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B群
共找到
2179
筆 文章
-
-
2024-01-26 癌症.乳癌
腫瘤大小、存活率、復發率有關嗎?乳癌分期與分類怎麼判斷
當確診乳癌,患者面對看不懂的病理報告,常常帶來非常多未知的恐懼。本篇文章劉良智醫師將帶領你快速瞭解乳癌的分期。乳癌分類:依「凶狠度」區分乳癌分類根據乳癌的「凶狠度」來區分。那麼,凶狠的乳癌類別有哪些呢?答案為荷爾蒙接收體為陰性的「HER2」、「三陰性」,這兩者往往復發風險較高。其次,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還分成「管腔A型 (相對比較單純,復發風險較低)」及「管腔B型(B1、B2)」。其中以「管腔A型」來說,型態相對來說單純,復發風險最低;而管腔B型,不論B1、B2,都需要借助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的藥物。乳癌分期:依「腫瘤大小」及「轉移位置」區分 乳癌分期最常用來判斷的方式並不是依照存活率來劃分,而是根據腫瘤大小以及轉移的位置,所以聽到第四期並不等於「死期」;然而,每一期確實都有不同的風險需要面對,也會有不同種量身定制的治療方式。 T 代表腫瘤的大小,以2公分為界限N 代表淋巴轉移數目,以幾顆來判斷M 代表遠端轉移▎小叮嚀:面對不同時期的腫瘤,會有不同的風險和治療方式雖然第四期因為腫瘤擴散到不同器官,所以治療相對來說更為複雜,但現在醫學上已經有非常多針對不同器官腫瘤的藥物可以治療。第零期:癌細胞尚未擴散第一期:腫瘤較小,尚未擴散或者轉移第二期:腫瘤較大,已經擴散到腋下淋巴結第三期:腫瘤較大,已經侵犯到附近及淋巴組織第四期:已經擴散到身體及遠處(其他)器官4習慣預防乳癌復發而要如何預防乳癌復發?搞懂了乳癌的種類及分期後,建立優良生活習慣才能預防乳癌復發。 1.良好生活習慣2.良好睡眠習慣3.良好飲食習慣4.良好運動習慣
-
2024-01-25 養生.營養食譜
最會打果汁的男人 北醫教授韓柏檉不藏私授獨門養生果汁配方及抗癌秘訣
北醫韓柏檉教授與韋恩的線上養生之道分享會摘要精華最會打果汁的男人 果汁配方大公開韓老師果汁配方有四大類,蔬菜、水果、辛香料和種子。果汁三寶基本配方為甜菜根、胡蘿蔔、牛番茄;這三種蔬菜,植化素有1000種,另外再加檸檬、奇異果,土豆、蘋果、蘆筍、菠菜、西洋芹都是常打的內容。另外辛香料加的是薑黃粉、肉桂粉、黑胡椒粉、薑粉;另青菜會加香菜,基本就有10幾20種;再加些黑白芝麻、亞麻籽增加纖維,喝下去腸道比較滑潤,幫助排便;也可依照個人喜好加減,甚至偶爾加些金門高粱,增加風味與樂趣,把最營養的部分、質畫素、營養素、微量元素與礦物質喝下去,保持最完整。每天打每天喝,一天約1500cc到2000cc,這幾年人懶了,身體狀況較好,喝比較少,平均一周喝三四天,每天500CC保養。早上打了2000CC,分幾天喝掉,其他放冰箱,拿出來稍微退冰加點溫水就可喝。北醫營養系的教授群,出資由研究生採買,每週五天負責採買打果汁,喝了半年、一年以後抽血,抗氧化多酚增加,做了問卷後,七成八感覺氣色變好,八成九體力變好,七成八排便變順暢,有喝有差;要先克服懶惰,持之以恆。生鮮蔬果如何採買經歷過病痛之後,觀念沒有那麼嚴謹了,要能夠執行比較重要,太嚴謹沒有辦法執行,另外,相對論,相對乾淨就好了,不要完全乾淨,也不要完全無毒,這很難達成。買蔬菜水果大部分都在傳統市場買,水果盡量吃當季的,沒有很講究、非要有機的,若要求完美會造成不方便與壓力,可以放鬆點,若覺得OK就可以,全聯、家樂福都有抽檢,有一定水準,不用太擔心,民眾對農藥很緊張,但緊張過度了。 食用油用那些?怎麼煮?超市那個油琳瑯滿目,一般消費者無法選擇,相信專業的人、或油品專家,我的油有十幾種,橄欖油、苦茶油 、omaga3、印加果油、紫蘇油、亞麻籽油、奇亞籽油、也有一般調和油,也有核桃油、酪梨油、開心果油、松露油,還有些白芝麻油、黑芝麻油等等。另有調味用的辣油調和,做餐的時候,基本的橄欖油,料理時會加入堅果油讓味道更豐富,把蔬菜水果,調配的東西,能夠吃得更豐富有味,因此都開料理課,教導如何用這些油或辛香料,把很簡單的食物,變成很有風味,就可以做變化,就會吃得多。做菜都用懶人做法,一個鍋子放玉米、高麗菜、洋蔥、豆腐、菠菜、花椰菜、南瓜通通放在一起,加一點點水,鍋子蓋起來悶煮一下,蓋之前淋上橄欖油,等旁邊冒水蒸氣之後,打開拌一拌就好了,放不同的油就有不同味道,加點蒜與薑,味道就不同;除了要講這些知識之外,要能夠教民眾,落實在生活中,要真正做到才有用。老師用什麼鍋子?大家喜歡用不沾鍋,塗料用久了就溶出有害物質,避免風險,用不鏽鋼鍋,18層鋼開刀手術用的手術刀鋼材做的鍋子,導電好、傳導好,可以小火,不加油可直接烹調;傳統烹調法,喜歡加糖加醋,加這些東西,糖醋,AGE就高( 糖化終產物),要吃新鮮東西、健康的、營養東西,要教大家怎麼烹飪,避免風險。五穀雜糧的好處穀類豆類可能是碳水化合物、熱量來源之一,也是主食來源,皇帝內經講五穀為養,養人養身體,吃五穀雜糧 ,但現代人都吃精緻澱粉,其實缺了很多的營養素,所以,要把這些補回來,平常五穀雜糧之下,老師又加了很多的豆類、堅果類,等於生命最根本的東西,用不同的方式當做主食吃下去, 天然的、沖泡式的,就大量的喝,一則維持身體的營養,二則透過蔬菜水果抗發炎抗氧化,把體內的毒素排出去,身體好像體內環保一樣,慢慢不一樣。抗癌身體力行兩年前B肝帶原消失,還產生抗體,這十多年來,做了幾個大的方面的調整,第一飲食喝很多果汁,喝了300萬CC以上;第二個吃了很多的五穀雜糧,甚至自己也研發、銷售五穀雜糧粉讓大家方便;第三個做的最大的改變是整個人的心境、情緒的轉變。大家都在上班壓力都很大,可是很多人都不會處理情緒,每天都很不快樂,壓力大就影響到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就影響到身體很多系統,所以每一個人,每天都覺得很累,其實不是身體真正的累,是心很累、很不開心,那這裡面最大的,就是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有太多的愛恨情仇、恩恩怨怨,糾糾結結,這個必須梳理。心沒有搞定的話,不會喝果汁,不會改變飲食,所以觀念認知心理很重要,就回到家裡,要跟家人、親友關係弄好,要和諧,要和自己、別人和解,這樣之後,每天都會輕鬆愉快,就算有問題,很快就處理掉了,最怕就一直一直壓抑,所以肝不好的人,都是長期的抑鬱,抑鬱寡歡。中醫有一句話叫做疏肝解鬱,把肝的抑鬱解了 ,最大的解藥,叫做快樂開心跟休息,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做到,其實難度蠻高的。所以要開始改變,如果聽到了,你覺得我有道理,就往這方面開始改進,改善人際關係,會快樂起來,凡事不要抗拒,接受就好了,任何事情就接受,試試看,什麼方法、什麼東西都試,做一點判斷之後就相信,做的時候,就會得到一些經驗,得到身體上的一些反應跟回饋,覺得很棒,再去跟人家分享,不相信只有一招可以解決問題,健康的定義是身心靈。外面在講什麼可以抗癌,什麼可以怎樣,他可以加分,但是不會抗癌,一定都是整個來,一起來做的身心靈一起要同步進步,才有可能抗癌防癌,這些慢性病問題,都是全面的要做,這樣處理才比較有可能,機率才比較大。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3 養生.聰明飲食
烏魚子怎麼煎?一天可以吃多少?原來最簡單的料理方式最好吃
農曆年節將至,烏魚子是過年必吃食物之一。烏魚子取自烏魚的魚卵製成,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E,每一尾母烏魚僅能製成一副烏魚子,除了可以直接食用,也能做成鹽漬品,用酒煎、油炸、炒飯、包潤餅等都是不錯的料理選擇。烏魚子哪些營養?吃烏魚子會胖嗎?不能和什麼一起吃?烏魚子吃太多會怎樣?一文看懂烏魚子營養與禁忌。烏魚子營養成分烏魚子是取自雌性鯔魚的卵巢及魚卵,經鹽漬後再乾燥等製作程序而成,是烏魚最有經濟價值的部位,日本將烏魚子稱為「唐墨」,把烏魚子與海膽、海參卵巢視為珍貴的世界三大美食。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顯示,每100公克烏魚子營養組成如下表所示: 烏魚全身都是寶!烏魚子4大營養價值烏魚又稱鯔魚,全身都能吃,烏魚頭、烏魚肉、烏魚膘及烏魚子都是常見的烏魚商品型態。根據農業部漁業署指出,烏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2、精氨酸、離氨酸,以及魚肉含豐富油脂,又被稱為台灣「烏金」。以下整理烏魚子的4大營養價值:.豐富好油EPA、DHA來源:營養師李婉萍指出,烏魚子富含蛋白質及脂質,維生素A、E、B群及葉酸的含量也不低,雖然烏魚子油脂量偏高,但多以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為主,有助於調節血脂代謝及保護心血管,適量攝取烏魚子是補充天然好油的來源。.富含離氨酸和精胺酸:每100公克的烏魚子含有2109毫克的精氨酸與2052毫克的離氨酸。精氨酸可促進一氧化氮的行程,使血管舒張降壓,同時也是生長激素的原料,有助於骨骼生長發育;離氨酸參與鈣吸收,可幫助身體形成膠原蛋白,對於骨骼和結締組織的生長及維護有助益。.維生素B12:每100克烏魚子含有36.32微克的維生素B12。李婉萍表示,隨著年紀增長或胃黏膜不健全時,會導致維生素B12吸收率變差,缺乏B12易造成皮膚蒼白、活動力降低、惡性貧血、注意力及記憶力低落,對情緒、神經及智能都有影響。維生素B12是製造紅血球重要成分,可維持神經及腸胃系統完整運作。.蛋白質含量高:烏魚子的蛋白質含量高,基酸種類完全,對於組織修復有幫助。一天可以吃多少?烏魚子3大禁忌雖然烏魚子含豐富的維生素A、B群、E及多種礦物質元素,但是每100公克的烏魚子含有233大卡的熱量且油脂含量偏高,屬於中脂食物,吃太多恐增加身體負擔,導致腹瀉或體重增加。李婉萍也提醒,據研究指出烏魚子的脂質經加熱處理後,會增加氧化程度、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流失,進而造成細胞損傷,食用時應避免長時間高溫烹調。以下3點提醒烏魚子食用事項:.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每100公克烏魚子含有659毫克的膽固醇,屬於高膽固醇食物,患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者需注意食用量,依照美國心臟學會建議,烏魚子的攝取量每天應少於20克(約兩指寬大小)。.尿酸過高、痛風患者:烏魚子屬於高普林食物,有痛風、尿酸過多問題,應注意蟹膏、烏魚子等高普林食物食用量,以免痛風發作。.洗腎、慢性腎病患者:烏魚子的鉀、鈉及磷的含量高,患有腎臟疾病者應避免或減少食用量。烏魚子怎麼挑選及保存?烏魚子料理方式推薦烏魚子是過年及辦桌常見的美味佳餚,究竟該怎麼挑選品質好的烏魚子呢?營養師黃韋堯建議,挑選時應選擇沒有血絲、皺紋跟黑斑且帶有淡淡的魚卵香,聞起來沒有油耗味及魚腥味,以及壓起來的觸感應是紮實偏硬,沒有明顯的變形或裂痕。至於,烏魚子的保存方式,因烏魚子油脂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怕光怕熱的特性,容易氧化變質,建議放在冰箱要儘速吃完,可用報紙包覆後再以保鮮袋密封冷凍保存。最後,推薦烏魚子最簡單的料理方式,以高粱酒或紹興酒稍微浸泡3分鐘後,直接乾煎或以噴槍直接噴燒。黃韋堯提醒,烏魚子鈉含量偏高、比較鹹,建議少量食用或是選擇一口包裝的烏魚子,可以搭配蔬菜、白蘿蔔、水梨、蘋果、蒜苗或蔥絲,不僅能增加口感豐富度,還能攝取到膳食纖維及鉀擴物質平衡鹹度。參考資料:黃韋堯營養師、李婉萍營養師、農業部漁業署、農食教育資訊整合平臺延伸閱讀: 「發炎」就是大腦病變的開始!聽手機、吃麵包...劉博仁醫師點名「6大促發炎習慣」你可能天天都在做
-
2024-01-22 名人.陳亮恭
陳亮恭/天然食物比較好,為何維生素B12反而建議吃營養補充品較安全?
本文複雜,先說結論:補充維生素B群具有延緩認知功能衰退效果,飲食攝取高維生素B12具有健康風險,透過營養補充品補充維生素B12,反而安全。營養是健康長壽的核心,維持營養建議以均衡飲食達成,但長者若飲食狀況不理想,提供口服營養補充則屬必要,營養補充須兼顧熱量與蛋白質,微生素補充則須謹慎。維生素B12是水溶性維生素,被稱為「造血鈷胺素」,是人體必要維生素之一,可協助紅血球發展成熟,修復受損神經。最近發表的整合分析發現,血清維生素B12濃度的高低與死亡風險成正比,血清維生素B12濃度每增加100pmol/L,死亡風險便增加4至6%,這種關聯在維生素B12水平超過400pmol/L的個案中更明顯。所以,還可以補充維生素B群嗎?人體維生素B12多存在於細胞內,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反應身體含量,但也與體內各種健康狀況相關,例如肝腎功能異常、血液疾病或敗血症等,大量破壞細胞的疾病都會造成血清維生素B12上升。嚴重疾病者 B12過低死亡風險增該研究深入分析維生素B12的來源,包括飲食攝入與營養補充品。結果發現,血清維生素B12濃度低於200pmol/L的人,死亡風險上升,維生素B12補充品比食物攝入風險高,但這些個案可能具有較嚴重疾病,所以補充也低於200pmol/L,健康風險並非單純與維生素B12有關。血清維生素B12濃度400pmol/L以上的個案,食物攝取的維生素B12來源反而增加死亡風險,這發現與天然飲食的訴求相反。使用美國國民營養調查的研究發現,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偏低與死亡風險上升有關,以營養補充品形式而提升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則是安全的。另有研究收集95篇論文(超過4.6萬人)探討補充維生素B群對失智的影響,發現維生素B群的補充,顯著減緩認知衰退,使用時間愈長預防效果愈好,補充時間較短或已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個案,效果較不明顯。該研究探討的是包括維生素B12、B6與葉酸等維生素B群補充成效。此外,針對因各種急性疾病入院的內科病患,在未特別補充的情況下,住院期間血清維生素B12濃度越高,出院後的死亡風險越高,此時的血清維生素B12濃度正是反應細胞破壞的疾病嚴重度。看完這些研究結果,脈絡逐漸清晰。維生素D的故事歷歷在目,雖然觀察性研究發現血清維生素D偏低與死亡、癌症、失智等疾病有關,但嚴謹的臨床試驗研究則未發現補充維生素D的益處,反倒是愈來愈多研究發現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的健康風險,維生素D的補充需要謹慎評估。B12多來自紅肉 營養補充品較安全理論上,飲食強調天然來源,但從維生素B12來看,飲食攝取的維生素B12反而不一定健康,因為食物維生素B12主要來自紅肉、內臟等不太建議的食材,透過飲食提升維生素B12反而增加攝取較不健康的食物,所以,複雜的事情還是要找專業,不能只看廣告代言。【延伸閱讀】.國人普遍缺乏維他命B群是真的嗎?教授曝你不太可能欠缺原因 .缺乏維生素有何影響?營養師告訴你什麼狀況吃補充劑比較合適(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老公做飯,老婆不悅」,請問為什麼?
老婆下班回家,看到老公滿頭大汗在做飯。滿臉不悅大罵:「老公不是用來煮飯用的!」好友相聚,老公跟我投訴他老婆的不是:「一般人不是以為會做飯的老公是新好男人嗎?」我聽了,淡淡一笑,給他開示,「這個跟看病一樣,要對症下藥」,「對某些女性而言,老公是用來炒飯用的!不是用來煮飯用的!」他聽了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夫少妻,老公老了,「尚能飯否?」但老婆還年輕,正值盛年之時。一般人都用自己的方法去愛對方,但可能熱臉貼冷屁股,對方不但不感激,反而反感。事實上,看病治病也是同樣道理。很多病人跑去找醫師,「醫師,我胃痛!」醫師聽了病人的話就開了胃藥給他,可是無效,病人又去求診,醫師幫他做了胃鏡,胃有輕微胃食道逆流。醫師開了制胃酸的藥,還是沒有好,病人不悅,改到另一個診所,幫他做超音波,發現有好幾顆膽結石,同時膽囊有發炎的現象,他的胃痛其實是膽結石引起的。原來所謂「胃痛」不是真的胃在痛,是胃的地方在痛,胃的地方痛,醫學上稱為上腹痛,就有很多原因了。可能是真的胃在痛,可能是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或胃長了癌症;也可能是膽結石,也可能胰臟發炎,也可能是胰臟長了癌症,所謂癌王,也可能是盲腸炎初期痛點在上腹部,也有可能大腸長了腫瘤,引起上腹痛,所謂胃痛。總而言之,一句簡單的胃痛,在看病上,醫師就要明察秋毫、仔細分辨,才不會誤診,延誤治療的契機。同樣的,老婆不高興罵人,也要好好仔細分析箇中原因,尤其通常女性天生心細,男人粗曠,女性愛的也不一樣,年輕女性愛的是老公不用下廚煮飯給她,而是在炒飯上多用點功夫,通常是如此,至於吃飯,上館子吃飯女性會喜歡一點,除非家庭拮据。總而言之,多站在對方立場去考量,將心比心,家庭才會和樂;而在看病上,除了將心比心苦民所苦之外,還要仔細思考、審慎明辨,才能對症下藥,給病人最好的治療,才是病人之福,也是醫師的陰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4-01-19 醫療.腦部.神經
國光女神遭遇「面癱」竟是「貝爾氏麻痺」引起!一次了解此病成因、症狀與治療
模特兒發跡的藝人許薇安,自從在「國光幫幫忙」曝光後人氣暴增,有「國光女神」之稱。近來在18日凌晨在IG上發文,自爆罹患「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痹」,宣告等身體完全康復後在復工。什麼是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許薇安臉書分享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的科普知識:至今病因不明,目前醫學多推測是病毒感染入侵大腦的第七對顏面神經,好發在季節交替時,心理生理的壓力過大負荷不了,各年齡層男女都有可能發生,難以預防。中醫則認為人在極度勞累、免疫力低下時,身體的第一道防線被破壞,病毒乘虛入侵到深層的神經系統,引起發炎。台大楊智超醫師指出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也稱為「貝爾氏麻痺」。病名的由來是來紀念蘇格蘭醫師查爾斯‧貝爾爵士,他在西元1821年發表論文指出臉部的運動和感覺是由不同的神經支配的,並對顏面神經麻痺進行描述與發表。後續研究發現臉部的活動主要是由第7對腦神經顏面神經所管理。什麼是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為第7對腦神經,主掌臉部表情及眼皮閉合。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春冬交替季節,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會突然出現眼歪嘴斜的情形,常被一般民眾誤認為腦中風。想看更多請看→疾病百科:顏面神經麻痺貝爾氏麻痺據統計每年在十萬人當中,就有15~40個病例,發病初期的進展是很快速的,通常在兩天內顏面神經麻痺的程度會達到頂點,在發病前常有類似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的症狀。目前研究指出主流認為此病的原因應是病毒感染引起,部分學者認為是自體免疫所引起,目前仍有待醫學界進一步釐清。貝爾氏麻痺的常見症狀有哪些?許薇安自述在每天馬不停蹄的工作和身心壓力下,有天早上起床,感覺到半邊的臉好像沒有知覺,然後一隻眼睛閉不起來,喝水漱口吃東西都會漏風流出來,一隻眼視力也模糊看不清楚,馬上去掛號看醫生就診貝爾氏麻痺的症狀也就是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根據元氣百科的資料,常見症狀如下:●臉歪嘴斜●無法閉眼●眼睛乾澀●臉部麻痺●口水外流●抬頭紋消失●溢淚●味覺異常貝爾氏麻痺的常見治療方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料指出貝爾氏麻痺治療的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和復健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會給予類固醇進行治療,如果有疱疹病毒感染,可以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縮短恢復時間;為幫助神經修復,醫師也會開出維生素B群。此外,因為神經麻痺有時會導致眼睛閉不起來,容易眼睛乾澀,嚴重時會導致角膜潰瘍,醫師有時會開出「人工淚液」,晚上睡覺可使用眼罩改善。大約80 %病人會在3個月內會痊癒;較嚴重的病人可能會留下後遺症,此時需要進行復健治療。復健治療的項目主要包含顏面肌肉運動治療(包括按摩)、電刺激及熱療;可促進病人神經恢復,或避免肌肉萎縮。許薇安自述,現在每天醒過來都在期待病已經好了,無奈總是一次次失望,看著面癱的自己,很痛苦且難熬,「更不敢出門面對人群,瞬間讓我人生down到谷底,天天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獨自流淚痛哭」。即便如此,她仍樂觀看待,目前只能暫時先將工作推掉,每天針灸、下午電療、晚上復健,做一些手工、畫畫等,並努力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期盼病況能改善。最後,許薇安則強調:「拜託不要過度關心我,不然我覺得我好像很可憐很異類」參考資料:噓新聞:健康亮紅燈!國光女神面癱 驚爆罹病「恐一輩子無法康復」元氣百科:顏面神經麻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料:顏面神經麻痺臺大醫院神經部衛教資料:顏面神經麻痺-不是中風也會臉歪嘴斜
-
2024-01-18 醫療.皮膚
GPP放大鏡/滿身潰爛…天疱瘡、全身性膿疱性乾癬 被迫放棄退休旅遊夢
「我想和一般人一樣,可以對退休有嚮往與規畫,但因為生病,連旅行都不敢想。」55歲陳先生罹患天疱瘡,皮膚長出一片片水泡與膿疱,破裂後形成大面積嚴重傷口,為避免感染致命,全身包紮像木乃伊,每次換藥時,撕下沾黏在傷口上的紗布,猶如再撕掉一層皮,簡直痛不欲生。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除了天疱瘡,還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等皮膚重症患者,長期處於隨時害怕復發的焦慮,面對人生,都不敢有長遠的想像。天疱瘡一年內死亡率75%天疱瘡好發於50至60歲中老年人,是一種嚴重皮膚黏膜自體免疫水疱性疾病,有慢性、會復發且無法治癒的特性。黃毓惠指出,天疱瘡起因於患者自體的B細胞產生抗體,攻擊「細胞間隙蛋白」,使細胞之間無法相連,患者皮膚出現水泡,輕輕一碰就破皮,若未及時治療,皮膚水泡破裂,會產生大面積傷口,皮膚失去保護,容易血漿流失、細菌感染,進而引發敗血症,一年內死亡率高達75%。黃毓惠表示,天疱瘡治療,以類固醇、抗CD20單株抗體「利妥昔單抗」(Rituximab) 為主,再依疾病嚴重程度調整劑量,或加上免疫抑制劑輔助,有時為了避免感染,也會使用抗生素。「陳先生一開始擔心服用類固醇後的副作用而沒有按時吃藥,結果症狀大爆發,再就醫發現狀況嚴重。」黃毓惠說,陳先生遵醫囑用藥兩個月後,病情獲得控制才出院。生活上儘管他領有重大傷病卡免除醫藥費部分負擔費用,但在經濟壓力加重、害怕隨時可能復發的焦慮下,他只得提早退休。罹患GPP 求學、就業受挫除天疱瘡外,還有其他同樣為患者日常生活與生涯規畫帶來影響的皮膚重症疾病,像是發作時全身長滿膿疱,同樣有致命風險且容易復發特性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黃毓惠分享,有位29歲的男性病友4歲時就發病,每年發作數次,每次都須住院治療,進而影響求學生涯,國中畢業就不再升學,找工作也頻頻受挫。黃毓惠表示,許多研究認為,GPP與免疫系統中的「介白素(IL-36)」發炎反應途徑異常有關,主要是IL-36細胞激素分泌過多或未受控的活化,會造成身體持續發炎,引發GPP,一旦急性發作,將出現膿疱破皮、發燒等症狀,並伴隨關節炎等共病,甚至有感染、敗血症、器官衰竭、死亡的風險。研究顯示有部分患者是IL-36RN基因發生突變,發病年齡也較早。生物製劑新藥 助穩定病情目前GPP治療包含傳統的A酸、免疫抑制劑,但會對肝、腎造成負擔。黃毓惠表示,近年出現針對介白素-36調控的生物製劑新藥,根據研究顯示,經過這樣的精準治療,有些病患可在24小時內達到顯著療效,超過一半以上的患者能在一周左右完全清除膿疱,快速改善皮膚症狀,穩定病情。黃毓惠說,找工作困難的29歲GPP患者在經過有效的治療,症狀獲好轉,也讓他尋找工作的過程順利許多,終於能跟一般人一樣,開始對未來有所期待,能夠買房、買車、甚至組建家庭,「天疱瘡和GPP對患者影響非常大,不只是身體還有生活。但只要穩定接受治療,也能夠不需要犧牲工作發展或是結婚生子等長遠的規畫。」📌還有哪些皮膚重症疾病?點這裡看更多📌GPP放大鏡系列專欄,深入了解看更多▶渾身痛癢 升遷被喊停…慢性蕁麻疹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留意身心危機▶皮膚9成潰爛 類天皰瘡、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家庭關係陷危機▶皮膚流膿飄異味 皮膚重症疾病斬斷愛情夢📢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4-01-17 名人.好食課
肩頸痠痛該如何改善?一圖看懂3大營養素幫助紓緩疼痛問題
雖然來到新的一年,但去年的疲憊並不會像電腦重新開機一樣消去(淚,長期久坐加上天冷,肩頸很容易就累積一身疲憊,就讓好食課Anna李宜樺營養師分享3項重點營養素,也教教你日常怎麼做輕鬆改善肩頸酸痛問題!舒緩肩頸酸痛3大營養1.維生素D具有調節免疫及抗發炎的功效,能夠減緩肌肉發炎情形,研究發現維生素D不足會加重或導致肩頸痠痛,而補充維生素D後可有效緩解症狀。常見食材包含日曬乾香菇、鮭魚、雞蛋、強化牛奶,平時也可以出門曬曬太陽幫助體內維生素D生成。2.維生素B群維生素B參與能量的代謝,也同時與神經、血液循環有關,缺乏則容易有疲勞感產生,研究發現維生素B1、B6及B12的組合可幫助減緩腰痛及其他部位的肌肉問題。常見食材包含全穀類食物,如糙米、燕麥,或是瘦肉、豬肝、雞胸等動物性食材。3.鎂具有調節神經與維持肌肉正常收縮的功能,補充鎂可幫助舒緩肌肉、神經緊繃的情形。可多吃深綠色蔬菜、堅果類(如:南瓜籽、杏仁)、85%黑巧克力補補鎂。舒緩肩頸酸痛日常改善會肩頸酸痛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久坐及姿勢不良所導致,因此上班時間最好多利用空檔起身走走活動筋骨,並且將座椅高度調整成手肘與桌同高,不使身體有聳肩或駝背等問題,回家也建議多多伸展、拉拉筋來舒緩緊繃的肌肉。【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肩頸頂叩叩?3大營養幫助紓緩痠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15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中的消炎良藥,百香果功效與禁忌整理!酸甜看外皮就知,想吃甜一點的選這種
「果汁之王」百香果,滋味酸甜、香氣十足,又有豐富的營養,不管是直接食用或是做成果汁、加工產品都好吃,用途非常廣泛。但有些太酸,有人不太敢吃。其實百香果從外表果皮就可以判斷酸甜,挑選外皮有皺褶的,就沒那麼酸了。百香果從裡到外都營養 小黑籽富含膳食纖維整體來說,百香果的維生素A效力(類胡蘿蔔素)相當高,大約是木瓜四倍。而百香果口感微酸,讓人以為維生素C高,但其維生素C含量僅排中等,不敵橘子、柳丁、檸檬、葡萄柚等柑橘類。百香果還富含鉀、鋅等礦物質,不只算是高鉀水果,鋅含量在水果中的表現也相當不錯,排名中上。百香果的食用,最多人是吸取它的果汁,其實它從裡到外都營養,只喝果汁可惜了。果汁中主要色素種類為類胡蘿蔔素,富含蛋白質、類黃酮素、礦物質及維生素A、B、C 等營養成分。大家最常吃的黃色部位稱為「假種皮」,富含維生素A、C、鎂、磷、鐵、鋅等;較少人會吃的白色中果皮含抗氧化物質。裡面的小黑籽則富含膳食纖維,是香蕉3倍多,也是泰國芭樂的2倍。吃百香果有什麼功效?什麼人不能吃?依食藥署食品成分分析,100公克百香果果肉,熱量約66大卡,在水果裡的熱量排名為中等。百香果是維生素A、B2、C很好的來源,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人體的發炎反應,是水果中的消炎良藥。它還可幫助皮膚修復,增加代謝作用,有美肌效果,也具有保護視力、強健骨骼的功效。適合食用族群1.含鉀離子高,具利水利尿作用,很適合高血壓的人食用。2.膳食纖維豐富,幫助排便順暢又助消化,對肥胖的人來說,有飽足感,可以幫助減重。3.含鐵量充足,吃素的人可食用補充鐵質。慎食族群1.百香果因鉀含量較高,腎臟病患要避免食用。2.對酸較敏感的胃腸不佳者,也要適量食用。3.糖尿病患:建議攝取量與腎臟病患相同。百香果微酸的口感,易讓人誤以為糖分不高;但食用過量,可是會影響血糖穩定。如何挑選百香果?外皮皺皺的比較甜選購百香果時,以果皮著色完整呈深紅或紫紅色,果粒飽滿豐圓,果皮平整無皺縮、無腐爛發霉且清潔乾淨,果實輕搖時果肉無晃動、無水聲,有重量感者為佳!《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教大家挑選百香果注意2重點:1.挑重的:愈沉重飽滿,果汁含量愈多2.買回家後先別冰,室溫放置:.放2日內,口感較為酸甜.放2~4天,果皮便會逐漸出現皺褶,酸度稍微下降,風味也較香濃.放4日以上,建議改採冷藏保存但是百香果可不是「愈陳愈香」!由於百香果採收後果實仍會進行呼吸、蒸散等生理作用,果實也會隨著採收時間和環境逐漸改變。市場購買的百香果,果皮光滑、蒂頭新鮮,建議先放置於室溫陰涼通風處保存。放置2日內,口感較為酸甜;室溫放置2~4天,果皮便會逐漸出現皺褶,酸度稍微下降,風味也較為香濃;放置4日以上,則建議改採冷藏保存,並盡速食用完畢。吃百香果小訣竅 果汁不流失許多人吃百香果時,可能都有一個困擾,就是一剖開後,珍貴的湯汁就流掉一大半了。有一個小訣竅,就是從上方1/4處下刀切下,再以湯匙挖取,可避免果汁四溢。【資料來源】.《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
-
2024-01-15 癌症.肝癌
倒扁靜坐時即診斷出肝癌!施明德自認不太注重保養:我是一個揮霍生命的人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今天清晨病逝台北榮總,享壽83歲。施明德罹患肝癌多年,於2006年倒扁靜坐時,向外證實罹患肝腫瘤,並確診是惡性腫瘤。施明德於七十歲時曾受訪指出,他減少應酬,練瑜伽,打乒乓球,但也說:「我不太注重保養,我是一個揮霍生命的人。」2006年9月,倒扁靜坐時,施明德證實自己罹癌。當時施明德的主治醫師李壽東指出,施明德B肝帶原,是肝癌高危險群,一直在台北榮總追蹤治療,2006年7月在例行健康檢查中,左邊肝臟「看見壞東西」,進一步確認有1.5公分的惡性腫瘤,經射頻電燒治療,術後情況良好。但2007年2月,施明德赴美身體檢查,發現肝癌復發,在當時春節進行手術。【延伸閱讀:施明德罹肝癌多年,「沉默殺手」5症狀,診斷出來多已晚期!這些名人都因肝癌病逝】施明德過去受訪時曾說,他2006年經台北榮總診斷出罹患肝癌,回憶幾十年前美麗島大審時被宣判死刑,他早就置生死於度外,但發現罹癌正值他號召紅衫軍發起倒扁運動之際,得知肝癌的那一剎那,心中仍有小小的驚訝。施明德於七十歲時受訪表示,自己有B型肝炎,本來得到肝癌的機率就比較大,幸好有定期健康檢查,發現的早,當時連第一期都還稱不上,院方馬上為他開刀切除。施明德說,之後這幾年來,他每天一早起床,都習慣喝500CC內含豆芽、堅果、蘋果、鳳梨等食材的精力湯。連最愛的酒,也戒了不少。以前一餐可以喝三瓶紅酒,現在收斂很多,只喝半瓶,再high一些,頂多喝掉一瓶。 「很多朋友發現罹癌時,為時已晚!」施明德得了肝癌後,妻子陳嘉君從此不再去傳統市場、超市買菜,改成只吃天然和有機食品,這也成為施明德抗癌的最佳助手。陳嘉君受訪表示,飲食對於個人健康,有絕對的影響,現在市面食品有太多的添加物,立法院應該修法,杜絕致癌添加物加在食物中。 陳嘉君說,健康沒有他法,就是拒絕任何加工食品。她說,盡量回到食物的原貌,盡量吃粗糙的飲食,米就吃粗糙的米,不要吃加工過的米,鹽巴盡量吃粗糙的鹽,不要吃精緻過的海鹽。陳嘉君也認為,天然食物本來是很美味的,但一般人慣於吃加工食品,而失去判斷力;如果任何人斷食兩星期,回來後味覺會完全不一樣。【參考資料】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 救自己一命
-
2024-01-15 癌症.肝癌
施明德罹肝癌多年,「沉默殺手」5症狀,診斷出來多已晚期!這些名人都因肝癌病逝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今天清晨病逝台北榮總,享壽83歲,今天也是施明德的生日。施明德罹患肝癌近20年以上,並於2006年倒扁靜坐前,向外證實罹患肝腫瘤,並確診是惡性腫瘤。 據了解,施明德事B肝帶原者,為肝癌的高危險群。「肝癌號稱沉默的殺手」,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衛福部統計,20年來「肝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或第二名,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數約5000至7000人。延伸閱讀· 王光輝、吳孟達、金庸…這些名人都因肝癌逝世!初期肝癌無明顯症狀 局部症狀明顯時多已晚期台灣癌症基金會引用國衛院國家癌症研究中心醫師林育佳指出,初期肝癌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在晚期,或當局部症狀明顯時才被診斷出來,因此增加治療的困難度。小的腫瘤只能靠影像檢查來偵測,所以定期檢查是很重要的。肝癌常見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胃口不好、疲倦、發燒及體重減輕5大症狀,或是右上腹部悶痛不適,有時會出現傳到肩膀的輻射痛。其他比較不常見的症狀,包括腸胃道出血、肝衰竭 (出現腹水、黃疸、肝腦病變等)、腫瘤破裂出血等。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在台灣,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因,約有6%至70%是B型肝炎引起,約20%是C型肝炎所引起的。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後,有一部份人會變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罹患肝癌,這就是所謂「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另外,各種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和肝癌的發生有關。如醫學研證實,黃麴毒素會增加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而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間接增加了致癌的危險,也像抽菸導致肺癌一樣值得注意。肝癌只要發現得早,是可以治療的,而且效果不錯。目前肝癌的治療方法已相當進步,常見的治療有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血管栓塞、局部酒精注射、局部醋酸注射、微波凝固、冷凍療法、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療法以及支持性治療等。其中以前三種治療(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血管栓塞)最為普遍。延伸閱讀.比熬夜更傷肝的3件事!其中「1件事」最讓人不以為意,卻默默傷害你的肝臟肝癌如何預防?不吸菸、不酗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注射B型肝炎疫苗。注重飲食衛生。減少食用含有亞硝胺的食物。不吃發霉食物。肝癌高危險群(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或B、C 肝炎帶原者)應定期主動至醫院追蹤檢查。》疾病百科/肝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15 養生.抗老養生
冬養腎怎麼做?中醫師教你吃4食材、按5穴位補腎氣
古聖先賢在觀察隨著四季更替產生的自然現象時,統整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規律,而中醫理論又認為「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因此,冬天是最適合順應「封藏」這一特質來養腎的季節。在了解如何在冬季養腎之前,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中醫所指的「腎」究竟所為何物。 中醫的「腎」指的是甚麼?一般常聽到的「腎臟(Kidney)」指的是長在腰部兩側後方、屬於泌尿系統內負責過濾血液雜質的器官,同時還具備影響血流量、電解質平衡、血壓調節、骨骼發育等功能。中醫所指的「腎」,則是指主「水(調節體內水分代謝)」、主「二便(調節大小便)」、主「蟄封藏之本(貯存體內精華物質)」等功能的集合,並非完全等同「腎臟(Kidney)」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中醫也認為「其華在髮,其充在骨」,「腎」的健康狀況可以從頭髮及骨骼的情形略知一二,若頭髮的光澤、質地變差或是骨骼的強韌度退化,或多或少都暗示著「腎」的健康狀況可能不如理想。 想養腎,我該做什麼?《難經》記述:「損其腎者,益其精」,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若精神、體力過度消耗,加之睡眠、營養補充不及,導致臟腑虧虛,則腎無精可藏,不只頭髮與骨骼的質地可能劣化,甚至有機會影響水分代謝、大小便等功能,若想在冬天修復累積整年勞頓後所損傷的腎,補益精氣便是我們的主要指導原則。 至於我們應當如何補益精氣,在《黃帝內經》中,可以看到以下的作息建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藏養之道也。逆之則傷腎,」在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冬季我們應多休息、減少體力消耗,保持情緒平穩、增加睡眠時間、注重保暖都是幫助冬季藏養精氣的具體方法。堅果、種子都是不錯的補腎食材除了作息調整之外,飲食上多補充營養也不失為冬養腎的好方法之一,《黃帝內經》提到過「形不足者,充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不少滋味濃厚的堅果、種子類食材都是易於取得的補腎食材,例如:1.黑芝麻─能黑髮、補血、潤腸、增進精子活動力,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鈣質,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壓2.黑豆─能養血明目、補虛烏髮,含花青素,可以抗氧化、避免壞膽固醇生成3.紫米─能預防缺鐵性貧血、防止疲勞,含鐵、鋅、硒、鉀、磷等微量元素及維生素B群,可以維持骨骼及牙齒健康4.栗子─能提高免疫力,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C、維生素E,可以保護心血管、抗氧化,但是建議一天6顆以內才不會熱量超標噢! 適度熱敷、按摩養腎穴位在調整作息、補足營養後,適度按摩一下養腎穴道可以促進腎經氣血循環,讓我們的養腎功效更加周全。只要我們將雙手掌心搓熱或用暖暖包加熱後,放在自己後腰脊椎骨兩側溫敷按壓,就可以一口氣按摩到「三焦俞」、「腎俞」、「氣海俞」、「肓門」、「志室」等穴位,是非常簡便且有效率的養生功法。洗澡時多用熱水沖洗,或者用吹風機的暖風加溫後背,也可以達到刺激這些穴道氣血循行的效果,讓我們寶貝的腎能在冷颼颼的冬天完整儲備可以繼續奮鬥的精氣!
-
2024-01-1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我在床上見過你!」到底怎麼回事?
有一天在路上走,迎面而來一位女士,她見到我:「XX,我在床上見過你!」到底怎麼回事?me too都已然過去,難道這把大火吹到我身上?「請問妳是?」我虛心的問了一下。「多年前,我生了一場病,經人介紹,你有到病房看過我,而且還摸過我肚子!」還好是在病床上,不是在其他床上,不然我可能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人一生裡面,至少有三分之一在臥床昏睡,只有三分之二是清醒的,但清醒的日子裡,可能有一天會躺在病床上。病床是一般人不想去、不願去,但有時有不得不去的一個床。有一位好友,生了場重病,我想幫他送去台大住院,他打死不肯。他說:「以前一直想考台大考不上,現在我生病了,才要將我送台大,情何以堪啊!」會送台大等醫學中心,除了生產喜事之外,大都是得了重病,醫學中心分科較細,自然專業也較強,但要送到醫學中心,大概在一般人心中都會有是重病之預感。有一位好友,他有先見之明,買房子特別買在靠近台大計程車不到15分鐘可到的地方。他平常身強體健,心臟也沒問題,有一天在辦公室突然胸悶冒冷汗,家人有人是護理人員,趕快聯絡做醫師的好友,結果趕快送去急診處理,不到30分鐘就送入心導管室,診斷是急性心肌梗塞,還好家住得近,又及時診斷,進了病床老命及時救回,如果住在山上或偏遠地區,等到救護車送到醫院可能就來不及,連上病床都沒機會了。有些疾病,住院了,住幾天頂多幾個星期就會由前門出院,例如急性盲腸炎、膽結石,手術幾天就會快樂地回家。最怕的是有些疾病不容易出院或出了院後容易再回來住院的病,這些通常是癌症了。這中間,以前最大宗的就是肝癌這個國病了,B型或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每年都有7千多人死亡,這些人住了院通常不能順利出院,其中原因大都是沒有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等到肚子痛起來,或眼睛黃了,通常都是肝癌太大了才去求醫找病房,大都不祥之兆。此外最近幾年的新國病—肺癌,一舉超越肝癌,也許是空氣汙染或其他原因,有人沒有抽菸也沒有家族史,偏偏就會中獎,還好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及早切除,就不會因發現太晚而造成遺憾。總而言之,病房人人不想去,除非是去生小孩,但也不可避免一輩子都不會去,因此,保身之道,平常就要多吸收正確健康知識,並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這樣才不會病發了被家人或朋友送去病房,一直無法順利出院離開病房,那事情就大條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4-01-12 焦點.元氣新聞
冬季爆「病毒感染潮」! 感冒、流感、新冠症狀一次看
新冠疫情解封後,免疫負債增加病毒感染的機率,流感、感冒等病例數倍增,除了病毒,也讓黴漿菌、肺炎鏈球菌更有機會侵犯人體。面對多種病毒齊發,高度流行的時節,秀傳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李育慶教民眾,從「症狀」、「染疫後恢復時間」等方式,辨別一般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不同之處。感冒四季皆流行 流感10月起流行至隔年2月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得過感冒,李育慶說,感冒大多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身體反應,只要是病毒引起的疾病,多數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去對抗疾病,感冒藥物大多是減緩感冒引起的症狀,因此,身體對抗不同的病毒,恢復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感冒的病毒類型,加總起來多達200多種,如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冠狀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等。李育慶說,這些病毒已存在世界許久,人類長期與這些病毒共存,但當人體免疫力變差時,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就會開始作祟,讓人生病。通常一般感冒病毒在春季、秋季時較為活躍,因氣候轉變溫差大,身體免疫力下降,增加病毒感染人體機會。不過,現代人多待在冷氣房辦公,室內外進出頻繁,等同一年四季都會出現溫差變化,也讓感冒在四季都處於流行期。流感不像一般感冒致病病毒有上百種,主要致病病毒分A、B、C、D型四類,最常見以A型與B型最多,即俗稱的「A型流感」(A流)及「B型流感」(B流)。A流常見的病毒株如H1N1、H3N2、H5N1、H7N9等,在台灣,感染H1N1、H3N2流感病毒,相較於其餘病毒株,更容易合併重症,特別是年幼的小孩及免疫力差的高齡長者;B流常見的病毒株Yamagata、Victoria兩種,目前皆在台灣社區內流行,C型流感較少見,且感染後症狀通常輕微。流感季多數在冬天,與流感的傳播方式為飛沫、空氣傳染有關,冬天民眾常會在室內取暖,增加病毒傳播的機率,衛福部疾管署監測,每年10月到隔年的2月都是流感的高峰期。新冠肺炎則是由新冠病毒引起,全球自2020年起,就籠罩在新冠病毒的威脅中,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會不斷變異,使病毒更適應人體,從最早期的武漢株,到現在已是Omicron系列變異株,2023年下半年主要流行變異株為EG.5、2024年起,全球流行變異株逐漸轉變為JN.1。流感典型症狀「全身肌肉痠痛」 新冠藏「長新冠」風險李育慶表示,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三種疾病都算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症狀大多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輕微,大多4到7天就會恢復,但流感與新冠肺炎,上呼吸道的症狀,通常要7天左右才會逐步恢復,而新冠肺炎的症狀,會有「長尾效應」,俗稱長新冠,如嗅味覺喪失等症狀,恐要到一個月左右才可能恢復。感冒常見的症狀為咳嗽、流鼻水、喉嚨痛,部分患者會發燒;流感的症狀,常會伴隨著「高燒」、全身肌肉痠痛、疲倦,其餘則與感冒類似,有頭痛、咳嗽、流鼻水、喉嚨痛;新冠肺炎則是綜合感冒與流感的症狀,會有發燒、喉嚨痛、頭痛、乾咳、肌肉痠痛、倦怠,以及腹瀉、嗅味覺喪失或異常等。李育慶說,新冠肺炎的腹瀉、嗅味覺喪失的症狀,並非是新冠病毒獨有的症狀,有些感冒病毒也會讓患者又吐又拉,如輪狀病毒、腺病毒、諾羅病毒;除了病毒以外,有些細菌感染也會產生類似症狀,如,沙門氏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等。有些醫師會將會引起嘔吐腹瀉的病毒或細菌感染稱為「腸胃型感冒」,李育慶說,醫學上其實沒有「腸胃型感冒」這個詞彙,是為了讓民眾好記才有的名詞,如果要分辨自己的腹瀉,是病毒引起,還是細菌引起,可以從症狀的嚴重程度分辨。細菌性感染出現的腸胃道症狀,會有明顯高燒、腹部劇痛、排泄物會有血絲、排出黏液便。主要是細菌侵襲腸道粘膜,才會導致排便出現血絲,通常患者恢復的時間會超過7天。病毒性感染的腸胃道症狀,患者通常是會水瀉,或是排稀便,同時會伴隨想吐,全身痠痛等。但嚴重程度低於細菌性感染,大多服用紓緩症狀的藥物,約3到5天可以改善症狀。高風險脆弱族群 施打疫苗預防重症死亡李育慶表示,除了一般感冒沒有疫苗可施打,流感及新冠肺炎都有疫苗,施打疫苗可幫助預防感染後重症的發生。流感與新冠肺炎對於「脆弱族群」侵襲力高,脆弱族群是指有免疫疾病、肥胖、慢性疾病、幼兒或是65歲以上高齡者,身體免疫力恐無法抑制流感或是新冠病毒在體內複製的速度,容易引發重症。雖然對抗病毒大多是要仰賴人體的免疫力,但針對流感與新冠肺炎,已研發出「抗病毒藥物」,流感的抗病毒藥物稱之為「克流感」、新冠肺炎的藥物則為「瑞德西偉」、「莫納皮拉韋」,其藥物原理是抑制病毒在體內複製的速度,減少體內病毒量。脆弱族群若能在輕症時投藥,藥物效果佳。李育慶醫師小檔案現職:秀傳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秀傳紀念醫院社區健康部主任秀傳紀念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彰化基督教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社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中華民國家庭醫學專科醫師中華民國職業醫學專科醫師專長:常見急性疾病的治療與衛教各種慢性病持續性及周全性診療勞工健檢複檢暨諮詢職業病診斷及預防更多衛教影音資訊,可前往【543男方基地】
-
2024-01-10 醫聲.健保改革
健保今年將改支付標準 著重兒科等弱勢科別
今年為全民健康保險法上路30周年,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宣布將全面改革醫療服務支付標準,投入36億元檢討醫療服務資源耗用相對值(RBRVS),更為解決少子化困境,將強化兒科、婦產科等弱勢科別點值,同步因應國人的醫療需求,如精神疾病、心理諮商等,調整點值,新版支付標準最快2025年上路。隨著醫事人力短缺、醫材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石崇良表示,健保支付標準已到必須重新檢討的時候,健保才能永續經營,此為未來兩年工作重點。健保署將採用RBRVS評估,針對4500項醫療服務檢討,使各醫療專科、次專科支付標準趨向一致,未來點數可能有升降,但將提供合理的給付。石崇良說,健保為總額制,各科醫療支付標準必須ㄧ併檢視,相關規劃研究已於去年完成,今年將邀集各醫學會共同研議,並於明年討論後年健保總額時納入討論,整體預計最快於2025年進行調整,目前將以兒科為優先規畫。兒科診療不易 專家:增加點值留人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石崇良表示,首波檢討的重點科別為兒科,小病人不易照顧、診治,在收治重症病童時,更加辛苦,加上少子化,讓兒科人力變少,有必要列入首要改善目標。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倪衍玄表示,幫助哭鬧的小朋友看診需要更多心力,但診療費不成比例,少子化更導致兒科醫師短缺,連台大也都面臨招不滿的窘境。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陳銘仁指出,兒童的藥劑量比成人低,藥費也低,因此健保給付較低,但藥師又必須分藥、磨粉,耗費心力;小小孩怕打針,哭鬧不休時,需要多人協助,當然期待診療費用能夠加成,包括增加急重症、加護病房診察費、年齡較小的病童加成給付等,目前於細節部分都會與健保署進行討論且逐步爭取。台大兒童醫院前院長黃立民表示,兒科一般門診及住院診察費確實應增加給付點數,提高給付後可提升小兒科醫師收入,藉此吸引年輕醫師加入;目前只調整急重症給付點數,以致不少兒科醫師紛紛轉往急重症發展,一般兒科醫師卻短缺,但兒科醫師重要的是,「把一般的病看好,不要成為重症。」 另目前健保給付兒科一般門診及一般住院診察費已有加成,黃立民指出,但不限兒科醫師,內科等科別也有加成,如耳鼻喉科醫師幫兒童看診也獲加成,這部分也須討論。若可增加一般門診及住院診察費點數,再讓加成給付限小兒科醫師,以這兩點先進行改革,相信兒科醫師人數很快會上升。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期望兒科醫療給付點值可以保障1.1元。不過,他認為不應從總額支付額外費用,而是由公務預算編列,畢竟健保總額沒有增加,一昧地增加點數,點值反而被稀釋,「這是空口說白話、空中樓閣,挖東牆補西牆的做法。」此外,少子化下,小病童人數變少,讓部分兒科醫師在面對重難罕症等小小病人時,專業能力不足,衛福部為此研擬補助兒科醫師出國研習新技術。倪衍玄指出,台灣兒科醫師治療B型肝炎病童的醫術成熟,但對於照顧某些遺傳性疾病的經驗明顯不足,透過補助讓年輕醫師有機會出國,可截長補短。醫療服務與點值不符比例 健保署:將全盤檢討至於急診醫師以CPR救活一名垂死病人,健保點值1千多點,但中醫門診把脈睡眠障礙卻能獲2千多元。再以神經外科醫師的開腦手術為例,需6年以上的專科長期訓練,且一次動腦手術平均時間超過6小時,健保點值約為3萬點上下,但手術相對複雜,風險高,易有醫糾;相較之下,處理內痔手術,手術容易、風險極低,則有近4千點。隨著科技發展,不少輔助機器可以大幅醫師縮短手術時間。例如白內障手術,以前病人要住院,現在手術時間縮短,術後就可以返家;「達文西手術」是機器成本高,但也可大幅縮短手術時間,石崇良指出,將考慮調整給付方式。石崇良表示,支付標準確實有必要全盤檢討,評估依據為每個醫療服務項目,醫療人員需付出多少相對勞力、代價、訓練等,且為因應國人醫療需求,健保署也將調整精神疾病、心理諮商等相關點值,但因涉及層面廣泛,預計利用一至兩年時間與各專科醫學會討論,蒐集及整合意見後,再做跨科別比較,避免不同科別間出現爭議,以期給付更為公平,新制最快明年上路。目前在2024年健保總額已編列專款,醫院及西醫基層分別編列26億及10億元,等到啟動調整就可使用。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表示,點值調整是好現象,但建議不要從健保總額撥款,可從菸捐或是補充保費等處著手,增加經費來源,否則對點值仍有影響,也容易引起其他科別醫師不滿。(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4-01-10 養生.健康瘦身
天冷更好減脂!營養師推「必吃6類食物」讓體重狂降,B群不只防暴食還減緩憂鬱
你也是冬天一到,體重就咻咻往上漲嗎?但你知道嗎,天冷其實更好瘦!跟著營養師補充這些幫助瘦身的營養素,以及調整習慣,才不會冬天圓滾滾像熊熊!把握冬天剷脂期 幫助瘦身的營養素營養師高敏敏分享,簡單來說就是選健康營養的食物、規律生活作息,持之以恆才是維持身材的關鍵!1、血清素:雞蛋、豆乾、起司、深綠蔬菜許多人在飲控初期容易壓力大,反而稍微節制一點就馬上暴飲暴食,而血清素有調節荷爾蒙、穩定情緒,增加好心情,降低壓力荷爾蒙的效果,自然就可以控制飲食!  2、好的蛋白質:雞蛋、雞胸肉、豆腐、黑豆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可以產生較高的食物熱效應,再搭配適當的運動,可以更有效幫助肌肉生成。3、膳食纖維:黑木耳、地瓜葉、香菇、海帶、奇亞籽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餐前吃膳食纖維可墊墊胃,也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排便順暢,維持血糖的穩定。
-
2024-01-09 名人.好食課
什麼保健食品不能一起吃?一圖看懂NG搭配:效果大大扣分
顧腸道、護眼睛,現代人幾乎人手一罐保健食品,但想要什麼都補可不是什麼都能一起吃喔!好食課Sally何采璇營養師整理常見保健食品NG搭配報你知。保健食品常見錯誤搭配1.藥物有些人因為怕忘記吃藥,會把藥物、保健食品安排於同一時間吃,但部分藥物可能會跟保健食品起交互作用,如維生素A跟乾癬藥物一起吃可能導致體內維生素A濃度過高而中毒,建議藥物與保健食品保險起見間隔2小時以上吃,或先諮詢藥師為佳。2.茶/咖啡如同藥物,保健食品也盡量不要以茶/咖啡代水喝,因為咖啡及茶多少含一些草酸,會結合礦物質,也有輕微利尿作用,會加速B群排出。3.酒精飲品喝酒會阻礙營養素吸收,也會消耗掉維生素B1以幫助酒精代謝,所以喝酒後再去補營養其實有補等於沒補,不如少喝酒為妙。4.高草酸食物巧克力、菠菜、芥菜、韭菜、腰果、葡萄等食物皆富含草酸,長期攝取過多這類食材容易影響鈣鎂鉀等礦物質吸收。以下保健食品應分開吃葉黃素及β-胡蘿蔔素葉黃素及β-胡蘿蔔素皆屬於類胡蘿蔔素,於吸收時會相互競爭,高劑量的β-胡蘿蔔素會降低葉黃素吸收。鐵劑及鈣片鐵與鈣同時吃,吸收上會有拮抗作用,彼此競爭吸收導致降低吸收率,建議如果要同時吃,可選擇一者作為主要要補的營養,如高鐵配低鈣,或低鐵配高鈣,如果兩個補充品皆為高劑量則建議分開吃高纖維及鈣/鐵膳食纖維會與陽離子結合,因此會減少到鈣、鐵的吸收。魚油及鈣片關於魚油與鈣片到底能不能一起吃其實已爭論許久,一派說法是認為攝取高劑量的魚油於腸道鹼性環境中會與鈣發生皂化反應,降低鈣質吸收,也容易造成腸胃不適,而另一派說法則是覺得皂化反應於高溫(70度以上)、強鹼環境下才會有,因此魚油、鈣片一起吃不影響吸收。對此營養師表示,雖然目前並無研究提及魚油與鈣質在體內真的會發生皂化反應,但確實也有因分開吃後,便秘問題得以改善者,因此建議非必要時仍是分開為佳。【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保健食品NG搭配,一起吃效果大大扣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09 醫療.呼吸胸腔
死亡率高達30%的肺栓塞,罹患新冠肺炎還會增加發生率,高危險族群可靠一招預防!
【本文摘要】:肺栓塞是血管突然被血栓或其他物質堵塞,導致肺部血液供應不足的疾病,常見於長時間不動的病患。症狀不明顯但致命率高,可能出現呼吸急促、胸痛、咳血等,甚至昏厥或休克。肺栓塞的死亡率高達30%,並且罹患新冠肺炎肺栓塞機率明顯提高。民眾如果屬於肺栓塞高危險群,建議接種新冠疫苗,預防肺栓塞的發生。--整理自ChatGPT,經編輯修訂。肺栓塞是什麼?肺栓塞的死亡率高?新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楊焜斌指出「肺栓塞」也是一種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中除一般人較為熟知的「心肌梗塞」、「中風」外,肺栓塞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疾病,症狀不易早期發現,卻有很高的致死率,治療如果不即時,病人的死亡率可以高達30%。延伸閱讀:為什麼醫師懷疑患者肺栓塞時需要做D-dimer檢測?D-dimer檢測原理是什麼?還可偵測那些重大疾病?肺栓塞的成因是肺動脈的血管突然被「栓子」堵塞,常見會造成血管堵塞的栓子有:血塊、脂肪、空氣、組織碎片,肺動脈堵塞會導致肺臟組織中的血液量不足,影響到血液中的血氧交換速率,導致病人血中的含氧量會顯著降低,導致低血氧症狀。其中血塊是造成肺阻塞最常見的因素,引起肺栓塞的血塊大多來自於下肢深層的靜脈栓塞,尤其當病人長時間維持一定姿勢不動,尤其是久坐,血液滯留在下肢靜脈中,血液流動變慢更容易導「靜脈血栓」形成,血栓如果順著靜脈回流到肺部,就容易阻塞在肺動脈引起肺栓塞。肺栓塞常見的症狀有:◆呼吸相關的症狀: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咳血等。◆心臟相關的症狀:心悸、胸痛等。◆其他症狀:一側的腿部疼痛或水腫,嚴重會引起昏厥,甚至會有休克、猝死的風險。症狀的嚴重度與阻塞部位影響到血管大、小而有不同,並且與病人本身心肺功能密切相關。想了解更多肺栓塞的資訊肺栓塞與新冠肺炎的關聯肺栓塞的好發因子:包括三高、年老、動脈硬化、靜脈栓塞病史、長期臥床、慢性肺病等都是高危險因子,最近的醫學研究指出,感染到「新冠肺炎」也會提高15%到20%肺栓塞機率,尤其是新冠肺炎重症後,機率大幅提升到30%到50%,民眾仍須戒慎小心。楊焜斌統計新營醫院近期相關案例,新冠肺炎和流感(A、B型)各占3成左右,其他則是一般感冒,新冠肺炎似有捲土重來狀況,雖然重症比例較先前降低,仍有引發併發症可能。這名75歲的女性病人本有具有糖尿病、高血壓的病史,且體重近百公斤,近日因突發劇烈氣喘、胸悶等狀況,送到新營醫院急診,轉加護病房治療,生命徵象不穩,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病患右心壓力異常上升、功能異常,透過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確認是肺栓塞,緊急施打抗凝血藥物,狀況已經轉危為安,目前已出院返家。建議民眾如果是肺栓塞高危險群,最好注射新冠疫苗,才能有效預防。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慢性病友注意!新冠肺炎增肺栓塞風險有這些狀況速就醫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衛教文章:久坐不動 小心隱形殺手「肺栓塞」無聲無息、悄悄地找上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衛教文章:要命的肺動脈栓塞!
-
2024-01-0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介紹目前政府對於需要「長期照顧」(長照)的病人所做的服務。透過照顧神經內科慢性病人以及探望脊髓受傷、腦炎的友人,深深了解政府單位對病人提供「長照」有很深的助益。兩個月前與衛福部「長照司」連絡,希望能讓更多的醫師以及社會大眾了解他們所做的服務。非常感謝他們能在百忙中以「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醫療與長照結合,長照創新專業服務」、「長照服務在身邊」為題,分別介紹「長照司」所提供的各種服務。衷心期盼這些訊息可以幫忙更多的需要這方面療護的病人與家屬。因應人口老化快速以及失能、失智人口增加所衍生之長照需求,行政院自106年起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以下稱長照2.0),透過計畫普及照顧服務體系,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之照顧型社區,提升長照需求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服務,以延長民眾健康餘命,維持剩餘功能,減少不健康存活年數。一、建置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及長照給支付制度為落實在地老化的政策目標,建構以社區為基礎之整合式服務體系,增進長照服務提供單位分布之密度,讓民眾獲得近便、多元的服務,長照2.0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ABC)。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為失能者擬定照顧服務計畫、連結長照服務(到宅式服務);長照服務提供單位(B)提供長照服務,包含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業服務、交通接送、餐飲服務、輔具服務、喘息服務等特約服務項目;巷弄長照站(C)提供社會參與、健康促進、共餐服務、預防延緩失能服務、具有量能C可再增加提供喘息服務(社區定點式服務)。衛生福利部於107年起推動長照給付支付制度,將原有的17項長照服務,整合為「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及「喘息服務」等4類給付。長照給付支付制度,打破過往按時計價,採定額給付:包括個人額度及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服務是以照顧組合為給付支付單位,可鼓勵跨專業間的合作,民眾便能獲得更完整、適切的長照服務。二、強化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人口老化所伴隨的長照需求人口增加,照顧家中失能、失智長輩或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壓力將愈趨沉重,為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與負荷,健全家庭照顧者服務網絡,推動「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創新型計畫」,於22縣市廣布支持服務據點,提供具近便性之長照高負荷家庭照顧者個案服務、照顧技巧訓練、情緒支持、團體服務及電話關懷等支持性服務;另為提升長照服務網絡對於高負荷家庭之敏感度,衛生福利部訂定「長照服務對象之高負荷家庭照顧者初篩指標」及「長照高負荷家庭照顧者轉介及服務流程」,以利保護服務、社會安全網、自殺防治等相關網絡成員辨識高負荷家庭照顧者,期使長照服務及早介入提供家庭協助。三、鼓勵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家庭使用長照服務已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以下稱外看)被照顧者經縣市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照顧管理專員評估為長期照顧需要等級第2級(含)以上者,可申請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到宅沐浴車服務以及喘息服務等,並藉由社區式交通接送服務,接送至社區式服務類長照機構及巷弄長照站(C據點)等,或預防、延緩失能(失智)服務等活動與服務。自109年12月1日起,聘僱外看家庭之被照顧者經評估為長照需要等級第2級(含)以上者,可於外看請(休)假時申請喘息服務,與未聘僱外看之失能個案標準相同,不再受30天空窗期之限制,除可減輕家庭照顧者的照顧壓力,保障照顧安全並維護外看請(休)假之權益;如遇外看逃逸、轉出、期滿離境,以及外看請假返鄉所致照顧空窗期,家屬出示相關證明文件,即視同名下未聘僱外看,被照顧者為長期照顧需要等級第2級(含)以上者,可申請使用包括照顧服務之所有長照服務。四、布建社區式及住宿式資源因應高齡化社會長照需求急遽成長,且少子女化可能面臨人衝擊, 衛生福利部以設置社區式、一對多照顧模式之日間照顧中心為優先布建策略,減少全時及一對一照顧模式,增進長照人力使用效益提升社區式服務近便性;另為推動「 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衛生福利部透過公私協力,充實設置日照服務資源,另外建立跨部會合作機制,以提升政策執行效能。此外,針對偏鄉無住宿機構資源之鄉鎮區,布建長照住宿機構,提供優質且因地制宜之長照服務,衛生福利部透過公私協力,共同合作布建住宿式長照資源。五、推動醫療與長照服務體系合作(一)出院準備銜接長照服務計畫有鑑於出院個案有密集的復能服務需求,推動「出院準備銜接長照服務」計畫,以個案目標為導向,由醫院組織專業服務團隊,向個案或家屬說明長照需要評估之目的,並於個案出院至少3天前進行長照需要評估,醫院可於評估階段併同進行簡易輔具友善銜接機制,此計畫可協助個案自主生活訓練,提高社會參與及獨立性,達健康在地老化。(二)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為達到照護量能與品質提升,促進長照與醫療體系整合,由基層醫療院所的醫師及護理人員就近提供社區中居家失能個案健康及慢性病管理,並且由熟悉個案之家庭醫師開立長期照護醫師意見書,提供長照醫事服務建議,以建立醫療與長照結合之服務模式。(三)減少照護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透過獎勵計畫落實照護機構專責醫療機構機制,減少住民外出就醫,降低住民及陪同就醫人員往返醫療機構之感染風險,並透過醫療機構之專責管理,掌握住民之健康情形及控制慢性病之惡化,維護照護機構住民健康。於今年度加入居家安寧療護指標,強化機構內服務人員安寧療護基礎訓練,以利安寧療護觀念透過服務人員於機構內進行推廣,並使有需要之住民可獲得服務,後續亦將視實際需求滾動式調整計畫內容。(四)推動住宿式機構強化感染管制獎勵計畫考量提供24小時全時照顧服務之住宿式機構大多為高風險族群住民,一旦住宿式機構出現傳染病確定病例,將造成群聚感染風險,爰推動「住宿式機構強化感染管制獎勵計畫」,以完善住宿式機構應變整備作戰計畫及進行相關實務演練,訂定加成獎勵指標(機構與醫院訂有感染管制服務合約並提升感染管制品質、訂有新興傳染病疫情或群聚感染事件發生之應變計畫並辦理演習、機構感染管制專責人員取得感染管制專業人員資格),鼓勵及強化機構落實感染管制作業,並以每年進行評核方式落實督導住宿式機構感染管制作業。(五)失智照護服務計畫在失智症照護部分,長照2.0計畫已放寬納入50歲以上的失智者為服務對象,經地方政府長照管理中心進行長照需要等級評估符合失智且為失能者,可使用長照2.0相關服務項目,例如: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專業服務及喘息服務等,並持續普及失智照護資源之布建,包括社區式資源(如:失智日照、團體家屋等),因應失智者住宿式機構照顧需求,設置失智床位,以建構完善失智症照護體系。另為提升整體失智社區照護服務量能及品質,衛生福利部推動「失智照護服務計畫」,於全國設置「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失智者及照顧者多元支持服務,如認知促進、緩和失智、家屬照顧訓練及家屬支持團體等,普及失智社區照顧服務。同時設置「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協助未確診失智個案儘速完成確診;協助照顧者於個案不同失智病程之照顧諮詢、追蹤及轉介等支持服務。六、精進長照機構管理及品質提升依法每4年接受評鑑一次;不合格者,令其限期改善;地方政府應每年至少辦理一次不預先通知檢查;在衛生機關考評指標納入居家服務、社區式服務(日照、小規模多機能及家庭托顧)、專業服務等品質管理機制,並將違約記點機制、終止契約、地方政府查核機制等法制化。七、結語面對高齡化、出生率下降及疾病型態轉變的趨勢,長期照顧需求持續遞增,為實現長照2.0在地老化之目標,透過推動長照給支付新制,持續布建各項長照服務資源,推動多元創新服務,以充實全國長照服務體系量能,滿足民眾各階段之長照需求。未來將持續穩健布建居家、社區及住宿式服務資源,並督導地方政府提升長照服務品質及充實長照人力,以滿足社區長輩在地老化之目標。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08 養生.聰明飲食
柳丁「保存1動作」恐爛更快!柳丁吃半顆通腸胃 功效、禁忌一次看
冬天吃柳丁正是時候!柳丁的產季位於每年11月至隔年1月,不論果皮、果肉、籽都可以吃,而且其有豐富維他命C、膳食纖維因此也被稱為「療疾佳果」。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柳丁相關知識,包括柳丁功效、柳丁挑選、柳丁保存還有柳丁禁忌,快趁產季吃一波,打造超強抵抗力!柳丁種類有哪些?柳丁別稱「甜橙」或「柳橙」,具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B、C、磷、蘋果酸等,口感上香甜多汁、甜度高,是十分受歡迎的柑橘類水果。甜橙常見種類有柳橙、晚崙西亞、臍橙3大類,口感也不盡相同:柳丁/柳橙:盛產期為12月至隔年1月;主產地為台南、雲林;口感濃郁帶清香。晚崙西亞:盛產期為3月~4月;主產地為台東;口感爽口多汁甜度高。臍橙:盛產期為11月~12月;主產地為台東;肉質細嫩柳丁功效有哪些?柳丁被譽為「療疾佳果」具有許多營養功效,堪稱高CP值的水果。營養師高敏敏於臉書粉絲頁分享,一顆小小的柳丁富含許多營養,包括維他命C、膳食纖維、半顆就能加速腸胃消化。以每100公克的營養價值來說有以下功效:維他命C:增強抵抗力、降低中獎機率;一天2顆滿足一日所需。膳食纖維:改善便秘、降低膽固醇。生物類黃酮:強化血管健康同時也能活化大腦、提升記憶力。多種植化素:身體抗發炎、清除自由基。柳橙的果皮很營養嗎?高敏敏表示,有些柳橙品種中的維生素C、酚類化合物、礦物質鉀、鈣、鎂等營養素,果皮都比果肉還要豐富。曾有研究指出,日飲1杯柳丁汁降失智風險,不過柳丁全同時含鉀量與含糖量偏高,能用吃的就盡量不要打成汁。柳丁如何挑選?市面上的柳丁琳瑯滿目,要如何挑選新鮮柳丁呢?其實,柳丁頂部的「果蒂」部分, 可以用來判斷柳丁的新鮮程度。《優活健康網》整理挑選柳丁3步驟,主要觀察柳丁的形狀、色澤與重量即可:形狀:選擇果實呈球形或橢圓形,用手輕握有彈性者最佳;有帶蒂頭的柳丁代表新鮮,否則容易出現軟心的現象。色澤:顏色轉黃代表熟成,果皮要完整飽滿不軟爛,有光澤或是果粉最佳。重量:重量要選重的,代表水分含量足,通常甜度也較高。柳丁如何保存?柳丁的保存時間比一般水果久,但沒保存好也容易壞掉。事實上,柳丁的保存方法和柑橘類水果差不多,柑橘類果皮已具有隔絕空氣與細菌的作用,若沒有馬上要吃先不要用水洗,常溫下只要打開紙箱,讓紙盒通風保存就好。要注意的是,切忌放入冰箱冷藏,否則橘子會失水而乾縮。若發現柳丁發霉、損傷時,需立即取出,以免其他柳丁也加速腐敗,也可用保鮮膜分別封存,更耐久放。柳丁有哪些禁忌?柳丁雖然有很多營養,但也不能一次吃太多。若在飯前或空腹時食用,容易對胃產生不良影響,而且一次吃過量的柳丁,也會產生產生噁心、嘔吐的症狀,民眾要適量攝取。柳丁一天可以吃幾顆?一般狀況下,成人1天吃2顆剛剛好,一次補足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對腎臟功能差的人來說,1天最多食用1顆即可,才不會攝取過多鉀;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柳丁屬於甜度高的水果,建議不要在外購買瓶裝柳丁原汁,才不會讓血糖超標。柳丁不能和什麼一起吃?服用降血壓藥物時搭配柑橘類水果,藥物在血中的濃度會上升好幾倍,因而出現明顯的藥物過量副作用。因此,建議別和降血壓藥物一起吃,吃藥前請先諮詢醫師,以免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資料來源】農業部-甜橙家族二三事、柳丁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吃得對 做得好 穩定血壓非難事【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311.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褲子脫掉,上去!」「太慢了!」是在摩鐵或拿鐵?
語音重現。「褲子脫掉,上去!」「太慢了!」到底怎麼回事?是風月場所?是摩鐵或拿鐵?老友由國外回來,因尿尿不順就醫,又因巴金森氏症行動緩慢,就診時診間護士大聲呼喚著。看完診,老友太太跟我投訴,好歹在美國也堂堂是個教授,怎麼回台就醫,診間護理人員那麼不斯文啊。老公自尊心受損,回家默默無語、心情低落。年輕時出國進修,從此滯留美國,年輕時風流倜儻,想不到老時老病纏身。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個職業當久了,同理心、同情心沒有了,對病人失去應有的禮貌及尊敬,這是在大醫院,尤其公家醫院司空見慣的事。話說回來,男人老了,攝護腺肥大幾乎難以避免,活得愈老,攝護腺愈來愈大,不是肥大就是長了癌症,這是中老男人的最痛,就好比乳癌是女性心中的最痛一樣。攝護腺肥大,輕則可吃藥控制,重則動手術挖掉,攝護腺在男人命根子附近,一旦大動干戈,好比太歲頭上動土一樣,情何以堪,尤其剛動完手術,下面插著尿管,朋友或女友來探視,提著尿袋,不管你是董事長或教授大官,自尊心不受傷者幾希?如果是單純的攝護腺肥大還好,萬一是攝護腺癌,心裡的壓力更大了,尤其攝護腺指數(PSA)高,可能是單純的攝護腺肥大,也可能得了攝護腺癌,有時真的難以區分。也許醫師會排切片,陽性當然是中獎了,但陰性也不能排除沒有攝護腺癌,近幾年,利用核磁共振檢查看有無癌症,再利用它來做切片的定位就精準多了。但手術完有小部分人會漏尿甚至性功能受影響,大大影響男人的自尊心,真是情何以堪啊。總之,人都會老,小鳥都會變老鳥,與其老了望著攝護腺與尿袋高唱著:「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不如趕緊抓住青春旳尾巴,好好努力一番,同時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定期保養檢查,才不會到了門診就醫被傷了自尊心而黯然神傷,英雄氣短喔!●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4-01-06 養生.聰明飲食
尾牙暢飲酒後為何會不舒服?營養師教5招防醉解酒,一圖看常見酒類之1份酒精換算表
又到了充滿溫馨氛圍的歲末年初,各個公司也開始安排尾牙、聚餐等活動。在興頭上時大家免不了就喝了幾杯酒,爾後主管、同事相後敬酒、玩個遊戲,再多喝幾杯就開始出現全身飄飄然、天旋地轉、雙腳騰空的感受,接著就要失去意識了……你是否也曾經在尾牙上喝了個酩酊大醉、隔天宿醉不起、後悔萬分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完整解析飲酒後的不適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再教給大家5招防醉解酒的小祕訣!今年尾牙就不用再擔心身體撐不住啦!為什麼酒後會不適?酒精的正式學名為乙醇(Ethanol),在解答為什麼酒後會感到不適之前,我們要先簡單了解乙醇進入人體後的代謝路徑,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階段:1. 乙醇→乙醛(Acetaldehyde)依照酒精攝取量的不同,人體可以透過兩種方式將乙醇轉換成乙醛:‧經由乙醇去氫酶(ADH)乙醇去氫酶位於肝臟中,當血液中的酒精濃度<100mg/dl時此為主要代謝酒精的途徑。此反應需要NAD+作為輔酶協助代謝,而反應中產生的大量NADH會造成代謝紊亂、慢性酒癮等問題。‧經由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MEOS)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位於肝臟,系統中有Cytochrome P450等酵素負責將乙醇轉換成乙醛,當血液中的酒精濃度>100mg/dl(即大量飲酒)時會啟動此代謝途徑,這時酒精代謝速率會增加、身體對於酒精的耐受度也會上升。然而同時也會產生大量自由基、H2O2、活性氧物質(ROS)等等,造成DNA的損害與致癌風險。2.乙醛→乙酸(Acetate)上述兩種途徑都是將乙醇轉變成乙醛,然而乙醛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的一級致癌物,因此身體會盡快地將乙醛代謝成無毒的乙酸,而這個過程需要透過「乙醛去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才能執行。許多人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暈、頭痛、嘔吐、宿醉等症狀,稱之為「酒精不耐症」。主要的原因就是體內缺乏酒精代謝第二階段所需要的乙醛去氫酶(ALDH2),使得乙醛無法被代謝而堆積在身體內造成毒性,而引發的一連串不適感。這種缺乏乙醛去氫酶的狀況與先天基因變異有關。根據統計發現亞洲人缺乏乙醛去氫酶的比例遠遠高於歐洲、非洲等其他人種,特別是台灣人,大約有45%的族群屬於酒精不耐症,為世界之最,因此台灣人被列為最不適合喝酒的族群,會特別容易臉紅及產生不適感。而多項研究都指出,喝酒容易臉紅的人,會大幅提高罹癌的風險,也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因此如果知道自己有酒精不耐症,就要盡量少碰酒精類飲品喔!防醉解酒5秘訣然而適逢歲末年初的時節,尾牙、聚餐總是無法避免的要喝上幾杯,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喝醉呢?下面Evelyn就來傳授5個防醉解酒小秘訣!1.避免空腹喝酒:喝酒前先吃點東西墊墊胃,特別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例如:蛋、堅果、起司等等,可以幫助延緩酒精的吸收。2.邊吃飯邊喝酒:一邊吃飯一邊喝酒能夠減緩喝酒的速度,用其他食物來佔用胃容量,並避免短時間內攝取大量酒精。3.一杯酒一杯水:酒精有利尿的特性,會加速體內脫水,並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因而出現頭暈、頭痛、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狀,因此飲用足夠的水能夠避免身體脫水的狀況。4.酒後一杯蜂蜜水:蜂蜜中含有大量果糖,而身體在代謝果糖時會產生NAD+,能作為酒精代謝的輔酶,因此能夠加速酒精代謝。5.補充綜合維生素:綜合維生素是大部分市售解酒液中含有的成分,特別是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維生素B群參與體內多種代謝反應,能加速 酒精的代謝;而維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則能減少酒精對 於肝臟的損害。 小酌怡情 大醉傷身雖然上面提供了5個防醉解酒的小祕訣,但並非有這些方法就能夠肆無忌憚地喝酒喔!畢竟酒精在人體的吸收率高達98%,並且都是透過肝臟來代謝,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NADH、自由基等物質,傷肝又傷身。此外,每1公克酒精能提供7 kcal的熱量,才會有「喝酒幾乎等於喝油」的說法(每1公克油脂可以提供9 kcal的熱量)。而前面提到的蜂蜜水雖然確實能夠加速酒精代謝,但此法卻會提升罹患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MS)的風險,對於三高患者也可能會讓病情控制變差。因此,遵守適量飲酒的原則才能喝得盡興又不傷身。而衛福部也提供了國人「適量飲酒」的定義:男性每日不超過2杯、女性每日不超過1杯。1杯定義為10公克的酒精。若換算成市面上常見的酒類,則如下表所示:有喝過酒的人就會發現,其實上表列出來的份量並不多,一個不注意就有可能會喝超過,因此除了搭配前面提供給大家的5個小秘訣之外,Evelyn在這邊也要提醒大家,無論是逢年過節、尾牙聚餐,還是親友歡聚,都要記得理性飲酒,才不會傷害身體喔!新的一年,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與您一起迎接嶄新的未來。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01-05 醫聲.Podcast
🎧|健保給付1000萬 求一個治癒血癌的機會「CAR-T療法為何這麼貴?」
去年11月原價超過千萬元,針對難治型淋巴癌、血癌的CAR-T細胞治療納保,根治率可達四、五成,陸續吸引癌患申請治療。第一例健保給付個案為罹患B細胞淋巴癌、過去9年幾乎年年復發的70歲張女士,在花蓮慈濟醫院「備戰」幾天後,最終於今年1月2日在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張女士對抗淋巴癌9年,不僅收治醫師一度不看好病情,一路相伴的丈夫也於心不忍,因緣際會下,張女士轉診至花蓮慈院,雖自體骨髓移植仍舊復發,卻也搭上CAR-T療法納保的火車。張女士去年12月28日入住花蓮慈院移植病房,丈夫隔著移植病房的玻璃窗陪伴在旁。元旦當天,張女士主治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前往探視,張女士隔著玻璃窗,對丈夫及醫師比出「讚」手勢,表示自己狀態良好。家住台南的張女士61歲時確診罹患B細胞淋巴癌第4期,此後幾乎年年復發,2年前由台南某醫學中心轉院至花蓮慈院治療,歷經接受自體骨髓移植,仍在去年9月復發,且癌細胞轉變為惡性度更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所幸,同年11月健保開始給付原價819萬元的CAR-T細胞治療,成為張女士的一線生機。什麼是CAR-T細胞治療?針對哪些癌症?更適合長者?目前最成熟的CAR-T治療是用於B細胞淋巴癌及血癌。李啟誠表示,患者T細胞經基因改造後,能精準鎖定並擊潰表面抗原CD-19的癌細胞,就像「巡弋飛彈」一樣;其成功率關鍵在於細胞原料,若患者治療後身體孱弱,取出的T細胞原料不佳,做出的CAR-T細胞數量恐會減少,其數量最好是在6千萬到6億之間,不足時將由醫師決定是否繼續施行,若超過則會保存部分以備後續再度治療之需。CAR-T細胞治療健保給付條件包括復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與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2項,治癒率分別達五成和四成。截至2日共7例患者核准用藥,分別為ALL1例、DLBCL6例,另有5位病人正申請審查,分別為ALL2例、DLBCL3例。「病患分布長者多、病童少的原因,包括母數大小、治療特性及給付條件3項。」李啟誠表示,ALL病人每年約2至3百位,以25歲以下的年輕型患者居多,其中不少是兒童患者,根治率、存活率可達8成,復發、治療失敗的患者僅占少數,且多為年紀較長的患者,已超越健保給付的25歲年齡門檻。李啟誠解釋,DLBCL患者年齡偏高,最能根治該疾病的治療方式是自體骨髓移植,但移植前患者必須接受高強度化療,對70歲以上的患者而言,使用CAR-T反而不易讓病人不幸死於化療併發症,國際研究也顯示,80歲以上患者使用CAR-T治療成功率仍佳。台灣僅7家醫院獲准執行 後續住院觀察2項副作用至於治療流程,李啟誠指出,事前會先自病患體內取出T細胞,經實驗室分離、濃縮且冷凍後,以專機送至藥廠在瑞士總部實驗室改造後,再送回經過核可的7家醫學中心,包含花蓮慈濟、台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等7家醫學中心,冷凍於零下190度的環境中。正式回輸細胞前5日,病人先以低劑量化療進行「淋巴消除術」,維持體內合適環境,經2日休息後,才解凍以靜脈注射方式回輸細胞,從解凍至輸注完畢需在30分鐘內完成,過程中因細胞相當珍貴,歷經4次沖洗,確保液體完全輸入病人體內。後續患者再住院觀察2、3週,確認是否出現免疫細胞激素風暴或神經毒性症候群兩種較常見的副作用,「若患者出現發燒或譫妄、抽筋,就需要注意,但現在我們常備有解藥,能及時投藥緩解,不必過於擔心。」李啟誠小檔案現職: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花蓮慈濟醫院免疫暨維生物治療科主任花蓮慈濟醫院國際醫學中心主任學歷: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經歷: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 主治醫師台大醫院血液科及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台灣大學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病房主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音訊剪輯:周佩怡、黃琬淑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林琮恩特別感謝:花蓮慈濟醫院
-
2024-01-04 養生.聰明飲食
冬季少日照、愛吃火鍋…易流失「3種免疫營養素」!運用小技巧輕鬆攝取天然營養素
冬季天氣冷颼颼,小心飲食中、身體內的一些免疫相關營養素也會悄悄溜走!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提醒,維生素D、B群、C等營養素,都與免疫健康、運作有關,而冬季陽光露臉時間減少,一般人曬太陽的機會沒有夏天那麼多,維生素D的攝取,也會跟著縮減,加上民眾冬季喜歡吃火鍋、喝熱湯,食材中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C也容易因高溫燉煮而流失殆盡,因此如何保留這些珍貴的免疫營養素,就顯得非常重要。維生素D、B群、C 免疫運作好夥伴在免疫運作過程中,維生素D是很重要的營養素。不過以台灣北部來說,每到冬季,陽光出現的頻率明顯下降,年長者、一般民眾比較難透過曬太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此時,可以攝取一些天然食物,幫助攝取維生素D,張斯蘭建議,像魚類、蛋黃等天然食物就含有維生素D,對補充維生素D很有幫助。另外,像維生素B群、C可經由食物中攝取,張斯蘭指出,像常見的火鍋食材茼蒿等蔬菜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C,多數肉片也含維生素B群,都可幫助免疫力運作。冬天又是民眾吃鍋取暖、聚會最好時機,不過維生素B及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在火鍋中長時間燉煮,很容易大量流失,因此建議吃火鍋時,像蔬菜、肉片等食材「只要涮幾下就好」,食物只要一熟就趕快起鍋,才能保留維生素B群、維生素C等珍貴養分。運用小技巧 年長者也可輕鬆攝取天然營養素「營養師,有些老人家如果咀嚼能力不好、牙口不好,食物涮幾下就吃,這樣咬得動嗎?」有些民眾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對此,張斯蘭指出,對於咀嚼能力不好、牙口不好的年長者,如果吃火鍋時想下蔬菜、肉片等食材,可以切小塊、切短一點,或切碎一點,這樣就能縮短烹煮時間,年長者也比較好咀嚼,水溶性營養素也較不會快速流失。除了蔬菜、肉片,牛奶也含有維生素B群,特別是冬季,更是牛奶盛產時期。由於維生素B群不耐高溫久煮,張斯蘭建議,如果擔心鮮奶太過冰冷,可以用隔水加熱讓溫度稍微提升,如此便可以享用溫牛奶滋味,同時又可以補充到維生素B群。千萬別大量攝取單一營養素 以免中毒!最後,張斯蘭強調,想讓免疫力健康運作,必須靠多種營養素共同作用,所以均衡飲食才是重點,像蛋白質也是免疫力重要的基礎,而有些民眾可能想透過保健食品、營養補充品補充維生素、蛋白質,但要留意的是,千萬不要為了強化免疫力而大量攝取單一營養素,以維生素D等脂溶性維生素來說,一旦攝取過量,身體不易排除,便可能引發中毒反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3 養生.營養食譜
胡蘿蔔護眼睛、穩血糖、防三高!與「它」一起煮,營養成分最能被吸收
您也像小白兔愛吃胡蘿蔔嗎?現在是胡蘿蔔的盛產季節,胡蘿蔔的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A、B群等營養素,是護眼、預防三高的最佳蔬菜。胡蘿蔔 維生素A含量第一的食物每年冬天十二月到翌年四月是胡蘿蔔產季。營養師劉怡里說,胡蘿蔔屬繖形科蔬菜,是維生素A含量第一的食物,富含β胡蘿蔔素、茄紅素,也是高鉀食材,鈣、鎂、磷、鐵、鋅等礦物質含量都高,膳食纖維豐富,具抗氧化作用,有護眼、護膚、增強免疫力等功效,更是穩定血糖、預防三高、防癌的好食材。中醫觀點來看,胡蘿蔔是性平食物,雖沒有入藥,但胡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有「明目」食療作用,可改善夜盲症等眼睛疾病;胡蘿蔔也具有「消氣散食」作用,可促進腸胃蠕動,助消化、消除脹氣。胡蘿蔔別吃過量 適合與肉一起煮劉怡里提醒,胡蘿蔔雖然營養價值高,但不可吃過量,以免色素沉澱在皮膚上使肌膚變為暗黃。胡蘿蔔含有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維生素,因此胡蘿蔔適合炒肉或與肉一起燉煮,營養成分才能被人體吸收。胡蘿蔔汁則可以加點堅果及柑橘類水果,去除很多人不愛的胡蘿蔔獨特味道。
-
2024-01-03 癌症.抗癌新知
全台首例健保給付CAR-T治療在花蓮,寫下後山醫療里程碑
全台首例健保給付CAR-T治療,給付癌種是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花蓮慈濟醫院昨天完成全台首例健保給付的CAR-T治療,張女士罹患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抗癌9年幾乎年年復發。她先以低劑量化療進行「淋巴消除術」,昨天進行細胞回輸。這項治療方式原要價超過千萬元,經健保議價後每劑仍要819萬元。細胞回輸過程分秒必爭,自細胞實驗室取出後,由醫療團隊快步送至移植病房,解凍後於半小時內回輸患者體內。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說,正式回輸細胞前5日,病人先以低劑量化療進行淋巴消除術,體內白血球由3000降至700以下,維持體內合適環境,經2日休息後,才回輸細胞。自病人體內取出T細胞,送至藥廠瑞士總部改造後,以專機送回花蓮慈院的CAR-T細胞,共有4億顆、21毫升,保存於2片特殊鐵片之間,放置於該院地下室的細胞中心攝氏零下190度設備中,上午先送至移植病房辦公室解凍3分鐘,再以靜脈注射方式回輸病人體內,且從解凍至輸注完畢需在30分鐘內完成。過程由該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免疫治療科副主任黃威翰執行。張女士於去年12月28日即住進移植病房,她的丈夫黃先生每日隔著病房玻璃陪伴。元旦兩人受訪表示,完全信任醫療團隊,樂觀看待治療過程,不擔心治療失敗機率。什麼是CAR-T細胞治療?那種癌症病人健保有補助CAR-T細胞治療?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CAR-T細胞治療是近代癌症治療的最大突破之一,結合基因療法、細胞療法、免疫療法三項高科技醫療,也是許多復發癌症病友的重生希望,過去花東病人必須「盤山過嶺」至西部接受治療,現今情況翻轉,全台首例CAR-T治療不在台北,而在花蓮慈院進行,是東部醫療的一大里程碑。衛福部健保署自去年11月1日起給付CAR-T細胞治療,給付對象包括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與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二類。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截至昨天共有7例患者經事前審查核准用藥,分別為ALL 1例、DLBCL 6例。病例分布除花蓮慈院病人外,還有台大醫院4例,預計於近期執行;台中榮總2例,預計於本月下旬執行。另外,有5位病人正申請審查,分別為ALL 2例、DLBCL 3例。健保議價後全球新低,國際病人連帶受惠李啟誠說,2017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此項CAR-T治療,每劑要價逾1500萬元台幣,經健保議價後,每劑給付價為819萬元台幣,過去CAR-T治療最大的副作用是財務毒性,健保給付後病人經濟壓力緩解,該項治療用於B細胞淋巴癌成功率可達4成。本次健保給付後,因健保議價能力強,給付價格是全球新低,國際病人連帶受惠,申請至台灣治療。一名來自越南的13歲女病童,將於下周飛抵花蓮慈濟,自費接受CAR-T治療。李啟誠說,該病人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經骨髓移植後仍復發,已無有效化療藥物可用,因越南尚無可處理CAR-T治療的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實驗室,所以來台治療,將由花蓮慈院抽取患者T細胞後,送至藥廠在瑞士的實驗室進行改造。預期將可望帶動國際病人的風向,擴展台灣醫療在世界的版圖。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02 醫療.牙科
牙線含聚四氟乙烯PTFE,有毒嗎?教授告訴你鐵氟龍到底安不安全
我在2020-5-8發表不沾鍋有毒嗎?,讀者Jack Liu在2023-12-13留言:「請問教授那PTFE也是一種全氟化合物嗎?台灣3m做的牙線含有此成分,不知道該不該用,謝謝。」PTFE是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的縮寫,而它的商品名是Teflon(鐵氟龍)。我在不沾鍋有毒嗎?這篇文章的結尾說:「事實上,鐵氟龍是廣泛和大量地應用在各個行業,包括航太,電子,醫療,紡織,家電等等。舉凡冰箱,冷氣機,洗衣機,烘乾機,果汁機,咖啡機,電鍋,甚至連直接放進嘴巴的牙線都是含有鐵氟龍。……所以,就日常用品而言,包括不沾鍋,鐵氟龍的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在這篇文章裡就有說「牙線含有鐵氟龍」和「鐵氟龍是安全的」。但是,很不幸的是,網路上是還是充斥著「不沾鍋有毒」和「牙線有毒」這類資訊。例如一位網紅就製作影片說現在的不沾鍋比以前毒7倍,請看現在的不沾鍋比以前毒七倍,網紅的恐怖行銷(註:她是另一類不沾鍋的代言人$$$)。澳洲政府有設立一個專門回答關於PFAS問題的網站,而其中的一個問題是What’s Teflon made of? What’s the link between Teflon and PFOA?(鐵氟龍是用什麼做的? 鐵氟龍和PFOA之間有什麼關聯?)它的回答是:鐵氟龍是化學物質「聚四氟乙烯」(PTFE) 的商品名。PTFE 是 PFAS 家族的一員,但其結構與 PFOA、PFOS 或 PFHxS 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特性。聚四氟乙烯 (PTFE) 和 PFOA/PFOS/PFHxS 的特性之間有幾個重要差異:.PTFE 不溶於水 – PFOA、PFOS 和 PFHxS 可溶於水。.PTFE 太大且太難溶,無法被生物體吸收 – PFOA、PFOS 和 PFHxS 很容易被食用/飲用受污染食物/水的生物體吸收。.PTFE 對動物無毒 – PFOA、PFOS 和 PFHxS 對動物有一系列毒性作用。這些差異意味著監管機構不認為 PTFE(鐵氟龍)是對人類健康或環境有影響的化學物質。PFOA 和鐵氟龍之間的關聯是 PFOA 用於幫助製造鐵氟龍。然而,需要強調的是,PFOA 並不是鐵氟龍的成分——它只是添加到反應容器中以幫助製造鐵氟龍,並在工藝結束時被去除。因此,鐵氟龍不應含有PFOA。我們有制定嚴格的標準來幫助確保鐵氟龍不含 PFOA。有關牙線有毒的說法是在2019年開始大量流傳,而這是因為當年一月發表的一篇論文Serum concentrations of PFASs and exposure-related behaviors in African American and non-Hispanic white women(非裔美國人和非西班牙裔白人女性的 PFAS 血清濃度和暴露相關行為)。這篇論文的文摘裡有這麼一句話:Flossing with Oral-B Glide, having stain-resistant carpet or furniture, and living in a city served by a PFAS-contaminated water supply were also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some PFASs(使用 Oral-B Glide 牙線、使用防污地毯或家具以及生活在受 PFAS 污染的供水系統的城市也與某些 PFAS 含量較高有關)。(註:Oral-B Glide 牙線含有鐵氟龍而我們家已經用Oral-B Glide 牙線幾十年了)儘管這篇論文被大量引用來“證明”牙線有毒,但其實它是問題重重。我常引用的加拿大McGill大學Offi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科學和社會辦公室)網站在2019-1-18發表Is Dental Floss Toxic?(牙線有毒嗎?)。我把它的重點翻譯如下:研究中沒有提及發現的 PFAS 含量與潛在毒性作用之間的任何關聯。此外,雖然「Glide」牙線中的含量略高,但無法知道這些化合物是來自牙線,還是來自其他類型的接觸。事實上,它們來自牙線的來源值得懷疑,因為根據製造商的說法,牙線本身並未檢測到 PFAS。科學以數字為中心,但在這項研究中,量化非常弱。無論是使用不沾鍋、牙線或從紙板容器中食用食物,受試者都被問及是否「曾經」或「從未」參與過這些活動。我們不知道受試者是否每週或每天使用一次牙線。還有一個問題是,血液中檢測到的 PFAS 水平範圍很寬。雖然平均而言,牙線的含量確實較高,但有些化合物的含量明顯低於非牙線的含量,就某些化合物而言,含量低達 17%。即使對於那些自稱經常吃快餐紙板容器的受試者,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其中一些受試者的 PFAS 含量實際上比那些聲稱很少食用此類食品的受試者要低。無論如何,我更關心的是容器中的內容物,而不是防油塗層中滲出的化學物質。底線? 這項研究沒有說明檢測到的化學物質可能對健康產生任何影響。 此外,暴露的量化不穩定,無法確定化合物的來源,而且數據範圍太寬,無法得出重要的結論。就使用牙線而言,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它可以改善牙齒健康,因此我會繼續使用牙線,而不必擔心我使用的牙線類型。後記:這篇文章發表之後半小時,一位讀者在臉書留言:最讓我不悅的是,某網紅博士無視現階段研究證據,為了她的業配著想,在之前鐵氟龍爭論中,不惜抹林教授是學術上的霸凌跟歧視女性。我相信林教授一定一笑置之,但這種為了利益不惜利用自身女性來污蔑他人的行為,我感到相當不以為然。心理學上有種效應叫放大效應,舉例來說如果動手術的醫生告訴你此次手術死亡率是1%,不少病患會過度放大那個1%的可能性,進而放棄手術。而這些網紅正抓著這些人性的弱點,肆意恐嚇民眾造成驚懼,而遂行他們業配的業績成長。我的回應是:哈哈哈!「鐵證如山」對上「道聽途說」當然是「學術霸凌」。至於歧視女性,我一生最感激的是5個女人 – 母親、3個姐姐、老婆。原文:牙線有毒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02 醫療.消化系統
粘曉菁/逆轉脂肪肝,如何避免走上肝癌?醫師分享「增肌減脂」菜單改善
脂肪肝與代謝性問題是全球普遍現象,主要跟「多吃少動」有關,尤其手搖飲跟酒精都是含糖飲料,是造成孩童及成人脂肪肝的原因之一。逆轉脂肪肝可避免日後走上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風險,「消脂保肝」必須從改變飲食、生活習慣及養成規律運動做起。脂肪肝病人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減少日後肝癌機率最近陽明交通大學與中研院、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分析健保資料庫,追蹤脂肪肝病人10年發現,脂肪肝病人長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減少5成肝癌罹患率,研究成果也被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阿斯匹靈是使用非常普遍的老藥,不少人會服用阿斯匹靈來保護心臟,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大腸癌風險。但仍有其藥物副作用,如腸胃道出血等,能否長期使用需要醫師專業評估與處方。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顯示,雖然美國民眾B、C肝帶原風險極低、僅1%左右,每年罹患肝癌風險卻逐年增加約9%,探究原因是肥胖及脂肪肝啟動身體發炎機制,進而慢慢演變為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因此肝病防治除了避免感染B、C型肝炎,還要從預防及逆轉脂肪肝做起。如何預防和逆轉脂肪肝?手搖杯是孩童的含糖快樂飲,酒精是成人的含糖快樂飲,脂肪肝及三高慢性病引起的身體發炎、代謝性問題等,都會造成代謝性脂肪肝病。消脂保肝的不二法門就是「少吃多動」,尤其運動可減少內臟脂肪堆積,只要運動量足夠,身體肌肉也會增加。建議長輩如果想鍛鍊核心肌群,平時不妨練習邊快走、邊縮小腹,或養成能站就不坐、能坐就不躺原則,設定手錶或手機鬧鈴隨時提醒紀錄,養成運動習慣、日積月累,逆轉脂肪肝不是夢。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01 失智.大腦健康
你的身體正「慢性發炎」嗎? 不改善恐引發輕度認知障礙(MCI),最終演變成失智!
當身體出現慢性疼痛、容易疲累等症狀,小心身體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如果輕忽這些警訊,未適時調整生活作息、改善現況,可能損傷神經元,導致記憶和認知功能下降,最後演變成失智症。身體慢性發炎影響身體功能主要表現在「活動力」上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說,發炎是人體的自動防禦反應,屬於身體自我修復,如果體內發炎指數過高、時間過久,會讓免疫力受損,進一步引發慢性疾病,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免疫系統調控失當,器官組織會慢慢受到持續性的破壞,β類澱粉蛋白沉積,影響大腦的運作。當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沉積愈嚴重,會干擾神經細胞之間的傳遞,除了影響記憶力、判斷力,也會降低活力。陳亮宇表示,慢性發炎影響身體功能,主要表現在活動力方面,當整個人提不起勁、做什麼事都沒興趣,進而減少社交活動時,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可能比別人高,因為少了人際互動的刺激,對外界的理解力與反應力都變得較遲鈍。什麼是腦霧?腦霧與失智有關嗎?如何預防慢性發炎?自新冠肺炎大流行後,其後遺症之一的「腦霧」偁受關注,是指大腦混沌昏沉、無法正常運轉,並非醫學專有名詞。腦霧所出現的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與失智很相似,腦霧是因為疾病感染而誘發身體發炎反應,大部分的人會在疾病康復後三至六個月左右慢慢復原,多為可逆性、可改善。如果腦霧症狀持續半年以上,應積極處理、調整生活狀態,否則會進展到輕度認知障礙(MCI),可說是潛在的健康危機。陳亮宇提醒,良好的生活習慣應從飲食、運動、作息下手,要避免高糖、高脂、油炸等容易上火的食物,尤勿攝取過多精緻糖,以免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另外,肥胖會讓發炎指數增加,加速大腦老化,因此要做好體重控管,並戒除菸酒。陳亮宇強調,肥胖、三高、熬夜、缺乏運動都跟慢性發炎有關,也是導致失智的原因。想要打造抗發炎體質,要懂得「趨吉避凶」,多吃含有Omega-3的魚肉和堅果,豐富的維他命A、B、C、D、E具抗發炎作用。運動是天然的消炎方式,可促進全身循環系統修復發炎的部位,且大腦分泌的物質能維持認知功能,對預防失智大有幫助。腦霧與輕度認知障礙(MCI)的差別*腦霧:主觀性記憶衰退、無法專心,但旁人不覺得。腦霧可逆轉,但有一小部分會進到輕度認知障礙、輕度失智病程。*輕度認知障礙: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能力比正常老化出現嚴重的衰退。在臨床上,每年約有10%-15%患者會發展為失智症。點看更多內容【免費線上課程】讓專家用一根棍子告訴你如何逆轉退化大腦「失智小測驗」快速評估你的大腦健康 幫助延緩認知退化、預防失智症 不失智的台式地中海餐桌 彩椒烘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