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褥瘡
的結果:共找到 131 筆 約 0.033秒褥瘡
褥瘡即俗稱的壓瘡,指的是皮膚或皮下組織同一患部長時間受到壓迫或摩擦,血液循環受阻而產生的壞死現象。全身各處只要會與外物產生接觸面的,長期下來都可能引發褥瘡,一開
- 症狀:疼痛, 紅腫, 起水泡, 發炎, 灼熱感, 脫皮, 無毛, 潰瘍, 化膿, 龜裂, 發黑, 發臭, 腐爛, 發燒
- 併發症:敗血症, 蜂窩性組織炎, 骨髓炎
髖部骨折
髖關節骨折是老年人跌倒最常見的骨折類型,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傷者會感覺患部劇痛無法動彈、不良於行、無法負重等症狀。因疼痛無法行動、長期臥床,容易發生嚴重併發症致
- 症狀:鼠蹊部劇痛, 髖部劇痛, 翻身困難, 無法站立, 無法負重, 行走困難, 長短腳, 下肢外翻
- 併發症:褥瘡, 泌尿系統感染, 壓力性消化道潰瘍, 永久行動不便, 長期臥床, 死亡
譫妄症
譫妄症是一種突發性的大腦認知障礙,好發於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住院病患身上,不分內外科,尤有藥物、酒精重度使用者,或有腦傷、腦疾病如失智症患者更易發生。但這並非老年
- 症狀:反應遲鈍, 注意力不集中, 幻覺, 記憶障礙, 自我定位障礙, 妄想, 情緒不穩定, 震顫, 癲癇, 胡言亂語, 晝夜顛倒, 失眠, 失憶, 昏睡
- 併發症:褥瘡, 呼吸系統感染, 泌尿系統感染, 口腔潰瘍, 角膜潰瘍
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高齡族群三大退化性神經疾患之一,普遍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典型的臨床症狀以動作(活動)障礙為主,包括:手腳不自主的抖動、四肢僵硬、行動遲緩和平衡障礙。
- 症狀:疲倦, 肌肉痠痛, 抽筋, 手腳顫抖, 肢體僵硬, 無力, 關節痛, 彎腰曲背, 動作遲緩, 面無表情, 口齒不清, 音調呆板, 吞嚥困難, 缺乏平衡感, 頭暈, 便祕, 胃脹, 夜晚頻尿, 排尿困難, 多汗, 心悸, 皮膚潮紅, 性功能障礙
- 併發症:褥瘡, 骨折, 腦膜下腔出血, 失智症, 憂鬱症, 焦慮症, 妄想症, 異動症, 肌張力不全, 睡眠障礙, 呼吸系統感染, 肺炎, 支氣管炎, 腸胃炎, 心功能衰竭, 敗血症
出血性腦中風
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腦中風兩類。出血性腦中風是指血管硬化引起腦部血管破裂,導致顱內出血。依出血原因又可分為兩大類:腦內出血和蜘蛛膜下腔出血。雖然出血性中
- 症狀:單側肢體麻木無力, 嘴歪眼斜, 劇烈頭痛, 眩暈, 噁心嘔吐, 意識不清, 昏迷, 言語不清, 失語, 吞嚥困難, 流口水, 走路不穩, 運動失調, 複視, 視力模糊, 視野缺損, 抽搐
- 併發症:肺部感染, 泌尿道感染, 胃潰瘍, 消化道出血, 褥瘡, 肢體僵硬變形, 憂鬱, 跌倒骨折, 營養不良, 下肢深部靜脈栓塞, 大小便失禁, 便秘, 半身不遂, 語言障礙, 腦水腫, 血管痙攣
骨盆底復健 婦人漏尿大改善
高雄52歲經營機車行李姓婦人是3個小孩的媽,生產加上經常提重物,頻尿嚴重,與客人聊天、大笑時,膀胱肌肉不受控地漏出尿液。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婦產科醫師謝明芳診斷是更年期婦女尿失禁,患者接受為期1個月骨盆...
心臟手術後要少喝水、不能運動? 什麼都不做心臟會廢掉!醫師教日常保養原則
68歲張老伯是位退休軍人,因心臟血管疾病動手術,剛剛才恢復出院。但張老伯返家後發現,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過去早起到公園運動是家常便飯,但現在連出門都懶,稍稍活動一下就覺得喘,身體負擔很重;回想當年他馳...
台灣人器捐,竟是亞洲最高!腦死捐贈、心死捐贈、大體捐贈...差在哪?關於「器官捐贈」你該知道的實用指南
編按:如果走到人生終點,你有沒有想過,在離開人世後,能夠以不一樣的形式幫助其他的生命呢?你有想過「器官捐贈」嗎?台灣器捐人數2019年創下捐贈新高紀錄375人,由本人或家屬「主動」提出器捐的比率從過...
骨質疏鬆造成骨折最常斷3部位!醫:放著不管小心會致命
85歲黃阿嬤早年就曾被告知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因平時並無症狀,所以不以為意,直到日前下床時不慎滑倒,臀部著地造成髖部劇痛,老人家每天強忍疼痛足不出戶,但家人堅持送醫,確診為「股骨頸骨折」。骨質疏鬆症是...
高齡門診最愛問:肌少症增加失智風險 飲食運動都要夠
根據研究,成年人肌肉量約30歲到達高峰,之後肌肉量每10年以3到8%速度流失,70歲以後,每10年更以約15%的速度流失,若等到70歲以後再增肌,流失速度恐比增肌的速度快。肌少症已在2016年被世界...
穿脫紙尿褲也能復健! 4 個技巧幫您省心省力
當家中有失能長輩時,增加活動量和肌力不是件容易的事,長期臥床易造成褥瘡和肌肉萎縮等症狀,因此,臥床期間應把握機會,盡量協助長輩進行簡單的復健,預防因臥床不起導致的更嚴重失能 —— 而每天都必須進行的...
輪椅不是越貴越好 專家教你這樣買
對行動不便者和年長者來說,輪椅可說是重要的代步工具,尤其我國已邁入高齡社會,「機械式(手動式)輪椅」的需求大增。然而若是選擇不對的輪椅,長期坐著,可能因為循環不好導致褥瘡,甚至脊椎側彎等二次傷害,對...
AI預測情緒 北榮長照變聰明
資訊AI科技大數據與傳統長照可撞出哪些火花呢?透過人臉辨識系統持續追蹤日照個案的表情變化,就能預估失智症的精神症狀;而床墊與科技結合,只要機構住民起身,床墊即時警示,減少長者跌倒風險,也可透過床墊材...
起身發出警示 北榮智慧床墊防褥瘡也防長者跌倒
我國將於2026年邁入為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數20%,屆時將有近五百萬名的高齡長者需要各種類型的高齡醫療與長照服務。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由於人力與照護資源有限,資通訊科技...
有圖/別讓「骨質疏鬆」摔壞生活,跟著治療師練骨力
85歲的李姓老翁在家中浴室滑倒,由家人送至醫院檢查後,發現為髖骨骨折,需要接受手術及復健治療。對長者而言,跌倒常是造成骨折的原因,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骨質疏鬆症」。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
百分之八十停經女性,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
「天啊!骨質疏鬆難道是女性的天敵嗎?」美國統計資料粗估顯示,三億人口中約有一千萬的美國人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當中就有高達百分之八十是女性!回頭檢視台灣,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六十歲以上的...
輕忽骨鬆 小心脊椎壓迫性骨折
現代人活到80、90歲已不稀奇,但常面臨骨質疏鬆症的威脅。特別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在65歲族群中,每四人就會有一位,到了85歲以後,更增加到每兩人中就有一位。若輕忽脊椎壓迫性骨折而不治療,脊椎仍需...
預防跌倒骨折 行動放慢速度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民眾不敢前往醫院,尤其骨鬆患者自覺疾病沒有立即危險性,而自行中斷治療,這樣安全嗎?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醫部主任黃駿豐表示,近期有骨鬆病患停止治療...
婦人跌落田急性脊髓損傷 翻身困難三個月治療今重生
雲林50歲陳姓婦人,早上去田裡工作要跨越水溝因有高低落差,不慎滑倒撞到頭頸部,2小時後先生發現立刻送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急診,診斷為頸椎第6、7節錯位急性脊髓損傷,神經功能嚴重受損,胸部以下無知...
醫病平台/活出淋灕盡致的生命
【編者按】當初創辦「醫病平台」時,我們就憧憬有一天,我們可以利用這平台,讓醫病看到彼此的想法,而雙方因為了解,使醫病關係更上一層樓。這星期我們有三篇非常動人的好文章,可以看到這幾位醫師因為病人的遭遇...
讓40歲患者休克死亡還是長期臥床?醫師問哪個決定才符合病人利益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作者主動脈】恐懼作一個選擇,會通向一個結果,作另一個選擇,會導致另一個結果。然而選了這個就無法選另一個,選了另一個就無法做這個。人生時常面對作重大抉...
智能床墊、影像識別與跌倒偵測 AI讓長照變聰明
衛福部長照司統計數據,台灣需要長期照護的人口近80萬人,但長期照護人力缺口達1.3萬人,也出現「老老照顧」的社會現象。為此,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資策會執行「AI人工智慧應用發展環境推動計畫」,推出智能雲...
長照到家 醫拎醫療包出診
健保署近年推動醫院及基層診所開辦居家醫療,讓重病臥床、高齡就醫不便者,在家能獲得妥善照顧。以高雄為例,岡山區有多達51家基層診所醫師投入,就近將醫療送到家,古早時醫師拎診療包到病患家出診的景象,隨著...
老了才會骨鬆?一個簡單動作,檢測你有沒有骨鬆徵兆
骨質疏鬆症是診間很常見的一個疾病,卻是最常被忽略的一種疾病,因為它發生時,你不見得發覺,一旦出現時影響力,往往後果不堪設想。你覺得幾歲才可能出現「骨鬆」呢?許多病患回應我的第一個答案是「銀髮族」。骨...
該不該對成為植物人的失智症病患插管?一位外科醫師的省思
【文、圖/選自時報出版《死亡的臉:一位外科醫生的生死觀察》,作者許爾文.努蘭】像植物的人對於我們生命中關係最密切的人,要找到能完全信賴的人來照顧,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牽涉到許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