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電解質
共找到
430
筆 文章
-
-
2021-11-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慢性腎臟病」常用的治療藥物有哪些? 醫師詳解告訴你
因腎臟問題來腎臟科就診的患者中,大多已有數種慢性疾病並服用多種藥物,他們不但擔心腎臟衰退,也煩惱藥越吃越多是否會造成身體負擔,在這篇文章裡,將會簡單介紹腎臟科醫師較常開立的幾種藥物。如果腎臟病尚在早期階段,醫師可能只會囑咐患者調整飲食、轉介營養師、積極控制三高等等,但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逐漸需要服用下述各類藥物,所以一旦有腎臟病,依據醫囑定期回診追蹤,才是保護腎臟的正確方法。【延伸閱讀】>>為何林杰樑需終身洗腎?一表看懂腎臟發炎如何從急性變慢性控制三高的藥物三高就是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三高不但是腎臟疾病的高危險因子,很多研究已顯示,控制血糖及血壓,有助於延緩腎功能衰退,而在醫學上,慢性腎臟病患者等同於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用較嚴格的標準控制血脂。所以初次腎臟科門診時,醫師會檢視患者的三高狀況,予以適當的醫囑及建議。延緩腎能惡化的藥物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及第二型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這類藥物在慢性腎臟病合併蛋白尿的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尿蛋白並延緩腎功能的惡化,但是這類藥物會使血壓降低,在腎功能較差的患者也有引發高血鉀及急性腎衰竭的風險,所以醫師必須依據個別患者的狀況開立相關處方。鈉、葡萄糖共同輸送器2 抑制劑新型降血糖藥,又稱排糖藥,這類藥物會促進糖份從尿中排出而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排糖藥在糖尿病腎病變合併蛋白尿患者,已證實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並降低日後需接受長期透析(洗腎)的風險,有些研究顯示排糖藥對非糖尿病患者也有類似的效果。但這類藥物可能增加生殖、泌尿道感染及酮酸血症的風險,使用上也有腎功能的限制,目前健保僅給付腎絲球廓清率30-45 ml/min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酮酸胺基酸低蛋白飲食已證實可延緩腎功能的惡化,有些研究顯示,較之單純低蛋白飲食,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對延緩腎臟衰退可能效果更佳,目前健保僅給付腎臟病第五期的患者使用,而且此類藥物需搭配低蛋白飲食才能發揮保護腎臟的效果。治療貧血的藥物腎臟是分泌紅血球生成素的主要器官,其製造分泌會隨著腎功能衰退而減少,而腎衰竭累積的尿毒素亦會使紅血球壽命縮短,故隨著慢性腎臟病進入第三期之後,患者會逐漸出現貧血的現象。腎臟科醫師會定期檢測患者的貧血狀況、血中鐵質、葉酸、維生素B12的濃度等,並予以適當補充。鐵質可以口服或靜脈注射給予,口服鐵劑主要副作用為便祕、腸胃不適及黑色糞便(鐵質顏色),無法耐受者可改用靜脈注射鐵劑,每月一次或兩次給予,惟初次注射時要注意是否有過敏的現象。對於慢性腎臟病第五期合併嚴重貧血者,健保有給付紅血球生成素治療,可以皮下或靜脈注射,門診病人主要使用皮下注射,頻率依劑型及貧血程度、由每週三次至每月一次不等,來院或居家自行注射。控制鉀的藥物鉀散見於各種食物,蔬菜水果尤其含有豐富的鉀,腎臟是排除鉀的主要器官,隨著腎功能衰退,可能會出現高血鉀的現象,血鉀過高會導致肌肉無力,嚴重時可引發心律不整而有生命危險。控制血鉀除了調整飲食,有時還需要服用降鉀藥物,陽離子交換樹脂為常用口服降鉀藥物,粉狀,泡水服用,於腸胃道中吸附鉀離子而達到降低血鉀的效果,需和其他藥物間隔至少3小時服用。環狀利尿劑可促進鉀從尿中排出,但是利尿劑中有一種保鉀型利尿劑,反而會減少尿鉀排除,就不適合血鉀高的患者服用。控制鈣、磷的藥物磷廣泛存在於各類食品,慢性血磷過高,會導致肌肉、神經、皮膚及骨骼病變。當腎臟病進入第四期之後,會逐漸出現血鈣下降、血磷上升及骨骼病變的情形,這時醫師可能會開立維他命D、鈣片或磷結合劑,如碳酸鈣、醋酸鈣、氫氧化鋁等,磷結合劑可減少磷在腸胃道的吸收,降低血磷濃度。控制代謝性酸血症的藥物隨著腎功能衰退產生的酸血症不僅影響營養狀態,也和預後息息相關。已有不少研究顯示,矯正酸血症有助於改善營養狀況及延緩腎功衰退,所以醫師會定期檢測並開立如碳酸氫鈉(口服鹼)等藥物,須注意碳酸氫鈉有鈉的成分,在嚴重高血壓、水腫及心臟衰竭患者須謹慎使用。利尿劑腎臟退化、排除水分的能力下降,患者可能會出現水腫、喘,甚至肺水腫及心臟衰竭的狀況,在飲食上除了限制水分及鹽分的攝取,醫師還會依據患者的需要開立利尿劑,利尿劑有許多種類,不當使用可能導致電解質失衡及脫水現象,避免擅自增減劑量。其他Pentoxifylline (小型研究有助於降低尿蛋白及延緩腎功能退化)及克裡美淨(Kremezin, AST-120),於腸道中吸附尿毒素,減緩尿毒症狀等等。
-
2021-11-06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阿嬤的治感冒秘方:沙士加鹽巴、蕃茄加紅糖、紅糖薑水...到底有沒有效?30年中醫師揭密
人為什麼會生病?中西醫對於容易感冒的起因,觀點其實是蠻相近的。西方醫學認為,感冒是因為人體免疫系統抵禦不足而讓病毒入侵;中醫則是用「臟腑」來說明免疫系統,「邪氣」就是病毒。不過會讓人感冒,也不單單只有這兩項因子,還有一項非常關鍵的要素,就是病毒進入人體的「途徑」。流行病學已歸納出致病的三大要素:第一:是「病毒」,中醫稱為「外邪」。第二:是「途徑」,也就是病毒如何進入人體;中醫認為多從「風邪」夾帶著邪氣入侵。第三:是「易受感染的身體」,中醫說易受外邪侵入的人體質多半為「虛」。以上三項皆具備就會致病,反之,只要讓其中任一項因子消失,便可預防感冒,所以,可努力的方向是:(1)消滅外在的病原體:但這很困難,因為病毒幾乎無所不在。(2)阻斷病原傳入的途徑:最簡單,可以透過多洗手、外出戴口罩等防護措施。(3)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是最基本也能有較好的效果,即使有「病毒」及「途徑」的存在,也不易受感染。年紀愈大,免疫力就愈差每個人都有基本的免疫能力,但往往會因為其他因素而下降,例如不可阻抗的人體自然老化現象。人體的免疫系統在成長、增生、成熟、退化、萎縮的過程中,從增生到成熟大約是在十幾歲至二十歲間;成年後,生產免疫細胞的胸腺、淋巴結、扁桃腺會愈來愈小,之後免疫系統生產免疫細胞的能力就開始漸漸減弱;到了中壯年,仰賴先前建立起的免疫能力,還可維持不錯的免疫功能;但在五、六十歲之後,儲備的免疫能力所剩就不多,免疫力開始走下坡,這時,就會陸續出現年輕時候沒做保養、作息不好有關的疾病,那麼後悔也來不及了。此外,像是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良、睡眠不足、精神緊繃、操勞過度、情緒失調等,都會影響一個人免疫能力的下降。陳醫師貼心話》阿嬤的感冒秘方出身中醫世家的我,從小到大只要感冒了,阿公和阿嬤就會用生活中的食材沖泡各式各樣的飲料給我喝,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一些道理。夏天愛打赤膊玩水,每次中暑、感冒、喉嚨痛或咳嗽的時候,黑松沙士加鹽巴,是老人家最常給我喝的飲料,就好像牙膏加上鹽巴,涼涼的,滋味讓我永生難忘;雖然不太好喝,但阿嬤都說,喝了很退火,好得快。◎沙士加鹽巴:從現代觀點來看,中暑或感冒、發燒、流鼻水等症狀,會消耗掉許多體液、 電解質,甚至降低食慾,所以用二氧化碳飲料加上鹽巴,主要就是補充體液電解質、水分、糖分、鹽分,鈉離子等。但建議要稀釋後再喝,也較適合成人,如果有腹瀉的情況就不宜,因糖分濃度過高、滲透壓太大,反而會讓腹瀉更嚴重;加上中醫認為甜食會生熱生痰,對於感冒和脾胃功能的恢復反而不好。◎蕃茄加紅糖:還有一味,是用蕃茄切片沾紅糖吃可止咳化痰。番茄果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菸鹼酸、胡蘿蔔素、維生素 B1、B2、C、茄紅素等,主要是維生素C可以抗發炎、增強抵抗力;茄紅素可抗氧化,延緩衰老,可抑制體內自由基的活動,也有緩解咳嗽、化痰。◎紅糖薑水:而紅糖薑水則適合寒性感冒者、咳嗽、流透明清鼻涕者,因乾薑搭配紅糖可以發散風寒,薑辣素又可加速新陳代謝,擴張血管,行血活血,提升體溫,讓全身暖起來。但若喉嚨疼痛、發燒超過38℃屬於細菌引起的感冒,就不適合使用。◎紫蘇梅茶:紫蘇梅茶對感冒的頭昏頭暈也很有用。梅子有收斂與抑菌作用,能緩解頭疼脹痛,紫蘇還可疏散風熱、止咳化痰,常用於散風熱、降氣化痰、肺氣喘急、對感冒引起的頭昏頭暈有幫助。最後提醒,感冒時容易引發腸胃炎,出現噁心想吐的症狀,建議飲食要清淡(避免水果、冷飲及油膩的食物),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讓腸胃輕鬆一些;至於喉痛者,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咳嗽時常用陳皮、八仙果等柑橘類製品,都有止咳化痰的功能,所以咳嗽不要吃柑橘類是不正確的觀念。書籍介紹免除疫病:傳承三代中醫世家,行醫30年的私房養生寶典;簡單力行的生活中醫,幫你顧好肺脾腎!作者:陳潮宗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04/07作者簡介陳潮宗: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碩博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中原大學副教授、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傳承三代中醫世家,結合多年的中醫臨床經驗,陳潮宗秉持《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的原則,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帶領讀者了解各種食材特性,以及運用在不同身體狀態的方法,提高生活品質並預防疾病。延伸閱讀: 老伴啊...牽手一輩子,總有一個人要先走
-
2021-11-05 新聞.杏林.診間
一支老錶紀念一段醫病的信任與依賴!吳麥斯緩步走進患者生活、與病人一起面對病痛
越過一塵不染而潔亮如鏡的長廊,踏上十樓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辦公室,亮著燈的玻璃小櫃擺滿橄欖球紀念物,既聚足青春的足跡與歡顏,也記錄運動場的半生榮譽,照片影像更藏著高難度的年齡忖度。同學曾兆麟掌鏡下,像拍功夫片似的捲髮飛揚、翻滾跳躍,陽光燦笑與哲學式沈思交融,無處不展現吳麥斯力與美的極致。逆境中成長茁壯,吳興街人的精神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兩樣事來平衡工作與休閒,多麼值得感恩,「最好的團隊,沒有福報成就不了,沒有惜緣之心,恐也達不到半個世紀吧。」回想小時候唸書一路順遂上了建中,原本以為台大沒有問題,未料,因準備太晚只在台北醫學院看到自己的名字。「失落難免,當時覺得不很舒服,也曾考慮要不要重考,」吳麥斯轉頭大笑:「不過後來很認真打橄欖球就沒再想了。」那個年代,有不少被認為應該考上台大,聯考發揮失常的孩子進入北醫,「對從小一帆風順的小朋友來說,那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挫折。」吳麥斯說,但倒過來想,年輕時的不順遂,讓自己認清一山還有一山高,不要太自以為是,其實是件好事。北醫前醫學院長黃朝慶也在2016年出版的《挫折,是祝福的開始》中提到,北醫剛從吳興街起步時,不是當時的第一志願,資源不豐,造就北醫人性格誠樸、想法多元的特色。畢業後人才雖然各奔東西,但之後一個個變成獨當一面的校院、醫院的院長與泰斗。這種不怨天尤人、從逆境中奮鬥拚搏出一片天空,正是「吳興街人的精神」。開始打橄欖球,就不得不提到一輩子的好友曾兆麟醫師。「我們是高中同學,大學又同班,感情很好。」吳麥斯笑著說,曾兆麟人生很有規劃,要當小兒科醫師、學攝影、打橄欖球,「所以我就被他拉去加入橄欖球隊了。」橄欖球的特點就是不受體型限制,多元包容,什麼人都能打。每個背號的球員皆有不同的任務,分工明確,穿幾號球衣就打哪個位置。「我比較小隻,但高中是田徑隊的,所以一開始穿14號,打最需要速度的wings(翼鋒)。」吳麥斯細數每個位置的作用:「後來改打center,現在老了就打scrum-half,串起前鋒跟後鋒,是場上的指揮塔。」學生時代就展露出好人緣與領導力,吳麥斯擔任隊長,帶著大家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盃亞軍,只輸給了陸軍官校,「他們體力太好了啦,實在擋不下來。」滿場追趕跑跳碰,給予吳麥斯全新的領悟,學到的第一堂課就是不怕跌倒,「摔倒後不要用手硬撐,柔軟著地才不致於負傷。」這與吳興街人面對挫折的精神如出一轍,人生中總是會面臨許多困難,學會怎麼在著陸時降低傷害,才能盡快爬起來,繼續奮鬥。習慣疼痛,臉部縫過200多針第二堂課是習慣疼痛,訓練與比賽常常撞得亂七八糟,回家躺了好幾天動不了都是家常便飯。久而久之,被磨到痛點比別人高,耐力與意志力也自然提高。「我臉上縫過200針,可能還不止。」吳麥斯撥開濃密又自然捲的瀏海露出額頭,手再指著左鼻到嘴角的位子,然後又捲起褲管說,「眼角嘴唇都縫過,十字韌帶斷掉也開過刀。」嘴唇的傷痕是兒時頑皮的紀錄,小時候住在靠淡水河的大稻埕,為了防止淹水,家家戶戶都會築起高高的水泥門檻,台灣話叫戶橂(hōo-tīng),自己調皮摔倒是家常便飯。有天房東熱情的招呼他吃早餐,一個跌倒,瓷碗撞破割傷嘴唇,縫了起碼二、三十針,「五十幾年前的技術,當然縫得不是很好。」吳麥斯靦腆的笑說。雖然沒有太注意外表,某次遇見長庚醫院整形外科權威陳昱瑞榮譽主委時卻被發現不對勁,問道:「你嘴唇,是怎麼樣?」「小時候跌倒,縫的。」陳昱瑞教授立即安排時間,以整形外科追求完美的高標準,把傷口拆掉重新縫合,將嘴唇拉密,讓微笑曲線重新再現,幾乎不見疤痕。未料沒多久,這個球場上的拚命三郎又因衝撞激烈而摔倒,整個嘴唇幾乎要掉下來,再度忍痛縫了二十幾針。認真換來超級球技,球技卻不留情的引來一身傷痕,身為明星球員,引起集中防守無可避免,大一時十字韌帶還斷掉過。吳麥斯輕描淡寫的笑說,「打球都會受傷啦,」自己雖然跑跳靈活但體型比較不利,勇敢奮身擋球的結果,導致後來肩膀也遭罪,還勞好友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執刀,「他說手術成功、縫得很好,繼續打球沒問題。」「我朝五晚九上班已經吃不消了,一整天還混身痛。」雖然嘴裡抱怨打完球後週一、週二痛到走路也抬不起腳,但是盼到週末,吳麥斯與一群球友照樣興高彩烈地去球場拚輸贏,好像疼痛不曾發生過,周而復始的,忍耐再忍耐,與疼痛和平共處。不懼挑戰,上場前就準備要贏第三堂課呢,是勇於面對挑戰。每場比賽都無法預測對手如何高大強壯,但一踏上球場絕不容退卻,一定要拚命守住對手爭取最後的勝利。吳麥斯說,有一次去加拿大比賽,外國球員體型壯碩,一開場就有如綠巨人浩克般猛衝過來,使盡洪荒之力才成功阻擋。「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面對再怎麼大隻,都要無畏擋住,那是責任。」活動力與意志力雙強,參加比賽的目標當然要贏,「我們是去贏的,所以事前當然要做最好的準備。」為了取得勝利,吳麥斯平常還會在腳踝綁上沈重的鉛塊走路,雙腳各負重二公斤,正式比賽前的一、兩個月還從早綁到晚加強,比賽時跑起來才輕而有力,用超人速度在球場狂奔得分。比賽有輸有贏,面對敗仗,吳麥斯也有一套哲學,「雖說參加比賽就是為了贏,但也不用太在意輸贏,這也是橄欖球教我的,結束就結束了。」即便輸了比賽,練習時流下的汗水也不會白費,那些累積都會成為自己的經驗。有一年要到台南參加全國冠軍盃,比賽隔日不巧撞上病理科的大考,面對醫學系這個難關,十幾個四年級的同班同學在比賽前一天一起挑燈夜戰,讀到半夜四點多也不願放棄比賽,發揮吳興人的堅持到底精神。「上半場打得還不錯,但下半場就完全沒力了,被修理得很慘,」吳麥斯笑說:「參加了就要盡力,盡了力以後再談輸贏吧!」腎臟病患,重返人間的哲學家回到醫療的專業,吳麥斯說,生命從海水中誕生,進入淡水,步上陸地,「腎臟是經過最少六百萬年的演化所形成的器官,負責處理身上水跟電解質,可以說是人體的環保局。」而腎臟科大約在1960年才從內科中獨立出來,算是比較新的科,這個器官非常精細,還有許多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因此非常耐人尋味。吳麥斯還認為,腎臟病患其實是上帝的選民,是生死的哲學家。「心臟或肝臟等大型重要器官如果衰竭,沒有器官可移植人就走了。但腎臟不同,是唯一一個衰竭後不用移植,可以靠著透析治療讓病人多活五到十年的器官。」天天與這群死過一次,又重返人間的患者相處,過程中充滿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抽絲剝繭,仔細推敲,找出問題施予治療是醫者的任務。腎功能為什麼突然變差?是感冒吃藥,應酬飯局,或是去了南部進香?「所以我常說,內科其實是非常精準的科。」每次問診,吳麥斯都緩步走進患者生活,暢談生活瑣事,直到找到可以幫助恢復的要點。以純粹觀點延伸半生職志,吳麥斯參透白塔真味,醫緣原本無盡期,唯真誠的給予病患強大支撐。當身子虛弱導致心靈脆弱,白袍醫生的專業醫囑往往重塑逐漸弱下來的心智,再返強大,「病人其實是我的貴人,讓我有機會聽到他們的故事。」一代接一代,謙卑再謙卑院長例行的行政事務繁忙,但吳麥斯一樣總是將病人放第一位。天生長著一張和氣的臉,溫柔專注的眼神,不受歲月篩擇的孩子氣,更增添走進診間每個時刻的暖意。他的診間中總流動著「有緣相遇」的人間至善唯美,既已相遇,就心靈接近的一起面對病痛。病人細述時緊張焦慮,醫生傾聽時同情理解,同處一個空間,進行著故事的續篇。照顧過的病人一代接著一代,「我到哪裡病人就跟到哪裡,從阿公、兒子照顧到孫子。」也不一定是腎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都來掛號。基隆一個年輕女病人甚至緊張地屢屢問他,「你什麼時候退休?你退休後,我該怎麼辦?」這種緊張,是病人的常見情緒。吳麥斯覺得,這是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性,站在病患的視角施以鼓舞,即便老生常談,也盡可能要賦予安慰。即使深夜接到緊急電話,也要用專業堅定,帶著溫柔的口吻撫平所有疑慮不安。尊重醫學倫理,奉行仁心仁術的信仰,吳麥斯盡全力為腎臟病患者延續生命,追蹤他們的生活,每個步驟貫徹落實。他手腕上曾經戴著一只超過三十年,上了年紀的老派Seiko錶,來自年輕時遇見的一位病人。因為生病的緣故,老爺爺情緒總是陰晴不定,不好相處。「被不舒服的感覺困擾太久,爺爺一定想得到安心的治療與安慰。」於是吳麥斯每天耐心的陪他聊天,即使後來病況下滑,他也去加護病房探望。往生後家屬告訴他:「這是爺爺交代,一定要轉交給你的禮物。」以老錶紀念一段彼此的全然信任與依賴,吳麥斯也時刻提醒,要聆聽病人的聲音。「感謝上天的恩寵,讓我可以走進別人的故事去感受病痛,」在腎臟科長期臨床,這樣的故事特別多,彼此陪伴已經像家人一樣,他們無異用人生在教育吳麥斯。「這也是別的職業不容易辦到的事,」認真與病人對話,感受到被理解而安心,授課時與學生分享眉角,並用身體力行示範如何用心傾聽。」因醫生天職而有幸走進病人的故事,因了解枝節而找到病痛的源頭,醫病共同體,與康復的距離,其實那樣近。(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10-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疫苗喝椰子水退燒 3族群不宜
莫德納、BNT疫苗相繼來台,民眾積極接種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第12輪疫苗接種為注射高峰期,施打對象廣泛開放。藝人徐若瑄日前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發燒,自曝喝椰子水解燒。中醫師表示,喝椰子水有助退燒,但腹瀉患者、月經來潮女性及手腳容易冰冷這三大族群,切忌飲用。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說,椰子水屬涼性、滋陰的飲品,有助解暑、清熱,尤其接種疫苗後要多補充水分,椰子水含有鉀等電解質,可以緩解口乾舌燥,甚至可緩解輕微發燒,但有些民眾打完疫苗後出現腹瀉症狀,此時喝椰子水會使症狀惡化;其次,若女性剛好月經來潮,此時喝椰子水恐打亂經期,以及手腳容易冰冷者不適合。吳明珠指出,有些民眾可能不適合喝椰子水,可改吃水梨、蓮霧、奇異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何況現在天氣轉涼,可以改用冬瓜排骨湯、苦瓜鳳梨雞湯等取代椰子水,均可以達到緩解打疫苗後出現的不適症狀。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說,椰子水、青草茶、決明子茶、菊花茶、苦瓜等,在中醫方面屬清涼、退火的飲品或食材,確實具消炎作用,只是緩解效果可能不如西藥,因西藥經化學純化,治療效果較強;舉例來說,具有消炎、止痛療效的西藥阿斯匹靈,當初研發時,即是從白柳樹樹皮萃取出水楊酸製成。康宏銘說,椰子水等天然食材的消炎效果,雖不如西藥,但若僅是輕微發燒,又想藉天然食物緩解不適,建議打完疫苗後1至3天,可以每天適量喝椰子水約300至600cc,有助緩解發燒,但不宜飲用過量,口渴時再多喝白開水即可。康宏銘說,民眾打完疫苗,恐引發疲倦、施打部位腫脹或疼痛、發燒、關節痛,此時應多休息、避免激烈運動,切忌泡湯,以降低心臟負荷,若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應按時服藥,預防接種不良反應。
-
2021-10-21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明邁入打疫苗高峰期 中醫師:三大族群忌喝椰子水退燒
莫德納、BNT疫苗相繼來台,民眾積極接種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明起第12輪疫苗接種為注射高峰期,施打對象廣泛開放。藝人徐若瑄日前接種第二劑疫苗後出現發燒,她自曝喝椰子水解燒,近日為注射高峰期,打疫苗喝椰子水再度引發熱議。中醫師表示,喝椰子水有助退燒,但包括腹瀉患者、月經來潮女性及手腳容易冰冷的三大族群切忌飲用。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說,椰子水屬涼性、滋陰的飲品,有助解暑、清熱,尤其接種疫苗後要多補充水分,椰子水含有鉀等電解質,可以緩解口乾舌燥,甚至可緩解輕微發燒,但有些民眾打完疫苗後出現腹瀉症狀,此時喝椰子水會使症狀惡化;其次,若女性剛好月經來潮,此時喝椰子水恐打亂經期,以及手腳容易冰冷者不適合喝。吳明珠指出,有些民眾可能不適合喝椰子水,可改吃水梨、蓮霧、奇異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何況現在天氣轉涼,可以改用冬瓜排骨湯、苦瓜鳳梨雞湯等取代椰子水,均可以達到緩解打疫苗後出現的不適症狀。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說,椰子水、青草茶、決明子茶、菊花茶、苦瓜等,在中醫方面屬清涼、退火的飲品或食材,確實具消炎作用,只是緩解效果可能不如西藥,因西藥經化學純化,治療效果較強;舉例來說,具有消炎、止痛療效的西藥阿斯匹靈,當初研發時,即是從白柳樹樹皮萃取出水楊酸製成。康宏銘說,椰子水等天然食材的消炎效果,雖不如西藥,但若僅是輕微發燒,又想藉天然食物緩解不適,建議打完疫苗後1至3天,可以每天適量喝椰子水約300至600c.c.,有助緩解發燒,但不宜飲用過量,口渴時再多喝白開水即可。康宏銘說,民眾打完疫苗,恐引發疲倦、施打部位腫脹或疼痛、發燒、關節痛等副作用,此時應多休息、避免激烈運動、切忌泡湯,以降低心臟負荷,若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預防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且仍須維持勤洗手、戴口罩,遠離病毒感染。
-
2021-10-02 醫療.腦部.神經
突然頭暈怎麼辦?暈眩、站不穩、快暈倒都是就醫警訊
頭暈日常相當常見,但每個人的感受皆有所不同,其為一個廣泛性的形容。頭暈可依詳細感受細分,不同的感受可能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清楚描述相當重要。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就指出常見4種不同的頭暈及可能原因,並提醒出現相關情狀應盡早檢查。 4種頭暈各不同,當下觀察以利就醫詳述! 眩暈:眩暈是4種頭暈當中最常見種類,患者感受有如乘坐雲霄飛車、咖啡杯一般天旋地轉,較輕微的患者感受則有如地震般晃動。眩暈常見因內耳石出問題所引起,例如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又稱耳石脫落症,主要是因頭部劇烈晃動所致,例如快速的起床或躺下,造成內耳石位移出原本該在的位置。其他也包括了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等。但也有可能是因大腦問題所致,中風、腦部腫瘤等較嚴重的問題所引起,需經過檢查確認。 頭昏:頭昏患者會感受到頭部悶悶脹脹、不清爽的感覺,常見原因包括中暑、生活壓力、血壓升高、過度操勞、睡眠不佳,另外,憂鬱、焦慮等心理疾病也可能造成頭昏。一般而言,頭昏較無傷大雅,不太會影響身體健康。 暈厥:暈厥的患者會有一種使不上力、有氣無力、甚至快要暈倒的感受。除此之外,患者也常見合併「黑矇」的現象,也就是眼前一片黑,這些症狀通常幾秒鐘就消失。這種情最常出現在「姿勢性低血壓」。除此之外也包括「迷走神經性暈厥」,也就是患者在受到外在強烈刺激下,產生暈厥的情況,例如暈針,或是吵架吵到暈倒、被嚇昏等等。這類型的頭暈通常無傷大雅,不會影響健康,但少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心律不整、嚴重心瓣膜疾病、中風等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還是建議患者就醫檢查。 不平衡:不平衡感較為少見,患者會有失去平衡感、站不穩、有如走在吊橋上的感受,特別是在站立、走路時更為明顯。此情況多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較常見如小腦疾病、周邊神經病變等。 頭昏不代表事小,部份情況感受因人而異 盧泰潤醫師表示,引起頭暈的原因繁多,除了上述以外,也包括了貧血、電解質不平衡、血糖過高、血糖過低等問題,這類型的患者感受不盡相同,有人會是以頭昏表現,有人會是暈厥,也可能是眩暈或不平衡。 頭暈時坐下休息多觀察,3種情況盡早檢查! 盧泰潤醫師表示,民眾在出現頭暈情況時,應先尋找安全地點稍作休息,確保安全,並且觀察當下的感受,多留意發作的時間、程度以及伴隨症狀。上述四種頭暈當中的「眩暈」、「暈厥」和「不平衡感」常涉及較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因此會建議直接就醫檢查。而「頭昏」大多較無傷大雅,因此可以先行觀察並且和過去頭昏的經驗相比較,倘若頭昏程度比以往還要劇烈或是時間持續太久,才需要就醫檢查。 頭暈後靜養要注意什麼?醫指4重點要留意! 在保養改善上,因頭暈的可能性非常多,因應不同原因會有不同的改善方式,大致方向盧泰潤醫師建議患者避免頭部或身體劇烈搖晃、突然改變姿勢,例如坐一陣子再下床等。並且也盡量避免處於高處或行車,因為頭暈發作的時間無法掌握,假若頭暈突然發生的當下正在騎行機車等,將可能帶來不可預期的傷害。 需特別留意的是,許多民眾認為頭暈是出自於營養不良,又或者多補充點營養可以改善頭暈的情況,對此盧泰潤醫師建議先進行檢查再補充營養為佳,以避免不當攝取營養反而傷身。 舉例來說,許多人認為會頭暈是出自於貧血,又自己認定貧血是出自於缺鐵,但其實頭暈如前述所見原因繁多,未必就是貧血,且貧血的成因也有很多種,未必就是缺鐵。在沒有缺鐵的情況下過度補充鐵,就很有可能出現「鐵質沉積症」傷害到肝臟功能,更嚴重還可能面臨需要使用螯合劑才能將不必要的鐵質排出體外。再次提醒,如有遇到頭暈情況,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 《延伸閱讀》 .抬頭、翻身突然暈眩 耳石脫落症相關症狀盡早就醫 .蹲下站起來頭就暈?醫指常見姿勢性昏厥6大族群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醫病天地/天熱要養心 溫水補元氣
炎熱天氣讓人只要離開冷氣房就是滿頭大汗,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陳中奎說,「汗為心之液」,若汗流太多,就會讓心臟負擔加重,因此不只冬天,炎熱天氣也要注重「養心」,適時補充水分,擦乾汗水,若汗流太多心臟不舒服,可以按摩穴道降心火或者補氣。陳中奎說,依照中醫理論,心臟五行中屬火,火又屬熱,而汗為「心之液」,也就是心臟的液體,一旦高溫兩熱之間相剋,流了太多汗,過度消耗心氣,就容易出現心跳快、喘、疲倦等心臟不適症狀。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要留意天氣熱的影響,因為天氣熱血管和冬季比會舒張,若有高血壓要注意血壓變化,若因為服用控制血壓藥物,血壓驟降引起低血壓頭暈,也要趕快就診。陳中奎表示,天氣熱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補充水分就是補充元氣,但建議飲用溫水就好,不要喝太冰涼的水,以免邪氣入侵;除喝水,流汗最好迅速擦乾,汗流太多記得補充稀釋後的電解質。外出要做好防曬,若有頭暈、想吐等不適,快找陰涼處避暑,但不要急著往冷氣房衝,冷熱交替可能造成中暑。若汗流得太多導致心臟不適,陳中奎建議,可按壓位於手握拳時小拇指尖處的「少府穴」來降心火,或手肘內側的「尺澤穴」,若感到疲倦感,可以按摩膝蓋外側附近的「足三里穴」來補氣,另外,蓮子薏仁湯、薏仁綠豆湯都是消暑飲品。
-
2021-09-24 養生.健康瘦身
健身教練曝3種「健康地雷飲料」,連牛奶都上榜!關鍵原來是糖
除了運動之外,飲食也是減重的一大關鍵!日本一名減重教練便提醒大家,有3種看似健康的飲料,其實是減肥的大地雷,應盡量避免,否則恐怕愈喝愈胖。 藪内計太是一名日本私人教練,同時擁有高人氣Youtube頻道「減重教練計太(ダイエットコーチ計太)」,他提醒大家有3種「減重飲品地雷」最好不要喝。根據日本《朝日新聞デジタル》報導,「減重教練計太」指出,一般人在飢餓或疲倦時,容易隨手就拿飲品喝,尤其日本是自動販賣機最多的國家,飲料隨手可得,但在減重期間,他不建議「節食者或減肥者『喝卡路里』大於『吃卡路里』」。 想要瘦身的人應避免「喝」卡路里,「減重教練計太」解釋,假設固體食物和液體食物的熱量相同,但固體食物從咀嚼開始,會在胃中停留較長一段時間,讓人有飽足感。液體食物則是會迅速通過胃流入小腸,比需要時間消化到吸收的固體食物快上許多,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反而容易讓身體疲勞和嗜睡,加上飽足感低,無法抑制食欲。 「減重教練計太」點名3款看似健康的飲品,分別是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牛奶(或乳製品)。 運動飲料許多人會在運動完,大汗淋漓時大口喝下運動飲料,表面上看似清爽、解渴、補充電解質,但事實上是,運動飲料的含糖量通常很高,「減重教練計太」建議,若非從事高強度運動或是運動量很大的人,應盡量避免。 能量飲料營養機能飲品看起來健康,但其實它除了含糖量高之外,更有咖啡因在內,倘若先喝了咖啡又引用機能飲料,容易造成咖啡因過量,尤其孕婦要更加留意。 牛奶(或乳製品)牛奶與乳製品則是「同時攝取了糖與脂肪」,更加容易導致肥胖! 如果上述常見的飲品都不能喝,可以改喝何種飲品作為取代?「減重教練計太」提出的替代方案是,運動飲料可以用100%果汁代替,以天然糖取代精製糖;能量飲料則用黑咖啡代替,但要注意的是,以不過量為主;最後可用豆漿或杏仁乳替換掉牛奶與乳製飲料。●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享受獨處,發現高級的自己!6位孤獨達人:如何度過孤單時間,會決定你的偉大程度.丈夫升主管常出差,竟外遇希望離婚!1故事體悟:外遇,是夫妻之間最深沉共謀.抱怨、與世界為敵有什麼用?中年後明智選擇,是用所有力氣變美好、義無反顧走下去
-
2021-08-3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天氣悶熱又戴著口罩 工人傳出罹熱衰竭症狀
天氣高溫悶熱,日前有工人在工地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緊急送醫急救,確診為熱衰竭,其中一人更引起橫紋肌溶解症,所幸及時住院治療,靜脈注射大量輸液後才化解危機,並在兩天後順利出院,返回工作崗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醫師李其育指出,患者本身有慢性腎臟病,加上工作必須配戴口罩,不易散熱,喝水也不方便,可能因此更容易引起熱衰竭。他提醒,工作時應盡可能穿著寬鬆衣物,並適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如運動飲料或微量加鹽的開水,也可用冷毛巾擦拭皮膚,讓體溫漸漸降低,降低熱衰竭的發生機率。他說,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衰竭、熱痙攣及熱中暑,熱衰竭是指高溫環境大量流汗後,同時造成水分和鹽分等電解質大量流失;體溫大多正常或稍微上升,但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虛弱無力等症狀,嚴重時可能休克或昏迷。由於體溫不太會超過40°C,死亡風險低,只要盡快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大多能恢復正常。熱痙攣則是指在高溫環境大量流汗時,補充過多開水而非電解質溶液,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出現肌肉痙攣,若情況嚴重無及時處理,少數案例會有死亡風險。至於熱中暑,常是因體溫調節能力失常造成,大多是因為熱衰竭未及時發現所致,輕微熱中暑會出現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四肢無力等症狀,嚴重時恐會伴隨中樞神經問題,體溫超過42°C時,甚至有死亡風險。李其育說,橫紋肌溶解症為內科急症,通常合併熱衰竭出現,由於體內溫度過高,使骨骼肌的肌纖維膜發生急速損傷,造成肌肉細胞壞死,當細胞內大量肌球蛋白釋出進入血液循環,會造成腎毒性,若無法及時排出,就會影響腎臟功能,造成急性腎臟衰竭,一旦延誤治療,嚴重時也會致命。
-
2021-08-22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火戰車」談運動中的飲食補充
天剛亮,大地於晨曦甦醒,一群大男孩從沙灘的地平線由遠而近,以風的速度奔跑。泥沙濺上衣服,汗水流瀉在臉上,但他們帶著笑,抱著對未來的期許,以堅定穩健的速度前進。這是198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開幕鏡頭,搭配氣勢磅礴的電影主題曲,看過電影的人一定印象深刻。《火戰車》改編自真人真事,內容敘述兩名英國田徑選手透過艱苦的訓練,卓絕堅定的意志,終於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贏得短跑金牌的故事。2020東京奧運在日前完美落幕,頂尖運動員用他們的天賦與努力寫下一頁頁精彩的故事。台灣運動員迭創佳績,舉凡羽毛球、舉重、柔道、拳擊、桌球……一場又一場精彩賽事,讓觀眾熱血沸騰,驚嘆不已!在觀看奧運轉播時,發現有趣的鏡頭:有些選手在「暫停」的空檔,除了喝水,也吃東西!我很驚訝在如此高壓之下(連觀眾都緊張得吃不下),竟還有「閒情逸致」吃東西?仔細看,選手選擇的食物幾乎都是:香蕉。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熱量,因此在運動中補充水分及食物是很重要的。運動時該怎麼吃喝呢?以下摘錄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建議:1.運動時:如果運動時間少於60分鐘,只需要喝水。2.如果時間更長,可攝取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鹽和礦物質),例如:等滲透壓運動飲料、一杯牛奶、一根香蕉3. 運動後:A.如果每天訓練數次,在完成第一次訓練後的60分鐘內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例如一杯牛奶和一根香蕉)可以幫助恢復。B.如果運動時間少於60分鐘或有更多的恢復時間,請確保適當喝水補充水分,並在之後盡快進食。(例如:下一頓主餐。)香蕉儼然成為運動場上「最佳配角」,在英國保健署的文章中出現好幾次,因為香蕉不僅便於攜帶、富含碳水化合物,易於消化吸收,且香甜好吃。此外,香蕉營養豐富,含有鉀等重要營養素,是補充體力的關鍵。不僅頂尖運動員在競技場吃,你我在健身運動後,也適合來一根香蕉。運動有益身心,但成為專業運動員,在象徵至高無上榮耀的奧林匹克運動場爭取世界第一,除了天賦,更不知要承受何等嚴酷的訓練!清晨或夜晚,酷暑或寒冬,運動員將青春歲月投注在運動場,克服體力極限,在成功之前是何等寂寞?更何況榮耀不是必然來臨。這一切是為了什麼?電影「火戰車」中,奧運400公尺金牌的男主角Eric Liddell說:「我相信上帝造我必有目的,祂讓我跑得快,我跑步時,可以感受到祂的喜悅!」未必每個人都能成為頂尖運動員,但上天必賦予我們獨特的天賦,追尋自己內心的力量,全力以赴。人生的各項挑戰就像運動場,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需要不斷努力追尋。奧運官方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全世界只有極少人能夠站上奧林匹克運動場領取獎牌,但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生命的勇士,獲得奮鬥之後的甜美果實。請上網YouTube搜尋「火戰車」電影主題曲,您會從這優雅卻生命力十足的音樂中,得到再出發的力量。(Facebook請搜尋:鄒頡龍醫師聊生活,談健康)
-
2021-08-20 養生.聰明飲食
隔夜菜加熱「1閃失」小心急性腸胃炎! 專科醫授拉肚子「能吃&不能吃」食物
61歲鄭女士,有糖尿病的慢性病在服藥控制中,日前因為嚴重的上吐下瀉合併高燒不退兩天至醫院急診,抽血發現白血球、發炎指數均高,且合併有急性腎衰竭和電解質不平衡,後續糞便和血液培養均長出沙門氏菌。醫師一問之下,原來鄭女士在發病前吃了放在室溫已經兩天的肉粽。感染沙門氏菌 症狀與急性腸胃炎相同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宿鴻表示,沙門氏菌為一種細菌,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常是因為吃到受到污染的食物進而感染,尤其易好發在天氣炎熱的時節。感染者一般臨床症狀為急性腸胃炎,會有噁心、嘔吐、腹痛、嚴重腹瀉、高燒不退等症狀產生,且糞便中常夾雜著黏液和血絲。 王宿鴻說明,一般病情輕微者,發燒會在兩三天內退燒,腹瀉則會在一星期內逐漸改善。但若是嬰兒、老年人或是有其他慢性疾病造成免疫低下者,則要小心症狀會比其他人來得嚴重,甚至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如脫水、敗血症、休克、腸出血、壞死性腸炎等。 食物調理要注意 室溫超過35℃易變質由於沙門氏菌常是因為吃到受到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因此在食物的選擇跟調理上需要特別注意。王宿鴻指出,最常受到細菌污染的食物,例如:生雞蛋、奶製品、肉製品等,因此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食物要完全煮熟、牛奶和奶製品需經過滅菌過程;在調理食物的時候,生食和熟食需要分開、使用安全的飲用水或自來水處理食物、蔬果類需清洗乾淨。另外,若吃不完的食物一定要用保鮮膜包裹放入冰箱,再次食用前再加熱煮熟;臺灣的夏天尤其炎熱和潮濕,沙門氏菌又最喜歡生活在室溫35℃左右的環境,因此食物若放在室溫太久會大大增加受到污染的風險。 緩解不適症狀 這些東西要少碰針對一般症狀較輕微者,王宿鴻分享,感染時可以使用支持性療法即可,可多補充電解質水分,但需注意不能太甜,因為糖分在生病的腸道中會增加水瀉的嚴重程度,如市售的運動飲料常糖分太高,建議可以加入白開水稀釋飲用;另外,乳糖和纖維類食物在腸道出狀況時吸收能力也不佳,因此乳製品食物跟蔬菜水果類的在這段時間也要少食用。值得一提的是,在腸胃發炎時可以吃白稀飯、白飯、白麵條、白土司等食物,若肚子不痛不會吐的話也不建議讓腸子空腹太久的時間;但假若是高危險族群,如:嬰兒、老人、免疫力不全者,亦或是症狀持續、高燒不退、連喝水也沒有辦法的話,就應儘速就醫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產生。 延伸閱讀: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
2021-08-19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萬別大意! 一男子連日唉聲嘆氣,竟引發「呼吸性鹼中毒」
工作中,生活裡,學習上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這時很多人都會嘆上一口氣,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疏解情緒。「唉……」長久以往,嘆氣好像成了一種信號似的,一聽嘆氣聲就知道,“這人可能遇到不順心的事了”。但這氣可不能一直嘆,武漢一男子兩週前因意外摔傷導致骨折,治療時花了很多錢,還影響了工作,這讓“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倍感壓力。8月13日,他突然出現狂躁、抽搐、出冷汗等情況。據報導,他是因為過度焦慮,連日嘆氣,導致了呼吸性鹼中毒。初聽聞這則新聞大家肯定很好奇,骨折手術做完了,也很成功,怎麼會突然出現抽搐、狂躁的症狀。他患的呼吸性鹼中毒是什麼?為什麼會中毒?有什麼危害?別嘆氣,快來看。一、什麼是鹼中毒?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的酸鹼度是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血液PH穩定在7.35-7.45,這種穩定稱為酸鹼平衡。當血液PH大於7.45時稱為鹼中毒。二、為什麼會出現鹼中毒?鹼中毒分為呼吸性鹼中毒及代謝性鹼中毒。◎呼吸性鹼中毒肺過度通氣引起動脈血中二氧化碳減少,導致血液PH高於7.45出現呼吸性鹼中毒。常見原因包括:1. 精神性過度通氣精神緊張、焦慮、害怕,氣喘吁籲、吵架、情緒激動等情況會導致人體過度通氣,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引發呼吸性鹼中毒,此種類型就是新聞中患者突然出現狂躁、抽搐的原因。2. 低氧血症機體缺氧時會出現過度通氣,是機體對缺氧的一種代償性保護,會造成二氧化碳排出過多從而導致鹼中毒。此類型常見於突然進入缺氧環境如高原、高空等環境中。3.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炎、腦膜炎、腦腫瘤、腦血管意外及顱腦損傷等疾病可能導致呼吸中樞受刺激而出現過度通氣。4. 妊娠妊娠會增加中等程度的通氣,目前認為是黃體酮刺激呼吸中樞導致的。妊娠初期由於嘔吐、飲食不足可發生酮症酸中毒。當妊娠反應過後,由於黃體酮的影響可發生呼吸性鹼中毒,有時可引起手足搐溺。◎代謝性鹼中毒鹼性物質在體內蓄積過多或酸性物質大量丟失,造成血液中HCO3-濃度升高,PH上升出現代謝性鹼中毒。常見原因包括:1. 胃液丟失過多胃部手術、高位腸梗阻時可能會發生劇烈嘔吐,大量胃酸丟失導致HCO3-升高,出現代謝性鹼中毒。2. 鹼性物質攝入過多慢性胃腸道疾病的病人,為中和胃酸,服用過量的碳酸氫鈉,導致腸道內鹼性物質明顯增多。尤其是對於腎功能不全的病人,由於腎臟調節HCO3-的能力下降,過量的鹼性物質在體內蓄積而導致鹼中毒。3. 電解質代謝紊亂,低鉀低氯導致鹼中毒老年臥床患者,進食差,長期以往會導致電解質紊亂,出現血鉀、血鈉、血氯紊亂,導致代謝性鹼中毒。三、如何判斷是否出現了鹼中毒?呼吸性鹼中毒主要表現為通氣過度和呼吸加快,四肢發麻、刺痛、肌肉顫動、眩暈、暈厥、視物模糊、抽搐等。代謝性鹼中毒輕者表現不明顯,不易識別,重症患者多有面部及四肢肌肉抽動、手足抽搐、口周及手足麻木、頭暈、躁動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狀。四、為什麼嘆氣會導致鹼中毒?平時簡單一句嘆氣,一聲“唉”,反復多次長吁短嘆有可能會導致呼出二氧化碳過多,出現呼吸性鹼中毒。曾有過不少“鹼中毒”的新聞:女子因遲遲等不到人過度焦慮、男子吵架太生氣,誘發鹼中毒……這些都是呼吸性鹼中毒的典型情況,平時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五、鹼中毒有什麼危害?鹼中毒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酸鹼失衡、電解質代謝紊亂,頭痛、頭暈、煩躁不安、躁狂等精神症狀,口周及四肢麻木、針刺疼痛感、甚至抽搐。抽搐時間過長會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損害,各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六、生活中如何緩解焦慮?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多,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身體健康的關注等等導致現代人焦慮、抑鬱症出現的越來越多。如果焦慮狀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無法正常生活的情況,需要藥物治療和專業的心理調節。但大多數情況都處於情緒異常的狀態,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的生活,這時需要改變生活方式、調節情緒來改變。建議平時多與朋友、家人交流,把不舒服的情緒釋放出來;家人及朋友的關心、理解、照顧也可明顯改善這種情況。適當鍛煉、晨練、練瑜伽,轉移注意力,把多餘的精力放在一些輕鬆舒服的事情上。聽音樂,有時間出去郊遊等一些娛樂活動放鬆心情,可明顯緩解焦慮。(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8-13 新聞.健康知識+
脫水10跡象!尿液出現這種顏色代表你已經脫水了
夏日氣候酷熱難耐,在外頭活動的大家,是否偶爾覺得頭昏、疲憊想睡,或是尿量變少?如果您發現上述現象,您可能已經「脫水」了。水分是維持人體運作的重要成分,一旦脫水,可能造成認知能力下降、影響性生活表現,甚至引發熱痙攣、昏厥…等併發症,需要儘速接受醫療處置。觀察尿液顏色、排尿頻率 及早發現脫水徵兆不論是在外工作還是活動,體內水份因為流汗而大量流失,如果忘記補水,就有可能脫水。尤其老人、小孩、慢性病患,都是脫水的高危險群,應特別注意。事實上,尿液的顏色是判斷脫水與否最簡單、實用的方式,小便後別急著沖水,先往馬桶內看一眼,就可以知道自己需不需要補充水分。在一篇《健康線上(Health Line)》的文章中,將尿液顏色由淺到深,分為5個漸層,各代表不同的缺水程度:若尿液呈現透明,代表水分過多,應暫停喝水;呈接近檸檬汁的淺黃色,是最佳狀態,體內水份含量適中;尿液顏色接近啤酒的黃色時,仍屬正常;若出現琥珀色,則已屬輕微脫水,建議開始多喝點水;尿液呈褐色或深橘色時,代表已經脫水,應補充大量水份及電解質。不過尿液的顏色也可能因為食用特定食物如:蘆薈…等,或腎臟病、肝病所致,未必僅是脫水所致。而除了尿液顏色以外,脫水的跡象還包括:頭暈、頭痛、疲倦、口渴、皮膚乾燥、排尿次數下降、淚液減少…等,較嚴重的脫水患者,還可能出現低血壓、心跳過快、呼吸急促…等症狀。脫水在醫學上屬於急症,若有上述不適應儘速補水或就醫。除了補水,還要補電解質 善用糖、鹽在家就能做針對脫水患者,補充水分是首要的重點,除了同時有嘔吐、腹瀉症狀的患者,需到醫療院所接受靜脈注射外,一般民眾以多喝水的方式補水即可。專家建議,除了喝白開水之外,可以選擇低含糖量的運動飲料或電解水。手邊沒有電解水的患者,在家也可以1/2茶匙鹽、6茶匙糖,搭配1公升開水的比例,自行製作。補水時,也需切記避免碳酸飲料、酒精、過甜的飲料及含咖啡因的飲料,這些類型的飲料會使脫水情形惡化。對於脫水等熱傷害症狀,預防絕對勝於治療,平日適時補水、避免於太陽直射下從事強度過高的活動,是避免脫水的好方法。一般成人的每日水分建議攝取量,是女性約9杯,男性則是13杯,每杯為8盎司(236毫升),也就是說,平均每日飲水量約為2000毫升,依照居住環境、個人的健康情況,以及活動量多寡,需再行增減。此外,一位成年人每日的正常排尿頻率,則落在每日9-14次之間。不論是氣候、運動…等任何原因導致的脫水,都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除了出現脫水徵兆時,儘速補水或就醫,平日也做好補水措施,並適量補充電解質,是炎炎夏日的最佳自保之道。脫水10跡象1.尿液呈現琥珀色、褐色或深橘色2.排尿次數下降3.頭痛、頭暈4.疲倦5.口渴6.皮膚乾燥7.淚液減少8.低血壓9.心跳過快10呼吸急促脫水怎麼辦1.大量補充水分,白開水、低含糖量的運動飲料或電解水。2.避免於太陽直射下從事強度過高的活動。3.有嘔吐、腹瀉症狀的患者,需到醫療院所接受靜脈注射。參考資料:.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dehydration#prevention.https://www.webmd.com/a-to-z-guides/dehydration-adults
-
2021-08-11 養生.抗老養生
汗流太多易增心臟負擔!醫授「夏季6個養心術」:愛賴床、愛生氣要當心
夏天氣溫高、環境易悶熱,人體新陳代謝快、加速了血液循環,也使得心臟的做工量增加。中醫科醫師黃中瑀指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汗為心液,過度流汗就 容易傷心、增加心的負荷;心又主神明,掌管著對外界的反應。也就是說,在夏天又悶又熱的環境裡,人容易疲勞、倦怠、頭暈等,再加上心的工作量增加,心又主神明,所以,人就容易暈眩不清、反應不靈敏。因此,到了夏日,養生的重點在於心,以免混沌不清:方法1、睡眠要充足夏天容易煩熱、煩躁、影響睡眠品質而睡眠不足、神智不清爽,且睡眠不足容易使中氣不足、通體不暢,而容易生病。因為心主神明,所以先要睡眠充足,讓身體得到適當的休息,才不會頭昏腦脹,而能神清氣爽、頭好壯壯。中醫認為,夏天最好晚睡(但晚上11點前必須上床睡覺)早起(早上5、6點就起床)。在古時候夏天很熱時,太早睡覺容易因悶熱無法入眠,晚點上床氣溫涼些,反而有助睡眠品質的提升。現在大家有了冷氣,不必擔心悶熱睡不著的問題,但仍需注意冷氣不要吹太多、溫度調節在 25~28℃就好,以免毛孔閉合、身體難以散熱,或甚至打亂了體溫調節中樞。夏天原本身體就容易呈現微微排汗的狀態,使新陳代謝增加,來加速排除身體產生的廢物,而不堆積在體內,因此冷氣開太強,反而使體內產 生的廢物難以排除。方法2、勿睡過多,早起運動雖然說睡眠充足對養心很重要,但也不建議因 為夏日炎炎正好眠,就睡太多。早起多運動,可以使身體新陳代謝變好,晚上更容易入眠,而提高睡眠品質;且早上起床後做些輕鬆的運動、散步等,可提高身體免疫、防禦外侵的能力,使氣血流暢,如此一來,整天的工作就會比較有精神、思緒也會比較清明。現代人很容易有「冷氣病」,中醫辯證論治,近年來常常在夏天開冬藥治療疾病。 因為很多人從酷熱的大太陽下進入強冷的冷氣房,立刻著涼中暑生病,所以,必須使用冬天用的大熱藥來排出體熱;冷氣病成了現代人的文明病,因此在夏天一定要適度的運動、讓體熱排出,身體才會健康。方法3、養心之外,也要顧脾胃隨著季節愈來愈熱,尤其到了梅雨、颱風季節,就得注意暑濕問題,暑易傷氣傷陰、濕易傷脾。夏天的食物很容易腐壞,因此在飲食上要注意新鮮衛生、食物煮熟少生食。此外,因為天夏天人體體溫比較高、腸溫也高,容易引起腸胃痙攣、腹痛、腹瀉等問題,所以,飲食以清淡為宜,不要過度增加腸胃的負擔。方法4、補充水分,加速病菌代謝夏日養心最擔心心氣不足,過度流汗容易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引起心悸、血壓降低等而「傷心」,所以,水分的補充一定要足夠;且因為夏天容易潮濕、流汗、泌尿道感染等,體內的廢物產生也相對的比較多,充足的水分補充不但可幫助排除體內的病菌,也可加速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此外,若有輕微的中暑現象,可以運動飲料加熱水飲用,不但能發汗、補充電解質,又可退暑。方法5、補充蔬果,冰冷少食因為夏天的人體新陳代謝很快,必須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來幫助體內細胞的修復;而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的攝取,以蔬果的來源最好,對人體的幫助最大,當季的時令水果是最好吃又最有營養的,台灣夏天的當令水果很多,但有些較屬於冰冷的瓜果少吃,例如西瓜寒涼,所以最好不要晚上吃,因為晚上腸胃也要休息,寒涼的食物容易引起腸胃痙攣,導致腹痛發生;而腸胃較弱的人,鳳梨最好少吃一點。此外,夏天很多人都很喜歡吃冰,一吃冰就覺得消暑又涼快,但是冰淇淋、剉冰等冰品冷飲,易寒食傷胃,對腸胃系統的保養很不好,所以能少吃就盡量少吃。方法6、夏日養生,使志無怒因為夏天體內新陳代謝快、容易火氣大,所以,做事情要保持身心愉快、心情平和、情緒保持平靜、不要動輒煩惱或動怒,否則「逆之則傷心」,不論是功能上的心,或心理、思慮等,都可能受傷;若夏天未能好好照顧身體,到秋天就容易秋燥,容易有燥熱疾病產生。延伸閱讀: ·為什麼夏天也會出現心臟病? 專科醫師解析背後原因 ·夏天吃對蔬果對心臟好! 專家認證「護心飲食3大重點」:今天吃了嗎? 
-
2021-08-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防疫在家食物沒保存好常感染沙門氏菌 醫師呼籲注意
防疫宅在家,食物沒保存好,很容易感染沙門氏桿菌菌;奇美醫學中心近來病患增多,鄭姓女子因嚴重上吐下瀉、高燒不退送急診,抽血發現其白血球、發炎指數都偏高,糞便和血液培養都驗出沙門氏菌;醫師一問才知她吃了放2天沒冰的肉粽,經抗生素治療點滴補充,一星期才出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宿鴻表示,民眾常因吃到受汙染食物感染沙門氏菌,尤其天氣較炎熱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嚴重腹瀉、38~40℃高燒不退等急性腸胃炎症狀,尤其糞便中常夾雜黏液和血絲,造成恐慌。還好沙門氏菌不耐熱,低溫60度經過20分鐘或100度5分鐘就可以殺死。王宿鴻說,生雞蛋、奶製品、肉製品等易遭汙染,務必完全煮熟,牛奶和奶製品需滅菌;調理時生食和熟食分開,吃不完的食物一定要用保鮮膜包裹放冰箱,再吃前也要加熱煮熟。他說,症狀較輕微者,以支持性療法補充電解質水分即可,但需注意腸胃發炎時要少吃甜食,建議吃白稀飯、白飯、白麵條、白土司等易消化食物,若症狀持續、高燒不退、連喝水都很不舒服的時候,就應就醫避免嚴重併發症。沙門氏菌感染一般症狀持續 2到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可經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汙染食物。生存溫度在4到48℃間,在35到37℃間繁殖最快。王宿鴻表示,台灣炎熱最近又一直下雨潮濕,沙門氏菌又最喜歡生活在這種環境,食物放在室溫太久,風險會大大增加,民眾一定要多注意保存。
-
2021-08-0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天熱喝水少 急性心肌梗塞
55歲的陳姓男上班族,最近外出都會感覺到呼吸喘、胸悶,他總以為是「太胖」引起的問題,每當症狀出現時只要拍拍胸脯,倚靠著牆休息一下就會緩解。日前突然喘不過氣、全身冒汗、幾乎暈厥,救護車趕抵現場時,他的心肺功能已停止,緊急給予電擊後才恢復心跳,醫師診斷是「天熱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釗監指出,心肌梗塞不是只發生在冬天,夏季因天熱、水分流失多且蒸發速度快,加上水分攝取不足,電解質流失,導致血液變得黏稠,增加發生冠狀動脈阻塞或是腦血管阻塞的情形,嚴重則會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此外,天熱脫水也會導致心跳加速,增加心律不整或是心臟衰竭的可能。張釗監說,心肌梗塞有幾種明顯症狀,包含一陣一陣的呼吸喘、胸悶。長年吸菸、肥胖、罹患三高的患者,都要注意在天熱的環境中,是否有出現類似症狀,隨時補充水分、電解質飲品,每人每天應攝取2000cc白開水,但勿一次牛飲,應隨時慢慢補充。張釗監指出,心肌梗塞患者的年齡逐年下降,很多青壯年自恃年輕,不夠關心自己的身體,有小問題不愛就醫或不依照醫囑用藥,成為心血管疾病另一大宗對象,呼籲民眾千萬別用「年齡」判斷與心血管疾病的距離,生活習慣不佳、飲食西化等才是判斷與心血管疾病的距離。
-
2021-08-0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天熱過胖男喘吁吁路邊休息 抵辦公室竟心肌梗塞昏厥
年約55歲的陳姓男上班族,最近外出上班都會感覺到呼吸喘、胸悶,但礙於本身體重過重,陳男總認為是「太胖」才引發呼吸喘,每次症狀出現時只要拍拍胸脯,倚靠著牆休息一下就會緩解。日前突然喘不過氣、全身冒汗、幾乎暈厥,救護車趕抵現場時,陳男已心肺功能停止,緊急給予電擊後恢復心跳,醫師診斷是「天熱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釗監指出,心肌梗塞不是僅發生在冬天,夏季因天熱和水流失多且蒸發速度快,加上水分攝取不足,電解質流失,讓血液變得黏稠,增加發生冠狀動脈阻塞或是腦血管阻塞的情形,嚴重則會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天熱脫水也會導致心跳加速,增加心律不整或是心臟衰竭的可能。張釗監指出,心肌梗塞有幾種明顯的症狀,包含一陣一陣的呼吸喘、胸悶。長年吸菸、肥胖、罹患三高的患者,都要注意在近期天熱的環境中,是否有出現類似症狀,隨時補充水分、電解質飲品,鑑別體內水分是否足夠,可以從尿液顏色觀察,呈現深黃色,表示體內水分不足,應適度補充水分,每人每天應攝取2000毫升白開水,別一次牛飲,應隨時慢慢補充。張釗監指出,心肌梗塞患者的年齡逐年下降,很多青壯年自恃年輕,不夠關心自己的身體,有小問題不愛就醫或不依循醫囑用藥,也成為心血管疾病另一大宗對象,呼籲民眾千萬別用「年齡」判斷與心血管疾病的距離,生活習慣不佳、飲食西化等才是判斷與心血管疾病的距離。
-
2021-07-30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搶買「疫苗用止痛藥」? 他曝普拿疼分3種:大多數人都吃錯
國內加速疫苗施打,許多民眾為了緩解接種後的不適症狀,都會購買「普拿疼」服用。不過,一名就讀臺北醫學大學的網友表示,其實市售的普拿疼區分為3大種類,功能和成分也有所不同,希望透過對藥品基本的講解,讓民眾能針對副作用對症下藥,了解不是「非普拿疼不可」或「只要普拿疼都好」。一名臺北醫學大學的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普拿疼基本上可分為紅、藍、綠三種顏色的包裝,其中,紅、藍的功能都是止痛退燒,兩者的主成分大致相同,皆含有「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差別僅在於紅色包裝為加強版,成分多了咖啡因;而綠色包裝的「伏冒系列」,則是針對感冒症狀的配方,並可再細分成一般、加強、咳嗽、鼻炎等。至於最近許多人想購買「疫苗用普拿疼」,他指出民眾常有的2大迷思,第一,其實並不是「只要有寫普拿疼」就好,例如伏冒系列雖然也有退燒成分,但是其他成分都是多餘的,不適合用來緩解打疫苗的副作用;第二,藥品有「學名」跟「商品名」兩個名字,商品名可能隨廠商不同而各自取名,但是其實都是相同的東西,因此若買不到普拿疼,只要有「acetaminophen」成分也都適合服用。該網友強調,「只要普拿疼都好」以及「非普拿疼不可」,都是大眾常有的錯誤觀念,因此,不必為了「找普拿疼」奔波好幾家藥局,可以多看看其他藥盒上的標示;此外,他也補充,紅色版的加強錠,主要是用於加強止痛,在退燒效用上與藍色版一致,若接種後有反覆高燒的狀況,他建議可以搭配攝取電解質,反而更有作用。最後他提到,其他平時常見的另一止痛退燒藥物NSAID(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雖附有消炎作用,但目前較不建議接種後服用,除非為四肢嚴重痠痛者,服用NSAID才確實較有幫助,常見成分包含ibuprofen(布洛芬)、diclofenac acid(雙氯芬酸)等。
-
2021-07-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完疫苗怎麼吃? 營養師建議火龍果、鮮魚、香菇雞湯
國內防疫降為二級,也越來越多民眾開始打疫苗,打完後不少民眾身體反應激烈,常戲稱出現不適、發燒的感覺是「疫苗認證的年輕人」,但打完疫苗應該怎麼吃?補充那些營養素?營養師表示,除了多喝水攝取水分外,現在盛產的水果、魚類也能補出施打疫苗後的身體能量。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他自己在打完疫苗後,連續三天高燒39.2度,全身無力更別說要煮食,因此要恢復體力以及營養,她考量容易取得、台灣人常吃、烹飪容易,現在很多盛產的食材,甚至便利商店就有賣,方便取得,全民施打疫苗,打完以後會累和疲憊,補充營養最好。她推薦多喝水,一天2000cc 分次喝,但李婉萍說,知道打完疫苗要多喝水,但她自己喝到後來,有點喝不下,甚至有點想吐,因此建議可以喝椰子水或檸檬汁,現在檸檬盛產,取得方便,價格平實,補充適量電解質,民眾也比較喝得下去。李婉萍說,夏季是台灣水果盛產的季節,芭樂、火龍果、鳳梨、百香果都是推薦品項,芭樂、百香果主要補充維生素C,且纖維質高,三分之一芭樂、兩個百香果就有三碗高麗菜的纖維質,相對於不愛吃蔬菜的民眾來說,就多水果吧;而火龍果是因為富含甜菜色素(紅),加上夏天冰冰涼涼的,特別是打完疫苗後若出現高燒不舒服,冰涼多汁的水果比較容易入口。她表示,打完疫苗容易沒有胃口,但就算沒胃口也需要體力,可以吃蛋補充熱量與蛋白質;若有點體力可以煮食,也可以煮點香菇雞湯,虱目魚粥,蛋白質含料很高,除了鮮魚有EPA、DHA等綜合性蛋白質多外,現在超商就可以買到虱目魚片,超級方便取得容易煮,或煮香菇雞湯補充營養,這些國產食材都很容易買,煮食也不麻煩,很適合民眾補充營養與體力。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女大生打AZ吞6顆普拿疼「止不住爆痛」 貼文引過來人迴響
近日符合疫苗施打資格的民眾陸續收到了接種通知,不過也還是有許多民眾擔憂,接種後引起的不良反應。日前就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自己接種AZ疫苗後持續高燒,連吞6顆普拿疼也沒有改善,直言「給各位跟我一樣年紀的建議,真的不要輕易嘗試!」日前有位被歸類在接種第九類的18歲女大生在Dcard COVID-19版以「18歲打AZ第一劑」為題發文表示,自己7月22日打完第一劑AZ疫苗後,先是肩膀及施打處微微酸痛,到了當天凌晨突然覺得超級冷,「爬起來拿了冬天在蓋的厚毯子才睡得著」,接著23日清晨7點發高燒,感覺像得了腸胃炎一樣非常不舒服,只能吃清淡的東西才不會噁心。而後發燒的現象在接連吃了3顆普拿疼後也沒有改善,中午時體溫來到39度,「因為不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再吃普拿疼,先貼了小林退熱貼,午餐也只能吃一點,完全沒食慾。」當日下午連續再吞3顆普拿疼,這段期間關節痛、手痛、胸痛、頭痛、頭暈樣樣來,原PO表示自己「頭痛到很像被大卡車撞到!」隔日上午仍持續發燒。並在文末提醒,「要打AZ的人,普拿疼一定要準備充足,買舒跑或者FIN補充電解質,退熱貼也一定要有。」貼文曝光後,隨即引起許多網友熱議,「我也18,真的只有陣亡兩個字可以形容」、「我21歲,昨天早上打的,晚上開始燒到40度,超級不舒服」、「我也是18,剛打完就吃了一顆止痛藥,睡前才開始感到頭痛畏寒施打處酸痛」、「一樣18歲,打完就先燒39度,整個人快蒸發了」、「吃了五顆普拿疼還是燒到39,關節痛爆、頭痛爆,燒了兩天半頭依舊痛」、「我也18歲23號打,痛苦到一個不行今天才好了一點」。也有網友認為,「每個人對疫苗的副作用程度都不同,不要輕易嘗試這句話感覺不妥」、「再痛苦也沒有確診新冠然後變重症痛苦吧,這真的不算什麼」、「有副作用才要覺得萬幸吧!代表個體免疫力很好啊,完全沒有副作用的是疫苗認證老人欸」。事後原PO也將「不要輕易嘗試」,改成「還是要打的喔!雖然副作用很痛苦……」。
-
2021-07-22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淋雨濕身加這動作恐「又癢又腫」 醫:千萬別做
烟花颱風逼近台灣,可能帶來致災性豪大雨,醫師提醒民眾,除了做好防颱準備,也須注意個人衛生及防護措施,像是雨水噴到眼睛,千萬別用手揉眼睛,以免導致急性過敏性結膜炎;而雨水中多半含有細菌,若不小心飲用被汙染的水、或停電而解凍過久的食物,也可能出現腹瀉,民眾應提高警覺,避免影響自身健康。書田診所眼科主任王司宏表示,門診曾遇過患者在豪雨中出門,雨水噴到眼睛後揉眼睛,導致急性過敏性結膜炎,眼睛又癢又紅腫。他指出,空氣中多少髒汙的懸浮顆粒,揉眼睛會使髒汙的雨水或細菌進入眼睛,容易過敏或是有配戴隱形眼鏡者,應洗臉或是以乾淨的毛巾、衛生紙將雨水拭去。王司宏指出,下雨時盡量別淋雨,若眼睛不小心被雨水噴到,可用生理食鹽水沖洗眼睛,戴隱形眼鏡可到目的地後再戴上,降低感染風險。引發急性過敏性結膜炎,就醫後依照醫師指示用藥,約3天可恢復。此外,機車族在風雨中騎車,若戴半罩式安全帽,雨水直接打在臉上,灰塵、髒汙的雨水容易進入眼睛,建議要帶護目鏡保護眼睛,戴全罩式安全帽可阻擋雨水直接噴到眼睛,但容易產生霧氣,可將面罩留醫點空隙,保持空氣流通。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提醒,颱風來襲可能出現淹水或停電等災情,若民眾誤喝被汙染的水,或吃到冰箱停電而解凍過久的食物、或泡過汙水的食物,可能出現腹痛、腹瀉、噁心感,部分伴有血便、發燒等症狀,若發生在孩童、老年人或慢性病患,症狀可能較嚴重,多數成年人在3到5天內可改善,建議注意水分、電解質補充,以免脫水。王志堂說,預防急性腸胃炎,要注意飲水、食物是否受到汙染,飲用水需先煮沸或是使用瓶裝水,食物食用前確認有煮熟,有泡過水或解凍過久請勿食用,並注意個人衛生,隨時洗手,倘有相關症狀應儘早就醫診斷治療。
-
2021-07-2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溫外出沒喝水 8旬嬤差點心肌梗塞
國內迎來「微解封」,民眾在保持通風、社交距離下可以出門,現階段出門還需佩戴口罩,外出飲水不便。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葉宏一指出,日前一位80多歲有慢性病的阿嬤,早上出門運動,因疏於補充水分,運動時感到胸悶,就醫做心導管檢查發現已經血栓,這是心肌梗塞前兆,呼籲民眾多喝水,調節身體機能,若有症狀應盡速就醫。臨床上發現,夏季出現冠狀動脈阻塞或血栓,與喝水不足有關,葉宏一說,隨著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會增加,加上夏天流汗多,身體水分易蒸發,會讓血液變得濃稠,尤其老年人多半認為外出喝水容易頻尿,要找廁所不方便,就不補充水分,一旦飲水不足,就易導致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引發心肌梗塞。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小覷,葉宏一提醒,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惡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身體脫水會讓心跳加速,衛福部國健署說,缺水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長者、幼童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應特別注意,建議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輕便、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並隨身攜帶水。防疫期間保持涼爽和補充水分尤為重要,但心血管疾病合併腎臟病病友,補充水分需與醫師討論評估。國健署指出,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也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此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補充加入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電解質飲料,在做好個人防護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
2021-07-20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腎上腺異常增生,也會讓血壓失控?
現職: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科主任專長:糖尿病、肥胖症、骨鬆、甲狀腺疾病明明年紀輕輕,血壓卻高得驚人,有時還會合併有低血鉀的情況,常常會覺得疲倦、肌肉無力,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有一位40多歲的女性,血壓常常高到170/110mmHg,鉀離子又低到只有2.8、2.9mEq/L,比正常值3.5mEq/L低很多。主訴除了血壓高、四肢無力外,也常莫名焦慮,尿也會比較多,常常要跑廁所。經過一連串的複雜檢查,才確診是單側腎上腺腫瘤引起的皮質醛酮高血壓,在接受腹腔鏡手術後,很快出院。目前血壓維持在理想的範圍內。僅需定期回診追蹤。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科主任歐弘毅醫師說,「三角形的腎上腺,位於腎臟的上方,兩側腎臟都有,腎上腺會用膽固醇當原料,製造多種荷爾蒙,包括醛固酮、類固醇等等,會影響腎臟對血壓的調控跟電解質的平衡。當腎上腺有腫瘤或過度增生,同時合併分泌過多的醛固酮時,有時會出現很難處理的頑固性高血壓,有時會合併有低血鉀(但也有人的血鉀數值正常),有時也會出現焦慮、恐慌等等精神狀況。皮質醛酮高血壓是目前公認最常見的續發性高血壓。如果沒有好好治療,中風、心衰竭的風險會比一般高血壓還高。」如果高血壓同時有低血鉀或合併有腎上腺腫瘤,或是高血壓用了好幾種藥物,還是很難處理,就要高度懷疑跟醛固酮有關。事實上,這類皮質醛酮高血壓診斷的標準很清楚,但因每個實驗室的標準不一,再加上確診的過程非常複雜,吃力不討好,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要靠學術熱情來迅速確診也不是這麼容易。有很多病人並不知道自己就是皮質醛酮高血壓的病友。歐主任強調,「臨床上看到皮質醛酮高血壓,屬於腎上腺增生比較多,約占2/3,單側腫瘤占1/3。一般建議若是單側腫瘤,可以慎重考慮開刀。若是雙側的增生,則建議服用皮質醛酮受體拮抗劑來控制病情。但也由於皮質醛酮高血壓,並不太會看到立即的急性危害,有很大比例的患者不想開刀,會寧可吃藥控制。但不管是動手術或規則服藥,只要及早治療,都能讓疾病的風險降低。若是太晚診斷,血管硬化已經發生,就算積極開完刀,還是有可能有高血壓,還是需要服用高血壓藥物來讓血壓控制在一個比較理想的數值。」#div-gpt-ad-1503996040247-0,.inline-ad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2021-07-19 新聞.長期照護
長者高溫外出忘記喝水 專家:嚴重恐致心肌梗塞
國內迎來「微解封」,民眾在保持通風、社交距離下可以出門放風,現階段出門還需佩戴口罩,外出飲水不便。專家分享,一名八旬有慢性病的老人,近期上午出門運動,因為疏於補充水分,出現胸悶不適症狀,就醫後經診斷發現已產生血栓,有心肌梗塞前兆,呼籲民眾多喝水,若有症狀快就醫。天氣熱飲水不足需注意,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葉宏一今天指出,隨著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增加,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臨床上發現,夏季出現冠狀動脈阻塞或血栓,與喝水不足有關。葉宏一分享,一名80多歲、有慢性病的女性長者,利用夏天早上運動,因為沒什麼喝水,運動期間開始感到胸悶,就診做心導管發現已經血栓。他說,老人多半認為外出喝水導致頻尿,需要找廁所不方便,但夏天還是要多喝水,調節身體機能。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國健署也說,缺水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像是英國心臟基金會呼籲,長者、年幼小孩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應特別注意,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輕便、通風、淺色衣物,甚至穿戴帽子,及戴上太陽眼鏡並隨身攜帶水,疫情爆發期間保持涼爽和補充水分尤為重要,惟心血管疾病合併腎臟病病友,補充水分需與醫師討論評估。由於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小覷,葉宏一提醒,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另外,國健署也補充,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補充加入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電解質飲料,在做好個人防護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
2021-07-1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熱過頭死亡率高達30%!尿液5顏色判斷是否中暑:出現這色就太晚了
為防堵疫情擴散,全國持續維持疫情警戒第三級,民眾因減少外出,網購情形也相對增加,郵差、快遞、外送員等工作量暴增,不僅面臨送貨壓力更要長時間曝曬在太陽底下,若沒有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就可能因大量流汗造成脫水,進而引發熱衰竭甚至中暑,若處理不當,更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死亡率超過30%。針對在戶外工作的外送人員,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預防熱傷害3要訣」,以提前預防熱傷害的發生:要訣1、保持涼爽1.裝備選擇‧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可適度搭配透氣輕薄長袖防曬衣物,但勿包覆過多,造成悶熱。‧選擇使用國家標準檢驗合格防曬或涼感產品,挑選商譽良好店家生產、中文標示清楚的產品。須長時間於陽光下活動時,應選擇防曬係數較高(如SPF 30或更高),同時具有 UVA(以★號或PA+號表示)防禦效果的防曬產品。‧選購太陽眼鏡時,應挑選具有商品檢驗及完整標示的產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水貨及仿冒品;護眼防曬係數(E-SPF,  Eye-Sun Protection Factor):係數分為5、10、25三類,數字越大效果越佳。另,開車時請勿佩戴顏色過深的深色太陽眼鏡,避免天色昏暗時影響行車視線,才能確保行車安全。(推薦閱讀:太陽眼鏡鏡片愈深愈好? 錯了!一次看懂怎麼挑選)2.身體降溫及散熱‧避免長時間高溫曝曬,應適當安排時間至陰涼通風處或有空調地方,讓身體適度降溫及散熱,並卸下易致身體悶熱物品,例如:安全帽及長袖防曬衣物等,幫助身體儘速散熱。‧可適時在身上噴灑冷水及搧風,加速身體降溫。要訣2、補充水分‧戶外工作者可每小時補充2-4 杯冷開水(1 杯為240c.c.),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大量流汗時可喝加少許鹽的冷水。‧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如患有慢性病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依疾病需求,定期量測血壓、血糖等,諮詢醫師用藥及適當水分攝取,並定期回診追蹤。‧可透過檢查尿液顏色來初估喝水量是否足夠,一般來說,大致可以將尿液顏色分成五種顏色,透明無色、透明黃色、黃色、烏龍茶色、濃茶色,分別代表不同情況:*透明無色:表示體內水分可能過多,不需要補充水分。*透明黃色(淺黃色):表示體內水分充足,可正常補充水分。*黃色:表示可能有一段時間未補充水分或有持續出汗之情形,需要持續補充水分。*烏龍茶色:表示身體可能已出現缺水狀態,要立即補充水分。*濃茶色:表示可能已1-2天完全沒有水分攝取,此時喝水可能對於腸胃吸收速度已經太慢,建議尋求醫療單位協助,以吊點滴的方式補充水分。要訣3、提高警覺‧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儘量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環境,並做好防護及適時降溫散熱。‧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如有不適切勿逞強,應先休息並儘快求助或送醫。‧雇主應加強宣導認識熱傷害的症狀及預防,以提升員工自我保護力。(推薦閱讀:熱到頭昏想吐! 刮痧解暑5件事沒注意超NG)出現熱傷害徵兆 應快就醫避免憾事發生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延伸閱讀: ·吃冰塊、喝冰水可以消暑嗎? 醫列「解暑&上火食物」:吃錯中暑風險反增 ·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 專家揭「爆血管真相」:2類人要注意
-
2021-07-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營養師:「營養照護」是戰勝新冠病毒癒後關鍵!加速康復可以這樣吃
連日來,本土新冠疫情有稍有趨緩,但如陳時中指揮官所言:「心情可以放鬆,防疫行動仍不能鬆懈」,然而,新冠確診者有5成以上是輕症或無症狀,在居家隔離等待康復的期間,該怎麼吃才有助戰勝病毒,早日恢復呢?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營養照護是戰勝病毒的重要癒後關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熱量、高蛋白、充足水分攝取」,這飲食3關鍵將有助新冠確診者康復。 .增加熱量攝取約+250~500大卡/日—感染會增加體內壓力,應多吃高營養熱量密度的食物或飲品,才有足夠熱量對抗體內耗損: 1、少量多餐 就算不餓,也務必確保熱量足夠,減少對本體的耗損。2、吃酪梨、喝堅果飲 可透過油脂食物的攝取,提高能量進食。3、配方營養品 若食慾不振、身體不舒服,可視情況補充配方營養品,讓熱量、營養達到需求。.補充蛋白質營養—避免肌肉流失耗損使身體更虛弱、降低癒後恢復力:1、多吃蛋、肉、豆製品 以原型優質蛋白為主。2、 自製奶昔 可用豆漿、牛奶、優格+香蕉+堅果醬做高蛋白奶昔。3、蛋白質飲品 吃不下可利用高蛋白飲補充營養。 .水分補充足夠—發燒、流汗、咳嗽、腹瀉等,都會增加身體水分流失,為避免身體缺水、脫水、電解質失衡:1、少量多次喝水 避免身體缺水、痰越來越濃稠。2、自製水果水 把新鮮水果加進白開水中,替換不同味道的水份,避免味覺疲勞。3、喝電解質飲料 補充發燒、流汗、嘔吐、腹瀉之電解質。每日量體重 了解自己營養吸收狀態此外,高敏敏建議,每天盡可能的維持體重,因為體重是反應身體水分維持及營養狀態很直接的指標,除謹記以上營養原則,也要搭配多活動、多休息幫助更快恢復健康生活。最重要的還是確實的將口罩戴好、少出門、勤消毒,把自己跟周遭人事物都當成感染源、感染者,時刻提高警覺,一起加油渡難關!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
2021-07-16 養生.聰明飲食
香蕉吃不同顏色竟會有不同效果!這時吃熱量低、碳水化合物少...營養師用一張圖教你看懂
身處在有「香蕉王國」美譽的台灣,我們有的確有必要了解一下這個我們從小看到大的水果,特別是在它正值盛產、價格便宜的時候。香蕉,這個有「智慧之果」別稱的水果到底有什麼營養?吃香蕉對健康又有什麼好處?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這個集便利、美味於一身的水果~香蕉!香蕉營養知多少?香蕉堪稱食用最方便的水果,在眾多水果中,它是唯一不用削、不需切,輕易就可撥開外皮食用的水果,故可說是外食族、上班族及懶得吃水果者最便利的水果選擇。一根中等香蕉約150公克重,可提供127大卡的熱量、2.2公克蛋白質、33公克的碳水化合物(醣)、2.4公克纖維,且富含鉀和維生素B6。若以每日營養需求來看,其纖維和鎂含量可滿足每日需求的10%左右,維生素C為16%,鉀27.6%、維生素B6則為41.3%。另外,香蕉還含酚類化合物、生物鹼、單寧、類黃酮、皂素等植化素;根據USDA資料庫,每百公克的抗氧化指數(ORAC)為795 µmol TE。雖然水果富含果糖和葡萄糖等單糖,但香蕉因含纖維及抗性澱粉,故升糖指數並不高,根據國際GI資料庫,香蕉的GI為51,屬於低GI食物(註),所以適量食用時並不需要過於擔心其對血糖的影響。(註)香蕉的GI值因成熟度與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其GI值約介於46~70間,屬於低GI及中GI食物。由於隨著水果的成熟,澱粉會轉變為單糖,因此成熟香蕉的GI會高於未熟的香蕉。舉例,未熟透的香蕉GI為30,有點熟但帶些綠色的香蕉為42,全熟的為52。綠香蕉vs.黃香蕉,香蕉成熟後營養的變化。健康解碼~吃香蕉好處知多少?一. 高鉀、低鈉,有益心血管健康!香蕉是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含鉀量最高的新鮮水果。每百公克香蕉含368毫克的鉀、0.2毫克的鈉。根據科學資料顯示高鉀、低鈉有助防治高血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甚至允許高鉀且低鈉的食物可宣稱「能降低高血壓和中風的風險」。故高鉀低鈉的香蕉也屬於有益心血管健康的好食物。二. 健身、運動的神補品!醣類的補充,對運動非常重要,因為它是運動初期主要的能量來源,也是脂肪完全燃燒必須的營養素。另外,在激烈或過度運動時會誘發氧化壓力,造成自由基傷害並引起發炎。因此,食用方便,且富含醣類、鉀、鎂等多種營養及抗氧化功能的香蕉變成了運動的神補品。根據2012年發佈在PLOS One上,針對14名腳踏車選手在75公里賽程所做的研究,比對食用香蕉和喝G牌運動飲料的效果,發現運動員的表現,及運動所誘發的發炎、氧化壓力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方面,兩者效果一樣好。研究人員並指出香蕉中所含的血清素和多巴胺是讓運動員對抗氧化壓力的原因。香蕉非常適合健身、運動者食用。因為相較於其他用來補充醣類的食物(如吐司等主食),香蕉方便又營養;而和具抗氧化功能的機能性運動飲料比,香蕉便宜又健康。於運動前半小時吃香蕉有助身體儲存備用能量;運動後吃香蕉除能補充肌肉所消耗的肝醣,還可補充鉀、鎂等電解質並改善運動所造成的氧化壓力。三. 幫助消化道健康,便秘、腹瀉兩相宜!很多人都知道香蕉具有軟便作用,可幫助排便。這是因為香蕉含纖維及果寡糖,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果寡糖則有助腸道益菌繁殖,改善腸道菌叢,幫助排便。另外,香蕉因含果膠等水溶性纖維,可吸附水分,改善腹瀉;且富含醣類可提供身體所需能量;富含鉀、鎂有助補充腹瀉流失的電解質,故非常適合腹瀉時食用。四. 穩定食慾,幫助體重管理!在減肥過程,若飲食不當很容易引發對甜食的渴望,而若食慾控制不當,可能會造成攝取過多甜食而發胖或引發暴食。香蕉富含果糖、葡萄糖等單糖,可滿足身體對甜食的慾望;但又富含抗性澱粉,消化較慢而有助維持血糖的穩定,進而幫助穩定食慾。五. 上班族的健康好點心。一根中等、150公克重的香蕉熱量為127大卡,和餅乾零食一樣食用方便,但熱量卻比較低且營養較佳。香蕉富含維他命B6,有助於血清素的合成,提升注意力,並調節情緒與食慾;富含單糖,可快速補充大腦與身體所需能量,維持工作所需的體能精力;具足夠的甜度但升糖指數卻不高,故可滿足食慾並舒緩對甜食的渴望,因此非常適合上班族做為兩餐間的點心。5個香蕉的營養和益處。總結來說,香蕉具有眾多健康益處,且具有價格便宜、食用方便的優點。不過要留意的是相較於其他水果,香蕉比較甜、熱量不低且纖維含量並不算高,因此食用不宜過量。以蔬果579的建議來看,水果的攝取量為每日2~4份,因此香蕉的攝取量宜控制在一天1~2根之間。5道超簡單的香蕉食譜1.香蕉冰棒~將香蕉剝皮,放入冷凍袋後放到冰箱冷凍,取出即可食用。2.相蕉奶昔~香蕉、牛奶及適量的水(或加入冰塊),以果汁機打成香蕉奶昔。3.香蕉冰淇淋~將香蕉去皮,加入牛奶打成泥後放入保鮮盒冷凍,即可製成冰淇淋。4.烤香蕉:香蕉連皮放入烤箱,烤至外皮變黑,剝皮食用。5.香蕉煎餅~香蕉剝皮切塊,壓成香蕉泥後再打入雞蛋攪拌均勻。用奶油熱鍋,放上適量的香蕉雞蛋糊,煎至兩面呈金黃色即可起鍋。可直接食用,或加入楓漿或蜂蜜。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呂宇真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老公是兒科醫師,我們卻生下重度腦麻兒...一個醫師娘的告白:障礙不是生命的全部
-
2021-07-02 新聞.用藥停看聽
末期器官衰竭病人一線生機 「器官移植」用藥知多少!
器官移植是目前挽救末期器官衰竭病人的有效治療方式之一,包括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臟及小腸,目前本院可執行心臟、肝臟、腎臟及小腸移植。器官移植是一項複雜且珍貴的手術,不僅能延續生命更能提高生活品質,但需長期面對排斥及感染問題及可能的慢性併發症。因此,移植後長期照顧為重要的課題。為了確保移植後器官的正常運作及預防排斥的發生,病人必須長期服用多種免疫抑制劑,同時在移植後初期也需要服用抗生素來預防伺機性感染。有研究指出免疫抑制劑服藥順從性不佳是導致移植器官排斥的主要原因,因此,移植病人的服藥順從性與正確用藥對移植器官的存活率有重要的影響,需要依靠移植團隊及病人一起分工合作來達成。目前藥物治療為同時使用多種不同類型的免疫抑制藥物,可有效降低各類藥物劑量並減少副作用發生,並依病人反應做調整。常見免疫抑制劑藥品介紹◎Calcineurin抑制劑:包括tacrolimus(FK506)及cyclosporine,此類藥物為器官移植免疫抑制療法之主軸,目前因tacrolimus發生急性排斥的機率較小故較常使用。此類藥品須定期監測藥物血中濃度來調整藥物劑量,建議每天固定時間服藥,其中tacrolimus因食物會影響藥品的吸收,建議空腹一天服用兩次,另外也有緩釋劑型(Advagraf),常使用於病情穩定之病人,一天只需服用一次,可大幅提高患者服藥順從性。在副作用方面,若出現顫抖、頭痛、排尿量減少且情況加劇,需立刻回診。Cyclosporine也常用於乾癬及類風溼性關節炎,因移植後預防排斥所需劑量較高,與血中濃度相關的毒性也會提高,包括腎毒性、神經毒性及牙齦增生。◎類固醇:最早應用於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劑,依照目前臨床指引建議,通常在移植後初期會使用較大劑量的類固醇預防急性排斥,後續仍需服藥一段時間,但為減少其副作用,會依病情逐漸調降劑量,並於適當時機停用。初期服用此藥臉部可能會有粉刺及皮膚乾燥等不適,建議使用中性肥皂清潔皮膚;亦可能會出現情緒波動的情形,若有出現額外的壓力或焦慮加劇時,需告知醫師。在副作用方面可能會有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等情形,故建議定期監測量血壓、血糖,搭配運動及補充鈣質。◎抗代謝藥物:代表藥品為azathioprine及mycophenolate。其中azathioprine因為毒性較大(骨髓抑制、肝毒性)且與常見之降尿酸藥品(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 有嚴重的藥物交互作用,目前已較少使用。Mycophenolate為一強效、具選擇性的抑制淋巴球增生的抗排斥藥,常見的藥物有兩種包括Cellcept及Myfortic。食物與含鋁制酸劑會影響Cellcept吸收,因此空腹服用效果較好,如併用制酸劑應與其隔開二小時服用。在副作用方面,若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的情況加劇,需立刻回診。Myfortic因其腸溶劑型之設計,腸胃道副作用相對較小,可作為替代藥物選擇。另外因mycophenolate可能造成流產及增加先天性異常的風險,不建議用於育齡婦女及孕婦。◎mTOR抑制劑:包括sirolimus及everolimus。與其他免疫抑制劑不同的是,mTOR抑制劑對特定腫瘤細胞有抑制效果並能降低移植後病毒感染的機率。此類藥品也須定期監測藥物血中濃度來調整藥物劑量,建議每天固定時間服藥,空腹或飯後服用均可。在副作用方面,相較於其他免疫抑制劑,傷口癒合緩慢是較特別的副作用,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需小心使用,另外仍需注意可能會出現高血脂,故建議應定期監測血脂肪。器官移植後用藥相當複雜,強效免疫抑制劑雖然可減低器官排斥反應,卻同時增加感染與罹癌的機率,臨床上為了降低移植後伺機性感染的風險,除了生活衛教外,常會給予抗感染藥品預防。常見的預防感染藥品介紹◎抗黴菌感染:常用Nystatin懸液用粉劑,用於預防或治療口腔黴菌感染,此藥物需加23cc冷開水形成懸浮液,使用前須用力振搖,超過七天應丟棄。此藥物漱口後應含於口中數分鐘後再行吞下。◎抗巨細胞病毒感染:除了需注意視力變化外,臨床上大多使用口服的valganciclovir來預防。此藥物建議每天固定時間服藥,隨餐服用。在副作用方面,需注意可能會出現骨髓抑制、腎功能不良,故建議應定期回診監測視力、血液功能、腎功能。◎抗肺囊蟲肺炎感染:如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此藥物建議每天固定時間服藥,空腹或飯後服用均可,為了避免發生結晶尿的情形,服用此藥應多喝水。在副作用方面,需注意可能會出現血液毒性、腎功能不良,故建議應定期監測血液功能、電解質、腎功能。移植病人在移植後初期需使用多種藥物,且大多免疫抑制劑需長期服用,甚至終生服用。因此,移植病人應關心並瞭解自己的用藥,按照醫師指示準時服藥,按時回診領藥,絕對不可缺藥或任意停藥,移植團隊也會協助簡化藥物提升病人的服藥順從性,需監測藥物血中濃度(如tacrolimus、everolimus)時,抽血前請勿服藥並將藥品帶來於抽血後服用。在日常飲食起居方面,因免疫抑制藥物多經肝臟酵素代謝,需注意勿併服葡萄柚(汁),勿做日光浴並避免曬太陽。因併用藥物可能會出現藥物交互作用,故就醫時,應主動告知自己為移植病人,及目前有使用的免疫抑制劑,期望達到長期良好的用藥習慣,進而提升移植器官及病人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質。參考資料:UpToDate線上醫學資料庫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09
-
2021-06-29 新聞.健康知識+
炎夏悶熱又口罩戴整天 慢性病者慎防中暑
今年夏天天氣悶熱,防疫口罩戴整天,小心中高齡、有慢性病老人發生中暑!奇美醫學中心職業醫學科主任蘇世斌提醒,避免發生中暑熱傷害,要隨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33歲阿榮從事地下工程昏倒,送至奇美急診時體溫高達41.6℃,昏迷指數3分,經插管、輸液補充、積極降溫並維持生命;仍因中暑造成肺、心、腎、肝、肌肉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多重器官衰竭,10天後死亡。65歲阿芬有高血壓和中風病史,某日氣候炎熱,家中沒開冷氣,室內悶熱,她被家人發現意識不清,體溫高,有抽搐情形,緊急送至急診,體溫高達43℃且意識不清,急救後因呼吸衰竭、急性腎損傷和橫紋肌溶解症轉入加護病房,經過治療後,9天後才順利出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婉吟表示,中暑未及早治療,死亡率達五成以上,體溫常超過40℃,合併意識不清、躁動、行為異常、抽搐或昏迷等症狀。中暑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多處器官受損,若發現疑似中暑患者,除打119儘速送醫,應先移至陰涼處遠離高溫,可全身灑水加風扇吹,或用浸過冷水冰水毛巾放置頸部、腋下和鼠蹊部來降溫。郭婉吟說,中暑雖會致命,但可以預防。尤其在高溫季節裡,家中有慢性病的老人家,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因悶熱潮濕造成中暑;若在高溫環境工作,應穿寬鬆透氣衣服,隨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增加休息的時間和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