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體脂肪
共找到
302
筆 文章
-
-
2021-07-1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肌少成疾 中醫師徐琬瀅:可用握力、走路檢視肌少症
衛福部中醫科陳琬瀅醫師表示,隨著社會進步,產業轉型,人類的生活逐漸由勞動轉變為久站、久坐的型態,疾病的型態也由單純的發炎損傷,開始混合了各種肌肉流失、僵硬等,輕則痠軟、疼痛,重則可能失能、影響代謝及內分泌。陳琬瀅指出,一般肌少症的診斷是以雙能量X光或是生物阻抗分析儀測量,若是想要簡單地初步判斷,可以用握力、走路速度來看。若是男性握力小於26公斤,女性握力小於18公斤,表示上肢肌力或肌肉量不足;下肢肌力則以走行100公尺是否超過兩分鐘來判斷。目前西醫在肌少症的方面主要以營養及運動訓練的方式,營養方面建議攝取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D的食物,如黃豆、花生、牛肉、鮭魚、鮪魚或是補充魚油等;另建議每天日曬15分鐘,並鼓勵多從事戶外活動,增加人體轉換維生素D。運動方面以阻力訓練為主,可使用阻力帶、啞鈴等輔助,若伴隨有體脂肪過高等現象,需同時加上有氧的運動,可以先從快走、爬樓梯等開始,再漸漸增加速度。陳琬瀅說,以中醫的角度來看肌少症,多歸為虛勞、萎症的範疇,多數可使用升提益氣的藥物,但臨床仍須依據肌少症產生的原因,以及因肌少症造成的結果,分成虛症及虛實夾雜兩大類,並依據個人的體質狀況加減用藥及劑量,有相關需求,建議還是向專業中醫師諮詢開立中藥服用。
-
2021-07-04 名人.林頌凱
林頌凱/身體疼痛,冰敷好還是熱敷好?
「身體疼痛時,到底是冰敷好,還是熱敷好?」這是大部分朋友在面對痠痛時最常想到的問題。也有很多人知道,「急性疼痛時要冰敷、慢性疼痛要熱敷」這個大原則,但什麼是急性疼痛、什麼是慢性疼痛呢?從表1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原來冰敷和熱敷都可以緩解疼痛。冰敷常用於急性疼痛,主要藉由低溫讓皮膚與皮下血管收縮,減少局部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達到降低發炎反應的效果。冰敷同時可以降低血管通透能力,對於止血和消腫有很好的效果。相對的,熱敷主要運用在慢性疼痛,主要藉較高的溫度讓血管放鬆,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讓發炎物質迅速被排除,提升組織自癒力。此外,熱敷也可以降低肌肉痙攣和關節僵硬,協助身體變軟,達到舒緩疼痛與放鬆情緒的效果。藉由表2,則可以看到身體各種疼痛時,到底可以冰敷或熱敷。冰敷與熱敷最怕造成皮膚傷害,也就是凍傷或燙傷。冰熱敷的時間最好都不要超過20分鐘。身體脂肪較少的部位,像是腳踝、膝蓋、手肘、肩膀,冰熱敷的時間還要再縮短,而且間隔5分鐘或是太冰太燙時就要翻起來檢視皮膚顏色或水泡。即使是脂肪較多的部位,像大腿或臀部,也不要敷超過20分鐘。老年人的皮膚比較薄,或是有些感覺神經遲鈍的人(例如糖尿病、中風的患者),末梢血液循環異常的人,不管是冰敷與熱敷時應特別小心謹慎。如果身體有開放性傷口,或皮膚對溫度敏感的人,就應該避免使用冰敷或熱敷。更要注意的是,不要在睡覺時冰熱敷,睡著了就沒有警覺性,睡醒後往往就是嚴重的凍傷或燙傷。再更簡單的原則:疼痛部位如果有明顯的紅腫熱痛,或者有明確的急性運動傷害,只要沒有傷口,不要懷疑,就是冰敷!而當疼痛或受傷部位已經不再腫脹,或是皮膚已經沒有紅紅熱熱的觸感時,我們就可以開始熱敷了。冰敷熱敷的時機是以身體的實際狀況為主,不需要拘泥在幾個小時前要冰敷,幾個小時後才可以熱敷。如果還是不能確定疼痛的急慢性,或是害怕混淆,別擔心,只要沒傷口,你就可以先冰敷。作者個人網站請見:https://dr53-lin.com。
-
2021-06-14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咳嗽病人絕大多數都是體虛! 醫師教你十二經絡的觀念保養
十二經絡的觀念保養人類擁有絕佳的適應能力,這是我們優勢存在於地球的主要原因,但我們不可自恃而驕,應隨時讓自己保持在彈性的良好狀態。十二經絡越平衡,適應天候、生理變化就越強大,承受任何急性感染症的能力必然越好。我們千萬不要測試自己人體健康的底線,將身、心、靈繃到極限或放得太鬆都不好,大家都下決心去實踐,做自己最好的家庭醫師,才能達到長壽、健康、快活的目標。我們可以從十二經絡檢測報告中的缺失,單項一一局部處理,再利用整合醫學全面調理,身體無病無痛當然十二經絡暢行無阻,什麼感染來了都不怕,自然常保健康。一五一頁的圖是典型咳嗽病人報告,其實也是大多數中老年人的檢測報告,這都是台灣的大環境和生活飲食習慣造成的。在局部經絡調理方面,我們可以從飲食作藥食同源,以及改善生活作息同時著手。接下來,就針對①肺虛、②脾虛、③心火旺、④腎虛、⑤心包經壓迫、⑥肝火旺等六大方向逐一說明。肺虛:有氣無力、面色白、容易感冒經絡調理這麼做!手太陰肺經:寅時(早上三點至五點)肺經旺,寅時睡得熟,臉色紅潤精氣神足,肺朝百脈,調理全身氣血輸送與臟腑機能,氧氣輸送充足,自然精力充沛,五點後天亮了,開始一天的健康生活,所以一定建議大家每天早睡早起有精神。絕大多數人是肺虛問題,首要任務就是補肺氣,在食補的部分,我最喜歡的就是燉一鍋四神湯,是我的首選,是「佐君之謂臣」的中藥,雖無治主病之力,但能溫脾健胃,有扶正體弱勞累者之功效,一星期燉一鍋,這是食補第一輪,先開脾胃再說。如果是吃素的讀者可以加新鮮山藥、紅蘿蔔、酪梨或豆干丁取代葷料,還可多加入一點蓮子、蓮藕,能養心安神、潤肺養胃、補脾益腎,而白木耳可以滋潤肺部,放入杏仁能止咳平喘、潤肺清火加通便潤腸,尤其百合也能潤肺止咳,山藥則有助於改善肺虛咳嗽。我們可以隨意增減這一類食材增加食慾和新鮮感,葷素皆宜,吃得營養且容易消化,腸胃健康又能補到肺氣,這才是重點。生活起居這樣改!一定要保持胸廓開展的健康姿勢,不要縮胸、低頭、鵝頸、背駝駝的,隨時提腰、挺胸、雙肩往後廓胸,這樣子可以輕鬆自在呼吸,即便咳嗽也能輕易咳痰。常常做伸展、深呼吸、雙手畫大畫圓,養成戶外運動的習慣,走路、跑步、騎腳踏車都好。打開至少能夠清除PM2.5 等級的空氣清淨機,可以過濾九十九%病毒細菌、黴菌與塵蟎、灰塵,窗戶微開確保空氣流通換氣。夏天開冷氣時要注意濾網清洗和黴菌的問題,而關機時要確實送風十五分鐘以上。建議買冷暖氣機,每隔兩個星期就做一次開暖氣的動作;尤其,夏天一關機就開暖氣十分鐘做清洗動作,讓冷氣機內的加熱管將冷凝管上面的水分完全蒸發,避免黴菌滋生。下雨潮濕天,濕氣太高常超過八十%,甚至達到九十五%,此時則須打開除濕機,尤其更衣室等密閉空間更需要,既降低濕氣也避免房間長黴菌,而維持在五十至七十%是人體最好最舒適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脾虛:宿便黏膩、身體易肥胖、氣血循環不好經絡調理這麼做!足太陰脾經:巳時(九點至十一點)脾經旺,造血身體壯;脾主運化,脾統血,乃後天之本,生化之源,早上吃得營養、吃得好,消化自然好,體力就一定好。大部分病人的胃經都還算保持正常,也就是說多數病人還是可以正常吃喝,並沒有明顯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問題,可是報告卻有脾虛的問題。這是什麼意思呢?脾虛就是指氣血津液收藏不足或是散布不足,雖然仍能好好進食和消化食物,只是食物的精氣無法收藏在脾,也無法好好輸送全身利用,就是吸收不好,那該怎麼辦呢?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真正的問題就是吃錯了食物比例。中醫書上都有講,脾虛的人濕氣重,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濕氣重,自然氣血不順,脾氣堵塞難以統合運化。濕病與肺、脾、腎三臟關係最大,身體的水分代謝必須透過肺的通調水道、脾的運化轉輸,以及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共同協調完成。一般而言,一個人在脾虛以後,肺氣也會不足,肺主氣,當然開始氣虛且氣血不足,自然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又難治癒;而脾虛的原因在我臨床觀察中,都是長期在傳統米食文化傳承下,吃了太多澱粉類食物,比例可能會高達六十至七十%以上造成的最終結果。生活起居這樣改!很多病人都告訴我,他很少吃飯,事實上早餐經常都是一杯燕麥片(加牛奶)或是一個饅頭、一個三明治,很簡單吃得很少;午餐就吃一碗麵或是一個便當;晚上在家裡吃飯(白米、黑米、糙米、五穀米)煮三菜一湯,可是配菜卻經常會用到南瓜、芋頭、地瓜、蓮子、蓮藕、玉米、馬鈴薯等做一兩道菜。大家發現了嗎?一天三餐都在吃澱粉,比例可能還不只七十%呢!這個還算比較健康的,起碼吃不多不會太嚴重,卻是大多數人的飲食問題。我是不建議這種以澱粉為主成分的飲食,既便挑選優質五穀雜糧,澱粉;攝取仍超過三分之二以上,實在太多了。這樣吃的人,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不好,氣色一般般,只是小腹微凸,體力也可以,但就好像有些不足之處。如果是大魚大肉、大口吃飯、大碗喝酒來者不拒,那可就不得了,不僅僅是澱粉吃太多而已,葷素蛋白質與油脂都太多,這種生活方式一定是最嚴重。可以這麼說,這樣的人一定容易發炎或體重過重,也容易消化系統出問題,就是脾虛了。我們吃的油,就是要供應全身生理需求和燃燒產生熱量,油脂萬一吃太多,肝膽胰負荷不良,一般就是以排泄掉居多。但是蛋白質呢?吃多了用不掉就會經由糖質新生作用轉變成葡萄糖,燃燒不完就是存起來變成脂肪,跟澱粉一樣,那是因為都吃太多了。千萬記得,現代人幾乎都吃太多了,也就是攝取太多熱量了。其實我們吃的每一口飯都有可能是多吃的,這麼多的熱量用不完,最後就會變成我們的身體脂肪。運動量又不夠,體重多半過重,淋巴循環當然不好,氣血當然不順,濕氣堆積難以排除,當然脾虛濕氣重。最後!千萬別忘了,這種過食的飲食方式,可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實際生活,不僅僅是咳嗽病人而已,是大多數報告皆是如此,尤其中老年人更是明顯脾虛濕熱,這就是真正原因。我始終推廣的是三大營養素(蛋白質、澱粉、油脂)三分天下的觀念,這才是最佳的飲食比例羅醫師的醫方小講堂做對三件事,改善脾虛體質!1.減少所有的澱粉食物我都跟病人這麼說,請減少三分之二澱粉攝取量,所有三白食物種類一律忘記它的存在,攝取三倍的青菜,用好油、健康的鹽,再加各種葷素蛋白質,做個好吃的料理。蔬菜纖維質很高可以加好油料理,美味且不會餓到肚子的,養成七八分飽,反而會幫助消化。通常執行一個月後,我的病人都會告訴我,羅醫師我減了二公斤了,精神、體力、臉色變好,身體舒服多了。我就會相對回饋告訴他們的血糖、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等數值也都降低了。這樣的結果,自然是濕氣降低,腸胃健康免疫力又好,當然什麼感染來了都不怕。2.補充各種益生菌利用益生菌和酵素再強化腸胃消化系統,脾經前是大腸經和胃經、脾經後是心經和小腸經,這明白的解釋著腸胃健康了,居中的脾當然容易健康,道理很簡單,但需要持續不懈。※本文摘新自然主義《治咳寶典:臨床38年名醫:預防與照護感冒、流感、黴漿菌感染、新冠肺炎和各種肺炎必讀》
-
2021-06-12 醫療.新陳代謝
愛吃麵包、吐司、烏龍麵,小心糖尿病!專家曝飲食「犯1忌」所致
一名22歲女大學生,因泌尿道不適症狀至診所檢查,尿液檢查意外發現尿糖過高(++),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血糖值198 mg/ dl,糖化血色素9.6%,診斷為糖尿病。女大生自述平日都外食,因為喜歡吃麵包,常以精緻麵包打發三餐,體重過重(BMI 24.8),且體脂肪過高(30.8%)。糖尿病典型症狀 三多一少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宋晏仁指出,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多吃、多喝、多尿和體重下降,但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症狀並不明顯,或是沒有典型症狀,因此常常沒有自覺,甚至固執地認為自己沒問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診斷糖尿病的標準有四項:(1)空腹8小時以上血漿血糖值≧126mg/dL。(2)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mg/dL。(3)醣化血色素HbA1c≧6.5%。(4)臨床上有糖尿病症狀,同時隨機抽測血漿血糖值≧200mg/dL。調整飲食習慣 蔬菜當主食你的主食是澱粉還是蔬菜?宋晏仁表示,由於外食人口增加,國人偏向以澱粉類為主食的飲食習慣,加上攝取過多精緻食物,容易加速血糖上升,引起飢餓感誘發食慾,進食量增加造成人體血液或細胞中脂肪的堆積,衍生出許多慢性疾病。因此,宋晏仁建議,將飲食習慣調整以「蔬菜當主食」,也就是蔬菜占1/2、蛋白質至少要1/4的比例,全穀類少於1/4的食物配比,不要將澱粉類當成主食來用餐,三餐定時定量,並避免攝取過多高GI食物,有利於控制血糖。避免高升糖指數(GI)食材 造成胰臟負擔宋晏仁說明,升糖指數(GI)越高的食物,食用後容易使血糖升高,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血糖若上升太快,胰島素分泌增加,胰臟的負擔就會增加,造成胰臟功能損壞,容易引起糖尿病。因此,關鍵不是食物含糖量高低,而是升糖的速度快慢,常見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如:白麵包、白吐司、烏龍麵、糕點餅乾、含糖飲料等。治療糖尿病 藥物+飲食運動很重要治療方面,以口服或注射降血糖的藥物,及胰島素注射的治療方式為主。除了藥物治療,飲食與運動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有良好的飲食控制,甚至比用藥更重要,運動則有助於提升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發炎的機率。宋晏仁提醒,糖尿病患應尋求醫師協助治療,避免迷信偏方,並積極執行飲食控制,才能從根本病因控制血糖,找回健康。延伸閱讀: ·糖尿病也會低血糖! 出現強烈饑餓感、全身發抖快補充「這些」食物 ·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
-
2021-06-05 養生.運動天地
不用去健身房,在家躺著就能運動!人氣健身網紅教「翹臀5動作」,7分鐘就有感
「翹臀」訓練菜單共有五個動作,每個動作間休息二十秒。做完五個動作後,休息六十秒。總共做完三組,只需要約七分鐘。久坐族必練的翹臀運動這組運動適合長期久坐的上班族、學生,還有健身訓練的初學者。當天氣不好不想出門運動、沒有健身器材的情況下,就使用翹臀圈來加強臀部訓練。要特別注意姿勢的穩定性,如果發現姿勢稍微偏離正確軌道,請放慢速度,不要緊張、不要急,沒有人在跟你比賽,姿勢做得標準、確實才是最重要的。這個訓練菜單共有五個動作,每個動作間休息二十秒。做完五個動作後,休息六十秒。總共做完三組,只需要約七分鐘。如果做完一組後,覺得屁股痠炸了、快要喘不過氣了,不妨放慢速度,慢慢做完剩下的兩組;如果狀態很好,可以用標準的姿勢與速度,做完這三組。.單腿臀橋1.躺姿,膝蓋彎曲,將翹臀圈套在膝蓋上方。雙手掌心貼地。右腳掌踩地,抬起左腿。2.腹部收緊,夾緊臀肌將腰臀向上推離地板,讓身體從腹部到膝蓋呈一直線。重複步驟1、2,進行20秒。再換邊進行20秒。TIPS:著地腳那側的髖部要確實前頂,臀部夾緊。單腿臀橋:著地腳那側的髖部要確實前頂,臀部夾緊。.深蹲跳+深蹲組數:深蹲跳30秒,深蹲10次1.將翹臀圈套在膝蓋上方的位置,雙腳打開與肩同寬,深蹲。2.用力向上跳起,落地後直接回到深蹲位置。重複深蹲、跳起的動作,進行30秒。3.原地深蹲10次。深蹲跳+深蹲。.翹臀圈跪姿側抬腿組數:左右各進行20秒1.跪姿,將翹臀圈套在膝蓋上方,膝蓋和手掌心貼地,收緊腹部核心。2.右膝向右上抬高,此時臀中肌會有痠痠緊緊的感覺。重複步驟1、2 的動作,進行30秒,再換邊進行。TIPS:抬起右膝時,左腳盡可能固定住,讓身體不歪斜,感覺左膝到左髖,有個力量支撐住。翹臀圈跪姿側抬腿:抬起右膝時,左腳盡可能固定住,讓身體不歪斜,感覺左膝到左髖,有個力量支撐住。.趴姿單腿向上組數:左右各進行20秒1.趴姿,將翹臀圈套在膝蓋上方。雙手交疊,將頭輕靠在手上。2.收緊腹部,將右腿向上抬起。重複將腿抬起、放下的動作,進行20秒。3.換腿,抬起左腿向上。重複將腿抬起、放下的動作,進行20秒。TIPS:腿抬起時是用臀部夾緊的力量,下背是不出力的。趴姿單腿向上:腿抬起時是用臀部夾緊的力量,下背是不出力的。.青蛙臀橋組數:進行60秒1.躺姿,雙腳向側邊打開,雙腳腳掌相對,將翹臀圈套在腳背上。2.臀部用力向上抬起,讓身體從腹部到膝蓋呈一直線。青蛙臀橋。書籍介紹書名:Ashlee陪你用健身改造自己:20組背腰臀腿訓練×7日健身課程,增肌燃脂.居家徒手訓練攻略【附QR Code健身示範影片】作者:Ashlee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0/06/04作者簡介/Ashlee擁有NASM美國國家運動醫學會國際私人健身教練、IFBB國際健美總會基礎營養學認證。原本和許多女生一樣,一輩子都在追求看起來瘦瘦的身材。後來發現明明吃得比以前少,體重也沒有增加多少,但肚子上的游泳圈卻愈來愈厚,臀部垂成正方形,才發現原來體重不是重點,體脂肪才是決定體態的關鍵!她決定開始健身,拯救自己日漸走樣的身材,一路經歷了摸索期、挫折期、甜蜜期等階段,從一個踏入健身房不知道怎麼操作機器的健身小白,到取得專業認證,體態管理對她來說已經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健身經驗與專業,一一傳授給大家,希望能幫助每個愛美的女生,在變美、變更好的過程中,可以少走一點冤枉路。Instagram:ashlee_xiuYoutube:Ashlee xiu延伸閱讀: 曾被老師當眾酸「不會有出息的蠢蛋」!吳姍儒領悟:若沒了解「人生原型」,永遠不會知道明明不笨的我,到底問題出在哪
-
2021-06-01 醫療.皮膚
長脂肪瘤跟體脂肪有關嗎?脂肪瘤會不會變惡性?
你是否曾在皮膚下方摸到一團不會痛的腫塊,假使指頭出點力壓壓看時,會有些許移動。而且,甚至你可能發現不只一顆這樣的腫塊?到診所就診後,醫師告訴你說:「這是脂肪瘤。」那脂肪瘤到底要不要緊,我們一起來看看。脂肪瘤的特色● 脂肪瘤可以長在身體的各處,無論是脖子、肩膀、背部、腹部、手臂、大腿都可能發現有個皮膚隆起的位置,摸起來在皮下組織處有個腫塊。而外觀上除了隆起外,並沒有明顯的膚色變化。● 脂肪瘤可以發生在男性或女性身上,沒有哪個性別較容易好發。● 脂肪瘤通常不會太大,臨床上常見的脂肪瘤大約是1到4公分之間,大於5公分的脂肪瘤並不多。● 摸起來像是皮膚下方有軟軟的一團東西,而且可以動來動去,大部分時間不會痛,但有時還是會痛。● 這團脂肪和ㄧ般的皮下脂肪不一樣,並不會按下去之後就壓扁或有散開的感覺,因為脂肪瘤的外面包著一層薄薄的纖維組織,因此會維持脂肪在一個團塊內的樣貌,難以被壓散。● 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長出脂肪瘤,不過於40歲到60歲之間大概是最容易出現脂肪瘤的年紀。● 脂肪瘤通常無害,如果真的長的太大,或很常會痛的話,要考慮開刀移除。為什麼會長脂肪瘤?相信很多人聽到自己長了脂肪瘤的時候,都會尷尬地問:「是不是太胖了才會長脂肪瘤?」其實,多數意見認為脂肪瘤與胖瘦沒有絕對關係,臨床上很多看起來瘦瘦的,體脂率不高的人,一樣會長出脂肪瘤。假使正在減重,把體脂率從35%降到15%,長出的脂肪瘤也不會因此消失。不僅減脂沒幫忙,目前也沒有發現當避開某些食物,或改變生活習慣,就能讓脂肪瘤不見。長出脂肪瘤的確切原因並不清楚。目前比較能肯定的是脂肪瘤生長應該與基因有關,因為家族裡如果有人身上長著脂肪瘤,子孫也比較有機會後來長出脂肪瘤。有些研究發現如果身體某處受過外傷,可能比較容易長出脂肪瘤。擔心好像長了脂肪瘤,該怎麼辦?雖然這樣看下來,脂肪瘤應該是個很無害的東西,但當你第一次發現皮膚下方長了一團新的腫塊時,可能還是要先找醫師看過這些異常突起的腫塊,確定這是脂肪瘤,或者為其他問題才好。最好不要自我診斷。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手臂長過脂肪瘤,那摸到其他位置好像有個團塊時,就逕自認定其為脂肪瘤。這樣不行喔,尤其是長在一些普通難以分辨的位置時,例如在乳房處,就應該要做超音波,確定究竟是乳房纖維腺瘤、纖維囊腫,還是脂肪瘤、皮下囊腫才好。診斷不同,處理方式是不同的,盡量不要逕自診斷。確定是脂肪瘤後,並不一定要處理掉這些脂肪瘤。除非這個脂肪瘤長的位置讓你感覺有礙觀瞻,或是脂肪瘤持續長大,常常會讓你覺得痛,或是長在關節處、長在容易被壓到而不舒服,那就考慮開個小刀把脂肪瘤除。假如決定不開刀,要記得偶爾關心一下自己的狀況。當脂肪瘤快速長大,最好要再度拜訪醫師,看看是否需要做切片證實腫塊的內容物。雖然發生惡性脂肪肉瘤的機率很低,但當腫瘤太大、長的太快,都值得再度關注。跟體脂肪無關,脂肪瘤怎麼辦?會不會惡性?醫師圖解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外科、家庭醫學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1-05-19 養生.健康瘦身
吃飯時做這件事更有利減肥!醫:有助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
能輕鬆改造身體的方法,就是我大力推薦的蛋白質減重法。其原理主要是將早餐換成蛋白質菜色而已,不需要特別的運動。 將早餐換成低熱量的蛋白質菜色,就能減少一整天攝取的總熱量!而且在一日之計的早晨攝取蛋白質,每天的各種活動(例如走路、拿包包、曬衣服)都會變成增加肌肉的運動。 假設晚餐也吃雞胸肉或豬菲力這類高蛋白質、低脂肪的菜色,中午就可以自由地吃。如此一來,不用太努力限制熱量的攝取,也能得到明顯的減重效果。 蛋白質需要與維生素B2、B6、B12這類維生素B群一起攝取,才能完成熱量代謝的循環。 但其實植物性蛋白質幾乎不含維生素B群,所以與動物性蛋白質、牛奶、大蒜、鮭魚一起攝取,才能促進蛋白質的代謝。 能活化蛋白質與強化肌肉、骨骼的維生素D也非常重要!魚類通常富含維生素D,像是小魚干或沙丁魚都能幫助我們攝取維生素D。 蛋白質的合成也需要鋅、鐵這類礦物質,牡犡、海苔的鋅可讓蛋白質充分發揮效果,所以非常建議與蛋白質一併攝取,豬肝、貝類的鐵也是胺基酸轉換成腦內神經傳遞物質所需的礦物質。 再者,能幫助脂肪燃燒的肉鹼是由離胺酸這種胺基酸組成,但也需要維生素C從旁輔助。 若說到維生素C,奇異果、蜜柑、草莓、柿子、橘子、蘋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也富含有助美白與整腸維生素A、膳食纖維、礦物質、具抗氧化效果的植物性化學成分,所以很建議與蛋白質一併攝取。 此外,雖然大部分的人都視醣質為減重之敵,但也不能忘記攝取。 攝取過多的醣質固然會讓體脂肪上升,但長期醣質不足,身體就會自動切換成節能模式,屆時連蔬菜所含的些微醣質都會轉換成體脂肪。 一如前述,醣質也有緩解空腹感的效果。與蛋白質一起攝取含有醣質的水果或碳水化合物,就是一份飽足感十足的早餐,能讓肌膚看起來水潤有彈性的玻尿酸也是醣質,所以想美白的話,請與蛋白質一起攝取! 不過前面也提過,蛋白質會在體內分解出氮,而排出氮的器官是肝臟與腎臟,氮也會讓尿酸上升,所以攝取蛋白質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攝取讓尿酸上升的食物。 此外,若是和蛋白質一同攝取大豆食品,也會導致體內的氮增加,所以也不太建議一併攝取。 若不經咀嚼,我們的口腔就不會分泌唾液。唾液含有許多健康成分,其中之一就是「澱粉酵素」這類消化酵素,當澱粉酵素增加,胃與小腸的負擔也會跟著減輕。 而且唾液還有能減少脂肪、增強肌肉、改善膽固醇數值、提升免疫力的成長激素「IGF-1」(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幫助骨骼、牙齒再石灰化與促進皮膚新陳代謝的青春激素「腮腺激素」、促進皮膚細胞再生的「EGF」(表皮生長因子)這些生理活性物質,所以才將唾液稱為「萬能激素」。 充分咀嚼食物可讓大腦的血流量增加,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記憶力相關的海馬迴與抗壓性相關的杏仁核,讓我們遠離肥胖、提升精氣神以及增強抗壓力。 若是早上總是很匆忙,喝杯自製的蛋白質飲料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行有餘力,不妨來份需要充分咀嚼的蛋白質早餐吧。 《延伸閱讀》 .睡不到5小時變胖機率增50%!醫教3招睡好覺打造易瘦體質 .早餐吃蛋有助減重?怎麼吃?日醫:維持肌肉量是關鍵! 以上內容由 土田 隆 著,采實文化《奇蹟蛋白質減重法》授權提供,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14 養生.抗老養生
每個階段都要動,更年期更是為運動存摺存肌力!婦產科醫師給熟齡女性的4運動建議
如果更年期前與後,都很少運動或不運動,那麼骨質疏鬆、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就可能找上身。有時是身體的一些不方便,長期下來也造成生活很大的不便,如果生病了,有運動的人也會有較佳的體力,好得更快。「運動讓我的人生有了很多的改變,我的外觀與生活都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說話的烏恩慈,是禾馨醫療的婦產科醫師,大家都叫她烏烏醫師(註一),面目清秀的她,卻有運動員般的體格與絕佳的氣色。她身體力行地告訴你,如何活得健康又快樂。祕訣其實很簡單,作法呢?現在就來分享給你。 許多人都說:「等我退休後,我就要四處自在地去旅遊。」可是又會有另句話出來:「但等你出退休,體力還跟得上嗎?」 退休到處旅行,體力肌力也要跟上 退休要準備好幾本存摺,其中一本就是健康存摺了,在更年期前後培養運動習慣、儲備健康存摺,當肌肉愈來愈強壯且有彈性,可以預防關節炎、五十肩、骨質疏鬆等。 因為運動能維持關節的靈活,使得肌力、體能、平衡感於良好狀態,隨著年紀增長,還能避免摔倒而骨折,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更年期是關鍵,女人輕鬆動起來 「我觀察許多姊姊妹妹很少運動,非常可惜,可能是有很多誤解的觀念,像是以為會變成『金剛芭比』,或是擔心被以為是『野丫頭』,不夠有氣質。」 「現在通通把這些觀念拿掉,用適當、安全的運動與肌力訓練,會讓你身體線條更漂亮,人有精神、氣色更好,變美麗也變健康!尤其是更年期前後的你,這是影響未來身心健康的關鍵時期。」 烏烏醫師拿自己舉例,前幾年歷經新婚、升任主治醫師後,體態從「略顯豐腴」到「很顯豐腴」,還以為是穿了「顯胖」的衣服來自我安慰,直到朋友「推坑」她加入路跑的行列,有研究精神的她,開始涉獵更多運動、飲食相關的知識與文獻。 不到多久時間,她的體脂肪從33%降到了26%,人更光彩,雙眼炯炯有神。(註二)她不僅鼓勵女人在人生每個階段都需要運動,懷孕、更年期、熟齡後也不例外,不只為了美麗,最重要的是為了健康。 運動存摺存肌力,第二人生活得久也要活得好 「只要有合格運動教練協助,注重安全,運動會讓你非常『順』。反之,如果更年期前與後,都很少運動或不運動,那麼骨質疏鬆、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就可能找上身。有時是身體的一些不方便,長期下來也造成生活很大的不便,如果生病了,有運動的人也會有較佳的體力,好得更快。」 烏烏醫師談到,許多女性的肌肉量比較少,可是有一定肌肉才能穩定身體,且肌力足夠時,肢體的運作順暢,才不容易受傷,且運動還能提升代謝,有效調節身體機能,所以她鼓勵各個年齡層的女人都要運動! 不過,姊姊妹妹更年期想運動,還是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烏烏醫師給更年期女性的運動建議: 1. 運動不能心急,循序漸進 許多人覺得運動很困難、很累,有時候是一開始就訂了太高的目標,反而容易因為達不到目標而放棄。可以由淺而深、由少到多,否則久沒運動的身體要一下達到期待,不僅不可能,還會累積很多挫折。 像是想開始跑步,可以由快走到慢跑,再逐漸增加跑步的時間與頻率。 2. 找朋友一起運動更好玩,有伴還有支持跟關懷 無論是跳舞、登山或其他休閒運動,除了能感受身心的活力與愉悅,和朋友相聚一刻,也是很棒的事! 熟年後要找到一起運動的好朋友,大家一起變得更好、更正向,而且身心還會更健康,真是划得來的好主意。 而這些運動,如果有肌力訓練「加持」,能避免運動傷害又能持續擁有更佳的體力。烏烏醫師就看過有登山好友們,一起來做重量訓練!大夥聚在一起運動的感覺,真的很開心。 3. 讓「專業的來」,預防運動傷害、運動效率高 雖然坊間有不少運動自學影片,但若想要有系統、有計畫性,且安全的肌力訓練,烏烏醫師還是建議找專業教練指導。例如「深蹲」動作,許多人做不來,是因為動作錯了,有為你量身定做的教練協助,就能做得到。 4. 將運動當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中年後的日子更有趣 每個人喜歡或擅長的運動不一樣,可是總是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不管你現在喜歡的是瑜珈、舞蹈、跑步,還是球類運動,最好能找到一個人可以、一群人也很好玩的運動。 讓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又認識三五好友,它不會是難事,而是新鮮事、趣事。 設定運動目標,度過中年危機 「人到了中年之後,事業、家庭已經穩固,但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走?健康是否有關卡、家庭婚姻有沒有危機?難免會徬徨不定,大家不妨可以利用設定『運動目標』的方式來度過,讓身體充滿能量,心靈也能漸漸沈澱。」 最後烏烏醫師提到,運動是度過中年危機很好的方式,像是許多人就參加半馬、全馬得到滿足感──原來我還是很不錯。要是覺得目標不想訂太高,跳舞、登山,和大家一起參與運動的社團,也可以多多參加,身體舒服了,心情也會好很多,許多「危機」也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 烏烏最懂女人生命大小事,想了解她的運動過程,一起提振信心與健康生活,也可以去她的「烏烏醫師」粉絲團逛逛。 更年期的安全運動建議「階梯踏板運動」: 註一:臉書請搜尋「烏烏醫師」 註二:成年男女的理想體脂肪率範圍,男生體脂率正常在14~23%之間,女生約在17~27%之間;成年男子的體脂肪率超過25%,成年女子超過30%,就是所謂的「肥胖」。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經歷2段婚姻,發現自己一個人剛剛好!若為了有伴,待在名存實亡的婚姻裡很無奈.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想真正改善該有的7個態度!.食道癌9成患者是50歲至70歲男性!國健署提6大遠離致癌因子,落實生活中避免罹癌
-
2021-05-06 養生.運動天地
少量多餐更助於減重?專家破解常見減脂迷思
減脂迷思人類在這幾千年來,一直在追求著體格精壯、肌肉發達的運動員身型。這是一個至高的標準,非常有吸引力是古代英雄、希臘神祇的標配外觀,沒人挑戰它的崇高地位,而我們迄今依舊崇敬著這樣的理想。在美國,肥胖率超過人口數的百分之三十五,並且逐年攀升。似乎只有天生基因像超人,或是願意為了健身犧牲奉獻、嚴守紀律,深入學習正確觀念的人,才能夠練出這種理想的體格。然而,別被這個論點給騙了,基因不是阻止你練出強健體魄的原因,想學健身知識也不難。在你看完這本書後,你就能學到所需的各種知識。也別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意志力,這件事沒有你想像的難,雖然你不能天天吃批薩,也別夢想偶而練個幾下,就能擁有完美六塊肌。但是,只要能把握飲食和重訓要點,我們還是可以享受喜歡的食物,做自己喜歡的鍛煉,進而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這是我寫書的原因,我想要幫助你改善體格,還有讓你的生活更美好。減脂是這個願景中的主要部分。若要實現這個目標,你不能盲從那些未經證實的流行節食法。方法錯誤很容易發生瘦了又胖回來的溜溜球效應。要徹底拋棄讓你變得虛弱、過重和沮喪的節食法。學會輕鬆、持續的減脂方法,你才能做自己身體的主人,讓過多的脂肪從此不上身。在幫助大家做到這點之前,我先得破除嚴重的減脂迷思,有些你聽過,有些你甚至試過,如果我們不先破除這些迷思,你可能會懷疑我接下來要講的事,更可能對書中的核心概念與減脂方法產生抗拒心理。現在,就讓我們一舉剷除這些害人不淺的謬論,祝福各位都能練就理想的身型。迷思 少量多餐更助於減重有沒有聽過:「少量多餐,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減脂的速度,還能控制食慾。」聽過的話舉手。這個理論很簡單:吃東西的時候身體會一直處理食物,因此若每幾個小時就吃東西,新陳代謝會一直維持活躍,對吧?,而且將一日三餐的量分成多餐食用也能降低想要大吃一頓的食慾,對吧?可是這理論在科學研究的面前卻完全站不住腳。法國衛生醫學研究院的科學家檢視大量文獻,針對許多研究的內容,比較各種飲食型態之間的差異,從一天一餐到十七餐都有。他們發現少量多餐吃個不停跟一天好好的大吃一餐,兩者沒有顯著差異。餐量少帶來的是小而短暫的代謝提升,而餐量大則會引起長而大的代謝高峰。因此將一天因消化而燃燒的熱量加總起來,飲食型態並不會帶來明顯差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結果也支持這項結論,他們將受試者分成兩組:1.一組每天正常三餐飲食。2.一組每天三餐加三次的點心。兩組受試者維持相同的熱量赤字,在八週後完成實驗,數據顯示所有人的體重、脂肪、肌肉降低程度都沒有顯著差異。那少量多餐對控制食慾有幫助嗎?這需要討論兩個面向。先舉美國密蘇里大學的實驗來說明,研究人員讓受試者進行了十二週的節食減重計劃,發現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以控制食慾,但一日三餐或六餐對食慾則沒有影響。另外,美國堪薩斯大學也進行過性質相近的研究,旨在瞭解用餐頻率與蛋白質攝取量,對食慾、飽足感和激素反應的影響。他們也發現增加蛋白質攝取量可以提高飽足感,而一日六餐的飽足感不如一日三餐。但同時也有其他的研究發現一日三餐的飽足感較低,反而是增加每日用餐頻率可以提高飽足感,讓受試者更容易堅持減重計劃。某種程度上而言,你能堅持的飲食模式就是最好的飲食模式,在飲食頻率上更是如此。我身邊很多人喜歡一日四到六餐,我也是如此,也有人喜歡二到三餐,兩者都是恰當的。迷思 要運動才能成功減重如果你願意每天吃很少的食物,那麼不用做什麼運動,就能創造很高的熱量赤字。靠節食可以減下不少體重,不過,同時也會流失許多肌肉,這不是我們樂見的情況,原因有很多,而虛榮心當然也是很常見的原因。減重有成要控制飲食也要運動,而且不是任何運動都可以,在熱量赤字的狀態時,最好的運動是阻力訓練,這是一種提高肌力和肌耐力的方法。可以從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所做的一項研究中,看出節食時進行阻力訓練的益處,研究人員將二十位男女受試者分成兩組:1.第一組每週做四次一小時的有氧運動。2.第二組每週做三次重訓。兩組的飲食內容相同,十二週後,每個人都減了差不多的體脂肪,但有氧運動組卻流失九磅左右的肌肉,重訓組則沒有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研究也有同樣的發現,若想要快速減脂卻不想流失肌肉,就需要在減重時加入阻力訓練。迷思 有氧運動比重訓更有助於減脂這是上一個迷思的延伸,大多數人在開始運動減重時會選擇有氧運動,像是慢跑、游泳或騎自行車。這些運動都很好,問題是有氧運動對減重而言效益不大。有許多研究發現,人們在做心肺運動後,體重甚至會開始增加。過重者迷上的是燃燒熱量而不是變得更健康。光靠有氧運動無法明顯減重的主要原因為二:1.要補回運動燃燒的卡路里太容易了。猜猜看,快跑三十分鐘能消耗多少大卡?對於一個體重七十公斤左右的人來說,大約能消耗四百大卡的熱量,然而,只要一把堅果、一點優格和一個蘋果就能補回這些卡路里。或是如果你比較愛吃,幾片巧克力餅乾和一杯牛奶就能補足滿滿的四百大卡。我不是說減重時不應該吃堅果、優格、蘋果或餅乾,而是心肺運動並不如我們所期望的可以消耗大量的卡路里。 做有氧消耗的卡路里對減重有幫助,但你的目標不只是燃燒卡路里,而是要「減去體脂肪」,而若是吃得太多,有氧運動永遠無法幫助你減重成功。2.你的身體會對運動產生適應,並減少熱量消耗。研究指出在熱量赤字時,身體會提高能量的使用效能。也就是說你雖然做著相同類型的運動,但持續運動所需的能量卻會越來越少。這也意味著在同樣情況之下一直做同樣動作,你燃燒的能量比想像中更少,也讓你在減重過程中更可能大吃特吃或進度停滯。許多人會做更多的有氧運動來突破,以消耗更多的能量,讓減重持續進行,但是這樣做的同時也會加速肌肉流失,導致新陳代謝變慢。那重訓的情況又是如何?科學研究很清楚的指出這是很有效的減脂方式,那為何人們提到重訓就想到練太壯而非變苗條呢?答案很簡單,重訓並不是受歡迎的減重方法,因為它其實是很糟的減重方法,但它對加速「減脂」和保存肌肉卻有絕佳的效果。美國杜克大學的一項研究就完美說明這點。研究員招募了一百九十六位年齡在十八到七十歲之間、肥胖或過重的受試者,男女皆有,將這些人分為三組。1.第一組每週做三次阻力訓練,每次一小時。2.第二組每週以中等強度慢跑三天,每次四十五分鐘。3.第三組則是進行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實驗在八個月後結束,你猜哪一組減去最多的體重?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三,體重減最多的是只做有氧運動的第二組。但是,他們也是唯一流失肌肉的一組。那再猜猜看哪一組減去最多體脂,而且還提高肌肉量?沒錯,就是同時進行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的第三組。換句話說,你做有氧運動時要搭配阻力訓練,體重雖然因為肌肉量增加而減得較少,卻減去了更多的體脂肪。※ 本文摘自《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作者:麥可.馬修斯 譯者:賴孟怡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03/04圖/《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書封采實文化提供
-
2021-04-24 癌症.卵巢.子宮
子宮肌瘤長多大要開刀?喝豆漿蜂王乳長更快?醫:太快變大恐是肉瘤癌
喝豆漿害長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因素有哪些? 子宮肌瘤是骨盆腔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育齡婦女發生率據說高達20%,每5名女性就有1人有子宮肌瘤。坊間常有吃山藥、喝豆漿、蜂王乳等食品導致長出子宮肌瘤的傳聞,婦產科醫師提醒,影響子宮肌瘤因素眾多,未必是單一食物攝取造成。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董宇紅醫師受訪表示,診間常被病人問及為何會長子宮肌瘤。關於子宮肌瘤成因目前尚無統一說法,包括不當荷爾蒙攝取、荷爾蒙不協調、人種、基因遺傳、環境荷爾蒙都有影響,較難以單一原因解釋子宮肌瘤的形成。 雌激素過高刺激肌瘤 月經不正常要注意 董宇紅醫師指出,以正常飲食來說,每天攝取1杯豆漿,或食物中攝取的山藥份量,並不會造成肌瘤生成。不過,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大豆異黃酮,會產生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而子宮肌瘤的成因之一就是雌激素過高與荷爾蒙不協調,確實在某些病人身上發現,攝取某些食物過量導致子宮肌瘤增大的情形,但這些個案並非通例,也不建議女性刻意補充單一食品。 另外,某些研究顯示子宮肌瘤與遺傳基因的關聯性,因此家族中母親、姐妹發生子宮肌瘤者,就應多注意肌瘤問題。或經常出現月經不正常、月經疼痛的女性,也可能有較高的子宮肌瘤風險。 子宮肌瘤長多大要開刀?快速變大可能是癌症?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疾病,卻未必有明顯症狀。董宇紅醫師說明,有些病人肌瘤僅1-2公分就會產生明顯疼痛,有些肌瘤大至10公分以上,病人卻無明顯感受,主要原因之一是肌瘤生長位置。長在較內側的「黏膜下肌瘤」,即便體積不大也可能引起經痛、經血過多等明顯症狀。生長在漿膜下與肌層內的肌瘤,可能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現明顯症狀。 董宇紅醫師表示,同樣是長在長在肌層內、10幾公分的子宮肌瘤,有些病人會感覺疼痛,甚至肌瘤壓迫到膀胱、大腸而出現頻尿、便祕等問題,但有些人即便肌瘤體積10公分以上,也僅感覺腹部凸出或摸起來有腫塊,而沒有明顯症狀。一般而言,如果肌瘤變化太快、體積過大,或引起貧血、疼痛、貧尿,就會建議病人接受手術治療。 另外,如果子宮肌瘤體積不正常變大,要注意其他潛在問題。董宇紅醫師指出,子宮內的肌瘤不斷長大,內部可能有組織壞死或是細胞變化,通常愈大的肌瘤愈有惡性腫瘤如子宮肉瘤(子宮肉癌)風險。由於子宮肌瘤與子宮肉瘤無法在超音波下分辨,提醒女性當肌瘤大於8-10公分以上、短時間內生長快速,就應及早就醫檢查或治療。 吃補品不可吃過量 肥胖更易刺激肌瘤長大 攝取食品、補品是否可能導致肌瘤變大?董宇紅醫師解釋,雌激素過高會刺激子宮肌瘤長大,但每個人對於食物的代謝程度都不同,有些人吃補品可能會影響肌瘤生長,有些人卻不受影響,基本原則是不要攝取過量。如果本身已有子宮肌瘤,又想吃補品類食物,建議不可過量並定期回診追蹤肌瘤大小。 董宇紅醫師提醒,本身若有子宮肌瘤又屬於肥胖,子宮肌瘤會更容易變大。原因是體脂肪儲存很多女性荷爾蒙,導致內源的女性荷爾蒙增加,進而刺激肌瘤長大。另外,平日也要避免接觸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除了減少肌瘤風險,也可降低長期接觸之下引起月經異常和腫瘤病變等機率。 《延伸閱讀》 .子宮肌瘤「12公分」害她貧血頻尿又眩暈!海扶刀治療助30歲熟女留住子宮 .感冒喘咳竟掉出「10公分」子宮肌瘤!醫:貧血頻尿便秘要當心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18 醫療.整形美容
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害你老!醫曝臉部顯老3關鍵部位
年紀一大,相對不敢承擔整形手術帶來的侵入式風險,但「無疤痕去眼袋、眼瞼下垂、自體脂肪補脂」這三類整形,因為不用動大刀、手術時間短、恢復期不長、效果比微整持久,近年來逐漸被勇於嘗試的熟齡族接受。惟整形外科醫師提醒,術前充分溝通、術後保養配合,才能提升手術滿意度。顯老關鍵1 眼瞼下垂新技術解決術後眼睛閉合不全問題。振興醫院美容特別門診主任、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杜隆成表示,人臉的老化,眼睛周圍最明顯,「眼神」第一個說話,最常出現的狀況是:明明睡很飽,看起來還是好累。一般來說,眼睛周圍老化多因上眼瞼下垂和眼袋增生造成。以上眼瞼為例,當睫毛根部曲線蓋住眼珠子約1.5mm,通常是最好看且很有精神的狀態。一旦眼部提眼肌逐漸和眼瞼板分離,簡單來說就是眼睛張開沒辦法到位,外觀就會造成眼瞼下垂,顯得很累睡不飽的感覺。杜隆成表示,人的眼睛一天張開閉合高達兩、三萬次,提眼肌和瞼板作用久了一定會慢慢鬆弛。老化是一個因素,但若不當使用或過度使用,如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因過敏常揉眼睛,也會加速眼瞼下垂。傳統對於重度眼瞼下垂的「上額肌懸吊」手術,是利用額頭肌去提拉眼睛,容易有眼睛閉合不全及提拉眼瞼張開不到位的困擾。六年前,杜隆成所領導的醫療團隊研究眼睛解剖學的構造,透過結膜切口內開方式,不經過外面閉眼功能的眼輪閘肌、處理下垂的眼瞼,大幅減少眼睛閉合不全的副作用。杜隆城表示,這項手術時間約一小時,跟傳統手術相比,恢復期從三個月縮短至兩、三個禮拜,傷口小於一公分。因為更接近眼睛張開閉眼的自然生理功能,至今已有一千多位眼瞼下垂的民眾接受這項新創手術,年紀最大的是80多歲的老婆婆,眼瞼嚴重下垂影響視線,透過手術恢復光明。顯老關鍵2 眼袋伴隨淚溝內開割眼袋取出脂肪,可填補淚溝。「割眼袋」也是接受度漸高的回春術。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醫學美容中心主任蒲啟明表示,眼袋手術分內開、外開,基本原則是,若皮膚沒有過度鬆弛,就可用內開;反之需要拉皮則建議外開。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約1.5小時,恢復期7-10天。值得注意的是,中年後的眼袋常會伴隨淚溝,常有人怕動刀,只用玻尿酸充填淚溝、不割眼袋。蒲啟明說,這樣的作法反而會凸顯眼袋,顯得更老。臨床上,割眼袋滿意度頗高,只是能維持多久,端看你怎麼保養,愛追劇、看手機都會讓眼袋提早出現。杜隆成則表示,現在眼袋盡量內開,以減少術後眼瞼外翻的風險。若還有眼皮鬆弛的現象,可以透過下眼瞼外側的小提拉修皮改善。眼袋形成是脂肪過多、筋膜鬆弛,內開取出脂肪後還能填補淚溝,一次解決兩個問題。顯老關鍵3 臉部凹陷使用自體脂肪,補膠原蛋白流失的臉頰、額頭。顏面因老化引發的結構問題,常見的有額頭、夫妻宮凹陷,令人看來無精打采;臉頰、下巴隨膠原蛋白流失,形成了苦命臉。新光醫院耳鼻喉科、醫學美容中心醫師邱昱勳表示,這類回春除了肉毒、玻尿酸等微整形,俗稱「垃圾變黃金」的自體脂肪補脂也是一個選項。杜隆成表示,透過補脂可讓臉看起來比較立體。脂肪多從肚子或後腰抽取,也有人從外側大腿抽取,拿來填補臉部凹陷處。脂肪移植後即使有一部分脂肪會自行吸收,還是有部分的脂肪細胞會存留下來,而且裡面有幹細胞持續作用,不少人的膚況因此轉佳,甚至不必用太多的化妝品就可以讓皮膚亮白。不過,不是補上脂肪臉上澎澎就好看,醫師的專業技術經驗非常重要,像額頭顏面等,如何讓脂肪移植施打後,臉不會有浮浮的感覺,就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回春年齡有限 過度幻想恐破滅美感相當主觀,邱昱勳表示,對整形手術不滿意,有時不見得完全是施術者的問題。就像穿衣服,同一件衣服穿在不同的人 身上,效果不見得相同,如何避免落差,充分溝通相當重要。今年底,新光與國內IT大廠合作將推出3D模擬軟體,讓另外一個自己彷彿站在面前,可以更清楚知道整形的立體角度,讓需求者客觀感受結果。他並提醒,除了術前要讓客戶明白可能的副作用,對熟齡族來說,整形目的多半是回春,跟同齡比,能年輕個十來歲就是凍齡,若要年輕個廿、卅歲,恐怕就是過度美好的幻想。
-
2021-04-17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許多人都知道腹部脂肪、內臟脂肪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但國外1項研究發現,頸部脂肪也會引發心血管風險,也就是雙下巴肉多多,不僅身體發炎指數較高,心肌梗塞機率也較高。 雙下巴易出現心臟代謝疾病 研究發表在《國際肥胖期刊》這項研究發表在《國際肥胖期刊》,格拉納達大學(University of Granada)研究團隊以了斷層掃瞄分析139名年輕健康成人(68%為女性)身體脂肪分布狀況,研究發現,不管總脂肪、內臟脂肪多寡,頸部脂肪積累較多者,較容易出現更高的心臟代謝風險。頸部脂肪組織(雙下巴和位於肌肉間和頸椎周圍的脂肪)屬於久坐年輕族群的肥胖、心臟代謝風險和促炎問題的重要因子。 該項研究第1作者Maria Jose Arias Tellez表示,過去研究證實,頸部脂肪的積累,如雙下巴或下顎部位,以及位於頸椎周圍的脂肪,與個人體重的增長或肥胖成正比。也就是說,雙下巴越厚實、肉多多,甚至肥到下垂,通常也較肥胖。短頸症候群 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對於這項研究成果,國內減重權威專家祝年豐表示,下巴肉多多,就是醫學上所說「短頸症候群」,因為頸部脂肪過多,容易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血液循環,就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專家說明,相較於腹部脂肪、內臟脂肪,國人較少關心頸部脂肪背後所隱藏的警訊,頸部肥厚、肉多多,也是肥胖及新陳代謝風險的一個重要體位特徵,民眾不可輕忽。祝年豐說,目前並無有效的方法消除頸部脂肪,因為無法針對頸部進行局部去脂的運動,建議有這方面困擾的人,應該想想自己是否過胖、需要減重,並遠離菸酒,並避免食用過鹹過甜的食物,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滑手機也會滑出雙下巴! 「這個動作」就是脂肪堆積主因 ·快測量自己頸圍! 男性>43公分、女性>38公分小心罹「這疾病」
-
2021-04-16 養生.運動天地
「單腳站立」竟可讓頭腦一生好用!日本醫師教你4步驟增強肌力、燃燒熱量
有氧運動可以遠離老化的導火線──氧化與糖化有氧運動的效果,是可以同時預防氧化與糖化這兩種作用。我們的身體原本就擁有抗氧化能力,可以抵抗來自活性氧化物的「氧化」攻擊。其中最主要的「抗氧化酵素」,可以奪取活性氧化物的氧、使它喪失攻擊能力。平時會做有氧運動、活動身體的人,他們體內抗氧化物質的量明顯較多。事實上,運動本身雖然是讓活性氧化物產生的原因,但若能維持運動習慣,就能在體內蓄積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另一方面,如果想預防「糖化」,同時降低血液與細胞中的糖,效果最好。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降低其中一項,另一項就會升高,兩者的關係就像鐘擺一樣。唯一例外的就是有氧運動,它能同時降低血液中與細胞中的糖。具體而言,要做哪些有氧運動呢?以我來說,我會推薦每天二十到三十分鐘的快走、登階運動等,重點是「負擔輕、動作不必太迅速,但有持續性動作」的運動。不必練出精壯發達的肌肉,也能讓頭腦一生好用為什麼肌力訓練很重要?因為鍛鍊肌肉可以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遠離肥胖。我們每天消耗的能量中,基礎代謝就占了約60到70%。而基礎代謝中的六成,就是用在活動肌肉。但人到了4、50多歲,基礎代謝會逐漸下降,加上肌肉量減少,這時如果從飲食中攝取的熱量,無法像年輕時那樣大量消耗的話,體脂肪率就會上升,開始發胖。因此,若能注重飲食習慣、同時增加肌肉量的話,不管到了幾歲,都可能提升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具體來說,每增加一公斤的肌肉,就相當於每天增加五十到六十大卡的基礎代謝。這樣的熱量消耗量,相當於健走十五到二十分鐘。極端一點來說,只要增加身體的肌肉量,就算每天都坐辦公室工作,光靠基礎代謝率就能充分消耗熱量。正因如此,我才會建議大家「開始做肌力訓練吧」。但不少人聽到這樣的提議,都會退避三舍。因為,伏地挺身、鍛鍊腹肌,使用健身房的器材鍛鍊等,這些訓練都讓人感覺負荷很大、很辛苦。但請各位放心。想要擁有健康身體、保持頭腦一生好用,不需要精壯發達的肌肉。在此,我們鍛鍊肌肉的目的,是要增加肌肉量、維持緊實的身體。肌肉可分為「白肌」(或稱快肌)和紅肌(或稱慢肌)。在做瞬間爆發性強的動作時會用到白肌,做持久性運動時用到紅肌。而在健身房裡,一些以鍛練肌肉為興趣的健身愛好者,他們練的就是停止呼吸、在短時間內承受最大負荷的無氧運動,也是在鍛鍊白肌。但要支持頭腦一生好用的身體,重要的是紅肌。當然,目的不同,訓練肌肉的方法也會不同。有些4、50歲的人常覺得自己的運動量不夠,但如果因為過度訓練而受傷,那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我想推薦給各位的運動是「單腳站立」訓練。兩分鐘的「單腳站立」訓練,簡單又能消耗熱量你可以維持單腳站立幾秒鐘呢?這個訓練看起來簡單,其實它具備一定的運動量。各位不妨實際試試單腳站立,一開始身體可能會前後左右搖晃,過一段時間後應該就會覺得腿部的肌肉變得緊繃。這就證明你使用到了平時很少用的肌肉。尤其是被稱為軀幹,也就是支撐身體軸線的肌肉會受到刺激。單腳站立的效果・提升下半身的肌力一般人聽到下半身的肌力訓練,腦中就會浮現深蹲等感覺很辛苦的動作。但其實只要單腳站立,就能確實鍛鍊下半身的肌肉。鍛鍊下半身可以讓你不容易疲勞,而且能預防跌倒。・鍛鍊軀幹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鍛鍊軀幹的肌力很重要,但不太清楚具體的訓練法。其實,單腳站立的時候,自然就會使用到軀幹的肌肉。就算不去健身房使用健身器材,還是可以鍛鍊到。・培養平衡感培養平衡感很重要,因為可以減少跌倒的風險。一般的運動很少可以鍛鍊平衡感,但單腳站立可以刺激小腦,因此有其效果。我推薦單腳站立訓練最重要的理由,是它任何地點都可以做。不管做哪一種運動,持之以恆最重要。從這點來看,單腳站立可說是具備兩個很好的條件,它可以在任何地點做,而且短時間內就可以做完,是最容易持之以恆的運動。單腳站立訓練實踐法,隨時隨地都能做接著為各位介紹單腳站立的具體訓練方法。.四周保持些許空間、站著。.抬起膝蓋,腳尖離地約五到十公分。.保持抬起的狀態一分鐘,一邊緩慢呼吸,一邊維持姿勢。.另一腳也進行相同的動作。.習慣之後,可以保持單腳抬起的狀態,腳尖試著往前後左右緩慢移動,可以增加負荷,作為平衡運動的訓練。更進階的方式是如下頁圖下方所示,轉動髖關節十次左右,進一步增加負荷。想打造強健身體、保持頭腦一生好用,與其追求激烈的肌力訓練,能持之以恆的單腳站立等訓練,會更有效果。這個原則也能套用在其他的運動習慣上。書籍介紹書名:30%的人將來會失智,我該怎麼辦?:人會老化,但腦部可以不退化。兩分鐘單腳站立、系列減七法、健腦踏板,能讓你的腦越用越靈活!作者:長谷川嘉哉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19/07/26作者簡介/長谷川嘉哉1966年生於日本名古屋市。名古屋市立大學醫學院畢業。醫學博士、日本神經學會專科醫生、日本內科學會專科醫生、日本老年病學會專科醫生。每個月診察1,000名失智症患者,是日本屈指可數的神經內科與失智症專科醫生。受到祖父罹患失智症影響,於2000年在岐阜縣土岐市開辦失智症專科門診,以及提供居家醫療的診所。方圓100公里內許多患者不惜遠道而來求醫。自開業以來,已累計超過5萬件的居家醫療診察,實踐500件以上的居家照護服務。延伸閱讀: 護理師開100公里回醫院幫忙、免費住宿和眼鏡...一場太魯閣號事故讓我看見:台灣人善念無所不在
-
2021-04-11 養生.健康瘦身
為何靠減醣減肥難持久,副作用還可能危及生命?
一定要限制糖的攝取量嗎?「減醣」一詞,現今恐怕沒有人不認識。許多想要減肥的人,無不以此為努力的目標。大型減肥瘦身公司所提供的飲食指導,其基本方法也是在執行「限制醣類攝取」。研究結果也顯示,這類的飲食指導,從短期來看的確能達到顯著的瘦身效果。有項研究,是以被診斷為肥胖(BMI三十至四十㎏/㎡)的三百零七人(男性九十九人,女性二百零八人)為對象,這些人依飲食方式的不同,被分成兩組。Ⅰ組提供低脂食物並限制卡路里。他們攝取的食物,遵守五五%碳水化合物、三○%脂質、十五%蛋白質的比例。Ⅱ組在最初的十二週裡,每天只提供碳水化合物(沒有限制脂質和蛋白質)二十克,之後才逐漸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上圖的縱軸為減少的體重,橫軸為時間,正如圖中的結果所示,最初三個月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組別,體重明顯下降較多,這樣的情形繼續維持到實驗開始後第六個月。限制醣類攝取的組別,體重減少的效果相當顯著。然而,我們如果繼續往下看就會發現,一年後兩個組別減少的體重已經相同了,兩年後甚至出現逆轉。雖然這裡不詳細介紹該研究進行的過程,但推究上述狀況出現的原因,應該可以了解到,要長期維持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是相當困難的事。其實只要稍微思考就能明白,BMI三十至四十㎏/㎡的人,體重大概都超過一百公斤。花了兩年以上的時間努力節食減重,卻只瘦下七公斤左右,實在很難稱得上成功。另外,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尤其在嚴格限制醣類攝取的最初三個月內,容易讓人產生口臭、口渴和便祕等現象。嚴格控制卡路里和醣類,可能會危及生命在沒有接受飲食限制指導下,擅自嘗試節食減肥時,如果採取極端的飲食控制和限制醣類的攝取,將會產生一定的風險。目前已有研究指出,如果在執行節食之初操之過急,甚至會對生命造成威脅。這個研究以二十一位BMI三○㎏/㎡以上的肥胖者為對象,進行限制卡路里的飲食(八百大卡/日:食物中有六○%為醣類),然後觀察他們心臟功能的變化。開始進行限制卡路里飲食一個星期後,這些研究對象的身體開始出現變化,他們血液中的脂肪酸(中性脂肪分解後產生的物質)迅速上升。經過MRI檢查後,發現他們心臟的脂肪竟然增加了四四%,與此同時,這些人的心臟功能也呈現衰退的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脂肪累積在心臟的現象呢?這可能是受到快速上升的脂肪酸影響所致。在人體用來做為能量來源的醣類消失後,脂肪酸會成為細胞內做為代謝的能源。進行飲食限制時,為了補充不夠的能量,會從體脂肪中動員更多的脂肪酸。這種現象在限制醣類攝取的飲食狀態下,會更加明顯。希望大家要記住,在改善飲食習慣初期,如果採取過於激進的卡路里和醣類限制,是非常危險的。方法如果有誤,還可能會引發心臟病。根據研究報告指出,雖然限制醣類的攝取,的確能降低血糖值和糖尿病狀況改善指標糖化血色素(HbA1c)的數值,還能減少中性脂肪,具有諸多好處。但短期內卻存在使心臟功能惡化的風險,因此很難長期持續進行。正如研究報告指出,為了減重所採取的限制醣類攝取,從長期來看對健康並無好處,因此,想用這方法來減肥需要三思才行。※ 本文摘自《吃不胖的免疫力飲食法》。《吃不胖的免疫力飲食法》作者:石黑成治 譯者:林巍翰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3/23《吃不胖的免疫力飲食法》書封。圖/時報出版提供
-
2021-04-08 失智.像極了失智
他們恩愛30年,現在卻吵到要離婚!醫:5個常見病癥,恐是早發失智合併妄想
陳小姐的爸媽,過去30年感情都很好,但最近卻吵到快要離婚!原因是55歲的爸爸,最近老是懷疑媽媽有「小王」,叫媽媽去死,媽媽不甘心被誣賴,氣到要離婚。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說,陳先生是早發性失智合併嫉妒妄想,必須透過藥物及家人支持重整家庭。 陳小姐說,父母結縭30年,一直都很恩愛,她出嫁後也很放心娘家,不料這1年來,爸爸變得煩躁不安、易怒,不喜歡社交活動,提早退休後窩在家裡;媽媽白天要工作,還有其他社交活動。 5個常見失智合併妄想病癥1、煩躁不安2、易怒3、不喜歡社交活動4、記憶力退化,對時間和地點產生障礙5、對人的辨識出問題,引發不安全感 就醫發現記憶力達失智程度 爸爸對媽媽屢有抱怨沒有按時下班返家,媽媽不想理他,近幾個月爸爸卻變本加厲,竟然懷疑媽媽外面有「小王」,自己結婚戒指不見了,也誣賴是媽媽送給「小王」了,情緒動輒失控,一再以言語暴力要媽媽去死,指責媽媽萬死也不足以謝罪,媽媽無法再忍受,氣到要離婚。 兄弟姊妹看到父母吵到要離婚,硬拖著爸爸就醫,醫師發現他的記憶力已達失智程度,並合併嫉妒妄想,讓大家瞠目結舌,他們認為爸爸才55歲,怎麼可能失智? 陳羿行說,失智症大部分發生在65歲之後,年齡越大比率越高,在65歲之前就發病,稱之為早發性失智症,和先天體質或遺傳有關,並不常見。 無暴力傾向採藥物穩定情緒 失智症者因為記憶力退化,對時間和地點產生障礙,對人的辨識也出問題,引發不安全感,造成妄想等,在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被偷竊的妄想,懷疑東西被身邊的人偷走,其實是失智忘記東西放哪裡;其次是被害妄想,懷疑被下毒或被監視,沒有安全感。 而懷疑另一半不忠的情況是嫉妒妄想,通常是長期酒癮造成性功能障礙,與配偶伴侶性事不和諧產生懷疑,是酒精性精神病,但失智症也可能併發嫉妒妄想,陳小姐的父親情況就屬這種。 陳男沒有暴力傾向,經由藥物治療,穩定其情緒,而臨床上還有些個案更嚴重,懷疑另一半外遇並習慣毆打對方,這種就必須住院治療。 早發性失智症影響家庭甚鉅 陳羿行表示,一般而言,安享天年的老年人失智妄想,還比較能讓家人接受,如果是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由於年紀較輕,行動通常自如,有的還是家計主要來源,家人通常都無法接受,整個家庭生活層面都會受嚴重衝擊。 陳羿行強調,這類個案除了透過精神穩定的藥物去改善妄想情況,修補伴侶關係,也需要重整支持系統,家人要叮囑用藥,多加關心陪伴,也應為患者辦理重大傷病卡以減免醫療費用,及申請身心障礙鑑定以取得社會資源。 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方法*要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 *要減少危險因子,包括要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避免頭部外傷、不抽菸、遠離憂鬱。●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中年後肌肉下降、體脂肪持續增加!把握4原則,增肌減脂並行、讓你慢老超有活力.桌球CP婚變》坐月子被江宏傑笑臉圓爆哭...福原愛:每一次爆哭的過程,我學會了說出心事.「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
2021-04-02 新聞.杏林.診間
病人把命託給你,怎能不給他電話?陳晉興沒外科醫師架子,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
肺癌連續12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外科名醫陳晉興的使命,是早一點找到肺癌初期的病人,他如何走上這條防治「新國病」之路? 陳晉興是知名的肺癌外科醫師,前副總統陳建仁、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等都是他的病人,同時他也是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簡稱LDCT)的大推手,與朋友聊天,總不忘敦促提醒:「有沒有去做,LDCT掃描的肺癌篩檢?」 三井餐飲事業集團董事長黃奕瑞,就在被陳晉興叨念了3回後,即使才剛做完健康檢查,還是乖乖地全家族都追加做LDCT。沒想到,家族中真的有人因此發現了肺腺癌,決定公司也跟進,在同仁的健康檢查增加這項檢查項目,結果,「竟也找到4、5位同仁有肺腺癌的問題。」讓黃奕瑞意識到陳晉興苦口婆心背後的原由。 初心》病患家屬求救 讓他力推早期篩檢 關於LDCT的肺癌篩檢,雖然各專家看法有些許的不同。陳晉興說他心裡清楚:「除了經費的考量,大家最擔心的是偽陽性的問題。」但是他強調,「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確是診斷早期肺癌最佳的工具。」 若看數字,肺癌連續12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每年近萬人死於肺癌,根據201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0大癌症又以肺癌的死亡率成長最多。 身為肺癌的外科名醫,每天面對的都是為此求診的病人。有一年在診間,來了一對年輕夫妻,老婆抱著小孩,哭著對陳晉興說:「陳醫師,你一定要救救我先生,我希望他能看著孩子長大。」先生在一旁安靜無語,因為發現時已經是肺癌第4期(晚期),根本沒有辦法手術。 「如果診斷選擇可以重來,你會不會想早一點發現問題?」這是看遍生死,經歷過即使名醫也無法力挽狂瀾之後,陳晉興力推檢測預防的初心。「我現在已經53歲多了,也要開始下半場人生,我希望可以降低台灣的肺癌死亡率,透過篩檢早一點找到這群病人,緊接著找出原因,為什麼這些人會罹患肺癌,唯有知道彼此因果關係,也才能降低肺癌的發生率。」 起點》病中悔悟貪玩 為父親重考上台大 名醫並非一路坦途,「許多人聽到我是建中、台大醫學系畢業,就會認為我成績很好,這你就錯了。」陳晉興大笑。 出生於彰化縣芳苑鄉的王功村,陳晉興的父親原是王功國小的老師,後來應徵上了二林國中,「全家也跟著父親從王功村搬到二林鎮,二林沒有高中,鎮上成績還不錯的人,幾乎都選擇參加北區聯考,我考上了建中。」 北上來到台北市南海路,15歲的陳晉興像是被釋放的籠中鳥,高一、高二都在玩耍,打撞球、溜冰、排球、籃球、網球、跳土風舞⋯⋯,就是沒把心思放在課業上,直到升高三那年因為生病,有一周的時間沒辦法去上課,母親特地來宿舍照顧,「我突然明白,得好好念書。」大學聯考放榜,分數只能上牙醫系,為了父親總是常說:「我們家族要是能夠有一位醫師,不知該有多好!」他決定重考。 「在南陽街的補習班,認識了我太太,我們都是高四生,我常跟我的小孩說,爸爸要是沒有重考,就沒有你們2個。」隔年,陳晉興如願考上台大醫科。「那年代,在鄉下,有人考上了醫學系,那可是天大不得了的大事,除了放鞭炮還會宴客,我們家席開8桌,同學考上北醫,他們家請了30桌,」榮耀了父親,陳晉興笑得燦爛。 進入台大醫科就讀,陳晉興暗暗地打定主意選擇外科,這和他的臨床導師、當時的台大外科部主任教授朱樹勳(編按: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有很大的關係,「就在大四那年,朱樹勳完成國內首例異位心臟移植手術,報紙以斗大標題登出,我希望自己未來能像老師一樣厲害。」 雖然早就選定外科領域,但畢業後因為兵役的問題,沒有辦法留在台大醫院當住院醫師,他先到省立台北醫院當了1年的外科住院醫師,才重回台大,而且回來的第一年,還得「降級」從第一年住院醫師開始做起,「朱樹勳教授跟我說,省立醫院和醫學中心訓練等級不一樣,擔心我會跟不上進度⋯⋯。」 精進》以外科為志業 緊抓任何開刀機會 陳晉興決心趁機把基本功練得更加扎實,他很清楚,外科醫師的醫術與口碑是建立在開刀房,「開刀是不能有分毫的閃失。」他認為,「外科的養成不能紙上談兵,『做中學、喜歡做』很重要。」因此,他總是跟學長姊說:「我很喜歡開刀,你值班的時候如果不想動刀,就叫我來。」藉此緊抓機會,不斷精練技術。 住院醫師第3年,開始選專科,他當然想師從朱樹勳去心臟外科,「何況,朱樹勳還是外科部主任,心臟外科更是頂尖的熱門。」問題是,心臟外科也有優秀的人選,當時是大熱門。 不想與人爭的陳晉興,最後選擇了冷門的胸腔外科。如今看來,當年的選擇反而成就了今日的陳晉興,肺癌成為台灣的新國病,他也在肺癌領域成為翹楚。 「我覺得,我的人生可貴在那多1年的時間——重考時遇見了人生旅途上重要的『牽手』,也因為重考,我知道自己不是特別的優秀,班上有高中念2年就進來台大醫學系;在省立台北醫院的那一年,莊世明主任無私、熱忱地教導我,即使他知道我不會留下來,他讓我更篤定一生願意走外科這份志業。」 現在,莊世明的兒子莊仁豪來到台大癌症醫院擔任主治醫師,和陳晉興一起工作,「這就是人生的緣分,誰都猜不準的。」陳晉興也打算以同樣熱忱的傳承,回報莊世明的兒子。 身為台灣胸腔內視鏡手術的名醫,陳晉興平均每個月約100台刀,加上每周五節門診超時看診,以及去年8月起,接下台大癌症醫院副院長職務,工作更加忙碌,他依舊精神奕奕:「歌手開演唱會時,他會不會覺得累?」那種被需要、被當偶像的感覺,是他成就感的泉源,直言「這份成就感就是『蠻牛』,雖然不能喝,只要看一看就可以迅速補充體力。」 「我在開刀時不能有音樂、聊天,非常非常的serious(嚴肅),因為每個病人都不能出事,每個病人都是很大的託付,每個病人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也正因為醫者仁心,陳晉興說:「當我順利完成一台刀,心裡就會非常的感謝。」 跟著陳晉興五年多的助理說:「外科醫師通常脾氣都不太好,但陳副院長不太一樣,他是『念』,會一再提醒,希望團隊按照他的步驟做事。」例如在開刀房,護理師幫他戴手套時,一定記得覆誦:「右手7碼,左手7碼。」(編按:再次確認手套尺寸,避免戴錯浪費)助理又說:「陳醫師會送《肺與肺病》給每一位開刀的病人,還會幫病人將要看的重點摺起來,也是再三地提醒一定要閱讀。」 台大醫院專任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允中形容,陳晉興是具有智仁勇特性的醫師,他說:「陳醫師有很大的胸襟可以與其他專科醫師合作,例如讓肺癌病人可以在同一間手術室完成腫瘤的定位和開刀,減少病人等待的焦慮;門診一節看了近百位病人,完全沒有外科醫師的大架子。」 陳晉興除了出國以外,就連假日,每天總是一早7點就到病房巡房,一周有2個整天開刀日,五節的門診,另外半天負責教學。診間、開刀房、病房、研究室幾乎填滿了生活,太太張馥芳說:「他只走3條路:徐州路、林森南路、台大醫院的景福通道,不是通往病房、診間、開刀房,就是在研究室。」 暖醫》把電話留給病人 互動更有溫度 病人多、醫術好的醫師很多,有溫度的醫師卻未必多,陳晉興卻是其中之一,打從2009年起,他就因為住院病人一句「陳醫師你不在時,我們很像孤兒」,就把自己的電話留給病人,「我發現從此和病人的互動反而更好。」即使如今他又接下癌症醫院副院長職務,行政與管理工作更多更忙,他還是把手機號碼留給病人。 陳晉興的理由很簡單,進行胸腔手術,病人需要全身麻醉,「你知道有人麻醉後就再也醒不過來……,例如中風、心肌梗塞、腦動脈瘤破裂、大出血等,病人把生命託付給你,你怎麼會不把電話給他呢?」 陳晉興從白袍的口袋裡,拿出一疊可以隨時給病人的紙條,上面印著肺部腫瘤病患接受手術後注意事項,以及寫著自己名字的緊急聯絡方式、Email、電話。 「我的病人都很可愛、貼心,他們都寫信、傳簡訊比較多,打電話反而不多,有病人打來說,『陳醫師沒想到真的是你哩!』」陳晉興眼神藏不住的笑意和溫暖,還有一點點的得意。 或許,就如陳晉興自己所言,重考、住院醫師那多一年的時間,造就現在的他,讓他深刻體會身為醫師的天職。「可以在台大看診、開刀、教學、研究,還能和病人做一輩子的朋友,那份快樂、成就感,被需要,人生還有什麼好要求的呢?」陳晉興說。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中年後肌肉下降、體脂肪持續增加!把握4原則,增肌減脂並行、讓你慢老超有活力.桌球CP婚變》坐月子被江宏傑笑臉圓爆哭...福原愛:每一次爆哭的過程,我學會了說出心事.「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
2021-04-01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每五人就有一位「代謝症候群」 國泰健檢最新調查出爐
心寬體胖不一定好命,卻可能要命!國泰健康管理中心針對「代謝症候群」最新調查,近三年27.2萬筆的客戶資料裡,50歲以下男性每5位就有一位高血壓,每4人就有一人空腹血糖及三酸甘油脂過高,顯示慢性病因子正找上男性青壯族群,院長葉勳龍表示,代謝症候群是國人第二大死因心臟病的隱形殺手,並與第二型糖尿病息息相關,呼籲定期健檢才能及早控制遠離。35歲的孔先生,大學時代體重就來到90多公斤,踏入社會更因工作忙碌,飲食不正常,曾有一周兩次宵夜訂過8桶炸雞紀錄,體重直逼110kg,2018年在護理師老婆的鼓勵下首次健檢,成績果真滿江紅,經專業營養師指導搭配運動,兩年半成功甩肉37公斤,來到72.9kg,體脂肪重也減掉了22.7kg,三高數字隨之由紅翻黑,孔先生說,媽媽現在好像多了一個新兒子,而親姐姐也是肥胖體質,爸爸還有高血壓,希望以身示範,讓家人了解真正的健康。葉勳龍表示,血壓高、腰圍粗、空腹血糖高、三酸甘油脂高、高密度膽固醇偏低這五項指標,只要符合其中的三項,就是「代謝症候群」,雖然不是疾病,卻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總稱,這份調查也發現,40歲以上不分男女,符合代謝症侯群比率高達兩成,等於每五位就有一位。葉勳龍本身也是國泰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相當驚訝,「在醫院看到的都是病人,原來健康人潛藏的風險值也這麼高。」除了腰圍、血壓可以自我檢查,血糖、血脂若不抽血常常混然不知,等到有症狀才就醫,通常為時已晚。令人同樣意外的數字還包括:50歲以上男性空腹血糖大於100的比率高達51.4%,等於兩名中年男性就有一位高血糖;小於50歲的男性也有23.7%的血糖異常,這類族群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無法正常代謝血糖,進而引發腦血管、心臟病等。此外,隨著年紀增長,女性因為更年期失去賀爾蒙保護,肌肉流失變高、內臟脂肪堆積,大幅提高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調查指出,50歲以上女性腰圍過粗比率占了48.5%,高血壓比例22.8%、高血糖36%、16.4%三酸甘油脂偏高,與不到50歲女性相比,發生比率通通多出四倍。國泰健康管理資深營養師王盈堤指出,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腦中風的機率,分別是一般民眾的六倍、四倍、三倍、兩倍,還可能互為共病,除了定期檢查揪出問題,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才是關鍵,飲食建議掌握一多二少三避免原則,多吃蔬果、少喝酒、過度甜點、過度調味加工,並搭配有氧運動、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宵夜。
-
2021-03-31 養生.健康瘦身
鄭文燦曝體重只有79網不信!健身教練點出關鍵問題:體脂高很危險
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被啦啦隊員們高高舉起,畫面震驚網路鄉民們,他自曝體重只有79.8公斤,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這麼胖!不過看著市長圓潤的身形,肌力與體能教練同時也是營養師的吳皓宇便說,市長應該是體脂高、肌肉量低,推測是日常飲食較精緻、又沒有運動習慣所導致,若是體脂很高但又同時看起來四肢纖細,就會被稱為泡芙人。這類型的人通常也是肌少症的高危險群,同時也是代謝症候群、三高疾病的候選人,提醒體重不重但身形不苗條的人要注意自身健康。體脂率儀器測量才精準 精緻飲食、少動變泡芙人鄭文燦臉型較圓,同時搭配中廣啤酒肚,看起來像是有90-100公斤,沒想到他24日晚間公布一段量體重的影片,證實自己體重只有79.8公斤。吳皓宇表示,人的體脂率需要靠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測量才能得到較為準確的數字,雖然無法得知市長的真實體脂率,但依照他多年的經驗,現代的確有許多人因為精緻飲食、少運動、久坐等,造成肌肉流失,脂肪堆積。值得注意的是,網路流傳同樣重量的肌肉與脂肪,體積相差3倍,其實是誤傳,吳皓宇表示,相同重量的肌肉與脂肪,脂肪的體脂其實只多出15%-20%左右。但因為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且鬆垮,肌肉則是分佈全身且緊實,視覺效果的確還是有差異。健康腰圍八九十 腹部容易堆積脂肪尤其過了40歲之後,人的肌肉更是每年會流失將近2公斤,但中年人卻漸漸發福,因此許多人會體重沒什麼變動,但身形卻不再苗條。根據WHO定義,19歲以上成人中,男性體脂肪≧25%,女性體脂肪≧30%便為肥胖,而最容易累積脂肪的部位為腹部,也就是腰圍。健康的腰圍男性應為90公分內,女性80公分內。腰圍能反應腹部脂肪的多寡,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因為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酯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體脂太高應先檢視身體狀況 有可能是肌肉量太低若要擺脫泡芙人,除了減少體脂肪之外,應該要提升肌肉量,吳皓宇指出,有許多女性測量發現自己體脂30%,便非常慌張想要減重,但其實並非脂肪過高,而是因為飲食與運動的不正確,造成肌肉量太低,反而顯現脂肪比例過高。他建議,若腰圍超標者,可先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多喝水,並少吃甜食、零食等;若腰圍正常、BMI正常,但體脂率高者,應多攝取蛋白質,同時進行肌力訓練以增加肌肉。吳皓宇提醒,體脂率是個指標,不是絕對值,一定要參照自身身體狀況,或由專業人士判斷,再來進行後續的飲食控制與運動,才不會方向錯誤,傷害健康。
-
2021-03-29 癌症.其他癌症
噁心想吐、上腹痛是膽囊癌?醫:6個高危險因子要注意,做這檢查才心安
膽囊癌好發年齡在60至70歲,男、女比例約1比3,雖然很多膽囊癌患者都有很長的患病史,但也有少數是完全沒有症狀,作超音波檢查時才被發現罹患膽囊癌。 消化醫學基金會教授王德宏說,大多數患者會出現腹痛、噁心、想吐等慢性膽囊炎症狀,約1/3~1/4則會有類似膽管癌或胰臟癌病癥,像是黃疸、體重減輕,也有以急性膽囊炎為表現,出現右上腹痛、發燒、畏寒、腹部壓痛、反彈痛等。 定期超音波篩檢膽囊癌很必要 只有極少數是上消化道出血或潰瘍痛等,甚至部分病人完全沒有異常,是利用超音波等工具篩檢出來的。 常見膽囊癌5種症狀1、右上腹痛或上腹痛。2、嘔吐、噁心。3、黃疸。4、體重減輕。5、厭食。 膽囊癌是膽道系統最常見癌症,發生膽囊癌的原因至今依然不明,王德宏說,定期以超音波是診斷膽囊癌最佳工具,它不具侵襲性,且能診斷大多數的膽囊癌,是目前最佳診斷利器,另外,電腦斷層也可以觀察到膽囊內低緻密度腫瘤。 膽囊癌早發現可存活5年以上 膽囊癌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對於早期癌,手術切除膽囊後多半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反之,如果腫瘤已侵犯到附近臟器(例如肝臟),則手術時不但要切除膽囊,也要作部份肝臟切除術,如轉移到其他內臟(例如肺臟、骨頭等),可以作放射線療法或化學療法,只是效果通常都很差。 如果膽囊癌是在很早期被發現,例如無症狀在作超音波掃描時偶然發現腫瘤,或者為了膽結石而切除膽囊時偶然發現有膽囊癌,則術後多半可以存活5年以上;如果是進行到末期膽囊癌,很少能活到5年以上,王德宏建議,務必定期接受超音波追蹤,才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6個膽囊癌高危險因子1、膽囊炎2、膽結石3、磁化膽囊4、膽胰管合流異常5、潰瘍性大腸炎6、膽囊內有息肉或息肉樣病變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中年後肌肉下降、體脂肪持續增加!把握4原則,增肌減脂並行、讓你慢老超有活力.桌球CP婚變》坐月子被江宏傑笑臉圓爆哭...福原愛:每一次爆哭的過程,我學會了說出心事.「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
2021-03-27 養生.抗老養生
想回春,只要開始都不晚!《小李飛刀》衛子雲5個凍齡秘訣,75歲竟像40歲壯年人
70~80年代走紅全台的藝人衛子雲,今年已經75歲了,長年練功的他,看起來居然像是個40歲的中壯年人!他笑道:「我的體力大約25歲,打完一套拳都不會喘氣,很多年輕人比不過我!」 衛子雲14歲就考進香港邵氏公司,18歲來台拍電影,28歲以電視劇《保鑣》走紅。因從小練習武術,他飾演的配角「青山客」李文揚,靠著矯健的身手,儘管直到第3集才出現,卻迷倒電視機前所有觀眾。 後來,他主演《小李飛刀》,靠著李尋歡一角,轟動全台。談起當年走紅程度,他瞇著眼笑道:「影迷的信堆得像一座山,一走出來就是被人群包圍。」 視力1.2沒老花,寒流照穿T恤+外套 身為超級大明星,他卻親切隨和、完全沒架子。直到現在,每天都開開心心生活。練功加上心情愉悅,在他的身上和臉上,看不出歲月的痕跡,「我的視力1.2,沒有老花,針還可以穿得過去;臉上雖然有皺紋,但還是很凍齡。」 「我平常就不太生病,也穿得少,寒流來頂多是T恤加一件外套。」在飲食上,他很節制,並執行「少量多餐」,「早上起來喝2杯溫的白開水,主食是雞肉,蕃茄炒蛋必吃。」 他強調:「多吃蒸的、煮的、滷的,少吃煎的、烤的、炸的;油炸的食物會讓火氣旺,肝火一旺,肝心脾肺腎的問題就出來了。」 從小愛看武俠小說,一心想當大俠 衛子雲出生在香港,從小就很愛看武俠小說,「我想當裡面的大俠。」後來,邵氏電影公司招考演員,他心想:「演大俠的機會來了。」他成為南國影業演員訓練班第六期學員,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 喜歡武功的他,常和朋友練習各種拳法,精通刀、劍、棍、戟。18~19歲時,恰好有個機緣來台拍武打電影《請看中國人》,那時候李小龍很紅,「我練舞蹈腰腿很好,導演知道我能打,和龍君兒演男女主角。」電影賣座不錯,卻沒有紅。 其後,拍了幾部戲,直到1974年演出電視劇《保鑣》才一名成名,「我會武功,一出場,接飛鑣的氣勢和架勢就不一樣。」1995年左右,台灣流行台語戲,不會說閩南語的他,演出機會減少,才慢慢將重心移到喜愛的武術和有氧氣功。 一位來自大陸的老師,曾送他一本極為珍貴的古書《達摩易筋經》,裡面講「天、地、人」,分成「天門功」、「地門功」、「人門功」。他說明,現代人隨著年紀漸長,出現慢性病,「但是他們都有運動啊!像是跑步、打球,為什麼身體還是不好,就是因為筋絡、筋脈沒有帶動到;筋脈通,身體才會好。」 自豪身手矯健,年輕人追不上 為推廣這套功法,他花費幾年時間將功法簡化,20多年前推出「有氧氣功」,以賣書和DVD教學帶為主,「我的很多學生都是企業家、名人、藝術家。」 「我希望大家都能練習,它是以放鬆為鍛練的基礎,『鬆』氣血才通,並打通到末稍;很多人不會放鬆,長久累積就會身體酸痛。」每天運動、練功,衛子雲看起來還像個年輕人,他自豪道,「我很矯健、走路有風,都是學生在後面追著我。」 身為名人,很多人從小看著他的電影、電視劇長大,「當他們看到現在的我,75歲了,還和以前一樣年輕,就會很有動力,想要運動,我可以激勵大家,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他笑道:「我是大家精神上的指標,讓大家知道運動、練功的好處。」 想要回春,任何時間都不會晚 「很多人50歲,看起來就很老,體力也很差,人要付出才會得到。」他強調:「每個人都想要回春,任何時間都不會晚,最怕你不下定決心,畢竟懶惰是人的天性,大家都知道,只是做不到。」 現在,衛子雲一方面積極推動有氧氣功,另一方面籌拍校園武打電影《武術奇蹟》,他希望很快就能讓大家看到這部電影。因為體能好,已逾七旬的衛子雲,還像年輕時般,努力逐夢。 衛子雲5個養生之道:1、每天早上起床做數百下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和跳繩。2、天天練有氧氣功、增強免疫力。3、平常不刻意穿多、寒流來頂多T恤加外套。4、飲食「少量多餐」,早上起床喝2杯溫開水。5、多吃蒸、煮、滷,少吃煎、烤、炸,主食是雞肉,蕃茄炒蛋必吃。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中年後肌肉下降、體脂肪持續增加!把握4原則,增肌減脂並行、讓你慢老超有活力.桌球CP婚變》坐月子被江宏傑笑臉圓爆哭...福原愛:每一次爆哭的過程,我學會了說出心事.「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
2021-03-22 養生.健康瘦身
醫病天地/均衡減重 營養師推3方法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農曆春節過後,國人體重平均增加0.4到1.5公斤,不少人想「瘦身」,加上健身風氣盛行,衛福部基隆醫院營養師介紹3種健康且均衡減重的方法,並建議想減重民眾與營養師討論飲食及運動計畫,才能事半功倍。基隆醫院營養師楊智凱說,坊間瘦身方式無奇不有,用錯方法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他介紹低GI飲食、減醣飲食和168間歇斷食3種減重方式供民眾參考。GI是指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代表食物在人體消化後影響血糖的程度。楊智凱說,攝取高膳食纖維、原態食物等低GI食物,血糖可維持較穩定狀態,國人每日飲食指南便建議多選全穀雜糧為主食,至少1/3為未精製全穀雜糧,如燕麥、大麥、糙米、地瓜。減醣飲食包含生酮飲食、極低醣飲食、低醣飲食、中度低醣飲食4類,楊智凱分析醣類占總熱量26%至45%的中度低醣飲食安全性較高,適量碳水化合物可避免葡萄糖不足造成的酮酸中毒、噁心等副作用。168間歇斷食指每天在8小時內進食,另16小時禁食,楊智凱說,好處是可依個人作息安排進食時間,但仍須保持均衡飲食。癌症、三高、慢性腎臟病患、長期服用藥物、營養不良、成長發育期和孕婦不建議採用。楊智凱說,想減重民眾可與營養師討論飲食及運動計畫,基隆醫院營養門診在減重療程期初、期末,都會量測體脂肪確認成效,期間視需要搭配代餐營養品與低GI餐盒,讓大家瘦得安心。
-
2021-03-14 養生.聰明飲食
飲食如常體重卻仍往上飆升?8種食物加速新陳代謝
人體的新陳代謝隨著年齡增長變慢,這也是為何人到中年,即使飲食如常,體重仍往上飆升。但中年體重增加並非不可避免,透過一些方式,可以讓新陳代謝加速,常被提及的包括:減少卡路里攝取(但別少太多,以免造成反效果);做高強度間歇訓練,燃燒更多熱量;進行重量訓練,增加基礎代謝率。除了運動與適量減少熱量攝取,專家也推薦一些飲食上的技巧,能幫助加速新陳代謝,讓你有機會穿回年輕時的衣服。增進身體代謝力的飲食方法● 吃豐盛早餐、喝點咖啡吃早餐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並保持全天精力充沛。不吃早餐的女性,肥胖機率是吃早餐者的4.5倍。建議吃酸奶、燕麥片,再佐以堅果以增加蛋白質。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因是中樞神經刺激物,會讓新陳代謝加速5%~8%(即每天約98~174卡路里),咖啡因劑量越大,效果越明顯。不過營養師也提醒,咖啡因不宜過量。● 提高蛋白質攝取身體需要足夠蛋白質以維持肌肉量,就像纖維一樣,蛋白質可以維持飽足感,抑制對精緻、高熱量加工食品的渴望。● 喝足夠的水2012的研究發現,喝水可以降低卡路里攝取、改變新陳代謝而獲得減重的效果。研究人員認為,多喝開水可以取代甜味飲料,且能促進脂肪分解作用。● 吃富含鐵質的食物缺乏鐵質,會導致紅血球攜氧量不足,影響肌肉燃燒熱量。女性會因為每個月的月經而流失鐵質,面臨新陳代謝下降的風險。貝類、瘦肉、豆類、菠菜等,都是鐵質極佳來源。● 足夠的維生素D根據調查,國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對於肌肉組成十分重要,肌肉組織越多,越能燃燒熱量,加速新陳代謝。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包括鮪魚、鮭魚、蝦、豆腐、雞蛋和穀物。● 限制飲酒當你喝酒時,酒精會減少體脂肪的燃燒,且燃燒速度比平時慢,因為酒精取代了原本的燃料,尤其如果你喝的是高糖分的酒。● 吃更多含鈣食物缺乏鈣質在女性很常見,這可能減緩新陳代謝。有研究顯示,透過低脂牛奶或優格攝取鈣質,同時可以減少身體對其他食物脂肪的吸收量。● 增加纖維攝取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會讓人有飽足感,而減少吃其他不健康的食物。研究發現,食物中纖維含量高的女性,最不易發胖。女性的目標是每天攝取21至25克纖維,男性的目標是攝取30至38克纖維。增加新陳代謝的首選食物酪梨、起司、黑豆、豆腐、扁豆、牛奶、蛋、希臘優格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1-03-13 養生.抗老養生
父罹口腔癌吞嚥難,讓她決心當營養師:抓緊40-60歲營養重點,老化速度自己控
自行設計研發數位教具,讓營養課程生動又活潑的,是榮獲國健署、營養師全聯會評選為社區標竿營養師的陳琇雯。目前任職嘉義市衛生局的她,主要是因為自己的父親罹患口腔癌,無法下嚥的痛苦讓她心疼不已,為了能照顧更多人的「口福」,才會立志報考營養學系。 「好口福來自好健康,大多數人總在發現自己睡眠不佳、精神不濟、時常感冒、排便不順時,才驚覺身體老化了。如果能在35歲超前部署營養大計,40到60歲掌握每個10年期的營養重點,即使中年以後也能用慢跑配速的節奏,跑完人生全程!」陳琇雯說。 一、40歲開始,維生素B、C、E作伴 40歲是非常重要的分水嶺,「You are what you eat.」,也就是吃什麼,將會如實反映在相貌和身材上。陳琇雯建議,要攝取新鮮食物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替代加工食品的添加物、防腐劑等,秉持「食物優於食品」的原則,才能照顧到健康。 而「早睡早起,賽過人參進補。」儘量不「續攤」熬夜應酬,適度攝取維生素B群,來調整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穩定性,對抗壓力、攝取維生素C抗氧化,用維生素E保護細胞,用膳食纖維預防便秘,因此蔬果、全榖雜糧、乳品、蛋黃、堅果種子都可多吃。 二、50歲開始,最重要是保骨本 奔五之路,必須檢視40多歲以來呈現的骨質密度下降、肌肉流失加快、新陳代謝變慢問題。陳琇雯提醒,保健食品並非藥物,無法立竿見影,過量服用卻可能導致副作用或毒性反應,還是得考量自身吸收轉換效果及肝腎代謝壓力,建議保養品項目不宜超過3種,考慮順序以維持骨質密度的鈣質、維生素D為優先。 其次是腸胃保健的益生菌、益生元,明目的葉黃素,保養心血管的魚油,抗氧化的維生素C、E、B群。 三、60歲開始,抗發炎食物不能少 60歲是正式邁入老年期的最後一哩路,由於歷經更年期的內分泌不適,陳琇雯建議可選擇具有「抗發炎」成分的天然食物,例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與堅果種子類、黃豆類,均衡飲食盛入餐盤,再搭配多曬曬陽光吸取維生素D,延緩骨質流失,從事適當體能活動,讓老化程度能搭上自己的步調。 168斷食較生酮、低醣能持久 而時下流行採取生酮、低醣飲食法減肥減脂,不吃麵飯、澱粉類等等碳水化合物,極具實驗精神的陳琇雯也曾嘗試過,她也執行「168間歇性斷食」作為比較後提出專業見解。 她說:「生酮、低醣飲食法較違反人性,沒辦法持久,容易復胖,不如16:8,把午晚餐或三餐集中在8小時內用畢,然後16個小時不吃東西,只喝水,我力行1個月就減了3%體脂肪。」 若是很難做到16:8,也可採行10:14飲食法,即一天當中有吃2到3餐的時間長度控制在10小時內,例如上午11點吃午餐,下午6點吃晚餐,拒絕下午茶甜點和消夜,若在其他14小時內感到肚子餓,可自打新鮮黑木耳露,用電鍋煮熟後飲用,不摻糖,略加紅棗、枸杞調味即可,熱量低,有助延緩飢餓感。 不放縱吃喝,放緩進食速度 也因為現代人的身體活動量過少,容易囤積脂肪,既然如此,陳琇雯打趣說:「早餐晚點吃,晚餐早點吃,沒事不要吃。」營養夠了剛剛好,放緩進食速度而不放縱吃喝,熟齡還是能開心微笑到最後。 至於最基本的飲食指南要如何分配,陳琇雯強調只要記住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不必浪費無謂的錢,就可做到健康、保本雙贏。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先生待她不薄,給的都是名牌,她卻執意離婚:他不是人品有問題,只是「愛無能」.手腳冰冷,吃冷食物就拉肚子,是冷底體質害的?這3道解方,還能排解生理期不順.退休後勇敢單飛,她跑去英國遊學!上英文課、住寄宿家庭好好玩「原來一個人出發,沒問題!」
-
2021-03-12 養生.聰明飲食
減重抑制食慾、減少吸收、促進代謝 醫師:喝這4種飲品
喝咖啡能協助減重?醫師指出,咖啡有咖啡因,確實能促進代謝,幫助減重,於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前飲用效果更佳。若想抑制食欲,掌握「喝水53535」原則,增加飽足感,減少正所攝取熱量;另喝無糖高纖豆漿能吸附並排出油脂,減少人體油脂吸收量。據衛福部國健署數據顯示,約半數國人有過重及肥胖問題(BMI大於24),凸顯體重控制的重要,醫師指出,減重需「抑制食欲」、「減少吸收」和「促進代謝」,飲用不同飲品能達到不同減重效果。第一關「抑制食欲」:掌握「喝水53535原則」開業醫師蕭敦仁表示,「抑制食欲」是減重第一關,也是民眾最易「卡關」的關卡,需攝取低熱量又具營養價值的食物、飲品,避免吃錯食物或吃太多,建議民眾掌握「喝水53535原則」,於三餐前喝500毫升的水,兩餐間隔時喝300毫升,便喝了2100毫升的水,能使正餐少吃42卡的熱量,減少食物攝取量,守住減重第一關;但他提醒,一日飲水量不要超過3000毫升,避免造成腎臟負擔。第二關「減少吸收」:無糖高纖豆漿作用多蕭敦仁表示,纖維可以吸附油脂,將之排出體外,減少人體油脂吸收量,無糖高纖豆漿含豐富纖維,有助降低膽固醇與血脂肪,使人體不易形成體脂肪,1天可喝1至2瓶,每瓶約450毫升,午餐或晚餐前喝不僅能增加飽足感、抑制食欲,還能減少吸收油脂。但因豆漿含大豆異黃酮,建議有子宮肌瘤、乳房纖維化的患者不要喝,以免病情加重。第三關「促進代謝」:黑咖啡要不加糖不加奶至於外傳咖啡能減肥,蕭敦仁表示,咖啡有咖啡因,確實可以促進代謝,但務必要喝「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以減少熱量,一日建議飲用量為1至2杯,每杯250毫升,提醒會失眠的民眾盡量早上喝,避免晚喝失眠,另容易心悸者建議不要喝黑咖啡。此外,茶具有兒茶素,也是促進人體代謝的好幫手,蕭敦仁建議,一日可以喝1至2杯,每杯250毫升,其中,綠茶的兒茶素含量較紅茶豐富,促進代謝效果更佳,但因兒茶素含量多恐傷胃部黏膜,胃不好者可以喝紅茶,盡量不要喝綠茶。蕭敦仁補充,運動也可以促進代謝,若在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前喝咖啡或茶,不僅能協助排汗,更能使運動代謝效果加成。●「喝」的減重小秘訣:1.「喝水53535原則」,三餐前喝500毫升的水,兩餐間隔時喝300毫升。2.一日飲水量不要超過3000毫升3.無糖高纖豆漿1天可喝1至2瓶,每瓶約450毫升,於午餐或晚餐前喝,有子宮肌瘤、乳房纖維化的患者不要喝。4.無糖黑咖啡一日飲用1至2杯,每杯250毫升,失眠者早上喝,易心悸者不要喝。5.茶一日飲用1至2杯,每杯250毫升,胃不好者可喝紅茶。6.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前喝咖啡或茶,助排汗、代謝。
-
2021-03-06 瘦身.整形大揭密
隆乳學問大 醫師邱浚彥解謎「石頭奶」!
擁有完美胸型是許多愛美女性的渴望,很多人也不避諱尋求醫療協助,解決下垂外擴;大小胸或產後哺乳「走山」等惱人問題,不過隆乳植入的假體若與人體組織不合形成孿縮,常容易變成硬梆梆的「石頭奶」,反而徒增困擾,醫師提醒,隆乳前一定要與醫師多溝通,依個別的體質慎選填充材質,避免「整」出問題。天氣漸熱,很快就到穿比基尼展示曼妙身材的季節,不過上圍不豐滿或有胸型困擾的女性,青春期後,胸部要再發育十分困難,吃再多青木瓜也沒用,有人因此尋求豐胸整型,植入後卻變成俗稱的石頭奶,更加困擾。法喬醫美診所總院長邱浚彥表示,早期隆乳用的假體多是光滑面,跟人體組織不能結合,所以容易產生莢膜形成攣縮的現象,變所謂的「石頭奶」,但近年隆乳已多採用粗糙面的假體,不用按摩也比較不會變得硬梆梆。他表示,女性依個別體質及需求,可考慮「水滴型」及「圓盤型」義乳,目前最夯的已進展到液態矽膠「魔滴隆乳」,這種假體能根據地心引力變化,直立時有水滴狀效果,躺下後自然撐開,恢復到均勻的圓盤狀,植入後觸感飽滿,較少摸得出邊緣波紋感。邱浚彥也說,現在隆乳術多會從腋下做內視鏡,以免留下明顯傷痕,植入假體因不會接觸到乳腺,所以術後能正常哺乳。胸部較小或擔心隆乳後會有邊緣感的女性,植入假體時建議部分放在肌肉層,部分放在筋膜層下方,有了一層肌肉覆蓋,可減少邊緣感。胸部組織比較足夠的女性,假體會放在筋膜層下方,活動性較佳,晃動時也較自然。產後乳房萎縮下垂,則建議用果凍矽膠隆乳來改善或利用自體脂肪補在乳房周圍,胸部觸感更真實。他也提醒,隆乳後一個月內,務必回診確保假體擺在正位,穿著隆乳定位衣,屆期一周就能拆線。
-
2021-03-05 養生.聰明飲食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上班忙、壓力大、嘴巴好癢想吃點東西,可是又怕吃了體脂肪又上升,「嘴饞」永遠是減肥最大的敵人。別太苛求自己,想吃東西不是罪,重要的是在克制中還能偶爾順著慾望減肥,大許這次要來推薦3個解饞系的養生零食給大家,止你的癢!去你的餓:紅棗乾建議選擇「原味」的紅棗乾吃起來不僅滋味香甜,能安慰一下蠢蠢欲動想吃甜食的心,還富含各種維生素成分,滿足味蕾的甜味之餘,也能補虛益氣、養血安神。無鹽堅果建議選擇「原味、無調味」的無鹽堅果糖份及鹽分相對比較少,只要符合一天「一小拇指」的量,就不用擔心吃進太多油脂(反而還能增加好的膽固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營養素,益智補腦,降低壞的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黑木耳飲建議選擇「成分單純、甜度低」的黑木耳飲黑木耳熱量低,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和抗凝血物質,除了滋養益胃、潤肺養陰,同時也是清血管的高手。上面說的三項零食,提醒大家都要務必謹記「挑對時間」(吃的時機點請參照 4321原則)並「適量」的解嘴饞,別把零食當正餐,吃多了可是會適得其反的喔!文章來源:許淳彰中醫師粉專
-
2021-03-01 科別.消化系統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 急性腸胃炎後體重減輕,恐是發炎性大腸炎上身● 細菌性急性腹瀉造成水瀉,體脂肪、蛋白質不受影響● 避免腸胃炎影響生活,勤洗手避免細菌、病毒連上牌桌三天,20多歲的小華(化名)熬夜熬到雙眼掛上熊貓眼,準備迎戰第四天時,凶猛的急性腸胃炎上門,只要一起身就得立刻跑廁所,原本的聚會統統取消,年假後半段都在床上躺著,不得動彈。她心想,既然嚴重腹瀉,年後應稍微減重,可亮麗重回職場,沒想到站上體重計,竟完全沒有變化。醫師:腹瀉變瘦 錯誤觀念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健康管理部主任朱光恩表示,許多人以為腹瀉會使體重減輕,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若是急性腹瀉卻造成體重減輕,反而「代誌大條」,不僅要擔心可能非單純的急性腸胃炎,而是較為嚴重的發炎性腸胃炎,還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所致。急性腸胃炎 排掉的是水分朱光恩解釋,急性腸胃炎大多一到二天症狀就會趨緩,患者僅需要讓腸胃道休息一天,不要再進食,大多可以不藥而癒,急性腸胃炎的腹瀉表現,常會讓人誤以為排掉長期堆積在體內的宿便等,以達到體重減輕的效果。實際上,體重要出現變化仍與體脂肪有關,急性腸胃炎排掉的頂多是水分,不足以撼動體重。腹瀉1周掉2公斤 提高警覺朱光恩指出,若導致腹瀉的原因不是細菌或是病毒,而發炎性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就可能會讓體脂肪流失,這類腹瀉會長達二周以上,屬於反覆性腹瀉,腸道發炎使蛋白質流失。提醒要特別留意,若是不斷腹瀉後,體重一周內減少超過2公斤,就必須提高警覺,恐怕不是單純的急性腸胃炎。想要防範急性腸胃炎,最好「勤洗手」,即可避免罹患細菌性或是病毒性腸胃炎。病毒性腸胃炎好發的季節,是在每年的11月到隔年的3月之間,以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為主。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監測,今年第五周(1月31日至2月6日)急診急性腹瀉就診達4819人次,較2018至2020年同期為低。朱光恩表示,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因急性腹瀉送急診的人數也大幅變少。腸胃炎飲食守則●吃乾飯勝於吃粥米飯熬久會出現酵素反而容易刺激腸胃蠕動●吃蘋果別削皮蘋果皮是天然止瀉劑,腸胃炎期間可吃適量●溫開水配鹽巴添加鹽巴的水可協助補充電解質●溫水+運動飲料溫水與運動飲料各半,可補充腹瀉後流失電解質●避免喝奶製品奶製品易刺激腸胃道,且容易脹氣不利於恢復資料來源/新光醫院胃腸肝膽主治醫師朱光恩製表/陳雨鑫
-
2021-02-28 養生.更年期變化
【名家專欄】楊聰財/男性也會有更年期 快速自我檢測10中3要小心
文/精神科楊聰財醫師 男人和女人都有更年期,這是大家要打破的迷思之一。 男性荷爾蒙(睪固酮)的重要性 男性荷爾蒙中,最重要的一種就是睪固酮。其作用包括增進肌肉量與強度、改變體脂肪的比率與分布、維持骨密度、促進紅血球製造、刺激體毛生長、調節男性生殖功能等。同時它也會影響情緒,睪固酮過低時容易鬱悶、提不起勁、喪失性慾,過高時則容易衝動、出現攻擊性傾向。近來,也有研究顯示, 睪固酮會影響認知功能,在動物實驗中還出現失智症的報告。 為何會有男性更年期 睪固酮是男性維持生理與心理正常運作的一個重要荷爾蒙,主要是由睪丸所製造,主要在年紀25歲~30歲是高峰,年紀30歲過後便會逐步慢慢下降,與女性不同,並非一瞬間完全消失,至多是男性荷爾蒙量低於水平(睪固酮濃度指數標準為350 ng/dL以上)。因此,男性更年期的說法,更精確來說,應該稱為 「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低下症,Testosterone Deficiency Syndrome,簡稱TDS」。 男性更年期「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低下症」診斷標準 美國聖路易大學(St. Louis University)的John E. Morley教授認為在老化的同時,睪固酮的含量會降低,這是造成認知功能、體力、肌力、骨骼密度、及性慾降低的原因。根據因為睪固酮不足所引發的臨床症狀,Morley設計一份簡單的問卷(ADAM, Androgen Deficiency in Aging Male),作為睪固酮不足的篩檢: 你的性慾是否降低? 你是否感到缺乏活力? 你是否察覺有體力不足,同時也有耐力不足? 你的身高有否減少? 你是否發現自己「享受生活」的感受不如從前? 你是否感到沮喪,同時(或者)脾氣變壞? 你勃起時的硬度是否無法與過去同日而語? 你是否發現最近運動時,體力變差很多? 你是否在吃完晚餐後就感到昏昏欲睡? 你是否發現最近工作績效每下愈況? 如果問項1或7回答「是」,而且(或是)有任何三個問項回答「是」,建議應該接受進一步的檢查是否有睪固酮缺乏的情形,以及澄清是否有男性更年期症狀的發生 最客觀科學檢測的方法,便是抽血檢驗男性荷爾蒙(睪固酮) 。研究數據估計,台灣地區年紀40歲以上男性,約1成有更年期困擾;50歲以上則約2至3成。 男性更年期的特徵 男性更年期是一種身心症候群: 生理、心理、環境相互影響。男性更年期,不止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下降的問題,更是一種身心症候群。影響層面包括生理、心理、精神、人際關係、工作、性愛等方面;前述的每項都一樣重要,而且又環環相扣,都必須被瞭解和治療。 男人常被設定要當「無敵鐵金剛」、默默受苦、永遠當一個保護者,所以日本「男人真命苦」系列,引起許多必須要勉強自己「堅強,做一個強者」的男性廣大共鳴與迴響。而憤怒與憂鬱也與男人老化時面對的生理和性愛問題息息相關。 許多男人到更年期陸續開始有心臟問題、高血壓、攝護腺問題、糖尿病、性功能障礙,這些問題通常又會彼此影響、促使彼此的惡化。25%的男人有熱潮紅,比率雖然沒有女性多,但可能一樣不舒服和難受。男人用行為訴說自己的痛苦,而不是從言語。 男性更年期的治療 治療目標旨在提高血液中的睪固酮濃度,進而改善相關的身心障礙。提高的方法可分為食物療法和藥物療法兩種,食物療法:外含貝殼的海鮮類是補充男性荷爾蒙的最佳食物來源。藥物療法:目前睪固酮的藥物有口服劑型、肌肉注射劑型、經皮膚吸收的貼片劑型和凝膠劑型四種。在治療前及接受治療後的每三個月,一定要定期檢查睪固酮的濃度,一旦補充到正常範圍時便要停止。 男性更年期的預防 所有男性的男性賀爾蒙水平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有些研究指出吸煙及高膽固醇水平會增加男性更年期提早發生的風險,所以你應該立即戒煙及有效控制膽固醇的水平。此外,定期做運動能保持肌肉及骨骼質量。 結語 男人常有一些迷思,例如不可以掉淚、不可以示弱、不會有病等。請記得:自己健康自己顧;健康是一,其他是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伴侶讀了這篇文章,也可以留意自己親愛的阿娜答,是否有這方面的困擾。我手上確診的最年輕案例是30歲! 順帶一提:因為男性更年期常常是合併精神與生理症狀,選擇精神科醫療團隊就診,從生理、心理、環境多面向來改善,可是十分重要的選擇!
-
2021-02-12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怕吃肥 三餐定時又定量
農曆新年是大家團聚圍爐的節慶,從除夕年夜飯開始,新春假期免不了會安排聚餐走春行程,一連幾天吃吃喝喝下來,讓人想要不發胖也難。醫院的減重門診發現,每年過年後,回診的病人幾乎都多個3至5公斤的體重,必須花一個月時間才可能減掉多餘的公斤數,建議過年要做好準備,才能避免年後肥胖的情況發生。在過年期間,許多人會零食吃不停、大魚大肉不忌口、不定時用餐、亂吃消夜…,這些都是容易發胖的NG行為。零食吃不停:年節常吃的酥餅類糕點、花生糖、豬肉乾、麻荖類、蛋捲等零食,都屬於高油脂、高熱量的零食,若是一口接一口吃不停,很快就會發胖。大魚大肉不忌口:一旦放假心情輕鬆,胃口大開容易吃進更多的份量,很多年菜的烹調會勾芡、有濃湯類和絞肉類,例如佛跳牆、肉羹湯、紅燒獅子頭、香腸、五花肉等,油脂、熱量都很高,應盡量淺嘗即止。不定時用餐:沒有定時定量用餐,是造成熱量堆積的元凶,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東西,因此可能比平常攝取多一倍的熱量。亂吃消夜:因為熬夜聚餐聊天,時間越晚體內飢餓素分泌越旺盛,會想要吃高油高糖的食物,容易造成體脂肪增加。建議熬夜當下,可以選擇蔬菜或是蛋白質類多一點的食物,例如白木耳蓮子湯、滷味(雞腿、豆乾、蛋)、加入蔬菜的魚湯等。過年後的減重其實較為困難,尤其高油高糖的春節飲食很容易把脂肪囤積在腰圍,需要花更多的努力才能減掉多餘的體重,因此今年過年要為年後減重超前部署,做好過年飲食規畫,建議掌握四大飲食原則,過年就可以輕鬆吃喝不發胖,度過一個開心又健康的假期。過年不發胖4大飲食原則1. 選擇健康的零食用夾鏈袋分裝成小包裝,每次拿一包,尤其是堅果類零食容易有黃麴毒素的風險,更需要分成小包裝放入密封罐中,且放入冰箱冷藏,控制份量相對也控制熱量。2.每餐紅肉白肉1:1豬肉、牛肉及羊肉都屬於紅肉,油脂較高,但是過年食材紅肉居多,建議搭配低脂肪的白肉,例如魚類、雞肉、海鮮等,可降低總脂肪量的攝取。3.高熱量餐點安排在中午豐盛的餐點盡量安排在中午吃,因為離晚上還有一段時間可以消耗完畢,如果知道中午要吃大餐,其實有小技巧,可將當天的早餐跟晚餐份量減半,多增加一碗蔬菜量,這樣熱量就會少掉原來的1/3。4.使用手機App運動過年除了到長輩朋友家過年外,走動次數很少,以坐著聊天居多,建議上網下載各類型的運動App,每天花個30分鐘動一動,提早消耗多餘的熱量,可以加速年後瘦身。資料來源╱劉怡里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