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6 名人.陳亮恭
搜尋
長照
共找到
1560
筆 文章
-
-
2021-07-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夏天可戲水了!開放沙灘潛水衝浪「降級十大QA」一次看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27日起至8月9日全國將降為二級警戒,公布大原則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實聯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人流管制等,其中更罕見開放球類、中元普渡、沙灘及潛水活動等,本報匯集「降級指引十大Q&A」一次看懂。Q:搭轎車、計程車、遊覽車可以脫口罩飲食嗎?A:搭乘轎車必須全車都是家人,才能同時脫口罩飲食,車上若有外人,建議座位有間隔或坐斜對角,一人可脫口罩飲食,不能同時脫口罩飲食;遊覽車採間隔座,可分班吃飯,先二分之一脫口罩吃飯,另外二分之一再吃。Q:遊覽車的麥克風到底怎麼用?A:不能唱歌,但可以導覽。因為唱歌會輪流給多人使用,每使用一次必須要清消。如果要換人導覽,必須要清消才能給下一個人使用。Q:降級後可以進行水域活動嗎?A:游泳池還是不開放,但到海邊潛水、衝浪、水上摩托車,只要不群聚,上岸戴口罩,就會開放。Q:戶外運動可以開放嗎?A:考量到民眾有運動增進健康需求,籃球場採時聯制及戴口罩就可開放,羽球網球等人跟人不會接觸等運動,只要戴口罩也會開放,且單打雙打都可以。Q:中元普渡可照常舉辦嗎?A:可開放普渡及公祭,但禁止中元普渡過後的福宴、平安宴、流水席等,另外社區及公司行號可參考指引舉辦普渡等活動,呼籲民代、首長別參加公祭和普渡。Q:可以到海灘遊玩嗎?A:沙灘可開放,但需要戴口罩且人流管制。Q:降級後長照機構及醫院是否開放陪病?A:明天會公布相關規範,但醫院暫時維持現狀,不開放陪病探病。Q:降級指引中多項行業人員,皆須要持有3~7天的快篩陰性證明,實際是要幾天的陰性證明?如何查驗?A:基本原則是七天,採每周快篩一次,若有遇到疫調等特殊情況,會縮短制三天,並根據衛生單位要求為準,可由地方去定期查驗、各部會研議,讓民眾更放心。Q:各縣市及各單位可以自行加嚴或鬆綁嗎?A:各部會可以在評估訂定更寬鬆或更嚴謹的指引,報指揮中心同意發布實施。地方在執行有疑議時,得請中央部會給予解釋。Q:若不在此指引內的行業及單位怎麼辦?A:若非屬各部會鎖定訂指引者,如指引不全或不在規範內,認為無法依照指揮中心頒布的原則性規範實施時,該職業場所負責人或單位,可自擬防疫計畫送地方政府核定後進行,地方准駁有疑議時,得轉中央次審。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公布規範包含生活多元面向,單純的原則性規範無法滿足所有人需要,強調「有原則相對有例外,但指引訂好了,執行上若有困難,地方政府可以根據疫情調整。」至於指引有牴觸或不完善之處,都可以提出來討論,讓執行上的困難和疑義減到最低。
-
2021-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補習班、餐飲台中怎麼降級?盧秀燕:防疫安全才能開放
行政院今天宣布7月27日從三級警戒降為二級,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表示,中央2點的疫情記者會針對很多行業場域解封有說明,很多措施、開放都是剛才公布,距離7月27日還有幾天時間,會盡快評估報告,她的開放原則「一個前提、兩個態度」,防疫安全才能開放,不是為開放而開放;兩個態度是「穩健式解封、漸進式鬆綁」,不要很著急,確定防疫安全能落實,才會開放。盧秀燕表示,台中今天「三個+0」,本土確診零、快篩陽性確診零、境外移入零,目前接種第一劑疫苗64萬6742人,台中市應施打人口234萬5725人(18歲以上)覆蓋率27.57%,若以全台中市人口算平均覆蓋率達22.93%。盧秀燕說,今天行政院宣布種大消息,7月27日開始三級警戒降為二級,2點中央疫情記者會針對很多行業場域解封有說明,台中相關行業場域解封狀況,因中央剛才公布很多措施,距離7月27日還有幾天時間,會盡快評估報告。盧秀燕強調,她的「穩健式解封、漸進式鬆綁」態度不是今天才提出,從這個禮拜開始就不斷呼籲,不要很著急,有些場域不會一步到位,會逐步先開放到一個程度,確定防疫安全能落實,才會全面開放。盧秀燕說,她周一就請衛生局、教育局、社會局針對四大系統針對長照、教育、社福、身障系統的四大場域說明開放原則,四大場域有1143處以上會開放,服務對象超過10萬人。以教育系統為例,目前很確定幼兒園、課後照顧中心(安親班)會進一步開放,很多業者在申請中,教育局要進行審查與會勘,台中市幼兒園765家、有83000名小朋友,這不含課後照顧中心;衛生局的長照、社會局社福系統也是第一波公布開放的場域,文化局、客委會的文化場館會漸進式鬆綁開放。盧秀燕說,補習班是不是開放?因台中各類補習班種類多,包括教育、才藝類達有2900家、從業人員25000人,中央沒有疫苗,大部分從業人員都沒打疫苗,若要開放,怎麼開放?這是重大議題,中央提到要開放要自行快篩,但怎麼快篩和確保防疫安全?台中會盡快研究,有結果會報告。盧秀燕說,至於飲食內用,中央提到可以開放,因要脫下口罩飲食,顧及防疫安全,每個縣市都在討論中,已經在評估討論,有確定消息會對外公佈。
-
2021-07-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年紀大染疫易重症亡 羅一鈞:75歲以上死亡率達30.7%
新冠肺炎容易造成長者重症、高死亡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希望全體打疫苗,以前講過涵蓋率和施打疫苗有關,盡量去鼓勵打疫苗,高齡者開放打疫苗時間也很長,達到一定效果。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統計自5月11日至今,確診個案65-74歲重症率39%、致死率12%,75歲以上重症率52.7%、死亡30.7%。不管重症、致死,都有隨年齡增加,年紀愈長罹病會比較嚴重。對於疫苗施打,陳時中說,65-74歲有74%,有67%都比流感高很多,AZ或莫德納兩種疫苗都有可能,未來還有其他選擇,打疫苗比例會緩步的往上升,目前目標是快點涵蓋年齡層愈廣愈好。目前長照機構、醫院陪病者仍有相關規定在,7月27日後可再逐步開放?陳時中說,長照相關明日會再開記者會,而醫院規定則暫時維持現狀。
-
2021-07-23 新聞.元氣新聞
新北緩坡降級 托嬰、托老、幼兒園日照 27日有條件恢復
新北今宣布緩坡式降級,包含幼兒園、兒童課後照顧中心7月27日有條件復課,公私立托嬰中心、身心障礙日間照顧、公共托老中心、長照家庭托顧單位,也自7月27日起起恢復收托服務。新北教育局表示,新北幼兒園、課照中心教育人員全面完成疫苗施打,整體施打率達95.88%,因此將採有條件式開放,訂定幼兒園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復課後相關防疫規範,幼兒園接送不入園,幼童專用車則由19人降載至10人。教育局指出,復課前需完成,未施打疫苗者於復課前3天內應進行快篩或PCR陰性證明,復課後每3至7日定期快篩並公布結果,進園(中心)人員善用社交距離APP及簡訊實聯制。另外無窗、無法保持通風的室內空間(例如地下室)不開放,教室則採固定座位並以教室範圍拉大最遠座位間距、用餐全面設置隔板;若遇確診者足跡,應停課3天,如有確診個案則必須停課14天,且須全體教職員工生快篩陰性才能復課。新北社會局指出,291家公私立托嬰中心、56個身心障礙日間照顧、52家公共托老中心、9個長照家庭托顧單位,因共作人員施打疫苗達9成,27日起恢復收托服務,而未打疫苗者,必須提供3日內快篩或PCR陰性證明,且每3至7天定期快篩。社會局說,各服務單位必須落實防疫管理,如訂定健康監測計畫,照顧活動採分組、分空間且不交流;管制家屬接送時段、空間及固定接送人員;1天2次加強環境及設施器具清消等;若有確診者將暫停托服務。
-
2021-07-22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中風復健路漫長 3招選對足踝輔具助行走
●中風復健可多利用政府長照服務資源協助●復健循序漸進,避免疼痛發炎●挑輔具跟選鞋子一樣,一定要合腳 腦中風之友「要認真」(化名)因先天性腦動靜脈畸形引起風濕免疫症的抗磷脂質症候群,最後導致肺栓塞,緊急送醫開刀,調養許久,才重回校園。時隔一年,在學校突然頭痛、胸悶緊急送醫,又發生第二次中風,人生遭受重大打擊,他仍樂觀面對、努力復健。恢復行走能力是中風患者最大心願。「要認真」與同樣歷經中風之苦的父親接受「慢病好日子」邀請,與物理治療師及甲類評估人員李晋宇一起直播,諮詢專家有關足踝輔具的使用要點,避免復健操之過急或姿勢錯誤而受傷。不同階段用不同輔具李晋宇提到,中風復健可分為前中後期的處理,包括從醫院回到家裡的社區銜接,每個階段都需要運用不同輔具,協助照顧者減輕負擔、患者恢復自信。「出院回家先會面臨轉移位的搬動問題,再來是穿脫衣的洗澡、如廁等生活起居,考驗彼此的耐心。」建議可多利用政府長照服務資源,包括輔具租借及照顧者喘息服務。針對中風之友最在意的行走復健,李晋宇強調,一定要循序漸進,針對身體狀況評估選用足踝護具,先穩定站立、再行走,慢慢訓練行走目標距離,後續再進階訓練上下樓梯。復健計畫可諮詢個案管理師進行專業評估,要特別注意的是,動作進行不可太過勉強,若步態不正確,走路很累,也會引發疼痛及膝關節退化問題。復健之路漫長,選對足踝輔具有助於支撐更好的生活。台灣義肢裝具學會理事鍾以俊分享挑選注意事項,「垂足主要分為張力型、無力型,前者是因為肌肉張力過高,後者沒有辦法將腳底板抬起來。」張力型垂足需要使用活動式的足踝輔具,無力型垂足要先把腳固定好、不要垂下,防止行走訓練時因垂足拖地而跌倒。穿戴適合輔具增自信鍾以俊解說,穿戴適合自己的足踝輔具復健,可以建立患者自信,「挑輔具跟選鞋子一樣,一定要合腳,且要能止滑、支撐足部。」經過高溫熱塑的足踝護具沒有止滑功能,不能直接穿出門,必須搭配吸汗和保暖的襪子,尤其中風病人血液循環差,更要慎選襪子。最外層再加上功能鞋,注意鞋頭寬、後跟硬、方便穿脫、有適當曲度輔助垂足等。平時訓練腳踝動作「千萬不要怕依賴輔具,尤其是疾病造成的行動不便,藉由科技輔助矯正姿勢,能避免其他部位受傷。」鍾以俊建議,除了穿戴輔具之外,平時也要多訓練腳踝的動作,控制腳踝的運動,以治療師、個管師的評估判斷為主,在不受傷的前提下,一天一天更進步。【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第二劑疫苗時間到了卻也要上網登記 地方轟中央添亂
很多打過第一劑AZ疫苗的人,在疫苗接種黃卡都被註記第二劑可以施打時間,未料中央打亂遊戲規則,現在所有要打第二劑疫苗都必須上網到中央預約平台登記,接到簡訊再預約接種時間。宜蘭多名縣議員今天砲轟中央是來「添亂的」,主張中央應該依照第一劑疫苗的施打人數,直接核撥疫苗打第二劑。縣議員林岳賢及楊弘旻今天在縣政總質詢時肯定宜蘭縣的疫苗施打作業,一到三類的造冊通知優先施打,接著再通知長輩施打,清清楚楚、有條不紊,現在很多人依照黃卡記載第二劑施打時間,以為相隔10周就可以打第二劑AZ疫苗,卻都一樣要上中央的預約平台登記,難道上頭註記的第二劑施打時間「寫假的嗎?」林岳賢表示,有些醫護人員以為可以優先施打,結要要打第二劑時間到了,也不知要去上網登記,這不是政府照顧第一線防疫人員該有的作法!何況很多長輩、長照中心的失能者或啟智中心身障者,他們都不會上網登記施打第二劑,本來宜蘭都做得好好的,被中央這麼一搞,全都亂了,建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宜蘭維持原來作法。楊弘旻議員主張由縣府幫忙上網預約或造冊,提供中央進行預約施打。黃琤婷議員說,既然中央之前都聲稱疫苗足夠,不用再買了?那就應該要主動通知第二劑疫苗施打,目前長者線上預約的確有困難也不友善,建議中央政府對於目前已經有第一劑施打記錄者,「按照人數直接由中央核撥疫苗」,交由地方通知進行施打。黃琤婷砲轟中央,為何施打第二劑還要上網預約登記?就是中央為了衝高施打率嘛!如今第二劑該打疫苗的人也要跟人家搶上網登記,中央卡了這些人,這就是「疫苗不足」,「以為大家都眼瞎嗎?」黃琤婷說,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被追問第二劑怎麼還沒打?結果他又說不夠,所以讓給別人先打,自己慢點打,顯然中央自「打臉」,不是口口聲聲說說疫苗夠了嗎?
-
2021-07-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微解封新制…拍婚紗可露臉 酬神有條件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微解封」,昨又公布多項新制,從今天起,恢復移工調派工作場所,限同一雇主轉換,且前三日必須安排PCR檢驗;新人拍婚紗照時,可不戴口罩、親密舉動;全國已有十一處宗教場所提出「信眾入內參拜」申請,寺廟廣場有條件開放酬神。許多民眾搞不清楚新人拍攝婚紗照規範,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人拍照時,可有親密舉動,這沒關係,若是婚禮預演示範,則需根據「劇組拍攝」規定進行。目前仍禁止大型婚禮宴客,但可舉辦十人以下小型儀式。在宗教祭祀方面,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全台已有十一間宗教場所完成申請,獲得許可,即日起有條件開放宗教酬神戲,包含布袋戲、歌仔戲和露天電影等,可在寺廟的室外廣場演出,但不得開放觀眾,表演團隊需全程戴口罩,若能附上七日前篩檢陰性證明,則可脫口罩表演。在機組人員入境防疫上,指揮中心則管控更嚴,自廿一日起,往來高風險七國家的機組人員返台後,需進行十四天居家檢疫,期滿再接受PCR採檢;其他航線入境機組員,如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且滿兩周以上,已有抗體陽性者,調整為七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但第零天、第七天均需PCR檢驗。疫情三級警戒到七月廿六日,目前中央未明確公布之後解封程度,台中市長盧秀燕昨宣布第一波優先讓長照、教育、社福、身心障礙系統四大系統鬆綁。新北市前天宣布公有場館開放室內,昨天市長侯友宜昨再表示漫畫及光碟出租店採預約制,但不得進入營業場所。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解封應是「每天放一點」慢慢觀察,但強調不管如何,聚餐一定擺最後。
-
2021-07-19 失智.失智資源
共照中心/醫療照護諮詢、轉介與追蹤 失智共照中心提供找得到的資源
在面對失智症照護路途中,照顧者總總面臨許多照顧困境,及照顧負荷,台灣社區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失智症於老年人盛行率是1.7%到4.4%,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早期症狀不易被察覺,而失智者的自覺健康狀況往往高於實際健康狀況,有鑑於此,唯有經由宣導民眾如何正確判斷以及面對失智症, 如能在失智症病症未發生或輕微時,即介入提供服務及健康促進,能減緩退化、維護老人安全、減輕家屬困擾並提昇患者及其照顧者之生活品質,在未來期許結合各項長照資源、地方環境、跨專業人力、民間企業等,共同推動失智症共同照顧,提供更多友善社區服務,才能提升對於失智症的預防與治療。天主教耕莘醫院對於發展社區失智症照顧,將以失智症共同照顧中心整合各項服務,建立跨領域服務平台,將提供除了個案與家屬完整且有效的服務外,促進失智者照護服務可近性,減輕失智者家庭照顧負擔,規劃擴展失智社區照顧服務資源,讓每個失智者及家庭都能就近找得到資源並使用服務,以獲得適切及妥善照護。107年度起耕莘醫院在新北市政府的輔導下,在院內成立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團隊成員包含神經內科、精神科、護理部、長照部、社工部、復健科,失智個管師的跨領域等專家的共同合作,結合住院、門診及社區合作,落實高風險失智個案篩選,轉介記憶門診,提升確診率,專責個案管理師提供家屬是當諮詢與衛教資源。並在新店區提供推動在地老化,並發展以「失智症友善社區共同照護模式」為主,由失智症相關醫療團隊主動深入社區並連結服務據點與長照資源,為失智長者及主要照護者辦理各項相關的照顧服務,讓長者增加社會互動及增加家屬的照顧技巧,並以專業的服務提供民眾方便且專業的醫療服務。每個長輩面臨的失智症程度不同,相對精神行為也不同,但收集資料,針對其個別性給與不同處遇也是相當重要的,了解長輩過去生活經驗、生病前後個性是否有改變、興趣、生活日常照護、禁忌話題、精神行為其背後是否有其他因素、哪些處遇對長輩是有效性…詳細記錄長輩的點點滴滴,並提供給醫師參考,達到多效合一,知己知彼,用對方法才能百戰百勝。失智症長輩因相關精神行為,如:被偷/被害妄想、幻覺、重複話語、攻擊行為、遊走、尋找出口…會有許多情況題,隨時也在考驗照護者的智慧,如何從中去了解她們,發覺並創造相關應對照護措施,難免中間會遇到許多困境時,如何對外尋求資源,正所為山不轉路轉,人不轉自轉,家屬間與照顧者間彼此需有共識,一同努力,除了正確藥物治療外,了解長輩其需求,除了醫病還要醫心,適時滿足其照護。失智共照中心的成立,藉由個管師或跨團隊提供失智症個案不同階段所需要之生活照顧與醫療照護之諮詢、服務、協調、轉介與追蹤,失智個案及家屬可就近獲得服務資源,期能造福更多長照族群,讓照顧失智長輩〞憶〝路上,有你有我,不孤單。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社工界期盼打疫苗 衛福部公文來了
部分社工未納入打疫苗的優先順序,引起社工界的不滿,地方政府也頻發公文希望高風險族群的社工能造冊施打,但近日衛福部發文將地方政府委託提供居家式和社區式服務的社工納入第五類優先施打順序,範圍包含服務家暴、性侵、脆弱家庭和街友等社工都入列,明天起(7月19日)開打疫苗。地方官員指出,原先第五類僅將機構式或社區式提供服務的社工或工作人員納入,這一次把保護性業務、脆弱家庭及身障個管、遊民及社會救助、心衛、毒品及自殺防治的社工納入的確是一大進步。但對象僅限各縣市政府或委託提供服務單位的社工,其他像是未與政府合作的民間單位社工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社工、照服員等,仍未納入,這些民間社工也同樣是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一線,希望中央全面納入。衛福部社工司本月13日發文給全國各地方政府,有關第五類「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第2項「居家式和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服務照服員及服務對象」.尚含各縣市政府暨所轄委辦單位直接提供居家式和社區式服務社工。公文指出,範圍包含提供家庭暴力、兒童保護、性優害防治等業務之社工人員、提供脆弱家庭及家庭增能服務方案之社工人員、身心障礙個案管理服務人員、街頭遊民外展服務。公文指出,服務低收及中低收入戶、實物銀行、急難救助等經濟弱勢家庭訪視社會救助社工人員。家庭暴力處遇及心理衛生社工人員、自殺防治關懷訪視員、毒品家庭支持服務、藥癮家庭社區服務社工人員。公文強調,接種順序為因應疫情狀況,使醫療、防疫業務正常運作,確保感染後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對象速獲得免疫保護力,同時確保社會及國家設施正常運作,降低疫情造成之衝擊,而由衛福部傳染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後定之。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線全開 高醫今年3月至今疫苗接種逾10萬人
全台拚疫苗接種,試圖拉高覆蓋率,建立群體保護力,其中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自今年3月22日投入疫苗接種,至今接種逾10萬人次,其中7月16日一天接種6656人,創下單日新高!高雄市政府結合各醫療院所投入疫苗接種作業,近來打線全開,駐守高雄巨蛋及岡山農工等大型接種站的高醫,至今已施打高達10萬2099人次,高雄醫學大學董事長陳建志、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昨午連袂到施打現場,感謝醫護們全力以赴。高醫表示,高醫自3月22日開始接種新冠疫苗,6月4日承接高雄巨蛋、科工館、鼎金里活動中心、岡山農工、雄工、靜思堂等9個接種站及24個長照機構疫苗接種任務,是全市肩負最多接種站的醫院。每天投入上百醫護及行政人員,周末假日更是日夜服務。除採日本「宇美町式」施打法替長輩接種,每個接種站都採無障礙環境,並備急救設備、擔架及救護車等,另體恤孕婦可能有小孩看顧需求,多添座椅讓小孩子坐,讓母親可就近相伴,展現貼心。高醫資訊室主任莊仙妃表示,高醫施打數量屢創新高,光巨蛋站就開設8條打線,平均每天都接種4、5千人,護理人員不停抽藥施打,責護理師飛奔全場送藥,忙到沒時間休息。一名盧姓護理師說,光是全場推車送藥,里程可能已從高雄走到台北,很多同事已操到快掛病號。
-
2021-07-15 養生.運動天地
長輩終於願意「動」!物理治療所推免費線上運動課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全國疫情警戒進入三級,原本日照中心與失智症據點會有專業治療師帶著長輩一起動,如今長者無法前往,長輩在家也不願跟著運動教學影片一起動,讓需要長照資源的家庭們一團糟。為此,康齡安健物理治療所攜手所內所有治療師,免費提供線上運動課程,讓長者在家有治療師陪同,更有動力運動。這波本土疫情自5月中爆發,許多長者自日照中心與失智症據點返家,但仍不願相信或忘記暫時不能前去據點,讓許多家屬冒著染疫風險,每日打理好長輩,再把他們推到據點門口,再跟長輩說「今天沒有開」,接著一同返家,呈現長輩每天焦慮、家屬為難的日子。在失智症長輩無處去、整天坐著、沒有活動量的情況下,家屬找了運動影片,想讓長輩跟著做運動,但少了原來治療師的帶動與學員間互動,長輩對運動難以提起興趣,直說,「要做你自己做!」,因此成效非常有限。為此,有服務失智長輩18年經驗的康齡安健物理治療所院長陳雅玲,攜手所內所有治療師,陸續與原本合作的失智據點和日照中心,免費提供線上運動課程。目前已開設11個班級,有的課程1周1次、有的1周2次,由帶領社區活動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根據各班長輩程度和需求帶領課程。台灣長期照顧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林佩欣表示,遠距線上運動、活動互動指導課程對據點的長輩仍可行。除因應此次疫情需求,她並表示,針對較衰弱或不容易請出門的長輩,未來或許可以透過這種線上互動課程開始,讓長輩慢慢熟悉後,可再引導他們外出至據點定期參與活動,效果可能會更佳。另外,林佩欣建議,衛福部、國健署等部會應盡速研議將社區長者線上互動課程納入補助給付中,讓長輩疫情下的社區活動得以持續,以延緩衰退。
-
2021-07-14 該看哪科.罕見疾病
3歲李小妹戴呼吸器推著氧氣鋼瓶 生命小鬥士苦等換肺
3歲李小妹可以走路、講話和弟弟玩遊戲,鼻孔兩端掛著兩根氧氣管,體重不到10公斤小小身軀每天卻要推著20公尺的呼吸器和氧氣鋼瓶生活。中國醫大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說,李姓女童出生後即診斷罹患罕見的先天基因異常「先天表面張力素蛋白質的製造缺乏」造成呼吸窘迫,必須仰賴藥物治療,無法脫離呼吸器,將來要換肺,才能像其他人一樣正常呼吸。林鴻志說,李小妹38周出生,2800公克,出生後還沒見到媽媽,就因呼吸困難,住進加護病房,肺部一直沒能完全撐開,插管治療,拔管失敗後,剛滿月就轉診到中國醫大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住院七天,嘗試拔管成功,一個月後,仍然無法脫離呼吸器。林鴻志說明,醫師採用二代基因定序檢查,發現李小妹是罕見的先天基因異常,先天表面張力素蛋白質製造缺乏,造成呼吸困難,只能靠藥物幫忙,身體瘦弱,體重不到10公斤,只有同齡標準體重的3%,每天24小時與居家型的呼吸器和氧氣鋼瓶為伍。家長照顧上只能小心謹慎貼身跟隨,非常費神。李小妹鼻下人中必須貼人工皮,減少長期配戴呼吸器磨破皮膚;有時多吃一點東西或是撞到呼吸器而哭鬧時,就會面臨呼吸困難的緊張情況,甚至幾次因為感染併發肺炎差點病危,幸好新生兒科和兒童胸腔科團隊悉心照顧後,把她從鬼門關救了回來。李小妹太小換肺困難,要熬到青春期,才能有換肺的機會。林鴻志說,呼吸窘迫症候群和肺部構造發育未成熟及肺部表面張力素缺乏有關。在妊娠23到32週出生的早產兒,約20到80%會發生,在34到36周時,肺細胞會分泌足量的表面張力素到肺泡腔中,表面張力素可以降低表面張力,避免肺膨脹不全,如果肺部膨脹不全,就像氣球吹不起,導致肺泡塌陷,無法進行氣體交換,血氧過低,呼吸窘迫。
-
2021-07-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餐廳內用遙遙無期?學者:可參考香港「疫苗泡泡」方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雖公布「微解封」條件,產業風險分級及相對應的定期篩檢策略,卻始終付之闕如,導致各縣市政府大多選擇維持原有限制,經濟活動大受衝擊下,民怨漸深。台大公衛學者一致贊成台灣可有條件開放餐廳內用,建議參考香港在餐廳執行的「疫苗泡泡」方案。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指出,三級警戒前,台灣不同場所群聚事件感染人數前五名是長照機構、金融機構發生、醫院、電子廠、茶藝館,「餐廳方面感染頻率不是最高的。」根據國際研究,公衛學者范僑芯表示,傳播風險最高的三個活動是「午餐、生日派對、合唱團」,若考慮接觸時間和活動人數,聚集於室內不斷講電話的「客服中心」群聚感染風險也不低。因此國際上公認「學校停課」及「限制聚會小於10人」,是最能有效控制疫情的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陳秀熙指出,今年5月第一波疫情主要在新北與雙北發生率達到10萬分之10到12,但到了6月中下旬以後,疫調顯示其他縣市的第二波疫情有些仍與第一波有關,但發生率已經低於10萬分之2,部分縣市甚至低於10萬分之1,顯示台灣已經靠三級警戒和快篩,有效阻斷隱形傳播鏈、控制疫情。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經過大流行的國家,都以檢測作為解封的參考重點,台灣解封過程也可以多思考這些策略。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表示,香港餐廳沒有停止內用,但今年4月起公布「疫苗泡泡」方案。根據方案,疫苗開打前,若員工未定期檢測,顧客沒有實名制,每桌上限2人,全店上限20人,只能營業到晚上6點;如果員工每兩周檢測一次,顧客實名制,每桌上限4人,全店上線20人,開放時間可延長到晚上10點。疫苗開打後,如果員工打過一劑、顧客實名制,每桌上限6人,全店人數上限20人,可營業到晚上12點。如果員工打成兩劑疫苗14天後,顧客實名制且至少打過一劑疫苗(6到15歲或16歲以上因健康因素未接種疫苗者須出示三日內陰性證明),每桌上限可到8人,全店人數上限100人,可營業到凌晨2點。
-
2021-07-14 失智.照顧喘息
活動安排/日照中心、關懷據點 逾半照顧者盼解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有條件鬆綁場域,但日照中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仍被排除在外,家屬背負巨大照護壓力,長輩也不能出門透氣。衛福部今天將公布日照中心和失智關懷據點是否可以解封,全台2.4萬長照家庭關注。台北榮總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進行的「新冠疫情失智照顧難題調查」顯示,日照、據點活動全面停擺,活動資源難數位化壓垮家屬身心,專家建議政府考量在安全的前提下,適度開放這些場所。不敢回診 怕把病毒帶回家「新冠疫情失智照顧難題調查」時間自6月1日至18日止,回收502份問卷,對象包含失智症照顧者與相關醫事、照顧人員,大部分照顧的對象為輕、中度的失智者,照顧方式以在家照顧最多,也會搭配日照中心服務。調查發現,疫情之下,逾半數照顧者擔憂,失智長輩因活動停擺而認知或體力下降,其他擔心的問題包括不敢回診拿藥怕把病毒帶回家、失智者防疫困難、相關據點停課、長輩精神症狀加重、家庭衝突增加等。對於這些狀況,多達300人表示「只能忍耐」,他們最需要的協助,是延長慢箋領藥時間、醫師遠距看診等。盼慢箋一次可領3個月藥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指出,疫情期間,長輩無法至日照中心或據點活動,有些人睡眠時間變長、話也不多,甚至開始退化。若要舒緩照護壓力、防止長輩認知功能下降,應該及早重啟日照中心以及關懷據點。現行慢性病處方箋只能開立3個月,藥物按月領取,單次最多領一個月,但許多家屬反映需要醫療上的協助,希望因應疫情延長處方箋領藥時間,減少出門風險,或改用遠距醫療服務;王培寧說,政府應適時放寬領藥規定,例如可比照有出國需求者,持機票證明並簽切結書防止重複領藥,就可以一次領取三個月藥量。調查顯示,表達在疫情期有遠距看診需求者有164人,另有160人表示需要居家醫療服務。王培寧說,疫情爆發初期,前者需求大增,近期開始減少,民眾還是希望與醫師面對面,也方便監測血糖等數值。長照人員打疫苗 須達8成指揮中心已將日間照顧、社福等機構的受照顧者、照顧者納入接種對象。王培寧認為,日照中心在長者、照服員完成接種疫苗的前提下,可以有條件解禁。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天指出,衛福部長照司已訂定因應指引,將徵詢地方意見,確認後公布。原則上,長照機構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須達8成,未打疫苗者或接種第一劑後未滿14天,須持3天內抗原快篩陰性或解隔離證明,方可以進行服務。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不只開放18歲以上台人 疫苗預約系統移工也能約
台灣移工人數眾多,印尼等四國駐台代表日前發出聯合聲明,盼政府優先讓移工接種疫苗,作家張曼娟也在臉書發文,呼籲政府在疫苗數量充足情況,應儘速為家庭外籍看護造冊施打。指揮中心表示,今除開放十八歲以上民眾接種,也同步開放合法移工、持有居留證外籍人士登記預約,比照國人接種疫苗。日前印尼、菲律賓、泰國及越南駐台代表發表聯合聲明,盼台灣政府考慮讓移工優先接種疫苗,疫苗也須符合國際標準,並依個人意願施打。陳時中日前回應,移工接種疫苗待遇與本國人相同,不會剝奪移工權利,但也不會特別為他們怎麼樣,一切以防疫角度做安排。隨著日本再贈台灣100萬劑AZ疫苗,以及鴻海、台積電簽約購買BNT疫苗1000萬劑,由行政院政委唐鳳設計的新冠肺炎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指揮中心昨開放18歲以上國人可登記外,同步開放有居留證及健保身份的合法移工、外籍人士等,也可以上網登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並未限制身份,只要有健保卡和居留證就可以登記。先前苗栗電子廠移工群聚,新加坡去年也出現移工群聚,也是透過施打疫苗增加防護力,而台灣有許多家庭移工,沒施打照顧長者也可能染疫,因此將合法移工比照一般國人,按照規定來施打。勞動部次長王安邦表示,若以防疫角度來看,在這片土地工作的人不應分國內外,對於指揮中心開放移工可預約登記疫苗,勞動部樂見其成。他認為,先前指揮中心訂定一到十類優先施打順序,是專家共同討論出來的,若有特殊需求類別要先施打,還是得看疫苗到貨量,也要看指揮中心安排。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為,疫苗不足的國家須考慮優先順序,希望政府效法英國特別支持長照家庭的原則,考量被照顧對象有較高健康風險,尤其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重症長輩,其身邊的主要照顧者、外籍看護,應納入第五類優先對象。但目前指揮中心不再開放優先施打新類別,若疫苗序位又要依照「長幼有序」年齡排隊,就目前八成移工年齡多落在25至44歲間來看,「能打到疫苗的時間不會太快」。
-
2021-07-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崩潰 2.4萬家庭喊日照解封
日間照顧中心、失智據點仍未鬆綁。一名失智症患者家屬說,媽媽罹患重度失智,以往至日照中心上課,家人相當放心,但現在只能待在家,一不小心就跑出門,常接到警察通知,自己心力交瘁,無心力上班,壓力極大,想掛身心科尋求協助。全台共有五四七間長照2.0日間照顧中心、四九四家失智據點,因封閉近兩個月,二點四萬個家庭幾近崩潰,四大照顧團體日前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盼盡早開放日照及失智據點,已有三三三人接受線上調查壓力及心境。結果顯示,五成七受訪者自評壓力為八點七分(滿分十分),逾八成希望日照及失智據點解封,逾九成表示一旦政策鬆綁會將長輩送往日照或據點,但也有一成不希望鬆綁,擔心防疫破口問題。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家庭照護壓力已爆表,政府不能忽視近九成支持解封的需求,日照中心相關人員幾乎都打了首劑疫苗,希望指揮中心訂出鬆綁配套及時程,例如定期快篩、減半收托或篩檢等。
-
2021-07-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院外看護成疫苗孤兒? 無醫院機構造冊至今打不到疫苗
疫苗加速施打,預計7月16日起,將陸續開放第九類、第十類民眾接種。不過一群人數達上萬、持有長照執照、卻不屬於醫院機構的院外看護,至今仍打不到疫苗、並求助無門。院外看護劉小姐說,她是持有長照小卡、及執照證書的院外看護,從疫情發生至今,仍必須進出醫院照顧病患,但因她們不屬醫院機構內人員成「疫苗孤兒」,甚至她們也擔心,若打不到疫苗,還持續進醫院照顧病患,恐成防疫破口。台北市議員潘懷宗說,這群院外看護是衛福部發給執政的合法看護,但卻因不屬於醫院、機構人員,加上中央規定第五類疫苗施打對象必須機構造冊,這些院外看護工也恐成第一線的防疫破口。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依法「照顧服務員」皆需先有長照人員資格,方能執行照顧服務工作。照服員在執業所在地,由所屬機構向地方政府進行執業登錄,且由機構負責業務監督與管理。目前照服員在COVID-19 疫苗接種,分屬二類,包括第一類醫院的工作人員,及第五類包括居家服務、日照及住宿機構,由機構先行造冊,衛生局安排施打。對於非此二類,屬病人自行帶到醫院陪病的照服員,視同為家屬,目前尚無施打的依據,仍待後續研議。院外看護劉小姐說,現在連計程車、貨車司機都被用簡訊通知打疫苗,讓她心情真的很悲憤,她們這些持有執照的院外看護卻仍打不到疫苗,據她所知,像她這樣領有看護執照的院外看護約有上萬人,甚至還有一、兩成為了生計,疫情期間也必須到院照顧病患,但她們卻仍無疫苗可打,恐成防疫破口?劉說,她到處打電話陳情這件事,但每個單位都說沒有辦法,劉小姐說,她當時上課受訓實習到執業,都是有在各地方、衛福部登錄,為什麼一定要安養機構造冊才能施打疫苗呢?為什麼不能直接有長照資格、衛福部直接登錄,結果她上網查閱,發現竟然是因為怕有人有證書或執照,但是沒有從事這個工作。劉批評「什麼爛理由啊!」對此,台北市社會局表示,公費疫苗接種第五類對象是登錄在主管機關核准立案的居家式長照機構照服員及服務對象,如非登錄在長照機構,目前尚不列入公費疫苗接種第五類對象。
-
2021-07-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部分社工未列疫苗優先 民團籲:有必要接觸者都應列入
社工是服務弱勢民眾的第一線。政府雖已針對服務街友、長照與醫事組織、與政府有契約關係的社工施打疫苗,但仍有不少民間社福組織的社工未列入施打。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姿瑩表示,如今疫苗數量穩定,希望政府協助所有第一線社工施打疫苗,也不要以「外訪、內訪」為標準來區分,只要有必要接觸個案者,都應納入優先接種疫苗順位。5月底,台北市社會局已為民間的無家者組織如芒草心、人間百味施打疫苗。芒草心秘書長李盈姿表示,當時萬華疫情升溫,社會局將協助街友的無家者組織社工、甚至是為街友發餐的牧師皆列入疫苗接種名單,一一施打。吳姿瑩表示,據他了解,包括長照、無家者組織,或是在醫事機構內的社工皆已施打疫苗;而由政府委託協助照顧弱勢業務的民間社工也列入名單。但若是民間自籌款的社福社工,則未列入優先施打名單。她舉例,現代婦女基金會在全台有12個單位,10個單位已造冊,但有兩個單位因屬民間自籌款、非政府直接委託,便未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名單。優先施打疫苗的社工名單也以是否有「外訪」需求為列冊標準。但以現代婦女基金會為例,設點在法院機構裡的社工被認為無「外訪」需求,但他們需要與家暴受害人接觸。許多行政人員職稱並非式社工,但需要協助社工或跟社工一起工作,如資源募集與發放、環境清消等。吳姿瑩說,社福機溝裡的協助人員也應該比照醫院的行政人員,列入優先施打疫苗行列。「社工保護弱勢的第一線,但是施打疫苗的第幾線?」吳姿瑩說,社福機構內只要有必要接觸個案者,都應納入優先接種疫苗順位。
-
2021-07-11 新聞.長期照護
疫情下探照社區長期照顧服務的「需要」與「想要」
疫情指揮中心7/8宣佈13日起微解封相關措施,同時授權地方政府因地、因時調整。微解封的圖板一示出,老人福利推動聯盟電話成熱線,有老人打來有家屬打來,問的問題不外乎為「失智老人何時可規律去日照、去社區據點…,我們都有給他們打疫苗喔!我快撐不下去了,誰可以幫助我,我也不想對自己長輩兇…老人照顧問題為何沒有小孩照顧得到一樣的重視」,這些呼喊累積兩個月,確實如壓力鍋內沸騰氣流,隨時會衝破這個社會安全的保護膜,不得不讓人思考究竟這些辛苦建立的照顧體系,究竟可否繼續暫停?確實感謝政府將長期照顧個案及高風險長輩疫苗施打提前,讓這群人早日得到初步的保護,然照顧服務措施是否需要繼續封閉亦應同步思考。政府推展老人政策總以長照2.0為重要績效指標,政策中最重要的目標是以發展社區照顧體系,讓實際有照顧需求的長輩及家屬在自己的社區得到適當的支持與照顧,亦在公私協力下台灣長照2.0確實呈現很亮眼的布建數量與服務數量,也深受民間肯定。但從台灣疫情開始熱起來,政府一紙命令要求各項服務暫停,或許基於對高危險群長輩照顧的好意,也可能暫時封閉爭取時間規畫更好的替代照顧方案,兩個月過去了這些服務繼續暫停,不僅讓人思考,這個社區照顧體系究竟是支持家屬與個案的「需要」下必要的措施還是政策的「想要」措施。 老人的智慧告訴我們,人們之所以生活不安全來自「想要」的超出「需要」;究竟長期照顧之社區照顧體系對老人或家屬而言,是「需要」還是「想要」?對當政者思維亦為何?何謂「需要」(needs)與「想要」(wants);學理定義「需要」泛指滿足人類在生理上不可或缺的需要,少了它就不能活,例如:光、空氣、水、食物、和人身安全等,若以馬斯洛理論為人的最底層需求;「想要」(wants)則指用來滿足人們在物質或心理上的需要,這可能是受到別人、社會潮流和文化等因素影響其欲望需求。從老人與家屬立場,社區式照顧體系建構與服務提供是「德政」,因為這項服務解決了老人與家屬基本生活安全需求。但從疫情期間政策斷然封閉日照與其他老人社區式照顧服務體系思考,若一直關門是否代表這類社區式照顧是非必要性服務,可有可無?誠如疾病照顧一樣不能停,診所醫院都沒有停,美容院也沒有停,現在微解封健身房與電影院都可以微開張;但長期照顧服務體系一直沒盼到微解封。目前只剩居家服務在運行,確實無法滿足社區照顧的需求,國際政策經驗告訴我們長期照顧需求的老人與家屬是需要多元服務持續支持的,疫情期間各國提供更多政策支持長期照顧體系繼續運轉,如「優先施打疫苗、協助強化疫情管理、協助家屬照顧與工作平衡、協助快速服務轉介…」,甚至連英國都提出孤獨老人社區支持協助方案,如有免費老人疫情期間租屋協助與免費看電視支持政策等。台灣一向自許向國際看齊,病毒變異日益嚴重,染疫危險與照顧安全兩平衡思考,若是社區式照顧體系為重要「需求」服務,國家不是繼續封鎖長期照顧與老人社區照顧服務體系,應該更為積極去思考如何在疫情影響下協助民間發展更具安全且持續的照顧模式。
-
2021-07-11 新聞.長期照護
1人1信給總統 照顧團體求解封
七月十三日起全國微解封,指揮中心公布部分場域有條件鬆綁,但日照中心、失智據點不在其中,不少照顧者怒吼「快受不了」,國內四大照顧相關團體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盼盡早開放日照及失智據點。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說,預計本周三(十四日)舉行專家會議討論放寬程序。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失智症協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昨發起「一人一信給小英總統:全家快被照顧壓垮了!開放日照與失智據點」活動,強調全台五四七間長照二點○日間照顧中心、四九四家失智據點,因新冠疫情防疫封鎖近二個月,二點四萬個長照家庭已快崩潰,呼籲政府正視。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微解封相關措施關注各行各業,卻遺忘最弱勢的照顧者,以國外經驗來看,照顧失智症長輩的服務中斷,是導致家暴、悲劇事件是最重要因素之一。家總近兩個月來,天天接到家屬的「絕望來電」,因此無法再沈默,決定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的連署活動,到昨晚已收到家屬留言二六八則,皆盼望政府盡快開放據點服務。陳景寧指出,全國八十萬長照家庭,中低收弱勢約占百分之五,其他大多屬於中產階級,他們相信政府而使用長照二點○服務,白天讓長輩到失智據點、自己上班工作,如今疫情使服務中斷,許多人必須照顧失智長輩,難以兼顧工作,照顧壓力加上經濟壓力,對家屬非常殘酷。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認為,失智症長輩退化速度快,不盡快恢復據點服務,失能情況難復原。失智關懷據點服務的長輩逾萬人,政府要鼓勵長者打疫苗,應盡快開放據點,促使長輩想要出門而有意願打疫苗。陳時中表示,考量到了十五日,六十五歲以上符合疫苗接種資格的長者,只要有意願接種,都應已打疫苗,可產生群體免疫效應,因此十四日將舉行專家會議,討論如何開放。他強調,長者對疾病抵抗力低,但照顧者身心狀態也要顧,指揮中心原本就預計疫苗接種率達一定程度,開放據點。
-
2021-07-11 新聞.長期照護
日照據點解封下周討論 照顧者怒了:現在才討論太慢
7月13日起全國「微解封」,指揮中心公布部分場域有條件鬆綁,日照中心、失智據點卻不在其中,不少照顧者怒吼「快受不了」。國內四大照顧相關團體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盼儘早開放日照及失智據點。指揮官陳時中今說,等7月14日專家會議再討論放寬程序。此回應讓社福團體無法接受,直批「現在才討論,太晚了」。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失智症協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今發起「一人一信給小英總統:全家快被照顧壓垮了!開放日照與失智據點」連署活動,強調全台547間長照2.0日間照顧中心、494家失智據點,因防疫封鎖近2個月,2.4萬個家庭已快崩潰,呼籲政府正視照顧者的需求。陳時中表示,7月14日將召開會議討論放寬程序,考量到7月15日時,65歲以上符合疫苗接種資格的長者,只要有意願接種,都應該已接種,因應群體免疫效應,會討論如何開放。考量年長者對於疾病抵抗力低,照顧者身心狀態也要顧,指揮中心原本就預計疫苗接種率到一定程度,就會開放據點。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認為,失智症長輩退化速度快,不盡快恢復據點生活,失能情況難復原,如今各行業微解封,可以去電影院、健身房,政府現在才要討論失智據點能否開放,真的太晚了。她提到,照顧行動自如的失智長輩,遠比臥床長輩來的辛苦,他們會跑出門、懷疑你偷他的東西、想陷害他,或不斷重複問同一句話,本來就不擅長照顧失智長輩的家屬,耐心幾乎要磨光。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政府關注各行各業微解封,卻遺忘最弱勢的一群人,以國外報告來看,因照顧失智症長輩服務中斷,導致家庭發生暴力、悲劇事件,是最重要因素之一,這2個月天天接到家屬「絕望來電」,因此無法再沈默,決定發起連署活動,至今已收到268則家屬留言,盼望政府盡快開放據點服務。陳景寧指出,全國80萬個長照家庭中,中低收弱勢佔5%左右,大多屬於中產階級,過去他們相信政府的話,使用長照2.0喘息服務,白天讓長輩到失智據點、自己可去上班工作,如今疫情中斷服務,許多人必須照顧失智長輩,難以兼顧工作,照顧壓力加上經濟壓力,對家屬都是另一種殘酷。湯麗玉建議,若政府要鼓勵長者打疫苗,應盡快開放據點,促使長輩、家屬有意願打疫苗,否則不僅長輩在家快瘋掉,家屬也要崩潰。
-
2021-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照據點恢復遙遙無期? 陳時中:7月14日討論放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13日起部分場域有條件鬆綁至7月26日,但微解封的範疇未含日照中心、失智據點,讓不少照顧者怒吼「快受不了」,國內四大照顧相關團體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希望盡快開放日照及失智據點;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7月14日也是下周三將召集專家討論日照、失智據點相關的放寬程序。7月13日起開始微解封,陳時中表示,7月14日將召開會議討論「放寬程序」,目前考量的是到了7月15日,65歲以上符合疫苗接種資格長者,只要有意願接種,應該都已經接種疫苗,因應群體免疫效應,將會討論該如何開放;他也表示,對於年長者而言,他們對於疾病的抵抗力低一些,現在會參考疫苗接種狀況,只是照顧者的身心也要照顧,原本指揮中心就預計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放據點。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失智症協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昨天發起「一人一信給小英總統:全家快被照顧壓垮了!開放日照與失智據點」活動」,強調全台547間長照2.0日間照顧中心、494家失智據點,因新冠疫情防疫封鎖近2個月,2.4萬個家庭已快崩潰,呼籲政府正視照顧者的需求。
-
2021-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林智堅:公園遊具、籃球場與運動中心暫緩開放
全國三級警戒再度延長,但中央宣布13日起適度鬆綁部分場所,包含戶外風景區、健身房等場域可有條件開放,不過,新竹市長林智堅今天宣布,全市公園遊具、體健設施、籃球場與涼亭等設施仍暫停開放,新科與竹光國民運動中心也暫停開放至7月26日。林智堅說,防範疫情仍不可鬆懈,呼籲民眾體諒配合,遵守防疫措施。但新竹市仍有部分景點鬆綁,市府說,新竹市立動物園、賞蟹步道、十八尖山將配合中央指引有條件開放,並嚴格落實人流管控、全程戴口罩、實聯制與保持社交距離。藝文館舍方面,玻璃工藝博物館、眷村博物館、黑蝙蝠文物陳列館、文化藝廊、鐵道藝術村採線上預約開放參觀。文化局也表示,圖書館將提供單一借閱窗口,並開放稅務局、演藝廳、柴橋活動中心等三處微型圖書館,歡迎市民多加利用。市府表示,考量防疫三級警戒期間,10大行業等休閒娛樂場所關閉,高中以下校園維持暫停開放,長照據點、共餐維持暫停,市民活動中心、親子館、婦女館等公有館舍暫停借用;寺廟不開放入內參拜;補習班、社區大學、樂齡中心、長青學苑皆暫停服務;市府也表示,幼兒園、托嬰中心、保母原則暫停,若家長有收托需求可送托。林智堅也說,感謝市民與民間單位,與市府合作防疫,共體時艱守護新竹市民;市府也表示,三級警戒延長,請市民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外出仍須全程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家庭、社交聚會不得超過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同住者不計)規範。
-
2021-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照顧者快撐不住盼日照微解封 指揮中心下午2時記者會
7月13日起部分場域有條件鬆綁,但管制條件仍舊嚴苛,各縣市政府不敢大意,多選擇「逆時中」,維持原先的三級警戒措施;但自雙北升為三級警戒後,即暫停提供服務的日照、失智據點等社區服務,長輩返家由家人協助照顧,不少家庭在人力不足狀況下,得兼顧工作、照顧老小,陷入照顧疲乏,專家也建議應適度開放照顧場所,減緩照顧壓力。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將於下午2時召開臨時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親自說明,屆時將提供直播。照顧者在疫情期間壓力倍增,昨天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失智症協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發起「一人一信給小英總統:全家快被照顧壓垮了!開放日照與失智據點!」,指出全台有547家長照2.0日間照顧中心,494家失智據點,防疫封鎖近二個月,2.4萬家庭已經快要崩潰,照顧者的需求,在疫情期間也需要被正視。
-
2021-07-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染疫死亡全因高齡?陳亮恭:表面解讀恐嚇壞長者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5月11日至今已造成1萬3791人確診、703人死亡,致死率5%,遠高於全球致死率2.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指出,致死率高原因是染疫者多為高齡長者,且都有慢性疾病。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新冠肺炎死因不能只歸因高齡,國外研究歸納關鍵是衰弱、失能,若只按照表面數字解讀,恐怕只會嚇壞長者。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為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7%為高齡化社會、14%為高齡社會。從高齡化社會進入到高齡社會所需時間,法國經歷118年,台灣只有25年,台灣老化速度是法國5倍,短時間內難以對高齡議題有全面性的認識。指揮中心日前指出,新冠確診死亡年齡60歲以上佔九成,研判高齡、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是致死率較高主因。陳亮恭表示,高齡者染疫的確容易出現重症,但染疫死亡絕對不只有高齡這因素。若依目前收集資料,只有死者年齡、性別、居住地、慢性病等傳統指標,缺少衰弱、失能、失智等功能評估,沒考慮這些重要影響因子對高齡者的健康衝擊,死因分析結果都是高齡與慢性病。國健署統計65歲以上長者八成具有一種以上慢性病,如此呈現分析結果,等於涵蓋絕大多數長者。陳亮恭指出,過去沒有新冠疫情時,研究已發現,猝死者7成以上有心血管疾病。開放高齡長者接種疫苗後出現多人猝死,中央解釋,新冠肺炎死因是高齡、慢性病,接種疫苗猝死解剖結果亦是如此,但長者多半都有三高、慢性疾病,若沒有以高齡議題的思維來解讀,出現分析結果都是高齡與慢性病。「那公布這數據等於沒講,沒辦法釐清真實的高風險對象,也只會讓長輩害怕」。陳亮恭認為,同樣80歲,有人身體硬朗、有人不良於行又有多重共病,疫苗有限,若站在保護高風險的長者為出發點,容易接觸脆弱長者的長照機構工作人員、照服員或看護、家屬應列為施打重點,避免將病毒帶給長輩,若單以「年齡」做排序,容易有所疏漏。同時,高齡又合併衰弱、失能者,施打疫苗後不良反應機率較高,挪威施打三萬五千位長照機構住民,施打後出現千分之三的死亡案例。陳亮恭認為,若我們選定優先施打對象時未考慮衰弱、失能等因素,可能因高風險個案猝死,增加其他長者恐慌,導致緩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表示,有兩成重症患者選擇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其實有「相當比例可以救得回來」,讓不少一線醫護反彈,他今出面致歉,表示沒有指責的意思。陳亮恭認為,DNR是病人在生命末期、健康狀況不好,病人家屬和醫療團隊討論共同決定,必須給予尊重,也是近年推行安寧緩和醫療的用意,歐美推動多年,民眾接受度更高,但未見國外以 DNR 解釋高齡病患的死亡率。陳亮恭表示,新冠肺炎是新興病毒,當事後諸葛評論政策很容易,以此苛責指揮中心並不公平。但就系統面來說,老化或高齡是特殊議題,需要真正重視其特殊性,「否則所有分析都只是高齡、慢性病的結果下,政策上又能如何改善?」
-
2021-07-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張鴻仁籲改變「疫苗接種年齡迷思」 接觸高風險優先
日本提供113萬劑疫苗、我國自購62劑疫苗陸續到貨,若屆時長者打氣不佳,指揮中心將往下開放年齡層接種,加快施打速度。前疾管局長、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認為,指揮中心需要改變「年齡迷思」,等待60歲以上長者接種完後,應該先擴大的是其他縣市的「第七類」中計程車、客貨運司機,市場攤商賣場或餐飲業者,工作高接觸風險的民眾。提升運輸業從業人員執業安全,第七類對象中,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桃園市等4個疫情較嚴重地區的計程車、汽車貨運業、汽車路線貨運業駕駛司機及平台外送員等陸續接種疫苗。針對AZ疫苗年長者出現緩打朝,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於記者會表示,下一波會馬上做意願調查,看看哪些疫苗沒人打,若有剩餘會拿出來往下開放(年齡),沒道理放在那裡等。「按年齡往下打的想法需調整。」張鴻仁今天表示,醫護、長照高風險族群打完疫苗後,施打疫苗須考量,誰的風險比較高?年輕人風險相對低,但以急迫性而言,被迫要接觸群眾的人,像是無法遠距上班的員工,包含送貨員、司機,與管理員等等。他認為,接種疫苗不要再用年齡來分,60歲以上長者接種完畢後,該思考不工作沒收入、藍領階級,與維持社會運作必須的民眾,緊接著微解封到來,餐廳業者、服務員風險比又更高;至於其他的人能夠躲在家、身體狀況允許者只好再等一等。
-
2021-07-07 名人.優照護
優照護/長輩居家照護 你不能忽略這些專業
92歲的林爺爺(化名)是位退休的訓導主任,一向硬朗的他,最近卻有些意志消沈了,原來幾個月前,因為跌倒住了院。出院後,他仍行動有些不便,體力也比以前要差很多,加上疼痛,往日的笑容已很少出現在臉上,家人看了很心疼,一直不知道該怎麼找人來幫忙他恢復健康。優照護平台上的職能治療師鍾孟修,也是「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的創辦人,他說,林爺爺雖然年紀大了,但並沒有因為傷病而怨天尤人,是個很堅強又獨立的長輩。當初來到林爺爺家中時,發現他出院後的狀況並不好,除了行走能力變差了,由於背部也受傷,光是下床就很困難,還出現嚴重駝背的現象。為了幫助他復原,鍾孟修擬定了一連串的復原計畫。鍾孟修初期從林爺爺的下肢與軀幹開始訓練,並且由站、坐、到走路慢慢強化他肌肉的力量,堅強的林爺爺就從室內緩步走動,逐漸可利用輪式助行器到戶外,甚至開始做很簡單的運動,隨著時間,行動的距離也不斷地在拉長,這個過程只花了三個月,令鍾孟修又驚訝又佩服。半年多以來協助居家照護,鍾孟修不時也會建議採用輔具來幫助林爺爺,例如在對方家人的同意下,使用電動的氣墊床,讓他生活的舒適度明顯提高。另外,林爺爺是個很愛看書的長者,但年紀大了,視力已不復以往,鍾孟修就用擴視鏡讓他重拾閱讀之樂。其實,長者日常生活的種種,都可以透過職能治療師這樣的專業來協助改善,例如行走、進食,洗臉洗澡、穿脫衣物等動作,這些小動作不順暢時,不但有礙健康,甚至讓長輩的情緒也大受影響。很多人都認為年紀大的人脾氣古怪,殊不知,常常就是因為這些小問題引起的。職能治療師在居家照護上,會先了解對象的需求,以及相關的問題及背景,包括家庭環境的狀況。鍾孟修強調,所有的照護與改善訓練,都應該要設定好目標,例如:讓長輩自力行走100公尺,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果的照護。有了要改善的目標,職能治療師除了會利用各種動作的訓練,來達到目的,還會藉由各種「輔具」來協助對方,例如走路除了用一般柺杖,還有四腳拐、助行器等等,此外,站立式的電動輪椅、成人的學步車等等,都能幫助不同狀況的長輩來行動。像「失智」這樣越來越常見的狀況,更要透過「動腦、動口、動手」等各種方式,來延緩長輩退化、惡化的狀況,職能治療師可以透過唱歌、藝術創作、閱讀報章雜誌,甚至家事活動等等方式,來讓失智長輩的狀況維持穩定。最後,居家照護對長輩的改善,也非常需要家人的配合。職能治療師在協助對象的過程中,都很希望家人也能在旁觀看或參與,除了了解服務過程之外,也可以在平時能自行幫長輩訓練改善。而職能治療師甚至會協助開家庭會議,讓整個家庭能了解如何照顧,以及裝設或添購一些必要的輔具,並協調日常的訓練或分工等等,不但對長輩的照顧更完善,對家庭的和諧也往往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獲「《優照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7-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大專醫護實習生列疫苗優先對象 即日起可預約施打
教育部今天宣布,要到醫療院所實習的大專學生是新冠肺炎公費疫苗優先接種對象,請各大專確認實習生名單,並在實習生報到前送交地方醫療院所,盡速安排完成接種。教育部表示,實習生要到醫療院所實習前兩到三周,若能先接種第一劑疫苗,可確保防疫安全。實習生就算非醫護科班生、不在第一線接觸病人,而是到醫療院所從事醫務管理、公共衛生、心理諮商、長期照護等實習工作,也比照辦理。此外,教育部表示,大專生若到藥局、衛生所、長照機構等處所實習,也可造冊並提交給地方醫療院所。請各大學確實依照第一類、第二類和第五類優先對象條件造冊,安排實習生們施打疫苗。
-
2021-07-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屏東6旬男2日打莫德納 今發現死在家中待司法相驗
屏東縣今天發生一例施打莫德納後死亡案;縣府表示,死者是住長治鄉的60歲男性,有輕度失能、糖尿病史,上個月進行肝癌手術,獨居,平時意識清楚,行動力尚可;他於7月2日自行騎機車至速打站接種疫苗,留觀15分鐘後沒有不適情形,之後返家,6日中午長照服務送餐員發現個案未取用5日的晚餐,且無人回應,致電家屬前往察看,進屋查看發現已無呼吸心跳,目前靜待司法相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