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月經異常、體毛或痘痘狂長,當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9大飲食方式助改善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消化系統

困難梭菌感染抗生素治療無效 癌嬤吃便便救命

阿嬤正吞服糞菌膠囊。圖/台北榮總提供
阿嬤正吞服糞菌膠囊。圖/台北榮總提供

●困難梭菌感染嚴重,會一直拉肚子、血便

●免疫力弱的長者、住安養院體弱的人、長期使用抗生素者易遭感染

●口服微菌叢膠囊或大腸鏡植入術,治癒率8、9成以上

糞便變黃金?吃「屎」可以救命?一名85歲阿嬤5月因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反覆腹瀉及黏液便,經多種抗生素治療無法改善,6月接受口服膠囊微菌叢植入治療,也就是將帶有健康菌叢的糞便移植到病患的腸道中,排便即恢復正常,解除致命危機。

植入治療術 北榮完成15例

台北榮總目前已完成15例經微菌叢植入治療術,包含完成首例經口服膠囊微菌叢植入治療術,14例經大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術,持續追蹤患者療效。台北榮總內科部主任侯明志表示,不論是口服微菌叢膠囊或是大腸鏡植入治療方式,治癒率都高達80%至90%以上。

台北榮總內科部主任侯明志。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北榮總內科部主任侯明志。記者蘇健忠/攝影
侯明志指出,人從出生起,人體中就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主要存在於腸道,不僅幫助人體分解、吸收養分,也協助新陳代謝、生長發育以及免疫系統的運作。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是腸道裡的一種細菌,一般人的腸道也可能存在的細菌,當腸道菌叢遭到藥物、飲食或環境的影響而失調,這些功能也會受到影響而引發疾病。

腸道菌叢的失調,與發炎性腸道疾病大腸激躁症、代謝性症候群及自體免疫疾病有關。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癸汌解釋,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症,最常見的是造成「偽膜性大腸炎」,但往往使用很多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彰,反而使病菌坐大,產生嚴重腹瀉、血便等症狀,且一再復發,甚至變為頑固性感染,也就是抗生素用藥無效,死亡率高達10%至20%。

成立首個微菌製備實驗室

侯明志表示,免疫力弱的老年人、住院病患或住安養院體弱的人、很多共病的人、長期使用多種抗生素的人等,腸道菌叢容易遭到破壞而失衡,進而導致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因此,國內外研究發現,將帶有健康菌叢的糞便移植到病患的腸道中,重建腸道菌叢的多樣性與功能,或許能遏止疾病的進展,甚至治癒疾病。

衛福部107年9月公告,開放微菌叢植入治療法,用於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之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病人。北榮正式投入微菌叢植入治療法,並擁有國內第一個獨立的微菌製備實驗室,兩年間完成14例經大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術,今年6月更完成了國內首例經口服膠囊微菌叢植入治療術。患者是一位直腸癌住院化療的85歲阿嬤,口服30顆健康糞菌膠囊移植到腸道中,在大小腸裡釋放,排便即恢復正常。

「膠囊微菌叢植入術是蒐集健康捐贈者的糞菌後,即分裝至膠囊中冷凍保存,再口服植入,是對病人最便利的植入方式。」李癸汌說,其治癒率與大腸鏡植入術相等,成功率高達8、9成以上。

目前台灣大多使用大腸鏡將製備完成的健康糞菌植入患者的腸道中,李癸汌指出,執行大腸鏡前,病人必須清腸,部分年老體衰的病人較難以承受大腸鏡過程中的不適,也不易在植入術後配合維持側躺,影響治療效果。而其他替代植入方式如灌腸、鼻腸管等,治癒率都不及大腸鏡植入術。

台北榮總微菌製備實驗室。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北榮總微菌製備實驗室。記者蘇健忠/攝影

發炎性腸道疾病 糞便移植 困難梭菌感染 大腸激躁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