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血栓
共找到
1038
筆 文章
-
-
2021-08-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近千萬人次接種COVID-19疫苗 涵蓋率近4成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全台疫苗接種逾995萬人次,預計近日將突破千萬人次接種,而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近4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有4萬9439人次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截至目前全台累計接種達995萬1034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39.4%,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42.4劑。疫苗接種持續進行,媒體提問有高雄診所醫師反映,打了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後超過10週仍等不到第2劑。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前1輪的AZ疫苗配發是針對5月30日前接種第1劑者,5月31日後接種者,只要間隔10到12週皆可施打。而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莊人祥表示,目前已有527件救濟申請案,目前已展開鑑定,但都尚未結案。另接種AZ疫苗後出現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目前有17例通報。
-
2021-08-18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搶救TTP之5:一到二成血栓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患者會復發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原本只是罹患小感冒,卻久治不癒,不久後竟出現黃疸、意識昏沈,甚至無法排尿,急診送醫確診竟是血栓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隨後經血漿置換、使用免疫制劑、標靶藥物與化療,幾年內仍多次復發,身體裡的抗體不斷被消磨,最後因中樞神經黴菌感染而過世。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威翰指出,不斷復發正是部分TTP患者的困境,而且由於目前國內能用的藥物有效,部分藥物健保又不給付,患者真的非常辛苦。一到二成患者會復發 原因難確認黃威翰說,TTP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的血液疾病,臨床治療大多是為患者進行血漿置換,往往會洗到一到兩倍的血漿體積,情況好一點的患者在療程結束後復發風險不大,但有些患者的治療較困難,一開始一倍的血漿洗不下來,還要使用類固醇和莫須瘤等標靶藥物,雖然可以壓一陣子,但之後依然可能復發。會復發的TTP患者約占一到兩成,黃威翰表示,由於觸發TTP的原因至今仍難確認,如何避免復發,對患者來說並不容易,很難從日常生活中去注意或避免致病因子,大多數患者復發時往前追溯都找不出觸發原因,即使有的患者可能是因小感冒而復發,但其他患者並不一定如此。因此,TTP患者的預後要格外小心警覺,黃威翰建議,患者平時應盡量避免感染,例如少吃生魚片、生菜沙拉等生食,共同生活的家人更要留意患者的健康與精神狀況,一旦身體出現紫斑、黃疸,或意識和認知不清,應盡快就醫。此外,一如其他疾病應定期追蹤,黃威翰提醒TTP患者發病之後的前三個月,要密集回診,抽血檢查各項指數,如果持續追蹤三個月都很穩定,未來仍應每三個月定期追蹤一次。國外已開發新藥 未引進台灣關於TTP的治療,黃威翰說,國外已有新的藥物,但可惜目前仍未進入台灣,而且引進來台後,若沒有健保,對患者來說也將是沈重的經濟負擔。他也說,不論在醫學會討論或臨床照護上,TTP都屬於很少見的疾病,應納入罕見疾病認列。但實際情況,由於國健署對罕病的定義規範很嚴格,其中一項是要求基因檢測,認為要有遺傳性基因的缺陷才可認定是罕病,而TTP卻有部分是免疫性罕見疾病,導致讓病患加入罕病保護傘非常困難。【延伸閱讀:TTP是什麼?為什麼辨別難、治療也難】
-
2021-08-18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搶救TTP之4:病況既兇且猛 緊急血漿置換挽性命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是非常複雜的血液疾病,血液科醫師表示,TTP從致病原因到症狀判讀和治療方式,都考驗著醫師和患者,一定要提高警覺。尤其TTP是血液疾病中的急症,一旦發生就要搶時間治療,否則會影響多重器官,引發嚴重後果。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宇欽指出,TTP發生的關鍵原因來自體內缺乏ADAMTS13,這是一種切斷vWF(von Willebrand Factor,溫韋伯氏蛋白質因子)的酶。正常的vWF因子會結合形成雙鍵再擴張連結為多鍵,成為大型的vWF,可作用在內皮細胞上吸附血小板,堵住血管破口, 達成止血功能。但當人體ADAMTS13不足時,大型的vWF無法被正常地切斷,這些大型vWF便會吸附太多血小板,形成血栓,進而造成小動脈阻塞和全身血小板低下。ADAMTS13 缺乏的原因可大致分為遺傳性和免疫性。陳宇欽說,20歲以上的TTP成人患者,90%都屬免疫性造成,包括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感染等狀況,都有可能產生抗體,中和掉了ADAMTS13的活性。判讀難 二大治療方式: 換血+免疫制劑 陳宇欽表示,TPP在臨床診斷上,無法藉由單一的檢驗結果來確認,相較於癌症只需切片或斷層檢查即可判定,TTP要做很多檢查才能確診,包括檢測ADAMTS13的活性,並透過腎功能異常、發燒、血小板低下、血紅素低下、溶血等五項臨床表徵來綜合判斷,還要經由鑑別診斷,排除掉其他不同原因。因此臨床上TTP的確診,對醫師是極大考驗。陳宇欽說,TTP都是急性發作,就醫的第一關往往是急診,但偶有經驗不夠的急診醫師一看到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很低,便立即為患者輸血小板,反而造成更嚴重的血栓。針對TTP的治療,陳宇欽說,台灣常採用血漿交換(血漿置換術),以及使用類固醇或治療癌症的生物製劑等免疫抑制劑,而國外近年已核准有新的單株抗體治療,機轉為透過一種阻斷血小板與vWF因子結合的藥物,但台灣至今仍未引進。 症狀多元 急診患者小心轉錯科TTP的發病症狀多元,陳宇欽指出,小動脈血栓阻塞會快速影響人體不同器官,影響到肝臟就出現黃疸,影響到神經就出現意識異常。例如他曾收治一位做生意的婦女,一開始常找錯錢給客人,講話時答非所問,最後意識嚴重混亂,家屬以為是精神問題送到醫院急診,但急診室醫師檢驗時認為她出現黃疸,便轉送腸胃科,直到腸胃科發現患者血小板數值很低,立刻會診血液科,馬上確診是TTP進行血漿置換,緊急救回一命。另一位年輕女性患者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曾於診所就醫檢查發現血小板低下,後來症狀惡化到三總急診,醫師警覺可能是TTP,立刻做ADAMTS13檢測,馬上確診,隨後進行十幾次血漿置換術,同時配合使用類固醇及治療癌症的生物製劑,順利治癒,之後定期追蹤,至今兩年多來都未復發。 相較於這些幸運的病人,有些急診TTP患者卻歷經波折才確診,常常先被送到神經或腸胃科,最後才由血液科介入。陳宇欽提醒,TTP是血液疾病中的急症,一定要盡快確診,且確診後要立刻搶時間治療,絕不能今天發現明天再換血。TTP的病因和症狀雖複雜,但患者仍可與TTP和平共處。陳宇欽表示,患者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預後第一年應每月回診,一年後改為每三個月回診,平時更要隨時警覺,一有問題應馬上洽詢了解其病情的醫師,家屬陪同急診時也要說明TTP的病史,以免延誤治療。符合罕病門檻 盼新藥引進台灣TTP的患者在台灣很少,陳宇欽說,台灣官方認定為罕病的標準包括:罕病發生率要萬分之一以下、有基因缺陷、治療困難,從這三點來看,TTP都符合認定門檻。陳宇欽說,國內目前雖有血漿置換和免抑制劑藥物這兩種治療方式,但臨床顯顯示有些病人治療後的效果並不是很好。他認為,醫學在進步,國外既然有新藥,就應該引進台灣,尤其TTP患者是可治療的,未治療前死亡率雖達80%,但治療後可大降至20%,若能投入更好的治療藥物,一定可以再提高治療成功率。陳宇欽說,台灣醫師常參加國際會議,都會知道國際上的醫學進展,也深知台灣的差距有多大,如果能引進好的TTP新藥,不論對患者、對醫師都是值得考慮的好機會。【延伸閱讀:TTP是什麼?為什麼辨別難、治療也難】
-
2021-08-16 養生.人生智慧
忙著健康美,沒空理會老!楊秀慧54歲從王品華麗轉身:如果不下山,怎麼看得到另一座山的美景?
「我喜歡爬山,如果不下山,怎麼看得到另一座山的美景?」王品集團前執行長楊秀慧如此形容人生與職場。2年前,她從職場高峰華麗轉身,退休時才54歲,外界詫異、惋惜,她卻認為是時候交棒,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她為自己設定目標:學畫、運動、登山…,「每年都要做一些自己覺得可以紀念或挑戰的事。」去年完成百岳挑戰,今年將22年王品經驗寫成新書《我這樣管理,解決90%問題!》,並計畫國境解封後攀登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我忙著健康與美麗,就沒有時間去理會『老』這件事情。」 聊起這次的採訪主題,楊秀慧笑了,「以前約訪都是談管理,最近談的卻是樂活、熟齡,啊~原來我已經50好幾!」 退休後,把多數時間留給自己 不知老之將至,是因為她心態、體態皆維持年輕,不但月跑100公里、年攀2座百岳高山,即使近來疫情升級無法出門,她仍在家裡做瑜珈、跳有氧舞蹈。 2019年退休後,楊秀慧就把多數時間留給自己,一周至多花2天演講、擔任顧問,將多年管理經驗傳承。 「現在人越來越長壽,每10年平均壽命在拉長,後面還有更多的日子可以走,說實在那些職位、抬頭都是一時,最終要回歸到自我。」她笑道:「有一天位置總是要給年輕人,那到時我要做什麼?應該趁著現在去學一些、做一些我想做的事。」 學習素描,目標5年後開畫展 會計師出身的她,32歲進入王品,先是擔任財務長,一路歷練稽核、人資、營運長等職務,也曾參與內部創業,創辦夏慕尼鐵板燒。2015年王品因食安風暴重創形象與業績,她臨危受命接任執行長,帶領集團走出低潮,卻在2019年選擇功成身退。 「我喜歡嘗試很多東西,現在也不算退休,只是放慢腳步、做傳承的工作,又有時間可以多愛自己。」像她小時候嚮往畫畫,退休後便為自己報名素描班,更設定5年後要開畫展。 極其自律的她笑說,自己還是會排目標與計畫:1年爬2座百岳、跑3場馬拉松、參加2次單車活動,「目標不是挑戰體能極限或個人成績,我就是在玩,但還是習慣有紀錄,因為我覺得人要動,動才會有活力。」 陪女兒追劇,不將職場抬頭帶回家 疫情爆發前,她每年安排旅行,「老了有朋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到了某個年齡一定要走出去、有不同群的朋友。」她透過登山、瑜伽課認識新朋友,「每年跟姊妹淘出國旅遊,姊妹淘又會形成姊妹淘,就會多一些朋友圈。」 但這些活動,並不強要家人參與,「我最幸運是老公體諒我很多,女兒也理解我很多。」楊秀慧回憶,女兒曾寫過一篇作文:「我的媽媽不像媽媽,百年難得一見地煮菜,半夜常偷抓我的零食吃光,還有在家常常講電話。」 所以她從不將職場抬頭帶回家,「只要可以跟她們在一起,我就會努力以她們為中心。」像是周末盡量排除行程,陪女兒追劇,看一些好笑、無厘頭的網紅影片,「把這些可以做好的事做好,互動的量也許不多,但質可以更好。」 和先生彼此給空間、尊重雙方興趣 與先生的相處,則是維持舒服的相處距離。過去公司辦旅遊聚餐,常要求另一半出席,但先生參加幾次就討饒:「主管都男的,帶的都是女生,我跟那些太太沒話聊,可以不要配合嗎?」 她反思,自己也很少陪老公參加活動,不該強加壓力在對方身上,兩人溝通後以1年參加1~2次為限,但每年安排家庭旅遊,一家人仍有共遊時間。「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需要陪伴時就在一起,我尊重他的生活,他尊重我的興趣,彼此有空間。」 生活有所羈絆又各自獨立,她的日常過得有滋有味,「我也會聽Podcast、音樂,去一些網紅推薦的民宿、美食,讓自己接收新資訊。」楊秀慧調侃自己愛玩,卻也藉此不與時代脫節,笑稱:「年輕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她認為,進入熟齡一定要有目標與興趣,無論是學做菜、彈琴、畫畫或爬山,「認真地跟自己對話,想想做些什麼,可以讓自己全神貫注或覺得快樂。」 自律自主、自修自省,都靠自己 另一個必修學分,則是養成運動習慣。楊秀慧建議,可以從一些小動作養成自律的習慣,像她每天起床梳洗完便套上運動服,自然有了想動的情緒,晴天出去跑步,下雨在家裡做瑜伽,「那就是一個『開關』,你就會去做這件事情。」 又如她常在公園遇到一位打扮入時的92歲阿嬤,人喚「美美阿姨」,「她看起來只有70多歲,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公園拍一張照片,再搭公車到處跑,她的開關就是每天照相。」 「自律、自主、自修、自省,都是靠自己。」說到底,這些追求美好和快樂的慾念都是隨心所欲,楊秀慧說:「多一點時間與心靈對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幸福開關。●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13年不想性愛、夫提分居才配合!他被當「提款機」當然不公平,妳用心才能真挽回.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少易傳播病毒 專家盤點也無奈:疫苗、唾液快篩雙缺
正在經歷疫情侵襲年齡下探的加、英、美、德、以色列,都已開放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力拚9月如期安心開學,輝瑞及莫德納的兒童試驗也已接近完成。在台灣,莫德納疫苗數量很有限,政府採購BNT疫苗的數量為零,只能期盼鴻海、台積電、慈濟捐贈的1500萬劑疫苗來台。開學在即,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帶孩子去帛琉打BNT疫苗,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還能做什麼?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開學後兒少難以避免團體生活,加上活動力強、症狀輕、警覺低等特徵,最容易在社區中傳播病毒、刺激病毒持續變異。建議開學後家庭可考慮每周做一次快篩,及早找出病毒量上升的個案、遏止傳播鏈。由於鼻腔採檢很不舒服,為增加兒童接受度,黃立民建議最好用唾液快篩,不過食藥署已核准之17款家用快篩(15進口,2國產),全都是鼻腔採檢。「一款都還沒有嗎?」對於國內竟然尚無任何唾液家用快篩,黃立民有些驚訝。英國四所知名大學曾提出一項最全面的兒童染疫研究,認為兒童重症死亡風險很低,不用打疫苗,但當時還沒有Delta病毒。英國最近改變政策,開放16、17歲開放全面接種一劑BNT,12至15歲罹患神經病變、唐氏症、學習障礙等青少年,也要接種疫苗。上周美國國衛院院長也對於12歲以下兒童染疫公開表達關切,擔心近期住院病人的兒童比例增加,病情也更重,但12歲以下孩童尚未獲准接種疫苗。黃立民表示,全世界都知道一定要保護兒童,否則無法阻止病毒傳播,目前包括BNT及莫德納這兩種mRNA疫苗將可望最快應用於兒童,原因在於效果好且安全性高。所以,當其他腺病毒載體或蛋白質疫苗還在努力要改良效果、減少血栓副作用的時候,BNT疫苗早已完成青少年臨床試驗,證實兩劑疫苗保護力接近百分之百,BNT和莫德納針對12歲以下兒童的臨床試驗都快完成了。莫德納疫苗也已申請青少年接種,預期不久就會通過,可望繼BNT之後,成為第二種青少年可接種的疫苗。現在國內無BNT、莫德納數量極其有限,談起兒少防疫,黃立民語帶無奈,他說,「就是沒疫苗,也只能講講」,在校園工作的成年人都應接種疫苗,未來也應將兒童納入公費接種,特別是針對腦性麻痺、白血病、神經病變、唐氏症、學習障礙等有慢性病或共病的兒童,這些孩子染疫重症的風險高於健康兒童,應儘早予以保護。
-
2021-08-14 新聞.元氣新聞
他確診新冠腦傷「不認得老婆」 醫:全身都被攻擊
新冠肺炎疫情未平息,國內目前1.4萬名確診個案,近期個案未大幅增加,但社區內隱形傳播鍊未斷,仍出現零星個案。一名67歲男性今年5月多有萬華茶室活動史,5月底於集中檢疫所隔離,血氧值突然大幅下降,緊急送醫救治,後續康復出院,沒想到「失憶」不記得太太是誰,經過檢查,發現大腦血管遭新冠病毒攻擊,造成血栓,近期回診時,還出現腳水腫症狀,研判全身細胞都被攻擊。收治該名個案的新光醫院呼吸加護病房主任林嘉謨表示,國外觀察確診者康復後,會出現新冠病毒長期綜合症(long covid syndrome),包括容易健忘、時常疲倦、身體各部位症狀,與該名個案症狀相像。林嘉謨說,該名67歲男子曾到當地吃飯,列為首波匡列對象,並入住集中檢疫所,隔離10多天後,某天血氧濃度突然降到50%,緊急篩檢確診並送醫。不過男子確診仍無明顯症狀,但胸部X光檢查,肺部已出現白影,且住院期間血氧值偏低,再以電腦斷層檢查肺部,才發現左肺出現肺栓塞。該名患者原本6月底要出院,林嘉謨說,有天剛好與家屬通話,個案妻子向他反映,「感覺老公怪怪的,好像忘記我」,院方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腦部,發現男子大腦出現血栓,透過磁振造影檢查,發現男子右側多處腦組織發炎,腦血管也出現血栓損傷,影響記憶力,因此延到7月初才出院,並回診追蹤。沒想到,日前男子回診,發現腳水腫的厲害,林嘉謨與腎臟科討論,認為應是新冠病毒攻擊下,ACE2接受器遭破壞,而全身血管都有ACE2接收器,導致全身所有的微血管內皮細胞都有損傷,造成全身器官病變。他說,收治不少新冠病人,大多是嚴重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肺纖維化等,但這名個案後遺症最多,除了上述外,還多了肺動脈栓塞、急性腎水腫。林嘉謨表示,當時個案發病超過10天,無法獲指揮中心許可使用瑞德西韋,也沒有單株抗體可用,只能用大量抗凝血劑緩解肺栓塞,同時用類固醇搭配IL6等抗發炎藥物,才撐過急性期。後續肺纖維化治療,可透過類固醇或復健,若糖尿病患可用糖尿病藥物控制,若有血栓、肺動脈衰塞,則透過抗血栓藥物。林嘉謨指出,該名個案腦部、肺部、腎臟都有血栓,雖然腎臟蛋白尿等功能無異狀,但腳出現水腫,都需要胸腔科、神經內科等持續追蹤,至於新冠病毒導致血栓,是否為不可能逆傷害,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但的確新冠後遺症的病人,血栓藥不建議太早停藥。
-
2021-08-14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時間就是腦細胞!中風發作時怎麼做?4招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80歲林先生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某天晚上10點多出現右側手腳無力,到凌晨兩點變得更為嚴重,被家人緊急送醫急診,診斷為左側中大腦動脈阻塞,經醫院動脈取栓小組成功取出血栓,打通了阻塞的血管,右側手腳無力改善,出院時可自理生活。腦中風不僅可能會造成死亡,更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原因。受到影響的除了病人本身,也影響了飽受壓力的家庭,並造成社會的巨大損失。因此,必須積極預防腦中風的發生,提供急性腦中風有效的治療至關重要。FAST、臨微不亂 辨別中風自1996年以來,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rt-PA)治療已成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標準治療。透過簡單的FAST辨別中風四步驟:「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觀察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 是ARM,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無力下垂;「S」是SPEECH,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把時間「Time」趕快送醫。此外,還有「臨微不亂」四字訣,「臨」時手腳軟、「微」笑困難、講話「不」清楚、別「亂」快送醫,在發現急性腦中風症狀時,應立即或協助他人就醫,爭取黃金治療時間。血栓溶解劑 提升三成好預後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rt-PA)治療,相對提升了三成良好功能預後的機會,且在某些條件下可將黃金治療時間從3小時延長至4.5小時。但仍然有不少病人無法接受rt-PA治療,例如發病時間超過黃金治療時間,或有注射rt-PA的禁忌症。此外,rt-PA治療對大血管阻塞的效果不佳,例如內頸動脈、中大腦動脈或基底動脈阻塞,大約只有兩成的血管打通率,遠低於其他血管阻塞的治療效果。2015年後,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除了rt-PA治療外,對於前循環大血管的阻塞,若能在6至8小時加上動脈血管內取栓(EVT)治療,其效果顯著優於僅使用靜脈注射 rt-PA治療的效果,高達四至五成的病人有恢復良好的機會,能重拾獨立自主的生活。時間即腦細胞 治療分秒必爭新近發展的腦部影像提供了更精確的腦細胞血流灌流狀態,發病的時間不再是判定可以接受rt-PA或是EVT治療的唯一標準。2018年兩個大型研究顯示,藉由特殊腦部影像的篩選,分別針對6至16小時與6至24小時前循環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病人,提供緊急的EVT治療,動脈取栓組的病人預後相較於保守治療組病人,有較好的功能恢復。「時間就是腦細胞」,無論是rt-PA或EVT治療都是分秒必爭的。在發現急性腦中風症狀時,應立即打119,將病人送至可以提供rt-PA治療的醫院。若臨床醫師確診或懷疑是大血管阻塞,且在黃金治療時間內,不論是否有接受rt-PA治療,應提供EVT治療的機會。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最新權威研究:AZ新冠疫苗血栓副作用 罕見但極具破壞力
美國財經新聞網站CNBC報導,一項新發表的研究顯示,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合作的AZ新冠疫苗血栓副作用,「罕見但破壞力強大」。美國麻州醫學會(MMS)周三(11日)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發表經過同儕評閱的一項研究,分析3月22日到6月6日因出現血栓副作用在英國醫院就醫的前220名病患。研究指出,非常少數的人在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科學上的專業名稱為「疫苗引起之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VITT)。這220名VITT患者都是在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出現症狀,就醫日期介於接種後的5到48天之內,自接種到入院治療的天數中位數是14天。整體因VITT致死率為22%。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出現VITT的患者,41%先前沒有其他確診的健康問題。研究報告指出,「在英國成功的疫苗接種計畫中,VITT的出現是個罕見但破壞力強大且大家所不樂見的結果。」「我們發現副作用多發生在年輕而健康的人,且致死率高。」研究對象這個群體,85%年齡小於60歲,年齡層介於18歲到79歲,年齡中位數為48歲。為避免風險,英國政府自5月起,AZ疫苗在40歲以下民眾僅列為備用。根據英國政府截至7月28日的資料,每百萬個接種第一劑或不明劑次的AZ疫苗人士中,有14.9個人會發生VITT副作用。數據在接種第二劑時,降到每百萬人中有1.8個人。英國懷疑是VITT的病例數,累計為411例。阿斯特捷利康藥廠上個月自己做的研究,VITT發生率第一劑後為每百萬8.1例,第二劑後2.3例。阿斯特捷利康周四表示,這篇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載的新研究,「樣本數很小」。公司發言人強調,新近真實世界數千萬人接種AZ疫苗的結果,證明AZ疫苗與其他疫苗相較,夠安全,而VITT極為罕見且能夠治療。英國管理疫苗接種當局已不斷重申,對大多數民眾而言,接種AZ疫苗的好處多於副作用風險。其他多個公衛監管機構,像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盟藥品管理局(EMA),以及國際血栓暨止血協會(ISTH),也同意接種AZ疫苗利大於弊。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將開打 感染科醫師:將分析不同疫苗保護力
高端疫苗預計23日開打,國內接種COVID-19疫苗達3款。感染科權威醫師李秉穎今天表示,後續將進行對照分析,可得知民眾接種不同廠牌疫苗後的具體保護效力數據。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6輪將從16日上午10時至18日中午12時開放預約,本期可供接種的是國產的高端疫苗,施打期間為23日至29日。截至今天下午1時,有意接種高端疫苗者已逾110萬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上午接受媒體人周玉蔻訪問表示,從臨床試驗來看,接種高端疫苗的副作用發生率低,這是蛋白質疫苗的特點,採取相同技術平台的美國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也是如此。至於高端疫苗的有效性,李秉穎說,隨著高端疫苗開打,會開始進行疫苗效益分析,國內接種的3種疫苗,包含阿斯特捷利康(AZ)、莫德納(Moderna)與高端疫苗,可做對照分析研究。李秉穎說,可用健保資料庫、疫苗接種紀錄等資料進行大數據研究,假設有人染疫,就能分析個案是否曾接種疫苗、接種哪種疫苗,並與未接種疫苗者比較,看感染COVID-19的發生率,就能得到具體保護效力評估。針對外界質疑政府圖利高端疫苗,李秉穎直言,疫苗涉及全民利益,在此背景下,圖利廠商是天經地義的事;疫苗問世後,可望加速控制疫情、恢復經濟繁榮,獲利的是全民並非特定群體,此外,李秉穎被問及作家九把刀的岳母接種AZ疫苗後死亡一事,他說不談個案,但從原則性來看,若排除疫苗接種後引發過敏性休克,就剩下2種可能,包含自身潛在疾病,以及疫苗其他副作用,導致接種後死亡。李秉穎強調,要釐清個案死因是否與疫苗有關,仍必須從檢體與病理解剖檢視是否與血栓相關,目前AZ疫苗除了血栓外,沒有任何其他可知會引起死亡的原因,若排除血栓,就能排除死因與疫苗的相關性。他也提醒,民眾要保持平常心看待AZ疫苗,台灣有很多疫苗接種後猝死個案,經專家審視,9成以上都是有潛在疾病引起,與疫苗無關。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混打,AZ莫德納BNT哪種組合保護力最強?醫揭這樣打中和抗體濃度更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7/25宣布,開放AZ疫苗可混打mRNA疫苗(目前國內以莫德納為主,BNT尚未到貨),後續將優先開放第1到3類對象間隔8週後接種,目前時程還沒敲定,約有343.5萬名第一劑打AZ疫苗的民眾,未來混打上路後,第二劑都有機會打到mRNA疫苗。究竟混打能提升多大的效果呢?醫師潘建志在臉書上分析,面對越來越難纏的變種病毒,混打疫苗確實能得到更高的抗體效價,而四種打法組合中,以這個組合最能誘發人體更高的中和抗體濃度。 混打是趕上病毒進化的解方 比方說,Delta印度變種病毒,能讓所有疫苗的保護力降低,但以混打疫苗來誘發人體更高的中和抗體濃度,或許就是人類趕上病毒進化速度的解方。 潘建志說,腺病毒疫苗如AZ,重覆施打往往效果會越來越差,因為免疫系統對腺病毒產生反應,相比之下,莫德納、輝瑞BNT這種mRNA疫苗,在第二劑卻引發更強反應,因此疫苗混打的種類和次序很重要。 混打種類和次序很重要 目前發現,最有效的組合是先打腺病毒載體(AZ或嬌生)疫苗,再打mRNA疫苗(輝瑞BNT或莫德納)。 AZ疫苗這種腺病毒載體,原本就有免疫上的弱點,次單位疫苗大量生產緩慢,可能都會被淘汰,強的變種病毒取代掉弱的變種病毒,那麼「強的疫苗取代掉弱的疫苗」也是理所當然,要夠快才夠強,所謂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病毒「流感化」,每年都要補打疫苗 mRNA疫苗設計生產快速,絕對會成為主流,加上新冠病毒變種未來會「流感化」,每年要補打疫苗,下一步想超越變種病毒的進化速度,更需要以人工智能預測病毒未來的RNA序列,搶快做好疫苗,再給病毒迎頭痛擊。 根據臨床實驗結果,先兩劑AZ(AA),或先兩劑輝瑞BNT(BB),還有兩者先後各接種一劑(AB或BA),4種方式之間的功效如何? 4種打法組合,以AA-BB-AB-BA來比較結果是: 1、AB激發的抗體和T細胞反應比BA更強。2、AB和BA激發的抗體都比AA更高。3、BB激發最高抗體反應,AB激發最高T細胞反應。4、可以這樣來看:BB>AB>BA>AA。 而牛津大學最新研究也發現,AZ和BNT混打的成效,優於BNT+AZ以及AZ+AZ。 針對830名50歲以上受試者分組疫苗混打,分為BB、AB、BA以及AA,研究結果也是發現BB成效最好,中和抗體效價有14080,其次AB中和抗體效價12906、BA是7133,AA為1392,該研究也投稿至知名期刊《LANCET》(刺胳針)。 過去大規模的疫苗混打不常見,新冠疫情出現這種特別的策略,主因是AZ疫苗本來是全世界接種最多的疫苗,超過1億劑,但因爲血栓問題,不少國家停止使用AZ。 其他的原因還有包括,AZ最大的生產基地印度血清研究所先前發生火災,還有印度因疫情嚴重而中止疫苗出口,造成AZ供應上一度中斷,許多打完第一劑的人沒有第二劑可打,因此發展出混打策略。 潘建志說,AZ是有一定保護力,他自己已經接種兩劑AZ,或許未來還需要補第三劑mRNA疫苗,來因應各種變種病毒的來襲。 (本文資料來自潘建志醫師臉書)●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13年不想性愛、夫提分居才配合!他被當「提款機」當然不公平,妳用心才能真挽回.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8-12 養生.抗老養生
立秋之後出現這種“困倦”,小心是中風先兆! 別再用「秋乏」糊弄自己
大白天就呵欠連天時,不少人會覺得這是「秋乏」搞的鬼。確實偶爾的犯困無傷大雅,但是如果同時伴隨這些症狀,那就要小心中風了。立秋之後,首防「中風」雖然立秋了,可有時候天氣還是很熱,大家出汗也比較多,血容量就相對較低,換句話說,就是血液比較黏稠,血濃縮後,容易堵塞血管。而中風發生的原因,一個是血管本身的彈性,以及血管的收縮能力等出現問題,另一個則是血液本身,如血液濃度大比較黏稠,也容易堵塞血管。更何況,現如今大家都很喜歡開空調對付“秋老虎”,當室內外溫差過大時,進出房間的溫差同樣會導致我們的血管快速收縮或舒張,這也是導致中風的一個因素。這種「秋乏」很危險對於健康人來說,一到中午就哈欠連天可能是正常現象,而有“三高”病史的人,若出現打盹、乏力或是頻繁打呵欠時,就需要引起重視。根據臨床觀察,約有70%以上的中風患者發病前5~10天內會出現頻繁打盹現象,這是大腦嚴重缺氧發出的求救信號。尤其是若伴有下列症狀,請第一時間就醫:◎突然拿不穩手中拿著的東西忽然落地,並不一定是老了沒有力氣,有可能是由於腦部血栓形成後影響到手的功能。◎出現步態異常如果老年人的步態突然變化,並伴肢體麻木無力時,可能是發生中風的前兆信號。這種步態異常可能表現為下肢突然無力;與腰椎間盤突出引起下肢無力時伴有的麻木感、疼痛感不同,中風前兆引起的腿發軟,無明顯疼痛。◎舌頭歪腦供血不足時,可能出現被壓迫的舌神經功能消失,導致舌尖偏向左側或右側,說話、吹口哨漏風。◎血壓異常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或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時,都可能是出現中風的先兆。◎有話說不出當血栓阻塞在“語言表達區”時,也會出現語言障礙。可能表現為口齒不清或難以把話說出來,但卻“心裡明白”,或是很難理解別人所說的話。◎突然發生眩暈眩暈是中風前兆中極為常見的症狀,可發生在腦血管病前的任何時段,尤以清晨起床時發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勞、洗澡後也易發生。特別是高血壓患者,若1~2天反復出現5次以上眩暈,發生腦出血或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視力出問題如果血栓堵塞視神經和視皮層供血血管,會突然出現短暫性雙目失明或視物模糊等“一過性”視力障礙。一般視力問題通常出現在單側,也有可能兩隻眼都無法向左(或右)看。3個口訣幫你識別中風三高人群、抽菸者、長期喝酒者、肥胖者,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建議自查一下。看:看看臉的兩邊是否不對稱,出現口角歪斜。查:雙手平舉,檢查兩隻手臂是否單側無力、不能抬起。聽:請患者說話,聽聽他是否口齒不清,說不明白。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狀突然發生,就要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20。在急救車到來之前,患者應平躺或側臥,頭部歪向一邊,避免嘔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隨便吃藥,更不要運動鍛煉,應安靜等待救援。腦中風的“幕後推手”懶:現代人偏懶,經常懶得運動以及懶得喝水,這都是導致腦中風的危險因素。長期不運動不僅會使血液循環減慢,還容易導致大腦、心臟的供血不足,增加血液粘稠度,易產生血栓,加速腦梗;不愛喝水,會加速血粘稠,產生血栓。貪:現代人偏愛一些重口味食物,如油炸、醃製類,貪吃這些食物很容易誘發血壓問題,甚至是中風。熬:不光是肉體煎熬,心靈煎熬也同樣會促進中風的發生,尤其是情緒過於激動或者壓抑時,會導致血壓升高,血管劇烈收縮,會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發作。預防腦中風,多做5件事1.管住嘴少吃「四高」食品,即高糖、高油、高脂、高鹽。這些食物易導致膽固醇等附著於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管不暢通。2.不熬夜長期熬夜,會使身體內激素分泌週期出現紊亂,或會增加心腦血管系統負擔。3.拒絕吸煙和二手煙煙草中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和動脈粥樣硬化,以致形成血栓。4.多做有氧運動游泳、跳舞、騎自行車、瑜伽、打太極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即使是最簡單的健步走,持之以恆都會使血管的彈力增強。5.保持好心情不少心腦血管疾病都與情緒波動過大有關。想要血管健康,平和的心態必不可少。(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8-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昨新增5例疫苗接種後死亡 38歲女待解剖釐清死因
國內疫苗接種達922萬8263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37.11%、劑次人口比達39.32%。昨天新增74例接種疫苗後不良事件,其中有五例死亡、31例嚴重事件。本次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的38歲女性個案,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計8月13日解剖,才能進一步說明。莊人祥表示,新增五例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個案為二女三男,皆為接種AZ疫苗,年齡介於38歲至62歲,為接種疫苗後一日至20日之間發生。至於施打疫苗後死亡解剖部分,累計已解剖135例,其中87例與慢性病相關,6例待釐清。另外,疫苗接種後發生疑似其他嚴重不良事件新增31件,其中27例為接種AZ疫苗,為17女10男,年齡為22歲至78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4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腦中風、心肌梗塞、脾梗塞、下肢血栓、血小板低下、顏面神經麻痺、腦炎、蜂窩性組織炎、頭痛與視力模糊、胸痛與心悸及皮膚起疹等。另有四例為接種莫德納疫苗,為一女三男,年齡介於23歲至73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3日之間發生,包含疑似腦中風、心律不整、格林-巴利症候群,及診斷未明之頭暈與嘔吐等。而有民眾表示,打完兩劑莫德納疫苗隔天耳聾、耳鳴,住院觀察七天還沒恢復聽力。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樣的案例美國也研究過,認為和疫苗無關,但本土接種疫苗都可以提報不良反應也會尋求VICP的關聯性認定。針對今天公布新增的五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有兩例接種過疫苗,羅一鈞表示,案15900在6月9日和7月1日都在美國打過BNT,抵台時已超過14天,屬於完整接種;案15901在6月12日和7月9日分別打過BNT疫苗,也接種滿14天,屬完整接種。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以台灣本土案例來看,打完兩劑還沒滿十四天而染疫的有五例;打完兩劑滿十四天的有六例。
-
2021-08-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Delta恐引發年輕人心臟併發症 澳洲研究:嚴重恐猝死
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位於雪梨的頂尖醫學機構「張任謙心臟研究所」教授科瓦契奇表示,Delta變異株可能使年輕人面臨更高的致命心臟併發症風險,副作用包括心肌炎,嚴重可能減弱心臟功能,導致心臟衰竭、心跳不正常及猝死,也可能導致血栓,最初會在雙腿出現,並移往心臟和肺。科瓦契奇說,雖然早期病毒株對長者最致命,但有證據顯示Delta變異株有所不同。他表示:「這種變異株引發心臟副作用案例多常見,相關數據仍不斷出現。然而,我們確實看見有更多感染Delta變異株的年輕人出現心臟併發症。」科瓦契奇表示:「這些涉及心臟的併發症是非常重大的問題,但幸好依然只有少數人有經歷這些併發症。隨著這波疫情惡化,更多年輕人死亡無可避免,但希望這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數字。」新南威爾斯首席衛生官員凱芮‧錢特(Kerry Chant)表示,Delta變異株對年輕人而言是「警鐘」,打破「只有老年人染疫了才會住院的神話」。新南威爾斯省現在多數新確診為20至39歲的年輕人。
-
2021-08-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我有癌症在做XX治療,可不可以打疫苗?」哪種疫苗較適合癌症病患?
近期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台灣惡化,而台灣也進入了三級警戒,隨之新冠疫苗接種的議題也受到國人高度的關注。在這段時間有許多的癌症病友都對新冠疫苗接種有許多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有 「我在做 XX 治療,可不可以打疫苗?”,"哪個疫苗較適合癌症病患?」。因此在此整理了幾個病友常見的問題,並依現有的實證醫學以及近期更新的美國 NCCN 指引的建議予以回答。癌症病患可不可打新冠疫苗?可以!在現有 COVID-19 疫苗的臨床試驗,都只招募了極少數罹癌的病患,因此疫苗使用於這些病患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數據相當有限。但是幾個大型的研究都證實了癌症病患感染了新冠肺炎後有較高機率出現併發症及有較高的死亡率。除此之外,癌症本身或是癌症的治療都有可能使病患的免疫機能較差,而被感染新冠肺炎後會有較長的時間具有感染力,也比較容易衍生出變種病毒。因此,許多美國的專家以及腫瘤治療的學會/組織都是強烈建議癌症病患及其照顧者/同住者儘早接種疫苗。而在美國廣泛的接種癌症病患後,暫時未有任何報告顯示癌症病患施打疫苗後有較高的風險。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癌症病患因免疫力較差,由疫苗誘發出的免疫反應也可能會比健康人群弱,因此縱使完成疫苗接種,癌症病患仍須落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準則。我正在接受癌症的治療,可不可以打新冠疫苗?可以!接受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及放射治療的病人都可以接受疫苗接種。其中標靶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及放射治療在接受治療的任何時間都可以接種疫苗。接受固態腫瘤的常規化療的病患 (如大腸癌物、肺癌和乳癌) ,暫時最佳注射疫苗的時間還未釐清,因此美國指引是建議儘早接種疫苗,而國內專家則是建議白血球恢後,以及在下一輪化療一星期前注射。血液惡性疾病的病患接受幹細胞移植、細胞治療、或是高強度的誘導性化療時,往往會造成較嚴重的免疫功能的抑制,因此需要等免疫功能恢復後再做施打。免疫治療的作用會增強會使病患的免疫增強,學理上有可能會增加疫苗的副作用,但暫時無任何研究有發現這樣的趨勢,因此美國指引是建議同日施打,以減少病患反覆進出醫院的機會,但也有部分專家建議錯開疫苗及免疫治療的注射,以利區分個別的副作用。接受大型手術的病患則是建議術後休養一段時間後再進行疫苗接種,這樣比較容易觀察手術後的併發症。較為特殊的是接受脾臟切除手術的病患,有可能會導致免疫抑制,因此需要等二週以上尚可接種疫苗。我有癌症,我應該打哪一個疫苗?都可以,不需挑選疫苗!現在國際上主要的幾種疫苗包括: mRNA 疫苗的輝瑞/BNT、莫德奈/Moderna,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嬌生/Johnson疫苗、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都有個別完成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並驗證對預防新冠肺炎有顯著的效果。但由於各個疫苗的試驗是在不同的場景下進行,而且實驗設計也不盡相同因此無法互相比較。近期 Nature Medicine 也發表了一篇 40 萬人次的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英國使用的狀況,並沒有發現兩種疫苗在效果上存在任何差異。對於癌症病,暫時沒有任何證顯示哪種疫苗在安全性及保護力上較為優越。而在安全性上,mRNA疫苗不含活病毒,而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腺病毒載體已被修改不具複製能力,因此這兩種疫苗學理上都可用在免疫力較差的癌症病患。 AZ 疫苗與血栓副作用隨著台灣如火如荼的進行新冠疫苗的接種,疫苗相關的議題持續被高度關注。國內現有的兩個疫苗分別為 mRNA 疫苗的莫德奈/Moderna,以及腺病毒載體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因為AZ 疫苗的施打在國外出現數件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的案例,而導致部分病患死亡的情形,引發國人對 AZ 疫苗的一些疑慮。因此在此整理了疫苗引發血栓副作用的相關資訊以及注射 AZ 疫苗後的注意事項。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在歐洲及美國進行廣泛的疫苗接種後,陸陸續續有報告發現極少部份的病人在接種了腺病毒載體疫苗後(嬌生,AZ),出現了罕見部位的靜脈血栓,例如腦靜脈竇血栓或腹內靜脈血栓,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等症狀。這樣的副作用被命名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thrombo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其發生率依歐盟及美國衛生主管機關公布的統計資料,約百萬分之十,而國內統計至今發生率為百萬分之2.1。目前雖未找到確切的危險因子,但似乎於較常見於中年女性,發生時間大多於注射疫苗後 5 至 20 天內。現在已有些研究開始釐清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發生的機轉,近期一篇發表在 Nature 的研究發現,部分的人在接種腺病毒載體的新冠疫苗會造成體內產生異常抗體,這些異常抗體會以特定方向及排列黏附在叫做PF4的血小板蛋白上,而其他抗體和血小板會跟著附著上去,導致血栓產生以及大量的血小板被消耗掉。目前報告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個案皆有檢驗到PF4的抗體,而現在疾管署也開始協助醫療院所進行檢測來協助此副作用的診斷。AZ 疫苗安全嗎?我是否適合打 AZ 疫苗?WHO、美國的CDC/ACIP、 歐洲的EMA以及國內的ACIP都有針對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血栓風險做過探討,結論皆為:發生率低,接種的益處遠大於其風險,並且持續支持腺病毒載體疫苗的施打。許多病患常會問自己的狀況是否適合打 AZ 疫苗,事實上除了似乎比較常見於較年輕的女性之外,暫時尚未發現有確切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因此疾管署僅建議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先前接種本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或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者,或是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另外,若病患對流感疫苗、常效型生長素 pegfilagrastim 或是皮下型 rituximab 有過敏史,因含有相同成份,則較需特別注意是否也對 AZ 疫苗過敏。我注射後該注意什麼?施打 AZ 疫苗後 4-28天內須注意是否有以下症狀:◎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或紫斑。如有上述症狀,有可能是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應盡早就醫檢查。
-
2021-08-07 醫療.自體免疫
抗異大作戰/異位性皮膚炎接種新冠疫苗利大於弊!異膚治療如何調整?副作用怎麼辦?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一場「抗疫!異位性皮膚炎可接種新冠疫苗嗎?」精彩回顧 https://lihi1.cc/RZzbJ接受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已成全民運動,但疫苗可能引發的過敏反應也引發關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更擔心是否會造成症狀惡化。皮膚科醫師分析,在異膚症狀穩定的情況下,病友打疫苗利大於弊,可以安心接種。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7月29日起登場,第一場「抗疫!異位性皮膚炎可接種新冠疫苗嗎?」台中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翁毓菁、諮商心理師葉北辰為病友解開許多心中的疑惑。 病友打疫苗萬一過敏 求助醫師辨分明翁毓菁表示,異位性皮膚炎雖是過敏性皮膚炎,但病友的過敏性體質與打疫苗後出現的過敏反應是兩回事,若施打後出現過敏,也可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不用太擔心。但她提醒,異膚病友如果正處於急性發作期,就應先緩打疫苗,等症狀控制下來穩定兩周之後,才是施打疫苗的好時機。三種異膚藥物 接種後停用一周 病友接種後也應留意是否需調整治療用藥。翁毓菁說,有三種異膚用藥在接種疫苗後須停用一周,分別是:Mycophenolate、Methotrexate(MTX)和JAK抑制劑,以免造成免疫力下降,影響疫苗效力。至於外用藥膏和光照治療,以及其他四種常用的口服藥物則無需調整或中斷,建議病友檢視藥袋上的藥名,確認需不需要調整。AZ疫苗曾傳出少數血栓案例,翁毓菁表示,病友施打後萬一發生血栓,即應停打下一劑。此外,不論是哪一種疫苗,若施打後四小時發生急性蕁麻疹且合併有喉嚨緊縮、眼部腫脹等血管性水腫現象,或發生最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是一種發生在身體皮膚與黏膜組織上的發炎反應,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居多,是較為罕見的發炎症狀。),應立刻就醫,並禁用前一劑施打過的疫苗。翁毓菁也發現,疫情緊張下,部分病友不敢到醫院看診,但異位性皮膚炎需長期控制,中斷治療會影響效果。她有一位收治多時的病友,就因疫情而中斷治療一個多月,結果病況惡化到必須住院治療。她說,目前醫院都有彈性就醫方式,不想到醫院的病友可多加利用。例如台中榮總,初診病友可線上預約進行視訊看診,複診病友可電話問診。 釐清壓力源 別讓焦慮造成症狀惡化 疫情的緊張引發民眾焦慮,部分病友更感到病灶因此惡化,葉北辰指出,這是因為身心會交互反應,心理壓力增加時,生理症狀會隨之增大,或對原本症狀的忍受度降低。他提醒病友去感受自己有哪些不同的壓力來源,先釐清哪些焦慮來自疫情?哪些來自皮膚疾患?兩者釐清分開後,讓疫情歸疫情、皮膚歸皮膚,就會比較知道如何照顧自己。這段時間要抒解疫情壓力,葉北辰建議病友練習照顧自己的內在狀態,例如專心洗手就是最簡單的做法。他說,洗手時不妨細細感受肥皂的泡沫和氣味、清水沖手的溫度,以及洗後的清爽,讓短短三十秒成為放鬆和享受,再把這種練習應用到生活中,就能隨時讓內在狀態靜下來。接納自己 疫情危機正是轉機 還有些病友因為外在異常,很在意別人的眼光,甚至挫折和自卑。葉北辰也教導病友練習接納自己,除了接納皮膚症狀,也要接納因這些症狀和別人眼光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其次,不妨把危機當轉機,對疫情後的世界展開新觀點。葉北辰說,對病友來說,也許原本認為這世界不是那麼友善,但疫情迫使我們先透過視訊去認識別人,因此後來真正見面時,對方反而不會因病友的異膚症狀投以異樣眼光,病友的焦慮程度下降了,異膚症狀將不再帶來重重枷鎖。●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節目動態 https://lihi1.cc/JQYdw ●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 https://lihi1.cc/CfrzJ●抗異大作戰直播講座活動訊息:https://lihi1.cc/8ZPxk
-
2021-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尚無保護力資料 醫:科學仍講求證據
高端納入疫苗平台供民眾勾選意願,相較AZ、莫德納或BNT等都有保護力數據,高端尚無保護力資料,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高端沒做三期臨床試驗,所以沒有保護力資料,當時是用免疫橋接不劣於AZ方式,核發緊急使用授權(EUA)。專家認為,回歸科學要講求證據,若三期試驗沒做完,難以確定保護力,勢必會被外界挑戰。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高端完成一期、二期臨床試驗,食藥署以「免疫橋接」審查高端EUA,高端疫苗中和抗體效價大於AZ疫苗3.4倍,雖理論上有保護力,但三期試驗尚未完成,無法確認在真實世界中是否可以避免感染或預防重症的比例,目前來說無法直接說疫苗有問題,但恐備受外界質疑,畢竟科學要講求證據。食藥署先前公開高端EUA審查會議紀錄,多位專家表示,中和抗體效價高低能否作為疫苗保護力指標,以現有數據恐不足以支持,須提供更多免疫原性及疫苗保護力資料來釐清,除了中和抗體,也希望高端補足有關T細胞相關的反應數據。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T細胞是感染後如何殺死病毒,中和抗體才是讓病毒進不到細胞。從會議紀錄來看,專家對於高端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生成持正面態度,但還需要針對T細胞的反應,不過T細胞反應難以定量,因此許多專家才會建議後面還需要持續做監測計畫,確認疫苗的有效性。施信如表示,專家就不同專業領域提出意見,像是T細胞免疫學、或唾液酸醣基化等,分別測該數值作為基準,可以更了解疫苗免疫反應全貌,但並不代表非得要這些數據,疫苗最重要的還是安全性、免疫性及有效性。做臨床試驗至少要二、三年,目前有效性的確沒人知道,中央或許考量疫苗不足,而給予高端EUA,每批都會進行封緘檢驗,確認疫苗都有抗原、確效性,相信專家會把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證實,參與高端試驗的2名受試者,分別出現顏面神經麻痺及眼壓過高的副作用,也是列在仿單上的罕見副作用,至於是否為疫苗所致不適,仍要釐清。洪子仁指出,疫苗都有一般副作用及嚴重副作用,副作用不僅是疫苗本身,也要看施打對象是否有特殊疾病或共病體質,根據國外文獻,30歲以下女性施打AZ疫苗出現罕見血栓,年輕人施打莫德納也可能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不管何種嚴重副作用,尚未看到報告指出施打疫苗會直接致死,施打疫苗對於群體保護仍利大於弊,但要出於民眾自願。
-
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90萬人願接種高端疫苗!副作用有哪些?比AZ莫德納少?4種人最有需求打國產疫苗
「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自27日14時起重新開放意願登記,新增蛋白質次單元疫苗,也就是國產「高端疫苗」供20歲以上民眾選擇外,也可調整有意願接種的疫苗種類,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昨天(1日)傍晚五時,願意接種高端疫苗者,共有90萬6311人。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坦言,台灣會有4種人會需要打國產疫苗,包括體質因素、有科學背景的人、對本土科技的支持者、年紀較輕的人,高端疫苗產量如果足夠施打的話,對這些人來說會是福音。 何美鄉近期於公視節目《有話好說》裡表示,很多人問她「台灣哪些人會要打高端?」,她整理出這4種人應該會要選高端的蛋白疫苗: 哪4種人會要施打國產高端疫苗 1、個人體質/病史 有過敏、血栓等,醫師建議需要避免莫德納或AZ,兩者疫苗都有一些副作用問題,就只好選擇蛋白質疫苗,相對副作用比較少。 2、因個人科學/科技背景 對mRNA及病毒載體(AZ疫苗)這種新技術平台還再觀察,還存有相當疑慮的人,但對於傳統的蛋白質疫苗很有信心,就會來等國產的疫苗。 3、對本土的支持者 會有很多人支持、相信本土的科技,就是要施打國產疫苗者。 4、年齡關係 年紀輕,疫苗優先順序太後面,若國產疫苗有供應,認為可以接受,只要可以及早施打,就會選擇國產疫苗來施打。 「以上四種人,基本上都對食藥署體系有整體的信任感!」何美鄉認為,假設國產疫苗有足夠量的話,對他們來說會是福音。 何美鄉表示,一定會有人很反對國產疫苗,但不能因為這樣,就去忽略了這些有需求的人。 高端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高端疫苗的二期報告顯示,高端疫苗的副作用比AZ、莫德納更少,尤其高端疫苗不像AZ一樣容易發燒,也不像莫德納容易手臂腫,打完隔天就能正常上班上課。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一件S號T恤讓她鬧到離婚!婚姻毀滅都從縫隙開始,修補關係「5原則」,把摩擦變愛的養分.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8-01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眼球偏向一邊、說話不清楚 大血管阻塞型中風危險性高
Q:阿公與兒女同住,這幾天阿公常喊手沒力、頭有點脹,家人以為只是高血壓影響不以為意,某天早上阿公無法從床上起身、話講不清楚,兒女已經出門上班了,現場剩老伴和外籍看護也無法分辨是什麼症狀,這時該怎麼辦?腦中風名列國人十大死因前四名,民眾未及時警覺腦中風徵兆,可能錯失黃金救援時間。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教官李均祈表示,除了因民眾警覺性不足延誤送醫的情況外,救護員也常碰到長輩誤把偏方當急救,反讓患者更不適。他曾遇過一名70歲阿嬤急性腦中風,阿公竟拿針扎阿嬤手指「放血」;或是有擦綠油精、按摩人中、亂餵心臟病或降血糖藥物等錯誤行為,既無助於急救處置,還可能引發感染風險,增加救護員現場評估難度。聯合報與台灣腦中風學會共同合作急性腦中風教育課程,由神經科專科醫師至消防分隊分享,提供救護員更快速判斷腦中風祕訣。李均祈說目前使用的評量表為FAST辛辛那提,課程中醫師提供更多項到院前腦中風評量表,針對急性腦中風,較容易失能的大血管阻塞特性加以說明,包括半側肢體或面部嚴重癱瘓、眼球偏向一邊、失語症等,因為治療大血管中風有特定的治療醫院,若救護員有機會盡速辨識出來,就能提高送往正確醫院的機會。李均祈說,不少民眾曾出現小中風,沒有及早發現、健康檢查追蹤,都是到二次中風才不得已送醫,他建議民眾平時應多注意身體異狀、提高警覺,排除腦中風帶來致命風險。【教官小叮嚀】李均祈/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教官曾出現頭部腫脹、肢體無力等情況,民眾需自我警覺,可能有小中風危機,應定期健檢追蹤。若長輩有異常身體不適,家人應盡快撥打119,把握黃金救援時間。【醫師開講】身體異狀、提高警覺 留意腦中風帶來致命風險大血管阻塞腦中風,拖延1小時老3.6歲。國軍桃園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明華說,中風患者中以缺血性腦中風佔大宗,其中屬大血管阻塞最危險。致病原因區分二類,血管粥狀動脈硬化血栓栓塞及他處血栓栓塞(常見為心房顫動導致),根據國外學者研究,大血管阻塞若未及時處理,1分鐘將有190萬神經元壞死、12公里長神經纖維受損,拖延1小時相當於老3.6歲。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主任尹居浩則表示,大血管阻塞有特定的送醫治療醫院,若能於第一時間辨識出可能的中風型態,可以多爭取治療的時間。另外,中風患者有時症狀不典型,透過神經功能評估,如喊叫病患、觀察眼睛位置、嘴型是否歪斜,捏手腳是否有反應,是否有口齒不清,異常喉音或吞嚥困難等,亦可作為救護員到院前評估。他也提醒,民眾要多注意俗稱的中風前兆(暫時性腦缺血),也會出現突發性單側肢體無力、感覺異常或麻木,也有可能暈眩、步態不穩,但發生時間較短且較輕微,容易被民眾忽略,錯失及早治療避免惡化的機會。眼球偏一邊為大血管阻塞特性,需考慮取栓手術。尹居浩課程中說明,第一線救護員多使用FAST量表評估,若碰到病患如四肢無力、頭暈等不典型症狀,較難精準判別。他說,針對非典型症狀,可透過另一種評量表BEFAST評估,增加B(平衡)身體步態平衡和E(眼睛)視野缺損、複視或眼球偏向一邊等徵兆,有助於救護員二次理學檢查。陳明華說明據統計,FAST可篩出85%腦中風病患,BEFAST可增加到95%,提高急性腦中風篩選通報率。及時於黃金3-4.5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有三成病患會有良好預後,如符合GFAST(眼睛邊斜一側+FAST)大血管阻塞特性,除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外,應接續接受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可再額外增加三成病患可回復至良好預後。年長者條件允許,還是可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陳明華曾收治一個案,高齡97歲的余奶奶有高血壓、心房顫動及巴金森病,平時有輕微姿勢性頭暈症狀,但仍可自行走路不需攙扶,當日與家人外出散步時,突然頭暈發作、手腳無力難站立,家人警覺心高立刻送醫,經診斷為急性後腦循環腦梗塞,到院1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入住加護病房2天後轉到普通病房後續復健治療,現在已能站立、步行到廁所,住院僅12天順利出院。他表示,余奶奶能成功救治原因是及時於發病黃金3小時內送至醫院,醫療團隊在1小時內給予治療,減少失能,大幅提升病人生活品質。陳明華強調1次中風就會增加10倍二次中風風險,民眾應保持警覺,有中風徵兆就立刻就醫,及時治療減少中風失能。透過課程,讓緊急救護員於第一時間,更能熟悉運用中風評估量表如FAST、BEFAST、GAST辨識出急性腦中風,快速通報可處置醫院,縮短就醫處置時間,及時搶救患者,減少中風失能程度,減少個人、家庭及社會經濟負擔。
-
2021-08-01 養生.聰明飲食
35歲以上男性都該吃 8種食物防攝護腺癌和心血管疾病
由於生理構造不同,男性某些營養需求不同於女性。正如女性需要特定營養素預防乳腺癌等,男性也需要能幫助他們保持肌肉質量、預防攝護腺癌的營養素。對35歲以上的男性來說,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是兩大殺手,而對心血管有益的食物,也同樣對男性勃起功能有幫助。均衡飲食和定期鍛鍊是健康的不二法門,不能只靠少數幾種食物維持健康,不過以下專家推薦的8種食物,可以作為男性改善健康的良好開端。牡蠣牡蠣總是和「壯陽」連結在一起,事實上,牡蠣並沒有直接的壯陽功能,但它富含礦物質鋅,對男性是極佳的營養素。從產生DNA到修復細胞,鋅都佔有重要關鍵。「研究顯示,足夠的鋅可以防止導致攝護腺癌的細胞損傷發生。」美國飲食協會發言人Dave Grotto說。「男性生殖系統功能,包含精子數量增加,也和攝取足夠的鋅有關。」替代食材:也可以從其他貝類、瘦肉或豆類獲取每日的鋅攝取量。香蕉香蕉是方便攜帶、隨時快速補充能量的好食材。富含鉀,有利降低血壓,也是調節神經、心跳的好幫手。另外,鉀和鎂(也存在於香蕉中)可以降低中風風險。作維生素B6的強力來源,香蕉還可以幫助免疫系統,確保神經系統功能良好,並有助蛋白質代謝。不妨搭配早餐穀物,或是在運動之前吃一根香蕉。替代食材:不愛吃香蕉的人,柳橙汁、牛奶、番茄製品也是鉀的來源。富含脂肪的魚任何超級食物的名單,一定少不了優質脂肪Omega-3脂肪酸。它有益心臟和免疫系統,且能降低攝護腺癌風險。「Omega-3是有效的抗發炎食物,可以幫助降低三酸甘油脂,減輕疼痛,並緩解某些類型的關節炎。」營養專家Joy Bauer博士說。富含脂肪的魚,包括鮭魚、沙丁魚、鮪魚、鯖魚,是Omega-3的豐富來源,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吃兩次魚。替代食材:不吃魚的人可以從亞麻籽、核桃等植物性食物獲取Omega-3。綠花椰菜除了有助預防心臟病和癌症,綠花椰富含維生素C、β-胡蘿蔔素、鉀和一種稱為蘿蔔硫素的植物化學物質,具有很強的抗癌(攝護腺癌和結腸癌)特性。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實驗中每周吃五份十字花科蔬菜的人,罹患膀胱癌機率是其他人的一半。這種蔬菜還可能有助降低體內同胱胺酸(Homocysteine)含量,它是一種與心臟病和中風風險有關的胺基酸。替代食材:可選擇其他十字花科植物,如高麗菜、大白菜或抱子甘藍。巴西堅果巴西堅果富含鎂和硒,強大的抗氧化功能可預防心臟病,並保護攝護腺健康。硒還有助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並降低血栓和心臟病發生率。Grotto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55微克的硒,一顆巴西堅果即可獲得每日所需硒含量,Bauer也提醒一天不要超過兩顆,多食無益。替代食材:其他堅果、火雞肉、鮪魚或貝類。大豆「大豆富含異黃酮,可保護攝護腺健康,並被證實可降低攝護腺癌風險。」佛羅里達州醫師兼美國飲食協會發言人Gerbstadt說。根據一項研究,每天吃25克或1盎司大豆蛋白,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建議每天吃幾份豆製品,例如豆漿、豆腐或毛豆。替代食材:黃豆、黑豆、毛豆等都屬於大豆。全麥食物「富含全穀類的飲食,可提供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有利心臟健康、鍛鍊肌肉與縮小腰圍。」Gerbstadt說。吃不慣全穀物較粗糙口感的人,可嘗試吃起來不那麼「全麥」,卻一樣健康的藜麥,紅藜麥含葉黃素,有益攝護腺健康。燕麥片、大麥富含可溶性纖維、維生素B群,有助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對攝護腺也有好處。若要購買穀物產品,請注意包裝上標示,選擇每份至少含有3-5克纖維的產品。橙紅色蔬菜Bauer博士建議從紅色甜椒、胡蘿蔔、南瓜或番薯中攝取維生素C。(一個紅甜椒就含有每日建議維生素C攝取量的300%)專家強調,除了橙紅色蔬菜,其他蔬菜都該列入食物清單。《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一項研究顯示,深色綠葉蔬菜和任何營養豐富的蔬菜,都有助於降低攝護腺肥大的風險。研究發現,飲食中富含蔬菜營養素(如維生素C、β-胡蘿蔔素和鉀)的男性,罹患良性攝護腺增生或攝護腺肥大的可能性較小。資料來源/MedicineNet
-
2021-08-01 養生.聰明飲食
比吸菸更糟!研究:飲食中缺乏此營養素恐減壽5年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攝取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有利心血管健康。現在更有一項新研究警告,飲食中缺乏Omega-3的人,比起吸菸更可能縮短壽命。科學家發現,吸菸會使預期壽命縮短四年,而體內缺乏不飽和脂肪酸,恐讓壽命減少五年。Omega-3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EPA、DHA和ALA,前兩者存在於富含油脂的魚類(鮭魚和鯖魚等),ALA則存在堅果種子等植物性脂肪中。眾所周知,Omega-3有利心臟健康,可減少血栓風險。最佳的體內含量是8%或更高,中等水平為4%~8%,低等為4%以下。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首席研究員Michael McBurney博士說:「有趣的是,日本人的平均Omega-3指數大於8%,美國人的平均值則為5%,而日本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的確比美國人多五年。」這項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研究,使用了弗雷明漢心臟研究(FHS)的統計數據,該研究是世界上運用時間最長的研究之一。FHS導出心血管疾病八個標準風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吸菸、高血壓治療、糖尿病狀態、收縮壓、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研究人員發現,與標準風險因素類似,測量脂肪酸可以預測死亡率。該研究的共同作者、脂肪酸研究所所長Bill Harris博士說:「在預測總死亡率上,紅血球中的脂肪酸濃度透露的訊息,與血脂、血壓、吸菸和糖尿病傳達的健康狀態一樣有意義。」這說明了Omega-3指數作為預測死亡風險因素的重要性。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
2021-07-31 醫療.心臟血管
慢病最愛問【血栓】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血栓病患不能打疫苗? 幾個自我檢測破除迷思
前陣子施打疫苗後猝死或血栓的新聞層出不窮,搞得人心惶惶,在政府力拚疫苗施打率的情況下,民眾心裡不禁納悶到底哪些人絕對不能打疫苗?打疫苗之後,有多少機率會造成血栓呢?如果本來有血栓的病史可以打疫苗嗎?小藥師幫大家整理一些相關的問答! Q1.哪種人「絕對不能打」新冠病毒的疫苗?1.對先前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者。2.曾對MRI顯影劑、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者,請告知並諮詢您的醫療人員,以防對某類有相同成分的疫苗過敏。3.對疫苗有潛在嚴重過敏反應者,則可利用下表做過敏風險評估:Q2.看新聞感覺打疫苗會血栓或猝死,這些機率高嗎?病毒載體疫苗(如AZ, Janssen)施打後,全球累積數位病例是發生罕見部位的靜脈血栓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的狀況。在歐洲跟美國,其發生率約百萬分之十。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Q3.有腦中風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可以。因為,目前研究認為,施打疫苗後產生特殊免疫反應引起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與多數腦中風的原因不同。Q4.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可否施打疫苗?大部分人可以。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一般靜脈血栓病史的人,施打疫苗後會提高產生此不良反應的機率。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病毒載體疫苗(如AZ)。 Q5.我有在服用抗血栓藥/抗凝血藥,可以打疫苗嗎?打之前要停藥或調整嗎?可以。由於新冠肺炎疫苗為肌肉內注射,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血藥物可能造成局部肌肉內血腫,但打疫苗的利大於弊,故建議施打疫苗。以下是藥物的說明及注意事項:不管是服用哪種抗血栓藥/抗凝血藥,若施打前幾日內有出血傾向(例如:不明原因的皮下出血或牙齦出血),或您有其他關於服藥的問題,建議還是先與醫師先進行討論,評估且確認風險後,再決定是否施打疫苗。資料出處:1.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2021 Apr;9(4):1423-14372.CDC:Update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for Use of the 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COVID-19 Vaccine After Reports of 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Among Vaccine Recipients — United States, April 20213.台灣腦中風學會【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居家防疫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莊昕悅營養師/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
-
2021-07-3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3種居家運動 可防周邊動脈阻塞
疫情期間,不少人從「外食族」成為「外帶族」或「外送族」,減少了外出運動、上健身房或散步的機會。也因久坐或維持同一個姿勢過久,加上營養較不均衡的「外食」,健康問題逐一浮現,尤其高油、高糖飲食、低活動而易引發「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如果飲食攝取較多糖分、油脂等,容易產生栓塞影響血管的流通,甚至引起血栓。建議大家要培養身體活動的習慣,避免不良姿勢或久坐不動,可以透過3種居家運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以免發生血管阻塞疾病、減少病變。1、伯格艾倫運動1.平躺,腳抬高約45度,腳踝彎曲,接著伸直,重複做約3-5分鐘,(如同勾起腳踝、再做踮腳姿勢,重複彎曲、伸直動作),將腳踝當作幫浦,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2.坐起,將雙腿放下來。坐在床邊或是椅子上,雙腳懸空不落地,也重複做約3-5分鐘,大約10分鐘可完成一回運動。效用:這是適合看電視或早起、睡前做的運動,一天做2至3次有不錯的效果,還可消水腫。2、空中腳踏車1.平躺於床上,雙腳在空中踩踏,以畫圈的方式完成騎腳踏車活動,透過畫圈、伸直踩踏的動作,可加快下肢的循環,促進血液回流。2.若覺得有些吃力,可以放兩個枕頭在大腿下方,稍微墊高後,用小腿踩踏即可,以不造成身體負擔為前提,大約進行3-5分鐘後休息2-3分鐘,重複3次。3.鋪條毛巾在床上,避免汗水滲入床上或棉被。效用:只要花15-20分鐘,就可以達到很好效果的居家運動。3、擴胸搭配腿部屈伸運動循環的其中一個重點是心肺功能,因此在家做運動時,也要搭配呼吸調節,動作要點如下:1.平躺、吸氣時,雙手打開擴胸、雙腿伸直,停止約2-3秒。2.吐氣,雙手往內抱胸、雙腿彎曲。3.上述動作進行大約10-15下為一回,中間休息2-3分鐘,進行約三回,藉由呼吸帶動循環增加,同時可以搭配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脹起、吐氣時腹部壓縮抽空,能更加促進呼吸的效益。以上三項運動,可以幫助下肢血液循環,避免因為居家少動或固定姿勢過久,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
2021-07-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疫苗後出現血栓通報率 台灣低於歐美國家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國內目前接獲13起接種COVID-19疫苗後出現血栓(TTS)的不良事件通報,總通報率為每百萬劑有4.2件,比歐美國家通報率約每百萬劑10至20件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大規模接種持續進行,但因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接種後,可能出現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hrombosis with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TTS),一度影響國內疫苗接種狀況。路透社報導,阿斯特捷利康領導並出資、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施打第1劑AZ疫苗出現TTS的機率為每百萬劑8.1件;施打第2劑出現TTS的機率為每百萬劑2.3件,和未接種疫苗人口機率相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在疫情記者會說明,國內目前共接獲13件接種疫苗後發生TTS的不良事件通報,年齡介於22到80歲間,發病距離接種後4至27天發生,皆為接種AZ疫苗。比較國內外疫苗接種後發生TTS的不良事件通報率,莊人祥說,國內總通報率為每百萬劑有4.2件,50歲以下年輕族群通報率每百萬劑7.4件,50歲以上族群為每百萬劑2.5件。莊人祥說,歐美國家TTS通報率約每百萬劑10至20件,整體通報率台灣比歐美國家低,而歐美國家同樣是50或6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接種疫苗後通報TTS的比率較高。指揮中心也說明接種疫苗後死亡的解剖統計結果,截至目前已解剖117例,其中81例與慢性病相關,其餘包含嗆噎窒息、頸椎骨折、疑似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另有5例尚待釐清。
-
2021-07-3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新冠疫苗懶人包/莫德納、AZ該怎麼選?副作用有哪些?我有這些症狀可以打疫苗嗎?
你打疫苗了嗎?究竟莫德納、AZ疫苗我該怎麼選擇?莫德納、AZ、BNT疫苗適合接種在哪一個年齡層?常見副作用是哪些?打完疫苗前後吃什麼比較好?副作用發生時如何處理?打完疫苗引發的血栓會有什麼症狀?出現什麼狀況應該去看醫生?我身體有些症狀我可以打疫苗嗎?新冠疫苗懶人包,解答你有關疫苗的大小問題。各家疫苗比一比AZ、莫德納疫苗 哪些情況不能打?新冠疫苗接種注意事項打莫德納、AZ疫苗前,醫建議「3種食物」先別吃打疫苗前比較不建議的其實是炸物、精緻蛋糕和餅乾等精製澱粉類,以清淡飲食為佳。>>詳全文去打疫苗前應該怎麼做?前幾天:早睡、不熬夜、飲食清淡、不喝酒當天:不要空腹也別吃太飽、小口慢慢喝1500cc的水,並多休息>>延伸閱讀:打疫苗擔心副作用 中醫師教你按壓穴道舒緩疼痛去打疫苗前要準備什麼證件?醫事人員:健保卡、身分證、執業執照正本,請自行複印影本,正本查驗交還,影本繳交於本院病歷存查。未帶執業執照正本,一律拒絕施打。非醫事人員:健保卡、身分證、勞保證明正本、在職證明正本等缺一不可,請自行複印影本,正本查驗交還,影本繳交於本院病歷存查。未帶勞保證明正本、在職證明正本,一律拒絕施打。其他類別人員:健保卡、身分證、在職證明(或工作證)等缺一不可,請自行複印影本,正本查驗交還,影本繳交於本院病歷存查。長者、原住民:健保卡、身分證。孕婦:國民健康署核發的「孕婦健康手冊」(內頁基本資料、產檢看診紀錄均需填妥)、健保卡,請自行複印影本,正本查驗交還,影本繳交於本院病歷存查。新北市列冊的社區、居家式及身障機構服務照服員:健保卡、身分證、工作證(或長照人員證),請自行複印影本,正本查驗交還,影本繳交於本院病歷存查。AZ疫苗、莫德納疫苗副作用有哪些?打完疫苗後,吃什麼比較好?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打完疫苗可以做的運動示範如果打完疫苗引發的血栓會有什麼症狀?>>更詳細內容,請見新冠疫苗懶人包
-
2021-07-2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62歲男子開會中腹痛難忍 就醫檢查發現竟是心絞痛引起
新竹一名62歲陳姓男子開會時突然腹痛難忍,好不容易熬到會議結束後立刻就醫,經過醫師問診檢查後,並安排心電圖檢查,發現是心絞痛,緊急連絡導管室進行心導管手術,以「冠狀動脈內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影像系統(OCT)」輔助確認病灶,讓手術更加順利,陳姓病患術後住院幾天即康復出院,後續定期回門診追蹤。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心臟科醫師劉聖甫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20年十大死因排序,心臟疾病高居十大死因的第2位,且已蟬聯多年。在心血管疾病中,心導管手術對於處理冠狀動脈性疾病、心肌梗塞、不穩定型心絞痛、致命性心律不整等,扮演著不可取代的角色。在過去,心導管手術中所使用的血管攝影礙於解析度的限制,對於病灶、支架置放後的結果評估等,仍有許多不足。生醫醫院心導管室特別引進新型的「血管內影像分析儀」,利用冠狀動脈內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影像系統的輔助,提供心臟科醫師在心導管術中更清晰的血管內影像解析度,呈現更優質的術後成果。劉聖甫指出,OCT影像系統在心導管術中可幫助正確辨識冠狀動脈病灶、病灶處之組織成份定性分析、冠狀動脈血管大小的精準測量,提供支架尺寸正確選擇,也可協助置放心臟冠狀動脈支架後的支架落點與支架貼壁評估、急性支架內血栓成因評估、支架內再狹窄成因評估,以及影像重建冠狀動脈3D立體結構。日前一名多年前曾動過冠狀動脈支架置放手術的52歲范姓患者,再度因心絞痛復發送醫,醫師安排他接受心導管手術,發現之前安裝的支架發生輕微再狹窄,機轉為新生血管內膜增生,運用OCT輔助,建構冠狀動脈3D立體結構影像,重新安裝新的支架並完整貼壁,降低後續的再狹窄機率。
-
2021-07-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打第一劑疫苗血栓機率曝光 第二劑後更低
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今天表示,研究顯示,施打旗下COVID-19疫苗第一劑後,會有出現罕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額外小風險,但施打第2劑後毫無這種額外風險。路透社報導,這項由阿斯特捷利康領導並出資的研究,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AZ表示,施打他們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第一劑後,出現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TTS)的估計機率是每百萬人有8.1例。阿斯特捷利康並指出,施打第2劑AZ疫苗後,出現TTS的機率是每百萬接種人口有2.3例,和未接種疫苗人口出現這類症狀的機率相當。AZ疫苗是與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共同研發,品牌名稱是Vaxzevria。AZ疫苗因注射後出現極少數嚴重副作用病例,包括TTS,導致若干國家限制使用或一度停用這種疫苗,並引發監管單位對相關問題展開調查,要求附上警語。歐洲聯盟(EU)藥品監管當局持續調查3月以來的TTS病例,發現可能與AZ疫苗及美國藥廠嬌生(Johnson & Johnson)的單劑COVID-19疫苗有關聯。不過,歐盟當局最後仍認為,整體而言接種這2支疫苗的利大於弊。阿斯特捷利康表示,今天公布的研究結果,是依據他們的全球安全資料庫資訊,計算截至4月30日的通報病例,且在接種第一或第2劑疫苗後14天內發病。
-
2021-07-27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夏天忘記做這事 小心成為血栓高危險群
很多人常常因為「不渴」而忽略喝水,醫師提醒,炎炎夏日身體易缺水,造成血液濃稠,對有血管相關病史的患者來說,若不補充水份,將增加血管栓塞的風險。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品雯表示,一般人都以為天氣寒冷易中風,其實夏季中風風險也不小。她解釋,血管栓塞來自身體缺水或血管循環狀況不佳,很多中風患者的脫水正是因為身處冷氣房,感覺不熱不渴所以不喝水,也有一些長者因為行動不便或是如廁困難而不願多喝水,結果反而引發血管栓塞。廖品雯表示,天熱流汗、水分會從皮膚流失,當血管水份不夠時就會塞住。建議每天應該要喝體重(公斤)X30的水量。例如體重60公斤者,每天應喝足1800cc的水量。對曾經中風的患者而言,五年內再度中風的比率高達三成;與健康人相比,再面臨中風機率也高達九倍;因此有中風病史者一定要規律服用預防血管栓塞的藥物,避免再度中風。然而中風後最常見的就是動作障礙,需要大量且持續的復健訓練,很多病人在服藥期間因無法立即改善手腳不靈活的病情,便自行停藥,卻不知會造成再中風的機率大增。廖品雯也發現,臨床上部分患者服用某些預防血管栓塞的藥物後,出現腸胃不適副作用,症狀包括火燒心、反胃、脹氣、拉肚子,嚴重者會解血便或黑便,這些多半發生在有腸胃道潰瘍、腎臟肝臟病變、或年長者身上,建議患者有症狀應該和醫師討論,以評估是否調整換藥,不可自行停藥,否則將有再中風的危險。她最近收治一位平常都準時回診拿藥,卻二度中風的患者 ꓼ 追問才知,原來患者因為吃藥會拉肚子,所以吃藥很不規律,甚至亂停藥,以致病情無法有效控制,最後不幸導致再度中風。MAT-TW-2100567-1.0-07/2021
-
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對AZ和莫德納過敏可混打高端? 陳時中:現無混打資料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召開會議,同意開放AZ疫苗混打mRNA疫苗。但外界關心,如果對AZ或mRNA疫苗都發生不良反應者是否可打高端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高端目前沒有可混打的資料,如果對AZ或mRNA疫苗都過敏,要打第三個不同製程的高端是可以,但仍要尊重醫師臨床判斷。而有肺腺癌癌末患者投訴表示,因為血栓指數較高不能打AZ疫苗只能打莫德納疫苗,但因為數量有限一直等不到。陳時中表示,會再了解相關個案問題,而混打的順序基本是是「AZ+mRNA」。另有教師反應,教育部之前頒布暑假期間老師到學校,若無打疫苗須每七天快篩,但中小學老師對於打AZ有疑慮,品牌上想要選擇,但又擔心如果現在不願意打AZ疫苗,未來開學是否無法回到學校上課?陳時中則表示,規定上還是要尊重教育部,「我是勸說除非有生理問題,選擇疫苗對於自己健康保護不見得更好」,有些人不想接種,用檢驗代替疫苗也是不得已的方式。
-
2021-07-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膽固醇藥 最好在睡前吃
上了年紀的人有三高問題,通常膽固醇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統計,40歲以上的人,25%每天都在服用降膽固醇的藥。這類藥物可以降低缺血性中風,也就是動脈被膽固醇的斑塊或者血栓阻塞阻斷了大腦的氧氣供應,而引起的中風。一般降血脂的藥是指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肝臟製造膽固醇,而使肝臟吸收血液中的膽固醇來供應身體的需要,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過去四丶五年在臨床上也發現膽固醇藥物可能會影響睡眠周期和規律,而且增加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的發生率。若服高劑量藥物,30%的人在四個月之內有急性腎炎,1%的人有肌肉疼痛和發炎現象。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指出,過去30年臨床研究發現,服用降膽固醇藥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後所引起的永久性心肌受損和半身不遂來比較,益處遠遠超過副作用。血脂偏高的人需要服藥,但即使血脂檢驗正常的人,有時候也必須服藥。因為有過心臟病、中風、短暫性腦溢血、心血管疾病、心絞痛和周邊血管慢性疾病的人都需要服用。另外,凡是20歲以上低密度膽固醇(LDL)超過190毫克者,也應該服用。膽固醇藥物最好在睡前服用,另外避免與葡萄柚汁和一些抗生素、抗真菌藥物共用。一般人一旦服用這些藥物,低密度膽固醇(LDL)水平確實會降低,但是藥物不是萬能,我們仍然需要減重,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堅持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