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SLE
共找到
16
筆 文章
-
-
2024-09-0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終生作個醫學界的學徒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學生的臨床教學」,這次我們要特別著重於醫學院畢業以後最初幾年的「第一、二年不分科住院醫師」(PGY 1 ,2)以及臨床科部「住院醫師」暨「研究醫師」(R, CR, fellow)的年輕醫師在教授、主治醫師的指導之下,參與醫學生的臨床教學。這些年輕醫師在病房直接參與病人的照護,而且與醫學生的接觸也遠比教授、主治醫師來得頻繁,因此這幾十年來國內外醫學教育界都非常重視這些年輕醫師在醫學生的臨床教學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希望由各教學醫院分享這方面的經驗,尤其是聆聽這些年輕醫師分享他們對教學的熱忱,以及老師對他們的期待,可以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台灣各大教學醫院對臨床醫學的用心,並且更能接受醫學生參與他們的照護,將來才會有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可以照顧他們的子孫。R17就字面上應該是「第十七年住院醫師」,堪稱史無前例,這是黃老師以其「終生學習」的觀點自稱。如果要介紹醫師的養成到底是什麼回事,我會從十多年前的一個場景說起。那時候我是醫學系七年級的實習醫師,正在內科的風濕免疫病房實習。某個週日,我跟大我一屆的內科第一年住院學長(簡稱R1),泰半時間都在處理一位病人突然飆到破千的肝指數及突然變差的凝血功能。我們一起追蹤抽血、討論、查資料、輸血跟作各種處置,希望把病人安全的在週一交給原本照顧的團隊。週一早上,我在抽晨血,發現這位病人跟我講話的反應變得怪怪的,我一邊想說等一下要跟總醫師(簡稱CR)報告狀況,一邊加緊腳步想把晨血抽完。過一會兒,晨會還沒開始,病房喊了9595,正是那床病人。經過氣管插管及心肺復甦術(CPR),病人年輕的心臟一度恢復跳動。當我們送病人下加護病房時,我的手一直摸著病人的脈搏。在電梯裡,病人的心跳再度停止,我跳上推床跪坐在病人旁邊開始CPR。我們在加護病房努力了一個多小時,病人終究沒有救回來。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一天,加護病房門打開時,家屬的哭聲,因為病人是一位生完小孩、還未滿月的母親。那一天我一直纏著CR學長,我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們要知道哪些事,才有機會在下一次,把這樣的病人救回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catastrophic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災難性抗磷脂抗體症候群),我從來沒有忘記過這個疾病。過了兩年,我是家醫科的住院醫師。輪訓到精神醫學病房,有個病人因為疑似急性精神病發作而住進精神醫學急性病房。我發現病人的認知功能異常並不典型,沒有常見的妄想、幻聽,但她會說:「我看電視新聞的時候會覺得很奇怪,不曉得她們為什麼這樣說。」我想起實習時風濕免疫科CR的教學,及照顧病人得到的經驗——我知道像紅斑性狼瘡(SLE)、抗磷脂質抗體症候群都可能會影響到腦部。我特別問了風濕免疫相關病史:病人以前從未有過精神疾病的病史,且家族病史有乾燥症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所以我默默在精神科的抽血裡,夾帶了幾項風濕免疫方面的檢查。結果被我猜對了!抗核抗體及抗磷脂質抗體檢查結果呈陽性,我會診了當初的CR學長(這時他已經是主治醫師了),病人經過大劑量類固醇治療後,認知功能完全恢復正常了。 時間快轉十多年,兩個月前,我在安寧緩和病房,醫學生開始作文獻報告沒多久,院內廣播突然傳來9595的呼叫,而且就來自只有兩層樓之遙的精神科病房。醫學生們轉頭看向我,我說報告待會兒繼續,病人是不等人的,帶頭就衝了(跑CPR的時候是沒人在走樓梯的)。一到現場,我熟門熟路的擠進病人旁邊,邊了解病人狀況邊觀察CPR的進行,伺機找可以幫忙的地方。轉頭發現四位醫學生不見了。原來因為病室裡人多,醫學生們不敢硬擠進來。身為現場最資深的我,當然把他們叫進來,請他們戴上手套準備幫忙接手CPR。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下,四位醫學生只有兩位幫忙做到壓胸的動作,病人就恢復自發性的呼吸心跳了。走回病房的路上,一位同學很興奮的跟我說,真實病人胸口的回餽力道跟壓安妮是一樣的耶!「當然啊」,我說,「人家有用心製作耶,不過,安妮不會告訴你肋骨斷掉的手感是什麼。有一天你們如果壓斷了,自然就知道了。」 「不過這件事情除了要檢視自己的施力點是否壓在正確的位置與角度外,有時候跟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有很大關係。所以我們要觀察病人病況的走向,預先智慧的討論與判斷,什麼樣的CPR該做?什麼樣的病人要先簽好DNR。」醫學的訓練是很特別也很迷人的過程,從懵懂無知的新兵戰士,到病床邊成熟的指揮官,或者抽絲剝繭找出病人問題的名偵探柯南,就是得透過這些過程——一次次的值班與CPR,一次次鼓起勇氣讓管路、針線穿過人體皮膚及孔道的過程,醫師點點滴滴的成熟,學會在壓力下沉穩應對,並保持冷靜、理性與溫暖。我特別喜歡帶醫學生去參與CPR,因為這是醫師訓練過程中最戲劇、最震撼的場景,可以快速的幫助醫學生成熟,我會提醒他們:「一、兩年之後,也許你就是深夜裡現場唯一的醫師,你準備好了嗎?」不論治療的結果是成功或失敗,醫師在過程中都有收穫。同樣的邏輯也可以套用在人類的每段感情、親情,或探索自己才能與嗜好的過程。不論成功或失敗,總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我們越來越了解自己,變成更成熟、更好的人。我很喜歡宋瑞樓教授的一句話:「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態度,終生作個醫學界的學徒。」我還記得,宋教授在八十幾歲於病房教學時,還會對我們醫學生說:「謝謝你們告訴我這件事情,我今天又學到了新的事情。」如果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師可以如此,我們年輕人更該一直保持著住院醫師的熱情。在不斷的教學與學習之間,最幸運的是自己,可以一直保持心靈的探索、好奇與純真!
-
2024-08-13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精準治療全身型紅斑性狼瘡:從目標導向到疾病修飾的新策略
全身型紅斑性狼瘡的病因全身型紅斑性狼瘡(SLE)是一種典型的自體免疫疾病,自體免疫疾病就是自己的免疫細胞本身會對抗病原菌外,也會對自己的身體(自體)發生免疫發炎反應,最終導致破壞自己身體的疾病。SLE其特徵在於存在對抗自身抗原的自體抗體(autoantibody),病人體內最常見的抗體是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 ANA)和抗雙股去氧核糖核酸抗體(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dsDNA)。這些自體抗體容易形成免疫複合物(immune complex)而吸引許多發炎細胞,長期慢性發炎的結果導致多重器官系統的損壞。雖然幾乎每個器官都可能受到影響,最常見的是皮膚、關節、腎臟、血液細胞、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SLE 病人從出現症狀到確立診斷的時間是不一定的,平均需要幾個月到幾年左右。全身型紅斑性狼瘡的疾病活性在尚未發病、尚無症狀的前臨床期(preclinical phase),病人體內會先出現一些自體抗體,例如抗核抗體(ANA),慢慢地會開始出現全身型紅斑性狼瘡特有的自體抗體,例如抗雙股去氧核糖核酸抗體(anti-dsDNA),這個時候也因為特定的臨床症狀(通常是侵犯器官)而確立診斷。眾多自體抗體在血液中形成免疫複合物導致器官侵犯與器官功能受損,這個情況屬於一種發炎反應、通稱為疾病活性,可以依賴實驗室檢驗與臨床症狀進行測量與評估。更甚著,隨著病程中持續不斷的使用類固醇與其他的免疫抑制劑,這些治療不僅導致器官受損更會造成許多的併發症(例如免疫力下降造成容易感染)。全身型紅斑性狼瘡的疾病活性,因為是變化多端且難以預測,特別的是兒童全身型紅斑性狼瘡尤其是高疾病活性與侵犯重要器官(腎臟與腦部),因此,對醫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對病人來說更是不可承受之重。根據疾病活性的病程來區分:●大約70%的病人是屬於復發與緩解交替出現病程(relapsing-remitting course)●10%的病人是屬於持續活躍模式(persistently active pattern)●10%的病人是屬於長期緩解模式(chronic quiescent pattern)●而僅有少數人則是單相模式(monophasic pattern)、就是緩解後就長期地不再出現活性上升。根據一個針對成人全身型紅斑性狼瘡的研究,一開始疾病活性的嚴重度有超過一半以上(56%)是輕度的,然而在持續追蹤超過三年以後,這些輕度的病人會逐漸演變為中度嚴重度或重度嚴重度,最後的分布大約是輕度28.4%、中度33.1%、重度38.5%,這個研究暗示著在全身型紅斑性狼瘡疾病初期沒那麼嚴重的時候,我們的早期介入若可改善病程的可能性。SLE的精準治療策略為了早期介入這個目的,近年來針對全身型紅斑性狼瘡的治療有了新的因應策略:(1) 目標導向治療(Treat-to-Target Strategy):這是一種主動的、目標導向的治療方法,旨在達到並維持低疾病活動度,控制疾病(器官受損)狀態、減緩器官損害,以實現長期緩解。(2) 疾病修飾療法(Disease-Modifying Therapy):使用可以減緩或改變疾病自然進程的藥物,目的也是儘量減少疾病活性,防止疾病活性導致的長期器官損害。這些策略通常是互補的:疾病修飾劑對控制全身性發炎與減緩器官損害至關重要,而靶向治療策略有助於控制疾病復發並維持緩解。那麼,目前有哪些藥物可以減少疾病活性、預防長期器官損害甚至改變全身型紅斑性狼瘡自然進程呢?藥物主要是 Mycophenolate mofetil,生物製劑包括莎芙諾 (學名Anifrolumab),奔麗生(學名Belimumab),莫須瘤(學名Rituximab)。生物製劑比傳統的類固醇藥物和其他的免疫抑制劑來說,主要的好處是精準的矯正調控全身型紅斑性狼瘡病人特定的致病機轉,例如Anifrolumab主要是阻斷干擾素(interferon)的訊息傳遞,Belimumab是抑制產生自體抗體B淋巴球的存活,Rituximab則是清除產生自體抗體B淋巴球;這樣子的作用模式可以大幅減少藥物副作用並維持低疾病活性、減緩器官損害以達到預期的長期緩解。結論全身型紅斑性狼瘡(SLE)是一種症狀複雜且疾病活性難以預測的自體免疫疾病,其治療需要綜合考量疾病活性和器官受損情況。目標導向治療和疾病修飾療法的結合使用,為SLE患者提供更為有效和精準的治療方案,有助於減少疾病活性,防止長期器官損害,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與長期預後。希望通過學術臨床研究和實際臨床經驗的不斷累積,能有越來越多不同作用機轉的生物製劑,未來能在長期控制與改善病程層面為SLE患者帶來更多的精準治療。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15 焦點.元氣新聞
《瘋神無雙》山豬38歲猝逝!與2難纏疾病奮戰多年,曾「一個晚上斷氣19次」
《瘋神無雙》節目班底「山豬」驚傳猝逝,享年38歲。經紀人已發聲明證實,山豬因為感冒未癒,入院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最後無力回天。根據聯合報報導,山豬過去就有一些健康問題,包括他2012年就發現罹患紅斑性狼瘡,還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有在服藥。原本他一直覺得打呼很正常,但因為實在太大聲,檢查後才知道自己一個晚上竟會斷氣19次,情況相當嚴重。好友閃亮亮心痛受訪指出,山豬身體一直都不好,他也曾苦口婆心勸山豬要減肥,但他勸不聽,如今傳出憾事。以下為經紀人聲明全文:致親愛的媒體朋友們,山豬陳俊甫已於4/15上午約11點離世。親友表示上週感冒未癒,經入院診斷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不死的癌症」紅斑性狼瘡 僅能控制無法治癒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為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自我攻擊,身體健康的組織、器官都會成為目標,屬於全身性疾病。如果沒有妥善控制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可能會胡亂攻擊健康的組織。紅斑性狼瘡被外界稱為「不死的癌症」。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顧問醫師蔡文展指出,近年醫學進步,紅斑性狼瘡從過去的「發病5年內死亡率9成」演變為「發病10年內存活率9成」的疾病,成為長期的慢性病,只要妥善控制,患者都能正常生活。蔡文展表示,基因雖是罹病關鍵之一,但通常要加上環境因素的誘發,像紫外線及壓力等,而山豬這類男性的個案相對少見,大多數患者發病時都在「生育年齡」20至40歲左右,部分患者幼時就發病。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患者得特別小心細菌感染,疾病加上藥物控制,會讓患者免疫力降低,小感冒都可能演變成敗血性休克。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細菌,一般人輕微感染可能僅是拉肚子,但紅斑性狼瘡患者一旦被細菌感染,容易侵犯到「血液」,導致全身多重器官衰竭,因此,患者一旦發燒送醫,首要施打抗生素治療。蔡文展說,紅斑性狼瘡會導致患者免疫系統無差別攻擊自體器官,8成會攻擊腎臟,必須使用類固醇用來壓制免疫活動,會出現月亮臉、發胖等副作用,而類固醇是第一線用藥,呼籲患者得「按時吃藥」;夏天即將到來,則要注意防曬,不要日夜顛倒,減少生活壓力,避免誘發。蔡文展提醒,紅斑性狼瘡並非帶有基因就會發病,但民眾家中親戚若有自體免疫疾病,自己務必提高警覺,建議到醫院免疫風濕科檢驗,確認是否帶有自體抗體,並且注意日常生活,才能降低疾病對健康造成的威脅。》看詳細疾病百科/紅斑性狼瘡睡眠呼吸中止症 肥胖易讓呼吸道狹窄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睡眠時上呼吸道塌陷堵住呼吸道,使呼吸變淺且費力,嚴重恐造成患者吸不到空氣或窒息。多數患者因為肥胖引起呼吸道狹窄,其餘因素如下巴後縮、扁桃線缺陷、顱顏缺陷等,導致氣管狹小。根據臨床研究顯示,體重每上升10公斤,約增加2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率,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到8倍。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造成白天嗜睡,睡覺時缺氧,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記憶力衰退、夜尿、夢遊、性功能障礙、焦慮等。不少患者覺得打呼沒大礙,但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則應接受治療,若同時也是肥胖患者更應積極減肥。》看詳細疾病百科/睡眠呼吸中止症山豬生死豁達 身後事早交待親友根據聯合報報導,山豬看待生死非常豁達,先前也因病疾發生,身後事也早交待親友,他希望觀眾記得他帶來的歡樂,同時也希望媒體朋友能給家人多一些空間,讓家人能夠平靜圓滿。【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噓新聞
-
2024-01-06 醫聲.罕見疾病
搶救TTP之10/出現紫斑、貧血、腎臟問題可能不是紅斑性狼瘡?專家:跟TTP差在「這個酵素」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去年底人稱「最美周芷若」的港星周海媚逝世,外傳她飽受紅斑性狼瘡(SLE)所苦,始終未獲證實,但也引起世人對該病及其他症狀類似的疾病如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的關注,曾有TTP患者出血嚴重送加護病房洗血才轉危為安,2年後竟又復發送急診,再次脫險後就不敢掉以輕心,固定回診追蹤至今。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滕傑林表示,紅斑性狼瘡和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的症狀雖皆為免疫疾病,患者都會出現血小板低下、紫斑和腎臟問題等,嚴重者甚至過世,但兩者的致病機轉不同。前者是免疫系統錯認自己的細胞是外來的而開始攻擊,造成全身器官組織如皮膚、關節、血液、腎臟及神經系統發炎;後者是血液中的ADAMTS13酵素受抗體影響而活性低落,導致全身各處微小血管形成血栓,出現血小板低下造成的紫斑,以及血管內溶血造成的貧血等症狀。紅斑性狼瘡?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驗酵素就知道!「只要檢驗ADAMTS13酵素就可判別。」滕傑林說,酵素檢驗須等一周才知道結果,但約莫5年前起,只要醫師臨床判斷可能為TTP患者,就會先投予血漿置換(俗稱洗血)作為急性期處理,目前判斷從未失誤過。精準判斷的背後,是20餘年臨床經驗的累積,滕傑林回憶,他剛執業時遇到一名70歲老翁,因血小板低下而直覺性地安排輸血小板,但患者接續發生癲癇,經神經內科醫師提醒後,他看血液抹片發現破裂的紅血球,才改洗血處置,「患者血小板低下是因為形成血栓,若再輸血小板,反而會加重病情。」雖然換血成功率高達九成,卻有五成患者日後會再復發,滕傑林表示,曾有位60歲婦人出血嚴重、血糖很低,送加護病房緊急洗血才脫離險境,回診幾個月後自覺已經好了,不再回診,2年後又再度復發,此次痊癒後就固定每3個月回診至今。TTP檢驗酵素預防給藥 台灣醫師竟越做越賠錢?但滕傑林坦言,目前患者回診僅是一般抽血,不像義大利部分醫院是每6個月檢驗一次ADAMTS13酵素,一旦數值開始往下掉,即使尚未出現症狀,也會先給予預防性治療,甚至是縮短恢復時間的新藥;若有需要,酵素檢驗亦可急件處理。「就算新藥進入台灣,現在國內酵素檢驗一次耗時一週、要價幾萬元,難以達到像義大利那樣預防性投藥早期治療。」滕傑林也說,台灣TTP治療是走健保DRGs「論質計酬」流程,意即針對同一種疾病相同複雜程度,醫院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方式、住院天數多寡,健保的給付都一樣,「但檢驗、治療,或者讓患者住在加護病房觀察,都會衝破DRGs的上限,等同醫師做越多賠越多,這也影響到病人的治療效果。」因此,滕傑林認為,TTP須先從DRGs中獨立出來,而目前後天性TTP無法被認列為罕見疾病,那政府是否有可提供其他資源患者?「醫界認為,若要像義大利這樣可以及時幫助患者,國家必須改變對衛生政策的看法,台灣健保是全有全無制度,鄰近日本是部分負擔,新加坡是強迫健康儲蓄,政策上的檢討改進,才能讓重病患者及時得到處置。」想知道更多?歡迎加入TTP患者及家屬成立的病友團體「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 -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
-
2023-12-12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周海媚病逝!血小板低下2原因 若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器官毀壞」
聯合報報導,有「最美周芷若」之稱的香港女星周海媚,11日在微博上突然被傳離世消息未獲證實。12日晚間她的工作室終於發出聲明:「海媚姐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2月11日離開了我們。願天堂沒有疾病,願來生我們再相識!」證實噩耗。周海媚血小板低下老毛病 經常滿身瘀青周海媚多年被爆遭紅斑狼瘡折磨,不過周海媚早在2021年就親口駁斥罹病傳言,僅說是「血小板偏低老毛病」。醫師表示,血小板低下是紅斑性狼瘡患者中,最令人擔憂的症狀之一,可能皮膚容易瘀青,嚴重則會流鼻血、腦出血、內臟出血,患者務必積極接受治療,控制疾病。周海媚過去上節目的訪談,表示自己從10幾歲時,就有血小板低下的問題,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昏倒被送醫,也因此自己很常滿身都是瘀青。血球低下2原因新北巿立土城醫院長、兒童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黃璟隆表示,人體中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3個相當重要的血球,會造成低下的原因有兩種:第一種是骨髓製造不足,造成「再生不良性貧血」,導致血小板過低;第二種則是血小板破壞過多,免疫系統不明原因自我抗體攻擊血小板,即使血小板生成很多,但還是會被抗體破壞掉。紅斑性狼瘡就屬於這種。最怕免疫系統攻擊3器官「最怕免疫系統攻擊3個器官,大腦、腎臟、血小板。」黃璟隆指出,自體免疫系統若攻擊大腦,會造腦炎、腦病變,有時導致精神狀況;攻擊腎臟,最造成嚴重發炎、腎衰竭;若攻擊血小板,就會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容易出血、皮膚瘀青,嚴重可能會流鼻血不止,甚至腦出血、內臟出血等等;有時也有蝴蝶斑、禿頭、心臟疾病問題。紅斑性狼瘡治療相當辛苦 與疾病共處很重要對紅斑性狼瘡的病友來說,與疾病共處相當重要。黃璟隆說,因為抗體過多導致的血小板低下,治療上會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治療,近年來標靶藥物、生物製劑也愈來愈多,但對病人來說治療之路仍相當辛苦,最重要的仍是接受疾病,並尋求正確治療。黃璟隆表示,臨床上希望能夠減少病患類固醇的使用,使用過多患者容易出現水牛肩、月亮臉、白內障、骨質疏鬆等狀況,以前許多患者疾病控制不佳,許多腎衰竭的個案,但經過這幾年的努力,10年存活率已達到9成,治療上也愈加導向生物製劑,但價格較高,通常健保傳統治療無效才能夠給付,目前僅2成患者可使用。紅斑性狼瘡病症多 常見「全身器官毀壞」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梁培英主任【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紅斑性狼瘡(SLE).紅斑性狼瘡讓你一身都是病!11項症狀符合4個即可能確診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紅斑性狼瘡治療特色院所
治療人數No.1中國附醫/參與制定SLE診療建議 病友優先使用新藥健保統計,紅斑狼瘡門診治療人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3,602人居全國第一名。中國附醫風濕免疫中心副院長陳得源說,風濕免疫中心團隊提供優質跨領域照護,就醫病友眾多,且為跨國新藥試驗的首選醫學中心,讓病友優先使用新藥,收案數與品質居冠。中心也代表我國參與制定亞太SLE診療建議(Lancet Rheumatology 2022),期望病友達標治療。SLE真正病因仍不清楚,目前已知免疫調節異常、遺傳、感染、荷爾蒙、食物、紫外線及空汙等因素,都可造成病症。陳得源說,SLE症狀因人而異,包括臉上蝴蝶狀紅斑、光敏感、口腔潰瘍、盤狀丘疹、關節痛、腎臟病變、神經精神異常、血液異常、抗核抗體(ANA)陽性及免疫檢測異常,當出現上述症狀中四項(含)以上,應高度懷疑SLE,未達四項也應注意,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另須注意嚴重合併症「肺動脈高壓」。SLE嚴重度也因人而異,治療藥物選擇常因「時」因「症」而異,即為「個人化」治療。因對致病機轉的了解與生醫科技進展,新型藥物日益增多,包括新穎免疫抑制藥、生物製劑及小分子藥物,可快速緩解SLE病情及改善預後。治療人數No.2台中榮總/創新診斷工具 即將成立整合照護中心健保數據顯示,因紅斑性狼瘡就醫的患者人數,台中榮總以3,370人居全國第二。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表示,該院過敏免疫風濕專科設立於1982年,是全國最早。共有18名風濕專科醫師與護理師、醫檢師及個管師組成照護團隊,2009年商業週刊評選百大良醫,共有13名風濕科醫師入選,其中台中榮總就占了4人。更於2017年榮獲亞太風濕病醫學會認證,是全國第一間風濕病卓越中心。今年將成立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整合照護中心。過敏免疫風濕科每年臨床照護病患數超過12萬人次,建立全國最大的紅斑性狼瘡世代研究,也與國外接軌合作,致力於建立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低疾病活動度的達標治療。照護有三大特色:1.創新診斷工具:獨特的抗核抗體(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篩檢檢查)人工智慧判讀系統,提供快速正確的診斷。2.達標治療個案管理:從收案到每三個月評估達標與否,每年評估器官損傷及生活品質。3.數位化品質管理:全國首創照護指標儀表板及病患生活品質手機自評系統,照護團隊討論決定紅斑性狼瘡照護指標達成策略,每季評估並持續執行、改善策略。治療人數No.4台北榮總/擁有龐大病患資料庫 分析工具助精確診斷健保署最新統計,台北榮總111年紅斑性狼瘡患者門診就醫人數2,678人,名列全國第四。北榮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明翰表示,北榮為醫學中心,許多患有風濕免疫相關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人都會前來求醫。院內治療過敏風濕免疫相關疾病領域有三項特色。1.北榮在過敏風濕免疫相關疾病治療領域發展悠久,醫師訓練、疾病診斷及治療均有很好的傳承,可說是目前全國各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的發源地。2.風濕免疫科醫師訓練有素,看診經驗豐富有耐心。許多紅斑性狼瘡病人年紀較輕,一旦病情嚴重,侵犯到腦、肺等器官,甚至可能造成肺出血,病情十分複雜,醫師會努力將重症病人救回來、不放棄。北榮同時擁有龐大的紅斑性狼瘡病患資料庫,近年來過敏風濕免疫方面基礎研究也做得很好,針對不同的病情,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式。3.擁有特別的免疫細胞偵測及分析工具與方法,藉此工具可以偵測病人的疾病活性及嚴重度,做更準確的診斷。北榮也不斷參與國際臨床試驗,讓有需要的病人嘗試更先進的治療方法,獲得控制疾病的機會。治療人數No.5台大醫院/治療選擇增加 十年存活率已破九成健保署統計,台大醫院111年紅斑性狼瘡患者門診就醫人數2,508人,在全台醫療院所中排名第五。台大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鄭喬峯說,患者聽到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多會相當緊張,不少人到醫學中心詢問第二意見。症狀嚴重的患者,常有併發症、影響重要器官,不少病人因此被轉至醫學中心緊急處理,或希望留在大醫接受完整治療。紅斑性狼瘡過去預後不佳,十年存活率僅二至三成,現已突破九成。預後變佳的同時,病人持續定期回診追蹤,人數累積,也是門診人數較多的原因。至於患者樣態,因紅斑性狼瘡好發於年輕女性,台大醫院門診病人亦呈現女多於男,比例約8:2。他表示,目前治療選項,依國際指引多建議使用奎寧作為基本藥物,能讓病人免疫狀況穩定、減少疾病復發。另一常見藥物是類固醇,對急性控制有效;若疾病演變為慢性,則會使用類固醇維持疾病穩定。鄭喬峯指出,臨床上也會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治療紅斑性狼瘡患者;針對重症病人,也會提供化療藥物,但減低劑量。此外,國際上越來越常使用生物製劑,近期一項生物製劑也獲得健保給付。免疫抑制劑也能用於治療紅斑性狼瘡引發的腎炎。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SLE紅斑性狼瘡病友 盼扭轉「全身器官毀壞」命運
「與我同期發病的一位紅斑性狼瘡病友,有一次,她突然視力不好、視力變得很模糊,然後很快就一隻眼睛失明,還有一位病友,是肺部受損傷,肺功能最慘時只剩30%、40%,後來插管撿回一命,現在動不動就會喘….」年約35歲的M小姐(化名)兩年前確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活潑開朗的她,生活、外貌很快產生劇變,正職工作也被迫中斷,即使如此,她還是努力維持正向、樂觀,只不過看到其他病友因這種自體免疫疾病而產生器官受損的慘狀,她還是非常擔心,害怕同樣的命運有一天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紅斑性狼瘡一發病,患者症狀、病程各不相同。「紅斑性狼瘡可能一開始的表現,就是中風、肺部出血,每個人的表現是不同的!」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梁培英解釋,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因為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加上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中壯年、年輕病患居多,常是重要經濟支柱。根據最新健保大數據資訊,從2018年到2022年,紅斑性狼瘡病患就醫人數從37702人上升到41602人,其中女性佔多數,約3.2萬人至3.5萬人,而新發生人數,每年約8千人左右,女性則約6千到7千人。而在衛福部健保署重大傷病統計資料中,截至今(2023)年7月底,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人數為2萬4686人,代表每兩位紅斑性狼瘡就醫病患,就有大約一位領有重大傷病卡。最新健保大數據也顯示,從2018年至2022年,在所有住院病患當中,每年約有6千人因紅斑性狼瘡住院,其中以18-44歲族群最多,其次為45-64歲族群,這兩族群都是社會、家庭重要經濟支柱。進一步分析顯示,在紅斑性狼瘡病友中,每年因紅斑性狼瘡發作住院的病患人數為1千5百人上下,平均住院天數為4到5天,年齡越大,一旦住院,住院天數越長,以65歲以上住院病患為例,平均住院天數約9-11天,與其他年齡層病患的住院天數4-5天相比,相差一倍之多。此外,統計紅斑性狼瘡共病情形可發現,合併骨質疏鬆症的病患約為2,000至2,300人,合併腎炎診斷者約為3,200人,除了骨質疏鬆症、腎臟發炎,其他像疲憊、關節疼痛、重大器官損傷等併發症,加上當病情沒有穩定控制,病患需反覆就醫,病患的生活品質、職涯發展,也會大受影響。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梁培英主任新型生物製劑問世,大幅降低疾病活躍度。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選項以免疫調節劑(也稱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與生物製劑為主,從最新健保大數據來看,用藥人數最多的藥物品項為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對於紅斑性狼瘡的治療,M小姐和許多病患一樣,都曾接受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治療,在這過程當中,M小姐因類固醇副作用在短短三個月就變胖14公斤,社交生活大受打擊。當紅斑性狼瘡病患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物,不只容易體重上升、影響外觀,還可能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皮膚變薄、瘀青與感染風險增加等副作用,且這類藥物僅能讓症狀暫時緩解,治標不治本,治療效果相對很有限。類固醇常見副作用.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火燒心。.食欲大增,導致體重上升。.失眠、難以入睡。.情緒、行為產生明顯變化,像易感覺焦慮、煩躁。.感染風險增加,特別是像帶狀皰疹、水痘、麻疹等發生機率,也會上升。.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壓。.骨頭變得比較脆弱、骨質酥鬆症。.庫欣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又稱皮質醇增多症),症狀包括皮膚變薄、容易瘀青,脂肪也容易堆積於頸部、肩膀,臉部也容易腫脹,形成水牛肩、月亮臉。.眼部疾病,像青光眼、白內障。.心理疾患,像憂鬱症或容易產生輕生念頭。資料來源:英國國家健康醫療服務NHS網站梁培英分析,治療紅斑性狼瘡,需要根據病患臨床表現、哪些器官受侵犯與嚴重程度等選擇適合療程,並非只用單一藥物,舉例來說,如果出現急性血栓,也就是有中風跡象,必須緊急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必要時,還要進行「血漿置換」、注射免疫球蛋白,幫助病患度過鬼門關,才能使用其他藥物做輔助治療。與傳統療程相比,許多證據顯示,生物製劑可有效幫助紅斑性狼瘡病患保護器官、減少器官遭受破壞、抑制發炎反應,並增加存活率,加上副作用較輕微而成為治療紅斑性狼瘡重要選項。近來,最新研究更發現,在紅斑性狼瘡病患的免疫系統運作上,第一型干擾素常是重要致病關鍵,隨著第一型干擾素的生成,很容易就會誘發疾病相關基因過度表現,而多達八成的中、重度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成年病患有上述現象。不少專家學者也發現,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增加,全身許多器官便容易受到破壞,目前已有新型生物製劑可抑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從根本降低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化,顯著降低全面器官疾病活動度及減少復發,亦可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次數及劑量。不過這類藥物並沒有納入健保給付,病患若需要用藥,費用負擔較沉重。年輕患者穩定控制疾病,才有機會翻轉人生。M小姐觀察到,不少紅斑性狼瘡病友年紀輕輕就確診,因此領有重大傷病卡,但因而無法投保商業保險。加上傳統藥物副作用、疾病症狀影響,且需要常常跑醫院就醫、檢查,工作只能斷斷續續,收入非常微薄,若使用生物製劑等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常只能自費,結果就是入不敷出,生活只能陷入貧病交加困境,希望政府讓紅斑性狼瘡病患有多一點健保用藥選項,她也期待未來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社交,同時也可以穩定控制疾病、避免全身器官毀損命運。梁培英認為,紅斑性狼瘡病患往往很年輕就發病,若任由全身器官毀損,病患常因此失去工作、賺錢能力,原本可以有很多夢想,且可以貢獻於社會、國家,也因此被迫中斷工作,實在非常可惜,若臨床證據證實使用新型生物製劑可以有較佳治療效果,副作用也比較少,建議未來可以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可以有更多治療選項,人生也可以有更多發光發熱的機會。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症狀百變、診斷不易 紅斑性狼瘡最愛找女性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部分與「家族性」有關,但並非家族有人罹患紅斑性狼瘡,下一代或是親友就會罹患。紅斑性狼瘡就像是「百變女郎」,臨床表現症狀多元,有時候可以表現得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痛,又或是用發燒、畏寒、類似感染的症狀表現,也讓臨床診斷不易。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內紅斑性狼瘡患者人數以及治療現況。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屬於「重大傷病」,如果沒有妥善控制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可能會胡亂攻擊健康的組織。臨床診斷的依據是患者身上是否有出現蝴蝶斑、圓盤性紅斑、口腔潰瘍、關節炎、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心包膜炎、溶血性貧血、光敏感等,另可以透過抽血檢驗史密斯抗體、抗雙股去氧核糖核酸抗體、抗磷脂抗體是否異常。目前無法治癒,醫學界努力尋找致病機轉。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紅斑性狼瘡的命名,與它的臨床表現有關,醫師認為「如被狼咬到」而稱之,紅斑性狼瘡的英文簡寫是SLE,而L即為Lupus,它的意思就是狼。紅斑性狼瘡好發於女性,目前難以確定罹病原因,現在治療紅斑性狼瘡的方式,僅能控制、沒辦法治癒,需長期透過服用類固醇或是其他藥物,控制身體的免疫系統。雖然紅斑性狼瘡僅能長期服藥控制,但醫學界仍積極找尋紅斑性狼瘡的致病機轉,期待能治癒紅斑性狼瘡。像台北榮總與陽明交大先前發表研究顯示,紅斑性狼瘡可能與NLRP12基因表現有關。研究發現紅斑性狼瘡的患者體內NLRP12基因的表現量普遍低下。NLRP12基因表現低下時,人體內第一型干擾素就會升高,干擾素是人體通知免疫細胞作用的細胞素,長久下來會使免疫韌性降低,處於發炎體質。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奎寧為主,目前已有新成分藥物。石崇良表示,紅斑性狼瘡使用的藥物,最大宗的以類固醇、奎寧為主,只要有看診的患者,健保都能提供照顧。現在使用的雖然都是老藥,但最近已有紅斑性狼瘡的新成分藥物,即一種免疫製劑,申請健保收載中,未來有機會成為患者健保用藥的新選擇。紅斑性狼瘡患者嚴重時,可能需要住院,也可能爆發全身性多重器官衰竭。依照健保署統計,107年到111年曾診斷有紅斑性狼瘡而死亡的人數,介於800到1,400人。脆弱族群慎防發病,列入疫苗的優先施打對象。石崇良說,紅斑性狼瘡的病患屬於醫療上定義的「脆弱族群」,無論是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的優先施打對象,紅斑性狼瘡的患者都會納入其中。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紅斑性狼瘡的脆弱體質,染疫後也增加住院的機率,患者需格外注意,避免感染。紅斑性狼瘡的患者也比較容易合併腎臟疾病、泌尿道感染以及有一定的機率會出現心血管疾病,如腦中風等。石崇良表示,有些患者是因為合併症,才發現自己罹患紅斑性狼瘡,現在紅斑性狼瘡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如果家族中有任何人有紅斑性狼瘡的家族史,自身又是女性,就得提高警覺,隨時檢視身體的狀況,不管是泌尿道感染或是腎臟疾病等,都得多一層思考是否有有免疫疾病的可能性。治療過程/想吃保健食品或中藥,務必與醫師討論。如果不幸罹患紅斑性狼瘡,一定要按時服藥,不要輕易減藥或是停藥。平時要保持情緒平穩,減少緊張刺激的環境,適當地舒緩生活壓力,同時也能參與紅斑性狼瘡的病友團體,相互交流用藥或是保健方式。患者如果有需要服用保健食品,或希望採取中醫治療,一定要與醫師討論,避免增加腎臟負擔,或是引起其他藥物交互作用等。石崇良說,強化免疫力除了均衡飲食以外,也建議要多運動,可以採取比較緩和的運動,如瑜伽、伸展運動等,強化免疫力,降低任何感染性的疾病上身,防止紅斑性狼瘡的病情惡化。
-
2023-04-24 醫聲.罕見疾病
搶救TTP之8/她得怪病8年發作4次 皮下出血險要命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音樂教室裡悠揚琴聲響起,「這首歌的歌詞講述起風浪時,有神與你一起。」詩歌《安靜》是陳姓國中音樂老師的心靈寄託,但這平靜的生活卻得來不易。8年前陳小姐開始出現血小板數量急降、皮下出血、泡泡尿等症狀,怪病纏身甚至危及生命,當時被診斷為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SLE),但病情起伏不定,後來有醫師覺得很像另一個免疫性疾病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的症狀,在採取相關治療後,已一年沒有發病。這曲折離奇的看病過程,讓她顯得無奈,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不要再發病就行。【關心TTP病友,請加入「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粉絲團】血小皮劇減皮膚出現紅斑 怪病讓她8年進出醫院無數次陳小姐第一次發病早在2014年7月,此前半年她身體就已有異狀,不僅長期感冒、發高燒,還陸續出現左腎積水、血小板數急降、皮下出血。「當時腎臟科醫師先以腎毒為由,進行血漿置換術(換血),他們說,『我們先救妳的命,再來查原因。』但一直無法找出確切原因。」腎臟科醫師找不出病因後,她改看免疫風濕科,在不同診間來回奔波,最後被診斷罹患紅斑性狼瘡,並開始吃類固醇控制病情,但病情仍起起伏伏。「我都覺得莫名奇妙,即使是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但連醫師都說我跟一般的紅斑性狼瘡患者不同⋯⋯。」直到去年5月第四次病發,血小板數量只剩1萬多非常危急,免疫風濕科醫師緊急照會血液科醫師討論病情,「最後醫師說,我雖然罹患紅斑性狼瘡,但發病的時候,是以TTP的方式來表現,因此改用TTP的治療方式。」現在陳小姐固定兩個月回診一次,且每天吃一顆免疫抑制劑;若發病,則每天進行一次換血,並施打抗癌單株抗體藥物。紅斑性狼瘡?血栓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陳小姐的病情目前被免疫風濕科醫師診斷為非典型的紅斑性狼瘡患者,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卻認為,雖然紅斑性狼瘡與後天性TTP皆為免疫失調導致而成,臨床上的確常見兩者合併出現,但陳小姐僅30多歲就一直反覆發病,也可能是罹患先天性TTP。由於紅斑性狼瘡與TTP的鑑別診斷不易,最能精準診斷的方式就是基因檢測,但因要價不菲,他建議懷疑的患者可先檢驗血液中的ADAMTS13酵素,確認其是否受抗體影響而活性低落,導致全身各處微小血管形成血栓。尤其先天性TTP患者天生缺乏ADAMTS13酵素,容易反覆發病,因此懷疑的患者更須特別在非發病時,檢驗ADAMTS13酵素。如為先天性TTP,患者就不需使用免疫抑制藥物,但得每二至三周補充一次冷凍血漿,終生皆如此,以防復發。TTP是發生率百萬分之一、可能多次復發的罕見血液疾病,患者一發病,將出現血管內溶血、血小板低下等症狀,部分患者甚至發生發燒、神經學症狀、腎功能異常等,需在短時間內給予治療,如換血、免疫抑制劑,但患者常因診斷不易而陷入危險中。2步驟判斷就醫與否 建議紀錄發病前後身心狀況由於TTP的診斷困難,「有無可能提早發現異常提早治療?」常陪伴陳小姐就醫、被醫師頒發「最佳警覺獎」的李小姐(化名)分享,若尿液顏色持續不正常或出現尿泡,患者應開始警惕,身上再出現邊緣模糊的紅斑,且快速增加、擴大,就應盡快就醫,最好的方式是紀錄每次病發前後的生、心理狀態,追蹤病情發展。為了與自己的疾病和平共處,陳小姐注意到每次病發前,都會身體疲倦、情緒波動大,因此她除了盡力維持作息正常,配戴智能手錶監控自身健康數值,力求完美的她,也開始學會放寬心,「自己不放寬心,就是身體出問題,除了自己不舒服,愛你、關心你的人也會難過。」期望透過多管齊下,能繼續控制病情。
-
2022-10-23 醫療.皮膚
早上只用水洗臉可以嗎?醫教如何避開4大誤區:別讓皮膚屏障受損害
早上可以只用水洗臉嗎?用洗臉巾、洗臉機、洗臉慕斯,這些臉部洗臉方式,在使用「清水」才是完全無負擔的清潔嗎?為什麼越洗越發現T字部位更容易出油、甚至粉刺痘痘不減反增?洗臉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暗藏很多「小心機」,一不小心呢,就有可能陷入洗臉誤區,很容易讓皮膚出現老化、出油、粉刺、敏感等多種令人心煩的問題。本篇文章,告訴你其實「清潔、洗臉」不僅僅是去除臉上油脂和代謝角質、汙垢、皮脂出油,洗臉步驟是上妝品前的重要操作,也是皮膚保養第一步驟。如果臉上頻繁出油、長痘痘時,只需保持正確的洗臉步驟、方式同時合併較溫和成分的洗臉產品(洗臉巾、洗臉慕斯),才可以真正有效果的去除油脂和汙垢、代謝角質,讓後續肌膚保濕、修護等護理操作提供最基本的肌膚狀態,才可以達到上妝服貼的膚況。洗臉好處是什麼?1.臉部洗臉好處-定期清潔:對於維持皮膚健康與恢復光澤格外重要。2.臉部洗臉好處-臉部清潔:可以幫助皮膚對抗衰老產品和維持治療代謝。3.臉部洗臉好處-暢通毛孔細緻:有助於保持正常毛孔大小。4.臉部洗臉好處-皮膚保水度:可以促進皮膚水合作用,並抑制多餘的油脂。只用清水洗臉可以嗎?為什麼洗面乳代替清水洗臉可以讓皮膚更好?美國健康雜誌(Prevention)提出,「不洗臉皮膚因此看來更好原因」相關資訊,醫學博士指出,市面上洗臉產品可以清除汙垢、油脂和其他附著於臉上的環境刺激物質。但如果挑選不適合本身肌膚的產品與洗臉成分,反而因此讓皮膚屏障(皮脂膜)遭受損害。假如皮膚狀態,較容易出油、流汗、化妝習慣,則必須透過洗臉產品,含的溫和成分來清潔皮膚。另外,過度清潔臉上皮膚也會讓皮脂膜受損,導致皮膚保水機制下滑、造成乾荒乾燥、暗沉,且容易引發敏弱、過敏反應。洗臉步驟怎麼做?洗臉的四大誤區洗臉方法誤區1:使用會損傷表皮皮脂膜的洗臉產品不是所有的洗臉產品都是有助於皮膚的,會損傷表皮皮脂膜的洗臉產品包括皂基類產品、含SLS(月桂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或SLES(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Sodium laureth sulfate)界面活性劑成分的產品、含硫成分的產品(長期使用會使皮膚乾燥脫屑)。當臉部的皮脂膜變得薄弱或者被損傷,臉部肌膚就很容易被細菌、蟎蟲進軍紮營。另外,這種皮脂膜損傷的肌膚還會吸附空氣中的一些感染物、塵粒,並且造成毛孔的阻塞,接著還會伴隨著一系列的皮膚問題出現,如皮膚暗黃、毛孔粗大、痘痘粉刺增多等。洗臉方法誤區2:洗臉前可以不洗手很多朋友沒有在洗臉之前先把手清洗過的習慣,如果在洗臉前不先將手清洗乾淨,就好像用手指擠痘痘一樣,容易將手上的感染性細菌、塵蟎、污垢直接沾染到臉上,如果皮脂膜已經出現損害狀況(例如易敏感、容易乾燥、泛紅等),更會增加皮膚發炎等問題的困擾。洗臉方法誤區3:用過熱或過冷的水洗臉使用過熱的水來洗臉會造成毛孔及臉部血管快速擴張、皮脂腺受刺激而分泌大量油脂,長久下來就容易出現毛孔粗大、毛細血管擴張、出油量大增等異常現象。而使用過冷的水洗臉會使毛孔受損,不利於洗臉時毛孔汙垢的清潔,最終導致皮膚越來越脆弱。洗臉方法誤區4:洗臉時需要用力揉搓才能洗淨肌膚臉上的皮膚比我們想像中更為嬌嫩,特別是人體中第一薄弱的眼周肌膚,用力的揉搓會造成皮脂膜摩擦過大,長久為之就會導致皮膚鬆弛、下垂、皺紋增加等肌膚問題的發生。正確洗臉步驟方法有哪些?正確一分鐘洗臉方式觀念是什麼?1.溫和潔顏,保護皮脂膜為了 更好的呵護臉部皮脂膜,建議不要使用含有損傷皮脂膜的洗臉產品及成分,因為這些損傷皮脂膜的成分不僅沒有改善肌膚問題的效果,反而可能加重臉部皮膚狀況的惡化。所以,在洗臉產品的選擇上需要慎重,盡量選用以不傷害肌膚的溫和性界面活性劑(例如胺基酸界面活性劑)為主要成分的產品!另外,人體皮膚表面的酸鹼值大概在5.5上下,屬於弱酸性,所以一般選擇弱酸性的潔顏產品是最適合的喔。2.洗臉前務必先把手洗乾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手上存留的細菌、污垢等趁著洗臉的時候進入臉部的毛孔,造成肌膚的危害。3.使用適合的水溫洗臉最佳的溫度,應該是比我們自身溫度高一點點,一方面是不會將毛孔及臉部血管過度擴張,另一方面也不會刺激皮脂腺的過度分泌。4.洗臉時請輕揉臉部洗臉時要做到輕柔且清潔到位,一般可以先洗T字部位、再洗臉頰,這樣就不會忽略掉任何一處皮膚。洗的時候輕輕地打圈揉搓,洗乾淨後記得用毛巾或紙巾擦乾水分,並做好接續的補水保濕工作喔。如何挑選不同膚質的溫和洗臉產品?・敏感肌膚:敏感肌膚不適合選擇含有皂類成分,因為去除油脂力道非常強,容易刺激皮膚,因此選擇無添加皂基的天然植物成分洗臉產品較適當。・乾性肌膚:適合選用溫和成分,可以淨化毛孔與改善肌膚屏障,改善表皮乾荒現象具備舒緩鎮靜效果,且不含皂鹼保濕度較高成分產品。・油性肌膚:選擇溫和杏仁酸成分,且適合油性肌膚的清潔代謝洗面乳,因杏仁酸可以幫助毛孔代謝達到去角質效果、同時抑制痘痘粉刺困擾,同時可以恢復補水淨化毛孔狀態。・青春痘肌膚:挑選溫和成分的果酸類別洗面乳(杏仁酸),可以抗菌、抑制青春痘(痤瘡、面皰、粉刺)生成,促進毛孔暢通、淨化角質掃蕩,平衡油水平衡,同時修護。常見問題QA如果停止洗臉,皮膚會怎樣?如果你一天不洗臉,皮膚就會因為油脂、污垢和化妝品堵塞毛孔而面臨長痘痘(痤瘡)、提升粉刺的機會。如果更多天沒洗臉,毛孔粗大會顯得更明顯,皮膚會看起來更暗沉,沒有年輕光澤感。經常洗臉會讓皮膚看上去顯得更老嗎?洗臉並不一定會加速衰老過程。但洗臉的方式和沒標示完整的洗臉成分產品,可能會傷害到你的皮膚。讓皮膚容易感到乾燥不適,且容易出現細紋和皺紋。應該多久洗一次臉?一天兩次。因為皮膚會在一天中產生皮脂和油脂,所以一般每天至少洗臉兩次。才可以有效代謝油脂、環境髒汙。【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銘峻醫師】如何避開洗臉的四大誤區? 93%的人洗臉步驟都錯了!一分鍾正確洗臉不爆痘、粉刺清除原因】
-
2021-11-23 醫療.自體免疫
指甲與關節角度差160度代表肺不好!醫師教從指甲狀況判斷健康
● 指甲的顏色及形狀,能反映身體近二個月健康狀態● 指甲表面失去光澤,杵狀指六成是肺癌● 沒有月牙,不一定代表身體不健康指甲暗藏了許多身體密碼,指甲的顏色及形狀變化,能即時反映身體近二個月的健康狀態,中西醫師在臨床上多會透過指甲當作診斷的依據之一。正常指甲的顏色應偏粉紅色、表面有光澤、月牙占指甲比例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間。只要任一種出現異常,都反映出身體相對應問題的警訊。正常指甲 粉紅色有光澤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吳善弘表示,正常指甲的顏色為粉紅色。中醫診斷患者身體狀況時,指甲顏色是其中一項重要的依據。指甲顏色偏白,顯示氣血兩虛,可能是肝虛、心血虛,恐患者的心臟不好、代謝不佳,或有免疫疾病。指甲顏色偏紅,顯示燥熱,體內可能有感染發炎情形,多數男性指甲顏色偏紅,不一定是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天生體質燥熱。指甲顏色發紫,可能是缺氧,肺部器官不佳所致。指甲顏色呈現黑色,可能是罹患黑色素瘤,應立即就醫。失去光澤 當心慢性疾病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指甲顏色偏白,常是免疫疾病患者的表現方式之一;顏色呈現黃色,則可能是惡性腫瘤、免疫不全、甲狀腺炎或使用四環黴素等藥物所致。指甲顏色雖然能反映出疾病的表徵,但有時候不是單一疾病所致,需全盤考量。吳善弘指出,健康的指甲表面會有光澤,但當指甲表面失去光澤時,可能與甲狀腺疾病或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關。趙昭明表示,西醫對於指甲的形狀,有非常明確的研究。若手指頭與指甲呈現「杵狀指」,即指甲與關節角度相差約160度就是杵狀指,與肺部疾病有非常大的關係,可能是肺氣腫、肺結核、肺膿瘍、肺癌或支氣管擴張,也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病、馬凡氏症等疾病所致。據國外統計,約六成杵狀指的人罹患肺癌。湯匙指 可能缺鐵性貧血指甲呈現湯匙狀,俗稱「湯匙指」,指甲中間凹陷,如同湯匙般,很可能是心臟病、風濕病、雷諾氏症、紅斑性狼瘡所致,湯匙指也代表體內缺鐵,有缺鐵性貧血問題。指甲表面凹凸不平,且屬於點狀凹陷,則可能是乾癬所致。指甲表面出現橫紋或直紋,吳善弘說,很可能已經處於重症狀態,指甲的生長緩慢,完全長出一整片指甲可能要二個月,當指甲出現橫紋,顯示身體已有問題滿久了;白色橫紋可能心臟病、肝硬化、腎臟病所致;直紋則是體內缺「鋅」,或生活不規律、壓力導致。指甲的月牙也常被當作健康的指標。吳善弘表示,月牙可以反映氣血的狀況,如果每一個指頭都能看見月牙,且比例是占手指甲的五分之一,顏色呈現乳白色就屬於正常。一般而言,每一個人通常都會有一些月牙,不過有些人體質較為虛弱,可能天生就沒有月牙。趙昭明指出,月牙形成,其實是甲基質在向上生長產生的,有些人甲基質受傷可能不會產生月牙,也不代表不健康。對症改善 才能讓指甲復原擦指甲油會讓指甲比較乾燥,常做指甲會讓指甲變薄、容易斷裂,吳善弘提醒,要注意指甲的保養。指甲雖然可以反應身體近期的健康狀況,但不會因為擦指甲油,就讓指甲狀況不佳、身體變差。要讓指甲恢復光澤、顏色,吳善弘建議,氣血不足的人,要多運動;有慢性病的人,應妥適用藥控制,生活習慣維持規律正常,才能讓指甲恢復健康。
-
2021-11-20 醫療.自體免疫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沉默的重症 早期「喘、咳、累」竟比肺癌更致命
肺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受損嚴重可能致命。肺纖維化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常會因為出現咳、喘等症狀,而誤認是支氣管炎、氣喘或是心臟相關疾病,若延誤治療,其死亡風險甚至比肺癌還高,發生急性惡化的病人,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年,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提醒,有些間質性肺病的原因不明,五成以上患者是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所謂「特發性」,就是找不到原因,最為棘手,國外醫界研究發現可能的關連性,包括胃食道逆流或金屬粉塵的環境曝露,家族性遺傳也可能有關,但至今都不是百分之百明確。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病情會無情地不斷惡化,肺部逐漸纖維化。王鶴健說,有些人是慢慢惡化,如溫水煮青蛙,病程七到十年;但也有人快速惡化,兩三年即不治死亡。有相關症狀或為間質性肺病高風險族群者,應該要有肺部健康意識,及早檢查、及早治療。>>>>【病友暖心訪談完整系列影音專區,看更多】Q:什麼是肺纖維化?A:王鶴健說,肺纖維化主要病變發生在肺泡間的結締組織,該處即是間質,是人體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區域,把肺的結構和肺泡比喻成一棵被颱風吹倒的大樹來看,樹幹到樹枝是呼吸道,樹葉是肺泡,肺泡(葉子)生病了,即為間質性肺炎。當肺泡和血管當中及之間的組織持續發炎,就會變厚、變硬、和出現疤痕,而肺纖維化就是出現疤痕的醫學名稱,隨時間而惡化,疤痕亦會變得更厚,受影響的位置更廣泛。同時,肺部會無法將氧氣輸送到血液。肺纖維化是一種高度威脅生命的肺部疾病,但一開始因為症狀輕微不明顯,多數患者容易輕忽。王鶴健提醒,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屬於間質性肺病高風險族群,極易惡化至肺纖維化,定期檢查與病患自身的疾病意識非常重要。>>【延伸閱讀】肺纖維化致死率高 初期喘咳易被誤為感冒Q:為什麼會發生肺纖維化?A: 有些間質性肺病的原因不明,五成以上患者是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他王鶴健解釋,所謂「特發性」,就是找不到原因,最為棘手,國外醫界研究發現可能的關連性,包括胃食道逆流或金屬粉塵的環境曝露,家族性遺傳也可能有關,但至今都不是百分之百明確,以50至60歲年長者為好發族群。目前已知恐誘發肺纖維化之成因:・長期吸入有害化學氣體或溶劑・吸入石綿、矽、煤灰・服用藥物或接受腫瘤化學治療、接受放射線治療・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是間質性肺病的高風險族群,因他們產生的自體抗體會攻擊人體的結締組織,也會攻擊肺部肺泡,引發發炎和病變,甚至惡化成「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DL)。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表示,當人體罹患免疫系統疾病時,失控的免疫細胞會攻擊自體組織和器官,有些更攻擊到肺部間質,產生間質性肺病而造成肺纖維化,目前證實容易引發間質性肺病的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硬皮症(SSc)・類風濕關節炎(RA)・乾燥症(SJS)・皮肌炎與多發性皮肌炎・紅斑性狼瘡(SLE)近年胸腔科很重視間質性肺病和自體免疫疾病的關係,當患者到胸腔科就診時,醫師會盡量先查出患者是否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史,因為有些自體免疫疾病病人的症狀會先從肺開始,卻沒有一般常以為的關節、皮膚等表徵性症狀。>>【延伸閱讀】喘、咳、累逾兩周 自體免疫病患者當心Q:肺纖維化初期症狀是什麼?A: 在臨床上判讀間質性肺炎的主要症狀有三大口訣: 喘、(乾)咳、累,因為患者肺部由軟變硬,肺泡變硬後要交換氣體很費力,呼吸就會很辛苦,非常容易累。王鶴健形容,間質性肺炎病人的呼吸特徵是淺而快,速率快,但無法深呼吸,因為這樣耗能最少,但很多人會輕忽平時的咳和喘,以為只是小毛病。更棘手的是有些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只出現關節,皮膚,黏膜等外顯症狀,還有些忍受力較高的患者根本不去就醫,錯過了早期治療的時機。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強調,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對任何輕微小症狀都不應錯過,例如以前走路、爬樓梯都沒問題,但現在走個幾步或走一點斜坡都會喘,就要警覺極可能是間質性肺病的症狀,應盡速就醫,避免肺纖維化持續惡化。Q:自體免疫患者都會發生肺纖維化嗎?A:蔡長祐指出,在自體免疫疾病中,硬皮症最易併發間質性肺病,幾乎九成硬皮症患者都會發生,再惡化成漸進性纖維化的機會也很大;乾燥症發生間質性肺病的機率也不小。「整體來說,一旦罹患間質性肺病,死亡率都會很高。」不同的自體免疫疾病,病程從間質性肺病,發展至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的時間長短也不一定,有快有慢,有人可能一兩二年,才逐步肺纖維化,目前臨床上確定硬皮症最快,他個人經驗發現很多發性肌炎跟皮肌炎也很快,其次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乾燥症也不能輕忽。>>【延伸閱讀】咳嗽、走路喘 自體免疫患者小心肺纖維化Q:該如何盡早發現肺纖維化?A:王鶴健指出,目前造成肺纖維化的風險因子尚未完全確認,不過呼籲民眾應理解及辨識出相關症狀,及早尋求醫師建議,相關症狀如:・快走、爬坡時呼吸吃力・出現持續咳嗽狀況・呼吸困難、易喘・容易疲勞等症狀不過,部份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很少出現肺部症狀,例如紅斑性狼瘡,只需要醫師建議定期每半年請醫師聽診後下背肺葉音及肺功能檢查,而乾燥症和硬皮症患者就一定要留意,一旦出現乾咳、喘、累,就應盡快請醫師診斷。王鶴健也說,台灣目前未全面推廣全民肺功能檢測,他建議每人成年時要做一次,吸菸者更提高警覺,隔幾年要做一次 。Q:哪些檢測能確認是否罹患肺纖維化?王鶴健說,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初期症狀也是咳,但有時病人不以為意,尤其吸菸者晨起會「菸嗽」(台語),更缺警覺性,讓肺部逐漸硬化有如「菜瓜布肺」。而間質性肺病近年引起醫界重視,因為該病初期症狀的喘和咳,常被病人以為 感冒而輕忽,以致延誤治療,風免科醫師也開始留心患者出現間質性肺病的可能,醫界近年更積極倡議要善用工具,為自體免疫疾病病人進行肺部聽診、肺功能檢測、以及肺部影像判讀(X光、HRCT高解析度電腦斷層)。蔡長祐表示,處於高風險族群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在疾病診斷初期,至少要做一次肺部檢測,接著長期追蹤,一般風濕免疫科每半年會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測,最常見的肺功能檢查是FVC (用力肺活量)。另外,也會安排DLCO檢查來檢視患者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能力,以評估患者疾病嚴重度,即是透過一氧化碳,測量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能力,進而看出病況嚴重性。如果發現肺功能有異常,會進一步進行HRCT(高解析度電腦斷層),透過影像判讀來確認肺部是否已發生纖維化的狀況。Q:一旦確定罹患肺纖維化,該怎麼辦?蔡長祐表示,間質性肺病很難治癒,但現在有新藥推出,可抑制纖維母細胞,防堵新纖維再生,因此有助於放慢病情惡化的速度,例如硬皮病的病人已納入健保給付,應充分與醫師討論並積極治療,已確診肺纖維化較輕微的病友,應定期檢視肺功能狀況,並依醫師建議每年接受HRCT(高解析度斷層掃描),透過影像判讀來確認肺部健康狀況。>>【知道更多】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聯合報與元氣網粉絲團合辦「沉默的重症─肺纖維化」線上直播講座,邀請九大專家分享精采解析,並分享十位病友及家屬與病共處的生活點滴。>>「沉默的重症─肺纖維化」線上講座精彩內容完整收錄【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11-08 醫療.自體免疫
GLK基因變異致紅斑性狼瘡 國衛院精準檢測估兩年後上路
紅斑性狼瘡(SLE)為人體自體免疫性疾病中的一種,因免疫系統異常活化攻擊自身正常細胞,除了會在皮膚發作起紅疹外,也會侵犯全身其他器官,造成關節疼痛、腎病等,但因症狀發現不典型,常常延誤診斷。國衛院與台中榮總、高醫大合作發現,酵素蛋白激酶GLK基因變異為SLE的關鍵致病因子,並已開發GLK基因變異的檢測套組正申請專利中,最快兩年後可於臨床運用。國衛院免疫醫學研中心助研究員莊懷佳表示,由於紅斑性狼瘡在臨床表現上可能侵犯全身系統,因此患者的症狀表現不典型,有些人出現腎功能不佳、關節疼痛等。診斷上常會檢驗抗核抗體(ANA)是否為陽性,但因為抗體濃度在其病早期可能濃度不高,難以被檢驗到,因此病患常在驗出抗體陽性時,全身器官早已受到嚴重攻擊。而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譚澤華早於20年前便發現GLK此酵素蛋白激脢,並與團隊於2011發現GLK是自體免疫疾病SLE的治病關鍵,一旦GLK在T淋巴細胞裡過量表現就會誘發發炎細胞激素(IL-17)大量表現,造成自體免疫發炎,且和疾病嚴重程度有高度相關。但是為何GLK會過量表現?國衛院研究團隊與中榮及高醫合作發現,GLK基因變異是關鍵。莊懷佳表示,研究團隊蒐集中榮和高醫SLE病患、病患家屬和健康者的檢體共431例,發現高達四成的SLE病患帶有GLK的體細胞性基因變異或遺傳性基因變異,進而造成GLK的mRNA或是蛋白質過度穩定而增量,誘發IL-17A細胞激素產生造成自體免疫疾病。研究團隊更首度發現原被認為是「假基因」的MKRN4泛素酶可與GLK基因結合,並降解GLK使其減量。但因為GLK基因變異,便不容易被MKRN4結合,進而降解,造成GLK在T淋巴細胞裡過量表現。由於紅斑性狼瘡平均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女性,平均需耗時兩年才會診斷出來,而通常家族中有成員得到紅斑性狼瘡,一等親罹病是其他人的10倍。譚澤華表示,現在知道GLK基因變異是造成SLE的關鍵,若能定期追蹤帶有GLK基因變異的女性家族成員,藉由基因檢測篩檢,便可提早在輕症時即診斷出全身性紅斑狼瘡,以利及早治療。國衛院已開發相關檢測套組,正在申請專利中,預計兩年後可通過審核。除此之外,國衛院也已開發可精準鎖定GLK的小分子抑制劑,直接從源頭關掉使IL-17A無法產生,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期待進一步推展臨床試驗。
-
2021-10-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教授:並非沒相關研究
我在前天(2021-10-5)發表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嗎,提出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的證據。隔天讀者CHEN在回應欄裡留言:林教授您好,想請問有相關研究新冠疫苗會誘發紅斑性狼瘡嗎?剛剛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像一般青壯年族群不像高齡族群會定期做健檢,沒症狀一般也不會去做檢查。林教授是否會建議施打新冠疫苗前先去做免疫系統、三高相關的驗血檢查?這位讀者提供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台灣時間2021-10-7發表在中時新聞網的文章,標題是:女高中生打BNT 誘發紅斑性狼瘡 媽媽後悔簽同意書。這篇文章的最後兩段是:【報告出爐,女高中生確診罹患「紅斑性狼瘡」,同時導致腎炎,緊急入院治療。由於病患以往無相關病史,醫師判斷「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醫師進一步指出,這名學生應該是本身有潛在免疫系統疾病,之前並不明顯,不料打了疫苗反而誘發相關反應,才會變得這麼嚴重。目前先以類固醇、藥物控制病情,持續觀察。】《NOW健康》也在同一天發表今明BNT陸續抵台 誘發紅斑性狼瘡?張上淳:找無報告,其中兩段是:「另一方面,新北市傳出1名女高中生,校園集中接種輝瑞BNT後,出現臉頰與雙腿嚴重水腫,就醫檢查確診紅斑性狼瘡,導致腎臟發炎住院治療中,陳時中強調不能斷言疫苗誘發,目前僅能說時間序上有關連。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說,接種疫苗會引起免疫反應,確實有人關心是否會連帶影響其他免疫系統,但新冠疫苗與紅斑性狼瘡是否有關,國際上沒有特別提到有關連,也沒有相關報告。」從這兩篇新聞報導可以看出,醫師判斷「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但指揮中心則說「沒有相關報告」。但是,「沒有相關報告」是真的嗎?今年8月,紐約大學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30位研究人員發表Evalu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and Disease Status in SLE Patients Following SARS-CoV-2 Vaccination(SARS-CoV-2 疫苗接種後紅斑性狼瘡患者的免疫反應和疾病狀態評估)。他們調查79位接種新冠疫苗(輝瑞、莫德納、或嬌生)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現其中9位出現中低程度的發作,1位出現嚴重的發作。今年9月,一個國際團隊發表Tolerance of COVID-19 vac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he international VACOLUP study(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對 COVID-19 疫苗的耐受性:國際 VACOLUP 研究)。他們調查了世界各國696位接種新冠疫苗(輝瑞、莫德納、科興、AZ或嬌生)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現其中21位在接種後3天左右出現紅斑性狼瘡症狀,其中4位需要住院。所以,毫無疑問的,是有「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的研究報告,只不過這兩篇研究報告的調查對象是已知的紅斑性狼瘡患者,而不是像台灣這位不曾患過紅斑性狼瘡的女學生。但是,就如中時新聞網那篇文章所說,「這名學生應該是本身有潛在免疫系統疾病,之前並不明顯,不料打了疫苗反而誘發相關反應,才會變得這麼嚴重」。我在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嗎也有說,「雖然他在打疫苗之前沒有患過痛風,但也許他已經是有高尿酸。所以,誠如足病學醫生Richard Blake所說,接種疫苗是會導致新陳代謝產生劇烈變化,而這個劇烈變化才會最終促使林先生首次發生痛風」。也就是說,我同意「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的說法。至於讀者所問的「林教授是否會建議施打新冠疫苗前先去做免疫系統、三高相關的驗血檢查?」,我只會建議「個人自行評估」,畢竟利弊得失是因人而異。原文: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並非沒有相關報告
-
2021-07-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級做好自身防護 中醫藥研究所推防疫茶作補充
防疫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後天7/27全國調降至二級防疫警戒,這代表我們全民齊心協力防疫的成功,也讓我們距離恢復正常生活更近了一步。從5月至今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提升到了三級防疫警戒,我們的生活已經大為不同,居家上班WFH、實名制登記、賣場單雙號分流都是史無前例的經驗。而經過大家兩個月的努力,加上疫苗逐漸施打,才讓疫情得以降級,但是就算是降級,原則其實還是「降級不解封」,人流、戶外活動、室內場館、教育、餐飲、民俗宗教及旅行等指引部分開放,符合防疫指引的行業能夠得以正常營業,但仍有部分如游泳池、八大行業及進香等宗教活動不得進行。面對Delta變種病毒洶洶而來,台灣值得驕傲韋恩相信大家應該悶了很久,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要出門逛逛透透氣,而很多辦公室也要開放回去上班,而更多營業場所如餐飲等等,更是需要重新開始拚經濟,只是我相信更多人也是抱著忐忑不安的精神,又期待又怕受傷害,深怕這樣一解禁,反倒造成外面人滿為患,增加被傳染的機會,因此也是不太敢出門。這次台灣能夠面對Delta變種病毒仍能快速控制,疫苗的施打、民眾自我衛生管理、政府的指揮調度都功不可沒,到現在每日確診數快速降到20人左右,其實是該讓台灣人民對全世界自豪的,不必刻意強求每日都加零,否則是給自己過高的目標壓力。但是其實,台灣與世界相比,其實還有一項祕密武器,足以作為幕後功臣,給了許多台灣人隱形的防護力-那就是台灣傑出的中藥研究,並且很快的開源公開配方給大眾。台灣獨步全球的中藥抗疫秘密武器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位於北投有個國立且唯一的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專門進行有關中醫藥之基礎研究與發展,擁有近三十位中藥與天然物化學和藥理的博士級研究人員,是台灣最具規模的中草藥研究重鎮。其實早在SARS期間就研究出金銀花、板藍根等中藥材具有對抗冠狀病毒、提高免疫力的能力,也因此這波新冠疫情下,中醫藥研究所得以依照當年SARS的經驗與基礎,快速在2021年5月18日就研發出「清冠一號」的中藥配方,經由科學臨床驗證,具有對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能力,藥方有三個作用點:1.阻斷病毒人體表面接受器的結合,減少病毒入侵細胞內。2.抑制細胞內蛋白酶的活性,阻止病毒的複製。3.減少細胞激素風暴的風險。其結果也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因此經過衛福部的專案授權許可生產下,快速推出「清冠一號」產品為「中醫師處方藥」,也就是必須經中醫師診察後的處方,甚至還外銷到德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清冠一號具臨床實驗證明功效但是不適合保健用只是清冠一號藥品類別為「須由中醫師處方使用」,也就是說民眾必須經中醫師診察後處方,才能取得清冠一號,清冠一號的適用對象,除了「無症狀感染者」、「發病後患者」(包括輕症、重症),也能用於「預防高風險人員感染」或減輕感染後的症狀。而且大家不要看到中藥就誤會可以自己抓來吃,因為清冠一號是屬於積極的「治療」處方,而非「保健」茶飲,對身體體質偏虛寒的兒童、老年,或腸胃比較敏感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輕度胃悶、腹瀉、乏力的現象;因此,健康、低感染風險的民眾,並不需要使用「清冠一號」,也不宜將「清冠一號」作為長期服用的補品。清冠一號姊妹作-防疫茶適合日常補充用但是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專家們也有看到在這一陣子疫情緊繃時,許多民眾會擔疫情,而有保護力的需求。也擔心民眾誤去購買、使用屬於積極治療性用藥的「臺灣清冠一號處方藥物」或其他清熱解毒消炎的中藥當作防疫茶,長期服用下恐怕會造成身體弱化、腸胃損傷的副作用。所以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特別提出以由食品(屬於可供食品使用中藥材) 組成的「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簡稱防疫茶)」供大眾使用,所以居住在社區感染發生地區、生活環境中需要接觸不特定群眾而有感染危險者,都可以服用這款防疫茶,其功效是益氣護衛、固表防疫,而且全都是食品所組成。而且這款防疫茶的處方,是公開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網站上給民眾的,是不是很佛心?建議處方如下: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 : 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製備:藥材置鍋中加入2000~3000 mL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防疫茶是舌尖上的免疫力仔細看,黃耆是很常見的補氣食材,桂枝更是許多滷味必備的一味,桑葉、薄荷、魚腥草本來就是花草茶常見的材料,尤其是薄荷對新冠肺炎的功效,其實最近在國際的研究期刊上是很熱門的焦點之一;生薑、紅棗、甘草也是廚房常見的材料,所以將這些常見的食(藥)材組合在一起,卻又能發揮預防之效,中藥確實非常深奧。不過這個方子也是有其限制,像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全身性紅斑狼瘡(SLE)的人。韋恩曾經照著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抓來作成茶包喝過,味道還真的與花草茶很像,尤其會讓我想起康福茶,所以是很好入口的,並沒有奇怪的中藥味,所以其實很適合天天當茶飲喝,而且又不含咖啡因,好喝又幫助保護力,還真是一舉兩得。這還真是台灣對世界於防疫的一大貢獻!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