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1
共找到
18532
筆 文章
-
-
2022-01-18 新聞.健康知識+
基因編輯的原理是什麼?一次看懂基因神剪CRISPR
2018年11月,中國基因編輯寶寶引起舉世譁然!這個事件的前因,要追溯到2012年橫空出世的基因剪刀CRISPR,讓人類從此可精準、快速、便宜地編輯DNA。但這把剪刀目前仍有技術瓶頸,只適合治療可拿出體外的免疫細胞。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的凌嘉鴻助研究員與團隊,正致力鑽研這項正在翻轉世界的基因神器CRISPR。▌為什麼需要基因編輯?編輯人體基因,就是修改人體DNA,主要動機是根治基因突變引發的疾病。但是我們真的需要基因編輯來治病嗎?由於DNA是生命的藍圖,指揮細胞生產蛋白質,維持人體的生長與運作。當DNA的重要位置發生突變,「細胞工廠」運作便會失控,就有可能造成生理失調,甚至引致白血病等重大遺傳疾病。凌嘉鴻解釋:「生病可以吃藥,但基因突變造成的疾病,單憑藥物只能控制病情。因為基因突變是從藍圖就錯了,細胞永遠只能製造錯誤的蛋白質。想要根治,最好直接更正藍圖,修改DNA。」基因編輯可以從源頭下手,找到錯誤的DNA片段,用一把分子「剪刀」切開,剔除這個錯誤的基因,或是在缺口處「貼上」正確的DNA片段。因此必須先有一把精準、能夠剪開DNA雙螺旋的好剪刀,CRISPR就是當前最好用的一把。有趣的是,它來自細菌的免疫系統。▌細菌裡的基因剪刀,快狠準摧毀病毒DNA1987年,日本科學家在大腸桿菌的基因體發現一段古怪的規律序列:某一小段DNA會一直重複(Repeat),重複片段之間又有一樣長的間隔(Spacer)。因其功能不明,科學家便把這段序列叫做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後來科學家陸續發現,許多細菌都有CRISPR,它是細菌免疫系統的一種機制,可以記憶曾經來犯的病毒。當時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DNA片段,將會引爆基因編輯的大狂潮!故事是這麼開始的:當病毒入侵細菌後,會把自己的DNA注入細菌中,企圖霸占細菌工廠的資源以複製新病毒。但細菌也不會束手就擒,它們的免疫系統可以辨識、摧毀病毒的DNA。這是一場微觀世界的閃電戰,細菌的反擊必須夠快、夠準,才有機會存活。經歷一場血戰後,倖存的細菌會挑選一段病毒的DNA碎片,插入自己的CRISPR序列(增加一段Spacer),就像為病毒建立「罪犯資料庫」。當病毒第二次入侵,細菌就能依靠CRISPR序列快速辨識出這種病毒,並於第一時間反殺,提高存活率。細菌如何認出病毒呢?首先,細菌會用舊病毒的DNA片段(Spacer)當模板,打造一條互補的引導RNA,例如病毒DNA的鹼基是T、RNA是A,DNA是G、RNA是C,或是互相顛倒。引導RNA再利用這種互補關係,比對新病毒DNA片段,如果可以互補,表示新舊病毒相同。接著,細菌體內的武裝警察──可以切割DNA的酵素(例如某些細菌裡的Cas9)──會抓著這段引導RNA(嫌犯資料),「盤查」新病毒的DNA,看看有沒有與引導RNA互補的段落。這一次反過來,RNA是A,DNA是T;RNA是C,DNA是G,或是互相顛倒。一旦找到了,Cas9便會立刻剪開「被認出」的DNA片段,當DNA被剪斷摧毀後,病毒自然就沒戲唱了。這種細菌的免疫機制,統稱為CRISPR。▌基因神剪CRISPR這麼基礎的細菌免疫學,跟基因編輯有什麼關係呢?想想,基因編輯的關鍵即是找到一把可以切開DNA、又不會隨便亂剪的分子級剪刀。而細菌的Cas9酵素憑藉一段引導RNA,就能精準「喀擦」掉鎖定的DNA片段。好剪刀,不用嗎?實務上的操作方法很簡單:先將Cas9做好、放入冰箱,當想要剪下某段DNA,就訂做一條互補的引導RNA。然後將Cas9解凍,與引導RNA結合,再用電擊的方式進入細胞,讓它剪下錯誤的基因。壞基因剪下來了,又該如何貼上好的基因?因為細胞天生能自動修補受損的DNA,只要把正確的基因送進細胞核,就有機會被細胞拿來修補Cas9剪下的斷口,完成基因編輯。▌基因編輯技術大躍進CRISPR不是第一把基因編輯剪刀。早在1990年代,科學家就開發了許多種能「剪開」DNA的酵素。每種酵素有自己的特殊結構,只能跟特定的DNA片段結合,藉此精準切割目標基因。只不過,如果研究者想剪開另一段DNA,即使序列只有一點點差異,也要花費兩、三個月重新設計與組裝全新的酵素,技術複雜、耗時又花錢。直到2012年,科學家終於找到CRISPR這把神剪。它不像過去的酵素剪刀,每剪一種基因就得設計、組裝一把新的剪刀。CRISPR從頭到尾只用一把萬能酵素剪刀Cas9,加上一條引導RNA,就能切割所有的DNA。若目標基因更換,即訂購一條RNA就好,不需要重新設計複雜的酵素,這讓技術和價格的門檻大大降低。當CRISPR一問世,立刻鋪天蓋地被應用在細菌、真菌、動物、植物與人類醫學。與CRISPR相關的論文數量,2010年時還不到50篇,到了2015年已暴增到1,100篇。▌基因編輯治療免疫疾病,潛力無窮你或許會問:「既然CRISPR這麼好用,是不是可以終結所有的遺傳疾病?」可惜的是,這把剪刀目前仍有很多技術上的瓶頸,還不能直接把Cas9打進活體,必須把細胞取出再進行基因編輯較安全。例如:將免疫細胞取出以進行基因編輯,再放回體內。「最重要的瓶頸之一,是這把細菌的基因剪刀用在人體的DNA,不是百分之百準確。」凌嘉鴻慎重提醒。由於Cas9能辨認的序列是23個鹼基,但人體DNA鹼基序列有65億個;Cas9想要找到正確的序列,宛如大海撈針。以統計學方法來算,要從65億個鹼基序列裡找到一條獨一無二的序列,長度至少要28個,若低於這個數字,找到的可能只是相似的序列,因此Cas9無法保證統統剪對位置。當Cas9切錯位置,可能造成難以想像的副作用。「目前比較安全的做法,是先從病人體內取出細胞修改,確定沒問題之後,再放回體內。」凌嘉鴻說明。不過,大部分的細胞和組織都不可能任意取出,只有隨時懸浮在血液中的免疫細胞,抽血就能取得。如果有人免疫細胞先天不足,可以先把它們取出體外以修改基因,例如把T細胞取出來,「教會」它們癌細胞長什麼樣子,再把「變聰明」的T細胞放回體內,將癌細胞找出摧毀。近幾年,許多醫藥或癌症研究轉向CRISPR,像中國很早即開始將CRISPR搭配免疫療法,美國、歐洲也漸漸跟上。CRISPR還可用在幹細胞──先從病人身體取出幹細胞,在體外進行基因編輯,之後放回體內分化成各種健康細胞。這些實證研究,都說明CRISPR擁有無窮的潛力,未來可望成為醫療重要助力。※ 本文摘自《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作者: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編輯群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1
-
2022-01-18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掉地3秒還能吃?毒物權威曝真相:用水沖更慘
麵包、蛋糕、土司或是水果等食物,如果掉在地上,趕快撿起來,就沒事,還是可以吃,許多節省惜物的老一輩的人都有這類觀念,不過,毒物科權威顏宗海表示,就算食物與地面接觸1、2秒,還是可能沾上致病微生物,引發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食物掉地上 表面都會沾染到細菌「3秒或5秒內撿起來就不會沾染到細菌微生物,這是真的嗎?」,食藥署表示,這是網路謠言,因為食物掉在地上,無論是3秒、5秒、10秒,表面都可以沾染到細菌等微生物。確實如此,顏宗海說,有些家長以為地板很乾淨,食物掉到地上,趕快撿起來,還是可以食用。有時小朋友看到食物掉在地上,拿起來就往嘴巴塞,家長還會自我安慰「不乾不淨,吃起來沒病。」。但一般家裡及社區裡存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鍊球桿菌及格蘭氏陽性菌,顏宗海強調,這些病菌都可能引發食物中毒,導致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水沖洗遭汙染食物 用處不大有些人習慣以自來水沖洗不小心掉在地上的食物,以認為這樣可以沖掉病菌,對此,顏宗海指出,用水沖洗遭汙染食物,用處不大,尤其是上面有果漿等黏稠食材的麵包、土司,如果掉在地上,馬上就沾黏細菌,應該直接丟掉。顏宗海提醒,如果食物掉在地上,不管在幾秒內撿起來,都不要食用,不要為了節省,吃了遭汙染的食物,引發腹瀉腹痛等症狀。國外研究發現,掉落在地面的食物沾染到細菌的程度,與食物特性、食物接觸表面的時間、接觸表面的材質、接觸表面的細菌濃度有關;接觸時間越長、較潮溼的食物等,都可能會沾染到較多的細菌。(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腹瀉除了多喝運動飲料,還能吃什麼? 醫師告訴你拉肚子4大飲食調養重點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再傳護理師染疫感染源不明 指揮中心:未照顧確診者
國內今天新增17例本土個案,除桃機衍伸社區群聚案外,今有三例零星個案,分別為分別為亞東醫院護理師(案17967)以及日前確診的北市聯醫仁愛院區護理師男友(案17968),以及一名因車禍就醫篩檢的個案(案17970)也確診。陳時中表示,亞東醫院護理師非照護專責病房,因此還需進一步調查染疫原因。日前一名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的護理師(案17701),因接種追加劑疫苗不舒服採檢而確診。該名護理師的男友匡列後原先一採陰性,但後續出現症狀,採檢陽性確診。陳時中表示,案17701與境外移入個案病毒同序列,來源清楚。護理師確診後,男友也被隔離,於1月12日採檢陰性,但1月13日出現腹瀉症狀、15日喉嚨痛,採檢陽性。男友曾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除原本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和仁愛院區出現護理師染疫,今亞東醫院也傳出護理師染疫。陳時中表示,這名護理師並非照護專責病房,但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個案1月12日採檢陰性,1月15日發病後採檢確診。接觸者共79人檢驗陰性,19位列居家隔離、60位列自主管理,今天會再二採。病房環境等1月17日採檢完成還在檢驗中,已完成清消,暫時不收新病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名護理師初步比對,足跡並未跟確診個案重疊,也沒有照顧確診者。目前從社區或院內感染都還沒有證據也無法排除,不過周圍接觸者、照顧過的病患和家人都是陰性,尚無沒有擴散情況。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西堤群聚擴散還有未爆彈?陳時中:希望不會但一定有
桃機延伸社區感染案,西堤餐廳再增14名確診者,光餐廳整體群聚已有34人。但西堤餐廳是否還有未爆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我雖然希望不會有、但我相信一定有」,西堤餐廳在可傳染期間共接待374組客人,全都在追蹤中。目前西堤餐廳內部確診者,包括員工、顧客都集中在1月7日、1月9日,卻跳過1月8日。陳時中表示,目前確診個案集中在7日及9日,卻沒有8日「是可以想像的」。因為在7日風險產生, 第二天都還在潛伏期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10日為何還沒有確診。因為1月9日感染者前兩天開始驗出,10日以後感染的人也應開始出現,但也可能是大量篩檢有發揮效果。陳時中表示,Omicron在兩天內就有傳播力,一天內可能還不會傳出,所以目前1月8日用餐者還沒有出現染疫。「我不希望有,但我相信一定有」,如果這些人已經被匡列就安心很多;若沒匡列,就要繼續匡列,是很辛苦的事情。1月10日至12日用餐還未出現陽性確診者,「我有點擔心」。針對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認為應該將針對「人」的匡列方式,改為以「地區」匡列。陳時中表示,是否改變匡列方式要請專家、國衛院等討論,顯然看起來潛伏期較短,應會朝向把檢疫日期縮短的方向走。另針對昨天公布經社區採檢站揪出的確診者,案17934。陳時中表示,個案因女兒咳嗽,加上上課足跡與西堤工讀生重疊,因此帶孩子去採檢站自己順便採檢,但孩子陰性、媽媽陽性。目前個案所有接觸者都是陰性,小孩二採也陰性。雖然Ct值30,相對高,但N抗體陰性,不是以前感染過。而個案二採轉為陰性,因此懷疑是否第一次檢體需要複驗,過兩天會更清楚。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再爆1電子廠群聚 鄭文燦:出現2人確診
桃園今天新增15例本土,其中包含西堤牛排中壢中山店群聚相關再增14人、桃園民眾因車禍到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就醫採檢確診1人。桃園市長鄭文燦下午表示,今天新增案例中,有某工廠出現2人確診。鄭文燦表示,今天新增案例中有14人和西堤有關,分別為7日和9日用餐的相關人員,其中有一家五口除爸爸陰性外,媽媽和3位分別1歲、4歲、7歲的小孩都染疫;另有一間機車行在西堤辦尾牙,導致一名機車行員工確診;7日曾至西堤用餐的一家7口,除1歲及3歲幼童日前染疫,現在媽媽、阿嬤也驗出陽性;一名貨車司機和朋友聚餐,今天也確診。鄭文燦表示,曾前往西堤用餐的明新科大染疫者的室友今天也染疫,一對前往用餐情侶在仁寶電子廠工作的同事也都驗出陽性。鄭文燦表示,仁寶電子公司採1595人,其中一個員工確診,確保安全起見該工廠停工7天,星期三開始二採。而案17973為規模較小電子廠,與他一起辦公的總計有6位,其中除了案17973外,還有一位公布於9日的確診名單內,所以6位中有2位確診,4位居隔。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亞東護理師CT值21.5 曾到兒童新樂園、科教館與大賣場
新北市今日新增兩例確診個案,新北市長侯友宜今日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案17967為亞東醫院護理師,另外一位案17968是北市聯醫護理師男友,於隔離中轉陽性。侯友宜說,案17967已接種3劑疫苗,CT值21.5,匡列接觸者79人全數陰性(含4名同住家人、4名朋友、71名病房醫護及病患)。侯友宜今日記者會上說明,案17967於1月11日接種第3劑疫苗,1月12日醫院定期採檢,唾液PCR陰性,1月15日有咳嗽不適症狀,上午快篩陰性,晚間持續不適至醫院採檢,快篩陽性、PCR陽性、CT值21.5,已收治專責病房隔離治療。衛生局疫調匡列接觸者79人(含4名同住家人、4名朋友、71名病房醫護及病患)。另外一例,案17701為北市醫院護理師的男友,已施打兩劑疫苗,1月12日因女友確診被匡列為接觸者,當時採檢PCR陰性,安排居家隔離,隔離期間身體不適再度採檢,1月15日確診PCR陽性、CT值25.8,收治專責病房隔離治療。個案活動足跡多與女友重疊,已針對個案職場擴大採檢,匡列接觸者17人均已安排採檢。侯友宜說,因為該案是隔離中確診,較無擴散風險。衛生局也公布兩案足跡,案17967足跡遍及雙北,曾到北市兒童新樂園、科教館、板橋大遠百、麗寶百貨廣場、新店家樂福等商場。案17968於1月8日曾赴家樂福新店店。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明起落地採檢分流 20-49歲輕症送旅館或檢疫所
Omicron在世界延燒,國內祭出長程航班落地採檢措施,希望及早防堵病毒進入社區。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陽性率大約都在6%至7%之間,1月15日至17日中午共已轉送28位落地採檢陽性個案至劍潭安心檢疫所;另從1月18日起,放寬分流條件,20至49歲落地採檢陽性且經現場評估無急性症狀者,都優先送到加強版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陳時中表示,昨落地採檢615人、37人確診,陽性率6.02%;今天上午有三班長程航班,採檢174人、八人陽性,陽性率4.6%。而1月15日至17日中午共已轉送28位落地探檢陽性確診旅客前往劍潭安心檢疫所,同時段落地採檢陽性共計63位,分流佔44%。但外界好奇從18日起分流條件放寬,是否因醫療吃緊的緣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醫療量能目前沒有吃緊,希望更徹底分流。就風險來看,這段時間觀察20至39歲年齡層可能縮太緊,其實40多歲也可生活自理沒有慢性病。檢疫所方面今天傍晚會加開100多間,空出更多量能,盡量完成輕症分流,讓專責病房回歸醫療使用,以免擠壓一般醫療量能。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已15兒童確診!3歲以下6位、最小未滿1歲 三分之一無症狀
西堤餐廳群聚案再增14人染疫,除日前已有兩位五歲以下小客人染疫,今天又出現兩位不到五歲孩童染疫。對於孩童染疫狀況,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起本土事件從機場清潔人員開始,未滿18歲的兒童目前共有15位,其中最小不到一歲。羅一鈞表示,15位兒童是3歲以下有六位、4至11歲五位、12歲以上四位。其中,五位無症狀,約1/3,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有六位;三位流鼻水、三位嘔吐;咳嗽、腹瀉各兩位,頭痛、喉嚨痛各一位。羅一鈞說,一個人可能會有好幾種症狀,但都是常見感冒症狀,光從症狀不好區分,孩子也不會回報嗅味覺異常,所以沒有可供辨別的新冠症狀,需靠採檢確認。因此若足跡重疊或接觸情形符合,盡快採檢才能確定是否染疫。至於兒童疫苗接種是否有進度?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有討論尚無結論,目前傾向不強烈要求施打。整體來說,Omicron傳染力很快速,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和作為,要在相對正常生活中追求低風險,讓社會正常運作。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聯邦銀行傳播暫無擴大 西堤工讀生列關注指標
桃機衍伸社區群聚案擴大,其中聯邦銀行行員曾前往聚餐的西堤餐廳中壢中山店傳染範圍持續擴大,今天再增14名確診者,共34名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聯邦銀行的傳播範圍看來並無繼續擴大,但餐廳內部仍要密切注意,感謝桃園市政府大量採檢,希望加強速度將疫情控制下來。陳時中表示,西堤餐廳的群聚案中,工讀生(案17774)目前列為指標個案,相關調查正在積極進行,其所衍伸的個案就讀學校有十所停課14天,包括國小及附幼三所、補智班安親班三所、國小、國中、高、幼兒園各一所。所在班級師生居家隔離,並安排同校師生採檢。另有七所學校預防性停課一天,包括高中三所、國中兩所、大學和高職各一所。確診個案所在的職場逾1640人安排採檢,其中1598人為陰性,持續加速檢驗中;另針對密切接觸者51人列居家隔離。陳時中也表示,桃園持續開設社區採檢站,並新增大園市民活動中心,呼籲1月7日至1月12日至西堤餐廳中壢中山店的民眾請速前往採檢。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明新科大染疫女學生室友也確診 衛生局持續在校內採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17日)公布17例本土確診個案,其中明新科大新增1例確診為案17999,是昨天公布確診案17932的同宿舍室友;衛生局持續滾動式匡列,並且在校園內設篩檢站,呼籲民眾前來採檢。新竹縣衛生局呼籲,若有相關公共場所足跡或覺得有採檢必要的民眾,可攜帶健保卡,前往明新科大採檢站進行採檢,篩檢時間為下午2點到5點。衛生局也提供新豐湖口民眾,加開疫苗接種,今天下午1點到4點在新豐松柏活動中心,備有600劑莫德納疫苗,民眾有施打第3劑需求都可免預約、隨到隨打,不過需記得帶健保卡及接種黃卡。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7 創今年新高 西堤相關群聚一夜暴增14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並「無收斂之勢」。國內今天新增17例本土個案,創下今年新高。其中桃機衍伸社區感染案持續擴大,銀行行員一月七日曾聚餐的西堤餐廳再燒出客人、員工等14名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另外新增48例境外移入,37例為落地採檢驗出,11例為居家檢疫採檢驗出。新增本土個案為8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其中14名為西堤餐廳衍伸的個案。八名為1月9日前往西堤餐廳用餐的顧客,為一家五口前往用餐,除爸爸陰性外,媽媽和兩位小孩都染疫。另外新增一名員工(案18000),以及1月7日兩名顧客(案17971、案17996),為原先報告一家人在此用餐,先前已有兩名五歲以下幼兒染疫,現在增加媽媽、阿嬤也驗出陽性,這些人員但已先行居家隔離,因此對社區影響小。而曾前往西堤用餐的明新科大染疫者(案17932)的室友(案17999)也染疫。一對前往用餐情侶在仁寶電子廠工作的同事(案17972)也都驗出陽性。另外與桃園群聚無關的三位零星個案,分別為亞東醫院護理師,非照護專責病房,將進行基因定序確認。以及仁愛醫院護理師(案17701)的男友,以及一名因車禍就醫篩檢的個案也確診。另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50多歲,分別自美國(28例)、菲律賓(2例)、法國、愛爾蘭、荷蘭、哥斯大黎加、加拿大、丹麥及德國各一例移入;另11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2日至1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7885例確診,分別為3122例境外移入,1萬470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新增確診個案 曾到過板橋大遠百海底撈
新北市今傳出新增確診個案,新北市衛生局證實並表示,該案例曾到過板橋大遠百的火鍋餐廳「海底撈」用餐,目前館內貼出告示牌,將從16日晚間停業至18日,並進行清消作業,預計19日才會恢復營業。新北市長侯友宜受訪時表示,詳細情形會在下午疫情記者會對外公布。新北市今日中午傳出有確診個案,衛生局證實此事,並表示該個案曾在近日到過板橋大遠百海底撈用餐,目前餐廳已經在消毒,詳細情形會在下午3時記者會對外說明。記者實地走訪餐廳海底撈現場,發現現場貼出告示牌,表示「海底撈將於16日提早閉店,進行全面清消作業,1月17日、18日暫停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而大遠百則正常營業,因為是平日中午,人潮不多。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社區傳播風險上升 蘇貞昌:可追蹤範圍內、不能掉以輕心
疫情持續延燒,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8時針對國內外疫情狀況以及國內疫苗接種情形等議題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蘇貞昌表示,目前醫療量能以及疫苗種類及數量皆尚屬充裕,而國內疫情近日傳播事件目前雖在可追蹤範圍內,惟農曆年節將至,絕不能掉以輕心。指揮中心表示,全球疫情受Omicron株傳播影響續創新高,鄰近之亞太多國病例亦迅速增加,許多國家醫療量能因此瀕臨滿載,預期國際疫情仍會上升。國內本土疫情方面,機場疫情所衍生之銀行、餐廳、工廠及校園傳播,造成周邊社區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建議除應嚴守邊境,落實檢疫作為外,需再提升疫苗覆蓋率,加強通報及採檢與病例追蹤管制,落實實聯制與高風險場域管理,並加速醫療整備。指揮中心指出,目前國內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一劑為80.68%、第二劑為72.27%、基礎加強劑為0.3%、追加劑為6.66%,已施打約3,737萬人次,其中12-17歲已接種第二劑之學生,截至本(1)月16日止約為82.7萬人次,年齡層戶籍人口接種率為70.6%;此外,除地方政府或醫療院所本身的預約系統外,中央Covid-19疫苗預約系統已於上週重新啟動,今日開始進行第19期的施打,明日開始第20期的預約,希望預約系統的重啟能使施打作業更為順利。蘇貞昌在會中強調,國門是防疫最辛苦也是最重要的地方,有關指揮中心日前公布並已開始執行的長途航班入境檢疫新制,感謝交通部民航局以及機場公司的全力配合,才能夠透過空間及動線的規劃在短時間內執行各長程航班的篩檢並持續順利進行,請指揮中心與民航局持續精進相關作為,加速檢疫流程以減少返鄉國人的等待時間。蘇貞昌表示,目前醫療量能以及疫苗種類及數量皆尚屬充裕,而國內疫情近日傳播事件目前雖在可追蹤範圍內,農曆年節將至,絕不能掉以輕心,請國人務必遵守防疫規範,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本月21日即將舉行大學學測,請教育部及指揮中心密切聯繫並緊密配合,透過考場與試場的防疫與分流規劃,務必採取最高規格的防疫措施,保護考生並使其能夠順利應考;此外,包括賣場、超市、市場、觀光旅遊景點、休息站、服務區以及大眾交通工具等地點,務必要做好實聯制、體溫量測以及人流進出管制,而對於類此場域的相關的清潔消毒措施,也建議採取一次性或拋棄性的清潔用品,利用資源的有效配置來減少並降低接觸的風險。蘇貞昌表示,有關近日銀行行員染疫事件,除財政部已通令各公股行庫加強遵守防疫措施外,也感謝金管會持續協助提升金融業相關從業人員的疫苗施打比率;另有關過年期間國人將有大量的換鈔需求,蘇院長請財政部、金管會以及交通部等針對相關防疫規範及作業程序再進行盤點,務必確實做到鈔券更換及再流通的相關清潔消毒措施,以保護臨櫃客戶及第一線員工。今日與會者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秘書長李孟諺、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政委黃致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次長陳宗彥、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育部長潘文忠、財政部長蘇建榮、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衛福部次長薛瑞元、疾管署長周志浩、副署長莊人祥、羅一鈞、交通部民航局長林國顯。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染疫疾管署人員足跡曝光 曾到北車五十嵐、光南、大創
桃園機場疫情持續延燒,台北市天母家樂福昨晚突然宣布,因有確診者足跡,因此停業清消,北市衛生局證實,有染疫疾管署機場防疫人員(案17928)足跡,今天早上再說明,該個案曾搭乘台北捷運、統一超商及全家、家樂福、光南與大創。案17928為一名40多歲女性,於桃園機場擔任入境採檢收件相關工作者,目前無症狀,已於1月15日收治安心檢疫所,已匡列16位密切接觸者,採檢結果均為陰性,北市接觸者及相關足跡刻正進行疫調中。衛生局說明,該個案於1月11日至15日,搭乘捷運往返台北車站及明德站;1月13日凌晨0時32分至0時35分,曾到統一超商德致門市,下午4時27分至4時54分,在光南台北許昌店和大創台北站前店。晚間8時至8時20分,在家樂福天母店,晚間9時12分至9時14分在全家明德店;1月15日中午12時8分至12時30分曾到50嵐台北車站地下街店。
-
2022-01-17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希望人人打得到」美國科學家研發更易量產新冠疫苗 放棄專利申請
美國德州科學家正研發一種名叫「Corbevax」的Covid-19疫苗,生產成本更低、且不打算申請專利。目標讓疫情最慘重、且因接種率低而可能產生新變種的國家更容易取得。該研發團隊由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德州兒童醫院疫苗開發中心的霍特茲(Peter Hotez)博士及波塔姿(Maria Bottazzi)博士領軍。他們自2011年以來便致力開發2種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和MERS原型疫苗,並以此基礎製作新的Covid-19疫苗「Corbevax」,亦稱「全球的Covid-19疫苗(the world’s Covid-19 vaccine)」。目前有其他60多種疫苗使用相同的開發技術,但波塔姿表示他們的疫苗絕無僅有,因為他們不申請專利:「幾乎所有能製造B型肝炎疫苗或能生產細菌、酵母這類微生物蛋白質的人,都可以複製我們的疫苗。」近期mRNA疫苗專利戰愈演愈烈。莫德納藥廠(Moderna)和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正爭辯7300萬美國人施打的Covid-19疫苗技術歸屬,若認定莫德納藥廠侵犯聯邦政府的專利,可能得賠償超過1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75億元)。德州兒童醫院疫苗開發中心尚未公佈Corbevax的臨床試驗數據,但透露該疫苗對原始Covid-19毒株效力超過90%,對Delta變種效力超過80%,對Omicron變種效力則仍在測試。德州兒童醫院疫苗開發中心透過與生產B型肝炎疫苗相同的方法生產Corbevax疫苗,二者過程都使用酵母。波塔姿解釋:「我們在實驗室使用酵母系統直接合成製造蛋白質。讓酵母製造看似由病毒製造的蛋白質,再免疫化這個蛋白質,再由身體處理這種蛋白質,傳送到體內的免疫系統。」且Corbevax疫苗與運輸過程需要極凍保存的輝瑞疫苗不同,只需要標準冷藏保存即可。與波塔姿團隊長年合作的印度製藥廠Biological E已經生產了1.5億劑新型Corbevax疫苗,並將很快能夠每月生產1億劑。波塔姿說,該團隊在向政府募資失利後,慈善捐款助他們達成目標。德州兒童醫院疫苗開發中心本質上是學術科學機構,但開發Corbevax疫苗迫使他們重整資源,提高Covid疫苗開發候選者的可見度。波塔姿指出:「每種技術都有優缺點。所有(疫苗)都是一種解決方案。但當全球情況嚴峻時,你不會只採取一種方案,而是會嘗試所有解決方案。」波塔姿提到,團隊因為有共同的人道主義理念,所以沒申請疫苗專利,並期盼能廣泛與科學界合作。波塔姿希望團隊的作為能夠激勵其他人效仿,為其他疾病和病毒(如鉤蟲)製造負擔得起且容易取得的疫苗。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科大老師足跡再增加 已採檢相關接觸者456人
新竹縣確診的明新科大師生,經衛生局疫調持續,今天上午再確認2處新增足跡,分別是12日深夜11點曾到家樂福超市新豐建興店及泰安街上的全家超商;目前衛生局已採檢446人,檢驗結果皆為陰性,持續進行採檢中。昨天新竹縣所公布案17932及17933確診的科大師生,皆是9日前往中壢西堤用餐遭感染,今明2天明新科大全校停課,不過因採檢持續,衛生局已經與校方共同研議,將停課時間從2天拉長到7天,持續到22日止,同時停止該學校所有教學活動,游泳池、保齡球館、校內餐廳、超商也都暫停營業。衛生局呼籲,若有相關公共場所足跡或覺得有採檢必要的民眾,可攜帶健保卡,前往明新科大採檢站進行採檢,篩檢時間為上午9點到12點,及下午2點到5點。同時加開新豐鄉疫苗接種,今天(17日)下午1點到4點,在新豐松柏活動中心,備有600劑莫德納疫苗,新豐湖口地區民眾有施打第3劑需求都可免預約、隨到隨打,不過需記得帶健保卡及接種黃卡。衛生局提醒,曾出入相關場所民眾請進行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發燒、上呼吸道、腹瀉、嗅味覺異常等不適症狀,請儘速佩戴醫用口罩就醫,並通報1922或03-5511287,不得搭乘大眾運輸。
-
2022-01-17 名人.精華區
郭斐然/不只紙菸 新型菸品更是青少年殺手
媒體報導婦幼團體舉行記者會,建議比照紐西蘭「無菸世代」的觀念,逐漸提高禁菸年齡,使下個世代無法購買「紙菸」。行政院也在日前公告「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擬禁售電子煙,但是與紙菸同屬「菸品」的加熱菸,卻有條件開放。這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來台灣之後似乎變了調。新菸品 對青少年誘惑最大幾個婦幼團體強調「禁售紙菸、守護孩子」,但關心菸害防制政策的人士都明瞭,現在對青少年誘惑最大的是新型菸品,包括電子煙、加熱菸。有新聞報導在一個班級搜出一整個抽屜的電子煙,而且是同一款式,顯示有學生暗中販售給同學。日本研究青少年的加熱菸使用,從2015年0.6%,2019年增加至4.8%,短時間增加8倍。研究指出尼古丁造成青少年腦部傷害,引起注意力不足、情緒控制、學習障礙等,長期導致焦慮、憂鬱甚至自殺風險。各國禁止青少年使用任何菸品,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任何形式的菸品都是有害的,為什麼台灣的婦幼組織只點名禁止「紙菸」呢?政府又為何覺得加熱菸可以開放呢?這當中必有誤解,而且誤解來自菸商及相關團體長期誤導。早期對電子煙、加熱菸研究不足,以為所含的危害物質較紙菸少,所以「推測」可能危害較少。電子煙增心臟病、氣喘風險然而近年研究指出,電子煙會增加心臟病、氣喘,甚至性功能障礙風險,在美國導致68人死亡。加熱菸也被檢驗出與紙菸相同的致癌物,人體試驗證明有血管硬化、肺功能受損的傷害,二手菸含有PM2.5甚至更小的懸浮微粒。即使電子煙、加熱菸已被證明是有害的,菸商仍然主張「菸草減害」,認為戒菸是不容易的,所以使用仍然具有健康危害的替代菸品來減少疾病。目前無論是電子煙還是加熱菸,都沒有減少臨床疾病的充分證據,不算是真正的減害菸品。新興菸品會成癮 無助戒菸醫療目的在治癒疾病,「減害」並非醫師或病人期望。假設病人長了10公分腫瘤,可以完全切除,病人的期望一定是完全切除,不會說只要切除90%就好了,而留下1公分的腫瘤。台灣有非常普及的戒菸服務,極高的戒菸成功率,即使困難戒菸者也應該加強菸害教育,不應該剝奪任何人戒菸的權利。國衛院最新發表「新興菸品健康危害研議」論壇,指出新興菸品具備「成癮性」、「可能成為使用傳統菸品之『入門磚』」、「可能造成雙重使用(同時使用新興菸品及紙菸)」、「可能造成消費者對戒菸或減害效果之誤解」等特性。該論壇建議「禁止菸商及相關團體在無科學實證基礎情形下,任意宣稱新興菸品(尤其是加熱菸類)可以減害或戒除菸品使用」、「依循WHO-FCTC精神,以保護國民健康為優先原則,修正菸害防制相關法案,予以禁止或嚴格管制」。守護孩子 應禁售所有菸品我們理解婦幼團體對「菸害防制法」修法遲緩的焦慮,也一直期望政府盡速修訂合於新世代的法規,但提出的修法觀念應更確切完整,包括「禁售所有菸品、守護孩子」、「無尼古丁成癮世代,才是無菸世代」。對於電子煙、加熱菸應一視同仁,我們反對「菸草減害」的觀念,無論成年人還是新世代,都不應該使用任何菸品。期待民間力量能夠齊頭並進,勿受菸商言論影響,與政府共創「無菸之島」。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1-17 養生.聰明飲食
社交名人發佈的飲食資訊能信嗎?權威期刊曝真相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大前天(2022-1-12)發表Nutritional Analysis of Foods and Beverages Posted in Social Media Accounts of Highly Followed Celebrities(營養分析被高度追隨的名人發佈在社交媒體賬戶的食品和飲料)。這篇論文在一開始說,演員、選手、和歌手這類名人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而他們在社交媒體所發布的posts(帖子)往往會被粉絲認為是值得信賴的。所以,來自芝加哥大學和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就想看看這些名人在社交媒體所發布的飲食資訊是否符合健康標準。他們共篩選出181位名人,包括66位演員和電視名人; 64位音樂藝術家; 和 51 位運動員。這 181 位名人(男102,女79)的平均年齡是32歲,而粉絲總數為 57 億(平均每人有3150萬粉絲)(註:台灣人口2350萬)。這些名人從2019年5月到2020年3月共發布了3065個跟飲食相關的帖子,涉及2467種食品和2713種飲料。就發布的數量而言,零食和甜食是其他類別的 3 倍(920 [37.3%]),其次是水果(313 [12.7%])、蛋白質(295 [12.0%])、混合菜餚( 271 [11.0%])、蔬菜 (269 [10.9%]) 和穀物 (227 [9.2%])。 在飲料中,酒精類是佔了半數(1375 [50.7%]),其次是咖啡和茶(524 [19.3%])、加糖飲料(374 [13.8%])和水(328 [12.1%] )。研究人員是根據美國農業部 2015-2016 年膳食研究食品和營養數據庫的資料來評定食物和飲料是否健康。這個數據庫包含了超過8600 種食品和飲料的每 100 克份的標準營養價值,而對於每種食品和飲料,研究人員從最匹配的條目中記錄了糖、鈉、飽和脂肪、總脂肪、能量、蛋白質和纖維含量。研究人員也是根據這個數據庫將食品分為 11 個類別(水果、蔬菜、乳製品、蛋白質、穀物、混合菜餚、零食和糖果、脂肪和油、調味品和醬汁、糖、蛋白質和營養粉),以及將飲料分為 8 個類別(酒精飲料、加糖飲料、水、咖啡和茶、乳製品飲料、100% 果汁、減肥飲料、嬰兒配方奶粉和母乳) 。結果顯示,在 181 位名人中有 158 位(87.3%)的整體食物營養評分是不健康(也就是,足以違反英國青少年廣告限制的法律),而只有9 位名人(5.0%)是獲得了健康的食物營養評分(另外14位名人沒有發布跟食物相關的帖子)。至於飲料,181 位名人中有 162 位(89.5%)獲得了不健康的整體飲料營養評分,而只有12 位(6.6%)獲得了健康的營養評分(另外7 位名人沒有發布跟飲料相關的帖子)。 在單一食品和飲料項目水平上,2467 種食品中的 1493 種(60.5%)和 2713 種飲料中的 1488 種(54.8%)獲得不健康的營養評分。至於粉絲對這些食物和飲料帖子所做的互動,研究人員發現,越健康的食物所獲得的like(讚)和comment(評論)就越少。所以,這篇論文的總結是:正如本研究所發現的,不健康食品帖子與追隨者參與度增加之間存在關聯性,而這是給發布不健康食品帖子提供了潛在動力。 然而,鑑於名人的被廣泛追隨,如果名人承諾發布更健康的食品和飲料資訊,則有可能塑造他們追隨者的看法,即健康飲食是有正當性和有價值的。追隨者也需要認清,社交媒體可能只代表了一個精心策劃、不完整的窗口,而不是讓人們了解名人的實際生活情況,例如飲食。延伸閱讀: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原文:名人發佈的飲食資訊,能信嗎?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防疫人員染疫 王必勝:採檢候機室工作人員一律穿標準隔離衣
在桃園機場工作的疾管署防疫協勤人員昨天被證實染疫,感染源不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初判和原先桃機群聚案無關,針對有防疫人員反應防護裝備被降級為包覆度不足的防水隔離衣,恐是防疫人員染疫原因,上午桃機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接受訪問時表示,此次染疫者並非長程落地採檢航班專案的工作人員。王必勝昨天也宣布,長程航班落地採檢部分,如果會接觸到確診者,或者會在採檢的候機室內工作,會穿著高規格的標準隔離衣(俗稱兔寶寶裝)。根據移民署的入境人數預報,桃園機場今天入境人數會降到千人以下,預估只有963人,但是長程入境採檢專案的風險不變,王必勝說,長程航班落地採檢專案是一個新的專案,執行到今天才六天,很多東西還在陸續檢討,何種人員穿什麼裝備,由疾管署的專業人員認定,依工作內容來分,下午會再請專家來重新評估,這樣的專案應該穿著什麼樣的裝備,前進指揮所會依照專家的判斷來調整。由於疾管署防疫人員染疫,同時有16名接觸者被隔離,外界擔心是否會造成人力吃緊,王必勝說,染疫人員跟長程落地採檢專案無關,他的工作是在發燒篩檢站或深喉唾液採檢區,他的裝備沒有任何改變,不是因為專案而確診。人員不足的部分,會徵調人力過來支援。對於入境動線上的工作人員陸續有人染疫,是否是防護裝備的穿脫訓練不確實,王必勝強調,單位中不斷有新進人員,所以穿脫訓練一直都在進行中,在動線上的各種職類的人員都應該落實這種訓練。根據疾管署統計,早上有三班長程入境航班,共175名旅客,確認8陽性,包括CI-3舊金山航班58名旅客中有3個陽性,BR-17舊金山航班69名旅客中有4個陽性,CI-74阿姆斯特丹航班48名旅客中有1個陽性。
-
2022-0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打第3劑 新北基造冊、北市跟進
衛福部長陳時中說,曾聽太太抱怨,第3劑疫苗想打高端卻找不到地方打,會再與北市、新北協調,盼加開更多接種點。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昨天表示,這是供需問題,1月12日到14日,北市4種疫苗莫德納6萬3356劑、BNT1萬2990劑、高端2301劑、AZ295劑,需求少,開設的醫院就少。雙北可預約打高端蔡炳坤說,北市府一向尊重市民選打疫苗種類的自主決定,有人質疑北市未提供足夠高端疫苗,那是誤解;他說,17至21日北市各大醫院已提供高端疫苗預約接種與現場掛號,有需要的市民可上北市衛生局網站查詢。南部許多民眾反映上1922系統預約不到莫德納,衛生局研判是前兩劑都打AZ,因此第三季選擇莫德納,提醒民眾也可選BNT;南市昨1萬8591人接種第三劑,其中15人接種AZ、1萬5744人接種莫德納、399人接種高端、2433人接種BNT;高市提供莫德納6萬8485劑、預約率98%,BNT4萬5338劑、預約率20%;高端提供6516劑,預約率98%;AZ提供5230劑。新北開出1052名高端疫苗,因快速額滿,昨日再協調雙和醫院加開400個、永耕加開500個名額,提供民眾透過1922平台預約。另外,各醫療院所開設門診提供民眾接種高端疫苗,且第20期高端疫苗會再加量。新北衛生局表示,民眾除可透過平台預約接種,新北17日至28日規畫65歲以上長者,由區公所,分區分里、分時段造冊安排完成接種。北市里長陳峙穎質疑,相較新北、基隆針對年長者造冊、隨到隨打第三劑,北市卻要老人家去搶第三劑預約,盼北市府服務更貼心。蔡炳坤表示,北市府後續也會啟動造冊接種,會依照不同風險等級,透過民政系統協助長者造冊,提供接種服務,但需要一點時間。據了解,北市已發生數起系統顯示完成預約,長者卻收到資格不符的簡訊,市府解釋,因必須與中央的Niis系統檢核,若有身分證、生日、接種時間不符等狀況就會剔除,對於收到資格不符簡訊的民眾,再度致歉。
-
2022-01-1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紅繩懸吊訓練 改善肩頸痠痛
43歲林小姐下班後熱愛戶外活動,同事及朋友們也喜歡約她健行、爬山、潛水和室內健身。日前健身後右肩胛骨內緣疼痛、右手臂痠麻,不得已暫停熱愛的運動,沒想到症狀日益惡化甚至影響工作及晚上睡眠,接受藥物及保守物理治療,只能暫時舒緩症狀卻無明顯改善,右手力量漸漸變差。中壢天晟醫院為她安排核磁共振,顯示頸椎第5、6節椎間盤位移。林小姐不願接受外科手術,復健科於是安排一對一的「紅繩懸吊訓練」,每周1次每次1小時,10次後肩頸痠痛及手麻的症狀大幅改善,同時搭配物理治療,終於擺脫惱人的痠痛與手麻,現在已經可以輕鬆完成工作,假日又可以投入熱愛的戶外運動。天晟醫院許嘉佑醫師指出,林小姐肩頸痠痛根源在「核心」,她平時打電腦忽略坐姿端正,診斷後發現頸部核心肌群、腰部核心肌群、肩胛肌群無力,導致頸椎失去正常前凸弧度。許嘉佑說,運動治療是頸部疼痛患者必要的處方,但患者常不知如何適當運動,使症狀更加惡化。「紅繩懸吊訓練」是一種多吊點懸吊系統,運用彈力繩支撐體重,達到全身多點懸吊、筋膜放鬆、肢體協調、肩胛穩定,強化神經肌肉再連結,可以協助物理治療師幫助患者在無痛情況接受運動治療。
-
2022-01-17 新聞.記者真心話
新聞眼/1年半換3院長 榮總人再掌北榮
從台北榮總第九任院長張德明卸任到陳威明昨天接任院長,這一年半北榮就換了三位院長。北榮院長「大位」如此複雜,早期是歷史因素,近年多了政治介入的空間。榮總於一九五九年成立,首任院長由國防醫學院長盧致德兼任,副院長是陸軍第一總醫院(三總前身)院長鄒濟勳,他也是榮總第二任院長。前二任院長開創並建立制度,打下基礎,讓榮總與百年台大並列國內醫學中心龍頭。早年榮總院長皆是國防醫學院畢業,但從第三任院長羅光瑞開始,包括彭芳谷、張茂松,曾任台北榮總腸胃科和一般外科、心臟內科主任,都從基層往上爬;北榮第五任院長程東照與第九任院長張德明,雖曾任三總院長,但來到台北榮總也先從副院長做起。李良雄是接任張茂松的第七任院長,畢業於北醫,是北榮第一位非國防體系的院長,他從院內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做起,被視為是北榮自己一路培養的人才,上任時讓院內士氣大振。歷任院長當中,直接來北榮當院長的就是第八任院長林芳郁,還有第十一任院長許惠恒。與講究血統純正的台大不同,榮總草創初期院內醫師均由國防醫學院教授、副教授兼任,歷年來除了國防,更吸納北醫、高醫、陽明甚至台大的優秀人才。如今榮總發展與台大比肩,人才濟濟,更讓院內員工期待「榮總人」當家作主。也許各方人才匯集是榮總體系最大優點,也注定不同於台大一定由自己人當院長。但公立醫院在國內具有帶動醫療發展的重要任務,對國民健康影響重大,過度政治考慮不利院內長久發展,更非民眾之福。這次院長之爭底定,再度選出榮總子弟,期盼再創新局。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最新疫情/深夜確診再增母子3人 1國小1幼園1安親班停課
桃園市教育局今天深夜接到衛生局通報,新增三名沒有案號的確診者,導致1國小1幼兒園1安親班明起停課14天,治平高中預防性停課1天。明天起停課14天的為內壢國小、安親班佳音元生分校、美奇幼兒園,預防性停課1天增加1所治平高中。桃園市教育局稍早公布明天(17日)因為疫情持續停課的學校、補習班與預防性停課1天的幼兒園如下:停課14天有中壢區華勛國小及附幼(停至1月23日)、普仁國小及附幼(至1月23日)、興仁國小及附幼(至1月21日)、中壢高商(含進修部至1月28日)、東興國中(至1月27日)、翰林安親班(1月23日)、方華補習班(1月28日)。因家長或同住者確診,明天(17日)預防性停課1天有中原大學、中壢家商、啟英高中、中壢國中、武陵高中、中興國中、治平高中。停課14天起因於採檢9日到西堤餐廳的一家5口,今晚採檢結果出爐媽媽和1對兄妹確診,哥哥就讀的國小和安親班,與妹妹讀的幼兒園停課14天,雖然國小已經放寒假,但是停課14天後教師因此不用到學校。
-
2022-0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三軌預約、年輕人約不到莫德納 莊人祥:可考慮BNT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重啟第19期1922平台,供民眾預約第三劑,但由於北市尚未加入,加上以年齡分流開放,許多原本前兩劑接種莫德納的年輕人完全預約不到第三劑,長者卻有三軌並行,可能重複預約。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NT也是mRNA疫苗,而且副作用還比莫德納輕微,建議這期沒約到莫德納的民眾,下一期可選擇BNT疫苗。莊人祥表示,第19期各縣市開出的量能以莫德納70.3萬劑最高,已預約66.3萬,預約率高達94%。量能次之的是BNT,38.4萬劑預約了18.3萬劑,預約率47%;再者是AZ,1.9萬劑億預約了4452季預約率23.19%。至於量能最低的高端,反而預約率最高,2.29萬劑已約2.23萬劑,預約率97%。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在疫苗接種的世界趨勢很清楚,就是不建議「AZ+AZ+AZ」,其他都是自由選擇,選擇方向很多,保護力較高、舒服不舒服、嚴重不良反應多不多,這些都是考量範圍。根據專家建議,不論是混打或對單一廠牌忠誠都可以,有打還是最重要的,呼籲趕快下定決心、趕快預約、趕快打。陳時中表示,目前疫苗打氣比較起來,昨天雖是周六,仍有22.3萬人次接種,其中17萬劑都是第三劑,第三劑人口涵蓋率目前為6.66%。莊人祥表示,目前看來,大家都比較希望接種莫德納,但BNT也是mRNA疫苗,副作用較莫德納低,效果也差不多,建議下一期可考慮選擇BNT疫苗。有媒體提問指出,1922系統預約分年齡開放長者優先預約,許多縣市也為長者造冊,可能重複預約,擔心疫苗劑量可能算不準,也建議應保障各年齡都有一定名額。對此,陳時中表示,不會做到各年齡保障名額這麼細,長者有「直接向醫療院所預約、衛生局造冊、1922預約」三軌並行,因為擔心長者上網速度較慢,1922平台也有先撥一個時間讓他們先開始,這些都是希望大家約得到就近快打,當然也希望每一瓶疫苗的殘劑都可以用到最完全。
-
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西堤群聚延燒 確診者用餐位置平面圖曝光
桃機群聚感染擴大,西堤群聚今天再增9例,桃園市政府今天下午公布用餐位置圖,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目前已知確診案例集中在銀行尾牙包廂及周邊區域,但在今天確診者中有2個案座位在另一角落,共同汙染源還在調查釐清中。王文彥指出,目前確診客人共11位,平面圖中黃色區域顯示的是銀行尾牙包廂,該空間並非完全封閉,1月7日除了銀行辦尾牙外,旁邊角落藍綠色區域是17802、17803一家七口於1月7日用餐,土黃色區域則是案17883、案17884以及17847分別於7日及9日中午用餐,目前確診案例主要集中於這塊區域。王文彥表示,今天確診的6名西堤個案中,有2位(案17903、案17904)已知是1月9日在平面圖右上角藍色區域用餐,其餘仍在調查中;西堤群聚截至目前累計3員工、11客人,感染原因還在調查,也將與CDC防疫醫師共同研究污染源為何,有結果再報告。
-
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西堤群聚衍伸近20人確診 提升餐廳防疫? 陳時中這樣說
桃園機場衍生社區疫情擴大,其中餐廳也成重要傳播線,光是聯邦銀行健行分行員工至中壢西堤餐廳聚餐,就引發十多名員工、顧客染疫。是否提升餐廳防疫措施,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未正面回應,他僅表示,該餐廳的傳染源很清楚,民眾在餐廳除非用餐,否則都要把口罩戴好。陳時中表示,餐廳傳染源很清楚,銀行員工聚餐時傳染給餐廳人員,或是環境汙染,陸續於1月7日、9日傳給用餐人員。目前持續觀察認為餐廳中還是會有新個案出現,將持續觀察10、11、12日前往用餐者,有沒有持續染疫者,呼籲有用餐的都要儘速去社區篩檢站採檢。不過對於是否提升餐廳防疫措施,陳時中則表示,目前餐廳內共有14人染疫,當然是很密集,希望大家多注意,非必要、沒有吃東西或從位子起身,都要戴著口罩、勤洗手;另外如在餐廳廁所等各種地方都有染疫的可能性。陳時中也說,世界整體疫情再起不是沒有道理,兩天內可能在一波傳染,「不可能社會零風險,但我們追求是低風險」。不過也曾前往該餐廳的客人投訴餐廳消毒未到位。陳時中表示,民眾可以提醒餐廳,但自己的手當然要自己去消毒,也建議可以隨身帶清潔用品、隨時做好,「就像坐高鐵、計程車,如果不放心都會自己噴一噴,下車後也趕快把手噴一噴,這些都是自我保護的行為,「除了要求別人之外,要求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2022-01-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與Omicron共存? 醫:若放棄抵抗 先倒下的是血汗醫護
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示警,確診Omicron雖大多為輕症,但感染數暴增,疫情演變難以預測,若整個社會放棄抵抗,要與病毒共存,「先倒下的將是血汗醫護」。潘建志在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billypan102/posts/481925959955794 )指出,根據美國南加州11日發表的最新論文,Omicron變異株比起Delta,確診數暴增、住院人數更多,但住院率少5成、進ICU比率少9成、平均住院日較短,且大多都能活著走出醫院,但確診的分母如果大太多,以絕對數量而言,還是會有更多人變成重症。潘說,Omicron變異株主要感染上呼吸道。打過疫苗者,身體會產生各種抗體,但呼吸道粘膜裡的抗體IgA(免疫球蛋白A)量較少,Omicron飄上去就入侵細胞了,不往呼吸道下方走,馬上就大量繁殖,以氣溶膠形式靠呼吸就散布出去,但也因沒進到氣管深處,呼吸空能影響較少就不須插管,肺部發炎也不會造成免疫風暴,而這可是之前新冠病毒株致死主因。潘建志表示,根據南加州論文統計,感染Delta的病患未施打疫苗比率為49.7%,但Omicron變異株僅26.6%,也就是說,Omicron變異株的突破性感染能力更高,有更強的免疫逃脫,但因打過疫苗者感染後症狀較輕微,因此Omicron整體統計症狀較不嚴重,住院數較少。「所以不能反因為果,說Omicron症狀輕微就不打疫苗」,他說,雖感染Omicron變異株症狀輕微,但住院人數仍大量增加,若醫療過載崩壞,無法維持醫療品質,重症及死亡率比率就不會這麼低,且大量感染是最近1個月的事情,也有學者表示,感染Omicron變異株對身體的長期影響尚不清楚。潘建志表示,每個國家情況不同,台灣在去年5月Alpha變異株的疫情中,累計死亡率高達5%,相比發達國家實在太高,且台灣長時間清零,Delta變異株沒有大流行,曾感染且自然免疫的個案比各國都少,因此,Omicron變異株侵台後,疫情如何演變很難預測。潘建志說,台灣還不能放棄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手段,這些措施都能避免醫療過載,減少住院個案,以免排擠到其他疾病的醫療量能,「整個社會若放棄抵抗,喊說要和病毒共存,先倒下的將是血汗醫護」。
-
2022-0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922第19期疫苗今預約截止 第20期18日開放預約
因應Omicron來襲,指揮中心日前縮短第三劑疫苗接種間隔至12周,並從昨天重啟第19期1922預約平台,提供第三劑疫苗預約。本期平台開放至今天中午12時截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共有87萬4095人預約,預約率為77.33%。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19期疫苗預約廠牌最多為莫德納疫苗,預約數為66萬3997人,接下來依序為BNT疫苗18萬3312人、高端2萬2334人,另外AZ疫苗不提供第三劑接種,預約人數為4452人。另外,指揮中心於1月18日開放第20期疫苗預約平台。相關對象及期程說明如下:一、施打時程:1月24日至1月30日。二、符合資格對象:110年11月7日(含)前已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且間隔滿12週之18歲以上民眾[即2004/1/30(含)前出生]預約接種疫苗追加劑。三、預約分流時程:(一)65歲以上:1月18日上午10時至1月22日中午12時。(二)50歲-64歲:1月18日中午12時至1月22日中午12時。(三)18歲-49歲:1月18日下午2時至1月22日中午12時。莊人祥表示,目前看來民眾較希望接種莫德納疫苗,但BNT也是mRNA疫苗效果差不多,且副作用較低,建議民眾20期也可以選擇BNT疫苗。另指揮中心提醒,去年11月7日接種者僅可於今年1月30日接種、11月6日接種可於1月29日、30日接種;依此類推。
-
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機防疫人員染疫! 主要協助深喉唾液採檢
國內今天新增10例本土個案,其中九例和桃園群聚案有關,另一例則為機場檢疫人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是,案17928為桃機的防疫人員,主要協助深喉唾液採檢。陳時中表示,桃園機場染疫擴大案共需採檢6347人,還有140多位。其中一位驗出陽性,是疾管署於機場的防疫人員,其主要工作為兩個,一是協助深喉唾液採檢,另一個是在發燒篩檢站,針對可能有症狀者的旅客進行資料登記。其職場匡列16人為居家隔離,目前皆為陰性;非密切接觸者74人列自我健康監測,目前也為陰性。陳時中表示,這名防疫人員於1月9日曾做過篩檢為陰性,1月14日採檢也是陰性,1月日則驗出陽性,目前還需要針對病毒基因進行定序。至於其可能感染源,陳時中表示,因其於1月9日篩檢為陰性,和原先的群聚應無關係,但仍要等基因定序出來,如果與之前一樣就是衍生案,但相對可能性沒那麼高。不過本報接獲獨家,有機場場第一線人員投訴,高規格「兔寶寶裝」卻只穿了兩三天,就被全面降級為包覆度不足的防水隔離衣,每天只有一套防水隔離衣,連去員工專用廁所或休息區都穿著,根本沒有感控分區可言,員工人心惶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