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9 名人.許金川
搜尋
飲水
共找到
441
筆 文章
-
-
2024-06-22 寵物.照顧指南
貓狗飼料怎麼挑選?獸醫授「挑選、餵食、保存方法」避食安風險,放冰箱保存竟是大忌
近期貓糧的食品安全問題引發了大眾恐慌,飼主們對寵物食安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加。由於寵物飼料查驗難度大,飼主在挑選飼料時除了要確保飼料成份符合安全標準外,還需關注其營養配方和是否符合國際寵物食品標準。為了給毛孩提供最佳的日常營養照顧,維護牠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飼主需要從「飼料挑選」、「餵食觀念」到「保存方法」3大面向全面把關。寵物飼料挑選有訣竅 精準營養成趨勢選擇高品質的飼料、掌握正確的餵食觀念以及妥善保存飼料,不僅能確保寵物獲得所需的營養,更能有效避免食品安全問題,讓毛孩們享有健康快樂的生活。面對琳瑯滿目的選擇,飼主因為不知如何「正確」選擇而無所適從。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楊孝柏表示:「選擇適合寵物的飼料,不僅關乎牠們的健康,更關乎牠們的生活質量。獸醫師為生病的毛孩建議合適的營養配方,更是天職!因為沒有好的飲食,生病無法單靠藥物治好。一定要360度全方位管理,飲食醫療雙管齊下,寵物才可能健康」。關於購買飼料,致力毛孩健康與福祉的獸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鍾昇樺醫師也建議應仔細閱讀標籤上的成分表,了解主要成分是否適合自家貓犬,尤其是對有特殊過敏或食物敏感的毛孩。而貓犬年齡、體型和活動水平也是挑選飼料時需考量的重點之一,不同階段的貓犬對營養需求差異極大,如:幼寵需要蛋白質和熱量支援發育,老年貓犬則需特別照護以緩和生理機能退化。尋找具有優質蛋白質、適當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產品,才能提供精準營養並維持健康。除此之外,鍾昇樺醫師也建議,最基本的是確保這些飼料、濕糧、罐頭符合美國FDA規範、美國AAFCO營養標準或歐洲FEDIAF標準,所以選擇信譽良好的國際大廠是安全的做法。遵循正確飲食觀念 餵食毛孩定時定量餵食觀念除了關注食材、成分外,還需考慮到每日的飲水量、餵食方式等多個因素。韓國獸醫師兼寵物營養部落客王恬中表示:「貓犬的飲食管理直接關乎牠們的整體健康,正確的餵食觀念應該成為每位飼主的基本常識。」比起一餐大量的飲食,「少量多餐」(狗1日2餐以上,貓咪1日5餐以上)的餵食習慣,能幫助血糖的穩定、減少消化不良的風險。至於乾糧和濕糧各有利弊,應考量貓犬的個別需求,如肥胖、老年或過敏等特殊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專屬配方。無論選擇何種餵食方式,都應「定時定量」,除了可以避免寵物肥胖等問題產生之外,也利於觀察每日的糞便狀態與份量,了解寵物的消化系統是否正常運作。除了日常餵食,也要注意每日飲水量的搭配。一般而言,成犬每日飲水量約為每公斤體重乘以50至100毫升(這數值包含食物中含有的水分),通常體重比較小的狗或幼犬每公斤會需要比較多的水分,反之體重比較大的成犬每公斤需要的水分比較少。至於貓咪,每日飲水量更是關鍵,建議成貓每日飲水量約每公斤體重乘以40至60毫升。貓咪天性對水分攝取較為挑剔,飼主一定要適量供水,保持水源乾淨,才能避免脫水與泌尿道疾病問題發生。從採購到儲存 飼料保存全攻略除了買好的寵物飼料,保存也相當重要。韓國獸醫師王恬中建議,最好從原廠直接經營或是合作的通路購買寵物飼料,以確保飼料的品質與安全。確認產品包裝上有清楚標示效期、保存方法與廠商的聯繫方式,並定期檢查飼料儲存狀況,同時選擇購買適合家裡毛孩的包裝大小。如果發現飼料有變質跡象也應立即丟棄,勿讓毛孩食用,同時也應注意家中飼料放置的位置與方式,確保毛孩能夠享用到營養均衡、新鮮可口的飼料,維護牠們的健康。再者,不購買店家自行分裝後的產品,並留意店家的保存環境應維持乾燥、整潔與衛生。飼料分裝的過程等於開封且無法確認內容物的狀態,購買後出現問題很難咎責!建議選購合適家中毛孩狀態的原廠包裝,若毛孩體型較小,以選擇原廠中比較小的包裝為優先,一旦開封後越早食用完畢越好。開封後保存注意事項:1.開封後可以選擇密封性良好的容器,如:密封罐或密封袋等,盡量把袋內空氣擠出,取用所需的份量餵食後,將原有包裝重新密封,放入有蓋、可密封的保存容器內,有效阻隔空氣和濕氣,避免飼料氧化和發霉。2.每次將1周內需食用的量儲存於真空保鮮盒中,以保持飼料新鮮。在添加新飼料前,確保盒底沒有殘餘飼料,並定期清潔。3.最後,將飼料放置於陰涼通風處,避免光線直射的位置,光照與高溫容易導致油脂氧化與飼料變質,出現油耗味。4.許多大廠牌的飼料不含抑制黴菌的防腐劑(而是利用低水分含量來預防發霉),所以切記不可放在潮濕的地方,以免滋生黴菌。5.無論飼料有沒有開封都不適合放在冰箱內,因為當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飼料時,會因冷凝而凝結在飼料上,導致飼料的含水量增加而增加發霉的風險。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1 寵物.照顧指南
毛小孩誤食有毒食物怎麼辦? 專家分析多種可能情況及3處置重點
寶林中毒事件,再添1死,目前已累計5名死者。國內發生重大食安事件,令許多毛小孩的主人擔心,家中毛寶貝,如遇誤食有毒食物時,該怎麼辦?前台北市獸醫公會理事長楊靜宇表示,毛小孩誤食中毒可分為貪吃,食用不該吃的食物,以及在戶外接觸到除草劑、消毒劑等兩大類,後者屬於神經毒,風險較高,提醒飼主帶狗狗外出散步,一定要留意公園布告欄是否張貼消毒等告示。毛小孩誤食有毒食物怎麼辦?楊靜宇指出,如以機率來看,狗狗中毒場所以家裡居多,可能是飼主誤餵了巧克力、洋蔥、葡萄等狗狗不可吃的食物,也可能是狗狗貪吃,連防腐劑、保冰劑或是玩具,也吞下肚。如為這類中毒,症狀相較輕微,但如果一口氣吃了太多,也會引發風險。楊靜宇說明,如果狗狗只吃了1、2顆葡萄,還在容許範圍,但要是吞了一大串,就必須緊急就醫,予以洗胃。楊靜宇說,狗狗中毒,急診就醫,最怕的是誤觸殺蟲劑、消毒劑,這屬於神經毒,只要接觸,就可能導致癱瘓,到地不起,猛流口水,必須立即送醫,進行催吐,施打解毒劑。如果毒素劑量過重,將引發肝腎衰竭,情況嚴重。楊靜宇坦言,在擔任台北市議員時,要求教育局、公園處於校園、公園等場所噴灑殺蟲劑、除草劑及消毒藥劑之前,務必提早在網路公布訊息,並在場地附近張貼告示。飼主也應提高警覺,外出遛狗時,多留意布告欄上的訊息。一般來說,狗狗誤食時處置重點如下:1.飼主不要貿然幫寵物催吐:除非獸醫或專業人士執行,否則有害物質可能對狗狗的食道和胃部造成進一步傷害。2.立即尋求獸醫協助:獲悉狗狗可能誤食有害物質,即使還沒出現症狀,也應立即尋求獸醫協助,告知食用哪些食物?數量?時間?3.常見中毒症狀提高警覺:狗狗食物中毒後,出現了哪些症狀?常見為嘔吐、腹瀉、虛弱、困惑、發抖。「預防才是上策」,楊靜宇提醒飼主,將狗狗不可食用的食物放在高處,或是儲藏箱及櫃子裡,並維持家中環境整齊,每天提供乾淨的飲水及飼料,以確保狗狗安全及健康。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可帶貓咪出門遛貓?獸醫提醒:帶貓皇出巡只有牽繩不夠!還需注意1細節★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1 焦點.健康知識+
端午過後天氣悶熱,3處容易產生熱傷害!遵循急救5步驟,3招可預防
近來梅雨季,端午過後天氣又逐漸炎熱。根據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顯示,台灣近百年來,平均氣溫上升約1.6℃。暑假期間也成為熱傷害的高峰期。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內都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謹記3招預防熱傷害、5步驟的熱傷害急救,遠離中暑。暑假是中暑、熱急症的高峰期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暑假是兒童活動與家庭旅遊的旺季,但環境溫度愈來愈高,可說是中暑、熱急症的高峰期。其中幼兒族群因生理功能與自理能力的關係,無法適時的補充水分與休息擦汗;較大的孩童則是在活動過程中,容易忽略環境高溫和身體缺水產生的不適,造成熱傷害的症狀。「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內,都是熱傷害容易發生的地方。」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李嘉慧表示,不論在室內與室外,大人都要留意好孩童的身體狀況,也提供3招預防熱傷害,以及5步驟的熱傷害急救,學習自我防護,遠離熱傷害威脅。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指出,5月至今,溫度一直在飆高,體感溫度變高讓人難受,溼度高讓皮膚難散熱、汗流不出來,中午最容易中暑。別以為只有白天危險,即使夜間,如果溫度高,溼度又高,體感溫度仍會接近35度、36度,務必好好散熱,否則夜間也睡不舒服。元氣百科教你了解什麼是熱傷害?熱傷害又可分為四個主要類型,包括: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及熱中暑。每年進入夏季,氣溫升高,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時,因體溫過高、散熱不良而發生不適,甚至死亡。其中熱中暑死亡率高,可達80%,若患者出現熱中暑相關症狀時,應儘速送醫急救。→想了解更多的熱傷害知識3招預防熱傷害一、保持「涼」爽:著淺色、透氣上衣,嬰幼兒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室內空間保持涼爽通風;外出嬰幼兒儘量避免陽光直射,並可攜帶手持式電風扇、遮陽帽、抗UV衣服或外套等防曬用品。二、「補」充水分: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三、隨時留「心」:避免早上10點到下午2點外出;若搭車或開車,務必確實檢查孩童是否已下車,避免因孩子睡著,留置車內發生憾事。5步驟熱傷害急救一、蔭涼通風:當孩童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疲倦、食慾不振、活動力減退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迅速到蔭涼通風處。二、鬆脫衣物:移除孩童身上過多、不透氣或太緊繃的衣物,並讓孩童平躺,足部稍微抬高,若出現有嘔吐現象,則協助側躺保持呼吸暢通,避免呼吸道阻塞,造成生命危險。三、泡水或灑水散熱:全身頸部以下泡冷水,或用涼水擦拭身體,並搧風降溫,如手邊可取得冰涼飲料罐,可放置於孩童的頸部、腋窩和鼠蹊部。四、補充涼水:孩童意識清楚,可給予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身體所需的電解質;若出現意識不清的現象,則不可以給予飲水。五、儘速送醫:在處理熱傷害的過程中,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等等症狀,或超出可以當場處理的情況,應緊急撥打119,尋求醫護人員協助。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8 醫療.消化系統
大腹便便可能是便祕?5自救法則改善宿便
「大腹便便」難道都是脂肪嗎?這可不一定。小腹凸出最普遍的兩個因素是「脂肪累積」和「宿便」。小腹凸出是種常見的身體現象,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其中最普遍的兩個因素是脂肪累積和宿便。脂肪型的小腹凸出通常是因為腹部脂肪層增厚,這可能與飲食習慣、運動量不足或代謝問題有關。另一方面,宿便引起的小腹凸出則與腸道健康緊密相連。長期便秘的影響便秘不僅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它還會對腸道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還可能對身體整體的代謝功能產生不良影響。1.腸胃道方面:痔瘡腫痛、痔瘡出血;腹部疼痛、脹氣;大腸憩室;大腸癌。2.全身性:皮膚變差、青春痘;疲倦、胃口差、精神不好;憂鬱、脾氣差;阿茲海默症。3.長期用軟便藥會導致耐受性,藥越吃越多還越來越無效,而且軟便藥吃久了還會有大腸黑皮症(大腸的色素沈澱)。中醫治療便秘的方式1.穴位針刺 中醫有豐富的經絡學說,透過針灸刺激經絡氣血循環,加速腸道蠕動,可有效治療便秘。臨床上常取穴位如天樞穴、中脘穴、下脘穴;配穴外關穴、足三里穴、下巨虛穴、上巨虛穴、豐隆穴等。 2.中藥調理中藥對於調理脾胃功能有一定效果,常見的藥材如芒硝、大黃、番瀉葉等,但不見得適合每個人的體質,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達到疏通腸道又不傷身的效果。中醫改善宿便困擾54歲女性,已退休,乳癌術後化療放療完畢。年輕工作時工作忙碌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加上刻意食少保持身材,排便變得越來越不順,便秘反覆已超過10年,陸續服用軟便藥,越吃越無效。 近兩三年自行服中藥承氣湯等藥,剛開始服用效果還不錯,近兩三個月感覺承氣湯的效果似乎不太理想,每每排完仍有不淨感,且體重逐漸上升。 改服水煎藥一個月後,排便狀況有進步,改善約8成,但便較粘,脹氣感改善8成,目前不用承氣湯也可以每天排便,而且體重減輕三公斤。除了透過專業醫師診療之外,平日也可以透過日常的生活作息、飲食調整,來改善便秘困擾。便秘5自救法則1.檢討生活型態是否規律2.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飲水要超過2000毫升蔬菜至少3份(約3個拳頭大)、水果1~2份攝取好的油脂(冷壓初榨橄欖油等富含omega-9的油品)3.可以用坐浴或免治馬桶,以溫水刺激肛門放鬆。4.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氣血運行,促進新陳代謝;同時也有助於腸道的蠕動,減緩便秘的情況。5.實在困難時,可以找信任的中醫師調理。綜合中醫治療便秘的方式,我們可以在飲食、針灸、中藥調理等多方面進行調整,從而達到身體整體的平衡和健康。在這個過程中,建議患者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根據個體差異量身定制合適的治療方案。
-
2024-06-13 活動.健康小測驗
「夏季健康小測驗」盛夏到!當心熱出病 4個小測驗幫你快速自我評估
高溫盛夏來臨,大家是否覺得身體都熱出病了!?除了中暑,皮膚病、腦中風、黃斑部病變,都是夏日高風險好發疾病,嚴重更可能埋下罹癌風險!【夏季健康小測驗】● 夏天暴汗沒補水小心中風!你是中風高風險族群嗎?● 天氣又濕又悶,皮膚出現異狀是斑?還是癌?● 小心太陽中毒!除了皮膚要防曬,眼睛也要防曬?● 原來這樣也會中暑?這些夏季NG行為超傷身!【夏季抗暑對策】● 【飲食調整】總是心情浮躁、食慾不振……你有「夏季疲勞」嗎?● 【注意防曬】高溫不斷攀升,你不可不知的夏季必備防曬策略!● 【喝水補充】多喝水勤防曬,預防中暑有撇步● 【培養運動】如何防範、對抗慢性病?健康從規律運動開始!4個健康小測驗,幫助你快速評估自身健康狀況「腦中風,不是冬天比較容易發生嗎?」但其實,腦中風並不是只有冬天才比較容易發生,在炎熱的夏天,腦中風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意思的隱藏殺手,特別是三高族群的人,需要更多的留意!▼中風很要命!1分鐘我風險評價▼▲回到列表▲進入夏季,炎熱天氣常讓民眾出現皮膚曬斑問題;進入芒種時節後,氣溫升高的午後雷陣雨季,空氣中更透慢著悶熱濕氣,導致人體的汗水與人體熱排散不暢,頭皮及臉上也容易出油,身上也爆出濕疹、痘痘。▼皮膚發現異狀!1分鐘我風險檢測▼▲回到列表▲炎炎夏日,除了皮膚要防曬,眼睛也要防曬!台灣的夏天紫外線很強如果眼睛常曬太陽,太陽光線刺激,對瞳孔的傷害很大,眼睛如果沒有做防曬,傷害在不知不覺、經年累月下,易罹患白內障或黃斑部病變,嚴重者更有可能會失明。▼你的眼睛防曬了嗎?1分鐘自我檢測▼▲回到列表▲夏季中暑嚴重恐「器官衰竭」!你可能會覺疑惑,心臟病、心肌梗塞不是好發秋冬?怎麼天氣熱會心臟病發?醫指出,因大量流汗脫水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或進出冷氣房、室內外溫差大,易導致不穩定血管硬化斑塊破裂,都可能引發血栓而造成心血管阻塞。▼這樣也會中暑?1分鐘警覺檢測▼▲回到列表▲如何遠離以上疾病困擾?元氣網教你從飲食調整、注意防曬、喝水補充、培養運動4點著手,幫助你重新享受舒適的夏日時光。【飲食調整】總是心情浮躁、食慾不振……你有「夏季疲勞」嗎?夏季天氣又濕又熱,面對這樣的環境,我們身體的汗水不易排出體外,熱氣就容易積在身體中,讓我們容易感到疲倦、心情浮躁。這些夏天的煩惱,只要吃對食物、做對運動,都有辦法解決,快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芒種養生掌握「除濕、消暑」兩要點 中醫師推薦2種飲品解暑▶👉【免費線上課程】中醫師教你健康動 八段錦及穴道按摩▶👉【免費線上課程】線香療癒力!2堂初學者的入門課-簡易手作X放鬆品香▶▲回到列表▲【注意防曬】高溫不斷攀升,你不可不知的夏季必備防曬策略!夏天氣溫高、太陽大,想要不曬黑,一定要擦防曬,但你知道除了皮膚要防曬,眼睛也要防曬嗎?夏天的紫外線很強,如果眼睛常曬太陽,易罹患白內障或黃斑部病變,嚴重甚至會失明!快來一起看看夏季必備的防曬攻略!👉選什麼顏色的鏡片好?眼科醫師教你炎夏護眼怎麼做▶👉不只皮膚發紅、疼痛!醫揭「曬傷10個沒料到症狀」:頭痛、發燒都中 6措施減緩不適▶👉眼睛不防曬,恐致2種眼部疾病!醫師教4招挑對護眼的太陽眼鏡▶▲回到列表▲【喝水補充】多喝水勤防曬,預防中暑有撇步夏天容易出汗,補水顯得格外重要,千萬別等口渴才補充!否則,小心疾病找上你,中暑、熱衰竭、結石容易發作等。怎樣喝水才能真正發揮效果?喝太多、喝太少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快來一起學習如何正確喝出健康!👉喝水該喝冰水還是熱水好?好處壞處和「最佳飲水溫度」一次看懂▶👉天熱防急性心肌梗塞,保持水分很重要!研究建議吃「一水果」有助心臟健康▶👉不渴不代表喝得夠!兩圖看懂脫水會有何症狀及一天要喝多少水▶▲回到列表▲【培養運動】如何防範、對抗慢性病?健康從規律運動開始!許多人都聽過「人要活,就要動」這句話,如果一個人不運動,很容易就會得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更有研究發現,14天不運動人體新陳代謝就會改變,慢性病、早死風險也會攀升!快來一起養成運動習慣對抗慢性病,動出健康保護力!👉【免費線上課程】在家簡單做有氧與肌力訓練 提升心肺功能▶👉【免費線上課程】心肺訓練 有氧強化心肺耐力▶👉【免費線上課程】久坐下背痛好困擾!3動作放鬆緊繃背肌、腿後肌、增加髖關節伸展▶▲回到列表▲💡想了解更多夏日常見疾病?👉點此前往▶
-
2024-06-08 醫療.呼吸胸腔
張學友得RSV,演唱會確定停辦!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警示症狀別忽略
張學友原定7日晚上在台北小巨蛋舉辦第4場「60+」世界巡演,稍早主辦單位宣布7-9號3場演唱會確定停辦。張學友透過所屬環球音樂發文,表示自己罹患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在此跟大家說一聲『對不起』」!以下是環球音樂臉書聲明全文:台灣的歌迷朋友,大家好!我是學友。非常抱歉,上星期表演回港後開始不適,見過醫生,確認感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一般來說是小孩子會感染的病毒,大概因為我60+了吧,都說年紀慢慢大就會慢慢變回小孩,所以我感染了。我現在人在台灣,總希望可以有奇蹟出現,一覺醒來就可以如常前往場館綵排,晚上照常表演,只是⋯奇蹟並沒有出現。喉嚨依然痛,也無法正常發聲,除此之外,就是流鼻水,鼻塞等,一般感冒症狀,大家不必替我的健康擔心。今晚確定是無法演出了,讓買了票入場的觀眾失望,為主辦單位帶來的麻煩,深表歉意,也在此跟大家説一聲「對不起!」,希望能盡快恢復狀態,重返舞台為大家表演。謹祝大家身體健康!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RSV是一種呼吸道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尤其危險之處在於它可能引發肺部感染,對嬰兒和幼兒構成重大風險。呼吸道融合病毒能引起各年齡層的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及 65 歲以上老人等高危險群易發生嚴重下呼吸道感染。人類為 RSV 的唯一宿主,所有年齡層皆有可能感染,除了常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外,同時也是老年人常見感染病毒中,僅次於流感病毒之病原體。幾乎所有人於2歲前都曾感染過RSV,且於之後亦能重複感染,感染後症狀通常不嚴重,容易產生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為:早產兒、小於2歲併有先天性心臟病或慢性肺病的孩童、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例如:器官移植者、進行化療者、HIV 患者等)及心肺疾病患者等。RSV 於溫帶地區常見於冬季至早春,呈季節性流行,而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病例則全年可見。但國外媒體Health Matters採訪身兼 Columbia University Vagelos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小兒科副教授的 Sadeghi 醫生,提到:COVID-19疫情期間,人們都戴著口罩,實行良好手部衛生,並進行自我隔離以控制 COVID-19 的傳播。此舉也降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比率,例如:RSV ; 隨著COVID-19疫苗接種和疫情趨緩,讓人們摘下了口罩,加上放寬旅行限制,反而增加病毒傳播,也導致美國在夏季RSV的病人數較過去顯著的增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會有哪些症狀?RSV 可藉由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散布之飛沫,接觸到其他人的眼結膜、鼻黏膜或口腔等而傳染。也可藉由直接接觸到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例如:親吻臉部等),或是間接接觸到環境中受 RSV 汙染之表面或物體(例如:門把、玩具等),再觸摸眼口鼻等處而傳染。以下這些症狀可能是RSV感染的警示信號:●嚴重的咳嗽和呼吸急促:RSV感染可能導致呼吸道狹窄,使呼吸變得困難。如果孩子呼吸急促,呼吸速度明顯增加,出現嗚噎聲,或是伴隨咳嗽,應立即就醫。●高燒:RSV感染通常伴隨高燒,高燒可能達38度以上。家長應隨時測量孩子的體溫,並盡早採取相應的措施。●飲食困難:如果孩子因呼吸不暢而難以進食或飲水,這可能是RSV感染的表現。確保孩子保持充分的水分和營養非常重要。●疲倦和不適:RSV感染可能使孩子感到極度疲倦,並出現其他一般不適症狀,如失去食慾、腹痛和焦慮。●症狀加劇:如果孩子的症狀在幾天內變得更嚴重,而不是緩解,應該盡早就醫。RSV感染可能在幾天內迅速惡化。如何預防家人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成人感染RSV病毒的症狀輕微,難以察覺,提前警覺家中孩童早期症狀和採取預防措施至關重要,為了降低RSV感染的傳播風險,建議採取以下預防措施:●保持手部衛生:經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觸嬰兒之前。●避免密切接觸:避免與有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密切接觸。●保持室內清潔:定期清潔和消毒家中的表面,特別是嬰兒經常接觸的地方。●避免公共場所:如果RSV在社區傳播,盡量減少嬰兒和幼兒到擁擠的公共場所的機會。●戴好口罩:在適當的情況下,考慮讓嬰兒和幼兒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場所。●接種單株抗體或疫苗:鑑於全球RSV預防的未滿足醫療需求,WHO呼籲各國採用嬰兒接種單株抗體,或母體接種RSV疫苗,傳輸抗體給胎兒以預防出生後感染或重症。剛出生的嬰兒,可考慮施打長效型單株抗體來避免感染。【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healthmatter的報導
-
2024-06-05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我罹患慢性腎臟病,真的沒藥醫了嗎?醫生說只有糖尿病合併腎病變的病人才有藥可用?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石光中慢性腎臟病其實有藥醫!當發現自己的腎臟出問題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出造成腎臟病的源頭,並加以控制。譬如若因糖尿病造成腎臟病,則務必按時服藥和控制血糖,透過對症下藥的方式,在慢性腎臟病早期都能獲得有效控制。但若到了eGFR30左右,開始進入慢性腎臟病第四期,就需要進一步的藥物介入,才能延緩腎功能惡化,像是新一代降血糖藥SGLT2抑制劑,可促進糖份從尿中排出,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進一步保護腎臟。本來eGFR大於30的病人才能使用SGLT2抑制劑,但目前已經放寬適應症,洗腎中的病人也能使用SGLT2抑制劑。不過,目前健保只給付eGFR大於30的病人,預計今年年底,洗腎的病人才會通過健保給付。SGLT2抑制劑的好處相當多,包括降血糖、減重、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白蛋白尿及降低腎臟負擔。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假如沒有糖尿病,卻有心衰竭的病人,使用時劑量要降低,才不會造成低血壓的情形。雖然SGLT2抑制劑好處多多,但也要特別注意使用上的風險。由於SGLT2抑制劑的功能是排糖,會建議使用時每天的飲水量要增加500-600cc,避免糖份蓄積在膀胱,造成生殖、泌尿道感染。此外, SGLT2抑制劑有降血壓的作用,所以有些人反應吃藥後覺得頭昏,建議這個時候要回診跟醫師討論是否該調整劑量。由於SGLT2抑制劑在排糖的同時,鈉離子與額外的水分也會經由尿液排出,雖然有減重的效果,但對於一些年紀大的患者,因每天攝取的熱量少,使用SGLT2抑制劑時,需注意可能產生肌少症的問題。SGLT2抑制劑還有一個副作用是造成酮酸中毒,雖然發生的機率較小,但還是要特別留意。【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5-30 醫療.泌尿腎臟
每8位就有1人患腎臟病 中醫授護腎4招預防腎功能不自覺惡化
慢性腎病已經成為新國病,國內每8位成人就有1位患有腎臟病,有些民眾正處於腎功能逐步惡化仍不自知。台中市中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曹榮穎表示,想要護腎,除了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之外,千萬不可隨便吃保健食品、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藥膳進補也會增加腎臟負擔。曬乾的紅棗及經過低溫烘焙的黑棗,是養生藥膳的最佳食材,且具有讓湯頭甘甜的作用。在湯裡加入紅棗或黑棗可補養身體、滋潤氣血,許多人也會隨手泡上一杯「紅棗枸杞茶」養氣明目。曹榮穎說,紅棗、黑棗是慢性腎病患者的飲食禁忌,包括葡萄乾、鳳梨乾都屬於高鉀食物,要謹慎食用。曹榮穎強調,鉀離子有助於降低高血壓,但是腎臟病患者如果攝取過量,會出現血鉀過高,導致全身無力、心律不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降低及預防腎病的發生,可從以下方式著手:一、養成健康生活型態肥胖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要維持理想體重,把BMI值控制在18.5~23.9之間;每周至少運動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鐘的適度運動,透過運動改善代謝,加速排除尿毒素;更要戒除抽菸、酗酒,抽菸者的洗腎風險是一般人的近2倍,也會讓血糖難以控制;做好保暖也能保護腎臟,避免血壓變化過大增加腎上腺素分泌。二、均衡飲食 適量喝水坊間的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薑母鴨、麻油雞等藥膳,腎臟病患者應與中醫師討論,不適合體質的中藥會使邪氣留滯,不宜隨意進補。尤其要避開食用楊桃、香蕉和柿餅等含高鉀的水果;川七、莧菜、菠菜、空心菜等高鉀蔬菜也要注意。日常飲食應均衡且清淡易消化,少鹽、少調味料、少加工品,減低腎臟負荷。應適量喝水,每天飲水量可以自己體重的公斤數乘以30估算。三、遵從醫囑 不信偏方吃中藥會傷腎是錯誤觀念,亂買來路不明的藥材補身才是傷腎主因;服用藥物應諮詢及遵從醫藥專業人員指導,不濫用止痛藥、不聽信偏方草藥、不亂吃減肥藥。四、自我監測 定期健檢原發性腎絲球腎炎需長期監控追蹤與治療,可避免病程惡化。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血糖控制,糖化血色素
-
2024-05-23 焦點.健康知識+
又地震?你可能有地震後頭暈綜合症 10穴位緩解症狀 ,緊急避難包「6大必備指南」一次看
4月3日花蓮發生7.2地震後,月餘以來發生過若干次大小餘震,使得許多人出現一種常見的地震後遺症,總覺得似乎地面在搖晃,也因此網路上出現一張地震迷因圖,一個裝半杯水的杯子,樂觀的人說:「這杯水還有半杯。」,悲觀的人說:「這杯水只剩半杯。」,結果台灣人看到卻說:「這杯水在搖。」「地震後頭暈綜合症」好發對象雖然迷因圖只為搞笑,卻也道出許多人的心聲,義大癌治療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冠佐表示,地震後頭暈綜合症(Post-Earthquake Dizziness Syndrome, PEDS)是一種常見於地震後的症狀,有三大特徵,包括頭暈、定向障礙和失衡感。讓人感覺地面持續震動或搖晃,即使在地震停止後,這種感覺仍然存在,日本稱這種現象為「jishin-yoi」或「地震醉」,強調其迷失方向和令人不安的特性。陳冠佐表示,地震後頭暈綜合症的症狀在強度和持續時間上各異,這些症狀短則持續數小時,長則可能數月不等,發生原因通常與不平衡及頭暈有關。研究顯示,地震後頭暈綜合症經常發生在具有以下特徵的人身上,年齡在21 歲以上、女性、地震期間處於3 樓以上的較高樓層,或是曾有耳鳴、耳脹、焦慮、以及自律神經功能障礙等病史等。在中醫治療上,穴位按摩對於緩解焦慮有效,陳冠佐提供10個推薦穴位,以大拇指按壓,也可以搭配市售的含薄荷的精油使用,例如白花油、萬金油、小護士等,進而促進氣機的流通,疏通絡脈,有助於舒緩頭暈的感覺。10大指壓穴位緩解焦慮症狀1.神門 (HT7) - 位於手腕上,這個穴位能有效緩解焦慮、失眠和心悸。建議在感到壓力時或睡前按摩一分鐘。2.印堂 (EX-HN3) - 位於眉毛之間,這個穴位能緩解一般焦慮及相關症狀,如頭痛和失眠。以緩慢的圓圈方式按摩最多5分鐘。3.合谷 (LI4) - 位於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網狀區域,這個穴位能減少壓力、頭痛和頸部疼痛。建議在兩隻手上施加4-5秒的堅實壓力。4.太淵 (LU9) - 位於靠近拇指的手腕側,這個穴位能幫助緩解焦慮、失眠和胸痛。建議在每隻手腕上輕輕按摩約一分鐘。5.手三里 (LI10) - 位於肘部下方兩指寬的地方,這個穴位能改善大腸的氣流,並緩解一般焦慮、頸部緊繃、肩膀疼痛和腹瀉。6.內關 (P6) - 位於內前臂,距離手腕上方約5公分,這個穴位能減少焦慮和噁心。建議按摩4-5秒。7.印堂 (EX-HN3) - 位於眉毛之間的中點,這個穴位能緩解焦慮、失眠和頭痛。以圓圈方式按摩最多5分鐘。8.安眠 (EX-HN22) - 位於耳垂後方,這個穴位能促進睡眠和減少焦慮。建議按摩2-3分鐘。9.三陰交 (SP6) - 位於腳踝內側骨頭上方三指寬處,這個穴位能幫助緩解焦慮、失眠和經痛。建議施加堅實壓力1-2分鐘。10.百會 (GV20) - 位於頭頂,這個穴位能減少焦慮、頭暈、頭痛和磨牙。建議輕輕按摩幾秒鐘,逐漸增加時間。但陳冠佐提醒,若狀況沒有緩解,建議仍應盡速就醫,由醫師進行評估及治療。地震緊急避難包該準備什麼?4月3日花蓮地震後,網路上許多人開始討論應自備一個緊急避難包,當情況緊急時,才能立刻取得逃生所需的相關物品,但是,地震緊急避難包該怎麼準備?該放進哪些物品?建議可使用家裡舊的後背包,避難時就能夠空出雙手,此外,緊急避難包應放置於大門口或玄關附近,隨手可取得之處,以免情急之下找不到。緊急避難包裡的物品,建議從延續生命、緊急醫療、避難求援三大思維,著手準備六大類物品。避難的首要條件是「延續生命」,切記333原則,人的極限是3小時失溫、3天不飲水、3周不進食,以此為原則,應準備以下三大類:一、避免失溫-禦寒保暖衣物輕便外套、內衣、襪子、毛巾、手套(橡膠手套)、雨衣、小毛毯、暖暖包等,市面上有販售鋁箔救生毯,或如果有小型睡袋,在可背負範圍內(男性約15公斤,女性約10公斤),也可一併帶出。有嬰兒的家庭要記得嬰兒背帶最好也放在出門可隨手拿得到的地方。另外如果有輕便的鞋子,甚至具備防水功能,也建議放入一雙,避免避難時因地面碎石、玻璃刺傷。二、補充水分-緊急糧食飲水最好準備3天份的水,每人每天1加侖水=3.78公升,建議購買瓶裝水,要喝時再打開,考量體積重量,可以小包裝飲用水為原則進行準備。三、防災食品以不需要烹調,單手可食用為原則,例如市面上已有許多快速補充能量的穀物棒、蛋白棒、堅果棒等,另外許多人會準備的罐頭食品,建議不要選擇太過鹹的種類,避免越吃越渴。如果家中有寵物,寵物的飲食需求也需要另外考量,放入緊急避難包中。第四類應考慮「緊急醫療與清潔」,建議如下:四、急救醫療及清潔護理用品急救醫療以外傷與個人必要藥物為優先,優碘、棉花棒、紗布等急救用品、溫度計、醫藥(每日服用藥及常用藥等,要注意藥品保存時效及保存方式)等。清潔護理用品則包括口罩、乾洗手、面紙、濕紙巾、衛生棉,有嬰兒的家庭要記得帶尿布。最後兩類物品以「避難求援」為原則。五、重要證件影本身分證、健保卡及存摺影本,其他合法證明重要證件影本、另需要少許現金,最好準備些零錢,因為可能會使用到公共電話或自動販賣機。可準備家人照片,作為精神支持與尋人之用。六、求救物品哨子、警示閃光燈,防災地圖(可至內政部消防署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網站下載)、可攜式收音機、手電筒、電池、螢光棒、打火機、瑞士刀、行動電源、充電器材,為防止暈眩或蚊蟲咬傷,也可準備薄荷精油備品,自帶光源之手錶,以及備用眼鏡。備妥地震緊急避難包之後,記得半年檢查一次,尤其應確認藥品和食品效期,敷料醫材是否受潮,以及更換飲用水。可登入內政部消防署建置【全民防災e點通】個人化防災系統(https://bear.emic.gov.tw),在「防災準備」/「準備避難包」,檢核物品準備情形,系統也會自動在半年後提醒再次檢查避難包。並記得定期每半年檢查避難包內容物,以確保物品有無損壞、使用期限,是否需要更新替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6 養生.聰明飲食
「多喝水」到底該喝多少水? 醫曝3常見喝水錯誤觀念,夏日泌尿道感染族群增加
你有觀察過自己的小便嗎?如果顏色變深,代表尿液太濃,大多是因為水分攝取不足;如果是運動後尿液呈現深黃,趕快補充水分即可恢復正常。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周固表示,在正常情況下,尿液為透明、淡黃色,若發黃混濁,且伴隨著頻尿、灼熱,甚至是發燒、腰腹痛、血尿,小心是泌尿道感染。「醫師,天氣一熱,我就會解尿疼痛,怎麼辦?」夏天到了,泌尿科門診的女性患者增加,主訴小便不舒服。周固說,天氣炎熱加速排汗,導致尿量減少,細菌易停留在私密處。多喝水可以增加排尿量及次數,把細菌排出體外,同時也減少細菌在膀胱內滋長的機會。一天到底該喝多少水? 所謂「多喝水」,到底該怎麼喝呢?人體的細胞、組織、器官都需要水來運行,成年人一天所需的量,以體重x30cc平均計算,以50公斤女性為例,最少需要1500cc。另外要再加上汗水蒸發,建議喝足2000-2500cc,周固提醒,每個人需要的喝水量不盡相同,從事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因水分大量流失,補充應增為2倍。有些人為了怕喝水量不足,購買2公升的大水壺,但可能到了下班時間還沒喝完,一次豪飲光。周固強調,「少量多次」平均分段攝取水分,才能讓身體維持恆定,一次灌進500㏄以上,會把胃撐壞,並改變腸胃道的酸鹼平衡,且喝水過量反而頻尿,身體流失更多水分。氣泡水正夯,有汽水口感卻沒有糖分,零卡無負擔,不少人視為飲水新選擇。周固提醒,氣泡水含有碳酸氣體,胃不好的人不適合飲用,易有脹氣、消化不良、引起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喝水不足除了泌尿道感染,出現脫水、中暑等現象,還容易產生結石。根據統計,國內每10人就有1人有結石問題,夏天是泌尿道結石好發季節,周固說,多喝水可以稀釋尿液、防止結石形成。如果結石造成尿路阻塞,會發炎、傷害腎臟,靠飲食及飲水已經無法改善,要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治療。錯誤喝水觀念1.為了喝足2500cc,一次狂飲500㏄以上,易傷胃。2.喝氣泡水或茶、咖啡,喝氣泡會刺激胃部,茶和咖啡會利尿,且咖啡因影響睡眠。3.等到口渴才喝水,這已經是身體總是「微脫水」的狀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02 寵物.寵物疾病
貓咪不舒服18種徵兆!各年齡常見疾病一次看,定期健檢、早期發現並預防
貓咪個性、行為難捉摸,生病不易發現,貓咪好發疾病有哪些?該怎麼觀察貓咪生病特徵呢?根據農委會寵物登記統計,寵物貓登記數量逐年增長,犬派轉貓派現象廣見於各縣市。隨著養貓人口數增加,貓咪照護也越來越受重視,以下整理貓咪各年齡常見疾病、生病特徵、健康檢查,只要飼主悉心照顧、仔細觀察,有助預防貓咪疾病發生率。貓咪不舒服的18種徵兆貓咪身為獵食、肉食性動物,是食物鏈頂層的動物,通常會隱藏牠們生病狀態,飼主可透過貓咪行為觀察是否出現健康異常。若發現出現以下徵兆,有可能貓咪不舒服的徵兆:.嘔吐,除排毛球外,嘔吐次數增加.排便狀況,如:腹瀉、未排便.排尿狀況,如:無尿、少尿、血尿、頻尿.食慾改變、口渴,如:食量大增或驟減、大量喝水.體重變化,莫名消瘦.呼吸頻率,在休息狀態下,呼吸指數應為一分鐘小於30下.口臭、流口水或口腔出血.體溫上升,觀察鼻頭是否保持濕潤.第三眼瞼外露.身體部位出現腫脹.眼、鼻分泌物增加.嗜睡、活動力下降.頻繁抓耳朵、甩頭.異常掉毛、頻繁舔毛.走路、跳躍姿勢異常.躲在陰暗處、貓砂盆等.莫名大叫.莫名出現攻擊行為未施打疫苗、年輕貓咪常見疾病除了先天性疾病之外,未施打疫苗的貓咪和年輕貓咪要注意傳染病如貓瘟,症狀有嚴重下痢及嘔吐、血便甚至可能造成死亡風險,以及須留意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三大常見病原為皰疹病毒、卡里西病毒、披衣菌:.疱疹病毒:流眼淚、眼屎、角膜炎、結膜炎等眼睛症狀及打噴嚏、咳嗽、發燒、食慾不振,嚴重恐有死亡風險。.卡里西病毒:與疱疹病毒症狀類似,但鼻症狀較輕微,不同之處為有明顯口炎、口部潰瘍,病毒有可能入侵肺部造成肺炎。.貓披衣菌:好發幼貓或免疫力低下的貓咪,老年貓也有可能得。披衣菌症狀有結膜炎、頻繁眨眼、流眼淚、鼻蓄膿、食欲不振、體重下降及發燒等。 上述三種貓咪病毒都有機率出現在多貓家庭,應定期接種三合一或五合一預防疫苗,並時常保持居家環境衛生、定期消毒打掃,才能有效預防貓咪感染傳染病。中、老年貓咪常見疾病中老年貓常見疾病為甲狀腺亢進、貓咪腎衰竭、心臟病、腫瘤、慢性疾病及關節炎等。.心臟病:貓咪最常見心臟疾病為「肥厚性心肌病」,根據《心傳動物醫院》解釋,肥厚型心肌病是左心室心肌異常肥厚的心臟病,當心肌變厚或結構異常時,心室腔室空間被壓縮,導致心室血液可能逆流到心房,導致心房擴大且壓力上升。擴大的心房中血液滯留加上心肌細胞拉扯,使細小血塊(血栓)易凝集在心房,隨時可能從心臟打出去, 造成身體各處動脈栓塞,最常見症狀就是貓咪四肢癱瘓及劇烈疼痛。緬因貓、布偶貓等特殊品種貓好發心臟疾病,可挑選含有Q10、魚油的保健食品做為日常保健。.腫瘤:貓咪常見血液性腫瘤如淋巴瘤、肥大細胞瘤等,若有白血病病毒,可能藏於淋巴結導致腫瘤,幼年施打疫苗,有機率降低淋巴瘤發生。.甲狀腺亢進:好發於8歲以上的貓咪,常見症狀為嘔吐下痢、亢奮易怒具攻擊性、毛髮零亂無光澤、多渴多尿,以及食欲好但體重持續消瘦。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腫瘤、慢性疾病及關節炎等都是中老年貓常見疾病。定期健檢,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貓咪腎衰竭:由於腎功能老化及長期飲水量不足,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慢性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貓咪在腎功能損失75%以上才被確診。.其它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導致高血壓的可能原因有慢性腎病、甲狀腺亢進及心臟病。糖尿病部分,肥胖的貓須特別留意!因脂肪越多,其胰島素抗性易導致第二型糖尿病,若貓咪體重莫名消瘦就要注意。.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易出現在肘關節和髖關節,膝蓋和腳踝則容易雙側同時出現,症狀有跳躍能力及頻率下降、整理毛髮次數減少、異常如廁行為或如廁位置改變,當發現貓咪跛行時,通常關節炎已經非常嚴重。摺耳貓、短腿貓等特殊品種貓,可能關節不好,可以葡萄糖胺、綠唇貽貝等做為日常保健。此外,貓哮喘、皮膚病也是貓咪常見疾病。貓哮喘好發春天、空汙嚴重時,其徵兆為貓咪蹲下(母雞蹲)、脖子伸直、咳嗽等。皮膚病則因台灣高溫、潮濕,就算貓咪不出門也要小心黴菌,夏季時須留意寄生蟲如跳蚤,以及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心絲蟲,定期做好居家衛生有助減少貓咪皮膚病問題。貓咪情緒緊張也是致病原因之一貓的個性敏感、易緊張焦慮,搬家、溫差、鏟屎官換人、裝潢擺設改變、高頻音律等環境發生改變,都有可能造成貓咪緊張、焦慮甚至出現異常舔毛、自發性膀胱炎。通常貓咪皮膚病脫毛會呈現均質、塊狀掉毛,若是心因性掉毛,肚子和手等部位會呈現參差不齊、長短不一脫毛現象。自發性膀胱炎則會出現尿血、尿血塊、尿尿結晶變多等。飼主可先將環境改回原樣並以費洛蒙、貓草舒緩貓咪情緒,或是口服保健品如色胺酸,可增加多巴胺濃度,放鬆情緒,若還是無法解決貓咪情緒問題甚至出現攻擊性,最後獸醫師才會進一步採取藥物控制。當環境發生改變,可能造成貓咪緊張、焦慮甚至出現異常舔毛、自發性膀胱炎。貓咪需要做健康檢查嗎?貓咪善於忍痛,觀察日常行為僅能看出部分病症,定期施做詳細的健康檢查有助早期發現並預防,年輕貓咪平均1-2年做一次即可,老年貓則因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發生率較高,建議半年就要做一次健檢。貓健檢費用依項目不同,千元至上萬元不等,一般健檢項目如下:.基礎問診.理學檢查.血液生化檢驗.尿液檢查.糞便檢查.X光影像檢查.超音波影像檢查.內分泌檢驗.血壓測量.心電圖年輕貓健檢項目可以血液檢查為主,由於貓咪好發肥厚性心肌病,建議4歲以上的貓咪除了血檢,可加做X光片以利觀察心臟大小前後變化,老年貓則需要的項目較多,進階檢驗項目,可依據獸醫師判斷,若有需求再進行。延伸閱讀:.突大量喝水、多尿…貓腎衰竭會好嗎?腎貓症狀、飲食建議一次看.你的1年等於毛孩5~7年!貓狗定期健檢很重要!健檢項目費用一次看.貓咪亂尿尿怎麼辦?貓行為諮商師:貓亂尿原因、解決方法指南一次看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02 醫療.中醫
嘴破、口臭、煩躁不安,你是易上火體質嗎?4招避免火氣大
夏天容易上火,常出現口乾舌燥、嘴破、覺得倦怠,甚至煩躁不安、脾氣暴躁,這些都是火氣大的症狀。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說,炎炎夏日總讓人想喝冰水降溫,小心喝太多反而導致身體火氣更旺。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上火屬於體內陰陽失衡,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症狀。上火又分為虛火跟實火,虛火會表現出唇色淡、舌苔薄白、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實火則唇紅而乾、口臭、小便量少。張家蓓於廣播NEWS 98分享降火解方,她表示,口渴頻欲飲水,但喝了水還是沒有改善,這就典型的實火,切記不要吃冰,因為身體要產生更多熱能來保持體溫,入喉短暫的清涼感只會覺得更燥熱。多喝「白開水」能有效降火、出汗降溫,並幫助體內排毒。有些人上火的症狀會感覺到舌尖處痛,張家蓓強調,這是「心火旺盛」,可以喝蓮子湯或泡蓮子心水,其最大功效就是清熱降火。蓮子心還有降壓安神的作用,對提高睡眠質量很有幫助,可當作夏日的保健茶。上火可以食補改善虛火:白蘿蔔、蓮藕、苦瓜、冬瓜實火:蓮藕汁、白茅根茶造成火氣大的因素很多,尤其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熬夜、抽菸、喝酒都會讓身體的內分泌失調。建議每天吃足6種深綠色蔬菜,健胃整腸、清熱解毒、增強免疫力;另加上適度運動,促使流汗與散熱。迎來炎炎夏日,張家蓓提醒,記得多喝水,每日足量2000c.c的飲水幫助人體代謝熱氣。水具有調節體溫、正常生理機能、幫助身體排泄等功能。高溫夏季補水相當重要,如果感覺到嘴唇或皮膚乾燥,是身體缺水的警訊,易產生熱傷害。如何避免容易火氣大?1.少吃辛辣、烤炸、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高油高糖高鹽等重口味。2.冰品、冰飲是地雷,會造成體內熱氣更難排出。3.培養規律的作息,少熬夜加上適度運動。4.保持良好情緒,減少緊張避免煩心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9 養生.聰明飲食
西瓜可以壯陽?何時吃最好?吃西瓜你該知道這些事
夏天到了,香甜多汁的西瓜是最受歡迎的水果,紅色、黃色果肉誘人,含有維生素A、β胡蘿蔔素、鉀離子、膳食纖維等營養素,且果肉吃起來有飽足感,有助減重、消水腫。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說,西瓜幾乎不含脂肪,90%都由水分組成,每100公克熱量約33大卡。西瓜有清涼解渴的功效,鉀離子可幫助身體排除水分、改善排尿不順,是夏日消暑聖品。紅、黃肉西瓜營養差不多 最佳食用時間午餐後紅肉、黃肉西瓜的營養價值差不多,紅肉品種多了茄紅素,能保護皮膚對抗紫外線所產生的自由基破壞。西瓜有微量的瓜胺酸,但是吃進體內後轉化為精胺酸、生成一氧化氮促進血管擴張的機轉作用並無明確研究報告,陳姿吟提醒,勿輕信吃西瓜可以壯陽的謠言。陳姿吟建議,西瓜最佳食用時間為午餐後,白天吃完盡早消化,一方面補充身體需要的水分,一方面避免夜尿干擾睡眠。西瓜屬生冷性寒的食物,且糖分高(葡萄糖、果糖),有5類族群食用要小心:5類族群慎食西瓜1.糖尿病患者:西瓜糖分高,是中等偏高GI值水果,糖尿病患控制食用量。2.需控制飲水的慢性病患者:腎臟病、心臟病患者被限制飲水,不宜多吃。3.腸道敏感者:冰涼的西瓜會刺激副交感神經,促進腸胃蠕動,腸道敏感者吃冰品易腹瀉。4.膀胱無力:西瓜利尿,膀胱無力要避免尿量突然增多。5.吞嚥困難:西瓜水分飽滿,入口不小心會引起嗆咳。
-
2024-04-25 醫療.泌尿腎臟
「6種尿尿姿勢」恐害尿失禁,蹲著尿是其一!少喝水不是辦法,正確5方法改善尿失禁
你都怎麼尿尿?是坐著尿還是蹲著尿?很多女生怕公廁馬桶座墊不乾淨,所以在外面上坐式馬桶會用半蹲的方式尿尿。不過泌尿科醫師提醒,6種解尿習慣可能增加尿失禁的機率,半蹲尿尿也是其中一種。很多女性都有尿失禁的問題,尤其更年期或是自然產的女性,這樣的問題更是常見。尿失禁若嚴重,可能影響生活品質。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在臉書指出,不管是男生或女生,尿尿姿勢長期不正確,長期下來骨盆底肌可能從緊張變得鬆弛,增加尿失禁的機率!不正常的排尿除了姿勢影響外,像是憋尿、過度用力等等,也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平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排尿方式,避免造成身體的損傷。戴定恩列舉診間常聽到的6種錯誤解尿習慣,如果你也是用這些方式上廁所,應趕快改掉,以免造成尿失禁問題。6種錯誤解尿習慣增加尿失禁機率1.半蹲解2.馬桶上蹲著解3.踮腳尖解尿4.腳懸空解尿5.用力解6.中斷解尿(資料來源/《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臉書粉絲專頁)女性尿尿 應「全坐」或「全蹲」其實如果在家裡,應該幾乎都是坐式馬桶。問題是在外面的公廁,有的是坐式的、有的是蹲式。但蹲著尿尿真的不好嗎?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副系主任陳煜曾受訪表示,事實上自古以來,蹲著尿尿是很自然的姿勢。但腿部力量比較不足的人,因為怕跌倒,如廁時會將注意力放在腿,而不是解尿的動作,確實可能因為這樣而比較解不出來,如此就會建議坐著尿比較好。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也曾接受訪指出,排尿時交感神經放鬆、副交感神經刺激,會讓膀胱收縮夠力、括約肌放鬆,尿液才能順利排出。若半蹲,骨盆底肌需要出力,尿道無法完全放鬆,尿液還沒排完,排尿動作就先行停頓,容易尿不乾淨。殘尿比率越高,膀胱壓力大,可能造成頻尿、泌尿道感染,甚至腎臟水腫。因此建議,女性解尿應最好選擇「全坐」或「全蹲」,讓尿道完全放鬆。尿失禁4迷思害延誤就醫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吳文毅於《亞東醫訊》撰文指出,許多人對尿失禁有不正確的迷思,例如:尿失禁是老化的一部份、尿失禁是身為女人的一部份、尿失禁是生產後的正常現象、尿失禁墊護墊即可,導致尿失禁婦女延遲求醫的時間。國內40歲以上的女性,尿失禁患者多達一百多萬人左右,但有8成患者未就醫。其實,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尿失禁不是女性必然的宿命。目前治療尿失禁的方法相當多,病人經由適當的檢查,找出尿失禁之成因再經由適合的治療方式,大多會有不錯的效果。少喝水就能擺脫尿失禁?而很多尿失禁患者都漏尿麻煩會盡量減少喝水,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習慣。國健署指出,擺脫尿失禁反而應該建立適當的飲水及排尿習慣,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國健署建議先嘗試以下5方法改善,如果仍未改善,也應該適時尋求泌尿專科醫師協助,評估以藥物、荷爾蒙或是外科手術治療。5方法改善尿失禁1.建議喝水時應「少量多次」,每小時飲用100至150cc,約為半杯馬克杯,4小時內不要超過600cc,每天喝水總量最好達到1500至2000cc,夜間喝水不宜過量。2.養成定期排尿習慣,白天每2小時就上一次廁所,即使沒有尿意也要去上,一天最好能排尿8至10次。3.多做凱格爾運動學會收縮肛門、陰道、尿道旁的肌肉,練習提肛運動,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4.均衡飲食,維持正常體重及排便習慣。5.避免導致腹部壓力的習慣,如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參考資料】.《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臉書粉絲專頁.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睡夢中被搖醒,趕快躲到桌下?防災專家建議做一動作
全台昨起地震不斷,今日凌晨2點更發生2次規模破6的大規模地震,許多民眾「被搖醒」,餘震不斷也讓人不知道該逃還是該睡。專家表示,若在睡覺時被地震震醒,千萬不要起來找桌子躲,摸黑加上不清醒狀況下,反而可能產生碰撞危險,先躺在床上「用枕頭保護頭部」,並且確保天花板、床頭沒有可能砸落的物品;專家更針對「防災包」提出4點建議,平時備妥以防患未然。睡夢中被搖醒,該逃還是該睡?全台從昨日傍晚到現在已有數十起地震,花蓮地區更是劇烈搖晃,兩棟大樓因此傾倒,當地民眾警報響不停,根本無法睡。中央氣象署統計,今天凌晨截至上午6點總計已有83起地震,其中,規模6以上共2起、規模5到6也有10起,不少人一夜難眠。不少民眾睡夢中感受到地震,選擇直接逃出家門。地震發生的時間可能在一天24小時中隨時發生,難以預估到底會身在何處,做好各種災害應變相當重要。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秘書長柳育漢表示,若深夜發生地震,許多民眾都在睡覺,這時「不要動」在床上待著,先用枕頭保護好自己,並且確保天花板、床頭沒有可能砸落的物品;白天地震可以躲在桌子底下,但睡到一半起來找桌子,摸黑又頭腦不清楚,反而更危險。「緊急避難包」準備4原則因應各種災害,甚或是地震防護,家庭中的「緊急避難包」也得做好維護。柳育漢提醒4項原則,食物優先、清潔醫療用品第二、保暖衣物第三,其餘個人物品依需求放入,並且依照家庭成員人數,準備相對數量的避難包,一人一包。1.食物:乾糧與飲水一定要準備好,市面有許多真空包裝食品,或是加水即可食用的食品都可以選擇,乾糧可選擇高熱量的餅乾,2.清潔、醫療用品:個人藥品、家庭常備藥品、外傷藥物、包紮用品,止血帶、濕紙巾以及衛生棉等等。3.保暖衣物:至少準備3天的緊急衣物。4.其餘物品:存摺、現金、證件影本、手電筒、電池、打火機、行動電源等,部分市售避難包多會備妥,民眾可自行選擇適合的產品。「每半年更新一次避難包,過年、普渡是相當好的時間。」柳育漢建議,乾糧、泡麵很容易一放就過期,因此他固定每半年更新一次包包內的物品,像是過年、中元普渡,都是國人大拜拜的時候,會買很多乾糧、泡麵,此時就可以把舊的避難包乾糧取出吃完,在放入新的備品,既能定期維持避難包性能,又能不浪費糧食。災難發生時,民眾不一定得等到救難人員,自救也相當重要。柳育漢也說,每個人在災害時都可能面臨程度不一的傷勢,緊急應變的措施各不相同,坊間有很多NGO(非營利組織)舉辦防災訓練課程,甚或是第一線人員的培訓,民眾都可以依照自我的需求,替自己準備好生存、急救技巧。
-
2024-04-22 養生.生活智慧王
水龍頭產生的銅綠有毒嗎?教授告訴你如何判斷飲水中的銅是否安全
署名「愛爬山的小孩」的讀者在2024-3-31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有個問題想請教,請問淨水器水龍頭產生的銅綠有毒嗎? 網路上有兩派說法,一派說有毒,一派說沒有,不知何者才是正確。」我先用中文搜索相關資料,看到很多危言聳聽的,尤其是像TVBS那樣把合法的「銅」和非法的「鉛銅」混為一談。所以,我最後還是決定採用美國政府部門和大學機構所提供的資料。美國的疾病控制中心有發表一篇有關銅毒性的自問自答,其中有兩個與飲用水相關的自問自答:問1:我是如何接觸到銅?答1:人們從飲用水和食物攝入銅,從空氣吸入銅,並可能接觸銅或含銅的產品。如果您家中有銅管和酸性水,飲用水中的銅含量可能很高。問2:銅如何影響我的健康? 答2:人們每天從食物和水攝入少量銅是必不可缺的。攝取過多或過少的銅會導致疾病。攝取大量銅(通常是飲用水)會導致嘔吐、噁心、腹痛和/或腹瀉。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天攝取超過建議量的銅(例如透過水或銅補充劑)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疾病,例如腎臟和肝臟損傷。美國明尼蘇達州衛生部發表Copper in Drinking Water(飲用水中的銅):「當水通過家庭管道系統時,銅可能會進入您的飲用水中。您的身體需要一些銅來保持健康,但過多也是有害的。對於大多數健康人來說,吃或喝銅通常不會引起疾病。大多數人的身體都能有效地處理銅。然而,攝取過多的銅可能會導致頭痛、嘔吐、腹瀉、胃痙攣、噁心、肝損傷和腎臟病。 高濃度的銅可能會損害紅血球,也可能降低紅血球攜帶氧氣的能力。高濃度的銅可能會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患有威爾遜氏症的人和一些嬰兒(一歲以下的嬰兒)對銅更敏感。他們的身體無法輕易去除多餘的銅。健康的人通常不會患上與吃或喝銅有關的疾病,因為他們的身體能夠透過身體系統的正常功能維持適當的銅水平。」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發表Copper in Drinking Water(飲用水中的銅):「少量的銅對於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每天的飲食攝取量為 2 毫克銅。 銅的主要食物來源是貝類、堅果、穀物、葉菜類、蘑菇、巧克力、肝臟和一些水果。接觸高劑量的銅會導致健康問題。短期接觸高濃度的銅會導致胃腸道不適。 長期暴露和嚴重的銅中毒會導致貧血並擾亂肝腎功能。雖然您攝取的一些銅會迅速進入血液,但您的身體非常擅長防止高濃度的銅進入血液;幾天後它會排出多餘的銅。患有威爾遜氏症或門克氏症(導致銅吸收和代謝異常的遺傳性疾病)的個體比一般大眾有更高的銅暴露風險。如果這些人得知水中的銅含量超過每公升 1.3 毫克的有效水平,他們應該諮詢他們的醫療提供者。」美國新罕布夏州的Dartmouth College(達特茅斯學院)在接受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的資助下設有一個The Dartmouth Toxic Metals Superfund Research Program(達特茅斯有毒金屬超級基金研究計畫)。該計劃有一個網頁叫做The Facts on Copper(關於銅的真相)。我把重點翻譯如下:人類過量銅暴露的一個潛在來源是透過銅管和黃銅水槽裝置輸送的飲用水。管道中的少量銅會滲入水中,特別是熱水和在管道中放置數小時或過夜的水。 酸性(低 pH 值)水比鹼性(高 pH 值)水會浸出更多的銅。軟水可能比硬水含有更多的銅,因為它不含在管道內部形成保護層以防止銅浸出的礦物質。水龍頭下方的藍綠色水漬表示水中含有銅。一些飲用銅含量高的水的人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銅管道水中通常含有的銅含量通常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以上這些資訊雖然沒有直接討論讀者所關心的「淨水器水龍頭產生的銅綠有毒嗎」,但它們都一致表示「飲用水中含有的銅含量通常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但是,如果您家裡的水龍頭有產生銅綠,而您又有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症狀,那也許您就需要考慮銅中毒的可能性。原文:水龍頭的銅綠有毒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7 寵物.寵物疾病
突然大量喝水、多尿...貓咪「腎衰竭」會好嗎?腎貓症狀、飲食建議一次看
貓咪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近年來,養貓人口逐漸成長,但貓咪照護你知多少?根據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與台大獸醫學院調查,家貓十大死因之首為「腎衰竭」,老化和體內水份不足為兩大主因。貓咪腎衰竭分為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兩種。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本篇帶您了解貓咪腎衰竭成因、症狀,教您預防貓咪腎衰竭。貓咪腎衰竭分兩種 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1. 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Feline 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超過七歲的熟齡貓為高危險族群,其腎功能會在數月到數年間發生不可逆性、漸進性喪失,也是老年貓最常見致死性疾病之一。據統計,15歲以上的老年貓約有20%~50%機率有一定程度的腎退化問題,身體只需要25%的腎功能,便足夠過濾體內毒素,臨床上不少貓咪在腎功能已損失75%以上才被確診慢性腎病。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正常健康腎臟有6大功能:●過濾血液中的毒素●維持體內水平衡●維持鹽分平衡和其他電解質●維持體內酸性平衡●維持血壓的正常●製造荷爾蒙慢性腎衰竭雖然不會造成貓咪立即死亡,但對身體的傷害是長期且不可逆的,由於腎功能衰退,導致腎臟無法正常運作,貓咪身體便開始出現各種病狀。除了腎功能老化及長期飲水量不足之外,多囊性腎病(PKD)、腎小球腎炎、腎腫瘤、感染、毒素皆會對腎臟功能會造成腎臟傷害,然而真正導致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其實難以確定,因此貓咪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2. 急性腎衰竭嚴重且易於短時間內致命的病症,相較慢性腎衰竭,通常急性腎衰竭只要及時治療是可逆的,可能的病因為中毒、創傷、感染、極度脫水、阻塞、心衰竭造成的低血壓等。其中公貓尿道細,易產生結晶栓塞、尿道阻塞,造成下泌尿道症候群;母貓雖然尿道比較大但好發膀胱炎,其症狀為頻尿、血尿、結石等,若不及時治療,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貓咪慢性腎衰竭症狀透過超音波檢查、血檢肌酸酐(Creatinine)和尿素氮(BUN)的指數,可判斷貓咪腎臟健康程度,由於貓咪對忍痛耐力高,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由於慢性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若發生以下10種症狀,請立即送醫治療:●嘔吐●胃酸過多●口腔潰瘍●虛弱無力●便秘●嚎叫●拒絕進食●吃貓砂或舔水泥牆(貧血症狀)●抽搐●失明(高血壓導致)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貓咪慢性腎衰竭分四期依照國際腎臟學會(IRIS)貓咪慢性腎衰竭分4期為:腎功能不全前期、腎功能不全後期、腎衰竭 末期、腎衰竭末期:1. 第一期(stage1):腎功能不全 前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33%~99%之間,難在此階段診斷出腎病。●腎病第一期不用過度恐慌,但需要在生活習慣方面做調整。●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以下,其他跡象如體內電解質過低、稀釋的尿液,或發現過多蛋白質殘留尿液中,需留意腎臟畸形的可能。●無法看到典型的臨床症狀。●視貓咪病情進展而定,通常進入二期之前,第一期可能維持好幾年。第一期治療以平衡電解質、鼓勵貓多喝水、調整主食漸進式調整為高齡貓飼料和罐頭、觀察體重變化、定期檢查為主。2. 第二期(stage2):腎功能不全 後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25%~33%之間,雖然腎臟很費力但仍然能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至2.8,並有電解液失衡現象。●這個階段的貓咪喝水量、排尿量比平常多,高血壓通常在這此期出現。●貓咪越早進入第二期,往後惡化速度越快。若配合治療,二期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到幾年。第二期治療建議主食更換腎貓飲食,如:腎臟處方飼料或罐頭,以不增加腎臟負擔為主,若在此階段貓咪出現嘔吐、食慾不佳需採取藥物治療,有助腎貓提升食慾、保持體重。3. 第三期(stage3): 腎衰竭 前期●此階段示貓咪腎功能大約剩15%~25%,腎臟已無法正常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2.9至5.0。●腎病症狀於此階段出現,喝水量、排尿量大幅增加、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腎病第三期需積極治療並與給予藥物加以控制。●在腎病第三期,視治療成效以及貓咪對療程的接受度,若治療順利,第三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至3-4年。第三期治療除了沿用第一、二期飲食調整,此階段貓咪通常出現更多病徵,如:貧血、尿毒症等,經醫師依病情評估後,決定是否給予輸液治療來輔助腎臟排出毒素和廢物。此階段常見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鉀離子補充、胺基酸補充、貧血治療。4. 第四期(stage4):腎衰竭 末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僅剩不到15%。●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5.0以上,血磷也會升高。●主要症狀為嚴重嘔吐噁心、幾乎不進食及虛弱無力嗜睡。第四期治療建議著重在安寧照顧,視貓咪生理條件和對醫療行為接受程度繼續第三期治療方式,或是選擇更侵入性的處置。此階段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鼓勵進食、磷結合劑以及飼主的陪伴。腎貓該吃什麼?腎貓飲食5建議《台灣腎貓協會》建議,家有腎貓,飲食建議五原則:低蛋白,高生物價、低磷,水份足、熱量夠。1. 低蛋白飲食蛋白質的攝取控制可以讓尿素氮下降,有助舒緩腎貓病況舒緩。若是尿素氮太高,可能會造成貓咪食慾下降,反胃嘔吐等症狀。2. 高生物價高生物價蛋白質有完整的必須氨基酸,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比較少,能有效吸收利用以減少腎臟負擔。3. 低磷飲食腎功能不全的貓咪很難將身體中過多的磷排出體外,過度負荷可能導致高血磷讓腎病加速惡化,也會影響體內鈣離子平衡,讓貓咪更加不舒服。4. 水份充足貓咪一般每日每公斤需要40-60ml的水,貓咪若吃處方飼料,更需注意每日飲水量。5. 補充熱量低蛋白飲食易造成貓咪熱量不足,需要以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增加其它熱量來源,防止體重快速下降。腎貓通常會換成處方飼料為主,有些飼主會以為有添加藥效,所以吃了處方飼料就會好,其實是不對的!慢性腎衰竭是不可逆的,無法靠藥物痊癒,僅能透過飲食管理、日常照護減緩惡化速度。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果要為貓咪補充其它營養,需根據血檢了解有沒有其它併發症,如貧血,高/低血鉀,或代謝性酸血症等,再視情況額外補充養分。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貓咪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何預防貓咪腎衰竭1. 多喝水 由於貓科動物是為肉食性動物,水份攝取通常來自於肉類本身,但不少家貓都以乾飼料為主,乾飼料含水量通常不超過 10%,加上貓咪舌頭呈倒刺狀,飲水效率很差,因此不太會主動喝水,喝水頻率也不高。貓科醫學會理事長 翁浚岳(伯源)醫師4建議讓貓咪多喝水:●一餐飼料,一餐濕食(罐頭+水)●流動的水如噴泉式飲水機,引起貓咪興趣●天熱時,放顆冰塊至飲水機滾動,引起貓咪好奇●定期更換新水(貓每日建議飲水量 = 貓體重(kg) x 40~60c.c)2. 飲食控制中老年貓的對蛋白質需求不如青壯年時多,過量攝取會因分解蛋白質而產生過多尿毒造成腎臟負擔。另外許多零食、罐頭甚至飼料都含鈉,過多的鈉會造成高血壓,間接造成腎的傷害,而鉀攝取不足也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此外,若貓咪長期缺乏磷,可能會造成貧血或酸鹼不平衡,但長期過量的磷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慢性腎臟疾病。正常健康貓咪磷含量攝取量需低於350mg/100kca,但若是腎貓,磷含量則必須低於250mg/100kcal,避免加速腎病惡化。3. 環境及毒物控制 吃到對貓咪有毒的物質,如清潔劑、殺蟲劑與一些植物,或是長期吃人類的食物、飼料保存不好產生黴菌毒素等,都可能會造成貓咪中毒,進而造成腎臟傷害。4. 定期健康檢查透過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並預防,年輕貓咪平均1-2年做一次即可,老年貓則因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發生率較高,建議半年就要做一次健檢。參考資料台灣腎貓協會延伸閱讀:貓咪沒尿尿,為何一直進去貓砂盆?專家盤點「7大症狀」,小心貓咪腎已出問題 肥胖、糖尿病、失智症...可能是「皮質醇」惹禍!哈佛醫師:這2種東西不要碰
-
2024-04-17 焦點.健康知識+
胃怕撐、心怕鹹...8大器官怕什麼?喜歡哪些食物?一圖看身體器官照顧指南,教你吃出健康
你了解你的身體嗎?知道身體的各大器官怕什麼、喜歡什麼?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其實你平時多吃了一塊雞排、多喝了一杯酒,你的器官都清楚。器官是維持健康的根本,對待器官就要比對待愛人更細心呵護;她整理出「身體8大器官照顧指南」,教你吃出健康好身體。身體8大器官怕什麼?1.胃怕「撐」營養師常說不要吃到撐,吃八分即可!因為長期處於很撐很飽的狀態,胃就需要一直分泌胃液消化食物,讓胃黏膜容易受傷、不利於修復,可能導致胃負擔。→健胃食材:秋葵、山藥、木耳。富含多醣體、黏蛋白的食物,可增加胃黏膜的保護力,當然控制食量也很重要。2.肺怕「煙」肺不僅怕菸,其實燒金紙、點蚊香、放煙火等等,都可能產生危害肺部的PM2.5,長期吸入恐對呼吸道有傷害,甚至影響孩童腦部發展。→顧肺食材:番茄、芭樂、白蘿蔔。營養素可幫助修復肝細胞,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避免二手菸及空汙為害。出門可以把口罩備著以防不時之需。3.肝怕「酒」喝酒傷肝!女性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以一個酒精當量=15g酒精=105大卡,約=啤酒375c.c =紅酒110c.c =水果酒150c.c =烈酒30-40c.c,所以男生一天可以喝的量就是x2。若長期飲酒過量,恐導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尤其體脂較高的人,更容易受酒精的傷害。→保肝食材:魚油、芭樂、深綠色蔬菜。含有Omega-3、維生素C營養素 可幫助肝臟排毒、抗發炎4.腸怕「堵」便秘會造成皮膚粗糙、口臭、肥胖等等⋯,糞便如果留在腸道內太久,毒素會長期刺激腸黏膜,易導致大腸癌。→整腸食材:木耳、南瓜、奇異果。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植物膠,皆可促進消化蠕動,幫助排便更順暢。當然補充一點好油、充足飲水也是很重要的哦。5.心怕「鹹」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心血管疾病導致每年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而鈉含量過高的食物,會使血管內水份增加,易導致高血壓,尤其心血管疾病好發在肥胖者、老年人、長期菸酒者。→養心食材:堅果、酪梨、香蕉。除了平時要控制鈉含量以外,也要多注意脂肪攝取,避免脂肪堆積於血管內壁;也記得要保持運動習慣、戒掉菸酒,才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風險。6.腎怕「渴」若水份攝取不足會使尿液濃縮 長期下來易導致結石,建議成人每天至少攝取2000~3000c.c.的水量。→顧腎食材:喝水、牛奶、黑豆。每日足夠飲水可稀釋尿鈣及草酸沈澱,而每日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也可以降低腸道對草酸的吸收,也可以將動物性蛋白質,替換成植物性蛋白質,降低尿鈣濃度。7.胰怕「醣」胰臟有調節血糖的功能,若暴飲暴食,一次有太多的血糖震盪。長期下來使胰島素敏感度降低,易導致糖尿病。→顧胰食材:玉米、雞蛋、瘦肉。首先要避免高糖及精緻澱粉,提高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也優先選擇低GI的食材 維持血糖平穩。8.膽怕「油」形成膽結石的主要原因,是長期攝取高油食物,會導致膽固醇濃度過高沉積在膽囊壁上。如果兩餐之間間隔太久 膽囊太久沒有收縮,也很容易膽汁堆積、易結石。→保膽食材:瘦肉、菠菜、燕麥。蔬果的膳食纖維可幫助吸附膽酸,也應避免飲食過度油膩,也記得要三餐定時吃。看完以上高敏敏提醒的身體8大器官飲食指南,知道平常哪些食物能多吃、哪些食物要少吃了嗎。除了飲食要注意之外,有良好的運動習慣、正常作息也是很重要,千萬別仗著自己年輕就以為器官都不會老!想要健康的器官是需要靠自己細心照顧,記得定期健康檢查,隨時關心自身的身體狀況,才不會等器官受損後才發現,已經為時已晚!延伸閱讀:.做出7項改變可望降低罹癌風險、助長壽!與「飲食」相關占了5項之多.自由基是百病根源!如何減少傷害?3種抗氧化食材防老化、癌症.腎結石「6類食物」要少吃!辣椒上榜 就連大家最愛1酸甜水果也是
-
2024-04-13 焦點.元氣新聞
北市溪山里水質受到大腸桿菌汙染?如何避免感染?醫師提醒發生「這現象」,飲用水加熱也不保險!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近山區有多名居民自設水源系統,疑因水質問題,出現上吐下瀉症狀,根據自來水處採樣結果,證實是水中大腸桿菌群偏高,市長蔣萬安已要求市政團隊快速因應,並確保里民不會使用到有疑慮的水。水中出現大腸桿菌,代表飲用水出了什麼問題?北市士林區溪山里長年飲用山泉水,近期發生疑似水質不佳,造成居民上吐下瀉,北水處淨水科長林河山指出,大腸桿菌群存在於大自然,飲用水的大腸桿菌標準為6MPN/100mL,溪山里長2024年4月8日通知民眾上吐下瀉,北水處增加檢測水質,當天結果為900MPN/100mL,直至10日略降至1700MPN/100mL。林河山也透露,大腸桿菌數值高低與氣溫、降雨等因素,溪山里去年4月最高數值曾高達14000MPN/100mL,今年同期相較低。這起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超標的事件,是否因地震導致還有待釐清,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表示,水中檢出大腸桿菌群,說明有糞便汙染,有可能是管路被震裂而滲水,影響到飲水系統,建議民眾在飲水時,一定要煮沸可以徹底殺菌。朱光恩說,大腸桿菌的種類非常多,是人類與動物腸道中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細菌之一,在正常情況下,對人體沒有害處。某些菌種會引起腹瀉,而毒性強的則會造成嚴重病症,例如O157H7型,會導致出血性腹瀉、急性腎衰竭、凝血功能異常,嚴重甚至死亡。大腸桿菌如何影響生活?如何避免感染?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大腸桿菌是人類和其他溫血動物腸道中的正常菌種,所以食品一旦出現大腸桿菌,即意味著食品直接或間接的被糞便汙染,故常被用做飲水、食品的衛生檢定指標。大腸感染引起食品中毒的潛伏期平均為5至48小時,曾淑慧說,感染大腸桿菌主要症狀為腹瀉、腹痛、噁心、嘔吐及發燒,症狀的程度差異很大,年齡愈小,症狀愈嚴重。朱光恩提醒,大腸桿菌不耐熱,加熱超過70°C通常就能有效殺菌;更安全一點的作法,可以在1公升的水中加1滴含氯漂白水煮沸消毒。把飲用水煮開後,加蓋保存,放置冰箱的容器也可多覆蓋一層保鮮膜阻隔灰塵和細菌。曾淑慧提醒,除了注意飲用水的加熱煮沸外,食品需經適當加熱處理,食容器也應澈底清洗及消毒。被感染者切勿接觸食品之調理工作。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者準備食物之前必須洗手。飲用地下水、山泉水存在什麼風險?士林區溪山里的事件被質疑是否跟飲用地下水有關,朱光恩說,不少民眾喜歡取用山泉水,但是未經過氯化消毒處理的山泉水,可能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仙人掌桿菌和寄生蟲,生飲對健康有害。每個人的體質、免疫力不同,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吃到不乾淨的食物可能腹瀉後就恢復正常,有些人因免疫功能缺失而加重病情。朱光恩說,1歲以下幼兒、6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糖尿病、腎臟病、尿毒症、癌症)患者,要更加注意飲食安全,未經處理檢驗的山泉水,隱藏大風險。醫師提醒如果有嘔吐現象,有可能細菌毒素引起,加熱可能也沒用!「相關單位說要把水煮沸再飲用,但是也不見得有用。」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姜冠宇提醒如果水真的夠髒了,其實造成腹瀉是還好,但如果有嘔吐的症狀,就要小心,也可能是攝入了有些病原體預先形成的毒素,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腸毒素,或仙人掌桿菌的催吐毒素,而這些毒素是「耐熱」的。如仙人掌桿菌的毒素,需要在90℃以上,加熱至少5分鐘,才可能被破壞;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腸毒素則需要在80℃以上,加熱2小時才可能被破壞,這些條件顯示,一旦這些細菌的毒素產生後,通過一般家庭烹飪方法來破壞,有時可能無法達到破壞毒素的標準。參考報導:聯合新聞網 溪山里水質汙染含大腸桿菌 醫師籲:飲用水應煮沸消毒聯合新聞網 地震後釀溪山里水質不佳? 北水處曝去年大腸桿菌數值曾破萬聯合新聞網 防疫醫師介入調查北市溪山里腹瀉 北榮醫曝地震影響可能聯合新聞網 北市士林區自來水含大腸桿菌 醫直呼三大族群須多注意
-
2024-04-09 名人.好食課
你是便秘、正常大便還是腹瀉?一圖看懂便便類型及改善方法
工作卡卡已經很不開心了,腸胃也卡卡就更難受了,但不同類型的大便的飲食方針可是大大不同喔!快來跟好食課楊哲雄Oliver營養師一同看看你的便便屬於哪一類型?又該如何對症下藥!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可將大便分成七類屬於便秘問題.第一類:像羊大便,硬且小顆,並且分散不聚集,會有此種類型的便便,主要是因膳食纖維及水都攝取不足,沒足夠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與增加糞便體積,也無水幫助潤滑腸道,因此變得更難將便便順利排出!→飲食上建議:1.吃足膳食纖維:每日五蔬果,吃足三份蔬菜(約燙熟後一碗半的份量)、兩拳頭的水果,主食類也可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增加纖維攝取。2.喝足水:每日喝足體重公斤數 x 30毫升的水。.第二類:呈長條形香腸狀,但表面凹凸不平。→飲食上建議:膳食纖維比起第一類有吃更多一些,但仍有略微不足,而水分仍舊喝不夠,因此建議需再多加留意纖維及飲水量。*低油飲食也容易因油脂攝取不夠,腸道缺乏潤滑而有便秘問題,可靠適度補充油脂改善便秘!屬於正常情形.第三類:長條形香腸狀,外表偏光滑但仍舊帶點裂痕,飲食上建議可再多增加一點水分攝取,其餘正常,可繼續保持。.第四類:長條形並且光滑,排便時不用花費太多力氣,表示膳食纖維、水分、油脂皆攝取充足,可繼續保持。另外提醒排便頻率1天3次~3天1次都是正常範圍!屬於腹瀉情形造成腹瀉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腸躁症、乳糖不耐、吃壞東西或是腸道菌相不平衡導致,從嚴重度輕至重分別為:.第五類:糞便呈一段段的,斷側呈光滑柔軟狀,可能是腸道發炎、吃到刺激性食物導致。→飲食上建議:可適度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菌平衡,並減少辛辣、油炸等易刺激腸道的食物。.第六類:糊狀大便,部分糞便仍有形體。.第七類:水狀,無固定形狀。後兩類可能是因食物不新鮮、手不不乾淨或是腸胃炎及乳糖不耐者食用到含乳糖食品導致腹瀉情形較嚴重。→飲食上建議:除了減少辛辣、油炸等易刺激腸道的食物,也要時時注意個人衛生清潔與食物儲存情形,乳糖不耐症嚴重者則減少乳品攝取。*如果嚴重腹瀉,記得除了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外,建議立馬就醫諮詢醫師、營養師,必要時採取低渣低纖飲食甚至禁食,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應“便”飲食對策,便便檢測表大公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0403花蓮大地震/地震來時先開門跑出去?消防署一圖破迷思:9種情境下該知道的保命3要點
【2024/4/3編註】花蓮近海3日上午發生規模7.2地震,地震深度15.5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0公里(位於台灣東部海域),最大震度花蓮縣6強。氣象署地震中心表示,後續3、4天可能會有規模6.5以上至7.0的餘震;這起地震也是自921大地震之後最大的地震規模。BBC報導指這是台灣25年來最強震。許多人有地震先開門跑出去的習慣,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作法!內政部消防署防震宣傳圖卡指出,不管你在什麼地方,謹記3原則保命:趴下、掩護、穩住。而如果你正在居家隔離,戴口罩暫時外出避難不會受罰。地震確切何時來沒人能精確預測到,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防震宣傳圖卡,教導大家在9種情境下,該如何自保,並且不管你當時身在哪,都要熟記3原則:趴下、掩護、穩住。而疫情期間,如果你正在居家隔離能否離開檢疫場所避難?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早在疫情之初便表示,若真有緊急避難需求,可戴口罩暫時外出避難,危急狀況後盡速返回,不會開罰。常見地震迷思許多人在遇地震時第一個想到的動作就是往外跑,或把門打開。教育部的臉書也曾PO圖表指出,其實地震會受傷常就是因為被搖晃掉下來的東西打到和奔跑,因此不建議在搖晃當下往外逃,也不建議往樓上跑。而搖晃後,可能會先發生物品掉落,接下來才是房門變形,因為這時急著去開門,反而容易讓自己身陷危險。遇地震2迷思動作:.先開門.先逃跑遇地震3種情境自保法遇到地震時你該這樣做:.如果可以趴下,記得:趴下、掩護、穩住.假如身體行動不便無法趴下,則改以:固定、掩護、穩住.睡覺時遇到地震:留在床上、蜷曲身體、枕頭保護頭部。準備3日份食物飲水事實上今年已發生7次規模6以上地震,中央氣象局稱進入「地震活躍期」,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前主任郭鎧紋表示,這是史上第四多。民眾應該有更多防災準備,消防署防災圖卡也說明,準備3日份的食物飲水,以因應無法預期的地震災害。【相關資訊】內政部消防署防震宣導
-
2024-03-28 焦點.食安拉警報
食物中毒怎麼辦?常見食物中毒6類型,原因及症狀詳解!就醫前必做一事保命
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出現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多人就醫且造成死亡、器官衰竭重症,民眾擔憂該如何預防這類事件。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表示,「病從口入」,食物中毒原因常見細菌、病毒感染,食材被化學物質汙染,以及吃到植物性天然毒、動物性天然毒等。食物中毒原因多 最快1小時出現症狀另外,食物加熱處理不足、未妥善保存、在室溫放置過久變質腐敗、生食與熟食交叉汙染、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佳、器具或設備不潔未清潔乾淨、用餐環境髒亂等,上述任何一個原因都可能導致出現中毒症狀,若再加上本身慢性病、抵抗力弱,則會加劇器官損傷。陳姿吟提醒,有問題的食物吃下肚後,最快1個小時就會出現噁心、腹痛、上吐下瀉等腸胃道不適。而侵犯到神經系統,則會有心悸、胸悶、呼吸急促、視力模糊、肌肉無力等。只要發現在吃了食物後突然腹瀉、腹部絞痛、嘔吐,就要提高警覺快送醫。根據衛福部「111年食品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台灣總共發生499案食品中毒案件,人數最多為諾羅病毒,其次分別是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陳姿吟呼籲,做菜前、吃飯前都要徹底洗淨雙手,盡量不要生食,謹慎選擇衛生優良餐廳。要避免食物中毒,陳姿吟建議遵照衛福部的「5要2不」原則,記住洗、鮮、生、熱、存口訣,以確保食用安全。認識食物中毒以往我們多認為食物中毒頂多拉拉肚子、幾天就會好,但此次寶林茶室中毒事件,讓大家驚覺,原來食物中毒也會造成這麼多的死傷。以下元氣網整理有關食物中毒的常見類型、症狀、處理方式等,尤其要提醒,就醫前記得保留食品檢體,如情況嚴重,才能提供醫院檢驗,快速找出問題對症治療。食物中毒是什麼?食物中毒發生原因是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通常不會太嚴重,大多數人在幾天內就會好轉,但少數抵抗力較差之高風險族群可以會有較嚴重之併發症產生。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定義,二人或二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稱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食物中毒類型食品中毒可概分以下6種:1.細菌:常見的致病菌有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常見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2.病毒:如諾羅病毒、A型肝炎病毒等。常見症狀: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脫水、輕微發燒等。3.動物性天然毒:如河豚毒素、麻痺性貝毒、組織胺等。組織胺中毒常見症狀:除上吐下瀉,另還包括神經中毒症狀,如皮膚癢、臉潮紅、嘴巴麻、頭昏、發燒等神經症狀。4.植物性天然毒:如野生菇類、姑婆芋等。天然毒常見症狀:神經麻痺、嘔吐、頭痛等現象。嚴重時有感覺麻痺、運動失調、血壓下降、繼而肌肉鬆弛、引起之呼吸停止而死亡。5.化學物質:農藥、重金屬、非合法使用之化合物等。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常見症狀:嘔吐、噁心、腹瀉、腹痛、呼吸困難等6.寄生蟲:如海獸胃線蟲。常見症狀:腹瀉、噁心、嘔吐、發燒、體重減輕等。台灣常見的細菌性食品中毒,原因食品有哪些?1.引起腸炎弧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生鮮海產及魚貝類等。2.引起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受污染的畜肉、禽肉、鮮蛋、乳品及豆製品等。3.引起病原性大腸桿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受糞便污染的食品或水源。4.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肉製品、蛋製品、乳製品、盒餐及生菜沙拉等。5.引起仙人掌桿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米飯等澱粉類製品、肉汁等肉類製品、沙拉及乳製品等。6.引起肉毒桿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低酸性罐頭食品、香腸及火腿等肉類加工品及真空包裝豆干製品等。食物中毒症狀有哪些?食物中毒症狀可能從輕度到嚴重、非常嚴重不等,依感染到的不同細菌、病毒,症狀可能有所不同。一般食物中毒的最常見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另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原因種類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品等因素,均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因為食品中毒而死亡。食物中毒常見原因造成食品中毒的常見原因,如食品加熱處理不足、食品未妥善保存、食品調製後在室溫下放置過久、生食與熟食交叉污染、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及水源被污染等。食物中毒症狀多久會出現?需要就醫嗎?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1週到10天。有問題的食物吃下肚後,可能最快1個小時就會出現噁心、腹痛、上吐下瀉等腸胃道不適症狀,但多數很快會解除。如症狀一直持續甚至惡化,一定要立即就醫。另高風險族群包含年長者、幼兒、孕婦、癌症病患、肝硬化、洗腎、糖尿病等抵抗力不好的患者,一旦出現食物中毒合併敗血症狀,需速就醫、不要等。疑似食品中毒,我該怎麼做?食品中毒之處理應把握下列3原則。1.發生疑似食品中毒症狀時應迅速就醫。2.保留剩餘食品檢體(密封並留存於低溫冷藏,不可冷凍),並儘速通知衛生單位。3.醫療院(所)發現食品中毒病患,應在24小時內通知衛生單位。如何避免食物中毒?1.要洗手:飯前、如廁後即處理食品前後應徹底洗淨雙手,手部有傷口要包紮。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3.要生熟食分開:處理及盛裝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汙染。4.要徹底加熱:食物中心溫度要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5.要注意保存溫度:食物冷藏溫度需低於7℃,拿出冰箱要1個小時內吃完。6.不飲用山泉水:飲水先煮沸,避免直接生飲山泉水。7.不食用不名的動植物:不知名的動植物,遵守「不採不食原則」。【參考資料】.衛福部食藥署.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14 養生.聰明飲食
愛喝飲料就喝這些!醫師推薦5種對心臟有益的飲料
確保我們的心臟健康,吃對的東西,喝對的飲料都有重大影響。德州休士頓赫爾曼紀念醫院(Memorial Hermann)心臟病醫生曹龍(Long Cao,音譯)推薦以下這五種對心臟有益的飲料:5種對心臟有益的飲料1.水曹醫師指出,「你的心臟隨時隨地都在將血液送往你的身體,平均每天約7600公升;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你的心臟更輕鬆地將血液泵送到肌肉,幫助你的肌肉更有效地工作,」;而且,脫水會使心臟的血液循環更加困難。曹醫師表示,你的心臟會透過加快跳動來補償,但心率升高可能會加大心臟負擔,導致更嚴重的問題。曹醫師因此建議民眾遵守美國國家學院(U.S.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的飲水指南,好幫助降低慢性病風險;根據指南,男性建議每日攝取 3.7 公升(約 15.5 杯)的水,女性每日建議攝取 2.7 公升(約 11.5 杯)的水;平日有運動或出汗,以及生活在炎熱氣賀者,應該要喝得更多。2.鹼性水「當我們身體在對抗感染、進行日常機能或運動時,我們的身體往往會處在酸性狀態,這會減緩我們器官的自然功能,」曹醫師解釋;他說,鹼性水不僅能緩解身體酸性,同時對心臟也有好處。曹醫師指出:「鹼性水的pH值高於自來水,且富含鈣和鎂等鹼化礦物質;這兩種都已獲證明可降低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3.綠茶曹醫師分享指出:「綠茶富含強大的抗氧化劑,尤其是稱之為『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的抗氧化劑,有助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和動脈斑塊積聚;這類抗氧化劑可透過減少發炎來減輕疼痛,並透過防止氧化或自由基損傷我們的細胞及其 DNA 來預防癌症。」此外,綠茶還有利尿作用,可幫助降低和調節血壓。建議一天喝上一到兩杯。4.燕麥奶曹醫師表示:「燕麥奶是一種易於消化、低飽和脂肪、低糖的飲料,不含任何對身體有害的成分;且富含對心臟有益的可溶性纖維β-葡聚醣,可透過幫助減少膽固醇顆粒的吸附來降低 壞膽固醇。」建議一天喝上一到兩杯。5.鮮榨果汁曹醫師解釋:「鮮榨果汁提供維生素、植物營養素、多酚和健康的天然糖,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同時,還能促進健康的能量水平,增強免疫系統,並有助於制定營養豐富的飲食計畫。但建議每天不喝超過5五盎司的鮮榨水果和/或蔬菜汁。(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3-13 焦點.生死議題
有一種愛是放手!讓家人「斷食善終」,漸進式斷食在21天後滿足的安詳往生
目前全國有五千多人戴著呼吸器、插著鼻胃管躺在慢性呼吸病房,有數十萬人無意識插著人工餵食管、全身蜷曲躺在安養中心或家中,無異人間地獄。感謝聯合報重視此議題,日前採訪各家意見發表對「斷食善終」的看法。藉此篇幅作更詳細的說明,釐清一些誤會。漸進式斷食,在21天後滿足的安詳往生我的母親因為小腦萎縮症癱瘓在床,吞嚥困難,不願意落入插管臥床的無品質、無尊嚴狀態,因此採取漸進式斷食方式在二十一天後滿足的安詳往生。因為有家人親密陪伴,得到舒適的照顧,生死兩相安,符合善終的標準,因此撰文成書的時候,出版社建議書名採用「斷食善終」。此書出版以後,許多受苦的病人和家屬求助於我,在協助五十位病人自然善終以後,我將經歷寫成「有一種愛是放手」提供給社會大眾參考。目前已經協助一百五十七位病人斷食善終。病人分成四大類:一、帕金森氏症、失智症、漸凍症、多次腦中風、高位頸椎脊髓損傷、肌肉萎縮症等共十七位病人,因為身體嚴重失能、臥床痛苦、生活依賴沒有尊嚴、沒有品質,平均斷食二十四天後自然往生。二、癌症、心、肺、腎臟末期的病人十六位,即使接受了安寧的治療,痛苦仍然難以忍受,不知盡頭在哪裡,平均在斷食十六天以後安詳往生。三、老衰病人三十五位,睡眠越來越多,吃得越來越少,體力快速衰退,請家屬依照病人的需求想吃多少就多少,不要送醫插鼻胃管,不要勉強餵食。病人平均在十七天後自然往生。四、無意識插管臥床者八十九位,家屬依據病人的最大利益作「代理決策」撤除無治療效果的呼吸器或人工餵食管,病人平均在十五天以後自然往生。以上案例家屬都有提供病人身體、心理、心靈的照顧,有生前告別式,有做好四道人生。我提供「斷食程序與臨終照顧臨床指引」的文字檔給病人和家屬參考,盡量找到當地的「居家安寧團隊」到府評估、開家庭會議、簽署同意文件,然後才進行。過程中有線上群組,家屬隨時可以提問,團隊儘快回應或者到府訪視。有意識者自主決定不再進食或者老衰重症末期不想吃或者吃不下,這是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人有拒絕醫療的權利,也有拒絕飲食的權利。我國現行法律 仍保守面對善終有安寧緩和科專家認為這些人是加速死亡而反對。我的看法是畢竟每個生命有其不同的境遇,每個人有其個性與觀點。我們只要不違背倫理、法律,對他人無害,並沒有責任要去遵守「不加速死亡」這準則。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先進國家在有很好的安寧緩和醫療情況下還是通過了安樂死的法案。沒有自主意識者被撤除維生醫療,有人認為沒有得到病人的自主意願,遊走法律灰色地帶。「安寧緩和條例」、「病人自主法」的實施,其目的就是希望病人不要被無效的維生醫療綁架,而失去的自然死亡的權利。所以在國外,原有名稱是「自然死法案」。我們以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的人口太少(0.03%),造成善終困境。美國比我們先進,也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預立醫囑,那沒有簽署的百分之七十的人怎麼辦?當判定治療無效的時候,醫師會與家屬或代理人開會,由他們來作醫療決策,他們根據病人的個性,以病人的最大利益為考量,就可以撤除維生醫療了。台灣的家屬當然也享有這種權利,昏迷的病人送醫,要不要插管,要不要手術,不都是家屬代為決策的嗎?衛道人士認為無意識者是「被斷食」「被善終」,沒有得到病人的自主意願,不妥。但是事情總有先後,這些病人「被強制插管」活在地獄之中,我們並未徵得他們的同意,才應該受到譴責。至於有少數人不理解斷食善終的適用對象,如何正確的進行。期待大眾在進行前要作足功課,尋求居家安寧團隊協助,以求圓滿。有一點至關重要,所有這些家屬都是因為不捨病人苦,為愛而放手。減輕照顧壓力,絕非主要的考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延伸閱讀:🎧|老母親被迫餓了5天後忍不住偷吃⋯專家:斷食善終有倫理問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3 醫療.泌尿腎臟
有腎結石怎麼辦?會一直復發嗎?4類食物易致腎結石,維他命C竟也是元兇之一?
水喝不夠會有腎結石?補鈣會導致腎結石?會一直復發嗎?營養師高敏敏打破流傳許久的網路謠言,告訴你怎麼吃才能預防腎結石找上門。腎結石是什麼?腎結石是指尿液中的礦物質結晶物累積在腎臟內形成結石,是腎臟常見的疾病,會在腎臟累積,時間越長越大。治癒後5年內,患者復發機率約50%,患者應定期回醫院追蹤。腎結石種類很多:.草酸鈣結石:最常見的是以草酸鈣結石為大宗,約佔75%,呈現白色、灰色、黑色等密集的結石。.磷酸性結石:另外還有磷酸性結石,約占10~20%,而磷酸性結石的形狀比較不規則 大多是因為細菌感染.尿酸結石:再來還有尿酸結石,占比約5%,是橘黃色透明的結晶,通常是體內尿酸太高而形成。.胱氨酸結石哪些人容易有腎結石?1.肥胖族群:體重、BMI、腰圍增加等肥胖者與腎結石息息相關2.攝取過少水分:如果沒有特殊疾病,建議每天至少喝2000-3000c.c.的水,尤其當天氣較炎熱時,更是要提高喝水量。3.家族或個人病史或其他疾病:若家族有人罹患腎結石,其他家族成員機率比一般人高;或有其他身體其他疾病的人,亦可能引發腎結石。4.長期攝取特定飲食:若長期只攝取特定的飲食,或是常常吃高鈉高糖、高草酸鹽、高蛋白、動物性蛋白質等食物,這些都容易提高腎結石機率。遠離結石復發這樣吃1.每天攝取鈣質1000mg足夠的鈣質可以降低人體腸道對草酸的吸收、有助減少腎結石復發,像很多人擔心體內形成草酸鈣,近而減少鈣質補充。高敏敏提醒,其實平常攝取足夠的鈣質,才能預防獲改善結石問題。→建議食物:牛奶、小魚乾、鈣片、起司2.減少動物蛋白 適量植物蛋白動物性蛋白質吃過多,易使尿鈣濃度上升。建議可以適當地以豆製品或其他高植物性蛋白,來取代部分紅肉攝取→建議食物:黑豆、黃豆、毛豆、鷹嘴豆等 都是很不錯的植物性蛋白3.充足飲水量大量排尿可以稀釋尿鈣及草酸沉澱,避免過度濃縮。每日補充2000~3000c.c.的水分,除了增加排尿量,也能幫助新陳代謝。→建議食物:每日2000~3000c.c.的水分、去皮檸檬水4.多料理新鮮食物外食通常都會添加許多醬料、調味料,增加食物風味!高敏敏建議多自己下廚,並優先選擇新鮮食材,盡量少吃加工過度的肉類、醃漬物,避免攝取過多鈉離子。「遠離腎結石」這些要避免1.高草酸飲品平日若飲水量不夠,容易形成結石,建議在餐與餐之間補鈣,減少草酸吸收之外也能補充足夠鈣質。→地雷食物:濃茶、咖啡、可樂2.高鈉重鹹飲食當身體攝取過多的鈉,就會從尿液排泄。此時可能增加尿鈣濃度、增加結石沉澱結晶。→地雷食物:高湯、沾醬3.高劑量維他命C過多Vitamin C,代謝後會形成草酸,增加高草酸尿症風險。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為100mg即可,過多反而會造成身體負擔。→地雷食物:每日攝取過量的Vitamin C4.加工食品加工食品通常會加大量的鹽巴,因此鈉含量也偏高,攝取過多會增加尿液中的鈣含量,進而導致結石機率增加。→地雷食物:香腸、培根、泡麵看完以上高敏敏解析的腎結石成因與飲食預防,知道哪些食物容易造成腎結石,哪些食物多吃可以讓你遠離結石了嗎?高敏敏提醒,腎結石也要依「結石的種類」作為出發點來做改善,並透過專業醫療檢測,來判別是屬於哪種結石 再來做治療的部分,這才是正確道路,也才能對症下藥。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3-10 養生.健康瘦身
喝檸檬水可減重?營養師說沒用但有利健康:飲用注意2件事
喝檸檬水減肥不是新鮮事,但因為社群熱潮,檸檬水又成為減肥新寵。一則觀看次數超過1400萬次的影片宣稱,飲用檸檬水一周,可增加卡路里燃燒,有助體重管理,並提高注意力、增強免疫系統。除了簡單易行,它還得到美國影星葛妮絲‧派特羅等名人的認可。檸檬水真有那麼神奇,或者又是另一個健康偽趨勢?喝檸檬水是一種古老的民間療法,美國康乃狄克州營養師梅麗莎‧米特里說,2008年,日本一項研究指出,檸檬中的抗氧化劑與小鼠體重減輕相關,讓民眾開始對檸檬水減肥產生興趣。有些人認為檸檬中的「酸」可分解脂肪細胞,然而,幾乎沒有證據支持這個理論。檸檬水無助減肥但對健康有利喝檸檬水是補充水分的好方法,且檸檬是抗氧化劑、維生素C等的良好來源,但專家一致認為,它並不能幫助每個人減肥。營養師莎曼珊·特納說,「對於體重管理來說,檸檬水不一定比白開水好。」米特里補充,喝更多水與增強飽腹感、減輕體重與促進新陳代謝相關。研究顯示,喝更多的水與增加脂肪分解、減少食物攝取相關。2019年一項研究指出,隨著飲水量增加,體重、體脂肪和腰圍會減少。雖然檸檬水未必能幫助減肥,但它本身是有利健康的。檸檬汁的酸度對血糖波動有正面影響,2021年一項研究發現,在食用一片麵包後,與喝等量茶或白開水的人相比,喝250毫升檸檬汁的參與者,血糖值較低。研究還指出,檸檬汁可以增加胃的排空率,可能有助減肥,但還需要更多數據證實。除了酸度,檸檬的維生素C也會帶來益處。在人類和小鼠的研究中,較高的維生素攝取與較低的代謝症候群風險相關,代謝症候群是指腰圍增加、血糖、血壓、血脂等三高問題。檸檬可能腐蝕牙齒琺瑯質雖然目前缺乏強力證據支持檸檬水比白開水更有利減肥的觀點,但喝足量水對健康非常重要,營養師認為,跟隨檸檬水風潮是安全且健康的。對於不喜歡飲用白開水的人,檸檬水可增添風味,且有助減少含糖飲料攝取。但營養師也提醒,如果大量飲用,檸檬的高酸度可能腐蝕牙齒琺瑯質,建議用吸管喝,隨後以清水漱口。此外,患有胃食道逆流或其他胃疾者,也要注意檸檬水可能加劇不適症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9 醫療.消化系統
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一圖看「8個生活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便秘是現代人常有卻不敢說出口的健康問題,根據統計,便秘在全球的平均盛行率有15%,而在65歲以上的老人中,更有將近25%的男性與35%的女性受到便秘的困擾。由於害臊使得許多人不敢詢問專業人士,因此坊間也流傳出許多「偏方」號稱可以解決便秘的問題,但大多還是缺乏專業知識的佐證。今天《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為你介紹什麼是便秘、以及便秘到底該怎麼辦吧!糞便是怎麼形成的?認識便秘之前我們先來認識體內的便便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經由胃及小腸的分解、消化、吸收之後,剩餘的物質會順著小腸來到大腸,在大腸中進行最後的水分及電解質吸收,剩下的殘餘物就是我們所稱的糞便。而糞便被排出體外的動作稱為排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排便」,這個的動作會經由直腸以及肛門的肌肉去負責,在特定的情況下(包括進食、腸胃蠕動等等)體內就會發送準備排便的神經訊息。什麼是便秘?每個人依照不同體質及習慣,排便狀況可能從一天3次到3天一次都有,正常的排便每次時間大約為3~5分鐘且過程中不太需要費力,正常健康的糞便呈褐色香蕉狀,表面光滑。而醫學上對於便秘的定義如下:• 每週解便次數小於3次• 排便費力且糞便乾硬、量少通常可能還伴隨著以下情況:• 由於糞便太多乾硬造成排便困難和疼痛• 排便過後仍然覺得腹脹• 已經解便但仍有殘便感(覺得沒解乾淨)為什麼會便秘?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節奏及步調都很緊張,導致便秘的狀況可能很常發生,而且通常好發於女性多於男性,然而造成便秘的原因有非常多種,一般可以依照不同的成因將便秘簡單區分成兩種:「習慣性便秘」及「器質性便秘」。1.習慣性便秘:通常原因與個人飲食習慣或是行為有關,例如:• 纖維、水分之攝取不足• 缺乏運動、長時間久坐• 懷孕• 旅行及食物改變• 排便習慣不佳(常憋便或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等等)• 情緒因素• 服用可能會造成便秘的藥物(例如:鐵劑、部分抗憂鬱藥物等等)2.器質性便秘:通常原因與各種疾病相關,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排便功能或糞便的形成過程而造成便秘。例如:• 腸道內的疾病(直腸癌、腸沾黏、憩室症等等)• 腸道外的疾病(子宮肌瘤、卵巢癌等等)• 肛門疾病(痔瘡、肛裂等等)• 神經內分泌疾病(甲狀腺低下、帕金森氏症等等)若已經有便秘持續超過三個月沒有改善、糞便帶血、食慾下降,或是有上述相關家族病史等等,千萬不要隨意相信坊間可以改善便秘的偏方,應該要去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喔!便秘可以怎麼改善?1.增加纖維的攝取國健署建議健康成年男性每天應攝取38公克的纖維,而女性則要達到25公克的標準。纖維對於糞便的形成及排出是非常重要的,1公克的纖維可以增加大約20倍的糞便量喔! 根據最近一次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普遍有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因此如果能做到每天三蔬二果,不但能攝取到足夠的膳食纖維,也能讓糞便比較濕潤、柔軟且量多,就能改善便秘的情況。2.增加水分的攝取前面有提到大腸會吸收剩餘的水分,最後殘餘物才是糞便,因此如果水分攝取不足的話就會造成糞便過度乾硬喔!許多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常常會忘記要喝水,導致一天的飲水量根本不足,進而影響體內的各種代謝。根據衛福部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應攝取2000c.c.的白開水才是足夠的,而當你出現便秘的問題時,增加水分的攝取可以讓體內形成更濕軟的糞便,也比較容易將糞便排出。大部分便秘的狀況可以藉由改變生活習慣、飲食狀況而得到改善或緩減,若便秘狀況仍然持續或是有伴隨其他不適的症狀,就需要追溯造成便秘的真正原因,並尋求醫師的協助看是否有需要排除或治療。 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什麼呢?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以下這些事情,讓便秘不再找上你!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尤其是三蔬二果,並減少精緻或過度加工的食品,或是也可以額外補充膳食纖維補充劑,幫助自己達到一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尤其是三蔬二果,並減少精緻或過度加工的食品• 每日補充足夠水分(特殊狀況需限水者不在此限)• 規律運動,每週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間合計至少達150分鐘•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有便意時不要忍住• 早餐前可以喝一杯白開水或牛奶,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喔!而早餐後15~20分鐘是最佳的排便時間• 適時放鬆心情並保持情緒穩定,降低緊張的壓力,並維持良好的作息以及充足的睡眠總歸來說,便秘雖然是現代很常見的問題,但大多數都是生活習慣所影響,所以大家平常在努力生活的同時,也別忘了要照顧自己的健康,若有伴隨其他不適,也要去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喔! 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2 名人.好食課
痛風不能吃海鮮嗎?一圖看懂痛風飲食指南:教你哪些食物可安心吃
過年餐餐大魚大肉,小心引發痛風,但你知道除了注意高普林食物外,有些食物雖普林不高,但也會引發痛風嗎?好食課Titan林世航營養師解析給你聽。什麼是痛風?痛風主要是因尿酸代謝異常引起,當體內尿酸過多,結晶於關節處就容易發炎而關節痛。吃高普林就會痛風?其實高普林、高尿酸不見得會痛風,飲食影響體內尿酸濃度僅佔20-30%,而有研究發現,像黃豆、菇類等高普林食物不僅不會增加痛風風險,還能降低,但如果常常大魚大肉、飲酒及手搖飲仍是會增加痛風風險。痛風患者可吃些什麼?針對痛風患者,目前尚未有一致的指南,所以建議諮詢醫師與臨床營養師,但常見分類如下:低普林食物全穀雜糧(糙米、馬鈴薯、地瓜等)、水果皆可吃、大部分蔬菜(葉菜類與瓜類)、雞蛋、奶製品(鮮乳、起司)、海蜇皮、海參、動/植物油。建議如果無須限制飲水,#每日最好飲用2000毫升以上的水來幫助尿酸排泄,所以咖啡、茶也算是痛風者可安心飲用的飲品。中普林食物發酵飲品(優酪乳、養樂多)、瘦肉、雞胸、豆製品(豆漿、豆腐、豆干等)及花生、腰果等每100公克普林含量約於9-100毫克,平時仍可安心適量吃,但急性發作期建議仍要盡量避免高普林食物動物內臟、肉湯(吃火鍋最好不要喝湯底)、雞精、帶殼海鮮(蛤蜊、牡蠣、干貝、蝦蟹)、部分魚類(小魚乾、沙丁魚、鯖魚、鮪魚、白帶魚、虱目魚)。非急性發作期應減少食用,急性發作期就要盡量避免。黃豆、納豆、黃豆芽、香菇雖然研究發現對於健康人而言不會增加痛風風險,但痛風急性發作期仍應盡量避免攝取,也可諮詢醫師及臨床營養師建議。普林雖不高,但要注意高油脂食物、酒精會阻礙尿酸的代謝,而果糖則會增加尿酸的生成,因此建議痛風患者飲食少油炸、避免飲用酒精飲品(尤其啤酒、紹興酒)、也應減少飲用手搖飲!【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痛風飲食指南,哪些食物可安心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1 養生.家庭婚姻
婆婆要求媳婦負責拜夫家祖先!媳無奈「為何要不同姓氏的人來拜?」網友:結婚一家人,分遺產變外人
在台灣有不少家庭遵從傳統習俗,逢年過節、平日都會祭拜祖先,而拜祖先及準備供品的重責大任往往落在媳婦身上。一名媳婦婚後跟公婆同住,被婆婆要求要幫忙拜夫家的祖先,說結了婚就是一家人了,要盡媳婦的義務。對此媳婦無奈表示,由於自己沒有拜拜習慣,平常也不會拜娘家的祖先,婚後卻被要求要負責拜夫家祖先,讓她怒問:「拜祖先是媳婦的責任?為何要不同姓氏的人來拜祖先?」拜祖先究竟是誰的責任?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團發文詢問大家意見「拜祖先是媳婦的責任嗎?為何要不同姓氏的人來拜祖先?」,貼文一出引起廣大網友回響。部分網友支持媳婦觀點,認為自己的祖先自己拜。「這個時候媳婦就是夫家的人,其它就把妳當外人」、「有問過祖先想不想被不同姓的人拜嗎?」、「通常拜神、拜祖先媳婦兒的份,但分財產就是門多沒份」、「其實不是拜,是要媳婦去煮一桌菜,沒煮就是沒盡本份」、「以前的女人不用賺錢不用工作,結婚了就讓男人養在家裡帶小孩,當然有那麼多美國時間在家裡操持家務,現在哪個女人不上班不用賺錢?!以前的女人還冠夫姓咧,現在誰還在冠夫姓?!要談責任那相對的,也該談權利,想要媳婦做東做西,我就問以後婆家分遺產的時候會算媳婦的一份嗎?!時代變了,就是有人一直活在過去,不懂得長進才會有那麼多婆媳問題」、「自己的祖先本來就是要自己拜呀!」、「媳婦永遠都是外人,分財產的時候怎麼都沒有想到媳婦⋯」、「以前的婦女結婚多有冠夫姓。所以不是外姓人拜祖先餒。後來就開始由婦女準備祭拜用的祭品大多由男性家人祭拜神明(祖先一樣都要祭拜)現代婦女幾乎上班到除夕,能趕上除夕團圓飯就不錯啦」。也有部分網友認為,媳婦嫁到夫家後有義務拜夫家的祖先。「既然嫁人就是夫家人,怎麼說是外人,只是現代人沒有冠夫姓而已。」、「先拜著來,若到百年還沒離婚,裡面會有一席之地的!那是一份心意,飲水思源,感恩以往的庇佑,也期待往後順心如意」、「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再怎麼說都是緣才會做一家人,一定要心裏存著歡喜做!」、「祖先都不拜為何結婚?談戀愛就好了不用負任何責任也不傷感情」、「媳婦入門就拜男生的祖先了,就等於他們家的人了,妳們說要不要拜祖先呢,他們的祖先是會保佑你的,年輕人別太鐵齒,只是拜祖而已,只要是一家人死了以後都要上去當,公.嬤.讓下ㄧ代子孫後代延續燒香拜祖下去的」、「因為百年後妳也要入列,必須先打好關係!」。也有網友表示其他看法及建議,「自己家自己解決,現在年輕人都不生小孩了,也愛拜不拜的,不拜通通入塔廟就是,以後的事個自承擔。」、「我家都是爸爸負責!」、「把主先送到塔位放...出錢就好,有空就去拜拜,沒空花錢請師父代勞...一堆主先住在一起很熱鬧呀!還可以竄門聊天打麻將」、「我印象中是女主人的權威。所以只要是負責的就是主, 剩下的人以後就不可以對她指指點點」。統整網友的留言,發現有7個常見拜祖先婆媳會產生的矛盾點:1.家庭角色認知差異:不同家庭對於媳婦在家中的角色認知可能存在差異,有些家庭認為媳婦應負責拜祖先,而有些則認為這不是她的責任。2.傳統觀念與現代價值衝突:一些人堅持傳統的拜祖習俗,認為媳婦應該遵循這一傳統,但現代的價值觀可能不再像過去那樣強調婦女的角色和責任。3.夫家地位和尊重:有些家庭可能認為,媳婦對於夫家的祖先不夠尊重,這可能會引起家庭內的矛盾和衝突。4.夫家期望和婆婿支持:夫家可能期望媳婦遵循傳統習俗,而婆婿則可能面臨在支持妻子和支持家族傳統之間的矛盾。5.家庭成員之間的角色定位:拜祖先活動可能暗示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角色定位,如媳婦是否被視為家庭成員而不是外人,這可能會引起矛盾。6.溝通不足和彼此理解不足: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缺乏溝通和理解,對彼此的期望和立場了解不足,則容易產生矛盾和誤解。4指南避免因拜祖先產生的婆媳問題在面對拜祖先這個家庭活動時,媳婦和婆家人可以共同思考以下的建議,以確保拜祖先成為全家人共同參與的事情:1.祭祖是全家人的事:拜祖先是一個家庭的活動,不僅僅是媳婦的責任,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參與,共同懷念祖先,表達敬意和感恩之情。透過共同參與拜祖活動,可以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結,加強家庭凝聚力,讓家庭更加和諧和幸福。2.家人分工共同準備:不要讓拜祖先的負擔壓在媳婦一人身上,婆家人也應該盡一份力。可以輪流負責不同的準備工作(準備供品、整理佛桌/祭壇、拜拜),分擔彼此的責任。3.尊重媳婦個人意願:個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習慣各有不同,應該尊重每個家庭成員的意願和立場。如果媳婦不願意參與拜祖活動,應該尊重她的決定,而不是強迫她去做。4.文化的傳承與延續:讓拜祖先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透過參與和傳承,讓家庭成員更加了解和尊重祖先的重要性,維護家族的傳統價值觀。總之,拜祖先是一個家庭的共同事情,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的共同努力和溝通合作。通過共同參與和理解彼此,可以確保拜祖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繫和凝聚力。延伸閱讀:.媳婦不煮年夜飯,婆婆碎念以前都做到死!網友:「多年媳婦熬成婆」抓交替?.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