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1
共找到
19029
筆 文章
-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2969例、新北1千例最多 境外+89例
國內新增305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969例本土個案及89例境外移入,有7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病例持續增加,境外航班昨日共篩1575人,有陽性78人,陽性率4.95%,以越南居多,今天上午有4個航班,共篩102人,有2人陽性,陽性率1.96%。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969例本土病例,為1458例男性、1510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3月13日至4月21日,其中包含1549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000例),台北市(663例),桃園市(414例),基隆市(216例),台中市(139例),花蓮縣(92例),高雄市(82例),宜蘭縣(80例),雲林縣(42例),新竹縣(38例),彰化縣(37例),新竹市及台南市(各34例),屏東縣(32例),台東縣(22例),苗栗縣(19例),南投縣(10例),嘉義市(6例),嘉義縣(5例),澎湖縣及連江縣(各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6例男性、5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5例),菲律賓(2例),加拿大、美國、印尼及日本(各1例)移入,另78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20日至4月20日。指揮中心指出,今年4月20日公布之本土病例案38117及案40265,經疫調後分別改判為馬來西亞及帛琉境外移入病例。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892,91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849,302例排除),其中43,243例確診,分別為10,076例境外移入,33,11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原本土病例案39690經疫調後為陰性個案,改列空號),累計20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5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破3千例!黃珊珊:再不調整 百萬人居隔在家很快就到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天在臉書表示,今天確診突破三千例,更重要的關鍵是居隔人數,如果再不調整政策,百萬人居隔在家很快就到!黃珊珊說,如果事實面已無法控制病毒傳播,也決定與病毒共存,確診者都已經在家隔離了,她也呼籲,密切接觸者的居家隔離匡列規定,就應該盡快修正。黃珊珊今天在臉書提到,台北市一個確診者平均要匡列10.6人居家隔離 ,現在台北市已經有一萬多位居家隔離,每個人要隔離1 天,若是按照今天3000人為基準來算,等於同時間全台會有30萬人被居隔,這還不包括因為學校停課在家的學生以及需要請假陪伴的家人。我們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做關懷與後勤作業,基層同仁負擔過大,永遠來不及關懷到每一個人!黃珊珊提到,如果要與病毒共存,可能只能專注照顧確診者,尤其是中重症者,密切接觸者可以「以篩代隔」,要求自主健康管理,密集篩檢,有狀況才處理,主動回報健康狀態即可,省下的人力物力可以用在最重要的確診者照護服務。黃珊珊表示,居家隔離在之前很有效果,台灣有效的壓制住了好幾波的傳染,但是現在,我們可能要學習紐西蘭等國家,對於接觸者的管理,應該及早做決定,不然很多企業、學校、機關很快就會停擺,尤其是公務機關要維持正常運作,打過三劑疫苗的人應該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比照醫護人員,篩檢陰性就上工。黃珊珊說,面對現實,老實的告訴人民「決定與病毒共存」,居家隔離政策要盡快放寬,因為,病毒已經到處存在,被隔離者是確診數量的十倍以上,但是同時也一定會有相當比例的重症與死亡案例,政府要做的應該是「保留醫療量能給最需要的人」,同時要繼續「維持社會正常運作」,而不是把基層累垮又無法達到清零的效果。黃珊珊提到,百萬人居家隔離這不只是對公衛人員,醫療量能造成影響,更是直接衝擊經濟成長,中央必須儘早做出決定,盡快修正目前的隔離方法。
-
2022-04-21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老翁半年2度總膽管結石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取石
86歲陳姓老翁半年前檢查出總膽管結石,經手術取石,最近他出現黃疸,總膽管又出現1顆結石,考量老翁年紀大,再手術取石風險高,改以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將石頭取出,過程不到1小時,術後無明顯併發症,病人症狀也改善。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指出,陳姓老翁年輕時曾接受部分胃切除及胃-空腸吻合手術,半年前因胸痛、食慾不佳就醫檢查,發現有總膽管結石並經由外科手術順利取出結石。但近日他因出現黃疸症狀而就醫,檢查發現他的總膽管又有顆結石,但老翁年事已高,如果再以外科手術取石,風險較高且住院天數較長,醫師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讓老翁接受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將石頭取出。大千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德福表示,膽結石形成的原因包括膽汁中的膽固醇或膽紅素鈣過多,或膽道感染引起。雖然膽結石是常見疾病,但曾切除部分胃部或全胃的病人,發生膽結石的風險卻比一般人高出2至3倍,因進行胃切除手術後,病人的迷走神經受損,影響膽囊收縮力,造成膽汁滯留,也降低溶解膽固醇的能力,因此膽結石的風險增加。過去膽管結石多以外科手術為主,目前多採用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來診斷及治療,優點是可免於開刀並縮短恢復時間,但曾接受過胃手術的病人一旦發生膽管結石,治療方式相對複雜許多,併發症風險也較高,因此術前務必經醫師評估並討論後,再依病況安排適合的治療方式,才能提高治療成功率。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新莊長照中心爆群體染疫 34人確診
新北市新莊某長照中心發生群體染疫事件,有名工作人員在8日發燒,PCR篩檢陽性,社會局派員至該機構全員篩檢,結果發現34人確診,其中2人居家照護,另外32人送醫治療,目前均無大礙,住民預計在21日後陸續返回長照中心。另外汐止長照中心群聚案今日又再追加1人確診,不過身體情況情況穩定。新北市社會局表示,新莊某長照中心當時有名工作人員發燒,他到醫院檢查後,發現PCR結果呈現陽性,市府立刻派人至機構內篩檢,結果共有34人染疫,其中住民有27人、工作人員7人。社會局指出,除2位工作人員居家照護外,其餘32人都送醫治療,幾乎所有人都是無症狀或是輕症,4月21日起將陸續返回機構。他們也已在機構清消了3次,分倉分流照護,並加強感控防護。社會局提到,汐止長照中心群聚案本來有28人確診,今天又發現1人陰轉陽,該中心現在共有29人染疫,不過目前情況穩定,並無大概。
-
2022-04-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新北鬧疫苗荒! 預估周六後沒疫苗打
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變異株傳播速度快,3月22日後疫情逐漸升溫,本月開始確診人數急遽上升,民眾也紛紛前往施打疫苗避免確診,新北市長侯友宜昨說新北市疫苗庫存尚餘莫德納4.3萬劑、AZ 2千劑、高端2.1萬劑,對造現今每天約2萬5千人施打疫苗,衛生局坦言,本周六起新北將面臨無疫苗可打。衛生局資料統計,3月22日當天施打疫苗共9860人、自4月15日施打疫苗人數倍數成長、共26450人。具昨天疫苗剩餘數量約6萬6千劑,新北市衛生局估計,本周六後新北市將無疫苗可打。截至昨天上午10點,新北市疫苗覆蓋率為第1劑81.2%、第2劑77.3%、追加劑56.4%,接下來即將開放6至11歲幼童施打疫苗,疫苗存量不足令人感到憂心。衛生局對此表示,衛生局已向中央提出疫苗需求,但截至目前為止中央尚未告知何時撥入疫苗,一旦中央配發疫苗後,將立即派送醫院、診所,讓民眾施打疫苗。
-
2022-04-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服藥物是成功減災關鍵!一表比較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輝瑞」跟「默沙東」
「充足的口服藥物是達到與病毒共存及減輕確診者恐慌的最重要解方,政府必須不惜代價使命必達。」南台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多次強調,口服藥物是成功減災的重要關鍵。新冠抗疫病毒藥物「輝瑞」跟「默沙東」之比較目前口服藥有兩種,分別是輝瑞的「Paxlovid」,還有默沙東的「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兩種處方藥皆可用於確診後可能發展成重症的族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去年12月陸續通過緊急授權使用。根據臨床試驗結果,在出現症狀的三天內服用輝瑞的Paxlovid,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可降低89%。以香港死亡人數達八千人計算,約可減少一成,即八百人的死亡風險。至於默沙東的Molnupiravir,起初報告顯示,在出現症狀的5天內服用,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則可降低約50%,但根據國外實際使用經驗,Molnupiravir降低重症或死亡風險約30%。Paxlovid由「Nirmatrelvir」和「Ritonavir」組成,Nirmatrelvir是蛋白酵素抑制劑,可暫時阻斷冠狀病毒繁殖所需的酵素,讓病毒無法複製;Ritonavir則可活化Nirmatrelvir,延長在體內的效用。但不過可能造成胃腸不適、肌肉痛和高血壓等,也和一些藥物可能會有交互作用。Molnupiravir是口服抗病毒藥物,也能阻止新冠病毒複製,主要是干擾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當病毒繁殖時,會將藥物送入病毒核醣核酸RNA裡,每次複製都會增加,最終導致突變過度,病毒完全複製,然後自行消失。上述這兩款口服抗病毒藥物,作用機轉都不在棘蛋白上,因此一般認為,面對Omicron變異株仍然有效。 衛福部食藥署於今年一月八日通過,「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專案輸入,是國內第一個取得緊急授權EUA,且在台進行臨床試驗,亞洲除日本,我是第二個使用該藥的國家。食藥署於一月十五日署宣布同意「Paxlovid」專案輸入。兩款抗病毒藥物皆適用於發病五天內輕中症患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四月十一日表示,已與輝瑞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簽訂70萬人份口服藥物Paxlovid採購合約,其中35萬人份藥物將於今年第二季前運抵國內。四月十四日時,指揮中心宣布「Paxlovid」到貨約4100人份,繼今年1月底到貨3200人份後,共計7300人份。陳時中說明,原本採購2萬人份的藥物,但參考先進國家口服藥物儲備情形,因此採購國內總人口3%數量的口服藥物,共70萬人份,其中35萬人份將於今年第二季前到貨,另35萬人份採開口式合約。民眾如何取得抗病毒口服藥?至於民眾如何取得抗病毒口服藥?指揮中心四月十一日公布輕症在家領藥方式,並不包括確診者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並非染疫就要吃藥,參考文獻適應症為6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下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才需用藥,因此集中檢疫所可配發藥物,醫院也有醫師可開處方;未來若納入65歲以上也可輕症在家,才會有處方開藥和配發藥物機制。陳時中則表示,藥物的適應症對象,視情況隨時滾動修正。不過居家隔離時原本有慢性病需求者,指揮中心建置多元遠距醫療方案,由醫師看診開立處方,民眾可透過紙本或電子處方箋由藥師調劑送藥到宅取得藥品,或親友代為領藥。美國今年二月歸納重症高風險因子,詳列20大類,包括癌症、身心障礙、精神疾患、失智症、長期臥床等,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四月廿日表示,將盡快公布新版領藥方案,將比照美國以正面表列供醫師勾選,癌症、身心障礙、精神疾患等都會包括在內。
-
2022-04-21 新聞.食安拉警報
北市檢驗進口蔬果 新光三越福岡草莓農藥超標
為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安全,北市衛生局定期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今年3月共抽驗47件蔬果產品(國產37件、進口10件),結果2件進口產品不符合,不合格率為4.3%,包含新光三越南西店的福岡草莓、中正區農林水果販售的金桔,均農藥超標,其中農林水果還因無法提供產品來源,遭罰3萬元。此次不符規定的產品包含新光三越南西店販售的福岡草莓,檢驗出3項殘留農藥;農林水果販售的金桔檢出1項殘留農藥,均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屬於高風險農產品。衛生局指出,農藥超標者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殘留農藥或動物用藥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規定,依同法第44條第1項第2款,可處分責任業者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若無法交代來源,則依同法第47條可處分販售業者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衛生局說明,高風險農產品是衛福部食藥署透過歷年後,市場監測成果及行政院農委會於三部會署提報的源頭抽驗成果,篩選高風險違規農產品品項,並納入隔年度例行性監測計畫監測名單,擴大抽驗件數。針對不合格產品,衛生局已命抽驗地點下架不得販售,經追查產品來源,屬外縣市者,已移請所轄衛生局處辦,屬北市業者,經調查確認違規屬實,已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規定處辦。衛生局提醒,市面抽驗產品屬於終端管理,只有落實源頭田間監測及產地加強輔導農民栽種時正確施用農藥,才能有效減少蔬果殘留農藥問題。販售業者販售的蔬果應要求賣方提供完整產品交易憑證並保留,另將產品外箱來源資訊,如廠商名稱、供應代號等拍照存證,以利後續追查不合格產品來源,達到源頭管理。
-
2022-04-21 新聞.用藥停看聽
外耳炎用藥「舒耳爽」遭下架恐斷貨 醫師:取代藥品多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用於治療細菌感染致外耳炎的用藥「舒耳爽耳用滴劑」因防腐劑成分不足,下架兩批、約兩萬瓶藥劑。因市面上同成分、同劑型藥品僅此一張藥證,回收後恐斷貨。不過耳鼻喉科醫師周慶明表示,抗生素類的耳滴劑很多可用其他耳滴劑取代,另也可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台灣源山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舒耳爽耳用滴劑」主成分為CIPROFLOXACIN HCL、HYDROCORTISONE,主要用於因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奇異變形菌等致病菌導致成人及一歲以上幼兒的急性外耳炎。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藥品分為主成分和賦形劑,主成份為藥理活性的成分,而此藥為抗生素類用藥。主成份以外的成分則為賦形劑,包括溶劑、色素、防腐劑、矯味劑等。這次因藥品進行安定性試驗時發現防腐劑含量不足,雖不影響藥效,但基於規定仍啟動回收兩批(批號:2008011、2102011)。洪國登表示,「舒耳爽耳用滴劑」為處方用藥,年使用量約1萬2000瓶,這次回收約兩萬多瓶,且市面上同成分、同劑型的藥品僅有這張藥證,因此恐有一段時間會斷貨。不過有其他抗生素成分的耳用滴劑可以取代,應不至於有缺藥疑慮。食藥署已要求廠商應於5月13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民眾若有使用此藥品則切勿自行任意停藥,若對用藥有疑慮者,應儘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聯醫1副總院長確診 議員、記者自我健康監測
疫情快速升溫,台北市政府屢爆確診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1名副總院長昨晚確診,且曾經在19日赴台北市議會警政衛生委員會列席工作報告,甚至到某議員辦公室親自拜訪。台北市議會上午表示,會議場所和議會公共區域已經緊急清潔消毒,與會人員包含4媒體記者,均自我健康監測。台北市議會20日晚間收到通知,19日召開的警政衛生委員會工作報告當中,出現了1名確診者足跡,使台北市衛生局緊急疫調並且匡列密切接觸者,並要求與會的人員包含媒體在內自我健康監測。該名確診者是列席在會議室的台北市聯合醫院1名副總院長。台北市議會表示,委員會的疫調由北市衛生局負責,議會目前已針對警政衛生委員會會議室清消,至於出席委員會的議員及議會行政人員皆未被衛生局匡列,目前均自我健康監測,因進出議會採實聯制、噴酒精、量測體溫,相關防疫措施都持續進行。
-
2022-04-21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飲食控制對痛風發揮的作用其實有限?教授這麼說
讀者Shaun昨天(2022-4-18)在大腸水療,宋美齡長壽秘訣的回應欄留言:「林教授您好,這兩天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提到『痛風是人體內尿酸新陳代謝異常所引起的急性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除了藥物治療,痛風患者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控制。首要建議多吃蔬食,因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能降低尿素的再吸收,尤其多數蔬果為鹼性食物,能促使尿酸在尿液中溶解,以減少痛風發作。』請問這種說法有依據嗎?謝謝您!」讀者提供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前天發表在元氣網的文章,標題是:「痛風怎麼吃才不會營養失調?專家教如何減少痛風發作」。作者是一位牙醫師,也就是標題裡所說的專家。有關「酸鹼食物」和「酸鹼體質」,我在2016年發表了鹼回命,在2017年發表了蚊子專咬酸性體質?,在2018年發表了酸鹼騙局被戳破,但又進階了和又一個治癌胡扯,然後在2019年又發表了酸鹼騙子陰魂不散。在這五篇文章裡我都會重複說:「只要你的腎臟及肺臟功能是正常,你的血液的酸鹼度就會永遠維持在7.35到7.45之間,不管你是做任何事情或吃任何食物。」真沒想到,今天又需要再重複一次,而且還是針對「專家」。不過,為了慎重起見,我還是到PubMed用alkaline、food、diet、gout做搜索,結果真的是搜不到有任何論文可以支持「鹼性食物能促使尿酸在尿液中溶解,以減少痛風發作」這樣的說法。至於這位專家所說的維他命C能減少痛風發作,我有搜到一篇2021-2-22發表的Role of Vitamin C in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Gout-A Literature Review(維他命C在痛風預防和治療中的作用——文獻綜述)。它說:「來自體外和動物研究的報告似乎很有希望,並且可以解釋維他命 C 和尿酸之間的生理關係。 大多數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高維他命 C 攝入量與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儘管有正面的觀察,但觀察性和干預性的研究卻很少,而且它們的結果並沒有明確定義每天大量攝入維他命C 在預防痛風發展和復發方面的益處。」Linus Pauling Institute是Linus Pauling博士在1973年創立的,而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證明維他命C能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它有一個專講維他命C的網頁,而在預防和治療痛風方面的敘述是:「儘管觀察性研究表明補充維他命 C 可能有助於預防痛風事件和復發性痛風,但迄今為止進行的干預研究尚未證明這一點。 此外,目前幾乎沒有證據支持維他命 C 在痛風患者管理中的作用。」至於那位專家所說的「痛風患者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控制」,我有搜到下面這四篇論文:2017-1-1:Dietary Management of Gout: What is the Evidence?(痛風的飲食管理:證據是什麼?)。它說:「我們有注意到,只有 3 項隨機對照試驗檢查了飲食干預對已確診痛風患者的作用,但沒有一項顯示出益處。 2014 年發表的 Cochrane 評價報告表明,沒有高質量的試驗來支持或反駁使用生活方式干預來治療急性或慢性痛風。」2018-9-10:Nutri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gout: An update from clinical epidemiology(痛風的營養建議:臨床流行病學的現況)。它說:「痛風的營養建議通常是基於低質量證據。 就減肥作為一種管理策略而言,現有證據支持超重/肥胖痛風患者減肥。 然而,目前的證據僅包含少數方法學質量低的研究(主要是觀察性的)。」2021-7-1 :Dietary and Lifestyle-Centered Approach in Gout Care and Prevention(以飲食和生活方式為中心的痛風護理和預防方法)。它說:「通常建議痛風患者遵循低嘌呤(即低蛋白)飲食以避免嘌呤負荷。 然而,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取增加,進而導致代謝綜合徵,隨後升高血清尿酸鹽水平並導致不良心血管後果。」2021-11-19:Role of diet in hyperuricemia and gout(飲食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風中的作用)。它說:「迄今為止,很少有研究專門評估各種飲食方法對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特異性結局的影響。總體而言,飲食因素似乎對血清尿酸水平的影響較小,其對痛風長期臨床病程的影響尚不確定。有限的證據表明,避免某些食物和飲料可能會降低痛風發作的頻率。降尿酸治療仍然是治療的主要方法。飲食因素在痛風的治療中發揮的作用有限。」所以,那位專家所說的「鹼性食物能減少痛風發作」,是缺乏科學證據,而【「維他命C」和「飲食控制」能減少痛風發作】,則只是基於薄弱的科學證據。原文:鹼性食物能減少痛風發作嗎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周玉蔻自爆確診新冠肺炎 陳時中:現在各行各業都會有
今傳北部某醫院副總院長確診,是國內首例醫院高層確診。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出席立院衛環委員會,受訪時表示有接到這樣的訊息,但整體狀況不清楚。關於媒體人周玉蔻在臉書公布自己確診消息,陳時中說,我們知道有些影劇人員確診,現在各行各業都會有(確診),自己注意就好。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說,全台將有20%人口染疫,等於北市每5個人就有1人確診,陳時中說,20%的機率不是不可能,但希望壓在15、16%。至於是否嚴管內用?陳時中說,餐廳屬於正常生活,希望有接觸人或相關健康管理者,盡量避免內用,目前沒有想要停止內用。指揮中心昨表示一周內啟動居家照護計畫,未來輕症在家照護是否會給口服藥物?陳時中說,若符合65歲以上等高風險族群,符合給藥族群就會給藥。針對有基隆一家三口收到12份隔離通知書且日期都不一,疑似出包,陳時中緩頰「請大家體諒公衛人員,一線人員非常辛苦」。針對確診兒童送醫指引,陳時中表示,昨日專家會議開到很晚,議題很多,包括如何到醫院、送醫指引、119緊急狀況、需要遠距醫療諮詢等,都有擬訂出相關方向,今天下午疫情記者會將公布。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昨透露,自己對於參選台北市長「準備中」,「六都來講,只有台北我在準備,但不是非我不可。」他也說,他是一個選項,但也沒有一定要選。對此,陳時中回應「現在無法談這」。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阿妹演唱會再傳1確診 台中員警和確診足跡重疊染疫
台中市第五分局四平派出所傳出1名員警確診,該名員警因日前到台北小巨蛋參加阿妹演唱會,事後收到衛生單位通知匡列,經採檢後昨天確診;警方表示,16日收到通知已全面清消,和警員接觸10多名同仁全數快篩陰性,也由鄰近派出所警力支援,不影響受理報案。據了解,該名年輕員警12日到小巨蛋參加演唱會,之後有回派出所繼續上班幾天,直到16日收到通知座位鄰近確診者足跡,他隨即向派出所長通報並自行回家隔離。第五分局得知後,已針對四平所全面清消,而員警18日經匡列、昨晚經PCR採檢陽性確診,目前包括正、副所長都未被匡列。第五分局表示,因員警確診尚無編號,派出所人員也全面快篩目前均呈陰性,分局也會依照警局內因應確診人員分組、分流等防疫措施。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蔡總統:訂1億劑快篩 降至百元
蔡英文總統昨天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目前已向國外購買一億劑,預計每日可進口八十七萬劑,希望價格可以控制在一百元左右,「國家隊」國內生產快篩試劑部分,也希望能一天生產卅萬至四十萬劑,同樣要確保價格。據轉述,行政部門代表在昨天民進黨中常會報告,四月底國外快篩試劑就會進到台灣;蔡總統表示,確保價格也是執政黨的功課,並提醒配送銷售系統要準備好。經濟部長王美花在立院答覆立委指出,快篩試劑將優先供給地方政府和醫療院所,不過衛福部共同供應契約採購價五十九元,已經低於廠商成本,很難再便宜。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花蓮疫情燒進縣府 宜蘭魚販群聚累計6確診
宜花疫情持續升溫,花蓮縣昨天新增86例,燒進縣府地政處、原民處,另外國軍花東防衛指揮部傳出有8人確診,縣府不願證實,只透露個案不多。宜蘭縣有2例境外移入,89例本土個案中,新的魚販群聚案新增3位,迄今累計6人確診,感染源待查,至於3所國小因各有2學童染疫而全校停課。花蓮86例確診個案中,補習班3人、花蓮醫院13人、外縣婚宴群聚10人、外縣市1人,疫調中的59人有黃昏市場攤商、美崙地區的商店員工染疫。縣府衛生局長朱家祥證實,縣府地政處、原住民行政處各有1人確診,2個局處人員快篩後,目前都是陰性,不影響縣務作業。外傳花防部已累計8人確診,朱家祥不願多加說明,僅說確實有軍人確診,個案不多,且聯繫到本人都是花蓮鄉親,疫調上沒有問題,預計這2天才會出現案號,隔離、匡列都遵循中央標準,納入居家照護系統。宜蘭89例本土個案,有新的魚販群聚案,縣府衛生局說明,本來是零星個案,經過疫調小組發現,都是魚販前往基隆買賣漁獲後染疫,前天3位確診、昨天新增3名,均為成年魚販業者;該案累計6例,感染源待查。羅東晶園會館喜宴案有5人、家庭聚餐案1人。由於二城國小、孝威國小、羅東國小各增2例,共6位小學生染疫,3校即日起全校停課。縣府昨天公布縣內校園的確診分布,高中職以下總計影響34校,62名學生、4名老師確診。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獅子會群聚 高雄、彰化兩地延燒
新冠肺炎疫情全台發燒,高雄、彰化都傳出「獅子會」餐敘傳播鏈,南投孕婦四代10人確診,台北市負責疫情的衛生、教育局有員工染疫,累計市府有59人確診。另,「阿妹演唱會」衍生個案在數個縣市擴散,新北某國小師生108人戶外教學到蘭嶼,有學生確診,今恐包船送回台灣。高雄昨新增97例,某獅子會本月15、18天舉辦會員大會,兩天確診人數達22人,其中有3人的家人也確診;疫調發現,會員大會有198名參加,確診者都脫口罩唱歌、逐桌敬酒。彰化新增18例,某獅子會15日餐敘,昨出現8個確診個案,包括父子檔與夫妻檔,其中有確診者在17日晚間參加1場41個獅子會的跨會聯誼,研判傳播鏈會持續擴大。南投1名接種3劑疫苗的37歲孕婦,一周前有咳嗽、鼻塞、發燒情形,前天至醫院PCR採陽,衛生單位擴大採檢後,其同住祖母、父母、弟妹及3個小孩等9人確診,緊急再匡列外縣市夫家4人與鄰居2人。台北市疫情也多點擴散,除司法院職員、最高法院助理紛傳確診,北市府繼產發局、交通局後,負責處理疫情的衛生局及教育局也有員工確診,市府員工累計已有59人在這波染疫,市府已經做好線上服務、線上辦公準備。阿妹演唱會參加者衍生案例也在數個縣市傳開;高雄增6例、台南增8例、南投及新竹市各增1例,台中1名幼兒園老師10日參加演唱會、13日出現症狀,幼兒園幼童接連確診,已有6大、6小共12人染疫,演唱會相關個案累計23例。進香團群聚傳播鏈,昨出現8個月大女嬰確診,為台中年齡最小的染疫者。另,新北某國小戶外教學到蘭嶼,1名學生被匡列,前天送返新北後確診,其他107名師生匡列居隔13人、94人自主健康管理,因海象不佳暫時滯留蘭嶼,台東縣府將協助以包船方式送回台灣。嘉義市14名年輕人到台東玩,昨天新增1人居隔期間轉陽,該團14人已有13人確診。
-
2022-04-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4月20日疫情整理包/侯友宜估明天新北破千例 柯文哲:中央低估中重症百分比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多點爆發,各地也陸續傳出確診。《聯合新聞網》為讀者快速整理本日台灣疫情重點。學生確診+428創單日新高 全國19縣市逾600校停課新冠疫情燒進校園,教育部今晚公布最新統計,截至今日下午三時,全國共有19個縣市、650所園校採全校或部分班級停課,較昨日新增78所;目前全國確診學生累計3685例,較昨日新增428例,其中本土病例2985例、境外移入個案700例。more...彰化確診學生增加 9班停課 其他學生到校上課怕怕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彰化縣今天新增18確診個案,也有一高中、一國小、一幼兒園有確診學生,由於還有確診學生是搭校車,有家長和學生擔心有同搭校車的其他班學生班級不用停課沒關係嗎?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除非是脫下口罩近距離接觸達15分鐘以上,才有隔離和採檢的需要,民眾不必過度恐慌。more...疫情衝擊校園!北市「八分之一學生」4.6萬人停課中國內本土疫情爆發,多所學校因疫停課,北市目前已99所學校停課,針對全市學校停課標準,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不管按規定停課還是學校做線上演練,都要落實2條件;另北市疫苗系統已完成5.5萬多名預約,若來不及線上預約,北市醫院還準備2萬多劑量能。more...標準還在吵、疫情卻在燒 新店某高中全校停課3天疫情燒進不少校園,新北有多所學校有部分班級停課,新店某高中今起停課至周五,引發討論。新北教育局表示,依照教育部最新發布標準,只要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達到全校三分之一或10班以上的情況,就能依照疫調情形與風險評估與教育局討論是否要停課,最後該高中決定停課3天,期間並進行線上教學演練。more...到校上班協助居隔同事班級管理 老師:懲罰健康的人?本土疫情延燒,許多學校未暫停實體課,但科任老師可能遭匡列居家需要遠距授課,大多由學校行政人員或班導義務處理,協助管理秩序、啟動視訊等,台北市教師會批評教學現場亂象百出,教學現場許多到校上班的老師累到跳腳,「來上班還更忙,是在懲罰健康的人嗎?」more...新北國小1學生確診 同行師生107人因蘭嶼無船班變關島台東縣蘭嶼有新北某國小戶外教學1名學生被通知匡列昨送返新北,篩檢陽性確診,該校同去的107人因今天海象不佳無船班,目前還停留在蘭嶼,其中匡列居隔13位、94位自主健康管理。目前縣府緊急協調,希望明天採取包船的方式將該校師生載回屏東後壁湖。more...宜蘭疫情燒進校園 影響高中職以下34校、66名師生確診宜蘭縣政府今天公布縣內校園的確診分佈,高中職以下總計影響34校,62名學生、4名老師確診,大多與羅東晶圓會館喜宴案有關。more...確診才開始升 柯文哲警告別大意:中央低估中重症百分比疫情不斷升溫,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在視訊防疫記者會中指出,他預期疫情還會繼續上升,且中央公布中重度的百分比,他覺得有點低估,目前中重症、死亡案例百分比,絕對會比中央公布的死亡數字更嚴重,大家不要太大意。more...月底確診破萬?柯文哲:1天1、2萬不奇怪今日全國本土2386例,台北市本土471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主持防疫記者會,媒體提問,是否覺得月底破萬?柯文哲說,若台灣1天確診1、2萬,他不覺得是奇怪的事。more...自主應變?她曾接觸確診者卻買嘸快篩 曝躲在家很無助本土疫情爆發,每天新增病例超過千例,居隔、匡列流程緩慢,有民眾得知曾一起聚會的朋友確診,撥打1922忙線中、四處買不到快篩劑,只能把自己關在家,有確診者的接觸者說,擔心的時候就量體溫,沒有發燒的話,會安心一點,「無奈明明知道自己是密切接觸者,卻只能自己應變,非常無助。」more...陽明交大醫院2人確診 院方:研判非院內感染宜蘭疫情升溫,縣內防疫責任醫院的陽明交大醫院加強防疫措施,不只4月16日起全面禁止探病,並於18日至20日擴大篩檢全院員工(含委外單位)約1700人、加強清消。院方表示,有2名院內同仁確診,已匡列該單位相關人員且再次檢驗均陰性,研判此非院內感染。more...司法大廈出現第三名確診? 職員與確診專員辦公室相鄰司法院民事廳一名專員昨天因出現感冒症狀,昨快篩陽性,至醫院接受PCR採檢後,結果也呈現陽性,確定確診;但今天再傳出同廳的職員PCR也呈陽性反應,司法大廈人心惶惶。這名職員與專員辦公室相鄰,這是繼台灣高等法院一名刑事庭法官、民事廳專員確診後,司法大廈第三名可能確診的案例。more...居家照護遭拒!單親媽陪女兒隔離染疫 黃珊珊:很遺憾台北市12個行政區今啟動居家照護計畫,但有家長反映,得知自己12歲女兒確診後,要求與女兒一人一室居家照護,卻遭衛生局拒絕,後續被要求與女兒同住防疫旅館結果確診。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該案例當時規定不能在家照顧,中央規定如此,地方也很為難。more...新北今增822例 侯友宜:預估明天逾千例全台今增確診病患2386例、新北822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今表示,新北市居家隔離今達1萬6771人將繼續上升,居家照護則已1885人。侯友宜下午舉行疫情說明會,他表示確診人數不斷上升,昨天523例、今天822例,已如此成長幅度預估明天新北市將首度單日新增確診逾千例。more...雲林縣斗六、斗南警分局各有1員警染疫 張麗善說話了雲林縣今傳斗六、斗南警分局分別有1名員警染疫,縣長張麗善在疫情直播中表示,經查,1人是因17日陪病照顧太太,一採PCR陰性,19日不舒服二採轉陽;另1人則是在15日連休期間,曾去熱炒店與友人餐敘,因與確診者足跡重疊,自主就醫採檢陽性,無症狀確診。more...桃園增387確診居隔快破萬 國小26日起全面快篩桃園市長鄭文燦下午在防疫會議後表示,桃園今天Covid-19新增387例本土及6例境外,年齡介於10歲以下至80多歲。累計確診案例4464人(人數會因縣市間轉出轉入浮動),居家隔離人數8941人。more...最高法院一名法官助理PCR陽性高法院今傳出有確診者,一名法官助理因得知家人確診後,自行到社區篩檢站採檢,今得知PCR結果為陽性。more...台南崇明國中學生確診全校停課2天 疑補習班傳播台南市崇明國中傳出有學生確診,緊急通知今、明天全校停課2天,教育局證實今天增加一校停課,因為學生的動能很大,所以先採取預防性的全校停課,待衛生局疫調結果再決定。more...南投本土今傳暴增突破2位數 疑有醫院員工染疫南投縣今日本土確診個案數量將突破2位數,創下縣內在這波疫情以來的單日新高,不僅又有幼童確診,更傳出有醫院員工染疫;對此,衛生局未否認。more...台南二中學生確診 校方今緊急通知全班停課10天國立台南二中出現首例COVID-19確診病例,校方證實,1名學生因父親確診而被匡列居家隔離,今天凌晨被通知確診,班級停課10天採線上教學。more...雲縣僑真國小1生居隔 10點預防性停課雲林縣斗南僑真國小今早發出公告,因校內有1名學生被匡列居家隔離,所以今天早上10點起實施預防性停課。more...台大證實 單日新增11名確診者台大近期陸續傳出教職員生確診,有網友轉發台大防疫小組的資料,昨天接獲11人確診的通報;台大校方今天證實,19日共新增11人染疫,校方也會配合疫調和清消。more...北市中小學幼兒園停課師生數今達4.6萬人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上午視察信義區關懷中心受訪指出,台北市至今天止,目前已停課99所學校,師生停課達4.6萬人,其中有45所是小學。台北市輕症居家照護,今天起12個行政區全部上線。more...嘉市今+3!2例不適自行採檢確診 足跡包含歌神KTV嘉義市今天傳出新增3例!據了解,2名分別在不同服務業店家上班的員工,都因感到身體不適,以居家快篩呈陽性,進一步PCR採檢確診,其中1人疫調足跡,去過歌神KTV,另1例確診個案,則與台東確診者接觸匡列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性。more...司法院民事廳員工身體不適 昨快篩陽性今PCR確診司法院民事廳一名專員因出現感冒症狀,昨下午快篩陽性,至醫院接受PCR採檢後,結果也呈現陽性,確定確診;這是繼台灣高等法院一名刑事庭法官PCR陽性確診後,司法大廈第二名確診案例。more...屏東累計5歲以下幼童10人確診 最小僅8個月大屏縣截至4月19日止,縣內5歲以下確診幼童累計10人,其中2人收治在醫院,8人在集檢所。衛生局指出,年齡最小8個月幼童,因咳嗽情形未改善,由集中檢疫所轉至醫院收治,5歲以下確診幼童有2人收治在醫院,8人在集檢所照顧。more...
-
2022-04-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疫苗五月上旬開打 高風險族群第四劑接種時機曝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今日下午召開會議,針對十二歲以下兒童接種、青少年第三劑及成人第四劑等施打政策拍板通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晚間宣布最快兒童疫苗可於五月初上路。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針對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會先對校園家長的同意書及調查,至少需要一周作業時間,還需要教育局跟衛生局安排到校接種,最快五月上旬可以開放接種。目前對象為6-11歲兒童族群,可接種莫德納疫苗,接種劑數為2劑,間隔12週,接種劑量為成人劑量之一半(50微克),接種作業可視家長與幼童接種意願,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及安排校園接種。至於12-17歲的青少年族群建議於第二劑接種後5個月,接種追加劑,莊人祥表示,距離青少年第二劑接種時間點為十二月至一月,第三劑預計最快五月下旬施打,多數則集中在六月開打。最後會議中也有針對成人第四劑進行討論,現已依各國接種政策及科學數據,建議接種「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完成三劑施打後,可於五個月後進行第四劑接種,最快可於六月上旬開放施打。而針對過去18歲以上免疫不全、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等,曾經有宣布可以進行「基礎加強劑(第三劑)」接種,其中八大族群,除了可追加劑(第四劑)外,也同樣可以在五個月後進行「第二次追加」視同「第五劑」。對象包含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癌症患者、 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患者、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洗腎患者、HIV陽性患者、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者、其他經醫師評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專家建議,成人等高風險長者及免疫低下族群,不論前面劑次接種廠牌,可接種Moderna COVID-19 疫苗半劑量(50 微毫克)、BioNTech COVID-19 疫苗全劑量或蛋白質次單元(如高端、Novavax) COVID-19 疫苗全劑量。
-
2022-04-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籲簡化居家隔離流程 陳時中:疫調減至2天
本土疫情升溫,新北市長侯友宜稱居家隔離爆量,呼籲中央簡化流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目前已將疫調簡化至2天,完成後無需中央核可即可開立隔離通知單。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升溫,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地方政府忙著處理爆量的居家隔離,通報要上傳又要等核定,隨後還要寫居家隔離書,呼籲中央減少不必要的文書與電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隨疫情升溫,中央一再縮小疫調範圍,從最初14天一路縮短至2天,主要僅針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重點疫調,居家隔離單也全面電子化,今天上午已發文通知各縣市衛生單位。陳時中說,目前新北市因確診個案多,通知居家隔離的速度會慢一點,但自接到電話通知就開始起算居家隔離天數,務必儘速返回隔離處;若被通知確診,則務必1人1室,避免和家人親近,也不要外出。在流程方面,陳時中指出,目前只要地方疫調後,無須中央核可即可開立隔離通知單,同時也呼籲民眾被匡列當下能夠冷靜回憶、正確填寫資料,疫調人員就不用反覆打電話確認,可縮短行政流程。陳時中表示,目前中央已授權地方進行匡列隔離及疫調,中央不會干涉。
-
2022-04-21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非單純小毛病!醫破解「頭暈7大原因」 小心是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徵兆
許多中老年人清晨起床時總覺頭暈、走路不穩,嚴重時還會噁心嘔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友芳表示,頭暈成因眾多,例如,眩暈、腦幹及小腦的病變或中風、姿勢性低血壓等,除了藥物治療,還應配合前庭復健。關於「頭暈7大原因」,整理並分述如下:1.眩暈:最常見的是頭暈原因,常是陣發性,發作時有如天旋地轉,或如地震般晃了一下,嚴重時伴隨冷汗、嘔吐,或走路困難。值得注意的是,眩暈主因為為內耳的耳石掉到半規管所引起,這屬於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只要復位,就能緩解症狀。如伴隨有耳鳴及聽力減退現象,通常為「梅尼爾氏症」,另可能感染病毒後,引起前庭神經炎所致。2.腦幹及小腦的病變或是後腦循環不良:除了頭暈,走路不穩則為明顯。3.腦幹及小腦中風:主要症狀為頭暈,且伴隨講話不清楚、複視、臉及肢體麻木無力、意識不清或吞嚥困難。4.掌管平衡的神經病變:患者常覺頭部悶悶脹脹、重重不清爽,致病原因為焦慮、神經衰弱症、失眠、貧血、病毒或細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5.姿勢性低血壓:自律神經失調,或降血壓藥物所致,突然站起來會頭昏眼花,眼前一片黑,甚至昏過去,通常幾秒鐘就恢復正常。6.迷走神經性暈厥:受到外在強烈刺激下,產生暈厥。7.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嚴重心瓣膜疾病等患者也常頭暈。改善慢性頭暈 虛擬實境科技遊戲也能幫上忙周友芳表示,在治療頭暈上,除了藥物之外,慢性頭暈患者可持續接受「前庭平衡復健」,來預防跌倒。研究指出,藥物併用「前庭平衡復健」,治療效果優於單獨用藥者。除了至醫療院所接受復健,周友芳建議,像任天堂wii系統等虛擬實境科技中,部分遊戲也能協助「前庭平衡復健」,只要天天練習1、20分鐘,就能達到效果。此外,可透過簡單動作,自我訓練,例如,坐著或躺的時候,伸出一隻手臂食指比一,眼睛注視食指,頭往左往右往上往下轉動,頭轉動的時候,眼睛保持注視食指,如此反覆做20次。其他還有彎腰撿球、閉眼站立、坐姿轉圈、雜耍拋球、旋轉雨傘等。多多練習及復健,可減少中老年人跌倒風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起身天旋地轉是頭暈or眩暈? 耳鼻喉科醫師教你分辨 ·久蹲起身頭暈是貧血嗎? 小心是低血壓!醫師警告「姿勢性低血壓」7大高危險族群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4月20日足跡整理包/桃園+387涵蓋74家店 高雄獅子會在這辦大會
本土激增!國內新增24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86例本土個案及95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22例居冠、台北市471例次之、桃園市387例。《聯合新聞網》為您不斷更新整理全台確診足跡,所在縣市哪有足跡一看就知。已不公布疫調足跡縣市: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台東縣】基隆市基隆+191,市府下午公布足跡,有愛買基隆店潮境公園、中正公園、大武崙郵局、孝三路郵局、義一路小峨嵋餐廳等。桃園市桃園今新增387例,確診者最新足跡有4頁涵蓋74家店,包含多家KTV、金沙酒店、大潤發與連鎖速食店、咖啡館、美食餐飲等再上榜。新竹縣新竹縣今增23例本土確診案例,其中18例為居隔期滿或匡列採檢確診,5例為因症狀就醫或篩檢站採檢確診。23名確診者多數為輕症,少數為無症狀,包含3名學生、2名幼兒、1名軍人,以及1名80歲女性長者。新竹市新竹市今增11名確診個案,其中有1例是居家隔離期間採檢陰轉陽確診,4例為確診個案家庭、職場密切接觸者,或曾有前往高風險區域旅遊史者,餘6例新增個案尚在疫調中。苗栗縣苗栗縣新增16例確診案例,其中8例為居隔期滿或匡列採檢確診,另外8例因有症狀、足跡重疊、持簡訊或有染病疑慮至醫院採檢確診,新增個案16人包括3名移工。台中市台中市今新增80例本土確診個案,原中央公布台中市新增76例,不過有4例原本是外縣市個案,中央判定回歸給台中市。彰化縣彰化縣今天新增18確診個案,有多家小吃店有確診者足跡,包括知名的溪湖鎮春芳羊肉爐、員林市華成牛肉麵等都有確診足跡 。南投縣南投縣今一口氣公布13例確診個案,今年繼首例確診公布後最多人的一次,名間鄉家庭群聚感染事件,案39288、39879至39887為1家共10人,同住家人9人全部確診,同時也出現阿妹演唱會及宜蘭縣婚宴個案。雲林縣雲林縣今增11例確診者,包括斗六居酒屋、麥寮喜宴及接觸外縣市確診者等傳播鏈延伸,其中3人是消防局隊員及義消。嘉義市嘉義市今天新增3例確診者,案38690的30多歲男子案為服務業,曾到嘉市家樂福博愛店,全程戴口罩;案38691的30多歲女子,4月17日凌晨1點到6點曾到歌神KTV包廂內唱歌;案39303的20幾歲女子,4月7日至10日與友人到台東旅遊,該團14人,該團成員陸續確診,案號分布多個縣市,她為第13人。台南市台南市今新增23名COVID-19確診個案,分別為參加阿妹演唱會衍生相關個案8名、某科技公司職場衍生個案4名、小琉球旅遊團相關個案3名、軍營相關1名、某學校個案相關接觸者1名、參加拳擊體驗課程而染疫1名及疫調中個案5名。高雄市高雄今新增97例本土個案,隔離期間陰轉陽9例、外縣市旅遊史有20例、密切接觸者有64例,其中25人為同住親友、26人為餐飲娛樂、9人為職場環境、4人是高風險場域,另外有4例仍在疫調中。屏東縣屏東縣今新增31例確診個案,其中16例是家庭群聚感染、4例為工作場所群聚案、1例與娛樂場所有關、1例北上參加阿妹演唱會染疫,部分個案感染源仍在追溯。宜蘭縣蘭縣今天新增89例本土個案,公布12名確診者足跡,曾到過全聯福利中心、超商、綠色博覽會、仁山植物園、羅東夜市、羅東轉運站、車站、教會與廟宇、宜蘭國民運動中心等。台東縣台東縣今新增21例。
-
2022-04-21 性愛.性福教戰
「求救!男友在關鍵時候軟掉怎麼辦?」 醫: 小弟弟不給力臨床分4大類型,陽痿、早洩切莫拖延
「求救!男朋友在關鍵時候軟掉怎麼辦?」、「我覺得我男朋友好像陽痿了」……這些煩惱是Dcard或不少熱門年輕人論壇上的熱門討論話題。其實,性生活的和諧美滿在情侶之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現實世界中年輕人的陽痿比例並不在少數,但許多男孩礙於面子問題,常自行服用偏方,最後卻愈補愈大洞!對此,中醫師表示,其實年輕人較少有慢性疾病,只要調整體質、對症下藥便能改善,在治療同時,還能同時揪出其他潛在疾病或生活不良習慣,避免演變成嚴重的疾病發生。男性陽痿根據成因 臨床上可分4大類型勃起功能障礙,過去大多發生於年紀稍長、或有慢性疾病的年長者,不過現在許多年輕男性因生活忙碌、勞累、壓力大,當中不乏20歲到30歲男子即有此困擾。中醫師黃慶雲表示,性功能障礙包括腎氣虧虛,不能勃起、陽痿與早洩的問題。所謂「陽痿」,是指陰莖無法勃起,或是勃起軟Q而不硬,連插入都有困難。臨床上共分4大類型:▸青少年15至18歲:縱慾過度、陽氣大失,造成後遺症。▸成年男性30至40歲:壓力太大、過度勞累,引起性慾減退、勃起無力。▸50歲以後的中老年族群:體力精力走下坡,五臟六腑退化,引起陽痿。▸慢性病等引起:因慢性病或其他藥物服用,導致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全。陽痿發生成因有別,中醫認為陽痿與「腎氣不夠」、「腎水不足」息息相關,腎氣充足可溫暖脾胃,加速新陳代謝,使男性性功能活躍。而中醫則會根據個別體質對症調理,青少年首重戒斷不良惡習慣鎮,補先天腎元;中年男性多半壓力導致,以補腎活血為主;中老年族群因身體走下坡,會合併治療脾胃,增強免疫力與體力。如遇陽痿、早洩症狀切莫拖延 應積極尋求治療此外,男性如果忽然射出或不到2分鐘就射精,稱為「早洩」。黃慶雲提醒,很多男性誤以為早洩只是一時表現不好,會隨著時間改善,其實越拖延就會越難治療,建議應及早就醫。分析早洩的原因,黃慶雲認為,現代人工時長、壓力大,使得心脾兩虛而致早洩,加上KTV夜唱、酒吧文化,習慣熬夜不睡,作息不定使得心理因素影響生理反應;此外,網路交友、約會軟體誘惑多,有些人甚至才讀高中就已初嘗禁果或手淫過度,種下早洩禍根。治療早洩問題,中醫以固精關、鎖精門、強化腎氣和疏肝活血為要。使用「紫河車補元湯」滋陰降火,補回流失的精氣神,解除早洩困擾;通常這類患者治療1個月後,精力方面便能明顯改善,能「一柱擎天」,小情侶間感情更好,而不用在床上生悶氣。黃慶雲強調,男性有陽痿、早洩等狀況需及早就醫,切莫拖延;同時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找到紓壓方法,少碰菸酒也少吃寒性、生冷食物,就能再展雄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4-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蔡總統:已外購1億劑快篩試劑 目標降到1劑100元左右
蔡英文總統今天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目前已向國外購買1億劑,預計每日可進口87萬劑,希望價格可以控制在100元左右,「國家隊」國內生產快篩試劑部分,也希望能一天生產30至40萬劑,同樣要確保價格。據轉述,行政部門代表在今天民進黨中常會中報告,4月底國外的快篩試劑就會進到台灣。蔡總統除了表示,確保價格也是執政黨的功課,也提醒配送銷售系統要準備好。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則指出,民調顯示,政府目前進行的逐步開放、正常生活政策,是能獲得多數國人認同的,呼籲黨公職對於國內疫情不必過度恐慌,要一起協助向民眾宣傳政府的防疫指引。
-
2022-04-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基隆一家三口要居隔收到12份居家通知書 市府:了解中
基隆市民眾黨市議員參選人林毓峯,今天下午在基隆辦公室說,在3月31日曾與確診者有接觸,一家三口被通知要居家隔離10天,林毓峯今天說,他自己收到6封居家隔離通知書,全家共收到12份隔離通知單,離譜的是隔離日期不同,讓民眾無所適從。林毓峯說,從4月1日到4日共收到6封居家隔離通知書,每張編號都不同,但名字相同,要求居隔開始的日期和截止日都不同,讓人不知所措,別人都只有一張,有的甚至沒有收到,他為何連收6張。直到他打電話到1922反映才沒有再寄居隔通知書給他。林毓峯表示,他已居隔期滿並且PCR陰性,這樣子紊亂的指揮系統、影響到他出門及就醫的權利,因為這期間健保卡都被鎖卡,沒有辦法看病,也沒有辦法外出,多關了2天,相關單位一問三不知,1922向他解釋可能是系統的問題,他認為系統的背後是人在打入資料的,顯然十分混亂。被問到為何同一人會有多張居隔通知簡訊,市府表示目前了解中。
-
2022-04-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照護緊急就醫以119為原則 也可自行前往
指揮中心昨天宣布,全國一周內全面啟動輕症在家照護,昨晚間公告確診個案及同住居家隔離者緊急就醫交通方式,同意同住親友接送,或步行、自行駕騎車等自行前往方式為輔。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則正式宣布,自即日起放寬有就醫或採檢需求之居家照護、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交通運送方式。陳時中表示,考量本土疫情升溫,為確保民眾於居家隔離或檢疫期間,或確定病例於居家照護期間,若有相關醫療需求必須往返醫療機構時,可以及時前往,因此放寬相關規定。(一)緊急就醫:1.以119救護車為原則;2.輔助方式:依衛生局規劃或指示,得以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以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自行前往。(二)非緊急就醫/採檢:1.以防疫車隊為原則;2.輔助方式:依衛生局規劃或指示,得以同住親友接送或以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自行前往。(三)返家隔離(含就醫/採檢後返家):依衛生局規劃或指示,得以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以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自行返家。有關居家照護確診個案、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的就醫運送和轉送交通方式後續將視疫情變化滾動調整,以兼顧病人安全及醫療運送量能。
-
2022-04-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2386例比昨增4成 陳時中:預計疫情大規模展開
國內新增24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86例本土個案及95例境外移入,有8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本土病例比昨天增加將近四成,增長速度算蠻快,預計疫情會大規模展開,但希望速度不要太快,呼籲民眾出門口罩戴好,社交距離保持好。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386例本土病例,為1,232例男性、1,15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19日至4月20日,其中包含1,267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22例)、台北市(471例)、桃園市(387例)、基隆市(191例)、高雄市(97例)、宜蘭縣(89例)、花蓮縣(86例)、台中市(76例)、屏東縣(31例)、台南市(24例)、新竹縣(23例)、彰化縣及南投縣(各17例)、苗栗縣(16例)、雲林縣(14例)、新竹市(11例)、台東縣(5例)、嘉義市及連江縣(各3例)、嘉義縣(2例)、澎湖縣(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54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4例)、英國及泰國(各1例)移入,另89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21日至4月19日。指揮中心指出,今年4月19日公布之案36770美國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後改判為本土病例;另今年4月14日公布之案29861、4月18日公布之案34722及案34723、4月19日公布之案37192,經疫調後分別改判為印尼、帛琉及法國境外移入病例。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777,98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739,719例排除),其中40,186例確診,分別為9,985例境外移入,30,147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5例空號病例(原本土病例案34027、案36192及案37406;原境外病例案35327及案37537經疫調後為重複或陰性個案,改列空號),累計203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5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打不打疫苗? 長庚醫:不接種染疫住院機率增2倍
新北二歲童染疫後過世,中間雖有行政流程通報等問題,但幼兒的疫苗需求也浮上檯面。目前國際上未有任何一款疫苗,可給5歲以下童施打,而我國目前雖然通過莫德納疫苗的接種年齡層可自6到11歲兒童,但指揮中心尚未開放施打,主要還是考量接種副作用等因素。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以及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謝育嘉聯合撰文,表達支持孩童接種疫苗,且未接種疫苗的染疫住院率是有打疫苗的二倍。二人於文中指出,兒童罹患新冠肺炎的症狀,一般而言,比成人來得輕微。大部分兒童的臨床表現以輕症為主,症狀與一般感冒病毒感染無異,如發燒1到2天、頭痛、喉嚨痛、鼻塞、流鼻水、嘔吐、腹瀉等症狀。但還是有些兒童會病得很重,併發腦炎、腦病變、心肌炎、肺炎、呼吸衰竭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少數兒童會死亡。這也是台灣會一直例行性為兒童接種流感、麻疹、水痘疫苗的原因—即使在疫苗問世之前,這些病毒每年造成的兒童死亡率也沒有新冠肺炎那麼多。二人指出,可以理解,有些父母對給兒童接種疫苗較為猶豫。然而,選擇不接種疫苗也是有風險的;可能是承擔不同的、更嚴重的風險。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以防止多種併發症,減少兒童隔離的需要、減少學校停課,減少社區病毒傳播、並減少父母的缺勤。已有多項研究指出學校活動中斷對兒童的傷害很大,包括心理健康惡化、教育差距擴大和身體活動減少。兒童接種疫苗也可減少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住院、重症加護病房的入院率和總人口的死亡人數。二人指出,所有的人都可能染上新冠肺炎,盡管新冠肺對成人來說更加危險,但也有兒童因新冠肺炎導致重病和死亡,美國5到11歲沒打疫苗的小孩,感染Omicron,住院率是打過疫苗的二倍以上,大量兒童病患的出現也可能會癱瘓醫療系統。因此,接種疫苗能讓兒童更安全地上課、參與課後活動和運動,以及與朋友互動。兒童得到病毒感染常扮演傳播者的角色,所以讓兒童接種疫苗還有利於保護他人,例如患新冠肺炎重症風險更高的祖父母和患有基礎疾病的其他家人。二人表示,從疫情非常嚴重的地區如香港的慘痛經驗,告訴我們在從疫苗的效果與不良反應之間來思考,所以建議家長應該讓5至17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二人於文中指出,BNT疫苗推薦用於5到11歲兒童,劑量單劑10µg,劑量是成人的三分之一,兩劑間隔3周。兒童接種兩劑BNT疫苗,對有症狀新冠肺炎感染的保護力有90.7%。BNT疫苗副作用通常是輕微的,疫苗接種部位的疼痛、腫脹和發紅是最常見的副作用。而家長最擔心的心肌炎、心包膜炎部分,僅有少數疑似案件,症狀輕微,而且較青少年族群少。因此,整體來說,5至11歲兒童接種BNT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莫德納疫苗是6到11歲兒童的替代選擇。劑量單劑50μg,是成人劑量的一半,兩劑間隔4到8周。初步數據表明,莫德納疫苗會引發很高的抗體反應,大多數副作用是輕度至中度和短暫的,類似於在接受輝瑞疫苗的兒童中觀察到的副作用。二人強調,具有高風險如肥胖、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或癲癇症的兒童或家中有免疫缺損的兒童更是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目前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香港、韓國等國陸續於去年底、今年初核准5至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
-
2022-04-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確診送醫指引今討論 兒童醫學會提6+6建議
新北市2歲男童確診新冠肺炎後引發重症病逝,家屬質疑因延誤送醫釀憾事。疾病管制署昨晚悄悄更新官網資訊,居家照護確診個案緊急就醫可用「可步行或自駕」或「同住親友」接送就醫。指揮中心今下午也邀集兒科專家舉行會議,討論幼兒輕症居家照顧警示徵狀及建議、送醫指引及相關事項,訂定更明確的兒童確診送醫指引。繼昨日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今發出6點聲明,今台灣兒科醫學會也提出「6+6」項指引建議,針對新確診的兒童個案在家等分流收治及居家照護期間,出現哪些症狀時,家長需要立刻撥打119或手機連上24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台,以及哪些情況需要公衛、居家照護醫療團隊每日關懷時轉介視訊診療,給出具體建議。兒童居家照護期間,適合需轉介視訊診療或建議住院的6種情況,包括:1.一歲以下有症狀者。2.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3.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4.持續嘔吐。5.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6.退燒後仍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兒童出現以下6種症狀,家長需要立刻打119或手機連上24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台:1.抽搐。2.意識不佳。3.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4.唇色發白或發紫。5.血氧飽和度低於94%。6.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表示,醫學會就兒科專業提出建議,但兒童確診後出現症狀廣泛,因此歸納出上述症狀提供民眾依循。前述6項雖然為輕症,但仍然要留意是否要送醫;後續6項則需要緊急就醫,至於就醫流程如何接洽119,有待行政部門做討論。彭純芝說,新冠病毒先前認為以輕症為主,進展到中重症有一段觀察期,但2歲男童的案例變化太快,幾乎很難掌握,因此專家們也提出不同面向呼籲及提醒,希望政策更明確一些。她表示,雖然訂出指引不代表大家都能準確判斷,但也呼籲家長「謹慎不恐慌」,出現狀況盡快送醫即可。
-
2022-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口服抗病毒藥成本效益曝光 1萬美金可避免1成人住院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口服抗病毒藥的可近性,對於減少重症死亡至為重要,但救命的代價不低。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陳秀熙教授研究團隊今透過直播報告「口服藥物治療成本效益分析」,根據南韓最新大規模研究,默沙東及輝瑞兩種抗病毒藥的療程單價都要700元美金,輝瑞預防重症最具成本效益,花1454元美金就能避免一位長者重症、花1萬美金可避免一成年人住院。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今於台大公衛直播中指出,南韓分析245.4萬名成年人確診治療資料,包括長者8.3萬人,潛在疾病成年人73.6萬人,分析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和輝瑞Paxlovid這兩款口服抗病毒藥的成本效益。這兩種藥都要發病後3到5天內服用,兩者完整療程都要700元美金。研究根據韓元兌美元之金額估算住院、加護病房之費用,並以莫納皮拉韋可減少30%住院、Paxlovid可減少87%住院,作為推估基礎。結果顯示,莫納皮拉韋避免一名成年人重症,大約要花費3萬元美金,避免一名成年人住院則約需4萬元美金。輝瑞避免一名成年人重症,需要將近9000美金,避免住院則需大約1萬多元美金。不過,如果單看原本重症風險就比較高的60歲以上長者,使用口服藥的成本效益更高。莫納皮拉韋避免一位長者重症只要近8000美金,避免一位長者住院,還可倒省1393元美金。至於Paxlovid,避免一位長者重症的成本只要1454元美金,避免一位長者住院的成本只要8000多元美金。綜合評估所有成年人、60歲以上年長者、具潛在疾病成年人用藥的成本效益,研究發現使用使用Paxlovid對於預防重症最具成本效益,避免成年人重症的成本都只有將近9000美金,預防長者重症的成本也只要1454元美金。台灣採購之5000人份默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已全數到齊,與輝瑞訂購70萬人份的Paxlovid採購合約也已到貨4100人份,共約35萬人份將陸續於第二季結束前分批到貨。
-
2022-04-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近日COVID-19本土確診人數急速攀升,因應國內個案大多為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疫情指揮中心在日前公布居家照護指引和輕重症分流措施,將從原本的全面清零轉為減少重症。面對確診數增加,接觸疑似個案的機會也增加,若身邊出現確診個案,民眾需要如何應對?聯合新聞網整理10大常見疑問,讓您面對疫情也能有跡可循,不再手忙腳亂。Q1:朋友、同事或身邊有人確診怎麼辦?若是密切接觸者:請先在家中配戴口罩自我隔離,避免與同住家人接觸及使用相同衛浴,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年長者及幼童。同時觀察自己是否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腹瀉、倦怠、嗅味覺異常、喘等疑似症狀,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若非密切接觸者:只需要自我健康監測10 天,出現疑似症狀且快篩結果為陽性時,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檢測。使用過的快篩器材採需用塑膠袋密封好,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給院所人員。Q2:怎樣算密切接觸者?會被匡列嗎?確診者從發病當天或者得知檢驗結果為陽性當天回推4天至開始隔離前,曾同住、用餐、搭乘交通工具、接觸達15分鐘以上的對象皆屬於密切接觸者。如果沒有直接接觸到確診者,則不屬於密切接觸者,不會被匡列,像是同學的室友確診、同事的太太確診,自己並不會被匡列。Q3:在外接到衛生單位通知,被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該怎麼辦?接到電話後隔離通知立即生效,須全程佩戴口罩,自行開車、騎車或步行返家或至隔離地點,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若無法自行返回隔離地點,可連繫地方衛生局或撥打1922,將協助安排車輛接送。Q4:快篩陽性怎麼辦?若是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快篩陽性,請聯絡地方衛生局或撥打1922。若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陽性,請將檢測器材密封包裝,帶至社區採檢站進行PCR核酸檢測,移動過程務必戴好口罩,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Q5:已經PCR採檢完畢,檢驗結果何時會出來?等候結果期間要注意什麼?若檢驗結果為陽性,地方衛生單位會主動通知您並安排就醫。若在採檢後3天仍未接獲通知,表示您的檢驗結果為陰性,但等待結果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且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Q6:若PCR確診怎麼辦?要選居家照護還是去醫療院所?被告知確診後,目前只有70歲以上、血液透析、懷孕36週以上孕婦、中重症等患者會送醫,其餘確診者會送集中檢疫所或居家照護。選擇居家照護者須為無症狀或輕症個案,且小於65歲、未懷孕或洗腎。此外同住者最多為4人,同住者也要低於65歲且無懷孕或洗腎。Q7:若PCR陰性,居家隔離要多久?居家隔離10天+自主健康管理7天居家隔離天數為10天,與確診者最後接觸日的隔天算作第1天,隔離期滿前檢驗陰性可解除隔離,並從第11天起繼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延伸閱讀:•疫情期間 這六項藥品你準備好了嗎?•本土疫情升溫 她列「14天儲糧清單」Q8:居家隔離要期間要檢測幾次?(2)原本要篩檢4次,從20日起調整,隔離期滿或檢疫期滿當日執行1次快篩,另提供其備用快篩試劑1支,於出現症狀時使用。Q9:我確診了,需要自行通知曾接觸過的親友同事嗎?如果被通知確診,可以先連絡密切接觸者,並請他們留在家中自我隔離、主動聯絡衛生單位或是等候通知。等候期間,請密切接觸者務必佩戴口罩及注意衛生,也要避免跟其他同住者接觸或用餐,並觀察自己是否出現 COVID-19相關症狀,若出現疑似症狀,請以家用快篩進行檢測或連繫地方衛生局、撥打1922。Q10:和確診者足跡重疊、收到簡訊怎麼辦?收到細胞簡訊不等於被匡列,只是提醒民眾要自我健康監測14天,可以到採檢站公費採檢,在這段期間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地點、活動以及外出用餐,如有外出需求應全程配戴口罩。若出現咳嗽、喉嚨痛等症狀,請儘速就醫採檢;如果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則仍可正常生活、工作、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