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8 橘世代.好學橘
搜尋
N95
共找到
220
筆 文章
-
-
2020-09-07 科別.呼吸胸腔
刻廟宇石雕30多年不愛戴口罩 他長期咳嗽確診罹塵肺症
從事廟宇石雕30多年的男子,因長期咳嗽而就醫,被確診罹患塵肺症,澄清醫院家醫科醫師林彥廷表示,由於石雕的材料以青斗石和觀音石為主,含有二氧化矽,粉塵一旦吸進肺部,因無法排出而使肺慢慢纖維化,塵肺症無法完全治癒,也沒有減緩肺部纖維化的方法,提醒高風險勞工應配戴合適的呼吸防護具。這位石雕師傅18歲就學習廟宇的石雕藝術,從龍柱、石獅雕到花屏,工作時雖然有配戴一般口罩,但經常因戴口罩不舒服而摘下,以為用電風扇吹走雕刻時揚起的石粉就沒有問題,最近一年多來經常咳嗽,看醫生吃藥都沒有緩解,而到醫院求診。林彥廷說,聽診時可聽到患者的雙肺有細溼囉音,經痰液和X光檢查,排除肺結核與肺癌的可能性,由於其X光影像看到雙側肺葉多數粒狀影,再加上肺功能檢驗有中度阻塞性換氣障礙,配合其長期的工作性質,確診是罹患塵肺症。據該患者自述,他從事的石雕的石材多以青斗石和觀音石為主,因為以這種石材所雕出的作品不怕風吹雨淋,放上好幾百年都沒有問題,獲得業主喜愛。但林彥廷指出,青斗石即為玄武岩之一種,而玄武岩約含有45%到52%的二氧化矽;觀音石則有些為玄武岩,有些則為安山岩,而安山岩亦含有57%到62%的二氧化矽。由於游離二氧化矽的化學特性穩定,溶解度低,進入肺部便不易排出而沈積在肺組織內,長期吸入可造成持續進行性且不可逆的肺纖維化症,導致肺功能慢慢喪失,即為塵肺症。林彥廷說,急性塵肺症主要症狀為迅速惡化的呼吸困難、咳嗽、喀痰、疲勞、體重減輕、胸痛等。慢性塵肺症則通常在多年矽塵暴露後發生,進行緩慢,先是在兩側肺葉出現分離的細小圓形纖維性小結節,此時多數沒有明顯肺功能障礙。隨著肺組織纖維化的持續進行,矽結節逐漸變大,鄰近的矽結節也因肺纖維化的關係互相牽引進而融合成進行性大塊纖維化,常有明顯肺功能障礙,呼吸困難會逐日加重,最後導致呼吸衰竭、心臟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塵肺症無法完全治癒,也沒有減緩肺部纖維化的方法,僅能症狀控制,故高風險勞工配戴合適的呼吸防護具非常重要(如N95口罩)。具潛在塵肺症的高風險職業則有採礦業、採石業、從事隧道工程、陶瓷業、玻璃製造業、石材切割加工業等。
-
2020-08-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難忘護理師臉上口罩壓痕 陳時中:是歷史的印記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出席護理人員活動時,回憶起防疫期間大小事,一名武漢包機護理師臉上留下的口罩壓痕,尤其令他難忘,那不僅代表走上第一線的決心,更是歷史的印記。台灣護理學會今天舉辦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新冠肺炎)防疫感恩大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致詞時表示,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若是沒有護理人員,很多事都做不了,也不可能成功。陳時中回憶起今年2月初,台灣防疫氣氛仍相當緊張,首次透過包機載回滯留武漢的台灣民眾那天,他到台中檢疫所坐鎮,陪在身邊的都是護理人員,這些護理人員不僅負責打點各種大小事,也安撫周邊行政人員和警衛隊,這些行政人員沒有和病患接觸經驗,怕得要命,但在護理人員細心告知注意事項後,團隊順利合作,也逐一建立起檢疫所。後來,護理人員甚至隨專機到武漢,接回滯留武漢的台灣民眾,面對很多未知,大家都很緊張。陳時中說,他看到一名護理人員因為長期戴著N95口罩,在臉上印下深深的痕跡,心中感慨萬千,這印痕不僅代表護理人員工作的辛苦,以及走上第一線的決心,「這是歷史的印記,我們都會記得」。此外,今年2月8日寶瓶星號返抵基隆港,陳時中率領醫師、檢驗師和大批護理人員上船進行採檢,他坦言:「上船的剎那,我也是緊張的。」畢竟上船前,所有人對於這艘船的認知僅限於一紙平面圖,但上船後卻要立即建立起檢疫站、發燒篩檢站、採檢站,正因有護理人員的幫忙和引導,旅客們得以順利完成檢驗。還記得晚上9時,檢驗結果出爐確認全船陰性,他透過船上廣播系統說出:「我們可以回家了。」那時心情是激動的,這短短幾個字的背後,滿滿的全是醫護人員、檢驗人員的努力,正因有這些努力,他才能代表大家講出這句話。陳時中說,感謝護理人員在疫情期間支持全台民眾,他也會在背後支持護理人員,「有你們真好」。
-
2020-08-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哪種口罩最能阻絕病毒?研究指這種口罩超強,過期11 年竟還有9成5過濾率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口罩已是全民必備的隨身物了。但哪種口罩最能阻絕病毒?根據醫師蔡依橙在臉書上分享美國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N95還是最能過濾病毒的口罩,即使過期11年的N95過濾率仍大於95%,但一般人戴外科口罩就很夠,需要接觸患者的第一線醫護才需戴N95。憂疫情再起,前副總統陳建仁請大家要備好三個月用量的口罩,因此最近口罩又開始難買了。而現在大家都知道要買醫療外科口罩才能有效較有效阻絕病毒。但哪種口罩最能阻絕病毒?根據醫師蔡依橙在臉書上分享,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N95還是最能過濾病毒的口罩。該研究詳細比較了29種口罩及替代品,例如過期的N95、尺寸不對的N95、蒸汽消毒過的N95、綁帶外科口罩、掛耳外科口罩等,蔡依橙整理重點發現:全新的 N95 當然最好,過濾率的確 >95%。過期 11 年的 N95,過濾率依然 >95%。尺寸不對的 N95,例如太大或太小,也有90% 以上。綁帶式外科口罩也不錯,有71.5%,低頭看病歷時,漏氣漏得多些。掛耳式外科口罩是其中比較差的,約 38.1%。在頭部上下看、左右轉動、轉身工作時,都會漏蠻多氣的。蔡依橙在臉書指出,以公衛的角度看,一般民眾用掛耳外科口罩就足夠了。而真正要接觸病患的醫護,考量實用性、可得性、長期配戴舒適性,至少應選用有71.5%保護力的綁帶式外科口罩,而確定接觸感染者應戴N95,不管是過期11年的、太小的、太大的、全新的都可以。
-
2020-08-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參訪台灣口罩國家隊 阿查爾大讚:品質卓越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Alex Azar)今來到新北市五股,參訪「口罩國家隊」長宏機械,進廠約一小時後才結束行程,全程不公開,離開前才簡短接受記者訪問。他表示,「這是個很棒的參訪行程,這座城市及工廠令人印象深刻,且這間工廠有很卓越製造口罩及N95的能力,在台灣政府和自由市場的私人企業共同帶領下,製造出大量、高品質的產品。」他也提到,「這裡製造的口罩機器,有些會賣到美國,讓川普政府能夠在美國建構大量生產口罩及N95的能力。」對於記者追問是否來台討論雙邊貿易,以及致詞口誤問題,他則皆未回應,僅感謝媒體今天來到這裡。長宏機械公司董事長呂清林表示,長宏主要生產製造口罩的機器,過去就有外銷至美國、加拿大、歐洲,美國先前已下單30幾條生產線,1條線約可日產10萬片口罩,目前已出貨20幾條。長宏除了供應口罩國家隊需求外,今年整體訂單已增加幾十倍。呂清林透露,阿查爾對口罩本來就很了解,也很有興趣,阿查爾參訪時也提到,台灣製造的口罩都有美國衛福部認證,品質很好,現場也有關心將賣到美國的口罩機器情況。
-
2020-07-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病毒空氣傳播? 陳時中:社交距離、戴口罩不變
國內六月七日起大解禁,解封已滿月,世衛組織證實新冠肺炎可空氣傳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待進一步證據,目前並未考慮修正社交距離、戴口罩等防疫規定,觀察發現民眾個人防線逐漸鬆懈,不排除調整政策強度可能性。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現行國內防疫模式早已將空氣傳播納入考量,例如,醫院醫療處置應避免製造更微小的氣溶膠分子,人員於負壓隔離病房戴N95口罩與全身防護衣等,甚至連各大型考試考場應開門、開窗,藉此降低空氣傳播風險。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認為,假設新冠病毒可空氣傳播,社交距離、禁足令就無法阻止疫情蔓延,但過去半年各國經驗證實,上述防疫策略都有用,研判特定環境才會出現「類空氣傳播」感染。大同醫院院長、高醫大熱帶醫學暨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陳彥旭說,歐美研究均顯示保持社交距離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新冠病毒仍以飛沫或接觸傳播為主要途徑。陳時中強調,民眾應更具警覺性,國際新冠肺炎疫情仍緊繃,台灣除大眾運輸外,夜市等人潮較多地點,幾乎沒人戴口罩,「防疫變隨便,不用等到冬天,第二波就來了。」
-
2020-07-0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隱藏在醫者內心底層不能說的秘密!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者的自省」,由三位資深醫師誠懇道出行醫過程對某些特別個案的反思。婦產科醫師對癌症病人的延遲診斷、麻醉科醫師在生死關頭需作瞬間的抉擇、放射科醫師在醫院定期討論會主動提出自己認為需要檢討的錯誤。透過他們坦然追述專業的困難抉擇,希望社會大眾能更了解醫者的內心世界。急診室打電話來請我去幫忙插管,這時候會請我去插管,一定是懷疑病人是武漢肺炎的患者我開始著裝,戴上護目鏡、N95口罩,穿上防護衣,等我全部穿好之後,大概已經過了五分鐘……我到達急診室之後,看到的那一幕景象,簡直淒涼到令人不忍卒睹。我到急診室時已經太晚,病人已經開始急救,但是他所接受的心肺復甦術,跟我平常所認知的急救方式不太一樣,只見到病人的胸口架著一台心肺復甦機,自動壓胸的機器不斷起伏地壓在病人的胸口,所有的醫療人員距離病人大概都保持兩公尺以上的距離,他們也只給他一般的氧氣面罩,沒有人給予正壓呼吸,這其實是比較沒有效率的復甦方式,就好像是一般的民眾看到路倒失去意識的病人,給予基礎的心肺復甦,就只要壓胸即可,因為壓胸所產生的胸內壓力差,會把外界少量的空氣帶入病人的肺部,而失去心跳呼吸的病人,因為耗氧量減少,所需要的氧氣也會比正常活動的人少,所以一般民眾只要做基礎的壓胸,就有可能幫病人保持最基礎的血液循環及氧氣供應,為病人保留一絲生機。但是這對我們醫療人員來說,平常所做的高級心肺復甦,積極的給予病人換氣、插管、給藥、電擊差異實在太大,一時之間突然覺得難以接受,但是這就是目前建議對懷疑冠狀肺炎患者心肺復甦的方式。我之前從來沒有真正見過這樣的急救方式,只在網路上讀過一些目前建議對肺炎病人急救的標準作業流程,不給予正壓呼吸是怕氣流的壓力把肺部的病毒帶出來,壓胸所產生的胸廓壓力差,也有可能把肺部的病毒壓出來,導致周遭的醫療人員曝露在感染的風險之下,所以在建立氣管內管之前,只能用機器壓胸,所有的醫療人員都站得遠遠的。這是一個為了避免醫療人員感染,不得不採取的一種方式,因為這個病毒的致死率,跟有沒有辦法保存醫療資源有關,一旦醫療人員感染被隔離,能夠上班照顧病人的人員就會越少,醫療負荷就會越來越重,當醫療負荷超過醫院所能承受的範圍,病人無法得到適當的照顧,就會到處散播病毒,導致更多的病人感染,最後這些感染的病人病情加重,導致病人死亡,如此一直惡性循環。而為了要保存正常的醫療儲備能力,我們不得不採取比較保守,對自己比較保護的做法,但是這個保守自己的方式卻可能對病人有害,我穿隔離衣所花的時間就超過五分鐘了,表示病人也已經缺氧五分鐘了,在病人到達醫院之前可能缺氧的更久,加上採用比較沒效率的急救方式,他可能早就已經腦傷了,就算救回來可能也是植物人,或許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缺氧,根本就救不回來……而在我們用這種方式救不回來的病人之中,十個裡面或許會有一個或兩個,假如我們可以像以前一樣奮力地壓胸、插管,總該有一些病人是不會死的……但是這就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戰場上當醫療資源有限無法處理所有病人的時候,重傷跟輕傷的病人都不用救,輕傷的病人不會死,所以不用救,重傷的病人救不活也不用救,只有那些積極救治可以改變病程的病人,值得在第一時間全心投入,就好像在媒體上所看到的,歐洲某些國家,呼吸器不夠用的時候,他們拔除了老人的呼吸器,給存活率較高的年輕病人使用,生命要能夠延續,是因為我們放棄了某些生命,這就是隱藏在醫者內心底層不能說的秘密。
-
2020-07-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39名科學家致世衛公開信:室內空氣會傳播新冠病毒
全球32國的239名科學家將發布一封給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公開信,表示已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會經由室內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傳播,呼籲世衛更改其有關病毒經由空氣傳播可能性極低的建議。世衛組織一向主張,新冠病毒是由大的飛沫傳播,病患咳嗽或打噴嚏的飛沫快速掉到地上,不會浮在空氣中。直到6月29日世衛發布的最新指南,仍稱只有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懸浮微粒,或是小於5微米的飛沫,才會經由空氣傳播。在這封題為「該是改正空氣傳播新冠病毒的時候了」的公開信中,科學家呼籲世衛更改其建議。紐約時報報導,全球各地的酒吧.餐廳、辦公室、市場和賭場都爆發群聚感染,讓科學家更確信新冠病毒會經由室內空氣傳播。如果空氣傳播是疫情蔓延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通風不良的擁擠空間,這個結論將對如何防疫有重大影響。照顧新冠病患的醫護人員必須戴N95口罩,過濾掉最細微的飛沫。學校、安養院、住宅和商業場所必須將循環的空氣降至最低,並安裝強力過濾器。
-
2020-06-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伊拉克疫情惡化 醫師遭欠薪沒口罩身心瀕崩潰
薪資拖欠、口罩短缺、來自家屬的人身安全威脅等,這是伊拉克全國各地醫師所面臨的困境;除此之外,他們還得面對一直以來擔心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感染率飆升。法新社報導,在首都巴格達醫院內COVID-19病房工作的醫師穆罕默德(Mohammed)說:「我們真的累壞了。」他在連續48小時值班快結束時說:「我沒辦法再工作下去。我甚至沒辦法專注在病人身上。」根據伊拉克官方數據,境內超過4萬7000人感染,許多醫師也無法倖免。穆罕默德說:「就我所知上個月有16名醫師遭傳染。」伊拉克感染死亡人數逼近2000人,根據官方統計,過去一週每天新增死亡人數開始超過100人,醫師不得不出面警告他們已無以為繼。在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區,感染人數飆升已有超過5000人感染與160多人病故,其中至少200名醫護人員確診。東北部城市蘇雷馬尼亞(Sulaimaniyah)的公立醫院外數十民眾排隊等著被篩檢,而院內的醫護人員身形比以往更消瘦。庫德族地區政府的公部門薪資已發不出來,主要原因在於石油價格暴跌與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受到嚴重衝擊,他們已兩個月沒有領到薪水。由於身心俱疲,庫德地區數千名醫護人員本月稍早宣布他們要停止收治非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患者。30歲的柯爾達(Shevan Kurda)2019年遭拖欠3個月薪水,今年4月和5月也沒領到薪資。伊拉克各地政府與醫護人員長年批評國內崩壞的醫療體制,由於連年烽火使得醫院殘破不堪,缺乏資金挹注與高層貪腐,購買新設備的經費苦無著落。就連總理哈德米(Mustafa al-Kadhemi)上週也告訴記者:「我們沒有醫療系統。」「這個醫療系統是崩壞的,連最基本的要求都不可得,因為部分機構主管瀆職,這已是經年累積的沉痾。」伊拉克對醫師而言也是惡名昭彰的「危邦」,要是患者病情惡化,家屬甚至會威脅醫師的生命安全。1名女醫師遭到家屬攻擊後,南部濟加爾省(DhiQar)各地醫護本週宣布罷工。而在巴格達,好幾位在滿是確診病患病房工作的醫師抱怨,自己和同事已在崩潰邊緣,長期超時工作卻沒有任何補償。27歲的醫師法拉(Ammar Falah)表示,他工作的醫院每個月只配給他5個N95口罩。但每天接觸那麼多確診病患,法拉不得不勤換口罩,他只好從750美元的月薪中自掏腰包買防護性裝備。他說:「如果工時和工作量再持續增加,我們也要罷工。」在巴格達另家醫院,26歲的醫師威爾(Wael)坦言他已瀕臨精神崩潰。他告訴法新社:「在疫情爆發前,你可以在結束工作後看到家人和朋友而恢復情緒。如今我每天工作是照顧遭隔離的病人,而下班後我又得隔離在自己房間。」威爾表示,他和其他醫師最大的恐懼是將病毒傳播給家人。隨著國內感染率飆升,他們的惡夢恐怕會成真。他說:「我出現症狀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但我被要求繼續工作,我們所有人都染上疾病只是遲早的事。」
-
2020-06-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防疫為何成功 陳建仁分享3個重要因素
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今天說,台灣防疫成功有3個重要因素,包含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且台灣公民素養高、配合防疫,才讓台灣防疫可以做得這麼好。人才循環大聯盟與美國在台協會製播「疫情過後的新世界」節目,今天邀請陳建仁在節目中分享台灣抗疫成功的關鍵。陳建仁表示,台灣防疫會成功有3個重要因素,包含審慎以對、迅速應變、超前部署,從去年12月31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在PTT上看到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消息,且馬上警覺通知世界衛生組織跟中國開始,台灣也在當天展開武漢直飛班機的旅客登機檢疫等。陳建仁說,台灣依照對中國的了解,武漢若有7人住在醫院,一定不是只有7人,因此接下來也開始做醫院感染管控等;此外,針對密切接觸者,也讓警政跟內政單位配合衛政單位做好密切接觸者隔離、追蹤工作。陳建仁提到,過去在SARS期間,大家對於沒有N95口罩時非常恐慌,因此政府也針對防疫物資等超前部署,並開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籌各項措施部署。陳建仁回憶,總統蔡英文當時也召開國安會高層會議,除了指示防疫需要跨部會合作,也關心口罩等防疫物資,當時行政院長蘇貞昌說口罩有儲備4000萬片,蔡總統認為不夠,因此政府開始調查、加強口罩生產量能,到後面口罩一天可以生產2000萬片。「從這過程中可以看到台灣面對疫情審慎以對,迅速應變、超前部署,讓台灣防疫做得很好」,陳建仁說,也要謝謝台灣很多國家隊,像是防疫國家隊做好邊境管控等。此外,陳建仁指出,他去英國時,有人說台灣公民素養很高,政府說要隔離就隔離,「他們一直懷疑在一個自由民主法治的國家、不是極權國家,怎麼可以這麼好」,這有賴於政府每天開記者會公開全部疫情,且詳細解釋民眾應做的防疫措施,還有回答很多媒體問題,讓人民對政府產生信心。陳建仁說,防疫過程中,被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的有14萬人,但拒絕配合防疫而被處罰的統計中,居家隔離只有19件、居家檢疫是660件,整體來看台灣民眾9成以上都很配合防疫,也有其他許多無名英雄勤洗手戴口罩等,才能讓台灣防疫如此成功,並讓全世界都認為台灣是防疫的楷模典範。
-
2020-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搶救新冠極重症 台大人力總動員首成立「拍痰團隊」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當中,使用葉克膜最久的極重症個案A先生,即將要從台大醫院出院了。他之所以能夠脫離死亡率高達85%的險境的一大關鍵,是加護病房為了他,破天荒建立「拍痰團隊」。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古世基說,這位病人必須定時翻身拍痰才有機會康復,「拍痰團隊」兩人一組,一個人扶著病人,一個人拍,兩側各拍10分鐘,加上為病人翻身、整理管路、穿脫隔離防護裝備,進出一次至少要一個小時,每兩小時就要進去一次,非常辛苦。古世基說,因為進出都要穿脫全身防護,光這部分就至少要20分鐘,所以必須善用每個會定時出入的人,來進行拍痰的分工,所以從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呼吸治療師、X光檢驗師、清潔人員,只要是會定時穿好防護進病房的人,統統都被納入拍痰團隊的排班內。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台大醫院葉克膜團隊的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王植賢表示,因爲A先生身上的管路實在太多了,護理師穿著全身防護行動緩慢就像「太空漫步」,戴著面罩還會有霧氣影響視線,在這種情況下,要移動病人和他身上的管路,「簡直是搏命演出」。古世基說,拍痰時要固定病人在側躺姿勢,正因為管路多,「護理師已經太辛苦了」,必須掌握所有其他會進入病房的人力,一起排班,護理師拍痰時,才能有多一個人幫忙扶住病人身體。A先生身上有幾條管路?連專責護理師都要拿紙筆仔細算才算得清。台大醫院專責疫病病房督導長莊寶玉表示,從頭頸部開始算,A先生身上有鼻胃管、鼻十二指腸管、氣管內管、葉克膜有兩條、中心靜脈導管一條後面還有要分之出去九條、還有尿管、24小時洗腎的雙腔靜脈導管、動脈導管、周邊靜脈導管等。保守估計最主要的管線,也高達11條。台大醫院專責疫病病房感染科護理師蔡瑩慧說,加護病房是「全責照護」,從大小便處理、擦澡、身上管路的維護、治療、給藥、換藥、翻身、拍痰,都是護理師做,而且是穿著兔寶寶裝、戴著N95面罩、外科口罩、防護面罩、兩層手套在做。在這種情況下,護理師視線受影響、呼吸不順暢、動作不靈活,動作也要輕緩,以免面罩漏氣或防護破損,工作困難度大增。蔡瑩慧表示,N95戴上去已經呼吸困難,全身包著好幾層防護,雙手快速不停歇地拍著病人的側背部,幾乎拍個一兩分鐘就會滿身大汗、氣喘吁吁、手臂痠痛,必須休息一下才能繼續拍。這一側拍滿十分鐘,還要重新翻身,再拍另一邊。不過,這些辛勞在看到A先生出加護病房的那一刻,都值得了。蔡瑩慧回憶,當時病人已經脫離葉克膜和呼吸器,但是採檢還沒陰性,所以是穿著防護衣、罩著壓克力保護罩,躺在床上,要推他出加護病房,去負壓隔離病房繼續做心肺復健。「因為照顧他很久,看他一路上幾度不行、幾度再回來,大家對他都有感情」,看到推床經過護理站,大家都自動過來跟他說「你可以的!你要加油!」當時病人感動得流下眼淚,醫護團隊心情也非常激動。
-
2020-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宏都拉斯總統確診 台灣贈1萬份快篩助友邦抗疫
友邦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武漢肺炎確診,當地疫情持續擴大。外交部今天表示,已與凌越生醫公司談妥,將提供宏國1萬份快篩試劑,最快今天即可送出。葉南德茲(Juan Orlando Hernandez)16日確定罹患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外交部昨天說,已於第一時間轉達總統蔡英文及外交部長吳釗燮的誠摯關懷;台灣也將持續在物資和技術層面協助防疫,盼宏國人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司長俞大㵢上午在例行記者會表示,葉南德茲正接受治療、遠距上班,夫人葉安娜(Ana Garcia de Hernandez)則為無症狀感染,正居家隔離。俞大㵢說,昨天相關消息獲媒體關注時,拉美司正好與凌越生醫洽談合作事宜。為協助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友邦抗疫,凌越生醫將無償提供兩萬份台灣製、10分鐘可取得測試結果、準確度達90%以上、已獲認證的抗體快篩試劑,其中1萬份將優先供應宏都拉斯,最快今天、最晚明天就會送出;其餘1萬份試劑則預定提供瓜地馬拉及貝里斯。俞大㵢說,台灣持續協助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友邦抗疫,包括醫用口罩、N95口罩、防護衣、核酸分析儀暨試劑、奎寧藥錠、熱像儀及額溫槍等物資陸續送達,台灣也將透過視訊分享相關經驗,未來並將與凌越生醫洽談包括採購試劑等合作方式。宏都拉斯目前有超過1萬例武漢肺炎確診,其中超過330人不治。
-
2020-06-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想要自製布口罩 陸軍揭曉效果最佳材質
想自製布口罩抵抗新冠病毒?陸軍化學生物中心經過多次試驗,終於找到一個最佳材質。若一時找不到這個上選材料,也有不錯的第二選擇。隸屬作戰能力發展指揮部的化學生物中心,在4月5日國防部准許現役軍人自製口罩,自我防護之後就開始測試不同材質。國防部此一宣布,引發網路上熱烈討論。該中心是少數有能力根據國家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中心標準,針對嚴格的材質滲透度,做試驗與測試的單位之一。該中心化學生物保護及去除感染組負責這項測試。測試小組領導人卡瑞提(David Caretti)說,「我們最大的挑戰是挑選一樣可以有效防堵病毒滲入,又不妨礙呼吸的質材。如果防阻密度太高,空氣自然會越過(口罩)表面,從邊緣隙縫進來,」他說。這樣,就達不到防護口罩的效果了。」他的小組經過300次測試,發現通常拿來清洗東西、擦亮表面的四層超細纖維布(four-ply microfiber cloth),最適合用來自製防病毒口罩。卡瑞提說,這種超細纖維布料做成的口罩可以濾掉75%的微塵粒,相較之下,醫護人員戴的N95口罩,可以濾掉95%以上。這個陸軍測試小組說,聚酯纖維布多疊幾層,也相當有效,可以濾掉40%懸浮粒子。
-
2020-06-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香港又3確診 專家:社區恐藏超級傳播者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反撲,昨日再增三宗本地確診個案,其中2人是5月31日確診的物流公司員工的同事,另一人則是日前接載該公司另一名確診者(第1084宗)的27歲男救護員,物流公司群聚感染有擴大趨勢。群聚感染個案更有擴大跡象,其中兩人是葵涌嘉里物流貨倉員工;早前接載該公司另一名確診者(第1084宗)送院的27歲男救護員也中招,屬香港首名確診的救護員。綜合媒體報導,日前確診的第1084宗患者居住的沙田瀝源邨祿泉樓,4名住戶步確診,引發不小恐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懷疑瀝源邨有超級傳播者,初步調查認為藉由公用設施傳播的可能性最大。袁國勇說,有確診患者的其中有兩個單位為「21單位」,雖然幾名住戶使用不同電梯,但其中三個有確診患者的單位共用兩部電梯,不排除在電梯內交叉感染,或透過按鈕傳播。他又提到,有關住戶的信箱位置接近,也有可能是透過門把感染。另外,日前確診的第1084宗患者於上周六到公立醫院求診時,一名27歲男救護員曾為她戴上氧氣面罩,當時他有佩戴外科口罩、眼罩和手套,但沒有戴N95口罩。翌日得悉女患者確診後,他檢測結果呈陽性但病毒量較低。另有6名救護員被定義為密切接觸者,其中一人出現病徵已送院。另外,由於葵涌嘉里物流貨倉處理外國的蔬果,生防護中心亦不排除病毒經貨物或環境傳播,早前中心到涉事貨倉採集環境樣本,包括電腦按鈕、門柄、水龍頭等20個樣本,亦抽取周日(31日)晚到港的11個冷凍食物包裝樣本。張竹君指,所有樣本均對病毒呈陰性反應,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食物被污染,但不能排除環境傳播的可能性。
-
2020-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國際需求大 外交部:協助輸出微型一貫廠
武漢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未減,外交部今天說,國際市場有廣大口罩相關需求,口罩國家隊業者也接獲許多來自國外的詢問,外交部將協助拓銷,包括輸出整合產業上下游的「微型口罩一貫廠」。國際合作及經濟事務司司長蔡允中上午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表示,醫用口罩有龐大國際商機,口罩國家隊部分成員數月前即構想「微型口罩一貫廠」企劃,以垂直整合原料及設備業者、建置最有效率的商業生產模式,將台灣製造的口罩機器,以及熔噴不織布等關鍵原料生產技術整廠輸出,協助各國抗疫、為台灣醫療產業開拓全球商機。外交部將提供必要協助。蔡允中說,「微型口罩一貫廠」規劃以20條口罩產線為營運配置基準,若24小時持續生產,日產量可達200萬片醫用口罩,並可因時因地制宜,改建為N95、R95或綁帶式手術口罩。對於外交部將如何具體協助相關業者,蔡允中回覆媒體提問表示,此企劃為業者主動與外交部接觸,希望透過駐外館處等外交部管道與資源協助推廣執行。外交部將協助挖掘潛在合作對象,並盡力促成洽談中訂單。蔡允中指出,多數業者本來就有自己的國際通路和訂單,也接獲許多來自國外的洽詢,並已積極推動外銷,尤其是在歐洲和亞洲地區,但由於全球各地都有口罩相關需求,業者在對外連結方面也有困難需解決,外交部可協助彌補業者不足,包括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運用外交部既有資源和管道。
-
2020-05-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產生新行業 防疫機制評分員
美國出現社交距離評分員、量體溫人員等新行業。疫情重創美國經濟帶來失業潮,卻也創造了許多與疫情相關的職業,例如評比餐廳、旅館是否有做足防疫措施的「社交距離大使」,或者負責量體溫、噴酒精的職位,這些工作對失業者來說是個好機會,但也有報導擔心,因為美國的失業補助優渥,反而會讓人怠惰,不想找工作。防疫評分員《彭博》報導,專門針對飯店和餐廳進行秘密探訪以評分的公司Coyle Hospitality Group,計劃在未來幾個月招聘上千名「社交距離大使」,這些「大使們」將會秘密造訪飯店和餐廳,並為其評分防疫機制,例如有無確實執行社交距離、員工是否有配戴手套跟口罩。除了防疫評分員,美國不少公司都針對防疫在招募新員工,如資產管理公司摩根大通專門聘人在尖峰時段為員工按電梯,麥當勞則聘人專門協助顧客倒飲料,其目的都是為了盡可能減少病毒擴散可能。美國最大的求職網站LinkedIn的經濟學者顧問伯格表示,因為疫情的關係產生了許多新工作,或者改變某些工作過去進行的方式。失業補助太優渥然而根據報導,《國家》報導,擔憂這些新興工作若薪水不及聯邦政府每個月600美金的失業補助,反而會讓失業者不想工作,難以活絡就業市場,而且這些因疫情產生的工作,例如量體溫,往往伴隨較高的感染風險。「不過還是有人希望自己忙碌一點,才有活著的意義。」人力派遣公司TrueBlue的執行長派翠克表示。18歲的梅根目前在為非營利組織做清理N95口罩的工作,而這份工作遍及美國、創造了約1300個工作機會,「雖然這份工作有感染風險,但我的家人和朋友都非常以我為傲。」【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出口不用等到六月底! 陳時中:現在就可接單
經濟部政務次長王美花今上午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指出,國內口罩單日產能已達到2000萬片,未來上看每天2500萬片,經濟部已著手規畫口罩出口解禁事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首度鬆口透露,「現在就可以接訂單了!」而口罩開放出口的時間點,將原先預定的六月底早很多。隨著口罩產能日漸提升,之前曾傳出六月底才能夠出口,廠商因不確定開放外銷的時間,因此不敢先接訂單,有些廠商擔心,要是等疫情都快結束才能接單,會影響利潤。今天陳時中首度鬆口說,不用等到六月底就能出口,而且廠商「現在就能接訂單」。台灣對於聲援世界各國防疫物資不遺餘力,過去都是援贈。截至目前為止,臺灣總共援贈80多個國家2750萬片口罩,131臺熱像儀、3萬5000支額溫槍以及250組體溫自動量測系統。接下來繼續規劃第四波援外物資,總共會有約2350萬片外科口罩、116萬片N95口罩、17萬件防護衣、60萬件隔離衣、80臺呼吸器、34臺PCR快篩檢測儀,以及50萬片奎寧等,協助全球共同防疫。
-
2020-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擔心天熱戴口罩易中暑 日本廠商加緊研發涼感口罩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下,口罩成了全世界人每天的必需品,但在夏季潮濕又悶熱的日本,長期戴著口罩卻又讓醫生擔心可能會釀成另一項危機:中暑,這促使了日本業者加緊開發能讓人戴起來感覺涼爽的口罩。日本每年夏季的單日最高溫都飆破35度,相對濕度達到90%,平均每年約有1,000人會死於中暑,且罹患過中暑的人數也正在逐年升高,高達數萬人。日本濟生會橫濱市東部醫院醫師谷口英喜表示,人類其實和狗兒等不會流汗的動物一樣,幾乎完全仰賴呼吸系統來散熱,但人在大熱天下戴口罩將會導致三個問題:因為口罩阻絕了冷空氣進來,人的體溫將會升高,尤其是頸部以上;因為口罩保持了人的喉嚨濕潤,人容易忘記喝水;因為承受著必須在他人面前戴著口罩的社會壓力,人們補充水分的頻率變少。這樣的中暑危機,讓日本的口罩業者加緊研發其他讓人更涼爽的選項。日本最大紡織公司丸井織物,就推出一款涼感口罩,號稱具有更好的熱傳導效果,能讓皮膚戴起來感覺更舒服,而且這款口罩還可洗滌,裡面的濾網也可替換。丸井織物常務董事宮本智行表示,該公司本來是研發絲巾或棉被所用的布料,但口罩的銷售已超出其原本預期的四倍。「雖然這並不會真的降溫,但可以讓人戴起來感覺較涼爽。」成衣公司Knit-wise則是將口罩裝進玻璃罐裡,並放到溫度零度以下的販賣機裡販賣,雖然原意其實有點在搞笑,因為口罩放幾分鐘就不冰了,但沒想到民眾的反應熱烈,一個月就賣了上萬個口罩,詢問電話也絡繹不絕。現在這些廠商則在競爭,誰能開發出真正能夠降低體溫和氣溫的口罩。Knit-wise常務董事後藤克幸表示,公司即將推出一款具有專利的口罩,運用凝膠來維持口罩的涼感。丸井織物的宮本也說,計劃幾周內開始販售一種能夠降溫的口罩,降溫方式則是商業機密。不過,醫師谷口則是表示,創造能夠讓人定期脫下口罩補充水分的社會環境才是重點。他也表示,一般大眾應該避免使用過濾效果更好的N95口罩,因為那種口罩同時也更難透氣。
-
2020-05-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下的護師節…第一線護理師 每個故事都揪心
新冠肺炎讓第一線護理人員忙翻天,尤其是照顧確診個案的護理師,總得犧牲部分家庭生活,醫院及護理界傳頌不少感人故事。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國際護師節,護理師們說出親身經歷,令人動容。媽媽不要去… 小女兒好暖心台北榮總一名資深護理人員得日夜照顧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就讀國小的女兒非常擔心她的安危,總希望「媽媽不要去」,這名護理師對女兒說「放心,媽媽會好好照顧自己。留在崗位是責任,留在第一線照顧病人,未來我生病時,才會有人照顧我。」後來她出門上班,女兒總會給她一個擁抱,非常窩心。負壓隔離病房 是她的戰場新光醫院護理師林臻,照料過二名確診病例與多名疑似病例,如今患者們已康復出院,她難掩喜悅之情說「真的很開心」。林臻說,在負壓隔離病房中工作並不容易,每次進穿戴手套、防水隔離衣、連身隔離衣、護目鏡、頭盔、N95口罩加外科口罩,穿戴就得花廿分鐘,脫除也得花近半小時;工作期間為患者量測體溫、血壓、投抗生素、詢問身體與睡眠情形,這些工作看似平常,但不能像平常那樣把相關訊息及時輸入電腦,要憑腦袋記下來、出病房趕快鍵入電腦。她表示,確診患者每周驗二次病毒,三採陰才可出院,與醫師一同採樣血液的時刻最令她緊張,因為那管血液中可能真的有病毒,需更謹慎小心進行相關動作。患者一句謝謝 支持他們抗疫振興醫院護理部主任李作英表示,她每天看著護理師進入病房照顧病患,幫腹瀉病人換尿布、抽痰、拍背,替重症者裝上葉克膜,過程滿身大汗、內心也害怕,自身出現不適時更擔心恐懼。患者的道謝,「那怕是一句謝謝,對我們來說就是支持。」緊急調派人力 北榮百人響應台北榮總護理部主任明金蓮說,疫情期間故事太多了,因疫情來得又快又急,緊急調派人力電話從沒間斷,她曾接到機場檢疫需號召大批護理人員協助的電話,她詢問內部同仁,短短幾小時,北榮就有一百四十位熱血護理人員報名參與,讓她相當感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也向護理師們致謝,因為護理同仁們以及其家人,不眠不休的貢獻才有安全社區。衛福部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表示,今年為「護理助產年」,四月架設口罩支援網站也讓民眾「寫一封信」支持護理人員,至今募集一點七萬封信,來自國內及其他五十個國家。
-
2020-05-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女兒心疼護理師媽媽照顧新冠病人 母女對話令人感動
我國連續近月未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度過兩個潛伏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台灣已是一個安全的社區。亮眼防疫成績背後,有無數人齊心配合防疫,醫護人員更是守在醫療第一線的無名英雄。今天是國際護師節,多家醫療院所舉辦活動感謝護理師的付出。台北榮總護理部主任明金蓮表示,一名資深護理同仁照顧新冠確診患者,她就讀國小的女兒非常擔心她的安危、希望媽媽不要去,但那位護理師對女兒說「放心,媽媽會好好照顧自己。留在崗位是責任,留在第一線照顧病人,未來我生病時,才會有人照顧我」。後來她出門上班前,女兒都會給她一個擁抱,非常窩心。疫情支援人力調度的時刻,也讓明金蓮印象深刻。她說,接獲命令需要號召護理人員到機場支援檢疫工作,詢問後短短幾小時,北榮就有140名熱血護理人員報名,願意接受相關教育訓練前往支援,讓她相當感動。新光醫院護理師林臻親自照料過兩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與多名疑似病例,談及她照顧過的確診病例都順利康復出院了,她難掩喜悅之情說「真的是非常開心!」她說,確診病例與疑似病例均需住在負壓隔離病房,護理師要送藥、送三餐以及評估病患的健康情形。每次進去需穿戴手套、防水隔離衣、連身隔離衣、護目鏡、頭盔、N95口罩加外科口罩、腳套、手套等,穿戴時間約20分鐘,工作結束走出病房時,因為要更仔細避免病毒沾染他處,因此可能要花近半小時脫除衣物。在負壓隔離病房中的工作並不容易,為患者量測體溫、血壓、投抗生素、詢問身體與睡眠情形等工作看似平常,但是多數醫院護理師不能真正像平常那樣及時輸入電腦,這些都要憑腦袋記下來、出病房再趕快鑑入電腦。新光醫院則配給病人與護理師各一支手機,林臻有時會利用病人手機紀錄評估狀況,用病人手機傳訊息給自己外面那支手機,以防忘記重要資訊。確診患者每周驗兩次病毒,三採陰才可出院。與醫師一同採樣血液的時刻最令林臻緊張,因為知道那管血液中可能真的有病毒,需要更謹慎小心進行相關動作。振興醫院護理部主任李作英表示,她每天看著護理師進入病房照顧病患,幫腹瀉的病人換尿布、抽痰、拍背,甚至為重症者裝上葉克膜,滿身大汗的過程中,其實內心充滿害怕,自身出現不適時更擔心恐懼。「患者多會道謝,那怕是一句「謝謝」,對我們來說就是支持」。
-
2020-05-12 新聞.杏林.診間
國際護理師節 給第一線掌聲
今天是國際護理師節,全球新冠病毒肆虐,護理人員留在第一線照顧病人,捨我其誰。台北榮總護理部主任明金蓮呼籲,希望大家深刻感受護理人員的價值與重要性;振興醫院醫院護理部主任李作英則發起「謝謝護理師」,希望大家在今天中午12時一起鼓掌,讓全國各角落都能聽到掌聲,慰勞堅守防疫前線的護理師。李作英表示,每天看著護理師進入病房照顧病患,幫腹瀉的病人換尿布、抽痰、拍背,甚至重症裝上葉克膜,每每滿身大汗;尤其年輕的護理師們照顧病人的同時,其實內心也充滿害怕,身體出現不適症狀時更是恐懼,因此希望大眾除了一句「謝謝」外,也能從心底用具體的鼓掌行動鼓勵第一線人員。明金蓮表示,面對未知的新冠肺炎病毒,考量多數護理人員並無SARS及照顧肺結核病患經驗,護理部特別開設勤前教育課程,而迎戰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醫院將已關閉的病房重新打開,規畫為防疫專責病房,結果在1月24日除夕當天小夜班,台北榮總負壓隔離病房即收治第一名疑似病人。桃機、松機北榮140護理支援檢疫明金蓮憶起過年那段時間,「我們幾乎都沒有放假。」幸好支援人力調度順利,護理人員雖然難免也感到焦慮、害怕,但大家心存使命感,用心照料病患。後來號召護理人員到桃園機場、松山機場支援檢疫,台北榮總護理人員挺身而出,短短不到一天,就湧入140多名熱血參與任務的護理人員報名。明金蓮說,防疫期間非必要手術減少,住院病人也減少,而國內疫情和和國外相比較緩和,有較充裕的護理人力可以調度。新冠肺炎病毒傳染力強,需要更完善防護照顧裝備因應,雖衛生單位針對照顧新冠肺炎病人護病比是一比五,但榮總重症病患多,護病比幾乎是一比一到一比三。「我很心疼護理同仁戴著緊閉的、講話時會感到上氣不接下氣的N95口罩。」明金蓮談到同仁的工作狀況,充滿不捨,防護隔離衣穿穿脫脫很麻煩,悶住身體也不透氣,但護理人員撐住又濕又熱的身軀在負壓隔離病房內照顧病患。從吃的到消毒用品感謝各界打氣這段時間,不少善心人士體恤護理人員,提供護手及消毒用品,還有許多吃的、用的為醫護人員打氣。明金蓮對民眾的愛心深深感謝。明金蓮提醒,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呈下降態勢,因為疫情,養成國人戴口罩、多洗手,這些好習慣應繼續維持。面對未知的疫情變化,不論護理人員,還是民眾,勤洗手、戴口罩是最基本的防護。
-
2020-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成立「基層診所醫師防疫隊」 支援第一線發燒篩檢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各項管制可能逐步解除,新北市今宣布成立「基層診所醫師防疫隊」,萬一疫情又升溫,可第一時間投入支援發燒篩檢站採檢任務,加強第一線通報,並協助居家民眾通訊診療,舒緩新北17家急救責任醫院壓力。侯友宜指出,基層診所在第一線面對的風險非常高,因為民眾在發病前或發病後第一個禮拜,傳染力是最高的,而且他們通常優先選擇基層診所就診,所以必須要提供基層更好的防疫配備,「他們才是守著新北市市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侯友宜表示,隨著疫情趨緩,若邊境開放後,入境民眾勢必大量增加,萬一碰上疫情又升溫,需要更充足的防疫力量,未來在發燒篩檢站需要人手的時候,站出來幫助急救責任醫院。目前志工隊已有近150位醫生加入,「這些力量都是最堅強的後盾,讓防疫有備位、萬無一失。」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基層診所醫師防疫隊透過公會持續召募中,目前已有147位醫師響應、107家診所投入提供遠距診療服務。另外,善心人士捐款共計215萬元,將透過社會局愛心大平臺作為基層診所防疫隊相關津貼。今基層診所醫師防疫隊成立大會中,三重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暨寶路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名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及英屬維爾京群島商寶貝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臺北市國際蘭馨交流協會、澄希貿易有限公司及邱正宏美學教育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也捐贈一批面罩、護目鏡、N95及銀離子口罩、食品及飲料等給診所醫師,感謝他們抗疫的辛勞。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成大研發新冠肺炎治療防護罩 有效降低醫護感染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造成眾多醫護人員也因此染疫甚至身亡,重點就是在照護病人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噴濺體液的感染,成大醫院急診部研發出用於插管治療的「戰疫型」防護罩,可以有效避免噴濺感染,這項研發4月刊登在急診界排名第一的國際期刊《急診醫學年鑑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上,受到全球醫界的關注。成大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的傳染力強,病毒已蔓延超過184國家,全球致死率6.92%,成為歷史上第6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的緊急事件,也加大全世界醫療工作者的壓力;對於防疫的醫護人員來說,避開可能的感染源非常重要,而插管治療剛好用在病毒「最佳傳染途徑」的呼吸道,增加了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研發者急診部醫師方品惠表示,戰疫型防護罩的另一個特點是可以用在救護車上。她說,雖然一般在救護車上不會施行插管治療,但仍可在載送疑似感染病人時使用,防止病毒的散播。目前救護車上防疫仍以工作人員全副武裝為主,如能幫病人加上防護罩,可以加大防護、防疫的效果。這套簡單但有效的個人防護設備,在急診部團隊林志豪主任、呂建欣醫師、邱柏惟醫師、林于淵醫師參與設計規劃下,讓熟練的醫護人員能在標準流程中,於1分鐘內順利完成戰疫型防護的架設操作。方品惠說,戰疫型防護罩是以雨傘骨架與輕便雨衣的概念為發想,研究多種容易取得又低價位的材料,最後選定鐵合金、不鏽鋼和銅雕塑成一對穩固的L型骨架,再於使用時置入床架和床墊中間,固定在病患頭部左右兩側,最後蓋上PVC軟質透明塑膠布。執行氣管內插管的醫療同仁,必須穿戴N95口罩、全面罩、手套和防水隔離衣,執行時僅有雙手透過防護罩的設計孔洞進入執行插管,而防護罩並不會影響醫護人員的視野或急救時間。方品惠表示,戰疫型防護罩並無負壓功能也非密閉式設計,但便於清洗消毒,也可一次性使用,以減少細菌病毒殘留。PVC塑膠布使用後,可直接丟棄或在消毒隔離後重複使用,但移除過程中需注意不要碰觸套子內面,避免造成清消人員的感染。考量臨床執行時便利性和空間延展性,防護罩具有穩固及收納方便的好處,適用於醫院急診、加護病房的各種尺寸病床,也適用救護車上的擔架床。其素材簡易輕便,在面對疫情急速升溫的狀況下可快速生產。方品惠說,在面對COVID-19戰疫的同時,希望這項防護設備的應用能幫助全球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在更安全的環境中救人,並逐步改革。研發團隊並製作了使用的流程影片,公有需要的各國醫護人員參考使用。
-
2020-05-0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2學生因戴口罩跑步猝死?醫師卻這麼說
新冠病毒疫情趨緩,多個省份相繼返校復課,但傳出兩名中學生在體育課上因為戴著口罩跑步而猝死,學生的口罩防護是否可以鬆懈又成為新的爭議性話題。據華商報報導,河南鄲城縣一名15歲學生上月24日在上體育課時猝死;家長查看監控稱,自己孩子事發時戴著口罩跑步,懷疑這就是死因。校方希望進行屍檢但未被同意,經過協商,校方最終賠償37萬元達成和解。此外,湖南長沙市一名14歲初三學生上月30日同樣在上體育課時猝死。網傳的聊天截圖也稱,該生是在體考一千米測試過程中戴著N95口罩跑步,呼吸不暢引發的猝死。兩則消息均傳得沸沸揚揚,但學生的死亡與戴著口罩跑步有無關係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社交網路上,已經有大量文章批評上體育課仍要求學生戴口罩的做法錯誤,指責這是形式主義。陝西中醫藥大學教授曹蘭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戴著口罩跑步和猝死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曹蘭秀說,「一般來說,99%的戴口罩跑步不會導致猝死。如果學生呼吸有困難,他可以自己呼吸,他是有自我意識的。他不可能戴上口罩後突然死去。」換而言之,感到呼吸不暢會及時停止運動、摘掉口罩,這是人的本能反應。根據監控視頻以及家長的描述,曹蘭秀判斷認為,河南鄲城縣的15歲學生可能是因為腦血管畸形導致腦出血,從而昏厥猝死。不過,她也強調,具體死因要經過屍檢才可得出。另外也有衛生專家受訪時表示,猝死的原因有很多種,疫情期間長時間的不運動,然後跑步前未進行充分的熱身都是可能原因。另據觀察者網報導,明醫師表示,戴口罩在保護我們的同時,也會影響到正常呼吸,這是無需避諱的事實,尤其是N95口罩。北京阜外醫院心外科副教授孫宏濤指出,剛剛復課的學校暫時不要進行激烈的競技性體育比賽,循序漸進地恢復孩子們的運動,激烈運動時不要佩戴口罩,尤其是N95口罩。每一年因為運動而導致學生猝死的例子不勝枚舉,而在今年,或許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這樣的事例更為引人關注。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每次值完班都慶幸「我還活著!」 醫院同事搞笑歡送他
「總之,我還活著!」胸腔科住院醫師盧正綱自願待在「呼吸加護病房(RICU)」照顧新冠肺炎病患,該院收容兩位病人都已治癒出院。他說,「救治病患是醫師的天職,一點都不害怕」,但女兒僅一歲三個月,他最擔心妻女安全,防疫過程中,女兒一度發燒把他嚇壞了,幸好只是因為注射疫苗引起發燒,虛驚一場。盧正綱說,防疫期間,在適當防護裝備下,威脅他的不是病毒,而是過勞,每次值完班都覺得,等等見到太陽,他就會化成輕煙或泡泡之類,「總之,I'm alive (我還活著)」 。受到醫師父親盧亞人的影響,盧亞人68歲還上大夜班照顧病人。盧正綱認為,醫師的天職就是站在第一線救治病患,他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難道不害怕?他說,「我個人覺得還好,不害怕」,妻子曾是護理人員,其實只要做好防護措施,院內感染機率很小,一般都是沒有防備之下被傳染。盧正綱女兒年紀還小,他每天穿便衣便鞋到醫院後,換穿醫師工作服及工作鞋,再穿上兩層防護衣,裡面是白色「小熊裝」,外加一件拋棄衣,並戴上N95口罩、防護面罩措施;下班後一定先在醫院洗澡,換回便衣便鞋才敢回家,這段時間,他不太敢抱女兒。過程中,女兒一度發燒,他很自責也嚇壞了,幸好只燒了一天,後來診斷是注射疫苗引起的輕微發燒,他才放下心。盧正綱說,許多護理人員全天候戴著N95口罩,默默堅守崗位,臉部及鼻子都起水泡或破皮,才是最偉大及最辛苦的是護理人員。有趣的是,盧正綱要離開負壓病房時,其他醫護同仁在防護裝外貼上「LOVE」紅色貼紙,搞笑慶祝歡送他活著健康離開,盧正綱說,「很窩心,謝謝大家,也算苦中作樂吧!」。
-
2020-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金堅:鑑古知今- 從SARS到COVID-19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6期早在1937年,Beaudette與Hudson首次證實在雞身上找到冠狀病毒,而以Beaudette為名,之後在老鼠與豬身上的冠狀病毒相繼被發現,直到1950~1960年代,科學家才在人類身上發現冠狀病毒;這些冠狀病毒的特性就是狡滑善變,當環境改變時,病毒基因複製過程易發生錯誤,導致RNA變異而演變出新的病毒株,藉此適應新的環境。 在1950~1960年時,只有兩種人類冠狀病毒,分別是OC43、229E,但症狀很輕微,只有打噴嚏、咳嗽等症狀,不致於因感染而死亡,所以不受重視。到了2002年11月,出現了第一個對人類有重大影響的冠狀病毒SARS,原本SARS只寄生在蝙輻身上,但靠著果子狸(或麝香貓)當跳板成功侵入人體;當SARS病毒進入人體後,進駐健康的細胞,並利用它開始複製,以最快的速度在人體內擴散。 台灣在2003年3月受SARS肆虐台灣在2003年3月中旬,出現第一個SARS病例,一位在大陸經商的台胞返台後發生發燒、肌肉酸痛及頭痛等類似流行感冒症狀,後來相繼發生肺炎及呼吸衰竭,他的太太及兒子也陸續得病。同年4月中旬,香港淘大花園的一位居民來台探親,掀起台灣社區感染的浪潮,也將台灣幾所醫院的感染管制成破口。兩個月內出現將近700名的病例,並造成84人死亡,其中包括6位醫護人員。 當時本人剛由台大醫院借調署桃醫院擔任院長才半年,又同時兼任桃園療養院院長,加上桃園機場也是當時的責任區,必須支援機場篩檢的工作,身負堅守國門的重責大任。當時以醫院為家,緊繃神經,加上口罩及負壓病房不夠,全國陷於緊張狀況,但醫護人員雖處於危險職場,仍然收起情緒、堅守崗位,沒有絲毫怨言。此外,急診處之室外發燒篩檢站的工作同仁,更要長時間穿隔離衣、配戴N95口罩,儘管悶熱難受,仍有許多護理人員奮不顧身志願前往;而麻醉科兩位醫師主動加入非常危險的氣管內管插管工作,展現為SARS戰役搏命付出之勇氣與毅力,著實令人動容。當時桃園縣長朱立倫先生及衛生署長陳建仁先生也不辭辛勞,前來訪視與關心,並為同仁們加油打氣,當時本人與各科室主管每天舉行抗疫會議討論疫情,並做出即時之因應措施,使我們免於造成院內感染。而且將收集的國內外文獻及院內的處置流程,編撰國內第一本《抗SARS戰役醫院總動員》一書,回想起來,真要感謝的是院內同仁團結一心、無懼疫情,並積極抗疫,才能完成此次艱鉅的任務。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席捲全球在SARS過後,由於來去匆匆,全世界根本沒有研發疫苗及抗SARS病毒的藥物,而至2012年出現中東呼吸症侯(MERS),則是第二種威脅人類生命的冠狀病毒,由於症狀十分猛烈,SARS的死亡率是10%,MERS卻高達30%,因為宿主死亡得太快,傳播力不如SARS強,就這樣的消失。 但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非同小可,從2019年12月湖北武漢市發現病例,引起全球關注而後相繼擴展傳播,世界衛生組織於3月15日宣布全球大流行,截至4月23日,全球確診已增至260萬人以上,死亡人數超過18萬人,死亡率約6.9%;而且歐美國家到目前為止,仍持續延燒。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西班牙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國家,義大利次之,所以,疫情仍然非常嚴竣,世界各國均卯足全力,積極因應抗疫。 冠狀病毒英文原名C o r o n a v i r u s ( 簡CoV),其球狀結構外層是一群棘狀突起的蛋白質(S-Protein),外觀似皇冠因而得名;這種棘突蛋白質就像一把鑰匙,能夠開啟人體內特殊細胞的鎖,進而造成感染。從2020年1月,就知道此新型冠狀病毒是單鏈RNA,約3萬個基因密碼,其棘突蛋白質與已知的蝙蝠冠狀病毒以及SARS冠狀病毒有高達88%與79%的相似度,因此推斷此病毒來自蝙蝠;此病毒的這把鑰匙,剛好可以控制人類呼吸道細胞的ACE2(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這副鎖,且比SARS病毒更能使鑰匙與鎖吻合,因而造成病毒複製進而導致肺炎,危及生命 。其實,從2019年12月中國疫情爆發不久,相關科學家便對COVID-19基因組進行測序,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學者,根據這些測序數據探索COVID-19的起源與演化方式,發現COVID-19的受體結合區域(簡稱RBD)及獨特骨架,與蝙輻突刺蛋白、穿山甲發現的相關病毒極為相似。 研究團隊認為COVID-19最可能的起源有二種:第一種情況,病毒在非人類宿主自然演化成目前的狀態,接著跳向人類;第二種情況則是病毒的非致病版本,先從動物宿主跳向人類,才在人群中變為目前的致病狀態。團隊預測,不管上述何種情況,待此次疫情結束後,將來還是有再次爆發的可能性。 有對抗病毒藥物嗎?什麼時侯有疫苗呢?到目前為止,針對各種冠狀病毒並沒有治療藥物,研究抗病毒的藥物可分二類,第一類是抑制病毒複製,第二類是針對宿主的細胞機制選擇性增強或抑制。第一類需要克服病毒的快速突變;而第二類則需要考慮是否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之藥物,各國相關學者如火如荼地進行臨床試驗,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幾種藥物可能有效,例如Remdesivir(瑞德西韋)或Favipiravir(法維拉韋),它們是一種腺苷類似物,原本是為了對抗伊波拉病毒與流感病毒的,能夠抑制病毒核酸的聚合。 根據4月10日美國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論文證實,對新冠狀肺炎重症者使用瑞德西韋,可降低一半的死亡率,據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授證實,台灣有9位重症患者亦有療效,另外,像干擾素及奎寧亦有某種程度的療效。 疫苗的研發無疑是人類對抗病毒的最佳武器,此次由於COVID-19爆發全球大流行,各國均投入極大的研發能量,紛紛宣布其疫苗的研發時程,其研發過程包括: 1.選擇與生產免疫性強、安全性佳的抗原。2.動物試驗,臨床前試驗,測試抗原在動物體內有良好的免疫,且無不良副作用。3.與合格廠商們合作大量製造候選疫苗。4.進入第一、二、三期臨床試驗,其實台灣中研院與國衛院在篩檢與疫苗方面有跨國合作與研究,期待疫苗研發早日成功。 面對的挑戰及如何與病毒共生?從S A R S 、M E R S , 乃至2 0 1 9 年之COVID-19,每次都經過突變,再經跨物種傳播,造成嚴重感染,引發致命危機,在在顯示冠狀病毒的多變陰狠、詭譎莫測,這次突變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不得不令人省思人類與病毒之互動,重新檢討病毒與人類的共生關係,以下是一些感想與建言: 1.我們要謙卑地體認,在大自然環境中,人與其他千萬種動物,都是地球的一份子,這些千萬種動物中必然帶有億萬種病毒,是不可能全數殲滅,彼此要互相尊重,敬病毒而遠之,不要輕易獵殺、捕食野生動物,更不要對大自然過度開發,造成生態的不平衡,助長病毒孳生,引起人類的浩劫。2.國內此次疫情,醫療體系完整、中央指揮系統健全,中央地方充分合作,第一線醫護人員及疫調工作同仁克盡職守,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防疫戰,此刻更應珍惜得來不易成果,給予站在第一線的醫護疫調同仁掌聲與鼓勵,讓他們更有動力為全民把關。3.此次對抗COVID-19疫情,短期內無法迅速復甦,大家要有持續抗疫作戰的準備,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戰役,要緩慢使力,維持一定的醫療能量,不能超過臨界值,以免影響其他醫療行為的正常運作,尤其對於其他重症、急症、慢性病、癌症病人的照護也不能打折。4.經過此次的歷練與挑戰,更應把台灣人民對衛生的良好習慣(衛生文明、戴口罩、勤洗手),及健康智能(healthliteracy),讓全世界看得見。5.此次民間對義大利的捐助義舉與政府對世界其他有疫情國家口罩的援助行動,更見證政府與人民的同理心與關懷情。6.藉此機會,政府應該整合公衛專家、臨床專家(感控、胸腔、重症)、病毒專家,甚至相關學者,共同研發更普遍、更快速且更精準的篩檢,也可跨國、跨領域的合作,進行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的研發,這點我們的整合仍不甚完整,有待加強。7.對於種族的差異,遺傳易感性(genesusceptibility)的不同(如味覺、嗅覺喪失東西方有別),應該設法解決,我深信國內的專家有此能力,並不遜色於國外。8.在疫情嚴重、強調社交距離的同時,相關單位應思考如何落實人工智慧(A.I.)、V.R.、I.O.T.等遠距醫療,以及各種相關資訊科技的應用,使醫療的照顧更升級。9.對居家檢疫、隔離或確診個案或相關人士,應給予心理支持與關懷,對於隔離在家的民眾、確診個案,還有因這次疫情失去健康、財富、工作的人,甚至受到歧視或排斥的人們,我們應該施予更多人性關懷與支持。 此外,要依照衛福部諮詢專家提出安心防疫五部曲(PEACE)來自我提醒與執行。P(be patient):耐心因應外在事物,慎選重要訊息,避免心理負擔。E(enhance your safety):好好照顧自己,提升安全。A(accept your emotion):學會收起情緒,遠離焦慮。C(change your behavior):舒緩壓力,適時走出戶外或室內進行聆聽音樂、閱讀、書寫或繪畫等,改變自已的行為。E(engage in your life)):儘量維持常態,過好規律的日常生活。延伸閱讀: 肥胖是武漢肺炎重症高危險因子! 3個瘦子習慣趕快學起來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見負壓隔離病房患者焦慮不安 護理師寫暖心卡片喊話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許多醫護員人接到命令後,儘管害怕但仍勇往直前地支援前線。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徐錦珊,談起第一次照顧新冠肺炎患者,在負壓隔離病房內的所見所聞,她為安撫病患不安的情緒,特別寫下關懷卡片,以暖心話語陪伴病患。徐錦珊為骨科護理師,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她某天臨時接到長官指令、支援前線。她表示,狀況緊急,只能加緊複習防護衣穿脫流程,心情也格外緊張。在負壓病房中,徐說,看見不少個案都很焦慮及恐慌,甚至有人問「我得了這個病會不會死掉?」更能顯示他們內心有多不安。在夜裡透過院方監視器,徐看到病患在房間內不停地來回走動,經詢問後,病患們表示想藉走動消除內心的不安。而查房時,她說,能感覺到病患很想留住醫護人員,以傾訴內心焦慮。徐說,醫護人員能經由智慧手錶,即時掌握病患的生理狀況,並運用手機Line及電話關懷,解除病患的恐慌及不安。徐表示,病患說每次留取痰液,查看檢驗報告結果時,常影響他們的心情,會請身心科協助病患,讓他們逐漸放開心胸,二次陰性後轉到微負壓病房,病患才能漸漸放下內心的石頭,侃侃而談自己的心事,並分享病癒出院後最想做什麼。為安撫病患,徐更製作「安心台灣運動,我願意」關懷卡,告訴他們「我願意做你的防疫天使,即使穿PPE裝很熱,戴N95很悶、臉部壓傷、手洗到乾裂都是如此,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人」,她說,此時一句暖心的話,都能讓醫護人員勇敢的為病患站出來,做守護台灣的防疫天使。
-
2020-04-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張金堅:遠距醫療 將成常規
如果對抗SARS是百米短跑,對抗新冠肺炎將是馬拉松競賽。台大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認為,新冠肺炎抗疫勢必是一場長期抗戰,雖然台灣取得不錯的成績,為維持成果,必須步步為營,一刻不得鬆懈;現在習以為常的生活則會因新冠病毒而永遠改變,醫師可能對患者直播衛教,遠距醫療更加重要。抗煞時守住國門二○○三年爆發SARS時,張金堅由台大醫院借調到署立桃園醫院(現為部立桃園醫院)擔任院長,鄰近的桃園機場也是他的責任區,必須支援機場檢疫,身負守住國門的重責大任,他回想:「我那時真的是以醫院為家,連睡覺都擔心機場邊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在醫院裡,「大家都要穿防護衣,穿得像太空人一樣,再戴N95口罩。」張金堅回想,由於非常悶熱難受,上廁所穿脫麻煩,那時把護理人員從輪三班改為輪四班,縮短工時。期間還發生有患者因為車禍入院,竟然被驗出染煞,讓曾與患者接觸的醫護人員統統被隔離,大家備受驚嚇,身為院長的他只能每天打電話慰問。但也有讓張金堅非常感動的事,多位護理人員志願到急診室發燒篩檢站值班,還有兩位麻醉科醫師主動加入氣管內管插管工作;由於台北松山醫院改為專責醫院,署桃在一個晚上動員大量護理人員,把十八位長期臥床患者安置到署桃護理之家,安置完成,已是凌晨,大家盡忠職守,沒有絲毫怨言。醫療經濟受重創事隔十七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疫情更加詭譎嚴峻。新冠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大RNA病毒,鹼基數在兩萬六千到三萬二千之間,含六至十個基因,新冠病毒的棘蛋白可與細胞膜表面受體ACE2結合,而ACE2主要存於人體的呼吸道與腸胃道,所以患者感染後出現症狀以咳嗽、發燒、嗅味覺喪失和腹瀉等為主。張金堅分析,SARS致死率高,約百分之十,造成民眾極大的恐慌,但衝擊時間短;而新冠肺炎致死率雖然只有百分之二、三至五,但傳染力強,使確診及死亡人數超越SARS甚多,從爆發流行的國家來看,不但醫療重創,經濟打擊更為慘烈,短期難以復甦。抗疫須緩步平穩面對這場馬拉松式的戰役,張金堅認為,力道必須緩步平穩,不能一次用盡。一切的努力都在向上天買時間,不讓流行高峰竄起,在疫苗與解藥問世前,與疫情和平共存。最近國內疫情趨緩,軍艦染疫事件造成緊張,但警報就算解除,依然不可放鬆,必須小心翼翼維持防疫成果。張金堅也說,新冠肺炎已對人類社會的生活、社交等方式,造成永久的改變。最近許多人因疫情不敢上醫院,非必要的逛醫院行為並不可取,但必須持續的治療不應中斷,例如癌症治療,張金堅已將過去舉辦的實體病友活動改為線上直播,他也認為,未來遠距醫療勢必發展,成為常規醫療的一部分。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拒絕高價買中國口罩 澳洲以酒精換台灣口罩材料
今年4月有中國代理商以高價向澳洲政府推銷中國口罩,但遭澳洲政府拒絕。與此同時,澳洲政府選擇向台灣供應酒精,以交換來自台灣、生產口罩的材料。「雪梨晨驅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和墨爾本「世紀報」(The Age)報導,澳洲聯邦衛生部部長韓特(Greg Hunt)證實,今年4月有來自中國的口罩運抵澳洲,雖然澳洲政府並未下訂單,但負責代理這些口罩的公司卻與澳洲政府聯絡,並以高於市面價格推銷,不過,澳洲政府已予以回絕。報導指出,這批口罩重達90公噸,並且是來自最早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的中國武漢。韓特解釋,澳洲政府致力尋求的是穩定和長期的定期供應合約,而非以高價收購大批醫療物資;因此,除非是例外情況,否則澳洲政府通常拒絕收購那些不請自來的醫療物資。自從傳出疫情以來,澳洲民間對N95口罩需求大增,導致市價急升,並且有人藉此圖利。韓特披露:「有一些人試圖以高價推銷口罩,但已遭(澳洲政府)回絕。」韓特表示,澳洲政府早在今年2月就組織了兩支採購隊伍,並且在必要時動員政府的外交力量,以確保口罩、檢測器和呼吸器供應充足。報導提到,澳洲與台灣於今年4月達成協議,由澳洲提供100公升用作生產乾洗手的酒精,與台灣交換3公噸用作生產口罩的材料。報導引述澳洲競爭及消費者保護委員會(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ACCC)公布的數據指出,在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的一些藥局,近日N95口罩的售價已從過往的澳幣1.3元(約新台幣25元)跳升至澳幣38.5元(約新台幣750元)。中央社稍早透過電子郵件與韓特聯絡,詢問他是否認為澳洲政府應該向台灣洽談,以便尋求可靠的醫療防護裝備(PPE)供應。但至截稿為止,韓特尚未回應。
-
2020-04-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模範生?護理師含淚控防護衣薄如紙、危險跨科照顧
在新冠肺炎防疫表現,台灣堪稱是模範生,但亮眼成績其實是由原本就過勞且人力不足的第一線醫護人員承擔起來,種種不為人知的壓力和恐懼,談者哽咽,聽者鼻酸。除了超時加班、護病比過高是疫情前後一樣慘,禁假禁特休、危險跨科支援、非自願性待命或彈放無薪假等狀況甚至在疫情後加重。護理師談到在不完全裝備下接觸疑似病人,猶豫自己能不能回家的心情,以及為了清出專責病房所需的區域,被迫照顧不熟悉的病人而造成傷害,一度哽咽到無法言語。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今聯合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台灣護理產業工會會員代表、護理師張子珩表示,疫情前後超時加班和護病比過高的情況都超過七成,禁假禁休、危險跨科支援、非自願待命或彈性放無薪假等狀況,在疫情發生後,發生情況比疫情前還要普遍。另外,三成醫護面臨防水隔離衣、護目鏡嚴重不足的問題,二成五是N95口罩嚴重不足。調查時間為3月16日至20日,包括全國424名護理人員,其中8成是醫院護理人員,2成是門診、診所、長照等,平均年資8年。張子珩表示,防水隔離衣的缺乏最嚴重,即便是專門照顧疑似或確診病患的單位,使用的防水隔離衣仍然品質不一,有一般正常厚度的可完整包覆背部的(藍色),也有薄的如紙而且背後空一大塊包不住的(黃色),一不小心就勾破了,而且背部包不住,護理師不敢背對病人。連專責單位都沒有一致穩定的防護裝備可用,非常令人不安。張子珩表示,口罩都有國家隊完整支持供應,懇切希望也有「防護衣國家隊」,讓第一線醫療人員能夠安心工作。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護理師吳政廷表示,有間醫院感染科病房和鄰近的腫瘤科病房因為疫情改為專責病房,病人被統一收治到另一個內科病房,但內科護理師沒有受過照顧腫瘤病人的訓練,即便遵照醫囑,還是有很多病人安全和職場安全隱憂,後來發生了化療藥逸灑,導致病人受傷的憾事。另一方面,內科原本收治的病人又沒有地方可以去,結果外科病房又不得不接收了許多不熟悉的複雜內科病人,「如果連護理師都沒有信心可以照顧好病人,病人該怎麼相信這間醫院呢?」吳政廷表示,現在每個病房、急診等各單位都限制陪病家屬數目,門口由駐警或行政人員管控,但病房現場還是靠護理師,如果護理師給藥時,忽然看到一個沒看過的人跑進來,就要中斷工作去詢問。「如果每個病人都換一次陪病家屬,我今天所有事情都不用做了。」另外,也有護理人員在只有外科口罩的情況下,接觸過一些沒有誠實告知接觸史的病人,接觸過數不清的疑似個案後,「我可以回家嗎?可以去找另一半嗎?可以好好跟家人吃頓飯嗎?」他忍不住哽咽語塞。針對醫護人員的懇切呼求,衛生福利部卻只針對相對較無缺乏的口罩作出回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口罩是非常重要的防疫物資,第一線使用上供應絕對沒問題,問題是醫院過去有各自固定合作的業者,但口罩徵用後只能靠政府配給,因此焦慮而省吃儉用。現在指揮中心已重新調整安全庫存量,希望第一線人員了解,醫用口罩供應量絕對充足,不用擔心斷貨,該用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