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3 癌症.肺癌
搜尋
1
共找到
20694
筆 文章
-
-
2020-03-03 科別.感染科
防肺炎、流感一樣重要!醫師:這樣做才能保護家人和自己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1位黃姓(化名)女主管就診時主訴前1周高燒、咳嗽、全身痠痛,在診所篩檢為B型流感,服用克流感藥物後仍然咳嗽不止。醫師問及群聚史時,黃小姐突然眼眶泛淚,原來65歲父親也突然出現一樣症狀,即使當天就醫服用流感藥物,沒想到隔天還是因呼吸困難住進加護病房,醫師發布病危通知。黃小姐很難過的說,自從被診斷流感之後,她都在房間自主隔離,為什麼父親還是會得到流感,自責父親是不是被自己傳染流感,不過父親的檢驗結果是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占率最高的A型流感,與黃小姐的B型流感不同。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感染科醫師蔡宛臻表示,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報告顯示,近4周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黃小姐父親可能是被生活周遭接觸的流感病人所傳染。但黃小姐自己發病後採取自主隔離,配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家人受到傳染,非常值得鼓勵。黃小姐疑惑,為什麼同樣是流感,自己吃了藥好轉,父親卻嚴重到有生命危險?蔡宛臻說明,流感病情可輕可重,多數患者即使不用藥治療也會自行痊癒,但是少數高風險群的患者會併發重症,常見的有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甚至導致死亡。過去研究顯示高風險族群包括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肥胖(BMI>30)、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氣喘、慢性肺病、慢性肝病、腎臟疾病及重大傷病等等。黃小姐本身不是高風險族群,而父親雖然平時注重養生,但黃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屬於流感併發重症的高風險族群。蔡宛臻醫師表示,為避免因流感併發重症甚至死亡,政府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流感藥物,除可以減緩流感症狀、減少重症及死亡外,也可以提早清除病毒並縮短可傳染期。符合公費用藥條件的民眾,請務必於48小時內就醫用藥效果最好。有些病人會問,為什麼去公共場所都有戴口罩還會得到流感?蔡宛臻醫師說明,流感的播方式主要是由患者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染,配戴口罩雖然可以有效預防,但是流感病毒可以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比如門把、扶手、電梯按鈕、桌面、小朋友共用的玩具等等,沾染了流感病毒的雙手一旦觸碰到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就有可能被感染。除了正確配戴口罩之外,也要勤洗手才能杜絕流感。另一方面,COVID-19(武漢肺炎)雖然症狀與流感類似,但是目前尚無疫苗可預防,也尚無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預防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必要依疫情指揮中心指示配戴口罩等。案例中黃小姐父親經過治療後,肺部狀況逐漸恢復,已順利轉出加護病房。蔡宛臻醫師提醒防疫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透過正確的預防方式,保護家人也保護自己。(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症狀像流感、武漢肺炎! 年輕人有這6症狀當心是「這癌」 防疫時期出現發燒、咳嗽? 就醫時「這件事」一定得做
-
2020-03-03 科別.眼部
世界青光眼周/全台近40萬名青光眼患者!新藥改善乾澀、刺激且納入健保
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的第二大原因,醫界發現造成失明的原因有時並非疾病本身,而是醫囑遵從性不佳,導致治療不完整而讓疾病惡化所造成。台灣有近40萬名青光眼患者,但研究指出,大約只有35%的病人可以持續用藥兩年以上,患者無法持續點藥的原因在於,對疾病的認識不夠及眼藥水使用後帶來的乾澀、刺激感等副作用,讓患者不舒服。為了解決用藥的副作用問題,臨床上已有單劑量包裝、不含防腐劑的青光眼治療藥水上市,可望降低乾澀、刺激感等副作用,進而提升病人的持續用藥的意願。藥水有刺痛感 易自行停藥三軍總醫院青光眼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青光眼的第一線治療是點眼藥水,但青光眼藥水多屬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藥物及前列腺素等,點了之後有些人看事物會變暗、眼睛乾澀,且藥物可能會改變眼球表面血管收縮性讓眼睛變紅,另外一般的眼藥水因為要用上一個月,故都會加入防腐劑以利保存,長期使用下來容易造成乾眼症,也會損害眼表細胞造成刺痛感,因此有些患者認為不點眼藥水還比較舒服就自行停藥。新藥不含防腐劑 納入健保由於青光眼的視覺功能惡化是漸進式的,民眾停藥後初期或許沒有察覺有異,但臨床上發現有許多患者在停藥後的一兩年內就急速惡化到失明階段,可見持續用藥與否對於青光眼治療的成效可說是相當關鍵的因素。考慮青光眼患者須長期點藥的治療需求與長期點藥帶來的副作用,近年健保署也給付了單劑量包裝的青光眼藥水,這類的藥水不含防腐劑,能降低點藥帶來的不適,提升持續用藥意願,對傳統藥水適應不良的患者可說是一大福音。今年三月八日至十四日是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題是「打擊隱形青光眼」,就是希望呼籲大眾能透過檢查早期發現青光眼,進而持續治療延緩青光眼的進展。呂大文指出,雖然青光眼發生機率低約1.6%至2%,全球約8000萬名患者,但25%青光眼患者終其一生會發展到雙眼全盲階段。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以為只有年紀愈大才會罹患青光眼,但在台灣50歲以下的患者也占了27%,尤其台灣高度近視者眾,未來年輕患者會愈來愈多,更值得注意。有青光眼病史 親友要注意另外,由於青光眼屬於遺傳性疾病,呂大文指出,家中若有青光眼患者,建議患者「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親友們都必須盡快接受青光眼相關檢查,確認自己是否也罹患青光眼。「上上下下」指的是直系血親罹患機率是常人的7至9倍,「左左右右」指的是兄弟姐妹有人是青光眼患者,其本身罹患的機率也高達30%至40%。呂大文就舉藝人劉尚謙為例,他說,「劉尚謙是青光眼關懷協會的志工,患病已有一、二十年,有一眼已開刀治療,後來他發現父親點的藥水跟自己一樣,才知道自己有家族史,幾年前他的兒子及女兒檢查發現也都有青光眼,目前都在持續治療中。」家族史直系 應12歲起篩檢目前在呂大文的門診中,約有十分之一的病人是有家族史,他提醒,所有家族遺傳的疾病,下一代的發病年紀一定比上一代的發病年紀還要提早,因此家族中有直系血親的孩子,最好在12歲時就要定期篩檢,追蹤視神經的狀況,提早開啟防盲計畫。
-
2020-03-03 橘世代.愛吃橘
一鍋燒快速上餐 醫師娘「0失敗」好D食譜
最近流行「在家吃飯」,但要怎麼變化日常食材,且要很快速端上桌享用呢?知名醫生江坤俊在新作《每日好D》收錄了「醫師娘」的食譜,其中這一道「鮭魚養氣豆漿鍋」,是用料相當豐富的鍋物,尤其是對於每天忙碌的上班族或單身族來說,回家還要煮飯實在有些為難,只要丟下去就完成的一鍋燒,根本就是懶人救星,尤其仍在有點微涼的天氣,總會想要來點熱呼呼的料理,從食材與湯中補充營養又填肚。【材料】豆漿 ⋯⋯ 500cc鮭魚片 ⋯⋯ 200g豬肉片 ⋯⋯ 200g美白菇 ⋯⋯ 50g新鮮香菇 ⋯⋯ 2 朵舞菇 ⋯⋯ 50g紅棗 ⋯⋯ 3 顆枸杞 ⋯⋯ 10g【作法】1. 將豆漿倒入鍋中,再加入紅棗、枸杞煮滾。2. 加入鮭片、豬肉、菇類,烹煮至熟即可上桌。【沾醬】可以用1 湯匙蔥花、1 湯匙淡醬油、1 湯匙蘿蔔泥調和出沾醬,搭配沾著吃,更加美味。備註:品嘗魚類料理務必留意魚刺,小心慢食而另一道「麻油豬肝杏鮑菇湯」,以簡單的豬肝跟杏鮑菇搭配,更重要的是步驟非常容易,幾乎是備好料在翻炒煮就完成了,熱騰騰的料理上桌看起來豐盛又誘人,快來看看醫師娘怎麼作!【材料】豬肝 ⋯⋯ 600g麻油 ⋯⋯ 2 湯匙杏鮑菇 ⋯⋯ 2 個老薑 ⋯⋯ 10 片冰糖 ⋯⋯ 半茶匙米酒 ⋯⋯ 400cc水 ⋯⋯ 400cc牛奶 ⋯⋯ 300cc【作法】1.將豬肝去除筋膜後,以牛奶浸泡一小時去腥。之後再用水沖洗一下後,以溫水燙至表面呈白色,切成片狀。2.鍋中倒入麻油,以中火爆香薑片至邊緣捲曲,再放入豬肝,以大火快炒。3.豬肝不要煮到過硬,可在麻油中泡熟。4.乾鍋放入切塊的杏鮑菇,炒出水分後,再加入米酒、水,煮滾後加入冰糖攪拌融解即完成。從每天吃的三餐料理與食材,就能輕輕鬆鬆補充到維生素D。經常在養生節目分享自身經驗的江坤俊醫師,他在新作《每日好D》,提供了太太劉藺秦女士的料理食譜,即使平常沒有煮飯的新手,也能輕鬆學會。※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本文摘自《每日好D【實踐版】:江坤俊醫師的日日補D計畫,幫你找回身體不足的維他命D、抗癌護健康》采實文化 2020/01/22 出版【延伸/在家吃飯系列閱讀↘↘↘】。懶人必學!三步驟鍋燒料理一吃就上癮。熟齡抗疫更要增抵抗力!養生教母郭月英教你這樣吃。料理研究家:「蒸雞肉」不乾柴 快速備餐無壓力。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有食譜也熬不出的好味道 最難忘的媽媽菜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怕新冠肺炎不上公廁 妙齡女強忍8小時害陰道發炎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台灣也發出社區傳播警訊,引發國人恐慌;南投縣一名妙齡女子因擔心在外上公共廁所會感染肺炎,因此堅持不上,連生理期也忍回家才更換衛生棉,最後因細菌感染而陰道發炎,就醫治療後才恢復。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日前一名30歲女業務因下體出現搔癢、異味等症狀求診,經詢問才知道,她擔心在疫情期間頻繁出入公廁恐增加感染風險,因此都盡量憋尿不如廁,就連生理期也一樣,還曾忍了8小時不換衛生棉,下體有異狀才就醫。而經檢查後確認是因細菌感染所引起的「陰道炎」,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許文瑋醫師說,長時間未更換衛生棉或棉條,甚至憋尿,細菌就易滋長,因此容易造成陰道、泌尿道感染,嚴重恐引發敗血症,棉條則有導致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的風險。許表示,不管使用衛生棉或棉條都得勤加更換,一般而言,衛生棉約1至3小時就該換,衛生棉條則約4至6小時應更換,量多時更要頻繁替換,更換時應注意手部清潔,建議先洗手再置放,小心動作減少陰道受傷的機會,也降低感染風險。針對,傳聞確診者糞便也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上廁所也恐有感染風險,南投醫院則表示,排泄物是否具有傳染力雖不得而知,但民眾停留在廁所的時間不會太久,且多數公廁也都有人定期打掃,民眾千萬不要因噎廢食。南投醫院也提到,比起不敢上公廁憋尿、不換生理用品,落實洗手更能降低感染風險,因此該如廁就如廁,生理期時也應定期更換生理用品,才不會「上面」的呼吸道還沒被新冠肺炎等疫病感染,反倒「下面」的陰道或泌尿道就先感染中招。
-
2020-03-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老師很想哭!家長一個動作 學校防疫做白工
各級學校開學,老師為防疫忙得焦頭爛額,多數家長都能配合學校規定,但還是有少部分家長缺乏同理心,要求學校每天準備口罩給孩子戴、直接跑進教室找孩子,也有家長因工作無法照顧發燒的孩子,讓孩子先吃退燒藥再去上學;還有家長帶孩子去日韓旅遊,回來卻不說。種種狀況,都讓老師忙防疫之際更加頭痛。加強消毒量體溫 老師工作更繁重新冠肺炎從去年12月爆發,至今仍在全球各地不斷蔓延,至3月2日全球已確診破8萬例,死亡3039例;台灣也有41例確診,1人死亡,甚至還有搭乘公主號郵輪染病的台灣婦人在日本治癒後,返台不久又復發。學校老師不敢大意,開學前加強校園環境清潔及教室消毒,開學後每天忙著量體溫,教師工作變得繁重。老師除要調查每一名學生寒假的旅遊史,還要輪班一早6點45分在校門口為學生量體溫。有老師說,一個月還撐得住,但若疫情遲未緩和,一整個學期下來,人力真的很吃緊。不過,工作累倒還其次,讓學校老師最無言的是,開學前就已公告各種防疫規定,但有些家長不管學校宣導多少次,就是無視這些規定。不想上學...防疫假一請一個月開學一個多星期,記者實際走訪台東及高雄多所國小,發現防疫期間家長們不少行為,讓教師們難以認同。台東市黃姓國小女老師說,班上有家長因子女不想上學或怕上學,以防疫理由請假,一請就是一星期,儘管一再打電話催請家長帶孩子返校上課,不來就是不來,孩子被發現逗留便利商店裡玩手機,讓人傻眼。高雄市則有家長擔心疫情嚴重,乾脆幫孩子請長假,一請就是一個月。教學進度未來如何補上,也讓教師傷腦筋。就要上學...媽媽讓孩子吃退燒藥花東縱谷地區廖姓教師說,有家長要工作,又怕孩子獨自在家無人照顧,明知孩子發燒,竟先在家裡讓孩子吃退燒藥,待燒退了就帶孩子到學校上學。小朋友在校門口量測體溫,沒發燒,但到了中午卻燒起來;詳問後,小朋友才坦承「喉嚨痛,早上有發燒,媽媽先讓我吃退燒藥」。讓他聽了差點沒昏倒,趕緊帶小朋友到健康中心等家長帶回家。李姓國小校長說,當小朋友發燒,只能讓孩子到健康中心等父母來接,但有家長遲遲不來,健康中心又不能禁止其他小朋友進入;有些小朋友跌倒要消毒傷口擦藥,裡頭又有發燒的小朋友,也不知是不是新冠肺炎,讓老師一顆心七上八下。去過港澳?問卷調查家長不肯說張姓國小校長說,他最怕家長有陸港澳或日本、韓國等疫區旅遊或接觸史,而學校做問卷調查時,隻字不提;帶孩子上學時,跟老師聊天也不說。直到老師從其他小朋友口中才得知,慌到不知所措,也讓學校防疫增添難度,「大家沒事還好,一旦班上其他學生因此染病,不知該如何面對家長?」校園防疫已讓多數老師在教學之外增加許多負擔,但仍有家長不遵守學校防疫規定。邱姓老師說,有家長逕自闖入校園跑到教室找孩子,送文具、家庭聯絡簿等;還有家長因孩子就讀小學一年級、二年級,心疼孩子年紀小,幫忙提書包、餐盒、水壺和孩子一起進教室。即使老師勸阻,家長就是要硬闖。旅遊日韓!沒通報老師提心吊膽台中市一所國小的家長利用二二八假期帶小孩去日本旅遊,雖然校方考慮赴日有風險,柔性勸說暫緩,但家長以旅遊計畫早已擬定,且日本疫情尚未提升到回來要檢疫,執意帶小孩前往。回來後,該家長應學校要求,同意先讓小孩5天不去上學,但其他家長認為5天太少,應該要14天,在學校引起不小爭議。學校說,這名學生昨天未到校,但未來會自主隔離幾天就說不一定。台北市教師會政策部主任徐欣怡說,有家庭二二八連假去了日韓,回國後應該居家檢疫14天,但可能有家長擔心孩子沒地方去,還是讓孩子到學校上課,但未告知學校旅遊史。所幸有學生在跟同儕聊天時,才發現該名學生的日韓旅遊經歷,並告知老師,學校才請家長將學生帶回。類似這種家長、學生沒主動通報,導致老師不知道,確實也造成困擾,擔心成了防疫漏洞。
-
2020-03-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新冠肺炎在他國蔓延速度遠超過中國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指出,過去一天中國記錄有案的武漢肺炎新病例數遠少於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以外最須要關切的疫情出現在韓國、義大利、伊朗和日本。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瑞士日內瓦告訴記者:「過去24小時內,中國以外國家和地區通報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數比中國多出了幾乎9倍。」到目前為止,根據官方消息加以統計,全球死於這種傳染病的人數超出了3000名,病患人數共計將近9萬名。在去年12月率先出現病例的中國,每天登記的新病例數不斷減少,昨天向世衛組織通報的新病例只有206起。譚德塞說,這是1月22日以來最少的新病例逐日通報數;並說,其中除了8起病例,其餘都出現在中國疫情核心湖北省。他說,控制疫情的機會仍在;並指出,「有130多個國家尚未發現任何病例」。至於已出現病例的國家,他表示,以韓國、義大利、伊朗和日本的疫情最值得關切。不過他也說,韓國採用的疫情監視方法已奏效,當地疫情可以得到控制。
-
2020-03-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酒測器成防疫漏洞?警:會加強消毒防護
台東知名耳鼻喉科醫師余文儀憂心警方的酒測器,可能成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管道,高雄、台東兩地警方都說,酒測器吹嘴不會重複使用,民眾用完立即更換吹嘴。勤務結束,酒測器收納前也會使用酒精棉片消毒,應該不會有感染風險。余文儀表示,警方使用的酒測器,成為新冠肺炎傳染的管道,機率是有,雖然不高,但是科學上並不能排除這個可能,前一人若是染病,就可以把病毒吹進儀器內部,當人體吹氣至一定界限,肺成零負壓狀態下,會本能倒吸一口空氣,下一個受測者有可能把前人留在儀器裡的病毒,吸進呼吸道裡。高雄市警方表示,高雄市警局每年會採購約1萬個酒測器吹嘴,每個約22至23元,酒測器吹嘴不會重複使用,民眾用完立即更換吹嘴,不會有感染風險。台東警方強調,酒測器每一次使用前,都會更換吹嘴,且吹嘴裡有防吸氣擋片,未來也會加強酒測器消毒,收納前用酒精棉片消毒,執勤前再消毒一次,同時要求警員戴手套、口罩,執勤前後雙手噴酒精消毒,落實每個細節,不讓酒測器受汙染。至於疫情期間要不要停止酒測,台東警方認為應由警政署決定,目前仍持續不定期實施路邊攔檢酒測。余文儀提到,目前社會有疑慮,他建議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應與警政署研究出一套標準作業流程,包括如何消毒清潔酒測器,並要求警員做好自我防護等。
-
2020-03-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陳時中秀圖「日疫情和台差不多」 日本觀察家曝原因喊太樂觀
台灣確診新冠肺炎第33例個案是從大阪旅遊回台人士,引發是否提升日本旅遊警示的討論,對此我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拿出曲線圖解釋,日本和台灣疫情差不多。不過日本每日檢測量平均900件,日本觀察家福澤喬認為,依照日本官方數據恐怕太過樂觀。陳時中1日針對是否提升日本旅遊疫情建議做出回應,而他也拿出圖表說明,當圖表中的曲線升高越快時,代表一個國家的疫情明顯轉為嚴峻,可能國家已經出現社區傳播,或是內部出現難以控制的危機,他還提到,日本雖有兩百多名案例,但依照人口數來看,日本目前的疫情和台灣差不多,對於是否升級還要持續觀察。不過日本政經觀察家福澤喬今(2)日在「POP搶先爆」提到,日本許多人到衛生局檢測時,因當地人手問題而被拒絕檢測,導致有人可能是疑似病例而未被篩檢,若單憑日本官方所提出數據可能過於樂觀。而「日經新聞」報導也指出,日本政府原預計1天可檢測約3800例,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在2月26日預算委員會上卻透露,截至2月24日一週內,每天平均檢測900例,是原定目標的4分之1。網友也在ptt上表示,「日本目前的數據根本不準」、「我懷疑日本蓋牌但我沒有證據」、「我不信日本的數據」、「不要只看數字又因為被數字牽累」。
-
2020-03-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團隊:再晚5天管控,疫情規模將擴大3倍
近日,鍾南山院士團隊在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胸部疾病雜誌)發表「基於SEIR優化模型和AI對公共衛生干預下的中國COVID-19(新冠肺炎)暴發趨勢預測」的文章。文章稱,如管控措施推遲5天實施,中國大陸的疫情規模預估將擴大至3倍。該研究預測了COVID-19疫情大陸在2月下旬達到高峰,4月底趨於平緩。如果管控措施推遲5天實施,中國大陸的疫情規模預估將擴大至3倍;如果減低武漢管控力度,湖北可能在3月中旬出現第二次疫情高峰並延續至4月下旬。其中,優化的SEIR模型和AI模型預測表明,截至4月底大陸國內有9萬至12萬的疫情規模。但,模型預測與現實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如政府繼續嚴格的管控政策,提高診斷水平,推出使用藥物,該疫情規模將得到極大控制。本文提及的湖北出現二次高峰是在管控降低的情況下作出的假設,如正常春運,復工等。按目前情況,湖北省政府仍將繼續保持嚴格管控,出現二次高峰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少。目前本文預測結果是基於2月9日前的管控政策,疫情規模均比Lancet(柳葉刀,我譯刺胳針)及國外學者預測的少。Wu等學者預測武漢的疫情規模將在1月25日達到17.5萬例,疫情將在4月達到高峰。同樣,Read等人預測,在沒有控制措施的情況下,將在2月4日達到高峰,高達19萬例。即使是交通管控也不能獲得很好的效果。文章稱,上述預測均沒有考慮到中國嚴格管控的措施,導致可能誇大的疫情規模。本文資料顯示截至4月底國內疫情現存確診病例(非累計確診數)高峰不高於7萬例,湖北不高於52000例,廣東和浙江不高於1200例,目前流行資料均在本文的預測範圍內,更貼近真實情況。
-
2020-03-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村官逼吞消毒片?22人送醫 發藥者:自己父母也吃了
湖北黃梅縣黃梅鎮向窯村2月28日向村民發放消毒片,疑似村官不清楚使用方法,要村民將消毒片服下,導致22人身體不適,經送醫急救已無大礙。網傳村官逼村民服藥,還要照相為證,發藥者叫屈,「自己父母也吃了」。綜合媒體報導,村官向14戶22人發放二氧化氯環境消毒片(俗稱泡騰片),村官剛好發到一半,就發現有村民出現不適,包括他自己的父母。事後22人被緊急送醫,目前均無大礙。網上流傳一份微信群聊天截圖,群組成員稱,黃梅縣人民醫院護士稱「正在搶救一批中毒的人,一個村20多個人,喝了消毒水,說村幹部發的,還要當面喝」,另一成員補充稱「口服過程中,組長還要拍照留痕紀錄」。對此,發送藥物的向窯村一組組長蔣建軍還原事情經過。他表示,27日下午,向窯村婦女主任、會計羅曉紅通知他到村委會領取防護物資,發放給村民,電話中未告知消毒泡騰片的用途及使用方法。28日上午,他和志願者開始在村裡發放,「要挨家挨戶測體溫,然後登記,順帶就發放這個藥片,沒有說要拍照留痕跡」。蔣建軍說,拿回來的藥片跟普通藥片差不多大,就是感覺要厚一些,「志願者也沒有給我說用途」。向窯村一組一共28戶,蔣建軍和三名志願者測體溫發放時,村民自己吞服,「只知道是泡騰片,有的人泡水喝了」。蔣建軍說,如果知道前面有「消毒」兩個字,肯定不會讓村民吞服,「藥片是塑料袋散裝回來的,沒有任何文字使用說明」。蔣建軍說,他自己也以為是預防新冠肺炎的藥物,準備給村民發放完後回家服用,「我父母一開始也吃了,前面才發過巴氏消毒水,哪曉得又發這樣的消毒片」。蔣建軍一行發放到一半時,有村民反應腹部不適。村民中有六人沒有吞下去,吐了出來,16個人吞服了。「14戶,22個人吃了,都不舒服」。蔣建軍說,以為是副作用,馬上通知村醫,「村醫才說是消毒片,不能吃」。隨後,村民被緊急送往黃梅縣人民醫院搶救,全村將已發放的消毒片收回。目前,入院22人身體狀況穩定,沒有生命危險,其中21人預計於2日出院,另外1人由於年紀偏大、身體患有其他疾病,將繼續留院觀察治療。
-
2020-03-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坐公車沒戴口罩 重慶男16秒中鏢
重慶市日前通報一個案例,一名患者因為在乘坐公交車時沒有戴口罩,另一名確診患者中途脫了口罩,前後相隔16秒上了同一輛公交車被傳染。半月談報導,江北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周海龍表示,患者是一名65歲男性,他於1月23日出現流涕、乏力等症狀,自己在家服藥效果不佳,於1月30日到醫院就診。就診時醫療機構初步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但該男子在醫院採集三次標本檢測均為陰性。2月4日,醫院邀請上級醫療機構專家會診,會診後再次採集標本,這次採集標本增加血液和糞便,2月5日透過糞便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為陽性。據報導,調查最開始就陷入迷霧,因該男子活動很簡單,他發病前14天外出很少,除了每天早上8時出門乘公交車去健身,中午12點過就回家外,其餘時間不再出門。後來經進一步調查,男子除健身打球外,還有過一次朋友聚會。不過對這些人進行檢測,發現這些人檢測結果全是陰性。後來疾控中心人員發現,有一天早上該男子出門健身時乘坐公交車,恰巧轄區後來被確診的另一名患者也在這個時間段乘坐公交車去看病,而這兩個人乘坐的公交線路有一段重合。因為兩人都是老年人,透過查詢老年卡刷卡紀錄發現,這兩個人是在1月19日早上8時47分,前後相差16秒,上了同一輛公交車。報導說,透過公交部門提供兩人的乘車監控視頻發現,該男子坐在後來被確診患者的斜後方,並沒有戴口罩,後來被確診的那名患者雖然戴了口罩,但中途將口罩取了下來,而且車窗都是關閉的。這樣就完全符合密切接觸者的定義,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公交傳播的案例。
-
2020-03-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看見困境,啟動改變:《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誕生與成長
【編者按】2018年以來,「醫病平台」曾邀請醫學倫理與法律專家討論「病人自主權立法」,並有幾位安寧照護的專家醫師撰文討論生命末期的照護。本週的主題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由參與推動台灣這兩個重要法律條文的楊玉欣前立法委員與我們分享這條例的時代背景以及她個人的看法,並有家醫科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的經驗,以及一位已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的志工分享她本身做這決定的心路歷程。在我十九歲時,因為一次跌倒無法起身,發現罹患無藥可醫且最終會癱瘓的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我很清楚自己的生命正在倒數,而我最深的盼望,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幫助跟我一樣罹患重大疾病、在社會底層貧病交迫,掙扎著想要往前走的人。我參與罕見疾病基金會的籌備,開始探訪病友,了解他們的痛苦及渴望。令我感到痛心的是,幾乎每個人都跟我說過想自殺。病人談自殺、家屬也談自殺,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情況下,許多病人日復一日在痛不欲生的疾病中飽受折磨,而家屬被迫需要放棄工作、放棄求學、放棄生活,長時間扛起照顧重任。體力上的勞苦不說,心理上也承受極大壓力,許多家屬擔心自己比病人早死、沒人承接照顧重責,怎麼辦?在漫長的疾病進程裡,要如何開口與病人討論病情、甚至是死亡?要怎麼在自己的辛苦和不捨、病人的痛苦和意願、疾病的殘酷和未知中,找到最理想的解套方法?我發現,最終極的是,所有受苦的病人和家屬都想問:「善終,是可能的嗎?」二十多年來,台灣陸續有多位專家倡議安寧療護理念,期盼能幫助病患減輕痛苦、在安寧照顧下安然逝去。他們深深體會,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哩路,是所有病人的心願,也是台灣必須努力的方向。《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制訂後,病人的善終之路仍有許多障礙需要突破,雖然於101年我協助修訂了撤除維生醫療的法律要件,讓末期病人在臨終時進行急救後,依賴維生醫療延長瀕死過程的醫療設施,可以由一位最近親屬出具意願書將之撤除,但安寧條例的服務對象仍僅限末期病人。此外,實務上儘管病人簽立意願書,危急時刻家人仍要求急救,造成許多家庭情感拉扯的困境。而醫護團隊大多不願意宣布病人已進入生命末期,也導致許多病人直到死亡前,都還在進行創傷性的治療或搶救。缺乏好的機制保障病人的知情、選擇與決定權、保護病人的自主意願,並且妥善處理個人與家人的關係。這些困境都成為了我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動力。一開始,法案推動並不順利。大家不敢談死亡、不知道要怎樣去想死亡的事,更不知道應該如何制定死亡相關的機制。要如何鬆動醫療和法律體系存在已久的生命絕對保護原則?自主權和生命權的拉扯如何找出新的平衡點?社會又如何能翻轉觀念、接受以病人為主體的思考?面對這些議題爭論,加上牽涉利益問題之反對勢力的杯葛,在立法院的每天都是一場硬仗。除了奮力突圍,秉持初衷迎向每天的挑戰,我也深知要完成立法,不能只靠我一個人的力量。很幸運地,有孫效智教授努力協助向反對者解釋本法,而醫療領域專家更陸續大力發聲,包括趙可式教授、賴允亮教授、陳榮基教授、黃勝堅總院長、陳秀丹主任、黃曉峰主任、許正園主任、蔡甫昌主任、姚建安主任等等。他們看見病人的苦、體認每個生命對善終的盼望。帶著仁慈的心,這些醫者由臨床經驗反思、走向制度改革,目的無他,只盼醫療不只是醫治生理,更能幫助病人、家屬達致生死兩相安,陪伴他們以最美的姿態說再見。除了醫療界賢達們的參與,法律界也有楊秀儀教授、陳聰富教授、雷文玫教授、牛惠之教授、何建智教授、甘添貴教授等學者的指導,最終外子孫效智教授整併德國、美國、英國與荷比盧制度後,針對台灣本土文化特色起草整部法律,再與衛福部、法務部、司法院、醫師公會全聯會、病友團體、各黨團等單位進行數十場會議,最終修訂出現行法律版本,並在108年1月6日正式施行。其中在專業溝通上有柯文哲市長的大力支持,以及在立法院扮演關鍵角色的田秋堇委員、蘇清泉委員、劉建國委員、李貴敏委員、柯建銘委員以及當時還未擔任立委的邱泰源委員的協助。政府部門的邱文達部長、蔣丙煌部長、石崇良主秘、許銘能次長以及王宗曦司長等的參與。因為有他們的鼎力支持,才促成這部法律的誕生。回首這段艱辛的立法過程,我心中滿是感動與感謝,守護病人善終的目標終於再往前踏出了一步,我不禁想起早年接觸過無數囚禁於痛苦軀殼中的病人、以及他們的家人,那些掙扎和心願言猶在耳。是以《病人自主權利法》正式施行後,我仍持續不輟地參與相關推動工作,期望讓生命教育和善終觀念在社會上不斷地萌芽成長,引領台灣成為亞洲社會的典範。《病人自主權利法》主要是保障病人的知情權、選擇權及決定權,讓每個人都可以在意識清醒時,與家人一起到醫院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討論自己的醫療照護意願,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預先為自己做好醫療決定。將來若遇到五種重大病情,醫師就可以依照你的醫療意願來照顧你,不用將這最困難、最痛苦的決定,留給心愛的家人。因此,它是每個人都應該自我負責的一份愛的行動。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一年以來,計有一千多位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參與由北台市立聯合醫院與病人自主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二十一小時核心講師課程,深度學習本法的理念和實務,與我們共同研討交流臨床經驗。上百位醫護社心在一百多家醫療院所開出病主法的ACP門診、並有一萬多人自費簽署AD。但是從簽署數量與大眾認知度來看,都證明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一方面讓更多民眾認識本法的內涵,並懂得行使權利、保護自己。另一方面也持續讓醫療人員深入學習、提供品質良好的諮商,確保大眾充分的「知」,其作出的決定才有意義。此外,如何移除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經濟門檻、並深化守護特殊弱勢族群的措施,也都是接來下需要非常努力的目標。從十九歲發病以來,感謝上天讓我經歷每一天,讓我有力量為病人做更多的事,更感謝在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路上,有一群人一起為尊嚴的價值奮鬥!衷心期盼更多人協力參與這場為愛自主的社會運動,共同為這亞洲第一部守護善終的法律建構更為深刻細緻的內涵,讓「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精神流淌於每個生命之中。善終不是夢,此刻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與行動!
-
2020-03-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交談距離1公尺 專家:上下班錯開時間
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若是不想採取封城的方式,人與人之間互動最好距離1公尺!」台大公衛學院2日召開記者會,針對院內與社區感染的風險升溫,學者詹長權建議,在無法維持間隔1公尺的前提下才應戴口罩。他也建議,政府可協調各單位錯開上下班時間,以控制交通人流。1公尺的社會距離「現階段應以全國動員的方式,採取圍堵和減災並行的防疫策略。」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若不想採用「武漢封城」的方式要求所有人停止活動,我們可以用人和人「距離1公尺」為基準,作為對社會距離的最低要求。詹長權指出,現在是在爭取時間,盡量拉長傳染波以減少醫師過勞,與開發疫苗和藥物。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日前指出,先前政府宣導的「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現已不適用,詹長權則表示「距離1公尺」的建議比較折衷,因現在口罩產能還沒完全跟上需求,若在車廂等密閉空間無法做到間隔1公尺,則應全程戴口罩。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也提醒,政府應在防疫措施影響的經濟成本(譬如停工)以及社區傳染的成本之間權衡,以同時兼顧防疫與維持經濟活動。上下班人口分流針對社區和環境的防疫具體措施,詹長權建議,在社區方面,協調各單位以分段上下班(課)、休息來分散人員、師生通勤和群聚人數;為了因應可能的人力短缺,也應組織退休醫護、教師、員工作為停班(課)的替代人力。在環境中,車廂、教室、會議室、活動場所、餐桌每次使用前後都要清潔消毒等。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則認為,必須從4個方面減少「急重症醫院」的挑戰,以面對可能的大規模社區感染。第一為分流,減少病人來醫院的次數,譬如善用遠距醫療,社區也可廣設發燒門診或篩查站。第二是分工,由於隔離者必須要採檢3次呈陰性才得以解除,在採檢陰性1次過後,政府可另安排適當的處所,以紓解醫院的收容能量。第三為分倉,醫院區分為數個區域,因接觸史、旅遊史、發燒的篩檢不完全可靠,可先將肺炎病人集中在一個區域再進行採檢。第四是內控,醫院的人也應維持1公尺的社會距離,特別是在吃飯、開會時。【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3-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蔓延 醫生提醒當心集體歇斯底里
自今年1月21日台灣首例新冠病毒確診案起,至今已超過一個月,新冠肺炎流行病不僅對台灣與全世界造成公衛醫療與經濟上的衝擊,醫師也說,對人民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28歲陳小姐自從知道辦公桌前面的同事剛從大陸出差回來後,擔心自己會染病,開始覺得呼吸不順、胸悶,甚至緊張失眠,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科就醫,經胸部X光與抽血檢查排除感染後,被轉到身心科就診,醫師周伯翰經會談與自律神經檢查後,認為陳小姐的身體不適症狀是因為焦慮症引起。曾任哈佛大學創傷壓力(PTSD)研究中心研究員的周伯翰說,陳小姐與同事產生的身心症狀是心理學上的「集體歇斯底里」,是形容群體內部一部分或全部人爆發相同的身心失調狀態,周伯翰表示,導致集體歇斯底里主因是一群人聚集在一個充滿焦慮與高壓的環境裡,如同現在全國民眾都處在一個新冠病毒感染的不安恐懼氛圍中。陳小姐表示,其他坐位周圍的同事也陸續出現和她相似的不適狀況,紛紛擔心自己受到感染而至醫院就醫,經過適當的心理支持與抗焦慮藥物後,陳小姐的焦慮症狀獲得改善。除了一般民眾,防疫工作人員、醫護人員、甚至病人本身也會承受重大的心理壓力,但是在防疫作戰中,心理健康常常被忽略,像是不眠不休連續加班製作口罩的工作人員、隨時處在緊繃待命狀態的防疫與醫護人員、承擔被歧視排擠與指責的病人等,導致全體社會因這波疫情產生很高的情緒張力。周伯翰說,新冠肺炎在創傷心理醫學上算是「生物災難(biological disaster)」,未來即使疫情得到控制,造成的心理陰影,若沒有後續適當介入處理,日後可能會產生PTSD。這次疫情為何會發生「口罩事件」,很可能就是因為2003年SARS疫情導致群眾PTSD,而新冠肺炎讓社會大眾會回想起當時的恐怖情景,因而誘發的排隊搶口罩的群眾焦慮。周伯翰建議防疫工作人員應適時輪班及規律休息,定期監測人員的身心狀況;受疫情衝擊的病人,家屬與社區進行給予適當心理支持,減少孤獨感;確切查證,減少假新聞的報導與傳播造成無謂恐慌,定期追蹤官方發布的訊息即可;適當給予防疫災人員的肯定;要對政府的資訊有信心並且配合防疫相關措施,全國一心一起度過難關。
-
2020-03-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又一家早餐店拒送醫院餐點被轟 東基:請大家彼此體諒
台東一家早店拒送台東基督教醫院醫護人員餐點,經網友PO文引發議論,業者今天無奈表示,政府限每人7天只買2片口罩,送一次餐點就要丟一片口罩,口罩不夠,其他到店客人的健康可以不顧嗎?院方醫務部主任洪樂堯也出面呼籲說,「大家各有難處,彼此相互體諒,請大家不要互相指責,不要過度的擴大」。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知名正忠排骨飯因拒送問題引發輿論批評,甚至有網友評論「正忠員工染病,醫院是否也可以拒收」最後正忠排公開道歉,並捐款100萬元。無獨有偶,有網友在臉書社群「台東大小事」貼文指出,東基附近有早餐店拒送早餐到東基給護理人員,覺得醫護人員很可憐「東基加護病房時常只有1個護理師照顧2為重症病人,尿尿都有問題了,如何離開取餐,是要誰先死?」文章引起台東網友討論。有網友批評店家太沒同理心,但也有網員聲援一般民眾防護不足,一旦店員染疫,連客人可能跟著完蛋,也有網友認為沒口罩也難為送餐人員了,送不送是店家自己的規定,本來店家就有權力不送。店家今天出面澄清,店裡只有兩人,政府限制每人7天只能兩片口罩,每送一次餐點到醫院,口罩就要丟掉,口罩根本不夠,其他客人可以不顧嗎。東基醫務部主任洪樂堯今天也說明,醫院以防疫為目標,所有人員進出都必須戴口罩,包括送餐,防疫期間醫護人員有不方便的地方,業者也有困難之處,所以這段期間大家盡量彼此體諒,不要互相指責,不要過度的擴大。」
-
2020-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病毒是被製造的生化武器?權威醫學期刊解答
讀者Paul Poon在2020-2-29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網上有一篇文章話冠狀病毒是美國製造出來的,請林教授 指點迷津。文章如下 :美國大陰謀⋯⋯ 原來新冠狀病毒是美國在2015年研發及製造出來的,不但害了自己的人民,還要在這個中美貿易戰的敏感時期,散播到中國來⋯ 真是居心可測美國科學家雜誌(the scientist magazine)早在2015年已經報道,新形冠狀病毒的研發過程及製造!有文獻記載!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lab-made-coronavirus-triggers-debate-34502上面那個連結的確是一篇2015年發表在《科學家》雜誌上的文章。而由於這篇文章在這次的武漢疫情裡被“有心人士”用來散播荒謬的生化武器陰謀論,《科學家》雜誌的總編輯Bob Grant在今年1月30日發表了Going Viral for the Wrong Reasons:What is a publication to do when readers misuse its content?(由於錯誤理由而被瘋傳:當讀者濫用其內容時,一篇文章該怎麼辦?)(請看附註1解釋為什麼Going Viral會翻成《被瘋傳》),其中的一段是:雖然那篇2015年我們在《科學家》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絲毫沒有報導,或暗示實驗室製造的冠狀病毒已經洩露出實驗室或正在感染人類,但作為記者,我們是否應對這種濫用行為承擔部分責任? 同樣,我們理解我們的作品可以被以多種方式來用於提出無數論點,不管它們是否合理。 儘管人們要么沒有閱讀,要么故意忽略故事的時間表,以創建虛假的敘述,以適合他們的陰謀幻想,這似乎超出了我們的控制範圍,但如果有些讀者誤解了那篇2015年的作品與當前疫情之間的聯繫,因為他們不知道冠狀病毒的類型不止一種,這可能是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 我期待繼續就媒體社區內外的當今時代新聞工作者的責任的演變進行對話。如果上面那段翻譯顯得艱澀,那我就用單純中文說,《科學家》雜誌的總編輯是在告訴大家,他們那篇2015年的文章與當前的武漢疫情,絲毫沒有關聯。在今年2月19日,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柳葉刀)刊出一份來自八個國家的27位科學家的聯署聲明(翻譯):支持中國科學家,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和醫療專業人員抗擊COVID-19的聲明:「…此疫情的快速,開放和透明的數據共享現正受到有關其起源的謠言和錯誤信息的威脅。 我們站在一起,強烈譴責COVID-19不是自然起源的陰謀論。 來自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已經分析並發表並了導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的基因組,他們壓倒性地得出結論,這種冠狀病毒與許多其他新興病原體一樣,是起源於野生動物。…陰謀論除了製造恐慌、謠言、偏見、損害全球共同抗擊該疾病的工作之外,別無它用。」附註1:Viral這個字本來的意思是《病毒的》或《病毒性》。但是,它現在常被用來形容有如病毒到處散播似的網路瘋傳。附註2:我發表的相關文章:武漢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已開始?武漢病毒是生化武器,前衛生署副署長說附註3:「生化武器陰謀論」有「仇中」和「仇美」兩個版本。附註2裡的那兩篇文章所談的是「仇中」版,而今天這一篇所談的是「仇美」版。原文:再談生化武器陰謀論
-
2020-03-02 養生.聰明飲食
均衡懂吃抗肺炎 營養師再曝「3大恐怖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確診案例頻傳,台灣出現社區傳播警訊,引發國人恐慌;對此,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除勤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必要時戴口罩等做好個人防疫;營養師也強調,均衡飲食可增加免疫力,但須注意「3大恐怖關鍵」。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說,均衡飲食適量攝取6大類食物絕對是不二法門,其中豆、魚、蛋、肉及乳品類等蛋白質食物,是製造免疫球蛋白與抗體的食物,也是幫助建造與修復體內組織的重要物質,因此攝取優質蛋白質尤為重要。而蔬菜類食物因富含維生素A、C、E、多酚化合物、植化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如,可減少促發炎介質,強化免疫細胞,建議每天至少吃攝取3份約半斤的蔬菜,並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包括深綠和黃橙紅色)需3分之1,體積需比水果多。水果部分則因有維生素C也能延緩發炎,建議每日應攝取2份水果,以在地當季多變化為原則,每餐食用量如拳頭大;記得「每天早晚一杯奶,豆魚蛋肉一掌心」,主食挑富維生素B群的未精緻全榖雜糧類,每天1份富維生素E的堅果種子類。陳也強調,防疫期應均衡飲食提高自身免疫力,更要慎防飲食衛生,避免染疫的「3大恐怖關鍵」,第一是「減少共食」,第二是「公筷母匙」,第三是「新鮮、現煮或熟食」,確保落實阻隔口沫傳染,也降低「病從口入」疫病傳遞發生機率。陳佳祺說明,減少共食機會,用餐守禮節,勿大聲聊天減少飛沫傳播機會;若是吃合菜應使用公筷母匙;盡量以新鮮現煮熟食為主或選用具有完整包裝通過HACCP等衛生評鑑之食品,減少生食;此外,保持運動習慣也能增加自身抵抗力。
-
2020-03-02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你的累,皰疹都知道!得過也不會免疫,皮膚科醫師:誘發皰疹病毒的10大因子
唇皰疹的病程很有特色,起初可能只是嘴唇一小部分(好發在嘴唇邊緣)發紅,同時輕微腫脹,之後就會看到好幾顆聚在一起的小水皰,水皰破掉形成潰瘍,乾掉的水皰皮則會變成硬硬的、暗紅色的痂皮,最後痂皮脫落,皮膚癒合,留下淡紅色的疤痕。 皰疹是什麼? 大部分人,聽到皰疹這個名詞,不由自主的就會把它跟性病連在一起,其實它可以是性病的一種,也可以不是。讓我解釋給你聽。 唇皰疹是一種 HSV 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的感染,HSV 又分為兩種,一種叫做 HSV1,一種叫做 HSV2,很好記吧! HSV1 通常感染在顏面嘴唇黏膜,HSV2 則通常感染在生殖器黏膜,不過隨著社會多樣化,HSV1 也可以感染在生殖器周圍,HSV2 感染在顏面也不無可能。 皰疹是經由直接接觸感染,接觸到有病灶的皮膚之後,就可能造成皰疹感染;好發在顏面的 HSV1,大多在兒童時期就感染到了,而好發在生殖器周圍的 HSV2,大部分是在青春期過後才得到。所以首次發生、又長在生殖器周圍的 HSV2 感染,有可能是經由性行為、直接接觸而感染;而首次發生,長在顏面部位的 HSV1,則不會認為是性病。 為什麼會得唇皰疹? 唇皰疹這個病毒很特殊,首次感染的時候,可以沒有症狀,也可以發展成口齦炎(嬰兒、學齡前的幼兒常見)。大部分的成人,體內都可以驗到 HSV1 的病毒,絕大多數,是在兒童時期就感染到 HSV1 了。 之後病毒並不是被清除了,而是進入潛伏期(latent phase),這個潛伏期,不是1天2天,也不是1年2年,而是一輩子!潛伏在神經結裡的皰疹病毒,會把自己縮成小小一圈DNA,躲在人體細胞核裡,不複製,因此也不容易被我們的免疫細胞發現;一直到某一天,它接受到訊號,才會突然醒過來,啟動複製DNA 的機轉,讓人體細胞開始複製病毒,因而造成臨床上的皮疹、發炎。 所以臨床上看到唇皰疹的患者,通常都是在病毒活化的時期,才發現原來自己得了皰疹,距離首次感染的時間,可能都過了十幾年了,自然會回想不出第一次被感染的時機。 得過唇皰疹,還會再發作嗎? 會!而且不光是唇皰疹 HSV1,生殖器周圍的皰疹 HSV2,再發的頻率、症狀,都會比唇皰疹 HSV1 來的厲害且嚴重。然而,大部分的患者,是會在一段期間比較密集的發作,之後發作的頻率就會減少。為什麼皰疹會一再發作呢?這個要從皰疹病毒的行為說起:皰疹病毒感染人體,可以分成3個階段:首次感染、潛伏期、活化期。 首次感染,皰疹病毒會在口咽部的上皮細胞繁殖,表現在外,可能無症狀,也可能有症狀。有症狀的大多是口齦炎,在少數免疫力低下的孩童身上,也可能併發成皰疹性角膜炎、皰疹性腦炎。 感染後,皰疹病毒會沿著感覺神經纖維反向逆行,抵達神經結裡的細胞核,然後開始潛伏。顏面部分躲在三岔神經結、生殖器部位則躲在薦部神經結。這時候的病毒不明顯,就怕被免疫細胞發現。 等到有一天,病毒發現周遭的環境適合了,它就會下行到周邊的感覺神經,來到起初感染的入口附近,啟動病毒複製機制,造成臨床上的黏膜紅腫、水皰、潰瘍,這就是皰疹病毒的活化期。 為什麼皰疹會再次發作? 最常見的誘發因子,就是壓力,除此之外,感冒、身體狀況差、睡眠不足、小外傷、日曬、嘴唇乾裂、女性生理期、甚至季節轉換,都被發現與皰疹病毒的活化有關。簡單說,就是免疫力比較差的時候,容易讓躲在體內的皰疹病毒活化起來。 另外,愛美人士常在臉上進行的化學性換膚或雷射,特別是燒灼性雷射,都有可能引發唇皰疹活化。所以,有唇皰疹感染過的患者,要進行臉部的治療之前,請特別提醒醫師,提早預防,避免唇皰疹在美容治療過後發作,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免疫力差才會讓皰疹活化 嗯!免疫力就像愛情一樣,可以努力,但是無法強求。站在預防醫學的立場,規律的作息、適度的運動,確實會讓免疫力提升,然而,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在皰疹病毒發作的當下,特意的加強運動,或為了放鬆心情,而安排長途旅行。 皰疹病毒發作,身體要提醒你的是:多休息、睡好、睡飽!讓皰疹發作快快過去就好,其餘的,等這次皰疹好了再說。另外,皰疹幾乎無法預防,只能叮嚀不要親吻嬰兒,避免嬰兒被傳染造成嚴重併發症。 飲食該注意什麼? 唇皰疹是嘴唇的黏膜發炎,所以我都會建議患者,太鹹太辣的、刺激的、辣的不要吃,免得刺激黏膜,讓症狀惡化。除此之外,奶、蛋、魚、肉、豆、蔬菜、水果、五穀類,只要不會過敏的,通通可以吃。 均衡的營養、充分的休息,是讓皰疹快點好的不二法門。 皰疹會傳染給別人嗎? 會!皰疹是直接接觸皮膚傳染的,所以正在活化期、看得見的皮膚病灶,是會因為接觸到病灶,就直接傳染。 可怕的是,就算是沒有臨床病灶的皮膚,也就是外觀看起來沒有症狀,卻曾經感染過皰疹的人,病毒也會少量的傳播,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多數人,回想不起來是在哪裡、被誰傳染到的。 皰疹很難治療嗎? 還好,皰疹雖然頑強,但卻很好治療。唇皰疹的自然病程約5到15天,如果可以在症狀剛出現,皮膚只有局部脹脹、紅紅的感覺時,趕快塗抹抗病毒藥膏(Acyclovir cream),通常可以把病程縮短到1至2天。 長在生殖器周圍的 HSV2 皰疹感染,則通常需要吃到口服的抗病毒藥物(Acyclovir, Famciclovir, Valciclovir),才能讓病灶得到有效的控制。 聽說有一種皰疹會致命是真的嗎? 聽說有一種皰疹,也會長水皰,而且水皰繞身體一圈,人就會死,是真的嗎?有一種皰疹,叫做帶狀皰疹,就是閩南話說的「皮蛇」,民間傳說,皮蛇繞身體一周就會死,這其實是錯誤的迷思。 帶狀皰疹跟唇皰疹的病程很像,只是帶狀皰疹的病源:Varicella Zoster Virus 比HSV 要兇惡的多,所以不論是初次感染、後續活化,都會造成更明顯的臨床症狀。帶狀皰疹的活化,通常只會繞身體半圈,不會繞整圈。 只有在免疫力很差的病人,像是化療中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後,吃抗排斥藥的患者、後天免疫不全症的患者,才有可能引起瀰漫性的帶狀皰疹感染,造成生命危險。 【專科醫師的貼心叮嚀】 唇皰疹 圖片來源:《癢、痛、感染 STOP!皮膚專科醫師傳授45堂健康課》 ● 是因為皰疹病毒感染造成的,大多數的人在小時候就得過了,但是初次感染不一定會有外顯症狀。感染後,病毒會潛伏在體內,等到免疫力下降時才活化起來,變成唇皰疹。 ● 引發唇皰疹的原因有:壓力、感冒、身體狀況差、睡眠不足、小外傷、日曬、嘴唇乾裂、女性生理期、季節的轉換等。 ● 唇皰疹很好治療,卻不容易根治,發病期間具傳染性。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黃雅苓 延伸閱讀: 身體「糖化」就是你衰老的主因...大S、舒淇都在瘋「戒糖」!3招抗糖化秘訣●書籍簡介 癢、痛、感染 STOP!皮膚專科醫師傳授45堂健康課 作者:游懿聖 出版社:原水 出版日期:2019/07/06 作者簡介 游懿聖 〔現任〕懿聖皮膚科院長 擔任皮膚科醫師超過十年,長期在第一線基層院所服務,知道一般民眾最常見的皮膚問題,門診時都一再衛教患者,不能只靠吃藥、擦藥,而是讓患者了解皮膚病的起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生活作息帶來的影響,才能讓皮膚病得到比較妥善的控制。有鑒門診時間有限,2016年成立個人部落格,旨在提供正確的皮膚照護觀念,在短短一年半,就超過一百萬次點閱;許多文章也散見在照護線上、良醫健康網、關鍵評論網、LINE TODAY、 ET TODAY、媽媽寶寶、康健雜誌、元氣網等等網路及平面媒體上,部落格目前仍持續更中。 〔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住院醫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美容中心主治醫師、柯適中皮膚科診所副院長、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台灣研究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中華民國雷射光電學會會員 〔臨床專業〕 青春痘、蕁麻疹、溼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汗皰疹、皮蛇專業疾病衛教及治療 慢性掉髮、圓禿、雄性禿疾病診斷及治療 灰指甲、甲床分離、指甲失養症疾病診斷及治療 黑斑、曬斑、肝斑診斷及醫用雷射治療 除痣、汗管瘤、皮脂腺增生診斷及醫用雷射治療 青春痘痘疤、蟹足腫疾病診斷及相關治療 微整型全臉評估及合併治療……等。 游醫師的皮膚病衛教部落格: 游懿聖醫師-懿聖皮膚科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yishengu2015/
-
2020-03-02 養生.營養食譜
10大死因7項與飲食有關 美權威雜誌推3種最佳飲食法
「You are what you eat.」怎麼吃及吃什麼都會影響你的身體,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根據國人十大死因,其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高血壓、肝硬化等七項皆與飲食有關。潘富子引用美國權威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該單位每年針對「Best Diet」項目,召集美國數十位相關心血管、身體保健、食物營養、糖尿病、運動等專家及醫師進行研究調查,今年已進入第十年,分析35種飲食,從飲食對心臟健康程度、長期減重效果、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評估之後,提供全球最佳飲食方法前三名的簡易料理方式。一、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至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是現代營養學推薦的飲食模式。料理方式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減少紅肉為重要特色。潘富子指出,地中海飲食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慢性疾病的多酚類化合物,加上熱量大多來自於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體重輕鬆管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減緩腦部退化,已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最佳飲食法第一名。●蒜香檸檬大蝦(2人份)材料:大蝦5至6隻、橄欖油1大匙、大蒜5瓣(切碎)、新鮮檸檬1顆(擠汁)、岩鹽適量、黑胡椒適量。作法:1.加熱平底鍋,放入大蝦煎香,翻面後撒上大蒜碎。2.擠入新鮮檸檬汁,以岩鹽與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二、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是為了降低血壓而被開發出來的飲食模式,潘富子指出,提倡高血壓患者應多吃的東西,而不只是一味禁止,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是得舒飲食的五大要素。低脂、少鹽、少糖的食物攝入,所以也適合於想要減肥或控制體重的族群。●雞胸肉生菜沙拉(1人份)材料:雞胸肉60克、綜合生菜100克(切段)、小番茄約10顆(切半)、堅果1湯匙、水果醋適量或初榨橄欖油1茶匙、鹽1/6茶匙、黑胡椒1/4茶匙。作法:1.將雞胸肉水煮加熱後切塊。2.加入其餘食材拌入鹽、水果醋或初榨橄欖油、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三、彈性素食美國知名營養師白勒特諾(Dawn Jackson Blatner)在其著作中指出,想得到素食的健康益處,不用全然放棄吃肉。彈性素食的風潮讓人們接受健康飲食,不需劇烈改變飲食習慣,可隨意選擇吃素時間,而且少吃點肉,對環境、個人經濟都有好處。潘富子建議,可多攝取非肉類蛋白質,如豆腐、黃豆或雞蛋,還有水果和蔬菜、全穀類及乳製品,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可有效降低血脂、血壓。●酪梨豆腐溫沙拉(1人份)材料:酪梨1/6顆(切塊)、傳統豆腐80克(切丁)、菠菜100克(切段)、小黃瓜100克(切絲)、毛豆50克、歐芹少許、胡麻醬2茶匙。作法:1.先將毛豆及菠菜放入滾水汆約20秒。2.放入其他食材,以胡麻醬調味後,撒上歐芹即完成。
-
2020-03-02 該看哪科.皮膚
讓染髮不再掉髮 皮膚科醫師建議最好做到這件事
年紀漸長,頭髮也日益花白,尤其髮際間灰白交雜,讓人更顯老氣,許多人會選擇染髮來遮掩一下。醫師提醒,注意染髮頻率,一年最好不超過三次,並且要慎選染髮劑。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診間常收治因染髮而造成皮膚炎甚至掉髮的病人,平均每周二至三位。他表示,染髮劑主要分為永久性以及半永久性染劑。通常半永久性的染劑,化學成分較少、褪色較快,染劑只會附著在頭髮表面不會進入髮幹,較不容易引起皮膚過敏。而永久性染髮劑為了能夠持久,通常含有較高濃度的化學成分「對苯二胺」(PPD),除了引發過敏,也可能會導致生殖系統的危害。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則表示,PPD是染髮劑中幫助上色的化學物質,不管是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染髮劑都可能含有此化學成分,只是永久性染劑含量更高;另外,顏色較深的的染髮劑PPD含量也會比淺色的染劑高。顏宗海表示,雖然PPD的致癌性在分類上僅被分為第3級,沒有足夠證據對人類會致癌,但過去在動物實驗中發現,PPD會增加罹癌風險,如白血病、膀胱癌等,因此降低染髮頻率較安全,一年染髮最好不超過三次。趙昭明也建議,每次染髮最好間隔3個月以上,並且在染髮前先使用保護液,避免染到髮幹、頭皮,導致頭皮出現紅、腫、痛、熱,甚至皮膚潰爛或過敏性皮膚炎等症狀。染髮小撇步染前●選購有含藥化粧品許可證字號及完整標示的染髮產品。●先在手臂等皮膚上先做過敏測試,48小時後無任何異常現象發生,再染髮比較安全。染中●先使用染髮保護液,避免染髮劑直接刺激頭皮。●以塗抹方式,而不可用洗髮搓揉方式進行染髮。●有傷口時不可染髮。染後●染後留意皮膚狀況。●1年染髮不超過3次,每次染髮必須間隔3個月以上。
-
2020-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廣東14%痊癒者「復陽」 專家:恐引發二度感染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後,不論是中國境內或海外,都出現治癒出院後核酸檢測又「復陽」的案例,其中,廣東省14%出院患者存在複檢陽性現象,引發二度感染疑慮。對此,有中國專家說,透過監測發現,「復陽」患者未再發生傳播他人的現象,另有人再檢測時又轉為陰性。綜合媒體報導,天津市疾控中心表示,該市又出現一例出院確診病例核酸檢測陽性。該病例是河北省秦皇島市一確診病例治癒出院後返津,10日後肛拭子標本檢測呈陽性,已收入海河醫院觀察。針對外界疑惑,中國醫界和專家近日陸續提出歸納和分析。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長鍾南山稍早前在廣州疫情防控記者會指出,轉陽性的個案病例不多;另一方面,微生物的規律都相同,感染者只要體內產生足夠抗體,通常不會再感染。此外,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表示,「復陽」與患者的病情和體質有關,經醫學觀察,並沒有出現第二代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但宋鐵強調,如果患者在出院後出現複檢陽性,「肯定就是傳染源,在防控方面要按照傳染源來管理。」對於這部分患者,要重新收回定點醫院隔離觀察,等到連續兩次的核酸檢測陰性,才可再出院。負責湘雅二醫院院內感染防控的童德軍表示,「對於傳染病防控來講,患者只要檢測出來有病毒,就可以成為一個傳染病源,所以儘管他沒有症狀,也要求要把他隔離起來,這是出於傳染病防控考慮。」
-
2020-03-01 養生.營養食譜
宅在家無聊 來動手做餅乾
下午想解饞,乾脆在家做餅乾。台灣廣廈推出一本「美式手工餅乾:紐約名店の祕密食譜大公開!」由韓國首爾人氣餅乾名店「CRE8cookie」店長李承原,教讀者用最簡單方式,在家做出好吃的餅乾。他曾在紐約生活15年,不僅嘗試當地的餅乾,也開發了符合亞洲人口味的餅乾食譜,現在不僅韓國有五家分店,也曾被韓國總統選為青瓦台職員的年節贈品。李承原認為餅乾就要吃熱的,應該是可以讓雙手沾滿巧克力,柔軟且厚實,剛烤出來熱呼呼的餅乾。他也提出一些基本原則,讀者要學會製作麵糰,好的麵糰可以分鐘進入冷凍庫保存,一個月都能使用,想吃的時候取出火烤十分分鐘,就能快速完成,不需要太複雜的烘焙道具,食材也都能在一般超市購買。他舉例,美國很經典的花生醬麵團,利用花生醬、砂糖、雞蛋、奶油製成,不僅能夠製作花生醬餅乾,也能做出其他許多變化,比如他在書中就會加上草莓、或者榛果醬,就能因應不同的場合,現烤出不一樣原本花生口味的餅乾變化。花生草莓雙醬餅乾是從自美國的國民早餐、點心、宵夜最受歡迎的菜單之一花生草莓雙醬三明治來的,PB&J就是Peanut-Butter and Jelly的縮寫,這道料理在美國十分普遍,無論是大人小孩都很愛吃。覺得這樣的搭配很奇怪的人,不妨試試看。他表示,做餅乾還是有些小技巧,比如烤盤鋪上烘焙紙,要以五公分的間距放置事先準備好的麵團,麵團要交錯放置,餅乾膨脹後才不會黏在一起,若是餅乾有加果醬,最好能先放進冰箱冷藏30分鐘以上,在冰涼的狀態下烤更好;且烤餅乾前,要先調到180度的溫度預熱,會增加成功機率。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餅乾製作會添加許多糖與油,比如,小奶酥餅乾,大約就有兩湯匙的油,因此會建議有三高的民眾,應該淺嘗即可,想吃零嘴,或者可以改吃小魚乾或堅果,相對可以減輕對身體的負擔。榛果可可醬餅乾(烤8分鐘、溫度180℃、10個)材料:美式經典花生醬餅乾麵團500g、榛果可可醬130g作法:1、將榛果可可醬分裝到製冰盒中,每格10至13g,放到冷凍庫冷藏一小時以上。2.烤盤鋪烘焙紙,以5cm間距放置事先準備好麵團。將麵團對半切開,在中間放1塊冷凍榛果可可醬。3.將麵團包成火山口的錐狀,避免榛果可可醬流出。4.放入已預熱到180℃烤箱中(或以180℃預熱10分鐘),烤八分鐘,直到餅乾邊緣稍微呈焦黃色。花生草莓雙醬餅乾(烤8分鐘、180℃、10個)材料:美式經典花生醬餅乾麵團500g、草莓果醬100g作法:1、麵團分成每個重量50g的大小,並塑形成圓形。2、烤盤鋪烘焙紙,以5cm間距放置事先準備好的麵團;麵團交錯放置,餅乾膨脹後才不會黏在一起。3、麵團對半切開,在中間放10g的草莓果醬、包成火山口的錐狀,避免草莓果醬流出。4、放入已預熱到180℃烤箱中(或以180℃預熱10分鐘),烤八分鐘,直到餅乾邊緣稍微焦黃色。黑巧克力椰香餅乾(烤8分鐘、180℃、10個)材料:經典巧克力餅乾麵團500g、椰子脆片200g作法:1.將椰子脆片放入碗中後,放入事先分好的麵團,讓麵團沾滿椰子脆片。2.烤盤鋪上烘焙紙,以5cm的間距放置沾滿椰子脆片的麵團。在麵團上另外撒上滿滿的椰片。3.放入已預熱到180℃的烤箱中(或以180℃預熱10分鐘),烤8分鐘,直到餅乾邊緣稍微呈焦黃色即完成。食譜提供/台灣廣廈
-
2020-03-01 新聞.長期照護
注意長輩用藥!9成初次拿精神藥物非醫師處方
許多長輩就醫看慢性病時,順道告訴醫師自己焦慮或難眠,同時拿精神藥物,從此長期吃下去。年過六旬的秋月(化名)就這樣持續用藥數年,日前才在家人建議下赴精神科接受評估。三軍總醫院精神部兼任醫師楊聰財詢問發現,秋月有高血壓與退化性關節炎,腳跟體力都不好,平日長時間在家帶孫。但其實,她並不很想帶孫不敢說,經常看著鄰居退休後四處遊玩,自己卻走不出去,感到沮喪。秋月並非單一個案,國內一項針對近4萬人的研究發現,超過九成的高齡患者首次拿精神藥物並非由精神專科醫師處方,換言之,他們未經評估心理疾病、失智症或睡眠失調問題就開始用藥。上述研究去年12月刊登於美國臨床老年醫學領域期刊(JAMDA),由台灣大學、長庚大學與陽明大學等學者合作完成。研究團隊利用健保資料庫進行回溯性世代追蹤,找出2004年間初次被處方精神藥物的高齡長者,檢視他們五年內每月的精神藥物用量,以及用藥後一年與三年內的住院率與全因死亡率。結果發現,有7.7%的人持續高量用藥,12.1%的人逐漸適度增加藥量。這群人的住院風險顯著高出不常用藥者三至四成,死亡風險高出兩成五到三成二。持續高量用藥者平均年齡較大、有多重慢性病,其中高達八成六的人使用兩種以上的精神藥物、近四成五使用三種,當中多為苯二氮平類與Z類安眠藥。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陳亮恭解釋,這類精神藥物可能增加暈眩、走不穩與跌倒,以及嗆咳與吸入性肺炎等風險,因此用藥越多越久,住院率與死亡率均越高。「許多高齡患者的焦慮與失眠源於孤單,部分人則源於憂鬱症或早期失智症」。陳亮恭表示,針對前者,家屬除了陪伴,還可盤點長照2.0或社區活動資源,問問看長輩是否有興趣嘗試結交朋友。如發現長輩情緒低落致影響生活、嚴重失眠且安眠藥越吃越多等,要考慮可能罹患憂鬱症。如長輩健忘頻率變高、判斷力漸漸降低、講話越趨不靈光等,則應考慮可能失智。楊聰財建議,若在其他科別拿精神藥物逾一個月卻不見症狀改善,應至精神科接受專業評估。秋月後來在心理諮商協助下開啟與子女的溝通,減少帶孫時間且重新安排生活,情緒症狀便獲得改善。
-
2020-03-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鑽石公主號所有船員均下船 累計705人確診新冠肺炎
【更新時間:3/1 19:25】公主郵輪旗下的「鑽石公主號」因載運到一位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的香港旅客,2月4日返回日本橫濱母港後進行全船檢疫,全船3700多人必須進行船上防疫隔離14天,其中有22名台灣人(5人確診新冠肺炎)。19日隔離期滿,乘客陸續下船。截至2月26日,鑽石公主號確診累計達705例,是中國大陸以外人數多的群聚感染。20日傳出2名確診病例死亡,80多歲的男性和女性各1名。根據NHK報導,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3月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包括船長在內、鑽石公主號郵輪所有船員都已下船。鑽石公主號Infogram鑽石公主號郵輪此次共載有3711人,其中2666名遊客(包括1285名日本人、470名香港人、425名美國人、215名加拿大人、40名英國人、25名俄羅斯人、20名台灣人、15名以色列人和13名紐西蘭人)及1045名工作人員(包含2名台灣人)。●包機接回船上台灣人鑽石公主號載有來自50餘國和地區的3700多名乘客,其中包含22名台灣人,除了早前確診的60多歲婦人上岸送醫,船上尚有21名台灣人正進行兩周的防疫隔離,而2月10日船上確診病倍增,更令隔離者人心惶惶不安。經過多日交涉,駐日代表處副代表蔡明耀2月19日表示,鑽石公主號乘客隔離期滿,我方派出的專機預定在21日下午接人返回台灣。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已接獲日方的包機許可,專機派出158個座位的華航班機,將有一位醫師、三位護理師隨行,回台人數最多18到19人,當場快篩檢驗,陰性才上飛機,預定21日下午從台北起飛,前往羽田機場,目標21日晚將船上我國籍民眾接回。預計乘客可以一人坐一排,醫師和護理同仁則坐在隔離區塊,另也有預留空間,若機上突然有人發燒,可以緊急隔離。航程約四小時,不供餐或任何飲食,備有尿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國人下機後直接送醫檢驗,二採陰性再到檢疫所隔離觀察十四天,才可解除感染風險。包機檢疫流程飛行期間所有人員均穿著隔離衣、配戴外科用口罩與護目鏡,為防止穿脫造成感染,機上不供餐、不供水,也希望乘客少上廁所,為此也準備了紙尿褲;旅客只能隨身攜帶貴重物品,其餘行李將表面消毒後托運,將由家屬領回,14天內不打開。華航班機抵達日本後,希望接送時盡可能避免經過空橋,回台後則比照武漢包機流程,直接停靠台灣飛機維修公司機棚,旅客進行體溫測量與各項防疫檢查;參與執勤人員穿著隔離設備執勤,支援入境旅客的疾管、護照檢驗、交通動線勤務。何啟功說,原預計旅客下機後一人搭一台救護車,但考量夫妻已同室多時,規劃讓夫妻坐乘一台,單身者仍維持一人一台。何啟功指出,日前指揮中心已將鑽石公主號列為一級感染區,屬於高風險特定環境,為了防疫考量,從鑽石公主號回台的民眾會先送到醫院採檢,將分送到2到3家醫院,一旦發現陽性就立即住院治療,若採檢2次確定陰性則送至檢疫所隔離14天。何啟功表示,若有國人不隨包機返台而自己跑回來,會被拒絕入境;而若國人留在日本14天後無異狀,再看看要用什麼方式把人接回台灣。返國國人初步檢疫無人不適鑽石公主號郵輪上19名我國旅客,21日晚間搭乘華航撤僑包機回國,由11輛救護車分批戴往三家醫院入住負壓病房,接受隔離篩檢。截自22日上午,19名旅客並未出現發燒或身體不適的現象,目前檢驗工作正在進行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擔心回國旅客行李沾染病毒,謹慎起見,行李外殼消毒後,將包膜儲放華航小倉儲內,待14天後再請家屬領回,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住院旅客如需取用行李內物品,可向家屬或檢疫所人員反應,協助提供日常用品、衣物等。【相關閱讀】‧ 鑽石公主號國人返台 包機預計21日晚間降落桃機‧ 不用再留鑽石公主號啦!魔術師陳日昇檢測結果出爐●感染人數時程首位染病的關鍵香港人是一名80歲老翁,於1月17日搭機前往東京、1月19日開始有咳嗽症狀、1月20日於橫濱登船、1月25日抵香港下船,1月31日因發燒求診,2月1日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乘船期間,香港老翁曾到過餐廳及使用三溫暖。》2月26日 鑽石公主號新增1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包括5名乘客及9名船員,累計705人感染。》2月23日 鑽石公主號郵輪新增57例確診,累計691例。撤離的以色列人中,再增加1名確診病例。》2月22日 鑽石公主號郵輪撤離的澳洲人中,再增加4名確診病例。美國撤離公民中也有18人確診。》2月21日 澳洲當局21日表示,兩名從鑽石公主號郵輪撤離的澳洲人,經檢驗呈冠狀病毒陽性。》2月20日/新增13例確診病例 死亡2例郵輪上確診病例有1男1女病逝,皆為80多歲。20日新增13例確診病例,累積達到634例。》2月19日/新增79人 累計621確診台灣乘客新增1名確診,累計5人感染。》2月18日/新增88人 累計542確診》2月17日/新增99人 累計454人確診新增99個病例。99名感染者的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之間,包含43名日本人。》2月16日/新增70人 累計355人確診》2月15日/新增67人 累計285人確診新增67個病例。另外,陰性旅客預計19日後可依序下船。》2月13日/新增44人 累計218人確診新增44個病例,厚勞省已決定對全船剩下的3500多人進行新冠肺炎檢測。》2月12日/新增39人 累計174人確診新增39個病例,當中一名檢疫官也被感染。》2月10日/新增65人 累計135人確診新增65個病例,其中60人是乘客,包含45名日本人、11名美國人,另5名確診者是船組員。》2月9日/新增6人 累計70人確診約有100名乘客身體不適,包括出現發燒症狀。》2月8日/新增3人 累計64人確診新增3人,其中2人為美國籍、1人為中國籍。》2月7日/新增41人 累計61人確診新增41人皆為郵輪乘客,21名日本籍、8名美國籍、1名阿根廷籍、5名澳洲籍、5名加拿大籍、1名英國籍。》2月6日/新增10人 累計20人確診依檢驗結果新增確診10人,4名為日本籍、2名美國籍、2名加拿大籍、1名紐西蘭籍及1名60多歲的台灣女性。》2月4日/發現10人鑽石公主號返日本橫濱港,進行全船檢疫,發現2名澳洲、3名日本、3名香港、1名美國乘客與1名菲律賓籍船員確診。全船3700多人須在船上個人艙房內進行14天防疫隔離,隔離時程至2月19日。【相關閱讀】‧ 「鑽石公主號」有超級傳播者? Office同郵輪「防不勝防」‧ 新冠肺炎衝擊郵輪市場 3成旅客選擇延期●日本防疫作為爭議▌為何不全船檢疫?▌檢驗結果公布拖延?面對載有3711人的鑽石公主號豪華郵輪在傳出搭載確診病例乘客後,日本政府自3日起陸續對279名高風險乘員採集檢體送驗,每天一點一點擠牙膏式的報告確診數,還曾一天之內爆增65例確診。為何日本政府不馬上針對全船人員進行病毒檢測?原因是全日本僅有80個檢測點,超出能力負荷。鑽石公主號自2月3日晚上駛抵橫濱港,日本防疫單位上船採集273人檢體,花了4天才確定61人確診。因全國檢測點僅有80個,只能先針對船上高風險乘員(有疑似症狀及與確診者密切接觸者)先進行採驗,若要對所有3700多名乘員採驗,運送檢體、等待結果耗時耗力,可能14天的隔離期結束,報告都還出不來。鑽石公主號疫情嚴重衝擊日本防疫體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於2月7日宣布,基於入國管理法,拒絕郵輪上外籍乘客入境,有疑似病例的外籍郵輪,一律不准靠岸,這也讓3700多人鑽石公主號乘客,猶如受困「漂流監獄」,苦等隔離期結束。【相關閱讀】‧ 新冠肺炎日本防疫反應慢?內行網友直言:不意外‧ 大S狂掃上萬口罩後 網憂「日本人不喜歡台灣了嗎?」●船上隔離現況‧ 鑽石公主號確診增至135例 船上台籍老翁咳血‧ 冒出嚴重唇皰疹!台籍魔術師曝鑽石公主號現況‧ 鑽石公主號成「海上迷你武漢」千名船員困甲板下沒得隔離‧ 鑽石公主號美國乘客:收到補給衛生紙如獲鑽戒‧ 鑽石公主號乘客:難道患上新冠肺炎才能逃離郵輪‧ 專訪鑽石公主號乘客:船上彌漫著焦慮‧ 鑽石公主號橫濱外海檢疫 內艙客不見陽光心慌‧ 鑽石公主號乘客寫隔離日誌 曝:口罩不夠用‧ 影/公主號隔離日記:第三天 船上首度「放風」●隔離期怎麼算?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10日於例行記者會表示,為確認船上所有人員健康,原則上從2月5日起共14天(至19日),請船上人員待在自己的房間。日本厚生勞動省13日表示,考慮健康因素,將讓部分乘客不必等到19日的隔離檢疫結束,最快14日就能提早下船,對象包括:80歲以上年長人士、基礎疾病患者(心臟病、高血壓等),以及住在沒有窗戶的艙房乘客。【相關閱讀】‧ 日政府拍板!80歲以上高齡者可提早下船●郵輪上確診病例歸誰?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確診案例採屬地登列,鑽石公主號確診人數原列入日本病例數,但2月7日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於記者會上表示,鑽石公主號不包含在日本境內感染人數中,因為船上乘客「尚未登陸日本」,表示此舉符合世衛規範,且2月6日世衛登記的日本通報病例仍為25例,堅持做出切割。世界衛生組織在2月7日的報告中,將鑽石公主號61名確診病例另列為,「國際運輸工具」,與日本病例數分開。【相關閱讀】‧ 大型郵輪遇疫情誰負責 日本擬提制訂國際規則●鑽石公主號背景介紹鑽石公主號(Diamond Princess)隸屬於公主郵輪旗下,船型屬於Grand級別,為此級別中最大型的郵輪,於2004年3月投入營運,在夏季和冬季分別在亞洲和澳洲附近海上巡遊。2020年2月1日一名80歲香港老翁確診罹患新型冠狀病毒,老翁,於1月17日搭機前往東京、1月19日開始有咳嗽症狀、1月20日於橫濱登船、1月25日於香港啟德碼碼頭上岸,1月31日發燒求診,2月1日確診。事件爆發後,鑽石公主號自2月3日晚上停泊於日本橫濱港水域上,船上共3711人進行14天個人艙房隔離。公主郵輪公司全球總裁史瓦茲9日也表示,將全額退費給所有旅客,「希望能稍微緩解旅客在船上感受到的壓力」。此次16天15夜航程,每位旅客的旅費約新台幣6.8萬元到37.8萬元不等。鑽石公主號此次航程為1月20日從橫濱啟航,22日到鹿兒島,25日抵達香港,之後再一路經過越南、台灣和沖繩。船上3,700人包含2,700名乘客與1,000名船組員。因該郵輪乘客曾於1月31日抵基隆與雙北觀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2月7日晚間發送細胞簡訊,提醒1月31日早上6點到下午5點半,曾前往北北基地區重要景點(如:基隆廟口、九份、台北101、西門町等)之民眾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及留意個人是否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鑽石公主號」該航次的完整行程•1/20 日本橫濱登船•1/21 海上巡航日•1/22 停靠鹿兒島•1/23~24 海上巡航日•1/25 停靠香港•1/26 海上巡航日•1/27 停靠越南峴港張美港•1/28 停靠越南下龍灣蔡藍港•1/29~30 海上巡航日•1/31 停靠臺灣基隆港•2/1 停靠日本沖繩•2/2~3 海上巡航日•2/4 停靠日本橫濱,結束航程【相關閱讀】‧ 鑽石公主號群聚感染新冠肺炎 船公司全額退費‧ 想不起來1月31日去過哪裡?打開Google地圖就能查清楚‧ 故宮首度限期改周一休 原來是因鑽石公主號遊客
-
2020-03-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量體溫恐致漏診?鍾南山:逾半患者入院沒發燒
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特徵」研究論文,近日在國際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發表。論文發現,逾半患者入院時無發燒,超過四成患者肺部X光檢查無異常,顯示有徵狀輕微的「隱形病人」。論文並指出,單靠量體溫作初步判斷,可能出現「漏診」。南方都市報報導,論文顯示該研究病死率為1.4%,相較於SARS-CoV和MERS-CoV(中東呼吸症)較低;新冠肺炎患者中位潛伏期為4天,重度、非重度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潛伏期達24天。該研究納入來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來自全國31個省(市)共552家醫院的1099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其中926例為非重症,173例為重症。研究指出,截至2020年1月29日,有7736例新冠肺炎患者在552家研究中心住院治療,研究團隊獲得了其中1099例患者(14.2%)的臨床症狀和結局數據,其中武漢金銀潭醫院收治的患者量最大,為132例。香港大公報報導,研究數據顯示,發燒及咳嗽為新冠肺炎主要症狀,但只有43.8%病人於入院時有發燒,至住院期間有88.7%病人發燒,67.8%病人有咳嗽,而腸胃症狀不常見,只有3.8%病人有肚瀉,83.2%的病人入院時出現淋巴細胞減少。放射診斷方面,只有59.1%接受肺部X光檢查的病人有異常,接受電腦掃描的病人則有86.2%發現影像異常,56.4%接受電腦掃描病人出現「磨玻璃陰影」(ground-glass opacity)。報導引述論文指出,新冠肺炎無發燒患者的比例比SARS(1%)和中東呼吸綜合症(2%)高,如單以體溫監測個案,可能會遺漏病徵輕微的病人。南方都市報指出,在治療方面,大部分患者(58.0%)接受了抗生素靜脈用藥,35.8%接受了奧司他韋治療;41.3%接受了吸氧治療,6.1%接受了機械通氣。重症患者接受機械通氣的比例高於非重症患者。
-
2020-03-01 科別.骨科.復健
陪中風家人復健 態度很重要
家屬的錯誤陪伴 影響復健療效「我的家人中風了!」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常常看到家屬是抱持著以下幾種不同的態度:1. 放牛吃草,不聞不問只有在門診的第一天會看到孩子陪伴,之後漫長的復健過程中,孩子就不曾再露臉。每次看到的就是年老的父母親拄著拐杖,旁邊跟著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的外勞,老人家臉上常見的是滿面愁容。來做復健時,只有感受到醫師、治療師和病友們的溫暖支持鼓勵,才會看到他們一絲靦腆的笑容,很令人不捨。2. 亦步亦趨,捧在手心家人中風後,家屬全心呵護,絲毫不敢放鬆。病人腳稍微抬起,立刻蹲下去幫他穿鞋;病人手一伸出,茶水立刻奉上。病人試著要站起來,他就死命地拉著肩膀,還可能不小心把病人給弄傷了!不僅是自己如此,也要求外勞要一樣做到,不可有任何閃失。這樣的病人通常進步最慢,復健療效也最有限。3. 耳提面命,緊迫盯人這樣的家屬通常個性很急,求好心切。第一天看診就會問:「他什麼時候才會好?」在復健治療時,總會在病人旁邊碎碎念:「趕快把手伸出去。」「趕快把腳抬高。」「人家都可以做到,你為什麼不行?」還抱怨治療師:「還在床上做復健?不能趕快讓他下來走嗎?!」看到病人做得滿臉通紅,一臉沮喪,醫療人員還得花很大的力氣,才能重建他的自信心。聽聽醫師怎麼說對於中風的家人,好的陪伴很重要,請你要做到下列幾項:● 急性期穩定後,黃金恢復期6個月到一年,一定要用心陪伴,努力復健。● 千萬不要一味要求病人趕快會走,基本功(軀幹穩定,平衡控制)最重要。萬一步態錯誤定了型,以後很難改,而且常常會引起後續關節疼痛的問題。● 日常生活(進食、刷牙洗臉、移位)鼓勵病人只要能力所及,盡量自己來。適當輔具的協助可以降低難度,讓病人重新找回獨立自主的能力,進而有成就感。建立自信很重要。● 在復健治療中,多結識其他病友與家屬,彼此分享經歷,互相支持鼓勵,看到別人走過的歷程,不致徬徨沮喪。● 神經恢復穩定時,並不代表病人的功能進步也就此打住。復健科醫師會協助病人在不同階段,透過評估,設定合理目標。記得多和醫師聯繫溝通。● 不要比較,不要碎碎念。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擁抱,一個微笑往往更有效。● 別忘了,你自己也是需要被支持的。必要時的喘息服務,讓你走得更遠哦!需要支援,可以聯絡各縣市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中風的病人家屬是復健醫療很重要的團隊夥伴。積極正向的態度,避免過與不及的對待方式,密切與復健醫療團隊的溝通都很重要。別忘了也要把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定」讓病人安心,適切的鼓勵讓病人有信心。從「臥→坐→站→走」 循序漸進做復健如我們所知,小嬰兒的動作發展「七坐八爬」,慢慢地扶著東西站起來,逐步鬆開手之後,邁開生命中的第一步,然後越來越穩,能跑能跳。患者其實就如同小嬰兒一樣,要先從躺到坐開始訓練,坐穩再開始練站姿,能站穩且適當重心位移後,行走也就有機會了。也就是說依程度從最差到最好為「臥→坐→站→走」漸進的階段。即使長者只能躺在床上,還是有許多復健運動可以開始做。當他發現自己雖然肢體動作受限,可是已經可以開始為未來的復原作準備,對他的心理上也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躺姿訓練-舉棍抬膝訓練目的:臥床期間,可開始啟動臀部、下肢肌力訓練、肩關節、髖關節與腰部的活動度和延展度。 (若無棍子,可用雨傘代替)
-
2020-03-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健康的人是否戴口罩? 感染科醫師:無須恐慌
「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已不適用?有感染科醫師以最近台灣確診新冠肺炎的第34例以及WHO統計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高達8成,建議民眾出門還是戴上口罩,引起不少人恐慌。但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指出,只要依原有的防疫作為做好防護,事實上是不必太恐慌的。有媒體報導,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受訪時指出,根據WHO統計有高達8成感染者沒有肺炎症狀,讓周圍的人以為他健康,但感染者會呼出大量病毒,病毒在環境中可存活一星期,就算沒接觸感染者,但碰到患者接觸的東西就有可能感染。先前政府宣導的「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已不適用。黃高彬說,新冠肺炎會散播的比SARS還廣,在於直到目前大家對它還不瞭解,例如SARS是從發燒才開始傳染,因此量體溫是正確的,但是新冠肺炎卻並非如此,這也是台灣必須加入WHO以利和世界交換經驗,以進一步認識新冠肺炎的原因。以第34例雖然有3護理師和1名清潔人員被感染而言,但護理師是3班制,為何其他照護者未受感染,這顯示是照護時仍有漏洞,像是口罩未戴實或其他感染途徑。但好在,第34例比常活動範圍不大,感染範圍應不大。黃高彬說,雖然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高,但也不必草木皆兵、無限上綱,只要依其傳染方式予以預防還是有效的,例如它是噴沬和呼吸傳染,學生們在學校操場、打籃球是不必戴的,教室裡也只要打開窗、通風即可,不必在教室裡人人戴口罩,而且以目前多數感染者都是40至70歲而言,年輕學生不必太擔心。他也提醒醫護人員,即使碰到確診患者,只要有N95口罩、戴面罩和著防水防護衣即可,不需穿全身式防護衣;因為防護衣資源珍貴,且醫護穿了全身式防護衣,更可能以為不怕了而亂摸,反而對防疫不好。
-
2020-03-01 養生.營養食譜
別再誤解 馬鈴薯
馬鈴薯和洋芋片、炸薯條一直被畫上等號,誤當不健康食品,甚至有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的負面形象。在一次找尋秘魯的旅遊資訊時,發覺馬鈴薯不僅世界四大主食之一,營養價值更勝蘋果。更令我驚訝的是,馬鈴薯的外形多變,高矮胖瘦、奇形怪狀都有,顏色多彩,有紫色、紅色、粉紅、黃色。一刀切下,內呈環狀或放射狀,皮與肉顏色也不盡相同。馬鈴薯原產地在南美洲的秘魯,有些原始品種在原住民持續種植「保種」下,代代相傳至今,目前品種多達三千多種以上。1845年的馬鈴薯飢荒,讓愛爾蘭人死去四百萬人,有百萬人口為了生存,逃難到其他國家,成為19世紀世界最大的人口遷移。其中近3/4的人逃到新大陸美國,至今愛爾蘭人口還未恢復到飢荒前的人口。烤香草馬鈴薯高小姐從田裡拔出個頭很小的馬鈴薯問我要不要?這馬鈴薯屬「蠟質」,澱粉含量較少,和一般市場「粉質」的馬鈴薯口感鬆軟綿密不同,較Q彈有嚼勁。連同個頭迷你的胡蘿蔔、幾支蘆筍及櫛瓜,一起進烤箱,蠟質馬鈴薯有別於以往的美味經驗。接著便搜尋不同品種的馬鈴薯,混和了芋頭或是地瓜等,接連又烤了幾次。食材:1. 馬鈴薯3~5顆,建議混合蠟質、粉質不同品種的馬鈴薯。2. 搭配的食材:胡蘿蔔、節瓜、蘆筍(或芋頭、地瓜都可隨意搭配)。3. 迷迭香(或普羅旺斯香料、綜合香料)、奶油、橄欖油、鹽。作法:1. 烤箱預熱200℃。2. 馬鈴薯洗淨,連皮切半或切塊;其他食材不切,或切成和馬鈴薯相似大小,置入烤盤。3. 淋上橄欖油,奶油切小塊分散,撒上部分迷迭香、鹽拌勻。4. 置入烤箱,烘烤約20~30分,取出前2~3分鐘,將剩餘整株的迷迭香放入一起烤。● 烤箱功率不同,視烤箱的狀況增減溫度、時間。風琴馬鈴薯鑲南瓜試用多功能食物調理機,「小小蔬房」劉姐說還能幫馬鈴薯切片,好奇請她示範。沒一會兒,輪狀釐米厚的馬鈴薯就被切削完成,拼回原形像似「手風琴」。即興料理,等距插上帶皮切片的栗子南瓜,撒上香料、淋上橄欖油進烤箱,出爐飾以新鮮的迷迭香,漂亮上桌。若無調理機,手切粗一點也不失風味。食材:馬鈴薯(粉質)一顆、栗子南瓜1/4顆、迷迭香、綜合香料(或黑胡椒)、鹽、橄欖油作法:1. 烤箱預熱200℃。2. 馬鈴薯洗淨,帶皮切片約1~3mm(盡量薄),不切斷,放上烤盤。3. 栗子南瓜帶皮,切瓣,取一瓣再切片約1~3mm厚。等距插到馬鈴薯上。4. 撒上香料、鹽,再淋上橄欖油,進烤箱,烤20~30分左右。5. 出烤箱,插上新鮮的迷迭香裝飾。煎民主薯餅劉姐將馬鈴薯剉籤,拌少許的鹽,再擠去水分,油鍋乾煎沒一會,扁圓形的馬鈴薯餅就上桌,直接掰開品嚐,風味極佳。果真油脂豐富了馬鈴薯的滋味,這是一道嘴饞,隨時可輕易上桌的「自製零食」。但一直想不透薯餅如何和「民主」掛勾?詢問得知,劉姐會在扁圓形的薯餅上,用番茄醬畫上一個投票章,成了「民主薯餅」。原來自己貪吃,在薯餅未完成「民主」程序,就吃下肚了。食材:馬鈴薯、番茄醬、鹽、橄欖油作法:1. 馬鈴薯去皮,用刨絲器刨絲。2. 灑上約1~2匙的鹽,拌勻、來回搓揉。3. 待3、5分鐘出水,將絲狀馬鈴薯包在布內,盡量擰去水分。4. 平底鍋加約二大匙的橄欖油熱油鍋。5. 將馬鈴薯絲平舖鍋中,壓平並收成圓形,以中小火半煎半炸。6. 待一面成形,才可翻面煎另一面,不然會散掉。7. 裝盤後擠上番茄醬沾著吃,不沾直接品嘗也不錯。● 馬鈴薯主成分是澱粉和水,水擠乾,煎起來才會乾爽。●煎 薯餅看似簡單,自己煎了4、5次才像樣,不成形的薯餅風味不減。
-
2020-03-01 養生.聰明飲食
有便祕困擾?專家推薦5食物有助刺激消化系統通便
便祕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飲食。倘若你沒有疾病問題,但是仍被便祕困擾,可以聽取醫師和營養師的建議,多攝取高纖維食物來幫助刺激消化系統。以下讓我們看看,有哪些食物可以化解便祕:1.加州梅乾(Prune)加州梅可說是幫助化解便祕的食物中,排名第一的選項,而加州梅乾可以得到這項殊榮也是名副其實。註冊營養師潔西卡.科丁(Jessica Cording)說:「加州梅乾的纖維量非常高,而且梅子含有豐富的山梨糖醇(Sorbitol),能達到軟便的效果。」加州研究消化系統疾病的醫學博士法哈迪(Ashkan Farhadi)則是建議,將加州梅泡水一個晚上後食用,效果更佳。2.奇亞籽一顆小小的奇亞籽所富含的纖維量,可能高得讓你無法想像,科丁說:「奇亞籽有助於將排泄物凝結,通過消化系統。」因此科丁建議將奇亞籽加入新鮮果昔、燕麥粥或優酪乳,更能化解便祕。3.咖啡早上喝完咖啡經常讓人想跑廁所不是沒有原因的,營養諮詢網站Appetite for Health共同創辦人、註冊營養師茱莉.阿普頓(Julie Upton)說:「咖啡因能幫助人體排便,增加腸道蠕動,基本上一杯咖啡所含的咖啡因,就足夠幫助胃腸肌肉的蠕動。」4.木瓜法哈迪醫師最推薦幫助解便的食物就是木瓜,同為註冊營養師的凱芮.蓋恩斯(Keri Gans)也說:「木瓜的纖維含量也非常高,一顆中型大小的木瓜纖維含量就高達五克,同時也能補充體內的鈣、鎂和鉀。」5.梨子梨子一樣屬於高纖的水果,特別是可溶性纖維含量較高,所以有助排泄物凝結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