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藥可預防失智?穴位按多久才有效?怎麼按壓?中醫教你抗失智必按穴位 ft.張晉賢【元氣最愛問】EP.21
本集要來聊聊全世界都在關心的議題,失智症,邀請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部長,張晉賢醫師,教大家如何自己按壓穴位,預防失智症。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本集要來聊聊全世界都在關心的議題,失智症,邀請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部長,張晉賢醫師,教大家如何自己按壓穴位,預防失智症。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新店耕莘醫院整形外科李秉侖主任,來談來談眼睛相關的整形手術。 ✏️變老到底要不要作醫美? ✏️眼袋手術分為哪些?年輕與年長者開刀方式是否有區別? ✏️眼袋一定要開刀嗎?雷射或保養品有沒有用? ✏️幾歲以上作醫美手術,需要考慮麻醉風險? ✏️眼瞼下垂是什麼?有什麼特徵?幾歲開刀最好?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同時也是國防醫學院婦產學科副教授,張芳維醫師 ,來跟大家談談女性更年期有關陰道萎縮的症狀。 ✏️女性停經的症狀有哪些?求診比例? ✏️更年期可以自我檢測嗎? ✏️女性更年期會轉成慢性病? ✏️沒有性伴侶,如何克服陰道萎縮症狀? ✏️如何減緩女性更年期不適? ✏️補充過量女性荷爾蒙會造成癌症? ✏️更年期身體不適要看那一科?
本集來賓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 #黃馨慧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癌友即使走出罹病陰霾,下一步恐面臨不孕困境。根據醫師臨床觀察,八成癌友在治療後有不孕的狀況,尤以女性因生育能力恢復較差居多。然而,生育保存意識不足是癌友面臨的主要挑戰。醫師呼籲,若癌友未來有生兒育女的想像,須在接受治療前先凍精、凍卵。 完整報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638739
當醫師告訴林利霏確診大腸癌第一期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第一時間問醫師:『那接下來怎麼辦?』」 女星林利霏在2024年確診大腸癌第一期,原本已與丈夫張翰、女兒定居台東,享受遠離都市的慢活之旅。罹癌後讓她深刻體悟健康的重要性,她表示,「癌症最可怕的不是診斷結果,而是錯過黃金治療期」,她也提醒40歲以上族群,應每年進行健康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 【全文閱讀】2025癌症論壇/以為是痔瘡出血,竟是大腸癌初期!林利霏分享「慢生活+早檢查」的黃金保命習慣 :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421/8632832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 https://event-health.udn.com/campaign/health_2025cancer-171
本集來賓: 林口長庚醫院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許佑仁 本集重點: 近年來,大腸直腸癌的手術技術快速進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直腸肛門科醫師許祐仁表示,腹腔鏡微創手術與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已成為主要治療方式,大幅減少患者術後疼痛、縮短恢復期,甚至能提升保留肛門的機率,對於部分晚期病人,結合細胞減積手術(CRS)與溫熱化學治療(HIPEC),更讓腹膜轉移不再是絕症,能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大便變細、小腹脹痛?醫師警告:這些大腸癌前兆千萬別忽視!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624539
本集來賓: 虞凱傑/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腫瘤科 主任 本集重點: 你是否發現自己半夜頻跑廁所,或者排尿變得困難,卻總以為只是年紀大、攝護腺肥大?其實,這可能是攝護腺癌的早期警訊! 半夜跑廁所跑不停?夜尿、排尿困難恐是「熟男隱形殺手」信號!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607705
本集來賓: 李威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 本集重點: 晚期肝癌病友非常辛苦,常常歷經許多治療,且常會食慾不振、體重下降,身體非常虛弱,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團隊所研發的「細胞療法」卻很有機會翻轉癌友困境,更厲害的是,還有93歲阿公接受治療,效果也還不錯,最後離開的原因不是肝癌,而是…? 不過可能很多人會問:到底細胞治療是甚麼?運作原理又是甚麼?會不會有副作用?本集的醫聲Podcast節目,我們就邀請到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李威震來分享細胞治療的奧秘,希望大家多重視自己的健康、好好保護肝臟健康、多提升免疫力,當疾病來襲,才有本錢對抗疾病、抗敵致勝。 93歲老翁對戰頑強「肝腫瘤」靠細胞治療翻轉結局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592845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蔡禮賢醫師,來跟大家談談「夜尿症」的問題。 ✏️一晚幾次算頻尿? ✏️夜尿症常有哪些錯誤迷思? ✏️夜尿除了用藥,在生活飲食上,要注意的地方? ✏️改變生活習慣仍無法改善,該怎麼辦? ✏️治療夜尿症最新趨勢?效果如何? ✏️女性漏尿的狀況該怎麼處理? ✏️夜尿要避免吃哪些食物?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資深登山嚮導阿布老師,來談登山遇虎頭蜂圍攻怎麼辦?專家教你保命原則,切記不要做這些事! ✏️阿布老師推薦的台北步道是哪兒? ✏️什麼程度可以開始挑戰爬山? ✏️熟齡登山族最容易遇到什麼問題? ✏️少運動的熟齡族,初期登山要注意哪些事項? ✏️登山遇虎頭蜂,保命招式學起來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泌尿科戴槐青醫師,來談男性荷爾蒙,以及正確補充荷爾蒙的方式。 ✏️男性更年期幾歲開始?每個人都有嗎? ✏️男性更年期症狀有哪些? ✏️哪些方法可舒緩男性更年期症狀? ✏️如何補充男性荷爾蒙? ✏️男性賀爾蒙有甚麼功能? ✏️什麼狀況不能使用男性賀爾蒙?
元氣大來賓,專訪張艾嘉,被張媽媽喊為「妹兒」的張艾嘉,今年也71歲了。張媽媽聽到女兒年齡大笑:「妳也是老人了!」能夠和女兒一起老去,顯然讓張媽媽極為開心。 ✏️「小妹」71歲 媽媽大笑「妳也是老人」 ✏️照顧老「小孩」 才明白人生 ✏️害怕無常 更怕失去 ✏️看人生 珍惜當下 無常是正常 ✏️談生活 化繁為簡 自在最重要 ✏️不求兒子照顧 也不怕兒子不顧
【#失智專題】#失智照顧 #失智 #林葉亭 林葉亭的84歲父親罹患失智症,即使面對挑戰,她依然以滿滿的愛心陪伴父親,分享照顧重點與心情調適的方式,讓人感受到她滿滿的用心與堅定❤️ 16日下午,她的父親離家後失蹤,至今仍未尋獲😟 📢希望大家一起幫忙,伸出援手,共同尋找🙏 🔍 如果您在街頭或社區見到疑似失智的長者,請立即提供協助或聯繫警方 #失智者協尋懇請大家幫忙 #若有尋回也請協助更新訊息 🎧Podcast|失智後的父親就像返老還童,林葉亭:上帝好像給了我一個新的爸爸!👉https://reurl.cc/46nzbL
癌友面對生命如此堅強,我們怎麼能脆弱💪 大愛劇場《血.拾人生》主要演員魏蔓、黃薇渟、張睿家接受《元氣網》專訪,分享拍攝癌友故事的心情❤️ 👉更多內容:確診血癌只難過半天、抽骨髓抗癌不掉淚,《血.拾人生》演出真實癌友故事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泌尿科顧芳瑜醫師,來談談男人都有會有的攝護腺問題。 ✏️男人老了,就一定會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嗎? ✏️如何判斷攝護腺肥大問題? ✏️攝護腺肥大,有哪些治療方式? ✏️攝護腺微創手術是甚麼?與傳統治療的差別? ✏️手術可以改善到什麼程度?
隨人類壽命愈來愈長,老人定義必須改變。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北榮經營)院長陳亮恭說,面對長壽人生,民眾與醫師都必須有全新思維,醫療衛生進步,讓民眾可「活到罹患三種慢性病」,醫界對於「疾病」的認知與控制目標,也必須與時俱進。 陳亮恭表示,台灣光復後70年間,民眾平均餘命從50歲上升至逾80歲,「人們一輩子都沒看過這麼多老人」,面對人口長壽、高齡化趨勢,從基本邏輯並必須改變,不能再依既有教科書、政府法規定義。根據日本研究,2007年世代長者,與2017年世代長者,在同樣歲數,走路速度、握力、體能、活動量等指標,明顯成長,「體能衰退的臨界點,已由65歲延後至75歲。」 2024退休力論壇/陳亮恭:翻轉疾病定義與慢性病共存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253
登山是極佳的有氧運動,許多熟齡族群都喜愛徜徉在山林步道,吸收負離子及芬多精。資深專業山域嚮導阿布分享,日本已經將森林浴列為「預防性健康照護」的一環,能紓解壓力、增強免疫力。熟齡輕旅行正夯,尤其是登山行程,在負重行進的過程中,可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阿布提到,許多人認為爬山對老年人來說太危險,但他曾協助許多6、70歲的長輩登上玉山,甚至挑戰海外的非洲吉力馬札羅山、瑞士馬特洪峰,圓了一生的夢想。年齡並不是登山的阻礙,但是要遵守「停看聽」原則,詳細評估安全狀況,千萬別說走就走。 2024退休力論壇/山域嚮導阿布:熟齡登山得「停看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127
除了我,誰能照顧好失智的太太呢?😢 台灣失智症協會失智者諮詢顧問小組顧問曾清芳先生,在失智論壇與大家分享失智者的生活日常🎤 當曾清芳先生得知,不只是太太罹患失智症,連自己也被診斷出同樣症狀時,他整個人都崩潰了......但很快他想通了💡 他決定帶著太太一起參加失智據點活動,在太太因病怕出門時,更加努力陪伴,甚至投入志工行列,幫助其他人❤️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821
👵👴擔心失智長輩被騙走畢生積蓄?快來看這支影片! 🔒 三大神招,輕鬆守護長輩財產安全: 1️金融防護罩:聯合徵信中心「金融註記」 一鍵啟動,不法申請全面攔截!猶如為錢包加裝最強防火牆🛡️ 2️法律後盾:「輔助」與「監護宣告」 為失智長輩量身打造的安全網,用法律守護家人💕 3️緊急求救:165反詐騙專線 發現異常,立即撥打,阻止龐大損失!📞 👉看更多內容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912
《這一次,換你來接力》Ep.1推出上集後,有粉絲說:「期待下集,小遊戲下次和老人家聚會時,一起玩,肯定會很高興!」 說的沒錯,下集出爐惹! 可以說是滿滿驚奇的下集。 「寶特瓶」跟「衣架」可以做什麼? 有人想到可以拿來濾抽油煙機的油耶!但光動腦不夠,這半集還會看到兩位主持人跟章新,踏踏實實做完十趟的「腳尖、腳跟走路」! 在節目尾聲,章新還特別做了幾段感性呼籲! 「我們看不到的社會某個角落,就有失智症患者跟他的家人存在」 「主要照顧者心中的苦,可能也不知道要對誰說」 你也有同感嗎?想一起來接力,把節目看起來,把身體、腦袋、互動動起來嗎? 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發現喔!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 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這一次,換你來接力》 是「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專推出的全新節目! 每一集,主編韻如跟小助手至柔,都會拜訪一位來賓。請來賓分享失智故事、給來賓做失智識能測驗!然後一起「三動」―腦動、身動、互動,在好玩好笑中,把預防失智的三動遊戲做起來。 這一次,她們來到桃園龍岡,拜訪會引經據典說菜的Youtuber章新。在眷村長大的章新,分享了他讓人唏噓的眷村失智人物故事。 然後,測驗跟「三動」的挑戰就要開始啦~ 本集看點: ✎眷村中的失智故事 ✎「月份手指操」誰卡關?誰過關? ✎讓人醒腦又出汗的「雙手交換比讚操」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 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元氣最愛問,邀請體適能教練徐棟英示範超慢跑以及預防跌倒的訓練核心三動作。 ✏️超慢跑為什麼要搭配節拍器? ✏️超慢跑的好處? ✏️超慢跑建議每次跑多久?一周跑幾次? ✏️哪些人不適合超慢跑? ✏️超慢跑四大要領及口訣 ✏️如何訓練熟齡族的核心肌群? ✏️簡易3動作練核心肌群
元氣最愛問,邀請營養師來談談,很多人都有的困擾,就是「膽固醇」。 ✏️一天到底吃幾顆雞蛋才不算過量? ✏️瘦子膽固醇很高,是什麼原因? ✏️膽固醇過高建議怎麼吃?飲食怎麼控制? ✏️什麼是天然的膽固醇調節劑?
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如果65歲退休,還有將近20年餘命;退休後,應該不用再為經濟勞累,但你準備好老後的財務規劃了嗎?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調查,平均預期退休金為1,403萬元,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指出,仍有超過6成民眾沒進行退休理財投資。 受到通膨與勞保年改影響,2024年需要準備的退休金,比2020年多了300萬,主要是因為長壽風險、通膨與勞保年改的影響。王儷玲說,退休金的數字增加了,但民眾退休計畫起步太晚,也忽略年金、醫療與長照保險、安養信託的需求,實際能安心退休、存到理想退休金額的達成率並不理想。 2024退休力論壇/勞退教母王儷玲:存退休金永不嫌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928/8348661
🚨誰說老人鄉沒有希望?嘉義縣用行動打臉刻板印象! 🔍全台老化最前線的逆襲 透過「宣導、診斷、照護」三大策略,實現全國「2025失智友善777」目標💪 🏡偏鄉不孤單!六腳、鹿草、義竹鄉的暖心服務 失智整合照護模式,「一條龍」服務直達家門,高風險族群獲得完整照顧💕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803
📝86歲失智母親的筆記本 👨🏻‍⚕️日本失智權威齋藤正彥醫師,在失智論壇上分享的真實故事... 母親的筆記本,見證了失智的軌跡,從完整到無法判讀,字裡行間,藏著她對兒子的依賴❤️ ✨他領悟到「失智照護不在追求完美,而是用愛同理,陪伴他們」,走過「還可以的生活」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3/8402794
元氣最愛問,邀請泌尿科醫師邱鴻傑,他表示,若超過三個月連晨間勃起都消失,同時性生活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請立即進行系統性檢查。 ✏️男人最怕甚麼? ✏️勃起功能障礙有解嗎? ✏️上網買壯陽藥可行嗎? ✏️原廠藥與學名藥怎麼選擇?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有哪些治療方式?
🌟論壇精彩亮點「綜合座談」影片來惹🌟 這次座談集結台灣失智領域的專家,針對失智症者與照顧者最關心的話題,提供解方🔑 👉影片重點 ✔️嘉義縣失智友善實務經驗 ✔️失智活動的名稱優化 ✔️何時該做失智篩檢 ✔️如何選擇篩檢方式 ✔️失智症新藥的副作用對哪類型病患影響顯著
🤔9成失智症者在家中,我們該如何陪伴? 🔑專業祕笈大公開 @台灣失智症協會 秘書長陳筠靜提出「穩定醫療+非藥物治療」雙管齊下,創造友善環境,延緩病程 🤝家庭會議:守護家人的第一步 坦誠討論病情 分配照護資源 建立共識與默契 ❤️ 失智不可怕,關鍵在於用心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898
⚠️失智不可怕,關鍵在於及早因應! 🌟輕度失智者的希望曙光🌟 阿茲海默症新藥治療18個月,可延緩退化5個月 ⚠️正視風險,了解副作用: 首兩次注射可能出現副作用,嚴重者包括腦出血、腦血腫 🚨何時該做失智篩檢? 醫師提醒:記憶力異常、認知問題持續、症狀莫名未改善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