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9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腹脹
共找到
543
筆 文章
-
-
2021-10-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93歲老婦腹脹吃不下 竟患罕見腹膜偽黏液瘤
宜蘭一名93歲郭姓老婦因為腹部脹氣、食慾不佳,家人以為是老人家消化不良或腸胃潰瘍,陪婦人到台北榮總員山分院就醫,經檢查發現各項腫瘤指數都飆高,竟然是臨床上極為罕見的腹膜偽黏液瘤。高齡郭姓婦人到台北榮總員山分院求診時,發現腹圍逐漸增加,但胃口卻減少,檢查時發現她四肢肌肉萎縮,疑似有腹水,但並不是一般腹水常見的移動性濁音,且腹水太濃稠無法引流。最可疑的是,婦人抽血檢查的多項腫瘤指數明顯飆高,包括CEA:436.7(正常值
-
2021-10-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施打不適 奇美中醫調理緩解副作用
40歲婦人日前施打AZ疫苗,持續一個月出現發燒畏寒,然後失眠、心悸加重等症狀,前往台南永康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求診,經中醫師以滋陰安神、疏通氣機條理後獲得緩解,院方說,疫苗接種迄今,接獲多起不適症狀,透過中醫診治,獲得明顯改善。醫院說,這名婦人有早發性停經,且心律不整,運動後容易頭暈,時常工作壓力大、肩頸僵硬痠痛、長期失眠等情況;其脈象沉而無力、舌頭乾、有裂痕,屬「陰虛氣滯」體質,因此對症下藥。「要避免疫苗注射後的不舒服或者嚴重副作用,中醫會是好幫手!」,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說,中醫治療方針,是糾正人體被激活免疫反應後的失衡狀態。疫苗施打以來,陸續有民眾因為擔心注射後不適而詢問,也有人在接種前後接受中藥調理,注射前多扶正益氣,注射後類流感症狀,以溫通宣發、或解熱藥物,獲得緩解。她表示,輕度疫苗副作用症狀,其實與流感疫苗雷同,中醫解讀並無不同,會根據病人個別體質,以及相關症狀進行治療。至於常見流感疫苗副作用,除局部注射部位紅腫疼痛,還有畏寒、發燒、疲倦、頭痛、肌肉酸痛等似感冒症狀;也可能出現皮膚過敏反應,如搔癢、紅疹,或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表現。而注射前多扶正益氣;注射後類流感症狀,以溫通宣發、或解熱藥物,來有效緩解;針對胃腸道及皮膚過敏,中藥可透發紅疹,理氣化濕改善噁心、腹脹、腹瀉;而針對注射部位軟組織發炎而產生的緊繃腫脹,可用針灸來鬆解。
-
2021-10-0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等到器官刷存在感 事情就大條了
老公:「我個性很好都不會憂鬱!」老婆:「你只會讓別人憂鬱!」很多事,自己沒感覺,但別人有感覺。很多病,自己沒感覺,別人有感覺,例如:人瘦了,自己沒感覺,但別人看出來;或皮膚黃了,自己沒感覺,但別人發現了。有些病,是自己沒感覺,別人也沒感覺,所謂「神不知,鬼不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等到自己有感覺或別人感覺到的時候,可能就是病入膏肓之時,為時太晚了!對肝病而言,更可怕,肝病在初期、中期都沒感覺,老公自己沒感覺,老婆也可能沒感覺,等到有一天自己有感覺或老婆有感覺的時候,就是肝病末期了!因此,了解人體肉身造物者設定機制的極限與瓶頸,才不會延誤自己的健康。對心臟而言,心臟不好,自己感覺可能會喘,會小鹿亂撞、水腫、上氣不接下氣。對肺臟而言,肺出了問題,人會喘、咳嗽、呼吸困難。胃不好,可能會胃痛、噁心、想吐,但也可能長了胃癌而不自知,老婆也不知,等到人消瘦吃不下東西,做胃鏡才發現胃癌末期了。大腸不好,會腹脹、拉肚子,也許只是一般腸炎。大腸長了東西,在初期中期可能都沒有症狀,但如果有一天解血便或大便解不出來,體重減輕,就是大腸癌末期了。膽囊長了石頭,很多人都沒有症狀,只有在健康檢查意外發現,或者是有一天吃了油膩東西後,腹痛如絞,痛苦不堪,檢查才知道膽囊長了「舍利子」。因此,知己知彼,了解自己器官的特點,平日多吸收正確的醫學知識,做好定期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疾病,及早治療,就不會在發現自己得了重病或不治之症之後,自己陷入憂鬱或讓別人憂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5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10-0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生可以變成更稱職的病人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難得的收到了三篇來自不同背景的醫師寫出他們「跨越醫病之間的高牆」的經驗。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家寫出與一位老年癌末病人溫馨的互動,悟出「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另一位醫師因為遇到相當有主見、不容易與醫護人員溝通的病人,使他想到「為什麼不考慮誠心接納,順著病人的主張來進行,再加上持續耐心和關懷,設法探索他的內心世界?」。最後一位醫師生病後,自己注意到身體變化,提醒醫療團隊考慮其他可能性,同時也要避免妄作推斷,誤導主治醫師或醫療團隊,才能做一個稱職的病人。我記得在六年前胃鏡檢查發現感染幽門桿菌接受治療之後,需每三年定期追蹤檢查。兩年前,胃鏡檢查中發現了一個小的(0.8公分)潰瘍,當時醫師看完初步評估是良性的,但是不放心,決定再進一步檢查,醫師在潰瘍處邊缘做了四個切片。第二天,報告證實有一片發現胃腺癌。當時心裡是非常平靜的,並沒有因為罹患癌症而感到恐懼。經過期別檢查,確認病灶沒有轉移。一星期內進行內視鏡下部分胃切除,病理報告為IA期,表示沒有侵犯到黏膜。術後恢復的非常快,四天後就出院了。生活作息恢復正常,上班也沒有問題。然而,一個半月後的凌晨三點,突然間感到肚子一陣絞痛,當時我認為可能是腸子出了問題,上個大號或許可以排除這個疼痛,可是排不出來,只好等到上班時間。我先到急診室做檢查及腹部X光,發現有一段腫脹的小腸。九點多,突然間嘔吐,吐完後肚子更痛了,我心裡想,這不妙,可能發生腸阻塞。經過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後確定是腸阻塞,但是程度不明確,只能繼續在急診室觀察,可是我自己發現肚子越來越痛,給予嗎啡注射也沒有辦法緩解疼痛,所以當時跟主治醫師商量,我認為剖腹探查是避免不了的,結果決定當天下午六點進行手術。等到要手術麻醉時,我已經無法平躺,只能側身等麻醉師給我施打麻醉劑後,才能把我放平,當時連腳都無法伸直。醫師在肚子切開15公分後,發現腸子其中一段有扭轉,表面已經有點狀出血,還好還沒有壞死,等到把那些沾黏的組織切除後,整個腸子很快就恢復到正常的顏色,所以不需要將腸子切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術後第一天,被告知要對著吹氣器認真吹氣,並盡量把痰咳出來。但是並沒有告知以什麼方法最好?肚子上有傷口,無法用腹部用力去咳嗽,因為自己有醫學的常識,我用自己的方法,平躺下來、頭低腳高,再轉向左側側躺,利用引流的方式,很快地順利將第一口痰給吐出來。第二天,尿管移除後,護理人員建議可以多下床走走,比較容易排氣,但沒有告知走多久?我繞著病房外的走道走,發現走一圈是250步,走完兩個病房是600步,第三天終於排氣了,護理人員告知可以少量多餐開始進食,早餐給300 CC的粥,由於多天未進食,感覺非常饑餓,立刻就吃完了;中午也是300 CC的粥、晚上五點還是300 CC的粥,吃完了以後發現肚子脹得一塌糊塗,護理人員說可以擦薄荷油按摩,增加腸蠕動、減少脹氣,結果我對簿荷油過敏,整個肚子變成紅肚子,到了晚上十一點還是沒有改善腹脹感,只好自己用催吐的方式吐出一點,直到第二天才慢慢不脹。第四天起就自己準備流質飲食了,此時才知道,少量多餐是多麼空洞的一句話,應該盡量數字化才能夠讓病人能夠接受。經過兩次的住院,第一次是內視鏡手術切除胃的病灶,檢查發現是初期癌,可見定期身體檢查的重要性,尤其是有幽門桿菌的病史;第二次住院發現,自己對自己身體的感受、觀察非常重要,因為一般人要做剖腹探查,常常要有合適的適應症,對一個影像檢查有懷疑,但阻塞程度不明確的病人,有時候觀察或許會解除他的阻塞,但是在嘔吐完以後卻更痛,同時持續越來越嚴重的腹絞痛,這時應當有自己的警覺,並主動跟醫護人員反應,盡快接受進一步的處理,而不是再觀察等待,否則會失去最適當的手術時機。在病房的照顧上,要量化,不管要咳出第一口痰、走多久的路?少量多餐的定義?量化能讓病人能夠有依據可遵循,這次住院中最好笑的是,第四天主治醫師查房看肚子的時候說怎麼會有一個紅紅的肚子?當我從醫生的身份轉變成病人時,從提供醫療照顧者變成接受醫療照顧者,心情上有很大的落差與衝擊,但是心情平靜下來後,我想我應該盡量做好一個好病人,更嚴謹正確的提供我的症狀、發生經過、誘因、程度、頻率、對於身體的影響及改變,會讓主治醫師能夠即時的診斷及治療。當醫師面對病人時,他能以他的醫學專業迅速地做診斷及決定治療的方式,但如果他的病人也是一位醫師,那他會再三考慮,希望能夠得到十分充足的證據或症狀,才決定治療的方式。我想,當一個稱職的病人,是每一個人生病時的職責,尤其是當醫師變成病人時,更應該放下當醫師的身段,好好認真的去扮演病人的角色,據實紀錄自己注意到的身體異常之處,以提醒醫療團隊考慮其他可能性,同時也要避免對非自己專業的醫學領域妄作推斷,誤導主治醫師或醫療團隊。
-
2021-09-29 養生.聰明飲食
兒茶素利減肥、防失智、助防癌!營養師:不只綠茶,這些都吃得到
喝茶有利身體健康,當中關鍵營養之一包括了兒茶素。兒茶素許多人會直接聯想到減肥,其實好處不單僅限於此,對整體健康也非常有利。嫚嫚營養師就指出常見好處及食材,民眾可以適度的從日常食物適度攝取,幫助養生。 兒茶素促代謝、助養生,還有助防範疾病纏身! 嫚嫚營養師指出,兒茶素相當有助於減肥,其可燃燒、代謝脂肪,在運動前一小時飲用無糖綠茶攝取兒茶素,更有助於減重。而代謝症候群最常見的症狀即為腹部累積脂肪,飲茶大國日本也有一項900多名男性試驗者的研究發現,每日喝約600毫升的無糖綠茶,體重、腰圍、腹部脂肪、肝臟脂肪等,皆有明顯改善。 除了對減肥有利,兒茶素也有助於防範慢性疾病,其可抑制人體的澱粉酶、脂肪酶,讓身體對澱粉、脂肪的吸收率、吸收速度下降,因此也有助於血糖、血脂穩定。日本也曾做過一項多達一萬七千名試驗者的研究,發現平均每日喝上200毫升6杯的無糖綠茶,可降低約可降33%糖尿病發生率。 除此之外,兒茶素對於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退化也具有輔助改善效果,2015年於美國推出有助對抗失智症的「麥得飲食」,兒茶素就是關鍵營養之一。 兒茶素在防範細菌病毒方面也有不錯的效果,其可抑制病菌的複製能力,以一般流感病毒來看,常喝無糖綠茶者發病率、重症率相對較低。許多人也認為蛀牙、牙周病等機會較少,確實也是同樣的道理。 眾多研究當中,備受矚目的也包括兒茶素的抗癌能力,其因同時具抗發炎、抗氧化特性,並且誘導癌細胞凋亡,對於防範癌症、輔助改善癌症相當有利。以目前現有研究來看,有利對抗包括肺癌、食道癌、胃癌、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癌症。 兒茶素常見食材助養生,搭配維生素C促吸收率! 嫚嫚營養師表示,兒茶素是一種類黃酮素,廣泛存在於茶類當中。茶以發酵程度低到高分為綠茶、烏龍茶、紅茶來看,未發酵的綠茶兒茶素含量最高,烏龍茶其次,發酵程度較高的紅茶雖然含量較低,但也可見些許的兒茶素存在,大多以轉換成茶黃素,也就是紅茶的顏色。 除此之外,可可當中也含有兒茶素的存在,濃度越高、越純的黑巧克力,可攝取到的兒茶素就越高,因此建議若要從此攝取,可挑選濃度85%以上的黑巧克力。另外像是紅酒,或蔓越莓、柿子等多數紅果類食材也可攝取到兒茶素。 值得一提的是,維生素C有助於提升兒茶素的吸收率,因此像是在喝茶、吃黑巧克力時,也可以適度的搭配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奇異果、芭樂、草莓等。 兒茶素攝取不宜過多,部分族群應酌量攝取! 不過即便兒茶素有助於身體健康,但對少部分族群或攝取過量也還是可能帶來不適,主要在於腸胃道方面,例如腹脹、腹瀉、噁心、消化不良等,相關族群需注意。 另外,兒茶素每日建議最高攝取量不得超過800毫克,以避免造成肝臟負擔,特別若是從保健品、營養品額外補充兒茶素,更需多加留意安全劑量,日前美國就有民眾因攝取過量,兩三個月後需進行換肝手術的不幸案例。 兒茶素常見的攝取來源為茶和黑巧克力,兩者皆含有咖啡因,雖然影響程度不如咖啡劇烈,但若有失眠等睡眠障礙者,還是需留意攝取量及時間,建議過了中午後就別再攝取,以避免影響到當日睡眠。 《延伸閱讀》 .防癌之王: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睡不好傷大腦記憶差?睡得多不如睡得好,簡單方法幫助深度睡眠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8 養生.聰明飲食
蓮霧較低糖、顧血管!營養師:一類人最多每日2顆
口感清脆多汁、清爽可口的蓮霧,是夏季前後台灣常見的水果,近日因農產技術發達,各季節也都有機會吃到不同品種的蓮霧。不過蓮霧的好不僅在於味美,簡鈺樺營養師就表示,其好處也包括含有相當豐富的營養,且糖分不高,對健康相當有利。 蓮霧低糖又養生,糖友一天4顆也OK! 簡鈺樺營養師指出,蓮霧富含的眾多營養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果膠特別突出,其有助吸附水分,延長人體的飽足感,並且有助降低膽固醇吸收,有利於防範心血管疾病。不僅如此,還有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幫助身體排毒,降低腸道和糞便長時間接觸的機會,間接也能減少息肉、腫瘤、癌細胞增長的機會。 除此之外,蓮霧的植化素和各類水果一樣,有助抗氧化、抗發炎,而它也含有豐富的鉀離子,現代人常見飲食不正常,多有鈉離子偏高的情況,長期下來恐增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風險,鉀離子就有助平衡。另外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除了民眾耳熟能詳有利保養眼睛、防範眼疾的好處外,也有助修復腸道等身體各處黏膜,對健康也是相當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蓮霧是屬於糖分較低的水果,對高血糖、糖尿病患者而言相當友善。簡鈺樺營養師表示,蓮霧在一般情況下,糖友等血糖問題者,若只吃蓮霧而不選擇其他水果的情況下,一日可以吃中小型約兩顆,約等於1份水果。若想多加攝取,和常人一樣吃到四顆也沒問題,約等於兩份水果。不過,若超過則需注意,以避免無意間糖份攝取過量。 蓮霧膳食纖維、鉀豐富,腸道不佳、限鉀者酌量!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蓮霧可說是相當親民的水果,一般而言絕大多數的民眾都可以放心的實用,酌量即可,就連常需要謹慎留意份量的糖友也可以稍多吃一點。不過因鉀含量較高,對腎臟病等限鉀者來說,還是得酌量食用,另外也因為膳食纖維豐富,腸道較為敏感、容易腹瀉、腹脹等族群,也要控制量,以避免成了腹部負擔。若一般人一日可食用4顆,上述族群建議避免超過2顆。 蓮霧塗鹽巴防腹脹?營養師:酌量更實際。 至於網路、民眾口耳相傳或習慣,有些民眾在吃蓮霧時會塗抹鹽巴、泡鹽巴水,有得人是出自於口味,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樣的吃法有助防腹脹等腸道不適,畢竟膳食纖維豐富是蓮霧的特色之一。 對於這點,簡鈺樺營養師建議,若吃蓮霧有可能會有腹部不適的問題,建議重點放在多留意攝取份量,而非塗抹鹽巴。因為即便塗抹鹽巴,容易腹部不適的族群一樣還是可能會有不舒服的情況,這樣的作法不僅無法確實的避免問題,反而會增加不必要的鈉離子攝取,增加身體負擔。當然,若是個人口味偏好自然是另當別論,但還是建議避免為佳,以利健康。 《延伸閱讀》 .釋迦有助保養血管、增強免疫力!營養師教2保存吃滿營養! .7類營養素助防疫、提升保護力!營養師:有助抗病毒、抗發炎、抗氧化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7 寵物.寵物疾病
寵物知識+/吃完飯別立刻帶狗狗散步 當心罹致命的「胃扭轉」
「吃飽飯不宜運動」在人類是基本常識,用餐完激烈運動容易導致腹痛等腸胃道疾病,這個道理同樣適用在家犬。有些飼主會在狗狗吃完飯立刻帶去散步、與牠玩拋接球和玩具,或是讓牠在庭院奔跑,這些運動都容易讓狗狗罹患「胃擴張和胃扭轉」(GDV,Gastric Dilatation & Volvulus),這種病易發於大狗和胸腔深的犬種。胃擴張的成因包括飲食飲水過量過快、飯後過度運動等;而胃扭轉則會內臟衰竭壞死,在短短數小時即可能喪命。發生GDV時,胃壓迫刺激橫隔膜,導致狗狗出現腹脹、打嗝等症狀。如果不是因為吃太快而導致的暫時性腹漲,而是腹部上方鼓起,而且狗狗看起來很難受,建議盡快送醫診治。GDV的症狀還包括頻繁嘔吐、乾嘔、流口水、氣喘等,如果放著不管,一段時間後腹部膨脹得更明顯,症狀加劇,狗狗最終會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如何預防GDV?防止狗狗罹患GDV,不要一次大量餵食過度,每餐要定量,也不要讓狗狗吃太快,不要一次喝太多水,留意狗狗用餐完的的狀態。運動方面,如果習慣一進食完馬上散步或活動,容易誘發GDV,建議吃完飯1~2小時後,再空出一點時間帶出去散散步。
-
2021-09-25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常莫名手腳麻、無力?3招改善氣血循環
大部分女性、中老年人的體質都傾向於氣滯血瘀,身體經常發生一些不明原因的「不通暢」現象。如出現頭痛、抑鬱、乳腺增生、痛經、腹脹、便秘、黃褐斑、閉經、手腳麻木、精神頭不振、無力等。所以,長期氣滯血瘀,令身體的微循環受阻,成為多種疾病發生的基礎,故而也出現了「久病必有淤」的說法。 現代人易氣血不通暢而現代人因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精神壓力、生活環境等,易造成氣滯血瘀。且現在的食物多精緻化,甜食多、油脂多、鹽分多,加上飲料多飲水不足,更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影響血液通暢。 且所謂「動能生陽」,有陽氣才會推動氣血運行。因此若缺乏運動,氣血運行就會遲緩。長期精神壓力大,也會形成氣鬱體質,另外,飲食上生冷不忌、長期吹空調、酗酒等,也會損害身體陽氣,出現氣滯血瘀問題。 如何改善氣滯血瘀? 1.溫性的食物,如洋蔥、生薑、大蔥、蒜等,這些食物性味溫、辛,具有行氣活血的作用。 2.黃酒,中醫認為它具有通血脈、禦寒、和血、行氣、發汗的作用。 3.玫瑰茶,具有行氣解郁、和血散瘀的作用,中醫說可以調理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脘腹脹痛。 另外,如果想要改變氣滯血瘀還得配合日常保健,除了注意飲食、睡眠和多鍛煉之外,可以選擇泡腳、按摩、拔罐等。最後,當然造成身體麻木感的原因很多,若長期有麻木的問題,還是建議尋求醫療的診斷和協助,以免因重大疾病而延誤可及早醫治的病情。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1-09-19 養生.聰明飲食
柚子助排便、排毒、防癌、低熱量,營養師:好處多平常就可以吃!
柚子是每到中秋節必會出現的人氣水果,不過其實它的營養價值相當高,嫚嫚營養師建議平時就可以攝取,未必要等到中秋節才吃,不過當然,攝取上還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來看營養師怎麼說! 柚子4大營養好處多,營養師:平常就可以吃! 嫚嫚營養師指出,柚子含有的營養非常豐富,當中最出色的包括了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離子、柚皮素等,各個都是對健康有利的養生高手。 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最廣為人知的好處就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糞便成型、有利排便、排毒等。嫚嫚營養師實測,柚子一份165公克,裝在碗裡八分滿,就足足可提供2.1克的膳食纖維,已比一盤高麗菜(100g含1.1克膳食纖維)還多出不少,因此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吃完柚子都會有排便相當順暢的體驗。 維生素C:除此之外,柚子的維生素C含量也相當高,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抗氧化、維持身體各處健康的基本運作等,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嫚嫚營養師指出,一份165公克的柚子就有84毫克的維生素C,以一般成人一日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來看,一份柚子就可補足八分滿。說到這,也提醒像是壓力大、抽菸者是屬於體內維生素C消耗量特別大的族群,更加需要注意每充足夠的維生素C,建議可以每天攝取超過100毫克,但不超過2000 毫克。 鉀離子:另外,柚子也含有非常豐富的鉀離子,可視為高鉀食材,一份可提供約210毫克。鉀離子可說是現代人普遍最需要的營養之一,現今社會常見口味偏重,即便自己認為口味並不重,也常有鈉攝取過量的情況,像是加工食品、速食及零食都含有鈉,鈉離子偏高,對於血壓、水腫等相當不利,鉀離子有助於平衡,呈現鈉鉀平衡的狀態,有助於身體健康。 柚皮素:至於柚皮素,其為植化素的一種,可活化肝臟的解毒酵素,解毒酵素佳,可將體內毒素轉化成無毒性、低毒性的物質排出體外,因此對於防癌非常有幫助。且柚皮素也具抗氧化特性,可對抗自由基、修復DNA,人體的癌細胞就是出自於本身體內的細胞突變所致,因此可再度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也有助調節血脂、降低壞膽固醇,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柚子熱量高不利控制體重?營養師:其實沒有特別高。 值得一提的是,柚子常常被提醒不宜過多,因為熱量高,吃多容易變胖,這讓不少減重者望之卻步。嫚嫚營養師對此感到好奇,實測之下發現柚子的熱量一份只有僅僅約55大卡,是屬於熱量合理的水果。當然,每位專家研究、看法各不同,民眾可參考。 吃柚留意3件事,適度攝取更健康! 好處太好,不宜過多:不過雖然柚子營養豐富、對健康有利、好處不少、又是熱量不高的水果,但確實也不宜多吃,嫚嫚營養師指出,關鍵就在於它的好處太過卓越。如同前述所提到的,柚子是膳食纖維含量非常高的水果,對於腸道的影響相當顯著,但吃多恐怕過猶不及,使得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的情況。 部分疾病族群注意份量:對於糖尿病、高血糖者而言,畢竟還是水果,攝取還是要酌量。而因柚子鉀含量高,腎臟病、心律不整等限鉀族群不宜。上述族群皆建議一日最多一份為佳。 用藥者注意時間及份量:最需要注意的其中一點也包括了用藥,用藥者應注意吃柚子的時間,前後應間隔2~3小時。因為前述所提到的柚皮素雖然對人體健康,但也會對部分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而藥物對人體的影響有部分研究認為是長時間存在於體內的,特別是慢性病藥物,只是在約1-2小時藥物效果會達到最高值,其後下降並恆定,這也是為什麼檢查時也會測量得到。因此除了注意時間之外,用藥者也應注意份量。 嫚嫚營養師建議,柚子對人體相當有利,不用等到中秋節再大嗑一番,平時就可以適度攝取,只要注意上述這些情況,便可在攝取營養、享受美味時,同時兼顧健康! 《延伸閱讀》 .糖友、三高、痛風留意烤肉醬!營養師4招避開隱藏地雷。 .吃柚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藥師:留意4原則,最少間隔2小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18 養生.抗老養生
中秋團圓不想成為月半臉 按摩「這幾個穴位」加速體內代謝
中秋時節前後,生活往往離不開柚子、月餅及聚餐烤肉,如何快樂團圓享受佳節氣氛,安然度過一片美食誘惑又不會付出月圓臉更圓的代價,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張馨予提出以下應景的飲食活動供大家參考。柚子1日食用量 2個拳頭大小柚子維他命C的含量雖高,但是熱量也不少。如果整日只食用柚子1種水果,約可食用半顆柚子的量(以女性拳頭大小評估,1日可食用量為兩個拳頭大小),熱量攝取可以控制在180大卡。柚子食用過量除了熱量超標以外,還有可能因為攝取較多膳食纖維及過多維他命C,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月餅熱量高 建議多人分食攤熱量月餅是1種高糖的精緻食品,主要成分有油脂、雞蛋、麵粉及糖。雖然現在有一些標榜低糖、健康的月餅可供選擇,但和天然的食物相比,高醣高脂的月餅還是會讓熱量攝取量比較高。在食用時可以考慮減少每次的食用量,像是多人分食,淺嚐輒止,可以吃到不同口味,又不會增加身體太多負擔;或是在食用月餅當天,減少正餐的澱粉攝取量都是不錯的方法。烤肉多選天然食材 避免烤太多熱量超標烤肉時有更多需要注意的部分,首先儘量使用天然的調味料,例如:鹽、胡椒、香草類香料、檸檬等,都可以為烤肉增添風味又不讓身體增加負擔。如果想要先行醃製肉品,可以多利用蔥、薑、蒜、鳳梨、蘋果等天然食材,減少糖、油膏、醬料等材料的使用。再者,燒烤時可以增加海鮮及蔬菜類食物的比例,如魚、蝦、蛤蜊、青椒、菇類、絲瓜、洋蔥等,並減少澱粉類食材及加工食品的比例,如米血、吐司、麻糬、甜不辣、香腸等。更重要的是,吃多少烤多少,避免大量食材一次性烤完,導致進食速度太快容易過飽,為了清盤又繼續強迫進食。最後,在飲料選擇上,避開含糖飲料或酒精性飲料,可以考慮水、氣泡水、檸檬水或無糖茶類等解膩又不增加身體負擔的選項。看BMI和腰圍標準值 小心過胖代謝疾病上身張馨予表示,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及代謝性疾病有密切關係,體重控制不只限於佳節時分,融入日常生活才能保有最好的效果。常見的體重標準可以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評估,計算方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根據國民健康署,BMI應維持在18.5(kg/m2)到24(kg/m2)之間,若BMI介於24(kg/m2)到27(kg/m2)屬於過重,而BMI超過27(kg/m2)則歸類於肥胖。另外,腹部肥胖的標準是女性腰圍達80公分或男性腰圍達90公分,若合併血壓、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過高或高密度膽固醇不足更是落入代謝症候群的範疇。從中醫觀點看肥胖 穴位按摩調理體質代謝張馨予說明,中醫觀點來看,肥胖主要成因可能和飲食不節、脾胃失調、痰溼壅滯、先天體質、生活壓力等因素相關,可以分成胃腸溼熱型、脾腎陽虛型、脾虛溼阻型、肝腎兩虛型、肝鬱氣滯型等類型。最後,張馨予提醒,生活上可以從養成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建立運動習慣、三餐均衡飲食、避免宵夜或睡前進食並且攝取充足水量。另外透過腹部的穴位按摩,如臍周的水分穴、中脘穴、天樞穴、關元穴等,可以幫助提升體內的代謝。同時透過中藥及針灸調理體質的作用,幫助體質回歸平和,讓體重控制的過程事半功倍。★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9-16 癌症.其他癌症
影/輕熟女長期胃脹氣 竟查出胰臟長拳頭大囊腫
30多歲黃小姐近期腹脹,以為吃成藥就好,但一直沒能改善,就醫才發現胰臟竟長顆直徑6.5公分的黏液囊腫,據醫學文獻,胰臟黏液囊腫有4%至12%的機率會轉化為胰臟癌,5年存活率不會超過10%,博田國際醫院副院長李金德花了3.5小時,以「微創腹腔鏡胰臟手術」幫她摘除,以絕後患。胰臟癌是癌中「沈默之王」,發現時幾乎都已不是早期。據文獻了解,當胰臟黏液囊腫大於3公分時,就需開刀治療,以降低轉化胰臟癌的風險。胰臟長了6.5公分囊腫的黃小姐說,一開始以為是胃脹氣,覺得吃成藥就好,但一直沒效,後來掛號就醫,李金德醫師察覺不對勁,建議做深層檢查,才發現長了胰臟囊腫,建議最好手術摘除,別再拖延,她怕母親擔心,一度想隱瞞到手術完成才說,結果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只有4個小傷口,恢復良好。李金德說,胰臟位在胃與大腸後方,後腹腔的深處,滿佈血管,且血流量很快,手術中極易大量出血。以黃小姐的狀況若施行傳統手術,至少要在上腹部切一個約30至40公分的大型傷口,但經審慎評估後,後來替她做「微創腹腔鏡胰臟手術」,耗時僅3.5小時,開4個小傷口,出血量也只有150毫升;李表示,這種微創術因設備的緣故,過去只有在醫學中心才能做,但地區級的博田醫院也已能處理。李金德表示,胰臟癌被發現時,很少是早期, 像1b期腫瘤雖小,卻已擴散到旁邊的淋巴結,5年存活不會超過8%到10%,比肝癌還棘手。一般來說,平日不痛不癢的胰臟囊腫,大於3公分後癌化機率就變大,若能及早發現並予切除,就能防止癌化,若轉到淋巴,就會形成治療的死結。因此民眾只要感到腸胃怪怪不舒適,最好的作法還是就醫。
-
2021-09-16 癌症.卵巢.子宮
腹脹腰圍粗以為變胖 台大醫提醒:小心卵巢癌
台灣自5月爆發新冠肺炎大規模社區感染,疫情嚴峻,許多醫院醫療降載,成立專責病房,以收治確診者,因此,大幅降低門診及手術,部分晚期卵巢癌病友因擔心感染而不敢回診。不過,隨著疫情趨緩,目前醫院均已恢復原有手術及門診,提醒卵巢癌癌友應積極治療,只要醫師評估後可手術切除病灶,就應接受手術,奮力一搏。卵巢癌為女性常見的癌症,早期症狀不明顯,多為腹脹、食欲不佳,類似腸胃疾病,有人因腹水而腰圍愈來愈粗,還以為變胖,很難與癌症聯想在一起,因此,約6至7成卵巢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到3、4期,平均5年存活率不到5成。 存活率之所以偏低,除了較晚確診,另一個原因為容易復發。臨床顯示,卵巢癌患者經過手術切除病灶、持續化療後,約8成達到「治癒」效果,此時,幾乎找不到癌細胞,看似圓滿,但其中6至7成卻會在兩年內復發,原因在於化療的抗藥性。對此,科學家嘗試從卵巢癌的多樣化型態著手,評估病友是否屬於BRCA基因突變,細胞類型可能屬於漿液性腺癌、子宮內膜癌、明亮細胞癌或其他,再採取相對應治療對策。然而,研究發現,抗血管新生標靶不分基因型、不分細胞型,每位卵巢癌病友都有機會使用。美國癌症治療最新2021年指引強烈建議,晚期卵巢癌病友於手術之後,第一線藥物為化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兩者合併使用6個月,可降低3成復發機率及死亡風險。 後續停掉化療,繼續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約1年,藉以鞏固治療或維持治療,研究顯示,可提升治療反應率達8成,維持疾病無惡化時間近一年,保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不過,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姓,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查,以利早期發現和治療。
-
2021-09-09 癌症.卵巢.子宮
疫情時期卵巢癌病友仍需把握手術契機 積極抗癌
台灣自5月爆發COVID-19的大規模社區感染,疫情嚴峻,許多醫院醫療降載,成立專責病房,以收治確診者,因此,大幅降低門診及手術,而部分晚期卵巢癌病友也因擔心感染則不敢回診。不過,隨著疫情趨緩,目前醫院均已恢復原有手術及門診,提醒卵巢癌癌友積極治療,只要醫師評估後可手術切除病灶,就應接受手術,奮力一搏。乳癌和卵巢癌為女性常見的兩大癌症,但相較於乳癌的乳房硬塊,卵巢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為腹脹、食欲不佳,類似腸胃疾病,有人因腹水而腰圍愈來愈粗,還以為變胖,很難與癌症聯想在一起,因此,約6至7成卵巢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到3、4期,平均5年存活率不到5成。存活率之所以偏低,除了較晚確診,另一個原因為容易復發。臨床顯示,卵巢癌患者經過手術切除病灶、持續化療後,約八成達到「治癒」效果,此時,幾乎找不到癌細胞,看似圓滿,但其中六至七成卻會在兩年內復發,原因在於化療的抗藥性。對此,科學家嘗試從卵巢癌的多樣化型態著手,評估病友是否屬於BRCA基因突變,細胞類型可能屬於漿液性腺癌、子宮內模樣癌、明亮細胞癌或其他,再採取相對應治療對策。然而,研究發現,抗血管新生標靶不分基因型、不分細胞型,每位卵巢癌病友都有機會使用。美國癌症治療最新2021指引也強烈建議,晚期卵巢癌病友於手術之後,第一線藥物為化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兩者合併使用6個月,可降低3成復發機率及死亡風險。後續停掉化療,繼續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約1年,藉以鞏固治療或維持治療,研究顯示,可提升治療反應率達八成,維持疾病無惡化時間近一年,保有較佳的生活品質。不過,預防勝於治療,醫界建議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姓,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查,以利早期發現和治療。文/鄭文芳主任(台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
-
2021-09-08 癌症.大腸直腸癌
老婦持續腹脹2個月就醫 升結腸腫瘤7公分
75歲婦人持續腹脹2個月,日前因身體不適,前往衛福部台南新營新營醫院求診,經醫師斷層發現其升結腸腫瘤7公分,手術3天已能正常飲食、活動,生活作息恢復正常。據知,婦人因腹脹曾去過3間診所就診,吃藥後有緩解,但某日肚子漲成1座小山,經新營醫院透過腹部X光檢查赫然發現腸阻塞,立即安排顯影劑腹部電腦斷層,從腹部電腦斷層可以看到升結腸有6、7公分大的腫瘤,腫瘤已經擴散至升結腸外面,波及到十二指腸。新營醫院外科主任陳秉澤切除患者升結腸及暫時性的小腸人工肛門。他表示,根據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2017年大腸癌患者統計共有1萬6408人,是常見十大癌症第一名;若不計性別,大腸直腸癌已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陳秉澤說,大部分腹部不適症狀多半是良性問題,如果症狀一直持續,沒有緩解,仍建議至醫院就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他說,大腸癌臨床症狀和腫瘤大小、位置有關;如果腫瘤位於右側大腸(包含盲腸、升結腸、肝曲部、以及部分的近側橫結腸),由於升結腸腸道管徑較大,通常較不會產生阻塞,病人常因腫瘤表面發生出血,出現大便混著血及慢性貧血的症狀,或是出現腹痛、腹脹、體重減輕等現象到醫院檢查才被診斷出。
-
2021-09-08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中醫師:能做到這3點,再也不怕中秋團圓後身材變形!
再過一陣子,中秋節就要來了,中秋佳節往往離不開柚子、月餅及聚餐烤肉,如何快樂團圓享受佳節氣氛,安然度過一片美食誘惑又不會付出月圓臉更圓的代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張馨予提出以下應景的飲食活動供大家參考。 1.柚子維他命C的含量雖高,但是熱量也不少如果整日只食用柚子一種水果,約可食用半顆柚子的量(以女性拳頭大小評估,一日可食用量為兩個拳頭大小),熱量攝取可以控制在180大卡。柚子食用過量除了熱量超標以外,還有可能因為攝取較多膳食纖維及過多維他命C,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 2.月餅是一種高糖的精緻食品,主要成分有油脂、雞蛋、麵粉及糖雖然現在有一些標榜低糖、健康的月餅可供選擇,但和天然的食物相比,高醣高脂的月餅還是會讓熱量攝取量比較高。在食用時可以考慮減少每次的食用量,像是多人分食,淺嚐輒止,可以吃到不同口味,又不會增加身體太多負擔;或是在食用月餅當天,減少正餐的澱粉攝取量都是不錯的方法。 3.烤肉時有更多需要注意的部分,首先儘量使用天然的調味料,例如:鹽、胡椒、香草類香料、檸檬等,都可以為烤肉增添風味又不讓身體增加負擔如果想要先行醃製肉品,可以多利用蔥、薑、蒜、鳳梨、蘋果等天然食材,減少糖、油膏、醬料等材料的使用。再者,燒烤時可以增加海鮮及蔬菜類食物的比例,如魚、蝦、蛤蜊、青椒、菇類、絲瓜、洋蔥等,並減少澱粉類食材及加工食品的比例,如米血、吐司、麻糬、甜不辣、香腸等。更重要的是,吃多少烤多少,避免大量食材一次性烤完,導致進食速度太快容易過飽,為了清盤又繼續強迫進食。最後,在飲料選擇上,避開含糖飲料或酒精性飲料,可以考慮水、氣泡水、檸檬水或無糖茶類等解膩又不增加身體負擔的選項。 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及代謝性疾病有密切關係張馨予表示,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及代謝性疾病有密切關係,體重控制不只限於佳節時分,融入日常生活才能保有最好的效果。常見的體重標準可以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評估,計算方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根據國民健康署,BMI應維持在18.5(kg/m2)到24(kg/m2)之間,若BMI介於24(kg/m2)到27(kg/m2)屬於過重,而BMI超過27(kg/m2)則歸類於肥胖。 另外,腹部肥胖的標準是女性腰圍達80公分或男性腰圍達90公分,若合併血壓、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過高或高密度膽固醇不足更是落入代謝症候群的範疇。張馨予說明,中醫觀點來看,肥胖主要成因可能和飲食不節、脾胃失調、痰濕壅滯、先天體質、生活壓力等因素相關,可以分成胃腸濕熱型、脾腎陽虛型、脾虛濕阻型、肝腎兩虛型、肝鬱氣滯型等類型。 腹部的穴位按摩,幫助提升體內的代謝最後,張馨予提醒,生活上可以從養成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建立運動習慣、三餐均衡飲食、避免宵夜或睡前進食並且攝取充足水量。另外透過腹部的穴位按摩,如臍周的水分穴、中脘穴、天樞穴、關元穴等,可以幫助提升體內的代謝。同時透過中藥及針灸調理體質的作用,幫助體質回歸平和,讓體重控制的過程事半功倍。延伸閱讀: 。烤肉醬刷2下就50大卡! 營養師公開中秋NG食物懶人包 。吃1顆月餅要運動多久才能消耗? 一張圖剖析9款常見月餅需要時間
-
2021-09-04 新聞.科普好健康
70歲婦人切膽囊卻術後腸粘連,接受三次腹壁修補術還是沒治好! 醫師靠「這招」讓她減少疝氣復發
70歲江女士23年前切除膽囊和取總膽管結石,傷口20公分,術後發生腸粘連,再次開刀治療。但三年後腹壁開刀切口裂開,腸子從缺口蹦出,肚皮上凸出一個肉團小丘,導致常鬧肚子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20年來經常進出醫院,接受了三次腹壁修補術,卻因切口疝氣太大,每次不到一年就復發,直到採行「腹腔鏡後腹壁結構分離術」,她的腹壁切口終於不再裂開。傳統手術 易發生腸粘連江女士腸粘連嚴重,應與多次傳統開刀手術有關,像是手術中腸管在空氣中暴露時間太長而導致發炎,或是腹部創傷引起腸管與腸管之間、腸管與腹膜之間的不正常粘連。輕微的腸粘連較無症狀,嚴重的腸粘連常會出現腹痛、腹脹、排氣不暢,甚至嘔吐等不適。更嚴重的是,江女士腹壁有一個「18╳8」公分的裂口,部分腸子還蹦出裂口不在腹壁內,除了嚴重影響美觀與腹壁功能,疝脫裂口也可能造成腸子卡在缺口無法蠕動,發生缺血、壞死的情形,如未能及時送醫,可能有併發腸穿孔、腹膜炎、敗血症的風險。縫線手術復發率 約有2成早年傳統的腹壁疝氣手術由原傷口切開,傷口至少10至20公分,直接以縫線拉近腹壁破洞兩側的組織加以縫合,少許會再補上人工網膜加強。此舉卻增加了腹壁內的拉力,易導致患者術後出現嚴重疼痛,也可能因為用力時產生腹壓,使得縫合處再度被撐開,致使疝氣復發。統計指出,使用傳統縫線手術患者的復發率約為20%至25%。近年來發展的腹腔鏡腹壁組織結構分離術,以雙層防沾黏人工網膜墊在裂口處下加以固定,比起傳統手術方法,復發率相對減少,但是異物接觸腸子,仍會有腸粘連情形發生,且過大的缺口不適用此方法,8公分以下的缺口較為適合。逾8公分缺口 適合採新術對於8公分以上的缺口, 則可採行較新的「腹腔鏡後腹壁結構分離術」,主要差別是在腹直肌後與後腹膜間分出一個大空間,把人工網膜放在這肌肉組織的中間層,不會直接接觸腸子,可粘得較為牢固而不會移位,再將缺口縫好,避免疝氣復發,如有需要也可將腹橫肌鬆開,此方法適用於較大的切口疝氣,腹壁功能恢復力較好。肥胖、糖尿病者 切口易裂不是每一個接受腹壁修護術的病人都會發生切口裂開的情形,一般而言,肥胖、免疫力差、糖尿病、抽菸、愛滋及使用類固醇的病人較易致疝氣缺口復發。江女士身形肥胖,有糖尿病史,屬於切口容易裂開的體質,經過以「腹腔鏡後腹壁結構分離術」進行腹壁裂開缺口修護後,腹部只有5、6個1公分的傷口,4天就出院,已追蹤超過一年未再復發。腹壁組織結構修護術對因車禍、創傷致腹壁有較大疝氣的病人,是減少再復發的好方法。
-
2021-09-03 養生.聰明飲食
防癌之王是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大蒜是不少料理當中的靈魂腳色,相信也有不少民眾聽說過吃大蒜有益身體健康,或者吃大蒜配香腸,除了對味也更對健康有利。嫚嫚營養師指出,大蒜確實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不過對身體的刺激也不小,提醒民眾適度攝取,對健康更加有利。 防癌之王:大蒜 營養多元還抑菌、抗氧化! 嫚嫚營養師表示,大蒜被譽為防癌之王,營養非常多元,包括硫、鋅、磷、鉀、硒,以及維生素B群、C。最備受矚目的就是它含有相當豐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也就是民眾常常聽到大蒜有利於防癌等好處的關鍵,例如讓大蒜味道重的含硫化合物「大蒜素」,也有黃酮類、黃烷醇等多酚類化合物,以及木犀草素、槲皮素等。 大蒜最常被研究且已有不少研究證實的好處,就包括了直接降低致癌物生成、抑制細菌的活性、抗氧化的作用等,並有助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幫助維持人體免疫力,且也有利於保護心血管。 其中對於防癌、防癌的效果,在胃癌、腸癌更為顯著,例如因直接降低細菌活性的關係,可降下胃癌其中一項的危險因子: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生率,同樣的原理,也有助避免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說是食物界的抗菌素。 吃香腸配大蒜有助防癌? 許多民眾最常吃大蒜的場合,不外乎就是配香腸,這兩味可說是絕配,也有人認為吃香腸配大蒜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生率,畢竟香腸這類的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烹調過程中較多容易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而大蒜可降低致癌物生成。不過已經生成的致癌物,大蒜並無法直接抹去它的存在,因此嫚嫚營養師認為,或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不過應為吃的當下也配上了大蒜這樣的蔥屬蔬菜,可以補充到多元的抗癌植化素成份,因此或多或少有些幫助。但當然也還是建議民眾,任何食物適量即可,飲食上以原型食物為主、營養多元更有助於防癌。簡單來說,會有幫助,但不代表可以肆無忌憚的大嗑香腸。 大蒜吃法不同,營養也不同?營養師:橫切生吃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大蒜隨著吃法不同,對身體防癌、抗菌、抗氧化的作用也會有所不同。常見吃法如整瓣的生大蒜、切半的生大蒜、整瓣一起烹調完成的熟大蒜等,嫚嫚營養師指出,當中營養發揮最高的就是切半的生大蒜。 嫚嫚營養師解釋,大蒜素需要接觸到氧氣進行釋放,因此烹煮雖然也吃得到其他營養,不過恐怕就吃不到大蒜素。最推薦的做法為橫切或搗脆讓大蒜大面積接觸氧氣,然後後靜置十分鐘等待營養釋放後食用,如此可攝取到完整的營養,又不會讓營養揮發掉。 大蒜有利健康但不宜多食 營養師:4種人更要少吃。 任何再健康的食材都是過猶不及,大蒜也是,大蒜對身體好處雖然相當優越,但吃多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也相當顯著。大蒜屬於刺激性的食材,若短時間內食用過量,恐會造成胃黏膜傷害、刺激腸道,造成胃炎、胃痛、腹脹、腹瀉等不適,過多也可能造成心跳加速、頭痛等情況。而大蒜素等營養,也會進入到血液、乳汁內,因此哺乳者也不宜多食,以避免幼兒藉由乳汁攝取過量的大蒜素造成身體不適。另外,若有服用抗凝血劑藥物者,大蒜食用過多,也可能影響到藥物作用,這點也需注意。嫚嫚營養師建議,平常吃大蒜,建議一瓣生大蒜,或兩到三瓣的熟大蒜即可,腸胃不佳者建議先吃飯,配菜時在食用大蒜,先墊墊胃,避免大蒜直接造成刺激。 大蒜口臭怎麼消?營養師:可喝綠茶等除臭。 許多民眾吃完大蒜最傷腦筋的就是殘留在口腔的味道,嫚嫚營養師建議可以配鮮乳消除臭味,主要原因並非在鮮乳可覆蓋味道,而是在蛋白質有助包覆產生氣味的大蒜素。而其他像是喝綠茶、咀茶葉、嚼薄荷口香糖也有所幫助,民眾不妨可以試試看。 《延伸閱讀》 .辛香料有利維持免疫力?營養師:好處不只這樣! .大蒜水能防武漢肺炎?營養師:這樣吃卡實在!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02 養生.聰明飲食
洋蔥防癌、防三高、防骨鬆 營養師提醒這些人不能多吃
洋蔥被視為天然的養生寶石,對於身體健康有非常多的益處,也有不少喜好洋蔥味道的民眾會直接生吃,嫚嫚營養師指出,生吃洋蔥確實更能攝取其中的營養,更有助於健康,且加進紅酒還可以提升養生的效果。 洋蔥有助養生好處多,防癌、防三高、防骨鬆! 嫚嫚營養師指出,洋蔥和其他蔬菜一樣含有各種的營養,當中最備受矚目的就是「槲皮素」,槲皮素在其它蔬果中也可以吃得到,例如花椰菜、蘋果、藍莓等,不過洋蔥當中的槲皮素則可說是各類蔬果中含量最高的,和前述相比可相差到5~10倍之多,且吸收率也相當高,約為蘋果的3倍。槲皮素對於人體有相當多的好處,包括了抗過敏、抗自由基傷害、抗氧化、抗病毒活性、調節免疫等,從長遠來看對於預防疾病傳染、預防癌症、預防三高等慢性疾病、保護心血管等都有很大的幫助,且也有助於輔助改善哮喘、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過敏反應。 另外一項出色的營養素,也包括了「大蒜素」,洋蔥和大蒜同為蔥屬蔬菜,含有多種含硫化合物,可直接降低致癌物生成、抑制細菌活性、抗氧化等,也有助於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維持免疫力及保護心血管健康。 除此之外,洋蔥也具有非常豐富的醣類,例如果寡醣,有助於消化道健康、提升腸道鈣和鎂的吸收。洋蔥也有助於養骨、維持骨骼密度、防範骨鬆,許多研究就認為也與此有關。也有研究發現習慣吃洋蔥的停經婦女,發生髖部骨折的機率相較於不吃者約降低20%左右。 洋蔥養生但不宜過量,部分族群更要留意份量! 不過再健康、天然的食材也不宜食用過多,洋蔥雖然對身體健康相當有利,不過嫚嫚營養師也提醒,一般民眾每日最多30~50克為佳,大約半顆左右。洋蔥和大蒜一樣較為辛辣,吃多恐會有胃灼熱、刺激腸道的問題,且果寡糖豐富的關係也容易產氣造成腹脹,腸胃不佳者要特別留意。而洋蔥屬於醣類較高的食材,因此糖友、高血糖等血糖問題族群更要有所節制,避免誤認非水果又健康就肆無忌憚地吃。洋蔥生吃、泡紅酒,營養師推2吃法更助養生! 嫚嫚營養師表示,雖煮熟後的洋蔥一樣有各項營養,對身體一樣有好處,不過當中的大蒜素需透過接觸氧氣進行釋放,且部分營養也會因烹煮而流失,因此若想吃到大蒜素等完整的營養,可選擇橫切後生吃,對身體的好處會更多。 除此之外,嫚嫚營養師也分享有助養生的「洋蔥紅酒」給大家參考。做法相當簡單,洋蔥適量切成薄片,浸泡至紅酒即可,兩者一起食用,除了別具風味外,洋蔥內的槲皮素與烯丙基硫化物,可和紅酒中同樣具有保護心血管、抗氧化等好處的白藜蘆醇達相輔相成的作用,能更加提升抗過敏、抗自由基傷害、抗氧化、抗病毒活性、調節免疫、預防疾病傳染、預防癌症、預防三高等慢性疾病、保護心血管等好處。不過自然也還是提醒,除了洋蔥不宜多食外,紅酒也不宜過多,男性建議一日最多不宜超過300ml,女性則不宜超過150ml,如此對健康更加有利。《延伸閱讀》 .防癌之王: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辛香料有利維持免疫力?營養師:好處不只這樣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01 癌症.肝癌
萬人迷王光輝過世 專家:肝癌高危險群應定期篩檢
前兄弟象總教練、有「萬人迷」之稱的王光輝前天癌逝,王光輝去年確診肝癌末期,肝癌初期無症狀,當出現腹脹腹痛、疲倦、食慾不振、黃疸、腹水等症狀時往往已是肝癌晚期,醫師提醒高危險群應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衛福部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是肝膽腸胃科專家,他說,癌症連續39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肝癌為癌症死亡率第2位,患者早期通常沒有症狀,易被忽略,被發現時大多已是晚期,肝癌因此稱為「沉默殺手」。不過醫學進步,肝癌治療多元,晚期病人仍可獲得不錯的治療成效,別輕言放棄。洪弘昌說,慢性B、C型肝炎、肝硬化、酗酒、代謝性疾病、長期攝入黃麴毒素及肝癌家族史等皆是肝癌的危險因子。高危險群可以透過定期返診,利用腹部超音波掃描、血液檢查(甲型胎兒球蛋白)來篩檢肝癌。醫師也會視病人情況安排其他影像學檢查,例如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或者血管攝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手術切除是目前最主要及有效的肝癌治療方式,不過並非每個患者都適合手術治療。不適合開刀時,會依個人的病情及腫瘤的狀況來安排射頻燒灼、動脈栓塞、藥物注射、肝臟移植等治療方式。洪弘昌也提醒平時應規律運動、控制體重、不飲酒、不熬夜、注意營養均衡攝取,減輕肝臟的負擔。
-
2021-08-31 醫療.消化系統
為什麼一直放屁?排氣量大伴隨5症狀可能是大腸癌
「醫生怎麼辦?最近我怎麼一直放屁?」門診不時會有「滿肚子氣」的病患飽受困擾而就醫。長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愷晟醫師表示,每人每天正常排氣的範圍是5到20次。我們平時說的「屁」,醫學叫做「腸氣」,是食物在腸胃道裡面被細菌消化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氣體,然而過量的排氣,除了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也可能是腸道疾病的症狀之一,應進一步就醫檢查。脹氣食物容易導致放屁頻繁 抽菸喝酒也會造成排氣量大增王愷晟醫師指出,排氣頻繁多半和飲食有關,如豆類、堅果類、十字花科蔬菜、乳製品、碳酸飲料等比較容易產生腸氣。此外,心理壓力大時也容易產生氣體,因為在壓力大丶緊張焦慮下,往往吃東西時會很急,沒有辦法細嚼慢嚥,在不知不覺中就吞入過多的空氣;另外為了紓壓而抽菸丶喝酒丶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都容易造成排氣量大增。排氣量大伴隨這些症狀 小心有可能是腸道疾病徵兆王愷晟醫師提醒,排氣量大並伴隨以下症狀的人要就醫評估,才可以儘早發現治療消化系統的疾病,例如:胃食道逆流丶發炎性腸炎、大腸激躁症丶甚至是大腸癌:1.反覆的腹痛丶腹脹。 2.伴隨水瀉或是便秘。 3.體重減輕。 4.有便血的情形。 5.胃口不佳甚至嘔吐。王愷晟最後提醒民眾,放屁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當排氣量異常,1天超過20次,就應該提高警覺,必要時應該找專業醫生檢查。(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邊吃東西邊說話、嚼口香糖...肚子脹氣怎麼辦? 打嗝、放屁這些食物不能再吃!症狀持續3天以上恐是癌 ·放連環屁是消化太好? 完全相反!尤其5種人需特別注意
-
2021-08-30 癌症.肝癌
王光輝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2021/08/30編按】兄弟象隊一代名將、人稱「萬人迷」的王光輝,今天上午因癌症病逝,年僅56歲離世令球迷震驚。在台灣,肝癌的發生率與致死率都很高,且不少人是B型肝炎與C型肝炎的帶原者,一起來看懶人包!這裡要討論的肝癌,是指「原發自肝臟細胞的癌症」,而不是指從大腸癌、乳癌、胰臟癌轉移到肝臟的「轉移性癌」。肝癌的症狀在肝癌的早期,患者通常沒有症狀,能在肝癌早期就發現自己罹癌者,很多是從健康檢查得知,而非因為不舒服就診。當肝癌繼續長大時,患者可能會感覺:● 右上腹痛● 腹脹● 無預警的體重下降● 食慾欠佳 ● 疲憊● 黃疸● 茶色尿● 發燒肝癌的危險因子如果有下面幾項危險因子,你或許該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健康檢查,以免已有肝臟腫瘤卻不知道。● B型肝炎或C型肝炎這幾乎是肝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了!兩者都是經由血液傳染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經由母嬰垂直感染、共用針頭、輸血等方式得到肝炎。病毒性肝炎會持續的破壞肝臟細胞,肝細胞病變演變成癌症的機會就大大增加。● 肝硬化當肝臟因為酒精、病毒性肝炎、藥物等因素受損後,肝臟會企圖自我修復,但過程中會產生疤痕,因而變硬、變形,這些漸進性且不可逆的破壞會讓肝臟失去原有功能,也讓肝細胞病變演變成肝癌的機會增加。肝癌的危險因子接下來的肝癌危險因子,則與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嚴重酒癮若天天飲用大量酒品,且保持過量飲酒習慣多年,罹患肝癌的機會就較大● 黃麴毒素黃麴毒素是一級致癌物質,當花生、黃豆、玉米等五穀雜糧在濕熱天氣下發霉後,會產生黃麴毒素,像花生粉、花生醬、豆腐乳、棗類中藥材等保存不當時都可能有黃麴毒素,且即使加熱到攝氏一百度烹煮也無法去除,吃下肚後黃麴毒素會攻擊肝臟細胞,引發肝細胞病變,甚至導致肝癌。● 糖尿病也會增加肝癌的機會。● 體重過重檢驗肝癌當然,我們一定會很關心要如何檢驗出肝癌呢?若醫師懷疑患者有罹患肝癌的可能,會安排抽血檢查胎兒蛋白,若上升則須懷疑是否有肝癌,抽血同時也要了解現在的肝功能指數。若是慢性B型或C型肝炎病患,建議每六個月應該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指數;若已經確定是有肝硬化的病患,那建議每三個月抽血檢查血清甲型胎兒蛋白。假使定期抽血檢查時發現這指數是異常的,或指數一直持續上升,就要小心肝癌的可能。當然,並非所有肝癌病患的胎兒蛋白指數都會上升,抽血結果即使是正常的,也不代表一定沒有肝癌。肝癌的影像檢查一般來說,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做為高危險群的第一線檢查,建議罹患B型肝炎者、C型肝炎者、及肝硬化者至少四到六個月應該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肝癌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都是能用來檢查肝癌的影像工具。肝臟切片代表取出一小部分的腫瘤組織,放到顯微鏡下化驗,可用於確診是否為肝癌。進行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時,須要打顯影劑,以便了解腫瘤的分布位置、數量、及大小,醫師會再配合患者的年齡及身體狀況,決定適合的治療手段。若發現的夠早,選擇「手術切除」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療,有機會治癒肝癌。其餘治療方式包括了射頻燒灼、動脈栓塞、藥物注射、肝臟移植等,就端看個人病情及腫瘤狀況來決定了!原文:
-
2021-08-25 該看哪科.一般外科
7旬老翁雙側腹股溝疝氣 腹腔鏡微創修補手術解決頑疾
新竹一名70歲老翁雙側腹股溝長期出現兩顆鼓起的腫塊,並隨著時間越腫越大,其中一側曾做過手術,因沒有明顯疼痛,拖了一年多而未就醫,直到親友介紹下才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老翁罹患「雙側腹股溝疝氣」,經過「全腹膜外腹腔鏡」微創手術修補,順利解決老翁長期的頑疾,術後迅速恢復。東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呂文哲表示,老翁7年前就因左側患有腹股溝疝氣在其他醫院以傳統修補方法手術,但是1年多前又復發,連帶右側腹股溝也出現腫塊鼓起的情形,診治時發現這些腫塊都可被復位推入腹內,由解剖位置及可被復位的腫塊症狀判定老翁罹患「雙側腹股溝疝氣」,左側為復發,右側為續發,導致雙側股溝皆有突起物。呂文哲指出,「腹股溝疝氣」意指疝氣發生在腹股溝部位,疝氣就是俗稱的墬腸或脫腸,隨著時間,突出的疝氣腫塊會愈來愈大,內容物若是腹內的小腸,則有形成腸阻塞與小腸絞扼壞死的可能,輕者會腹脹無法進食,重者則腹膜炎以致死亡。呂文哲說,腹腔鏡的修補分成「全腹膜外修補(TEP)」與「經腹膜修補(TAPP)」,據分析研究顯示,前者能有較少的臟器損傷、人工網膜感染及切口性疝氣;後者則是較少的血管損傷與轉變成打開修補的比率。腹腔鏡的修補取決於疝氣及病人的特性,譬如同時發生雙側腹股溝,或是曾打開修補腹股溝疝氣而復發者,建議選擇TEP,只需使用一側的手術傷口,就可同時修補兩側,能減少因進入腹腔所產生的臟器傷害與腸沾黏的機會,微創傷口僅1至2公分,手術傷口小、少疼痛感,術後2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呂文哲也提醒不建議施行腹腔鏡手術修補者,包括做過前列腺切除、子宮切除、剖腹產或是下腹部剖腹手術者;有併發腸阻塞或是腸絞扼的腹股溝疝氣者,乃至發生大的陰囊疝氣者;有腹水者;無法施行全身麻醉者;曾做過腹腔鏡修補腹股溝疝氣者。倘若無上述禁忌症者,原則上男性優先採用全腹膜外修補,女性優先採用經腹膜修補;有疝氣疾病的病患,應與醫師詳加討論,經專業診斷後提供最適合的醫療處置。
-
2021-08-2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母捐腎2歲女 台大完成首例幼童換腎
快要滿兩歲三個月的陳小妹,生日是6月6日,但7月9日這天,是她的第二個生日。母親在這天將左腎捐給她,經過台大醫院醫療團隊手術和細心照顧,這顆腎在陳小妹身體裡重新運作起來,她終於可以脫離腹膜透析,走向正常成長。台大新竹分院副院長蔡孟昆表示,受到病情和疫情一波三折,才順利完成台大首例體重10公斤以下、術前交叉試驗陽性的腎臟移植兒童案例,難度非常高,見證母愛的偉大。陳小妹的媽媽昨日在台大醫院記者會中哽咽地說:「謝謝台大醫院給我們活下去的機會,我們一定會珍惜。」陳小妹在媽媽懷中抱著台大醫院送的吉祥物醫寶娃娃,露出開心笑容。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說,孩子的笑容就是無價的回饋。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蔡宜蓉表示,陳小妹出生一周就因腹脹、食欲不佳、全身水腫而住進加護病房,腎臟在一個月內失去功能,時常需要緊急血液透析。英國研究顯示,一歲以下嬰幼兒出現腎末期病變的機會是每百萬人9到16人,很多都與先天異常相關,陳小妹就是WT1基因突變導致的早發性腎病症候群。護理長劉蕙婷表示,陳小妹4個月大就開始居家腹膜透析,創下年紀最小的紀錄,媽媽也很勇敢,學會操作技術,面對陳小妹嘔吐等不舒服,心疼之餘還要堅強起來,與醫師、個管師、營養師合作,提升營養吸收,幫助孩子有足夠體重可接受後續手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基因醫學部檢查後發現,陳小妹只要能解決腎臟問題,之後成長發育問題就不大了。蔡宜蓉表示,病因確診非常重要,發現陳小妹是因為WT1基因導致的顯性遺傳疾病,便可準備腎臟替代治療。外科部主治醫師李志元表示,術前發現孩子體內有會攻擊媽媽腎臟的抗體,需要先用免疫抑制的藥物去中和掉這些抗體。手術需要精巧的技術接合孩童細小血管,共花了5個多小時。另外,小孩腎臟長軸只有3公分左右,成年人腎臟長軸大約是10公分,移植後占了孩子腹腔的一半,必須先用人工網膜修補,才能夠把肚子關起來。蔡孟昆表示,陳小妹的醫療需多團隊合作,原訂3月移植,後來發生感染,5月面臨疫情爆發,延至7月初才完成手術,這是一個生命奇蹟。蔡宜蓉說,現在陳小妹體重發育進步很多,還需要復健科支持早療、並定期追蹤左腎是否出現威爾姆式腫瘤。
-
2021-08-24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母愛捐腎兩歲幼女重生 台大醫院完成高難度幼童換腎
快要滿兩歲三個月的陳小妹,生日是六月六日,但七月九日這天,是她的第二個生日。母親在這天將左腎捐給她,經過台大醫院醫療團隊精湛的手術和細心的照顧,這顆腎在陳小妹身體裡重新運作起來,她終於可以脫離腹膜透析,走向正常成長。參與手術的台大新竹分院副院長蔡孟昆表示,受到病情和疫情一波三折,才順利完成台大首例體重十公斤以下、術前交叉試驗陽性的腎臟移植兒童案例,難度非常高,見證母愛的偉大。台大醫院今舉辦線上記者會,慶祝陳小妹重獲新生,她的母親本來沒有要發言,被問到心情僅說「謝謝台大醫院給我們活下去的機會,我們一定會珍惜」,一開口就哽咽落淚。陳小妹在媽媽懷中抱著台大醫院送的吉祥物醫寶娃娃,露出開心笑容,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說,孩子的笑容就是無價的回饋。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蔡宜蓉表示,陳小妹出生一周就因腹脹、食慾不佳、全身水腫而住進加護病房,腎臟在短短一個月內失去功能,時常需要緊急血液透析。英國研究顯示,一歲以下嬰幼兒出現腎末期病變的機會是每百萬人9到16人,很多都與先天異常相關,陳小妹就是WT1基因突變導致的早發性腎病症候群。護理長劉蕙婷表示,陳小妹四個月大就開始居家腹膜透析,創下年紀最小的紀錄,媽媽也很勇敢,學會操作技術,面對陳小妹嘔吐等不舒服,心疼之餘還要堅強起來,與醫師、個管師、營養師合作,努力提升營養吸收,幫助孩子有足夠體重可以接受後續手術治療。見證勇敢的媽媽和陳小妹平安健康的出院,大家都非常高興。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基因醫學部檢查後發現,陳小妹只要能解決腎臟問題,之後成長發育問題就不大了,便請移植團隊接下這個艱難的任務。蔡宜蓉表示,病因確診非常重要,發現陳小妹是因為WT1基因導致的顯性遺傳疾病,便可準備腎臟替代治療。外科部主治醫師李志元表示,術前發現孩子體內有會攻擊媽媽腎臟的抗體,需要先用免疫抑制的藥物去中和掉這些抗體。手術需要精巧的技術去接合孩童細小血管,共花了五個多小時。另外,小孩腎臟長軸只有三公分左右,成年人腎臟長軸大約是十公分,移植後佔了孩子腹腔的一半,必須先用人工網膜去修補,才能夠把肚子關起來。蔡孟昆表示,陳小妹的醫療需要多團隊合作,原訂三月移植,但後來發生感染,等到五月卻面臨疫情爆發,好不容易才有機會在七月初完成手術,這是一個生命奇蹟,也是疫情下親情的展現。蔡宜蓉表示,現在陳小妹飲食控制不需那麼嚴格,體重發育進步很多,現在還需要復健科支持早療、並定期追蹤左腎是否出現威爾姆式腫瘤。
-
2021-08-22 養生.聰明飲食
燕麥奶、全麥製品較好?營養師曝10大偽健康食物
超市貨架上許多號稱「健康」的食品,實際上是營養師眼中「不及格」的食物。它們以誤導性的「健康光環」,偷渡到你的購物清單。究竟哪些食品讓營養師大喊NG?低脂花生醬許多強調「低脂」的食品都暗藏陷阱,為了想攝取少一點脂肪而購買低脂產品,事實上,它的卡路里與普通花生醬大致相同,且添加大量糖分以彌補減少的脂肪。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Lauren Blake博士建議購買成分中不額外添加油、蔗糖或反式脂肪的天然花生醬。燕麥奶燕麥奶是一種從全燕麥粒中提取的植物奶,數年前問世後就一直圍繞著健康光環。但營養網站Appetite for Health的聯合創始人Julie Upton指出,喝燕麥奶和吃燕麥是兩回事。燕麥奶的卡路里和脂肪含量,往往高於普通牛奶,蛋白質含量則低於牛奶。純果汁即使標籤上寫著100%果汁或不加糖,但果汁本身就是一種濃縮型式的糖,一杯8盎司(約236ml)的柳橙汁含22克糖,而一顆新鮮柳橙大約只有13克。更重要的是,果汁裡少了對控制血糖和維持飽腹感非常重要的纖維。果乾很多果乾大打健康食品的招牌,當然,水果本身是健康的,但乾燥以後的水果體積大大濃縮,很容易攝取過量。且為了增加嗜口性或保存,有些果乾可能額外添加糖或其他成分。風味即時燕麥片天然無添加的燕麥片絕對是營養師大推的好食物,至於那些添加大量糖和鈉,甚至是用香料討好消費者味蕾的調味速食燕麥片,不該列入你的健康食物清單。選購前看標示,成分表上將燕麥列在第一項的產品,且每份含糖量低於6克,鈉低於140毫克。蛋白質能量棒就像許多加工食品一樣,被拿來當作能量補給的蛋白棒,通常含有各種形式的糖(甜菜糖漿、糙米糖漿、甘蔗糖漿)、多餘的脂肪(棕櫚仁油、葵花籽油)以及人工色素和香料。此外,蛋白棒有時含有產氣化合物,如三氯蔗糖(代糖)和菊苣根(纖維添加劑)。想在鍛鍊前補充能量,建議尋找成份單純的食品,而不是一堆你無法識別的成分。無糖零卡汽水愛喝汽水又怕胖,很多人選擇無糖汽水讓自己喝得安心。實際上零卡路里不代表對身體的影響為零。細看無糖汽水成分,你會發現「代糖」的存在(包括阿斯巴甜、蔗糖素等),代糖雖然有低熱量的特性,卻不會幫助減肥。一些研究發現,無糖汽水可能導致暴飲暴食、體重增加,並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和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全麥製品全穀物對人體有很大好處,但這正好被業者拿來利用宣傳,凡冠上「全麥」的產品就被當成健康食品。如果產品包含某類全穀物,包裝就必須明確說明,如果只寫著「用全穀物製成(Made with whole grain)」,那就有很多模糊的空間,可能意味它不是100%全穀物,甚至含量非常少。調味優格很多人會吃優格或喝優酪乳補充腸道益菌,並同時獲取鈣、蛋白質和維生素D。但千萬別選擇經調味的品項,因為調味酸奶含大量糖分和香料,跟甜點沒兩樣。營養與飲食學會發言人Foroutan說,添加人工糖的優格還會導致腹脹。建議購買原味無添加的產品,自己加入新鮮水果。康普茶雖然自然發酵食物有益腸道健康,但近年流行的康普茶主要是發酵酵母。營養與飲食學院發言人Robin Foroutan說,很多人的消化道中,其實處於酵母菌過度生長的狀態,定期飲用康普茶就像把燃料倒在火上,會使菌叢不平衡的情況變得更糟。不如選擇自然發酵食物如優格、泡菜等。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1-08-20 新聞.健康知識+
不明顯的發炎是「症」、明顯的發炎是「病」 醫:偏高的溫度環境會導致人體的大小病痛!
在討論冷熱的問題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人體是一個恆溫的有機生物體,運作溫度保持在攝氏三十七度上下,差異約只有○.五度,我們量到的表面溫度大約比核心溫度低○.五度。 在一天當中,早晨六點左右我們的體溫最低,約是攝氏三十六.四度,而在下午五點時體溫高達約攝氏三十六.九度。所以,黃昏休息後如果活動減少,體溫就會慢慢降低。如果體溫在攝氏三十八度以上,就開始有發燒的現象,如果在攝氏三十六度以下就有體溫過低的現象。因此,身體在正常情況之下,會運用各種生理反應以保持體溫的穩定。實際上我們對冷的容忍度比熱高 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用終日持續不斷,意思是我們身體不斷的燃燒熱量作工而發熱,因此,實際上我們對冷的容忍度比熱高。所以,氣溫只要超過攝氏三十度就會讓我們感到炎熱難耐,如果達到攝氏三十八到四十度,也就是說比體溫高二至三度,我們就很容易發生中暑或熱衰竭而危及性命。相反的,我們覺得舒適的室溫大約是攝氏十八到二十五度,這個溫度比我們的體溫低了十二度左右,這是因為我們不斷在發熱而需要涼爽,只要所處環境的溫度夠,就不需要刻意提供額外的熱源;也就是說,人體對熱的容忍度比冷的容忍度低很多。 偏高的溫度環境,對於身體不好的人影響很大在台灣的生活環境中,我們在夏天最舒適的溫度約攝氏二十三到二十六度(感覺涼),到了冬天如果室溫保持在攝氏二十到二十五度(感覺不冷),這樣是比較理想的室內溫度。以台灣的氣候來看,多數時候都在舒適的溫度以上,因為自己產生的熱已經很多,所以散熱對我們來講就更為重要。很多人很在意冷氣病這個問題,其實冷氣對於維護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設備,因為偏高的溫度環境,對於身體不好的人影響很大,所以在醫院裡、加護病房、與手術室,冷氣都很強就是這個緣故。冷氣病的產生,主要是與我們的運動不足,或冷氣清潔做得不好有關,而不是溫度冷的問題。 細胞對熱真的很敏感 人體對冷有較高的忍受度,因此喝比體溫低二十度的水,我們會感覺涼快,但是比體溫高二十度的水,也就是接近攝氏六十度的水溫,就可能有致癌的可能性。所以,即使我們喝冰箱裡攝氏五度到十度的冰開水,也不會有致癌的危險。其實,我們的細胞對熱真的很敏感。根據醫學研究,常喝熱飲如茶或咖啡的人罹患食道癌的比例偏高,這可能是喝攝氏六十度以上熱飲的習慣所使然,也有研究認為喝熱茶甚至與胃癌相關。 我們身體的發炎反應也與體溫有密切的關係,溫度高發炎強,溫度低發炎弱,所以體溫超過攝氏三十七.五度就顯示可能有問題,超過三十八度明顯是發燒。根據醫學的研究,發炎反應跟很多疾病息息相關,包括現代人常有的心血管疾病、癌症與退化,所以說減少發炎是我們保持健康與養生的關鍵因素。 人體本身就是發熱工廠 我們有多會發熱呢?一般人日常代謝的熱量需求約二千大卡以上,大都以熱的形式發散出來,相當於五十公斤的水升高四十度。一天當中,身體散發出這麼多熱,如果冷卻做得不好,身體機能就會衰退而感到疲倦,也會有食慾不振的現象,因為吃東西會產生更多的熱令人受不了。尤其,我們新陳代謝的效率只有二十五%,換句話說,有七十五%所吃進去的熱量都要以熱的形式散發出去。這麼多熱跑出來,就須要有良好的散熱能力,主要靠的就是呼吸、排汗與排尿。 呼吸跟排汗都需要消耗能量,於是又得製造更多熱。所以,過熱時與其經過皮膚來散熱或者喘氣來散熱,不如直接喝冰開水或吃冰來得有效。人們在炎夏之際,都會喜歡各種冰品冷飲,這是因為有生理需求而產生心理反應。當我們降溫之後,常常會感覺心情放鬆愉快,這是因為冰冷帶來副交感神經作用所使然。過熱效應會導致大小病痛 人體為了保持體溫的穩定有很多平衡的機制,我們的選擇並不是一面倒的保暖,或者喝溫熱水就好了,因為這麼做可能破壞我們身體的平衡機制,造成我們的生理失去應付環境變化的彈性,反而會引起很多不適的症狀 。 【過熱案例1:中暑和熱衰竭】 人在中暑的時候,會頭痛、體溫過高、噁心嘔吐、心跳過快,甚至失去意識。在這之前,如果有熱衰竭的現象,雖然意識還清楚,但是可能會有頭昏、盜汗、心跳變快,甚至抽筋的現象。 實際上,嚴重的過熱現象表現出熱衰竭或者中暑的情形,而輕度或者中度的過熱現象在初期症狀可能不明確,如果沒有注意很容易疏忽,一旦慢性化後會有各種症狀,例如口乾舌燥、頭昏腦脹、眼睛脹痛、慢性鼻塞、胃食道逆流、食慾不振、便祕、下腹脹、腰痠、皮膚或者黏膜乾澀,以及各種慢性疼痛。 【過熱案例2:女性月經過量 】 有些女性有月經過量,月經出血日數過長的現象。在我多年接觸的患者中,女性與年長者特別容易有過熱引發的自律神經失調症。他們的不舒服,時常被以為是身體虛寒來調理,結果反而引起更嚴重的症狀。這些案例給予點滴治療以補充水分,並且降低體溫之後,通常效果很好。 【過熱案例3:農作或勞動的年長者】 在鄉間從事農作或勞動的年長者,許多都有太熱或不舒服就打點滴以補充水分養分恢復疲勞的習慣,除了補充水分恢復體力之外,冷的點滴液有讓身體降溫的效果,進而恢復活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大城市裡的人們多數在炎熱的季節可以待在冷氣房裡,因此對於打點滴的醫療習慣不能理解。 慢性過熱,會變得又怕冷又怕熱 慢性過熱會使體質變成外冷內熱,也就是又怕冷又怕熱,這是因為身體過熱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會造成體質流失、體力變差,因此四肢無力怕冷,但是內臟又處於過熱,因此很容易累,體力更差。大多數的家屬很驚訝,我說患者雖然看起來虛弱,其實是處於過熱發炎的狀態,必須要認真地降溫抗發炎,而且要避免過度給予溫熱。一般台灣的民間習慣,以為生病或身體虛弱怕冷就必須要給予熱補,其實在台灣的氣候裡,多數時候我們要擔心的是過熱加重發炎的副作用。 恆溫動物的身體會對溫度變化做出生理調整以適應環境,因此飲食的溫度也會產生生理作用。對多數人而言,一天當中多數時間都待在室內,身體會以室溫為基礎來運作,如果擔心喝冰開水或溫熱水對身體的影響,或是不確定該怎麼做,建議飲用室溫的涼水以保持中性的溫度效應。 不明顯的發炎是「症」、明顯的發炎是「病」 觀察百年來人類的體溫,科學家發現一般人的體溫比以前下降了一些,同時人類的壽命也比以前增長不少。除了因為醫藥的發達之外,我們體力的消耗減少,跟著發炎也減少,身體的負擔比古人輕鬆多了。 明顯的發炎反應可以從驗血實驗室檢查得知,並據此推斷疾病的原因,但是多數症狀從不舒服到癌症,絕大多數都與低度發炎有關,卻不容易從血液得到明確的答案。醫學臨床上,通常以幾個指數(如C-Reactive Protein,Rheumatoid Factor等等)概括,以解釋低度發炎的情形。 簡單的說,明顯的發炎是「病」,但是不明顯的發炎常常只有「症」。身體各處的低度發炎無法從臨床的儀器檢驗出來,只能由間接的臨床表現作判斷,例如從心率或交感神經的症狀,慢性疼痛或慢性病的存在,或者組織慢性發炎後的黏連現象去估算。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明明不舒服,到醫院做了一大堆檢查卻沒有明確的答案。 冷與熱的副作用與禁忌,知多少? 偏離標準體溫的冷或熱刺激,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冷刺激的副作用:可能引起凍傷、心跳緩慢、高血壓、咳嗽、氣喘、腹痛、腹瀉等副交感神經症狀。 •冷刺激的禁忌:手腳冰冷等失溫的狀態、寒冷環境下、高血壓、心臟病等系統性疾病;未經少量漸進測試者不宜。 •熱刺激的副作用:可能引起過熱燙傷、腫脹發炎、血栓、高血壓、低血壓、高血糖、心跳過快、心臟衰弱等交感神經症狀。 •熱刺激的禁忌:慢性疼痛、自律神經失調、心臟病、炎熱的環境下;未經少量漸進測試者不宜。※本文摘新自然主義《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 ●講座資訊不吃藥,也能搞定自律神經!求助無門的病痛、找不到病因的這裡痛那裡痛,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疼痛科權威梁恆彰醫師與楊翠蟬醫師首創,以「冷處理」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降發炎。9月5日下午2點金石堂信義店,梁恆彰醫師演講「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分享改善自律神經失調與各種疼痛問題的撇步。洽詢電話:(02)23925338分機16或網路報名:https://forms.gle/uSWWJUmG4PdAxE8b7
-
2021-08-16 該看哪科.兒科
女嬰肚子拉不停 原來是牛奶過敏引起
一名3個月女嬰,滿2個月開始改換配方奶粉哺育後,原本一天排便3次,卻突然暴增至8至10次,甚至曾一天腹瀉15次,解出水便、血絲便,就醫才查出是因為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烏日林新醫院小兒及過敏氣喘科賴永清醫師表示,女嬰的父母親分別有嬰幼期腹瀉病史和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她有8、9成機率會遺傳過敏體質。女嬰長達一個月慢性腹瀉,體重無明顯下降或增加,理學檢查只有腹脹,以及大便細菌培養無明顯致病菌或病毒感染,再經由抽血檢查免疫球蛋白IgE特異抗體,發現數值高達4.18以上,高於正常平均值為0.6至1,因此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賴永清說,起初先給女嬰喝部分水解牛奶蛋白嬰兒奶粉,雖然有改善腹瀉情形,但一周後又再度腹瀉,期間有出現血絲黏便;接著改喝無乳糖止瀉奶粉,有改善腹瀉也無血絲黏便,但兩周後又再度一天排10次便。最後,當換為「無乳糖高度水解蛋白止瀉奶粉」才成功改善因牛奶蛋白過敏而引起的腹瀉情形,觀察一個月都恢復正常了,建議之後至少6至9個月後再換回一般配方奶粉。他指出,牛奶蛋白過敏的發生率為2%至5.9%,對嬰兒來講牛奶蛋白是外來的蛋白質,而牛奶有近20種會引起過敏的蛋白質,其中常見的有酪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新生兒因為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發生過敏性腸炎機會比成人更為普遍。由於牛奶蛋白過敏的症狀為非特異性且多元,如腹脹腹痛、腹瀉、嘔吐、血便等,也可能會產生其他過敏反應,如異位性皮膚炎,打噴嚏、流鼻水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過敏性休克,因此在診斷上需要高度的警覺,否則容易漏診或誤診。 賴永清說,針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有50%會在1歲後消失,有70%會在2歲時消失,有85%會在3歲時消失。如果家中有對牛奶蛋白過敏的新生兒,至少4至6個月都要盡量哺餵母奶或高度水解牛奶蛋白配方奶粉,母乳媽媽應該避免攝取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至於副食品,則建議滿6個月後再添加,蛋白及全蛋製品則延遲至18至24個月大時,花生、堅果、魚類、甲殼類,至少滿3歲後才可提供。
-
2021-08-05 癌症.肝癌
免疫治療+抗血管新生標靶 醫揭晚期肝癌組合療法
在台灣,肝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皆名列前茅,每年約有一萬名新診斷的肝癌患者。很多人都誤以為肝癌是B型肝炎、C型肝炎的專利,其實,所有慢性肝炎都可能導致肝硬化,並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例如很常見的脂肪肝、飲酒過量、糖尿病、抽菸、體重過重,或較少見的代謝性疾病(鐵沈著症、威爾遜氏症)等,都要提高警覺,小心防範「肝炎、肝硬化、肝癌」這樣的肝病三部曲。由於肝癌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所以有許多肝癌患者在發現時便已是肝癌晚期,腫瘤可能已侵犯肝門靜脈、轉移到淋巴結、或轉移到遠端器官。晚期肝癌可能出現腹脹、腹痛、水腫、體重減輕等症狀。針對肝癌,目前已有多項治療工具,但是在治療肝癌時,還必須將肝臟殘存功能納入考量。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需要負責處理多項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由於肝癌患者經常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在肝功能較差的狀況下,一方面要處理肝臟腫瘤,一方面還要盡量保留肝臟功能,讓肝癌治療充滿挑戰。晚期肝癌的組合療法,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臨床上常會使用巴塞隆納肝癌分期系統(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Classification,簡稱BCLC stage)」來替肝癌分期,巴塞隆納肝癌分期系統會將患者全身健康狀態、肝癌腫瘤數量及性質、肝臟殘存功能分級納入考量。巴塞隆納肝癌分期系統中的BCLC stage 0為極早期肝癌,BCLC stage A為早期肝癌,BCLC stage B為中期肝癌,BCLC stage C為晚期肝癌,BCLC stage D為末期肝癌。較早期的肝癌可以考慮手術切除、酒精注射、動脈栓塞、射頻消融術等治療。中期肝癌、晚期肝癌的患者,因為已有多顆腫瘤,且可能已侵犯肝門靜脈、轉移到淋巴結、或轉移到遠端器官,所以會需要全身性治療。傳統藥物治療的反應率較低、副作用較嚴重,且對僅存肝臟功能的影響較大,很多患者恐怕無法承受。目前,「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療法已成為對抗晚期肝癌的一線治療選擇。免疫治療是運用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於1990年代發現免疫檢查點PD-1,如今免疫治療已被應用於癌症治療。免疫系統的T細胞上具有免疫檢查點PD-1,如果癌細胞上具有PD-L1,便能與T細胞上的PD-1對接,如此一來便能抑制免疫反應,讓癌細胞躲過免疫細胞的攻擊。免疫治療藥物能夠與T細胞上的PD-1或癌細胞上的PD-L1結合,阻止PD-1與PD-L1對接,免疫系統就會對癌細胞發動攻擊。另一方面,當腫瘤持續長大時,勢必需要消耗越來越多的氧氣及養份,因此腫瘤會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簡稱VEGF),促使周遭組織長出新生血管,以獲得更豐富的血液循環。而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治療機轉就是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結合,抑制腫瘤周遭長出新生血管。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的組合療法,結合了不同的機轉對抗肝癌。納入17個國家的大規模臨床研究發現,組合療法有助延長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OS)、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維持生活品質。巴塞隆納肝癌分期C或D的患者若需要接受全身性治療時,可與醫師討論,考慮使用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療法。貼心小叮嚀早期肝癌通常沒有症狀,需要藉助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才有辦法偵測到較小顆的腫瘤。除了B型肝炎、C型肝炎,如果有抽菸、脂肪肝、飲酒過量、體重過重、糖尿病等危險因子的民眾,都要定期追蹤、檢查,才能夠及早發現。提醒您,並非所有的肝癌都會讓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指數上升,所以不能只靠抽血檢驗喔!面對棘手的晚期肝癌,目前已可使用結合免疫治療與標靶治療的組合療法進行全身性治療,利用不同的治療機轉對抗癌細胞,有助延長整體存活期,並維持較佳之生活品質。原文:
-
2021-08-0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炎夏出汗多…泌尿科醫師提醒多喝水 減少尿路結石機率
炎夏時尿路結石發生機率升高,一旦發生會突然感到劇烈腰痛,痛到讓人臉色發白、冷汗直冒、坐立難安。衛福部基隆醫院泌尿科主任許汶蒼提醒民眾,夏天多喝水,少憋尿,調整飲食,多運動。如果察覺結石可就醫,現代體外震波碎石機器設計精密,可有效協助解除病症。許汶蒼表示,腎臟製造尿液後,經由輸尿管到膀胱,再經尿道排出體外,尿路結石就是在泌尿道內產生的結晶物質。引起尿路結石的主因包括尿液減少,夏季如果出汗多、喝水少,或是常腹瀉機率會提高。此外個人體質因素或經常尿滯留,長期大量飲用乳類,吃過多的肉類、動物內臟、海鮮也是危險因子。許汶蒼說,尿路結石的症狀也括腰部鈍痛或腎部絞痛,可能反射到男性睪丸,女性膀胱。有人會胃腸不適導致腹脹、下痢、反胃、嘔吐,或是出現尿急、排尿不順、發燒或發冷,嚴重者出現血尿。基隆醫院新成立泌尿科整合醫療中心,對面就是體外震波碎石中心。民眾求診經醫師評估可能是結石問題,可立即安排尿液檢查及超音波、放射診斷科檢查。必要時電腦斷層、靜脈注射泌尿道顯影檢查,診斷結石位置,當天安排震波擊碎石頭成細小沙粒。患者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後應多喝開水,每天維持2000C.C以上,以利碎石排出。碎石經過輸尿管排出體外時,部分病人會產生腎絞痛或輕微血尿,可用藥物及大量飲水來控制。若有嚴重腎絞痛、高燒、嚴重血尿等異常現象,則要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