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搜尋
腹脹
共找到
543
筆 文章
-
-
2021-04-0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物進入機體後的消化吸收,離不開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轉,所以民間又有“脾胃一虛百病生”的說法。中醫常說“脾胃不和”,到底什麼意思呢?為何脾胃對身體的影響那麼大呢?為何脾胃虛易生病中醫認為,經胃初步消化後的食物分為“清”和“濁”兩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運化送至全身各處,故有“脾為胃行其津液”之說。其濁者,由胃下行至小腸,再進一步消化。脾主運化,主要指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的過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運輸與消化。水穀入胃,經胃的初步消化之後,下送於脾,由脾再進一步消化與吸收。中醫說脾主運化的生理功能,可以理解成“人體食物加工廠”。若脾氣虛,“加工廠”動力下降,則消化能力下降,表現出不想吃飯,吃後腹脹,甚至是排出的大便裡有明顯的食物殘渣,中醫有個專用名詞把它叫做“完穀不化”。如果脾氣虛、升清無力,“上升運輸機”動力不足,會引起頭暈眼花、拉肚子等表現;脾氣虛日久,水穀精微化生減少,人體氣血生成不足,則會出現體倦乏力、面黃肌瘦等;若脾虛,導致向外輸送水液的能力下降,就會導致水液停留、聚集於體內,出現體內濕盛、水腫等病症。所以說“脾胃一虛百病生”,在養生過程中保護脾胃顯得尤為重要。脾胃不和寫在臉上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膚色、五官以及一些生活細節,或許就能看出脾胃不和的一些問題。.面色:面色微黃潤澤,稱之為有胃氣。臉色黯淡發黃可能是脾胃虛弱,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飯後肚子脹,時有腹瀉或便溏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氣和津液不足,無法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口唇:唇為脾之華。一般來說,唇色紅潤、幹濕適度、潤滑有光,稱之為有胃氣。相反,如果嘴唇乾燥、脫皮,甚至無血色,提示脾胃功能不好。.睡覺流口水:《黃帝內經》中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如果脾氣充足,涎液就能正常傳輸,幫助吞咽和消化,也不會溢出。一旦脾氣虛弱,睡覺時常會流口水。此外,口臭、牙齦腫痛等症狀大多和脾胃功能不好有關。.睡眠不好:中醫認為:“胃不和,臥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品質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甚至導致白天精神狀態不佳。養護脾胃怎麼做合理的膳食結構是健康的基礎,也是調養脾胃的前提。.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以軟、爛等易消化食物為主;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幹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儘量少吃。.運動: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按摩:如果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食滯不化,更易損傷脾胃,久而久之會引起食滯的現象。這時候如何應對呢?大家可以試試按摩。具體操作方法是:以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稍用力緩緩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結腸部)可稍稍加力。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每次36圈,每天操作兩次,以腹部溫熱、舒適感為佳。如治療食積、腹脹、便秘等,則不拘時間、次數,可適當加重力度,以腹部腸鳴、排氣、排便為佳。(楊璞整理)
-
2021-04-0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肚子的範圍包含食道下半部、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肝臟、膽囊,胰臟及部份的泌尿及生殖系統,只要上述器官有任何發炎或其他原因都可能造成肚子痛。除了常見急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外,還可能依部位不同,有可能發生膽結石、膽囊炎、腹部主動脈瘤剝離、急性闌尾炎等原因,以下為臺北榮民總醫院李偉強醫師解說不同部位的腹痛:一、右上腹部疼痛:如:膽結石、膽囊炎、急性肝炎、肋膜炎等1. 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膽囊發炎引起的腹痛很容易與胃痛搞混,膽囊疼痛偏右上腹,容易發生在飯後2-3小時,膽囊收縮會產生脹痛,甚至延伸右側肩膀、右肩胛部位反射痛。嚴重時會合併小便黃、眼睛黃、皮膚黃,大便顏色灰白等,高度懷疑有膽管阻塞。2. 酒精性肝炎:長期酗血及喝酒過量都可能造成酒精性肝炎,引起右上腹脹痛。二、左上腹劇痛:如:胃潰瘍、胃炎、急性胰臟炎、尿管結石、肋膜炎等胰臟位於胃的後方,急性胰臟炎疼痛與胃痛相似,不容易診斷,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千萬不可輕忽。胰臟炎好發於有膽結石或總膽管結石病史、長期酗酒之人,其疼痛常是持續且強烈,必須使用嗎啡類的止痛劑才能緩解。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會彎腰曲膝以減輕痛感,站不直也躺不平,這是因為胰臟位於後腹腔的緣故,也因此常伴隨噁心或嘔吐的症狀。三、右下腹嚴重與急性疼痛:如:盲腸炎、大腸憩室炎等1.急性闌尾炎(盲腸炎):各種症狀都有可能,通常伴有發燒、發冷的現象,典型者有轉移痛,其由肚臍上方轉移至右下腹痛,其疼痛感約在4~6小時後達到高峰,在咳嗽或移動時會加劇痛感。2.大腸憩室炎:大腸憩室是指腸子表層凹陷的坑洞狀結構,當凹陷處被糞石填滿時,容易引起發炎甚至於形成膿瘍,嚴重可能出現大腸穿孔,進而引發腹膜炎、腸阻塞或是廔管。大腸憩室炎相當常見,腹部的左、右兩側都有可能,臨床上台灣人較常見於右側升結腸部位。3.腎結石、尿路結石或膀胱結石:結石痛好發於半夜,因爲水份較少,若有急性下腹部刺痛、小便劇烈疼痛、血尿等,痛到無法站立,需懷疑尿路結石造成尿路系統阻塞,合併腎水腫及後背痛。四、肚臍周圍疼痛:如:急性腸炎、腹部主動脈瘤剝離、缺血性腸炎等1. 腹內器官都有可能引起肚臍四周的疼痛,但以小腸的可能性最大,因肚臍周圍是小腸,常見於急性腸炎,以合併有腹瀉表現 2. 長期便秘習慣者,如老人及部份年輕女性,因為宿便累積造成腸阻塞及疼痛。3. 若合併有背部疼痛時,急性胰臟炎或腹部主動脈瘤剝離、缺血性腸炎等需特別小心。李醫師補充,主動脈剝離不一定發生在胸部,也可能發生在腹部主動脈,除了冒冷汗,如有血壓下降、心跳加速等現象,可能為血管問題,應盡速送急診。五、女性下腹部疼痛:如:經痛、卵巢囊腫破裂、卵巢蒂扭轉、子宮內膜易位、骨盆腔炎等1. 有些女性在月經期間會出現下腹疼痛的情況,常會問到會隨周期而反覆發作。2. 育齡女性如果出現突然的下腹部疼痛,可能原因有卵巢囊腫破裂、卵巢蒂扭轉、子宮內膜易位症、骨盆腔炎等病症。肚子痛原因多,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肚子痛,李偉強醫師提醒,如果腹痛難以停止,出現無法緩解的疼痛,依據自我評估重點,觀察相關症狀,並提供醫師正確訊息,應儘速就醫治療。
-
2021-04-01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胃酸過多、腸胃炎怎麼辦?專家教應急措施化解3大腸胃問題
連假快到了,腸胃出毛病怎麼辦?各種常見的腸胃問題該如何處理?什麼情況一定要快快就醫?到處買得到的腸胃藥吃了會不會有麻煩?腸胃毛病多 連續多日未改善應立即就醫若你本來就有腸胃疾病,當然要遵守原本的治療計畫;如果有一些小毛病,例如腹瀉、便秘等以前也曾經發生過的症狀,可適當的使用一些止瀉藥、胃腸止痛藥等,但有時小病是大病前兆,若是出現從來沒有發生過的現象、症狀,且持續幾天沒有改善而且愈來愈嚴重,尤其是老人家或兒童,要特別注意,應立即就醫診斷。以下針對常見的腸胃問題提出建議:1、胃酸過多:少吃容易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胃酸是消化過程中的必須品,是pH值在2~4之間的強酸,胃裡除了胃酸,還有能保護胃壁的胃液,胃壁本身也具有相當程度的自我修復能力。不當的刺激可能導致胃酸過多,常見的症狀是噯氣、腹脹、噯酸水、胸口灼熱感、胸悶、上腹部不舒服、類似消化不良的感覺,飯後胃痛、空腹時心窩痛或胃灼熱感;胃食道逆流就是因為胃酸逆流,可能引發食道潰瘍、咽喉炎等疾病。●對策:胃酸過多時可以吃少量、不甜的食物,例如蘇打餅乾。過去牛奶曾被視為保護胃壁好辦法,後來發現,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會在胃中凝結成塊,導致胃酸分泌增加,讓潰瘍症狀加劇,有些人喝完牛奶反而胃更痛。此外,稀飯好消化,但胃酸過多的人並不適合。2、腸胃炎:流質食物補充養分,減輕腸胃負擔暴飲暴食、吃多了甜點或油膩食物,或吃了不乾淨的食物等,容易造成急性腸胃炎。症狀包括:陣發性腹絞痛、噁心、嘔吐、厭食、腹瀉,嚴重者會發燒、脫水、 電解質不平衡等,要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對策:輕微腹痛、拉肚子時,只要禁食1、2餐,讓腸胃休息,吃清淡的食物,多喝水,自然就會好轉;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腹瀉時會試著熱敷,其實會促進腸蠕動,反而拉得更快。3、便秘:多吃纖維質、多喝水、多運動預防便秘首先要多吃纖維質,不過,某些情況下要先排除存積的宿便,否則拼命補充纖維質,但出口並不通暢,反而使腸道塞車情況更嚴重。此外,吃飽就坐著,宿便太多,還會引起腹脹。●對策:多吃纖維質、多喝水、多運動,且別把作息弄亂,更別忘記定時上廁所解便。絕大多數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過腸胃問題的困擾。老病號們也可能自行發展出一套自救法門,但基本上,腸胃症狀多半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飲食倒還好解決,壓力、情緒的影響反而是現代人更難處理的一門大學問。延伸閱讀: ·腹瀉除了多喝運動飲料,還能吃什麼? 醫師告訴你拉肚子4大飲食調養重點 ·腹瀉吃香蕉、蘋果會愈拉愈嚴重? 營養師揭「正確吃法」:很多人都錯了
-
2021-03-3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30歲後出現腰痠、尿道感染別輕忽!醫:多囊腎初期無特別症狀
三十多歲的王先生長期飽受腰痠所困擾,起初以為腰痠只是工作忙碌、長期久坐引起,未特別就診檢查。直到有天腰痠情況加劇,甚至伴隨尿道感染、血尿,王先生才匆忙到醫院就診。原本以為只是尿道感染,豈料在後續超音波檢查發現,腎臟裡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水泡,也才發現腰痠、尿道感染竟是多囊腎引起。王先生頓時晴天霹靂,不僅心情備受影響,甚至連結婚計畫都受衝擊。亞東紀念醫院腎臟內科蔡萬全醫師指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屬於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病,其中第一類型PKD-1基因缺陷引起的多囊腎,約占8成。多囊腎患者出生時腎臟可能就有囊腫,但因為囊腫太小難以察覺;普遍在30-40歲後,出現腰痠、腹痛、尿道感染、高血壓等明顯症狀後才意外確診。發病後,患者腎臟功能會漸漸變差,若未積極透過藥物控制,尤其第一類型PKD-1基因缺陷患者,腎功能惡化速度較快,可能會在50幾歲就進入末期腎病變,需要長期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或接受腎臟移植。提及多囊腎常見症狀及發生原因,蔡萬全醫師解釋,多囊腎患者腎臟的結締組織異常增生,使腎臟漸漸形成水泡。在水泡較小時,患者沒有明顯不適不易察覺。隨著年紀增長,腎臟水泡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顆,患者可能因為腎臟被撐大,發生腰痛、腹脹、腹痛症狀。除了腎臟相關症狀,多囊腎還會衝擊患者全身。由於腎臟的水泡容易壓迫腎組織,導致體內水分、鹽的平衡失調,患者可能年紀輕輕就有高血壓。此外,當水泡破裂時,不僅可能出現血尿,患者也容易尿道感染,導致解尿時會感到燒灼、疼痛,出現尿路結石的機會也比較高。部分患者還可能合併出現腦動脈瘤,破裂時會導致爆炸性頭痛、昏迷、甚至死亡。高血壓、尿道感染、腰痠別輕忽 及早診斷、治療多囊腎 療程更有效蔡萬全醫師說,「過往,多囊腎因沒有有效的控制方法,是相當棘手的疾病,患者往往很難立刻接受。尤其是這些患者正好處於適婚年齡,突然面對這樣可能需要洗腎的遺傳疾病,衝擊相當大。」所幸,現在已開發出可以抑制腎臟水泡增長的多囊腎口服藥物,能延緩腎功能惡化,改善患者們最擔心的「50幾歲就洗腎」情況。針對治療費用,該款口服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符合條件,腎臟科醫師便能協助申請使用。提及服用多囊腎口服藥物的好處,蔡萬全醫師解釋,「臨床上我們把慢性腎臟病分成第1期到第5期,進入第5期後可能就需要洗腎。根據研究,多囊腎患者如果在第2期開始服用藥物,差不多可以將洗腎時間延緩7年;如果在第3期開始服用,可能將洗腎時間延緩4年左右;如果在第4期開始服用,洗腎時間可能延緩1年左右。」相較於過往僅能積極控制血壓,透過多囊腎口服藥物可以更有效控制病程發展,延遲患者洗腎時間。多囊腎日常保養重點蔡萬全醫師叮嚀,除了積極透過多囊腎口服藥物控制疾病外,患者也要多喝水,避免喝飲料或咖啡。當水分多到足以抑制抗利尿激素時,能稍微減緩腎臟水泡生長的速度。此外,飲食應清淡,攝取奶、蛋、魚、肉、豆類等蛋白質要適量,減少鹽分攝取,避免造成腎臟負擔,或是使血壓升高,進一步影響腎臟功能,另外,過多鹽分還會讓治療藥物的功能被打折扣。 患者要控制血壓、血糖,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但不可太過激烈。務必按時服藥、定期追蹤,千萬不能服用偏方或不明藥物。貼心小提醒蔡萬全醫師提醒,多囊腎初期並沒有特別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如果年輕發生高血壓,長期莫名發生腰痠、腹痛、反覆發生尿道感染等症狀,或是父母、家中親戚是多囊腎患者,建議民眾一定要到腎臟科檢查,利用腎臟超音波、抽血、驗尿來評估、追蹤腎臟的狀態及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延緩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喔!原文:
-
2021-03-28 癌症.胃癌
健保大數據/胃癌治療特色醫療院所
患者人數No.1台北榮總/成立胃腫瘤醫學中心 全方位照顧病患據健保署統計,109年台北榮總的胃癌門診申報件數為1萬6935件,位居醫學中心第一;胃癌手術申報件數則為945件,在醫學中心排名第二。北榮胃腫瘤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方文良表示,北榮成立胃腫瘤醫學中心,提供術前到術後的團隊治療,使病人能夠更加信任、安心。方文良說,由於胃癌開刀術後的輔助治療,包括化療、標靶藥物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乃至術後追蹤和營養補充,都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外科、腫瘤科、病理科、放射科、腸胃科、營養師等多科團隊參與。北榮胃腫瘤醫學中心除了將這些科別的醫師集中在相鄰診間,每兩周也會就手邊案例進行相關討論。在診間,醫師也會直接開啟圖文並茂的網頁,向病人衛教可能的治療方式。需要開刀的胃癌病患,也有個管師協助追蹤,在診斷完一個月內進行手術。方文良說,通常侷限在黏膜層的原位癌,可使用內視鏡治療,達到器官保留的目標,但需有豐富經驗的醫師執刀。而較後期的胃癌手術,則以3D腹腔鏡手術以及傳統開腹手術為主,其中3D腹腔鏡手術,北榮一年約執行60至80例,除了術後恢復較快速,操作上也能讓手術進行更順利。患者人數No.2台大醫院/胃癌治療原則 可以開刀就盡量開109年台大醫院胃癌門診收治件數達1萬2582件,僅次於台北榮總。對此,國內胃癌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副主任陳炯年說,在胃癌治療上,該院由內科、外科、腫瘤科、影像醫學科、病理科及營養等部門組成堅強團隊,提供最好的醫療,贏得病患及家屬的肯定。分析台大胃癌患者的期別,陳炯年發現,近年來早期胃癌患者比率明顯增加,應與國人愈來愈重視健康,不少民眾定期健檢,透過胃鏡檢查出早期病灶有關。不過,確診時已末期的患者仍居高不下,令人遺憾。陳炯年表示,胃癌型態眾多,有些胃癌幾乎沒症狀,當患者感到腹痛、腹脹,都已經到了末期。 陳炯年指出,台大門診胃癌患者始終維持在一定數量,不少患者拿著在其他醫院所做的檢查報告,至台大尋求第二意見 ,並接受手術評估,而胃癌治療原則為「可以開,就盡量開。」陳炯年觀察近幾年來院內胃癌開刀數量有減少趨勢,主要原因在於國人重視飲食,且公共衛生水準變好,減少幽門桿菌的感染風險,加上胃鏡等健檢日漸普及。他提醒,如果持續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及嘔吐、解黑便,應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手術人數No.1林口長庚醫院/確認化療有效再手術精準用藥提高存活率據健保署統計109年各層級醫院胃癌手術,林口長庚的手術申報數最高,有993件。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系主任葉俊男分析,林長各科別都講求團隊合作,對於胃癌患者也不例外,也因為團隊合作的介入,統計各期別的五年存活率不僅高於全國平均值,更高於其他醫學中心的平均值。根據林口長庚統計近三年的新確診胃癌人數,並沒有過大的起伏,差不多都在200多人到300人左右。葉俊男表示,治療胃癌最好的方法仍是手術,林口長庚針對胃癌患者提出的治療方針,不是以能留下多少胃為目標,而是如何把癌細胞切到最乾淨,因為晚期胃癌的高復發率是醫師最想避免的。一般晚期胃癌的治療,常常是先手術徹底把病灶切除後再化療,不過許多化療藥物對於患者而言敏感性不高,因此團隊是結合內外科的醫師,一改過去先手術再化療,而是先化療確認藥物有效,再手術,後續再繼續化療,這稱為「先行化療」。葉俊男說,胃癌患者大多年紀較長,化療效果若不能精準下藥會把療程拖太長,影響預後,因此手術前,先確認化療藥物對於患者是否有效,若無效,手術後也能立即更換其他化療藥。手術人數No.3中國附醫/術前術後營養治療 九旬翁恢復良好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胃癌手術人數,位居全台第三名。胃癌治療團隊召集人一般外科楊美都副院長說,該院特色為手術前的詳細評估及手術前後適當的營養治療。以一名95歲患者為例,因為幾乎吃不下,暴瘦到35公斤,經常臥床。就醫時發現腫瘤堵住胃幽門而腹脹無法進食,經由團隊醫師、營養師及護理師共同努力,住院前兩周先施以營養治療。透過全靜脈營養(點滴注射調配的營養劑),並增加心肺功能訓練及肌力訓練後安排手術。病患除了胃癌還發現合併有小腸憩室及小腸基質瘤,胃癌根治手術及小腸問題一次解決。術後配合均衡飲食及部分靜脈營養,無任何併發症,術後三周出院。楊美都說,文獻報告即便是早期胃癌仍有4%到12%會轉移到胃周圍淋巴腺。此外,微小的腫瘤(小於0.5-1.0公分)轉移到腹膜腔及骨盆腔,無法由電腦斷層或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發現,因此建議接受傳統剖腹開刀看得最清楚。透過切除足夠安全範圍的病灶、胃周圍淋巴腺以及合併小腸、大腸、腹膜等病灶徹底清除,必要時術後加上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細胞治療,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結果。
-
2021-03-28 癌症.胃癌
胃癌術後常見併發症在肺 護理師:防範務必做到3事
年近七旬的張姓老伯,已有40幾年菸齡,因罹患胃癌得開刀切除,術前建議戒菸並未成功,術後明明無法進食,護理師卻經常在老伯身旁聞到一股酸味,後來才發現是老伯吐在床邊垃圾袋的「痰」,不僅酸,還非常髒,強烈懷疑有吸入性肺炎問題,馬上進行相關處置,化解了胃癌患者術後最令人擔心的肺部感染風險。肺部感染是常見併發症,會延長復元時間。和信醫院資深專科護理師于素英表示,無論幾期的胃癌,胃切除手術是目前根治的主要方式。而不管採取哪一種手術,都會造成胃容積變小、生理變化、腸胃道功能等問題,如果術後不好好護理,將會影響病情的恢復。胃癌病患常進行的手術包含:全胃切除、次全胃切除、胃減壓手術、淋巴切除術,「當病患一離開恢復室,就是術後生活照護的開始。」于素英表示,包括住院期間的照護與出院後的飲食照護,兩者不可或缺。以住院來說,肺部感染是胃癌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因為肺部若感染,會延長手術復原時間,甚至有生命危險。務必做到「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術前戒菸很重要。于素英表示,為了協助患者肺部盡快正常運作,術後的止痛相當重要,可加速患者「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這三件事情要做好,術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將大幅降低。「我們很怕吸菸患者。」于素英說,像前述個案中的張老伯,抽了40幾年的菸,術前都已衛教,卻還是戒不掉,其實年輕人也一樣,吸菸就是癌症的危險因子,也不利胃癌術後生活的恢復。為了讓胃癌患者術後呼吸到達一定的擴張,和信醫院有一套針對病人的呼吸訓練,第一次下床一定由護理師協助,通常在開刀隔天的24小時內讓患者下床行走,最晚不能超過48小時。接下來不斷的深呼吸練習,有助肺活量的增加,進一步降低併發症發生。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取代胃的研磨功能。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在三天內完成上述三件事情,之後就是飲食的恢復,胃是消化系統的一部份,除了儲存,也有攪拌、研磨及消化功能,術後食物的選擇,常常是病患最擔心的事情。于素英表示,她通常會告訴病人,胃就像消化系統的「袋子」,這個袋子現在空間小了,甚至沒有了,表示以往幫忙儲存、研磨的功能不見了。因此,吃東西最大原則就是「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的角色將被凸顯,取代胃的研磨機制,因此,病患若牙齒不好也要趕緊處理。「要小心越來越瘦。」出院一周內,體重不能掉1%。其次是「湯跟食物要分開」,糯米、太硬的東西都別嘗試,否則食物通過速度太快或不消化,容易有「傾倒症侯群」(Dumping Syndrome),會引起腹痛、腹脹甚至腸子痙攣。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患者術後的體重管理,跟正常人的體重管理思維很不一樣,「要小心越來越瘦。」因此,于素英建議病人出院後要自備一台體重機,天天量體重,「出院後的第一周,體重不能下降1%。」這也是患者一周後回診很重要的功課,若體重下降太多,可能代表吃不夠、吃不對,生活品質一定也不會好;如果吃的量或品質都達到標準,那就要注意其他非飲食上的問題。一般來說,若出院第一周體重不正常的減輕,多半是因為手術接口太狹窄,吃東西過不去或通過得比較慢,這時候就會透過營養師的建議,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由於術後傷口多少會腫脹,接口過窄的情況都是短暫的,慢慢就會消失,病患也會逐步適應胃變小了或沒有胃的消化狀況。于素英說,出院第一周若出現發燒、畏寒、肚子痛、嘔吐,就需提早回診。呼籲胃癌患者,雖然腸胃道不完整,但只要掌握大方向,也可以回到正常生活,吃得好、吃得飽、吃得健康。
-
2021-03-28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相信很多人擔心大腸鏡檢查所造成的疼痛感,遲遲不敢就醫,甚至痛到受不了檢查到一半喊卡!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任嫻表示,如果擔心疼痛感,可以考慮無痛的大腸鏡檢查,即在檢查前施打麻醉劑,並在睡眠中進行檢查,不用擔心過程中的不適感,如有需要可以在安排檢查時詢問醫師。大腸鏡的功用? 檢查結腸內部黏膜病變黃任嫻表示,大腸鏡是由包裹著光纖的1.6公尺軟管組成,前端帶有可錄像的攝影鏡頭,經由肛門深入,檢查直腸及結腸內壁黏膜是否有腫瘤、瘜肉、發炎、出血等病變。檢查中如有發現瘜肉或黏膜有異常,可同時從鏡頭旁的孔徑深入器械執行切片或瘜肉切除的動作。大腸鏡適合誰做? 8種情況需特別注意關於大腸鏡的檢查對象,黃任嫻提到,如有血便、不明原因貧血、排便習慣改變,包含便祕、腹瀉、解便後有解不乾淨感、大便形狀如筆般細長,慢性腹痛腹脹大於三個月、食慾不振、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糞便潛血陽性反應、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病患(即二等親內親屬有大腸癌病史)等情況的民眾,建議可接受大腸鏡檢查。檢查需要多久? 大約10-15分鐘
-
2021-03-23 科別.消化系統
常態性拉肚子 當心潰瘍性結腸炎
小林大學畢業即找到一份科技新貴工作,但壓力大、工時長,造成長期出現血便及拉肚子症狀,求診後醫師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多數會復發 成慢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是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疾病發生原因不明,可能為遺傳與環境因素之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終生疾病。台灣的罹患人數近幾年日趨增加,病人以男性居多,大多數在治療緩解後會再復發,因而成為慢性疾病,甚至有致癌的危險性。潰瘍性結腸炎常見有腹瀉問題,並經常合併解出黏液和血液、直腸便血及裡急後重感、腹絞痛、腹脹、腹部壓痛、惡心、嘔吐,嚴重時會有發燒、食欲減低、體重減輕、血中白蛋白偏低、營養不良、貧血等症狀。就醫時,醫師會先詳細詢問臨床表現的病史,包括發病時間、腹痛、腹瀉、裡急後重、出血或血便、腸道外的症狀等。接著進行糞便檢查,先排除非細菌性的感染,再安排內視鏡及切片等檢查。讓腸道休息 急性需禁食治療上,以疾病的緩解、預防可能併發症,以及改善病人生活品質為目標。首先要讓腸道休息,急性期需要禁食,並給予靜脈輸液及補充電解質,以補充腹瀉造成的脫水;接著使用藥物治療,包括抗發炎藥物、類固醇藥物、免疫調節藥物或生物製劑等。並依貧血嚴重程度給予鐵劑或輸血。病程若進展至嚴重急性發作、發生合併症(如腸穿孔、大量出血、急性腸擴張),或對內科治療無效,以及慢性期但病患出現嚴重生活品質受影響時、併發腸黏膜發育不良或產生惡性癌症變化,就可能需手術治療。在飲食上,若需要長時間禁食時,則經由中心靜脈給予全腸道外營養療法。也可由口進食時,依患者個別耐受力採漸進式飲食,避免攝取過敏食物,戒菸、戒酒。定期追蹤檢查 留意癌變生活上,病人應保持心情愉快、適度休息、充足睡眠、減輕壓力,定期門診追蹤與大腸鏡檢查,以監測是否有大腸癌的發生,尤其應依醫囑持續按時服用藥物,避免自行停藥、減藥或服用成藥。當有感染症狀(如發燒、畏寒或感冒症狀等)或急性發作(如腹瀉頻率、便血量、腹絞痛程度增加及發燒等)時,應立即就醫治療。
-
2021-03-22 醫療.心臟血管
心律不整會影響全身!醫曝5大危害:一發生恐跟你一輩子
多半人會認為心律不整只會影響到心臟,其實其他器官也會跟著受影響,因此若發現有心律不整的現象時,請不要輕忽。1、腦部血液循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江碩儒主治醫師說,根據臨床實驗的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對腦部血液循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腦部血液循環量減少25%以上時,會出現相對應的症狀。腦血管健康的正常人若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症狀可於短時間內忍受,但患有腦血管疾病,例如腦部動脈硬化或已有狹窄(即中風患者)則會因為腦血管流量降低而出現腦血管功能障礙的症狀,包括頭暈、無力、抽搐、暈厥、視力障礙、肢體麻木甚至癱瘓。另一方面,如果由於心房心室傳導阻滯或竇房節律點出問題了,會造成心搏過慢,常會導致腦部供血嚴重不足,出現無血壓、摸不到脈搏等症狀。(推薦閱讀:洗澡先洗頭易致中風? 國健署曝洗完澡「1動作」才危險)2、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心臟本身的養分與氧氣來自於冠狀動脈供應的新鮮血液,對於維持心臟功能非常重要。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對於心臟的冠狀動脈循環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偶發性的早期收縮影響最小,心律過速的心室頻脈則會使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60%左右,及心臟收縮輸出量減少80%以上。3、腎臟血液循環發生心律不整時,腎臟血流量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減少。頻發性的早期收縮會使腎臟血流量降低10%左右;嚴重的心律不整則會造成腎臟血流量減少60%,而腎臟血流量減少會使患者出現尿蛋白、氮血症甚至腎衰竭。(推薦閱讀: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 醫解答「透析條件」)4、腸系膜血液循環江碩儒表示,當發生嚴重心律不整時,造成心輸出量降低,腸系膜血管會發生收縮反應,屬於人體內自行調節的一種代償反應,目的是為了確保心臟、腦部、腎及肝臟等臟器的供血和灌注壓的平衡。房室性期外收縮對於腸系膜血液循環影響很小,而快速的發生上心室頻脈、心房顫動時,則會造成腸系膜血流量減少34%左右,引起腸系膜動脈痙攣、胃腸道缺血的症狀,患者會出現的臨床表現有腹脹、腹痛、腹瀉、胃腸道出血、潰瘍,嚴重的話甚至導致腸麻痹及腸壞死。(推薦閱讀:肚臍週圍疼痛又想吐? 小心是腸中風!4大典型症狀要留意...心血管疾病更危險)5、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的危險是不容忽視的,若不謹慎防範可能會有中風的可能性。隨著心房顫動的進展,心房組織的電位不穩定或肌肉組織的老化,心房顫動發作的頻率會由「陣發性」逐漸成為「持續性」,心跳則完全成為不規則節律。心房在失去有效收縮的情況下,心房中的血液會容易出現沉滯和小亂流的情形,體內凝血因子、心臟內膜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將會變差,易在心房內形成血栓,隨血液運送流至全身,進到器官血管的血栓,就有機會使那部位的血管造成阻塞,如血栓阻塞腦部的血管,就會造成腦中風的現象;進而阻塞腳部的動脈血管時,造成缺氧性腳動脈阻塞。江碩儒提醒,心律不整的原因和症狀很多,也容易造成嚴重的併發症,積極治療是刻不容緩。延伸閱讀: ·心跳過慢要裝心律調節器? 醫揭「6症狀」影響生活最好要裝 ·心因性猝死7成跟冠狀動脈疾病有關! 男女發生因不同,猝死前一天到一週都有3大症狀
-
2021-03-14 科別.消化系統
全民吃鳳梨 醫師提醒幾類人酌量食用避免不適
全台近日興起吃鳳梨挺農民的風氣,不只台鐵、各飯店紛紛推出鳳梨餐,民眾也搶買吃爆。不過腸胃科醫師提醒,鳳梨是酸性水果,也是高GI(升糖指數)食物,牙周病、胃潰痬、糖尿病等患者要謹慎食用,切勿空腹更不要過量,以免造成不適。大陸以檢出介殼蟲為由,這個月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不少民眾為了相挺農民,搶買搶吃。花蓮門諾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戎伯岩提醒,幫鳳梨農銷鳳梨雖然非常重要,但若有消化道方面的問題,要適量食用。戎伯岩表示,鳳梨是好東西,但含糖量高,有消化道問題,如潰、胃食道逆流等,就要適量食用。尤其是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吃過多可能出現火燒心、噁心、嘔吐、腹脹,有的甚至會出現腹瀉。他說,鳳梨含有鳳梨酵素,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吃得比較多,最好跟醫師討論在用藥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站在腸胃科醫師的立場,任何食物都是適量食用,適可而止。門諾醫院營養師蔡坤融也指出,鳳梨不能空腹食用,且因為是高GI水果,糖尿病患者雖然可以食用,但分量一定要控制,以一顆鳳梨3台斤來算,一天最多吃10分之一,約3片就好,千萬不要過量;牙周病、口腔黏膜潰瘍的患者也要少量食用,避免過度刺激口腔造成不適。
-
2021-03-14 養生.聰明飲食
吃鳳梨挺台灣 醫師籲應適量避免腸胃不適
中國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國內掀起吃鳳梨挺農民的風氣。花蓮門諾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戎伯岩呼籲,食用過量恐造成腸胃不適,有消化道疾病、糖尿病的患者應適量食用。戎伯岩指出,鳳梨能促進消化,雖然香甜但其實是酸性水果,有消化道疾病如胃食道逆流、消化道潰瘍等狀況的患者,若吃過量,就容易有火燒心、噁心、嘔吐或腹脹等情形,還可能腹瀉。戎伯岩指出,因鳳梨含有鳳梨酵素,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藥會有影響,建議患者可跟醫師討論,鳳梨吃多後,藥物應如何調整。鳳梨進入產季,是水果攤熱賣的品項,門諾醫院營養師蔡坤融建議,鳳梨屬高GI(升糖指數)的水果,不能空腹食用,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太多,以3斤的鳳梨換算,只能吃十分之一,最多吃3片。蔡坤融指出,有牙周病、口腔黏膜潰瘍的患者,也要少量食用,避免造成牙齦、粘膜過度刺激,造成不適,適量食用才能吃得健康。
-
2021-03-10 養生.聰明飲食
天天吃鳳梨恐傷身?營養師:這3種人要注意
「你今天吃鳳梨了嗎?」近期因鳳梨出口大幅減量,政府和民間合力推動下,國內出現買鳳梨、吃鳳梨的熱潮。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營養師梁嘉麟指出,鳳梨不僅含有鳳梨酵素,亦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葉酸、植化素等營養成分,但也提醒民眾吃鳳梨要適量,否則可能造成反效果。梁嘉麟表示,鳳梨酵素可協助蛋白質分解,因此在大魚大肉後食用,可促進消化,減少腹脹、消化不良;此外,一份鳳梨可以提供每日約4分之1維生素C需求量,維生素C可以參與體內膠原蛋白的合成,對皮膚有益,其中所含的膳食纖維,具有維持腸道機能,也可促進排便。梁嘉麟說,鳳梨酵素可幫助軟化肉質,使肉質變嫩,醃肉時加入適量的鳳梨,酸甜的口感能增加料理的滋味,並減少額外添加的精緻糖量。不過梁嘉麟提醒,每日飲食指南裡,建議國人的水果攝取量為每日2至4份,過量攝取鳳梨恐對身體造成負擔,糖尿病族群一天以攝取2份水果為宜,腎病族群食用時應盡量以原型為主,避免食用鳳梨果乾、鳳梨汁,有胃炎或者是胃潰瘍者也應避免空腹食用,以防加重病情。
-
2021-03-09 癌症.大腸直腸癌
桃園每10萬有365人罹患大腸癌 醫師:早期無症狀最可怕
據衛生福利部公布2018年十大癌症,大腸直腸癌超過十年蟬聯第一名,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上月也公布台灣大腸癌地圖,桃園市隸屬北區,每10萬人有365人罹患大腸癌,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官泰全指出,以往病患都是中老年人居多,近幾年來不乏30至50歲病患,須特別留意。「近半年來在臺北榮總桃園分院接受治療的大腸癌病患中,更有2成未滿50歲!」官泰全說,大腸癌早期最常見的症狀是「沒有症狀」,隱形殺手最可怕,後期常見的症狀包括有腹脹、腹痛、血便、便祕、貧血、體重減輕及裡急後重感,有以上症狀的民眾要格外注意。官泰全表示,很多解血便來就醫的民眾多以為是痔瘡,但痔瘡流血和下段大腸流血常常很難用臨床症狀區別,尤其超過50歲或是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民眾,治療血便前建議要做檢查確認大腸狀況。臺北榮總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想預防大腸癌應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和運動,多吃蔬菜水果,民眾可以參考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廣的「蔬果彩虹579」方式,依年齡性別調整每天應食用蔬果的份數,盡量採取不同種類蔬果搭配。另外,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則是定期檢查,盧星華說,國民健康署推行多年的大便潛血檢查,免費提供50歲以上民眾每2年1次糞便檢查,若呈現陽性反應則會建議接受大腸鏡檢查。至於罹患大腸癌應如何治療?官泰全說明,大腸癌的治療一到三期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手術可分為傳統開腹及微創手術,如腹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等,兩者治療成效相似,微創手術因傷口小手術後恢復較快,漸漸成為治療大腸癌的主流手術方式。
-
2021-03-07 養生.聰明飲食
中醫大病患餐點鳳梨入菜 助消化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吃鳳梨挺農民,院長陳自諒表示,中醫大新竹附醫住院病患餐點,預計將當季的鳳梨加入循環菜單裡,如鳳梨苦瓜雞、鳳梨拌木耳等,讓入住的患者同樣能品嘗到鳳梨的酸甜好滋味;住院病患可以直接到護理站或跟營養師訂餐,就有機會品嘗到好吃的鳳梨料理。營養師黃琳惠表示,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 100 公克的鳳梨熱量 53 大卡,纖維 1.1 公克,富含維生素 A、B 群、C 等,其中維生素 C 含量是蘋果的 4 倍。鳳梨含有鳳梨酵素,可分解蛋白質,幫助嫩化肉質,縮短肉類烹調時間,但鳳梨酵素在口中會少量分解舌頭表面細胞的蛋白質,因此許多人吃鳳梨會有「割舌頭」的刺痛感。黃琳惠指出,吃鳳梨對人體有許多益處,鳳梨富含纖維,其中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在腸道中能幫助水分吸收、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而鳳梨酵素有助於蛋白質分解,飯後適量食用能促進消化及吸收,可減少腹脹及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鳳梨中的生物類黃酮可以減緩發炎反應,而動物實驗證實鳳梨酵素可減少腫瘤的形成及腫瘤大小等,能夠減少癌細胞產生,降低罹癌風險;鳳梨酵素還能分解纖維蛋白及血管內膽固醇斑塊,並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具抗凝血及降低動脈血管栓塞的益處,適量食用可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黃琳惠也提醒,吃鳳梨雖益處多,但有4大族群要注意,胃潰瘍患者應避免空腹食用太酸的鳳梨,避免刺激胃部不適;糖尿病患者食用應注意份量,因鳳梨屬於中高升糖指數的水果;腎臟病患者淺嚐 1到2 片即可,避免讓鉀離子攝取過量;而極少部分的人對鳳梨酵素過敏,食用後會有頭暈、嘔吐、腹瀉、紅癢等症狀。
-
2021-03-04 科別.消化系統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病,而且現在有很多研究顯示,許多癌症背後的危險因子都跟肥胖有關。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民眾在維持身體健康狀態,除了從肉眼上可從體型、體重數字或是BMI指數判斷是否肥胖,但有一項潛藏在身體內部的肥胖是無法經由肉眼觀察,即便外型看起來纖瘦的人,都可能有的脂肪肝。瘦皮猴不忌口仍有可能有脂肪肝30歲的汪先生,身高172公分,體重52公斤,BMI指數僅17.6。在健康檢查前,他自傲自己從小就是吃不胖的體質,怎麼吃都吃不胖,還常被周遭親友笑說是瘦皮猴,更認為自己體型纖瘦就一定等於健康。近期到醫院健康檢查,醫師為他進行報告解說時,看著透過超音波檢查的影像發現已有輕度脂肪肝。諮詢過程中得知汪先生正因自恃從小吃不胖的體質,熱愛吃油炸高熱量食物,手搖含糖飲料更是他每天一定要來一杯的精神飲品,而脂肪肝的形成正是與飲食攝取過多熱量相關。醫師立即建議他應調整良好飲食習慣,以改善脂肪肝,避免發展下去形成肝臟發炎,進一步易使肝臟纖維化,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什麼是脂肪肝?梁程超指出,當飲食所攝取的熱量過多時,容易轉換為脂肪儲存在肝臟中,當肝臟細胞內積聚過多脂肪,脂肪超過肝臟5%以上時,就稱為脂肪肝。脂肪肝的演進可分為三期,大多數人的早期脂肪肝並無明顯異狀,多數人在健檢時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才知道患有脂肪肝。直到進展到中、後期脂肪性肝炎,才可能出現:上腹部疼痛、食慾不振、倦怠、腹脹、肝臟部位有壓痛感等較明顯的症狀。<!--@IMAGE_11814437_CENTER_0@-->根據瑞典最新研究顯示,脂肪肝患者之死亡風險相較沒脂肪肝者增加1倍,且死亡風險隨疾病嚴重程度而增加。腹部超音波是檢查肝臟健康的利器梁程超提醒,由於脂肪肝是我國僅次於B、C型肝炎的肝病,而且不是肥胖者的專利。脂肪肝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可供治療控制,若想改善脂肪肝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仍是從日常生活中應調整良好飲食習慣(減少高熱量,精緻碳水化合物及甜食攝取)、培養運動習慣和控制體重開始做起,並且安排健康檢查觀察肉眼看不到身體內部的潛藏肥胖。腹部超音波是檢查肝臟健康的利器,可有效診斷有無脂肪肝的形成。若發現肝臟可疑陰影,可搭配零輻射磁振造影(MRI)施打肝細胞特定性顯影劑的檢查,補足超音波掃描找不到的可疑病灶,完整掌控肝臟健康狀態。延伸閱讀: 。水果最好在晚上8點前吃完! 避免脂肪肝上身,營養師激推6大低GI值水果 。脂肪肝會消失嗎?會遺傳嗎? 專家警告還在做這「7件事」小心變肝癌
-
2021-03-04 科別.消化系統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現代人工時長壓力大,受便秘所苦者不在少數。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蕭家仁醫師表示,老年人便秘可注意是否與藥物有關,如自行服用成藥、感冒藥、止咳藥,皆可能引起便秘。年輕人則要注意飲食習慣,曾有女大學生不吃蔬果,只吃肉類跟加工澱粉,連續2周無法排便,一照X光發現腸道滿是糞便,服用瀉藥也無法排出。經醫護人員用手指挖腸、灌腸,才將糞便清出來,之後改善飲食習慣,排便才逐漸恢復正常。 便秘最常見三大原因 哪些藥物與便秘有關? 蕭家仁醫師指出,一般便秘定義是指每周排便少於三次、需要很用力才能排便、糞便體積很小,都屬於便秘的範圍。最常見的便秘原因與生活作息、飲息型態有關,如纖維攝取太少、水份攝取不夠、運動量不足。此外,老年人因吃得少、活動量少,也是較容易便秘的族群。 藥物也可能是造成便秘的原因,如降血壓藥物中的鈣離子阻斷劑、感冒藥、止咳藥中的可達因,以及抗憂鬱、帕金森氏症藥物等,都可能讓腸道蠕動變慢、收縮力變弱。蕭家仁醫師提醒,會造成便秘的藥物並不少,惟須經由醫師評估後根據醫囑服用,盡量避免自行購買成藥。 便秘多久該看醫師?滿腹大便恐引發腸穿孔 一般人便秘多久需要看醫生?蕭家仁醫師說明,通常超過三天沒排便,已可能是身體有問題。倘若合併出現腹脹,更應盡快就醫。如果超過一周以上沒排便,或者以往排便很正常,近期忽然出現便秘,應該提高警覺。蕭家仁醫師提醒,忽然發生的排便異常,可能是大腸腫瘤徵兆,而且並不少見,不能掉以輕心。 此外,也曾有病人因長期便秘造成大便乾硬、壓迫腸道,導致腸道黏膜潰瘍變成腸穿孔,有可能引發腹膜炎,最嚴重的情況會危及性命,須及時開刀處理。也有病人便秘後引發暫時性腸阻塞,導致一吃東西就吐。這些併發症都是便秘未正確處理的可能風險。 靠瀉藥排便當心腸道不敏感 這些人勿亂用瀉藥 當發生便秘後,許多人會自行至藥局購買瀉藥。蕭家仁醫師提醒,市面上常見的刺激腸道蠕動藥物,是促使腸道神經活躍而幫助排便,但若長期使用,腸道神經敏感度降低,藥物劑量就需要愈吃愈重,甚至不吃藥腸道就不蠕動,導致產生依賴性。 此外,有些軟便藥中含有電解質,可能造成水份流失,有腎臟疾病或心臟功能較弱者,也不宜自行服用。孕婦也是易便秘族群,使用便秘藥前務必先諮詢專業醫師。 蕭家仁醫師指出,便秘時合併腹痛,就要當心可能與腸阻塞有關,這時貿然服用便秘藥,恐使阻塞更為嚴重,甚至引發腸穿孔、腸缺血等併發症。至於忽然發生的便秘,是大腸腫瘤的常見症狀之一,這類病人若自行服藥,因症狀緩解而未就醫檢查,有可能錯失早期發現癌症的機會。 許多民眾的便秘問題,往往不見得只是單純便秘,而是身體其他問題引起,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釐清。蕭家仁醫師建議,便秘藥物應經由醫師評估,屬於藥物可解決的狀況再使用。 吃纖維刺激腸道蠕動 醫師推薦6蔬菜助排便 飲食中攝取足夠纖維,能夠幫助預防便秘。蕭家仁醫師說明,纖維能使糞便體積變大,刺激腸道的反射神經,增加蠕動,並且吸附腸道中有害物質。每日最好攝取5份蔬果的纖維量,一份約為一個手掌大小。同時也要注意攝取足夠水份,牙口不好的族群可將蔬果纖維切碎、攪碎後再吃。 蕭家仁醫師表示,攝取蔬果可以選擇高纖維、蛋白質較多的種類,例如菇類、豆芽菜、十字花科中的花椰菜、蘆筍。含有粗纖維的芹菜、蘿蔔也是不錯的纖維來源。這些蔬果除了增加纖維攝取量,也適合腸道中有益的細菌生長,能增加腸道益菌數量,幫助改善腸道菌相。 運動不足也是便秘元兇 床上翻滾幫助按摩腸道 較多人忽略的是運動量不足,也可能與便秘有關。蕭家仁醫師建議,每天走路步行20至30分鐘,就能夠幫助腸道蠕動。也可在床上練習翻滾動作:平躺時上半身左轉90度、回到原位後下半身左轉90度;上半身右轉90度、回到原位後下半身往右轉90度。轉完後再臥躺進行同樣練習,重複2-3次。這個動作能訓練腹部肌肉、按摩腸道,同時不會傷到脊椎。 《延伸閱讀》 .排便之計在於晨,中醫2招助改善便秘!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0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一定要插鼻胃管嗎?高齡病人和家屬與醫師間的三方對話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師談醫病關係與醫療大環境」。一位醫師談自己在習醫成長的過程中對病人死亡的不同體驗;另一位醫師從插鼻胃管的高齡病人,描述病人、家屬與醫師發人深省的對話;最後一位資深醫師則指出目前醫療迷失於「專家」、「先進科技」、「大醫院」,忽略了醫師本身的專業精神,並表達對醫療企業化與媒體介入的隱憂。 高齡94歲的張爺爺是我的老病人,他入住安養中心,長期以來都在女兒張小姐的陪伴下定期來門診追蹤,前幾天張小姐一踏入診間就要我看張爺爺的臉:「陳醫師,我爸爸插上鼻胃管了。」我邊仔細查看張爺爺的神情,邊與張小姐對話:「怎麼突然插上鼻胃管了?是近來因為肺炎導致住院後插上的嗎?」我直覺性的猜測導致長輩裝上鼻胃管的最常見因素,但心中又疑惑張爺爺的病歷上沒有任何近期住院的紀錄。張小姐搖搖頭:「我爸沒有感染肺炎、也沒有住院,只是安養中心擔心他由口進食、總有一天會嗆到,所以大家說還是插上鼻胃管好了。」我回想起幾年前張爺爺曾來住院,這期間我與這個家庭有頻繁的互動,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爺爺最愛吃的早餐是白稀飯配上豆腐乳,這樣的吃法曾讓張小姐不開心,三番兩次想勸年紀大又胃腸消化不好的老父親吃點別的,直到我這樣勸說:「豆腐乳是發酵的食物,對你爸爸的消化系統沒有太大害處,再說,這是他老年臥床生活中少有的小確幸了,所以即使偶爾會腹脹和便祕,我們也不要剝奪他的生活習慣和樂趣,好嗎?」住院中的張爺爺老想著要回家,每當我去看他,老人家就會認真的問:「陳醫師啊,妳不是告訴我明天可以出院?怎麼一天拖過一天,明天到底是哪天?」我只能苦笑以對。實情是張小姐希望讓父親再多住幾天,直到老人家恢復到完美的狀態再出院,我耐心地開解她:「妳爸爸九十幾歲高齡了,再怎麼住院也不能讓身體回復到完美的狀態啊,更何況他出院後不是回家、而是回到安養中心,那裏都有專業的照顧人手,不需要妳每分每秒都跟在身旁。所以還是讓老人家出院吧,出院後若還有問題,隨時都可以再回來住院,我們不會拒絕的。」張小姐這才同意幫老爸爸辦理出院、回到安養中心,之後就是定期回診,飲食和排便狀況都算穩定。正是因為張爺爺的狀況看來都穩定,所以突然間看到他插上鼻胃管了,我也愣了一下,只好先開口問:「爺爺,您最近好嗎?」張爺爺沒回答,臉上也沒有過往常見的靦腆笑容,他木然地看我一眼後就低下頭。我輕聲細語地說:「爺爺,我叫妳女兒等等買豆腐乳和稀飯給你吃,好嗎?」張爺爺終於抬起頭來看我,輕微地點點頭。張小姐在一旁嘆氣:「這陣子爸爸都是這副意志消沉的樣子,不笑,也不理我。」她無奈的解釋她並不是不知道父親對裝上鼻胃管這件事很介意,可是安養中心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訴她:插上鼻胃管後就可以透過管子灌食牛奶,好處是用餐速度變快、有營養、不會嗆食。張小姐最終還是同意了。張小姐遲疑地問我:「我爸爸插上鼻胃管了,但還是可以讓他透過嘴巴、自己吃嗎?」我點點頭:「當然可以!只要不是有中風或是吞嚥退化等比較複雜的問題,經過妥善的評估後,即使是插著鼻胃管的人都還是可以從嘴巴進食喔!我就有個病人插著鼻胃管來管灌藥物和牛奶,但他還是能大口吃飯和蛋糕呢!」接著我轉頭看看張爺爺:「我們把鼻胃管拿掉,好嗎?」張爺爺馬上點頭。我說:「拿掉後我們再來吃豆腐乳!」張爺爺對我露出今天的第一個微笑。這時張小姐緊張了:「陳醫師,鼻胃管不能移除啊!我可以試著在我到安養中心的時候自己餵點東西給爸爸吃,可是我總有不在的時候,要是安養中心沒有人力能像我這樣陪著他慢慢吃,怎麼辦?」我忍不住問:「能回家住嗎?」張小姐說:「安養中心每個月要四萬多,我們也是付得起的。至於要回家住……」她嘆口氣:「我心裡也很難過,但我會努力天天去安養中心看爸爸的。」之後草草說了聲謝謝就帶著父親離開診間。看著他們背影的我也情緒低落了,深沉的無力感,因為不知道自己還能為老人家做些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提議了卻又做不到,會不會讓老人家再次失望。張爺爺安靜地沒對我說任何一句重話,我卻忍不住想起他曾在住院期間問我的「明天到底是哪天」,他經歷一次次地期待落空後的失落或許還是小事,我更怕的是這回他對明天的生活再沒有任何期待了。但這樣複雜的心情,我又能如何能說給家屬聽呢?或者說,家屬即使聽了後、又如何能做到呢?最後我按捺下騷動的情緒,繼續為接下來的病人看診,但我知道張爺爺的神情一直在我腦海中沒有消失。
-
2021-03-03 科別.消化系統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腸子也會中風,一名患有高血壓50歲男子,突發劇烈腹痛、腹脹,送到光田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是罕見「上腸繫膜動脈剝離性動脈瘤」引發腸動脈供血受阻,即「腸中風」,經過「新型覆膜支架」重建血管手術後,幸運撿回一命。「上腸繫膜動脈剝離性動脈瘤」是相當罕見腸動脈病變,光田綜合醫院急診部醫師黃獻正強調,如沒有即時救治、錯過治療黃金期,導致腸子已經缺血壞死、破洞,恐引發致死率極高的腹膜炎,以及敗血症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等,也因此被喻為難治癒的疾病。傳統的腸道接管手術方式是開膛剖肚,必須在黃金6到8小時內及時接上血管,以免上腸繫膜動脈無法供應整個腸子的血液,出現腸壞死。光田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神經放射診療科醫師嚴寶勝表示,這名50歲男患者因患有高血壓病史,屬於血管動脈硬化的高危險族群,更提高手術的風險。光田綜合醫院為患者進行「新型覆膜支架」重建血管手術,運用於剝離性動脈瘤的治療,不需開刀,只需將導管放入真管腔血管內,使剝離處貼合,重建阻塞的血管,可立即恢復血流,讓腸子血液正常循環供應,也免除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危機。另一名68歲的婦人也有高血壓病史,因腹痛緊急送急診治療,電腦斷層發現腸子血管阻塞,立即安排「新型覆膜支架」手術,定期回診恢復情況穩定;嚴寶勝指出,「只要能迅速診斷病因,支架手術並不困難。」光田綜合醫院擁有血管支架置放技術,目前兩名成功的案例術後狀況均十分良好。上腸繫膜動脈是消化器官的主要血液供應者,血管主要由內膜、中層、外膜所構成,所謂「剝離」是指在血管內膜破了一個洞,使血液灌到中層假管腔,造成真腔受到壓迫,真腔動脈內的正常血液愈來愈少,管徑愈來愈窄或完全阻塞,因而引發腸中風。嚴寶勝提醒,相較於腦中風和耳中風,腸中風發生機率較低,動脈剝離更是罕見,容易被誤診為腸胃炎、胃潰瘍、胃出血等問題,高血壓、血管硬化都是病因,他建議民眾平時應控制血壓,也要多注意正常規律生活起居、適當運動,降低病發率。
-
2021-03-0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視病猶「友」,當病人離世的悵然心情浮上心頭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師談醫病關係與醫療大環境」。一位醫師談自己在習醫成長的過程中對病人死亡的不同體驗;另一位醫師從插鼻胃管的高齡病人,描述病人、家屬與醫師發人深省的對話;最後一位資深醫師則指出目前醫療迷失於「專家」、「先進科技」、「大醫院」,忽略了醫師本身的專業精神,並表達對醫療企業化與媒體介入的隱憂。 在行醫路上,難免會遇到病人去世的時刻,這些事件在成為見、實習醫學生後,就時常經歷。然而,在照顧病患時,每日到床側噓寒問暖、詢問病史及做身體檢查時,有些會有種朋友甚至家人的情感油然而生,當病人離世,就有種悵然的心情浮上心頭。本文就提幾位從醫學生時期到主治醫師時的深刻案例來分享。在醫學生時期,第一位照顧的病患為一位長期抽煙而導致慢性肺阻塞疾病的老人家,每次發作就呼吸困難及缺氧,因而時常反覆住院。雖然主要的治療計畫是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在擬定,我只是每天去關心他的症狀有否改善及做些基本的身體檢查,再向團隊中的住院醫師報告及討論,很感謝他及家人當時不嫌棄讓我關心他的病痛症狀,而有種親切感,不致讓我對問病史有種想趕快問完就想逃離現場的感覺。當他的症狀逐漸得到改善時,我心裡總有種成就感,或許是我的病史詢問間接幫到他了。而在他準備出院時,我已輪替至其他專科學習了。那年的冬天,他又因肺炎造成慢性肺阻塞疾病的急性發作,雖然在其他科,我看到胸腔科病房住院名單有這位老人家的姓名時,便抽空去探望他,可是這次真的病重了,戴著非侵襲性呼吸面罩,連話都說不太出口,看到這樣的情況,真的不知道如何表達我的感受,只能跟他說聲「加油!要好好保重」,便離開病房。過了幾天,發現住院名單沒了這位病人的姓名,去詢問了照顧團隊的成員,才得知老人家不敵病魔已經離世了,當下覺得很失落,也曾動念想去家裡上香跟他道別。到了住院醫師時期,照顧過一位罕見的惡性後腹腔肉瘤末期的病人,常常因大量腹水造成腹脹及呼吸窘迫而需要抽腹水來減輕他的不適,也因此建立了信任感。在我離開腫瘤科之後,他的家人也常常來問我一些有關病人遇到的問題。雖然我只能提供粗淺的解答,請他們還是要再與照顧病人的醫療團隊討論。有次看會診的時候被這位病患的醫療團隊會診,發現大腸被腫瘤給侵犯而破裂造成嚴重的腹膜炎併發敗血症休克,最後造成藥石罔效而離世。記得那個時間接近農曆過年,我依照家屬給我的名片,按著上面的地址,從彰化市騎摩托車到芬園去病人家上香慰問家屬,就因曾經照顧過病人這個緣分及友誼前往致意。隔了二年後,我因公費下鄉離開了原本服務的醫院,病人太太有天晚上突然致電給我,詢問C型肝炎治療的知識,我也以我所知的情況,介紹給以前服務醫院的前輩治療。 在主治醫師時期,對病人的照顧更是覺得如履薄冰,責任及壓力更重大且直接的!去年初,有位不到60歲的中壯年男性,因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右上腹不適就診,腹部超音波一看就發現右肝有一顆超過10公分的肝癌且有肝門靜脈的侵犯,根據標準治療,只能吃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期間,看到腫瘤縮小也曾替病人感到高興。但是,好景不常,腫瘤後來發生淋巴結轉移,經過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幫忙,針對局部做放射線治療,也陪伴病人走過治療的痛苦階段,情況改善後,他到門診都說他精神好多了,也時常去釣魚,那時候內心真的替他高興,也幫他申請第二線口服標靶藥物來治療肝癌,但藥物的毒性造成病人身體上很大的不舒服,說他很疲倦、無力、沒有食慾,而無法去釣魚了。再追蹤腹部影像,發現腫瘤復發並有腹膜轉移且產生腹水,病況很不理想。病人也看得很開,知道這天遲早會來到,跟我說,他單身,與兄長同住,家中還有一位嚴重失智的老母,這一生也沒什麼好牽掛的。去年底,他就在某個晚上於醫院離世了!手機接到簡訊,內心覺得很悵然。畢竟,一起努力將近一年像朋友的病人離開了,覺得相當失落。常常聽人說要視病猶「親」,在我經歷這些照顧病人的經歷及心境,我覺得視病猶「友」對我而言或許比較真切。把跟每位病人的相遇,都當成是種緣分,盡力幫他們解決病痛、找出疾病的源頭,病況好轉出院的話就會覺得很開心,病情無法獲得控制或是逐漸惡化,心情便會很沉重。面對每位求治的病人,以求盡力解決他們的問題,以及用真誠的態度來溝通,還有檢視是否有照顧不足之處。
-
2021-02-28 癌症.肝癌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港星吳孟達今因肝癌病逝,享壽70歲。據報導,吳孟達二個月前切除腫瘤,後續等待接受化療,近日病情急轉直下今病逝。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肝臟是無聲的器官,肝臟病變患者不會有感,早期能夠發現的患者大多是長期控制B、C肝或定期健檢發現,等到不適才就醫大多是晚期,而晚期肝癌的治療效果有限,從診斷到死亡平均半年到一年,嚴重者三個月內就可能辭世。楊培銘表示,肝癌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但是若是已經出現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又或是肝衰竭、肝昏迷,恐怕都已經是晚期肝癌,而晚期肝癌治療工具有限,導致死亡率極高,近年雖有免疫療法,但僅對20%的晚期肝癌患者有效,延長約39個月的壽命,但仍遠低於早期治療的效果。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表示,台灣肝癌的患者以「病毒性肝炎」為最大宗,大多是B、C肝的帶原者,其次為酒精性肝炎,第三位為脂肪性肝炎。台灣近年來積極找尋B、C肝帶原者,但推估仍有一半的B、C肝帶原不知道自身有病毒性肝炎,若能在早期發現,腫瘤小於3公分以下,透過手術治療幾乎可以完全根除肝癌。簡榮南表示,自知是B、C肝帶原的患者,約有六成會定期於門診追蹤,能幫助肝癌及早發現,但仍有四成的患者,雖然自知帶原卻未定時追蹤,成了肝癌未爆彈。簡榮南表示,若以B、C肝來看肝癌的發生率,台灣仍以B肝引起的肝癌較多,依照統計台灣36歲以上的成年人B肝帶原的盛行率約12%到15%之間,36歲以下大約僅有1%,與台灣推動B肝疫苗接種有關。而香港成年人的B肝感染率雖比台灣低,但約落在10%到12%左右,若是加上有飲酒、藥癮的習慣,都會加速肝損傷的速度。楊培銘表示,預防肝癌第一步得先瞭解自己是否有B、C肝帶原,國健署自去年9月開放45歲以上、79歲以下民眾,一生能有一次免費肝臟篩檢,呼籲民眾盡可能利用。被檢查出並非B、C肝帶原者,若年齡在40歲以上,仍建議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他表示,抽血檢查肝功能或是檢驗胎兒蛋白,也不一定能及早發現肝癌,得透過超音波才能及早發現腫瘤。他提醒造成肝癌,也可能是因為飲酒過量或是肥胖造成,避免過度飲酒,飲食正常,規律運動才有辦法趨吉避凶。
-
2021-02-27 養生.營養食譜
挺台灣農產/挑選鳳梨4撇步 6道果汁、料理達人教你做
【2021/02/26編按】大陸宣布停止進口台灣鳳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起「全民挺農業 吃鳳梨挺臺灣」。先不管政治問題了,鳳梨本身是相當營養的水果,別名「菠蘿」,在閩南語裡跟「旺來」諧音,供桌上少不了這種水果,講起討吉祥、招喜氣,恐怕沒一樣水果比得過。富含多種維生素跟礦物質,在加上鳳梨裡的纖維及酵素,有助胃腸蠕動、幫助蛋白質分解,是養顏美容、幫助消化的好水果。【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周小仙╱報導,出處/2008-06-09、2011-08-07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挑選鳳梨小撇步1.看產期:不同品種鳳梨產期不同,最好吃的季節也不一樣。五月至七月:以香水、甜蜜蜜、金桂花鳳梨,以及老品種開英種鳳梨為主。五月至十月:蜜寶及牛奶鳳梨。2.看果色:觀察鳳梨果皮顏色,最好挑選果皮金黃帶綠的鳳梨,果皮上稜目要大而凸顯、沒有磨損。3.聽聲音:輕彈鳳梨,帶空盪回音的鳳梨比較好吃;聲音太紮實的表示品質不佳。4.觀外形:果型短的鳳梨品質較優。果皮無裂縫、外傷。如果發現葉片容易折斷或鬆脫,表示已經過熟。資料來源: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達人教你做營養美味的鳳梨食譜示範達人劉溫港:瑞齊寧醫學研究院食療師,專研生機養生健康管理。陳月:對美食有高度熱忱,喜歡嘗試用不同食材,京調出風味獨特的料理。●鳳梨果汁食譜1.鳳梨木瓜汁功效:解腹脹、助消化材料:木瓜200g、鳳梨200g、寡糖10㏄作法:1.木瓜去皮、去子切小塊,鳳梨去皮切塊。2.兩者加寡糖及冷開水250cc,放入果汁機中拌打即可。小叮嚀:癌症與糖尿病者,不可加寡糖。TIPS:鳳梨酵素具有抗發炎、增加免疫力、助消化及溶解血栓的四大功效,因此可用來促進消化、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預防中風。2.鳳梨火龍果汁功效: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膽固醇材料:火龍果1個、鳳梨300g、大豆卵磷脂10g作法:1.火龍果洗淨後,去皮切小塊。2.鳳梨去皮。3.將鳳梨汁、火龍果加水250cc用果汁機打勻後,再加入大豆卵磷脂攪拌,宜趁鮮飲用。小叮嚀:喝6天停一天。TIPS:火龍果有預防便秘、眼睛保健、增加骨質密度、幫助細胞膜形成、降低膽固醇、皮膚美白、防黑斑等功效;大豆卵磷脂能幫助降血脂、降膽固醇,還可活化細胞增進記憶力、防止老人痴呆。3.鳳梨香蕉汁功效:改善痔瘡、防止痔瘡出血材料:香蕉1條、鳳梨200g作法:1.香蕉去皮切小段,鳳梨削皮切塊。2.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機,酌加冷開水250cc攪拌均勻即可飲用。小叮嚀:1.尿蛋白異常、尿素氮異常、肌酸酐異常、尿毒症、洗腎、腎功能不全、腎癌、糖尿病忌食。2.喝6天宜停一天。TIPS:香蕉有軟便、通便的功效,與鳳梨同為瀉性食物,可將體內的毒排出。●鳳梨料理食譜1.家常鳳梨炒飯材料:鳳梨丁、毛豆、紅蘿蔔丁、雞絲皆1小碗、日式醬油、胡椒適量、冷飯4碗作法:1.鍋子熱油後,冷飯先下鍋炒開,加入日式醬油調味。2.接著放入鳳梨丁、毛豆、紅蘿蔔丁、雞絲,一起與飯拌炒到熟。3.起鍋前可加點胡椒調味。TIPS:1.如果想吃得更豐盛,可以打個蛋,就是營養均衡的鳳梨蛋炒飯。2.炒飯十分方便,配料不需特別準備,只要用前一餐吃剩的飯菜,再加點鳳梨,又成了全新料理。2.優格鳳梨沙拉盤材料:鳳梨1/4個、蘆筍約半把、山藥1/4個、蝦仁10隻、原味優格1罐作法:1.所有食材洗淨後,鳳梨切塊、蘆筍與山藥切段。2.蝦仁煮熟後剝殼,備用。3.將已準備好的食材放在盤子中,淋上優格醬即可。TIPS:1.食材可依個人喜好替換,像做成水果盤,或是放入燙熟、冰鎮的花椰菜也很可口。2.不喜歡優格酸味,也可用沙拉醬替代。3.鳳梨草莓優格功效:清腸道材料:草莓8個、鳳梨200g、優酪乳200cc作法:1.將草莓洗淨去蒂,鳳梨去皮切塊。2.所有材料放進果汁機,打勻即可。小叮嚀:尿蛋白異常、尿素氮異常、肌酸酐異常、尿毒症、洗腎、腎功能不全、腎癌忌食。TIPS:草莓富含豐富維他命C、蘋果酸、檸檬酸、鐵、磷等礦物質,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草莓對胃腸道和貧血都有一定的滋補調理作用。優格可促進腸胃蠕動、消化液分泌正常。
-
2021-02-26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長年的壞習慣,終於讓身體向我提出警告。」8年前的12月底,參加一場婚宴後,腹部突然一陣疼痛,原以為是吃壞肚子,想著過一會兒拉個肚子應該就會慢慢好轉,但後續毫無想上廁所的動靜,反而是悶脹感慢慢地爬升至上腹部。「不痛但好難過,隨之而來的是怕冷但沒發燒、惡心卻吐不出來。」身為胃腸肝膽科醫師內心馬上一陣毛,腦海中立刻想到是「膽囊結石」。以為調整飲食就可改善早在症狀出現那一年的6月,才剛做完健康檢查,膽囊發現有5mm的小息肉,膽囊息肉在自身的認知中是不會有症狀的,不過沒想到這顆當初以為是息肉的影像,實際上是佯裝息肉的結石,息肉與結石不同,結石會隨意移動,一旦出現物理性的阻塞,後續就會出現症狀。那時候還想著反正是小息肉,僅需要改善生活飲食,學著和平相處,就有機會可以跟膽囊息肉分手,「只是老狗學不會新把戲」,長期不吃早餐、午餐隨便吃、晚餐吃太多的習慣,不是說改就能改,導致12月底的症狀一來,馬上被確診為「急性膽囊炎」,再過幾天就被送進開刀房切除膽囊。仰賴麻藥舒緩疼痛一直以來,我自認忍痛力極強,教科書上形容的急性膽囊炎的疼痛是「悶痛感不斷持續」,從字面上看到的悶及痛,就像是吃太飽或是腹脹感,自以為這不算是什麼挑戰,沒想到出現症狀那天,痛到馬上掛急診。急性膽囊炎的疼痛就像是被人打斷肋骨、沒打麻醉被剖腹,要不是有麻藥,肯定會痛到發瘋。研究顯示,急性膽囊炎有7成5患者,施打抗生素後,症狀會慢慢改善,很不幸地,我是那2成5患者,打了一整天的抗生素,當麻藥一退,人又像被亂拳毆打,自己是一個非常不喜歡麻煩別人的人,但是那時候的疼痛,逼得鼓起勇氣按鈴,請護理人員幫忙打麻藥,也不得不承認當時的我就像是「毒癮發作一樣」,極度仰賴麻藥舒緩疼痛,「以為自己生病不會這麼丟臉,但遇到才知道那是完全沒辦法阻擋的。」走路、解小便耐力考驗開完刀後,也是一場耐力考驗,從起床、翻身、側躺都讓腹部嚴重抗議,成功起身後,連走路都像是小兒學步,即使跨出第一步,還有第二步,每一步都讓人冒冷汗,最困擾的是一開始小便始終解不出來,愛面子的我十分不願意插導尿管,硬逼自己努力解放,才避免尷尬。終於到住院第三天才喝到一口蘋果汁,當下眼淚都快流下來「太好喝了」。經歷一場大病後,仔細回想自己的飲食狀態,並非健康飲食,長期的胡亂飲食,終究會讓身體反撲,這場疾病後,深深感覺到要好好珍惜健康身體,無論工作再忙,也得盡可能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三餐正常、定時定量、不偏食、增加纖維質攝取,避免高熱量、高油脂飲食及甜食。」更要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及健康的減重,每周最多減0.5公斤。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若有膽囊結石的患者,應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低脂飲食每份脂肪含量小於3公克,烹調少用煎、炸,多採煮、燉、清蒸等方式料理食物,避免膽囊結石症狀發作。膽囊切除後,不需刻意採用低脂飲食,脂肪攝取量每天50公克,以及總熱量低於30%,並維持正常的生活飲食型態。黃信閎小檔案年齡:47歲出生地:台南市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專長:消化系、內視鏡、膽胰治療性內視鏡興趣:旅遊現職: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兼任主治醫師經歷: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專任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日本國立癌病中心及北里大學東病院研習早期癌及內視鏡超音波
-
2021-02-23 科別.消化系統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16歲的陳同學(化名),近2個月以來,早晨醒來都有腹痛問題,直到吃過早餐後,疼痛才緩解。經胃鏡檢查後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胃發炎、胃食道逆流,幽門桿菌呈現陽性,經治療後症狀痊癒。17歲的黃同學(化名),出現噁心、嘔吐,合併打嗝等腸胃不適症狀已有3週,晚上睡覺鼻水倒流、咳嗽厲害。起初以為是鼻炎導致,轉診至腸胃科檢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食道疝氣及巴瑞特氏黏膜,無幽門桿菌。 沉重課業壓力帶來腸胃疾病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指出,青少年正值青春期身體發育改變,面對沉重的課業壓力,腸胃疾病發生機率逐漸增加,常出現如便祕、腸躁症及胃絞痛等問題。 邱展賢提醒,倘若症狀超過2週以上時,則要考慮是否為長期慢性腸胃疾病,如消化性潰瘍、幽門桿菌、胃食道逆流等問題,務必進一步尋求專科醫師檢查及診斷。 消化性潰瘍發生原因多與幽門桿菌有關!據統計,台灣幽門桿菌感染率,15~18歲為21.5%、青年21.1%、成人54.4%。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症狀為上腹部痛,肚臍以上位置感到絞痛或灼痛,較常在飢餓、飯後或晚上時發生,容易有噁心、嘔吐、打嗝或感到胃脹,體重無故下降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也是青少年常見的腸胃問題之一。會出現飯後上腹不適、吞咽困難、進食疼痛、吐胃酸感覺、胸口灼熱或胸骨下方疼痛等症狀,患者常會以「火燒心」來形容它,值得注意的是,如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夜間氣喘等症狀,也可能是胃食道逆流造成。 邱展賢進一步說明,青少年的腸胃道問題,發生原因多與生活壓力、緊張、飲食不規律、個人胃酸分泌較高的體質、幽門桿菌及消炎止痛藥物服用等因素息息相關。 胃痛不是吃止痛藥就好 小心慢性腸胃疾病上身門診觀察,許多青少年只要面臨大考壓力,課後多會至補習班補習,飲食相對也會變得不規律,但只要出現腸胃不適症狀,就選擇吃止痛藥短暫止痛,長期下來,可能引起慢性腸胃疾病症狀加重,甚至產生藥物性潰瘍的問題。 邱展賢提醒,當家中青少年出現不明腹痛、腹脹、腹瀉,合併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慢性貧血、夜咳、慢性鼻炎、鼻竇炎、慢性氣喘或聲音沙啞等症狀,就要小心,建議尋求醫師了解病情,對症下藥,避免惡化。治療上,會依病患症狀給予藥物治療,若合併有幽門桿菌感染,則進行殺菌治療。此外,生活型態改善也相當重要,如避免暴飲暴食、睡前2小時不能進食、趴睡要墊高、避免壓迫腹部、減輕體重、穿著寬鬆衣物、規律運動、調節身心及交感神經,避免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食物如咖啡、茶、氣泡飲料、巧克力、甜品、辛辣、高脂肪食物等,才能徹底根治,恢復健康。
-
2021-02-19 癌症.大腸直腸癌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50多歲林先生去年就感覺肚子疼痛,因為擔心疫情強忍不就醫,自己買胃腸藥服用沒改善。上個月腹痛難耐,被朋友逼著到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掛急診,檢查發現是大腸癌腫瘤導致腸穿孔感染,手術治療後,順利在農曆年前返家與親友團聚。聯新國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子安表示,大腸癌腫瘤造成腸穿孔的情況並不常見,林先生因腫瘤增長擴大,不僅堵塞腸道而撐破,更演變成腹膜炎,平白忍受數個月的疼痛,並且延誤病情,所幸治療後已無大礙。林先生到急診時,醫師安排腹腔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癌腫瘤已經破裂嚴重感染,陳子安先為他做腹腔膿瘍引流,再切除左側半結腸與腸吻合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住院兩周後小年夜前出院,後續將評估再做輔助治療。住院期間林先生配合防疫,只有1位朋友陪病,也謝絕家屬探病。當初聽左鄰右舍談疫情感到畏懼,強忍疼痛卻不敢就醫,以致延誤病情,現在覺得疫情期間看病、住院沒想像中可怕,醫護人員悉心照顧,讓他很放心。醫師陳子安指出,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初期症狀不明顯,能早期發現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大腸癌與飲食生活息息相關,也和年齡及遺傳有關,政府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有家族病史者應更早做篩檢,甚至做大腸鏡檢查。陳子安說,如果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兩周、血便或糞便有黏液、不規則腹痛或絞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經常腹脹便秘、排便不乾淨、不明原因貧血,都是大腸癌初期徵兆,應盡早到醫院檢查。
-
2021-02-16 新聞.生命智慧
為了把病人救回來...醫連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病人: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靠近秀美,他們繼續對秀美實施該有的治療。給她氧氣,在她的右頸部插上中央靜脈輸液管線,並且注射大量強心 劑、碳酸氫鈉,以及氯化鈣,來穩定她的酸中毒和心跳不穩定。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穩定秀美的生命跡象時,我注意到病床旁邊的生命徵象記錄器顯示, 秀美的心跳愈來愈快,每分鐘高達一百四十幾下,但心跳的強度卻愈來愈弱,而且不時出現不 整脈 ,以及不正常的心臟收縮。血氧濃度也從剛來急救室的百分之九十,漸漸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我馬上告訴外科急救室的陳醫師說:「可能要插管比較安全。」於是陳醫師囑咐護理人員 準備氣管插管。怎麼會突然間就停止心跳?我們幫秀美打了鎮定劑方便插管,突然間,心跳就變得亂跳起來,出現心室顫動和心搏過速的現象。這顯示心臟即將進入無法代償,接下來就會造成心跳停止,病人會因而死亡。陳醫師立即將氣管內管插好。這個時候心跳戛然停止,記錄器上心跳成一直線。一群人立即將病人的衣服拉開,開始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強烈的胸部擠壓按摩聲在空氣中瀰漫著,大家屏住呼吸、非常緊張。一旁的心搏復甦器、電擊器也已經準備好了,壓了一分鐘,看心跳還是沒有恢復。因此,急救室的醫師立即施予心臟體外電擊。當高伏特的電流傳過秀美的心臟以及身體,她的整個軀體跳了起來,心臟跳了幾下又停止。於是醫師們只好再輪流進行體外心臟按摩,並且按照一定的時間注射強心劑和碳酸氫鈉,來穩定酸鹼平衡,讓身體裡的細胞維持恆定。我在一旁看著急救室的醫護人員急救了大概五分鐘,心頭一涼,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所以我一個人走到外科急救室外,對秀美的丈夫和小女兒說:「情況很不樂觀,秀美剛剛心跳停止,我們正在急救中,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回來。」秀美的丈夫神情非常倉皇,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嘴唇顫抖。他拉著我的手說:「郭醫師,怎麼會這樣子?剛剛從電腦斷層室檢查回來,一路上我握著她的手還是溫暖的,怎麼會突然間就心跳停止呢?你一定要救救她,你要救救她。」我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會盡力,你放心,在這邊坐著休息一下,通知孩子們趕快過來陪一下媽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後一面,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力。」就這樣,我逃離了與秀美先生和她女兒見面的現場,回到外科加護病房,並且參與秀美的急救工作。急救進行了十五分鐘,當陳醫師放開手,發現秀美的心跳回來了,而且非常強。我握住秀美的手,心中默默的禱告著:「秀美你要撐下去,旁邊的我們都在努力著,病房外面有你的先生,還有在路上趕來的女兒們,他們都會陪著你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要堅強撐下 去。」我不知道秀美能不能聽到我心中吶喊的這幾句話,但是看著記錄器上她那強而有力的規則 心跳,我漸漸的安心,秀美應該有機會可以活下去了。病人第二次進行腎造瘻取石術這是發生在二○一八年一月的一個星期二。秀美是我的老病人,她在二○一七年五月,曾經因為右側腎結石到門診,我幫她進行了經皮腎造瘻手術,將她的結石拿得很乾淨。此後,秀美因為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C型肝炎,同時在院內的風濕免疫科以及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秀美的身體十分硬朗、個性活潑,住在臺東成功的小鎮;她喜歡交朋友,參加地區的社團活動,是一個非常好動的中年婦女。因為住在成功,不方便常常來花蓮返診,所以當秀美在去年一月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時,赫然發現她的腎臟又長出另外一顆結石。而這顆石頭伴隨著腎臟輕微的發炎,讓她常覺得右腰有點痠痛。秀美因為自體免疫的疾病和治療的關係,腎功能不是很好,所以她很擔心這顆結石會造成她腎臟出口阻塞而影響腎功能,因此,她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用手術方式取出結石。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在泌尿科醫師而言,是例行的手術方式。由於結石太大,無法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是經尿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來處理。所以,必須從腰部,在超音波指引下先做造瘻,再從這個造瘻口取出結石。這種手術是每位泌尿專科醫師應該要會,而且做得很好的。不過這種手術也潛藏著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例如,病人如果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不佳,手術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出血;或是病人有細菌性的腎盂腎炎,在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貿然接受手術,手術當中可能會使細菌擴散到全身,而引發細菌性敗血症。當然手術當中也可能因為麻醉或其他的因素,導致一些併發症,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預防,但是不希望發生的。雖然如此,手術做多了,還是難免會碰到一些併發症。不過在手術之後,仔細觀察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其實併發症都可以很快解決,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腎臟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少見且不妙就在秀美從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檢查送回外科加護病房,大家開始準備幫她做緊急處置的時候,她居然發生了心跳停止的嚴重狀況。這種心跳停止的狀況,可能是來自於出血後,大量輸液所產生的心肺功能代償失調;第二個可能是大量且快速的輸血,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心臟跳動不穩定,而產生的心跳停止。不過,當心跳停止的時候常常會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缺氧、組織壞死,加深酸中毒的危機。雖然在第一時間有氣管插管輸送氧氣,以及體外心臟按摩和電擊,讓心臟功能恢復了過來。但是十五分鐘的缺氧,卻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我們檢查了秀美的瞳孔,發現已經兩側都放大,對光沒有反應,我心裡暗叫一聲:「不妙!」但看著她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又不禁期望秀美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去。畢竟一個腎臟結石的手術,造成這樣子的心跳停止的後果是非常少見,而且不應該發生的。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就必須全力搶救。此後的十四天,我與秀美和她的家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我們一起努力搶救秀美,把她從鬼門關裡拉回來。在這十四天的奮鬥過程當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麼的長,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的內心交戰,受盡了苦難。但回想起來,卻是無比的甘甜。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那天晚上我在病床邊待到半夜兩、三點,秀美的兩個女兒也在父親通知之後從臺中趕來。秀美兩個女兒相差三歲,姊姊在臺中和姊夫一起開補習班,妹妹則在補習班裡面幫忙教課,也在生技公司工作。姊妹兩個對父母親都非常孝順,只要有空都會從臺中回到成功老家探望,也常常邀父母親到臺中小住一番。但是秀美因為在成功小鎮住久了,不習慣在大都會的生活,因此只是去幾天,通常不會久住。姊妹倆聽到媽媽有這種劇烈的變化,都非常震驚,也無法接受。在加護病房外面見到我,姊姊劈頭就一直逼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我耐心的把整個治療過程,還有可能的發生情形說明了一遍,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急轉直下。一般的情況都是可以控制,但秀美突然的心跳停止,卻讓我們措手不及,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現在只能就所知道的狀況趕緊補救,並且盡量補足我們可以修復的地方,期待狀況穩定,能夠讓她存活下來。 妹妹珮玟倒是非常冷靜,她聽完我講的話後跟我說:「郭醫師,媽媽那麼相信你,我相信她一定很有自信。我也相信你一定是她可以依靠的人,我會堅定的支持你對媽媽所做的一切治療。請你放心,也請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因為你不能累倒,你一累倒,媽媽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請你務必要好好休息,這樣才會有精神仔細的照顧媽媽。」聽了珮玟這一番話,我心裡其實非常慚愧。我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對。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擔心秀美的身體有劇烈的變化。但是秀美的心跳卻非常穩定,血壓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腹脹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那一夜我無法成眠,累到閉一下眼小睡一番,夢中老是夢到秀美腎結石手術的過程,到底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注意到?決定打開後腹腔找出真正的出血點我思考了從手術後一直到此時生理的狀況變化,深覺再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搶救時間點若錯過了,可能就來不及。我跟秀美的先生、女兒商量,我覺得真正的出血點還是沒有止血,再加上大量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輸血,使得全身的血液凝固因子不足,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出血點,加以止血。而這個手術必須打開後腹腔,而且手術的時候可能要拿掉她的腎臟。因為出血點既然是因腎造瘻管所造成的,要止住出血點,就非得把腎臟拿掉不可。不過秀美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從手術病情變化、心跳停止之後,到現在腎臟的尿都沒有出來,很可能將來必須要終身洗腎。但為了要救命,我們非得要下這個狠招不可。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不論外科醫師如何決定,我們並沒有把握這個手術一定能挽回她的性命。但我跟秀美的女兒講:「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手術,秀美應該是救不回來。但若勇敢的冒險,開進去把腎臟拿掉,找到出血點趕快修補,才有機會讓她不再出血,而且挽回她的生命。」這時秀美的先生不知道怎麼辦,女兒卻支持我,她說:「郭醫師,我們全家都相信你,你做的決定,我們會支持。縱使媽媽真的救不回來,我們也不會怪你,但請你在最適當的時候就 去做吧!」其實在下這種決心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我也跟外科李主任商量,李主任並不是很贊成這個作法。但他認為,如果我覺得該做的時候,他會支持,也會過來幫忙,真的有什麼狀況再做處理。我內心一直交戰著:做、不做、做、不做。心裡想著,萬一開刀進去時遇到無法挽回的大出血,很可能秀美就會死在手術臺上;萬一拿掉腎臟,找到出血點暫時止住了,可能秀美的身體狀況還是逐漸變差,最後依然挽回不了她的生命……開刀進去,我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不開刀進去,難道救不回來,我就不用負責了嗎?這種抉擇對一位外科醫師,尤其是當初造成出血的醫師而言,真的是非常難以決定。當然,最後我還是把秀美送上手術臺。我們備妥了血漿、血小板,很快的開刀進去,隨後一塊塊的拿掉大棉紗,整理傷口內部,觀察繼續出血的部位。手術過後,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秀美左邊腎臟的功能是否能恢復,尚不得而知。但救命要緊,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而生命若沒了,就沒有任何可能。我在手術房外告訴秀美的家人這個好消息,秀美應該有機會活下來。珮玟高興的抱了我,她說:「謝謝你,郭醫師,我就知道你會做正確的決定,謝謝你救了媽媽一命。」此後,秀美還繼續在加護病房裡面觀察,腹腔內的引流血液迅速的減少,從每天引流出五、六千毫升的血液,剩下兩、三百毫升的帶血腹水,後腹腔的傷口復原的也很快,秀美的情況終於趨於穩定。 「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手術後第十二天,因為腹部傷口可以關閉了,所以外科李主任在最後一次進到手術房,將她腹部的傷口做局部的清創,然後縫上人工網膜。因為長期腹脹的腹壁筋膜無法完全關閉,太過於勉強的關閉腹壁,很可能會使筋膜再裂開,所以使用人工網膜做一個中置物,使其逐漸纖維化形成新的腹壁。至此,秀美的手術終於告一段落。在第一次手術之後的第十四天,秀美終於拔掉氣管插管,在確定血氧沒有問題後,終於可以讓她清醒過來。記得秀美清醒過來看到我在床邊,看了很久。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嗎?」她點點頭說:「當然記得你,我也知道這些日子來,你經常在我身邊。你們不要以為我真的睡著,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一直鼓勵著我。我就是這樣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堅持活了下來。」這一番話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在夢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在旁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是有點反應的。有時候她的手指會動一下,有時候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她會皺著眉頭或是動一動她的臉部肌肉,或許她是在潛意識裡真的看得到我們吧!
-
2021-02-16 科別.消化系統
早上這時間是最佳排便時刻!四招讓你改善便秘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便秘成為不少人難以啟齒的困擾。那麼,該如何科學防治便秘呢?最佳排便時間與姿勢早上5點~7點,氣血流注於大腸經,大腸蠕動,此時最宜排便。因此,建議晨起後喝杯溫開水,加快胃腸蠕動,促進排便。排便時間最好控制在3分鐘~5分鐘,以防痔瘡等疾病的發生或加重。如廁姿勢還是蹲位好,相對於坐位排便,蹲位排便能促使肛直角完全打開,降低恥骨直腸肌對於直腸的影響,如同解除約束在便便頭上的“緊箍咒”。如果採用坐便器,可通過抬高下肢,借助踏腳凳來調整排便姿勢。此外,每日充足的睡眠對正常排便是很重要的。充足的睡眠是氣血旺盛的基礎,氣血足,則大便通。4種方法可改善便秘飲食調整1.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推薦每天1.5升~2升液體攝入。適當多飲水,多喝茶,有助於排濁降火。2.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保證每天至少20克~30克膳食纖維。此外,優質的碳水化合物攝入是正常排便的保障,如全穀物飲食。3.少吃令人誘惑的食物,甜食、肉製品、乳製品、精加工的食物、速食等都會加重便秘症狀。4.多吃助排便食物,如火龍果、獼猴桃、香蕉、蜂蜜、蘋果、紅薯、芹菜、粗糧、優酪乳、韭菜、南瓜、梨、西瓜、核桃、菠菜、筍、燕麥、雞蛋、橙、葡萄、馬鈴薯、黑芝麻等,營養豐富又助排便。按摩腹部所謂常運動,“腸”年輕,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利於腸蠕動,促進排便。中醫傳統摩腹手法能夠幫助腸道活躍起來。方法: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覺前取仰臥,雙手重疊至於右下腹部,沿著結腸走向進行。由慢到快,從輕到重,以加快腸蠕動,促進排便,每次至少堅持10分鐘。穴位療法穴位療法同樣能促進腸道蠕動,如隔薑灸天樞穴、足三裡敲打等。.天樞天樞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於臍旁兩寸,如天地交合之際,升降清濁之樞紐。主治:便秘,腸鳴,腹脹,消化不良。灸法:艾條灸5~15分鐘;艾炷隔物灸(例如隔姜,薑切片,上面紮孔)3~5壯,每日或隔日灸1次。.足三里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穴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可用敲打法,每天敲打200次。灸法:艾條灸5~15分鐘,每日或隔日灸1次。凱格爾提肛運動訓練第一步:躺著,選擇自己最舒服、最容易放鬆的體位。第二步:訓練開始前先放鬆10~15分鐘,閉上雙眼,完全放鬆思緒。第三步:縮緊肛門,提升盆底,每次收緊最好保持6~10秒,然後放鬆10秒,再重複(手腳、肚子等其他地方儘量不要用力)。保證一組10次,每天3次,上述方法可改善腹肌、盆底肌的肌耐力及協調能力。其實,每個人的便秘症狀不盡相同,治療也應該個體化,有些患者只需要糾正生活方式便可改善,有些患者則需要系統的規範治療,少數程度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嚴重便秘患者應前往正規醫院接受系統檢查及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
2021-02-16 養生.運動天地
路跑應補充高蛋白食物?營養師教跑步前中後這樣吃
為了擁有健康,運動風氣愈來愈盛行,最容易入門的運動就是路跑,隨時有空,穿上跑鞋就可以出發了。將路跑習慣融入生活後,日常的飲食要特別注重蛋白質嗎?路跑該不該吃東西?跑完後要怎麼吃,身體才能快速的恢復?很多人以為「有運動就是要吃高蛋白飲食」,其實蛋白質攝取的份量取決於您的運動強度。若是職業運動員,的確需要攝取豐富的蛋白質食物,幫助肌肉量的維持甚至增加;但一般人以路跑作為日常的運動,假日參加長距離的馬拉松活動,日常飲食就不需要特別加強蛋白質食物的攝取,而應著重均衡飲食,即可平衡因運動而增加的氧化壓力。可參考衛福部的「我的餐盤」模式,秉持「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6句簡易口訣,就可以輕鬆做到均衡飲食。路跑前:挑選好消化食物無論是路跑還是從事任何的運動,身體都需要先有充足的能量,才能在運動期間有好表現,但吃太飽反而會增加運動時的不適感,因此運動前應適量攝取好消化的餐點。建議選擇容易消化的澱粉,如米飯、吐司、饅頭等,避免選擇難消化的糯米產品、高油脂食物,如飯糰、油飯等。另外搭配少量的蛋白質食物,如豆漿、雞蛋等,但需避免選擇油炸的肉排、高脂肪的培根等,否則容易增加腸胃消化的負擔,影響之後的運動表現。路跑中:適度補水、電解質運動過程流汗造成體內水分的流失,若有口渴的狀況,必須小口小口補充水分,建議每15至20分鐘補充100至200c.c.水,避免一次大量水分灌注,容易增加腹脹影響運動,也會增加跑廁所的頻率。若運動1小時以上,可以運動飲料作為水分的補充,同時補充醣類食物,如香蕉、小餅乾等。路跑後:醣類蛋白質補能量路跑結束後,也要補水、醣類和蛋白質,可以選擇高升糖的醣類並搭配適量的蛋白質,像是香蕉、麵包、豆漿、牛奶等,幫助身體可以快速獲得能量,修復運動後的受損細胞及能量消耗,建議在運動後1小時內的黃金時期補充較佳。
-
2021-02-15 新聞.杏林.診間
連夢裡都在問,哪裡沒注意到?泌尿科權威憶那些手術臺上的意料之外
一起把媽媽救回來「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靠近秀美,他們繼續對秀美實施該有的治療。給她氧氣,在她的右頸部插上中央靜脈輸液管線,並且注射大量強心 劑、碳酸氫鈉,以及氯化鈣,來穩定她的酸中毒和心跳不穩定。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穩定秀美的生命跡象時,我注意到病床旁邊的生命徵象記錄器顯示, 秀美的心跳愈來愈快,每分鐘高達一百四十幾下,但心跳的強度卻愈來愈弱,而且不時出現不 整脈 ,以及不正常的心臟收縮。血氧濃度也從剛來急救室的百分之九十,漸漸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我馬上告訴外科急救室的陳醫師說:「可能要插管比較安全。」於是陳醫師囑咐護理人員 準備氣管插管。怎麼會突然間就停止心跳?我們幫秀美打了鎮定劑方便插管,突然間,心跳就變得亂跳起來,出現心室顫動和心搏過速的現象。這顯示心臟即將進入無法代償,接下來就會造成心跳停止,病人會因而死亡。陳醫師立即將氣管內管插好。這個時候心跳戛然停止,記錄器上心跳成一直線。一群人立即將病人的衣服拉開,開始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強烈的胸部擠壓按摩聲在空氣中瀰漫著,大家屏住呼吸、非常緊張。一旁的心搏復甦器、電擊器也已經準備好了,壓了一分鐘,看心跳還是沒有恢復。因此,急救室的醫師立即施予心臟體外電擊。當高伏特的電流傳過秀美的心臟以及身體,她的整個軀體跳了起來,心臟跳了幾下又停止。於是醫師們只好再輪流進行體外心臟按摩,並且按照一定的時間注射強心劑和碳酸氫鈉,來穩定酸鹼平衡,讓身體裡的細胞維持恆定。我在一旁看著急救室的醫護人員急救了大概五分鐘,心頭一涼,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所以我一個人走到外科急救室外,對秀美的丈夫和小女兒說:「情況很不樂觀,秀美剛剛心跳停止,我們正在急救中,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回來。」秀美的丈夫神情非常倉皇,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嘴唇顫抖。他拉著我的手說:「郭醫師,怎麼會這樣子?剛剛從電腦斷層室檢查回來,一路上我握著她的手還是溫暖的,怎麼會突然間就心跳停止呢?你一定要救救她,你要救救她。」我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會盡力,你放心,在這邊坐著休息一下,通知孩子們趕快過來陪一下媽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後一面,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力。」就這樣,我逃離了與秀美先生和她女兒見面的現場,回到外科加護病房,並且參與秀美的急救工作。急救進行了十五分鐘,當陳醫師放開手,發現秀美的心跳回來了,而且非常強。我握住秀美的手,心中默默的禱告著:「秀美你要撐下去,旁邊的我們都在努力著,病房外面有你的先生,還有在路上趕來的女兒們,他們都會陪著你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要堅強撐下 去。」我不知道秀美能不能聽到我心中吶喊的這幾句話,但是看著記錄器上她那強而有力的規則 心跳,我漸漸的安心,秀美應該有機會可以活下去了。病人第二次進行腎造瘻取石術這是發生在二○一八年一月的一個星期二。秀美是我的老病人,她在二○一七年五月,曾經因為右側腎結石到門診,我幫她進行了經皮腎造瘻手術,將她的結石拿得很乾淨。此後,秀美因為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C型肝炎,同時在院內的風濕免疫科以及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秀美的身體十分硬朗、個性活潑,住在臺東成功的小鎮;她喜歡交朋友,參加地區的社團活動,是一個非常好動的中年婦女。因為住在成功,不方便常常來花蓮返診,所以當秀美在去年一月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時,赫然發現她的腎臟又長出另外一顆結石。而這顆石頭伴隨著腎臟輕微的發炎,讓她常覺得右腰有點痠痛。秀美因為自體免疫的疾病和治療的關係,腎功能不是很好,所以她很擔心這顆結石會造成她腎臟出口阻塞而影響腎功能,因此,她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用手術方式取出結石。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在泌尿科醫師而言,是例行的手術方式。由於結石太大,無法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是經尿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來處理。所以,必須從腰部,在超音波指引下先做造瘻,再從這個造瘻口取出結石。這種手術是每位泌尿專科醫師應該要會,而且做得很好的。不過這種手術也潛藏著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例如,病人如果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不佳,手術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出血;或是病人有細菌性的腎盂腎炎,在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貿然接受手術,手術當中可能會使細菌擴散到全身,而引發細菌性敗血症。當然手術當中也可能因為麻醉或其他的因素,導致一些併發症,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預防,但是不希望發生的。雖然如此,手術做多了,還是難免會碰到一些併發症。不過在手術之後,仔細觀察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其實併發症都可以很快解決,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腎臟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少見且不妙就在秀美從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檢查送回外科加護病房,大家開始準備幫她做緊急處置的時候,她居然發生了心跳停止的嚴重狀況。這種心跳停止的狀況,可能是來自於出血後,大量輸液所產生的心肺功能代償失調;第二個可能是大量且快速的輸血,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心臟跳動不穩定,而產生的心跳停止。不過,當心跳停止的時候常常會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缺氧、組織壞死,加深酸中毒的危機。雖然在第一時間有氣管插管輸送氧氣,以及體外心臟按摩和電擊,讓心臟功能恢復了過來。但是十五分鐘的缺氧,卻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我們檢查了秀美的瞳孔,發現已經兩側都放大,對光沒有反應,我心裡暗叫一聲:「不妙!」但看著她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又不禁期望秀美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去。畢竟一個腎臟結石的手術,造成這樣子的心跳停止的後果是非常少見,而且不應該發生的。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就必須全力搶救。此後的十四天,我與秀美和她的家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我們一起努力搶救秀美,把她從鬼門關裡拉回來。在這十四天的奮鬥過程當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麼的長,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的內心交戰,受盡了苦難。但回想起來,卻是無比的甘甜。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那天晚上我在病床邊待到半夜兩、三點,秀美的兩個女兒也在父親通知之後從臺中趕來。秀美兩個女兒相差三歲,姊姊在臺中和姊夫一起開補習班,妹妹則在補習班裡面幫忙教課,也在生技公司工作。姊妹兩個對父母親都非常孝順,只要有空都會從臺中回到成功老家探望,也常常邀父母親到臺中小住一番。但是秀美因為在成功小鎮住久了,不習慣在大都會的生活,因此只是去幾天,通常不會久住。姊妹倆聽到媽媽有這種劇烈的變化,都非常震驚,也無法接受。在加護病房外面見到我,姊姊劈頭就一直逼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我耐心的把整個治療過程,還有可能的發生情形說明了一遍,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急轉直下。一般的情況都是可以控制,但秀美突然的心跳停止,卻讓我們措手不及,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現在只能就所知道的狀況趕緊補救,並且盡量補足我們可以修復的地方,期待狀況穩定,能夠讓她存活下來。 妹妹珮玟倒是非常冷靜,她聽完我講的話後跟我說:「郭醫師,媽媽那麼相信你,我相信她一定很有自信。我也相信你一定是她可以依靠的人,我會堅定的支持你對媽媽所做的一切治療。請你放心,也請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因為你不能累倒,你一累倒,媽媽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請你務必要好好休息,這樣才會有精神仔細的照顧媽媽。」聽了珮玟這一番話,我心裡其實非常慚愧。我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對。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擔心秀美的身體有劇烈的變化。但是秀美的心跳卻非常穩定,血壓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腹脹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那一夜我無法成眠,累到閉一下眼小睡一番,夢中老是夢到秀美腎結石手術的過程,到底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注意到?決定打開後腹腔找出真正的出血點我思考了從手術後一直到此時生理的狀況變化,深覺再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搶救時間點若錯過了,可能就來不及。我跟秀美的先生、女兒商量,我覺得真正的出血點還是沒有止血,再加上大量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輸血,使得全身的血液凝固因子不足,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出血點,加以止血。而這個手術必須打開後腹腔,而且手術的時候可能要拿掉她的腎臟。因為出血點既然是因腎造瘻管所造成的,要止住出血點,就非得把腎臟拿掉不可。不過秀美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從手術病情變化、心跳停止之後,到現在腎臟的尿都沒有出來,很可能將來必須要終身洗腎。但為了要救命,我們非得要下這個狠招不可。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不論外科醫師如何決定,我們並沒有把握這個手術一定能挽回她的性命。但我跟秀美的女兒講:「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手術,秀美應該是救不回來。但若勇敢的冒險,開進去把腎臟拿掉,找到出血點趕快修補,才有機會讓她不再出血,而且挽回她的生命。」這時秀美的先生不知道怎麼辦,女兒卻支持我,她說:「郭醫師,我們全家都相信你,你做的決定,我們會支持。縱使媽媽真的救不回來,我們也不會怪你,但請你在最適當的時候就 去做吧!」其實在下這種決心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我也跟外科李主任商量,李主任並不是很贊成這個作法。但他認為,如果我覺得該做的時候,他會支持,也會過來幫忙,真的有什麼狀況再做處理。我內心一直交戰著:做、不做、做、不做。心裡想著,萬一開刀進去時遇到無法挽回的大出血,很可能秀美就會死在手術臺上;萬一拿掉腎臟,找到出血點暫時止住了,可能秀美的身體狀況還是逐漸變差,最後依然挽回不了她的生命……開刀進去,我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不開刀進去,難道救不回來,我就不用負責了嗎?這種抉擇對一位外科醫師,尤其是當初造成出血的醫師而言,真的是非常難以決定。當然,最後我還是把秀美送上手術臺。我們備妥了血漿、血小板,很快的開刀進去,隨後一塊塊的拿掉大棉紗,整理傷口內部,觀察繼續出血的部位。手術過後,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秀美左邊腎臟的功能是否能恢復,尚不得而知。但救命要緊,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而生命若沒了,就沒有任何可能。我在手術房外告訴秀美的家人這個好消息,秀美應該有機會活下來。珮玟高興的抱了我,她說:「謝謝你,郭醫師,我就知道你會做正確的決定,謝謝你救了媽媽一命。」此後,秀美還繼續在加護病房裡面觀察,腹腔內的引流血液迅速的減少,從每天引流出五、六千毫升的血液,剩下兩、三百毫升的帶血腹水,後腹腔的傷口復原的也很快,秀美的情況終於趨於穩定。「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手術後第十二天,因為腹部傷口可以關閉了,所以外科李主任在最後一次進到手術房,將她腹部的傷口做局部的清創,然後縫上人工網膜。因為長期腹脹的腹壁筋膜無法完全關閉,太過於勉強的關閉腹壁,很可能會使筋膜再裂開,所以使用人工網膜做一個中置物,使其逐漸纖維化形成新的腹壁。至此,秀美的手術終於告一段落。在第一次手術之後的第十四天,秀美終於拔掉氣管插管,在確定血氧沒有問題後,終於可以讓她清醒過來。記得秀美清醒過來看到我在床邊,看了很久。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嗎?」她點點頭說:「當然記得你,我也知道這些日子來,你經常在我身邊。你們不要以為我真的睡著,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一直鼓勵著我。我就是這樣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堅持活了下來。」這一番話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在夢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在旁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是有點反應的。有時候她的手指會動一下,有時候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她會皺著眉頭或是動一動她的臉部肌肉,或許她是在潛意識裡真的看得到我們吧!※ 本文摘自《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作者:郭漢崇 出版社:發光體出版日期:2021/01/27《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書封。圖/發光體提供
-
2021-02-15 科別.消化系統
上腹不適當心是胃結石! 醫告訴你如何預防治療
結石是一種常見疾病,它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在人體內的官腔內形成固體塊狀物,石頭要是長在膽囊那就是膽結石,長在腎臟就是腎結石,而如果長在胃部那就是胃結石了。近期,我收治了一位80歲的患者,近一年來出現反覆上腹部疼痛,食慾下降,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起初,他在老家當地醫院就診,查胃鏡提示胃多發結石,引起胃多發潰瘍,行胃鏡下碎石+結石取出術。不幸的是,術後該患者胃腔內仍有一枚巨大結石未能取出,且難以自行排出。到我的門診時,該患者已因胃結石引起中度貧血,血紅蛋白僅61g/L,嚴重影響生活。所幸,最後手術成功,順利清除胃結石的困擾。胃結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胃結石多因空腹進食易再次於胃內再凝聚或聚合的食物。最常見的有柿子、山楂;早些年柿餅、黑棗較多;個別的還有年糕。這些食物多在空腹時較多量進入胃內,因無其他食物而再次聚集,粘連在一起形成團塊,並在胃酸的作用下逐漸形成較硬的外殼,因團塊較大無法通過胃的出口(幽門)。吞入不適當的食物或雜質,形成胃內凝結物或結石的時間,短者數小時,長者數月或數年。形成的結石可由小變大,結石可以是單個,也可以是多發的3到5枚,小而光滑的胃結石可能隨胃腸蠕動,經由糞便排出體外。胃結石會產生哪些症狀?胃結石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階段的人,如幾個月的嬰兒和80多歲的老人。胃結石形成後,大多數患者有上腹不適、脹滿、噁心或疼痛感;有些病人有類似慢性胃炎的症狀,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上腹脹、鈍痛、反酸、燒心;部分病人可合併胃潰瘍。而粗糙的胃結石可引發上腹飽脹、反胃、噁心嘔吐及上腹痛,甚至消化道出血,當結石長期刺激胃黏膜,便可造成胃潰瘍、胃出血,嚴重時可引起胃穿孔,腹膜炎。如果潰瘍長久不能癒合還可產生癌變。胃結石也可排入小腸,大的結石由於堵塞腸腔,可引起腸梗阻。胃結石主要治療方法有哪些?藥物治療:碳酸氫鈉軟化溶解結石,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進結石排出。手法碎石療法:行腹外按摩擠壓,使胃結塊破碎變為小塊狀,然後洗胃或給與瀉劑,加快結石排出。缺陷:只能針對無明顯症狀和無並發症的胃石病人,洗胃可能造成並發症。X線下網套碎石:用金屬導線製成一網插入胃管中,在鋇劑顯示胃石時讓套網套住並拉緊導線切割胃石。缺陷:反复操作切割結石的過程中可能會損傷胃部。內鏡下分割碎石法:具有創傷小,無痛苦,可徹底根治胃結石的優點。此例病人就是採用了內鏡下分割碎石法。體外衝擊波碎石治療:以12千伏電壓每分鐘放電80次,共衝擊1500至2000次,一般結石便呈破碎狀影。缺陷:高頻率衝擊會對胃、脾造成極大損傷。外科手術治療:開刀取石。缺陷:術後疼痛,對身體損傷大,恢復慢,刀口可能會感染而導致並發症。如何預防胃結石?進食柿子、山楂等食物注意以下幾點:1、不要空腹食用2、不要喝茶、飲酒後食用3、不與魚蝦、螃蟹等高蛋白的食物同時食用4、一次少量食用胥明(作者為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來源/轉載自《文匯報》