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關懷
共找到
1687
筆 文章
-
-
2021-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回溯關懷列1000多人隔離?陳時中:至少觀察到2/4
衛福部桃園醫院爆出院內群聚事件,恐釀社區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祭出「回溯關懷計畫」,目前匡列1000多人,感染風險有分紅黃綠三區,桃園市政府傾向全部居家隔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紅區191人風險高一定居家隔離,綠區風險相對低,會再討論決定是否居家隔離。陳時中今日宣布實施部桃醫院「回溯關懷計畫」,將部桃醫院1月6至1月19日出院的病人都匡列居家隔離、回溯關懷。陳時中表示,目前回溯計畫裡匡列1000多人,有些風險不是很大,目前有分紅黃綠區,紅區191人風險高一定居家隔離,綠區風險相對低,會再根據討論、調查情況決定是否居家隔離,之後隔離人數只會多不會少。據本報報導,桃園市市長鄭文燦表示,為確保風險降到最低,初步掌握的1100人都要進行居家隔離。陳時中表示,桃園傾向全部居家隔離,但我們還是依風險來做,都會提醒他們如何自我照顧。有些風險不是很大,紅區191人風險高一定居家隔離,綠區風險相對低,會再根據討論、調查情況決定是否居家隔離,之後隔離人數只會多不會少。至於回溯者是1人1戶嗎?陳時中表示,目前回溯計畫裡匡列1000多人,但區隔的人會增加,一時間數量很大,不能突然都調到集中檢疫所,不會到1人1戶,但維持在裡面有單獨浴廁。至於回溯者應觀察多久?陳時中表示,至少要到2月4日,但要看這幾天群聚事件整體發展情況,現在還言之過早,「但2月4日前絕對不可鬆懈」。針對回溯者是否是解隔離前採檢?陳時中表示,回溯追蹤這一塊還沒有決定採檢時機;出院病人這一塊是不管轉院、移動、出院都要採檢,醫護人員當然都要。目前群聚事件隔離人數有564人,陳時中表示,醫院員工有319人,212人在集中檢疫,107人在家隔離。醫院的人都算是在醫院,現在有出院的也居家隔離,也有轉院的。
-
2021-01-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部桃轉院病人已全數轉出! 專家:「最近有個隱憂」
部立桃園醫院新冠病毒群聚事件升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最近有個隱憂」,該醫院分散出去的病人可能會造成風險,要保護接收病人的8家區域醫院,因其人力、物資設備等跟醫學中心有落差。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院轉院病人已經下修至72人,並已全數轉出至9家醫院;據了解,有醫學中心也有區域醫院等。新冠確診病患已送到專責醫院,今已向收治確診患者的醫院發公文,要求遵守既有SOP及隔離期滿需確認採檢陰性,才能解除隔離、移出醫院。黃高彬表示,「最近有個隱憂」,該醫院分散出去的病人可能會造成風險,要保護接收病人的8家區域醫院,因其人力、物資設備等跟醫學中心有落差。部桃新冠病毒染役事件升溫,凸顯檢視目前智慧醫療的重要,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幾乎只剩下台灣是正成長,讓台灣有新稱號「角落生物」,歸功於防疫措施受限民間發展的程度低,其中,「數位技術」有一半的功勞,特別在「邊境管制、」「社區防疫」、「醫療應變」有很大的幫助。石崇良表示,就此次指揮中心智慧防疫而言,國內有「防疫追蹤系統」、「入境檢疫系統」、「口罩實名制」、「疫止神通line bot」、「電子圍籬系統」、「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石崇良表示,國內防疫從境外就可開始做登機檢查,包括檢驗陰性證明,以及要入住集中檢疫所還是防疫旅館,候機時便可透過「入境檢疫系統」填寫資料,入境後再填寫健康申報憑證;原入境至關懷時間要19小時,現下降成4.5小時,大大縮短入境後至關懷的時間。此外,石崇良說明,上述系統填寫的資料均會導入「社區防疫追蹤系統」、「電子圍籬系統」。防疫追蹤會由里長、里幹事等人追蹤14天內的行程等;電子圍籬則透過繼弟台偵測居家檢疫者的手機電磁訊號,判斷是否超過住家範圍,一旦超過範圍便啟動,「告警簡訊」會發送給當事人、民政、衛政單位及轄區警察。至於「居家檢疫關懷系統」疫止神通LineBot,石崇良表示,能線上輔助居家隔離或簡易的民眾,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及通報,輔助關懷比例從一開始的6.1%提升至38.3%。然智慧醫療照護仍有挑戰,除了民眾擔心的資訊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石崇良表示,實現系統性的技術整合十分重要,科技技術跟服務的系統要能對話,法規管理要能及時調整、倫理保護是接下來的挑戰。
-
2021-01-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院內群聚應變措施 陳時中:分2階段
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染役事件已擴及社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在部桃醫院應變作為分兩階段,第一階段自1月12日開始,第二階段是自1月18日起,由前進指揮所負責。陳時中表示,在部桃醫院應變作為分兩階段,第一階段自1月12日起,會做完整疫調,人員加強防護,全體員工加強自我保護,並將有接觸的病患移到隔離病房;擴大採檢;專家支援,據情況請專家來檢視作為是不是做得好;分紅黃綠區不同風險區域,人員減少移動接觸;擴大居家隔離。陳時中表示,第二階段是自1月18日起,前進指揮所負責啟動清空計畫;有化學冰進駐協助;嚴格執行擴大居家隔離;回溯關懷計畫,1月6至19日出院的病人都匡列居家隔離,回溯關懷,目前匡列200人要居家隔離,再陸續往風險低的執行計畫;陳時中提醒,居家隔離計畫做得更確實,如果家裡不適合,就可採取集中檢疫。
-
2021-01-21 新聞.元氣新聞
最新!迷客夏再道歉:推「無茶」配方、捐一日所得
迷客夏「黑糖鮮奶」添加紅茶事件愈演愈烈,業者繼昨日發出書面說明後,剛剛再發布「道歉聲明」,對於未主動告知該飲品含有咖啡因,造成消費疑慮,「深感抱歉」,同時,將捐出一日所得。迷客夏在臉書發布道歉聲明後,立即湧入大批留言,多數人仍不埋單,有人提議用促銷、優惠回饋,也有人堅決拒喝,但也有少數消費者力挺「加油」。迷客夏道歉聲明指出,「當初顧及飲品風味之平衡,自認配方獨特卻未考慮周延,因而衍生出此事件,門市夥伴僅依循總部提供配方操作,總部應承擔一切責任,並向所有顧客致上最深歉意」。同時強調,門市菜單將清楚標註「無咖啡因」的所有品項,讓消費者安心選擇。針對4支爭議的含茶飲品,也將做配方調整,包括「手炒黑糖鮮奶」提供含茶與無茶兩支獨立飲品,供消費者清楚選擇;「慢火窯燒桂圓鮮奶」、「冬瓜鮮奶」、「原鄉冬瓜茶」這3支飲品,則全面更改為無加茶無咖啡因配方。此外,針對此次事造成許多家長不安,迷客夏指出,總部將捐出所有直營門市一日所得,提供綠光公益計畫合作夥伴裡以孩童關懷為主的專案。
-
2021-01-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部桃400多醫護隔離 專家籲建立心理諮詢管道
部桃傳出六名醫護人員染疫,427名醫護需隔離。雖然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長羅一鈞曾表示,前進指揮所下設七組,其中包含關懷組,將每天電訪關懷居家隔離的醫護。但專家指出,不應只是單向的聯繫,應設置雙向的諮詢專線,並在醫護內部成立互助團體,抒發情緒。中華心理衛生學會常務監事、台灣大學健管所兼任教授張玨表示,每個人都可能染疫,因此最基本的是給予正確的衛生觀念,做好個人防護,才不致引起恐慌。至於醫院本身應有自助團體,醫護同伴間可建立群組不論是抱怨、打氣,有支持的網絡非常重要。台師大衛教系特聘教授李思賢則表示,去年三月便曾對近一千八百位醫護人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四成醫護已出現過勞、近八成有重度焦慮症狀、四成五有憂鬱情況。其中,過勞原因與照護新冠肺炎病人、憂鬱與被烙印等因素有關。進一步分析則發現,醫護人員覺得被烙印與排擠時,會引發憂鬱,進一步導致過勞。當第一線醫護人員因為在醫院照顧病人,會被外送員、親戚與家人擔心是否從醫院帶回病毒而投以異樣眼光,參與共同活動時甚至會受到排擠與排斥,使醫護人員在忙碌工作之餘,沒有人際與情緒的支持系統。李思賢表示,在進行調查時,有許多醫護表示,為了家人著想,往往下班後不敢回家,因此就算遭遇挫折而無法有人可以傾吐。而現在發生院內感染事件,許多醫護被隔離,更需要情緒發洩的管道。因此他認為,除了媒體和民眾不應有惡意的歧視外,整個防疫體系的SOP一直都比較注重如何照顧病患以及預防疫情,但在心理健康的部分,也應有相關人員進入專家小組給予建議。而現在雖然前進指揮所有設立關懷組,李思賢認為,除了定期電訪外,也要有雙向諮詢和溝通的管道,醫護一旦覺得有需要找人聊聊,都可以諮詢。
-
2021-01-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案865在1月16日來過!麥當勞桃園三民店「今起停業消毒」
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佈資料,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個案案863、864足跡陸續出爐,其中任職於摩斯漢堡的案864,不僅於1月16日至1月18日於摩斯漢堡桃捷A7店活動,還曾於1月16日21:10~21:30前往麥當勞桃園三民店。對此,麥當勞聲明表示,當天打烊前依照「餐廳防疫執行要點」加強清潔,打烊後全店消毒,並自20日15:30起停業消毐,期確保環境衛生。1月19日國內增加的4起本土確診病例中,案864、案865為案863的同住家人。案863、864在1月12日至1月17日期間,陸續前往桃園的廣德海鮮餐廳、桃園南門市場、台北大腸蚵仔麵線、福隆粩、一品金湯豆漿王等地;而案865則有前往摩斯漢堡桃捷A7店、麥當勞桃園三民店等地。麥當勞指出,桃園三民餐廳於18日接獲桃園衛生局通報,有確診個案至該餐廳外帶餐點,該餐廳除於當天打烊前依照「餐廳防疫執行要點」加強清潔,打烊後全店消毒,並自20日15:30起停業消毐,期確保環境衛生,以及員工與顧客的安全健康,預計在1月21日恢復營業。同時,麥當勞桃園三民店16日21:10~21:30期間上班的12名員工,於18日接獲衛生局通報後,立即進行自主健康管理14天至31日,期間除配合桃園市衛生所至餐廳疫調及衛教,營運主管並持續進行員工關懷,同時由麥當勞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部提供自主健康管理衛教及必要之協助。麥當勞也表示,配合中央政策,全台麥當勞餐廳除用餐區全面採取梅花座,餐廳門口亦張貼海報加強宣導,敬請顧客排隊戴口罩、確實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同時歡迎使用非現金支付。而為避免疾病及疫情傳染,麥當勞除要求各餐廳加強清潔與消毒相關作業的頻率,包括自助點餐機、餐盤、門把、扶手、桌椅、垃圾桶、洗手間、歡樂送外送餐袋等設施及用具;提供及要求餐廳員工全面配戴口罩,每小時至少洗手一次,並自主量測及記錄體溫;外送員於執勤時亦全程配戴口罩、呈遞餐點前須以酒精消毒雙手並配戴抛棄式手套,以維護員工及顧客健康,同時提供消費者安心的餐食。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麥當勞:桃園三民店已完成消毒 明天恢復正常營業
麥當勞表示,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調,麥當勞桃園三民餐廳於18日接獲桃園衛生局通報,有確診個案至該餐廳外帶餐點,該餐廳除於當天打烊前依照「餐廳防疫執行要點」加強清潔,打烊後全店消毒,並自今(20)日15:30起停業消毐,期確保環境衛生,以及員工與顧客的安全健康,並預計明日恢復正常營業。同時,該餐廳16日21:10-21:30期間上班的12名員工,於18日接獲衛生局通報後,立即進行自主健康管理14天 至31日,期間除配合桃園市衛生所至餐廳疫調及衛教,營運主管並持續進行員工關懷,同時由麥當勞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部提供自主健康管理衛教及必要之協助。此外,配合中央政策,全台麥當勞餐廳除用餐區全面採取梅花座,餐廳門口亦張貼海報加強宣導,敬請顧客排隊戴口罩、確實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同時歡迎使用非現金支付,為防疫保健一起努力。而為避免疾病及疫情傳染,麥當勞除要求各餐廳加強清潔與消毒相關作業的頻率,包括自助點餐機、餐盤、門把、扶手、桌椅、垃圾桶、洗手間、歡樂送外送餐袋等設施及用具;提供及要求餐廳員工全面配戴口罩,每小時至少洗手一次,並自主量測及記錄體溫;外送員於執勤時亦全程配戴口罩、呈遞餐點前須以酒精消毒雙手並配戴抛棄式手套,以維護員工及顧客健康,同時提供消費者安心的餐食。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疫情擴大 1/6至19已出院者、陪病者啟動回溯機制
由於部桃疫情持續擴大,醫院員工已隔離427人,一部份在集中檢疫所。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針對1月6日至19日已出院或轉院的患者及陪病者,啟動健康關懷回溯機制,若評估為高風險,列居家隔離,期滿安排採檢。國防部發布新聞稿要求官兵避免到桃園,桃園市政府也宣布避免到桃園辦公,陳時中表示,一般民眾確實應盡量避免前往桃園,但並沒有要限制出入桃園,今天增加的案870和案839是家庭密切接觸者,「當然是在社區內的密切接觸者傳染。」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群聚擴大 鄭文燦:冷靜面對、要比中央要求多一點
部桃醫院群聚感染事件,8天內已有2名醫師、4名護理師、2名醫護同住家人及1名外籍看護等9人染疫;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因足跡大多在桃園轄內,全市防疫等級拉高,但會冷靜面對,比中央要求的多一點;另南門市場明天休市大消毒,桃園也要求進出八大場所都戴口罩否則開罰。鄭文燦說,由於足跡大多在桃園轄內,因此全市防疫等級拉高,但會冷靜面對疫情,會比中央要求的多一點,超前部署,但具體因疫情發展中,配合做必要措施。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說,桃園醫院在桃竹苗規模大,昨天已經聯繫另6家區域醫院包括敏盛、聯新國際、聖保祿、敏盛,國軍醫院及天成等等,準備好3周內24小時彌補極重症的缺口,另為保持長庚醫院量能,對心臟、心血管急症以外,一般希望如敗血症、肺部疾病能先往該6家醫院先走。王文彥說,加護病房部分,6家醫院一定會清空以應付缺口,另希望這段時間內,所有場所戴口罩八大場所沒戴口罩會裁罰,其他地方也都要戴,而特殊減壓專線,在疫情開始時,整個衛生局就設立專線033340935分機3069,有專業心理社工師給予情緒支持。鄭文燦說,醫院有356醫護、工作人員要隔離,所以醫療能量要移轉到其他醫院,相關跨院轉介會協助,桃園市民就醫需求會獲得滿足。媒體問到,傳統市場是否成防疫重點,或在南門市場引起恐慌?鄭文燦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是針對社區足跡人流、動線,比較開放複雜的予以公布,如果民眾有覺得不舒服可以採檢,南門市場明天休市大消毒。鄭文燦說,足跡的追蹤會徹底,若確定場所可透過實名制確認,該做的隔離也會做,不確定的風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將配合予以消毒,包括A7站摩斯漢堡等。媒體問到,疫情擴大,若再有新的染疫者,有何實質作法?鄭文燦說,全市防疫等級會提升,包括關懷據點也停運,如室內大型活動都停止,看防疫等級,這段時間包括桃園燈會停辦、新春團拜也停,學校期末集會也及大型活動都先取消。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春節返台旅客本周將達高峰 桃機備妥逾900輛防疫專車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返台過年人潮因應入境需居家檢疫14天的規定,將提前至本周湧現。根據桃園國際機場公司預估,入境人數將自20日起逐漸增加,並在22日達到高峰。面對春節返鄉人潮增加,機場公司已依旅客預報資訊及航班即時動態,滾動檢討當日及次日之每整點入境人數,預先調度車輛與人力因應,在防疫優先前提下全力疏運,協助旅客安心返家。機場公司表示,由於入境旅客必須符合14天及一人一戶居家檢疫政策,為了趕在春節前完成檢疫與家人團聚,因此今年春節入境人潮提早湧現;預估20日起至26日,每日均有超過2千名的旅客入境,並在22日達到最高峰。桃園機場為因應入境人潮高峰,已加強現場工作人員引導、防疫專車抽號機制、入境旅客專屬等候及用餐區,並已調度超過900餘輛之防疫計程車、防疫租賃車及防疫巴士投入疏運,載運旅客前往指定地點或防疫旅館。同時,考量入境航班抵達時刻的變更,造成旅客可能在短時間內大量增加的情況,機場公司已與交通業者建立尖峰時段車輛備援調度機制,協調松山機場增援100輛防疫計程車、租賃車業者加派100輛防疫專車協助,提升春節返國旅客疏運能量。另由於桃園機場為邊境管制重要場域,機場公司於13日起劃定「入境旅客活動區域」,規範入境旅客活動範圍限於入境大廳1樓平面層,避免旅客任意走動可能產生防疫破口。上述區域周圍設有警示標誌,並規劃專屬廁所與用餐區,提供旅客以手機點餐及外送服務。機場公司除加強該區域的清消作業外,也加派保全人員巡查,並請餐廳、商店業者提高警覺,遇有疑似入境旅客於其他區域活動,將主動關懷並加以指引,如有未聽勸導之旅客,將請航空警察局共同協處。機場公司也呼籲旅客,入境返國後,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請儘速搭乘防疫專車,或請親友於第一、二航廈入境小客車接送區接機,確實遵守防疫措施,共同守護台灣得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
2021-01-18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失智者照護機構,我該怎麼選?
在臺灣,提供相關照護的單位很多,從政府到民營機構都有,讀者可上「長照服務資源地理地圖」網站查詢就近的服務單位,除了可依照地域搜索外,還可依服務性質分類(詳見底下連結)。 失智、失能者照顧機構的型態可分為機構式照護、社區式照護和居家式照護等三種。機構式照護若家中照護人力不足,無法提供失智症患者完善的照護時,可選擇機構式照護,由機構負責一切起居飲食,此類服務可以減輕家屬在體力與精神上的負擔。除了有專業護理人員提供照護服務外,還有醫師定期診療、物理職能活動、營養評估、復健等服務。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機構,可依自身情況做選擇:1.護理之家:為罹患慢性病、身心障礙的年長者,或者是出院後需繼續護理之患者,提供長期照護需求。2.長照機構:有意識但生活需要協助,或無法自主生活但不需要隨時看護的長者。3.安養中心:想要自費入住,或有長照必要的獨居高齡者,通常無重大疾病,且生活可自理。4.老人公寓:由各縣市政府設立,以租賃方式出租給日常生活能自理的長輩,和許多安養機構一樣會安排休閒活動、餐食、簡易醫護等,並保有獨立生活空間,例如臺北市陽明老人公寓。社區式照護若不需要全天候照顧患者,只需協助部分日常生活照顧,或想促進患者與他人交流聊天、接觸人群,即可選擇社區式的照顧資源。這類機構能使患者得到專業醫療照護,又能增進社會交流。1.日間照顧中心:提供失智、失能長輩託付服務,家屬可在白天將長輩送至日照中心,由社工、護理師以及照服員等專業工作人員提供生活照護,晚上再接回家。2.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由有意願的村里辦公處及民間團體參與設置,邀請當地民眾擔任志工,提供長者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餐飲服務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詳見底下連結)。 居家式照護指由專業人員到府服務,依服務內容不同,可概略分為以下兩種:1.居家照護:由專業醫護人員,定期前往住家提供醫療服務。2.居家服務:由照護服務員提供日常生活所需服務,如陪同就醫、家務、打掃等。以上兩種均可向各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
-
2021-01-16 新聞.元氣新聞
大甲高中校外教學爆群聚感染! 15師生腸胃炎3人感染諾羅病毒
台中市大甲高中高二、三共29名學生,1月7、8日南下校外教學,9日晚間多名學生陸續發生嘔吐、頭暈等症狀,趕緊各自就醫。大甲高中校長蕭建華表示,3名學生確診諾羅病毒、15名師生腸胃炎或身體不適,昨日尚有3名學生身體不適在家休息。大甲高中表示,高二、高三共29名學生,1月7、8日至雲林、台南進行校外教學參觀,9日傍晚至晚間,學生陸續出現嘔吐、頭暈等症狀,並各自於10日就醫;大部分同學於就醫服藥後症狀多半緩解。蕭建華表示,學校11日接獲通報立即進行調查,並召開緊急處理會議,11日上午共2位學生確診諾羅,14位學生、1位老師診斷為腸胃炎;至11日晚上,再新增1位確診諾羅病毒學生。截至昨日止,除1名確診諾羅病毒學生及兩位腸胃炎學生仍有些許症狀在家休養,其餘同學已恢復正常上課,也無新增案例出現。教育局主祕王淑懿表示,該校上周六起發生師生陸續出現上吐下瀉等腸胃道症狀就醫,幸均未住院,昨天尚有3名學生請假,究竟是食物中毒或病毒感染,將待衛生局調查釐清。大甲高中指出,針對校園環境衛生,學務處要求染病同學的班級強化每日環境消毒,以一日三次的消毒頻率為原則強化消毒工作。另利用假日進行全校性消毒,務求學生能擁有安心健康的環境,並利用校園廣播,加強學生衛生安全的防疫觀念。大甲高中表示,這次發生疑諾羅病毒群聚感染事件,雖讓深具教育意義的選修課程校外教學活動略有遺憾,但事件發生後,學校秉持積極處理態度,導師每天調查回報班級學生出缺席及身體狀況,健康中心每日關懷掌握學生健康狀態,衛生組叮嚀同學加強消毒工作,並宣導衛生防疫觀念;總務處更利用假日進行全校性消毒。
-
2021-01-1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家有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該如何面對 教養院的教養之路與您同行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分別由病人的母親寫出自己最初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身心障礙的現實,後來透過兒童精神科醫師的耐心開導而改變態度,與我們分享她與家人如何「正向解決問題,往前邁進忘記煎熬」的心路歷程。接著當年開導她的這位兒童精神科醫師詳細地介紹自己的工作,並發自內心地對這位真誠努力的母親表示讚佩,而說出他期待所有養育和教育孩子的人,都能以這樣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在正向的環境中成長。最後我們邀請一位任職教養院院長多年的專業人員寫出她如何體悟到在全日型的照顧服務上,除了要把障礙者照顧好,還要學習如何支持家屬,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照顧上的難題與分享照顧上的喜悅。家中有身心障礙家人,對於家庭來說是衝擊與挑戰,首先身心障礙者的父母面對障礙的子女,必然會經歷自我內心衝突調適的過程,恐懼、排斥、憤怒、沮喪到接受等身心煎熬的壓力,接踵而來的是要去面對如何照顧的問題,現實生活經濟面的問題,又當父母花太多心思於身心障礙子女身上,往往容易忽略其他子女的關心與照顧,產生另一個親子間關係的問題,手足間的情感矛盾等,因照顧產生的種種問題,造成家庭成員間極大的身心壓力,或父母年歲已高無法有多餘的體力再照顧身心障礙者子女,最終無奈的選擇讓身心障礙子女離開家,住進機構。身心障礙機構的設立,其初衷是為幫助需要照顧的身心障礙者,同時也期待能減輕家庭的負擔,讓身心障礙者在完善的專業服務下能獲得妥善的照顧,並有所成長與進步,使家庭成員有喘息與身心放鬆的機會,儲備能量接續長期的照顧責任。自己在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服務已20餘年,接觸許多家長將智能障礙的家人送到機構的過程,對家長來說那是一種矛盾且無奈的選擇,擔心送到機構會被欺負,擔心智能障礙的子女會吃不飽、穿不暖,然而又面對自己無力照顧的困境,或家庭經濟的重擔,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每次看到父母初次將障礙者子女送到機構要離去時,那依依不捨,兩行眼淚早已在臉龐滑下的情景,令人難過與心疼,因此總是輕輕的告訴家長,請他放心,我們會盡心的照顧。記得20多年前,一位自閉症的父親來到教養院,表示自閉症孩子的種種情緒行為,長期照顧下的壓力,母親已經患憂鬱症了,只好申請讓自閉症孩子到教養院接受教養,因爲自閉症的身心特質,對於環境、人的敏感度與固著性,以及高挑戰的情緒行為問題,父親非常擔心教養院無法接納,為了幫助孩子能適應環境的轉換,父親初期每天開車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來到教養院,陪著自閉症孩子在院區內走一走,雖然每次僅能停留15分鐘,但就這樣一天一天的增加停留的時間,到最後讓自閉症的孩子順利的住進教養院內,孩子住到教養院內,每天父親都會撥打電話詢問孩子的適應狀況,到星期五中午一定來接孩子回家,父親的愛與陪伴深深地感動著我,更加深我體悟到在全日型的照顧服務上,除了要把障礙者照顧好,還要學習如何支持家屬,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照顧上的難題與分享照顧上的喜悅。自閉症孩子的父親曾對我說,他非常感謝我們,感謝教養院分擔他們照顧上的壓力,他和太太終於可以好好吃一頓飯,而太太的憂鬱症也改善了。智能障礙者離開家庭,不得已的被迫住進教養院,在不熟悉的環境中生活,相信在初期階段本身一定也是身心衝擊,雖然他們無法口語表達,但照顧者能從情緒、行為等察覺到智能障礙者的感受,可以感受到他們期待看見家人,期待回家,那是切不斷的親情。教養院的照顧者也因此常在智能障礙者的親情需求與家人照顧困境間來回擺盪,滿足家人照顧的困境,等於減少滿足智能障礙者的親情需求,而滿足智能障礙者親情的需求,卻出了難題給家屬,如何平衡確實讓教養院的工作人員花了很多時間討論,並研擬出多種策略,如設立Line的照護群組,便於照顧者能定期分享障礙者在教養院的生活點滴,另外藉由視訊的方式,增加障礙者與家人間的互動,讓彼此都能放心。成立家庭關懷機制,透過家庭訪視或電話聯繫,瞭解家庭狀況,視需求給予協助,如福利補助申請、心理支持等,當然也鼓勵家屬們定期帶障礙者的家人返家團聚,或來院內陪伴障礙者的家人。教養院的工作人員曾經分享有一位單親父親,因為照顧與經濟問題,原來一年僅會帶障礙孩子回家一晚,甚至無法帶他回家,經過溝通、陪伴與支持與父親個人的努力下終於克服困難,父親開始利用休假時間增加帶他的孩子回家的次數,雖然時間不多,但每次孩子返回院內,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院內焦慮的情形也降低了,我們將孩子的成長與改變分享給他的父親,父親說著:謝謝您們在困難的階段陪伴著我,並承諾只要有時間會多陪孩子。身心障礙者的照顧是家長一輩子的負擔與責任,而教養院在這漫長的教養照顧之路,與家長們同行。我常與家長們說,我們早已是家人了,現在教養院內所照顧的智能障礙者,有將近一半以上都住超過20年,原本青春有活力的智能障礙者,隨著年齡增長也已邁入中高齡,正步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老年期,近幾年,工作人員從與家長的互動中聽聞許多家長們的憂慮,擔憂自己逐年老邁致無力照顧的智能障礙老孩子,該如何是好啊?更憂愁當自己離世後,不懂事的老孩子又誰能照顧呢?智能障礙者與其父母雙老現象早已開始,老父母的焦慮不安之心,老孩子逐年老化健康的照顧議題,都考驗著教養院的工作人員,而教養院能做的就是把教養服務做好,穩定家長們的心,陪伴是心靈的良藥,告訴家長們,我們是家人,照顧路上您不孤單,成為他們另一個心靈上的支持力量。
-
2021-01-15 新聞.元氣新聞
整理包/全台嚴重血荒!你也可以救人 捐血資訊一次查
國內鬧嚴重血荒,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提供的最新血液庫存量資訊,4種血型的庫存量都很缺。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也在臉書表示,台大醫院罕見公告「減少非緊急狀況的供血」,看來狀況是真的很嚴重了,希望大眾出來捐血。聯合報本於媒體社會責任,整理全台今天起各地捐血資訊,可能不盡完善,謹供民眾參考。文字未能詳載之捐血資訊,請見附圖及各捐血中心網站及臉書粉絲頁。※台北捐血中心今天在公園號、大安號、新莊號、捷運室、中和號、府中室、新光站前號,捐血500cc,就加送悶燒罐,送完為止。●公園號捐血車地址:台北市公園路+襄陽路口(捷運淡水線台大醫院站4號出口)作業時間:10:00-18:00電話:(02)2381-1268●大安號捐血車地址: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大安森林公園地下停車場入口旁空地(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5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作業時間:09:00-17:00電話:0961236669●新莊號捐血車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華路一段+復興路一段交叉口(新莊綜合運動場旁,捷運新莊線新莊站1號出口,往中華路方向步行約10分鐘)作業時間:10:00-18:00電話:(02)8994-1488●捷運捐血室地址:台北市台北車站B1,M7出口誠品書店旁,步行約5分鐘。作業時間:10:00-18:00電話:(02)2370-6880●中和號捐血車地址: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圖書館旁(823公園內,捷運中和線永安市場站步行約5分鐘)作業時間:9:00-17:00電話:(02)2929-9437●府中捐血室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50巷36號2樓之4(捷運板南線BL府中站2號出口,往中山路步行約10分鐘)作業時間:10:00-18:00電話:(02)2952-4117●新光站前號捐血車地址:忠孝西路一段66號面對新光摩天大樓左側腹地(捷運台北車站M6出口,步行約5分鐘)作業時間:11:00-19:00電話:0961236677※新竹捐血中心●1月16日周六,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邀您來熱血,活動地點在桃園區同德六街捐血亭(展演中心旁)、桃園捐血站(桃園區文康街61號)、南門捐血室(桃園區三民路三段182號3樓之一),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捐血250cc好禮二選一:烤雞一隻(家樂福烤雞兌換券)或三好米2公斤1包+情人衛生紙一串。捐血500cc可獲四項好禮:烤雞一隻(家樂福烤雞兌換券)、三好米2公斤1包、情人衛生紙一串。聖保祿醫院提供免費健檢: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檢查、大腸癌篩檢、血壓測量。●1月16日周六,新竹縣政府消防局愛心捐血活動,地點在竹北愛心樓(光明11路215巷8號),活動時間上午8時30分至下午3時30分。捐250cc送一張鼎盛十里鍋物板腱牛肉鍋招待券,捐500cc再贈兩張168元現金抵用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6日周六,觀音獅子會愛心捐血活動,地點在金鑽牛排停車場(桃園市觀音區大觀路2段322號),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4時。●1月17日周日,三安社區發展協會愛心捐血活動,地點在東安國中旁(桃園市平鎮區平東路203號),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4時30分,當日完成捐血,贈捐血運動帽,送完為止。※台中捐血中心●南投竹山紫南宮捐血送牛年金、銀錢母,捐250cc送銀錢母1個,捐500cc送金銀錢母各1個。活動地點在水濂廣場,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3時(結束時間視人潮狀況調整)。●中彰投雲地區捐血月的廟宇支援捐血活動共56場次,預估募集1萬3420袋血液。※台南捐血中心●小仁泉與台南捐血中心合作推出「你捐血,我捐豆漿」活動,今天在台南捐血中心業務轄區內固定捐血地點捐血,就贈送小仁泉極品豆漿兌換券。配合地點:永福捐血室、小東捐血室、和緯捐血室、中山捐血車、新營捐血室、嘉義捐血站、嘉義公園捐車。●1月16日周六,雙隱天災關懷協會愛心捐血活動,地點在新化國小前(台南市新化區中山路173號),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4時30分,捐血送優質白米+統一商品券1份,捐500cc加倍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7日周日,總理大餐廳在中山捐血車(台南轉運站對面)舉辦捐血活動,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捐血贈福袋、英倫風托特包、無患子洗衣精;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7日周日,嘉義九華山地藏庵捐血活動,地點在九華山地藏庵廟前(嘉義市民權路255號),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嘉義捐血站、嘉義公園捐血車同步配合;捐血加贈紀念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7日周日,大林扶輪社捐血活動,地點在大林國小前,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捐血贈鴨肉湯禮盒、限量鴨舌帽,捐血500cc雙份分享;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8日下周一,台南市立醫院捐血活動,地點在台南市立醫院大門前,活動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捐血250cc送商品卡,捐血500cc雙倍;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9日下周二,119消防節捐血活動,地點在永華路消防局(台南市安平區永華路二段898號)),活動時間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捐血送關廟麵、棒球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9日下周二,地點在安南消防分隊前(台南市海佃路三段63號),活動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6時,捐血送白米+春聯+棒球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9日下周二,國泰人壽展麻豆一課C區在台南市下營國小前舉辦捐血活動,活動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4時30分,捐血送國泰花生(盒)+彩券+捐血月特別好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高雄捐血中心●東港菩提慈善會今天舉辦愛心捐血活動,捐血車地點在東港光復路新基高中前,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捐血加贈白米,捐500 cc加倍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高雄、屏東、澎湖、台東地區16日、17日捐血活動場次。●黑熊抱抱集點活動,即日起至12月31日,活動期間內捐血集點達3次,其中一次必須在高雄捐血中心業務轄區固定捐血點或巡迴捐血車,即可兌換限量黑熊HEYBO娃娃1隻。捐全血250 cc獲1點;捐全血500 cc,獲得2點。集滿3點,將集點卡出示給現場工作人員,由捐血中心工作人員操作,完成兌換。每人限換1隻。分離術捐血人記錄於血液資訊管理系統。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或兌換其它相等點數紀念品。
-
2021-01-15 養生.家庭婚姻
台灣青少年上網時間是運動的4倍 逾1成交網友
白絲帶關懷協會今天發表「2021台灣青少兒價值觀與上網趨勢報告」,報告指出,台灣青少年一周使用手機、上網時間近40小時,幾乎是運動(11.64小時)的4倍。63%青少年會上社群網站,其中會上交友網站的占20.7%,推估全台有12.6%的青少兒上交友網站認識陌生網友,且有近5成青少年是獨自上網。寒假將至,協會呼籲家長留心孩子的交友狀況。「2021年台灣青少年價值觀與上網趨勢調查報告」由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政大傳播學院教授黃葳威執行研究。研究針對58所國小、43所國中、37所高中、14所大學,共計152所大學、高中、國中小學在學學生,發出份1萬5000問卷,回收1萬414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報告指出,國小三年級到大學四年級的學生,每周使用手機時間長達25.91小時、上網13.72小時、看電視13.03小時、運動卻僅有11.64小時。研究發現,上網時間越長,人際關係越疏離。調查發現超過五成的兒少是獨自上網,隨著科技用品的使用時間增加,孩子遇到困難就越不想找師長或同學幫忙、也不想去關懷別人、更不想參加社團活動。黃葳威表示,網路或許可以讓兒少暫時逃避現實遇到的問題,但卻造成更多人群疏離等問題。建議家長寒假期間要留意,別讓孩子變成網路宅童,安排孩子的社交圈,也適時幫助孩子面對人際關係的問題。再比較周間(周一到週五)與週末上網趨勢,發現週末上網越久者,越覺得自己做事粗心大意,擔心自己出錯。黃葳威表示,調查發現兒少上網近八成都是為了娛樂休閒(看影片78.7%、聽音樂71.5%、玩遊戲69.3%),長期在這些聲光效果中,也會造成兒少的注意力不足,提醒家長假期間,要與孩子約定使用3C的時間,避免過度使用。也要多安排戶外活動,避免孩子沉溺在3C娛樂之中。調查也發現,全台有63%會上社群網站的兒少,其中會上交友網站的占20.7%,推估全台有12.6%的青少兒會上交友網站認識陌生網友。黃葳威呼籲家長要留心孩子的交友狀況,千萬不可單獨跟陌生網友見面,也要叮嚀千萬不可傳私密照,避免發生憾事。
-
2021-01-14 失智.新手照顧
精神行為/長輩見鬼?該看醫師而非法師
十五日我們舉辦〈媽媽說要去抓魔神仔〉網路電影發布會;雖疫情當頭,但還是萬分謹慎舉辦這場特殊發表會,並隨即將影片發布於網路。為什麼重視呢,當然還是和失智症有關。長期以來,大眾對患者行為抱著諸多誤解,其一就是認為長輩中邪,且因部分患者會產生幻覺,總說他們是見鬼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清明節前夕討論這議題,或許特別有意義。影片主角金子阿嬤,是很值得被記錄的長輩;阿嬤很聰明,即使罹患失智症,可是每回到醫院進行認知檢測時,總有辦法讓人無法確認退化程度,換句話說,在外人面前總能巧妙隱藏認知退化事實。幸好,有女兒照顧,幫我們把媽媽一路來的症狀變化細細道來,幫助更多人理解。金子阿嬤極度重視面子,當有外人時,他絕不露出異樣,所以她希望不要有外人到家裡來,讓他無法放鬆戒心。阿嬤出門時,一定梳妝整齊,且裝得若無其事。阿嬤八十多歲,會日文和英文,說起來是能力很強長輩;開始就醫時,一般認知能力測驗根本考不倒她,甚至檢查後還告訴家人說,這位醫護不夠專業。有幾回到診間來,我特別問這裡有沒有鬼,他會裝作沒事大聲地說:「乾淨,沒有」。面對個性和能力這麼強的失智長輩,真會讓照顧者傷腦筋。有些失智患者罹病後個性溫和,但另一種則是變得暴躁易怒難照顧,不巧阿嬤屬於後者,罹病後加上會看見身旁有鬼這個現象。有時甚至還有配合時事的鬼出現,比如當印尼海嘯時,會有印尼鬼出現在外勞身邊,晚上會有「牛頭馬面」來索命。阿嬤怕被鬼帶走,所以總是堅持跟他們對抗到處打鬼,搞得全家不得安寧。讓家人傷腦筋的是,阿嬤眼中鬼怪順時而變,例如最近新冠病毒疫情盛行,她會對電視中的陳時中部長說:「你別哭了,別傷心,我保護你」。每天新聞時刻是阿嬤與部長談心時候,阿嬤總是對著電視裡部長細細關懷,一轉頭再跟家裡人說:救護車和飛機送來大量武漢病毒個案,在樓下,我們一起去救他們吧!家屬照顧過程,更是百般挑戰;感謝他們願意透過影片,讓大家看見患者見鬼現象是怎麼一回事。製作這影片,其實是想藉阿嬤的表現提醒大家:如果沒長期陪在父母身邊,很容易忽視長輩異常;以阿嬤來說,因為重視面子,所以會裝得很好,只想讓大家看到正常樣子,但也因此錯過家屬能早期應對時間。最後要提醒的是,當發現長輩有奇怪行為,比如躲起來或突然不說話,甚至拒絕上床不睡覺,我們該好好觀察,耐心詢問,很可能背後原因,就是看到不敢說的東西,但真的是「見鬼」嗎?透過影片,希望大家知道失智症會造成幻覺,所以該帶長輩去醫院,而不是去宮廟;該去看醫師,而不是去看法師喔。
-
2021-01-11 新聞.生命智慧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編按:近年來,前體育主播傅達仁赴瑞士安樂死、皇冠集團創辦人平鑫濤插管爭議等新聞,帶動了台灣社會關於善終議題的討論。儘管認同善終理念的人多,臨終時真能平靜離去的人卻有限。前臺中市立復健醫院院長畢柳鶯,在去(2020)年2月底,陪伴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媽媽自主斷食,最後平靜離開人世。生命的最後,豁達說再見。2020年冬天,前臺中市立復健醫院院長畢柳鶯帶著厚重的行李,從台中自宅回到台北娘家。65歲的她,即將展開行醫30幾年來最奇幻的一趟旅程────陪伴83歲的媽媽斷食,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近年來,受前體育主播傅達仁赴瑞士安樂死、皇冠集團創辦人平鑫濤插管爭議等新聞影響,台灣社會出現了不少關於「生命自決權」的討論。儘管認同善終理念的人多,臨終時真能平靜離去的人卻有限。畢柳鶯回想,聽到媽媽宣布斷食,家人起初也感到非常不捨。老人家雖然活動能力退化,但意識還很清楚、精神頗佳,為什麼不願意活下去?故事得從畢媽媽的一生說起。人生75歲才自由 活著卻沒有尊嚴有何意義?在兒女的記憶中,畢媽媽是個聰明、善良,人生卻非常坎坷的女性。畢柳鶯指出,外公重男輕女,媽媽雖會念書但不擅做家事,常被斥責笨手笨腳。加上外婆早逝,嫂嫂為她準備的便當多半是韭菜拌醬油,同學和老師都看不起家境貧窮的她。儘管考上了師範學院,家裡卻不願意支持她就學。17歲時,畢媽媽就嫁給長她近20歲的國小老師。好不容易離開原生家庭,先生卻是個大男人。畢柳鶯形容,爸爸在世時,「我們家沒有人可以跟他有不一樣的意見。」孩子們長大後才知道,媽媽一直不快樂。因為爸爸和外公一樣,習慣性地罵她笨、更常對太太情緒勒索。例如,媽媽出門運動,沒有準時回家,爸爸就不停怪罪。「他說他愛媽媽,媽媽晚回家他會擔心。但我們都覺得那是種控制。」畢柳鶯說。長期活在父親和丈夫的陰影下,讓畢媽媽有很長一段時間毫無自信。她不敢照鏡子、習慣低著頭走路。直到先生過世,75歲的她才首次獲得精神上完全的自由。但此時她已經罹患小腦萎縮症11年,逐漸不良於行。畢柳鶯指出,小腦萎縮症的典型症狀是平衡感變差,起初走路不穩,後期影響手部動作,進而吞嚥困難、口齒不清。所幸發病時間愈晚,病情惡化愈慢。64歲確診小腦萎縮症後,畢媽媽非常積極地鍛練身體。她每天早晨在家做瑜珈1小時,下午到公園運動、晚上做氣功。不僅自行料理家事,還要照顧中風的先生。直到發病後期平衡感變差,才請外籍看護幫忙。原本,瑜珈和裁縫,是畢媽媽生活的兩大重心。她曾經靠著出色的裁縫手藝,拉拔家中3個孩子長大。即使手部協調功能退化,只要有人幫忙穿針引線,她還能自行縫紉。然而到了82歲時,畢媽媽先是無法做裁縫,接著不會走路,更後來連瑜珈也無法做了。不論體力或心情,都因此大受影響。瀟灑地走勝過痛苦的活 愛的極致是放手「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愈來愈少,身體的不適愈來愈嚴重。」畢柳鶯描述媽媽生前的最後半年:早上起床就打開電視看股市開盤、看三台重播的老八點檔,中午吃過飯,等股市收盤後睡午覺。起床後讀讀書、晚上看談話性節目,一天就這樣結束了。日子可以過,但沒有樂趣。最困擾畢媽媽的是吃東西容易嗆咳,咳起來像要窒息一樣。此外,病況惡化後,她連自行翻身都有困難。老人家睡眠品質本就不好,若夜裡沒有人幫忙定時翻身,長期維持同一姿勢的身體會非常不舒服。偏偏畢媽媽又不愛麻煩別人,總是撐到凌晨5、6點,才敢叫醒看護。「她睡不著只能一直看時鐘,覺得度日如年。她形容自己像廢物。」畢柳鶯不捨地說。2019年秋天,畢媽媽和家人們提起了斷食善終的念頭。眾人起初看她雖行動不便,但仍耳聰目明,也曾希望老人家回心轉意:「多出去走走心情會比較好」、「活下來看曾孫長大嘛!」但畢媽媽心意已決。她認為自己活到80多歲,此生責任已了。該做的都做了、該玩的也玩了,三個孩子都大了,心中已無牽掛。畢柳鶯記得,母親很早就表明,自己不要為活而活。30幾年前,她看到養姊罹患白血病,做化療後大量掉髮,又常噁心嘔吐。第一次治療成功後,短時間內又再度發病。雖然生命延長了3年,過程卻非常折騰。畢媽媽告訴兒女,若是自己得病,絕對不要受這樣的折磨。身為復健科醫師,畢柳鶯也知道,媽媽的病接下來只會持續惡化。她看過太多患者、身邊的長輩,接受良好的醫療照顧卻生不如死。像是她公公因為失智無法自主進食、排泄,被插上了鼻胃管和尿管,臥床長達12年。而婆婆日日隨侍在側,待公公離世時已經80幾歲了。「這麼長的臥床時間,犧牲的是照顧者的青春呀!」她感嘆。了解媽媽的決心,三姊弟不再勸母親打消念頭。妹妹常回娘家陪媽媽聊天,弟弟則買了許多書給媽媽讀。畢柳鶯開始蒐集斷食相關資料,也諮詢了安寧照護專家,準備陪媽媽完成人生最後一個願望。斷食3週在家人陪伴下遠行 為生命畫上圓滿句點性格獨立的畢媽媽,連告別世界的時間都是自己決定。她決定2月底過完83歲生日,就要正式展開斷食。先從一日三餐減到兩餐,過了1、2天後又減為日食一餐。接下來不吃食物,只喝蓮藕粉水和南瓜籽油。最後一週則是滴水不沾。有人好奇,不吃不喝,長輩是否會感到痛苦?畢柳鶯解釋,老人身體衰弱、消化能力變差,食慾本就會降低。日本臨終醫學名著《大往生》的作者中村仁一醫師曾提過,斷食、脫水以後,身體的營養耗盡,大腦會分泌嗎啡,使人進入昏迷狀態。最後呼吸變弱、血壓降低,安詳離世。採取漸進式斷食的前10幾天,畢媽媽吃得少,精神反而好。不只3個兒女天天在家,孫輩也輪流回家和她聊天。到了晚上,兒子還會陪她看恐怖片,母子倆又叫又笑。「我不敢看恐怖片,在書房念佛經。聽到他們的尖叫聲都覺得很超現實!」畢柳鶯笑說。在媽媽快要離世的一個晚上,家人們眼見她身體逐漸衰弱,決定舉辦一場生前告別式。儀式由畢柳鶯的長子主持,以一張張照片帶大家回顧阿嬤的一生:辛苦的童年、養育3個子女長大的堅毅、苦盡甘來後到世界各國旅遊……。家人們除了感謝,也不停讚美畢媽媽:「你很善良、節儉又環保」、「你超會做瑜珈」、「你買股票賺錢很厲害,而且都捐出去助人」。「我們覺得媽媽這樣走很有福報。家人有更多時間可以陪她、讓她說出遺憾,也療癒她一直以來的心結。」畢柳鶯提到,在告別式的最後,媽媽開心地說:「我很滿足。」家人的愛與關懷,她確實感受到了。畢柳鶯也提醒,人到生命末期若要採取斷食,應先向醫院或居家醫療診所的安寧照護團隊諮詢,才能為各種情況預做準備。例如,因為吃喝得少,斷食者容易便秘、排尿困難、口腔、皮膚則可能變乾燥,下肢也會水腫。斷食期間,畢柳鶯每日為媽媽活動關節、定期抬高下肢,用棉棒沾水濕潤嘴唇、清潔口腔。媽媽無法大小便時,則藉由按壓小腹、使用甘油球等方式協助她排尿和排便。若非專業醫療人員,也可請安寧照護團隊協助。生前告別式結束後,畢媽媽因為滴水不沾,身體急速衰弱。居家安寧療護團隊到家中,為媽媽施打鎮靜劑,讓她陷入長時間的昏睡。在斷食3週後的一天早上,畢柳鶯摸摸媽媽的脈搏,發現她已經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了。家人們齊聚一堂,畢柳鶯親了一下她的額頭,說:「媽媽,你要開開心心地跟佛陀走,阿嬤跟阿姨在等你喔。」平靜面對死亡 母親留給孩子的最後一份禮物畢媽媽過世後,子女們遵從她生前的意願:不入冰櫃、不發訃聞、不辦儀式、不燒香和金紙。媽媽離開後第3天,就完成火化、樹葬。家人們雖難免感傷,但沒有人哭泣。他們知道,捨不得的情感愈強,媽媽的靈魂愈不容易離開。畢柳鶯說,她最欣慰的是媽媽在最後的日子沒有罣礙。子女們也都能放手、尊重其意願。家族中的年輕一輩,更能藉此機會,學習如何平靜而認真的面對死亡。失去至親,是每個人一生必經的課題。畢柳鶯看過不少身邊的朋友,總要一年半載才能稍稍緩解喪親後的悲痛。朋友的爸爸罹癌後治療3個月在醫院過世,她長達半年的時間笑不出來。也有同學的媽媽,在游泳時意外身故。「之後那2、3年,她連跟我講電話的音調都不同了。」畢柳鶯感歎地說。喪禮過後,畢柳鶯夢到媽媽好幾次。每次在夢中,媽媽都很年輕、活動自如,快樂地和其他人聊天。有時,她會突然想起媽媽已經不在了。但又隨即意識到,如今媽媽不再受苦,而是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她也相信總有一天,母女一定會再相見。「人的軀殼會毀壞,可是精神和靈魂永遠留在我們心裡。」畢柳鶯說。陪伴母親走過生命最後一段,3姊弟說好了,未來要支持彼此沒有痛苦地離開。於是,我們採訪的這天,看見畢家的桌子上放著幾張已經簽好名的預立醫療決定書。這是遠行的畢媽媽,留給孩子們的最後一份禮物。原文: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
2021-01-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白藜蘆醇、茄紅素是護心好成分? 營養師破解真相
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上身呢?許多人認為,除了吃藥,更容易而安全的健康投資是吃保健品,也因此使得訴求具有通血路、顧心臟的成分,人氣始終居高不下。本次,邀請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剖析白藜蘆醇、茄紅素真的對護心有幫助嗎?白藜蘆醇 許多人都知道,適量喝紅酒有助於保護心血管、降血壓,甚至被美國心臟科醫學會認可的護心食物之一。而之所以有此效用,來自於紅酒中含有「白藜蘆醇」(Resveratrol)這成分。白藜蘆醇是一種植物多酚,普遍存在於紅酒、紅葡萄皮、紫葡萄汁、桑椹、藍莓、小紅莓、覆盆子、花生中。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具有極佳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抵禦並幫助修復自由基造成的傷害,並預防人體內慢性發炎致使的損傷。黃淑惠提到,白藜蘆醇之所以被認為有護心效果,是因為其強力抗氧化作用,可以減緩體內發炎激素,或高血糖引發的血管內皮傷害,以及擴張血管來降低凝血,幫助血管暢通,達到降血壓之效。她進一步說明,但事實上,目前關於白藜蘆醇用於「保護心血管」,其研究尚不充足,因此,不建議用於防護心血管疾病之發生。茄紅素「蕃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茄紅素(Lycopenemia)是一種植化素,為類胡蘿蔔素的一種,具有極強的抗氧化力,可防止自由基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因此,可以預防癌症、維護攝護腺健康、對抗衰老、養顏美容等功效。黃淑惠直言,茄紅素用於保健食品,大家最熟知的,是對於男性攝護腺的好處,但,茄紅素到底能不能「護心」呢?1997年Fuhrman等人研究茄紅素如何影響巨噬細胞合成膽固醇的機制,結果指出,茄紅素可以抑制HMG-CoA還原脢的活性,對巨噬細胞合成膽固醇dose-dependent的抑制效果;研究也證實,茄紅素也會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接受體的活性,更進一步清除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以色列Michael Aviram博士也發現,多重茄元素可保護低密度脂蛋白對抗氧化作用。所謂「多重茄元素」是茄紅素、類胡蘿蔔素及其他活性植物營養素的複合物,可大幅提升低密度膽固醇抵抗氧化作用,讓血管有彈性、避免硬化。此外,茄紅素也能幫助降血壓,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研究指出,45~60歲的高血壓患者,在服用多重茄元素4週後,舒張壓可明顯改善;服用6週後,收縮壓可顯著改善;服用12週後,血壓降至標準值內。黃淑惠建議,建議每天食用1~2顆的牛蕃茄,不但能補充營養,也能同時攝取到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一舉數得。她提醒,茄紅素在經過加熱後,更提高人體吸收率,且加入油脂一起烹調,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諮詢專家/郵政醫院暨癌症關懷基金會資深營養師 黃淑惠
-
2021-01-09 新聞.元氣新聞
寒流發威最新低溫特報! 今下午到明上午16縣市急凍6度
今年首波寒流持續發威。中央氣象局說今天至後天清晨寒流影響,各地天氣非常寒冷,易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尤其今晚至明天上午局部地區有6度以下氣溫(橙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今下午至明白天低溫區域:1.橙色燈號(非常寒冷)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宜蘭縣、花蓮縣、金門縣有6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新竹市、台南市、高雄市、台東縣、澎湖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連江縣有持續6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2.黃色燈號(寒冷)屏東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氣象局提醒,宜加強保暖,使用瓦斯熱水器及電暖器具應注意室內通風及用電安全;預防低溫導致之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寒冷環境,確保兒童之頭、頸、手和腳部溫暖,關懷老人、遊民及弱勢族群避寒措施;冬季為流感好發季節,請注意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農作物及水產養殖業注意寒害。
-
2021-01-08 新聞.元氣新聞
南投醫院安寧病患遺族關懷 陪家屬走過生命幽谷
南投醫院設立安寧病床,提供南投縣末期臨終病人及家屬全方位醫療照護。今天與長安醫院附設安寧居護所合作,在南投醫院長照院區舉辦遺族關懷活動,關心病友家屬,提供關懷支持。台灣傳統文化大多避談死亡議題,也不太擅長用語言表達哀傷,對於親人死亡的哀傷與衝擊,多放在心中獨自面對。雖然許多人在親人過世後,很快就能正常生活,但心裡始終有很深的哀傷與空虛,少有機會敞開自己,重新踏入醫院或與醫護人員接觸,就像又要接受一次家人過世的事實。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翁益強說,參加遺族關懷活動需要很大勇氣。而陪伴的力量很大,期待藉由此次遺族關懷活動,帶給家屬依靠的能量。有家屬說,親人去世後還是會思念,偶爾也會哭泣,覺得自己開始往前了,有時又像倒退走。透過活動知道如何面對親人去世後的過程,也瞭解自己有人陪伴,感到一些安慰。重症病患家屬在住院期間或居家安寧照護階段,大多和醫護人員建立深厚的醫病關係。南投醫院邀請家屬們寫思念卡片,並提供氣球,象徵著與逝者的連結,將思念傳達過世的親人。醫護人員陪伴家屬走過幽谷,一起思念一起表達哀傷,調整家屬的生活步調,繼續接下來的生活。
-
2021-01-08 養生.無退休時代
熱愛毛小孩、結緣守護導盲犬!余湘第二人生「利他」擺第一,目標做到90歲
「哇!你們來了啊!你們都好乖喔……」。還沒進屋,就聽到一陣雀躍的聲音,再往前一看,原來智邦投資董事長余湘已經坐在地上,緊抱著導盲犬們笑得燦爛。「我從小在台東就養狗啊,會這麼喜歡拉布拉多,是有次我們去英國坐捷運,看到一隻導盲犬正在工作,牠領著視障朋友坐車、找到座位後,把下巴放在主人大腿上,認真工作又暖心,而且牠們還會自主去繞過障礙物,不只是聽指令而已,讓我感覺導盲犬真的很厲害、很偉大」。余湘難忘的那一幕,正是她與導盲犬的第一次邂逅,也牽起了10多年來的濃厚情緣。 這些年,余湘如願陸續養了三隻拉布拉多,第一隻她視為家人的「弟弟」,就像那隻英國導盲犬,用一生守護著余湘。 2008年余湘腦血管動脈瘤破裂,在鬼門關繞一圈後救了回來,她住院3個多月回家休養,余湘的先生「吳哥哥」,深怕自己打呼會影響太太,提議讓「弟弟」陪著余湘睡覺。40多公斤的「弟弟」漢草好、聰明又貼心,每天繞著她轉、給了余湘滿滿安全感。 「有次我好像是耳石脫落,不誇張,整個天旋地轉,然後弟弟聽到我驚呼,就把牠的兩隻前腳放在床頭、看著我,好像在對我說不要怕,有我守護你……」。弟弟真的一路守護著余湘,直到14歲離世前一天都沒有懈怠過,牠將余湘視為本命,余湘也十足寵溺牠,「毛小孩真的就像家人啊!」 不會因離別就不再養狗 之後,余湘再養了黑拉拉「安安」,卻因為腫瘤7歲就走了。「安安本來可能就沒這麼健康,眼睛有點病變、有時候跑步會歪歪的,但牠很黏人,每次都把全身最大面積靠在我身上……,就算牠有點小缺陷,但我還是很愛牠」。余湘說,比起弟弟高壽離開,安安更讓她揪心。 養狗的人,最怕狗狗離開自己,余湘雖然難過,但卻坦然面對。「弟弟、安安走,很多人會問說要不要繼續養,我說會、一定會,而且一定要,當然會怕離別,但不會因為離別就不再養狗。」 現在家裡的另一隻「弟弟」,上個月意外因牽繩的金屬環脫落、被公車撞到,至今還住在狗醫院。余湘說自己一向理性、不容易動情,但有幾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想到弟弟就忍不住心疼落淚。 「我想說我已經很會照顧狗狗,沒想到讓牠被撞」。還好遇到名人維東尼動物醫院的貴人蔡坤龍醫師,讓弟弟能撿回一命,雖然尾巴被迫剪得短短的,但雙腿保住、現在也能站起來了。 把愛投放到導盲犬身上 不只愛自家的狗,余湘也將愛,投放到導盲犬身上。 聊起和台灣導盲犬協會的緣分,余湘說是星星王子牽線,介紹了協會秘書長陳長青(William)給她認識。「William放棄進入法律領域,卻跑去紐西蘭導盲犬學校取得指導員證照、投入導盲犬培育訓練,讓我很感動。」余湘出錢出力,也是導盲犬守護天使。 「每次去協會都覺得這些狗狗好窩心、好想好好照顧牠們,牠們療癒我很多,而視障朋友真的很需要導盲犬,牠們的意義不只是陪伴、提供安全感,更是能讓視障朋友的生活過得更好、更自在」。 儲備訓練師鄭宇恩說,目前協會導盲犬有37隻,培訓1隻合格導盲犬至少要花2年,每隻成本約100萬。在2個多月到1歲半時,於寄養家庭進行社會化訓練,後續再交由訓練師24小時貼身訓練,到了2.5-3歲,開始進行導盲犬與視障朋友的配對過程。 視障者免費申請導盲犬 鄭宇恩提到,只要有身心障礙手冊之法定視障朋友,都可以免費來協會申請,但要能通過第一關「心靈地圖」,也就是由定向老師對申請者進行定向訓練,必須能自己在外面,拿著白手杖行走、不會迷失方向,清楚知道自己走到哪裡去。另外,協會還會評估申請者與狗狗間的個性、步調能否一致,比如說女生牽狗,如果狗顯得比較頑皮,那就要配給男生,才能相輔相成。 配對通過後,就會展開為期1-3個月時間的共同生活,這階段主要是教導怎麼照顧狗狗、如何互動,以及指令訓練等,協會才能安心將合格導盲犬,交給視障朋友帶回去一起生活。 在導盲犬訓練過程中,也會遇到有不合適當導盲犬的。鄭宇恩說,台灣導盲犬協會已取得國際導盲犬聯盟,以及國際輔助犬組織正式會員資格,是台灣第1個擁有雙國際認證的工作犬培訓機構,所以如果狗狗個性太溫和、工作不夠積極,就會讓牠去轉當輔助犬(陪伴犬),如果個性很活潑、急躁,就會轉去保三,當緝毒犬或海關犬。 60後貢獻己力轉向「利他」 余湘近年創立2家新公司,一家是請來業界前輩,傳授產業經驗的「知行者」;另一家則是行銷顧問公司「領航者」。她轉向投入教育工作,余湘的先生大讚她做得好:「妳以前做的都是利己,現在是利他,所以要給妳按個讚!」 「我想跟《空中英文教室》創辦人彭蒙惠老師一樣,做到90幾歲才退休,不管是什麼型態,就是不能讓自己閒下來,搞不好哪天當導盲犬志工也說不定……」。 余湘曾說,年過60了,賺錢已經不是最主要考量,覺得應該要對社會做出一些回饋。現在她把「利他」,放在第二人生中的第一順位。 一路以來,她支持培訓導盲犬、與亞都麗緻前董事長嚴長壽在自己的故鄉台東,合作「余水知歡」民宿,提供原住民返鄉就業的舞台;還有長期關懷弱勢、協助罕見疾病基金會,甚至2014年信主後,她頻做見證,又成立了學院進行教育傳承。 余湘相信,老天讓她大病後重生,給了人生第二次機會,這一定有祂的旨意,她會貢獻己力、一路做到不能做為止。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當下流老人!45歲前一定要做對5件事,才能好命過日子.更年期睡眠障礙、婦科問題多,白雁教你3動作促進出汗排濕氣,重拾優雅生活.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從「我以為」來的!要讓自己變得更可愛,多些體貼、少點自以為
-
2021-01-07 養生.心理學解密
寂寞的人並不總是悲傷 為什麼寂寞難以在他人身上察覺
餵養「饑渴」在他人周圍感到孤單或「在人群中感到寂寞」的用語,跟物質濫用與康復計畫在社會疏離普遍出現時的用語非常類似。預防醫學教授史蒂夫.薩斯曼(Steve Sussman)描述了與依賴、戒斷與康復相關的生理症狀,其中包括「自身皮膚的不適」感受,以及為了緩解那種不適感,而對食物或飲料產生的渴望。有趣的是,在跟寂寞狀態有關的情緒群集中,食物或飲料常用來當作能緩解及慰藉個人與集體的隱喻、象徵和實際標誌。神經科學家約翰.卡奇奧波曾將寂寞比作一種能夠在個體間散播的心理性「傳染」,他也把寂寞稱為一種內在「饑渴」。這是因為在卡奇奧波的社會神經學研究方法中,「與他人脫節」被視為「一種危及生命的狀況,寂寞會做為一種改變行為的訊號──非常類似飢餓、口渴或生理上的疼痛──而持續演變」。心理健康慈善組織「Mind」在建議人們如何克服寂寞的時候也利用相同隱喻:「將感到孤單想像成飢餓,就像是你的身體利用飢餓感來告訴自己:你需要食物,而寂寞就是你的身體告訴你需要更多社交接觸。」這隱含的意義是:如同我們可能會以食物來餵養飢餓的身體,我們也會與「更多人或不同的人」見面來滿足寂寞帶來的饑渴。除了食物以外,討論寂寞時另一種盛行的隱喻是溫度:字面上和比喻上的「冷」及「熱」。寂寞是冰冷的。與佛洛伊德同時代的德國精神病學家芙芮達.佛洛姆—賴克曼(Frieda Fromm-Reichmann),是率先將寂寞視為一種病理心理問題的人之一。她在一篇一九五九年的論文中詳細描述一名罹患思覺失調憂鬱症的女性曾經大喊:「我不懂為什麼人們將地獄想像成一個充滿炎熱與燃燒火焰的地方。那才不是地獄。地獄是你結凍成冰的地方。那就是我去過的地方。」相對來說,當一個人感到既與他人脫節又孤單,生理上的溫暖會有一種實質性及象徵性的補償作用。雖然在一個人感覺自己與親朋好友有所連結的時候,熱水澡可能不會引發內在溫暖,但確實會讓孤立的人產生生理及心理上的變化。就像是反映出缺乏社會的溫暖一般,我們已發現寂寞的人會對溫暖的飲食、泡澡和淋浴表現出較大的渴望。這些與食物的連結很重要;飲食失調也同樣與孤立及寂寞的感受有關,包括暴食在內。據報告顯示,肥胖女性的寂寞感比非肥胖女性遠遠更高;鑑於西方世界對於肥胖有很高程度的社會汙名,所以這是可以理解的特徵。然而,同一項研究卻顯示,肥胖男性並未表現出比非肥胖男性更高程度的寂寞感,反映出其中可能存在著性別偏向的外表期望。階級與族裔對這些經驗所造成的差異則有待觀察。舉例來說,許多心理學與社會學論文顯示,黑人女性「比白人女性更滿意自己的身體」,因此黑人女性比白人女性更少經歷跟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體形象有關的不安全感。我們也已經發現失眠、寂寞、肥胖之間的關聯;由於我們愈來愈瞭解缺乏睡眠與體重增加之間的連結,以及焦慮在妨礙睡眠上扮演的角色,所以寂寞對於進食及睡眠這樣基本的功能會產生影響,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精神病學家認為,寂寞與睡眠剝奪會導致身體出現重大變化,因為皮質醇(cortisol)(即所謂的「壓力激素」〔stress hormone〕)的分泌量變化會對失眠及體重增長造成影響。這個問題在青年人身上特別嚴重。在古代與前現代醫生視為與自我照護有關的「身體習慣」中,就包含了注意飲食與睡眠。所謂的非自然因素(對身體發揮作用的體外條件)不僅包含睡眠及營養,也包含運動、空氣品質和情緒調節。在十九世紀之前,身體及其習慣對於情緒狀態的討論非常重要。醫生讓病患流血來去除「劣質的血」,或提供催吐劑及瀉藥來清除負面、汙濁的體液;儘管體液理論到了十九世紀幾乎已經完全消失,但放血療法仍以不同形式持續存在。在十八世紀,過度獨處則藉由運動、接近他人身體等療法來加以平衡。這種關於寂寞的生理觀點一直在治療學歷史上明顯可見:二十世紀之前的非藥理學介入措施與非自然因素的傳統觀念一致,並將這些觀念納入其中:新鮮空氣和運動(最終是有益於荷爾蒙而非體液)、營養飲食、充足睡眠、與人們保持聯繫、發展出一種融入世界而非退出世界的平衡方式。二十一世紀對身體而非心靈具有刺激作用的治療學,在應對單獨這方面的可能性令人很感興趣。這種治療學並不是倚賴談話及思考(包括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簡稱CBT〕)的強制性社交形式,而可能是跳舞、撫摸動物、集體烹飪和進食等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心靈與感官身體、社會性身體融合在一起。促進社交能力與獨立能力的英國慈善活動,從「棚屋男士」(men in sheds)運動到 Age UK 頓卡斯特分部的「獨立互助圈」(circles for independence),都在一定實際程度上意識到身體活動和技能對於預防寂寞的重要性。針對寂寞的健康照護與社會照護建議,鮮少會探討具身化經驗或預防策略。目前英國已經朝著「社交處方」邁進一步,醫生不僅能開藥物的處方,也能要求病人參加當地志工團體。評論者認為,社交處方正在英國各地推行,卻缺乏足夠的縝密性或成功的證據;最糟的是,社交處方對英國國民保健署的預算造成財政壓力,使人們無法得到充分支持。此外,社交處方並不會重構現代醫學對心靈與身體的分隔,或是將寂寞的身體性置於眾人焦點之下。它也不會處理寂寞的感官層面,或是聲音、氣味、視野、觸摸對生活經驗產生影響的方式:從火車車廂的嗒嗒聲到蘋果花的香味,我們生活與記憶的物質環境都能反映出身體上的生活經驗。而這些層面普遍不被認為與寂寞「流行病」有關。舉例來說,除了寵物之外,對身體接觸的渴望──這在老年族群特別明顯──並沒有受到關注。這種狀況反映的不僅是我們在西方醫學中習以為常將心靈與身體之間區隔,還是對老年人感官經驗的普遍忽視。在社會及醫學領域中,我們往往將老年身體想像成缺乏性魅力且逐漸崩毀的身軀,而非具有跟年輕人相同的渴望和需求、持續存在的自我載體;毋庸置疑,性親密關係的匱乏並未在有關老年人的討論中受到重視。與身體對話及透過身體表達寂寞之所以這麼難以在他人身上察覺,部分原因是它並非單一情緒狀態,而是一種群集。或許所有情緒都是如此,一部分是因為它們快速變化的特性,也因為情緒會與觸發事件及認知環境連結。因此,戀情中受到冷落所導致的憤怒可能夾雜著一絲羞辱或悲傷;對運動對手的嫉妒可能與失望及憤怒有關。沒有一種情緒狀態是維持靜止不變且未連結感知及環境的。然而,跟大多數情緒狀態不同的是,寂寞並非由社會所理解的一組獨特姿勢來表達。舉例來說,憤怒在西方文化裡一直與發亮的雙眼、緊握的拳頭、脹紅的面孔有關,愛情則可能透過心跳加速或臉頰泛紅表露出來,甚至羞恥也不例外(低垂的頭及垮下的肩膀)。相對於這些獨特又可辨識的經驗,我們一直以來都缺乏表達寂寞的傳統姿勢或表現準則。因為寂寞的人並不總是悲傷;有時他們會憤怒、憎恨、羞恥、無可奈何,或甚至感到平靜。因此,有各式各樣與身體相關的姿勢和行為可能顯示出寂寞。諷刺的是,其中一種行為是孤單的人無法解讀、領略他人的情緒;這被稱為「損壞」的解碼系統。畢竟,學習如何理解與解讀肢體語言是一種社交技能;由於強制性獨處而缺乏該領域的練習與互動,或過度擔憂自己可能無法正確表現社交能力(而且可能遭到拒絕),都可能讓情緒上的交流難以進行。倫敦天主教社會關懷組織(Catholic Agency for Social Concern)的安妮.福布斯(Anne Forbes)於一九九八年注意到老年人寂寞感的存在,便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投稿,呼籲全科醫師需要熟悉病患的寂寞感表現形式,尤其是那些年老又虛弱的病患。福布斯察覺孤單的人所表現出的許多肢體特徵,包括:講話滔滔不絕、抓別人的手或手臂的時間較長、垂頭喪氣的舉止、緊緊交叉的雙臂與雙腿,以及單調的服裝。遺憾的是,福布斯的想法似乎尚未在醫學脈絡下進一步發展。就目前而言,這些身體意符(signifier)每一個都不夠獨特,無法協助辨識寂寞感,因為它們與憂鬱疾患有關,也與恐懼(講話滔滔不絕)、焦慮(抓別人的手或手臂的時間較長)、害羞(緊緊交叉的雙臂與雙腿)、缺乏財務來源(單調的服裝)的情緒有關。具身化寂寞最受到忽略的層面之一,是寂寞──伴隨著衰老及喪親──可能會限制人們尋求陪伴的渴望與能力,不論陪伴對他們有多重要。這種退出社交生活的現象可能不僅是寂寞者的特徵,也是其照護者的特徵。照護者是最缺乏研究又最孤單的(有薪及無薪)就業領域之一。因此,瞭解用於表達寂寞的肢體語言及物質文化語言,對於仔細瞭解二十一世紀寂寞至關重要。這能提供見解來探討我們可能如何體驗、溝通、預防寂寞,以及如何「解讀」他人身體上的寂寞。或許也能讓人在界定那些表示幸福的姿勢動作、儀式、習慣時,瞭解「寂寞不存在」的情況;這件事非常重要,有助於辨別自主選擇的獨處及不想要的寂寞之間的差異,以及察覺人們何時可能需要他人介入。當寂寞被視為一種生理問題,有幫助的介入措施可能也是生理性的,這並不令人吃驚。觸碰等動作提供一種跟他人交流的感官方式,不論是游泳、跳舞(具有音樂所帶來的額外情緒層面)、走路或雕刻的形式都能發揮作用。如果寂寞是一種全身經驗,那麼它的感官互動就非常需要關注。我們聽到的聲音、我們聞到的氣味、另一個人的觸碰(不論是出於喜歡、關愛、性慾),都在我們的自我經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我們的自我是同時跟他人連結的具身化個體。我住在倫敦的東芬奇利時,我朋友花園末端的地鐵北線所發出的聲響讓她不堪其擾,卻令我感到安慰:這些聲響提醒了我,我從不是獨自一人,而是一個遠遠更廣闊的生活網路的一部分,我能隨時依照我的想法參與或退出這個網路。有所選擇是很重要的。獨處(甚至是在正確環境下的寂寞)可以增強自信並具有情緒上的恢復作用,特意選擇的獨處尤其如此。在西方世界,我們往往對寂寞有全然負面的聯想,但寂寞與獨處可以是療癒性甚至創造性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寂寞是否受到強制、遭到延長、被人渴望,或被解讀為一種社交上及情緒上的缺陷徵兆。※ 本文摘自《寂寞的誕生:寂寞為何成為現代流行病?》。《寂寞的誕生:寂寞為何成為現代流行病?》作者:菲伊・邦德・艾貝蒂 譯者:涂瑋瑛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20/12/05《寂寞的誕生:寂寞為何成為現代流行病?》書封。圖/商周出版提供
-
2021-01-07 新聞.生命智慧
現在改變還來得及…日本安寧醫生的《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你也正在做?
對於生命的期待與追求,人人各自不同,如何可以在有限的時間,竭盡全力地活著,讓人生沒有太多未竟之憾?臨終之際,可以自然、自在、平靜,不帶任何遺憾地跟世界說再見,成了每個人不可迴避的事。年輕的大津秀一是一位安寧病房的醫生,他寫了一本《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那是他在「臨終關懷」了一千位病患之後,根據他們的臨終遺書整理的一本書。短短幾年內,他所目睹、親耳聽見,以大數據的概念列出了二十五件事,範疇有健康、心理、社會與生活、人際、宗教與哲學。我自己重新排列順序,先說說「我以為的前五項」:一、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四、被情緒左右一生。十一、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十四、沒能談一場永存於記憶中的愛情。十二、沒能去想去的地方旅行。「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結果沒有時間培養興趣,老年時成了一把無趣的竹掃帚,晚年生活如同嚼蠟。「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一輩子都被別人的價值觀綁住了,瞻前顧後,憂讒畏譏。劉瑜在《已經太晚》中有一段話:「十五歲的時候,再得到那個五歲熱愛的布娃娃。六十五歲的時候,終於有錢買了二十五歲熱愛的那條裙子,又有什麼意義?」網路曾經流傳一張照片,一對老邁的夫妻終於到了威尼斯旅行,結果在美麗的貢多拉船上……他們老得睡著了,兩人橫陳癱倒在平底船上,無瑕欣賞沿岸的古蹟美景,只有無奈的船夫站在船尾划動著,照片上有三個斗大字「太遲了」。我依序補上「會後悔的25件事」,自我提醒只求活得久並非人活著的最終極目標,而是活出自我、追求夢想,最後不要為自己錯過的一切感到後悔:二、沒有實現夢想;三、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五、沒有盡力幫助過別人;六、過於相信自己;七、沒有妥善安置財產;八、沒有考慮過身後事;九、沒有回故鄉;十、沒有享受過美食;十三、沒有和想見的人見面;十五、一輩子都沒有結婚;十六、沒有孩子;十七、沒有看到孩子結婚;十八、沒有注意身體健康;十九、沒有戒菸;二十、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意願;二十一、沒有認清活著的意義;二十二、沒有留下自己活過的證據;二十三、沒有看透生死;二十四、沒有信仰;二十五、沒有對深愛的人說「謝謝」。這些臨終前「會後悔」的清單,真是令人遺憾,他們所傳遞的訊息,應該算是「其言也善」吧。然而這本書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提醒人們應該思索「人生最後的幾件計畫」,可以將這25件事項列入「提醒與警惕」參考明細,思考「換個活法」。當然,我們也知道有些人一輩子「只想漂泊,不想有答案」……我以為關於逆境、選擇、和解、死亡等生命議題。25件事其中兩項,非常值得讓人低迴和思索的—「沒有留下自己活過的證據」和「沒有對深愛的人說『謝謝』」。勵志演說家萊斯.布朗(Les Brown),他曾經這般比喻:「想像你即將離世!」迴繞在你床邊的鬼魂們,有代表著「你未發揮的潛力」,有代表著「你未曾付諸行動的想法」,有代表著「你未好好利用的才華」,這些鬼魂在床邊看著你,他們滿懷憤怒、失望和沮喪,他們說:「我們來找你,是因為你本來有機會賦予我們生命的」,「如今我們只好跟你一起埋入墳墓了。」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這是日本醫生對臨終病人的紀錄,我思索著「櫻花會不會後悔呢?」花朵最光采奪目的盛開時期,幾乎也等同凋謝。如果來不及年輕,那就從容老去。被稱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他在《生存之道》寫到自我期許:「這輩子你為什麼而來?比剛出生時更好一點!」臨終的人們,有沒有在他最後的光景,閃過這個念頭,自問「我有進步一些?」度量生命不在活得長短,而在那些令人屏息的驚豔時刻稻盛和夫說,所謂地獄與天堂,只是誘導芸芸眾生言行向善的宗教概念。但是,現在有一種「意識體」哲學概念,則稱之「所謂死亡,只是肉體的消滅」。它的定義是:「在宇宙的意志之上,加上過去世代造就的人格,再加上現世積累的經驗。它談的是,五覺之外,人還有『精神』,或是稱之『靈魂』。我無法輕易道盡全貌,或是深論這個深邃的宗教或是哲學,但是我知道『開始思考許多不同層次的問題,或許可以修正!』」佛教有云:「人若欺你,天會護你。人若欠你,天必還你。」換另一種說法是「常保赤子之心,必有好事發生」。我則喜歡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說的「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人間的正道是「滄桑」,不必害怕挫折,任何事與願違,上天會用另外一種方式補償你。稻盛和夫曾經比喻說「人生就是洗衣機」。這個有趣的說法,就是喜、苦、幸運、不幸都要不斷沖洗。人生不斷考驗著,就像我們的衣服不斷弄髒,然後我們再度清洗它、脫水它、烘乾它、燙平它。眼前的這一世,不論你擁有多少東西,往生時,無法帶走任何這一世的事物,這些都是要清算的。如果有一樣是不滅的,那將會是靈魂!稻盛和夫最終還是說到了「靈魂」。關於生命的正義,就是安心地等待,等待屬於你的季節,不嗔、不怒、不急、不燥……人生在世的目的,就是來「淨化」這個意識體,而所謂「淨化」,就是磨練靈魂、提升心性。東嶽殿裡所祭祀的八百六十九歲彭祖或是十二歲甘羅,就是東方「死亡哲學課」的主概念:「度量生命,不在活得長短,而在那些令人屏息的驚豔時刻。」不知當天那對在東嶽殿的法國夫妻聽懂了沒?(本文節錄自有鹿文化出版《向夕陽敬酒:生命深秋時的智慧筆記》)
-
2021-01-06 失智.失智100問
走失問題/年節為失智走失高峰 老媽媽採買年貨卻忘了回家的路
年節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期。快70歲的侯女士家住大同區,照顧95歲失智母親三年,前年過年時,老母親說要去永樂市場採買,三個多小時卻還沒回來,驚恐又焦急的侯女士踩著腳踏車四處尋人,直到遠處一個熟悉身影出現,提著一大包東西的媽媽望著天空茫然地說:「我忘記回家的路了。」才知道媽媽失智這麼嚴重,而過年最怕媽媽亂跑的陰影,至今尚未揮去。隨著過年即將到來,侯女士呼籲家有爺奶接送、隔代教養家庭的小朋友們,請多幫忙碌的爸爸媽媽看顧阿公阿嬤,特別是寒假即將來臨,更要多陪陪阿公阿嬤,不要只顧看手機。有鑑於年節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期,台灣失智症協會今日與台北市大同區大同國小、台北市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及富邦人壽共同舉辦「守護爺奶平安過年」宣導活動,現場透過失智教育動畫與有獎問答,讓小朋友知道如何與爸媽共同守護失智爺奶的安全。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現代家庭不少是隔代教養,雙薪家庭下,由爺爺奶奶接送小孩的比例也相當高,留意長輩是否失智,其實應該從小教育起。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愛心布標,可協助長輩貼在衣服,或繫上愛的手鍊方便辨識,歡迎家長申請讓小朋友幫忙,還可以幫爺爺奶奶拍照,更新身分證照片以利警察快速透過人臉辨識找回,或在阿公阿罵背包放置聯絡資料。約八成以上的小朋友過年期間都會碰到阿公阿嬤,湯麗玉提醒大家,過年要多陪爺奶唱歌、下棋、散步、聊天;若爺爺奶奶已經失智,講錯話千萬不要糾正,要盡量讚美,更因為吞嚥功能比較差,不要在他們吃東西的時候找他們說話,以免噎到。台灣失智症協會同時提醒,春節期間帶失智長輩外出應安排兩位以上家人陪同,人多的地方更要手牽手一起走,出門在外若需要上廁所時,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者,切勿讓失智者單獨一人等候,記住三不:協尋報警不用等、就近派出所可報案不用跑、協尋不用錢,有任何失智症疑問都可於上班日上午9點至晚上9點撥打【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
-
2021-0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副機師居家檢疫期外出打球 華航:從重議處
華航(2610)一名副機師遭爆在去年11月居家檢疫期間,違反防疫規定外出打高爾夫。對此,華航表示,初步調查此位機師執行CI-5107舊金山-台北貨機任務,於台灣時間11月13日 01:54抵台,應執行三日居家檢疫,因此11月15日外出確實已違反規定;執行CI-5321安克拉治-台北貨機任務,於台灣時間12/22 12:47抵台後,依規定可在三日居家檢疫結束後外出,但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避免前往人潮較多的場所,外出並應佩戴口罩。對於違反居家檢疫規定,當事人已承認錯誤及表達歉意,願意接受懲處。華航將依調查結果提報民航局及指揮中心,並依規召開人評會從重議處。華航重申,員工如有違反防疫規定者,將依獎懲規定從重議處,情節重大者將處以停職、甚至解僱,嚴格落實防疫。華航遵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之規定,落實機組員防疫管理,華航機組員至外站後,安排專屬通道快速通關,並由專車接送至旅館。機組員住房為一人一間,住宿期間不可外出,餐點統一由飯店提供,採不接觸外人為原則。本公司並透過飯店房卡管理及CCTV監控系統,嚴格執行外出管控機制。華航機組員執勤後返台安排專車接送,落實居家檢疫,公司每日進行關懷及監測健康狀況,機組員需每日量體溫回報。華航特別建立組員自主健康管理系統及建置防疫專線,提供組員防疫諮詢。公司亦要求機組員,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外出應佩戴口罩,不得出入非生活必要場所,例如:人潮眾多之景點、娛樂場所以及參加大型集會活動等。
-
2021-01-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抗疫典範 泉裕泰:全世界會記住2020年的台灣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表示,今年是他人生第一次在台灣迎接新年,過去一年內,他見證台灣民主大選及台灣厚實力與善心戰疫,若用一句話形容內心感受,他會說,「全世界會記住西元2020的台灣」。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天,泉裕泰在臉書粉絲團「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發文表示,今年是他人生第一次在台灣迎接新的一年,去年等於是他在台灣的第一年,這一年,他見證體現台灣民主精髓的大選、證明台灣厚實力和善心的戰疫、帶領台灣的巨大偉人李登輝先生的最後一哩路,還有很多很多事他無法一一細數。泉裕泰說,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內心感受,他會說,「全世界會記住2020的台灣。」他也要真心感謝過去一年台灣朋友們對協會的支持、對日本的關懷。泉裕泰指出,全球還在跟疫情(COVID-19)搏鬥,此刻更需要彼此幫忙、用愛包容、克服一切。台灣抗疫成績很亮眼,期待繼續當典範給世界看到台灣的風度。泉裕泰表示,新的一年開始了,他的元旦許願當然是「今年日台友情會更深更厚更熱」,而今年是311東日本大地震10週年,當日本面臨最艱難的時刻,台灣展現的無私友情振奮了日本,這份情誼日本永誌不忘,「這10年,日台一直同在。新的一年開始了,今年我們繼續攜手前進,相信日台友情會更濃更美更成熟」。
-
2020-12-30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照顧失智投其所好 70歲爺爺下棋無敵手
70多歲的高爺爺,中度失智到連老婆過世都忘了,女兒看著老爸每天無精打采,索性帶去住家附近的日照據點。照服員發現高爺爺小學是象棋常勝軍,天天找人跟他下棋,爺爺吃棋、贏棋的技巧好到讓人以為他沒失智,成就感也帶來快樂、開心,讓他元氣大增。「面對失智症患者,不要在意他失去甚麼,找到他原本擅長的能力加以保存,才是最重要的。」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原為幼兒教育所用的「蒙特梭利」法,後來在加拿大失智症專家Gail Elliot用於失智症照護後,成功被推廣,相較於懷舊治療、藝術治療,蒙特梭利在意的是患者NISA(即需求、興趣、專長),並透過設置準備好的環境,讓失智患者找回被擱置已久的能力。「認知悠能-蒙特梭利」法引進台灣至今三年,現在除了導入新北市、台北市的社區照護據點,台中市社會局也主動接觸,原預計100個名額,引來180位報名排隊。當失智者有激躁、不安等情緒行為時,可試著了解解異常行為背後原因,量身訂做照護方式。一位快要80歲的彭奶奶,是典型的焦躁失智,曾因住院經驗不佳被家人領回,一開始剛來社區關懷據點,天天擔心老公不來接、小孩怎麼還沒來看,照服員後來讓奶奶天天畫圖,讓她安靜下來。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執行長林於諍說,蒙特梭利失智照護就是「投其所好」,以興趣為中心,才能找回失智老人失去已久的專注力。隨著台灣失智人口將破30萬,避免失智症提早發生,甄瑞興表示,可以人的興趣設計各種角落如美勞角、機械角、閱讀角、家事角,幫助老人家願意動腦訓練,一名80多歲爺爺年輕時是修車員,在日照據點就把皮沙發加裝輪子,改造成可以推可煞的沙發車。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已接受新北市社會局委託,其轄下29個行政區中,已有12個行政區銀髮俱樂部導入「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式照顧模式」。甄瑞興說,多動腦、充足睡眠、放鬆心情才能多存腦本,老年不代表老化,蒙特梭利法可以延緩至少二至三年的可能性失智。
-
2020-12-28 新聞.食安拉警報
台東縣衛生局免費提供標示貼紙 供業者自清未使用萊豬
萊豬進口倒數計時,台東縣衛生局今天表示,衛生局和各鄉鎮市衛生所將免費提供產地來源貼紙,供使用豬肉相關產品的業者自清,也讓消費者分辨業者是否使用萊豬,如標示不清裁罰從3萬元起跳,標示不實4萬元起跳,最高各可罰300萬元和400萬元。衛生局也將購置檢驗萊克多巴胺的快篩片,教導供餐團膳業者自主篩檢把關。明年元旦政府開放含萊克多巴胺進口豬肉,「配合」中央肉品標示新政策,台東縣衛生局要求大賣場、超市、傳統市場、零售通路到餐廳、便當店、小吃攤等,不管是生鮮豬肉、加工食品、滷肉飯、貢丸湯或任何含豬肉及可供食用部位的食品,都要清楚標示豬原料產地,否則將依法處罰,縣府元旦起將不定期抽檢。衛生局表示,豬肉相關原料食品應於外包裝、菜單註記,或使用標籤、立牌等方式標示原產地,明年豬肉標示新規上路後,未依規定標示將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處3萬元到300萬元罰鍰;標示不實處4萬元到400萬元以下罰鍰。另外,學校(含幼兒園)、長照機構、社區關懷據點、原住民族部落文化健康站等供膳地點,衛生局請各單位契約中要求團膳業者使用國產豬肉。
-
2020-12-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強化機組員防疫措施!全居檢7天+7天自主健康管理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指揮中心12月26日審查交通部送出的「國籍航空公司實施機組人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作業原則」,指揮中心要求在航空公司強化外站管制、機上全程防護、持續派飛管理及查核機制下,長程航班或入境他國的機組員,返國後必須完成7天居家檢疫且安排採檢陰性後才能進入社區,且第8天至第14天還應遵循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陳時中表示,國籍航空公司機組員機上全程防護交由交通部監測管理,整體強化境內和外站管理,現派飛長程航班前需填報健康聲明書;返台進入社區,現在都要求要7天居家檢疫,第7天會採檢,如果陰性就進入加強版的自主健康管理在7天,每天量體溫症狀監測、禁止出入不易維持社交距離,且會接觸不特定他人的場所例如百貨公司夜市夜店等,皆要實名制,禁止搭乘大眾運輸。陳時中表示,針對機組員實施專案管理,本來避免的規定都改成禁止的規定。針對出國前的加強措施,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副局長林俊良表示,此次加強機組人員的管控,所有機組員都需要提報健康聲明書,所有症狀都要充分了解,飛航期間全程戴口罩,規範更仔細;外站部分,要求所有飯店組員原則都要住在同一樓層,以利大家知道是否有人離開,另以前可以指定地點用餐,現在全部都在房間用餐,還有要求航空公司與外站飯店建立制度,例如用閉路電視,還有專人的監控,看有沒有組員離開房間或飯店,交通部民航局在修訂的作業原則中,增訂強化管控措施,包括要求組員出勤報到時填寫聲明書,並在任務簡報時提醒組員做好防護,更嚴訂了飛行中佩戴口罩、飲食、交談、服務後加強手部消毒等規定。此外,嚴格要求組員外站住宿期間不得外出且禁止接觸當地訪客、每日應記錄及回報健康狀況及在外行動,航空公司也必須建立專責機制來偵測組員是否外出,例如即時監視系統或保全專責人員。陳時中表示,機組員返國後,於實施居家檢疫7天期間,航空公司需強化對組員進行關懷之監測作業。機組員居家檢疫期滿並檢測為陰性後方可進入社區,但仍須遵循加強版的自主健康管理7天,包括禁止搭乘公共運輸工具、禁止出入人數眾多不易維持社交距離且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之場所、外出必須佩戴口罩、機組員也要詳實記錄行程及接觸人士等。陳時中表示,依據此作業原則,機組員7天居家檢疫期間內可再派飛長程航班,但返臺期間需入住公司宿舍、指定防疫旅宿或符合防疫要求的居所。但執勤應搭乘公司專車或防疫車隊。航空公司宿舍的防疫管理也應符合指揮中心防疫旅宿相關指引。上述措施自110年1月1日起實施,民航局及航空公司將透過查核機制進行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