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8 科別.精神.身心
搜尋
藥效
共找到
494
筆 文章
-
-
2020-09-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天氣熱藥品該放冰箱嗎? 只有這情況才需要 3錯誤保存方式你可能常做!
「藥師,您幫我看看,這個藥品好像變色了,還可以吃嗎?」最近天氣炎熱,室內溫度常常超過攝氏30度,長輩吃藥時,常常發現藥粒輕輕一碰就碎了,或是藥丸怎麼好像發霉了,以上這些狀況很可能是在藥品的保存上出了問題。另國民健康署也發現常有長輩們覺得家裡頭很熱,冰箱不僅可以讓食物保鮮,也可以長時間的保存藥品,所以從醫院帶回家的藥品就往冰箱存放,國健署王英偉署長提醒冰箱並不是萬能的,大部分藥物都不可以放在冰箱裡,藥品最簡單的存放方法是依據藥品的包裝盒、說明書或藥袋上的指示放置。藥物保存三不原則大多數的藥品容易受到光線、溼氣、溫度等環境因素所影響而變質。國民健康署提醒家中長輩,保存藥物有三不原則:一、不要存放冰箱:多數藥品只須放在室溫下乾燥、陰涼及避光處保存即可,如果將藥物反覆在冰箱和室溫中來回,藥物反而更會吸附水氣,增加變質風險。因此,除了藥袋或包裝上註明:需冷藏或請置於2~8度,其他藥品都不應放冰箱。建議存放在常溫的藥品,可放置於通風的櫃子中,如果家中的溫度經常高於30C,可請藥師協助確認,是否適合將常溫儲存的藥品放入冰箱。二、不要放在濕熱廚房或窗邊避光、避濕、避熱是藥品的重要存放原則,若是放在浴室、廚房、窗邊等潮溼、悶熱或陽光直射的地方,可能讓藥品療效打折、甚至變質;另夏季密閉的車內溫度可高達50℃以上,切勿將藥品留在車內;而某些特別用來救命的藥品,如緩解心絞痛的硝化甘油錠、心血管疾病用藥、抗癲癇用藥、化療口服藥品、胰島素以及荷爾蒙製劑、抗感染藥品等,必須嚴格遵守正確的儲存方式,如果因為放置在高熱下,無法確認是否可以繼續服用時,可以請教藥師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員,不可擅自停藥或逕行繼續服用。三、不要把藥品重新再分裝至別的容器中服藥後應隨手將藥物放回原袋內封好,不要把藥品重新再分裝至別的容器中,以免發生誤服或服用過期藥品的情形,某些原本盛裝藥物的容器本身的設計就有避光和避熱的效果,分裝後容易使藥物變質。另外藥物用完前也不要把外包裝丟掉,以免用藥錯誤。每一種藥品都有保存期限,國健署提醒,關懷家中長輩用藥安全,一定要定期進行藥箱大掃除,檢查藥品使否過期或是變質,藥品切忌與他人分享,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同一種藥品;因此身體若出現病痛,還是應該到醫院請醫師診斷,對症下藥。而服用藥品以白開水最安全,盡量不要搭配飲料、牛奶或是茶類,以免影響藥效或是引發副作用的產生。 原文:國民健康署
-
2020-09-11 科別.腦部.神經
中風手掌打不開 打肉毒桿菌改善
33歲的美髮師劉先生兩年前中風,肌肉痙攣導致手臂僵硬、手掌打不開,走路膝蓋僵直,長達一年沒進步,令他很沮喪。今年再度就醫治療,以肉毒桿菌素施打在他的上下肢十條緊繃的肌肉上,一周後,他的手已可以開始練習握放。台灣每年約三萬人中風,導致有些人肌肉無力,也有些人肌肉拚命用力而無法放鬆,導致「痙攣」,高達四成慢性中風患者深受其害,粗估每年新增一萬兩千人。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鄭建興表示,一般痙攣症狀出現在三個月後,常見表現包括握拳、手腕內彎、手臂蜷縮、腿部僵直、腳趾屈曲等,進而導致病人容易踢到東西或跌倒,無法自行更衣、如廁、沐浴、吃飯,而且痙攣會持續終生,長期會關節攣縮和疼痛。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陳柔賢指出,有效控制痙攣,才能避免關節攣縮持續惡化、改善局部衛生、步態、生活品質,降低疼痛、減少照顧者的負擔。鄭建興表示,中風後的前三個月,一定要盡所能加強患者的主動恢復,當痙攣開始出現,除了物理及職能治療,也可以用口服抗痙攣藥物,但易有嗜睡副作用。肉毒桿菌素治療現有健保給付,一年最多可以做三次,肉毒桿菌素可局部作用阻斷神經傳導物質,是所有抗痙攣療法中相對有效,副作用少,缺點是平均四個月得注射一次。目前健保給付有條件,為持續復健治療上肢六個月以上或下肢三個月以上者,需要事前審查,限地區醫院級以上的院所申請,排除臥床及關節已攣縮者。一次施打的藥效可維持三到六個月,須由復健科或神經科醫師根據每位患者個別狀況設定治療計畫。常有病友會擔心肉毒桿菌素打不準、打太多,台大醫院腦中風中心主治醫師陳志昊表示,現有許多相關教育訓練及臨床觀摩機會,醫師積極學習設定治療計畫和實做技巧,治療同時透過電刺激或超音波儀器精準定位肌肉,不容易出錯。建議有痙攣困擾的病友可以諮詢自己信任的、有經驗的醫師。
-
2020-09-11 科別.腦部.神經
張開掌心握住希望 健保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
33歲的美髮師劉先生在兩年前中風,肌肉痙攣導致左前臂無法將手掌轉向上、左手掌打不開,走路左膝彎曲不夠,長達一年沒進步,令他很沮喪。今年經醫師評估,他上下肢共10條緊繃肌肉接受肉毒桿菌素注射,一週後可以開始練習握放動作,讓他對於進步又燃起了希望。若無健保給付,這次治療至少五萬多元,劉先生負擔不起,現有健保給付,他一年最多可以做三次。劉先生並不是特例,而是上萬名中風患者的縮影。台灣每年有三萬人發生中風,即腦血管梗塞或出血導致神經細胞壞死,中樞神經訊號失常的結果,有些肌肉無力,有些肌肉則拼命用力無法放鬆,這就是「痙攣」,高達四成慢性中風患者深受痙攣之苦,粗估每年新增1萬2000人。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鄭建興表示,痙攣症狀通常出現在三個月後,常見表現包括握拳、手腕內彎、手臂蜷縮、腿部僵直、腳趾屈曲。導致病人容易踢到東西或跌倒,無法自行更衣、如廁、沐浴、吃飯,而且痙攣會持續終生,長期導致關節攣縮和疼痛。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陳柔賢表示,有效控制痙攣,才能避免關節攣縮持續惡化、改善局部衛生、步態、生活品質,降低疼痛、減少照顧者的負擔。鄭建興表示,前三個月一定要盡所能加強患者的主動恢復,當痙攣開始出現,除了物理及職能治療,也可以用口服抗痙攣藥物,但易有嗜睡副作用。肉毒桿菌治療是局部作用阻斷過神經傳導物質,是所有抗痙攣療法中相對最有效,副作用少,缺點是平均四個月得注射一次。目前肉毒桿菌素注射的健保給付條件,為持續復健治療上肢6個月以上或下肢3個月以上的腦中風患者,需要事前審查,限地區醫院級以上的院所申請,排除臥床及關節已攣縮者。一次施打的藥效可維持3到6個月,須由復健科或神經科醫師根據每位患者個別狀況設定治療計畫。常有病友會擔心打不準、打太多,台大醫院腦中風中心主治醫師陳志昊表示,現有許多相關教育訓練及臨床觀摩機會,醫師積極學習設定治療計畫和實做技巧,治療同時透過電刺激或超音波儀器精準定位肌肉,不容易出錯。建議有痙攣困擾的病友可以諮詢自己信任的、有經驗的醫師。
-
2020-09-10 科別.骨科.復健
拇指痠痛捏不住! 青蚵嫂求助嘉義長庚擺脫基底關節炎
年近50歲女子剝蚵逾20年,近1年發覺手部大拇指基底處靠近腕部疼痛腫脹,手指抓握及捏力量逐漸減少,症狀惡化,近期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到診所拿藥吃藥效果越來越差,求助嘉義長庚骨科醫師莊柏堯,診斷為「拇指基底關節炎」,採取腕骨切除合併韌帶重建,術後2個月病人逐漸恢復手部功能及正常工作。拇指基底關節或稱拇指腕掌關節,是腕骨連結拇指掌骨關節,位於大拇指近端靠近腕關節處。莊柏堯說,由於其活動量大,且在捏握等動作時承受較大壓力,因此為手部好發關節炎部位,為手部退化性關節炎好發處第二名,通常以女性居多,長期生活或工作用到手部動作者。發作時,在大拇指靠近腕關節處有腫脹疼痛的情形,在手部捏握動作時疼痛會加劇。若關節炎程度較嚴重,可能會看到局部骨頭突起,若持續不處理更進一步會導致掌間肌肉攣縮,且遠端手指關節會有次發性鬆弛及過度伸展的現象,而其他鄰近關節也會受到影響產生破壞。臨床上須與其他常見疾病,如媽媽手或舟狀骨疾病作鑑別。以X光看關節炎嚴重度及影響範圍,通常會分四期。治療上需就疼痛程度、功能影響及X光分期,與病人討論後做出治療方向。輕微關節炎口服消炎藥物,配合護具或副木的保護為主,局部藥物注射也是可以選擇。較嚴重或保守治療失敗時,可考慮手術治療。莊醫師提醒,大拇指基底關節炎不少見,嚴重時影響生活及工作,若不及早處理,可能會持續進展甚至影響手部其他關節及肌肉,因治療方式多元,選擇何種手術須視病人狀況及與有經驗醫師討論,針對每個人需求與期待做出治療與手術計畫,才能達到預期目標與滿意度。
-
2020-09-09 新聞.健康知識+
吃完藥最好間隔1小時再喝咖啡! 藥師警告:交互作用恐讓危險加倍
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醒來第1件事就是喝咖啡,也有不少上班族早上進到辦公室時,手上總是拿著1杯咖啡。不過,藥師提醒,喝太多咖啡,恐引起容易心悸、失眠和焦慮,如與藥物併用,更可能危及健康。服用藥物咖啡不能代替白開水 恐產生交互作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賴筳雅指出,咖啡因屬於植物生物鹼,也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常見於咖啡、茶、可樂、巧克力及機能飲料等,可以提振精神,暫時驅走睡意。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宜超過300毫克,目前所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不管是罐狀或瓶裝,都需清楚標示咖啡因含量,民眾務必評估攝取量,切勿過量飲用,以免失眠,或引發焦慮。值得注意的是,服用藥物時,千萬不可拿咖啡代替白開水,賴筳雅指出,咖啡因可能與降血壓藥物、氣喘用藥、胃藥、抗憂鬱藥、口服避孕藥、骨鬆用藥、抗黴菌藥、抗精神病用藥以及部分感冒成藥產生交互作用。 降血壓藥與咖啡因競爭代謝 吃完藥1小時再喝咖啡較恰當以降血壓藥物為例,在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Mexiletine、鈣離子通道阻斷降壓劑Verapamil等藥物,如併用咖啡,受到咖啡因作用,將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增高。此外,降血壓藥與咖啡因競爭代謝,可能減少咖啡因在肝臟代謝,使得咖啡因血中濃度增加,造成中樞神經作用增強,震顫、噁心、暈眩、頭痛、心跳加速、情緒焦躁、失眠發生機率增加。賴筳雅表示,民眾如患有嚴重灰指甲、香港腳、體癬等黴菌疾病,使用抗黴菌藥時,同時飲用咖啡,攝取咖啡因,會容易出現不安、頭痛、失眠等交互作用症狀。在骨鬆用藥方面,骨鬆患者常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如與咖啡併用,會降低藥物吸收,使藥效降低。再者,咖啡利尿效果也會增加鈣從腎臟排泄的速度,促使骨質流失。許多人感冒時,服用含麻黃素類感冒成藥,藥師提醒,麻黃素本身就會導致中樞神經興奮,如又喝咖啡,產生加成作用,更易造成心悸、失眠。賴筳雅建議,服用藥物時,應該配白開水,吃完藥後最好隔1小時再喝咖啡。為了發揮藥效,及確保用藥安全,應該盡量固定服藥與吃飯時間,如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常見3款止痛藥比一比! 5大正確用法懶人包 一堆人做錯! 你可能也中了藥品保存的3大地雷
-
2020-09-03 科別.腦部.神經
藥物緩釋 巴金森患者行動不關機
截至今年5月,全國65歲以上人口達368萬餘人,占所有人數的15.6%,國發會推估,2026年台灣老年人口將超過20%,人口老化,巴金森氏症盛行率隨之增加,如何透過藥物讓患者經常保持「開機狀態」,這是腦神經界亟欲突破的重點。巴金森氏症為進行性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發病年齡在60歲左右,隨著年紀愈大,罹病的機會就愈高。病因主要是大腦基底神經節的多巴胺不足,導致與丘腦和運動皮層的連接失調,引發自主性動作的控制障礙,比如寫字、使用滑鼠、走路、轉身等。目前臨床治療以藥物為主,在藥品使用上為多巴胺前驅物,亦即左旋多巴類藥品,可被轉化為腦內多巴胺使用,借此幫助改善患者動作障礙症狀。在藥效作用期間,患者能恢復行動能力,生活可以自理,這就是所謂「開機」時間,行動自如。一旦藥效消退,出現明顯運動障礙,即「關機」時間,行動困難。傳統藥物有其侷限性,對於罹病超過五、六年的患者來說,難以維持藥物在血中濃度的平穩,藥效較短,大約4個小時,藥效過了,就會很快「停電」,整個人處於顫抖,僵硬,走路小碎步,身體前傾駝背的所謂「關機狀態」。新左旋多巴緩釋藥品問世後,大幅延長患者開機時間,一天服用三次,扣除睡覺時間,等於醒著的時候,幾乎都能夠處於開機狀態,不會突然停電,走不出去。此藥關鍵在藥品動力學上改變左旋多巴的作用時間,透過新型緩釋技術,讓藥品在腸胃中穩定釋出,維持並大幅延長病人血中藥物濃度,讓身體運動功能控制得更協調。也幫助病人穩定血液藥品濃度轉為多巴胺使用,能降低藥物波動過高造成的異動症發生,進而有效控制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人體中的神經細胞死亡是無法再生的,這是目前醫療上還未克服的課題,巴金森氏症在基因學和細胞學上,有許多新型醫療研究正在臨床實驗中,希望找到延緩神經細胞死亡的藥品,或找到抑制腦部異常阿爾發(alpha)蛋白沉積與清除的方式。巴金森氏症患者如已出現動作障礙,神經細胞數量多半已經衰亡達60%以上,如能提早發現,就能有效的延緩病況發展。目前可以透過核子醫學多巴胺影像檢查,基因分析等方式,輔助醫師判斷及早發現病況,及早就醫治療。
-
2020-08-27 科別.泌尿腎臟
頻尿、夜尿...都是攝護腺肥大惹的禍 「藥」怎麼治療專家告訴你
●夜尿:晚上睡覺時要起來小便●頻尿:小便次數增加(每天大於8次以上)●急尿:突然發生的尿急感,很難忍住,還沒到廁所就快要解出來了●餘尿感:明明才剛小便完,又有排尿感●排尿不順暢:等一段時間才解的出來,斷斷續續、涓涓細流、滴滴答答您或是您的家人有以上「男解」的排尿症狀嗎?造成生活種種設限不順暢嗎?男性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攝護腺相關問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排尿困難,雖然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所以治療是必要的。以下帶大家認識什麼是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是什麼呢?攝護腺又名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生殖泌尿器官,其位置在膀胱下方,包覆了一段尿道,其形狀和大小類似於胡桃,重量正常約20公克,功能是製造部分的精液,及控制尿流與射精的方向。攝護腺為什麼會肥大?在男性荷爾蒙的刺激下,細胞組織增生,攝護腺體積與日俱增,良性的增生實屬正常的老化現象。肥大的攝護腺會帶來什麼問題呢?最常見的就是排尿困難。肥大的攝護腺會壓迫尿道,使尿道變窄,往上亦壓迫到膀胱,使膀胱儲尿功能降低。常見的症狀如:夜尿、頻尿、急尿、排尿後仍有餘尿感等不順暢,造成生活品質的下降。出現以上排尿症狀該怎麼辦呢?攝護腺肥大帶來的排尿症狀雖然不會致命,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千萬不要隱忍不要拖延,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建議求助泌尿科門診,醫師會做詳細的問診,透過排尿症狀描述、肛門指診、安排抽血檢查血清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尿流速檢查、排尿後膀胱餘尿測量、超音波檢查等。治療方法有哪些選擇呢?良性攝護腺肥大,如果症狀輕微,醫師可能會建議定期追蹤觀察即可。若病況較嚴重會以藥品或手術積極治療。以下針對藥品的部分做詳細的介紹。五種藥品治療:一、α交感神經阻斷劑◎此類藥品能放鬆攝護腺、尿道、膀胱頸等部位的平滑肌,降低對尿道的壓迫,使尿液順利排出,改善排尿困難。作用快且效果顯而易見,是攝護腺肥大男性第一首選用藥。但無法防止攝護腺繼續腫大,亦不能縮小攝護腺的體積。◎院內品項有Tamsulosin(替你舒坦持續釋放膠囊0.2毫克)、Silodosin(優列扶膜衣錠4毫克)、Doxazosin(可迅錠2毫克、可迅持續性藥效錠4毫克)。◎少數人用藥期間有姿勢性低血壓的副作用,其中以Doxazosin發生率較高,建議睡前服藥,坐著或躺著要起身時,緩慢移動以降低頭暈跌倒的風險。服用Tamsulosin或Silodosin時,可能伴隨射精量減少,少數人會出現逆行性射精。二、5α還原酶抑制劑-男性荷爾蒙抑制劑◎此類藥品能阻斷男性荷爾蒙的作用途徑,使攝護腺體積縮小,進而改善排尿症狀及降低相關手術的可能性。需要使用一段時間(6~12個月),待攝護腺體積小到一定程度時,排尿症狀才能顯著有感改善,因此必須按時吃藥,耐心治療。◎院內品項有Dutasteride(適尿通軟膠囊0.5毫克)、Finasteride(快得膜衣錠5毫克)。◎服藥期間,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少數人可能會產生性慾減退、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停藥後就會恢復正常,但攝護腺也可能會因停藥而再度發生肥大。◎因有致畸胎風險,懷孕或計畫懷孕的婦女應避免觸碰此類藥品。三、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此類藥品為赫赫有名的壯陽藥。研究發現,除了能改善勃起功能外,對攝護腺肥大引起的下泌尿道症狀亦有療效,適合同時有攝護腺肥大及勃起障礙的男性使用。◎院內品項有Tadalafil(犀利士5毫克),此藥為自費藥品,健保無給付。◎若與前面介紹的α交感神經阻斷劑同時併用,可能會增加低血壓的風險,建議至少間隔四小時以上。如非必要,禁止與心血管藥品硝酸鹽類併用。四、抗乙醯膽鹼藥品◎此類藥品能抑制迫尿肌過度收縮、增加膀胱容量,改善急尿、頻尿或急迫性尿失禁症狀。◎院內品項有Oxybutynin(歐舒緩釋錠5毫克)、Solifenacin(衛喜康膜衣錠5毫克)、Tolterodine(得舒妥持續性藥效膠囊4毫克)。◎常見副作用:口乾、視力模糊、便祕、腸胃不適、頭痛、認知功能損害等。五、β3腎上腺素受體作用劑◎此類藥品能鬆弛逼尿肌,增加膀胱容量,改善急尿、頻尿或急迫性尿失禁症狀。◎院內品項有Mirabegron(貝坦利持續性藥效錠25毫克)。◎此藥可能會升高血壓,服藥期間建議定期量血壓,特別是高血壓病人。其他注意事項1.可能會造成排尿困難的藥品使用時要小心,如感冒藥(含去鼻充血劑pseudoephedrine)、過敏暈車藥(含抗組織胺劑)等,就醫時務必告知醫師,請醫師權衡利弊,避免開立可能造成排尿困難的藥品。2.不憋尿,也不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份,避免過度脹大膀胱造成其收縮力變差,而解不出尿來。3.睡前儘量不再攝取水分,以免經常起床上廁所影響睡眠。4.適度運動,調適壓力,放鬆心情,不熬夜或過度疲勞。5.減少菸酒咖啡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高纖食物、具抗氧化效果的茄紅素、南瓜子等。攝護腺肥大是男性晚年遲早要面對的課題,若出現相關排尿症狀,正視它、面對它,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遵照醫師及藥師指示按時服藥,「攝腺」問題,都能用藥「有解」的!
-
2020-08-25 科別.皮膚
九旬翁自剪趾甲沒感覺 竟連腳趾頭也剪斷了
92歲林姓老翁因腳趾頭有灰趾甲,又厚又硬非常難剪,家人平常會帶他到指甲店修剪,但上月患者因難耐腳趾甲變長,自己拿較鋒利的剪水果剪刀修剪腳趾甲,未料剪了腳趾甲,也把自己的腳趾頭剪斷,還剪掉骨頭一小部分,到院後因傷口無法完全縫合,將傷口覆蓋保護,讓它自然癒合。豐原醫院傷口外科醫師陳明澤表示,糖尿病病人容易併發灰趾甲,因趾甲受黴菌感染,造成趾甲變厚、變硬,修剪時如果發現平常所用的剪刀很難剪斷趾甲,就應就醫治療。豐原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欣說,治療灰趾甲的方式可分為外用藥治療,及口服藥物治療兩種。外用藥依藥物機轉、劑型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需使用直到痊癒為止,通常需治療9至12個月,甚至更久。感染情形嚴重或外用藥效果不佳,則建議以口服抗黴菌藥一天一次,手指甲受感染者需服用6至12周,腳趾甲需服用12至24周,治療時間視趾甲生長速度而有所不同。糖尿病、末梢循環不佳或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建議要積極治療,避免因肢端微小傷口併發細菌感染,導致嚴重併發症,有灰趾甲情形應該儘早就醫,尋求醫師協助治療。
-
2020-08-24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中西藥併服血壓驟降 這些藥物、食物均不宜共食
50歲江媽媽日前發現高血壓,立即掛號西醫求診治療,醫師開西藥降血壓,控制於130至140mmHg之間;江媽媽同時又認為自己更年期失眠,看中醫服用中藥,沒想到血壓遽降至100、頭昏,經醫師診斷認定是中西藥併服產生交互作用,呼籲民眾中西藥不要同時併服。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中醫部主任吳宗益提醒,民眾常以中藥、西藥雙療法治療疾病或調養身體,若將中藥與西藥併服時,可能降低藥物效果,或是引發發炎等不良反應。例如,服用西藥抗凝血劑患者,同時服食當歸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藥,可能使抗凝血的藥效增強,進而増加出血的機率。吳宗益建議,民眾服用中、西藥要相隔2小時,以減低其產生交互作用;另患者於門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師正在服用的中西藥物,讓醫師針對不同藥理作用調整藥物劑量。藥師林靖偉也提醒,不同的西藥間也可能產生交互作用,例如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發炎、細菌感染的常見藥物,當中抗菌的成分四環素,會跟金屬離子結合而降低藥物功效,患者若因先天貧血問題服用鐵劑,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師,並建議隔餐服用。他說,服用抗生素患者也應避開與含鈣的食品及維他命一起服用,否則可能彼此結合而減少腸胃吸收。林靖偉說明,食物與藥物間的部分禁忌,用藥時也常被忽略,例如含咖啡因飲品、食物及酒精等,因具有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會引起心跳加速、胃酸分泌等反應,若同時服用抗焦慮劑,可能會降低藥效,建議避免長期和藥品併用。另抗凝血老藥(Warfarin)是藉由減少維他命K作用,來達到減緩凝血功能,若過度食用含豐富維他命K的菠菜、花椰菜、萵苣等深綠色蔬菜,則會減少抗凝血藥效;而服用抗憂鬱藥的患者,服藥期間若攝取過量含酪胺酸食物,如乳酪、優格、香腸等,很可能會導致致死性高血壓。
-
2020-08-24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不可以與好朋友分享!藥師提醒服用安眠藥須知二三事
現代人常因生活、工作等許多情境造成失眠症狀,而引起睡眠障礙的原因很多,但不少人會因為睡不著就吃一顆安眠藥,或直接拿親朋好友吃的藥服用,這是不對的用藥行為。事實上,如果沒有正確使用安眠藥,恐怕失眠問題還是會繼續困擾著。安眠藥作用因人而異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在2017年的統計分析顯示,台灣平均每10個人,就有1人有失眠的困擾,慢性失眠的盛行率為11.3%。2017年衛福部健保署統計,門診、住院鎮靜安眠藥使用人口持續增加,全國用藥人口超過418萬人,幾乎每5人就有1人用藥。鎮靜安眠藥的作用,分別為減緩焦慮、幫助入睡、肌肉鬆弛、緩解痙攣等作用。不同的鎮靜安眠藥效用強度都不同,不同年齡層及睡眠障礙類型使用後的效用也會因人而異。服藥未上床增跌倒風險服用鎮靜安眠藥後,若未依指示立即上床睡覺或其他因素影響,其副作用可能會增加跌倒風險,產生更嚴重的問題。而不適當的用藥行為,也可能導致鎮靜安眠藥的濫用及衍生其他問題。在使用鎮靜安眠藥時,應注意以下事項:一、任何一種藥物,服藥時都應配白開水,不建議以茶、酒、咖啡或其他飲料替代。二、依照醫師指示服用正確的劑量,不可因認為藥效不足而自行加量,或擔心副作用而自行減量。三、每一種藥物都有其作用特性及作用時間,須依指示於正確時間服藥。四、服藥期間如有在其他醫療機構就醫,請告知看診醫師其他正在服用的藥品,減少藥品重複開立、重複用藥,才能降低跌倒風險。五、藥物治療期間,醫師會依情況調整用藥,不可以自行判斷症狀而任意停藥,突然停藥可能會出現焦慮、或反彈性失眠等症狀。藥物不可與朋友分享最重要的是,藥物「不可以」與好朋友分享,若有睡眠障礙等問題,應找睡眠或精神專科醫師診治、找出病因,並依照醫師指示正確用藥。處理失眠,藥物治療只是其中一部分,還需要配合日常生活的調整、情緒的調適,及壓力的緩解,才能真正找出失眠的問題來源,有效地改善睡眠品質,讓人一夜好眠。
-
2020-08-21 性愛.性福教戰
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 45歲男子找回美滿「性」福
45歲張先生近年因房事力不從心,必須靠「威而鋼」等藥物才可完事,然而最近藥物的效果愈來愈差,而決定求助泌尿科醫師。經桃園市楊梅天成醫院泌尿科主任醫師彭元宏問診及超音波檢查後,診斷是「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彭元宏建議進行非侵入性的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經過6週的療程治療後,勃起功能明顯改善。彭元宏表示,勃起功能障礙成因有許多,最常見的是「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即陰莖的血管無法順利擴張充血,而大家耳熟能詳的壯陽藥物,如威而鋼、樂威壯等只能短暫幫助勃起,藥效約4至6小時,無法從「根本」刺激陰莖血管增生以增加勃起硬度。彭元宏說,「低能量震波治療」針對陰莖海綿體,以震波能量進行治療,促進陰莖組織血管內皮修復與血管新生,同時改善末梢神經的功能,達到提升勃起功能的療效,治療不具侵入性,安全性也非常高。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的方式是每1至2週一次,每次約20至25分鐘。震波的位置在陰莖海綿體的側面選擇6至8個點位施打,幾乎沒有疼痛感覺。天成醫療體系兩年前引入低能量體外震波機,治療完成將近一百位患者,總體治療成功率為85%,其中60歲以下的族群,成功率更可高達94%。現今社會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性功能障礙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此項治療為年輕族群提供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但除治療之外,彭元宏也建議,日常保養也非常重要,應避免抽煙(包括二手煙、電子煙),維持正常作息、均衡攝取各類蔬果、避免吃高油脂食物(尤其紅肉),遵守333運動守則,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及每次運動後的心跳速率需達到每分鐘130次以上,就能擁有健康及幸福美滿的生活。
-
2020-08-21 新聞.用藥停看聽
藥多吃一點、多擦一些,病就會好得快?藥師分析箇中風險
常有人問藥師:感冒藥有分加強錠跟一般劑量?請問是不是要買加強錠比較有效啊?人們總以為東西多就是好!錢多一點、料多一點…偏偏藥品劑量高,多吃幾顆或是藥膏擦厚一些不一定就是好,以下將就幾個部分跟大家說明。1.首先常見的感冒藥加強錠是針對感冒常見症狀如頭痛、發燒、咳嗽…等,加強其止痛、退燒、止咳等效果,因此加強錠的設計就是將該作用之主成分的劑量提高。然而止痛劑的成分大多為普拿疼或是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雖說劑量加高效果會變好,但是相對地副作用也會增加;再者如止咳的主成分多有嗜睡的副作用,增加主成分劑量後的加強錠,為改善嗜睡的副作用,便會增加具提神效果的咖啡因成分,反而額外增加少數不適合使用此成分的病人用藥風險。2.另一類常見的用藥問題是止癢藥膏或防蚊液。止癢藥膏的主成分多含有類固醇,藥膏的正確使用應該是輕薄均勻地塗擦於患部,避免使用紗布覆蓋或是擦得太厚,否則可能造成反效果,不但不會增加藥效,反而可能因為增加藥品吸收而造成類固醇的全身性副作用。至於防蚊液的成分主要是驅蟲藥,也應採用類似的給藥方法。前述皮膚用藥當症狀嚴重時,以增加頻次來因應比較恰當,但也不宜異常頻繁。3.腸胃道不適,諸如胃痛或胃酸過多等,也是民眾常見的居家疾病症狀,於是坊間另一類常見的居家用藥便是俗稱「胃藥」的成藥或指示藥,常見的類別是胃散及治療胃酸過多或逆流 (俗稱火燒心的「心口灼熱」)的抑制胃酸或保護胃壁的胃藥。胃散的主成分是除了具快速中和胃酸作用的碳酸氫鈉之外,還有緩解腸胃道痙攣的莨宕鹼或其類似成分及消除脹氣的成分等,通常是「需要時才使用」,切忌常規服用做為抑制胃酸或腹脹的藥物,以免反而引起反激性的胃酸分泌、胃排空異常、便秘、口乾舌燥等副作用。4.至於抑制胃酸分泌的胃酸逆流治療藥物,雖然沒有胃散的副作用且與此類藥物相關的副作用較罕見,但當併服其他藥品時,會與部分此類藥物間發生交互作用,更重要的是因為其效果不錯,故即使是某些惡性腫瘤所引起類似潰瘍的症狀,仍可能因服用此類藥物獲得某種程度的改善(非痊癒),而導致延誤就醫,所以服用一段時間後若症狀未根除,還是要儘速就醫。最後就坊間的制酸劑簡要說明,顧名思義,此類藥物是在腸胃道直接中和胃酸,通常是含鎂及鋁鹽複方,與某些抗生素或骨質疏鬆治療藥物併服可能影響後者藥效,部分標榜可保護腸胃壁的膠體劑型,實際上對於嚴重個案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建議當症狀未改善時要儘早就醫,多吃不但可能增加副作用,也可能影響重要就醫時機,即使都沒有前述問題,這些藥物通常也不便宜,也都有健保藥物取代,建議考量自己的經濟能力而為。針對以上總結,藥不是多吃一些或多擦一些才有效,對症下藥,適量治療才是正確的治療觀念,為求速效而提高用量,反而可能導致反效果。藥物治療的目標是解除疾病的症狀,除了嚴重或可能致命的急性症狀之外,溫和漸進才是良策。文章提供/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2020-08-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等太久 「抗體藥」搶問世? 多家公司投入研發
新冠肺炎疫苗問世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讓許多生技公司也投入抗體藥的測試,期盼這些藥能立即提供抗體,不須如注射疫苗後,還必須等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這些還在實驗階段的抗體藥,經動物實驗證實,有機會能直接給予人體對抗新冠病毒所需的抗體;北卡羅來納大學病毒學家柯恩(Myron Cohen)說:「當你獲得抗體,就能立刻受到保護。如果能以高濃度劑量的方式生產,我們將可直接繞過免疫系統。」這些抗體必須以注射方式進入人體,效力估計為數個月,讓醫護人員、新冠病患家屬等高風險民眾暫時免疫。若抗體藥證實有效,疫苗又尚未問世或效果不如預期,抗體藥將被考慮廣泛使用,分配給學校老師等人士。研究人員目前也在實驗抗體藥,是否能協助免疫系統,讓患者免於嚴重症狀或死亡。艾莫利大學傳染病專家里昂(Marshall Lyon)也說:「我們的目標對象是染病第一周的病患,直接用抗體進行治療防止發病。」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藥品評量研究中心主任珍娜‧伍德考克(Janet Woodcock)認為抗體藥「有希望」,且預估會比疫苗更早問世;秋季初期將有更明朗的答案。禮來藥廠(Eli Lilly)就已開始量產抗體藥,另一藥廠雷傑納隆(Regeneron)的藥,則使用兩種抗體,強化藥效更防範病毒異變。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也說:「還是得保持警覺,但我對此保持樂觀。」不過現階段抗體藥仍有疑慮;現在還無法斷言,抗體藥能否到達體內全部所需之處,如肺部最深處。此外,病毒可能產生變異,使抗體無效,這也是雷傑納隆的藥物含有兩種抗體的原因。此外,若藥效不夠長,就只能用於治療,而非防疫。更讓人擔心的是,抗體可能強化病毒進入細胞的能力,或觸發免疫系統,使病患病情加重;不過這僅是理論推估,尚未獲得實驗證實。總而言之,抗體藥仍須進一步實驗,確保其安全性。
-
2020-08-12 新聞.健康知識+
往死亡的路前進再回來的過程 全身麻醉之後還有意識嗎
【文、圖/選自臉譜《麻醉之後》,作者凱特‧科爾-亞當斯】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在網路上搜尋「麻醉醒覺」(anaesthesia awareness)之時,看見在雪梨大學網站一篇入門的麻醉研究上寫著:「我們無法確知病人是否睡著,尤其是他們已麻痺,無法移動。」我上一次搜尋時,這篇研究已隨著近年來腦部監測的進步而稍有調整,但傳達訊息依然相同。一個人看起來無意識,並不代表真的無意識。設備可能失靈,例如監測儀器有瑕疵,插管漏氣。此外,某些手術(例如剖腹產、心臟與外傷手術)需要的麻醉劑量相對較低,而醒覺風險會是十倍之高。一九八○年代,曾有一項研究是對動過外傷手術的病患進行訪談,發現有將近半數的人記得部分的手術過程,雖然長期下來,藥物與監測方式有進步,但整體而言,高風險外科手術病人記得手術過程的比例接近百分之一。某些種類的麻醉(打入血液,而不是吸入式)若單獨使用,風險會提高。某些類型的人也比較可能在手術中醒來:女性、肥胖者、紅髮人,以及藥物濫用者,尤其是未提過自己有這方面問題的人。孩子們醒來的情況遠比大人頻繁,但似乎不被特別在意(或許是因為小孩不太有能力談論)。有些人的遺傳體質就是比較容易醒來,人為失誤也占一部分。但即使扣除這些情況,麻醉依舊是不精準的科學。能讓某個強壯年輕人不省人事的劑量,應用到另一人,那人或許能照舊和外科醫師聊天。「從某種方式來說,」這篇入門報告的原版提到,「麻醉術可說是比較複雜的猜測,與其說是科學,不如說是藝術⋯⋯我們希望能給予正確的藥物和劑量,希望病人能失去意識。」我去尋找這篇報告的作者—雪梨皇家阿弗列德王子醫院(Royal Prince Alfred Hospital)的麻醉醫師克里斯.湯普森(Chris Thompson)。那天他有手術要進行,因此我們這次見面相當短暫。我們在手術室外小小的等候室見面,他仍穿著刷手服,戴外科口罩,我的第一印象是,他那雙眼氣場強大,一時間讓我無法言語。湯普森拿下口罩之後,露出一張英俊、平易近人臉龐,而他的雙眼—我想是藍色的—比例也比較正常。他馬上向我保證,麻醉醫師懂得如何給予正確的藥物與劑量。現今的麻醉專科醫師都經過十二、三年的訓練,在幾秒鐘就能讓你沉睡,維持這狀態幾個小時,並在幾分鐘之內讓你醒來。他們能愈來愈精準地施予特定藥物,藥物組合更加細膩。他們擁有設備可偵測你的身體反應,而在訓練過程中,也會學著觀察跡象—例如流淚、流汗、心跳或血壓增加—這些跡象代表你可能比表面上還要清醒。他說,應用麻醉是集結技術能力、同理心與科學的技藝。「經驗比光講究知識重要多了。」湯普森散發出令人放心的氣息。他有知識,善於表達,又投入工作。不過,我兩次與他見面時都發生了怪事。我彷彿進入催眠狀態。我不認為那只因為他的眼神,或許是因為他聲音的抑揚頓挫,或說話的節奏,也可能是他說的有些內容相當技術性。他說話時,我盡量保持專注、投入、集中精神,卻發現自己被催眠。當我設法組織詞彙或句子時,它們聽起來卻像從很遠的地方傳來,或者是其他人在說話。很奇怪。每當我想到湯普森,我就認為他是麻醉先生。無論如何,麻醉醫師受的訓練解釋了為什麼全身麻醉的死亡率在過去三十年來,從兩萬分之一降到二十萬分之一或二。不過,這並未改變麻醉在某些情況下和煉金術差距不大的情形,至少比與算術的差距還要大。「顯然,我們會給予麻醉藥,也很能控制,」另一名資深麻醉醫師在我剛開始研究時告訴我,「但從真正的哲學與生理層面來看,我們不知道麻醉如何運作。」從那之後,事情開始有了進展(如果不從哲學思考,而是從生理學來看),但是「混合麻醉劑」似乎是種異想天開的委婉之語,代替了可能致命的安眠藥水,雖然後者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接近事實。麻醉醫師掌握了能改變心智狀態的各種藥物,有的是吸入式,有的是注射式,有些短效,有些長效,有些會催眠,有些導致幻覺—這些藥物會在不同腦區,以無人確知的方式作用。諸如乙醚(這種揮發性液體會氣化成氣體)、笑氣(即氧化亞氮),以及更新近的氯胺酮(ketamine,又稱K他命),都被當作娛樂性用藥。(美國詩人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曾在裝假牙時吸入乙醚,於是寫道:「如果你喜歡旅遊,就用些乙醚吧!你會前往最遠的星球。」)不同的麻醉醫師會混合不同的藥劑,人人喜歡的做法不同。要加橄欖或擠檸檬,悉聽尊便,沒有標準的調劑做法。話雖如此,今天的麻醉混合藥劑有三大要素。首先,「安眠藥」是用來讓你失去意識,且維持在沒有意識的狀態,此外還有控制疼痛的「鎮痛劑」,許多時候還會加上「肌肉鬆弛劑」(神經肌肉阻斷劑),避免你在手術臺上移動。安眠藥如乙醚、笑氣,或是藥效雷同的現代藥物,都是威力很強的藥物,且差異不大。安眠藥在阻斷我們的意識時,抑制的不只是我們的感覺,還有心血管系統,包括心率與血壓,也就是身體的引擎。如果你送家中的老狗最後一程,獸醫就會用過量的安眠藥讓牠上天堂。每次你全身麻醉,就是往死亡的路前進,之後再回來。醫師用愈多安眠劑,你就需要愈長的時間恢復,出錯的機率也愈大。但醫師用得愈少,你愈可能醒來,也愈可能出岔子。要施打多少必須講究平衡,而麻醉醫師非常擅長拿捏。但無法改變的事實是,有些人在施打麻醉劑、睡著之後,卻在手術中醒來。
-
2020-08-12 養生.聰明飲食
紅、白蘿蔔一起煮,竟會讓營養流失!11種「配食地雷」你踩了幾個?
編按:到底該怎麼吃蔬菜?除了對症治療的目的之外,在基礎的保養上,可藉由體質之分來選擇該吃哪些蔬菜。我們將體質概分為熱性、寒性兩大類,如果是寒性體質的人,則適合多吃溫熱性及平性的蔬菜或烹煮過的蔬菜。而熱性體質的人,蔬菜對他們來說真是益處多多,因為蔬菜有清熱、生津、潤燥、通便、利尿的功效,對改善熱性體質有很大的助益...雖蔬菜好處多多,但是食用前要注意...吃蔬菜要避開的配食地雷紅蘿蔔⇄白蘿蔔 紅蘿蔔與白蘿蔔不要一起煮。因為,紅蘿蔔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破壞掉。白蘿蔔⇄橘子 白蘿蔔食後會在人體產生硫酸鹽,經代謝之後會製造出抑制甲狀腺作用的物質。白蘿蔔的抑制甲狀腺作用物質與橘子所含的黃酮物質作用後,容易導致甲狀腺腫,故白蘿蔔不宜與橘子一同食用。白蘿蔔⇄中藥 白蘿蔔會影響中藥的藥效,特別是吃含有人參、何首烏、地黃等中藥時,要避食白蘿蔔。香菜⇄中藥 服補藥食不可吃香菜,香菜不可和中藥的白朮、牡丹皮搭配食用,否則補性會降低。地瓜、芋頭、紅薯⇄柿子 甘藷類食物(地瓜、芋頭、紅薯)不能與柿子同食,因為這類富含澱粉的塊根食物與柿子同食會使胃酸升高,亦會和柿子的單寧酸結合成不容易溶解的硬塊。茄子⇄蟹 茄子有誘發過敏的成分,吃多了會使人神經不安定,有過敏體質的人,不宜過量食用。尤其不宜與蟹同食。韭菜⇄酒 韭菜屬於溫熱性,吃過量會神昏目眩,喝酒前後不要吃韭菜,因酒屬濕熱之品,若再配上韭菜就會使熱勢加重。韭菜⇄桑葚 韭菜不宜與桑葚同食,否則會引起腹痛下痢。韭菜⇄菠菜 韭菜不宜與菠菜同食,同食易引起腹瀉。大蒜⇄大棗(紅棗、黑棗) 大蒜不可與大棗(紅棗.黑棗)同食,否則會發生頭部不適的現象。大蒜⇄芒果 大蒜不可和芒果同食,否則皮膚容易過敏。這是因為芒果含過敏成分:單烴基苯、二烴基苯、醛酸。書籍介紹書名:蔬菜看人吃:不管有沒有生病,為了健康都要實踐的蔬服飲食法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3/24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從睡姿看出你平常怎麼「虐待」身體!物理治療師圖解:身體痠痛4原因
-
2020-08-07 科別.消化系統
便秘有5大主因 2現象出現超過2週可能就是大腸癌!
你多久沒排便,還是大便較硬、較乾或是排便時會痛?「醫師,我大不出來怎麼辦?」有些人因為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導致兩天沒排便,或是糞便呈顆粒狀,這就是便秘嗎?其實不然! 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 即屬有便祕現象 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提及,臨床上對便秘的定義,主要是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就是有便秘現象,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例如:便形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可能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通常不會稱為便秘。此外,有些人雖然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這都歸類在「排便不順」,醫學上稱為「裡急後重」(tenesmus)。孫文俊強調,有這種現象者反而要提高警覺,因為大腸息肉或直腸腫瘤,也可能引發排便不順,若伴隨糞便形狀突然改變、出現便血等現象且持續2週,最好趕快就醫檢查。 便秘有5大主因 逾八成的輕症便秘者除了受到先天性臟器結構的影響,孫文俊指出,便秘的5大主因包括:1.飲食:水分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2.缺乏運動:運動能刺激腸道反射3.藥物:有些藥物會間接影響排便,特別是精神科藥物4.習慣性憋便:越常憋便、排便反射性會越差,易造成排便功能異常5.腫瘤:直腸或左側低位大腸若有腫瘤阻塞,糞便量會越來越少。食藥署提醒,便秘是良性病症,只要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再配合每天運動,超過八成的輕症便秘者,都能獲得改善。常用瀉藥或浣腸劑解決便秘困擾 長期下來恐有成癮風險 不過,有些追求「速成」的人,或容易有便秘困擾的年長者,往往會先用瀉藥或浣腸劑來解決便秘問題,卻忽略便利之下可能隱藏的風險。孫文俊說明,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會成癮,其插管頭形尖銳,若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直腸受傷或穿孔;有些瀉藥是刺激大腸收縮蠕動促進排便,所以服用越久,藥效就會越差。孫文俊醫師指出,想要排便順暢,平時可以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或在上廁所時,可腳踏10~15公分的小板凳或是以溫水沖洗肛門等方式,但有不適症狀,還是應到醫院尋求醫師診治,以利提供專業的建議。延伸閱讀: 多吃蔬果還便秘? 服用6種藥物也可能讓你「嗯」不出來 長期靠瀉藥解便秘會成癮! 想順利嗯出來,要多做這3件事
-
2020-08-06 癌症.乳癌
乳癌標靶治療自費壓力大 藥廠推生物相似藥支持計畫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乳癌除了以腫瘤大小、是否轉移的狀況來進行分期外,也據基因表現區分型態,其中HER-2陽性型較為惡性、預後也較差,雖現行有適用的標靶藥可治療,但因健保給付條件較嚴格,不少患者需自費,經濟壓力不小。老牌藥廠生達,去年取得乳癌生物相似藥代理權,今年1月開始出貨,已有南部醫學中心進用。生達今表示,為協助減輕HER-2陽性的乳癌患者經濟負擔,公司決議推出「病患支持計畫」,只要符合早期乳癌腋下淋巴結陰性、轉移性乳癌復發,或未符合健保給付者,可由主治醫師評估後申請。生達表示,申請若經獲准,依患者病況、初估治療費用一年可節省數十萬元,大幅減輕乳癌患者的經濟負擔。該支持計畫將於今年第4季上路施行。北榮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瑞裕表示,目前針對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的治療,已有抗HER-2的國外標靶藥物治療,不過依健保給付條件,患者有淋巴轉移,甚至乳癌細胞擴散等,才符合健保給付;若自費用藥,以至少半年療程來說就需4、50萬元。而國內藥廠近年雖也有多款生物相似藥,且因牽涉價格、藥效、換藥機制等,仍建議患者使用前需與主治醫師討論。
-
2020-08-04 癌症.抗癌新知
健保財務吃緊 生物相似性藥估年省7億元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提到,健保安全準備金將在後年用罄,拋出調整保費議題。近年因新的醫療技術及新藥不斷出現,治療費用所費不貲,健保財務只會更加吃緊,去年生物相似性藥物在台陸續上市,核價金額至少減少 15%,預估一年可減少 7 億元支出。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認為,很多國家已針對生物相似性藥物對醫療財務及病人用藥權利,建立整體的國家政策, 台灣也必須打造專屬的因應方案。10多年前生物製劑上市後,在疾病治療上是一大進展,無論是癌症用藥或風濕免疫性藥物、生長激素等,都讓醫界為之驚豔。相較於小分子化學藥,生物製劑的製程難度高出許多,價格也較昂貴,全世界藥價第一名是一款用於風濕免疫性疾病的生物製劑,光歐盟就核准10個相關生物相似性藥物上市。由於藥價相當昂貴,因此,一旦生物製劑專利期過後,生物相似性藥物百花齊放,尤其是以國民福利為主及醫療資源相對弱勢的國家,態度都積極開放。台北榮總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明翰指出,印度到2019年為止已核准93個生物相似性藥物上市,歐洲則有61個,台灣目前約8個生物相似性藥物上市。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強調,生物相似性藥物不是仿製藥,而是核准門檻很高的藥物。生物相似性藥物從無到有的製程是非常困難的,且得透過臨床試驗證明其品質、藥效及安全性是與參考藥物相等,同時還須經過國家的標準驗證才得以上市。由於是相似性的藥物,學理上對於適應症外推也是可行的。針對治療過程中換藥的可行性,謝瑞坤認為,只要醫師與患者雙方充分溝通後,沒有理由不行, 就像一件衣服,只要規格、材質都符合規範及需求,衣服的製造地並不會影響品質,生物相似性藥物就是遵循這樣的原則。陳明翰則提醒,目前的生物相似性藥在台灣尚未有國內病人使用的本土資料,所以應該要有上市後的藥物監測計畫,方能提供國內患者長期使用的療效及安全性評估。而台灣每年在生物製劑的開銷費用如此龐大,健保的負擔也很大,目前身為經營者的謝瑞坤對於健保財務表示,歐洲一些國家為了減輕醫療支出,已由政府主導進行生物相似性藥的採購,若能審慎考慮生物相似性藥的政策方向,台灣欲減輕健保財務負擔,指日可待。陳明翰也提到,目前風濕免疫性疾病的健保給付相對嚴格,以僵直性脊椎炎為例,患者使用生物製劑的條件,除了臨床指標外,抽血值還需要CRP及ESR數值同時升高才得以使用,使得某些病人病情持續惡化但無藥可用。另外像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需先服用口服藥六個月後且疾病活性嚴重,才可 申請使用生物製劑;但有些患者在這期間治療反應不佳,關節明顯發炎且急速 被破壞,其實需要即時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但礙於現今健保規定無法提前使用。生物相似性藥物上市後,在減輕健保負擔的同時,期待能放寬給付條件,讓更 多患者能接受完善的治療,對患者來說才是一大福音。
-
2020-07-31 新聞.用藥停看聽
類固醇擦了,皮膚一定變薄、泛紅?專科醫師「7大用藥原則」一次搞懂
將類固醇副作用降至最低的終極絕招類固醇並沒有想像中的邪惡「皮膚消炎後還一直塗類固醇,這樣會不會有副作用?」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聽過預防式療法的詳細說明後,仍會忐忑不安地問我這個問題。不得不說類固醇「副作用多、最好少用」的觀念早已深植民眾心中。然而,我要澄清的是,類固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其實人體腎上腺每天都會自行分泌製造「類固醇」,也就是所謂的「腎上腺皮質荷爾蒙」。這種天然荷爾蒙具有良好的消炎、調節免疫力等作用,而人工合成的類固醇用藥,也能達到相同的療效。有別於注射、外用、眼藥水等,臨床上異位性皮膚炎大多使用塗抹藥膏等外用藥。我在開立處方時,也會考量多數人對類固醇的疑慮,所以,會秉持以下7大原則,向患者做詳細的說明:①用藥務必遵從醫師指示,定時定量、不隨便停藥或濫用。②聽取醫師建議定期回診。平時多留意症狀變化,不妨順手做筆記,回診時就能讓醫師更快掌握病情。③務必先請醫師或藥劑師確認類固醇藥物的強度。調整用藥或變更處方時,也一定要再請醫師確認。很多人會自行上網查類固醇強度的相關資料,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太依賴網路訊息。我自己就曾被網路上大量的錯誤資訊嚇壞過,更何況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不該只憑片面資訊就自行處置。因為網路提供的訊息充其量只能做為輔助,最安全的方式還是應該要直接諮詢醫師或藥劑師。④即使搔癢的症狀緩和,也不能任意停藥。⑤除了發炎處,只要出現症狀的部位,無論程度輕重都要擦藥。⑥切勿亂塗他人的類固醇用藥,也不要把自己的藥給別人使用。⑦使用市售類固醇時,除藥劑師外,也一定要遵循主治醫師指示。塗在臉上的類固醇,要格外小心大家在使用類固醇時,請遵守以上7大原則,千萬不要自行判斷、自行用藥。曾經有患者滿臉通紅跑來求診,因為他每天都把市售類固醇當底妝在擦。而這樣「自作主張」的行為,真的令人擔慮。的確,使用外用類固醇可以緩和肌膚乾燥與發炎,也可以讓膚況穩定下來,但它畢竟屬於治療用藥,沒有醫師診斷便妄加亂用,當然會出問題。尤其,擦在臉上的類固醇更不可不慎。因為臉部肌膚是人體皮膚最薄的部分,通常微血管清晰可見、一泛紅就很明顯,所以,皮膚泛紅時很容易就被診斷為濕疹發作。一旦塗上市售的強效類固醇,雖然能讓血管收縮、泛紅消退,但也會導致肌膚變得更薄、更脆弱,長期下來,只會造成反效果。替嬰幼兒塗抹類固醇時,也需特別注意。由於嬰幼兒容易患濕疹,很多媽媽會認為孩子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也因而聯想到要使用類固醇。但家長若任意使用強效類固醇在孩子身上,反而會讓孩子太早產生肌膚泛紅的副作用。因為新生兒的肌膚還在成長階段,這個時期如果接觸到不適合的類固醇用藥,會嚴重妨礙肌膚正常生長,導致肌膚脆弱不堪、症狀更加惡化,並大幅提高治療的難度。建議外用藥劑量為一個指尖關於前述7大原則的第③點,可對照強度分級表,了解自己現在所使用的類固醇強度大約落在何種等級。若要改用其他強度的類固醇,或有其他任何疑慮,都請務必先向醫師諮詢。日本外用類固醇的強度共分為5級,由強到弱依序為最強效(Strongest)、強效(Very Strong)、中效(Strong)、中弱效(Medium)以及弱效(Weak)。關於用藥原則第④與第⑤點,我再稍加補充說明如下。一般來說,一條5克的藥膏擠滿食指指尖(指尖關節長約2公分),這樣的劑量約為0.5公克,也就是所謂的「一個指尖單位」(FTU,Fingertip unit)。而1FTU可以塗滿的面積約為成人雙手的手掌,相當於體表面積的2%。雖然這個標準也會因患部範圍或症狀輕重而異,但我們仍可以「1FTU=0.5g=2個手掌面積」來做為參考基準。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藥膏的總容量也會影響指尖劑量的多寡。上述是以一條5克藥膏為例,但若藥膏容量有30克,那麼,軟管口徑相對會較大,一個指尖單位就會變成近2倍的0.9克。有了這樣的基本概念之後,在使用外用藥時就不容易抓錯劑量了。外用類固醇強度分級表(日本)「一開始先厚塗」,能節省用量又有效雖然大量使用外用藥有一定風險,但若擔心藥膏塗太多會沾到衣服就只擦一點點或薄薄塗上一層,反而會讓藥效大打折扣。塗抹保濕產品亦然,最好還是以「厚塗」為原則,讓肌膚表面呈現水潤感。塗抹完畢若衛生紙能輕輕貼合在肌膚上,就是標準用量。另外,若只在紅腫部位擦藥,藥效也無法完全發揮。換言之,只要是有發炎跡象的地方,都應徹底塗上外用藥,以便加速療程、全面舒緩發炎症狀,並預防反覆發作。接下來說明7大原則中的第⑥點,不要亂吃或亂擦別人的藥。很多人家裡會有存放家人用剩處方藥的習慣,或收著朋友說很好用的處方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但是異位性皮膚炎適用的處方藥,會視每個人的病情、體質和身體狀況而不同。一旦用了不適合自己的藥物,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務必只使用主治醫師為自己開立的處方藥。前面提到的第⑦點原則,也是一樣。目前市面上除了具備藥師執照的藥局,消費者也可以在很多通路輕鬆購得含類固醇的止癢藥品。若真的不得不使用這類藥品,請先向藥劑師確認正確的用藥方式與療效,也最好先諮詢過主治醫師再使用,以保障自己的用藥安全。外用類固醇的建議劑量以一條5克的藥膏為例,於食指第一節(長度約2公分)的位置擠上藥膏。此劑量約為0.5公克,也就是1FTU,可塗滿雙手的手掌。雙手手掌面積約佔人體表面積的2%。藥膏的正確塗法肌膚表面所見的患部,通常只是發炎區域的局部,藏在肌底的發炎範圍,可能比想像中更廣。若只在表面輕輕點上藥膏,將無法讓藥效充分發揮。擦藥時要將藥膏完整覆蓋住患部,並延伸帶到周圍肌膚,才能加快消炎速度,並預防反覆發炎。書籍介紹書名:自己的皮膚自己救!:1分鐘活化肌膚!全球臨床與研究冠軍名醫的「救膚養肌術」,教你改變膚況、根除皮膚問題!作者:豊田雅彦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19/11/15作者簡介/豊田雅彦 (TOYODA MASAHIKO)截至目前已發表1800餘篇醫學論文、為眾多醫療書籍執筆。一年最多可達兩百五十場以上的學術發表、衛生單位講座及專題演講等,遍及國內外。不但是日本皮膚疾病、搔癢治療與漢方醫學先驅,並對相關領域學術發展及啟蒙教育有極大貢獻。日本皮膚科學會認可之皮膚專科醫師、日本過敏學會認定之專科醫師、日本和漢藥學會理事、日本研究皮膚科學會理事、日本型態研究學會理事。亦為日本美容皮膚科學會、日本乾癬學會、日本皮膚免疫過敏學會、日本皮膚病理組織學會、日本皮膚惡性腫瘤學會、The Society for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Federation of Clinical Immunology Societies等單位之會員。合著及共同編寫書籍包括《透析東洋醫學!帶你認識九位漢方名醫》(現代書林)等多部著作。延伸閱讀: 全美首席腸胃科醫師:每天喝優酪乳是「錯誤健康法」
-
2020-07-3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三七」就是「川七」? 別搞混!一個是藥材一個是食材
中醫藥裡有個藥材,能夠同時有止血與活血功效,在植物分類與人蔘類似,也就是三七(或稱生三七),在中藥材裡價格較高;然而,有另外1種植物,經常容易讓人與三七混淆,也就是食材川七(或稱三七葉),名稱很像但幾乎沒有關係。三七與人蔘是同屬植物 多用於心血管疾病 中醫師鄭愛蓮表示,三七經常用於心血管疾病,由於同時具有止血與活血功效,可以用於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胃出血、胃潰瘍病患,對應病患可以比較廣泛,但也因產量較少價格較貴,健保沒有給付。 鄭愛蓮指出,三七雖然外型看起來不像,但與人蔘是同屬植物,都有皂苷,可不同的是,人蔘多長在中國東北,三七主要生長在雲南與貴州一帶,也是知名中藥「雲南白藥」主要成分之一,台灣幾乎沒有生產,大部分都仰賴進口。三七使用需自費 不能用於補身體、需醫師評估調劑 由於價格較高,健保沒有給付三七,如果病人需要使用都需要自費,市場有40頭、60頭、80頭等大小差異,藥效來說沒有太大區別,主要不同就是體積大小,在醫生評估確定用量後,就會切片放入藥方中。 鄭愛蓮強調,不同於當歸、紅棗、枸杞等中藥材,三七不能用於補身體,必須在中醫師評估個人體質狀況下,調配出合適劑量,絕對不得擅自使用,因為三七有止血與活血功能,使用時必須非常小心,最好不要自行購買食用。川七與三七沒關係 絕大部分人都能使用 針對川七,鄭愛蓮解釋,川七在以往稱為三七葉,名稱跟三七很像,但2者之間沒有關係,大部分民眾多食用葉子,由於稍微有點苦味,因此餐廳經常跟麻油與枸杞一起烹調,由於有一點點活血化瘀作用,民間有人用於外敷。 鄭愛蓮補充說明,川七味道稍苦經常用麻油調味,加上薑等辛香料調整味道,基本上不會因體質不可以吃,絕大部分民眾都能享用。但麻油料理要特別小心,由於麻油本身熱量不低,攝取總量可能仍要小心注意。(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雙黃連可增加免疫力? 專業藥師告訴你真正作用 吃苦當吃補? 中藥加點「這味」不再苦口
-
2020-07-29 科別.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引起火燒心 這6大飲食禁忌要注意
連續2年獲選米奇林1星評等,大三元酒樓董事長邱靜惠勞心勞力,每天必須親自試菜,幾年前,常感到胃有灼熱感且頻頻打嗝,典型火燒心症狀,確診為胃食道逆流,經過2次中藥治療,症狀緩解。國健署統計,全國高達4分之1人口罹患胃食道逆流,近20年來,罹病人數成長了5倍。主要原因為飲食西化、精緻化,且工作壓力大,常熬夜加班,吃宵夜,而生活節奏又快,進食速度快等因素所致。據研究指出,1周出現1次或1次以上的胃酸逆流,罹患食道癌的機率,高出無症狀者的7.7倍,如果火燒心症狀常出現在夜間,則罹癌的風險就更高出10.8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賴香君指出,中醫認為,人體消化吸收有賴於肝、膽、脾、胃和諧運作,一旦功能發生障礙,將導致「胃失和降」,進而胃酸上逆,治療時將重點放在恢復肝、膽、脾、胃各臟機能,以疏肝理氣、和胃清熱、降氣化痰。在治療研究上,2019年1篇由中國醫藥大學團隊設計隨機雙盲試驗,研究發現「吳茱萸湯」與西藥Omeprazole(氫離子抑制劑PPi)相比,在治療胃食道逆流時,療效差不多,但藥效維持的時間更長。根據中醫藥司資料,吳茱萸湯源於「傷寒論」,效能為溫中補虛、降逆止嘔。適應症包括,脾胃虛寒、食穀欲嘔、吐利煩躁、手足厥冷、乾嘔吐涎頭痛。胃食道逆流患者人數越來越多,儼然已成為新興國民疾病。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柯富揚說,研究證實,中醫藥治療胃食道逆流,可以處理胃酸逆流、修復損傷黏膜,且療效長、縮短發作期程、無明顯副作用。為了讓民眾了解中醫療效,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從今天上午起,全國共有3千多家中醫院同時掛起「火燒心看中醫真有效」紅布條,柯富揚表示,希望透過「中醫旗海~新標語運動」,讓國人遠離胃食道逆流,開心健康過生活。胃食道逆流患者6大飲食禁忌除了治療,如何從飲食預防胃食道逆流,也是一大重點,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媒體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潮宗提出,胃食道逆流患者6大飲食禁忌,分述如下:1.易刺激交感神經興奮的飲料:如咖啡、濃茶。2.易刺激傷害胃壁的辛辣食物及佐料:如辣椒、蔥蒜。3.易增加胃酸分泌的酸性水果:如檸檬、奇異果、百香果。4.酸性飲料:如醋、碳酸飲料。5.酸化快的食物:如牛奶。6.堅硬難消化的食物:如糯米製品(粽子、米糕、油飯、麻糬)。★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7-29 科別.血液.淋巴
運動讓血友病患關節受傷?錯!醫呼籲運動增加肌肉強度
血友病患者因為缺乏凝血因子,若是不及時予以治療,可能造成大量失血,或是關節、體內積血而造成內部損傷。因此,血友病患者從小就會被限制上體育課,降低碰撞的機會。但中華民國血液學會理事、三總血友病中心主任陳宇欽表示,血友病患者不能運動是一種迷思,患者需要規律運動訓練肌肉強度,才能對關節有更好的保護。陳宇欽表示,台灣血友病患約1500人,以缺乏第八凝血因子的A型最常見,其次為缺乏第九凝血因子的B型。由於血友病病因是凝血因子濃度不足,會造成嚴重出血。重度血友病患凝血因子濃度小於1%,常出現自發性出血,即使沒有碰撞也會出血,頻率約一個月二至三次;中度血友病患凝血因子介於1%至5%,通常介於是碰撞、受傷時就會出血,頻率約一年四至六次;輕度血友病患的凝血因子濃度則介於5%至40%,發生嚴重創傷或手術時才會有出血不止的問題。而血友病患常因關節出血,刺激滑膜增生,導致更容易出血;因此有許多人認為血友病患因為要避免受傷出血的風險,不能運動。但陳宇欽表示,這是錯誤迷思,血友病患者更應多適當運動,因為運動能訓練肌肉,讓關節有更好的保護。他進一步表示,過去A型患者一周要注射二到三次凝血因子,B型則是每周一至二次,但現在健保已將長效型藥物納入,可拉長藥效半衰期,四到七天注射一次即可,因此可與醫師討論何時運動,以及進行何項運動為佳。陳宇欽建議,可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游泳、桌球、羽球、跑步等非接觸型運動,尤其游泳因不增加關節負擔,最為合適。
-
2020-07-27 科別.消化系統
便秘多與5因素相關 養成這6個好習慣順暢排便
對於長時間坐著工作、少喝水的女性上班族來說,隨身包包裡常備著浣腸劑,因為便秘纏身,必須透過外物刺激才能擁有「暢快」人生,不過醫師提醒,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會成癮,且越用效果可能越差。超過3天沒排便即為便祕 多與5因素相關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指出,臨床便秘定義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即為便秘。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如果便便形狀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常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不會稱為便秘。而造成便秘的5大主因,分述如下: 1.飲食:水分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2.缺乏運動:運動能刺激腸道反射。 3.藥物:有些藥物會間接影響排便,特別是精神科藥物。 4.習慣性憋便:越常憋便、排便反射性會越差,易造成排便功能異常。 5.腫瘤:直腸或左側低位大腸若有腫瘤阻塞,糞便量會越來越少。 孫文俊指出,有些人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這就是所謂的「裡急後重」(tenesmus),有這種症狀的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是大腸息肉或直腸腫瘤所致。一有便意不能忍 長期使用瀉藥、浣腸劑恐有成癮疑慮 孫文俊強調,腸道腫瘤可能引發排便不順,如果伴隨著糞便形狀突然改變、出現便血等現象,且持續2周,就應該趕快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在治療上,單純便秘可從飲食和運動著手,平常多喝水、多吃蔬果,每天固定運動,養成正確如廁姿勢,以及固定便便時間,一有便意,就去上廁所,超過8成的輕症便秘都能獲得改善。 至於瀉藥、浣腸劑,孫文俊不建議長期使用,因為只求速成,用瀉藥或浣腸劑來解決便秘問題,恐有成癮疑慮。再者,浣腸劑插管頭形尖銳,若使用不當,還可能讓直腸受傷。有些瀉藥透過刺激大腸收縮蠕動來促進排便,服用越久藥效就會越差。 食藥署則建議,當民眾有便秘等不適症狀,應到醫院尋求醫師診治。孫文俊指出,想要排便順暢,平時應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或在上廁所時,雙腳踏著10至15公分高的小板凳,或是以溫水沖洗肛門等方式,就能刺激便意。(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多吃蔬果還便秘? 這些藥物都是兇手 持續便秘別輕忽! 加上7症狀可能是體內長瘤了
-
2020-07-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生物相似藥 便宜卻未必用得到
標靶藥物近年成為治療癌症利器,但費用昂貴,如果健保不給付,一般家庭難以負擔。近年標靶藥物等生物製劑專利陸續到期,與原廠製劑相仿的「生物相似藥」已拿到藥證並通過健保給付,但由於一般人對生物相似藥不了解,導致市占率低,全台不到五家醫院進藥,雖然價格比原廠藥便宜,但民眾卻不一定能用藥。目前已有九個生物相似藥在台灣取得藥證,八個已通過健保給付。衛福部健保署統計,一○八年給付包括標靶藥物等生物製劑的藥費高達三百卅三億元,占整體藥費百分之十六。健保署醫審組長戴雪詠表示,生物相似藥能減少患者支出,目前價格以原廠價八五折為核價標準。健保署祭出鼓勵策略,希望能增加國內生物相似藥使用率,若全面使用,每年能省下藥費八點八億元。不過,臨床患者卻出現兩樣情,有患者擔心被換藥,例如過去曾有類風關病友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需長期就醫、併發症也不少,不希望換藥;但想要使用生物相似藥的患者,卻未必有藥可用,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表示,目前生物相似藥並沒有完全進入醫院,病友根本沒辦法選擇。藥界人士指出,生物相似藥的出現如同學名藥,經政府確認藥效與原廠相同,只是國內對於學名藥信任度極低,連帶影響對生物相似藥的看法,北部醫學中心未有一家進藥,全台進藥醫院低於五家。台灣癌症登記學會理事長李明陽表示,生物相似藥在台灣推不起來,有幾大因素,國人長期有「最貴的」、「原廠的」就是最好的迷思;另外,目前原廠藥與生物相似藥都有健保給付,民眾根本無感,醫師還得用白話文解釋生物相似藥,患者聽不懂,常常一句「給我最貴的就好」,也降低醫院進藥誘因。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表示,政府想要提升醫院進藥的誘因,應先建立起醫界、民眾對於生物相似藥的認知,否則在各界都不了解的狀況下,要想替民眾或健保省錢,各界也無感。閱報秘書╱生物相似藥生物製劑是以胜肽、蛋白質等生物來源為成分的產品,專利期過了之後,其他藥廠得以重組胜肽、重組蛋白質製造相同產品,稱為「生物相似藥」。以「相似」為名,主要是胜肽、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不可能完全相同,僅為「相似」,其製造過程、品質管制、查驗登記等,均較學名藥複雜。(陳雨鑫)
-
2020-07-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不到五家醫院進生物相似藥 患者想省錢卻不一定用得到
標靶藥物近年成為治療癌症利器,但費用昂貴,如果健保不給付,一般家庭難以負擔。近年標靶藥物等生物製劑專利陸續到期,與原廠製劑相仿的「生物相似藥」已拿到藥證並通過健保給付,但由於一般人對生物相似藥不了解,導致市占率低,全台不到五家醫院進藥,雖然價格比原廠藥便宜,但民眾卻不一定能用藥。目前已有9個生物相似藥在台灣取得藥證,8個已通過健保給付。衛福部健保署統計,108年給付包括標靶藥物等生物製劑的藥費高達333億元,占整體藥費16%。健保署醫審組長戴雪詠表示,生物相似藥能減少患者支出,目前價格以原廠價85折為核價標準。健保署祭出鼓勵策略,希望能增加國內生物相似藥使用率,若全面使用,每年能省下藥費8.8億元。不過,臨床患者卻出現兩樣情,有患者擔心被換藥,例如過去曾有類風關病友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需長期就醫、併發症也不少,不希望換藥;但想要使用生物相似藥的患者,卻未必有藥可用,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則表示,目前生物相似藥並沒有完全進入醫院,病友根本沒辦法選擇。藥界人士指出,生物相似藥的出現如同學名藥,經政府確認藥效與原廠相同,只是國內對於學名藥信任度極低,連帶影響對生物相似藥的看法,北部醫學中心未有一家進藥,全台進藥醫院低於五家。台灣癌症登記學會理事長李明陽表示,生物相似藥在台灣推不起來,有幾大因素,國人長期有「最貴的」、「原廠的」就是最好的迷思;另外,目前原廠藥與生物相似藥都有健保給付,民眾根本無感,醫師還得用白話文解釋生物相似藥,患者聽不懂,常常一句「給我最貴的就好」,也降低醫院進藥誘因。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表示,政府想要提升醫院進藥的誘因,應先建立起醫界、民眾對於生物相似要的認知,否則在各界都不瞭解的狀況下,要想替民眾或健保省錢,各界也無感。•何謂生物相似藥?以胜肽、蛋白質等作為成分的生物製劑,原廠專利期過了後,其他藥廠得以生製造相同的產品,其產品為與原廠區分,稱為「生物相似藥」。以「相似」為名,主因為無論是生物製劑或是生物相似藥每一支不可能都一模一樣,畢竟每一個胜肽與蛋白質都不同,因此結構與功能不可能完全相同僅為「相似」,但臨床效果、使用方法與安全性相同。
-
2020-07-23 科別.消化系統
中醫治胃食道逆流 一併改善三高
現代人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增快,加上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使得罹患胃食道逆流的人愈來愈多,根據統計,台灣有四分之一人口罹患此病。除了西醫外,中醫在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上也有不錯的成效,甚至還能一併改善三高問題。腸胃症狀緩解八成59歲葉先生為名銀行經理,平時工作壓力大,常有胸悶、胃灼熱、胃堵堵、胃痛等症狀,因而前往中醫求診。經中醫診斷後發現「胃氣上逆」,罹患了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因此給予麥門冬湯並酌量加減黃芩和生薑,使用「辛開苦降」的藥方來降胃氣。治療後,他的腸胃症狀緩解約八成,高血壓、膽固醇、飯後血糖和糖化血色素也都大幅下降。台中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曹榮穎表示,中醫認為人體消化吸收有賴於肝、膽、脾、胃和諧運作,一旦功能發生障礙,就會導致「胃失和降」,進而胃酸上逆。中醫著重根本治療 中醫在治療胃食道逆流與西醫不同的地方,除了選用有制酸效果的中藥外,更著重在「胃氣上逆」的原因,以疏肝理氣、和胃清熱、降氣化痰的方式,從根本治療。曹榮穎笑稱,許多胃食道逆流病患前來就診,治療後往往有「其他意想不到的收穫」,除了可改善三高問題,還有患者增加精子運動性,解決多年難孕的困擾。中醫在胃食道逆流的療效上也獲得實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賴香君表示,2019年研究證實,中醫的「吳茱萸湯」與西醫常用來治療頑固型胃食道逆流患者的氫離子抑制劑(PPI)相比,在治療胃食道逆流上有差不多的療效,且藥效維持的時間更長,研究並登上國際期刊《Phytomedicine》。最大關鍵生活習慣賴香君指出,中醫常用於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六君子湯」,日本研究若合併PPI治療頑固型患者,可改善三成胃酸逆流症狀;中國大陸研究發現,「半夏瀉心湯」治療食道外症狀的有效率約八成五;美國研究則發現,若以針灸輔以PPI治療胃食道逆流患者,比使用雙倍劑量的PPI更能控制胃食道逆流症狀。曹榮穎表示,雖然中醫在治療胃食道逆流上有不錯的效果,但如果患者外在條件、生活習慣沒有改善,便須長期治療。因此最大的關鍵,仍在於必須處理自身情緒、壓力,並且避免食用易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及增加胃酸分泌的飲食,如糯米製品、辛辣食物、咖啡、茶、碳酸飲料等。
-
2020-07-23 科別.消化系統
火燒心找中醫 中藥對症解方有幫助
大三元酒樓董事長因喝酒應酬,胃燒灼不適,尋求中醫後獲得改善。台中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曹榮穎說,中醫對胃食逆流的治療效果佳,但建議患者養胃,少吃酸性食物,避免檸檬、碳酸飲料和牛奶。獲米其林一星評等的大三元酒樓董事長邱靜惠今年73歲,長年喝酒應酬招呼生意,胃燒灼、頻頻打嗝成了職業病,她起初不以為意,直到症狀困擾到日常生活,找西醫照胃鏡,找中醫吃中藥治療,她笑說:「本來找中醫是想減肥,沒想到是先解決胃的問題。」邱靜惠的主治醫師陳潮宗表示,中醫對胃食道逆流的治療結果,在臨床上有足量的國際期刊論文可以佐證。2019年中國醫藥大學發表一篇隨機雙盲試驗,研究發現「吳茱萸湯」與常見抑制胃酸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西藥相比,在治療胃食道逆流上有差不多的功效,且藥效維持時間更長。曹榮穎今天在記者會表示,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為2019年中醫健保診斷前十大中排名第二的消化系統疾病,台灣約有25%的人有胃食道逆流,但就醫率僅有10%,原因為多數民眾會選擇廣告強力放送的成藥服用,他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民眾應有根本解決病痛的意識,而非不發病就是好。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為胃酸逆流、胃痛、胃灼熱,少數會有胸悶痛、打嗝、吞嚥困難等情形,中醫與西醫治療差異,在於中藥有制酸效果,著重「胃氣上逆」,對人體消化吸收的肝、膽、脾、胃等,易達到一起治療和改善的功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賴香君表示,許多中藥材都可治療胃食道逆流,包含能抑制胃酸分泌的烏貝散、保護胃黏膜的白芨、止血且癒合潰瘍面的三七等。她將胃食道逆流分為四大類型:「基本型」胃氣不合,可服半夏瀉心湯,「上班族型」肝胃鬱熱,要喝柴胡清肝湯,「董事長型」飲食積滯,需吃保和丸,「長輩型」脾虛寒濕內阻,可飲香砂六君子湯或吳茱萸湯。如果想遠離胃食道逆流,陳潮宗建議,避免抽菸、喝酒及咖啡因的攝取,易增加胃酸分泌的酸性水果,比方檸檬、奇異果、百香果,酸性飲品像醋、碳酸飲料和酸化快的牛奶,都要謹慎避免;患者的日常作息也很重要,睡前2小時不要進食,且吃飽後不能馬上躺下,否則恐增加逆流風險。
-
2020-07-23 科別.消化系統
一箭雙鵰! 中醫治胃食道逆流 三高也搞定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嗎?」現代人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增快,加上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使得胃食道逆流的人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台灣有四分之一人口罹患此病。不過除了西醫外,中醫在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上也有不錯的成效,甚至還能一併改善其他的症狀。59歲葉先生為一名銀行經理,平時工作壓力大,常有胸悶、脘堵、胃痛等症狀,因而前往中醫求診。經中醫診斷後發現「胃氣上逆」,因此給予麥門冬湯並酌量加減黃芩和生薑,使用「辛開苦降」的藥方來降胃氣。葉先生治療後不僅腸胃症狀緩解約八成,原本變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他,膽固醇、飯後血糖和糖化血色素也都大幅下降。收治葉先生的台中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曹榮穎表示,中醫認為人體消化吸收有賴於肝、膽、脾、胃和諧運作,一旦功能發生障礙就會導致「胃失和降」,進而胃酸上逆。中醫在治療胃食道逆流與西醫不同的地方,除了選用有制酸效果的中藥外,更著重在「胃氣上逆」的原因,以疏肝理氣、和胃清熱、降氣化痰的方式,從根本治療。曹榮穎笑稱,許多病患胃食道逆流前來就診,治療後卻往往有「其他意想不到的收穫」,除了有患者一併改善三高問題,還有病患順道增加精子運動性,解決多年難孕的困擾。而中醫在胃食道逆流的療效上也獲得實證。中醫大附醫中醫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賴香君表示,2019年國內研究證實,中醫的「吳茱萸湯」與西醫常用來治療頑固型胃食道逆流患者的氫離子抑制劑(PPI)相比,在治療胃食道逆流上有差不多的療效,且藥效維持的時間更長,研究並登上國際期刊「Phytomedicine」。除了「吳茱萸湯」外,賴香君表示,國內外研究也發現,中醫常見於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六君子湯」,日本研究若合併PPI治療在治療頑固型患者上,可改善三成逆流症狀;中國大陸研究則發現「半夏瀉心湯」治療食道外症狀的有效率達約八成五。另外,美國研究則發現若以針灸輔以PPI治療胃食道逆流患者,比使用雙倍劑量的PPI更能控制胃食道逆流症狀。曹榮穎表示,雖然中醫在治療胃食道逆流上有不錯的效果,但如果患者外在條件、生活習慣沒有加以改善,便須長期治療,因此最大的關鍵仍是須處理自身情緒、壓力,並且避免食用糯米製品、咖啡、茶、碳酸飲料等,易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易增加胃酸分泌及辛辣的食物飲料。
-
2020-07-19 科別.新陳代謝
出現一個比一個以上更危險 甲狀腺單一結節較易是惡性
健康檢查發現甲狀腺內長有腫塊的人為數不少,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全台超過28萬人有甲狀腺結節,檢出異狀著實嚇人,但好在絕大多數結節屬於良性。醫師表示,良性結節每年定期追蹤檢查即可,其中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建議使用甲狀腺激素來抑制結節生長,其餘人用藥效果似乎不明顯,經醫師評估需要再用即可。單一結節 較容易是惡性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家宸表示,宛若蝴蝶形狀的甲狀腺會分泌甲狀腺素來調控代謝,因此影響全身器官運作。這個部位可能因不明原因長出腫塊,良性腫塊稱作甲狀腺結節,惡性稱作甲狀腺癌。甲狀腺結節真正的發生原因未明,但遺傳、體質、居住地區、飲水、食物皆可能是影響因素。張家宸表示,出現一個結節叫單一結節,出現一個以上就是多發性結節,相較於多發性結節,單一結節較容易是惡性。抽血驗甲狀腺素 有疑慮再做超音波、穿刺台北榮總甲狀腺醫學中心主任陳瑞裕表示,一般健檢會抽血檢測血中甲狀腺素(freeT4)或甲促素(TSH)來判斷腺體功能是否正常。如果懷疑有腫瘤,會進一步作超音波檢查;血液與影像檢查結果合併評估仍有疑慮,則會針對可疑的甲狀腺結節進行穿刺,取出其中細胞進行分析。所謂可疑的結節,是指形狀較不規則、發生鈣化,或大小直徑在1.5到2公分以上等特徵異常的腫塊。不過腫塊要是大至4公分以上,穿刺時有可能剛好沒刺中癌細胞而未揪出癌症,因此醫師在臨床上看到過大結節,有可能直接透過手術取下化驗。濾泡類型腫瘤 較難以穿刺判定甲狀腺協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郭錦松說,在臨床上對於甲狀腺結節的處理,通常先評估其大小、形狀等特徵,判斷需不需要做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以確認是否為惡性,如果是單純性囊腫,惡性機率相對較低,可以先觀察。但是儘管做了穿刺檢查,僅有乳突癌可較明確辨識,若為濾泡類型腫瘤則難以判定是否為惡性,因此會與患者討論繼續觀察或直接切除,以絕後患。甲狀腺結節未必會發展成癌症,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去年度全台因甲狀腺結節就醫的人口有28萬3千多人,每年大約增加1萬多人;每年新增的甲狀腺癌患者則是3千多人,107年與108年剛好均增加3391人。惡性腫瘤長得慢 病患存活率高陳瑞裕說,甲狀腺結節即使發展成癌,以最常見的乳突癌與濾泡癌來說,其惡性腫瘤長得慢、侵犯性低、預後較佳,第一期到第三期的十年存活率高達九成,第四期則為五成左右。良性的甲狀腺結節需要定期追蹤,一般建議,每年回診進行一次超音波檢查,經醫師評估較可能癌化者可半年回診一次。過程中可使用甲狀腺激素來抑制促甲狀腺素與結節生長,不過只有抽血促甲狀腺素較高或甲狀腺機能低下者使用較有效,其他有結節民眾的用藥效果並不明顯,經醫師評估需要再用即可。張家宸也說,由於並非所有患者用藥有效,因此臨床上會治療約六個月來觀察患者用藥反應,再決定是否持續使用甲狀腺素。兩種標靶藥 針對未分化癌患者近年甲狀腺癌的治療上出現兩種標靶藥物,分別是含有SORAFENIB、LENVATINIB的產品。甲狀腺全切除但體內還有惡性腫瘤、淋巴復發或遠端轉移而無法開刀、放射碘治療無效等情形的患者可考慮使用,我國健保也針對這群人進行給付。不過,陳瑞裕提到,臨床上有少部分患者一確診就很嚴重,立即開刀與放射碘治療幫助均不大,但礙於現在的藥物適應症並無法申請健保給付,必須自費。國際上有研究顯示,針對這類未分化癌患者使用標靶治療可能會有效果,我國可考慮擴大標靶藥物的使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