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聽健康
現代人飲食充足,平均每100人中,就有30至50人有脂肪肝,但症狀輕微者居多。一旦發現有脂肪肝,從飲食調整、運動、減輕體重做起,才是降低脂肪肝威脅的不二法門。
脂肪肝的產生,是因身體會將熱量轉成脂肪,肝臟本身除了有工廠功能(排毒),也是倉庫,貨品(脂肪)太多會堆積在肝臟中,一旦堆積太多造成肝細胞腫脹,就可能引起發炎。
40歲起身體新陳代謝減緩,如果吃得多又運動不足,就會增加脂肪肝發生機會。即使外觀偏瘦的人,若身體肌肉量少、脂肪比例較高,還是可能出現脂肪肝。
另外,平時攝取過多油炸類、含糖飲料的孩童也可能出現脂肪肝。邱毅群在臨床上觀察到,曾有一名男性BMI在正常值22,平時沒喝酒,也無B、C型肝炎,肝指數(GOT/GPT)卻達50,已有輕微肝炎症狀。
「發現脂肪肝其實也不用太緊張。」大部分的脂肪肝沒有症狀,多數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即使肝功能異常者,也可能沒有症狀,都是因健康檢查、腹痛或其他原因透過超音波才發現。其中十分之一可能引起脂肪肝炎,少數會因肝指數上升導致疲倦、惡心、食欲不振,更嚴重者會肝功能異常而出現黃疸,或右上腹脹痛等症狀。
脂肪肝演變成肝癌的時間,與肝臟發炎狀況有關,發炎越嚴重、時間就越短。舉例來說,正常肝指數約在40左右,50~60屬輕微發炎,要演變成肝硬化、肝癌可能需要30~40年以上;但如果肝指數已達100多,可能只要10年、20年就會變成肝硬化、肝癌。因此一旦發現脂肪肝炎,也不能置之不理,不要讓發炎惡化,至少讓肝指數下降,才不會一步步演變為難以恢復的肝硬化、肝癌。
想檢查自己是否有脂肪肝,只要抽血、照超音波即可。超音波可檢查肝臟有無脂肪肝情形,抽血則是檢查三酸甘油脂、血糖、膽固醇、血脂、肝指數等,如果指數過高,首先了解成因再做進一步治療。如果家中有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或是自己有肥胖問題,也建議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了解有無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中,只有十分之一肝指數(GOT/GPT)會升高,因此很多人即使有脂肪肝,但肝指數卻正常,臨床上就有肝癌患者肝指數正常的案例。因此針對高風險族群,如B、C型肝炎帶原者、有飲酒習慣或是脂肪肝較嚴重的民眾要定期追蹤,除了超音波、驗血,還會再驗「胎兒蛋白」,確認有無肝癌跡象、有無看到腫瘤等。每次看完診,醫師也會約固定時間回診,B肝或C肝大概每半年回診一次,脂肪肝較輕微者則是一年。
絕大部分的肝癌都會在做超音波時發現,而胎兒蛋白專門用在監測肝癌,只要肝癌發生,胎兒蛋白就會上升。此外,女性懷孕時胎兒蛋白也會上升,所以當胎兒蛋白升高時,排除懷孕可能後,就可能是肝癌。建議女性懷孕期間,可先了解是否為高風險族群,定期以超音波檢查。
如果出現脂肪肝,要檢查成因對症下藥,若是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過高,就用藥物降膽固醇;若是喝酒造成的就要戒酒;若是單純肥胖,醫師就會建議從體重控制開始,只要減少幾公斤,就能發現肝指數降很多,有機會讓脂肪肝從重度到輕度、輕度到沒有,肝指數也能恢復正常。
想改善脂肪肝,還是要從改善飲食、加強運動做起。大部分藥物對脂肪肝沒有確切幫助,有些保肝藥物也只是讓肝指數稍微恢復正常,治標不治本。其實只要能減重5公斤,就能發現肝指數明顯下降,每次回診發現肝指數下降,對患者都是正面回饋、增強減重信心。如果BMI在35以上,可能需借助減肥門診等方式。
黃麴毒素是致癌物質,因豆類、五穀類、咖啡保存不當,內部潮濕讓黃麴黴菌生長,進而產生黃麴毒素,它的特點需達攝氏280度以上才能被破壞,因此感染黃麴毒素的食物,即使經過烹煮也無法消除。食物從胃腸道吸收後,到肝臟做第一次代謝及分解,肝臟只能承受黃麴毒素的攻擊,可能造成肝指數上升進而引起肝癌。
食物一定要保存在乾燥、不潮濕的地方密封好,如果一包花生內已經有1、2顆發霉,可能菌絲已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肆意生長。民眾平時喝的咖啡豆、咖啡粉也一樣,建議在食物保存期限內放進密封罐保存,並且冰進濕度、溫度相對較低的冰箱內,是最為保險的做法。另外,食物反覆解凍也可能增加細菌滋生風險,不得不慎。
諮詢/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系主任邱逸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