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科別.心臟血管
搜尋
陳雨鑫
共找到
1980
筆 文章
-
-
2020-10-15 科別.消化系統
C望工程/公權力介入 彰化4大族群全篩治療
衛福部宣誓「二O二五年消除C肝」,彰化縣衛生局去年起提出C肝消除計畫,針對特殊族群全篩治療,篩檢率及治療率皆逾八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教授莊萬龍強調,各縣市若比照彰化,以公權力介入防治,消除C肝絕對沒問題。彰化衛生局自二○○五年執行肝炎篩檢,至今已超過廿萬人,彰化縣目前C肝盛行率約百分之三點四,雖然不是衛福部國健署定義的「高風險區」,但彰化找出因針頭汙染導致C肝高風險的四大特殊族群,包括藥癮、愛滋感染者、矯正機關、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直接介入治療。協助執行計畫的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教授胡琮輝解釋,這四大族群接受治療前,必須先篩檢,且要求一定要回診,更加容易掌握。以矯正機關為例,入監受刑人都需要檢驗HIV,但卻沒有檢驗C肝,過去篩檢率僅有一到二成,治療率更低,衛生局介入後,篩檢率達百分百,治療率達八成八。胡琮輝說,洗腎患者入院前也需檢測C肝,但檢測之後,僅讓患者使用C肝專用的機器洗腎,未進一步協助治療,一部分患者自認年齡大,洗腎很辛苦,不願再吃藥,再來是洗腎患者C肝帶原率達百分之十一,交叉感染機率極高,若全面介入篩檢與治療,可大幅增加治療率。已知洗腎患者C肝發生機率高,每年新增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約一百位,彰化縣超前部署,針對準備進入洗腎的患者,列冊四千多人,進行篩檢與治療,目前治療率也達到八成以上。胡琮輝強調,「只要這些路(C肝傳播路徑)都斷航,就有辦法進一步消除」。莊萬龍表示,從彰化經驗來看,消除C肝若有公權力介入,就有辦法達標,若每家醫院、社區對待員工、民眾,都可以像彰化縣做到全面篩檢,就能夠全面消除C肝。
-
2020-10-15 科別.消化系統
C望工程/基層缺乏誘因 患者回診率低
消除C肝,目前仍有許多卡關之處,包括基層診所消除C肝比率偏低,僅占百分之八,不少醫師對C肝治療的認知停留在干擾素;治療醫師以腸胃科為主,其他科別醫師興致缺缺,再加上患者回診率低,即使成功篩檢發現,也未必能順利接受治療。專家建議,若能解決目前卡關之處,消除C肝速度就能大幅提升。基層參與是消除C肝重要的一環,但目前基層診所參與率低,多以區域醫院為大宗。桃園市診所協會理事長蕭敦仁直言,「誘因不足,沒人想多做」,桃竹苗基層醫療與健保署合作,排除C肝檢驗的高藥費,減免診所稅務,避免檢驗C肝使診所額外負擔稅收。為了讓更多診所醫師動起來,桃竹苗基層醫師直接進駐患者有C肝高風險的洗腎室;對於非腸胃診所發現的C肝患者,希望可平行轉診至消化內科診所,但希望有更多誘因,除了治療結束即轉回,未來希望對平行轉診診所提供獎勵點數。基隆長庚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長期針對新北市東北角以及基隆安樂區民眾篩檢C肝,發現被篩檢出C肝患者,四成一不會回診,即使主動出擊,只能再找回百分之九願意就診,打電話時只要是家屬接到,更是不會回診。錢政弘認為,只要有公權力介入,由中央或衛生局直接且全面要求,就有機會增加C肝治療率,目前社區內C肝清除率僅七成二,希望可達八成。高雄長庚副院長盧勝男建議,篩檢後召回治療對消除C肝有很大的幫助,建議透過健保資料庫,針對曾篩檢C肝者,要求檢驗治療。二○二五年台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若此時不從篩檢支持治療,未來這群民眾年齡增加,恐使醫療花費更多。
-
2020-10-15 醫聲.肝病清除
預期效益/全民篩檢 消除C肝最後1哩路
肝炎有國病之稱,為了完成二○二五年「消除C肝」願景,台灣肝臟研究學會預估,至少需治癒十四點五萬名感染者,但這其中逾十二萬人不知自己已被感染。衛福部國健署擴大C肝篩檢,預定明年底完成五十萬人篩檢。前副總統、中研院士陳建仁強調,透過篩檢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是肝炎防治戰役成敗的重要關鍵。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與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舉辦「二○二五C望工程,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專家會議,陳建仁表示,世衛組織訂下目標,二○三○年消除C肝,但台灣希望提早五年達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但這是一定要做的,也有絕對的決心。」治療成效 去年接近百分之百林口長庚副院長簡榮南表示,長期致力於C肝研究的三位學者獲今年諾貝爾醫學獎肯定,對所有研究肝病的專家及醫師是一大鼓勵。簡榮南說,台灣從二○一七年起積極治療C肝患者,截至十月五日,已有十點五萬名感染者接受口服藥物治療,全民攜手篩C肝,盼更多患者接受治療。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分析近四年C肝治療成效,二○一七年治癒率為百分之九十六點九,去年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一,原本今年治療人數可望逾五萬,受疫情影響,估計僅四萬人,且百分之三點七提早停藥,她表示,臨床醫師、個管師需多與病友聯繫,減少停藥比率。防治團隊 號召各科醫師加入中研院士陳培哲強調,醫界普遍認為C肝防治為消化系、肝膽腸胃科醫師任務,「這是不對的」,應讓外科、內科、家醫科、新陳代謝科、耳鼻喉科等所有醫師加入防治隊伍。陳培哲說,如果每位醫師問診時多問一句「有沒有肝炎?」就能提醒病友接受篩檢,進而找到潛在感染者,精準用藥。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戴雪詠表示,正審慎評估開放C肝口服藥物處方權至其他專科醫師,不只限於消化系專科,讓每個醫師都能協助感染者用藥。「跨科篩檢有一定難度。」但簡榮南說,只要醫院願意去做,仍可克服問題,以長庚為例,在病人就醫前一天,院內資管人員就先與相關醫療資料庫連線,勾稽資料,如符合肝炎篩檢資格,就標示於看診資料,請醫師提醒患者。分析大數據 鎖定南部五縣市大數據分析也扮演重要角色,戴雪詠表示,年初整併分析健保與國健署兩大數據資料庫,找出十二萬多名的潛在患者。將名單放至雲端,請各縣市衛生局及醫療院所通知患者接受治療,成效顯著,戴雪詠表示,六月迄今,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患者中,透過此管道找出的病人就占一半。國健署為肝炎篩檢主責單位,署長王英偉表示,今年九月二十八日起擴大C肝篩檢範圍,提供四十五至七十九歲一生一次免費篩檢,獲熱烈回響。第一階段加強補助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五大高盛行率縣市人事等行政執行費用,明年補助將推廣至全國其他縣市,希望明年底全國五十萬人完成篩檢。「如果篩檢不成功,就無法達標。」陳建仁說,在特殊族群以及山地離島,篩檢及治療成效顯著,在一般地區防治,反而困難度高,但在C肝辦公室、衛福部、各醫療院所努力下,做好篩檢,便有信心在二○二五年達成目標。陳建仁也讚許彰化縣衛生局,在C肝防治上積極努力及表現,為各縣市標竿及典範。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與健康事業部營運長洪淑惠全程與會,陳建仁感謝聯合報連續四年舉辦「C望工程」專家會議,為全民健康努力,宣導及推廣正確肝炎治療及篩檢訊息,善盡媒體社會責任。
-
2020-10-15 科別.消化系統
C望工程/彰化公權力介入 揪四大特殊族群微根除C肝
消除C肝邁入全面普篩階段,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與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舉辦「2025C望工程,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專家會議,專家指出,彰化縣衛生局去年起提出C肝消除計畫,針對特殊族群全篩治療,篩檢率及治療率皆破八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教授莊萬龍強調,各縣市若比照彰化公權力介入防治,消除C肝絕對沒問題。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與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於10月13日舉辦「2025C望工程,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專家會議,會中提及,彰化衛生局從2005年執行肝炎篩檢,至今篩檢超過20萬人,目前C肝盛行率約3.4%,雖然不是國健署定義的高風險區,但彰化找出因針頭汙染導致C肝高風險的四大特殊族群,藥癮、愛滋感染者、矯正機關、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直接運用公權力介入治療。協助執行計畫的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教授胡琮輝表示,彰化執行力強,主要在衛生局長葉彥伯長期耕耘及超前布署,讓彰化找出藥癮、愛滋感染者、矯正機關、末期腎病透析患者這四大族群。四大族群接受各種治療前,必須先篩檢,且一定是會回診的族群。以矯正機關為例,入監受刑人都需要檢驗HIV,卻沒有檢驗C肝,以前篩檢率僅1到2成,治療率更低,衛生局介入後篩檢率達百分百,治療率達8成8。胡琮輝說,洗腎患者入院前也需檢測C肝,但檢測後,就讓患者使用C肝專用的機器洗腎,未進一步協助治療,一是患者自認年紀大,洗腎辛苦不願再吃藥,二是洗腎C肝帶原率達11%,交叉感染機率極高,全面介入篩檢與治療已大幅增加治療率。已知洗腎患者C肝發生機率高,每年新增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約100位,彰化縣超前部署,針對準備進入洗腎的患者,列冊4000多人,進行篩檢與治療,目前治療率達8成以上,胡琮輝強調,「只要這些路(C肝傳染途徑)都斷航,就有辦法進一步消除」。莊萬龍表示,從彰化經驗來看,消除C肝若有公權力介入,就有辦法達標,而每一家醫院、社區對待員工、民眾,都像彰化縣全面篩檢,就有辦法全面消除C肝。
-
2020-10-13 新聞.用藥停看聽
抗生素治青春痘卻喪命 長庚找到關鍵藥物過敏基因
廣泛使用在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等疾病的抗生素「磺胺類抗生素撲菌特錠」(Baktar),卻常引起國人嚴重藥物過敏。年僅18歲的男大生,為治療青春痘,服用該類抗生素,引發肝衰竭死亡;長庚醫院找出導致該藥物關鍵的特殊基因(HLA-B*13:01)及相關基因型,引發嚴重過敏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5倍。磺胺類抗生素撲菌特錠(Baktar)是台灣藥害救濟排名前十大、也是全球嚴重藥物過敏的前五大藥物,而撲菌特錠廣泛使用多種感染病症,如皮膚感染、上下呼吸道感染、腎臟及尿路感染、生殖器感染、腸胃道感染,連燙傷藥膏、眼藥水都含有這類抗生素,每年約有20萬到30萬人使用,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但一旦磺胺類抗生素過敏很可能會致命,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部長長鐘文宏表示,收治的病例中,有位18歲男大生為了治療青春痘服用磺胺類抗生素,引發肝衰竭,等不到換肝死亡;一位女大生,同樣也是為了治療青春痘,服用磺胺類抗生素,結果引發猛爆性肝炎;另一名泌尿道感染女性病患則導致全身性的皮膚水泡與破皮,一度引起敗血症而差點死亡,最後雖撿回一命,卻併發永久後遺症,眼睛視力嚴重受損。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醫師陳俊賓表示,磺胺類抗生素過敏反應,輕則局部或全身的搔癢紅疹,嚴重過敏反應則包含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和藥物反應伴隨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與全身症狀(DRESS)。陳俊賓表示,臨床表現則包括全身性產生紅疹與水泡,到大範圍的皮膚破皮和黏膜潰瘍,也可能併發肝腎功能或多器官衰竭而導致死亡,死亡率高達30%;有些幸運存活的患者,也可能會有眼睛視力受損的永久後遺症。鐘文宏表示,長庚研究團隊是與亞洲的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合作進行為期五年的研究,確認磺胺抗生素過敏的特殊基因型(HLA-B*13:01及相關基因型),帶有此特殊基因型的人使用撲菌特錠抗生素藥物就有可能產生嚴重藥物過敏的風險,且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5倍,其中過敏患者約52.8%帶有這基因型、正常人約11.4%。鐘文宏表示,既然已經找到特定的基因會引發嚴重過敏,若能早期於病人服藥前,進行用藥前基因檢測和疾病早篩,將可有效預防嚴重藥物過敏的發生。
-
2020-10-13 科別.泌尿腎臟
急尿、射精疼痛…慢性攝護腺炎愈來愈年輕,跟這些習慣有關
●慢性攝護腺炎患者年輕化,但以30到40歲男性為多●久坐不運動,易引發無菌性慢性攝護腺炎;性行為細菌感染,易引發細菌性慢性攝護腺炎●有會陰部腫脹、排尿不順、頻尿、急尿、射精疼痛等症狀,須藥物治療及改變生活作息年約40的張先生,近半年「小弟弟」常隱隱作痛,特別是在工作量暴增時,往往在辦公室內坐立難安,晚上也睡不好,嚴重影響生活。原以為是工作壓力大導致的焦慮症候群,直到日前連射精都會疼痛才驚覺不妙,就醫確診為「無菌性慢性攝護腺炎」。最年輕患者 竟只有20歲隨著性行為年齡提前,生活形態改變,慢性攝護腺炎患者愈來愈年輕。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表示,收治過最年輕的慢性攝護腺炎患者僅20歲,但還是以30到40歲男性為多。慢性攝護腺炎症狀以會陰部腫脹、不舒服為主,還有排尿不順、頻尿、膀胱腫脹、急尿,通常也合併射精疼痛。張宏江指出,慢性攝護腺炎分為細菌性與無菌性,患者比率各占一半,細菌性慢性攝護腺炎以性行為細菌或披衣菌(PE菌)感染為大宗,其餘則是菸酒刺激、熬夜等;無菌性慢性攝護腺炎則與生活作息有關,特別是久坐不運動,容易造成發炎反應。習慣不改 當心反覆發炎在治療上,無菌性慢性攝護腺炎比較棘手。張宏江表示,細菌性慢性攝護腺炎的治療以抗生素為主,療程約一到三個月,同時搭配止痛藥物改善不適感。治療無菌性慢性攝護腺炎,除了給予肌肉鬆弛劑等藥物,還得搭配生活作息改變,療程動輒半年以上,一旦生活習慣恢復,慢性攝護腺炎將會反覆發生。改善慢性攝護腺炎的症狀,也可以透過物理治療,例如熱水坐浴、經直腸攝護腺按摩、低能量震波治療等方法,低能量震波治療主要是透過刺激會陰部,增加血管新生、幫助血液循環。增加癌變? 機率不高許多男性擔心慢性攝護腺炎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攝護腺肥大機率,張宏江指出,文獻有案例,但機率不高。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簡邦平表示,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與慢性攝護腺炎屬性相當不同,部分慢性攝護腺炎被過度診斷。慢性攝護腺炎 需審慎診斷簡邦平說,依他的臨床經驗,慢性攝護腺炎患者每年約一到二名,尿液或白血球檢測只能參考,必須排除所有疾病,不明原因的生殖器疼痛且合併射精疼痛,才能確診慢性攝護腺炎,臨床很多患者是下泌尿道感染或性功能障礙。曾有患者擔心慢性攝護腺發炎引發攝護腺肥大,希望執行攝護腺刮除術來預防。簡邦平強調,這樣的處置並不合適,慢性攝護腺炎不一定會引發攝護腺肥大,就算年輕人出現攝護腺肥大,也不一定需要採取侵入性的治療方法,不當的攝護腺刮除術恐導致性功能障礙等,此時建議諮詢第二意見。
-
2020-10-10 新聞.食安拉警報
萊劑豬牛風險評估未納代謝物 專家:毒性恐被低估
當藥品成為動物用藥,並成為食品殘留添加物,台灣毒物學學會理事長理事長李志恆今於「食品的安與不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昨非今是」研討會中批評,萊劑牛豬開放後有三大矛盾,各部會立場不同、進口可用國內不能用、美國可用歐盟不能用,加上風險評估未納入代謝物危害,特別是政府訂出的殘留值,未針對心臟疾病患者、慢性腎臟病,應該要多加把關。李志恆表示,萊劑是所有瘦肉精毒性中較弱的,但是萊劑吃進人體後哪些器官中殘留,並沒有詳細的答案,萊劑吃進肚後會出現許多代謝物質,依照國外的研究,除了原本出現三種以外,還出現第四種,但現行的研究都是用萊劑的母結構去評估,他認為整體攝食的毒性都有被低估的現象。李志恆表示,目前並未看到萊劑的致癌性,不過,國外有些大、小老鼠的試驗,皆看出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的增生現象,顯示具有基因毒性,不過該試驗僅限於動物實驗,未有人體試驗。政府目前不斷倡議萊劑的好,李志恆表示,既然這麼好,各部會之間怎麼會有矛盾?農委會、衛福部支持,但教育部、國防部不讓學童、士兵吃,而進口可使用萊劑、國產卻不能用,美國可以用但歐盟卻不能用。李志恆表示,風險評估是這次開放最重要的一環,但這次並未將所有的敏感族群都考量進去,包含心臟疾病的患者、腎臟病或是幼童等。他呼籲政府還是需要做進一步的風險評估。而執行這次風險評估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心血管疾病的評估並不是沒有做,台灣引用加拿大的風險評估,那份資料是可以的,而且台灣設定的劑量是更低更為安全的。
-
2020-10-10 新聞.食安拉警報
穩住疫情未守食安 邱淑媞批陳時中: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萊劑牛豬明年元旦開放,台灣法學基金會醫療法律研究中心今舉辦「食品的安與不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昨非今是」,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表示,台灣才剛剛守下新冠肺炎疫情,積極維護國人健康,轉頭竟開放美豬美牛,批評衛福部長陳時中沒有堅持專業立場,大肆宣傳豬睪丸的療效,根本違反食安法,還倡議可以多吃一點,衛福部守住新冠肺炎疫情卻沒守住食安,根本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邱淑媞表示,2012年台灣宣布牛豬分離,開放美牛有條件開放後,各地民怨四起,縣市地方政府紛紛依照地方自治法,訂出「零檢出」的規範,現在開放美豬進口,台灣的豬肉吃得比牛肉多很多,將對國人產生莫大的衝擊,如今地方政府想要比照辦理,延續往例,依照地方自治法訂出零檢出的規範;政府卻砲轟,此舉是在扯台灣後腿,特別是衛福部,積極護航,無論是在學理上、治理上都是站不住腳的。邱淑媞表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10月7日刊登創刊208年以來,第一篇由全體高層編輯署名的社論,以「瀕死於權力真空」(Dying in a Leadership Vacuum)為題,批評川普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把一場危機變成悲劇,每一步都是錯的政策,呼籲美國人用選票把川普趕出白宮。邱淑媞表示,這篇社論雖然是在批評川普執政問題,但已經顯示美國身為資本主義大國,商業利益已經凌駕國人健康,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低於台灣人了,但台灣卻仿效美國做著商業利益高於國人健康,衛福部長陳時中倡議國人多吃豬睪丸會變聰明,根本是帶頭違反食安法,宣稱食品療效。衛福部是所有政府部門中最需要站在民眾健康提出建言的,但卻倡議國人多吃,顯然台灣的政府也與美國政府一樣,面臨「垂死的領導力」,違背公務人員應該要遵循的「盡忠職守」,這個忠是守護人民的忠,完全蕩然無存,讓民眾不知道該相信誰。邱淑媞也呼籲,有良知的專家學者應該要站出來,新英格蘭期刊的編輯群都願意跳出來了,台灣人民也應該團結對抗。
-
2020-10-09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科技/AI有好數據就夠?蔡宗憲:產業仍須結合使用者需求
透過AI是否可以讓資訊更接近真實?宏碁電腦集團前瞻技術總處副理蔡宗憲今於「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表示,AI能達到預測效果,他提出「今天的真相是明天的歷史」,即使蒐集到足夠的數據與參數,最後仍會回到使用端,使用者所需的也許僅有一個功能,AI能提供真相的同時,應更貼近使用端。蔡宗憲今以「交通運輸業」、「心房顫動」、「流感預報」、「居家照顧」四大不同領域,與AI結合後,是否更接近真相做一探討;他表示,近年各種叫車服務,都希望能幫助改善計程車空車、民眾無法隨時叫車的問題,特別是民眾叫車後,看見還要再等6分鐘,這時若路邊有輛空車經過,即使內心有點對叫車的司機不好意思,但礙於時間仍會招空車搭乘。蔡宗憲表示,公司就開始思考到底哪一種方式,可以降低民眾棄車率,同時也能讓民眾滿足「隨叫隨到」的需求,他們設計三種方式,一種是民眾需要計程車時,就直接秀出自己等待的地點,二是告訴民眾周邊有多少人也在等計程車,三是則是顯示當地等人數的熱區。結果最受歡迎的是第一種,不但直覺,也能讓計程車不用在繞來繞去,民眾也能快速等到計程車。蔡宗憲表示,但其實這三種方式中,僅有第一種使用「敘述統計」,其餘都是使用人工智慧建置出來的,他提到,商業的真相其實就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因此透過深度訪談與設計思考,找了非常多計程車司機訪談,並實際測試得到最符合他們需求的結果。蔡宗憲表示,流感預測以及心房顫動的裝置都是他們公司協助研發的產品,在設計的過程中,皆會出現「變數」,以流感預測為例,今年全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往年急診最高峰的時刻,今年完全消失,因此在設計上,得隨時增加變數,才有辦法更貼近真相。他也提到近年許多人工智慧都希望能與醫療照顧結合,以居家照護解決方案(Wellness Hub)為例,他們曾監測一位高齡長者,一直以來這位長者都有活動量的反應,直到某天突然沒有活動量,團隊發現後派人前往,才發現該名長者已經過世。他表示,從這次的經驗中學習到,雖然AI可以達到提醒的效果,但後續是否有更快速的反應時間,讓長輩死亡的事件被發現,甚是在即將死亡時,作出提醒,對於AI是否能帶來更真實的世界,他認為,最好的永遠會在明天等著我們,明天的我們會比我們現在更接近真相。
-
2020-10-09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科技/AI僅能輔助無法取代醫療 陳君厚:小雜訊就會影響結果
當AI與醫療結合,能讓真相愈來愈清晰嗎?中研院統計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君厚今於「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上表示,各界都期待AI能帶來改變,包含降低照顧人力負擔、增加診斷的準確度、提前預測疾病等,站在統計學的觀點,現在的AI僅能「輔助」無法取代人力,即使是疾病的預測都可能會因為資料雜訊的出現,影響最後判讀。陳君厚表示,過去曾與台灣大學精神科名譽教授胡海國合作,針對思覺失調症、自閉症、酒精依存症,透過不同的指標,將其資料以視覺化呈現,瞭解是否有其特殊性。但是,以思覺失調症為例,從不同指標來看這個疾病,發現有太多因素都可能造成思覺失調症,包含基因、病毒,或是幼年時的創傷經驗等,最後僅能得到一個結論是「思覺失調症是不同疾病的綜合體」,所以想要透過AI,協助診斷是有困難的,仍舊需要醫療的專業與累積經驗的判斷。陳君厚表示,近年護理人力吃緊,也有不少研究想知道AI到底能不能夠取代護理人力,根據國外的研究成果發現,想要用AI完全取代護理人力是「絕對不可行」的,既然無法取代,但有辦法降低護理人力負擔嗎?答案是有機會,但能降低負擔的比例不高。從結論來看,AI在醫療的角色上,現階段僅有「輔助」的功能,像是提醒護理人員,病患有什麼需求,或是即時給予警示訊息等,專業的人力仍是具有重要的角色與地位。他也提到近年許多科學家都希望可以讓簡單的疾病,由AI做辨識,陳君厚以一張「皮膚上有一顆痣」的圖片讓AI判讀,AI正確判讀出這是一個良性的皮膚腫瘤,一旦照片呈現時,系統增加了一個雜訊時,同一個痣卻被AI判讀成「惡性腫瘤」。陳君厚表示,AI在判讀時,其實是透過輸入常見的參數資訊,如性別、常見環境等,曾有團隊提供10張狼與哈士奇的照片,交由AI辨別,卻出現兩張錯誤,一張是沒有在雪地裡面的狼,被辨識為哈士奇、一張是在雪地裡的哈士奇,被辨識為狼,因為那十張狼的相片背景都是雪景,而哈士奇都沒有雪景,AI 以此邏輯做了判斷。從此可以發現,AI在辨識真相時,會透過環境等各種參數,一旦參數設定錯誤,或是有特例發生時,如處於雪地的哈士奇,就會被辨識為狼,判讀上就可能出現錯誤。陳君厚表示,統計在AI的發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未來也期待AI可以提升更高的精準度,深度學習AI的結果,再進行分析,達到探討最為可能的解釋,進而協助發展智慧醫療。
-
2020-10-08 養生.運動天地
要增肌減脂還是延緩衰退?30、40、50歲男性健身,重點大不同!
● 20歲調整呼吸,沉澱靜下心● 30歲以增肌減脂為目標,有氧與無氧運動同時著手● 40歲每周維持三次運動習慣,朝向多面向運動● 50歲維持運動習慣外,得開始注重呼吸男性健身風氣漸盛,有人認為健身目的只要控制體重或練出肌肉線條,等同達到健身目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物理治療師賴庭筠表示,各年齡層男性身心狀態都不同,應以十年為一階段思考,20歲、30歲、40歲,健身的重點應該都不同。20歲:沉澱自我靜下心賴庭筠表示,20歲的男性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比較容易衝動行事,也常有注意力不集中,難以靜下心思考的時刻,此時運動應著重呼吸頻率,幫助沉澱自我。賴庭筠表示,20歲階段的男性,初期要調整呼吸,可以透過單一性的運動著手,像是臥推、仰臥起坐,選擇一種單一動作的運動,嘗試調整呼吸,每次吸氣、吐氣的頻率希望可達到一致,初期嘗試建議以3到5分鐘作為一組,依照自己的體力調整組數,後續再慢慢拉長每一組的時間。此舉能夠幫助穩定情緒,提升注意力,更有助於思考未來的發展。30歲:訓練身材不走樣30歲的男性多數要開始為工作打拚,也是邁入組織家庭的階段,工作、家庭會使該階段的男性更加忙碌,時間也顯得寶貴,同時也可能減少運動或健身的時間,使得體態會開始走樣,朝向肥胖等方向發展,連帶也可能增加疾病上身的風險。賴庭筠表示,30歲階段的男性,每周至少要維持一次的運動量,增肌減脂是該階段最重要的目標,建議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同時著手,讓自己的身材不要走樣,腰部、腹部、臀部的肌肉,應該在30歲左右開始建立,同時也幫助未來的肌力做準備。40歲:延緩衰退的速度步入40歲的男性身體開始進入到逐漸衰退的年紀,此階段的目標就是「延緩未來衰退的速度」,應該增加運動的頻率,每周至少維持三次運動的習慣,且應朝向多面向運動,如健身重訓同時也培養打網球的習慣。特別是該階段的男性,柔軟度、敏捷度都會大幅降低,柔軟度可以透過練習皮拉提斯、瑜伽、拉筋等放鬆運動維持,敏捷度則建議可以做快跑後立刻停止的變化運動訓練,又或是簡單的螃蟹走路,也能達到敏捷度訓練。50歲:更年期反璞歸真50歲以後男性,將面臨更年期,賴庭筠建議運動項目應該反璞歸真,除了維持40歲開始培養的運動習慣以外,也得開始注重呼吸,挺過男性更年期的不適感。
-
2020-10-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科急診病床占床100% 張上淳:國人防疫確實鬆懈了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各國籠罩在第二波疫情的陰霾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於臉書上提出警訊,兒科病房要滿床了,是疫情爆發以來「前所未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臨床上,患者以及住院病患已經恢復到過往,顯示民眾比過往鬆懈,呼籲民眾一定要維持防疫新生活的建議。謝宗學於臉書粉絲團「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PO文,今天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兒科病床占床率史上最高,達到100%,兒科住院患者多是急性感染症,與成人科多是慢性病不一樣,兒科病房的「超高佔床率」代表著民眾的個人衛生防護習慣開始鬆懈,且鬆懈到疫情之前的水準。謝宗學提醒,冠狀病毒、流感、腺病毒和諾羅病毒等,都喜愛低溫的環境,而冬天也快要到了,兒科病房的高佔床率是一個值得警戒的信號。張上淳表示,台大近幾日就診人數已經回到「過往的盛況」,人潮擠滿大廳,看診及住院人數也與過去同期相當,完全是回到過去的模樣,疫情初期,許多民眾都戴上口罩、勤洗手,讓腸病毒等疫情幾乎消失,從近期就診或住院率來看,確實看見國人對於防疫鬆懈,呼籲國人一定要好好戴口罩、勤洗手,才能防堵疫情。
-
2020-10-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新制順利 陳時中:研議縮短徵收時間恢復自費市場
加利科技上月爆用中國製口罩混充實名制口罩,為重拾民眾對於實名制口罩信心,口罩國家隊口罩全面雙鋼印,原訂口罩全面徵用到10月30日,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今透露,近日口罩實名制徵用狀況很好,正在研議縮短徵收時間,盡快讓業者恢復可自費市場販賣制度。民眾透過實名制購買到加利科技公司生產的口罩,至9月11日直接拿口罩到至健保特約藥局及各縣市衛生所辦理換貨。 關於黑心口罩退換貨狀況,陳時中說,應該算是順利,同時在關口輸入查緝效果也好很多,輸入也大量減縮,所以標示不實、標示錯誤狀況也愈來愈少。
-
2020-10-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普康復太快? 張上淳:我國也有重症用氧氣快速恢復
染上新冠肺炎的美國總統川普,5日晚間自行宣布出院,但我有感染科醫師認為川普應是重症患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台灣臨床上,確實也是有看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用了氧氣很快就恢復,但沒有掌握實際狀況,沒辦法講太多。張上淳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新冠肺炎重症定義,只要感染者血氧層下降至94%以下,就能定義為重症,不過也只能根據白宮記者會上提供的訊息判斷,「要說他曾是重症是沒錯的,因為這是針對WHO的定義,至於要說醫療團隊給予的治療讓川普變好也是ok的。」三總感染科主任葉國明也說,沒有親自會診患者,無法輕易判斷川普是否為重症患者,但因為新冠肺炎重症定義與其他傳染病不同,只要血氧下降,稍微使用氧氣治療都歸類於重症。葉國明也提到,以台灣臨床分析,重症患者雖病程變化也會有症狀輕微、嚴重區別,所以才會有川普出院後直播好氣色的狀況發生。但川普四天出院一定有政治考量,台灣一定不會發生,「在台灣就算是無症狀感染者也要關好多天。」
-
2020-10-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俄鋼琴家居檢特權遭批 指揮中心:做不到規定就14天
俄羅斯鋼琴家丹尼爾‧特里福諾夫(Daniil Trifonov)將在10月16日起來台在北、中、南演出,但居家檢疫天數不到14天遭質疑,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將比照我國外交團,「不會比居家檢疫14天還簡單」,沒有辦法做的就要回到14天居家檢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年初確實有緊縮體育、文化、經貿,但目前活動集中台灣已有更多的力量可進行管控,像過去已有近百人捷克參訪團來台經驗,可落實分流、隔離人流等,防疫團隊也會跟著主辦單位走過一次,基本上防疫安全性與活動舉行是可以兼顧的。今天我國又傳出愛爾蘭的境外移入,年底前愛爾蘭百人踢踏舞團將來台演出,是否也可適用全員縮短居家檢疫天數,陳宗彥說,愛爾蘭踢踏舞團需14天居家檢疫,至於有多少藝術團體申請縮減檢疫時間,「確實有來詢問,進入防疫計畫,但仍需正式提出,還不清楚有多少團體。」外界也好奇藝術交流專案申請步驟及檢疫程序,陳宗彥解釋,表演團體需配合文化部,事業主管機關應提出完正防疫計畫,比照我國外交團,從進到飯店,到跟觀眾表演距離等都要提出完正計劃,每一個步驟都要依規畫執行。另外,鋼琴家提前兩天來台,主辦方僅口頭向指揮中心說明更改時間,公文卻尚未完備、會再補件爭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該例是提前來台,原居檢天數為八天,現增長成十天,等於多檢疫兩天,口頭報告即,「以前都是說延後過來,這次是提前,所以比較沒問題。」
-
2020-10-07 癌症.抗癌新知
李健逢:癌症次世代定序檢測在精準醫療的角色
精準醫療時代,基因檢測成為焦點,奇美醫院病理中心部長、國衛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員李健逢表示,次世代基因檢測(NGS)與傳統的桑格定序相比,可大量對基因定序,大幅降低定序成本,不分癌種的全癌症篩檢也可適用,不僅肺癌、乳癌可以檢測,對於臨床上少見癌症也可適用,未來將成為常規的癌症基因檢測方式。在11月1日將納入健保給付的晚期卵巢癌的標靶藥物「令癌莎」(Lynparza),是台灣第一個綁定次世代基因定序才能使用的癌症標靶藥物,依規定須經過基因檢測確定有BRCA基因突變,健保才給付使用。健保給付標靶藥物,要確認是否有基因突變,令癌莎並不是第一個,許多肺癌的標靶藥物,也必須要確認是否有EGFR基因突變,在檢驗技術上,確認EGFR基因突變僅需確認三個熱點,無須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就能達成。李健逢預言,未來癌症基因檢測中,次世代基因定序的地位肯定會日趨重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針對標靶藥物令癌莎的使用,新增一項適應症條件,患者「基因體不穩定」也能使用。基因體不穩定是一個很龐大的概念,他解釋,癌症的發生建立在基因缺陷,發生基因缺陷可以有以下幾種情形,基因本身就有缺陷,或DNA重組修復出現缺失,或基因無法修復缺失,或基因產生傷痕後造成整體基因不穩定。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造成基因缺陷或不穩定,都得把所有的基因體掃過一遍才能得知,而傳統的基因定序是做不到「全掃」的功能,只能仰賴次世代基因定序。另外,美國FDA在今年六月批准「腫瘤突變負荷」(TMB)為次世代基因定序可執行的項目,台灣尚未有此概念。李健逢解釋,腫瘤突變負荷是一種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記,腫瘤突變負荷的指數愈高,代表腫瘤細胞沒辦法再修復DNA,將不斷累積突變,腫瘤細胞表面將不斷累積「不正常結構改變的蛋白質」。從美國近期核准的多項藥物適應症與檢測項目,都綁定了次世代基因定序,顯示其重要性與未來地位。但次世代基因定序的檢驗結果就一定準確嗎?李健逢也提出了警訊,美國最大的一家精準醫療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於2018年召回800份的腫瘤突變負荷檢驗報告,原因為演算法出了問題,但很多患者都已經因為報告結果展開治療。日本是發展精準醫療最成功的國家,為了防堵基因檢測報告錯誤,他們成立了「癌症基因及進階治療小組」(C-CAT),同時在如台灣的醫學中心等級的醫院,成立「分子腫瘤委員會」;檢驗報告由分子腫瘤委員會判讀,而癌症基因檢測報告的原始資料必須送交癌症基因及進階治療小組。李健逢表示,癌症基因及進階治療小組等同是第三單位,協助檢視基因檢測報告結果的品質,透過採檢的原始資料重新驗算,運用的演算法得出來的報告是否精準,避免錯誤報告導致過度醫療等情形發生。台灣未來勢必要走向以次世代基因定序為主流的精準醫療,李健逢提出三大建議,採檢的原始資料一定要保存、醫院成立分子腫瘤委員會,比照日本成立癌症基因及進階治療小組,由小組做資料最後的判讀與提出治療計畫。同時也建議政府應強化民眾的教育,縮小檢測廠商與民眾知識的落差,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的品質監控非常重要,但落實監測卻有一定難度,多建構專科參與分子腫瘤委員會,成立國家級的癌症基因及進階治療小組。#響應少見癌症日World rare cancer day.全癌症治療抗癌里程碑,請點:https://reurl.cc/KjlyXe.精準醫療好難懂!一次破解全癌症 少見癌也有解方: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Precision
-
2020-10-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奔喪探親規定再放寬 居家檢疫滿1天即可申請
奔喪、探親規定再放寬,從原本居家檢疫需滿五天才能申請,改為滿一天起即可申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基於人道考量,針對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因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需申請外出奔喪或探視之規定,調整為自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第1天(含)起,無症狀者可向地方衛生單位提出申請。指揮中心指出,經地方衛生單位審查符合資格,由地方衛生單位安排至自費檢驗指定院所進行自費採檢;往返自費檢驗指定院所採檢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於當次檢驗結果確認陰性前,均應搭乘防疫車隊。居家隔離/檢疫第1至4天採檢者,取得檢驗陰性報告者,可於採檢2天內,向地方衛生單位申請安排外出;若為居家隔離/檢疫第5天(含)以後採檢者,則依現行規定,可於取得檢驗陰性報告3天內,向地方衛生單位申請安排外出。若之後仍有外出需求,可再循以上程序提出申請,次數不限1次。此外,考量醫院或奔喪地點人群聚集且具傳播風險,為加強外出時之防護措施,確保大眾安全,指揮中心提醒,申請人需配合填寫防疫檢核表,探病者需先取得該醫院同意後才可探視,並應遵循居家隔離/檢疫期間外出探視、奔喪或辦理喪事次數與時間限制,及外出時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需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及落實手部衛生等規定。
-
2020-10-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五月天」戴國慶口罩 提前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雙十連假將近,國慶口罩更是話題性十足,指揮中心今天舉行的例行記者會與平時不同,人稱「防疫五月天」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副指揮官陳宗彥、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及發言人莊人祥戴上比特殊色口罩還搶手的國慶口罩,提前慶祝中華民國生日。雙十連假,民眾將再次大量外出旅遊,陳時中再次提醒,民眾出入醫療照護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競賽場所、宗教場所、娛樂場所及大型活動等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時,請務必佩戴口罩,並應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陳時中呼籲,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即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
2020-10-06 癌症.抗癌新知
林東燦:精準醫療時代的兒童癌症診斷治療
兒童癌症每年新增案例約五百至六百件,兒癌的癌種類別與成人癌症相當不同,多是少見癌,發生原因大多與基因缺陷或遺傳學上的錯誤有關,導致每一位患者的狀況不盡相同,運用基因檢測協助治療兒童癌症,雖然價格昂貴,且檢測診斷的方法仍需要進一步開發,卻是孩子的重要生機,盼健保署優先協助小兒基因篩檢,並納入標靶藥物給付。兒癌可粗分為二種類,液體性惡性疾病,以白血病最多,另一種為固態腫瘤,以惡性腦瘤、神經母細胞瘤位居一、二名。兒童癌症的發生,大多是與基因遺傳或是發生學錯誤所致,與成人癌症常常是暴露在污染環境所致有截然不同的差別,兒癌還有個特色就是常常是特異結構的變異,如基因融合或是染色體重新排列有關,且與組織亞型的高特異性有關。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血庫及血液檢驗科主任林東燦表示,兒童癌症的基因定序是最早開始發展的,從輸血醫學的ABO血型開始起步,血液基金會找出紅血球異體抗體(Anti-Mia),進行全台篩檢,避免造成溶血性輸血反應或是新生兒溶血症等。林東燦表示,以最常見的白血病類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為例,以前都是透過簡單的年齡、白血球數量判定惡性程度,但從二O一八年起,次世代基因定序協助檢測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是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檢測體內的微量殘存疾病(MRD),可以檢測一萬到十萬顆細胞內殘存的癌細胞量。依照不同的MRD數值,可以瞭解患者接受治療後的反應,也能依照此數值調整化療藥物的劑量,幫助醫師評估患者復發的機率,以及制定後續治療計畫,也因為基因檢測的進步,得知亞洲人體內有一種「NUDT15基因」會影響使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藥物的耐受性,因此,可透過基因檢測確定患者體內是否有其基因而調整藥物劑量,進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同樣是兒癌中棘手的難題「神經母細胞瘤」,屬於相當惡性腫瘤,隨著對基因的了解,得知神經母細胞瘤嚴重程度與MYCN腫瘤基因的多寡,以及染色體的套數有關,治療診斷上早以運用基因檢測,將患者分為不同的風險,給予不同強度的治療。林東燦表示,每一位兒癌的患者癌變基因呈現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說每位患者的治療方針都得客製化,得依照不同的基因去調配藥物種類、藥物劑量,達到所謂的精準治療。目前對於兒癌的基因檢測方式,得仰賴實驗室研發各種方式找出來,隨著基因檢測的技術已經發展到次世代基因定序,基因全部掃一遍,就可能可以得知基因缺陷或是遺傳性疾病,未來也許孩子不必再為癌症苦惱。.全癌症治療抗癌里程碑,請點:https://reurl.cc/KjlyXe.精準醫療好難懂!一次破解全癌症 少見癌也有解方: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Precision
-
2020-10-06 醫聲.癌症防治
癌篩政策/石崇良:邁向精準醫療時代 檢測的管理策略
精準醫療的時代來臨,在管理上,衛福部次長兼任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在參加「精準醫療時代的全癌症治療」專家會議上宣示,基因檢測執行單位以醫療院所或醫療院所委託單位為主,執行項目以醫療目的,且需「有藥可醫」,需要提出治療計劃,不希望出現藉由基因檢測「撈錢」的歪風。基因全解碼已經多年,目前可以透過基因檢測幫助治療,從全球的研究顯示多聚焦在癌症治療上,台灣也以癌症治療為主軸,基因檢測目前仍在持續發展中,但世人對於基因的認識仍然有限,就算找出致病基因也不一定有藥可醫,但民眾在不瞭解情況下,恐掏出大筆積蓄尋求解答,最後卻無助治療。石崇良指出,基因檢測是精準醫療診斷與用藥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仰賴實驗室開發創新的基因檢測方式,目前尚未納管,為確保基因檢測的品質以及臨床應用的時效與技術創新,因此將依法管理。石崇良指出,基因檢測可執行的單位以醫療機構為主,因此,政府不認可非醫療機構直接對消費者銷售,也就是反對消費者基因檢測(direct to consumer genetic test,DTC),例如坊間推出的預測孩子未來體能發展基因、音樂發展基因等消費性值得基因檢測,則不被允許。石崇良指出,今年四月中旬衛福部已頒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將「實驗室開發檢測(LDT)」納管,待與各界討論決議後公告。對於LDT的管理方針有三大邏輯,第一,只能在醫療機構執行,非醫療機構除非醫療機構委託,否則不得執行;第二,無論是醫療機構或是被委託的非醫療機構,只能執行政府正面表列的檢測項目,而所有執行檢測的實驗室都必須要經過品質認證;第三,實驗室自行研發檢測試驗(LDTs)以基因檢測的項目為主,結果須由醫師判讀,不得由檢驗人員判讀。在運用上可分為三層面,(一)健康人未來的健康預測、(二)亞健康人的疾病診斷、(三)患者的特殊藥物篩選。衛福部許可的基因檢測目標,僅針對癌症篩檢治療、藥物不良反應、腫瘤藥物檢測、產前及新生兒染色體、遺傳代謝與罕病檢測、病原體鑑定等。換言之,台灣不准許針對「無藥可用」或「無法治療」的疾病做基因檢測。基因檢測也稱為「藥物伴隨性檢測」,石崇良表示,若有醫療院所拚命替民眾做基因檢測,最後沒有治療,也沒有讓檢測報告發揮意義,避免這類情形發生,醫療機構若想執行基因檢測,必須先提出檢測基因後如何應用的計畫報告,交由衛福部審核,審核通過才能夠執行檢測。以肺癌為例,台灣多達五成以上的患者有EGFR的基因突變;三陰性乳癌的患者,約有二成有BRAC基因突變,這類已經非常明確找出基因突變的癌症類型,健保可以考慮協助給付檢驗費用,健保署醫審組長戴雪詠在會議中補充指出,目前已規劃,乳癌基因篩檢費用約在二到四萬元。#響應少見癌症日World rare cancer day.全癌症治療抗癌里程碑,請點:https://reurl.cc/KjlyXe.精準醫療好難懂!一次破解全癌症 少見癌也有解方: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Precision
-
2020-10-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憂疫情再起:入冬恐爆院內感染
天氣逐漸轉涼,歐洲新冠肺炎疫情再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兒童感染科權威黃立民昨出席「二○二○健保國是會議」時表示,「我們一直外銷病毒」,國內社區絕對有零星個案,預言台灣入冬本土疫情將從院內感染開始,唯一可阻斷國內疫情大爆發的機會就是盡可能搶到疫苗。對此,指揮中心回應,確實可能出現「漏網之魚」,民眾務必落實社交距離及戴口罩,降低疫情爆發風險。黃立民表示,中秋連假期間,花蓮東大門夜市等國內各觀光景點,人山人海,完全不見安全距離,令人擔憂。「現在就是等著爆入冬第一家院內感染。」黃立民說,國內醫療院所均繃緊神經,以台大醫院為例,感染管控已經拉到最高等級,但只要社區感染人數累積到一定比例,患者可能出現在醫院各科,一不小心就爆發院內感染。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臨床已出現不少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感染等患者,這是一大警訊,顯示民眾真的是鬆懈了,「口罩戴得不如三、四月這麼緊」,潛在社區個案碰上免疫力低民眾,就可能讓社區感染一觸即發。倘若未來幾個月發生社區感染,等同宣布醫療體系恐將崩壞。對於臨床醫師的警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入冬疫情從院內感染開始,這屬於最壞劇本」,尊重專家意見,指揮中心防疫重心仍以邊境風險嚴管為主,除特殊短期商務來台,其餘入境者全數需居家檢疫十四天,期滿後仍須自主健康管理七天,外出須戴口罩,避免搭大眾交通工具。
-
2020-10-04 失智.照顧喘息
失智故事/40多歲失智 不想拖累公司…拚當烘焙王
四十多歲的汽車原料銷售員小華(化名),勤快加上記憶力超好,月薪十幾萬,但去年某一天,他竟忘了許多零件的價格,講話也顛三倒四,家人陪同就醫,確診為年輕型失智症,在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輔導下,他仍繼續在原本公司上班,休假時學習麵包烘焙技術,計畫日後開麵包店,成為「烘焙王」。桃園長庚醫院失智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失智症分為血管型、額顳葉退化型兩大類,後者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最常見的型態,初期症狀為語言障礙、行為異常、飲食口味改變,容易情緒失控等,病程發展比老年型還快;但年紀還輕,希望企業給予關懷,透過調整職務內容,讓患者得以持續工作。台大醫院職能治療師毛慧芬表示,輕度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仍具有不錯的體力及部分認知能力,仍可繼續工作。以小華為例,遇到好老闆,共照中心協助溝通後,公司調整職務,協助汽車零件編碼;不過小華不想拖累公司,積極存錢,並學習烘焙技術,希望開烘焙坊。「誰說失智症患者沒辦法再工作」徐文俊說,二O一七年起,桃園長庚成立失智共照中心,失智就業協助為重點,已協助十多名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重返職場;毛慧芬表示,協助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重返職場有一定難度,因大部分企業認為失智就等於失能,呼籲政府多關心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提供就業協助。
-
2020-10-04 失智.失智資源
日照中心/全國首間…年輕型失智日照中心 年底開幕
據統計,全台年輕型失智症患者超過一點二萬人,但現行日照中心課程設計均以「老年型失智症」為主,有五十幾歲失智醫師被送至日照中心,跟著失智老人一起唱歌、畫畫,自覺遭羞辱,不願再去。為了讓年輕型失智症病人有機會重返職場,士林靈糧堂社福協會承接營運奇岩日照中心,規畫全國第一間年輕型失智日照中心,預計年底開幕。士林靈糧堂社福協會發展處長倪頌惠說,將規畫年輕型失智症收治專區,名額十五人,以極輕度與輕度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為主,依照不同的失智等級,給予客製化的課程訓練,並提供家屬心理諮商,減輕身心負擔。士林靈糧堂社福協會服務處長李梅英說,傳統日照中心也收治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但年輕型與老年型失智症患者的退化速度、心理狀態截然不同,照顧方式當然也不應該一樣。目前全台六百多家日照中心失智照護課程,多以懷舊的帶動唱、畫畫等活動為主,這對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來說,毫無吸引力,難以參與其中。李梅英說,許多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正值職業生涯巔峰,自認還能對家庭及社會有貢獻,置身於日照中心,常覺受辱、難堪,而不願再去。倪頌惠說,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確診後,對家庭經濟衝擊更大,很多男性個案確診後,從未進入職場的太太必須同時面對經濟壓力與照顧負擔,幾乎快得憂鬱症。因此,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更需透過職能重建等專業課程來延緩退化,進而有機會重新踏入職場,分擔家計。不過,目前除了Young失智會館提供職能重建的服務,幾乎沒有共照中心關注年輕型失智症患者。至於課程安排,倪頌惠說,「課程還在摸索中,但這一步很重要」,這次踏出台灣的第一步,希望能協助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庭,回到正常生活。
-
2020-10-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冬新冠肺炎從院內感染開始 指揮中心:戴口罩可避免
國內有感染科醫師認為,入冬以後可能疫情再起,從院內感染開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入境感染者確實可能出現「漏網之魚」,所以在社區及醫院,一定要落實保持社交距離,無法保持距離就要戴口罩,相信就可將秋冬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可能性降到最低。莊人祥說,入冬疫情從院內感染開始,屬於「最壞劇本」,尊重專家意見,但指揮中心防疫重心仍以邊境風險嚴管為主。莊人祥強調,除特殊短期商務來台,其餘入境者全數需居家檢疫14天,但該病毒確實難纏,期滿後仍須自主健康管理7天,外出須戴口罩,避免搭大眾交通工具。近期頻傳入境檢疫期滿仍驗出病毒陽性者,莊人祥表示,新冠病毒特性為發病前兩天開始可傳染,發病當天感染力最高,發病第十天無傳染力,確實有病例長達80多天病毒檢測仍為陽性,但其實已經不具傳染性。但仍不可排除病毒潛伏期超過21天可能性,所以莊人祥提醒,民眾一定要在密閉場所帶口罩,避免不小心有未被揪出的感染者走入社區或醫院,造成大型群聚事件,但莊人祥認為,醫院本就需要戴口罩,有基本防護,應可將感染風險降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臨床已出現不少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感染,甚至有些因為感冒引起肺炎的案例。疫情流行初期,國人幾乎都能尊循戴口罩、勤洗手等規範,也讓腸病毒、流感幾乎被消滅,當時還有專家笑說「小兒科要沒生意了」,但現在這些疾病慢慢回來了,顯示民眾近期真的是鬆懈了,口罩戴得不如三、四月這麼緊。邱政洵表示,臨床的現象是一大警訊,無論是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感染或是流感,症狀幾乎與新冠肺炎一模一樣,發燒、咳嗽,第一線根本無力辨別,台灣幾乎沒有病毒,能安心朝過往經驗判定感染性疾病,倘若,發生社區感染,在秋冬這個季節,等於同時宣布醫療體系的崩壞。台灣目前仍採取嚴守邊境的策略,不過目前仍有零星的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加上無法排除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民眾若是沒有在秋冬把口罩戴好、手洗好、社交距離保持好,潛在於社區的個案碰上免疫力低的民眾,就可能讓社區感染一觸即發。邱政洵表示,長庚醫院感控持續不敢鬆懈,戶外篩檢站也不敢撤,也呼籲國人千萬不要鬆懈,出入公共場所一定要戴口罩,手一定要徹底洗乾淨。
-
2020-10-01 科別.骨科.復健
連假旅遊遇塞車 簡文仁教你3招做好準備
● 備妥過敏、腸胃、感冒用藥● 車上吃零嘴喝水,小心上廁所危機● 久坐動一動,可做伸展運動中秋連假四天,是全家人團聚的時刻,因受疫情影響,原本許多家庭會安排至國外旅遊,今年都改為國內旅遊,高公局預估連假車潮驚人,不少民眾擔心重演「端午連塞32小時」的噩夢。身為聰明的用路人,若塞車已經無法避免,一家老小出遊,可以怎麼準備?服藥期間 盡量別吃柚子中秋佳節家戶會有應景的柚子、月餅,連假出遊常會準備在車內當零嘴,或到親友家中拜訪也可能會吃到柚子、月餅。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柚子與葡萄柚相同,皆含有呋喃香豆素,許多需要經過肝臟代謝的藥物,會因為類黃酮影響肝臟酵素,特別是CYP3A4酵素,使人體無法代謝,導致血中藥物濃度增加產生副作用。黃彥儒表示,常見經過肝臟代謝的藥物,多為慢性病患者常服用的藥物,如降血壓藥物的鈣離子阻斷劑、史他汀類降血脂藥(statin)、抗心律不整藥物、鎮靜安眠藥物、抗憂鬱藥物等,很多患者以為「只要間隔2小時」就不會有事,但「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柚子的代謝至少要三天,因此呋喃香豆素會持續影響藥物作用,建議民眾淺嚐幾瓣無妨,但切勿大量食用,如有交互作用之疑問,可諮詢藥師,以避免不良反應之發生。連假出遊,難免會吃吃喝喝,也會參與親友的烤肉趴等,最怕吃壞肚子,或是水喝得不夠多,導致便祕等,黃彥儒強調,連假期間社區藥局多會開設,若臨時有需求都可以赴社區藥局,依照藥師的建議購買常備藥品;若連假到購買藥品較為不便利的山區,則可以簡單備妥過敏、腸胃、感冒用藥,以備不時之需。高速路上 勿喝太多水避免塞車時無聊,民眾常會準備些零嘴等打牙祭,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表示,塞車時間往往無法掌握,若是一家老小一同出遊,車上又吃零嘴開趴,最擔心會有「上廁所的危機」。零嘴種類多元,甜鹹皆涮嘴,但隨即必須喝水或飲料,大約30分鐘就會成形尿液,若一口氣喝太多,可能會有馬上想小便的感覺。高速公路上不是隨時隨地都有休息站,也不是隨時都可以上廁所,建議攝取水分一定要少,定時到休息站適時補水,最好如廁後再上路。中秋佳節也要注意柚子跟月餅熱量,簡妙凌說,一般大白柚兩片就是一份水果的量,小文旦則是半顆算一份,中型柚子則是三分之一算一份,呼籲民眾開心過節也要注重健康。不要蹺腳 30分鐘動一下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塞車動輒4、5個小時,久坐不動,身體易感到疲憊,也易增加車禍意外的發生。建議塞車時要動一動,以做伸展運動為主,乘客乘坐的空間較司機大,伸展方式可以比照一般上班族,乘坐時不要蹺腳,也不要維持同一姿勢太久,每30分鐘就該移動一下身體。司機可以雙手握方向盤,身體向前傾,雙手再伸直,把身體往後推,接著放鬆緊繃的肩膀,先聳肩後放鬆,肩膀前後繞一繞;開長途的司機,會因為久坐手麻,建議可以單手握方向盤,另一手轉一轉手腕,再換手放鬆手部,開車過程中,也可以縮小腹,再吐氣,幫助擴胸。簡文仁建議,若是可以一定要定時到休息站休息,花10分鐘拉筋,從頭部、頸部、肩膀、腰部、腿部、腳部都動一動、扭一扭,伸展拉筋,才能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塞車久坐,出遠門反而帶回一身痠痛。四招伸展筋骨第一招:坐正後,雙手高舉並往兩側擺動。第二招:雙手彎曲,往身體兩側做擴背運動。第三招:縮小腹,臀部與腿部用力抬高身體。第四招:閉眼深呼吸再慢慢吐氣。
-
2020-09-30 科別.一般外科
兒出生後罹患小耳症 母自責觸犯懷孕禁忌抑鬱倒下
「醫師,這個孩子沒有耳朵怎麼辦?」剛滿十個月大的翔翔,出生才被發現患有小耳症,翔翔的爸爸還沒抱到剛出生的孩子,就看著醫師、護士手忙腳亂,翔翔的媽媽看見兒子沒有耳朵,一度自責在懷孕期間是否觸犯禁忌,當場大哭失聲,坐月子期間吃不好喝不下,誘發憂鬱症,大的小的都在哭鬧,翔翔爸爸形容,前段時間家裡每天都在上演八點檔,直到近期在羅慧夫基金會的協助下才慢慢好轉。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系教授羅綸洲表示,每5000名新生兒中有一位小耳症患者,透過產前檢查是可以檢查出來的,小耳症的患者大多都是醫師疏忽沒檢查到,才會導致出生後才發現罹患小耳症。小耳症大多發生在單耳,發生小耳症的耳朵,聽力僅能聽見90分貝左右的聲音,另外一耳的聽力正常,不太會影響到語言發展,由於小耳症的患者沒有外耳,成長過程中常會被歧視,多需要手術協助重建外耳。羅綸洲表示,重建外耳有二種方式可以選擇,一種是用人工材質重建,另一種是用自體軟骨重建;前者須等孩子約五歲後執行,後者則建議在十歲以後執行,無論是哪一種,依照過往的經驗,都希望在上小學前完成,避免日後的言語霸凌與歧視,造成孩子終生的心理問題。翔翔的媽媽說,看見老三出生時沒有一邊的耳朵,心都碎了,除了錯愕只剩下難過,每天責怪自己「怎麼把孩子生成這樣」,只要看到孩子只會哭,沒辦法照料他,這時候照顧全家的責任全落在翔翔爸爸身上。翔翔爸爸說,四年前自己的媽媽病倒送入安養院,一直走不出陰霾,終於在去年心情好轉,兒子卻小耳症,太太又誘發憂鬱症,當時只知道自己不能倒,也不能讓太太倒下,太太倒下就沒有依靠了,每天面對太太的咆哮、懊悔、哭聲,從沒停歇地安慰她。翔翔爸爸說,還記得有一晚真的快受不了了,向天禱告「拜託,天主給我力量」,那時是自己最脆弱的時刻,但如今也撐過來了,雖然也不曉得自己那段日子到底過得有多痛苦,但現在太太在基金會的協助下,逐漸走出憂鬱與自責的陰霾。羅慧夫基金會執行長陳依伶表示,無論是唇顎裂或是小耳症的患者,家屬初期都會面對到自責的心理狀態,基金會能夠給予的就是協助家屬接納,以及給予正確的觀念,讓他們不要擔心,後續則是會幫助孩子自我認識,並對大眾宣導教育,包含與教師溝通等,避免未來歧視、霸凌影響他們的人生。無論是國內或國外,都需要用愛心,撫慰每顆正在受苦的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亟需募集1600萬,募款金用途在國內包括生活補助津貼、心理修復、團體適應營隊;在國外包括義診手術、醫療照顧、培育當地醫護人才。好好長大募款活動網址:https://www.nncf.org/growup2020
-
2020-09-27 養生.聰明飲食
烤肉鋁箔紙用光面還是霧面?毒物專家:一件事更重要
烤前選購與處理✔油脂較少的雞肉、里肌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肉品的準備最好以新鮮的肉類為主,油脂不要太多,可選雞肉、里肌肉,避免烤肉完油脂攝取過量,五花肉、霜降牛、牛五花等適量就好。✘加工品、醃好的肉品不建議買加工肉品如熱狗、火腿、香腸等,最好也不要購買已經醃好的肉,除新鮮度堪慮,鹽分也較高。民眾購買新鮮的肉類後,也不建議在家先醃,以免先醃漬再加上烤肉醬,鹽分將爆表。✔少量準備蚌殼類、蝦類烤肉多是長時間待在室外,海鮮類的建議購買蚌殼類或是蝦類,屬於稍微可以放久一點的海鮮。海鮮透過燒烤雖然鮮美,但也不宜過量,海鮮仍屬於高蛋白、高嘌呤,曾有痛風病史或是膽固醇過高者,都不建議大量食用,準備的量不必過多,以一人一到兩份的量即可。✔綜合串燒,肉類要切小切薄烤肉食材的準備,常有民眾會採取「串燒」的方式,同時把菜、肉串在一起。蘇秀悅表示,這是好的方式,但是得考量菜與肉烤熟的時間不一樣,建議肉品應該以小塊且薄的型態與菜串在一起。醬料的準備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買現成的烤肉醬,但一定要加水或是檸檬汁稀釋,加辛香料提味。另一種是自行調配烤肉醬,可以用蔥、蒜、洋蔥、味噌、醋、醬油、白蘿蔔泥、味噌、醋、醬油等食材加上水拌勻,即可自製低鹽的烤肉醬。✔易熟青菜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玉米筍、杏鮑菇蔬菜類的準備以家人喜歡吃的類型為主,量最好是肉品的一倍。烤肉的火候大小較不穩定,烤蔬菜建議以易熟的蔬菜類型為主,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等,用鋁箔紙或是烤盤烤熟,看見蔬菜出水即可食用。同時可以搭配香菇、杏鮑菇、玉米筍等一起烤。若怕麻煩也可以準備可直接生食的萵苣、芝麻葉等,搭配肉類食用,口感也較為清爽。✘吐司、白飯烤肉最常看到吐司配肉片,蘇秀悅表示,烤肉時的澱粉搭配,不建議採取「精緻澱粉類」,在烤肉期間很容易一口吐司一口肉,不知不覺澱粉的攝取量就會過量,體內會產生過多的醣類,進而產生脂肪。✔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建議可以準備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等,取代吐司、白飯。烤中注意檸檬汁、番茄醬 會破壞鋁箔紙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烤肉過程中建議使用鋁箔紙包住烤肉架,避免肉汁滴到木炭。烤較難熟的食材如玉米、地瓜,或是太容易熟的食材如青椒等,建議都用鋁箔紙包。網路謠傳鋁箔紙有分光面與霧面,顏宗海表示,兩面的效益都一樣,不會因為包錯面就較難烤或溶出有毒物質。顏宗海表示,使用鋁箔紙時,不建議邊添加醬料或是檸檬汁、番茄醬等酸性醬料,酸性的物質會破壞鋁箔紙,導致容易烤焦,烤焦的鋁箔紙若接觸食材,會讓致癌物質汙染食材。蘇秀悅表示,醬汁最好是食材烤熟後再添加,一邊烤一邊塗,很容易因為醬料乾了,以為醬汁不夠,又再塗上一層,一餐吃下來鈉含量超標。吃烤肉配飲料是常態,特別是啤酒、含糖飲,蘇秀悅表示,一瓶易開罐啤酒,熱量約有125大卡,等於吃掉半碗飯,建議喝無糖飲料或是氣泡水,比較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她也推薦烤肉時可以搭配吃一些水果,幫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烤後保養水果幫助消化蘇秀悅表示,烤肉不管怎麼建議,民眾仍會攝取過量的油脂,對於腸胃多會有負擔,建議可以吃一些幫助消化的水果,如鳳梨、木瓜等。若腸胃已經非常不舒服,則建議不要再進食,適量攝取一點點粥品,可以舒緩。若已經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則建議盡速就醫。烤完肉隔天建議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或是水果,解油膩。
-
2020-09-27 養生.聰明飲食
烤焦剝掉放心吃?專家:避免3個烤肉致癌風險壞習慣
隨著環保、健康意識抬頭,不少民團倡議中秋節別再烤肉。但在平淡又苦悶的生活中,佳節烤肉團聚,已成為潤滑生活的必備儀式。在儀式感與健康之間,仍可透過一些撇步趨吉避凶,既可滋潤生活也能守住健康。秋分已過,中秋將至,身體開始要適應節氣的變化。由夏入秋是養生保健的關卡,我們也請來中西醫為你的健康把關。烤肉帶來的健康危害,近年國內外研究結果愈來愈明確。當油脂遇上高溫易產生多環芳香烴(PAHs),蛋白質遇上高溫則會產生異環胺(HA)、澱粉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這三類物質皆是動物實驗顯示具致癌風險的物質。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碳火在燃燒時也會產生細懸浮微粒、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等物質,烤肉時不只會接觸到上述三種毒物,同時也會吸入有害的空汙物質。專家建議,想要趨吉避凶,烤肉時必須要把握「烤得剛剛好」的原則,才能降低致癌風險。以下三個壞習慣,會讓烤肉產生毒物,應盡量避免。1.喜歡讓油脂滴落木炭、吱吱作響肉類遇高溫、油脂滴到木炭會產生揮發物多環芳香烴(PAHs)。烤得越久、毒物量愈多,與肺癌相關。顏宗海表示,不管烤肉或是油炸,只要是高溫烹調,都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增加罹癌風險。烤肉最常被提及的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係指油脂接觸到攝氏100度高溫後產生的揮發物質,烤肉時除了肉品本身的油脂會產生,油脂滴到木炭時也會產生。隨著烤肉的時間增加,多環芳香烴的含量也會增加,根據2009年國外研究碳烤時間對豬肉PAHs含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碳烤前豬肉即含每公斤106.8微克的PAHs,經過碳烤2分鐘、3分鐘、4分鐘,PAHs類型中無論是弱致癌物、中致癌物、高致癌物都顯著增加,且隨著碳烤時間愈長,增加的量愈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徐上富表示,多環芳香烴以「吸入性」為主,依研究顯示多環芳香烴容易引發肺部的上皮細胞病變。2.喜歡吃烤焦的肉類、覺得比較香蛋白質遇上高溫會產生異環胺(HA),與胃癌、大腸癌相關。即使去掉烤焦處也不建議吃。顏宗海表示,肉類含有豐富蛋白質,若遇上高溫,特別是烤焦時,食物會含有高濃度的異環胺。即使去掉烤焦處,周邊部位恐怕也已含有高濃度異環胺,不建議食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方冠傑表示,異環胺與腸胃道的癌症有關聯性,如胃癌、大腸癌等。避免食物烤焦,針對較難熟的食材,如雞翅、雞腿、豬排等,建議先汆燙後再烤,表皮呈現黃金色時,就可以直接食用。3.常把澱粉類食物烤焦澱粉食物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經動物實驗有致癌風險。丙烯醯胺產生的原理是食物中的還原醣與游離胺基酸,即天門冬醯胺,接觸到高溫,如油炸、烘焙、烘烤就可能產生。高溫烹調時間越長,產生丙烯醯胺數量愈多。因此,丙烯醯胺常見於洋芋片、烘焙咖啡豆、黑糖、杏仁果、薯餅、薯條、油條等,根據國外研究,吃下0.94毫克的丙烯醯胺後,蒐集72小時內排出的尿液分析,約六成的丙烯醯胺會被人體吸收代謝,並經由尿液排出。顏宗海表示,目前經動物實驗會造成甲狀腺腫瘤、肝臟腫瘤、卵巢腫瘤等,不過尚未有人體試驗的確切致癌結果,建議盡可能少吃。如何避免毒害?●選通風處烤肉、或用電扇增加風流動。●食材當天烤完最好,別再放回冰箱。徐上富表示,避免烤肉時吸入過多的煙,最好將烤肉架設置在戶外通風處、半露台,烤肉當天若沒有風,建議戶外接多支電風扇增加風的流動。若不怕烤肉時掃興,也可以在等待烤肉時,配戴口罩,避免吸入有害的煙。方冠傑說,每年中秋節過後都會出現大量腸胃道不適的患者,多與吃到不潔或不熟的食物有關。碳火的溫度較難控制,若整塊生肉直接下去烤,常常會發生外皮烤焦,裡頭仍滲漏血水的情況,加上處理食材時,常會生熟食交叉汙染,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弧菌等感染的案例比比皆是。顏宗海提醒,食材的準備最好依照每個人的食量做評估,烤肉食材多放在常溫,不建議沒有烤完再放回冰箱內,最好當天吃完,食材新鮮才能吃得健康。中秋佳節是難得的年度家庭聚會,烤肉偶一為之也希望能烤得盡興,不過健康烤才能沒有負擔。健康烤肉5習慣1. 烤盤取代烤網烤網改用烤盤,或用鋁箔紙包裹食材,避免油脂直接滴到木炭。2. 蔬果多於肉類蔬果準備量要比肉類的準備量多出一倍。3. 難熟食材先蒸煮避免怕不熟而烤太久焦掉。4. 烤熟再塗醬料邊烤邊塗醬料會增加烤焦的風險,鈉含量也會過量。5. 減少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加熱後就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資料來源/顏宗海
-
2020-09-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聞眼/意識形態 豈能凌駕醫學專業
「確定不選擇大陸製疫苗」,衛福部長陳時中話說得堅決,充滿自信,在網路獲得熱烈關注,不少網友讚他有骨氣,但從防疫角度來看,政治意識形態再一次凌駕於醫學領域之上。全球醫界正積極研發新冠肺炎疫苗,誰能拔得頭籌、保護力如何,都還是未知數,但政府已經先幫中國大陸製疫苗貼上劣質標籤,除了淪為民粹之外,真的看不出來意義何在。雖說防疫視同作戰,但在這場疫情之戰,「逢中必反」已經成為疫情指揮中心的最高指導原則,無論是武漢包機、小明返台、陸配入境卡關等事件,就可看出意識形態早已高於人權、人性及親情,如今連醫學也遭糟蹋,完全不以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做優先考量,只要「中國」二字,就剔除選項。與「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完成簽約,陳時中認為,該平台公開透明,政治力干預不多,對公平分配疫苗有信心,且確定不選擇大陸製疫苗。衛福部官員則表示,我國簽署有疫苗選擇權的合約,價碼較高。政府搶購疫苗,似乎抱持著花錢就是大爺心態,以為有錢好辦事,就只要某個歐美大廠疫苗,但未來充滿許多變數,就連COVAX也不知疫苗何時順利上市,屆時可以拿到多少疫苗,相信連陳時中可能也沒把握簽了約,就保證拿到疫苗,而且是指揮中心所指定的品牌。陳時中先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及,台灣防疫有成,有本錢等待疫苗,但買疫苗不能等,作法看似宏觀,但現又加上「確定不選擇大陸製疫苗」的但書,若大陸研發出全球最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世界衛生組織也掛保證,屆時國人果真不能接種「匪製」疫苗?面對新興傳染病威脅,理應以更有彈性的手段來尋求解方,人民健康及生命安全不該被意識形態所束縛,必須以高度理性來看待防疫大業,不該因噎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