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1 醫療.耳鼻喉
搜尋
血脂
共找到
1636
筆 文章
-
-
2024-02-28 醫療.心臟血管
40歲男血脂過高不理,打球發病揪出血栓!癌症如今已逐步慢性病化,死因多是這疾病導致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8至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高達4成,卻僅有2成尋求醫療協助。醫師表示,高血脂初期症狀不明顯且無法自行測量,民眾難以自我發現與控制,可能從20歲就開始累積、中年發病。40歲男血脂過高不理 打球發病揪出血栓40歲的陳先生在四年前公司健檢時發現血脂過高,當時不以為意,又因為沒有不適症狀,因此未尋求醫療協助。陳先生說,因為本身有打棒球的習慣,覺得有長期運動,相對健康,但去年在打球跑壘時,喉嚨突發疼痛,一度感到胸悶,認為苗頭不對才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才發現體內已有血栓,緊急裝了2個心臟支架才改善。三高對健康危害甚廣!國健署慢病防治組科長鍾遠芳表示,三高中的「高血脂」難以自我監測, 20歲以上國人的高血脂盛行率高達40%,但僅25%有自覺,即使在健檢報告中出現紅字,大多不會進一步了解及處置。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北醫附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群耀表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對健康危害甚廣,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導致動脈阻塞,並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癌症如今已逐步慢性病化。」黃群耀說,很多癌友的並非因為癌症本身死亡,而是因為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導致;若血管內血脂濃度過高,會導致血管病粥狀硬化,血管一旦狹窄就有可能造成胸悶;另外若是出現剝落,就有可能產生血栓;在5至10分鐘內就會出現胸悶、不舒服,如果發生心肌梗塞5分鐘內急救可能都來不及。生活、飲食習慣差 導致高血脂黃群耀表示,不少高血脂患者都是生活、飲食習慣導致,從20至30歲開始累積,在中年可能就開始發病。而國內心肌梗塞好發年齡,大致有兩波,第一波為40至50歲,以男性為主;第二波為70歲以上男性與停經女性。黃群耀分享臨床案例,有位70歲的大老闆,本身有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某天正要去打高爾夫球路上,突然感到右肩很酸;還好他相當警覺,趕緊到醫院檢查,照心電圖才發現是「右冠狀動脈血管血栓」,且全部塞住,險些危及性命,緊急使用溶栓藥物後才穩定病情,救回一命。國健署提醒,平時可透過健檢了解血脂數值,若突然出現左邊胸前感覺疼痛或緊縮,喘不過氣、冒冷汗、呼吸困難,有頭重腳輕的感覺等疑似心肌梗塞癥狀,尤其是有三高或心血管病史民眾,更要注意,務必要撥打119及時就醫。血脂正常值.總膽固醇<200 mg/dl.三酸甘油脂50 mg/dl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8 養生.聰明飲食
抗癌水果橘子!抗發炎、連絲吃降血脂,一文看「橘子」的營養、好處、怎麼挑
秋冬是橘子的產季,皮到果肉都好營養!橘子屬於柑橘類(Citrus)水果,柑橘類水果還包含柚、柑、橘、橙等,它們都含有豐富維生素C、礦物質,幫助維持身體健康。到底橘子還有什麼營養與好處?橘子怎麼挑才好?一文解析。橘子的種類農業部臉書貼文顯示,橘子其實有很多種,並列出「寬皮柑」有以下種類:.椪柑:果實扁圓形,果頂寬廣,果皮細緻平滑便於剝皮,風味優異、濃郁酸甜。.桶柑:果實球形,果皮橙黃色,風味酸甜俱佳。.茂谷柑:果形扁圓,皮薄較不易剝,糖度高,風味濃郁。砂糖橘:小型果,皮薄易剝,糖酸比高,具特殊香氣。.佛利蒙柑:果形扁圓,果皮呈深橙紅色,色澤艷麗,糖度高,肉嫩多汁、香味濃。橘子的營養成分橘子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提供多種重要的營養素。而且果肉與果皮都具有營養,果肉富含β-胡蘿蔔素、多酚類、有機酸等,果皮則含有檸檬烯、保護呼吸道、祛痰止咳,也可以增加抵抗力。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營養成分表顯示,椪柑的營養成分為: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不只能幫助美白,還能護眼、減脂,是身體的必須營養素。而且維生素C還能幫助免疫功能運作、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並具有抗氧化作用,對於細胞保健很重要。.β-胡蘿蔔素:有助於維護視力、皮膚和黏膜的健康。.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並維持腸道健康。.鉀:利尿消水腫,有助於心臟和血壓的正常運作。.葉酸:葉酸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角色,也是孕媽咪必備的營養之ㄧ。.維生素B群:消除疲勞,促進身體代謝。.柑橘多酚:保護身體管路,降發炎。另外,高敏敏營養師也在臉書貼文指出,橘子的白絲又叫「橘絡」或「白絡」,而且這些白絲也具有一定的幫助,如富含含橙皮苷(Hesperidin)具有抗發炎、抗氧化、降血脂、控血壓、保護心血管等功用,還有幫助增加咀嚼時間、飽足感,有助食後血糖控制的膳食纖維。橘子的功效橘子是一種美味且營養豐富的水果,它有許多健康益處。而且橘子也是美國癌症醫學會認定的30種「抗癌水果」之一,不過食用時仍需注意,胃酸多者最好飯後食用。以下是一些橘子的功效:1.強化免疫系統:橘子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有助於強化免疫系統,促進抗氧化作用,並提高身體對感染的抵抗力。2.促進腸道健康:橘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並維持腸道健康。3.抗氧化作用:橘子中的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有助於減緩細胞老化過程,維持皮膚和身體器官的健康。4.血壓調節:橘子中的鉀有助於平衡體內的鈉,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血壓水平,降低高血壓的風險。5.抗發炎:橘子中的柑橘多酚具有降發炎特性,有助於緩解身體的發炎反應。6.心臟健康:橘子中的植物化學物質,如橙皮素,據說對心臟健康有益,能夠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橘子怎麼挑?.顏色:色澤為橘黃色.外皮:平滑,沒有凹陷或破損.果蒂:日本網站《grapee》文章顯示,綠色果蒂的橘子可能還尚未成熟,因此果蒂顏色轉黃的橘子。Q.長輩說吃烤橘子可以止咳?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咳嗽因侵入肺部的病氣不同,又分為風熱(黃痰)、風寒(白痰),以及風燥(乾咳)三種。只有黃痰的「風熱咳嗽」,吃橘子才有止咳、化痰的功效。風熱咳嗽通常頻率高又劇烈,喉嚨發炎、痰濃且呈黃色,伴隨頭痛、鼻塞、怕風、口渴等症狀。這類型咳嗽,適量食用熱橘子可以清熱潤喉,幫助化痰解熱。但由於橘子屬於「寒性」的食物,建議可以烘烤加熱,袪除其寒性再食用。橘子的2道料理另外,除了台灣會享用「鹽烤橘子」幫助減緩「熱咳」外,日本營養師村上祥子表示,吃「鹽橘」對於改善便秘、減少臉部斑點、降血壓有幫助。鹽橘怎麼做材料:橘子2~3顆、鹽2g。作法:將橘子外皮刷洗乾淨、熱水沖洗後,用廚房紙巾擦乾並去蒂;將橘子切成4等份放入食物調理機,灑上鹽後一同絞碎(家中若無食物調理機,也可以將橘子切成碎末);裝入可放置於微波爐的乾淨瓶子,600W加熱30秒(750W25秒、500W40秒);在瓶口包上保鮮膜後壓一壓、確保瓶內無空氣,蓋上瓶蓋放置常溫約12小時即完成。製作完成後不僅可將鹽橘加入水、紅茶、氣泡水裡,更可以入菜!以下介紹兩道鹽橘料理:.鹽橘應用1:鹽橘涼拌菠菜(2人份)材料:菠菜1/2把(100g)、鹽橘2大匙、醬油1小匙、柴魚少許作法:菠菜清燙後去除水分,將之切成3cm左右長度;並加入鹽橘、醬油攪拌混合,最後撒上柴魚即完成。.鹽橘應用2:鹽橘豬肉湯(2人份)材料:豬肉薄切50g、鹽橘2大匙、水250ml、鹽與胡椒少許、切末洋香菜(巴西里)少許作法:將豬肉切成3cm左右長度後,與鹽橘、水,一同放入鍋裡燉煮;把雜質撈除、確保豬肉熟透後,撒上鹽、胡椒、洋香菜等即完成。參考資料農業部、高敏敏營養師、みかんの皮レシピ【塩ミカンの作り方】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7 養生.運動健身
減脂必看!你知道內臟脂肪最害怕這10種食物嗎?!
努力減肥卻感覺沒什麼成效嗎? 甚至覺得體重掉了,但還是有小腹凸,這可能是內臟脂肪沒減掉,如果你正在減脂,那麼吃對食物很重要,今天就要和大家分享,對內臟脂肪非常有針對性的十大食物。編輯推薦30年青龍女神寫下傳奇!南韓超人氣大滿貫影后金憓秀8大金句,「笑吧!一邊笑一邊咬緊牙關再去做點什麼就行!」林依晨《不夠善良的我們》、《同棲散策》激烈床戲成焦點!2024年5部情慾台劇盤點,柯震東《愛愛內含光》先性後愛引爆話題!羊肉富含高蛋白質的羊肉能夠提供飽足感,同時有助於增加肌肉質量,減少內臟脂肪的積聚。高麗菜高麗菜富含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減少內臟脂肪的形成。糙米糙米含有豐富的纖維和營養物質,能夠提供持久的能量,同時有助於降低內臟脂肪的積累。豆腐豆腐是低熱量、高蛋白質的食物,能夠提供飽足感,同時有助於降低內臟脂肪的形成。鯖魚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鯖魚,有助於降低內臟脂肪的積累、提高新陳代謝。沙丁魚與鯖魚相似,沙丁魚也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能夠幫助減少內臟脂肪的形成。綠茶富含抗氧化劑的綠茶,有助於促進脂肪氧化,減少內臟脂肪的積累。納豆富含大豆異黃酮的納豆,能夠幫助調節膽固醇,有助於降低內臟脂肪的形成。燕麥燕麥含有豐富的β-葡聚糖,有助於降低血脂、減少內臟脂肪的積聚。海帶芽富含膳食纖維的海帶芽,能夠促進腸道健康,減少內臟脂肪的形成。有意識的將這些食材納入三餐,讓擾人的內臟脂肪速速消失,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心理測驗】測試一下你是一個難追的人嗎?王鶴棣私下零偶包!陸媒票選「最具好感度」明星排行榜Top5,白鹿本人親切到就像閨蜜!
-
2024-02-24 養生.聰明飲食
紅豆、蓮藕、鷹嘴豆...17種食物是澱粉還是蔬菜?營養師授主食替代法,除了白飯還可吃這些
「均衡飲食」已經是這個健康抬頭的時代裡人人都知道的觀念,比起一碗榨醬麵、一塊麵包、一盤炒飯,許多人會認為有飯、有菜、有肉的「便當」才是更均衡的選擇。你是否常常打開便當之後發現滿滿的飯及主菜,而菜格放了馬鈴薯、山藥、玉米等好多蔬菜……咦?等等,這些並不是蔬菜呢!並不是這些菜餚不健康,而是它們總被誤認為是「蔬菜」,實則不然。今天《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大家認識這些便當中的小陷阱-澱粉類蔬菜,幫助你更輕鬆落實均衡飲食喔! 什麼是澱粉類蔬菜?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每100公克的蔬菜類僅能提供5公克的醣類,但是像大部分根莖類如:地瓜、馬鈴薯、山藥、芋頭等等,以及部分乾豆類如:紅豆、綠豆、鷹嘴豆等等,它們含有的醣類已經遠遠超過蔬菜的量,因此是被歸類在「全榖雜糧類」的喔!但也因為它們很常被誤認為是蔬菜,因此有「澱粉類蔬菜」的別名。下面列舉常見的澱粉類蔬菜每100克的營養成分:這種澱粉類蔬菜都是屬於「未精製穀物」,國健署建議,每天食用的全榖雜糧類應該包含1/3以上的未精製穀物,此外,澱粉類蔬菜通常比起我們所熟知的米飯、麵條,擁有更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及礦物質,尤其是乾豆類更有豐富的蛋白質。因此偶爾可以試試看用這些澱粉類蔬菜取代部分白飯、麵條,適度地減少飯、麵的量,讓主食類的層次及種類更多元,也是更健康的飲食方式唷!澱粉類的份量該怎麼換算?下面就來教大家常見澱粉類簡易的「份量」概念,下次在備餐的時候,就能輕鬆將不同食物做替換唷!以熱量來說,1碗白飯(約280大卡)=1碗糙米飯=1碗雜糧飯=2碗麵(熟的白麵條)=2碗稀飯=2碗燕麥粥=4片白吐司(薄)=4片全麥吐司(薄)=2碗地瓜(約110克2個)=2碗芋頭(約220克4/5個)=2碗南瓜=2個馬鈴薯(90克2個)=2又2/3根玉米(共340克)=1碗玉米粒=8湯匙綠豆=8湯匙紅豆=8湯匙鷹嘴豆加映小知識:來認識玉米的小時候-玉米筍看完前面的內容,大家應該有發現玉米是被歸類在「全穀雜糧類」的,那麼玉米筍呢?玉米筍是玉米在吐絲授粉前的幼嫩果穗,也就是「玉米的小時候」,因為還沒有成熟,所以中間的玉米桿還是軟嫩的可以直接食用。和成熟的玉米相比,玉米筍的醣類、蛋白質含量都遠遠低於玉米,所以是被歸類在「蔬菜類」喔!下面來帶你看看它們主要的營養價值差異:雖然它們都是「玉米家族」的成員,在六大類食物中卻歸屬於不同種類的食物,是不是非常特別呢?看完今天的文章,相信你也更能分辨出「澱粉類蔬菜」囉!其實這類食物大多有個共通特點,就是吃起來口感綿綿、鬆軟的,與一般我們常吃口感爽脆的蔬菜類不同,如此一來應該就更好區分囉。雖然這些今天介紹的這些食物同樣屬於全榖雜糧類,熱量比較高,但卻是保留食物原型的未精製穀物,建議大家可以嘗試以1:1的比例和白飯做替換,除了口感上更豐富之外,對於健康也更有幫助喔!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4 養生.聰明飲食
10大超好吃傷腎美食正慢慢傷害你的腎,第1名揚名海內外!
洪永祥醫師去年曾公布5大高熱量包餡食物傷腎排行榜,今年他又列舉十種在在不知不覺中緩慢傷害腎臟的美食,包括燒餅油條、炸雞排…就連早餐穀物也是!而第一名更是揚名海內外的國民美食珍珠奶茶。【延伸閱讀】熱量超驚人!醫師公布5大包餡食物是傷腎大魔王 第一名大家午餐經常吃台灣人是出了名的愛吃美食,但許多小吃其實都是高油鹽糖,吃多了其實對健康不好。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台灣人每九個就有一個慢性腎衰竭,很多人跟他說「我每天都再吃這些食物也都沒事阿?」其實不是沒事,而是緩慢破壞而不自知。傷腎食物百百種,洪永祥以下列出我們每天非常常見,容易被忽略掉的十個美食,經常吃會讓你容易口渴、水腫、變胖、小便出現泡泡,在不知不覺當中腎功能就會退化的比同年齡的快。十種超級傷腎的好吃食物第十名:早餐穀物早餐穀物,包含玉米片、小麥片等的主要成分是裹了糖的碳水化合物,主打健康的穀片,宣稱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纖;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跟天然的糙米、燕麥、五穀米等富含高纖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是一樣健康的穀物,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曾發現,半數市售早餐榖片,每100公克含鈉量達500毫克以上。2006年,英國的消費者雜誌檢視275款早餐麥片,發現「以兒童為銷售目標的早餐麥片中,將近90%含高糖、13%含高鹽、10%含高飽和脂肪。」這些事實上都是高油鹽糖的加工食品,因為這是每天固定的早餐,經年累月的吃務必要給小孩吃天然全穀根莖類食物,而不是這些方便的加工傷腎穀物。第九名:蔥花肉鬆捲與奶酥麵包台式蔥花肉鬆捲麵包鬆軟的口感,是因為含有豐富油脂,並且抹上了美乃滋讓質地更加柔軟,加入了美味肉鬆,整體扎實的重量讓它直接奪得麵包界熱量冠軍。蔥花肉鬆捲麵包熱量高達565大卡,約莫2碗飯的熱量,另外日式麵包無論奶酥、紅豆、芋頭、克林姆都是超高油鹽糖的食物,這些超甜傷腎日式麵包的第一名就是奶酥麵包,一個奶酥麵包高達540卡,這是因為奶酥內餡主要是由奶油、奶粉、糖混合製作而成,再加上麵包原有的熱量,一個麵包下肚,不但吃進去了高熱量其內餡更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飽和脂肪酸,吃多也是會讓身體造成腎臟極大負擔。第八名:燒餅油條燒餅油條的製作過程也要加入油脂,它是將麵粉先揉成麵糰,再丟入油鍋中炸。油溫越高,風險也就越高,除了一份燒餅油條的卡路里為500到600大卡,吃掉一份熱量大約是2/3杯珍珠奶茶的熱量。高溫油炸更產生了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的傷腎致癌風險。另外很多油條等食品業者為了增加酥脆口感,多會使用含有重金屬「鋁」的膨脹劑,殊不知人體若攝取過多的鋁,可能會影響腦部腎臟,誘發失智與腎衰竭。第七名:鍋貼包餡食物像是鍋貼、水餃、小籠包,都是澱粉包著五花肉,澱粉高熱量,五花肉含飽和脂肪酸與高熱量,當澱粉緊緊包著五花肉,一點油脂都不漏掉,完全吃進肚就超級傷腎了,高熱量包餡食物傷腎排行榜第1名為鍋貼,因為一份高達750大卡與超過一餐需要的熱量,包餡食物是國人三餐經常的方便選擇,經常攝取是國人造成代謝症候群的非常常見原因,卻往往無法理解他對腎臟的慢性破壞,吃著吃著就吃出肥胖、高血壓、高血脂與糖尿病,腎功能就一日一日流失。第六名:肉鬆肉乾與香腸肉鬆是很好吃的下飯食品常見於早餐飯糰,還有小孩若是生病沒胃口時,或是老人家牙齒不好咬不動肉的時候,擔心加人營養不夠,要補充蛋白質往往都會選擇稀飯加肉鬆;肉鬆事實上很多營養加工食品,會用大量的油、醬油、糖與鹽調味,加工過程中幾乎胺基酸、維生素營養耗盡,只剩下高油鹽糖調味加工食品,尤其是糖尿病人及腎臟病人,就不宜吃肉鬆。同樣的肉乾與香腸也是高油鹽糖加上高溫加工的紅肉,吃完口乾舌燥,有研究發現除了致癌風險外,會引發身體慢性發炎,例如慢性腎絲球腎炎、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癌症等。肉鬆肉乾香腸一直以來頗有爭議性,製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異環胺」,其實蛋白質高溫加工油炸、燒烤類過程也容易產生異環胺。第五名:鐵板麵鐵板麵是早餐店非常暢銷的明星早餐,也是我心目中所有早餐中最傷腎的食物,高油鹽糖鐵板麵全包了,鐵板麵除了高熱量每一百公克的油麵熱量就有361卡,鈉含量更是高達712毫克,鐵板面的調味包通常是預先做好的,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調味成分跟勾芡,不僅很油也很鹹,熱量驚人,且經過鐵板上高溫烹煮的鐵板麵,容易卡上陳年焦炭,異環胺、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增加罹癌風險。第四名:三寶飯一份三寶飯960大卡,這還是只有肉跟飯的熱量,加上配菜後熱量大約在1330大卡,比炸雞腿便當熱量還高,一餐就吃掉了一天兩餐的熱量,烤鴨、烤雞的脆皮是因為醃料中含糖,經過烘烤後雖然香氣十足,但熱量也是驚人。叉燒是由五花肉製成,本身為高脂肉類,,且燒臘便當的飯量很多,熱量就爆高,傷腎不只熱量最後會淋上美味高鹽高糖的醬汁,美味的三寶飯真的超傷腎。建議盡量少吃,吃的時候避開肥肉、雞皮、鴨皮。第三名:炸雞排香酥多汁的炸雞排堪稱「邪惡國民美食之最」,更是許多人的宵夜追劇聚會唱歌首選!2012年一則新聞震撼了台灣,台中市一位12歲女童,每天下課在學校附近,買雞排或鹽酥雞吃,一星期4到5次,估計1年吃超過2百份雞排,結果前陣子感冒,引發尿毒症,檢查發現腎臟已經壞死,以後都要洗腎,這位女童原本就有慢性腎臟病,加上每天吃高熱量的油炸物,導致腎臟無法負荷而整個腎功能就耗盡,裹著澱粉經過油炸的雞排,一片熱量平均可達630大卡,比吃2碗白飯還要多。「可怕的不單是熱量」,雞排的獨家調味都是有甜又鹹的高鹽糖,油品若不按時更換,回鍋油更是很多的致癌物與重金屬,經常吃炸雞排不單單是發胖更是傷肝傷腎身心傷血管提升致癌率。第二名:日式拉麵很多第一次吃道地日本拉麵只要喝上第一口湯就會喊好鹹,如果是出國日本才吃一次就算了,台灣人真的是太愛吃拉麵了,對拉麵痴狂的人超級多,甚至網路上還出現「台北捷運拉麵地圖」而且許多人氣店面不分白晝,總是大排長龍,大家一定有印象吃完拉麵超口渴,讓人擔心的是,愛拉麵的就愛拉麵的功夫熬煮湯頭,一定要把湯喝到見底才禮貌,一碗拉麵含鈉量高達2000~4000毫克,有些專業吃貨一周7天,很多人吃著吃著就習慣了拉麵的鹹度,接著血液中的鈉離子就飆高,高血鈉除了造成腎臟負荷、超級傷血管,更造成水腫、高血壓與痛風的發作,絕對是傷腎的高危險。第一名:珍珠奶茶傷腎第一名的后冠是珍珠奶茶,不僅僅是他本身傷腎的邪惡成分,比起前面九種食物她應該是台灣人攝取頻率最高的傷腎食物。一杯珍珠奶茶熱量高達 783.2 大卡;奶茶當中的「奶」是以奶精製作,不論是粉狀還是液狀都屬於油脂類、而不是奶類,雖然現在已較少見反式脂肪製成的奶精,但那一顆顆的褐色珍珠就是高熱量來源。高果糖是傷腎的另一大原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額外添加精緻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每日熱量的5%,若以成人一天所需熱量1800大卡計算,相當於精緻糖不超過90大卡(相當於22.5公克的糖),而一杯700c.c.珍珠奶茶的含糖量約50至60公克,只喝半杯就超標珍奶當中的高果糖糖漿,其果糖分子代謝會產生過多的磷酸三碳糖,促進肝臟內生性脂質合成,也會增加三酸甘油酯堆積胰島素阻抗的增加,提高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痛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這些慢性病症是傷腎的最大元兇。偶爾吃別緊張 多喝水、多運動增代謝 洪永祥說,以上十種超級傷腎好吃的食物,大家務必放在心中就好,不要輕易放進口中,若真的偶爾嘴饞吃了,要多喝水、多運動增加代謝,任何一種千萬不要變成每天吃的常規飲食,那是非常恐怖的。人類出生約有兩百萬顆腎絲球,要使用一輩子,腎絲球不會再生,死掉一顆就少一顆,人類壽命不斷的延長,腎臟的存款一定要省著點用,將來老了才能避開洗腎的危險。為了腎臟的健康,一定要減少攝取這些食物的頻率。【資料來源】.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19 醫療.心臟血管
為什麼會主動脈剝離?主動脈剝離前兆是什麼?與高血壓、高血脂和遺傳有關?
近年有許多名人因為主動脈剝離離世,像是藝人小鬼、唱紅《外婆的澎湖灣》的歌手潘安邦、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都是因主動脈剝離猝逝。這些名人的離世,讓民眾更關注「主動脈剝離」的議題。根據統計,近十年內主動脈剝離有年輕化的趨勢,30~40歲的病人增加,在過去20年前都屬於少見案例,現在卻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主動脈剝離是怎樣的疾病?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管壁結構可分為三層:內、中、外三層,承接心臟每天所輸出的血液,因為主動脈受到衝擊的力道很大,所以管腔堅韌柔軟並且富含彈性。然而,當年紀漸長,加上動脈出現硬化時,主動脈的管壁就會如同經年使用的橡皮水管一樣,出現變硬和易脆裂的問題時,如果主動脈出現受損和血管壁中的內層有破裂,就會讓血液大量進入中層及外層間,就會形成「假腔」,壓迫原來的管腔。如果血液大量流入假腔,假腔就會壓迫主動脈腔,導致主動脈的供血量減少,產生局部區域缺血,缺血則會讓周邊地區產生缺氧的問題。但假腔的血管壁薄弱,也有可能再次導致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嚴重出血的問題。發生主動脈剝離救治有多緊急?根據診斷出的時間,主動脈剝離可以分為「急性」與「慢性」,從有症狀到診斷出主動脈剝離在14天內就稱為急性,反之超過14天則稱為慢性。依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如果不處理:●超過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約71%的人會在2個月內死亡。●約89%的人在3個月內死亡。●約91%會在6個月內死亡。基本上,多數的主動脈剝離是一種急性重症,醫師必須要很快診斷出該疾病,給予及時的手術治療,這是搶救病人的關鍵所在。主動脈剝離有前兆嗎?主動脈剝離發生時又快又急,病人會描述自己有強烈的胸悶不適,背部肌肉會感覺到瞬間被撕裂的強烈疼痛,甚至可以用痛到快昏倒來形容。當發生這種強烈的不適感時,很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所引起,建議最好就醫釐清病情。必須要說明的是,主動脈剝離的症狀並不是只有背部撕裂感,還有很多症狀都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有時會伴隨有下肢無力、肚子痛、胃脹氣等不典型症狀時,容易讓醫師判斷為其他的疾病,增加醫師判斷的難度。主動脈剝離與高血壓、高血脂的關係?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20的衛教資料:時任心臟基金會黃瑞仁執行長指出,主動脈剝離9成都是高血壓引起,對主動脈最大的危險就是造成主動脈剝離。建議有高血壓的病人一定要嚴格控制血壓。此外,使用毒品古柯鹼也容易導致血壓偏高,尤其在美國地區濫用問題較嚴重,也是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因子之一。高血脂容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不僅會影響血管彈性,也會讓血管的管徑變小,增加主動脈內部的壓力,增加主動脈剝離的機率。尤其合併高血壓的情況下,更容易讓血管受傷,引起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跟遺傳有關?近年的研究已發現,多個遺傳性疾病與主動脈剝離有關,這些遺傳性疾病的相關基因也解密出一些,所以部分疾病目前可透過基因檢測篩選出來。可能引起主動脈剝離的遺傳疾病如下:1.結締組織相關疾病: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埃勒斯-丹洛斯症候群(Vascular Ehlers-Danlos syndrome)和L-D症候群(Loeys-Dietz aneurysm syndrome),這類型結締組織的病變,會讓血管容易受損,增加主動脈剝離的機會。2.二瓣式主動脈瓣(Bicuspid aortic valve):這是一種心臟瓣膜的異常,增加的風險是一般人5~10倍,相比其他的遺傳疾病風險最高。3.家族性胸主動脈瘤或剝離(Familial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dissection),容易導致主動脈瘤或種動脈夾層的發生率,也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 所以,如果家族有相關的遺傳疾病病史,有懷疑自身是否罹病,可用基因檢測確認是否罹病。參考資料:衛福部國健署衛教資料:及早控制高血壓 降低主動脈剝離新竹台大分院衛教資料:主動脈剝離
-
2024-02-17 養生.保健食品瘋
葉黃素、B群、益生菌、鈣片... 這些保健品你吃對了嗎!該怎麼吃?哪些人需補充?營養師解惑
對工作忙碌、營養不均的現代人來說,藉由補充保健食品來維持身體健康機能成為一種選擇。長時間使用3C產品,擔心影響視力時,有人會補充葉黃素來保健眼睛;加班熬夜、勞累不堪時靠維生素B群來補充體力;或是長期有排便困擾、過敏體質的人補充益生菌來調節腸道菌叢及免疫系統……。這些常見的保健食品到底有何功用?該怎麼吃?哪些人需要補充?雙和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陳薏丹從專業角度為你一一解惑。葉黃素 3C電腦族防黃斑部病變由於葉黃素無法靠人體自行合成,因此飲食是葉黃素唯一來源,深綠色及黃綠色蔬果,如菠菜、地瓜葉、南瓜、玉米等為富含葉黃素的食物來源,但根據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調查,大部分的人蔬果量皆攝取不足,加上使用3C產品的時間過長,因此可藉由補充保健食品來攝取葉黃素。市售保健食品的葉黃素可分為「游離型」和「酯化型」2種,游離型葉黃素可直接在小腸被吸收,而酯化型葉黃素則需透過腸道酵素輔助分解才能吸收,因此建議於飯後補充,與食物中的油脂混和消化,以增加吸收率。葉黃素的補充重點在於持續性而非劑量高低,日常保健補充劑量只需6毫克就夠,除了注意補充劑量外,葉黃素需長期且穩定的補充才能提高血中葉黃素濃度。主因黃斑部獲得葉黃素的速度非常慢,因此短則2個月才能增加、半年期濃度才能維持有效穩定。維生素B群 女性、熬夜、素食者必需維生素B群含有8種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1、B2、B6、B12和B3(菸鹼酸)、B5(泛酸)、B9(葉酸)、B7(生物素),主要的食物來源包括魚、蛋、牛奶、瘦肉、深綠色葉菜等。維生素B群的主要作用是擔任輔酶參與能量代謝,就是將食物裡的營養轉化成身體所需能量。也因此維生素B群攝取不足時會造成代謝能力下降,身體就會感到虛弱無力。由於人體需求量不高,只要每天飲食均衡,不致造成維生素B群缺乏。不過還是有些人需額外補充維生素B群,像是吸收能力不好的老年人、長期吃全素者,還有生理期時容易貧血、頭暈的女性,以及經常熬夜、作息不正常的人,需要補充維生素B群提升代謝力。維生素B群的補充劑量以產品標示為主,且因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的維生素,過量的維生素B群會隨著尿液排出,因此過度補充對身體無益。若擔心吃了維生素B群晚上會失眠,建議可於白天補充。益生菌 調整腸道健康和過敏體質者益生菌是腸道內有益菌的統稱,只要是有益健康的細菌都可稱為益生菌。益生菌是許多家庭的必備保健食品,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可達到不同的保健效果,如調整腸道健康、調節免疫功能等功效。通常家長會給孩子補充益生菌,多因小孩便秘和過敏問題,不過小孩如果不愛吃蔬菜,缺乏膳食纖維,還是無法在體內養出好菌,如能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做為益生菌養分,就能提高養成腸道好菌功效。臨床顯示洋蔥、蘆筍、蘋果、香蕉、牛蒡、黃豆等食物富含膳食纖維,有助益生菌生長。選購益生菌產品時,民眾可以評估自己的需求,並選擇對應功效的益生菌菌株,並連續補充6個月,才能達到保健功效。鈣片 更年期女性和素食者慎防骨鬆日常飲食中可從乳製品、豆製品或堅果種子類等補充鈣質,隨著年齡增長,人體骨質就開始像溜滑梯一樣,慢慢下滑流失,至中年以後骨質會逐年減少0.3至0.5%,因此攝取足夠的鈣可減緩因年長而流失骨質的速度,特別是更年期女性以及素食者,更需注重鈣質的補充。市售鈣片種類眾多,其中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和胺基酸螯合鈣有什麼差別?又該如何選擇?碳酸鈣和磷酸鈣的鈣含量為40%,不過腸胃不好的人吃了容易脹氣、便秘,檸檬酸鈣的鈣含量為20%,胺基酸螯合鈣的鈣含量也約是20%。但吸收率相比,胺基酸螯合鈣的吸收率高達90%,其次則為檸檬酸鈣,吸收率為35%,而碳酸鈣和磷酸鈣的吸收率為25至30%。要讓鈣質能有效吸收,還得有維生素D的幫助,因此每天可在陽光下散步10至15分鐘幫助維生素D生成,也可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黑木耳以及菇類等),促進鈣質吸收。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建議,青少年、成年人及年老者每日建議鈣攝取為1,000至1,200毫克,但因每次的鈣吸收飽和量為500毫克,建議依照產品標示分次服用,以達到一天所需的量。魚油 一週吃魚少於3次可額外補充魚油的主要成份為Omega-3脂肪酸,其中包括DHA、EPA。DHA與腦部和眼睛血管相關;而EPA能抗發炎、降低血脂。日常飲食可選擇鮪魚、鰤魚、鯖魚、秋刀魚、鰻魚、沙丁魚和鮭魚等富含魚油的深海魚類、海藻或藻油作為攝取Omega-3脂肪酸的來源。孕婦和哺乳中的媽媽每日需要200毫克DHA,每週攝取1至2份的魚類即可滿足需求量。由於魚油為脂溶性,與脂肪一起補充較能吸收,因此建議餐後或隨餐吃,效果更好。有些人會擔心魚油是否有重金屬殘留?由於市售魚油多為小型魚萃取製成,不致有重金屬殘留問題;選購時也可多注意產品的重金屬檢驗報告說明。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魚油(DHA+EPA)攝取應小於2克,因此民眾購買市售魚油商品時應查看其標示避免補充過量,而且魚油具有抗凝血的特性,不能與凝血功能異常、或者服用相同藥理功效的藥物一起食用,如果民眾本身有凝血功能不全、懷孕32週以上或近期有開刀者,則不建議補充魚油。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7 養生.聰明飲食
調節血糖血脂、減少癌症發生率...盤點膳食纖維5大好處! 一圖看「膳食纖維食物排行榜」
每每談到健康飲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衛福部、國健署)或是各大醫院提出的飲食教育中,都會倡導「三蔬兩果」的概念,呼籲大家每天至少要吃到三份蔬菜和兩份水果,還有搭配未精緻的全穀類或根莖類食物(如燕麥、蓮藕)來取代精緻澱粉。在這些飲食建議之中,其實都隱藏著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究竟膳食纖維是什麼?膳食纖維好處又有些哪些呢?就讓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來一一為你解答!膳食纖維是什麼?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指的是可食且無法被人體小腸酵素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及木質素(Lignin)等物質,人體雖然無法直接吸收利用這些物質來產生能量,但它們卻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能為我們的健康帶來許多非常重要的好處,因此每天都需要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以來維持身體健康。膳食纖維可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及「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兩大類,依據他們的特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水溶性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成分包括:果膠(Pectin)、樹膠(Gums)、菊苣纖維(Inulin)、寡糖…等都屬於這類,通常存在於質地較軟嫩、黏稠的食物中,例如秋葵、木耳等。水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功能是幫助調節血糖與血脂、增加飽足感等。.非水溶性膳食纖維:非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成分包括:木質素、纖維素(Cellulose)、幾丁質(Chitin)…等。多存在於質地較堅硬、粗糙的食物中,例如地瓜葉、糙米等。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功能可以幫助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等。膳食纖維對身體的好處究竟膳食纖維好處有哪些?為什麼它對我們的健康這麼重要呢?Sean在這裡幫大家統整了五大膳食纖維好處,一起來看看吧!1.調節餐後血糖正常狀態下,我們用餐後,食物中的澱粉會被消化產生單醣(Monosaccharide),隨後經由腸道吸收進體內,這時血糖會開始上升,接著身體會分泌胰島素(Insulin)來促進細胞對醣的攝取,幫助血糖回到正常的水平,避免呈現高血糖狀態。但對於精緻糖攝取過量的族群或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容易控制不佳而產生劇烈的波動,造成身體的負擔。這時候膳食纖維(特別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就非常重要,它能與食物混和,減緩醣類吸收的速率,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因此對調節餐後血糖有著非常大的益處。2.調節血脂膽汁(Bile)是一種含膽固醇(Cholesterol)的消化液,在我們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在體內會不停地回收再利用。而當有飲食中有攝取膳食纖維時,它會與膽汁結合,增加膽汁排出體外的量。這時肝臟為了補充被排出的膽汁,就會消耗血液中更多的膽固醇來製造膽汁,因此就可以降低血膽固醇及血脂的濃度,達到調節血脂的功效。此外,膳食纖維本身也可以幫助減少飲食中油脂吸收,同樣具有幫助降低血脂的效果。3.增加飽足感、幫助排便水溶性膳食纖維進入體內後,會在體內吸水膨脹,進而延緩胃排空的時間,達到延長飽足感及減少進食量的效果,因此有助於體重控制。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具有刺激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改變糞便質地等作用,可以使排便更順暢。而在腸道蠕動的過程中,也可以將附著在腸道內的廢物與糞便一併排出,避免它囤積在體內,維持腸道健康。4.作為益菌生(Prebiotic)益菌生(Prebiotics),又稱益生質、益生元,是指可以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物質,我們可以把益菌生理解成益生菌的食物,可以幫助益生菌在我們的腸道順利生長。有些膳食纖維例如菊苣纖維、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等,在進入腸道後不僅能發揮自身膳食纖維的功能,也可作為益菌生存在,提供益生菌成長所需的養分。而有助於益生菌製造對身體有益的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 SCFA)等物質,不僅能將腸道打造成對好菌有利的生長環境,還能同時抑制壞菌增生,進一步幫助腸道健康。5.減少癌症發生率常年以來,癌症一直都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所以健康飲食的目的,有很大一部份是在預防癌症的發生。而根據流行病學、動物及臨床等一系列研究結果,都得出一個結論:攝取足量的高纖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等,不但能預防大腸直腸癌,還可以降低罹患乳癌、食道癌、胃癌、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以及卵巢癌的風險。這是因為膳食纖維能夠稀釋腸道中有害物的濃度、幫助糞便加速排出;也可調節免疫反應、對抗發炎、維持腸道細胞健康、抑制致癌細胞增生等功能。膳食纖維一天要吃多少?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及各大醫院的飲食指南建議,膳食纖維一天應攝取約25~35克,換算起來大約是每天3份蔬菜及2份水果。然而,最新的國民營養調查中發現,國人不論性別或年齡層,我們每日膳食纖維的攝取量皆全部未達標準!能夠每天吃到3份蔬菜的人更是不到2成!若長期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都容易會提高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風險。因此接下來Sean就要帶大家一起認識高膳食纖維食物有哪些!富含膳食纖維食物有哪些?在衛福部國健署定義的六大類食物中,高膳食纖維食物多存在於全穀雜糧類、蔬菜類及水果類。那我們日常飲食中有哪些食物是屬於高膳食纖維食物呢?一起來看看吧!.全榖雜糧類:紅豆、綠豆、燕麥、紅藜、玉米、糙米、蓮藕、南瓜、地瓜、芋頭.蔬菜類:黑木耳、海帶芽、牛蒡、黑豆芽、香菇、秋葵、地瓜葉、紅莧菜、苦瓜、菠菜.水果類:黑棗、百香果、紅心芭樂、榴槤、奇異果、釋迦、柳丁、草莓、小番茄、橘子 膳食纖維好處眾多,使它成為健康飲食中重要的一環,因此建議大家每天都要攝取到足夠的膳食纖維喔!不知道大家在看完文章後,有沒有更認識膳食纖維了呢?貼心叮嚀:除了養成多吃蔬果,補充膳食纖維的習慣外,也別忘了要多喝水喔!水不僅是維持體內液體平衡、促進新陳代謝的重要推手外,還可以滋潤腸道,幫助膳食纖維充分發揮作用,讓你每天的生活都能輕窈順暢!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7 醫療.眼部
眼睛中風會好嗎?會影響視力嗎?醫警告「1前兆」,別只當用眼過度
57歲的吳太太患有高血壓,某天早上起床後,感覺右眼看出去比左眼還模糊,但因為沒有疼痛與其他症狀,吳太太以為是用眼過度因此不以為意,直到1個月後視力模糊仍沒有改善,甚至右眼看東西中間有黑影,就醫後確診為視網膜靜脈阻塞,也就是俗稱的「眼中風」併發黃斑部水腫。所幸即時治療後,症狀減輕,視力也逐漸恢復。不只腦部會中風,眼睛也會中風!恩主公醫院眼科醫師陳彥晟表示,眼中風是指視網膜靜脈阻塞引起的病變及視力障礙,原因常見血栓阻塞,或動脈壓迫視網膜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若單眼視力突然模糊就要警覺,拖延就醫可能會影響視力。眼中風會影響視力或失明嗎?陳彥晟解釋,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病人通常會有突發性、無痛的單邊眼睛視力下降症狀,有部分人可能會因血栓溶解而自行好轉,但另一部分病人會因為症狀輕微而容易拖延就醫,經常是併發其他症狀才警覺就醫治療,此時對治療後的恢復程度會有很大的影響。眼睛中風會失明嗎?陳彥晟指出,眼中風不會直接導致失明,而是後續的併發症會間接使視力越來越差,「眼中風發生後,由於靜脈阻塞導致視網膜缺血,會促使視網膜長出新血管去補償缺血的地方,但這些新生的血管,大多因較脆弱,容易造成血管滲漏,而導致併發症。」視網膜靜脈阻塞可能造成以下併發症:.黃斑部水腫.血管破裂會使玻璃體出血.青光眼:新生血管長在眼前房排水出口附近,導致房水無法排出,使眼壓升高而併發.視網膜新生血管纖維化:收縮拉扯使視網膜剝離,導致視力大幅減退哪些族群容易眼中風?近期冬季溫差變化大,眼中風發生機率也跟著增加。陳彥晟進一步指出,眼中風的高危險群與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病人相似,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肥胖,曾經中風、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周邊靜脈疾病者等。眼中風治療成效會根據血管阻塞位置、缺血程度、併發症之有無而不同。如何預防眼睛中風?陳彥晟提醒,若民眾發現自己突然單眼無痛性視力模糊,請盡快就醫散瞳檢查,若為缺血性的眼中風,因新生血管機會較高,同時確認是否合併有黃斑部水腫或其他併發症。眼內注射藥物可有條件申請給付,越早診斷及治療,視力恢復效果越好。【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820.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16 焦點.健康知識+
龍年6生肖要注意身體健康問題 中醫教這樣吃提升免疫力
正式進入龍年,在新的一年中,縱使生活中的工作繁忙,但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身體健康,而在龍年之際,命理老師李玉珮提醒,有6個生肖要注意今年的健康。屬鼠這一年容易過勞,甚至可能出現恍神狀況,如果外出為開車或騎機車,要注意行車安全,睡眠如果不足,可能對於健康有所危害。屬虎特別是45歲以下的屬虎人,今年容易出現腸胃的問題,也會有發胖機會,要關心自己血脂與體脂肪是否過高,若是50歲以上,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屬兔今年命中有病伏星,沒有大病,但小病不斷,容易得到流行疾病,也會影響到工作,特別是事業運。屬龍今年出現伏屍星與劍鋒星,都不利於健康,無論是意外或生病都很容易,要特別注意身體。屬蛇今年整體來說容易焦慮,平常就晚睡的人,會更容易熬夜,也因此睡眠品質會變差,影響身體健康。屬羊因為今年壓力大,容易大吃大喝來紓壓,特別是油炸物,要特別注意自己身體的三高。提升免疫力怎麼吃?而想要身體變好,京都堂洪崇瑜中醫師表示,健康更為重要,還可以透過食補或是健康美療課程,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不同種類的食物,也要審慎挑選,澱粉類可以多吃黎麥、糙米、地瓜等屬於高膳食纖維澱粉,蛋白質可以多吃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或是雞肉等,蔬果類則建議一天至少3種蔬菜,以深綠色蔬菜或是甜椒為主,2種水果要多吃維生素C含量高,如芭樂、釋迦及龍眼。 ☛此為民俗說法,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
-
2024-02-12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飯後吃效果佳!哪些人需要補充?「8種B群功能與對應食物」一次看
維他命B群(維生素B群)在人體代謝營養素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B群是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共8種維生素,這些營養素常共同存在,也能獨立奮鬥,不論是能量代謝、強化神經系統、維持皮膚防備、造血功能等,都與B群息息相關。建議額外補充B群 飯後食用為佳B群大多存在「粗糙」的原型食物中,只要每天至少一餐全穀雜糧類、6份以上的豆魚蛋肉類、奶類1杯、3份蔬菜、兩份水果,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也有吃到,大多數人不容易缺乏B群。不過,常外食、飲食精緻化、生活壓力大的人,體內消耗B群的速度變快,建議額外補充B群,且飯後食用為佳。B群功能與對應食物.B1:有助維持能量正常代謝,促進神經、心臟、腸道系統健康。常見食物如糙米、燕麥、玉米、青江菜、黃豆、堅果類、瘦肉。.B2:與皮膚及黏膜健康有關,有助醣類、蛋白質及脂肪代謝。常見食物如牛奶、乳製品、酵母、雞蛋、納豆、泡菜、全榖雜糧類。.B3:參與血脂、醣類、皮膚黏膜代謝,與神經系統健康相關。常見食物如肝臟、酵母、雞肉、豬肉、魚類、胚芽、豆類、全榖雜糧類。.B5:有助增加好膽固醇,促進體脂肪、膽固醇代謝,與維持皮膚神經健康、胺基酸代謝、增強免疫力有關。常見食物如鮭魚、沙丁魚、蘑菇、酵母、蛋黃、燕麥。.B6:參與蛋白質與脂肪代謝、維持紅血球正常型態、幫助色胺酸轉變成菸鹼素、增進神經系統健康。常見食物如全穀類、肉類、香蕉、核桃、菠菜、堅果類。.B7:有助頭髮、指甲、皮膚、黏膜的生長,參與醣類、脂肪及蛋白質的正常代謝。存在於花椰菜、香菇、蛋黃、海鮮、黃豆、糙米、小麥胚芽、酵母、堅果類等食物。.B9:有助紅血球、核酸、核蛋白形成,及胎兒的正常發育與生長。常見食物如深綠色蔬菜、香蕉、柑橘類、鮭魚、全穀類。.B12:有助紅血球形成、穩定情緒、幫助睡眠等神經系統的健康。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包括肉類、蛋、動物肝臟、牛奶、乳酪、海產類、發酵食品等,素食者容易缺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9 養生.聰明飲食
讓你吃巧吃飽又健康 春節飲食5招穩定血壓、血糖及血脂
春節闔家團圓,年糕、佛跳牆、紅燒蹄膀、砂鍋魚頭、鯧魚米粉等澎湃年菜,從除夕吃到初五開工,大魚大肉討喜氣,但易吃出腸胃問題,尤其三高患者,若吃下高升糖指數(高GI)食物,恐讓數值攀升。三低一高原則 顧好三高值農曆年節期間,醫院湧進的急診患者中,腸胃炎占最大宗,還包括血壓、血糖、血脂飆高引起不適患者。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說,美食當前,難以抗拒香氣誘惑,但如果不忌口,身體恐怕先遭殃,想要避開飲食地雷,可以從食材、烹調方式、進食順序下手,兼顧飽足感跟健康。徐佳靖建議,圍爐吃年菜,可掌握低鹽、低油、低糖及高纖的「三低一高」原則,最重要的是均衡飲食,可參照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的分類與分量,不要過於偏食某道菜色,避免攝取超標的熱量。例如象徵平安富貴的「筍絲蹄膀」,食材油脂含量高,且加入冰糖、醬油熬煮,筍絲鹽分高,恐讓三高數值惡化。常見的「佛跳牆」,加了豬皮、豬腳和炸過的芋頭、鳥蛋、排骨酥、扁魚等,蔥段、蝦米、香菇也都經過爆香,熱量相當高,尤其精華都濃縮在湯裡,三高患者貪吃一、兩碗就破功。建議外帶回家的佛跳牆,可自行添加白菜、蘿蔔、菇類等,稀釋肉類油脂、芋頭澱粉,讓湯頭變得清甜,但提醒慢性病患者不可喝過多湯品,因為有過多油分、普林、鹽,易導致血液黏稠。菜肉比2:1 調整進食順序如何準備年菜讓三高患者也能安心享用?徐佳靖建議,可利用蒸、煮保留食材原味及營養,省去油炸步驟,例如白斬雞、蒜蓉蒸蝦、清蒸石斑、汆燙花椰菜等,選擇各色蔬果為餐桌增添變化。蔬菜跟肉類比例2:1,多吃冬天盛產的白菜、大頭菜、白蘿蔔、紅鳳菜、油菜、芥藍菜,肉類選購低脂雞肉、豬後腿瘦肉、海鮮等。進食順序,建議先吃熱量低又富含膳食纖維的青菜,再吃肉類等蛋白質食物;喝湯前先撈掉浮油,少吃油炸品。徐佳靖說,過年不想誤觸飲食地雷,一定要克制食欲,經典大菜淺嘗即止,或料理改成「蒸烤」作法,減少重鹹調味。即便選擇到餐廳圍爐,也要以非油炸烹調菜餚為主,太油膩的菜色可以過水,減少身體負擔。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8 養生.聰明飲食
蒟蒻吃多恐腸胃道阻塞…年節必吃7大類零食 熱量、食用禁忌總整理
農曆年節總是少不了吃吃喝喝,而常見的零食多具有高油脂、高鹽、高糖特性,重點是,有些食物看似無傷大雅,但可能對某些族群有其危險性,如蒟蒻、果凍可能造成腸胃道阻塞,堅果類有嗆食、噎到的可能。《元氣網》整理春節常見零嘴熱量及禁食族群,讓大家過年放心吃喝。第一類:蒟蒻、果凍特色: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地雷:1.蒟蒻不容易消化,必須要充分咀嚼再吞下去,才能從胃部進入小腸,是整塊誤吞,可能造成腸胃道阻塞。2.千萬別以為蒟蒻熱量低就可以狂吃,蒟蒻被加工製零食時,如蒟蒻果凍,因蒟蒻本身沒味道,所以會加入大量糖份,因此仍要注意別吃多。禁食族群:老人與小孩吃的時候要特別當心,若吞嚥功能不佳則不建議吃。第二類:加工肉品類魷魚絲、肉乾、肉紙、牛肉乾、鮪魚糖特色:魷魚絲、肉乾、肉紙等加工肉品類零食,口感及風味都讓人很「涮嘴」吃個不停,不止過年,平常也很多人愛吃。地雷:1.魷魚絲需要一直嚼,如果一直不停吃不停嚼,可能出現張口困難、臉部痛、偏頭痛等症狀,造成顳顎關節炎。2.加工肉品零嘴會添加大量的油脂、糖及鹽等調味料來提升口感,含較多蛋白質,鈉含量不低。熱量預估:.豬肉乾:81大卡(25克,一片約手掌大小).牛肉乾:64大卡(20克).魷魚絲:43大卡(15克)禁食族群:腎臟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飲食需要限制蛋白質患者需小心食用。第三類:堅果類開心果、堅果、腰果、瓜子、花生等…特色:堅果富含維生素E及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降血脂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有益。地雷:堅果種子屬油脂類,也算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肥胖。熱量預估:45大卡(3顆核桃或10顆開心果)。以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一天一份堅果約45大卡來討算,一般大小的堅果/杏仁大約5顆=核桃3顆=開心果/花生10顆。市售堅果類零食,多添加鹽、糖,建議優先選擇無調味的堅果。禁食族群:1.不要讓5歲以下幼兒及老人吃花生、堅果、核桃、開心果、瓜子等核果類零食,易發生氣管異物阻塞、嗆食的危險。2.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選吃無調味堅果。第四類:海苔特色:日語稱紫菜為海苔,富含維生素A、E、B1、B2及菸鹼酸含量。當零嘴吃的海苔,就是以紫菜為原料,經烘烤、調味後製成。地雷:加工後含有較多糖、鹽和鮮味劑,鉀、磷、碘含量偏高,建議食用量一天吃4~5片。禁食族群:1.腎臟病患食用時要節制。2.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也要避免。3.高血壓患者可以吃原味海苔,要避免食用過鹹的海苔。第五類:麻荖(芝麻、花生)特色:麻荖是台灣傳統年節拜天公的甜食供品,有各種不同口味,有特殊香氣及口感。地雷:屬油炸類零食,且麻荖外皮沾有糖粉、芝麻、花生、又裹上麥芽糖,容易吃進過多熱量。熱量預估:2顆約100大卡。禁食族群: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第六類:芝麻糖、花生糖、牛軋糖、核桃糕地雷:這類風味極佳的糕點,都是高糖、高油、高熱量、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熱量預估:牛軋糖一顆的熱量就有50多大卡。芝麻糖 、花生糖等,3小塊約有100大卡。禁食族群:糖尿病患、減重者。第七類:果乾(乾燥蔬果)特色:脫水蔬果乾類雖標榜由天然食材脫水製成,但製作過程通常經過油炸及加工調味,實則在製程中已流失大量營養。地雷:果乾體積小且常會額外加糖,成了隱形高熱量零嘴。熱量預估:蔬菜片 20克╱100大卡香蕉片 19克╱100大卡芭樂乾 30克╱100大卡芒果乾 30克╱100大卡禁食族群:糖尿病患、減重者。【註】衛福部國健署建議,女性一天約需1450至1900大卡熱量,男性一天需攝取1800至2400大卡熱量,一天攝取零食的熱量不要超過一天應攝取總熱量的10%。成人每日鈉攝取量為2400毫克,建議控制在每日2000毫克(當於5公克鹽)較健康。【資料來源】.吃飯嘴巴張不開、臉頰兩側發出喀喀聲 顳顎關節卡住了.零嘴解饞 高尿酸者 肉乾豆干要忌口.營養師提醒:這方式吃堅果,等同喝下600毫升沙拉油.少鹽少油 專家建議四大類健康零食.紫菜/相傳可催乳 鐵營養豐富.衛福部國健署-熱量來源
-
2024-02-07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先生改飲食壞習慣 一起運動管理健康
好幾年沒爬山了,不久前,我和先生結伴去爬基隆市郊的紅淡山。從銘傳國中旁的登山步道入山,沿著石階拾級而上,不一會兒,先生就有些落後;山路愈來愈陡,爬著爬著先生竟不見蹤影,我站在原地等,過了許久他才氣喘吁吁地出現。回想過去,每次我們爬山,先生總是健步如飛,一馬當先,殿後的永遠是體力較差的我。曾幾何時,落後的人變成是他,令我有些訝異與擔心。數年前健檢發現,我有骨質疏鬆與壞膽固醇偏高問題後,我開始改變飲食習慣且規律運動。平日飲食力求營養均衡,盡量吃原形食物,避開動物性脂肪、加工和高膽固醇的食物;每天服用一粒鈣錠,早晚喝一杯低脂鮮乳,傍晚健走半小時後,再喝一杯無糖豆漿。經過多年的努力,骨質密度由-4.6漸漸接近分水嶺-2.5,不再經常腰痠背痛;壞膽固醇也由168降至152mg/dl。反觀先生,因為身體沒有明顯毛病而疏忽日常保健,飲食喜歡重鹹口味,兩餐之間經常甜點和飲料不斷,也不常運動,還屢勸不聽。展望新的一年,祈願先生能夠早日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吃天然食材,少鹽少糖,並且規律運動,以鍛鍊強健體魄;而我自己也要持續努力提升骨本、降低血脂。但願我們都能做好健康管理,遠離病痛,自在生活。
-
2024-02-07 養生.聰明飲食
吃佛跳牆、砂鍋魚頭注意!醫列「慢性病友過年6點飲食須知」 冬粉、糯米恐影響血糖
 農曆年節將至,在歡慶享受應景美食與團聚的同時,每個人都想希望能夠健康過好年,尤其是有高風險的慢性病病友與長者。 暴飲暴食影響大 定時定量為上策 花蓮慈濟醫院一般醫學內科謝明蓁醫師表示,選購完年菜及年貨之後,若是家中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友,年節飲食還需要注意6大事項: 1、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用餐時可以準備一個盤子,把食物份量先夾好,用餐前檢視自己攝取食物種類份量多寡,就能避免飲食過量。飲酒也要適量,以茶代酒更好。 2、點心零食類要控制份量。每日堅果一小把已經相當足夠;同樣的份量較大的年菜建議與親友一起分享,或分兩餐食用。  3、高血壓病患不宜選擇醃製食物、高鹽份的食品,醬汁烹調的料理及滷汁、醃製品都要適量,過年期間常吃到的佛跳牆、砂鍋魚頭或是火鍋等,這類湯頭都是重口味,鈉含量也較高。 4、痛風病友則注意有高油、高普林的食物淺嚐即可,應避免油炸食物及大魚大肉等。最重要就是要注意飲酒,導致的急性痛風發作。而熬夜打牌、唱歌,休息不佳還有水份攝取不足,更是會影響體內尿酸的濃度與代謝。  5、糖尿病友的血糖常不易控制,要注意會影響血糖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攝取,如冬粉、根莖類食物(地瓜、芋頭、馬鈴薯、南瓜、山藥等)、而勾芡、糯米類與高湯也是高升糖指數食物,皆須要注意食用量。 6、可多用蘿蔔、海帶、洋蔥提味,避免添加含鈉量高的調味料。進食也應細嚼慢嚥,放鬆情緒。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吃飯「1習慣」恐害你變胖、肚子大,還可能食道逆流! 醫:很多人都這樣 ·吃飯「配這8種飲料」小心胃潰瘍!可樂、柳丁汁上榜 醫推8種食物助修復
-
2024-02-05 養生.聰明飲食
膽固醇過高到底可不可以吃蛋?不吃雞蛋會造成營養缺乏嗎?
雞蛋營養豐富又美味,但對於高血脂(膽固醇)的患者來說,到底能不能放心吃雞蛋,一直是個存在爭議的複雜議題。因為一顆雞蛋大約含有210毫克膽固醇,一般建議每日膽固醇攝取不宜超過300毫克,吃一顆雞蛋就超過一半的建議攝取量。紐約大學心臟病專家格雷戈里·卡茨醫學博士說,「雞蛋含有大量膽固醇,需減少攝取」是幾十年前我們對心臟病認知的舊觀念,事實上,體內膽固醇的飲食來源只有20%,其餘80%是肝臟製造。因此,近年專家轉向建議民眾,與其限縮膽固醇食物攝取,更重要的是降低飲食中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攝取量。那麼,到底能不能放心吃雞蛋?以下是有關雞蛋和膽固醇的知識,以及如何適量食用,享受美味又能維持健康。不吃雞蛋,會造成營養缺乏嗎?雞蛋不僅用途廣泛,而且營養豐富,是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以及必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蛋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B12、硒和膽鹼。雖然雞蛋的膽固醇含量確實很高,但飲食中的膽固醇未必會對血液膽固醇造成影響。事實上,完全不吃雞蛋可能會導致身體缺乏必需營養素。雞蛋對人體膽固醇數值影響有多大?人體存在的膽固醇(血液膽固醇),與透過飲食攝取的膽固醇(膳食膽固醇)之間存在差異。血液膽固醇是由肝臟產生,對人體某些功能的運作不可或缺,例如產生荷爾蒙和消化脂肪食物。但隨著年紀增長,過多的血液膽固醇會堆積在動脈血管內,阻礙血流進出心臟,導致胸痛或心臟病發作,高膽固醇也會增加中風的風險。膳食膽固醇則存在動物性產品中,如肉類、海鮮、雞蛋和乳製品。雖然雞蛋確實對膽固醇有輕微影響,不過因人而異。卡茨博士說,有一小部份的人,對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力特別好,這群人的低密度膽固醇,的確可能因為攝取某些食物而使膽固醇升高。膽固醇高的人,一天可以吃幾顆蛋?作為營養飲食的一部分,多數健康的人每天可以吃1-2顆蛋。營養師潔西卡·格爾曼建議,調整蛋白質攝取來源,就不會過度依賴雞蛋,並搭配富含纖維的早餐,如淋上橄欖油的蔬菜、全麥土司和水果。如果你的膽固醇很高,也不必完全避吃雞蛋,它們也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建議這類人應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膳食膽固醇的攝取,最好將雞蛋攝取限制在每周4-5顆以下。這也適用於超重、肥胖或有其他心臟病危險因子的人。有些人因為遺傳的關係,出現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應定期就醫追蹤治療,並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吃包括雞蛋在內的高膽固醇食物。專家觀點:雞蛋和膽固醇到底該怎麼吃?1.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攝取過去的說法是,人體已經會製造膽固醇,因此專家建議限制膳食膽固醇的攝取量;但近年來,專家轉而建議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取,而不再專注於限制膳食膽固醇。2.雞蛋別和高脂肪食物一起吃建議注意全面的飲食健康,而非單一營養素,包括水果、蔬菜、全穀物、蛋白質和低脂乳品,當然包含雞蛋,但必須適量。另外,建議雞蛋不要和其他高脂肪食物一起吃,例如香腸、培根和奶油,因為進食的脂肪多寡,會影響低密度膽固醇顆粒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5 失智.大腦健康
三高失控易造成血管性失智症!預防及延緩失智,日常必做3件事
家中長輩最近常情緒起伏不定、三不五時忘記事情,是正常老化還是失智症前兆?老了一定會失智嗎?花蓮門諾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志弘說,年齡的確與失智有關,65歲以上約8%會得失智症;每增加5歲,罹患機率增加1倍。生活習慣差 大腦有害物質堆積王志弘表示,失智發生原因,有一部分是「風險的累積」,以占比最高、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來說,成因與腦部的β類澱粉蛋白沉積有關。年輕時若生活習慣不佳、作息不規律,大腦有害物質堆積15至20年後,65歲左右可能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不單是記憶力減退,也會混淆時間與空間、個性改變、產生妄想或幻覺等,影響人際關係。另一項風險是「三高疾病」,高血壓會破壞血管健康、血脂異常升高易導致血管阻塞、高血糖會傷害血管。三高易引發腦中風、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是造成血管性失智症的主因,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控制三高、糖尿病、戒菸、節制飲酒,就能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另外,多動腦、多活動、維持正常體重,也有助於預防失智。三高藥不按時吃 增加失智風險許多患有三高、慢性病的民眾,擔心長期吃藥是否會失智?王志弘說,服用三高藥物並不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患者依醫囑規則用藥,可降低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不按時吃藥才容易失智。近年新開發的血糖藥,可以保護心腎,血壓藥物可以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若對用藥有減量、副作用等疑慮,務必與醫師討論,不可貿然停藥。王志弘強調,失智者因為失去分辨時間的能力,白天睡太多、晚上睡不著,生理時鐘不正常。建議避開正午時段曬曬太陽,陽光可幫助人體自身合成維生素D3,日照也能穩定情緒,減少日夜顛倒現象。預防及延緩失智症,王志弘建議日常應多運動、選擇食用多元蔬菜、適量水果(防血糖升高)等,尤其是執行「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攝取豐富的膳食纖維及各種營養素,具抗發炎、抗氧化作用。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2-03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營養師告訴你哪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
說到健康飲食,大家都知道一些簡單的小技巧,包括均衡飲食、多吃蔬果,選擇少油、少鹽的烹調方式及少喝含糖飲料等,注重養生的人還會以未精緻的全穀類或根莖類食物來取代精緻澱粉(如白米、白麵等),而這些方法之中隱藏著一個重要的概念——「攝取足量膳食纖維」。究竟膳食纖維是什麼?它又具有什麼功能呢?就讓品牌營養師Jane一一為你解答!膳食纖維是什麼?膳食纖維是指無法被人體小腸酵素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醣類)及木質素。主要為植物細胞壁與細胞間質所含的多醣類,其他像是寡糖、抗性澱粉及聚葡萄糖等物質,因不被人體消化且有益健康,也歸類為膳食纖維喔!而膳食纖維又可分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兩大類:1.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員有果膠(Pectin)、樹膠(Gums)、菊苣纖維(Inulin)、寡糖(Oligosaccharides)及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等,常見食物來源有水果類、蔬菜類、全穀雜糧類及豆類,例如:芭樂、燕麥、黃豆、栗子、豌豆及木耳等。2.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員包括木質素(Lignin)、纖維素(Cellulose)、幾丁質(Chitin)及部分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等,常見的食物來源有全穀雜糧類、堅果類、蔬菜類、水果類及豆類,例如:糙米、小麥麩皮、紅蘿蔔、花椰菜、菠菜及開心果等。在對膳食纖維有基本認識後,接下來就帶大家來看看它們的功能吧!膳食纖維的功能1.提供飽足感我們平常用餐時,身體會分泌激素來調控消化作用,並維持血糖穩定,其中像胰島素(Insulin)、膽囊收縮素(CCK)及類升糖素胜肽-1(GLP-1)在執行各自作用的同時,都會刺激大腦產生飽足感,進而降低食慾。但因為激素作用需要時間,加上現代社會環境壓力大,常造成人們在大腦飽足感機制尚未啟動時,就已經快速吃下過多的食物了。而膳食纖維可以增加吃東西時的咀嚼次數,延長用餐時間,讓上述激素有充足的時間發揮作用,使大腦產生飽足感,達到降低進食量的效果。此外,膳食纖維進入體內後,因不易消化又佔有體積,尤其水溶性膳食纖維會在體內吸水膨潤,形成粘液狀的水樣層,進而延緩胃排空,使食物在腸胃道裡的消化時間變久,延長飽足感。2.作為益菌生/益生質(Prebiotics)益菌生是腸道好菌的食物來源,可以作為養分幫助好菌生長,維持人體健康。部分膳食纖維(例如:果膠、寡糖、菊苣纖維及部分半纖維素等)在進入腸道後,可以被腸道菌利用,其發酵後的代謝產物(如乳酸及短鏈脂肪酸等物質),可以酸化腸腔內部,提供對好菌有利的生長環境,並幫助腸道黏膜健康。除此之外,短鏈脂肪酸可以被人體吸收,供給能量(1.5~2.5kcal/g),同時還有增加人體對水分及鈉再吸收的功能。3.幫助排便順暢當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時,糞便會較難成型,便秘發生機率也會提高,易使廢物累積在腸道、滋生有害菌,導致腸道不健康,增加細胞病變風險。而膳食纖維具有刺激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改變糞便質地等作用,可以讓排便更順暢。在腸道蠕動的過程中,會將附著於腸壁的廢物一併帶走,避免它囤積在體內,影響健康。4.延緩血糖上升飲食經消化後產生的單醣(主要為葡萄糖),經腸道吸收進體內後會讓血糖上升,接著身體會分泌胰島素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並將多餘的糖儲存成肝醣或轉換為脂肪,幫助血糖回穩。但因現代飲食中,吃了較多的精緻澱粉及含糖飲料,這些會使餐後血糖快速上升,造成胰島素必須需加強作用,將這些過多的醣類在體內轉換成脂肪,才有辦法處理掉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而當餐後血糖快速上升、血糖波動過大等現象反覆發生,就容易增加體內脂肪堆積,產生肥胖及胰島素阻抗等問題,增加罹患相關疾病的風險。若飲食含膳食纖維,在消化的過程中,部分的膳食纖維會在酵素和食物之間產生阻隔效果,降低酵素和食物的混和,也減少消化後的食物(如醣類、脂肪)與腸壁的接觸機會,進而讓養分吸收的速度變慢,使血糖上升的速度趨緩。另外,因膳食纖維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蔬菜)也較不易使血糖快速上升。5.降低血脂、血膽固醇膳食纖維具有降血脂、血膽固醇的功能。除了上述提及的阻隔效果外,它還能和膽固醇、脂肪、膽酸(膽汁成分)等物質結合,減少這些脂類的吸收,使其跟著糞便排出體外,同時也可以降低減少部分熱量攝取。特別的是當膽酸回收到體內的量變少時,會促進肝臟從血液中帶走膽固醇,用以生成新的膽汁供消化使用,降低血膽固醇的濃度。膳食纖維的諸多功能讓它成為飲食重要一環,除了可以增進腸胃道功能,影響血糖、血脂及血膽固醇外,也有研究表示高纖及適量脂肪的飲食習慣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特定癌症發生風險(例如大腸癌)有正面效果。其他像熱量低、具飽足感的特性也能應用在體重管理上,如果在食物選擇上優先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並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就能達到控制熱量的效果。不知道在看完文章後,大家有沒有更認識膳食纖維了呢?最後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除了養成多吃蔬果,補充膳食纖維的習慣外,也別忘了要多喝水喔!水除了是維持體內液體平衡、促進新陳代謝的重要推手外,適當補充水分可以滋潤腸道,幫助膳食纖維發揮作用,讓消化及排便過程更順暢!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2 醫療.心臟血管
氣溫每降1度心梗風險增百分之1!低密度膽固醇多少才正常?
天氣寒冷,心血管疾病患者隨之增加。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至64歲國人24.8%患有「代謝症候群」,成為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偉春表示,氣溫每降低1度就增加1.1%的心肌梗塞風險,因此50歲以上族群的膽固醇控制務必要注意,尤其有心血管疾病史合併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得控制在55mg/dL以下。39歲陳先生幾年前在公司健檢中壞膽固醇數值出現紅字,當時認為自己才36歲還年輕,因此抱持僥倖心態未積極追蹤。直到某天運動時發現,只要運動強度提升,身體就會出現不適症狀,進一步檢查發現心血管疾病纏身,且血管發生堵塞,得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氣溫每降1度 心肌梗塞風險增1.1%黃偉春指出,氣溫驟降,使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驟升,根據研究,在攝氏15度至32度的氣溫中,每降低1度,50歲以上的熟齡族群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1%,若氣溫降到15度直接增加2成風險;50歲以下族群風險也增加0.4%,春節期間氣候難測,民眾一旦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應立即就醫。血脂自我監測一年一次 異常者三個月一次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秘書長、北榮重症加護內科主任醫師吳承學說,血脂的自我監測相當重要,一般民眾建議每一年檢測一次,血脂異常民眾最好每3個月檢測一次,每次監測區間不要超過6個月。黃偉春提醒,有一半國人屬於高血脂患者,但並未就醫診斷,若平時沒有透過穩定服藥、良好的生活習慣來控制代謝症候群與慢性病,很容易導致血栓,或因天氣、情緒激動等原因造成血管收縮,也會導致血管堵塞,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隨時都可能找上門。低密度膽固醇多少才正常?控制在130mg/dL以下吳承學說,一般民眾低密度膽固醇建議控制在130mg/dL以下;若有心血管疾病史,應控制於70mg/dL以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病史則更嚴格,得控制在55mg/dL以下。若擔心藥物副作用如肌肉疼痛等,可主動與醫師討論。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2-02 醫療.心臟血管
老翁腹主動脈瘤破裂失血1.5萬毫升,長庚醫師團歷盡千辛救回,提醒「高危險族群」定時體檢!
78歲的徐姓老翁,去年9月在一場聚會中突然休克,經診斷為「腹主動脈瘤破裂」,老翁體內大量出血,腹部快速腫大,腫脹程度比懷孕婦女還大,長庚醫療團隊認為需要「緊急開刀」,手術過程中因大量出血,瀕臨死亡3次,醫療團隊合力救治,最後幫助徐先生成功存活,後續努力復健,去年底順利出院。徐先生的兒子今淚謝醫療團隊「謝謝長庚讓我有機會可以再叫一聲『爸』」。腹主動脈治療失血累計高達1.5萬毫升,手術歷時9小時以上才救回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應陞表示,腹主動脈瘤破裂出血快速,徐翁當時從外院轉到林口長庚時,腹部嚴重腫脹,團隊先在腹主動脈置放支架,把破裂處堵住,在清除滯留在腹腔內的血液,幫助腹腔減壓,避免其他器官因腹壓過高而壞死。由於徐翁失血過多,前後失血累計超過1.5萬毫升,李應陞說「這是我從醫以來看過最誇張的失血案例」。進行手術時,血流滿地板,幾乎量不到血壓,手術過程中,3度通知徐翁家屬「病危通知」,手術至少花了9個小時,最後才順利救回徐翁。腹主動脈的高危險群有那些?常見症狀有那些?死亡率有多高?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葉集孝表示,腹主動脈瘤就像身體內的隱形殺手,高風險族群如下所列:●老菸槍●高血壓●高血脂●男性●年齡大於65歲●心血管疾病腹主動脈瘤通常沒有症狀,初期症狀多以輕微腹痛、背痛、腰痛等表現,容易被忽視。隨著動脈瘤逐漸增大,破裂的可能性也就更高,一旦發生破裂,若無及時搶救,死亡率極高。李應陞表示,腹主動脈瘤若5公分以下,僅需要定期回診檢查,5公分以上約有1%至10%機率破裂,6到7公分以上則有約10%到30%機率破裂。即使現在醫療手術可以緊急放置支架,幫忙腹腔減壓,但死亡率仍高,約達50%到60%。葉集孝建議,如果是腹主動脈瘤高危險族群,建議應定期做腹部理學檢查和腹部超音波,可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才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妙齡女子也會遇到腹主動脈瘤?2022年有報導過瘦女摸到腹部會跳動的腫塊,早期發現腹主動脈瘤!2022年有一名身材纖細的妙齡女子,在肚臍周圍摸到會跳動的腫塊、有節律的隨心臟跳動,緊張就醫,原本擔心是腹主動脈瘤,超音波檢查發現,女子因過瘦直接摸到腹主動脈瘤,早期進行手術治療因而拆彈解除危機。相關報導新聞:腹主動脈瘤死亡率高 摸到腹部有跳動的腫塊勿輕忽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30 養生.聰明飲食
飲食「3低1高」輕鬆養生!營養師:防代謝症候群、心腦血管疾病
現代人飲食隨著西方文化影響,代謝症候群已是相當常見的健康問題。健美營養師DGI黃威杰表示,代謝症候群雖不是一種疾病,但卻會使得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大幅上升。養成「3低1高」的飲食習慣,防範代謝症候群、心腦血管疾病,更有助養生! 代謝症候群易心腦血管疾病!符合3項日常更要注意保養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會怎樣?黃威杰營養師表示,代謝症候群是一種對於血壓、血脂、血糖、腰圍等數值出現異常的統稱,雖不是一種疾病,但各項數值異常,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自然也會大幅上升,例如常見冠狀動脈症候群、中風、高血壓、心臟病、周邊動脈阻塞等。 代謝症候群標準,中3項要注意!黃威杰營養師指出,代謝症候群的標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包括了腹部肥胖、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下列若中三項或以上,即符合代謝症候群。 .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空腹血糖偏高:≧100mg/dL。.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
-
2024-01-29 醫療.心臟血管
國光客運司機國道昏迷不治!如何確認患者是心肌梗塞?救護車來之前可以做什麼處理
【2024/01/29編註】根據聯合報報導,國光客運司機黃福能,昨晚(28日)從台北載客回台中途中身體不適,仍忍痛苦開到路肩後昏迷;乘客還為他做CPR,可惜送醫後仍不治。國光客運台中站長鄭秀菊說,黃能福疑心肌梗塞,為了確保乘客安全「已用盡最後一分力氣」,黃福能是位優良的司機,身體健康也一向良好,看不出有何異樣,沒想到會有此意外。近日天氣冷,心腦疾病急性發作的病例大增,而如果遇到身邊的人心肌梗塞突然發作,我們該如何處理呢?【記者江慧珺/報導】Q如何確認患者是心肌梗塞發作?A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說,美國統計,跨年與耶誕節是猝死的高峰,台灣雖無正式統計,但每到跨年至春節期間,心肌梗塞發生率都較夏天倍數成長。「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當心肌梗塞來處理。」高偉峰說,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就是胸悶與壓迫緊縮感,猶如大石壓胸,沉重壓迫感常讓患者喘不過氣來;上腹痛也被美國心臟學會列為典型症狀,因吃完東西後血流到腸胃,心臟血流相對較少,心肌梗塞容易發作。不少40歲以上民眾吃完尾牙聚餐後腸胃道不適就醫,才發現是心肌梗塞。新光醫院內科部主任徐國基指出,若是右冠狀動脈阻塞,造成下壁心肌梗塞缺氧,易刺激神經胃腸道作用,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徐國基說,心肌梗塞引起的上腹痛與胃潰瘍疼痛不同,前者輕壓肚子,痛感不會增加,也非飢餓造成腹痛,或合併惡心想吐情況;若運動時會胸悶,休息後好轉,就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Q心肌梗塞有哪些非典型症狀?A高偉峰也說,部分心肌梗塞症狀會從胸部、左手到下巴不適悶痛。此外,年長女性或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現胸前灼熱感等非典型症狀。徐國基表示,秋冬氣溫低,交感神經作用旺盛,導致血管收縮,容易造成阻塞。雖然心肌梗塞好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年輕人也會心肌梗塞,臨床上曾有20多歲民眾抽菸,導致心肌梗塞案例。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建議,男性年齡45歲、女性55歲後,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有家族病史或抽菸,6項危險因子符合2項,就屬高危險群。建議在劇烈運動前要做心肺功能檢測與運動心電圖,運動時感覺悶喘或累的時候,別以為是自己體力不好忍一下就過去,一定要馬上休息,必要時要緊急送醫,以免憾事發生。Q心肌梗塞發生時,要叫救護車還是把握時間自行送醫?A王宗道說,心血管疾病症狀不明顯,血管堵塞程度沒有到70%以上,幾乎沒有症狀,即便堵塞程度達到90%,可能也只是在運動中容易喘、感覺體力不好而已。因此,在馬拉松或長時間運動發生心肌梗塞的案例很常見。若出現胸悶、上腹痛等症狀,懷疑突發心肌梗塞,高偉峰建議,最好先坐下或躺下休息,盡量不要走路或拿重物,以免增加心臟氧氣消耗,並且盡快就醫。高偉峰說,臨床統計逾半數心肌梗塞患者到院前已停止心跳,因此建議,有相關症狀最好第一時間直接打119坐救護車就醫。台灣救護車上通常有電擊器與熟悉CPR的救護人員,可即時搶救患者,切勿乘坐自家車甚至自行開車。Q叫救護車之後,可以做什麼處理?A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本身就是心肌梗塞高危險群,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這類患者平時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並應隨身攜帶醫師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服用硝化甘油 有禁忌先前燒肉粽歌王郭金發心肌梗塞猝逝,讓不少高齡長輩心驚驚,希望備有俗稱舌下錠的「硝化甘油」急救。但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哲明說,硝化甘油只針對穩定型心絞痛急救,且屬於冠狀動脈血管擴張劑,會造成全身血壓下降,若是右心室梗塞或服用威而鋼,更是禁忌症。高偉峰也提醒,硝化甘油會使血壓降低,最好坐著或躺著服用以免突然昏厥,而本身血壓低的患者不建議使用。硝化甘油正確使用方式,是將含片或噴劑放在舌下,每隔3到5分鐘用1次,連續3次若症狀仍未改善就要就醫。●意識不清 可進行心臟按壓此外若是患者心肌梗塞達到意識不清、沒有呼吸脈搏的程度,可遵循「叫叫C」原則,即呼叫患者若沒有反應,馬上叫119急救,並進行胸部心臟按壓,可讓患者預後較佳。
-
2024-01-28 養生.聰明飲食
牛奶全脂、低脂、脫脂,哪個比較健康且營養?教授告訴你真相
我在2023-12-26發表每天喝這種牛奶,帕金森氏症機率高3成?,隔天讀者Arthur留言:「教授又一篇讓人安心喝牛奶的文章,受益匪淺。想請教教授:1.您自己是不喝牛奶的,請問缺少牛奶所提供的養分下,應該如何注意食物攝取?我想有很多乳糖不耐或者很少喝牛奶的人想要知道。2.教授好像也曾經提過重點不是應該喝全脂、低脂或脫脂牛奶(這點連醫生也都各說各話),而是均衡營養,有恆運動。那如果平常吃得很清淡,但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每天喝全脂牛奶是OK的嗎?(因為我有親友不喜歡喝低脂脫脂牛奶)。謝謝教授賜教~~~題外話:台灣鮮乳還蠻貴的,想天天喝也未必是每個家庭能負荷的,但是奶粉沖泡麻煩味道又不天然。」我先解釋一下。我不喝牛奶,指的是我不把牛奶當飲料來喝,但是我還是會吃添加了牛奶的食物,如麥片,也會吃乳製品,如優格。至於為什麽我不喝牛奶,主要是因為我寧可「吃」食物以及「喝」茶或咖啡。也就是說,我希望熱量的攝取是來自食物,而非飲料(所以我當然是不喝奶茶)。雖然我發表了很多駁斥「牛奶有害」的文章,但那純粹是站在科學的立場,而不是要鼓勵,更不是要推銷喝牛奶。事實上,僅就成人的營養攝取而言,牛奶並非必要。所有牛奶能提供的養分,都可以從其他食物獲得。至於讀者所問的「應該如何注意食物攝取」,台灣衛福部有建立一個健康九九影音資訊平台,目前有1500多個影片,而其中就有均衡飲食。至於全脂、低脂或脫脂牛奶的選擇,各說各話的不只是醫生,而是整個醫學界裡所有相關的專家與學者。請看下面的論文:2013年:High dairy fat intake related to less central obesity: a male cohort study with 12 years’ follow-up(高乳製品脂肪攝取量與較少的中心性肥胖相關:一項為期 12 年追蹤的男性隊列研究)。2018年:Normal/high-fat milk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an body and muscle mass in Japanese women aged between 40 and 60 yea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一項橫斷面研究:正常/高脂牛奶攝取量與 40 至 60 歲日本女性的瘦身和肌肉質量較高相關)。2018年:Effect of whole milk compared with skimmed milk on fasting blood lipids in healthy adults: a 3-week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全脂牛奶與脫脂牛奶對健康成人空腹血脂的影響:一項為期 3 週的隨機交叉研究)。結論:與脫脂奶相比,每天攝取 0.5 公升全脂乳不會對空腹血脂、血糖或胰島素產生不利影響。此外,與脫脂牛奶相比,攝取全脂牛奶會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這些發現表明,如果考慮到較高的能量含量,全脂牛奶可能被認為是膽固醇正常人群健康飲食的一部分。2021年:Decreased risk of all-cause and heart-specific mort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low-fat or skimmed milk consumption compared with whole milk intake: A cohort study(與全脂牛奶攝取量相比,低脂或脫脂牛奶攝取量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臟特異性死亡率風險:一項隊列研究)。2021年:Intake of dairy products and associations with maj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乳製品的攝取量及其與主要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關聯:隊列研究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結論:高脂牛奶與冠心病風險呈正相關,起司與冠心病風險呈負相關。 研究結果應在觀察到的異質性的背景下進行解釋。2022年:High vs. low-fat dairy and milk differently affects the risk of all-cause, CVD, and cancer dea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高脂乳製品和低脂乳製品和牛奶對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風險的影響不同: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系統性回顧和劑量反應統合分析)。結論:高脂牛奶消費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較高有關。 然而,乳製品總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低有關。2022年:Saturated fats, dairy foods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No longer a curious paradox?(飽和脂肪、乳製品和心血管健康:不再是奇怪的悖論?)。總體而言,限制乳製品攝取量似乎沒有必要,儘管仍需要進一步了解不同乳製品類型與慢性疾病(尤其是第 2 型糖尿病)之間的關係。2023年:High-Fat Dairy Products May Decrease the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cidence: A Long-Term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高脂乳製品可能降低慢性腎病發病風險:一項長期前瞻性隊列研究)。從上面這些論文就可看出,全脂牛奶可以是比較健康,也可以是比較不健康,就看是誰做的實驗,有什麼立場,或是針對哪一個議題。我唯一可以肯定告訴你的是,美國的飲食指南是一再強調要選擇低脂或脫脂牛奶和乳製品。原文:全脂、低脂、脫脂,哪個較健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7 養生.聰明飲食
餐餐吃燕麥降膽固醇,反而讓血液中1指標失控!? 適量喝紅酒可以保護心臟?
許多人一量到膽固醇超標,就會去買燕麥來當早餐吃,但燕麥雖然對降膽固醇有幫助,不過如果吃太多,是會讓三酸甘油酯上升。屬於五穀根莖類的燕麥,確實對於降低膽固醇有所幫助,但超量食用反而會讓血中三酸甘油酯升高,對血脂造成負面影響。餐餐吃燕麥反讓血液中1指標失控燕麥含有β葡萄聚醣以及水溶性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但有些人為求加速降膽固醇的效果,除了三正餐之外,連點心都以燕麥片為主,導致一整天澱粉、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偏高,在飲食比例中超過75%~85%,導致血糖問題,雖降了膽固醇,卻讓另一種中性脂肪「三酸甘油酯」變高。食用燕麥片,建議可以一天一餐以燕麥片代替五穀根莖類主食,或是三餐將燕麥與五穀米混合替代白米飯當作主食,維持每日澱粉、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在55%~65%,才是正確食用燕麥的方法。 喝適量紅酒可護心?另外也有說喝適量紅酒可護心?有研究顯示,紅酒中含多酚類,經動物實驗證實,對動脈粥狀硬化有幫助,但尚未見人體實驗成效,因此,並不鼓勵原本沒有喝酒的人開始喝紅酒護心。 不過,針對習慣每日飲酒的人,為避免飲酒過量反而影響心血管健康,男性每天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則以1個酒精當量以內為原則。所謂酒精當量,以含酒精濃度10%~15%的紅酒來換算,1個酒精當量約為150c.c.;含酒精濃度4%左右的啤酒,1個酒精當量約為370c.c.;酒精濃度達40%的烈酒則1個酒精當量約為40c.c.。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能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6 醫療.泌尿腎臟
熟男注意!出現易怒、體力變差、性慾低...當心是「男性更年期」 6運動6食物助重振雄風
當男性進入中年(30歲)以後,體內的睪固酮分泌量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少。男性睪固酮就以每年約1%到2%速率開始下降,而過了40歲以後,會產生明顯的不足症狀,這現象稱為「男性荷爾蒙偏低(hypogonadism)」,俗稱為「男性更年期」。此時,男性會因為睪固酮分泌漸漸減少,可能會產生情緒不穩定、性慾低、注意力不集中、體力變差、對事物失去興趣、悶悶不樂等現象,若有以上「厭世」的症狀,當心你正在處於「男人更年期」階段。對此,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傳授6種運動,讓你促進睪固酮分泌,重返昔日男子氣概。「居家6種運動」促進睪固酮分泌身為熟男的你,不想對任何事都感到要懶洋洋、提不起勁?高醫師傳授「6招居家運動」,讓你在家透過簡單的運動,來促進睪固酮分泌,改善更年期症狀:1.深蹲:動作→站立,雙腳自然張開與肩同寬,然後彎曲膝蓋,將臀部向後坐,保持背部挺直,使腿部下降至大約與地面平行或更低的位置,最後回到起始站姿。2.分腿蹲:起身站立,雙腳打開與髖部同寬,雙手放在髖部上或胸前。 一條腿往後跨,後腳腳跟離地,此為起始姿勢。 將重心放到前腿上,雙腿都屈膝呈90度,後腳膝蓋保持微微離地,身體下降,軀幹保持直立。3.反向捲腹:仰臥在地上,雙腿舉起使與地面成90度,然後將臀部抬離地面,同時使腿部向上捲,最後回到起始位置。 4.仰臥起坐:仰臥在地上,雙腿彎曲,腳掌平放地面,然後用腹肌力量使上半身抬離地面,直到與膝蓋平行,最後回到地面。 5.棒式:臉朝下平趴在地上,然後以肘部和腳尖支撐身體,保持身體呈一直線,從頭部到腳跟。核心肌群需緊繃,以保持這個姿勢。這個動作對於強化核心肌群,特別是腹部和背部的肌肉非常有效。6.臀橋:仰臥在地上,雙腳彎曲,腳掌平放地面,然後用臀部力量抬升臀部,使身體呈直線,最後回到地面。 根據經驗跟目標,選擇適合的訓練次數。並視狀況調整,同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和呼吸,避免過度負荷、讓肌肉受傷。以上6招看似簡單的運動,可針對下肢肌群加強,包括大腿、小腿、臀部、腹肌和核心肌群。高醫師也提醒,多運動對男性健康好處相當多,搭配足夠的睡眠以及正確的體重,以及攝取足夠的營養都能促進睪固酮的正常分泌。多攝取「6類食物」助重振雄風除了透過多運動促進睪固酮分泌以提升男性荷爾蒙,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建議,也可在飲食上的健康生活得到補充:1.顏色豐富的蔬菜、水果、鈣質.多樣且顏色豐富的蔬菜,攝取較多的植化素,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強身體抵抗力,維護心血管健康。.適量攝取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健康的生理機能,促進腸胃蠕動,減少食物殘渣在腸道停留時間,有助於預防大腸癌。.每日攝取至少1000毫克的鈣質,例如鮮奶、芥藍、芥菜、豆干及黑芝麻等。 2.天然蛋白質.雞蛋:含有優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去皮雞肉:富含高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去皮魚肉:富含高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3.非精緻澱粉類食物如全穀雜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有助於身體代謝,改善更年期易累的情況。4.植物油和魚油.選擇健康的植物油:為預防心血管相關疾病,建議選擇葵花油、橄欖油、苦茶油、堅果油等植物油。 .動物性油脂則可選擇魚油,因魚油含有Omega-3脂肪酸,可減少發炎,預防血栓及改善血脂 5.微元素.鋅:鋅有助於維護睪固酮分泌,可以攝取肉類、堅果、蛋白質等食物,建議每天攝取15mg的鋅 .硒:硒有助於穩定情緒,改善睪固酮生成和精成熟,可以攝取堅果、雞蛋等食物 除了從運動跟飲食下手補充男性荷爾蒙,也日常生活仍建議戒除菸酒、改變工作與生活型態,積極減肥與規律運動(如跑步、游泳、快走),做好體重上的控制,如此一來,對睪固酮濃度偏低的改善均有幫助。 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男女中年後性慾低?當心更年期報到!高敏敏建議「飲食8原則」改善.體力變差、愛生氣、健檢都紅字,當心進入更年期!1表格測驗看看
-
2024-01-26 焦點.元氣新聞
近五成年長者患「低膽固醇血症」 大幅增失智風險
秀傳醫療體系追蹤長達8年,院內就醫的1萬多名長者,依照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分類,失智評估愈嚴重者,低膽固醇血症(總膽固醇<160)的占比愈高,最嚴重的CDR3的族群,近六成都有低膽固醇血症。整體而言有近46%長者皆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膽固醇是全身細胞與組織溝通、保護與修護的主要原料,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表示,膽固醇不是愈低愈好,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低膽固醇反而會讓長者更加虛弱,且會增加失智、糖尿病、感染、與腦出血風險。秀傳醫療體系大規模資料分析 虛弱與低膽固醇具正相關邱百誼表示,當今醫學與衛生政策與教育將「膽固醇」描繪是一個壞東西,認為膽固醇應該要愈低愈好,否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事實上,人體血管或是細胞出現氧化壓力與自由基時,肝臟會製造出膽固醇以因應,讓膽固醇協助消除氧化物與自由基,它在人體真正扮演的角色是第一線的消防員,不能因為消防員死在火場就被指為縱火者。人體的膽固醇約八成都是肝臟製造,其餘兩成才是由食物攝取,當人體被氧化物與自由基侵擾愈嚴重,體內的膽固醇量通常愈高。這是許多患者會反映「明明很注意飲食」,膽固醇卻還是呈現紅字的背後原因。膽固醇對於人體還代表著另外一個意義,膽固醇足夠但不會過高意指「身體強健有保護力」,也顯示肝臟有能力製造膽固醇,細胞組織有自給自足的膽固醇存量以抵禦外物,如果身體不需要降低膽固醇或是或是狀況不佳,持續服用藥物降膽固醇致過低時,反而會讓人更加脆弱。秀傳醫療體系分析於體系醫院就醫的1萬2277名長者,做虛弱程度與總膽固醇之間的關係調查,依臨床虛弱量表(CFS)分析,該量表分數愈高顯示虛弱程度愈嚴重。將長者依分數CFS1到CFS9分類,調查各自罹患「低膽固醇血症」的比例,從35%一路攀升到64.6%,被分類為最虛弱的長者,每10個人中竟有6.5人膽固醇過低。與失智一樣整體而言有近46%長者皆也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膽固醇不是愈低愈好 總膽固醇降120失智與虛弱風險都相當高根據國健署建議,一般人總膽固醇需控制在200mg/dL以下,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在130mg/dL以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要控制在40mg/dL以上,女性則要控制在50mg/dL以上。邱百誼表示,低膽固醇血脂症是指總膽固醇在160mg/dL以下,臨床醫師通常不會太著墨於「總膽固醇」,而是強調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00mg/dL以下,雖然國健署的建議是在130mg/dL以下,但醫界近年以預防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事件發生的概念,不斷建議要控制低密度脂膽固醇。如果一個人將低密度脂膽固醇維持在90mg/dL,他的總膽固醇大約就是在160mg/dL,等於進入到低膽固醇血症。邱百誼表示,新的治療指引更會強調,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高風險民眾,低密度脂膽固醇應該降到70mg/dL以下,等同總膽固醇只剩下120mg/dL左右,如果有心肌梗塞等疾病,則會被建議低密度脂膽固醇應在55mg/dL以下,此時總膽固醇僅剩下不到100mg/dL。依照秀傳醫療體系「長期追蹤」資料顯示,如果總膽固醇不到160mg/dL,與總膽固醇200mg/dL以上相比,失智與虛弱「新增」與「惡化」的機率都會倍增。因此膽固醇控制不應一視同仁,要同時關注總膽固醇是否過低,也應該依照年齡、失智與虛弱程度予以校正並且適度放寬控制標準。邱百誼強調,當體內血脂過高,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使用降血脂藥物適度控制,可以明顯看得到成果,因此藥物是相當有效也不宜隨便自行停藥。但引起人身體發炎的元兇,並不是膽固醇,而是壓力、飲食等造成身體氧化壓力,需要做的是改善壓力、飲食等基本功,而不是持續且長期的不斷用藥物降低膽固醇並且強調愈低愈好。膽固醇過低不只虛弱 也會大幅增加失智風險秀傳醫院同樣針對1萬多名長者,依CDR分數分析,CDR0(無失智)、CDR0.5(疑似失智)、CDR1(輕度失智)、CDR2(中度失智)、CDR3(嚴重失智),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者,依序占比為37.6%、39.7%、49%、52.8%、59.6%;顯示失智症愈為嚴重者,罹患低膽固醇血症的比例愈高。邱百誼表示,膽固醇除了可以顯示人們是否強健以外,膽固醇也具有神經與身體所有訊息的傳導與溝通作用,「長期」膽固醇過低,將逐漸失去協助修復被破壞的腦部細胞組織的能力,而增加失智症的風險。他建議,長者的飲食策略仍需要避開高糖或高鹽的食物,也盡量吃原型食物,降低攝取會造成身體氧化壓力的食物,平時保持運動習慣,幫助身體代謝,唯一不該做的是一味地降低膽固醇的數值,建議總膽固醇應依照身體狀況控制在160到240mg/dL之間,讓身體能得到保護且長期下來又能夠維持正常運作。邱百誼醫師小檔案現職: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失智共照中心主任秀傳國際失智與動作障礙診療中心主任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理事長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兼任助理教受曾任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專長:失智症、巴金森症、認知與情緒行為異常、腦中風、失眠、癲癇、頭痛頭暈、三高控制
-
2024-01-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魚油、紅麴能降膽固醇?台大醫搖頭:血脂控制只會愈來愈差
三高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至1.78倍。衛福部國健署調查,18歲以上台灣民眾,高血脂比率高達26%,且高風險患者血脂控制達標率僅約兩成。醫師指出,民眾常誤信坊間迷思,認為吃魚油、紅麴等保健食品就能降低血脂,反而忽略標準治療,呼籲民眾遵從醫囑,定期服藥。高血脂症狀不明顯 恐中風及心肌梗塞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理事長劉言彬指出,三高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高血脂」,由於其症狀不明顯,且難以自我量測,造成疾病防治困難。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表示,低密度膽固醇(LDL-C)數值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隨著飲食西化及生活型態改變,愈來愈多人面臨膽固醇過高,也增加血管阻塞、中風及心肌梗塞等風險。高憲立指出,LDL-C治療指引上,目前國際間有多套指引,台灣已與國際接軌,將高風險患者的治療目標設定為低於55mg/dL,並且愈低愈好,不必設有下限,但國內民眾有迷思,認為用藥控制血脂會加重失智、腦中風等風險,轉而使用沒有科學實證的保健食品。看懂膽固醇數值1.總膽固醇(T. Chol)2.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C)男> 40 mg/dl;女> 50 mg/dL3.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C)4.三酸甘油脂(TG)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LDL」,因為它是動脈粥狀硬化的最初源頭。【延伸閱讀】低密度脂蛋白(LDL)如何引起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了解自己的血脂數據的重要性!高憲立表示,臨床上曾遇到患者表示不要領藥,後來發現該名患者是誤信坊間謠言,服用保健食品;在此風潮下,台灣病人血脂控制愈來愈差,根據研究,即使接受藥物治療,台灣心血管患者中近五成仍高於100mg/dL,而高風險患者的控制達標(55mg/dL)比率僅22%。服藥血脂數值仍難控 可改注射針劑部分病人遵從醫囑服藥,但血脂數值卻仍難控制。高憲立表示,此現象恐與患者基因相關,若定期服藥,卻仍難控制病情的民眾,也能使用新型的注射針劑,幫助控制血脂數值。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則分享,亞東醫院利用資訊系統自動提示,顯著增加急性冠心症病患LDL-C達標率,醫院透過強化影音衛教、舉行病友團體與社區講座、以及跨團隊整合衛教等多管齊下措施後,其急性冠心症及高風險慢性冠心病者血脂控制達標率才有所提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4 養生.抗老養生
起床別起太猛 先在床邊坐一下!中醫推薦吃5項好物度寒冬
寒流來襲全台急凍,多地傳出因低溫導致送醫急救個案。中醫師建議,天氣寒冷應「早睡晚起」,起床時先在被窩裡活動筋骨,突然下床可能溫差過大,飲食上有5項冬日暖脾健胃的好物,民眾可加入到日常三餐,度過霸王級寒流。氣溫變化威脅健康。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建議,清晨較冷,民眾起床時,先在被窩裡面活動筋骨,從末梢關節開始,手指抓一抓、手肘動一動、四肢都搖一搖,接著翻翻身,讓身體活動起來,再掀被。起床別起太猛 先在床邊坐一下「起床別起太猛,先坐在床邊一下。」陳博淵表示,起床若一下子站起來,很容易導致低血壓,因此慢慢來,也讓身體適應一下被窩外的溫度再起身,並添加一件衣服,腳則避免直接踩地,穿個拖鞋,起床喝杯溫開水。天寒地凍,上班族出門好痛苦,陳博淵表示,出門前要先調整體溫到適合的狀態,不要一下子就從溫暖的室內跑到室外,可先開一些室內門窗,讓冷空氣稍微跟室內的溫度平衡,避免溫差大讓血壓飆升;上班族久坐循環不好,腳就容易冷,可以在腿上蓋件外套、小毛毯,濕冷的天氣多喝點溫開水,能夠暖暖身。天氣寒冷,飲食上可以加入禦寒的藥方,陳博淵提供5項冬日好物:5項好物度寒冬1.薑母鴨:適合非燥熱體質的人食用,但若是體質虛寒,要酌量不要過度,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的三高民眾,也要避免過強的刺激。2.桂圓紅棗茶:糖分可以增加人體的熱量,但有血糖問題的人要注意攝取。3.四神湯:補脾胃又補氣。4.羊肉湯:補形又健脾,亦可加入當歸、生薑作為藥膳食用。5.黑豆:冬天重脾胃,黑豆可補腎氣。陳博淵表示,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可先從推薦的食材中斟酌進補,提升身體的動能,枸杞、黃耆、甘草、當歸都可以加入生活飲食中,保持身體健康挺過寒冬。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4 醫療.心臟血管
胸悶一定是心肌梗塞?醫教分辨2種悶痛,單一點位的刺痛感不是心肌梗塞
寒流來襲,全國各地寒冷,心肌梗塞發生情形增加,其症狀常見為胸悶、胸痛,但心肌梗塞的胸悶與一般胸悶,民眾常弄不清楚。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心肌梗塞常見症狀為胸悶、胸痛,但最近各公司正在舉辦尾牙,很多人可能吃多了、喝多了,造成腸胃不適、胃食道逆流,或年關將近,生活、工作壓力大等都會引起胸悶等不適,心肌梗塞的胸悶到底有何不同?肌肉、神經引起的胸悶單一點位 像尖銳物刺痛感天冷時,民眾出現胸悶症狀,往往會特別擔心是不是罹患心肌梗塞?林謂文說,心臟在胸腔深處的位置,外面是摸不到的,如果胸口的悶痛感是接近皮膚,且是單一點位,或感覺像是尖銳物的刺痛感,或一般的抽痛,通常不是心肌梗塞引起的胸悶,而是肌肉、神經所引起的疼痛。心肌梗塞的胸悶範圍大 且有合併症狀林謂文指出,真正心肌梗塞的胸悶,常是胸口出現一大片、大範圍、無法指出正確位置的悶痛感,胸口感覺有如被一顆大石壓住,有著掐縮、壓縮的擠壓感,這種就是內臟缺氧的疼痛,但這時並非只有胸悶或胸痛症狀,還需合併呼吸喘、呼吸困難、心悸、暈眩、頭暈、反射性頭痛、冒冷汗等上述任一症狀,此時應懷疑是心肌梗塞所致,務必提高警覺立刻就醫。林謂文說,當民眾抵達醫院後,醫師會經詳細問診,若診斷為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都會再進一步檢查確認。另若天氣冷、低溫、運動後、爬樓梯、情緒壓力大所引起的胸口不適,應注意是否為心絞痛等心臟血管方面的問題,也應盡速就醫檢查。林謂文提醒,65歲以上長者、三高患者、曾有心腦血管疾病病史者,均為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寒流來襲,一定要注意身體保暖,減輕壓力、遠離菸酒,慢性病人切記按時吃藥,保護心腦血管健康。心肌梗塞如何預防?飲食應採低脂低鹽,以清淡為主,並減少高膽固醇食物攝取。避免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疾病,有相關病史者應定期至醫院追蹤檢查。避免抽菸及過度飲酒。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少吃精緻醣類食品。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情緒激烈起伏,適時抒發壓力。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平時應多注意身體健康警訊。》看完整疾病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