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3���������
                
                
                
                    共找到
                    18797
                    筆 文章
                
            
            - 
                                    ![]()  
- 
                                    ![]()  2025-10-31 焦點.元氣新聞 台中孕婦疑因氣喘失去呼吸心跳 醫提醒:懷孕持續用氣喘藥利大於弊台中市西屯區一名懷胎2個月孕婦,上午疑似發生氣喘,求助時又遭反鎖門外,警消獲報到場時已失去呼吸心跳。台灣胸腔重症暨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周昆達說,美國研究顯示,孕婦發生氣喘機率達3%至8%,且懷孕29至36周更容易惡化,為避免孕婦中斷用藥反而增加危險,學會曾發布相關指引,目前多數氣喘用藥於孕期使用「利大於弊」,建議民眾如有擔心,可向醫師詢問。胸腔重症暨加護醫學會2018年發布「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增列女性懷孕氣喘的治療方針,其中提到,高達3成本來就罹患氣喘的孕婦,曾在懷孕期間發生中重度氣喘,卻有半數以上孕婦擔心用藥影響胎兒,而暫停使用,導致氣喘控制不佳,同時,周數增加,孕婦橫隔膜向上推擠最多達4公分,患者肺活量下降,氣喘問題更明顯。周昆達說,臨床上預防孕婦氣喘,最擔心「不規律用藥」,部分孕婦擔心用藥影響胎兒,在懷孕後中斷氣喘藥物使用,主要擔心吸入性用藥、類固醇藥物等,對懷孕造成不良影響,這些藥物雖不可能標榜100%安全,但經學會分析,孕婦使用類固醇藥物並無疑慮,使用吸入性藥物時,則建議考量利弊決定是否用藥,但懷孕期間,多數情況為「利大於弊」。周昆達表示,患有氣喘的孕婦可安全使用類固醇,鼻噴式擴張劑利大於弊,其他藥物如生物製劑,部分病人擔心影響免疫,但仍建議懷孕後應持續使用,建議孕婦如有疑慮,可先諮詢醫師評估風險,並在用藥後定期追蹤監測各項數值,破除懷孕就應停用氣喘用藥的想法,避免中對治療,導致疾病控制不佳,反而危急孕婦及胎兒安全。
- 
                                    ![]()  2025-10-31 退休力.理財準備 7 種心智習性決定你能否過著成功退休生活!專家教如何培養正向習慣專家指出,培養關鍵的心理與情感習慣能為退休生活創造出豐厚回饋。這些習慣包括從長遠規畫到順應時代變遷的適應力等各個層面。為探討如何培養這些正向習慣,理財網站GO Banking Rates邀請數位專家分享他們的見解。1. 投資者應展現耐心還記得「龜兔賽跑」的故事嗎?即使細節已淡忘,其「穩紮穩打方能致勝」的寓意想必深印每個人心中。對理財規畫師史蒂芬·希普(Stephan Shipe)而言,這同樣適用於退休投資策略。他指出,退休時積累較多資產的人,通常將投資視為歷時數十年的長期工程,而非數月短期操作;他們不會每日盯著大盤思考進退場時機,而是專注於長期規畫,不讓新聞標題擾亂投資方向。希普建議,採取「set it and forget it」的懶人儲蓄投資法,透過自動化供款,無需憑意志力來啟動投資行為。他說,最終累積豐厚退休帳戶的家庭,幾乎都是那些及早投入並在市場起伏中堅持到底的人。2. 奉行「延遲滿足」雖然即時見效令人欣喜,但希普指出,懂得「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者將在退休時得到回報。他表示,複利的魔力在於:當下的微小犧牲將滾成未來的巨大財富自由;他見過學會延遲滿足的客戶,將獎金存起來而非花掉,十或二十年後,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他們的退休生活。他說,真正能在退休後活得精彩的人,是將退休規畫視為契機,既為自己築起安全網,也為家族傳承奠基。3. 培養適應力投資網站Plynk金融科技產品經理傑瑞德·賀伯特(Jared Hubbard)認為,在引領人們邁向更富足退休生活的心態中,適應力始終位居首位;亦即當市場與經濟波動時,必須具備隨勢而變的靈活度。他表示,必要時應重新評估投資風險承受度,在邁向退休目標的過程中,平衡型投資組合是值得考量的策略。4. 有條理地追蹤財務狀況身為企業執行長、同時具備會計師資格的凱瑟琳·哈爾平(Katharine Halpin)多年來見證了許多優良財務習慣。其中最重要的習慣源自她自身實踐:從初入職場起便貫徹追蹤財務的原則,並持續執行。為釐清家庭財務狀況,她定期盤點支出模式。她表示,身為創業家及公司經營者三十年,她始終堅持立足現實,幾乎每月都會花時間編製淨資產報表,詳列家庭資產、負債與淨值,「事實不會說謊」。5. 持續儲蓄理財顧問德里克·格林(Deryck Gryne)表示,當消費誘惑無處不在時,以儲蓄為優先並非易事。他指出,採取「先支付自己」(pay yourself first)策略,在支付生活開銷前、優先將收入的一部分透過自動轉帳至儲蓄與退休帳戶的人,正為富裕退休生活鋪設正確道路;這一習慣有助於持續儲蓄,避免在市場低迷或個人財務困境時遭誘惑而放棄。6. 掌握理財知識在個人理財領域,知識即力量,至少能賦予個人掌控權。格林建議,將進修理財知識培養成固定習慣。他指出,持續學習能幫助各層級的投資者,花時間學習個人理財、投資策略與市場趨勢的人,更能做出符合長期目標的明智決策。7. 保持積極態度建立儲蓄、明智投資與有系統地追蹤財務的習慣,對打造財務穩健的退休生活十分重要,但格林表示,還有一個絕不能忽視的習慣:保持正向積極心態。他說,能以樂觀自信態度面對退休規畫的人,更可能持續投入並堅持目標;適時慶祝達成某個里程碑也很重要,這既是對辛勤付出的獎勵,也能維持動力。(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  2025-10-31 癌症.乳癌 乳癌術後5階段 保養不可少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死亡率第二的癌症,嚴重威脅女性健康。乳癌手術後,患者常擔心復發、傷口癒合、淋巴水腫、副作用、外觀改變及情緒壓力等。因此術後應積極追蹤、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專注生活品質與自我實現。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保養重點。術後1個月內:注意傷口感染與出血,引流管依醫囑處理。可用除疤凝膠輔助癒合,疼痛、麻木會逐漸改善;適度運動有助睡眠;家人病友支持,可緩解焦慮。術後1年內:要預防淋巴水腫,避免患側手臂受傷並監測紅腫。持續肩手復健運動;若有化療、放療或荷爾蒙治療副作用,及早回報;規律運動,減少疲勞;參與病友團體活動,幫助情緒調適。術後2至3年:持續追蹤檢查,注意復發。荷爾蒙治療可能帶來熱潮紅、骨質流失,需定期骨質檢測,補鈣及維生素D;若想懷孕,宜與醫師討論;適度運動與均衡飲食,幫助恢復體力;面對焦慮,可透過正念、冥想與支持團體舒緩。術後5年前後:依治療狀況討論是否延長荷爾蒙治療,監測骨骼與心臟健康。維持運動與健康飲食,避免肥胖;心理轉換為「康復者」角色,提升生活品質。超過5年:持續監測骨質、心臟與代謝健康,注意第二癌風險並定期篩檢。若有慢性疼痛或淋巴水腫,需長期復健與自我照護。透過運動、飲食與社交活動,促進健康老化。
- 
                                    ![]()  2025-10-31 醫聲.Podcast 🎧|從冷門股變台積電?破解醫界五大科人力荒,這個「科別」正悄悄崛起「醫師人力吃緊的現象,在胸腔外科其實比較不明顯。」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趙盈凱在《元氣醫聲》Podcast節目中指出,近年國內五大科(內、外、婦、兒、急)醫療人力普遍緊繃,但胸腔外科反而呈現逆勢,從過去外科中的冷門科,逐漸轉為熱門選項,在醫界中相當特殊。🎧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他進一步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的普及,「以往肺癌患者中約有八成五無法手術,外科能發揮的空間有限;如今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可手術治療的患者大幅增加。」其次,肺癌藥物治療成效提升,許多過去被認為無法開刀的晚期病人,現在可先以藥物縮小腫瘤,再進一步接受手術。這兩項改變,讓胸腔外科的臨床角色更加吃重,也讓年輕醫師重新看見這個領域的潛力。外科魅力來自立竿見影的效果對趙盈凱而言,外科醫師的工作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透過團隊合作,讓病患在短時間內恢復健康,那種成就感無可取代。」也正是這種「立竿見影」的力量,讓他毅然投入胸腔外科的世界。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師,他認為關鍵在於專注與堅持。「外科真正的力量,不在神之手,而在能撐得住的心,以及持續精進的手與腦。」不過,他也指出,外科的樣貌正在轉變,「過去強調反覆練習,如今的外科是Technique plus technology(技巧加科技)。」以往醫師可能得花十年磨一把刀,如今三年就得「磨出一劍」,而這樣的加速,全仰賴科技推進。他舉例說明:「以重症肌無力手術為例,過去必須開胸、鋸骨,留下長達30公分的傷口,現在單孔微創手術只需3公分的小切口,就能完成相同治療。」這樣的改變,不只是技術進步,更是外科思維的進化。打破「神之手」迷思在醫療劇裡,外科醫師常被描繪成神乎其技的英雄角色,然而現實中的手術房,沒有個人主義。趙盈凱說:「醫療不是一人英雄,而是一群人共同完成的事。」戲劇裡的「神之手」或許能在五分鐘內拍板開刀,甚至同時開腦又開胸,但那只是螢幕上的幻想,「醫療團隊就像籃球隊,每個人都該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如果一支球隊裡全是Michael Jordan,絕對拿不了冠軍。」他比喻。如果說戲劇裡的外科醫師是神話,那麼趙盈凱展現的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力量,外科的榮光,不在奇蹟,而在一群人持續練習、彼此信任,遠大於任何個人英雄。外科就像買台積電股,行情看漲!目前擔任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趙盈凱最重視的是「教育與傳承」。學會不僅持續舉辦訓練課程,讓醫師磨練技術,也積極推動「腦袋更新」,讓新世代外科醫師與時俱進。他說:「台灣的技術傳播速度非常快,一個新技術引進後,不到半年,全台醫院都能跟上。」學會的任務,就是確保這樣的進步既安全又穩定,讓外科團隊在科技與經驗的結合下,持續精進、穩定前行。對於考慮走外科之路的醫學生,趙盈凱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我當年選擇胸腔外科,就像買到十年前的台積電,但現在進來也不晚,因為這個科別的行情還在看漲。」此外,胸腔外科相較於外傷科或一般外科,急診手術較少,半夜被叫回醫院的機率也低一些,生活品質相對穩定,對於想兼顧專業成就與生活平衡的年輕醫師來說,確實是一條值得投入的路。趙盈凱小檔案現職: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副部長林口長庚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兼胸腔外科主任經歷: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外科總醫師 日本東京國立癌症中心胸腔外科研究員(進修)學歷: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長庚大學醫學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蔡怡真主持人:許凱婷、楊孟蓉音訊剪輯:大河音樂工作室腳本撰寫:楊孟蓉音訊錄製:大河音樂工作室特別感謝:林口長庚醫院
- 
                                    ![]()  2025-10-31 養生.生活智慧王 氣炸鍋別急著洗!專家警告很多人都忘了SOP 暗藏安全風險氣炸鍋因操作簡便、烹調少油,近年成為許多家庭的健康料理首選。不過英國電氣安全慈善組織Electrical Safety First提醒,若清潔不當,氣炸鍋可能引發觸電或火災風險。該組織指出,氣炸鍋使用後內部仍殘留高溫與電流,若立即清洗或浸泡水中,水氣可能滲入電路造成短路,甚至導致設備報銷。清潔前先「等30分鐘」 切勿整台浸水專家建議,氣炸鍋每次使用後,應先拔除插頭並靜置至少30分鐘,確保完全冷卻後再清潔。清洗時,僅可拆下可移動部件如內鍋、炸籃、濾網,用溫水與中性清潔劑清洗,再以柔軟海綿輕擦,避免刮傷不沾塗層。主機部分則只能以濕布擦拭,絕對不可放入水中。若遇頑固焦垢,可將小蘇打與水調成糊狀,塗抹後靜置20分鐘,再用舊牙刷輕刷即可去除。正確清潔步驟這樣做根據《BBC Good Food》建議,安全又有效的清潔方式如下:1. 拔除插頭,確認完全冷卻。2. 拆下可移動部件分別清洗。3. 使用溫水+洗碗精清潔,避免使用粗糙刷具。4. 若有頑垢,利用小蘇打糊狀溶液處理。5. 沖淨後放置陰乾,保持乾燥再組裝回機體。使用氣炸鍋還要注意這幾點安全守則Electrical Safety First也提醒民眾,除了清潔,使用氣炸鍋時應遵守以下原則,如果聞到異常燒焦味(非食物氣味)應立即關機,並聯繫廠商檢修;切勿倒入食用油,以免產生高溫危險,並注意熱氣外溢,烹調時保持安全距離;電線應遠離高溫表面,使用後務必拔除插頭;不可過量放入食材,建議不超過鍋體容量三分之二。最後,烹調時避免離開現場,確保安全。專家提醒:安全使用,才能安心享受美味氣炸鍋確實讓料理更便利、少油又健康,但仍屬高溫電器。專家呼籲,應定期檢查線路、保持乾燥環境,並遵守正確清潔與操作方式,才能真正達到「健康又安心」的廚房生活。
- 
                                    ![]()  2025-10-31 醫療.骨科.復健 預防骨質疏鬆!醫教3個在家強化骨力運動,滑手機、看電視時順便動骨質疏鬆症就像是「偷偷在骨頭裡動手腳」的疾病,平常沒有明顯症狀,但一旦跌倒,很可能就會骨折!一名70歲的林奶奶平時行動自如,家人沒發現異狀,直到某天在家中滑倒,竟摔斷髖骨,需開刀治療、長期休養,才發現原來有骨質疏鬆問題。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許涴淇表示,年紀越大,身體吸收鈣質的能力變差,骨頭變脆弱,尤其女性停經後,更容易出現骨質疏鬆,跌倒時容易造成髖骨、手腕或脊椎骨折,嚴重時甚至需要長期臥床或手術治療。她建議,高風險族群應從運動與生活習慣著手調整,幫助維持骨質、預防意外。日常預防骨質疏鬆 定期檢查骨密、曬太陽、補鈣、運動 草屯療養院院長丁碩彥提醒,骨質疏鬆是可以預防的,也能透過檢查早期發現。建議65歲以上長輩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查,並從飲食、運動和日常生活習慣著手,像是多曬太陽、補鈣、做適當運動,就能守護骨骼健康,維持良好行動力,遠離骨鬆風險。從簡單安全「低衝擊運動」開始 在家中輕鬆動一動許涴淇治療師建議,銀髮族在選擇運動時,可從簡單、安全的低衝擊運動開始,像是低衝擊負重訓練、阻力訓練與平衡訓練,不僅有助於維持骨質密度,也能有效降低跌倒風險。以下介紹三種日常可進行的低衝擊運動,民眾可以利用空閒時間,例如看電視或滑手機時,在家中輕鬆動一動!不過提醒大家,運動時應避免劇烈、高衝擊性的動作,並特別留意姿勢正確,避免對腰椎造成過大壓力,才能運動得健康又安全。三種日常可進行的低衝擊運動1.毛巾握力訓練(強化手部肌力)準備一條毛巾,雙手握住毛巾,手與手之間保持約1~2個拳頭的距離。每個動作做 10下,重複3~5組:(1)扭毛巾:做出扭乾毛巾的動作,維持3秒鐘,左右手交換。(2)上下拉開毛巾:雙手向上與向下用力拉開毛巾,維持3秒鐘再交換上下手。(3)左右拉開毛巾:雙手向左右拉開毛巾,維持3秒後放鬆。2.墊腳尖、腳跟訓練(強化小腿與平衡感)可以自行選擇站姿或坐姿,將雙腳腳跟同時提起離開地面,於最高處維持3秒鐘,再稍微出力踩回地面,每次20下,進行3-5組。若覺得雙腳較為困難,可以先從單腳進行。3.撐牆抬膝(鍛鍊核心與下肢肌力)站立姿勢,雙手撐住牆壁,手掌約在肩膀前方,需出力撐住牆壁(肚子出力),雙腳輪流抬起至與地面平行,每次20下,進行3-5組。如果站立困難,可調整膝蓋抬起高度或改為坐姿練習;若覺得動作太簡單,也可嘗試加入墊腳尖來增加挑戰!【延伸閱讀】健走也能救「三高」!專家教你運動不求快 掌握「這些原則」更安全突然頭痛比慢性病更危險!醫師推薦給「長青族」3種護腦運動【本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6573】
- 
                                    ![]()  2025-10-31 養生.運動健身 腿後肌肉緊繃不是拉筋就會好 專家教你3招有助改善真正元凶不論是運動員、上班族還是一般運動愛好者,可能都有腿後肌肉緊繃的困擾。即使每天努力拉筋,緊繃感依然不見好轉。專家指出,問題往往不在柔軟度,而是身體其他部位的不穩定所造成的代償性緊張。骨盆前傾與肌肉失衡腿後肌沿著大腿後側連接骨盆與膝蓋,除了彎曲膝蓋與伸展髖關節外,也協助維持骨盆穩定。然而,當髖屈肌因久坐、跑步或騎車而縮短僵硬時,會將骨盆前拉形成前傾,迫使腿後肌被動拉長並持續出力支撐身體。這種情況下的「緊」,其實是過度拉長後的防禦性張力。此外,現代人常因久坐或姿勢不良導致臀肌力量不足,使腿後肌與下背部被迫代償,進一步加劇疲勞與僵硬。換言之,腿後肌的緊繃多半是症狀,而非真正的問題。先穩定再放鬆若在缺乏穩定的情況下強行拉筋,反而可能刺激神經系統、讓肌肉更緊。恢復穩定的第一步是呼吸,深而穩定的橫膈膜呼吸能幫助肋骨與骨盆回到中立位置,讓核心穩定、神經系統釋放緊張。以下三個動作有助改善:1.呼吸橋式結合深呼吸與臀部啟動,有助恢復核心穩定與肌肉平衡。2.三向髖屈肌伸展分別在中立、外旋、內旋姿勢下伸展,放鬆前側髖部、恢復骨盆中立。3.單腳硬舉訓練臀肌與腿後肌的控制與力量,提升動態穩定性。每週進行三次、每次依個人狀況調整強度,持之以恆即可明顯改善腿後肌緊繃與活動度。若長期覺得腿後肌緊繃或疼痛,專家建議由物理治療師或運動治療專業人員評估,確認骨盆姿勢與神經張力狀況,再配合針對性的訓練。總而言之,放鬆不只是拉開,而是讓身體重新學會穩定與協調。【資料來源】.The hamstring trap: Why stretching isn’t fixing your tight legs
- 
                                    ![]()  2025-10-30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用殺蟲噴霧也有效 5食品可天然誘捕果蠅害蟲擺脫惱人干擾在戶外用餐是人生一大樂事,但若不停有蒼蠅、果蠅、小黑蟲來干擾,不但樂趣全消還很惱人,殺蟲噴霧固然有效,但裡面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吃東西的時候不適合噴灑,mashed報導,有五種食物是天然的蒼蠅誘餌,用這些方法抓蟲省錢有效又環保天然。1.蘋果醋如果把一罐可樂放在陽台,經過一晚後會發現招來蜜蜂,這是因為從蜜蜂到螞蟻甚至果蠅都愛甜食。果蠅有特殊的受體(receptors),讓牠們能偵查到糖和甜,因此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誘捕牠們。在一瓶罐或窄口瓶中裝滿蘋果醋,接著加入幾滴洗碗劑,不用將兩者搖勻,讓洗碗劑和醋分離並在醋的上層,準備好後將瓶子放在家中蒼蠅最多的地方。一旦蒼蠅偵測到蘋果醋,就會飛到上面準備飽餐一頓,當牠們飛進瓶中,上層的清潔劑就會讓牠們動彈不得,而你要做的事就只有等著把罐子清空,當然,包括蒼蠅。2.腐爛的水果要抓蒼蠅前需先誘捕,就像可以用起司抓老鼠,也可以用腐爛的水果吸引蒼蠅。Wide Open Country網站建議,準備一個寬口玻璃瓶、一個過熟或腐爛的水果、保鮮膜和牙籤。首先將水果放入瓶中,上面以保鮮膜封起後用牙籤在保鮮膜上戳幾個洞,這能讓水果的味道散發出瓶外,吸引蒼蠅前來並飛進瓶中,而保鮮膜可以讓大多數蒼蠅無法逃脫,待瓶中有一定數量的蒼蠅後再拿到室外揭開保鮮膜。3.熱牛奶這方法無需使用變質的牛奶,只要半杯左右的牛奶、一些胡椒、糖和洗碗劑。在牛奶中加入糖後,用微波爐或爐子加熱牛奶,記得將糖攪散,讓牛奶變甜才能當誘餌,接著加入洗碗劑,但這方法和蘋果醋方法不同,加洗碗劑後要攪拌,讓表面有黏稠的光澤,最後撒上黑胡椒。不過這個被認為是最令人沮喪的方法,因為放陷阱後有點難分辨牛奶上的黑點是胡椒還是蒼蠅、果蠅,實測發現抓捕的數量也比其他方法少,因此這方法可能較適合家中蒼蠅果蠅較少的人。4.酒啤酒中的酵母的味道和成熟的水果類似,因此是天然的果蠅誘餌,科學界甚至認為,單細胞生物和果蠅間獨特的共生關係,讓果蠅幫忙創造了啤酒的獨特風味。而葡萄酒中水果和糖的香味有助於吸引果蠅,就像水果吸引蒼蠅一樣。準備一個有金屬瓶蓋的寬口玻璃瓶、榔頭、釘子,酒的部分啤酒或酒皆可。在玻璃瓶倒滿酒後把蓋子蓋上並轉緊,用榔頭和釘子在瓶蓋上敲出幾個小洞,和腐爛水果的方法道理一樣,讓酒的氣味逸出瓶子,吸引蒼蠅果蠅前來,再讓牠們被困在瓶中。5.香蕉如果想用比較人道的方法,試試用香蕉。一位職業是養蜂人的網友在線上問答平台Quora上表示,人道的抓蒼蠅方法需要一根剝皮的香蕉、一個大盤子和一個盤子可以覆蓋碗口的大碗。將香蕉放在碗中,碗的附近不能放其他水果。等蒼蠅和果蠅在香蕉上聚集時,快速用盤子蓋住碗口,再端到戶外揭開盤子,讓蒼蠅飛走。
- 
                                    ![]()  2025-10-30 焦點.元氣新聞 禁運禁宰補助出爐!飼料差額每頭補300元、攤商暫停營業補3萬台中出現國內首宗非洲豬瘟案例,全台自10月23日至11月6日禁運禁宰,行政院會今天拍板產業補助措施,不僅廚餘養豬廠給予飼料差額和廚餘清運油資補助,養豬農民、肉品市場、毛豬承銷人、屠宰場及傳統肉攤也有補助,豬隻生產鏈從業人員也在補助範圍,同時推出金融支持方案協助業者。針對非洲豬瘟全國禁運禁宰期間的「飼料差額」及「廚餘清運油資補助」,農業部說明,補助對象為取得再利用檢核養豬場,共434場。飼料差額補助為每頭300元;油資補助以飼養規模為基準,給予每場8000元至1.8萬元,登記200隻到500隻的豬場,每場8000元,登記2000以上為1.8萬元。養豬農民額外衍生延遲上市豬隻的飼料費用,每頭豬給予810元補助;肉品市場的租金收入損失,最高每場給予20萬元補助;毛豬承銷人暫停業務的收入損失,每人給予1.5萬元補助;屠宰場的人事及勞務費用損失,每頭豬280元;傳統肉攤的暫停營業的收入損失,每攤將給予3萬元。另針對一級生產鏈從業人員、業者的輔導補助,異地批次母豬場因管制移動導致密飼死亡的損失,每頭豬給予2500元補助;主動進行疫情通報者,也會給予每案5000元的疫情獎勵。農業部同時規劃金融支持方案,依法登記的養豬場、屠宰場負責人,以及經認定因非洲豬瘟管制受影響的農民組織及農企業,能申請輔導補助。針對新貸戶,補助自撥貸日起6個月之利息,並以1%為上限;舊貸戶,可申請展延6個月本金,展延期間補貼利息,並以1%為上限;補助額度方面,補助每一借款人貸款額度,新舊貸合計600萬元,4. 利息補貼期間免收保證手續費。農業部長陳駿季補充說明,此次補助方案預算規模粗估11億元,盡可能在11月3日、下周一接受申請,此次受影響的人數約落在6.2萬人至6.4萬人之間;至於經濟部未來是否針對用溫體豬的小吃攤、業者提出振興措施,經濟部商業發展署長蘇文玲指出,目前仍以一級產業鍊的豬肉攤為補助的優先對象。
- 
                                    ![]()  2025-10-30 癌症.大腸直腸癌 吃冷飯防大腸癌?醫澄清:尚無科學證據!大腸癌預防關鍵在「這幾招」近來網路盛傳「吃冷飯、隔夜飯能預防大腸癌」的說法,引起不少民眾討論。不過,醫學界目前並無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這項論點,醫師呼籲,預防大腸癌仍應以醫界認可、具實證效果的方法為主。醫師指出,「冷飯」之所以受到討論,主因在於其含有「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當熱飯冷卻後,部分澱粉會轉化為抗性澱粉,此類澱粉不易被小腸吸收,進入大腸後可發酵生成短鏈脂肪酸,有助於輕微促進腸道蠕動。不過,目前尚無研究證實抗性澱粉能直接降低大腸癌風險。反而需要注意的是,冷飯或隔夜飯若保存不當,容易滋生細菌或受污染,吃下肚可能造成腸胃不適甚至食物中毒。建議民眾若要食用冷飯,應確保保存環境乾淨、溫度適當,以免適得其反。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1年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首位,台灣每10萬人中約有45人罹患大腸癌,居全球之冠。消化內科醫師簡錫淵提醒,大腸癌的預防與早期發現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應多攝取蔬果與膳食纖維、減少加工肉類攝取,並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內視鏡檢查;若發現腺瘤型息肉,及早切除即可降低癌變風險。簡錫淵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大腸癌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僅治療效果佳,也能減少治療期間的不適。呼籲民眾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定期健檢,才能真正遠離癌症威脅。【延伸閱讀】 .吃魚好消化又營養,「4族群」最適合吃,但要避免「3部位」 .掉髮、消瘦、衰老、經常感冒,都是體內缺乏「1營養素」
- 
                                    ![]()  2025-10-30 焦點.杏林.診間 第35屆醫療奉獻獎/把醫療帶進需要的山地人家 羅東聖母醫院社區醫學部延續神父的愛守護偏鄉70年1952年,從大陸雲南輾轉來台的天主教靈醫會會士創立羅東聖母醫院,兩年後即組織醫療隊,至偏遠山區救治因為離醫療院所太遠而長年飽受疾病之苦的居民。七十年後的現在,這支醫療團隊已擴大為羅東聖母醫院社區醫學部,醫療對象也擴展至監獄、養護機構等處。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馬漢光說,當初啟動山地巡迴醫療,全因那時來台傳福音的華德露神父等外籍傳教士看見大同、南澳等區域的居民沒飯吃,更別提醫療資源,選擇扛起裝滿物資與藥物的麻布袋爬上山。當居民拿到神父給的糖果,展現出單純的喜悅,神父們備受感動,決定「我們就主動把物資、醫療帶進有需要的人家中吧。」這句話自此烙印在醫院的每個人心上,也支撐山地醫療隊堅持這份艱辛的任務。山巡遇土石流 受困22小時2022年,台灣東北部受尼莎颱風外圍環流影響,發生豪大雨。那時剛加入山地巡迴醫療團隊的護理師蔡純純,當天與同伴完成任務準備下山,途中雨勢太大,沿路有土石滾落,她冒險下車想拍一張照片回報督導,前方道路卻瞬間在她眼前坍塌。沒多久,後方道路也被土石淹沒,醫療隊車和民眾的數十輛車都受困,前進後退皆不得。團隊依指示成立臨時指揮所,由蔡純純擔任指揮官,她雖擔憂大家有沒有機會活下來,仍力保鎮靜,安撫驚嚇的民眾。熬了22小時,雨勢稍停歇,土石才被救援人員搬移。回到家門時,她禁不住大哭。這段經歷,讓她更體會居住在山區的艱難,更清楚知道自己的使命。羅東聖母醫院也因為這次事件而調整山地巡迴的方式。山巡隊有位20多年的老醫師「蔡老大」,擔心病人沒法看病,即使自己開刀後需要休養,仍拄著拐杖照常去部落駐診;還有一位骨科醫師,平時嚴肅寡言,但對病人卻很溫柔耐心細聽原住民母語的倒裝句,甚至記得20多年看診的每個病患名字,成了部落居民信賴的好朋友。行動門診 沿路敲門找患者羅東聖母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郭約瑟投入山地巡迴醫療24年,發現若只是定點設診,精神科病人根本不會來,於是決定背著藥品與電腦,化身「行動門診」,沿著蜿蜒山路一戶一戶敲門,開始時,他常被當成神經病趕出門。在他努力下,現在病患會站在家門口等他到來,期待他施打長效針劑,讓他們可以身心穩定、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為了從根改善原鄉的醫療,2023年於南澳設立「大南澳血液透析中心」。羅東聖母醫院血液透析室護理長陳依伶說,透析中心設置時,一位76歲阿嬤歡喜得流淚。2020年起,阿嬤每周洗腎三次,從南澳到羅東聖母醫院折騰一整天,三年下來,阿嬤疲憊不堪。有了透析中心,她只要走路10分鐘就能洗腎了。2024年0403地震重創東部,沒有電力供應的大南澳血液透析中心被迫中斷,25名洗腎患者被迫面臨尿毒症的死亡威脅。羅東聖母醫院派員與台鐵聯繫,因為電力問題,火車頭只掛「一節」區間車廂,所有患者都搭上這節區間車廂,台鐵一節一節地修復通電,區間車早上8點出發,晚上10點才抵達醫院的透析中心,留守的醫護人員再一一替患者洗腎,洗到凌晨3點才收工。進駐監獄 培訓獄友當照服員同樣急需醫療的宜蘭監獄,羅東聖母醫院長年派員進駐診療。社區醫學部督導陳麗秋說,羅東聖母醫院不僅投入醫療資源,更積極尋求治本之道。台灣的監獄收容人也面臨高齡化的困境,醫院因而攜手獄方舉辦「照服員培訓課」,獄友學習了技能,出獄後有本領找工作,在監獄內也能相互照應,甚至對他們的人生出現翻轉的意義。一位因毒品被判刑入獄的女收容人,接受照服員的訓練課程後,獲得照服員的證照。授證那天,她的孩子來到獄中觀看典禮。收容人對孩子說「媽媽很快就能出去賺錢了」,孩子讚美媽媽好棒,接著問「妳什麼時候回來?」這位女獄友聽見孩子肯定,眼淚止不住,哽咽地回說「很快,就快了」。馬漢光說,神父率領羅東聖母醫院將資源帶到偏鄉,就算虧本,仍要持續送愛到偏鄉,延續神父的愛,也期盼台灣所有民眾都能享有同等的醫療待遇,獲得最好的照顧。羅東聖母醫院社區醫學部小檔案成立:羅東聖母醫院於1952年成立,1954年起深入大同、南澳等山地偏鄉。為持續服務偏鄉與貧弱者,2000年成立社區醫學部,結合全人照護的理念,醫護人員駐診地點從宜蘭的北端頭城大溪漁村到最南端南澳澳花村,全年無休,每天往返大同、南澳的原鄉部落。也於宜蘭監獄全天設置診次,啟動大型養護機構巡診服務。服務項目:.山地偏鄉全人照護:在大同、南澳兩鄉設立日間醫療站、夜間急救站、復健醫療中心等。.矯正機關健康照護:醫護人員進駐宜蘭監獄,安排完整專科及牙科門診服務。辦理監獄收容人照服員培訓計畫。.養護型住宿機構巡診:承接「減少住宿型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安排醫師定期於機構巡診。.進駐溪北醫療與長照不足地區:礁溪、頭城地區仰賴礁溪杏和醫院急診支援;頭城北端居民逾5000人,醫師輪派至大溪診所駐診。
- 
                                    ![]()  2025-10-30 癌症.其他癌症 坣娜癌逝!「沉默殺手」胰臟癌真的沒症狀嗎?醫揭2大重要觀察指標,糞便顏色很關鍵昨(29日)傳出藝人坣娜於本月16日病逝的消息,原本傳她可能是因為紅斑性狼瘡舊疾復發逝世,但根據聯合報報導,據了解,她是因罹患「癌王」胰臟癌病逝。胰臟癌因早期幾乎無症狀、難以診斷與治療,致死率極高,有「沉默殺手」之稱。胰臟癌真的沒有症狀嗎?胰臟癌被列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七名,早期幾乎無症狀。但許多人不解,「沒有這些症狀,為什麼是胰臟癌?」專長胰臟癌治療的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吳健暉曾受訪指出,胰臟癌「有沒有症狀」,其實要看癌細胞長在哪個位置,因為胰臟本身是不對稱結構,並有胰頭及胰尾之分,長在胰頭的腫瘤占60%至70%,其餘則在體部和尾部,如位置接近消化道,會導致阻塞、出現消化道相關症狀;接近神經叢會肚子痛;在膽道附近則是以黃疸表現。胰臟癌症狀2重要觀察指標黃疸症狀、糞便變灰白色,則是胰臟癌兩大觀察重要指標。當腫瘤變大時,會壓迫到腸道、膽管,前者會有噁心、嘔吐,伴隨著體重明顯減輕;後者則會出現黃疸、茶色尿、鞏膜變黃、皮膚變黃及搔癢。而膽管因為被堵塞無法排出膽汁,糞便會變成灰白色,梁程超提醒,糞便顏色也是觀察健康狀況的指標之一。胰臟癌症狀有哪些?.黃疸、皮膚變黃:腫瘤壓迫到膽管,或癌細胞侵襲到肝臟,黃疸指數飆升。.腹痛、背痛:若發生在胰臟的體部及尾部,會出現上腹、肚臍周邊疼痛,延伸到背部。.明顯暴瘦:腫瘤壓迫到腸胃,吸收能力變差,影響食欲。.糞便異常:小腸吸收障礙導致大便浮油,或膽管堵塞,糞便變成灰白色。胰臟癌病程發展快胰臟癌的病程是所有癌症中進展速度很快的,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約34%、第二期21%、第三期11%,且並非所有腫瘤都可以切除,依照治療方式和解剖構造分成可切除、可切除性未明、局部侵犯嚴重不可切除和轉移等。胰臟癌6大高危險群 突然有糖尿病要警覺1.吸菸、酗酒:癮君子的罹患機率是一般人2-3倍,喝酒會加速身體發炎反應。2.肥胖者:腹部脂肪會讓胰臟三酸甘油酯沉積,進一步造成脂肪胰。3.糖尿病:多數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血糖值增加,胰臟癌風險也增加。4.胰臟炎:胰液分泌不出去,影響消化道分解食物。5.飲食不均衡:經常攝取肉類及高糖、高脂肪食物,會增加胰臟發炎風險。6.工作環境:長時間接觸化學藥品,在化工廠、石油、石化業工作者,較易罹患胰臟癌。胰臟癌的高風險群以高齡者、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為主,胰臟癌最大的難處是「難以早期診斷」,現階段也難以透過篩檢達到及早預防的效果。臨床觀察,多數被診斷為初期胰臟癌的患者,多是自費健康檢查時發現。值得注意的是,依健保署統計,胰臟癌十大共病中,第二型糖尿病位居第一名,北醫附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寰澤曾受訪指出,目前不太確定胰臟癌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罹患糖尿病者,有高度的機率會導致胰臟癌。尤其有些患者沒有糖尿病家族史,飲食也都正常,但突然被診斷罹患糖尿病,不久也診斷出胰臟癌,這類「突然出現糖尿病」的患者,幾乎都是胰臟癌所引起的糖尿病。醫師建議,高風險者最好45歲之後,每兩年就檢查一次腹部超音波以及胰臟內視鏡,早期發現若能手術治療,胰臟癌也才有機會痊癒。【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元氣網「疾病百科」
- 
                                    ![]()  2025-10-30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藝人坣娜驚傳過世!紅斑性狼瘡有什麼症狀,會好嗎?最怕免疫系統攻擊3器官!根據TVBS報導,藝人坣娜因紅斑性狼瘡舊疾復發,已於10月16日病逝,享年59歲,她的圈內好友張光斗已在社群發文哀悼證實。藝人坣娜因紅斑性狼瘡舊疾復發病逝,讓人想到2023年12月突然離世的香港女星周海媚,雖死因家屬未說明,但周海媚也被爆遭紅斑狼瘡折磨多年,不過周海媚早在2021年就親口駁斥罹病傳言,僅說是「血小板偏低老毛病」。醫師表示,血小板低下是紅斑性狼瘡患者中,最令人擔憂的症狀之一,可能皮膚容易瘀青,嚴重則會流鼻血、腦出血、內臟出血,患者務必積極接受治療,控制疾病。「不死癌症」紅斑性狼瘡 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組織有「不死癌症」稱號的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自體免疫疾病,因身體的免疫系統失調,自體抗體攻擊全身正常的器官和組織,導致身體功能損害及產生病變。患者女多於男,尤其以20至40歲女生為多,部分與「家族性」有關,但並非家族有人罹患紅斑性狼瘡,下一代或是親友就會罹患。而免疫系統攻擊「最怕攻擊3個器官,大腦、腎臟、血小板。」新北巿立土城醫院長、兒童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黃璟隆曾受訪指出,自體免疫系統若攻擊大腦,會造腦炎、腦病變,有時導致精神狀況;攻擊腎臟,最造成嚴重發炎、腎衰竭;若攻擊血小板,就會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容易出血、皮膚瘀青,嚴重可能會流鼻血不止,甚至腦出血、內臟出血等等;有時也有蝴蝶斑、禿頭、心臟疾病問題。紅斑性狼瘡有什麼症狀?紅斑性狼瘡就像是「百變女郎」,臨床表現症狀多元,有時候可以表現得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痛,又或是用發燒、畏寒、類似感染的症狀表現,也讓臨床診斷不易。臨床診斷的依據是患者身上是否有出現蝴蝶斑、圓盤性紅斑、口腔潰瘍、關節炎、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心包膜炎、溶血性貧血、光敏感等,另可以透過抽血檢驗史密斯抗體、抗雙股去氧核糖核酸抗體、抗磷脂抗體是否異常。紅斑性狼瘡會好嗎?根據《臺中榮總護理衛教》資料指出,紅斑性狼瘡雖無法治癒,但經過有效控制,病人就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大多數病人經適當治療後,能將病況控制穩定,在各方面與常人無異。只要按時用藥,配合醫師診療,日常生活注意防曬、維持規律生活作息,是可以預防病情再度發作的。【資料來源】.臺中榮總護理衛教.元氣網「疾病百科」.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  2025-10-30 焦點.元氣新聞 年輕女性小心!坣娜疑紅斑性狼瘡復發病逝 醫指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歌手坣娜驚傳疑似紅斑性狼瘡舊疾復發,10月16日病逝,享年59歲。醫師表示,紅斑性狼瘡有如魔術師,所有器官都可能受到攻擊,表現症狀依照侵犯器官有所不同,一旦出現大量掉髮、臉部皮膚紅疹等,提醒20至40歲的年輕女性應提高警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病因是B細胞過度活化產生自體抗體攻擊器官,長期慢性發炎,導致多重器官系統的破壞。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盧俊吉說,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為自體免疫疾病,將會引起全身發炎,如大量掉髮、臉部皮膚紅疹,該紅疹類似蝴蝶,又稱蝴蝶斑,另有晨間關節僵硬、小關節疼痛等症狀,好發族群為20至40多歲的孕齡女性。盧俊吉說,全國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約5萬人,主要跟基因有關,高風險族群包括亞洲裔漢民族、二等親有狼瘡家族病史,或其他自體免疫疾病者風險高5倍、三等親者則高2倍。在生物製劑的特效藥沒有問世時,紅斑性狼瘡患者平均壽命會比一般人少於10至20年,盧俊吉指出,若是50多歲女性因紅斑性狼瘡病逝者,「臨床上還滿常遇到的」,約3年前開始,健保給付紅斑性狼瘡生物製劑治療藥物,確實可以控制病人病情,減少併發症及死亡機會。盧俊吉說,紅斑性狼瘡患者常引起腎臟發炎、蛋白尿、慢性腎衰竭、洗腎等,甚至是白血球過低、容易引發感染,或是血小板過低,容易引起出血,或攻擊肺部引發肺炎、肺出血,中風、心腦及肢體血管阻塞等,而造成血栓症候群等,因此,全身器官都會被攻擊。紅斑性狼瘡發病時,往往來勢洶洶。盧俊吉表示,如白血球過低引發感染,導致敗血症,而血栓會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等,若是膿瘡腎炎、慢性腎衰竭,將導致洗腎等,呼籲20至40歲的年輕孕齡女性應提高警覺。
- 
                                    ![]()  2025-10-30 養生.營養食譜 水煮蛋VS.炒蛋差在哪?想減脂或怕膽固醇?這樣吃蛋保留最多營養!小小一顆雞蛋卻有大大的營養,雞蛋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卵磷脂、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也容易被消化吸收。並且因為雞蛋是容易取得的食材,料理變化又多元,因此是大部分人補充蛋白質的首選食物。不過任何食物都一樣,常因不同的烹調方式而有不同的結果,雞蛋也因不同料理方式影響其營養保留度與熱量高低。以下是根據營養專家建議的幾種較健康的煮蛋方式。6種健康的雞蛋料理法1. 水煮蛋(Boiled Eggs)水煮蛋直接將整顆帶殼雞蛋放入滾水中煮熟即可,完全不需要使用油或奶油,很適合想減少脂肪攝取的人。研究顯示,相較於炒蛋,水煮蛋能提高抗氧化物質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生物可利用率,也就是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2. 水波蛋(Poached Eggs)水波蛋跟水煮蛋差不多,同樣不需要額外的油或奶油,也是低脂健康的好選擇。研究也指出,水波蛋的蛋白與脂肪消化率可能優於水煮蛋。水波蛋做法也不難,將打好的生蛋輕輕放入微滾但非全沸的熱水中,煮到蛋白凝固、蛋黃仍保持流動,就是水波蛋。營養師還建議,如果怕蛋白散開,可在水中加入一點白醋,輕輕攪拌後再放入雞蛋。3. 炒蛋(Scrambled Eggs)比起水煮蛋及水波蛋,炒蛋應是最引人入味的蛋料理之一。但務必記得,炒蛋所用的油需慎選,如想更健康,可用橄欖油或酪梨油。這類健康油脂除了提供營養,還能幫助吸收雞蛋中脂溶性維生素A。營養師還建議炒蛋還能加入一些蔬菜一起炒,更能增加營養與纖維量,也讓更有飽足感。4. 烘蛋料理(Baked Eggs)烘蛋跟炒蛋一樣,可加入一些豆類或蔬菜,以增加纖維攝取量。比較方便的是,烘蛋可預先做好冷藏冷凍,要吃時再出來微波加熱,適合匆忙的早上直接當早餐。5. 歐姆蛋(Omelets)歐姆蛋也可以加入其他食材,例如蔬菜、起司等,增添更多蛋白質與纖維。。並且同樣要注意使用橄欖油或酪梨油等較健康的油脂。使用不沾鍋也能減少多餘脂肪。6. 蛋白料理(Eggs with Egg Whites)有些人對於吃太多蛋有顧慮,主要在於考量蛋黃含有較高的膽固醇。蛋黃含有大部分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脂肪;蛋白則是主要的蛋白質來源,蛋白幾乎不含脂肪與膽固醇。如果有在控制膽固醇,可選擇吃蛋白為主。也可在全蛋中加入額外的蛋白,也是提升蛋白質、不增加脂肪與膽固醇的好方法。外食建議吃全熟蛋,至少蛋白要熟最後提醒大家,雞蛋買回家後,要先清潔後再冷藏,尤其是散裝蛋一定要。做法是先拿布沾水後擰乾,擦拭表面糞便羽毛等,再放進冰箱冷藏;要煮時再從冰箱拿出來沖洗一下再開始料理。雞蛋的煮法吃法很多,還有人喜歡生吃,但吃生蛋要小心感染沙門氏菌。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建議,外食盡量吃全熟蛋比較好,原因有二個:1.避免沙門氏菌感染2.吃生蛋無法攝取其中完整營養因為蛋白裡存在一種天然生物素「蛋白質抑制酶」,蛋白分解酶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質,讓蛋白質中的胺基酸能夠被人體吸收;而如果生吃雞蛋,蛋白質抑制酶反而讓人體無法好好攝取其中蛋裡的的胺基酸等營養素。全熟的煮法才能將「蛋白質抑制酶」破壞掉,蛋的營養才能完整被我們吸收。因此建議若要充分攝取雞蛋的營養,還是吃全熟蛋較好,至少蛋白一定要熟。【資料來源】.《health》 .元氣網YouTube影音頻道《元氣最愛問》
- 
                                    ![]()  2025-10-29 醫療.耳鼻喉 反映上半身脂肪的關鍵線索 過粗的「頸部指標」其實在警告你大多數人對身體質量指數(BMI)或腰臀比來評估健康風險耳熟能詳,但近年的研究顯示,一個意想不到的指標——頸圍,也能提供重要線索。頸圍與健康的關聯一個粗壯的脖子對運動員言可能是力量的象徵,但對一般人來說,過粗的頸圍可能是健康警訊。研究指出,頸圍能反映上半身脂肪分布,尤其是頸部和肩膀周圍的脂肪,這類脂肪與內臟脂肪高度相關,而內臟脂肪是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異常的重要風險因素。雖然BMI可以估計身體脂肪,但它無法分辨脂肪和肌肉的差異。例如運動員可能BMI高,但不代表肥胖。頸圍提供了一個額外指標,有助於更精準評估心血管和代謝健康風險。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多項研究發現,頸圍較大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包括:.高血壓.心房顫動.心臟衰竭.冠狀動脈疾病心房顫動會導致心跳不規則,血流異常,可能引發血栓與中風,長期甚至增加心臟衰竭風險。頸圍較大,往往代表上半身脂肪堆積多,可能影響血糖與膽固醇調節。與糖尿病及睡眠呼吸中止症.2型糖尿病:頸圍過大與胰島素阻抗相關,即使BMI正常也可能增加風險。.妊娠糖尿病:部分研究顯示大頸圍可能與孕期血糖異常有關。.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頸部脂肪會狹窄氣道,使呼吸在睡眠中反覆中斷,造成白天極度疲倦,也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危險頸圍範圍研究和臨床經驗指出,頸圍超過下列範圍,需留意健康風險:.男性:約17英吋(43公分)以上.女性:約16英吋(約40公分)以上需留意的是,這些數值僅為參考,不同族群略有差異,僅代表警示範圍,並非診斷標準。即使BMI正常,頸圍過大也可能提示潛在健康風險,因此不容忽視。其他頸部警訊除了粗頸,以下頸部症狀也可能暗示健康問題:1.下垂下巴或脖子肥胖:可能與睡眠呼吸中止相關。2.前側或側頸腫塊:可能是甲狀腺腫大或腫瘤,應及早檢查血液甲狀腺功能。3.頸部疼痛:多數為肌肉疲勞或姿勢不良,但持續疼痛也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或脊椎疾病。4.吞嚥困難伴腫脹:可能與甲狀腺或碘缺乏相關,需醫師評估。5.側頸淋巴結腫大:常見於感染,但也可能提示腫瘤或嚴重疾病。6.頸靜脈突出:可能與心臟或肝腎功能異常有關。7.搏動性腫塊:雖少見,但可能是血管瘤、動脈瘤或頸動脈旁腫瘤,需專業檢查。如何改善頸圍與相關風險好消息是,頸圍可透過生活方式改善:.運動:心血管運動與重量訓練可減少上半身脂肪。.飲食:均衡攝取蔬菜、豆類、水果,避免過多熱量。.睡眠:充足且規律的睡眠,有助於代謝調節。測量頸圍簡單易行:用軟尺繞過頸部最細處,尺帶貼合但不緊繃即可。【資料來源】.Why the size of your neck could predict diabetes,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What your neck size reveals about your health
- 
                                    ![]()  2025-10-29 焦點.元氣新聞 推動全齡照顧!周春米宣布2026年前1歲內嬰兒月補助2千元營養金屏東縣長周春米今在縣議會定期會施政報告,她宣布從2026年1月起將推動「未滿1歲嬰幼兒營養補助金」,每月補助2000元營養金,每年最高可獲得2.4萬元補助,也象徵屏東全齡照顧政策再升級。周春米今天施政報告以「全齡照顧、城市進化、產業升級、文化觀光、屏東韌性」五大面向展現成果與未來願景。推動「全齡照顧」政策,從長輩福利、母嬰照護到公共建設,打造友善城市,今年不僅將敬老、博愛卡點數翻倍至1000點,推動生育津貼首胎補助2萬元、第2名以上新生兒補助提高至3萬元,延續孕婦產檢交通補助、廣設公共托育中心,與全縣幼兒專責醫師布建率達100%,成為婦女從孕期、育嬰到托育的最佳後盾。周春米說,持續強化家庭支持、減輕育兒負擔,2026年1月1日中央將加碼每胎生育補助提高至10萬元,縣府同步推出「未滿一歲嬰幼兒營養補助金」,凡自2025年1月起出生嬰幼兒、且父或母設籍並實際居住屏東滿一年,每月可領取2000元營養補助金,為期12個月,縣府已編列9800萬元預算,期望以實際行動守護嬰幼兒健康,讓新手爸媽更安心。城市建設方面,屏東縣近期完成萬倉街鐵道綠廊道改造,正積極推動多項公共建設升級,包括高鐵延伸、高捷延伸及屏南快速道路等重大交通建設,以及和生市地重劃,與九如巴轆公園、新埤綜合休閒公園與萬丹森林等三大公園改造工程,建置縣網球中心、棒球春訓基地與大同羽球館等運動設施。周春米強調,提升鄉親用路安全是縣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持續進行重大道路拓寬及基礎道路建設,完善鄉親生活環境。全面提升青年生活與學習品質,縣府將於屏北地區打造旗艦圖書館、客家總圖及潮青圖書館,並規畫客家青年基地,創造更多青少年閱讀與學習空間,同時建設恆春國中體育館、滿州國中活動中心以及車城國中游泳池,提供學生更多教育與訓練場域,全力升級校園環境外,更推動1130戶社會住宅興建。產業升級方面,周春米說,屏東已正式納入半導體S廊帶,今年3月,中央宣布國家火箭發射場設置滿州九棚村,國科會已向行政院提出近100億元建設規畫,共同打造國家級太空村。行政院、台積電與國科會支持,今年5月宣布台積電供應鏈進駐屏科,預計將創造1400億元產業效益。目前屏東科學園區招商計畫已全部順利完成,屏東正邁向產業升級的新里程碑。
- 
                                    ![]()  2025-10-29 焦點.元氣新聞 11月2日假日急症中心上路!輕症不用跑大醫院 就醫、收費資訊5大QA一次看為解決醫學中心急診壅塞,衛福部規畫「假日急症中心」將於11月2日上路,六都選定13個地點,包含台北市的北市聯醫昆明院區、林森院區、信義門診部等,民眾假日發燒或輕傷等小病,不必在大醫院急診久候,但假日急症中心不得開立慢性病處方箋。衛福部健保署參考日本,將推動「假日輕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UCC)」試辦計劃,治療對象為檢傷分類第4至第5級輕症患者,看診時間是周日或連續假日的上午8時至晚上12時,由基層診所醫師輪值。關於「假日輕急症中心」5大QA:Q:六都13處假日急症中心的地點在哪裡?A:台北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林森院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昆明院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信義門診部新北市:土城區的恩樺醫院中和區怡和醫院桃園市:龍潭敏盛醫院大園敏盛醫院的大明醫院(龜山區)中美醫院(中壢區)台中市:台安醫院雙十分院家健聯合診所台南市:永川醫院(中西區)高雄市:文雄醫院(三民區)Q:假日急症中心看診時間、提供那些種服務?A:診療時段為周日及國定假日的上午8時至24時,醫療團隊為2班制,包含內(兒)科系及外(骨)科系,擁有簡易X光及急救設備,如生產包、縫合包、電擊器等設備;另外,耳鼻喉科、眼科可視需求評估設置或採遠距會診方式,不開立慢性病處方箋。Q:假日急症中心如何收費?A:就醫掛號費依各縣市有所不同,台北市比照北市聯醫,掛號費80元,無健保外籍人士,收費標準為整體醫療費用乘上1.3倍。所有縣市部分負擔比照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收取150元。現行急診部分負擔標準為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收費150元、區域醫院400元、醫學中心750元,若原本想去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民眾至假日急症中心就醫可能減輕費用負擔。Q:哪些病可去假日急症中心就醫?A: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說,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已與基層診所合作,將製作附有圖文的就醫指引,目前指引建議5種情況適合至假日急症中心就醫:發燒(如感冒、流感篩檢)、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喉嚨痛)、輕微腸胃不適、簡單傷口處理,及小兒前述症狀處置。Q:病情嚴重可以到假日急症中心看診嗎?A:假日急症中心的急診醫療服務,以急診檢傷分類第3級、第4級及第5級病人為主;若病人病況緊急、複雜或屬檢傷分類第1級、第2級者,須設置綠色通道後送醫院,轉診後送機制完善。全民健康保險周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試辦計畫,實施期間為今年11月1日至明年12月31日,目標是在平時紓解急診壅塞,分散照護輕急症病人;疫情或特殊緊急狀況:可作為急救中心(站),以擴大醫療韌性。
- 
                                    ![]()  2025-10-29 焦點.元氣新聞 疑豬肉郵寄包裹千件僅罰9件 首次輸入非故意還可免罰立院內政委員會今邀相關部會針對防堵非洲豬瘟邊境檢疫與查緝機制等作為,專題報告並備詢。國民黨立委牛煦庭說,郵寄含豬肉製品包裹入境罰則,卻有免罰漏洞。防檢署表示,有時包裹寄件人與收件人對不起來,1千件中實際裁罰數僅9件。關務署表示,站在查驗機關立場,刪除免罰條款確實可有嚇阻效果。牛煦庭在質詢時,確認非洲豬瘟病毒並不會在台灣本土產生,必定是從境外移入,因此特別針對邊境檢疫措施提出質詢。牛問及包裹郵件的檢驗裁罰件數,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長杜麗華表示,因為有時包裹寄件人時常與收件人對不起來,因此雖然有查到疑似案件1000件,但是實際裁罰數僅有9件。牛煦庭說,農業部依據「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28條第1項第2款公告的「停止自發生非洲豬瘟之國家(地區)以郵遞寄送輸入豬肉產品」條款中,竟有「首次輸入非故意者,不予處罰」的免罰條款,無法有效嚇阻民眾的僥倖心態,認為反正政府會實施邊境檢疫把關,而輕視防堵疫情的重要性,更會增加邊境檢疫的執法負擔。針對牛煦庭是否贊成刪除免罰條款?財政部關務署長彭英偉表示,站在查驗機關的立場,刪除後可以產生重罰嚇阻效果,應予支持。牛煦庭要求農業部在3日內提出檢討修正的方向,以盡速彌補防疫制度上的破網。
- 
                                    ![]()  2025-10-29 醫療.心臟血管 感冒後覺得累,當心病毒偷襲心臟!病毒性心肌炎5個預警信號8歲的婷婷得了感冒,症狀看似緩解1週後,她突然告訴媽媽「胸口像有小兔子亂跳」,隨即臉色蒼白,暈倒在地。緊急送醫後,婷婷被確診為暴發性心肌炎,心臟功能出現急劇衰竭,最終在葉克膜(ECMO)日夜不停地維持整整10天後,才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她隨後還將面對漫長的康復之路。在兒科急診中,類似的險情時有發生。多數家長認為感冒是無需過分擔憂的「小病」,自行服藥或觀察即可,卻不知病毒在引發流涕、咳嗽、發燒等症狀的同時,正悄悄向孩子的心臟伸出魔爪。感冒背後的心臟危機病毒學監測顯示,秋冬流行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腸病毒的一種)B組、腺病毒等,不僅攻擊呼吸道,還對心肌細胞有特殊的「親和力」,是誘發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見病原體。發生病毒性心肌炎時,病毒不僅會直接破壞心肌細胞,還會引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過度反應,即「發炎風暴」,導致心肌出現大面積發炎水腫、壞死,心臟泵血功能急劇下降。多數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尤其是兒童,疾病前期僅有發燒、咳嗽、流涕等輕微呼吸道症狀,極易被家長當作普通感冒忽視,從而錯過了乾預的最佳時機。兒童的免疫系統尚在完善中,功能不夠健全。當氣溫驟變、各類病毒活躍的換季時節來臨,這道稚嫩的防線極易被突破,因而病毒性心肌炎更容易找上孩子。留意心臟的預警信號孩子感冒期間或感冒好轉後(尤其是2~3週內),家長務必高度警惕,出現以下任何症狀,都可能是心肌炎的預警信號。.異常疲勞、精神萎靡:孩子無精打采,走幾步路就喊累,對於平時喜歡的活動也提不起興趣,爬幾層樓就氣喘吁籲、大汗淋漓。.心率過快:安靜狀態下(如剛睡醒或靜坐時)測量孩子心率快於120次/分(需結合年齡,嬰兒可能更快),或孩子自述「心慌」「心撲通撲通跳得很快/很亂」。.胸痛胸悶:年紀較大的孩子可能會形容胸前區有「壓大石頭」的沉重感、被擠壓感,或是有刺痛、悶痛感,呼吸不暢。.面色、口唇改變:孩子嘴唇、甲床出現發紺,臉色灰白、蒼白或呈現不正常的青灰色,不紅潤。.尿量顯著減少:孩子一整天尿量很少,甚至長時間無尿,這提示可能發生了心臟衰竭,導致腎臟血流灌注不足。感冒後2~3週是心肌炎發病的高峰期,即使之前的鼻塞、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已經完全消失,孩子看似康復了,仍須高度警惕遲發性的心臟損傷。若孩子突發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甚至暈厥,必須立即就醫。治療暴發性心肌炎,時間就是生命,延遲治療會讓死亡率明顯增加。ECMO為生命「搭橋」當暴發性心肌炎導致心臟衰竭,無法維持身體基本循環時,ECMO可在此時發揮重要作用。 ECMO如同在患者體外安裝了心臟和肺臟,透過插管將血液引出體外,在機器中進行氧合併清除二氧化碳,再將富含氧氣的血液輸回體內,可暫時替代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為瀕臨崩潰的心肌爭取寶貴的休息和恢復時間。相關研究顯示,暴發性心肌炎患者若能及時接受ECMO治療,存活率可提升至90%左右。若僅依賴傳統藥物治療和呼吸器支持,患者的死亡率為50%~75%。然而,維繫生命的背後往往暗藏著沉重的代價。幾乎所有接受ECMO治療的患者會發生至少一種併發症,如感染(肺部、導管相關)、血栓形成、溶血(紅血球破壞)等。所幸隨著醫師專業水準的提高,併發症的發生率已逐年下降。為防止血液在體外循環管路中凝結,需進行全身性抗凝血治療(通常使用肝素),這會顯著增加全身各部位(尤其是顱內)自發性出血的風險,嚴重時可致命,所以需要精準化抗凝血。患者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由於疾病本身及ECMO支持過程中的血流動力學改變,近一半的患者會出現急性腎衰竭,需要同時進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肝臟、腦部等其他器官也可能受損。因此,保護各器官是重中之重,需要持續監測及檢查。關於ECMO輔助的最佳時間尚存在醫學爭議。多數專家認為,心肌炎患者需要維持10~12天,目的是讓心肌有足夠時間恢復收縮力,度過發炎性水腫期。兒童心肌炎患者的心臟恢復潛力相對較好,多數患童能在2週內成功撤機。然而,撤機成功只是心肌炎治療成功的第一步,後續仍需抗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不能掉以輕心。三重防線守護心臟健康預防勝於治療,守護孩子的心臟健康,建構防線至關重要。.第一道防線:科學防感冒。家長要根據活動量和溫度變化隨時為孩子增減衣物,避免過冷和過熱。每年秋季及時為孩子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約65%的流感病毒感染風險。家中房、孩子所在的教室應每天定時開窗通風2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鐘,保持空氣新鮮流通,降低室內病原體濃度。.第二道防線:感冒期心臟監測。孩子感冒後(即使症狀輕微)應至少2週避免任何劇烈運動,充分休息讓身體恢復。感冒期間至病癒後2~3週,家長可每日在孩子安靜時(如晨起未活動前)測量並記錄其靜止心率,密切觀察其精神狀態和疲勞程度,一旦觀察到前述危險信號,應立即帶孩子前往醫院心內科或兒科就診。.第三道防線:增強免疫力。孩子應每日均衡飲食,攝取足量優質蛋白質,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同時確保充足的睡眠,以提高免疫力。此外,家長也應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適當減輕課業壓力,營造輕鬆愉快的家庭氣氛。長期的焦慮、緊張情緒會顯著抑制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
- 
                                    ![]()  2025-10-29 養生.聰明飲食 容易引發發炎、變質氧化?專家破解種子油5大「惡名」迷思種子油(Seed oils)這一詞彙在2022年前幾乎無人搜尋,但它們並非新事物,且已存在數十年;它指的是從植物種子(如葵花籽、油菜籽、大豆和葡萄籽)中提煉的油脂。近年它們備受爭議,被指對健康有害,但科學研究與多數營養專家並不認同這些說法。營養師傑克琳·倫敦(Jaclyn London)指出,種子油是不飽和脂肪的來源,包含對健康極為關鍵的Omega-6脂肪酸,在細胞結構、荷爾蒙生成及腦部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現行飲食指南建議增加不飽和脂肪攝取並減少飽和脂肪,可有益心臟健康。儘管如此,網路上一些非專業言論仍頻頻鼓吹以奶油、豬油及牛油高飽和脂肪來源,取代種子油。如此矛盾的建議令人困惑,健康生活網站Eating Well諮詢了專家,揭穿五項關於種子油的常見迷思。1.種子油會引發發炎此迷思源於種籽油富含亞油酸(一種Omega-6多不飽和脂肪酸),部分研究推測,過量攝取Omega-6脂肪可能引發慢性低度發炎。然而新的研究對此提出質疑,多項研究發現種子油攝取與發炎現象並無關聯,部分研究甚至指出這些油脂可能降低發炎標記物。另一關鍵因素在於標準美式飲食中,Omega-6與Omega-3脂肪酸的比例約為20:1,主要歸因於高度加工食品中普遍富含Omega-6脂肪酸;這並非意味著油脂本身不健康,問題在於多數人攝取的Omega-3脂肪酸不足以平衡此比例。換句話說,發炎受整體飲食模式的影響遠大於單一的種子油。倫敦指出,烹調所選的食用油,遠不如食物本身及整體飲食模式重要。她建議不必執著於選用特定油,而應著重攝取營養豐富的蔬菜、海鮮、豆類、堅果、種子、瘦肉蛋白及無糖乳製品;同時適量使用各類脂肪與食用油,即可構成抗發炎飲食模式的基礎。2.種子油因含基改成分而有害部分種子油(非全部)源自基改植物,因玉米、大豆及油菜等作物在美國常經基因改造。營養師艾米·布朗斯坦(Amy Brownstein)指出,基改作物並非有害,而是經過改良以增強抗蟲害能力,從而減少特定農藥與殺蟲劑的使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國內種植的基改作物與食品設有嚴格安全標準,研究證實基改作物與非基改者同樣安全。若想避開基改產品,要注意經認證的有機油品仍可能採用基改作物製成。3.種子油屬超加工食品理學碩士雅各布·史密斯(Jacob Smith)指出,種子油確實經過工業加工與精煉,但它們屬於加工食品中的特殊類別;廣被採用的NOVA分類系統便將種子油歸為加工烹飪原料,而非超加工食品。他說,人們不會直接食用菜籽油當點心或正餐,而是將其融入食譜或作為烹飪用油,其用量通常很少,實際攝取量更低。更關鍵的是搭配這些油脂的整體飲食。布朗斯坦表示,種子油常見於速食、餐廳餐點及即食食品,這些食品的其他成分、高熱量與份量大小,才是引發種子油相關健康風險的主因。4.種子油會危害健康儘管種子油常被歸咎於各種健康問題,但研究卻一致表明此說法並不成立。史密斯指出,若要判斷某物質是否有害,應檢視實際攝取該物質者的研究數據。根據實際消費者的數據,種子油與健康惡化(尤其是心臟健康)並無關聯。例如近期一項綜述研究發現,攝取不飽和脂肪(含種子油)與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相關。該綜述還發現部分證據顯示食用種子油可能有助減輕體重並改善血糖管理。關於死亡率,一項涵蓋約22.1萬人的追蹤研究發現,每日攝取5克大豆油或芥花油,可分別降低6%與15%的早逝風險。該研究還指出,每日以植物油(含種子油)替代10克奶油,早逝風險可降低17%。現有證據表明種子油可能有益健康而非有害,關鍵在於使用方式與攝取量。倫敦說,如果用芥花油取代豬油來炒菜是邁向健康的一步,但若用芥花油取代豬油來油炸食物,恐怕難以獲得同等效益。5.種子油易變質氧化倫敦指出,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的油脂(如種子油)在接觸熱、光與空氣時更易氧化,可能產生有害化合物,但需理解所有脂肪都會氧化,差別只在速度快慢。正因如此,堅果冷凍保存更持久,橄欖油也應存放於陰涼避光處。所有油脂皆適用此原則:置於深色瓶中,遠離加速氧化變質的光、熱環境;否則等同於主張「藍莓終會發霉故不宜食用」,關鍵在於妥善儲存並於期限內食用。
- 
                                    ![]()  2025-10-29 焦點.元氣新聞 影/實驗猴遇車禍「趁亂逃走」!司機驚曝:感染3種病毒有攻擊性美國密西西比州28日驚傳感染病毒的實驗室猴子逃脫,引發當地一度恐慌。據警方通報,一輛運送實驗用恆河猴的卡車在州際公路發生車禍,車上共有6隻猴子趁亂逃出。警方指出,這些猴子可能帶有三種不同病毒,恐危害人類健康,甚至具有攻擊性。目前已尋獲的5隻猴子均被「銷毀」,仍有1隻在逃中。衛報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密西西比州賈斯珀郡(Jasper County)59號州際公路(Interstate 59)上午,一輛運送紐奧良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實驗室6隻恆河猴(rhesus monkeys)、前往佛羅里達州測試機構的卡車發生車禍,部分猴子趁亂逃脫。當局並未說明車上具體有多少隻猴子。當地警方轉述卡車司機表示,這批猴子每隻約18.1公斤(40磅),性格「具有攻擊性」,而且牠們攜帶C型肝炎、皰疹病毒與新冠病毒,對人類具攻擊性,必須穿戴個人防護設備才能處理。當局獲知消息後,立即出動搜捕並尋獲5隻猴子,牠們已經遭人道銷毀,還有1隻逃亡中。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 News)報導,杜蘭大學事後證實,轄下國家生物醫學研究中心(National Biological Research Center)確實會向其他研究機構提供靈長類動物,但此次事件的猴子屬於第三方單位,並澄清這些靈長類動物「不具傳染性」,正積極配合當局提供協助,並將於29日接回未逃脫的猴子。🚨🇺🇸 BREAKING: "AGGRESSIVE" LAB MONKEYS ESCAPE OVERTURNED TRUCK IN MISSISSIPPITulane University transport truck crashes on I-59, releasing six 40-pound rhesus monkeys. Five have been euthanized, one still loose in the woods near Heidelberg.Sheriff Randy Johnson warns… pic.twitter.com/tqOuOEGuiU— Mario Nawfal (@MarioNawfal) 2025年10月28日
- 
                                    ![]()  2025-10-29 焦點.健康知識+ 為什麼疫苗對非洲豬瘟可能沒實際效益?教授:只有2解方防範這兩三天台灣各大媒體都在報導非洲豬瘟疫情,例如非洲豬瘟七年守關恐破功 卓榮泰提4要求全面控管災情。為什麼說「七年守關」?因為上一次台灣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是在2018年。另一篇報導是台灣首例非洲豬瘟!「越南重組病毒株」疑源頭 專家警告:勿使用來路不明疫苗。有關非洲豬瘟疫苗,我在2018年12月19日和20日就發表了兩篇文章討論。九天後我又發表非洲豬瘟病毒會從人的糞便傳播嗎。今天,我會專注於討論非洲豬瘟疫苗,尤其是越南的非洲豬瘟疫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新聞報導說:1.此次病毒核酸序列分析結果,顯示與越南第一、二型的重組病毒株相似。2.雖然越南有核准合法疫苗,但現今越南的非洲豬瘟疫情非常嚴重,該疫苗實則無法抵抗現行變異的病毒株。3.中國大陸也有許多走私自越南的疫苗,但這些疫苗在中國大陸也無法有效控制疫情。4.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其實現在沒有一個好的疫苗可以抵抗非洲豬瘟。5.擔心台灣產業因緊張而誤用不明來源疫苗,屆時不僅無效,還可能造成更大的風險。我在非洲豬瘟,疫苗路遙遠這篇文章裡說:為什麼非洲豬瘟疫苗的開發會如此困難?目前已經知道的是:(1)滅活(死)的病毒是無法誘發有效的免疫,(2)必須是活的,或削弱毒性的病毒,才能誘發有效的免疫,(3)免疫力只對同源病毒有效。「同源」的意思就是,被A病毒株感染的豬,只對A病毒株有免疫力。也就是說,非洲豬瘟病毒所誘發的免疫力,缺乏「交叉保護力」。「病毒株」的意思就是,同種但卻不完全相同的病毒。假設地球上存在26個(A到Z)非洲豬瘟病毒株,那,接種A病毒株疫苗的豬還是有可能會被其他25個病毒株感染。目前已知的非洲豬瘟病毒「基因型」有23個,「血清型」則有8個(現在在中國肆虐的非洲豬瘟病毒是屬於第二基因型及第八血清型)。其他的困難還有(1)病毒體極其複雜,(2)病毒蛋白種類繁多(>70種),以及(3)許多這些病毒蛋白會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統,從而促進病毒的複製和持久性。我在非洲豬瘟疫苗,災難性後果這篇文章裡說:非洲豬瘟是在1921年首度被報導發生於肯亞。一直到1957年,第一個非洲境外的案例才出現在葡萄牙。還好,這一輪的疫情規模並不大,也很快就平息。但是,在1960年,非洲豬瘟再次襲擊葡萄牙,而且也攻陷西班牙,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歐洲國家,還更越過大西洋,擴散到南美洲。此次的疫情發生後不久,葡萄牙的研究人員將分離到的病毒培養在細胞裡,希望藉此來削弱其毒性。然後,他們就把這種減毒的病毒接種到50萬頭豬。結果,這些豬非但沒有免疫力,反而成為病毒帶源者。由於它們的症狀輕微或沒有,不容易被察覺,所以就沒有被撲殺。而也就因為如此,它們成為長期的病毒散播者,使得疫情不但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劇,而且還擴散到臨近國家。這種情況持續了將近40年,一直到1994年和1999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才分別成功撲滅非洲豬瘟。但是,意大利的撒丁島目前還是疫區。有關越南的非洲豬瘟疫苗,請看今年3月發表的綜述論文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Vietnam: A Scoping Review(越南非洲豬瘟的流行病學和控制:範圍綜述)。1.自 2020 年,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農業部農業研究局 (MARD/DAH)、美國農業部 (USDA)/農業研究局 (ARS) 以及國內疫苗製造商(NAVETCO、AVAC 和 DABACO)合作,推動了越南非洲豬瘟 (ASF) 疫苗的研究。2.兩款疫苗,NAVET-ASFVAC 和 AVAC ,分別於 2022 年 5 月和 7 月獲得 DAH 的上市許可。3.NAVET-ASFVAC 和 AVAC 的保護性免疫反應率分別為 95% 和 93.4%。4.第三款疫苗,DABACO公司 開發的DACOVAC ASF2,是正在試驗中。越南NAVETCO公司研發的疫苗NAVET-ASFVAC是全世界第一款被核准的非洲豬瘟疫苗。可是,核准之後3個月就被暫停。請看路透社在2022-8-24的報導Vietnam suspends African swine fever vaccine after pig deaths(越南因豬死亡暫停非洲豬瘟疫苗):根據越南國家媒體週三報道,本月,越南有數十頭接種非洲豬瘟疫苗的豬死亡,越南已暫停使用該國首個國產非洲豬瘟疫苗。又據Euro Meat News的報導,一個多月後,這款疫苗被重新啟動。請看2022-10-6發表的Vietnam starts a new attempt of vaccinations against ASF(越南啟動非洲豬瘟疫苗接種新嘗試):由於數十頭豬在接種疫苗後死亡,該疫苗接種工作於8月底暫停。據國家獸醫官員稱,這些死亡是由於處理不當,未遵循部門指南造成的。部分死亡是由於劑量問題造成的。然而,在其他情況下,疫苗接種沒有出現問題,並且取得了積極成果。很不幸的是,今年3月發表的研究論文對於這款疫苗的安全性提出了強烈的質疑。請看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vaccine strain Asfv-G-∆I177l reverts to virulence and negatively affects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非洲豬瘟病毒疫苗株 Asfv-G-∆I177l 恢復毒力並對生殖表現產生負面影響):總之,從我們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結論,ASFV-G-ΔI177L 在水平或垂直傳播過程中基因型和表型均不穩定,因此是一種不安全的疫苗株。(註:ASFV-G-ΔI177L是製作NAVET-ASFVAC的病毒株)從以上這些資料可以看出,我在7年前發表的意見仍然是有效:總之,誰也不敢說,什麼時候能製造出一個有實際效益的非洲豬瘟疫苗。所以,就目前而言,應付非洲豬瘟的辦法也只有兩條:(1)在已發生國家,立即撲殺,(2)在未發生國家,加強防疫。原文:非洲豬瘟,越南疫苗
- 
                                    ![]()  2025-10-29 養生.聰明飲食 地瓜vs.馬鈴薯哪個更健康?營養師揭關鍵差異 答案可能讓你意外不論是烤、煮、蒸還是做成薯泥,馬鈴薯與地瓜都是日常飲食中最常見的根莖類食物。它們同樣富含碳水化合物與膳食纖維,也是許多飲食法(如地中海飲食、MIND飲食)的主角之一。不過,若從營養學角度來看,哪一種更健康?美國註冊營養師Rachel Gargano與Cara Harbstreet在受訪時指出:「雖然它們都被稱為『potato(馬鈴薯)』,但其實來自完全不同的植物家族——馬鈴薯屬於茄科,而地瓜則是旋花科。」地瓜、馬鈴薯營養成分比一比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每100克熟地瓜(含皮)約90大卡,其中蛋白質有2.0克、脂肪0克、碳水化合物20.7克、膳食纖維3.3克。而每100克烤馬鈴薯(含皮)則含有約95大卡,其中蛋白質有2.6克、脂肪0克、碳水化合物21.4克、膳食纖維2.3克。營養師Harbstreet表示:「兩者的營養差異其實並不大。」地瓜的優點:抗氧化力強、助眼健康地瓜最大的營養特色,是富含β-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幫助維持視力與免疫功能。此外,地瓜還提供豐富的維生素C、B6、菸鹼酸、錳、銅與鉀等營養素。2022年刊於《Antioxidants》的研究指出,地瓜中的抗氧化物質可幫助保護肝臟與心血管健康,甚至具潛在抗癌作用。特別是紫色地瓜含有的花青素,有助延緩老化與減少發炎。但若一次吃太多地瓜,也可能導致皮膚出現黃橘色變化(稱為胡蘿蔔素血症)。雖然無害,但仍建議飲食多樣化,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馬鈴薯的優點:高鉀低脂,幫助穩定血壓「馬鈴薯常被誤解為『不健康食物』,但其實營養價值比想像中高。」Gargano指出,一份馬鈴薯能提供膳食纖維、維生素C、B6、葉酸、鉀與磷等。尤其鉀含量相當高,有助於調節血壓、平衡體內鈉含量。馬鈴薯也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如類胡蘿蔔素、酚酸、花青素與黃酮類化合物,有助於減少發炎與氧化壓力。兩者的潛在缺點由於地瓜與馬鈴薯都屬於高澱粉食物,若需控制血糖,應留意份量與烹調方式。Harbstreet補充:「真正的問題往往不在食材本身,而在於烹調方式。」油炸或加鹽過多的馬鈴薯(如薯條、洋芋片),容易攝取過多飽和脂肪與鈉,對心血管健康不利。地瓜雖較富含抗氧化物,但體積通常較大,熱量與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會隨之增加。減重時吃哪一種更好?Gargano表示:「兩者若以健康方式烹調(如蒸、烤、不油炸),都能成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不過若要比較營養密度,地瓜確實略勝一籌,提供約兩倍以上的維生素與抗氧化成分。「地瓜與馬鈴薯沒有誰更好,重點在於怎麼吃、怎麼搭配。」Harbstreet建議。選擇天然烹調方式、搭配蔬菜與蛋白質食材一起食用,才能兼顧營養與血糖穩定。只要控制份量、避免油炸,無論是甜甜的地瓜或香軟的馬鈴薯,都是餐桌上的健康好選擇。
- 
                                    ![]()  2025-10-29 養生.抗老養生 難以判斷老化狀態是否良好?專家曝自我健康檢測5項指標健康老化是每個年長者的夢想,過去認為健康老化僅是避免疾病,但這個觀念已演變為更廣泛、更全面,涵蓋身體、心理、情感及社交的幸福感。但若未佩戴高階健康追蹤器或造訪昂貴的長壽診所,個人往往難以判斷自身老化狀態是否良好。紐約郵報採訪了專精於抗衰老、整體醫學與整合醫學領域的米契·根恩(Mitch Ghen),他分享了五項健康老化的徵兆,以及一些不容忽視的警訊。1.強勁握力根恩表示,手的握力越強,代表肌肉量、心血管健康與壽命越佳。這項測量可在診所進行:用最大力道握住測力計手柄數秒,這比想像中更具挑戰;居家亦可透過緊握網球或擰乾濕毛巾來評估握力。這僅是肌肉系統健康的指標之一,良好的柔韌性與持續的精力也是重要徵兆。根恩說,關節疼痛僵硬、肌肉無力及肌少症(隨年齡增長出現的肌肉流失)都是肌肉系統可能出現問題的關鍵警訊。2.輕鬆自如的活動力規律的運動能強化骨骼肌肉、提升柔韌性與平衡感、維持健康體重、增進認知功能、減輕壓力焦慮,並改善情緒與睡眠品質。專家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並安排兩天以上鍛鍊所有主要肌群。若輕微活動即出現頭暈、氣喘或疲勞,或察覺心跳不規則、身體腫脹,可能代表心臟功能異常。3.生病或感染能快速復元長期生病與頻繁感染是免疫系統受損的常見警訊,根恩指出,多數病毒感染應能在10天內康復。急性發炎是免疫系統對損傷或感染的自然健康反應,但慢性低度發炎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這種持續性發炎可能在口腔中顯現。根恩建議,檢查牙齦狀況,正常使用牙線或刷牙時不應出血或發炎;可透過天然化合物薑黃素與兒茶素(存在於綠茶)來減輕炎症。4.良好情緒與性慾隨著年齡增長,荷爾蒙水平自然下降;荷爾蒙變化可能表現為情緒波動、腦霧、性慾減低、潮熱、脫髮及睡眠障礙。睪固酮療法可改善男性性慾低落與疲勞問題,對經歷更年期症狀的女性亦有助益,尤其搭配雌激素與黃體素使用時效果更佳。根恩指出,補充孕烯醇酮(Pregnenolone)與脫氫表雄酮(DHEA)有助維持荷爾蒙在年輕水平。5.心智敏捷記憶力衰退、思緒混亂、注意力不集中及性格改變,皆可能預示腦功能顯著退化。大腦如同肌肉,應持續透過學習新事物來強化它。隨著年齡增長,進行諸如「盡可能舉出所有以F字母開頭的詞彙」等腦力訓練,有助維持認知功能。根恩表示,切勿忽視睡眠,這對腦部健康十分重要。為獲得最佳睡眠品質,他建議避免使用安眠藥、保持臥室黑暗、將手機置於室外,並關閉Wi-Fi直至次日早晨。居家簡易老化檢測若想在預約醫師診斷前先掌握整體健康狀況,根恩建議透過以下5個自測項目評估身體機能:1.坐在地板上嘗試不用手輔助站起;2.坐在椅子上測試能否輕鬆完成30次起坐動作;3.手掌平放桌面,用另一隻手捏起拇指與食指間的皮膚,看是否能迅速恢復原狀;4.測試平衡能力,在行走時讓前腳跟觸及後腳腳趾;5.單腳站立,雙眼睜開,雙臂張開,維持30秒。
- 
                                    ![]()  2025-10-29 養生.營養食譜 「海中牛奶」牡蠣低熱量營養密度高!蚵仔湯避免久煮,保留鮮甜與柔嫩口感蚵仔(又稱牡蠣)被譽為「海中牛奶」,營養密度極高。營養師黃雅鈺表示,每100公克蚵仔含有約9.4公克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來源;同時熱量僅54大卡,相較於其他肉類,屬於低熱量高營養食材。且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修復組織及製造酵素的重要成分,對兒童發育及長輩維持體力都十分關鍵。蚵仔質地柔軟、不需切割,特別適合牙口較差或吞嚥能力較弱的人食用。富含鋅元素 維持免疫與皮膚健康蚵仔中最具代表性的營養素便是「鋅」。每100公克蚵仔約含10.6毫克鋅,為所有常見貝類中含量最高。黃雅鈺指出,鋅在人體中扮演多重角色:參與酵素反應、促進細胞再生、維持皮膚健康與免疫系統運作。缺鋅容易導致味覺下降、傷口癒合變慢及免疫力低下。對男性而言,鋅更與生殖機能密切相關,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因此,適量食用蚵仔有助於提升整體代謝與健康防護力。烹調技巧簡單 掌握鮮度是關鍵想煮出一碗好喝的蚵仔湯,關鍵在於「鮮」。黃雅鈺建議,選購時應挑選外觀飽滿、色澤潔白、有光澤的蚵仔。烹煮時避免久煮,待水滾後放入蚵仔,待湯呈乳白色即熄火,才能保留鮮甜原味與柔嫩口感。此外,蔥花與薑絲是最經典的配料,不僅能提香去腥,亦可促進血液循環、增添暖意。若喜歡清爽口感,可加少許米酒提味,但不宜過量,以免掩蓋海味。創意配料搭配 增添營養與風味層次除了基本調味外,蚵仔湯也能因應個人口味添加不同配料。若想增加層次,可放入少量酸菜絲,微酸口感能中和海鮮的鮮味,使湯頭更有層次感。不過,黃雅鈺提醒,酸菜含鈉量較高,若有高血壓或腎臟疾病者,建議減量或改以其他蔬菜取代。對兒童或長輩而言,可改放切段的金針菇,補充膳食纖維並提升飽足感;同時金針菇的β-葡聚醣有助於腸道健康,讓這道湯品更均衡。營養均衡建議 搭配主食與蔬菜更健康雖然蚵仔富含蛋白質與礦物質,但仍需注意整體飲食均衡。黃雅鈺營養師提到,可在餐桌上搭配青菜與全穀主食,提供足夠的纖維與碳水化合物。若以蚵仔湯作為主餐,可加入豆腐、菇類或蔬菜,讓湯品更豐富,也能延長飽足時間。不過要避免與高脂或油炸食品同食,以免造成腸胃負擔;烹調時使用少鹽、少油原則,更能突顯食材本身的鮮甜風味。適量攝取為宜 海鮮過敏與痛風者須留意雖然蚵仔營養豐富,但並非人人皆宜。黃雅鈺營養師提醒,部分對海鮮或貝類過敏者,食用後可能出現紅疹或腸胃不適,應避免食用。另外,蚵仔屬於高嘌呤食物,痛風患者應適量攝取,以免誘發症狀。建議每次食用份量約50至70公克為宜,每週2至3次即可,避免攝取過多造成代謝負擔。入秋滋補湯品 簡單烹調也能健康養生蚵仔湯不僅美味,還兼具營養價值與健康效益。黃雅鈺表示,只要選擇新鮮食材、掌握烹調時間,再依個人需求調整配料,就能煮出暖胃的秋季湯品。無論是搭配酸菜的微酸鹹香,或加入金針菇的清爽口感,都是家常餐桌上溫馨的選擇。這碗簡單的湯,不僅補身,更蘊含家的味道與季節的溫度。【延伸閱讀】每日蛋白質怎麼吃?專家解答:豆魚蛋肉最佳比例公開為何蛋白質這麼重要?5大功能一次看!吃魚還與改善視力、降憂鬱風險有關?【本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6487】
- 
                                    ![]()  2025-10-29 養生.聰明飲食 挑香蕉別只看外皮顏色!他稱「花45年才學會」:兩秒辨出哪串最甜買香蕉時你會看顏色、還是看黑點?多數人挑香蕉時只注意外皮,其實真正決定香蕉甜度的關鍵,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最近一名男子在Instagram分享他「花了45年才學會」的挑香蕉小技巧,只要兩秒鐘就能辨認出哪串香蕉最甜,讓上萬網友驚呼「原來一直挑錯了!」甜度關鍵在「香蕉梗」這位用戶@Amintips表示,挑香蕉時不要只看外皮,而要觀察香蕉「梗的長短」。他說:「如果香蕉梗比較短,香蕉會更甜、風味更濃;但梗越長,味道就越淡。」這個小訣竅也獲得專業廚師認證。擁有超過20年經驗的主廚Cristian Feher(Food Chain TV)示範比較兩根香蕉,指出:「香蕉梗短的那一根,甜度與香氣都明顯更足。」三步驟教你挑出最甜香蕉1. 看顏色根據《The Spruce Eats》建議,最理想的香蕉是「大部分呈黃色、尾端帶一點綠」。這個階段的香蕉甜度剛好、口感Q彈。要避開表皮有瘀傷、暗灰或無光澤的香蕉,因為可能在運送或儲存過程中受損。全黃的香蕉可立即食用,偏綠的放幾天會慢慢轉甜。2. 看斑點帶有小棕色斑點的香蕉代表甜度達高峰,適合直接食用。若皮面過黑、濕潤或有凹陷,果肉可能已經碰傷。3. 看果皮好不好剝香蕉太難剝、皮與果肉分離不順,代表尚未成熟,吃起來會偏澀、偏硬。成熟的香蕉則能輕鬆剝皮、香氣濃郁。
- 
                                    ![]()  2025-10-29 焦點.健康知識+ 「這4種襪子」別再穿! 醫示警恐引發過敏、內分泌失調你是否曾因為價格便宜或設計可愛而衝動購買?小心!這些襪子可能不僅磨損皮膚,還會悄悄危害健康。根據國際研究,錯誤材質與製程的襪子,已被證實與皮膚過敏、內分泌干擾,甚至癌症風險有關。 毒襪一、氣味很嗆=化學物質紅旗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如果買回來的襪子聞起來有塑膠味、刺鼻化工味,那可能是有害化學物殘留,包括「芳香胺染料」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這些物質長時間與皮膚接觸,容易引起過敏性皮膚炎,甚至進入血液影響全身健康。多項研究指出,職業暴露於芳香胺(如 benzidine、2‑naphthylamine 等),與膀胱癌風險明顯增加有關,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之第一類致癌物 。 毒襪二、掉色襪=染料滲透的隱形風險試過襪子一洗就褪色嗎?這不只是品質問題。染料如果不穩定,可能含有重金屬或亞硝胺。當皮膚出汗,這些物質能透過皮膚進入人體,干擾內分泌,甚至影響甲狀腺與生殖系統。合成染料中可能含有重金屬、致癌「偶氮染料」分解物、結合劑(mordants)等化學物質,且汗水或水洗都可能促使這些物質釋出,進而造成皮膚刺激、過敏或吸收入人體。 毒襪三、襪口勒痕=血液循環受阻不少襪子為了「防滑」或「塑型」,襪口設計得非常緊。長期穿著過緊的襪子,會壓迫血管與神經,增加靜脈曲張、血栓甚至深部靜脈栓塞(DVT)的風險。 毒襪四、廉價襪=甲醛與有毒物質大本營低價襪常為壓低成本而使用甲醛等防皺劑。甲醛不只會刺激皮膚,還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一類致癌物,長期暴露與鼻咽癌、白血病等癌症相關。此外,研究人員分析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市場上孕婦、嬰兒及幼兒衣物中的甲醛含量。結果顯示在樣本中有20%檢出甲醛,平均濃度約為8.96 mg/kg,其中「嬰兒襪子」樣本最高達24.5 mg/kg ! 安全選襪3原則 1、購買時的注意事項.查看標籤:選擇標明「無甲醛」、「無偶氮染料」的產品。.品牌信譽:選擇有信譽的品牌,避免來路不明的廉價商品。2、襪子保養.首次清洗:新襪子買回來後,建議先用清水或溫和洗滌劑清洗,減少殘留化學物質。.避免高溫:高溫可能釋放更多化學物質,建議用低溫水洗滌。3、特殊人群注意.嬰幼兒:嬰幼兒皮膚敏感,應特別注意選擇天然材質的襪子。.過敏體質者:對化學物質敏感的人,應避免穿著染色鮮豔或氣味刺鼻的襪子。【延伸閱讀】 ·腳臭穿防臭襪有效嗎?醫曝「這5種穿法」反害更臭 太鬆太緊都NG ·晾襪子「襪口朝上or朝下」才對?專家揭答案 這2習慣會讓襪子更快鬆
- 
                                    ![]()  2025-10-29 焦點.元氣新聞 影/67歲工人肋骨一次斷了14根 醫用這手術讓他變「鋼鐵人」出院1名67歲牧場員工駕駛工作車時發生意外,兩側肋骨斷了14根,還合併雙側氣胸,病況危急。送醫後幸經醫師先穩定其生命跡象,再施以鈦合金肋骨固定手術,讓他3周後健康出院。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胸腔外科醫師何蕙如說,患者第一時間先被送往最近的急救醫院插上胸管,移除胸腔內的積液、血液或氣體,待生命跡象穩定後轉送到台中醫院。X光片顯示,患者的雙側同時遭擠壓,導致肋骨一次竟斷了14根,甚至一根肋骨還斷成好幾截,比一般外傷平均斷3到5根嚴重許多。另外,患者還合併左側鎖骨及部分脊柱裂傷,以及呼吸衰竭需插氣管內管,病況危急。她說,幸好斷裂的肋骨雖多,但未穿刺血管,在生命跡象穩定後,分兩階段分別植入8根和6根鈦合金鋼骨,使肋骨復位固定。術後患者恢復良好,住院3周順利自己走著出院,還自嘲因身上裝有14根鈦合金,從此變成「鋼鐵人」。何蕙如說,過去肋骨骨折常以保守治療為主,,自行恢復需要3到6個月,且疼痛可持續至少兩個月之久。嚴重多處骨折的患者更可能因無法脫離呼吸器而需要氣切。近年因發展出使用鈦合金骨材進行肋骨的復位以及固定手術,大幅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情形。至於何種人適合鈦合金肋骨復位固定手術?何蕙如說,包括連續3根肋骨以上都出現兩處以上骨折(連枷胸)導致呼吸困難、肋骨嚴重錯位、使用止痛藥後疼痛指數仍高,甚至影響呼吸及咳痰,以及合併嚴重氣胸或血胸的年長患者,尤其行動不便或肌力不佳的長者,可以與醫師討論,作為治療的另一種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