兩年,兩年後如果藥品有效就納入健保,沒效就退場,也可以依照效果程度重新議價。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預計5月會由衛福部帶隊,率領健保署、食藥署、國健署等相關部門代表,一起前往歐洲,兼顧WHA大會和參訪英國CDF與IMF制度,了解其現況、基金與英國健保(NHS)的連動關係,學習並評估有助於國內癌友之處,就如同部長所說,預計在今年底以前會有結論。民進黨立委蘇巧慧另針對癌友心理健康提出提醒,現行癌症防治法只有在第四條第一項第四款提到癌症病友心理支持,而且僅針對末期安寧療護,但癌友心理需求遠不僅於此。根據2017年台大公衛學院的分析,健保開辦,癌症病人得自殺率是一般人的2.47倍,尤其是診斷第一年,特別活不下去,可見支持系統不夠好,政府也沒有給花很多時間溝通支持病友的專業人員足夠的給付,根本是「要求醫師做聖人。」蘇巧慧建議,應比照日本「癌症對策基本法」全文修正現行「癌症防治法」,不要只是把癌症當成病症、用衛福體系去防治,而是要用整個國家的力量,全面防治。薛瑞元說,他第一次看到這個癌友自殺的數據,初次診斷癌症很需要第二意見,心理上才能逐漸接受,再自殺防治上還有很多面向要努力。
-
2022-10-31 醫聲.慢病防治
專題|糖胖症襲台! 拼WHA二〇三〇糖尿病目標 賴清德籲整合各界資源
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年首次針對糖尿病提出五大目標:2030年糖尿病患達八成獲得診斷;八成血糖控制良好;八成血壓控制良好;六成的四十歲以上病患取得降血脂藥品;百分之百第一型糖尿病患取得可負擔的胰島素與血糖監測。副總統賴清德指出,糖尿病對全球、對台灣都是非常嚴重的慢性疾病,政府要整合各界的力量,防治糖尿病與照顧患者,包括降低糖尿病發生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日前舉辦「2022糖尿病防治與照護高峰論壇」,賴清德到場致詞外,與會專家還有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組組長歐德瑞、國健署長吳昭軍、健保署長李伯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與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副總編輯洪淑惠。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劇增 提高政策層級助改善具有腎臟、內科醫師背景的賴清德,引用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統計指出,目前全球五億人罹患糖尿病,到2045年會增加為七億人。國健署也統計,台灣2017至2020年的糖尿病盛行率是百分之十一點一,約為二百多萬人,若不改變趨勢,加上肥胖比例持續增加、病齡延長等因素,台灣糖尿病人數勢必還會逐漸增加。黃建寧建議,國內糖尿病照護應與國際接軌,提高政策層級、打造更完善的糖尿病管理政策,以終結「糖潮」危機,為台灣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照護品質,降低糖尿病帶來的社會、醫療成本,以及對國人的危害。「無論從盛行率或死亡率看,糖尿病對於全球和台灣都是非常嚴重的慢性病。」賴清德說。並指出,非傳染性疾病造成全球七成四死亡,前四名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肺病,第四名就是糖尿病。在台灣,糖尿病每年造成一萬一千人左右死亡,也是國人第五大死因。黃建寧表示,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日前公布一份評比,表示台灣在慢性病照護上,仍有改善與精進空間。報告中針對糖尿病防治的評分,台灣僅有44分,落後國際,低於南韓的66分,而新加坡、日本都是100分。評論台灣與WHA目標差距 專家:部分項目達標率僅五成,有待努力賴清德認為,台灣要達到2030年糖尿病防治五大目標並不難,但面對高齡社會與病患年輕化的考驗,政府應集中更多力量投入糖尿病的防治與照顧。黃建寧建議,行政院成立糖尿病辦公室或慢性病防治中心,賴清德也認同,將請衛福部研議,如何集中資源,對糖尿病做系統性、完整性的防治、照護及後續的健康促進。他相信未來一定能做好對糖尿病的控制,朝健康目標邁進。歐德瑞表示,WHA的目標讓各國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有了目標,以美國為例,今年也成立「糖尿病辦公室(ONDP),以國家規格推動。他建議,台灣亦可成立一跨部門的組織來落實糖尿病防治,展現如同防疫般的典範成績。對於WHA各項指標,黃建寧認為台灣有望達標。他表示,目前已有七成糖尿病患獲診斷;在血糖控制方面,糖尿病學會曾提出以糖化血色素小於百分之七為目標,較WHA的百分之八更嚴謹,目前達標約百分之四十;針對血壓控制,目前約僅四成,有努力空間。至於第四、第五點,黃建寧說,台灣絕對沒問題,甚至已經達標。針對仍有差距的指標,黃建寧表示,透過系統性的整合,以跟進WHA目標。他呼籲,「全世界都在重視這件事情,希望台灣也有所改變。」借鏡美國經驗 AIT:成立跨部會辦公室再創防疫典範全球約每五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喪生,今年初,「美國美國國家臨床照護委員會(NCCC)」提出糖尿病相關改善建議,美國國會也在今年成立ONDP,串連政府不同部門,簡化行政流程,並以更宏觀的視野落實糖尿病防治。歐德瑞建議,台灣若比照新冠疫情中的防疫指揮中心,設立中央層級的慢性病防治辦公室,將能再成為他國楷模。歐德瑞表示,世界公衛界、醫學界一再接強調全球糖尿病盛行率正急遽上升,對於缺乏國家級糖尿病防治計畫,或缺少健康服務的國家,面對糖尿病所帶來的重大衝擊,更是首當其衝,且情勢迫在眉睫。以美國為例,歐德瑞說,NCCC在今年,便提出39項糖尿病防治、照護相關改善建議,每項建議,都需要行政或立法單位傾力投入,制訂相關辦法、方案,才能確實推動、執行。而這些糖尿病防治策略的擬定、建議,主要來自ONDP,設立國家糖尿病政策辦公室的目的,主要是在發展、施行國家級糖尿病策略,而這項工作必須連結不同政府部門、單位、機構,如此才能簡化工作流程,執行上也才會更有效率,也更具宏觀視野,對社會、環境氛圍的改變,也會帶來更正向的改變。歐德瑞表示,台灣健保制度具高度覆蓋率,且醫療專業人員優秀,因此在糖尿病防治上,擁有厚實基礎,若能擬定明確的國家級糖尿病計畫,並設立具體目標,搭配永續的資源、連貫的追蹤機制,且在公、私部門與醫療團隊、病患、病患照顧者的攜手合作下,台灣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將有希望成為世界醫界、公衛界效法的對象。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台灣也需要設立中央級辦公室,就如同設立疫情指揮中心一樣,如此糖尿病防治策略的方向、執行才會更切實、更聚焦。高齡化、年輕化「雙向擴張」 發病早將縮短平均餘命在台灣,糖尿病正以高齡化、年輕化之姿「雙向擴張」,威脅國人健康。許志成指出,40歲以下的年輕糖尿病患正在暴增,與肥胖、手搖飲有密切相關;王治元指出,愈早發病則併發症愈多、平均餘命縮短,應延緩糖尿病發病年齡,國人才能有較長且較健康的平均餘命。吳昭軍代表衛福部長薛瑞元與會表示,慢性病有許多共同的危險因子,國健署擬定「預防保健服務擴大辦理計畫」,現已送國家發展委員會審查,期待爭取更多資源挹注,在疾病前期就加以介入。李伯璋則表示,透過確實執行分級醫療、分級照護與部分負擔制度,將能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照護品質;健保署今年開始推動的「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以及「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皆是希望從共病、危險因子著手,共同進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游美月表示,喜見健保署已開放基層醫師開立糖尿病藥物,讓患者即時接受藥物治療,避免惡化至洗腎,今年係第二屆論壇,面對糖尿病衍生的共病問題,期待以國家的高度找出解方。糖胖症diabesity 糖尿病患共病、併發症罹病率激增人手一杯手搖飲,肥胖正在使高中生成為糖尿病候選人,此外壽命延長也導致糖尿病粗發生持續上升,病齡延長讓併發症愈難控制。在台灣,糖尿病正以高齡化、年輕化之姿「雙向擴張」,威脅國人健康,而越早罹患糖尿病者,平均餘命縮短四到五年!糖胖症(diabesity),這個字是由 diabetes (糖尿病) 和obesity (肥胖) 所組成,指的是因肥胖而導致糖尿病的一群人。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而許志成指出,台灣五十歲以下民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比例,從2000年至2019年上漲約兩倍,若將時間拉長至2045年,預估罹患比例將明顯上升,其中二十歲以下民眾更是激增九倍多。「年輕人得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越大。」許志成說,年輕糖尿病患比起同齡健康人,更容易得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預期壽命將少四、五年,但四分之三的年輕人常因沒有自覺而未就診,進一步引發併發症。國健署及陽明交通大學的研究顯示,台灣學子的血壓、血糖、BMI、腰圍均明顯上升,大幅增加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事實上,國民營養調查指出,2000年後,因飲食精緻化,國人平均空腹血糖值超過每分升100毫克,代表其中有許多糖尿病病患及高風險族群。許志成建議,除了協助病患控制血糖血壓,提升診斷率是重點之一。他表示,民眾參與成健時,多不積極檢查血壓血糖、腎臟病,以致通報且接受後續照護的比率低,「尤其年輕病患多缺乏自覺。」黃建寧預估,台灣年輕型糖尿病自2000年至2045年間,將以3.6的倍速成長,將導致糖尿病「罹病長期化」,連帶提高併發症發生的風險。他指出,年輕情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表現上與治療上,往往比起高齡族群更難控制,胰島素細胞更快衰老、併發症也更兇猛。此外,台灣成人的過重與肥胖率均持續上升,合計約五成的成人有過重或肥胖問題。黃建寧表示,根據研究顯示,35歲以下族群隨著BMI提高,糖尿病盛行率也會上升。王治元則表示,過去台灣沒有那麼多第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的壽命比現在短。隨著人們壽命延長、社會高齡化,糖尿病的粗發生率便持續上升,加上年輕化的趨勢,20到39歲糖尿病新發生人數持續上升,高血壓、高血脂、癌症等糖尿病常見的共病也隨之而來,65歲以上長者占所有糖尿病人口的一半,他們也有半數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王治元表示,第二型糖尿病診斷的年齡愈早,與一般人口平均餘命的差距愈大,舉例來說,20歲男性第二型糖尿病患和一般國人的平均餘命差5.6年,20歲女性病患則差4.9年。如果糖尿病能晚一點發生、把診斷時間推移到生命的後期,較長且較健康的平均餘命就可以被預期。因此,王治元認為「控糖」的根源在學校,如果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就懂得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遠離危險因子,就能積極預防或延緩年輕族群的糖尿病發生。針對年長者,最後奪走糖尿病患生命的原因除了糖尿病本身,癌症、肺炎,還有心臟病、腦血管等「大血管併發症」也是常見死因,需要積極服藥控制,而「多重共病的個別化照顧」則是年長糖尿病患不可或缺。糖尿病共病多 妥善防治以降低醫療成本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複雜度高,患者除了需要注意其併發症,治療時也須考量共病造成的負擔。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說,在諸多政策推行之下,糖尿病住院率、死亡率雖有下降,但仍有待解決之挑戰:台灣即將步入高齡化社會,患者年紀越來越大,共病罹病率越來越高。黃建寧指出,糖尿病是「疾病之母」,患者容易合併骨質疏鬆、失智症、腎臟病,甚至是癌症。他解釋,老年糖尿病群族要 考量會產生多重疾病,在共病眾多的情況下,不僅影響糖友 的生活品質,拉長失能的時間,也會增加照顧的難度,以及財務的負擔。 黃建寧認為,近一百年來,「糖尿病的變化很大。」從過去可以治療的單一疾病,轉而成為一「系統性」疾病,不僅在於個人,是醫療體系、國家政策的系統性疾病。他直言,糖尿病防治,需要跨部會整合。他舉例,以精神、心理疾病為例,在教育部有完整的計畫,針對高風險學生從小學到出社會,都訂有轉銜機制。若在糖尿病防治上,也納入完整的追蹤機制,才能更全面的防堵糖尿病。國健署長吳昭軍則表示,糖尿病與其共病嚴重危及民眾健康,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臟病、中風、腎臟疾病的風險,皆高於正常人。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補充,慢性病具有共同危險因子,不宜將其視為個別疾病,應擬定整合性的防治策略。吳建遠表示,未來希望強化疾病預防與照護之間的「連結性」,舉例而言,在國健署成人健檢中發現三高的患者,可以協助其轉銜到健保署的「全民健保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若發現有糖尿病相關病徵者,則可轉介至健保署的「糖尿病品質支付計畫(P4P)」。健保署:分級醫療助攻糖尿病防治讓台灣遠離「糖之國」,李伯璋指出,近十年來,糖尿病就醫人數持續上升,以110年來說,就有250萬人罹患糖尿病,約佔台灣總人口十分之一,為有效治療,須從四點著手,包括「整合醫療」、「新藥介入」、「分級照護」與「醫病共享」。李伯璋解釋,當糖尿病患不分輕重症,全部湧入醫學中心、大型醫院,醫師往往沒有多餘時間向病患進行詳細解說,縱使有衛教師、營養師團隊,也常因病患人數過多而壓縮諮詢時間,如果確實進行醫療分級、醫療照護,並採取部分負擔制度,醫師、衛教師、營養師等醫療人員就可以有較多時間進行衛教、諮詢,病患也可以擁有更好的照護品質。李伯璋指出,健保署設立社區醫療群,讓醫療院所轉診合作機制、跨層級醫院合作計畫等措施更為落實,全台總計有六百二十三個醫療群,合計逾七千六百位醫師加入社區醫療群行列。在這項計畫中,診所間可以水平轉診,醫療群中的合作醫院、醫學中心也可以和診所進行垂直轉診,並設立二十四小時就醫諮詢專線,醫院、醫學中心與診所可以進行結果回饋、個案研討,民眾就醫也更加便利。繼P4P上路之後,健保署在今年三月啟動的「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強調「糖尿病+腎病」整合照護,李伯璋說,已有六百二十一家醫療院所投入照護,估計近二十三萬人受惠。此外。健保署也啟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提供個案危險因子管理服務,今年七月開始收案,預計提供十萬名代謝症候群病患有關疾病危險因子管理服務,期待從改善代謝症候群著手,進而幫助防治糖尿病與其他慢性病。延伸閱讀1/罹這癌症機率激增239%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糖尿病是疾病之母,器官保護最重要!|理事長講堂EP7延伸閱讀2/詹宏志曝罹糖尿病不敢吃「甘納豆」 專家:吃對這些豆,有助控制血糖!
-
2022-10-28 醫聲.Podcast
🎧|罹這癌症機率激增239%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糖尿病是疾病之母,器官保護最重要!|理事長講堂EP7
「糖尿病患者年紀愈來愈大,共病罹病率也隨之增加。」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說,糖尿病可說是「疾病之母」,除了民眾熟悉的洗腎、糖尿病足、心血管系統問題等併發症,糖尿病患亦容易合併骨質疏鬆、失智症、腎臟病及癌症等共病,就連新冠肺炎也名列其中,對國人健康帶來全面性的威脅;患者罹癌機率更可能增加超過兩倍。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糖尿病共病眾多 治療應納器官保護觀念黃建寧解釋,「共病」指的是與糖尿病同時存在,並且彼此互相影響的疾病。以新冠肺炎為例,國內外文獻均指出,罹患糖尿病將導致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後,面臨高達3倍的中重症與死亡風險;台灣新冠肺炎個案中,則有近九成具潛在慢性病史,其中不乏有糖尿病患者。反過來說,黃建寧指出,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會攻擊胰島細胞,導致患者胰島素分泌量下降,甚至有可能造成新生的糖尿病個案。癌症是糖尿病另一項共病症。一項2021年四月發表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的研究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罹病6到8年內,罹癌的風險升高了將近四成之多。黃建寧說,第二型糖尿病與十餘種癌症相關,患者的罹癌風險最高提升達239%,各癌別風險提升比例詳列如下:一、 腎癌18%二、直腸癌21%三、乳癌26%四、子宮內膜癌26%五、肺癌27%六、膽囊癌33%七、甲狀腺癌49%八、食道癌85%九、胰臟癌107%十、 肝癌239%腎病變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發症之一,常導致患者死亡。糖尿病腎病變多發生於病齡將高的患者,隨著國人糖尿病罹病人數漸增,且平均餘命越來越長,黃建寧說,糖尿病的腎病變也越來越普遍。他解釋,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率以人數較多的第二型糖尿病為例,約落在三到五成。每年全民健保花費在洗腎的費用,高達350億以上,係健保單一給付金額最高的疾病。且每年人數增加約一萬兩人。黃建寧說,目前糖尿病的健保花費僅次於洗腎患者,糖尿病患者人數迅速成長,也間接導致洗腎人口日益增加。根據統計,國內洗腎患者近五成是由糖尿病引起,黃建寧直言,「如果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罹病率,不但將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也可為國家省下醫療資源。」此外,黃建寧指出,糖尿病的心、腎共病容易交互影響,根據研究,慢性腎臟病患罹患心肌梗塞、心衰竭的風險也較未罹患慢性腎病者來得高。《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區間的2000至2014年間,糖尿病患發生心衰竭人數增加達185%,足見糖尿病心臟相關共病亦不容忽視。失智症則與糖尿病存在「雙向關係」。根據健保資料庫的統計資料,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5倍之多。黃建寧指出,低血糖會導致失智症發生,而是失智症患者,則會由於認知能力或記憶力下降,導致血糖波動。黃建寧進一步解釋,大腦運作的能量來源是葡萄糖,故當患者血糖過低時,就會造成大腦神經細胞損傷,進而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若血糖過高或波動過大,則會導致腦部微血管病變,同樣會提高中風、失智的風險。此外,胰島素阻抗也是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之一。黃建寧引用一項美國研究,他表示第二型糖尿病和失智症高度相關,而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則有高達九成的風險會罹患失智症。根據統計,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前五名分別為癌症、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與肺炎。黃建寧說,有鑑於共並帶來的複雜性,國際指引中多強調「心、腎風險評估」是重要的治療依據,故糖尿病治療觀念轉變,強調「控糖與保護器官合而為一」,目前國際及國內治療指引皆認為糖化血色素超過7.5就應考慮進階治療,加入保護器官的觀念,減少心血管、洗腎的併發症。高齡人口罹病率過半 超越國際平均台灣將在2025年步入高齡化社會,在民眾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增加的情境下,包含糖尿病在內的慢性疾病盛行率,預估也將隨之上漲。黃建寧表示,目前台灣65歲以上高齡人口共220萬人,罹患糖尿病者就佔了半數;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估計全球長者糖尿病罹病率約三分之一,「可見長者糖尿病問題在台灣更為嚴重。」國健署的健康促進統計年報中,2013年至2016年的統計年間,與2005年至2008年相比,65歲以上長者的糖尿病整體盛行率上升了8.5%;《2018台灣糖尿病年鑑》中則可以看到,2005年的長者糖尿病盛行率為29.6%,到了2014年,已成長至39.9%。「老人家是比較脆弱的族群,很需要我們多去關注。」黃建寧說,在糖尿病的併發症中,腎臟病、糖尿病足等,老年族群的盛行率均高於年輕族群。他表示,一項日本的研究也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症盛行率高於未罹患糖尿病的同齡者3至5倍。此外,黃建寧指出,高齡糖尿病患者常合併失智或認知功能障礙,將會影響後續的自我照護能力,在糖尿病需要終生改變生活型態的前提下,有可能導致患者預後不佳,甚至增加跌倒骨折、或因其他慢性病死亡的機率。最新數據停留3年前 黃建寧:跨部會加速資訊整合根據《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台灣糖尿病每年新增案例約16萬,已超越2021年新生兒人數12萬人。居高不下的盛行率與發生率,讓台灣的糖尿病防治面臨挑戰。黃建寧說,2019年國際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針對各國疾病照護進行評比,其中點出慢性病照護是台灣有待改善、精進的重點;糖尿病照護台灣只拿到44分,遠落後韓國、日本、星國。黃建寧表示,雖然國內在糖尿病防治政策上,已有糖尿病論質支付制度(P4P)以及糖尿病整合照護計畫,加上今年三月上路的「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和「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等,針對糖尿病共同危險因子著手的防治政策,「但這些政策主要仍以疾病管理標準為主,缺乏整體糖尿病健康政策的宏觀、確切目標。」黃建寧直言,要制定更準確、全面性的糖尿病政策,需要仰賴全國性的糖尿病資訊調查系統,及時盤點疾病數據做為政策擬定時之參考。他舉例,當健保投資了一項新藥、新科技用於糖尿病治療、照護,應該要有即時的真實世界數據,了解其成效,才能更有效率,把資源用在刀口上。目前台灣的糖尿病健康資訊彙集,主要仰賴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的《台灣糖尿病年鑑》,然而其最新版本發表於2019年,統計區間只到2014年,黃建寧坦言,「資訊還是不夠新。」他舉以色列為例,該國疾病管制署早在2014年便啟動「國家糖尿病病人追蹤登錄計畫(The National Diabetes Registry) 」,在其國內進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資訊追蹤,旨在評估該國國內糖尿病發病情形,以規劃衛生服務計畫,預防糖尿病與其併發症發生。黃建寧說,及時資訊系統的建置需要大量資源的挹注,以及跨部會的整合,他建議中央應成立國家級糖尿病辦公室,並訂定追蹤目標,打造更完善的糖尿病防治網絡。漸受國際重視 WHA首公布五大防治目標事實上,糖尿病議題在國際上漸受重視,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年更首次公布針對糖尿病防治的五大明確目標。黃建寧強調,糖尿病的預防,不僅止於一般認知的血糖控制,針對共病、高齡化的風險,亟需更完善的管理政策,由上而下,藉由篩檢、介入、衛教、運動、飲食管理等面向多管齊下,才能真正看到糖尿病的防治成效。黃建寧小檔案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現職: 中山醫學大學校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 理事長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總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 所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 主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韋麗文、林琮恩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規劃:林琮恩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
-
2022-10-25 醫聲.慢病防治
詹宏志曝罹糖尿病不敢吃「甘納豆」 專家:吃對這些豆,有助控制血糖!
知名作家、Pchome網路家庭創辦人詹宏志日前透露自己罹患糖尿病多年,喜愛美食的他因此必須忌口,連最愛吃的「甘納豆」也忍痛放棄。不過專家解釋,糖尿病患者只要吃對種類,黑豆、納豆等豆類食物,其實有助於促進胰島素分泌,進而降低血糖。糖尿病無法根治 患者需終生調整生活型態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每年台灣糖尿病新生個案人數約為十六萬人,已經超過今年台灣新生兒人數的十二萬。事實上,糖尿病目前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且共病眾多,患者或需要終生服藥、施打胰島素,也必須積極調整生活型態,飲食即為重點之一。現年66歲的詹宏志近日發表新書《舊日廚房》,該書係他個人首部飲食文學作品。在月初一場新書分享會上,詹宏志憶起人生中不同階段的美食經驗。他提到,阿姨結婚時的聘禮是甘納豆,年幼家貧的詹宏志,原以為終於有「甜頭」可吃,結果聘禮依照地方風俗,必須退回、不能吃,他便在街上哭了起來。如今已是德高望重的作家、企業家,不少聽過這段經歷的友人,每逢年節,就會送上甘納豆做為賀禮,詹宏志笑稱:「可是現在我是糖尿病的病人,其實是不能吃它的!」黃豆可降血糖 部分豆子屬五穀雜糧類 應與澱粉代換詹宏志口中的「甘納豆」,是一種以栗子、花生、白雲豆等豆類,經過糖漬處理製成的古早味蜜餞類食品,與名稱極其相似的「納豆」並不相同,後者是由黃豆發酵而成。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指出,在台灣甘納豆多使用白雲豆進行加工調理,過程中會額外加入精緻糖,糖尿病患者需限量食用。納豆的作法,則是使用黃豆加入納豆菌發酵製造而成。他表示,黃豆本身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能夠抑制蛋白質分解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可使體內胰島素分泌更加旺盛,進而降低血糖值。黃建寧表示,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豆類,包含下列三種:一、黃豆(含納豆)二、黑豆三、鷹嘴豆黃建寧解釋,黃豆屬於水溶性食物纖維,在消化系統能延緩醣類的吸收,抑制血糖值急速上升。此外,因為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1,有助燃燒醣類熱量,避免多餘的葡萄糖蓄積在體內。黃豆的其他成分,如:皂角苷、金雀異黃苷、卵磷脂,則可減少血液中的脂肪、抑制體重增加,有助減緩肥胖型糖尿病患病情。黑豆的「蛋白質+纖維」黃金組合,能夠促使人體的消化道以適當速度蠕動,並於過程中被妥善分解,使血糖上升速度趨於穩定。鷹嘴豆的升糖指數相當低,有助於控制血糖值。其成分包括約七成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和少量脂肪和纖維。蛋白質和纖維,在體內會減緩碳水化合物吸收,有助調節血糖。其他豆類,如:紅豆、綠豆、皇帝豆,在六大類食物中被歸類為「全榖雜糧類」。黃建寧表示,糖尿病患者只要多加留意,與飯、麵等澱粉類食材進行代換,便可食用,不至於對血糖變化造成直接影響。美國糖尿病學會:豆類屬「超級食物」有助血糖管理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則將豆類封為糖尿病患者的「超級食物」,同時建議糖尿病患者每週在餐點中加入乾燥或低鈉的豆類。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出,腰豆、白腰豆、斑豆、黑豆皆屬於富含維他命與礦物質,如鎂、鉀的食物,且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此外,由於豆類成分不含碳水化合物,每半杯卻可以提供等同於半盎司動物性肉類的蛋白質,並且沒有有害健康的飽和脂肪。國外健康網站《Healthline》亦報導,豆類具有升糖指數較低(低GI)的特性,有助糖尿病患的血糖管理,其健康價值勝過許多澱粉類食物。事實上,豆類的成分中富含蛋白質與纖維質,每餐適量食用,有助健康,是低醣飲食的重要選項。國際醫學期刊《JAMA》的一項研究結論則顯示,若把豆類納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低升糖指數飲食當中,除了可以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亦可降低患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即冠心病,CHD)的機率。豆類怎麼煮才安全?專家:注意食鹽添加量至於如何食用豆類才安全、不會造成反效果?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可以使用罐裝豆類,但要記得把水瀝乾,以免攝入其中含有的鹽分。《Healthline》專家也提醒,雖然豆類可以做成任何形式的料理,如:沙拉、砂鍋菜、十穀米等,但糖友烹調時應特別注意不要加入過多的食鹽,反而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蒜頭、孜然、鼠尾草等作為辛香料,是可以嘗試的調理方向。延伸閱讀1/專題|糖胖症襲台! 拼WHA二〇三〇糖尿病目標 賴清德籲整合各界資源延伸閱讀2/罹這癌症機率激增239%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糖尿病是疾病之母,器官保護最重要!
-
2022-04-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擬5月赴WHA 疫情成最大變數
第七十五屆「世界衛生大會(WHA)」訂五月廿二日在瑞士日內瓦登場,目前我方尚未收到邀請函,但據了解,衛福部長陳時中曾規畫親赴日內瓦參加場外會議,另規畫走訪中東歐「感恩之旅」,感謝立陶宛及愛沙尼亞等國家曾捐贈我國疫苗。不過,最近台灣疫情大爆發,陳時中是否如期出訪,衛福部也保留最大空間。衛福部國際合作組技監劉麗玲表示,WHA今年僅大會採取「實體舉辦」,其餘周邊論壇或雙邊會議幾乎都取消,主辦單位有提及若國與國之間要自行舉辦雙邊會議,可以自行找場地舉辦,大會不提供場地。國內疫情嚴峻,目前是否要前往日內瓦,衛福部還在評估中,綠營也擔憂,陳在疫情爆發時出國,可能會引發民怨。陳時中往年都與獨派團體在日內瓦會師,疫情爆發後,獨派連兩年取消行程。相關人士昨晚透露,我方未收到邀請函,加上國內疫情嚴峻、國外可開視訊會議,獨派今年不會前往現場,據了解,陳時中目前也沒規畫相關行程。民進黨內有人建議,陳時中五月出訪回國後可順勢卸下衛福部長,正式投入選舉,但疫情嚴重,陳時中親赴日內瓦的效益,還待評估。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說,外交部與衛福部全力爭取受邀以觀察員身分與會,但相關細節目前不便對外公布。
-
2022-04-09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提高部分負擔抑制醫療浪費 健保署支持新藥新科技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主辦「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 癌症教會我的事」今天正式登場,健保署長李伯璋在論壇上,以自己曾發現早期腎腫瘤為例,強調對於疾病無畏的認同。同時他也對於聯合報針對癌友調查,有8成5希望新藥納入健保,笑稱應該是10成希望新藥納保。他表示,近年健保總額成長率約4.4%,但癌藥成長率已有10.68%,截至110年底,健保共收載154種癌症藥物,而在110年光是癌藥支出就高達新台幣403億元,其中以標靶藥物支出最高,占62.6%。「生命不能重來,所以對病人有用的,健保署都會設法給予經費支持,把一年八千多億元的預算花在刀口上」,李伯璋多次強調會跟病人站在一起,給予必要的醫療支持。不過他也說,以前癌症治療為化療,但副作用大,目前標靶和免疫治療效果更好,但相對費用高昂,因此必須推動使用者付費概念,提高部分負擔,省下來的錢則可用於癌症和重大傷病。衛福部昨天也公告調整部分負擔,並自5月15日起生效,李伯璋說,衛福部長陳時中強調不要因病而貧或因貧而病,造成就醫障礙;以前健保部分負擔只做半套,民眾無感,因此用「0元效應」抑制浪費。李伯璋說,所謂0元效應,是指一項物品或服務,從免費變成要付費,能顯著降低需求,因此部分負擔的改革有重要意涵,不能訂太高,更不應該免除,小額的部分負擔能在不增加民眾太多負擔下,相當程度的抑制浪費,「因為要從口袋拿錢出來才有感,才會有引導效應」。此外,在臨床治療與健保給付有差距時,也可考慮商保補位健保,這也是健保署持續關注的事。李伯璋也列舉健保署在新藥新科技預算分配上的努力,因為癌症新藥加速上市但效益不明,新醫療科技又發展無窮,在健保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審慎通盤規劃,因此健保署導入前瞻性評估(HS)作為編列預算參考、運用醫療科技評估(HTA)估算新科技成本及效益來輔助決策、另外也檢討已給付項目,有效的健保就加碼、無效的限縮給付,將資源用在最有效益治療。「有效的加速給付,無效的廠商還款,在藥價溝通上,希望廠商能跟國家站在一起,雙方取得共識,確保廠商有合理利潤,健保財務負擔不致過重,才可引進更多新藥。」此外,由於免疫治療費用比標靶貴三倍,所以除要求廠商將價格壓低,也審視真實世界數據,觀察臨床治療效果是否符合期望,也因此在109年2月,健保署決議暫停肝細胞癌及胃癌的新個案免疫藥物給付,隔年4月,美國FDA癌藥諮詢會議也反對給予nivolumab於肝細胞癌及Penbrolizumab於胃癌之適應症。李伯璋說,治療胃癌的免疫藥物若提前至第一線、第二線使用,不是不能考慮,但現在許多藥物用於晚期患者,治療效果可能不好,若早期使用對病人有益,健保署也在檢討中。不論那一種癌症,只要有合適的藥物都會想辦法照顧患者,但費用也必須思考,希望節省不必要的浪費,讓病人都有藥物可以治療。真實世界數據提供以實證為基礎的健保給付,李伯璋也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為例,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的存活率,顯著高於使用化療藥物,尤其以第一年最為明顯,即使到第五年,存活率仍有意義,所以務實處理給予給付。另外精準醫療已是未來趨勢,伴隨式檢驗與基因檢測更顯重要,健保署也加速藥物伴隨式檢測納入給付。而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生物相似藥似乎是節流的解方之一,李伯璋說,生物相似藥指的是跟原廠生物製劑有相同療效的藥物,生物製劑的年成長率約8%-10%,占整體健保藥費支出18%,且持續上升。若通過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取得藥證,證實藥效跟原廠藥一樣,民眾就不必非得要用原廠藥,健保署除推動生物相似藥免除事前審查、放寬使用期限,也擴增給付規定,例如放寬年齡,但病人數可能因此變多,對財務也有衝擊影響,不過整體而言,推動生物相似藥是健保署努力的目標。節流解方之二,就是呼籲健保永續是全民責任,需要全民一起努力,「拿藥回家卻不吃、做過多不必要的檢查,都是在浪費健保資源」,健保署也推動健康存摺,讓民眾知道自己接受多少放射線劑量,因為放射線可能影響基因造成癌變,因此不必要的放射線檢查就不該做。李伯璋,健保是台灣人的驕傲,每次出席亞太經濟合作APEC或世界衛生大會WHA,外國人都很羨慕台灣健保,「尤其我們在A醫院做的檢查,可同步在B、C醫院的雲端看到結果,這是國外都做不到的事」,健保署正計畫出版英文書籍介紹健保制度,把台灣的驕傲推到全世界。
-
2021-11-05 新聞.元氣新聞
曾為台發聲 馬偕醫院助友邦聖文森強化醫療應變
友邦聖文森國曾多次為台灣發聲,但近年飽受天災與傳染病威脅,台灣與聖文森簽署協議,為期4年將由馬偕醫院協助建立醫療機構及社區公衛醫療應變能力。馬偕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11月2日由駐聖文森國大使藍夏禮與聖國衛生部長普林斯(St. ClairPrince),代表簽署「聖文森國公衛醫療緊急應變體系強化計畫」協議,將藉助馬偕醫院緊急醫療應變的豐富經驗協助提升聖文森的公衛醫療應變能力。馬偕醫院指出,聖文森目前僅有5間二、三級醫療機構設有急診,且嚴重面臨到院前緊急救護系統,包括救護技術人員、救護車數量不足等問題,也缺乏有效調度系統,影響病人後送時效性的黃金搶救時間,加上緊急災難應變人員缺乏實際演練,造成緊急醫療體系乏弱,因而向台灣提出協助的需求。馬偕醫院表示,過去曾於2018年至2020年投入聖文森國「糖尿病防治能力建構計畫」,成效良好獲得聖國認同。聖文森前衛生部長也曾於世界衛生大會(WHA)多次為台灣發聲,藉由醫療實力替外交任務做出非常正向與緊密的連結。馬偕醫院基於長期支持政府及外交部協助友邦國際醫療的精神,接下為期4年的「聖文森國公衛醫療緊急應變體系強化計畫」,計畫將針對「緊急醫療」與「傳染性疾病」進行深化與加強。馬偕醫院指出,同時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災後復原最低技術標準及建議,結合馬偕豐富且多元的緊急醫療與傳染性疾病防治經驗及專業,自政策規劃、人才培育、醫療機構功能提升與強化社區公衛醫療緊急事件應變意識等面向,協助強化聖國公衛醫療應變體系。馬偕醫院表示,透過專業分工與各項資源整合的寶貴經驗,讓聖國除了具備相關政策與規劃的書面資料外,更能開始發展完整的應變團隊,因應實務上操作與建置。另一方面也將投入傳染病防治、診斷的各項工作與宣導策略,強化聖文森的公衛系統。
-
2021-10-19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葉金川:建立全民健保 致力做公衛能救最多人
提到「抗煞英雄」,葉金川三個字立刻浮現在國人腦海中,但葉金川對於自己「抗煞」的努力,強調是極度微不足道。從29歲踏上公職之路,59歲離開公職,30年的經歷談三天三夜都談不完。而他認為最辛苦的一段路是建立健保制度。全民健保 準備時間只有3天1989年,前總統李登輝提出推動「全民健保」,1991年當時的行政院衛生署成立「全民健保規畫小組」,力拚1994年施行全民健保。推動過程艱辛,直到1995年元旦,衛生署成立中央健康保險局,推派葉金川擔任第一任健保局總經理,三個月後,也就是1995年3月1日,台灣全面施行全民健保。「準備時間其實只有三天,」葉金川說。1995年2月25日,當時的行政院長連戰下令,全民健保3月1日如期開辦。當時聞訊,真的嚇傻,「那時候連健保卡都還沒印出來」、「資訊系統也沒著落」,只能用火燒屁股形容。健保IC卡 推動7年才完成不過,時任衛生署署長張博雅收到命令臨危不亂,召集所有同仁、邀集醫師公會、私立醫院協會等醫事團體討論「如何讓全民健保順利開辦」。既然還沒有健保卡,就先用身分證看診,後續申報採用後補,支付標準先比照其他保險制度。當時還趕工做出「第一張六宮格健保卡給總統李登輝」,一個月後,兩千多萬張的健保卡成品出爐。葉金川說,健保規畫初期,就計畫設置IC卡。他曾到澎湖試辦「如何讓系統可以順利上路」,7年後才完成。也因早就開始推動資訊化,現在健保資料可以統統上雲端。健保卡就像是一張個人通行證,屬於驗證身分的卡片,重點是後台系統。老師一句話 他走上公衛之路「我大四的時候就決定要走公衛,」葉金川說,當時上陳拱北老師的課,老師說了一句「做公衛,可以一次救很多人」,他決定跟著老師一起做醫療服務。公衛的成就往往來得比較慢,但真正能影響台灣醫療的還是公共衛生。只要有能夠盡一份心力之處,必定都會有他的身影。2003年SARS爆發,他當時沒有公職身分,那時的衛生署署長李明亮打了一通電話給他,說「和平醫院現在很恐慌,可不可以幫忙來鼓勵裡頭的醫護人員」。葉金川說,他只有進駐和平醫院14天,「很多人把我當作抗煞英雄,其實我真的沒有做什麼。最大的英雄是第一線醫護人員。」「台灣需要我,我只是用我的力量愛台灣。」無論是健保制度建立、SARS、H1N1、首次以台灣官員身分代表出席WHA等,都有葉金川的身影。葉金川說,過去的人生,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絕對是彩色的。只是,人生有好幾幕,他現在走的應該是這個被稱為「葉金川人生」曲目中的「最終章」,最後一幕就該有最後一幕的色彩以及最後的故事。人生彩色 罹癌後要圓百願葉金川32歲就擔任衛生署醫政處副處長,50歲左右事業站上巔峰,65歲罹癌之後,改變人生觀:人生的篇章不該只有事業,還要有家庭、生活以及對於生命的安排,才是一個圓滿的生命。葉金川在罹癌之後寫下「退休,任性一點又何妨」一書,寫下罹癌後許下100個願望的實踐進度。文末他特別以「給50歲的你」為題,其中說到人生「事業的巔峰在50歲、生命的巔峰在75歲」,50歲的現在該開始拚生命的巔峰。現在葉金川長時間住在花蓮,持續完成自己寫下的100個願望清單。他租了一塊400坪的土地,當一個「種樹的男人」。「如果我去世,我不想只留下一個墓碑,我希望留下一片林地。而人生的最終章,希望可以跟太太一起過50周年的結婚紀念日。」這代表他必須努力爭取6年的生命,完成他清單上所寫的願望。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特殊貢獻獎葉金川年齡:71歲出生地:台北市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經歷: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台北市副市長、總統府特任副祕書長、行政院衛生署署長主要事蹟:●成立全民健保籌備處,健保開辦後首任總經理●SARS期間,指揮台北和平醫院院內感染控制●開創醫療分級、評鑑及專科制度、提升山地離島醫療品質●台灣首位以衛生署署長官銜,出席世界衛生大會
-
2021-10-18 新聞.元氣新聞
世醫大會挺台參與WHO 陳時中:感謝各界努力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等,針對「從高雄大火事件檢視我國防災醫療救護與復原重建制度、盤點我國複合式大樓之公安規劃、消防安全設備檢修及演練成效」進行專題報告,針對世界醫師大會近日表決通過支持台灣參與WHO、WHA。陳時中今天表示,疫情讓世界理解到「病毒無國界」不只是口號,強調台灣能貢獻世界也是可信任的夥伴。民進黨立委蘇巧慧今天上午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表示,希望衛福部持續努力爭取加入WHO、WHA。陳時中答詢時指出,感謝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及協助參與WHO的社會人士努力,如今得到這樣的成果,他相當高興。
-
2021-08-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將納美國數位認證? 陳時中:美國很重視高端
高端疫苗將於8月23日開始接種,但相關保護力至今仍未知。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被問及高端若只接種第一劑的中和抗體為何,他表示,「我不知道,我只關心最後保護力多少」。但接種一劑後的保護力為何,他卻說「沒有新的研究可以延長接種第二劑,會依照仿單28天後即接種第二劑」,也未說明接種第一劑以及完整接種兩劑後的保護力。由於AIT新處長孫曉雅上任,並拜會我國中央部會官員。是否談及疫苗雙邊政策,陳時中表示,相關問題雙方都有提到,也感謝美國在WHA給予我國的協助以及捐贈疫苗等事宜。另外,針對未來疫苗等生產供應鏈合作的廣泛議題都有進行討論,等疫苗數位認證出來後,雙方也會進行談判。但美國認證的疫苗是否也會包含我國產高端疫苗?陳時中表示,這將來都要談判以及細部規畫,美國也很重視高端疫苗。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帛琉可望重啟醫療合作 陳時中:旅遊泡泡樂觀其成
今日帛琉大使至指揮中心開會,可望重啟帛琉旅遊泡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帛琉是我們非常友好的邦交國,迄今為止無本土案例且整體疫苗覆蓋率達九成六,基本上是安全的,未來仍持續有醫療合作,並表示旅遊泡泡感染控制措施能完整的話,則樂觀其成。陳時中今日於記者會表示,帛琉是一個安全的國家也是台灣相當良好的友邦,在WHA各樣場合都會仗義執言,也期望能持續對台灣的醫療合作。其中帛琉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本土案例,只是零星兩個境外移入,整體來說疫苗接種率也96%。對於雙方醫療合作上,國內醫療團隊也有機會進到專責病房等提供治療需求,透過施打滿兩劑疫苗、PCR篩檢等,直接在高規格感控下治療,縮短當地治療時間。另國內疫情仍高時,國內醫院也宣布降載,空了很多病床。目前疫情趨緩,確診案例降低,為民眾也有很多醫療需求,國內醫院也會逐漸開放因應醫療需求。至於在帛琉旅遊方面,現在五天加強自主管理、加上九天自主管理的原則不會變,現在帛琉疫情比台灣低很多,外交部等旅遊泡泡感控措施能完整的話,指揮中心是樂觀其成。
-
2021-05-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研擬提供疫苗給台灣 外交部:患難見真情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證實,正在研擬將多出來的疫苗提供給其他國家與地區,也考慮提供給台灣。外交部今天表示,日本充分發揮患難見真情的珍貴友誼,期盼與日方加強防疫合作,共同遏止疫情擴散。茂木敏充今天在記者會上說,台灣在311東日本大地震時迅速捐款給日本,並提供各式各樣的支援;雖然台灣的國產疫苗將在7月上市,但在這之前可能會疫苗不夠用,因此也會好好考慮提供疫苗給台灣。外交部晚間發布新聞稿指出,疫情肆虐全球,對全球各國構成重大威脅,外交部正配合指揮中心,積極尋求理念相近國家協助爭取疫苗。日本面臨自身嚴峻疫情之際,仍主動對台灣表達溫暖關懷及提供協助的意願,充分發揮患難見真情的珍貴友誼。外交部說,日方的友好談話也再次彰顯台日友誼的緊密與強韌,台灣人民深受鼓舞、備感溫暖;外交部代表台灣政府及人民表達由衷感謝之意。外交部表示,台灣與日本是命運共同體,雙方每逢天然災害發生時都能相互援助,發展深厚堅實的友誼,建立相互扶持的典範。外交部指出,5月26日世界衛生大會(WHA)期間,日本首相菅義偉、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厚生勞動大臣田村憲久及茂木敏充都分別為台灣執言,支持台灣參與WHA,外交部由衷感謝日方支持。外交部說,台灣與日本共享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在各層面為密切夥伴及重要友國。台灣將在既有的友好基礎上,繼續深化台日間各項交流與合作,穩健發展雙方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並期盼與日方加強公衛防疫合作,為遏止疫情擴散共同努力。
-
2021-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護理師近3年退休1.8萬人 依意願必要時提供協助
因應本土疫情,台北市府昨天開始徵召退休醫護人員。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監事長盧美秀表示,公會已整理近3年退休護理師名單,約1.8萬人,屆時將詢問各縣市情況及護理師意願,於必要時提供協助。20個醫事團體今天共同舉行記者會,強調支持台灣重回世界衛生大會(WHA),並以非政府組織力量共同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聲。因應本土疫情及醫護人力不足,台北市府昨天開始徵召退休醫護人員到防疫旅館監看確診者。媒體今天詢問,醫師公會與護理師護士公會是否規劃號召退休醫護人員。盧美秀表示,護理師公會已經整理好3年來退休的護理師名單、約1.8萬人,將詢問各縣市情況及護理師意願,必要時將提供協助。盧美秀表示,護理師公會曾與衛生福利部照護司討論過,衛福部曾提出需要護理師協助的3項工作,包含大量疫苗注射、疫調電話調查及篩檢檢疫協助。盧美秀說,由於台北市府發出徵求退休醫護人員訊息,護理師全聯會已提供名單給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讓他們能與台北市府媒合;雖然檢疫工作相當辛苦,但護理師全聯會已經準備好,應可即時提供各縣市協助。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民進黨立委邱泰源說,醫師從一畢業就開始工作,沒有退休問題,台灣有5.2萬名醫師,約有7成在醫院、3成在診所。邱泰源說,有鑒於疫情嚴峻,醫師公會義不容辭動員所有醫療體系,屆時5.2萬名醫師都會動起來,耳鼻喉科醫師在社區篩檢有其角色,其餘內科、兒科醫師可以貢獻急、慢性照護。邱泰源表示,政府需要告知集中檢疫站、社區篩檢站、醫院和急診需求為何,如果能提出規劃,相信醫師公會都能夠及時因應。
-
2021-05-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美國國務卿表態支持 陳時中:高度期待收到WHA邀請函
繼G7外長聯合公報表態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公開聲明支持,照往例,預計明天受邀國家就會收到邀請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表示,國際很多重要單位都有共識,表達希望台灣可以與會,對於收到邀請函,台灣抱持高度期待。至於有關中國福建撤銷台灣小三通免隔離政策,是否因對台灣疫情有疑慮?陳時中表示,有關小三通綠色通道,確實得到這樣的訊息,但相關理由目前還不清楚,可能是因為本土案例使對方提高警覺。
-
2021-05-08 新聞.元氣新聞
美國務卿籲WHO力挺台灣恢復WHA 陳時中「4個字」回應
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5月24日登場,台灣積極爭取參與,繼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上月30日推文支持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7日發布聲明也支持「恢復台灣在WHA的適當地位」。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對此表示,美國國務卿能力挺台灣,真的「非常感謝」,希望因此能喚醒WHO當局,讓台灣加入WHA以及WHO的重要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此次聲明中指出,沒有正當理由把台灣持續被排除在此論壇外,美國呼籲WHO秘書長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就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表達反對意見之前的那幾年的慣例。
-
2021-04-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世界醫師會支持台灣入WHO 陳時中:防疫成績被世界看到
世界醫師會(WMA)以22:1通過台灣提案,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非友邦國家都對我們非常支持,全因防疫成績被世界看到。世界醫師會(WMA)昨天舉行首爾理事會,會議採視訊方式進行,台灣醫師會理事長、民進黨立委邱泰源以WMA理事身分參與,雖在中國代表反對下,仍以22:1通過台灣提案,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陳時中表示,相信各國對我方都很支持,現在擴及到很多非友邦國家也對我方非常支持,也是因為防疫成績被世界看到。陳時中說,世界醫師會與我台灣醫師公會都維持良好關係,對於醫療水準、健保制度、防疫都非常肯定。我國一直爭取加入WHO和WHA,但卻被排除在外,現在各國也覺得不恰當。雖然還牽涉政治因素,我國還是會持續努力推動,能盡早能夠加入。
-
2020-11-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灣成功的秘密」葡萄牙媒體盛讚台灣防疫成典範
世界衛生大會(WHA)於13日落幕前夕,葡萄牙重要媒體「快報」在紙本全版及電子版以「台灣成功的秘密」為題,再度報導台灣防疫模式為全球典範。報導指出,自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全球以來,台灣作為「幸運兒」,截至本週止,僅近600例確診,其中55例為本土感染;住院或隔離治療者不到50人,另只有7例死亡,距離上次社區感染超過210天。這個人口為葡萄牙兩倍的幸運海島國度,快速在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侯群)疫情中學會因應之道,並成為今日的全球典範。台灣的成就獲得科學界認證,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將其定位為極度低風險區。「美國醫學協會期刊」將台灣的成功策略形容為「社會如何快速應對危機並保護其公民利益的範例」,其主因有3:大數據資料庫分析、高科技與主動檢測,也是葡萄牙亟待努力的目標。2019年12月底,世界衛生組織接獲中國武漢出現異常肺炎病患通報時,台灣開始實施相關措施,要求自武漢入境者須隔離2週、派醫療人員赴中國評估,並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有一切均發生於1月出現首名確診病例,以及中國將武漢封城前。1月底,除備有1100個負壓隔離病房外,台灣已確保4400萬個醫療口罩,價格固定,軍隊也投入口罩生產線。文章寫道,台灣在5週內快速採取124項措施。儘管當時全球仍否認使用口罩需要、體溫控管及關閉航線的必要性,台灣仍確實執行。3月時,對於外籍旅客,僅必要旅行或外交人員得以入境,而在2003年對抗SARS時採用的體溫控管及使用口罩等措施被重新啟動。台灣如何成為檢測總數最少國家之一?「資訊結合科技,成為決定性的武器。」病狀及行動路徑等相關資訊被用於辨識傳染鏈,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控,並與衛生部門、藥局及境管單位等分享,旅客入境台灣後即透過數位追蹤。藥局口罩庫存地圖及高風險區的指示等,也都透過數位科技清楚標示。報導表示,台灣除了如葡萄牙舉辦新聞說明會,使民眾瞭解最新情形外,也成立打擊假訊息的真相查核辦公室。各大城市均設有市民專線,以避免線路超載。雖台灣文化與歐洲或北美不同,但部分措施仍值得效法。截至6月台灣已與32國舉辦逾80場線上會議,分享台灣防疫模式。葡萄牙「快報」成立於1973年,同時發行紙本週刊及每天電子報,自2017年起總發行量躍至葡國第2,曾獲選為最受葡人信賴媒體之一,也被視為葡國政治家培育的搖籃,現任總統德索沙(Marcelo Rebelo deSousa)曾任該報總編輯。「快報」除於3月底刊出「台灣如何從起跑點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專文外,也於10月專訪外交部長吳釗燮。
-
2020-11-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譚德塞:世界或已厭倦疫情 但疫情不會厭倦我們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今天呼籲全球民眾持續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並警告人們也許已經受夠了對抗疫情,但病毒「不會厭倦我們」。法新社報導,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今天在世界衛生大會(WHA)致詞時,樂見拜登(Joe Biden)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期許這代表全球能更密切合作以終結疫情。他說,遵循科學、抵抗對病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呼籲,對人們來說至關重要。他說:「我們或許厭倦了COVID-19,但它不會厭倦我們。」先前因接觸確診患者而自我隔離的譚德塞警告,病毒會尋找並利用人體弱點。他說:「它(病毒)會找上身體虛弱者,也會尋找並利用其他弱點:不平等、分裂、否認、癡心妄想和刻意裝作一無所知。」他說:「我們無法與其談判,也無法閉上雙眼,期望它自動消散,它不會理睬政治修辭或陰謀論。我們唯一的希望就是科學、解決方法與團結。」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去年底從中國爆發,迄今已造成全球逾125萬人病故,逾5000萬人染疫。譚德塞警告,這場疫情已讓世界須重拾「共同使命感」的必要性表露無遺;他表示,這份使命感近年已在不知不覺中遭「被誤導的民族主義和孤立主義浪潮」侵蝕。「本著這種精神,我們恭賀總統當選人拜登和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我們期待與他們的政府非常密切地共事。」拜登曾表示,一旦當選,他的政府將扭轉現任總統川普讓美國退出世衛的決定。美國傳統上是世衛最大金援國。譚德塞說:「我們必須基於相互信任和相互問責重塑領導力,以終結疫情並處理存在於諸多世界問題根源、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現象。」
-
2020-1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藥廠稱新冠疫苗九成有效 陳時中:有望取得
世界衛生大會(WHA)開議,我國友邦5月時提案「邀請台灣以觀察員參加世衛大會」,遭大會裁定不予納入討論。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赴立法院備詢前受訪表示,參與國際組織是一步步來,會持續努力。陳時中指出,這次大會是上次會議的延長會議,台灣沒有受到邀請,也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但參與國際組織是一步步來,每次都有些進步,政府會持續努力。針對新冠疫苗開發出現重大進展,陳時中說,美國輝瑞藥廠和德國夥伴BioNTech的疫苗仍有希望取得,目前仍在名單內。至於預防效果是否達到90%,陳時中說,要等正式報告出爐再討論。
-
2020-06-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美疫苗研發競賽 國家利益為優先
新冠疫苗研發竟成為中美角力的另一個戰場!目前全球僅8種候選疫苗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其中由中美領導出資的分佔各半,但兩國之間毫無合作意願,5月底美國情報機構更宣稱,中國駭客試圖竊取疫苗研究的資料。前世衛顧問費德勒認為,中美兩國將設法先滿足自己的國家利益,而窮國想取得疫苗恐必須附帶政治條件。中美競爭疫苗研發根據《德國之聲》報導,WHO指出,目前全球共有至少8種候選疫苗進入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其中4個在中國,2個在美國本土,另外2個分別是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製藥的合作(美國出資12億美元),以及美國藥廠輝瑞和德國生技BioNTech的計畫。「中美兩國的地緣政治競爭已擴及到疫苗研發。」前世衛顧問費德勒直言,誰先研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誰就能得利。美國將疫苗研發計畫稱之為「曲率極速行動」,挹注100億美元,目標是明年1月生產3億劑以上的疫苗。領導此計畫的四星上將佩爾納曾表示,美國願意與任何國家合作,「但不包括中國」。美預計7月量產目前在美國執牛耳的是生技公司Moderna(mRNA疫苗),早在3月即率先進入人體試驗,並在5月中出現正面的初步結果,預計可於7月展開量產。不過在5月底時,美國情報機構曾宣稱,中國駭客試圖竊取疫苗研究的資料,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嗆:「有證據就拿出來,不用羞羞答答。」中國疫苗研發的領頭羊是康希諾生物和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的合作(腺病毒載體疫苗),正在武漢對500人進行人體試驗。《路透社》指出,中國醫學科學院也在21日進入第二期試驗。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療研究院長張隆基表示,中國的強項在分子醫學,有望比美國更快研發,但仍需要其他國家的支援。要疫苗須附帶條件習近平在5月WHA開幕致詞中承諾,中國疫苗將成為「世界公共財」。美國國家衛生院長柯林斯也表示,他認同疫苗一旦研發成功,將分配至世界各地幫助最需要的人。然而,中國兩國的承諾都不具約束力,費德勒認為,中美兩國將設法先滿足自己的國家利益,而窮國取得疫苗恐必須附帶政治條件。【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5-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貢獻世界 陳時中:爭取進WHO不用卑躬屈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台灣因防疫有成,各國爭相學習「台灣模式」,也讓今年爭取加入WHO的聲量大幅提高,證明台灣不用卑躬屈膝也能爭取加入WHO、貢獻世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天接受電台專訪,被問到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互動。陳時中說,以往台灣不論對WHO提出什麼呼籲,都很難獲得正式回應,但這次疫情期間台灣聲量明顯變高,WHO秘書長譚德塞頻頻出來反駁,從媒體的角度來看,聲量高就是被重視,也是「台灣人逼得他不得不重視台灣」。陳時中指出,過去數年來,台灣不斷強調「我們需要WHO,有一天WHO也會需要我們」,歷經一場疫情,證實台灣不只是體制上可貢獻世界,全民合作的民主體制也能達到其他國家鎖國的防疫效果,而且效果更好,引發各國好奇,甚至有口罩可和世界分享,讓台灣不用再卑躬屈膝請求加入WHO,但是否真能加入仍要努力。對於中國批評,陳時中認為,可能是之前世界衛生大會(WHA)開幕、台灣又沒受邀,加上譚德塞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詞時,自己在每天的疫情記者會上直言「他們在世界上備受檢驗,因此相互取暖」,讓中國聽了不舒服,才會罵他,但他認為譚德塞和習近平被檢驗得很厲害,一定會互相講好話,人本來就是這樣。陳時中說,中國因國家大又是極權統治,下情很難上達,誰先報誰就倒楣,當然容易隱匿疫情。至於外界傳言中國是怕陳時中未來選總統,陳時中笑說:「如果他們是擔心這個,那就不用擔心了。」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只要嘗試邊境開放 都可能有第二波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許多國家邊境紛紛關閉,但隨著疫情逐漸趨緩,關島方面表示,由於台灣的確診個案很少,有可能會先對台灣實施免簽證計畫。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將台灣視為放寬邊境的國家「應該有很多」。除了關島,陳時中表示,將台灣視為放寬邊境的國家應該有很多,因為台灣相對安全。但儘管對方對我方放鬆,若當地有疫情,對於自當地回國者的邊境管制仍然不變,尤其在旅遊方面。另外,4月初才結束封城的中國大陸武漢市,再度傳出新增本土感染病例,因此將對民眾進行普篩,以防爆發第二波疫情。對此,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1月23日武漢封城時,大約五、六萬人感染,實際上是否只有這些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由於武漢人口約1000多萬人,若只有五、六萬人感染,以新冠肺炎通常一個人可以傳染2.2人,平均群體必須55%有免疫力才不會再傳出去。目前感染人數,不論是不是只有檯面上五、六萬,或更多,都難達到55%,還是有機會發生個案傳染。但這不會只在武漢發生,在任何嘗試解封或開放邊境國家都有可能發生。陳時中進一步表示,相信中國疫情比宣稱的要大很多,連中國學者都說一開始下情不能上達。但經過中國強烈封城與小區封閉,相信會有效果。陳時中說,如果真的只有一些小區出現狀況,不用太擔憂,但就怕有第二波隱匿,為了要復工順利,為了在WHA期間狀況看起來平穩。以中國現在的情況不用太擔憂,但以該國習慣性隱匿,提高警覺也是應該的。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灣無緣WHA!陳時中坦言沒有機會 要向WHO提抗議函
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今天下午6時以視訊方式舉行。衛福部長陳時中坦言,目前都沒有收到邀請函,「我們已經努力到最後一刻,但目前看似沒有機會了。」他表示,將表達遺憾和不滿,已向WHO提出抗議函。陳時中強調,希望WHO可以堅守中立立場,不受政治干擾,全球健康權應該是平等的,台灣很願意提出協助,願意關注全球人的健康,這次沒辦法參與大會,和大家分享新冠肺炎防疫,相當遺憾。外交部長吳釗燮也表示,非常遺憾,沒有收到邀情函,WHO因為中國大陸政府的壓力,漠視台灣人權,也將等待今天線上會議上,將會如何處理友邦的提案。吳釗燮接著提到,目前有29個國家的行政部門,以多元方式向WHO表達支持台灣參與,其中日本首相、加拿大總理和紐西蘭副總理都已經公開表態,更有43個國家政要一起支持台灣,這麼多國力挺台灣,是史上第一次。
-
2020-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4國視訊會議 陳時中:盼台灣模式成為防疫典範
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在5月18日舉行,可是截至目前為止,台灣仍未接獲到邀請,台灣至今仍未放棄爭取,且持續落實「Taiwan can help」的口號,昨天晚間與理念相近的14個國家舉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檢討」視訊論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各國都提出對我國詳細的防疫作為問題,參與的國家也都支持我國參與WHA。陳時中表示,昨天會議中,指揮中心報告這段期間內,如何進行管制,包含在哪些時間點,做了哪些事,期待哪些成果等,而這一次的視訊會議,參與的國家多,層級與人數也都比以往來得多。與會的過程中,各國都對於我國推動防疫措施與造成成果非常好奇、提出細節問題想了解台灣執行經驗,他也希望台灣的經驗,可以成為台灣的模式,成為自由民主的必須,成為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防疫的典範。
-
2020-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各國領袖籲 新冠肺炎未來疫苗應免費施打
今年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下週舉行,一些國家現任及前任領導人今天堅持,最終研發出來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與特效藥都應免費提供給大家使用。這份由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和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等140多名領導人簽署的信函指出,任何相關疫苗都不應享有專利,而應由各國共享。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決策機構世界衛生大會下週將召開年會,聯署這述封函的人士呼籲世衛大會,支持這項主張。信中表示:「各國政府與國際夥伴必須一致支持一項全球保證,即當安全有效的疫苗研發完成後,一定要迅速大規模生產,並讓每一個國家的所有人民都能免費取得。」信中還說:「各種治療用藥、診斷方法與相關科技也都必須比照辦理。」信中提到:「要將化解這個大流行病的任務交給市場力量或任由富裕企業和政府的利益凌駕在拯救人命之上,現在還不是時候。」身兼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主席的拉瑪佛沙說:「身為非洲國家,我們堅決主張疫苗必須免除專利、迅速生產與配送,而且一律免費。」
-
2020-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友邦全聲援台灣參與WHA有望? 陳時中:世界起風了
5月18到19日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線上會議即將召開,外交部今表示,今年的友邦提案是「全壘打」14個友邦都已經完成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提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被問到這次是否可望參與,他在記者會上語帶神秘說「先賣個關子」,會後受訪時又說,可以看到各國都在聲援台灣,「世界起風了」。陳時中說,WHA相關會議的參與,「現在先賣個關子,暫不公布」如果台灣有機會參與,對我們的決策體系、民眾溝通、篩檢選擇、疫調方式、居家檢疫與資訊化綜合運用等經驗,這是未來會跟大家報告的主要內容。會後再次被問到這個問題,陳時中進一步表示,「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到世界起風了,各國都在聲援台灣。」
-
2020-05-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下周WHA登場 陳時中坦言我國參與機會不大
世界衛生大會(WHA)倒數計時,加拿大媒體披露,美日領銜號召,與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力挺台灣參與WHA。但對於下周一開始的視訊會議我國參與機率有多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機會恐怕不大」。八國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於五月七日共同向世衛組織(WHO)資深官員提出口頭外交照會,敦促接納台灣為大會觀察員。不過外交部長吳釗燮證實,美國官方至今沒有在WHA會議中為我參與提案,我方仍須透過友邦替我們提案。陳時中表示,現在很多理念相近國家與盟邦積極幫我們爭取,盟邦會在大會中提案,這段時間我們不放棄機會,不過機會恐怕不大。而爭取參與WHA,我國去年在場外進行會談,今年有何種戰略因應?陳時中表示,持續透過外館與外交部與各國聯繫,這幾天有些國家盡到WHA面對面溝通,也會舉辦視訊會議,增強我國跟友邦連結,也增加曝光率,也希望大會中友邦的提案可以得到更多重視。
-
2020-05-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 感謝台灣慷慨捐贈口罩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今天在例行記者會中,明確感謝台灣慷慨捐贈加拿大醫療用口罩。加拿大外交部長沈潘(Francois-PhilippeChampagne)昨天在國會視訊會議上,面對保守黨議員法斯特(Ed Fast)連番詢問「台灣捐加拿大口罩,你是否要表示感謝?」,沈潘只是不斷強調「感謝各國提供加拿大醫療物資」卻絕口不提「台灣」之名,反應令各方譁然。今天在杜魯道例行記者會上,加國媒體對此提問:「台灣捐贈50萬片口罩給加拿大一線醫護人員抗疫,你的外長感謝這個國家,卻不願說出『台灣』的名字。那你呢?」杜魯道毫不遲疑回答:「我很樂於感謝台灣的慷慨捐助。」杜魯道說:「此時此刻,很重要的是,加拿大人與世界各地的人團結在一起,相互支持。因為這是一項全球挑戰,全球都要應對。我們需要一起努力,我們也會這麼做。」杜魯道緊接著被問到,澳洲前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出版回憶錄建議加拿大,面對中國「霸凌」行為,應該挺身而出,而非退縮,「加拿大政府現在是挺身而出,還是退縮呢?」杜魯道沒有直接回答。他的答覆是:「作為總理,我的責任是確保我們供給加拿大人、確保加拿大人安全。這是國人對期望我做的工作,也是我在做的事。我們將確保加拿大人獲得度過疫情大流行所需的設備、物資和支持。」杜魯道表示,「當然我們也會問一些棘手問題,包括如何度過疫情大流行、它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我們如何從中學習。接下來幾個月,我們有足夠時間提問。我的重點是盡一切可能,正確幫助加拿大人做到這一點。」沈潘曾在中國駐加大使館3月28日上推特貼出中國銀行捐出3萬片口罩及醫療物資給加拿大的照片後,立即於個人推特分享同一貼文並表達感謝。法斯特昨天在質詢時,刻意點出「台灣捐口罩給加拿大已近2周,沈潘卻仍保持沈默」之事,要求沈潘表態。沈潘說不出「感謝台灣」的字眼,雖然令許多人傻眼,但他在同一場質詢中,重申加拿大支持台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的立場。此外,同一天晚上,加拿大國貿部長伍鳳儀(MaryNg)上推特(Twitter)發文說,她剛剛已與台灣經濟部長沈榮津通電話,重申加拿大感謝台灣捐口罩共同抗疫。台灣外交部4月28日宣布,台灣已於22日捐出50萬片口罩給加拿大共同抗疫,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代表芮喬丹(Jordan Reeves)代表接受。其中40萬片捐給加國聯邦政府、5萬片捐給安大略省(Ontario),亞伯達省(Alberta)及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各獲贈2萬5000片。外交部也特別委請加方將部分口罩提供當地原住民使用。所有口罩均已送抵加拿大並完成交接。加拿大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至5月8日為止,確診案例6萬5399例,死亡人數44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