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9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血脂
共找到
1626
筆 文章
-
-
2024-02-08 養生.聰明飲食
蒟蒻吃多恐腸胃道阻塞…年節必吃7大類零食 熱量、食用禁忌總整理
農曆年節總是少不了吃吃喝喝,而常見的零食多具有高油脂、高鹽、高糖特性,重點是,有些食物看似無傷大雅,但可能對某些族群有其危險性,如蒟蒻、果凍可能造成腸胃道阻塞,堅果類有嗆食、噎到的可能。《元氣網》整理春節常見零嘴熱量及禁食族群,讓大家過年放心吃喝。第一類:蒟蒻、果凍特色: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地雷:1.蒟蒻不容易消化,必須要充分咀嚼再吞下去,才能從胃部進入小腸,是整塊誤吞,可能造成腸胃道阻塞。2.千萬別以為蒟蒻熱量低就可以狂吃,蒟蒻被加工製零食時,如蒟蒻果凍,因蒟蒻本身沒味道,所以會加入大量糖份,因此仍要注意別吃多。禁食族群:老人與小孩吃的時候要特別當心,若吞嚥功能不佳則不建議吃。第二類:加工肉品類魷魚絲、肉乾、肉紙、牛肉乾、鮪魚糖特色:魷魚絲、肉乾、肉紙等加工肉品類零食,口感及風味都讓人很「涮嘴」吃個不停,不止過年,平常也很多人愛吃。地雷:1.魷魚絲需要一直嚼,如果一直不停吃不停嚼,可能出現張口困難、臉部痛、偏頭痛等症狀,造成顳顎關節炎。2.加工肉品零嘴會添加大量的油脂、糖及鹽等調味料來提升口感,含較多蛋白質,鈉含量不低。熱量預估:.豬肉乾:81大卡(25克,一片約手掌大小).牛肉乾:64大卡(20克).魷魚絲:43大卡(15克)禁食族群:腎臟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飲食需要限制蛋白質患者需小心食用。第三類:堅果類開心果、堅果、腰果、瓜子、花生等…特色:堅果富含維生素E及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降血脂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有益。地雷:堅果種子屬油脂類,也算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肥胖。熱量預估:45大卡(3顆核桃或10顆開心果)。以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一天一份堅果約45大卡來討算,一般大小的堅果/杏仁大約5顆=核桃3顆=開心果/花生10顆。市售堅果類零食,多添加鹽、糖,建議優先選擇無調味的堅果。禁食族群:1.不要讓5歲以下幼兒及老人吃花生、堅果、核桃、開心果、瓜子等核果類零食,易發生氣管異物阻塞、嗆食的危險。2.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選吃無調味堅果。第四類:海苔特色:日語稱紫菜為海苔,富含維生素A、E、B1、B2及菸鹼酸含量。當零嘴吃的海苔,就是以紫菜為原料,經烘烤、調味後製成。地雷:加工後含有較多糖、鹽和鮮味劑,鉀、磷、碘含量偏高,建議食用量一天吃4~5片。禁食族群:1.腎臟病患食用時要節制。2.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也要避免。3.高血壓患者可以吃原味海苔,要避免食用過鹹的海苔。第五類:麻荖(芝麻、花生)特色:麻荖是台灣傳統年節拜天公的甜食供品,有各種不同口味,有特殊香氣及口感。地雷:屬油炸類零食,且麻荖外皮沾有糖粉、芝麻、花生、又裹上麥芽糖,容易吃進過多熱量。熱量預估:2顆約100大卡。禁食族群: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第六類:芝麻糖、花生糖、牛軋糖、核桃糕地雷:這類風味極佳的糕點,都是高糖、高油、高熱量、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熱量預估:牛軋糖一顆的熱量就有50多大卡。芝麻糖 、花生糖等,3小塊約有100大卡。禁食族群:糖尿病患、減重者。第七類:果乾(乾燥蔬果)特色:脫水蔬果乾類雖標榜由天然食材脫水製成,但製作過程通常經過油炸及加工調味,實則在製程中已流失大量營養。地雷:果乾體積小且常會額外加糖,成了隱形高熱量零嘴。熱量預估:蔬菜片 20克╱100大卡香蕉片 19克╱100大卡芭樂乾 30克╱100大卡芒果乾 30克╱100大卡禁食族群:糖尿病患、減重者。【註】衛福部國健署建議,女性一天約需1450至1900大卡熱量,男性一天需攝取1800至2400大卡熱量,一天攝取零食的熱量不要超過一天應攝取總熱量的10%。成人每日鈉攝取量為2400毫克,建議控制在每日2000毫克(當於5公克鹽)較健康。【資料來源】.吃飯嘴巴張不開、臉頰兩側發出喀喀聲 顳顎關節卡住了.零嘴解饞 高尿酸者 肉乾豆干要忌口.營養師提醒:這方式吃堅果,等同喝下600毫升沙拉油.少鹽少油 專家建議四大類健康零食.紫菜/相傳可催乳 鐵營養豐富.衛福部國健署-熱量來源
-
2024-02-07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先生改飲食壞習慣 一起運動管理健康
好幾年沒爬山了,不久前,我和先生結伴去爬基隆市郊的紅淡山。從銘傳國中旁的登山步道入山,沿著石階拾級而上,不一會兒,先生就有些落後;山路愈來愈陡,爬著爬著先生竟不見蹤影,我站在原地等,過了許久他才氣喘吁吁地出現。回想過去,每次我們爬山,先生總是健步如飛,一馬當先,殿後的永遠是體力較差的我。曾幾何時,落後的人變成是他,令我有些訝異與擔心。數年前健檢發現,我有骨質疏鬆與壞膽固醇偏高問題後,我開始改變飲食習慣且規律運動。平日飲食力求營養均衡,盡量吃原形食物,避開動物性脂肪、加工和高膽固醇的食物;每天服用一粒鈣錠,早晚喝一杯低脂鮮乳,傍晚健走半小時後,再喝一杯無糖豆漿。經過多年的努力,骨質密度由-4.6漸漸接近分水嶺-2.5,不再經常腰痠背痛;壞膽固醇也由168降至152mg/dl。反觀先生,因為身體沒有明顯毛病而疏忽日常保健,飲食喜歡重鹹口味,兩餐之間經常甜點和飲料不斷,也不常運動,還屢勸不聽。展望新的一年,祈願先生能夠早日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吃天然食材,少鹽少糖,並且規律運動,以鍛鍊強健體魄;而我自己也要持續努力提升骨本、降低血脂。但願我們都能做好健康管理,遠離病痛,自在生活。
-
2024-02-07 養生.聰明飲食
吃佛跳牆、砂鍋魚頭注意!醫列「慢性病友過年6點飲食須知」 冬粉、糯米恐影響血糖
 農曆年節將至,在歡慶享受應景美食與團聚的同時,每個人都想希望能夠健康過好年,尤其是有高風險的慢性病病友與長者。 暴飲暴食影響大 定時定量為上策 花蓮慈濟醫院一般醫學內科謝明蓁醫師表示,選購完年菜及年貨之後,若是家中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友,年節飲食還需要注意6大事項: 1、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用餐時可以準備一個盤子,把食物份量先夾好,用餐前檢視自己攝取食物種類份量多寡,就能避免飲食過量。飲酒也要適量,以茶代酒更好。 2、點心零食類要控制份量。每日堅果一小把已經相當足夠;同樣的份量較大的年菜建議與親友一起分享,或分兩餐食用。  3、高血壓病患不宜選擇醃製食物、高鹽份的食品,醬汁烹調的料理及滷汁、醃製品都要適量,過年期間常吃到的佛跳牆、砂鍋魚頭或是火鍋等,這類湯頭都是重口味,鈉含量也較高。 4、痛風病友則注意有高油、高普林的食物淺嚐即可,應避免油炸食物及大魚大肉等。最重要就是要注意飲酒,導致的急性痛風發作。而熬夜打牌、唱歌,休息不佳還有水份攝取不足,更是會影響體內尿酸的濃度與代謝。  5、糖尿病友的血糖常不易控制,要注意會影響血糖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攝取,如冬粉、根莖類食物(地瓜、芋頭、馬鈴薯、南瓜、山藥等)、而勾芡、糯米類與高湯也是高升糖指數食物,皆須要注意食用量。 6、可多用蘿蔔、海帶、洋蔥提味,避免添加含鈉量高的調味料。進食也應細嚼慢嚥,放鬆情緒。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吃飯「1習慣」恐害你變胖、肚子大,還可能食道逆流! 醫:很多人都這樣 ·吃飯「配這8種飲料」小心胃潰瘍!可樂、柳丁汁上榜 醫推8種食物助修復
-
2024-02-05 養生.聰明飲食
膽固醇過高到底可不可以吃蛋?不吃雞蛋會造成營養缺乏嗎?
雞蛋營養豐富又美味,但對於高血脂(膽固醇)的患者來說,到底能不能放心吃雞蛋,一直是個存在爭議的複雜議題。因為一顆雞蛋大約含有210毫克膽固醇,一般建議每日膽固醇攝取不宜超過300毫克,吃一顆雞蛋就超過一半的建議攝取量。紐約大學心臟病專家格雷戈里·卡茨醫學博士說,「雞蛋含有大量膽固醇,需減少攝取」是幾十年前我們對心臟病認知的舊觀念,事實上,體內膽固醇的飲食來源只有20%,其餘80%是肝臟製造。因此,近年專家轉向建議民眾,與其限縮膽固醇食物攝取,更重要的是降低飲食中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攝取量。那麼,到底能不能放心吃雞蛋?以下是有關雞蛋和膽固醇的知識,以及如何適量食用,享受美味又能維持健康。不吃雞蛋,會造成營養缺乏嗎?雞蛋不僅用途廣泛,而且營養豐富,是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以及必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蛋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B12、硒和膽鹼。雖然雞蛋的膽固醇含量確實很高,但飲食中的膽固醇未必會對血液膽固醇造成影響。事實上,完全不吃雞蛋可能會導致身體缺乏必需營養素。雞蛋對人體膽固醇數值影響有多大?人體存在的膽固醇(血液膽固醇),與透過飲食攝取的膽固醇(膳食膽固醇)之間存在差異。血液膽固醇是由肝臟產生,對人體某些功能的運作不可或缺,例如產生荷爾蒙和消化脂肪食物。但隨著年紀增長,過多的血液膽固醇會堆積在動脈血管內,阻礙血流進出心臟,導致胸痛或心臟病發作,高膽固醇也會增加中風的風險。膳食膽固醇則存在動物性產品中,如肉類、海鮮、雞蛋和乳製品。雖然雞蛋確實對膽固醇有輕微影響,不過因人而異。卡茨博士說,有一小部份的人,對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力特別好,這群人的低密度膽固醇,的確可能因為攝取某些食物而使膽固醇升高。膽固醇高的人,一天可以吃幾顆蛋?作為營養飲食的一部分,多數健康的人每天可以吃1-2顆蛋。營養師潔西卡·格爾曼建議,調整蛋白質攝取來源,就不會過度依賴雞蛋,並搭配富含纖維的早餐,如淋上橄欖油的蔬菜、全麥土司和水果。如果你的膽固醇很高,也不必完全避吃雞蛋,它們也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建議這類人應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膳食膽固醇的攝取,最好將雞蛋攝取限制在每周4-5顆以下。這也適用於超重、肥胖或有其他心臟病危險因子的人。有些人因為遺傳的關係,出現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應定期就醫追蹤治療,並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吃包括雞蛋在內的高膽固醇食物。專家觀點:雞蛋和膽固醇到底該怎麼吃?1.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攝取過去的說法是,人體已經會製造膽固醇,因此專家建議限制膳食膽固醇的攝取量;但近年來,專家轉而建議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取,而不再專注於限制膳食膽固醇。2.雞蛋別和高脂肪食物一起吃建議注意全面的飲食健康,而非單一營養素,包括水果、蔬菜、全穀物、蛋白質和低脂乳品,當然包含雞蛋,但必須適量。另外,建議雞蛋不要和其他高脂肪食物一起吃,例如香腸、培根和奶油,因為進食的脂肪多寡,會影響低密度膽固醇顆粒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5 失智.大腦健康
三高失控易造成血管性失智症!預防及延緩失智,日常必做3件事
家中長輩最近常情緒起伏不定、三不五時忘記事情,是正常老化還是失智症前兆?老了一定會失智嗎?花蓮門諾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志弘說,年齡的確與失智有關,65歲以上約8%會得失智症;每增加5歲,罹患機率增加1倍。生活習慣差 大腦有害物質堆積王志弘表示,失智發生原因,有一部分是「風險的累積」,以占比最高、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來說,成因與腦部的β類澱粉蛋白沉積有關。年輕時若生活習慣不佳、作息不規律,大腦有害物質堆積15至20年後,65歲左右可能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不單是記憶力減退,也會混淆時間與空間、個性改變、產生妄想或幻覺等,影響人際關係。另一項風險是「三高疾病」,高血壓會破壞血管健康、血脂異常升高易導致血管阻塞、高血糖會傷害血管。三高易引發腦中風、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是造成血管性失智症的主因,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控制三高、糖尿病、戒菸、節制飲酒,就能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另外,多動腦、多活動、維持正常體重,也有助於預防失智。三高藥不按時吃 增加失智風險許多患有三高、慢性病的民眾,擔心長期吃藥是否會失智?王志弘說,服用三高藥物並不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患者依醫囑規則用藥,可降低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不按時吃藥才容易失智。近年新開發的血糖藥,可以保護心腎,血壓藥物可以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若對用藥有減量、副作用等疑慮,務必與醫師討論,不可貿然停藥。王志弘強調,失智者因為失去分辨時間的能力,白天睡太多、晚上睡不著,生理時鐘不正常。建議避開正午時段曬曬太陽,陽光可幫助人體自身合成維生素D3,日照也能穩定情緒,減少日夜顛倒現象。預防及延緩失智症,王志弘建議日常應多運動、選擇食用多元蔬菜、適量水果(防血糖升高)等,尤其是執行「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攝取豐富的膳食纖維及各種營養素,具抗發炎、抗氧化作用。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2-03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營養師告訴你哪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
說到健康飲食,大家都知道一些簡單的小技巧,包括均衡飲食、多吃蔬果,選擇少油、少鹽的烹調方式及少喝含糖飲料等,注重養生的人還會以未精緻的全穀類或根莖類食物來取代精緻澱粉(如白米、白麵等),而這些方法之中隱藏著一個重要的概念——「攝取足量膳食纖維」。究竟膳食纖維是什麼?它又具有什麼功能呢?就讓品牌營養師Jane一一為你解答!膳食纖維是什麼?膳食纖維是指無法被人體小腸酵素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醣類)及木質素。主要為植物細胞壁與細胞間質所含的多醣類,其他像是寡糖、抗性澱粉及聚葡萄糖等物質,因不被人體消化且有益健康,也歸類為膳食纖維喔!而膳食纖維又可分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兩大類:1.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員有果膠(Pectin)、樹膠(Gums)、菊苣纖維(Inulin)、寡糖(Oligosaccharides)及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等,常見食物來源有水果類、蔬菜類、全穀雜糧類及豆類,例如:芭樂、燕麥、黃豆、栗子、豌豆及木耳等。2.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員包括木質素(Lignin)、纖維素(Cellulose)、幾丁質(Chitin)及部分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等,常見的食物來源有全穀雜糧類、堅果類、蔬菜類、水果類及豆類,例如:糙米、小麥麩皮、紅蘿蔔、花椰菜、菠菜及開心果等。在對膳食纖維有基本認識後,接下來就帶大家來看看它們的功能吧!膳食纖維的功能1.提供飽足感我們平常用餐時,身體會分泌激素來調控消化作用,並維持血糖穩定,其中像胰島素(Insulin)、膽囊收縮素(CCK)及類升糖素胜肽-1(GLP-1)在執行各自作用的同時,都會刺激大腦產生飽足感,進而降低食慾。但因為激素作用需要時間,加上現代社會環境壓力大,常造成人們在大腦飽足感機制尚未啟動時,就已經快速吃下過多的食物了。而膳食纖維可以增加吃東西時的咀嚼次數,延長用餐時間,讓上述激素有充足的時間發揮作用,使大腦產生飽足感,達到降低進食量的效果。此外,膳食纖維進入體內後,因不易消化又佔有體積,尤其水溶性膳食纖維會在體內吸水膨潤,形成粘液狀的水樣層,進而延緩胃排空,使食物在腸胃道裡的消化時間變久,延長飽足感。2.作為益菌生/益生質(Prebiotics)益菌生是腸道好菌的食物來源,可以作為養分幫助好菌生長,維持人體健康。部分膳食纖維(例如:果膠、寡糖、菊苣纖維及部分半纖維素等)在進入腸道後,可以被腸道菌利用,其發酵後的代謝產物(如乳酸及短鏈脂肪酸等物質),可以酸化腸腔內部,提供對好菌有利的生長環境,並幫助腸道黏膜健康。除此之外,短鏈脂肪酸可以被人體吸收,供給能量(1.5~2.5kcal/g),同時還有增加人體對水分及鈉再吸收的功能。3.幫助排便順暢當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時,糞便會較難成型,便秘發生機率也會提高,易使廢物累積在腸道、滋生有害菌,導致腸道不健康,增加細胞病變風險。而膳食纖維具有刺激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改變糞便質地等作用,可以讓排便更順暢。在腸道蠕動的過程中,會將附著於腸壁的廢物一併帶走,避免它囤積在體內,影響健康。4.延緩血糖上升飲食經消化後產生的單醣(主要為葡萄糖),經腸道吸收進體內後會讓血糖上升,接著身體會分泌胰島素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並將多餘的糖儲存成肝醣或轉換為脂肪,幫助血糖回穩。但因現代飲食中,吃了較多的精緻澱粉及含糖飲料,這些會使餐後血糖快速上升,造成胰島素必須需加強作用,將這些過多的醣類在體內轉換成脂肪,才有辦法處理掉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而當餐後血糖快速上升、血糖波動過大等現象反覆發生,就容易增加體內脂肪堆積,產生肥胖及胰島素阻抗等問題,增加罹患相關疾病的風險。若飲食含膳食纖維,在消化的過程中,部分的膳食纖維會在酵素和食物之間產生阻隔效果,降低酵素和食物的混和,也減少消化後的食物(如醣類、脂肪)與腸壁的接觸機會,進而讓養分吸收的速度變慢,使血糖上升的速度趨緩。另外,因膳食纖維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蔬菜)也較不易使血糖快速上升。5.降低血脂、血膽固醇膳食纖維具有降血脂、血膽固醇的功能。除了上述提及的阻隔效果外,它還能和膽固醇、脂肪、膽酸(膽汁成分)等物質結合,減少這些脂類的吸收,使其跟著糞便排出體外,同時也可以降低減少部分熱量攝取。特別的是當膽酸回收到體內的量變少時,會促進肝臟從血液中帶走膽固醇,用以生成新的膽汁供消化使用,降低血膽固醇的濃度。膳食纖維的諸多功能讓它成為飲食重要一環,除了可以增進腸胃道功能,影響血糖、血脂及血膽固醇外,也有研究表示高纖及適量脂肪的飲食習慣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特定癌症發生風險(例如大腸癌)有正面效果。其他像熱量低、具飽足感的特性也能應用在體重管理上,如果在食物選擇上優先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並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就能達到控制熱量的效果。不知道在看完文章後,大家有沒有更認識膳食纖維了呢?最後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除了養成多吃蔬果,補充膳食纖維的習慣外,也別忘了要多喝水喔!水除了是維持體內液體平衡、促進新陳代謝的重要推手外,適當補充水分可以滋潤腸道,幫助膳食纖維發揮作用,讓消化及排便過程更順暢!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2 醫療.心臟血管
氣溫每降1度心梗風險增百分之1!低密度膽固醇多少才正常?
天氣寒冷,心血管疾病患者隨之增加。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至64歲國人24.8%患有「代謝症候群」,成為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偉春表示,氣溫每降低1度就增加1.1%的心肌梗塞風險,因此50歲以上族群的膽固醇控制務必要注意,尤其有心血管疾病史合併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得控制在55mg/dL以下。39歲陳先生幾年前在公司健檢中壞膽固醇數值出現紅字,當時認為自己才36歲還年輕,因此抱持僥倖心態未積極追蹤。直到某天運動時發現,只要運動強度提升,身體就會出現不適症狀,進一步檢查發現心血管疾病纏身,且血管發生堵塞,得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氣溫每降1度 心肌梗塞風險增1.1%黃偉春指出,氣溫驟降,使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驟升,根據研究,在攝氏15度至32度的氣溫中,每降低1度,50歲以上的熟齡族群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1%,若氣溫降到15度直接增加2成風險;50歲以下族群風險也增加0.4%,春節期間氣候難測,民眾一旦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應立即就醫。血脂自我監測一年一次 異常者三個月一次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秘書長、北榮重症加護內科主任醫師吳承學說,血脂的自我監測相當重要,一般民眾建議每一年檢測一次,血脂異常民眾最好每3個月檢測一次,每次監測區間不要超過6個月。黃偉春提醒,有一半國人屬於高血脂患者,但並未就醫診斷,若平時沒有透過穩定服藥、良好的生活習慣來控制代謝症候群與慢性病,很容易導致血栓,或因天氣、情緒激動等原因造成血管收縮,也會導致血管堵塞,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隨時都可能找上門。低密度膽固醇多少才正常?控制在130mg/dL以下吳承學說,一般民眾低密度膽固醇建議控制在130mg/dL以下;若有心血管疾病史,應控制於70mg/dL以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病史則更嚴格,得控制在55mg/dL以下。若擔心藥物副作用如肌肉疼痛等,可主動與醫師討論。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2-02 醫療.心臟血管
老翁腹主動脈瘤破裂失血1.5萬毫升,長庚醫師團歷盡千辛救回,提醒「高危險族群」定時體檢!
78歲的徐姓老翁,去年9月在一場聚會中突然休克,經診斷為「腹主動脈瘤破裂」,老翁體內大量出血,腹部快速腫大,腫脹程度比懷孕婦女還大,長庚醫療團隊認為需要「緊急開刀」,手術過程中因大量出血,瀕臨死亡3次,醫療團隊合力救治,最後幫助徐先生成功存活,後續努力復健,去年底順利出院。徐先生的兒子今淚謝醫療團隊「謝謝長庚讓我有機會可以再叫一聲『爸』」。腹主動脈治療失血累計高達1.5萬毫升,手術歷時9小時以上才救回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應陞表示,腹主動脈瘤破裂出血快速,徐翁當時從外院轉到林口長庚時,腹部嚴重腫脹,團隊先在腹主動脈置放支架,把破裂處堵住,在清除滯留在腹腔內的血液,幫助腹腔減壓,避免其他器官因腹壓過高而壞死。由於徐翁失血過多,前後失血累計超過1.5萬毫升,李應陞說「這是我從醫以來看過最誇張的失血案例」。進行手術時,血流滿地板,幾乎量不到血壓,手術過程中,3度通知徐翁家屬「病危通知」,手術至少花了9個小時,最後才順利救回徐翁。腹主動脈的高危險群有那些?常見症狀有那些?死亡率有多高?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葉集孝表示,腹主動脈瘤就像身體內的隱形殺手,高風險族群如下所列:●老菸槍●高血壓●高血脂●男性●年齡大於65歲●心血管疾病腹主動脈瘤通常沒有症狀,初期症狀多以輕微腹痛、背痛、腰痛等表現,容易被忽視。隨著動脈瘤逐漸增大,破裂的可能性也就更高,一旦發生破裂,若無及時搶救,死亡率極高。李應陞表示,腹主動脈瘤若5公分以下,僅需要定期回診檢查,5公分以上約有1%至10%機率破裂,6到7公分以上則有約10%到30%機率破裂。即使現在醫療手術可以緊急放置支架,幫忙腹腔減壓,但死亡率仍高,約達50%到60%。葉集孝建議,如果是腹主動脈瘤高危險族群,建議應定期做腹部理學檢查和腹部超音波,可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才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妙齡女子也會遇到腹主動脈瘤?2022年有報導過瘦女摸到腹部會跳動的腫塊,早期發現腹主動脈瘤!2022年有一名身材纖細的妙齡女子,在肚臍周圍摸到會跳動的腫塊、有節律的隨心臟跳動,緊張就醫,原本擔心是腹主動脈瘤,超音波檢查發現,女子因過瘦直接摸到腹主動脈瘤,早期進行手術治療因而拆彈解除危機。相關報導新聞:腹主動脈瘤死亡率高 摸到腹部有跳動的腫塊勿輕忽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30 養生.聰明飲食
飲食「3低1高」輕鬆養生!營養師:防代謝症候群、心腦血管疾病
現代人飲食隨著西方文化影響,代謝症候群已是相當常見的健康問題。健美營養師DGI黃威杰表示,代謝症候群雖不是一種疾病,但卻會使得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大幅上升。養成「3低1高」的飲食習慣,防範代謝症候群、心腦血管疾病,更有助養生! 代謝症候群易心腦血管疾病!符合3項日常更要注意保養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會怎樣?黃威杰營養師表示,代謝症候群是一種對於血壓、血脂、血糖、腰圍等數值出現異常的統稱,雖不是一種疾病,但各項數值異常,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自然也會大幅上升,例如常見冠狀動脈症候群、中風、高血壓、心臟病、周邊動脈阻塞等。 代謝症候群標準,中3項要注意!黃威杰營養師指出,代謝症候群的標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包括了腹部肥胖、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下列若中三項或以上,即符合代謝症候群。 .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空腹血糖偏高:≧100mg/dL。.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
-
2024-01-29 醫療.心臟血管
國光客運司機國道昏迷不治!如何確認患者是心肌梗塞?救護車來之前可以做什麼處理
【2024/01/29編註】根據聯合報報導,國光客運司機黃福能,昨晚(28日)從台北載客回台中途中身體不適,仍忍痛苦開到路肩後昏迷;乘客還為他做CPR,可惜送醫後仍不治。國光客運台中站長鄭秀菊說,黃能福疑心肌梗塞,為了確保乘客安全「已用盡最後一分力氣」,黃福能是位優良的司機,身體健康也一向良好,看不出有何異樣,沒想到會有此意外。近日天氣冷,心腦疾病急性發作的病例大增,而如果遇到身邊的人心肌梗塞突然發作,我們該如何處理呢?【記者江慧珺/報導】Q如何確認患者是心肌梗塞發作?A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說,美國統計,跨年與耶誕節是猝死的高峰,台灣雖無正式統計,但每到跨年至春節期間,心肌梗塞發生率都較夏天倍數成長。「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當心肌梗塞來處理。」高偉峰說,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就是胸悶與壓迫緊縮感,猶如大石壓胸,沉重壓迫感常讓患者喘不過氣來;上腹痛也被美國心臟學會列為典型症狀,因吃完東西後血流到腸胃,心臟血流相對較少,心肌梗塞容易發作。不少40歲以上民眾吃完尾牙聚餐後腸胃道不適就醫,才發現是心肌梗塞。新光醫院內科部主任徐國基指出,若是右冠狀動脈阻塞,造成下壁心肌梗塞缺氧,易刺激神經胃腸道作用,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徐國基說,心肌梗塞引起的上腹痛與胃潰瘍疼痛不同,前者輕壓肚子,痛感不會增加,也非飢餓造成腹痛,或合併惡心想吐情況;若運動時會胸悶,休息後好轉,就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Q心肌梗塞有哪些非典型症狀?A高偉峰也說,部分心肌梗塞症狀會從胸部、左手到下巴不適悶痛。此外,年長女性或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現胸前灼熱感等非典型症狀。徐國基表示,秋冬氣溫低,交感神經作用旺盛,導致血管收縮,容易造成阻塞。雖然心肌梗塞好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年輕人也會心肌梗塞,臨床上曾有20多歲民眾抽菸,導致心肌梗塞案例。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建議,男性年齡45歲、女性55歲後,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有家族病史或抽菸,6項危險因子符合2項,就屬高危險群。建議在劇烈運動前要做心肺功能檢測與運動心電圖,運動時感覺悶喘或累的時候,別以為是自己體力不好忍一下就過去,一定要馬上休息,必要時要緊急送醫,以免憾事發生。Q心肌梗塞發生時,要叫救護車還是把握時間自行送醫?A王宗道說,心血管疾病症狀不明顯,血管堵塞程度沒有到70%以上,幾乎沒有症狀,即便堵塞程度達到90%,可能也只是在運動中容易喘、感覺體力不好而已。因此,在馬拉松或長時間運動發生心肌梗塞的案例很常見。若出現胸悶、上腹痛等症狀,懷疑突發心肌梗塞,高偉峰建議,最好先坐下或躺下休息,盡量不要走路或拿重物,以免增加心臟氧氣消耗,並且盡快就醫。高偉峰說,臨床統計逾半數心肌梗塞患者到院前已停止心跳,因此建議,有相關症狀最好第一時間直接打119坐救護車就醫。台灣救護車上通常有電擊器與熟悉CPR的救護人員,可即時搶救患者,切勿乘坐自家車甚至自行開車。Q叫救護車之後,可以做什麼處理?A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本身就是心肌梗塞高危險群,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這類患者平時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並應隨身攜帶醫師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服用硝化甘油 有禁忌先前燒肉粽歌王郭金發心肌梗塞猝逝,讓不少高齡長輩心驚驚,希望備有俗稱舌下錠的「硝化甘油」急救。但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哲明說,硝化甘油只針對穩定型心絞痛急救,且屬於冠狀動脈血管擴張劑,會造成全身血壓下降,若是右心室梗塞或服用威而鋼,更是禁忌症。高偉峰也提醒,硝化甘油會使血壓降低,最好坐著或躺著服用以免突然昏厥,而本身血壓低的患者不建議使用。硝化甘油正確使用方式,是將含片或噴劑放在舌下,每隔3到5分鐘用1次,連續3次若症狀仍未改善就要就醫。●意識不清 可進行心臟按壓此外若是患者心肌梗塞達到意識不清、沒有呼吸脈搏的程度,可遵循「叫叫C」原則,即呼叫患者若沒有反應,馬上叫119急救,並進行胸部心臟按壓,可讓患者預後較佳。
-
2024-01-28 養生.聰明飲食
牛奶全脂、低脂、脫脂,哪個比較健康且營養?教授告訴你真相
我在2023-12-26發表每天喝這種牛奶,帕金森氏症機率高3成?,隔天讀者Arthur留言:「教授又一篇讓人安心喝牛奶的文章,受益匪淺。想請教教授:1.您自己是不喝牛奶的,請問缺少牛奶所提供的養分下,應該如何注意食物攝取?我想有很多乳糖不耐或者很少喝牛奶的人想要知道。2.教授好像也曾經提過重點不是應該喝全脂、低脂或脫脂牛奶(這點連醫生也都各說各話),而是均衡營養,有恆運動。那如果平常吃得很清淡,但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每天喝全脂牛奶是OK的嗎?(因為我有親友不喜歡喝低脂脫脂牛奶)。謝謝教授賜教~~~題外話:台灣鮮乳還蠻貴的,想天天喝也未必是每個家庭能負荷的,但是奶粉沖泡麻煩味道又不天然。」我先解釋一下。我不喝牛奶,指的是我不把牛奶當飲料來喝,但是我還是會吃添加了牛奶的食物,如麥片,也會吃乳製品,如優格。至於為什麽我不喝牛奶,主要是因為我寧可「吃」食物以及「喝」茶或咖啡。也就是說,我希望熱量的攝取是來自食物,而非飲料(所以我當然是不喝奶茶)。雖然我發表了很多駁斥「牛奶有害」的文章,但那純粹是站在科學的立場,而不是要鼓勵,更不是要推銷喝牛奶。事實上,僅就成人的營養攝取而言,牛奶並非必要。所有牛奶能提供的養分,都可以從其他食物獲得。至於讀者所問的「應該如何注意食物攝取」,台灣衛福部有建立一個健康九九影音資訊平台,目前有1500多個影片,而其中就有均衡飲食。至於全脂、低脂或脫脂牛奶的選擇,各說各話的不只是醫生,而是整個醫學界裡所有相關的專家與學者。請看下面的論文:2013年:High dairy fat intake related to less central obesity: a male cohort study with 12 years’ follow-up(高乳製品脂肪攝取量與較少的中心性肥胖相關:一項為期 12 年追蹤的男性隊列研究)。2018年:Normal/high-fat milk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an body and muscle mass in Japanese women aged between 40 and 60 yea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一項橫斷面研究:正常/高脂牛奶攝取量與 40 至 60 歲日本女性的瘦身和肌肉質量較高相關)。2018年:Effect of whole milk compared with skimmed milk on fasting blood lipids in healthy adults: a 3-week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全脂牛奶與脫脂牛奶對健康成人空腹血脂的影響:一項為期 3 週的隨機交叉研究)。結論:與脫脂奶相比,每天攝取 0.5 公升全脂乳不會對空腹血脂、血糖或胰島素產生不利影響。此外,與脫脂牛奶相比,攝取全脂牛奶會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這些發現表明,如果考慮到較高的能量含量,全脂牛奶可能被認為是膽固醇正常人群健康飲食的一部分。2021年:Decreased risk of all-cause and heart-specific mort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low-fat or skimmed milk consumption compared with whole milk intake: A cohort study(與全脂牛奶攝取量相比,低脂或脫脂牛奶攝取量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臟特異性死亡率風險:一項隊列研究)。2021年:Intake of dairy products and associations with maj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乳製品的攝取量及其與主要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關聯:隊列研究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結論:高脂牛奶與冠心病風險呈正相關,起司與冠心病風險呈負相關。 研究結果應在觀察到的異質性的背景下進行解釋。2022年:High vs. low-fat dairy and milk differently affects the risk of all-cause, CVD, and cancer dea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高脂乳製品和低脂乳製品和牛奶對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風險的影響不同: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系統性回顧和劑量反應統合分析)。結論:高脂牛奶消費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較高有關。 然而,乳製品總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低有關。2022年:Saturated fats, dairy foods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No longer a curious paradox?(飽和脂肪、乳製品和心血管健康:不再是奇怪的悖論?)。總體而言,限制乳製品攝取量似乎沒有必要,儘管仍需要進一步了解不同乳製品類型與慢性疾病(尤其是第 2 型糖尿病)之間的關係。2023年:High-Fat Dairy Products May Decrease the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cidence: A Long-Term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高脂乳製品可能降低慢性腎病發病風險:一項長期前瞻性隊列研究)。從上面這些論文就可看出,全脂牛奶可以是比較健康,也可以是比較不健康,就看是誰做的實驗,有什麼立場,或是針對哪一個議題。我唯一可以肯定告訴你的是,美國的飲食指南是一再強調要選擇低脂或脫脂牛奶和乳製品。原文:全脂、低脂、脫脂,哪個較健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7 養生.聰明飲食
餐餐吃燕麥降膽固醇,反而讓血液中1指標失控!? 適量喝紅酒可以保護心臟?
許多人一量到膽固醇超標,就會去買燕麥來當早餐吃,但燕麥雖然對降膽固醇有幫助,不過如果吃太多,是會讓三酸甘油酯上升。屬於五穀根莖類的燕麥,確實對於降低膽固醇有所幫助,但超量食用反而會讓血中三酸甘油酯升高,對血脂造成負面影響。餐餐吃燕麥反讓血液中1指標失控燕麥含有β葡萄聚醣以及水溶性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但有些人為求加速降膽固醇的效果,除了三正餐之外,連點心都以燕麥片為主,導致一整天澱粉、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偏高,在飲食比例中超過75%~85%,導致血糖問題,雖降了膽固醇,卻讓另一種中性脂肪「三酸甘油酯」變高。食用燕麥片,建議可以一天一餐以燕麥片代替五穀根莖類主食,或是三餐將燕麥與五穀米混合替代白米飯當作主食,維持每日澱粉、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在55%~65%,才是正確食用燕麥的方法。 喝適量紅酒可護心?另外也有說喝適量紅酒可護心?有研究顯示,紅酒中含多酚類,經動物實驗證實,對動脈粥狀硬化有幫助,但尚未見人體實驗成效,因此,並不鼓勵原本沒有喝酒的人開始喝紅酒護心。 不過,針對習慣每日飲酒的人,為避免飲酒過量反而影響心血管健康,男性每天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則以1個酒精當量以內為原則。所謂酒精當量,以含酒精濃度10%~15%的紅酒來換算,1個酒精當量約為150c.c.;含酒精濃度4%左右的啤酒,1個酒精當量約為370c.c.;酒精濃度達40%的烈酒則1個酒精當量約為40c.c.。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能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6 醫療.泌尿腎臟
熟男注意!出現易怒、體力變差、性慾低...當心是「男性更年期」 6運動6食物助重振雄風
當男性進入中年(30歲)以後,體內的睪固酮分泌量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少。男性睪固酮就以每年約1%到2%速率開始下降,而過了40歲以後,會產生明顯的不足症狀,這現象稱為「男性荷爾蒙偏低(hypogonadism)」,俗稱為「男性更年期」。此時,男性會因為睪固酮分泌漸漸減少,可能會產生情緒不穩定、性慾低、注意力不集中、體力變差、對事物失去興趣、悶悶不樂等現象,若有以上「厭世」的症狀,當心你正在處於「男人更年期」階段。對此,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傳授6種運動,讓你促進睪固酮分泌,重返昔日男子氣概。「居家6種運動」促進睪固酮分泌身為熟男的你,不想對任何事都感到要懶洋洋、提不起勁?高醫師傳授「6招居家運動」,讓你在家透過簡單的運動,來促進睪固酮分泌,改善更年期症狀:1.深蹲:動作→站立,雙腳自然張開與肩同寬,然後彎曲膝蓋,將臀部向後坐,保持背部挺直,使腿部下降至大約與地面平行或更低的位置,最後回到起始站姿。2.分腿蹲:起身站立,雙腳打開與髖部同寬,雙手放在髖部上或胸前。 一條腿往後跨,後腳腳跟離地,此為起始姿勢。 將重心放到前腿上,雙腿都屈膝呈90度,後腳膝蓋保持微微離地,身體下降,軀幹保持直立。3.反向捲腹:仰臥在地上,雙腿舉起使與地面成90度,然後將臀部抬離地面,同時使腿部向上捲,最後回到起始位置。 4.仰臥起坐:仰臥在地上,雙腿彎曲,腳掌平放地面,然後用腹肌力量使上半身抬離地面,直到與膝蓋平行,最後回到地面。 5.棒式:臉朝下平趴在地上,然後以肘部和腳尖支撐身體,保持身體呈一直線,從頭部到腳跟。核心肌群需緊繃,以保持這個姿勢。這個動作對於強化核心肌群,特別是腹部和背部的肌肉非常有效。6.臀橋:仰臥在地上,雙腳彎曲,腳掌平放地面,然後用臀部力量抬升臀部,使身體呈直線,最後回到地面。 根據經驗跟目標,選擇適合的訓練次數。並視狀況調整,同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和呼吸,避免過度負荷、讓肌肉受傷。以上6招看似簡單的運動,可針對下肢肌群加強,包括大腿、小腿、臀部、腹肌和核心肌群。高醫師也提醒,多運動對男性健康好處相當多,搭配足夠的睡眠以及正確的體重,以及攝取足夠的營養都能促進睪固酮的正常分泌。多攝取「6類食物」助重振雄風除了透過多運動促進睪固酮分泌以提升男性荷爾蒙,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建議,也可在飲食上的健康生活得到補充:1.顏色豐富的蔬菜、水果、鈣質.多樣且顏色豐富的蔬菜,攝取較多的植化素,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強身體抵抗力,維護心血管健康。.適量攝取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健康的生理機能,促進腸胃蠕動,減少食物殘渣在腸道停留時間,有助於預防大腸癌。.每日攝取至少1000毫克的鈣質,例如鮮奶、芥藍、芥菜、豆干及黑芝麻等。 2.天然蛋白質.雞蛋:含有優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去皮雞肉:富含高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去皮魚肉:富含高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3.非精緻澱粉類食物如全穀雜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有助於身體代謝,改善更年期易累的情況。4.植物油和魚油.選擇健康的植物油:為預防心血管相關疾病,建議選擇葵花油、橄欖油、苦茶油、堅果油等植物油。 .動物性油脂則可選擇魚油,因魚油含有Omega-3脂肪酸,可減少發炎,預防血栓及改善血脂 5.微元素.鋅:鋅有助於維護睪固酮分泌,可以攝取肉類、堅果、蛋白質等食物,建議每天攝取15mg的鋅 .硒:硒有助於穩定情緒,改善睪固酮生成和精成熟,可以攝取堅果、雞蛋等食物 除了從運動跟飲食下手補充男性荷爾蒙,也日常生活仍建議戒除菸酒、改變工作與生活型態,積極減肥與規律運動(如跑步、游泳、快走),做好體重上的控制,如此一來,對睪固酮濃度偏低的改善均有幫助。 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男女中年後性慾低?當心更年期報到!高敏敏建議「飲食8原則」改善.體力變差、愛生氣、健檢都紅字,當心進入更年期!1表格測驗看看
-
2024-01-26 焦點.元氣新聞
近五成年長者患「低膽固醇血症」 大幅增失智風險
秀傳醫療體系追蹤長達8年,院內就醫的1萬多名長者,依照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分類,失智評估愈嚴重者,低膽固醇血症(總膽固醇<160)的占比愈高,最嚴重的CDR3的族群,近六成都有低膽固醇血症。整體而言有近46%長者皆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膽固醇是全身細胞與組織溝通、保護與修護的主要原料,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表示,膽固醇不是愈低愈好,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低膽固醇反而會讓長者更加虛弱,且會增加失智、糖尿病、感染、與腦出血風險。秀傳醫療體系大規模資料分析 虛弱與低膽固醇具正相關邱百誼表示,當今醫學與衛生政策與教育將「膽固醇」描繪是一個壞東西,認為膽固醇應該要愈低愈好,否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事實上,人體血管或是細胞出現氧化壓力與自由基時,肝臟會製造出膽固醇以因應,讓膽固醇協助消除氧化物與自由基,它在人體真正扮演的角色是第一線的消防員,不能因為消防員死在火場就被指為縱火者。人體的膽固醇約八成都是肝臟製造,其餘兩成才是由食物攝取,當人體被氧化物與自由基侵擾愈嚴重,體內的膽固醇量通常愈高。這是許多患者會反映「明明很注意飲食」,膽固醇卻還是呈現紅字的背後原因。膽固醇對於人體還代表著另外一個意義,膽固醇足夠但不會過高意指「身體強健有保護力」,也顯示肝臟有能力製造膽固醇,細胞組織有自給自足的膽固醇存量以抵禦外物,如果身體不需要降低膽固醇或是或是狀況不佳,持續服用藥物降膽固醇致過低時,反而會讓人更加脆弱。秀傳醫療體系分析於體系醫院就醫的1萬2277名長者,做虛弱程度與總膽固醇之間的關係調查,依臨床虛弱量表(CFS)分析,該量表分數愈高顯示虛弱程度愈嚴重。將長者依分數CFS1到CFS9分類,調查各自罹患「低膽固醇血症」的比例,從35%一路攀升到64.6%,被分類為最虛弱的長者,每10個人中竟有6.5人膽固醇過低。與失智一樣整體而言有近46%長者皆也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膽固醇不是愈低愈好 總膽固醇降120失智與虛弱風險都相當高根據國健署建議,一般人總膽固醇需控制在200mg/dL以下,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在130mg/dL以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要控制在40mg/dL以上,女性則要控制在50mg/dL以上。邱百誼表示,低膽固醇血脂症是指總膽固醇在160mg/dL以下,臨床醫師通常不會太著墨於「總膽固醇」,而是強調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00mg/dL以下,雖然國健署的建議是在130mg/dL以下,但醫界近年以預防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事件發生的概念,不斷建議要控制低密度脂膽固醇。如果一個人將低密度脂膽固醇維持在90mg/dL,他的總膽固醇大約就是在160mg/dL,等於進入到低膽固醇血症。邱百誼表示,新的治療指引更會強調,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高風險民眾,低密度脂膽固醇應該降到70mg/dL以下,等同總膽固醇只剩下120mg/dL左右,如果有心肌梗塞等疾病,則會被建議低密度脂膽固醇應在55mg/dL以下,此時總膽固醇僅剩下不到100mg/dL。依照秀傳醫療體系「長期追蹤」資料顯示,如果總膽固醇不到160mg/dL,與總膽固醇200mg/dL以上相比,失智與虛弱「新增」與「惡化」的機率都會倍增。因此膽固醇控制不應一視同仁,要同時關注總膽固醇是否過低,也應該依照年齡、失智與虛弱程度予以校正並且適度放寬控制標準。邱百誼強調,當體內血脂過高,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使用降血脂藥物適度控制,可以明顯看得到成果,因此藥物是相當有效也不宜隨便自行停藥。但引起人身體發炎的元兇,並不是膽固醇,而是壓力、飲食等造成身體氧化壓力,需要做的是改善壓力、飲食等基本功,而不是持續且長期的不斷用藥物降低膽固醇並且強調愈低愈好。膽固醇過低不只虛弱 也會大幅增加失智風險秀傳醫院同樣針對1萬多名長者,依CDR分數分析,CDR0(無失智)、CDR0.5(疑似失智)、CDR1(輕度失智)、CDR2(中度失智)、CDR3(嚴重失智),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者,依序占比為37.6%、39.7%、49%、52.8%、59.6%;顯示失智症愈為嚴重者,罹患低膽固醇血症的比例愈高。邱百誼表示,膽固醇除了可以顯示人們是否強健以外,膽固醇也具有神經與身體所有訊息的傳導與溝通作用,「長期」膽固醇過低,將逐漸失去協助修復被破壞的腦部細胞組織的能力,而增加失智症的風險。他建議,長者的飲食策略仍需要避開高糖或高鹽的食物,也盡量吃原型食物,降低攝取會造成身體氧化壓力的食物,平時保持運動習慣,幫助身體代謝,唯一不該做的是一味地降低膽固醇的數值,建議總膽固醇應依照身體狀況控制在160到240mg/dL之間,讓身體能得到保護且長期下來又能夠維持正常運作。邱百誼醫師小檔案現職: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失智共照中心主任秀傳國際失智與動作障礙診療中心主任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理事長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兼任助理教受曾任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專長:失智症、巴金森症、認知與情緒行為異常、腦中風、失眠、癲癇、頭痛頭暈、三高控制
-
2024-01-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魚油、紅麴能降膽固醇?台大醫搖頭:血脂控制只會愈來愈差
三高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至1.78倍。衛福部國健署調查,18歲以上台灣民眾,高血脂比率高達26%,且高風險患者血脂控制達標率僅約兩成。醫師指出,民眾常誤信坊間迷思,認為吃魚油、紅麴等保健食品就能降低血脂,反而忽略標準治療,呼籲民眾遵從醫囑,定期服藥。高血脂症狀不明顯 恐中風及心肌梗塞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理事長劉言彬指出,三高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高血脂」,由於其症狀不明顯,且難以自我量測,造成疾病防治困難。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表示,低密度膽固醇(LDL-C)數值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隨著飲食西化及生活型態改變,愈來愈多人面臨膽固醇過高,也增加血管阻塞、中風及心肌梗塞等風險。高憲立指出,LDL-C治療指引上,目前國際間有多套指引,台灣已與國際接軌,將高風險患者的治療目標設定為低於55mg/dL,並且愈低愈好,不必設有下限,但國內民眾有迷思,認為用藥控制血脂會加重失智、腦中風等風險,轉而使用沒有科學實證的保健食品。看懂膽固醇數值1.總膽固醇(T. Chol)2.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C)男> 40 mg/dl;女> 50 mg/dL3.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C)4.三酸甘油脂(TG)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LDL」,因為它是動脈粥狀硬化的最初源頭。【延伸閱讀】低密度脂蛋白(LDL)如何引起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了解自己的血脂數據的重要性!高憲立表示,臨床上曾遇到患者表示不要領藥,後來發現該名患者是誤信坊間謠言,服用保健食品;在此風潮下,台灣病人血脂控制愈來愈差,根據研究,即使接受藥物治療,台灣心血管患者中近五成仍高於100mg/dL,而高風險患者的控制達標(55mg/dL)比率僅22%。服藥血脂數值仍難控 可改注射針劑部分病人遵從醫囑服藥,但血脂數值卻仍難控制。高憲立表示,此現象恐與患者基因相關,若定期服藥,卻仍難控制病情的民眾,也能使用新型的注射針劑,幫助控制血脂數值。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則分享,亞東醫院利用資訊系統自動提示,顯著增加急性冠心症病患LDL-C達標率,醫院透過強化影音衛教、舉行病友團體與社區講座、以及跨團隊整合衛教等多管齊下措施後,其急性冠心症及高風險慢性冠心病者血脂控制達標率才有所提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4 養生.抗老養生
起床別起太猛 先在床邊坐一下!中醫推薦吃5項好物度寒冬
寒流來襲全台急凍,多地傳出因低溫導致送醫急救個案。中醫師建議,天氣寒冷應「早睡晚起」,起床時先在被窩裡活動筋骨,突然下床可能溫差過大,飲食上有5項冬日暖脾健胃的好物,民眾可加入到日常三餐,度過霸王級寒流。氣溫變化威脅健康。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建議,清晨較冷,民眾起床時,先在被窩裡面活動筋骨,從末梢關節開始,手指抓一抓、手肘動一動、四肢都搖一搖,接著翻翻身,讓身體活動起來,再掀被。起床別起太猛 先在床邊坐一下「起床別起太猛,先坐在床邊一下。」陳博淵表示,起床若一下子站起來,很容易導致低血壓,因此慢慢來,也讓身體適應一下被窩外的溫度再起身,並添加一件衣服,腳則避免直接踩地,穿個拖鞋,起床喝杯溫開水。天寒地凍,上班族出門好痛苦,陳博淵表示,出門前要先調整體溫到適合的狀態,不要一下子就從溫暖的室內跑到室外,可先開一些室內門窗,讓冷空氣稍微跟室內的溫度平衡,避免溫差大讓血壓飆升;上班族久坐循環不好,腳就容易冷,可以在腿上蓋件外套、小毛毯,濕冷的天氣多喝點溫開水,能夠暖暖身。天氣寒冷,飲食上可以加入禦寒的藥方,陳博淵提供5項冬日好物:5項好物度寒冬1.薑母鴨:適合非燥熱體質的人食用,但若是體質虛寒,要酌量不要過度,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的三高民眾,也要避免過強的刺激。2.桂圓紅棗茶:糖分可以增加人體的熱量,但有血糖問題的人要注意攝取。3.四神湯:補脾胃又補氣。4.羊肉湯:補形又健脾,亦可加入當歸、生薑作為藥膳食用。5.黑豆:冬天重脾胃,黑豆可補腎氣。陳博淵表示,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可先從推薦的食材中斟酌進補,提升身體的動能,枸杞、黃耆、甘草、當歸都可以加入生活飲食中,保持身體健康挺過寒冬。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4 醫療.心臟血管
胸悶一定是心肌梗塞?醫教分辨2種悶痛,單一點位的刺痛感不是心肌梗塞
寒流來襲,全國各地寒冷,心肌梗塞發生情形增加,其症狀常見為胸悶、胸痛,但心肌梗塞的胸悶與一般胸悶,民眾常弄不清楚。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心肌梗塞常見症狀為胸悶、胸痛,但最近各公司正在舉辦尾牙,很多人可能吃多了、喝多了,造成腸胃不適、胃食道逆流,或年關將近,生活、工作壓力大等都會引起胸悶等不適,心肌梗塞的胸悶到底有何不同?肌肉、神經引起的胸悶單一點位 像尖銳物刺痛感天冷時,民眾出現胸悶症狀,往往會特別擔心是不是罹患心肌梗塞?林謂文說,心臟在胸腔深處的位置,外面是摸不到的,如果胸口的悶痛感是接近皮膚,且是單一點位,或感覺像是尖銳物的刺痛感,或一般的抽痛,通常不是心肌梗塞引起的胸悶,而是肌肉、神經所引起的疼痛。心肌梗塞的胸悶範圍大 且有合併症狀林謂文指出,真正心肌梗塞的胸悶,常是胸口出現一大片、大範圍、無法指出正確位置的悶痛感,胸口感覺有如被一顆大石壓住,有著掐縮、壓縮的擠壓感,這種就是內臟缺氧的疼痛,但這時並非只有胸悶或胸痛症狀,還需合併呼吸喘、呼吸困難、心悸、暈眩、頭暈、反射性頭痛、冒冷汗等上述任一症狀,此時應懷疑是心肌梗塞所致,務必提高警覺立刻就醫。林謂文說,當民眾抵達醫院後,醫師會經詳細問診,若診斷為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都會再進一步檢查確認。另若天氣冷、低溫、運動後、爬樓梯、情緒壓力大所引起的胸口不適,應注意是否為心絞痛等心臟血管方面的問題,也應盡速就醫檢查。林謂文提醒,65歲以上長者、三高患者、曾有心腦血管疾病病史者,均為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寒流來襲,一定要注意身體保暖,減輕壓力、遠離菸酒,慢性病人切記按時吃藥,保護心腦血管健康。心肌梗塞如何預防?飲食應採低脂低鹽,以清淡為主,並減少高膽固醇食物攝取。避免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疾病,有相關病史者應定期至醫院追蹤檢查。避免抽菸及過度飲酒。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少吃精緻醣類食品。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情緒激烈起伏,適時抒發壓力。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平時應多注意身體健康警訊。》看完整疾病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4 癌症.癌友故事
與肝癌共處16年!韓柏檉抗癌「五字訣」,解決病痛終究要從生活實踐
免疫力要提升才能抗癌,而開心才能讓免疫力提升,可是我們在對抗疾病的時候,經常都是不開心的。大家也都聽過「萬法唯心」,可是我們都沒有關照自己的心,生病的人沒有照顧自己的心,不生病的人也沒照顧自己的心。本文要討論的是一個生活理念,而不是醫學,是病人或是正常人生活中都可以做到的事。醫學的事,就交給醫生,但是回家之後,絕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需要靠自己,我也在過去的 15 年中,靠這五個字抗癌成功,就是心、動、吃、睡、靈。許多科學和醫學的發現都很棒,但重點是在生活上我們有沒有做到。例如談到我們的腸道,腸道裡面一個最重要的是好菌,它們也需要纖維做食物,問題是我們病人有沒有辦法把纖維吃夠?有沒有認真改變飲食?有沒有認真去運動呢?所以生活中的力行實踐才是重點。我們會生病是因為有這個體質和條件,我們唯有改變體質和條件,就像改變土壤的狀態,才有可能逆轉疾病或是不生疾病。抗癌的五個方法1、第一個方法是「平和的心態」我們應該每天維持正面平和的心態,學習每天很愉悅、很輕鬆、很靜、很舒服、很放鬆。那要如何做到呢?可以開始學靜坐,學這些靜態的活動,透過呼吸讓自己慢慢靜下來,因為只有靜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陷在什麼錯誤當中。例如你今天晚上閉上眼睛 3 分鐘,可能會發現今天早上怎麼講話這麼粗魯、怎麼對太太這麼兇、怎麼對孩子這麼兇,這些反省就會跑出來,你才發現自己的不對。一次又一次之後,你就會慢慢變得更柔軟、更柔和、更祥和。而要維持平和的心態,可以透過靜坐、冥想、呼吸來調整。2、第二個方法是「運動」我當年比較認真的時候,是在做旋轉功,在原地旋轉,每天早上、下午、晚上各轉一次,一轉50 分鐘,最高紀錄可以在原地轉 3 個小時。第 2 個就是打網球,儘管後來生病,也開了不小的刀,肌肉都很不舒服,但過了幾年之後,先上場試試,雖然還是痠痛,但接著持續打下去,我現在又打了 6 年。所以我每週一、三、五都要打網球,一打兩個鐘頭或一個半鐘頭,越打,腦內嗎啡越多,越愉快。另外我的方法就是找簡單、可以持之以恆的運動,因為方法如果不簡單,就沒有辦法持之以恆。我老師也只教我一次打太極拳,沒有招式的,隨心所欲的打。同時也領悟到每一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也不一定要被框住,例如第一招、第二招、接著第三招,沒有跟上就會有壓力,沒有做到也會有壓力,所以我著重隨心自在,不把運動當功課,要打就打,重點是願不願意每天花 10 分鐘 20 分鐘在逍遙自在的打拳,太極拳、醉拳、逍遙拳都無所謂。總之,做什麼運動都可以,每個人需求不一樣,只要是能動、氣血循環經絡動起來,就有效果。3、第三個方法是「吃」許多研究都不斷的指出,油炸食物、紅肉,加工食品,添加物、反式脂肪等,都是不好的東西,吃太多了,對身體不好。相反的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纖維等,不應該吃得少、或不吃,要足夠的吃才行。因為蔬菜水果裡面有微量元素、礦物質、維生素、植化素等,也可以打成果汁。像我打果汁就含有 2、30 種食材,有蔬菜類、水果類、辛香料、又有堅果種子等。果汁之外,還有五穀雜糧,黃帝內經說,五穀為養,所以我也吃了很多五穀雜糧。要吃幾種?需要很科學嗎?也不用 ! 因為我們飲食失去平衡,就先把它補回來、吃回來,於是血壓、血糖,血脂也都降了。我一向沒有追求 100 分,我的方法叫做「不精準的健康飲食」,但其中仍然有一定的精準;因為與其要求精準而造成壓力,例如要多少劑量、幾顆、熱量多少等,只會給自己更大的壓力。只要我們隨時開心輕鬆的吃,就是一個好習慣,把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好油、好水,都吃進來。4、第四個方法是「睡」各位睡得好嗎?我是 1 分鐘就睡著,因為我現在生活中已經沒有甚麼好計較的,每天沒有煩惱的睡著,只要活著就賺到了,所以我覺得其他都不重要,有錢沒錢都小事,重點是我有沒有人生目標?有的話是在那裡。會不會達到也無所謂,我只要活著、只要開心、只要快樂、只要健康就好;錢財一直累積,但沒有健康,錢財也沒有意義了。因此開心快樂才是生活的基礎,這樣生活才有意義。我晚上如果睡不好,有時也會用涼水加粗鹽泡腳,是印度的方法,也是一種配合靜心、冥想、瑜珈的做法。中醫叫做「冷極生熱」,大家也可以試試,5、第五個方法是「心靈」所謂的心靈或心靈免疫學,正是打敗癌症的絕招之一。許多被醫生宣告無法治療的病人,也常常靠自求多福而恢復健康;治療癌症的方法有其極限,但是用正向、正念去引導幫助病人,也多有成功的案例。生病的人常是心中有怨有恨,心中常有一些不可原諒的人和事。每每我看到癌症病人,如果他們願意相信我的話,4 個字可能會幫助他們 - 就是懺悔、感恩。心中的怨恨如果能夠拋掉,整個人的能量就充分釋放,整個人就改變起來,再配合上治療,效果就完全不一樣。所以心靈這兩個字,正像練功夫之前要打通任督二脈一般,任督二脈先行打通,治療就有一定的效果,而任督二脈要打通就是靠心靈。病患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愛恨情仇,這些糾結必須清理乾淨,把負面的情緒或是記憶裡面的仇恨先行清理,人才會開心快樂,也才有辦法治病。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人之能奇蹟式的治癒,都是發生在大的轉念、大的改變之後,讓正面的心理力量升起。所以我現在碰到癌症病人,常常不是告訴他們要吃什麼、喝什麼、做什麼 ?我總是問他們 - 你到底跟誰過意不去?先了解他們心中的怨恨,先了解負面情緒所在。總之,癌症病人往往都有一個不可原諒的人與怨恨,需要優先被處理。上帝說喜樂之心,乃是良藥。祂說的有道理,要想辦法快樂,而快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 把負面的情緒放掉、和解。所以我慢慢學習到跟我自己和解,跟我的家人和解,跟我周邊的人和解。而和解最好的方法就是道歉和認錯,跟家人認錯、跟周邊的人認錯,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因為能夠這樣,就海闊天空了。解決病痛終究要從生活實踐第一,我從過去的經驗裡面學習到讓自己跳脫出來,有個新的看法、新的改變、打破框架。以我在家煮菜為例,我也發展出「無框架料理」,我的叛逆精神,不完全遵循常見的做菜方式,但卻產生許多具創意的美食。我也發現,越叛逆,不從俗,彈性自在,也活得越久。第二,我過去的抗癌經驗顯示,先靜心是很重要的;其次是運動,隨便你愛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給自己功課和壓力;第三就是飲食多蔬菜水果,補雜糧、好油、好水等;第四就是好好睡覺,睡覺也可以用涼水加粗鹽泡腳,幫助好眠,或是轉個念頭,忘卻煩人的事,就會容易入睡;第五個就是靈,存正向和正念,多懺悔與感恩,拋掉心中的怨恨,整個人就會改變。「心動吃睡靈」是我的生活實踐,雖然並非是醫學,但要解決病痛,從生活裡面去調整習慣,都是我們做得到的,慢慢學習做下去,就可以恢復健康。我過去經歷過這麼多的治療,包括開刀、25 次化療、12 次放射治療、還有吃標靶藥物,又經歷復發再開刀等等,今天還能跟大家分享,甚至還比以前更年輕,都是受益於這五個方法。所以沒有什麼不可能,完全就是一個意志,只要你想通、認同、實踐,在生活中多做能做、該做的事,一切都有可能。(本文轉載自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老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3 養生.聰明飲食
烏魚子怎麼煎?一天可以吃多少?原來最簡單的料理方式最好吃
農曆年節將至,烏魚子是過年必吃食物之一。烏魚子取自烏魚的魚卵製成,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E,每一尾母烏魚僅能製成一副烏魚子,除了可以直接食用,也能做成鹽漬品,用酒煎、油炸、炒飯、包潤餅等都是不錯的料理選擇。烏魚子哪些營養?吃烏魚子會胖嗎?不能和什麼一起吃?烏魚子吃太多會怎樣?一文看懂烏魚子營養與禁忌。烏魚子營養成分烏魚子是取自雌性鯔魚的卵巢及魚卵,經鹽漬後再乾燥等製作程序而成,是烏魚最有經濟價值的部位,日本將烏魚子稱為「唐墨」,把烏魚子與海膽、海參卵巢視為珍貴的世界三大美食。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顯示,每100公克烏魚子營養組成如下表所示: 烏魚全身都是寶!烏魚子4大營養價值烏魚又稱鯔魚,全身都能吃,烏魚頭、烏魚肉、烏魚膘及烏魚子都是常見的烏魚商品型態。根據農業部漁業署指出,烏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2、精氨酸、離氨酸,以及魚肉含豐富油脂,又被稱為台灣「烏金」。以下整理烏魚子的4大營養價值:.豐富好油EPA、DHA來源:營養師李婉萍指出,烏魚子富含蛋白質及脂質,維生素A、E、B群及葉酸的含量也不低,雖然烏魚子油脂量偏高,但多以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為主,有助於調節血脂代謝及保護心血管,適量攝取烏魚子是補充天然好油的來源。.富含離氨酸和精胺酸:每100公克的烏魚子含有2109毫克的精氨酸與2052毫克的離氨酸。精氨酸可促進一氧化氮的行程,使血管舒張降壓,同時也是生長激素的原料,有助於骨骼生長發育;離氨酸參與鈣吸收,可幫助身體形成膠原蛋白,對於骨骼和結締組織的生長及維護有助益。.維生素B12:每100克烏魚子含有36.32微克的維生素B12。李婉萍表示,隨著年紀增長或胃黏膜不健全時,會導致維生素B12吸收率變差,缺乏B12易造成皮膚蒼白、活動力降低、惡性貧血、注意力及記憶力低落,對情緒、神經及智能都有影響。維生素B12是製造紅血球重要成分,可維持神經及腸胃系統完整運作。.蛋白質含量高:烏魚子的蛋白質含量高,基酸種類完全,對於組織修復有幫助。一天可以吃多少?烏魚子3大禁忌雖然烏魚子含豐富的維生素A、B群、E及多種礦物質元素,但是每100公克的烏魚子含有233大卡的熱量且油脂含量偏高,屬於中脂食物,吃太多恐增加身體負擔,導致腹瀉或體重增加。李婉萍也提醒,據研究指出烏魚子的脂質經加熱處理後,會增加氧化程度、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流失,進而造成細胞損傷,食用時應避免長時間高溫烹調。以下3點提醒烏魚子食用事項:.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每100公克烏魚子含有659毫克的膽固醇,屬於高膽固醇食物,患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者需注意食用量,依照美國心臟學會建議,烏魚子的攝取量每天應少於20克(約兩指寬大小)。.尿酸過高、痛風患者:烏魚子屬於高普林食物,有痛風、尿酸過多問題,應注意蟹膏、烏魚子等高普林食物食用量,以免痛風發作。.洗腎、慢性腎病患者:烏魚子的鉀、鈉及磷的含量高,患有腎臟疾病者應避免或減少食用量。烏魚子怎麼挑選及保存?烏魚子料理方式推薦烏魚子是過年及辦桌常見的美味佳餚,究竟該怎麼挑選品質好的烏魚子呢?營養師黃韋堯建議,挑選時應選擇沒有血絲、皺紋跟黑斑且帶有淡淡的魚卵香,聞起來沒有油耗味及魚腥味,以及壓起來的觸感應是紮實偏硬,沒有明顯的變形或裂痕。至於,烏魚子的保存方式,因烏魚子油脂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怕光怕熱的特性,容易氧化變質,建議放在冰箱要儘速吃完,可用報紙包覆後再以保鮮袋密封冷凍保存。最後,推薦烏魚子最簡單的料理方式,以高粱酒或紹興酒稍微浸泡3分鐘後,直接乾煎或以噴槍直接噴燒。黃韋堯提醒,烏魚子鈉含量偏高、比較鹹,建議少量食用或是選擇一口包裝的烏魚子,可以搭配蔬菜、白蘿蔔、水梨、蘋果、蒜苗或蔥絲,不僅能增加口感豐富度,還能攝取到膳食纖維及鉀擴物質平衡鹹度。參考資料:黃韋堯營養師、李婉萍營養師、農業部漁業署、農食教育資訊整合平臺延伸閱讀: 「發炎」就是大腦病變的開始!聽手機、吃麵包...劉博仁醫師點名「6大促發炎習慣」你可能天天都在做
-
2024-01-23 焦點.健康知識+
寒流懶人包/最強寒流來襲,這些地方可能降雪!低溫保暖8重點,務必「藏」好4部位!
入冬最強寒流來襲,中央氣象署今天(22日)上午發布低溫特報,各地天氣都會非常寒冷,各地愈晚愈冷,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元氣網》整理寒流來襲懶人包,高危險族群務必做好保暖。而如果想趁此波最強寒流賞雪,中部高山如太平山、合歡山等降雪機率高;北部地區則以高度1079公尺的大屯山機率高一點,降雪或冰霰機率相對陽明山高一點。寒流什麼時候來?影響時間:1月22日(一)至24日(三)。依據中央氣象署預估此波寒流最冷時間點落於1月23日(二)晚間至1月24日(三)清晨。可能降雪區域的最佳賞雪時間在22日晚上10時至23日早上10時之間。低溫區域橙色燈號(非常寒冷)●新北市、基隆市、臺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金門縣有6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臺中市、彰化縣、宜蘭縣、花蓮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連江縣有持續6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黃色燈號(寒冷)●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註】黃色燈號: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橙色燈號:平地最低氣溫攝氏6度以下或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且連續24小時平地氣溫攝氏12度以下紅色燈號:平地連續24小時氣溫攝氏6度以下降雪預估根據氣象署表示,由於中層水氣條件較好,今晚起至周二,北部、宜蘭1000至1500公尺以上山區,及周二中南部、花東2500至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降雪機率,並有路面結冰、霧淞發生的機率,山區活動務必留意安全。至於陽明山有無可能降雪?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由於陽明山高度600多公尺,如果水氣充足、溫度更低一點的話,陽明山可能會有冰霰機率,「雪的話可遇不可求」。大屯山的高度1079公尺左右,降雪或冰霰機率相對陽明山高一點。可能降雪地區●中部高山:太平山、拉拉山、合歡山、雪霸公園等地,降雪機率高●北部高山:七星山、大屯山(1079米)也有降雪機率;陽明山公園(607米)海拔不夠高,可期待固態降水(雨夾雪、冰霰、霧淞)。●南橫3000公尺高山;台東段埡口海拔逾2700公尺,高雄段檜谷海拔約2400公尺。【注意】下雪區域將依中央氣象署宣布下雪時同時啟動交通管制機制,限制車輛附掛雪鏈通行,台20線南橫公路路段如結冰嚴重的話,不排除實施預警性封閉。上山前應提前確認天氣與路況,備妥保暖衣物,隨車攜帶雪鏈因應。低溫對健康危害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三大關鍵指標氣溫驟降好發猝死,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分析,天冷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會心肌梗塞、腦中風,這些患者具有三大關鍵指標:1.患者本身心血管、腦血管已不好,可能有硬化、斑塊、阻塞而不自知,或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但可能沒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2.冬天天冷、氣溫低,此為「導火線」造成血管收縮、血壓飆升、心跳變快。3.若心腦血管已有斑塊,斑塊不慎破裂、剝落,引發血栓堵注血管,將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猝死等意外。因此,避免天冷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當血管健康時,幾乎不會出現心肌梗塞,機率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低」。如果第一點做好,就不須害怕第二、第三點。而如果不知道自己血管好不好的人,天冷時還是要做好保暖工作,特別是頭頸部一定要多注意,包括毛帽、口罩、耳罩、圍巾等都可以使用,尤其是65歲以上年長者、三高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是高風險族群。【延伸閱讀】不幸發生腦中風時,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搶黃金治療時間寒流猝死防範●好發時間:清晨●室內2好發地點:客廳、浴室●高危險族群:三高患者、中風、心腦疾病者、心衰竭、放置心臟支架、65歲以上或獨居長者、家中沒有保暖工具的人。●5大症狀:胸悶、胸痛、喘、呼吸急促、心悸●引發結果:中風、心肌梗塞、猝死。●三方面著手防範1.首先應維持血管的健康2.平時要注意均衡飲食、運動3.有三高問題應定期回診、按時服藥低溫保暖重點保暖「藏」好4部位身體保暖,最重要是把4個部位:頭部、背部、腰部、腳部「藏好」包緊,身體就會暖和,包括毛帽、口罩、耳罩、圍巾等都可以使用。保暖NG行為1.在密閉空間下燒炭、點蠟燭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也容易引起火災。2.電暖器應使用專用插座,也別在密閉空間使用,應維持室內適當之通風,以免室內缺氧。3.電毯、暖爐、暖暖包、暖暖蛋,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能燙傷。4.泡澡機、泡腳機泡太久,可能會有「溫水煮青蛙」的情況。5.喝酒暖身,反而會讓身體核心體溫下降,甚至造成低體溫,尤其是在外喝酒宿醉更危險。低溫保健8要點1.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2.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3.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節制飲酒,並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突然的激烈運動等。4.避免飯後或喝酒後立即泡澡: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5.避免加重身體壓力:上述高危險群,需要規律運動,但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例如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6.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戒菸、控制體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不酗酒。7.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8.有症狀立即就醫:一旦發生疑似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急性發作時,須牢記保命兩要訣—(1)搶時間,(2)打119正確就醫。當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或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且,一旦懷疑是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急性發作,應該打119,由專業救護人員提供緊急送醫。【資料來源】.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21 醫療.心臟血管
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哪個最能降心血管風險?心臟權威期刊揭密
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大前天(2024-1-17)發表Aerobic, resistance, or combined exercise training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in overweight or obese adults: the CardioRACE trial(超重或肥胖成人的有氧運動、阻力運動或綜合運動訓練與心血管風險概況:CardioRACE 試驗)。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約占美國和全球所有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身體活動,特別是有氧運動,已被證實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然而,很少有臨床試驗直接測試阻力或有氧或綜合(阻力加有氧)運動能提供比較大的心血管益處。不同的運動會影響多種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相關的不同生理系統和功能。大多數運動研究是專注於單一的CVD 風險因素,因此無法完全捕捉不同類型運動對整體 CVD 風險狀況的影響。患有 CVD 的人通常具有一系列 CVD 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和肥胖。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較阻力、有氧運動以及綜合阻力加有氧運動對 CVD 風險狀況的影響,CVD 風險概況由四個主要的 CVD 風險因素組成:收縮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空腹血糖和體脂百分比。方法:本研究是一項隨機對照試驗,於 2017 年 7 月至 2020 年 3 月在愛荷華州立大學進行。參與者的條件是:年齡35-70 歲、過去幾個月不運動、超重或肥胖(BMI 25–40)、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120–139/80– 89 mmHg)但未服用降血壓藥物,不吸菸、沒有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和中風)、癌症和妨礙運動訓練的嚴重關節炎。共招募到406名符合條件的參與者。他們被隨機分配到四組中的一組:(1)僅做阻力運動、(2)僅做有氧運動、(3)做氧運動和阻力運動,(4)不做運動。運動組的人在一年的期間裡在監督下每週運動三次,每次一小時。綜合組的人每次做有氧和阻力運動各30分鐘。結果:一年後的變化(平均數:正數代表較差,負數代表較好)血壓:不運動組:-0.04,阻力組:-0.06;有氧組:-0.14;綜合組:-0.20。LDL:不運動組:0.03,阻力組:-0.01;有氧組:-0.17;綜合組:-0.25。血糖:不運動組:0.00,阻力組:0.17;有氧組:-0.08;綜合組:0.07。體脂:不運動組:-0.03,阻力組:-0.23;有氧組:-0.26;綜合組:-0.28。CVD風險:不運動組:-0.01,阻力組:-0.03;有氧組:-0.16;綜合組:-0.16。結論:在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中,與不運動相比,有氧運動或綜合運動可改善CVD 風險狀況。討論:本研究中CVD危險因子的變化幅度不大,這可能是因為參與者的健康狀況本來就不錯,而且他們在基線時並非完全不運動,以至於改善的空間有限。儘管如此,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可以考慮將阻力加上有氧運動相結合,以增強心肺健康和肌肉力量,這對於減輕肥胖對心血管疾病預防和長壽的有害影響也很重要。原文:有氧、阻力、綜合:哪一種運動最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0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對食物能快樂、防心病!每周吃1次「這種青菜」可防癌
慎選食物不僅給您營養,還能讓您更快樂、防心臟及抗癌唷!根據刊登在《社會指標研究期刊》中,由英國華威大學與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合作進行的研究,觀察80000名英國民眾的飲食狀況分析,發現每天如果能夠吃上7份蔬果的人,心理健康狀況特別好,心情更快樂。20年來醫界推動「每日五蔬果」以防癌,目前已收到成效,但調查發現,仍有25%的英國人幾乎不吃蔬果,而每天吃7份蔬果的人只有10%。研究人員認為蔬果種類多多益善,建議民眾多攝食。每週吃對食物 罹患機率也較低而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中,由美國梅約醫學中心以20000多位男醫師為追蹤研究的對象,分析醫師們的飲食習慣及血液生化反應發現,每週吃魚的醫師,後來罹患心臟衰竭的機率也較低。比起沒有吃魚的男醫師,每週有吃魚習慣的男醫師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降低了30%,比起服用含ω-3的保健食品者,吃魚的保健效果更好,研究人員建議除了吃魚,預防心血管疾病最好也要戒菸、控制血脂、血糖及血壓,並維持良好體重、減少壓力等。據最新刊登在《腫瘤學年鑑》中的醫學研究則發現,每週至少吃1次青花菜,可降低多種癌症的罹患風險,包括降低腎臟癌風險達32%,降低食道癌的風險也有28%,在降低口腔癌、腸癌及乳癌的風險,也有17%。以咖啡取代喝水 腸道恢復蠕動的時間更短另外,刊登在《英國外科期刊》,由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針對80位接受腸道手術的患者進行的研究則建議,進行完腸道手術的患者在術後,若能以咖啡取代喝水,腸道恢復蠕動的時間更短,相較於喝水的患者,術後喝咖啡的患者平均術後49小時就能吃固態食物,而喝水的患者則要等到56個小時,喝咖啡的人術後排氣的時間也比喝水者提早5小時。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9 醫療.腦部.神經
吃番茄、健走,皆能降低中風機率!研究指血中茄紅素濃度是關鍵
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由丹麥Bispebjerg大學針對10000多位年齡在21~98歲的研究對象所做的研究發現,堅持慢跑或快走的參與者,較之不運動者更不易患心血管疾病。而進一步分析,健走能降低50%的風險,慢跑則能降低40%的風險,而這些人在進行研究前,約有20%的女性和27%的男性在研究開始時,患有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腹部肥胖等的代謝症候群。刊登在《神經學期刊》,由東芬蘭大學以1031位46~55歲男性為研究對象,定期測量他們血中茄紅素及各種抗氧化劑濃度,追蹤12年後,發現血中茄紅素濃度最高的259位男性中有11人中風,而濃度最低的258位男性中則有25人中風,即血中茄紅素濃度高者,較濃度低者發生中風的風險低了55%,預防血液凝結血塊的風險更高達59%。 《神經學期刊》中另一項由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所做的調查則提醒,在現代忙碌及飲食失調等生活型態帶來的風險因子,中風患者年齡有年輕趨勢,1993年~2005年間,55歲以下成人中風率增加近2倍。【延伸閱讀】·量血壓要用右手還是左手? 專家曝「6個NG行為」:多數人都做錯 ·天冷血壓就高!科學認證「有效降血壓6食物」1圖看 1飲品少喝1/4瓶收縮壓就減5成
-
2024-01-19 養生.抗老養生
「大寒」節氣遇寒流 護心8法避免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
明天(20日)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象徵一年的結束,又適逢東北季風增強,緊接寒流來襲,可能一路冷到25日。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吳建遠提醒,每當遇到氣溫劇烈變化的天氣,民眾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提供健康護心8招供民眾參考。寒流護心8法1.飲食均衡: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及未精製雜糧、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以低油、低糖、低鹽、高纖(三低一高)為原則,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攝取高熱量的炸物。2.規律運動:減少久坐,每周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運動前需充分熱身,避免在低溫的大清早外出運動,或天冷時改採室內的運動。3.充足睡眠:養成早睡晚起的習慣,成人每日需要睡足7至9小時;若家中有嬰幼兒,應注意保持正確的睡姿及室內通風,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幫助孩子保暖,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4.拒菸節酒:吸菸會讓血壓、血脂升高,對心血管造成不良影響,另建議以茶或水代替酒,身體更輕鬆無負擔。5.適當腰圍:肥胖容易引起三高,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6.預防高血壓:牢記「722」口訣,連續7天量測、早晚各量一回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建議血壓值<140/90 mmHg。7.預防高血糖:定期監測血糖值,空腹血糖標準值為<126 mg/dl。8.預防高血脂:定期監測血脂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吳建遠提醒,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都要記得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如有心臟病史的民眾,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惡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
-
2024-01-19 養生.聰明飲食
吃火鍋容易胖?肉晚點吃、喝湯趁早…營養師教5招,吃鍋可以愈吃愈瘦!
冷冷的天,配上熱熱的火鍋,滿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一般人認為吃火鍋好像很容易胖,其實從外食的角度來看,火鍋有飯有肉又有菜,而且青菜的量比外面的便當要來的多,只要選對湯底、選對食材,火鍋也能愈吃愈瘦。吃火鍋減肥5大招1.選擇清清如水的湯底火鍋湯底就是熱量的關鍵。建議選擇看起來清清如水的湯底,像昆布鍋、蔬菜鍋、菌菇鍋、番茄鍋;不建議挑選麻辣鍋、酸菜白肉鍋、咖哩鍋、沙茶鍋等高油脂的湯底,這類的湯底,只要喝下一碗等於吃下200大卡的熱量,是清湯湯底熱量的40倍之多。2.喝湯要趁早喜歡喝湯的人,建議烹煮肉類或火鍋料之前喝,因為這兩種食材煮下去後,油脂和熱量大幅提升,此時若喝湯或是煮了蔬菜,別忘了葉菜類也容易吸油,就壞了我們的減肥之路。有人認為火鍋的湯富含食物的精華,喝下去有益健康。研究發現,無論是什麼湯底,只要煮超過半小時,裡頭的亞硝酸鹽濃度就會增加,如果這時候又攝取大量含胺的蛋白質食物,尤其是不新鮮的魚類,就會與之結合成有致癌風險的亞硝胺。盡管沒有喝湯,卻放入會吸湯汁的冬粉、麵條、白飯,這種吃法同樣會吃進有害物質。3.先煮菜盤→根莖類→肉或豆腐→火鍋料有許多人一進到火鍋店,就會先涮起一片又一片的肉來吃,或直接盛一碗肉燥飯或咖哩飯來吃,這樣容易使我們吃進過多的熱量。建議先煮蔬菜及菇類吃,讓肚子有飽足感,比較不會吃進過多熱量;再來是煮根莖類,像地瓜、南瓜、芋頭、山藥,可以取代主食,如飯、冬粉、烏龍麵、王子麵等容易讓人發胖的精緻類主食。第三是煮蛋白質類,像豆腐或肉類,若要減脂,蛋白質類首推吃板豆腐,因為豆腐裡的大豆蛋白是零膽固醇,對於有高血脂、高血壓的族群來說,是相對更友善的健康食材。最後才是煮火鍋料,想要減肥的話,菜盤裡的火鍋料盡量都要避免,因為火鍋料熱量高,譬如100克炸豆皮含358大卡,4個貢丸有234大卡,逼近一碗白飯的熱量,而且還很鹹,真的不利減肥。4.醬料挑選天然食材吃火鍋潛藏的高脂跟高鈉陷阱是「沾醬」。建議用清淡的白醋、薄鹽醬油,取代傳統醬油和沙茶醬。而胡麻、芝麻醬,花生粉的油脂含量也高,而且也不知道花生粉有沒有黃麴毒素的問題,建議以醬油、白醋、蘿蔔泥、蔥薑蒜、天然的辛香料來製作沾醬。5.附餐選擇無糖茶很多人會喝酸梅湯解膩,有調查發現,店家提供的酸梅湯含糖量超高,平均每100毫升含8.6克糖,有一間知名火鍋店,每100毫升甚至高達16克糖,大約是3顆多方糖的含糖量。建議大家吃火鍋最好配水,或是無糖茶為主,這樣才符合增肌減脂的目的。(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19 醫療.泌尿腎臟
英王查爾斯將進行攝護腺肥大手術!攝護腺肥大有哪些症狀?會導致不舉嗎?一表先自測
根據法新社報導,英國白金漢宮今天發布聲明表示,現年75歲的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因攝護腺肥大接受治療,下週將住院進行手術,但強調「與每年成千上萬的男性一樣,國王因攝護腺(前列腺)肥大尋求治療。陛下病情是良性的,他將於下週住院接受矯正手術。國王的公共活動將延期,以利短期休養。」攝護腺肥大與年紀有關 50歲以上有5成機率發生其實良性的攝護腺肥大在50歲以上男性間非常普遍。林口長庚醫院林口泌尿科系副系主任陳煜之前曾受訪指出,男性出現攝護腺肥大症狀,大都是老化,一般都與年紀有關,男性出現攝護腺肥大症狀者,50歲大約五成、60歲大約六成、70歲大約七成。但攝護腺肥大會造排尿功能障礙,輕度者如不影響生活,無須治療,若中重度者再進行治療。「IPSS量表」可先自評有無攝護腺問題一般可利用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IPSS)檢查自身有無攝護腺問題,7個問題中,詢問近一個月來,是否有出現尿柱較細、尿液斷斷續續、常需要跑廁所等症狀。只要出現輕微頻尿、解尿不適、夜尿、急尿、尿流中斷等,影響到生活品質,就可能是攝護腺肥大,通常透過X光、小便檢驗、抽血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測,合併指診(肛門內診)及超音波檢查,可以確診是否攝護腺肥大。國際攝護腺症狀量表(IPSS)共7個題目、每題5個問項,了解病人有沒有小便變慢、小便中斷、解不乾淨,或是頻尿、夜尿、尿急明顯症狀。●0到7分表示輕微症狀●8到19分表示中度症狀●20到35分表示嚴重症狀。》看更多「IPSS」資訊攝護腺肥大會不會影響性功能?倒是不少男性擔心罹患攝護腺問題是否會導致不舉、影響性功能?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呂其峰曾受訪指出,目前沒有證據指出兩者有相關,攝護腺問題與不舉常發生在年歲較長的男性,因此眾人才會以為兩者有因果關係,其實不然。年紀較大、長期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身體如處於慢性發炎,很有可能同時罹患攝護腺肥大和勃起障礙。攝護腺肥大的狀況,也有可能出現攝護腺惡性腫瘤。呂其峰說,兩者的症狀一開始差不多,不過一旦體內細胞轉為癌細胞,就變成惡性腫瘤,他強調,良性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惡性腫瘤為兩件不相關的病況,並不會從良性轉為惡性。攝護腺肥大如何預防?既然是老化,那攝護腺肥大可以預防嗎?主要還是在於日常攝護腺的保養,有一些預防或減緩攝護腺肥大的方法:● 避免憋尿,每天至少排尿7次。●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減少攝取高油脂、高膽固醇的食物,例如:紅肉。維持正常健康的體重。● 飲食須均衡營養且清淡,多吃青菜、水果等高纖食物。● 每日攝取充足抗氧化物、異黃酮等,例如:豆漿、豆腐或番茄,可預防攝護腺肥大。● 規律性行為,能減低攝護腺肥大風險。● 定期健康檢查(肛門指診、血液PSA檢查、超音波檢查、尿動力學檢查)。● 糖尿病患及代謝症候群病人易患攝護腺肥大,須嚴格控管血糖、血脂、血壓。》疾病百科/攝護腺肥大【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17 養生.健康瘦身
吃飯吃麵哪個容易胖?避開5種高熱量陷阱麵條 挑低升糖指數2類米飯
不管外食還是自己煮,用餐時間我們經常要選擇今天吃飯還是吃麵?其實一般我們通常會視當下心情比較想吃什麼而隨意選。但如果你有強烈的瘦身減脂需求,或有控血糖血脂的顧慮,應該選飯或麵比較適宜呢?米飯與麵條 哪個熱量高?如果光看白飯或白麵條本身,熱量其實是差不多的,並沒有吃哪一個比較容易胖。問題在於,麵條較有潛藏的高熱量陷阱。營養師劉怡里在《劉怡里 營養師》臉書粉絲專頁Reels短片說明,以飯跟麵來看,一般而言會是麵比較「邪惡」。因為除非你吃的是滷肉飯,不然大部份人吃白飯不會另外加調味料,比較不會吃進醬料及油脂。而如果是吃麵,尤其是乾麵都會加醬料,你肯定會吃下爆表的油脂。而如果是湯麵,湯麵的湯頭很多是用豬骨湯,也是滿滿的油脂;建議如果吃湯麵,湯盡量不要喝或只喝幾口就好。並且吃麵之外也要補足大量蔬菜及低脂肉類吃,營養較為均衡。或建議選擇蕎麥麵或全麥麵條,可獲得較多的膳食纖維。劉怡里還點出以下熱量最高的5種麵類,最好少吃為妙。邪惡高熱量麵類TOP5.酸辣麵 .大滷麵.油炸雞絲麵.排骨酥麵.紅燒牛肉麵吃飯也沒有一定比較好 糖尿病患宜選糙米或胚芽米不過也不一定吃飯就比較好。尤其對糖尿病人而言,米飯選擇以低升糖指數的糙米或胚芽米較理想。雖然說不管什麼樣的米飯,煮熟後的熱量大同小異,但糙米膳食纖維較豐富,升糖指數(GI值)較低,以糙米取代白米,血糖穩定度會較佳。而如果在家自己煮飯,有一招可以使熱量降低。根據一篇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會議(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研究指出,煮之前先在生米中加椰子油,再放進電鍋煮即可。飯煮熟後,先放涼後再放進冰箱冷藏,如此白飯的抗性澱粉會比之前多十倍,熱量只剩一半。【資料來源】.《劉怡里 營養師》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17 養生.養生
吃起司補鈣真的健康嗎?營養師告訴你起司優缺點,「這5種人」要注意
你是「無起司不歡」的人嗎?無論是義式料理、韓式料理,只要任何食物加上起司,就可以讓美味程度大加分,營養也加倍!但起司真的健康嗎?有哪些人不能吃?營養師高敏敏幫你科普起司的小知識。吃起司補鈣真的健康嗎?成人每日鈣質攝取量為1000mg,每日攝取1.5-2份乳製品。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 2016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發現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足1.5杯高達99.8%。而攝取2片起司(1片/22g)的熱量為136kcal,含有266mg的鈣質,大約等於1杯牛奶/240ml的鈣含量。.乳品類食物有什麼優點?1.含有豐富鈣質,維持骨骼健康2.構成免疫細胞的蛋白質,維持免疫力3.卵磷脂可維持記憶力,是腦神經、腦細胞組成的必須成分.吃起司前要注意2點1.加工過度?人工的起司可能過多加工、添加物(防腐劑、磷酸鈣、乳化劑、色素...),建議挑選標示「Natural Cheese」的起司,較天然無添加物。2.鈉含量過高?國健署建議,一餐鈉含量不超過800mg,而2片起司的鈉含量為500~700mg,若再加上其他重口味配餐,鈉含量可能就超標了。5種人食用起司要注意1.高血脂起司是牛奶的濃縮食品,熱量、脂肪都較高,若高血脂病友要吃起司,盡量選擇天然起司。2.高血壓患者起司易導致鈉含量攝取過高,一不小心過量,容易加重心臟、血管的負擔。3.容易脹氣的人起司屬於濃縮乳製品,建議乳製品、蛋糕、乳酪等等,盡量減少食用,若是乳糖不耐症的人更要注意攝取,以免引起脹氣、腹瀉等等症狀。4.腎臟病友腎臟病友無法正常代謝磷 ,應避免攝取過多磷含量食物。而加工過度的起司,易有過多的磷,建議盡量少吃,(1片起司(22g)大約=磷含量95mg)。5.重視天然成分的人重視食品成分的人會在乎成分有沒有過多的添加物,需注意看外包裝的成分標示,起司產品是否有過多加工、添加物(防腐劑、磷酸鈣、乳化劑、色素...)。看完以上的起司小知識,有沒有讓你更了解起司的營養價值,不光是很百搭的美食,還富含鈣質、卵磷脂、蛋白質,適當補充有益身體健康!不過高敏敏提醒,吃起司還是要注意攝取量、多多看營養標示,就能更加了解食品的優缺點!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能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1-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改善三高的常見健康食品有哪些?這些健康食品的優缺點有哪些?
在電視上廣告中,常會宣稱「產品可以降三高」、「某某營養素可以降血糖」、「三高患者應該要多吃哪些保健食品」等狀況,但這樣的說法對嗎?保健食品真的可以降三高嗎?這樣宣稱正確嗎?首先,我們要有個重要觀念:健康食品、營養機能食品等,它的本質都是食品,大多沒有經過人體實驗,無法達到藥物的治療效果,所以不要想著吃保健食品或是攝取營養素就達到療效。保健食品充其量也就是輔助的效果,主要治療疾病的還是藥物。其次,健康食品是專有名詞,不是每一個營養補充品都可以稱為保健食品。根據自1999年「健康食品管理法」上路以來,「健康食品」已成為法律名詞,需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許可,才可以稱為「健康食品」。依健康食品管理法的定義,「健康食品」是指具有實質科學證據的「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具該功效,但不具有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的醫療效能。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健康食品具有療效,這觀念大錯特錯!三高相關的健康食品有哪些?根據「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之健康食品資料查詢中,整出的調解血脂的健康食品高達205種,調節血糖僅有26種,輔助調節血壓僅有3種。上面統計資料包含證號過期的產品。透過這些整理資料,可以發現目前通過的健康食品,主要是以調解血脂為常見大宗,其次就是調節血糖。 1.紅麴:健康食品有很多紅麴相關的產品,這是因為天然紅麴中含有紅麴菌素(Monacolin K),這是一種HMG-CoA還原酵素的抑制劑,具有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效果。不過紅麴被認證可以降低血中總膽固醇的效果並非經過實驗得知,根據食藥署的註解,其功效是由學理得知,並非由實驗確認,且不同產品間可能存有差異性。此外,國內紅麴健康食品也有一種經由動物實驗證明,具有輔助降空腹血糖的效果。根據台灣的「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為達保健效果,紅麴菌素的每日攝取量,應至少達到4.8毫克,一日劑量以15毫克為限。國外其他研究指出紅麴當中的其他成分可能具有降血壓、抗氧化和抗發炎的作用,這部分仍有待更多研究認證。最後要提醒的是:紅麴製品在發酵過程,如果品質控制不佳有可能會產生「橘黴素(Citrinin)」。研究指出,過量橘黴素在動物實驗中會提高肝、腎的損傷風險。根據「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第5條規定,食品中橘黴素應符合:●紅麴色素 0.2ppm 以下●原料用紅麴米 5ppm 以下●使用紅麴原料製成之食品 2ppm 以下。紅麴類健康食品使用的警語:●患有嚴重疾病、感染症、肝病或經外科手術等情況者,請勿食用。●是否適用在膽固醇的控制,應先徵詢醫師。 ●懷孕及授乳期間請勿食用。●與降血脂藥(尤其是statin類和fibrate類藥物)、葡萄柚合併使用,恐會造成肝、腎損傷和橫紋肌溶解症。2.魚油:魚油富含Omega-3,由以DHA和EPA組成,食藥署審查魚油可能有助於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的原因並不是出於實驗證明,而是透過學理得知。而魚油中的Omega-3雖是由DHA和EPA組成,但這兩種成分的功效並不完全相同:●EPA:學名為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具有降血脂、抗憂鬱和抗發炎。●DHA:學名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具有保護眼睛和增強記憶力。根據2018年的日本研究,想要降低三酸甘油酯,不管是補充DHA及EPA都有效,如果是降膽固醇方面,補充六周後比較,比起DHA,EPA更能有效降低血膽固醇。(相關研究來源)國外研究也指出,魚油具有降血壓、減低血液凝固、維持好心情等作用,這些部分仍有待進一步確認。一般人攝取魚油,安全劑量應為EPA和DHA加總,且每天應不超過2克,如果需要攝取更多魚油,需有臨床醫師的診治下進行。魚油健康食品使用警語:●服用抗凝血劑者,例如:阿斯匹靈等凝血功能不全者。●嬰幼兒、孕婦或糖尿病患者,食用前請先徵詢醫師意見。3.β-聚葡萄糖(β-glucan)簡單歸納就是:調節血脂功能,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1)調節血脂功效:●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 ●有助於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有助於減少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2)不易形成體脂肪功效:動物實驗驗證。 β-聚葡萄醣也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難以消化,可以延緩醣類吸收的作用,具有穩定血糖的作用。如果對於膳食纖維較敏感的人,吃多了可能腹脹、拉肚子。4.幾丁聚醣(chitosan)幾丁聚糖也就是俗稱的「甲殼素」、「甲殼質」、「幾丁質」等,過去是從蝦、蟹殼萃取出物質,隨著食品科學進步,已有業者也能從黑麴菌絲體中取得甲殼素。食藥署目前已公告「由蝦、蟹殼及黑麴菌絲體所製取的食品原料幾丁聚糖(Chitosan)之使用限制及其標示」,2019年7月起,產品外包裝必須要加註警語,未依規定標示,將依法開罰最高3百萬元。由黑麴菌絲體中取得甲殼素的產品,專家認為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赭麴毒素A(Ochratoxin A),公告內容也規定,這類產品的赭麴毒素A不得超過1ppb(10億分之1),正常萃取是不會超過該標準,民眾也無須擔心。幾丁聚醣調節血脂功能,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幾丁聚醣使用上需要注意的警語:●糖尿病病人請遵循專業醫事人員建議食用。 ●兒童、患有腸胃道疾病或腸胃道功能較差者,請勿食用。或食用前先洽詢醫師或營養師意見。 ●不建議孕婦、授乳者及嬰幼兒食用。●建議對蝦蟹過敏者避免食用。(尤其是從蝦蟹製成的產生需要注意)●其他各產品各自的相關警語。 5.洛神花萃取物洛神花當中的類黃酮素、多酚酸、花青素,食藥署審核通過的原因是:在動物實驗中具有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可降低血清中GOT、GPT值。目前研究指出洛神花具有預防低密度膽固醇(LDL)氧化的反應,能降低體內血脂濃度的效果。同時具有保護血管受傷、保護肝臟的作用。但是真實的原因 有待學者進一步研究 ,如果要使用相關健康食品,仍需詢問醫師或營養師的專業意見。6.甘蔗原素(Sugar Cane Policosanol)這是一種從甘蔗表皮的白色蠟質,及甘蔗葉提煉出來的混合物,食藥署已經審核其具有調節血脂功能,主要在以下5層面中,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TC)含量。 ●有助於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有助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有助於延緩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有助於減少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甘蔗原素使用警語:●孕婦,哺乳婦女和十二歲以下之兒童不宜食用。●食用甘蔗原素建議還是先偵詢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 7.兒茶素(Catechin)兒茶素又稱作茶單寧或兒茶酚,是一種多酚類化合物,可溶於水,主要存在於茶葉當中,尤其是綠茶當中較為常見。食藥署目前同意具有調節血脂功能,經動物實驗結果:兒茶素有助於延緩低密度脂蛋白之氧化。國外期刊《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研究中指出,在運動前1小時飲用綠茶,更能有助於體內增加約17%熱量燃燒,對於預防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效果。8.難消化性麥芽糊精(Resistant Maltodextrin)難消化性麥芽糊精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分,具有低熱量、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穩定血糖作用。如果對於膳食纖維較敏感的人,吃多了可能腹脹、拉肚子。目前食藥署有審定其經由動物實驗結果,有助於降低餐後血糖值、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9.植物固醇食物中的植物固醇會干擾腸道吸收膽固醇,植物固醇主要富含於植物性奶油(magarine)、植物油、堅果類優格(優酪乳)、柳橙汁、五穀雜糧等食物中,反而在一般的蔬菜水果反而較為罕見。經人體研究結果,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10.大蒜素(Allicin)新鮮大蒜含有的是蒜氨酸(Alliin),必須將大蒜壓碎或切開後,當中的蒜氨酸酶(Alliinase)的酵素才釋放出來,交互作用才形成大蒜素。食藥署認證經人體研究結果:●有助於延緩低密度脂蛋白之氧化。 ●有助於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有助於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如果有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最好與醫師或營養史討論,因為攝取大蒜素類健康食品有可能會加強藥效,引發副作用。三高健康食品中降血脂類是大宗 醫師建議應該這樣看待健康食品洪惠風指出,市售不少保健食品標榜可以降血脂,實際效果不得而知,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有時個人體質不同,生成效果也有差異。他也提醒,相較健保給付的降血脂藥物每月約300元,保健食品的價格卻遠超越藥價,建議民眾斟酌選擇,「不要埋頭苦吃」。另外,如果有服用三高藥物的病患,使用相關健康食品前一定要跟醫師與營養師討論過,因為藥物與相關食品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增強相關藥效,反而造成潛在危險。參考資料:元氣網:美研究紅麴魚油6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醫籲別埋頭苦吃,做1件事評估能否長期吃元氣網:甲殼素沒警語 7月起最高罰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