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高端疫苗
共找到
1006
筆 文章
-
-
2021-10-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OVID-19疫苗台灣接種7個月 涵蓋率達65%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統計, 國內從3月22日開始接種COVID-19疫苗,花了將近7個月,在昨天(10月20日)疫苗的人口涵蓋率終於達到65%,目前接近1/4的人口完整接種2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公布,國內昨天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單日接種數超過31萬4334劑,其中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17萬7144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7184劑,高端疫苗2254劑,BNT疫苗12萬7752劑。從3月22日開始接種至昨天為止,國內COVID-19疫苗累計接種2092萬995劑,其中AZ疫苗1109萬191劑,莫德納疫苗521萬2646劑,高端疫苗135萬9371劑,BNT疫苗325萬8787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國內接種COVID-19疫苗的人口涵蓋率也達到65.00%,劑次人口比為89.29(劑/每百人)。換言之,根據截至9月底內政部統計,台灣總人口數約2343萬餘人,有1522萬餘人至少已接種1劑疫苗,其中569萬餘人是完整接種2劑。有別於上半年疫苗荒,台灣自7月以來,先後獲得國內外捐贈疫苗及政府自購疫苗接連到貨,展開大規模接種,目前正以10月底衝到7成的人口涵蓋率,全力進行疫苗接種作業。考量到儘速完成國人2劑疫苗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上午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專案報告提到,後續將視疫情與疫苗到貨,規劃於預約平台第13輪,提供部分接種第1劑AZ疫苗超過10週者,以輝瑞BNT疫苗完成第2劑接種。
-
2021-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實聯制到明年中! 11月開放全年齡混打、完整接種出國
指揮中心防疫使用的實聯制簡訊,其通訊費用將用罄,衛福部長陳時中至立法院報告指出,實聯制會持續到明年中,若遇到11月1日疫情降級後,實聯制也會持續一陣子,如果降級後馬上停住,未來有隱藏個案就無法及時進行疫調,並即時啟動實聯制因應。針對疫苗施打進度及預防接種救濟審查進度,立委蔣萬安指出,美國自11月8日宣布要完整接種二劑疫苗才能入境,但國內先階段施打進度能遠不及他國,如今有民眾因商務出差、求學需完整接種疫苗,要求指揮中心開放該族群能緊急施打二劑。對於國內施打高端疫苗者能否入境美國,陳時中表示,針對高端疫苗也蒐集文獻發表及實驗數據,並跟美國做溝通取得認可,也會積極展開本土研究。但蔣萬安也表示,國人現今第二劑覆蓋率低,約二成三,中央預計年底達六成,仍有四成民眾無法完整接種疫苗。對於各國疫苗邊境解封,加上美國宣布要完整接種疫苗後才能入境等政策,未來也有多國跟進。針對民眾出國、出差需求,陳時中表示,在11至12月會提供民眾可以緊急二劑,或者鼓勵民眾來施打第二劑疫苗。會後,陳時中也表示,未來第13輪也會據疫苗到貨,提供「AZ+mRNA疫苗」混打,包含莫德納及BNT疫苗皆在內,且開放全年齡實施,但會跟據量能做分流施打。至於是否會造成AZ疫苗施打者,陳時中表示不擔心,AZ疫苗很熱門、很搶手,加上後期登記施打者,多是對打疫苗有遲疑,並非是開放BNT疫苗混打後而猶豫,未來也還有莫德納疫苗到貨。
-
2021-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驚傳5人打疫苗後死亡!2女無病史 打完AZ第1劑後過世
台中市驚傳有5例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疑注射疫苗後死亡131人,新增5例死亡通報個案,分別為61歲女、49歲男打完AZ第二劑後死亡、55歲女和23歲女無疾病史,打完第一劑AZ後死亡,以及54歲女打完BNT第一劑後死亡。台中市政府說明,對於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市府都會主動關懷並發放慰問金,尊重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意願,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新冠疫苗第一劑接種人數為186萬5684人,全人口涵蓋率為66.24%,完成第二劑接種人數為68萬9717人,第二劑涵蓋率為24.49%,總計接種人次為255萬5401人次。台中市衛生局統計,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接種AZ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689案,其中含住院中38案及死亡案104案;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66案,其中含住院中24案及死亡案23案;高端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44案,其中含住院2案、死亡案2案;BNT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43案,住院10案,死亡2案。衛生局說明,新增疑接種疫苗死亡5案,包括AZ疫苗4案、BNT疫苗1案。第一例為61歲女,疾病史調查中,10月7日接種AZ疫苗第2劑,10月11日家屬發現早上叫喚不醒送醫診治,經檢查疑似膽囊炎,10月14日診斷疑似腦膜炎,10月19日死亡,死因調查中。衛生局說,第二案55歲女,無疾病史,7月16日接種AZ疫苗第1劑,接種後出現眩暈、疲倦等針對症狀分別就醫治療,9月2日嚴重頭痛就醫,經住院檢查診斷為急性骨隨性白血病,10月3日死亡,死因為急性骨隨性白血病。第三案為49歲男,有糖尿病、洗腎病史,9月25日施打AZ第2劑,有發燒情形,10月10日發現個案在家死亡,10月12日經法醫解剖,可能死因右側基底核出血、心臟肥大。第四案為23歲女,無疾病史,9月10日施打第1劑AZ疫苗,9月29日被發現無呼吸心跳,經法醫10月7日解剖,死因為兩肺水腫、右心室擴張。第四案為54歲女,有腦血管畸形病史,家屬主訴個案於10月15日施打BNT疫苗第1劑,18日發現叫喚不醒,送醫無效宣告死亡,死因調查中。
-
2021-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今年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暴增1347件 陳時中透露最新採購量
新冠肺炎疫情平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加速新冠疫苗施打,接種進度欲拚10月達七成覆蓋率,其中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通報數也跟著上升。衛福部長陳時中報告指出,截至10月15日已收件達1347件個案,但國內死亡個案也已達914件個案,其中仍有665件個案仍在調閱病歷階段。對此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召開「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衛福部針對疫苗採購及接種後不良事件。今年度疑因COVID-19疫苗大規模接種致產生不良反應而申請受害救濟案件數增加,截至10月15日計收案個案中,待完成申請程序計436件;完成申請程序計899件。目前多數案件集中於調閱病歷階段計665件,考量目前同時推動COVID-19疫苗及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為避免地方負擔過重致影響資料調閱進度,衛福部已協調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行政委辦單位,規畫於10月周期核予補助。國內目前截至10月18日止,已經自行採購國內外疫苗及友邦捐贈疫苗,已經到貨2653.4萬劑,其中包含向COVAX平台採購的474萬劑AZ疫苗,已到貨102萬劑;莫德納疫苗已採購605萬及3500萬劑次世代疫苗,現已到貨638.9萬劑。國產疫苗部分則購買500萬劑高端疫苗,已到貨223萬劑,另外友邦疫苗則受贈725萬劑疫苗及企業捐贈593萬疫苗也已到貨,光是受贈疫苗到貨達1318萬,占已到貨數四成九。陳時中也表示,除了莫德納有購賣明、後年次世代疫苗外,也與AZ疫苗另簽署採購意向書,國人現有覆蓋率達六成二。
-
2021-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12例疫苗接種死亡個案 10例有慢性病史
國內第十一輪疫苗自10月15日開打至今,將於至10月21日截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國內昨日接種31.9萬劑疫苗,BNT疫苗占12.9萬劑、AZ疫苗占13.9萬劑,莫德納8千多劑及高端2千多劑,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64.29%,劑次人口比87.67(劑/每百人)。其中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個案,昨日有171件通報案例,其中83件屬嚴重案例、88件為非嚴重,死亡案件有12件,包含6件為接種AZ疫苗、4例接種莫德納疫苗、2例為接種BNT疫苗、0例為高端疫苗。目前12例死亡案例中,年齡介於45歲至93歲,其中2例無慢性病,詳細情況調查中,其他10例都有慢性疾病,為接種3天至31天死亡。距離國內十月底疫苗覆蓋率達七成,仍要再施打133萬7907人,目前即將於第十二輪第一階段開打BNT疫苗約有101.4萬人,預計於10月28日至10月31日,預計明日第十一輪最後施打日,第一劑要再打32萬人才有機會於十月底打滿七成覆蓋率。
-
2021-10-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在巴拉圭展開第三期試驗 約330人本周施打第一劑
高端疫苗上周三 (10月13日) 在巴拉圭,正式展開新冠肺炎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執行一星期後,已有超過300位民眾登記,完成近百位受試者第一劑施打。高端疫苗表示,從今天(20日) 起,受試者施打加速展開,預計本周將完成約330人第一劑疫苗施打。高端新冠肺炎疫苗在第3季運抵巴拉圭之後,由亞松森大學醫學院負責試驗執行及完整的臨床試驗前訓練。由於當地疫苗緊缺,研究團隊花了相當心力取得比對用的AstraZeneca(AZ)疫苗,克服眾多挑戰並完成臨床試驗前相關準備後。該項在巴拉圭執行的第三期試驗,計劃收納1000位受試者,採用免疫橋接設計與AZ新冠肺炎疫苗進行比對性試驗,預計於第4季取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比較數據,以加速佈局中南美洲市場。除了高端疫苗採用免疫橋接外,Valneva藥廠4月底在英國執行的全球首個4000人規模臨床三期免疫橋接試驗,日前也公布與AZ疫苗的比對數據,Valneva的中和抗體效價GMT是AZ疫苗的1.39倍,且血清陽轉率不劣於AZ疫苗。
-
2021-10-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77歲男性打莫德納第二劑 3天後死亡
台中市今新增疑接種默德納疫苗死亡1案,死者是77歲男性,有慢性病史,9月23日接種Moderna第二劑,隔日起有腰部、肌肉痠痛及呼吸喘,經就診返家,9月26上午家屬發現倒臥床邊已死亡。經解剖,初步研判死因為高血壓性心臟病。衛生局說,因家屬疑與疫苗相關提出受害救濟申請,將協助後續申請事宜及請民政局進行慰問關懷。市府對於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都會主動關懷並發放慰問金,尊重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意願,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衛生局指出,目前台中市不良疫苗通報數:1.AZ疫苗通報數計680案,含住院中38案及死亡案100案。2.莫德納疫苗通報數計164案,含住院中24案及死亡案23案。3.高端疫苗通報數計43案,含住院中2案,含死亡案2案。4.BNT疫苗通報數計118案,含住院中6案,含死亡1案。
-
2021-10-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1例接種疫苗死亡 62歲男打BNT後三天逝世
隨疫苗陸續進貨,我國展開大規模接種。我國昨接種33萬723劑,其中AZ接種9萬4287劑,莫德納接種9295劑,高端接種2530劑,BNT接種22萬4611劑。目前我國接種涵蓋率63.50%,劑次人口比每百人86.23劑。而昨天僅發生一例接種後死亡案例,為62歲男性,接種BNT疫苗後三天發生。莊人祥表示,昨天新增85接種疫苗後不良事件,其中49例為非嚴重事件,扣除死亡,35例為嚴重不良事件。其中,15例為接種AZ疫苗,為7女8男,年齡介於25歲至91歲,接種疫苗後當日至28日間發生;5例接種莫德納疫苗,為3女2男,年齡為32歲至68歲,接種疫苗後2日至20日間發生;4例為接種高端疫苗,為2女2男,年齡為43歲至58歲間,接種疫苗後當日至42日間發生;另新增11例女性為接種BNT疫苗,年齡介於12歲至56歲,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2日間發生。
-
2021-10-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央開放自費驗抗體 北市訂收費標準一次1000元
網紅「四叉貓」接種高端疫苗後,到北市禾馨診所自費檢驗抗體,引發討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針對相關抗體的檢驗,做出指引,目前執行公費抗體檢驗的機構,將可以協助一般民眾自費檢驗,價格由地方自訂費用。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上午在台北市議會警政衛生委員會透露,北市費用約1000元,委員會議員則進一步要求北市聯醫收費,應比私立醫療診所低。禾馨醫療旗下診所日前在中央開放前便提供網紅「四叉貓」自費驗COVID-19抗體服務,遭北市開罰5萬元,之後中央針對相關抗體的檢驗,後續做出指引,讓國人依循,同意公費驗抗體的醫療機構可以做,不訂上限或統一價格,由地方自訂。北市議會警政衛生委員會上午審議議員提案,請市府開放仁愛醫院供民眾自費篩檢疫苗抗體。游淑慧指出,衛福部已經同意仁愛醫院可做,對於其他醫院是否也申請?黃世傑說,北市目前已經有十多家醫院申請,也包括禾馨醫療旗下數家診所已經送件。議員許淑華追問,衛生局何時可以審核通過?開放時程?黃世傑表示,剩下只是程序,約一周後就會通過。衛生局指出,聯醫的部分,收費標準已經送審,本周五即可核定。游淑慧說,自費篩檢疫苗抗體,是否可以便宜一些,聯醫是公立醫院,收費應該低一點。
-
2021-10-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嚴重不良反應認定模糊 陳時中允一個月修正
國人接種疫苗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截至17日共發生4756例,衛福部長陳時中多次解釋是因台灣認定寬鬆。立委賴香伶今天質詢時進一步提出,2月18日修訂審議辦法時,基金預算總額提高,但救濟範圍中,鑑定結果為「無關」的項目裡,增加了「醫學實證未支持其關聯性」,她質疑,難道醫學「無法證明無關」,應有可能是「無法確定」,而非「無關」;陳時中允諾一個月內修訂辦法。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到立法院報告「111年度中央總預算案」,立委賴香伶針對勞保制度、疫苗嚴重不兩反應,質詢蘇貞昌及勞動部長許銘春、衛福部長陳時中。賴香伶說,111年歲出總預算成長5.9%,勞保撥補300億元,占其中23.7,但「但時間不等我們」,雖然基本工資努力促成調升,但還是期待可長可久的制度,她詢問,何時能真的啟動勞保條例有關基金修法進程?賴香伶說,勞保潛藏負債11兆元,近三年就增加1.7兆元,政府逐年撥補,但如杯水車薪。蘇貞昌雖回答,他上任後每年撥補200億元、220億元、300億元,不過賴香伶認為,雖然每年撥補,但計算下來112年,難道要撥補到818億元?「實際發生的短絀,要認真面對」。她也進一步質疑國人接種疫苗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衍生疫苗救濟問題。雖然今年是全球性、全年齡施打,通報率也因此更高,但「救濟審議程序,一個審查會審10案就結束,目前有上千案,要排到幾年才能審完?」她說,2月18日剛開始修訂審查辦法時,將基金預算從1.5億元到2億元,提高到4億元,當時立法說明是可能有救濟案量增加,因此EUA疫苗可能的救濟有從寬認定,但再往下看會發現,基金上限提高了,救濟範圍認定,卻在「鑑定結果為無關」的欄位,增加「醫學實證未支持其關聯性」。她質疑,難道醫學「無法證明無關」,就是「無關?」更可能的情況,應該是「無法確定」吧?陳時中表示,科學上已經知道有關或無關的中間,確實有一塊「無法確定關聯性」,已有要求衛福部提出解釋文。不過賴香伶以2016年一名徐同學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發生不良反應,認為關乎人民權益,應重新修訂「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3條第1項第2款。陳時中說,「未支持期關聯性就不會列入有關」,但還是要判定是「無關」還是「無法排除」,傾向是「無法排除」,就不會認定是「無關」。賴香伶要求一個月內辦理修正公告,陳時中表示「一個月內會修正相關辦法」,蘇貞昌也表示「都支持」。
-
2021-10-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灣承認大陸疫苗? 陳時中:只是認定打過這樣的疫苗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至立法院備詢前接受媒體訪問,被問到接種過大陸國藥、科興疫苗,可於疫苗接種小黃卡上載明接種紀錄,是否代表我國承認國藥、科興疫苗?陳時中表示,「這只是對於一個事實的認定,有打過這樣的疫苗,至於怎麼承認還要再研究」。媒體追問,如果將來有疫苗護照,接種國藥、科興是否也可使用?陳時中則說,整體運用上還要再討論。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打高端疫苗想出國怎麼辦」這個問題,應該要問陳時中,陳時中回應,要再跟美國持續溝通,目前還沒有完全定案。至於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批評,中央在兩周不到的時間,卻要台北市打60萬劑疫苗,「不應該這樣急就章」,陳時中則說,中央也積極協助,23日起幫忙準備了4萬5000人次的施打量能,希望能讓更多人打得到。針對春節回國華僑,若打過兩劑疫苗可否比照機組員「5+9」檢疫規定?陳時中表示,還要再研究,大量從國外回來的,要考慮台灣自己的抵抗能力,包含疫苗施打、社區防疫等,以及大家有沒有遵守戴口罩相關規定,「機組員是因應國家經濟上的需要,他們人數也相對少,範圍也是可控,兩者思考的點是不一樣的」。
-
2021-10-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承認陸科興、國藥疫苗?陳時中:如何認可和運用討論中
本土疫情趨緩,民眾黨立委邱臣遠今天在立法院質詢時詢問,民眾在中國大陸接種過2劑國藥、科興疫苗者,是否得到指揮中心認可?衛福部長陳時中答詢表示,指揮中心會先登錄在相關證明裡,證明曾經有打過疫苗的事實,至於如何認可和運用,仍在討論中。邱臣遠指出,接種完2劑高端的國人很關心,若要出國能否被當地認可。陳時中說,高端在國外展開三期、歐洲準備做免疫橋接計畫,國際上未來被認可的可能性愈來愈高,實際上各國使用疫苗護照不多,大家比較關心的是美國。陳時中說,美國現在能確定開放33國已完成疫苗接種的旅客可入境,台灣還不在33國之中,但仍然是綠色名單內,未來要看11月8日美國CDC進一步公布規定,目前台灣列在低風險國家內,並沒有改變。陳時中說,未來對於國際往來開拓,基本上都會用兩指標來看,一是當地疫情情況,二是疫苗施打狀況,各國會用這兩指標交互使用,只是每國家方法和取決標準略有不同。
-
2021-10-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8例疫苗接種不良事件 指揮中心:可拿通報協助更換
我國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62.40%,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84.61劑。不過前三天新增8例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包括AZ兩例、莫德納五例、高端一例。而對於香港定調12至17歲青少年只打一劑BNT疫苗以避免相關不良反應,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還是先觀察國外相關資料,研判後再徵詢專家小組的意見做最後決定。針對10月15日至17日新增疫苗接種死亡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兩例接種AZ死亡的不良事件,為兩名男性,年齡為54 歲和79歲間,接種後一日和七日發生;新增5例為接種莫德納,為一女四男,年齡介於45歲至78歲,接種疫苗後3日至73日發生;新增一例為接種高端疫苗,為一名89歲男性,接種疫苗後三日發生。而有男大生打完BNT後三天心律不整、心悸,家屬反映通報受害救濟衛生局卻說半年後才會有結果,因此不知道第二劑該怎麼辦,且不知是否有其他管道可以協助。莊人祥則表示,若第一劑接種後發生問題,可以通報為不良事件,並拿此通報找衛生局協助指定醫療院所諮詢醫師後,更換其他廠牌疫苗。至於VICP(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則是會調閱病歷,確認不良事件是否和疫苗接種有關,因此需要較長時間。
-
2021-10-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打的疫苗能減少重症和死亡嗎?後疫苗時代來了!真實世界數據教我們的4個疫後觀察
全球經歷COVID-19重擊之後,當疫苗注射無可迴避,民眾對疫苗的疑慮從「安全嗎?」提升到「有多少保護力?」、「防重症能力如何?」、「需要追加第三劑嗎?」目前隨著變種病毒威力愈來愈強大,全球的疫苗研發趨勢又是什麼?專家提醒,相關資訊都可參考,但要注意的是,接種疫苗最重要的目的是減少重症和死亡,幫助人類與病毒和平共存。現有疫苗能否達成這個目的?從真實世界的數據可以得到答案。Q1:疫苗的抗體濃度愈高,保護力就愈高?為了終結全球大流行,各國卯足全勁,用史上最快速度衝刺疫苗研發。台灣民眾選擇施打AZ、莫德納、BNT、高端疫苗之前免不了要比一比,但該比什麼呢?是要看臨床試驗的保護力、看驗出的抗體濃度、還是看各國接種後的真實世界數據?什麼是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RWD),按照美國FDA的定義,是指從傳統臨床試驗以外其它來源獲取的數據。新冠肺炎疫苗在全球已施打數量為63.9億劑,然而,臨床試驗的情境與真實世界還是有所差異,導致臨床試驗結果外推至真實世界會有局限性。根據加拿大研究,接種疫苗可有效降低住院及死亡風險,在Alpha變異株,各廠牌一劑疫苗的保護力分別為85%(AZ)、80%(BNT)、79%(莫德納),面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也有88%(AZ)、78%(BNT)、96%(莫德納)。「抗體濃度和保護效果有相關,但沒有絕對關係,也不是唯一指標。」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民眾打完疫苗後,抗體變化會因人而異,有些人濃度上升較慢,驗到數值比別人低,但不能代表這個人的保護力,也不能推論後續濃度的發展。「面對Delta變異株突破感染,疫苗防重症能力仍強。」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表示, AZ、BNT、莫德納等疫苗,都是依照原型株所開發,臨床試驗雖顯示面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略為下降,但真實世界的數據仍顯示這些疫苗針對預防重症、住院、死亡的保護力有八成到九成以上,「真實世界的數據最實在了」。【延伸閱讀】>>抗體濃度和保護效果有關嗎?專家曝解讀疫苗效力關鍵Q2:打疫苗發生血栓、心肌炎副作用的機率高嗎?國外疫情仍嚴峻,為避免感染,施打疫苗是必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感染科教授邱政洵說,所有疫苗都有不良反應,隨著施打數量愈多、個別不良反應也不同,像是腺病毒疫苗AZ、嬌生有血栓風險,mRNA疫苗(莫德納、BNT)則可能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邱政洵表示,以國外報告來看,施打AZ發生血栓機率約百萬分之10至20,國內疫苗安全性監測報告,打AZ發生血栓機率約百萬分之6,意即國內發生血栓機率低於國外,屬於罕見不良反應。另外,心肌炎好發於第二劑接種後一周內,以年輕男性為主,心包炎好發於第一劑接種後2至4周,以中年男性為主。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只要接種後提高警覺,如果出現不適,盡速就醫,早期診斷治療,均能順利痊癒,邱政洵強調,台灣健保體制完善,醫療水準不輸歐美,民眾不必過度擔心。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疫苗不良事件是指接種後出現任何身體上的不良情況,這些事件發生在疫苗接種之後,但不代表就是接種疫苗造成。為了保護自己與家人,民眾對疫苗應有正確認知,打破迷思,務必把握接種機會,上網預約,完整施打二劑,才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變異株,不要自己嚇自己。【延伸閱讀】>>怕副作用不敢打?秋冬病毒活躍 兩劑保護才完整Q3:已經打過第一劑疫苗,可以不用打第二劑嗎?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說,接種第二劑疫苗除要拉高抗體外,還有另一項目標是激活免疫記憶、T細胞防護力,由於新冠疫苗大部分不是活性疫苗,除了嬌生以外,其餘國際廠牌疫苗都須接種兩劑,若接種兩劑以上,保護力都會提高。雖然台灣目前尚未受變種病毒肆虐,但各國在Delta的侵襲下,引發疫苗長期有效性的疑慮。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說,追加第三劑的原因無非是,害怕抗體濃度隨時間而去、保護力下滑。簡單而言,第二劑疫苗主要為防重症,第三劑疫苗目的是抵抗變異株。假使追加第三劑的必要性提升,疫苗的挑選又是一大學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目前AZ疫苗已經針對變異株研發出第二代疫苗,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接種兩劑第一代AZ疫苗之後,第三劑接種二代AZ疫苗者,效果特別好,抗體和T細胞反應都有增強,預防感染及重症死亡的效果可望再提高。輝瑞和BioNTech公司9月表示, 5至11歲的兒童接種BNT疫苗後,產生很強的免疫反應,已向美國衛生監管機構申請EUA授權;自南非變種病毒Beta出現後,莫德納便著手研發針對Beta的次世代疫苗,作為第三劑加強針,2021年5月公布試驗初步結果,顯示注射次世代疫苗者,可提升受試者體內對抗 Beta 與 Delta 變種病毒的中和抗體量。總體來說,追加第三劑疫苗,與疫情現況一樣,牽涉到未來疫情走向、變種病毒演化等,全民應有心理準備面對的是變動式過程。【延伸閱讀】>>因應突破性感染 打第2劑和第3劑疫苗目的有何不同?Q4:打完兩劑疫苗後,就可以安心脫口罩了嗎?目前所施打的疫苗,都是針對病毒原型株所開發的基礎疫苗,由於新冠疫苗提供的免疫保護,在完成兩劑接種後四至六個月開始減弱,而且面臨變種病毒「突破性感染」案例時有所聞,接續施打第三劑,是各國疫苗政策的重要議題。歐美許多國家早已研議第三劑打法及適用對象,而幾家國際藥廠也著手研發次世代疫苗,什麼是「次世代」呢?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只要是改良現有的疫苗,都可稱作「次世代疫苗」。指揮中心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劑量調整」為次世代疫苗主要改良方向之一,藉此減少副作用;再者為「改良劑型」,希望讓疫苗更方便接種或更容易進入人體作用;另嘗試結合其他疾病,希望苗接種一次,便可預防多種疾病。黃高彬表示,當疫情趨緩,疫苗接種急迫性變低,民眾就會檢視疫苗的副作用,為此,許多藥廠研發次世代疫苗,重點放在調整劑量,以降低副作用,像是莫德納疫苗原本劑量為100微克,最近著手研究25微克劑量的效果。AZ研發次世代疫苗AZD2816,開始進行臨床試驗,在接種過疫苗和未接種過疫苗的成人中,評估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預計年底前可發表結果。黃高彬表示,由於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都是冬天發生的呼吸道疾病,因此許多藥廠想朝新冠肺炎結合這兩種疾病發展次世代疫苗,甚至部分藥廠想加入副流感,等於打一劑就能一勞永逸,不過目前都在臨床前試驗階段。【延伸閱讀】>>挑戰不只來自新冠變異株 次世代疫苗4大改良方向大流行恐難終結,需接受與病毒共存紀鑫表示,新冠肺炎短時間內發生全球大流行,社會大眾難免期盼有超強疫苗問世、終結大流行,但其實流感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效果,也差不多是七、八成,各大新冠疫苗的防護效果真的都不差。邱南昌表示,雖然從國外資料看到,在疫苗覆蓋率很高的國家,還是持續發生突破感染,但不能因確診人數增加就否定疫苗覆蓋率提高的價值,還要看重症死亡的比率,而這方面確實在大規模疫苗接種後下降了。如果一個國家社會有共識,可以接受感染後低重症、低死亡的局面,「這就是與病毒共存的開始。」彙整民眾新冠肺炎疫苗5大迷思,邀請馬偕紀念醫院兒科部副主任張龍來為大家解答施打疫苗保護力怎麼看?專家知識分享看更多:>>抗體濃度和保護效果有關嗎?專家曝解讀疫苗效力關鍵>>怕副作用不敢打?秋冬病毒活躍 兩劑保護才完整>>因應突破性感染 打第2劑和第3劑疫苗目的有何不同?>>挑戰不只來自新冠變異株 次世代疫苗4大改良方向
-
2021-10-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高端不能進美國? 高端:細節尚未揭露籲耐心等待
美國白宮日前宣布,11月8日起外籍人士只要完整接種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認證的疫苗都可以入境美國,但其中並不包含高端疫苗。對此,高端表示,美國疾病管制署(CDC)的規定細節尚未揭露,不宜太早論斷,請民眾再耐心等待。高端表示,美國將實施新的入境疫苗接種規定,但正式的新規定細節尚未頒布,國內媒體對此項新規各自解讀,而外媒的報導,其報導方向都是美國將放寛入境限制,而不是加強入境管制。高端指出,目前主要的爭議焦點是,應接種完兩劑疫苗的要求是針對目前禁止入境的33個國家,或是將擴及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而由於台灣目前入境美國並不受限,因此新規定的適用對象特別引起國人關注。高端也說,公司將持續關注此議題,並與相關單位溝通以協助提供正確資訊。
-
2021-10-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七旬翁打AZ第二劑8天後死亡 本身有中風疾病史
台中市今公布新增打AZ疫苗第2劑死亡個案1案,使得因為打AZ疫苗死亡案增至百人。衛生局指出,死者是79歲男性,有中風疾病史,9月28日接種AZ疫苗第2劑,隔天腸胃不適, 30日就診後症狀改善 ,但本月5日早上在家中過世,,死亡診斷為自然老衰,但家人有意申請受害救濟。衛生局說,將協助後續申請事宜及請民政局進行慰問關懷。市府對於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都會主動關懷並發放慰問金,並尊重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意願,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衛生局說,本市新冠疫苗第一劑接種人數為177萬1265人,全人口涵蓋率為62.89%,完成第二劑接種人數為63萬5541人,第二劑涵蓋率為22.57%,總計接種人次為240萬6806人次,劑次人口比85.4%。衛生局說,截至目前,不良疫苗通報數如下:1.AZ疫苗通報數計672案,含住院中35案及死亡案100案。2.莫德納疫苗通報數計162案,含住院中24案及死亡案22案。3.高端疫苗通報數計42案,含住院中2案、死亡案2案。4.BNT疫苗通報數計107案,含住院中10案、死亡1案。
-
2021-10-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驚傳74歲男打AZ第二劑 6天後發燒、15天後亡
台中市傳出打完AZ疫苗第二劑後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疑注射疫苗後死亡124人,其中新增死亡個案為74歲男子,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史,9月15日接種AZ疫苗第2劑,在9月21日出現發燒、嘔吐送醫,9月30死亡,死因為肺炎併呼吸急性衰竭。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接種AZ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663案,其中含住院中35案及死亡案99案;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59案,其中含住院中23案及死亡案22案;高端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41案,其中含住院2案、死亡案2案;BNT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99案,住院7案,死亡1案。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市府對於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都會主動關懷並發放慰問金,並尊重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意願,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
-
2021-10-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大「AZ+莫德納」混打進展最快? 長庚10月底也有結果
國內混打實驗計畫,包含台大醫院、長庚醫院等,也持續進行混打研究中,台大醫院表示「AZ–莫德納」混打實驗已有初步結果,比二劑AZ疫苗佳,且與AZ混BNT疫苗相當。然而國內早已開放醫護人員進行「AZ–莫德納」混打,長庚醫院收案700名醫護進行抗體追蹤及觀察,可望在10月底公布結果。另外疾管署委託在北中、南、區院所進行混打計畫,加上國內BNT疫苗到貨,未來各醫院是否還有進一步考慮可在二劑混打BNT,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北部已收案完成,中南區仍在收案中,該計畫會陸續追蹤抗體維持狀況供政策參考,並不會因結果出爐就開放國內混打BNT疫苗。李秉穎表示,疾管署委託北區院所的台大醫院主持「AZ–莫德納」、「AZ–輝瑞」、「高端–輝瑞」、「高端–高端」混打後抗體追蹤計畫,每案預計收到200多人,從收案到觀察至少有一年半期觀測,但關於台大醫院自行主持的混打實驗,不清楚目前進度是否為進展最快。但他指出,若台大醫院初步表示,已完成「AZ+莫德納」混打數據屬實,其保護力跟國際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較「AZ–AZ」效果佳,而與「AZ–BNT」效果相當,也僅代表國內做出來的結果,都與國際數據吻合。中區院所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主持,中國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目前仍在收案中,但認為在國外已有混打及抗體效價的實驗成果,且施打對象涵蓋不同人種,數據完整,台灣卻要再自行針對EUA疫苗進行混打抗體追蹤,該計畫意義不大且勞民傷財,若要針對高端疫苗等國產疫苗進行實驗,那應該由高端自行主持。長庚醫院也有兩組混打研究正在進行,林口長庚醫院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兒童感染科醫師陳志榮指出,其中一項臨床試驗是比較「AZ–AZ」、「AZ–高端」等效價進行追蹤,第二劑疫苗隨機分配,共收案100人,已經收案完成,預計下個月有結果。另外一項則是觀察性研究,是根據長庚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AZ–AZ」、「AZ–莫德納」、「莫德納–莫德納」進行抗體追蹤,總計已收案700多人,預計10月底就會有結果。未來針對是否會針對BNT進行混打計畫收案及追蹤抗體追蹤,他認為醫護人員多已施打完一劑疫苗,第一劑打BNT疫苗可能性不大,未來可針對院外一般民眾進行收案,若有施打BNT疫苗者欲知道自己抗體狀況也能至醫院追蹤。
-
2021-10-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4歲男打AZ疫苗發燒、18天後身亡 法醫初判報告出爐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昨天新增117件疫苗接種後不良通報,其中最年輕的死者是24歲男子。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疑注射疫苗後死亡123人,其中24歲男子除了尿酸些微偏高,沒有其他慢性病史,他在9月11日接種AZ疫苗第一劑,有發燒情形,經服用退燒藥,至9月13日退燒後,無其他身體不適症狀,9月29日家屬發現個案躺臥床上無回應,立即通知救護車送醫,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經急救無效後宣告死亡。本案已於10月5日解剖,法醫研究所初步判斷報告為心臟雙心室擴大、心肌病變。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接種AZ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653案,其中含住院中34案及死亡案98案;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52案,其中含住院中19案及死亡案22案;高端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40案,其中含住院2案、死亡案2案;BNT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95案,住院5案,死亡1案。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市府對於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都會主動關懷並發放慰問金,並尊重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意願,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
-
2021-10-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防錯針 台中診所不打BNT
新疫苗第11輪接種明天起陸續開打,台中市施打的BNT及AZ疫苗達28萬劑、彰化縣8萬劑、南投縣約4萬劑,施打量均創下新高,為避免打錯針,台中及南投採取分診分流,彰化縣因過去都已先規畫好分流作業,各醫療院所平常晚上也有夜診,假日也有設立施打站,可以因應。台中市衛生局說明,第11輪疫苗中央撥配台中市BNT疫苗16萬多劑、AZ疫苗11.7萬多劑,共有28萬多劑,從明天起,排5天施打,由於施打量極大,考量台中市合約院所一周接種量能約17萬劑,為避免打錯針,因此採取分診分流。衛生局表示,台中第11輪疫苗接種依分診分流措施,AZ疫苗開放在384家合約診所施打,BNT疫苗開放在39家合約醫院、大肚、烏日、龍井、沙鹿、霧峰、梨山等6區衛生所,以及40處快打站施打;另外,各區衛生所、合約診所受理高端疫苗預約接種,當診或當天若打BNT或AZ,就不受理預約接種高端。彰化縣第11輪BNT預約3萬9905人,排定15日到17日及20日到21日施打,AZ則有39167人預約,排定16日到21日施打。彰化縣長王惠美說,彰化從一開始中央開放民眾登記時,預先都已規畫好分流接種作業,各醫療院所、診所平常晚上也都有夜診,假日施打站也開打。南投縣預約平台第11輪AZ第二劑共1萬8398劑,BNT第一劑共2萬391劑,為避免打錯疫苗,採分診分流分時段接種,AZ接種時間為10月15至19日,BNT接種時間10月18至21日;各接種醫院、診所、衛生所皆採同一時間接種同一疫苗方式辦理。
-
2021-10-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1輪台中診所沒打BNT?衛生局:避免打錯針採分流打
1922預約平台第11期疫苗預約接種今晚6時截止預約,台中市很多上網預約的民眾抱怨,診所沒有開放打BNT,而且市區名額幾乎秒殺,很快就額滿。台中市衛生局說明,為避免打錯針,台中採分診分流,第11期BNT共16萬劑,開放醫院、6區衛生所以及40處快打站施打,AZ共11萬多劑,開放合約診所施打。1922預約平台第11期疫苗預約接種,開放44歲以上民眾、第9類及22至12歲接種BNT疫苗第一劑、54歲以上民眾接種AZ疫苗第二劑,今晚6時截止預約,預計15日起施打。衛生局統計,11期疫苗預約平台截至昨天中午,台中BNT預約78.3%、AZ預約71.4%,其中BNT預約在中區、西區、北屯區、北區、大里、大肚、沙鹿、梨山預約額滿;AZ在中區、東區、梧棲、新社、石岡、外埔、烏日、大肚也預約額滿。台中市衛生局說明,第11期疫苗中央撥配台中市BNT疫苗16萬多劑、AZ疫苗11.7萬多劑,共有28萬多劑疫苗,15日起開打,考量台中市合約院所一周接種量能約17萬劑,因此在15日,以及18到21日共5天,加開40處疫苗快打站打BNT疫苗。衛生局指出,台中第11期疫苗採分診分流,AZ疫苗開放在384家合約診所施打,BNT疫苗開放在39家合約醫院、大肚、烏日、龍井、沙鹿、霧峰、梨山等6區衛生所,以及40處快打站施打;另外,各區衛生所、合約診所受理高端疫苗預約接種,當診或當天若打BNT或AZ,就不受理預約接種高端。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2輪最多440萬人接種 陳時中:盼月底每天35萬接種量
第12輪疫苗開放多種疫苗且分階段預約、接種,預估最多有440萬人接種,可謂台灣史上目前最大的施打方案,十分複雜。外界擔心再度發生打錯疫苗事件,關心是否有防呆機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採取分流就是要避免誤打,呼籲民眾施打的時候也能再度和醫護人員核對。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推估BNT接種人數為166.7萬、AZ為164.3萬、莫德納為112.7萬。至於高端疫苗,民眾可想打就到指定醫院接種。陳時中表示,希望下個月月底每天可以有35萬接種量為標準,因此沒達到的地方可能就得增開接種站,也提醒需注意開設的環境,包括下坡及是否漏雨等。第12輪分兩階段接種,包括依接種對象將預約時間分流,而施打時程也分為10月22日至10月27日及10月28日至11月3日兩階段接種;力拼月底第二劑接種覆蓋率達三成。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工程師接種BNT八日死亡!境外再增3例突破性感染
國內同時開打AZ、莫德納、BNT及高端疫苗,昨日共施打23.6萬劑疫苗,日前新北傳出一名男性工程師施打完BNT疫苗後八日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日新增一名42歲男性,屬於第九類公費施打對象,本身有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接種BNT疫苗八日後死亡,會進一步經司法相驗。他指出,該名男性是在10月1日接種BNT疫苗,10月9日上班後突然胸悶、冒冷汗、昏倒,送到醫院急救不幸死亡,這部分目前知道會進行司法相驗,會持續關注。目前國內也新增128件不良事件,其中71件屬非嚴重事件,4例死亡事件,分別為2例AZ疫苗,年齡介於65歲至69歲,接種後0至8日死亡;1例為莫德納疫苗,年齡為71歲,接種後9日死亡;1例為接BNT疫苗,年齡為42歲,接種八日後死亡。另外今日四例境外移入個案中,也有突破感染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四例都曾經接種過一到兩劑疫苗,序號前三位是屬於突破性感染,分別接種一劑嬌生、二劑BNT疫苗、一劑嬌生,第四位雖然打過二劑AZ疫苗,但中間七月份就曾在印尼確診,所以排除突破感染病例。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2輪疫苗各開百萬劑 意願登記到明天為止
第12輪疫苗「百花齊放」,將有莫德納、AZ跟BNT可供接種。指揮中心原預計今天說明詳細接種細節,但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由於還在等AZ疫苗到貨,因此還在規畫,已進到最後階段,若確定,明天將對外說明,目前仍傾向採分流預約。截至目前為止,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58.72 %,劑次人口比每百人77.85劑。莊人祥表示,第12期的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到明天截止,預計接種AZ疫苗超過100萬劑、BNT疫苗174萬劑、莫德納疫苗約113萬劑。另傳出台中62歲男接種9天後突在家猝逝,莊人祥表示,個案於9月30日接種完只有接種部位痠痛疲倦,10月9日上午在家突然倒地送往醫院急救,到院時沒有自發呼吸心跳,急救30分鐘無效中午宣告死亡,診斷為心臟衰竭。由於家屬認為與疫苗不相關,因此也沒有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莊人祥表示,目前全國統計接種後BNT疫苗死亡的個案僅有三例,但這名老翁是否為台中第一例則需問地方政府。至於10月8日至11日共新增13例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5 例接種AZ疫苗,為2女3男,年齡為56歲至95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 87日間發生;2名男性為接種莫德納疫苗,年齡為71歲至75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4日間發生;4例接種高端疫苗為,1女3男,年齡為45歲至63歲間,接種疫苗後5日至43日間發生。另外兩例接種BNT疫苗,分別是年齡為62歲及69歲男性,分別為為接種疫苗後3日及9日發生。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驚傳首例BNT打後猝死!62歲男打後9天不治
台中驚傳首例打完BNT疫苗後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疑注射疫苗後死亡122人,其中首例接種BNT疫苗死亡案為62歲男性,有高血壓及糖尿病慢性病史,9月30日接種第1劑BNT疫苗,返家後僅表示接種部位痠痛,顯疲倦狀,10月9日上午於家中突然倒地,由救護車送至醫院,經急救後無效,宣告死亡。台中市衛生局統計,截至今天上午8時,接種AZ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641案,其中含住院中34案及死亡案97案(含第2劑2案);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30案,其中含住院中19案及死亡案22案(含第2劑1案);高端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38案,其中含死亡案2案;BNT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82案,住院6案,死亡1案。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市府對於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都會主動關懷並發放慰問金,並尊重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意願,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現階段朝向清零 陳時中:拚年底前第二劑覆蓋率達6成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台灣要以「清零」或「與病毒共存」為目標,再受討論。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現階段仍要朝向清零,防疫韌性足夠,才能與病毒共存。他也提到,下個月要展開更大疫苗接種計畫,以第二劑達到6成為目標,盼盡量在年底前完成。行政院長蘇貞昌今上午率內閣成員赴立法院施政報告並備詢。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質詢時提到,蘇貞昌9月表示,依國際狀況可能得與病毒共存;副總統賴清德上周也說,未來台灣要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但陳時中說,與病毒共存是心理建設,行政單位目標是清零,是與院長不同調?國家整體防疫戰略目標是什麼?蘇貞昌答詢表示,台灣現在其實很安全,但國外疫情變化嚴重,政府還是守住國門防疫,國內因疫調做很好,「我們還是以清零為目標去期待,」但在整體疫情控制情形下,未來病毒若無很大變化,漸漸可能會像流感一樣,在疫情控制下與病毒共存,這是未來的發展。蔣萬安質疑,清零目標是採取高強度的管制措施,與病毒共存截然不同,如果要回到正常生活、經濟復甦、國際往來接軌,政府戰略目標必須要一致,否則各唱各調,民眾無所適從。陳時中表示,現階段政府的目標還是清零,但必須有與病毒共存或共存亡的準備。手段是建立防疫韌性,最終要對經濟傷害降到最低,防疫韌性足夠,將來就有可能和病毒共存,而不是現在喊口號。蔣萬安也問到,目前疫苗第二劑覆蓋率僅17.8%,何時能達到全體免疫?陳時中答,月底要達成第一劑覆蓋率7成、第二劑覆蓋率要3成,下個月要更快展開更大接種計畫。他也說,現在已經沒人在談疫苗群體免疫,而是重症及死亡傷害的降低,目前疫苗進貨速度算是平順,第二劑以達到6成為目標,盡量在年底前完成。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安全如何把關?檢驗封緘貼紙藏玄機
COVID-19疫苗接力到貨,在貼上封緘貼紙、配送各地供全民接種前,衛福部食藥署的檢驗團隊,擔任疫苗安全守門人,鷹眼檢查疫苗並耗費心力檢驗,逐批完成嚴謹的檢驗程序。國內現有4款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供民眾接種,無論是國產或進口疫苗,都必須經過嚴格把關。疫苗外盒上的封緘貼紙,是疫苗配送、倉儲、檢驗等各種訊息的總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截至10月5日,已有64批、1865萬6360劑COVID-19疫苗,通過檢驗封緘放行。食藥署長吳秀梅告訴中央社記者,疫苗屬生物製劑,每一批可能都有些微變化,因此疫苗出廠前要品管檢驗,出廠後還是需要逐批檢驗,且看的不是疫苗原液批號,而是最後分裝出廠的批號,才能做最詳盡的把關。擔負檢驗重任的,就是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的生物藥品檢驗封緘團隊,成員背景包含醫檢師、藥師、獸醫、化學及生物專家,有人擅長檢驗疫苗,有人負責培養細胞、種病毒,過程宛如精細的手工業,人人各司其職且合作無間。疫苗檢驗團隊的工作,從尚未到貨前就得提早籌備。各種COVID-19疫苗都有特定的規格,因此每當有新的疫苗廠牌要辦理查驗登記,就得建置新的檢驗方法,並以標準品對照,從無到有的過程,燒腦程度高,吳秀梅也稱讚「同仁們實力都很強。」檢驗方法建置後,檢驗過程的實務操作更是不能馬虎。疫苗檢驗封緘流程,可分為抽樣、檢驗及封緘3大部分。首先,疫苗抵台後,食藥署人員須在宛如「廣寒宮」的低溫倉儲內,確認疫苗數量與冷鏈溫度,還得使出鷹眼,仔細檢查外觀是否有異物,防止幾年前的流感疫苗混入異物事件重演。接下來是最關鍵的檢驗細項,包含安全性(無菌、細菌內毒素、異常毒性等)、效價(抗原含量、病毒量、抗體中和等)、鑑別、化學試驗(保藏劑、佐劑、不活化劑等)等檢驗,需耗費7到35天不等時間。疫苗試驗必須在實驗室內進行,因實驗室進出須經過多道程序,檢驗人員做實驗前都得避免吃飯、喝水,耐著挨餓一氣呵成完成當次檢驗工作,相當辛苦。不同的COVID-19疫苗,所需的檢驗程序不同。如腺病毒載體技術的AZ疫苗需經過7道檢驗程序,屬於mRNA技術的莫德納、BNT疫苗又多了數道程序,得要進行RNA含量、RNA包覆率等試驗。至於國產高端疫苗為次單位蛋白疫苗,檢驗程序更多達11道。食藥署研究檢驗組長王德原先前提及,當中最耗時的是效價試驗,必須以動物實驗測試免疫抗體生成狀況,再取血進行病毒中和試驗,過程長達30至35天。吳秀梅也說,若動物實驗的小鼠打了疫苗後死亡,食藥署不會去追尋原因,直接判定整批疫苗不合格,如此嚴格把關,就是為了疫苗安全,讓民眾安心接種。疫苗產品檢驗與文件審查合格後,食藥署會核發疫苗封緘證明書,並於產品最小包裝上黏貼「藥物檢查證」貼紙,供醫療院所識別。這張小小的封緘貼紙,也象徵著配送、倉儲、檢驗等各方人員努力成果。「謝謝全民的體諒,給我們一點時間。」吳秀梅說,疫苗檢驗是相當嚴肅且重要的程序,且不僅是COVID-19疫苗,其他疫苗或生物製劑也同樣經過嚴格把關,如10月起開打的流感疫苗,也已完成8成檢驗量。但吳秀梅坦言,食藥署實驗室做為國家級的檢驗實驗室,集中在空間原就不大的昆陽大樓,愈顯得局促。她表示,期盼未來現代化食品藥物國家級實驗大樓能順利招標落成,讓化學、物理與醫材實驗室搬遷過去,讓負責疫苗檢驗的生物實驗室能有更寬敞空間,持續替全民疫苗安全把關。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冷鏈挑戰 千條SOP、2分鐘作業40秒完成
BNT和莫德納疫苗接力上場,難想像去年此時,外界仍在討論台灣能否達成嚴苛冷鏈需求。裕利醫藥與政府合作,訂定千條SOP,將2分鐘的作業流程縮短至40秒完成,讓台灣醫藥物流水準提升。不同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保存溫度各異,阿斯特捷利康(AZ)與國產的高端疫苗,只要 保存在攝氏2至8度間,莫德納疫苗(Moderna)疫苗需儲存於零下20度左右,輝瑞BNT(Pfizer/BioNTech)疫苗的保存條件為零下80度,最為嚴苛。在裕利醫藥總經理周志鴻帶領下,中央社記者深入裕利醫藥的疫苗倉儲,身著厚重防寒衣,2至8度的倉儲還感到舒適,但經過溫度緩衝區與2道門,步入零下20度的倉儲,宛如踏上極地。壓縮機運轉聲隆隆作響,冷冽空氣讓眼前霧濛濛,連呼吸都感到刺痛;倉儲內放有桌椅,供人員封緘作業使用。「只能待5分鐘」,周志鴻強調,為保障人員安全,封緘人力必須一直換班,一旁還有緊急呼救按鈕。零下20度倉儲外,一整排極低溫冰庫映入眼簾,儀表板上顯示零下80度,正是為了BNT疫苗特地緊急採購進口,打造成「冷凍農場」。記者走訪同時,正巧遇見食藥署人員前來查核冷鏈紀錄,每個冰庫上都貼了封緘貼紙,直到檢驗通過確認品質沒問題才能拆開,配送到各地供接種。「很多做水產、蔬果的人都說具備冷鏈能力,但跟疫苗冷鏈物流截然不同。」周志鴻說,20年前配送的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就是保存於零下20度,故挑戰不大,但零下80度溫層且大規模儲存配送,還要符合相關規範,確實是一大挑戰。正因疫苗是要施打在健康的人身上,安全性更須嚴謹把關。裕利醫藥品保處長徐維君提到,特別是COVID-19疫苗大多尚未取得正式藥證,安定性資料有限,因此保存期限與條件比上市藥品更嚴苛。徐維君舉例,BNT疫苗保存僅允許正負15度誤差,莫德納疫苗誤差範圍則是正負10度,故冷鏈設備與配送溫度穩定更顯重要。周志鴻也提到,因藥品優良運銷規範(GDP)規範是針對2至8度溫層,至於零下20度與零下80度溫層的規範,是歷經本次疫情,才與政府、疫苗原廠密切聯繫訂定出規範。徐維君表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會仔細稽核,因任何環節出錯,就可能危害民眾健康。從疫苗抵台進貨、多久內要移送至倉儲、多久內要移動到特定溫層冰庫等,已制定出上千條標準作業流程(SOP),且每個步驟都要經過確效。人員反覆演練下,原本規定2分鐘的疫苗入庫程序,裕利團隊只要40秒至1分鐘就能完成。在全世界都傾力接種疫苗之際,疫苗冷鏈設備採購大不易。周志鴻回憶,去年底詢問零下80度冰庫供貨狀況時,冰庫廠商大多回應要等半年甚至1年後才能供貨,主因就是歐美國家已搶先佈局,導致供貨吃緊。但在裕利團隊鍥而不捨,經過1至2個月四處探尋下,同時也得把關品質,經過篩選評估,最後才確定洽購生技和醫療器械設備大廠賽默飛世爾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冰庫設備。「疫苗得來不易,因此要挑選最規格最強悍的冰庫。」徐維君說,賽默飛世爾的冰庫1台可放30萬劑BNT疫苗,且有多重備援機制。萬一停電,冰庫備有緊急備用電源,此外還能使用柴油發電機;萬一壓縮機損壞,甚至還有液態氮做保冷準備。至於疫苗配送各地也是一大學問,為了全程保持恆定低溫,裕利更打造特殊的COVID-19疫苗保冷箱,重達30公斤,即便台灣盛夏氣溫動輒30度以上,特殊的疫苗保冷箱免插電,內部仍能維持60小時以上恆溫。周志鴻也說,因應特殊配送保冷箱,物流同仁必須特別經過訓練,以免配送時受傷,同仁也深知疫苗珍貴得來不易,大家都會用盡全力,將疫苗安全配抵各縣市衛生局或接種單位。一場世紀疫情,不僅挑戰各國防疫應變能力,更考驗醫藥服務品質。周志鴻說,在政府尚未宣布採購哪種疫苗前,裕利就著手準備倉儲物流事宜,期間雖然充滿不確定性,但建立起極低溫冷鏈物流SOP,也幫助台灣提升醫藥物流水準,進而幫助社會對抗疫情。
-
2021-10-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苗政策下一步 公衛學者:拚第2劑、化解疫苗猶豫
COVID-19疫苗人口涵蓋率將破6成,等同有2/3民眾至少接種1劑疫苗,但公衛學者提醒,因應Delta變異株,須盡快提高第2劑疫苗涵蓋率,並著手化解疫苗猶豫,是下一步首要之務。從3月22日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首度開打,迄今疫苗人口涵蓋率將達6成,月底將朝7成涵蓋率目標前進。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近日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在今年5月COVID-19本土疫情爆發前,民眾接種疫苗意願不高,但疫情後積極施打,各縣市成立大型疫苗接種站,診所也投入接種,展現疫苗接種高效率與速度。詹長權以英國為例,當時最早在英國發現的Alpha疫情爆發時,英國政府採取讓更多人接種第1劑疫苗的策略,最後資料顯示,面對Alpha變異株,接種1劑也有很好的保護效果。而台灣參考國外經驗,當時正值國內流行Alpha變異株時,也採取讓更多人接種第1劑的作法,也展現了效果。然而,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肆虐全球,詹長權說,高傳播力讓不少過去防疫表現好的國家死亡數增加,特別集中於沒打疫苗的族群。他分析,多數國家的人染疫死亡個案,與完整接種2劑疫苗涵蓋率呈現負相關,「面對Delta變異株,最大問題就是2劑涵蓋率低。」詹長權以鄰近的新加坡、澳洲與紐西蘭為例,同樣是Delta疫情初起時,相較起完整接種涵蓋率僅1到2成的澳洲,新加坡完整疫苗接種涵蓋率約3成,死亡率相對較低。詹長權強調,面對傳染力高的Delta變異株,疫苗與防疫策略必須調整,回歸接種疫苗的主要功能,即是減少重症死亡,而非阻絕感染。他同樣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疫苗完整接種率在世界名列前茅,但Delta變異株的傳播力強,確診數仍不斷飆升,但98%以上是輕症或無症狀。「只要不是重症死亡,就是有用的防疫工具。」詹長權說,就如同接種流感疫苗,仍可能染上流感,COVID-19也會出現突破性感染,但可降低重症死亡,也降低傳給他人風險,這是政府需要加強宣導的觀念。詹長權強調,疫苗開放全年齡接種後,政府應分析哪個年齡層或族群不願施打疫苗,並釐清原因,再給予正確資訊。他也提到,各國共通疫苗猶豫的來源就是社群媒體,對於錯誤疫苗訊息,必須即時尋求有公信力的人澄清,有助降低疫苗猶豫。詹長權也強調,COVID-19疫苗雖是在極短時間內問世,但全球已有數十億人口接種,目前觀察是相對安全的疫苗。「接種疫苗最大好處是保護自己。」他提到,一旦染疫可減少重症死亡風險,其次才是降低病毒傳播,保護他人並減少醫療負擔,「疫情大流行時,每個人都是重要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