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 醫療.精神.身心
搜尋
B群
共找到
2170
筆 文章
-
-
2024-09-17 焦點.健康知識+
40歲以上免費健檢省千元,不同年齡層補助次數不一樣!搭「一量表」自測緩失能
這幾年名人罹癌、過世的消息頻傳,傷心的同時,也可能可以讓一般民眾理解生活、飲食作息的正常,以及「健康檢查」的重要性。現在,台灣正在步入超高齡化社會,不僅平時自我的健檢重要,家中長輩的健康也要隨時掌握!到底什麼樣的檢查項目適合?由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醫師解析。 根據國健署提供的基本健康檢查建議,40歲以上、未滿65歲者為每三年做一次;年滿55歲以上且身份別為原住民者等。對於特殊族群,因風險恐因年齡增長而增加,因此建議可提前健康檢查。 一般來說,老年健康檢查是指65歲以上者,建議每年至少做一次健檢。雖然免費的健康檢查項目為基本套餐,如果考慮是否要做其他檢查的話,可根據不同年齡的疾病風險,或自己的危險因素、家族史來檢查。 能做免費健檢的對象(具健保身分者).年滿40歲以上至64歲者每3年1次。.年滿65歲以上者,每年補助1次。.年滿35歲以上罹患小兒麻痺患者,每年補助1次。.年滿55歲以上且身份別為原住民者,每年補助1次。.年滿45歲以上至79歲者及年滿40歲以上至79歲原住民者得終身補助1次B、C型肝炎篩檢。健檢項目有哪些?心理健康也能檢查!1. 身體檢查:個人及家族病史、身高、體重、視力、口腔檢查、血壓、腰圍、BMI、憂鬱檢測及醫師理學檢查。 2. 血液檢查:SGOT、SGPT、肌酸酐、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低密度脂蛋白。年滿45歲以上至79歲者及年滿40歲以上至79歲原住民者得終身補助乙次B、C型肝炎篩檢。 3. 尿液檢查:尿蛋白質。 另外,「心理健康檢查」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在這方面,面臨著如何提供有效的檢查和幫助的挑戰。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在便利商店提供自填的心理量表,讓人們可以在隱私的情況下自行測試,雖然這些量表不太準確,但仍然提供了一個機會給那些可能有心理問題的人。一些地方政府的老年健康檢查中也包括了心理和失智篩檢,這樣的做法有助於早期發現問題並提供幫助。此外,「腦波檢測」等新技術也正在被應用於偵測情緒問題和失智症。這些技術的應用起源於一些高風險行業,但現在已擴展到一般的健康領域,這表明了對於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和尋求解決方案的努力。長輩身體狀況也能自我檢測除此之外,想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可以利用「健康量六力」的自評量表,了解自我功能的狀況,及早介入處理,進而延緩失能。 什麼是「健康量六力」?它包含六個方向,其中包括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和情緒狀態。這些都是與健康密切相關的要素,如營養問題,許多長者常常存在營養過剩或不良的問題;視力和聽力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領域,因為它們與許多疾病有關聯,包括與失智風險的關聯。因此,這個計畫旨在發現問題並在疾病形成之前進行矯正或預防。 題目 是/否 1.您是否覺得長輩近一年來有記憶減退現象? 2.椅子起身測試:長輩雙手抱胸,完成連續起立坐下5次,是否大於12秒? 3.詢問長輩在非刻意減重的情況下,過去三個月,體重是否減輕3公斤或以上? 4.詢問長輩過去三個月,是否曾經食慾不好? 5.詢問長輩眼睛看遠、看近或閱讀是否有困難?(此題回答「是」,請答題目5-1.;此題回答「否」,請跳答題目6.) 5-1.詢問長輩過去1年是否"曾"接受眼睛檢查? 6.詢問長輩聽力是否出現以下"任一種"情況?• 電話或手機交談時聽不清楚,或因為沒聽到鈴聲常漏接電話?• 看電視/聽收音機時,常被家人或朋友說音量開太大聲?• 與人交談時,常需要對方提高說話音量或再說一次?• 因為聽力問題而不想去參加朋友聚會或活動? 7.詢問長輩過去兩週,是否常感到厭煩(心煩或「阿雜」),或覺得生活沒有希望? 8.詢問長輩過去兩週,是否減少很多的活動和原本感興趣的事? 延伸閱讀: 長輩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本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 擔心爸媽有「憂鬱症」,「連哄帶騙」5套劇本,北榮精神科主任傳授「帶長輩看病」法
-
2024-09-16 醫療.精神.身心
防老年憂鬱演變成失智症 醫建議2招健腦、增「快樂激素」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加劇,老年憂鬱症備受關注。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老年憂鬱如果不及時介入治療,當大腦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狀態,可能損傷腦部神經,進而演變成失智症,甚至有較高輕生機率。在老年人口的精神疾病中,以憂鬱症盛行率最高,其次為失智症。楊聰財說,多數長輩會以身體症狀來表現心理的不舒服,但子女、照顧者容易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楊聰財建議,老年憂鬱的防治,要從生理、心理、環境和精神方面多管齊下,改變陷入鬱鬱寡歡的危險因子。在生理方面,首重定期健康檢查,楊聰財指出,透過定期健檢,可及早發現並控制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能及時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減少疾病對老年人心理的負面影響。均衡飲食對於維持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楊聰財說,攝取富含抗氧化劑食物,有助於降低憂鬱風險,可多吃水果、蔬菜、全穀物,適量攝取Omega-3脂肪酸、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能促進腦部健康,減少認知衰退的風險,降低憂鬱的發生率。運動對於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顯著影響,楊聰財指出,運動能促進大腦釋放多巴胺和血清素等「快樂激素」,減輕憂鬱症狀,可從事步行、游泳、瑜伽等有氧運動,能提高心肺功能,且增強體力和免疫力。許多老年人常因為身體不適或焦慮,出現睡眠障礙。楊聰財強調,應避開助眠藥物,建立良好睡眠習慣,例如保持固定的起床、就寢時間,睡前不使用3C產品,打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以提高睡眠質量。孤獨感是老年憂鬱的重要原因之一。楊聰財說,豐富的社會支持系統有助於降低老年人憂鬱的發生率,建議家人、朋友和社區組織應積極主動與老年人保持聯繫,參加社交活動,幫助老年人擴大社交圈,增強歸屬感和幸福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5 養生.營養食譜
健康吃素 可以預防失智
【研究論文】臺灣素食者與降低失智症罹患率的關連性作者群:蔡瑞修(大林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黃慶峰(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名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張巧兒(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張嘉珍(時任醫療法人統計諮詢師)、林俊龍(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登載期刊/Nutrients《營養素》/2022 年論文摘要全球失智症患者人數迅速增加,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飲食模式是影響失智症發生和進展的一項重要危險因子。我們以世代資料庫進行這項研究,來了解臺灣中年素食者是否會影響晚年失智症發生率。我們追蹤「慈濟素食研究資料庫(TCVS)」中平均年齡低於60歲的5,710位參與者,我們從2005年開始招募,一直到2014年底,資料庫代碼從ICD-9-CM改為ICD-10-CM。失智症的發生率是透過與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連結而取得。我們採用Cox比例風險迴歸來估算素食者與非素食者的失智風險比率。結果有121例失智症(37名素食者和84名非素食者),經校正性別、年齡、吸菸、飲酒、教育水平、婚姻、規律運動和合併症等因素,相較於非素食者(風險比= 0.671,信賴區間:0.4520.996,p < 0.05),素食者失智的風險明顯較低。牛蒡紅棗枸杞湯牛蒡中含有多種多酚類化合物,有助於抗氧化,搭配玉米、枸杞與紅棗等有天然甜味的食材經過熬煮後能吃出食物本身的甜味,還能補充膳食纖維,且牛蒡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有助於調節腦內細胞及酵素,可改善腦部萎縮的狀況,進而提升認知能力,綜合以上可減少失智的風險。材料:牛蒡26克、玉米168克、紅棗9克、枸杞4克、水700毫升調味料:鹽2克作法:1.將牛蒡洗淨,刨成絲;玉米洗淨,切段。2.全部的食材放入湯鍋中,倒入水700毫升,煮大火燉煮至沸騰,轉小火續煮20分鐘。3.加入鹽調味,盛入湯碗中,即可食用。松露野菇燉飯菇類含有許多有助於抗氧化的因子,分別為麥角硫因、硒、維生素D2和榖胱甘肽,人體在正常代謝的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會導致人體內的氧化壓力上升,菇類中的抗氧化因子能使自由基減少。除了抗氧化因子以外菇類的多醣體和多酚類化合物在延緩老化上也扮演重要角色,此道菜加入了松露菌菇醬與新鮮的鴻喜菇,讓主食類中充滿菇類以達攝取抗氧化因子的目的。材料:生米50克、鴻喜菇38克、起司7克、熱水150毫升調味料:橄欖油5克、松露菌菇醬5克、鹽1.5克作法:1.將橄欖油倒入平底鍋熱鍋,加入剝好的鴻喜菇,以中火炒至有些微焦香味。2.再加入生米50克至鍋中翻炒,炒至米粒都被充分加熱後,再翻炒6∼10分鐘。3.翻炒完畢後,分三次加入150毫升的熱水(或素高湯),每次加入高湯後使用中火炒至湯汁完全收乾(烹煮過程中會將米粒完全煮熟),依個人喜好決定米的軟硬度。4加入起司、松露菌菇醬、鹽攪拌均勻,即可起鍋食用。紅莓黑巧克力黑巧克力裡的可可含有最高含量的多酚和類黃酮,選擇低糖且可可含量高的黑巧克力,有助於抗氧化。選用85%的黑巧克力,有效抗氧化的同時不會攝取過量糖分,且加入富含維生素E的多種堅果,吃點心的同時也沒有太大的負擔。材料:核桃5克、夏威夷果8克、腰果5克、冷凍乾燥草莓5克、85%黑巧克力25克作法:1.將黑巧克力隔水加熱至60℃,再將其降溫至27℃冷卻,再將其隔水加熱至31℃,將黑巧克力調溫完成。2.將所有的堅果類敲碎,放入烤箱中,以150℃烤5分鐘。3.最後將堅果拌入巧克力中(可用模型做變化),再以草莓乾裝飾,移入冰箱冷藏至凝固,取出,即可食用。
-
2024-09-15 養生.聰明飲食
三多營養最前線/掉髮、指甲裂、易疲累 可能缺乏維生素B7
許多人感覺疲勞時會吃B群補充能量、緩解疲倦,不過,B群中的B7,也稱為生物素,它更攸關了人體全方位的健康,例如從頭髮、皮膚、指甲,到血糖、血脂穩定等,均少不了B7的協助。生物素B7扮演什麼角色?又該如何補充?生物素為B群之一,攸關全身健康生物素(B7)為B群的一種,且是第七個被發現,因此命名B7,又稱維生素H。營養師何慧真表示,德語中的頭髮與皮膚的第一個字母為H,亦即補充B7與頭髮、皮膚的保護有關;而生物素(Biotin)的名稱是由希臘文bios而來,象徵生命,也代表生物素對人體健康相當重要。生物素B7是重要的輔酶,也就是輔助酵素正常運作,參與人體醣類、蛋白質、脂肪與能量的合成。以醣類來說,它能穩定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體內通常生物素不足,補充生物素有助穩定血糖;生物素也能穩定血脂,進而保護神經系統;生物素也與角蛋白合成有關,且角蛋白能讓皮膚、頭髮、指甲更健康;在能量方面,它能幫助孩童發育、減少疲倦。因此,生物素充足與否,攸關全身健康。何慧真說明,人體每天的生物素充足攝取量(AI)為30微克;哺乳中的婦女則需35微克。生物素能從飲食中補充,其中以牛肉、羊肉、豬肉、蛋黃等食物中含有較充足的生物素。此外,堅果類食物,例如花生、杏仁、葵瓜子,以及酵母粉中也都能攝取到生物素。蛋黃、堅果等食物中含B7,但需攝取非常大量一般的維生素在體內無法合成,但生物素B7在腸道好菌多的情況下,能自行合成一小部分。不過,民眾常因外食等因素,腸道缺少好菌,也讓生物素B7的合成量更少,仍要從每天的飲食攝取來補充。何慧真說,從飲食中攝取充足的生物素,恐怕要吃非常大的量,例如一天要吃7.7顆蛋黃才能有30微克的生物素,相對也會吃進1710毫克、超標的膽固醇;花生則須吃214顆約等於30微克生物素,同時吃進964大卡;杏仁果要吃606顆,也攝入了4545大卡,也就是若要從一般食物中補充生物素,卻也帶來熱量過高等缺點。此外,很多人會透過酵母粉來補充B群,但要達到生物素30微克的量,需食用150公克的酵母粉,幾乎吃掉1/3罐的量。熬夜、應酬加速生物素流失,血糖、血脂肪易失控由於生物素與體內的醣類、蛋白質、脂肪、能量有關,影響是全方位,但現代人工作忙碌或經常熬夜、應酬,更會加速生物素流失。何慧真說,生物素缺乏會使血糖控制不穩定,尤其空腹血糖容易偏高,也會讓血脂肪異常。此外,因生物素也與人體的神經系統息息相關,因此,當缺乏時,也較容易產生憂鬱症、嗜睡、幻覺、四肢末梢出現麻痛感等問題。如果缺乏蛋白質則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一旦免疫功能下降,對細菌、真菌的抵抗力也會下降;與外表有關的則是皮膚、指甲、頭髮,若缺少生物素,會導致皮膚易處於發炎狀態,例如脂漏性皮膚炎、指甲易脆斷、容易掉髮等問題。孩童缺少生物素容易生長遲緩或個子較矮小;成人缺少生物素等於缺少能量,導致上班容易疲倦,身體的代謝也會變差,特別是想要減重的人,不容易達到減重效果,尤其處於減重停滯期的人,建議補充B群,有助提高新陳代謝率。不過,影響身體免疫、掉髮、疲倦或代謝等因素很多,何慧真建議,營養素應多元補充,例如生物素、維生素A及維生素C、維生素E,或鋅、鐵、銅等,盡量以複合性營養補充為主。生物素為水溶性 不會囤積體內由於從食物中攝取生物素,需食用非常大量,可能帶來其他健康問題。因此,坊間B群、生物素B7等保健食品,可幫助補足飲攝取量。而且生物素為水溶性,若補充量較多時,會隨尿液或汗液排出,不會囤積於體內。雖然人體每天的生物素充足攝取量(AI)為30微克,但文獻顯示,即使一天補充超過200毫克也不具有毒性,安全性高。此外,生物素的使用較無限制,空腹或飯前飯後均可。不過,民眾要抽血檢查前,要先告知醫師服用哪些營養品,或於檢查前3-7天停用,以免干擾檢查數據。
-
2024-09-14 養生.聰明飲食
秋蟹來了!和柿子一起吃有毒?3種常見迷思解惑 教你螃蟹怎麼挑最好
說到秋天不能錯過的美味,螃蟹絕對榜上有名,每年的9~12月是螃蟹盛產的季節,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每100克的紅蟳是122大卡,其中有20.9g蛋白質、6.5g碳水化合物及3.6g脂肪,同時含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A、維生素E及鈉、鉀、磷、鈣、鎂、鋅、鐵等微量元素,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也十分營養好吃~尤其當季的蟹肉不只肉質鮮美、價格也經濟實惠,還有許多人大老遠跑到海港去,就為了要吃到最新鮮的螃蟹!但這麼好吃美味的海鮮,其實有很多食用禁忌?並不是人人都能大口享用!坊間有許多關於螃蟹的傳聞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就讓我們來為你破解迷思吧!秋蟹3種常見迷思解惑迷思一:螃蟹和柿子一起吃有毒?在農民曆中常會附一張食物相剋表,上面就畫了螃蟹與柿子一起吃會中毒,網傳這是因為海鮮中的有機砷會與水果中的維生素C發生反應,產生有毒物質-無機砷(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事實上,即使同時吃這2樣東西,在人體中也沒有足夠的條件能發生反應,所以並不會產生毒性。但因為螃蟹蛋白質含量豐富,遇到柿子中的單寧酸容易變性、結塊,形成不易消化的單寧酸蛋白,一起吃的話容易造成腸道不適,所以建議分開吃喔!迷思二:孕婦不能吃螃蟹?在早期有孕婦吃螃蟹容易流產的說法,但這樣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推測有可能是因為螃蟹的食物是魚蝦貝類的遺骸,因此螃蟹死後消化道細菌滋生的速度更快,加上海鮮類的組織結構較鬆散,極易腐敗,進而使蟹肉中的蛋白質分解形成組織胺,產生毒性。此外,早年衛生條件較不理想、螃蟹保存不易,如果吃下不新鮮的食物,發生中毒現象,對孕婦及寶寶都很危險,所以才建議孕婦不要吃螃蟹;但現在食物保存的方式進步且多元,只要能確保食材新鮮,風險就能大大減少。也有人說懷孕期間吃甲殼類,生下的小孩容易對甲殼類過敏,不過那也是比較早期的看法,目前有越來越多相關實驗證實,懷孕期間避免特定過敏原的飲食,對於小孩過敏的發生機率並無影響,甚至建議小孩在出生後早點開始食用部分致過敏的食材,如:花生、蛋…等,更能降低過敏發生率,因此,孕婦懷孕中的飲食和小孩過敏的關連並不高。若孕婦本身對螃蟹過敏,或是懷孕期間體質改變,容易食物過敏的話,就不建議食用螃蟹。如果有特殊情況,亦可在諮詢過醫生建議後決定。基本上,只要是新鮮、經過適當處理及烹調的螃蟹,孕婦是可以食用的(生食風險高,是該避免!)。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螃蟹性質偏寒,如果本身容易腸胃不適或屬於寒性體質的話,應少量食用就好,或搭配蔥、薑、蒜等溫熱性食材一起烹煮,可以中和螃蟹的寒涼~迷思三:痛風不能吃螃蟹?在討論痛風能不能吃螃蟹前,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痛風吧~~痛風是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由於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導致尿酸形成結晶並沉積在關節或周圍軟組織,此時就容易引起發炎反應,造成關節疼痛、腫脹或變形。說到痛風大家一定會提到普林,普林也稱為嘌呤(purine),是細胞中DNA及RNA的組成物之一,其衍生物也具有多種功能,如:ATP為體內重要的能量形式。而尿酸是普林的代謝產物,當普林代謝異常或尿酸沒有適時排出體外時,就會形成高尿酸血症,有些人雖然有高尿酸血症,卻毫無症狀,而有些人會因此發展成痛風。在血液中的尿酸約有80%是由我們體內的新陳代謝過程所產生;剩下20%由飲食攝取而來。因此,減少高普林食物的攝取,如:紅肉、內臟類、海鮮等,可以降低痛風發作機會,如果吃到普林含量高的食物,也可以利用多喝水來幫助尿酸排泄,所以有痛風的民眾如果非處於急性發作期、想吃螃蟹的話,可以諮詢醫師的意見,看看是否能食用喔!另外,酒精和果糖會影響尿酸代謝,增加發作風險,因此容易痛風的人應減少飲用酒類及含糖飲料,並避免與高普林食物同時吃。螃蟹怎麼挑最好?在看完這些與螃蟹有關的小迷思後,接下來要帶大家挑選好吃的螃蟹:.首先,新鮮的最好!因螃蟹較一般肉類(豬肉、牛肉)更容易腐敗(原因可參考前面-迷思二:孕婦不能吃螃蟹?),所以新鮮度很重要!.如果是冷凍螃蟹,可以選擇捕撈後以急速冷凍方式處理的螃蟹,品質會更佳。.再來,螃蟹有分公母,牠們腹甲形狀不一樣,公蟹是三角形,母蟹是圓形,如果喜歡吃蟹膏要挑選公蟹、愛吃蟹黃要挑母蟹。.最後,挑選時可以拿在手上比較一下重量,選擇重量較重、蟹腳捏起來較結實的會比較有肉喔!相信大家在看完文章後就會發現,在一般情況下,除了原本吃螃蟹就容易身體不適的人(如:對螃蟹過敏者)需忌口外,一般人都可以適量食用螃蟹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老公不姓劉,為何老婆自稱劉太太?
老婆看診完回家對老公說:「今天開始我就是『劉』太太!」老公:「是我戴綠帽了?」老婆:「不是!醫師說我全身都是『瘤』!」這位太太,因外面檢查發現肝臟長了腫瘤而來求診,以為是肝癌非常緊張。我看了一下超音波,看起來比較像血管瘤,為了進一步確認,又幫她做了核磁共振,確定是血管瘤。可是她仍然不放心,因為她有B型肝炎,而且多年前媽媽是肝癌過世的。我再跟她解釋,她還是不放心,要我看她皮膚上摸起來有好幾顆小小圓圓的、像橄欖那樣大的瘤。「這也是瘤,是良性的脂肪瘤。」我告訴她。她又說:「幾天前去看婦產科,子宮也有瘤,醫師說是子宮肌瘤。」她又說:「乳房外科醫師又告訴我乳房也有瘤,好像是纖維腺瘤!」「我全身都是瘤!」「會是惡性的嗎?」「會死嗎?」我說:「聽起來好像都是良性的,別緊張,定期追蹤即可!」「全身都是瘤,那我是『瘤』太太了!」她自我解嘲說。人體的任何地方都會長瘤,最常見的就是皮膚上的脂肪瘤,通常是良性的,長得很慢,有家族性,但會慢慢長大,通常不要緊,但如果長得太快,那就不一定了,也許是脂肪肉瘤,一定去找醫師詳細診斷。對國人而言,肝臟的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但也有非常少數是惡性的。由於台灣肝癌普遍,因此最常要區別的是血管瘤或惡性的肝癌,兩者有時在超音波上不太容易區別,因為超音波第一次發現有肝腫瘤,除了抽血看看有沒有B、 C肝,甲種胎兒蛋白有沒有高之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做鑑別診斷。此外,一定要定期追蹤,除非不得已才做切片檢查做確定。總之,不管是不是「劉」太太或「劉」先生,身體有了瘤,一定要找專科醫師為您好好檢查一番,才不會延誤了治療的契機,或一直擔心睡不著。●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9-13 失智.大腦健康
老年憂鬱不及時治療恐變失智症!醫提醒適時補充這些營養素降憂鬱風險
在老年人口的精神疾病中,以憂鬱症盛行率最高,其次為失智症。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加劇,老年憂鬱備受關注。不過,大多數長輩會以身體症狀來表現心理的不舒服,子女、照顧者容易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老年憂鬱不及時治療 恐演變成失智症老年憂鬱如果不及時介入治療,當大腦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狀態,可能損傷腦部神經、演變成失智症,甚至有較高的自殺率。楊聰財說,老年憂鬱防治要從生理、心理、環境和精神方面多管齊下,改變陷入鬱鬱寡歡的危險因子。在生理方面,楊聰財提醒,首重定期健康檢查,在健檢過程中,及早發現並控制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些疾病如果反覆發作,易加重憂鬱症狀。透過定期體檢和醫療監控,能及時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減少疾病對老年人心理的負面影響。均衡飲食減少認知衰退 運動能釋放「快樂激素」楊聰財強調,均衡飲食對於維持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研究指出,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有助於降低憂鬱風險,可多吃水果、蔬菜、全穀物。此外,適量攝取Omega-3脂肪酸、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能促進腦部健康,減少認知衰退的風險,並降低憂鬱的發生率。運動對於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顯著的正面影響,不論任何年紀,都要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適度的步行、游泳、瑜伽等有氧運動,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強體力和免疫力,且運動能促進大腦釋放多巴胺和血清素等「快樂激素」,減輕憂鬱症狀。隨著年紀增加,總睡眠時間下降,楊聰財提到,許多老年人常會因為身體不適或焦慮等原因,出現睡眠障礙。避開助眠藥物,應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例如:保持固定的起床、就寢時間,睡前不要再使用3C產品,打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以提高睡眠質量。豐富的社會支持增強幸福感除了上述改善方式,孤獨感是老年憂鬱的重要原因之一。豐富的社會支持系統有助於降低老年人憂鬱的發生率。楊聰財建議,家人、朋友和社區組織應積極主動與老年人保持聯繫,參加社交活動,幫助老年人擴大社交圈,增強歸屬感和幸福感。★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4-09-11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生食和煮熟吃哪個比較健康?加熱烹煮會影響營養價值嗎?
蔬菜是健康、均衡飲食的基石,它們富含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抗氧化劑以支持人體健康。不過,有說法認為生鮮蔬菜比煮熟的更健康,這是真的嗎?生鮮蔬菜有哪些好處?生鮮蔬菜富含纖維和各種微量營養素,可支持整體健康、提高能量水平並降低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生鮮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可透過幫助消化和促進規律排便來支持腸道健康。這些富含纖維的蔬菜也是益生菌的絕佳來源,有助腸道微生物群中健康細菌的生長,並遠離消化系統疾病。此外,富含纖維的食物可增加兩餐間的飽足感,而不會顯著增加每日的卡路里攝取量,從而支持體重管理。生鮮鮮蔬菜還可支持免疫功能,部分原因在於其含有增強免疫力的營養素。許多蔬菜富含維生素C和鋅,這對於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生食蔬菜可以幫助對抗體內的自由基,降低各種慢性病的風險。新鮮的蔬菜還富含抗氧化劑含量,如維生素 C、β-胡蘿蔔素和植物多酚,可以改善皮膚健康並防止過早老化。烹飪如何影響蔬菜?在烹飪過程中將蔬菜暴露在高溫下會以各種方式影響其營養成分,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作用。雖然不同蔬菜類型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但它們包括:1.軟化纖維料理蔬菜可以軟化其纖維含量,使大多數人更容易消化。然而,過度烹飪會顯著降低其纖維含量,從而降低其對腸道健康的潛在益處。2.降低維生素含量高溫和長時間烹飪會導致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例如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但脂溶性維生素則不受影響,像是維生素A、D和E。3.減少草酸鹽蔬菜中的草酸鹽會與鈣結合並導致腎結石形成,透過烹飪可減少草酸鹽的吸收。4.破壞酵素植物酵素有助分解營養素和促進消化,而烹飪過程會破壞蔬菜中的一些酵素。但當功能正常時,身體會產生足夠酵素來幫助消化過程,而無需添加植物酵素。5.有助殺菌蔬菜熟食可以降低不能耐熱的細菌汙染食物的風險。生食還是熟吃比較健康?營養是高度個人化的,選擇蔬菜生食或熟吃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病史、個人喜好和飲食需求。儘管如此,生的和熟的蔬菜都可以提供豐富營養。生食好處.保留部分營養素,例如水溶性維生素含量。.由於其高含水量而有助補充水分。.卡路里和鈉含量較低。熟食好處.改善風味和質地。.提高某些營養素的吸收,例如β-胡蘿蔔素。.由於纖維的分解而改善消化。【資料來源】.Raw vs. Cooked Vegetables.Raw vs. Cooked Vegetables: What's Healthier?
-
2024-09-09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肺炎鏈球菌、帶狀疱疹...疫苗百百項,一定都要打嗎?五大成人疫苗介紹、常見疑難雜症一次解
【本文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門診中心副主任 曹玉婷醫師提供】這幾年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疫苗施打成為熱門話題,也引發了各種關於疫苗安全性的討論與謠言。身為一名家醫科醫師,我深知正確的疫苗知識對於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人類成功研發疫苗的歷史,可源自1798年牛痘疫苗問世,成功使天花絕跡。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進步,以及製藥法規日益成熟,上市疫苗都必須經過安全性與有效性的嚴格檢驗。本文將為讀者介紹幾種重要的成人疫苗,並分享我在門診照顧病人或到企業衛教講座時,常被諮詢的問題與建議。一、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是造成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感染的元兇,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感染風險更高。臺灣目前有13價、15價結合型疫苗(PCV13、PCV15)和23價多醣體疫苗(PPSV23)可供選擇,部分疫苗依據中央與各地方政策,是公費提供符合年齡及條件的長者接種。其中,結合型疫苗有更好的免疫記憶力和更久的保護效期。二、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疫苗)子宮頸癌長年佔據臺灣女性十大癌症排名榜,而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是其主要誘因,較少人知道的是,HPV感染同樣也對男性造成威脅,可能引發男性的生殖器疣、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等。HPV疫苗的問世讓女性和男性都有機會降低因感染病毒而導致的癌症風險。臺灣目前有2價、4價及9價三種HPV疫苗,其中4價疫苗可用於9至26歲男性接種,9價疫苗則涵蓋9至45歲的男性。三、帶狀疱疹疫苗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再活化所引起,特別好發於50歲以上或免疫力較低的人群。帶狀疱疹可引發劇烈疼痛,甚至留下後遺症。臺灣目前有兩種疫苗可選擇:活性減毒疫苗與非活性重組疫苗。非活性重組疫苗儘管費用較高,且需施打兩劑,但提供的保護力更強且持久,且適用年齡較廣,包含18歲以上具有罹患帶狀疱疹風險較高的成人。四、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常發生於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通常因為食用了受汙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A型肝炎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會自行痊癒,但少數患者可能發展為嚴重的猛爆型肝炎。對於準備前往中南美洲、非洲、中東、亞洲(尤其東南亞)旅行的民眾,建議在出發前接種A型肝炎疫苗,以保障健康。五、B型肝炎疫苗臺灣是B型肝炎高發地區,成人的帶原率達20%,慢性帶原者可能進一步產生肝硬化與肝癌。從未感染過B型肝炎的人建議依時程接種完三劑疫苗,若不確定自身對B肝的感染狀態,接種前可以先檢查B型肝炎抗原與抗體,請醫師解讀檢驗結果並提供建議。除了上述疫苗,還有季節性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旅遊醫學門診其他疫苗如黃熱病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狂犬病疫苗、傷寒疫苗等。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每年彙整國內、外建議之共識,提供最新成人預防接種時程表,讓民眾參考。在接種疫苗之前,建議先與家庭醫師討論個人的健康狀況與接種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與家人。常見疑問解答1. 不同疫苗可以同時施打嗎?原則上,活性減毒疫苗可以同時接種,但若不在同一天接種,則需間隔至少四週。不活化疫苗則無需間隔時間,可以在不同部位同時接種。2. 哪些情況不適合接種疫苗?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的人應避免接種,另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或發燒的患者,建議等到病情穩定後再考慮接種。3. 接種後的注意事項?接種疫苗常見的反應有:接種部位發紅、疼痛或腫脹等局部反應,或輕微發燒,偶有發生高燒、抽搐之現象;也有些疫苗幾乎不會造成不適(例如B肝疫苗)。接種後,建議在醫療院所觀察30分鐘,以確保無急性過敏反應。避免劇烈運動和喝酒。預防接種是防治傳染病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就是在守護整個家庭。希望透過本文的分享,能夠讓民眾對成人疫苗有更全面的了解,積極參與預防接種,從而有效預防傳染病的侵襲。【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醫師介紹|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9-08 養生.保健食品瘋
水溶性維他命過量沒關係?權威期刊揭維他命C誘發急性腎損傷
大多數人知道,維他命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而普遍的觀念是,水溶性維他命會經由尿液排出體外,所以較不會有服用過量而中毒的風險。但是,雖然風險的確是較低,還是存在的。詳情請看:維他命及補充劑的隱形危險,美國公視紀錄片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濫用維他命 D 導致急性腎衰竭(註:維他命D是脂溶性,但這篇跟本文都是關於急性腎損傷)重量級醫學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內科年鑑)大前天(2024-9-3)發表Vitamin C–Induced Oxalate Nephropathy: An Underappreciated Consequen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維他命 C 誘發的草酸腎病:膳食補充劑的一個未被充分認識的後果)。作者共有4位, Kristine Gapuz和Mehak Qureshi是腎臟科醫師,Andreas Friedl和Jerrold Levine是病理科醫師。文摘草酸鹽腎病變是急性腎損傷的一種罕見且經常被忽視的病因。詳細的用藥史,尤其是膳食補充劑,包括維他命C 和薑黃,這兩種藥物都可能導致草酸鹽在腎臟沉積,對於診斷這種罕見但可能有逐漸上升趨勢的急性腎損傷病因至關重要。在這裡,我們報告一例維他命 C 誘發的草酸鹽腎臟病,導致急性腎損傷,需要血液透析(洗腎)。病例報告一名 74 歲男性先是出現類似病毒感染的症狀,然後發生2 週的體液過多和尿毒症。他的症狀還包括高血壓,呼吸音減弱,雙側下肢水腫,撲翼樣震顫(asterixis),嚴重認知障礙。值得注意的病史是 40 年的第 2 型糖尿病控制良好,但曾發生視網膜病變和神經病變這兩個併發症。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肌酸酐值為1432.4 mmol/L,血中尿素氮濃度為53.2 mmol/L。 1 年前,他患有腎臟病下糖尿病腎小球疾病,基線肌酸酐水平為 1 mg/dL。糖化血紅素為 6.6%。尿液分析顯示蛋白尿(>600 mg/dL)、鏡下血尿(26-50 個紅血球/hpf)和膿尿(11-25 個白血球/hpf)。點尿(Spot urine)檢查發現蛋白質和白蛋白與肌酸酐的比值分別為 2605 mg/g 和 1793 mg/g。除低滴度抗核抗體和抗雙股 DNA 外,血清學檢查均為陰性。腹膜後超音波掃描未見異常。鑑於尿毒症和無尿(anuric)急性腎損傷,開始進行血液透析(洗腎)。由於急性腎損傷發生的速度很快,因此對他進行了腎臟活檢。研究結果包括一些腎小球出現糖尿病結節性腎小球硬化,伴隨系膜基質增加和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約50%的間質纖維化和腎小管脫落,動脈和小動脈硬化,以及草酸鈣沉積引起的急性腎小管損傷(圖1,A和B)。經詢問,患者自述服用維他命C,每天2克,已有30多年的歷史。由於入院後 1 週多才取得活檢結果,因此未檢查維他命C 和草酸水平。一個月後,他的腎臟功能恢復,血液透析停止,肌酸酐水平穩定在254.65 mmol/L。圖1.左腎切片(蘇木精-伊紅染色;原始放大倍率,×400)顯示管腔 (A) 和偏振光 (B) 下有草酸鈣晶體(箭頭)。原文:維他命C誘發急性腎損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7 養生.聰明飲食
沒有香蕉!營養師大讚「10種解憂食物」吃了心情超好 咖啡、花生、全麥麵包、雞肉上榜
想要擺脫憂鬱低落的情緒,讓自己的心情能獲得放鬆?從營養素來分析,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推薦10大吃了會令人感到快樂的食物,這些食物大都富含維生素B6、B12、菸鹼酸、泛酸、葉酸或生物素,能幫助人安定神經、鬆弛情緒、消除疲勞感、減輕焦慮。然而,水果中的香蕉含有色胺酸,能促進血清素的合成分泌,雖然一向令人有多吃香蕉可以感到快樂的印象,卻不在10大快樂食物之列;張斯蘭表示,那是因為香蕉絕大多數的有效成分是集中在香蕉皮上,並不會被人吃下肚的緣故。10大快樂食物 1、麥片> > > > > 快樂營養素:維生素B6、菸鹼酸、泛酸解析:維生素B6的作用在鬆弛情緒的不安與焦慮,幫助神經鬆弛外,還可幫助色胺酸轉換為菸鹼酸;而菸鹼酸攸關情緒與神經,具有消除疲勞與安定情緒作用;泛酸也可消除疲勞,具抗壓作用,廣泛存在於很多食物當中,取得容易,但如果缺乏則容易導致憂鬱。麥片、燕麥片或全麥麵包都屬於同類型能令人感到快樂的食物,和牛奶搭配食用效果更佳。2、糙米> > > > > 快樂營養素:泛酸、葉酸、生物素解析:比白米更為營養的糙米,富含葉酸、泛酸,能減輕焦慮,幫助情緒穩定;所含豐富的生物素,也能幫助避免情緒低落,若是缺乏生物素,則很容易變得憂鬱。由於糙米和麥片一樣鉀離子含量高,有腎臟病、飲食需要限鉀的患者,需要多加注意。3、豬肝> > > > > 快樂營養素:維生素B12、生物素解析:含有豐富維生素B12與生物素,對緩解情緒低落有幫助。不過,想藉吃豬肝變得快樂些,還是要留意節制食用量,畢竟肝臟是用來解毒的器官,吃豬肝需要留意是否可能吃入無法分解的毒素,加上內臟含有膽固醇,若是本身有膽固醇過高問題的人,也不宜多吃,以免為了得到快樂卻反而失去健康。4、蘆筍> > > > > 快樂營養素:葉酸、菸鹼酸解析:一般綠色蔬菜的葉酸、菸鹼酸含量都多,蘆筍更可謂這類蔬菜的代表。由於這些令人快樂的營養素是以水溶性維生素為主,需要特別注意烹調的方法,以蒸食或快炒為佳,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以免營養素流失掉了,無法發揮效果。5、牛奶> > > > > 快樂營養素:維生素B12、菸鹼酸、生物素解析:牛奶不只是補充鈣質最佳的食物來源之一,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能幫助維持神經系統健康。若是加熱飲用,則要小心,高溫會破壞牛奶中的維生素B12,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B12,就容易造成情緒不穩。6、雞肉> > > > > 快樂營養素:菸鹼酸、維生素B6解析:脂肪在各種畜、禽肉類中相對偏低,雞肉是愛美瘦身者常選擇的蛋白質食物,除了含菸鹼酸、維生素B6等讓人好心情的營養素,其他維生素B群、鈣、磷、鐵等也相當豐富,是適合用於滋補的好食材;食用宜去皮,烹調宜避免油炸。7、咖啡> > > > > 快樂營養素:菸鹼酸解析:咖啡雖然富含菸鹼酸,能穩定情緒,但也含有一些會阻礙維生素B6、B12或泛酸吸收的成分,因此略帶爭議性。若是想要藉由喝咖啡來放鬆心情,最好是喝黑咖啡,或是喝添加同樣能帶來快樂元素鮮奶的拿鐵咖啡;避免在咖啡裡加奶精,而且要小心有些所謂三合一咖啡是色素、香精與綠豆粉的組合。飲用量1天以不超過2杯(1杯150C.C.計)為宜。 8、香菇> > > > > 快樂營養素:菸鹼酸解析:香菇除了含有菸鹼酸等會讓人快樂的營養素,礦物質鉀的含量也很高,腎功能不好的人需要留意;和蘆筍一樣含普林高,患有痛風的病人,這2種食物皆不宜多吃。9、核桃> > > > > 快樂營養素:菸鹼酸、泛酸解析:富含菸鹼酸與泛酸,核桃等堅果類食物中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管細胞更為柔軟,對神經傳導有助益,能增加血清素分泌。雖然吃了有助心情變好,但一次也不宜吃得太多。10、花生> > > > > 快樂營養素:維生素B6、泛酸、菸鹼酸解析:和核桃一樣屬於好的油脂,尤其是維生素B6的含量豐富,但是熱量較高,食用宜留意適量即可,以免好了心情卻肥了身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6 醫療.血液.淋巴
O型的人容易過敏發胖,這些食物別多吃!「各血型」食物密碼大公開
不同血型的人有不同的體質,「各血型」食物密碼大公開,一起來看看你的血型要少吃哪些食物!O型宜少吃麵類、奶類、玉米、酸菜、鹹菜、花椰菜、高麗菜、馬鈴薯、花生、椰子等食物,容易造成O型人出現過敏與肥胖、內分泌失調等問題,必須少吃。橘子、柳橙則易造成胃酸噁氣,不要吃太多。芭蕉吃過量容易腰酸關節痛,也要少吃。 A型宜少吃A型人要少吃紅肉(如牛、羊、豬肉等),以避免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大腸癌;容易誘發過敏、肥胖、身體僵硬的有殼海鮮、奶類、蛋類、芒果、木瓜、香蕉、椰子等也不要吃太多;會妨礙吸收重要的礦物質的柳橙也要少吃。 B型宜少吃花生、玉米、芝麻、雞肉容易引起過敏與肥胖,且使肝臟難過,亂發脾氣,B型人要少吃。堅果類、豆類、豆腐、酪梨、白蘿蔔、椰子、鴨肉也易引起脹氣與肥胖,不要吃太多;有殼海鮮容易過敏與肥胖,楊桃、柿子、筍絲會不消化,都要少吃。 AB型宜少吃AB型人對於容易得到心血管疾病與大腸癌的紅肉(如牛、羊、豬等)要少吃;容易引起過敏與肥胖、身體僵硬的有殼海鮮、玉米、柳橙、芒果、楊桃、柿子、香蕉、椰子等不要吃太多;容易白髮的白蘿蔔、會胃不適的芭樂也要少吃為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4 養生.聰明飲食
低脂、低熱量才健康?天然糖比蔗糖更佳?專家破除飲食7迷思
當今資訊爆炸的年代中,有許多人對該怎麼吃、吃什麼最棒,都有強烈意見,主要是談食物有多少營養。營養學家表示這個主題其實很微妙,因為有些對某些人管用,但對他人並非如此;不過營養學者都同意,目前流行的觀點中,有七種說法其實只是迷思,Yahoo生活頻道介紹如下:一、生鮮果菜超市,只有外圍走道賣的才值得買?生鮮果菜超市的外圍走道經常賣新鮮蔬果、肉類、海鮮、乳製品、植物奶;有些人主張超市中間走道貨架上擺的都是加工、預製食品,避開為妙。但營養學者勞倫‧哈利(Lauren Harris-Pincus)指出,中間貨架上有很多營養豐富、具文化特色的食品,如冷凍水果蔬菜及海鮮、罐裝豆子水果及蔬菜,還有乾豆、全穀類、堅果、種籽類及香料。二、低熱量、低脂肪才意味健康?營養學者艾莉莎‧帕奇可(Alyssa Pacheco)指出,只買最低熱量食品,最後經常讓人覺得飢餓、沒吃飽,最後反而吃太多,而且熱量攝取不夠可能招致反效果,就是新陳代謝率變慢。營養學者指出,與其執著於低熱量、低脂食品,反而應該食用足夠的熱量,才能維持健康、讓身體覺得吃夠了。三、天然糖要比蔗糖健康?雖說蜂蜜、楓糖有抗氧化劑、抗菌及抗發炎質素,但提供的營養不多,所以不見得比蔗糖健康。同理可適用於其他天然甘味如椰棗糖、龍舌蘭糖漿、糙米糖漿。帕奇可表示,說到底人體把這些食品都當成糖來處理,一視同仁;重要的是過多的糖,不管其種類,都有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謝失常等風險。也就是說,重要的不是糖的種類,而在適量。四、海鹽比食鹽健康?與糖類相似,海鹽及喜馬拉雅鹽終究還是鹽,含有約四成的鈉。所謂的海鹽只經最少加工,可能含有些許礦物質如鎂、鈣及鉀,而食鹽則處理較多,除去雜質,一般加錪,有利甲狀腺健康。只要飲食平衡,沒必要從海鹽找那些礦物質。五、雞蛋升膽固醇值,不利健康?多年來許多報告讓人不敢吃蛋,怕膽固醇太高。事實上一周吃6到12顆蛋,飲食均衡,一般認為雞蛋很安全。雞蛋是買得起的優質蛋白質,富含維他命B群、維他命D及膽鹼,還有大量不可思議的健康好處。六、傍晚六、七點後不食(或日落後不食)?營養學者凱蒂‧舒梅爾芬寧(Katie Schimmelpfenning)表示,人體內部並沒有時鐘,跟細胞講到六點就該貯存食物,增加體重。無論什麼時候吃,熱量就是熱量。對於夜間運動的人,健身後補些點心對肌肉修復及成長至關重要。很多研究指出,體重增加不必然是太晚吃的結果,而是吃太多。七、咖啡算一餐?很多人沒喝咖啡就無法展開一天;但這一點絕不意味咖啡可以取代早餐或哪一餐。一杯煮出來的咖啡不加糖,富含抗氧化劑沒錯,但只有五大卡熱量,沒有蛋白質、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營養學者指出,有些人喝咖啡加奶,取得蛋白質及脂肪,但還是吃不飽,無法像傳統早餐那樣讓你精神抖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4 養生.健康瘦身
狂吃3份早餐還是餓,體重失控竟「營養不良」!他改變1習慣成功減重5公斤
「肥胖」是現代人的文明病,然而,造成肥胖的原因不一定與吃太多、吃太飽有關!減肥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表示,當「營養不足」時,體重也會失控,還可能引發出心血管疾病、肌少症、荷爾蒙代謝等一系列異常狀況。 「小宙初日診所」醫師楊智雯指出,人體就像是一台超跑,要有好的表現,需要有良好的車體骨架、引擎、導航、輪胎與螺絲釘。而要讓人體骨架能夠有好的支撐,第一個關鍵就是蛋白質吃的量到底夠不夠;其他常見營養攝取不足的,還有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鎂。 楊智雯舉例,粒線體是提供細胞能量的發電廠,而肉鹼像是導航系統,將脂肪酸帶進粒線體;維生素就好比螺絲釘,當維生素B不足時,粒線體也無法運轉、無法燃燒脂肪,造成脂肪堆積,也因為粒線體無法產生足夠的能量,讓人容易感到疲勞。 簡單來說,當人體長期「營養不良」,那怕你是一台「鑲金」的無敵超跑,也會無法啟動、中看不重用!營養攝取不足的飲食習慣她分享,曾有一位病患是在工廠上班的50歲男性主管,因為工作需要大量體力,每天早餐都是飯糰和油條,有時甚至可以吃2至3份。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不到午餐時間就會出現飢餓感,血糖也忽高忽低難以控制。病人更自訴不論吃的份量再多、再豐盛,仍感覺體力不足、精神不濟。經過抽血檢查,果然發現糖化血色素10嚴重超標(一般正常值在4.0-5.6%之間),三酸甘油酯 350(正常值
-
2024-09-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探病送禮怎麼送?營養師解說常見8款 2情況要慎選
探病送禮有學問,並非覺得不錯就送給對方,也得考量對方是否真能使用,或者反而多增加一些困擾。嫚嫚營養師指出常見8種伴手禮,以及當中的營養、送什麼概念的,還有部分族群應避免的。 8種常見食物型探病伴手禮是送什麼的?哪些人不適合? 嫚嫚營養師表示,以食物型的伴手禮來看,天然食材製作的普遍都能送,不過也要注意有些其實偏向於藥物,甚至是來路不明的藥物,就不建議作為探病伴手禮。 雞湯、魚湯:手術、產後需要修復,或較難下嚥又需要補充營養等。雞肉或魚肉含優質蛋白質等營養,透過熬煮能煮出較小的胜肽、胺基酸,不只較容易攝取、也較容易吸收、幫助病後或術後恢復。不適合的族群和雞精、滴雞精等類似。 雞/魚精、滴雞/魚精:似濃縮雞/魚湯,經過脫油處理,可降低油脂、熱量攝取,適合族群也相近,而且是現成的,能節省時間,也方便分食、方便送禮。而現代技術也會視廠商再結合其他養生效果,例如抗疲勞等。不過楓糖尿症、痛風、急性高血壓、腎臟病、魚類海鮮過敏就不建議食用,3歲以下孩童則減量。 燕窩:適合族群大致同雞精,主材料是燕子的口腔中的膠質分泌物,主要營養在於蛋白質,其他也包含碳水化合物、微量礦物質,這些多元營養有助身體恢復。燕窩酸、表皮生長因子等特殊營養,研究認為可助抗氧化、抗發炎、促進代謝及修復,包括皮膚和黏膜,特別是產後養顏美容,不過還盼更多研究證實。一般而言,只要不會對蛋白質過敏,各族群幾乎都能吃,不過需要留意冰糖等調味,可能影響體重等。 蜆精:主要養分在於肝醣,肝醣足夠的情況下有助護肝、抗疲勞、提振精神、增強體力等,也如雞精一般,是一種普遍族群多能食用的品項之一。不適合的族群包括各類肝病患者,例如脂肪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炎、B型肝炎、C型肝炎、肝癌等,以及痛風、急性高血壓、腎臟病、海鮮過敏者。 人參:因為普及、食材相對少見、又確實有人蔘皂苷等幫助調節免疫的營養,像是人人能用的高檔的禮品。不過實際上為中藥材的一種,效果往往較強,並非人人能用。亞洲參偏溫、較補,較適合體虛、長者等,對青壯年可能就容易補過頭。西洋參則偏涼、溫和,各年齡層可適量飲用。但不論如何都不宜和藥物一起使用,有用藥者注意。 靈芝:多醣體、三萜類化合物是主要養分,特別有助調節免疫力,也有不少研究正著重於抗腫瘤。不過和人參一樣是中藥材的一種,效果可能過強,不適合用藥者、懷孕、哺乳中的婦女。 水果:本就是國民每日6大營養之一,是普遍皆可送的,尤其國人普遍蔬果補充不足。當中的各種維生素、植化素等,對人體皆有利抗氧化、抗發炎、維持免疫力等各種好處。若是腎臟病需要限鉀則留意不宜。 中藥補品、藥酒:大多初衷是補身體,視內容物,通常為動物性的蛋白質或植物性營養。但中藥畢竟是治療用,需先診斷,不宜作為禮品。藥酒則當中含有酒精,為發炎物質的一種,一般不適合病人。若來路不明還潛藏其他風險。不具專業研究證實、也不知道補什麼、又有風險,各族群都不建議送。 探病伴手禮大多能送雞精等,但2種情況還是得要慎選! 一般情況,普遍能送:整體來看,雞湯、魚湯、雞精、滴雞精、燕窩、蜆精、水果等以天然食材為主的大多普遍都能送,但要留意不適合的族群。嫚嫚營養師也表示可從情境參考,也考量病人的便利性,畢竟未必有機會當下就詢問醫師、營養師。 用藥者,避免藥物型(中藥材):以藥物來說,若因某些疾病有服用藥物者,為了避免不確定是否會有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藥物等風險,藥物、中藥類、中藥材的伴手禮就不適合,例如人參、靈芝等。 部分疾病、狀況、不知道,避免食物型:從疾病和身體狀況來看,不清楚對方疾病狀況者,都建議避免送食物型的伴手禮。即便是雞湯、雞精、水果等普遍能送的,也未可知是否有沒注意到的事情。例如限鉀限磷的腎友需嚴格限制鉀攝取量等。這樣的族群大多可以考量相對應的大廠牌營養補充品,不過也需要先確認。 探病伴手禮未必要送吃的,不知送什麼,可送祈福小物! 嫚嫚營養師表示,探病送禮最主要還是得看病人需要什麼,透過病患從醫生了解是最準確的。但若是問不到、不確定、怕打擾,可選安全牌,如前述提到的天然食物型。若安全牌也不知是否適合,也可送祈福小物,例如送花表示關心,花對於台灣人也較少有花粉症等情況。也可以送上祈福小物,例如紫水晶、能量石、健康御守等。探病送禮在心意,先確認情況再準備,更助送禮到位免困擾! 《延伸閱讀》 .人參好處多、禁忌也多!別亂補、別亂送,注意4點避免副作用。 .保健食品、營養食品≠健康食品!一張圖看懂要怎麼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8-3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你要上「台大」或住「台大醫院」?
考上台大是一個年輕學子的夢想,畢竟是代表聰明與努力的象徵,除了出社會找工作,一輩子的光環都存在!但人會老,老了會病,病了要看醫生,嚴重時要住醫院,住醫院當然要找設備好、醫術也一流的醫學中心,而其中台大醫院是一般人的選項。事實上,不上台大也可以很有成就,會讀書只是成功的一項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許多成功的人士都沒有顯赫的學歷,也有人學歷非常好,但成就未必佳。話說回來,生了重病,當然要找醫術好的醫師及最好的醫院,但如何不生重病,避免等到老了那一刻要擠入台大醫院?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事實上這句話只對了一半,有些疾病是上一代傳下來的,父母也是不得已的,也是他的上一代傳下來的,除了身材容貌才智來自上一代的基因之外,許多疾病是上一代給我們的基因決定的,例如上一代有高血壓、有糖尿病、有高血脂,下一代大概很難倖免。上一代胖嘟嘟的,下一代通常也會概括承受,面對這種無奈,還好現在醫學進步,可以透過飲食的控制、藥物的控制,將上一代留下的庇蔭減少到最低,比較可怕是遺傳性的癌症要特別小心了。例如近年成為新國病的肺癌,其家族遺傳因素就很強烈,如上一代有人得肺癌,下一代得肺癌的機率就大很多。近年國人年齡老化而得攝護腺癌的中老年男人也愈來愈多,因此,凡是有家族性攝護腺癌的家人,下一代兄弟一定要定期驗血做PSA,必要時定期做攝護腺核磁共振檢查,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此外,民國75年以前出生的人,每5到6人就有一個是B肝帶原者,其帶原的發生大都來自B肝帶原母親的垂直感染;而有B肝帶原者發生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0倍以上,因此一定要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有其他癌症有家族傾向,例如乳癌等,更是現代女性的噩夢,一定不可等閒視之。總而言之,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雖然不一定對,應該說:「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是真理。面對上一代,思考自己如果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概括承受之餘,如何好好養生,做好定期檢查,利用現代醫療科技讓自己可以健康長壽更為重要。如此一來,老年之時,也不一定要跟別人擠進台大醫院了。●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8-28 養生.聰明飲食
番茄營養多!5道入菜食譜,烤西瓜、番茄薯泥湯,含有滿滿茄紅素
一般營養素經加熱後,都會出現流失現象,導致吃進去的營養素成分大減。但茄紅素卻剛好相反,由於它在植物成分中相對穩定,即便加熱也不會有流失的疑慮。曾有研究發現,採收後的西瓜分別保存於溫度5℃、13℃、21℃,結果保存於21℃的西瓜,茄紅素含量最高,保存於5℃的西瓜含量最低,證實茄紅素在室溫下反而更多。 存在於天然蔬果中的茄紅素屬於反式結構,不易被人體吸收,但只要加熱後,就能成為人體好吸收的順式結構。因此,烹煮過的番茄會比天然番茄更具好吸收的茄紅素,且屬於脂溶性的茄紅素,當飯後胃中進食油脂後立即吃水果、烹煮時加入一點油脂,或果汁內加入牛奶一起喝,都能將茄紅素完全釋出,並且幫助腸道吸收。一、烤西瓜材料(6人份):西瓜去籽 600g、去皮切丁牛番茄 6顆、番茄泥 10大匙、黑胡椒 1大匙、碎開心果半杯、紅酒醋半杯、海鹽半小匙、橄欖油3大匙。作法:1.將去籽西瓜切成2.5cm的形狀。2.以橄欖油熱鍋,拌炒牛番茄丁,以黑糊椒及海鹽調味,最後放入番茄泥拌炒。3.將料理完成的番茄醬汁塗在西瓜上約2cm高,再灑上碎開心果,放入預熱至180度烤箱約3~5分鐘,最後淋上老紅酒醋。營養小常識:清爽多汁的西瓜搭配番茄,加上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開心果,淋上紅酒醋及橄欖油,清新可口,營養加分。此道開胃菜含豐富茄紅素、鐵質與鈣質,有助男性攝護腺的健康。二、什錦蔬菜沙拉(4人份)材料:義式紅酒醋(巴沙米醋Balsamic vinegar)、紅洋蔥20g、羅蔓萵苣50g、鬚苣50g、紫萵苣50g、紅甜椒50g、黃甜椒50g、小黃瓜75g、番茄1個、特級純橄欖油25g。作法:1.將生菜、鬚苣、紫萵苣清洗乾淨,瀝乾水分,用手撕成小塊。2.小黃瓜去皮對切,用湯匙將籽取出,切成斜片。3.番茄去皮、去籽後切片;洋蔥橫切片。4.紅、黃椒切成條狀。5.將處理好的沙拉全部放在沙拉碗中。6.特級初榨橄欖油,加入海鹽、鮮蘑黑胡椒誠義式紅酒醋醬汁。7.待食用前將醬料淋在蔬菜上,一起拌勻即可。營養小常識萵苣富含的鐵質高於菠菜,且其中所有的維生素A及b-胡蘿蔔素能避免皮膚乾燥、保持皮膚水嫩;甜椒含高量維生素C,有助於皮膚美白及膠原蛋白的合成。其他還有富含脂溶性的維生素A、D及K、b-胡蘿蔔素、香豆素(coumaric)及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具有高度的抗氧化能力。三、葡萄柚原汁材料:葡萄柚2顆、柳橙1顆。作法:1.直接將葡萄柚及柳橙對切。2.使用榨汁機,不需再額外加水。營養小常識:新鮮葡萄柚中含有許多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茄紅素,經常食用具有降血脂、肝臟排毒、抗癌、抗氧化、抗發炎等功效。另外,因維生素C有助於膠原蛋白合成,可幫助保持彈性、白皙透亮。四、番茄薯泥湯材料:橄欖油20g、法式麵包100g、聖女番茄200g、西芹10g、鮪魚罐頭75g、馬鈴薯50g、薑10g、礦泉水800g、鮮奶油2大匙。調味料:青蔥粉1大匙、鹽、糖、胡椒粉各半匙。作法:1.先將番茄、西洋芹、薑 馬鈴薯薯片切碎,將食材用食物調理機攪打細碎。2.加入油橄欖油 蕃茄醬2大匙炒熟熱。3.加入鮪魚罐頭。4.加入礦泉水續煮。5.加入鹽、糖、胡椒粉略煮開即可盛出。6.灑上蔥粉。7.沾麵包食用。營養小常識:橄欖油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不飽和脂肪酸omega-6含量高,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可控制肥胖、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五、乳酪焗茄子材料:鹽50g、九層塔切碎10g、特級純橄欖油10g、麵粉40g、帕梅善起司粉40g、莫扎雷拉起司40g、洋蔥切末30個、茄子200g、大蒜2個、番茄去皮去切碎200g;鹽、胡椒適量。作法:1.將橄欖油倒入鍋中,以中火炒香蒜至金黃色時,取出棄置不用。放入洋蔥翻炒變軟時,加入番茄並撒上鹽和胡椒。2.用中火將作法1煮約20分鐘,隨時攪拌並加入九層塔,數分鐘後即可盛出備用。3.將茄子洗淨切片,撒鹽後將其置於濾網上晾30分鐘,再用水洗淨,並以紙巾拭乾水分。4.鍋內倒入適量的橄欖油加熱,茄子沾上麵粉,放入鍋內將兩面煎至金黃色撈起,並用紙巾將油吸乾。5.烤盤刷上橄欖油,鋪上作法2的醬料,依序排上茄子、帕梅善起司粉,再鋪一層莫扎雷拉起司,重複此步驟,直到材料用完。6.用錫箔紙蓋住烤盤,放入預熱至180度的烤箱中,烤約30分鐘,拿掉錫箔紙,繼續烤至起司呈金黃色。營養小常識:茄子內含有維生素A、B1、B2、C、P等,維生素P可防止維他命C被氧化而被破壞,並增強毛細血管壁,增強人體細胞的黏附力,保護血管並增強血管健康及使其滲透性運作正常,保持微血管的堅韌性,減低碰撞時肌肉容易出現瘀傷、出血的情形。,其中富含的果膠能有效的降低膽固醇,而前花青素及花青素則具有抗氧化的功能,防止微管破裂及血管硬化的功能。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7 養生.聰明飲食
夏末初秋養生吃芋頭!芋頭易過敏?削芋頭注意2件事避免「咬手」
二十四節氣處暑後天氣漸漸由熱轉涼,並且因為少了水氣的調節,會變得更加乾燥,「秋老虎」的時節,很適合吃芋頭養生。不過芋頭含有草酸鈣,記得不可生食;削芋頭時帶上手套,也能避免「咬手」。夏末初秋芋頭口感最佳 挑選有3技巧農業部指出,台灣很多地區有種植芋,其中又以臺中大甲的芋頭最具知名度,中部盛產期為7-10月,因此每年夏末到初秋,芋頭口感最佳。挑選時,可留意芋頭的切口處,以粉白色為佳,口感較為鬆軟。如果想要延長保存期限,建議先削去芋頭皮,切塊油炸,此用意在於定型且將芋頭風味封鎖在內,使得口感不致流失,等待冷卻之後放入冰箱冷藏,約可保存兩星期。【芋頭挑選3技巧】1. 外表挑選:果肉白晰、色澤分明2. 手指搓摸:切口表面黏著白粉代表品質佳3. 手指輕壓:如果手指輕壓鬆軟,切開出現一絲絲咖啡色的纖維,代表放置過久開始纖維化!芋頭膳食纖維及鉀等含量豐富,還有醣類、維生素B群、鉀、鈣、鋅等多種營養素。而且它甜鹹皆宜,料理上的變化很多,可以是一道大菜,也可以做成小糕點。營養師劉怡里曾受訪指出,芋頭含有豐富的皂素,具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延緩老化;還含有黏液蛋白,被人體吸收後能產生免疫球蛋白,可提高人體的抵抗力,促進肝臟解毒,鬆弛緊張的肌肉及血管。芋頭鉀含量很高,不僅可以降血壓,更具利水利尿作用,煮成芋頭粥,適合高血壓或水腫的人食用,但限鉀的腎臟病人不宜吃太多。削芋頭會「咬手」?吃芋頭易過敏?此外,也很多人擔心吃芋頭容易過敏?甚至也有人分享說削芋頭會「咬手」?農糧署解釋,生鮮芋頭的球莖因含草酸鈣及影響刺癢感覺的蛋白質,建議處理前先保持芋頭及手部的乾燥,並帶上手套(或套住塑膠袋)再削皮,避免直接讓手接觸芋頭引起過敏。而同樣因為草酸鈣成分,芋頭也不可生食,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皮膚發癢。芋頭相關過敏物質在煮熟後便會被破壞,因此務必充分烹煮後再吃,就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其實對西醫而言,人體對大多數食物都會產生耐受性,臨床上,除了海鮮過敏的時間較長,對於其他食物,通常經過一段時日再讓患者試吃,就不會再有過敏反應。而在中醫來看,芋頭屬於發物,如有過敏體質的人,就不要多吃,避免讓症狀更嚴重。總而言之,如果不確定自身狀況,想吃可先吃一點點試試。就算吃了沒問題,也不要一次吃太多。芋頭食用4注意事項1.芋頭的黏液中含有皂素,會刺激皮膚發癢,因此生剝芋頭皮時需要小心。若皮膚發癢,可用生薑擦一下緩解。2.芋頭含有草酸鈣,不可生食,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皮膚發癢。3.限鉀的腎臟病人不宜吃太多。4.有過敏體質的人也不宜多吃,避免讓症狀更嚴重。【參考資料】.《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 .《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8-24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之王」蘆筍!解毒防癌、改善三高、防便祕、延緩失智,2族群要當心別吃多
夏天、初秋,是吃蘆筍的好季節。有「蔬菜之王」美譽的蘆筍,風味鮮美清甜,營養價值相當高,尤其葉酸、天門冬胺酸含量高,富含維生素A、B1、B2、E與微量礦物質,是優質的抗氧化蔬菜,具有利尿、解毒、降血壓、增強免疫力、清涼、退火等功效,更是防癌的最佳食材。兩千多年前,羅馬人將蘆筍當成強身食品,中國《神農本草經》則將蘆筍列為「上品之上」。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蘆筍屬於鹼性食物,又分為綠蘆筍、白蘆筍,營養價值都很高,具有不錯的抗氧化作用,因此,蘆筍在國際上有「蔬菜之王」的美稱。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蘆筍是高鉀食材,有利尿排鈉作用,很適合高血壓病人食用;蘆筍的維生素A含量高,維生素E、β胡蘿蔔素也不少,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不僅有助於三高改善,還被公認為「防癌聖品」。抗氧化防便祕 補充蛋白質蘆筍的膳食纖維含量不低,有促進腸胃道蠕動,預防便祕、減少體內毒素的累積效果。蘆筍的維生素B1含量是一般蔬菜的2倍,維生素B2含量也高,有助神經舒緩、消除疲勞。蘆筍的蛋白質含量豐富,每100克含有2.3克蛋白質,素食者可補充蛋白質。延緩失智退化 增強免疫力最特別的是,蘆筍的葉酸含量很高,孕婦適合食用,劉怡里說,葉酸的抗氧化功用,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對於DNA的形成、小孩的腦神經管的發育也都有助益,研究也發現,補充葉酸還可以延緩失智症患者的退化。另外,蘆筍富含天門冬胺酸,這是非必需胺基酸,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並增強免疫力。痛風結石患者 小心別吃多由於蘆筍的普林含量高,劉怡里提醒,痛風及尿酸結石患者宜少吃。在烹調蘆筍料理時,切勿高溫料理,汆燙燙熟即可,以免維生素A、B群等營養素流失。白蘆筍以清燙、涼拌最佳;綠蘆筍可以入菜,加一點油炒,可以吃到維生素A的營養。至於熬煮的蘆筍汁,則保留了鉀,可以降血壓。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4 養生.聰明飲食
豆漿降膽固醇又助減肥!專家驚揭「5種人」小心喝:有脂肪肝的人竟也中
豆漿是一種由大豆經過浸泡、研磨、煮熟製成的飲品,是許多人喜愛的素食飲品之一。相較於牛奶,豆漿的營養價值更高。豆漿營養價值豐富 常見作用一次看對此,台大生物產業學系教授洪泰雄分享豆漿的營養素:1.豐富的植物蛋白質:豆漿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是素食者的重要蛋白質來源之一。2.降低膽固醇:豆漿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鐵的含量是牛奶的25倍。另外又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大豆皂苷、異黃酮、卵磷脂等數十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豆漿中的植物固醇能降低膽固醇水平,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3.預防乳腺癌:豆漿中含有異黃酮,這是一種植物化學物質,有助於預防乳腺癌。4.維生素豐富:豆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E,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和保護神經系統。5.有益消化道:豆漿中的大豆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6.幫助減肥:豆漿中的大豆蛋白質是優質蛋白質,消化時間較長,能夠讓人感到飽足,有助於減少進食量,達到減肥的效果。非人人適合飲用豆漿 這5種人當心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飲用豆漿。洪泰雄指出,以下是不宜飲用豆漿的人群:1.腎臟功能不良者:豆漿中含有一定的鈣、鉀等礦物質,對於腎臟功能不良的人來說,可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2.甲狀腺機能亢進者:大豆中含有一些物質可以干擾甲狀腺的功能,因此甲狀腺機能亢進者不宜飲用過多的豆漿。3.體內有荷爾蒙依賴性疾病者:大豆中含有一些植物雌激素,對於體內有荷爾蒙依賴性疾病(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的人來說,可能會對疾病產生影響,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飲用。4.脂肪肝患者:豆漿中含有一定的脂肪,對於脂肪肝患者來說,可能會加重病情。5.過敏體質者:有些人可能對大豆蛋白質過敏,建議先做過敏試驗,確認自己是否對大豆蛋白質過敏。總體而言,豆漿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種健康的飲品,但仍有一些人需要注意不宜飲用,如果有任何疑慮,建議先咨詢醫生的建議。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2 癌症.肝癌
玻璃釔90微球治療 15公分肝癌腫瘤消失
台灣每年約1萬2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肝癌位居國人十大死亡癌症第二名。52歲張先生有B型肝炎病史,不到半年時間腫瘤快速惡化為晚期肝癌,且侵犯多葉大面積肝臟,合併右側門靜脈腫瘤侵犯,在三軍總醫院接受「玻璃釔90體內放射微球治療」,術後至今超過2年半,最新的影像追蹤顯示,腫瘤幾乎完全消失。三軍總醫院放射科診斷部主任張維洲表示,張先生有B型肝炎帶原,2021年診斷出肝臟有13至15公分的腫瘤,甚至侵犯到右側門靜脈,且接近中央門靜脈,已是肝癌第3至第4期,不到半年腫瘤快速惡化為晚期肝癌,無法手術切除,因此外科轉介至放射科進行玻璃釔90體內放射微球治療,術後追蹤最近的影像發現,右側肝臟萎縮合併左側正常肝臟代償性增大,而腫瘤幾乎完全消失。張維洲指出,這項治療技術適用於大顆且侵犯門靜脈的惡性腫瘤,為傳統治療無法處理的患者,提供根治機會,約20%的患者在治療後成功進行手術或換肝。張維洲表示,早期肝癌可考慮手術切除或換肝手術,單顆小於3公分的腫瘤也可以透過手術達到根治效果;中晚期肝癌的治療則較為複雜且多元,針對無法手術的個案,若能接受多元的合併治療,特別是加上局部栓塞治療,約2至3成患者仍可能透過「降期」的方式,爭取未來手術或換肝的機會。目前三總使用的栓塞治療方式有3種,分別為傳統化療栓塞、載藥微球栓塞和體內放射治療。「玻璃釔90微球治療」就是「體內放射治療」,是將高放射性的微球注入肝動脈,微球集中在腫瘤微細血管中,近距離給予腫瘤高輻射劑量,效果可持續3到6個月,且不適感較輕微。「玻璃釔90體內放射微球治療」並非適用於所有患者,張維洲說,治療前需經過兩階段評估,第一階段評估微小血管分布及劑量,若通往肺部、腸胃道的微血管超過一定比例,就不建議使用,以避免肺部纖維化等問題;適合者則進行第二階段為期約2周的精準治療。其他兩種栓塞治療:傳統化療栓塞:是將化療藥物以碘油攜載注入肝動脈,再用明膠海綿堵住血管,效果相對短暫且副作用大。載藥微球栓塞:讓微球承載化療藥物深入細小血管,副作用較輕,但缺點是若針對大顆的肝臟腫瘤需要頻繁治療。
-
2024-08-2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由精神健康的觀點論台灣媒體的影響和責任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媒體對精神健康的影響」。這次很榮幸能邀請到「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教授就這重要的議題,由他邀請關心這議題的學者分別寫出他們的看法。胡董事長本身以「精神病理學」的專長點出沈浸於「數位網路媒體的資訊大海」對精神健康的影響,並提出個人「精神樂活」的觀點。→想看本文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醫師肯定媒體在健康和精神健康報導的關鍵角色,但更強調其責任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要以負責任和倫理的方式來影響和引導公眾的健康行為和態度。大學通識中心的張松年教授以從事教學與輔導的觀察,點出網路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停止嘲諷批評,結合有志之士,同道中人,找到這些需要幫助的學子,提供真實、安全與溫暖的連結機會,使他們重新擁有自信、人際與目標,自然能抵擋網路的負面誘惑,進而再影響更多需要幫助的年輕生命。」媒體對一個人健康或精神健康的影響媒體對個人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且複雜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A=正面影響1. 教育與信息:媒體可以提供有關健康和疾病預防的教育信息,例如健康飲食、運動和預防疾病的方法。2. 支持和社區:社交媒體平台可以幫助人們找到支持群體,分享經驗和感受,這對於那些面臨健康挑戰或心理問題的人來說尤為重要。3. 心理健康支持:通過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媒體可以減少心理健康問題的污名化,鼓勵更多人尋求幫助。4. 娛樂和放鬆:娛樂節目和電影可以幫助人們放鬆和減壓,提供一種逃避現實壓力的方法。B=負面影響1. 身體形象和自尊心:媒體經常展示理想化和不切實際的身體形象,這可能導致觀眾(尤其是年輕人)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意,進而影響自尊心和心理健康。2. 焦慮和抑鬱:持續接收負面新聞或暴力內容可能增加焦慮和抑鬱的風險。此外,社交媒體上的虛假信息和霸凌行為也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 睡眠質量:過度使用電子設備和媒體(特別是在晚上)會干擾睡眠,影響身體和心理健康。4. 成癮:媒體和數字設備的過度使用可能導致成癮,這會影響工作、學習和人際關係,進而影響整體健康。C=綜合考量1. 信息過載:過多的信息(尤其是矛盾或不一致的信息)可能導致心理壓力和信息疲勞,影響決策能力和心理健康。2. 行為影響:媒體中的廣告和內容可能影響個人的飲食、消費和生活方式選擇,這些選擇可能對健康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了解這些影響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管理媒體使用,並減少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同時,促進正面的媒體內容和使用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整體健康和幸福感。媒體對一個人或者是社會整體身心情緒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媒體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對個人及整體社會的身心情緒和精神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媒體作為信息的主要傳播途徑,能夠快速廣泛地影響公眾的思想和情緒。正面報導可以提升人們的士氣和信心,而負面新聞則可能引發恐慌、焦慮和抑鬱。媒體對個人精神健康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過載與焦慮:隨著社交媒體和24小時新聞頻道的普及,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接收大量信息。這種信息過載常常讓人感到疲憊和焦慮,尤其是當信息中包含大量負面或衝突性的內容時。持續暴露在這些信息中,容易讓人產生焦慮、無助感和抑鬱情緒。2.社交比較與自尊心:社交媒體上的完美形象展示,往往讓人們不自覺地進行社交比較,這可能會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看到他人的成功和快樂,可能讓一些人感到自己的生活黯淡無光,進而引發抑鬱和焦慮。3.資訊可信度與心理安全感:媒體傳播的信息是否真實、可信,直接關係到公眾的心理安全感。假新聞和誤導性報導不僅會誤導公眾,還會破壞社會信任,造成社會恐慌和不安。4.正能量的傳播:儘管媒體常常被批評過度報導負面新聞,但它也有能力傳播正能量和希望。積極向上的報導可以激勵人們,鼓勵他們面對挑戰和困難,從而提升整體社會的精神面貌。5. 對於整體社會來說,媒體的影響更為深遠。媒體報導可以塑造公眾輿論,影響政策制定,進而改變社會結構和運作。例如,關於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和社會公正的報導,可以喚起公眾意識,促使政府和相關機構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媒體也可能因不負責任的報導而加劇社會分裂和對立,破壞社會和諧。因此,媒體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雙刃劍的角色。媒體對一個人健康或精神健康應有的責任媒體對於個人健康或精神健康的責任是一個複雜而重要的議題。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1. 準確報導媒體應確保所傳遞的健康信息是準確且經過驗證的。這包括引用可信的來源和專家的意見,避免傳播未經證實的謠言或錯誤信息。2. 避免誇大其詞媒體在報導健康議題時應避免誇大其詞或引發不必要的恐慌。誇大的標題和內容可能導致公眾過度焦慮或錯誤行為,從而影響其健康和精神健康。3. 平衡報導在報導健康議題時,媒體應該提供平衡的觀點,不僅展示問題的一面,也應該展示解決方案和正面的例子。這有助於公眾全面了解問題並積極應對。4. 隱私保護在涉及個人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報導中,媒體應尊重個人的隱私,避免披露敏感信息或進行不必要的曝光,這可能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5. 教育和提高認識媒體應利用其影響力來教育公眾,增進他們對健康和精神健康的認識。這包括傳遞正確的健康習慣、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的資源和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6. 支持弱勢群體媒體應特別關注並報導那些在健康和精神健康方面處於弱勢地位的群體,幫助他們發聲,並推動相關政策和社會支持系統的改善。7. 鼓勵尋求專業幫助在報導涉及精神健康問題時,媒體應強調尋求專業幫助的重要性,並提供相關的資源和支持信息,幫助受眾找到合適的幫助途徑。結論媒體在健康和精神健康報導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責任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要以負責任和倫理的方式來影響和引導公眾的健康行為和態度。延伸閱讀2024/8/19 尋尋覓覓媒體資訊大海中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8-19 焦點.元氣新聞
全台病患約1200人 血友病新藥1劑1億元健保署評估納健保
打一針,藥費居然破億元,A型、B型血友病細胞治療針劑陸續獲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只需打一針,就有機會痊癒,不過,藥價分別為三○○萬、三五○萬美元,被喻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單次性治療藥物。目前健保署正與藥廠初步交換意見,評估納入健保的可行性。六月十四日為世界捐血人日,血液基金會及中華捐血人運動協會舉辦「感恩茶會暨五十周紀念新書發表會」,當時健保署長石崇良致詞時透露,可能核准一劑近億元的針劑治療,超過現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一劑四九○○萬元紀錄。據統計,目前全國B型血友病患共一九六人,為控制病情每周施打一至二次第九凝血因子針劑,每人每年藥費約五○○萬至七○○萬元。至於A型血友病患者,人數約千人,每人每年藥費也在五○○至七○○萬之間。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說,病友須持續治療,否則易造成關節內自發性出血,將引發關節腫脹、疼痛,還可能導致病友癱瘓,不良於行。黃育文指出,基因治療問世,透過藥物彌補基因缺陷,恢復喪失的凝血功能,這有可能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有助提升病人生活品質,不過,新藥是否納入健保,需接受「醫療科技評估」(HTA)等程序,該藥物目前在台灣人體臨床試驗僅三、四年,還無法確定是否終身有效。上個月健保署曾與藥廠、血友病友團體舉辦座談會,一名出席這場會議的醫師表示,初步協議為打完一針後,由健保署分期付款,均攤十年,期間如果藥效變差,患者需改打現有凝血因子製劑,健保就不予給付,目前就看藥廠是否同意這種給付方式。據了解,藥廠代表到健保署詢問相關申請健保給付程序時表示,三五○萬美元是美國售價,在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藥價,換句話說,在台實際藥費仍有空間可談。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日前廠商送交平行審查機制所需資料,將依程序處理,健保署相當重視此款細胞治療藥物,正在審慎評估中。黃育文表示,正考量病患人數、回診次數、住院費用及病人生活品質等因素,以及評估藥費分攤方式,與藥廠協商一個試算方案。此外,為了公平照顧所有病人,將邀請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NICE)及日本等國專家討論細節,希望未來支付標準能與國際接軌。台大、高醫10人試用血友病新藥 9人穩定台大醫院、高醫附醫均參與這款破天價的臨床試驗,台大收治六名患者、高醫收治四名病友,施打迄今三、四年,目前僅有高醫一名患者因凝血因子濃度低於正常值,退出臨床試驗,其餘受試者情況穩定。台大醫院血友病中心主任周聖傑表示,B型、A型血友病基因治療要價不菲,考量健保財務因素,研判需再等半年至一年,才有機會納保。周聖傑指出,血友病基因治療針劑是將一種不會致病的「腺相關病毒」作為載體,將凝血因子DNA送入肝臟細胞,讓其製造凝血因子,解決患者凝血因子不足問題。針對該項基因治療,台大共收治六名成年患者,分別接受不同藥廠血友病細胞治療針劑臨床試驗,目前狀況穩定,無須再施打凝血因子。周聖傑說,該基因治療研發至今十三年,大部分參與臨床試驗的病人至今仍有療效,但也有病人因不明原因失去藥效,是否「終生有效」,需進一步觀察。高雄醫學大學應用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高醫附醫小而血液腫瘤科主任邱世欣表示,該院於四、五年前參與這項臨床試驗,收治四名血友病患者,截至目前為主,成效顯著,其中三人體內凝血因子濃度與正常人差不多,另一人則因濃度逐漸降低,需定期施打健保給付的凝血因子製劑。「很開心有這樣的救命藥物,讓血友病患者擁有與一般人相同的生活品質。」輔大醫學院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蒲若芳表示,血友病患多為年輕族群,未來基因療法有可能一次性解決病情,甚至治癒,但費用屬於天價,或許可繼續採用現行每周施打凝血因子製劑方式,就健保署如何評估整體社會價值及成本效益。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健保署考慮給付血友病基因治療針劑,一旦成真,這將是破天價的藥物,昂貴新藥問世,大幅增加醫療支出,這已是未來趨勢,但健保給付始終無法符合病友需求,病家如需自費治療,勢必陷入「要錢或要命」等兩難困境。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健保財務有限,高價、低價藥物勢必互相排擠,呼籲健保署儘速擬定「醫藥科技評估」(HTA)機制,綜合評估治療效果、財務衝擊,以及縮短病人住院天數、檢驗檢查,與生活品質等因素,而新藥經費或許可以多元化,包括,社會募款、稅收補助、健保支應等。
-
2024-08-18 養生.聰明飲食
怕膽固醇不吃蛋黃?這2項才是高風險因子:促使肝臟合成更多
從各種美味料理到烘焙食品,「蛋」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那些缺蛋的日子,曾令人心慌。蛋是補充營養的最佳夥伴,卻也是讓人無法放縱大吃的食物。雖說蛋已從「高膽固醇」罪魁禍首的陰影走出,但不可否認,對某些人而言,蛋黃對血脂的影響仍然存在。到底吃多少蛋才恰當?如何完整攝取蛋的營養,又不影響健康?一顆好蛋又該具備哪些特質呢?不少人為了避免膽固醇攝取過多,吃蛋時總是把蛋黃挑掉;不少民眾為了補充蛋白質,到超商買一顆茶葉蛋,希望用簡單方式補充營養,這個平凡卻營養的食物,到底應該怎麼吃才健康?營養師黃靖淳表示,建議一般民眾一天不要吃超過兩顆蛋,而茶葉蛋雖然取得方便,但仍建議蛋白質攝取應該盡量多元化,不要只靠吃蛋。膽固醇三成來自食物,七成肝臟製造。黃靖淳表示,對於吃蛋,民眾最擔心的就是膽固醇,其實血液中膽固醇只有兩至三成是從食物中攝取,剩下七至八成是由肝臟製造。要注意的是,當飲食中的飽和脂肪、精製糖等攝取過多,肝臟就會合成更多的膽固醇,因此均衡飲食才是最重要的。衛福部國健署也在網路闢謠專區指出,雞蛋不是只有膽固醇,還有高品質的蛋白質,大量的微量營養素如鎂、鉀、鈣、銅、鐵、錳、鋅、膽鹼等,及大量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A、E、K以及抗氧化劑如葉黃素。另外,雞蛋中營養成分可減少氧化自由基生成,有保護心血管效果。其實食物中的膽固醇主要存在動物性來源的食品,如豬肉、雞肉、牛肉等,尤其以內臟類如雞心、豬心、豬腰子、豬腸、豬腦等及吻仔魚、小魚乾與蛋黃、蟹黃、魚卵等含量較高。一般民眾一天最多2顆蛋,心血管疾病患者別超過1顆。「一般民眾一天建議吃一至兩顆蛋,不宜多吃。」黃靖淳說,若有心血管疾病、血膽固醇過高(超過200mg/dl ),或是有高血脂家族史者,必須留意攝取量,基本上一天以一顆蛋為限。五至六個月後的嬰幼兒吃蛋,因為蛋白比較容易引起過敏,可以從蛋黃開始少量嘗試攝取。一顆蛋黃約7公克,有2.6克蛋白質、脂肪4.6,熱量52大卡;而一顆蛋的蛋白約40公克,脂肪不多,約有4.4公克蛋白質,因此熱量比蛋黃低很多,僅有20大卡。即使服用膽固醇藥物,飲食仍不可放縱無度。黃靖淳表示,蛋黃的營養價值比蛋白高,其維生素A、鈣、鋅、鐵、B群等都較多,膽固醇等也比蛋白多,通常大家都是整顆蛋一起吃,因此並不會吃到特別多的蛋黃,但若是擔憂膽固醇或是不喜歡蛋黃,也可以避開蛋黃不吃,從其他食品取得營養。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科醫師郭志東表示,膽固醇從食物攝取的影響有限,膽固醇過高者一天一顆雞蛋,影響應不至於太大,但也要提醒高血脂的民眾,就算有服藥控制,也不可以放縱飲食,仍應該稍微忌口。長時間滷煮,營養易流失,蛋白質不會減少。用不同方式料理的蛋,所保留的營養價值也不同。黃靖淳表示,烹調時間越短,越可以保留食物營養價值,例如水煮、蒸等方式方式,只要蛋熟了就可食用,但是如果是煎的,則要留意是否有焦掉,避免攝入致癌物質;而長時間滷的方式,則會讓蛋的水溶性維生素B流失,建議不要長時間烹煮。黃靖淳提醒,除了水溶性維生素減少,茶葉蛋或滷蛋等長時間滷煮的蛋料理,也要留意鈉含量過多問題。不過,烹調時間長,蛋白質等並不會流失,因此若當天蛋白質攝取不足,超商就有販賣的茶葉蛋,仍不失為方便取得的蛋白質來源。蛋白質來源應多元化,不能只靠吃蛋補充。黃靖淳強調,飲食均衡才是最重要的,吃蛋很方便,但不要每天都靠吃蛋來維持蛋白質攝取,可以透過肉、海鮮、豆製品等替代,讓蛋白質選擇更多元,也會讓身體營養素更豐富。另,部分民眾為了減重,有時候一餐只會吃一顆蛋跟一份水果。黃靖淳說,以一餐一顆蛋跟蘋果為例,長期這樣的飲食方式熱量太低,會降低基礎代謝量,減重的效果反而不好。此外,黃靖淳提醒,雞蛋跟鴨蛋的蛋白質含量差別不大,但是鴨蛋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可是一般消費通路難以買到鴨蛋,市售多是鹹鴨蛋,鹹鴨蛋經過加工後,不只口感較鹹,營養價值也不同,不能以鹹鴨蛋來取代鴨蛋的營養價值。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8 養生.聰明飲食
皮蛋、糖心蛋、鹹鴨蛋、鐵蛋,哪個還保有蛋的營養價值?其中一種反覆加熱恐非好蛋!
「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吃掉355顆雞蛋。」竹山秀傳醫院營養師謝凰玲說,從早餐店的蛋餅、荷包蛋、便利商店的茶葉蛋,到自助餐常見的炒蛋、蒸蛋,都是民眾補充營養的最佳夥伴。不少民眾減肥期間,會選擇高CP值的雞蛋來補充蛋白質,除了新鮮雞蛋料理,國人還可以食用皮蛋、鹹鴨蛋、鐵蛋、溏心蛋等,以特殊手法製成的蛋類型,是台灣獨特的吃蛋法。皮蛋製作方法:透過鹼性物質(塗料或溶液)的包覆,使蛋黃及蛋白凝固製作而成,大致有3類做法:塗敷法、浸漬法、混合法,目前常用的是浸漬法。1.浸漬法:將氫氧化鈉等物質製成溶液,再將蛋放入浸泡。2.塗敷法:用生石灰、草木灰等鹼性物質調成泥狀,均勻塗抹於蛋的表面。3.混合法:先使用浸漬法後,再使用塗敷法製成。挑選方式:1.挑選具有CAS標示的蛋品,且有效日期及來源亦須標示清楚。2.看外觀的完整性,蛋殼無破損及黑斑,且剝開蛋殼後,其蛋白要有彈性。3.聞味道,應避免有刺鼻的異味。4.將皮蛋切開後,蛋白呈現光滑半透明,且無斑點;蛋黃則是勻稱的墨綠色。營養成分:除了鈉含量相對比較高之外,皮蛋還是具有一些營養價值的,如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A等營養。食用須知:一般成人一天的鈉攝取量為2400毫克,而一顆皮蛋的鈉含量就接近400毫克,等同於一公克的鹽攝取量,建議一天不超過一顆。糖心蛋製作方法:1.先取出雞蛋放置室溫。2.煮滾開水至100度沸點,放入雞蛋。3.雞蛋在100度的熱水裡放置6分鐘後取出。4.利用冷水將雞蛋沖水降溫,再加冰浸泡快速降溫,以防止高溫使蛋黃凝固。營養成分:糖心蛋跟一般的水煮蛋營養價值差不多,雖然水煮蛋烹煮的溫度相對高且時間較久,或許會流失一些營養,但流失的程度並不大,所以以營養價值來說,糖心蛋跟水煮蛋(全熟)營養是差不多,只是在於口感的不同。食用須知:特別要留意的是,糖心蛋因加熱溫度及時間都比較不夠,所以會有沙門氏菌的食物中毒風險。鹹鴨蛋製作方法:1.傳統紅土醃製:將紅土、鹽、草灰與黃酒調和成泥狀,均勻塗敷在鴨蛋表面並醃製一個月左右,鹽分及紅土中的微量元素會滲進蛋中,以此方式製作的鹹蛋口感較佳、不死鹹。2.鹽水醃製:調配濃度25%的鹽水,將鴨蛋浸泡醃製20-25天就完成,比紅土醃製方便許多,但味道較死鹹。鹽分會因為滲透壓進入蛋殼內和蛋黃產生鹽析作用,使蛋黃呈現一種半流動的固體狀。挑選方式:1.盡量挑具有CAS標示的蛋品,且有效日期及來源亦須標示清楚。2.看外觀的完整性,蛋殼無破損,且呈現淡青色。3.照光觀察蛋殼內部,好的鹹蛋蛋白應該是透光半透明狀, 其中一邊有小小的氣室,而蛋黃在光照下則透出微微橙紅色,這種鹹蛋黃的醃製時間充足、香氣也較濃郁。營養成分:鹹鴨蛋的營養價值和新鮮鴨蛋接近,且經過鹽析作用會使部份蛋白質水解成胺基酸,營養更易吸收。食用須知:每顆鹹鴨蛋所含的鈉有840毫克之多,等同於2公克的鹽,建議一次攝取量1/4至1/2顆。鐵蛋製作方法:1.將蛋洗淨後,放入電鍋蒸熟,外鍋放約一杯半的水。2.拿出之後泡冷水,並將蛋殼全部去除。3.將蛋泡入醬汁中,電鍋外鍋三杯水蒸。4.取出吹涼,再放入鍋內,一樣以三杯水蒸,重覆數次(隨著次數增多,蛋會越縮越小,有嚼勁,可依個人喜好調整次數)。挑選方式:最好挑選真空包裝,以及有經過高溫或高壓殺菌的鐵蛋產品。食用須知:鐵蛋經反覆加熱、蛋白質組織結構變性,除營養流失外,也不利於人體消化吸收,且胺基酸與糖進行的梅納反應,代謝物對人體也有害,梅納反應後會產生「晚期糖化終產物(AGEs或AGE)」,成為有害人體器官組織老化的主要來源。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8 養生.聰明飲食
哪種Omega-3脂肪酸含量最豐富?營養師最推的10種優質海鮮
海鮮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2、鐵、硒、鋅和維生素D等營養素,更是Omega-3脂肪酸的主要飲食來源。海鮮種類多,營養是否有差異?紐約註冊營養師Jillian Kubala表示,某些類型的海鮮因其營養成分豐富、永續性佳,且重金屬含量低,更受推薦,以下是優質海鮮排行。1.沙丁魚沙丁魚的名氣不如鮭魚等受歡迎的魚類,但它們是最營養的海鮮類型之一。這些小魚富含蛋白質、鐵、維生素E、硒、維生素B12和鈣,也是抗發炎的EPA和DHA極佳來源。一罐沙丁魚罐頭就能提供多種營養,除了Omega-3,還有鈣、鎂、鉀以及牛磺酸和精氨酸等,都是保護心臟的重要營養素。且沙丁魚比其他海鮮便宜得多,是營養師最推薦的海鮮之一。2.鯖魚鯖魚富含B12和硒,硒是強大的抗氧化劑。鯖魚也是礦物質鎂的良好來源,對於神經功能、DNA合成,以及血糖與血壓調節、骨骼合成扮演重要角色。比起大型魚類,鯖魚體內不會大量累積汞等重金屬,是更健康的選擇。3.蛤蜊蛤蜊的汞含量很低,但多種必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很高,例如維生素B12。它還富含鋅和硒等礦物質,對免疫功能很重要。養殖蛤蜊是永續海鮮之一,價格實惠且用途廣泛、新鮮美味。4.鱒魚鱒魚是多脂魚類,是少數能提供大量維生素D的食物,一份3盎司煮熟鱒魚可提供645IU的維生素D,約日常需求的81%。此外,富含Omega-3脂肪酸、蛋白質、鋅、硒和B12。可用橄欖油和香草烘烤或煎鱒魚,搭配烤蔬菜。5.牡蠣牡蠣熱量低、蛋白質含量高,含B12、硒、鋅和銅,一份100克的牡蠣,可滿足超過100%維生素B12、鋅和銅的每日需求,以及50%以上的硒需求。牡蠣還富含鐵,對於有缺鐵性貧血的人,是不錯的選擇。6.鮭魚鮭魚是眾所周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多脂魚類,蛋白質含量高,能提供飽腹感。此外,鮭魚含強大的抗氧化劑蝦紅素,它是一種類胡蘿蔔素,使鮭魚呈現橘紅色,蝦紅素具有保護細胞特性,可能有助預防認知功能下降。7.蝦和鮭魚一樣,蝦子的橘紅色來自蝦紅素,研究顯示,蝦紅素的抗氧化活性比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高出500倍。蝦子還提供維生素B12、硒、鋅和蛋白質等必需營養素。8.螃蟹蟹肉為高蛋白質食物,富含B群維生素、硒、鋅等營養素。螃蟹也是Omega-3脂肪酸的良好來源,有利心臟健康。但高血脂患者,要避免吃蟹膏與蟹黃。9.龍蝦龍蝦是受歡迎的甲殼類,除了肉質美味,還富含營養。一份3盎司的熟龍蝦含有超過16克蛋白質,且含鋅和硒、維生素B12和銅,是紅血球生成所需的礦物質。10.鮪魚罐頭鮪魚是最容易取得的海鮮,且便宜耐儲存。鮪魚提供Omega-3脂肪酸,一些鮪魚品種,例如大目鮪(bigeye tuna),汞含量特別高,應避免食用。台灣鮪魚罐頭多是小型鮪魚(正鰹)製作,汞含量相對低。安全永續吃海鮮4關鍵1. 避免生食海鮮:海鮮可能含有某些病毒、寄生蟲和細菌,要徹底煮熟。2. 選擇低汞海鮮:較大型的魚類汞含量比小型魚類高,汞對身體有毒,經常食用含汞量高的食物,長期累積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後代發育遲緩等問題,選擇小型魚類相對較安全。3. 選擇永續海鮮:人類對海鮮過量的需求,導致過度捕撈、破壞海洋環境。選擇以永續方式捕撈的海鮮,日常飲食也可選用豆類等植物性蛋白取代動物蛋白質。4. 避免油炸烹調:油炸海鮮會導致有害化合物生成,可能增加健康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8 醫療.泌尿腎臟
尿液顏色越淺越好?當心是2疾病前兆!從10種尿液顏色看警訊,5方法保護泌尿道
尿液顏色發生變化,可能與飲水量、藥物服用或某些疾病前兆有關。多數人認為尿液顏色越淺越好,不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戴定恩曾撰文指出,尿液呈透明無色除了可能是喝太多水所致,也可能是尿崩症或腎功能不佳的前兆。正常尿液顏色為何?尿液是由90%的水分及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尿素、氨等廢物組成,健康成人一日總排尿量約為1000~1500ml,一天小便次數超過8次就算頻尿,透過腎臟排出廢物和多餘水分以維持身體運作及健康,也可透過尿液顏色變化和量的多寡了解身體狀況。 正常尿液顏色為淡黃色、透明清澈狀,之所以尿液是黃色的,是因為尿液中含有尿色素(Urochrome),而尿色素本身就是黃色的,而尿液黃色深淺會受到水分攝取的多寡影響,從透明無色至琥珀色都有可能,當水分攝取不足或過少會使尿液濃縮變成深黃色或琥珀色。10種尿液顏色看健康警訊尿液顏色除了會隨著飲水量而改變之外,有些疾病也可能反應在尿液顏色,以下舉例說明10種異常的尿液顏色。1.透明無色:水喝太多可能會造成透明無色尿液,不過減少飲水量後仍有無色尿,有潛在的腎臟問題,如尿崩症、腎功能不佳的前兆。2.深褐色:若有吃蠶豆、蘆薈等食物,可能會使尿液呈深褐色,若伴有頭暈、噁心或皮膚、眼睛發黃等現象則為蠶豆症患者,以及嚴重燒傷、溶血性貧血、輸錯血型或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腎臟受擠傷等也可能會使尿液呈現如同醬油的顏色。3.乳白色:多是因尿道感染而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腎結核及腎盂腎炎等等疾病,都有可能影響尿液顏色。4.紅色:排出紅色尿液顏色即為俗稱的血尿,可能與腎臟、膀胱有關,腎結石、鉛汞中毒的症狀也可能會造成血尿。排除疾病問題,飲食也能會造成紅色尿液排出,如吃了火龍果、甜菜、藍莓等食物。5.黑色:因膽色素而引起黑色尿液,常見於急性血管性溶血、惡性瘧疾、肝病患者。另外,酚中毒、色素瘤、尿黑酸病也可能造成黑色尿液。6.綠色:通常發生於大量服用消炎藥,或是尿液中有綠膿桿菌滋生問題。7.藍色:服用特定藥物而引起。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提到,遺傳性高血鈣、亞甲基藍藥物有可能造成尿液呈現藍色,以及一種色胺酸代謝異常所致的罕見疾病藍尿布症候群(Blue Diaper Syndrome)也可能造成藍色尿液。8.白色黏液狀:若男性經常排出白色黏液狀尿液,可能是患有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淋病等疾病,應及早治療以免傳染性伴侶造成對方生殖器官相關炎症甚至影響受孕。9.紫色:又稱紫尿症候群,好發於長期使用導尿管與尿袋的臥床病患,容易合併泌尿道系統感染,可能伴有發燒、排尿疼痛、頻尿、急尿、夜尿等症狀,嚴重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10.深黃色:肝、膽發生病變,造成膽汁往尿道排出,有可能使尿液呈現深黃色,而食用大量胡蘿蔔、木瓜等食物或維生素B群也可能會影響尿液顏色。5方法維護泌尿道健康尿液顏色可反應出健康狀態,而尿液混濁可能與泌尿道感染、膀胱炎有關,脫水也可能引起,想要改善混濁尿液、維持泌尿道健康可參考以下5種方法。 1.良好的如廁習慣:憋尿可能會引起泌尿道感染、尿道狹窄與排尿困難、尿失禁等等問題,建議避免憋尿,如廁後確實擦拭清潔,女性小便後應由尿道口向肛門擦拭,避免來回擦,以免將細菌帶至泌尿道造成感染。 2.不穿過緊的褲子:尤其是天熱時,應避免穿著過於貼身的褲子,通風不良加上潮濕悶熱易使細菌滋生。 3.多吃含花青素食物:花青素與前花青素擁有抗氧化作用,可抵抗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黏附在尿道壁上並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降低細菌在泌尿道造成發炎機率、預防泌尿道感染,常見的花青素食物包含藍莓、蔓越莓、覆盆子、黑豆、葡萄、草莓等等。 4.多喝水:水喝不夠會使尿意中的毒素與廢物濃度增加,建議成人每天喝2000cc的水,有助於幫助細菌沖離泌尿道,以利廢物排出。 5.多吃含硫化合物食物:戴定恩醫師提到,多吃含硫化合物的食物,可幫助抑制泌尿道細菌生長複製,降低泌尿道感染,常見的含硫化物食物有5大類,包含辛香料(大蒜、蔥、韭菜等)、白菜類(大白菜、小白菜、菜心)、甘藍類(花椰菜、紫甘藍、結球甘藍、羽衣甘藍、高麗菜)、芥菜類(芥菜、雪裡紅、大頭菜),以及蘿蔔類(青蘿蔔、白蘿蔔、紅心蘿蔔)。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郭綜合醫院、Cleveland Clinic、南投醫院、戴定恩醫師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7 焦點.元氣新聞
肝基會30周年 總執行長:B肝、脂肪肝防治仍有努力空間
肝癌曾被視為台灣的國病,肝病學術基金會(肝基會)成立30年,今天舉辦周年慶,總執行長楊培銘說,肝癌初期沒有症狀,亟需篩檢才能防治,肝基會30年來進行900餘場篩檢,服務70萬人次,促成衛福部B、C肝篩檢政策;台灣將在2025年達成C肝清除目標,但B肝還需努力,鼓勵民眾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並防治脂肪肝。楊培銘表示,肝基會推動B、C肝篩檢倡議,30多年做了70萬人次,但國家撥出經費,推動「類普篩」政策,讓45至79歲民眾公費篩檢後,3年內即完成600多萬人次篩檢,可見政策力量重大,基金會提出倡議,政府再提出政策,讓肝癌防治至關重要的篩檢策略,在台灣繼續推行,「未來更重要的是,病人篩檢出來一定要就醫。」C肝只要驗出病毒,用藥2、3個月內,98%以上可以根除。楊培銘說,藉由篩檢、用藥,台灣在2025年清除C肝沒有問題,B肝是下一步努力目標,民眾一定要出來篩檢,抽血檢測肝功能、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異常者,也要積極就醫接受治療。國內一直存在B肝持續用藥或治療中停藥的爭議。楊培銘說,台灣B肝用藥標準與國際做法仍有差異,許多國家是E抗原陰性的B肝患者可持續用藥,但在台灣,因健保規範等因素,用藥3年即須停藥;另,未來是否放寬用藥門檻,讓肝功能異常、病毒量高者,即可開始治療,也還有討論空間。另,楊培銘表示,除B、C肝防治以外,脂肪肝是未來需要注意的課題,不論是酒精性、非酒精性肝癌,都會演變為肝癌、纖維化、肝癌的三部曲,此類「新興肝病」應受到更多關注,才能讓台灣成為沒有肝病的國度,鼓勵40歲以上民眾每年自費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如發現中度以上脂肪肝,必須積極追蹤。楊培銘表示,肝癌的發生與台灣B肝、C肝盛行率高有關,近年來B肝、C肝藥物給付,肝癌整體發生率緩慢下滑,但台灣成年人每年仍有7000餘人死於肝癌,5000餘人死於肝硬化,定期追蹤及早發現肝癌及早治療,是根除肝病、消滅肝病最重要的方法,全民腹超的活動,即是消滅肝病最重要的手段與工具。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衛福部關心肝病防治,推動多項計畫,近期就會對外展示成果;衛福部亦向行政院爭取600億經費,將推動四癌篩檢、心理健康等項目,照顧民眾健康,讓健康台灣不只是口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請幫我把褲子脫下來!」到底怎麼回事?
「請幫我把褲子脫下來!」只聽到年輕女子的嬌滴滴的聲音,原來是隔壁診間新來的護理人員,講話很客氣,有口頭禪,說話常在請字後加了「幫我」兩個字,好像日本女性說話,總加個敬語。是泌尿科門診。病人愣在那邊,「是誰的褲子要脫掉?」有些話語,前面或後面或中間多加了幾個字,就容易讓人誤解。這種訊息傳遞讓人產生誤解的狀況,在人體上也是很常見的。例如人的正常基因,如果前面或中間或尾巴多加了一些基因密碼,這些基因事實上都是由ACTG四個不同核苷酸組成的,少或多了一個核苷酸,或突變變成另一個核苷酸,其所製造的蛋白質就不一樣。基因變異所造成的蛋白質不一樣,也許不會對生命有影響,但也可能形成基因缺陷,造成先天性遺傳疾病、甚至癌症。例如喝酒會不會臉紅,酒量好不好取決於二種酵素,即乙醛去氫酶(ALDH2)及乙醇去氫酶,尤其是前者影響最大。西方人酒量較好,喝酒不易臉紅,因為他們的解酒酵素大都是屬於好的那一種,反之,台灣約有45%的人喝酒容易臉紅,因為酒精不易代謝,乙醛貯留在血液中,容易造成臉紅,而乙醛是一種致癌物質,解酒能力不好的人容易有食道癌及咽喉癌,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說話很重要,如何說好話,說對話,讓別人高興,自己也高興,尤其不要讓別人誤解更為重要。解酒酵素的好壞是天生的,但有些疾病的發生是後天的,例如感染B型肝炎,病毒會嵌入到人體染色體中的DNA內,如果嵌入的地方剛好是與細胞生長發育有關的基因,就可能會引起癌症。當然,基因密碼改變對身體的影響還有很多目前還未了解的祕密。總之,話語的改變,人腦會感覺,但基因的改變,我們通常不知不覺,等到病發了才知道,常造成遺憾,就好像「請幫我」用錯地方,也會引起誤會一樣。●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