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2 新聞.食安拉警報
搜尋
食安
共找到
455
筆 文章
-
-
2020-09-12 新聞.食安拉警報
環團憂萊豬「未來家家恐必備篩片」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吳碧霜昨天表示,未來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後,或許每個家庭都要準備萊劑篩片,買肉後要自己篩檢;台北市議員王鴻薇說,真的很難想像,以後媽媽幫孩子做一頓飯時,要不停拿篩片檢驗,食品安全要靠自己把關。國民黨智庫昨天舉辦「面對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食安問題」座談會,由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主持,多位學者專家及地方政府代表出席。陳宜民說,他的母親習慣上傳統市場,除採買,也會和熟識的攤商聊天,看到政府要進口萊劑豬肉後,母親問他「以後怎麼辦?改吃素嗎?」吳碧霜說,若政府無法把關,或許未來萊劑篩片是廚房的必備品,現在還無法在藥局買到篩劑,只能跟藥廠買,一片一百元;主婦聯盟持續訴求零檢出、零容忍,並認為政府的風險分析包含風險的評估、管理和溝通,這些政府都做不夠。她表示,政府目前還是在引用七年前的資料,對於坐月子婦女、嬰幼兒、長者,沒有提出科學證據顯示萊劑的影響,風險評估要有更完整的數據,對於月子中心、老人養護機構、醫院等,政府應該要有相關規定。王鴻薇說,主婦聯盟前幾天說有篩片後,這幾天詢問度破表,萊劑篩片長得很像驗孕棒,很難想像未來媽媽幫孩子做飯時,還要拿著篩片不斷檢驗;政府說要落實標示,但民眾都不相信。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炳輝說,他從事食品研究超過三十年,若純粹從動物實驗來說,萊克多巴胺是水溶性,毒性較低,若每天補充水分,可有助於排除毒性物質;從動物實驗看,要百分之百排除不容易,因為可能會從血液進到各組織,沒有人能保證不會殘留。此外,農委會規畫,因應這次萊劑豬進口後,學校午餐的成本增加,擬補差價,教育部強調,已要求各級學校供應膳食,一律採用國內在地豬肉、牛肉,包括以豬肉、牛肉加工、調製的產品。為使食材價格得以合理反應在學校午餐費用上,各縣市規定午餐費主副食食材經費必須占七成以上。
-
2020-09-12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烤肉淋上檸檬汁 要多清洗免得農藥殘留
中秋節烤肉,國人常會在肉片、魚肉及海鮮淋上檸檬汁,但彰化縣衛生局今天公布中秋節應節食品販售及製作場所稽查暨抽驗結果,102件中有2件不合格,分別是檸檬檢出農藥殘留過量,和豆干角檢出過氧化氫,除要求下架外,也移請各產地所轄衛生局查處;由於檸檬是首次出包,衛生局建議檸檬等蔬果食用前,多用水沖洗,減少農藥殘留。彰化縣衛生局指出,此次除稽查各通路及製造場所外,也同步抽驗月餅及原料、生鮮蔬果及應景的烤肉食品,共抽驗102件,檢驗微生物、動物用藥、甜味劑、色素、防腐劑及農藥等。衛生局表示,其中被驗出有問題的檸檬,加保利3.92ppm(標準1.0ppm)等農菒含量超標,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規定,衛生局第一時間已要求業者下架,暫停販售,並移請產地管轄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查處,農藥殘留不符規定,可處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另1件出包的豆乾角產地來自雲林縣,依食安法第18條規定,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是家庭常用漂白劑、消毒劑)不得被檢出,違規者可處3萬元以上,衛生局也要求產品下架,並移請產地管轄雲林縣衛生局查處。彰化縣衛生局稽查科長黃美芳說,近年來中秋食品抽驗中,豆乾已2、3年沒被檢出過氧化氫,今年再被驗出,而檸檬以往則今年首度檢出農藥過量,民眾採購蔬果食用前一定要多用清水清洗多次,減低農藥殘留量,對於異常白皙或偏離傳統色澤太多的食品,務必提高警覺,才不會買到違規食品。黃美芳提醒說,近來因疫情造成宅經濟發燒,民眾網購食品在下訂單前,應審慎審閱定型化契約等事項,以免發生消費糾紛,保障自己權益。
-
2020-09-10 新聞.食安拉警報
食安人力經費下滑 開放萊豬難把關
「政府開放萊豬沒有風險溝通,只有事後宣導!」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10日發表聲明表示,我國食安經費及人力不足,加上世界各國對於萊豬對人體影響也未有明確定論,因此呼籲政府開放進口萊豬前,應進行更完整的風險評估,並提出相對應且具體的風險管理機制及著手處理食安經費與人力不足的問題。食安經費人力不足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表示,根據食藥署委託之「食用肉品暴露萊克多巴胺之健康風險評估」研究報告內容,民眾可能因食用含萊克多巴胺肉品,對心臟產生不良效應;歐盟認為目前科學證據不足,無法推估肉品殘量容許量和人體每日可接受攝取量。對此,該會建議,在長期評估未有明確定論前,政府應於開放進口前進行更完整的風險評估。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指出,2011年衛福部有3%經費用於食品藥物管理上,平均每年每位國民可分配到食品管理經費只有34元,2018年食品藥物管理的經費從3%降至1.24%,其中每年每位國民分配到的食品管理經費更降至31.36元;人力方面也堪憂,在多起食安事件後,食藥物署人力2011年有443人,到2017年增至近兩倍的824人,但至2019年卻又降到僅有579人。應讓全民監督食安「現今政府的做法是事後宣導,不是風險溝通。」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表示,較為理想的風險溝通是常態化的食安教育,並提供各風險族群重要避險資訊。政府應提出讓全民都能參與的風險溝通機制,這樣才是實際上的全民監督食安、共同捍衛國家食物主權。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發出4點訴求,一、進口萊豬前,應考量國際上更多健康風險資訊及世界多數國家禁用理由,進行更完整的風險評估;二、針對可能進口萊豬,提出相對應且具體的風險管理機制,實際落實捍衛民眾健康的政策;三、立即解決食安經費與人力不足、甚至倒退的問題;四、應有常態化的全民食安教育,做好風險溝通,落實全民監督食安。【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9-09 橘世代.愛吃橘
迎戰防疫新生活!SOGO推網路料理競賽 邀全民自「煮」防疫
為迎接「防疫新生活」,遠東SOGO百貨舉辦「SOGO五星防疫餐線上料理競賽」,秉持五星(五心)防疫精神,鼓勵大家透過料理,以「用心、真心、安心、關心、貼心」五心,關懷自己與親友,讓「社交有距離、關懷無距離」。活動不分年齡、不分組別、沒有門檻,最高獎金10萬,報名還能抽人氣廚房家電,歡迎全民一起參加!遠東SOGO百貨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長期投入餐飲教育,與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舉辦長達12年的「遠東餐廚達人賽」,賽事歷屆以來投入逾5千萬經費,培育超過2千名餐飲人才,向青年傳達正確的餐飲服務觀念、國際飲食趨勢。除了辦理餐飲人才的專業競賽活動,SOGO更積極向消費者溝通食安議題,是全國首家響應政府「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政策的企業,同時推動「無痕飲食」,向一年近千萬人次餐飲顧客推廣無塑新生活,也善用通路平台展售小農安心商品。遠東SOGO百貨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晴雯表示,SOGO長期關注食安,歷屆的「遠東餐廚達人賽」擁有餐飲界奧斯卡美譽,深獲好評,更獲2019《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楷模獎的肯定。今年度因應防疫新生活,別開生面開辦線上料理競賽,邀請全民一起自「煮」防疫,展示宅在家裡的料理真功夫,溫暖自己也關懷親友,讓人的感情重新凝聚在一起。「SOGO五星防疫餐線上料理競賽」係由遠東SOGO百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主辦,全民健康基金會、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協辦。活動邀請全民成為以鍋鏟代筆的歷史學家,用自煮料理來記錄疫情與後疫情時代,料理走向小而美、創意自煮的餐飲文化變遷!無論是西餐、中餐、創意料理、日常料理、冷凍食品創意改裝…等,都歡迎6-99歲的社會大眾,秀出獨一無二的真功夫。6歲以下幼童及100歲以上長者,請務必在親友安全陪伴下組隊報名。即日起至9月15日透過網路報名、在家料理,就有機會抱回最高10萬獎金,及超高人氣廚房家電!。【報名時間】即日起~9/15(二) 報名就抽人氣廚房家電!越早報名中獎機率越高喔!【活動官網】https://www.sogo.com.tw/NewLife/2020mycooking
-
2020-09-08 養生.聰明飲食
臭上「必比登」!國民小吃臭豆腐也能吃得很科學!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臭豆腐風味形成關鍵,在於發酵「臭滷水」中的微生物菌叢。過去傳統臭滷水製法,多是以莧菜梗、高麗菜、竹筍、豆腐、帶殼蝦子、食鹽等食材自然菌落發酵,但此製作法不僅隱含食品衛生疑慮,也有品質不穩問題。而在食品科技進展下,目前的臭滷水製作已可以透過分離純化的菌種進行培養製作。或清蒸,或油炸,或淋點又麻又辣的湯汁,在台灣的夜市、街道,不難見到或聞到「它」的蹤跡。台灣小吃「臭豆腐」不僅臭名遠播,2019、2020年更接連有臭豆腐小吃店臭上米其林必比登小吃推介。但臭豆腐這令人又愛又恨的這一味,又是從何而來呢?臭滷水藏風味關鍵!說起「發酵食品」或許大家首先想到的會是豆腐乳、味噌、泡菜紅麴、食醋等產品,但其實臭豆腐也屬於「發酵食品」的一種。而臭豆腐風味形成的關鍵,也出在這發酵而成的「臭滷水」。一般傳統商家製造臭滷水原料,多是以莧菜梗、高麗菜、竹筍、豆腐、帶殼蝦子、食鹽等食材視葷素需求調整,放置於溫度合適的乾淨環境,自然發酵約1天~數星期製成。在臭滷水發酵完成後,再將豆腐浸泡於其中約1~數星期,等待豆腐吸飽臭滷水湯汁,促使豆腐的蛋白質成分與臭滷水中的微生物菌叢(一般常包含芽孢桿菌、腸球菌、乳酸菌等)反應,形成具有特殊風味的胺基酸,臭滷水微生物菌叢分解產生的「含硫胺基酸」更會進一步被分解,產生少量、帶有臭味的硫化氫、氨等氣體。最後以清蒸或油炸等方式,進行加熱煮熟,這道「聞臭吃香」的必比登級美味才能大功告成。製程若不慎,也有食安風險不過儘管臭豆腐憑藉著這一味,吸引不少饕客一嚐,但其傳統的臭滷水製作方式卻也隱藏著食品衛生疑慮與品質不穩問題。2004年便曾爆出業者為求快速製作,將臭豆腐浸泡於強酸液後,再泡進蝦殼臭水的驚人做法。過去南投中興新村亦有臭豆腐名店發生沙門氏桿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但事實上,在食品科技的發展下,近年來臭豆腐的風味關鍵物質「臭滷水」早有更科學的作法。科學製法不僅更安全,還更快!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團隊,過去便曾蒐集全台各地有名臭豆腐商家的臭滷水,將其分離、分析其中參與作用的關鍵菌種,並進一步排除臭滷微生物菌叢中的「無作用菌種」與「有害菌種」。透過分離純化的菌種進行培養製作臭滷水,不僅可大幅降低食品危害風險、塑造更穩定可控的衛生條件,更讓原先臭滷水的發酵時間得以從4~6個月,縮短至1~2週,是更安全且快速的新方法,而此技術後續食品所也技轉至民營企業,從技術走進商業應用。新北市永和區有臭豆腐業者技轉進行改良,配合水果配合浸泡,發展出榴蓮、草莓風味臭豆腐。留心烹調方式,避免高油、高鹽攝取!不過儘管現在製作臭豆腐有更科學的方式,但享用臭豆腐這一道美味,仍得適可而止。衛福部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師便表示,雖然臭豆腐發酵過程亦有不少營養成分,如維生素B12及乳酸菌等,但以1份約5塊的清蒸豆腐來說,熱量便約300大卡,若為油炸每份熱量更高達500大卡。在食用時,應盡量選擇口味清淡、減少油炸烹調的臭豆腐,以避免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身體負擔。此外,吃臭豆腐常加的泡菜與醬料多為重口味調味,亦需注意鈉含量攝取。延伸閱讀▶蚵仔麵線的「紅」麵線不是靠染色!多一道工就讓它久煮不爛!▶滷肉飯上的黃蘿蔔怎麼那麼黃?拆解國飯經典配料秘密!▶雞排為什麼那麼好吃?關鍵全都在這裡!參考資料▶2019餐桌上的科學:發酵食品吃多少-「科普一傳十」Youtube頻道▶臭名遠播-臭豆腐滷汁發現新菌-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為什麼味道鮮美的臭豆腐,聞起來那麼臭?-台灣網路科教館▶臭滷水的製造方法及所用的發酵培養基-中華民國智慧財產局(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06 新聞.健康知識+
用手機講電話會不會致癌?教授告訴你權威機構怎麼說
昨天(2020-9-3)有人在北美台灣同鄉的LINE群組傳來一個兩分多鐘的影片,標題是「驚!!打手機恐致癌?世衛組織研究 增加腦瘤風險」。這個影片的一開頭是名叫陳淑貞的主播在說:「使用手機安全嗎?在今天,世界衛生組織首度的承認…使用手機…罹患神經膠質瘤是比一般人多出百分之四十」。然後,接下來影片裡是一位民視記者在訪問萬芳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我在谷歌用《主播陳淑貞》搜索,查出她是民視的主播,可是,我在民視的網站搜索,怎麼搜就是搜不到這個影片。所以,我就用《梁永昌、手機、腦瘤》在谷歌搜索,終於在《新唐人亞太台》找到這個影片(日期顯示2011-6-2)。請看世衛首度承認 手機恐致癌。這個影片下面的文字內容的第一段是:「…但世界衛生組織6月1日首度承認,手機電磁波可能是致癌因子,研究發現…罹患神經膠質瘤比例是一般人的40倍,…」。所以,您看,那個民視影片裡所說的《40%》,到了新唐人就變成《40倍》。除了這個從《40%》到《40倍》的升級之外,其餘新唐人所提供的文字內容,是跟民視影片裡所說的,一模一樣。例如這兩段:不只世衛坦承,臨床上也有數百個病例可以證實。萬芳放射腫瘤科主任 梁永昌:「他們發現罹患聽神經瘤,或是腦膜瘤的病人,他們發病的位置,都很靠近耳朵,而且跟他們使用手機的同一側。」所以,既然這個影片一再強調《世界衛生組織承認》,又得到梁永昌醫師的加持,我就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網站去看個究竟。它有一個網頁叫做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mobile phones(電磁場與公共衛生:手機),而其中一句話是(翻譯):「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進行了大量研究,以評估手機是否構成潛在的健康風險。 迄今為止,尚無使用手機對健康引起的不良影響。」所以,您看,縱然是一位腫瘤科主任醫師所講的話,而且是跟腫瘤有關的,也不見得就能相信。事實上,在台灣廣受歡迎的電視名人潘懷宗教授去年出了一本書叫做一輩子都受用的健康寶典:潘懷宗的養生6件事,掌握健康A+,而其中的一個主題是《長期長時間使用手機,腦瘤風險飆三倍》。我花了很多時間查證他所說是否屬實,結果發現他是Cherry-picking,只挑對他有利的證據,而完全不提對他不利的證據。事實上,在去年4月1日,權威的醫學期刊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公共衛生年度回顧)發表Brain and Salivary Gland Tumors and Mobile Phone Use: Evaluating the Evidence from Various Epidemiological Study Designs(腦和唾液腺腫瘤和手機使用:評估各種流行病學研究設計的證據)。這篇論文分析了所有過去發表的相關研究,而結論是:流行病學研究並未表明使用手機會增加腦或唾液腺腫瘤的風險。同樣也是事實的是,幾個世界最權威健康醫療機構,也都不認為使用手機會增加腦或唾液腺腫瘤的風險。請看: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美國癌症協會澳洲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局梅友診所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還有,請注意,儘管手機的使用在近幾年成長快速,但與此同時,腦瘤的發生率在美國和在台灣,卻是持平,甚至下降。請看我去年12月28日發表的使用手機,腦瘤風險飆三倍?。所以,不管是醫生還是電視名嘴,他們的言論都有可能是嚴重錯誤。我在一周前在我的網站發表瘦肉精:科學似乎總算贏了一局,然後我在前天在《關鍵評論》發表美豬「瘦肉精」之所以會成為食安問題,完全是被捏造出來的。這兩篇文章都得到很大的關注,而有幾位讀者就寄來一些醫生發表的不同意見。這些意見都是引用錯誤或不相干的醫學報告(例如引用與美牛美豬無關的瘦肉精),或是基於根本無法驗證的假設(例如假設瘦肉精對健康的影響會在幾個世代之後出現)。我希望讀者能了解,任何人都可以做任何的假設,只不過,一個無法驗證的假設就永遠只會停留在假設。原文:打手機會致癌?醫生說的
-
2020-09-06 新聞.食安拉警報
新聞眼/政治凌駕專業與食安 最壞示範
總統蔡英文宣布開放萊劑美豬、全齡美牛,原以為政府早已做好規畫與配套,實質政策內容卻是「擠牙膏」,每天釋出一些訊息,挑戰人民心臟。從開放美豬部分部位,到全豬開放,昨宣布各部位最大殘留容許值時,又「加碼」,原來限量標準適用所有國家進口的豬隻,再次挑戰國人容忍底線。蔡總統第一個任期甫上任時,曾碰觸敏感的美豬美牛進口議題,遭豬農嚴重反彈後撤回。如今,疫情之下,蔡政府採取「核彈級」的方式宣布開放萊劑美豬、全齡美牛,讓國人連表達意見的機會都沒有,如此不顧民意,只喊出要帶國人走向國際的空白口號,實質上換到何種國際地位,至今未明。政策本應建立在造福國人,讓國民安居樂業,但此次丟下核彈後,相關政策執行細節和標準,近來每一次公布都讓人有新驚奇,先是國內禁用萊劑,卻同意可從國外進口;原本以為只開放萊劑美豬,昨天確定是對全球萊豬開放,政治凌駕專業與食安,這次是最佳示範。政府開放萊豬的同時,又對內喊話「學童、國軍不會吃到」,衛福部長陳時中一方面說萊劑美豬吃一輩子都沒問題,但被問及自己是否要帶頭吃的時候,先說「沒問題,但我有三高」,後來又說「我沒有要帶頭吃,我是不得已的」。如同專家質疑,公告是最容易的,難的是後續稽查與管理,不論標示和查驗都是大工程,如果食品本身夠安全,何苦耗費後面大量人力物力?政府開放全球多數國家拒絕的萊劑美豬入境,或許真有來自美方的巨大壓力,但守護民眾食安是政府最基本責任,至少該把科學風險評估說清楚、講明白,而不是光宣導對健康無虞。民進黨對待美豬美牛議題的態度令人錯亂,到底該想台灣往哪個方向走,政府恐怕也還在錯亂中。
-
2020-09-06 新聞.食安拉警報
學者憂進口豬肉多加工品 難釐清產地
衛福部昨公布美豬萊劑安全容許量,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提醒,「公告是最簡單的事,真正的挑戰在後頭。」最重要的是確保民眾可清楚明白肉品產地,「有選擇、資訊完全透明」是關鍵;三總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祝年豐直言,萊劑美豬,「還是不要吃最好」。祝年豐表示,標示若無法落實,高敏感族群無法趨吉避凶,可預見心血管疾病患者肯定增加,而潛在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將陷入風險,盼政府一定要落實把關的責任,不只要著重在後續市場稽查,邊境的稽查才是重點,源頭一定要做好把關。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教授周晉澄表示,今年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陸生、水生動物衛生標準提出一項報告,指出非典型牛海綿狀腦病與食安有一定的關係,但礙於疫情,該案尚未被正視,他在諮詢委員會上有提出該項研究,疑未被採納。祝年豐表示,衛福部宣稱腎臟殘留標準訂得比CODEX或日韓嚴格,但管理層面必須跟進,讓民眾不用怕業者標示不實,不用擔心吃內臟過量,否則訂零檢出也是沒用。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則說,萊劑限量標準應以ppb為單位,ppb與ppm換算後有些微差距。衛福部強調會加強稽查,但前衛生署食藥局長、現任陽明大學副校長康照洲質疑稽查效果。他說,進口豬肉多是加工品、非原型肉塊,以絞肉為例,即使廠商標示台豬的絞肉中混雜美豬,稽查小組是否有技術可分離絞肉,釐清產地。「技術不到位就是無效管理。」康照洲更指出,如今制定美豬萊劑進口標準,開放所有國家萊劑豬來台,過去台灣豬肉占市場最大宗,若各國萊劑豬進軍台灣,低廉價格將改變業者使用習慣,政府不趁現在制定完善管理配套措施,恐更難落實產地稽查。
-
2020-09-06 新聞.食安拉警報
美豬「洗產地」? 衛福部:要求加強標示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明年起針對進口美豬及美牛加強稽查,含豬肉食品更將強制標示,標示不實、不完整皆要處罰,也將依食安法對萊劑超標業者開罰六萬到兩億元。但各地稽查人力與經費,仍待中央與地方協調。對於部分縣市強調零檢出,一旦豬肉中檢出萊劑,將依縣市自治條例開罰,超過中央訂定的最大殘留容許量,則依照食安法。陳時中表示,食安的相關規定是全國統一事項,將先與地方政府溝通,希望中央地方一體才可以做好事情。食藥署統計,二○一一年至今,邊境共進口豬肉一四五八批,其中查獲十批含萊劑;豬雜碎進口四九七批,自二○一一至二○一七年共檢出十六批含萊劑;至於市售豬肉,過去五年稽查均未檢出萊劑。陳時中強調,明年新制上路後,被發現應標示而未標示的業者,衛生單位將依「食安法」開罰新台幣三萬到三百萬元、標示不實罰四萬到四百萬元;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則指出,若豬肉及其產品萊劑含量超過限量標準,依食安法第十五條,處六萬元以上、兩億元以下罰鍰。民眾擔心業者進口美豬後「洗產地」,即進口豬隻到台灣後,進行簡單切割,產地就被稱為「台灣製」,陳時中昨天表示,不僅民眾擔心,這也是專家會議中討論的重點,衛福部要求加強標示,並從源頭開始稽查。此舉考驗各縣市食安稽查量能,多位縣市首長都表示要增加人力檢核,最好從源頭管控。台南市長黃偉哲說,會對肉圓等加工品,加強到工廠稽查、公布;嘉義市衛生局副局長廖育瑋以過去抽查三聚氰胺經驗指出,全面抽查人力一定不夠,須找人力支援;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說,將加強校園午餐及團膳業者、長青食堂食材來源、屠體運輸車輛等加強查核或抽檢,任何通路、場域管理不能有漏洞。至於稽查、檢驗人力恐需要地方全面「埋單」,衛福部長陳時中昨表示,將向行政院爭取經費,不會讓地方全部自行負擔。陳時中表示,預計在周一預告進口豬各部位殘留容許量時,同步檢討檢驗費用。吳秀梅表示,食品供應是一條產業鏈,供應商本來就要提供相關資訊,供應商如果欺騙下游業者,必須負責,食藥署也會在相關稽查範圍內,定期抽查。她建議,下游業者要能對供應商追蹤溯源,知道是誰供應產品,若找不到上游業者,就要自己負責。
-
2020-09-06 新聞.食安拉警報
坐月子吃腰子…美豬萊劑限量拍板 腎臟最嚴
蔡英文總統宣布萊劑美豬、全齡美牛明年元旦開放進口後,引發食安疑慮,萊劑限量標準怎麼訂?讓人關心。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公布進口豬隻開放部位及萊劑限量標準,腎臟低於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訂為○‧○四ppm,其餘比照CODEX標準,另增訂其他可食用部位,如胃、腸等為○‧○一ppm。胃腸肺等內臟 增訂萊劑上限衛福部訂出囊括豬隻所有部位的最大殘留容許值,包含肌肉及脂(含皮)○‧○一ppm、肝臟與腎臟為○‧○四ppm、其他可食部位,如胃、腸、心臟、肺臟、舌頭、肚、腦、血等為○‧○一ppm。新制將於明天預告,為期七天,限量標準適用所有進口豬,意指不只是美國進口,加拿大等國家進口豬肉也可含有萊劑。美牛頭骨絞肉 仍不允許開放在美國牛肉部分,衛福部食藥署指出,民國一○七年已重新評估不限月齡牛肉的食用安全性,且美國已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評定牛海綿狀腦病風險可忽略國家,再經九月一日專家諮詢會議討論,同意開放卅月齡以上美國牛肉輸入,原來不得輸入高風險產品,如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等,仍然不允許輸入。恐增心血管疾病 學者籲再評估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雖然豬腎限量標準已考量國人飲食習慣,但含萊劑豬肉等對心血管疾病等高風險群,仍具一定風險,這次未考量高敏感族群的建議攝食量,相對比較遺憾,盼政府針對高敏感族群再做風險評估。陳時中強調,衛福部於九月四日針對進口美豬舉行專家會議,專家認為台灣婦女有坐月子習慣,腰子吃得特別多,根據民國一○八年成大提出風險評估,發現孕產婦食用量高,若以CODEX訂出豬腎限量標準值○‧○九,ADI值(每日容許攝取量)高達百分之八十九,一般風險評估認為應低於百分之八十。考量國人飲食習慣,陳時中表示,將進口豬腎萊劑限量標準訂為○‧○四ppm,經計算ADI值為百分之六十一。國人對豬的胃、腸、心臟、肺臟、舌頭、肚、腦、血等部位接受度高,CODEX未訂限量標準,日本訂為○‧○四ppm,韓國僅訂豬肺為○‧○九ppm,我標準比日韓嚴格。食藥署喊把關 不超標就合格既然國人有坐月子及熱愛吃豬雜碎的習慣,為何相關產品限量標準不能訂為「零檢出」?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台灣訂定限量標準後,才能確保進口內臟都經過把關,只要不超標就是合格,未來會清楚標示產地,台灣豬內臟不含萊劑,消費者可以自己決定要吃哪種豬。
-
2020-09-05 新聞.食安拉警報
各部會稱不吃美豬 陳時中:我沒說要帶頭吃是不得已的
總統蔡英文宣布開放萊劑美豬、全齡美牛進口,引發食安疑慮,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接受訪問時強調,美豬可以換取國際地位,願意帶頭吃美豬,但是各部會爭相表示不會讓學童等吃到美豬,被問及是否是「內鬨」,陳時中表示,我沒有說要帶頭吃,我是不得已的,重點是東西好不好吃,之後就是店家就是競爭產品的味道。總統蔡英文宣布開放萊劑美豬後,各部會相繼宣布「不會讓大家吃到美豬」,反而陳時中要帶頭吃,陳時中今笑說「我沒有要帶頭吃,我是不得已的」,吃東西最重要是安全及好吃,國家保障安全性,之後就是各個店家競爭產品味道。
-
2020-09-03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落果還能吃嗎?專家告訴你落果的2個主要風險
昨天(2020-8-30)看到媒體報導,廣西一艘滿載榴槤的船隻翻覆,所以變成海邊漂滿了榴槤的奇異景象,附近村民紛紛扶老攜幼一起出動,打撈榴蓮回家大快朵頤,船主可能因為是走私,所以無法出席反對。只是到了晚上,大量村民因為肚子痛到受不了,因為食物中毒緊急送到醫院急救。雖然確實的原因還有待調查,不過這榴蓮接觸了污染含菌的海水,絕對是最可疑的原因之一。這提醒了我們一件事,韋恩之前常呼籲的,掉到積水裡的落果不能吃,也不要加工作為果醬丶果乾,有食安上的風險。尤其台灣常常因為颱風或豪雨發生落果情況,雖然可惜,但是落果的品質充滿了風險,為了品質安全起見,不要再食用。食品加工安全衛生對原料來源有專業的標準,例如美國FDA訂定果汁的HACCP與管理指引(Guidance for Industry: Juice HACCP Hazards and Controls Guidance)時,柑橘類水果就清楚規定:「原料水果一定要用從樹上採摘的水果,不可以使用落果」。而學者以美國卡翠娜颶風的案例研究發現,風災積水區的農作物很容易有微生物、黴菌毒素及其他物質的汙染,品質堪慮,所以建議農作物都該報廢,這是非常嚴謹的要求。許多落果的表皮看起來還OK,但其實有很多不可見的裂縫,無法從外觀上判斷。所以落果遭受毒素或微生物感染,或果肉可能已遭病菌入侵,必須採取預防性的品質安全管理。這不是用目視或愛心可以解決的。落果的風險主要來自兩個地方:微生物污染與化學物質污染。微生物污染土壤表面或積水裡其實布滿許多微生物,很多屬於病原菌(如大腸桿菌)或寄生蟲。如果落果接觸到地面,很快就會被感染。而落果掉落地面時常會出現損傷,造成果實碰傷、出現傷口,此時病菌更容易侵入果實。有的微生物還會產生毒素(如肉毒桿菌),或黴菌產生傷害人體的黴菌毒素,這些毒素更難以後段的加工殺死。像是常見於受傷水果中的「棒麴霉素」(Patulin),其急性、毒性症狀為腸胃道充、出血與潰瘍,長期毒性為肝、腎臟毒性、基因毒性及致畸胎性等作用。而以動物實驗數據來看,不到1毫克的黃麴毒素就可能導致肝癌或其他癌症。1毫克有多少? 2、3粒鹽粒那麼多而已,所以不可不慎。化學物質污染颱風天落果泡的是髒水,果園的水可能泡過雞屎、農藥、黴菌、隔壁鐵工廠漏出來的電鍍液。所以對於環境來的重金屬丶農藥污染也要小心。掉到地上的東西不要亂吃,掉到不乾淨的水裡的水果更要小心,否則食物中毒可划不來。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9-03 新聞.食安拉警報
瘦肉精對人體有害嗎?營養師解析萊克多巴胺疑慮
近日因為蔡英文總統宣布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以及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規範,引起各界的討論。相信許多民眾都會擔心甚至恐慌,我們每天都致力於更美好的生活,對飲食也都越來越講究,不過我們卻仍然每天吃進許多食品添加物,這些對於身體健康會不會造成危害?快來看看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醫師、營養師分析萊克多巴胺對人體的影響。日吃5.6公斤以上肉品 萊克多巴胺才可能超標依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指出,瘦肉精是在畜牧業中的俗稱,為乙型受體素的一種,添加於動物飼料中可以增加家畜家禽的瘦肉比例。而萊克多巴胺為乙型受體素中其中的之一種。成人每天可容許萊克多巴胺的上限是60微克(約5.6公斤以上的肉才會超標)。南投醫院蔡秀雯營養師表示,依據過去統計顯示,台灣男性每日攝取的肉類比女性多,而男性每天吃的豬肉類約203克(6-8兩),例如市售排骨便當的排骨約150克,平均每天吃豬肉類約平均攝入萊克多巴胺為18.3微克。台灣肉品來源多 腎臟科醫師籲飲食均衡而台灣女性產後坐月子的時候,經常將內臟入菜來達到進補的功效。蔡秀雯營養師表示,如果每日都吃一副豬腎(約260公克)、一套豬肝(360公克)及3兩左右的肉品(約90公克),大約會攝入38.73微克。上述是依據日本、澳洲及JECFA評估,因此在正常飲食下,是相當不容易超出所建議的安全攝取量。而且台灣是美食王國,食物來源相當多元,除了近日沸沸揚揚的美豬牛,市面上還有本地豬牛、進口日本肉品以及澳洲肉品等各國美食供民眾選擇。南投醫院腎臟科莊宗芳主任表示,國家目前訂定的容許濃度範圍,無論個人如何短時間食用該進口肉品,也難達到對人體產生危害的程度。不過物極必反,任何物品過度食用都可能對人體帶來危害,因此呼籲民眾應均衡飲食,多元的攝取營養素,以維持身體健康。也相信政府會嚴格訂定標準、監督,為國人的食安、健康把關。 
-
2020-09-02 新聞.食安拉警報
前國健署長批開放美豬政府「自宮」 有產地標示也沒用
前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針對開放含有瘦肉精美豬進口,指出全世界160幾個國家禁用瘦肉精肉,台灣卻是少數20幾個容許使用的國家,好不容易最近台灣排除口蹄疫區,豬肉可重啟外銷,卻被政府這一劍給「自宮」了,她更強調,就算有產地標示,大家也避免不了會吃到瘦肉精。邱淑媞深夜在臉書以「衝擊到底有多大?告訴你,非常大!」貼文,說明政府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進口,大錯特錯,把台灣人當成世界上的三等公民,也難怪政府到最後要準備100億又100億的護豬農基金,添了多少還不清的債留給後代子孫?錯誤的政策,真的比貪汙更可怕。邱淑媞說,「使用瘦肉精是國際標準、國際趨勢,全世界都這麼做嗎?錯!」事實上即使有Codex投票勉強通過的容許標準,絕大多數(160多個)國家,都仍維持不開放使用的政策。就連美國,最大的幾家業者近來也紛紛宣布停用瘦肉精。這些不用瘦肉精的豬肉,是要賣給對岸中國大陸的 (中國大陸是全世界160多個維持禁用瘦肉精的國家之一)。而蔡政府同意美方把瘦肉精豬肉賣給台灣,使得美、中、台三方在給予國民食安標準上,台灣成了"三等公民"。政府告訴你說全球大家都這樣,事實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160多個)都還禁用。但台灣卻選擇加入了少數的一方,將堂堂加入全世界20多個容許使用的國家之列了,邱淑媞不禁諷刺:「好先進喔~~」美國使用,可以強迫台灣接受,但請問,台灣使用,能強迫誰接受?沒有!只有你我以及我們的子子孫孫,這一群三等公民被迫接受,「好狠~!」「產地標示,救得了我們嗎?」她說,像水餃、漢堡、肉丸、便當、小吃攤,這些根本無從標示或判定豬肉產地,以為標示產地就能辨識? 這也被政府「破功」,分不清楚了。豬農苦等23年才剛在6月16日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正式認定,台灣、澎湖與馬祖為「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生鮮豬肉可望重啟外銷。但馬上就被政府這一劍,給 「自宮」了。當全球為非洲豬瘟困擾、正是豬肉外銷的好時機,「台灣的執政者卻親手閹割了自己的孩子」。「政府自宮,到底為哪樁?」邱淑媞表示,政府執意要全面犧牲國民健康與豬農生路,到底想換甚麼?人財兩失、底牌出盡,除了欺負自己人,還能幹嗎? 川普還在放話,所以後面還不知要敗掉多少!如果談貿易協定,結果是必須把從美國賺回來的錢都要吐出來,請問這種協定還需要談嗎?也怪不得要準備100億又100億的基金了。
-
2020-09-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中元普渡飲食有禁忌! 拜拜食物下肚前,這4地方看仔細
根據我國傳統,民間於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有準備豐盛的供品敬奉祖先及好兄弟之習俗。普渡拜拜可說是民間年度大事,家家戶戶準備供品時,都會到各大賣場採購,但在祭拜後,不少人會說普渡過的食物感覺少一味,是因為被神明和好兄弟吃過,其實不盡然! 食物長時間曝曬易變質 肉類應充分加熱再食用不過,農曆七月氣溫高,普渡時將食物拿出冰箱外,一放就是一兩個小時,食物當然容易變質,尤其一般拜拜都會把食物包裝打開,或是將香插在食物上,很容易孳生細菌造成食物壞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祭祀供品、普渡食品之衛生安全需特別注意,如魚、雞、豬肉或素三牲等應避免長時間暴曬而造成病原菌生長,並建議食用前應將食品充分加熱,以避免食品中毒。 選購乾糧4原則要牢記 避免食物中毒 此外,食藥署進一步提醒,購買罐頭、泡麵、乾糧及飲料等之供品則應注意以下選購原則:一、完整包裝之食品應有清楚完整之標示,如內容物、食品添加物、製造廠商或國內負責廠商名稱及有效日期等。二、購買前應確認包裝是否完整,切勿購買已拆封或有破損之產品,如發現罐頭食品膨罐則請勿食用。三、不選購來路不明、外觀不完整、顏色過於鮮豔或太白的產品。四、食品開封時,如發現有異味、腐敗之情況應立即丟棄。 冷凍食品應適當保存 確保飲食安全無虞夏季高溫多雨,食藥署提醒,食品業者,含製造業、輸入業、餐飲業、物流業、倉儲業及販賣業等皆應特別注意低溫食品的保存條件,冷凍食品之品溫應保持在攝氏負十八度以下,冷藏食品之品溫應保持在攝氏七度以下、凍結點以上,並同時避免劇烈之溫度變動。而民眾在寄送低溫宅配前,也應先將欲寄送的食品預冷至適當溫度,收受低溫宅配或購買低溫食品後則應迅速放入冰箱,以確保飲食安全。延伸閱讀: 中元普渡祭拜罐頭 外觀出現這4大狀況千萬不要買 焚香、燒金紙會釋放致癌物? 環保署解析真相 黃麴毒素會致肝癌! 愛吃2食物最好提高警覺
-
2020-09-01 新聞.健康知識+
吃含萊克多巴胺美豬到底有無風險?專家教你一次看懂
雖然韋恩認為開放含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美國豬是政治議題,不是食安問題 (參見:瘦肉精美豬進口是個政治議題,不是食安問題),但是還是必須建立在食安的科學基礎之上。在宣布開放的數天之後,政府終於公布了風險評估報告, 這份「108食用肉品暴露萊克多巴胺之健康風險評估報告」是由成大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所完成。報告的進行方式報告是基於依據國家攝食資料庫各年齡族群每天吃了多少牛/豬的肌肉與內臟。牛、豬肉及其內臟中萊克多巴胺濃度則參考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2018)之食品中動物用藥最大殘留限量和風險管理建議所提出之牛、豬各部位萊克多巴胺之最大殘留容許量(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等因子計算出暴露值,再比對我國於民國 101 年訂定食品殘留萊克多巴胺健康風險評估為 ADI (每日可接受安全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值為 1 微克/公斤體重/天,以綜合做出風險評估。而且以上攝食還從嚴計算,也就是假設所食用之牛、豬肉及其製品與內臟皆是進口的,且全部含有萊克多巴胺殘留。為了能評估所有的消費者,此項評估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及敏感族群進行分析,包括小孩、幼兒、青少年、成年人、老人以及育齡與正在坐月子的婦女。風險評估的結論結論是:結果顯示不分老少,各年 齡層暴露萊克多巴胺劑量之劑量都在我國針對萊克多巴胺每日可接受安全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的 2.6~9.2%,算是風險很低。只有對於坐月子期間會吃腰子(腎臟)補身體的婦女,如果假設坐月子的婦女每日食用一副腎臟及一副肝臟的話,坐月子婦女暴露萊克多巴胺之劑 量則佔 ADI 的 89.9%,就比較有風險了,所以食用太多的內臟還是要注意。韋恩補充其他有關資訊萊克多巴胺的副作用食用含萊克多巴胺之肉品而暴露時,可能產生不良之心臟效應。萊克多巴胺的副作用: 如果攝取過量,會有心血管上的副作用,如心悸、血壓上升等心血管的問題,也可能會出現噁心、頭暈、手顫抖狀況,此外瘦肉精也是體育禁藥,運動選手要小心。萊克多巴胺的敏感族群萊克多巴胺的敏感族群:老人、孕婦、嬰幼兒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所以這些人食用時要注意。萊克多巴胺的代謝萊克多巴胺其實代謝速度很快: 萊克多巴胺進入動物體內後,24小時代謝率高達80%以上。人體口服後6小時,約可排除72%的投與量。萊克多巴胺烹調不怎麼會破壞萊克多巴胺很安定,加熱不太會降解,所以烹調對它的含量來說影響不大。萊克多巴胺的其他安全資料:日本、澳洲及Codex對60公斤成人所建議的每日安全攝取量上限為60微克。(來自前面提的1 微克/公斤體重/天)。要吃多少含萊克多巴胺的肉才會產生危害?依照台大教授孫璐西之前的計算,除非民眾一天內食用超過500公斤牛肉,不然萊克多巴胺不會傷害到人體。(安全限量與產生危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目前台灣、日、韓等國都依據Codex 為豬訂定容許值為肌肉 10ppb、脂肪10ppb、肝40ppb、腎90ppb。Codex 對牛訂定的容許值與豬相同,不過台灣只有容許肌肉10ppb,其他肉品則未訂定,即不得檢出。所以並沒有Codex作為國際標準就非得100%遵守這回事。為何要添加萊克多巴胺做為動物肥育期之飼料添加物,是一種交感神經的興奮劑,生理上可以刺激肌肉細胞,增加肌肉合成,並減少脂肪合成,以達到增加瘦肉的效果,添加於動物飼料中可以增加家畜家禽的瘦肉比例、降低脂肪比例及減少飼料用量等優點。從這點來看,還算是對地球減碳有幫助的。開放萊克多巴胺的國家目前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26個國家(地區)登記核准,可合法添加於動物飼料中使用。美洲(17個):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玻利維亞、巴西、巴拿馬、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瓜地馬拉、厄瓜多、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祕魯、委內瑞拉、巴貝多。其它地區(9個):澳洲、紐西蘭、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非、南韓、泰國、香港。什麼是Codex?最近政府言必稱Codex或國際標準,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簡稱CAC)是由聯合國國際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63年共同成立,宗旨為制定食品安全相關標準,為達成此一目的,其下設有多個委員會分層負責各項食品衛生標準之訂定。其任務為訂定及調合食品標準以保障消費者健康,並確保食品貿易之公平。在成立初期,其制定之國際標準對各會員國沒有強制力,為自願性遵守;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後,明文將CAC標準納入國際標準,使得該標準對會員國具有相當之強制力。Codex標準雖為國際標準,然而會員國仍可以科學證據之風險評估原則,訂定各國之標準。綜合來說,萊克多巴胺在科學界已經證明是相當安全的,沒有明顯的食安風險,與其擔心含量在10ppb以下的萊克多巴胺,反倒該注意牛肉、豬肉這些紅肉裡的膽固醇與飽合脂肪酸,這些才是專家非常有共識的健康影響因子。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8-31 新聞.食安拉警報
吃蝦過敏和是否用藥有關嗎?專家:關鍵不在養蝦過程
自從館長說台灣養蝦都有用藥造成軒然大波後【館長說台灣蝦養殖時有用藥有根據嗎? 談食安看數據】,漁業署也出來發聲說,目前白蝦養殖90%以上混養虱目魚、吳郭魚,因成本高也沒效果,幾乎不會投藥,而是改善養殖環境。但是館長所說的2016蝦子用藥的新聞也是其來有自,因為衛福部食藥署確實曾在2016年1月中旬公布市售生鮮蝦仁及蝦子的抽驗結果,發現231件產品中有8件蝦子二氧化硫含量超標,知名連鎖賣場也在違規名單內。韋恩認為這才是大家誤會之所在,二氧化硫其實來自於合法添加物:偏亞硫酸氫鈉(或其他偏亞硫酸鹽),依照現行法規偏亞硫酸氫鈉可以作為漂白劑使用,只是用在蝦子上有100ppm(以二氧化硫計)的限量標準,超過這個含量當然是不允許的。但是這與蝦農或是抗生素根本是兩碼子事,不可混為一談。那這個偏亞硫酸氫鈉是做什麼用的呢?它是一種很好的還原劑,可以防止褐變的化學反應,蝦子會黑頭就是這種褐變反應,所以它就可以預防黑頭的發生。蝦子黑頭其實不是什麼變質或是不新鮮的現象,是保存期間很自然的一種反應,它其實跟蘋果切開後變黑是很像的事情,蝦子捕撈後,蝦頭裡的「多酚氧化酵素」會催化酪胺酸代謝產生黑色色素,所以產生黑變的現象。定義上來說,是一種食品的化學性褐變反應。尤其是盒裝的冷凍蝦,因為還會持續接觸到空氣,所以很容易產生氧化黑頭反應。只是這樣實在賣相不好,所以有的蝦子包含冷凍蝦就會考慮添加偏亞硫酸氫鈉。而這添加亞硫酸氫鈉的動作不會是蝦農在養殖時加在水裡的,只會是後段收成後加工、冷凍、運輸過程加的,千萬不要馮京當馬涼,這也難怪蝦農會這麼氣憤。亞硫酸鹽其實作為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可以做為抗氧化或漂白使用,被允許用於很多種食品如金針乾、脫水水果、脫水蔬菜等乾貨或是蒟蒻、蝦、貝類之中,不過過去濫用亞硫酸鹽或是燻硫的手法讓乾貨變白、驅蟲時有所聞,二氧化硫過量對人體可能引發過敏或對呼吸道產生刺激性,對健康有不良的影響。所以有人吃蝦有時會過敏有時又不會,我強烈懷疑與過量的亞硫酸鹽有關係,否則蝦子主要的過敏原是蝦的肌肉蛋白質,如果對蝦肉會過敏,那應該每次都過敏,不該時好時壞。依照目前現行法規,不論是台灣或是其他許多國家,蝦子使用亞硫酸鹽都是合法的,所以其實不分台灣與進口的蝦,都有可能添加亞硫酸鹽。而館長舉的2016年新聞說亞硫酸鹽超量的蝦子,也沒具體說是到底是台灣產的蝦子或是進口蝦啊。只是台灣在明年即將更該食品添加物的法規,偏亞硫酸氫鈉將不再允許用在蝦子上,對擔心過敏的人來說,固然是一件好事,只能說現在是一個緩衝期,所以有添加亞硫酸鹽的進口蝦還是可以進到台灣來,未來那就不行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判斷所買到的蝦子品質呢?首先韋恩會建議非產地的人購買急速冷凍蝦,對新鮮度是比較好的。其次,雖然亞硫酸鹽是合法食品添加物,但是有添加一定要在包裝上標示,對於一些散裝、來歷不明的蝦來說,可能就沒有標示可讀了,這就是一重風險。最後,亞硫酸鹽實在不能誤會是蝦農添加的,更不要誤會等於蝦農添加了抗生素,此藥非彼藥,亂噴口水實在對食安無益。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8-30 新聞.食安拉警報
專家: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是政治議題,不是食安問題
關於美豬進口的開放,其實並不令人意外,自從美牛開放之後,美豬就只是是一個何時開放的問題,而不是開不開放的問題。而政府所說的理由,確實也都在理:台灣要與人貿易就要符合國際標準,台灣訂下的萊克多巴胺殘留標準比照日韓丶保護食用安全,台灣豬仍不准使用萊克多巴胺、而進口豬肉要標示產地不會買錯。只是韋恩感嘆「看看政治擔誤了我們多久」,美豬進口議題自陳水扁政府時期就開始在吵,如果以上開放的理由成立,不受時空環境所影響,又不受政客所扭曲,那麼不是早點開放比較好?所以我說,美豬是一個政治議題,不是食安議題。因為萊克多巴胺的食安評估,2012年時在台大孫璐西教授主持的評估會議時,她就表示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飼養牛豬能不用瘦肉精最好,如果不得已非用不可,不如用較安全的「培林」,並請政府好好管理。孫璐西指出,瘦肉精有廿多種,較常用的有七種,其中被稱為萊克多巴胺的培林是最安全的一種,。 她直言,瘦肉精是否開放,根本是政治炒作,並不是科學問題,現行廿幾個國家允許培林做為飼料添加物,訂定的殘留限量標準量非常低,對人體並沒有安全疑慮。「如果非要用,就開放吧!」只是很遺憾,當時她因此還受到受到反對開放者,包含民進黨政治人物的言語攻擊。反倒是當初專家們呼籲的,因為國人愛吃內臟,與美國丶日丶韓不同,需要作更嚴謹的研究,那政府作了嗎?還是一句比照國際標準了事,似乎也忘了歐盟目前還是禁用的。時空回到現代,正好讓我們回頭檢視,到底哪些政客昨是而今非?這韋恩就不一一檢視了,反正網路上都有留下足跡。就像今天民進黨立委哽咽喊:怎麼跟支持者交代!其實更想哭的是國民吧。這才是執政黨該好好說明的。如果政府永遠都像搖擺狗,那台灣只會繼續步履蹣跚。一件事要吵個10年才能定案,台灣又有多少個10年可以落後?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8-30 新聞.健康知識+
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 教授:科學似乎總算贏了一局
今天(2020-8-28)早上當我打開我網站的數據庫時,很詫異地看到,在點閱率上,我的幾篇有關瘦肉精的文章竟然名列前茅。到了晚上用餐時,看到中文電視台播放的台灣新聞,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台灣政府在今天宣布要准許美牛美豬進口。吃完飯,打開電腦,看到兩位讀者剛剛用「與我聯絡」要求我談論有關美牛美豬進口這個議題。然後我就上網查看相關的新聞,看到這麼一段:「蔡英文表示,她今天是替台灣做出關鍵決定,解決懸宕已久的問題,有關美國牛、美國豬進口,經過這幾年謹慎評估,她已責成相關部門,在保障國人健康前提下,依據科學證據、國際標準,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的安全容許值,並放寬30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啊!依據科學證據!想不到科學也有揚眉吐氣的一天。其實,在今年1月13日我就已經發表小英連任,美豬美牛再叩關,政治遊戲繼續玩,把我過去發表的10篇有關瘦肉精的《科學》文章,按發表順序提供連結(請看這篇文章的最後)。下面的圖片是我2016-5-2發表,第一篇有關瘦肉精的文章的截圖。又這麼巧,在今年5月初,台灣僑委會在舊金山的辦事處發函給僑務榮譽職人員(我是僑務顧問),希望我們能提供建言給台灣政府。所以,我就提供了這麼一個建言:「有關美豬、美牛議題我曾在我的網站發表過十幾篇文章,指出美國有將近四億人口,包括數十萬台灣移民,以及外交/僑務人員及其眷屬。我們吃萊克多巴胺餵食的豬肉牛肉,已經吃了20年,但卻沒有任何一個發病的案例。這不是萊克多巴胺安全性的證據,什麽才是?萬望政府在與美方談判時能摒棄政治,尊重科學,如此才能創造雙贏。」尊重科學!啊!一個多麼卑微無奈的請求!請不要誤會。我當時在寫這個建言時,完全沒有任何妄想它會上達天聽。我現在寫這篇文章時,也完全沒有任何幻想我的這個建言跟這次的政策大轉彎,會有任何關係。我今天寫這篇文章,完全就只是為了要給一直處於挨打局面的科學,拍一個手,鼓一個掌。但是,請不要誤會,我是心知肚明,如果不是政治的需要,科學是不可能會有任何機會的。這就是為什麼這篇文章的標題會是《科學似乎總算贏了一局》。沒錯,就只是《似乎》。瘦肉精,好膽你就來!瘦肉精,快幫我減肥!小心瘦肉精-美國足球聯盟警告瘦肉精有多毒?無瘦肉精美豬瘦肉精被玩弄成食安問題瘦肉精如何被玩弄成食安問題台灣使用高毒性瘦肉精的證據瘦肉精的人道問題及。。。美牛豬基改,川普放話原文:瘦肉精:科學似乎總算贏了一局
-
2020-08-24 新聞.食安拉警報
館長說台灣養蝦時有用藥有根據嗎?專家教你看懂真相
幾天前網紅館長在直播宣傳進口白蝦時,幾句「台灣漁民在養殖蝦子的時候會用藥嗎」惹禍了,一時間被一些農業相關或不相關的其他KOL圍剿,韋恩既然談食農,也想出來講講:戰態度、戰愛台灣、戰口誤,你們都搞錯方向了吧!沒有人出來講證據嗎?難怪台灣的食安還這麼落後,一副民智未開的狀態。來看看其他人怎麼說館長:「台灣本地草蝦曾出過問題,養殖的時候用藥,2016年的舊新聞有說。」林佳新說:「台灣現在養殖的淡、海水蝦多數都是用混養虱目魚、烏魚為主,大家主要都是養魚順便靠蝦子來清潔池子,所以養的蝦子都很少就算有病,用藥也不一定有用,也沒有價值,所以大部分的業者都是靠養益生菌把池子養好來增加蝦子的免疫力,誰在跟你用藥養蝦子阿?」 「看清楚,二氧化硫超標、甲醛殘留等,有人養蝦子會下二氧化硫、甲醛這些防腐劑嗎?這說明這都是盤商為了增加蝦子的保存用的藥,跟漁民的養殖有什麼關係?」Lin Bay好油說:「台灣水產藥物殘留最大的問題,往往在運銷端部分不肖的盤商為了減少損耗,使用不合法藥劑延長保鮮,但這些盤商端的行為,卻要怪在漁民端,未免太不公允了。 」寶傑說:「有什麼事就開始欺負漁民,我跟你講,現在這個時刻,8點不要早!8點到田裏面你看看你受不受的了!你這樣冷氣放很爽,田裡面很辛苦的欸! 」廣告小妹說:「成龍:我外遇,但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館長:說我賣的蝦子用藥,台灣養蝦誰不用藥的?大家都一樣嘛。盟主下結論:女孩們請不要結婚,是男人都會外遇。千萬別吃蝦,全台灣的蝦都被下藥好可怕。」大家講了半天,有沒有人拿證據出來?沒有!就這樣各說各話,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但是農產品就這樣被黑到玩完了。歷年來太多農產品被流言玩到掛的,輕的苦個兩年還可恢復生氣,有的經歷一次事件就再也回不去了。從高麗菜農藥餵雞暴斃懷疑是農藥過量、牛奶裡有抗生素殘留、肉雞打荷爾蒙造成小女孩過度發育等等真是不勝枚舉。回到蝦子,我們不要談感覺,食安管理就是談科學!我們的政府不是塑膠,食藥署與地方各衛生單位很忙,為維護消費者食用禽畜水產品之安全衛生,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聯合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會定期針對進口商、批發市場、盤商、傳統市場、特產餐廳及各大賣場與超市販售之禽畜水產品進行抽驗,檢測動物用藥是否符合殘留標準。然後每季會公布一次,韋恩努力調結果出來給大家一起看:1.從去年7月一直到今年6月的結果,每季抽驗一千件以上,全部 禽畜水產品進動物用藥 合格率都在99%以上。2.從去年7月一直到今年6月的結果, 總共只有7件水產品不合格。這些不合格水產品只有午仔魚、淡水鱸魚、黃魚、甲魚。沒有蝦子、 沒有蝦子、沒有蝦子。韋恩之前就談過恐懼行銷的套路「烏賊、猴子、恐龍」,恐懼看起來是個好生意,而標準恐懼行銷的套路就是:1.烏賊:先噴墨汁先贏,不斷重複一種不明的指控,所謂:雞精用的雞飼料是否含有荷爾蒙或打荷爾蒙針,就是提出一種莫名的質疑!2.猴子:如果問你證據在哪?這時候對方就無言了。確保不拿證據,只打迷糊仗,不斷用疑似、疑慮這種手法來含沙射影,這則報導完全沒科學數據,其證據力恐怕比數字週刊的狗仔還薄弱。3.恐龍:恐這個恐那個,講到什麼都是恐恐恐,讓台灣民眾生活在無盡恐懼裡。報導後段就是典型販賣恐懼的手法,「恐」造成性早熟、長不高。有具體事例嗎?根本拿不出來。韋恩認為,做人基本就是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尤其是有話語權、影響力的人,對說話更要謹慎,不要道聽塗說。而且更不要以偏概全,就算有一兩個害群之馬,也不可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不談證據,只靠印象、感覺,永遠是泥巴戰,根本是民智未開的狀態。恐懼行銷損人利己,但是對台灣是一種傷害,台灣民眾永遠生活在對農業與食物安全無盡的猜疑與恐慌裡。也只有希望大家自己有能力判斷了。延伸閱讀:台灣的那些 「人體農藥檢測器」Seafood們 一份報導說小S的小姑開茶行,號稱「認真品嚐大禹嶺(茶葉)的味道,發現有股味道卡在喉嚨,於是她說:這茶應該有放農藥跟化肥。」同時表示「好茶就是沒有農藥的茶」。其實不只茶葉,整個農業界這種怪像也很多,還有教授說有農藥的蔬菜吃一口就知道,聞起來有刺鼻味等等,各種招式也很多。怪不得有網友討論,有農藥的菜是一種甘草味(不要輕信啊)。資訊紊亂,對渾水摸魚者有利,對產業的健康與消費者卻是不利的。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8-23 養生.聰明飲食
生菜安全/就近吃、正確洗 本土生菜新鮮也環保
愛吃沙拉,但最怕生菜的食安問題,有沒有農藥殘留?製作過程是否被汙染?營養師建議購買生菜時,要選有SGS檢驗包裝的生菜產品,較可免除農藥殘留、大腸桿菌的疑慮。生菜要冷藏 別在傳統市場買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溫上妤說,生菜因沒有經過燙煮,水溶性營養較不會流失,吃下去可以攝取較多的水溶性營養素;沙拉內若有很多牛番茄、胡蘿蔔、甜椒等,因當中所含的茄紅素與β-胡蘿蔔素、維生素A都為脂溶性,必須搭配油脂,例如淋點橄欖油,靠油脂才能吸收。不過,也因為生菜未經高溫烹調,潛藏生菌風險。溫上妤提醒,應避免在傳統市場、未有冷藏設備下的環境買生菜,高溫下較容易孳生細菌,建議在有冷藏設備的超商、賣場購買,可選擇的口味和食材也多元。蘿蔓多進口 建議選本土萵苣清洗生菜可以減少菌數,但實際上很難從外觀看出有沒有大腸桿菌,只能注意期限和檢驗。溫上妤說,台灣蘿蔓生菜大都是從美國引進,但進口運程無法確定其保鮮狀況,且2019年美國才爆發大規模蘿蔓生菜汙染事件。其實台灣秋冬產季的結球萵苣、蘿蔓萵苣本土食材,在地生產較新鮮,營養成分較佳,從食物里程來看,也比較環保。選SGS標章 避免農藥、大腸桿菌溫上妤建議選擇包裝有SGS政府檢驗合格的生菜商品,針對有沒有農藥、重金屬殘留,以及大腸桿菌和大腸桿菌群是否達到標準檢驗,依標準,生菜沙拉大腸桿菌須須低於10MPN/g,大腸桿菌群低於1000MPN/g,除了認明SGS產品,若商品有「無毒」標示,更多一層保障。一般生菜沙拉包裝的材質主要是塑料,有的美式賣場賣的沙拉份量大,使用材質較厚的包裝,有助保存。但如果份量太大一次吃不完,建議買來後分裝處理,避免反覆退冰,溫差更容易孳生細菌。鹽巴清洗殺菌 千萬別放過量溫上妤表示,生菜沒經過高溫殺菌、清除農藥殘留,因此務必要用清水洗乾淨。市面上雖有蔬果清潔劑,但如果沒清洗乾淨,可能會殘留介面活性劑。建議用一般水清洗即可,若要加鹽巴殺菌,也要適當的量,若加太多鹽,滲透壓反而會讓農藥進到蔬果裡。正確的生菜清洗方式,是打開水龍頭,用流動清水清洗10分鐘,不是沖一下水就好。另外,千萬不要把生菜切碎後再洗,不僅難以徹底去除農藥,也讓生菜營養素流失。自己製作生菜沙拉雖然較安全,但要注意手部衛生和刀具清潔,避免交叉汙染,切勿使用處理過生食的刀子、砧板,要準備熟食專用刀處理生菜,或用手撕剝,處理前務必將手洗淨。保持生菜美觀 多有合法添加物因應現代人需求,生菜沙拉專賣店越來越多。溫上妤說,消費者要注意店內冷藏櫃是否在10度以下,除了食材新鮮度外,工作人員應戴口罩手套,販售過程更要整潔衛生。一般販售的生菜蔬果多數泡過鹽水,以保持外觀。超商盒裝生菜沙拉賣像佳,有的是使用許可的抗氧化劑或食用的漂白水。使用抗氧化劑的產品,包裝多會標示,但食用漂白水不用標示;也有的產品會加入食品添加物提升風味,雖然都是許可添加,但仍建議減少攝取添加物較為健康。吃沙拉難飽足 搭配蛋白質或澱粉溫上妤提醒,吃生菜沙拉,醬料也要慎選,若要減少身體負擔,應選擇油脂、鈉含量較少的醬料,例如和風醬就比凱薩醬好。吃沙拉當正餐可能會因油脂量少餓得快,或營養不均衡,外食族在超商買沙拉應注意均衡度,可另搭配香蕉、溏心蛋、水煮蛋、雞胸肉較有飽足感,而沙拉中添加南瓜、地瓜、玉米、馬鈴薯等,也可增加營養成分與飽足感。澱粉類建議減少攝取加工的精緻澱粉,例如玉米就比馬鈴薯沙拉好,也可控制熱量。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逆時中錯了嗎?彰縣衛生局長葉彥伯醫師出身 超前部署賈禍
擔任彰化縣衛生局長已十六年的葉彥伯,是全台最資深的衛生局長,也是唯一的兼具醫師身分公衛博士局長,歷經彰化縣四任藍綠縣長,均受到重用。任內結合檢方偵辦頂新混油等重大食安案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彰化縣超前部署,與台大公衛學院合辦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均獲甚高評價。沒想到在針對居家檢疫者採檢「逆時中」,反被防疫指揮官下令交由政風單位調查。葉彥伯是從基層衛生所醫師出身,不求執業賺大錢,而是投入公衛領域並師承知名的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彰化縣是食品大縣,在他任內,連接爆發三聚氰胺毒奶粉、塑化劑、頂新混油案,引發國內食安風暴。他結合檢方查察,將不法者移送法辦, 國內食安逐漸步入正軌。台灣爆發新冠肺炎第一個本土案例,以及第一個死亡案例白牌司機個案都在彰化,而且造成家族感染。面臨如此大的防疫壓力,葉彥伯走在中央前面,像進醫院診所不戴口罩罰一萬五千元、長照及醫護機構都依規定要戴口罩及訪客管制等,甚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行中心對個案傳播路徑三緘其口之際,他則適時公布路徑,安定人心。更由於他任內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連續十六年全國首創的各鄉鎮市萬人健檢,成為彰化縣公衛的資料庫。在這合作基礎與白牌司機案發生在彰化兩大前提下,彰化縣衛生局再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舉辦萬人血清抗體篩檢。此一萬人血清抗體篩檢的期中報告,原定八月廿五日公布,但台大公衛學院卻超前透露受檢者有呈現陽性個案,造成台大公衛學院、彰化縣衛生局與中央流行疫情中心關係更緊張。此次彰化縣衛生局被中央認定「未依程序」採檢列居家檢疫者,即引來地方臆測,認為藉此在打壓彰化縣萬人血清抗體篩檢的期中報告,甚至為篩檢不符預期,先行消毒。儘管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下令政風單位調查,但依葉彥伯的個性,面對媒體詢問,就反覆一句「靜候調查」,語氣中有些無奈,但也不想多辯,無非是想冷卻一下目前的緊張情勢,以利釐清真相。
-
2020-08-17 名人.精華區
洪子仁/公衛師法通過 從治療推進到預防
疫情之下,「公共衛生師法」三讀通過,這是台灣公共衛生發展的新里程碑,為台灣健康醫療專業人力板塊,補齊最後一塊拼圖。但什是公衛師,公衛師主要的工作是什麼?現在全球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回到2015年,韓國發生MERS事件,在「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一書中,記錄三位曾於2015年5月27日至29日待過某醫院急診室的病人及家屬,與首位確診病人身處同一個空間不幸染疫。公衛師透過疫調預警衛生當局疫情調查鬆散、匡列隔離個案動作慢半拍,直到大規模感染才迫使政府重視。疫情最終造成186人感染、39人死亡,經驗慘痛。當然,扼止疫情必須靠健全的傳染病防治系統,資訊也要公開透明,但不可否認的是,疫情調查、傳染病控制等,均須具公共衛生專業知識人力的投入。以傳染病防治為例,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是公共衛生的核心專業能力,公衛師可透過疫情調查與預警,進行疾病監測與預測;疫情期間遇到民眾口罩搶購,在假消息充斥與口罩供需失衡衍伸的亂象中,凸顯公共衛生教育與群眾風險溝通的重要,這也是公衛師可以協助政府的部分。服務對象是群體非個人除了疫情,近年新興公共衛生議題層出不窮,包括社區職場健康風險、食品安全議題等,嚴重影響國民健康及社會安全,這樣的背景催生出公共衛生師,未來將可執行流行疫病,民眾健康狀態調查、健康促進方案等,協助推展公共衛生觀念與健康議題。大家對公衛師感到陌生,主因是我們熟知的醫事人員服務對象為個人,例如醫師、護理師、藥師等,針對個人健康提供診療、護理、給藥等服務,這是大眾所認知的醫療服務;公衛師不屬於醫事人員,公衛師服務對象是群體而非個人,公衛師關注社區及組織,對群體進行風險評估、健康促進、疾病預防等。可受聘政府機關或開業醫事人員多從事疾病發展歷程中的後半段即治療與照護,但公衛師的角色是將疾病發展歷程往前推進,在疾病發生前給予預防與健康促進,公衛師與醫事人員被賦予責任不同,都是醫療健康產業中不可缺乏的角色。公衛師可受聘於政府機關或相關機構,未來也可以開業成立「公共衛生師事務所」,執行如職場健康促進、社區防疫、食安檢查、環境健康影響評估等,仿律師法建立公衛師簽證制度,針對委託計畫可獨立或督導其他公共衛生人員,進行規畫、設計、分析、鑑定及評價等。近20年來,歐美國家將健康醫療責任轉嫁民間醫療機構,政府本該承擔群體人民健康責任,在公衛職能逐漸弱化情況下,私人資本醫療責任相對增加,但疾病醫療提供個人而非群體服務,因此面對大型新興傳染病等公衛事件時,私人醫療防守力道不足的問題就被凸顯,如同此次COVID-19疫情。群體主義時代在歐美已成歷史,健康防護是個人責任,過度的個人主義盛行,反而忽略群體對個人造成的重大影響。沒有國家層面的統一應對,個人在面對疫情時無力招架,尤其是沒有醫療保險的民眾成為防疫最大破口,此時公衛師尤顯重要,也是面對重大公衛事件時最大的存在意義。台灣健康醫療產業 不夠完備傳染病來臨時,單靠民眾或私人醫療機構單打獨鬥絕非上策,政府應肩負起維護全民健康的責任與魄力。檢視台灣健康醫療產業,政府在全民健康促進及預防功能上不夠完備,期待公衛師立法通過對台灣健康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從偏重疾病治療,向前推進到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
-
2020-08-11 新聞.食安拉警報
洋雞肉標屠宰日期試辦不如預期 傾向不修法?
聯合報系去年獨家披露進口雞肉標示不清問題,進口雞肉與國產雞肉為兩套管理標準,引發國內白肉雞養雞業反彈。為維護國人食品安全,衛福部食藥署在國內八家賣場試辦進口雞肉標示屠宰日期,從2019年12月1日開始試辦半年,根據了解,由於試辦結果不如預期,標示進口雞肉屠宰日期一事,傾向不列入修正食安法。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表示,相關議題之後還會進行跨部會討論,屆時再對外說明。由於現行法令僅規範進口雞肉須標示「冷藏肉」或「解凍肉」,由進口業者自行標示肉品有效期限;國內白肉雞業者去年開始,要求應進一步規範標示屠宰日期和包裝日期,讓國人採購時,可輕易辨別。根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統計,今年進口雞肉的市占率已達六成,已遠超過國產雞肉,但記者走訪各大賣場,業者大多也只標示「有效日期」,也就是賞味期限;農委會今天邀集養雞業者、養雞協會,召開「研商雞肉標示事項政策推動會議」,針對雞肉標示問題進行溝通。農委會畜牧處處長張經緯表示,食藥署進行為期半年的試辦計畫,在八家賣場試辦半年標示標示屠宰日期,但結果發現,當雞肉標示屠宰日期,消費者一看到日期為五天、一周前,反倒是不買了,由於消費者對於生鮮肉品的概念,可能認為這是昨天屠宰的,或者是今天屠宰的,清楚的標示出屠宰日期,雖然仍在賞味期限內,消費者反倒是縮手卻步。張經緯表示,參與試辦計畫包括裕毛屋、全聯等賣場都出現這樣的現象;進一步實際訪問採購的消費者們,確實有這樣的疑慮,由於標示屠宰日期對於銷售幫助有限,消費者無從分辨冰了七天、十天的差別,就變成一個有效期的概念,因此食藥署希望仍維持標示「有效期限」。他表示,進口雞肉到台灣,通常都是整隻雞,到了台灣後才進行分切與分裝,因此會有多個時間點;同樣國產雞肉也有同樣的問題,若沒有當天屠宰完就分切,也需要冷凍,這樣也是會有好幾個時間點需要標示,他認為肉品標示,應該力求國產與進口雞肉管理的一致性,隨著保存方式不同制定有效期限,明確的讓消費者得以分辨進口與國產的肉品,因此與養雞協會和國內養雞業者溝通討論。
-
2020-08-10 新聞.食安拉警報
進口雞肉標屠宰日期消費者易混淆? 國內業者無法接受
根據了解,從去年底開始為期半年的進口雞肉標示屠宰日期試辦計畫成效有限,主要理由在於是產品上標示多個日期容易使消費者混淆,因此官方傾向不修法;這樣的說法國內產業團體並不接受,認為這是錯誤的。國內的白肉雞業者認為,貿易自由化,並無法不讓雞肉進口,但至少需要一致性的明確標示,生鮮雞肉應該標示屠宰日期;熟食、加工肉品應該比照牛肉,需要標示產地。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肉雞組委員王東淵表示,台灣對於國產生鮮雞肉是有要求的,台灣的國產白肉雞屠宰後生鮮保存14天,冷凍室可達一年;但進口的產品從進口開始到台灣經過多久了?若沒有屠宰日期,到底冰了多久也沒有人知道;且進口雞肉歸類為進口食品,在所有各式各樣進口食品僅抽測5%,進口雞肉僅只是其中一項,過去幾年中,就已經曾有5件違規不合格,卻還無法增加抽驗比例,讓國內業者不解。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課長蕭金鳳表示,標示原產地、屠宰日期是產業團體的訴求,其實進口到台灣來,已經不知道重新包裝、改裝多少次了,解凍、分裝、再解凍、再分裝,因此除了屠宰日期、包裝日期,也應該要有相對應的有效日期,否則已經經過解凍分切,但有效日期仍由業者自己定義,這模糊空間就太大了。台中養雞協會理事長陳佑徹表示,試辦標示屠宰日期的效果不好,在於消費者已經習慣現有、有效期限的標示方法,對於生產者標示屠宰日期的方式,容易造成混淆;他認為這樣的說法是錯的,因為,政府與產業團體都有義務去教育民眾,讓消費者學會如何去看標示,分辨究竟甚麼產品對自己才是好的。他表示,國內絕大多數的進口雞肉都來自美國進口,美國就規定在他們自己國內的銷售就需要標示屠宰日期或者包裝日期,由於美國清一色都是冷凍雞肉,屠宰日期就等於冷凍日期,所以怎麼標都是屠宰日期。陳祐徹說,這件事國內的養雞業者已經陳情溝通超過一年了,希望能有法源依據與保障,需要有屠宰生產的日期,才能夠進一步訂出有效的保存期限,在食安法中,並沒有規定甚麼食品冰多久以後就無法食用,這樣一來,有效期限也變成業者的自由心證了,形同開了後門;他認為,衛福部並沒有認真去思考,白肉雞除了一般商品外,也是食品加工的原料,現在台灣加工品這麼多,「難道不用管制嗎?」,台灣在歷經了地溝油、黑心油、三聚氰胺事件後,為何還學不會?
-
2020-08-10 新聞.健康知識+
並非中藥才有鉛中毒疑慮 專家提醒鉛汙染存在日常生活
前幾天傳出新聞,台中市議員因為長期服用添加了硃砂的中藥,所以造成體內的鉛累積過高,造成不適的症狀。一時之間讓大家對中藥憂心忡忡。其實,鉛是從很久遠以來就長期運用的一種重金屬,因為鉛好開採,又具有密度高、延展性高、柔軟好成形,熔點相對較低、而且不易氧化等特性,所以特別受到人類長期而廣泛的應用。鉛用在製作各種器物,如與銅製為合金銅器、水管、水晶玻璃、鉛酸電池、油漆、含鉛汽油等等,所以可以說鉛一直在人的周圍無所不在。一直到近年來才注意到它的毒性,鉛會在軟組織和骨骼中積累,會損害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損傷、老人失智,並會造成骨質異常以及傷害內臟如腎臟還會造成貧血,此外還可能引發生殖問題並影響兒童智商。因此也才從20世紀開始逐漸減少或禁止鉛的使用,像台灣直到2000年初才完全禁用含鉛汽油。所以很難想像,人類之前到底遭受了多久鉛的荼毒。不過說到鉛的危害,歷史上最有名的案例應該是羅馬帝國的淪亡了。許多歷史與考古學家相信「鉛中毒滅了整個羅馬帝國」。這又怎麼說呢?羅馬人可能長期飽受慢性鉛中毒之苦,所以可能身體並不健康,而精神上也出現狂亂貴公子的狀態、或是生不出小孩、或是生出來的小孩智力出現問題、或是容易夭折。後世研究分析這鉛中毒的來源主要有二:1.紅酒羅馬帝國的民眾承襲希臘文化,熱愛葡萄酒是舉世皆知,上自王公貴族、下自市民商人都愛喝酒,不僅是佐餐用,加了水也作為日常的飲料,根據研究,當時民眾一天可能要喝下2公升的葡萄酒。羅馬人相信,鉛可以讓葡萄酒更美味、也可以讓葡萄酒保存更久而不變質發酸,因此非常崇尚酒器、酒杯、釀酒器材要用鉛製的最為高級,然而,鉛是會慢慢溶出的,尤其是酒的酸性環境,溶出速度還會特別快,所以因此讓羅馬人的酒裡含有較高濃度的鉛。除此還不打緊,一個更做死的鉛來源,還是羅馬人自己刻意添加的。羅馬人承襲希臘技術,會使用鉛鍋,將葡萄汁(或酒)煮沸濃縮變成一種葡萄濃縮露,這個濃縮露叫做 Carenum, Defrutum,或是 Sapa,根據歷史記載,Carenum是將葡萄汁濃縮成原來2/3的體積,Defrutum就更濃了,是將葡萄汁(酒)濃縮成原來1/2的體積,而Sapa葡萄汁濃縮成原來1/3的體積。這種葡萄果露據說是一種藝術般的甘美,可以添加在葡萄酒裡,讓好的葡萄酒的美味更上一層樓,也可以讓劣質的葡萄酒變得可以入口,更可以讓葡萄酒可以保存更久;這種果露也普遍可以用在菜餚裡,讓乳豬、鴨肉、魚肉更鮮美、更耐放,所以羅馬軍團還會把肉或水果用這種果露醃漬起來,以利於行軍保存。而在熬製過程中,鉛鍋底還會留下很多白色的粉末,這種白色的粉末更是充滿了甜味,羅馬人把他們當成珍貴的代糖使用。然而,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種果露或是白色代糖是不折不扣的黑心食品添加物,因為這甜美的黑暗秘密,就是醋酸鉛。在葡萄汁(酒)長時間熬煮的過程中,鍋具的鉛會釋放出來,與葡萄汁(酒)中少量的醋酸反應成醋酸鉛,醋酸鉛固然味道很甜,也有抑制微生物生長的作用,但是醋酸鉛卻是不折不扣的重金屬來源,吃多了當然會鉛中毒。而這種高級酒當然是王公貴族比較容易喝得到,所以反倒上流人士累積了更高的鉛在身體裡。於是乎,專家推論羅馬很多皇帝貴族苦於生不出子嗣;或是壽命不長,三十多歲就英年早逝;或是精神不太正常、常有瘋狂之舉,或許與喝酒有關。如以焚城亂倫著名的暴君尼祿,就是以愛喝葡萄酒著名。歷史頻道曾經在2009年的節目中,以包鉛的鍋具複製羅馬人的這種葡萄果露做法,發現果露中的鉛含量高達29,000ppb,以台灣食品法規規定飲用水的含鉛量標準為10ppb參考,這足足高出2900倍,而以天然果汁的含鉛量標準30ppb來比較,也是高出將近1000倍。長此以往,當然是相當危險的。而這種用鉛釀酒或是添加鉛的做法,其實並沒有隨著羅馬帝國的覆滅而消失,而是一直流傳於中古世紀的歐洲,人們也不以為怪,只是該改添加了更方便取得的一氧化鉛。一直到十七世紀初,一位名叫高克爾(Gockel)的醫生,發現飲用普瓦圖地區產的紅酒的人,普遍會產生腹絞痛、發燒、嚴重便秘、黃膽黃疸、四肢無力、無法言語、失去視力、精神錯亂、癱瘓甚至死亡。他判斷這種腹絞痛多發於嚴冬或是收成不好的季節之後,而這時候的酒特別需要添加一氧化鉛以提高甜度、掩蓋酒的不良風味,所以推斷這個怪病與鉛有關。奧騰堡公爵接受了他的觀點,開始禁止在葡萄酒裡添加鉛的做法,所以才讓這個風氣慢慢消失。但是考古學家在沈船裡發現中古世紀保存下來的酒,發現裡面仍有數百ppb的鉛含量,只能告訴我們,黑心添加物不會馬上消失,而鉛放個幾百年也不會消失。2. 鉛水管羅馬帝國的水利建設超越整個世代,很多甚至延用到當代。只是羅馬時代就已經採用用鉛包覆的水管了,而我們喝的水,因為裡面有溶解微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是呈現微酸性的,有利於鉛的溶出,所以這種鉛管日積月累之下,也會釋放鉛到水裡面,造成人體攝取到鉛。只是這樣的溶出量當然較低,比不上從酒喝來的量。學者Nriagu曾經估計,羅馬人每天大概攝取了250微克的鉛,其中從酒來的佔了180微克,其他的小部分才是從水等地方來。不過我們不能笑話羅馬人,因為直到今日,我們台灣的自來水還在用鉛管!2018年台北市長柯P還因此被修理過,【食安話題的膝反射-柯P與鉛水】台北市長柯文哲2018年5月23日時在自己的臉書直播中,談到鉛管更換的議題時表示,因為台北市很多水管還是含鉛的材質,而鉛中毒問題很大,尤其是「流量比較低的鉛水管,更容易含量過高而造成鉛中毒」所以說出一句「台灣瘋子太多,是不是鉛水喝太多?」這句話說出的隔日,媒體就大肆報導,柯文哲第二天回應,「自己講的都是真的」,鉛中毒確實「會影響神經發展」、「會發神經」。不過他也解釋,「問題沒有那麼嚴重;要喝很多才會這樣」。韋恩認為這是個很好的例子,只要談到疑似毒化物時,大家就用本能的反射性反應去談它。這個膝反射模式是,某項汙染物被拿出來談時,所謂專家(通常是毒物科醫師、名嘴、教主等等)就會說反射式的說「某某某有毒,吃了會得XXX病」,然後媒體就會大肆渲染,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但是,其實他們通常不會講出的後半段是,其實吃某種東西要得病的條件是,必須要每天吃很大量,然後還要累積很久。就像柯P第二天才補充說的「問題沒有那麼嚴重;要喝很多才會這樣」。有學者Nriagu曾經估計,羅馬人每天大概攝取了250微克的鉛,其中從酒來的佔了180微克,其他的小部分才是從水等地方來,這樣造成羅馬人的血鉛到達50微克/100毫升的高量。而現在各國鉛的警戒標準是血鉛不得超過10微克/100毫升,所以可以說,羅馬人普遍有鉛中毒的可能。從另外的考古生化學家的研究也可以發現,羅馬時期人們骨骼裡的鉛含量非常高。英國學者分析同一地點挖掘出來的骨骼,但是時間從新石器時代到中古時代晚期的不同年代後發現,羅馬時代之前(新石器、銅器、鐵器)時代的骨骼含鉛量相對較低,低於目前WHO建議標準(兒童骨骼中的鉛不應超過1毫克/公斤)。而到了羅馬時期,樣本裡的鉛含量就提高到中位數3.61毫克/公斤,而有的樣本竟然高達22毫克/公斤,這已經超過WHO認定鉛中毒等級(10毫克/公斤)的兩倍了。這骨骼含鉛的趨勢過了羅馬時期又大幅下降,直到中古世紀晚期才又升高。所以我想這也是古代羅馬人感嘆「為什麼奴隸吃的比主人差,但是往往比較健康,活得也比較久」我想這跟少喝葡萄酒不無關係,當然跟奴隸有運動、不過胖也有很大的貢獻。鉛的代謝排除不是很容易,所以我們能做的還是盡量避免鉛的汙染,所以食安管理上重金屬汙染特別是重點,此外也要注意食品容器得減少鉛的存在,像以前會用水晶玻璃盛酒,現在知道水晶玻璃是一種鉛玻璃,會有鉛汙染的風險,所以應該都避免掉了。此外避免含鉛塗料、做好電池回收等等,都與我們自身的安全有關,因為鉛中毒,不僅傷害內臟與大腦,還會禍延下一代,不可不慎。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8-06 橘世代.愛吃橘
全世界僅台灣吃的到!「愛玉」身世大公開
編按:台灣確實是愛玉唯一的產地,由於種植愛玉子的生態相當獨特,它的公果需仰賴有1億年歷史的膜赤目愛玉小蜂授粉,而愛玉小蜂對環境極為敏感,若有一點菸味或蚊香就足以致命,加上無法飛越台灣海峽中線,才因此造就台灣成為愛玉子唯一產地。以下摘錄《主婦聯盟》愛玉子生產者廖金英的故事,解開愛玉的身世之謎!愛玉揉出膠質結凍時色澤像凝脂瑪瑙,詩人席慕蓉形容為「原礦」。以前阿里山鄉的年輕原住民會在秋季時開始走入深山裡採集愛玉。他們背著尾端綁著刀片的釣魚竿,徒手抓住攀纏在大樹上的愛玉藤順藤而上,爬上野生大樹的樹冠層。站穩在粗大的枝椏上,抽出釣魚竿開始在茂密的枝葉間鉤割愛玉果實,果實任其掉到樹下的雜草叢中。攀爬大樹終結果 大自然巔峰之作採愛玉的原住民都戲稱自己是「高空作業員」,從樹上摔落受傷時有所聞。愛玉採取不易且量少,當時的愛玉價格非常高。大約20年前原住民開始在保留地上種植愛玉,愛玉是藤本植物,無法獨立生長,必得攀附大樹成長。他們先種植赤楊木、楓樹等生長較快的樹苗,待2、3年後樹已長至手臂粗,然後在樹頭種下小小的愛玉苗。愛玉的特性要攀爬到頂才會長出結果枝並結出果實,原住民不太懂得果樹修剪的觀念,往往讓樹長得太高大,愛玉藤就順勢直上到樹頂才會結果,所以愛玉一般都要種7、8年才能開始收成。10幾年前,化工調製愛玉製成的包裝飲料開始在市場上盛行,即買即飲便宜又好喝,愛玉價格幾乎腰斬一半。原住民自然農法 天生天養愛玉子生產者廖金英與先生楊永勝在阿里山達邦的愛玉園是以原住民的自然農法管理,盡量予自然環境最低的干擾,完全不噴藥,也沒有施肥,就是定期砍草修枝,砍下來的草和動物活動的排遺就是最天然的肥料。像愛玉這樣的長期作物,大部分原住民採自然農法管理,很多都是懶人農法、放任農法,天生天養,少數會施一點肥,每隔幾年修剪樹尾避免樹長得太高沒法採愛玉,產量都不是很多。雖然價格不高,但愛玉算是粗作的經濟作物,原住民大都生活純樸,有得吃就好了,雖然家家戶戶都有種一點愛玉,但愛玉園的環境跟自然環境差異不大,能一定程度維持水保跟生態。約2011年,林務局結束深山林班地開放愛玉採摘的招標,只開放淺山林班地的愛玉採摘,愛玉的產量一下子減少;加上最近幾年遭逢極端氣候,也影響愛玉的產量,價格漸漲。加上接連發生塑化劑等食安事件,愛玉這種天然飲品於是水漲船高,價格恢復到30年前的榮景。產量少價格就維穩,對只有人力沒有資本的原住民來說,是很符合他們勞作能力的高經濟作物。天然不耗能 時間成本高原住民的愛玉園種植依地勢而種,不用挖土機整地、不改變地形,愛玉成熟後,一顆顆手採、一粒粒削皮,再於陽光下曝曬,光曬乾的工序就約需1星期以上。愛玉園每一棵樹採下來的愛玉形狀都不一樣,有橢圓形、圓形、梨形;有的大得像成人的拳頭,有的小得像雞蛋。因為是拿野生的愛玉苗來種,維持著基因多樣化。愛玉是隱花果,外殻曬乾後再把裡面的花翻出來曬,除非天氣不好,怕愛玉發黴才使用烘乾機,是很天然、不耗費能源的食品。台灣的農業技術很先進,但各農改場都以提升單位面積產量為主,輔導農民種植精選的高產量單一品種作物,用水泥柱或錏管密集種植、大量施肥,什麼病蟲害用什麼藥,推廣較少考量基因、生物與生態多樣性。反觀原住民與自然共存的農業經營方式,回饋不多,溫飽而已。平地的愛玉大量產出後將衝擊高山愛玉的價格,也將改變高山農業的面貌。離我們家最遠的那片果園原本種植甜柿,因受不了松鼠的摧殘,多年毫無所獲,因此想改種松鼠不吃的愛玉。楊永勝問:要用水泥柱種嗎? 廖金英搖搖頭說:沒賺到錢就賺生態吧!本文摘自《主婦聯盟》|更多你所不知道的食物大小事。清甜「綠竹筍」怎麼挑? 要留意:4有4無!。火龍果盛產季到!教你挑果手感、怎麼吃最營養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04 新聞.健康知識+
氣候變遷只能傻等花開?研究發現:蜜蜂會咬開葉片、讓花盛開!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季節異常現象越來越頻繁,植株開花期的劇烈變動,不僅影響農作收成,也同時影響蜜蜂等授粉媒介的採食行為。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環境系統科學系團隊發現,面對環境花粉量短缺,熊蜂竟會透過咬傷未開花植株葉片,藉以加速花朵開花。2019年5月20日「全球蜜蜂日」時,聯合國農糧組織前總幹事JoséGraziano da Silva便曾表示,受氣候變遷、集約化農業、農藥施放等影響,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遭受污染,皆促使蜜蜂面臨巨大威脅,「若沒有蜜蜂與其他授粉媒介,(異花授粉品種)咖啡、蘋果、杏仁、番茄與可可等作物,皆可能消失。」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季節異常現象越來越頻繁,讓植株開花期劇烈變動,影響的不僅是農作收成,也影響了重要的授粉媒介「蜜蜂」的採食行為。熊蜂竟會「打孔催花」?花粉越少、孔打越多!面對氣候變遷,蜜蜂也被逼著改變,科學家發現,當花遲遲不開時,蜜蜂並非只是被動等待。2020年5月,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環境系統科學系團隊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便發現,有些蜜蜂面對不規則的開花季,竟會透過破壞植物葉片,藉以加速花朵盛開。研究團隊原本想研究蜂群對不同花朵味道的行為反應,卻意外發現,當實驗環境中花粉短缺時,「熊蜂」便會在植株的葉片上咬出小孔。隨著花粉量越少,熊蜂對植株葉片的傷害行為便越頻繁。此外,在戶外實驗的自然條件下,研究人員除了觀察到植株受損程度與花朵盛開比例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外,更意外發現有另外兩種野蜂,同樣有破壞植株葉片的行為。熊蜂讓番茄提早30天開花,人工技術竟無法企及!但研究中最令人意外的並非熊蜂的咬傷葉片的行為,而是在咬傷葉片後,竟能促使植株提早開花。研究結果後續也發現到,受熊蜂咬傷後的番茄植株,約提早30天開花;而芥菜植株被咬傷後,開花時間也顯著提前約14天左右,顯示熊蜂對植株的傷害確實顯著影響開花時間。然而,儘管研究人員也試圖以人工方式複製熊蜂對植物葉片的傷害行為,但卻發現,傷害植株葉片雖能導致開花時間提早,但效果卻明顯不如熊蜂所造成的提早開花效果。熊蜂催花機制仍待深入研究揭謎底!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環境系統科學系教授Mark C. Mescher提到,過去也有諸多關於環境壓力促使植物開花的研究,但熊蜂藉傷害植株後,所造成的加速開花效果,著實令人感到出乎意料。而針對人工複製傷害行為卻未能達到如同熊蜂一樣的催花效果,參與此研究的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環境系統科學系教授Consuelo M. De Moraes則認為,「要麼是我們人工複製的傷害模式仍不夠精確,要麼此結果還有某些化學或其他因素牽扯其中。」後續熊蜂的行為機制,仍待進一步研究來解開謎底!延伸閱讀▶這款紐澳生產的麥盧卡蜂蜜有什麼好?竟然一小罐要上千元?▶一個冬天過去,500億蜜蜂死亡!全球正在流行熱潮上的杏仁奶該負最大責任?▶小蜜蜂最愛採的花有哪些?不同花朵蜜色竟然都不同!參考資料▶蜜蜂种群数量下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FAO▶Bumble bees damage plant leaves and accelerate flower production when pollen is scarce-Science 22 May 2020(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30 新聞.健康知識+
阿勃勒果實傷肝 明年起禁食用
許多民眾為了幫助腸胃蠕動,會撿拾「阿勃勒」的長條果實食用,卻常發生惡心、拉肚子、頭暈症狀。衛福部食藥署昨天預告「阿勃勒(Cassia fistula)果實之使用限制」草案,阿勃勒果實明年起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阿勃勒是常見的路樹,俗稱臘腸樹,每年五、六月花季盛開,鮮黃色的花相當漂亮,而其果實部位可供茶包、膳食調理包原料或經萃取後作為飲料、錠狀、膠囊狀、粉末狀、顆粒狀等食品原料。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阿勃勒果實所含活性成分主要為羥基蒽類衍生物,根據科學性資料評估,若長期食用有肝毒性的風險,且臨床醫師也發現有民眾自己撿拾阿勃勒果實食用而出現肝功能異常的情形,肝功能指數是正常人的十多倍。廖家鼎說,目前國內以阿勃勒果實作為食品原料的相關產品主要為美國進口,標榜幫助排便的錠狀食品,產品數量約十多件。但國內專家團隊認為,要促進腸胃蠕動不一定需要吃阿勃勒果實相關產品,可藉由攝取蔬菜、多運動等方式達到相同目的,因此決議禁止作為食品原料。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阿勃勒裡的羥基蒽類衍生物成分類似番瀉苷,具有緩瀉作用,可用來緩解便祕,過去是合法的食品原料,但是文獻報告發現,具有肝毒性,長期食用會恐造成肝傷害、黃疸,產生倦怠、惡心、嘔吐等症狀,久了也可能發生肝衰竭。楊振昌表示,前年北榮曾收治一名40多歲的患者,因腸胃不好,飽受便祕困擾,而撿拾阿勃勒果實煮熟後食用,卻出現惡心、拉肚子、頭暈等症狀,就醫檢查時肝指數較成人高出許多。食藥署預告阿勃勒果實自明年2021年1月1日起,不得再做為食品原料使用,廖家鼎說表示,若已上市的產品將有緩衝期,可繼續販售至產品有效日期為止,但明年1月1日起生產的食品,若發現違法添加則可依《食安法》第48條處新台幣3萬到300萬元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