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7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臉書
共找到
2764
筆 文章
-
-
2024-12-14 焦點.元氣新聞
【向上教養】蕭彤雯:媽媽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知道媽媽接下來將是我最大的孩子。」去年,主播蕭彤雯在個人臉書上分享她陪伴媽媽的心情,「現在的我對媽媽,比對瓜瓜(兒子)還有耐心得多。」過去幾年,蕭彤雯的父母在她的人生裡扮演的角色翻轉,「從我最大的支持力量,變成我最重的責任」,她這樣形容。父母老去在一瞬間蕭彤雯是獨生女,在忙碌的媒體工作中能兼顧事業與家庭,全仰賴有父母幫忙照顧小孩、張羅晚餐、打點生活,她沒想過無所不能的父母也是肉體之軀,未意識到父母也會老。所以當媽媽對她說,「我走路有問題」,她第一個反應是「沒那麼嚴重吧!」在蕭彤雯要照顧幼小兒女,又罹癌的焦頭爛額日子裡,她對變得依賴、負面情緒爆表的媽媽生氣:「妳就是公主病!找我麻煩!」面對媽媽突如其來的改變打亂她的生活,她覺得根本沒那麼嚴重,是媽媽自己的問題,一個人怎麼可能突然間就退化?至少有兩年的時間,母女彼此不理解,痛苦折磨。「我現在仔細回想,沒有『突然間』這件事,是因為我們從未將眼光放在他們身上,沒有看見他們正在老去。」蕭彤雯感到虧欠,她的人生一直一直在往前走,從未回望作為後盾的父母。要回望同理父母心一直到帶媽媽走進身心科,知道媽媽罹患憂鬱症,媽媽的負面情緒有了答案,不是因為個性難搞,而是她生病了。但光是理解無法解決事情,一直到爸爸同意外籍看護進到家中當幫手,蕭彤雯再也不用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稍微有時間休息,才有餘裕「真正」同理媽媽,於是媽媽對她抱怨:「你根本不懂什麼是老!」她也願意承認,她沒有老過,不懂老的痛苦,但試著同理。蕭彤雯的處境是多數成年子女的寫照——是上有年長父母、下有年幼子女的三明治世代。從六年前媽媽身體不舒服,到最近能吃會笑、規律服藥,蕭彤雯說:「現在的我是六年來最好的時刻。」變好關鍵在我身上回首這段路,蕭彤雯認為改變的樞紐是她自己。首先她必須打破「非我不可」的執念,鬆開媽媽對她的依賴,適時將勞務外包,才有餘裕照顧自己、同理媽媽,改變才會發生。然後也要有心理準備,你做的安排,父母一定會拒絕,但蕭彤雯已經懂得在媽媽拒絕時,理解她不是找麻煩、不是情緒勒索,只是害怕,就像一歲幼兒對未知的事物感到不安,她只要想辦法讓媽媽有安全感就好。同時顧老又顧小,蕭彤雯說,人老了就像小孩,可是陪老之路與育兒完全不同——孩子一天天成長茁壯,過程感受到的多是喜悅;陪老則相反,老人家的身體愈來愈差,溝通愈來愈難,陪老路看不到盡頭,就算有,也是子女不敢看的。所以陪老更需要強大的心。數位版看這裡三明治女兒的體悟主播蕭彤雯曾有不願意就醫、看了醫生也不吃藥的媽媽,還有堅持家中不能有外人、拒絕長照資源的爸爸,她走過三階段,歷經六年時間,終於來到「我和媽媽最好的時刻」。上有年長父母、下有年幼子女的三明治女兒蕭彤雯,如何做到既要向上又要向下教養?
-
2024-12-13 癌症.皮膚癌
陳文茜自曝又多了更惡性黑色素癌!手掌腳底黑痣是痣還是癌?5指標揪病變
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陳文茜日前透露她肺腺癌復發,昨更透露,切片之後發現不是原來多數醫生判斷的肺腺癌,而是更惡的黑色素癌。醫師提醒,惡性黑色素瘤有3成來自良性痣,民眾應多注意出現在腳底、腳背及腳趾等的黑點或痣。陳文茜日前透露她肺腺癌復發,她昨(12日)深夜在「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臉書粉專表示,切片之後發現不是原來多數醫生判斷的肺腺癌,而是更惡的黑色素癌,一下子擴散至多個器官,跳到第4期。她並PO出台大癌醫中心基層員工寫給她的一封鼓勵信,讓她感動流淚的說「這一生,我沒有遺憾」。黑色素癌 3成來自良性痣相較於常聽到的肺腺癌,陳文茜再度發現的黑色素癌,可能大家比較陌生。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介紹,黑色素瘤是一種主要出現在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細胞腫瘤,是皮膚癌中罕見的一種,但惡性程度高,是皮膚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較常出現在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處。但也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一處,包括臉部及黏膜,通常以墨黑色或色澤不均的斑塊出現,也可能是凸起的腫塊。一般人往往把黑色素瘤當作是一般的痣或是胎記而未留意,因此延誤治療時間。黑色素細胞癌可轉移到其他部位皮膚、皮下組織、淋巴結,最常轉移的器官是肺臟、肝臟、腦部、骨骼、腸道等處。但由於黑色素瘤不太會感到疼痛,加上許多患者因為未曾留意自己的足底或是手掌,因此發現時常已經是癌症晚期。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曾受訪分享一病例,一位50幾歲患者,就診時腳底和大腿都已經像「滿天星」長滿黑色的點,當時已經轉移到淋巴結。【延伸閱讀】疾病百科/黑色素瘤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曾受訪指出,惡性黑色素瘤是台灣致死率最高的皮膚癌,有3成來自良性痣,而根據調查,民眾除痣位置多在臉部而忽略足部,但台灣黑色素瘤好發於四肢肢端,提醒民眾注意出現在腳底、腳背及腳趾等的黑點或痣。是痣還是癌?惡性黑色素瘤5徵兆為協助民眾判斷身上黑點、痣是否為黑色素瘤,朱家瑜提供「惡性黑色素瘤ABCDE自我檢查指標」,若有A(Asymmetry)不對稱、B(Border)邊緣不規則、C(Color)顏色不均勻、D(Diameter)直徑大於6mm、E(Evolving)大小、形狀或顏色改變等上述五個徵兆,建議至皮膚科診所就醫。惡性黑色素瘤ABCDE自我檢查指標A(Asymmetry)不對稱B(Border)邊緣不規則C(Color)顏色不均勻D(Diameter)直徑大於6mmE(Evolving)大小、形狀或顏色改變醫師呼籲,痣比較多的人1到2個月就應自我檢查一次,痣比較少的人大約3個月檢查一次。若發現痣的外觀變大、邊緣不規則、形狀不對稱、顏色改變或不均勻、皮膚破壞、產生潰瘍或易出血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及時就醫,只要腫瘤尚未轉移,大部分的病患可被治癒。【參考資料】.《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2-13 養生.生活智慧王
發熱衣和保暖衣差別?發熱衣怎麼挑?禦寒必備衣優缺點解析
時序進入寒冷的冬天,許多人購入禦寒衣物,包括發熱衣、保暖衣、毛帽⋯等,其中「發熱衣」是不少人的內搭選擇,因方便穿搭也快速發熱,但是你知道發熱衣原理是什麼嗎?發熱衣和保暖衣差在哪?發熱衣怎麼挑?《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發熱衣的相關知識,穿對才能真的發熱。發熱衣原理是什麼?發熱衣是經過設計的衣服,透過鎖住人體的體溫,並將汗水、濕氣等快速蒸發,以達到身體保溫的效果,通常使用先進的纖維技術,融合導熱和保溫材料,創造出能夠隔絕外在低溫和保持內在溫度的保溫層。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於臉書粉絲頁說明,衣物保暖的熱量是體溫,而熱衣的原理主要是「遠紅外線放射性」與「纖維吸濕放熱」:遠紅外線放射性:運用陶瓷、氧化鋯將可見光轉成紅外線的特性,達到發熱效果;換句話說,如果有照到光,就可以把光轉換成熱。纖維吸濕放熱:當汗水、水氣接觸到這類纖維時,會吸收凝結濕氣並釋放凝結熱,因此達到發熱效果。謝玠揚表示,水蒸氣主要是來自人體,由體溫把水分變成水蒸氣,在體表凝結回水,只是將體內的熱轉換到體外,過程並沒有額外的熱能產生,因此,嚴格說來拉熱衣是運用體溫「保暖」,而不是真的「發熱」。發熱衣和保暖衣差別?發熱衣是利用布料的特殊材質,透過鎖住人體的體溫,讓汗水的水蒸氣轉化為熱能,產生發熱的感覺,定義上是衣服主動提供給身體溫度,但若身體發熱流了一身汗卻無法排出,汗水開始蒸發令體溫下降,反而會感到濕冷。保暖衣是利用特殊面料、柔軟刷毛層的協助,保留溫暖空氣層,讓身體穩定處於舒適的保暖感受,同時提供高效的吸濕排汗機能。定義上是衣服協助身體保持「恆定溫感」,至於是否保暖則要看傳導係數,係數越低代表隔熱效果佳。發熱衣怎麼挑?發熱衣的材質有很多種,像是嫘縈、天絲棉、聚酯纖維、中空纖維⋯等等,以衣服材質來說,「羊毛」是真正可以達到增溫的天然材質,但價格也比較貴,而市面上的發熱衣多以合成材質為主,民眾可依照需求、舒適度、價格作為考量:常見發熱衣材質比較:嫘縈(Rayon):親膚性佳,吸水性強,但保暖效果提升有限。天絲棉(Tencel):親膚性佳,具有較好的吸濕傳導功能。聚酯纖維(Polyester):具有發熱效果,但導熱係數高,保暖效果相對不彰。中空纖維(Hollow Fibre):利用纖維孔洞防止熱氣散失,雖可提升保溫效果,但無發熱特性。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手感近羊毛,保暖效果優於聚酯纖維。美麗諾羊毛(Merino):有效防止熱氣散失,保溫效果更佳,但價位較高。聚丙烯酸酯類纖維(Acrylate):可吸濕發熱,但價位較高。發熱衣怎麼穿?市面上的發熱衣大多很輕薄,主要是當作內衣穿而無法單穿,必須搭配其他的外層衣著,例如背心、外套⋯等。不過,若是寒流來襲氣溫驟降,發熱衣不夠保暖怎麼辦?穿2件真的會比較保暖嗎?要穿出最好的發熱衣效果,最重要的是必需「貼身」,因為發熱衣的原理是讓身體與衣服之間產生熱循環,建議可以選擇「洋葱式穿法」,第1層穿發熱衣,第2層穿刷毛的衣服,最外層套上厚外套,如此一來就可以保暖。第1層:貼身穿著發熱衣。第2層:穿著保暖性高的衣物,如毛衣、刷毛背心等。第3層:穿著防風衣物防止暖空氣逸散。發熱衣可以洗嗎?發熱衣可以丟洗衣機洗。但過度搓洗可能會破壞纖維材質,建議將其裝進洗衣袋,丟進洗衣機後選擇「柔洗」模式,減少對衣服造成的傷害。此外,注意不能用熱水清洗,熱水會破壞材質,太高溫甚至可能會變形,建議參考衣服上的清洗標示。發熱衣可以烘乾嗎?與不能用熱水清洗一樣的道理,烘衣機的高溫容易破壞發熱衣結構,甚至導致縮水、變形,導致喪失保暖功能,建議還是自然風乾即可。哪些人不適合發熱衣?穿發熱衣禦寒,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但流汗就容易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濕又熱,可能引發搔癢、汗疹、汗斑、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建議若有以下狀況的民眾,應避免穿發熱衣:汗腺發達: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進而發癢或起疹。痘痘肌: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異位性皮膚炎:這類患者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若穿發熱衣會更癢。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會刺癢不舒服。【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5227.html】
-
2024-12-13 焦點.元氣新聞
陳文茜曝罹患更惡的黑色素癌已擴散 1封信逼淚「這一生我沒有遺憾」
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陳文茜日前透露她肺腺癌復發,她昨天深夜在「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臉書粉專表示,切片之後發現不是原來多數醫生判斷的肺腺癌,而是更惡的黑色素癌,一下子擴散至多個器官,跳到第4期。她PO出台大癌醫中心基層員工寫給她的一封信,讓她感動流淚,「愛是一個具體的動詞」。陳文茜表示,得知是罹患更惡的黑色素癌,且擴散多個器官,已是第4期,「我未曾沮喪,始終冷靜」。直到收到一封信,「那是一張皺皺的紙,上面親筆寫著工整的字,沒有華麗的詞藻,紙上盡是真誠的情」。寫信給她的是台大癌醫中心裡,將病人送往手術室的醫療基層員工。她說,簡單的文字,來自一個簡單純潔的心,「我終於流下了眼淚」;不是為她即將面臨比肺腺癌更惡的黑色素惡性腫瘤迅速擴散的生命現實。而是收到此信後,回顧她的人生,「我的心,被滿滿的愛包圍」。一個非親非故的人,對她如此誠摯的祝福,她只有感恩,感動。「這一生,我沒有遺憾」。●以下為信的內容:文茜,我愛你我一直都很欣賞你。連兒子那知道:你是講話有深度,很有魅力的女人。我不是追星族,從年輕就默默的欣賞你崇拜你,能夠那麼近的和你說話,和你握上手,我非常感動,何其榮幸呀,你的平易近人讓我更崇拜你。你又得了癌症,我很心疼。我從報導中,知道你很有智慧理解〜在生命最後一段旅程要怎麼過?如何好好把握它?讓生命更值得更精彩。我深刻體會不是生病的人需要,每個人都要過好每個今天。我熱愛我的工作,以傳送(病人)工作為榮,盡自已能力付出,讓自己的生命更具有意義,就如同你一樣。感謝你為台灣社會的貢獻,感謝你讓我心想事成和你握到手,一切都很感恩。深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祝福你〜每天都喜樂平安美X2024、12.12
-
2024-12-13 焦點.元氣新聞
2024市售7款維他命C 推薦!維他命C功效、挑選原則一次看
天氣轉涼,冬季是進補和預防感冒的季節,對於保養身體扮演重要角色的維他命C,也被列入最佳保健品的名單上,究竟維他命C功效有哪些?如何攝取才是最佳之道?如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充足的維他命C?讓我們一次看懂。維他命C又名維生素C,是一種必需的營養素,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其功效包含: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有助於傷口癒合,維持皮膚健康,並增進骨骼及牙齒的生長。促進鐵的吸收,具抗氧化作用、維持精力旺盛、增強保護力……等,可說是好處多多。 為什麼要補充維他命C?哪些天然食物含有維他命C?每當著涼或有不舒服的症狀出現,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要多補充維他命C」。尤其秋冬溫差大、容易中鏢,維他命C是很好的抗氧化劑,幫助維持人體防禦系統的反應力,當身體超載、感覺特別累時,維他命C能幫助清除體內產生的廢物,讓系統有更多精力去對抗外在的威脅,維持免疫力和身體運作。日常飲食中,蔬菜和水果都含有維他命C,根據國健署臉書專頁指出,冬季常見的蔬果中,維他命C含量較高的有:芥菜、油菜、白蘿蔔、菠菜、茼蒿、紅心芭樂、釋迦、木瓜、小番茄、柳丁等,民眾想要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記得「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的觀念。維他命C要吃多少?吃太多會有副作用嗎?根據衛福部建議,一般成人每日維他命C最低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最高上限為2000毫克。要注意的是,「100毫克最低建議攝取量」代表維持健康的最低門檻,低於100毫克恐會產生健康風險,一般人若想提升防禦力、保養身體、改善皮膚狀態,最好以「不超過2000毫克」作為標準。雖然許多蔬果富含維他命C,但烹調中蔬菜容易流失維他命C,水果攝取過多也可能會糖分過量,因此對於外食上班族、偏食或挑食的兒童、忙碌的主婦、胃口不好的老人家來說,每餐要補充到足夠的維他命C可能並不容易!因此現在許多人會選擇直接補充維他命C的保健品,不過維生素C代謝過程中,代謝物草酸會從尿液排出,增加草酸結石風險,腸道中沒被吸收的維他命C也可能導致腹瀉,因此在選擇維他命C保健品時,選擇有專業認證的產品,才能精準、快速地補足營養缺口。維他命C推薦適合哪些族群吃?除了飲食不規律、無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維他命C的人,經常熬夜、壓力大的上班族和考生,以及有運動習慣者,身體精力消耗快速,也需要多補充一些維他命C。在醫院、幼兒園工作者,因環境中充斥著不同的微生物,可透過補充維他命C來降低「中獎」機率。有傷口待復原、想加速恢復元氣,戶外運動者想降低日曬引起的皮膚老化、愛美人士維持膚況穩定、綻放亮彩,維他命C也是不可或缺。另外,有飲酒、抽菸習慣或經常吸二手菸者,補充維他命C可幫助抗氧化、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素食者、孕婦容易缺鐵,補充維他命C可提高鐵的吸收率。掌握維他命C推薦挑選3原則市面上維他命C產品非常多,琳瑯滿目的種類和五花八門的廣告宣傳,往往讓人不知該如何挑選,吃了半天也不曉得效果如何?以下整理了維他命C挑選3大原則,讓你安全、健康的補充維他命C:1.挑選足夠劑量按照每日飲食指南,一天有吃到5份不同顏色的蔬果的話,維生素C攝取量大約會是200-500毫克,如果你是飲食均衡者,想要補充多一點維他命C,1500毫克以下的劑量都在安全範圍內,建議選擇500毫克以上的產品。倘若你無法從飲食中攝取到充足的維他命C,建議選擇1000毫克的維他命C產品,足量攝取,才能達到最佳功效。2. 選擇「緩釋劑型」維他命C是水溶性,進入人體後會快速被吸收,多餘的量會隨著尿液排出,吸收效果有限,而「緩釋劑型」維他命C透過特殊包覆材質,延長營養素釋放時間,讓維他命C在體內緩慢釋出劑量,提供良好穩定的吸收率,減少一次釋放大量維他命C可能會造成的腸胃不適,同時,維他命C長效留存體內數小時以上,能達到較好的抗氧化效果。3. 選擇通過第三方檢驗認證、國際獲獎的優質產品保健食品不是一吃就能見效,需連續吃上一段時間,才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改善和變化。選擇通過第三方檢驗認證的產品,例如:重金屬、塑化劑等檢驗報告,保障產品原料與製程中沒有受到汙染,較有保障;也可選擇獲得國際獎項的產品,效果經專家肯定,更能確保品質。 市售7大維他命C品牌推薦!【維他命C推薦品牌1】大研生醫 維他命C緩釋膜衣錠● 劑量:每份兩粒1000毫克● 劑型:緩釋膜衣錠● 檢驗/獲獎:Monde Selection 特級金獎,通過重金屬、塑化劑檢驗● 特色:大研生醫維他命C緩釋膜衣錠連續獲「食品界奧斯卡獎」Monde Selection特級金獎,為台灣首支獲得特金獎的維他命C,專利長效釋放製程,穩定吸收長達12小時不浪費。一份相當於20顆柳丁的維生素C含量,且符合亞洲人補充習慣,不會有單次補充高劑量的不適感。具抗氧化作用,可促進膠原蛋白形成,維持好氣色、好體力。》這裡買【維他命C推薦品牌2】大研生醫 德國高劑量維生素C+鋅發泡錠● 劑量:1000毫克● 劑型:發泡錠● 檢驗/獲獎:通過GMP、ISO、IFS等國際認證● 特色:由德國大廠研發,原裝進口,採用最先進的發泡錠製造技術,國際品質保證。1000mg 高劑量維生素C,一錠滿足一日所需,並添加鋅15mg,有助能量代謝、保護力再升級,即泡即飲,低卡、無糖,每日一杯健康0負擔,守護生活中的每個關鍵時刻。》這裡買【維他命C推薦品牌3】KIRKLAND科克蘭維他命C錠● 劑量:500毫克● 劑型:錠劑● 檢驗/獲獎:通過GMP國際認證● 特色:好市多自有品牌,美國生產,一錠含有500毫克維他命C,具抗氧化作用,可幫助骨骼生長、促進膠原形成,打造自然好氣色。》這裡買 【維他命C推薦品牌4】DHC 維他命C+B2● 劑量:每份兩粒1000毫克● 劑型:膠囊● 檢驗/獲獎:通過微生物衛生指標SGS檢驗● 特色:日本食用率No.1,每日兩粒,補充高濃度1000mg 維他命C,啟動隱形防護力,並添加B2增進皮膚健康、維持能量代謝,打造淨透亮妍好氣色。袋狀方便攜帶,隨時補充,可促進鐵質吸收及膠原蛋白合成,提升活力光彩。》這裡買【維他命C推薦品牌5】善存 維他命C 甜嚼錠● 劑量:500毫克● 劑型:嚼錠● 檢驗/獲獎:通過Intertek微生物、重金屬、塑化劑、橘黴素檢驗● 特色:免配水,直接吃,酸酸甜甜好滋味,每顆含有500毫克維他命C,相當於16顆檸檬或是11顆柳橙,增進骨骼和牙齒的生長,促進鐵的吸收、膠原蛋白形成,一天一錠,幫助維持青春亮麗、健康自信。》這裡買【維他命C推薦品牌6】合利他命 HICEE 愛喜維生素C 200mg口嚼錠● 劑量:200 mg● 劑型:嚼錠● 檢驗/獲獎:未標示● 特色:口嚼錠設計,方便不用配水,隨時補充,幫助營養補給、促進新陳代謝,健康維持、提升防護力、促進鐵的吸收。適合兒童、青少年、孕婦、銀髮族使用,一天兩錠,防護不間斷,香甜橘子味,小朋友接受度高。》這裡買 【維他命C推薦品牌7】澳佳寶 維生素 C1000● 劑量:1000 mg● 劑型:錠劑● 檢驗/獲獎:通過Intertek微生物、重金屬、塑化劑檢驗● 高單位1000毫克維他命C,一顆等於37顆檸檬維他命C含量,並添加100毫克柑橘生物類黃酮,強大的多酚物質,可幫助調整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複方加乘防護力再進化,高濃度維他命C建議飯後食用,避免造成胃部不適,還可幫助食物中的鐵質吸收。》這裡買延伸閱讀:維他命C推薦|3個維他命C推薦評比重點,秒懂維生素C怎麼挑
-
2024-12-12 醫療.皮膚
乾癬一直變嚴重…吃B群、塗藥膏沒好轉?症狀、成因、新治療迷思一次看
「工作壓力讓我的乾癬又爆發,好怕未來合併關節炎或心血管出問題…」、「為什麼病灶上突然長出小膿疱,消不下去還愈來愈嚴重…」這些嚴峻的挑戰都是來自來自俗稱「牛皮癬」的乾癬病友,根據健保資料庫推估,臺灣每年約有8萬人因其就診。病人身體和頭皮上會遍佈紅斑或皮屑,嚴重時,不僅可能出現關節炎、指甲變形甚至心血管疾病等眾多共病問題,還可能合併乾癬紅皮症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等嚴重型乾癬,不注意就會帶來感染致命風險。高雄長庚醫院皮膚部副主任林尚宏提醒,病友與乾癬共處的路上,除了須注意伴隨而來的共病,也要留意不同類型乾癬帶來的風險,更提醒切勿輕信仿間根治的方法。乾癬目前雖無法完全痊癒,但是及早治療大部分病人都能獲得良好控制,擁有正常的工作與生活。【本篇您將了解乾癬病有最想知道的問題,解方與建議一次看】:📍全家只有我有乾癬,為什麼?📍乾癬好像變嚴重,還多了其他症狀,擦藥吃藥都無法改善怎麼辦?📍很害怕發生關節炎、虹膜炎這些共病,能預防嗎?📍擦檸檬、吃黃蓮、進補增加免疫力,聽說可以根治是真的嗎?Q1:「全家只有我有乾癬,為什麼?」「疾病機轉最主要取決的仍是體質及家族史。」林尚宏表示,乾癬是一種皮膚發炎的慢性疾病,目前尚無法根治,需要長期追蹤、治療。面對許多乾癬病友詢問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罹病,林尚宏說明,有乾癬體質的人因惡化因子刺激,如外傷、感染、藥物或是壓力產生免疫失調等,都可能使得細胞激素過度活化,出現發炎反應進而發展為乾癬。乾癬通常分為四種類別:● 斑塊型乾癬:約80%的成人病友為此型表現,病灶類似板塊,會在皮膚上出現一塊一塊的紅斑,伴隨有銀白色鱗屑。● 滴狀乾癬:病灶以小於一點五公分的小點狀呈現,多因鏈球菌感染誘發。● 紅皮型乾癬:全身皮膚泛紅,大量脫屑,易有下肢浮腫、發燒或全身不適症狀及心臟、肝腎功能異常。●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多處皮膚會出現大片膿疱,造成全身性免疫系統如發燒、疲憊、甚至病灶感染導致致命風險等,屬治療時效性相當重要的皮膚重症,雖病人比率少,但推估仍有2~3%,且會與斑塊型乾癬合併出現。林尚宏也提醒,有家庭病史的民眾可多加留意,若出現症狀及早就醫,透過治療及時控制。Q2:「乾癬好像變嚴重,還多了其他症狀,擦藥膏吃藥都無法改善怎麼辦?」林尚宏表示,有7、8成的乾癬病人會出現頭皮屑變多,身上、手肘、膝蓋等處都出現紅疹,而腋下、鼠蹊部、股溝等容易摩擦的區域也會出現病灶,有些患者的指甲還會有甲床分離、指甲變形狀況。當症狀嚴重時,要當心發展成紅皮症乾癬,可能出現脫水或感染的併發症;若出現膿疱症狀時,則要留意有致命重症風險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找上門。📌【延伸閱讀】:沒有人認識的皮膚重症GPP詳細資訊大公開他也分享,上述四種乾癬類別當中,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屬較少見的嚴重型乾癬,與較常見的斑塊型乾癬的不同,GPP會造成多處皮膚出現大片膿疱,引起劇痛,也會出現體溫飆升、疲倦無後續後力等全身性症狀。若未及時緩解症狀還可能併發敗血症、呼吸衰竭等問題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治療時效性相當重要。值得留意的是,針對GPP近年醫學界大有進展。過去多數GPP患者都是口服A酸治療,但除療效有限之外,也不適合懷孕的女性使用。但現今已發現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機轉與細胞激素「介白素IL-36」有關,目前也已研發出針對此細胞激素專一性的生物製劑,更能有效截斷路徑,達到更好療效,只要符合條件,在台灣健保也能使用。林尚宏補充,由於健保用藥規範需要檢測出相關的基因突變才得以用藥,呼籲乾癬病友有發現疑似全身性免疫系統、發燒等問題,就到皮膚專科來就診加以確認診斷,後續也可主動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接受基因檢測,「若有GPP基因要在零感染或沒有壓力環境的環境避免誘發,確實有點困難,但是在有效的藥物出現後,趁早治療還是能有效控制。」【資訊補充站BOX】:為幫助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病人能及早回歸身活正軌,有更好的疾病控制。今年(2024) 7/1起,健保署已核准GPP新型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期盼能有更好的疾病控制。完整健保給付規範全文,請見健保署網站Q3:「很害怕發生關節炎、虹膜炎這些共病,能預防嗎?」及早治療的重要性也是在於乾癬患者常會帶有不同的共病。林尚宏說,除了致命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外,乾癬最常見的共病還有:● 乾癬性關節炎:乾癬患者約有2到3成出現關節炎,其狀況會使得關節、軟骨等受到破壞,原本結構不可逆。以關節神經僵硬、手腳趾腫脹、足底筋膜炎等症狀表現。● 代謝症候群:乾癬易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長期下來相關血管性疾病風險會較同年齡的民眾多出1到2倍風險。● 虹彩炎:乾癬也會引起眼睛病變,很多患者會先去看眼科,但建議要和皮膚科主治醫生討論,否則反覆發炎之下,也存有失明風險。林尚宏分享,回溯性的研究發現,透過穩定治療降低發炎反應,與減少乾癬病友發生上述共病有相關,不過尚缺乏前瞻性的研究。但他呼籲,目前健保體制下既有藥物已能協助好好控制乾癬,配合醫師治療、定期回診追蹤,仍是病友將低惡化及共病發生非常重要的關鍵。至於回診的頻率需要看嚴重程度,林尚宏說,若是輕微的乾癬可以擦藥緩解,大約一、二個月甚至半年回診;若較為嚴重的乾癬,依據不同的治療方式,如光照治療、口服用藥或生物製劑,則每週到三個月回診都有可能。無論何種治療方式,都建議與醫師討論規律的回診時間,以便追蹤控制。Q4:「擦檸檬、吃黃蓮、進補增加免疫力,聽說可以根治是真的嗎?」「坊間常出現有效根治等錯誤資訊,使得病患燃起希望。」林尚宏再三呼籲,切勿聽信未有醫學根據的草藥、偏方等,一定要尋求正規的治療,雖醫學臨床上乾癬還沒有辦法根治,但既有治療下仍能達到良好控制,林尚宏補充,乾癬病友均衡飲食相當重要,也不宜過度進補,並且遠離酒精和抽菸,如果接受中醫治療也應要尋求正統醫學,如此才能依照嚴重程度,轉介到適當的科別進一步治療。此外,他呼籲,病友的情緒問題也需要獲得重視,約有三到五成的病友會出現情緒低落、憂鬱等狀況,此時更要透過及時治療穩定病況,降低壓力使惡化疾病的可能,將疾病對工作、生活的影響都降到最低。【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
-
2024-12-12 焦點.健康知識+
天冷睡覺棉被怎麼蓋最暖?睡前鋪棉被「4招」 有效放大蓄熱效果
冷氣團來襲,氣溫突然下降,想必很多人早上上班、上課的時候都很難離開棉被,屋內寒氣侵襲,就算蓋被子還是覺得手腳冰冷。想要加強居家室內外保暖,有哪些禦寒小技巧?醫師建議,可透過4招「睡前整被」讓棉被更暖和,並利用保暖衣物輔助,例如在睡覺時穿襪子、使用電熱毯保暖,都能讓身體暖和好睡。睡前鋪棉被4招更溫暖冬季早晨好冷想賴床,如何讓棉被更暖更讓人離不開?恆悅醫療體系醫療長蔡雅藍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可以透過以下睡前4招,放大棉被保暖功能,讓體溫熱能不容易散失:搖棉被:可以讓棉被內容物更蓬鬆,擴大蓄熱效果。保持棉被乾燥:使用烘衣機或白天曬棉被,以去除棉被中的溼氣。床墊上再鋪一層毛毯:讓熱能保持在被窩中,不被床墊散逸出去。遠離寒冷:讓床鋪與窗、牆間隔至少20~30公分,且頭部應避免靠窗睡,以避免受到外頭冷空氣影響,此外也可以採用厚窗簾、隔熱較好的窗戶,以避免熱氣散逸。除了用棉被保暖,穿襪子睡覺也是保暖妙招。芙曦中醫診所院長王心眉在臉書粉絲專頁表示,晚上睡覺時體溫會下降,許多人末梢循環不良,手腳冰冷到睡不著,甚至冷到抽筋,如果有這種情形,建議穿寬鬆透氣的襪子,保持足部溫暖,但要注意千萬不要穿太緊的襪子,以免影響雙腳血液循環。4個電熱毯正確用法防意外如果棉被、穿襪子還不夠暖,不少民眾會喜歡在冬天使用電熱毯,幫助床鋪加溫更好睡。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牙科醫師劉馥萱在臉書粉絲專頁表示,電毯雖然睡起來很舒服,但也要注意電熱毯的4個正確使用方法,才能避免發生意外:要隔著薄被:電毯上應該再墊一層薄被,以免睡久了溫度高導致燙傷。不要摺疊電毯:摺疊電毯容易使電毯散熱或接觸不良,進而發生燃燒意外。電毯要鋪在透氣的床包上:電毯下若舖有不透氣材質的床包或床墊,容易使電毯過熱故障。不要弄濕電毯:弄濕電毯可能引發觸電意外。此外,民眾也要當心早晨起床時,身體溫差過大,血管忽冷忽熱,心血管疾病、中風、猝死風險都會升高。王心眉說明,室內外都應該加強保暖禦寒,尤其是早上起床時,身體還沒溫暖,冷水溫度低,接觸頭頸部很容易造成血管急速收縮。此時最好先開啟熱水,等水溫提高一些,再用溫水洗臉刷牙比較安全。戶外溫度比室溫低,王心眉提醒,冬天早起外出上班、上學、運動,需做好脖子的保暖,戴上圍巾或是帽子,圍住耳朵與脖子,保持頭部溫暖,保護頭部血管很重要。平時可吃些溫熱食物,像是肉桂、桂圓、老薑、胡椒、辣椒、羊肉等食材,但要注意適量攝取不要過量,避免補過頭反讓身體上火。【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5249.html】
-
2024-12-11 養生.健康瘦身
吃什麼能延長飽足感?早餐建議吃這2樣 超級食材一吃讓你飽6小時
台灣人的主食多以澱粉類為主,也養成了我們不吃澱粉似乎就沒有吃飽的感覺。但澱粉類吃多最怕體重失控,對於需要控血糖的人也是一大地雷。醫師建議改吃一些能夠有效延長飽足感的食物,例如早餐吃蛋或酪梨都很好,研究指早上吃顆酪梨可以讓飽足感維持達6小時。飽足感不一定要來自碳水化合物大家都知道,想減重除了靠運動,還要飲食控制,而飲食方面,則盡量少吃澱粉等碳水化合物。所謂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水果和糖,主要來源是澱粉類食物,如馬鈴薯、麵包、米飯、麵食和穀物等。但說來容易做來難,少吃的結果就是會餓得快,要堅持執行實在不容易啊。不過肥胖症專科醫師、初日診所醫師李思賢在臉書《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分享指出,飽足感並不一定來自碳水化合物,其實只要選擇正確的食材,不僅能讓你更持久地感到飽足,還能避免過量攝取熱量,穩定能量水平。他推薦可以改吃以下5種能夠有效延長飽足感的超級食材。有效延長飽足感的超級食材1. 酪梨酪梨是延長飽足感的常見食材,這要歸功於它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和膳食纖維。這種脂肪與纖維的組合,不僅能延緩胃部排空速度,還能增加腸胃飽足荷爾蒙 PYY 的分泌,有效抑制食慾。一項研究發現,早餐加入一整顆酪梨可以讓飽足感維持長達六小時!此外,酪梨還能幫助穩定血糖,減少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引起的胰島素波動,是控制體重的好幫手。2. 花椰菜花椰菜是一種低熱量、高纖維的蔬菜,每 100 克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高達 72% 的水分,這些特性能有效延緩胃部排空,幫助你感覺更長時間的飽足。不僅如此,花椰菜需要較多咀嚼的口感,能促進飽足感的增強,同時穩定血糖,避免過多的熱量攝取。花椰菜在正餐前食用效果尤佳,簡單蒸煮就能保留豐富營養,是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健康選擇。3. MCT油MCT油(中鏈三酸甘油酯)以快速提升飽足感和穩定能量而聞名。它能被身體迅速代謝,轉化為即時的能量來源,並有效延緩飢餓感。研究顯示,早餐中加入 MCT 油,不僅可以減少午餐熱量攝取,還能持續影響接下來 48 小時的總熱量攝取。MCT 油還能提高能量消耗,促進脂肪氧化,對於生酮飲食或間歇性斷食特別有益。不過,食用 MCT 油時需要注意用量。建議從小劑量(如 1 茶匙)開始,逐步增加至耐受劑量,這樣可以避免腸胃不適。4. 雞蛋雞蛋因其高品質的蛋白質與適量的脂肪組成,成為延長飽足感的理想選擇。它的熱凝固性質讓蛋白質在胃部形成穩定結構,減緩消化速度,讓飽足感持續更久。雞蛋中的營養成分還能刺激飽足激素的分泌,幫助控制全天的食慾。無論是水煮蛋、炒蛋還是蛋花湯,雞蛋的多樣性讓它輕鬆融入每一頓餐點,為身體提供持久的能量。5. 鮭魚與鯖魚鮭魚與鯖魚富含優質蛋白質和 Omega-3 脂肪酸(例如 EPA 和 DHA),這些營養成分在延長飽足感方面表現優異。蛋白質能刺激飽足激素 GLP-1 和 CCK 的分泌,讓你長時間感覺滿足。而 Omega-3 脂肪酸則有助於提高瘦素的敏感性,調節食慾,並穩定血糖水平。同時,它們還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促進身體代謝健康。經常攝取鮭魚或鯖魚,不僅能提升飽足感,還能收穫心血管健康等多重益處。(以上資料來源/《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臉書粉絲專頁)除了上述5種食物,還有香蕉、地瓜、南瓜、蘋果、堅果等,也都是又營養又很能達到飽足感的食物。吃高飽足感食物仍需注意分量只是不管吃哪一種,分量也都需要節制。例如堅果類,以杏仁果、腰果的大小來說,一份堅果約5顆,而一天攝食的堅果量別超過1-2份,也就是一天別吃超過5-10顆堅果。酪梨也是,吃酪梨尤其要留意油脂的額外攝取,避免過量,酪梨視大小顆而有不同的攝取標準,但一般建議一天最多不超過一顆。【參考資料】.《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2-10 焦點.長期照護
老老照顧又釀悲劇!呂秋遠籲旁觀者別只會比手畫腳,有問題通報社會局不是通報網友
新北市昨傳出老老照顧悲劇,73歲林姓老翁長期照顧68歲症臥病在床的妻子,疑因身心俱疲,昨將妻從住處丟下致死,涉嫌殺人罪聲押獲准。律師呂秋遠在臉書表示,網路出現公審聲音,林姓老翁應該為行為承擔罪責,可是對於照顧「維持現狀就是萬幸,只會更糟不會更好」的人來說,「不是他死,就是我死」這樣的念頭,經常出現在腦海裡,你知道嗎?照顧者請優先照顧自己 不要把責任一肩挑針對國內長照問題,呂秋遠表示,如果你是照顧者,請優先照顧自己。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沒能力就一起想辦法,不要把責任一肩挑起。「你不是土地公,也不是媽祖婆,沒必要有求必應」。要懂得求救,不要擔心造成別人困擾。「你要是垮了,才會讓別人困擾,因為做事的人就是你」。如果求救以後,還是沒人願意分攤工作,可以請社會局介入。「沒人願意幫忙時,到法院訴訟,是一件必要的事」。呂秋遠表示,先聲請監護宣告,讓自己成為被照顧者的法定代理人。接著就可以跟其他人請求履行扶養義務。也可以讓帳目清楚,「不會有人一直叫,說誰吞了誰的錢」。旁觀者不要在旁邊比手畫腳對於旁觀者而言,呂秋遠表示,請不要在旁邊比手畫腳,嫌這個不好嫌那個不對。出錢的不代表就是老大,照顧者才是。「有本事你就自己來,出錢只是最基本的而已,因為照顧者的人生在這裡暫停,但是你的人生仍然繼續在走」。呂秋遠說,不要懷疑照顧者貪財,「就算他把長者的錢或房子『騙走』,問題也在於你」,不去照顧不去探視,然後懷疑照顧者居心不良,這是很不應該的事情。呂秋遠表示,如果不能親自照顧,多給照顧者支持,不論是錢或是時間。聽照顧者抱怨也是應該的,「靜靜的聆聽對於他而言,就已經是一種很大的安慰」。如果要說話,請記得溫柔一點,因為除非是實際的援助,否則給任何建議其實都是「何不食肉糜」。發現不當行為請通報社會局,不是上網通報網友如果非當事人,呂秋遠表示,發現鄰居或陌生人被霸凌,可以記錄下來,但是不要急著拍照、攝影上網。「你拍到的只是他們人生的百分之零點幾,卻可能毀了他們一生」。不要自掃門前雪,或許他人需要幫助,但不好意思開口,我們可以主動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協助。如果對方拒絕,請聯絡社會局協助處理。呂秋遠表示,要捐錢可以,「但是請透過社會局,他們會監督善款」,而且用在需要的地方。不要任意捐款或物資,有時候只會造成別人的困擾。「社會安全網是我們都應該幫忙的事」,呂秋遠表示,請支持長照系統的設計,我們都會變老,該繳的錢、該做的事,我們一起來努力。看到鄰居因為心力交瘁,而可能有不當行為,請記得通報社會局,不是上網通報網友,也不是事後公審這個人,我們希望悲劇,可以盡量減少,可以不要再發生。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4-12-10 養生.聰明飲食
味噌湯怎麼煮竟影響它的營養價值!味噌何時加入湯裡是關鍵,順序不對「好菌死光」
味噌湯營養好喝,但你知道味噌湯的煮法竟會影響它的好處?醫師建議,當湯煮好後先熄火,等溫度稍微冷卻下來再加入味噌調味,才能留住最多的發酵好菌。味噌湯怎麼煮?味噌用熱水還是冷水溶?很多人愛喝味噌湯,不但因為它營養好喝,且容易煮,是一道可以經常在家煮來喝的湯。不過不知道你是怎麼煮味噌湯?你知道味噌湯的煮法不同,竟會影響它的好處嗎?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之前在節目《健康醫聊站》分享,想要補充好菌,可以多吃天然的發酵食物,例如味增、納豆、德式酸菜、優格、優酪乳、天貝、起司等。而在食用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一個重點,就是溫度不能太高;當溫度超過45°C時,細菌的活性會明顯降低,而在65°C以上持續30分鐘的加熱則會導致細菌數量大幅減少。以上述食物而言,例如優格、優酪乳、納豆等,較沒有加熱的問題,但味噌湯可就麻煩了,煮湯當然是高溫,多數煮法是水快滾時將味噌放進去烹煮,錢政弘指出,這樣的煮法會讓「好菌死光光」,比較理想的煮法是,當湯煮好後先熄火,等溫度稍微冷卻下來,再加入味噌調味。另也很多人拿味噌來烤魚,同樣也應該等到魚差不多烤好後,再抹上味噌添加風味。錢政弘說,原則就是,不能讓味噌長時間加熱。網路上也有不少人發問,煮味噌湯時一整塊的味噌怎麼處理,有些人會用冷水溶,有些人則是直接放進熱水裡煮。一般廚師是建議放到小碗內,透過熱湯較易溶解。不過營養師及醫師會較建議,最好先把味噌用冷開水充分調散後,直接加進已經煮好且熄火的湯內,不要再繼續滾煮,以免破壞酵素。但不管是哪一種做法,重點是不要將味噌過度烹煮,除了會影響風味,也會讓營養流失。味噌植物性蛋白質豐富 無膽固醇負擔味噌含有豐富的鐵、鉀、磷、硫等礦物質成分,也富含大豆異黃酮、維生素E、異黃酮素、皂素等營養素。每天一碗味噌湯,被視為日本人長壽的推薦飲食之一,台灣人也很愛這道簡單易煮又營養的湯。曾任三軍總醫院營養師王秀媛受訪指出,味噌主原料是黃豆,植物性蛋白質豐富,攝取時沒有膽固醇的負擔。味噌所含的膳食纖維有助消化,維生素B、E含量也滿高的。由於味噌製作時,是由整顆豆子經米麴發酵熟成,比起豆腐或豆漿在製程必須濾除豆渣,更能包含豆子完整營養。許多國內外文獻已證明黃豆的好處,黃豆中的蛋白低飽和脂肪,沒有動物性膽固醇,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食藥署也提醒,因味噌製作過程會經過麴菌發酵,熟成過程複雜,提醒大家購買味噌時,一定要選有公信力的食品廠牌。1天喝3碗以上味噌湯 恐提高罹患胃癌機率但味噌雖好,也不能吃多,由於味噌所含鹽分較高,要注意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疾病的患者不適合食用,太鹹的食物對糖尿病患者可能造成血壓升高,對肝硬化患者易產生腹水,造成體內水分滯留、口乾不適。多年前日本東京癌症研究中心也曾發表研究,吃味噌有抑制胃癌效果;不過,日本罹患胃癌比率多年來仍偏高,原因就是因為喝了太多高鹽的味噌湯,根據之前日本流行病學協會的研究發現,一天喝三碗以上味噌湯,比起一天只喝少量味噌湯的人,反會高出六成罹患胃癌機率,可見偏鹹食物與胃癌風險有關。【參考資料】.《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食藥好文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2-09 養生.聰明飲食
自來水加氟對有健康有風險嗎?教授盤點與關節炎、骨折、骨癌相關研究解答
川普在今年11月5日 再度當選美國總統。他在10月27的一場造勢活動中說:「小羅勃甘迺迪比任何人都更關心人類、健康和環境。我將讓他在健康(政策)上為所欲為(go wild)。我將讓他在食物(政策)上為所欲為。我將讓他在醫藥(政策)上為所欲為。」隔天我在臉書上貼文表示川普的這番話顯示甘迺迪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的衛生部長。果不其然,川普在當選9天後宣布提名甘迺迪擔任衛生部長。甘迺迪沒有醫學背景,而且是以反主流醫學聞名。他在川普當選前3天(2024-11-2)就已經在X社交媒體發表貼文:「1月20日當天,川普的白宮會建議所有美國自來水系統移除氟化物。氟化物是工業廢棄物,與關節炎、骨折、骨癌、IQ降低、神經發展障礙和甲狀腺疾病有關。」可是,自來水中添加氟化物真的會造成這些疾病嗎?美國是在1945年在一個叫做Grand Rapids的小鎮首次施行Community Water Fluoridation(社區自來水氟化),將自來水中的氟化物濃度調高至1 ppm。至於為什麽,請看我的下一篇文章《飲水中的氟,天然的,添加的》。這個自來水氟化的措施後來推展到其他社區,目前已成為主流。不過,美國衛生部在2015年建議將濃度調至0.7 ppm,所以目前大多數美國社區的自來水是含有0.7 ppm的氟。這樣的水,我已經喝了40多年。世界衛生組織在1984年建議成員國根據各自情況將自來水中的氟濃度調至0.5到 1 ppm之間。截至目前這個建議一直沒有改變。所以,當我們在問「自來水加氟,有健康風險嗎」,就必須先認知,這個問題只關係到0.5到 1 ppm之間的氟。但很不幸的是,反對自來水加氟的人所提出的證據幾乎都是出自高於 1 ppm的研究。有關骨關節炎,最新的研究是2023-9-16發表的Relatively low fluoride in drinking water increases risk of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hina【飲用水中相對低量的氟化物會增加膝骨關節炎 (KOA) 的風險:一項基於中國人群的橫斷面研究】。這篇論文在《介紹》(Introduction)裡說:「之前的研究表明,飲用水中氟化物含量較高與骨關節炎風險較高有關。然而,由於研究設計、樣本數較少、統計效力較低、劑量反應關係不明確、混雜因素無法控制、自我報告症狀等原因,氟化物與骨關節炎之間關聯的流行病學證據並不十分有力。」這篇論文在《結論》裡說「本研究發現飲用水中過量的氟化物會增加膝關節炎的風險」。可是,事實上它的圖表2顯示,氟化物濃度與關節炎發生率並無正相關性。例如,濃度在0.3855到0.4600 ppm之間時,發生率是35%,而在0.4600到0.6837 ppm之間時,發生率反而降至20%。所以,這項研究的結果就是它在批評先前研究時所說的「劑量反應關係不明確」。有關骨折,最新的研究是2023年發表的Community Water Fluoridation and Rate of Pediatric Fractures(社區水氟化和兒童骨折率)。結論:水氟化程度較高與 4 至 10 歲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和前臂雙骨骨折的發生率較高有關。這些發現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但它們表明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氟化物對兒童骨骼健康的影響。可是,請注意,這篇論文在《介紹》(Introduction)裡說:「少量氟化物已被證明可以透過刺激成骨細胞和抑制破骨細胞來誘導骨形成」。它也在《討論》裡說(1)兒童骨骼健康是一個複雜、微妙的話題,這項研究的一個顯著限制是缺乏對可能導致兒童脆弱性骨折的其他因素的詳細了解,(2)飲用水中氟化物對成人髖部骨折的影響已被廣泛研究,但這些研究的結果並無定論。最重要的是,這項研究的結果也一樣是「劑量反應關係不明確」。有關骨癌,最新的研究是明年才會正式發表的Exposure to fluoride and risk of primary bone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接觸氟化物和原發性骨癌的風險:系統性評價)。它的結論是:14 項研究中有 12 項未發現氟化物與原發性骨癌之間有明確關聯。兩項研究報告氟化物與年輕男性骨癌之間有正相關。大多數研究的方法學品質較低,影響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有關智商,最新的研究是今年發表的三篇論文:Fluoride and children’s IQ: evidence of causation lacking(氟化物與兒童智商:缺乏因果關係證據)Flawed MIREC fluoride and intelligence quotient publications: A failed attempt to undermine community water fluoridation(有缺陷的 MIREC 氟化物和智商出版物:意圖破壞社區水氟化的一個失敗嘗試)Associations of gestational and childhood exposure to lead, cadmium, and fluoride with cognitive abilities, behavior,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at 4 years of age: NICE birth cohort study(妊娠期和兒童期接觸鉛、鎘和氟化物與 4 歲時認知能力、行為和社交溝通的關係:NICE 出生隊列研究)。與氟相關的結論是:氟化物暴露與兒童的全面認知或言語認知無關。有關甲狀腺功能,最新的研究是今年發表的兩篇論文:Is there any association between fluoride exposure and thyroid function mod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氟化物暴露與甲狀腺功能調節之間是否有關聯?系統回顧)。這篇論文的結論是「長期暴露於高水平氟與甲狀腺損傷之間存在潛在關聯」。但是,請注意,所謂的「高水平」指的是與自來水氟化無關的「2.53到6.23 ppm」。Does fluoride exposure affect thyroid 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接觸氟化物會影響甲狀腺功能嗎?系統性回顧與劑量反應統合分析)。這篇論文的結論是與上一篇一致,也就是說,在「氟化無濃度在2.5 ppm以上才會與甲狀腺功能下降有關」。總而言之,直至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自來水添加氟(上限為 1 ppm)與關節炎、骨折、骨癌、IQ降低或甲狀腺疾病有確切的關聯性(更不要說是有因果性)。不過,請不要誤會以為我是贊成自來水要添加氟。請看下一篇《飲水中的氟,天然的,添加的》。原文:自來水加氟,有健康風險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2-07 焦點.用藥停看聽
陳文茜肺腺癌復發 蘇一峰提醒一種藥物恐增加惡化機率
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陳文茜昨天在臉書宣布,她的肺癌變嚴重且已轉移,且提到了國外醫師指出,她長期使用類固醇是癌症惡化的重要原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臉書指出,祝福陳文茜早日康復,但認為她說到一個重點,類固醇會增加癌症復發機會。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陳文茜2019年診斷肺腺癌後積極抗癌,她昨晚在「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臉書粉專透露,肺腺癌復發確定,肝臟3個腫瘤中,有2個惡性、1個水泡;右骨盆腔也有1個。「我賭輸了」。她也提到,她的美國醫師警告,過去三年使用重量類固醇及可體松可能與之有關,建議長期類固醇使用者要每年固定追蹤檢查。蘇一峰則以他2020年發表的研究說明,蒐集在北榮近一千名肺癌末期且使用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的患者,研究發現,這些末期肺癌使用標靶的病人,若合併使用類固醇,癌症惡化機會增加47%。蘇一峰說明,研究利用台北榮民總醫院醫療資料庫資料, 進回顧性隊列研究,選擇2011年至2016 年,有非小細胞癌有EGFR突變的第三期B(IIIB)和第四期(IV)期患者,曾接受EGFR-TKI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逾三個月者,共有853名患者進入研究分析。
-
2024-12-07 焦點.元氣新聞
肺腺癌確定復發「我賭輸了」 陳文茜:願我靜心的走完這段病程
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陳文茜2019年診斷肺腺癌後積極抗癌,她昨晚在「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臉書粉專透露,肺腺癌復發確定,肝臟3個腫瘤中,有2個惡性、1個水泡;右骨盆腔也有1個。「我賭輸了」。陳文茜發文透露,主治醫師對於她的病程如此快難以置信,但她早已料到。為這樣的日子,她已經準備很久,對生命的長短,沒有執著。對於死亡,她早已習慣了,接受了,隨緣自在。「捨不得的是那些愛我的人,他們的傷悲;更捨不下的是我的孩子們」。陳文茜表示,癌症即使發展至此,也不是絕症,「明天我就要死了」。它還有長長的一條路,除了積極治療之外,它給你足夠的時間,準備好這生命最後的一段旅程,妳要怎麼過?如何好好把握它?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即使只能再活5年,或者2年,它可能比以前我們不夠堅定的10年,更值得,更精彩。「我突然很高興自己的腦部疾病,已經將我的身體摧殘成只剩3條可使用的主靜脈,摧殘成不能接受化療、免疫治療的患者」。陳文茜表示,這使她直接跳過一些身體的痛苦,接受比較溫和的標靶治療及質子治療。「它使我不必為了延長生命,失去最後旅程的怡然自在」。她說,過去5年,她的疾病本來已經數度將她折磨成一個活地非常疼痛的人。「我一次又一次跳壘成功」。即使因病增了不少智慧,她仍然免不了捲入紅塵俗事,沒有做到足夠的超脫。「願我未來的旅程,心中只有陽光,沒有陰暗。願我更懂得珍惜這個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寬恕他人的過錯。也希望別人,寬恕我曾帶給他們的傷害」。「回憶是美的,我有著美好的一生」。陳文茜表示,她將自己多數時刻,希望奉獻給值得的事。這一點,她捫心自問,至少做到了80%。這一生她未曾以爭奪自己的名利,當人生目標。傷感之事,換一個角度看,人與人,能相遇,不容易。錯的人,錯的時間,錯的事,擱下。「願我靜心的走完這段病程」。陳文茜表示,願老天給她足夠的體力,繼續完成她的未竟之事;尤其《文茜的世界周報》,「我會努力工作,直到最後」。願上天憐憫,讓她可以陪著她的孩子們到最後。「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一個虛弱但很愛他們的媽媽」。知道自己比過去更重病後,她看到的世界愈來愈美。「我獨自一人,卻很自在。我別無所求」。
-
2024-12-07 焦點.元氣新聞
中山美穗疑「熱休克」死亡 他曝高危險群、日本官方6大對策
54歲的日本資深女星中山美穗6日驚傳在家中猝逝,被發現陳屍於浴缸。日本警視廳研判她有可能是病死,確切死因仍待釐清。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日旅達人林氏璧在「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臉書粉專表示,中山美穗是死於熱休克嗎?冬季入浴請注意安全。初步消息顯示,中山美穗疑似是入浴中身體發生了急性的狀況。林氏璧表示,日本目前許多專家認為可能是「熱休克」導致。國人愛去日本旅遊,冬天如果去寒冷的地方泡湯,可能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熱休克是由於洗澡環境溫度劇烈變化引發,特別容易在冬天發生,每年奪走日本上萬人性命。林氏璧表示,根據日本政府宣導網站中防止入浴中事故的網頁,人從溫暖的房間進入較冷的脫衣室和浴室,血管會收縮,讓血壓上升。但進入熱的浴缸內泡澡後,血管舒張,造成血壓下降,有可能引發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而倒下。此現象在日本稱為「熱休克」。日本在入浴中猝死者和其他國家相比似乎較多,林氏璧表示,理由可能是浴室和脫衣室的溫差較大。日本每年大約有超過1萬人因這樣情形的「熱休克」死亡。2011年約有1萬7千人,相對於當年交通事故死亡4611人約4倍。而其中,有1萬4千人是高齡者。2021年的數字有改善,高齡者浴室死亡數降到4750人,仍是當年交通事故死亡2150人的2倍之多。他說,以東京來說,2019年預估有1402人在浴室因「熱休克」死亡。月別來看1月的294人最多。另外,11月至2月的冬季月份加起來達到839人。「熱休克」的高危險群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傾向的人。簡言之,也就是中風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等等都有風險。至於預防方法,林氏璧表示,日本政府的宣導網站提出6大對策。一,入浴前在脫衣所和浴室開暖氣。就算沒有暖氣,盡量讓浴室暖和起來以減少溫差,例如打開浴缸蓋子讓水蒸氣充滿浴室。二,熱水控制在41度以下,不要泡超過10分鐘。如果泡42度的熱水超過10分鐘,體溫可能會接近38度,比較容易出事。泡澡前應該先用溫熱水淋浴,從離心臟最遠的腳開始,讓身體逐漸變得暖和,減少血壓劇烈變動增加心臟的負擔。三,不要從浴缸一下站起來。要慢慢起身,因為有可能有姿勢性低血壓發生,很危險。他說,第四,不要在餐後,飲酒或是服用藥物後馬上入浴。吃飽後1到2小時是腸胃道要消化食物的時候,會有很多血液供應腸胃道運作,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液供應會受到影響。喝酒會造成一時血壓下降,服用可能引響意識,或是降血壓的藥物後也都不適合馬上洗澡。五,在入浴前讓家人或同住人知道。如果發生意外,才能早些發現。六,家族中有高齡者泡澡時應有家人留意情況。另外泡澡前後都應補充水份。泡湯可能會流失約800毫升的汗水。※ 提醒您: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
2024-12-07 養生.營養食譜
煎魚如何不黏鍋?5技巧讓你煎出完整不破碎的魚
喜歡吃魚的人,漁業署推薦不要錯過秋冬當季好魚鬼頭刀、白帶魚、鯖魚等,多吃魚補充好油脂有助護心。但也有不少人苦惱如何煎好一條魚?元氣網整理煎魚5技巧,讓你可以順利煎出完整好看的魚。冬天吃魚護心 首推當季鬼頭刀、白帶魚秋冬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多吃魚類可攝取豐富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更有助維護心血管健康。漁業署指出,鬼頭刀是台灣前十大產量的魚種,10-12月正是牠的產季。鬼頭刀低脂低熱量,又含有高蛋白,是增肌減脂好選擇。郭台銘曾透露,連蘋果執行長庫克也愛吃鬼頭刀。而有些人不愛吃魚,是因為怕魚刺,但鬼頭刀肉多刺少、肉質肥美Q彈,鮮而不腥,且整隻都可以食用,無論是乾煎、酥炸、或紅燒,都非常可口。鬼頭刀主要營養成分:.葉酸:幫助胎兒神經管發育,是孕婦補胎好來源。.蛋白質:豐富的支鏈胺基酸,是增肌減脂的好幫手。.維生素B12:紅血球製造兵、維持神經、腸胃系統完整運作。白帶魚也是家常餐桌菜,常以乾煎、火烤、紅燒料理。白帶魚蛋白質中的支鏈胺基酸超級高,可增長肌肉,好脂肪的omega3有助保護心臟。白帶魚主要營養成分:維生素B12:紅血球製造兵,維持神經、腸胃系統完整運作菸鹼酸:人體生長與代謝的必須營養素,讓精神能量滿分磷:與鈣一同維持骨骼牙齒健康,調節身體酸鹼平衡怎樣煎魚才不會黏鍋?此外,很多人會煮菜,但不會煎魚,常因黏鍋而煎得破破爛爛的,不然就是沒完全煎熟!到底要怎麼煎,才能煎出一條漂亮完整的魚?首先注意,煎魚前,魚一定要擦乾,不能有水分;如果是冷凍狀態,一定要先解凍再下鍋煎。魚準備好後,也不要急著下鍋,先讓鍋熱一熱,才不易黏鍋。煎時最忌不斷翻動,所以將魚放入後,即可蓋上鍋蓋悶,千萬不要一直試著翻看看熟了沒。當魚的周邊及尾巴有明顯金黃色澤時,就可以將魚翻面,此時鍋具配合翻面略傾斜成45度,可以更容易完成翻面。煎魚5技巧1.魚本身跟鍋面都要擦乾,過多水分除了會導致油噴外,也會造成沾鍋。2.魚要煎以前必須回溫,不要在結冰狀態下煎煮。3.魚下鍋前,可先抹上鹽巴。4.鍋子要夠熱,否則魚皮易黏鍋。5.用筷子插入魚身最厚之處,可直接穿過即表示魚肉已熟透。以煎白帶魚來說,漁業署邀請台菜王子、龍師傅黃景龍示範指出,容易焦黑的薄背鰭剪掉,擦乾魚身水分讓調味進得去,長條魚要豎著在魚身上落刀,這是讓魚皮保持完整的秘密,下鍋前沾上一層薄薄的太白粉,保護魚肉的水分,煎魚的油中加入一點香油可激發魚香。【參考資料】.《農業部漁業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知識入口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2-04 焦點.元氣新聞
當年為平鑫濤插不插鼻胃管與繼子女鬧翻!作家瓊瑤淡水家中身亡 最後留書曝光
《聯合報》報導,知名作家瓊瑤(本名陳喆,27年次)4日下午1時22分傳出在新北市淡水區住家輕生,消防救護人員獲報到場,發現她在住家房間內輕生,但發現時已無呼吸心跳,明顯死亡未送醫,享壽86歲。據瓊瑤63歲兒子表示,媽媽留有遺書,交代秘書今天中午回家看看,入屋後發現立即通知119,但救護人員抵達時瓊瑤已身亡。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站實行的!瓊瑤的秘書下午3時3分在臉書貼出瓊瑤最後的留書與最後的作品《當雪花飄落》,瓊瑤寫道: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站實行的!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無法阻止平鑫濤被插鼻胃管 瓊瑤覺得「背叛了他」早年瓊瑤以《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多部電視劇捧紅兩岸三地許多男女主角,也因此成了當紅劇作家。不過晚年則因為與繼子女為照顧失智平鑫濤鬧得沸沸揚揚。2年前84歲的瓊瑤也透露擔心自己得失智症,鼓起勇氣去醫院做了MRI(磁振造影檢查)等完整檢查,當時她開心宣布「我沒有失智症,也沒有失憶症」。2017年瓊瑤為照顧失智丈夫平鑫濤心力交瘁,在臉書上以「背叛─別了!我生命中最摯愛的人」為題記錄、分享感受,由於三名繼子女在治療上與她意見相左,她說孩子們堅持插鼻胃管,她最終只能「含淚投降」。但看到丈夫插管後痛苦的模樣,瞬間覺得自己背叛了他。當時瓊瑤與繼子女不斷互相放話,也讓急救插管、安寧照護問題成為話題。平家子女當年與瓊瑤為照顧平鑫濤,多次在媒體傳話爭鋒相對,他們不想讓爸爸不吃不喝好像活活等死,才決定插鼻胃管,「插管一般是說氣切,不能講話,不是鼻胃管,不要無限上綱。」後續平家子女也說想把爸爸接回自己照顧,瓊瑤又在臉書貼上一封「給平瑩、平珩、平雲的一封公開信」,稱要請三位平家子女「高抬貴手」,「人在做,天在看,不要如此殘忍和惡毒」。她稱平家子女說想把爸爸接回自己照顧,她也成全他們。「插鼻胃管」與「氣管插管」不同許多人聽到鼻胃管,認為裝上後就再也拿不下來。食食樂語言治療所所長王雪珮曾受訪指出,鼻胃管是暫時性灌食,只要多做吞嚥訓練,仍然可以恢復自主由口進食。鼻胃管置放時有些不舒服,插完也需適應一段時間,但絕大部分病人後來都能習慣,不會造成痛苦。要特別釐清的是,插鼻胃管與「氣管插管」不能相提並論。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朱為民曾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鼻胃管是從鼻孔置入,經過食道到胃裡的細管。優點是可以讓不能由口進食的病人透過管灌吸收營養;但放置時不舒服,會引發嘔吐反射,有異物感。有些失智長者也會覺得一直有管子不舒服、很煩,會去拉扯,管路也可能因為清潔不當導致感染。氣管內管則是從口腔直接放進氣管的管子,較粗,放置的過程更不舒服。優點是接上呼吸器可確保氧氣進入肺中,但缺點是非常不舒服,管子長期置放容易造成口腔壓瘡以及聲帶潰瘍。哪些病人需「留置鼻胃管」?中風、臥床、吞嚥困難及胃腸道阻塞等病人,往往無法自己進食,但為避免營養攝取不足,而須放置鼻胃管。健保署統計,2021年留置鼻胃管3個月以上的病人,共7.9萬人。★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4-12-04 醫療.牙科
含氟牙膏傷腎?教授揭氟是否致松果體鈣化、影響褪黑激素分泌
我在2024-11-22發表含氟牙膏傷腎?「名醫」又胡扯了,讀者Elliot立刻在回應欄裡留言(版主有加以潤飾):家族裡伯伯花了不少錢,買「名醫」書裡的專利無氟牙膏與漱口水刷了幾年,植牙歸零,又要花大錢動手術。即便如此,伯伯家中還是滿滿的江先生雜貨店商品,還是準時收看他上電視節目胡說八道。(註:「植牙歸零」的意思應該是「植牙全都以失敗告終」)讀者Patrick Lau則是在臉書留言:請問教授那氟影響松果體鈣化,而不會分泌退黑激素,也沒有太科學的根據嗎?我需要先解釋為什麼會Patrick Lau會提出這個問題。那篇2024-11-12發表在《三立新聞網》的文章240萬台人有腎病!醫點名「生活1物」超毒:我不敢碰,其中的第四段是:若人體的氟過量,江XX表示,第一個問題是氟會造成松果體鈣化,松果體鈣化就無法分泌褪黑激素,而褪黑激素可以保護腎臟,若無褪黑激素,腎臟就易受損。他說明,褪黑激素可用來抵抗許多化學毒物對腎臟的傷害,例如順鉑這類化療藥物,也可抑制乙醯胺粉類止痛藥及部分抗生素對腎臟的傷害,因此若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腎臟就容易受損。「氟會造成松果體鈣化」這個論調是起源於一篇1997年的博士論文The Effect of Fluoride on the Physiology of the Pineal Gland(氟化物對松果體生理的影響),作者是英國University of Surrey的研究生Jennifer Anne Luke。四年後她以個人的名義(沒有其他作者)將博士論文濃縮成一篇期刊論文Fluoride deposition in the aged human pineal gland(老年人松果體中氟化物沉積)。這項研究是Jennifer Anne Luke從11具屍體(7 女4 男,70歲到100歲)解剖出松果體和相應的骨骼和肌肉樣本,然後分析這些樣本裡的氟和鈣含量。主要結果是:1.松果體和肌肉每公斤濕重分別含有 297(+/-257) 和 0.5(+/-0.4) 毫克氟;骨骼每公斤灰分重含有 2,037+/-1,095 毫克氟。2.松果體的氟含量與鈣含量呈正相關性。Jennifer Anne Luke在她的博士論文以及期刊論文都沒有說「攝取氟會導致松果體鈣化」。她只說老年人的松果體含有相當多鈣和氟。Jennifer Anne Luke本人從未再發表過有關「松果體」或「氟」的論文。15年後,一個泰國團隊發表了一篇類似的論文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PINEAL FLUORIDE CONTENT AND PINEAL CALCIFICATION IN A LOW FLUORIDE AREA(低氟地區松果體高氟含量與松果體鈣化的相關性)。這項研究分析了42具屍體(33歲到91歲)的松果體和骨骼的氟和鈣含量。主要結果是:1.就全部松果體樣本而言(共有42個樣本)氟和鈣含量之間不存在相關性,因為大多數松果體樣本的氟濃度非常低。2.然而,就氟含量超過 50 毫克的松果體而言(共有5個樣本),氟和鈣含量之間呈正相關.3.松果體中氟濃度與屍體年齡之間沒有相關性,但松果體中鈣濃度與屍體年齡之間存在正相關。所以,整體而言,氟和鈣含量之間不存在相關性,而氟濃度與屍體年齡之間也沒有相關性。至於所謂的「攝取氟會導致松果體不會分泌褪黑激素」或「攝取氟會導致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能力下降」,純粹就只是假設,而基於這個假設,一項2019年發表的研究探討了「氟攝取跟睡眠模式的關聯性」。請看Fluoride exposure and sleep patterns among older adolesc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NHANES 2015-2016(美國年紀較大青年人的氟化物暴露與睡眠模式:2015-2016 年 NHANES 橫斷面研究)。這項研究的對象是在美國平均年齡17歲(範圍=16-19歲)有血漿氟濃度記錄的人(共473位),以及有飲用含氟自來水的人(共419名),而結論是:氟化物暴露可能會導緻美國年紀較大青年人睡眠週期調節和睡眠行為的改變。但是,這篇論文在最後說,這項研究有幾個限制。首先,睡眠結果是透過自我報告來測量的,這可能會有偏差,包括回憶不準確。其次,血液樣本採集時間未標準化,這可能導致暴露錯誤分類和零值估計偏差。第三,雖然家庭自來水氟化物濃度可以作為長期氟化物暴露的指標,但 NHANES 沒有提供參與者在當前居住地的時間長度數據,因此我們無法確定他們暴露於水中氟化物濃度的持續時間本研究中測量。第四,參與者是年齡較大的青少年,他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容易受到睡眠干擾,例如玩電子遊戲、學習、工作或受到社會影響。兩年後,有一項非常類似的研究被發表,請看Fluoride exposure and duration and quality of sleep in a Canadian population-based sample(加拿大人群樣本中的氟化物暴露以及睡眠時間和質量)。由於它的結論和所受到的限制是跟那篇2019年的論文幾乎一模一樣,所以我就不再多談了。不管如何,這兩項研究完全沒有測量褪黑激素,所以也就不能說攝取氟是否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總之,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含氟牙膏導致松果體鈣化,不會分泌褪黑激素。請注意,不像美國,台灣的自來水是沒有添加氟,所以使用含氟牙膏或漱口水就成為預防蛀牙的首要方法。請看台中榮民總醫院在2023-6-14發表的氟-預防蛀牙的利器。順便請大家看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在2023-12-15發表的聲明:氟化物的使用分成局部塗抹與系統性投與,其抗齲效果可達 25-43%。原文:含氟牙膏導致松果體鈣化,不會分泌褪黑激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2-04 焦點.元氣新聞
年初摸到腫塊 劉家昌癌逝!與甄珍夫妻緣僅9年卻吵了一輩子
資深音樂人劉家昌二日癌逝,享壽八十三歲。他與前妻甄珍的愛恨情仇長達半世紀,晚年兩人的口水戰打不停,兒子章立衡(原名劉子千)也捲入。資深媒體人、甄珍的好友汪曼玲透露,劉家昌的遺願是希望大家可以唱一次他作曲的「我是中國人」。劉家昌甄珍夫妻關係僅九年 卻爭吵一輩子劉家昌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提攜過劉文正、鳳飛飛、林青霞、費玉清、鄧麗君等弟子,對影視貢獻甚鉅。他知名的兩段婚姻一是和當紅女星江青結婚並有一子,另一是和甄珍生下章立衡,這段夫妻關係維持九年,卻爭吵了一輩子。雙方離異多年後,突然為了爭產互撕,二零一六年劉家昌首提和甄珍離婚秘辛,表示因為兩人婚姻會剋兒子,才選擇解除關係,暗指甄珍迷信,甄珍也反控劉家昌嗜賭成性,且長年數落兒子,她為護子不惜開戰。劉家昌晚年不時在臉書大放厥詞,左批前妻「人面獸心」,右批兒子「不忠不孝」。今年七月他在微博更新近況,可看出瘦了一大圈。年初摸到右頸腫塊 檢查發現腦肺腫瘤汪曼玲昨表示,二月劉家昌還精神奕奕,不過沒多久他右頸出現大腫塊,檢查後發現腦和肺部都有腫瘤,在榮總化療,最終不敵病魔過世。由於他晚年深居簡出,鮮少與外界聯繫,過世消息一傳出,一度眾說紛紜,甚至連歲數都誤傳為八十一歲,外甥女高怡平坦言無管道證實真假,榮總則否認病逝在該院。直到昨晚間劉家昌助理發出家屬聲明,證實已於前天過世。聲明提到「劉老師在最後的日子裡,身邊有最親近的家人陪伴,始終平靜且安詳。他的微笑與溫暖仍然深深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治喪方式將低調簡樸,「劉老師的音樂與精神將永遠留存在每個人的心中,帶來溫暖與感動」。
-
2024-12-04 醫療.消化系統
「1飲食習慣」恐害你得脂肪肝!類黃酮食物助消脂肪肝 蘋果與茶效果最顯著
大家應該都知道,肝肪肝跟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這不但包括你吃了什麼內容,甚至也跟你吃東西的方式有關。醫師指出,吃飯太快,也是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的因素之一。而多攝取類黃酮食物例如蘋果與茶,則有助消除脂肪肝。吃飯吃太快 也會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無論胖瘦,許多人健檢都被檢查出有脂肪肝。重症醫療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中心副主任黃軒也在其臉書發文分享指出,門診常被問「為什麼自己不胖卻會有明顯的脂肪肝?」他要給大家一個重要的觀念:吃飯吃太快,也是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的因素之一!黃軒說明,根據研究,進食速度過快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發生風險密切相關,每周有兩次以上快速進食(每餐時間少於5分鐘),得脂肪肝的風險提高81%。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快速進食會減少飽腹感的信號傳遞,大腦未能及時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導致攝入過多熱量。吃太快也可能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引發胰島素水平的頻繁波動,長期下來會增加胰島素抵抗的風險;以及脂質代謝紊亂、腸道菌群失調等問題,都會影響肝臟健康。黃軒也建議5招降低快速進食對健康的危害:1. 延長用餐時間每頓飯至少用15-20分鐘完成,細嚼慢嚥,有助於提高飽腹感,減少過量攝入。2. 專注進食進餐時避免看電視、玩手機或工作,提高對食物的專注度,幫助養成健康的進食習慣。3. 調整食物分量與質地選擇高纖維食物(如蔬菜、全穀物)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延緩胃排空速度,幫助控制食量。4. 避免進食太匆忙儘量安排固定的進餐時間,減少因時間緊迫而快速進食的機會。5. 養成細嚼慢嚥習慣研究發現,細嚼慢嚥的男性脂肪肝風險可降低22%,女性則可降低36%。如何消除脂肪肝?什麼東西不能吃?你可能以為脂肪肝大部份人難免都有,不需太緊張?事實上,脂肪肝若放任不管,很可能釀成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分為酒精性、非酒精性兩大類。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曾受訪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特性是從未飲酒卻出現脂肪肝,臨床主要表現是肥胖,多為營養過剩導致。若以BMI區分風險等級,超過27以上罹患脂肪肝比率增加,超過35則罹病機率超過9成。想消除脂肪肝,就要落實減肥目標,確實執行「少吃、多運動」原則。有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吃?重點是在「少吃」,但不是什麼都忌口,而是限制過油、過鹹食物的攝取量,蛋白質則可以適度食用,比照地中海飲食,限制紅肉攝取量,但雞肉及魚肉等白肉、青菜可以多吃。脂肪肝喝什麼茶?吃什麼最好?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則在臉書指出,根據一篇來自英國的大型前瞻性研究指出,多吃富含類黃酮的食物(flavonoid-rich food)可能與預防脂肪肝疾病有關,類黃酮有助於抗炎、改善胰島素抵抗與調節脂質代謝的機制作用,可降低19%罹患脂肪肝的風險。該研究定義的類黃酮食物包括以下,特別是蘋果與茶的攝取顯著降低罹脂肪肝風險。.茶(紅茶與綠茶).蘋果.莓果.紅酒.葡萄.甜椒.洋蔥.黑巧克力.橘類水果(例如柳橙與葡萄柚)【參考資料】.《王介立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2-01 焦點.元氣新聞
「床的世界」總經理陳俊傑失足逝 預防居家跌倒風險留意5要點
老字號本土寢具品牌「床的世界」30日發重訊公告總經理陳俊傑過世,享年51歲。陳俊傑弟弟透過臉書揭露噩耗,「Jason哥爬樓梯不慎失足跌倒,撞到頭部,顱內出血,送醫急救無效。」為何跌倒如此奪命?事實上,絕大部分民眾並未意識到居家防跌的重要。醫師指出,跌倒致死事件層出不窮且不分年紀,只是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建議老年人平時多訓練自身的肌力,當跌倒發生時才可以增加緩衝的時間,防堵直接撞擊頭部後死亡。台北神經醫學中心院長蔣永孝曾受訪表示,腦部是人體中最脆弱的部位,送至急診的腦外傷患者,多數是「路倒」的民眾,雖然難以想像,若是跌倒時並沒有即時用手部或身體其他部位支撐,來緩衝撞擊力量,光是跌倒直接撞擊頭部都可能造成腦死。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跌倒為年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65歲以上年長者1年內曾跌倒的比率為16.5%,最常跌倒的地點為居家家具旁(23.7%)、浴室及淋浴間、廁所(12.3%),最常見的跌傷部位在下肢、頭部、上肢及髖骨。【延伸閱讀: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預防跌倒風險5要點國健署傳授居家環境安全檢核5要點,呼籲民眾平時多注意居家環境安全,減少跌倒風險,也避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發生期間因跌倒就醫而須進出醫院,減少感染風險。第1點:地板乾淨又暢通 行走活動沒煩惱.地板保持乾燥,避免滑倒。.家具遠離走道,雜物收納整齊,電線靠牆收好,避免絆倒。.去除地毯及踏墊皺褶及捲起的邊緣,腳踏墊底下加上防滑墊。第2點:居家照明要注意 看得清楚不跌倒.注意室內燈光是否足夠明亮,可加裝小夜燈增加亮度。.電燈開關應接近門口,並且能輕易觸按。 第3點:樓梯安全要顧好 上下樓梯更可「靠」.樓梯應有穩固的扶手,並收拾整潔。.樓梯的邊緣需能辨識清楚,最好與樓梯面不同顏色並加裝止滑條。.樓梯上方及底部應各有1個電燈開關。第4點:浴廁防跌做得好 洗澡如廁沒困擾.於洗臉盆及馬桶旁加裝扶手。.浴室放置防滑墊。.沐浴用品及毛巾放置在合適高度,避免彎腰或踮腳拿取。第5點:臥房環境規劃好 起床活動精神好.床的高度不宜過高或過低,要能容易上下床。.床邊應有放置助行器或拐杖的地方,以便長輩上下床時拿取。.從床上要能輕易開關燈,黑暗中需能清楚辨識開關。》國健署「長者防跌妙招手冊」
-
2024-11-30 養生.營養食譜
天冷喝酒暖身只是短暫錯覺!8食材助祛寒 黑芝麻、香蕉都適合
受大陸冷氣團影響,這幾天真的感覺變冷了。而在天氣冷時,總想吃或喝點什麼暖身。《元氣網》整理可幫助祛寒暖身的食材,例如山藥、黑芝麻、香蕉等。熱飲也是冬季必備,絕對不能因為天冷少喝水。醫師還提醒,喝酒暖身只是暫時的,喝完只會覺得更冷。冬季祛寒暖身8食材1.薑一杯單純的熱薑茶,最能讓人在寒冷的日子裡感到溫暖。薑加熱會產生薑烯酚,有助促進新陳代謝,可為料理調味增香,也可磨泥後拌麵線或搭配奶茶。2.辣椒嗜吃辣的人,天氣冷時更可以明正言順吃點辣椒,因為辛辣可使末梢毛細血管擴張,使流向體表的血液增加,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以抵禦寒冷。3.堅果天氣冷時就算已經吃飽了,仍特別想吃零食,這時不妨吃點堅果、核桃、杏仁果等堅果類零食,堅果類熱量高,但也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一小把就能讓你快速補充能量。4.黑豆 富含蛋白質、鐵質、花青素、異黃酮素等營養,搭配排骨燉滷,可品嚐豆香與綿密口感。5.黑芝麻 芝麻除能做成麻油,製成各式食補料理;還能打成黑芝麻飲,品味濃郁香氣。6.桂圓 桂圓是龍眼經日曬或烘焙後製成,適合搭配主食、煮湯、作甜點等甜鹹料理。7.山藥 山藥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及鉀等營養,適合直接香煎或做煎餅。8.香蕉香蕉富含維生素B群和鎂,有助於身體的甲狀腺和腎上腺在寒冷的天氣中調節體溫。天冷還要多喝水 喝酒暖身是錯覺!除了上述食物,冬天幫助身體保持溫暖的方法還要多喝水!千萬不要因為天冷不流汗就減少喝水,可喝溫熱水,水有助於調節體內溫度。偶爾喝點熱茶及熱咖啡,也是暖身的好方法。此外,有些人在天冷時喜歡喝點酒,事實上,天冷喝酒可暖身是錯覺!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王宗道曾受訪指出,酒精會讓心跳加速、血管擴張,熱量被血流帶到身體表面,人會暫時覺得溫暖,但要注意的是,血管擴張也會加速散熱,接下來身體會感覺更冷。【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Eating Well》.《Hy-Vee Pharmacy Solutions》.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11-27 養生.營養食譜
「亞硝胺」剋星,用它包烤肉吃解膩又健康!一狀況避免選購
你認識萵苣嗎?聽到萵苣可能就以為是西式義式餐點吃的「生菜」,除了生菜,平常你可能也蠻常吃萵苣,只是不知道。例如去小吃店麵館常會叫一盤「大陸妹」,它就是萵苣的一種,叫做「福山萵苣」。萵苣堪稱「最乾淨蔬菜」 更是「亞硝胺」剋星萵苣是相當優質的蔬菜,含有95%以上的超高含水量及豐富營養,包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鉀、鈣、磷、鎂、鈉等。並且它熱量很低,每100克只有12大卡。而因為萵苣生長速度快、較少病蟲害,栽培過程使用少用農藥也是它一大優勢,在食藥署年度水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大部分都是合格,堪稱「最乾淨蔬菜」。更厲害的是,萵苣葉可以分解食物中的亞硝胺,被稱為天然的亞硝鹽阻斷劑。尤其烤肉時最常出現亞硝胺,所以很多人用它包著烤肉吃,不但可解膩也更健康。挑選萵苣小秘訣 葉脈紅化避免選購而萵苣家族不止一種,根據《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指出,其實萵苣有很多種類,根據食用部位,分為葉用萵苣 和莖用萵苣,其中葉用萵苣又依照生長的形狀分為結球萵苣、半結球萵苣與不結球萵苣。挑選時,注意看葉片應要完整無破損或蟲孔,葉片顏色翠綠不要黃化,葉片硬質不軟化腐爛。結球萵苣與蘿蔓萵苣長期貯藏後,葉片上會產生褐斑,如果外葉葉脈紅化成粉紅色或紅褐色,應避免選購。萵苣與蘋果、香蕉一起放較容易爛萵苣的葉片遇水容易軟爛,保存時應避免事先清洗,需保持乾燥以塑膠袋包裹好,擠出空氣置於冰箱的冷藏區即可。還要特別注意的是,萵苣要避免與蘋果、西洋梨、木瓜和香蕉等水果一起保存,由於這些水果保存過程中會產生高量乙烯與二氧化碳,易造成萵苣葉片黃化甚至出現褐色斑點,影響萵苣品質。【參考資料】.《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 .《衛福部食藥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27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幾點吃最適合?專家建議不要太晚吃,「這時間點」吃最能護心控膽固醇
早餐無疑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但什麼時間點吃早餐,有影響嗎?營養師建議不要太晚吃,盡量在起床後兩小時內吃早餐,均衡的早餐讓可以保持心臟健康,也能幫助控制膽固醇。吃早餐好處多吃一頓健康的早餐,可以為你開啟充滿活力的一天。研究指出,每周至少吃三次早餐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顯著降低,以及降低糖尿病、高血壓、肥胖、中風等疾病的風險,而均衡的早餐內容更可以保持心臟健康、並解決高膽固醇問題。吃什麼早餐能改善心臟健康、降低膽固醇?但很多人早上趕上班上學,就算早餐有吃也是隨便吃。根據之前台灣癌症基金會《國人早餐選擇及身體健康表現調查》,台灣民眾最常吃的前5名早餐組合都是「麵包、三明治、蛋餅」搭配「豆漿、咖啡、牛奶」,很多是容易造成精神不濟的「高碳水食物」,膳食纖維比例嚴重不足,吃了容易使血糖迅速升高,導致人感到昏昏欲睡、沒精神。所以早餐並不是隨便吃就好。吃什麼樣的早餐內容,才能改善心臟健康、降低膽固醇?應盡量選擇富含纖維、健康脂肪和蛋白質、低添加糖含量的早餐,建議多吃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堅果、種子、燕麥和全穀物等,對高膽固醇者特別有益。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植物化學物質和纖維的良好來源,而全麥吐司或麥片提供B群維生素,此外,燕麥片可以降低血清膽固醇。並要避免食用高糖食品,例如甜甜圈、糕點等,吃這些會增加膽固醇的飽和脂肪。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也曾在臉書粉專分享,早餐少吃三明治、麵包這類高熱量的精緻澱粉食物,早上吃「含油澱粉」會造成脂肪肝。他建議可以吃水煮蛋、雞胸肉、花椰菜、地瓜、燕麥等。燕麥雖然也是澱粉,但燕麥屬於非精緻澱粉,接近天然植物原型,食用後血糖上升慢,不像白飯和麵包容易讓人發胖。什麼時間吃早餐較適當?一起床就要先吃早餐嗎?但什麼時間點吃早餐比較適當?是起床後馬上吃呢,還是先喝一杯咖啡再吃早餐比較好呢?根據《Eating Well》訪問營養師Veronica Rouse,普遍的共識是早點吃比較好,建議起床後兩小時內吃早餐,可以幫助控制膽固醇。不吃早餐的人往往在隨後的進食吃更多,若能以營養豐富的早餐開始新的一天可以抑制飢餓感,並減少吃不健康零食的可能性。【參考資料】.《Eating Well》.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26 醫療.眼部
常頭痛、眼睛疲勞…5現象陸續發生 暗示你的眼鏡該換了!
許多人戴眼鏡後,經常會忽略眼鏡是否已經過期,或不適合自己的視力需求。但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視力可能會發生變化,鏡片也會逐漸老化。那麼,我們怎麼知道怎樣要換眼鏡呢?怎麼知道眼鏡該換了?1.視力模糊:如果你發現看東西的時候,越來越不清楚,這很可能意味著你的視力已經改變,眼鏡度數不再適合你,這時候就該考慮檢查視力,並更換新的眼鏡了。2.頭痛和眼睛疲勞:長時間佩戴不合適的眼鏡,會導致眼睛疲勞,甚至引發頭痛。當你需要不斷地調整眼睛的焦距,才能看清物體時,眼部肌肉會過度使用,從而引起眼部不適或頭痛。如果你經常在使用電腦或閱讀時感到眼睛酸澀脹痛,這也可能是眼鏡度數不合適的信號喔。3.眼鏡磨損或損壞:眼鏡戴久了,鏡片容易出現刮痕,這些刮痕會影響你的視野,讓你看東西變得模糊不清。此外,眼鏡框架也可能會鬆動或變形,戴起來也會不舒服,甚至影響眼鏡的穩定性。4.看夜景變得困難:夜間視力變差通常原因是,眼睛對光線的反應能力減弱,而這可能與眼鏡度數不合適有關。視力變差會增加夜間駕駛的風險,這時候請盡快就醫,看看是否需要更換新的眼鏡來改善夜間視力。5.雙眼視差增加:有時候,你可能會無法同時對焦,或嚴重點,需要閉上一隻眼才能看清東西。如果發現這種情況,應該馬上進行視力檢查,也可能需要更換不同度數的眼鏡,來調整雙眼的視力平衡。無論如何,如果你覺得眼鏡戴起來不舒服,或是覺得用眼很容易累,那就可以考慮換眼鏡了喔!(本文轉載自《粘靖旻眼科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
2024-11-26 醫療.新陳代謝
三餐先吃蛋白質助控糖!進食3步驟 澱粉一定要後面吃
營養學專家洪泰雄分享,友人落實三餐「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澱粉」,讓糖化血色素(HbA1c)從9%降到5.7%,還被醫師建議停用降血糖藥。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認可「湯、肉、菜、飯、水果」等用餐順序,確實有助於控制血糖。「三餐先吃蛋白質」有助控糖洪泰雄在臉書表示,三餐先吃蛋白質的飲食策略原則,重點在於蛋白質約占每餐25%至30%、蔬菜應占50%,碳水化合物則占20%至25%,保持各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或長時間空腹。控糖進食3個步驟:第一步是蛋白質如肉類、魚類、蛋、豆腐、豆類等;第二為食用蔬菜如綠葉蔬菜、花椰菜、茄子等富含纖維的食物;第三步是碳水化合物如糙米、地瓜、藜麥等低升糖指數的全穀類。雖然友人落實三餐先吃蛋白質,讓糖化血色素從9%降到5.7%,但洪泰雄表示,另需結合其他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減少精緻糖與澱粉等攝取量,增加運動量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規律生活作息,減少壓力。糖尿病患如想比照辦理,建議在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確保飲食均衡,且符合個人健康狀況。先吃蛋白質或蔬菜皆可 澱粉與水果一定要最後吃陳威龍贊同「三餐先吃蛋白質」飲食策略,他認為,主要關鍵不是在於先吃蛋白質或蔬菜,而是最後再吃澱粉與水果,順序就是湯、肉、菜、飯、水果,「如果有湯,先喝湯再喝水,第二個就是肉,也就是蛋白質,接下來是蔬菜,第四個是澱粉,最後才是水果。」陳威龍說,實施這套進食順序,讓胃先消化蛋白質、蔬菜等食物,再吸收澱粉,血糖就也不會立刻飆升;當食物進入胃,會刺激人體的腸道分泌腸泌素,其中GLP-1會讓胃的蠕動變慢,增加飽足感並降低食慾,也會刺激人體分泌胰島素,不會吃下太多澱粉。陳威龍說,吃下蛋白質,較不會刺激人體分泌胰島素,胰島素除了幫助降低血糖,也是合成脂肪的荷爾蒙,一但血糖飆升,胰島素容易把過多的能量轉變成脂肪囤積起來,久而久之造成肥胖、脂肪肝。進行中高強度活動者不適合先吃蛋白質陳威龍強調,「三餐先吃蛋白質的飲食策略是利大於弊」,可以幫助族群有糖尿病患,以及正在減重的人。不過,將於進行中高強度體育活動,或對熱量有一定需求的民眾,因需要碳水化合物提供即時能量,若先吃蛋白質再吃澱粉,可能適得其反。陳威龍舉例,很多足球或籃球運動員在比賽開始前或中場休息時,常吃一根香蕉,若改成吃兩顆蛋,可能來不及提供及時能量,「就會比較沒有力氣。」
-
2024-11-25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發炎反應並提升免疫力?教授解析酥油到底有無健康益處
臉書朋友Sherry在2024-11-7傳來簡訊:林教授早安,剛剛我男友發了一個新聞,裡面說的是酥油對腸道的修復效果,因為我看了覺得非常的詭異,想了解是否正確,也因搜尋教授網站上面沒有提及到酥油,所以想詢問教授,感謝您!(註:Sherry在下一個簡訊裡說她購買了我整套的《餐桌上的偽科學》系列書籍,雖然還沒看完,但很開心已經戒掉了所有的維他命,改以原型食物為營養來源)Sherry所說的新聞是一篇2024-11-7發表在《三立新聞網》的文章不是橄欖油!「1種油」能修復腸道細胞、抗發炎:堪稱天然仙丹。它的第一段是:一般會認為飽和脂肪酸較不利健康,但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酥油(英文稱為 Ghee,也稱無水奶油),含有較高濃度的丁酸,有助於腸道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對於腸漏症患者而言,是一種天然的「仙丹」,可以降低全身發炎反應,並提升免疫力。這篇文章還有這兩句話:1.李思賢表示,酥油幾乎只含脂肪,因此對乳糖或牛奶蛋白過敏的人來說,是一個更為安全的選擇。2.他表示,酥油和奶油都含有少量天然的反式脂肪(不同於人工反式脂肪),及共軛亞油酸(CLA),這些成分有助於體重控制,並可能提供一些健康益處。其實,有關酥油對健康的好處已經在網路上流傳20多年了,只不過吹的牛是一年比一年大隻。例如冒牌醫生柏格在2024-10-14發表的Ghee: Benefits, Nutrition, and How to Use(酥油:好處,營養,以及如何用)。它的第一段是:幾個世紀以來,酥油一直是傳統印度美食和阿育吠陀醫學的基石。這種金色的澄清奶油不僅是一種豐富可口的烹飪脂肪,也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可以增強您的健康和福祉。了解酥油的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好處,並了解如何將這種多功能脂肪融入您的健康習慣中。上面這段話裡說「酥油一直是傳統印度美食和阿育吠陀醫學的基石」,但其實酥油的境界是遠高於「美食」、「醫學」。「醍醐灌頂」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而它其實是一個極其崇高的印度宗教儀式,其中所使用的「醍醐」就是「酥油」,請看維基百科,百度百科,漢典,教育部成語典。用Ghee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做標題搜索,會出現133篇論文,而絕大多數是出自印度,足見這些酥油論文是沾了印度之光。這133篇論文裡,沒有任何一篇是跟「腸道細胞的修復與再生」,「腸漏症」,「全身發炎反應」,「提升免疫力」,「乳糖或牛奶蛋白過敏」,或「體重控制」有關聯。至於酥油所含的丁酸和共軛亞油酸跟這些身體情況的關聯性,頂多也只是擦邊球。(請看下文)英國營養學期刊在2022-11-14發表Effects of diets rich in ghee or olive oil on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healthy adults: a two-period, crossover, randomised trial(富含酥油或橄欖油的飲食對健康成年人心臟代謝危險因子的影響:一項兩期交叉隨機試驗),結論是:與橄欖油相比,以飽和脂肪為主的酥油對血漿載脂蛋白B 和非HDL 膽固醇的影響較大,為現有建議用富含不飽和脂肪的膳食脂肪取代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膳食脂肪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英國營養學期刊又在2024-6-18發表The effects of replacing ghee with rapeseed oil on liver steatosis and enzymes, lipid profil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以菜籽油取代酥油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臟脂肪變性和酵素、血脂、胰島素抗性和人體測量的影響: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結論是:使用菜籽油代替酥油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臟脂肪變性和酵素、血糖變數和人體測量結果。克里夫蘭診所在2021-5-12發表Better Than Butter? Separating Ghee Fact From Fiction(比奶油好嗎?將酥油事實與虛構分開),其結尾是:註冊營養師Candace O’Neill澄清了有關酥油的三種常見健康聲稱:1.奶油和酥油的乳糖和酪蛋白含量都很低,所以沒有所謂的「對乳糖或牛奶蛋白過敏的人來說,酥油是一個更為安全的選擇」。2.酥油含有約 1% 的丁酸,這與結腸產生的丁酸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您也可以透過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全穀物和豆類)來獲得大量的丁酸。這些食物是改善結腸健康的更好方法。3.酥油和奶油含有一種稱為共軛亞麻油酸 (CLA) 的化合物,可能有助於減少脂肪量,但不管是酥油還是奶油,CLA的含量都是微乎其微。(註:請看我發表的共軛亞麻油酸,減肥,無副作用?)這篇文章的結論是:選擇酥油應該是個人喜好的問題,而不是基於任何感知到的健康益處。 酥油中含有的潛在化合物並不足以改善您的健康。原文:酥油是仙丹,李醫師醍醐灌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23 養生.營養食譜
「海上烏金」烏魚全身是寶,這樣烹調去油脂!膽固醇高可以吃烏魚子嗎?
今天(22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小雪」,小雪氣溫開始顯著下降,有句俗諺說:「小雪小到,黑金烏魚跟著到」,農業部推薦大家此時可吃冬季限定美味烏魚!除了大家熟悉較常吃的烏魚子,其實新鮮烏魚魚肉的肉質軟嫩又富含蛋白質,非常適合咀嚼功能較差的老人家食用。烏魚富含蛋白質、油脂 烏魚三寶經濟價值高小雪至大寒的時節,正是臺灣沿海的「烏魚」汛期期間,冬至前後十天為主要盛漁期。農業部臉書指出,有「海上烏金」之稱的烏魚可說是全身都是寶,經濟價值極高,雌烏魚的烏魚子、雄烏魚精囊烏魚鰾、胃囊烏魚肫,被稱為「烏魚三寶」。而剖腹後取了精卵的烏魚魚體,稱為烏魚殼,肉質鮮嫩肥美,含豐富蛋白質和豐厚油脂。烏魚富含蛋白質,尤其經醃製、日曬處理的烏魚子,其蛋白質含量也比烏魚肉來得高。烏魚整體脂肪含量也不低。100公克烏魚,脂肪含量就占了10公克,熱量約有100大卡,屬於中脂肉類。但是跟豬肉、牛肉相比,肉質較軟嫩,蛋白質吸收情況也比一般肉類更好,去除魚刺後,非常適合咀嚼功能較差的老人家食用。產婦吃富含蛋白質的烏魚,也能幫助產後傷口癒合,還能促進乳汁分泌。此外,食欲不好、消化不良的人也很適合食用烏魚等魚肉。而因烏魚肉油脂含量較多,用火烤烹調處理其實是不錯的選擇,能順道除去些許油脂。膽固醇高可以吃烏魚子嗎?烏魚子一天能吃多少?烏魚三寶裡,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烏魚子。烏魚子是烏魚的卵,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每100公克的烏魚子,含有632毫克的膽固醇,但烏魚子膽固醇雖高,飽和脂肪含量低,建議一天食用量最好控制在20公克以下。且烏魚子鈉含量也高,不只是高血脂患者不能多吃,高血壓患者也要節制;尿酸過高、有痛風問題的人也要少吃。【參考資料】.《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知識入口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16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4退休力大調查/七十四歲葉桑 是推理小說家也是稽查員
跟推理小說家葉桑約在校園,他提早抵達,倚著街邊的石柱翻閱筆記本,很想知道眼前場景如果出現在他小說中,會是一段怎樣的描述。很可能是「形象斯文的男性,戴著一副眼鏡,打扮乾淨整齊,看起來是退休的年紀,其實還活躍於兩份工作,推理小說家以及ISO稽核員。」「我的字典裡沒有退休。」葉桑過去曾是藥廠化驗員,培養細菌需要較長時間的等待,於是一邊寫作投稿至報社,後來受邀在聯合報寫專欄,當時剛開放報禁,是寫作的美好時光,稿費加起來比正職薪水高,卅五歲出版第一本小說,之後維持每年出版一本,直到四十三歲。他說,當時很天真沒想過財務問題,四十三歲辭職在家寫作,那個年代也不時興作家到處演講或上節目,一年後有些厭倦,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本想用熱血灌溉文壇花朵,此時外商藥廠找他擔任約聘人員執行專案,不到一年他升為正式員工。儘管外商條件優渥,卻也因為忙碌讓他中斷小說創作。「人生在風平浪靜時,就要想到狂風暴雨時如何因應。」五十歲那年父親去世,身為獨子,理所當然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也是這一年,他開始產生危機感,雖然外商薪水很好,但六十歲得退休。當時沒有勞保新制,不會有退休金,他想要找一份沒有年齡限制的工作,於是辭職考進稽核公司擔任稽核員。稽核員期間經常公務出國,有一天回家看見媽媽跌倒在地爬不起來,心一驚,如果出國時媽媽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從正職稽核員改為兼職,白天照顧母親,外出工作時就申請居家服務,晚上有空就寫稿,今年七月,高齡九十六歲的母親離世後,他依然維持著兩份工作。稽核和寫作是不同專業,但葉桑認為大同小異,他寫的是推理小說,要抽絲剝繭找出真相,而稽核員有點像偵探辦案,過程中必須留意蛛絲馬跡,問話要像蜘蛛結網,跟推理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稽核員三年換證一次,必須研讀最新法規,推理小說也是要與時俱進,因為辦案手法日新月異,而且兩種工作都沒有年齡限制。不退休是因為生活樂趣這個年紀的優勢在於,他的接案少,只要客戶有需要,熬夜趕工隔天早上就可以交出資料,他說,有些客戶要的就是快速,年輕稽核員可能接案太多,一份資料分析往往需要好幾天,相形之下凸顯出他的優點。持續工作帶給他很大成就感,「平常在家附近散步,人家看我是糟老頭,走到餐廳門口還被擋下來問,阿伯你要做什麼。但我從事稽核工作時,專業獲得尊重,受邀參加客戶的員工聚餐也備受禮遇,這些都是生活中的樂趣,金錢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退休後感到失落,可能是對過去的生活品質過於執著,他建議趕緊找一個自我肯定的方式,從自己的愛好延伸擴大,例如喜歡閱讀可以參加作者講座,喜歡寫作就從臉書一天一篇貼文開始寫,他在六十歲那年開始寫臉書,六十五歲出版社再度找上門,一年出一本,目前出了七本小說,去年發行《塵封之謎》,今年年底要出新書《波斯貓在暮靄中唱歌》。葉桑六十五歲出書時跟媽媽一起直播宣傳,問她世界上誰最帥,本來期待自己被稱讚,沒想到媽媽堅持說是裴勇俊。照顧媽媽廿四年,雖然有悲傷的時候,但有時候很好玩、很溫馨快樂,「照顧媽媽初期兩人像朋友一樣,當媽媽逐漸老去不能行動,就當成女兒寵愛,後來媽媽完全失智就當成寵物,無條件愛她。」願老年如流星般消逝葉桑的父親八十八歲離開,媽媽享壽九十六,他預估自己也會長壽,一定要未雨綢繆,預先想好未來廿年的安排,現在持續工作存錢,等年紀更大之後要住進銀髮宅,他開玩笑說,至少不能被媒體下標題「老作家葉桑晚景淒涼」。接續照顧父母至臨終,漫長過程中,自己想要的老後生活樣貌逐漸清晰,「無病無痛地老去、無聲無息地死亡,就像流星一下子消逝。」聽來頗富意境,葉桑點點頭說:「人生不要這麼政治,可以詩意一點。」
-
2024-11-15 性愛.性福教戰
吃越多效果不會越好!泌尿科醫師指點 吃「藍色小藥丸」必知6件事
對於有勃起功能障礙,性行為不順利,可能導致身、心、感情方面的困擾,因此,就醫諮詢、適度的用藥,都是有其必要的,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而完全不行動。好幸福泌尿科診所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教大家,吃藍色小藥丸該注意的6件事。藍色小藥丸要怎麼吃我之前常常提到,如果真的有勃起障礙問題,吃藥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改善方式。那就有人來問我,他有考慮吃壯陽藥,那吃藍色小藥丸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1.選擇合適的壯陽藥: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壯陽藥,像是常見的威爾鋼(Viagra)、犀利士(Cialis)到草本補品等。不同藥物的效果,和作用時間都不一樣,選擇時應該根據自身需求和健康狀況來決定。最重要的是,在服用任何壯陽藥前,請務必先諮詢你的醫師,或是來掛號,才能保證吃下去安全無虞喔。2.不可自行增加劑量:很多人會覺得,壯陽藥就是吃越多,效果就會越好,但其實每種藥物都有其最佳劑量範圍,超過這個範圍,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如頭痛、暈眩、視力模糊甚至心臟問題。因此,我要強調,絕對絕對絕對不可以自行增加劑量,必須嚴格按照醫師或藥師的指示使用。3.避免與某些藥物同時服用:壯陽藥與某些藥物可能會產生相互作用,特別是含有硝酸鹽類的藥物(如治療心絞痛的藥物)。同時使用這兩者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低血壓,甚至危及生命。如果你正在服用任何其他藥物,尤其是心臟病相關的藥物,一定要事先告知醫師,避免潛在的藥物交互作用。4.觀察副作用:只要是藥,基本多少都會有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臉部潮紅、頭痛、胃部不適、鼻塞等,這些症狀通常是輕微的且會隨時間消失。但是,如果你出現了視力模糊、聽力喪失、胸痛,或是一直硬著,怎樣都銷不下去,請馬上停止用藥,並尋求醫療協助。5.避免過量飲酒:飲酒可能會降低壯陽藥的效果,甚至引發一些不良反應。特別是大量飲酒會抑制勃起功能,跟壯陽藥正好互斥。為了確保最佳效果,小酌可能無礙,但最好還是諮詢醫生,了解具體情況,以免傷身。6.心血管疾病要小心:壯陽藥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它們會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向陰莖。如果你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使用壯陽藥前必須非常小心,最好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千萬不要自行服藥。最後我還是要強調,壯陽藥不適合所有人。像是,有些勃起功能障礙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心理治療或其他治療方式,藥物就可能不一定有用了。無論如何,如果有考慮用藥,或是有其他問題,都應就醫討論。【資料來源】.泌尿科高銘鴻醫師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