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
足底內側足弓是由足部骨頭、關節結構、足底的蹠膜及後脛骨肌等肌腱組成,在人體站立時,呈現拱橋般弓起的形狀。扁平足患者,則不同於一般人,站立時足弓消失,腳板緊貼地面。扁平足屬於一種足部變形,長久站立或行走後,患者因組織相互拉扯,而容易引發足底筋膜炎、前膝關節疼痛、髖關節疼痛,及下背痛等症狀。
- 症狀: 足弓消失 腳踝內側疼痛腫脹 韌帶鬆弛 膝外翻 骨盆前傾 肌肉無力 後腳跟過緊 無法單腳站立 腳痠 易跌倒 易扭傷
- 併發症: 慢性足部肌肉拉傷 足底筋膜炎 蹠痛 肌腱炎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足底內側足弓是由足部骨頭、關節結構、足底的蹠膜及後脛骨肌等肌腱組成,在人體站立時,呈現拱橋般弓起的形狀。扁平足患者,則不同於一般人,站立時足弓消失,腳板緊貼地面。扁平足屬於一種足部變形,長久站立或行走後,患者因組織相互拉扯,而容易引發足底筋膜炎、前膝關節疼痛、髖關節疼痛,及下背痛等症狀。
更年期指的是女性月經停止前後這段時間,約在45-52歲之間,期間卵巢功能逐漸減退,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婦女身、心理都有可能受到影響。最主要的症狀包括熱潮紅、心悸、失眠、全身痠痛、關節疼痛…等。此症候群持續時間約為4年,然而也有人的症會持續長達10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國內35.5%已停經婦女曾出現更年期障礙,國健署並設有「更年期專線0800-005107」,供為症狀所苦的女性及家屬諮詢。
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前方,喉部下方,分為左右兩葉,形狀就像一隻蝴蝶,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掌管體內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等功能。橋本氏甲狀腺炎又叫做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是種因家族遺傳、體質產生的自體免疫性疾病。
亞急性甲狀腺炎是一種暫時性,經治療後少數可復原的甲狀腺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其主因是免疫系統異常,破壞關節,故稱自體免疫疾病。主要侵犯的部位為手指、手腕、腳趾、腳踝、膝蓋等四肢關節,造成患部疼痛、腫脹和僵硬等症狀,尤其在早晨起床後有關節僵硬的感覺持續1小時以上。受侵犯的部位多具對稱性,即身體兩側同一部位都會出現發炎反應,主要為滑膜發炎導致關節腫痛。除了關節病變以外,病情嚴重時,也會侵犯身體其他組織器官,引致全身性的病變。 病況早期為輕微的局部關節疼痛,若未及時治療,反覆的發炎將會導致關節破壞,使患者殘障失能、不良於行。
硬皮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並不會透過任何形式傳染。其特性為結締組織過度增生,導致皮膚、血管壁纖維化、硬化及失去彈性,因而被稱為硬皮症。雷諾氏現象是硬皮症患者身上常出現的現象,包括手指、腳趾的不正常痙孿、缺血,以及對於低溫和情緒低潮變得敏感等症狀,都是來自於雷諾氏現象。硬皮症十分少見,每十萬人中僅有3-5人會罹患此疾病,其中又以20-50歲的女性身上最容易發生,女性患病機率比男性多達7倍。
痛風是一種尿酸代謝出現異常,導致尿酸在體內堆積所引起的慢性病,急性痛風發作是因為尿酸結晶被白血球吞噬引起的,造成急性的關節疼痛,嚴重時有可能在關節周邊發現痛風石的沉積。痛風發作的疼痛程度可排入20大嚴重疼痛的疾病之一,劇烈疼痛會讓人覺得連風吹過關節都無法忍耐,因此稱為「痛風」。 痛風病人因尿酸偏高,併發腎結石、腎臟病變的機會也較常人高出好幾倍,這是因為腎臟是人體排除尿酸的重要器官,若血中的尿酸過高,尿酸鹽結晶容易沈積在腎臟的間質組織中,導致其中的腎小管的破壞和腎絲球的硬化,最終導致痛風腎病變與腎結石。這段過程也會受到其他共病的影響,而加速腎病變的發生,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等。 「尿酸過高」是造成痛風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當血中尿酸值高於7.0mg/dl就稱為「高尿酸血症」,此時高機率會引起痛風。如果男性大於13 mg/dl,女性大於10 mg/dl,則會有引起腎功能損害的危險。
退化性關節炎來自於關節軟骨磨損、關節內潤滑液變少、關節周邊組織產生慢性發炎反應,造成的關節退化性疾病。 退化性關節炎分為原發性(老化、肥胖)及次發性(疾病、遺傳或長期職業傷害),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關節,最常發生於膝關節、髖關節、手關節等可動關節,另還有肩關節、脊椎、踝關節等。由於是關節「老化」,無法根治,只能透過復健及保守治療如運動治療或藥物治療,如無效再施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顳顎關節障礙症是一種現代人常見的疾病。顳顎關節俗稱下巴關節,掌控人類嘴巴的開閉功能,當其中間的一層關節盤因為長期移位導致軟骨磨損,或因外傷撞擊、過度咀嚼、精神壓力等因素引發咀嚼疼痛和功能異常時,就稱為顳顎關節障礙。復發機率高,常見於生活壓力大、個性易緊張、咬合不良等人的身上。症狀包含張口閉口會發出關節聲響、張嘴困難、頸部肌肉痠痛,以及頭痛、耳內痛等衍生症狀。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咬合板治療、物理治療及手術治療等。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發的急性皮膚傳染病。通常經由空氣、飛沫或皮膚接觸傳染,流行季節多在冬季及初春,十歲以下的幼兒童較容易受感染,潛伏期約二到三週,症狀為泛疹出水泡、發燒、全身無力、食慾不振等。病癒之後幾乎可終生免疫,唯要留意的是多年後可能因免疫力的降低而復發,產生帶狀疱疹疾病。
GPP是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的縮寫,中文名稱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也有寫做全身性膿皰性乾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一種罕見的嗜中性白血球增多皮膚疾病,症狀特徵為皮膚出現脫皮、紅斑和廣泛的無菌膿皰,急性發作時會出現膿皰合併發燒等嚴重全身型反應,包括發燒、發冷、疲勞、嚴重疼痛、灼傷感。病程難以掌握,容易反覆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未予治療時,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全身性膿皰性乾癬)也有可能引發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目前國際間已有針對全身型膿皰性乾癬發炎途徑進行阻斷的生物製劑研發問世,針對性抑制作用阻斷IL-36所驅動發炎反應,達到治療全身型膿皰性乾癬的效果。根據研究顯示,經過這樣的精準治療,有些病患可在24小時內達到顯著療效,超過一半以上的患者能在一周左右完全清除膿疱,快速改善皮膚症狀,穩定病情。衛福部健保署已於2024年7月起,將新藥納入暫時性給付。
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發炎,原因主要為病毒感染(腸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如免疫反應、細菌感染)引起心肌發炎反應。心肌發炎可能導致心臟收縮能力減弱,甚至心臟的跳動受影響而使心輸出量減少,嚴重者導致心臟衰竭,有死亡的風險。臨床上以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見。 心肌炎臨床表現千變萬化,可從輕微的胸口不舒服、肚子痛、呼吸急促、臉色蒼白冒冷汗、心律不整(包括異常加快或減慢)、頭暈、疲倦、到突發性昏倒、多重器官衰竭甚至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初期表現常類似流感,容易被當作是一般感冒,正因為心肌炎具有多樣化的臨床症,使醫師診斷困難度增加。若陸續出現心悸、氣喘、胸痛等,應趕快就醫確認。 心肌炎於近日受到關注,主要是大家為了對抗新冠病毒接種mRNA疫苗,但美國於 2021年6月開始,出現接種 PfizerBioNTech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及心包炎的個案,特別是施打第二劑過後的男性青少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審查當時可取得的數據後,總結施打 COVID-19 疫苗的利益大於發生心肌炎的風險,並建議 ≥ 12 歲青少年及人持續接種疫苗。但提醒注意,一旦接種後出現胸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在病發前常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症狀,如發燒、咳嗽、喉嚨痛、嘔吐、腹瀉、肌肉痠痛、疲倦乏力、臉色蒼白及心悸、胸悶、胸痛、心搏過速或過緩,或心律不整等,甚至休克。 不同年齡層患者可能表現不同的症狀,成年急性心肌炎病患可能出現疲倦、胸痛、呼吸困難、心悸或昏厥,其他症狀還可能有頭痛、喉嚨痛、發燒、腹瀉、疲累、心律不整、下肢腫脹、關節疼痛,甚至休克。 嬰幼兒的症狀較不具特異性,表現可能為焦躁不安、發燒、食慾不振、心搏過速及發紺。至於超過兩歲的幼童,臨床表現可能是胸痛、腹痛、肌肉痠痛、疲倦、咳嗽及水腫等。
肺纖維化是一種不明原因的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炎,「喘、咳、累」持續八周以上為典型症狀,當肺臟受到侵害產生大量異常纖維進行修復,原本像海綿一樣的肺部漸漸變得像菜瓜布沒有彈性,影響肺功能運作,所以肺纖維化也稱為菜瓜布肺。肺纖維化是不可逆的疾病,患者預後差、存活率低,比一般癌症還可怕。 →想看更多:自體免疫與肺纖維化 →想看更多: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硬皮症患者面無表情 想笑卻笑不出來
紅斑性狼瘡腎炎是由紅斑性狼瘡引起的一種腎臟疾病,紅斑性狼瘡屬於自體免疫引起的疾病,主因是免疫系統本該製造出抗體攻擊病原體,這抗體卻會攻擊自身的細胞和組織,引起發炎反應,長期累積下來會對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不同的患者病情程度落差很大,一般可分為:急性發作期(出現嚴重症狀)和緩解期(症狀輕微無明顯的症狀)。由紅斑性狼瘡引起的紅斑性狼瘡腎炎,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導致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衰竭)。當病情進入慢性腎臟病第5期(尿毒症),必須進行洗腎或腎臟移植來協助腎臟維持正常的身體機能。 紅斑性狼瘡的病人中約有50~70%會有腎臟發炎和腎功能不全的問題,如能好好控制,就有機會避免最終進入洗腎的惡夢中。 紅斑性狼瘡腎炎目前根據WHO可以分為6類,醫師會根據病人所處的類別來加以治療,需特別注意紅斑性狼瘡腎炎需要藉由藥物治療,難以透過飲食來控制和延緩腎臟惡化,重點在於配合醫囑,長期追蹤病情,避免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