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關懷
共找到
1693
筆 文章
-
-
2020-12-20 科別.腦部.神經
爸媽性格大變 張小燕拍攝《愛記》提醒留心失智前兆
為喚起國人失智預防的重要,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推出「愛記」一系列失智關懷宣導影片,最近全面上線,重量級綜藝大姐大張小燕挺身加入宣導,並呼籲大家,父母若性格改變,可能是失智症前兆,千萬不要跟他們爭辯,趕緊就醫篩檢,及早發現、治療。張小燕過去經常與已逝藝人孫越、陶大偉投身公益代言,此次接續孫越生前對失智議題的關心,在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董事王念慈邀請下,拍攝宣導影片。張小燕在有23萬粉絲的個人臉書專頁也提及,失智症不可怕,需要你去了解,希望大家一起關心失智,如果我們可以溫柔的辨識身邊人的變化,及早發現失智症狀,就更能幫助病情。張小燕在影片中指出,「性格改變,其實是失智症初期常見症狀之一。」指出如果爸媽感冒,發燒了,是不是會帶去看醫師?若好動的父親變安靜,溫柔的母親變猜忌多疑,甚至常常覺得他的東西被人偷走,這時千萬不要跟他們爭辯,因為他們可能生病了,這就是失智前兆,要趕緊帶去看醫師;可以看記憶門診,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進行失智症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延緩失智症惡化,也能提升一家人品質。「愛記」失智關懷宣導影片共8部,除了張小燕,還有黃子佼、郎祖筠、郭采潔、葉金川、江綺雯、鍾安住、鄧世雄等共同參與拍攝宣導。黃子佼在影片指出,多運動、多動腦,是預防失智的重要方法,多吃橄欖油、全果堅果類食物可降低失智風險,同為失智症家屬的郎祖筠,也參與了此片宣傳的拍攝,她提醒失智老人的照顧者,如果發生意見與衝突,請先試圖接受,試圖引導他,不要急著改變或更他,因為他們記憶功能已經受損,爭辯對事情完全沒幫助。「愛記」共8部影片,至今已上線一個月,希望推動「認識他、找到他、關懷他、照顧他」的照護宣言,正向推廣失智症各項議題。相關影片請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官網。
-
2020-12-18 新聞.長期照護
母親過世後,她終於能為自己而活!一張遲來的婚紗照,留不住青春卻留住了夢
「看著小時候的照片,都是悶悶不樂的我在想些什麼呢?總是不笑的我,總是身體不舒服容易嘔吐的我,是什麼讓我失去笑容呢?有些事情要等長大才明白,小時候的我,就感受到活著的壓力。」年近60的仙仙,照顧歲月遠從高中畢業、媽媽跌倒開始。一路照顧媽媽超過30年,最後12年更是離職、全心全意地照顧。她一張張遲來的婚紗照(註1),雖留不住青春,卻留住了夢。 獨女照顧媽媽30年,錯過多少姻緣? 「我不是因為照顧父母才立志單身,我沒有那麼偉大。實在是照顧太過辛勞,無法顧及思考其他的,而錯過了適婚年齡。如果我的人生能夠再選擇一次,也許我會積極爭取我的幸福!唉,我是那麼愛小孩呀!」 她的人生上半場為他人而活;一個人走到人生的下半場,又該怎麼活? 她口中的父母,其實是養父與養母。「我媽媽是脾氣很差的人,長大後才知道,這些對待根本是精神暴力、情緒勒索。像是我小時候要和其他小朋友出遊,我媽媽說可以呀,但前提是她要把我的大腿捏到瘀青,我才能出去。」 「你說我是因為很愛我媽媽,才照顧她的嗎?其實這是責任,更何況生病的她,脾氣更壞了。但我是家裡的獨生女,我不照顧我媽媽,誰來照顧她?」 一個人來台灣,遺留孤單給另一個人 從仙仙有記憶以來,她遇到任何事只能獨自承擔,她笑稱,這是逼不得已的「捨我其誰」。而這份漫長的孤單旅程,像是從上一代傳承似的,至今她依然承襲「一個人」的旅程。 養父母在時代動盪時,從大陸來台,那是一段新世代無法了解的悲情歷史,膝下無子的他們,決定把她「抱回家」。 「有次鄰居來我家幫忙煮飯,看到我照顧年老的爸爸與媽媽,於心不忍地跑去跟我的『生母』講,說我很可憐,因為照顧年紀很大的兩位老人而沒有結婚,有些事情才慢慢地浮出檯面,我過去的所有疑惑也漸漸有了解答。」 「小時候有位阿姨總是衝著我笑,媽媽也跟想要有手足的我說,『別擔心,你會有手足的』。唉!原來,我爸媽年紀大我這麼多,他們不是老來得子,我是他們抱來的『獨生女』。」 在動亂的民國30年代,上一代許多長輩跟著政府來台,沒想到此次的分離,便是死生契闊,一別就是40年。 仙仙的養父母在大陸雖有親人,卻不知生死;沒有其他親人,也沒有小孩的情況下,「抱養」其他家庭的小孩來撫養,似乎是在眷村被默默認可的事,仙仙只是其中一位,像她一樣有相似故事的孩子,隱藏在眷村的各個角落。 人說「戲如人生」,但真實人生往往比戲劇還精彩。現在,生父生母的家庭,就在仙仙住家對面,走到陽台就能看到他們一家大小,她有很多個兄姐,她是最小的么女。 家在何方?生母一拳打碎了她的心 「你知道我最喜歡看什麼電視嗎?我喜歡看『久別重逢』的感人節目,看著他們又喜又悲地感動涕淚,我就跟著他們哭,彌補了我心中永遠的遺憾。」 人們總說,不要向命運低頭,可是現實往往最傷人。仙仙在照顧母親心力交瘁時,與生母家庭相認,但他們一家人,沒有人可以伸出援手。 「他們各有各的家庭與人生,並沒有辦法幫我做什麼。我知道他們是我的血親了,但這個家庭,沒有我的位子。」仙仙仍是一個人折騰在照顧母親的沈悶與焦慮中,一天天過去了,過勞的她罹患了憂鬱症。 「我照顧得真的很累,多希望有人可以分攤,我還拜託醫生不要給我昏沉的藥,我有老父母要照顧,不能倒...有次在醫院裡因為照顧的事,我和我的生母爭執,她竟然一拳揮向我的胸口,從此,我的心就被她打碎了。這就是懷我十月、生我,又把我出養的母親嗎?」 於是,仙仙特別喜歡看親人重逢、喜極而泣的影片、節目,在她的心裡,一直期待有雙手臂向她打開,能疼惜她的辛苦,溫暖地包容她。 無論是6歲小女孩的她,或是已近60歲照顧雙親畢業的她,多期待世界上有個人真正願意愛她、接納她。 「每次逢年過節,就是我最難過的時候了,大家都在慶祝,但沒有家人的我,該跟誰慶祝呢?有次我去探朋友的病,我打開門還沒進去,我看到朋友病房裡有滿滿的家人,我當下心很酸,在門外掉淚;他們的照顧時光是人聲鼎沸,而我則是永遠坐困愁城。」 父母過世,終於要為自己而活!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限度,可是仙仙卻從童年開始直到近60歲,都將生命奉獻給久病的媽媽,那是一段多長的歲月呀?甚至最後離職照顧,她說,我終於要為自己而活了。 「其實當初離職照顧,是醫師跟我說,看媽媽的狀況可能不到2年的壽命,哪知道可能是我顧得太好,媽媽又多活了10年。最後2年,媽媽相當依賴我,我們相依為命,也讓我發現,沒有安全感的生命,比病痛更可怕。」 到了照顧晚期,一旦仙仙離開太久,媽媽便會十分緊張焦慮,拒絕其他居服員照顧,直到見到仙仙,才能放鬆下來。 「後來我媽跟我說,『我不是故意對你兇,是我天生脾氣壞。』我懂我媽的生命歷程,也是非常痛苦壓抑,是環境逼得她變成這樣。我懂了,也放下了,現在我想過自己的人生。」 挺身而出,陪伴命運相同的孤兒照顧者 仙仙說,她認為跟她一樣的「孤兒照顧者」還有很多,那份孤獨與痛苦,她已經自己走了一遭,希望未來能讓和她一樣的人,有機會獲得協助、彼此支持、不再孤單。 「這個社會還是很有愛,只要心存美善,貴人就會進來你的生命裡。因為自己走過崎嶇的路,知道過程有多不容易,知道一個人照顧有多辛勞,知道陷入憂鬱症有多痛苦。可是不要絕望,我走過來了,你也可以。」 仙仙付出自己的心力,去找出並安慰其他「孤兒照顧者」,她目前擔任新北家協常務理事及志工隊長,願在崎嶇的路上給予一杯暖茶,「他們的故事聽來也令人鼻酸,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知道有其他人願意支持著你,這會幫助我們走向未來的路。」 在艱辛的照顧時光中,她盼不到天使來救贖,但在照顧結束後,她想做別人的天使。生命的苦痛淬煉出什麼,也許是晶瑩剔透的靈魂,只是來到人間走一回。 註1: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在2014年邀請3位家庭照顧者拍攝婚紗照圓夢,仙仙是其中之一。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保持「剛剛好」的照顧就好!18個值得收藏的金句,照護生活,讓彼此都能自在.昔生死與共,今相敬如「冰」變室友!夫妻避免走上外遇路,應該重溫如何好好愛.婚姻歷久彌新、充滿愛情!做到3個條件,讓夫妻關係彼此間的愛情幸福長存
-
2020-12-15 退休力.理財準備
29歲上班族 超前部署各式保險
對今年廿九歲的青年上班族鄭佳興而言,透過科技保護獨居父母,提早預防並降低自己遭遇意外時的可能風險,就是他孝順家人的方式。這些念頭的起點像部公路電影。鄭佳興自十八歲起,從桃園搬到台北獨自租屋,求學也求職。每次往返老家和車站之間,都是由父親騎機車接送,但在某一天,他突然發現「以前我只能看著爸爸的後腦勺,現在我卻看得到前面的路。」父親老了,他得成為爸媽的守護者。擁有公關暨廣告碩士學位的鄭佳興擅長說故事,更擅長規畫。從意識到「自己已經快卅歲」那天起,他開始研究保險,透過從事保險業務的大學同學引薦,逐步買了長照、醫療、儲蓄險等。鄭佳興說,年輕人通常不重視保險,曾有同輩朋友問他為什麼要花錢買很久的未來才用得上的保險?他原先說不上來,只覺得應該去做,後來才慢慢想清楚:可能是體認父母老了,如果哪天自己不小心出意外,「我不希望帶給家人太多困擾。」父母獨居桃園,兩名兄長都已在中南部成家立業;既未婚、距離又最近的鄭佳興經常回去陪伴兩老,主動承擔關懷責任,也認為自己應該做的更多。鄭佳興表示,長照並非專屬於銀髮族的需求,因為災害或病變不會挑選受害者;若在年輕時遇上意外,家人便要花更多時間照顧自己,還必須考量買輔具、雇用看護工的長期費用,將造成年邁父母的龐大壓力。至於投入多少預算,他的標準是「保險支出不超過每月固定薪資的百分之十」,因為年輕人保費低,趁此刻超前部署,總比沒有好。求學時幾乎年年得書卷獎,順利從研究所畢業,鄭佳興說:「我只是比較幸運。」他的經驗或許不見得適合所有人參考;他看過許多朋友遭遇生活難關,也深知當代青年沒有條件想像「退休是怎麼一回事?」因為有人連生存,都很艱難。在疫情之下,不少人放了無薪假、低薪、高房價都讓這世代的年輕人只能求現下安穩,更遑論未來或老後生活的藍圖。「我所能做的,只有盡量減少風險,顧好當下可以完成的責任。」鄭佳興認為,即使能侃侃而談如何降低風險,似乎很有規劃了,其實依然是走一步算一步。他為父母想得很遠,下一步要開始研究「智慧家庭」,例如用手機遠端檢查家門、瓦斯爐和電器的開關。原因是:萬一父母未來出現失智症狀,他和兄長也能從外地守護,避免意外。照顧好爸媽,也是照顧好自己。鄭佳興希望,能靠著自己力量,既讓家人不必擔心子女在外生活;為人子女者還能回過頭來,不只心靈上陪伴父母,更在經濟與安全層面為他們設想。▌延伸推薦:下載【2020退休力大調查】完整成果報告【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 測驗你的退休力 【超前部署百歲人生】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81歲阿公原本坐輪椅 中藥加針灸讓他鐵馬都能騎
台南市後壁區謝阿公有雙腳膝蓋關節退化、心臟肥大等宿疾,經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師半年來開立中藥並搭配針灸穴位治療,阿公由一開始得請人推輪椅,目前已能自己騎單車來複診,生活也能自理,友人嘖嘖稱奇。新營醫院自今年1月底起,每周五至台南市後壁區上茄苳嘉民社區關懷據點進行巡迴醫療、衛教及健康諮詢等服務,後壁區81歲陳阿公有上述宿疾,半年多前雙眼容易流目油且易乾澀、心悸易喘、腰膝痠軟、走路痠痛無力,臨時請人推輪椅前來求診。經中醫師開立中藥並搭配針灸穴位治療。歷經半年診治,謝阿公宿疾改善,近日來就診,已可自行騎車前來,也能自理生活,半年來轉變,友人獲知後驚喜不已,阿公活動力大增,也開心的說,有「重生」的感覺。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郭俊佑表示,偏鄉地區人口結構老化嚴重,且中醫基層醫療院所缺乏,許多長輩無法像都會區民眾享受到全民健保便利,醫院自今年1月底起,每周五至台南市後壁區上茄苳嘉民社區關懷據點進駐。郭俊佑說,醫療資源較匱乏、人口老化地區,對中醫需求較高,且許多老人經濟能力較差、身體較虛弱,未必能夠開刀,中醫資源進駐能切合需求,透過中醫針灸及中藥,對無論是肌肉骨骼退化造成痠痛無力,或神經壓迫造成麻木無力治療,能減少不適、恢復老年人活動能力並提升生活品質。
-
2020-12-13 新聞.長期照護
高屏東獨老人數多 生活風險高
高雄市大寮區68歲獨居劉姓老翁在浴室死亡多日才被發現,衛福部統計全台列冊獨居老人有4萬2305人,其中高雄、屏東和台東都在前6名,高雄中低收老人在六都最多,台東獨老比率全國第一,一旦發生緊急事故,往往救援不及。政府以送餐、訪視等作法彌補,但申請資格和人力都受限,無法面面俱到。衛福部今年統計全台列冊關懷獨居老人有4萬2305人,其中高雄3538人、屏東3434人和台東2921人,分居全國第2、4、6名。未和家人共同生活,即使子女住附近的「類獨居」老人也有相當高的生活風險。劉姓老翁未婚無子女,平日獨居,近日多天未出家門,鄰居聞到惡臭報警。警消前晚從2樓破窗進入,驚見他倒在1樓浴室,屍體已長蛆,現場無外力侵入跡象,身上無特殊外傷,研判無他殺嫌疑,死因仍須調查。大寮區長黃伯雄說,劉是列冊關懷的中低收入戶,身體一向硬朗,過去生活能自理,不需旁人照顧,所以平日未安排志工送餐或居家照顧等長照服務,得知發生意外令人難過。各縣市政府會評估獨居老人的生活自理、健康家庭及社會功能等,區分高中低危險等級,依各等級增加訪視與服務頻率。高雄社會局長青中心主任姚昱伶說,全市50支關懷服務隊、103個民間團體和160個關懷據點每月訪視、每周電話問安,高風險老人每周訪視2次,也為獨老設緊急呼救鈴,今年增設「紅外線感知器」,如果長時間沒動靜,會啟動保全救援。屏東縣中、高危險等級獨居老人會轉介縣內7大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由社工再次評估需求,提供長照等服務,也會協助安裝緊急救援系統、住宅火災警報器,或請行動藥師到宅服務。訪視人員提供每月或每季的關懷服務,另有社區關懷據點,由志工關懷、問安等。台東縣社會處表示,台東列冊關懷高危險對象每月訪視3次,協助改善居家環境避免家中事故,未加入長照就無送餐服務,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長達1周以上無人聞問,出狀況根本來不及救援,社會處雖以衛生局每周3到4天的居家服務增加訪視頻率,但人力等資源不足,申請資格有限制。
-
2020-12-12 癌症.飲食與癌症
八成五癌患營養不良 影響療程
高達八成五的癌症患者營養不良,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表示,化療副作用使癌友食欲降低、口破,影響吞嚥,若營養不良,常影響療程。呼籲癌友術前接受營養評估,術後八周是營養介入好時機,盡可能讓營養充足,才能打贏抗癌一仗。每年新診斷癌症患者逾11萬人,謝瑞坤表示,受疾病與療程影響,癌友是營養不良高風險群,高達八成五的癌友曾出現營養不良,特別是55歲以上族群。不同癌別化療強度不同,治療後營養不足狀況也不同,如胰臟癌患者,手術可能影響腸道,吸收本就不好,加上化療長達6個月,幾乎半數以上都無法如期完成治療,腸胃道癌症患者是營養不良高危險群。接受小紅莓等化療藥物治療的患者,容易出現嚴重嘔吐,若無法給予適當的止吐藥物,也容易因此影響進食而營養不良,延宕治療計畫。不只是化療,謝瑞坤表示,傳統手術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等,皆可能使患者營養不良,其中以化療最嚴重。癌症治療期間最重要的營養素為蛋白質,熱量也要足夠。謝瑞坤表示,患者若不能從一般飲食中攝取足夠營養素,臨床上會建議另外補充,例如靜脈營養注射,但不宜長期使用,若不能透過腸胃道攝取營養素,腸胃道絨毛萎縮,將影響日後腸胃道健康。謝瑞坤表示,營養補充容易被忽視,僅三到六成營養不良的癌症病人會接受營養補充,他強調,術前營養評估、建議在術後至輔助化療前開始,例如術後八周是患者恢復體力、補充營養的黃金時期。
-
2020-12-12 癌症.飲食與癌症
八成五癌患營養不良 醫師說不利抗癌
高達八成五的癌症患者營養不良,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表示,化療副作用使癌友食欲降低、口破,影響吞嚥,若營養不良,常影響療程。呼籲癌友術前接受營養評估,術後八周內是營養介入好時機,盡可能讓營養充足,才能打贏抗癌一仗。每年新診斷癌症患者逾十一萬人,謝瑞坤表示,受疾病與療程影響,癌友是營養不良高風險群,高達八成五的癌友曾出現營養不良,特別是55歲以上族群。不同癌別為化療強度不同,治療後營養不足狀況也不同,如胰臟癌患者,手術可能影響腸道,吸收本就不好,加上化療長達6個月,幾乎半數以上都無法如期完成治療,腸胃道癌症患者是營養不良高危險群。接受小紅莓等化療藥物治療的患者,容易出現嚴重嘔吐,若無法給予適當的止吐藥物,也容易因此影響進食而營養不良,延宕治療計畫。不只是化療,謝瑞坤表示,傳統手術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等,皆可能使患者營養不良,其中以化療最為嚴重。癌症治療期間最重要的營養素為蛋白質,熱量也要足夠。謝瑞坤表示,患者若不能從一般飲食中攝取足夠營養素,臨床上會建議另外補充,例如靜脈營養注射,但不宜長期使用,若不能透過腸胃道攝取營養素,腸胃道絨毛萎縮,將影響日後腸胃道健康。謝瑞坤表示,營養補充容易被忽視,僅三到六成營養不良的癌症病人會接受營養補充,他強調,術前營養評估建議在術後至輔助化療前開始,術後八周內是患者恢復體力、補充營養的黃金時期。
-
2020-12-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駐巴西代表處捐醫療口罩 發揮人道救助精神
中華民國駐巴西代表張崇哲9日與聖保羅州聖約瑟黑河市仁慈堂姊妹慈善醫院院長庫里舉行視訊捐贈儀式,捐贈5萬400片醫療口罩發揮人道救助精神,關切當地武漢肺炎疫情。張崇哲對聖保羅州面臨的嚴重疫情表達慰問和關懷,期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儘快結束,讓民眾生活恢復正常。他同時強調台灣雖然也受病毒侵襲,在防疫同時仍不忘記發揮Taiwan can help精神,協助世界其他國家共同抗疫。張崇哲表示,仁慈堂姊妹慈善醫院(Irmandade daSanta Casa de Misericórdia)在聖保羅市的分院和台灣有深厚交情,當地台灣僑團和分院互動頻繁,共同推動社區工作。今年疫情期間,台灣政府和巴西僑社對聖保羅市的分院推展捐贈醫療口罩計畫。這次捐贈給聖約瑟黑河市(São José do Rio Preto)的仁慈堂姊妹慈善醫院,讓台灣又有機會參與重要的人道援助計畫。庫里(José Nadim Cury)表示,仁慈堂姊妹慈善醫院是聖保羅州西北部地區治療「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葡文縮寫SRAG,也就是英文SARS)」的指標醫院,今年2月巴西爆發武漢肺炎疫情後,就成為治療相關病患的重要醫院。面對來勢洶洶疫情,在醫院工作的團隊人員面臨隨時可能被感染的高度風險,庫里感謝台灣政府發揮人道救助精神,捐贈醫院5萬多片醫療口罩,口罩將分送給院內醫護人員和一般行政人員每天工作時配戴,讓他們在協助服務病患同時也能自我保護。這次的捐贈口罩計畫是繼捐贈巴拉納州(Paraná)衛生廳40萬片、亞馬遜州瑪瑙斯市(Manaus)政府衛生局10萬片和北部偏遠區阿瑪帕州(Amapá)衛生廳10萬200片後,再度向巴西政府推動的人道援助行動,協助對抗疫情,呈現台灣願助巴西抗疫的友好情誼。
-
2020-12-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近半醫管公司移工宿舍不合防疫 勞動部對10家下禁住令
外籍移工染疫引爆移工宿舍管理問題,據勞動部近日最新調查發現,全台21家醫管公司移工宿舍,其中多達10家不合防疫規定,其中1家移工住宿空間過狹小,其餘則是未提供移工保護專線。勞動部要求不合格業者,未改善前不准移工入住。外籍移工入台後,檢疫期滿後,於自主健康管理時,由醫館公司管理,全台共22家,其中一家歇業,勞動部12月7日全面清查,了解這21家住宿環境內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蔡孟良表示,其中15家已經完全沒有移工,僅6家有15位移工在等待自主健康管理。蔡孟良強調,仍居住在醫管公司移工宿舍的15位移工,其中9人居住環境為1人1室,6人住非獨立寢室。針對10家有缺失的移工留宿,目前在法律觀點上,若仲介未善盡責任,如通報、通報不實,未善盡承接業務責任,將依法裁罰。勞動部本月7日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參加幕僚會議,初步達成共識。移工完成14日集中檢疫及居家檢疫期滿,應進行7日之自主健康管理,為掌握移工於自主健康管理行蹤及落實移工生活照顧,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盡量一人一室。有困難者應保持1.5公尺距離,配戴口罩、消毒。越南、泰國產業類移工入境應居家檢疫14日,自本月10日起,居檢移工於完成檢疫程序後,應於翌日前往指定醫院辦理採檢作業,其採檢費用由指揮中心負擔,至於交通接送部分,則由雇主或仲介公司自行安排。如對上開措施有相關疑問,請洽詢勞動部1955勞工諮詢申訴專線。雇主或仲介公司應於移工入境登錄檢疫作業時,同時於入出國移工機場關懷服務網,登錄移工自主健康管理地點(如雇主工作地、仲介公司安置處所等),以利掌握移工行蹤及地方政府進行實地關懷。蔡孟良表示,基於國內防疫安全,雇主或仲介公司如有未依上開新措施辦理通報、或有通報不實、或有居住環境未符合規範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6條、第37條規定,依同法第70條規定,處新台幣3千至1萬5千元罰鍰。此外,仲介公司因辦理就業服務業務,未善盡受任事務,致勞工權益受損,將依就業服務法第40條第1項第15款及第67條規定,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至30萬元以下罰鍰。移工完成集中檢疫後,依規定應辦理健康檢查,如移工於假日完成集中檢疫無法辦理健康檢查,雇主如有需要協助延長安置移工1至2天之需求者,得於每星期二下午五時三十分前向勞動部(03-3989002)提出申請延長安置服務,延長安置費用將由指揮中心負擔。
-
2020-12-09 科別.精神.身心
疫情焦慮老覺一肚子大便 男不敢再吃暴瘦求助身心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許多民眾因投資虧損、生意一落千丈,出現焦慮到無法下嚥的狀況,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身心科職能治療師吳青燕建議,若有相關症狀,其實可以尋求身心科的輔助,早日回歸日常生活。吳青燕分享,個案順哥(化名)即便年紀輕但熱愛投資理財,早已先為退休生活打算,不過天有不測風雲,這場突然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使得投資嚴重虧損,打亂原本的生活步調,順哥也開始無法入眠,覺得自責對不起家人。吳青燕表示,順哥的心情嚴重影響身體,發現自己無法再像過去一樣順利排便,覺得滿肚子都是大便,因此越來越不敢吃東西,但檢查過並沒有發現腸阻塞等消化問題,但不舒服的感覺仍持續,胃口也越來越小,食不下嚥,短短幾個月就瘦了10多公斤,甚至萌發輕生的念頭。在醫生的強烈建議下順哥才願意嘗試住院治療,桃園醫院身心科病房內有專任職能治療師提供各式團體活動治療,吳青燕說,順哥喜歡書法活動,可參加書法團體藉此降低焦慮感受,更可讓心情有出發的管道,病友間也會互相打氣鼓勵。吳青燕指出,順哥經過住院治療、穩定服藥、培養規律生活作息後,睡眠漸有改善,也能夠吃完一個便當,對排便狀況不再鑽牛角尖,也不再只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反倒開始能去關懷鼓勵其他住院成員,整體狀況持續向上提升。吳青燕提醒,若民眾身旁也有這樣的親友,受到重大打擊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有輕生的念頭,除了關懷陪伴外,也可以尋求有提供住院服務的身心科協助,病房中除了醫師、護理師外,還有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完整的照護團隊可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幫助個案重新調整步伐。
-
2020-12-09 新聞.長期照護
家庭照顧者壓力大 社工師籲多愛自己一些
奇美醫學中心配合長照政策開辦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盼能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荷及壓力,社工師發現許多個案接受輔導後變得開朗許多,建議照顧者適時求助,多愛自己一些。78歲的個案「阿慧阿姨」今天帶著患有失智症的90歲老伴回到奇美醫學中心向服務團隊成員致謝,她說,先生年輕時非常疼愛她,家庭日常生活和樂,但罹患失智症後性情轉變,有時會對她不理不睬,情緒失控時還會出言謾罵。她說,4年多來看著先生失智狀況惡化,照顧先生之餘還要面對先生個性轉變的悲傷感,有時會感到心力交瘁,今年3月開始參加紓壓、照顧技巧訓練、輕旅行等活動,心情開朗許多,還可接觸很多新事物。奇美醫學中心家庭照顧者服務計畫社工師林宛俞表示,阿姨有時會帶先生一起參加活動與課程,工作人員及其他照顧者們會協助關心先生的狀況,形成相互支持的環境,讓阿姨的照顧工作可以喘口氣。林宛俞表示,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台灣照顧者平均每天照顧時間約13.6小時,日積月累出現肌肉筋骨痠痛、失眠等影響健康狀況,還有與其他家人關係、社交關係、經濟狀況及憂鬱等問題。她說,奇美醫學中心今年辦理30場家庭照顧者紓壓活動、4場紓壓輕旅行,安排製作粉彩指繪陶瓷杯墊、溏心蛋製作、玩色畫布鐘等活動,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一起完成作品時,往往都會和其他人開心互動。林宛俞表示,照顧者常會有一種迷思,認為自己的家人由自己照顧最好,但常會忽略自己本身的身體狀況,導致自己身體也變差,進而無法繼續照顧,衍生更多問題,建議照顧者在長期照顧過程中也要保有自己的生活,好好吃、好好睡、要運動,壓力大時要適時求助,善用外部資源。
-
2020-12-09 新聞.長期照護
照顧90歲失智丈夫心累 奇美醫讓78歲的她喘口氣
奇美醫學中心今年3月開始服務台南市永康區的高負荷家庭照顧者,家庭照顧者服務計畫社工師林宛兪今天分享案例,並邀請當事人78歲婦人阿慧、與她照顧的90歲失智先生現身說法。約4年多前阿慧先生失智,時常對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沒有印象,當阿慧再次提醒時便會否認,讓阿慧常常對照顧工作感到疲憊。她表示,先生年輕的時候非常疼愛她,每年她過生日時,不管先生身在何處,一定會託人送蛋糕及禮物給她,日常生活也與她相敬如賓。但罹患失智症後性情轉變,個性變得與先前差異甚遠,不僅會謾罵有時還會不理不睬,看著失智狀況持續惡化,讓阿慧感到心力交瘁,也感慨人生無常。不過自3月起開始參加紓壓活動、照顧技巧訓練、家庭照顧者輕旅行等活動,透過紓壓及輕旅行活動放鬆身心,舒緩因長久以來照顧所產生的緊繃情緒。阿慧表示,很喜歡照顧技巧訓練的課程,可以學習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技巧、預防腰痠背痛及營養健康相關知識等,且能將自己平時所遇到的照顧問題提出來詢問老師,請老師協助解惑,在照顧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知,將照顧工作做得更遊刃有餘。只要與先生一同參加活動,工作人員及其他照顧者們都會特別照顧關心,讓她可以輕鬆一些,無須時時刻刻注意先生的狀況,並能盡情的參與活動;有些照顧者更會自願協助照顧她先生,形成一個互助、相互支持的環境,讓她得以休息喘口氣。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台灣照顧者的照顧歷程平均約9.9年,每天平均照顧時間13.6小時,日積月累出現肌肉筋骨痠痛、疲憊、失眠、及影響健康狀況,與其他家人關係、社交關係、經濟狀況及憂鬱等問題。奇美醫學中心服務方案提供心理協談、電話關懷、家庭訪視及紓壓活動等,鼓勵家庭照顧者走出家庭,分享照顧經驗,減少照顧負荷及壓力,降低社會悲劇。林宛兪表示,今年辦紓壓活動30場、紓壓輕旅行4場;安排粉彩指繪陶瓷杯墊、蝶谷巴特遮陽帽、溏心蛋製作等,參與者上課過程都很投入,每次作品完成都很開心。奇美居家服務中心督導高金盆表示,照顧者總有迷思,認為家人自己照顧得最好,不放心讓外人照顧,常會忽略自己狀況,最後自己身體也變差,無法繼續照顧,衍生更多問題。建議也要保有自己的生活,安排每日活動表,降低照顧標準,不要因為被照顧者的狀況變差而產生罪惡感,保持身心健康,善用外部資源,鼓勵照顧者自我檢測照顧負荷,壓力大時要適時求助。
-
2020-12-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衛福部認定彰化萬人血清調查違法 最高可罰百萬
彰化萬人血清抗體調查被質疑未經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衛生福利部調查確認彰化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學院均違反人體研究法,將開罰,可以對研究機構處以十萬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兩周後公布行政處分及詳細內容。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此案未寫研究計畫送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違反「人體研究法」第五條第一項規定;台大公衛學院將由教育部處分,彰化縣衛生局由醫事司處分,處分金額還未定,內部仍在簽核,完成程序後會公布懲處結果。台大公衛學院表示尊重和遺憾;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收到公文後再對外說明;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林綠紅表示,此案涉及頂尖國立大學及公務機關,應是人體研究法一○○年十二月九日三讀通過以來,首宗大規模並具代表性的開罰案。人體研究法第五條規定,研究主持人實施研究前應擬定計畫,經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查通過始得為之,除非屬主管機關公告得免審查之研究案件。衛福部認定彰化萬人血清抗體調查未經IRB審查,違反法令。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表示,計畫主持人詹長權教授覺得自己只是做後端分析,前端(衛生局)是執行公務,這部分與調查委員認知不同,以完整IRB概念來看,公衛學院仍尊重主管機關調查結果,但感到相當遺憾。鄭守夏說,教書廿幾年從沒聽過有人因IRB有問題被罰錢,因此不熟悉處理流程,看到衛福部公文後才能夠做回應。學校收到公文後將先徵詢詹教授意見,若詹不接受,就會了解有無申覆可能,若詹願意接受,就看所罰對象是學校、機構或計畫主持人,再決定如何負擔費用。教育部表示,台大的研究倫理委員會已對該計畫案啟動臨時稽核程序,並決議終止該計畫執行;教育部將盡速召開審議會議,研議裁處學校及計畫主持人罰鍰,或與共同補助此計畫案的科技部研議扣減研究計畫補助經費。科技部表示,若此計畫有不符合之處將不予核銷經費。彰化縣府曾強調,這個計畫是由台大公衛學院主導,衛生局只在人力上配合,計畫所用試劑也由台大公衛學院提供國際大藥廠試劑來檢測,若彰化衛生局被依違反倫理審查裁處,將提行政訴願。彰化萬人抗體血清檢測主要是針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醫療照護防疫人員、居家關懷、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等五大高風險族群,八月廿七日公布期中報告,證明當地社區安全。
-
2020-12-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血清抗體調查違倫理審查將裁處 彰縣衛生局長:未收到公文
衛福部調查彰化縣衛生局與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團隊合作執行的萬人抗體,確定彰化縣衛生局及台大公衛研究團隊均違反人體研究法,可罰10萬到100萬元,對此,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目前還未收到相關公文,等收到公文後再對外說明。衛生福利部醫事司證實,衛福部專案調查委員會已完成調查並作出建議,認為彰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均違反人體研究法,未寫研究計畫送倫理審查委員會IRB(研究倫理審查)審查,依法可由事業主管機關處該機構10萬以上、100以下罰鍰,醫事司兩周後就會公佈衛生局之裁處結果,台大公衛研究團隊則是由教育部去開罰。早在萬人抗體血清檢測期中報告公布前後,各界開始關切這項計畫事前有沒有無通過IRB,但彰化縣府過去曾強調,這個計畫是由台大公衛學院主導,衛生局只在人力上進行配合進行,計畫所用的試劑也是由台大公衛學院提供國際大藥廠的試劑來進行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檢測。若彰化衛生局真被依違反倫理審查裁處,將會提出行政訴願。萬人抗體血清檢測主要是針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醫療照護防疫人員、居家關懷、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等5大高風險族群,今年8月27日公佈期中報告,證明當地社區安全,但輿論仍沸沸揚揚,可能又因衛福部這次的裁罰動作,讓風波一時難平息。
-
2020-12-05 養生.無退休時代
做好事為了消業障? 研究證實:幫助他人有益身心健康
在西方國家,這感恩節就像過年一般,會返家與親人團聚,準備豐盛大餐慶祝,起初是為了感謝上天賜與的好收成,後來演變為與親友相聚,一同分享感恩帶來的歡樂。實際上,學會感恩或幫助他人帶來的好處不少,根據2020年9月發表於《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指出,善待及幫助他人有益於身心健康。研究證實:利社會行為 更能感到幸福該研究由香港大學學者進行,將201項獨立研究進行整合分析,累積共19萬多參與者的數據。結果證實,利社會行為(利他主義、合作、信任及同情心)是和諧及運轉良好的社會必備的元素,有利於身心健康。仁慈與具生活意義幸福感之間的連結,比享樂幸福感間來的強,生活意義幸福感指的是自我實現、發揮潛能及在生活中找到意義。較年輕施予者在整體幸福感、生活意義幸福感及心理功能上,水平較高;而年長者則在身體健康的水平上較高。此外,女性比男性在利社會行為及多種幸福感間呈現更強的關聯。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說明,當一個人願意從事自願服務,無論長久或間斷性地執行,確實會帶來正向的感受,覺得有能力可以照顧關懷他人,自我滿意度會提高。感恩這件事,在回顧檢核中,重新整理受到恩惠的大小事件,他人的善意支持,會撫慰到過去陷入困境中的負面情緒,讓正向能量逐漸釋放出來。她說一般人認為幸福感或喜悅會建築於一些世俗標準上,像功成名就、幸福美滿的家庭、好的物質生活等,但國外學者追蹤發現,幸福感並沒有隨富裕而提升,反而略為下降。胡延薇建議,要維持幸福感,也可以從核心的人際關係著手,增加與家人或伴侶間的凝聚力或親密度,讓愛與歸屬的需求獲得滿足,同時做利他社會的行為,達到自我實現的層次。隨機善舉幸福感更強 可從日行一善做起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有提到隨機的善舉(如幫助年長的鄰居拿東西)比正式的利社會行為(如固定在慈善機構擔任志工)在整體幸福感上有更強的連結,所以可以從日行一善的概念開始,而善舉也是需要練習的,可從任何時間做1件小事情著手,像是一早醒來、中午甚至傍晚或下班前,找個時間點去做1件事,例如:幫同事倒杯水、說好話、多分擔部分緊急的工作、給個微笑問候或進行捐款等等,在善舉動作前,自然會去觀察,關注周圍的環境及人,比起擔任單位的志工,較無須考慮有時間限制或特殊要求。不妨將善行記錄下來,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原來自己做了不少利他的事,不但感到踏實,也會增強助人行為的動機。葉雅馨說,善行也可以有計劃性地執行,以捐款為例,上網搜尋一些弱勢團體、健康促進單位,了解他們執行的內容,若認同便支持捐款,甚至擔任他們的短期志工。在這搜尋的過程中,除了看到他人需求,貢獻自己,也提升了自我的幸福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2-0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每個生命都要經歷不同的難關,讓艱難化為生命的光輝!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以一位身心遭受雙重打擊的癌症病人分享她「42歲發現罹癌,同時間發現丈夫外遇」的遭遇,而引起「醫」、「護」的及時回應。在癌症醫院工作的心身科醫師深為這位堅強女性所感動,希望她能以其親身經歷的痛苦與成長,讓正在受苦的人獲得鼓舞,找到意義與希望,也讓有幸沒有經歷雙重痛苦的讀者獲得啟發;一位癌症專科護理師也說出她如何將心比心,了解病人所經歷的痛苦,並讚賞她用堅定溫暖的心將生命的苦難化為燦爛的顏料,把自己的一生畫成鮮亮的油畫,告訴我們存在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希望這星期所播放的是一首很美的「三重奏」讓我們可以感受病人、醫師、護理師彼此穿插演出,傳達美麗的關懷與愛。看完蜜絲琳這篇言簡意賅卻千迴百轉的文章,讓我百感交集。蜜絲琳的生命一點都不安穩平淡!首先,一個人照顧幼子這件事,當過媽的人都知道簡直是噩夢,至少對我而言是噩夢。尤其是出生到一歲,日子簡直是渾渾噩噩,睡不好、吃不好、疲憊不堪、經常在嬰兒哭聲中驚醒、在嬰兒的哭聲中熬過日日夜夜。我育兒時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當我把孩子交給保母準備上班時,彷彿找到救星。我這輩子都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有的媽媽可以神閒氣定搞定一切。緊張焦慮疲憊完全不足以形容當時的慘況!雖然這個歷程艱辛,在蜜絲琳的眼中卻也還能算是平凡人生的一部分。癌症就像是心肌梗塞和中風一般,是生命中的驟變,重大事故,與死亡、繁複治療和經濟負擔增加有著緊密的連結。婚姻好似挑著扁擔兩頭的人,一起擔起一個家的親密夥伴。蜜絲琳因為要成為孩子的依靠,獨自面對癌症治療和婚變,那真是身心靈的折磨和考驗。我不知道她在沒有工作又罹癌的情況下如何取得監護權,爭取與子相依的過程是否艱難,我也不知道她如何在一個離開職場至少三年且可能復發的癌症患者的情況下找到足以養家活口的工作,她又如何陪伴幼兒適應不同的生活模式的。我的孩子在保母帶到2-3歲時去幼稚園的,哭哭啼啼難分難捨了好幾天,聽說爺爺奶奶帶的小孩甚至要哭一個月!這個孩子雖然什麼都不懂,但是父母離異,逼得得快快獨立,當媽的心裡豈是只有捨不得,應該是在淌血吧!人的一生,說得容易,其實步步艱難。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所以我們常常忍不住要抱怨,也不時會軟弱,於是很需要家人和朋友的相互扶持、互相安慰。然而,沒有不會結束的生命。如果出生就注定要死亡,我們又為何要汲汲營營呢?是為了讓生活品質好一些吧!如果可以,就再多做一點,成就一些豐功偉業,成就下一代,或者成就幸福給周邊的人,用我們的生命寫下不同的故事,這就算是沒有白走一遭了吧!從蜜絲琳的故事裡我看到字字都是生命的艱難,也看到句句珍惜生命的光輝。她用堅定溫暖的心將生命的苦難化為燦爛的顏料,把自己的一生畫成鮮亮的油畫,告訴我們存在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發現的小祕密,如果你用心找讓自己難過的事,悲風哀月的日子就會日日陪伴著你;如果你用心找讓自己開心的事或努力完成覺得有價值的事,世間艱難就總能度過,藍天白雲、和風暖日就日日陪伴著你呦!每個生命都要經歷不同的難關,讓我們一起勇敢堅定帶著微笑昂首前進吧!!
-
2020-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香港本土新冠疫情飆升 即起自中低風險國家除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香港近期本土疫情大幅增加,2週內報告近700例本土確診,其中144例感染源不明,均較前期大幅上升。考量近期香港疫情持續升溫,故即日起自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移除,恢復短期商務也要入境14天居家檢疫。陳時中指出,各國感染風險級別最新名單如下: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泰國、不丹、寮國、諾魯、東帝汶、模里西斯、越南、馬紹爾群島、新加坡、柬埔寨。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澳洲。全球累計63876680例確診,分布於191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1390萬231例、印度946萬2809例、巴西638萬6787例、俄羅斯232萬2056例及法國223萬571例為多;病例中148萬2628例死亡,以美國27萬5051例、巴西17萬3817例、印度13萬7658例、墨西哥10萬5940例及英國5萬9051例為多。國內新增6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截至目前累計11萬104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萬9231例排除),其中685例確診,分別為59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另1例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570人解除隔離、108人住院隔離中。陳時中呼籲,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即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陳時中也提醒,民眾出入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及洽公機關(構)等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因不易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且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請務必佩戴口罩,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降低風險。
-
2020-12-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那些沒能殺死我的,使我變得更堅強!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以一位身心遭受雙重打擊的癌症病人分享她「42歲發現罹癌,同時間發現丈夫外遇」的遭遇,而引起「醫」、「護」的及時回應。在癌症醫院工作的心身科醫師深為這位堅強女性所感動,希望她能以其親身經歷的痛苦與成長,讓正在受苦的人獲得鼓舞,找到意義與希望,也讓有幸沒有經歷雙重痛苦的讀者獲得啟發;一位癌症專科護理師也說出她如何將心比心,了解病人所經歷的痛苦,並讚賞她用堅定溫暖的心將生命的苦難化為燦爛的顏料,把自己的一生畫成鮮亮的油畫,告訴我們存在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希望這星期所播放的是一首很美的「三重奏」讓我們可以感受病人、醫師、護理師彼此穿插演出,傳達美麗的關懷與愛。讀了蜜絲琳的文章「42歲發現罹癌,同時間發現丈夫外遇,我現在都還好好的,那妳為什麼不能?」後,我想起德國哲學家尼采的這句名言:「那些沒能殺死我的,使我變得更堅強!」看到蜜絲琳同時面對身體的危機與丈夫的背叛,能夠很快的沉穩下來積極治療癌症,也明快的處理婚姻的危機,從身心雙重的打擊再度站起來,很替她感到高興,同時也由衷的佩服。雖然做為在癌症醫院擔任身心科的醫師,看過一些如蜜絲琳遭遇的病人,但是多數如此不幸的病人,尤其是遭受婚姻的挫折時,癌症的衝擊與創傷還比較容易復原,但是被曾經相愛互許共度一生的伴侶背叛,常常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平復。有些病人因為婚姻的不幸,情緒低落,懷疑自己是不是還值得被愛,甚至動了不如早點結束此生的念頭,需要家人朋友與心理專業的支持,過了很久才能撫平創傷。有幾點當病人遇到婚姻問題時,會提醒病人的,以避免在嘗試挽回婚姻時,受到對方一再的傷害,在此與大家分享。彼此爭吵時的惡言相向,特別是人身攻擊的內容,通常不是事實。有些出軌的伴侶,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反而批評對方「太強勢」、「不夠溫柔體貼」、「太獨立,感覺不到自己被需要」,或者是「太依賴」、「甚麼事情都無法自己決定」等等。可是仔細回顧起來,這些指控其實在彼此相識相愛時,就早已了解對方的特質了,甚至是因為欣賞這樣的特質才會在一起的。「結婚久了,特別有了小孩以後,就沒有愛的感覺了。」這種說法,通常也是背叛者為自己找的藉口。因為婚後為了柴米油鹽忙碌,由於帶小孩而少了夫妻共處的時間,這是婚後的常態,是每對伴侶必須共同面對的。而且感情的經營是雙方的責任,需要共同努力。有一方希望感情加溫,那他可以主動提出並且試著行動來重拾熱情,而不是拿來當作背叛的理由。如果努力溝通也試著改變,意圖挽回婚姻,但是對方還是一再出軌,那麼要認真考慮是否他真的不適合做為終身伴侶。有些人已經給他很多次機會,但是他還是一再傷害你以及家庭,那他應該不適合這個家。因此如果最後還是決定分手,在傷痛較為減輕而能稍稍平心靜氣時,會請病人回顧一下這段感情,在整個人生中佔的分量。當然大多數的人會說感情、婚姻是佔極大的比例,但同時也會發現,感情、婚姻占比再大也不是人生的全部,我們還有很多愛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感情、婚姻的不成功,並不代表人生的失敗。當然感情、婚姻的挫折,對當事人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但是如同尼采的名言,不少人是在經歷重大的創傷與挫折後,如浴火鳳凰般重生,甚至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原本心理學界是在遭逢重大創傷,如在水災、地震、火災等的存活者身上,看到他們不僅沒有被逆境擊倒,除了強韌的復原力之外,還活出了「正向的改變」,這樣的「正向改變」在癌症病人身上也看到了,稱之為「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不少病人在歷經抗癌治療艱辛的歷程,或是如同蜜絲琳不幸同時遭逢背叛的創傷之後,回顧這段辛苦的歷程,發現到自己不適只有「失去」,同時也獲得「成長」。因為他們發現,原來身邊有這麼多愛他的人,同事願意代班,讓他不用額外請假可以如期地進行治療,長官也盡可能在治療期間安排較輕鬆的工作內容,原本只會滑手機、玩線上遊戲的小孩,現在會主動幫忙做家事。自己也發現人生觀不同,對於工作不再吹毛求疵,因為雖然工作重要,但是健康很重要、親子關係很重要、回報同事與朋友的善意也很重要。病人會回饋說更清楚自己的人生要甚麼,把人生中的事物優先順序會重新調整。通常會把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心情保持愉快擺第一位,錢財、功名的追求似乎不是優先的事。而且變得更有愛心與同理心,更能體會受苦的人的感受,更樂意去幫助他人。有些人發現自己變得有自信、很獨立,因為癌症的生死挑戰以及與被所愛的人背叛都走過來了,還有甚麼逆境是克服不了的呢?當然也有的人發現自己變得更謙卑,有太多的事情不是光靠「人定勝天」的信念就可以的,也不是山盟海誓就能白頭偕老。面對世事的無常與不確定,不再怨天尤人,怨懟老天為何老是與自己過不去,反而對生命充滿感激,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活在當下,把握當下。希望蜜絲琳的文章,以她親身經歷的痛苦與成長,讓正在受苦的人獲得鼓舞,找到意義與希望;也讓有幸沒有經歷雙重痛苦的讀者獲得啟發。
-
2020-11-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42歲發現罹癌,同時間發現丈夫外遇,我現在都還好好的,那妳為什麼不能?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以一位身心遭受雙重打擊的癌症病人分享她「42歲發現罹癌,同時間發現丈夫外遇」的遭遇,而引起「醫」、「護」的及時回應。在癌症醫院工作的心身科醫師深為這位堅強女性所感動,希望她能以其親身經歷的痛苦與成長,讓正在受苦的人獲得鼓舞,找到意義與希望,也讓有幸沒有經歷雙重痛苦的讀者獲得啟發;一位癌症專科護理師也說出她如何將心比心,了解病人所經歷的痛苦,並讚賞她用堅定溫暖的心將生命的苦難化為燦爛的顏料,把自己的一生畫成鮮亮的油畫,告訴我們存在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希望這星期所播放的是一首很美的「三重奏」讓我們可以感受病人、醫師、護理師彼此穿插演出,傳達美麗的關懷與愛。28歲與相愛的男子初識,進而相戀,32歲步入禮堂,37歲產下一子,產後就開始我的主婦人生。原以為我的人生後半段,會這樣安穩平淡的如同一般人一樣,照護孩子平安長大,看著他結婚生子、到老時可以含飴弄孫。但在我42歲時,人生彷彿跌至深淵,我的世界除了暗黑,只剩黑暗。42歲,確診了右腳大腿後側一顆21公分的惡性腫瘤,醫學名稱叫「脂肪肉瘤」。腫瘤在增長時,我的病識感太輕,只有自己一人在照顧著幼子,新手媽媽的緊張焦慮疲累忽略了身體警訊。當時是四月份,腫瘤已經大到我以前的褲子穿了有緊蹦感,因為不痛不癢,又因腫瘤長在大腿後側自己看不到,自己只覺得發胖。照理說,住在一起的家人理應發現有問題,但前夫因營造業隨工地宿舍住宿偶爾才回一次家裡,沒有人發現異狀提醒我該去檢查,直至有一天前婆婆看到我穿短褲的背影,才強烈口吻告訴我那個腳不對勁一定要去檢查。於是自己一人帶著幼子到醫院檢查,初診醫生還未有其他儀器診察時,表情凝重地說可能是脂肪肉瘤,為什麼養到這麼大才來檢查?家人都沒發現嗎?後續就排其他儀器檢查項目來確診。當天回家的途中,心理面還天真無知的認為著:「也許是脂肪瘤的一種,切除就好了吧!」沒想到回到家打開電腦打上脂肪肉瘤搜尋一看,是癌症、癌症、癌症……當時的頭頂彷彿被五雷轟頂般的無情劈斬,腦中一片空白。罹癌後的五階段情緒: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妥協接受。我直接直接跳到妥協接受,沒有太多情緒,心裡想著孩子還那麼小才三歲。遇到了就勇敢面對吧!直接安排一連串的檢查、開刀時間及後續療程。在我這樣遇到如此人生重大低潮的時候,我當時的丈夫正流連花叢中無心關心我。原本前夫有說要和我一起去醫院回診看報告,但打電話他完全沒接,我記得我自己一個人到醫院看診,因再來是清明連假,我跟醫生提我不想再拖延想盡快手術。我的外科醫生馬上幫我安排住院,臨時安排住院我什麼都沒帶,從當天早上直至晚上,前夫始終沒有接電話。醫生護士看著我隻身一人在病房,每個人都關心著問著:「妳的先生呢?電話都沒接?有那麼忙嗎?還是沒接嗎?」每一次旁人的提問與關心都如同一把把要我不能再忽視的短刀,直刺心裡那顆還在跳動的心臟。其實當天我心裡就明白,那個曾經相愛到可以結婚的男人已經不在。開完刀切除腫瘤我便回娘家休養,孩子由婆婆幫忙照顧。待傷口稍復原時我回到家裡,一邊自己照顧孩子,一邊在心理層面努力調適面對死亡的焦慮與痛苦。有句成語叫禍不單行,很貼切的形容了我當時的感受。家裡寄來了前夫的信用卡帳單,我沒有多想拆開順便要打電話提醒前夫記得去繳費。看著帳單裡的消費明細,我用顫抖的雙手細讀了條列出的帳單明細。他刷了廉航機票到香港,在香港店家有些消費金額。腦海快速的理解,是的,他外遇了。原來在我在娘家休養的那幾天,他帶著小三出國玩樂。五雷轟頂的程度不亞於得知自己罹癌的驚嚇。我當時心想:「天啊造物主!您也太看得起我了吧?我是很勇於面對的人,但一次來,我該怎麼辦?」對於滿口謊言且心已不在的男人,離開才是一種正確的選擇。發現人性的可怕,曾經相知相守的人,在我面臨生死困境的悲愴中,前夫跟我可以連朋友都不是的關係,盡情沉溺在他的愛戀中。沒有問候關心,似乎也忘了他有個可愛的幼兒。不過有時想想,上天讓事件接踵而來,讓我了解生命中,還能在一呼一吸間睜眼看著陽光、白雲、藍天。眼見一切日常、有行動自如的健康可以照顧著我的愛兒,我還要要求什麼就太貪心了吧?所以離婚一事並未糾結太久,想想畢竟人生苦短,何必讓彼此現在一段不開心的關係苟延殘喘折磨彼此?會劈腿的就是會劈腿,那是天性。單親的我,現在有一份可以配合孩子上下學的工作,每天陪伴在孩子旁照顧著,我很快樂。人的生命很脆弱,稍縱即逝。生命裡的得與失,都是在讓我學習珍惜與自省。對於身上發生的事情陰影,旁觀者很習慣用自以為的方式去解讀。妳就是生活作息飲食不正常、妳就是要找哪種比妳年輕的結婚……妳就是巴拉巴拉一堆否定的廢話在指教著。如果剛好妳的身旁有這種旁觀者( 不管是家人或者是朋友),請勇敢地請他們閉嘴,不要在講這些毫無益處的廢言。這樣的言論極度沒有營養而且會消耗當事者的情緒,事情發生了,結論輪不到旁觀者來下。我感謝造物主給我這樣一起來的試煉。讓我明白了人活著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懂得生命的本質該活的快樂靜心並且勇於表態做自己。不委屈自己並善待自己的身心。我運動且早睡早起生活規律。與癌細胞和平共處至今逾三年。我不知道我還能夠活多久,但是我現在的生活是我此生裡最恬靜滿足的時刻。因為我知道感恩、懂得自省、珍惜著能有健康的身心在照顧我的幼兒。因為我還活著。生命裡很多磨難,經歷過這些無法自己掌控的事情後才明白自己是多麼的渺小。人來到世上是一個人,走的時候也是一個人。當妳在面對妳無法改變的事情時,不要害怕,勇敢去面對。我會繼續努力往前走,面對過死亡,我為什麼不能更勇敢的面對未知的未來呢?
-
2020-11-27 新聞.長期照護
「每個月給你錢,還照顧成這樣...」 最易惹怒家庭照顧者的十大困擾句
你知道嗎?目前臺灣約有76萬名失能、失智老人與身心障礙者,但有高達6成是家庭獨立照顧,而平均照顧的時間,竟然有十年之久(不過也有人說低估了)!照顧需要投注相當大的金錢與心力,初期、中期到照顧後期,照顧者承擔了「出乎自己預期」的壓力與責任,伴隨而來的除了實際的照顧費用,也帶來許多焦慮、沮喪、無奈、擔憂的情緒......根據中華民國照顧者關懷協會統計,家庭照顧者有10大困擾句,如果你身邊有直接照顧者,是不是可以靜心想想,避免說出以下話語。 照顧是一條漫長的路,他們需要的是協助,而非質疑: ▍ 十大照顧困擾句: 怎麼變成這樣?你是怎麼照顧的?你會不會照顧啊?不會照顧又捨不得花錢請人照顧。每次回來就聽你念,那就把他送機構啊!又沒人逼你(顧)。每個月給你錢,還顧成這樣,錢都花去哪了?一個大男人怎麼老是窩在家裡不出去工作?你在家為什麼不把家裡打掃一下?這麼亂……你照顧得很好啊,他/她也比較習慣你照顧,況且我有孩子要顧、工作那麼忙……抽不出時間輪啦!記得要做這個……,做那個……!財產都分給你,那你就應該要照顧啊/你照顧得再好,別肖想他會把財產留給你/(竊竊私語)XX是為了財產才照顧的吧!家裡有病人,你還要去哪裡啊? ▍ 照顧者的心聲: 你這麼會照顧,你來顧!你願意出錢嗎?我就是不捨得啊!那我很累,就不能抱怨兩句嗎?照顧真得很花錢!尿布、營養品一個月就超過五千元,還有看病、交通往返……我出去工作,他/她怎麼辦?我顧他都快累死了!怎麼還有時間、力氣打掃!那我咧?都沒有自己的時間?那麼會指揮,你來做!我真的不是為了錢才照顧,不然換你來照顧!錢給你。大姑小姑都回娘家了,我什麼時候也可以回去?/過年大家都可以放假,我呢? ▶ 你可以撥打家總的免付費電話:「全國照顧者免付費關懷專線」0800-507272 (台語:有你真好真好)
-
2020-11-27 養生.樂活人生
沒有王永在陪伴的老後,周由美挑戰開個展「想做一件事就會堅持下去」
台塑集團共同創辦人王永在夫人周由美學畫30多年,透過繪畫,她學會安靜、耐性和專心。最近在大直碩舉辦《游墨唯美》個展,個性嚴謹的她說:「只要想做一件事,我會很有熱情的堅持下去,而且一直苦練!」「在我人生中,沒有畫畫這個計劃。」周由美因孩子們都到國外求學,剛好有段空檔,在鄰居的邀約下,學起水墨。每周上一次課,她掌握了基本技巧,包括磨墨、握筆、下筆、收斂等。 學了1~2年,老師移民到澳洲,只好中斷學習。卻沒想到,開啟了她對水墨的興趣。一回,她去看李沛的展覽,很是喜歡,主動拜師,此後每個月到李沛北投家中學畫,「其實那段時間我很忙,但也沒有想放棄,因為再怎麼忙,總有小小一段自己的時間。」 學畫過程不輕鬆卻很療癒 上課時,老師會先畫給她看,她解釋:「不是這樣就會了,回家還要多練習。」她每天練習兩小時,有時畫畫,有時寫畫法。專心投入,她發覺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畫畫會讓我忘掉生活上的不愉快,蠻療癒的。」 「去學畫,我沒有什麼想法、目的,只是希望不忙的時候,有一件事情可以做。」然而,做什麼、像什麼的她,學起畫來,當然也不會輕易放過自己,她說光是畫荷花葉子,「我買了一刀(50張)紙,還是畫不好,再買一刀來畫。」 畫水墨,最難的是不能出錯,在學習過程中,她坦言:「一定有感到挫折的時候,像是水墨的濃淡表現不出來,這個時候,我就去院子走走,休息一下。」 從周由美的畫裡,可以看出她是個很認真的學生。她指著作品中的竹子說:「竹葉要堆疊、安排它的樣子,有時狂放、有時收斂,要一直練,沒有捷徑。」因為勤奮、不願意放棄,從梅蘭竹菊、花鳥、到人物、山水,都畫得相當出色。 畫不出來練到畫成功為止 尤其是她筆下的魚,生動、自然,好似仍悠游水中。她說:「畫魚最困難是牠們身上的線條很多,而且要畫出靈活感。」如何畫得出來?方法無二,就是「一直畫,畫到成功為止。」她的認真,連李沛都誇獎,「她說,在她的學生中,我是很用功的一位。」 後來,王永在忙於六輕事業,加上經常在家宴客,周由美只能暫時放棄繪畫興趣,「這中間有10幾年沒有再拿起畫筆。」取而代之的是菜刀,「家裡要宴客時,都是我去買菜、料理。」 她說自己無法一心兩用,既然要宴客,就專心做好這件事,「那個年代要學廚藝很難,有時候是去餐廳吃飯,請教廚師怎麼做。」 王永在過世後曾無法調適 直到60多歲,她又得了空閒,於是重拾畫筆。這一回,在家自修繪畫,她笑道:「幸虧我的底子不錯。」有時,也會請教前輩怎麼畫,聰穎的她,立刻掌握訣竅。 2014年,王永在因病過世,周由美陪伴他逾50年,兩人感情深厚。她說自己每天都會夢到先生,「到現在我還是不習慣沒有他陪伴的生活。」靠著繪畫、寫書法,慢慢調適自己。 周由美的生活極為規律,每天清晨5~6點起床,吃過早飯後,走5000~6000步路,然後是畫畫時間。 「晚上小孩和孫子都會陪我吃飯,今年因為疫情,3個孫子都留在台灣。」她微笑道:「每天我會做一桌菜,還會幫他們準備便當,孫子說:『有阿嬤的小孩真幸福!』」 劉陳傳讚畫作具寧靜力量 這一回,受邀舉辦個展,她本想拒絕,「我沒有想要出名。」認識20多年的後輩——住邦佳士得國際資產(CHRISTIE’S 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總經理劉陳傳亟力邀請,考量再三後才答應。她表示,展場很大,至少要有100幅作品,還要有大件作品壓場,「是很大的挑戰。」 幸好,多年來她很認真,畫了幾件大型作品,包括113公分的《竹林七賢》。而這回除了展出多年來畫的梅蘭竹菊、山水、魚、雞等,還有燈飾、盤子、扇子等。 劉陳傳表示,很多人想收藏王夫人的畫,像是《竹林七賢》展出的第一天,就有一位世界級收藏家想要收藏,但是,「王夫人只展不賣。」 劉陳傳說,他深深被王夫人的畫感動,「從她的畫中,可以看見人文關懷與唯美的意境,非常療癒、正向,還有一股寧靜的力量。」 若不是因為一個美麗的意外,周由美也不會踏入水墨世界。透過作品,她想對世人傳達恬靜、淡雅的力量。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出現「三多一少」症狀,當心是糖尿病前兆!醫師教2個方法控血糖更穩定.50歲以後,是人生不可缺乏的重要階段!張曼娟:就讓我們漂亮退場,留下善意與溫情.手腳末梢電麻刺痛,不是脊椎問題而是慢性病病變!7個自我預防方式必看
-
2020-11-21 科別.精神.身心
病患找乩童進加護病房以為會被罵 阿金醫師曝結局超展開!
「請乩童來病房探病、隨身攜帶護身符、讓病喝符水」,對於各式各樣的民俗療法,一般醫師通常都會拒絕病患家屬沒有醫學根據的請求,認為這些行為「很迷信、很無知」,且會覺得自己的專業被挑戰、不被信任。但面對這樣的請求,奇美醫院加護病房主治醫師陳志金卻抱持的不同的態度,在臉書上分享他的觀點,認為在替病人診治時,除了醫學的專業,宗教信仰也是有它的療效。陳志金認為,若這些行為在不影響身體健康的前提下,與醫師的醫學治療同時進行,同樣都能對病人與家屬進一份心力,那這樣的事情有何不可?神明的事情,陳志金認為信仰有「關懷」與「心靈的療癒」的力量;很多時候,因為彼此不瞭解、不信任,我們總是很快的選擇站在對立的立場。卻常常忘了,我們其實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病人好、都想安撫家屬的心靈,只是我們努力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所以,為什麼不能與他們成為伙伴,互相包容呢?一同安撫病人與家屬的心靈、陪伴他們共同對抗人類的疾病與生命無常。家屬要求請乩童來病房「陳醫師,我有個不情之請,我媽媽說,明天想要請乩童來看看,不知道可不可以?」他非常小心翼翼的問,深怕會觸怒我似的,畢竟,誰會跟醫師說,他要找乩童來幫忙啊!搞不好會被轟出去!「當然可以!」我不假思索的回答。他顯然被我的回答嚇了一跳!「謝謝醫師!不好意思啊!我有勸媽媽,但是,她就是想要再試試看。」「我知道,這是媽媽的心意,我們就順著她的意思!沒問題的。」病人的病況非常的不好,恐怕不能再維持幾天了,對我來說,現在更重要的是:「救家屬」。能夠讓家屬安心的,能夠讓他們盡一份心力的,為什麼不行呢?符水,其實就是「家屬的祝福」從一開始,我們就有主動讓媽媽帶廟裡求來的符和符水來使用。有些醫師會說不行,那有「毒」(是有多毒啊?) !那很髒!(是有多髒啊?)對我們來說,符水只是「碳灰」,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中秋節烤肉,大家不是吃很多嗎?)一般醫師會拒絕,其實,打從心理是覺得這些東西「很迷信、很無知」、而且會覺得自己的專業被挑戰、不被信任。而我呢?就平常心看待:這只是家屬的一番心意、他們也想要盡一份力量而已,並非對我們的不信任。我認為,符水最好的說法,其實就是:「家屬的祝福」。我們和家屬一起努力對抗疾病,有什麼不好呢?乩童也是伙伴,與醫師一同安撫家屬的心靈隔天,來了好幾位家屬,可是,我沒有看到「期待中」的乩童出現。我:「今天不是要找乩童來嗎?」他用手指了一下床邊的一位年輕女性。這完全顛覆了我對乩童的刻板印象!但是,我依然能夠感受到她的「氣場」。我用眼角餘光看了一下她正在施法的手勢,然後趨前去向她自我介紹。「你好!我是陳醫師,我向您說明病人的現況…」我向她說明了病人目前危急的病情、以及非常不樂觀的預後。她的眼神和我接觸之後,微微的點頭表示瞭解。 我想她心裡一定很納悶,以往去加護病房作法,也都是偷偷摸摸的進行,還要喬裝成家屬,而且,經常還會遭受到醫療人員異樣甚至不屑的眼神。怎麼現在這位醫師,竟然還會主動的來和她說明病情,簡直太不可思議了!「那就拜託妳了,謝謝」什麼?我竟然還拜託她?還跟她說謝謝?有沒有搞錯啊?我當然要謝謝她,對我來說,她也是我們的「伙伴」,就像是前來協助「會診」的醫師一樣。我要向她清楚的交待「病情」,她才「知道」要如何「幫忙」,不是嗎?我以前就很常寫「會診單」,讓家屬帶去找神明。我從她的眼神確定,她有聽懂我的話。然後,我就不打擾她了,我站在遠處觀看。接下來,我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她手腳比劃、口中唸唸有詞之後,轉頭向媽媽和太太講了幾句話,就突然給媽媽一個深深的擁抱、也給太太一個擁抱!護理師後來轉述說,她向太太說:「我上有老下有小,是放心不下,但是,也不想回來了,回來也是這樣躺著,很辛苦!也會讓你和媽媽辛苦!你要想清楚,我們夫妻同心!」(就是先生對太太的口吻在說話)原來,這兩個大大的擁抱,是乩童代替病人執行的!接著,她就很虛弱的倒下(應該是退駕了?),需要旁人攙扶她出去。那當然,她剛剛應該是消耗了很大的元氣,還滿頭汗水,真的辛苦她了!我由衷的佩服她的專業和敬業,更感謝她的幫忙!謝謝她展現了對家屬的「關懷、同理」,也療癒了家屬的心靈,她真的是一位非常「稱職」的乩童!乩童當然也可以是我們的伙伴,你說不是嗎?我應該要跟她要一張名片的。
-
2020-11-19 科別.精神.身心
高成就孩子不代表高適應度 醫師建議採「1問2應3轉介」
近期大學生憾事意外頻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王明鈺提醒,大學生上大學面臨離家,必須適應大學自主管理,也要面對生涯困惑,情感發展,單靠自己其實不容易順利面對,身旁的人可付出多一點關懷,建議有效幫助人遠離自殺可採取「1問2應3轉介」。王明鈺說,高成就的孩子,不代表高適應度,他們過去在學業上平順,但是碰到困難,卻未必有學會面對壓力,不知道如何面對不完美的自己。這時可1問「主動關懷、積極傾聽」,如果發現學生課堂缺席,或是常聚會不出現,或是顯得悶悶不樂,可給予簡單關懷,主動關心「還好嗎?」「有需要關懷?」「你好像不太開心?」這些關懷可引發一個受困的人,可能願意提出協助的機會。目前政府已有發展「心情溫度計」,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透過幾個簡單的問題可以快速的了解目前情緒的狀況,提供自身填寫或關心的親友來瞭解。如果分數過高,則進到2應,予以「適當回應、支持陪伴」,當孩子碰到困難無法解決,持續陪伴,讓孩子覺得「世界上有人拉他一把」;3轉介「資源轉介,持續關懷」,若師長發現無法協助,千萬不要放著,陪著他們找到更適合的輔導人員、心理衛生專家、醫療專業等都可以在危及時刻,幫上孩子一把。另外,衛生福利部提供安心專業號碼1925(依舊愛我),民眾只要以市話或手機撥打「1925」,安心專線將持續提供全年無休、24小時免付費的心理諮詢服務。【推薦閱讀】回首台大醫學系漫漫歲月:大學不過人生一瞬:寫給二十歲的自己「我快要撐不住了」焦慮年代的急救包!給身陷地獄的你什麼時候才適合顯露我們的脆弱?從林書豪崩潰痛哭談起「生命沒緊急逃生出口」身為人類無法避免寂寞痛苦與不確定感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11-19 科別.精神.身心
自傷連環爆 4解方「TIPP」緩解衝動
國內連環爆出大學生意外事件,心情就像溫度計,難免有時遇到霸王寒流或熱浪來襲,面對自傷連環爆恐出現過度激動與張力,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建議「TIPP」4種解方,有助緩解自傷衝動。李玉嬋指出,「TIPP」的第一個「T」是Temperature,意即降溫,可用用冰塊或冰水碰觸臉龐30至60秒;「I」則是Intense exercise,就是激烈運動,維持激烈運動20分鐘,可以衝刺、開合跳或帶著寵物出門走一走。第一個「P」是Paced breathing,也就是規律深呼吸,每分鐘呼吸5至6次,吸4秒、呼7秒,達到類似打坐的效果,讓自己冷靜下來。第二個「P」則是Paired muscle relaxation,即「配對肌肉放鬆」,先讓全身肌肉緊繃5到6秒,緊抓自己、再抱軟枕放鬆吐氣。李玉嬋說明,心理諮商常常會引導學生,先做一些幫助自己緩解衝動自傷意念的解方,等候活下去的勇氣被激發。李玉嬋也提醒,經常近距離、長時間陪伴關懷自傷學生的師長親友,也要能一起練習不受自殺憂鬱負能量干擾的養心功法,自主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好讓情侶、好友、親人互助設好防火牆,逆轉負能量。另外,李玉嬋也建議,透過「心理健康mBMI」來緩解自殺意念,包括友善交友(Be-friends):建立可陪伴自己的人際友伴支持系統以維持人際支持親密感;情緒正念(Mindfulness):培養正念平穩快樂的情緒管理法,以掌握情緒正念平穩感;意義認同(Identity):練習激勵自己並認同自我價值,以創造生命意義感。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11-19 新聞.長期照護
護理之家1床難求 北市恐等4年
台北市護理之家、老人養護中心等機構,有六千多床,幾乎「滿載」狀態,其中,護理之家的占床率平均逾九成,一床難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的四所護理之家,等候人次最多有五七○人,想入住最長恐要等四年。北市目前有九十九家老人安養暨長期照護機構、廿家公私立護理之家,以及新近設立的東明住宿長照機構。衛生局十月底統計,公、私立護理之家約一千兩百多床,其中,包括台大、三總、市聯醫和康寧等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在內,占床率九成多的就有十五家,占了七成五,而位於文山區的重建樂活護理之家,占床率更高達百分之百。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北市房租、人力成本高,小型安養機構紛紛遷至宜蘭、桃園和新北市,北市少了上百家,住宿型照護機構幾乎都很滿,平均二點二位老人等候一個床位。以市聯醫附設的四間護理之家更是一床難求,排隊人次從四三三人至五七○人不等,平均等候天數從三百多天起跳,最長的忠孝、仁愛護理之家要一千五百多天。台北議員王欣儀表示,近四年聯醫床位數量一張都沒增加,僅一七九床,但等候人數卻增加了近三倍,平均等候天數從半年變成最長要等上四年;但四年來,北市只多一間護理之家投入市場,僅增加五十三床,即便中央補助地方每年近十四億元長照預算,「沒床就是沒床」。衛生局說,公立護理之家因民眾信賴度較高,入住需求一直居高不下,除床位有限,使用者多是嚴重病人,入住時間較長,還因部分民眾會在不同機構重複登記,也會增加等候人次。北市府會加強盤點社宅、閒置空間設置住宿型照護機構,並簡化申請設立程序。
-
2020-11-19 新聞.長期照護
大學畢業就得照顧失智嬤 她靠據點找到工作兼照顧方式
超高齡化社會讓台灣的照顧模式日趨年輕化,年僅24歲的子晴,大學畢業後必須照顧89歲的失智阿嬤,面對無止盡的照顧路程,除了身心俱疲,對於未來也感到徬徨,雖使用長照2.0減輕照顧負擔,但心理上的照顧壓力仍難以抒發,直到接觸支持性團體才獲得紓解。子晴參加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的「聰明照顧者徵求活動」,獲得首獎。她提到,因為透過心理協談確認她能兼顧照顧及在家工作,重要的是有人陪伴,有了勇氣繼續走下去。家總從2017年起,舉辦「聰明照顧者徵求活動」,今年參賽者平均年齡為54歲,65歲以上占3成3,其中女性願意出來投稿的比例高,占7成5,其餘為男性,參賽者的平均照顧時間為9.6年,而一半以上的參賽者必須兼顧照顧與工作。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照顧對於勞動家庭來說,不僅需要減輕照顧負擔,還需要的是穩定工作,政府推動長照多年,但仍有一大部分的民眾不使用,根據調查,不使用長照有七大原因「不知道、不會用、不想用、不敢用、不能用、不夠用、不好用」。陳景寧表示,「不知道、不會用」的民眾,大多是誤以為長照只提供給經濟弱勢者,或覺得申請流程太複雜;「不想用、不敢用」,多是背負著親友的壓力,認為照顧不得假他人之手,導致不使用;「不能用、不夠用、不好用」則是長照制度不符合他們的需求。陳景寧表示,照顧的議題非常複雜,且每一個個案都非常個別化,今年「聰明照顧者」獲獎的第一名與第三名,年紀都僅有20多歲,與過去常見的老老照顧相當不同,這群年輕的照顧者,不僅要面對照顧壓力,剛出社會的就業未來,也會讓他們備受壓力。此時,支持性的團體介入就非常重要,目前衛福部於全台設置105處家庭照顧者關懷據點,就是希望能協助照顧者,降低照顧事件對家庭或個人的衝擊,關懷據點的人員將會不只會協助紓壓,也能幫助針對每個家庭的需求,給予建議。陳景寧表示,像是年輕照顧者如何兼顧就業與照顧,又或是避免照顧離職的事件發生,協助連結各種資源,目前家庭照顧據點每年會接到3000多件高負荷個案,高負荷個案指一人照顧二人以上、老老照顧、照顧失智或是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案件則是約有數萬件。家總理事長郭慈安表示,別讓照顧壓垮自己,今年參賽的照顧者,有年輕人也有男性照顧者,顯示愈來愈多民眾都會面對到照顧壓力,呼籲民眾只要有需要盡可能加入支持性團體,使用心理協談,幫助自己度過照顧上的困境與難關。
-
2020-11-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學校免戴口罩、游泳池卻要戴?陳時中揭關鍵
12月1日起,8類場所將強制戴口罩,外界好奇,為何進學校免戴口罩、到游泳池卻要戴?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解釋,關鍵在於接觸者是誰,若接觸到非特定人士就要戴。因應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防疫整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記者會宣布,12月1日起啟動秋冬防疫專案,「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等8大類場所將強制戴口罩,違者勸導不聽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由地方政府開罰新台幣3000元至1萬5000元罰鍰。陳時中表示,原則就是室內空間必須戴、室外場所盡量戴,但室內若有飲食需求,只要能保持距離、設有隔板等防護措施,可以暫時取下口罩。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指揮中心規定,同樣是室內空間,學校、補習班及餐廳不須戴口罩,游泳池、健身中心卻要戴,引發討論。陳時中解釋,這次主要強化會切觸到不特定人士場所的戴口罩規定,但學校、補習班接觸到的都是特定人士,因此並未強制要求戴口罩;他笑說,當然不可能要求民眾在游泳、健身的時候戴口罩,但在下水前後、使用健身器材前後,就應把口罩戴起來,盼強化戴口罩的遵從度。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三溫暖、健身房等場所因性質特殊,無法全程戴口罩,業者可以透過人數管制、加大器材間距降低風險。然而,沒依法戴口罩究竟該怎麼查、由誰開罰,令業者傷透腦筋。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由於8類場所分屬不同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管轄,執行上可由營業場所業者先勸導民眾戴口罩,若屢勸不聽,可錄影或報警舉發,由主管機關開罰。陳時中說,台灣防疫一直以來都是關懷、管制並重,不是單純靠嚴刑峻罰,而是團結一致抗疫,但仍須針對少數屢勸不聽者清楚訂出罰則,目前多數大眾運輸工具對於戴口罩都做得很好,但在夜市戴口罩的人明顯就特別少。陳時中指出,夜市雖然是室外、通風良好的場所,但人潮畢竟比較擁擠,呼籲逛夜市還是要戴口罩,盡量不要邊走邊吃,或須進行人流管制。【相關閱讀】‧ 12月起強制戴口罩場所名單出爐 餐廳不用、室內泳池記得戴
-
2020-11-18 新聞.長期照護
24歲孫女獨自照顧失智嬤 笑談與老室友相處訣竅
「每天一睜眼就得清理床上大小便,真的很崩潰。」24歲的晴晴獨自照顧失智阿嬤,從最初疲於安撫不吃飯、半夜大吼阿嬤,到現在善用長照資源,找到和「老室友」的相處之道。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天舉辦「第四屆聰明照顧月計畫徵求活動」頒獎典禮,獲選第一名的晴晴分享她這個「長照菜鳥」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年僅24歲的晴晴,大學畢業那年原本已找到工作,但因高齡89歲的獨居外婆失智狀況愈來愈嚴重,家中又找不出人手照顧,她心想自己年紀還輕,不願內心留下遺憾,索性回家照顧阿嬤。回想起最初那一年,晴晴坦言:「真的很崩潰。」當時根本不知道失智症是一種病,原來可以就醫治療,完全憑著一股衝勁在照顧阿嬤,每天要求阿嬤起身運動、算數學、寫自己的名字。無奈阿嬤症狀每況愈下,不是不吃飯,就是半夜大吼大叫,甚至把紙尿褲脫掉,到處大小便,她回憶「每天一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排泄物」,後來阿嬤不慎跌倒,只得整天臥床,照顧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晴晴說,後來因為住家樓下正好開了神經內科診所,她才驚覺原來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且有藥可治療,並由長照資源介入照顧,阿嬤總算漸漸穩定下來,她也參加舒壓活動與支持團體,將內心積壓已久的情緒釋放出來。她笑說,歷經這一年,總算找到和「老室友」的相處模式,目前已經能在家中接點文案行銷工作,偶爾也能放心與朋友出遊,更加入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的關懷陪伴員行列,盼用自己的經歷,關懷更多尚未走出照顧陰霾的家庭照顧者。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社工楊婕妤受訪時表示,一開始接觸晴晴時,她整個人被負能量籠罩,經過支持團體介入,晴晴才漸漸重拾笑容。她指出,近年年輕照顧者愈來愈多,曾遇過26歲、30歲年輕人必須在家中照顧失智或重病失能的爸媽,看著同儕在社會上打拚、獲得社會地位和成就,自己卻得在家中照顧長輩,內心壓力無從紓解,呼籲可尋求家庭照顧者團體支持,避免過度犧牲與遺憾。
-
2020-11-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台灣長照體系人員的培訓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長照」(長期照顧),這是目前台灣政府與民眾都非常重視的議題。我們非常感謝一位因為老年母親中風而對長照有深切感受的老師,寄來一篇他的看法,指出目前醫療體系,對病人、家屬、醫療單位三種面向的意見與行動,必須有效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醫病平台」非常榮幸能因此邀請到兩位長照的專家回應: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學會理事長吳肖琪教授分享「台灣長照體系人員的培訓」,介紹「長期照顧專業人員」的資格、訓練,並且提出如何使基層醫療與長照資源更綿密的連結並確保照護品質;衛福部長照司周道君副司長介紹「長期照護2.0」,說明長照的對象,包括身體失能以及失智者,以個案的生活為中心來規劃,設計多元多樣的長照服務項目或方案來回應不同失能個案的各種需求。希望這三篇來自家屬、學者以及政府官員的文章可以使醫療界以及社會人士對「長照」有更深切的了解。失能需協助的判斷,以個案能否自己吃飯、洗澡、上廁所、移位、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功能作為主要評估工具;如何判斷失能需協助,需要哪些方面之協助?那些協助是衛生福利部長照2.0計畫可提供的長照服務?那些需要地方政府連結其他地方資源?縣市政府長照管理中心扮演重要的角色。長照2.0計畫服務需求評估與管理的執行,主要由縣市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簡稱照管中心) 」負責,照管中心的「照管專員」多由護理、職治等醫事專業或社工、或公衛背景人員擔任。新進照管專員須接受照管專員第一階段訓練共40小時計五天的專業訓練課程與實務實習,內容包括基本概念(長照導論、相關法令與規範、照顧管理的概念)、評估與計畫(包括長照個案問題評估與討論、服務模式、照顧管理的工作內容)、資源應用(包括服務品質評估與監測、家庭及社區資源發展),並須通過評量測驗與口試;並在資深照管專員與照專督導協助下,成為可獨立提供長照相關諮詢、個案評估、及複雜長照個案處理服務、並管理長照A單位與B單位照顧服務的專業人員。需要長照2.0服務的失能民眾,可與1966或縣市政府長照管理中心聯絡,若經「照管專員」初評,符合長照2.0計畫補助對象,則「照管專員」會與「長照A單位的個案管理員」一起到個案家進行家訪評估;若是住院病人出院後需要長照服務,可透過出院準備服務連結長照2.0的資源;「照管專員」會依據個案的失能程度、居家的環境、家庭照顧的能力,判定失能等級,以及長照2.0計畫可補助的額度,再與「長照A單位的個案管理師」,擬定個案的照顧計畫,再由「長照A單位的個案管理師」協助連結與管理個案所需的各項長照B單位能提供的長照服務;以共同確保個案得到及時且適切的長照服務。然縣市政府除協助失能需長照服務者連結與補助長照服務外,亦負責開發長照資源、管理失能者權益保障、以及長照服務單位之照護品質。為確保長照服務人員的照顧品質,99年衛生署召開「長期照護專業人力培訓規劃」會議,本人建議可規劃三階段認證課程,獲當時衛生署採納,並列為長期照護服務之要件:第一階段認證課程(Level Ⅰ)包括長照領域需要學會的共同課程、第二階段認證課程(Level Ⅱ)回歸護理(32小時)、物理治療(32小時)、職能治療(32小時)、營養師(32小時)、醫師(16小時)、社工師(32小時)..等各專業在長照領域最常見的照護技巧課程;第三階段認證課程(Level III) 整合性照護(24小時) 分三天辦理,屬於繼續教育課程,強化一個多重問題失能個案如何藉由跨團隊合作讓個案被照顧得更好。三個階段的課程皆訂有課程名稱與時數要求,每個課程皆會有課程介紹、課程安排。level I已有線上學習平台,從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專業人員數位學習平台,可以看到level I的數位學習課程,包括溝通與協調、照顧管理概念、個案評估簡介、長期照顧政策與法規、獨居老人在宅照顧、跨專業案例討論重度失能長者在宅照護、長照需求與情境介紹、跨專業角色概念、長照之性別文化觀點、長照資源介紹與應用、長照發展理念與倫理等,個案評估簡介課程已有41萬餘人次點閱、其他課程也有20多萬至30多萬人次之點閱。level II課程委託醫師公會、藥師公會、營養師公會、護理師護士公會、聽力語言學會、物理治療學會、職能治療學會、輔導與諮商學會、臨床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等各專業單位開課;109年7月起,執行復能服務之專業服務人員需於109年12月31日前完成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專業人員數位學習平台之復能實務專業服務基礎訓練8小時線上課程(不含個案討論與分享)及地方政府自辦之實體個案研討4小時,共2類12小時之課程,始得提供服務。level III課程委託臺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開課,108年在臺灣北中南東共辦理15梯次,3,300人完成訓練。A單位的個案管理員,由完成長照LEVEL 1課程,且有以下資格者擔任:1.具一年以上長照服務相關工作經驗之(1)師級以上醫事人員、社會工作師或(2)老照碩士及公衛相關科、系、所畢業生,或2.有二年以上長照相關工作經驗之(1)專科以上醫事人員相關科、系、所或公衛、醫管、社工、老照或長照相關科、系、所畢業生或(2)具社工師應考資格者或3.具三年以上長照服務工作經驗,(1)領有照顧服務員技術士證者、(2)高中(職)護理或老照相關科系畢業者、(3)領有專門職業證書者(如護士、藥劑生、職能治療生、物理治療生等),要接受縣市政府辦理個管人員初階訓練,包含:專業基礎訓練課程7小時與案例實作6小時,並在六年內要完成A單位個案管理員的進階課程30小時,訓練內容包括基本內涵(倫理議題、感染控制、人身安全)、個案管理(照顧會議的意義與方法、服務提供的監測與評估、社區工作方法)、資源運用與服務模式(失能身心障礙者需求與資源運用、長照輔具及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給支付基準暨相關資源說明)、特殊及新興議題(復能概念與演練、家庭照顧與高風險家庭處理機制)、案例實作類課程(多元案例實務演練)計五天的進階訓練課程,並須通過評量測驗與口試。長照2.0的服務,主要由長照B單位提供,包括居家照顧服務(協助洗澡、陪伴就醫…)、居家專業照顧(醫療、護理、復健、復能)、日間照護、失智日照、失智共照、交通接送、輔具、環境改造、喘息等項目之服務。B單位各類醫事專業人員接受該專業level II的課程;至於照顧服務員的培訓,需要有50小時的核心課程、8小時實作課程、2小時綜合討論與課程評量、與30小時的臨床實習,共計90小時的訓練,照顧服務員核心課程有長照服務願景與相關法律基本認識、照服員功能角色與服務內涵、照顧服務資源與團隊協同合作、臨終關懷級認識安寧照顧、家務處理協助技巧、性別平等、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等24單元課程,自108年6月1日起,規定測驗成績須達80分且課程閱讀時數須達到建議學習時數;另外搭配特殊照顧需要額外特殊課程之訓練。109年3月13日起照顧服務員訓練增列保護性課程,包括家庭暴力、老人保護及身心障礙者保護工作概述(含相關政策與法律)。失能長照個案除長照服務需求,通常因伴隨多重慢性疾病而有醫療需求,個案可能因疾病住院加重失能程度,如何讓住院醫療之出院準備、急性後期照護、基層醫療與長照資源更綿密的連結並確保照護品質;讓民眾、醫療院所、鄰里長、社區熱心人士,都知道失能時可聯絡縣市政府長照管理中心;配合高齡老年人口增加去提升長照服務量能與效率,發展遠距照護智慧科技減少照顧負荷,皆是衛生福利部必須持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