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8 新聞.長期照護
搜尋
阿嬤
共找到
623
筆 文章
-
-
2020-08-17 新聞.長期照護
家中老人病倒不用慌 出院仍能轉銜長照2.0
現今社會擔心家有一老恐吃不飽,少子化社會不像過往大家庭隨時有人手可照應給予協助,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自2017年9月執行出院準備服務轉銜長照2.0計畫,提供病患人照護需求,減輕家屬的壓力。桃園醫院出院準備服務護理師張伊寧,已從事出院準備服務工作10年,她說曾遇到有位高齡104歲的阿嬤,5年前跌倒後生活就需他人協助,當時家中僅有兒子及媳婦,孫子女們都在外地就學及工作,礙於阿嬤本身有聽語障及家中環境無考慮申請外籍看護及機構照顧,就由當時寒假的孫子照顧,寒假結束後面臨白天無照顧人力的窘境。經院方與其家屬一番溝通後,家人同意申請長照2.0資源,協助阿嬤用午餐、更換尿片、交通接送,並向當地縣市輔具中心租借輔具,包括氣墊床、便盆椅及輪椅等,藉由長照資源減輕家人的照顧壓力,不用在上班空檔疲於奔波,或擔心家人狀況。張伊寧表示,桃園出院準備服務轉銜長照2.0計畫,呼籲住院病人及家屬及早的了解後續照護可能面臨的狀況,提早準備,若有進一步地照護需求,在出院前可主動向院方詢問「是否有出院準備服務?」張伊寧說,出院前三天即轉銜長照2.0,可藉由政府資源共同協助返家照護的人力、能力及物力的準備,並且在住院期間由醫療人員指導主要照顧者返家照護技巧,以減少不必要的再入院,降低醫療的消耗,增加病人的照護品質,創造民眾、醫療人員、政府3贏的醫療環境。
-
2020-08-16 該看哪科.婦產科
吃飯睡覺都來 哺乳室濫用不斷
台灣近年積極提倡親餵、推動哺乳友善環境,但婦女團體發現,國內友善哺乳只做「半套」。雖然各地方政府主管單位明定,哺乳室不得從事哺乳以外行為,但還是有不是哺乳媽媽的「路人」,占用哺乳設施滑手機或睡覺而理直氣壯,彷彿把哺乳室當成免費網咖或休息室。「遇過在裡面睡覺睡到打呼的中年阿姨」、「遇過在裡面吃便當的。」這些都是媽媽們的哺乳室奇遇。一位哺乳媽媽表示,曾在醫院哺乳室看到一位阿嬤抱著孫子補眠,只能尷尬拉上簾子,沒想到嚇到小孩,阿嬤反而罵她吵孩子睡覺。據「公共場所哺(集)乳室設置及管理標準」規定,哺集乳室只能專供哺集乳用所用,不可作其他用途,若違反此規定,如有路人在哺集乳空間睡覺等,地方主管機關先勸導該哺集乳室所在地的負責業者或管理者,並命其限期改善,未改善者最高可罰十萬元。衛福部國健署婦幼組組長林宜靜坦言,近年地方衛生單位確實仍偶爾會接獲民眾投訴,發現有人隨便占用哺乳設施,但由於經主管機關勸導後,業者都會盡速改善,如去年,一整年都沒有人因此被罰款。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諶淑婷表示,評鑑或罰則是維持服務設施品質的方法之一,不是唯一的管理手段。管理階層若缺乏性別教育觀念,看不到女性哺乳過程遭遇社會有色和歧視眼光,無法真正了解哺乳對嬰幼兒重要性,。諶淑婷也提到,哺乳室被「另作他用」,其實是提醒注意「多元需求」的存在,公共場所應容納不同需求的人,規畫時應盡量顧及彼此,而非相互排擠。她舉例,瑞士蘇黎世機場提供家庭服務空間,備有沙發、座椅或躺床,女性想哺乳可以坐餵或躺餵,同時也提供幼兒躺枕、大小布偶,讓親子都自在。
-
2020-08-1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頭部重創失去嗅覺20載 阿嬤重拾人生色香味
失去嗅覺可不一定是新冠肺炎!雲林縣北港鎮75歲呂姓婦女,20年前一次夜起如廁滑倒後仰,頭部重創致輕微腦震盪,經住院治療6天出院,沒想到就此痛失嗅覺「鼻子完全聞不到味道」,開始度過20年的無味人生。失去嗅覺十三年後,聽醫師建議開始進行中醫治療,直到去年2月,偶而可聞到香氣,維持恢復約2成的嗅覺,偶發而來的花香及香水味,令她欣悅不已。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媽祖醫院)中醫師張益銓說,嗅覺異常通常是感冒、慢性鼻竇炎所致,頭部外傷也可能傷到嗅覺神經,部分患者可能伴隨引起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中樞神經退化性問題,千萬不可忽視。呂阿嬤去年開始接受張醫師治療約一年,今年4月嗅覺恢復約4成,已開始聞到更多不同的味道,除花香、香水,連炒菜味道可短暫聞到。最近配合醫院新引進的雷射針灸於耳穴嗅神經點進行刺激,僅一個月的時間,嗅覺程度已恢復6、7成,所能聞到的味道的種類持續增加,症狀逐漸改善,重新迎接色香味的人生。張醫師說,傳統針灸透過穴位刺激,激發人體自癒力,強化經絡與氣血的能量,必要時透過神經與肌肉的刺激,以達治療目的,只是惟具疼痛、血腫、小量出血、瘀青等副作用,部分患者不能接受,雷射針灸可配合耳部穴位對於難直接介入的大腦、脊髓深處等進行治療,臨床研究上效果顯著,且具實證醫學基礎。院長吳錫金說,科技進步中醫部添購新的非侵入性無痛雷射針灸儀器,主要提供對針灸有畏懼怕痛的小兒或成人、較難介入或不適合留針的患者另項選擇,可說是中醫治療一大福音。回顧二十年來失嗅的痛苦,不堪回首說,實非外人所能體會。張婦今天感謝醫師,讓她重拾香噴噴的美麗人生。
-
2020-08-14 橘世代.好學橘
50歲羅癌、71歲登上巨蛋!楊寶秀:回頭看才發現「幸福」應該重新定義
一頭銀灰色的蓬鬆短髮隨興塞在耳後, 71歲的楊寶秀一身素雅走進台北陽明老人公寓的歌藝教室,牆邊放著一組爵士鼓,原先有些靦腆的她,一握起鼓棒,眼神立刻盈滿自信,她是鄰居口中的「搖滾奶奶」。未曾消失的爵士夢去年底楊寶秀登上台北小巨蛋演出的消息傳回老人公寓,「老鄰居」個個比她還興奮,大家像是辦喜事般,有人張羅遊覽車,有人幫忙買門票,70多個鄰居浩浩蕩蕩前往欣賞。「結果大家跟我說舞台太遠了看不清楚,叫我乾脆在公寓表演。」於是她在70歲生日前夕,買下屬於自己的爵士鼓,在老人公寓裡舉辦自己的音樂會。 楊寶秀在萬華長大,「當時的台北熱鬧極了,我深刻的回憶都跟音樂有關」,無論是守著收音機聽西洋音樂,下課後拿著零用錢直奔唱片行買黑膠,或是和朋友買最便宜的票,一起看國外樂團演出,舞台上爵士鼓手帥氣的身影,至今依然在她心裡發光。出社會後,楊寶秀擔任會計、幼稚園老師,甚至為了想聽懂歌詞,去英語補習班擔任櫃台行政人員,數十年來她為音樂痴狂,但對爵士鼓的狂熱因生計被埋藏在心底。「50歲那年,我打給朋友說我中獎了。」健康檢查發現同時罹患乳癌與淋巴癌,旁人眼中的悲劇在她口中變得雲淡風輕,偶爾身體承受不了化療的痛苦,她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淚流不止。 為了轉移化療對身體造成的痛苦,她想起鼓手在舞台上充滿自信的身影,「有一次我去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在台北小巨蛋的舞台秀,看到一堆阿公阿嬤上台表演,我就問說我可以報名嗎?」楊寶秀突然想起自己可以表演爵士鼓,「我去找音樂教室,跟老師說我要學鼓、我要去應徵仙角百老匯!」站上舞台敲擊出自己的樂章仙角百老匯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台北市體育局合作,在小巨蛋為老人家打造的表演舞台。當楊寶秀終於站在舞台正中間,手握鼓棒、眼神沒有遲疑,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就像年輕時刻印入心的爵士鼓手,在舞台上用力敲擊出屬於她這個世代的活力。「好多人覺得老了什麼事都辦不到,但我覺得這階段時間最多、最適合圓夢。」走過青春、走過癌症,楊寶秀淡淡地笑說,年輕時的她覺得嫁好尪、生小孩就是幸福,回頭看才發現「幸福」應該重新定義。雖然身體不再年輕,她卻很喜歡現在的自己,興致一來就上陽明山走步道、看風景,老人公寓裡放著腳踏車,透過騎車運動維持身體健康,「讓自己有體力做喜歡的事才是幸福。」她的嘴角微微上揚,微笑的雙眼像是兩尾對視的魚。看著林天扶實現夢想的身影,聽著楊寶秀述說對打鼓的熱情,不難發現,充滿自信的態度,正是第三人生能夠如此青春有活力的關鍵。本文摘自《台北畫刊》更多精彩生命故事↘↘↘。創夢大叔楊錦聰 六十歲的熱情 活出十六歲的快意。顛覆想像的「爺奶們」! 6旬奪冠、8旬摘金 不敗人生從失敗轉彎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8-14 養生.樂活人生
選擇在收入最高的45歲時勇退,夫妻攜手旅行14年!精彩退休靠這些秘訣
南極看企鵝、巴黎看鐵塔、義大利吃披薩…老黑45歲就退休,至今去了超過50個以上的國家,無論眼前的風景如何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身旁一定有老婆Olivia的陪伴!中年後,兩人還能恩愛牽著手到處旅遊,維持快樂婚姻、精彩退休生活的祕訣是什麼呢?老黑與老婆Olivia各有朋友圈,也有不同興趣,以運動來說,一個喜歡瑜珈、一個喜歡跑步,但遇到兩人都有興趣的活動,總會聚在一起,像是騎腳踏車、旅遊。 這樣的婚姻模式,不就是朋友的相處模式嗎?「有人結婚後會說『我不像以前這麼愛得這麼濃烈了』,當然,你不可能愛這麼久的。」 老黑認為,相處久了,友情比愛情重要,能夠舒適地好好相處,一起做熱愛的事,比整天我愛你、你愛我,但無話可說來的重要。 「尤其是退休後,更要把對方當一個朋友對待,不要當成你的附屬品。要比全世界的人更尊重你的另一半。」 以旅遊為例,Olivia是發起旅行計畫的始作俑者,之後老黑再一起加入討論,所有決定,都是兩人的決定。至今兩人一起去了50個以上的國家。 另一半眼中的風景,就是你眼中的寶藏 有次兩人去印度,老黑覺得當地環境髒亂,但Olivia拉拉他的衣角說:「你看印度人的臉上總是掛著笑,沒有一絲怨懟。」旅途上,兩人總能聊出新感受。 當然,旅途中免不了吵架。艷陽天下,兩人在國外人生地不熟,又迷了路,老黑堅持這條路才剛走過,要走另一條;Olivia反駁:「你記錯啦!」兩人開始拌嘴。 老黑說:「通常是我錯,哈哈!」即使會爭吵,老黑還是堅定地說:「另一半,就是最好的旅伴!」 結婚至今快25年了,問起老黑覺得Olivia哪裡最美,他笑瞇了的眼裡仍有愛意:「當然是全部都美!」笑完,他認真得說:「我覺得她個性最美,包容整個我。」 她有很多讓我崇拜的地方,同理心、藝術家個性讓我很愛慕,像剛說的印度,她很容易注意我沒看到的美好事物。」 「我們越來越知道我們是彼此的『伴』,陪伴彼此變老、變病,吵太久對大家都沒好處,婚姻中的時間很珍貴。」在最後一天來臨之前,還剩多少時間呢?很少人能這麼想,甚至將婚姻視為枷鎖,彼此越看越討厭。 世界各地旅遊的基金,來自健全的財務規劃 兩人去環遊世界,一趟就花了160萬,幸好老黑有投資理財的習慣,他分享三大理財秘訣: 1.具備一定的積蓄、妥善投資理財; 2.願意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 3.選擇去物價、房價較低的地方生活。兩人從北京搬回高雄,也力求簡單樸素,能走路就走路、不然就騎腳踏車,減少外食,卻發覺自己吃得更好、也更健康! 他說,投資最重要的還是觀念,把握高收益必定有高風險的心訣,中年投資布局求穩健、被動收入能打平、或超過日常消費就好。 於是理專愛推薦年利息10%-15%的金融產品,他碰都不碰,只選擇年利率4%-5%的金融商品,例如:高收益債券基金、保險等。 因曾在外商公司待過,老黑熟悉海外投資,於是曾在澳洲開戶,「但你要是對當地不熟悉,就不建議特地去開戶,不要把錢放在你不熟悉的地方。」一切保守、知足、穩健就好。 精彩退休的基礎,來自健康的身體 老黑選擇用郵輪環遊世界,雖然比起搭飛機省事、方便,但還是很需要體力,除了做金錢上的投資,他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資本。 但熱愛跑步、騎腳踏車的他,也難免老化侵蝕,一年半前他罹患青光眼,伴隨著視線越來越狹窄,嚴重可能喪失視力,是種不可逆的疾病。他害怕,卻沒花多久時間就決定動手術,除積極治療外,也更注重身體健康。 「40、50歲之後,身體只有一條路走,就是往下坡路走。」但他依舊樂觀、知足地說:「雖然人都有進步空間,但『現在』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缺再多,我還是會說我現在是100分。」 明年10月初,環繞非洲的郵輪船票老黑已經訂好了! 他在臉書上開心分享:我很幸運,趕上在願望清單打上一個大勾的機會…從這件事我清楚學到「有夢最美,即知即行」的真理,它不止適用於旅行,也適用於人生。 老黑在收入最高的45歲勇敢從職場退休,追尋自己的人生方向;在57歲罹患青光眼,積極開刀治療;59歲依舊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世界充滿好奇。 不管未知的未來會如何,已知的是,老黑正朝著無憾的美好人生,一步步邁進,而身旁,一定有Olivia的溫暖陪伴。●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極簡人生,也可以活得高貴!老教授的智慧:重視3件事,人生才是最踏實、穩定.退休後失去工作上的角色,你也產生焦慮了嗎?3個調整心態的方式,喜迎快樂新生活.48歲確診乳癌,讓丈夫抱著她大哭 花漾阿嬤:一個疾病的歷程,讓後半輩子變得更棒了
-
2020-08-13 科別.耳鼻喉
阿嬤鼻子失靈20年 靠這支儀器找回遺失嗅覺
別以為跌倒只是小事!雲林一名75歲呂姓婦人20多年前入廁後仰滑倒,頭部撞擊地面致使輕微腦震盪,後住院治療6天出院,卻發現「鼻子失靈」聞不到味道,呂婦以為會自癒,過了13年後才開始進行中醫治療,去年初恢復2成嗅覺,後改接受雷射針灸,一個月後嗅覺復原逾6成,北港媽祖醫院中醫師張益銓說,呂婦再持續接受治療,幾個月後就能重新迎接色香味人生。人類感官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5種,缺少一種生活品質就會大受影響,張益銓表示,呂婦「忍功了得」,近20年沒有完全的嗅覺力,這也顯示一般民眾對於無明顯外傷的輕忽。張益銓說,通常嗅覺異常原因有感冒、慢性鼻竇炎引起,及頭部外傷直接或間接傷到嗅覺神經,部分患者可能伴隨巴金森氏症,或阿茲海默症等中樞神經退化性問題,皆不可忽視。好在呂婦有持續尋求醫療協助,讓嗅覺慢慢恢復,去年開始呂至北港媽祖醫院中醫門診就診後,持續治療約一年就已能聞到比以往更多的味道,偶爾可聞到花香、香水及炒菜味道,但時間僅短暫維持3至5秒。經最新的雷射針灸進行耳穴嗅神經點刺激後,呂婦自覺嗅覺程度在一個月後恢復逾6成,且已能持續性聞到部分特定味道,能聞到的味道種類也不斷增加,「好像拆禮物的感覺」漸漸找回失去的嗅覺,也讓呂婦相當開心,今天特地獻花向醫師致謝,也很期待嗅覺早日復原。張益銓指出,傳統針灸透過穴位刺激,可激發人體自癒力,強化經絡與氣血能量,必要時再以神經和肌肉刺激治療,但因常伴隨疼痛、血腫、小量出血及瘀青等副作用,有些患者不能接受。目前最新的雷射針灸為非侵入性治療儀器,可配合耳部穴位,對於難直接介入的大腦、脊髓深處等進行治療,臨床研究效果顯著,也因此能解決像呂婦遭遇的疑難雜症。
-
2020-08-13 養生.抗老養生
20年內罹4種癌,卻能與癌共舞!名醫陳衛華給癌症患者的4個貼心建議
一星期至少有6天,走路、吹蕯克斯風、靜坐1小時以上,幫患者看診6小時。聽起來是位正常、健康的醫師?對!他是心臟內科名醫陳衛華,但讓人不敢置信的是他患有4種癌症,扣除掉必須的治療過程,他作息如常,保養得宜,神態爽朗,甚至主動關懷別人,「飲食忌口是一定要的,有宗教信仰和家人愛的支持,幫助我坦然面對病魔。」 還有其他秘訣嗎?「憂慮只會帶來反效果,我想開了,就是『放下』2字,因為放下,我學會了與癌共存,也可說是與癌共舞」。 32歲起,陳衛華在15年內陸續罹患骨癌、腎臟癌、甲狀腺癌,因骨癌開刀而切除了左腳大姆指,42歲切除右腎的腎臟癌腫瘤。 47歲再接受甲狀腺癌的腫瘤手術,但他一直沒料到第四個癌症血癌如影隨形,緊跟在第三個後面,潛伏在他的身體裡。 誤以為白血球增生症,竟是血癌悄然上身 不疾不徐,娓娓道來,陳衛華平靜得像在敘述某位患者的病例。 在為腎臟癌做放射治療時,因擔心癌細胞容易轉移到其他部位,他一年不得不照3、4次CT電腦斷層檢查,期間還照過1次正子掃瞄,化學幅射進到體內,當甲狀腺癌開刀、抽血時已發現白血球數量高達17,000,卻非發炎引起,後來醫師說是白血球增生症使然,自己會好起來,他就暫時沒放心上。 只不過,白血球數量仍然居高不下,他認為事出有因不單純,9年前,陳衛華委託信得過的學弟檢驗DNA,判斷是慢性淋巴白血病,「我沒把它當成癌症,而是視作慢性病,多活一天『賺』一天,比醫師預想的頂多再活10年,我已經活過了其中9年。」自覺目前身體狀態維持得不錯,「我相信一定能夠再多活幾年!」 家人、信仰、興趣 生活充滿勇氣與正念 也曾怨懟、自憐,覺得生不如死,但妻子悉心照顧三餐飲食,旅外的兩個孩子買營養品並幫他打氣。 佛教的正信、正念、正法、正道是他對應血癌的精神支柱,因而早餐前、晚餐後禪定,幫助安定內心,唸著「唵嘛呢叭咪吽」6字真言如與慈悲的佛對話,智慧的蓮花開了,一切圓滿。 才跟著老師上完8堂課,不懂看譜的陳衛華從此會哼唱的歌就能吹奏得出來,還灌錄包含19首的CD分享親友,最滿意的兩首是日本老歌《戀人》、《你是我的生命》,每天吹奏蕯克斯風,練就中氣十足的肺活量。 穿著輕鬆自然、一頭黑髮、慈眉善目的陳衛華,看來與樂活長者無異,老婆喊他:「該換雙鞋了,我買給你。」他也喊回去:「這雙還沒壞,不想換。」 感激妻子一直陪伴著他,鼓舞勇氣,「如果問我座右銘是什麼,我的答案是:不要老看過去,因為它已經過去了。」 用「心」過生活!生命變彩色,癌症就失色 陳衛華總是對癌症患者說,放寬心,不緊張,別憂鬰,因為癌症可說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怨天尤人的負面情緒會把身心帶進無氧的醣解系統環境裡,助長癌細胞生長迅速,因此,不想未來如何如何,活在當下就好。 「醫生的天職正是教育病人防範疾病上身。」但凡有人打電話到他的宏信診所諮詢癌症或三高,他熱心地免費提供衛教知識與經驗、心得。 每到中午,他喝一杯磨豆咖啡,獎勵自己飲食正確、生活習性適當;看過動物頻道節目,晚上11點,躺在床上,拈花微笑,慢慢地睡著。 陳衛華用「心」過生活,生命是彩色的,癌症就相形黯然失色。 給癌症患者的貼心建議 1. 看病診斷,要找信賴的家醫科或專科醫師,聽取2位的意見也可行2. 攝取優質蛋白質、脂肪,例如Extra Virgin橄欖油,吃雞肉白肉代替牛肉紅肉,攝取糙米、胚芽米混合米飯與氽燙蔬菜3. 不吃高GI(高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飲料、甜食、膨鬆麵包、非天然成分的醬油,拒絕反式脂肪酸和油炸食物4. 聽音樂放鬆●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極簡人生,也可以活得高貴!老教授的智慧:重視3件事,人生才是最踏實、穩定.退休後失去工作上的角色,你也產生焦慮了嗎?3個調整心態的方式,喜迎快樂新生活.48歲確診乳癌,讓丈夫抱著她大哭 花漾阿嬤:一個疾病的歷程,讓後半輩子變得更棒了
-
2020-08-11 橘世代.時尚橘
【收納教學02】買了「收納櫃」家裡還是亂?4種囤積性格你中了幾個
雜亂、無法整理的家,其實有很多原因造成,歸類4種常見的錯誤收納與囤積類型,或許你可以從中發現「搞錯了什麼」?之後就能快速掌握整理的要訣。一、收納品錯誤型很多人以為買了收納品,以為就能解決收納的問題,但是,如果在還沒有想清楚要放什麼的情況下,隨意買了不適合的收納品,或是沒有量尺寸就買了收納品,又或是沒有了解收納品的特性就買了收納品,就很容易造成收納品錯誤的狀況。很多時候,家裡的混亂並不一定是東西雜亂,而是因為使用了錯誤的收納品,不好用不好放,導致無法收拾,甚至讓收納品本身變成更大的雜物。案例一: 這個媽媽有個大家夢寐以求的更衣間,但設計卻很妙。它有一座很淺的櫃子,深度大約只有20公分,因為太淺不好放,就買了咖啡色的不織布箱子來收納,但不織布是不透明材質,東西放進去很快就忘記了,導致收了也跟沒收一樣,常找不到,讓她非常困擾。我其實不太推薦不織布的收納產品。原因是,不織布久了容易脆化,通常一年之後外表的布面開始崩解,碎屑會很難清理。另外不織布的底板通常是紙板,承重力很差,容易變形,還有不透明布面導致的「忘記」困擾。我們到特力屋挑選了兩種收納產品,一個是分隔收納盒,另一個是透明的收納抽屜。分隔收納盒通常是直向擺放的,但我利用它寬度較淺的的特性,橫向放入20公分的淺櫃剛剛好。不同的分隔收納盒直立後,收納媽媽的牛仔褲、內搭褲就更清楚、輕鬆了。至於衣櫥部分,媽媽因為很喜歡鐵人三項的運動,有很多運動類的衣服無處可放。增加了四層透明的抽屜櫃以後,收納她的運動內衣、上衣、褲子和毛巾等東西剛剛好,拿取便利以外,衣櫥也變得更整齊。二、購物狂型購物狂的特性很鮮明,買東西對物品的數量都是「超量購入」。明知道不需要這麼多,卻覺得每種顏色、每種款式都想要擁有,所以包色、全買等瘋狂不理智的購物行為就會湧現。其實購物狂的類型,多為家裡不是亂,只是東西買太多。只要把物品集中、篩選,再轉送或轉賣、捐贈即可。案例二: 有位媽媽明明只有生一個女兒,卻買了要用L號整理箱才裝得下的髮飾量。她說,同款不同顏色都要購入,就像批貨一樣,每種都要帶。「你的髮飾、髮圈、髮夾超量,所以你女兒到底喜歡用哪種來綁頭髮?」過量到我忍不住問媽媽。「她只喜歡黑色橡皮圈。」這回答真讓我傻眼,因為都不是這裡的啊!還有另一個媽媽非常喜歡1/2品牌的童裝和配件,每次去都是花4到5萬元採購,有的甚至同款不同色個買2件。明明只有2個女兒,1/2的襪子多到需要用四層抽屜斗櫃才夠裝。而且很多都已經穿不下了,非常可惜。適時的購物讓人愉悅,但量過多,就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空間金錢來處理這些戰利品了。購物狂靠購買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卻花了過多冤枉錢,填補無法滿足,無底洞般的心靈空虛。或許他們的確買到夢想和願望,但回過頭仔細看看這些東西,充其量只是大量、全新的囤積,後續其實得花更多心思處理。三、活在過去型活在過去型的人很容易陷入過去的輝煌和回憶中,然後囤積,為其留下證明。例如覺得留著歷年來的課本,就象徵自己過去很會念書;留著公司所有薪資單,好像能證明自己在公司有多努力;留著一堆車票、電影票,就能證明自己是一個生活精彩的人。留了這麼多耀眼的過去,其實無形中也是在向自己證明:你無法正視現在的無能為力,甚至直接證明自己目前的失敗。案例三: 有一個70歲的阿嬤,她的房間被數十個整理箱填滿,裡面滿滿的衣服,放不下的還用垃圾袋一袋一袋包起來,繼續往上堆。這些都是阿嬤從年輕到老,所有的衣服,她覺得年輕時穿起來很好看,覺得以前的質料很好,覺得當時量身訂製很貴,所以一件也不能丟。可是阿嬤忘了,現在的身材已經走樣,再也穿不下了。她怎麼樣也割捨不下過去的美好,總覺得這些也許還能留給誰;也許留著哪天還能怎樣。最後,只能生活在「再也不穿的衣服」的房間裡,任由過往回憶吞沒自己,得不償失。四、杞人憂天型和活在過去的人不同,杞人憂天型(也稱活在未來型)的台詞是:「可是我怕以後……」這是他們最常說出口的一句話。「可是我怕以後用得到、可是我怕以後沒有、可是我怕以後買不到……」他們一直在為未來擔心,所以常常囤積各式日用和生活用品,甚至是文具、藥品或食物等都有。案例四: 我在一個家裡看到20至30盒彩色筆,以及十幾個量角器,覺得非常納悶,問屋主媽媽為什麼會買這麼多?她說,有一次女兒在睡前才突然想起「老師說明天要帶……」彩色筆或量角器之類的,但都這麼晚了,書局也關了,到底要去哪買?從那一刻起,媽媽就被嚇壞了,寧可準備超多文具來已備不時之需。「替不確定的未來,準備過多,但不見得用的上的東西」就是杞人憂天型的特色。也許一次買了一整箱洗髮精,也許囤積了一年份的衛生棉,又或是十幾箱的濕紙巾,這些都是過量的囤積,因為根本沒有用到完的一天。面對這樣類型的人或家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集中處理,把所有為未來囤積、相同的物品,全部集合放在一起拍一張照,讓累績的數量震撼他。也可以把所有囤積但放到過期的東西全部拿出來,換算成損失的錢和金額,也許是好幾千、好幾萬。如此一來,他們會發現,為未來擔心而囤積的一切,若放到過期,簡直就是把錢丟進海裡一樣浪費。本文摘自《從家開始的美好人生整理:台灣收納教主的奇蹟空間整頓術,真正克服囤積,找回更好自己的日常幸福實踐》,創意市集出版 2018/12/08 出版【超簡單居家收納術大公開直播影音】【居家收納系列專輯↘↘↘】【收納教學01】她到府教人收納 建立3個思考讓「斷捨離」有進展【收納教學03】衣服何時整理?收納專家:每天、3階段快篩出精英衣物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8-10 橘世代.愛玩橘
【熟齡行腳02】小孫子陪伴阿嬤旅行 讓阿公學會分擔照顧
親子旅遊沒什麼大學問,就是好玩加放手,孩子就會成為麻吉旅伴。阿嬤的孫子 Lucas 從整理隨身行李準備旅行, 走在旅途中直到歸程,我最常說的一句話:「你知道怎麼做啊!」下一句就是他的回應:「你不用幫我,我來做。」我要做到的就是,相信孩子在一次一次的旅程中「他做得到」!不是帶孫子就好!要當一名自在的阿嬤我在一次旅遊講座中分享關於照顧孫子女,怎麼建立家人共同照護。我把 Lucas 教好自理生活小事,支援備胎阿公也覺得陪伴是一件有意思甚至有成就感的事,我就得到獨處時間逐漸展開旅遊。「我要學你,回家立刻訓練阿公!」結束時,立即有一位阿嬤衝過來,解脫式地拉著我的手說了這句話。「訓練」有些言重了,其實就是做給最佳候選人阿公, 示範讓他看我和孫子做了那些事。例如帶 Lucas 去公園玩, 需要盯著哪些跟小朋友相處的安全細節?平日如何帶孫子做好自己的事:刷牙、洗臉、洗澡、穿衣、整理衣物。從Lucas大約 3 歲多,已經訓練做好這些基礎小事了。阿公也需要有完整的放鬆時間,因此我曾經單獨帶Lucas去羅東一日遊,甚至,我和 Lucas倆人結伴去了澎湖四天三夜自由行。現在,更多親子接案和媒體團, Lucas跟著阿嬤去旅行,宅阿公隨心情跟隊,也很自然變成帶孫的麻吉模式。不走遊樂園路線 帶孫體驗部落文化阿嬤選擇帶 Lucas 去的旅遊,對親子們都算是爆汗卻非常新鮮的行程。在台東關山永康部落,我們拉繩索走山林陡坡的獵人步道。自己拿著竹片插著的生烤肉串,圍蹲在炭火旁邊轉動烤肉,燙口地小口咬食。手上撿了枯葉木片當紀念品,快樂得不得了!阿嬤非常注意地方特色網站,例如台東在地成立的「饗嚮台東」平台,會追蹤行程讓孩子離開舒適圈,一起有勇氣去做不一樣的旅行。我從「饗嚮台東」平台,發現阿山哥無毒小棧的農遊小旅行。阿公和我帶著小孫 Lucas 去鹿野旅行時,就連絡了阿山哥。他一把抓起 Lucas 上鐵梯,替香蕉疏果摘花;Lucas 穿一條又舊又有破洞不怕髒的牛仔褲,在鋪著稻草的田壟邊, 跟著撒油菜花種子當成綠肥。有一天天氣熱壞了,一早起來我就跟 Lucas 說「奶奶帶你去玩」,爺爺習慣地拋一句說:「又不上學」。我們各自揹上包包,揮揮手走了。面對旅行中的變化 同時訓練孩子獨立這趟是先搭車到苗栗高鐵站,再轉搭苗栗客運 5815 往好望角休閒園區。我看到網路文:臨著西濱快速道路的邊坡, 白色風車在藍天下甚是美麗。苗客的公車行駛路線很長、站名又多,每一站廣播就催眠地令人昏睡。突然聽到某個站名,立即拉著Lucas就下車。哪有風車啊!發現聽錯已經來不及了,公車揚長而去,下一班公車間隔兩小時。我們下錯站,旁邊是午睡時分靜悄悄的三合院。我跟Lucas坐在擺著褪色塑膠椅的站亭,開始想辦法。先查計程車,需要從苗栗來載客,鐵定不便宜。「找警察!」Lucas大喊,「好方法ㄟ!」究竟,苗栗警察局哪個分局啊! 查不到。想想,這不是警察公務吧! Lucas在我身邊,大熱天不喊渴不抱怨我帶他下錯車。我握著他出汗的小手,覺得很欣慰。「搭便車」這是最原始直接的方法。路邊攔車看看有沒有好心人載我們去好望角。前兩輛小轎車呼地就過去了,第三輛是大貨車,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招了再說,總是機會, 當然對方沒搭理。第四輛是一輛黑色小轎車,讓我們坐上了後座,冷氣好強好舒服,一張名片遞過來,是一家綠能工程公司,真是很細心的動作。Lucas和車上的好心人聊得很起勁,說我們住在台北哪裡哪裡,他讀哪一所幼兒園,我是奶奶帶他出來玩。下車前, 還請他們搖下窗戶,讓我用手機拍下他們的合照。雖然我是一位旅遊部落客,老實說,也是個迷糊的阿嬤。凸槌阿嬤教出有行動解決能力的孩子。相信,Lucas 在旅行中長大,以後會是有勇氣的男子漢。本文摘自《勇氣阿嬤的美好熟齡時代:38個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麥浩斯出版 2020/07/11 出版。活動預告1|8/12(三)勇氣阿嬤新書發表會報名:相關訊息請點《勇氣阿嬤的美好熟齡時代:38個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電話報名:02-25007578#3612,聯絡人:蔡小姐。活動預告2|8/18(二)下午15:00橘世代直播X熟齡旅遊部落客Lucas阿嬤,立即鎖定請加入橘世代粉絲團,就可聽她親自分享更多熟齡旅遊經驗!熟齡旅遊系列專輯↘↘↘。【熟齡行腳01】阿嬤旅遊部落客:「我不潮,我只是愛自己」。「抹茶綠灑落海灘」算準潮汐時間,夕陽成最美著色推薦▶▶▶找同好,來揪團!不用line來line去,揪團幫手搶先體驗》
-
2020-08-10 橘世代.健康橘
「我的室友小我50歲!」-兩代女子的共居故事
「青銀共居」最早起源於荷蘭,顧名思義就是開放青年與年長者共同生活在同一空間,相互幫助,也相互陪伴,除期望藉此解決居住空間問題,也加強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凝聚。文化大學二年級的湯采陵,與73歲的謝安娜奶奶因台北市青銀共居計畫結識,也在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建立起跨越世代的友誼。安娜奶奶的台北閒情安娜奶奶說自己當年任職於文化大學,從以前就居住在陽明山,曾搬至外縣市的她,最終還是忍不住搬回來,她說台北不但隨處有美食可吃,交通也便利,目前已入住陽明老人公寓5年。「我一直覺得我應該要獨立自主,以前在陽明山這麼久,都不知道有這個地方。發現這裡之後,我就搬過來。」「來,多吃點,這對眼睛很好,你們年輕人用眼多……」話剛說完,安娜奶奶就親切地將茶杯放到桌前,熱情地招呼,並拿出一包紅棗塞到采陵手上。安娜奶奶個性活潑且多才多藝,她從20年前開始創作風格獨特的復活節彩蛋,近年並在共居大學生協助編輯和整理下,出版了《安娜的復活蛋》專書。少女采陵的體驗進行式一旁的湯采陵是文化大學國樂系學生,總是滿臉笑容地聽著安娜奶奶說話。湯采陵說,當初參與青銀共居,主要是想了解長者的生活。「我是在學校網站上看到這個消息。青銀共居是學校、公寓跟社會局三方合作的,我覺得還不錯,於是就來報名。」采陵話才剛說完,樓下就傳來一陣陣悠揚歌聲,安娜奶奶解釋,這是每週固定舉行的音樂輔療活動,邀請爺爺奶奶以歌聲活絡心靈。聽著長輩們的歌聲,采陵溫柔地說,「我平常也會參加那個活動,幫忙布置和翻譜,也準備一些可以敲打的小樂器讓爺爺奶奶一起玩,有點像助教的角色。」像是讚美自己的孫女一樣,安娜奶奶笑著說:「采陵在這裡很出名的!只要她有活動,我們都很踴躍參加。」這裡的學生住戶常負責舉辦不同活動,如烹飪、歌唱等,也會和爺爺奶奶玩桌遊,這也是采陵和安娜都喜歡的活動之一,特別常玩的是以色列麻將,采陵總是熱心地教大家規則。安娜奶奶打趣地說:「他們這些年輕人常被我們追著要玩遊戲。」問起誰的桌遊玩得好?采陵笑說:「那就不一定囉!」言下之意,薑還是老的辣。安娜奶奶則謙虛地說:「不過年輕人還是對玩法比較清楚啦。」兩人對視,頗有默契地微笑著。除了和爺爺奶奶一起玩桌遊、協助音樂輔療,在學校參加戲劇社的采陵也會舉辦讀書會、讀劇會,邀請爺爺奶奶一起參加,之前讀過《雲上的阿里》、《直視死亡的勇氣》與《回憶我的七〇年代》等與生命歷程、生命議題相關的作品,選擇的書籍也會與社工討論過。采陵認為,生死議題是所有人都會面臨到的,學習如何面對與經歷是非常重要的事。兩代女子風格大不同聊起台北和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女子,采陵笑著說,覺得台北女生有很多不同的風格。「可能台北受較多國外流行文化影響,所以台北的女生都各有特色。我自己比較偏日系,同學有歐美系、韓系的,也有走復古風的。」身為國樂系學生的她也認為,台北步調快速、便利性極高,而且籌備演出時,也總能一下子就找到好場地。而問到安娜奶奶覺得自己屬於什麼風格?她的回答可說是驚豔全場,她說自己喜歡歐美路線,因為一直生活在台北,年輕時可是很懂潮流的!不僅喜歡穿著短褲,騎上偉士牌去看海、看夜景,也時常出國旅行。她很欣賞歐美女性的自然大方,也時常鼓勵年輕人多出去看看。走入有愛的台北共居生活陽明老人公寓由於靠近學區,學生美食眾多,牛肉拌麵、愛瘋牛排、輔大豬排文化店等,安娜奶奶與采陵兩人談起食物顯得興致勃勃。而問到跟長輩共居的生活會不會不習慣,采陵表示雖然跟在外面住有很多不一樣,生活習慣上也需要相互配合,但她認為:「爺爺奶奶人都很好,很像是自己家裡面的阿公阿嬤。久了也會很想念自己的阿公阿嬤,提醒自己要常常和他們聯絡。」安娜奶奶則說,「學生們很有活力,總是感染我。他們搬進來之後,這裡的氣氛的確年輕多了。我很常注意這些孩子的變化,大一到大四都不一樣。一年級的孩子比較生澀,規規矩矩的。二年級就開始懂得享受生活了。」她笑稱孩子們講話「滑里滑氣」的,「所以玩笑就多起來了,這樣要老人家不調皮也很難。」接著兩人一搭一唱,一邊喝茶、一邊聊起化妝和期末考,「這幾天準備考試很累吧?」安娜奶奶慈祥地問著,聽起來十分疼愛,而采陵也認真地解說起國樂系大二的課程安排,在這對青銀共居的女子身上,似乎有一種溫暖的情懷,穿越兩代的年齡隔閡,一直在流動著。本文摘自《台北畫刊》。延伸/別把老年生命窄化了,「好老伴」不一定就是配偶。延伸/孤獨感暴增近4倍!全台銀光孤獨排行榜:雲林縣、台東縣、澎湖縣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09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2017年初夏的東京,有家叫做「上錯菜也沒關係」的快閃餐廳十分吸睛。這是家由失智者與專業廚師合作的餐廳,由前者負責外場點餐上菜。除了提供美食,更賣一種概念﹘﹘包容﹘﹘讓顧客透過實際體驗來「接納出錯的事實,並試著把錯誤當成另一種樂趣。」在這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凡事精益求精的年代,策畫人小國士朗為何反其道而行?身為前NHK製作人,小國因製作失智相關紀錄片,在照護現場體悟日本社會被太多「不這樣做不行啦」、「應該這樣做才對」的想法緊緊掐住,若能有些許包容,允許(如失智者)出點兒無傷大雅的包,才是社會的解藥。小國的發想獲得各方奧援,全日本迅速吹起快閃風,有些地方甚至成立由失智者提供常態服務的餐廳。此外,各國媒體亦爭相報導、紛紛推出在地活動,中國大陸甚至有「忘不了餐廳」實境節目,由黃渤和宋祖兒擔任餐廳店長和副店長,五名輕度失智長者擔任服務生,現正邁入第二季,真是跨文化、種族的熱烈回響。儘管日本國內出現輕微異音,有人質疑是否壓榨參與的失智老人勞力?搞「上錯菜」有沒有取笑這些長輩的嫌疑?也有人主張,幹嘛快閃?要開就開一家真正的餐廳(後來真的有人搞)。但媒體出身的小國理念是:傳媒最終目標應該是開一朵會散播種子的花,而不是開一家餐廳。「上錯菜也沒關係」的種子果真飄到台灣。2019年溽暑,太雅出版社翻譯發行小國的行動紀實,社長張芳玲更發願「成為風,吹起種子」,把本尊請到臺灣,除了簽書,還辦理工作坊,期待發芽。張芳玲吹起的種子,意外讓照顧年輕型失智者的Young記憶會館及咖啡坊的窘境曝光,瞬間湧入大量愛心,包括郭台銘先生。但是,真正萌芽的是,曾因不老騎士受到注目,長期關懷銀髮族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力邀近年返鄉發展傳承的江振誠主廚,經過半年多籌畫,將在台中推出台灣版的「啊!沒關係啦!」快閃餐廳,搭配系列講座,作為2020國際失智月的獻禮。常言道「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不僅在江主廚領銜的內場,亦完全適用於即將擔任外場的「不老服務生」身上。一位曾開過早餐店的阿嬤,現場預演時親切自然的身段,飛揚的神采,令她的照護人員萬分驚艷,「魂都回來了」,連家屬亦忍不住讚嘆。是的,如何讓失智者過著有光彩及尊嚴的生活,正是每位失智者與家屬所殷殷期盼的照護。自從我去年發心為失智的父親而講,從聽眾的反應發現,已邁入高齡化,正向超高齡社會快速奔去的台灣民眾充滿焦慮,除了相關知識不足,更取決於將失智視為全然負擔的態度。殊不知,失智者能做出不同程度的實質貢獻,只有當你我有更多包容,把「啊!沒關係啦!」掛在嘴邊、放在心上,不僅是失智者,連各種身心障礙族群都會微笑。
-
2020-08-09 橘世代.健康橘
這是真的嗎?八成美國銀髮族滿意自己的健康
人們對老化的一個常見誤解為,老年人常被疾病纏身,大部分時間都感覺不舒服,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大多數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的感受其實非常正面樂觀。根據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2017年的國民健康問卷調查,年齡介於65歲到74歲之間的銀髮族,高達8成2對自身健康持正面評價,僅1成8認為自己健康狀況一般或欠佳。這一趨勢在75歲以上的美國人當中也很明顯,認為自己很健康的人高達7成3,僅2成7對身體狀況持負面看法。一般來說,美國大多數老年人都患有兩種以上慢性病,像是糖尿病、關節炎、高血壓、心臟病或腎臟病,比率約有6成,也比較容易受傷。上述多數銀髮族滿意自己健康的調查,讓人不禁想問「這怎麼可能是真的」。但答案在於心態,即老年人如何看待健康。對許多人來說,健康不僅意味沒有疾病,更重要的是活力、情緒幸福感、正向社會關係、保持活躍以及對生活的滿意度。上了年紀後身體功能不佳,似乎沒那麼重要。住在美國伊利諾州艾凡斯頓的80歲老婦人戈德曼說:「健康意味著能繼續做我喜歡的事情:看電影、組織活動、欣賞藝術與散步。」患有卵巢癌與乳癌的她說,自己的健康狀況「良好」。戈德曼還說:「我擁有個人才能與關係不錯的老朋友。我以前睡得不好,但現在睡得好多了,幾乎每天都有清醒和快樂的時刻。我參加了很多持續的活動。」艾莫瑞大學社會學教授、「自覺健康」領域的主要研究者艾德勒表示,即使老年人身體受傷或生病正接受治療,他們通常會想到同年齡情況比自己糟的人,像是一些已過世或是無法自理而住在長照護理之家的人。相比之下,仍能獨立生活的老年人可能會覺得「我過得很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要能生存下來就可被解讀成身體健康。艾德勒說:「人們到了八九十歲的時候,環顧四周,會覺得活著的感覺很好。」當老年人適應了疾病和其他身體變化時,他們往往會調整自己的觀點。一名因跌倒住院,不得不拿著拐杖走路的86歲老婦人說:「我可能殘廢了,但我仍然可以走路。」她認為自己很幸運,對自己的健康評價很高。另一名因椎間盤突出與栓塞導致重殘的80多歲老翁也說:「只要能夠上教堂,只要能走路,你就可以說一切都很好。」他同樣覺得自己身體健康。精選延伸閱讀↘↘↘。阿嬤厭世,鬱問「還要活多久?」 名醫智慧化解難題。銀齡練健身「慢慢來,身體狀態不退步就是進步」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8-08 橘世代.健康橘
兒學烘焙 女陪談心 重現媽媽味給落單爸爸滿滿愛
「我愛吃糕點,太太不在後,兒女孝順,竟還自己去學做,讓我繼續能吃到太太的好味道,我真的很滿足、很幸福!」84歲的宜蘭縣羅東鎮樹林社區發展協會長青會會長林川,樂當高齡志工,服務高齡者。來自家人的貼心與支持,成為他能努力奉獻社會的動力,他當鄰長、當長青食堂志工隊長,「活到老,服務到老」,人生因此更充實。25年次的林川,年輕時在台塑公司當技術員,與太太育有一子二女,兩人含辛茹苦,養兒育女,節儉存錢買房子,打造自己幸福家庭,子女長大,各有成就。林川與太太感情深厚,形影不離,退休後,兩人更常結伴遊山玩水,不料,前幾年太太去世,受喪偶打擊,林川一度情緒低落。天天陪說話 女兒鼓勵當志工在兒女眼中,林川是暖男爸爸,家事時常是一手包辦,無所不能,這個家被他照顧得很幸福,家人間的感情緊密,兒子林明志同住照顧,女兒在外自住,但每天都回家,要跟爸爸說上幾句話,才覺得安心,「因為這已經是一種習慣」。媽媽不在後,擔心爸爸對生活會失去活力,林川的兒女鼓勵林川投入社區課程、或參與志工活動,甚至假日一起陪同。只要有需求 兒子都貼心滿足更貼心的是,大兒子林明志為了讓自己能做出如同媽媽手藝的糕點,讓林川吃了會開心,原本不會烘焙的他,自學廚藝,爸爸看著兒子從不會到熟練,攪麵糰、擀揉、烘烤、蒸煮,南瓜口味、地瓜口味,健康美味一一上桌,吃在嘴裡,暖在心裡,幸福地說:「兒子做什麼,我就吃什麼,因為吃起來就是特別好吃!」「辛苦一輩子的超人爸爸,值得我們好好去照顧、愛護!」林家女兒更表示,大哥三班制工作,其實很忙碌,但他只要聽到爸爸有任何需求,都會放在心上,像有次說臉盆排水塞使用很費力,就馬上換一個按壓式的,連爸爸看到都很驚訝,他只是隨口說,沒想到兒子卻放在心上,真是一對暖爸爸與貼心兒子。有家人支持 服務社區更起勁家人的支持與貼心讓林川「真的是滿足又幸福!」他笑著說:「服務社區更起勁!」林川參加高齡志工研習,服務高齡者,他因為熱心與專業,受推舉為長青會會長,在衛生福利部「阿公阿嬤健康活力Show」活動中,他與社區參與的不倒翁活力隊,都拿到好成績。「身體照顧好,健康服務社區!」林川這麼說。「我們樹林社區辦得很好,又有3輛遊覽車的觀摩團要來,我要去幫忙了!」林川受訪後,又去服務了,而從他身上看到,「服務為快樂之本」真的不是口號。父親節精選專輯↘↘↘。徐乃麟寫給長子徐新洋:錢不能決定幸福 當個開朗男孩。潘若迪:世上最難懂又最孤獨的人就是父親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8-03 橘世代.時尚橘
【收納教學01】她到府教人收納 建立3個思考讓「斷捨離」有進展
廖心筠是台灣第一位收納教學專家,也是中華收納整理推廣協會理事長,曾在百貨公司當了10年櫃姐,在整理櫃位倉庫時發現自己的收納天賦,利用自創的「聯想性收納法」,將所有物品的款式、顏色、尺寸和數量轉化成圖像,記憶建立在腦海裡,因此比一般人更了解物品特性,能在短時間內掌握空間收納概念。2012年開始「到府教收納」服務,為台灣上百個家庭帶來整理後的奇蹟。人很有趣,很容易被流行牽著走,最常見的就是「我也要」的跟風,這也是最容易產生雜物,造成囤積的心態。漫無目的的花錢買、擁有,是自我肯定的假象,囤積更是為難以後的自己。建立以下三個思考,可以突破常見的收納迷思:一、買多沒有比較便宜,免費最貴 「請問要加購後面商品嗎?」結帳時店員詢問。明明你只是進來買盒眼影、買條脣膏,怎麼店員一問,突然覺得洗衣精和面紙都好便宜,順便一起帶好了!就這樣,每一次的順便就形成了多買的惡習。現在購物太便利,誘惑也多,很多時候我們就像被催眠一樣,一不小心,就帶了不需要的物品回家。就像前往美妝店買東西,當店員隨口詢問要不要加購,就手滑買了一開始沒有打算要買的東西。接著,東西帶回家之後就遺忘在某個角落,等到哪天發現,又已經過期,或是又重複買了相同的物品造成囤積。這種情形最常見的是「線上購物湊運費」。你也許挑了幾件喜歡的衣服、物品或幾本書,結帳時發現差100、200元就可以滿額免運費。為了「免運費」這三個字,又多湊了幾件不怎麼樣的東西,然後收到物品時,這些你多花、湊的100、200元商品,卻不怎麼討你喜歡,於是就永遠被擱置在角落。二、別以珍惜為藉口,留下卻無法善用 小嬰兒時期寶寶穿包屁衣,小朋友穿童裝,國中生、高中生穿制服,出社會穿套裝,媽媽穿媽媽裝,老了穿阿嬤裝。衣服代表的是人生階段,無論這個階段分得多細,每一種衣服,都象徵你人生中的某個時間點。很多時候,我們會看著自己過去亂買的衣服,不停的懊惱。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身材好,一定要盡情展現,所以很敢穿、穿很辣,或是刻意表現得成熟穩重,買超齡的老氣衣服。可是,現在若回頭看那些衣服,除了回憶,你留下的是更多的感慨和重新省思。「喔!老天爺啊~我以前怎麼敢穿著露肚臍的、露屁股的?」「噁……我為什麼20歲會買這麼老氣的套裝?這根本是40歲在穿的!」很多人總是覺得,留下衣服等於留下回憶。留下寶寶的嬰兒服懷念當時可愛的樣子;留下所有制服、社團服;留下初戀第一次約會的戰鬥服;留下第一次面試的衣服……但這是為了什麼?是害怕丟了衣服就丟了回憶?要記得,回憶是回憶,物品勾起的只是一時緬懷,留下其實是本末倒置,它們充其量是囤積的大量垃圾而已。長大的孩子不會因為穿了包屁衣變回寶寶;你穿了制服也回不去求學的年齡;穿回初戀時約會的衣服,分手的情人也不會回來找你。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向前,應該重視的是:活在這個當下。看看鏡子裡的自己,你穿的衣服代表某個時期的你,但現在的你是你要的嗎?是你想要過的日子嗎?如果可以藉由不一樣的衣服,改變人生,你想要怎麼穿?快謝謝那些過去的舊衣服造就了現在的你!我相信,現在的你想要嶄新、清爽的人生!三、丟書會丟掉知識?丟工具會失去技能? 很多人對於丟書有種莫名的罪惡,好像丟了書就等於丟掉知識一樣。其實,買書也像是買一個夢想,夢想你擁有這些書,就能擁用和作者一樣的智慧。我也曾經犯過這樣的錯。當時的自己,很希望能夠到達很高的日文程度,於是買了很多一級和二級的書,但說真的,自己的程度根本沒有到那裡,所以這些書一直原封不動的放在書櫃上。每每經過看到,就好像在提醒自己的無能,明明是希望自己更好,才買的書,怎麼一旦和自己實力懸殊太遠,就變成一個壓力和負擔?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徹底覺悟,覺得應該要面對失敗,正視自己真正的實力,做不到沒有關係,知道自己能做到哪裡就好。於是,我把所有太難的一級二級的書籍都捐到圖書館,只保留自己現在有辦法消化的部分。突然之間,我如釋重負。因為那些太難的書籍,就像太高、太遠的期望,我知道自己無法靠這些書一步登天。反而是,把書捐出去之後,好好面對自己,腳踏實地,覺得自在許多。物品不是留著就有用,放在對的人、對的地方,讓知識、技能有效利用了,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價值,才更有意義的。我們常常把自己放在時間軸上的未來或過去,偏離了此刻、現在的自己。現在不等於未來,我們也不等於物品。套一句整理師友人說過的話:過去使人憂鬱,未來使人焦慮;我們應該重視的,是活在當下。本文摘自《從家開始的美好人生整理:台灣收納教主的奇蹟空間整頓術,真正克服囤積,找回更好自己的日常幸福實踐》,創意市集出版 2018/12/08 出版【超簡單居家收納術大公開直播影音】【居家收納系列專輯↘↘↘】。改變長輩囤積症 「5大雙贏整理術」讓你不會得罪人!遺物整理師廖心筠:留下回憶就夠了,空間留給活著的人說走就走!台灣5大景點照片募集活動,詳細活動辦法》
-
2020-08-02 橘世代.健康橘
阿嬤厭世,鬱問「還要活多久?」 名醫智慧化解難題
「醫師因病人而存,為病人而行, 永遠勿忘一顆柔軟體恤的心。」─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張德明從醫近四十年,曾任三軍總醫院院長、國防醫學院院長、國防部軍醫局局長,完整歷練軍系醫療體系重要職務,目前為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一路走來持續尋求突破的契機,貢獻卓著;在醫療專業上更是致力求精求進,用心關懷、愛護每一位病人,是病人最信賴的醫師。他從醫,也忘情文學與藝術之中。他認為一位好醫生,EQ比IQ更重要。因此隨身攜筆與小記事本,無論在診間、在街頭、在山巔水濱,偶有觸動,信手記幾個關鍵字,空暇時再潤飾成文。這些都是造就他成為一位體恤病人的醫者的關鍵原因。《醫中有情》是他記錄行醫生涯中的溫暖與悸動、使命感與榮譽感;書寫最能耐煩解憂的親愛家人、描繪忙碌日常中療癒生命的繽紛世界、感恩歲月帶來的豐沛歷練,精彩試閱:一位打扮入時的八十二歲老太太總帶著外傭來看診,精神氣色都不錯,不但頭髮都有「setto」,還畫眉、胭脂、口紅,一樣不少。老伴走了,兒女國外,每次看診都華服在外、憂鬱滿面。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病,就是個乾燥症加退化性關節炎,狀況穩定,藥也沒什麼變化。很快開好,老病人了,就聊一下。她皺著眉頭,「張醫師,我不想活了,太痛苦了,你能不能告訴我還要活多久啊?」這什麼問題啊?看看桌面,既沒文鳥也沒龜殼,但沒被問倒過,就亂問亂答。促狹的直盯著她,狠狠打量著,裝模作樣的屈指在算,直看得她有些心慌,瞳孔逐漸縮小,背脊都挺直了。確定繃緊了,這才徐徐緩緩的說:「嗯,大概還有個十五年。」看她吁了口氣,臉上鬆了下來,還瞪我一眼,「唉喲,活那麼久幹嘛,再五年就差不多了。」我戲謔的回,「這麼痛苦還這麼貪心噢!」她啞然失笑,「不是啦!我外孫還沒長大。」眉舒顏展後歡喜的離去。或許今夜有個好眠,再就安分幾個月吧!本文摘自《醫中有情》天下文化 2020/06/17 出版。延伸/「我是醫師我得癌症」 名醫林肇堂抗癌7年 學會正面看世界。延伸/登山抗憂鬱 名醫找回遺失的自己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02 橘世代.愛玩橘
「蕉傲-農村奧運會」開跑!來當1日農夫,不亦快哉
高雄「一日農夫」,吸引許多民眾享受農家樂,在農遊券助益下,在地九大農村休閒場域也成旅遊大熱門。遊客可到旗山糖廠社區參加「蕉傲-農村奧運會」,到杉林區採金煌芒果,到田寮月世界拔地瓜或到六龜區品嘗薑黃星空晚宴,在農村感受心靈與五感的雙重療癒。從國道十號下交流道,高雄後花園的旗山、杉林、甲仙三區呈帶狀廊道,首站可從旗山糖廠社區玩起,可品嘗古早味香蕉包、製作攪攪碰糖或焢土窯,體驗農村特有美味。也可從香蕉皮萃取植物纖維,DIY香蕉絲手環及手抄紙。糖廠社區內有處「大旗美農村體驗物產直賣所」,嚴選32名友善小農、13處社區及2處休閒農業區的農產品進行販售,等於是集結大旗美地區農特產的「超級門市」,到此一遊,能把旗山香蕉、美濃白玉蘿蔔、橙蜜番茄、六龜梅子及旗山老街人氣伴手禮一次購足。沿台29線前進旗山圓富社區,可一訪「隘堤咖啡館」,喝阿嬤沖泡的咖啡,這裡的的服務生,平均齡80歲起跳,可說是全台最老,阿嬤們臉上皺紋雖滿布歲月刻痕,但繫上粉紅花布頭巾、穿上圍裙,服務熱忱卻不輸花漾少女。咖啡館取名「隘堤」具有三重妙趣。第一,咖啡館就坐落在村落隘堤旁,其次與英文Eighty(80)諧音,象徵阿嬤們經歷過的人生軌跡,再則與台語「愛啼」諧音,遊客品嘗咖啡的同時,可以聊天說地無極限。喝完咖啡也能在圓富社區來一場「單車遊」,先到咖啡工場烘豆,在香草花園窯烤麵包、也能DIY原木時鐘。車程再前進到杉林築夢新故鄉,這裡有將水蓮、白玉蘿蔔、南瓜等季節蔬果及老菜頭、高麗菜乾、客家鹹豬肉等在地食材,研發出客家培根義大利麵、紫蘇梅干菜飯糰、客家腐乳封肉等特色餐點,搭配窯烤披薩DIY,美味讓饕客吮指留香。壓軸的遊程可造訪甲仙大田社區,區內一家「半杯咖啡館」,聲名不亞於旗山圓富社區的隘堤咖啡,到過的遊客好奇為什麼叫「半杯咖啡」?追根究柢,原來年邁長輩手會發抖,端咖啡到客人面前時一杯可能只剩半杯,不過老家人不占便宜,所有遊客都能免費再續一杯,成為最大特色。半杯咖啡館的服務生年紀雖長,選用的咖啡豆則是社區在地種植的台灣本土豆,風味毫不遜色。而咖啡館內也以甲仙大田社區附近區域栽種的紅龍果、龍鬚菜,開發出綜合水果冰茶、活力鮮果綠拿鐵、黑糖薑汁蘇打、薑糖咖啡等特色飲品,「獨家上市,別無分號」。旗山、杉林到甲仙帶狀廊道,特色美食集中在旗山老街,在此必訪的特色美食,推薦如下:●枝仔冰城 旗山總本店地址:高雄市旗山區中山路109號民國15年旗山居民鄭城發明「枝仔冰」,進而創立「鄭城冰枝屋」 ,旗山小孩幾乎都是吃這裡的枝仔冰長大的,是旗山在地最著名的餐飲品牌,除冰品外,更開發懷鄉麵茶及香蕉手工蛋捲等人氣伴手禮。●常美冰店地址 : 高雄縣旗山鎮文中路99號(本店)/高雄縣旗山鎮延平一路665號(延平店)這家冰店創立75年,招牌口味是傳統的「香蕉清冰」,近年則主打香蕉綿綿冰,店面古色古香,很具歷史感。這家老牌冰店,很多外地客都會特地光顧。●吳記肉圓地址:高雄市旗山區 永平街20號這家五十年的傳統老店,肉圓先蒸後煎,皮脆肉Q彈,內餡採用瘦肉,口感紮實,搭配蒜泥與辣椒醬,更是一絕,是在地的好味道。推薦▶▶▶揪團出去玩,認識新朋友!專屬熟女的揪團平台,搶先體驗》
-
2020-07-31 科別.婦科
肚子變大可能是婦科腫瘤!醫師:水瘤大小是關鍵,若有這5點病症要當心
肚子變大別以為是發福,當心可能是婦科腫瘤。南投一名年約85歲簡姓阿嬤,多年來覺得肚子圓鼓鼓的,原本以為是老年發福未特別留意,不過近期經常感到腹脹,漸漸的吃不下,甚至出現便秘、解尿困難,經檢查後發現卵巢有兩顆大水瘤緊緊相連,共約17公分,經手術切除腫瘤後,腹脹、排泄問題都獲得改善,肚子也消了一圈。水瘤大小是關鍵,有5症狀要當心 鍾文振醫師是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暨婦產科醫師,他表示卵巢水瘤其內容物幾乎是清澈的液體。 大部分水瘤是良性的,如果直徑小於5-6公分,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大多建議定期回診追蹤,無需開刀。 但超音波顯示阿嬤兩側卵巢水瘤加起來有17x7.5公分,將近2.3公斤重。 水瘤5大症狀要注意1.腹脹2.腹痛3.便秘4.噁心5.嘔吐 水瘤經過手術後一身輕,一勞永逸 阿嬤初期不適時,在家屬陪同下到中部醫學中心就醫,當時醫師建議手術,不過家屬考量阿嬤年邁,不捨他動刀,因此醫師安排抽吸治療,減緩不適。 但治標不治本,不到半年再度復發,阿嬤甚至難以進食,相當難受,改至住家附近的南投醫院就醫,在鍾文振主任與病人、家屬討論,且在麻醉科醫師作術前評估後,決定選擇手術治療。 術後阿嬤直喊肚子輕鬆很多的感覺,慶幸有接受手術,一勞永逸。 年紀並非是手術風險!及時就醫是上策 年紀並非是手術的唯一風險,在麻醉科醫師謹慎評估下,年長者仍可接受手術治療,恢復正常生活。院方建議若家中長輩身體不適,應安排就醫,與醫師溝通安排最適合的治療,提升生活品質。●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人到中年夫妻感情逐漸變淡?婚姻長久的秘密:少一點「自己」,多一些「我們」.退休是完全做自己,沒有長官可以指揮你!江育誠:第二人生,我就是自己的老闆.感冒、皮膚癢、鼻過敏,原來是肺太虛 中醫:必按3大穴位顧肺
-
2020-07-28 科別.新陳代謝
85歲糖尿病嬤臥床屁股痛 中山附醫:老人盛行率達29%
81洪姓阿嬤罹糖尿病長期臥床,因尾底骨、右腳踝的傷口痛、發黑,前來探視的二媳婦幫忙量血糖發現,阿嬤血糖飆高超過300,經送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治療,會診院內傷口中心,發現阿嬤血糖控制不好,加上照護上沒有確實做到二小時翻身一次、每次翻身角度達30度,腳部也沒有支撐,經二次清創手術,住院三周後出院,傷口護理師追蹤,並提供LINE諮詢,如今阿嬤傷口逐漸改善,擺脫屁股痛的日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說,壓力性損傷簡稱壓傷,是急性住院或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的病人最常遇到的問題,好發於老人,盛行率在居家照護高達29%。陳俊嘉指出,同一部位受壓、缺氧超過二小時,一旦發生壓傷,除會造成疼痛不適、體表變形,也會增加感染的機率,嚴重者延長住院天數,同時護理時數及成本上升,降低病人生活品質,壓傷預防在於避免部位長時間受壓,營養包括熱量、蛋白質要夠。家屬表示,洪姓阿嬤與阿公、外傭同住,阿嬤有口服藥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不好,尾底骨、右腳踝有傷口,一年多未好,外傭來7個月,沒有協助量血糖,直到二媳婦探視,發現阿嬤頻頻喊傷口痛,一量發現血糖飆高,協助就醫。院方經評估傷口後發現,阿嬤的照護上沒有確實做到二小時翻身一次、每次翻身角度達30度,腳部也沒有支撐,尾底骨、右腳踝碰觸床面壓傷,去年9月到院時,傷口8公分見方、深1.5公分,已見筋膜,判為最嚴重四級壓傷,經二次清創手術,住院三周後出院,傷口獲改善,到去年底追蹤,傷口縮小到2.5公分見方。家屬感謝阿嬤入院後獲醫護團隊細心的照護,尤其感謝傷口照護護理師,不僅每日探視阿嬤,提供基本傷口照護技巧,並以簡單明瞭的步驟進行衛教家屬,從傷口的評估、減低壓傷的危險因子、翻身技巧、傷口敷料的選擇等,讓家屬很快地獲得正確的照護知識與技巧,同時也由營養師,提供完善的營養照護,以幫助傷口癒合。
-
2020-07-2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風吞嚥困難 研究證實中醫介入治療能加速改善
麻豆新樓醫院中醫科醫師黃書澐今天發表中醫介入中風治療成功案例。她說,國外最新研究顯示,中風病患若有中醫介入以針灸治療,不但恢復狀況更好,也較少疼痛與心理憂鬱;台灣研究也發現,針灸3周後改善效果就很明顯。麻豆新樓醫院近來投入設置完整住院中醫西醫與復健體系,尤其中醫治療早期介入,能讓讓中風的復原更全面。腦血管疾病長期占據國人10大死因的第2至4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性命。即使存活,遺留神經功能障礙也可使患者失去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中風後失能是成人殘障主因之一,造成病人與照顧者沈重負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台灣健保執行中醫腦中風住院專案計畫多年,研究發現,中醫早期介入治療組相對於僅作常規治療組,中醫介入組在六周時巴氏量表評分更高,尤其是在平面行走、上下樓梯以及移位的改善幅度最為明顯。另外有國外研究顯示針灸搭配復健治療,相較於僅執行復健治療,針灸組的吞嚥功能改善更快且更好。黃書澐指出,在麻新與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長期合作,已有大量成功治療案例,收到受信任。她舉以下兩個案例說明。陳姓患者尚未39歲出血性中風,2月時手術已一個月仍昏迷不醒,她以四神聰與困難的透針方法,由太衝透刺湧泉穴,治療三次後意識恢復,「家人告訴我們他還對女友說了我愛你呢」,搭配中藥繼續治療後在護理之家復健即將回家,可以拿著拐杖行走也能自己吃飯了,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改善。黃書澐說,另有高齡90歲阿嬤,中風後僅能透過鼻胃管進食,在看中醫前已練習許久,仍無法成功吞嚥,還會偷偷沾蜂蜜水在口腔,稍微滿足無法由口進食的遺憾。她認為阿嬤的認知功能相當好,若能移除鼻胃管對生活品質將大有助益,因此量身訂做了「穴位組合」,搭配百會、語言區頭皮針、廉泉與照海穴針灸治療,連續三周後,阿嬤很開心的說,「我今天可以吃粥了!」中醫科同仁都為她高興,持續治療後阿嬤現在三餐都能由口進食,身心狀況都顯著進步。黃書澐指出,頭皮針能夠活化腦細胞、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也能夠促進側枝循環的重建。體針則是需要配合診察,透過體質辨識量身打造合適的配穴;主要是以調節氣機與局部肌力刺激回復為主。她說,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於中風患者的康復有顯著的好處,較早的介入對於復原能更有幫助。麻豆新樓醫院已加入「住院中」與「出院後」的健保專案腦中風計畫,為病人的恢復提供更好的治療機會,即使在住院中也可以會診中醫,患者康復更快更完整。
-
2020-07-25 新聞.生命智慧
「醫師拜託你,不要跟他說可以出院了...」病房裡,一位阿嬤的最後願望
回家,好難常常,我走近一個新面孔的床邊,那白髮皤皤的爺爺、奶奶甚少一開始就關心自己的病況與醫療需求。反而總是幽幽地說:「醫生,我不想住院哪。我想回家。」如果,某一次離開家門的就醫,會讓你一輩子都再也回不了家,你是會忍著病痛,就這麼堅持在家中待著?還是多眷戀地看上幾眼呢?每一回,想著眼前的病人,在離開家的那一刻,總是走得如此急促,甚至不曾想過就此與家訣別,我總是感到心裡強烈的疼痛,而我也總是沒有勇氣,問上家人一句:「你們為他感到心痛嗎?」雖然,有時我無法辨認那些在家人心中為此遺憾或捨不得的分量,到底有多重,我知道的是,家人通常不會沒來由的不肯讓病人回家,而是那照護的複雜性以及承擔生死的重量,讓他們挑不起,於是只好害怕地做出另一種他們認為對病人,也對自己更好的選擇——讓病人前往護理之家,接受長期照護,或是在醫院往生。這樣的回家,還有沒有意義呢?盧奶奶終於要回七股鹽山的老家了。聽到居家護理師對我轉述,我欣慰得都快要落下淚來。感覺即使在生命與健康上,我們已經無法幫上忙,但至少在重要的心願上,終於幫上了奶奶。但我還是揮不去內心的難過,因為奶奶遭受癌細胞與嚴重感染攻擊的身軀,已經破敗,無法再供予她的靈魂居住了。她處於即將啟程,前往極樂國度的狀態已經有了一陣子,然而,此時此刻,她卻無法用清明的雙眼,再看看她想念的老家,只能在高燒囈語中,搭著救護車回老家與世長辭。究竟這樣的回家,還有沒有意義呢?中華文化的落葉歸根,造成了醫院裡非常多的病人家屬,要求讓病人留一口氣回家,但是因為擔心無法應付臨終的照護,家人常提出「形式上返家」的要求,我們自然總是慨然應允。但我卻總是思考,已然沒有任何氣息,卻形式上掛著氧氣面罩返家那一口氣,是為誰而留的呢?又是在安誰的心呢?病人家屬的擔憂與懼怕常常,我走近一個新面孔的床邊,那白髮皤皤的爺爺、奶奶甚少一開始就關心自己的病況與醫療需求,反而總是幽幽地說:「醫生,我不想住院哪。我想回家。」「醫生,他沒有好起來,怎麼可以出院?」「醫生,他這樣怎麼叫做穩定。我們回家,要怎麼照顧?」家人們總是常常在聽到出院2個字時如驚弓之鳥,即使,我多年陪伴安寧病人的經驗,已經讓我對於家人質疑出院的合理性,不再感到挫折,但對於家屬如此的懼怕照顧,還是常會深深地嘆息。「他現在的器官功能都在退化。退化是一種慢性的狀況,一定會有症狀的。我們已經把他的症狀控制得舒適很多,現在沒有哪些治療一定要在醫院做。我們會教你們照顧的技巧,告訴你們,突然有不舒服的時候要怎麼做,也會安排居家訪視喔!」「醫生,你要跟我們保證,回家不會再有症狀,不用再來住院。」「醫生,在醫院,我們比較放心啦。沒關係啦,不要聽他亂講什麼要回家。醫院照顧比較好。」「媽,你乖乖聽醫生的話,我們很快就會好了,就可以回家了。」醫療無法帶給生命最後一程的病人什麼樣的滿足與改變,但是回家可以。有時,我會在現場靜默,因為我既無法保證,也無法無視於病人從來都不是亂講,更不可能應和一個即將走上生命最後一程的病人,「聽我的話,就會好」這樣的結論。然後,我會在靜默後,坐在病人的床邊。問問他,想回家做什麼。如果真的無法再回家了,是否會很遺憾。家人剛剛說不能讓他回家,可能是在擔心什麼事情。如果很想回家,我們給彼此一點時間準備,好嗎?大多數的時候,病人雖然有點不情願,但是會點頭答應。然而,同樣的循環出現了好多次之後,病人或許會對所有的人生氣。他或許再也不說話,他或許心裡煩悶影響著身體症狀感受加劇,於是,呼叫護理師的紅鈴頻頻響起。查房時,醫師所聽到的抱怨越來越多,而這一切的不順遂與不舒適的起因,卻無法碰觸,以至於這一切的緊繃,越演越烈。甚至家人被病人鬧得煩了,還會把我叫出門外:「醫師,拜託你,不要再繼續跟他說,可以出院了。如果健保真的不能讓我們繼續住,我可以自費。或是我會加快找安養中心,但是,我真的無法帶他回家。」有時,這種家人自個兒聯想到健保規定而為我找的台階,還真是讓我哭笑不得,但這一切卻無法撫慰我淌血的心,因為我太瞭解醫療並無法帶給生命最後一程的病人什麼樣的滿足與改變,但是回家可以。然而,無論我用盡多少的力氣,沒有盡頭地說明著,仍舊改變不了現實。絕望的奶奶,再不願開口說話曾幾何時,口口聲聲的落葉歸根、壽終正寢,早已不復存在、扭曲不已。我每天都在推著由家屬層疊而成的銅牆鐵壁,只為這些病人或是長輩們,尋一個轉圜的餘地。讓他們能在意識仍清明時,能回自己最安心的處所,靜望那一方熟稔的磚牆,嗅聞那伴了大半輩子的氣味。有時候,病人不停地譫妄與躁動,只要回家就會好了。但是因為無法透過實行回家的策略來做驗證,我們的病人常常就這樣心裡痛苦得一路躁動到生命的末尾。七股鹽山的盧奶奶,就是如此。她不平靜,我們都知道。住院診斷癌末,到出院,直至病危,前後不出1個多月。奶奶因為解便不順,長期灌腸,殊不知已是腸癌末期併嚴重腸阻塞。一心盼著住院後,症狀改善,可以不用再灌腸,然而,檢查與治療越做越多,身體狀況卻是越來越糟,而孩子們卻緘默不語。奶奶急了、倦了、絕望了,她一步一步的退守。最後只求,若是要死,讓她可以死在家吧。而且,這些爺爺、奶奶的臨終,可不是最後一刻死在家,而是趕緊地離開醫院,在熟悉的地方享盡餘生。盧奶奶無論如何衝撞,都無法如願。因此,她像個蚌殼一樣,把自己緊緊閉住,不願意說話,直到我們問起她過去的工作時,她才既緬懷又驕傲地說,自己是辛苦的鹽工,就在那座「被踩得好扎實,現在已經黑嚕嚕的鹽山」附近,操持著她一生的責任。但除了聊聊往事的幾許時間之外,奶奶總是充滿著無奈、憤怒與憂鬱的情緒。生命結束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我開了一次1個多小時的家庭會議。每回巡房,總是一次次地溝通,近乎拜託的希望家屬,可以讓我和奶奶談談現在的病況,她心理的需求,以及未完成的大小心願,但他們總是不願意。奶奶除了想回家,還想去某個神壇求平安符,但兒子以聽不懂,不曉得那地方在哪,非常輕易地否決了奶奶的想望。於是,奶奶又不說話了。直到在安寧病房團隊的照顧下,症狀趨於舒適、穩定。我跟她說,即將安排要回家的那一刻開始,她才又現笑容。但我說不出口的是,孩子並不打算讓她回老家,而是讓她與初至台灣,語言與老人照護都極其生疏的外籍看護工,一起回兒子家。我看著她的笑容,在心裡忖度著,盧奶奶還有多長的餘生,可以讓我繼續努力為她奮鬥著這生命結束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出院後1週,我前往兒子家裡看望她。發現盧奶奶高燒不退、血壓下降、呼吸急促、嗜睡,種種跡象顯示著奶奶大限將至,但她依然困頓地窩在兒子家裡,某個房間一方電動床上,被蒼白的牆面圍繞,還有車庫的鐵門,而不是鹽田鹹潤的空氣和未被高樓阻擋的鄉野陽光。我又開始遊說。一次又一次地引領著家屬,去面對奶奶的心願,去正視她最需要被滿足的需求。此刻,所有的醫療與藥物都幫不上忙,能牽著她的手,走往死生之門的,只有家人的愛與陪伴,還有老家的庇蔭。直到我離開奶奶的家,他們都還是沒能下個決定。所幸,下午能得知奶奶即將啟程的消息。殘忍的場景,卻天天上演我於是想起另一樁故事。在那段故事裡,我不停地被重量級人物關說施壓,幾位兒女硬是不肯讓高齡90好幾,想要在老家優雅辭世的心衰竭母親,離開醫院系統。奶奶從離開老家來到急診的那一刻起,就與她數十載相連的根狠狠被斷開了。這樣的故事,層出不窮。回家的路,越來越長,越來越顛簸,直到人生的燭光燒盡,都還走不進那個門。曾經那麼輕而易舉就跨進的門檻,曾經那麼自在歡笑哭泣一生的樓房,如今,連再次感受,都比登天還難。生命的最後一段路,所見盡是冰冷的病床、單調的病床鋪單、蒼白的牆壁、幾面之緣的醫護人員,而且,常常還掛著鼻胃管、尿袋、引流袋、點滴針頭,嚥下最後那口氣的當兒,往往鼻胃管裡還灌流著營養配方,護士還推著一管子藥,臂彎上還綁著血壓帶,臉上罩著呼嚕嚕作響的氧氣罩,心電圖機嗶嗶嗶地響個沒完。這樣的場景,想了就殘忍,卻天天上演。大多數的人可能都希望,如果,這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刻,我們可以穿著一襲最愛的衣裳,在最熟悉的那把椅子上,搖入夢鄉,安然而美麗的長眠。而我總夢想著,有一天,我能在醫囑單上,鏗鏘有力地寫上一句治療的囑咐:「回家!」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大多數的人都希望在家往生,但是,數據上卻顯示,最後大多數的病人卻都在醫療機構中過世,國、內外皆然。到底,要讓重病的人返家這件事情,有多麼困難,才讓大多數的病人都無法如願呢?●不知道如何照護: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症狀,家人即便有心要帶病人回家,但也擔心在家中若遇到病人有突發症狀時,自己無法因應,因此,讓安寧居家團隊來協助是必要的。除了由醫師評估返家後,可能會有哪些症狀發作,應當用什麼樣的藥物或是方式來緩解,並備妥足夠的藥物與衛教使用時機,以及安排能24小時聯絡的電話,好讓心慌的家屬可以隨時來電諮詢。另外,也需預演一旦在家的症狀照護或緩解有困難,甚至需要返回醫院處理的流程為何。同時,返家前,醫療人員也會教導家屬瀕死症狀如何判斷,以及這些症狀,是否會對病人造成舒適度的影響,是否需要介入處理。●擔心無法開立死亡證明書:在家往生的病人,只要備妥診斷書或是病歷,均可以聯繫在地衛生所的醫師(目前台灣部分從事在宅醫療的醫師,也可以協助開立),順利的開立死亡證明書。不必因為證明書而將瀕死的病人送回醫院,增添病人的痛苦、不適。●擔憂回家的照護品質,或是醫療可近性比醫院差:對於末期的病人而言,醫院中的交叉感染,過度醫療所引發的併發症,或是長期住院,所引致的失能和低落的情緒,都對末期病人的疾病狀態和生活品質沒有助益。回到熟悉的環境,除了對病人的休息睡眠、心緒的穩定,以及避免交叉感染風險等方面,有極大的助益外,文化上,在家的環境是最不會有被隔絕或是遺棄之感的,這對於讓病人心理、靈性圓滿走完一程,通常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只要有安寧居家團隊的指導,居家環境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創意可以進行,並不一定需要租、借病床,或是將所有的設備、儀器都放在家裡,病人才能得到很好且舒適的照護。書籍介紹書西: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作者: 謝宛婷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19/03/11作者簡介/謝宛婷醫師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曾獲頒院內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的終身獎。1983年生,臺南人,因為渴望工作不要一成不變而選擇踏入醫療,從此對那屬於同一個疾患章節的百樣病貌入迷。本身是安寧緩和醫療、家庭醫學與老年醫學的專科醫師,長年推動緩和醫療教育與社會宣導。工作場域從病房到民宅,治療意圖從病徵到人心,對文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充滿興趣,目前就讀成大法律研究所,正力行成為法律和生命科學之間的轉譯者。近年擔任衛生福利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的專家顧問以及核心講師,協助推動該法案,也是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專科醫師培訓課程的講師與醫療法規因應工作小組的委員。延伸閱讀: 病人原本可能不會死的...一個麻醉醫師的真心話:碰到這一種外科醫師,你真的要多打聽一下
-
2020-07-25 癌症.卵巢.子宮
85歲阿嬤肚子圓鼓鼓 手術取出2.5公斤水瘤
南投85歲簡姓阿嬤,多年來覺得肚子圓鼓鼓的,原以為是老年發福,不過近期經常感到腹脹,漸漸的吃不下,甚至出現便秘、解尿困難。檢查後發現卵巢有兩顆大水瘤緊緊相連,共約17公分,經手術切除腫瘤後,腹脹、排泄問題都獲得改善,肚子也消了一圈。南投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鍾文振說,卵巢水瘤內容物幾乎是清澈的液體。大部分水瘤是良性的,如果直徑小於5至6公分,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大多建議定期回診追蹤,無需開刀。但超音波顯示這名患者兩側卵巢水瘤加起來有17x7.5公分,將近2.3公斤重,腹脹、腹痛、便秘甚至噁心、嘔吐等症狀就是因為水瘤壓迫導致。簡阿嬤一開始曾到醫學中心就醫,當時醫師建議手術,不過家屬考量阿嬤年邁,不捨她動刀,因此醫師安排抽吸治療,減緩不適。但治標不治本,不到半年再度復發,簡阿嬤甚至難以進食,相當難受,改至南投醫院就醫。鍾文振與病人、家屬討論,且在麻醉科醫師作術前評估後,決定選擇手術治療。術後阿嬤直喊肚子輕鬆很多的感覺,慶幸有接受手術,一勞永逸。院方建議若家中長輩身體不適,應安排就醫,做最適合的治療。
-
2020-07-21 科別.骨科.復健
大齡停經女、中老年素食者、僧尼 骨質疏鬆症頭多
63歲高雄黃女士出家修行齋戒茹素30幾年, 5年前因膝關節嚴重磨損、退化,導致嚴重關節炎,左右兩腿已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去年又因後下背疼痛難耐而求診。阮綜合骨科醫師洪誠聰診斷為壓迫性骨折,作骨質密度BMD檢查發現骨質密度T評分為-3,為嚴重骨質疏鬆,進行微創骨水泥椎體復位強化術後,腰酸背痛獲得改善。洪誠聰表示,骨質密度T評分(T-Score),T值大於-1是正常;介於-1與-2.5之間,屬骨量減少;T值小於-2.5,就是骨質疏鬆症了。82歲張簡阿嬤為了「健康」吃素10幾年,今年初因彎腰撿東西,造成嚴重下背疼痛,痛到無法自理,做什麼都需要60的歲女兒協助。就醫檢查骨質密度為-3.8,診斷是第三腰椎壓迫性骨折,經過微創骨水泥椎體氣球復位強化術及藥物治療後,現可自行活動。「骨質疏鬆簡單說就是骨頭老化,俗語所稱『老倒縮』。」洪誠聰說,骨質疏鬆不僅身高變矮,急性發作時疼痛難耐,嚴重影響生活機能。骨質疏鬆會出現脊椎痠痛的症狀,就算服用止痛藥也難緩解,並且容易骨折,包括腕骨、股骨骨折與下背脊椎壓迫性骨折等。下背壓迫性骨折的疼痛,甚至有時會讓患者難過到不想活了。洪誠聰表示,骨鬆症好發在中老年人,早發性更年期因為失去女性賀爾蒙保護,容易骨質流失,尤其是在停經後,所以骨鬆被歸類為停經後症候群,但是可以藉補充雌激素改善狀況。不過骨鬆也不是女人專利,男性也會,只是比女性低。骨鬆症的高危險群包括:洗腎患者、營養不良、有骨鬆家族史、鈣質攝取不足、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者、有抽菸喝酒習慣、少運動及曬太陽、「酗」咖啡因飲品,以及體格特別瘦小的人。洪誠聰指出,西方就飲食與骨骼的關係對近千人所作的研究結果顯示,素食者的骨骼密度比常吃肉類食物的人低5%,連奶蛋素都不吃的人,骨骼密度要比常吃肉類食物的人低6%。就臨床上看到長期素食的出家眾,尤其年長的因平日沒有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又較少在戶外活動,受骨鬆威脅更明顯。另外還有年輕人因生活作息和飲食不正常,導致骨鬆,特別是愛嗑火鍋者,因為鍋物湯底含有大量的鈉,攝取過多容易導致血液中的鈣濃度降低,也不可輕忽。針對骨質疏鬆合併脊椎或股骨骨折的病患,健保已給予治療給付。醫師建議 停經後婦女及70歲以上男性,都應接受骨質密度檢查,如果已出現嚴重骨質疏鬆症狀,可接受藥物或針劑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和營養及活動力有關,民眾注意飲食營養均衡,適度的補充鈣質、維生素D和動物性蛋白質,趁早保骨本。
-
2020-07-21 橘世代.愛玩橘
【熟齡行腳01】阿嬤旅遊部落客:「我不潮,我只是愛自己」
潘世芬,51歲成為孫子Lucas的阿嬤,陪伴他在旅行中長大。54歲成為阿嬤旅遊部落客,體力負荷超大,仍不減專業搔癢人分享旅遊的初衷。Lucas阿嬤是台灣第一個阿嬤旅遊影音部落客,部落格產出超過60萬字,粉絲團25萬字貼文,拍攝超過80部影片。58歲以素人之姿,出版第一本寫出美好熟齡的生活書。她期許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小,只要堅持就會被看見。國民阿嬤們,一起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哩路。大人們愛稱呼高學歷、富財力、穿潮服、有多少人追蹤IG的大齡奇女子為「潮嬤」,我覺得自己完全不屬於這樣的嬤字輩。我愛穿的是平價品牌服飾「無印良品」,我不過就是有著直覺良好的美感,喜歡自己的模樣能賞心又悅目。不懼別人眼光 穿出自信與舒服我一定在公開講座前去染髮,「今天染個亮色的綠色,如何?」最瞭解我的設計師Ako很興奮地跟我建議,大家看到一定「哇!」其實,她很想補個「靠!」的語氣吧!「好啊,我們就試一下!」她有把握一定會等到這個答案。印象中只有在小學時期,父母為我買過出遊時的年節新衣,自己真正開始主張的購物,大約是在初中時期。每回月考考完,中午放學後和同學曼莉逛服飾店。我們一起看完瓊瑤電影就去買新衣,如果當下我有點猶豫,她才會出意見:「好看啊!」或是搖頭。初中時期我就會穿短版 T 恤和喇叭寬褲,現在回憶起來,還頗得意於當年對穿搭的主見。我的老家在台中,火車站前面中正路有非常多的服裝店,每間店鋪都是五彩繽紛。高掛牆面的洋裝、平台上被翻亂的上衣、橫桿上掛得很擠的褲子,擺明不少誘惑。不過,我從來不會按照店員展示搭配,都是自己配出穿搭。三專畢業隨即到廣告公司當製片,常要買演員廣告服裝,公司有預算又是我去挑選服飾,當然隱藏個人風格。要通過導演和攝影師審核,又是一段很實戰的好眼力鍛鍊期。如果從 13 歲算起,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穿搭經驗,若還不出師走出個性穿著,也很難吧!阿嬤的穿搭從氣質、身材、年齡、耐看、風格,歸納出5個愛與不愛:1.氣質決定穿搭:多數女子是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穿起來符合自己的氣質是先決條件,奇裝異服也要看個性取向。2.看身材穿搭:明明我是「小腹婆」女子,就不勉強自己穿窄版包成肉粽,還要走路小碎步。不過,棉花糖女孩總是挑選深色系修飾身形,甚至店員也推薦暗色系,也都是刻板印象。3.不以年齡決定穿搭:沒有規定超過50歲,花樣容貌就屆臨退休,阿嬤魂上身。我就是吹拂簡潔風,重視環保材質日系風格「無印良品」鐵粉。4.簡單的穿搭最耐看:穿金戴銀總讓我不舒服,擔心耳環少一邊,脫下戒指忘記在洗手台。我還曾經在洗衣時,將阿公送的小鑽項鍊忘記在口袋,從此大江東去。5.找對穿搭風格品牌:我在固定的品牌店消費,腦袋裡列有清單,選購單品更省事。手上掛滿不同牌子購物袋,不就是穿著「國王的新衣」!相信自己的熟齡穿搭,更不用輪你當潮嬤!這一分直覺來自自信,就沒有人可以為你打分數。本文摘自《勇氣阿嬤的美好熟齡時代:38個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麥浩斯出版 2020/07/11 出版8/12勇氣阿嬤新書發表會報名:相關訊息請點《勇氣阿嬤的美好熟齡時代:38個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更多精選愛玩延伸閱讀↘↘↘】。「抹茶綠灑落海灘」算準潮汐時間,夕陽成最美著色。到台南找「俗女」!北台南趴趴走,酷夏也快意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18 橘世代.好學橘
顛覆想像的「爺奶們」! 6旬奪冠、8旬摘金 不敗人生從失敗轉彎
「寶哥」李寶康是多屆全國總統盃健美比賽常勝軍,「噴射機阿嬤」潘秀雲女士則不僅摘下各項國家級田徑賽事冠軍,更保持遠征海外頂峰紀錄。他們在賽場上不敗,卻面臨過因年齡過長,分別遭拒收報名或取消比賽橋段。但他們熱愛運動,並且堅持一輩子,突破了社會因為「年齡」這個數字帶來的挑戰。最近寶哥、噴射機阿嬤還與其他兩位長者共同入鏡,為新北市宣傳動健康政策,展示銀色肌力、耐力之美,連年輕選手都自嘆弗如。飛安官寶哥 門外漢拚到63歲奪冠65歲的寶哥是飛安調查官,上山下海,齊柏林摔機失事山區也見得到寶哥的勘查身影,是極考驗觀察力與體力的工作活。他說,「飛安調查工作經常必須進入山區或海裡,很多人往往到事故地點時已經體力透支,但真正的工作才要開始。」經年參加健身健美比賽,寶哥的體能較同齡者勝出許多,因此得以保持專注力在調查上。兩偶像兩祕笈 神人級肉身 打開台灣健美健身賽事紀錄,李寶康這個名字一直是常勝軍,卻不知這位花甲爺爺的健美線條,竟是照著兩本書練出來的,一本是李小龍,一本則是魔鬼阿諾史瓦辛格。寶哥笑說,年輕時他最崇拜的偶像是李小龍,當時他拿著一本記錄李小龍如何鍛鍊肌肉的書籍,從理解肌肉紋理開始讀起,為了達到重量訓練,寶哥甚至自製舉重器材,利用混凝土切割出圓圈圈,沉甸甸的槓片就黏死在槓鈴兩端,舉起時重量貨真價實,也因而練出猶如李小龍電影中的肌肉線條。重逾20KG 腰卻小了2吋在此之前,寶哥說,他從沒接觸過真正的健身器材,更別說30多年前的台灣哪來什麼健身房。36歲那年,寶哥轉職至同集團,成為長榮發展航空業第一批赴美訓練的種子人員,這一年,寶哥說是他體態線條來到顛峰的一年,因為他第一次踏入專業健身房,也因為有魔鬼大帝阿諾的健身訓練書籍作為紙上教練,他的體重從72公斤練壯到98公斤,腰卻小了2吋,「增加的幾乎全是肌肉量」,寶哥從此進入更專業的健美健身世界。寶哥從102年開始被好友推坑報名健身協會比賽,他也無所懼,帶著平時勤健身的狀態與賽,順順利利抱回亞軍。當時拿到冠軍的是一位穿著招牌小紅褲的長者,年齡稍長他幾個月。接下來的賽事,寶哥與小紅褲爺爺便包辦前兩名,寶哥說,凡有小紅褲的存在,他每次便與冠軍擦身而過。直到前年,寶哥為了帶走冠軍獎盃,竟過度練習到疝氣,他回憶,在醫院手術房外,當護理人員念出「李寶康」名字時,寶哥赫然發現推著他病床的人竟然就是勁敵小紅褲。「人生何處不相逢」,原來小紅褲爺爺是醫院的工作人員,當下小紅褲爺爺對著寶哥說,他今年不去參賽了,希望寶哥身體康復,早日將冠軍帶回家。這一年,寶哥63歲,摘下全國總統盃健美比賽冠軍獎牌。歲月不是阻力 全看一顆心今年年底即將屆齡從職場離開,寶哥沒有退出健身的舞台,他不僅為連鎖健身房發聲,也透過指導年輕一輩擴展新的社交圈。身為60歲以上組的不敗指標,李寶康仍不免感慨健美賽事市場近幾年擁抱年輕人票房,例如他曾經歷壯年組60歲以上級別賽事過程,參賽者被取消單獨表演一分鐘的橋段,「不要太忽視老人了」。寶哥在World Gym健身房去年的宣傳粉絲頁上這麼說:「在規律運動的生活下,64歲只是一個數字,體能訓練絕不分年齡,歲月也從不是阻力,束縛你的是不願下定決心。我李寶康64歲,我做得到,你沒有理由做不到。」寶哥增肌的健美食譜每次1根香蕉+2顆水煮蛋1.每天運動前及上、下午茶時各補充一次。吃水煮蛋時,搭配一口橄欖油兩口蘋果醋,可就口喝或淋上水煮蛋,增加風味。2.每天吃魚肉,其次是雞肉,牛肉、豬肉再次之。3.毛豆有豐富蛋白質,對增加肌肉有幫助,綠色蔬菜也要吃足量。噴射機阿嬤 83歲得獎女王玩跨界比寶哥還要年長一輪以上的是潘秀雲女士,今年83歲的噴射機阿嬤早已得獎連連,田徑、跳遠、跑步、登高無不見她矯捷的運動身影。問噴射機阿嬤綽號從何而來?她立刻大笑發出「咻咻咻」的聲響,這個綽號自她就讀蘭陽女中時就有,原因是她老跑在第一,短跑爆發力比下許多小男生。噴射機阿嬤說,她從學生時期就愛短跑,22歲嫁人之後就與運動斷緣,但58歲那年,她因膝關節退化,一度被醫師要求開刀,置換人工關節,這位短跑老將選擇用運動來強健肌肉,擺脫開刀醫囑。而她的賽事挑戰也從這一年開始,63歲起,噴射機阿嬤在田徑賽場角逐獎項,曾代表台灣參加亞運田徑賽摘金牌。自己練跑 喘吁吁到健腳創下如此多的殊榮,相較其他國手,噴射機阿嬤竟是無師自通,她說「請教練指導多貴呀?哪請得起。」潘秀雲說,她的個性獨立,從不靠人,剛開始練跑步時她也難免氣喘吁吁,有一次她突然閃過電視機裡常見人家練丹功,靈機一動,後來她跑步時長吸3口氣、呼氣時則長吐3口氣,逐漸跑出自己的節奏。自回歸跑壇之後,噴射機阿嬤大玩跨界,她在台灣銀髮族協會工作10年,每個月都帶銀髮長者全台趴趴走,隨意翻開桌上的行事曆,每個月3到4攤跑不掉。噴射機阿嬤說,出團之前她還要親自踩線,確保沿途有兩大重點:一是盡量要有泥土地,走起路來較有彈性,她說硬石階反而容易傷害膝蓋;二是有廁所和涼亭,讓老人家可以泡泡茶、補充體力。最高齡登吉力馬札羅山噴射機阿嬤更猛的是,在74歲遠赴喜馬拉雅山脈的安納布爾納峰AC大環線,79歲成功挑戰非洲頂峰吉力馬札羅山,高5895公尺。但風光的背後,噴射機阿嬤不經意吐露說,「當年報名吉力馬札羅山時,我曾經被主辦單位拒絕,理由是年紀太大了。」還好是噴射機阿嬤的得獎履歷太驚人,主辦單位經查才知阿嬤是神人級,這才留下了創當地最高齡的登頂紀錄。「玩什麼都要打破紀錄」,這正是噴射機阿嬤的人生目標。噴射機阿嬤運動處方1.每天跑步7公里。2.一周打2次網球,每次約1小時。3.每個月帶銀髮族出團,步道、爬山等行程不一。【延伸閱讀↘↘↘】。銀齡練健身「慢慢來,身體狀態不退步就是進步」。退休後「做自己老闆」 健身設目標,3個月拿全國冠軍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14 橘世代.好學橘
從「叛逆者」變「送行者」,一場告別式翻轉16歲少女的人生
年僅26歲,卻有11年殯葬經歷,外表甜美的許伊妃,從小叛逆反骨,像隻刺蝟,赴日留學後成為台灣首位日方認證的送行者,她學會藏起刺,學會尊重,學會自處,甚至學會撫慰人心。年紀輕輕的許伊妃,2016年在臉書寫了「做工不丟臉」、「最小的家屬」兩篇文章,獲得網路13萬人感動按讚,讓她從此多了一個新身分:作家,2017年出版《黑暗中,我們有幸與光同行:20個以溫暖道別、感受生命重量的故事》一書。今年又寫了一本剖析自己的新書《把自己變成光:走過「死亡」,「生」便有了意義,台灣第一位日方認證送行者不得不說的生命故事》。2018年,她拋下一切前往日本納棺學院進修,翌年,她成為台灣第一位取得日本認證的送行者。對殯葬禮儀流程感興趣 家人越反對越想做16歲,正是二八年華的年紀,同齡的孩子約莫在念高一,甚至不少人從來沒有打過工,當時在念夜校的許伊妃,卻選擇加入殯葬行列,成天出沒在殯儀館。「我不是一個按部就班、很聽話的那種小孩,雖然也曾在咖啡廳、服飾店打工,但都做不久,我就想做一些比較特別的工作。」許伊妃笑說,當時,一心想找「很特別」的工作,如果不是殯葬業,大概就剩酒店妹了,剛好親戚小孩過世,她參與了告別式,對整個流程產生興趣,便決定選擇殯葬業,她認為,當年的自己不是因為有什麼了不起的抱負,只是想追尋特別的存在,而且,家人越反對,反骨的她就越想去做。會成為如此叛逆的孩子,許伊妃有她傷痛的過往。從小,她出生於一個相當富裕的家庭,和哥哥姊姊都是貴族名校的學生,卻因父母欠債千萬,一夕之間,從透天厝搬到老公寓,討債人士紛紛上門糾纏,父母從爭吵變成離婚,他們3個小孩選擇跟著阿嬤生活。家庭發生驟變的那一年,許伊妃年僅4歲,但她卻承接了大人們的情緒,記得所有發生的一切細節和改變,「不是爸媽不要我,是我把他們扔了!」幸運的是,隨著許伊妃的父親努力把債務還清,母親離家1年後又回到孩子身邊,許伊妃在個性叛逆、張牙舞爪的同時,也感受著父母的懊悔和補償,在一次次的對抗和對話之後,許伊妃在書裡寫下這段話:「謝謝上天,讓我在你健康的時候就後悔,讓我還有時間去道愛、道歉、道謝!」薪資高出同學3倍 赴日留學更懂尊重投身殯葬工作的她,剛開始只是做一些打掃、端茶水、燒金紙、遺體化妝等打雜工作,許伊妃也不諱言,薪資比起其他同學大概高出3倍,「但我們所付出的時間、體力和精神上的壓力,也高出其他工作至少3倍」。工作幾年後,一心想要進入日本納棺學院學習的許伊妃,幾經波折終於開啟了她的留學夢。在日本留學,不僅讓許伊妃學到納棺的知識和文化,也改變她許多想法。「以前我常會在網路上寫工作上遇到的真實故事,還會明目張膽地配上經過處理的照片,當時常常被其他殯葬業者攻擊,說我消費死者,現在幾乎所有殯葬業者都在寫,我反而比較有顧慮。」許伊妃說,在日本學到對遺體和家屬的尊重,「真相永遠是屬於家屬的!」「我一開始不能接受,覺得自己只是想寫文章,讓世人把握和親友相聚的時光,不要徒留遺憾,那些罵我的人只是見不得我好。但日本納棺學院的老師告訴我,『如果妳想表達的意念,家屬沒有接受到呢?』『為什麼家屬需要被妳的文章一次次地提醒傷痛呢?』我才赫然發現,我的作為是不對的,並沒有真心為家屬著想。」許伊妃說,現在她即使寫文章,也會調整故事內容,家屬看到也不會知道是他們的故事。對家屬心理輔導 收到答謝感觸深日本納棺學院畢業後,許伊妃在當地工作1年左右,因為簽證到期,便回到台灣,和朋友開立已有20年資歷的禮儀公司合作。出第一本書之前,許伊妃曾因憂鬱症發作,又受到每天處理殯葬事務所接受到的負面情緒影響,她曾經整整2個月無法工作,被調職到一個完全沒有產能的職位。「透過出國旅遊、閱讀或是寫文章,讓文字打包情緒,我也好好趁這個機會剖析自己,也研究家屬們的悲傷心理,所以我現在的工作比較偏向家屬的心理輔導,針對家屬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情、不理解治喪流程的慌亂,或是家屬之間的情感溝通糾結等,都由我一人來面對處理。」許伊妃說,通常這個工作是禮儀師一人要完成,但禮儀師工作太繁雜,在台灣願意找專人來負責這一部分的禮儀公司實在很少見。今年才26歲的許伊妃,卻擁有11年的殯葬事業經歷,其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發生在3年前的某一天夜晚。「基本上,台灣有個不成文的觀念,只要殯葬儀式結束,家屬離開殯儀館,是不可以再回頭的,除非他們不忌諱,或是東西忘記拿、錢算錯了,總之,復返的原因都不會是太好。」許伊妃說,那天白天忙了很多場告別式,不停地收拾靈桌,突然眼睛餘光瞄到有人朝她的櫃台靠近,她抬頭一瞧,發現是上午場次的家屬,許伊妃心裡七上八下,想說不知道是不是誤丟了家屬的東西,沒想到,家屬站在她的面前,對她深深的90度鞠躬,眼眶泛淚地緊握著她的手說:「阿公說謝謝妳,這一切還好有妳。」「我當下徹底感覺到我常說的『力量』,原來是真實可以感受得到的,她那句話和動作是我很大的鼓舞力量。」談起憂鬱的過往和所承辦的治喪案例,甜美笑容下的許伊妃藏著老靈魂,對所有人的感受,她顯然都放在心上,用字遣詞字字斟酌,尊重生死,敬重人性,這個期許把自己變成光的女孩,在一次次送走離開的魂,撫慰在世的人之後,她所散發出來的光芒,越來越讓人感到溫暖。本文轉載自《Money錢》【關於更多生命故事↘↘↘】。于美人預想生命退場 不用孝道勒索兒女 。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4 科別.骨科.復健
96歲陽光阿嬤膝關節痛到忘了笑 手術後重展笑顏
台中96歲劉姓婦人喜歡參與社區唱歌、舞蹈等,笑口常開,有「陽光阿嬤」稱號,但二年來,右膝開刀改善後,又換左膝關節嚴重退化,連走路都痛到「幾乎快忘了怎麼笑」。她不想坐輪椅造成子女照顧負擔,經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後,重拾笑容,開心地說,「又可以四處趴趴走!」家人也很開心,「阿嬤又開始笑了喔!」劉姓婦人說,她15歲工作,曾種過田、在工地挑重物、賣蔬菜水果,60歲多歲從鐵路局退休後仍閒不下來,又至銀行、信用合作社等機關協助煮大鍋飯,直到所有孩子成家立業,做到70歲才卸下重擔。劉姓婦人指出,她65歲時開始感到雙膝痠痛,但不影響工作、參與社區唱歌、舞蹈等活動,直到兩年前右膝痛到受不了,在94歲尋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黃揆洲開刀治療,術後恢復良好,行走自如,日常生活也不需子女協助。阿嬤後來左膝狀況也不佳,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後能走動串門子,保持腿部一定的肌肉量,延續自給自足的養生生活。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副院長黃揆洲說,膝退化關節炎與老化、體質、關節受傷和過度使用有關,當關節面軟骨因嚴重磨損破壞,使得硬骨直接摩擦,往往導致疼痛、功能受限和行走便。超高齡長者術前只要詳細評估身體狀況,麻醉手術前特別小心,大多數均可以有不錯的結果。兩側同時置換風險較多,必須仔細評估,可加速恢復狀況。黃揆洲表示,門診常見到許多長輩,長年飽受膝關節炎所苦,擔心年事已高,也害怕無法承受術後疼痛,便選擇與疼痛共處,生活品質大幅下降,但現今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發展日新月異,建議患有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長者,可赴醫評估治療,重拾健康快樂的生活品質。
-
2020-07-12 養生.營養食譜
白蘿蔔 吃進夏天的清甜
印象中,白蘿蔔的產季在冬天,但今年初夏,市場出現好多白蘿蔔,白白壯壯、直直挺挺的,我買了一條長度從指端到手肘,直徑約莫一個馬克杯的白蘿蔔,才23元哩!我煮了好幾道白蘿蔔料理,家人都誇,「好甜喔!」我記憶中有一段屬於白蘿蔔的故事。那年,我受邀到偏鄉的身障單位採訪。該校主任帶我參觀校園時,孩子們正在澆水、拔草。花圃被隔成一區一區的,標誌著不同班別的種植成果。其中學齡班小朋友種的白蘿蔔被蟲咬了幾口,主任打趣說,「沒想到連這裡種的白蘿蔔也是『身心障礙』的……」我聽了哈哈大笑。老師徵求大家的同意,拔下兩條巴掌大的白蘿蔔,決定送給遠道而來的我,「這位阿姨一定沒吃過小朋友種的白蘿蔔。」給我嗎?回家一定要跟家人炫耀這是小朋友的愛心呢!鐘聲響起,大夥陸續離開花圃返回教室。我走在最後面,這時一位小朋友放慢腳步,與其他人拉開距離,慢慢靠近我,就在轉角處只剩我們兩人時,他突然轉身,面無表情地說:「白蘿蔔給我!因為你晚上有東西吃。」那表情像是非要不可似的,我立刻將手中的白蘿蔔遞給他;他拿到白蘿蔔,竟深深向我鞠個躬說,「我要給……阿嬤吃……」說完便加快腳步趕上其他小朋友,留我楞在原地。後來我很技巧的問到這位小朋友的家庭背景,原來他跟阿嬤相依為命,這條白蘿蔔應該就是祖孫兩的晚餐……每當我做白蘿蔔料理,都會想起那段往事,每一口都覺得珍貴。百花鑲蘿蔔食材:白蘿蔔1條(550克)、蝦仁80克(約10隻)、絞肉80克、芹菜2支作法:1.買筆直的白蘿蔔,洗淨削皮切段(約3公分),用湯匙在中間挖出圓形的洞。2.白蘿蔔放在盤上,以大火蒸15分鐘。3.利用蒸蘿蔔的時間製作內餡:將蝦仁洗淨去腸泥,拍碎,與絞肉和作法1挖出並切碎的白蘿蔔混和,加1小匙蠔油、薑末、鹽、白胡椒粉、雞粉調味。4.白蘿蔔放涼後,取出湯汁備用。5.挖出的圓洞塞進內餡,再放入鍋內,以大火蒸7分鐘。6.芹菜洗淨切小丁。7.取一炒鍋,把作法4和5的湯汁倒進鍋內,放芹菜丁,加太白粉勾芡,淋在盤上即可。內餡蒸熟只需7分鐘,而白蘿蔔需要20分鐘,這是內餡沒有直接塞進白蘿蔔一起蒸的原因。蘿蔔排骨酥湯食材:排骨酥1斤、白蘿蔔1條、蔥1根、香菜少許作法:1.白蘿蔔去皮切塊,水蓋過食材,放在燜燒鍋內鍋煮。2.蔥切3段。取一炒鍋,放1小匙沙拉油爆香蔥,放進作法1。此步驟可增加湯頭的香味。3.另煮一鍋水,水滾後放入排骨酥,煮約1分鐘,撈起,放進作法1,此步驟去除排骨酥多餘的油。4.整鍋的蘿蔔排骨酥湯在瓦斯爐上煮滾,撈起浮沫。5.續煮5分鐘,移到燜燒鍋中燜1小時(若沒燜燒鍋需煮半小時)後,取出蔥白丟棄,並加適量的鹽和雞粉調味。6.盛出,以香菜點綴。蘿蔔滷麵輪食材:白蘿蔔半條、麵輪1包(約150g,購自雜貨店)、蔥2根、薑2片、八角2個、青江菜1把作法:1.麵輪放在鍋中以大火蒸15分鐘(用電鍋蒸也行)。2.白蘿蔔削皮切塊。3.麵輪蒸熟後泡冷水,擠出多餘的水分。4.炒鍋中倒入1大匙油,爆香薑片、蔥段(喜歡辣者,可加入辣椒)。5.加入2大匙醬油膏、1小匙鹽和2個八角,翻炒1分鐘。6.放入麵輪和白蘿蔔,加水蓋過所有食材,煮至軟爛為止,時間約半小時。7.為美觀,取出薑片和蔥,盛起。8.青江菜洗淨對半切,放入滾水中汆燙1分鐘。瀝乾水分擺盤,將蘿蔔麵輪放中間即可。
-
2020-07-11 新聞.長期照護
流浪父母的痛 「換個空間繼續孤獨」
長輩被當人球 孩子反目成仇多子多孫不見得多福氣,當父母年邁需要照顧,不少子女會選擇輪流接父母一起住,近幾年卻頻頻出現「流浪父母」現象。有些長輩被子女當人球踢來踢去,不僅心裡難受,孩子手足間也生嫌隙,形成惡性循環。新竹一對老夫妻原與長子同住,後來老婦人中風,長媳照顧久了心生不滿,要求召開家族會議討論責任分攤,決定三個兒子每月輪流照顧父母。三個兒子分住新竹、板橋、台北,老夫妻開始每個月搭車到三處輪流住。除要適應雙北市的車水馬龍,兩老只會講客家話,外出難與人溝通,漸漸不再外出。後來老婦過世,老翁也失智,不僅不記得老伴走了,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送到不熟悉的地方。失智翁:好像坐牢 不停換監獄「我好像在坐牢,不停地換監獄。」老翁失智期間,曾向居家照顧服務員這麼說。即便子女知道老翁因輪住狀況變糟,卻沒人願意打破平衡,最後老翁中風被送去養護中心,直到過世。台南的張姓阿嬤有二子一女,兩個兒子都做生意,長女已嫁到嘉義。阿嬤行動不便,一開始住長子家,但長子生意忙,家人照顧也有「不公平」怨言;長女見狀接媽媽到嘉義照顧,但母親不小心跌倒骨折,長子氣姊姊粗心,又把媽媽接回台南。長子與弟弟協議,媽媽要在雙方家輪流各住一個月,開銷也均攤,卻成兄弟交惡的開始;只要晚一兩天接回媽媽,另一方就有怨言,開銷分攤也屢有爭端,才幾個月,兄弟幾已形同陌路。最後兄弟倆合租一戶小公寓,讓媽媽和外籍看護相依為命,並要求姊姊分擔支出;三年後張阿嬤過世,才結束這段不堪。「沒女婿在養岳母」刺傷阿嬤台中八十歲曾阿嬤的老伴前年先走一步,她因糖尿病、行動不便要人照料飲食起居,只好輪流在兩個兒子和女兒家「流浪」。有天阿嬤為了食物口味和女婿起小爭執,女婿不滿地說「沒有女婿在養岳母的啦」,這句話重重地傷了阿嬤的心,要女兒立刻把她送回老家,女兒、女婿因此大吵一架,雙方從此冷戰。「長輩一旦需要被照顧,就可能是流浪的開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新北服務處長陳奐宇表示,許多長者開始輪住,都發生在需要被照顧之後,「一樣都是子女,為什麼只有我們在照顧?」的怨言,往往就是父母輪流住的惡性循環起點。子女家不是我家 總有作客感民間團體觀察,長輩若到不同縣市輪住,通常只有往下一家移動時才會再出門。陳奐宇說,長者輪住子女家時,不僅子女須空出房間給父母住,長者也要適應不同的家具擺設、子女生活作息,一切都充斥著陌生感,甚至出現「這是別人家,這不是我家」的作客心態。「我好笨,連開門都不會。」陳奐宇發現,尤其從鄉下到都市輪住的長者更明顯,一名老翁滿臉無奈,不習慣都市的快步調,且許多大樓都有門禁管制,他不會用感應磁扣、不知道怎麼按電梯、開門,讓他自認跟不上時代,漸漸就不愛出門,長時間待在家裡,退化更快。另一種狀況是子女會事先買好菜,免去父母往返採買的辛勞,卻間接減少長輩外出機會,加上沒鄰居可以串門子,老是宅在家,而子女白天上班、孫子上課,白天根本沒人在家,「他們只是換一個空間,繼續孤獨。」
-
2020-07-08 新聞.健康知識+
高齡病友福音!3D腹腔手術更立體 縮短恢復時間
花蓮一名92歲的洪姓婦人因腹脹、食慾不振、無法排便至花蓮慈濟醫院掛急診,經電腦斷層與大腸鏡檢查後,才確診大腸長4公分大的腫瘤。大腸直腸外科施廷翰醫師決定執行3D腹腔鏡手術,就像3D電影一樣,醫師須戴3D偏光眼鏡,讓畫面變得立體清楚,手術更加完善,對高齡者來說更安全。洪姓老婦人長期臥床且表達能力不佳而忍痛,家人發現不對勁送醫檢查時,發現升結腸處有顆約4公分的惡性腫瘤堵住腸道,無法正常排便,若不手術切除,恐會造成腸阻塞。考量阿嬤年事已高,施廷翰醫師與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最新的3D立體腹腔鏡執行腫瘤切除手術。花蓮慈濟醫院表示,微創手術在大腸直腸癌的手術治療上,已逐漸取代傳統剖腹手術,隨著技術的成熟與設備的進步,微創手術發展成3D立體腹腔鏡,醫師眼中的畫面變得立體,尤其腹腔內組織高低遠近清晰,讓手術進行更順利,降低大腸癌病患的復發率。施廷翰醫師指出,3D立體腹腔鏡最大的優點就是立體高解析影像,可幫助外科醫師對病灶部位有更清楚的視野,腸道重建、縫合都可以在腹腔內進行,讓正常組織傷害受損機率降低,減少傷口感染、滲漏的風險,不僅縮短開刀時間,也加快術後恢復速度。施廷翰提醒,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排名全國10大癌症首位,建議民眾定期做大腸直腸癌篩檢,若有上腹痛、食慾不振、無法正常排便長達1個月,甚至半年內體重減輕10%以上,一定要盡速就醫。另外,應少吃醃漬油炸及加工食品,養成運動習慣控制體重等,以減少大腸直腸癌發生機率。如有家族史,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預防大腸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