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關懷
共找到
1693
筆 文章
-
-
2020-09-17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健康高齡友善城市 台北市中山區失智友善社區 I Can Help
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於109年9月16日(星期三)上午10時,假臺北市中山區行政中心10樓大禮堂,舉辦「中山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109年度成果發表會-我支持失智友善社區 I Can Help」,邀請產、官、學、民、媒,跨界參與共同推動「失智友善社區」,活動融合中山區在地婚紗街特色,舉辦「真愛永恆 浪漫憶生」儀式,邀請3對長輩及稻江護家學生共同參與懷舊系列婚紗走秀、失智友善組織宣示儀式,共同打造青銀共融的失智友善社區。此外,現場也有健康城市成果海報靜態展覽,及提供多元體驗內容的攤位活動。公私部門齊合作 成功與國際接軌交流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林柳吟主任表示,中山區為推動健康城市與國際接軌,於99年透過中山健康促進協會,順利以非營利組織的名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平洋健康城市聯盟(AFHC)」副會員,藉此提升社區組織間合作,拓展至國際健康城市交流。因應人口的高齡化,中山區65歲以上人口占率達18.94%,老化指數達155.22,占12區第3名,於2012年以健康城市平台加入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並透過跨領域及跨部門合作,共同營造支持性的健康環境,建構健康悠活在中山。產官學民媒 共創失智友善圈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李碧慧副局長表示,研究調查發現,失智症盛行率為8%,推估臺灣失智人口數超過28萬人,本市推估失智人口約為3萬8,464人,目前中山區65歲以上人口為4萬3,074人,推估失智人口為3,445人,隨著高齡伴隨而來的失智、失能議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臺北市近年積極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包含失智友善天使的培訓、招募社區中商家成為失智友善組織,透過跨領域合作共同營造失智友善社區,中山區有著多元又豐富的社區網絡,職場登記數為北市12區之冠,廣邀產、官、學、民、媒及五大產業加入失智友善組織的行列,共創失智友善圈。失智友善照護一條龍 特色亮點在中山林柳吟主任表示,中山區在地醫療資源豐富,推動一站式服務模式,結合篩檢、轉介、諮詢、鑑定、個管服務及資源聯結,提供暖心轉介服務,由專人安排友善預約,協助病人做進一步檢查及診斷,打造「失智友善照護一條龍」。中山區資源網絡豐富又多元,結合失智議題發展在地特色,中山區復華里的復華公園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咖啡為主題的特色公園,失智者可以在復華公園進行咖啡生態體驗,透過接觸不同的人、事、物,有助於刺激大腦延緩惡化,復華里黃展輝里長表示:「很高興有這個機會,結合在地的復華咖啡公園,共同推動失智議題,打造一里一特色,服務更多社區長輩」。中山區3處慈悲關懷社區(中庄仔福德宮、文昌宮、恆安里辦公處),除了原有的關懷議題也加入失智議題一起推動,讓居民了解如何面對及協助失智者,將失智的正確認知深入社區,共同營造失智友善生活圈。失智懷舊婚紗 幸福浪漫憶生聞名全國的中山北路婚紗街,座落在中山區,是臺北特有的幸福文化,藉由懷舊及婚紗結合的元素,帶入失智症的主題,讓今天參加活動的失智長輩,可以有組織的回想,並分享過往歷程,期許懷舊婚紗系列,能喚起大眾對失智症議題的重視。「真愛永恆 浪漫憶生」懷舊婚紗系列活動,由臺北市婚紗攝影商業公會高志榮理事長提供美麗白紗,對於社區公益活動總是不遺餘力的高理事長表示:「推動失智友善組織是個有意義的活動,家父生前也是失智症患者,所以更能體會失智症家屬的心情,知道自己經營的婚紗業可以為延緩失智盡一份心力,所以一定是全力支持,讓我們的社區更美好」,婚紗中的造型由稻江護家的時尚造型科提供「彩妝」、「妝髮」服務及「走秀」指導,讓學生藉由技術服務與長者相處,促進青銀共融。「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是在婚姻中對彼此的承諾,穿著婚紗的相愛記憶,更是讓人回想起當年的甜蜜,87歲的賴仁爺爺夫婦是我們今天失智活動的代言人,和另一半攜手相伴走過60年的溫馨歲月,今天對他們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妻子滿汝奶奶表示,「爺爺在幾年前開始有走失情形,在107年被診斷為輕度失智症,這幾年家人總是細心陪伴在身邊,很怕他走失,知道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在推動失智友善社區,真的是我們需要的,今天真的很高興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給我們這樣的機會可以參加這樣的活動,我們今年剛好結婚滿60年,全家人都非常的開心能留下一個溫馨的回憶」!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為打造健康及失智友善的幸福社區,期望藉由此次活動展現公私部門合作推動健康活力、產業文化、福利安全、環境生態、繁榮便捷五大面向及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之豐碩成果,期望更多夥伴共同響應推動,營造共好、資源共享、合作扶持之健康城市,齊手打造高齡友善中山健康城。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9-17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臺北市失智友善:12區12個失智症資源特色
士林區──文物戲曲融入延緩課程在資源整合與特色發展方面,自士林區結合國立故宮博物院、台灣戲曲中心辦理ㄧ系列延緩失智活動及課程。故宮博物院課程採「動靜合ㄧ」模式,串接故宮8項古文物,如翠玉白菜入課程,除靜態導覽與手做仿真品入課程外,今年更與愛迪樂物理治療師合作,導入動態「文物操」,透過運動訓練長輩肌力。台灣戲曲中心部份,則是結合課程與表演,並串接共餐之據點,於課程中融入失智延緩及訓練外,亦加強營養與飲食之相關衛教宣傳。在家庭照顧者關懷方面,則與北區家庭照顧者中心合作,辦理心靈舒壓及喘息相關課程。另外亦與特力屋合作,針對失智及高齡居家安全議題,透過課程方式串接商場現場示範,提供民眾相關資訊。在失智友善社區佈建方面,目前以失智友善天使及志工之招募為主,並加強鄰里長加入擔任「守門員」,挖掘社區中隱藏之個案,強化確診率並提供相關的資源協助。內湖區──深入職場打造友善氛圍內湖區因有內湖科學園區,盤據許多公司行號,因此健康服務中心利用健康職場推動之便,鏈結健康促進課程,推動職場失智友善相關內容,並特別強化「看、問、留、撥」失智友善公共識能,以期能友善失智個案,提供友善協助。目前合作之大型職場失智友善之行號,如和泰興業(大金空調)、世晞工程等,後續拜訪推動之企業如大都會公車。在失智友善組織的串接上,除透過鄰里長資源於地方辦理失智友善系列講座外,亦透過商店、教會等組織的串聯,期待可逐步推動失智友善環境。另外,在失智照護網絡之資源整合上,則號召友善天使及鄰里長等挖掘社區疑似或確診個案,並串接轄區內醫院如三總、松德院區等醫療資源,提供個案確診及個案管理服務,讓失智症者能獲得妥善的照護服務。信義區──笑義笑宣傳失智識能信義區在失智友善資源網絡的佈建,主要有以下特色:在社區及鄰里資源的串聯上,以培育失智友善社區種子人員為目標,招募志工擔任「笑義笑行動劇團」巡演,並於里上針對失智症狀、家庭照顧者負荷等主題進行相關公共識能宣導。辦理「記憶餐盒」失智延緩課程,並串聯賣場、烹飪課程等,以及護理相關實習生參與,除推動「代間融合」元素外,更讓失智個案及家屬可透過課程延緩症狀外,也讓家屬與個案間有更多的理解與良性互動。另規劃針對家庭照顧者辦理「咖啡講座」,透過心理課程的調適,讓家庭照顧者可獲得喘息。南港區──廣邀里民任友善貴人自108年起,便針對社區內高齡友善資源進行盤點,並率先其他區向中央申請長者健康促進計畫(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透過課程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多參與社區活動;另亦針對失智病患及其照顧者辦理「憶起陪伴‧享舒壓」計畫,除提供失智照護相關課程訓練外,亦舒緩其照顧負荷。課程介入後,照顧者照顧負荷程度平均降幅40.68%、憂鬱程度平均降幅74.83%,具有顯著的差異。本年度更進一步針對在地失智友善社區進行相關的資源整合,運用地方在地特色,邀請轄區內里長擔任「失智友善桂(貴)人」,於所轄里段進行失智症防治宣傳,並發放「失智友善錦囊」(資料包),深化社區民眾社區失智友善概念及相關識能。另外,亦於志工培訓課程中,將失智友善及相關識能整合,加強失智友善天使募集。萬華區──聯結社區資源投入照護107年起,萬華區便針對轄區內商家全面性宣傳「看、問、留、撥」失智友善宣傳,希望透過社區鄰里商家的失智友善及警察單位之串聯,提供失智症者友善環境及相關支援,降低失智症者走失風險。其次,加強分眾宣傳,如透過里民工作會報,融入失智友善相關公共識能;或針對校園,如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照系,透過實習課程等結合失智症照護主題,強化各個不同受眾的資訊需要。另外,為持續結合鄰近學校資源,辦理老幼共融之代間融合課程,強化跨世代間的理解與認同。文山區──憶起智齡列車巡迴失智友善系列資源佈建及串接,乃架接在「高齡友善」之框架下推動,除整合文山區內特色資源,如指南宮、動物園等周邊之登山步道,媒合中國文化大學運動學系資源,於健康步道導入健康安全科技,另與社區發展協會,開發明星賞螢生態步道等,鼓勵長者多走出戶外運動,社會參與,達到失智預防的目標。在教育資源的整合上,於區內學校合作,導入失智預防健康識能於課程中,透過遊戲化機制,如桌遊、大地遊戲、社團遊戲等方式,鼓勵學生多方瞭解失智預防資訊,並透過學生識能的提升,達到代間融合之目標。在失智延緩及預防課程開設方面,與資生堂合作開設化妝療法課程,透過化妝技術訓練長輩肌力及手眼協調等能力;另亦開設園藝治療課程,期待可讓長輩透過不同模式的課程,延緩症狀。在失智友善天使、組織之招募方面,全力推動「認同卡」認證,透過友善天使培訓,擴大民眾瞭解「看、問、留、撥」之重要性,進而促使店家成為社區中之友善組織,提供失智友善環境。北投區──全人健康All in one在課程規劃上,過去以高齡長者需求為核心,從營養、運動、口腔等實務性課程為主,透過系列的課程預防及延緩失智狀況,自109年開始,推出「全人健康All in one多元串聯自主行」方案,進一步擴大服務族群至全人照護,除提供個別化評估之個人處方及相應之套餐服務外,更串接後續自主性服務,如智慧APP等串接,讓民眾可在家自主進行、動手做。在友善天使的招募方面,除了從最貼近社區的里鄰長、里幹事納為失智守門員外,更從健康服務中心志工等訓練課程中納入失智相關宣導,並招募天使提供相關服務。友善組織的鏈結方面,除與臺北市溫泉協會合作,於新北投觀光商圈、石牌商圈成立友善組織,亦鼓勵失智友善社區服務──「看、問、留、撥」。松山區──社區資源促進代間融合自108年起串接地方首長(如區長、議員等)、社區學校等,於祖父母節宣示以高齡友善為核心,營造友善失智社區,並與轄區內社區發展協會等,簽訂合作備忘錄,成為臺北市首創特色。在友善天使招募方面,主要鏈結志工、民防大隊、國小導護隊等志工群,實行「看、問、留、撥」,給予失智症者關懷及協助,目前已有38個個案在這防護網上安全返家。另亦與渣打銀行合作,以保護個案權益為主,導入失智相關公共識能,以期保障失智症者相關權益。結合轄區內友善賣場辦理失智樂齡活動,透過食材的選擇及處理,讓失智症者及其照顧者、家屬等可多接觸人群,並接收營養相關資訊,紓解照護壓力。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9-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澳維多利亞州第二波疫情嚴重 外交部捐50萬片醫療口罩
外交部今天表示,澳洲維多利亞州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擴散情勢嚴峻,我國基於人道關懷精神及台澳友好關係,外交部決定捐贈維多利亞州50萬枚醫療口罩並已於14日運抵澳洲。外交部今天表示,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我國與澳洲多次進行防疫合作,包含在3月的防疫物資關鍵原料交換、共同研發藥物,以及在「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 (GCTF)架構下共同舉辦「新型冠狀病毒:防範第二波疫情」線上工作坊等,這次台灣與澳洲再度共同攜手抗疫,展現誠摯緊密的友誼,具體落實「台灣正在幫忙」(Taiwan is helping)理念。外交部表示,澳洲是我國「新南向政策」的重要夥伴,也是印太區域堅實的理念相近國家,雙方共享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澳洲在許多國際場合支持台灣的參與及作出貢獻,未來台灣與澳洲將持續互利互惠的精神,深化彼此在防疫醫療及生技發展等領務的合作。
-
2020-09-14 失智.照顧喘息
失智故事/手語歌防失智惡化 融化軍歌爺爺的心
高雄93歲陳肇新被封為「軍歌爺爺」,他失智10年,一度臥床經過復健到能夠站起、出門參與課程,發病歷程沒惡化,身心更健康。台灣全人關懷照護服務協會秘書長林英明說,肇新爺爺剛到據點時不太說話,他和爺爺從軍中經驗產生連結,練報數、唱陸軍軍歌等,鼓勵爺爺敞開封閉的心。繪畫課程也開啟長輩潛能,創作許多令人驚艷作品,協會預計今年10月16日在美麗島捷運站為長輩開畫展。陳肇新參加的是全人照護協會在鳳山區中山新城開設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一周安排6個半天課程,包含瑜珈、音樂互動、舞蹈體適能、益智手作、積木桌遊、家屬照顧等,實用又有趣。每周二上午,手語老師曾煦棠教長輩用手語詮釋老歌,「思慕的人」、「望春風」、「黃昏的故鄉」等,一首首膾炙人口老歌引發共鳴,長輩自在哼唱手舞足蹈,也融入在歌詞情境中,神情融入。曾煦棠親和力十足,和長輩互動相當有一套,她說,展現同理心很重要,別把長輩當老人,而是當家人,就能真心感受到長輩質樸、可愛一面,長輩們不只上課專注,回家也勤快練習,學習精神讓她感動。疫情期間一度停課,學生傳訊息說「老師,好想念妳」,讓她感動不已。林英明說,陪伴失智長輩需要更多愛與耐心,除了手語歌教唱很受長輩喜愛,繪畫課也是反應熱絡的一門課,長輩們展現潛藏的藝術細胞,創作出令人驚艷的作品,協會即將在10月16日在美麗島捷運站為長輩開畫展,讓更多人走進失智長輩的世界,也看見他們的光。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9-13 新聞.長期照護
樂齡族出遊的「眉角」不少 專家說房間不要有浴缸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樂齡族外出旅遊有何注意事項?高市甲仙大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琪表示,長輩外出務必攜帶藥物與健保卡,下車處離目的地的步行距離最好在100公尺內;樹德科技大學休閒與觀光管理系老師楊志中則建議,飯店房間不要浴缸、安排低底盤或無障礙車子當交通工具,最好同年齡層的人結伴出遊,不用擔心行動遲緩引來異樣眼光。大田社區發展協會成立關懷據點陪伴社區長輩多年,常帶著長輩外出參訪與遊玩。理事長張琪觀察發現,長輩體力不一,多數人腳力退化無法走遠,行程不能排好、排滿,出遊景點以定點規畫為主,考量身體可能會因為疲勞不適,外出要準備醫藥箱與糖果餅乾,以備不時之需。針對樂齡族行程規畫,楊志中從食住行三方向提建議。他說,長輩通常習慣早睡早起,可配合健康需求準備養生餐點,安排住宿的飯店房間最好不要有浴缸,避免長輩洗澡時不小心滑倒,淋浴比較安全。交通部分,考量有人可能行動不便,交通工具要具備低底盤或無障礙功能。「長輩心理層面的需求一定要兼顧」楊志中說,有些長者擔心外界異樣眼光,也不想成為別人負擔,有人因為走路慢、頻上廁所等因素不願意出門,最好是同年齡層的人一起出遊比較自在。
-
2020-09-11 科別.精神.身心
憂鬱、情變、家庭...桃市青少年自殺通報數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9月10日為世界自殺防治日,依衛生福利部公布15至24歲年輕族群自殺死亡及通報逐年上升,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這次結合中原大學戲劇社學生,以戲劇方式呈現年輕世代會遇到的家庭與感情問題。由於青年自殺防治議題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衛生局邀請中原大學戲劇社學生,透過戲劇演出年輕世代因家庭與感情問題,情境劇內容為,有人在心灰意冷的狀況下選擇結束生命,朋友即刻伸出援手,給予溫暖關懷並陪同尋求專業資源。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布,107年15至24歲年輕族群自殺死亡人數有68人,108年有80人,增加12人。桃園市15至24歲自殺通報從107年673人次到108年830人次,增加了157人次,數據有明顯升高的趨勢。詳細分析此15至24歲年輕族群自殺通報原因,第1名為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第2名為感情因素,第3名為家庭成員問題。衛生局副局長蘇柏文說,年輕族群自殺死亡及通報數據明顯升高,其中不少青年在感情方面,如家庭、伴侶等方面有一定的苦惱、煩心事,他呼籲,在面對有憂鬱症狀的青少年朋友時,應該多給予一點關懷。衛生局亦鼓勵可多加使用線上心理諮詢,如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1995及張老師1980等,另外,13個行政區也設有免費心理諮詢面談服務,可以透過電話及網路方式預約,藉由專業人員傾聽、陪伴及引導。桃園市教育局則表示,在校學生如有情緒困擾,可就近尋求導師及輔導老師的協助,如遇學生有自我傷害行為時,導師會主動關懷並提供輔導室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輔導資源,透過學校三級輔導機制,建構學生的自傷防護網。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9-09 橘世代.愛吃橘
迎戰防疫新生活!SOGO推網路料理競賽 邀全民自「煮」防疫
為迎接「防疫新生活」,遠東SOGO百貨舉辦「SOGO五星防疫餐線上料理競賽」,秉持五星(五心)防疫精神,鼓勵大家透過料理,以「用心、真心、安心、關心、貼心」五心,關懷自己與親友,讓「社交有距離、關懷無距離」。活動不分年齡、不分組別、沒有門檻,最高獎金10萬,報名還能抽人氣廚房家電,歡迎全民一起參加!遠東SOGO百貨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長期投入餐飲教育,與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舉辦長達12年的「遠東餐廚達人賽」,賽事歷屆以來投入逾5千萬經費,培育超過2千名餐飲人才,向青年傳達正確的餐飲服務觀念、國際飲食趨勢。除了辦理餐飲人才的專業競賽活動,SOGO更積極向消費者溝通食安議題,是全國首家響應政府「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政策的企業,同時推動「無痕飲食」,向一年近千萬人次餐飲顧客推廣無塑新生活,也善用通路平台展售小農安心商品。遠東SOGO百貨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晴雯表示,SOGO長期關注食安,歷屆的「遠東餐廚達人賽」擁有餐飲界奧斯卡美譽,深獲好評,更獲2019《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楷模獎的肯定。今年度因應防疫新生活,別開生面開辦線上料理競賽,邀請全民一起自「煮」防疫,展示宅在家裡的料理真功夫,溫暖自己也關懷親友,讓人的感情重新凝聚在一起。「SOGO五星防疫餐線上料理競賽」係由遠東SOGO百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主辦,全民健康基金會、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協辦。活動邀請全民成為以鍋鏟代筆的歷史學家,用自煮料理來記錄疫情與後疫情時代,料理走向小而美、創意自煮的餐飲文化變遷!無論是西餐、中餐、創意料理、日常料理、冷凍食品創意改裝…等,都歡迎6-99歲的社會大眾,秀出獨一無二的真功夫。6歲以下幼童及100歲以上長者,請務必在親友安全陪伴下組隊報名。即日起至9月15日透過網路報名、在家料理,就有機會抱回最高10萬獎金,及超高人氣廚房家電!。【報名時間】即日起~9/15(二) 報名就抽人氣廚房家電!越早報名中獎機率越高喔!【活動官網】https://www.sogo.com.tw/NewLife/2020mycooking
-
2020-09-09 新聞.健康知識+
天熱「呼乾啦」藏危機!飲酒過量恐變胖 也影響免疫系統
暑假剛過,九月天氣還是好熱,隨著國內新冠疫情趨緩,民眾報復性出遊、聚餐變多下,飲酒難免。不過衛福部國健署提醒,喝酒過度恐變胖,也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胃潰瘍、肝硬化等疾病,也不利對抗新冠肺炎。國健署表示,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辦公室「飲酒與新冠肺炎」指引,喝酒除會導致胃潰瘍、肝硬化、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失智等多種疾病,亦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增加罹患新冠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等併發症風險。目前越來越多研究也證實,喝酒沒有所謂安全限量,且台灣半數人因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喝酒容易臉紅,更易提高罹癌和失智風險。 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葉嘉豐表示,酒類熱量不低,可說是僅次於油脂的高熱量食品,1克酒精可產生7大卡熱量,所以酒精濃度愈高,卡路里也相對較高;若飲酒過量者容易造成脂肪肝、肥胖外,後續也可能引起肝纖維化等疾病。建議因喝酒造成肥胖相關問題者,可透過運動、多吃蔬果、減少糕點類與較肥的紅肉等攝取來改善體態。國健署菸防組簡技呂孟穎表示,據研究顯示,喝酒容易臉紅,也會提高罹癌及失智症的風險,民眾如果非喝不可,可參考「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若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新生兒的健康,請勿喝酒。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9-07 名人.精華區
陳景寧/「長照四包錢」應增照顧機構
近日發生70多歲老先生到長照機構欲殺死臥床妻子不成,自飲鹽酸自殺身亡的悲劇。夫妻有四個兒子,各自為生活打拚。老先生很愛太太、早晚探視,除不忍妻子受苦,也曾吐露經濟壓力大。機構照顧費不可承受之重機構照顧費用每月三至七萬元,對大多數家庭都是不可承受之重。經濟不支的「無望感」,常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長照政策是不是該補強缺口?在失能者中,約八成是屬於輕、中度生活無法自理者,兩成是病情嚴重,需要高度依賴他人照顧者。重度失能家庭「不夠用」107年上路的長照2.0給付制度,提供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喘息服務等「長照四包錢」。但照顧服務僅限「居家服務」,白天出門晚上回家的「日間照顧服務」,獨缺24四小時「機構照顧」。這樣的設計,較適合輕、中度失能者,但有重度需求的長照家庭普遍反應「不好用」、「不夠用」。例如有些失能者進入重度臥床階段,每兩小時就要翻身、拍背,身上可能有尿管、鼻胃管、呼吸器等,需要高密度人力看視照料。或是失智長輩進入重度階段,更密集地遊走、哭喊、時而清醒、時而混亂,家屬根本應付不來。長照機構照顧人員,還能排班輪休,但重度長照家庭中的家庭照顧者幾乎獨自處於24小時待命、高度警戒、長期過度負荷狀態,短暫「喘息服務」,也不足解決他們身心俱疲、瀕臨崩潰的危機。應把照顧選擇權還民眾隨著長輩年齡漸增、每一次病情變化或家庭照顧人力變動、經濟出現困難等,都有新的挑戰與風險,家庭最清楚自身需求。長照2.0標榜「點餐式服務」,應該把照顧安排的選擇權還給民眾。因此建議「長照四包錢」應針對重度生活無法自理者新增「機構照顧」選項。以108年為例,全國約有80萬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推估兩成約16萬人口屬重度依賴需求人口,以目前長照2.0第七級、第八級每月給付金額的中位數34135元推估,每年編足預算約需655億元。希望照顧悲劇不再發生下一代海闊天空,未來長照還想靠兒女?大多數中壯年大概心裡都有底,自己是「孝養的最後一代、被棄養的第一代」。既然已經不能奢望一對一的家庭照顧者,必須認真面對一對多的公共化照顧模式,這就不只是個人意願問題,也有權衡整體勞動力不足、成本效益的考量,是高齡化國家不得不採取的策略。希望照顧悲劇不再發生?政府該做的是面對高齡現實,做好財務分析,不論稅收或保險制,坦誠告訴民眾有限的選擇與必須付出的代價。
-
2020-09-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療路上的溫暖微光
診間之內,他是一位小兒科醫師;診間之外,他是一位穿著白袍的詩人。看透人間無常,更懂得醫病之間當溫柔以待。三十年行醫路,看似曲折卻溫光處處。林思偕醫師以時而感性,時而詼諧的文字,記錄每段獨一無二、笑中帶淚的生命旅程。當一個「好病人」我注視著一個定期回診的八歲男孩的眼睛,問他現在幾年級了。孩子皺著眉、嘟著嘴,轉頭對媽媽說:「你看,他又來了。每次都問我同樣的問題。」媽媽趕緊對孩子說:「醫師很忙啊。哪記得哪一個人幾年級?你要乖乖做一個好病人。」我想起年輕時,有次打籃球「過人」,大腿直撞上防守球員的膝蓋,當場倒地,無法動彈。救護車人員到場時問我:「怎麼發生的?」「在哪裡被撞到的?」「痛哪裡?」我一一熱切回報。然後被抬下擔架,送到醫院的急診處。同學幫我推個輪椅,掛好號,檢好傷。一位護理師過來:「怎麼發生的?」「在哪裡被撞到的?」「痛哪裡?」然後就把我放在急診室的中央。等了不知多久。放在大腿上的冰袋已經融化,還沒有人來看我一眼。我感到被拋棄,大聲咒罵:「這是XX的怎麼一回事?」總算引起一些注意。另一位冷靜的護理師,走過來對我說,這裡不可以罵髒話,我只好道歉。她把我推到一個僻靜的角落,問我:「怎麼發生的?」「在哪裡被撞到的?」「痛哪裡?」她安慰我,醫師就在路上。等了約半世紀(十分鐘),我又開始唸唸有詞之際,一位年輕醫師終於出現,向我道歉,問我:「怎麼發生的?」「在哪裡被撞到的?」「痛哪裡?」要講幾遍才會被聽到?我的焦躁、我的怒氣,我發誓「下次再也不要來急診」的挫折感,在他迅速幫我打了止痛針後才慢慢平息。我趕快搜索抽屜,找幾張可愛貼紙送這位孩子。當個「好病人」真的很不容易。盡責的阿嬤雙薪大行其道。沒想到這也影響我這一行,例如白天查房時,總是碰上阿公阿嬤照顧住院的孫子。他們不多話、友善、不斷點頭,不太在意我如何解釋病情。有時關節已不聽使喚,卻陪睡在床旁,比父母更無微不至地照護孫子……門診有一對祖孫。男孩小學三年級,有點智能障礙。父母親早早放棄,但祖母沒有,她帶孩子上課,並定期回診。她已經七十幾歲高齡。五年前得癌症以後,身體越來越差。有一次她帶孫子來看我。佝僂著身子,有點喘,感覺十分虛弱。她說自己已一陣子沒吃藥了。她的症狀明顯比孩子嚴重。她自己該看的診沒去,孫子的診卻從來沒錯過。我趕快請護理師帶她到報到櫃檯量vital sign,必要時得送她去急診。可是她身旁只有這個什麼都不懂的孫子,要怎麼照顧她?幸好她休息一下後好多了。我調出她的病歷,檢查她的用藥,一一仔細解釋,並幫她掛回原來的醫師。「醫師,我耳朵比較重,請您再說一次。」什麼?阿嬤您說什麼?我有點錯愕。我提高兩倍音量,她還是有些聽不清楚。我想起以前她那些禮貌性的點頭,不違如愚的微笑。她一定也聽不清我給孩子的醫囑。但她很少向我抗議,我竟絲毫不察。終於,阿嬤和孫子都診視完畢,我這次確定她全聽進去了。她輕輕拍著孫子的頭:「快謝謝林醫師。」「謝謝林醫師!」孩子大聲說。「叫你說,你還不快說?」阿嬤斥責他。「阿嬤,我說了啊!」孩子委屈。開「慢車道」一位朋友得了心肌梗塞。沒什麼稀奇,很多人得。但他是一位心臟科醫師。他說胸部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壓迫感,想吐。他曾看過上萬個心臟病患者,怪他們說不清楚「胸痛」的特徵。現在他知道,這有多難描述。台灣地狹人稠,救護車很快發現他,送他到自己工作了十五年的醫院,被抬進自己熟悉的冠狀動脈加護病房。前幾個小時十分模糊,他只知道,同事和護理師有效率地在他身上做工,就像他平常在這裡對重症病人做的事一樣。監測器上的心律不太規則,不斷出現心室期外收縮。意味著命懸一線,死亡迫近。可是他不怕,只是遺憾有些事還沒交代。現在他知道,躺在加護病房床上的病人在想什麼。就是終於有機會,不斷的反思。「為什麼是我?」才剛過五十,不菸、不酒、血壓正常、沒有危險因子、家庭裡很多百歲人瑞……只是最近工作較忙。朋友說他:「像開車永遠開在快車道。」他反駁:「這行業不都是這樣?」隔壁床病人突然心跳停止。大夥兒一躍而上開始CPR,一陣忙亂後復歸寧靜。人被送走,簾幕被單被撤下。他看在眼裡。人生最大的雄心壯志縮減成:趕快逃離這鬼地方。所幸,第二天他已經可以自行盥洗、更換睡衣;第三天拔除心臟監視儀;第四天病況穩定,轉到病房。那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分。可是人生變了。他走幾步就感到喘不過氣,簡單的事情成為重要的目標。他感到疲累。像跑完一場激烈的足球賽或越野馬拉松。唯一的差別,這一次沒有辦法像以前恢復得那麼快。平常不覺得,現在他觸摸到:同事濃濃的關懷。他人緣不錯,熱情的朋友接踵來看他,他很歡迎,體力卻有點招架不住。主治醫師要他謝絕訪客:「你沒死於心肌梗塞,卻可能在自己的主場,被自家人的善意給殺了。」「什麼時候可以把點滴拔掉?」「什麼時候可以停掉利尿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他和他的病人沒有兩樣,急於重回人生的軌道。他答應,這回他上路後,會選擇「慢車道」開一陣子。
-
2020-09-06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銀髮商機,你看到的是「銀髮」還是「商機」?
「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8月初落幕,這可能是今年度全世界唯一舉辧的輔具展。在全球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狀況下,仍有超過12萬人次參觀,打破歷屆展會紀錄,顯示國人愈來愈重視老後生活,也帶動「銀髮商機」。由於高齡社會來臨,加上史上最有錢的嬰兒潮世代正逐漸步入高齡,「銀髮商機」給大家很大的想像空間。對台灣的高齡者而言,這是好事,代表有來愈多人關心他們。但是,銀髮族真的可以因此而提高生活品質嗎?我看未必,因為很多人只看到「商機」而没看到「銀髮」,也就是只想賺老人家的錢,而不是關心他們的需要。過往,我常開玩笑說,台灣最認真做銀髮族生意的是地下電台及詐騙集團。地下電台賣偽劣藥給老人家時有所聞,但我們的主管機關卻好像充耳不聞,老是找不到證據,造成台灣長者洗腎率居高不下。早些年在社區也常見以贈品為手段,吸引老人家聽產品說明會,在銷售人員舌燦蓮花鼓吹之下,花大錢買了沒有用的電療椅,甚有因聽信療效而放棄吃藥、造成身故的新聞。這些騙術之所以成功,很多時候是因為長者平日少人關心,資訊吸收不足,在業者虛情假意關心後,長者便失去理智掏出腰包。看起來做長者生意不難,但為什麼在銀髮產業很少聽到很賺錢的廠商?大部份原因還是我們沒有真正關心銀髮的需求。我們以自己的假設為出發點來開發產品,而沒有設想長者的實際使用情境及感受。所以我們會設計出高科技的衛星導航尋人器,但卻沒有解決如何讓失智長者願意隨身攜帶的問題。很多的設計都將銀髮族設定為失能狀態,因此有智能尿布、自動排泄物處理器等發明,但是這些商品究竟是方便照顧者還是在提升被照顧者的尊嚴?試想這些產品若賣得很好,那是一個怎樣的畫面。我們可不可以多發明一些產品來訓練長者預防失禁,而不是消極的去處理失禁後的排泄物。經營樂齡網十幾年來,我們販售超過8000項的商品,真正能大賣的不是那些針對失能或長照所設計的商品,反而是那些能提升其尊嚴及與人維持互動關係的商品。以今年前8月的銷售金額來看,排名第一的商品是一款「高感度集音器」,主要是針對輕微聽損者所設計,外型像是一款MP3,長者戴上耳機後便能清楚聽到對方的聲音,而且有降噪功能,重點是長者像在聽音樂而不是戴助聽器,減少排斥感。排名第二的是一款護髮乳,因為加入銀離子,只要照日光便能讓頭髮有變色效果。第三名是一款起身椅,讓長者從椅子上起身更省力。這三樣商品代表長者渴望與人溝通、保持自信風采及維持獨立自主生活能力。有意從事銀髮商品設計者不妨以此結果來思考產品走向。我們希望銀髮產業是一個幸福產業,是一個讓人感動、歡愉的事業。希望投入銀髮產業者,大家共同的目標是帶給樂齡族更高品質的生活,讓他們可以從我們的服務中看見生活的希望,看見有人如此貼心關懷。讓這些樂齡族逐漸往更高齡邁進時,能夠盡情享受人生。
-
2020-09-0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不同世代的護病互動與期待
【編者按】「醫病平台」非常榮幸能在專攻醫學史的郭文華醫師(陽明大學教授)的策劃下,邀請到三位醫學史學者由歷史的脈絡探討台灣的醫病關係,而張淑卿教授以其特長介紹台灣護理專業人員與病人的關係,更是難得。希望將來有更多醫學史學者加入作者群,使我們這專欄更多元化。「護理」(nursing)是一門照護與關懷他人病痛的專業。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存在生老病死等問題,以及撫育、求助、照護的需求,護理工作因此應運而生。現代護理始於佛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在克里米亞戰場的救護工作,南丁格爾認為護理是針對個人提出基本需要,提供服務並教導病患及其家屬如何保持及促進健康,因此護理主要功能協助他人免於病痛。也就是說,良好的護理是使健康人不患病,使患病者早日康復,護理的範圍包含滿足病患的基本需求、疾病的預防與健康的促進。無論從清末開港通商時來台的護理宣教士、日治時期的看護婦訓練課程,以及二戰後台灣的護士與護理師教育與臨床實作等,南丁格爾都是一種「典範」,強調以病患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長久以來都未曾改變。本文擬從護理人員的自身書寫出發,嘗試探究戰後台灣至今,不同世代的護理人員如何看待護病關係。首先從1950年代中國護理學會(註)的官方期刊——《護士季刊》所刊登的文章來看。1950年代無論是護理人員對自身的期許或一般民眾對護理人員的期待,護士在照護病患時期待呈現以下三種形象:賢妻良母;犧牲奉獻、愛心與同情心;聰明與專業。無論是在日治或民國時期,所謂的賢妻良母是指理想中之新女性被期待扮演賢內助的角色,須接受教育獲得現代知識,協助男性的家庭與事業。若將醫院等同家庭視之,醫師被視同為丈夫,病人如同是家中的孩子或老人,而護理人員則被視同為「媽媽」或「太太」的形象。至於犧牲奉獻、愛心與同情心的形象則是從南丁格爾在戰場服務,半夜提燈巡視病房的畫面所影響。在1953年《護士季刊》所刊登的「護士如何保持其同情心」一文提到「同情心」是護士必備的條件之一,護士應該「下工夫研究病人」,要利用護理病人時,與病患交談,了解病患的內心反應,讓護士可以衷心理解病患的痛苦,並加以溫言安慰。除了研究病患心理與社會背景,還要「尊重病人」,容忍他的暴躁,切忌公開反對病患的意思,應以和顏悅色的態度規勸。隨時保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病患自然感受到同情心。1958年《護士季刊》刊登臺大護校學生,筆名「慧」的投稿文章「怎樣預備做一個好護士」一文中,認為一個好護士要有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善良的人,在做人方面要誠實可靠,要有責任感與正義感,堅守崗位,不可越權,態度須和藹謙虛有禮;第二條件是須有良好的護理教育與技術訓練;第三是要有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與捨己為人的精神。賢妻良母、犧牲奉獻、愛心、同情心、聰明與專業等特質,不僅是當時護理界倡導的護士形象,護士們對於「好」護士的認同,同時也是一般民眾對護士的期待。隨著戰後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條件的轉變、個人主義的興起、醫療科學的發展、健保制度的出現,也改變了護病之間的關係。如同社會學者成令方教授所曾談到台灣民眾的「逛醫師的邏輯」,因就醫方便,部分地區醫療設施的可近性高,以致於在某些情況下,病患變成了顧客,此也影響了護病關係,使得社會對護理人員的期待更高。2003年因SARS事件不願回院照顧病患的新聞不斷被傳播,部分民眾要求護理人員要秉持南丁格爾「犧牲奉獻」的精神,但是護理人員不論是否有照顧SARS病患,在情緒上都有極大的壓力。從一些護理人員所撰寫的有關SARS期間照護病患的相關文字,不難看出護理人員在力求工作表現之餘,他們在裝備不足之下執行任務,心中是充滿害怕與恐懼。爰此,學者如傅大為、林芳玫教授重新探討「南丁格爾精神」,發現不是傳統的犧牲奉獻,而是如何掌握「時勢」,召喚女性的社會參與,以及發揮個人影響力,來提升護理的地位。時至今日,若從《護理不設限》這本由資深護理師們書寫自身護理專業發展歷程的文集,發現不論是哪個專科護理,都是呼應「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政策,希望提供具安全性、可近性、持續性、完整性、適切性與參與性的整體照護。一個完整的照護,不是僅遵從醫囑,相當程度之內,需要依賴護理師對病患的觀察,感同身受,知道病患的需求,才能提供最適切的照護。因此當媒體批露「護理師被毆打」之類的新聞,社會大眾與醫療院所應該要思考如何提供護理人員安全的工作環境。因為讓護理人員在安全且制度合理的醫療環境下工作,才可能出現「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品質。註:台灣護理學會成立於1914年,第一屆全國護士大會在上海召開時訂名為「中華護士會」。1932年向政府正式登記為人民團體時奉命以「中華護士學會」名稱立案。1942年更名為「中國護士學會」重新向政府登記立案人民團體。1960年在台北登記為「中華民國護士學會」,1961年更名為「中華民國護理學會」,並於2002年5月更名為「台灣護理學會」沿用至今。
-
2020-09-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取消「菲律賓模式」? 陳時中:交由專家審慎研判
指揮中心會在菲律賓入境全篩執行一個月後進行政策評估,「菲律賓模式」效果佳即繼續推行,若成本效益不佳,甚至不排除取消「菲律賓模式」,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內部有建議取消菲律賓入境篩檢,但他認為仍要交由專家審慎研判。自7月26日菲律賓入境台灣所有旅客全面採檢,「菲律賓模式」為自菲律賓飛抵台灣所有旅客,一律須配合相關檢疫措施,國人及持居留證或居留簽證、移工、境外生、外交公務等外國籍人士,無論有無症狀,入境時均須於機場完成採檢。陳時中表示,菲律賓模式經一個月後,真正可算是因為該模式而多驗出來確診者僅一人,但陳時中重申,該個案仍是可透過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症狀、送醫採檢而確診。現行入境旅客邊境與社區管理機制,不論本國籍或外籍人士入境時,健康評估有症狀者由機場攔檢後送採檢,無症狀者則居家檢疫十四天,居檢期間有症狀者由衛生單位評估送醫採檢,居檢期滿後,仍須進行七天自主健康管理,透過雙向簡訊關懷健康狀況,有症狀時就近就醫。
-
2020-09-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威脅這些族群最慘 慢性病及高齡死亡率高10到15倍
由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所主持的跨領域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今由陳秀熙分析弱勢族群在疫情中受到的衝擊,指出種族和社經地位的不平等已經被證實是疫情持續傳播、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則指出,慢性病患及高齡者罹患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健康年輕人的10到15倍。陳秀熙表示,美國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非白人都高於於白人,其中又以非裔人士差距最大,其死亡率是白人的2.4倍。最新美國醫學期刊報告顯示,家戶收入低、家戶內擁擠程度高、建物規模小、失業率高、平均地價低,孕婦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越高。緬甸現在爆發本土疫情,也可以發現當中沒有國籍的難民,羅興亞人,其人權和醫療照護的既有困境,都因疫情雪上加霜。另有研究分析美國工作場所群聚感染也發現,以西班牙裔與非白人為主的第一線工人佔73%,而且58%工作場所群聚感染發生於製造、批發貿易、建築業,男性比例明顯較高。在美國,參與瑞德西韋藥物臨床試驗的弱勢族群比例也偏低,未來即使有機會發展出有效治療藥物,弱勢族群取得藥物的機會和可近性也比較低。陳秀熙指出,在南美亞馬遜流域原住民現在也深受疫情所害,沿河城市城鎮人均死亡率最高,是全國平均的三倍以上。亞馬遜河航跨八個南美國家,掌握三千萬居民重要命脈,船隻供應貨品及人的運輸。原住民特性是基因純性高、缺乏免疫力、醫療資源與知識缺乏,今年三月有英國遊客去亞馬遜州首府旅遊確診,河流傳播病毒,加上脆弱的醫療體系、非法礦工等隱憂,偏僻村莊深受其害。透過船隻運送救護車,必須航行數小時能救到一個人,即便用飛機,也有許多病患在飛機運送過程中喪命。張金堅根據中國疾病防控中心研究指出,4萬4600個確診病例,雖然不到半數有潛在疾病,但結果發現,沒有健康問題者死亡率只有0.6%,但有慢性病者死亡率明顯較高。前五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0.5%)、糖尿病(7.3%)、慢性呼吸器官疾病(6%)、高血壓(6%)、癌症(5.6%)。以年齡層分,年紀越大死亡率也越高,80歲以上死亡率高達14.8%,70到79歲死亡率8%,60到69歲死亡率3.6%,50到59歲死亡率1.3%,49歲以下各年齡層死亡率都不到1%。陳秀熙強調,疫情的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行動計畫,必須要納入女性、孕婦、兒童與青少年、失能者、難民、老人、重大疾病者、需要人道關懷者、少數民族、愛滋病患、性別少數。從法律地位、歧視、語言障礙、財務困難、難以自理、社會隔離、醫療資源及資訊進用困難等多方條件上給予支持,包括提供多種溝通形式、提升翻譯系統、提供非歧視性的使用權等方式,使其具有行動力。張金堅也提醒,居家檢疫或隔離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衝擊,弱勢族群、確診者、年幼兒童、年長老人、第一線醫護人員所承受的心理影響比正常人更嚴重。成年人面對兒童要保持冷靜,讓孩子有安全感,要有同理心,不迴避談論目前狀況,但當疫情擴大時要限制他們看電視報導。張金堅強調,重點是,要讓兒童感覺自己也能保持自己的健康,保持正常作息,提供正確訊息給孩子。對居家隔離的孩子,可以鼓勵班上同學輪流打電話關心問候關懷,而不是嘲笑躲避。如果發現兒童身心狀況情況惡化,也要尋求小兒心智科專業協助。
-
2020-09-02 養生.聰明飲食
最營養的水果?營養師:把酪梨當水果吃可能有這問題
酪梨,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屬於營養價值高的水果,有許多文章也介紹酪梨為「最營養的水果」,甚至連農糧署的時令作物資訊、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都將酪梨列入優質水果類。但,你知道嗎?事實上,從營養學觀點來看,酪梨並不是水果!!營養學觀點佐證 酪梨是油脂非水果郵政醫院暨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黃淑惠表示,酪梨在食物分類上是歸類於「油脂類」,而非「水果類」!雖然,農糧署與食藥署將其歸類為「水果類」,但衛福部官網上的食品代換表仍將酪梨歸類為「油脂類」。她進一步解釋,營養學上的食物分類,是設計來協助民眾,如何正確選擇食物達到營養均衡,所以,必須從「營養角度」來替食物進行分類,而非從植物學的角度來看。植物學看酪梨水果:成熟子房(樹或植物的肉質產品),內含來自一朵或多朵花的種子。蔬菜:用來食用的一種植物或植物的部分。結論:酪梨被分類在水果哦~營養學看酪梨(依照營養素含量與生理功能來分別)水果:提供人體維生素C、醣類、膳食纖維油脂:提供必需脂肪酸、協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維生素調節功能結論:酪梨被分類在油脂喔~黃淑惠說明,從食物替換表(圖1)來看,水果主要提供的營養素是「醣類」一份大約有15 克,但從酪梨的食品營養成分表(圖2)來看,它的含醣量很低(不足水果代換標準15),反而脂肪含量很高(高過食物代換表標準5),所以,你會發現,酪梨吃起來沒什麼甜味,完全不像是水果。當作水果來攝取 小心減肥不成反變胖黃淑惠提到,一般水果每100公克僅含0.1~0.2公克脂肪,酪梨的脂肪卻高達3.7~7.6公克。如果將酪梨當成水果食用,進而攝取到每日水果分量,雖然無損健康,但卻可能因為攝取過多的油脂,而導致肥胖的發生,務必小心!她舉例,如果把酪梨當成水果來計算份量,1份水果大小是一個拳頭,就是半顆酪梨的量(約180g),含熱量約144大卡、蛋白質2.7克、脂肪10.62克、醣類12克,顯示攝取的熱量和油脂都太高了,完全不是水果應有的營養功能。因此,衛福部的食物代換表仍將酪梨擺放在油脂類(下圖3)。以40克酪梨(大小約1/6個)當作1份油脂(約2湯匙),這樣的量可提供32大卡的熱量、0.6克的蛋白質、2.36克的脂肪、2.84克的醣類,完全符合油脂類的營養特性。攝取份量小提醒 保存方式這樣做黃淑惠提醒,正因為酪梨脂肪含量豐富,食用時要記得限量。原則上,個頭小的酪梨,一天不超過半個;比較大顆,則約為六分之一個左右。不想造成體態負擔,食用酪梨的當天,不宜再吃油炸食物,並減少烹調用油,避免吃進過多的脂肪與熱量。很多人擔心,酪梨只要切開就會快速氧化變黑,沒吃完的到底該怎麼辦?黃淑惠分享,酪梨剖開後立即切塊,留下當餐食用的量,其他的則裝盒入冷凍,不但可保留其營養素,也能減少避免浪費而發生有過量攝取的狀況發生。此外,黃淑惠指出,雖然酪梨屬於油脂類食物,但攝取方式與水果相同,不需要烹調即可直接食用。常見的料理方式為:切片與雞胸肉、生菜拌成沙拉食用;與牛奶、布丁打成酪梨牛奶;或與其他食材夾入吐司做成三明治等...當然,直接切片食用也是不錯選擇。黃淑惠提醒,酪梨屬於後熟水果,通常採收時未完全成熟,必須放在室溫下繼續熟化,才會香軟好吃。而最佳口感是三天熟成、摸起來有點軟的狀態。若急著吃,可與會釋放天然乙烯的香蕉或蘋果裝在袋子裡,即可加速催熟酪梨。不可不知!酪梨の營養素酪梨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約占53%、多元不飽和脂肪約占18%,是好油脂的來源,可幫助降低血中膽固醇,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並可預防發生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等健康風險。其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抑制食慾、延緩血糖上升速度等好處;還富含維他命A、C、E及B群,以及礦物質鉀、鐵、鎂等,可說是營養非常全面的植物果實。諮詢專家/郵政醫院暨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 黃淑惠
-
2020-09-01 癌症.癌友加油站
癌患需家人陪 醫院為國中生上課
「成立肺癌病友團體,醫師的壓力都很大,原因是患者兩、三年就換一批人。」這是兩年前成立肺癌病友團體,一年前在臉書成立「陳煌麒陪你來耍肺」粉絲頁的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陳煌麒的心得。由於長年接觸肺癌家庭,因此小港醫院日前針對中學生舉行癌症新知營,讓家庭成員了解親人從診斷到安寧可能經歷的過程。這是小港醫院肺癌病友團體第一次針對家庭成員舉辦的營隊,本身也是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的陳煌麒說,「我們以國小高年級生及國中生為主,這階段的孩子是聽得懂癌症訊息的。」這次有11位同學參加,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家長被診斷為肺癌的過程,營隊的課程只要會接觸病人的部分全部都設計進去,從病情診斷開始,看影像醫學檢查室、開刀房、住院病房、化療室,甚至是安寧病房。最後還得銜接上出院後的照護,這時會安排營養師及復健師授課。不僅讓孩子們可以更加認識自己的癌症家人,甚至可以幫上忙,凝聚家庭支持力量。除了首次針對國中生開課,陳煌麒經營病友會也不只有上衛教課,他認真地說,「成立病友團體雖然壓力大,但還是可以讓患者認識自己,病友間也能彼此多了解,會安排多元課程,每次課程一定安排運動,讓他們知道運動的重要性,有些人還結為好友相伴出遊。」在醫療端不談醫療端,是陳煌麒多年來接觸病友們的感想。從門診、病房延伸至家庭,是癌患們愈來愈明顯的需求,「很多時候,我們跟癌友家庭開家庭會議,臨床治療端談完後,我都不會要病人第一時間決定,因為患者及家屬們通常在醫師面前說OK,但實際上有各種壓力存在又不好說,因此,個案管理師後續的追蹤才是關鍵答案。」實際上,肺癌家庭關心的已不見得是醫療的部分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心靈關懷會慢慢浮現出來,陳煌麒說,臨床端都可以解決,但很多心理及家庭因素是需要更花時間去陪伴病人的。
-
2020-08-31 橘世代.健康橘
中年男容易「壓力胖」-3營養素幫助:老爸變歐爸
步入中年或婚姻,不少人的腰圍默默變寬,尤其是男性可能因工作有「過勞肥」、「壓力胖」等狀況卻未察覺或忽視,南投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周孟穎建議,應從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額外補充鈣、鎂和色胺酸改善肥胖問題,從「老爸變歐爸」。周孟穎指出,過勞、壓力大,可說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而因男性較不會向人告訴自己面臨的困境,且不易受兒女或伴侶關懷,在工作需求下,應酬多、作息不正常、飲食也不均衡,感受壓力恐暴飲暴食,抑制煩躁情緒,造成「過勞肥」、「壓力胖」,腰圍越來越寬。這類的「壓力型肥胖」當然對健康不好,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險性和死亡率;建議,應從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透過適當運動、調整飲食作息改善,並額外補充鈣、鎂和色胺酸等3種營養素,將有助加速改善。周孟穎表示,鈣質有助於燃燒脂肪、提升代謝、穩定神經,鮮奶、乳製品或深綠色蔬菜是良好食物來源;鎂離子能幫助放鬆心情、平衡情緒,有助於舒緩壓力,多存於深綠色蔬菜中、海帶昆布含量也豐富,杏仁、腰果、胡桃等堅果類也是好選擇。而色胺酸有助提升血清素,能身心放鬆,舒緩緊張情緒,也可以幫助睡眠品質具紓壓效果,優酪乳(優格)、牛奶、起司等乳製品,以及納豆、豆漿等大豆製品,還有魚類、肉類、蛋等都是富含色胺酸的食物。但男生對烹飪不見得擅長,因此教導易做的「霸氣舒壓快樂餐」,以「乾煎鮭魚」作為主菜,旁邊配上「鮮果蔬菜沙拉」和70%以上的「黑巧克力沾醬」,並將「香蕉堅果優格燕麥」為主食,簡單又符合均衡飲食原則。周孟穎說,沙丁魚、鮭魚等深海魚類因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EPA和DHA,可降低血膽固醇、預防視力減退、活化腦細胞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還能穩定情緒,鮭魚中的維生素D還有助於鈣質吸收,簡單乾煎就很好吃。深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有助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也能幫助補充鈣質,舒緩緊張的情緒,能促進大腦釋放多巴胺等物質,有效改善情緒,產生溫暖的感受,經水煮或涼拌,再混搭水果做成「鮮果蔬菜沙拉」,好看又好吃。黑巧克力能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感覺到興奮與快樂,壓力也能瞬間釋放,加熱後融化就能當成「沾醬」使用;燕麥片加上無糖優格當主食,能有效補充鈣質,還具有安神作用,拌勻後灑上適量的堅果類,增加口感,也補充油脂。周孟穎也提醒,市面上雖然有很多保健食品,但營養素補充品不能取代健康均衡的飲食,良好的飲食模式比單獨攝取營養素對健康更有幫助;此外,定期成人健康檢查,做好預防保健也是維持健康的重要關鍵,聰明落實才能從「老爸變歐爸」。精選延伸閱讀↘↘↘長輩總說「不想吃、我不餓」,怎麼辦?3餐飲食6大原則一次整理!50+健康老/身體也要超前部署,3大營養素絕對筆記!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旅館傳漲價 教育部鼓勵大專申請中央檢疫所
教育部日前開放所有境外學位生入境,但傳出部分防疫旅館將在9月漲價,檢疫所需費用恐高達新台幣5萬餘元。教育部近日發函各大專,鼓勵申請中央檢疫所,每人一天為1500元。教育部於本月24日起開放19個國家、地區以外的新生(含先修華語的外交部台灣獎學金受獎生)及中國大陸籍學位生(含舊生與新生)來台就學,預估約1萬人可申請入境。不過,由民間關心境外生議題人士組成的「境外生權益小組」指出,近來傳出防疫旅館漲價,一間位於都會區的大學,本來與業者約定一晚2500元,近日卻告知學生,旅館毀約漲價到3500元,15天檢疫費用將高達5萬2500元,相當於私校一學期學費。教育部長潘文忠25日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會持續與交通部、指揮中心協調,確保境外生來台權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撥中央檢疫所500個床位,供大學申請使用,目前還有一些空間可供申請,希望各校善加利用。教育部本月27日發函各大專解釋申請中央檢疫所的流程,入住費用為每人每天1500元,無法選擇入住地點,也不能更換,須由衛生福利部依檢疫所數量安排。教育部官員表示,學校須派員到機場接機,並協助境外生搭乘防疫計程車或學校專車到中央檢疫所。另外,如果學生未滿20歲,還須法定代理人簽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集中檢疫通知書及提審權利告知」,並攜帶入境。教育部在函文中也呼籲學校,即便學生住在集中檢疫所,也要保持聯繫,並主動關懷身心狀況。
-
2020-08-28 新聞.長期照護
高齡人口直線上升 彰縣設目標1村里1關懷據點
彰化縣竹塘鄉小西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既是社區關懷據點也是C級巷弄長照站,108年7月成立後,每周一和周五的上午開放長者使用,縣長王惠美今天前往關心,同時告訴長者,縣政府超前部署預防流感併發症,今年採購3萬3000劑肺炎鏈球菌疫苗,全國10月5日同步開打流感疫苗,彰化縣從那天起為65歲以上長者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竹塘鄉小西社區周一和周五的服務時間,幹部和志工夥伴合作,打電話問安,提供餐飲及健康促進活動的服務,每次都有60至70名長者前往,有專人帶領社區長輩「動一動」,促進身體健康、延緩老化。王惠美說,小西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育萬到外面奮鬥,事業有成回饋地方,帶動地方關懷據和照顧長輩,目前據點由清祖寺提供活動中心作為社區關懷據點,環境很好,她看到長輩開開心心在一起,共餐後回家,縣府感謝鄉公所、鄉代會、農會和所有的志工互相支援,讓鄉內年輕人無後顧之憂,在外認真拚事業。到今年7月底,彰化縣老年人口達20萬7061人,占全縣16%,縣政府已設置262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落實在地老化的政策,朝向一個村里設置一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目標邁進。
-
2020-08-2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考量病患當下最需要什麼 不分宗教,用行動把愛傳出去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宗教信仰與生命末期」。一位長期定居國外的安寧病房志工描述一位家人在病人瀕死之際,還試圖改變其宗教信仰的行為,而指出「這些過度熱心者大概不會意料到他們一番好意的初衷,卻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我們邀請兩位精神科醫師回應,一位是篤信佛教,具有安寧緩和照護專長的背景,他認為醫療相關人員的立場是必須保持中立的,畢竟宗教信仰與靈性價值是每個人的權利與自由。在溝通協調的過程中,醫療團隊會盡力促進不同立場的家人,能夠去了解對方的善意,一起為正在受苦難的病人與家屬提供心靈的撫慰與照顧。另一位是篤信基督教,具有神學學位的資深精神科醫師,他也舉例說明幾位偉大的神職人員並沒有利用他們助人、行醫的有利時機要受助者受洗信教,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以行動把愛傳出去。宗教立場的不同不應當影響尊重病人的心靈需要。德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天主教官方中文譯名為「德蘭修女」)奉獻她的一生為赤貧的人服務。她在1950年創立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2年後設立「垂死之家」(Nirmal Hriday)照顧在印度加爾各答街頭貧病者與瀕死無依者。她們不重視受助者的宗教信仰,只把注意焦點放在需求的急迫性上。只有當受助者詢問宗教方面的知識或者信仰方面的問題時,才會提供說明。德雷莎修女在2016年9月4日由現任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梵蒂岡主持策封她為「加爾各答的天使(Saint of Calcutta)」。德雷莎修女在未被封聖前曾說過:「若我有一天成為聖人,我定會是『黑暗』的聖人。我將長時間不在天堂,而在地上為活在黑暗中的人亮起他們的光。」天堂與地獄不是由宗教儀式決定,德雷莎修女受洗又被教宗封聖,但是她不想待在所謂的「天堂」。德雷莎修女的行跡值得過度強調受洗進天堂的基督徒借鏡省思。另一位傳奇人物史懷哲醫師、牧師,擁有醫學、神學、哲學及音樂四個博士學位。他的大半生都奉獻給非洲,在加彭的蘭巴倫行醫。他去非洲原本是為傳教,但是因某種原因,他終其一生只用醫療「傳教」。還有一位日本牧師井上伊之助,他的父親來台灣參與製造樟腦工作,而在花蓮山上部落遇害。於是他決心來台灣向原住民部落傳教。從他1911年抵達台灣到1947年二戰結束後被遣送回日本,前後在台灣約36年之久,日本政府禁止他向原住民傳教,只准他行醫。這期間他的長女、次子及次女還病死在台灣。上面所舉三位神職人員雖然沒有用言語傳教,也沒有利用他們助人、行醫的有利時機要受助者受洗信教。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以行動把愛傳出去。從人的角度看,他們的處境似乎很不理想,甚至像地獄。可是他們以具體的愛,讓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看見光。他們用愛照亮每一個可以找到的「黑暗洞穴」,使地獄變天堂。2004年我參加一個去日本九州的旅行團。這趟行程主要是參訪長崎附近,在日本幕府時期,基督徒受迫害的事蹟。日本幕府迫害基督徒的電影「沉默」,就是改編自日本作家遠藤周作於196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我們拜訪當年被釘十字架之基督徒的紀念碑雕像,也去看附近當年基督徒隱躲的小離島。其中有一件展示品讓我一直印象深刻。這件展示品從一面看是聖母瑪利亞雕像,但翻轉過來時卻是觀音像。在當年幕府政權逼迫下,有些人為求活命,只好表面唾棄基督信仰,但內裡仍然維持原本的信仰。政府會不定時派人到他們家突擊檢查。這些家庭平時供奉聖母瑪利亞雕像,一遇突擊檢查,立刻將正面改成觀音。這件事情說明宗教信仰要發自內心,不宜使用其他方式去操控。目前台灣有不少醫院提供場所給宗教團體當作祈禱室、佛堂的功能性空間。有些醫院也有宗教關懷師、信仰團體志工協助需要的病患、家屬。這些措施乃是肯定靈性層面對健康照護的正面功能。這些信仰團體人員在探訪時,最優先考量的是病患當下最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你信什麼宗教或你需要接受某種儀式」。探訪時需要小心,避免在有意無意中推薦談論探訪者自己或家屬請託的宗教信仰(除非病患主動提出要求)。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出於善意,但從倫理的觀點,這樣做仍有乘人之危之嫌。筆者最近以「物質成癮與處遇」為題講課。課程中曾向學員推薦觀看大愛電視台錄製的影片「把愛傳出去」。影片內容介紹美國鮑得勝牧師夫婦長期在花蓮幫助走投無路成癮者戒毒的「主愛之家」的故事。佛教的傳媒為基督教牧師的救人事業做衛教宣傳影片。雙方把焦點放在如何幫助成癮者,將快要在毒品洪流中滅頂的人拉拔起來,而不是該皈依基督教或佛教。正在為重症病患的宗教信仰操心而心煩意亂的家屬也許應該多看看這幅雙方合作,出於愛與關懷的美麗畫面。真愛是能包容一切的。
-
2020-08-28 橘世代.好學橘
全台第一退休勝地 一場「不老革命」正在發生中...
蘇帆海洋基金會座落於花蓮壽豐鄉,長期推廣海洋教育不遺餘力,希望台灣人既生長在四面環海的島嶼,能更親近海洋、向海洋學習。2013年受到「不老騎士」的啟發,推手蘇達貞教授相信,既然能有不老騎士、當然也能有不老水手!他召集銀髮族參與「不老水手」活動,帶領銀髮族划獨木舟、勇渡清水斷崖;2017年,9位不老水手及5位平均年齡20歲的夢想水手,親手打造竹筏、經歷周密的訓練與準備,完成「南風再起」計畫——接力划船往返日本與那國島的創舉。2019年是「不老水手」計畫的第七年,許多曾參與活動的不老水手在壽豐鄉鹽寮村悄悄聚集,開始一場「不老革命」。「退休勝地」該具備什麼條件?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八年前成立於鹽寮村海邊,蘇教授回憶,他選擇此地為基金會的基地後,讀到一篇文章討論退休好去處,分析交通、氣候、物價、休閒環境、醫療水準等因子,將面朝大海、青山環繞的鹽寮村評選為全台退休勝地第一名;然而,蘇教授後來查詢人口資料,發現當地平均壽命僅70歲,遠低於台灣平均,可見「全台退休第一名勝地」名不符實。蘇教授走訪日本北海道夕張市、日本長野縣佐久市兩個以長壽聞名的城鎮,希望了解他們的不老之謎。他發現,夕張市雖然醫療資源缺乏,但人民重視自主健康管理,不僅罹患疾病的比例低、且大多數人都能在家安老,不需要依靠醫療資源照顧;而佐久市則擁有經過長期耕耘、建立起的社區醫療照護網路,當地農民深諳自身保健之道、社區互助關懷的風氣興盛。這兩個地方與想像中的「退休勝地」大相徑庭,它們不富庶、沒有充沛的醫療資源與長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對健康管理的重視、終身勞動及互助風氣,蘇教授認為這才是長壽安老的秘密,希望把這個理念帶回台灣實踐,發起「不老革命」。「健走」走出第一步 打開銀髮戶外生活的大門今後鹽寮村的蘇帆基金會,除了帶領人們親近海洋,更要成為不老革命的基地,希望透過實際的行動影響更多人。蘇教授表示,不老革命是個理念,簡而言之,就是走出舒適圈、回歸自然。對於習慣都市生活的現代人而言,走出舒適圈可不容易,但一直待在舒適圈的結果,就是舒適圈不斷縮小,就像有些高齡者抗拒走出戶外,最後舒適圈縮小到只剩自己的家、甚至自己的房間那樣的立錐之地。以走出舒適圈、迎接不老人生為理念,2019年六月,「不老革命」跨出第一步,帶領長輩拿著「健走杖」上山下海,離開舒適圈、進入「學習圈」,「我們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希望他舒適圈能夠越來越大,擴大到最後,整個自然就是你的舒適圈。」一般印象中,拐杖彷彿是一個年老衰弱的標記,蘇教授表示,他們將健走杖定義為一個運動器材,讓剛開始接觸戶外活動的銀髮族更有信心能去登山、越野、溯溪,也更加安全。除此之外,對於初來乍到的長者,也會提供體能測量與評估,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程度,也提供如何增進體能的個別化建議,如此長者更能放心走出戶外、開始探險。地方創生小旅行 散播不老革命種子為了鼓勵更多銀髮族走入偏鄉,體驗回歸自然的生活,基金會進一步推出「花蓮地方創生小旅行」,參與者可以透過參加小旅行,體驗如何實踐「一日農夫,一日不病;一日水手,一日不老」的生活,「一日農夫」著重於體驗農耕勞動,「一日水手」則透過水上活動鼓勵長者追求夢想。除此之外,小旅行中也透過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讓參與者了解如何透過回歸大自然,在生活中實踐不老革命。「當食衣住行育樂都跟大自然在一起,退休生活就不需要很多財富!」蘇教授談起曾看過一些文章,鼓吹需要存幾千萬、並妥善理財,才能安心退休,「你可能很難相信,許多住在花蓮的人,這一生存款沒有超過五千塊,但他們都過得很精彩。」在飲食方面,鼓勵人們吃食物、不要吃食品;衣著簡單,除非必要,否則儘量赤腳或是穿拖鞋。居住方面,只要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就能安居,行則是依靠雙腿,即可日行萬里。而關於育與樂,大自然中就有無盡的知識與樂趣,讓人慢慢探索、持續學習。「這樣做以後,每天耕田種地、追逐夢想,沒有時間生病,也不會變老。人生不老不病,就只剩下活得很精彩、死得很輕鬆。」這樣回歸自然的生活理念,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進行,蘇教授希望透過「花蓮地方創生小旅行」散播這個概念的種子,銀髮族可以來花蓮體驗,再把這樣的生活態度帶回自己生活的地方,創造新的奇蹟。蘇帆海洋基金會官網可以看到小旅行的相關資訊,蘇教授進一步表示,小旅行都是客製化的活動,會依照參與者的背景與需求調整內容;若希望體驗不老不病的生活模式,可以聯繫基金會窗口趙可登(0975-195507)聯繫。百歲人生,互助關懷、不老不病蘇教授細數曾經的不老水手們,是如何過著精彩的生活,同時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除了持續冒險,也鼓勵更多長者動起來、走入海洋與山林。營造一個互助關懷、互相照顧的社區,是「不老革命」的遠程目標,比起長照,蘇教授認為更應該讓銀髮族互相照顧,除了互相認識、知道彼此的需求,也因為有互相照顧的責任在身,更會加倍注意自身的健康。「互助式的醫療、群體式的生活是不老革命很重要的概念,所以我希望是很大的一群人,一起來做這件事。」根據2019年內政部公布的統計數字,台灣的平均壽命是80.7歲,平均壽命逐年上升,在未來,百歲人生可能是稀鬆平常;然而,平均壽命延長,不代表能自由、健康終老,一樣活到百歲,有人纏綿病榻,需要別人時刻照顧、有人仍在耕地與衝浪,能獨立自主。在人口高齡化趨勢下,長照資源供給永遠趕不上高齡人口增加的速度,「年紀大了就要被照顧」不再是唯一的選項,來鹽寮村住幾晚吧,當個水手、農夫或是獵人,探索百歲人生的新可能。本文摘自《安可人生》【更多退休精選延伸閱讀↘↘↘】。退休重生!朱全斌:「生命的最後一段,我要讓它完全屬於我。」。人生舞台從退休開始/設計下半場藍圖:安可職涯不是夢
-
2020-08-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近3千封的鼓勵! 高中姊弟發起寫信挺醫護
衛福部台東醫院日前收到一件包裹,裡面裝著20多封來自各縣市學校力挺醫護的卡片,黃色牛皮紙袋上署名是北一女一年級學生李孟庭,聯繫上李孟庭和就讀大直高中的弟弟李孟融,才發現這對姊弟從今年3月底開始透過臉書社群募集力挺醫護的信件,期間他們歷經期末考的課業被迫暫時中斷,連清明端午假期也在整理信件。近3000封力挺醫護的手寫信件,分送60多家醫療院所,李孟庭說:「她並沒有忘記偏鄉的部立台東醫院,反而覺得地處偏遠的醫院缺乏資源,醫護的付出相對更多,更應該要為他們打氣加油」;該院急診室護理師看到這對姊弟將力挺信井然有序的排版在粉彩紙上才寄出,大讚他們貼心又細心。姊弟回憶,5月份段考、7月份期末考,還沒整理回覆的信件放在客廳桌子上,經常晚上11時許才回到家,常常兩個人看看信件再互看一眼,各自奔向房間繼續用功,有時忍不住會翻閱一下是哪些學校寄來的,暗自倒數考試何時結束,可以再度在社群上貼文,讓大家知道哪些醫護受到鼓勵。「其實到現在還是持續會收到卡片」,對於全國各校不中斷的關懷,李孟庭還一直處於感動的狀態;李孟融則說,「從發起一人一信的活動開始,每天花費幾小時的時間聯繫確認,或是親送卡片到醫療院所、去補習班和學生分享心得,8月份第五波信件寄出去之後,瞬間覺得生活好像失去什麼,重心都不見了啦」。5個月來李孟庭減少練習最愛的街舞,李孟融的武術課程也斷斷續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和醫護人員的付出相比,這根本不算什麼」。部東醫院表示,收到李姓姊弟寄來給醫護人員的鼓勵與祝福,內容滋潤溫暖了全院醫護人員這些日子以來緊繃的心情,大家都很感動;醫院醫護人員會持續努力守護台東鄉親的健康,防疫期間更會落實健康管理,以及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各項措施,與大家共同攜手對抗疫情。
-
2020-08-28 科別.新陳代謝
造福552糖友!台中榮總院長領軍攜物聯網打造照護平台
台中榮總為照顧糖尿病患,由糖尿病專長的台中榮總院長許惠恒領軍,與全球物聯網智能系統大廠研華公司、工研院合作,打造創新智慧糖尿病照護先導服務平台,並建置糖尿病返家照護管理APP,讓病患從住院一路串連到返家慢性病照護,接受不間斷的醫療照護服務,共造福552名糖尿病患者。台中榮總說明,計畫期間共收案552名門診、住院血糖控制不良病人,回家可以透過返家照護平台APP自我監測血糖及有個管師關懷,使病人更注意自我健康管理。使用滿意度達90%,提升醫療品質,也提升患者出院後自我照護能力。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有超過200萬位糖尿病人,數字持續增加中且有年輕化現象,十大死因更有許多與糖尿病相關。台中榮總說明,因應疫情衝擊應減少非必要性就醫,可透過科技導入或通訊診療等替代方案,減少防疫負擔並降低感染機會。台中榮總與研華科技攜手打造的醫療照護平台,建置「糖尿病返家照護管理APP」。台中榮總指出,糖尿病返家照護管理APP,不僅協助病患即時將生理數據上傳至醫院,如數值異常會發送關心簡訊,個管師也可個別關懷,就診時醫師可更清楚掌握病人居家血糖狀況,補足返家後資訊斷層,提供醫師臨床決策參考。APP還設有健康促進專區及互動平台,相關病友會訊息、衛教影片可隨時觀看,如有問題需諮詢,設有互動平台及24小時call center電話,持續提供健康促進服務。
-
2020-08-27 橘世代.健康橘
30而立兒女心聲「爸媽,我活得辛苦,但你們得放手」
不論你是否成年,在父母的眼裡,你永遠都是孩子。但你會開始想提醒父母你已經長大,已經不再是孩子了,你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你可以為自己負責。但是坦白說,讓父母承認你長大了,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一個前提。最大的前提就是經濟獨立,你賺的錢至少可以養活自己,這是你獨立的第一步。我在27歲的時候就開始被家人催婚。最一開始我是非常反感的,因為我覺得過了18歲就是成人了,25歲都有能力賺錢養活自己了,為什麼家人不能讓我好好享受一下這幾年可以自己做決定的生活呢?父母經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我們還容易焦慮。國高中的時候,父母限制你談戀愛,怕談戀愛影響學習。他們覺得,那時候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很多父母也跟孩子保證等你上了大學就真的不管了。然後,很多孩子也真的這樣去做了,大一玩瘋了,大二談戀愛,大三失戀,大四可能就是畢業即失業吧!畢業後剛出社會的頭三年,我們都在慢慢地適應社會,尋找自己的興趣,探索未來的職業規劃。這時候,雖然整個社會的氛圍讓人覺得有些壓力,但那個年紀、那個狀態是非常好的。因為,沒人關心你多大了、是不是該談個戀愛,你身邊的同學好友也都在拼了命地工作,甚至有的人已經升職或計畫跳槽。這時候的我們大都沒有存款、沒有自信,戀愛或許是生活的調劑,而婚姻又離我們太過遙遠。但是,父母不知道你的這些心路歷程,他們就覺得,你找個工作好好做幾年,就可以考慮結婚的事情了。而逢年過節被逼婚也不是這幾年才有的風潮,這是很多人走入社會,有個穩定工作後就會遇到的事情。那時候的我非常討厭自己人生被別人安排的感覺,所以每年過年心態上就像要回去幹架一樣,誰催婚就嗆誰。我以為透過這種激烈的方式去宣誓,去告訴全世界「這是我的地雷,你們最好都不要踩」,這樣大家就能夠放過我。但,怎麼可能?往往是三姑六婆的隨口一問,我就自己先氣炸,把自己累個半死。那時候的我特別敏感,如果我老媽也加入這個催婚戰局,我就會認為她就是不夠懂我,她就是傷害我最深的那個人。我們對親情的要求有時候反而更沒有底線,我們要求家人百分之百的守護、百分之百的相信以及百分之百的愛,而且這些要求和付出都是單向的。父母要在我們任性的時候百分之百地支持,不能表示懷疑;父母要在我們自認為成熟的時候百分之百地安靜,不能多問一句;父母要在我們失敗的時候百分之百地理解,並且送上關懷和包容。仔細想想,這哪是父母,分明是神。這幾年很多嘲諷父母言語和行為的影片一夕爆紅,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內心非常渴望有些事我們說一次,父母就要聽進去、記住,然後這輩子都要遵守。人生前二十年你都在聽父母的話,被他們「牽著走」,忽然有一天,你說你可以獨立了,現在你要自己做選擇,而且你說的就必須被認可,不認可就是不尊重你,然後你就開始耍脾氣。你想想,這是不是剛好證明了,你還很幼稚?而且除了發脾氣之外,你找不到其他有用的解決辦法。有一年過年回家,那時我外婆還在世,她帶著我的三個阿姨一起「圍攻」我,和我討論什麼時候要結婚的話題。我當時和他們激戰一番,覺得自己就好像舌戰群儒的說客,直到後來冷靜下來,我才發現根本是「雞同鴨講」。從那個時候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有的表達之所以很無力,是因為你只是為了自己想說而說,不是為了讓對方瞭解而說。你沒有任何解決辦法,你只是在講自己最想講的,並沒有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說出讓他們能接受的答案。後來,我學會了敷衍幾句,學會了反問。誰問我怎麼還不結婚,我就說:「我也很急啊,可是現在就是找不到對象,你有沒有誰可以介紹給我?我不太挑...」這樣的對話重複幾次之後,我逐漸明白了,很多時候親戚朋友問你「怎麼還不結婚啊?」其實未必是真的關心你,只是無聊時需要一個話題而已。因為不問這個,他們也會問你「一個月薪水多少啊?可以存多少啊?...」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真的想要一個答案,只是想開個頭而已。除此之外,結婚還意味著人生的狀態。當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很容易針對異己,什麼叫作異己?就是和他們不一樣的人。「你表弟表妹都結婚了,孩子都生出來了,都快要可以來要紅包了,你怎麼到現在還沒打算結婚?」你要學會允許這種好奇心的存在,也要找到更好的回應方式。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教大家怎麼反擊,甚至還把一些嗆人的話寫在衣服上,讓對方不必開尊口,我覺得這些都不過就是博君一笑罷了。如果你知道催婚這件事為什麼發生,也就有了一套答案,那麼到底是敷衍過去,還是要硬碰硬,其實都無所謂。重點是,你在說那些答案的時候,是笑著說,還是壓抑著怒火說;你說完之後心情是坦然的,還是氣得三個小時都不能平靜。當我逐漸看明白這些之後,心態就平和了。漸漸地,我也學會了一些和親人的相處之道。以前我老媽經常會忽然打電話給我,其中有好幾次我正在開會。看到我媽打來的電話,心情就會一下子變差,每次我接起電話,都會冷冷地說:「我在開會,待會打回去。」後來我問自己,如果這是一通其他人打來的電話,我也會這樣嗎?我想了想,或許是因為,這是我老媽打來的,我才會火大:為什麼要在我上班的時候打電話呢?不是昨天才跟妳通過電話嗎?妳不知道我很忙嗎?想到這裡的時候,我忽然意識到,原來在我心裡,雖然自認父母一直都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可是我在對待他們的方式上,他們好像連一個陌生人都不如。因為他們很重要,所以我也用很高的標準要求他們,但是,這其實很不公平。我不能阻止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惦記或者擔心,哪怕她沒什麼重要的事,哪怕她要和我說的就是一些最近哪個親戚的孩子又怎麼了的小事,我也需要給她一個這樣的機會和溝通的橋樑。但我平時有工作在忙,我的忙碌並不是父母所能理解的,比如我加班的時候,父母就會說,為什麼不回家?這樣的工作那麼累幹嘛還做?快點吃飯!別把身體搞壞了。我要做的,是在自己的忙碌和父母的關心中找一個折衷點。後來,我固定在每週一晚上打電話給我媽,並且逐漸形成一個規律。從那時候起,我不再只會報喜不報憂,我會告訴她我升職加薪的消息,也會告訴她我出包了、加班了。我希望讓她明白,北漂到大城市打拚,沒有什麼東西是白來的,妳兒子在努力,而他只是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即使在妳的眼中他很優秀,但在這裡,優秀的人太多了。另外,我需要學習、需要認識世界,不論是再求學還是出國,對我來說都是認識世界的一個途徑,而不只是單純的像父母說的那樣,為什麼不把錢存起來?白白浪費錢有什麼用?我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談話,終於讓父母明白了—孩子長大了,他的見識是來自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他有能力承擔選擇的結果;他辛苦、忙碌,但依舊愛著你們。在我結婚的前幾年裡,老媽總是喜歡在電話裡不斷提醒我,告訴我不要一直負責煮飯,要讓妻子一起做家事,不然習慣了之後,這輩子就真的都是我一個人負責煮了。她還詢問我跟妻子到底誰管錢,甚至還會打聽過年的時候給妻子娘家多少錢。每次我聽完她的建議都會告訴她: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人也不一樣了,妳說的那些早就不適用了。可能妳看不慣年輕人總是叫外送、動不動進餐廳吃飯的生活方式,但對我們來說,每天下班之後都在家做飯,反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工作。兩個人生活在一起,都賺錢,彼此都有對金錢的支配能力,其實不涉及誰管誰。我知道妳希望我們好,但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時代不一樣了,如果還想著舊方法,更容易出問題。這樣的話說的次數多了,她慢慢地也就不說了。另外,我也遇到了長輩催促生孩子的問題,雖然很早就表示過不打算生孩子,但老媽似乎並不相信。直到有一次又在電話裡提起這個話題,我那次真的是壓不住火氣,說了兩句重話之後就掛了電話。我想這麼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於是又想了一個折衷的方法:之後老媽每催一次,我就往她戶頭裡存一千塊。直到後來又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就徹底和老媽攤牌,讓她看看自己的戶頭現在有多少個一千塊,那就代表她催過多少次。我說:「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知道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對自己來說最好,為什麼妳希望把妳的想法強加給我呢?妳知道妳一共催了多少次嗎?十二次!而且也才這三個月而已。如果我不快樂,難道妳就快樂了嗎?我不希望我們每次都是因為這個話題吵到不歡而散,我也在為我的家努力過日子,妳可不可以正視一下我的想法和決定?」從那之後,老媽沉默了許久,後來就很少再提起這個話題,也算是正視了我的選擇吧!親情,是無法割捨的牽絆,我們年輕的時候受惠於那個牽絆,成年之後也許會覺得變成了「拖累」,直到失去之後才明白,這個世界上最牽掛你的人不在了,從此你就真的是孤單一個人了啊。因為深愛,所以才更容易互相責怪。在和父母從爭執到和解的這幾年,其實就是在和一個指引了你二十年的老前輩逐漸找到最好的溝通方式的階段。不要單純地相信血濃於水可以解決一切,有了拆不散的感情基礎,還需要有方法去解決問題。向父母證明我們長大不難,但讓他們真心認可我們已經長大,很難。讓他們願意傾聽我們的想法,認同我們的決定,更是漫長的一段過程。我是用最笨的方法,不僅僅給他們看到結果,也和他們分享過程。我們在成長,其實父母同樣也需要成長。過去是他們在前面帶著我們跑,如今我們長大了,跑快了,別著急回頭埋怨他們為什麼跟不上,多一些耐心,等等他們,就像當年他們等我們長大一樣……※作者介紹:小川叔,作家,著作累積銷售突破百萬冊,並同時主持線上電台、開設線上課程。跨過三個領域、換過七個工作,曾提供一對一職涯諮詢,如今是個熱愛分享的「斜槓大叔」。著作有《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替這個殘酷世界給你的一記溫柔耳光》、《努力才配有未來》。本文摘自《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蘋果屋出版社 2020/07/10 出版精選延伸閱讀↘↘↘。卓冠廷寫給親愛的小鹿:勇敢追逐夢想 爸爸為你而拚。潘若迪:世上最難懂又最孤獨的人就是父親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婚陸籍配偶能否來台 指揮中心將與陸委會討論
有台籍配偶指中國丈夫因新冠肺炎疫情無法入台,盼政府能開放,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嫁過去跟嫁過來一直要來,若台灣比較安全大家喜歡來,會再跟陸委會討論。媒體報導,繼開放陸生來台之後,仍有大批新婚陸配申辦團聚受阻,無法與台灣配偶相聚,盼政府能放行來台。有媒體今天在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詢問,有5歲男童因為長期跟媽媽分居,被醫院診斷出有社會情緒問題,需完整家庭照顧才可以進行治療,也有台灣女子嫁給大陸人,現在懷孕9個月,小孩要出生了,但丈夫不能回台陪產,詢問陳時中是否開放新婚陸配返台。對此,陳時中回應指出,這兩個案關切問題不太相同,一個是因親人無法相聚造成身心的問題,但這方面診斷需要被確認。不過,這牽涉人道關懷,會跟陸委會了解相關情況。至於針對懷孕9個月的個案,陳時中坦言,「第二個案例讓我有點困擾」,現在嫁過去跟嫁過來都一直要來(台灣),檢疫場所收容量需求可能稍微大一點。不過,陳時中說,這當然有討論空間,畢竟台灣比較好,「我們以這點自豪」,只是思考邏輯上,「我不太能接受是我們不讓他來,因為他也可以去」,這是相對的,但台灣就是比較安全、大家喜歡來,「我們也歡迎」,會跟陸委會討論。
-
2020-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隔離檢疫者就醫篩檢 強制防疫計程車、救護車接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重申,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者於檢疫或隔離期間,如有就醫需求,應確實依通知書所載規定,主動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打1922防疫專線,佩戴醫用口罩,依指示儘速就醫,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疫情初期各衛生局防疫計程車量能不足,且救護車量能有限,故無強制要求須以防疫計程車及救護車接送,衛生局安排民眾就醫,依縣市量能優先以救護車、防疫計程車接送;如需自行就醫,則請民眾佩戴醫用口罩,以步行、自行駕車(包含腳踏車、汽機車等)或親友接送就醫。但現階段各縣市防疫計程車量能已提升,對於有相關症狀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者有相關症狀就醫時,請地方政府關懷服務中心落實就醫交通安排,去回應以防疫計程車或救護車接送,勿以自行前往方式安排就醫,以提升整體防疫安全。
-
2020-08-26 科別.精神.身心
當身邊的人透露自殺想法時... 該如何協助
根據統計,全世界每40秒就有人死於自殺,自殺一直是心理衛生網絡的嚴峻挑戰,在相對保守的亞洲國家,自殺的討論更因為許多的忌諱相對隱晦。20年來,台灣自殺率一直高於全球平均,甚至在近年「逆勢上漲」。政府於2020年5月首部《自殺防治法》三讀通過,象徵台灣社會面對此一議題邁入新的階段。在自殺防治法中,將過去自殺防治相關統計分析資料、實證研究等落實,推動因地制宜之自殺防治策略。自殺防治策略其中包含有下列項目●推廣及辦理自殺防治守門人教育訓練。●建置及改善自殺防治通報關懷訪視制度。●推動醫療機構病人自殺防治事項,進行監督及溝通輔導。●協助傳播媒體及網際網路平臺遵守自殺新聞報導原則,並建立自律機制。死亡的高風險族群分析過往自殺統計資料,不難發現其中高風險族群之特性:依據自殺死亡數據,男性自殺死亡人數約是女性的兩倍,死亡率隨年齡層增高而上升;但以自殺企圖通報資料來看,女性自殺企圖者約是男性的兩倍,年齡層為35-39歲者占率較高,其中以情感與人際關係、精神健康與物質濫用及工作經濟因素為主要原因。相關高風險因子包含:嚴重身體疾病、酒精或藥物濫用、曾有自殺行為或自殺企圖、失業、獨居者、親人或自身目前或過去有嚴重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者,皆屬於自殺高危險群;而在短期的突發壓力事件中,與所愛或重要的人分開、面對生離死別、在經濟支柱、社會地位上遭到重大打擊,或面臨其他重要失落者,皆有其危險性。在此族群中,不乏許多高階主管與菁英分子,因應工作職責的加重、全球經濟競爭,許多主管級的個案,長期超時工作、睡眠不足,跨時區工作更是家常便飯,很多高階主管經常飛來飛去,忍受時差的影響在苦撐工作。因為所擔負的責任重大、內容繁瑣,加上許多個案的自我要求高,造成沉重的身心負荷而不自知。某些高知識分子或主管,會因為自尊心強、完美主義、不習慣開口求助或是習慣壓抑、忍受壓力,造成情緒及睡眠障礙悄悄上身而不自覺,直到身心無力再負荷,發現工作的效率下降,無法再承受肩頭上的職責,在自責的情緒下,容易萌生自我批判、無力感以及結束生命的想法。自殺的預防處置面對此類特殊群族,因為個案不容易透露內心的壓力與痛苦情緒,所以要仔細觀察生活樣態的改變,例如:睡眠的困擾、情緒波動變化較大、容易不耐煩和發脾氣、有意無意透露對人生的無奈和茫然、家庭關係的改變(親子關係疏離或衝突、與配偶互動減少改變)等蛛絲馬跡。許多個案也不願意面對自己內心的脆弱與痛苦,因為職位高,也不容易找到傾吐的對象,往往會選擇自己忍耐或是藉由喝酒來紓解壓力,在預防的部分要建議在定期健康檢查時,加強情緒及壓力量表篩檢,才能有效發覺潛在的危險個案,除此之外,若發現周遭同事有情緒波動較顯著、反覆透露工作上的壓力或是身體不適時,也要特別留意,傾聽他們生活上或工作方面的困擾。若當事人情緒壓力在家庭親情或是同袍的支持下無法緩解時,還是建議接受專業精神科的治療,可以用藥物搭配心理諮商的方式,協助個案調整,去看見某些性格特質所帶來的影響。心理調適這條路,對當事人或身旁的人來說,是一條漫長的旅程,陪伴個案、理解與接納對方的狀態,才能與當事人在這條辛苦的路同行久一些。 如果你也想為自殺防治盡一分力,可以從簡單的問候、練習不帶批判的當個好聽眾、關心自殺議題、分享自殺相關資源開始,只要多關心一點,人人都可以是自殺守門員。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8-25 新聞.用藥停看聽
糖尿病藥恐含致癌物! 但別自行停藥
常見糖尿病用藥「二甲雙胍(metaformin)」成分降血糖藥,爆出含致癌不純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衛福部食藥署公告除原料藥及製程外,業者應針對最終製劑進行逐批檢驗,但提醒正在服藥的民眾「服藥利大於弊」,勿擅自停藥。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已要求業者應逐批檢驗是否含有不純物NDMA,且應確認於仿單所載每日最大使用劑量情形,NDMA的最大容許量每日不可超過96奈克(ng),才可放行、販賣。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表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常以二甲雙胍為基礎搭配其他藥物,降血糖效果好,且對心臟負擔較小,是首選用藥,難以取代。洪國登說,NDMA雖具動物致癌性,但尚未證明對人類有致癌風險,服用藥物所帶來的效益大於可能存在NDMA的風險,如擅自停藥,可能導致血糖控制不佳,進而產生神經病變、腎臟病變,因此切勿自行任意停藥。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彰化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報告 喊卡
彰化縣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萬人檢測計畫,原定明天上午發表期中報告,連日來引發正反兩方激烈論辯,台大公衛學院昨晚突然喊卡,取消發表會。前院長詹長權接受媒體採訪時僅說,受到行政作業影響,細節不便多說,實際公布時間也未定;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則說,突然接獲通知取消,原因「一無所知」,但尊重台大公衛學院決定。彰化縣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採檢對象為感染高風險族群,包括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居家關懷、對照組、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分析符合受檢資格民眾,了解各族群、年齡等抗體分布情形、社區感染程度,原定廿五日公布三千人初步結果。這項計畫是由台大公衛學院主導,經費也由台大公衛學院支付,彰化縣政府表示,只是提供協助,雖然縣府已完成期中報告的準備,但仍尊重台大公衛學院取消的決定。縣長王惠美說,「中央地方防疫一條心,尊重台大公衛團隊專業評估,一起守護縣民的健康」。此項萬人血清檢測預定九月中旬完成,但日前媒體搶先發布部分受檢者曾感染新冠肺炎,且其中有人產生中和抗體,當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醫界部分人士質疑報告的代表性。此外,彰化縣衛生局採檢無症狀居家檢疫少年,意外發現為確診個案,指揮官陳時中下令政風處調查,預定今天公布政風調查結果,而這幾天總統、副總統到行政院長出面力挺陳時中,壓力接踵而來,葉彥伯壓力沉重,日前回應此事時還一度哽咽。由於對立氛圍濃厚,為避免失焦及升高對立,有人建議暫緩發表,但王惠美本月廿一日接受本報採訪表示,相關通知與作業都已就緒,不可能取消,且如果取消,更讓詆毀者如願。不料,台大公衛學院昨傍晚卻致電彰化縣衛生局,取消廿五日發表會。彰化縣醫師公會前理事長蔡明忠表示,他也一頭霧水,不敢多想。一名不願具名的公衛學者表示,血清抗體檢測結果有其學術價值,學者均希望聚焦在學術討論,不希望被從政治角度檢視;但在這風頭上太多政治力量介入,公布勢必模糊焦點,可能是台大公衛為彰化縣衛生局相關爭議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