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西醫
共找到
526
筆 文章
-
-
2022-05-17 名人.李伯璋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過去幾年來,在衛福部長陳時中支持下,我們建置醫療資訊分享(MediCloud)平台,讓診所可看到大醫院所做各項檢查,為分級醫療打下基礎。27年前,前副總統連戰與公衛前輩們規畫單一保險人與總額預算的全民健保制度,台灣人民不分貧富均能得到妥善健康照護。健保總額分為西醫醫院、西醫基層診所、中醫及牙醫四個區塊,醫院有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三個層級。不同經營背景下,有不同利害利益考量,如何取得共識追求國家進步,是我作為政務官的必要修行。健保署須考量最佳利益平衡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期待急、重、難、罕病人能在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就醫,一般醫療則在地區醫院、診所看病。健保署的管理必須站在醫院、醫師、病人的最佳利益平衡點做考量。在現實生活中,商業模式的醫療生態,已改變傳統視病如親的醫病互動,自費給付醫療項目卻是無聲無息的充斥在各醫療行為,醫學倫理為本的臨床決策思維只能仰賴良心考量。小時候,媽媽半夜帶我去「李內科」看發高燒;幫媽媽洗碗,手腕割傷送「楊外科」,當年那種「小鎮醫生」的溫馨情感,始終難忘。不同層級的醫療院所的人力、專科能力一定大為不同,各自要發揮他們的角色。最近,總統指示基層診所全力協助設置輕症/無症狀PCR篩檢站,減少醫學中心的醫療負擔,期待量能提供給重症確診病患醫療用,這也是我們落實分級醫療,扭轉台灣醫療生態的關鍵時刻。健保改革,一直是我心所繫。一路走來,或有挑戰,我也需勇敢面對批評。之前,回應媒體報導,「乾女兒」一說,子虛烏有。對方是令人尊敬的晚輩,因我的失言帶來無謂的困擾和傷害,我一直深感抱歉。也感恩部長的信任與支持,讓我在改革路上續行,做好這職務的修行功課。使用者付費可優化就醫行為50歲那年,花了3年半修畢84個學分,完成成大科法所學業,此次健保資料二次利用的憲法訴訟,我被安排以健保署機關代表做結辯,懇請大法官注意健保資料庫的公益面向,給予健保資料二次利用的改善空間。何其幸運,能有機會在15位大法官面前,論述身為健保署長面對健保資料庫議題的看法,也是生命的美麗插曲。由臨床外科醫師轉入健保署行政職務即將滿6年,追求給予台灣人民最優質健康照護,讓台灣醫療人員有快樂工作環境一直是我的工作信念。務實健保改革,唯有落實分級醫療,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是重要環節。當民眾有費用意識,也更能優化醫療決策共享的就醫行為,醫病關係醫療品質進步可期。回想當年,在成功大學提前退休來健保署工作的決心,雖然分級醫療理念落實因疫情暫緩部分負擔實施,好事多磨,然而,不忘初心,一往無前,依然是我生命的動力。
-
2022-05-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早安,熱血醫師!
【編者按】本週「教我人生的病人」分別邀請不同人生階段的醫師執筆。第一位作者是已經擁有博士學位,即將由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說出他最感激的病人是幾年前在他開始到醫院實習不久所遇到的女病人,因為她使他領悟到,成為好醫生最重要的秘訣就是要成為關懷病人的「人」;接著一位中生代的外傷科主治醫師意氣風發地回想自己努力締造出近乎起死回生的奇蹟,並穿插過去救不回來的病人,家屬的哀求引發他更上一層樓出國深造精進; 最後一位部主任教授醫師在成功的手術後病人急轉直下,使他百思不解。為了找尋病因,他懇求家屬在停止急救後,在心臟肌肉採取樣本,而證明是與外科手術無關的磺胺類抗生素過敏性心肌炎,導致急性心臟衰竭。醫者面對病人非預期的惡化以及追求真相的心路歷程是罕為人知的一面。臨床實習進入尾聲,迎面而來的是PGY醫師的申請、OSCE考試與二階國考。面對未來的不確定與考試的壓力,臨床事務上的繁瑣重複與學長姐的疲態,我無法控制地對於即將要成為一名正式醫師的未來產生遲疑。有能力、有權力去了解人們最脆弱之處從而療癒應當是快樂而有成就感的事,我卻越來越感受不到行醫的熱情,彷彿即將踏入一個無限內捲的漩渦,令人惶恐失措。「早安,熱血醫師!」我翻著以前病人的筆記,突然想起她每天早上跟我說的這句話。將近四十的她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單身女性,因為胸部腫塊住院診治,而我是負責照顧她的見習醫師。當時才剛踏入臨床的我對於每件事都充滿熱情,一見到她就想要很仔細的問病史做理學檢查,儘快幫她做出鑑別診斷跟安排後續檢查,但她只是冷冷的回應著,對於自己的疾病與身邊的人漠不關心。住院的前幾天無人探望也還沒找看護的她,總是把簾子拉起來,默默地躺在床上滑手機。我還是每天早上查房前都會去看她,與她道早安,心底雖然急切的想要跟她解釋疾病的嚴重與治療的迫切,卻不知從何切入,只好漫無邊際的問一些我自認無關緊要的問題。「醫師你有時間嗎?」幾天後某個早上,她突然這樣問道,即使不久之後主治醫師就要查房,我還是笑笑的說有。她深嘆了一口氣,然後徐徐地說起自己的故事,說著當發現生病時的恐慌,不敢看西醫而去找替代療法卻發現疾病只有不斷進展的絕望,說著身邊的人和同事的疏遠,和一個人在醫院面對這一切的孤單。我拉了張椅子坐在床邊,靜靜的聽,也不知道能回應什麼,直到同學打來提醒我查房,我站起身,跟她說辛苦了,我明天再來聽妳說,然後走出病室。「早安,熱血醫師!」隔天早上我一進去病室就聽到她滿懷笑容的招呼,著實嚇了一跳,也不解著這個稱號從何而來,她說到她很感謝我花這麼多時間聽她說話,她覺得舒坦多了,也願意鼓起勇氣面對治療。站在醫學的角度我幾乎沒有對她做出貢獻,真正在拯救她生命的是開檢查和處方治療的醫師們,我充其量只是坐在旁邊聽她說話而已,但她的轉變讓我剎那間明白,在這樣充滿恐懼與不安的日子中,真正能緩解病人痛苦的不只是生物醫學的介入,更是得知有人會陪著他們走過這段路的安心。嘈雜的護理站中,我從一幕幕轉瞬而過的回憶中醒來,似乎重新想起了遺忘已久的初衷。現代的生物醫學終究有著極限,但作為照顧者的我們最少最少能做的,就是多花一點時間聽病人說話,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而被賦予這樣權力去陪伴病人的我們是何其幸運。幾年過去了,回想起這位病人還是滿懷感激,她教導了我如何成為一名醫生,更重要的,如何成為一個人。
-
2022-05-15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清冠一號」有助緩解症狀,是許多染疫者最想拿到的藥品,在「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裡,大家對清冠一也有許多疑問,「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兒童適合吃清冠一號嗎?」,「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以下整理民眾常見疑問:【延伸閱讀: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Q: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A:「台灣清冠一號」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兩年多前最初研發階段是水煎藥,臨床使用治療效果不錯,因此研發技術轉移授權八家藥廠產製,劑型為濃縮粉劑,經衛福部核准公告,必須由中醫師開立。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主任蔡嘉一指出,清冠一號是中醫師處方藥,確診後愈早服用效果愈好。PCR陽性確診後,經中醫師診斷開立處方才能公費使用,目前除大型醫院設有中醫門診,全台有一千多家中醫診所可執行視訊診療(http://www.twtm.tw/new.php?cat=1&id=2692)並開立處方。部分醫療院所的中醫門診尚未取得地方衛生局核准,確診者經診療開立處方後,必須自費領取清冠一號,目前自費每天約為300元,五日1500元。Q:清冠一號要吃多久?吃一包還是二包?A: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最近修正清冠一號臨床治療參考指引,確診個案用藥從十天縮短至五天,且前三天藥物須用足劑量,並建議使用對象為65歲以上,具共病、未完成接種兩劑疫苗者、12歲以下兒童。同時規範藥物劑量,依各家賦形劑不同,如順天堂藥廠產品為一天劑量20公克,其他七家藥廠產品為一天30公克。不論是一天吃三或四次,一次吃一包或二包,依照醫囑服用即可。用藥後若病毒檢測仍是陽性且臨床症狀明顯,可再追加一個療程,若病況已緩解,可改用健保科學中藥調理。Q:公費清冠一號供不應求,自己去藥房抓藥可以嗎?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清冠一號主要成分有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共十種中藥材。A: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潮宗陳潮宗表示,若自行根據清冠一號配方抓藥熬煮的水煎藥,因配方中有八種中藥材並非藥食兩用,且未經中醫師診斷調劑,服用則有安全的疑慮。衛福部中醫藥司長黃怡超說,患者真的有服藥需求時,可以與中醫師視訊診療,經辨證論治依病情給予和清冠一號相同中藥成分的水煎劑,以緩解不適症狀。【延伸閱讀: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Q:兒童適合吃清冠一號嗎?A:參與清冠一號研發的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表示,三總兩年多前開始中西醫合作使用清冠一號水煎藥治療首例確診患者,一年前使用清冠一號粉劑,至今陸續治療近300名確診患者,近半年治療Omicron患者也近200人,最小2歲、最年長90多歲,也有孕婦,使用上未見副作用或不良反應,兒童使用劑量須依體重調整,一般40公斤以上使用大人劑量,20公斤則劑量減半。Q:確診者服用西藥,是否也可服用清冠一號?A:黃怡嘉表示,過去中西醫治療英國變異株重症患者,使用瑞德西韋合併清冠一號水藥治療,但此波Omicron確診患者採用的是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口服抗病毒藥物,因共同使用證據不足,無法證明是否產生交互作用,因此不建議併用。部分患者服用清冠一號後出現輕微腹瀉症狀,黃怡嘉和蔡嘉一指出,清冠一號的藥性微涼,建議腸胃較寒的患者,可以搭配薑茶服用,可以溫暖腸胃,有助症狀緩解。Q:清冠一號可以用來預防強身嗎?沒有染疫的人也可以喝嗎?A:陳潮宗提醒,清冠一號是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處方藥,非確診者不可做為預防保健的用藥。建議擔心染疫的民眾,可以飲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防疫茶配方中藥材: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捏破)、甘草二錢。作法:備妥藥材後在鍋中加水2,000~3,000cc,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即可當茶飲用。黃怡嘉說,此款防疫茶不分年齡都可以飲用,但防疫茶是用來提升免疫力,因此,提醒B肝患者(若飲用易引發猛暴性肝)、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會導致免疫力亢進而疾病惡化,皆不宜飲用。
-
2022-05-13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感覺自己被放生…」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
「確診後,才發現通知確診的相關行政系統幾乎癱瘓,深刻感受是惡夢的開始。」帶著沙啞的嗓音訴說著確診的故事,她是卅多歲的小咪(化名),在確診第6天接受採訪。她說,確診隔天症狀就嚴重惡化,「半夜咳嗽嚴重到,感覺都要把肺咳出來」,但卻一直未接到任何簡訊與電話,忍不住質疑「這樣放生我對嗎?」。確診是惡夢的開始4月26日小咪4月26日一早喉嚨痛,因前一晚開冷氣睡覺,症狀又突然,原先不以為意,想隔天再到診所就醫。但又擔心染疫,晚上用家用快篩檢驗,沒想到竟是陽性。當下心情非常慌張,整個大半夜都在查詢該怎辦,是否應立即到社區篩檢站?還是要去醫院急診?當下很擔心到急診採檢會被急診室人員轟回家。4月27日可是,台北市7個社區篩檢站均要事先預約,每站僅300個名額,全部爆滿,現在又如此緊急,也無法預約,況且已是快篩陽性,也無法去人擠人。考慮再三後,她決定隔天(27日)到住家附近步行距離約15分鐘的台安醫院掛急診,因她已有症狀且快篩陽性,付診察費600元後進行公費採檢。小咪說,台安醫院的急診醫師、護理師都十分友善,她在急診外採檢站同時快篩及PCR,約1小時後,醫院簡訊即通知,快篩確診為陽性。醫師馬上就開立止咳、止流鼻水、退燒、消炎等藥物,請她回家休息,再請她隔天(28日)到健保快易通App查詢檢驗結果。沒想到,確診後卻是惡夢的開始。4月28日28日中午時,她自行到健保快易通App查詢,PCR確診為陽性,當下開始等待北市衛生局通知、匡列,同時撥打1922,但打了30分鐘都打不進去。當時十分混亂,等了一天,怎麼等就是等不到任何電話,一度以為自己沒有確診。後來自行填寫台北市自主通報系統,隨即收到制式簡訊,要求她待在家裡,若有需要可以電洽各區關懷中心尋求協助,並通報服務公司的防疫長。4月29日等到29日時,還是沒接到衛生局通知及居格通知單,再撥打關懷中心尋求協助,但對方僅能提供送餐、收垃圾或提供關懷包、協助叫防疫計程車等,居隔單等就是要等衛生局通知。但27日起症狀已開始惡化,喉嚨非常痛,同時還出現鼻塞、咳嗽、全身無力,4月30日起劇烈咳嗽,甚至半夜感覺喉嚨塞滿痰,但卻咳不出來,而咳嗽嚴重到感覺都要把肺咳出來,合併乾嘔。還好29日預約到中醫師視訊看診,順利取得「臺灣清冠一號」服用。一直至5月3日才感覺痰有慢慢減少。回想確診期間,自己一一打電話詢問,確認自己是不是確診,當下真的很生氣,更感覺自己被放生了,不知居隔期從何時開始算,何時結束,更是心慌。5月1日5月1日上午,終於接到台北市衛生所人員的電話,5月2日深夜11時才收到簡訊通知,居隔期從4月28日至5月8日,但距離4月28日確診已過了4天。回想確診、聯繫過程,小咪認為政府對確診患者應該用明確的簡訊通知,讓民眾了解確診後,接下來要如何應對及處理,以及有哪些步驟,同時也讓確診者安心,而不是茫茫然不知所措。一開始如此慌亂,顯示政府沒有做好相關配套措施。確診前應做的三大準備小咪以過來人經驗建議,確診前應做好三大準備。第一、快篩試劑現在確診患者多,當出現身體不舒服症狀時,可以先自行快篩,確認一下有沒有感染,如果染疫了,一定要盡速就醫;她就是在確診前兩天先去藥粧店買好快篩試劑,所幸那時快篩試劑還沒限量,因此喉嚨痛時,可以立刻使用。第二、應先備好家中常用藥物如退燒藥、消炎藥等,她就自己準備普拿疼、退燒貼片、伏冒熱飲、枇杷膏、鼻塞鼻噴劑等,因發病1、2天後,喉嚨痛、咳嗽等症狀十分嚴重,根本無法入睡,使用家常藥物緩解症狀後,才比較舒服一點。小咪說,她身邊一名同樣是確診朋友說,現在到快篩篩檢站,如果只是等待快篩就到等1小時,如果是要快篩加拿藥須等4小時,而領取的藥物僅是一般感冒藥,因此,這些藥物一定要先準備。第三、先找好住家或公司附近醫療院所最後是尚未確診前,應先自行上網了解住家或上班公司附近醫院及診所位置,以便身體不適或快篩陽性後,可以立即就醫,同時也最好先查詢可以提供視訊診療的西醫及中醫診所,若真的無法外出看診時,可以加以利用。小咪說,現在確診患者不斷增加,希望大家都能保重身體,即使感染後,也要趕快看醫師,及早痊癒,而還沒有感染的人,也要多做好防疫,避免感染。【加入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五千位病友及居隔者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問題,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加入此社群。
-
2022-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社篩站首開急門診 快篩陽看診、領藥、PCR一條龍
新北今新增1萬9620例,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從確診曲線來看,仍往指數型向上走。另外,為分擔醫院防疫急門診量能,新北首次在板橋江翠篩檢站開設防疫急門診,民眾從看診、PCR、領藥一次完成,採線上掛號每日限600人。侯友宜今日公布,新北今新增1萬9620例,居家照護7萬3844人,居隔列管1萬8310人,從確診曲線來看,仍往指數型向上走,此外居隔人數雖然因為改變匡列定義,下降至1萬多人,但隨著確診人數增加仍會往上。侯友宜說,新北市從4月11日開始,居家照護實施已滿一個月,照護突破10萬人,並執行視訊診療4423人、居家送藥2571件。為加快PCR陽性的居家照護,由亞東、慈濟、新店耕莘、新北聯醫先行啟動快速銜接計畫,只要PCR陽,經醫院健康評估分流,隨即啟動居家照護,65歲以上優先視訊評估、用藥80歲以上加強關懷追蹤,處方箋釋出給核心藥局、抗病毒用藥配送,同時提醒資料務必要填寫正確。另外,為分擔醫院防疫急門診量能,新北首次在板橋江翠篩檢站開設防疫急門診,從看診、PCR、領藥一條龍,快篩陽性者透過網路預約,再看診、領藥、PCR採檢,急門診有中西醫,民眾須負擔掛號費,每日掛號限600人。至於北市副市長黃珊珊稱首創採檢車來速,侯友宜說,去年江翠社篩站開啟時,就用車來速,但發現很容易造成車輛回堵,又讓醫事人員跑來跑去,不如民眾下來採檢速度較快,現在又有一個院外的防疫急門診,讓民眾更方便,看診、領藥。
-
2022-05-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南投確診+197!埔里疑現首例染疫死亡 中央未認定
南投縣昨出現疑似篩檢陽性死亡首例,但南投縣衛生局因未獲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認定,目前死因尚待釐清,但由於遺體必須在24小時內火化,外界擔心可能成為確診死亡的「黑數」,畢竟南投縣今日公布確診人數197例,截至5月8日止累計確診人數達1394例,住院中重症0例,加上這位67歲婦人的家人、居服員等,衛生局目前只能被動匡列相關人進行居家隔離中。據悉,埔里67歲婦人因慢性疾病、長期臥病在床,每天都需接受居家服務員協助,但婦人昨突喘不過氣,緊急送埔里一家醫院急救不治,死後經PCR檢驗確診陽性,家人說婦人未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感染源不明。因婦人每天都接受不同的居服員服務,因此南投衛生局先匡列相關人,目前密切接觸者經PCR採檢皆為陰性,而2名相關接觸過的居服員,都已經打滿三劑疫苗。縣府防疫應變中心說,南投縣已啟動COVID-19居家照護,經通報為確診對象時,只要是輕症或無症狀,衛生局會將名單交給縣內醫療院所,醫療院所會和患者連絡,民眾發現染疫不必心慌。南投縣西醫診所協會理事長詹建盛說,疫情爆發,人心惶惶,不用跑醫院,採用視訊診療是很好的方式,南投縣所有醫療院所都是視訊診療單位,民眾如果有需求,都可以和熟識醫生連絡後,安排時間訊視就診。南投縣目前已有10家醫院及62家醫療院所,可以進行通訊診療服務,醫療院所資訊可以上南投縣政府衛生局網頁(https://www.ntshb.gov.tw/Default.aspx)查詢。
-
2022-05-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她確診靠自求多福 自嘲關鍵前幾日如醫療棄兒
桃園市25歲陳小姐本月2日在職場感染經PCR檢測確診居家隔離「10+7」,出現發燒、喉嚨痛及聲音吵啞、全身倦怠,但遲未接到簡訊或電話,只好自主應變「自療」,她今天下午表示,確診病情嚴重前幾天,打防疫專線查詢占線,上網找不到遠距視訊醫療診所,無人理會,如同「醫療棄兒」。陳小姐表示,她因與職場工作不明確診者接觸,5月2日不適篩檢和PCR檢測確診,被告知自我在家裡居家隔離至12日,不料隨著病情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出現,全身倦怠不適,因未接到相關單位簡訊或電話,自己想辦法,打防疫專線卻連續撥打半小時都在占線中,實在沒辦法。為自我改善病情,她上衛生局網站查詢中、西醫遠距視訊診所,查詢半天,卻發現衛生局登錄遠距視訊醫療診所,連續詢問多家診所,大都沒有視訊看診或送藥,令確診者「真不知如何是好」,向衛生局查詢答覆竟是,登錄視訊的醫療診所,「不知道有無提供遠距視訊或送藥服務」,令人傻眼。她在確診發病3天後接到衛生人員第一通電話、第4天後收到隔離通知書,第5天接到診所電話詢問「有無需要就醫服務」,距確診居隔10天過去一半了,幸好服藥後症狀緩解,她表示,在病情嚴重前幾天,確診者病情最需醫療或關懷的前幾天如同「醫療棄兒」,卻只能自求多福。
-
2022-05-03 養生.抗老養生
名中醫的四季養生法:秋白、冬黑、春綠、夏紅...這樣吃提高免疫力少生病
每逢梅雨季往往會讓人覺得四肢沉重、浮腫而精神不振,這時節小兒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如感冒、咳嗽、肺炎、水痘、腮腺炎等。按照四季調養,可根治過敏《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如果能依照四季的型態,以食療藥膳的方式保養,再搭配規律的作息,所謂「衣爛從小補,病淺從中醫」,便能夠提高免疫力、平衡體質,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春天萬物萌發,須補脾肺對於有些經常反覆生病、免疫力低、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兒童,中醫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呢?台灣地處亞熱帶,除了北部較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外,中南部全年皆溫暖舒適,氣候多屬夏秋類型。且因四面環海,高濕度也衍生一些問題,如塵蟎和黴菌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而95%的人對塵蟎過敏,導致國內過敏兒的比例居高不下。春季陽光明媚,萬物萌發,欣欣向榮,小兒在此季節,亦是生機蓬勃,身體功能活動量增加。每年2月初為「立春」,標示著春季的開始,然剛過嚴冬,有一句俗諺說「春天後母面,欲變一時間」,就是形容春天乍暖還寒、變化多端的氣候,像後母的心一樣令人難以捉摸預測。每逢梅雨季往往會讓人覺得四肢沉重、浮腫而精神不振,這時節小兒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如感冒、咳嗽、肺炎、水痘、腮腺炎等。此時可以配製一些平補脾肺的中藥,如荷葉、薄荷、佛手、藿香、紫蘇等,能預防感冒、祛濕醒腦、調整消化道機能等。食療方面,春季對應的臟腑屬「肝」、味「酸」、色「青」,所以可以適量補充這類型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補多了,反而會讓肝氣太旺,影響其他臟腑。青綠色的蔬果如菠菜、芹菜、花椰菜、黃瓜、奇異果、檸檬等;肝經也與眼睛有關,可以多放鬆以舒緩眼睛乾癢。春季保養.茶飲處方材料:荷葉2錢、薄荷1錢、佛手1錢、藿香2錢、紫蘇2錢。做法:1.將藥材洗淨,放入600∼800毫升(約3∼4碗)滾水中煎煮3分鐘,取藥汁當茶飲。2.或將藥材洗淨後,裝進過濾袋,置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600∼800毫升,燜泡數分鐘後即可飲用;可反覆用熱水沖泡至味淡。夏季暑熱,須清熱降火《理虛元鑒》中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濕。」夏季炎炎酷暑,以前好像吹電風扇就稍能緩解,現代氣候變遷,冷氣已是家家必備,不少孩子因夜眠吹冷氣,反而晨起時過敏更嚴重。建議自動設定冷氣,在預計起床前一小時關閉,才不會因室內外溫差過大,而加重症狀。夏天炎熱,戶外活動多,也是容易中暑的季節。有的孩子不習慣喝水,若一時出汗過多(或不出汗),導致頭暈眼花、忽然昏倒,在中醫稱為「耗損心氣」,不可不慎。相反的,人們常貪涼而傷身,如嗜吃水梨、西瓜、綠豆湯、青草茶等具清熱降火功效的食物或茶飲。生冷瓜果、冰涼飲品皆宜小嘗去暑,但不可多吃,以免寒涼傷氣陰,加重過敏等不適。請以桑葉、菊花、薄荷、麥門冬、葛根等中藥,幫助生津止咳,預防中暑,為夏季適合飲用的清爽涼茶。食療方面,夏季對應的臟腑屬「心」、味「苦」、色「赤」,所以可以適量補充這類型的食物。小朋友通常怕苦,則可選擇如冬瓜、蓮子、愛玉、仙草、薏仁等清暑利濕的食材。除了瓜類,夏天也是水果的旺季,建議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 的水果如鳳梨、葡萄、芭樂等,對於皮膚的保養有不錯的效果。夏季保養.茶飲處方材料:桑葉1錢、菊花2錢、薄荷1錢、麥門冬2錢、葛根2錢。做法:1.將藥材洗淨,放入600∼800毫升(約3∼4碗)滾水中煎煮3分鐘,取藥汁當茶飲。2.或將藥材洗淨後,裝進過濾袋,置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600-800毫升,燜泡數分鐘後即可飲用;可反覆用熱水沖泡至味淡。秋季濕度高,宜重潤肺止咳入秋後暑氣逐漸趨緩,颱風及午後雷陣雨減少,熱對流不像夏天般頻繁,也讓空氣中濕度明顯降低。然而乾熱的天氣一樣令人難受,秋季在五行中對應金,「金」代表鐵器、兵刃刀劍的收斂肅殺之氣,像老虎一樣凶猛,故又有秋老虎之稱。秋季對應的臟腑屬「肺」、味「辛」、色「白」,氣管不好的人,此時容易咽乾不適,宜多攝取含水分、平潤的食物,如梨、百合、玉竹、荸薺,或是帶有膠質、質地黏稠的食物,如銀耳、海帶、山藥、蓮藕、秋葵、海參、海蜇皮等。喜歡園藝的朋友都知道,果樹施基肥最佳的時間是秋季(9月中下旬∼10月上旬),若錯過了就建議在第二年的春天,泥土解凍後及時施肥。其實,中醫轉骨的道理,和果樹施肥的概念相當接近。秋收以冬藏,藏陽好過冬,以待來年陽氣能升發的更漂亮。春天轉骨則是順著陽氣升發的「勢」,多給些肥料推一把,夏天枝葉就愈見茂密了。秋季適合使用的中藥材可選用如沙參、紫蘇葉、蘆根、枇杷葉、杏仁、桑葉等,幫助化痰、潤肺止咳,也可以健胃整腸、預防季節性感冒。秋季保養.茶飲處方材料:沙參2錢、紫蘇葉1錢、蘆根2錢、枇杷葉1錢、杏仁2錢、桑葉1錢。做法:將藥材洗淨,放入800毫升(約4碗)水中煮滾後,用小火再煎煮約15-20分鐘,取藥汁當茶飲。冬季陽氣收藏,可適時溫補秋風瑟瑟後迎來寒冷的冬天,台灣東北部尤其能感受這樣的變化。冬季人體的陽氣收藏,適量吃些溫補的藥膳,可以提振元氣、促進循環、溫暖增熱,所以「防寒養腎」是冬季的養生原則。但要注意如果本身屬於燥熱體質,就要選用平補的食材,或是在溫補食材中,加入一些性味偏涼的佐味,如白蘿蔔、大白菜、空心菜、蘆筍、絲瓜、苦瓜等。藥材方面可以選用如參鬚、何首烏、乾薑、桂圓等,能補氣提神、溫胃散寒、益心脾補心血。食材部分可以選色「黑」的,如黑芝麻、黑豆、黑棗、黑木耳、烏骨雞、海參等,有助入「腎」經滋養身體,提高免疫力。冬季保養.茶飲處方 材料:參鬚1錢、何首烏1錢、乾薑1錢、桂圓2錢。做法:將藥材洗淨,放入600毫升(約3碗)水中煮滾後,用小火再煎煮約15-20分鐘,取藥汁當茶飲。由於一般人對於中藥的藥性並不熟悉,因此可以請中醫師針對個人體質加以調配。另外要提醒的是,若遇感冒發燒,或有特殊情況時,暫時不要食用藥膳和茶飲!佐味的部分可加入適量的蜂蜜(一歲以上)、冰糖或麥芽糖來提味。書籍介紹書名:名中醫的兒科診療法:經絡推拿與食養調理作者:孫茂峰, 王宏銘, 張絜閔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9/24作者簡介孫茂峰 中醫師國內知名的針灸權威名家,針灸醫術精湛,專治小兒腦性麻痺、肌肉關節疼痛及腦中風後遺症,更醫治了無數的癌症病患,以一手迅速而精準的「頭皮針」,成為許許多多中風、腦麻症患者的最後希望,在中醫中藥針灸診治疑難雜病,享譽國內外,不僅讓西醫領域的名醫佩服,連台灣各邦交國大使、總理等,也都曾慕名前來求診。西元2001年榮獲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頒贈的世界名醫獎。現職/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 教授/顧問醫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 院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副院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第八屆理事長王宏銘 中醫師現職/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針灸科主治醫師學經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博士班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張絜閔 中西醫師現職/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學經歷/台北醫學大學 生藥學研究所台灣中醫兒童暨青少年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延伸閱讀: 消防員考你:發生火災,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滅火、不是逃生,也不是報案
-
2022-05-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突破性感染代表疫苗失效嗎?需要無止盡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
昨天(2022-4-30)看到一篇才剛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編輯評論,心中頗有感慨,所以才決定寫這篇文章來抒發。感慨,是因為看到評論裡的這句話:【關於 Covid-19 疫苗,最令人失望的錯誤是將疫苗接種後的輕度疾病或無症狀感染標記為「突破」。 ……「突破」一詞意味著失敗,創造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並導致對該病毒採取零容忍策略。】這一年多來,每次同鄉或親友聚會,新冠病毒一定會有一席之地,而為了要讓大家了解人類和病毒之間的對抗關係,我都會說「突破感染」是個完全錯誤的名詞,根本就不應該被創造出來。我會告訴他們,我們在做疫苗實驗時,會用不同劑量的病毒來挑戰打過疫苗的老鼠。在低劑量病毒的情況下,10隻老鼠全存活;在中劑量病毒的情況下,10隻老鼠死了5隻;而在高劑量病毒的情況下,10隻老鼠全死了。也就是說,只要病毒數量夠高,沒有任何疫苗是不會被「突破」的。不管是打疫苗,還是自然感染,我們所獲得的免疫力(抗體和記憶細胞)是會因人而異,而免疫力高的人可以應付高劑量的病毒,免疫力低的人就只能應付低劑量的病毒。還有,眾所周知,對抗病毒的免疫力是會隨時間而下降的。所以,打過疫苗的人再被感染,是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所謂的「完整疫苗」,不管是兩劑、三劑、甚至四劑,如果打過的人還是被病毒感染,那原因之一是他所接觸到的病毒量是高過於他的免疫力所能應付的限度,原因之二是他所接觸到的病毒是變種,例如omicron。不管是什麼原因,對病毒而言,沒有什麼疫苗是「完整」的。去年4月,台灣出現第一個所謂的「突破感染」案例,而關鍵評論就立刻邀請我寫了一篇評論,請看機師接種過一劑AZ疫苗仍染疫,這代表疫苗失效了嗎?。其中的一段是:【「百分之百有效」是大家喜歡聽到的,而也就因為如此,有些醫藥廣告,包括出自中醫師和西醫師的,就會聲稱他們能百分之百治愈病患(請看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但是,除了百分之百不可能之外,沒有什麼預防或治療的效果會是百分之百的,因為生物個體間本來就不可能會是百分之百相同,而有些不相同的地方就會影響到個體對疫苗的反應程度。好消息是,縱然是出現「疫苗突破」,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人所出現的症狀,相較於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所出現的症狀,還是輕微很多。】大前天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編輯評論是Covid-19 Boosters — Where from Here?(新冠加強劑 – 何去何從?)。作者Paul Offit是一位兒科醫生,專攻傳染病、免疫學和病毒學。他是賓州大學兒科和疫苗學教授,也是費城兒童醫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他是輪狀病毒疫苗的共同發明人。這篇評論總共有八段,而前五段是在講所謂的「完整接種疫苗」是如何從原來的兩劑,演變成三劑、四劑,甚至是未來的N劑。剩下的三段則是在講疫苗加強劑要何去何從,我把這三段翻譯如下:人們現在對「完整接種疫苗」是什麼意思感到困惑。 這很容易理解是如何發生的。 可以說,關於 Covid-19 疫苗,最令人失望的錯誤是將疫苗接種後的輕度疾病或無症狀感染標記為「突破」。 與所有粘膜疫苗一樣,目標是預防嚴重疾病——讓人們遠離醫院、重症監護室和太平間。 「突破」一詞意味著失敗,創造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並導致對該病毒採取零容忍策略。 如果我們要從大流行(pandemic)轉變為地方病(endemic),在某個時候,我們將不得不接受疫苗接種或自然感染或兩者的結合不能提供針對輕度疾病的長期保護。此外,由於加強劑並非沒有風險,我們需要清楚分辨哪些群體最受益。 例如,16 至 29 歲的男童和男人患 mRNA 疫苗引起的心肌炎的風險增加。 所有年齡組都面臨「原始抗原罪」(original antigenic sin)這一理論性問題的風險——由於免疫系統鎖定了原始免疫原,因此對新免疫原的反應能力下降。 這種現象的一個例子可以在一項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研究中找到。該研究表明,與使用原始病毒株來進行加強相比,使用 omicron 特異性變種來加強,不會產生更高水平的 omicron 特異性中和抗體。 這個潛在的問題可能會限制我們對新變種做出反應的能力。現在 CDC 有責任確定誰從加強劑量中受益最多,並教育公眾了解粘膜疫苗的局限性。 否則,對輕度或無症狀感染的零容忍策略(只能通過頻繁的加強劑來實施)將繼續誤導公眾關於 Covid-19 疫苗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原文:突破感染,加強劑,何去何從
-
2022-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兒童打疫苗家長怕 中藥「台灣清冠一號」成家庭搶手藥
隨著疫情升溫,不少輕症確診者選擇中藥的「台灣清冠一號」來服用,也讓清冠一號成為搶手藥;新竹市具中、西醫執照的醫師蔡宗璟指出,因近期確診數攀升,居家照護人數多,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清冠一號去年在各醫院臨床的使用與實驗室研究,都證實對輕症、中症的患者有療效,近日也成為不少家庭想備用的藥品之一。蔡宗璟表示,由於醫療量能的限制,指揮中心建議輕症或無症狀的低風險患者居家照護,此時清冠一號便是相當理想的治療,該處方有防止病毒入侵、抑制病毒複製及抑制細胞激素風暴的作用。清冠一號可用於確診的無症狀、輕症、中症的患者,無症狀的治療約5日,輕症及中症治療使用的療程約為10天。另外,該處方更特別之處是對於被隔離或高風險的人員也有預防感染的作用,但預防服用劑量為治療劑量的3分之1。蔡宗璟指出,五月份6歲至11歲的兒童要開打莫德納疫苗,許多父母因害怕副作用可能選擇先不打,清冠一號也適用兒童,不論在預防或治療上都提供另外一個好的選擇,劑量上只要依體重來調整即可,體重40公斤以上使用標準的成人劑量,體重20公斤兒童則服用2分之1成人劑量,體重10公斤幼兒則服用4分之1成人劑量,可依此來推算。蔡宗璟說,該處方屬醫師處方用藥,在使用上一定要經由醫師諮詢才能開立,目前確診患者可以公費使用,而未確診的患者則可自費備用,疫情時代疫苗的注射是必要的防護,國人居家除了預備體溫計、血氧機及常備西藥外,清冠一號也成為家庭的備用的藥物之一。
-
2022-04-3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天養肝好時節早睡少吃酸!春天常見疾病與如何緩解治療?
前陣子還經歷了不到10度的寒流,最近已經熱到快要穿不住外套了。沒錯,這就是一個天氣多變的狀況,也就是春天來囉!中醫角度認為,春天人體的代謝會慢慢增加,這都是屬於「肝臟」疏泄的功能。肝臟的疏泄如果不夠呢或是太過的話,都會造成一些問題喔!像是外在的皮毛和腠理,防禦力可能會不夠,內在的火氣可能被引動起來,像是風邪、感冒或是過敏性的問題,就會在這個時候找上你。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有哪些春天容易發生的疾病,還有要怎麼吃,才可以提高免疫力,一起來看看吧!在中醫來講,春是一個風邪多發的季節,風邪可以想像是,一個多變的狀況,例如外在刺激變多、病邪開始侵襲身體的狀況變多,這都是屬於風邪!在春天來講,對應到五行是屬於肝跟木,那肝本身就一是個疏泄調節的臟器,那木可以想像,從土裡長出來,一路生長並開枝散葉的形象,那對應到人體這個肝木跟風邪的狀況,就容易侵犯到我們的頭面、五官、四肢等。所以在內經來說,有句話叫春善病鼽衄,鼽跟衄就是對應到鼻子,鼻子的過敏、鼻塞、流鼻血的症狀。春天常見疾病有哪些,大致可分4項疾病:1、過敏性症狀:像是氣喘、鼻炎、頭面的眼睛結膜炎,與溫度調節變化有關係,春天開始與春暖花開的情形以及生物繁衍越來越多,這些刺激的來源,都容易造成過敏。2、感冒、腸胃炎:隨著天氣回暖,人與人接觸變多傳染的機率增加。3、外在刺激:容易影響到自律神經,也可能影響到情緒起伏,對中醫來說這屬於肝病的範圍,要注意中醫的肝跟西醫的肝是不一樣的。4、心血管疾病: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從寒冷的冬天到溫暖的春天,要注意早晚溫差,做好心肺的保養。如何緩解春天疾病及治療?1、預防重於治療:遠離過敏原就可以讓過敏比較不容易發生。2、穿衣技巧:氣溫變動大,可以選擇上半身比較輕薄一點的衣服,下半身尤其是足部,還是要記得保暖。足部暖的話,維持住全身上下的陽氣,就可以抵禦外來的病菌。3、粉塵、塵蟎:先將夏季衣物做清洗再穿,可以減少過敏發生。養生保健部分,建議可多做戶外的活動,像是提升心肺功能的活動、或是可以選則中醫的養生功法,像是八段錦、太極拳。在上述的建議下,過敏還是沒有緩解的話,建議可找醫師做專業診斷及治療。春天可以吃哪些食材,提升免疫力!春天屬於肝臟的季節,而青色入肝,可以多吃一些綠色的蔬菜,有助於養肝。肝也可用酸來做調節的臟器,微酸食物,像是櫻桃、草莓、柑橘類的食物。春天食材使用可分為三時段(初春、仲春、晚春):1、初春:這個時間點,天氣還沒有太炎熱,此時人體的陽氣,剛開始要引動起來,可以選用較為溫陽、辛散、升發,可以讓身體流汗的食材,像是薑、洋蔥、蒜、韭、豆芽、春筍、蘆筍。另外,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像是蛋、豆、魚、肉、奶,有助於增加肌力及免疫力提升。2、仲春:氣候已較穩定,此時反而要減少一些酸性食物的攝取,吃些較為甘味的食物,來補脾胃,像是山藥、蓮子、大棗、蜂蜜、綠豆、毛豆。3、晚春:接近夏天,氣溫已與夏天差不多炎熱,而夏天是又容易引發腸胃疾病的季節,所以要提早顧養脾胃。不要吃太重口味食物、盡量飲食清淡讓腸胃休息,吃冰喝涼水會增加腸胃負擔,所以要避免生冷食物。如果有皮膚過敏、皮膚癢的狀況,不建議食用:烤、炸、辣、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身邊有確診者怎麼辦」 基隆防疫專線最常被問這句話
由於確診個案不斷攀升,今天基隆確診已達191例,24小時防疫專線今起進行擴充,從原來的20線擴充為30線。市長林右昌說,最近民眾最常問及擔心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我身邊有確診者,我該怎麼辦?」林右昌今天晚間在臉書說,最近很多民眾會擔心及詢問專線就是這句話,「如果身邊有確診者我該怎麼辦」,他請民眾不必擔心,因為表示你並不是法定匡列的居隔者,如果民眾自主判斷是密切接觸者的話,可先進行自我居家隔離自行進行快篩。林右昌表示,事實上,匡列的對象與範圍是依照確診者的疫調內容來進行匡列,如果沒有接到匡列的通知,身邊又有確診者,可能是確診者沒有提到,或者經評估風險較低,他請大家不用擔心,並依相關流程進行。基隆市「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居家醫療照護及生活照顧支持服務計畫」,昨天核准15人,今天15人,目前全部30人。現有42家西醫診所加入通訊診療,含皮膚科、精神科等非內科系6家,至於有意加入居家醫療照護的診所則有26家,可提供照護人力計54位醫師、58位護理師。至於居家醫療照護調劑送藥流程,由長庚醫院服務之居家醫療照護個案,若是無家屬或親友代領藥者,由長庚藥劑部將處方簽傳送至藥師公會平台,由35家社區藥局調劑送藥。他呼籲更多基層診所及社區藥局共同響應,在疫情期間守護市民的健康。基隆市24小時防疫專線原有兩只電話(02)24565861、24276154。但近日電話量大增,讓市府人員應接不暇,今天進行擴充,從原來的20線擴充為30線。
-
2022-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對抗變異株有效!未能打疫苗未來有機會助治療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各國搶購抗病毒藥物,我國研發中藥「清冠一號」不僅實際運用於臨床治療,經過研究,台灣清冠一號可多靶點治療新冠肺炎,且有效預防輕中症轉為重症、死亡發生。指揮中心今直播記者會上,也宣傳清冠一號目前已授權8間藥廠販售,藥品品質保證可靠。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台灣「清冠一號」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授權8間藥廠產品,產品已外銷到50多個國家地區,有的用膳食補充品,有的用中成藥,有的是處方藥,我們則是處方藥。蘇奕彰說,8種產品都是農產品製成,由三軍總醫院標準品為基準,確定十個藥材的角色,產品都比照製造,成分都重疊,代表藥廠製造的堅強實力,可保證到全球每個地區產品都很可靠。蘇奕彰指出,每家藥廠都經過生物活性測定,可抗病毒防止病毒入侵細胞,阻止病毒結合細胞,進入細胞後可阻斷病毒複製的過程,最後是病毒入侵後,形成的細胞激素反應風暴,是組織器官傷害的原因,這3個情況是清冠一號可阻斷的。先前清冠一號使用,蘇奕彰說,原本只有30幾個案例比較不足,經過P3實驗室確認後外銷國際,在國外得到很好反應。至於在國內表現,去年5月至8月記憶猶新的疫情,當時建構中西醫聯合照顧平台15個醫院和集中檢疫所參與,彙整人數超過600人,為了取得可靠學術資訊,申請IRB通過4醫學中心、5區域醫院資料,感謝105位西醫主治醫師與20位中醫主治醫師參與,是史無前例的一次中西醫好合作。後續分析發現,蘇奕彰表示,為了讓中西醫和民眾清楚清冠一號的用途,從輕症到中等症狀,只要不需氧氣的都可以用,重症或為重症可以用二號。臨床觀察重症發生比率和死亡率,蘇奕彰說,用世界衛生組織(WHO)臨床分級在4-5之間做切線,其中840例中西醫治療中,彙整清冠一號有369例,包括使用一號165例,取得一比一配對後,149例清冠一號沒有轉入ICU或插管的案例,但14例西醫有轉到ICU。重症配對結果,123組中有249例,死亡表現上清冠二號有7例死亡、常規西醫治療有27例。蘇奕彰表示,各界關切病毒一直變異,到底藥物要不要隨之調整,會不會受到影響?臨床上,清冠藥物在南非、印度、英國使用,送回來資訊都很不錯,重複於實驗室測量可看到,原始病毒株和各種變異株比較起來,清冠一號沒有受到變異影響,效果還是維持很不錯,包括比較Delta和Omicron效果都很好。蘇奕彰總結,西藥採用的時純化物的藥物,單一靶點藥效強,兩種抗病毒藥物都是這樣。中藥有多靶點可增加免疫調控和體質支持。他表示,防疫有三道防線,包括社交距離、口罩、疫苗等,下降重症死亡率很顯著,再者是有用的藥物治療。媒體詢問,清冠一號治療效果不錯,是否不能接種疫苗的人可用?蘇奕彰回應,防疫和治療是整體的,如果疫苗照顧不到的個案,有需要的時候,我們在醫療上都會全力協助,實際上有需求,例如自體免疫個案等,都是清冠一號可以補足的。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燒進政院…3司機確診 沈榮津居隔
疫情持續嚴峻,昨天新增本土個案四三九例、境外移入一九一例,總確診人數破六百例、本土與境外移入個案均創今年新高;此波疫情不但燒進總統官邸、立法院、監察院,行政院三名駕駛也確診,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與副秘書長何佩珊居家隔離,採檢均陰性;行政院長蘇貞昌雖未與確診駕駛接觸,但昨天上午到醫院PCR採檢陰性。越南班機 落地陽性23%前天一架自越南入境班機,二○四名旅客中有四十八人落地採檢陽性,比率高達百分之廿三點五,指揮中心已請民航局了解航空公司是否落實旅客在登機前六小時快篩措施。各級學校是重災區,昨天新增六十五名學生確診,其中大專校院多十六例、高中十二例、國中六例、國小二十二例、幼兒園九例,累計確診二○八五人、全國二三七所學校停課。蘇貞昌認為輕症確診者增加,停班課及接觸者匡列與隔離要有統一標準,要求教育部研議放寬停課標準,近日公布。居家照護 藥師送藥到府確診個案變多,被匡列隔離人數也增加,四月十一日居隔管理中的人數達到三萬一三二二人,指揮中心規畫輕症在家隔離照護避免危及醫療量能,居家照護醫療協助措施包括醫師遠距看診、藥師送藥到府,民眾可透過紙本或電子處方箋委請藥師調劑送藥到宅,或由親友代為領藥,但不包括公費使用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另考慮中西醫合作治療,建置中醫會診平台,讓確診者使用「清冠一、二號」等中藥。新北市昨搶先試辦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居家照護計畫,確診者先由亞東等七家責任醫院電話評估健康狀況再分流到醫院、集中檢疫所治療或留在家中居家照護,市長侯友宜說,接下來邊境要開放,盼中央越早做越好,才不會讓醫療量能受衝擊。增一中度症狀 卅多歲女性連三天本土確診數超過四百例,擴及十八縣市,以新北市一四五例最多,其次為台北一百例、基隆卅六例、高雄卅二例、桃園廿五例、花蓮廿一例等,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疫情維持在高點,有待觀察。四三九例本土個案中,二二三例屬於無症狀感染,占比超過五成;昨新增一例中度症狀個案,為卅多歲女性,無慢性病史,僅於今年初接種一劑疫苗。四月六日檢驗陽性,Ct值十六點九,血氧濃度曾低於百分之九十四,呼吸較喘,無明顯肺炎,接受瑞德西韋和氧氣治療,未住加護病房,病況穩定。截至目前本土病例共三九七六例,其中三九六一例為輕症或無症狀,占百分之九十九點六二,其餘十五例為中重症個案,含十三例中症、兩例死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公布中重症疫苗接種狀況,五人未接種,一人打過一劑AZ、一人打過一劑BNT、二人打過二劑AZ、一人打過二劑BNT、一人打過二劑高端,三人為二劑AZ加莫德納,一人是二劑AZ加一劑BNT;至於兩例重症死亡個案則分別為未接種疫苗及打過二劑AZ。
-
2022-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在家送藥不包括新冠藥物 羅一鈞:非所有染疫者需投藥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輕症在家領藥方式,但並不包括確診者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並非染疫就要吃藥,參考文獻適應症為6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下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才需用藥,因此集中檢疫所可配發藥物,醫院也有醫師可開處方;未來若納入65歲以上也可輕症在家,才會有處方開藥和配發藥物機制。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藥物的適應症對象,視情況隨時滾動修正。不過居家隔離時原本有慢性病需求者,指揮中心建置多元遠距醫療方案,由醫師看診開立處方,民眾可透過紙本或電子處方箋由藥師調劑送藥到宅取得藥品,或親友代為領藥。現在也考慮中西醫合作治療,也許會建置中醫會診平台。不過,若由藥局負責送藥,藥師送藥到府量能是否充足或是否會依案件給付。陳時中則表示,需要藥師公會調查,過去口罩實名制是到營業處所,但現在是要藥師走出來,營業時間安排有比較多的考慮。因此需由藥師公會調查願意加入的藥師夥伴有多少,相關津貼也會考慮。
-
2022-04-09 該看哪科.中醫
6旬翁尿路頑石出不來 求助中醫吃藥協助排出
65歲的郭先生日前左側腎結石復發,因先前已做2次體外震波碎石術,表達不想再做手術。慈濟醫院中醫科考量郭先生的體質容易反覆發作,開立去濕熱、鹼化尿液的中藥,服用一段時間後,郭先生在一次如廁中,發現米粒大的小石頭跟著尿液排出身體,暫解隱患。郭先生有糖尿病和三次腎結石病史,因排尿疼痛、血尿就醫,發現左腎結石復發,但他不想再做手術,因此到中醫科求助。中醫科醫師呂秉勳指出,尿路結石好發於男性,以20至49歲患者居多,男女比例約2比1。大部分尿酸結石的成因不明,可能是飲食不節傷脾敗腎,在中醫的觀點膏粱厚味會導致濕熱積聚,使身體發炎。常見於糖尿病控制不佳、飲食習慣為少喝水、多糖、嗜吃高嘌呤的肉類患者,因為這類飲食習慣會使尿量減少,尿液酸化,加速尿路結石產生。腎結石的主要表現為血尿、腰痠痛、腹痛伴隨噁心嘔吐,嚴重者會出現發燒、寒顫等,當病人到中醫診間求診,醫師會先詢問病史,並以「敲擊腰際」做測試,若出現典型「敲擊痛」或具相關病史、飲食習慣,便會建議病人先到泌尿科做鑑別診斷。若確診為腎結石,除了西醫既有治療,也可以透過中藥合療,加速石頭排出。呂秉勳指出,中西醫的治療機轉不同,西醫除了體外震波碎石術,也會開立放鬆膀胱使解尿順暢的藥物來促進代謝,而中醫常用藥物包括海金沙、金錢草、雞內金、化石草等,此類藥材被實驗證明可有效鹼化尿液、促進石頭排出,抗氧化、抗發炎,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呂秉勳提醒,不是所有結石都能透過中藥排出,但在取得石頭分析報告前醫師無法確定石頭的類型,所以建議民眾中西合療,平日採蔬食飲食、多喝水,唯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真正抑制石頭生成,免受結石之苦。
-
2022-04-07 新聞.杏林.診間
中醫師的愛在偏鄉迴盪 巡迴醫療20年服務兩百多萬人次
離島、偏鄉等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民眾常無法得到妥善的醫療照顧,如花蓮等東部地區,因交通不便及醫療資源不足,造成東部地區民眾平均餘命遠低於全國平均值3歲,這些年來,中醫師公會全聯會鼓勵醫師前往東部,同時也往東部進行巡迴醫療,希望增加東部中醫治療的可近性 ,造福民眾。花東地區是台灣幅員廣大,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地區,中醫師公會全聯會2003年起開辦巡迴醫療,至今已經20年,大力支援花東巡迴醫療,使用占比為24%,每周巡迴116個醫療資源不足鄉鎮,289個巡迴點,共有408位醫師及435位工作團隊加入巡迴醫療團,服務35萬7391人次民眾,開辦至今已服務超過231萬人次。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目前巡迴23鄉鎮,68個巡迴點,有四家獎勵開業院所,大大増加東部地區民眾就醫的可近性。目前健保醫療資源不足改善方案,鼓勵醫師到偏遠地區開業 ,自20年前無中醫鄉人囗占155萬 ,降至目前72萬8533人,而巡迴醫療50歲以上就醫人口占率78.98%,可見中老年人是最大的受益者。理事長柯富揚今、明二天辦理中醫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花蓮巡迴醫療訪視活動」,訪視於2018年獎勵開業的大正中醫診所,於壽豐鄉服務當地民眾。接著參訪由花蓮慈濟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吳欣潔于花蓮市開業的中醫診所。4月7日預計訪視由花蓮縣前理事長、中醫師江瑞廷支援的山地鄉萬隆鄉見睛村。最後參訪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急診、中西整合醫療病房,特色是西醫住院中醫會診,雙主治醫師照顧病患及日間照護。花蓮是一狹長的縣,不管山地和偏鄉、路程多遙遠,都有中醫巡迴醫療的蹤跡。愛在偏鄉迴盪 ,一直都是中醫的使命。民眾醫療需求在哪裡,中醫就在那裡。
-
2022-04-05 新聞.元氣新聞
台灣最早的西藥局/台灣人接受西藥是漸進的 最早的西藥局難考證
位在台中市的「宏信大藥局」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的清領時期,當時名為「宏信藥房」,1895年清廷於馬關條約中割台予日,日據時代日本人將其更名為「田中藥局」,規模是中部地區最大,從事藥品批發零售業務。(圖一)國民政府來台後,於西元1947年,藥局經營權由當時台中市議員廖學泉與前二信主席紀金欉聯手接掌,再更名為「台中大藥局」。西元1951年,時任國大代表林吳帖出面洽購,林吳帖是霧峰望族林家大老林資彬的妻子,更是一位提倡女權、創造風氣的新女性,買下藥局之後將業務交給其女婿,當時擔任市議員邵基添經營,並重新正名為「宏信大藥局」,因此現今位於自由路與中山路口的招牌上可見「SINCE 1951」字樣,2008年時曾進行店面裝修,由董事長邵長榮持續經營,且有其他分店。(圖二、三)其實筆者也看過其他資料,比如1886年底,跟隨醫師馬雅各來台的漳州石尾人黃嘉智就曾在埤頭(今鳳山)開設西藥房,當西醫。1905年的台南也有日本系統的「廣貫堂」主要販售西藥。但是,台灣人接受西藥是漸進的過程,並不是一下子全盤西化,或許有可能的是先在漢藥房兼售,或甚至雜貨店、洋貨行等處販售,所以要追蹤躡跡定義出所謂最早的西藥局,恐怕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參考資料:1.「百年暨一甲子老店聯誼會」網站2.https://ttc-utopia.weebly.com/台中舊城生活博物館網站3.《台灣教會公報》 2004期 主後1990年7月29日(本文由藥師週刊授權刊載。>>原文連結)
-
2022-03-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退休婦連4天狂搭北捷 曾去台大、小南門點心世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國內今新增33例本土個案,其中新北市中和爆發公寓群聚案,而新北市病例案23076在可傳染期間(3月23日至26日)的北市足跡眾多,還瘋狂搭乘台北捷運,北市衛生局今晚間公布,包含搭乘北捷行經頂溪站、善導寺站、台北車站、公館站,搭乘中興客運304承德線。還去過中正區日明耀中西醫聯合診所、中正區小南門之點心世界、台灣大學(台大小福廣場)、大安區韓庭州韓式料理。案23076與新北中和公寓群聚案有關,為一名住在永和區的60多歲退休女性,27日出現頭痛、肌肉痠痛等不適症狀,就醫採檢PCR陽性。另衛生局也修正案22946、案23024北市確診足跡。
-
2022-03-24 癌症.抗癌新知
當歸萃取物降低腦癌復發 花蓮慈濟抗癌有成
十多年前花蓮慈濟醫院發現,當歸萃取物可以治療癌症,進而開發標靶抗癌藥物,可有效治療惡性腦瘤,近年再成功研發胰臟癌新藥。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花蓮慈院致力研發各式癌症治療方案,要成為癌症病人的最後希望。林欣榮指出,成立慈濟醫院的目標之一,是讓中醫中草藥發揚到全世界,慈院團隊自2001年起投入中草藥萃取物的研發,從當歸中萃取出小分子正丁烯基苯酞(z-BP),成功開發標靶抗癌藥物。腦癌幾乎被視為不治之症,林欣榮說,當歸萃取出的z-BP可調和人體細胞的穩定性,讓已變異的細胞重回正常運作,且沒有明顯副作用,此即中醫強調的「祛邪扶正」。此標靶藥物已治療十多位腦癌病人,第一期的人體實驗成果也發表在國際期刊。腦癌復發患者使用傳統抗癌西藥,以往只能存活約4個月,但慈濟的病人初步成果平均存活超過17個月。一位43歲腦癌復發患者,經過慈濟開刀治療後,至今存活超過2年。這項發明獲得多國專利,也取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及台灣食藥署的臨床試驗許可。花蓮慈院也開發溶瘤病毒療法,林欣榮解釋,是運用溶瘤病毒來吃掉人體內的癌細胞,一位大腸直腸癌患者,原被判定餘命不到4個月,使用溶瘤病毒療法後,成功存活至今2年多。慈院團隊開發治療胰臟癌的新藥EF-009,動物試驗證實可延長壽命2.2倍,同樣獲得美國FDA和台灣食藥署通過進行人體實驗。針對新冠疫情,花蓮慈院團隊利用本土八種中醫藥草,成功研發可以阻斷病毒的「淨斯本草飲」。林欣榮指出,這些中草藥都是自然物,已生產系列產品;藥粉形態濃縮散更取得衛福部外銷許可,已幫助40多國抗疫。「淨斯本草飲」除了阻斷突變株病毒感染外,並具有恢復心肌功能、調適老化高血壓、平衡血糖、改善巴金森神經退化、抑制抗藥性癌症生長等多靶點、多功能、多效性的潛力。放眼未來,林欣榮說,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計畫設置重粒子中心,照顧花東偏鄉居民外,再結合西醫的標靶藥物、免疫抗體、免疫細胞療法、溶瘤病毒療法,以及小分子新藥,中醫及中草藥合療,成為癌症患者最後的希望。
-
2022-03-21 名人.李伯璋
李伯璋/調整部分負擔抑制浪費 健保才能永續
最新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上周預告,健保署秉持改革漸序、健保永續、照顧弱勢的精神,追求將健保資源提供給真正需要支持的重大傷病、癌症、罕病的民眾。衛福部長陳時中對這次改革的看法是:「增加部分負擔,強化費用意識,進而優化就醫行為與醫病決策共享,醫病關係、醫療品質的進步可期」。改革關鍵 減少不必要醫療 「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調整」對台灣醫療改革十分關鍵,期盼醫界團體與民眾以正向思維看待,共同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行為,讓新藥、新科技、新特材等有機會納入健保給付。我們常接到病友訴求,希望能擴增高價藥給付範圍、新增特材給付項目,也讓給醫療體系過低的給付能有調整空間。有些民眾屬於經濟弱勢或邊緣戶,恐無力支付部分負擔費用,我們也精算需求並籌措合適財源,規畫符合「全民健康保險經濟困難認定標準」條件的中低收入戶、失業勞工、弱勢兒童及少年等弱勢家庭,給予補助,降低就醫障礙。落實分級醫療 照顧弱勢健保愛心專戶獲得多位健保會委員大力支持,如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代表何語、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代表劉國隆、中華民國全國職業總工會代表楊芸蘋等。落實醫療平權及照顧弱勢,進而避免「因病而貧、因貧而病」,共創健保、醫療提供者與被保險人三贏。成長過程影響生命態度,身爲外科醫師、我知道必須務實、有效率面對疾病、解除病人的痛。落實分級醫療、照顧弱勢及尊重醫療專業,是執掌健保署以來的核心理念。「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方案並非紓解健保財務壓力的唯一手段,部分負擔調整而增加健保收入推估僅107.3億,但全體民眾減少一次就醫行為,就可減少健保支出378億點。慢性病到基層院所 落實分級癌症用藥、罕藥及血友病藥費占率以醫學中心逾六成為最高,C肝用藥以區域醫院41.6%最高。但以三高慢性病人來看,西醫基層藥費占率高於其他層級,約30.4%。顯示大型醫院以照顧急重難症患者為主,穩定的慢性病人已逐漸在基層院所就醫,相信佐以「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策略,將更有效落實分級醫療。從經濟學概念,當部分負擔從零元變成要付一點點錢時,就會產生所謂「零元效應」,一項物品或服務從免費變成付費,能顯著降低需求。部分負擔不用訂得太高,但不應免除,小額部分負擔在不增加民眾太多財務壓力下,應該可相當程度抑制浪費。國小課本 納入健保主題為深化未來主人翁珍惜健保,108年上學期國小五年級「南一出版社」的國語習作「孔雀錯了」、下學期「翰林出版社」的國語課本「亞洲最受讚譽的健康照護制度」,皆已納入健保主題,翰林出版社新編版本亦將加入「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觀念。國際知名出版社「Springer」預計今年五月協助出版「Digital Health Care in Taiwan-Innovations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與世界分享台灣健保。健保永續,你我有責,「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將為台灣健保奠定永恆基礎。(本文作者為中央健康保險署長)
-
2022-03-2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小腹怎麼都減不掉?醫師幫你正確消滅小腹、找回平坦!
已經很努力減肥運動了,但小腹依舊沒瘦?明明四肢細長,小腹卻很凸?其實會有小腹,不完全是多餘脂肪惹的禍。讓中西醫師「黃獻銘」教你正確判斷自己是哪種小腹,以及因應的解決方法,讓腹部重回平坦!阿銘師將小腹問題分為內跟外2個部分,分別是與腸胃和婦科有關,外部是指跟筋膜結構相關。內部問題包括內臟失調、腸胃脹氣,會影響核心肌群的活性,就容易讓腹部往外垮形成小腹。跟身體內部有關的問題,建議可以找營養師或減重師調配菜單、控制飲食。會造成小腹的外部問題,如骨盆有歪斜、旋轉、不對稱問題,導致腹肌很難收緊;如果是結構問題,可以透過皮拉提斯運動調整脊椎,或是找物理治療師確認是否因為受傷而造成小腹,讓運動更有效。影片中還有教大家阿銘師保健操,訓練臀肌、感受小腹收緊,詳細資訊都在影片中,快打開看看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腹部平坦!完整影片阿銘師 FB延伸閱讀想瘦哪就瘦哪?醫師:雕塑身材三大要素不可少!體脂越低越好?減脂前,女生小心這些問題!「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3-20 性愛.性福教戰
自律神經失調影響性生活? 男子新婚不久性趣「歸零」
老公天天喊累性趣缺缺,當心是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張小姐與高科技工程師老公透過相親結婚,婚後發現老公每天下班倦容滿面,即使補眠精神也不見好轉。更糟糕的是,老公碰她的次數,新婚不到半年就「歸零」。為了挽救自己的性福,張小姐拉著老公就醫檢查,發現老公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影響性生活。後來接受中醫治療,同時調理體質,老公元氣逐漸恢復,張小姐也重拾性福生活。自律神經影響可體松濃度 進而導致性功能障礙中醫師楊永榮表示,自律神經失調會影響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正常運作,進而引發不同程度的疲倦或失眠。起初身體器官、功能可能未明顯受影響,但久而久之調節能力愈差,很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甲狀腺異常、免疫力下降,甚至導致性功能障礙。自律神經功能退化的男性,因交感神經功能弱,易出現過勞、疲倦、想睡的感覺,若抽血檢查發現可體松濃度偏低,就有可能是自律神經的問題。可松體能刺激交感神經功能,濃度偏低將導致交感神經功能下降,也會使睪固酮偏低,進一步影響性功能和性欲。中西醫治陽痿大不同 中醫調理從根本著手西醫針對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陽萎,除了透過行為、藥物及心理治療等適當調整之外,大多另外施予口服壯陽藥物,或局部注射前列腺素等方式來改善,但治標不治本且效果有限,難以長久維持。中醫醫治不舉之症經驗老到,依據臨床歸納,陽萎起碼有血虛、氣虛、腎陽虛損、溼熱下注、血瘀外傷、肝氣鬱結等,6種不同原因所引起,治療時要詳細辯證論治,才能達到較理想治療效果。楊永榮舉例說明,血瘀或外傷引起陽萎要排除瘀血、促進新陳代謝,使陰莖海綿體內的血流暢通。至於肝氣鬱結引起之陽萎以疏通肝脈,解除肝經鬱滯,通氣行血,使全身血流可以順利流向陰莖海綿體。楊永榮進一步補充,血虛引起的陽萎就要用補血、活血的藥方以增加陰莖動脈的血液的流通量。氣虛腎陽虛損引起陽萎就要以補氣壯陽補腎法,使陰莖可以達到充血功能。溼熱下注引起陽萎就需要先以清熱除溼法,疏通陰莖內海綿體內之溼氣,然後再養精益腎。學習腹式呼吸和冥想 幫助紓壓改善自律神經失調中醫治療以對症下藥的方式治標也治本且安全性高,又能同步調理身體。張小姐的老公,透過中醫治療陽痿,初期約1星期就可看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議男性房事感覺力不從心時,就應該盡早治療,切勿拖到症狀嚴重才求醫,除了耗費治療的時間也增加治療上的難度。楊永榮提醒,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必須及早對症治療,以免影響全身健康。患者飲食可多攝取蓮子、核桃、黃豆類製品,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可選擇快走、慢跑或氣功,幫助消耗引發緊張的腎上腺素,增加腦內啡和血清素。運動流汗也有助調節自律神經。患者也可選擇腹式呼吸和冥想,啟動副交感神經,也幫助紓壓及心情放鬆,也能有效改善症狀。★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43歲男打完AZ後1個月 心肌梗塞才出院又再腦中風
他們不是新冠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直接受害人,卻因為家人在打了疫苗之後生重病或死亡,疑慮難解、傷痛難平,有的成了網路鍵盤手,有的加入疫苗受害自救群組,搜尋關注全世界的疫苗相關資料和受害人彼此取暖、打氣,成了他們的生活的日常,「我想知道到底在我先生(弟弟、媽媽...)身上發生了什麼事!」43歲男打完AZ後一個月 心肌梗塞又腦中風從事餐飲業的43歲范先生,去年八月底因為血栓導致重度腦中風,現在雖然出院,但腦部受傷失語、情緒行為難以控制,「就像幼稚園小孩」,他妻子謝小姐說,有次他在外尿急,竟當眾想解褲直接尿進空咖咖杯,她懷疑先生的病與疫苗接種有關。去年7月16日晚范先生到診所打AZ疫苗,返家後忽冷忽熱、心跳加速、輕微發燒及喘。她說,她自己還有糖尿病和高血壓,但先生一向健康,「他很鐵齒,覺得是打完疫苗的反應」,僅吃普拿疼緩解。但後續喘得越來越頻繁,拖了快一個月,她覺得不能再這樣,8月19日晚要先生掛亞東心臟科,醫生很驚訝地跟她說,「一般人早死了,怎麼他還能撐著?」范先生被診斷出血栓、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心肌炎等,心律功能只剩16%,直接住院。她詢問醫生是否是疫苗造成的,醫生說因為人也還沒死,也不可能做切片檢驗。住了快一周,8月25日才出院,30日無預警在家中暈倒送醫,醫生說因為血栓導致重度腦中風,住加護病房,9月3日從加護病房轉入一般病房。「十個有六、七個是,」謝小姐說,她在陪先生住院復健(板英醫院)期間,發現周遭不少中風病友是在疫苗注射後沒多久就發生,有位還只卅多歲。「打疫苗死亡的、重傷的,就說是有慢性病」,她先生過去沒有因慢性疾病的問題,但申請不良反應救濟,等了幾個月,今年1月收到的卻是一張不予救濟的紙,指他因高血壓慢性病導致中風,她不解「好好家庭一夜之間變這樣...對我們家屬情何以堪,只能自認倒楣嗎?」63歲疫苗打完不適 診斷胃癌只能怪自己「我不是反政府陰謀論者、我不是反疫苗激進分子、我沒有想製造危言聳聽跟無謂恐懼的氣氛」,家庭主婦林彥君在媽媽過世後5天,在臉書上發了一篇文,描述了她母親最後三個月的病情。她透過臉書發聲,貼了一篇又一篇對新冠疫苗接種的疑慮,她說,「我不希望(媽媽)只是一個(申請不良反應救濟)的數字而已」,雖然她預料最後也只會得到與疫苗無關的理由不予救濟的結果,「他們也給不出更好的答案」,但不希望自己就安靜鄉愿下去。林彥君說,媽媽去年7月21日打第一劑AZ,2天後發燒一整天,9月底開始感到不舒服,讓她開始去診所四處求醫,10月12日傍晚,媽媽傳訊在家庭群組說疼痛難耐要去急診,初步判斷胃出血嚴重,原本在一般病房,10月15日突入加護病房、收到病危通知、簽立了放棄急救書,同一天被院告知我們媽媽肝臟內滿滿一到二公分的小腫瘤,並有轉移到骨髓。10月23日林彥君的媽媽63歲生日當天收到診斷證明,病症主因是胃癌末期併肝骨轉移。第二天一早她媽媽開始痰吐不出來,狀況持續走下坡,當時意識清楚還主動要抽痰,下午3點前人就走了。在新冠疫苗大量施打時傳出不少猝死案例,林彥君就勸家人緩打,沒想到不幸在自家裡發生,她雖認為疫苗可能是壓垮媽媽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卻不敢跟媽媽提,怕媽媽自責不聽勸做了錯誤的決定,一想到這裡她就心痛淚如泉湧。她說,媽媽在未入院前不知罹癌,就跟一般人一樣,偶爾有點感冒、偶爾因吃太多甜食胃酸、偶爾姿勢不良腰痠背痛。她相信癌細胞不會一夜生成,但不信疫苗接種不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當那一針打下去有很多機轉的可能」,媽媽癌症病情急轉直下就是最好例子。政府一再催促慢性病患或高齡民眾去打新冠疫苗,忽略了疫苗跟病毒一樣,極有可能造成高風險死亡,「事前冠冕堂皇說要人民配合疫苗政策,事後為國犧牲卻當作沒事,那憑什麼要人家去打?」經絡理療師接種高端後 急性白血症病逝47歲的陳正能是經絡理療師,去年在打了高端疫苗後兩個月就因急性白血症離世,他哥哥陳奕達說,弟媳在那數月前已失去了父親,後來又遭逢喪夫,倍受打擊,他自己也傷心到差點無心工作,全家無法放下這種遽失親人的傷痛。他說,弟弟很孝順,人生像陀螺拚命地轉,奮鬥多年擁有自己租的小店面,去年疫情期間,為了拚經濟繼續做生意,但又擔心家中還有小四、小三兩個兒子,不想因工作染疫影響小孩的安全,本來跟太太勾打莫德納疫苗,但因急著要打,又聽說高端疫苗比較安全,因此去年8月26日接種高端。但陳正能打完高端後,胃潰瘍全身無力,9月18日左右開始喉嚨痛、肚子痛。中間還看中醫、西醫,連他自己都懷疑與打疫苗有關,還跟客人在群組裡提到這事。10月5日他發燒到攝氏37.5,很不舒服,送急診。檢查出來,血紅素過低,白血球過多。隔天轉到台大醫院,醫師判斷是血癌、急性白血症,10月7日上午7點多人就走了。家屬申請不良反應救濟,仍等待審議中。需足夠時間調查或數據分析 才能判定是接種所致根據衛福部疾管署官網所列「COVID-19疫苗Q&A」資訊,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指的是注射疫苗後,發生任何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這些事件有時序相關(接種「後」發生),但不一定存在著因果關聯性。例如注射疫苗後,不論接種後多久發生顏面神經麻痺,都可能被歸為時序相關,但是在疾病致病機轉觀點看,必須接種後某段時間發生(具病理可解釋性)且接種者發生機率高於非接種者高(經統計檢定),才能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上,懷疑或不排除這樣的不良事件可能與因疫苗產品而引起(具因果相關性)。多數疫苗接種後發生的偶合不良事件(具時序相關,但未釐清因果相關性),需要足夠時間經調查或數據分析,才能依據實證來判定是否可能為接種疫苗所致。
-
2022-03-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感冒藥過期還能吃嗎?沒有按時服用該怎麼辦?藥師替你解開用藥的困擾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民眾總是會跑到離家附近的藥局採買口罩,這應該是我們與藥師最頻繁接觸的時候,但是除了社區藥師之外,還有診所藥師、醫院藥師等,為的就是替民眾在用藥安全上作好把關。民眾用藥時總是會遇到忘記吃藥、沒有按時服用等狀況,這時候該怎麼辦呢?特別諮詢徐慧玲藥師來替我們解開用藥的困擾!確認藥包有沒有過期?藥局拿藥不外乎就是排裝或是裸錠的部分,排裝的話可以參考上面標示的日期,就可以知道保存期限。裸錠部分在藥師發要前就已經先把關好了,確認藥物沒有過期,只是要提醒民眾,當拿到裸錠散包的時候,一定要在一個月內吃完,不可以因為外觀看起來沒有異常,就繼續吃,這是分常危險的!抗生素忘記吃,怎麼辦?怎麼吃才對?其實不管是抗病毒藥物,或抗生素藥物,如果真的忘記吃的話,有幾個原則,幫助你用藥的疑慮。如果是在你用藥的時間點附近,忘記吃藥的話,這時候你可以盡速服藥,這樣才可以維持血中的濃度;假設你是已經超過吃藥時間很久了,醫師開立的藥是一天一次,此時,你想到的時候可以趕快吃,等到10-12小時再服用一劑;如果醫師開立的藥是一天兩次,也是立刻補吃,等到5-6小時候再服用下一劑;如果醫師開立的藥是一天三次以上,此時,你想到的時候立刻補吃,等到2-4小時候再服下一劑就可以了。藥師說到,千萬不可以一口氣服用兩倍的劑量!!!這樣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抗生素怎麼樣吃才不會有抗藥性呢?不適症狀緩解了,可以自行隨意停藥嗎?提醒民眾,抗生素不可以隨便停藥,因為抗生素會有抗藥性的問題。不管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感染,都有一定的療程跟時間。一般來說,抗生素的建議療程是7-14天,一定要在醫師吩咐的服用時間把它吃完,不可以覺得自己症狀好了就停藥,這樣會產生抗藥性的問題,以後可能在使用這個藥品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問題發生。 同時要服用中、西藥,兩者要相隔多久?中西藥併用的問題,其實只要間隔兩個小時以上就可以了,除非有一些藥品,它會有一些藥理作用上的加成,或是減低的問題。所以提醒民眾,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去看診時可以告知醫師本身有在吃什麼藥品,甚至有些保健食品都要告知,如此一來可以作為醫師開藥的參考依據!(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藥拆封可以放多久? 藥師揭「常見7類藥品」各別保存期限 ·為什麼感冒藥只能拿三天份? 藥師解答真相
-
2022-03-13 該看哪科.中醫
奧運賽前拉傷中醫解痛 讓她如期上戰場
阿陵雙手抓著地上的槓鈴,正準備一鼓作氣將它高舉過頭時,突然腰椎一陣疼痛。「啊!」她放下槓鈴,感覺大事不妙,怎麼會不小心拉傷了。怕吃西藥影響比賽資格,決定求助中醫。再過八天就要前往巴西里約參加2016年奧運,她一開始練習角力,給自己的目標就是要參加奧運。最近幾天,她都在進行常規的重量訓練,沒想到,一個不留神,竟然發生運動選手最擔心的事──運動傷害。「該不會無法如期參加比賽吧?」她感到下背部劇烈疼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下來或行走也都疼痛不堪。她拿出平常準備的藥箱,裡面有消炎止痛藥,配著溫開水吞服了一顆,過了一、兩個小時,情況還是沒有好轉。其實,阿陵在吃西藥的時候也很擔心,萬一藥品裡含有禁藥的成分,那就很麻煩了。正當她躊躇不決的時候,突然想起,以前曾經拉傷肩膀,手痛到舉不起來。她去看西醫,注射了高濃度的葡萄糖增生液,以修復受損的組織,但效果不是很好;又去看中醫,醫師用針灸立刻就緩解了疼痛。那次的經驗,令她印象十分深刻。所以,當她知道何宗融醫師要來國家運動中心的時候,她感到非常幸運地說:「我知道何醫師!他是臺灣第一位隨隊參與國際賽事的中醫師,很多人都聽過他治病的神奇故事。」「跌打損傷」本是中醫強項,半小時內疼痛立即緩解。「何醫師,我的下背部很痛,是在運動的時候受傷的,我還有一個禮拜就要出國參加奧運比賽,很擔心現在的身體狀況。」阿陵一進到診間看見何醫師,雖然難免還是有點焦慮,但心中的大石已經放下了一半。「別擔心,一定可以成行!」何醫師篤定地說道。事實上,「跌打損傷」原本就是中醫的強項,除了骨頭、韌帶斷掉外,其他運動傷害中醫幾乎都有解方。中醫裡的傷科手法,包含推拿、手法復位等適合大範圍面積的治療,針灸則可用在局部的消腫止痛。何醫師幫阿陵用耳針、針灸、整復,前後不到三十分鐘,原本痛到坐立難安的她,下背部竟然不痛了。「雖然早就聽過何醫師的醫術高明,但自己親身體驗,還是感覺不可思議。」她在診間忍不住直呼實在太神奇了。平時就請中醫調理保養,不是生病了才找中醫。「對於運動員來說,最重要的是能上場應戰。尤其是角力、空手道、跆拳道、拳擊等競技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常會因激烈的攻擊造成骨頭之間卡住,使筋僵硬,而沒有在正確的位置上。」何醫師耐心地解釋:「這在中醫骨傷科裡叫『骨錯縫、筋出槽』。我先用針灸的方式讓妳止痛,再用推拿和整復的手法,讓稍微錯位的骨頭復位。妳回去可以適當地鍛鍊,回到賽場上絕對沒有問題。」何醫師的一番話讓阿陵感到很安心,這一趟真是不虛此行。一個禮拜後,阿陵如願成行,成為臺灣第一個站上奧運賽場的女子角力選手。而在賽前接受何醫師治療的經驗,也讓她對中醫充滿信心。每次在比賽前夕,都會請中醫調理,包括耳針、推拿、針灸、拔罐等,讓肌肉放鬆,比賽時更有爆發力。平常,她也會吃中藥,幫助身體活血化瘀,且每隔兩到三個禮拜就會去做一次全身推拿;如果發現有任何關節及筋骨錯位的情況,就一併「喬」回到正確的位置。「這就像是我平常都要做的例行訓練一樣,不是生病了才找中醫。」阿陵總是這樣告訴身邊的親友和隊友們。中醫行醫筆記橋式運動做法:仰臥平躺,雙腿屈膝,雙腳分開並且腳掌著地,雙臀向兩側分開平放。緊繃腹部,臀部收緊並向上挺。效果:主要訓練核心肌群、瘦小腹、練翹臀、伸展髖骨。膝蓋抱胸運動做法:仰臥,雙手環抱左腳單膝,彎曲至胸前,維持10至30秒,膝蓋放下,再換抱右腳單膝,同樣維持10至30秒再放下。效果:可以使腰部肌肉放鬆,並使得椎間孔被打開,讓神經減壓,並重新使神經的血液循環。
-
2022-03-13 該看哪科.中醫
給肝臟健康最好的禮物 中醫推薦2大養肝茶飲清肝、抗病毒
春天萬物萌發,自古以來,就被中醫視為養肝的好時節。中西醫對「肝」的定義不同,養肝要除了靠西醫定期追蹤、中醫食療養護,更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別輕信任何保肝丸,最單純的原形食物,就是給肝臟健康最好的禮物。春天正是「養肝」好時節,中醫理論,對應五臟和五行,春天是萬物勃發之時,此時可多吃綠色蔬果,例如以昆布、海帶煮湯;菠菜、青蔥與肉片一起拌炒;或是利用小黃瓜製作沙拉。另外,也可食用茶飲或藥膳,幫助養肝護氣。枸杞紅棗菊花茶● 養肝密碼:枸杞是滋補的中藥材,除了明目,也能補肝腎,具有保肝、降血糖等功效,且研究顯示可協助抗病毒,減少肝臟發炎狀況。紅棗則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可抑制肝炎病毒活性,藥性緩和。春天百花齊放,也可適當添加花草,菊花有消炎、降肝火的作用,若是肝氣鬱結、容易悶熱,建議添加服用。● 煮法:枸杞兩錢、大棗約五顆、菊花兩錢,以1500至2000毫升的水煮沸。● 攝取注意:基本上這款茶飲可以天天喝,一天約350至500毫升。不過菊花性微寒,喝太多可能會影響腸胃;身體較虛寒者則不太適合,或可加一些龍眼。另外,紅棗較甜,若血糖調控不佳者,也要酌減。● 選購與儲存:一定要去有口碑、值得信賴的中藥行或超市購買相關藥材。枸杞、紅棗一定要避開顏色過於鮮紅的,菊花則不要選擇顏色太白的,以免添加防腐劑或色素。購買回家後,可用夾鏈袋分裝、冷藏,看乾燥程度,保存盡量不超過一個月。使用前可先用攝氏80度的熱水焯一下、清洗,減少農藥殘留。決明子茶● 養肝密碼:肝以瀉為補,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因此泡茶喝有清泄肝火、解毒,以及治療高血脂症的功效。另《本草便讀》中提到菊花可「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熱,治目祛風,益陰滋腎」,決明子茶中也可加減菊花。若手腳冰冷者,則可增加補氣的黃耆或生甘草。● 煮法:10克決明子約可泡一人份、500毫升的茶飲,以熱水沖泡即可。● 攝取注意:決明子性微寒,每天僅可飲用一至二杯,不可超過,否則容易拉肚子。另脾胃虛寒者不可久服,腹瀉及孕婦則不建議使用。● 選購與儲存:選擇炒過的決明子,緩和苦涼屬性,減少拉肚子的狀況。另購買回家後應使用密封罐保存,保持乾燥。小心黃麴毒素中藥材保存不當 養肝不成反害肝透過中醫藥膳、茶飲達到養肝補氣的作用前,要注意中藥材的安全問題。若是中藥材保存不當,遭受黃麴菌汙染,產生黃麴毒素,反而造成肝毒性,引發肝炎,甚至增加肝癌風險。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花生類是最常見被黃麴毒素汙染的產品,但不僅限於花生,包括米、堅果、中藥都曾發現有黃麴毒素超標的問題,且黃麴毒素毒性穩定,無法用清水洗淨,也難以透過加熱破壞。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枸杞、紅棗等中藥材一定要購買有完整包裝和標示的產品,才能知道保存期限。要避免黃麴毒素生成,就要避免食物發霉,濕度和溫度是影響食材是否發霉的重要因素。衛福部訂有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標準,針對黃麴毒素訂定規範,直接食用的花生,限量標準為4ppb(μg/kg)、其他食品為10ppb。譚敦慈提醒,食材買回家後,記得放在乾燥的地方或冰箱冷藏。黃麴毒素生成的最佳條件是攝氏28度以及相對濕度85%的環境,台灣多雨潮濕,因此最好放在冰箱維持攝氏12度左右的低溫,或放在防潮箱中設定相對濕度60%以下。諮詢/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開業中醫師楊宗翰
-
2022-03-13 該看哪科.中醫
為何春天是適合養肝的季節?中醫教養肝穴道按摩
中醫所說的肝,和西醫有什麼不一樣?西醫中所稱的「肝」是指「肝臟」這個器官,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主要功能為新陳代謝、儲存、轉化、分泌、解毒等。中醫所指涉的「肝」範圍較廣,與經脈關係密切。中醫觀點認為肝是「將軍之官」,不單純只是分泌、解毒的功用,還指揮著其他臟器,和人的情緒、氣血循環與流動有關。Q 為什麼中醫會強調春天是適合養肝的季節?春節過後,時序正式進入春天,正是萬物蓬勃發展之時。在中醫來說,春季與五臟中的肝相應,這時候也是「養肝」的最佳時節。中醫以五行思想為基礎,可把時序分為四季甚至五季,意即春(二至四月)、夏(四至六月)、長夏(七、八月)、秋(九至十一月)和冬(十二、一月);對應的五臟為肝、心、肺、脾、腎;對應的五行為木、火、金、土、水;對應的五色則為青、赤、黃、白、黑。從中醫觀點來看,身體變化隨著季節變化而走,養生觀念也是對應的。《黃帝內經》寫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陳潮宗說,春天萬物勃發,是草木生長之時,且「木曰曲直」,其意念是向橫、向上,因此在肝的養生觀念上,應以「疏肝」為主,不可壓抑成長。而依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春天養肝的重點也有別於「冬天的『藏』」,應該趁春暖花開的時期,多到戶外散步、踏青、春遊等,一方面感受春天氣息,有助增加身體活力,也對應肝氣與情緒的關係,讓心情保持平和。Q 常熬夜的人,肝臟一定容易出問題嗎?肝經從大腳趾經腳背,沿著腳踝到小腿、大腿、鼠蹊、腹側,經肝臟、膽囊,分支到肺以及到口、眼、頭頂。晚上11時至凌晨3時,是膽、肝經休息的時間,若時常熬夜,便會影響排毒和自我修復的功能。Q 肝有問題的人,就中醫來看,有沒有徵兆可循?「肝不好」是指肝經氣的循環出了問題,最常見是皮膚變黃、上火、冒痘痘、口乾舌燥等,主要是因為肝氣鬱結的氣太旺盛,也就是常說的「肝火旺」;而肝氣也和情緒有關,若肝氣鬱結形成「肝鬱」,就會造成情緒起伏較大、胸悶、失眠等問題。Q 肝火旺、冒痘痘的人,可以吃哪類降火藥材?養肝食物,依據五臟、五行、五色的搭配,最直覺便是多吃當季的「綠色」蔬果,例如花椰菜、菠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僅屬性平和可天天食用,也不容易有上火問題。而若有肝火旺、冒痘痘的問題,則可服用如龍膽瀉肝湯等降火的中藥來改善。不過,楊宗翰提醒,由於降火的藥材對身體太寒的人來說不適宜,因此一定要有醫師診斷,佐以其他調和的藥材服用,千萬不可自己隨便買來吃。養肝穴道按摩平時可按摩肝經上的穴道,例如太衝、三陰交等,每天按摩10分鐘,約50至100下,調節身體機能,作為春天養肝的保健。三陰交位置:位於踝關節內側上方約三寸(約四指寬)處。《針灸甲乙經》寫道「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功效:補脾土、助運化、通氣滯、疏下焦、調血室精宮、祛經絡風濕。有助於養血養氣、補肝血。太衝穴位置:第一、二腳趾骨交接處。《針灸甲乙經》寫道「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曰一寸五分陷者中。」功效: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有助於緩解失眠、頭痛、咽喉氣梗、神經衰弱等。
-
2022-03-1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一喝水就排尿小心肺有問題!專家解析喝水原則:睡前2個小時助降血脂、防中風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是一句很經典的廣告台詞,可見喝水對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中醫師康涵菁分享,中醫在調理體質,講求氣血水的平衡,人體水分的代謝對於全身循環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中醫觀點,肺、脾、腎三臟參與水的代謝。一喝水就排尿 中醫觀點:肺有問題比如有人一喝水沒多久就會小便,而且小便無色無味,代表這些水可能沒被身體利用,就直接排出體外了,肺主肅降,這種情況說明肺出了問題,沒有將新鮮乾淨的水布散到細胞內,西醫則認為這可能是身體的抗利尿激素不足。多喝水就水腫、頭昏、濕疹 脾虛造成濕盛還有人不敢多喝水,稍微多喝點水,全身各個部位都有點水腫的現象,這是脾的運化出了問題。脾能調節身體水分,讓水被身體充份運用,但是當脾虛則會造成濕盛,一旦體內與外來的濕氣裡外相合,就更加糾纏不清,因為濕濁阻遏氣機與清陽,導致人體氣血循環運行不佳。自己如果時常會覺得頭昏沉、提不起勁、很想睡覺、四肢沉重無力、大便變的軟黏排不乾淨、胃口不好、嘴巴淡淡的沒什麼味覺,甚至皮膚濕疹發作或搔癢加重,多餘的水液堆積在全身各個部位,就會造成水腫。 腎臟過濾有問題 身體中段特別胖有的人腎臟的過濾功能出了問題,排尿量小,這類人的身體中段特別胖,由於水排不出去而運到身體中段所致,水腫與肺、脾、腎這三臟的關係最大,肺的通調水道與負責代謝、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需於協調下完成,而中醫在治療水腫的原則,就是「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 飲水過量反造成心臟負擔 喝水應順應需求適量飲水有益健康,而一旦過量,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康涵菁中醫師指出,首先,大量飲水會直接導致體內血液容量增加,給心臟帶來更為嚴重的負擔,這對於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潛在危機。中醫不提倡不渴也喝水,主張順應需求,人的年齡、體質、氣候及所處地理位置都會影響對水的需求,比如冬季寒冷,人體所需的水自然少些;夏季炎熱,人需要多喝水。喝水的量要因人而異,健康人可通過是否有口乾舌燥、大便燥結、尿色深黃等信號來判斷。比如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深就應該補充水分,若顏色很淺就說明可能水喝多了。 起床先喝500C.C.水潤腸 午休喝水改善水腫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水,可起到通便、潤腸的作用,康涵菁中醫師說,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午睡後,身體消耗了午餐攝入的高能量,易倦怠,在13:00~15:00之間喝一杯水,可改善水腫,提升代謝,水具有穩定、滋潤、降火的功能。經過一整個上午的工作,只要缺水,就會有燥與熱的表現。除了口渴,舌頭或嘴唇太鮮紅、乾燥、手心與腳掌發熱、乾咳、便秘等情況,就會影響工作表現。 缺水血液變濃稠 可能導致心肌梗塞、中風晚飯前喝一杯水,可以通腸護胃、排腎毒,還可預防膽結石、腎結石等疾病;睡覺前2個小時喝一杯水可以養陰,防止血液黏稠、降血脂,血稠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黏稠、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所以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不過,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廁所會影響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風險,建議只要睡前1~2小時有喝水,並且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腎臟病患者、肝硬化合併腹水或者心臟衰竭的患者,因為腎臟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因此需依照醫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控制水分攝取。而服藥則改在吃最後一口飯時,配一口湯一併服用,一般人用200cc的水吞藥,對腎臟病人來說可能多了些。但除此之外,依然要注意尿量,當發現攝取水分兩天後,排尿量沒有跟著增加,且出現水腫、體重增加約2公斤、容易喘的情況,就要就醫。(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氣泡水取代白開水可以嗎? 小心造成「2種疾病」:常打飽嗝要注意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