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搜尋
長庚醫院
共找到
1273
筆 文章
-
-
2020-01-27 科別.兒科
當送子娘娘遭疑販嬰 吳昌騰守護急重症病童20年
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年輕時曾充當「送子娘娘」,護送棄嬰到外國收養人家中,途中被移民局扣留、懷疑是販嬰份子,卻讓他更堅定走上兒科道路,守護急重症病童20年。在新竹長大的吳昌騰,從小對數學相當熱衷,曾立志要當數學老師,直到一次發高燒,父母擔心的神色烙印在他心中,心想若成為醫師或許能幫助更多人,高中畢業時考取北醫醫學系,展開行醫生涯。擔任實習醫師期間,吳昌騰跑遍醫院各個科別、見了形形色色的病人,他發現成人的疾病大多是慢性病,即便就醫也只能緩解、控制症狀,幾乎不可能治癒;相較之下,孩子的疾病相對單純,治療後不僅能立刻看到改善,治癒率也相當高。吳昌騰說,看著原本病懨懨的孩子經過診斷、治療後,變得活蹦亂跳,「特別有當醫師的感覺」;除此之外,他還是台北馬偕醫院有史以來,第一個護送棄嬰到海外收養人手上的醫師。他回憶,那是他在馬偕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的第3年,當時馬偕醫院先後收治2名棄嬰,孩子因先天性畸形、肢體殘缺遭遺棄,一對加拿大夫妻透過教會系統表明願收養其中一名寶寶,但因寶寶身體狀況不穩定,必須由醫師親自護送到收養人家中。吳昌騰說,當時他沒結婚、沒女友也沒出過國,卻要獨自一人帶著5個月大的寶寶,搭10多個小時飛機到加拿大,還得歷經多次轉機,心情相當忐忑。個子嬌小、有著娃娃臉的吳昌騰,一路上不斷被詢問「孩子的媽媽在哪」,飽受旁人異樣眼光。上機後,寶寶因肚子餓、放聲大哭,只會說英語的他不斷比手畫腳,希望隔壁只會講法語的老奶奶能幫忙抱一下寶寶,讓他能空出手來泡牛奶,無奈老奶奶根本聽不懂,一臉狐疑地瞪著他,他索性將寶寶直接放到老奶奶手上,趕緊泡了牛奶,才讓這場混亂落幕。途經多倫多等待轉機時,移民局官員見他一個年輕男人抱著嬰兒,懷疑他是販嬰的人蛇集團,二話不說將他扣留下來。吳昌騰無奈笑說,那時無論他怎麼解釋都沒人相信他是醫師,剛好加拿大領養父母的電話又是錯的,「真是跳到黃河都洗不清」,還一度擔心會被抓去關,最後靠著教會系統才確認身分,成功脫身。飛越大半個地球,寶寶在他的細心呵護下安全地交給加拿大的養父母,看著曾露宿街頭的寶寶即將開始全新的生活,吳昌騰內心感動不已,這段驚險的經歷也讓他更堅信成為兒科醫師的目標。然而,想成為兒科醫師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吳昌騰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的那些年,除了看診、查房、抽血外,晚上還得到兒科診所支援看診,短短5小時的門診至少要看100個病人,平均3分鐘要看完1人,還曾創下一晚看250個病人的紀錄,溫度計、血壓機根本無用武之地,看診品質也大受影響。吳昌騰說,他想像中的醫師,應該是透過抽血、檢查,抽絲剝繭後找出病因、作出診斷,因此他放棄開業醫師的誘人高薪,決心鑽研兒科急診及重症領域。1998年全台腸病毒大流行,奪走78條寶貴性命,許多重症病童住進兒科加護病房(PICU),隨時都在和死神拔河,但早年兒科加護病房沒有專責主治醫師,醫師在看門診、做研究、照顧住院患者之餘,根本無暇照顧這群重症病童。吳昌騰和當時剛從美國返台的醫師夏紹軒,毅然決然接下林口長庚醫院兒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的重責大任,共同守護兒科加護病房至今長達20年,只因「把病人救活的成就感比賺錢更大」,這份熱誠也感動許多年輕醫師,投入兒科急診行列。
-
2020-01-27 科別.兒科
兒科急診難度高醫糾多 醫師嘆:我不是神
當孩子面對病魔,父母將希望寄託於醫師,一旦稍有閃失,醫療糾紛恐隨之而來。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說,醫師比任何人都希望治好孩子,但他也感嘆「我不是神」,道出心中無奈。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因熱愛兒科急重症領域,毅然決然放棄每月新台幣數十萬元高薪,從診所回到大醫院照顧急診及重症病童,一晃眼已過了20個年頭,看著病懨懨的孩子恢復健康活力,是支持他一路走到現在的原動力。一名兒科急診醫師的養成不容易,吳昌騰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這份工作最大的壓力在於,必須在短短3到5分鐘做出診斷,同時又要冷靜、謹慎思考,避免犯任何錯誤,畢竟每次診斷都可能攸關病童生命安全。然而,面對話都說不清楚的寶寶、幼童,光問診就是一大難題,孩子無法表達身體哪裡不舒服,只能由父母、爺爺奶奶描述症狀,但長輩往往會誇大病童的症狀或抓不到重點,再多描述也僅能作為參考,醫師必須透過觀察、和孩子互動來猜測可能原因。吳昌騰說,他曾遇過一名10歲男童因肚子痛掛急診,一般來說,肚子痛都會先聯想到盲腸炎或腸阻塞,但他總覺得男童狀況不太對勁,用超音波一掃發現肝臟些微腫脹、血液回流到心臟受阻,進一步抽血竟確診為急性心肌炎,堪稱「兒科急診界大炸彈」,及時送進加護病房治療才救回一命。孩子出現肚子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看似只是單純的腸胃道疾病,一旦缺乏警覺、沒有仔細檢查找出蛛絲馬跡,很有可能誤診,尤其急性心肌炎若沒有及時治療,短短幾小時內就可能危及性命。吳昌騰說,以前也曾在半夜遇到年僅2歲的急性心肌炎病童,孩子到院時已處於休克、病危狀況,他緊急把心臟外科醫師、體外循環師、加護病房主治醫師通通找回醫院,替孩子裝上葉克膜,一群人在病床旁整整等了4、5個小時,孩子終於滴出第一滴尿,代表葉克膜已發揮效用、病情暫時穩定,緊繃的神經這才放鬆下來,當時的感動心情令他至今難忘。無奈「疾病是現在進行式」,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救回來,心急如焚的父母排山倒海而來的負能量,也得由兒科急診醫師一肩扛下。吳昌騰回憶,當病童情況突然急轉直下,甚至命危,經常有父母衝到他面前大喊,「你一定要把我的孩子救回來,不然我就殺了你」,也有父母帶著一群人團團圍住他,要求「給個交代」。這些年身邊有多名住院醫師因醫療糾紛纏訟多年,索性離開大醫院到外面開業,吳昌騰說,他很理解家長內心的焦急,但疾病總有不可預測的因素存在,身為醫師,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能挽救孩子性命,但他也坦言「我不是神」,短短幾字道出心中無奈。不過,即便家長再憤怒,醫師也不能因負面情緒影響疾病判斷,還得扮演緩和家長情緒的角色,凸顯兒科急診醫師異於常人的高EQ。深耕兒科急重症領域20年,看盡生離死別,也讓吳昌騰更體認活在當下、珍惜現在所擁有事物的重要性,一有空就盡可能陪伴家人,希望能永遠保有這分熱誠,繼續照顧急重症病童。
-
2020-01-27 科別.兒科
春節孩子不舒服是否急診 醫師教這樣判斷
發燒、上吐下瀉、咳喘是兒科急診常見3大疾病,孩子在春節假期出現類似症狀,到底該不該掛急診,令父母苦惱。醫師傳授簡易因應措施及判斷方法,呼籲別因急診人多而延誤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兒科急診常見的3大就醫疾病,包括發燒、上吐下瀉及咳喘。他解釋,孩子耳溫超過攝氏38度就屬於發燒。他建議父母先給孩子服用家中常備的退燒藥,若吃了1、2次仍沒退燒,而且食慾不佳、睡不好,就建議立即就醫。不過,若是不到3個月的嬰兒,一旦感染很可能影響到腦部,只要耳溫超過38度就應盡快就醫。過年期間大吃大喝,孩子出現嘔吐、拉肚子的風險也大增,建議先以清淡飲食減輕腸胃負擔,多喝溫開水、不冰的運動飲料,食物方面以稀飯、清淡的麵類、白土司為主。若一天之內嘔吐、拉肚子次數只有1到2次,可以先在家觀察,要是多達3到5次就有脫水疑慮,可考慮就醫,萬一上吐下瀉次數高達8次,恐怕連藥也吃不下去,務必立即就醫,很可能需要住院觀察。吳昌騰也建議,父母就醫前最好先拍下孩子便便照片,有助醫師診斷。至於孩子出現氣喘、哮吼症狀,可能是痰多、氣管發炎,父母可以先用水盆裝熱水,讓孩子吸水蒸氣稍作緩解,並儘速就醫,千萬不要擅自給孩子使用噴劑或支氣管擴張劑。除了上述3大常見疾病,吳昌騰也強調,若孩子誤吞異物或由診所醫師轉診大醫院,千萬別因為急診人多就延誤治療。去年曾收治一名男童因睪丸扭轉,由其他院所轉診至長庚醫院,但男童父母眼見急診人山人海,決定隔天再來看病,卻因拖太久導致睪丸壞死。吳昌騰另分享臨床上父母常有的錯誤行為,用藥方面,部分父母崇尚自然療法,即便醫師診斷、開藥也堅決不給孩子吃藥;另一種則是亂餵藥,將日本買的藥、藥房買的藥或上次吃剩的藥拿來餵孩子,不僅沒對症下藥,劑量也不正確。診斷方面,有的父母偏聽網路上的資訊,認為有某些症狀就一定是某種病,直接要求醫師以他們認為的疾病來治療;另一種則是一問三不知,讓醫師無從診斷。他建議,父母或照顧者帶孩子就醫前,務必先了解孩子不舒服的地方,或觀察生病後喝奶、便便、睡眠、活動力的狀況和平時有何不同,有助醫師更快找出病因。此外,父母看到孩子病懨懨的樣子,肯定心急如焚,經常有父母抱著孩子到急診室大吼大叫,要求優先看診。吳昌騰強調,孩子到急診室後會根據嚴重程度安排看診順序,若醫師沒有第一時間替孩子看診,代表還有更嚴重的病童等待救命。
-
2020-01-27 養生.聰明飲食
非PVC塑膠就沒有塑化劑危險?醫師提醒這點才是關鍵
除夕夜許多家庭都會準備許多年菜,慰勞辛勞1年,但經常1次吃不完,需要放到容器裡保鮮,然而塑膠容器總是讓人不太放心,塑化劑危險已經讓很多人排斥塑膠食器,但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發布訊息,不是每項塑膠製品都有塑化劑。食藥署表示,不是每種塑膠都會擺放塑化劑,嚴格來說聚氯乙烯(PVC)由於質地比較硬,需要使用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塑化劑),其他塑膠製品不一定會添加塑化劑,不需要太擔心;然而市售塑膠產品常傳出標示與實際不符案件,當中不乏國際大廠,專家建議最好避免使用塑膠食器。日前食藥署連續2周在關口擋下,IKEA於印度製的隨行杯,塑化劑濃度超標,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也發現美國製造的NIKE HYPERFUEL水壺,沒有標示耐熱溫度,中國大陸製造的KOR Delta水壺,雖然標示耐熱攝氏100度,但檢驗加溫沒到該溫度,水壺就已經嚴重變形,並且底部有融化發生。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嚴格來說,塑膠容器最好都不要用來裝熱食,食藥署提醒資訊沒有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沒有添加塑化劑,也就是常見的保特瓶材料,但保特瓶遇熱容易變形外,也不能保證廠商標示與實際材料相符,如果廠商違規,使用者就有可能有攝入塑化劑風險。顏宗海補充,聚氯乙烯(PVC)製品非常多,包含建材、汽車內裝、玩具等,生活隨處可見,也有使用PVC製程的保鮮膜,由於經常使用到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一旦遇到高溫或油脂,就會釋出汙染環境,不論成年與否或性別,只要接觸到塑化劑身體就會慢慢產生影響,健康也就受到破壞。由於違規塑膠產品仍會出現,顏宗海強調,由於不能保證塑膠容器一定安全,民眾要求自保,最好避免使用塑膠餐具,選擇不鏽鋼、陶瓷、玻璃等材質,如果不可避免,一定不要接觸熱食熱水,就算沒有使用塑化劑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也不能接觸高溫物體,更不能用於加熱。顏宗海提醒,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是1種內分泌干擾素,如果身體長期接觸,動物實驗發現,恐怕增加男性生殖傷害風險,女性也會增加罹患癌症機會,未成年幼童恐怕引起注意力不足、肥胖、胰島素阻抗,男童有女性化危險,女性則有提早發育疑慮,簡單來說,塑化劑對人類不論年紀族群都有害。★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1-23 養生.聰明飲食
醫護除夕夜值班吃什麼?第一名的餐盒長這樣
比床位數量、就診人次,近幾年來,醫療院所竟也開始互尬「除夕餐盒」,除夕夜裡在網路舉辦「餐盒大PK」,許多醫師、護理師在臉書社群裡貼出自家除夕夜菜色,這一兩年,新光醫院以老爺酒店五星級餐盒備受肯定,副院長洪子仁說,「只要花點心思,就能營造員工幸福感。」對於除夕年節值班的護理人員來說,過年過節無法與家人團聚,一起吃年夜飯,已經夠令人感傷,如果又只能吃冷便當、冷披薩,想當然會一肚子氣,大罵醫院沒人性。四年前,中部一家醫學中心護理師在除夕當天於臉書貼出自家九宮格豪華餐盒,引發熱烈討論,不少人接棒貼文,反應熱烈,其中一家地區醫院員工貼出超普通餐盒照片,引來負評,高層不以為意,認為小題大作。沒想到,該醫院隔年招募護理師時,竟然乏人問津,內部檢討,才得知這個「寒酸除夕餐盒」留下嚴重後遺症,許多護理師將該醫院形象與便當餐盒直接聯想在一起,「小氣血汗」,根本就不想來應徵。「看似小事,但對於員工來說就是大事。」洪子仁說,網路社群發達,醫院一舉一動都可能被放大比較,如果能在關鍵時刻臨門一腳,就算是小事也可營造幸福感。為此,新光醫院前二年委託老爺酒店掌廚除夕餐盒,菜色精緻可口,連水果、甜點、湯品熱度等用餐細節均考慮周到,在護理師網路群組上大獲好評,連續贏得第一名。基隆長庚醫院開刀房護理師陳麗華說,「沒有比較,還真不知其他醫院除夕餐有多好」,廿幾年前北上工作,除夕夜只在乎有沒有得吃,不在乎是否已經冷掉,近幾年來,則是愈吃愈好。陳麗華指出,以前護理部除夕餐大都是炸雞、披薩,冷了後,就不好吃,三年前新光醫院以五星級除夕餐盒一舉成名,不只贏得美名,也造福了廣大醫護人員,因為輸人不輸陣,醫療院所都更用心幫護理人員準備除夕餐點。不過,有些人就是不喜歡吃便當餐盒,林口長庚外傷急診外科主治醫師傅志遠的除夕大餐,竟然是統一超商的包子。他說,急診醫師不太重視吃什麼,幾顆熱騰騰的包子就吃得很滿足。談起年節值班的悲慘經驗,陳麗華想起十年前的跨年夜被緊急叩回的無奈。生平第一次帶著女兒至台北市政府廣場看跨年晚會,親眼目睹101大樓震撼煙火秀,不料,倒數計時剩下29分鐘時,手機響起,醫院通知急診室收治眾多連環車禍傷者,手術室開急刀,要她速速回醫院。陳麗華表示,當天下午三點就抱著女兒,擠在人潮中,期盼著燦爛煙火,卻在關鍵時刻接到電話。她感慨地說,「手機螢幕顯示醫院電話號碼,能不接嗎?」當時共有六名護理師接到電話,幾乎都帶著小孩趕回醫院,陳麗華表示,忙完手術後,凌晨三、四點回到辦公室,有小朋友睡在地板,女兒則正看電視,當時看到這個場景,一陣鼻酸,不自覺地哭了出來。對於醫護人員年節值班的辛酸,陳麗華滿腹委屈,她說,寧願春節值班時手術一刀接一刀,如果空下來,就會觸景傷情,想到自己不能跟家人過節,直想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則是同樣感性,在年節、除夕夜值班,最大感觸就是人生無常,他說,如果收治猝死、車禍致死個案,心情頓時沉重。陳維恭表示,有些人年紀輕輕,只是熬夜打牌,突然心肌梗塞,或是開車買宵夜,意外死亡,理應開心熱鬧的年假,全家人突然籠罩在悲傷氣氛中,在急診放聲大哭。儘管已執醫廿多年,但在過年遇到這類悲情事件,仍覺得難過,希望大家都能過個平安圓滿年。
-
2020-01-23 科別.罕見疾病
長庚治罕見「毛」病 婦人揮別30年的「麻」煩
43歲台南黃小姐國中起就常無預警手腳發麻,有時連呼吸都困難,卻遲遲查不出原因。去年夏天左手臂麻到左側臉頰,她以為顏面中風,就醫發現罹患罕見的「毛毛樣」病症,高雄長庚醫院替她進行頭皮淺顳動脈與腦表中大腦動脈接合等手術,總算揮別「麻痺人生」。醫師表示,這種罕病若未能有效控制,續發性中風機會將升高。高雄長庚神經外科醫師莊銘榮表示,毛毛樣腦血管病變是種慢性進行性腦血管閉塞疾病,因顱內大血管閉塞,毛細血管因而代償性瘋長,X光片看起來像霧狀毛玻璃,日本醫界稱「Moya Moya」,才叫「毛毛樣」。他分析,毛毛樣與基因變異不無關聯,也可能後天發生,原因仍待釐清,台灣每10萬人約3、5例,是歐美罹患率的10倍,病患易忽略病因,導致漏診。毛毛樣沒有特別有效的內科治療方式,若不動手術,日後續發性中風的機會升高,有些病人多次中風,卻未發現毛毛樣病因,直到確診時,已受到某種程度傷害。病患黃小姐國中起就常身體發麻,有時半邊,有時全身,在台南看遍大小醫院,醫生告訴她神經沒有問題,但發麻情形約3、4個月出現一次,因檢查不出異樣,只能和平共處,直到去年因左側肢體麻到臉頰,醫師查出可能是「毛毛樣」,才轉赴高雄長庚治療,莊銘榮、鄭境効、林理涵等醫師為她先開右腦、後開左腦,已解除肢體麻痺的困擾。
-
2020-01-22 科別.心臟血管
罕見毛毛樣病 顱內小血管瘋長害她麻痺30年
會有持續中風現象家住台南43歲黃小姐,國中起常有手腳發麻情形,遍查不出原因,去年夏天因左手臂劇烈麻痺,延伸至左側臉頰,她以為顏面麻痺,就醫查出罹患罕見的毛毛樣病,經高雄長庚醫院進行頭皮的淺顳動脈,與腦表中大腦動脈接合等手術,尋回健康。醫師表示,這種疾病若未能有效制,會有持續中風現象。收治這起病例的高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莊銘榮表示,毛毛樣腦血管病變,是種慢性進行性腦血管閉塞疾病,因為顱內大血管閉塞,導致小血管代償性雜亂無章地瘋長,多出來的側支循環異常毛細血管亂長成一團,在X光片下像是毛玻璃霧狀,日本醫界稱Moya Moya,才叫毛毛樣病。莊銘榮說,毛毛樣病與先天基因變異不無關聯,也可能是後天發生,原因待釐清,引起中風症狀與中老年人的急性中風不同。中老年人的中風,一般是因為腦血管急性阻塞,或突然破裂出血,病人出現明顯的半邊癱瘓等症狀,毛毛樣病是血管慢性阻塞變化。毛毛樣病發生在兒童的主要症狀,是短暫重複發生的突發性偏癱,或左右側交替偏癱。這種單側肢體無力現象,沒有前兆,因為來得快,復原也快,容易被忽略。30歲到40歲間的成年人,若發生毛毛樣病 ,通常會是腦出血性的中風。病患黃小姐說,她從國中起就常有肢體麻痺情形,看過大小醫療院所,都指神經沒有問題,這種發麻情形約三四個月一次,檢查不出異樣,只能與麻痺現象和平共處,直至去年因左側肢體麻到臉頰,醫師查出可能是毛毛樣疾病,才找上高雄長庚治療,先開右側大腦 ,後開左側大腦,復原良好,解除長期肢體麻痺的困擾。
-
2020-01-22 科別.罕見疾病
婦人罹罕病「毛毛樣」查不出 過了30多年麻痺人生
家住台南的43歲黃小姐,國中起就常有手腳發麻情形,但遍查不出原因,直至去年夏天因左手臂劇烈麻痺延伸至左側臉頰,她以為顏面麻痺,就醫才進一步查出原來罹患罕見的「毛毛樣病」,所幸經高雄長 庚醫院進行頭皮的淺顳動脈與腦表中大腦動脈接合等手術,尋回健康。醫師表示,這種疾病若未能有效制,會有持續中風現象。收治這起病例的高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莊銘榮表示,毛毛樣腦血管病變是種慢性進行性腦血管閉塞疾病,因為顱內大血管閉塞,導致小血管代償性雜亂無章地瘋長,多出來的側支循環異常毛細血管亂長成一團,在X光片下像是毛玻璃霧狀,日本醫界稱「Moya Moya」,才叫「毛毛樣病」。莊銘榮表示,毛毛樣病與先天基因變異不無關聯,也可能是後天發生,原因仍待釐清,引起中風症狀也與中老年人的急性中風不同。中老年人的中風,一般是因為腦血管急性阻塞或突然破裂出血,病人出現明顯的半邊癱瘓等症狀,毛毛樣病則是血管慢性阻塞變化。毛毛樣病發生在兒童的主要症狀是短暫重複發生的突發性偏癱,或左、右側交替性偏癱。這種單側肢體無力現象沒有前兆,因為來得快,復原也快,容易被忽略。但30歲到40歲間的成年人,若發生毛毛樣病 ,通常會是腦出血性的中風。病患黃小姐說,她從國中起就常有肢體麻痺情形,在台南看過大小醫療院所,都指神經沒有問題,這種發麻情形約3、4個月來一次,因檢查不出異樣,只能麻痺現象和平共處,直至去年因左側肢體麻到臉頰,醫師查出可能是毛毛樣疾病,才找上高雄長庚治療,先開右側大腦 ,後開左側大腦,如今復原良好,解除長期肢體麻痺的困擾。
-
2020-01-22 新聞.食安拉警報
草莓季到!食藥署揪出千餘公斤進口農藥超標
冬天草莓季登場啦!不僅咖啡廳紛紛推出草莓甜點,鋪上滿滿的草莓,民眾也會買上一盒鮮紅欲滴的草莓。但是食藥署公布邊境查驗結果,其中自波蘭進口的冷凍草莓以及自日本進口的新鮮草莓共一千多公斤,被驗出殘留農藥超標,皆已全數退運或銷毀。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依據「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農藥氟尼胺定量極限為0.01ppm,自日本進口的生鮮草莓,共172.8公斤,被檢出殘留農藥氟尼胺0.32 ppm,超標32倍。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氟尼胺為一種殺蟲劑,為低毒性,致癌性方面美國環保署則是曾經在動物實驗發現有致肺癌的風險,但在人體上並無實證,每日容許攝取量(ADI)則為每公斤可食用0.07毫克,以60公斤成人計算約為4.2毫克,上述驗出殘留量超標的草莓,需吃進10公斤才有可能造成危害。另外,自波蘭進口的冷凍草莓共1075公斤,則因我國並未核准使用農藥Fenhexamid,卻被檢出殘留0.02 ppm。兩項產品皆已全數退運或銷毀。顏宗海表示,由於農產品為隨機抽驗,因此不論進口或本國產的農產品都有可能有農藥殘留的問題,尤其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曾公布2017年蔬果農藥殘留監測報告,顯示農藥殘留最嚴重的水果第一名便是草莓,因此建議買回家最好先清洗再食用。而坊間流傳可用小蘇打水、鹽水或是蔬果清潔劑清洗,但顏宗海說使用流動的清水沖洗10到15分鐘,並搭配軟毛刷還是最好的方式。本次食藥署公布邊境查驗結果共計20件產品不合格,除草莓外另有日本「NISSYOU」的鮮金柑兩批被驗出農藥殘留,由於該公司上周也有兩批鮮金柑發現農藥殘留不合格,陳慶裕表示將針對進口商加強逐批檢驗。
-
2020-01-21 科別.腦部.神經
腦中風失語? 理學檢查有意外
腦中風是學習大腦功能最好的疾病;哪裡受傷了,就會出現哪部分的功能缺損,通常是變差,但有些功能反而會異常強化。盡管影像科技一日千里,有經驗的神經科醫師還是能夠只由患者的理學檢查,準確判斷腦部大致受損區域,甚至日後恐會留下那些後遺症。但人生總有看走眼的時候。在家突然不說話斷層攝影沒異狀四年前遇到藍先生,家屬說他在家突然不說話,手腳有點不靈活。當時他的腦部斷層攝影未顯示異狀,但腦梗塞的急性期影像就是這樣,診斷主要靠理學檢查。藍先生眼睛斜視前方,如何揮手吸引他都沒用,他右手自發性運動似乎比左手少。種種跡象顯示,他應該是左側中大腦動脈阻塞,而且可能合併部分語言功能障礙,也就是失語症。病床旁藍太太及一雙兒女面露憂色。我語帶保留:「初步看起來語言與理解能力受影響,可能是塞住左側中大腦動脈。具體後遺症得再觀察幾天。」接下來兩天藍先生還是不理人,但神色似乎不像聽不懂,像是冷眼旁觀世界。由於不太符合傳統中大腦動脈梗塞症狀,我突然對自己的診斷猶豫。但仍教導實習醫師,仔細觀察神經學變化。某天實習醫師很激動跑來說「患者會寫字耶!」看護也證實,患者看著眼前紙筆,居然可以緩慢寫出名字。我安排磁振造影血管檢查釋疑。結果真的跌破眼鏡,他居然是前大腦動脈阻塞!約莫一半左側額葉呈現缺血狀態。比較特別的是,他有一小部分語言區似乎由這條血管供應,所以才會誤判他有失語症。我尷尬的向學生坦承「看走眼了」。但這是有趣的案例,大家要好好學習。額葉中風藍先生就是不想講話我向家屬解釋,藍先生額葉中風,不是無法說話,可能只是不想講;往好處想至少不是失語症。額葉症候群有很多正負向病徵,患者可能作任何事都沒動機,包括不想講話、卻也有案例變得很愛說話;也可能有情緒障礙、行為脫序等後遺症。因為症狀類似精神疾病,最後可能得請精神科協力治療。我拿「眼鏡」、「手表」考他,他都能寫出名稱,但就是不出聲。某天查房時,他的手機響了,他居然反射式接通,跟對方回應「好、不好」。於是我再度測試認知功能,除了「家住哪裡」、「早餐吃什麼」這類切身問題,我通常愛問時事,例如現任總統是誰、最近聽過什麼政治或社會新聞?觀察患者記憶力和陳述邏輯。我溫言鼓勵藍先生:「總統選舉到了,你要趕快恢復才能出院去投票!」見他不理睬,我繼續說:「你知道今年有幾個人要選總統嗎?你要選誰?」時事話題讓他第一次對我說話藍先生緩緩轉過頭注視著我,下巴微抬,口中冷冷吐出「蔡-英-文」,接著眼神飄到別處。那是他第一次對我說話,只不過不屑表情彷彿嘲笑我「這種簡單問題還需要考我嗎?」實習醫師見到這一幕,紛紛笑出來。我不以為忤,改以振奮口吻安慰藍太太及家屬:「他雖然腦中風,但還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不要太灰心。」眾人點頭。藍太太喜極落淚,卻哽咽說:「我老公會接電話、跟醫師講話,就是不跟我講話!為什麼?」我一時語塞。這種情況是否涉及夫婦間的難言之隱,我未深究,只能鼓勵太太多點耐心。幾天後,我推薦藍先生加入PAC。PAC是「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計畫」,在復健科評估後,篩選合適患者,在三到十二周的黃金期間積極復健,一般患者是一天復健一次,PAC患者一天兩次,神經科醫師每周評估狀況。以過往經驗,加入PAC,患者每周幾乎都看得出進步。藍先生經一個半月復健,已可獨立行走,話也變多,但一直是撲克臉。在春節前準備出院時,藍太太害羞地說,老公變得很熱情,對她甜言蜜語又摟又親,公眾場合可以技巧性閃躲或制止,回家後怎麼辦?我想她隱晦表達的可能不光是行為熱情,或許還有性欲需求等。這可能是額葉中風的併發症,但說不定只是住院久了想求歡。我只好概略說,萬一變成長期後遺症,我再請精神科醫師協助。「表達愛意 就好好珍惜吧」我忍不住白了藍太太一眼:「以前抱怨他不跟妳說話。現在他勇敢表達愛意,妳就好好珍惜吧!」藍太太苦笑著接受了開導。最近這對夫婦要去瑞士旅遊,我說很好啊!提醒注意事項。轉頭取笑藍太太說:「要去二度蜜月喔?」她羞紅了臉。最後冷不防藍先生說:「醫師,我們認識四年了喔!我還記得你問我,總統要選誰!」我笑著說:「是啊!你的腦筋挺不錯。」接著他問:「那醫師這次要選誰?」我拉下口罩、抬高下巴,表情高傲的看了藍先生一眼後,轉頭望向別處。診室裡的人都笑了。笑得最幸福燦爛的,當然就是藍太太了。
-
2020-01-21 養生.抗老養生
選後3招 心平氣和迎新年
在中醫的角度看,情緒無論大悲大怒或憂思過度都無益養生,而今年的選戰結束後緊接著就要過年,假如情緒尚未調適再加上年節大魚大肉,對身體可說是雙重負擔。中醫經典素問.舉痛論中提到:「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悲則心系急…故氣消矣。恐則精卻…故氣不行矣。」意思是說,過度情緒會反應在身體的氣血狀態,因此,保持情緒的平和穩定,是養生重要的一環,以下介紹一些調理情緒的小撇步跟大家分享。適當曬太陽 親近大自然秋冬陽光較少,適當曬太陽可以增加人體中的血清素,使人有歡欣感,如果覺得憂思不妨多出門走走,親近大自然,也可避免城市中的空氣汙染對呼吸道的不良影響。另外,運動也能增加血清素,所以到近郊的山林步道快走或登山可說是一舉兩得。不過,有膝蓋或腰腿不適的朋友需考量自身狀況,不要勉強爬太陡的坡以免增加關節負擔。戒高糖高油 高鹽也注意再來食物方面,選舉時大家很愛把請吃雞排珍珠奶茶掛在嘴邊,不過這些高糖高油的食物都容易增加身體負擔,因為精緻糖如手搖飲添加的果糖是俗稱的「空熱量」,造成血糖陡升陡降,加上茶飲中的咖啡因造成短暫亢奮,代謝後人體會感覺更疲累。油炸或辣的食物會造成腸胃不適,導致情緒更加低落。建議大家在預備過年的待客零嘴時,儘量用原型食物代替精緻糖果餅乾,如:杏仁小魚、無調味堅果、無額外加糖的水果乾等。年菜選擇也要加上新鮮蔬菜均衡大魚大肉的油膩和重口味,如用菇類、肉片代替火鍋中的餃類、丸子類等再製品,以免高鹽分食材讓血壓上升。易多思憂心 中藥茶安神最後提供兩道寧心安神的中藥茶,分量均為以500cc熱水沖泡飲用,可用保溫杯悶泡20分鐘後飲用更佳。補氣寧心茶適合用腦過多,多思憂心、感覺疲累時使用,平時保養亦可。過度叫喊、講話導致聲音沙啞、咽喉乾痛的人則可以飲用疏肝潤喉茶。茶飲僅為養生,如果情緒已影響到生活起居或者產生不適症狀還是建議諮詢專科醫師。
-
2020-01-21 癌症.癌友加油站
吃一整碗飯要花7年 長庚抗癌志工用傷疤和運動勉勵病友
林口長庚醫院癌症資源中心今天舉辦歲末關懷活動,罹患口腔癌第四期的病友葉明祥出席和大家分享他的抗癌經歷。他說,由於長期抽菸導致肺功能極差,治療期間必須一直被抽痰;術後第一次拿下鼻胃管嘗試由口進食,營養品竟然從手術傷口流出,這種種過程雖然很挫敗,但他靠著積極運動,終於撐到戰勝的那一刻,還能在醫院擔任癌症志工,因此他鼓勵所有的病友要多運動,可以改變人生。65歲的葉明祥說,治療初期一直被抽痰非常難受,為了改變現況,他每天拿著拐杖在醫院樓梯間穿梭當作運動,一周後醫生說可以不用再抽痰了,他高興的如獲恩賜。不過手術後身體構造與面容的改變,讓他很多事情需要調適,連最基本的吞嚥動作都要重新學習。復健開口動作,每日每小時要做10分鐘,每日至少10次,持續2年,「第一次拿下鼻胃管嘗試由口進食,營養品竟從手術傷口流出,傷心的淚水也跟著掉下」,他說那一刻覺得自己像極了科學怪人,但他總相信自己可以撐到戰勝的那一刻。葉明祥於是更積極運動,雖然為了要補齒齦做為支撐,讓他少了左小骨,他仍舊騎腳踏車挑戰登高山,要證明他一樣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他說,附加的好處竟是氣喘不再發作,也開啟他吞嚥訓練的契機,花了7年的時間終於可以吃完整整一碗飯,才發現能吃到食物真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葉明祥擔任林口長庚癌症資源中心志工已經2年,帶著臉上傷疤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在門診及病房鼓勵病友積極治療。儘管復健會流血,但是渴望開口的動力讓葉明祥不放棄,他的兒子也被感動,陪著父親復健,一邊準備考大學,一舉考上台大經濟系。癌症中心林永昌主任表示,運動對於癌症病人有明顯的幫助,我們除了關注治療成效外,更鼓勵大家做適度規律運動的習慣,每週3至5次,每次至少30分鐘,透過這種運動方式能有助提升免疫功能,改善生活品質。
-
2020-01-20 養生.聰明飲食
年前清完…別再塞了!冰箱七分滿才保鮮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婆婆媽媽忙著打掃環境,廚房更是春節打掃的一級戰區。許多家庭常趁年節把冰箱清空,但沒過多久又因為剩菜剩飯把冰箱塞滿,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說,冰箱不是萬能,把冰箱塞滿,內部無法循環,反而增加食物腐敗的機會。譚敦慈說,別以為冰箱是「萬能的」,曾有婆婆媽媽告訴她,冰箱可以殺菌,食物放進去就不會壞,她強調「這是絕對錯誤的觀念」,冰箱最多放到七分滿,才能維持循環。她分享,自己家的冰箱則是七分空,把保存食物的責任交給生鮮超市,買多少吃多少,不小心買多了,也盡可能把多的食物放在冰箱的明顯處,防堵自己忘記,以致生鮮食品變成腐敗食品。譚敦慈說,有些民眾會認為包裝食品冰在冰箱裡冰很久,即使過期一點也沒關係,她說,人眼畢竟不是顯微鏡,滋生的微生物或是黴菌等,可能已經導致食品發霉變質,即使煮熟再吃也可能殺不死這些細菌,最好的方法仍是吃多少買多少,盡可能降低冰箱的庫存。食藥署提醒,調理食品應謹守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徹底加熱」,就不用太擔心吃自己料理的食物會有中毒的風險。料理前後一定要洗淨雙手,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不要混用,以避免交叉污染;如生魚片、生蠔等海產最好煮熟再吃,以免引發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食物中毒。
-
2020-01-19 科別.皮膚
林口長庚/面對帶狀疱疹高危險群 醫師警覺性高
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不論是神經系統帶狀疱疹、眼部帶狀疱疹、其他帶狀疱疹,門診量第一名都是林口長庚醫院,一年內的門診帶狀疱疹病人總數高達4214人,看診人次高達1萬7千675次。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許仲瑤分析,帶狀疱疹門診人數多,可能有三個原因。首先,林口長庚醫院科別多,長期在此就醫的癌症病人及自體免疫病人都很多,這些人都是免疫能力較差,特別容易得到帶狀疱疹的族群。再者,早期帶狀疱疹的出疹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解為不明原因的疼痛,林口長庚各科醫師對於疑似個案相當警覺,皮膚科常接到他科轉診來的疑似個案,可以盡快確診、治療。另外,林口長庚為醫學中心,接收從外院轉診而來的多重慢性病、多重用藥的複雜病人也不少,這些病人若發生帶狀疱疹,治療上需要通盤考量病人各系統的功能、用藥交互作用,也會被轉診到長庚。要不要打疫苗?許仲瑤說,這是許多病人在帶狀疱疹痊癒後關心的問題。不過其實得過帶狀疹,身體的免疫力可以持續大約三到五年,暫時不需要打疫苗,建議病人三、五年之後再打疫苗即可。帶狀疱疹的發生,代表免疫力下降。許仲瑤觀察,很多病人都是因為家人發生變故,生活壓力驟增導致睡眠不足,而忽然發病。
-
2020-01-19 科別.皮膚
罹患帶狀疱疹該上大醫院嗎?皮膚科醫師教你判斷依據
民眾發現自己有帶狀疱疹後,如何選擇就醫院所?健保大數據發現,選擇基層診所就醫的民眾最多,其次為區域醫院、醫學中心,最後是地區醫院。不過,如果帶狀疱疹同時出現神經症狀,或病灶在眼部等較較棘手部位,就醫選擇改變,依序是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與基層診所。超過六成 選擇診所就醫107年因帶狀疱疹在基層診所就醫人次為55萬4477,占總就醫人次89萬2266的62.14%,顯示民眾有帶狀疱疹,多選擇基層診所就醫。全台收治患者最多的十家診所,有六家全年患者人數逾千,超過所有地區醫院及部分區域醫院,甚至與部分醫學中心收治人數相當。醫學中心以林口長庚排名第一,107年看診人數約4214人,接下來依序為中國附醫的3364人、台大醫院3019人、台中榮總2345人,以及台北榮總2940人。但區域醫院看診人數也不少,例如排行第一的市立聯醫,看診人數3423人,接下來的振興醫院、雙和醫院也各有一千多人。病灶複雜 大醫院經驗較多少數基層診所也同時處理帶狀疱疹神經痛,只是案例較少,處理病灶生長於眼部等其他特殊狀況,經驗明顯更少。健保署長李伯璋認為,這樣的就醫趨勢符合分級醫療,多數帶狀疱疹能在基層診所得到很好照顧,除非病灶位置複雜,例如長在眼睛恐傷及眼角膜,有失明風險等,需倚靠醫院的專科照顧。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也表示,一般皮膚科診所能解決九成以上的皮膚疾病,帶狀疱疹正是其中之一。但若患者本身病況比較複雜,例如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或帶狀疱疹病灶同時長在兩個部位以上,應至規模較大的醫院就醫。傷口糜爛 住院打抗病毒藥全年因帶狀疱疹住院人數約9095人,收治人數以台北榮總最多,因帶狀疱疹住院者多為80歲以上,住院科別最多的是感染科,其次是神經科與皮膚科。由於80歲以上長者除了可能有慢性病,免疫力、體力也相對差,可能演變成為重症而需要住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教授紀景琪說,需住院者多是瀰漫性帶狀疱疹或是傷口面積較大。如長在眼睛周邊的帶狀疱疹,疹子已經占據額頭的一半以上;有些水泡流湯,身體傷口濕濕爛爛,不利於照顧。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感染醫學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景泰表示,除了皮膚照護問題,也可能是患者無法吞嚥口服抗病毒藥物,只能透過針劑施打,必須住院才能執行。住院通常不會超過五天,若沒有病房,會建議患者每兩天回診一次。糖尿病患者 容易出現重症107年帶狀疱疹患者因其他疾病就醫次數,以糖尿病排名第一,總人數約一萬人,其次依序是高血壓性疾病、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疾病、缺血性心臟病、急性腎衰竭、急慢性腎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等。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表示,糖尿病屬於免疫機能較差的族群,不只是帶狀疱疹好發族群,若同時有其他的疾病或是傷口,也容易出現重症,甚至可能不斷復發。通常這類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建議血糖仍需透過藥物以及飲食控制,才能避免其他疾病出現。分析帶狀疱疹就醫人數最多的月分,105年就診人數最高在8月,最低在2月;106年最高為10月,最低為1月;107年最高為12月,最低為2月。醫界過去常宣導,帶狀疱疹常見於秋冬,天氣變化會影響免疫功能,但近三年健保統計,患者人數最多是八至十二月,一改過去既定印象。黃毓惠指出,現代人生活受到溫度劇烈變化影響較少,可能因為上班場所多在室內,而公共場所多空調,加上民眾非常關注天氣,據此決定穿著與行動,因此影響變小。
-
2020-01-19 科別.皮膚
令人畏懼的帶狀疱疹何時容易發作?這項因素是關鍵
老一輩的人常認為,長了皮蛇,最怕病灶擴大延伸,一旦在身體圍繞一圈,恐凶多吉少。果真如此嗎?皮蛇長一圈 不會小命不保高雄榮總高齡整合照護科主任周明岳表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風蛇」、「腰纏蛇」,光從字面上來看,就知道疾病相當恐怖險惡,令人畏懼。以往醫療水準較差,不瞭解帶狀疱疹成因,又缺乏抗病毒藥物,一旦長了皮蛇,神經抽痛,確實痛苦。如果範圍變大,或是病灶出現在眼窩、頭部、耳朵等重要器官附近,當然就有致命風險,且可能影響聽力、視力。至於皮蛇長了一圈,人就會死亡,周明岳指出,這是鄉野傳說,以前或許有人得了皮蛇,身體虛弱,病灶蔓延,最後死於其他合併症。但現在抗病毒藥物進步,只要確診後,立即用藥,就能大幅減輕疼痛及日後神經抽痛機率。水痘病毒再活化 沿神經節生長帶狀疱疹為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再度活化的表現。第一次感染時,引發水痘,痊癒之後,病毒並未消失,而是潛伏在脊髓神經節,如果身體免疫力變差,病毒再度活化、增生,就會引發帶狀疱疹。特別的是,病毒隨著感覺神經蔓延至皮膚表面,大部分出現在胸部、腰部、大腿等部位,順著神經節分布狀況而擴散。因為神經節為一段段,如果長出皮疹,模樣確實像是「皮蛇」、「腰纏蛇」。初期皮膚無異狀 常難以確診周明岳表示,帶狀疱疹一開始發作時,皮膚毫無症狀,但神經刺痛,相當不舒服。如果長在腰部,腰痠背痛,長在胸部,同樣劇痛,合併灼熱感,身體出現倦怠、頭痛、發燒等感冒症狀,但外表並無異狀。因此,不少患者還被另一半奚落,認為無病呻吟,假裝生病。俗話說,「最後看診的醫師最厲害」,周明岳認為,皮蛇病程發展,就相當符合這句俗語。如果病灶長在胸部、臀部,病情相對較輕微;如果是在眼窩、耳朵、生殖器等部位,則可能引發嚴重後遺症,不可不慎。例如,引發結膜炎、角膜炎,甚至導致失明,部分患者聽力受損,或是顏面神經麻痺。即使沒有上述後遺症,有些患者飽受神經痛之苦,有些人甚至持續數月、數年,期間產生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痛到憂鬱。疹長在哪裡 純粹機率問題至於皮蛇病灶位置為何會不一樣?周明岳說,「這純粹是運氣、機率。」剛好長在眼窩、耳朵的比率並不高,加上抗病毒藥物精進,因此,平均治療半個月後,大部分患者就能恢復正常。皮蛇患者大多體虛、免疫力較差,生病期間應該好好靜養休息,盡量不要外出。免疫力降低 隨時可能復發周明岳指出,許多人以為只有老年人會長皮蛇,其實門診收治不少年輕皮蛇患者,有大學生為了期末考趕報告而連續熬夜,以致免疫力變差,皮蛇上身。但因體力好、本錢夠,年輕皮蛇患者的病程明顯較短,來得快,好得也很快,且日後神經痛機率也明顯低於中老年人。但值得注意的是,長過皮蛇,並不會終身免疫,只要身體疲累,免疫力低下,仍可能復發。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提醒,盡量少熬夜、睡眠充足,飲食均衡,生活作息保持正常,並適度運動,紓解壓力,以及施打皮蛇疫苗,唯有保持良好免疫功能,才能避免再痛一次。接連感染 留意癌症或免疫疾病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許仲瑤也提醒,若不到四十歲忽然得到帶狀疱疹,或是感冒結束後接著發生帶狀疱疹,一個感染接著一個,發生在年輕人身上並不尋常,要小心可能有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等,導致免疫力下降,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詳細檢查。帶狀疱疹病程發作初期身體單側靠近胸椎或腰椎部位出現刺痛、痠麻或灼熱感。也可能出現倦怠、頭痛、發燒等感冒症狀。2-3天後皮膚出現紅疹,並進展為水泡。待水泡化膿後,逐漸結痂剝落。多數會自行痊癒,但長在眼窩、頭部、耳朵、生殖器等重要器官附近風險較高。有些人會留下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甚至持續數月、數年,期間產生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生活照護長皮蛇不能吃蛋?醫師:無稽之談家中有人得帶狀疱疹,該如何照顧?●水泡破掉怎麼辦?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指出,由於帶狀疱疹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建議家屬協助擦藥、清潔患部,如果水泡還沒破掉,可用溫清水洗澡,輕輕擦乾患部即可。如水泡破掉,則可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塗抹藥膏,避免碰到水,減少感染機率。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廖怡華表示,通常只要不用力壓,水泡不太會破掉,建議可用紗布稍微覆蓋,或使用痱子水,有收斂水泡的效果。若水泡很大,可請醫師在診間使用針頭將水泡吸乾,避免弄破水泡,造成續發性的感染。●飲食有沒有禁忌?在飲食上,病友應少吃容易發汗的辛辣食物,避免因為流汗導致皮疹水泡刺癢或紅腫。至於可不可以吃蛋?有一說,蛇愛吃蛋,罹病時吃蛋,會讓皮蛇變大,對此,蔡呈芳表示,這是無稽之談,沒有必要減少蛋白質攝取。
-
2020-01-19 養生.聰明飲食
年前清完後就別再塞了 冰箱七分滿才保鮮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婆婆媽媽忙著打掃環境,廚房更是春節打掃的一級戰區。許多家庭常趁年節把冰箱清空,但沒過多久又因為剩菜剩飯把冰箱塞滿,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說,冰箱不是萬能的,把冰箱塞滿,內部無法循環,反而增加食物腐敗的機會。譚敦慈說,別以為冰箱是「萬能的」,曾有婆婆媽媽告訴她,冰箱可以殺菌,食物放進去就不會壞,她強調「這是絕對錯誤的觀念」,冰箱最多放到七分滿,才能維持循環。她分享,自己家的冰箱則是七分空,把保存食物的責任交給生鮮超市,買多少吃多少,不小心買多了,也盡可能把多的食物放在冰箱的明顯處,防堵自己忘記,以致生鮮食品變成腐敗食品。譚敦慈說,有些民眾會認為包裝食品冰在冰箱裡冰很久,即使過期一點點也沒關係,她說,人眼畢竟不是顯微鏡,滋生的微生物或是黴菌等,可能已經導致食品發霉變質,即使煮熟再吃也可能殺不死這些細菌,最好的方法仍是吃多少買多少,盡可能降低冰箱的庫存。食藥署提醒,調理食品應謹守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徹底加熱」,就不用太擔心吃自己料理的食物會有中毒的風險。料理前後一定要洗淨雙手,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不要混用,以避免交叉污染;如生魚片、生蠔等海產最好煮熟再吃,以免引發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食物中毒。
-
2020-01-18 新聞.健康知識+
身體哪些毛該留該除?專家教怎處理美觀又降傷害風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毛髮左右著人與人外觀直覺,不論眉毛、鼻毛、腋毛、手毛腳毛、陰毛,很多人都想修飾好看或完全除去,然而怎麼做比較好,怎麼樣處理不但好看,又能降低傷害風險,我們採訪了多位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眉毛:修眉小心不要劃破皮膚 飄眉要確保獨立器具 眉毛對外觀非常重要,修眉不只是女性,現在也很多男性也非常在意,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提醒,門診中有部分病患,因修眉時不小心割傷皮膚就醫,所以眉刀在使用時,一定要保持好角度與力道,減少皮膚外傷風險,眉刀也要維持乾淨,使用前用酒精稍微消毒,保持定期更換。 另一方面,不論是紋眉或飄眉,其實都是在眉毛皮膚刺青,將顏料直接打入皮膚,施作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因為一旦紋眉或飄眉,就不可能恢復原狀,必須到醫院接受雷射才有機會,並且接受施作時,一定要確認器具沒有共用,以免不必要的感染風險上身。鼻毛:鼻毛外露修剪就好不要拔 毛囊損傷容易有病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立昂表示,鼻毛在鼻腔內非常重要,千萬不可以亂拔,曾經有名女性就醫時,鼻子又紅又腫,檢查發現鼻前庭幾乎沒有鼻毛,詢問才發現案例無法忍受鼻毛,覺得很髒,所以自行不斷拔鼻毛,反而讓鼻子容易沾染大顆粒髒汙過敏,也會讓鼻子太乾燥而不舒服。 李立昂解釋,鼻毛是呼吸道最初步的過濾系統,可以阻隔較大的汙染物質,保持鼻腔內部潔淨,而且鼻毛囊能夠分泌油脂,維持鼻腔內部水分,經常拔鼻毛容易造成鼻毛囊損傷,油脂分泌減少,就容易造成不適;如果鼻毛露出影響外觀,最好用專用鼻毛刀適度修剪,不要用尖銳小剪刀,一不小心有可能受傷。腋毛:腋毛能減緩皮膚摩擦 刮除腋毛器具要乾淨 腋毛感覺作用不大,特別女性為了維持外觀好看,大多會選擇除去腋毛,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宮瑤解釋,目前有專家推測,人類有腋毛可能是為了減緩皮膚摩擦,人類直立行走後,雙臂自然下垂,形成了腋窩,腋下摩擦機會高,皮膚也相對脆弱,摩擦多了有可能發生損傷,有保護人體皮膚的作用。 朱宮瑤醫師提醒,大部分刮除腋毛的目的都是社交考量,如美觀因素及避免異味,但是使用的器具一定要注意潔淨。就像男生刮鬍子,難免在皮膚上引起細小傷口,如果除毛刀有鐵鏽或較多細菌,就很可能導致感染發炎。平時除毛刀最好保持乾燥,除毛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刀片有沒有髒汙,可先用酒精消毒,也要定期更換。手腳毛:手腳毛多是荷爾蒙作祟 刮手腳毛不會變粗變多 手毛與腳毛同樣因外觀因素,很多人都會想要剔除,為什麼有些人手腳毛茂盛,有些人則比較沒有困擾,朱宮瑤解釋,手毛和腳毛生長大部分與荷爾蒙分泌有關,尤其是男性荷爾蒙,所以男生的手腳毛通常比較多,部分女性可能因為荷爾蒙緣故,如罹患多囊卵巢症候群,會如同男士般手毛與腳毛比較多,或是服用荷爾蒙藥物、腎上腺腫瘤、卵巢腫瘤、胰島素阻抗症狀、高泌乳激素、庫欣氏症候群等,建議若有不明原因在該只有細毛或沒有毛髮處,忽然間長出毛髮,可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至於手毛與腳毛,有人會有越刮越粗的感覺,朱宮瑤則說,大部分的毛髮都是遠端比較細,接近毛囊端的根部會比較粗,而在刮除之後靠近毛根的毛髮本身就比較粗,所以會有刮完毛後變粗的錯覺。但如果選擇拔毛,由於拉扯容易讓毛囊與皮膚損傷或有傷口,有可能發生感染,所以比較不建議自行拔毛,嚴重者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假使有相關需求,最好請求醫師協助。陰毛:私密處皮膚薄嫩 修整陰毛小心不要受傷 陰毛可能對許多女性會是困擾,陰毛作用到底是什麼,該怎麼樣處理才好?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說,女性私密處皮膚較薄弱,長時間摩擦下容易受傷,陰毛就能當作緩衝,讓私密處與外界物質能有一定阻隔。 郭安妮提到,女性想要處理陰毛,大多數是為了美觀,在穿著泳衣或內褲時,如果陰毛不小心露出來,會讓人感到尷尬。所以有些女性會想要局部整理,將多餘陰毛剔除,因為私密處皮膚較薄弱,刮剃時一定要特別小心,不要刮傷皮膚,剃刀最好事先用酒精消毒,修整完剃刀務必清潔並保持乾燥,也要定期更換。 郭安妮補充,部分女性可能選擇全部拔除陰毛,可能利用蜜臘拔除,由於拔毛非常痛,特別在私密處,有時施作完可能會有些紅腫不適,如果發現皮膚異常,一定要馬上就醫接受檢查,平時私密處最好保持乾燥與減少摩擦,太過於緊貼身的褲子最好避免。延伸閱讀: 雷射除毛不擔心再長? 醫點名6種人不適做 毛囊炎易成蜂窩性組織炎
-
2020-01-17 科別.皮膚
出現這種「斑」竟提高癌症風險!醫師揭白斑可能帶來的5種可怕疾病
白斑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自體免疫、神經性影響等。目前學界盛行的理論,主要認為是自體免疫失調,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自身黑色素細胞所造成的。這是因為早期的白斑病灶病理切片檢查,會發現有很多發炎細胞聚集及黑色素細胞減少的現象。近10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白斑的形成和免疫細胞CD8 T細胞、還有自體免疫抗體有關,因為自體免疫失調,造成免疫系統的發炎細胞攻擊自身的黑色素細胞,導致黑色素細胞的破壞消失。而部分局部白斑,只是因為調節型免疫細胞,把這群具有自體攻擊力的細胞困在局部,當這些調節型免疫細胞無法控制時,就會隨者血液擴散到身體各處;除了造成身體各處的白斑以外,也會造成其他器官像是甲狀腺的破壞。24歲的林小姐是上班族,19歲時在左手臂發現一塊白斑,隨著時間白斑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林小姐四處求醫但是白斑仍然持續擴散,而最近1年以來,林小姐開始出現關節疼痛、疲累的症狀,抽血檢查發現血紅素、白血球都是偏低的狀況,同時也有落髮的情形。 到我門診後,幫她檢測ANA自體免疫指數,發現除了白斑之外,她也同時罹患了紅斑性狼瘡。大規模的研究統計發現,白癜風合併紅斑性狼瘡的發生率大約5%。全身型和成人才發病的白斑症,容易伴有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疾病,其他包括紅斑性狼瘡、圓禿、愛迪生症、惡性貧血、胰島素依存性糖尿病等。由於白斑發生與甲狀腺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較高,病人最好同時接受甲狀腺方面的檢查。對於全身型白斑病患,一般皮膚科醫師會建議抽血檢查,看是否有甲狀腺功能、自體免疫指數、血液異常,以排除與這些疾病同時存在的可能。白斑的「寇博納」現象患有白斑的人,小心不要受傷或是摩擦皮膚。這是因為皮膚在受傷的時候,會吸引免疫細胞來對抗外來細菌和修復傷口,如果是有白斑體質的人,也會吸引到攻擊黑色素的自體免疫細胞,造成受傷/摩擦部位白斑的形成;這種名為「寇博納」現象(Koebner phenomenon)。這種受傷部位發生原本皮膚疾病的情形並不少見,像是乾癬和一些自體免疫失調相關的皮膚炎也會看到。白癜風的臨床表現白癜風的病徵是在皮膚出現界線清楚、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斑塊。如果是全身型的白斑,常常會呈現對稱性分佈。每個人影響的範圍不一定。有些病人在白斑出現前,皮膚先經歷了紅腫發炎,如濕疹一樣;或是先有皮膚曬傷或受傷,病灶癒合之後才出現白斑。但更多時候,白斑是靜悄悄的出現在身體的某處,漸漸的變大,甚至東一塊西一塊擴散到身體各處才被發現。白癜風可以分成擴散期和穩定期,擴散期的時候,黑色素細胞受到攻擊,臨床會發現白斑迅速的變大,在短時間1-2周內擴散出去。白癜風的病程無法預測,有時候發病之後會穩定一段時間,再次受到刺激就會擴散出去,因此規則的追蹤是必要的。目前所有的治療都無法「根除」白癜風,只能夠穩定它。就好比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我們使用治療來穩定它,不讓它持續破壞身體,否則破壞到最後,就只能夠用移植的方式去修復組織。白癜風常會合併其他疾病的發生40歲的黃小姐,斷斷續續出現感冒和暈眩,後來開始出現視力模糊,伴隨著臉部白斑的出現,同時還感到耳鳴。她四處求醫卻查不出個所以然,甚至因為這些不典型的症狀而到身心科治療,懷疑自己是否因為白斑造成情緒不穩和焦慮症。到門診檢查時,發現黃小姐是罹患罕見的「原田氏症 Vogt- Koyonagi-Harada」; 她所出現的頭痛,眼睛、 聽力以及皮膚的白斑,都與這疾病相關。這主要是因為黑色素細胞都存在於這些器官,當免疫系統混亂的時候,會連帶攻擊到這些器官。大約20-30%白癜風會合併其他疾病的發生,我們稱之為「共病」。這些年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皮膚疾病和內科疾病有關。因此在診斷白斑的時候,必須做全身性的問診、抽血評估。根據一項臺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白斑病人比較容易罹患甲狀腺癌、淋巴癌和膀胱癌。但是最常見的還是甲狀腺異常,圓禿和紅斑性狼瘡。此外,很多白斑病人也合併焦慮症、憂鬱症和失眠,這些心理因素會影響到病程,在治療的時候不容忽視。延伸閱讀: 連醫院都在用!失智症專科醫師教你:每天「素描」15分鐘,預防失智、有效活化左右腦●書籍介紹黑斑白斑有話要說作者:黃昭瑜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19/10/01作者簡介/黃昭瑜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
2020-01-17 科別.兒科
3C保母後遺症 調查:大班孩童10人有1人近視
國健署調查發現,幼兒園大班每10名孩童就有1人近視。醫師表示,不少父母習慣把孩子託付給「3C保母」,是造成幼兒近視重要原因之一,未來高度近視、失明風險恐大增。根據國健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幼兒園大班兒童每10人就有1人近視、小學六年級學生每10人就有7人近視,國三學生每10人更將近有9人近視。值得注意的是,小六近視族群中,有超過1成是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國三更有逼近3成,相當驚人。高雄長庚醫院近視防治中心主任、教育部國教署學童視力保健計劃主持人吳佩昌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正常來說,孩子從出生、幼兒到國小階段,至少都有100至200的遠視度數,也是所謂的「遠視存款」,對於近視有一定的延緩作用。吳佩昌說,根據過去研究,孩子遠視度數若從100、200度掉到50度以內,多達55%隔年就會近視,顯示遠視存款的重要性。尤其孩子正處於發育期,一旦近視,度數增加速度也相當驚人,他推測,可能是身體認為有看近的需求,導致眼球愈長愈長,以小學孩童為例,每年度數平均增加100度,短短5年就可能成為高度近視。許多父母忙碌於工作,無瑕照顧孩子,索性讓3C產品成了保母。吳佩昌說,近年臨床上不少孩子3、4歲就近視,一問家長才發現,這些家長不是買平板送孩子當禮物,就是一忙起來就塞3C產品給孩子,很多孩子玩了半年就近視150度,若持續惡化,成年後近視度數恐破1000度。吳佩昌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近年曾發表手機使用限制,建議1歲以下不要碰3C產品,2歲以上孩童1天不超過1小時;他則建議孩子在15歲以前都應避免接觸3C產品,每半年應就醫散瞳、驗光,瞭解孩子的視力狀況,盡可能每天戶外活動120分鐘,避免近視找上身。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強調,愈早近視者愈有機會惡化成高度近視,一旦近視度數突破500度,容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即便難以避免近視找上身,還是要盡可能控制度數,避免成為高度近視。
-
2020-01-16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飲食忌口痛風仍發作? 這2點沒改只是治標不治本
痛風發作不只痛得椎心刺骨,甚至還有可能降低男性雄風、影響夫妻間的「性」福!林口長庚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指出,若痛風患者長期不接受治療,使過多的尿酸沉積在體內,不僅會導致急性關節炎,晚期更會因過多尿酸結晶堆積形成痛風石造成關節變形、侵蝕骨頭,或併發其他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大幅提升死亡率風險,甚至影響到夫妻間的性生活。 根據近期數篇研究台灣本土及國外健康資料庫之結果顯示,痛風男性族群合併有勃起性功能障礙的比例約上升兩成(20%),高尿酸血症有可能引起勃起功能惡化因子,因此痛風患者確實相較一般人,有較高的風險會合併勃起功能障礙進而影響性生活,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醫師也建議,這些人更應即早接受降尿酸治療。 痛風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但有許多患者對於痛風的疾病意識薄弱,以為只要靠平時調整飲食即可改善,或用強烈有效但傷身的止痛法自行舒緩疼痛,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余光輝說,飲食控制僅能影響20%尿酸值,只能作為輔助治療;利用冰敷、止痛藥只能短暫減緩急性疼痛但並非為長久之計,還是應長期接受痛風石口服降尿酸藥物治療,痛風患者應積極將血尿酸值維持於6mg/dL以下,而有痛風石患者則應將血尿酸值降於5mg/dL以下。 然而,痛風石不再像過去傳統需開刀才能根除。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文展醫師分享,目前健保已有通過一線給付的痛風石口服降尿酸藥物,只要按時服藥即可降低血尿酸值,且一年可減少83%痛風石體積,建議痛風患者應積極接受控制尿酸值治療,才能有效減少痛風與痛風石所引起的不適症、改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年紀輕輕就痛風 這項因素讓風險增3倍! 痛風關鍵不在高嘌呤! 你每天喝的這2種飲品才是元兇 
-
2020-01-16 癌症.抗癌新知
歷經1年10個月 三總肺癌及肝癌末期患者細胞治療進行中
細胞治療是現今醫界最新發展趨勢,自國內相關法規前年9月修正後,三軍總醫院率先申請、通過全台第一間整合型細胞治療中心,歷經一年十個月時間籌備、諮詢,已在兩個月前正式收療細胞治療的病人,目前共有兩名肺癌及一名肝癌第四期實體癌患者,正在執行細胞治療。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9月6日發布「特管辦法」修正條文後,開放6項自體細胞治療技術,目前除三總,還有中醫大附醫、花蓮慈濟、北醫大附醫、高醫大附醫、光田綜合醫院、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義大醫院、亞大附醫、亞東醫院及林口長庚醫院,將細胞治療從人體實驗階段,推向第一線臨床使用三總在去年5月及7月率先全國通過衛生福利部細胞治療計畫審核並隨後通過台北市衛生局核准,為了提升細胞治療醫療品質,由三軍總醫院院長蔡建松率領院內專業團隊及細胞治療產學合作廠商共同見證下,今上午正式啟用三軍總醫院細胞治療中心門診治療區。蔡建松致詞時表示,目前提供細胞治療項目包含血液惡腫瘤經標準標準治療無效及肺癌、肝癌等第四期實體癌,另外,脂肪幹細胞及纖維母細胞細胞治療也即將獲得通過。已向衛福部提出了針對皮膚創傷疤痕、退化性關節炎、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等細胞治療計畫的申請,期待給患者更全面服務。三總細胞治療中心主任戴念梓表示,目前已收治2名肺癌患者及1名肝癌患者,適應對象為癌症末期或對現有藥物無明顯療效的癌症患者;三總內科部部主任何景良說,三名癌症末期患者分別於兩個月前及三周前陸續收治,已執行一至六次療程,目前療效極結果仍需長時間觀察。患者須經醫師評估,才能進行細胞治療,何景良表示,目前還有30至40名患者正在諮詢,坦言確實有患者症狀已經太嚴重,評估預後差而無法執行;戴念梓也強調,細胞治療並非萬能,而是一個希望,提供患者更多元的醫療選項。細胞治療並非人人適用,嚴重貧血、免疫功能異常者恐不適用。
-
2020-01-14 科別.皮膚
腋毛、陰毛......身體這些毛該不該剃?醫師建議這麼做
毛髮左右著人與人外觀直覺,不論眉毛、鼻毛、腋毛、手毛腳毛、陰毛,很多人都想修飾好看或完全除去,然而怎麼做比較好,怎麼樣處理不但好看,又能降低傷害風險,我們採訪了多位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眉毛:修眉小心不要劃破皮膚 飄眉要確保獨立器具眉毛對外觀非常重要,修眉不只是女性,現在也很多男性也非常在意,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提醒,門診中有部分病患,因修眉時不小心割傷皮膚就醫,所以眉刀在使用時,一定要保持好角度與力道,減少皮膚外傷風險,眉刀也要維持乾淨,使用前用酒精稍微消毒,保持定期更換。另一方面,不論是紋眉或飄眉,其實都是在眉毛皮膚刺青,將顏料直接打入皮膚,施作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因為一旦紋眉或飄眉,就不可能恢復原狀,必須到醫院接受雷射才有機會,並且接受施作時,一定要確認器具沒有共用,以免不必要的感染風險上身。鼻毛:鼻毛外露修剪就好不要拔 毛囊損傷容易有病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立昂表示,鼻毛在鼻腔內非常重要,千萬不可以亂拔,曾經有名女性就醫時,鼻子又紅又腫,檢查發現鼻前庭幾乎沒有鼻毛,詢問才發現案例無法忍受鼻毛,覺得很髒,所以自行不斷拔鼻毛,反而讓鼻子容易沾染大顆粒髒汙過敏,也會讓鼻子太乾燥而不舒服。李立昂解釋,鼻毛是呼吸道最初步的過濾系統,可以阻隔較大的汙染物質,保持鼻腔內部潔淨,而且鼻毛囊能夠分泌油脂,維持鼻腔內部水分,經常拔鼻毛容易造成鼻毛囊損傷,油脂分泌減少,就容易造成不適;如果鼻毛露出影響外觀,最好用專用鼻毛刀適度修剪,不要用尖銳小剪刀,一不小心有可能受傷。腋毛:腋毛能減緩皮膚摩擦 刮除腋毛器具要乾淨腋毛感覺作用不大,特別女性為了維持外觀好看,大多會選擇除去腋毛,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宮瑤解釋,目前有專家推測,人類有腋毛可能是為了減緩皮膚摩擦,人類直立行走後,雙臂自然下垂,形成了腋窩,腋下摩擦機會高,皮膚也相對脆弱,摩擦多了有可能發生損傷,有保護人體皮膚的作用。朱宮瑤醫師提醒,大部分刮除腋毛的目的都是社交考量,如美觀因素及避免異味,但是使用的器具一定要注意潔淨。就像男生刮鬍子,難免在皮膚上引起細小傷口,如果除毛刀有鐵鏽或較多細菌,就很可能導致感染發炎。平時除毛刀最好保持乾燥,除毛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刀片有沒有髒汙,可先用酒精消毒,也要定期更換。手腳毛:手腳毛多是荷爾蒙作祟 刮手腳毛不會變粗變多手毛與腳毛同樣因外觀因素,很多人都會想要剔除,為什麼有些人手腳毛茂盛,有些人則比較沒有困擾,朱宮瑤解釋,手毛和腳毛生長大部分與荷爾蒙分泌有關,尤其是男性荷爾蒙,所以男生的手腳毛通常比較多,部分女性可能因為荷爾蒙緣故,如罹患多囊卵巢症候群,會如同男士般手毛與腳毛比較多,或是服用荷爾蒙藥物、腎上腺腫瘤、卵巢腫瘤、胰島素阻抗症狀、高泌乳激素、庫欣氏症候群等,建議若有不明原因在該只有細毛或沒有毛髮處,忽然間長出毛髮,可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至於手毛與腳毛,有人會有越刮越粗的感覺,朱宮瑤則說,大部分的毛髮都是遠端比較細,接近毛囊端的根部會比較粗,而在刮除之後靠近毛根的毛髮本身就比較粗,所以會有刮完毛後變粗的錯覺。但如果選擇拔毛,由於拉扯容易讓毛囊與皮膚損傷或有傷口,有可能發生感染,所以比較不建議自行拔毛,嚴重者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假使有相關需求,最好請求醫師協助。陰毛:私密處皮膚薄嫩 修整陰毛小心不要受傷陰毛可能對許多女性會是困擾,陰毛作用到底是什麼,該怎麼樣處理才好?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說,女性私密處皮膚較薄弱,長時間摩擦下容易受傷,陰毛就能當作緩衝,讓私密處與外界物質能有一定阻隔。郭安妮提到,女性想要處理陰毛,大多數是為了美觀,在穿著泳衣或內褲時,如果陰毛不小心露出來,會讓人感到尷尬。所以有些女性會想要局部整理,將多餘陰毛剔除,因為私密處皮膚較薄弱,刮剃時一定要特別小心,不要刮傷皮膚,剃刀最好事先用酒精消毒,修整完剃刀務必清潔並保持乾燥,也要定期更換。郭安妮補充,部分女性可能選擇全部拔除陰毛,可能利用蜜臘拔除,由於拔毛非常痛,特別在私密處,有時施作完可能會有些紅腫不適,如果發現皮膚異常,一定要馬上就醫接受檢查,平時私密處最好保持乾燥與減少摩擦,太過於緊貼身的褲子最好避免。★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1-14 新聞.食安拉警報
LADYS CHOICE三明治抹醬防腐劑超標 全數退運銷毀
食藥署公布邊境查驗結果,共計20件產品不合格,其中自菲律賓進口聯合利華旗下的LADYS CHOICE三明治抹醬共一千多公斤,被驗出防腐劑超標,皆已全數退運或銷毀。依據我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苯甲酸和己二烯酸用量皆為每公斤可使用一公克以下,且混合使用防腐劑時,每一種防腐劑使用量除以用量標準的總和不得大於1。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依現行檢驗方法可驗出12種防腐劑,本次由菲律賓進口的LADYS CHOICE三明治抹醬共兩批,各528公斤,都檢出防腐劑己二烯酸超標,分別為1.2 g/kg以及1.3 g/kg。另外混合使用防腐劑苯甲酸,也違反使用量除以用量標準總和不得大於1的限量標準。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防腐劑分為有機防腐劑和無機防腐劑,由於無機防腐劑毒性較大,幾乎已無使用,常見的有機防腐劑則為去水醋酸鈉、苯甲酸類、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和己二烯酸類,而對人體毒性大小為去水醋酸鈉>苯甲酸類>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己二烯酸。顏宗海表示,苯甲酸和己二烯酸的毒性都較小,苯甲酸在人體經9至15小時後可從尿液排出、己二烯酸則可在體內分解二氧化碳汗水,排出體外。但若是含量過高,則可能造成噁心、嘔吐等腸胃道不適的症狀,且因為會經過肝臟代謝,肝功能不好的民眾要特別注意。但顏宗海也說,消費者應理性看待防腐劑,長期攝入防腐劑可能造成健康的危害,尤其兒童、孕婦、肝功能不好的人等,不可食入過多的防腐劑。但防腐劑除可防止食品腐爛變質,也可以防止食物中毒。
-
2020-01-12 科別.皮膚
治療乾癬重在穩定控制 勿求偏方傷身
冬天來臨,又到了乾癬好發季節。乾癬又稱為銀屑病,許多患者會有迷思,認為西藥久用對身體不好,反而尋偏方「求斷根」。但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免疫疾病,因無法根治而會反覆發作。目前並無特效藥,醫師表示最好的方式是對症下藥,穩定控制疾病,千萬不可誤信偏方,花錢又傷身。免疫失調致發炎 易生併發症日前舉辦的「癬中求勝」講座,邀請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與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義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懿珊與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現場200位病友及家屬參加,不少是與乾癬抗戰超過十年的病友帶著問題前來,醫師現場分享乾癬常見的治療迷思以及如何從發炎上游對症下藥。鐘文宏表示,乾癬又稱作銀屑病,典型皮膚表現為紅斑、脫屑,盡早治療才能避免惡化。但因為這個疾病有個「癬」字,常被民眾誤以為會傳染,因而遭到汙名化,以致病情拖延。事實上,亁癬一詞來自日本,劉懿珊表示,乾癬是因自體免疫失調導致的「慢性發炎」疾病,由於皮膚受到免疫細胞攻擊而出現發紅現象,甚至刺激皮膚角質增生而脫屑。乾癬不只是皮膚病,而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除皮膚紅疹,若不及時接受治療,可能合併關節炎造成關節腫脹、疼痛、變形。另外,乾癬合併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機率也較高。誘發因子不同 輕重程度有別劉懿珊表示,乾癬成因不明,推測與遺傳有關,外傷、感染、壓力、內分泌和藥物也可能是誘發乾癬或使其惡化的因子。另外,不同地區亁癬患者的誘發因子也可能不同,臨床上看到北部患者多因天氣乾冷誘發,南部則多與肥胖相關。乾癬依據嚴重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嚴重程度則依病灶面積而定。通常以一個手掌為單位,病灶面積大約三個手掌以下,為輕度乾癬,十個手掌以上則是重度乾癬。通常輕中度乾癬可使用外用藥膏、局部照光來治療;中重度乾癬則必須搭配口服藥物。亂食偏方 反覆發作當排毒黃毓惠表示,診間常發現,病人怎麼開藥都治不好,一問之下才發現病人誤信偏方食用含靈芝、牛樟芝成分的保健食品,反而過度激化免疫系統去攻擊自己的皮膚,使得症狀更為惡化。甚至還有病人認為乾癬反覆發作是「排毒」現象,而不願意到皮膚科就醫。鐘文宏說,上網搜尋「乾癬」二字,常常跳出許多中醫批評西藥「傷肝傷腎」的廣告,甚至公路上也常見大型看板,號稱「接受中醫調理三個月後,乾癬消退近九成」。但他強調,乾癬沒有特效藥、無法「斷根」,接受治療穩定控制病情是最好的方式,並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當中醫無效 還是得找皮膚科黃毓惠則表示,約20%至30%的病患同時接受中西醫乾癬治療,無論中、西醫,都要先確診並對症下藥,而非購買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偏方或保健營養品。若是中醫治療沒有起色或病情更嚴重,還是要回頭找皮膚科醫師,不可任由發炎反應不斷地進行。劉懿珊表示,醫療技術發展,若使用外用藥膏、局部照光和口服藥物仍無法改善症狀,可與醫師討論向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生物製劑直接作用於乾癬的發炎因子,像是TNF-α、介白素17(IL-17)或介白素-23(IL-23)等,目前新一代藥物甚至可達到病灶接近消失的程度。但健保對生物製劑採取有條件給付,須為乾癬重度患者。也就是診斷超過半年、接受兩種口服藥各三個月及照光治療仍未改善,才可申請,同時有B型、C型肝炎及腫瘤的乾癬患者,也需適當評估後再使用,以免增加感染風險。劉懿珊和黃毓惠皆表示,乾癬不只是皮膚的疾病,對全身器官都有影響,包括併發心血管疾病、乾癬性關節炎等,若出現相關症狀,最好盡快就醫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切勿聽信偏方,延誤治療,影響學業、工作及生活品質。預防復發小叮嚀勿碰刺激食物 少吃甜食加強皮膚保濕 避免搔癢劉懿珊說,避免乾癬復發,除了使用藥物控制,也要維持良好生活型態,避免誘發發炎因子。飲食上避免飲用酒精、食用發霉或不新鮮食物、油炸食物。另外,甜食會導致身體發炎指數升高,也要減少食用。黃毓惠則表示,加強保濕可避免皮膚搔癢,洗澡後塗抹乳液,軟化角質後再擦藥,使藥物更容易滲透,可達到保濕和藥物治療的雙重效果。
-
2020-01-10 科別.腦部.神經
為三叉神經痛拔牙又開腦 靠精準定位手術重生
58歲鄭先生近年飽受三叉神經痛所苦,為此曾拔掉2顆牙、動過數次手術,仍痛不欲生。所幸靠精準導航定位搭配射頻燒灼治療,成功阻斷痛源,他形容這段抗病過程是「死而後生」。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暨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仁宗今天在記者會分享,鄭先生近10年飽受三叉神經痛之苦,曾誤以為是牙痛而拔掉2顆牙,也做過2次開腦微血管減壓術及2次伽瑪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仍無法改善疼痛。鄭先生表示,疼痛發作時相當痛苦,為了止痛甚至要靠酒精麻痺,但直到喝掉一整瓶烈酒仍痛苦難耐。楊仁宗說,三叉神經顧名思義有三個分支,分別掌管臉部上、中、下的感覺。造成三叉神經痛的機轉,目前認為是三叉神經在進入腦幹的區域受到血管壓迫,因而產生神經傳導短路現象。病人常因「臉部或牙齒疼痛」症狀,先至牙科就診,因治療無效後再轉至神經內外科接受治療。楊仁宗表示,唐朝第一美女楊貴妃,被詩人吳草廬形容「齒痛自顰眉,君王亦不怡,此疾如早割,何待馬嵬時」,應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忍受三叉神經痛困擾的名人。三叉神經痛好發於50歲以上的族群,楊仁宗說,這是一種嚴重的面部疼痛,發作前常沒有預兆,但可由觸摸臉部、風吹、咀嚼、說話或刷牙所引發像電擊一樣的疼痛。治療三叉神經痛,首先為藥物控制,以抗癲癇用藥最有效,但當藥物治療無效,或長期使用藥物產生暈眩、肝功能受損等副作用時,就需考慮外科介入。楊仁宗表示,傳統開腦微血管減壓術有手術風險,年紀大或合併有內科疾病的患者較不合適;另一種方法為伽瑪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雖無傷口,但治療效果較差,醫療費用也較為昂貴。射頻燒灼治療術是一種簡單且值得推廣的治療模式,但要把一支細針放入腦內治療,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楊仁宗說,神經傳導路徑相當複雜,想精準定位神經傳導路徑止痛並非易事,結合核磁共振、電腦斷層影像及導航系統定位技術,醫師在病人局部麻醉下,只要將一根細針準確通過顱底橢圓小孔,放置到腦內的三叉神經節,再予以「射頻燒灼治療」,可迅速有效改善病人疼痛。但此術式也不是所有三叉神經痛的病人都有效且需部分自費。楊仁宗表示,有94%三叉神經痛病人可經此術式獲得改善,有6%可能因血管神經病變而沒效。手術有效的人中,有2至3成可能因神經會再生,5年內可能會復發。術後也可能會有臉麻的後遺症,但不影響生活、咀嚼和表情。
-
2020-01-09 科別.腦部.神經
吃飯、講話都痛 藥物控不住三叉神經痛得考慮外科介入
三叉神經痛對患者是一大折磨。有人不管是張口講話、吃飯、咬食物都痛不欲生,也有人誤為牙痛而拔掉2顆牙。嘉義長庚副院長暨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仁宗表示,在治療上,通常先以抗癲癇等藥物控制,當藥物治療無效,或產生暈眩、肝功能受損等副作用時,就得考慮外科手術介入。73歲高女士深受三叉神經痛折磨多年,吃許多藥都沒用,更瘦了好幾公斤。58歲鄭先生則飽受三叉神經痛十年,做過兩次開腦微血管減壓術及伽瑪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仍無法改善疼痛。而後兩人接受長庚醫院三叉神經射頻燒灼治療,症狀終於改善。長庚醫院今舉行三叉神經射頻燒灼治療記者會。收治上述兩患者的楊仁宗表示,三叉神經有三個分支,分別掌管臉部上、中、下的感覺,而造成痛的病因。目前認為是三叉神經在進入腦幹的區域受到血管壓迫,而產生神經傳導短路現象。但多數患者常先誤以為是臉部或牙齒疼痛,而先至牙科就診,經治療無效後才轉至神經內外科。楊仁宗說,據統計,三叉神經痛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全世界每10萬人口約4至13人罹患。發作前常沒有預兆,但可由觸摸臉部、風吹、咀嚼、說話或刷牙而引發如電擊般的疼痛。手術上,傳統為開腦微血管減壓術,但年紀大的患者較不合適;伽瑪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雖無傷口,但治療效果較差,費用也較高。楊仁宗說,嘉義長庚醫院此創新結合核磁共振、電腦斷層影像及導航系統定位技術,醫師在患者局部麻醉下,將一根細針通過顱底橢圓小孔,放置到腦內的三叉神經節,再予以射頻燒灼治療,就可迅速改善疼痛。治療時間僅需10分鐘內,低侵犯性但有效、且無傷口產生,治療結束後患者即可返家,恢復正常活動。不過楊仁宗也表示,部分患者術後會臉麻,約2、3天消退;且因為神經會再長出來,部分患者症狀有可能復發。另外,據統計全世界6%是本身神經有問題,不是三叉神經問題,因此射頻燒灼治療也可能無效。此技術長庚已累計包括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800多個成功案例,94%的患者在治療後,疼痛情形獲得改善;而做過開腦等手術後復發疼痛的患者,在接受射頻燒灼治療後,也有約85%患者疼痛獲得改善。
-
2020-01-08 科別.消化系統
曾經換肝…糞便移植治好腹瀉
52歲李姓男子曾接受換肝手術,三個月前開始腹瀉不停,平均每天拉肚子五至六次,醫師診斷感染困難梭狀桿菌。高雄長庚醫院以糞便移植取代抗生素治療,利用大腸鏡將他人健康糞水打入腸道,重建菌種環境,患者腹瀉症狀停止。高雄長庚表示,李先生是首位器官移植又接受糞便移植的病例。衛福部於兩年前將腸道微菌叢植入治療納入常規治療,簡稱糞便移植,醫院可針對難治型、困難梭狀桿菌患者進行治療。去年十月至今,高雄長庚醫院共完成五例移植。高雄長庚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蔡明釗表示,李姓病患七年前接受肝臟移植,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三個月前開始反覆腹瀉,細菌培養發現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經與肝臟移植團隊討論後決定移植糞便,目前已康復出院。蔡明釗解釋,人體腸道有很多細菌,原本與人體和平共處,年紀大、免疫力差或長期服用抗生素的人可能會腸道菌失衡,困難梭狀桿菌壯大後會發生腹瀉,傳統療法須接受抗生素與隔離治療,成功率三至四成,很容易復發;若接受糞便移植,治癒率提高八至九成。醫護人員表示,糞便移植是透過大腸鏡,在盲腸打入250至300cc糞便水,病人側躺讓糞水在腸道內停留30分鐘,讓整個腸道細菌置換、產生新平衡,患者可能會腹脹或輕微發燒。長庚表示,糞便捐贈條件嚴格,來源可能是親人或健康捐贈者,林口長庚設置糞便銀行,具備P2等級實驗室,且與大學生合作建立超級捐贈者(super-donor)資料庫。
-
2020-01-07 新聞.食安拉警報
一個月來第二次 白木屋進口葡萄農藥超標6倍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白木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美國進口的葡萄,其農藥賽扶寧的殘留量是我國標準的六倍,近1.3萬公斤產品均依規定退運或銷毀,未流入市面。這是白木屋近一個月來第二次進口葡萄農藥殘留超標,食藥署表示,將加強該公司進口產品查驗。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一般邊境查驗採抽批查驗,抽驗比率約2%至10%;若業者有一次不合格,將針對該業者與該項進口產品抽驗比率提升至20%至50%。若兩次不合格如同白木屋公司,食藥署會逐批查驗,連續查驗五次均符合規定,才會回復到一般的抽驗比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賽扶寧是除蟲菊精類殺蟲劑,其毒性屬於中等毒性,但不會致癌。每日容許攝取量(ADI)為0.04 毫克/公斤,以60公斤成人為例,每日吃進超過2.4毫克才會超標;上述殘留量不合格的葡萄,每公斤的賽扶寧殘留為0.06毫克,不容易吃過量。食藥署公布的不合格名單還包括菓蓮有限公司、梅村水菓有限公司分別自紐西蘭與日本進口的草莓,前者檢出殘留農藥Fenhexamid 0.09 pm、大克爛0.03 ppm,後者檢出殘留農藥滅派林1.3 ppm、Pyribencarb 0.36 ppm,均不符我國規定。不合格商品均已依規定退運或銷毀。陳慶裕表示,大多數的農藥都屬水溶性,民眾購買蔬果回家後,應以流動清水沖洗乾淨,再進行後續處理、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