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 養生.樂活旅遊
搜尋
長照
共找到
1658
筆 文章
-
-
2019-12-02 新聞.長期照護
找回吃的幸福感 營養師伴媽媽練吞嚥2年
協助長輩移除鼻胃管,對專業人員來說也不容易。資深營養師謝惠敏想讓媽媽吃一塊蛋糕,努力協助復健,眼看就要成功,媽媽卻再次嗆咳送醫,但她說,為讓媽媽找回吃的幸福感,會繼續嘗試,這次降低目標,「一盒布丁就好」。謝媽媽由移工照顧,三年前因吸入性肺炎送醫,第一次插上鼻胃管。當時醫護問:「媽媽怎麼這麼瘦?」謝惠敏才驚覺,雖然天天回家陪媽媽吃飯,也知道媽媽常嗆到,她卻輕忽嚴重性,更沒發現媽媽已經消瘦了十公斤。身為營養師的她,在媽媽出院後認真訓練媽媽由口進食,但媽媽進食量少,體重無法上升,不到半年又因病住院,又再插鼻胃管。雖然因此營養攝取足夠,體重養回至六十公斤,但謝惠敏說,媽媽會不由自主拔掉管,全家聚餐時對家人露出想吃的眼神,「讓我們相當不捨」。為了讓媽媽能吃一塊弟弟親手做的蛋糕,謝惠敏申請長照復能服務,讓語言治療師到宅訓練,而她姊姊也研讀相關書籍從旁協助。這次認真訓練兩年,媽媽終於能偶爾用嘴吃幾口奶酪點心。只是開心沒多久,又再發生吸入性肺炎。朋友勸謝惠敏放棄,但她認為「和家人吃飯是最幸福的事,若不努力就真的不能吃了」,只是兼顧安全和幸福感實屬不易,「我會再嘗試看看」。謝惠敏呼籲民眾掌握兩時機,一是察覺吞嚥困難盡早就醫,二是第一次插管後積極復健,別輕言放棄,才有機會找回吃的幸福感。
-
2019-12-02 新聞.長期照護
健保擬提高給付 助長輩拔除「象鼻」
國內每年近廿萬人裝置鼻胃管,部分是短期需求,但許多人因吞嚥困難、有嗆咳風險又要維持營養攝取,加上醫療團隊對吞嚥訓練不熟悉、人力與給付也不足,導致拔除率低,只能讓「大象鼻」留在臉上。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減少依賴鼻胃管、促進以口進食,是健保署高度認同目標,已研究調查提高相關給付,讓長輩脫離大象鼻。健保署統計,去年接受鼻胃管人數為十七萬三千多人。秀傳醫療體系副營運長陳進堂指出,中風或高齡病人吞嚥功能恢復不易,必須接受咀嚼及吞嚥復健,但吞嚥復健需結合耳鼻喉科、牙科、復健科、語言治療及營養科評估,提供完整訓練計畫,才可能在六個月內脫管。此外,照顧者不支持也是原因之一。陳進堂解釋,鼻胃管餵食可能只需十分鐘,許多長輩交給看護照顧,比起花時間慢慢訓練咀嚼和餵食,寧可選灌食更方便。秀和慈善基金會執行祕書陳佳琪說,民眾普遍誤以為鼻胃管插了就不能拔,長照機構的脫管訓練也不足,醫療機構則憂心患者脫管後會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台灣聽力語言學會長照推廣委員會委員長、語言治療師蕭麗君表示,部分醫療團隊對吞嚥領域不熟悉,人力又不夠,以吞嚥檢查中給付較高、又不費時的吞嚥攝影為例,醫院可能沒有這項昂貴儀器,或沒有經過培訓的放射診斷科醫師可判讀或執行檢查。至於語言治療師所做的吞嚥評估,包括腦神經、口腔動作檢查、口咽進食測試、喝水測試等,即使在病人配合的情況下,也要半小時才做得完,最花時間但給付卻偏低,最低的項目只有三百五十元,且語言治療師人力也捉襟見肘。蕭麗君說,目前雖開放醫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等都可以進行吞嚥進食訓練,給付一次一千五百元,但缺乏吞嚥評估為基礎,大多只能做很保守的訓練,效益不足,病人家屬也不覺得被照顧者有進步。要從源頭減少大象鼻,蕭麗君建議,出院準備流程就應該要納入吞嚥的測試和評估,並且釋出評估結果,可幫助病人回家後繼續接受居家吞嚥訓練。
-
2019-11-29 新聞.長期照護
7旬阿公撫養2名罕病孫「我老了,他們怎辦?」
罕見疾病照顧是家庭極沉重的負荷,13年前,屏東縣一對夫妻因著5歲與3歲兒子雙雙罹患裘馨氏肌肉失養症,不堪照顧、經濟負擔而離異,而這對四肢無力、無法自理的小兄弟,最終由阿公阿嬤獨自撫養。煮食、換尿片、抱起移位、刷牙洗澡、每夜兩次醒來協助翻身...,一轉眼十數年過去,阿公說「他們一直長大,我們一直老,退休金也用完了,未來該怎麼辦?」根據罕病基金會資料,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MD)是肌肉萎縮症的一種,源於人體性染色體中的X染色體發生異常、漏掉一段DMD基因,導致肌纖維膜無力脆弱、肌細胞容易死亡,目前尚未發展出有效的治療藥物。肌肉組織會隨著年紀衰退,因此罹病的孩子約在3-7歲才會逐漸出現走路蹣跚、常常跌倒的情形。這對小兄弟的爸媽離婚之後也失聯了,阿公阿嬤當初看到這兩個小孩的處境感到很心疼,因此決定接手撫養。如今大孫子18歲、小孫子16歲,但阿公也已經71歲、阿嬤66歲了。這名阿公被稱作大山阿公,過去擔任管理職,為讓自己更有心力照顧二名孫子而轉任大樓管理員,目前退休。原本以為全職照顧是最好的安排,但突然轉換跑道及長期累積的照顧壓力使身體反撲,最後釀成憂鬱症。「照顧好累,好幾次都想帶著孫子一起走」。大山阿公夫婦孤軍照顧近十年後,106年才開始接觸到長照服務。他們申請居服員每周一至五到家中協助孫子沐浴、陪伴閱讀;申請移位機,讓自己在協助孫子翻身移位時更省力,同時保護自己的身體;就醫回診時,也申請復康巴士交通接送服務,省了不少開銷。同時,他們參加心理協談,漸漸瞭解人本來就有正向及負向情緒,要學習如何與負向想法共存;另參加支持團體,用自己的經驗鼓勵其他照顧者,於照顧路上相伴而行。不過,照顧路上仍有許多挑戰。大山阿公說,政府補助兩個孩子每月每人4800元,但是因為一些緣故沒有辦法拿到。如今退休金快用完了,妻子則四處兼職打零工,大孫子有時也會問:「阿公你們老了,我們以後該怎麼辦?」「對啊,該怎麼辦...」他說,大孫子腦筋還算可以、手還能作些精細動作,所以未來看看有沒有機會到庇護工廠工作;未來他們或許都需要住進機構。● 照顧者別孤軍奮戰,長照資源使用1234口訣:一工具:衛福部長照資源地圖。https://ppt.cc/fBYg6x 二電話:長照專線1966,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三步驟:盤點資源、盤點資產、家庭會議,可上網搜尋「家庭照顧協議」。四包錢:利用線上試算工具掌握補助內容,可上網搜尋「長照四包錢」。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19-11-29 新聞.長期照護
「奶奶,你先睡,你兒子明天就來...」一個長照照護員心疼的謊言
常常聽到有人問:「假如媽媽和老婆掉到水裡,你會救誰?」我當看護的時候,有個很可愛的奶奶,第一次看到她就被她叫人的方式嚇到:「哥哥,幫我拿水。」奶奶看起來沒有90,也有80,但逢人就「哥哥」、「姊姊」地叫,身為好奇寶寶的我問旁邊的看護學姊,「為什麼她會這樣叫人呢?」於是我們邊工作、學姊邊解釋。原來,這個奶奶剛被送來時不是這樣的。她剛來的時候常常鬧脾氣,動不動就丟東西,總是說自己的兒子很忙,只是沒時間照顧她,所以把她送過來而已,不是不要她了。她說她兒子很會賺錢、很有錢,不缺這點錢。原本她兒子大概2週來1次,後來1個月,後來3個月,後來不來了,每個月都是繳費時錢到人不到,再也沒來看過媽媽。奶奶從此就變成這樣了,「哥哥」、「姊姊」,「請問」、「麻煩你」,開始謙卑、謙卑再謙卑,因為她知道她兒子不會再來了……我一邊換著另外一床的尿布、一邊回頭看那個奶奶,原來那麼客氣的人,有段這樣的過去,真的是意想不到。還好是這時候遇到這位奶奶。當看護的時候,就怕遇到愛耍脾氣和即將要老人失智的,而不是躺在病床上的,理由跟我後來在看護和殯儀館之間,選擇殯儀館的原因一樣:需要溝通的人總是比較麻煩。誰知道我來了沒幾個月,這個乖乖的奶奶就開始慢慢退化了:半夜常常20分鐘按一次服務鈴;明明尿布是乾的,卻覺得自己小號了;常常忘記吃飯;總覺得有人偷她的衛生紙。她的壞脾氣也慢慢起來了。有一天晚上,我推她去晃晃,她指著窗戶,驕傲地告訴我,「我兒子在那棟裡面。」我看著窗戶,外面滿滿的高樓,但還是敷衍她一下,「哇!好棒喔~奶奶,我們不要晃了,回房間睡覺好嗎?」奶奶繼續指著窗外,說:「你看,以前我住在那邊,破爛的房子。我老公走得早,我一個人把兒子養大,希望他能賺大錢、住大房子。我不斷工作、不斷工作,讓他讀書,讓他補習,讓他上大學,讓他上研究所。「畢業後很快地,他買了大房子,真的好大、好漂亮,有一張很大、很舒服的椅子,我記得他告訴我,『媽,你不要再上班了,我養你。』值了,一切都值了,他長大有出息了。「然後就是娶妻、生子,好了,我也沒對不起老公,我們家有後了。可是那個媳婦呀,唉,那個媳婦呀……為什麼我養我兒子那麼大,他什麼都聽他老婆的?我兒子應該要聽我的呀!沒有我的付出,有現在的他嗎?」老人家伸出手,滿滿的厚繭。我一看就哭了出來,因為那個繭和我外婆手上的一樣,那是一種勳章,一種為家庭付出的勳章。每當我看到外婆的厚繭,看到外婆因為當年在田裡插苗的駝背,我都會偷偷掉眼淚。奶奶比我堅強,繼續說:「說好送我過來後,會天天來看我,然後每次都說自己忙,我請護理師打回家也說賺錢重要、賺錢重要。對,你小時候,我也是跟你說賺錢重要,但是我賺錢,我有冷落過你嗎?我會因為賺錢,不關心你嗎?你說呀!你說呀!」此時窗前只有我和奶奶兩個人,我有一股衝動想抱著奶奶,對她說:「阿嬤,對不起!」但是下一秒卻聽到她說:「還有,我房間的衛生紙是不是你偷的?我就知道你們這種擦屎的手腳不乾淨。你說呀!是不是你偷的?」我把眼淚擦了擦,說:「奶奶,你再不回去睡覺,我其他人都不用顧了。不然叫你的有錢兒子請個人來看護好不好?這樣就有人天天陪你喔。」「好呀,我兒子很有錢,等等我打電話給他。今天星期幾呀?我兒子週六會來看我喔。」我看著奶奶房間裡一直都是週五的日曆,將她的尿袋掛在我腰上,然後把她抱上床,指著那張日曆說:「奶奶,你先睡,你兒子明天就來。」那時候奶奶的笑容,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個笑容在我外婆臉上也有看過,就是我出第一本書的時候,既驕傲又期待。當我離職時,找了很多和我很熟的老人家拍照,奶奶是其中一個。拍完之後,我指著奶奶腳上的襪子說:「奶奶,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你看到了要想起我喔。」奶奶卻回我,「胡說,這是我兒子送的。」我不禁又流淚了。幾週前,奶奶的最後一雙襪子破了,護理師打給他兒子,請他送襪子來。他兒子說:「我很忙,不然你們幫我買,錢我再跟你們算。」我聽到就很不爽,隔天帶了一雙襪子給奶奶,跟她說:「奶奶,你兒子給你的喔,漂不漂亮?他沒時間拿,請我幫忙拿給你。」奶奶笑得很開心,等到我把那雙襪子放到她的櫃子裡時,發現她多出很多襪子。一開始我還很高興,以為說不定是兒子真的來看她了,卻聽到後面八卦學姊的笑聲,「你以為只有你一個人關心奶奶嗎?」怪不得常常有人說,做長照的人是做功德的,果然每一個都有一顆這樣的心。我到殯儀館之後,有一個很壞、很壞的習慣,三不五時用電腦查一下以前很熟悉的爺爺、奶奶的名字。這樣做,在一般人眼中很不吉利,但我是希望在他們走之後,還能幫他們上個香、換個水,無償都沒關係,因為我很在乎他們。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我的名單也一天一天少,然後這天還是到來了。奶奶走了。但我不是一送來就知道,而是某天我突然想起她、想起那雙襪子,就查了一下她的名字。查到的時候,我心裡很沉重,希望不是她,她應該長命百歲地活著。但也希望是她,早點走了吧,不要再等那個永遠不會來的兒子。那天,我進了冰庫,朝那個櫃號拜一拜,心想著:不管是不是,之後我會連續3天來燒香的,希望不要介意我的不禮貌。把屍袋打開後,我笑了,開懷大笑,笑到眼淚都出來了。「奶奶,你過得不錯喔,還變胖了呢!」奶奶的喪禮很簡單,一個禮拜解決,而有錢的兒子只有在第一天來過。我看了一下電腦,發現奶奶連死後誦經都沒有,直接就是訂禮廳。出殯的前一天,奶奶化完妝之後,精神許多。要放入棺木一起燒的一般都是新衣服,我看了看,哀,居然還有我送給她的襪子。當她的遺體被推去禮廳的時候,我看著禮廳正中間那個大大的人形看板,那是奶奶年輕的時候,一個勇敢、堅毅的婦女,莊重嚴肅。或許那是她兒子對她最後、最好的印象。我打開手機,看著那個跟我合照、比著ya的老人,很想把照片洗出來,放在她靈前。「這是她最無助、最需要你的時候,你看過嗎?」延伸閱讀: Costco維他命放久了表面有黑點,還能吃嗎?放冰箱好嗎?專業藥師解惑●書籍介紹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大師兄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19/09/26作者簡介/大師兄我是大師兄,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也是一個肥宅和單身狗。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雖然距離上本書還沒滿對年,但很開心能跟各位再相見。曾經有人問我說:「大師兄,為什麼你有那麼多朋友,有那麼多故事呢?」我笑笑沒說話。其實我的朋友不多,但是不會說話的他們都很有故事,也許遇到我實在不算好事,而這些衰事是一本書寫不完的,於是,我們又再次相見了。自上本書出了之後,我的夢想越來越大,的確,未來的我一定要更肥!更宅!過著一事無成的荒謬人生,好像什麼都沒有,卻又什麼都有。願我一生都肥宅,不帶遺憾進棺材。
-
2019-11-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著手建立屬於自己晚年生命的迪斯耐樂園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老年人的健康照護」,我們非常高興有三位醫學專家發表他們的看法:一位是許多醫學生景仰的基礎醫學老師在自己步入老年的養生心得,一位是對老人醫療頗有心得的資深家醫科醫師提出的幾點老人尤其需要注意的醫療常識與生活態度,一位是長年在美國行醫的台灣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十幾年來在西雅圖為銀髮族成立的社區健康活動團體。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帶給更多的台灣老人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們期待可以有更多的讀者願意在「醫病平台」分享這方面的心得。自己著手來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晚年生命的迪斯耐樂園(Build yourSelf a retired Disneyland ,I-Centered Functional Longevity Club, ICFLC)2003年, 在煩忙的醫療業務之外,我再去華盛頓大學修完醫院管理碩士,體會出一個成功的事業、活動,或人生,都需要有管理的思維才能成功,或是才能有滿意的結果。也就是說,每一件事都需要有目標,有方向,有宗旨,然後有完整的規劃和執行步驟,更需要確切的執行其內容,如此才能有令人滿意的,成功的結局。那麼,「老」是每一個人的「私事」,沒有人能代替你,因此,在我們每一個日子都朝向生命的最後階段,我們要不要也有一個成功滿意的晚年?如果答案是正面的,那麼我們該開始起手準備,慎重考慮自己的理想晚年,仔細分析自身的實際狀況,好好規劃各階段的可行的行動計劃,然後一步一步的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中,耐心地確切的過自己規劃好的每一個領域。我們都要好好的「管理」我們自己的晚年生命!那麼,屬於個人退休「前後」的生活的各種領域的「迪斯耐樂園」是代表什麼呢?當我們去迪斯耐樂園時,最快樂的就是能夠和親朋好友一起玩。一起坐飛車,一起看電影,一起玩各種不同的遊戲。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一起玩同一項,因為各有不同選擇。在我們的退休生活中,不一定每一位好朋友都能完全配合我們的活動,因此要有各種不同的小團隊來搭配,「旅遊,讀書,電影,工作,美食」等等。重點是我們自己的「心態」能調適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嗎?我們的心思能配合別人嗎?我們的生命一直在「交換」的過程中,求得更符合我們自己理想的生存狀況。我們努力工作,期待交換的是有一個合意的生活。因此,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與「自己」,也與相關「對手」包括「家人和親朋好友」談判,以「雙贏」為原則來交換並取得符合我們自己理想的生命過程。從小到大,我們都經歷一環接一環的挑戰與考驗。我們很辛苦的成長、學習、訓練。至今仍然日夜不斷的在面對各種沉重的壓力。試想想,我們要這般一成不變的走完我們「僅此一次」的人生嗎?我們需要及時適切的調整,也就是說我們要「reset」我們的「未來路」,我們期待交換到理想的「老有所終」。因此,退休前開始,個入需要準備晚年生活的各種領域的調整和訓練,包括不同領域的基本認知和個人喜好的技能,以便退休後能進入狀況,並持續下去。如同去遊樂場的不同項目的活動的選項。我們都期待在我們離世時,有一個滿意的心境,因為我們都只能活這一次,我們希望這一生沒有愧對此生。因此,2003年我們捐款並在西雅圖成立一個完全是「志工」式的相互協助,相互學習,教學相長,由經驗交換互動中建立個人生活聯絡網的活動中心:亞裔銀髮族關懷基金會(Asian Senior Concerns Foundation, ASCF)。我們的宗旨就是在老年生命的主要的四個領域裡,「老本、老窩、老身、老心」,經由「管理的精神」去學習、規劃和執行。1. 老本:我們有財務規劃專員每個月的演講,提供符合現實的財規資訊,以便我們可以充份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可以自己或請專業去規劃出合理使用這些資產的額度和方向。也可以好好的安排轉承。我們也提供適切購買長照保險和身後安排事項的重要資訊。2. 老窩:我們提供定期演講,解說晚年因爲每個人的自身身心狀況改變,因而有不同的適合的住宿和照顧環境的需求和層級。我們鼓勵大家按部就班的對「老窩」的評估並認真的「瘦身」。因為,只有如此減少「擁有」才能增大自己的「空間」。要「放下」才能脫離當房子的「奴隸」。我們也解說搬去「退休社區」的利弊。因為當我們進入不同層級的晚年生命時,應要求「交換」的是「我們自己時空的自由」。這種選擇需要整體思考我們自己的「醫療團隊所在、活動團隊所在、交通方便性」。根據這些資料來適切調整老窩的選擇3.老身: 我們都是一天老過一天,身體健康也是天天弱化。除了各班的「動」的活動,跳舞、健走、慢拳等,「靜」的書法,聊天喝茶,小題目演講分享等之外,我們每一個月提供老年身體照護的演講,尤其是身體健康的自我管理。重點是以在美國法規和制度內,從我是內科、老人科、長照及長照管理專科的經驗和角度,來提供建議。我鼓勵大家改變由現行的醫療照顧的被動的思考方向,改為主動的規劃和預防的管理態度。我建議大家除了認真參與學習老人醫療照顧的各種資訊,才能有效了解病情並作最有意義的選擇,配合醫療團隊的醫治。我也建議大家對自己身體狀況要花時間去了解,並思考不同階段的照顧的安排。尤其是「當自己還能主導、能作主時的最合理的態度和照顧」,「當自己失去能力、喪失主導權、完全依賴旁邊的家人時的合理照顧」的安排和方向。因此,我們每個月定期提供這類相關演講,鼓勵大家在這種教學相長中,成為朋友,成為定心丸,才不會茫然。我們也鼓勵大家參與「慢性病自我管理訓練班」的課程,讓大家學習如何能自我照顧老年身心的慢性狀況,不用事事找醫師處理,也可以安心過適切的晚年。4. 老心: 我們每天的各項課程,都是在鼓勵大家除了娛樂自己,有意義的打發時間之外,著重在「認知和腦力」的訓練。我們鼓勵大家選擇幾樣自己喜歡,願意長久去作,自己可以「主導,控制」的活動,然後來和大家「分享」經驗。因為這個過程,除了腦力的時空運作是全方位,是獨立自主,是正面力量,然後再來分享給大家則是「快樂」。例如,「自學讀書會」,我們自己去找題目,找資料,整理後,來「帶領」討論。「旅遊小組」是我們自己去討論決定旅遊地點、公佈、組成志工團隊來規劃、連絡、安排,然後接受報名和最後完成旅遊。我們也在市內不同點各自成立定點定期健行,如此增進交流和交心,養成團隊互助精神。每年我們辦一次回饋表演給約五百位社區大眾看我們努力學習的成果分享,這樣能更增強大家合作的感情。我們的活動完全是志工式,沒有要求政府經費補助,我們自己捐款,自己管理。在教學相長,奉獻互助,自我學習的精神之中,我們才能享受獨立自主,屬於自己的老年迪斯耐樂園的生命。我們已於2016年加入健安醫療網(KINON.ORG)。YouTube可找:亞裔銀髮族關懷基金會,連絡:healthyliving@kinon.org
-
2019-11-27 失智.名人專家
曹汶龍/分享照護失智母快樂秘訣 失智症權威:別老問「我是誰」
照顧失智者,總是辛苦而漫長,除了體力與耐力的拔河,面對親人的記憶消褪,更是淚往肚裡吞?——過往對長期照護的悲情印象,在71歲的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身上,竟完全令人改觀!身為失智症權威,他陪伴失智的母親吃飯、聊天、唱歌、換假牙、玩皮球,過程平凡無奇,卻充滿歡樂與溫暖的真摯情感,這些生活影片一經分享到臉書上,立刻感染大批網友,也不免讓人好奇,如何才能做到?「就像在跟孩子玩,母親感受不到壓力,看到我就會有笑容。」曹汶龍解釋。他在7年多前,發現母親生活無法自理,退化症狀逐漸嚴重,就把自己當作「母親的母親」。一邊照顧著「老小孩」,一邊是收治無數失智病人的醫師,這「跟孩子玩」的道理背後,有他長年深切的體悟,幾乎可成為照顧者的參考範本。 照顧老人像照顧孩子,找出母親隱疾他以神經科專長,去年底隱約發現,母親「退化速度變快了」。例如吃飯不會用筷子,湯匙也懶得拿,到最後需要人餵,說話和動作也較為遲鈍,他認為必有「異狀」。依臨床經驗,他擔心,長輩有時因碰撞或稍微出力,會發生硬腦膜出血,產生認知變化。又觀察母親無精打采,體溫比自己還高,卻沒有發燒,經過電腦斷層檢查後,才發現是子宮內部發炎,進行後續治療。曹汶龍依此說明,子女照顧父母,絕少會像家長照顧嬰兒那樣纖細敏感,常思考「孩子為什麼哭?」並且盡力找出原因;若換作照顧高齡失智長者,發現身心衰退症狀時,可能就認為理所當然,而忽略「身體還躲了一些東西」,才會弱上加弱。就醫過程中,一般人尚且會徬徨不安,如何安撫失智者,更是一門學問。他見母親在進行子宮手術前,對醫院環境感到陌生,而頻問「這是哪裡?」曹汶龍順著回答:「我們去美國,現在要坐飛機,要先閉眼睛睡覺喔」,當母親一閉眼,醫護人員就可以順利進行麻醉。他解釋,許多失智者會出現情緒化的衝突反應,往往是因為「尊嚴」被忽略,而所謂尊嚴,就是讓失智者保有對周遭環境的認知,減少「被忽視」的感受,並且有信賴的人陪伴在旁。設計新家時,他特別讓母親的房間保留大片落地窗,除了有自然採光,也可以直接看到家人在活動,「失智的老人,住的地方若能讓視野『通透』,心中就會開朗,自然就能笑口常開。」 照顧者別老問「我是誰」,徒增挫折感曹汶龍形容,「失智是腦袋裡面一塊塊地消失掉,細胞被侵犯而慢慢退化,不停去刺激也沒有用,只有增加他的自卑感。」例如,動不動就考他「我是誰?」當說錯時,急著糾正答案,看似加強記憶,但患者反而會感到被否定,出現失控的舉動,「大家就糾結在那裡。」他建議,照顧者要學會看「好的一面」,若完整的記憶是10分,與其指責他忘記7分,不如肯定他還記得的剩下3分,並且和這「3分」互動,如此一來,失智者就能提升自己「存在」的價值。曹汶龍曾在臉書上如此寫下:「每天早上母親都吃一個蛋。用她習慣的生活事件去執行,讓她覺得還是個有用的人。」遺忘的人事不需再執著,還記得的,就值得歡喜面對。他進一步解釋,退化過程如同生命逆轉,成人不會直接退為「嬰兒」,而是先從退回「青少年」開始──似懂非懂,叛逆又充滿懷疑,大約2、3年後,再退到更年幼的孩子,「我們要在不同的階段,陪他過那個階段的生活,嚴重的話,頂多就像小孩,就用小孩的玩法。」曹汶龍的母親,如今也像他的「小孫子」,晚餐後的時光最悠然,2人一起聊聊天,或拍手唱著母親熟悉的童謠和老歌,有時想到年幼時,母親也是這麼唱給他聽,拉拔到大,不禁眼眶泛紅,「母子互相關懷的情感,很多也很微妙。」 「其實失智很可愛,要懂得他在想什麼。」曹汶龍分享,失智者常會說出「不符現實」的話,也許前言不對後語,把兒子當作先生,因而用怒罵的口吻來講話,這時不用動氣,「就用演戲的方法,把自己當導演,配合扮演角色,用這樣子來看,就會發覺生活很精彩。」他分析,當腦部退化到額葉,節制力會降低,也許容易疑神疑鬼,或生活習慣變得不愛乾淨,三更半夜不睡覺,若情況嚴重干擾別人,在醫師和家屬充分溝通之下,也可透過一些藥物,來調整患者情緒。雕塑母親如菩薩,提前練習老後模樣曹汶龍被網友喻為「現代老萊子」,母親則是笑口常開、反應純真的「曹奶奶」,當他看著母親,也像在看著更老之後的自己,因而心生感謝,「製造一個母親可愛的形象,等於給自己一個機會,雕塑一個菩薩,知道方法了,將來活到那時候,也把自己雕成那樣。」若將來有一天也罹患了失智症呢?他搖了搖手機,是這麼想的,「老天若讓我走到那一步,我想我會不一樣的!現在已經養成習慣,把約會寫在行事曆,訂高鐵票、付款都用app,將來飲食、保全等服務,點一點螢幕都有,也不必到安養院。」曹汶龍隨著工作地點的變遷,40多年來都把父母帶在身旁照顧,事親至孝,他強調,家庭關係之所以融洽,有賴另一半的包容,「要對太太要特別好,做先生各方面要尊敬她,讓她有很大的自由空間。」 住過台北、花蓮、如今在嘉義定居,他和住家周圍的退休鄰居們組成「共老圈」,常聚在一起交流。今年父親節,兒女都在外地,「共老圈」就在餐廳訂下一桌菜來慶祝,樂得自在開心。主動出擊走入失智家庭,自在不求名利在國內,嘉義縣的老年人口比率居全台之冠,曹汶龍同時為嘉義縣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持人,在看門診之外,一週有超過3天走入社區,開設「記憶保養班」,也幫助更多失智患者接受正規治療。從國防醫學院畢業,開創國內神經內科體系,他如今行醫近半世紀,更專注於失智症照護領域,「我已經過了退休年齡,還沒退就不會退,我現在做的東西,別人認為是需要我的,我出去不求名不求利,就很自在地努力。」他感受到,醫師到社區裡就是「核心人物」,雖然報酬不多,但動機很單純,就是基於對人的關懷,醫病之間都能獲得正向的能量。 曹汶龍發現,有許多失智者「躲在家中」,不肯來醫院,他開始實行「主動出擊」,結合醫師、個案管理暨護理師、社工、心理師等人組成團隊,到患者家中,一待超過一個小時,「家家都有本經,必須教他一些方法」,家屬果然大為感動,往後就願意配合治療。然而一名失智患者平均要做好幾項檢查,得來回跑幾趟醫院,他規劃「一條龍服務」,讓病人一來到醫院,可以接連從個管師測驗、斷層掃描檢查,最後再到診間,大幅減少周旋不同科別的不便。許多村落的「里長」主動協助找出失智患者,也是他眼中的關鍵人物,「我們幫了他,他們也幫了我們,里長會覺得他是專業的,要不然他沒有醫療後盾,就不會敢碰失智個案」,這是努力化解層層誤會下,一步一步嘗試走出來合作之路。 至今每個月,曹汶龍仍保留一天,從嘉義到台北慈濟醫院看診,許多北部的老患者等的就是這一天,他來回車程起碼要花上6個鐘頭,仍說「看到許多老朋友,很歡喜!」人生70,他認為確實值得歡喜,外在物質條件也沒有太多追求,「隨順因緣,當你覺得各方面都足夠,就什麼事都好做。」對於家中的老母親,和各地需要他的患者,則持續付出更多,並滿足地一無所求。原文:照顧失智長輩可以這麼快樂!曹汶龍:陪他玩,但別老問「我是誰?」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19-11-26 新聞.長期照護
到宅沐浴 薪情差、常職災 服務員難留
源自日本泡湯文化的「到宅沐浴車」,只要一點五坪就能協助失能者沐浴,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三年來已服務四千多人次,但需採蹲姿或跪姿,姿勢錯誤或肌力不足時常造成職業傷害,服務員月薪僅三萬多元,工作辛苦、薪資低,致流動率高。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說,根據衛福部調查,一○七年全台失能長者約五十五萬人,有沐浴需求的占百分之六十七;失能五年以上的社區長者超過百分之卅無法沐浴洗澡。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趙明明說,幫人洗澡聽起來很容易,但對長期臥床的失能者家庭來說,洗澡是件需要全家總動員的大事,外界難以了解。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葉建鑫表示,到宅沐浴強調尊嚴服務,若工作人員姿勢錯誤或肌力不足,造成職業傷害的風險極高,目前長照補助無法提供到宅沐浴服務員超過四萬元以上薪資,造成基金會服務員的流動率極高。基金會說,工作人員每月薪資約三萬二千元,年齡層約卅五歲至四十五歲之間,大多為女性,結婚生小孩後常因腰椎無法負荷,流動率高,最短曾有人工作一個月就離職。紅十字會雲林縣支會表示,到宅沐浴服務一次得派出三人幫長輩服務,服務員得先上專業課程,學習相關知識,還得職前訓練,加上工作辛勞、時間長,想要找到合適的服務員不容易。雲林華山基金會斗六站長蔡恂恂說,她有次曾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幫九位臥床長輩沐浴,斗六站僅有她一人可以幫長者沐浴,其他鄉鎮基金會服務站也幾乎都是一人服務該區所有長輩。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身兼台灣沐浴福祉專業照護協會秘書長,也是國內最早從日本引進沐浴服務單位,他說,日本採蹲跪姿沐浴將近五十年,有嚴格蹲洗SOP,並沒有太多職業傷害問題,也非人員流動原因,主要還是在於長照工作原本就辛苦,這是所有長照機構普遍現象。但服務員須落實如何保護自己。
共
5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