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 醫療.呼吸胸腔
搜尋
超音波
共找到
1446
筆 文章
-
-
2024-05-29 焦點.用藥停看聽
咖啡、甜食易胃食道逆流?吃醃漬物易罹患胃癌?吃胃藥、胃乳、胃散有用嗎?副作用要小心
胃食道逆流(也稱火燒心,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縮寫為GERD)是台灣人常見疾病,根據統計,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極高,約為25%,每四人就有一人飽受困擾。到底我們胃不舒服時能怎麼改善疼痛?喝咖啡、吃甜食真容易胃食道逆流?胃藥吃太多的副作用?關於胃的大小事,就由臺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鄭以勤醫師解析。喝咖啡、吃甜食真容易胃食道逆流?「喝咖啡會造成胃發炎或胃潰瘍」,很多民眾會有這誤解,在醫學的統計上,咖啡本身不會造成胃發炎或胃潰瘍。那為何喝咖啡總有胃不舒服的感覺?其實是因為: 1.咖啡會增加胃酸的分泌,刺激黏膜,如本身為胃發炎、潰瘍者,會更不舒服。2.由於胃酸的分泌,讓平滑肌產生收縮放鬆的效果,因此誘發痙攣3.咖啡因使賁門放鬆,進而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率 因此若想喝咖啡又怕胃食道逆流,可以透過牛奶、胃乳等成分,使之黏附在胃黏膜上,咖啡因對胃部的刺激可能就會小上許多。雖然可在咖啡中直接添加牛奶、混合引用,但鄭以勤醫師比較建議先喝牛奶後喝咖啡的「分開喝」方法。 *咖啡中含有一種活性物質「NMP」,它可以減少胃酸,降低胃的不適感。不過若要讓咖啡產生「NMP」這種物質,就必須要透過「烘焙程序」才能產生,烘得愈深含量愈多。 除咖啡因外,甜食、高糖分、高蛋白質的飲食也會使賁門放鬆,若此時腹壓高,導致胃酸、胃內容物往上跑,造成胃食道逆流。吃醃漬物真容易罹患胃癌嗎?除了胃食道逆流外,胃癌(stomach cancer、gastric cancer)也是胃部可怕的病變之一。根據衛福部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胃癌在所有癌症中發生率為第8名,癌症死亡率排名第8名,好發年齡大部分在50歲到70歲之間。 其實我們都知道「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癌的原因之一,但是常吃高鹽、醃製或燻烤食物,且酗酒、抽菸者,也被視為可能的高危險群。 原因是,醃漬食物會產生亞硝酸鹽,進入胃後和消化液混合,會轉變為亞硝酸氨,而這致癌物質已知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皆有關連。雖有一說是,吃泡菜等醃漬物可以幫助增加益生菌,可以保腸健胃,但若過度食用、累積,就可能增加癌症的風險,因此還是要小心食用、勿過量。年吃20億顆胃藥!副作用要小心!根據健保局統計,國人一年吃掉的胃藥超過20億顆,平均每位民眾一年就吞下超過100顆的胃藥,而自行前往藥局購買的胃藥市場,每年更高達4億元之多。 現在買胃藥太方便,只要前往藥局、藥妝店都可以取得,一旦吃過多還可能造成副作用,如使不會致癌的胃瘜肉增加;另,如是長期使用制酸劑胃藥,恐出現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 胃藥當中,抑制胃酸藥品或胃乳、胃散等胃黏膜保護劑產品多,它們的成分、功能通常是:.制酸成分,幫助中和胃酸。通常含有鋁、鈣等重金屬成分,身體健康者能將多餘的重金屬排除,但若是腎功能不佳者,就有可能造成重金屬累積在體內,長期可能造成危害。.藻膠類,能保護胃黏膜,對於避免疼痛有幫助。但也不可長期食用。另外,也有民眾反應吃藥會胃痛,通常造成胃痛的藥物為阿斯匹林、消炎止痛藥。這兩種藥物都和胃潰瘍有密切關聯,若要服用,醫師會評估狀況後給予。若移除造成胃痛的藥物,狀況還是沒有改善,就有可能是生活習慣導致。胃可做哪些檢查項目?.侵入性檢查:內視鏡胃鏡:將管子從嘴巴放入,觀察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有無病變,過程可能引發嘔吐反應。線控的膠囊內視鏡:將附上攝影機的藥丸吞入體內後,從體外用磁力來變換鏡頭的位置。和傳統胃鏡相比,診斷率相同,但缺點為無法進一步切片、採樣。 .非侵入性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超音波。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8 醫療.婦產科
我該凍卵?卵子有保存年限?婦產科醫:「這年紀」凍卵效益最好,凍卵療程一次看
凍卵,又稱冷凍卵子,是一項可保存女性生殖能力的醫療科技,是新一代女性需了解的醫療知識。直到2012年,美國生殖醫學會才認為凍卵技術已成熟,開始普及應用,在台灣也成為相當熱門的話題。醫療性凍卵與生涯規劃性凍卵.醫療性凍卵:應用在年輕癌症或卵巢早衰風險女性。.生涯規劃性凍卵:適用於生育年齡但心理尚未準備好的女性,讓卵子停留在健康年紀,與時光逆行。最適合的凍卵年齡介於30至34歲之間究竟幾歲前凍卵比較好呢?最適合的凍卵年齡介於30至34歲之間。年齡越輕,單次療程取得「好蛋」的機會越高。根據台灣生殖醫學會的建議,如果能冷凍20顆成熟卵子,小於35歲的女性約有80-90%的機率可以成功生育一個活產寶寶,36-37歲的機率為70%,40-41歲的機率為40%,44歲的機率則為10%。凍卵療程約需2-3周即可完成 .初步評估:病史、抽血及婦科超音波檢查.誘導排卵:從月經第2-4天開始打排卵針,配合2-3次追蹤卵巢濾泡及荷爾蒙.超音波引導取卵手術:當卵泡夠成熟可施打破卵針,於34-36小時後進行麻醉下取卵手術,手術時間短。.卵子保存年限:目前沒有明確的限制.凍卵療程需自費 延伸閱讀:.凍卵要多少錢?有年齡限制嗎?流程、費用及副作用一次看.凍卵年紀幾歲前較適合?男生可凍精嗎?.我為何不能懷孕?專家分析4大不孕原因,男女性生育力檢查一次看懂.不是直接去就好!至少要凍卵「x天前」養卵,營養師認證飲食攻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6 癌症.其他癌症
健保大數據/胰臟癌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手術No.1台大醫院/前導化療後手術 提升第三期患者存活期根據健保署數據,台大醫院是執行最多胰臟癌手術的醫學中心。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吳健暉表示,台大醫院胰臟癌手術特色是「前導化療後手術」,過去罹患第三期胰臟癌、無法開刀切除腫瘤的患者,至台大醫院也能在複方化療縮小腫瘤後切除。台大醫院每年約收治300至400名胰臟癌患者,吳健暉表示,其中可直接以手術切除的患者約占1/3,經前導化療後切除腫瘤的患者占1/3,無法開刀的患者亦占1/3。近年微創手術成外科主流,吳健暉表示,台大醫院亦投入相關臨床研究,但以腹腔鏡為主,較少使用費用高昂的達文西手術,傳統手術亦有進行,但與他院不同之處,在於前導化療後手術。吳健暉說,前導性化學治療在國外已成趨勢,台大醫院的作法是在術前使用複方化療,並定期監測患者腫瘤指標下降趨勢,以及相關數值變化,若患者腫瘤縮小或維持穩定,再進行手術。「不少第三期胰臟癌患者本無法開刀,在化療後切除至今存活。」吳健暉表示,第三期、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平均存活時間只有一年,但在接受前導化療且完成手術後,有患者存活至今已三、四年,且無復發跡象。醫學中心手術No.2台北榮總/達文西微創手術純熟 重粒子治療儀全國唯一台北榮總在胰臟癌手術領域精湛,患者人數眾多,北榮胰臟癌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石宜銘表示,該院於胰臟癌手術有兩大優勢及特色。石宜銘表示,在兼顧病人安全、乾淨切除病灶的前提下,北榮十多年來全力發展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胰臟癌微創手術,減少術後疼痛,技術成熟,至今已為659人手術,其中高達八成是採微創手術,去年針對胰頭癌共進行161例微創手術。北榮目前已於國際期刊發表20多篇論文,發現利用微創手術能提升胰臟癌病人治療成功率。第二特色為去年八月成立胰臟癌治療暨研究中心,擁有全國唯一重粒子治療儀器,提供胰臟癌精準治療。在胰臟癌患者手術及後續照顧上,石宜銘說,北榮雖然是一位患者掛名一位主治醫師,但事實上由外科部5名主治醫師共同負責,因達文西微創手術時間平均長達8小時,較傳統手術多出2小時,耗時冗長,需多名醫師合力完成,後續也可共同照顧。石宜銘指出,對於無法手術的患者,北榮有3名專門進行胰臟癌化療的醫師,還有重粒子治療醫師,且治療團隊每周開會,共同討論病例,讓病患享有優質治療。醫學中心手術No.3成大醫院/第一例困難手術患者 至今20多年仍健在胰臟癌早期確診難、治療難、常快速擴散,有研究指出,大於2公分,遠處轉移的機率高達75%,存活率低。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團隊手術成功率、存活率都領先國際,尤其沈延盛開的第一例困難手術患者、至今20多年仍健在,不斷有各地轉診、國外病患遠道而來求助。患者多認為胰臟癌如同被判死刑,沈延盛找到獨特手術法、經驗累積傳承,且指導部分醫院克服困難。早在2003年還缺乏標準療法時,他就在當時院長林炳文支持下成立胰臟癌跨科治療團隊,結合多科臨床研究,團體作戰提高存活率與病患生活品質。沈延盛說,胰臟癌預防首要減少胰臟發炎,避免癌變。健康生活飲食加運動,是目前唯一能做的,吃新鮮蔬果,別大吃大喝,高蛋白、高脂肪都不要,避免增加胰臟消化負擔。傳言糖尿病、高糖或飲酒易得胰臟癌,沈延盛說,目前研究無法證實其因果關係,但抽菸會讓胰臟癌風險增加兩倍、檳榔也含致胰臟癌有毒因子。研究指出,遺傳約占10%、年紀越大機率越高,以現有科學知識預防困難,仍有運氣成分,但綜合經驗顯示:一日五蔬果加運動的人,罹患胰臟癌機率最低。區域醫院手術No.1高雄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歷史悠久 跨科團隊提供最佳治療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12年胰臟癌手術人數,高雄市阮綜合醫院為區域醫院第一名,共收治了28例新診斷胰臟癌患者,其中15例接受手術治療。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主任曾譯諏表示,該醫院消化外科有悠久歷史,由醫師、專科護理師、個管師、營養師、復健師、社工等專業團隊組成,提供最佳治療方案。大部分胰臟癌早期無明顯症狀、診斷困難,有「癌王」稱號,須靠電腦斷層、核磁共震等儀器,甚至內視鏡超音波切片才能正確診斷,很多患者往往在疾病晚期才被發現,只能以繞道手術或緩和治療等來延長存活。目前常見的胰臟癌手術包括惠普式手術(Whipple's procedure)或稱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及胰尾切除手術。手術時間長且有較高術後合併症,術後恢復期長,不過因科技及醫療進步,已提高手術治療成功的機率。阮綜合醫院透過跨科的合作模式,建立癌症治療團隊,從內科醫師透過檢查確診,再由外科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手術。針對臨界可切除腫瘤的患者,採用前瞻性治療策略,包括術前輔助性化療提高手術切除率,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提高存活率。112年胰臟癌手術人數5大院所
-
2024-05-26 癌症.其他癌症
確診「癌中之王」多半已三到四期 為何胰臟癌難以早期發現?
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胰臟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易轉移、難診斷,發現時多已晚期,存活率低。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胰臟癌於111年首次擠進十大癌症榜單中,位居第十位。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從相關數據,了解胰臟癌的常見共病、預防與治療趨勢。國內胰臟癌每年就診人數逐漸增加,去年總計有9,550人因胰臟癌就醫。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胰臟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但問題是胰臟癌「就難在早期發現」,若從被診斷胰臟癌且持有重大傷病證明者的資料分析,有高達六成六的患者是在晚期才發現,此時都難以進行手術,僅靠化療或標靶藥物等治療,平均存活期大約只有半年。112年胰臟癌確診患者,四成八是第四期,存活時間極短。「胰臟癌對我而言,非常有感觸。」石崇良說,他的岳母幾年前因胰臟癌而離世,初期毫無症狀,僅時常聽她說胃很不舒服,照了胃鏡診斷為胃食道逆流。平時靠吃胃藥緩解,直到出現黃疸症狀,才發現不是單純的胃病,而是胰臟癌變。此時已經是胰臟癌第四期,癌細胞轉移到全身各處,主動脈被腫瘤包覆,無法透過手術完全清除,僅能做化學治療,診斷到離世就在短短的時間內發生。胰臟癌最棘手的就是「難以被早期診斷」,石崇良表示,依研究顯示,胰臟癌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0%,但到了第四期僅剩下13%。如果從罹患胰臟癌且持有重大傷病卡的人數來分析期別,以去年的數據為例,3,317名持有重大傷病卡的胰臟癌患者,有1,610人在第四期被診斷,占整體約四成八,第三期有581人,等於第三期與第四期的患者占整體的六成六。胰臟癌晚期化療已納給付,另有針對基因突變者的標靶藥。石崇良表示,胰臟癌的治療方式,初期可透將手術改善,晚期治療方式則是採以化療為主,另有標靶或免疫療法等手段。化療藥物如健擇、鉑金類藥物、愛斯萬(複方化療藥)目前健保皆已納入給付;而健保也已給付可用於胰臟癌的標靶藥物,其中一款是針對具有NTRK融合實體腫瘤的患者。至於免疫療法對於胰臟癌的治療效果,目前並不顯著,石崇良表示,各家醫院仍在進行相關的臨床試驗。胰臟癌早期無症狀難察覺,多是自費健康檢查發現。胰臟癌的高風險群仍以高齡者、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為主,石崇良表示,雖然已知胰臟癌最大的難處是「難以早期診斷」,但現階段也難以透過篩檢達到及早預防的效果。他解釋,現行醫療院所的檢驗檢查,都是因應患者主訴的症狀開立相關的檢驗檢查項目,而胰臟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患者根本沒有察覺,且如果只是輕微的胃痛,醫師也僅會針對該症狀做對應的檢查,如胃鏡等。從臨床觀察,多數被診斷為初期胰臟癌的患者,多是自費健康檢查時發現。胰臟癌風險因子太普遍,健保財務難因應「廣篩」。石崇良表示,政府長期以來對於十大癌症推動相對應的癌症篩檢,近年已推動到「五癌篩檢」:乳癌、大腸直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以及肺癌。但胰臟癌的風險因子太過普遍,推動篩檢母數過大,已達到「廣篩」的地步,會使財務難以負擔。雖然腫瘤指標中有一項CA199可以當作判斷依據,但CA199並非胰臟癌專屬的腫瘤指標指數,且準確度未達「精確」標準,也使胰臟癌難推動篩檢。他呼籲如果是罹患胰臟癌的高風險對象,應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可以採取定期健康檢查,防範未然。國內胰臟癌就醫人數逐年增加,據健保資料庫統計,108年到112年罹患胰臟癌就醫的人數,從7,260人增至9,550人,男性略高於女性。胰臟癌患者約九成以上皆需住院治療,但住院不代表都是接受手術的患者,能執行手術者僅占胰臟癌住院人數的10%。胰臟癌就醫人數微幅增加,與健康檢查頻率有關。專家指出,近年胰臟癌就醫人數微幅增加與健康檢查頻率有關,即使如此,早期被診斷的人仍有限,主要因為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檢查工具受限,等到有症狀才就醫,往往已經是晚期,平均存活期僅約半年。近五年胰臟癌就醫人數微幅增加,108年為7,260人、109年7,627人、110年8,229人、111年8,911人、112年9,550人。男女就醫人數差距約一百多人,每年的數據都是男性略高於女性,以112年的數據為例,胰臟癌就醫人數男性4,844人、女性4,706人;如果以年齡層來看,胰臟癌最大宗的就醫年齡層落在60歲到69歲間,有2,841人,其次為70歲到79歲有2,680人。去年9,550位胰臟癌患者中,僅有1,672人執行手術。健保署醫管組副研究員高豐渝表示,依健保資料顯示,112年被診斷罹患胰臟癌的9,550位患者中,僅有1,672人執行手術,主要與胰臟癌多晚期才發現,能夠接受手術者只有早期胰臟癌患者,雖然有部分第二期到第三期的患者也能執行手術,但後續復發率高,醫療團隊執行手術的機率不高。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部主任朱光恩表示,胰臟位處胃的後方,屬於後腹腔器官,由於後腹腔的空間大,胰臟腫瘤擴大的期間,患者幾乎沒有感覺。通常要堵住膽管或是其他部位,患者才會感受到「腹痛」,又或是出現黃疸等症狀才會就醫,此時腫瘤都已經太大,且癌細胞幾乎都已轉移,現行的治療方式效果非常有限。胰臟癌早期患者多靠高階健檢發現,腹超意外發現者極少。朱光恩表示,能夠早期發現的患者,清一色都是透過健康檢查發現,極少數是因為診斷其他疾病,在做腹部超音波時「非常偶然」下被發現。要透過超音波診斷胰臟癌,操作醫師技術要非常好,因胰臟的前方是胃,會擋住胰臟的成影。而現行的腫瘤指標CA199準確度又不高,除非採取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才有機會看得清楚,只是這兩項檢查健保不一定給付,自費價格又昂貴,沒有明確症狀前,幾乎不會使用高階影像檢查。北醫附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寰澤表示,胰臟癌患者典型的症狀為體重快速減輕、黃疸、腹痛,如果有類似症狀,醫師會安排內視鏡檢查。檢查方式就是利用胃鏡,只是前端再加上超音波儀器,讓超音波緊貼著胃照射胰臟,只是這檢查方式也需要有症狀時才會使用。胰臟位置示意圖胰臟位於上腹部,胃的後方,屬於後腹腔器官。因為被胃遮掩,超音波檢查不容易看清楚,臨床上不容易診斷,特別是腫瘤。胰臟腫瘤是否侵犯血管,是能否手術的關鍵。林寰澤表示,臨床上胰臟癌多數不能手術,與腫瘤侵犯到血管有關,通常出現症狀的患者,病灶都已經侵犯到血管,只能投以一般的化學藥物治療。目前健保給付胰臟癌以化療藥品為主,由於療效並不佳,且其餘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細胞療法等都屬於自費項目,導致診斷胰臟癌後約半年,患者就可能因病離世。罹患糖尿病者,有高度機率導致胰臟癌。林寰澤表示,胰臟癌的高風險群為有菸酒癮、高齡、肥胖、高血脂症、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依健保署統計,胰臟癌十大共病中,第二型糖尿病位居第一名,林寰澤說,目前不太確定胰臟癌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罹患糖尿病者,有高度的機率會導致胰臟癌。尤其有些患者沒有糖尿病家族史,飲食也都正常,但突然被診斷罹患糖尿病,不久也診斷出胰臟癌,這類「突然出現糖尿病」的患者,幾乎都是胰臟癌所引起的糖尿病。朱光恩呼籲,高風險者最好45歲之後,每兩年就檢查一次腹部超音波以及胰臟內視鏡,早期發現若能手術治療,胰臟癌也有機會痊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26 癌症.其他癌症
50歲後突患糖尿病?稍一不慎6原因恐讓你成為胰臟癌高危險群
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除了病程快、容易侵襲其他組織外,最可怕的是「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就診時,多數腫瘤已經超過2公分,有轉移現象,治癒的機率相對較低,五年存活率約5-10%。胰臟位置隱密、初期無明顯症狀,病變難發現。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說,胰臟癌擴散速度快,約有80%的患者無法開刀,因為周邊血管、淋巴結、神經分布密集,切除腫瘤非常困難。從胰臟的結構和位置來看,因位在腹部深處,是一個狹長型腺體,鄰近腸胃消化系統,不適症狀常與胃病混淆。胰臟癌病變不易偵測,初期僅是反胃、消化不良、胃痛、食欲不佳等症狀。梁程超表示,常見病人主訴胃痛、腹痛,不舒服症狀時好時壞,自行購買成藥緩解,而到院就醫時,腹部超音波也難以發現病灶,因為胰臟位置隱身在腸胃道之後,不易看清楚全貌。胰臟癌症狀有哪些?.黃疸、皮膚變黃:腫瘤壓迫到膽管,或癌細胞侵襲到肝臟,黃疸指數飆升。.腹痛、背痛:若發生在胰臟的體部及尾部,會出現上腹、肚臍周邊疼痛,延伸到背部。.明顯暴瘦:腫瘤壓迫到腸胃,吸收能力變差,影響食欲。.糞便異常:小腸吸收障礙導致大便浮油,或膽管堵塞,糞便變成灰白色。黃疸症狀、糞便變灰白色,兩大觀察胰臟癌重要指標。當腫瘤變大時,會壓迫到腸道、膽管,前者會有噁心、嘔吐,伴隨著體重明顯減輕;後者則會出現黃疸、茶色尿、鞏膜變黃、皮膚變黃及搔癢。而膽管因為被堵塞無法排出膽汁,糞便會變成灰白色,梁程超提醒,糞便顏色也是觀察健康狀況的指標之一。另外,50歲後罹患糖尿病者,要特別提高警覺。梁程超強調,沒有家族史、飲食也正常的人,中年後忽然發生糖尿病是一個重要警訊,胰臟癌所分泌的物質,會引發血糖上升,兩者有很大的關係。誰是胰臟癌高危險群?1.吸菸、酗酒:癮君子的罹患機率是一般人2-3倍,喝酒會加速身體發炎反應。2.肥胖者:腹部脂肪會讓胰臟三酸甘油酯沉積,進一步造成脂肪胰。3.糖尿病:多數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血糖值增加,胰臟癌風險也增加。4.胰臟炎:胰液分泌不出去,影響消化道分解食物。5.飲食不均衡:經常攝取肉類及高糖、高脂肪食物,會增加胰臟發炎風險。6.工作環境:長時間接觸化學藥品,在化工廠、石油、石化業工作者,較易罹患胰臟癌。內視鏡超音波、磁振造影最能明確看到胰臟癌病灶。胰臟癌不易早期察覺,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包括抽血、腹部超音波、內視鏡超音波、癌症腫瘤標記檢驗以及電腦斷層攝影、磁振造影。不過梁程超說,單靠抽血檢測、腹部超音波,還是無法百分百偵測早期胰臟癌,腫瘤標記也有偽陽性、偽陰性;電腦斷層雖然可以看到腫瘤,但是對小於1公分、甚至2公分的腫瘤,只能看到胰管擴張,無法定位腫瘤。目前,內視鏡超音波是最有效確診胰臟癌的工具,利用做胃鏡時,檢查消化道附近的器官,可以看到臟器表面以及利用聲波的變化了解腸胃道黏膜壁下的病灶。磁振造影檢查不具輻射線,可360度無死角完整評估胰臟,但檢查時間久且費用昂貴,較適合高風險族群。梁程超說,胰臟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些人可能沒有典型症狀,他分享門診的臨床經驗,醫院每年都會透過健檢找出確診個案,患者雖然不解為什麼會罹病,但定期檢查追蹤是最重要的預防之道。胰臟癌治療趨勢:先用藥再開刀,以手術移除為目標。胰臟癌是惡性腫瘤中的大魔王,有「癌王」之稱,國健署於112年公布的十大癌症發生率,胰臟癌首次入榜,但死亡率長年高居第7、8名。胰臟的位置在腹部深處,鄰近肝、膽、腸、脾,躲在胃的後方,一般的超音波和胃鏡檢查很難發現異狀,等到上腹部疼痛或背痛、體重明顯減輕、黃疸等症狀出現,就醫診斷已是癌症晚期。胰臟腺癌約占90%,屬外分泌腫瘤、惡性度大。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石宜銘表示,胰臟癌與吸菸、高脂飲食有關,歐美發生率為癌症排行榜的前三名,台灣近年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胰臟屬於消化系統,是人體唯一具有內分泌與外分泌功能的器官;胰臟癌的分類主要有「外分泌腫瘤」和「內分泌腫瘤」。胰臟的外分泌細胞負責製造胰汁,內分泌細胞則生產胰島素,協調身體的新陳代謝。目前胰臟腺癌為大宗,約占90%,是從外分泌系統長出來,侵襲性非常強、具高擴散能力;少部分則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程稍微緩慢些,這類癌症相較沒那麼惡性。胰臟周邊器官組織多,易侵犯轉移,治療需多科整合。已故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即是罹患比較少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方式較為單純,預後比胰臟腺癌好上許多。胰臟腺癌大多長在胰臟頭部,連接十二指腸,胰臟尾部則與脾臟相連接,附近還有許多淋巴、血管、神經,手術非常困難。胰臟癌的治療,就像「打群仗」一樣,要多科整合,接受外科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藥物治療。石宜銘說,胰臟癌治癒率低,且很難在早期發現病症,尤其,癌細胞很容易侵犯到旁邊的分泌胰腺體,只要一擴散到周邊組織或器官,就會一發不可收拾。胰臟癌七成好發在胰頭,切除重建手術複雜且困難。手術是癌症治療的根基,胰臟癌根據腫瘤部位的不同,大致可歸為二大類手術方式。長在胰臟頭部的位置,要接受「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醫界又稱「惠普式手術」(Whipple);長在胰體部(中央)或尾部的腫瘤,要進行「胰尾切除手術」。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除了切除胰頭,還有十二指腸、膽囊、下端膽管等,同時進行胰管腸胃道、膽道腸管的大範圍重建手術,複雜且困難。許多病友會詢問:為什麼要切除那麼多器官?因為胰頭部位被十二指腸環繞一圈,而且膽道系統與胰臟關係緊密,這些器官的供血系統又是同一套,必須一起摘除。不幸的是,有七成左右的胰臟癌好發在胰頭。以複方組合化療縮小胰臟腫瘤,再以手術移除。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很多患者連刀都開不了。石宜銘說,治療以手術移除腫瘤為目標,若侵犯嚴重,可先以化療藥物縮小腫瘤,或是接受重粒子治療後再開刀。「先用藥、再開刀」是近年來治療趨勢,以複方組合化療找出最有效的方式,想辦法把腫瘤縮小;術後必須接受加強性化療,降低復發的風險。胰臟癌治療方式.手術治療:剖腹手術、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的優點是傷口小、復原快;傳統剖腹手術的效果不會比較差,只是癌細胞已經有明顯侵犯、遠處轉移,就不適用達文西手術。.放射線治療:光子治療、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光子治療(高能量X光放射線)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方式;質子治療使用質子束來照射病變組織;重粒子治療利用高強度的放射線能量,殺死癌細胞。.藥物治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藥物治療在胰臟癌的效果不佳;化療藥物種類多,會針對基因突變特性使用2至3種藥物合併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包含藥物、細胞療法、疫苗。研究仍在起步中,而且費用高昂。.細胞治療:目前應用尚未有很好的證據證明有效。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2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你要美鈔還是要腹超?
三歲小孩也知,他要美鈔,不要「腹超」!因為腹部超音波不能當錢用,沒辦法買糖果、沒辦法繳學費、沒辦法買新衣服。可是你沒做腹超,可能肝臟長了腫瘤而不自知,發現時太晚了,藥石罔效,那時再多的美鈔也沒有用,救不回生命,那時就會後悔。當初為了工作拚命賺美鈔時,怎麼不知道也沒人提醒要去做腹超!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事實上這句話只對了一半,正確的方式是吃魚的時候不要忘了熊掌,拚命賺美鈔的時候不要忘了定期做腹超!最近某科技大老因腹脹不適求醫,第一步就是做了腹超,才發現肝臟裡面長滿了許多腫瘤,經切片證實為肝內膽管癌,診斷出來不到兩個月就往生了,令家人及好友不勝唏噓。事實上,假如他有定期做腹超,他的腫瘤應該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只是有些人有鴕鳥心理,以為不檢查沒事,一檢查反而有事,就是不做體檢,等到症狀出來再求醫檢查,癌細胞已坐大了。藥石罔效,實在令人惋惜!目前電子產品設計完美,通常有完善的警示系統、保護系統,以免電子零件出了問題,燒掉整個主機或引起更大的災難。但反觀人體,號稱為最聰明的動物,古早以前上帝造人時忘了在人體內放精密的警告系統,通常都是等到癌症末期才會有症狀,才曉得去求醫,可惜大多為時已晚,治療困難。因此,針對人體先天設計上的缺失,我們必須曉得用現代的醫療科技,定期做各種檢查,以提早發現身體內部的病灶,以免造成不幸!監理所對車子規定十年以上的老車,要半年做一次體檢,以免在路上拋錨,危及自己及別人的生命安全。但攸關人體生命的,目前卻是無相關法令規定中年以上每年要定期做腹超,以致許多人得了肝癌都是太晚發現而造成不幸。因此,正確的觀念應該是「美鈔我所欲也,腹超亦我所欲也」,賺美鈔的同時,不要忘了要定期做腹超,如此人財兩得,才不會有賺了大把美鈔,卻自己用不到的遺憾!●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5-24 醫療.婦產科
分泌物看私密處健康!醫提醒特別留意這顏色 3情況及早檢查
女性朋友時常會出現許多不同顏色的分泌物,總讓人有些擔心是不是有什麼生理問題或疾病。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蔡亞倫指出各顏色的可能原因,也提醒如有異樣別觀察太久,先進行檢查確保健康為佳。 從分泌物顏色看私密處健康!婦醫籲:要特別留意紅色系。 透明的:蔡亞倫醫師表示,女性的分泌物一般而言是呈現無色、無味、膠狀黏黏的。若是出現其他顏色、味道及型態,可能是某些生理因素或外在影響所引起,可多留意變化。 偏白黃色:白色、黃色:白色、呈現豆腐渣狀、白色塊狀的分泌物,常見因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多半是出自於陰部潮濕、悶熱、不通風等因素所致,通常不會有其他異味,不過多半會私密處癢,也可能發紅、發熱等症狀。另也可能以黃色呈現。此情況醫師多會以抗黴菌塞劑或口服藥物治療。 偏灰色:黃色、黃綠色、灰色黃色也可能是細菌感染所引起。陰部原本就會有正常菌叢,清潔不當或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就可能發生細菌感染,最常見的菌種就是大腸桿菌。分泌物常見會伴隨魚腥味,以及紅、腫、痛等症狀。另也可能出現黃綠色、灰色等相似顏色。這種情況常會以抗生素塞劑或口服藥物治療。 偏綠色:黃色、黃綠色、綠色黃色的分泌物另也可能是滴蟲感染或披衣菌所致,主要因性病傳染所引起,常見伴隨有魚腥味,時常會感覺疼痛、灼熱,尤其是在排尿、性行為的時候。另也可能以黃綠色、綠色等相似顏色呈現。滴蟲感染也多會以抗生素塞劑或口服藥物治療。 紅色系:粉紅色、深紅色、深褐色粉紅色、深紅色、深褐色等紅色系列的分泌物,就需要特別多留意,尤其是在月經以外的時間,或感覺經期較長。這情況的分泌物液態、果凍狀、塊狀都有可能,味道多伴是血味,這意味著體內正有出血的情況,顏色較淺代表血較新,較深則代表在體內較久。可能原因可如荷爾蒙變化、子宮相關的息肉、糜爛、病毒感染等造成的異常出血,或是性行為摩擦使得陰部破皮出血,也可能是惡性腫瘤。可能原因非常多,可輕可重。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若發現紅色系的分泌物更要特別留意,這不是月經又回來了。這種情況就得視當前的原因予以治療。 多種顏色不斷變化:顏色不斷變化也需要留意,這種情況常常讓人摸不著頭緒,但其實依著上述提到的顏色來看,可能就意味著有上述這些問題,例如有時候白色、有時候黃色、有時候又出現深褐色,可能是同時有念珠菌感染、細菌感染、子宮息肉等。 分泌物顏色相似容易混淆,醫籲3種情況還是盡早檢查。 3種情況盡早檢查:從上述可見,各顏色都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部分顏色也相近,每個人對顏色的主觀感覺也有所不同,還可能重複,較危險的紅色系也和月經相似容易混淆。 因此蔡亞倫醫師建議若發現顏色或形態不對、有不適症狀,還是盡早檢查確認為佳。考量到許多人也會再多觀察一下,醫師建議最多就觀察5-7天,因為就像皮膚受傷一樣,一般的受傷或發炎,差不多這些時間內就會好轉,若沒好轉恐怕代表有個問題需要解決,再等下去也難以自癒。 3大相關檢查、2種定期檢查:檢查方面,蔡亞倫醫師表示通常會先進行內診,溫和的將陰道撐開後檢查子宮頸。若檢查無異常,便會進一步安排超音波檢查,瞭解子宮卵巢等更深處。除此之外也可透過軟式子宮內視鏡進行檢查,將消毒過的長鏡頭探進至子宮、子宮內膜、輸卵管開口等深處,可上下左右的探查,了解是否有息肉、息肉狀態,甚至也可以了解是否有相關結構原因造成不孕。而檢查也建議做一年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至少三年一次的HPV檢測。 HPV疫苗防相關癌症:蔡亞倫醫師也呼籲盡早施打HPV疫苗,以防HPV病毒感染,這可防範因HPV引起的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等。也建議伴侶一起施打,於男性可防範陰莖癌。對於男女而言都可防範口腔癌、肛門癌、菜花。伴侶一起施打也可互相保護、避免彼此感染。 內在保養、外在潔淨護妹妹!助防婦科疾病、分泌物異常。 內在保養:檢查、治療後,日常保養也很重要,蔡亞倫醫師建議,內在保養最基本的就是多喝水,可藉由排尿清潔內陰,有助改善絕大多數的分泌物異常。多吃蔬果、養成飲食均衡的飲食習慣,適度紓壓、作息正常等維持良好的生活,也有助自律神經和免疫力穩定,減少感染或荷爾蒙異常等情況。 外在潔淨:日常需多注意私密處保持透氣乾爽,以及環境衛生;可多穿寬鬆的褲子或裙子,避免私密處直接接觸公共環境。私密處也需妥善清潔,可用私密處專用洗潔劑,成分越單純越好,但注意以淋水的方式清洗,避免直接沐浴乳、直接用水沖洗內陰。至於性行為務必戴上保險套、注意安全性行為。另外,許多感染恐怕也使得內褲、甚至洗衣機受到汙染,建議內褲最少半年換新一次,洗衣機也記得清洗或可請人清洗。 察覺異常盡早就醫檢查並治療,日常也養成良好的保養習慣,更有利私密處恢復健康、分泌物恢復正常! 《延伸閱讀》 .護墊別太常用易感染。婦醫教簡單3招降感染風險! .月經沒來、經血量異常?醫:月經異常3個月、停經後出血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5-23 醫療.新陳代謝
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 是否可用電燒清除腫瘤?
李小姐的甲狀腺長結節,長期服用藥物控制,但療效不如預期,只能等它慢慢變大,再進行侵襲性的甲狀腺切除手術嗎?如果只是良性結節,是否可用電燒清除腫瘤?甲狀腺結節大多數是良性的,不建議對沒症狀的良性甲狀腺結節進行治療,只需要追蹤觀察,但有些結節會造成症狀而需要治療。過去採用外科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現在則可針對良性甲狀腺結節採行消融技術,不必全身麻醉,可避免對頸部皮膚和組織創傷,治療後生活品質較好。目前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有不同的消融技術,像雷射(laser)、射頻(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微波(Microwave ablation, MWA)和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等,這些技術都是利用提高組織溫度來破壞結節,較不會傷害周圍正常組織。如果發現直徑超過3公分且持續增長的結節,或因結節產生不適或外觀明顯的病人,可考慮甲狀腺消融術。但對於太大、有壓迫性且多結節性的腫瘤,並不適合使用消融方式來替代手術。此外,甲狀腺炎、葛瑞夫茲氏病和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等也不適合消融治療,需謹慎處理。射頻消融是現今國內首選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方式,每次療程大約30分鐘到1個小時,治療後須在醫院觀察30分鐘再回家。相較於傳統手術,消融治療相對成本及風險效益高,但目前健保並不給付,病人須負擔治療費用。常規上定義,如果結節體積可縮小一半以上,代表消融治療成功。研究結果顯示,射頻消融治療6、12和24個月時,將分別達到56%、63%及67%的平均結節收縮率,因此,消融可有效改善壓迫症狀及美容外觀。也有研究顯示,接受射頻消融治療的患者滿意度較高。射頻消融是一種新的治療方式,許多研究證實它是有效且安全的,但並不是所有結節都適合這種治療方法。民眾在治療過程中,應與醫療團隊充分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
2024-05-2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由兩例病友的經歷——反思醫病關係
編者按:本週的文章來自三位醫師以截然不同主題寫出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一位深具睿智的精神科醫師,以其一流的文筆寫出最近醫病雙方常感到困擾的「意外偶見瘤」。他的一句「『多』並不等於『好』」道出深具哲理的回應。一位醫師因為看到兩位病人不理想的治療結果,而深感當初病人、家屬與他們的醫師之間因為沒有建立好關係,導致病人輕忽及拒絕持續追蹤的重要性,而錯失治療的良機,並以此強調醫病溝通的重要。一位老醫師敘述老同學畢業五十多年,在近乎完美的安排下暢遊山水,結果有好友體力不堪而發生遺憾,寫出這年紀應當量力而行,並建議其他更安全且能勝任的活動。近來遇到兩例第一次門診見面就必須告知壞消息的病友,這兩位都是慢性C型肝炎導致肝硬化,在經過其他醫師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C型肝炎病毒已達到根除,但後來因為一些因素而沒有好好地規則性追蹤,到我接手時已到晚期肝癌的階段了。兩位病友就診時,都有家人陪同,告知時當下有種愁雲慘霧的氣氛。第一位為六十幾歲的劉大哥,是C型肝炎病毒導致肝硬化,而且也愛好杯中物,在幾年前因為服用C肝抗病毒藥物而根治C肝病毒後,覺得身體一切無恙,短暫地接受幾次追蹤性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掃描後就斷了聯繫了。此次來門診,是因為覺得上腹部不時有不適的感覺,而且食慾越來越差且體重有下降的情形,他來求診想要檢查胃是否有問題可否做個胃鏡?經過問診以及簡單的身體檢查後,摸到右肋下緣有不規則的腫塊,便跟他說:「胃鏡當然可以幫你安排,但是,這麽久沒追蹤肝臟了,這次一起抽血及做個肝臟超音波吧!」他很爽快地答應,走出診間就逕自去抽血櫃檯抽血以及安排做胃鏡及超音波的時間後就回家了。沒想到幾個小時後,我的手機就收到他的血液甲型胎兒蛋白檢驗危急值(四十多萬)。於是當日我便再打電話問他胃鏡及超音波安排的時間,並叮囑他一定要按照時間前來,到時會再幫他安排後續的檢查以及治療計畫。等到他前來做腹部超音波時,探頭一放到肚子上就看到一大顆的腫瘤幾乎佔滿了整個右肝,連右門靜脈都有被侵犯到了,內心覺得才見沒幾次面的病人,要告知這麼殘酷的事實真的有點難開口。胃鏡做完也發現有明顯的食道靜脈瘤,在胃鏡的觀察下算是高出血風險的特徵,也有預防性地做了環紮術。根據目前的一些證據,跟他委婉地解釋,上腹痛是因為腫瘤的關係,需要幫他做個電腦斷層來做完整地評估腫瘤的侵犯程度,做完之後再好好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等到做完電腦斷層後回診的那天,妻兒全家都陪他一起來聽檢查結果,電腦斷層結果比預期的還嚴重,不只門靜脈有侵犯到,甚至下腔靜脈也有血栓,肝門附近也有淋巴結腫大的情形,唯一還有機會的是肝硬化的一些抽血數值算起來還可以(Child-Pugh score: A),他兒子提及是否可以肝臟移植?便跟他解釋,目前腫瘤侵犯到大血管以及附近的淋巴結了,肝臟移植不是那麼適合,目前比較可行的治療方式,偏向口服標靶藥物以及最新的免疫治療。經過討論的結果,後來決定採用免疫治療,一開始施打後對一般日常生活沒有影響,但是漸漸地開始有出現肝腦病變的情況,變得日夜顛倒以及對時間及人物有混亂的情形。也是因為他意識混亂,我才從他妻子的口中得知當初不想繼續追蹤,是因為和之前的醫師有溝通上的不愉快所導致。經過三個療程後,再幫他做電腦斷層來評估腫瘤的情況,原本的大顆腫瘤有多處壞死,但左肝也有新生的小顆腫瘤,原侵犯的大血管則是紋風不動,而且腹水以及右邊肋膜積液也都出現了,告訴他妻子這個壞消息後,她一開始也問還有其他積極的治療方式嗎?只是很遺憾地,依目前的醫療是藥石罔效。劉大哥看到我找他太太去病房外談話時就大概猜到結果了,出院後意志消沈、食慾更加不振。因為在家完全吃不下、全身無力被送到門診後,收住院發現腎功能急速衰退、出現肝腎症群以及開始解黑便,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形,劉太太跟我說她與小孩其實心裡都有準備了,在最後的階段,主要治療能讓他不要痛苦就好。按照一些治療的準則,能給的藥物都給了,但是因病情的進展最後還是不幸離世了。整個過程,我在他人生的最後半年的時間中經歷了醫病關係的建立,同時反思自己是否也曾讓其他病人如同劉大哥一樣,遭遇不愉快而中斷追蹤,而造成無法及時發現而錯失治療的良機。另一位是八十多歲的巫阿伯,本身也是C型肝炎導致肝硬化,經過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後,血液中C肝病毒已經廓清了,一開始都很規則地在我們科的學長門診追蹤,只是後來他覺得每半年就要來追蹤很麻煩,而且只是抽血及做超音波又沒有藥可以吃,覺得不划算,於是就超過兩年沒來醫院追蹤。最近覺得食慾不振、肚子有變大,雙腳水腫導致拖鞋磨擦破皮,小便的顏色也有像烏龍茶般的深色,女兒就帶他來門診求治。經過身體檢查後,鞏膜明顯有黃疸,肚子明顯有鼓脹的情形,超音波檢查發現右肝有個將近十公分的腫瘤且有門靜脈侵犯的情形,腹腔也存有大量腹水。解釋病情時,阿伯因為重聽,對病情有聽沒有懂而在狀況外,女兒則是有點自責怎麼沒早點帶來檢查,問目前有什麼好的治療方式?我則是建議等抽血及做完電腦斷層後完整評估後再來討論,先用點利尿劑及限鹽限水來控制腹水及水腫的狀況。半個月後,很遺憾地,腫瘤侵犯大血管、肝功能狀況不佳,標靶藥物以及免疫治療則是無法申請,女兒一開始想要自費吃標靶藥物,可是聽到價格以及只能延長幾個月的存活時間就打了退堂鼓。之後經過家屬間的商議,決定讓阿伯採安寧緩和的方式。這個案例讓我反思到,老人家缺乏醫學知識,認為沒吃藥就等於沒接受治療,以為在C肝病毒根治後肝臟就安然無恙,而進一步輕忽及拒絕持續追蹤的重要性,導致無法及早發現肝癌而錯失治療的良機。最後,也希望由兩個案例,反思行醫的行為是否能避免讓病人因溝通不良而逃避醫療,最後造成遺憾的結果。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0 焦點.元氣新聞
醫病平台/意外偶見瘤(Incidentalomas)何其多
【編者按】:本週的文章來自三位醫師以截然不同主題寫出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一位深具睿智的精神科醫師,以其一流的文筆寫出最近醫病雙方常感到困擾的「意外偶見瘤」。他的一句「『多』並不等於『好』」道出深具哲理的回應。一位醫師因為看到兩位病人不理想的治療結果,而深感當初病人、家屬與他們的醫師之間因為沒有建立好關係,導致病人輕忽及拒絕持續追蹤的重要性,而錯失治療的良機,並以此強調醫病溝通的重要。一位老醫師敘述老同學畢業五十多年,在近乎完美的安排下暢遊山水,結果有好友體力不堪而發生遺憾,寫出這年紀應當量力而行,並建議其他更安全且能勝任的活動。最近偶然看到一篇短文,題為「How do you solve a problem like incidentalomas?」(Applied Radiology, February 01, 2013),讓我想起已經與我共存了幾十年的兩個腫瘤,一個我猜還在我的肝臟裡,另一個則深深地定居於我的腦下垂體。肝臟的那個腫瘤是有一年回台時因腸胃不適去台大做超音波時偶然發現的,看來相當不小。所幸我並沒有任何肝病症狀,肝臟功能指數也都正常,就決定不再做進一步的動作。這腫瘤至今已存在三十多年,我的肝臟還是謹守分際、克盡職守,看來當時做的是正確的決定。幾年後,我因為頸子痛去看一位神經科朋友,X光攝影果然呈現不少頸椎骨刺。沒想到的是在緊接的頭顱上方,腦下垂體的部位,竟然看到一個不大不小的異物。雖然這個部位的腫瘤惡化的機會不大,腦下垂體可是掌控全身內分泌系統的中樞。它又正在視神經交叉的上方,隨時有可能影響視力。但是想到手術刀深入到那麽脆弱的地方,就覺得恐怖,這事懸而未決,不久也就淡忘了。前年因故做了好幾次CAT及MRI,才又「意外」發現這狀如核桃仁的「無用之物」,隨即轉診腦下垂體神經外科專家。腫瘤大小不計,既然內分泌系統功能依舊正常,視野也未受損,我們也就決定讓它繼續依存於我的腦海深處。這些在醫學文獻上被稱為意外偶見瘤的腫瘤(incidentalomas)其實相當常見。人的身體的結構運作,堪稱奇蹟,但遠非完美。疙瘩、囊腫,四處可見,隨著年齡增長,只有越積越多,最常見於肺、肝、腎臟、甲狀腺、腎上腺及腦下垂體等。它們無聲無息地存在著,與我們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但是一旦住院,為了追究病因,有關無關的檢查紛至沓來 ,工具、儀器、方法愈精細、先進,意外、碰巧出現的「異常狀況」也就越多。這些發現鮮少有助於診斷與治療,卻給主治醫師帶来困擾。如果說十釐米的腫瘤才要擔心,那麼五釐米呢?八釐米呢?誰能確知界線在那裡?多年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直是預防醫學的重頭戲。這在早期疾病盛行率高、檢查方法有限的時侯,的確是非常需要的。比如在1950年代肺結核四處可見的時候,單純的X光攝影可以讓我們知道那些人不管有沒有症狀,已是感染原,需要積極治療。如今檢驗方法成千上百,基於同樣的推理,我們是不是做越多越保險?因爲這樣的需求,許多醫院紛紛推出年度健康檢查的方案,有的甚至要住院一個星期。姑不論其成本效益,也不要去考慮某些檢查方法本身的危險性(比如輻射對健康的危害),拖漁網式(fishing expedition)的健檢,本身就早已是弊大於利。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的考量是「偽陽性」(false positive)無可避免的問題。這是因為絕大多數的檢驗結果都不是非黑即白、非零即一,而是連續性的數據,正常與異常的判斷,取決於臨界點。用這樣的標準,每二十次檢驗就會出現一次的偽陽性結果。如果再加上檢驗儀器及人為的誤差,頻率一定更高。試想健檢如包含一百個項目,偽陽性結果的機會會有多少?這時除了受檢者不必要的焦慮外,醫師更要面對是否去作進一步、更具侵犯性的檢驗方法(如活體組織檢查),他又將何去何從?我對所謂的全身正子斷層造影掃描(以及其他掃描方法)運用於健檢的功用、利弊尤其不解。如果許多人也跟我一樣有許多「無聲無息」、不測不知的腫瘤的話,這樣花大把錢找出來的「病變」會有多掛心呢?多少人又會因此而去作侵入性的活檢,甚或冒著生命危險去清除「偶然」發現、不至於奪命的腫瘤呢?拉雜寫了這些,並不是要澆醫師冷水,也不是提倡鴕鳥政策,有病裝沒病。但是我相信我們有必要常常提醒自己,「多」並不等於「好」。就像人生的許多面向,醫療檢測需要有其目的,而不是亂槍打鳥,先收集資料再思考它們的意義。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1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脂肪胰與細姨哪一個比較要緊?
很多人都聽過脂肪肝,但聽過脂肪胰的人不多。很多人都聽過「細姨」,但聽過脂肪胰的人也不多。到底「脂肪胰」與「細姨」哪一個比較要緊?細姨俗稱「小」姨,姨太太之義,一般人皆知這是古代遺留下來的風俗,但隨著民法一夫一妻制的規定,現代男人可再沒有福氣明媒正娶細姨了,反倒是有不入室的小三、小四的名人愈來愈多。目前法規與現實上的男女生理上的需求是有落差的,姑且不論在法律上及道德上的規範如何。雖然細姨日漸式微,但脂肪胰的比率隨著國人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倒是人口愈來愈多。脂肪胰顧名思義就是在胰臟內存在過多脂肪,因而在超音波掃描上就呈現比一般人明亮,與脂肪肝的病友因為脂肪貯積在肝臟內部而使肝臟看起來比較明亮是相同的。通常有脂肪肝的人也或多或少有脂肪胰,但也不一定,有些人脂肪貯在肝臟比較少,貯積在胰臟反而比較多。脂肪胰要不要緊?脂肪胰通常不要緊,但是不正常的,可能表示你攝取了太多的熱量,太胖了,是健康的警訊,也可能是胰臟發炎了,也可能是有了糖尿病,或將來容易發生糖尿病,因為脂肪貯積在胰臟細胞,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受影響,因此容易發生糖尿病,也可能是胰臟長了東西,胰臟的分泌液排不出去引起胰臟脂肪變化。總而言之,脂肪胰也好、脂肪肝也好,都是健康的警訊,有了脂肪胰怎麼辦?當然是要控制食物入口,少吃高熱量食物、多運動,同時注意檢查是否有了糖尿病或血脂肪過高,甚至胰臟長了東西,必須小心謹慎。同樣有了細姨怎麼辦?這是上一時代產物,只是目前還存在,若能相安無事,倒無大礙,反之,脂肪胰是新一代的產物,因為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肥胖者少,反之今日國人動得少,吃得多,於是乎在細姨日漸消失之際,反而脂肪胰日漸多起來,有心之士,不可不警惕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體悟女性應該多愛惜自己 是醫師也是母親更能對患者同理相待
「懷孕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從女孩蛻變成母親,身心均出現極大的轉變。」身為二寶媽的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嚴嘉琪表示,兩次生產經驗,加上職場哺育,讓她在門診與孕產婦互動時,常以過來人身分分享懷孕過程中可能承受的煎熬。除了是醫師,也是母親,雙重角色,同理心相待,給患者滿滿的安全感。感謝同事友善協助,讓她有生第二胎的勇氣。嚴嘉琪醫師在當住院醫師時,就進入婚姻生活,她說,那段時間真的蠻辛苦的,婚後生活還好,只是與另一半磨合,但懷孕、生育期間繼續值班,身心壓力沉重。嚴嘉琪於擔任總醫師時生下第一胎,她表示,懷胎10月、生產、坐月子的那段期間,可說是蠟燭兩頭燒,身體容易疲累,體力也變差,且不耐久站,但仍繼續看診、接生,及進開刀房手術執刀。她感謝醫院同事們的幫忙,正因職場友善的氛圍,讓她有了生第二胎的勇氣。邊開刀邊忍受脹奶,完成哺餵母乳任務。不過,職場中的哺育媽媽面臨諸多考驗,嚴嘉琪表示,寶寶滿月後,一般建議每4-5小時擠一次母奶,但工作一忙就忘;再者,也不可能開刀開到一半,為了哺育擠奶而離開手術室。往往拖到六小時後才擠奶,此時乳房發硬脹痛,擠奶更為辛苦不適,擔心塞奶的精神壓力,產後要兼顧工作與母乳哺餵真的是蠻大的挑戰。嚴嘉琪說,哺育媽媽如果返回工作崗位,職場氛圍卻不友善,那真的會很虐心,很難撐下去。所幸在院方及婦科同事們的鼓勵及支持下,讓她順利達成母乳哺餵的心願。此外,嚴嘉琪也感謝另一半的體貼、協助,她笑著說,「真的很幸運,老公很能理解我懷孕哺乳的辛苦。」同為婦科醫師的夫婿重視家庭,樂於烹飪,婚前兩人就達成共識,不會委屈對方做不想做的事情,也不會讓某一個人完全負責,夫妻兩人分擔所有家事。歷經懷孕、生產、哺育等人生重大轉折,嚴嘉琪深刻體悟女性應該「多愛惜自己、多相信自己」,長久以來,唸書、實習、執醫,她忽略了自身健康,也不太重視飲食。直到懷孕,因母愛使然,希望胎兒健康,自己就必須吃對食物,因而開始思索該多吃哪些食物?攝取哪些營養成分?此外,盡量提高睡眠品質,不要因為生活壓力而睡不好,否則將導致免疫力下降,這也會影響胎兒發育。為了健康與身材,第二胎後啟動減重任務。懷孕生產後,人生重點任務就聚焦在孩子身上,原本愛漂亮、重視體格曲線的嚴嘉琪,身材逐漸走樣。但因為育兒的壓力與疲憊,讓她選擇先放過自己,專心在眼前新生活的磨合,直到生完第二胎的半年後才開始決定減重。嚴嘉琪表示,推動她減重的原因是對身材的不滿,還有身體的痠痛以及健康檢查出現赤字。為此,她擬定四大減重策略,而這也讓正值職場巔峰的她,能用最小的壓力慢慢的減重,並將身體健康維持在最佳狀態。重訓好處多多,不喜歡也要持續下去。嚴嘉琪的四大減重策略包括:1.保持生活作息規律盡可能在高壓職場環境中,維持身心最佳狀態。2.多吃原形食物少吃加工食品,盡量自己料理,減少外食。3.保持愉悅心情每天開心地面對先生、孩子,院內同事、患者,努力修煉心性,盡量不要真的生氣,有時候意思意思一下,達到有效傳達良好溝通的目的就好。4.投入重訓這對於討厭運動後又累又喘、身體痠痛的嚴嘉琪來說,可是一大考驗,她坦承不喜歡重訓,只要是表定重訓當天,就會想各種不去的藉口。但她告訴自己「這是一件需要且應該做的事情,且必須做完。」為此,長時間聘請體能教練,每周一至兩次重訓,而這運動習慣竟已快六年之久。「重訓好處多多。」嚴嘉琪表示,在擔任住院醫師時,常覺腰痠背痛,懷孕生子後更嚴重,但持續接受重訓後,也學會放鬆肌肉的技巧,改善很多,即使久站開刀或是幫產婦接生,一兩個小時彎著腰,身體雖痠痛,但也很快回復。建議做的定期檢查● 婦科超音波:瞭解卵巢、子宮狀況● 乳房超音波:每三年一次● 子宮抹片:一年一次,如不想做抹片,建議自費HPV篩檢,兩者均陰性,則可三到五年再做一次HPV篩檢跟抹片檢查。● 腸胃鏡:每三年一次● 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早期發現肺癌,每三年一次。● 洗牙:定期半年洗牙一次,尤其是備孕或是懷孕中的婦女更要注意牙齒健康。嚴嘉琪醫師小檔案● 年齡:37歲● 現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給患者的一句話:全世界最值得妳愛並好好珍惜的人,就是妳自己;不要把精力浪費在不愛妳的人身上,還有負能量的關係裡。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癌症好發階段在更年期前後 婦科醫提醒亂經3個月建議就醫
「有什麼抗衰老的秘訣嗎?」馬偕婦科癌症學科資深主治醫師翁嘉穗被問到這個問題時,秒回「沒~有~」,身為2個小男孩的母親,她認為自己「超不care外表」,日常肌膚保養最重要的就是擦防曬;而以婦產科醫師的角度,她則建議女性至少每3年做一次乳房與子宮健康檢查。如本身有癌症病史或家族史的孕婦,因懷孕期間免疫力較低,癌症細胞更容易在此時伺機而動,因此孕期仍應該追蹤。想學一個能照顧自己的科系,「以終為始」當座右銘。44歲的翁嘉穗在職場中屬於中生代,考上醫學系就決定要走婦產科,除了想要學習一個可以照顧自己的科別,再加上信仰因素,曾想到偏遠地區服務那群可能只願意給女醫師看診的婦女。性格爽朗的翁嘉穗笑說,自己維持狀態的祕訣就是每天不斷的在家庭與工作中調節、磨合,畢竟在肩負臨床醫療與教學的醫學中心工作,「每天都在試圖找到家庭與工作的平衡,不斷探索,匍匐前進。」身為虔誠基督徒的她,所有事都希望先規畫好,「以終為始」地先訂立人生的遠程目標,朝目標前進、逐步修正,這也是她希望送給病人的一句話;而每天禱告、星期天做禮拜,則是沉澱、調適自己的方式。鼓勵婦癌患者勿離開職場,讓她們邊工作邊治療。專攻婦癌治療的翁嘉穗提到,求診的患者常見症狀包含亂經、月經量多、貧血等,大部分是壓力和飲食造成,因為壓力過大影響荷爾蒙而導致停止排卵、月經混亂,長期無卵性月經造成有時出血量很少、有時大出血,造成貧血。有些媽媽覺得自己累是因為顧小孩,但其實是貧血導致,鼓勵4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基本健康檢查,檢視代謝與血球狀況。翁嘉穗指出,婦癌患者年紀以35至60歲為多,她考量到現代職業婦女面臨的處境跟自己很像,所以會盡量讓她們可以邊工作邊治療。如安排周末做化療,並透過AI照護,協助患者排除常見的狀況,太嚴重就會轉介到個管師甚至醫師端,對於只有晚上才能到醫院的家屬,她也會盡量配合對方時間解釋病情。組線上讀書會、交換共筆,職場女生要彼此合作。「自己也生過小孩,因此特別感同身受。」翁嘉穗說,懷孕是從女孩變成女人,荷爾蒙與體態改變,全家人的心情都要調整好。她也期許婦癌科的學妹們不要離開職場,因為癌症治療方法日新月異,永遠都要有新知,所以會共組線上讀書會、交換共筆,「職場上的女生要彼此合作」。翁嘉穗的2個兒子目前就讀國小,都有打曲棍球的習慣,她覺得看小孩運動很紓壓,有時自己也會在旁跑步或做高強度有氧運動,對抗地心引力、有衝擊性的運動對於「存骨本」都有幫助,最簡單的就是跳繩、開合跳。33歲才生孩子在計畫中,認為自己當時狀態最好。喜歡小孩的翁嘉穗,原本想生3個孩子,但先生認為她太忙而阻止;而擔任第一任國健局長的父親翁瑞亨,則曾希望她和當時是班對的先生大學結婚、住院醫師階段小孩剛好上幼兒園。對於父親的提議,她覺得當學生就結婚很奇怪,加上訓練時間有限,所以翁嘉穗一畢業就結婚,但「完全避孕」、婚後8年才生小孩,雖然父親覺得33歲才生從優生學的角度不好,但她覺得到那個階段,自己對金錢和時間的掌握度提升,幸福感比較好。更年期前後易罹癌,亂經3個月建議就醫。翁嘉穗說,有些患者是原位癌或癌症前期,懷孕生產期間沒追蹤,癌細胞可能趁免疫力低下時擴散。她舉例,曾有B肝帶原個案,在懷孕生產兩年間沒有追蹤,發現時已是肝癌末期,不到10個月就過世;也有忙著照顧小孩、3年沒有健檢,持續疲憊與腰痠背痛的患者,檢查才發現是乳癌轉移到脊椎。雖都是罕見個案,但提醒有風險因子的婦女,現在影像檢查發達,在懷孕期間,除了子宮侵入性檢查不能做之外,其他要盡可能追蹤。癌症好發階段在更年期前後,翁嘉穗提醒,經期不規則等症狀和更年期很像,若觀察3至4個月,有異狀要盡速就醫。平常可觀察月經量,如果「生理期一天要用到3片夜用型衛生棉」,代表出血量太大。翁嘉穗說,自己每3年會做一次全身大健檢,因為家族有親戚罹患大腸癌,所以特別注意定期腸胃鏡檢查。她也打趣道,先生是肺癌專科醫師,不能得肺癌,所以每年都會做肺部篩檢,加上常規的抽血檢查。她也會透過量表檢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數值看起來不太好,就會告訴自己要請假,「以前都是為了孩子請假,後來開始為了自己而請假休息,調整步調。」建議做的定期檢查(40歲以上)● 每年基礎健康檢查:除國健署提供的成人健檢,有餘裕者或高風險族群可每年自費健檢,檢查包含:抽血、代謝檢查、肝腎功能等。● 每3年檢查: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子宮和卵巢超音波● 癌症篩檢:40歲以上民眾如有肺癌、肝癌、大腸癌等風險因子,應定期檢查。翁嘉穗醫師小檔案● 年齡:44歲● 現職:馬偕婦科癌症學科主治醫師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婦癌醫學會會員●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婦科癌症學科研究醫師訓練● 給患者的一句話:「以終為始」地朝目標前進、逐步修正。
-
2024-05-02 寵物.寵物疾病
貓咪不舒服18種徵兆!各年齡常見疾病一次看,定期健檢、早期發現並預防
貓咪個性、行為難捉摸,生病不易發現,貓咪好發疾病有哪些?該怎麼觀察貓咪生病特徵呢?根據農委會寵物登記統計,寵物貓登記數量逐年增長,犬派轉貓派現象廣見於各縣市。隨著養貓人口數增加,貓咪照護也越來越受重視,以下整理貓咪各年齡常見疾病、生病特徵、健康檢查,只要飼主悉心照顧、仔細觀察,有助預防貓咪疾病發生率。貓咪不舒服的18種徵兆貓咪身為獵食、肉食性動物,是食物鏈頂層的動物,通常會隱藏牠們生病狀態,飼主可透過貓咪行為觀察是否出現健康異常。若發現出現以下徵兆,有可能貓咪不舒服的徵兆:.嘔吐,除排毛球外,嘔吐次數增加.排便狀況,如:腹瀉、未排便.排尿狀況,如:無尿、少尿、血尿、頻尿.食慾改變、口渴,如:食量大增或驟減、大量喝水.體重變化,莫名消瘦.呼吸頻率,在休息狀態下,呼吸指數應為一分鐘小於30下.口臭、流口水或口腔出血.體溫上升,觀察鼻頭是否保持濕潤.第三眼瞼外露.身體部位出現腫脹.眼、鼻分泌物增加.嗜睡、活動力下降.頻繁抓耳朵、甩頭.異常掉毛、頻繁舔毛.走路、跳躍姿勢異常.躲在陰暗處、貓砂盆等.莫名大叫.莫名出現攻擊行為未施打疫苗、年輕貓咪常見疾病除了先天性疾病之外,未施打疫苗的貓咪和年輕貓咪要注意傳染病如貓瘟,症狀有嚴重下痢及嘔吐、血便甚至可能造成死亡風險,以及須留意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三大常見病原為皰疹病毒、卡里西病毒、披衣菌:.疱疹病毒:流眼淚、眼屎、角膜炎、結膜炎等眼睛症狀及打噴嚏、咳嗽、發燒、食慾不振,嚴重恐有死亡風險。.卡里西病毒:與疱疹病毒症狀類似,但鼻症狀較輕微,不同之處為有明顯口炎、口部潰瘍,病毒有可能入侵肺部造成肺炎。.貓披衣菌:好發幼貓或免疫力低下的貓咪,老年貓也有可能得。披衣菌症狀有結膜炎、頻繁眨眼、流眼淚、鼻蓄膿、食欲不振、體重下降及發燒等。 上述三種貓咪病毒都有機率出現在多貓家庭,應定期接種三合一或五合一預防疫苗,並時常保持居家環境衛生、定期消毒打掃,才能有效預防貓咪感染傳染病。中、老年貓咪常見疾病中老年貓常見疾病為甲狀腺亢進、貓咪腎衰竭、心臟病、腫瘤、慢性疾病及關節炎等。.心臟病:貓咪最常見心臟疾病為「肥厚性心肌病」,根據《心傳動物醫院》解釋,肥厚型心肌病是左心室心肌異常肥厚的心臟病,當心肌變厚或結構異常時,心室腔室空間被壓縮,導致心室血液可能逆流到心房,導致心房擴大且壓力上升。擴大的心房中血液滯留加上心肌細胞拉扯,使細小血塊(血栓)易凝集在心房,隨時可能從心臟打出去, 造成身體各處動脈栓塞,最常見症狀就是貓咪四肢癱瘓及劇烈疼痛。緬因貓、布偶貓等特殊品種貓好發心臟疾病,可挑選含有Q10、魚油的保健食品做為日常保健。.腫瘤:貓咪常見血液性腫瘤如淋巴瘤、肥大細胞瘤等,若有白血病病毒,可能藏於淋巴結導致腫瘤,幼年施打疫苗,有機率降低淋巴瘤發生。.甲狀腺亢進:好發於8歲以上的貓咪,常見症狀為嘔吐下痢、亢奮易怒具攻擊性、毛髮零亂無光澤、多渴多尿,以及食欲好但體重持續消瘦。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腫瘤、慢性疾病及關節炎等都是中老年貓常見疾病。定期健檢,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貓咪腎衰竭:由於腎功能老化及長期飲水量不足,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慢性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貓咪在腎功能損失75%以上才被確診。.其它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導致高血壓的可能原因有慢性腎病、甲狀腺亢進及心臟病。糖尿病部分,肥胖的貓須特別留意!因脂肪越多,其胰島素抗性易導致第二型糖尿病,若貓咪體重莫名消瘦就要注意。.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易出現在肘關節和髖關節,膝蓋和腳踝則容易雙側同時出現,症狀有跳躍能力及頻率下降、整理毛髮次數減少、異常如廁行為或如廁位置改變,當發現貓咪跛行時,通常關節炎已經非常嚴重。摺耳貓、短腿貓等特殊品種貓,可能關節不好,可以葡萄糖胺、綠唇貽貝等做為日常保健。此外,貓哮喘、皮膚病也是貓咪常見疾病。貓哮喘好發春天、空汙嚴重時,其徵兆為貓咪蹲下(母雞蹲)、脖子伸直、咳嗽等。皮膚病則因台灣高溫、潮濕,就算貓咪不出門也要小心黴菌,夏季時須留意寄生蟲如跳蚤,以及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心絲蟲,定期做好居家衛生有助減少貓咪皮膚病問題。貓咪情緒緊張也是致病原因之一貓的個性敏感、易緊張焦慮,搬家、溫差、鏟屎官換人、裝潢擺設改變、高頻音律等環境發生改變,都有可能造成貓咪緊張、焦慮甚至出現異常舔毛、自發性膀胱炎。通常貓咪皮膚病脫毛會呈現均質、塊狀掉毛,若是心因性掉毛,肚子和手等部位會呈現參差不齊、長短不一脫毛現象。自發性膀胱炎則會出現尿血、尿血塊、尿尿結晶變多等。飼主可先將環境改回原樣並以費洛蒙、貓草舒緩貓咪情緒,或是口服保健品如色胺酸,可增加多巴胺濃度,放鬆情緒,若還是無法解決貓咪情緒問題甚至出現攻擊性,最後獸醫師才會進一步採取藥物控制。當環境發生改變,可能造成貓咪緊張、焦慮甚至出現異常舔毛、自發性膀胱炎。貓咪需要做健康檢查嗎?貓咪善於忍痛,觀察日常行為僅能看出部分病症,定期施做詳細的健康檢查有助早期發現並預防,年輕貓咪平均1-2年做一次即可,老年貓則因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發生率較高,建議半年就要做一次健檢。貓健檢費用依項目不同,千元至上萬元不等,一般健檢項目如下:.基礎問診.理學檢查.血液生化檢驗.尿液檢查.糞便檢查.X光影像檢查.超音波影像檢查.內分泌檢驗.血壓測量.心電圖年輕貓健檢項目可以血液檢查為主,由於貓咪好發肥厚性心肌病,建議4歲以上的貓咪除了血檢,可加做X光片以利觀察心臟大小前後變化,老年貓則需要的項目較多,進階檢驗項目,可依據獸醫師判斷,若有需求再進行。延伸閱讀:.突大量喝水、多尿…貓腎衰竭會好嗎?腎貓症狀、飲食建議一次看.你的1年等於毛孩5~7年!貓狗定期健檢很重要!健檢項目費用一次看.貓咪亂尿尿怎麼辦?貓行為諮商師:貓亂尿原因、解決方法指南一次看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02 癌症.肝癌
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 醫示警:恐成台灣肝癌新主因
曾被稱為「國病」的肝癌,近年因C肝新藥的問世,肝癌發生率逐漸降低,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十大癌症發生率,肝癌已降至第四位。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部主任朱光恩表示,導致肝癌最常見的原因以病毒性肝炎為主,但隨著C肝逐漸被消滅,未來導致肝癌最大的原因恐是「酒精」及「脂肪肝」,特別台灣肥胖人口增加,脂肪肝導致肝癌的案例,恐會愈來愈多。肝臟油滋滋的一片,肝臟怎麼能好好運作?朱光恩表示,脂肪肝真的太過普遍,來診照肝臟超音波的患者,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有輕重不一的脂肪肝,脂肪肝會影響肝臟的代謝,只要有輕度脂肪肝,肝功能指標GOT與GPT都會呈現異常,長期置之不理,會增加癌變的機率。朱光恩表示,因肝癌病逝的藝人菜頭,並沒有B、C肝帶原也從不喝酒,當時醫界就對該案頻頻討論,認為他罹患肝癌的原因恐與脂肪肝有關。中研院先前也有大規模的研究,證實脂肪肝與肝癌有密切關係,且未來肝癌的致病主因就會是「脂肪肝」。【延伸閱讀:改善脂肪肝從飲食做起!哪些食物有助於預防和逆轉?應避免吃什麼?】對抗脂肪肝並沒有藥物可以使用,唯一的藥帖就是「減重」、「運動」,透過非藥物處方達到治療效果。朱光恩表示,很多人以為輕度脂肪肝放著不管,脂肪就會自行消除,他強調「絕對沒有這回事」,脂肪沒有被消耗就只會待在原地不動,絕對沒有不做任何事,就自行消除的可能。朱光恩表示,脂肪肝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輕中度的脂肪肝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症狀,但脂肪肝演變成重度時,會出現黃疸、眼白變黃、全身無力、惡心、吃不下、上腹脹痛等感受,等到重度再就醫時,往往脂肪肝已經非常難逆轉,嚴重者得透過肝移植才能續命。朱光恩表示,現代人的飲食方式很難不是脂肪肝的候選人,如每天一杯含糖飲、油膩外食、高熱量甜點等,都會增加肥胖以及脂肪肝的機率,特別是輕中度脂肪肝「不痛不癢」,很多患者被檢出脂肪肝後,都跟醫師說會減肥、會運動,再次回診追蹤時,脂肪肝變更嚴重,完全沒有落實非藥物處方,等到已經出現黃疸等症狀,大多已經來不及。他呼籲,少鹽、少油、少糖的飲食方式,不只能降低脂肪肝的發生,也能避免心血管疾病,而運動也是幫助維持身體健康的好方式,多花一些時間關照自身的身體,才不會因病讓生活受到影響。
-
2024-04-30 癌症.其他癌症
不必遠赴德國,《淚之女王》洪海仁罹「膠質細胞瘤」台灣就可治療!女主角頭痛、失憶…都是腦瘤常見症狀
話題韓劇《淚之女王》劇中女主角因罹患「雲狀細胞瘤」,最後結局與男主角遠赴德國治療。醫師指出,這個病應是「膠質細胞瘤」,而且台灣就可以治療,不用遠赴德國。洪海仁得的「雲狀細胞瘤」應是「膠質細胞瘤」由金秀賢、金智媛主演的韓劇《淚之女王》日前播出大結局,劇中女主角洪海仁(金智媛飾)因罹患罕病「雲狀細胞瘤」,最後與白賢祐(金秀賢飾)遠赴德國治療。土城長庚醫院副院長魏國珍表示,雲狀細胞瘤的正式醫學名稱應稱為「膠質細胞瘤」,以雲狀為名形容應是戲劇效果,要形容腫瘤飄渺、沒有界線的特質;膠質細胞瘤是最常見的腦瘤,每十萬人中約有三、四人罹病,人數不多,但並非罕見疾病,劇中所稱罕見是指其治療困難,因為腫瘤很廣泛,難以透過外科手術切除,「我看了劇中的片子,腫瘤樣態確實很困難、廣泛。」「膠質細胞瘤與正常腦組織不易區分,手術不易清除乾淨,若切太乾淨又會導致神經功能後遺症。」魏國珍表示,人體具有「血腦屏障」,藥物不易進入腦部,膠質細胞瘤不易藉由手術清除的前提下,以超音波加微氣泡方式,可打開血腦屏障,讓藥物進入腦部作用,有效控制腫瘤,讓患者不必手術。魏國珍表示,長庚醫院正進行相關臨床試驗,已進入第三期,待未來通過成為常規治療後,外國民眾也能來台治療,台灣病人也不用到外國尋求治療。腦瘤分型多 常見症狀頭痛、噁心、情緒及人格變化腦瘤分型相當多,大致可分「原發性」及「轉移性/續發性」,原發性腦瘤又有良性與惡性之分。根據魏國珍撰寫的長庚醫院「腦瘤」衛教資訊指出,原發性惡性腦瘤中將近80%為膠質瘤,源自膠細胞。一般性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第六對腦神經麻痺(造成複視),這些症狀主要反映出腦瘤造成的顱內壓上升。若腫瘤阻礙腦脊髓液循環,將造成水腦症,使顱內壓上升。患者心智狀態亦可能改變,出現如失語症、記憶力減退、注意力變差、情緒或人格變化等症狀。劇中女主角洪海仁亦有出現上述多種症狀。於去年3月病逝的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也是罹患其一種腦部惡性膠質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惡性膠質瘤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當發現時,腫瘤已經有相當程度大小。此疾病發生率雖較其他腫瘤來得低,但以現有治療方式如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不易根除且容易復發,相當棘手。花蓮慈濟醫院也致力從當歸萃取物中尋求治療腦瘤的契機十多年來,花蓮慈濟新藥創新研究團隊,希望能夠幫助腦瘤病患,改善生活品質,延長病患的存活時間,致力於新藥開發研究。先是發現當歸萃取物中的成分,有助於治療惡性腦瘤;進而於2014年,以細胞的壽命記時器「端粒酶」為標靶,從中草藥篩選出HK-001,能夠高度抑制「端粒酶」活性,並讓癌細胞快速老化。經多年努力,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當歸萃取物EF-001,可以抑制癌症免疫檢查點PD-L1,增強惡性膠質母細胞瘤免疫治療效果,也就是說EF-001可以去除PD-L1關掉T細胞的「觸手」,T細胞就可以辨認出腫瘤,進而殺死腫瘤細胞,提升免疫治療的效果。再將EF-001與生物材料聚酸酐結合,貼在病患的手術切除部位。因為手術部位還會有殘存肉眼看不見的腫瘤細胞,貼片貼在手術部位,達到局部藥物高濃度、高滲透、長時效的特性,在手術處,緩緩地釋放藥性,用以抑制腦瘤細胞的生長,且對正常細胞毒性很低,降低對其他正常腦細胞的傷害。【延伸閱讀】.「殯葬天王」龍巖集團李世聰神經膠質細胞瘤逝!醫:幾乎是惡性,8症狀要懷疑腦瘤可能.淚之女王海仁可來台治雲狀腦瘤?長庚醫師這樣說.開腦植當歸貼片 抗惡性腦膠質瘤.疾病百科/腦瘤【參考資料】.長庚紀念醫院.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30 醫療.新陳代謝
喉嚨痛、脖子腫是感冒嗎?竟是「甲狀腺炎」惹禍!女比男風險高的甲狀腺炎QA一次看
一位30歲新手媽媽,在生產後約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心悸、手抖與體重減輕等症狀,本以為只是因為照顧小孩太累,因而不以為意;但在分娩後約6個月,這位媽媽開始感覺到體力越來越差且很容易怕冷,體重也漸漸增加,甚至出現2周胖快6公斤的狀況。驚覺不對之下,急至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求診,才發現自己原來有甲狀腺賀爾蒙不足(甲狀腺低下)的問題,醫師診斷她為「產後甲狀腺炎」(Postpartum thyroiditis)。在接受甲狀腺賀爾蒙的初步補充與治療1個月後,她的疲憊感已大幅解除,體重也開始下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舜禾說,「產後甲狀腺炎」屬於「自體免疫甲狀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家族,又稱「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發病原因常常是因為病人以前本來就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體質」,生產後因免疫反彈被誘發並且加重。不過除了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甲狀腺炎」還可以分成哪些?症狀都一樣嗎?甲狀腺炎會自癒嗎?飲食上是否有什麼禁忌?甲狀腺炎是什麼?甲狀腺位在頸部喉結下方,正好在男生打領結的位置,大小、形狀也類似,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掌管體內新陳代謝、生長以及發育的功能,較常見的甲狀腺炎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以及「橋本氏甲狀腺炎」,兩者都好發於中年女性。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大部分是在感冒後發生,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患者的症狀包括心悸、盜汗、喉嚨痛、手抖等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症狀。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可能與遺傳以及部分環境因子(碘攝取過多或是吸菸),患者體內會產生抗甲狀腺抗體,會破壞自己的甲狀腺組織,如果沒有調整飲食妥善治療,有可能會發展成甲狀腺癌。甲狀腺炎症狀有哪些?亞急性甲狀腺炎根據雲林基督教醫院衛教資料,亞急性甲狀腺炎最常見的症狀是在頸部甲狀腺的部位感覺疼痛,且可能併有發燒,頸部疼痛可延伸至耳朵、下巴或喉嚨,其他症狀包括聲音沙啞、吞嚥疼痛、倦怠、肌肉或關節酸痛。在發炎初期,因甲狀腺組織受破壞,可能釋放出甲狀腺荷爾蒙,而產生短期的甲狀腺亢進。病患因此出現心悸、怕熱、緊張等甲狀腺亢進的症狀。然而,之後卻又可能演變成暫時性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絕大部份病人的甲狀腺機能最後會回復到正常。橋本氏甲狀腺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林安琪表示,橋本氏甲狀腺炎多見於40~60歲的女性,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5~10倍。發病初期常無特殊症狀,常見症狀為硬且有多發性結節的甲狀腺腫。此外,亦可能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症狀。病人可能一開始只有甲狀腺腫,後來慢慢出現甲狀腺低下的症狀 (疲累、無力、怕冷、便祕、浮腫、皮膚及頭髮變乾變粗等) 。少數會出現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如手抖、體重減輕、緊張、心悸、大便次數稱加,甚至凸眼等。甲狀腺炎的飲食禁忌?飲食禁忌主要針對橋本氏甲狀腺炎。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婉禎指出,橋本氏甲狀腺炎的治療以吃「低碘飲食」最重要,即避免多吃海中植物及海鮮,如海苔、海藻、海帶、紫菜、昆布等,包括昆布湯或昆布熬煮的火鍋湯底和拉麵湯;也可以考慮買無碘鹽,並減少外食機會;服用保健品時也要留意其含碘量。吳婉禎表示,透過飲食可降低病人甲狀腺腫、防止病程進展造成機能低下。若發生「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則需給予甲狀腺素補充治療,大部份人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每天約100~200微克,建議飯前服用,服用劑量的調整需請教醫師,切勿自行調藥。甲狀腺炎如何診斷?王舜禾醫師表示,橋本氏甲狀腺炎(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可以藉由抽血與超音波診斷。依過去的研究顯示,此類患者有9成以上有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Anti-TPO Ab),因此可透過抽血來判斷是否有相關體質。因為甲狀腺可能曾經經歷反覆發炎,所以超音波下可見甲狀腺呈現不均勻回音(heterogeneous echogenicity),可以此來診斷。甲狀腺炎如何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根據雲林基督教醫院衛教資料,多數病人需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症狀。若症狀較嚴重,也可能需服用皮質類固醇。一般而言,服用類固醇1天之內,就可大大改善症狀。1週後便可逐漸減少類固醇劑量,但少數較嚴重的病人可能需使用類固醇長達3個月或更久。除消炎藥物外,若病患進入甲狀腺機能低下期,也必須暫時服用甲狀腺素補充。若有甲狀腺亢進通常不需要治療,因為症狀常是短暫且輕微的。橋本氏甲狀腺炎治療方式同上述,飲食上改採低碘飲食,如果有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則需補充甲狀腺素。為什麼產後會發生甲狀腺炎?王舜禾醫師表示,在正常生理中,因為胎兒有一半基因來自於父親,為了防止母親的免疫細胞認為胎兒是外來物而導致攻擊胎兒,母體會在懷孕期間下調自體免疫力,形成免疫「容忍期」,但在分娩後母體免疫力會「大幅反彈」,因此有許多自體免疫疾病都容易在產後2~6個月內發生,而「產後甲狀腺炎」就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其中一種。「產後甲狀腺炎」屬於自體免疫甲狀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家族,發病原因常常是因為病人以前本來就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體質」,生產後因免疫反彈被誘發並且加重。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4-04-28 醫療.精神.身心
健保大數據/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前10大中國附醫/到醫院睡不著 可帶機器回家檢測「到睡眠中心就醫的病人,以睡眠呼吸中止症為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杭良文表示,患者多主訴「打呼聲干擾同住者」或「同住者看到呼吸停止」覺得很可怕。杭良文指出,患者以40至50歲為最高峰,因為這個階段會碰到年紀漸長、大肌肉變得無力、體重增加等相關因子。但近年也觀察到國人因體重增加等因素,睡眠呼吸中止症出現年輕化趨勢,10幾到20歲患者變多,「這是更麻煩的族群,這群人即使做完檢查都不覺得自己生病。」睡眠中心針對肥胖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不只偵測睡眠的氧氣變化,還偵測二氧化碳變化,這些病人往往是發生「開車開到睡著」等狀況才到醫院報到。雖然醫療成本增加,但卻能找出這類呼吸中止症狀不嚴重,但二氧化碳堆積嚴重的患者。杭良文表示,有些病人在家睡不好,到醫院更睡不好,隨人工智慧發展,現在已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與睡眠品質檢測系統,患者把儀器帶回家、貼在胸前測一晚,隔天回醫院由醫師判讀;如果沒有打呼等症狀,卻又強烈懷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則可透過健康檢查,用超音波檢視相關風險。區域醫院前10大台北附醫/到醫院睡一晚 需要多科別協助診斷推估台灣約有40多萬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但實際就醫的人數恐僅有五分之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暨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判斷是否有「打呼、肥胖、睡不飽」三大典型症狀以外,還得到醫院睡一晚,經多頻道睡眠診斷才能確診。李信謙表示,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背後有多重因素,因此治療得結合多科別的醫療團隊協助。北醫附醫於2005年成立睡眠呼吸門診,結合多科別提供對應的治療方式。像舌頭沒有擺對位置的阻塞型,就得透過職能治療逐步復健,調整舌頭擺放位置,如果找錯科別就無法對症下藥。台灣睡眠醫學會曾計算,如果把全台醫院提供可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床位加總,診斷全數可能罹病的患者,大約需要10年才能做完,如果碰上類似新冠疫情,診斷的效益也會跟著下降。李信謙表示,過去5到10年全球都在推動「居家睡眠診斷」,透過居家睡眠數據與醫院多頻道睡眠診斷的「金標準」做比對,達到輔助診斷的效果。目前北醫附醫也導入非侵入式居家睡眠檢測,幫助不適應在醫院睡一晚,或移動困難的民眾,達到同樣診斷效果。地區醫院前10大土城醫院/藥物引導支氣管鏡 適用特定族群病況評估土城醫院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人數多,胸腔內科科主任鍾福財表示,該院有藥物引導支氣管鏡等特色治療,加上跨科治療有助及早發現病人、設備較新且等候時間較短,受病人青睞。鍾福財說,除胸腔科主要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外,新陳代謝科也會合併減重治療因過重導致呼吸悶喘的肺動脈高壓患者,耳鼻喉科則治療鼻息肉引起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整形外科治療氣道受影響的患者。跨科合作利用睡眠中心等資源檢查,幫助患者及早發現病情。鍾福財表示,有一群病人適用內視鏡進行診斷,在以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之前,先確認開刀效果,若經醫師評估治療效果不佳,則可以使用近年陸續開發上市的生物製劑,對於嚴重氣喘、鼻息肉患者,不論單獨使用或合併使用,均有療效。土城醫院的呼吸中止症治療特色之一,是藥物引導的支氣管鏡。醫院由長庚醫療體系經營,近10年來,以鎮靜藥物誘導進行內視鏡、胸腔鏡檢查,讓病人在睡著情況下,同時監測血壓、血氧等數值,進行生理結構呼吸中止症評估的輔助工具,用以尋求最佳診斷及治療方式。基層診所前10大樂田耳鼻喉科診所/內視鏡、睡眠檢測 協助患者做初步診斷新北市樂田耳鼻喉科診所收治不少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院長陳佳弘說,因過去在台大醫院4年、亞東醫院16年,一直投入呼吸道領域,近5年開設診所,口耳相傳下,很多病患會先到診所初步診斷,若患者決定開刀,他也能在亞東醫院幫忙做手術。陳佳弘說,睡眠時呼吸,從鼻子吸氣進來,經喉嚨進到肺部再吐出來,排出過程遇到阻塞,致咽喉部震動就會發出打呼聲。而阻塞原因很多,包括睡覺時咽喉較鬆弛、下巴構造較短或過敏、扁桃腺發炎等,都會使呼氣不順。一小時5次呼吸中斷,便可判定為呼吸中止症。樂田跟其他耳鼻喉科診所不同之處,在於專注睡眠呼吸中止症領域,診所透過內視鏡檢查、居家睡眠檢測,了解患者一小時呼吸中斷幾次、血氧量數據等,判斷屬輕、中、重度,從而建議不同治療方式。陳佳弘說,呼吸中止症治療方式百百種,輕症患者可透過小手術,如開鼻子、喉嚨、懸壅垂改善問題,他在亞東醫院還有診,可以為患者開刀;部分中重度患者開刀也無法根治,則可搭配正壓呼吸器改善睡眠氧氣不足,避免睡了一整晚、白天還是精神不濟。睡眠呼吸中止症門診及住院人數10大院所
-
2024-04-2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上醫醫「狗」,下醫醫「人」?
某日,同仁忽然傳來簡訊:「對不起,家裡發生緊急重大事件,必須趕快回去處理。早上的門診就不能協助了!」我心想大事不妙,一定是家裡親人發生重大事故,與公婆同住的她,是個資深又有愛心的護理師,對病人又好,事親至孝。「當然,趕快回去處理是應該的,需要我協助再告訴我!」我安慰她:「唉呀,老人家年紀大了像機器老舊,隨時會出問題,這也是…」到了下午回來。「都處理好了!」她一臉鎮靜,我又不好意思問她原由,我心想也許哪一天再去家裡靈堂燒一下香或去慰問一下。第二天,真相大白。原來是她家養的狗突然走了!狼犬養了17年,像家人一樣,每個禮拜,她再忙,都要帶她去遛一下!人與狗,感情深厚,狗狗突然走了,難免傷心。還好,與人不同的是,目前還不到在狗往生之後,為狗吃齋唸佛,也不用做頭七,也不用家祭及公祭,但說不定哪天典禮會更為莊嚴慎重呢。這年頭,聯考志願選當獸醫的比例愈來愈多,漸漸有凌駕看人的醫師的趨勢。狗狗看病,健保不給付,狗狗的病,看人的醫師不會看。雖然古語形容狼心狗肺,都是負面的形容詞,但他們的地位是與日上升的。反之,在目前國內的醫療體系之下,看人的醫師籠罩在健保的體制之下,對生重病的病人很好,但由於有些制度設計不良,弊端逐漸浮現。例如基層醫師賺1元,健保只給付7毛,醫院及診所為了永續經營,只好另求生路,一個是靠業外收入,例如美食街或停車場,要不然就是發展美容等自費醫療,還沒有進醫學院的考生,就選擇獸醫系,專門看阿狗阿貓,一方面牠們沒有健保是自由市場,一方面養狗貓的人通常在經濟比較好,也知道這個健保不給付!多年前某一天深夜,接到一位好友的電話:「X醫師,你能不能幫我的狗狗做超音波?我看牠肚子大了起來,不知是否肚子有水或長了肝癌或有了肝硬化?」這位女士,蠻有醫學概念的,知道狗肚子大可能肝有問題,令人想起台灣不少肝病病友也都是肚子大了才求醫,尤其在二、三十年前,許多病友都是肚子大了求醫才發現肝不好,可能肝硬化了或長了肝癌。小時候,曾經在放學的路上被狗追殺,在幼小的心靈受了創傷,那種恐懼感至今歷歷在目,因此我把這位女士的要求婉拒了,我請另一位不怕狗的醫師幫牠做了超音波。的確,由於時代變動,家裡養毛小孩的家庭愈來愈多,毛小孩被重視的程度有時甚至比「人」還更受到寵愛,因此,當醫「人」的下醫,如何調整心態,如何適應醫療環境的改變,或轉行去當獸醫,改當上醫醫「狗」,說不定也是目前醫人的下醫另一條出路吧,阿門!●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4-04-26 醫療.心臟血管
常覺胸悶氣喘?「肺動脈高壓」惡化可能右心衰竭致死
一位68歲阿姨,有紅斑性狼瘡及氣喘病史,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控制,但氣喘、咳嗽、下肢水腫反覆發作,她曾至心臟內科檢查被診斷為心臟衰竭,治療後未見顯著改善,再到醫學中心接受詳細檢查,發現竟是「肺動脈高壓(CTD-PAH)」疾病作祟,經藥物調整後,病況逐漸獲得控制,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肺高壓惡化會造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肺高壓疾病全球盛行率約占1%,常見胸悶、喘、咳血、水腫、暈眩、心悸與倦怠等症狀,若症狀持續惡化,則會造成右心衰竭、低血壓休克及缺氧發紺狀況發生,嚴重時甚至死亡。肺高壓依據不同成因大致分5大類型:肺高壓5大類型1.肺動脈高壓:因遺傳、風濕免疫結締組織疾病、特殊藥物、肝硬化門脈高壓、愛滋病、血吸蟲病或不明原因等,造成肺動脈管壁異常增厚、阻力上升。2.左心衰竭:因左心室收縮或舒張異常或瓣膜病變等引起。3.慢性肺部病變:因肺部或換氣異常引起,常見於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限制性肺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或高海拔缺氧。4.慢性肺動脈栓塞肺高壓:常見於肺栓塞所殘留的併發症,慢性血栓造成肺動脈阻塞或硬化導致阻力及壓力上升,另有其他肺血管腫瘤、動脈炎或寄生蟲感染等可能。5.其他多重因素:包括鐮刀型血球貧血症、類肉瘤、甲狀腺亢進、腎衰竭等問題所造成。這5型中,以第2型及第3型最常見,也最容易診斷,其他3種型態則較少,必須仰賴有相關照護經驗的專科醫師,才能有效提高疾病的診斷率以及精準治療。據台灣資料統計,紅斑性狼瘡所引起的肺動脈高壓5年內死亡率為20%,因此須謹慎面對。心臟超音波發現右心擴大等異常需警覺診斷肺動脈高壓必須使用合適的檢查工具,依據不同病況安排相關的檢查,而肺功能、心臟超音波、核醫掃描和右心導管檢查為重要的診斷工具。2022年歐洲心臟及胸腔學會下修將平均肺動脈壓力大於20毫米汞柱,即定義為肺動脈高壓;並建議若心臟超音波檢測發現右心擴大、三尖瓣膜逆流流速每秒大於2.8米或右心室收縮力下降等,須進一步判斷是否有肺動脈高壓等疾病。一旦確診肺高壓,須判斷其種類成因對應治療,且須做疾病風險分級,檢視治療前後之療效。(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23 癌症.卵巢.子宮
有子宮肌瘤可以喝咖啡或豆漿嗎?肌瘤多大需要手術?子宮肌瘤QA一次看
子宮肌瘤,是一種長在子宮內的平滑肌瘤,也是最常見的婦科腫瘤。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婦產部的調查資料,子宮肌瘤發生率可高達20~50%,相當於每2~5位女性就有1人有子宮肌瘤問題。子宮肌瘤屬於常見的良性腫瘤,成因跟女性賀爾蒙失衡有關,也可能由營養、遺傳、環境等因素所造成,好發年齡約35~45歲之間。不少名人都曾受子宮肌瘤之苦,像是女星陳亞蘭、陳珮騏、何嘉文、王宇婕等,其中王宇婕甚至是連左邊卵巢都一併切除。也由於子宮肌瘤成因可能和賀爾蒙有關,因此患者常會問「有子宮肌瘤可以喝豆漿嗎?」、「有子宮肌瘤可以吃保健食品嗎?」,或是與子宮肌瘤手術、費用相關等問題。關於子宮肌瘤的疑問專家一次解答!子宮肌瘤形成原因?子宮肌瘤的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大部分是推測可能與體內女性荷爾蒙失去平衡、子宮肌肉組織不正常過度吸收女性荷爾蒙、遺傳或環境有關。而依照肌瘤的生長位置,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1.子宮肌肉層肌瘤:肌瘤生長於肌肉層中。2.黏膜下肌瘤:肌瘤生長在子宮腔並常出現經血量增加的病症,有時會塞住子宮頸,甚至陰道口。3.漿膜下肌瘤:肌瘤生長在子宮最外層往腹腔內生長,有時會壓迫到其他器官。子宮肌瘤有哪些症狀?新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暨婦產科主治醫師李毅評表示,一般子宮肌瘤越大,出現的不適會越多,但並沒有什麼子宮肌瘤前兆能注意,甚至大多數人連症狀沒有,只有約35~50%患者會出現異常症狀。以下為可能會出現的子宮肌瘤8症狀:1.經血量多、經期拉長2.腹部硬塊(患者常誤以為自己變胖)3.性行為疼痛4.不正常出血5.腹痛(當子宮肌瘤變性、壞死或大到壓迫神經,可能造成疼痛)6.經痛、骨盆腔疼痛7.不孕或流產(子宮內膜下肌瘤可能導至內膜不穩定,影響胎兒著床)8.頻尿、排尿或排便不順(肌瘤大小已足以壓迫膀胱時)子宮肌瘤會自行排出嗎?如何縮小?「子宮肌瘤自行排出,這是天方夜譚。」李毅評醫師表示,雖然肌瘤的確可能因為更年期荷爾蒙減少而縮小,但並不會發生子宮肌瘤自行排出這樣的狀況,頂多只是沒有症狀,不會造成日常困擾,但還是建議每年要定期追蹤,若情況發生變化,則需要進一步用藥物或手術治療。李毅評醫師也說,以西醫的角度,目前沒有靠飲食縮小子宮肌瘤,也沒有特別有益於子宮肌瘤的保健食品,即使某些食物中富含可能影響肌瘤的荷爾蒙或維生素,其中的「量」也是微乎其微,不至於影響到肌瘤;不過若是含有雌激素的「保健食品」,則確實可能有單位劑量較高的疑慮,患者需謹慎攝取,或先諮詢專業醫師。至於從中醫觀點來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子宮肌瘤在中醫認為屬於「血瘀」,又叫做「癥瘕」、石瘕」、「積聚」「等名稱,治療上基本會分經期以及非經期用藥。經期治療以止血祛瘀為主,避免經血量過多或是經來天數過長;非經期則是軟堅化瘀,以縮小肌瘤為主要目標。此外,中藥的「桂枝茯苓丸」是以活血化瘀來消除子宮肌瘤,此方能幫助擴張血管,促進子宮血液循環,所以不只能有助代謝肌瘤,也能幫助子宮內膜重新建立,但是必須在醫師的建議下服用,才能安全及有效。有子宮肌瘤可以喝咖啡或豆漿嗎?會不會養大肌瘤?李毅評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的飲食原則其實和一般的飲食原則沒兩樣,只要保持著「健康飲食,適量不過量」的原則,就是好的飲食模式,因此不論是咖啡、芝麻、豆漿、黑豆水等食物,只要不過量,都可以正常食用。國外甚至有研究發現,某些體質的人攝取大豆類食物,反而有助抑制子宮肌瘤的增長。柏飛營養諮詢中心院長蘇妍臣營養師也表示,目前並沒有大型的人體臨床證明,豆製品、山藥、蜂王乳、甲魚、蝦卵、蟹黃等含有雌激素的食物對子宮肌瘤有影響,國外甚至有研究發現,某些體質的人攝取大豆類食物,反而有助抑制子宮肌瘤的增長。不過咖啡部分,蘇妍臣營養師則建議仍要限制咖啡飲用量,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斯隆流行病學中心研究曾發現,每日攝取超過500毫克咖啡因的成年女性(一般建議為300毫克/日),罹患子宮肌瘤風險可能會增加,建議一天不要喝超過1杯半至2杯大美式咖啡。有子宮肌瘤可以吃保健食品嗎?蘇妍臣營養師表示,像是銀杏葉、葡萄籽、魚油等,這些具有抑制血液凝結的保健食品,主要作用是防止體內形成血栓,但目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補充上述補充品會造成肌瘤出血。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保健食品因為屬於高濃度濃縮物,美國FDA建議,魚油一天攝取量不應超過2克,銀杏葉的攝取上限為120~240毫克,而葡萄籽的安全劑量為200~400mg。若高劑量服用,可能有延長凝血時間的風險,要謹慎使用。子宮肌瘤多大要手術?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林秉瑤表示,醫學上子宮肌瘤5公分以下且無症狀、想保留生育功能者可定期追蹤,或用藥物、海扶刀治療;超過5公分以上的肌瘤,只要沒有壓迫器官、大量出血、不孕症等,也不一定需要開刀。除非有不正常子宮出血、肌瘤生長快速(約有0.5%可能為惡性腫瘤)、肌瘤大小超過6公分(約孕期12周大小),就需思考手術與否。林醫師也說,子宮肌瘤平均一年成長0.5公分~1公分,但如果患者的子宮肌瘤一年內長大3~5公分,或是幾個月就從2公分長到4公分還持續生長,就須經醫師評估判斷,是否要進行更近一步的檢查和決定是否手術開刀。子宮肌瘤手術方法有哪些?費用多少?李毅評醫師指出,目前子宮頸肌瘤手術主要分成兩種1.子宮肌瘤切除術:只切除一顆顆的肌瘤,雖然日後仍有復發可能,但能保留子宮生育功能。2.子宮切除術:針對已無生育需求女性,可考量切除子宮,杜絕日後復發的機率。依照手術方式不同,又可以分為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和最新的海扶刀(HIFU),因此手術費用也差距甚遠。4種子宮肌瘤手術方法 傳統開腹手術 適合:比較大的子宮肌瘤和多發性子宮肌瘤 優點:能夠一次盡量把肌瘤清除乾淨 缺點:傷口較大、疼痛感較強、復原時間較長,剖腹手術的後遺症風險也較高一點 純手術費用:有健保補助,只需自費1.8萬~4.5萬 腹腔鏡手術 適合:肌瘤大小約7~8公分以下,並且肌瘤數量比較少的患者 優點:傷口小、恢復快、比較不會痛 缺點:腹腔鏡是透過絞碎肌瘤再取出,因此若肌瘤為惡性,手術過程容易造成腹腔感染,當術前惡性風險高時,不一定適合腹腔鏡;此外,腹腔鏡無法藉由手指觸摸找出深層肌瘤,難免有肌瘤遺漏 純手術費用:有健保補助,只需自費5~6萬 達文西手術 優點:達文西手術相當於腹腔鏡手術的升級版,一樣具有傷口小、恢復快的優點,醫師透過機械臂操作能更靈活、精準、穩定的完成手術 缺點:達文西機器手臂價錢昂貴,保險不一定有支付,且開刀時間通常比傳統剖腹更長 純手術費用:無健保補助,需自費15~20萬 海扶刀 優點:海扶刀又稱超音波聚焦刀,將超音波聚焦在肌瘤上,使其產生高溫讓子宮肌瘤組織壞死,被其他正常組織吸收、變小,達到不用切開皮膚就可以消除子宮肌瘤的目的,又稱為無創手術。 缺點:海扶刀後遺症是有些人可能產生腹痛、灼熱感。 純手術費用:無健保補助,需自費16~18萬 延伸閱讀: 肥胖、糖尿病、失智症...可能是「皮質醇」惹禍!哈佛醫師:這2種東西不要碰
-
2024-04-19 醫療.婦產科
月經異常、體毛或痘痘狂長,當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9大飲食方式助改善
如果你突然發現自己的月經異常、體毛大量生長或是痘痘(或稱痤瘡)狂長,這些看似無關痛養的小症狀,其實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所致,不僅可能造成不孕,甚至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也會增高。幸好,被診斷出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患者,可以從飲食改善他們的健康。不過具體該怎麼吃才有幫助,或是需要避免那些食物呢?以下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知識,可以幫助你更好應對該疾病。什麼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卵巢產生過量雄性荷爾蒙的疾病,這種雄性荷爾蒙通常在女性體內含量很少。過量的雄性荷爾蒙可能會為女性月經週期帶來問題,例如它會引起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許多症狀。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這個名稱描述了卵巢中形成的許多小囊腫(充滿液體的囊)。然而,有些患有這種疾病的女性沒有囊腫,而一些沒有這種疾病的女性則會出現囊腫,所以不一定有囊腫才會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據統計,在育齡年紀的女性身上,發生率約在10%至30%之間,不同種族的發生率略有不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有哪些症狀?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月經不規則:包括月經不來或根本沒有月經,它還可能涉及經期大量出血。.體毛生長異常:臉部毛髮可能過多,或手臂、胸部和腹部毛髮大量生長。.痤瘡: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引起痤瘡,尤其是在背部、胸部和臉部。.肥胖:40%到80%的患者可能患有肥胖症,並且難以維持健康的體重。.皮膚變黑:可能會出現皮膚變黑的斑塊,尤其是在頸部、腋窩、腹股溝(兩腿之間)和乳房下方的皺褶處,這被稱為黑色棘皮症。.囊腫:許多患者的卵巢在超音波檢查中顯得更大或有許多囊腫。.皮膚贅疣:皮膚贅疣是皮膚額外的突出物,它們經常出現在你的腋窩或脖子上。.頭髮稀疏:患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的人可能會有雄性禿或變得頭髮稀疏。.不孕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女性不孕的最常見原因,不定期或頻繁排卵可能會導致無法受孕。導致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原因是什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能在家族中遺傳,姊妹或母女皆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很常見,不過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其他幾個因素,最重要的是肥胖,也在引起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中發揮作用:.較高濃度的雄性荷爾蒙:高濃度雄性荷爾蒙會阻止卵巢釋放卵子,導致月經週期不規則,排卵不規律也會導致卵巢上出現充滿液體的小囊腫。.胰島素阻抗:胰島素濃度升高會導致卵巢製造和釋放雄性荷爾蒙。同時,胰島素阻抗意味著身體無法正確處理胰島素,從而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升高。並非所有患有胰島素阻抗的人都會出現血糖升高或糖尿病,但胰島素阻抗可能導致糖尿病。.低度發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往往患有慢性低度發炎。如何透過飲食緩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目前尚無有效方法可預防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但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症狀。例如健康的飲食、定期運動和控制健康體重能幫助你避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影響。對於如何達成健康的飲食,你可以採取以下9件事來保持營養充足及避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加劇:1.選擇新鮮與最少加工的食物選擇各種新鮮和最低限度加工的水果、蔬菜、乳製品和瘦肉蛋白質食物,同時也包括堅果和種子。2.選擇全穀物例如糙米、大麥、高粱等,用全穀物製成的麵包和麵食可以幫助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避免血糖飆升。3.經常補充水分保持充足水分對身體至關重要,喝水始終是最佳選擇,但重要的是要避免飲用果汁、能量飲料和蘇打水等高糖飲料。4.少量多餐不要每天吃三頓大餐,而是嘗試每三到五個小時吃點食物或零食。5.避免反式脂肪攝取大量反式脂肪可能會加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的症狀,並增加心臟病的風險。6.每週吃兩次富含Omega-3的魚鮭魚、沙丁魚和鯡魚等多脂魚類是omega-3脂肪的重要來源,目標是每週吃兩次富含脂肪的魚,份量為8至12盎司,大約是226克至340克。7.多攝取膳食纖維目標是每天從全穀物、水果和蔬菜中攝取至少25克的膳食纖維。8.限制鈉的攝取每天攝取的鈉不要超過2300毫克,請盡可能減少到餐廳用餐以及吃罐裝和盒裝的加工食品。9.優先考慮大豆蛋白大豆蛋白對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來說是一種有益的營養素,因為它有助於改善代謝和心血管健康。大豆蛋白的一些良好來源包括豆腐、毛豆、黃豆和豆漿。總而言之,如果你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並不意味著你注定健康狀況不佳。你可以透過做很多事情來應對、盡量減少症狀並保持自己的健康。具體應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保持健康的體重、吃營養食物和定期運動。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會影響荷爾蒙濃度,進而調節你的月經週期並緩解症狀。【資料來源】.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Johns Hopkins Medicine).PCOS Diet(Johns Hopkins Medicine).Treating PCOS with Nutrition: 9 Tips for a Healthy Diet(Penn Medicine Lancaster General Health).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Cleveland Clinic).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和代謝症候群(長庚醫訊)
-
2024-04-17 寵物.寵物疾病
突然大量喝水、多尿...貓咪「腎衰竭」會好嗎?腎貓症狀、飲食建議一次看
貓咪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近年來,養貓人口逐漸成長,但貓咪照護你知多少?根據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與台大獸醫學院調查,家貓十大死因之首為「腎衰竭」,老化和體內水份不足為兩大主因。貓咪腎衰竭分為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兩種。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本篇帶您了解貓咪腎衰竭成因、症狀,教您預防貓咪腎衰竭。貓咪腎衰竭分兩種 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1. 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Feline 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超過七歲的熟齡貓為高危險族群,其腎功能會在數月到數年間發生不可逆性、漸進性喪失,也是老年貓最常見致死性疾病之一。據統計,15歲以上的老年貓約有20%~50%機率有一定程度的腎退化問題,身體只需要25%的腎功能,便足夠過濾體內毒素,臨床上不少貓咪在腎功能已損失75%以上才被確診慢性腎病。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正常健康腎臟有6大功能:●過濾血液中的毒素●維持體內水平衡●維持鹽分平衡和其他電解質●維持體內酸性平衡●維持血壓的正常●製造荷爾蒙慢性腎衰竭雖然不會造成貓咪立即死亡,但對身體的傷害是長期且不可逆的,由於腎功能衰退,導致腎臟無法正常運作,貓咪身體便開始出現各種病狀。除了腎功能老化及長期飲水量不足之外,多囊性腎病(PKD)、腎小球腎炎、腎腫瘤、感染、毒素皆會對腎臟功能會造成腎臟傷害,然而真正導致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其實難以確定,因此貓咪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2. 急性腎衰竭嚴重且易於短時間內致命的病症,相較慢性腎衰竭,通常急性腎衰竭只要及時治療是可逆的,可能的病因為中毒、創傷、感染、極度脫水、阻塞、心衰竭造成的低血壓等。其中公貓尿道細,易產生結晶栓塞、尿道阻塞,造成下泌尿道症候群;母貓雖然尿道比較大但好發膀胱炎,其症狀為頻尿、血尿、結石等,若不及時治療,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貓咪慢性腎衰竭症狀透過超音波檢查、血檢肌酸酐(Creatinine)和尿素氮(BUN)的指數,可判斷貓咪腎臟健康程度,由於貓咪對忍痛耐力高,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由於慢性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若發生以下10種症狀,請立即送醫治療:●嘔吐●胃酸過多●口腔潰瘍●虛弱無力●便秘●嚎叫●拒絕進食●吃貓砂或舔水泥牆(貧血症狀)●抽搐●失明(高血壓導致)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貓咪慢性腎衰竭分四期依照國際腎臟學會(IRIS)貓咪慢性腎衰竭分4期為:腎功能不全前期、腎功能不全後期、腎衰竭 末期、腎衰竭末期:1. 第一期(stage1):腎功能不全 前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33%~99%之間,難在此階段診斷出腎病。●腎病第一期不用過度恐慌,但需要在生活習慣方面做調整。●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以下,其他跡象如體內電解質過低、稀釋的尿液,或發現過多蛋白質殘留尿液中,需留意腎臟畸形的可能。●無法看到典型的臨床症狀。●視貓咪病情進展而定,通常進入二期之前,第一期可能維持好幾年。第一期治療以平衡電解質、鼓勵貓多喝水、調整主食漸進式調整為高齡貓飼料和罐頭、觀察體重變化、定期檢查為主。2. 第二期(stage2):腎功能不全 後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25%~33%之間,雖然腎臟很費力但仍然能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至2.8,並有電解液失衡現象。●這個階段的貓咪喝水量、排尿量比平常多,高血壓通常在這此期出現。●貓咪越早進入第二期,往後惡化速度越快。若配合治療,二期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到幾年。第二期治療建議主食更換腎貓飲食,如:腎臟處方飼料或罐頭,以不增加腎臟負擔為主,若在此階段貓咪出現嘔吐、食慾不佳需採取藥物治療,有助腎貓提升食慾、保持體重。3. 第三期(stage3): 腎衰竭 前期●此階段示貓咪腎功能大約剩15%~25%,腎臟已無法正常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2.9至5.0。●腎病症狀於此階段出現,喝水量、排尿量大幅增加、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腎病第三期需積極治療並與給予藥物加以控制。●在腎病第三期,視治療成效以及貓咪對療程的接受度,若治療順利,第三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至3-4年。第三期治療除了沿用第一、二期飲食調整,此階段貓咪通常出現更多病徵,如:貧血、尿毒症等,經醫師依病情評估後,決定是否給予輸液治療來輔助腎臟排出毒素和廢物。此階段常見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鉀離子補充、胺基酸補充、貧血治療。4. 第四期(stage4):腎衰竭 末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僅剩不到15%。●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5.0以上,血磷也會升高。●主要症狀為嚴重嘔吐噁心、幾乎不進食及虛弱無力嗜睡。第四期治療建議著重在安寧照顧,視貓咪生理條件和對醫療行為接受程度繼續第三期治療方式,或是選擇更侵入性的處置。此階段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鼓勵進食、磷結合劑以及飼主的陪伴。腎貓該吃什麼?腎貓飲食5建議《台灣腎貓協會》建議,家有腎貓,飲食建議五原則:低蛋白,高生物價、低磷,水份足、熱量夠。1. 低蛋白飲食蛋白質的攝取控制可以讓尿素氮下降,有助舒緩腎貓病況舒緩。若是尿素氮太高,可能會造成貓咪食慾下降,反胃嘔吐等症狀。2. 高生物價高生物價蛋白質有完整的必須氨基酸,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比較少,能有效吸收利用以減少腎臟負擔。3. 低磷飲食腎功能不全的貓咪很難將身體中過多的磷排出體外,過度負荷可能導致高血磷讓腎病加速惡化,也會影響體內鈣離子平衡,讓貓咪更加不舒服。4. 水份充足貓咪一般每日每公斤需要40-60ml的水,貓咪若吃處方飼料,更需注意每日飲水量。5. 補充熱量低蛋白飲食易造成貓咪熱量不足,需要以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增加其它熱量來源,防止體重快速下降。腎貓通常會換成處方飼料為主,有些飼主會以為有添加藥效,所以吃了處方飼料就會好,其實是不對的!慢性腎衰竭是不可逆的,無法靠藥物痊癒,僅能透過飲食管理、日常照護減緩惡化速度。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果要為貓咪補充其它營養,需根據血檢了解有沒有其它併發症,如貧血,高/低血鉀,或代謝性酸血症等,再視情況額外補充養分。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貓咪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何預防貓咪腎衰竭1. 多喝水 由於貓科動物是為肉食性動物,水份攝取通常來自於肉類本身,但不少家貓都以乾飼料為主,乾飼料含水量通常不超過 10%,加上貓咪舌頭呈倒刺狀,飲水效率很差,因此不太會主動喝水,喝水頻率也不高。貓科醫學會理事長 翁浚岳(伯源)醫師4建議讓貓咪多喝水:●一餐飼料,一餐濕食(罐頭+水)●流動的水如噴泉式飲水機,引起貓咪興趣●天熱時,放顆冰塊至飲水機滾動,引起貓咪好奇●定期更換新水(貓每日建議飲水量 = 貓體重(kg) x 40~60c.c)2. 飲食控制中老年貓的對蛋白質需求不如青壯年時多,過量攝取會因分解蛋白質而產生過多尿毒造成腎臟負擔。另外許多零食、罐頭甚至飼料都含鈉,過多的鈉會造成高血壓,間接造成腎的傷害,而鉀攝取不足也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此外,若貓咪長期缺乏磷,可能會造成貧血或酸鹼不平衡,但長期過量的磷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慢性腎臟疾病。正常健康貓咪磷含量攝取量需低於350mg/100kca,但若是腎貓,磷含量則必須低於250mg/100kcal,避免加速腎病惡化。3. 環境及毒物控制 吃到對貓咪有毒的物質,如清潔劑、殺蟲劑與一些植物,或是長期吃人類的食物、飼料保存不好產生黴菌毒素等,都可能會造成貓咪中毒,進而造成腎臟傷害。4. 定期健康檢查透過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並預防,年輕貓咪平均1-2年做一次即可,老年貓則因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發生率較高,建議半年就要做一次健檢。參考資料台灣腎貓協會延伸閱讀:貓咪沒尿尿,為何一直進去貓砂盆?專家盤點「7大症狀」,小心貓咪腎已出問題 肥胖、糖尿病、失智症...可能是「皮質醇」惹禍!哈佛醫師:這2種東西不要碰
-
2024-04-1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把病看好只是基本!余忠仁提升醫療量能,讓醫院成守護民眾健康的護國神山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今年3月升格為醫學中心,成為北區第二家醫學中心。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升格醫學中心是該院全體同仁的願景,目前已達成階段性里程碑,未來將努力爭取擴建湳雅院區,加速生醫醫院二期工程施工進度,提升醫療量能,精進醫療服務品質,成為守護新竹地區民眾健康的「護國神山」。衛生署立新竹醫院於2011年7月改制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肩負「提供急重症醫療服務,滿足在地民眾醫療需求」的使命;2021年1月1日,台大醫院將新竹分院、生醫園區分院、竹東分院三家分院正式整併,成為「新竹台大分院」。養生秘訣/ 靜心不急躁 重訓健身減壓作為醫院管理者,余忠仁在工作上講求實事求是,他強調一定要找出問題,務實分析並求得解方,但凡事保持靜心,絕對不能急躁,才能冷靜分析問題,推動方案執行。醫師的工作壓力不小,余忠仁說,他有固定運動的習慣,每周會到健身房重訓健身,如今重訓已六年多,在專業教練指導下揮灑汗水,對紓壓有正向回饋。此外,他也養成定時睡覺的習慣,照著既有步驟過生活,有助於靜心,心情放鬆了,壓力減輕,自然就能達到養身功效。各司其職 成醫療網絡核心余忠仁表示,整併後的三院區透過業務整合、資源共享、角色分工,發揮綜效。位於新竹市的新竹醫院主要提供重度級急重症醫療服務;生醫醫院竹北院區以轉譯醫學研究、創新醫材及藥品研發為主,並提供急重症、癌症、優質健檢及國際級特色醫療服務;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將加強其高齡、偏鄉、慢性醫療與精神醫療等照護服務。新竹台大分院三院各有特色,也各司其職。不過,要成為醫學中心可不容易,余忠仁說,「把病看好」只是基本,還得成為區域醫療網絡的核心,當地區醫療院所的領頭羊,具完整的醫事人員培育系統,在研究上創新。整合地方 將擴大分級醫療成為醫學中心後,余忠仁說,未來醫院將和地方現有資源做整合,擴大與深化分級醫療及偏鄉醫療照顧;在教學與研究方面,希望擴大師資培訓,成為南桃園及竹竹苗最完善的醫學中心訓練醫院、全人照護教育的師資培訓輔導機構,設置國考級OSCE考場,通過一般醫學示範中心評鑑,目前正洽談清大與陽明交大學生來院實習的可能性。「解決醫療空間不足問題,也是醫院發展的重要項目。」余忠仁表示,未來將努力爭取擴建「湳雅院區」,興建「急重症大樓」,發揮醫學中心的功能,並加速生醫醫院二期工程進度。面積5.18公頃的新竹醫院湳雅院區,目前行政院已核定國有地部分為有償撥用,市有地部分也是以有償方式處理。生醫醫院竹北院區現今完工一期工程,病床約1500床,待二期研究大樓完工後,將設有行政區、宿舍區、國際會議中心,一期大樓全部開啟後,新竹台大分院病床也將增至1969床,提升醫療量能。余忠仁小檔案年齡:63歲專長:一般內科學、胸腔內科學、重症醫學、胸腔腫瘤學、超音波醫學、分子醫學現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院長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專班(EMBA)畢業經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院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台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主任、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升格為醫學中心,將精進醫療服務品質,持續守護新竹地區民眾的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1 醫療.骨科.復健
膝關節、髖關節…6種關節疼痛原因及症狀詳解!貼痠痛藥布可改善嗎?
許多人都有關節疼痛的問題。據統計,45歲至60歲的人,30%有關節疼痛問題,年紀大的人,則高達60%有關節疼痛問題發生。許多人的關節疼痛宛如氣象台般,天氣變化時,常會喀喀響且疼痛,及早做好關節保養刻不容緩,以免老來飽受疼痛之苦。全身關節都可能疼痛 各部位疼痛原因、症狀詳解常見哪些關節疼痛問題?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亭安說,全身關節都可能出現疼痛,分析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手指關節等疼痛的發生原因、症狀、及對健康及生活造成什麼影響?膝關節疼痛原因:包含骨骼、軟骨、韌帶、神經等問題,如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創傷骨折、十字韌帶損傷及拉傷等,或是急性感染等。症狀:疼痛、關節活動範圍變小、走路不方便生活影響:人須靠雙腳站立,如果膝關節疼痛未治療,接著會影響髖關節、踝關節的活動力,而造成跛行、行動不便等治療:以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急性疼痛來說,首先要減少病人負重,受傷期間建議行走時拿拐杖輔助,或是減重,再給予消炎、止痛藥,此時關節也常有積液,可以將其抽出且注射類固醇消炎,合併電刺激、局部按摩,以降低關節疼痛,促進關節活度度,減輕不適症狀。髖關節疼痛原因:包含骨骼、軟骨及周圍的肌肉、肌腱等出現問題,如創傷骨折、感染,或是退化,甚至癌症骨轉移等。症狀:疼痛、關節活動範圍變小、走路不方便生活影響:人須靠雙腳站立,如果髖關節疼痛未治療,未來可能需要長時間臥床治療:依不同疼痛原因給予藥物或復健治療,骨折造成骨頭錯位,應立即採外科復位方式治療肩關節疼痛原因:肌腱、韌帶沾黏所造成的五十肩,或是旋轉肌袖拉傷,退化、創傷造成的骨頭錯位等。症狀:疼痛、關節活動範圍變小, 如五十肩早期非常疼痛,但沾黏嚴重後,晚期卻不會痛,此時肩關節活動角度已經變小生活影響:當五十肩沾黏嚴重時,手無法舉超過頭頂的高度,而無法吹頭髮;肩膀旋轉肌拉傷,女性則無法做到反手穿內衣的動作治療:五十肩須依不同階段治療,如果是疼痛階段,可以採用超音波導引注射類固醇消炎,再配合復健治療,效果才會更好;旋轉肌拉傷可以先由藥物、復健治療,若病情嚴重,還是需手術治療。肘關節疼痛原因:手肘內側疼痛,俗稱高爾夫球肘;外側疼痛,俗稱網球肘,而手肘後側疼痛則與三頭肌腱發炎有關,若是手肘前側疼痛則是二頭肌腱發炎有關。症狀:疼痛、關節活動範圍變小生活影響:網球肘則無法提重物,跌倒時無法用手掌撐地起身治療:網球肘等須依不同階段治療,如果是疼痛階段,可以採用超音波導引注射類固醇消炎,再配合復健治療,效果才會更好腕關節疼痛原因:靠近手掌的手指關節疼痛,有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而手背的手指關節疼痛,多為腱鞘囊腫所致,或是手腕深部韌帶的扭拉傷等。症狀:疼痛生活影響:手腕屬於活動度大的關節,如果嚴重疼痛無法做扭毛巾等動作治療:腕隧道症候群等,可以利用護具減輕神經壓迫,也可以在神經周圍施打葡糖糖水,降低神經被壓迫的情形,以利緩解疼痛。手指關節疼痛原因:可能有紅斑性狼瘡等風濕免疫疾病,或是痛風所致,或是過度使用等症狀:手指關節疼痛、變形、腫脹、無法彎曲生活影響:關節疼痛、腫脹嚴重,將無法拿杯子、拿碗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除給予藥物治療外,如果是發生在手部關節,可能要給予副木等輔助,讓病人順利用餐進食關節疼痛問題如何檢查診斷?關節診斷量表初步評估陳亭安說,關節診斷量表可以針對日常生活關節活動的功能、走路步態的一種自行評估量表的問卷調查,但臨床考量民眾對量表的理解程度,也很難讓民眾直接填寫,而此量表多用在醫學研究,在病人診斷上,仍多以醫師診斷為主,並不會用此量表診斷。醫師對關節疼痛評估,常以理學檢查、肉眼評估患處關節,對比與正常關節有無紅腫、熱痛、變形等症狀,以及觀察病人的步態、站姿,以及拿握東西是否正常,同時測量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等 有無肌力流失,或以X光、超音波等影像及抽血檢查。進行多項檢查後,再評估是哪一條韌帶、肌肉受損,進而了解可能受影響的其他關節,比如膝關節疼痛時,也會一併檢查髖關節及踝關節,確診關節疼痛為退化、感染、癌症轉移、家族史等原因。急性疼痛發生時,依不同部位關節疼痛不同,止痛方式也不相同,陳亭安指出,如,若是肌腱撕裂傷,如果症狀輕微可以用藥物治療、復健,或是施打止痛藥等,因此,治療方式則依受傷情形,重點是治療症狀、保護關節,維持關節活動度。針對這些關節疼痛問題的人,平時應做什麼復健治療?可以做運動保健嗎?建議可以從事什麼運動?陳亭安說,關節受傷後,針對疼痛不適治療後,就進入保養階段,須加強關節附近的肌肉力量,可以藉由伸展運動、訓練肌肉力量等恢復關節活動度,雖然訓練肌力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如要加強膝蓋附近肌力,可以從事抬腿、膝蓋伸直用力夾抱枕等運動。痠痛藥膏、貼布、按摩棒等小物可以改善疼痛嗎?陳亭安說,使用緩解改善疼痛的藥膏、貼布前,須先確定關節或肌肉疼痛的原因,如肌腱輕微撕裂傷、肌肉抽筋等,貼布、按摩或許有效,但以頸椎間盤神經壓迫,而造成肌肉痠痛,以針灸、按摩緩解,只是在放鬆肌肉,未針對病因治療,症狀還是會反覆出現,建議治療須尊於專業,且痠痛藥膏、貼布是針對較為表淺的發炎、疼痛才有效果。如果是肩頸痠痛可以自行用痠痛藥膏、貼布等物放鬆,但當肩頸痠痛進階到手痛、手麻,或是未依病情治療而隨意按摩,也可能使受傷部位更為腫脹、瘀青,呼籲關節有明顯創傷時,應盡速就醫。至於保養關節的飲食原則?陳亭安說,最重要的關節保養,必須避免骨質流失造成的骨質疏鬆,每天應攝取鈣質、維他命D,如此才能避免跌倒、臥床,當發現關節活動度有所改變時,應盡速就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01 焦點.元氣新聞
名醫加持AI 超音波即時辨識肝腫瘤
防治肝病,醫界積極宣導成人應每半年到一年作一次上腹部超音波檢查。但是檢查後疑似有腫瘤等病變,常需轉介等待進一步的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很是折磨人。台大與好心肝基金會、聰泰科技開發公司合作研發AI輔助裝置,可以在作超音波時,就彷彿有經驗豐富的名醫陪同,馬上能協助找出九成病變。這個輔助裝置命名為「深度學習在超音波檢查肝腫瘤自動偵測與辨識之應用」軟體,近日在日本舉行的亞太肝臟研究醫學會中,獲「研究者獎」大獎。即時超音波影像AI裝置 猶如身旁有「許P」好心肝基金會執行長暨台大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粘曉菁指出,這是國內第一個由社會愛心挹注完成的即時超音波影像AI裝置,由聰泰科技公司大力支持公益協助開發。台大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吳宏醫學博士代表報告與受獎,吸引全球數千位肝臟醫師專家學者與會見證。這項人工智慧應用於肝腫瘤超音波影像可即時自動偵測及辨識裝置的研發,由粘曉菁主導,希望將台灣首位以超音波檢查診斷肝腫瘤權威、台大醫院名譽教授暨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的數十年超音波判讀肝腫瘤的經驗,得以雲端化,讓醫療人員幫病人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的同時,猶如身旁有「許P」,輔助即時判定肝腫瘤的良惡性。1576名患者診斷資料 訓練AI辨識能力粘曉菁說,此研發搜集2002年至2020年,台大醫院1576名患者,共6001個肝臟腫瘤超音波影像,且透過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影像或病理結果確定肝腫瘤診斷,再由超音波專科醫師標記出每一個腫瘤的部位,進一步訓練AI軟體自動偵測及辨識肝腫瘤影像。此AI裝置協助醫療人員以無輻射且快速的超音波檢查,即時輔助醫師診斷肝腫瘤,緩解病人焦慮感,並減少高階影像(CT或MRI)檢查的等候時間與國家醫療資源支出。目前研發團隊已向衛福食藥署申請證照,粘曉菁說,相信不久後,此套AI輔助系統就可應用於臨床。
-
2024-03-29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挺過罹癌煎熬 朱芯儀找回「快樂的自己」
留回一頭茂密且烏黑的俏麗短髮,朱芯儀重拾自信笑容,似乎已不復見化療期間的憔悴。談起化療時,不僅落髮、指甲斷裂,脹氣更讓她渾身不適,加上無法面對鏡中的光頭形象,曾讓她一度想放棄治療。但為母則強,想到年幼的孩子,她奮力抗癌,積極挺過12次療程後,成功讓癌細胞「滾出她的身體」。朱芯儀在三年前,發現乳房大小不對襯,更在右邊乳房摸到顆會動的東西,原以為是纖維腺瘤變大,上節目時,醫師叮囑她趕快去檢查。後來掛家醫科安排觸診,隔兩天馬上安排超音波和切片,一照之下醫生強調「你這要動刀喔!」,超音波照射時她邊照邊落淚,面對可能罹癌的恐懼,瞬間猙獰地闖入她的人生。後來確認罹患乳癌HER2陽性,還是強陽性。樂觀的她還開玩笑和醫生說「那化療應該就是我人生最瘦時期吧!」結果醫生馬上潑冷水「你不要想太多,乳癌病人是唯一會變胖的。」後來制定療程計畫,先讓腫瘤盡量縮小,再進行切除。不僅與身體疼痛抗爭 還要面臨心靈上的恐懼化療期間她水腫5公斤,腹瀉和便秘情況嚴重,腸胃時常處於不舒服狀態,加上味覺改變,吃肉都覺得像金屬,甚至嚐得到苦味。因為胃口變差,容易導致白血球指數降低,進而拉長療程,她強迫自己進食,攝取充足營養和蛋白質,談到「每次測白血球都是高標通過」,略帶驕傲的神情,也讓人感受她的真性情。老公衛斯理對外,總稱讚朱芯儀十分堅強,但外表樂觀,甚至罹癌初期都還在上節目的她,其實獨自一人在家時,總是趴在陽台上眺望遠方。而化療的不適,令她渾身劇痛,脹氣更讓她失去胃口,外加無法排氣、排便也不順暢,身體出現指甲斷裂、滿臉爛痘的慘狀,讓曾因為飾演《犀利人妻》被觀眾恨得牙癢癢,外表亮麗的她,望向鏡子時心想「這是誰啊?」身心靈的折磨,更曾讓她差點撐不過治療。第一次化療後,朱芯儀等了十天才開始落髮,當時頭髮一拉就掉,兒子和女兒甚至輪流拉她頭髮進行比賽,一下是女兒說「一定是我拉的比較多」,兒子緊接「我不信,我也要來拉。」童言童語讓她哭笑不得,也慶幸「小孩心態挺健康」。後來因為頭髮呈現不規則的狗啃狀,衛斯理怕她難過,讓她裸身坐在浴缸中,直接將曾經的秀髮理成光頭,她坦承「當時看著光頭的自己,真的非常難過,似乎有部分的自我跟著落髮一起遺失。」後來,她買了漂亮的假髮,學會接受新的自己。罹癌體會愛的力量 以自身經歷鼓舞遭受苦痛的病患衛斯理更擔負起床照顧小孩的責任,只為了讓她能好好睡覺,才有抵抗力跟病魔作戰;朋友千里迢迢來載她上山,帶她賞花和喝下午茶,點餐時還細心選擇她能攝取營養的食物,甚至注意冰塊是否煮過,只因害怕裡面有細菌。她感謝家人跟朋友的照顧,沒想到罹癌卻讓她體會更多的愛。「上帝講先受苦的人,可以用自身經驗幫助別人。」她將自己的經歷公開分享,不僅是為了提醒女性關注自己的健康,更為了給予那些正在同病魔抗爭的人勇氣和希望。「我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勵那些也在與癌症作鬥爭的人。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朱芯儀的堅強和樂觀,也鼓舞了許多原本不願接受治療的病人,讓他們願意面對疾病。朱芯儀強調,生病後只想著一定要重新好起來,因為只有撐不下去或痊癒兩條路。她淡淡提到,「哪天如果不幸離世,其實是每個人都必經過程。」現在的她選擇聽從自己的聲音,一切都不太過強求,因為生命,其實就是經歷不斷的選擇。她也鼓勵大家,「無論走在多麼崎嶇、不平坦的路上,都請為自己做努力,因為你沒有別條路可走,所以請勇敢接受所有治療。」「友善抗癌,心願大聲說」:鼓勵大家遠離讓自己生病的壓力源,要好好面對並釋放它,就可以保留那個快樂的自己朱芯儀小檔案台灣女演員、主持人📌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畢📌2011年憑《犀利人妻》獲得第46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2023年出版《保留那個快樂的自己》📌年齡:38歲📌癌別:乳癌第二期至第三期更多內容請點2024癌症論壇線上策展網頁
-
2024-03-29 醫療.泌尿腎臟
男每週吃3次火鍋竟腎結石!多喝水有效預防結石,醫教1招判斷水喝的夠不夠
49歲王先生因右側腰部痠痛、血尿而就醫,問診得知曾經治療過腎結石,並且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病史。王先生平時喜愛吃火鍋,冬季後更是1週吃到2~3次;驗尿發現有尿酸結晶體,超音波顯示在右側輸尿管末段有顆0.8公分結石合併腎積水,結果雙側腎臟都有結石⋯台灣人最喜歡吃火鍋,一年商機高達300億元。火鍋中熬煮的蔬菜、葉菜類會溶解草酸到湯中,增加湯中草酸濃度;火鍋湯中的肉、大骨湯、海鮮等會增加湯中普林的濃度。因此大量、頻繁飲用火鍋的湯,無疑是增加體內結石的成分,因而增加結石的可能,建議吃火鍋時,多吃料,少喝湯。結石分成2大類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周固表示,輸尿管是個細小的通道,連接腎臟與膀胱,當腎臟結石落入輸尿管,有時會卡在輸尿管中,引起阻塞而導致血尿、腰痛、腎絞痛、頻尿、急尿等症狀,一旦阻塞超過2星期,可能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周固指出,結石依成分可分鈣化與非鈣化,一般可透過尿液分析檢查、X光、超音波、靜脈腎盂攝影檢查、輸尿管鏡檢查等,來診斷是否有結石及結石位置,以下為兩種結石的差別:●鈣化:鈣化類以草酸鈣結石最多,約佔80%●非鈣化:非鈣化類有尿酸結石約佔15%。其他成分還有半胱胺酸(Cysteine)結石或是感染性結石多喝水有效預防結石結石如何治療?周固指出,可使用藥物、多喝水,幫助結石排出,部分種類的結石可採體外震波碎石術擊碎後排出。當結石已造成阻塞或嚴重疼痛時,可使用輸尿管內視鏡將結石擊碎或取出,並留置輸尿管導管維持輸尿管暢通,讓碎石排出;若發現有腎結石,可評估使用軟式輸尿管鏡一併清除。此外,多喝水是所有結石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有痛風病史者,注意避免高普林的食物,例如紅肉、海鮮、豆類等,並應定期追蹤控制尿酸。周固呼籲,民眾平時可留意尿液的量及顏色,顏色變深就應補充水分,顏色呈現淡黃色則表示水分足夠。多喝水多排尿才是有效的預防方法。冬天常有燉煮的料理,應適量食用,多吃料少喝湯,特別是有代謝疾病病史者,如痛風等,更要注意均衡飲食。【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974.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28 醫療.心臟血管
肥胖與主動脈剝離密切相關!醫師:「BMI大於xx」多注意胸痛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郭鐘太昨天在記者會說明,主動脈剝離的高風險族群,除了年長者和女性族群外,根據多項研究和就診個案顯示,肥胖與主動脈剝離也有密切關係,體重過重或是肥胖(BMI≧24)的民眾,也應多加注意是否出現胸痛等相關症狀,並盡速就醫診治。肥胖與主動脈剝離密切相關 郭鐘太昨以「致命的胸痛─談主動脈剝離」為題說明,他表示,主動脈剝離是極為嚴重與緊急的醫療狀況,主動脈是人體心臟輸送血液至身體各部位的主要血管,當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流入主動脈的層間,可能導致內膜與間膜的剝離,進而引起主動脈破裂,此時已面臨生死關頭。出現以下症狀要當心民眾要如何來注意?郭鐘太說,臨床上常見動脈剝離的症狀包括,突發性、非常嚴重的胸痛或背痛,疼痛可能向上背部、頸部或下腹部蔓延,血壓下降,昏迷或意識不清,呼吸困難,肢體無力或麻木,特別是如果剝離影響到腦部或四肢的血流等等。急診郭鐘太主任呼籲,當家人或朋友發生以上情形時,請立即撥打119求救或監速前往最近的醫療院所急診就醫。郭鐘太指出,當有疑似主動脈剝離的病人送至急診後,主要處置為立即進行醫療評估,優先穩定病人狀態,會以穩定病人生命體徵為優先,包括控制血壓和心率,以減少主動脈進一步剝離。再安排相關影像檢查:通過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核磁共振檢查(MRI)或是心臟超音波(超聲心動圖)等影像學檢查,確定主動脈剝離的位置與範圍。他說,會使用藥物控制血壓和減少心臟的工作量,常用的藥物例如降壓乙型阻滯劑等。對於某些類型的主動脈剝離,可能需要進行緊急手術來修復或替換受損的主動脈部分。主動脈剝離病人後續要長期管理,郭鐘太建議應定期門診追蹤和安排影像學檢查,以監測主動脈的狀態。務必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預防主動脈剝離的進一步發展或復發。平日做好5件事預防郭鐘太提醒保命重要,建議民眾要戒菸、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並避免過度勞動以及適當調適壓力等。務必按照醫囑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和心率,勿自行任意調整藥物種類或劑量。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